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欣欣,一个“粗糙利己主义者”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收录于合集 #侠客行 160个

你身边有没有那种人,他们时刻把算计与心机摆在脸上,但这些算计与心机其实并不精致,他们只是在笨拙而又粗糙的利己。

前段时间,北京朝阳法院为翟欣欣-苏享茂的纠纷做了一审宣判(《翟欣欣案:“新兴中产男”从来都是最苦逼的》),原本觉得这个事情基本也就到此为止了,虽然苏享茂家人宣称要对翟欣欣提起刑事诉讼,但以该案目前透露的信息看来,在目前的法律框架内,想追究翟欣欣的刑事责任,说实话并不容易。打民事诉讼官司,让翟欣欣把她从苏享茂那里套来的钱吐出来,基本已经是此案正义伸张的极限了。法律对正义的贯彻是有限度的,过火就容易误伤,这个道理理性的人虽然难以接受,但其实都懂。

谁承想,当善良的人们还在为正义伸张的不足而遗憾时。翟欣欣那边自己却叫起了撞天屈——沉默了五年的翟欣欣最近突然发了篇五千字的小作文,重述了自己与苏享茂之间的故事。我把原文贴在下面,看过或嫌长的朋友可以跳过。

说实话,虽然明显能看出,这篇小作文是经过翟甚至其律师团队精心编排,字斟句酌后才写出来的,但它的文辞和叙事策略即便功利的讲,依然只能算二流水准。

我不知您读了这篇长文之后有什么感觉,反正我看了这篇文字之后,有七个大字在我脑中浮现出来——粗糙利己主义者

你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一种人,他们自诩精明无比,在人际交往中用尽各种心机和算计,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谋取利益,这些心机和算计的构思你很难说是不对或者不有效的,可是整体看上去,你就是会有一种一眼洞悉其心机的清明感,并且随之对这个人心生厌恶。

这个人,可能是你家里某位过年一定会上门来贪点小便宜的亲戚,或者是你公司、单位里公认善于钻营投机的某位同事,他们做这一番苦心经营当然是为了利己,可是你说他们这种利己经营有多精致么?真的未必。相反,他们在局部细节上那些小精明,难掩在做人整体上大愚蠢。当所有还算通达的人回想她们所做的那一切,想给其一个整体评价时,我们会感叹,这人的这番利己经营“活干的太糙了!”

是的,粗糙利己主义者,这就是翟欣欣这篇憋了五年的五千字小作文给我的整体感觉。你看她确实对整个故事完成了重述,对每个自己受到诟病的细节都提供了自己一番看似自圆其说的解释:

比如,之前的婚史是因为前夫出轨,“出于愧疚”给了她20万的“经济补偿”。

比如,刚刚认识就让苏享茂为自己买房,是苏享茂自己觉得“两个人的名字写在一张纸上很浪漫”(这个“浪漫”真特么贵),于是主动带着她去买了房子。

再比如,两人第一次因为苏享茂了解其婚史闹翻之后,苏决定“重新追求”她每天给她一笔大额转账,直到其回心转意为止的约定只是“我开玩笑的”,谁想苏享茂当真了,而她也就当真接了。

再再比如,婚后翟立刻要苏换掉他之前的房子,据她自己的解释不是为了能在买新房时能加上自己的名字,而是自己是学土木的,上过《建筑风水学》的课(我不知如今哪家大学建筑系专业真能挂牌开这种课程),觉得他原来那套房“一箭穿心”,提出换套房子完全是为他好啊!为他好……

再再再比如,翟与苏彻底决裂时被公认的“图穷匕首见”——要苏享茂付她五千万元的分手费,否则就要举报他。在翟的新解释中,这其实也是“开玩笑”,是想通过提一个苏负担不起的天文数字,“打消他离婚的念头,让日子往前走”……

总之,对与苏交往中的太多问题(虽然并不是全部,比如翟的那套北京别墅究竟是怎么来的?她的家庭背景虽说还可以,但绝没有到了在京买别墅的程度。再比如刚认识就买房可以解释为“两个人名字写在一张纸上很浪漫”,那买车怎么算呢?),翟试图提供自己的解释。

这些解释有没有成立的可能性呢?

