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张益唐「如果在中国的大学,我就废了,根本无法取得现在的成就」这句话?

by , at 17 September 2022, tags : 张益 美国 学术 盘子 自己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小般般 发表

是的,我同意这个观点。我这几天看了一些国内大牛教授写的东西,他们进行了了 “绩优股型人才” 和“潜力股型人才”的对比和讨论。

绩优股型人才特点是简历很漂亮,文章又多又好,教育经历也都是一路名校。至于文章为啥多,甚至多到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了,谁是造星运动的幕后推手,咱就不知道了。

潜力股型人才的简历往往有明显的硬伤,家境出身也很普通,比如虽然一路名校,但文章极少,if 也低。至于为啥国外世界名校愿意要他,使他具有一路名校的经历,咱也不知道。

张益唐明显属于 “潜力股型人才”。他知道在中国,没人有耐心等他十年,就算给你基层教职,他十年钻研理论不发凑数文章?哪个高校能容得下他?给他转岗降薪已经是开恩了,没给解聘就自己偷着乐吧。

况且张益唐不仅仅是钻研十年,而是钻研 30 年没成果,一直到 58 岁才研究出来点东西。一直到快退休都不发一篇文章?在中国绝不可能,早就被撵走了。

另外,国内大学里不同级别的教职的收入差距极大。

在欧美国家,你刷盘子,或在普通大学当基层讲师的收入足够你吃得好生活好,就算不当教授也没关系。

你在中国,中级职称助研的收入和高级职称教授收入之间有天壤之别,几倍的差距很普遍。而我国生活成本也提高的极快,物价,房价,医疗,教育,生养子女,养老等都是吞金兽。你只靠中级职称的工资肯定是不够的。而如果你想评高级职称教授,拿高收入和各种项目奖励,那你就得造文章,赶紧造文章,不能潜心研究十年不发文章。

再补充一点,就算有非重点高校愿意收他,让他潜心研究,而国内评职称水很深,老张如果在国内,他那种一根筋的性格,是评不上职称的。评不上职称就意味着贫穷,收入低,买不起房,生不起孩子,接不起婚,孤独终老。当然,我说的是现在,不是 30 年前。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某 985 毕业生路过,

大四刚开始的某一天,给辅导员打电话,因为自己的信息被录入错了,原本我申请的是大四上学期在校住宿(半年住宿费)、下学期自行在校外找房以便实习;结果信息被录成了大四一整年都继续住校(交一年住宿费)。

辅导员表示信息已经报上去了不可更改,说这是我个人的问题,不可能再退半年的住宿费给我。当我再三恳求时,ta 冷冷地说:**你的档案现在就在我这里,要知道我写什么是会影响你今后前途的,**说完便结束了通话。

电话的另一头,我整个人愣住了,心凉到谷底,翌日马上申请了出国留学。

诚然,我知道 ta 只是威胁,并不一定会真的写什么这个学生顽劣不堪的话,但这份滥用职权的压迫感实在是让人窒息,然而这在我们从小到大的学校教育中只是寻常。


更新一下,这件事发生在多年以前,辅导员早已是人生过客,ta 如今怎么样,升职停职都与我都毫无意义。人生就是这样,眼前看起来多难再回首只是向来萧瑟而已,希望这句话能给当下身处困境的大学生以安慰。

之所以回忆这么一件事,是觉得大学(或者说一切学校)应有别于他处,是尊重知识、尊重美德、培养思想独立和人格自由、孕育一切美好的地方。这样才能学术创新涌流,人才如鱼得水,教育欣欣向荣,而不是尊崇权威,媚上唯上,从校领导、辅导员到团委学生会的干部都一副官僚主义、以权压人的作派,这于个人、于国家能好吗?

另外出国留学也是一项有风险的选择,尤其是对于女生(一个人时一定要警醒)。答主经历过被国外精神病人惊吓、路上被搭讪骚扰、在电车上被猥亵、晚课后被色狼尾随、被澳洲警察恶意开罚单、租房承转不及拖着大行李箱无家可归……(当然也遇到更多温暖,不论是留学生同学间的还是本地人的)

疫情以来已经三年没回国了,土澳的各处海滩、公园很美,看多了也会觉得千篇一律。回想起 19 年初回国出差,长安城墙、黄鹤高楼、西湖胜景体验了个遍,我们的家乡风景如画,她理应越来越好。

知乎用户 谢流远​ 发表

其实他即使留在国内,如果非要一边去餐馆刷盘子一边专心研究数学,也不是不行。

但是在国内近距离看着不如自己的同学升官发财身价上亿,不是圣人估计很难忍得住。。。

感谢美国让他举目无亲吃土数十年,绝不用物质腐蚀他,让他的生活中除了数学再也找不到任何快乐的源泉,最后才能做出现在的成果。。。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上大学的时候,教授是这么说的:

中国的会计落后世界十年,我们的教材落后中国十年。

我翻了翻教材,1995 年版,老师说的夸张了,才 9 年,当然如果算得是开始编写的年份,那估计十年是够了。

2007 年大四毕业那年,学校要升一本。然后逼着学会计的人学计算机课程,学的还特么是 C++…… 我滴妈…… 班上同学实习的实习,找工作的找工作,一到期末考试傻眼了,老师临考前很实在的告诉我们:照你们这水平,全系一百多人只有五个人能及格…… 其他人连题都看不懂……

考前背了也没用,因为 C++ 这玩意儿,你要是不懂逻辑,白学。

最后逼的没辙,临考前一天发了答案,可谁背的下来啊???看着就是一堆数字和字母的组合…… 这要能死记硬背,那得是天才。

于是大家都做了小抄准备去抄。

然后…… 最惨烈的来了,学校为了升一本,考试严查作弊,全系被抓到五六十个人作弊。我把答案放在袖口里,还没开始抄呢,先进来检查,幸亏我是来检查的第一间教室,我们教室除了几个开局把答案放卷子底下的傻孩子,都没被抓。

五六十个人作弊,直接上了四川电视台,于是系里近三分之一的人,永远失去了学位证。

你觉得,进这样的学校,废不废?这还是国内排名前二百的学校。

评论里有很多人攻击这个国内前二百,我觉得挺可笑的,且不说 2003 年的二本并不易考,一个经济不错的县级市排名第二的高中,2000 多名考生,文理都加上能上二本以上的不超过 30 人。

你们现在 985 硕博死卷的职位我们那会儿大多去的了;

而且中国一共 600 多所二本及以上院校,算上三本有一千多所,照这说法,中国三分之二以上甚至可以说 90% 的大学是垃圾,如果这么算的话,那中国的大学,确实不怎么样。

知乎用户 和平 发表

我寻思着,知乎用户,应该大多数都上过中国的大学吧。

中国的大学怎么样?说得再大一点儿,中国的教育系统怎么样?

自己心里有点数吧。

知乎用户 M3 小蘑菇 发表

以前我还想反驳,但现在反驳不动了

知乎用户 赵树猪 发表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1992 年张教授博士毕业时,中国大多数重点大学的教授的门槛是要低于普渡大学的博士毕业要求的。

张益唐教授的 “废了”,是说不能取得世界级成就,跟某些人想的 “废了”,不是一回事。

小时候没少听学霸说 “考砸了” 吧。

有些人不要把 2021 年一介平民对学术圈的感悟投射到 1992 年博士毕业的高级知识分子世家子弟身上。

张教授的背景是这样的

  1. 北大本硕、普渡大学博士
  2. 父亲是清华教授
  3. 硕士导师是北大教授
  4. 硕士导师的哥哥时任山大校长、中科院院士

这背景这学历,1992 年回国去普通重点大学直接当教授毫无问题。后面只要不犯罪,没人能给他降职降待遇,教授该有的待遇都得有。体制内就是这么开心。

这个背景,别说 1992 年,就算 2008 年前后毕业的博士,直接回国去 985 做副教授的也大有人在。

————————————————————

回到题目,除了极个别能一人取得多个世界级成就的天才中的天才,任何世界级的科研成就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你把两个大师互换环境,大概率是双双废掉。

并不足以得出任何值得推广的感悟。

张教授还说他是因为没有参加孪生素数的学术会议所以才有信心继续研究呢。要不这也推广一下?

当时我没参加这个会,也没参与讨论。如果我参加谈论,别人都告诉我这个东西是做不出来的,大概我也不会做了。

https://m.guokr.com/article/441787

知乎用户 阿冰 发表

张益唐的想法我不得而知,但是对于国内大学科研方面的内容,我转述一下家父的看法。

对于普通的大学教研人员来说,国内现在的大学环境适合左右逢源,思路灵活,在此基础上学术又能做出成就的人。原则性强认死理,不为外物所动,执着钻研一个问题的人很容易被项目经费评审等压力拖垮。前者从热点入手,更善于表达,申请项目无往不利,结题也不存在问题。后者因为那些因素不允许做一些三五年才能出成果的项目,只能做自己不喜欢的项目,如果不跑关系连结题都很难,评职称评奖就更不用想了。

家父十余年前辞了 P 大博导职位,自己开公司,勒紧裤腰带过活,10 年一共做了 2 个项目(当然都是应用类,其中一个还是在学校时候攒下了一些基础),都算有所成就,现在除去固定资产也是千万水平。现在以企业家的身份回过头来直接和原来的学院合作,用他的话说他要是还待在学校,肯定做不到现在的水平,可能就当个普通的教授几十年后退休文章发了很多却没什么真正造福社会的内容。

知乎用户 司马懿​​ 发表

我觉得讨论这种问题的时候,一味的成王败寇是不好的。不能因为张益唐后来在新罕布纳尔兼职讲师的时候做出了大成就,就意味着他之前的选择是对的,或者说即便是他自己的总结,也未必就是对的——毕竟人都是有确认偏误的,当自己做出成就之后,会倾向于认为自己之前的选择都是正确的,而其他人也都会把他过往的经历当做模板,认为如果当初偏离了,那肯定也是错的——这个答案下面,各种花式的来检讨国内的学术氛围就是一例。

现在有一种让人困惑的现象:谈到国内的学术,如果说宏观说整体,往往无比的乐观,感觉已经暴打英法,超过美国指日可待;然而微观到具体的人具体的事情,那往往就悲观的不行了——「不搞关系能行?」「真正的人才出不了头啊 」。我不明白微观上的悲观如何支撑宏观上的乐观,反正两种情况很多时候居然能够如此和谐的在同一个人身上共存。

其实宏观没那么乐观,微观也没那么悲观,还是有很多专心做学术的人真的就靠发文章过上幸福生活的例子。具体说学术氛围,当然还有改进的空间,也一直在改进,但是和张益唐这个事情上无关,他根本就不是靠美国的学术氛围而做出成就的。

首先记者采访时候问的问题就很不靠谱:

会不会在你攻下孪生素数字后, 会有不少专业刊物找你要更多东西, 这样, 你以后的成果会越来越多呢?

顶刊的约稿不是没有,但是即便是对于顶级的科学家,也是可遇不可求。问这样的问题,基本上确定记者缺乏对国际学术环境了解的专业素养。下面这个问题更是尬出天际:

你是说普林斯顿能养纳什,新罕布什尔能如此养你,这个环境中国不具备?

普林斯顿养纳什 √

新罕布什尔能如此养你 ×

这个问题太尴尬了,以至于张益唐也没有正面回答。纳什神经病发作的时候,当时已经丧失了科研能力,普林斯顿确实是在养着他,并且事实上他即便是后来好了,也并没有做出多大的创造性贡献,贡献都是精神失常之前做的,也就是纳什并不是因为被养着而爆出大招。至于张益唐,他在成名之前只是该校的兼职讲师,连长聘合同都没有,就是按照工作量算钱的,根据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何养之有?如果这也能算『养』,那所有的打工人都可以说自己是被老板养着的了。

如果要说「养闲人」的环境,那美国也要等到 tenured 之后。解决了费马猜想的怀尔斯,很多人说十年磨一剑,但是其实作为助理教授的他并不是人们心中的「十年磨一剑」。相反,他很聪明的提前攒一些文章,每隔两三年发一篇,这样可以在中间集中精力在费马定理的证明上——数学顶刊的文章发表之难是不用多说的,怀尔斯能有这样的储备,可以说,即便没有证明费马定理,明面上看怀尔斯也是个正常的教授,而非毫无产出的『闲人』。


要说养,中国的体制才是真的养。张益唐毕业那会,他如果回国就是带编制的,并且还不是岗位编制,而是跟人的类似公务员的事业编制。这种制度下基本上不会被开除,不出活不干活无非是在高校里面被孤立被边缘化,但是基本上不会丢掉自己的饭碗——划水还能拿工资,这不就是『养』的本意么?

话说回来,我觉得张的采访中这段话,倒确实是真情流露:

记者: 你的数学研究成果,如果不出国,你觉得能搞出来吗?你说,数学是一个可以个人琢磨的活,如果在中国,让你在一个大学呆着呢?
张益唐:绝对不可能。世俗压力太大了,你躲不开的,你要不出论文,你就会怎么样怎么样。我自己可以沉住气,我不要这些东西,但你的家人丶亲朋好友不答应,在美国就没有这个问题。我欣赏美国的地方是你在一个快餐店打工,在一个超级市场收钱,没有人看不起你。

问题完全不在于国内的学术氛围,张在脱离学术界在快餐店打工的时候,当兼职讲师的时候,有什么学术氛围可言?而在于来自于社会关系压力。

张如果在国内,他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人们都不仅仅在乎自己怎么样,也很在乎周围的人,朋友们怎么样,无时无刻不在评价其他人混得如何,当然也在被其他人评价,这种评价体系的存在有好有坏,好的就是本身会带来动力,坏的就是也会带来压力。其实张益唐自己也是这种评价体系的受害者,当初毕业的时候没有回国,之后拖得时间越久,再回去就会更容易被被评价。反而是客居美国,会落得一个清净。

他在国内也会是一个不错的数学系教授,至于能不能搞出孪生素数猜想,那就是蝴蝶效应了。平行世界的事情,谁也说不好。

知乎用户 wy1998-zh​ 发表

  1. 张益唐 与 莫宗坚 的矛盾。

-— 全文引自:数学界人士有知道张益唐和莫宗坚为何反目的吗?

张益唐的博士论文,是证明了雅可比猜想!这是数学界极为重要的一个猜想。这个消息震动了整个数学界,因此全世界的数论学家都在查看张益唐的论文。结果在全世界数学家的审视之下,发现论文里引用了他导师莫宗坚的一个论文,而在全世界数学家的仔细查看下,发现莫宗坚的这个成果是错误的!因此,张益唐的证明结果是错误的。虽然张益唐的证明结果被证明是错误的,但是普渡大学的教授们依然认为这个博士论文很有价值,做了很多工作,依然给予张益唐博士学位。

但是莫宗坚怒了!

张益唐的论文,牵连莫宗坚的一篇重要论文被否定,让莫宗坚极为丢面子,莫宗坚觉得自己在全世界同仁面前丢脸,因此莫宗坚拒绝给张益唐找工作写推荐信。

在美国,学纯数学的人毕业后,一般最差也能找个博士后的岗位。很多连博士学位都没拿到的人都能找到博士后的岗位,更别说普渡大学这样著名大学的博士毕业生。但是因为莫宗坚对张益唐很愤怒,拒绝写推荐信,莫宗坚自己的影响力也不小,所以没有哪个大学、研究所收张益唐。张益唐到处碰壁,根本找不到本行工作来谋生,别说教职了,就是博士后岗位都找不到。

他先后流浪了很多地方,在中餐馆打过工,在汽车旅馆打过工,曾经无处安身只能睡在汽车里,在北大留美同学那里蹭饭。后来他在 subway(著名快餐连锁店)找到了一个餐馆服务员岗位,负责洗盘子和送外卖。在餐馆打工的时候,张益唐认识了一个来自山东的华人服务员小妹,后来结婚,就是张益唐的老婆。

张益唐成名之后,莫宗坚马上跑来攀附,洋洋洒洒写了大篇的文字叙述师徒之情,但是张益唐拒绝和莫宗坚掰扯,在各个场合从来都不提及他的这个导师。

新罕布什尔大学马上一步就把他从讲师岗位提拔到教授(助理教授、副教授两级直接跨过),并且表示过去给他安排的课时不多,是为了让他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

-– 更正:张益唐本人说的是,他俩相识于 2000 年,那时他 45 岁,已在新罕布什尔大学任当了 1 年讲师了,他们后来于 2003 年结婚。(看来谈恋爱、结婚,还是得有份相对稳定的工作才行)

-– “曾经无处安身只能睡在汽车里”,请注意这句话。

-– 莫宗坚在公开声明中,拒绝承认他那篇文章是错的,并欢迎大家和他讨论。


  1. 张益唐

1978 年—1982 年,张益唐在北京大学数学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2 年—1985 年,张益唐师从著名数学家、北京大学潘承彪教授(学习解析数论)攻读硕士学位。

1984 年左右,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任教的丘成桐,推荐了圣迭戈分校 解析数论学家 Harold Stark,结果被丁石孙给否了。

1985 年,在北大数学系主任丁石孙的推荐下,张益唐作为公派自费生来美留学,在美国普渡大学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台湾代数专家莫宗坚)。(改行去学代数几何)

1992 年,张益唐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获博士学位。

1999 年,张益唐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数学系任助理教授、讲师(任教十余年)。

-– 1999 年的时候,一个北大化学系毕业的校友在美国当老板开了好几家 subway 加盟店,请他帮忙给自己的几家店计算报税(美国的税收极为复杂,一般人算不了),税务的计算结果令他很满意,于是把他推荐给同一届的的唐朴祁

-– 唐朴祁在美国 Intel 实验室工作,他问了一个关于计算机算法的问题。没想到张益唐 3 周之后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唐朴祁很震惊,于是就和张益唐合伙申请了这个专利,然后把他推荐给了另外一个同学葛力明。(最后英特尔公司对这项专利很满意。这个专利现在还是我们的。不过,这个专利没有给我带来一分钱——他们最后没有用,因为工业界看重的是 实用价值)

-– 葛力明在新罕布什尔大学混得很红,于是给他介绍了一个在新罕布什尔大学当讲师的工作。张益唐终于获得了稳定的本职工作了。虽然这个工作很挫,是临时工,上一节课给一节钱,学校随时可以踢走你。但是毕竟是本行工作,有了相当不错的收入(比起 subway 服务员),可以专心研究数学了。

2001 年,在《杜克数学》发表文章。

2013 年 4 月 17 日,张益唐在《数学年刊》发表《质数间的有界间隔》,证明了存在无穷多对质数间隙都小于 7000 万,从而在孪生素数猜想这一数论重大难题上取得重要突破。

2016 年,张益唐接受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校长的邀请,开始在该校数学系任教。

2018 年,张益唐担任山东大学潘承洞数学研究所所长。

2019 年,张益唐作为讲述嘉宾参加 CCTV-4《世界听我说第三季》

科学网 - 张益唐:我若在中国,无法取得今天这样的学术突破 - 蔡小宁的博文

-– 张: 有些想法是我从北大的时候就开始有了。我读硕士是搞数论,丁石孙教授当时是北大数学系主任,他要我改行去学代数几何,他说代数几何很重要。这些故事,网上 都已经捅出来了。本来是丘成桐帮忙,当时丘成桐还在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任教(1984 年至 1987 年),约在 1984 年左右,丘成桐给我推荐了圣迭戈分校 解析数论学家 Harold Stark,结果被丁石孙给否了。5 月 13 日我去哈佛介绍孪生素数研究成果时,丘成桐告诉我这里面的故事。再后来,我就跟了代数几何方面的高手莫宗坚,他 当时想找个中国学生帮他做。

  1. 现实

1988 ~ 2013 年,25 年就发表了两篇论文,在哪所学校能坐的住?

-– 张:它的世俗压力太大了,你躲不开的,你要不出论文,你就会怎麽样怎麽样。我自己可以沉住气,我不要这些东西,但你的家人丶亲朋好友不答应,在美国就没有这个问题。我欣赏美国的地方是你在一个快餐店打工,在一个超级市场收钱,没有人看不起你。


从小的兴趣就是数论,硕士也是解析数论,博士是代数几何(改了研究方向)。

纯数学研究,杂志、会议的审稿人就那么多,有过一次论文瑕疵的记录之后(并且是全球数学界的焦点 “雅克比猜想”),再次发表论文时,被歧视的可能性巨增。

25 年间,肯定有一些小的成果。但想凭借这些成果翻身,估计太难。会不会被人截获,冒名顶替的发表?而且,这些成果发表之后,启迪了其他研究者。后续的一切成果,就和自己无关了。

从相关的报道上看,他需要的是,在解决温饱问题后的一张书桌,能安静的看书、思考。但这 25 年间,大陆飞一样的发展,学校在扩招、扩招、再扩招。教师的增加远远追不上学生的增加,那么,每周的课时数……。他若回国做一位北大的讲师,25 年不发表论文,升职加薪是别想了,每周的授课时长……

雅克比猜想的论文被拒,只是因为引用的他人观点,存在瑕疵。直到 1991 年从普渡出来以后,才转去研究数论。相信那几年中,他一直在想法改进。既然放下了,说明这个缺陷,短时间是无法克服的。而硕士研究的数论,出成果肯定是最快的。

对于这样的人,目标有了,方向定了,缺少的就是思考的时间。出成果是一定的,而且是肉眼可见的。那么,在成功的道路上,选择一条干扰、阻力尽可能少的道路,才是唯一要考虑的。


大学里青年教师待遇真的很低吗?

