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条锦鲤竟然是卧出来的?古人还真是没瞎编……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作为一个化工学子,我一向以理工科见长,文学素养就比较差。经常有粉丝在后台说我乱用成语和名人名言,简直是目不识丁!其实我识丁,特别识丁不过学无止境,趁双十一,我还是买了一本《成语大全》钻研。

结果发现,很多成语我都误解了26年!比如学富五车,根本不是张学友和郭富城合开演唱会就能捉到5车逃犯,而是说人知识渊博,读过的书可以装5车。

再比如食言而肥,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是吃盐就会长胖变肥,后来才知道是不守承诺就会变肥的意思…

再比如当有人说你的文章是**不刊之论****,**并不是说你写了一篇没有办法发表在任何期刊上的论文,而是说你文章很好没有必要修改了。所以欢迎大家以后说我的文章是不刊之论!

除此之外,我发现成语里面蕴含着的很多经典故事,都很值得推敲。我试图还原了一下这些故事的案发现场。

**一、**卧冰求鲤

卧冰求鲤,是一个经典孝道故事,讲述的是晋人王祥的继母生病,非要吃鲤鱼,于是王祥冬天卧在冰上为继母捕鱼的故事。由此可见,王祥他妈是我国最早迷信锦鲤的人。

这个故事启发了无数人。要是下面这只猫读过卧冰求鲤的故事,就不用这么费劲地在冰面上舞龙舞狮了。

可见知识就是力量啊

但卧冰求鲤是真实可行的吗?我仔细考察了一下。

“王祥字休征,琅邪人。”晋朝琅琊,是现在的山东临沂。临沂市确实河流众多,盛产鲤鱼,冬天也都会结冰。但冰面承受力弱,现在小孩滑冰都不被允许,王祥却能卧在上面,可见晋朝的城市建设不像我们现在这么完善。

要知道,一名50kg左右的男孩,单脚面积约为0.02㎡,当他站立在冰面上时,冰面承受的压强P=F/S=12500Pa。一般的冰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只有10000Pa,普通人站在上面会开裂,可以推测王祥已经掌握了科学的冰面卧姿,以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压强。

就像这样

但王祥一定不是我们化工系的,一看就没有深入了解过传热学,才会草率脱衣卧冰试图将冰融化。要知道,能让人安全行走的河冰,厚度应在5cm左右。如果他想要用肉体融化冰:

选取垂直冰面向下为x轴正向,冰面为原点,考虑面积为dS的冰面。以dt表示冰层熔化厚度为x时再熔厚度为dx的冰层所用的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内,此薄层冰熔化时需要的熔化热从王祥的身体吸收。则由热传导公式可得:

冰面温度T0=0℃,所以有

两边积分,得到

由此得到王祥需要趴在冰面上的时间为t=11318s。(冰在0℃时的熔化热λ=3.35x10^5J/kg,冰的密度ρ=0.92x10^3kg/m³,热导率к=0.92W/(m·K),人体表面温度T=37℃)

这意味着,王祥在冰面上至少得裸着身子待三个小时以上,才能将冰融化得到鲤鱼,而世界吉尼斯的低温生存记录是113分钟…不得不说,王祥的身体真踏马刚啊!不然这个故事就不叫卧冰求鲤,而叫卧病在床了…

二、凿壁偷光

今有留言上墙,古有凿壁借光,可见人们对于竖直平面的向往从未改变过。

过去我以为凿壁偷光是一种针对我的犯罪手法,指凿晕毕导然后把家里偷光的意思。看书了才明白原来是有个叫匡衡的小孩勤奋好学,但晚上没钱点灯学习,于是就把邻居家墙凿了,借点光亮来读书。

这个故事意义深刻,既展示了匡衡小朋友爱读书的精神,也反映了他欠缺的法律常识。但看完后我一直在想,一个西汉的学龄儿童真的能凿得穿墙吗?透过来的光真的能看清书吗?我考据了一下:

汉书记载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人也。大概是在今天的山东省枣庄的东南部,再加上匡衡墓也位于枣庄。所以匡衡大概是个枣庄人。

枣庄属于北方,在汉代北方的房子有青砖墙和土墙两种,鉴于匡衡连蜡烛都买不起,家里应该也住不起砖房。所以匡衡凿的墙应该是土墙。土坯房子最大的特点就是住的时候不要到处扣扣,不然容易掉渣,这就是

可见土墙不难凿。当时的匡衡靠做雇工换书读,那就起码有个十岁的年纪,正是学龄儿童,破坏力没有上限,看来凿穿是可行的。

那冒着侵犯他人隐私、破坏他人财物等法律风险凿出来的墙,效果如何呢?

