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两院院士的籍贯大部分在江浙两省?仅仅只是教育发达的原因吗?

by , at 18 September 2022, tags : 江浙 院士 籍贯 状元 教育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谁跟你说占了三分之二?

解放前的院士江浙确实多,但也不到一半,原因很简单,自古以来江浙就是富庶之地,在明清就是进士第一第二,近代又吃到了第一波工业化福利,能吃饱饭,才有读书的机会,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某些人打着批评政治正确的红旗反红旗,试图论证江浙智商高?现代的南方人,大都是来自北方的哦,现在的苏南人,大都是苏北过去的,现在的湖南湖北人,70% 都是明清江西移民的后代,人还是原来的种,怎么江浙就高人一等?按您们这么说,江西明清进士仅次于江浙,明朝前期稳居第一,经常放榜都是前十有六七个江西人,满朝文武半江西,怎么到了后面就不行了呢,难道是江西人智商下降了。因为元明之交,湖广江浙被打成筛子,江西除了赣北都得到了极大保全,有这经济水平,才有江西在明朝的高光时刻,等到江浙人口经济恢复,自然就赶上来了。吉安府,明朝前中期科举一枝独秀,后来怎么就不行了?还不是经济不行。

1977 年以后各省院士数量。

华东区占全国 49%,华东包括江苏,浙江,安徽,山东,上海,江西,福建,具体数据一看便知。

江苏 50,安徽 37,浙江 35,山东 28。

看到没,一旦其他地区能吃饱饭,江浙的碾压优势就荡然无存了,浙江甚至不如安徽。

网上有些数据统计的是包括 1957 年之前增选的院士,这批人最少都是 1920 年之前出生的,那个时候江浙几乎贡献了全国一半多的税赋,高校数量和密度远高于内陆地区,这才造成了人才培养的碾压之势,当时的江西人活命都成问题还奢求读什么书,吴有训这种大才,一路漂泊到南京省立师范求学,没钱吃饭经常饿晕,路费都是借老师的,他家还是不算差的中农,为啥去南京?因为江西没有高校啊。

我再提个问题,为什么开国元勋大都是内陆省份的,江浙非常少,是因为江浙人民不爱国吗。十个元帅十个大将,58 个上将,竟然无一人是来自江浙的,莫非都投了伪军。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会不会是基因里就不爱国呢。

知乎用户 马蹄 发表

基因好,教育发达,富裕都是优势。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

知道院士是怎么来的么?

院士是由院士投票产生的。

李治能当皇帝不是因为李治最优秀。

而是李治是李世民的儿子。

知乎用户 何何何 发表

这不是中国的传统项目嘛。

你看河南的花坛书记,人也是江浙人。

去郑州做书记,开始修花坛。

哪怕说郑州暴雨灾后,也在持续修花坛。

江浙的干部,江浙的施工队。

从上任到因为暴雨辞职。

花坛花了一百多亿。

修花坛的工程款优先结算,甚至挪用其他资金结算。

我们陕西也是如此,来了个江浙书记,网上的舆论就成了西安配不上这样的书记。

贵州的独山县,造进去 400 亿,也是江浙的书记。

400 亿啊,把一个县掏干净,才坐了几年牢?法院说是坐牢,我看是高薪闭关。

明末的东林党,民国时支持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屠杀共产党。

我觉得最搞笑的是,江浙的屁民与有荣焉。

这些人,都是书记起部,普通人在生活中根本没机会见到。人家搞钱,享受生活,不会给你一分钱的。

既然江浙人会做官,那把持两院才不奇怪。

———分割线———

江浙人做官会钻营,江浙人要多吃苦。

频繁跳槽上征信,还有劳动者异常维权黑名单。这针对的是在江浙打工的人。

在全国各地当书记,跟着书记开景观公司。这也是江浙人。

这两种人,都是江浙人,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平时没有联系。只是碰巧出生地相同而已。

在知乎上和我骂街的,大概率不是当书记的,开景观公司的江浙人。

建国后江浙的发展,离不开台商和外商。

江浙沿海地区,第一次出现衙门不查的妓院,就是因为台商。不过江浙人也不要觉得丢脸,里面卖淫的妓女,大多是内地省份过去的。江浙本地女性的火坑,是嫁给台湾人当老婆。

刚改开的时候,江浙沿海搞代工,主要的剥削对象是内地过去的打工者。后来,这些代工厂走了不少。江浙地区就开始利用自己的话语权优势,来修理其它省份。比如同样沿海的山东省,大连的日本风情街经常上媒体被修理,苏州的日本风情街一点事都没有。