通过这个回答,或许能了解张当时的想法。


1)当时的张,想回来吗?

当然想。不然就不会说出 “外面混不好就不回去”。

出国前,可一直是 “别人家的孩子”。

虽然是 “被毕业”,但心里有底气(本、硕、博期间,所写的论文),知道自己能做出顶尖成果来,回来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同样是做研究,讲师(北大)、国际顶尖学者(山东大学潘承洞数学研究所),哪个贡献更大?

2)当年美国刷盘子的小时工收入

美国,5~10 美元 / 小时,(黑市汇率 1:10,牌价 1:2.8~5)

中国,79~86(转正,91、92 年)、205(94、95 年)人民币 / 月

-- 源至:

【张捷评联想之四】联想的道路选择 03:00 – 外汇牌价

【张捷评联想之四】联想的道路选择_哔哩哔哩_bilibili

【张捷评联想之九】联想为何成为不了华为 10:50 – 美国刷盘子的小时工收入

【张捷评联想之九】联想为何成为不了华为_哔哩哔哩_bilibili

【张捷评联想之二】联想与计算所的恩恩爱爱 02:05 – 91、92 年工资

【张捷评联想之二】联想与计算所的恩恩爱爱_哔哩哔哩_bilibili

【张捷评联想之十】历史记录别篡改 11:08 – 94 年工资

【张捷评联想之十】历史记录别篡改_哔哩哔哩_bilibili

知乎用户 VinceY 发表

本科在国内的某 211 大学读的双学位,的确非常糟糕,除了交到了一批好朋友,其余简直就是浪费生命

我是 07 年入学,正值美国金融危机,中国四万亿后经济数据猛涨,教授们一个个非常鸡血

举几个例子,宏观经济史,课程描述写的很好,结果课程内容是,老师让我们上课时间看《大国崛起》看了整整一学期,我还以为她等我们看完会给我们讲讲她的看法和总结,结果是没有,啥都没有。考试是写看后感。你只要写大国崛起,民族复兴就可以拿高分

另一个例子,宏观经济,这两个不是一个教授。教授上课提问,说同学们,你们知道衍生品能用来干什么,我因为预习了,说除了投机,也可以让需要大宗商品的贸易公司提前锁定成本,降低风险。没想到教授哈哈大笑,说同学们,你们看这位同学,他说华尔街研究出这些衍生品是用来降低风险的,好笑不好笑,华尔街真是好心啊,那么好的话会有经济危机吗?全班同学都朝我看来,全场哄堂大笑,就我一个人尴尬不已,但又觉得自己没错。从此我不再课堂上积极举手回答,随他们去吧

于是我选择了出国,也选择来了华尔街

后来还有一些故事,我们级的女神,在申请研究生时被我们学校研究生院某教授要求潜规则,后来闹得沸沸扬扬。女生后来没读研究生,回西南老家参加工作了

我们院的院长什么学术成就都没有,就是资历老。上课就是讲他当年给国企改制提供咨询的往事。说科斯这个人啊,什么历史什么故事。简单一句话,上了和没上完全没区别。有的作业和国企改制的研究相关,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来说,基本要靠想象国企存在的具体问题。还是必修课我也是服了

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是氛围的问题。反正我就没见我们学校有个正经的老师。我记得后来有个教授举报另一个教授论文抄袭,然后就开始狗咬狗,不光拉出了一大波抄袭的老师,连院长的论文都是抄袭的,最后怎么样了?什么都没有发生

他来了也会被污染

知乎用户 实在哥 发表

我实在哥性子直,说话难听,玻璃心者现在就可以关网页。

先说结论,美国确实比较容易出人才。

大家别喷,我并不是说美国就是天堂,真的能做到只要一个人有真才实学,就一定能发挥才华。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人能不能真的发挥自己的能力,还是有自身努力和运气的因素。

很多才华横溢所谓学者艺术家,在美国端了一辈子盘子的也大有人在。

但美国学术圈这点好,瞎折腾不严重,你是什么领域的学者,更能够全身心投入科研本身。

当然,这不是说美国就没有学术腐败,没有弄虚作假,只是相对来说要好得多。

这点中国的科研院校真比不了。

因为中国的象牙塔,绝大多数情况下,大家基本上都沦为了为混职称而写论文做研究,不是为了真正的科学,或者是为了改进世界而研究。

中国这个所谓论文生产大国,专利产出大国,无非就是某些人为了升官发财评职称而做的各种面子工程而已,这些论文和专利,就是东拼西凑,抄袭国外先进成果改头换面,或者就是打擦边球,搞些看似新颖却没什么屁用的研究,混上期刊和混上专利的表面标准,再给期刊和相关部门些费用,发表出来。

而在原创性和创新力上,这些评定机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医院的医生评职称,如果是写现代医学相关论文,那是真正需要学术水平出成果,相对来说比较难。但是可以曲线救国,写些跟中医有关的东西,拿着古书阴阳五行胡说八道瞎扯一通,也没什么临床试验和疗效验证,就可以混论文了。

这种现象,我把它称为 “职称经济”,在中国已经形成一个产业,一些国内的期刊杂志就是吃这碗饭,因为它有评职称的资质,所以靠收那些要评职称的专家教授的发表费成了该杂志社的一大收入。甚至还有枪手,从国外翻译一些外国的现就成果,然后卖给国内的象牙塔社畜,让他们搞论文。

当然,我不排除国内大学也有真正认真搞科研的,但大的风气真的如同我说的一样,大家都在混日子,真正有心气想做出一番事业的人凤毛菱角。

注意,我已经说的非常克制,我以上这些内容,都是在高校还比较风清气正,拉关系搞暗箱操作不严重,比较严格按规矩选拔人才的情况下。

请问,这样的环境,说白了就是瞎折腾嘛,怎么能够出人才?

知乎用户 头像狗头保命 发表

主要是社会氛围。

张益唐在美国没出成果的时候美国大学也不稀罕他,他在美国洗了很久的盘子,说张益唐在美国更受重视是不对的,实际上在美国他不如在中国受重视,在中国他混个教职绝对没问题,不至于去洗盘子。

但是美国社会的氛围不会迫害他,中国的社会氛围会。我国的社会是 “不养闲人” 的,你到了社会上,就得干点什么,你不能搞别人看不出来的那一套,你一定得干点什么别人看得懂的东西,比如挣钱,比如结婚,比如生孩子,比如买房,你不干这些,你就是没有成就,你就是闲人,你就会社死,就会有人不断来打扰你,让你按他们的逻辑走。你觉得你是潜心科研为人类的进步而奋斗,他们看你是逃避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就算深居简出闭门谢客,你还有三姑六婆远近亲戚,你逃不掉。

张益唐成长的年代是 80-00 这一段,现在的社会氛围比那时候其实已经有所减轻了,但还是让很多人受不了。张益唐成长的那个年代,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外卖,没有互联网能形成小圈子,他无处藏身的。没有人去迫害张益唐,但对他来说那些无法逃避的三姑六婆闲言闲语就是一种迫害。

美国不重视张益唐,毕业后教职也不给,他没钱、没正式工作、没房子,有几年就是美国的三和大神,但美国他也没有三姑六婆,没有指手画脚,就去洗盘子,洗好下班,理直气壮把门一带,谁也不爱。不说别的,你看看张益唐多少岁才结的婚,放国内还不炸裂。在美国他至少有一个清净的环境,能够安下心来做自己的事情。这里的关键是一个没有三姑六婆的清净环境,外国人在本乡本土也不见得压力就小,他们也有自己的三姑六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他说他由衷感谢同学的叔叔,没有叔叔他得不到专利局的工作,要为生活而奔波,就没有时间去搞相对论。外国的氛围是比中国好,但也好得有限,不必神化,对张益唐来说,美国的最大好处就是足够远,远到三姑六婆无法触及。其实我们对国内的佛系老外也很宽容啊,我们也没有催他们 “找个正经工作”,也不会逼他们赶紧挣钱买房结婚生娃啊,老外来中国三和,还有人赞一声潇洒呢。。。很多科研工作者都有一种痴心,需要身处一个“斩断尘缘” 的环境,不被杂务所打扰,这是很重要的。

知乎用户 月光下的凤​ 发表

其实没什么可评价的。

张益唐的成就本来就具有很强的不可复制性。不可复制的成功,没办法来评价一个社会的。

张益唐甚至曾经表示,因为他当时不了解主流学术圈的最新进展,所以增强了信心,帮助了他的成功。

**记者:**孪生素数猜想曾一度被认为是 “一个不可能解决的难题”,巧合的是,您正好“缺席” 了那一次研讨,这是不是成了“一件好事”?
**张益唐:**回想起来,内心没有障碍可能反而促进了问题的解决。我当时多少是有一点自信的。我只是在做我喜欢的事。一个人做一件事如果总是在患得患失的话,还不如从一开始就不做。
涨姿势 | 数学是纯净的 “桃花源” (张益唐南科大演讲及访谈)

他还曾经反对国家资助数学项目

数学这个东西,本来就是最纯净的,第一,它没有什麽用,第二,它不会让你赚那麽多钱,在中国就不一样,你去申请一个数学项目,钱还挺多的。结果也没有作出什麽好成果。在中国,莫名其妙,完全由国家资助去搞一点都没有用的纯数学,通过这个去吹牛。通过国家出钱搞数学,这恐怕是世界第一。

在张益唐身上,美国体现出了其文化优势,让他在送着外卖还不被人瞧不起,安心搞学术,不用承受压力。这是中国万万不可能实现的。

但这真的是一条适合中国的路子吗?让科研人员享受快递小哥的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从而让他们无压力的搞纯净的科研?

知乎用户 CYan 发表

我曾经在某答案说,现在国内很多搞基础研究的人都太急功近利。评价工作先问有什么用。

一个论文能有个 jb 用?

即使是 Nature,Science,吹破了大天,离商业化也还是有十万八千里。

结果有的评论说何不食肉糜。

是啊,就因为什么都要有用,所以咱们先是水变油,然后汉芯,然后韩春雨,然后曹雪涛…

他们都太有用了,或者说太想要让自己有用了。结果变成了大忽悠。

为什么?

因为你只想看有没有用,人家就只能千方百计证明有用。证明不了就编一个有用。

求仁得仁。

实际上,基础科学就不能用有用没用来衡量。有的人不懂,非要用技术来衡量科学。实际上,你们说的这些浅显的狗屁道理搞科研的难道不明白?但很多人搞科研就是为了不需要那么有用,就是想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希望拓展知识的边界,希望发挥自己的智慧。基础研究就需要这种纯粹的追求,才能更高更远。

数学也一样。或者说更纯粹。纯粹到需要非常专注,非常没有功利心,才能几年如一日做一个课题,研究一个定理。而且可能连钱都没那么重要,一支笔,一摞草纸,足矣。

但在国内,你能做到吗?

领导开会你能不去吗?

学习讲 zz,你能不去吗?

领导请吃饭作陪,你能不去吗?

在美国你可以四五十岁还在端盘子。大家看了,顶多觉得这个端盘子的岁数大点。但在国内,你有那么厚的脸皮吗?

你七大姑八大姨的议论你能装聋作哑吗?

你十几年没文章领导隔三差五敲打你你受的了吗?

什么时候,我们能充分尊重别人的任何选择,在别人不需要我们漫溢出来的善意同情的时候,也不再说,他怎么混的这么惨,这时候估计很多人都会愿意回国。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很多时候其实钱和物质并没有那么重要。

知乎用户 黄裳 发表

客观现实而已,现在中国和美国冲突,客观的说几句美国的好话,似乎都要冒着被批判的风险了。但其实大可不必,美国如果什么都差,那凭什么至今仍旧是世界霸主?真正自信的人,会面对客观现实,然后想想自己能做什么,冒味的抹杀其实是不自信的。

我认识一个姑娘,硕士毕业,不愿意在国内呆着,到美国打零工。这种就是混日子,我是不赞成的,可是确实就是有这种人。没办法,这就是现实。可能是她家里条件还可以,不缺那几个辛苦钱吧。

客观面对美国,并不是夸美国,而是面对美国形成现在环境的条件,研究规律加以利用。20 年前,在我毕业的那个年代,美国人的人均收入是十倍甚至几十倍,大批的中国精英到美国刷盘子。没办法,就是刷盘子也比在中国当大学教授赚的多。

美国能给普通人提供如此优渥的生存环境,这是大批的中国精英离开中国奔赴大洋彼岸的本质原因,据说清华北大的学生有相当大一批出去再也没有回来。

因为生存压力小,自然内卷的压力就小,人的生存就相对舒服。这不过是自然现象而已。中国的高校已经是整个社会最舒服的岗位之一了,但整个高校的环境仍旧是官僚体系控制的急功近利的。这也是现实。在这种环境中,长期不出成果,你注定被人鄙视被人欺侮,能保持心理健康都有难度。

发展就是一个过程,就是一个从不好变得相对好,再到比较好的过程。没有人能够逃避这个过程,这个改变的过程注定要用一代人的血汗来浇灌,来铸就坚实的根基。

当生产力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就会相对变得宽容,每个人都是刺猬,互相挤在一起就是互相伤害,拉开距离才有相对舒服的空间。

可是如果生存资源有限,人只能挤在一起。为了争夺有限的生存资源,人们互相竞争,如果多付出的是劳动就是内卷,如果拉低道德底线就是残酷的生物竞争。

没办法,人总的活着。

黄裳:《解析心灵》实体书

我在这本书里说过,人就是动物。

知乎用户 留德华叫兽​​ 发表

首先张先生在数学领域的贡献

据业内人士(菲尔兹奖得主)评论

丘成桐:最近美国有位华人学者张益唐,他的工作比陈景润的工作重要得多。张益唐做的是让人吃惊的工作。丘成桐:如果我没得过菲尔兹奖,早就被打垮了

足矣比肩甚至超越很多菲尔兹奖

没获奖只是因为 40 岁这道年龄门槛

而菲尔兹又号称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饶毅先生最近发文

近 40 余年来,留学科技人员无一诺奖,反映什么?

明明出国接受了最顶尖的教育

回国后却没有一人问鼎科学的皇冠

40 年的大数据样本足矣说明

问题可能不在个人

而或许在于科研的环境和土壤

一方面国内学术界 KPI 考核(“四唯”)

为了论文、基金本子等 KPI

hbNG64Mz">疲于奔命地 “灌水” 论文

即使靠砸钱、砸设备、砸数据水到一篇 CNS 又如何?

科研|诺奖得主本庶佑: 不要相信论文里写的东西,《自然》《科学》这些杂志上的观点有九成是不正确的

更有为了这些 KPI 不希铤而走险造假、抄袭等学术不端的行为

反观张先生所研究的基础科学领域

几年没有任何进展是常态

虽然近年在努力地破除 “四唯”

但物极必反

反倒给了 “小人” 开了新的门路

另一方面 “人情社会”、“派系斗争”

海归学者往往需要 “战队”、“抱大腿”

与美国终身轨制度、独立 PI 制度不同

年轻学者一开始往往没有很多的科研经费和博士生招生资格

(或仅有极少数)

因此需要加入大的团队为 “大佬”“打工”

在科研经费和博士、硕士招生名额都委求于人的情况下

根本无法独立自主地开展自己 100% 想要的研究

大佬让你帮忙改个本子?

大佬让你文章挂个名?

你能不干么?

如果得罪了大佬

下面或许是一个不恰当的个例:

知乎热议|如何看待浙大 90 后青千陈阳康因 “过度自引”10 余篇论文主动辞职并再次归海

再一方面行政 VS 学术

国内大抵是行政 “掌管” 学术

“领导” 大于天

领导让你开门思想教育课

让你搞个特色课程评选

让你带竞赛培训队伍

你能不干么?

毕竟评职称还得领导点头

在美国却是行政服务于学术

终身教职的评定也绝非 “领导” 说了算

而更多是同行评议

总结

如果张先生想捞名捞利

回国肯定是个不错的 “买卖”

但或许他又在攻克另一个数学难题的道路上无法自拔

容不得分心于国内复杂的 “派系” 和行政

美国在学术科研制度绝非完美

诺奖也绝非评定科研成就的最佳标准

但绝对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的

知乎用户 lu luce 发表

这种事情不仅仅是在中国才有啊。

日本人真锅淑郎选择去美国从事科研。拿到了诺贝尔奖。当记者问他为啥去美国的时候,他说:

知乎用户 江湖见闻录​ 发表

“我宁可留在美国洗碗,我也不愿意回到咱们这个国家”。知道这句话出自哪位人才的口吗?居然是一位什么华裔的数学家、北大毕业的天才生张益唐

曾经清华大学的校长邱勇在毕业典礼上说了这样一番话,同样引起渲染大波,我们都以为是美国人在卡我们的脖子,但真正在卡我们的脖子的是在美国的中国人。

曾在 2020 年华为内部的第一场会议中间,海思麒麟的掌门人何庭波就问任正非,“我们真不考虑一下清华和北大吗”?

任正非反问说:“如果我们与这些高校合作,人跑了,你负得起这个责任吗”? 任正飞还说:“我们花了大价钱引进了很多所谓国外的设备和技术,结果打开一看,发现都是咱们中国人做的,其实说心里话,不能再这么下去,要让中国的鸡在中国下蛋”。

三体的作者刘慈欣被分配到别的厂子,刘慈欣的老领导知道刘慈欣的本事,于是专门找对接的领导聊了一下,说刘慈欣是个人才,一定要好好照顾。

对面的领导一听就火了,人才?去你妈的人才,老子折磨的就是人才,什么人才天才在老子手下都是牛马。于是把刘慈欣——一个高级工程师,发配去扛皮带,为啥?

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多次申请国内院士被拒,至今也没成国内院士,为啥?

李爱珍,世界著名科学家,我国研究半导体的功臣,为国家做了很多卓越的贡献,4 次落选中科院院士后成为美国院士,为啥?

2017 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清华建校以来 “最年轻女博导”,37 岁就带领团队攻克困扰了世界结构生物学界长达半个世纪难题的美女科学家颜宁落选。不久之后,颜宁选择了出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担任那里的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职位。两年后,颜宁顺利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为啥?
有些人太聪明了,可是聪明的人不容易在科学方面成功,聪明人会去找捷径,而科学是没有捷径的。

但是把人际关系技能点满的人,却可以把点专业技能点满的人玩得团团转,外行领导内行。
归根结底,家庭背景占一半,迂腐的论资排辈又占一半,年轻人没有立足之地,后辈的路基本就被堵死了。

而酒桌文化是什么?论资排辈是什么?无非是既得利益者维护自己权益,实际就是一群吃过时代红利的老迂腐,关键是你搞的成果也是他们的。

少宣传一些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例子,看看马斯克,福特,乔布斯,哪一个不是通过科学技术改变世界?

他们过得惨吗?幸福惨了吧?

而我们最大的弊端是什么,戏子收入高,趋炎附势的收入高,有背景的收入高,科学家薪水少。艺人出轨全国热捧,戏子嫖娼全国围观,科学进步却毫无奖励。

学术圈里还有个词叫运作,真特么干实事的人,哪会有功夫去运作?所以他们活该选不上???

还有个词叫做人际关系(舔领导) ……

如果我说这些你不信的话,那你就参考下周公子

周劼本身只是一名国有资本运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股权管理部员工,但是资产却过亿,开豪车,住别墅,喝 20 万一斤的茶叶,浑身大牌,朋友圈不是 X 省就是 X 主任,请问,他是高端人才吗?他对社会有什么贡献吗?他的钱从哪儿来的?他生活为什么这么好?为啥???

关于周的言论就不说了,不然回答发不出来。。

再看看我们的贾女士的佳作:

你看,搞笑不搞笑

我 TM 都笑了

就这,难道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东北为什么衰落,就是因为大家都进入体制内,有背景的欺负没背景的,最后人才润全国。

现在全国都在学东北,最终的结局一定是人才润全球

都问张益唐为什么不回来,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人才,到底是因为中国留不住人才,还是人才的晋升之路被堵的死死的没有出头之日?

