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民政部要培养 1 万名养老院院长和 10 万名老年社会工作者?未来老年人相关岗位会成为风口吗?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人民网​ 发表

随便说几句,不深谈。

修路赚钱吗,不一定,但是有了路,产业发展起来了赚钱。

修地铁赚钱吗,不一定,但是有了地铁,房价起来了赚钱。

qq 和微信本身赚钱吗,不见得,但是背后的游戏、广告等等赚钱。

但是你回头看看,路、地铁、通讯是不是都是刚需?

刚需本身未见得赚钱,你一定要找到更能够掏钱的地方。

养老是不是刚需?显然是的。

但是养老本身,未见得能赚钱。

也许,真正能赚钱的,是给养老 “配套” 的产业,比如 “医疗” 和“保健”。

单纯开一个养老院未见得赚钱,但是如果旁边配套一个医院呢?如果配套上各种保健品销售呢?打开思路,还有老年社交,老年大学,老年娱乐等等。

就说那么多吧。


知乎用户 青山布衣​ 发表

有亲戚在做养老院,民政局确实有在做普及养老院的相关工作,但资格办理依然比较困难。

收费方面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状态,更多的像是一个管食宿和日常护理的民宿。

因为需要照顾一些大小便失禁的老人,而且有些老人有轻微的失智现象,照料难度是有些大的。

如果有生病或是发生意外的情况,也有很大的风险,尤其老人的亲人可能都外出打工了。

我觉得小型养老院可能会成为类似餐饮一样的支柱产业,但不会成为一个大的风口。

反而养老相关的保健品、检测身体状况的电子手表,器材之类的会成为风口。

社区养老机构会像社区幼儿园一样成为标配,这一点其实可以作为一个惯例,像要求绿地面积一样,要求房产商必须做到。

社区养老,有可能出现像红黄蓝幼儿园一样的连锁公司。

而那种为多个养老院提供保洁服务的钟点工,也会成为一个不错的岗位。

如果老人的养老金可以覆盖养老院的服务费,将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出路。

知乎用户 Van 静石​ 发表

这题我会!

前天(2020 年 10 月 24 日)刚去北京参加了全国老龄法律论坛,学习了各路专家学者业界同行的研究成果,也听到了各角度的不同观点。

其中,有学者展示了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的数据。我国现有养老行业的从业人员 1000 万人,其中经过正式培训的只有 2 万人,有证的就更少,只有 1 万人。

也就是说,有资质的从业人员只占全部服务者的千分之一!

从业人员的专业程度低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直接的后果就是服务全凭心气,没有细化的规则和制度,对老人难免照顾不周,给养老行业也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

以我手上现在正在做的援助案件为例,养老院以老人未交纳住养和护理费用为由,将老人和家属告向法庭。

刚拿到材料时我认为是简单的合同纠纷,等我真的接触到老人和家属,了解到案情才发现案件甚至涉嫌虐待。

先是患有糖尿病的老人,被养老院不具资质的大夫(后来卫生部门为此对养老院实施了罚款)给老人挑脚上的泡导致感染,后是老人被滚烫的粥烫伤(伤口触目惊心,肉都被烫了半熟),在家属和养老院对治疗和责任、赔偿问题没有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家属没有交费。

因一审判决时已经是 2020 年 1 月,案件在上诉过程中发生了疫情,老人就被隔离在了养老院。

这时家属说我们先交费,等案子判下来再按实际判决执行,被养老院拒绝。

等 5 月养老院解封时家属再见到老人发现,老人的糖尿病发生了严重并发症,一只眼睛失明,全身溃烂流水(照片又是都没法看唉)。

这期间案件被二审法院发回了,一审事实不清,现在一审重新审理。当然,反诉了,必须的。

从案件中反映出这个养老院几乎没有有效的管理规则、责任人的工作流程,更没有必要的培训上岗。如果是因未结案件院长指令不给老人糖尿病的药,涉嫌虐待,或起码是反人道的;如果是护工的疏漏,那不仅是管理问题,还有从业人员基本职业素养问题。

从前天论坛中学者和业界同行反映出的数据和平时对相关案例的了解可知,从业人员的平均薪酬挺低(且有可能被各种克扣,还是管理或监管的问题),能到这个行业工作的,基本都是年龄、学历、技能都不占优的人,可说是无奈之举,能对老人什么样全靠良心。

这本身就是不正常的,和现代管理相去甚远了。

所以,无论是院长,还是从业人员,数量上质量上现状都非常欠缺,再就是监管人员,有制度无人监管如同废纸。

民政部的这个计划真的很及时,如果 10 年的窗口期再错过,以后需要长期照顾的老人数量暴增后,这会是非常大的社会问题。

年轻人给老人养老会影响工作和社会价值创造,不照顾老人又违反孝道,会严重影响 GDP,养老行业做好能把这块产业蛋糕做大,还能增 GDP。

能不能成为风口不好说,用论坛中做连锁养老机构负责人的话说,做养老行业的人是要有大爱的,因为这是一个很辛苦很辛苦的行业。

那么多案例中的人对自己失能的父母都照顾不了多久,拿微薄的收入去照顾和自己一点没有关系的人,这事本身就是反人类本性的(啥本性?懒癌,利己呗)

如果只以赚钱为目的进入这个行业,甚至把老人的每个人头视为赚取国家补贴的工具(真实事件),那既是行业的不幸,也是每个人的不幸(就算是年轻人家人也不用住养老院,大家交纳的税款就是干这个用的?)

说个论坛中同行讲的案例,一个养老院有 20 多个中层管理人员(不知道这里几个挂闲职吃空饷的),只有 6、7 个护理人员,不知什么情况。

期待我们国家能解决包括所有发达国家在内都解决不好的养老难题,让老人都老有所养,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那一天(还得运气好)。

以前的一篇老文,有点长,对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的一点思考,感兴趣可看。

undefined

-— 手动分割线 —-

公众号:黑龙马 每周一篇推文,关注社会问题,用或有趣或悲伤的案例(全部来源真实)普法,欢迎来和我一起感受和感悟人生。

知乎用户 黑龙马​ 发表

你要深信一点,赚钱的买卖一般不会宣传你进去,参考生化环材。

一般赚钱的买卖都要有两点。

1,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基础设施

2,有前车把地雷踩了

这时候你就是拦着都拦不住,否则?你就是那个前车。换句话说,公权力宣传你进去的,一般情况是希望你进去踩雷的,任何国家都这样。

知乎用户 邵帅 发表

这个问题已经不再成为问题。

因为银发经济,已经成为风口了。

但更急迫的问题并不是风口,而是老年人的照护,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了

机构研报称:2018 年,我国老年人占比达到 11.93%,老年抚养比为 16.8%。通过对其他国家人口历史数据对比分析,预测在 2027 年,我国人口总量达 14.22 亿,人均寿命达 77.91 岁,老年人占比将达到 15.39%,人口中心整体上移,总体老龄化趋势更加明显。

10 月 23 日,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称:“十三五” 期间,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发展,中央财政五年共计投入 50 亿元,支持 203 个地区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民政部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实施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加大普惠养老的服务供给。

养老服务,缺口巨大

养老产业,还未成熟

养老问题,亟待解决

根据 2019 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

从我国 2018 年度失能相关重点疾病住院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到:因帕金森、脑出血、脑梗死、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失能相关重点疾病住院的人群中,绝大多数是年龄在 45 岁以上的人群,60 岁以上人群占比最高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因疾病或意外导致失能的群体将不断扩大。

截至 2019 年,我国有 4000 万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养老院护理员仅有 30 万名,养老机构床位缺口 900 余万张。

养老院太少,专业护理人员不够,市场发展不成熟,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我国 90% 的老人还是采取居家养老的模式。

而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行业集中程度低,业务模式、服务质量、服务意识都有待提高。

但是与此同时,国家的基本医保负担却逐年增重。

2019 年国家医疗保障局数据

为了解决老年人的照护问题,国家正在对长期护理保险进行试水

被称为社保「第六险」的长期护理险是什么?会对我们今后养老有哪些影响?

培养养老院院长和老年社会工作者,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刚需。保险行业也在加入养老产业阵营, 各大保险公司都在着力建设推广与养老保险相配套的养老社区。

从 2014 至 2018 的五年时间内,中国养老保险行业的市场规模由 65315.8 亿元增长至 99864.5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 11.2%。据新华社今年 2 月份报道,我国老年人商业保险产品供给已覆盖 5918 万人,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商业保险渗透率为 35.5%,与商业人身保险总渗透率 39.86% 大体一致。

在各地政府的推动之下,地方性的福利性保险——惠民保也在如火如荼地发展,至今已覆盖 41 座城市,参保人数达到 2000 万人。价格便宜,没有年龄限制,健康告知宽松的政策,让百万保额的医疗保险能够覆盖到高龄人群。

总之,国家爸爸正在不遗余力地促进养老事业的发展,保险君希望银发经济能够蓬勃发展,养老市场能够越来越成熟,毕竟我们 80 后 90 后…… 就快要成为养老市场的消费者了……

<如上分享 望有助>

更多 ღ有趣好玩、颜值爆胎ღ 的保险科普内容

来这里一键取走 ⭐⭐⭐

✅ 知乎机构号:复衡保险经纪

✅ 知乎专栏:我的保险我做主

❤ 感谢知友你的「赞」与「分享」帮助到更多盆友,笔芯 (´・ᴗ・`)

知乎用户 复衡保险经纪​ 发表

急速膨胀的老年人互联网婚恋市场或将催生新岗位

2017 年,我国 60 周岁以上离异、丧偶的老年人约有 4726 万,如果将年龄限制降低到 45 岁,这个数字会更高。

中老年人对再婚配的需求催生了连麦、红娘等热门词汇,支撑了一款年收入预计 10 亿元的 APP。这背后,隐藏着无数单身的中老年人未被满足的需求,还有焦虑。

在人生的后半场突然遭遇离异、丧偶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很沉重的打击。中老年人们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调整自我,从消极的状态中走出来,产生寻找新的人生伴侣的想法,迎接新的生活。
可由于年龄和道德的心理束缚,中老年人们就算产生了再婚配的念头,大部分也不愿意把这种想法展现人前。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几个好朋友聊天谈心,通过熟人推荐合适的人生伴侣。
到目前为止,熟人介绍是中老年人再婚配成功率最高的渠道,而这个渠道隐藏在互联网之下,还没有被市场规模化、体系化。