举个例子,江浙地区经商环境友好,台商又有统战价值。所以,台商的工厂,安检查得比较松。然后 2014 年昆山的某家台商工厂发生粉尘爆炸,死了一百多人。

首先,新闻报道完全不提台商,只说是昆山的某工厂。

因为没有公布遇难者的籍贯。但是,我猜内地人比较多。即便遇难者全是江浙人,也多是跳槽上征信的江浙人,而不是全国各处开景观公司的江浙人。

评论区的江浙人,大概率不是开景观公司的江浙人,也不太可能是频繁跳槽上征信的江浙人。你离那边比较近呢?

如果你离开景观公司的江浙人比较近,你大概率没时间骂我。

如果这是你的工作,我也能理解。

如果你离频繁跳槽上征信的江浙人比较近,那还挺好笑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什么地方出「人才」,表面上是教育问题,实质上是制度问题,根本上是经济 / 生产力问题。

一代版本一代神,这个版本更有利于有不冻港有经济腹地有冲积平原的沿海上大分——当然自人类出现以来这种地方就容易上大分。

这个结果和「人的种群」毫无关系。

天南海北的人可以在几十年里无中生有创造出深圳,不是因为到深圳地界上人就变聪明了。

江浙主官带着江浙的成功经验在独山,最后不过是一地鸡毛。

时代的洪流罢了,运气好投胎在浪头上的…… 不求你有点家国情怀有点高尚理想,闷声发大财就行了,没必要无中生有找出自己特出之处,秀不属于你的优越感。

不过能在这方面找优越感的人……

想了想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类比:

三代贵族中只有贵族头衔的落魄贵族问,为什么出将入相搞学问的大都出自我们人口稀少的中原贵族,为什么东夷南蛮西羌北戎还有奴隶出不了几个人才呢?仅仅只是教育发达的问题吗?

东汉魏晋南北朝那些世家郡望的旁系的旁系的旁系问,为啥两千石的官大都出自我们北方几个世家豪门呢?为什么寒门出不了几个人才呢?仅仅只是教育发达的问题吗?

……

江浙发达,江浙院士多,江浙教育好,和题主有个毛的关系。

又以及,明清以前,不说遥遥领先吧,高低也是站在版本前沿的。

可到了江浙 “人才辈出”,江浙官僚把持朝堂的明清两代,那叫一个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九斤老太补碗一代不如一代。

时代都把江浙人才们推到那个位置了,可作为群体的江浙士大夫集团,除了南北榜东林党,演了几百年儒林外史,出了一打买办,孕育出一个反动政权,好像也没留下啥好名声的事啊。

舆论还是你们把持的呢…… 就这?

一点都看不出有啥特出之处呐。

再说院士这玩法,三分靠天赋和运气,七分靠努力。

剩下的九十分……

不信你看看新一批院士的导师是谁……

知乎用户 清风 发表

酸货:宋太祖最讨厌南方人了,说南人不得入吾朝堂。

宋朝江浙进士全国第一。

酸货:明太祖说江左语音不正,他是北方人,专门欺压你们江浙人。

明朝江浙状元进士全国第一。

酸货:满鞑子虽然坏,但踩死你们江浙老爷也是好事,各种几屠各种几日。。。

清朝江浙状元进士全国第一。

酸货:本朝就是干趴你们江浙财阀买办建立起来的,你们是 zz 建民~

本朝江浙院士全国第一。

江浙人如此百折不挠,不是侮辱其他省吗?

酸货:你们不就是经济好吗

经济好就经济好,扯那些酸溜溜的干什么。

酸货:让安徽人去给你们换种!你们马上就没了~

知乎用户 西海遗风 发表

学帮而已,这么简单的道理还装模 (mú) 作样分析?

我再用一个类比推理法

硕士考进清北的 300 人以上的棕色的,山东河南河北四川四个省,也基本上是高考人数最多的省,与人口基数成正比

怎么到了院士籍贯这里浙江就出奇地多开始反常了吗?

是浙江人智商人均 150 吗?只要你浙江人承认人均智商全国最高远超全国那我没话说

宁波一个市的院士都能对抗几个省了,这符合常理吗?你自己说说这符合吗?