现在各行各业最擅长的是外行领导内行,而且还不允许内行进入他们的阶层

直到到现在都还在谈奉献,而不是靠利益,靠待遇,靠真金白银留人。

大工工匠,商飞一级钳工,人才中的人才吧?

工作几十年,贷款买 70 多平小房子,魔幻吗?

钟老收个挂号费都有人喊贵,他儿子买个好皮带都有人骂

咋了?好人就一定要经受磨难,好人和人才就不准过有钱,富裕,奢侈的生活吗?

难道七套房子 + 别墅 + 20 万的茶叶 + 浑身奢侈品的生活只有周公子这样的人才配过吗?

脸红吗???

……

很多情况下,我们持续不断地努力,艰辛的生活也只是让普通人能够保持一种只能够称之为平庸的生活而已。

这篇答案我也不知道能存活多久,如果有缘看到的点个赞吧。对我感兴趣的也可以看看我辍学之后的经历

讲讲我这个穷二代闯荡社会的一些经历,走出迷茫

我是 @江湖见闻录 喜剖析社会、解读人性,研究生活中的人情世故、社会经验。亦喜欢分享一些自己的知识与见解。如果你觉得我的文字对你有帮助,只因我也因为同样的事情困顿过、观察过、思考过、成长过。

一路走来,我遇到很多人;很多人也遇到我

如果这篇答案没了,切记一定要关注我的公众号:「江湖见闻录」内有我整理好的人情世故、社会经验和不能说的江湖潜规则

点赞、关注一定让你爆帅、爆美,今年走财运!

知乎用户 俗不可耐​ 发表

很多人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自己住过的城市,然后就觉得换个地方,换个环境就像喝个凉水一样。其实哪里那么容易?

有的人确实适合在国内混,牛文早早发出来,关系拉起来,领导哄开心,混个行政职务,招募一票手底下的人,发文章搞项目,八面玲珑,不亦乐乎。

这种学术管理型人才,是各个高校真正喜欢的人才。文章海海出,项目哗哗拿,仪器件件买,学生海量带……

但是张益唐不是这种人,他其实对拉项目,搞课题,带学生,搞钱等方面完全没有天赋。这种人到了高校,三年不出成果,就会有领导来谈话,五年不发文章就可能劝退调岗,像张这样 20 年研究一个问题,几乎没什么成果,在国内的高校是呆不下去的。

如果呆不下去,那么生计就会成为问题。在国内想要不用脑子保存精力靠体力活儿呀。养活自己,那是会累得怀疑人生的。

所以张益唐说得没错,他不适合在国内高校发展,呆在国内也就平庸了。

许多人觉得中国这些年发展的不错,就觉得中国什么都是好的。其实不谈政治,中美的生活环境很不一样,对一些人尤其是不喜欢社交,不爱被打听隐私,不用被问一个月赚多少钱,有房吗?有车吗?有户口吗?喜欢研究自己的问题的这类人,以后怎么样不知道,但美国起码到目前为止比中国友好很多。

最后回答一下他为什么现在不回国。

张益唐应该已经是美国国籍了,回国的话还涉及到中国的绿卡,居住证,户口,买房,安置…… 一把年纪六十多岁了,自己的成果也已经发表了,再出成果的概率也很低了,其实是没太大价值的。这个年龄再找份工作可不容易。回国养老保不准又被骂把成果留给美国,把养老丢给中国……

知乎用户 晚自习玩手机 发表

说个亲身体验吧。

我在日本读研,每天的事大概是:专业课,作业,读书,发表,论文。

我女朋友在国内某 985,每天的安排是:专业课,作业,读书,发表,论文,政治课,不定时的党支部大会,不定时的自我批评报告,不定时的学习 xx 会议精神,不定时的民主生活会,不定时的党员谈话,青年大学习,民主投票,各类非专业讲座……

我只想说:人的精力有限。

————————————

2022.5.21 更新

看了评论,有些说的有道理,入党是自己的选择,不能算,那就把入党以后才会产生的事物去掉,还剩下:

专业课,作业,读书,发表,论文,政治课,不定时的学习 xx 会议精神(主要是疫情防控会),青年大学习,民主投票,各类非专业讲座……

其实还有一些没写上去的,比如运动会练习走方队,我是没想到研究生还要干这个的。

最后说一句,这个回答是 21 年底的,当时她们学校是这个情况,现在其实要好一点了。

知乎用户 打火石 发表

好吧,作为张益唐的美国大学的校友和一个海归的博士,我想我可能稍微有一点点资格告诉你为什么他说在中国就 “废了”。先亮观点:中国的现实的生存状态和传统文化不具备、甚至本征地排斥基础科研成果的诞生。尊敬的网管同志:如果你打算删帖,请耐心稍微往下看一眼,深夜出来码字很累的。当下,如果能让哪怕一个人看到我已经很知足了。

先说一下现实的生存状态。不可否认,中国目前的经济水平和收入都在节节攀升。但是和西方发达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居住条件、出行条件、交通的秩序、空气质量、食品和水的安全等等。我在张益唐母校周围的房租一个月 800 美元 (两室一厅,84 平米)基本上就能住得不错;而我在中国一线城市的房租现在已经从 8000 一年涨到 9000 块(60 几平),你可以想象因为房租涨价全家几天之内就得搬家的窘境吗?当然你可以说别拿美国乡村和中国一线比。但是,从国外回来生活质量的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中原因非常复杂,足以做几篇博士论文。在此也没有必要展开。

但是,物质生活方面的差别绝对不是主要因素,而且国内也有便利的地方:比如快递。然而你无法解释为什么国外许多包括张益唐在内的科学家依然能够在比较清贫的条件坚持那么多年,做出那么大的成绩。真正让科研工作者无法安心研究的原因是国内浮躁的社会风气:这种社会风气如同雾霾一样无孔不入,但你又实在说不清它究竟是什么。就在几个小时前,LP 又对我大发牢骚:**靠卖服装一年挣了 100 多万;**在家乡搞了教育,一年 100 多万;**全家移民去国外了,他们还没出过国。他们都是普通大学本科毕业,有的还没上过大学 …… 。这样的牢骚绝对不是第一次,几乎每一次都让我抓狂,如同将同一句话重复若干遍:“Your are a loser, …”。正如某人所说的 “即使你不和别人比,你老婆也会把你和别人比 “。 在这种时候我绝无反击的机会,因为争吵总会以她胜利告终。 而把我和别人比较的绝对不止我 LP。

中国人过年一般都会回家的,即便在外已经有了老婆孩子,他们依然认为自己属于自己出生的地方。这也本无可厚非,可是过年相聚也理所当然地成为被比较的机会。突然间你会感到家乡那里会有一个巨大的引力场,任你飞得再高,只要在国内,定逃脱不了最终被拉回到出来混之前的价值观的宿命。七大姑八大姨都会如同观赏动物一样把你打探个底掉。婆婆媳妇小姑子的文化命脉果然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其中绝对不乏直接问你收入者,尤其和你还不太熟。最尴尬的是面对岳父母的目光和耳提面命的教诲:家里某某亲戚发达了,某某靠。。挣了第一桶金,某某创业成功。。。突然间我懂了一个道理:自打结婚以后,父母的恨铁不成钢的角色就被亲家以一种不易觉察的方式替代了。在经济发展到如此高速的中国,如果你不在一线城市年入个千万,我劝你还是以旅游的方式过年吧。中国人是要里子的。

这些年我越来越认识到:一个人的意识形态完全取决于他的经历。 那些身体的半截还深深植根于 2 千余年的封建文化土壤中的中国目前社会的主要财富拥有者们根本无法理解也接受不了读到博士毕业,而且还是海归博士的收入甚至不如一个三流大学的本科生。在他们的眼光中,戴上国外大学的博士那应该是黄梅戏里唱的 “中状元,着红袍,帽插鲜花,好新鲜哪咿呀~~”。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学位,这个从海上泊过来的洋玩意和从黄土地上长出来的科举当官完全彻底,从一开始就没有半毛钱关系;在西方的文化中,博士学位更多地意味着 geek (生活大爆炸那种), 而不是像我们的考科举一样意味着世俗的千锺粟和颜如玉。 可是当两种文化开始相互接触的时候,人们会通常倾向于使用类似翻译的方法将外来文化的概念与本土文化对应起来,哪怕生拉硬拽地套一个。正如马克思所说 “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 如果你读到博士,不管是国内国外的,大家对你的 expectation 就一定很高,高到你的收入不能比任何比你学位低的人还要低。因为在他们的意识形态中,这是如同 -1 开根号一样无法理解。我相信浙大海归博士涂旭新(也算是我的同行)的悲剧绝不只是因为物质生活水平的下降。文化的反冲突应当在其中扮演了不小的角色。

一般而言,已经充分功利化和世俗化的中华文明不会包容西方社会中的纳什、霍金和张益唐这样的角色。如果你是这样的角色,或者具备类似的特征,那么你要么认清 “现实”,回归乡村的淳朴和功利的社会,要么就去自我湮灭:城市的高楼足够你挑。非常不幸的是,科研工作,尤其是基础科研必须需要一部分吃饱了撑着甘心为科学献身,做人类文明的小白鼠。不是每个这样的人都能成为科学家,但是科学家必须有这样一些人,成功的只是其中比较幸运的一部分而已。

传统上的中国(其实任何一个国家也都差不多)判断一个人成功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发财,一个是当官,对于当代中国人,似乎还有一个:移民。一旦移民就如同摆脱了那种引力场一样,根植于乡村中国社会的一系列法则将不会应用到一个出国的人的身上。比如说:你父母提到你的时候,只要说出国了,似乎就意味着你的成功(这一点非常奇怪,要知道日本诺奖获得者益川敏英在去斯德歌尔摩领奖前从未出国)。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少数,勿喷),他们运用了语言上的一个技巧:省略。完整句子 “我儿子出国去刷盘子了” 被省略成 “我儿子出国了”。国人也是要面子的,呵呵。比如说张益唐这种情况,我不清楚他的家庭情况,据他自己说:“(如果在中国)绝对不可能, 它的世俗压力太大了,你躲不开的, 。。。 我欣赏美国的地方是你在一个快餐店打工,在一个超级市场收钱,没有人看不起你。”( 科学网 - 张益唐:我若在中国,无法取得今天这样的学术突破 - 蔡小宁的博文 )。 如果在中国当下人人都想一夜暴富而似乎你周围的人都在一夜暴富的社会,他不要说 58 岁解出题目,能不能活到 58 岁都是个问题。因为你如果不能车子房子票子样样让人满意,你就犯了 “不成功罪”,死刑, 呵呵只是时间问题。

最后总结一下,中国社会过分世俗化的传统可能是造成当代中国包括古代中国难以形成具有基础性突破的科学成果的一个因素。这种社会可能是企业家、政治家良好的土壤,但绝对对科学工作是有强烈排斥作用的,往深了讲又牵涉到儒家文明的古怪的特性,实在无法展开。

知乎用户 许广新​ 发表

你说他有才,我是不否认的

张的确也算是才华横溢的人才了

但是在中国会不会废了

这得两个理解

第一,如果他公派出去然后正常回国工作

你说能不能有今天的成果,我不知道

因为世界不允许假设

但是我估计一个可以公派出去的学者

回国不可能在饭店刷盘子

也不至于娶一个饭店服务员

我并不是不尊重服务员这个行业

只是两个人共同语言可能的确不多

第二,如果已经确定叛逃然后再回来后

我也不确定国家会如何对待他

能不能取得现在的成就我也不确定

但是一定不如第一个理解。。。

知乎用户 Deep Van​ 发表

因为本国大学本质上还是体制内的一部分,实行的是官场规则而不是教授治校,后者的特性,就是谁学术厉害谁牛逼,前者的特性,谁官帽子大谁牛逼,行政凌驾于教务和科研之上。

在后面这种规则下,他的能力和贡献会由同行公正评价,至于国内,看看那么多重大学术造假没个下文就明白了吧?

上面也明白这个操性,所以顶级人才的培养和甄选都是外包给洋人学术界来做的,土博就算再优秀也竞争不过,因为行政机关没法鉴别你的真实水平。

作为体制的一部分,其 KPI 考核是 sci 数量和引用,不是重大科学突破(原因上面说了,行政主导而不是教授治校的大学无法真正客观评价你的成果,只能通过这些指标来考察了),这也是中国天坑专业长盛不衰的内在原因,毕竟这些学科容易灌,适合满足这一考核。

知乎用户 钟宇斐 发表

不自我麻醉还能怎么做呢,这种说法在学术圈里普遍见于在国内混得很好然后出国被国外学阀整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人群。

毕竟看见当年的中等生吃着时代红利,自己在 Subway 做三明治,能坚持下去已经很了不起了。

说几个常识:

1.2000 年代初的中国高校还处于比较天真烂漫的时代,那个时候对海归的政策优惠力度不用说,对他们的出文章要求基本等于没有要求

2. 名声不能当饭吃

3.2020 年前中国教职的卷度绝对不如北美

知乎用户 逸心​ 发表

@打火石

这位朋友第一段和最后两段之外写得还算不错。但这第一段和最后这个总结放在一起简直让人感觉居心不良。

咱先看看张益唐的生平:

1978~1982 北京大学数学系本科

1982~1985 北京大学数学系硕士

1985~1991 普渡大学数学系博士,期间发生了他和导师的矛盾,毕业后被他导师坑惨了没找到学术工作

1999 年在朋友的帮助下加入新罕布尔大学任助教

2013 年发表 素数间的有界间隔 成名。

好了,让我们想想按照他说的如果回国就废了,什么怎么回国法。在国内读博士的话,大家算算时间,不能多说了。博士毕业回国,1991-2010 这二十年国内是什么环境?这二十年就正是我们说完成西方世界上百年工业化进程时,对于社会形态改变最轰轰烈烈的那一段。激烈变革的社会环境冲击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要潜心几十年搞纯数学的研究,当然是极困难的。

他说那时候回国就废了。当然了。你要是想做基础学科,想潜心十年去修行,你会去淘金热时候的加州吗?你会去大革命时候的巴黎吗?你会去希特勒时代的德国吗?你要是去了你也废了。

眼光长远点看,中国的文化能不能培养出基础学科的顶尖人才?当然是可以的。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中国也有陈景润。时代越来越好了,以后只会更多的。

知乎用户 孙尉翔 发表

想学习想提高,与人交流时就别只听结论,更别只传播结论。如果你甚至仅拿一句结论去贴大字报打人家脸,那就简直成了红卫兵。

而是应该不管听到什么结论,都去看他有没有讲理由,否则忽略。就算是你不同意的结论,从他的理由中也能学到东西,哪怕你看完了理由你还是不同意。人的精神发展目的不是为了集邮式地凑齐各个问题的答案,而是获得思辨的一般方法并不断运转起来。

分清 fact 和 opinion 是美国幼儿园作业。我讲的已经是分清之后的态度了。如果你甚至分不清就要考虑补习一下。

知乎用户 萧生 发表

说实话,起初我也不信有那么多 “50 万”,直到看到这题下的好多评论,我就信了。那些评论啊,真的是刷新了我对 “狡辩”(其实更准确的是另外俩字,不过不太友好就用这俩字代替了)二字的认知下限。

此人在美国刷盘子刷了七年,然后在中国校友的介绍下才得到了美国的教职工作,然后到 58 岁才有了一些成就。这里我们当然可以假设他是在美国一边刷盘子一边做研究,当然也必须承认如果在中国刷盘子的话,他做研究的时间肯定就没有那么多。然而问题是,他回中国可以不用刷盘子啊?哪怕中国就是他们所说的 “严重的人情社会”,以他能拿到当年那么珍贵的公派出国资源的情况来看,他拿个国内的教职有什么问题?

然而,这些人就是不跟你谈他回国后可能得到的至少比在美国刷盘子更好的待遇,一个劲儿地对比美国刷盘子和中国刷盘子的区别。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偷换概念了,这就是完全不跟你讲道理啊。

跟他们对话,让我想起某次在村里惹了一个泼妇,我说她不该无缘无故别我,她说:“你三岁尿过床。” 我说她随便说别人闲话是不对的,她说:“你三岁尿过床。” 我说她在村头碰瓷不好,她说:“你三岁尿过床。” 你说我还能说什么?

一个两个这样的人也就罢了,真的没想到,这么多三无账号同时重复着这样一个明显的狡辩,这没人操纵我是不信的。

张的这种说法跟这些三无账号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知乎用户 曹力科​​ 发表

未必,说不定他在中国能取得更高的成就。

我看最高赞的说,在中国,如果不发文章,没有高校能容得下他,这显然是对中国的高校的多样性缺乏基本了解。

实际上,在中国,包括众多 985 高校,里面有这么一帮人,他们就是躺平的,根本不发文章,也不搞什么人际关系,更不评职称,每年就是简简单单上一两门课,绝大部分时间都非常自由,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根本没人管。

因为他们早就拿到了编制了,只要不犯大错,学校不会开除他们。

张益唐毕业的时候才 92 年,如果他那时候回国进高校,进个 985 拿到编制,根本没有任何难度,学校也会有房子分配,至少衣食无忧。

根本不会说还得像在美国一样,去赛百味刷盘子。

实际上他在美国后来也就是在一个学校教微积分,不发文章,不搞人际关系,也不评职称,和中国很多躺平了的老师,看起来就挺像的。

只是张益唐在业余时间研究数学,中国躺平的老师,业余时间可能在研究钓鱼。

即使他真的爱好刷盘子,中国也有的是地方刷,甚至盘子还更多。

人际关系这个东西,只要你无欲无求,真的没人逼你的。

我觉得他之所以说这话,可能对中国的大学多样性不了解,以为中国大学里都是他北大的老师、同学那样的卷王,或者心理上有一道过不去的坎,有心魔。

实际上,中国高校不仅有卷王,也有很多躺平的,有努力发文章评教授当院士的,也有一辈子不发文章就当讲师的。

但是躺平在角落的人,根本不会被人注意到。大家又不是捡垃圾的,谁关心角落里是啥。

当然,我刚刚说的情况,是 30 年前他毕业那时候。如果他现在毕业,没有编制的情况下,想在 985 高校里不发文章躺平当讲师,那三年以后肯定是飞升疾走了。

知乎用户 何林​ 发表

张做出成绩以后,立刻成了台湾的院士。

其实张没出名时,国内有不少人邀请他回国任教,不过他死活不回来。

其实说学术圈什么的是瞎扯,如果真的恬淡在国内单纯教教书也本来饿不死,张那个时代,国内在大学混日子的普通教授其实多的是,他照样有时间搞他的研究,默默无闻潜心搞自己研究的数学教授有的是(当年魏尔斯特拉斯、阿贝尔等大牛也不过是高中老师而已),纯数学又不是实验科学,需要大量资金和设备配套(那些东西国内到可能真比较缺少)。

其实张不回来的根本原因是张和各种政治 “运动” 走的很近,在政见上非常激进,认识他的人都很清楚,这里就不说的太细了,有兴趣自己去看他的言论即可。

ps,其实国外华人学者主流并不都是像饶毅施一公那样相对爱国的学者,可以说试图和大陆划清界限甚至反华的至少有近一半左右,其余多数也是若即若离,因此这些人发表什么言论其客观性需要读者 “独立思考”。

知乎用户 明镜磨心 发表

不说大学了,中国整体的教育氛围都有问题。最简单的例子,你有没有听过这么一句话:

“你看这个以后有什么用啊?”

功利得一塌糊涂,功利到否定了休闲的存在。哪怕是音乐、美术之类的知识,只要高考不考就会被认为是无用的。

在这种功利的氛围之下,容不下一个多年来没有科研成果的人。

更不要说现在高校各种优化。

知乎用户 银白色暴风雪​ 发表

在北美如此优异的科研环境中,张益唐由于莫宗坚自己结果的漏洞而与其交恶,最终导致拿不到推荐信,只能去餐馆刷盘子,最后还是靠着朋友的关系混了个给本科生上微积分的工作

太优异了,我都快要窒息了

知乎用户 木兰她哥哥 发表

我觉得他说的对

天才么,不都得经历磨难?