实实在在的讲,如果单个去看,都有可能——我们大部分人在为人处世中,总难免有头脑一时短路,或容易让他人产生误解的时候。在这种误会发生时。做一点自己的解释,让别人基于对我们的信任,相信这只是个误会、偶然,当然是可以的。

可是你能想象一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尤其是与异性的婚恋交往中一而再、再而三的充满这种偶然,且每一次偶然都以她自己虽然无心、但意外获得大量经济好处作为结局么?

这不现实吧?一个人中一次大奖头彩是运气好,他连买十次彩票,次次中头彩,你还说这里面没有内幕……你说啥聊斋呢?

翟欣欣对她跟苏享茂交往中那些“捞女”行为的解释,整合在一起,给人的就是这种凭运气连中十次彩票的“骗鬼感”,我们可以理解一个女孩在与婚恋对象的一次交往中行为天真失当,让人误会了。但你说她行为每次都让人能往一个方向误会,且几乎没有不误会的时候——这个误会可就太让人误会了。

实际上,作为一个搞文字工作的人,我大约能猜出翟欣欣的这个“误会累加”小作文是怎么被炮制出来的——前文说了,憋了五年,这篇小作文肯定是经过其律师团队甚至专业公关团队润色过的。因为根据之前的报道,翟欣欣这人是懂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知道要让专业的人替她做专业的事(据爆料她曾高价报过一个“撩凯子”的培训机构,绝非文中塑造的“工科直女”)。

而无论是律师还是公关团队,在对事情进行还原解释时,职业道德不允许他们把一个对其当事人不利的“我就是要捞他钱”的直接解释展现给公众。有些地方实在是圆不过去时,就只能用“我是开玩笑的”这类语句模糊一下。

而由于翟小姐在这个案子里圆不过去的地方实在太多,所以文中不得不一再重复使用“开玩笑”大法。于是这篇小作文,具体到每一个分自然段,文章似乎写的都很情真意切,似乎能最巧妙的圆过去,能向当事人交差了。但上升到整体,因为同一套路用的太多了,让人一眼就看出了这是假的。

是的,细节上的精细,和整体上的粗糙,这个要命的问题不仅在对她捞女行为的解释上,在整片文章她对苏享茂的态度上也是一样的。比如文章中,除去个别地方,翟依然对苏享茂一口一个“老苏”叫着,似乎她与后者依然是偶尔闹了点矛盾、意外造成悲剧、但夫妻情谊仍在的寡妇与亡夫。

可是你再看文章中翟对苏那些暗戳戳的指责性暗示,说苏享茂家暴、说苏享茂对其纠缠、强调苏享茂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并见异思迁抛弃了与其相恋多年的前女友,甚至还扯到了暗示苏享茂是崇洋媚外的“恨国党”……

那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对于这样一个既不帅、又性格不好,还乙肝病毒携带、还感情不专一,甚至都不爱国的纯渣男,你翟欣欣还一口一个“老苏”的叫他干嘛呢?文章这些事实所造成的情绪倒向,应该会让翟对苏彻底绝望,做出一副老娘就是要跟这渣男恩断义绝,跟他好好撕一撕孰是孰非的态度才对么。

可是在文中,翟依然一口一个“老苏”的叫着。

这其实又是一种公关的职业化细节精细与自然人当有的整体情感发生矛盾的显现——作为一篇被仔细打磨过的洗白文,翟的作文当然不好指名道姓的直呼苏享茂名讳,引发舆论的更大反感的。可同时又要在文中加入足够多“揭露”苏真实形象的暗示,这两个方针只能在细节上完成调和,整体上却无法规避矛盾,于是就让整片文章连情感上也出现了那种细节上的细腻与整体上的别扭与粗糙。

本案中还有一个最大的“粗糙”之处——苏享茂已经跳楼五年多了,这五年多来面对汹汹物议。翟欣欣一直保持着迷之沉默,为什么偏偏选在此时发声?