还有考研作妖的学校,10 个里面有 5 个都是吴语区的学校。故意压分不让过国家线,歧视双非考生,不保护一志愿等等

浙江搞这种东西老传统了,全国都知道

你自己想想为什么南京不跟苏锡常南通一起发展,反而带着安徽一起,因为人家有气节,不愿跟你们蛇鼠一窝

说真的,不管是考公考研还有教师编,南京的公平跟隔壁吴语区真是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篇文章的另一个回答

知乎用户 懒骨头 发表

我查了下,按籍贯统计,江浙合计大约占三分之一。按出生地统计,大约占四分之一。

1955-2021 年两院院士出生地分布省份 20 强

其实在科举时代,江浙两地的状元数就是全国 top2。江苏人口略多于浙江,按人均算浙江不低于江苏。

可以理解为自古以来江南就有读书治学的传统。

知乎用户 昭昭有唐​ 发表

自古考科举,搞门阀,当衮衮诸公,某地的人都是天赋异禀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地特别是浙为什么开国元帅将军少的可怜?

都别装傻了好吗,有意思吗

知乎用户 陈仙男大天才 发表

一个很简单的表象来感受一下吴语区的地域凝聚力有多强。

众所周知各种地域话题、祖源话题下面绝大多数都是男性内斗互撕,什么方言分区分片、分子人类学父系分型这些东西居然能被男人们搞成 “显学”,可谓一大奇景。

而女性语境中,别说地域了,国界存在感都相当淡漠,更多抱团都是为了切身利益。

可是吴语区和某西南大城市,地域情结能广泛渗透进女性语境,这个就很不一般了。

和吴语区女生谈恋爱,她们回老家的时候,几乎全员都会用老家的各种照片来轰炸。包括但不限于新建的图书馆、门口的小桥、楼下的草坪等等。

哪怕是比较平常的东西,比如一座新建公共建筑,如果你能正确答复 “好厉害”、“好漂亮”,然后再回一句 “我老家就没这么好看”,那女朋友往往会非常受用。

(平心而论,除了北京特别拉胯,几个大城市都差不多,但是浙江农村是真 TM 好看,不知道农村能不能买)

地域抱团程度可以想象。

学术界和做题不是一个概念,科研这东西

1. 同一个细分方向专家数量基本能认全、隔行如隔山没法统一评价。

2. 高度依赖资源和平台,同级别的院校,资源到位课题组带飞,那么发文章水到渠成,课题组没经费没实验室,发文章就难如登天。

3. 不论思路哪里来的结果谁做的,只要 show me the paper 就可以,很难验证实际科研水平。

4. 像喂猪一样闭眼往基金里灌并不算多的经费,你们猪圈里怎么抢食,那就是自己的事。导致学术 “大佬” 们对自己的领土基本都有绝对的控制权。

因此学术界**抱团非常常见而且有效,**互相喂资源带嫡系,势力范围就能有效扩大。而且人家只是把资源喂给你,能进学术界都是有智商门槛的,资源喂给嫡系就是实打实的本事,根本没法指摘。

不过单一身份抱团 (X 南系),算是老版本操作了。也不只是江南三省一市这么搞,还有按名校出身抱团的 (各地常见的 X 西帮)、甚至高中出身抱团的,像抱团消消乐一样。

现在卷的厉害,单凭一个籍贯已经吃不到红利了。

知乎用户 清晨​ 发表

这时候江浙的穷人,不说,清北农村出身学生少是因为富人聪明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说句你们不爱听的,就算到了今天,我们治学是因为喜爱,兴趣,江浙有太多技术宅,猎奇厨了,而做题家读书是为了谋生,找工作,买房子,向上爬,就把做题家弄的精疲力尽了,做题家能出几个真心爱学术的?

我去外地上大学,同学几乎十个有八个对课本之外的知识一无所知,看当代名小说,历史名著,二十四史的几乎没有,这些人以后能成什么家?

知乎用户 knowledger 发表

我国古代是农业社会。并且,江浙,特别是浙江,最早遇到人多地少的尖锐矛盾。

怎么办?