一是张教授充分证明了一件事,中国足球搞到今天的地步就是钱太多了,海参吃太多了,要是跟邻居国家郑大世一样,踢不好球就去挖煤,水平早就上来了。

张教授身体力行,拼死摆脱了金钱和权势的困扰,送外卖刷盘子不用脑子,下班后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研究中,毕竟是数学研究,有纸和笔就行了,钱不钱的都是多余的,有钱还容易乱了心神,搞不好数学研究。

二是张教授为了数学研究放弃了爱情追求,我搞不懂一个数学博士跟一个中学毕业的服务员家庭里是怎么谈情说爱的,我想象里,俩人一起讨论怎么快速把盘子刷干净,怎么在做了服务后要到更多小费多一点,也是不容易,为了数学啥都付出了。

三是人么,必须把自己逼入绝境才能迸发出更强大的能量,教授先是叛国,又是自断生计,背水一战。

人生啊,不容易,数学应该感谢张教授

知乎用户 茶多酚 发表

伊布拉希莫维奇留在马尔默也肯定拿不到这样的成就

而伊布不留在瑞典联赛,瑞典联赛和意甲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瑞典联赛和意甲差距越大,瑞典的伊布们就更不可能留在瑞典

马太效应的正反馈是很可怕的

知乎用户 SpaceY 发表

通过多年中国国内生活经验,和看美剧了解美国,中美主要的不同并不是钱的事。

中国人观察世界主要的视角就是钱。即钱好像可以决定一切。

不是这样的。

价值观也很重要。而且比钱重要。

对中国人来说,不去追求钱,就一定是神经病。

而欧美,价值观可以多样化。即人民对你追求绘画,音乐,数学,物理并不强求你非得转向 “挣钱”。

或者这么说,欧美国家自由度高,你爱追求啥那是你的 “自由”,别人没权利 judge 你。在美国,随便 judge 人是贬义词。除非你跟他长期生活,经验学识差不多,才能说。

而中国不行。如果你不挣钱,就是产生了极大的问题,即你有问题。

所以张益唐在美国端盘子,同时研究数学就是自由的,正常的,别人和整个社会不觉得有问题。

而中国人 “一边端着盘子当服务员一边研究数学”,是有原罪的,随便一个同级别的服务员,老板,甚至更致命的,家人,朋友,就可以说你不务正业,有病。真的。中国人如果一旦从事了底层职业,就被踩死到了最可怕的屎堆,只有每天干活才是正确的,不能有想法,不能看数学,不能说话。

在美国,一个服务员看数学物理,可以。

一个程序员说去研究火箭,可以。

一个互联网老板自己承认不懂微积分,投资火箭,可以。

一个嬉皮士开着哈雷不务正业,可以。

一个嬉皮士在家里车库焊火箭,可以。

一个大学辍学生,在车库焊电路板,做一个苹果电脑,可以。

随便你,只要你不犯罪,你爱干啥干啥,没人可以去逮捕你,质疑你,judge 你。

不知道你发没发现这种思维惯性已经深入骨髓了,甚至产生了这种问题:

张益唐为何不转码?为何不转人工智能?不转光刻机?不转火箭?

礼貌点的回答是:我不懂。

不客气的回答可能对你有伤害,请斟酌收看:

我觉得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相当低级,不属于高级数学的研究范畴。是个底层脑力 + 体力劳动,我看不上。

其实我觉得,最糟糕的就是高级知识分子讲礼貌,如果你智商不高,会被这种礼貌欺骗,误以为” 我搞得计算机,AI“,连数学家都说不懂,然后兴高采烈满世界去说,我比数学家聪明。

还不如数学家直接点,说” 你其实是因为太笨,不是研究数学的料 “更能搭救你。。。。

知乎用户 Boo Radley 发表

单看只言片语,容易产生误解。这句话出自 2013 年《名星》记者陈小平对张益唐的专访,我把专访的原文贴出来,张本人解释得很清楚,一看便知。

名星:你的数学研究成果,如果不出国,你觉得能搞出来吗?你说,数学是一个可以个人琢磨的活,如果在中国,让你在一个大学呆着呢?
张:绝对不可能。
名星:为什麽?
张:它的世俗压力太大了,你躲不开的,你要不出论文,你就会怎麽样怎麽样。我自己可以沉住气,我不要这些东西,但你的家人丶亲朋好友不答应,在美国就没有这个问题。我欣赏美国的地方是你在一个快餐店打工,在一个超级市场收钱,没有人看不起你。
名星:你是说普林斯顿能养纳什,新罕布什尔能如此养你,这个环境中国不具备?
张:纳什有许多人也不理解,他是太聪明了。天才与疯子就差一步,我不会有他那麽疯的。
名星:除了世俗的压力,如论文丶博导丶金钱这些导致中国无法出大学问家之外,还有什麽其他的吗?
张:中国人好面子,放不下。比如他原来是搞这个专业的,他的同事超越了他,他又不愿意去学,然后去声称自己的东西是最了不起的,去排斥别人的研究。而且,还不许自己的学生去搞别的研究。做学问应当是最纯净的,我很怕人际关系,尽量不去参与这些东西。数学这个东西,本来就是最纯净的,第一,它没有什麽用,第二,它不会让你赚那麽多钱,在中国就不一样,你去申请一个数学项目,钱还挺多的。结果也没有作出什麽好成果。在中国,莫名其妙,完全由国家资助去搞一点都没有用的纯数学,通过这个去吹牛。通过国家出钱搞数学,这恐怕是世界第一。

这是专访的全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89923-829218.html

知乎用户 吕不非 发表

这个问题,本质上就是有人问的,为啥中国人足够聪明,却没有发展出科学体系的原因

根本问题就是:社会价值导向 和 中国人的普遍思维模式

中国人,本质上就是极端世俗化 极端实用主义的民族,任何东西,起点都要问一下,这有什么用?有用的东西,就算是外国的,拿来就用也不会有什么心理压力,发现没用的,就算祖宗几千年传下来的也是说扔就扔

这种思维模式下面,是不可能建立科学这种形而上基于形式逻辑的规则体系的,因为第一步就完了,会被质疑:这有啥用

反过来,西方第一代科学启蒙的先驱们,吊诡的大部分都是神学家,研究科学的目的恰恰不是处于现实需要,而是想证明上帝的存在

知乎用户 一言难尽​​ 发表

张益唐很可能没有说过类似的话,这话怎么看都更像是自媒体说的。

现在张益唐虽然在美国就职,但他是北大的客座教授。每年都会回北大给学生做演讲和上课。而且就张益唐的性格和北大演讲的内容表述来看,他并不觉得自己已经获得了多大的成就,成就这个事情,在你看来很大,在他自己看来也就是那样。

所以我认为这件事儿,完全是有自媒体在添油加醋搞事情,张益唐本人说过,他这一生最开心的时刻就是在北大读研当助教那段时间。

而在当年在美国不回来,更多是因为他自己的目标并未完成,44 岁的时候还没什么钱和学生住在一起,烤肉和豆腐给学生吃。在新罕布什尔大学当讲师时,一周七天从不缺席去办公室思考,研究。在全世界各大高校演讲,面对媒体的采访都很少说话,由更喜欢表达的妻子进行回复,最喜欢的事情是和学生聊数学及和老友讨论古典哲学。

这个人就是一个生性单纯,且跟社会跟商业没有多大的接触的人,对数学爱的特别深沉的人。我就不知道为什么有些别有用心的自媒体抓着他不放呢?非要说他表达过政治思想?

对于不少数学家来说,他们对于数学宇宙的热爱要远超过国家和政治,他们表达的数学观点意义,要远高于其他任何事情。以张现在的成果要去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成名高校拿充足的经费,高额的收入和终生教职有什么难?我认为张继续在加州生活的原因大概率就是生活,在美国待了这么多年早就习惯了,加州海岸天气也比过去他生活的美国北部舒服很多,就这么简单。

我希望知乎不要变的像抖音一样,讨论科学家,数学,哲学家的时候,更多的讨论他们的成果,引发思维辩论,而不是别的立场。

知乎用户 雷隐隐 发表

这个回答下的不少评论,让我充分感受到了知乎人才辈出。他们能从各种角度论证赛百味的操作台比北大数学系更容易出科研成果,用各种方法论证我没资格答这题。

他们言之凿凿,差一点就能说服我了。北大数学系在他们的口中,是扼杀科学精神的炼狱,是毁灭才智的牢笼,是抹杀天才的屠宰场。

希望北大的师生们好好反思,是什么让北大数学系如此臭名远扬,科研氛围还比不上美国餐厅的后厨。实在不行,建议贵系就地解散,全体编入食堂后厨,按照知乎网友们的思路,这样应该就能多快好省的出成果。

不送这些知友们去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真是国家的损失。


如何评价?

同志们是不是没见过那种考前见人就叨叨 “自己根本没复习”,考后说 “完了,这回挂了”,结果成绩一公布发现 95 + 的人?

你要是真信了他的话,就会得出北京大学数学系的科研条件不如赛百味操作台的结论。

很显然,北大再拉胯,也不会比他洗盘子的后厨还拉胯的。他博士毕业兜兜转转七八年,才进到一所美国百名开外的,以英文和商科为优势学科的公立学校——我们坦率点吧,一所没什么数学学术水平可言的二三流学校——里面找到了职位。这都没让他废了,北大更不可能让他废了。

张益唐是非凡的数学家,一个非凡的数学家不该有这种待遇。但是话说回来,越是有点才华的人,越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当初他在美国被人坑,宁可在美国打零工混着也不愿意回北大,二十几年后看,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其实就是选错了,他不愿意承认,我能够理解,因为一旦承认了,面子、收入、社会地位都是小事,最重要的是没法给自己一个交代,他不能就这么告诉聪明一世的自己,自己因为某种未必正确的观念和价值选择,荒废了二十几年的人生。

我觉得他这句话,与其说是说给别人听的,不如说是说给自己听的,他在安慰自己,自己的人生没有白费。

张益唐的人生确实没有白费,成就斐然,我们看到的是喜剧的结局。但是这个世界上,不知道还有多少个张益唐,历史路口选错了路,在赛百味和社区大学里浪费着自己的人生,在中美间进退两难。

这些人,才是时代的眼泪。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某易报道:

震惊!孪生素数猜想取得重大突破:年近 58 数学家至今是讲师

网友评论:

x 大真是一个埋没人才的地方,这么牛的数学家竟然还是讲师,人家讲课妙趣横生在评师网上得分超高,难道 x 大不能给人家一个哪怕是副教授的职位吗?难怪 x 大排名那么靠后,这种大学注定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孕育这种大学的社会永远不会伟大!

-——————————

高赞啰啰嗦嗦说那么多,好像中国就搞不成科研似的。那我问你:

张益唐在美国 subway 做临时工的时候,美国各个大学在哪?中国可能让张益唐这种人去麦当劳打工吗?

最后还不是靠在美国的学长们安排了一个位置,说到底靠的还是受着纯正中国文化教育的在美中国人的帮助才一步一步找到位置的。另外,张益唐做讲师的教学任务一点也不轻松,新罕布什尔大学也是直到他发了文章才转为正教授。照着高赞逻辑,是不是新罕布什尔大学也不是个 “适合科研的地方”?

至于 “众所周知” 回不了国的问题,说实话现在还没反过味的人应该很少了吧?既然当时做的这个选择,当然要承受代价。但是这和中国文化一点关系都没有。

知乎用户 Holzwege 发表

虽然有几分道理,但归根结底也只是认知失调,aka 嘴硬。

成功者总喜欢美化自己过去的苦难经历,总说是那些苦难塑造了他们,是因为他们经历了这些别人没经历的苦难,他们才能拥有今天的成绩。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么回事么?

没有任何贬低或者评判的意思,只是陈述一个可能的事实。

知乎用户 王宝来 发表

在国内我肯定也废了,因为我政治从来不及格,我到现在也不明白中国政治书里的逻辑

我就奇怪了,考理科的博士,为啥需要政治?

政治不及格就不能搞科研了?

知乎用户 道朗马泰尔​ 发表

大学是要讲传承的,一百年两百年名校不是白白多了这么多年份,是有底蕴积累的。

越南本来就底子极差,从一个山呼万岁留辫子的朝代末年开始搞高等教育,之后又经历二战动荡,好不容易有了点起色,大手一挥知识分子都是臭老九,知识越多越反动,又无了。

恢复高考数学要考初中知识,教授从牛棚干校放出来老的老死的死残的残,后来都是一群小学肄业偷偷看了点没抄家的书籍的人把高等教育再支棱起来,难能可贵。

但是现实就是现实,教育水平形成了断层,等改开前后,民国培养的一众柴火彻底烧得灰都不剩,呵呵,定睛一看接下来一波,真是惨不忍睹。

十年这种事情,放在地球上任何国家,别说高等教育,就是基础教育都搞烂了,耽误整整一代人,半文盲遍地,基本的听说读写都够呛,还指望以这种基础,把金字塔塔尖的高等教育搞出成绩,可能吗?

就算改开四十多年的今天,就算是一些还算很不错,全国也要前 10% 考生才能进的大学,不照样是奇葩政策一个接一个,背后是什么样的管理层能想出那么美丽的脑洞?是不是这群 60.70 后,哪怕高中的时候已经恢复高考,甚至读过大学,但是实际上他们的大学生活 “百废待兴”,不言而喻呢?

一个人的过去虽然过去了,但是总是会时不时地从过去伸出手掌来拉拽一把现在的自己,提醒你你的过去会永远影响你的现在,何况是一个十几亿人的国家。

高等教育恰好又不是一个靠着大干快上就能弯道超车的东西,它不是出口代工业,堆人堆钱也不可能短短三四十年把过去几十年造的孽弥补了,不瞎折腾细水长流才是正事。治国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知乎用户 大家旺 发表

没有什么意思,就是单纯觉得很符合这个题目。

我是 211 大学的,学科 b+,我们一门主课的 PPT 年龄比我大

知乎用户 Prof. 鎏 发表

客观理智的评价我国的科研,存在问题,但是成绩也不小,任何一种科研模式都不可能十全十美。

作为个人而言,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做重要,因为个人改变不了整个群体的模式。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8UI3m5 发表

别的不说,简单设想一下这么个事:

假设张益唐是在国内解决的问题,论文发表了,同行评议怎么看?一个无门无派(学术圈子在国外还被自己导师坑了的家伙)的送外卖的写的东西会怎么样?

知乎用户 卡卡罗特​ 发表

张益唐这种说法 (如果他的确这么说了的话) 就是瞎说!

在美国他就是个 subway 打工的,托关系才进了一所一般的高校当一个讲课为主的讲师。他在美国能有什么学术环境?他在美国跟谁讨论过科研?有经费参加会议吗?一朝成名之前,多少年都没发表过文章,也没带过学生,美国学术圈中根本没这么个人。

他回中国能怎么样呢?九十年代的中国有几个博士?其中又有几个是美国回来的?以他当时的身份回国是能直接当教授的!而且那个年代肯定能给他分房子,衣食无忧完全没问题。他不想讲的话,学院都不一定能给他排课。他在中国的环境下完全可以潜心科研。只是当时中国的学术水平不高,他可能找不到人交流;学校薪资待遇一般,他不能大富大贵;科研经费有限,不方便他外出开会和组织会议。

但是这些不利条件,他在美国也一样呀。而且还更糟!

张益唐这些说法代表了他心中对中国的仇视与蔑视,他的这种仇视与蔑视来自于偏见与无知,而这种偏见与无知来自于八十年代。在他二十来岁走出国门的时候,正是我国陈旧破败的体制与风貌未能去除,新的动荡与混乱又滚滚涌来的年代;同时也是美帝在意识形态战场集中火力输出的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他形成这样的偏见与无知,以及发展出来的对国家的仇视与蔑视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美国的现代化生活魅力十足,中国穷困交加。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放弃自己钟爱的学术事业,宁愿在快餐店打工也不愿回来的心态正是当时大部分在美国留学的中国人的真实写照。今天中国 985 高校的一个学术岗位能吸引到几十封有国外学历的青年博士来信。可在当年,留学人才大部分都流失了。今天中国不是因为意识形态或者体制吸引了人才回国,当年美国也不是因为意识形态或者体制吸引了那些求学不归者。贫富使然。

至于说什么回国就废了,完全是瞎说。嫌贫爱富人之常情。

有些人九十年代卖了北京的四合院跑到美国打工,辛苦一辈子不过有套郊区房产,回到北京看到以前穷亲戚坐拥百万千万资产,自然会说自己为了美国的民主而去;走运当上了富翁,当然更得吐槽当年不奋力一搏人生就废了。

知乎用户 rektboiz 发表

张益唐这个岁数的人的政治倾向是有时代烙印的,况且他最困难的时候在美国能活下去也是有民运同仁拉他一把,所以他有这个立场我完全理解,但是我不认同

如果张益唐这个经历发生在我身上我是绝对不会产生同样的看法的,你说他一个清华教师子弟,北大本硕,中国十几亿人金字塔尖上的那一拨,结果到了美国跟了个不对付的导师,就因为和导师学术上有分歧导致没拿到工作推荐信,毕业之后只能送外卖打零工,45 岁才靠朋友介绍在个三流大学当上助教,成名的时候也不过是个讲师,美国给他带来过什么吗?可能是磨练了他的意志吧

知乎用户 无名 发表

因为中国会好吃好喝把他供着,只有美国才能提供艰苦奋斗的环境

知乎用户 静影沉璧​ 发表

张益唐是上世纪 50 年代生人,他年轻的时候大概是 80 年代,中国刚刚结束 wg,决定睁眼看世界的那个年代。

你只要看看 80 年代的知识分子是怎么对比中美的,你就会发现张益唐的这番话不奇怪。他还发表过 “宁在美国端盘子,也不回国教书” 的言论呢。上世纪 80 年代中美国力差距极大的事实给那一代年轻人带来的精神冲击是深远长久的,很多人直到现在都没缓过劲来。80 年代我们还在用粮票吃饭、骑单车出行… 美国都已经每家两三辆小轿车 + 大 house + 日常牛排沙拉了,这生活水准我们现在也不能说就都赶上了吧。

海子在 1984 年创作的《亚洲铜》就大概揭示了 8、90 年代中国知识分子是怎么看待中国和西方的差距的… 海子还已经属于是温和派了。

言归正传,张益唐现在任教的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也许国际排名上是不如北大靠前,但开出的教授薪资和科研环境是比北大要优越的… 这方面我们确实还需要时间追赶。

只能说人各有志吧,就像当年的钱学森放弃了美国的高薪和优秀的科研环境,只为回国实现报国理想… 也有杨振宁为了个人的科研前途而留在美国,最终待到 90 多岁了才回国。在个人和国家之间选择并不能说孰对孰错,但不嘲讽国内环境是最基本的善意吧。

知乎用户 无崖子 发表

实话

中国科研那些所谓的明星,其实就像当年大跃进时拿公分最多的人一样。

人正常的工作、不弄虚作假,其实没有那么多产。

有些人就是浮夸,学术界也鼓励浮夸

研究要取得真正的进展,必须目标可控,很多人喜欢所谓展示度

前段时间参加一个项目中期,干了 1 年多了,经费还没下来,结果,有些团队吹嘘自己已经和其他单位试飞了,有些已经搭建试验台了。。。窝草,不是经费没下来吗,说白了就是这些人往往是经费大户,一个研究工作结果同时应付几个项目,一篇文章挂好几个项目。。。几个项目同时用。不知道国家有没有什么惩罚措施没?!

我佩服张益唐,他说得对。

中国人,很多大学叫兽不知道什么是科研,有些知道,但为了所谓的人才,比如优青杰青院士长江,就使劲去灌水,失去了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选择,往往找不到真正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找到一些 “国家迫切需求的”,事实上,这些不一定是真正的科研课题。

还有就是,现在院士喜欢拉山头——反正又不受 zf 的惩罚,几个人搞一个大项目群,比如两机专项,比如什么湍流机理。。。这些人没有真正想着如何解决卡脖子的问题,或者如何突出奇兵,开创一个新领域,而是利用国家技术的落后来搞项目,结果人死了,除了主持一堆项目、培养一堆徒子徒孙、一些山头,没有真正的学术贡献。

钱学森之问也可以从一个角度阐述:为什么这么多人评上了 院士,资源牛逼,权势熏天,不缺钱不缺人,为啥却没有诺奖级、图灵奖级别或者菲尔兹奖级别的成果?哪怕打个五折,在国际学术界独树一帜也行啊!!

十四五以来国家科研政策严重有问题,其根本特征是支持大团队而打击散兵游勇,事实上,真正起到创新的往往是这种小团队。一个教授、副教授甚至讲师,带着十来个研究生,往往能取得创新的结果,或开拓独立的方向。大团队往往被项目左右,其徒子徒孙和团队的人员被项目奴役,没有独立的思想,纯粹为了交差,创造 gdp,也能灌水,这些徒子徒孙在和其他同事的竞争者脱颖而出,顺利上职称,顺利获得人才帽子,但失去了研究的自由。根本没有任何羡慕之处!