这其实很奇怪,如果她的诉求真如她在本篇小作文中所说,是“钱我可以还,但毒妻的骂名我不愿背”,那之前的沉默是不应该的——案发第一时间,你发一纸这样的声明、正本清源,说你给我的那几个臭钱老娘不要了,把我的一世清名还给我!在舆论上岂不是会主动地多么?不是可以最及时、最有效的挽回自己的名誉么?

甚至那样的话,现在要打的官司,怕就不是苏家人追着她要她把钱吐出来,而是翟欣欣上诉苏家人,告他们名誉侵权。因为钱已经两清了。

可是在案发之后,整整五年多的时间,翟欣欣从来没有发过这样的公告、做过“我放弃作为妻子的财产权益”的表态,她一直保持着彻底的沉默。这种沉默只有一种符合逻辑的解释:她想的就是“笑骂由人,捞女我自为之”,反正苏享茂死了,他给的钱已经到手,可以落袋为安了,在咨询过律师之后,她应该知道,既往的法律判例似乎并不支持苏家人在这种情况下从她那里追回什么。

于是翟和她的律师可能觉得这案子“问题不大”,那一千多万她可以保住了,对于一个捞女来说,一把捞上这么多也确实是够本了,可以上岸当隐富阶层了,那脸可以不用再要了啊!于是她选择了最低成本的沉默。

但有些出乎她意料的是,北京朝阳区法院做出的一审判决,最终是让翟返还她从苏那里获得的大部分财产。翟和她的律师在分析之后,应该是得到了这样一个(他们自认为正确的)结论:“司法机关是为了消除(此案)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才给出了这样的结果”。

请注意,翟欣欣是将这句话直接写到了她的小作文里面的。

那么既然(她自己认为)法院做出让她把钱吐出来的判决的原因是此事“社会负面影响”太大,那么想要在二审中让法院“回心转意”推翻原有判决,保住她已经自认落袋为安的那些财产,唯一可行的方法只有翻转、甚至哪怕减弱社会舆论对她的谴责。

基于恐怕也仅仅是基于这样一种判断,才促使翟欣欣时隔五年又回来理了一理原本已经已经被她弃之如敝履、权当不存在的社会舆论。试图用一篇五千字的小作文,一个把自己描写成“工科直女”、而把苏享茂描写成“渣男恨国党”,说悲剧根源是“沟通失序”的新故事,想试试看能不能把舆论反过来。

我怀疑,不,应该说我几乎可以肯定,翟发这篇文章的最终目的,其实还是想推翻一审判决,尽量多保住一些钱。因为既然她觉得判决原因是社会舆论压力,那么当这个压力不存在的时候,判决认定她“胁迫”的基础似乎就不存在了。如果二审能够推翻原判,你觉得以翟欣欣的性格,会主动向苏家人返还苏赠与她的财产么?

所以,说是“为名不为钱”,说到底还是为了钱。

而应当说,为这一点翟欣欣真的很努力,你看文章末尾,继说苏是“恨国党”之后,翟连“人口负增长”都扯出来了,似乎是在警告网友你们再吵我的事儿可是会增加年轻人恐婚恐育情绪的,太负能量了!

但看到这一段真的把我整乐了——说到底,无端增加婚恋市场信任成本,让越来越多人恐婚恐育的推动因素是谁啊?还不是你们这些打着婚姻的幌子吃死对方的渣男捞女们么?公众不追责你,你自己咋还拿这事儿叫上堂了?