婚恋网站的中老年渗透率低,为中老年 “定制” 服务的潜在市场广阔

2015 年,百合网并购世纪佳缘成功上市,估值达 65.34 亿人民币,2017 年,珍爱网估值达 27.4 亿人民币。他们紧跟互联网浪潮,相继推出了 APP、微信小程序等,进一步渗透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无论是百合网还是珍爱网,他们的主要目标都还在年轻人身上,虽然也有业务针对离异、丧偶的中老年人群,但渗透率极低。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 年中国网络婚恋交友行业研究报告》,从整体上看,我国婚恋交友行业的用户大部分都是本科学历,中等以上收入,且年龄主要分布在 26—34 岁之间。
到目前为止,我国互联网婚恋行业对中老年人群的渗透远远不够,又或者说,我国中老年互联行业还没有被市场细分出来。
但中老年需求庞大,亟待被挖掘。面对急速膨胀的中老年婚恋市场,婚恋品牌要针对中老年人的特殊情况,优化和改进现有的服务方式,在探索企业发展模式、建立企业发展模型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知乎用户 36 氪​ 发表

一个行业能成为风口,背后必定要有一种普遍的 “动力” 助推。这个动力的来源,一定是这个社会中占有主导话语权的群体。

教育行业是风口,动力来自于社会中坚力量的父母。旧社会教育行业不行,因为那时候家中的父母都不够 “强”,大部分都是农民或者工人,吃饱养活就不错了。

而现在孩子的父母,已经是社会最有话语权的一群人。而他们培养自己的孩子的动力,来自对孩子未来的美好期待。这种期待是一种积极的,正向的,主动的心理活动。就像我们常说的明天会更好,一切来自于人类本身对希望的原动力。

但是对父母的赡养,则更多来自于道德的约束和内心的补偿心理。这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心理活动状态。因为老人不同于孩子,不是希望的源泉,相反,更多代表了麻烦,累赘甚至是死亡。

所以,从心理活动上,愿意为老人掏钱的子女,必然比愿意给儿女掏钱的父母少得多的多的多。

如果说,教育行业我们可以发掘出人们消费的上限,那么养老行业更多争取的是消费的下限。

一句话还是要看钱在谁的手里。未来的养老行业发展,要看未来的老人手里有没有钱,如果只是想赚老人子女的钱,那就比较难,虽然这么说会引来争议,但给老人花钱,确实跟人类的本性有冲突。

那么未来的老人会有钱吗?

肯定会有,但是无论有多少钱,年纪越大就越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老人即使有钱,仍然需要一个信得过的年轻人替他去把控这些钱,而这个人无疑最合适的还是自己的儿女。所以说来说去,同样是弱势群体,老人无论怎样,地位都比不上孩子,养老产业同样无法超越教育产业。

这样缺乏社会动力和人性动力的行业,还是需要政府统筹建设,用行政力量以半强制的方式进行拓展,才可能有出路。

知乎用户 李叔苏苏 发表

没钱也配养老???

你养老院建起来,有钱人不会缺人给他养老,基本用不着养老院。没钱的去了也是吃廉价餐,享受最低水平的照护。能把人照顾成什么水平基本看执业人员的良心怎么长的。

就算千培训万培训,工资不高,执业人员水平必然不会太高,做出的工作也不会太精细,尤其是照顾老人,别说一个外人,就是亲生儿女也常有厌烦老人的,说真的,培训不培训不重要。

想要给老人高质量的晚年照护,做好一点就行了。

提高执业人员门槛,最重要的是加钱!!!

如果你说光靠加强执业人员的培训和法律意识就想把养老做好,那真是晚上吃饭没有上花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先说结论,很有必要,非常有必要,特别的有必要。

所有的经济活动都需要各方力量的参与,各方角色提供的资源是不同的,被考核的方面也是不同的。

政府:政策扶持提供方 + 土地提供方;

金融机构:敞口资金提供方;

企业:注册资本金 + 组织劳动。

上面,是各方角色主要的功能,次要的功能先不提了。

考核方面,各方角色是怎么样的?只有两个主要维度:

社会效益维度:政府;

经济效益维度:企业、金融机构。

啥是社会效益?就是把赚钱放在次要,做事放在第一的,这叫社会效益,说白了就是给人民群众办办实事。举个例子,修个路本身不赚钱,但是修了这条路,周边交通改善,老百姓方便了。这就叫社会效益优先,经济效益次之。

啥是经济效益?就是把赚钱放在第一,社会效益次之。举个例子,开个工厂,要排气。这工厂是绝对赚钱的,这废气是有害的,那怎么办呢?给民众发布贴,或者通过媒体做工作等等。(哎呀,这种例子真的不太好举,你们就看个意思吧。)

说到这,你就能明白,养老这个事情实际上从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三个角色出发,同一份数据、同样的市场需求,他们看到的东西是不同的。

政府看到的是民生,是社会效益。

企业看到的是利润,是经济效益。

金融机构看的是利润或者说利润的权重较多(起码超过 60%),是经济效益优先。

那么,你们觉得如果没有政府培养的这么多高中低管理干部,就靠老年人自己能不能捍卫自己的利益?很显然不能。

老年人的特点:行动力迟缓、情绪低落、身体状态不好行动不方便、与社会脱钩即便想维权也不知道从何开始。所以,大部分老年人是没办法为自己发声的。

那么这 1 万名养老院院长和 10 万名老年社会工作者,实际上就是一个受体制内管理,外挂在体制外的,松散团体。主要目的是代替老年人发声的。

民政部,这个部门是一个很大的部门,里面有很多类似的机构,比如说协会、事务部等,常见的就有一个宗教事务部,这是挂靠在民政部下面的机构,目的就是管理宗教活动的。你说它松散吧,它也松散,你说它被管理的挺紧吧,也挺紧。有些事儿,就需要有这么个部门处于一种半管不管的状态。所以这个事儿,在本质上,可能就是要组建一个事务部或者协会,正式的建立一个针对养老、老年人发生的维权、管理部门。这个部门既不能太弱,又不能太强。强弱全看实际情况去调解。

如果实际情况向社会效益正增长方向迈进,那么就不需要过多的干预。

如果实际情况是为了经济效益严重危害社会效益,甚至作出了赚钱不要脸的事情,那么这个部门将会冲在前面被赋予非常大的,怎么说呢,任务(我想说权利,但实际操作并不是这样的)。说一个最常见的操作,调一个实权大佬的副手做这个事务部的长官,由他组织材料给民政部,民政部由实权大佬亲自过问,然后政令自上而下,要什么资源给什么资源,要什么政策给什么政策,扫除一切牛鬼蛇神就是分分钟的事儿。这种半管不管的机构最容易安插 “空降兵”,能把局部严重的问题解决了,又不影响大局,无非就是“锻炼” 一下新同志,“麻烦”一下大佬。

最后说一下我对养老项目的看法,起码目前来看,这不是个好项目。不赚钱,真不赚钱,而且资金流也不稳定更不粗。做个对比,开工厂,工厂本身是有产出的。养老本身是不产出的,哪怕你后面接上医疗,也只是加大了消耗的速度,缩短老年人在养老院的总服务时间。因为,老年人手里的资源是有限的。他们每在养老院消费一个项目,他们的总资金就会减少,从而减少在养老院的总时间。这就像一场赌博,如果钱花完没了,人还在,那又该怎么办呢?你总不能把老年人高高兴兴接来了,然后再给人家轰出去吧。要真出了这种事儿,妥妥的民政局组建的老年事务部不会视而不见的。

老年人作为客户他们虽然付出了很多入院金给项目,虽然老年人也消耗不了多少物资,但如果你想要让这个服务赚钱,你就得怎么样呢? 如果你是企业,你肯定是想要老年人多交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覆盖物质成本、人力成本最后还有剩余形成利润。现在政府说了,ok,你算个账,成本是多少,让老板姓交一个数,其与的我给你补。然后那 1 万院长、10 万老年社工,即使低价劳动力,也是监督者。这才能勉强,把一个项目给撑起来。平衡各方的需要,又不出大乱子。

总的来说,养老项目是势在必行的,因为老年人的数量在那里摆着呢。所以,这个 1 万名养老院长、10 万名老年社工,是非常必要的。没有他们,这个事儿,很可能就会往奇怪的、不好的方向发展。不能不监督,又不能监督的太紧,所以,就形成了这种必要的举措。

知乎用户 ChinaTerran​ 发表

会,一定会。

就说现在的 “养老社区和度假区相结合” 的养老模式,一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而这个模式可以说目前没有发展。

底子薄、潜力大,不就是风口吗?

还有一点,即便资本不会大量涌入形成风口,国家也一定会大力推广此模式的。

为啥?

慢慢说。

关于老年消费品、养老院等产业已经没啥可说的了,我想谈得上,“养老社区和度假旅游区” 相结合的养老模式。

举个例子直观点吧。

我常去秦皇岛北戴河一个叫做 “阿那亚” 的社区,虽然它从没提过它是养老社区,但它在 “养老社区和度假区相结合” 这方面非常的成功。

这个全国知名社区内的公寓和酒店在周末和法定假日入住率极高,房价也相对较高,这段时间会创造高额利润。

但工作日入住率很低,酒店公寓以及餐厅等配套空置率很高。

但整个社区的养护又不能停,食堂得开着,高尔夫球场和马场几乎也是常年开,大量的工作人员都得养着,成本很高。

所以在工作日这个时段,社区靠着优良环境吸引大量老年人来长时间居住。老年人图了个空气好风景好,阿那亚图个把工作日的运营成本降低。

双方都很开心。唯一的不足就是 “故土难离的情怀”,但这种情怀,七十后身上还有,八零九零后,似乎越来越淡了。

老年人的长期居住,进一步还会把子女们吸引过来边度假边探望父母,如此一来,社区进入良性循环。

为什么说国家一定会推动该模式的发展,以至于形成风口?