然而,然而,小团队的创新很容易被大团队剽窃,为什么,小团队发表论文、申请项目、写建议书,这些材料都落到那种大团队的砖家手里,砖家自己想不出来,剽窃有一手,国家很多科研机构保护不够(除了基金委还有一些举措)。小团队很多没有资格当博导,硕士做的东西,进展缓慢。大团队随便找个博士就能把小团队的方向抢过来。。。中国学术评价又不注重原创和先发性,靠期刊的质量评价,最终创新的小团队在刚刚发芽就被剽窃掉了,非常卑劣。

中国的学术界啊,何时能建立一个适合并保护中小团队、散户的学术机制!很多评审人员缺乏良心,圈子化严重。。。悲哉!!!中国的科研并不是死于美国的制裁,而是死于自己人之手,死于制度之手!

国家应该花大力气搞制度建设、重立法,支持小团队,这样才能百花齐放。靠大团队,没用。

知乎用户 lihaitao​ 发表

宁愿在国外刷几十年的盘子,也不来中国当教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数学家在中国和美国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

美国数学教授平均年薪八万六千美金,低的可能只有五万,刷盘子刷得勤快点就赚得比数学教授多了。当校长那是天方夜谭,哪个美国大学会找最穷的教授当校长。

中国 985 综合性大学数学系教授基本就是上流社会。雇保姆刷盘子完全没有问题。985 大学校长数理化生轮流坐庄,张益唐回国很难抵制诱惑不个长江学者, 不说句名言 “二十一世纪是数学的世纪”,然后副校长校长官拜副国。这辈子就当个政治家了。从数学家的角度看他当然就废了。

张益唐在饭店刷盘子,收入可能比数学教授高,还不需要上课带学生,实际研究时间高于数学教授,比在美国学术界工资还好。

很多人完全没搞清楚中美苏的学术审美。美中苏数学家的地位递增而生化环材的地位递减。美国市场经济才是最注重研究的实用价值的,反而苏联数学家全都是人上人。

知乎用户 麻花话 发表

这就是个孤例,不好评价,难道让博士们去送外卖?

知乎用户 长风​ 发表

他说的没错。

同样的道理,就现在,中国的大学培养出来的有成就的人,换了他的成长环境,一样可能会废。

任何一个既定的环境,只能培养出特定特质的 “人才”。不存在任何一个既定的教育成长环境,能够将所有可能成为人才的人都培养成人才。

就那美国、西方的大学,如果真那么有本事,还需要从全世界吸引人才么?培养他们本土的人才不就够了?能给 NASA 之类的机构省多少事啊。

当然,一个教育成长环境、体系,其价值就在于能够将尽可能多的人培养成人才,哪个体系成才率高,哪个体系就会有更多的人才可用。

另外,光指着掐别人尖的套路,持续不了太久的。

知乎用户 熊熊​​ 发表

别当真,也别借题发挥,

衣锦才好还乡,人落魄时的借口而已。

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宽松的氛围,再加上时间,中国的基础研究一样会领先于世界。

知乎用户 宝泉真人 发表

在这个问题的答案中,我看到了 90% 的人像怨妇一样唠唠叨叨,越说越兴奋:中国这个不行那个不行,这个比不上人家,那个比不上人家。中国的顶级科研院校都是在毁灭人啊!还不如在美国 KFC 刷盘子。人家美国刷盘子都是能刷出一个张益唐

我就问一句:那么,怨妇们,你们为什么不现在就学习你们心中的偶像张益唐,立刻马上迅速去美国刷盘子,然后在那个美好的氛围里面成就你们的科研梦想?

中国的科研有一大堆的问题,难道美国的科研就没有问题?

如果没有问题,美国的高超音速武器怎么就搞不成器?

如果没有问题,美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为什么裹足不前?

如果没有问题,美国为什么造出朱姆沃尔特这种废柴?为什么后续造舰计划只能吃伯克级的老本?

是苏联崩溃和全球化的红利,吃了几十年。老美在哪些方面做出了碾压全球级别的科研成就?星空航行?海洋产业开发?超级核能开发?超级材料?实用化人工智能?新型量子技术?有哪个做到的碾压级别?

对比当年土星 5 号的豪情壮志,现在的美国自己不害臊吗?

是的,搞代码确实很先进,搞药品确实很先进,凡是有利于资本的,一律搞得很先进。凡是有利于美国整体利益的科研事业呢?美国的科研体系真的没问题?

一群怨妇唠唠叨叨着:张益堂在美国刷盘子都能出成就,充分的说明中国的科研环境太糟了。

那好啊,你们为什么不现在就去美国刷盘子?

有人在做水飘弹,有人在做歼 20,有人在做超级通讯,有人在做超高压智能电网,有人在做量子科研,有人在做军事装备突破。

还有的人,在当怨妇!!

怨妇们不停的相互鼓励:我说的对,你说的对,他说的对,我们都说的对。太黑暗了,太埋没人才了。

对对对,你们都对。那些什么水飘弹啊,歼 20 啊,超级通讯啊,智能电网啊,全都是弯弯帮大陆官僚做的 PPT!

承认自己才能有限是很困难的。

承认自己没有找对行业是很困难的。

承认自己没有进对部门是很困难的。

承认自己跟错了人是很困难的。

承认自己运气不好,更是很困难的。

所以一切都是别人的错。只要换到了美国,就 OK 了。看人家张艺堂,刷盘子都 OK!

那么请立刻学张益唐去美国刷盘子,OK?!

窝在 X 乎当怨妇,就能提高你们的才能?就能让你们换个好行业?就能让你们进对有前途的部门?就能让你们跟对人?就能让你们运气变好?

少当怨妇,多做做有益于自己的事情吧。哪怕多锻炼锻炼身体也好。

知乎用户 如水 发表

我倒不认为他回来以后生存和进步会有什么问题。

倒是没法专心做科研是真的。

国内崇尚学而优则仕,基本那个年头,甚至现在学的好的,都会多少让你担任一些行政职务。

赶上那个年头缺人,差不多的都能做个厅级处级的。

就算不拉关系,但你想平衡好学术和工作是不可能的。

不信可以看看大量的官员,其实都是原来的优秀学者,比如搞水利的,搞地质的等等。

这样的状况就导致了,想做纯学术真的挺难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为了给自己当初的行为掩盖而已。

那个年代国家不富裕的情况下公派留学,他为了获得美国国籍反咬一口说我国政府政治迫害。他就算自己心知肚明也必须抹黑一下中国的大学,要不怎么解释当初叛国的行为。

知乎用户 SnowyLake​ 发表

我想在座知乎诸君应当都上过大学、其中大多都是在国内上的大学,这话是对是错心里应当都有数。

知乎用户 dihao1983 发表

这没啥说的,国内僧多粥少,竞争更厉害,要想长大,就得更天才更卷更适应。

国外僧少粥多,环境更宽松,人均粥多了,自然更容易长得壮长得胖。

扯什么体制好坏,

人才不人才都归无用。

归根结底就是四个字,

人多地薄。

此乃天生养蠱之地,不酱而酱,不卷而卷。

所以,还是建议,

有机会有能力就出去闯一闯。

知乎用户 Peter Tam​ 发表

不过就是混出头了,让人家过两天好日子嘛。苦了那么久,也该休息一下,享受一下了。

至于做贡献,他又能做啥贡献呢?

随他去吧。

知乎用户 宁京 发表

我觉得这话说的挺偏颇的。

特殊的历史背景是他对国内刻板印象的重要原因,但这不是我回答的重点.

我想说的是, 他其实是天赋决定的, 但他认为这时他自己努力的结果.

统计学上, 有一些数据明显和群体有不同的特征, 称为离群值,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舍弃.

然而如果这个 “值” 是个活生生的人, 就出问题了.

川普, 身材高大偏胖, 爱吃垃圾食品, 运动很少, 年龄又大, 看起来不得心脑血管疾病简直没天理了. 然而他身体倍儿棒, 吃嘛嘛香, 医生都没办法解释, 可以算是离群值了, 这在统计上是要舍弃的, 然而他做了美国总统, 天天电视上拿个大汉堡啃, 这就没办法舍弃了.

我觉得张益唐也是一样的, 他有天赋, 无论在哪儿都能出成就. 然而他是个科学家, 还恰巧是个数学家, 还恰巧很狂热, 在那样的逆境中还能淡然处之. 他要是做实验科学的还能对显著性有多不靠谱有点感性认识, 然而他更像一个数学的狂信徒, 一切数学模型都是简洁优美精确的, 真实世界的乱七八糟根本不是值得注意的事. 大概在他的思维中, 出成果只能来自刻苦努力, 努力程度和未来成就是可以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的, 至于什么天赋, 那东西就是玄学, 有讨论的必要吗?

张益唐和川普都是天赋异秉之人, 然后张益唐将自己的成就归功于自己在美国的艰苦生活, 再根据刻板印象发表一些莫名其妙的言论, 把中国数学界认真做研究的人嘲讽了一番. 而川普把自己的健康归功于自己牛 B, 再把那些建议健康生活习惯的医生们嘲讽了一番. 都挺符合他们性格的.

知乎用户 人应该有点攻击性​ 发表

我对美国的盘子只有感恩!

盘子 > 讲台

美国餐厅 > 清华北大

赢了,美国彻底的赢了。即使是在美国刷盘子也比在中国的最高学府更适合搞科研。

本人明年博士毕业,有没有哪位大佬人脉广的,帮我联系个能给鄙人机会,让我刷盘子的美国餐厅。(必须是美国,欧洲不行)

知乎用户 白日梦想家​ 发表

他开了上帝视角吧。笑

不过就算出国混的差的,不也要诋毁下国内

不然不是显得自己当年特别傻 x

知乎用户 gmachine1729​ 发表

美国当时也没对待他多好,他也被台湾教授黑了。回到中国数学上应该难以最终取得那么大的成就,但人也不光是看学术成就。他回国可能在非数学方面取得很好的成绩,毕竟在中国他不会是明显的隔离于主流社会的外人。的确美国华人科技上是挺强的,不过美国华人也是非常偏的充满政治和社会关系缺陷的群体。总之,那些科技能力强其它方面不强的人更倾向于留在美国,而更全面的人会更愿意留在中国。

张益唐的垃圾台湾博士导师(英语)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写一下我上的普通二本。

刷不完的青年大学习,刷不完的学习强国,上不完的团课,非团员也要参加,上完全班每人 1000 字感想,上团课时候上面的跟黑帮出没一样,巡查的跟黑恶组织出来收保护费的一样。

系里或院里的活动没人参加就强制每个班抽人参加,活动没人当观众强制抽全班去,以上活动只要不参加就给处分。每天打扫不完的校园卫生,市里领导突然来视察,刚打扫完的卫生全部来一遍,领导视察走后院里系里都会下发卫生没打扫好的处分通知。

学校被自己学生骂上微博超话榜前三,领导给学生会,班主任,辅导员放话,查实严惩发帖评论的学生,让班主任连夜开班会给学生讲后果威胁,大谈政治正确和意识形态问题。

我们读大学不是来搞学术的,而是每天被形式主义,意识形态,和政治正确缠身,分身乏术。

如此种种乱象,如果全部写出来可以写几万字。

从未有机会走出校门看看外面的世界,不知道这是全国通病还是地方特色,罢了 ,就当混个文凭。

匿了,不然帖子发出去等会儿有人请我喝茶。

知乎用户 录音机 发表

很多明智的人都知道,中国教育的问题在大学,不在小学不在初中不在高中。

官僚管理哪里都有,但我们人口基数大,再烂的教育也会有不少人才。这个世界优秀的上限是很低的,而且现在也不是单人优秀的时代。

知乎用户 钟海乘 发表

因为公立大学都这个样,中国的大学是个保下限不保上限的社会福利性组织。

中国大学的特点就是学费特别低,低到大学不可能靠收学生的学费来生存(民办 3 本可以,但本文中的大学专指公立大学)。

而大学不靠学费,就只能靠教育部教育厅的拨款,而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拿官员的钱就得听官员的话,服官员的管,公立大学的媚上媚权是财政状况决定的,谁给钱谁才是老板,学生每年那几千块的学费给不给都是无所谓,教育厅教育部的拨款才是重中之重,因此公立大学必定是官僚化的,教育部教育厅也不会容忍什么自由学术自由思想的。

毕竟在教育部教育厅眼里,公立大学就是个臭要饭的,要来的饭还敢嫌馊吗!?

知乎用户 马达熊 发表

以他的智力和学历。

回中国,这些年,早就当上大学校长,或者开公司赚大钱,事业家里有忙不完的事情。

哪能像美国这样,让他天天在餐馆里端盘子,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数学问题。

知乎用户 Wanpeng Tan 发表

说起来张益唐还是我的北大校友学长。几年前第一次得知他在孪生素数猜想上的突破性贡献时,对于他的际遇有一种莫名的共鸣震动,也就是所谓的 “于我心有戚戚焉”。他的例子对我未尝不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对于几年后实现我自己的突破肯定有些影响。及至这两年多来的经历,我不免又生出了很多感概,遂成此文。

这一类人,即长期静心追求自己之研究最爱的人,最需要的是一个长时期的身心和生活环境的恬静来保持专注,并且甘冒一无所获的风险。除了张益唐外,这样的著名数学怪才在当代还有解决了彭加勒和几何化猜想(Poincaré and Geometrization conjectures)的俄国的佩雷尔曼(Perelman),以及证明了费马大定理的英国数学家怀尔斯(Wiles)。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长期默默地研究自己的问题而绝不张扬。

他们无疑都是最绝顶聪明的数学家。但作为孤独者,佩雷尔曼真正做到了极致,张益唐次之,怀尔斯又次之。怀尔斯用超过六年的时间来心无旁骛地秘密研究费马大定理,作为一个已有名望的数学教授,他通过逐渐发表以前取得的小成果来掩盖他真正的研究活动。张益唐明智地选择留在了美国,头几年的确坎坷,但当他通过北大校友的帮助成为了新罕布什尔州大学的讲师时,我相信他终于找到了他的避风港。过去 30 年的中国正是处于资本原始积累的最发展也最浮躁的时期,没有绝大的毅力一个人很难在这样的环境里找到自己的净土。张益唐自问做不到,绝大多数人包括我更做不到。也许唯一能做到的人就是佩雷尔曼。

佩雷尔曼曾以满分拿过国际奥数金牌,在 1994 年解决了 Soul 猜想后,他拒绝了去许多名校包括普林斯顿和斯坦福大学任教的机会,而毅然选择回到了他俄国的家乡,通过大约八年隐居式的钻研一举解决了彭加勒和几何化猜想。成名后,他拒绝了著名的菲尔兹和千禧大奖,并继续他的隐居生活。他本可以象其他主流数学家一样留在美国名校做教授过着更体面的生活,但他可能意识到了美国的 tenure 制度(参见博文 “浅论学术自由”)会影响他静心研究他自己的终极目标,于是选择回到了他更熟识而安逸的家乡。

这些人最需要的是一个风平浪静的港湾,当然不同的人对港湾的定义或需求也不同,或隐于市,或隐于野,但必是让他们身心俱惬意(comfortable)的状态。其实这样的人可能很多很多,但最终展露头角而为我们所知的很可能只是极少数。数学领域还算好的,毕竟成功的标准只取决于你逻辑的正确性。而对于物理等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个新思想的建立很可能要经过一个极其漫长的等待和验证过程,能出头甚至活到那个时刻的创新者就更是凤毛麟角。

这三位数学大家能很快得到认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研究都是基于一个最近的主流工作来做的突破。佩雷尔曼的成就主要基于 Hamilton 的当时开创于不过 20 年前的 Ricci flow 理论,而奠基人 Hamilton 仍当壮年并仅仅几年前还做出了有助于猜想解决的 Ricci flow 的重要成果,其他主要研究者很快对佩雷尔曼的论文给予验证也就不足为怪了。怀尔斯开始他的秘密证明工作时曙光已经展现,特别是几年前的有关 Frey’s curve 的相关工作。同样地,张益唐本人虽然在成名前更默默无闻,但他的孪生素数猜想论文也是在几年前的 Goldston, Pintz, 和 Yildirim 等人的工作基础上突破的,而熟知情况的当时的解析数论权威 Iwaniec 和 Friedlander 又恰好是他的论文的审稿人。

然而对于其他实验科学的重大理论突破,特别是如果来自于无名小卒,再加上基础来自于更久远的思想和非主流研究,那就很难有这么好的运气。我于 2019 年开始提出用以解释新物理的镜像理论框架也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发展历程可参见我的博文)。它起源于李政道和杨振宁 1956 年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其中非主流的镜像对称思想来自于 1966 年前苏联物理学家的工作,路径积分形式的量子场论源自费曼(Feynman)40 年代的神来之笔,其他主要思想则来自于另一大家南部阳一郎(Nambu)的六、七十年代的自发对称破缺,准超对称,和夸克凝聚等等想法。所有这些基础工作都至少有四十年的历史了,许多原创者都不健在了。费曼早于 1988 年仙逝。李杨虽然还健在,但已是近百岁老人。镜像对称思想的原创者 Okun 已于 2015 年去世。我所喜爱的日裔物理学家南部也逝于 2015 年。

虽然我在新理论的框架下给出了一系列可以在实验室里检验的很精确的独有预言,但我仍然在论文发表和资金申请上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这两年多的经验让我认识到在学术垄断体制下,创新思想的生存有多不易。我衷心希望一个能更开放自由的科学研究环境能在不久的将来得以实现,比如说通过一个更透明的支持高风险创新的评审制度(参见我的博文)。只有这样,从我们的新一代科学研究人员里在各个学科中才可能涌现出更多的更年轻的张益唐!

转自我的博文,参见我的博客和我的知乎专栏:自由开放与学术创新镜像世界之新物理

知乎用户 来来往往 414​ 发表

中国大学和美国大学的真正区别,不是经费和规模,而是能否自由发展的空间和学习氛围。

国内高校一大堆人指导已经成人的大学生怎么做事。怎么叠被子,不能谈恋爱,不能干什么,手把手地教大学生怎么做人,但是有几个大学实行导师制,引导学生早早进入专业学习?

如何去学习?很多学校连自习室都不能保障,图书馆和实验室的规模咋样,而且大部分实验室基本上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开放实验室到底有多少?

美国大部分高校都在郊外,不管学校大小,图书馆和教学楼还是能保障的。老师上完课就走,学生更多靠自己管理自己,谈恋爱,同居,生孩子都没人管。但是学习上老师绝对只管成绩,不认人,学校管理学生更多靠奖学金这些,其他大部分都是学生自治。而且教师的实验室、课题组,都需要学生干活,很多学生进实验室很正常。国内这几年才有学校采取导师制,让本科生在课外进入教师的课题组只是极少数,最后怎么和人家比?

办大学,蔡元培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但是他的做法现在国内大学都做不到。

国内大学基本上是为上级服务的,而不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上大学期间更多就是上课,所谓大学生创业,有几个得到全面的支持,凭这些机制能产生类似于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这样的创业大咖?

要超越美国,凭什么?