社会分工呗。

但是,由于观念上商业总是严重受到抑制。

那社会分工只能朝向非商业领域推进,其中和和传统文化推崇的 “读书”(万般之上品事)

相联系的领域,会追捧程度更甚。

于是,江浙专家型人才多,就毫不奇怪。

和人多地少矛盾尖锐相联系,浙江不仅院士多,而且:

—— 师爷多(绍兴)。

——走村串乡的手工艺人多(金华)。

——骗子多(温州)。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个问题,我想好好回答一下

先不说江浙地区的院士,我们不妨先说说河南地区的高考。

都说河南高考难,每年一群河南的网上叫屈。河南高考难不难?这个问题回答清楚,题主你的问题也就可以弄明白了。

河南高考不难,因为河南学生的整体竞争力很糟糕

一个地区人数多,录取学校数量少,不代表该地区考试难度大。很简单的例子,足球世界杯亚洲多少个名额,有多少个国家人口,欧洲又有多少国家名额人口?哪个地区出线难度大?中国队叫屈说是亚洲名额少,把我放欧洲一准出线,这不搞笑吗?

再比如,清华大学一个班 50 人,40 个奖学金指标,一个三本学校班级 100 人,20 个奖学金指标,你哪里获得奖学金难度更大?

发现问题了吧?

有很多话说出来扎心,官方也不愿意说。我一直说北京上海的高考难度远大于河北河南,原因就在这。网上的败类只看到北京上海试卷简单,但是他们看不到北京上海不会像河南那样考前约等于透题了,更不会知道北上的阅卷标准很严苛,一篇河南的英语满分作文放到北上只能及格。同样也不会知道北上学生的整体竞争力远超河南。

我曾经做个大概的调查,比如河南全省排名 2000 左右的和江浙排名 10000 左右考到一个学校,但是整体竞争力包括应试能力被吊打

区域间不光有经济发展的差距,其实还有别的差距,只是实话很难听罢了。

那些喊为何国家不对给某地几个指标,清被为何不在某地多招生的朋友们,问的好呀?

为什么呢?

非要追问江浙地区为什么院士多?

非要追问清北在河南为何不多收几个人?

非要追问北上地区录取率为什么这么高?

就好比:

你为何离开我?为何不爱我了?你说的没感觉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非要说你穷你丑你那方面能力满足不了我,才高兴?

差不多得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新中国刚开始时江浙富裕,读书人多的历史原因,以及现在这批人把持学术界和院士推选制度的原因造成的学阀现象。只要稍微关注每年院士的推选就知道江浙的学阀现象有多严重,当然现在京阀的崛起也逐渐改变了这种现象。

知乎用户 希微 发表

为什么江浙骨头软,汉检多,缺乏民族气节?

知乎用户 听风雨 发表

都知道原因,只是不想说的很难听而已。

有个高赞说江浙基因好,人比其他地方聪明,我就觉得很搞笑。

做科研需要资金,资本是逐利的,哪里金融政策宽松,经济市场活跃,地区发达就会去哪里流动。

江浙无非是吃了国家的红利,国家把地区分为那么多行省,功能区,不是让你搞内斗的,论人种智商优势的,一个国家地方肯定偏向于不同的功能,你们倒好,赶上了经济的快车,反倒排斥他人。

我真心建议回答的人去看看院士评选规则: 投票制,这么说你明白了吗?

早年还不是中科院院士而是学部委员会评选,某浙学阀是怎么排外的?2013 届科院评选我记得当时某江籍资深院士大放厥词说不许两湖地方院士,内部闹的很不愉快。

这才多久,忘了?

江浙两地文化排斥不少吗?

多吃饭,少做梦,你们这种小民心态,江浙想化天龙人还远着呢。

红船精神没发扬,抱团排斥精神那是一个比一个厉害,最搞笑的是院士团体里还分苏南苏北小圈子,贻笑大方了。

历史具有轮回性,看着吧,中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知乎用户 尘埃 发表

原因可能出乎你们的意料。

因为浙江穷。

江苏不了解,但是浙江这地方,七山两水一分田。

不读书,不经商喝西北风啊。

都是逼出来的。

建国后改革开放前,浙江可是穷的叮当响。

改革开放后,浙江人也是被逼的没办法,所以才被逼出去经商。逼着读书。而且读书人的地位要高于经商。士农工商,商人终究上不了台面。赚钱归赚钱,但赚钱就是为了子女读书。

这一来二去就形成文化了。

知乎用户 共产主义万岁 发表

我知道题主想说什么。你想说的是,江浙地区智商高,人种优秀。(这是妥妥的是种族主义理论)。

那我想问你,欧洲美国日本俄罗斯都有诺贝尔奖科学类奖项获得者,中国一个也没有,这个怎么解释?难道欧洲美国日本俄罗斯人种比中国优越?他们的人比中国人智商高?比江浙地区高?你同意吗?