因为是国家利益的需要。

当一个城市发展久了,最显著的城市病是什么?

高房价!全世界都一个样。

为啥?

就是因为在这座城市生活奋斗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老了后,成了有房产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多。

同时外地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且都得买房,但本地的有房子的人,却很少有卖掉房产离开这座城市的人,即便是老年人去世了,房产还是继承给本地生活的下一代。

如此一来,人们对房产的需求不断的提高,房价便不断提高,从而提高了一个城市的进城门槛,将许多年轻人挡在了外面。

但一个城市发展与活力,是靠正在工作的年轻人,而不是一群收租的退休老头老太太。

一座城市的房价房租、物价等生活成本越来越高,资本的话语权越来越强,劳动者的腿越来越软,创业者越来越少,城市发展开始变缓。

有人说,嫌房价贵,年轻人可以去别处工作啊!

这就很傻很天真了,纵观中国乃至世界几千年文明,大城市来回那么几个,不仅仅是前期巨额基建投资导致搬迁不划算,更主要的是,适合发展为大型城市的地方就那么几处。

有句名言,“你们山沟里的村儿可以是你们村里人的,但是上海,是全中国人民的上海。”

所以客观上,为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我们需要将那些退休的老人们,卖掉他们的房产,离开这座城市,去那山清水秀又好玩、服务有专业的社区养养老、消消费,而不是借着手上的房子对下一代进行盘剥。

每当看到清北之类名校生因买房而对事业进行妥协的时候,就觉得特别恶心,如此精英都开始腿软,亿万凡人谁还能站的起来?

也会有人说,这样不人道,让老年人搬走就算了,怎么房子也得卖了带走?

那就是一个更深层级的矛盾了:考虑到我们国家姓社不姓资的属性,在我们的特色经济体制里,是绝对不允许资本收益率大于劳动收益率的!

通俗点说,你个收租的,就不能比我工作的人赚得多。

而现在的情况是不仅大于,而且是远远大于!

你只要在一线城市有套好地段大房子,绝大多数很多清北复交高材生短期内收入不如你的房租多。你家要是赶上拆迁了,可能比很多人一个家庭一辈子的收入还要多。

所以,大城市的刚需房的房价一定会被迫降下来。而卖掉城市的房产后,老人们要么在城市里租房住酒店,要么老老实实去养老社区度假区相结合的养老社区待着。

大量的资金和老年人的涌入,养老社区,自然是个风口,而且是一个超大型的风口。

有人会说年轻时在一座城市辛苦干一辈子,退休了让人家走?还不允许让人家在这座城市继续持有房产?不现实吧?

现在的情况是,雄安新区作为试点已经开始试水,不在本地工作的人,无法拥有积分,便不得持有房产。所以我对雄安新区的未来发展很期待,我觉得成为现实,不会太遥远。

还有人说这种模式将会遇到太多太多的阻力,不现实。

这就让我想到了 “千年大计” 四个字。试想什么计划需要规划一千年之久?那自然是向巨大的困难,发起挑战。

知乎用户 科尔尼要买法拉利​ 发表

作为一家机构号,本来是不想多说什么的,可是看到一些莫名其妙的情绪,还是忍不住说一句!

国家加强养老建设培养一万名养老院院长和十万名老年社会工作者,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某些知友说的,建设养老院产业链? 拉动中国 GDP?

靠国家给退休人员发放的养老金拉动 GDP?

中国的消费主力什么时候成了老年人了?

还是说关心老年人的心里健康, 为了解决老年人晚年婚姻幸福?

老年人找老伴和建立养老院有什么联系?

提供社交场所?给老年人相处机会?

一起去跳广场舞不香吗?

还有!

注意审题!注意审题!注意审题!

这则政策是民政府发的,民政部是什么机构?是国家机构!

我想民政部目前来说应该没有心情去管今天张大妈和谁跳的广场舞,明天李老头把钓的鱼送给谁的。

老年人的晚年婚姻幸福,的确是一件大事,但是现阶段有更要紧的事务要解决。

这件问题就是 “养老”!

这也是为什么民政部颁布这条政策的原因所在。

这里的养老可并不是单纯的养老,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这条政策的原因有两个:

一、中国老龄化加剧

2018 年我国 65 岁以上人口增速为 5.7%,较 2016 年增长了约 827 万,而总人口在 2018 年增速仅为 0.38%,同年出生率也仅为 10.94‰。2003 年至 2018 年我国 65 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增速达到 3.66%,同期我国人口增速为 0.52%,老龄人口比重连年不断增加。

且预计在 2030 年,中国 65 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2050 年,社会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60 岁以上人口占比超 35%,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的国家。有一点需要注意,这里说的是占比,以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来看,达到这个占比之后,老龄化人口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在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 2019-2050》报告上,指出我国的养老金,到 2035 年将耗尽累计结余。而养老金的结余耗尽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

二、年轻人养老负担大

受计划生育影响,我国将来的养老主力军 70、80 后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结婚之后他们不仅要赡养四位老人,还要养自己的小孩,以及各种如房贷、车贷的贷款,压力可想而知。

这也是我们所说的 4+1 模式。

这么大的压力情况下,子女根本是分身乏术,只能从基本金钱方面上解决问题,而老人的照料关怀却很难兼顾到,很多时候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在农村,子女甚至常年不在家,家里的老人更是难以照料到。


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为了减轻年轻人的压力负担,同时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政府才着于建设完善的社会养老体系。

解决方式也并非只是扩大养老院规模,之前一直试点的 “社保第六险”——长期护理险,也是解决措施之一。

在 2016 年开始,国家就着手建设长期护理险,在全国 15 个城市大范围试点,旨在保障老年人生活尊严,在生活无法自理的情况下,有基础的护理保障。

16 年原有的试点城市有:河北承德市、吉林长春市、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上海市、江苏南通市和苏州市、浙江宁波市、安徽安庆市、江西上饶市、山东青岛市、湖北荆门市、广东广州市、重庆市、四川成都市、新疆石河子市等 15 个城市。

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 2020 年 9 月 16 日发布的《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在原有的试点城市基础上,国家将再次扩大 14 个试点城市。

由此可见,国家为解决养老问题的决心!搭建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政府帮助老年人养老,缓解老年人的养老压力与年轻人的赡养压力,最终的受益者还是我们。


目前我国对养老院的抵触还是非常大的,不光是老年人,年轻人也不太能接受将自己的父母送到养老院进行养老,除去思想上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养老院的环境。

在小豆的印象中,养老院的环境的确不怎么样,老人最基本的吃饭都是冷饭馊菜,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都没有保障,更不要说其他的了。

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经过小豆的长期调研发现,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服务业也更加优化,包括我们现在所说的养老院,也更加的以人为本。

生活设施

以小豆山东农村老家的某养老院为例,在个人生活基础设施上配置有护理床、床头柜、呼叫器、移位机、餐边桌等其他各类器材。着实让我有些惊讶,这些基础的生活设施,对老年人是非常的便捷的。

养老院中的伙食标准也是非常的丰盛,早餐是牛奶、鸡蛋、豆浆、油条;

午餐是五菜一汤,吃什么自己选择,吃多少打多少;

据说明因为晚上老年人肠胃消化不好的原因,不易太过积食,晚餐相对午餐是相对简陋的,只有三菜一汤,不过睡觉之前每人都有一杯热牛奶。

监护方面

养老院有专人 24 小时看护,而且会定时查房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如果老人身体不适,在床位按一下呼叫器,看护和医生就会过来了,且养老院有应急病房可以处理一些紧急情况。

精神方面

养老院对于老年人的精神健康也尤为重视,每个房间配有电视机,每日会发放当天报纸,并配有棋牌室、运动室、学习室等等,一系列活动场所十分齐全。

养老院每天早上组织晨练,每天晚饭过后也会组织简单的行走消食。

在我老家养老院我并没有看到我想象中的场景,反而老人都是其乐融融,他们对养老院也没有抵触。


综上所述,民政部要培养 1 万名养老院院长和 10 万名老年社会工作者,是为了解决我国将来所带来的养老问题。

但的确也是市场需要,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加剧,养老问题也会随之凸显,养老行业也的确会比现在所受关注的热度高。

知乎用户 小豆社保 发表

应该会的。

医疗养老教育,三大支柱,未来的发展潜力肯定是妥妥的。

现在的年轻人与家人的陪伴时间已经是越来越少了,又不放心爸妈他们在家,又怕他们每天没点事情做,没人能照顾他们。

养老院就是个很好的选择了,可以下下棋,打打牌,做做运动,饭菜呢也不用自己动手,让分割异地的家人就是放心点。

我就想多赚赚钱, 能给爸妈报个老年大学,不然他们整天没事做,就光打麻将,这可不好,还不如去学点好玩的东西。

特别是我爸爸,现在疫情吧,没啥事可以干,一天三场麻将

我滴个天…. 他们麻将馆还会打几次送面条的那种,反正我家不用格外买面条了……

如果居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可能就变成了,大家读书读到二十几年,工作个三四十年,然后又进老年大学读书,我觉得还挺不错的

知乎用户 橘子的养基日記​ 发表

参考幼儿园的乱象,养老产业尚未成熟,但是幼儿园产业已经成熟了。

幼儿园和养老院的本质是一样的,照顾一些弱势的人

幼儿园产业都没有成为风口,养老产业也不会成为风口。

只有一些高档养老院才能成为风口。

知乎用户 同富 发表

不看好!因为家里人在这个行业打磨了 10 年了。看到有无数年轻人把青春热血沸腾在这个行业里最后都艰难的度日和转行。这个行业我叫做时光黑洞。进去了你很难出来!出来了你会发现你什么都不剩了。我总结我的想法:1: 凡是堆人数来提供服务的生意都是没有未来的。(对照日美韩欧等发达老龄社会,人工真的会越来越贵。贵到你用不起为止。)2: 这是一个假风口。(真的风口都在国家真想做的行业,养老是一个国家最不想做的行业)3: 你看几万个养老院很多吗!告诉你也就仅仅服务百万级老人而已!连零头都不到。而且很多养老院就是把那些基本没商业价值的楼直接改的,说句难听的,建养老院变成改养老院,就差一个字!但是里面差多少钱!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国家再次用行动告诉你,排队都挂都轮不到你和父母。排上了你都不敢住,关键你还要交更多税。连国家都在抽血的行业您去?