知乎用户 负教化所有都人祸 发表

这种题目显然已被很多从业人士讨论千百遍了,每个层次上的孩子,成年人,业内业外都有很不同的看法。

张益唐虽然是学术人的奇葩,但是代表了人类专业精神探求的最高境界,每个大师都是高境界的结晶。靠偶然和神来一笔的很难够的上大师。

大抵三流学者是主流,不入流的不是骗子就是混子。(国内非生化的圈子基本和三流不搭界。)韩国,台湾香港地区,新加坡走入工业社会很久了,多年来没有出现大师级,俄罗斯的大师们也凋零了,但是还是有个佩雷尔曼。日本仍然是大师辈出。

当代社会还处于浅层次的存在众多顽疾不合理不合法的一切向吃食看的阶段。公民社会理念完全不正常,科学启蒙、素质、社会引导更是严重缺失,大抵都被功利的考学和职业考试应聘所取代。那么可以单提出科技从业者领域,几乎上以骗子混子为主,企业几乎全部从事山寨跟个风。那么可以继续提出非常有限的几家所谓的互联网等高科技企业来看看,一样没有引领技术发展的人才和技术,仍然是老套路,但是企业比较浮躁有情可原,毕竟没有真正的自己的货,跟就跟了。

可是一个社会,基础科学教育,基础科学研究没有一点一滴的好好搞,也来快餐式跟风,你就是自称战略科学家,领军专家像走狗一样多也不行,那么仍然可以把” 明星科学家” 云集的生化领域拿出来看看,首先如此浮躁且腐败弊端丛生,低水平混子爆满的学术圈,能不能有真正在生化圈里叫的响的新理论新技术。生化们自己最清楚不过了,一个韩春雨,一个施一公,大家自己看看吧。啥知名点的国际奖也没人得过,生化门槛如此低,浮躁下也很难做出大突破

我们至少在不行的阶段像日本人那样把一点一滴的把每一个基础都做好,人的科学素质,职业精神,要靠把科教基础,社会规范,市场规范,企业行业规范都做好,不是只能靠来个风,猪被吹起,低层次永远都是低层次。并不因为会点跟风的技术和产品就升高了层次,跟风技术永远都是跟风技术,本科生毕业后从业都可以搞定的技术,甚至能够发技术性的所谓的学术文章,最多是低级技术报告

最后谈谈奇人奇事,反思超越或准备超越吃食境界的青少年都可以把张益唐当成正常的楷模,激励自己走向最高的层次的唯一路径,起码可以可以使自己走向更高的层次,避开过低的可怜的部分人类群体上限,即宣称高大上的专业追求和精神,实际一心只想弄到吃食

知乎用户 南萧亭 发表

说实话,我觉得他说的对,但未必是体制问题,原因就是国内的数学界还不够强。

就像国内大学,体制并没有多少差别,但在名校和在二本院校,学术交流氛围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有共同的平台,在二本院校未必出不了学术成绩,但在信息的灵通和对学术的重视程度上都差很多。

如果世界数学高手有 1/4(按人口只算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在中国大学,我想张益唐肯定不会这么说的。

知乎用户 阳玉 发表

在国内,他的社会地位可以一直很高一直爽,但那不是他需要的。他不需要众星拱月,不需要资源变现。

他只需要随心所欲、不受打扰地,有大块时间,持续推进一件工作,不管这件工作的回报。那段时间的米国,是一个适合修行的地方。

要是在国内,一到学期末,考试不及格的学渣女神,在办公室频频抹泪,表达崇拜,似有暗示,这谁受得了啊。

知乎用户 团雀儿 Msquit​ 发表

新作品

继 教泰人爱泰王,教毛子爱酥之后的新作品 之

我比张益唐更懂他自己

知乎用户 篷车 发表

明面上花三亿,建一尊铜皮关羽像,然后说它违规,再拆掉。

为何不能像美国的自由女神像那样,就放在原地不动呢,造都造好了,费人工呐。

你说,这里面的损耗,够养多少科学家,够买多少新设备,够搞多少研发呢?

我不懂,小子太年轻,求各路大神指教。

先在此提前谢过了,谢谢。

知乎用户 稻荷正义观察破球​​ 发表

多数回答都是胡说八道…… 拿着今天的制度,今天的教职市场形势,普通人的感受,来猜测张当时回到国内的结果。

张 1991 年博士毕业,考虑一下他的资历和家庭,他当时回国会不能自由做学术?美国的月亮就更圆,没有官僚主义?

不回国应该主要是他个人对国内的偏见。张 1955 年出生,1978 年进入北大读本科,1991 年在美国博士毕业。1955-1978 年发生了什么?1991 年发生了什么?

知乎用户 小泽马大哈​ 发表

没毛病。在中国的大学,张益唐就凭他的年龄可能连简历关都过不了,非升即走甚至万年博后的机会都不会给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把隔离餐里发绿的鸭子发到微博上都会被书记警告,何谈学术

知乎用户 RealTell 发表

我老师,德国读硕。

回国在设计院工作,差点猝死。

她 200 多斤,巨爱喝可乐。

问就是,不喝可乐通宵工作没灵感,压力巨大。

后来转行当老师。

一个月几千块钱工资,她觉得很开心。

在学校工作她就是躺平。

有得混就行。

她现在不想当主任。

也不是不想,那些老不死的不退休就会一直压着这些想要往上爬的年轻人。

不允许有能力比他们强的,不允许做出来的成绩超过他们。

这样烂得像 shi 一样的大学制度。

新人永远不会有出头之日。

知乎用户 鹏鹏​ 发表

党不在乎。某些人自以为是而已。

知乎用户 百花缭乱 发表

本来就是,说实话而已。

中国的大学从来如此,未来如此,现在也是如此。

就没想过好好教书育人,更多是维稳。

知乎用户 清晨​ 发表

局外人,和出家没区别。不过我也喜欢自己一个人的清净感觉。

知乎用户 公子千瑶 发表

在我这,二狗子和精神香蕉人没有人权(尤其是那些连自己省都没出过的我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底气搁这叽叽喳喳米国教育体系万岁的,咋? 你搁梦里接受了一百年米国教育啊? 咋滴也没见多成功啊。),劝有些 js 不正常 xl 有点 bt 的小家伙们把好你的大嘴巴,保持表面的和平我 ok,但不要给 lian 不要,有出息的就去米国爸爸那明着 tian,别抱着个张 yt 使劲给人脸上糊 s,以为是在为他正名呢,可别,越抹越黑。张 yt 作为一个新晋学术小名人还真经不起你们这么起早贪黑地给他抹 s,我都不知道你们使劲给他招黑是什么逻辑了,真的好可怜哦。:)

这么喜欢米国刷盘子的赶紧的去,光说不练假把式,多丢人啊!:)

原答如下:

不用评价啦。

首先大家要搞清楚,无论干什么,人的资本和机遇很重要。张益唐的资本是天赋,机遇是帮助他的人以及他所研究的领域,不需要实验室的几万次数据,不需要各种各样的设备,不需要几年如一日地守着一个培养皿小心呵护。就像评论说的,或许他不端盘子,还能早出成果几年。

换个行业呢? 真以为美丽盘子有魔法啊?

还有,什么人说同一句话效果就是不一样,今天他功成名就说这句话,他就是张益唐,他要是没有机遇和灵感功成名就,那么他今天说这句话,他就是许秀 middle。

很多人以为是在认同张益唐,事实上 ta 在做的是许秀 middle。他张益唐没有对行业作出这种贡献时,要是说这些话,他就是许的半斤八两。而在座各位,都学不了复制不来张。只能做许。

搞清楚这里面的逻辑就往下看,搞不清楚,趁早出帖,自己做梦去。

这句话还让我想起来同样年龄的精英们。

这个年纪的人,不管是原来公派故意不回国的,还是后来才去国外的,回头看国内的情况,不说酸,心理不平衡肯定是有点的。

因为这一代人,本身有学术底蕴的,如果在国内,大多数真的是 “功成名就”,要么有钱要么有权,在行业内基本上属于有头有脸的了(学术圈也是一个圈子,毕竟哈佛的上司也喜欢招哈佛的下属,对吧~ 张先生本人的经历也少不了关系好的帮衬是吧。)。

但是那一代出国的,确实有一部分成了行业顶尖,但是那些不是放在任何地方都 “鹤立鸡群” 的,也许当时留在国内,现在真的会过得更好。

不说那是特殊的年代,只看现在的结果。反正我身边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大多如此。如果有其它的例子,欢迎分享。

再说回来这位先生,当时不违约留在国外(是违约了吧? 公派出国后学成没回国吧?请大家想想那个时代公派不回国是什么性质,年轻人找偶像麻烦好好挑选,拜托。),在国内大概也很有地位了,毕竟据说被苏联数学家们席卷跑去美国而被这大潮流冲得去赛百味当服务员的这位先生是当时北大数学系最强存在。

怎么着,也不能让他去快餐店做汉堡端盘子吧? 还得通过一些令人生理性反胃的言论行动强留在美丽的国家。

任何时候,都是 “物以稀为贵”,他们当年,在国内绝对是稀有的,可是到了国外就不一定了。

只能说,没抓住时机。

不过不后悔就行了。

你宁愿端盘子诋毁自己的出身也要留下,那你就留下,几十年前没有功成名就时说 “在国内要废”,就当时的特殊时期来说,这话可能有点道理。

但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还说什么 “如果留在国内就废了” 大可不必,国内学术圈确实暂时比不上欧美,但也不会让你去端盘子。说这话之前他不过大脑吗?我认为不是,他绝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可惜已经不是十几二十年前了,年轻人大多见过不少世面,不像以前那样听风就是雨了。

自己都苦尽甘来了,在美丽国怎么就与世无争看看鹿了,到了国内怎么就说出与自己身份地位不符合的话来了?

很简单同学们,中年老留学生,无论在国外怎么苦过,他都会把吃的苦算到自己的出身头上。而且我见过很多这个年纪的 “佼佼者” 们,他们对 “国外” 是有着一种特别符合当年的时代差距的执念的。非常多 “精神外国人”。或者说,那个年代的“留学生” 中,确实有被 “外国” 资助的。当年,用美元资助,什么概念? 颠覆人性的诱惑啊,还管回报是什么,去呗!

我为啥说没什么好评价的呢,因为这种否认自己来时的路的人,我不认同。退亿步,谁把他送出国的? 谁做了他学术的启蒙的? 这些人没让他端盘子吧?

得,人家端着盘子收着银完成自我教育了。结论是:都是美丽国培养了我。

好啊!妙啊!果然是顶尖人才!

咱就说,他为什么大声喊出来 “在国内就废了”? 因为随着他名声鹊起,端盘子的经历也必定会受媒体人津津乐道的,因为反差大,有流量啊。所以为了洗刷做三明治的卑微,那必须说在国内呆着直接废了,比端盘子做三明治废多了呢~ 好歹,爷还是在美丽之地端的盘子不是?

明白了吗? 尤其是那些还没毕业资质平平的,别给我整饭圈那套,我怕你咋滴? 我不照样好得分析分析他心理因素么?你说一句,我分析十句,哎,就是玩儿~

还好年轻科学家们大多数都不是这样。

这就很像有些中年柠檬怪,在国外都扎根了,还整天在国内的社交平台发一些 lun 子风的文章。闲着没事就来几句 “国内真差”,这就是明晃晃地告诉大家:他酸了。

起码心理不平衡吧~

毕竟你这个人机遇和智商是你自己的,今天他猜想 ok 了,恰好在美丽国,要是猜想没 ok 呢?? 他也绝对不会说 “美丽国将我的学术梦毁了”。懂?

有些人以为是因为端了美丽盘子才作出的成果,这些人就是典型的跪着说话放个 p 都要闻一百年回味无穷。这些人忽略了一点,张益唐在学术的热情上从没变过,他在国外端盘子,能保持热情,在国内端盘子,照样保持思考,啊难道换个地儿端盘子,他 nz 就自动关机了? 还是说国内不会让他端盘子的,可他就是缺了个端美丽盘子的机会来激发学术灵感? 这 xx 不就是犯 x? 你们觉得他至于吗?

不至于的。他本人清楚明白得很。

反正我不认为一个人的天赋会因为地点变化而出现高低不同。一个被誉为 “最强存在”,“天才” 的,换个地点,他 “天才值” 就能有质的变化? 不会的。同学们。

这就应了我上面那句话,对于没 xx 的人来说,他只能从没 nz 的方向去看张益唐,因为他压根对学术一窍不通。他的眼睛里,只能看到 “端盘子”,“在美丽的地方端盘子”,得出的因果关系也是只能基于没 nz 的方向。

奉劝这些人,别东施效颦,没那个 nz,就没这底气。反过来说,张益唐说这句话都要被人诟病,你算宇宙中的哪粒尘埃呢你搁这共情许秀 middle 式的思维? 还偶像,可别给他招黑了我说。

堂堂北大最强存在,被你们这种人当做偶像,我必须说,是张本人的不幸。

而为什么张益唐说这句话会被诟病? 因为人毕竟都要回归本质,学术成果是在学术圈子立足的必须,但不是他立足人间的必须。它可以锦上添花,但锦的好赖,跟花没关系。

要知道,那些心理舒适度极高的人,谁没事天天在那输出他源源不断的负能量啊? 照样端着矿泉水瓶上面挂俩馒头云淡风轻地接受采访好伐~

心理状态健康且向上的,或者真正在为行业做里程碑式贡献的,根本没这闲工夫。

人日子过得好好的,也知道国内的同学过得不错,互相分享还来不及,谁会一个劲强调 “我比你们都过得好,我在国外就是选对了” 呢?

真的选对了人生路的,不需要他一直强调。强调自己走对了,是在不断自我暗示,为什么他需要暗示啊? 一个数学家,难道现在的成就还抚平不了端盘子的卑微吗?说对了,没办法,确实如此。

杨 xx 回国为什么被骂? 被谁骂呀? 还不是有很多 “圈内人”?

谷 xx 代表中国队参赛,为什么一群华人签名让学校开除她?

为什么某些国外品牌阴阳玩得那么明显,有些 sha pea 还一个劲在那说 “哎呀人家没这个意思”?

为什么明明是国外疫情管控不力,有些龟 sun 却说是国内不让他回国?

就是犯 x 呐。都是一样的心理阴暗过不去呀~ 自己死乞白咧干脏活累活好不容易得来的 “籍”,却被人轻描淡写“回收” 了,这 xx 得多气人啊!不是指着鼻子骂他们 “眼 x” 么?自己好不容易用这个牌子装个 x,结果人家说它 rh,吼,这是在侮辱自己的眼光啊,必须做个免费公关机

其实人杨 xx 谷 xx 没想那么多,人家心里敞亮的,不屑也没空搭理这些人。

人家只会说,yeah,cry about it.:)

一个人的强大不是看它嘴上放的什么 pea,而是看他脑海里有什么。确实有那么一些小小的概率大脑掩盖了 pea,但是 pea 就是 pea,终究还是令人捏鼻子远离的。

祝学术界的苗苗们,只学学他在专业上的努力和热爱。

忽略他洗盘子怪亲妈的心理状态。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切记。切记。

最后,咱也不知道他本人见天儿地这么说还是只是被媒体放大了,此人如何,还是等待时间验证~ 虽然我并不期待~

**某一些人也不必拿着他这句话顶在头上当做自己平凡甚至无能的借口,**毕竟人家是当年北大数学系最强存在+天才,那也过了几十年默默无闻甚至穷困潦倒的生活呢。您自己的资质比人家差远了,人家这句话也许对他本人有那么点写照的意义,但对您,那真的是一点用没有。

人家默默无闻,可能是那一大群的苏联数学家给挤的,也可能是大器晚成,而您,就只是因为您本来就该平庸罢了。

平庸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您把天才科学家郁郁不得志的自我总结用在自己头上,那就略显得有点头大了呢。

咱可不兴自比数学家的。省省吧。不如问问你自己:“我是谁? 我在哪儿? 我要干什么?”

可千万别想多了。

知乎用户 夏白 发表

我是真的很服知乎的某些懂哥。

人家张益唐,父亲是清华大学教授。自己本身北京大学毕业,师从著名数学家潘承彪教授在北大读完硕士,后经北大校长推荐去美国读博,毕业后任教。

人家本来就是教育世家,本身既有在中国有治学经验也有在美国治学经验,他根据自己在两国的亲身经历说自己在中国不会有这么高的成就。而且这个判断肯定不只是他自己一个人的,肯定参考了自己清华教授的父亲、北大教授的导师,美国读博的导师,各方意见。

请问各位知乎的懂哥,你是在北大读完了博士?还是在美国当过教授? 或者你是个穿越者你比他自己更了解他? 你凭什么口口声声说他在国内可以?我就不明白了,一群乳臭未干的学生仔,可能连大学都没读过,是怎么有勇气对一个杰出数学家的判断指指点点的? 你们怎么什么都懂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1972 年有人问 毛主席:“资本主义复辟,无产阶级就会吃二遍苦?”

毛主席答:“你太髙看他们了,他们懂得什么是资本主义?最多倒退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资本主义是靠侵略和掠夺别的国家而积累资产的。而走资派们敢于侵略谁呀?不被侵略就阿弥陀佛啦!他们只能剥削本民族的百姓,或者贱卖自己国家的资源,以满足自己贪得无厌的私欲。”

知乎用户 深具世界眼光 发表

■谁在中国的大学谁都得废■

建议开放国际来华办学。

知乎用户 Gadian​ 发表

这是个伪命题。

是否能获得成就,既看环境也看个人,因素太庞杂了,而且许多都是充分不必要条件。

类似地,他也可以用【如果不是 xxx,我就废了,根本无法取得现在的成就】句式造句。 他既然有了成就,他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呗。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个人的经历和成就,别人都无法复制。

未来,可以移民火星了,那的人也可以说【如果在地球的大学,我就废了,根本无法取得现在的成就】

知乎用户 过不完冬天 发表

张益唐教授是个单纯而实在的人,单纯而实在的人的一大特点就是被人问就爱瞎说大实话。而大实话极容易被人曲解带节奏。

知乎用户 聿先生 发表

正常,他们那个年代到美国的都会说出这句话。不要过度猜测,表示理解。作为新一代在美国的,基本上不会有这个想法,甚至都在挤破头往国内去,就是现在有点卷,竞争不过,只能先在美国混点经验,再回去。

时代在变化了,不同时代的人,会有不同时代的反应,同样,同一个人不同时期说出来的话跟观点,也只针对那个时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他说的对。

那时候中国的环境,我只能用激烈变革来形容,最起码在张出成果的过程中,中国成长的太快了。

成长太快就导致一个问题:有人站在风口起飞顺风顺水,有人平庸无奇。而这个站在风口的难度可以说是极低,很少有一个国家的普通人能像中国人在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初的黄金十年如此迅猛地积累财富——可能工业革命初期的大英帝国人有这个待遇,想想,一个二十多岁一无所有的小伙子,背着蛇皮袋从广东去北京卖,几趟下来就能得到当国企职工一辈子都拿不到的钱。

那十几年是企业家和政治家们的机遇这句话说得没错,当年的各地一把手们有相当一部分是父母没背景的,当然有很多人靠婚姻拉起了背景。至于企业家们,白手起家父母双职工,最后打拼成资本家的案例可太多了。不光是民营,就连知乎一直诟病的国企,就我所了解的中石油都是如此。各位可能不知道这家牛逼哄哄的国企才成立了二十年,现在这波高层们,相当一部分是成立之初,靠着会来事儿,运气好,学历高跻身进去的,实现轻松且迅猛地跨越。

张如果在中国,肯定会被浮躁的社会冲垮,绝无可能一辈子踏踏实实干一件事。一个读书无用论盛行的社会,能让他静心读书吗?

所以他说的是对的。如果在中国大学,张不可能做出这样的成果来。

但是呢,我有对前景并不悲观,因为往后几十年,中国的学术水平一定会缓慢提高。做基础科学的人一定会越来越沉得住气,我甚至是充满了乐观!

这里我要批评在座的某些答主了,所谓的文化影响永远是马后炮,没有想象地那么差距巨大。真正的问题永远出在钱上。为什么我这么乐观呢?

因为我们的精英们呢,已经察觉到了二十年前这种错误的浮躁风气,正在极力逆转这个情况。努力指挥各大名校里的智商超群却家徒四壁的泥腿子们,不要老想着经商当官赚大钱玩零和游戏,好好地去当科研民工或打工一族,这帮人能把自己手里的工作做到极致,那么出现进步是必然的事。

我不信我们能变成灯塔,但我始终相信我们一定能模仿隔壁。不用说静心二十年的科学家了,只要外力给足,什么静心五十年的煮饭仙人,静心洗碗洗七遍的洗碗之神、当厨子当二十年潜心钻研一道菜的鱼香肉丝之神,手工打磨 Ipad 后盖的打磨之神,一定会在未来见到。

加油吧,在座的各位螺丝钉们!

知乎用户 七岁吟诗 发表

世俗压力太大了,你躲不开的,你要不出论文,你就会怎么样怎么样。

我自己可以沉住气,我不要这些东西,但你的家人、亲朋好友不答应,在美国就没有这个问题。

我欣赏美国的地方是你在一个快餐店打工,在一个超级市场收钱,没有人看不起你。在美国我还是我,但回了中国我就不是我了。

我觉得对待数学家还是宽容一点吧。一个做出了世界级成就的数学家,本来不必擅长人情世故。

张益唐未必会想到因为这句话得罪众多知乎答题者(另外知乎这个只要会煽动情绪就能拿到大量点赞排名靠前的破机制也是够了)。

不过用概率的角度分析,似乎张益唐的说法并无大问题,因为众回答者视作理所当然的 “八九十年代在中国当教授研究环境远胜美国餐馆工人” 并没有实际依据,因为前者之中似乎并没有诞生世界级成就。(虽然美国同样不多,怀尔斯是英国数学家,佩雷尔曼是俄罗斯数学家)

佩雷尔曼穷困潦倒,可能也要为生计奔波,这并没有妨碍他一步一步向目标走近,似乎可以作为张益唐说法的佐证。

我认为这几个大数学家共性是目标长远,意志坚定,他们害怕的是改变目标,距梦想越来越远,至于生活略微窘迫,无欲无求的状态反而可能更有利于达成目标。

张益唐北大天才(你可能不知道他还是学生会主席,全面发展的能手),博士在手,他想向上爬真爬不过你们?一个会向生活说不的人,拒绝命运的馈赠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你非要把自己的逻辑套在他身上,自然,很多事没办法理解,只能套一个恨国党的标签。

知乎上对待数学家尚且如此,社会上又怎么样?也许我们对待自己人宽容一点,中国的数学教授中真会出很多世界级成就也不一定。毕竟,体制内配合摸鱼那真是,不信看看某平凡的专利局小职员和写儿童文学的某电工。

知乎用户 封禁让我戒乎 发表

问题标题与描述 没什么关联?