这时候你肯定会说,我们中国开展现代教育体系才多久,人家都搞了好几百年了。这时候你又不说智商问题了。哈哈哈

补充。刚看到有人说近 600 年,朝堂上的进士都是江浙人。对,但我想说的是,正是江浙进士把控朝堂的这 600 年,中国逐渐走向了没落,西方逐渐崛起超越了中国

知乎用户 光明下的影子 发表

能当上院士的,都 50 岁往上了。

你看看 50 年前,哪里生活水平高?

别的地方,要么是地形不好,要么是人少,要么是穷,要么是饥荒,要么是洪灾。

吃都还吃不饱呢,还想吃的有营养?

江浙以前号称鱼米之乡,你以为是吹的啊。。。

你听过上山下乡,但是你听过上山下乡是发配去江浙的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不是仅仅因为教育发达,经济水平高,是因为我们天生智商高人一等!

那不好意思我的观点:好像这些院士放在国际上并不怎么样,没几个有实力的,中国学术感觉是被江浙沪耽误了。

———————

知乎用户 杀蛆 发表

为什么河南平顶山还出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崔琦?

为什么山东日照还出过诺贝尔物理学奖丁肇中?

为什么河北宁河县还出过氢弹之父于敏?

为什么他们都不是江浙人呢?

知乎用户 淝陵扫地僧 发表

学阀而已,为什么江苏院士集中于苏南吴语区,真的是那边人聪明?聪明怎么干不出来国产芯片,战斗机,只是贻笑大方罢了。

知乎用户 契卡实习生 发表

据我在浙江短暂的经历看,浙江人相当 “聪明”,小聪明极高,有别于中部某地的精明,其实并不聪明。

用当年一位浙江籍的领导的话讲 “浙江人做不成大事,能做好小事,南京人做不成大事,做不好小事”

知乎用户 轻语​ 发表

南北分榜了解一下。

给某些北方人科普一下吧。

文章中涉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历代状元传略》,再结合一些史籍中的记载以及部分网络资料,对书中的部分状元名单修改增减,整理成最终的状元榜(仅统计文状元,不包括武状元)。

数据仅作为参考,及文章数据分析与图表制作的依据。

2、文章所涉及的数据:

历代状元人数:隋朝(进士):7 人、唐朝:148 人、五代十国:25 人、宋朝:119 人、辽:56 人、西夏:1 人、金:39 人、元:35 人、明:90 人、大西国:1 人、清:114 人、太平天国 15 人,共计 650 人。

其中籍贯不详的 168 人,籍贯可考的 482 人,少数民族 21 人。

出现过状元的省级行政单位:江苏省(79)、浙江省(65)、河北省(44)、河南省(40)、福建省省(38)、江西省(34)、山东省(31)、山西省(26)、安徽省(24)、陕西省(16)、四川省(16)、(湖北省)13、湖南省(9)、广东省(9)、广西(8)、内蒙古(8)、上海市(7)、北京市(6)、辽宁省(3)、甘肃省(2)、贵州省(2)、宁夏(1)、吉林省(1)。

中国历代状元地理分布规律

地理分布统计图所用的数据为籍贯可考的状元人数,隋朝为有记载的进士人数,共计 482 人。

隋朝

由于隋朝只设置进士科,没有状元这一说,所以隋朝统计的只是进士科的第一名,但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状元。

这里我们也把隋朝一部分有文字记载的中进士的人也算进来统计了,共计 7 人。

从图中可以看出来,大部分进士来自于北方的省份,南方只有湖北和江苏两个省份各有一人,因为在隋朝之前,中国的经济、政治中心一直在北方。

隋朝之前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等一系列战争给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到了隋朝经济才得以短暂的恢复。

唐朝

唐朝有明确记录籍贯的状元中 70% 以上都是北方人,共 51 人,南方有 19 人,北方省份中又以河北省最多(18 人)。

相比于隋朝,唐朝时期南方籍贯的状元开始增加,时间点主要是唐朝后期,“安史之乱” 之后。

南方省份中,又以江苏省人数最多(7 位),这跟唐朝后期江南地区经济地位的提高有直接关系。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是历史上比较混乱的一段时期,有明确记录籍贯的状元共 18 人,南方 12 人,人数最多的是福建省(3 人),北方 6 人,南方籍贯的状元开始超过北方籍贯的状元。