给你画一粒芝麻,换你的西瓜(青春和财富)。这就是这个行业现状和未来

就说最重要的护理员!5 年内转行离职率能高达 9 成。做最累做不受关注的活薪水不如送快递。。

最后结论:

如果你不到 50 岁。

如果你有别的行业可以做。

如果你不是政府基层。

如果你不是圣子心

如果你还有一口吃的!

打死都不要做这个行业。学点东西做点什么都比这个强百倍

如果一定要做:就做后悔药研发!(青春无敌)

知乎用户 sunscat 发表

中度老龄化社会将至,学者:不能用 “年轻社会” 的老思维应对

中国正跨步迈入老龄社会。目前,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 2.5 亿。民政部近日也指出,“十四五” 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 3 亿,迈入中度老龄化。

“应对老龄社会,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我们不能用年轻社会的老思维来应对老龄社会的新问题。”近日,在盘古智库老龄社会 30 人论坛主办的 “2020 首届中国老龄社会峰会” 上,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强调。

论坛现场多位专家认为,“十四五” 期间是实施老龄政策的关键时期,我国要形成关于对老龄社会的共识,从年轻社会到老龄社会转型要解决理论、人才、基础设施等问题。

老龄社会不只是老年人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贯穿我国 21 世纪始终的一项基本国情。” 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朱耀垠在会上称,我国老龄社会迅速发展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如何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有效供给,如何探索有效率的企业经营模式,还有如何强化老龄化背景下科技创新能力的问题等,都需要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探索。

党俊武指出,当前我国在认识老龄社会的问题上还有很多误区,应对老龄社会主要靠的是经验而不是理论,而且这些经验主要是传统养老的经验和作为 “舶来品” 的经验。

“最大的问题是把老龄社会问题还是当作老年人的问题,当作老年人的吃喝拉撒这些问题,部门化的倾向严重。” 他说。所谓部门化倾向,就是当涉及老龄社会问题时,仍然要靠单个部门去应对老龄社会的某一方面的问题。

他还表示,人们往往认为老年福祉只与老年群体有关,而不是和 14 亿国民都有关,这种认识是应该转变的,“我们不能用年轻社会的老思维来应对老龄社会的新问题”。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梁春晓也指出类似问题。他说,很长一段时间,当谈到老龄社会研究,立刻就会缩小到养老或老年人研究的圈子。

“我们现在整个转型是社会转型,从年轻社会到老龄社会的转型,是整个老龄社会总体性、全局性的转型。” 他说。他还强调,老龄社会的转型本身是一个现代性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一切发展的基础条件。

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党俊武认为,现在政府有了中长期规划,但市场各个主体,以及社会、家庭、个人还没有中长期规划,因此需要一个涉及 “全主体” 的中长期战略。他还呼吁构建中国特色应对老龄社会的舆论和话语体系,逐步建成老龄科学“中国学派”。

通过养老扩大内需,促进 “内循环”

从年轻社会到老龄社会转型过程中,“十四五” 应该有怎样的规划?

国务院参事、友成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指出,当前整个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从大环境来看,中国最需要的是怎样推动内循环。

“当然我们可以把全套养老政策全推出去,但是可能不太容易引起各级政府特别的关注。养老行业要得到重视,首先要推动解决如何扩大内需的问题,就是通过养老的问题来扩大内需,这里潜力其实非常大。” 他说。

汤敏认为,如今老年群体有较强的购买力,但很多产品和服务却是面向城市中产阶级的中青年,而没有根据老人的痛点和需求重新设计服务和产品。

“这里潜力非常大,如果从这个方面切入,可以很快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帮助中国经济走出困境。” 他说。

党俊武认为,中国经济正在转变成老龄经济,但社会没有明白老龄经济该如何发展。“老龄产业现在搞不下去有很多问题,我们没有真正适应老龄社会的要求去发展。” 他说。

他建议,“十四五” 期间要充分考虑老龄社会的需求,在老龄文化产业、老龄健康产业、老龄制造产业、老龄服务产业以及老龄金融产业等方面发力。

南都记者胡明山 发自北京

编辑:潘珊菊

知乎用户 南方都市报​ 发表

目测养老的下限是自生自灭,如果是身体不健康,行动不便的,或者半死不活的,会人道主义毁灭。

别杠,欧美日韩也这样,底层老屌丝健康还好,给你口饭吃特别简单,要是行动不便需要有护工照顾,那您还是去见上帝去吧

赌王那种待遇就下辈子吧

久病床前无孝子。如果你每个月都有大量存款(按照现在的消费水平,每个月有 1 万 5 以上的收入,8000 找个护工,还是可以维持生存的)

30 年后,年轻人都没有了,哪里来的护工?机器人吗?还是菲佣?和屁民,底层老屌丝有半毛钱关系?

有钱的,养老不担心。

没钱的,子孙多的,孝顺的,也没关系。

没钱的,子孙没有的,或者就一个的,身体健康,养老也没问题(吃饱饭能花几个钱)

没钱的,身体又行动不便的?出门左转。火葬场在那里

知乎用户 狗小猫 发表

从商业来讲,要想成为风口行业,那一定是具备很高的商业价值。

有钱可以赚,才能吸引企业的投资。

养老院,能不能成为风口,我们来看下主要人群。

什么人会去住养老院呢?

跟家人异地的、家境好的,这部分人群的消费实力可观,养老院未来是这些人心目中一个不错的选择。

至少是中高端,但目标人群有限。

所以需要从事的人群也并不多,但工资应该还可以。

如果是面向普通大众,那这个养老院,投入的资金肯定不会太多了,上有四个老人,下有孩子,对于家庭主力的中年人来讲,那可就太难了。

而且普通人让他们父母进养老院,都是身体已经有点不适,需要人照顾才作出的选择了。

所以,综上。高端点的,还能吃香点,但需要的人少。普通大众的,只是能提供就业岗位而已了……

知乎用户 星旅人 发表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以后养老行业会越来越受重视,相关产业也会被带动起来。

之前参观了河南省老年公寓暨光大欧安乐龄医养中心,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这是一家公私合营的养老机构,没错,这里的房子是政府盖的,光大集团只负责运营,所以它没有复星、泰康的自建养老社区那么高大上,但价格却极为亲民,而且还能享受政府补贴。

在全国各地,类似欧安乐龄这样的养老机构还有很多,他们的共性特点是:健康的人很少入住,入住的多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而且一床难求。这里的工作人员也说,他们就靠护理挣钱。这个园区也是,主打护理,连楼名都叫做护理医院。

有省医的医生坐诊,市三院的医师住院轮值。达到退休年龄的才可入住,当然阿尔兹海默症(又叫老年痴呆症)患者除外,听说这里最年轻的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只有 43 岁,真是吓到我了

收费标准不算高,尤其对于失能的人来说,住 3 人间的价格比单独请保姆要便宜不少。而且这里特别欢迎失能后再入住,因为比半失能的人要好伺候的多,事儿也少,每天按时擦洗即可。

这是给半失能老人准备的康复器具。

最后,谈下我的思考。我们父辈兄弟姐妹多,他们的父母是不需要入住养老社区的,即使瘫痪在床也可以兄弟姐妹轮流照顾。

我们这一代就不行了,很可能夫妻两人得照顾 4 位老人。老人能自理还好说,不仅不需要我们照顾,还能帮我们照看孩子。但假如其中任何一位失能、半失能,都有可能导致我们的生活崩溃,这时候入住光大这样的主打护理的养老社区,就是很不错的选择。

虽然国家在大力推行社保第六险——长期护理险,但每天仅一个小时的护理,显然是不够的,对于失能、半失能老人而言,需要的是 24 小时的照看!

虽然父辈有恋家情节,七八十岁,帮我们把孩子带大后,大概率会回农村老家居住,但不愿回老家的我们,是否放心?万一父母在老家发生个紧急状况,比如心梗、脑梗之类的,能及时送往医院吗?

当我们老了,我们是否会像父母一样无私,帮子女带孩子,而不是去追求诗和远方?

本来我以为我们的老年生活会很潇洒的,但参观之后,我发现不是的。这里入住的自理型老人,最年轻的也要 80 岁,80 岁之前是跟孩子、孙子住在一起的,只是因为房子不够住、失去老伴等原因才被孩子送到这里。

这里为自理型老人每年组织两次旅游,参观者中很多人嫌少,但他们忽略了对于老人来说,旅游是很累的一件事。所以,想要旅游的话,还是趁着年轻早做打算。

有子女还好,至少七八十之前可以跟子女、孙辈住一起,不会孤独,老了住养老社区。但假如没有子女或者与子女合不来,我们又该如何养老?现有的养老院、敬老院够住吗?

如果不想跟子女分开,但是又不能自理,比如有阿尔兹海默症,还有一种养老叫做社区养老,又叫日间养老,就跟孩子入托一样,早上上班前把老人送去,下午下班后再把老人接回家。但这样的机构也是需要专业人士照顾的,问题是,1 万名养老院院长和 10 万名老年社会工作者,够吗?