标题应该是对的,国内教学科研动辄要论文要成果的,数学那种研究,几十年不一定有成果,肯定无法生存了。

描述可能只是托辞,真的名气大到诺贝尔奖那样了,估计也会像杨振宁一样回归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不知道他现在每年回国两个月?

少看八卦多看书。

知乎用户 虚云居士 发表

对他本人的观点我不想评价。但是我想说一个客观事实,他是北大本科和硕士毕业,这个经历,说句北大培养了他也不过分吧。到了美国念博士,被博导坑了,那跟北大,跟中国完全没关系吧?我只想说他的学术生涯的基础是在中国打下的,以及他的学术生涯差点断送是他美国的导师造成的。反正在我看来中国并没有阻碍他任何学术上的事情。相反美国的导师倒是让他历经坎坷。我不知道他如果在国内念博士,不去美国,最终会是怎样的成果,因为毕竟这事没有发生过。或者是他被导师坑了之后直接回国会如何,我们也不知道。但是中国绝对没有阻碍他在学术上的任何事情。我真不知道为啥那么多人,就这个问题,把中国以及中国社会批判一番。虽然中国问题很多,但就事论事,张这个事情上,中国并没有任何地方可以批判。相反美国那边才真要被批判,这么一个天才的人物,居然流落到 subway 打工。

知乎用户 未名湖畔铁拳虎 发表

日本东京大学校长率整个团队加盟上海理工大学。是不是说日本的科研教育不行,他只有来中国才能做科研?

用一两个人的屁话来说事,本就是扯淡。教授博导院士贪污腐败强奸女学生的很多。并不是有个教授院士头衔,就啥都行的。它们的想法做法说法也可能很幼稚甚至错到离谱。

爱因斯坦说的话就是圣旨?他让你去死你去不去?你自己没脑子的,啥都要听别人的?

啥是科学?科学就是不唯上不唯书,再大的科学家,在我眼里也是一坨屎。科学是一种思考方法,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基于事实和证据去思考。科学是质疑,即使你是教授博导院士,也要接受质疑。

权威是科学的死敌!

知乎用户 连续对称守恒 发表

从这次菲尔兹奖的选择来看,张益唐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的最牛逼(说伟大也可以)的数学家,别说什么四重奏黄金一代,不在一个档次上好不

中国本土就更没有可以相提并论的了

所以把这句话当作事实就可以了

说得再好听,就是连民国的环境都不如

PS:不是你打赢了二战,是 E=MC^2

PPS:没想到大家对傅里叶分析没兴趣,对 EMC2 这么来劲。多说两句吧,为什么不先投到德国?因为那是 ta 们的家啊,还有 ta 们没润的亲人啊(想想迈特纳,劳厄,富特文格勒……)。背信弃义就不怕人再润回去吗?如果日本不发动战争,根本不会被使用,你明白文化失败是什么意思了吧

知乎用户 free style 发表

张益唐就说张益唐,讲中国大学和科研环境科研氛围就讲中国大学,**就事论事很难吗?(好吧,从回复我的几个人来看,就事论事真的很难)**一群人借着张益唐抨击,阴阳怪气的。

事实上,张去国外是校长丁石孙力荐,他回头就叛逃把校长卖了,然而在美国和美国的导师关系不好,搞得自己常年洗盘子,丁校长后来曾希望张回国,张不敢,嫌丢人。最后还是走北大的关系搞了一个美国大学的临时教职,直到 08 年才开始正式搞数学研究。13 年才出的成果。

你自己查查张的履历,13 年出成果之前有没有任何的其他成绩?高赞还说他不喜欢什么国内三姑六婆的环境,搞笑呢?他是不想结婚?结不了才对吧,48 岁结婚娶了一个华裔餐馆服务员,你猜到底是一心研究洗盘子不在乎伴侣还是根本没人愿意嫁呢?他是因为 zz 原因所以呆在国外?那他 18 年回来干嘛?他不在乎名利所以在国外?那他为啥功成名就以后才回来,之前丁校长他却不回来?

国内大学科研环境固然有问题,你拿张益唐抨击,搞笑呢?

这是一个天赋极高的数学家,一个忘恩负义的大学生,一个极有学术才能的没有牙齿之徒。

p.s. 你们这些拿张益唐抨击国内科研环境的,因为张益唐出了成绩所以它干什么都是对的,这和你们抨击的唯结果论有什么区别?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不是什么人材,但我自己很有感触。

我出生在一个高考内卷大省的普通家庭,虽然卷不及广东,但也够累人。高中我认为在国内没有希望,决定出国留学。自己高中暑假寒假打工攒了几千块,留学远远不够,但父母看到了我的决心。

父母同意支持我留学,凑了笔钱送我来日本。

早上语言学校,下午晚上打工,每周打满上限。寒暑假则打满翻倍上限。自己住练马死过人的小破公寓里面,一个月房租不到四万。

来日本的有钱人多,报名私塾不去上,私立大学有几个报几个。

我不行,私塾上不起,自己复习。私立大学报名费太贵,一个没报。只报了两个考试日期不重复的国立大学。

幸运的是关东某国立合格了。

国立大学福利好,四年时间里面就交了一次学费,还拿到了奖学金,补贴了不少生活需要。

我很庆幸自己来了日本,因为日本给了我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 —– 无论北京来的天津来的上海来的,在日本都和我考同一张试卷,用同一个评分标准,享受着一样的录取率。

日本也给了我靠自己读完大学的机会。—— 我能靠打工养活自己,靠奖学金和学费减免继续学业。

当然在日本,有钱人一样可以踩在我头上拉屎,我不否认。但至少我有了可以竞争起点,以及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

我非常认同张的这句话。

毕竟在国内读大学的话,我根本不会是现在的我。

知乎用户 艾西非的远古祭祀丶 发表

有一说一雀氏,有些地方又不水论文水职称,自然适合有真才实学的人过去啊

知乎用户 卡瓦尼 发表

北大的生源可能是顶尖的,

但北大的行政大概是混乱的。

知乎用户 王东来 发表

张益唐的 “废”,指的不是他在中国的大学无法获得成功,而是中国目前的大学氛围,不能够支持他做出成就,只能逼他去死。

大家对他最为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就是他在美国刷了几年盘子,对于这件事他也不讳言。那么大家想一想,如果在中国,一个堂堂的大学教授,没有了出路去刷盘子,他周围的人会怎么看他?

中国的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每个人最大的梦想就是赚钱,当你的职业无法给你带来金钱的收益的时候,在很多人眼里他就是失败的。这样的压力逼迫着一些人,不得不一切朝钱看,而那些不想这样的人,也被压迫着为想要钱的人工作。张益唐可以靠刷盘子在美国熬下去,但是他不可能靠刷盘子在中国熬下去,因为在中国刷盘子,他连房子的问题都无法解决。

当然有人会说,你这都是假设,说不定他在中国刷盘子也能够做出令人惊喜的成果。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从张益唐刷盘子到他发现研究成果开始计算,跟他的故事被广为流传到今天的时间差不太多,那么在这段时间里,有哪个人在中国做到了他这样的成果吗?假设没有用,关键要看结果,就目前的结果来说,中国的 “张益唐” 怕是已经废了。

所以,可能他说的这句话,确实是真相。

知乎用户 湖海散人​ 发表

幸存者偏差罢了。

一个张益唐成功了,至少几百个张益唐在美国刷盘子一辈子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他自己说了是因为中国 “世俗压力大”,我觉得蛮好理解的。

内向的人,或者说是情商低的人,社交真的太费精力了。社交一小时耗费对精力可能得睡觉前发呆五六个小时才能缓过来。如果他也是这样的人,回国怎么也得天天和人交流吧,那他的大部分精力都会被社交消耗掉,确实就让他没办法潜心做研究。这对他来讲这可能就是 “废了”。

他四十多岁才结婚,想必的确是喜静不喜闹的那种类型。不然他早就有美国身份,哪怕是搬运一个妻子也不是很难的事。

我也在美国,之前我跳槽,工资一个翻两倍不加班奖金多,一个只翻 1.5 倍还要经常加班,我去了后者,因为认识的人告诉我她在后者工作一个月都不用和同事说话。年初我们考核升职,要 present,我想了想眼前的麻烦和以后当经理不可避免地要社交,就故意拖过了升职时间。现在我工作五年了收入都不到十万,但作为资深社恐,资深躺平人士,能这么生活太好了。

知乎用户 啦啦啦啦啦啦啦 发表

个例拿来对比科研体系是不对的。

下面评论者振振有词的评价科研体系,然而连最基本的取样都做不好,还是不要丢人了比较好。

ps. 我水平也就那样,所以我不会乱评价,想要在下面骂 “你自己是什么水平的人” 这种话的可以消停了。连我这种垃圾水平的人都懂的道理,这下面其它评论者都不懂的话那说明他们比我还垃圾,如果他们懂得话就更好笑了,明白取样有问题还在那里就一个孤例紧咬太搞笑了。

知乎用户 杨天 发表

重复证明他落魄那几年,就是自己作的。

知乎用户 清华园老宋 发表

这就象一个弱智,走路上捡了一坨翔,然后边吃边洋洋得意——幸好我是弱智,否则怎能吃到翔……

概率,逻辑,事实,讨论问题缺一不可。那本来就是一个笑话,有什么讨论的意义?

当然,国内学术圈的腐败也是众所周知。搞科研就是骗国家财政资金。真正想搞科研的,都被排挤到一边。反而是坑蒙拐骗的人渣,会在学术圈混得风生水起。

这几天得到张文宏和某国外女教授发表的文章因图片造假而被撤稿的消息。想不到张文宏医生这样国内人人景仰的科研界标杆人物也会出这种事!但是关系到张文宏医生,那就是大是大非的问题。抄了又怎样?编数据编图片又怎样?大是大非面前,我们不能讲科学讲学术伦理不能讲科研道德职业道德。保卫我方张文宏,那是必须的。

科学家万岁!搞科研的必须做万亿富豪,必须随便玩女人!否则就是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

知乎用户 Setsushin 发表

国内也许容得下学术,但做学术做得最好的那些其实还是生意人。

知乎用户 空海本生涯 发表

能如何评价? 本来就是大实话,说实话这么危险吗?

知乎用户 飞鸳甃​ 发表

他啊,可是做过会计的,所以不干净。当然那个年代这批人都不干净了,所以送去市场自由竞争了。

如果在中国,他就是蹲监狱的,那有在什么大学。

知乎用户 Yandong Xiao 发表

其实应该也没有那么夸张,在中国肯定也能做研究。但是不得不说,对于一个潜心从事研究的人来说,周围充斥着各种势利的人确实会感觉很不舒服。尤其是你还没什么名气的时候,各种挖苦嘲讽简直像家常便饭一般向你袭来,可能会打击你的自信。

知乎用户 玖菜河籽 发表

你看看回答的这些人谨小慎微的样子你心里应该就有数了。

知乎用户 易安竹 发表

虽然刺耳但确实是实话。

你看张的履历,在他对孪生素数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因为他的博士论文有瑕疵得不到终身教职,只能做讲课教师 (lecturer)。在美国大学,lecturer 虽然收入低,但是除了讲课杂事很少,你可以自由支配业余时间。可以访问大学购买的所有论文数据库,可以随便的参加学校里面各种讲座,也可以和大牛教授,厉害的学生讨论问题。

如果回国做教职,以他之前没有什么大成就的前提下,那么他第一没有那么多时间搞自己的研究,第二国内普通高校的文献数据库很有限他看不到最新的研究成果,第三他也听不到厉害的学者的讲座,没有和这些学者交流的机会。用他的话讲,那就真的 “废了”。。。

国内高等教育和美国确实有很大的差距,这确实是需要重视的。除了资金的投入,还需要建设教师梯队,学生培养体系,学者交流机制等等。需要补课的地方很多很多。

知乎用户 烟斗老夏 发表

中国的大学是行政事业单位,书记和校长是副省级公务员。

知乎用户 白夜无霜​ 发表

其实,我们扪心自问。

他说的话也许并非完全没有道理。有的教育培养人才,有的教育培养螺丝钉。

知乎用户 zhangcg.good 发表

一个一出生就被打断了腿的人是不能指望他能站起来说话的

知乎用户 纪律先生 发表

一句话,真正热爱科学研究和钻研技术的人,在中国的大学里如果不被淘汰,也混不好。逆淘汰一直进行中……

知乎用户 陈 kd 发表

我个人的理解,数学这门科学,出个成果可能要 10 年 20 年,张先生应该是想找个离熟人远一点的地方,远离世俗压力。

知乎用户 夏目晴人 发表

无比正确

知乎用户 拿走属于我的 发表

张益唐说的没错! 非常正确!这土壤培养不出来大师,大师在成长的过程中就被逆淘汰了。

知乎用户 汪三水 发表

说到底经济底子太差,奶牛能产奶之前或者产奶间断期保底的草料喂的不够。天天务实的工酱时不时都要苦一苦,那有时要务虚的怎么能搞好

机电相关还能攀一攀工业升级的高枝,就房地产现在这个吊样,土木危,建筑危

知乎用户 gyuyuytvugj 发表

你们想黑国内学术环境有的是办法,但挑这一句就真的很离谱………

张是什么年代的人… 他当年如果回国怎么也是个顶尖人才,不说北大,随便找个 985 养老轻轻松松。他在美国呢?在快餐店打零工… 你这是想论证美国快餐店的学术氛围比国内大学好咯?

当然,他如果回国确实可能会被各种世俗繁务耽误最后难有现在的成就,但你要拿这条来宣传美国学术环境好……… 要不你也去快餐店研究几个大猜想玩玩?

知乎用户 炎雪​ 发表

这个回答下面一大堆人嘲讽觉得大学老师是个没啥事的工作……

说实话要是现在这样一位博士回来,估计早就因为发不出来文章被扫地出门去扫大街了,在美国好歹还能混个讲师岗,说实话普渡的博士真的一般般……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么说吧,以他那时候的情况在国内想要发文,根本不可能,就算是真的有水平,也没有期刊敢录用。完毕。匿了。

知乎用户 章金华 发表

有,这个真的有。

四色定理这道题目太难了,小编在做这道题目的半年多时间里面,就曾经两度精神分裂。不可谓不惨。

但还好这个题目最终被拿下了。

话说小编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代价去做这个题目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计算机的假证明已经侮辱到了小编的智商,这让小编很生气。

一个是小编希望大家以后不要吃狗肉。 狗狗是人类的朋友,怎么可以吃呢?今天你们把朋友给吃了,明天是不是要把亲戚给吃了?吃狗肉是很严重的人类文明退化的行为。

四色定理被攻克,人类文明的脚步也就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狗肉自然也就不能吃了。

不信的话你就上来走两步试试,你用左脚向前走一步,用右脚向后退一步,再用左脚向前走一步,再用右脚向后退一步,看看会不会走成骨盆骨折?

最后请大家务必警惕安克孙撒格鲁人对全世界舆论的控制,那些兔宅子们坐梦都想把别人的 g 家全部干掉,然后美其名曰拯救世界。

话不多说,接下来请大家看证明。请老铁们看完以后,用铁头功好好想想这个证明是对的还是错的。再想想计算机的证明是对的还是错的。

如果还有一点时间的话,就再用铁头功好好想想狗肉能不能吃的问题。三个问题希望老铁们在评论区涌跃讨论,谢谢!

世界三大数学猜想之一四色定理证明

——任何一张地图只需四种颜色就能使具有公共线段的相邻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

知乎用户 zhemin 发表

张的话可以说是恶意满满了。少年英才,因为和教授不合屡遭打压,沦落街头快餐店打工。最终放下自尊求人情才从回讲台,做个临时工。求解世界难题无人理会,招人白眼,默默到 58 岁做出成果突然成了香饽饽。

这剧本,如果是国内高校,怕是都过不了审查。居然还觉得受惠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国内有很多院士级别的大佬实名支持张益唐呢。他们最喜欢用他的例子教导我们这帮博士生千万不要注重论文,平时这些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院士们最喜欢鼓励我们在聚焦高端前沿未来卡脖子高精尖军民融合战略级科技的政产学研新型协同创新示范平台努力奋斗,创造无悔青春

知乎用户 硕鼠 发表

他原话其实跟大学无关。陈小平问:“你的数学研究成果,如果不出国,能搞出来吗?” 张益唐答:“绝对不可能。世俗压力太大了,你躲不开。你不出论文,你自己可以沉住气,但亲友不答应。我很欣赏美国,你在快餐店打工,超市收银,没有人看不起你。”至于补充说明里:“为何还不回归?”这叫装什么傻?采访里讲得清清楚楚,只不过谁都不敢复制上来。当然后面那句 “我的成果也不是奥巴马给的” 可以讲。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真的很喜欢这个问题。

本人就是平庸版张益唐,我天资一般,但有一颗和能力不匹配的心,本人目前还在高校,但即将办完手续去企业,所以有些想法可以和诸君分享一下。

在高校的这几年,说实话钱其实是次要的,因为来的时候就知道不高,你要是接受不了就不来了。最接受不了的是事多,现在高校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有的学院几十个学生配几十个老师,我们学院几百个学生配几十个老师,而且很多年龄都大了是待退休状态,学校本来也是二本,教育局只让招博士,但博士来看了一眼基本都留不住,进人也很困难。

结果就是年轻老师的杂事太多了,兼职班主任兼职辅导员这是正常要求都不说了,课时多也没关系,但很多临时任务很麻烦,比如学校比赛羽毛 / 乒乓球赛、校园马拉松之类的,因为年轻教师少,所以就这几只羊天天逮着薅,还有一些如各类活动组织、学生外出竞赛、各类考试监考之类的,严格来说每个事占用的绝对时间也不长,但三天两头都有,所以心很难彻底静下来,以前求学的时候,我每次做的相对我个人的重大突破都是好几天睡实验室搞出来的,那时候为了做一件事能全身心投入进去,手机可以好几天不开机,但现在已然不行,手机不关机是可能误事的。来了高校以后我再也没有以前那种状态了,我感觉自己变得逐渐平庸,忙碌着平庸。

当然本人阅历有限,我只能说我所看到的情况,其他老师可能和我的情况不一样。我父母和老婆都希望我能够适应高校,现在高校工作不容易,出去了再回来就不可能了,而且老教师清闲,我老了也可以清闲。但老实说,我连 3-5 年都忍不了,为了老了活的轻松就在这里呆着?我想我还能冲一吧,反正就是头铁。也许企业也不像我想的那么好,但我要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一些可能性,有时候和校外的人见面,一些年纪比我大的人喊我一声老师,我听着就感觉自己快废了。

知乎用户 江中月 发表

课程思政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高赞这种答案简直了……

显然张是生活在特定历史时期且有特殊背景的人,拿这种个例分析一通干什么

你怎么不分析一下屠呦呦先生呢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4LeqNy 发表

吐槽一下知乎,莫名其妙地就吞评论,也不告知,也不显示。害我精心雕琢的怼人语句凭空消失。又懒得再打,搞得好像是我怂了不再回别人似的,总感觉吃了哑巴亏。不过算了,爷不伺候了。

我个人对张益唐说出这种话是及其厌恶,感到恶心的。

你说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什么都好,但是我认为他选择留在美国,不回中国的原因绝对,100% 和学术无关。

90 年代,世界名校回国的博士,在国内学术界到哪儿不是横着走,话语权说不定都大上天了,有什么障碍?哪怕现在普渡的优秀博士,清华北大都可能得好生供着。。。那些说什么国内科研环境恶劣,不好什么的,兄台,皇帝不用金锄头。头部名校的学术自由度比你想的要高的多,他又是北大本科,北大硕士,这在教职圈意味着什么,不需要强调了吧。。。

他不回国,我唯一相信的原因是:

1990 年左右,大学教授工资大学 1w-1.5w 人民币一年,

美国博士生工资中位数:5w 美元,当年的换算比率是 1 美金:8 人民币。

Edit:

评论区有人问我,中国大学里现在有什么人的成就能够比肩张益唐。我由于刚刚上完小学的缘故,搜索能力有限,就搜索了,国家科学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并且用这个回复了他。

但是,由于我理解能力有限,可能出现了很多偏差,因为评论区都在说这些奖很水,什么水准他们心里有数,并督促我赶紧学习,争取学完初中课程。但是!!我!!没!!数!!啊!!所以,我请教他们孪生素数的重要性,张益唐的工作与前人工作有如何不同,以至于他能够讲极限推到 70000,进而引起别人的进一步研究(我估计现在已经推到几百了?我很久没有 follow 了)。2020 国家自然科学奖中有一个纳米限域催化,所以我就很好奇地请教了一下这个奖项的成果和张益唐的成果相比如何,因为我觉得代表我国最高自然科学奖的获得成就,应该还是能够跟黑暗中的皓月 “孪生素数” 拌一拌手腕的。可是评论区的大佬由于我是小学生,不想给我普及知识。虽然天空中的皓月,黎明中的灯塔张益唐先生非常喜欢用演讲,纪录片的方式来普及科学,但是理想主义的皓月自然是圣人,他愿意这么做,不代表所有人都愿意,所以评论区都无视我了。我深感惭愧,由于只有一个小学文凭,不能领略皓月的光辉。所以,是否有人能够在夜空中为我点亮一颗星,解释一下纳米限域催化的星光为何无法直视皓月。

当然了,也有人质疑我的无知,怎么能拿星星跟月亮比,都不是同一种石头,所以,我又搜了一下,请问有识之士,哈密尔顿系统辛几何算法这一成就,能否在皓月下成为我世界里的一丝星光,指引我奔向远方。

当然了,评论区又出现了一位答者,告诉我他们精力有限,虽然他们有精妙的证明但是没有足够的页边空位。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又哭又笑的追过《heroes in my heart》,数学人的浪漫每次都让我陶醉。

望,不吝赐教。

又 Eidt:

由于我刚刚小学毕业,还记得怎么回答别人的问题。好像有必要提示一下。

孪生素数的重要性,张益唐工作的重要性。

答:孪生素数猜想,在数学上很美,它假设了….,如果它正确,那么…. 也正确,它澄清了学术界一直以来的误解,强调了…,并且对后续… 的工作有知道意义。

张益唐工作的重要性,因为他开创性了发现了…,应用了… 方法,厘清了一直以来的误解。由于他的发现,孪生素数的猜想进一步缩小了极限。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纳米限域催化为什么不如孪生素数猜想重要?

