张口好似乏走狗 | 舆论手札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南航经管院老师陈赛彬在课堂上说了一些“警世恒言”,类似于街谈巷议的东西,却因为包含着贬中褒外的意思,被学生记录下来捅到社交媒体作为卖国言论的“活标本”,吸引了相当数量的批判。南航已经启动了调查,陈老师的教职在风暴中飘摇。‍‍‍‍‍‍‍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愤怒学生在黑板上留下一行歪歪扭扭的字迹,表达对陈老师言论的审查意见:张口好似乏走狗。乏走狗是鲁迅在批评梁实秋时发明的尖刻词汇,它一般与资本主义连用。这位写下乏走狗的学生,想必也是有着批判资本主义的敏感。‍‍‍

陈赛彬所说的有没有道理,那是自然不在讨论的范围,主要问题是他的不合时宜。一个不合时宜,是他在大学课堂这个场景下没有按照预定内容比较中外差别;二个不合时宜,是他忘记了听课的人都是些什么人。陈赛彬的麻烦正由这两种不合时宜联合制造。‍‍‍‍‍‍‍‍‍‍‍‍‍‍‍‍‍

陈赛彬被学生当作“乏走狗”来痛骂,这一定是他没有想到的。作为一名在高校就业的人来说,低估了学生的阶级性和斗争本能,高估了大学作为“大的职业中学”的言论空间——甚至于,他在汲取网络言论时忘掉了校内外的界限,种种幻觉与错位导致了他的被动。‍‍‍‍‍‍‍

南航紧急行动起来应付这件舆情,自然有它的逻辑。高校是意识形态的高地,课堂就是高地中的哨所,里面出现了涉嫌美化美国的言论,自然是要好好审理一番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南航学生警惕性强,敢于斗争,学校当局大可以欣慰。‍‍‍‍‍‍‍‍‍‍‍‍‍‍‍‍‍‍‍‍‍‍‍‍‍‍‍‍‍‍‍‍

南航学生批斗“乏走狗”事件再次说明,社会对大学的性质必须要及时更新讨论的重点。过去那种“大学之大不在建筑之大,而在于有没有大师”的争论模式已然过时,自由思想与独立精神之类,更是等而下之谈不得,人们应该树立新的眼光评判现在的大学。

这个新的眼光包括但不限于:大学它承载不了多元与自由的重量,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早已不同以前世代,大学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已经从传道受业解惑的窠臼中解脱出来,众目之下的老师除了要打好这份工,不能再对教职、对学生和大学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像陈赛彬这样,希望用一番说理来促进学生思考,说到底是希望在理工科的氛围中有所触动、有所改变,但这种一厢情愿的高头讲章——哪怕使用了网络上常见的观点、甚至引用邓小平的名言——都会被敏感学生视作试探底线的举动,总之老师要识做。‍‍‍‍‍‍‍‍

社会意见中对陈赛彬老师颇有同情之理解,对学生的单一思维很有意见,对南航应声而起的反应有不同看法,对大学之为大学的表现很是失望。公众对此事的种种担忧,直接的原因是学生颠覆了师生伦理,大学风气沉沦,间接的原因则是憎恶动辄诉诸举报、批斗的作风。‍‍‍‍‍‍‍‍‍‍‍‍‍‍‍‍‍

舆论中的某些声音希望将陈赛彬批倒批臭,表面上看,固然可以顺应某些愤怒青年简单地发泄意气,甚或壮大某些已经被执政党决议否定的、某些风气试图复刻的惨痛历史,却会纵容某些危险的东西,而这种东西绝对不会只把陈赛彬们作为唯一的目标。‍‍‍‍‍‍‍‍‍‍

南航学生不知道二代领导人的著名论断,这是不学无术的直观体现,但怎么调控陈赛彬与愤怒学生之间的矛盾,是南航调查处理的难点所在。如果重罚陈赛彬,等于说二代领导人的话是不能走进南航课堂的,这种微妙之处暗藏引爆二次舆情的动力。‍‍‍‍‍‍‍‍‍‍‍

对学生“乏走狗”的控诉与斗争指向,如何回应自然也是个问题。这涉及到大学课堂到底是教书育人的知识殿堂,还是学生可以夺权、随意占领课堂制高点的混乱场所。即使用“师德失范”来定性,试图冷却师生在课堂上的内在矛盾,但社会的解读必定超出所谓“师德”框架。‍‍‍‍‍‍‍‍‍‍‍‍‍‍‍

就此而言,南航“乏走狗”风波与此前合肥中学的“抢麦”事件有区别,但有着显而易见的联系。中学、大学的老师正在接受的规训,在经由具体事件传导到社会上时,即可点燃正处在大讨论阶段的社会分歧。它们被无意中点燃,却迎向某些很有深意的社会情绪。‍‍‍‍‍‍‍‍‍‍‍‍‍‍‍‍‍‍‍‍‍‍‍‍‍‍‍

可以想见,无论南航最后的处理结果是什么,都将加深大众对当下大学的负面评价。大学老师会成为怜悯的对象,大学只是他们艰难谋生的场所。而人们对大学生的印象会更差,他们不仅没有按照大学精神的样貌去成长,反而退回到历史的襁褓中,轻视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将获得新论据。‍‍‍‍‍‍‍‍‍‍‍

 引用图作者:@秃头倔人(李晓强)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雷颐|民国那些校长如何保护学生

本文作者:雷颐 民国时期内忧外患几乎无日无之,然而高等教育在非常艰难的环境、条件下却成就斐然,至今人们还艳羡不已。当年大学能“劫中辉煌”,与当年的校长们自然大有干系。从大学校长对一些自己并不赞成、甚至反对其政治观点的学生的态度,便能略窥他们 …

以前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

今天刷知乎,看到了这么一个问题。 大概是题主奇怪为啥有人会不喜欢封校,题主觉得一直待在宿舍非常轻松,可以的话甚至可以一辈子都待在宿舍区不出去。 这让我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忽然想到柏拉图讲过的“洞穴人”故事。 说有一些人自幼便被绑在洞穴里,他 …

文科生,从来都就业难|大象公会

在风光的民国大师背后,是无数难以就业的文科学生。 文|海下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恐怕是国人为数不多的社会共识之一,而文科专业就业尤其难,更是众所周知。 据麦可思《2019年就业蓝皮书》,众多文科专业,如绘画、历史学、音乐表演、法学高居最难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