知乎用户 Broker 秋波​ 发表

你康康,不是我吹逼,之前咱直播也说过,回答也写过,就说这个养老在不远的未来,指定就是大风口之一。

现在,风起于青萍之末,开始吹了呗。

东亚地区的老龄化,是摆在桌面上的事儿,说不说的大伙都看的见。

这个事为什么在东亚地区尤其严重,就是因为上下两代人对生育观念的严重割裂开始的。

老一辈还信奉多子多福内一套,然后玩命造兵,所以现在年轻人未必有几万存款,但人均几个叔叔舅舅是跑不了的。

新一代看着叔叔舅舅们为了个房啊地的,兄弟阋墙拔刀相向,这伦理大戏看多了,就悟了,多生也没个篮子用,算求了,自己跟自己玩一辈子吧。

所以按年龄划分,社会结构就成了一倒金字塔,高龄越来越多,年轻的越来越少。

那养老问题被安排上简直太理所应当了。

按照今天人社部这个提案,未来的养老和现在的教育一样,搞不好就是双轨制运行。

家里后代多,而且里边有子嗣比较出息的,私人养老院安置起来,一切高标准,价格也高标准,后代负责赚钱,老人颐养天年。

家里后代少,而且后代不怎么出息,身为后代,一身网贷内种,社会总不能看着老头老太太饿死吧?那就提供基础养老服务,有吃有住是可的,但高品质就别追求了,有饭有菜,谁都不爱!

这个案子,看全面了也是双刃剑一把,正负影响全都存在。

正向影响好说,案子本身表露的很直白了。

首先是公民养老的下限,政府给托住了,反正大伙别怕老无所养,而且既然是政府站台,这就是基础民生的一部分,收费也不会太奢侈。

这一点,看似是对老年人利好?私以为,其实目指的是青壮年。

因为现在青壮年的存款是大问题,也就是说对自己老了以后的物质生活期待值变小了。这就意味着一部分人莫说考虑养老,自己就根本不太在乎能不能活到老!

我问过不少 996er,里边一部分,对活到领养老金的岁数抱悲观情绪。

因此就会有部分人琢磨着,既然如此,那就纸醉金迷吧!那就活一天算一天吧!里边也许不乏极端点的变态,会对自身或者社会治安造成负面影响。看看社会新闻就能了解一二。

国家给养老托底的话,说穿,就是让民众对生命终焉之前这一段,抱有希望火种,有希望撑住的人,变成极端分子的概率会降低。

这就是对社会稳定的好处所在。

另外呢,养老产业提上日程,能解决大量就业问题。

不论是官方还是私立养老院,都得有大量服务人员涌入。这也是社会分工持续垂直化的一个表达。以后你就负责给社会创造价值,有人负责给你照顾爹妈,指定比你自己照顾的贴心,贴心程度取决于你给社会创造价值的多寡。

你创造价值够多,他们进私立养老院 VIP 总统套房!你本事一般般自己吃饭都成问题,起码他们还有公立养老院顶起,不至于饿着。

也许,未来几年大学里会有养老服务专业立起来?不好说不好说啊!

再说也许出现的负面影响。

首先,养老保险会被进一步忽视。

现在很多人对养老保险已经挺排斥了,因为金融基本面一直向通胀方向移动,所以咱不知道现在每月公司强行扣的保险金,到咱老了是不是还够买个馒头。

辣么!国家给养老托底了,假如是游离于养老保险之外的制度的话,那么养老保险意义就进一步退行。

卧槽!反正我老了国家管吃住,我还每个月交一把养老保险?

我还得交个几把?

但众所周知的,养老保险也是资金蓄水池之一,大家都淡化这个概念了,就内个什么了。

其次,也许,我是说也许啊!也许会进一步催化少子进程。

尽管养儿防老这个概念,现在已经被钢筋水泥击的粉粉碎了,但有个孩子,多多少少是能提升老了以后没人管的概率的,这个没有疑问。非得说养孩子必逆子,那得先查查自己基因是不是天生反骨了……

这下好了,有没有孩子,老了都有国家管,真棒!

那我造小人多费劲,还得跟媳妇老公弄好几把才能中彩票。

我还弄个几把?

其它正负向影响,还有,有的旁枝末节懒得说,有的没必要说,大伙心里懂就完了。

我个人,看看这个社会化养老什么时候能执行。

届时

我准备把存折里养老的钱都兑出来,统统充游戏里!

提振社会经济活力,我只能帮到这了……

知乎用户 虎山行不行​ 发表

养老是一个巨大的需求,而且一直以来都是,之所以一直不愠不火,是因为盈利性并不太好。所以风口吗,不觉得会有。

基本所有的人都知道老龄化很严重,中国老人 2.5 个亿了,养老是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

但是除此之外呢,是大量民营养老院入住率长期低下,少量的公办养老院床位供不应求。入住的差异,可谓冰火两重天,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老龄化 “未富先老” 的特征。

由于长期政策宣传的导向,比如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很多人尤其是老人,更多的倾向认为养老是一项政府公益性事业,所以很难接受商业养老模式,而然在市场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高品质的养老服务,就意味着更高的收费。对于大众来说,这个价格往往是很有压力,所以我认为影响养老行业,尤其养老院行业发展的最大掣肘,就是经济水平。

说到此,就知道国家出政策大力培养老行业人才,侧面反映了养老行业从业人员收入并没有很大的吸引力。

知乎用户 陈冲 发表

这个用脚指头都能想到,答案是肯定的。独生子女政策后遗症加少子化,遇到老龄化时代,养老产业必然会蓬勃发展。这个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是我们认为 “怎么会有老人愿意去养老院”“怎么会有年轻人愿意去侍候老人”,事情就不会发生。

只要有条件够好的又可以负担的养老院可以选,必然有老人愿意去养老院。只要有足够吸引力的工资,必然有人愿意去养老院工作。这二者都会在政策引导和市场发展共同作用下发生。

996 的朋友们不用担心 35 岁以后失业,只要你愿意放下身段,养老行业可以让你安心干到退休,说不定还能延迟。

知乎用户 王政​ 发表

未来真正缺人的是社区工作者和乡镇村干部,特别是高素质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和乡镇村干部。现在研究生进街道办逐渐成为常态,五到十年后,研究生、本科生进社区进村子是常态。

二十年后,老年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是主流,各类公立私立养老院只能照顾到最顶尖和最底层的两千万老人。另外五亿老年人,哪怕再培养一百万老年社会工作者也不够,压力都分化在基层,基层治理必然是社会重要课题。

五十年后,这批九零后零零后或许会形成集体养老的公社化模式,原因是老一代婴儿潮集体过世后,有大量完备又闲置的养老固资,社会也需要消化未尽的养老服务工作者就业。但这批九零后零零后要工作到六十五岁到七十岁左右,留给他们的养老时间也不多了。

八十年后,养老负担减小,社会人口减半,轻装上阵的中国正引领人类社会第五次科技革命,而这时,已是 2100 年了。

或许有些朋友哀叹上有十老、下有二小、夫妻二人、社畜挣扎。但历史上从没有轻松的一代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上一代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八亿 T 恤换飞机、白手起家来到世界前列;下一代人角逐世界舞台主场、攀缘人类科技与文明巅峰。

百余年后,或许史书上会这样记载我国建国后一百年发展史,这是与汉武盛世前的文景之治、盛唐前的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前夕蓄力相媲美的时代,是改革与开放的时代。在重返世界之巅的漫长征程中,这是一代又一代人苦难辉煌的接力跑,养老也算不上大事,咱啥都能抗。

知乎用户 红豆薏米粥 发表

到了一定年龄,老无所依,老无所养,失智,失能,重疾,财力问题,都是很难解决的,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人类的经济,从历史看也从来没有过必然一直向上的规律,能保证提供足够财力。政府在养老投入上该做的一定要做,但也要有最后迫不得已的备选。

在人类科技能解决永葆青春之前,很多不理想但绝不是最坏选择的方法,应该给予处在那些最坏状态中的老人们选择,现在新西兰就在公投,可能成为世界第七个能提供这种选择的国家,可以以最不惨烈的方式,来自己决定自己的生命。

知乎用户 寒夜天 发表

因为自己接触的就是中老年患者,所以这个应该算是了解的一线情况。

讲真,空巢老年比例已经在逐渐扩大比例,外出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留守的老人也就越多,基本上跟父母能生活在一起的是少之又少的。

来我这看的一般都是老年人,他们相互认识或者左右邻居结伴来的,也有单独一个人来的,因为家里小孩都不在身边,普通的头疼脑热一个人倒也可以照顾自己,但有一些病情严重的,也是一个人。

印象很深的是有一个老人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都有还有老慢支,他其实是跟他儿子住一起的,但是被自己儿子嫌弃的不行,不会管他任何事,所以吃不注意,血糖是从来没控制好的,血糖控制不好,一有点感冒受凉就搞起慢支发作,然后相互影响就会出现问题。所以这老人来住院,我们都是跟他儿子左强调右说明,要留陪护,因为病情严重,不能没有陪护,但是呢他儿子是从来不陪,就算我们天天打电话,一天打三次也不会,他儿子总是说自己工作忙没时间。

所以 “久病床前无孝子” 不是假话,看了这么多家庭,真的没有看见有小孩能够一直陪着老人住院治疗的。

所以养老院现在盛行不是没有原因的,只是现在国内养老院参差不齐,大众不知道怎么甄选。

相关部门愿意培养这 1w 养老院院长跟 10w 养老工作者也是适时而定,培养出正规的养老队,才能给民间的做标本,让大众享受更好的老年生活。

以上,我觉得未来养老相关产业会是风口。

知乎用户 威威 发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照顾过老年人。

我奶奶患癌,家里人忙上忙下,晚上轮流看护,半夜疼痛帮忙按摩,端屎端尿差不多十个月。病人和周围人身体都遭不住了。我爷爷说我奶奶再不走,他就要走了。

护工照顾老年人时间太长,也受不了的。

我奶奶 40.50 这一代还好,至少孩子多生病守夜可以轮流来。但是 70.60 老了怎么办,80.90 独生子女没有姊妹帮忙难上加难,本来这一代挣钱就不容易了,父母一旦生病,直接一夜回到解放前。

我姐夫的妈妈就瘫痪,每天需要人照顾。姐夫 90 后独生子一个人在家,大学毕业后就没上过班,请人 7.8K 压根没人愿意来照顾。国家又愿意花多少钱在请护工上面呢?