还是那句话,翟的这篇小作文,看细节似乎写的精致,但整体一瞅,这活儿干的太粗糙了。

翟欣欣是85后,大约刚好是在她上大学的那段时间里,出了一个新词儿,叫“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个词最早是北大的钱理群教授提的。

钱教授说他当时讲现当代文学课,一二百人的大课,很多学生都昏昏欲睡,却有一个女生格外不同。她坐在前排,每次上课都在认真听讲,甚至在老师讲到精彩处时,还会微笑示意。

下课后,她也会同老师不断交流,说出自己很独到的想法。

钱理群于是很欣赏这个女生,以为自己遇到了一个有志向学的好苗子。

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学生找到钱理群教授,说自己想要出国,希望钱理群教授能帮自己写一封推荐信。

于是钱理群就写了。

结果,推荐信给了女生,对方就从此消失,再也没有来上过钱理群的课,这件事,给钱理群上了一课。他感叹说:“**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但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今天再回看钱理群的这个预言,会感觉他警告的对——翟欣欣上的不是北大,但我们似乎能感到,她身上那股子急功近利、善于表演,在用得着你时完美扮演你想象的那个样子,你利用价值消失后,立马弃之如敝履的为人处世风格,与钱理群回忆的那个“消失的女生”是一脉相承的。

她似乎真的就是长大之后的那个她。

但看过整个故事之后,我不能同意钱老先生说这帮人是“精致利己主义者”的那个判断,因为我通过此事更加确信了:坚守道德其实才是最长远、最精致的“利己”,因为唯有如此,你才能真正获得他人的信任、友情、爱情,与之建立长链接、长关系。而像翟欣欣这样的人,是的,她们可以在每个细节上都“高智商、世俗、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她们的处事方式太功利、太短视了。跟谁都这么搞一锤子买卖,榨干对方价值、用完就扔。从整体和长远看上去,你会鲜明的感到她们的人生有一种荒诞与粗糙。也许能在某时某地得势一时,但这样自作聪明的持久干下去,她们早晚翻车,必然覆灭。

所以我管这种人叫“粗糙利己主义者”,利己、自作聪明、但实则很粗糙、短视。

这种看似精致实则粗糙的人,这年头挺多的,翟欣欣,也不过是其中的代表而已,这些人总在用他们看似精明实则愚蠢、看似杀伐果断实则莽撞不堪的对道德的践踏与蔑视,为自己的未来挖一些得不偿失的巨坑……

全文完

本文5000字,感谢读完,喜欢请三连,多谢。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翟欣欣声明里深藏的恶意令人毛骨悚然

一审被判退回房产和财物后,翟欣欣上诉了,这没问题,法律赋予她的权益。 被全民讨伐的翟欣欣今天发了长文声明,澄清她并不是大家以为的那种骗婚逼死人的魔鬼,这也没问题,她有权为自己和家人的声誉辩白。 ​ 然而,在大半夜读完翟欣欣这近万字的声明后, …

唯有“它们”,才配得上​蛆虫:给德国大使馆一个赞

收录于合集 #独到虱想 24个 4月18日,中午十分,北京长峰医院住院部东楼突发大火。火灾吞噬了29条生命,大多数为在医院治疗的病人,而且大都是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 北京市紧急召开情况通报会。 在通报会现场上,全体人员起立低头,向遇难者表示 …

总觉得贪官比以前更嚣张了?

刚刚一连刷到3个新闻,一个比一个吊诡。 一 4月12日,南阳唐河一名党委书记李某被带走调查,新京报的记者通过某些渠道了解到,李某和另外两人(共3名嫌犯)涉性侵1女子。这说的也太好听了点,强奸就强奸,性什么侵。而且共3名嫌犯,受害者为1名女 …

lilaoshizuikeai|评鬼山哥和他所代表的 00 后

在我看来,鬼山哥身上有着一个当下年轻人很典型的朴素价值观。坦白说,这一代 00 后是真正吃着共和国的经济红利长大的一代人,在他们的学生时代是没有任何压力的,所以他们当然爱国,因为他们享受,并且他们接受的也是东升西降亡我之心不死的叙事。但是同 …

“海归废物”和他们的围墙

2023年2月,智联招聘发布《2022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2020年以来,归国求职的中国留学生数量明显地逐年增长,其中2022年的应届留学生规模,是2018年的2.17倍。 求职压力也由此激增。毕业后失业失学,成为很多留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