我试图凿我父母房间的墙壁做个实验,但我爸说凿你妈壁,我一时分不清他究竟是骂我还是允许我凿。只能买来墙纸板做实验。

古代照明靠蜡烛,我先在房间点上蜡烛,然后用墙纸板彻底隔开,挖一个洞看情况

结果发现这踏马根本看不清啊!匡衡这样看书真的不会近视吗??

当然匡衡可能当时凿的位置和我不一样。我想了一下,十岁孩子的身高在140厘米左右,考虑到人均营养和发育与现在略有差异,就按照135厘米算。那么他所能凿到的高度范围大约是距地面0到170厘米。

于是我将可触及的170厘米分为5等份,也就是每34厘米在墙上凿一个洞。

而汉代时候人们普遍使用胡床或者说叫案,高度和板凳差不多,所以我就将蜡烛放在板凳上点燃,在另一侧分别检测每个洞所透出的光照度。

果然1个蜡烛最亮也只有1lux呢…

虽然看上去有光透过来,但每个洞都很微弱啊!只有高度在34cm之下的洞还能看!那么匡衡如果想要尽量看得清楚的话,他最好的方法是躺在地上

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但即便这样,光线也是非常不好的。匡衡如果夜以继日的这么看书的话,起码得近视500度。建议小朋友和不懂事的大人不要躺在地上看书。

三、司马光砸缸

大家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中华民族的小孩也都是一群小机灵鬼。从小我们就听过孔融让梨、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老师也鼓励我们向这群小朋友学习。

从左到右也可以理解为

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不可描述の画面、创造亚当

但由于我不爱和人分,家里也没有大象,只能没事砸砸缸来表明认真学习的态度。不过这都是小时候的事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脑海中出现了新的问题

这疑问像是一道光,指引着我去找缸。根据原文的说法,小光砸缸前这群小屁孩儿正在院子里玩耍,而古代院子里的水缸一般长这样

在大庭院里,一个圆口的水缸直径至少有50cm,这么看来掉进去一个0至10岁的小孩应该是没问题的。从雕像中小孩的刘海判断,他也确实是个7、8岁的小朋友。但在其他小朋友甚至够不到缸口的情况下,这孩子怎么这么厉害能掉进缸里呢?

这就涉及到人和缸的身高差问题。我国七八岁儿童的平均身高约为125cm,以此为标准,人和缸的关系大概可以分为这2种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那么个小缸,即使不小心掉进去了,不等小光来砸自己就能翻出来,所以我们主要考虑第二种情况。

为了真实还原现场,我找来一个身高在125cm附近的演员,和一个与缸相似的箱子,分别做实验模拟当年他是咋掉进缸的。

进缸难,难于上青天

答案是怎么都很难掉进去啊!我们的演员尝试了68种姿势都掉不进去。古代那小孩是有多皮啊!研究了半天,我发现只有借助外力才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登高,然后往箱里掉

也可以通过跳马式的运动,手撑缸壁,脚一蹬一踩轻轻落入箱里

可见跳进缸里真是太麻烦了..那么这位天赋异禀的小孩是谁呢?资料显示,这个被救成名的人就叫上官尚光。以被司马光救而名垂于百度百科。

而且据考证,他的名字没有出现在原文中是有道理的,不信你把下面这句话念十遍

四、结语

本文本着闲着蛋疼的精神,为大家深度剖析介绍了我国古代三个成语故事,针对三个破壁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得出了王祥身体好、匡衡视力差、上官尚光皮的观点。堪称新时代的成语新解的典范,好了现在我要去研究上刀山下火海的可行性了…

留言区福利

1楼可获得1本《成语大全》

6楼可获得6袋枣庄的枣

16楼可获得16袋食言而肥的食盐

公众号最近改版改得很厉害!

大家一定要记得关注+星标我哟!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新人作者,求在看求打赏!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依法治国请自依法治网开始

依法治国请自依法治网开始 作者:心止即岸 前几天,我转发了网上的一幅图片,其标题大概是“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线路图”,内容好像是每一届政府都很重视“依法治国”,将其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对了,为什么我前面这句话里要用“大概”和“好像”这两个词 …

你用成语装×的样子,真是太爹味了

“这么有名的书你都没听说过?” 人们对这些成语产生兴趣,始于“奇怪的知识增加了”,但也只能止于“奇怪的知识增加了”。要是想借此装逼,以达成“妹子看我的眼神都不一样了”的效果,我劝你还是省省吧。 “你是无中生有,暗度陈仓,你在污言秽语,咎由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