我觉得自己可以参照日本多研究一些照顾老年人的仪器,帮助护工更好更方便的解决老年人如厕,清洗等问题 。

二是福利待遇要提升,照顾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真的太恼火了 。

三是我自己不成熟的意见:鼓励年轻人每年去做社工 ,等老了自己也享受这个福利,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对老年人有这个耐心,国家不强迫每个人去做 。但是对做了的可以给予即时的金钱奖励和以后养老积分奖励 。到老了积分好的,去养老院价格可以更低一些。这样刺激一下我感觉也不错 ,不过只是我个人很狭隘的建议啦 没有考虑那么多

知乎用户 Rolisa 是个杂学家 发表

谢人民网邀请

先说结论,如果政策上没有太大变化,大概率不会成为风口。

之前在一家养老公司上班,所以在日常工作就有政策研究这一项。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培养人才,应该是从 2018 年开始,差不多每一次发文都会提上这么一两句 “培养院长、培养护理员、培养社工、培养养老从业者”,但是这几年人才培养到底有什么成果呢,就我所在的城市或者往大里说一点,省份而言,完全没有变化,原因无非有下面这几个:

第一,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目前处于初期阶段,而业内的公司和从业者大多都标榜着日本、欧洲、澳洲等国家。但是国与国的情况是不一样的。社会对养老从业者或者社工的重视程度也是天差地别。我在澳洲留学的时候有幸跟墨尔本的社工有交谈的机会,在谈话中就可以感受到国外社工一是被社会普遍认可且尊重、第二、从事的工作是与老人或者病人紧密相关的。第三、薪资属于中上。第四、有严格的入职考核。根据这些反观国内社工处境,“惨不忍睹” 这四个字我觉得真的是可以完全概括。薪资低(在我们这个二线城市大约 3000 左右)、从事的工作混乱(兼销售、兼行政)、社会认可度极低。所以,以目前这种社会对社工或者养老从业的认知,应该得不到什么大发展。

第二,资本投入。“没钱就不要给我扯没用的” 这是我跟我们公司社工聊天的时候,他开玩笑给我说的。养老行业目前的状态就是不断的烧钱,大把大把的资金往里面扔,但是可能投资回报至少要等到五年以后。养老行业跟之前烧钱的互联网还不一样,互联网可能面向的是全年龄人群,但是养老之面对的是中老年群体或者是需要特护的群体。所以产生用户群是相当漫长的一个过程。所以在此过程除了本身底子强的公司,其他的公司对养老的投资都是谨慎的。投入的钱,经过层层的过筛,到人才培养和人员工资上也是少之又少。而据民政部统计报告来说,养老院已经开始逐年减少了,面对这种情况,资本就会更加谨慎,那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大概率是得不到什么提升的,所以没有资金支撑,吸引人才从事养老,也就有些虚无缥缈了。

第三,论资排辈。论资排辈是国内的普遍现象。但是放在养老行业却变成了一个制约条件。因为很多从事养老的公司旗下的养老机构可能就一两家,屈指可数。而养老院院长一般一旦确定不出现较大问题,或者是主动辞职,一般是不会变化的。那么一个年轻人当上院长需要多少年呢?谁又能等这么年?如果等到了,直接公司空降一个怎么办?所以现在从事养老行业的年轻人真的都是有梦想、有理想的人,可以说拿青春赌明天了,养老行业不像程序员,多名程序员可以共同负责一个项目,养老院院长就这么一个,组织架构就这么简单,谁上谁不上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漫漫的等待时间,谁又能忍住呢?!

第四,社会重视程度。“在别人面前,我都不敢提我是社工”。在现在人的普遍观念中,社工跟居委会大妈的工作是一样。社工在中国被重视的程度远低于日本、欧洲等国家。而就我了解的养老机构中的社工,大约都是兼职销售、甚至有的兼职门卫、清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社工的这个职业可能在有些时刻不受亲戚、朋友们理解。虽然在新冠疫情期间,社工稍微扭转了一下。但是比起其他职业依然是不受重视。

归根结底,就像曾经的程序员一样,想让一个职业发展起来,钱、认可程度、前途都要填充进来,现在如果口空说培养,大几率不会成功。养老公司现在有的都是靠政府补贴过活,何况是人员呢?!中国养老真正发展绝对是和政府分不开的,而当社保医保更加完善,居民可以自己出 10%-20% 费用入住养老院,其他社保和医保或商业保险报销的时候,可能就是中国养老行业的转折之时。

可能有些行业内的人特别喜欢拿老龄化这个问题当引子,我个人认为还是把老龄化和养老行业发展分开说比较好,老龄化不代表客户群就会增加,就像现在商品琳琅满目但是没钱消费一样。房价和物价拖得,人太穷了!!!

知乎用户 Eison​ 发表

是否还记得很多年前有个新闻说要力争 2020 实现社区家庭医生全覆盖吗?是不是民政部说的忘了,所以现在你有自己的家庭医生了吗?你看病会去社区医院吗?分级医疗体制实现了吗?你去大医院看病不用排队了吗?

你问当初那个做目标定计划的部门,它肯定告诉你从数据上说已经实现了,但从老百姓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上说,基本没啥感觉没多大变化

作为零星调研走访过本地基层养老状况的人,我可以猜想一下,2022 年底这两个指标肯定能实现,即便是把现有各类养老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和一线服务人员划拉划拉,培训一下,考核一下,颁发个证书,任务就可以算是完成了

当国家某部门说要建设 XX 行业队伍的时候,如果没有真金白银的财政支持和人员编制待遇的话,就不要指望了,任务指标一级一级压到基层,根本落实不了,只能变相执行,先应付了面向上级的工作汇报了事,汇报越花哨,模式机制归纳得越高大上,任务完成得越好,政绩越突出

题目里提到了养老社工,不知道这部分人才从哪里来,从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来看,以我所在的苏南城市为例,这里的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在全国算是比较高的,但实际上基层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依然很低,所谓持证社工大部分都是社区本来的编制人员和非编人员,鼓励这些人员考社工证就算专业队伍建设了,可是他们的实际工作仍旧是承担自上而下的行政任务,专业社工服务是不存在的,虽说从制度设计上,社区服务依靠的是购买各类社会组织也包括专业社工组织的服务实现,但目前社会组织的服务说实话都比较业余,更像志愿服务,放在养老所需的专业服务上,真的解决不了多少问题,何况最近我还发现很多社会组织在帮社区做人口普查,果然是在把社工当志愿者用。。。

经历了疫情,国家越发重视基层社会治理,防疫,维稳,养老,什么问题都要落到基层社会治理队伍上,可是人还是那些人,强加任务,要不把人累死,要不就是制造唯指标是从的虚假执行和管理漏洞,基层防疫真的做到滴水不漏了吗,恐怕也有运气的成分,老天保佑,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也并不能充分证明是组织机制本身的功劳,总之,个人认为不能太过于盲信我们的基层社会组织动员能力的制度绩效

回到养老问题,国家早就定了调子,养老要靠自己,国家就是给兜个底,广大的养老服务需求更应该寄希望于市场来提供,虽然目前养老企业大多半死不活,但我相信未来五到十年,养老市场的繁荣不输当前的教育行业,八零九零这波生育高峰人口在生孩子的年纪制造了教育行业的发展红利,八零九零的父母要养老的年纪肯定也能刺激出一个繁荣的养老服务市场

知乎用户 青舟自习室 发表

与其说老年人相关岗位成为风口

不如说老年人越来越多,

老年人的市场正在成为红海市场

老年人便秘,老年人纸尿裤

老年人娱乐,老年人养生

这些细分领域都在闷声发大财

就拿我自己的行业来说

越来越多 90 后开始主动咨询商业养老金

早知道年纪最大的 90 后今年也不过 30 岁而已

是什么让他们起了存养老金的念头?

还不是智者远虑!

延迟退休的事情已经板上钉钉,

这不仅仅是少拿几年养老金的事情

而是很可能你根本拿不到养老金

因为 2036 年国家的退休金即将耗尽。

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你退休了,却没钱花,没有收入=等死。

其实,国家早就给我们指明出路

2017 就已经决定要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

昨晚一位 23 岁的小姑娘给自己存下的一次养老金。

每月投入不过 1000 多元,影响不了吃饭影响不了买衣服买包包买眉笔。

但是,日积月累后。在她退休时,每年领取 47200 元养老金。

用当初不过 1000 元 / 月,未来是 47200 元 / 年

重点是:

写进合同里!写进合同里!写进合同里!

比另一半说给你养老钱靠谱一万倍!

所以,请开始给自己存一笔养老金,

不是帮我,而是拯救未来的你自己。

如果您还有疑问,欢迎私信。

知乎用户 朱利安 Julian​ 发表

老龄化开启,出生人口下降,老年人退休后工作岗位空出来,但没有更多年轻人填补,会造成用工短缺。

所以,只要再延迟退休,等于一下又创造了几千万工作岗位。

知乎用户 人世间 发表

我还是认为社区养老才是发展方向,老人居家,社区养老院每日数次上门服务、比集中宿舍式养老成本更低,舒适度也更高,指望着密布养老院不现实。

知乎用户 路德维希圣​ 发表

基本不会。

百姓手上的钱是固定且不够用的,花在这里就不会花在那里。

在绝大多数都家庭当中养老不是一个权重很高的项目,当然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也一样。

没有钱什么东西都发展不起来。

知乎用户 不爽和尚 发表

其实可以脑洞一下,可以参照无偿献血,只有献血的志愿者才能有资格免费获取血。不然就出高价钱买血。

所以养老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呢?例如制定政策,国家认证的养老机构,经过正规培训后,累计服务十年,且无重大违纪行为发生的。可以在大于 60 岁后,有资格入养老院养老。另一种出高额养老金,供运营养老机构,也能有资格入养老院养老。个人感觉这样可以避免一些无良服务人员,不珍惜工作机会,做出一些恶行虐待老人的事件,毕竟自己以后也是要进来养老的,应该也会用心一点吧。只有把这些服务人员的对老人态度都端正好,这样老人真能真正在养老院养老。

当然靠高待遇引入的服务人员,应该也是可以的,毕竟高收入需要匹配高素质人员,但作为服务业,个人觉得门槛不用这么高,主要是用心照顾老人就好。而且如果都是高素质人员,带来的养老费用肯定能也不是大部分老人可以承担的起的。

所以要么你靠用心服务老人来获取以后自己可以安享晚年的一张票,要么你就用高价钱买这张票。

知乎用户 Lory 发表

不会,忘了绳儿子和药儿子吗?