首先,纳米限域催化的工作毫无创新性。首先,在这之前,… 团队已经做出了成果,这项科技是对他们成果的无耻抄袭,应该予以强烈谴责。其次,纳米限域催化对整个催化领域没有促进作用,因为它….,并没有很好的解释….,也没有很好的提高….。因此,他在化学领域的重要性严重被高估,与孪生素数猜想对数学史的推进作用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接下来:我累了,真的,完型填空总不会歪楼了吧。

知乎用户 猿人 发表

在中国让博士体验个把月农民的生活叫做迫害,要哭,要啼,要清算。。。。

在美国让博士刷七年盘子叫做奋斗,要笑,要傲,要感恩!!

知乎用户 长平君​ 发表

中国当年一穷二白,的确养不起多少科研工作者。

知乎用户 马大炮​ 发表

我看好多人说,是美国的科研环境好、氛围好,才促使人成功。我就很费解。美国土生土长的数学家怎么没搞定呢?他们在美国名校里的时间比张在赛百味时间还多,这么好的环境,他们怎么对孪生素数猜想摇头呢?

因为张益唐是个天才,比他们要天才。

天才到什么程度呢?他在赛百味都能搞数学研究成功,比美国人在美国大学里搞研究还成功。难道我们要承认赛百味比美国大学科研环境更好? 这不荒谬吗?

张逃离中国这些年,形成的思维是那样的,和科研无关。人是不愿意承认自己错了的,尤其是成功的人。

你要是取得了他这样的成就,你肯定也认为自己至今为止一切都选对了,怎么可能有错呢?

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什么都是对的,何止美国的赛百味比中国大学环境好了,连美国的自来水喝了都会让人更聪明,促使他的研究成功。

反正成功者说什么都有一大群人深以为然。一边高喊美国的科研环境才塑造成功,却忘了张的研究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都搞不定的……

知乎用户 wangm 发表

我有个亲戚,以前是县城一个企业的领导,后来企业不行了,他也就下岗了,具体干些什么,谁也不知道。

后来,有另外一个亲戚说看到他在附近另一个城市打零工,就是那种每天在城市固定地方待着,有谁需要几个工人就去那里找人,当天干完当天结工钱那种。

想一想,他每天干完活,已经很累了,还要大老远赶回家,真是不容易,工作压力太大了。但是有什么办法呢,他要是在我们那个县城,以前好歹也是个领导,现在出去扛活,生活压力更大啊!

张益唐大体也是这么个心思,你在国外刷盘子没人说你啥,反正人家也不知道。在中国大学,他不可能去赛百味边打工边干自己喜欢的课题,他一定会向现实低头,去搞一些好发论文的东西,好争取学校的教职。这跟什么学校管理体制没有半毛钱关系。不然的话,结婚生子买房子孩子上学且不说,家庭同学朋友的生活舆论压力你都受不了。

知乎用户 Prince M4sato​ 发表

如何评价张益唐「如果在中国的大学,我就废了,根本无法取得现在的成就」这句话?

他在落魄期间他的老师邀请他回国当老师,他拒绝了说在外面混不好就不回去,他曾说自己教的大学生源差,但北大生源可以说是世界顶尖,现在张先生已经作出一番事业,为何还不回归?

题主 - 唐 - 说的对的 - 基础数学 - 只有国外才会重视。

中国 - 企业化的 - 对于基础数学岗位 - 对于数学岗位 - 稀少 - 可以说一个都没有。

而且学术环境 - 没有美国这么丰富 - 美国 - 学术资源 - 是给足我们的。

我曾经说过 - 一些话题 - 清北本科生 - 不出国 - 那么水平 - 只能是固定 - 没有任何提高。

国内的教育 - 是为了培养工程师的 - 但国外教育是培养科学家的。

一句话 - 证明 - 唐说的对的 - 这意见我同意的。

我也补充一句话 - 如果我不去国外留学 - 我现在就是一个普通人 - 可能永远是工程师 - 国内搞科研 - 我还是算了 - 我不喜欢国内科研环境 - 要资源 - 没资源 - 要平台没平台 - 如何展示?

在中国有一句话 - 难道导师靠画饼留住人才 - 我觉得 - 没意思 - 这吃现成不好?非要靠画的?画的饼 - 能不能吃到 - 还不一定呢。

但国外平台 - 很大 - 我有绝对能力去展示 - 发挥 - 特别我的导师 - 我现在倒是要谢谢他 - 感谢有他 - 我才有机会发挥我应有的能力!

知乎用户 董柏文 发表

只要你在中国上过大学,就明白中国科研环境是个什么玩意了,最可怕的是,人没法改变环境,只能被环境改变

知乎用户 胡萝卜丁 发表

不说其他方面,当年中国大陆整体的数学研究水平如何?引一段普林斯顿大学张寿武教授的回忆:

“1983 年,张寿武到中科院数学所读研究生,导师王元院士。3 年快过去了,他将哈特逊恩的书念完了,还是无法看懂法尔廷斯的论文,毕业时就 “胡做” 了一篇论文,他清楚地记得:“答辩完后,元老说,你讲的东西我们一个字也听不懂,但考虑到你每天 8 点之前就到办公室,很用功,这个硕士学位就送给你了,以后要靠真才实学才行。”

知乎用户 知知足足 发表

如何评价?同意呗。毕竟在国内读的大学 知道里面的教授们是啥德行。

知乎用户 范朝浩 发表

深有同感。以自己所见所历为例。

1 在 2012 年刘嘉忆因在美国学术期刊《符号逻辑杂志》发表解决了西塔潘猜想而破格成为中南大学教授。一个本科生在无人指导下,凭自己的才华想出了一个小领域的猜想,没有能在中国的学术期刊发表,而在美国期刊发表。这正是中国学术低下,不能发现人才的表现。

难以设想张益唐在中国无人指导下,能否跟上数学前沿。

2 本人在江苏大学马哲课受一个同学提问 “经过几次实践检验可成为真理” 启发而提出实践是普遍真理标准,而科学中使用的称为国际药效检验标准 “随机,双盲,对照实验” 等是具体真理标准,这个哲学结合科学发展的小小创新向中国学术期刊投稿几家,从未得到过反馈。感知到了印度数学家拉马努金故事中对本国学术界不能发现人才的无可奈何,只能转投外国认可的拉马努金悲愤

举例如下:药效真假如何检验。

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易答:吃了药病好了,真药。吃了药病没好,假药。再结合统计知识,可说:若 M 个人生了某种病,吃药了 A 人好了,B 人没有好(A+B=M)。产生了一个该药的有效率为 A/M% 的结果。

不考虑特殊性,仅从普遍性出发当然可以得出 A/M% 全为真,从而说实践标准得出了某药的有效率为 A/M% 的结果。

该具体科学问题的特殊性为:常识知道很多病自然好,如感冒了,不吃药过 3 到 7 天自然好。自可问 A 人中有多少 C 人是因药治好,多少 D 人是因自然好而产生了病好的结果(C+D=A)。从而该药的有效率应为(A-D)/M% 的结果。

仅当 D=0 时,普遍性结合特殊性产生的结果才与仅考虑普遍性得出的结果,相同。其余情况下,理性正常的人均会认同普遍性结合了特殊性产生的(A-D)/M% 比 A/M% 更真。

科学家经过思考用以两者差别的具体真理标准为对照实验。

从而得证普遍真理标准与具体真理标准的区别。

3 具体真理标准是由特殊性历经慢长的思考而得,其本身也在不断改善,从而能更好说明 “没有绝对真理,只有相对真理。有更多兴趣可看本人在知乎上的相关文章。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国内大学氛围完全就不对

匿名了

我长得还可以学法语的

一本学校

经常被副院长性骚扰那个时候

后来大三出国交换学习了

回来换学分要找副院长签字

副院长不签字

说要陪他出去一晚上

不签字我就无法毕业

但是我从小爸爸妈妈都是混官场的

后来我直接去找的国际处处长

处长直接给副院长打的电话

完美解决

类似的事情太多了

在国内那段时间真的是要和这些人斗智斗勇

后来果断出国了

知乎用户 江国泉​ 发表

张益唐,原是官方高级技术员,结果被斥为民科。

知乎用户 我还只是个孩子啊 发表

他也可以在国内边刷盘子边搞研究,但是他心理落差太大,接受不了啊。

去了美国刷盘子,一来没几个人认识他,二来给白皮们刷盘子也不掉价,搞出研究就是中国科研体制不重视人才,搞不出研究就是美国体制让每个人都发挥特长,直接赢麻了……

知乎用户 张晋 发表

说些大家喜欢听的话,美国的阶级已经固化,所以即使他在刷盘子周围的人也不会催他上进换个工作挣钱。

而中国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人人都停不下,你要是看到一个年轻人甘于刷盘子多半是要拿来批判一番的,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因,而是环境使然。

另一方面,中国与欧美那种中产阶级占社会主体的 “纺锥形” 社会结构不同,中国的社会结构呈金字塔形,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人都急着往上爬了。

知乎用户 扛着妞打天下 发表

说实在的每到学期末,各科要交这个报告那个报告的,看着自己打出来的几十张 a4 纸,脑子里自动闪出来学术垃圾四个字

知乎用户 岭南刀客 发表

作为一个数学渣渣,其实也比较关注数学那块的。

比如聪明如陶轩哲之类的,以及北大的韦教授。

当然也没错过张益唐的事。

我很赞同他这句话,尽管我也没去考据这句话的上下文背景。

自改革开放始,我们有在基础学科做过多少前沿性的贡献?

真没多少的,别动不动就火箭卫星高铁这些。(别杠,扛就是你对)

大家好歹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的大学如何?

那些滥竽充数的论文……

那些为了二代的学阀……

那些盯着胯下的老师……

其实好不好,可以扪心自问一下,

重新回到那个年纪,重新读大学,会不会更好?

张以前回来就完了……

现在回来没必要了……

如果是锦缎,回来还可以添个花。

但一潭死水,有意思?

借许知远的一句调侃的话,“你看,北大门槛多低?”

知乎用户 这 yg 发表

80 年代差距多大,现在人很多不知道,很多人就是赖也要赖在美国。

知乎用户 桓大司马​ 发表

你如果知道张益唐在美国参加什么活动,经常见什么人,你就理解这句话了

知乎用户 张东望西 发表

因为在美国,人的生存成本非常低,使任何个人都能够拥有更多的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精力。不必想太多了。

知乎用户 贪吃好睡大懒熊 发表

顶级的人才可以改变环境,次一级的适应各种环境,再次一级的需要特定环境。

知乎用户 东和麒麟 发表

如果中国大学的课程,是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必修科目的,中国大学也会和美国大学的教育水平差不多。

中国大学最主要的问题就在于研究性教授的权力不够大,最要紧解决的问题就在于 “行政技术化”,也就是不以服务型行政为主而以决策性行政为主,如果想要见到一个发达的大学教育水平

第一个是要以教育为先,做到多样化的因材施教。

第二个是要解决科研人员待遇问题。

第三个是要取消大学头衔,资金直接以社会捐赠,社会投资,项目投资与科研资金立项拨款,大学直属拨款,就是为了维护工资和日常维护(物价相关性)

也许会有人觉得不公平,但其实,如果大学有这个实力,只会更强,且去行政化是不得不这么做的。

第四个是要建立严格高效的审查机制,要多领域全方面地借鉴中外。

不过这个计划一旦开始,恐怕中国所有大学都要开始建设理工科了,所以规划还是要有的。

知乎用户 沉钧 发表

说个没废的吧。

沈南鹏,中国 VC 界一哥,曾经的奥数冠军。原本他自认为很有天赋,所以早年的理想就是当一名数学家。但后来到了国外一看,人家搞学术研究的根本就不是这样培养的。所以只能放弃理想,转投金融。当然,沈南鹏后来也很成功,但他原来的理想确实就废了。

这说明,中国的大学可以培养出很厉害的金融人才,但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学者。

知乎用户 waltery​ 发表

很佩服张学长,经常在课上给学生讲张学长的故事,但可能张学长自己都没意识到自己有多强。智商、耐力、执着等等都不说了,有一点可能提的少一些,就是独自做出顶级成果的能力。固然数学有很多独行侠,但也多数是在一个良好的数学环境里面,有很多人可以讨论、启发。固然现在网络很方便,别人的论文都能找到,但还是替代不了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灵感往往是这些时候得到的。

张学长能够在远离前沿数学的环境中做出这样的成就,能力可能还要强于展现出来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句话很真实,也是事实。在大学的时候,一个副教授给我们的前几节课就有说到,她说我们本科学的部分书籍是他们以前研究生读的。她认为我们是有能力,至少在智商是远超他们的,但很对不起我们的是学校不能给我们提供很多的机会,让我们碌碌无为。说着说着,她还哭了,是一个很好的老师。

知乎用户 三十 发表

几十年前在美国涮盘子也比中国大学老师生活优越,让他在享受工作之余,有时间搞数学

知乎用户 你的热心网友 发表

抛开中国大陆而言!

有哪个文明在欧美面前保留下来?

古埃及?

古巴比伦?

古印度?

古印第安?

还是玛雅?

欧美的本性还看不出来?

杀人诛心!

而我们,讲究以和为贵,

做生意,能赚到钱就行。

知乎用户 毛宁​ 发表

社会环境不同。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原因,中国有一点和很多国家很不一样,就是中国有一种「社会责任关注性」,这个名字是我自己起的,意思是,中国人好像与生俱来承担了很多社会责任,然后总感觉,有无数双眼睛盯着自己,然后就被迫不断奔波,但如果你走出国门,你会发现其实没责任,压力都是想象的。这时,你才有可能干一些形而上,或非生活必须的东西。而在国内,你干这些事会被认定是不务正业。即便你顶住社会压力,你也很容易对不起父母、妻子、孩子…… 不是说完全不行,但多数人确实顶不住。双雪涛说过,他辞职写作时,身边人认为他疯了,“这个人疯了”!现在都这样,何况三十年前。

知乎用户 火鸟 发表

认同。

知乎用户 晴空 发表

一群普通人,评价数学家

知乎用户 王术毅 发表

北大数学系都在愁怎么快速发文章怎么当上领导获得更多的资源更多的……

知乎用户 han han 发表

因为非升即走,大学不养闲人。

知乎用户 小包辣条也很辣 发表

他说的没错

知乎用户 云栖 发表

如果在乌干达共和国的话,如果在柬埔寨,如果在缅甸,好像还不如中国吧。

由此可知,问题的关键在于近代殖民主义者对世界的祸害影响至今,使得中国从一个富国变成一个穷国,让全世界人民受到普遍的欺凌。所以世界上大多数人占有资源为世界的极少的资源。

世界资源的分配是极度不公平的。只要中国不能占有其所相应的资源,就永远会被嫌弃了。本质上还是嫌贫爱富。

知乎用户 甜潘多拉病毒​ 发表

大概有两点我是可以相信的,一是国内的科研环境确实不好,二是在美国洗盘子工资应该比在中国高

至于美国的科研环境,有许多人有资格吹,但他这样被导师排挤的估计真就只能吹吹洗盘子的工资了。

知乎用户 阿杰 发表

知乎大部分都是中国大学毕业的

中国大学如何?

我们最清楚

轮不到外人指手画脚

知乎用户 带带小向晚 发表

学术成就上是的

但是从生活水平上而言应该留在国内要好的多

知乎用户 maon 发表

无可厚非,我觉得这对他来说是一个真命题。废了不至于,以他的水平足够胜任大学老师,当然让不让他当是另一回事,中国是个凡事讲政治的国家,来自人的压力会更大,待遇上也不如在美国工作,生活上也更拮据一点,这都影响他对科研的专注度

知乎用户 八八八八毛 发表

说明他做科学牛逼,做人目光长远

知乎用户 洪权​ 发表

心理研究方向,个人团队。毕业二十年了。大学里没有研究,毕业后才开始收集资料,进行实验研究心理。各种好奇带动了初期到深度。

我们现在接近二十年的研究,十多年教会了接近千人的心理健康训练。从最严重的心理疾病拯救出来的朋友也不少了。

有了成果,当然就想发出声音,让更多人受益。也为自己做出一份事业。

然后,十年里接触了很多国内的。邮件沟通的,聊天的,见面的都有。目前为止,没有一个邀请。

那么,换成美国,没有博士专业学位,没有论文证明,只看实际效果会邀请我们吗?

效果方面,太多了。心理方面,没有难题。细节都很清楚。

不要说这些复杂的,就是这么直白简单的结果论。

知乎用户 吃藕 发表

如果张益唐的全部学识是在美国获得的,那跟中国有啥关系?如果部分学识是从中国获得的,又否定中国,那确实不道德。

知乎用户 深夜的摇滚音乐 发表

中国人没有诗和远方,只有利益。

知乎用户 GameGeek 发表

环境 在中国可能会当上官 到时候就不会想科研了 想的 想的是很多权利 想的是如何压榨学生

知乎用户 菠萝蜜 发表

中国的大学,有几个老师用心教。我学 c 语言的时候,老师上课就念 ppt,一行代码没写过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复旦大学陈平教授的人设还有得救吗?

知乎用户 杨爱红​ 发表 2021 年五一假期在西部(中国的,不是美国的)某省转了转,跟当地的一些基层干部(平均不高于处级)聊了聊,非常惊讶地发现其中有临近退休的干部居然知道陈平老师——这位干部不上 B 站、微博、观察者网,当然更不上知乎, …

为了买房做一辈子房奴值得吗?

知乎用户 天晓贰​ 发表 你首付是不是真的存够了? 那就跟你讲个三只小猪的故事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Il8GlT 发表 我家售楼处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门口隐藏起来的几个摄像头不是用来防盗的,听说是技术部门弄的人脸识别系统,只有第一次来的 …

为什么国内很多网友在俄乌冲突中支持乌克兰?

知乎用户 逝去的世界帝国 发表 @央视新闻 算不算官方?算不算官方新闻带头站边俄罗斯,而后舆论攻击乌克兰? 下图是俄军入侵开始以及逼近乌克兰首都基辅时,央视新闻发布的最新消息。 下图是俄军仓皇逃窜,乌军势如破竹后央视新闻发布的最新视频。 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