这个就跟当初提的回农村创业一样,当初吹的那个天花乱坠,结果忽悠了一些人回去,结果亏来连裤裆都没了

这个养老也一样的

知乎用户 汗青 发表

最大的问题是

客户有需求

不代表客户有钱

知乎用户 叶棹歌 发表

不好意思,年轻人不够用。

养老一靠钱,二靠人。

钱,要年轻人去工作,去生产,去纳税。

人,要年轻人从事养老服务行业。

然而,不管怎么看,都缺人,不是一般的缺人。

所以养老产业注定只能普惠少部分有钱的老年人,没钱的老年人就自个儿想办法。

就目前来说,三线城市请一个农民改行当护工的人一个月要六千块的工资,两个年轻人就是不吃不喝也负担不起,更别说还要还房贷、供孩子上学了。

当然,换句话说,年轻人不如改行当护工、当保姆去。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想换取工资,只能吃他们剩下的,去赚那些养得起老的人的钱。

知乎用户 runner time​ 发表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以及小家庭模式越来越盛行,未来养老院需求会上升。养老院不仅是一个负担老年人衣食住行的场所,也是老年人的社交场所。养老院的管理效果与院长紧密相连。培养养老院院长十分必要。

知乎用户 fruit 发表

对投资人来说是风口,对于打工人来说,工资依旧不会有程序员高。我认为养老行业一般护工的工资,甚至比医院护工的工资还要低。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1ecfm8 发表

不会

老年人的特点是什么?节俭,为什么会节俭,因为收入来源单一且没有拓展的收入来源,会对每一分钱的用处都精打细算,所以夕阳红产业不会成为风口,以上想法仅为一家之言,不作为投资意见。

有人会说中国大妈的消费能力很强,但是仔细想想,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消费行为方式有什么不同?老年人是不是对服务付费这个理念无法接受,服务被认为是免费的在老年人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养老最需要的恰好的服务,需要大量的服务人员来照顾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看病复健,解决平日里生活上的麻烦,处理需要外出办理的事物,还要交流沟通。每一件事情都是服务,未来养老大概率还是社区服务为主,养老院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的,社区养老的好处是一个社区可以维护上百户老年人的生活,大到日常帮忙购买重物,维修家电和房屋维护,小到帮忙购买常备药品和缴纳水电费,经常组织老年人的集体活动,有能力的老年人还可以帮助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这些工作都只能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开展,风口不会有,但是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是可以的,只要换位思考我们年老是希望怎样的生活就可以明白这件事情只能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才可行,风头不会参与的。

知乎用户 中年人的自嘲 发表

不会。

我国老龄化显著特点是未富先老

大多数人到晚年是又老又穷,能有一个窝不至于颠沛流离就算老年赢家了,更有可能是七老八十还得想办法继续工作,银发经济看看行了,盘太小。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实话,我不希望养老成为风口,还是希望能回到事情的本质上来,养老即养着老人,一旦养老成为风口,那老人和老人的子女,可能又要被割一波韭菜了,应该由国家主导,规范养老从业人员素质,待遇可以适当提高,要有监管监察机制,并接受社会监督。

知乎用户 水木易 发表

极力赞同,大力支持。

民政部大量培养养老院院长和老年社会工作者是符合当下时代需求的,未来老年人服务相关行业一定会成为风口,现在已经有很明显的趋势了。人口老龄化严重同时,人们对高质量生活意愿大幅提高,而适龄工作者日常繁忙,父母养老生活需要保障,往后对养老院的建设和社会工作者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个行业也会被更客观地重视,祖国花朵在努力,社会进步需要你,特别感谢政府关爱~ 加油打工人!

知乎用户 比特币老九​ 发表

是我心理作用吗?我怎么感觉最近养老相关的新闻变多了,好像不是偶然。我感觉是确定要延迟退休了,现在舆论铺路,也许这两年就开始着手实行了。

于是我搜了一下, 最近的新闻是这个:

我算了算我的年龄,我是一定会到 65 岁才退休的,估计这里看答案的知乎 er 基本上都要等到 65 岁以后再退休。

除了体制内,这对于打工人真的是一个沉重的新闻。那天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博主说,其实就是让你在年老的时候,从脑力劳动转为体力劳动。例如去养老院去照顾那些更老的老人,去开滴滴,去做家政。我深以为然。

这是世界上的大趋势,只要生育率一直是现在这个样子或者继续走低,那么老了就会愈发艰难。新生儿少了,那么那些年轻时候没有子女的老人想要用钱去雇佣别人家的孩子照顾他,成本会越来越高,甚至高到 “用前半辈子攒钱买房,后面 10 年把房卖了找人照顾自己”。当然房子也要看哪里的房子,北上广深的房子属于降维打击,这里就是指普通地区的房子。

那些说活的没质量就自杀的,我看见的老人没有一个不惜命的,越老越害怕死亡,苟活也要活下去。我们中国人还是比较唯物主义的,知道这一辈子没了就没了,没有那么笃定的相信来世。

说闺蜜一起养老的,养老不是困难在没有伴上面,困难的是你失智、失能以后谁来照顾你。如果一个老人身体基本健康生活能维持,那都不算是碰到了养老最难的那个部分。很多人都不知道失能失智是个什么概念,所以年轻力壮的时候什么豪言壮语都能说出口。但是独居一个人发高烧连口热水都喝不着的时候,心理防线都会被击碎,别说真的到了老的那个时候了。

所以,我真的在很多场合,很多平台很认真的说。你不一定需要一个婚姻,但是你真的应该要一个孩子。

工薪阶层,每个月给孩子花销在 2000 元的,孩子都已经可以做到上两三个培训班了,衣着打扮都是正常的。1000 元也能报一两个班,你扪心自问,这个钱你出不起吗?我说这些坐标深圳,是我自己的养娃经验。你要非跟我杠马术和击剑是有多么贵,那你赢了,都是你对。

我朋友周末就要去相亲,她跟我说来相亲的女孩年龄越来越小了, 聪明的女孩都开始早早相亲,聪明的男孩都开始喊阿姨我不想努力了(误)。

这些话说起来真的不够政治正确,但是女孩的择偶期确实是比较短,如果在那段时间笃定自己不需要任何人就过一辈子,年龄大了生活的种种压力压上来也没有回头路了。

我没有鼓吹一定要结婚的意思,我还是前面那句话,如果就是不愿意将就我真的举双手赞成,但是我建议你提早打算要一个自己的孩子。如果你其实也没那么坚定不想结婚那就多走出去看看机会,千万别每天宅在那个地方,时间很快就过去的啊姑娘们。十年前我也是像把葱一样,现在真的是肉眼可见的老了。年轻漂亮的女孩比韭菜长得还快,青春确实是太短暂了。

说了一堆也不知所云,唉,就当我说了一些胡话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越来越多政策支持当然好,让我们这些未来的就业者看到家政养老的希望。国家越来越重视养老行业,是老龄化社会的现实需要,是满足人民健康、生活幸福的保障。

1. 培养养老院院长和老年社会工作者,是具体服务到养老社区、每个老人的有效措施。

2. 假使这些人都能加入到养老服务的行列中,可以推进养老行业的专业化,可以改善人们对养老行业的观念。

3. 而且这促进了年轻一代的就业,帮助提升社会工作者的就业,提升人们对于促进和谐家园的社会工作者情感上的认同。

赚钱风口肯定是有的,但从现在家政行业发展来看,我们或许还能看到一些问题

4. 虽说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机遇相当大,但往往家政企业(包括一些养老机构)会因为自身问题和行业问题而导致流产。那么这个所谓的朝阳产业又能如何生存呢?

5. 目前家庭服务行业苦于没有专业的、规模性的培养标准(现在最大的标准可能就是雇主的具体要求),又因为各种运营模式、战略、社会观念问题,家政小微企业生存艰难。

6. 家庭服务人才培养没有成体系,比如家政学的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科班出身的我们在学校学的知识五花八门,一知半解,据了解工作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学校没有认识过的,而且随便什么专业的学生即可取代科班毕业生……)。更不要提一线工作的家政服务员能有多专业了。

未来家庭服务业还面挑战,特别是需要特殊照护的养老行业。

知乎用户 Joey 琳的小作坊 发表

最近有则新闻:扬州一大学生发明了老人 “起行无忧椅”,主要有三种实用功能,贴心设计已申请专利,饱受好评,后浪们已经开始关注老年人了,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相关产业势必成为趋势。

中国目前人口平均年龄接近 40 岁,20 年之后可能就是 50 岁,几年前找工作最受欢迎的是互联网企业,尤其是百团大战时,互联网科技爬上了市场高地,而如今,90 后这批职场中坚力量已经争先恐后踏足养老行业了。今年公务员报考的热门之一就是养老部门,甚至出现了 2700 多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激烈现象。

日本早就进入老龄化社会,不少做法确实具有借鉴意义。日本很多开出租车的都是老年人,地铁上也经常看到头发斑白的老者还夹着公文包去上班,**所以延长退休年龄是解决养老的一个有效举措,**养儿养女都不会防老,年轻人能不啃老已经很不错了。试想一下,假如 50 岁退休,活到 80 岁的时候,已经没有工作能力,也没有钱了,你怎么办?

其实,国内很多政策的改变已经在为老龄化社会服务,比如驾照取消 70 岁年龄上限,国家每年拨款给养老部门。现在的人有钱了,丁克族也越来越普遍,不指望儿女养老,就只能靠社会和国家,显然养老是新兴产业,未来社区养老会很火,目前稀缺的专家型人才也会备受欢迎。

知乎用户 顾均辉 发表

养老院长好找,大量愿意拿着低薪愿意尽心尽力为老人服务的壮年护工难招,那些护工也需要养家糊口,普通老人那点退休金和存款能够自己吃饭+医疗费就不错,根本无法给护工多高的报酬,照顾老人费心费力,年轻人连工厂都不愿意去,没合适的报酬根本没人愿意干的,

知乎用户 飞翔的麻雀 发表

一. 前提

今儿个拖着沉重的 100 斤肉在地铁里扮演着 “奋发图强” 打工人时,看了昨晚缓冲好的一个视频。

《澳大利亚养老院每周 50 起性侵,75% 新冠死亡人数,到底怎么了》

你以为的是:

其实是:

视频里的博主,这个观点:

绝了。

二. 个人胡乱理解

老龄化,老龄化,老龄化。

如果把一个 “国家” 看成一个公司。比如:要奋斗者为本、要 996、要 007、不要 35 岁以上打工人的企业,那貌似就明白了为什么有的国家会抛弃“老人”。

在资本的眼里,不创造剩余价值的 “工具”,那不是 “工具”,那就是 “废物”,那是要抛弃的。

澳大利亚养老院私有,公司为了赚钱压缩成本,雇佣的护工工资不高,导致的结果就是:没有高素质人才愿意去养老院工作,护工个人素质不够。

而现在我国这个 “养老院半事业单位”,理论上是好过“公司制” 养老院的,是从为人民服务去着想的。

之前不是还有报道某个房地产利益相关人士提出的 “放开三胎” 吗。现在年轻人不敢生孩子是压力大,各种压力,赡养父母也是一种经济压力。

国家如果真的可以让大家 “老有所依”,也算是环节了年轻人的一部分压力了。

三. 自个

不敢想象自己的父母以及自己老了以后,会是什么样。

作为 “社畜”,既然无法改变那尽量做到不要抱怨,随遇而安吧。

知乎用户 李懵檬贰号​ 发表

我是一名资深的养老用品提供商,,15 年开始从医疗器械,转战至此,有幸能谈一谈我们行业的现况。

70 后以前的长者:把长者送进养老院以为是五保户,从内心来说是嫌弃

养老院:现在很多的养老院大多都是以前老的地产,转战至养老行业,大致做法就是选取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修栋楼。

国家政策:以南京为例的补贴政策

2018 年 2 月 26 日,南京市民政局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养老机构服务补贴实施办法的通知》,其中对社会办养老机构的建设、运营补贴都有所上调。

在床位建设方面,原补贴政策普通型床位 4000 元 / 张,改扩建 2000 元 / 张,现调整为 6000 元 / 张,改扩建 3000 元 / 张。

《通知》还明确了进一步降低养老机构建设补贴门槛:从原来的起步申报床位 30 张降至 10 张起申报。同时要求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补贴要求各区对拟补贴机构进行公示,实现补贴透明化。

护工:现在大多数养老院里面的护工都是 50 岁左右的大姐在,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年轻人不愿进入的原因也很简单:1. 吃不了那个苦。2. 收入上不去,年轻人用钱的地方太多了非常现实。只是近两年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后会稍微好一点,最近我做的一家养老院里面的实习生是 02 年的,初中毕业后就上了护理职业技术学校。

院长:现国内大多数名义上的院长都是挖的以前医院某科室护士长,所以养老院大多数流派都属于医养结合,注意是医在前,养在后。也遇到过一个自认为非常专业的院长,年龄不大,下面就称她为王院长,2001 年去日本留学,护理专业。毕业后定居日本,并一直在托老所进行工作。直到 18 年下旬被国内一线城市某集团老总挖回。为什么单独提王院长,她所在的养老院老人双腿健全坐轮椅进去,走路出来,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医疗器械,这个就是养在前。

以上都是现况,引入思考,过段时间再更新……

每个人都会老,都会面临不能自己给自己洗澡的尴尬局面。

知乎用户 中云华瑞​ 发表

麻烦关注一下农村老人养老问题,一个月一百块连吃饭钱都不够请问他们能去哪个养老院养老呢,而且这样的农村老人至少一半老年人口

知乎用户 星星点灯 发表

绝对是好岗位,但是又会有多少个名额给到普通老百姓呢?

知乎用户 邪琉丸 发表

人口老龄化是必然的趋势,提前做好准备未雨绸缪是好事,各地早就在规划建设医养中心。

一万名院长看上去多,但按一个养老院 200 人来算,充其量也就增加了 200 万容量。

知乎用户 仕外闲人 发表

分情况吧。

1、有自理能力的。居家养老,社区可以有老人活动场所,社工一周上门询问一次。

2、自理能力有些缺陷的。比如轻微的走路缺陷,头脑略微不清楚。可以社工每天帮忙下老人,比如帮忙买菜,公共食堂煮饭给老人。一个月帮忙做下卫生。可以装 cps,免得老人走失。

3、自理能力缺陷的。比如瘫痪的。集中护理,家可以出租,用租金抵扣治疗费用等等。

知乎用户 子书墨雅 发表

我对未来的规划就是五十来岁去做养老行业。

知乎用户 小肥 发表

我的天哪

谢邀

是谁?是谁邀请的我…… 定睛一看…… 真的是官方人民网么?

非常看好,非常有前景

毕竟现在社会上,青壮年劳动力工作压力太大,而且好多独生子女,真没法对老一辈照顾很好,毕竟时间精力啥的有限

以前就设想过,我们这一堆人,老了咋办

有个养老社区就好了,可以约上三五好友,一年去社区住上几个月

春暖花开时候,约上老伙伴赏花

夏天时候,一起躲在屋子里吹空调

秋天时候,去农家乐摘瓜果梨桃

冬天时候,躲在屋里享受暖气

身体好的时候,一起约着去看看祖国大好河山,逢年过节时候,回家教育一下自家娃娃,含饴弄孙

还可以把孙子孙女们都领出来,像电视剧里的,给他们定个娃娃亲,嗯嗯,多定几家,长大以后哪个娃娃好看,就跟哪个结婚

……

如果这事官方给办了,非常支持

能解决不少就业问题,还有可能真做出老年社区呢

知乎用户 卡卡 发表

2020 年,我国 60 岁以上老人将达到 2.48 亿,占比例为百分之 17.5。

2025 年,我国 60 岁以上老人将达到 3 亿,占比例为百分之 21,65 岁以上老年人比例也将达到百分之 13.7,接近深度老龄化社会。

市场需求

随着老年人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不断更新和迭代,伴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老年人对于为老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领域越来越多,层次也越来越高。

老年群众对于高品质的生活为老龄产业的发展集聚了消费潜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老年人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居民家庭收入的持续增长,老年人的经济实力和消费实力消费意愿显著增强。

老年人对于为老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拉动了老龄医疗保健、器械用品、家政服务、饮食文化、休闲娱乐等细分产业,催生了老龄科技、老龄金融、老龄智能穿戴、养老房地产等新兴养老产业及其衍生品,老龄产业前景广阔。

专业人员缺口千万

目前的养老服务,大都是以健康老人为主,但是,老人需要面临更多是疾病,面临的是疾病该到什么地方去诊治,在有病痛的情况下谁来关心和照顾。

根据数据统计,全国养老机构的空床率至少在 45%-47% 左右,其中,上海也有超过 43% 的空床率。人们总是觉得床位紧张,希望增加床位,但实际情况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但是,我国 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 10% 以上,其中需要护理的老人约有 4000 万,这个概念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按照四比一的配比,至少需要千万或者更多的人来完成这个护理工作。

但是,我国又有多少学校在培养这样的人?

有多少的从业人员具备这样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人文关怀及相应思维的处理能力?

我们今天培养的人,远远无法满足我们快速进入老龄社会的急迫需要。

人才短缺已成为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养老护理人员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老人生活的质量。

不过,这个问题并非中国特有,其实,我们一直寄希望于借鉴和学习的美国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

美国市场情况

中国人口是美国的 4 倍,不过,我们的人口也在增长,不仅是平均人口在增长,老年人口数量也在上涨,与中国的状况相似,我们也有几百万美国老人像中国老人一样需要养老服务。

美国健康护理协会、美国国家协助护理中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MarkParkinson 将美国对老年人护理服务分为三类:

一类是居家不需要护理的,只需要提供社交活动。

第二类是辅助护理,就是协助居家老人用药等方面的服务。

第三类就是需要在医院进行的护理的老人,这部分成本非常昂贵,单人间每个月的平均费用为 8121 美元。

核心痛点

孤独、疾病、忙碌、牵挂

父母:一边是孤独寂寞的晚年生活,一边是各种疾病给生活造成的不便;

儿女:一边是快节奏高强度的都市生活,一边是对父母无尽的牵挂。

养老的问题,养老的市场是值得关注和深入探讨的,你我总有老去的一天……

本知乎号会一直跟踪养老服务这块,欢迎关注、留言探讨!!!

看完二件事:

1、点赞,送个喜欢,让更多的人也能看到这篇回答(收藏不点赞,都是耍流氓)

2、关注我,让我们成为长期关系。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你认为未来养老会是一个问题吗?

知乎用户 卖纺织助剂的​ 发表 没有经历过父母久病的人可能体会不到这种痛苦 我公公 12 年得了食道癌,20 年 4 月去世。婆婆 17 年得了帕金森,她病情发展很快,公公去世后情况更是急转直下,现在只有微弱的自理能力,举个例子,冬天上厕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