除了五代十国的政权大部分集中在南方的一方面原因外,另一方面跟人口的迁移和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很大的关系。

宋朝

到了宋朝,大部分状元的籍贯史料中都有记载,119 名状元中籍贯不详的只有四位,剩下的人当中,南方籍贯的状元大幅领先北方,70% 以上都是南方人(85 人),北方籍贯的不到 30%(35 人),北方省份河南省最多(20 人),南方省份浙江省最多(25 人)。

宋朝时期,全国的经济中心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从南到北的转移,南方地区的经济水平和人口数量迅速发展,尤其是江浙一带,对于整个宋朝政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经济水平的提高必然会推动教育水平的提高,这一点在我们现代来看,也是非常符合的。

辽、金、西夏

辽、金、西夏这三个政权都是少数民族政权,辽国有记载的状元共有 56 名,其中 49 名籍贯不详,由于籍贯不详的比例太高,所以没有单独做分布图,剩下的 7 人分别分布在河北省(3 人)、辽宁省(1 人)、北京市(2 人)、山西省(1 人)四地,全部位于北方。

金国有籍贯记载的 30 名状元中,全部来自北方省份,其中山西省最多(14 人)。

西夏有记载的状元只有一人。

从地图中可以看出来,辽、金、西夏这些地区的状元分布,跟其所国家占领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

元朝

元朝也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而且元朝还是历史上少数民族状元出现最多的时期,有记载的 35 名状元中,一半都是少数民族,绝大多数都是北方人,其中以内蒙古地区人数最多(8 人)。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元朝的统治阶级是蒙古族,在民族政策上采取歧视政策,分蒙古、色目、汉人和南人四种。

表现在科举上,就有了左右榜之分,左榜汉人、南人,右榜蒙古、色目人。所以科举产生的状元中有一半都是少数民族。

明朝

明朝时期有记载的 90 名状元全部有籍贯可查,这一时期南方籍贯的状元(80 人)相比于宋朝,比重又有所上升,占到了总人数的 90% 左右,北方的状元只有 10 人。

其中浙江、江西两省人数最多(19 人),江苏次之(15 人),北方省份人数最多的山东省也只有 2 人。

清朝

清朝有记载的状元人数共 114 人,除了籍贯不详的三人外,南北方的比例与明朝大致相当,南方人数占到 90% 左右(99 人)。

与明朝有些区别的是,清朝时期,南方籍贯的状元更加集中于江苏(45)、浙江(20)两省,这两省的状元总数占到清朝状元的一半以上,而江西省(3 人)相比于明朝时期人数大幅下降。

中国历代状元总体分布特点及原因

地理分布特点及原因

从中国历代状元分布图中可以看出来,所有籍贯可考的状元中,数量比较多的北方省份主要是河北省(44 人)、河南省(40 人),南方省份主要是江苏省(79 人),浙江省(65 人),且南方状元的数量要大于北方状元。

之所以会呈现出这样的分布规律,主要原因是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唐朝后期,南方地区尤其是江浙两省和福建一带的东南沿海地区,汉族人口大量流入,再加上南方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得南方农业经济迅速发展,逐渐取代北方的地位,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而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文化繁荣的重要基础,百姓生活富足,社会繁荣安定,人们才会有心思去读书做官寻求自身的发展。

从南、北两方面来看,南方的江浙地区状元数量位居前列的一方面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教育机构的普及也是促进江浙地区教育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

《宋代科举》中记载,江浙及福建地区的官学、私学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州学普及率均达 100% , 县学普及率则超过 80%。

明清时期,根据《大明一统志》中的记载,全国有书院 308 所 , 长江流域各省达 230 所 , 占全国总数的 84% , 北方各省仅有书院 48 所 , 占 15.6% ,南北之间形成极大的反差。

同时,江浙地区 “勤于诗书,习文重儒” 的风气,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当地的人民。

北方状元人数比较多的河北、河南、陕西等省份,状元数量比较多的时期主要是在唐朝前期,也就是 “安史之乱” 以前,人口还没有大规模向南迁移的时候。

除了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之外,政治因素的影响也是一方面,因为这些区域内的比较重要的城市北京、开封、西安等城市都曾经作为各朝的政治中心。

这些地区的教育水平、文化氛围,对于有心入仕的文人来说,也十分具有吸引力。

南、北方状元人数统计所用的数据为籍贯可考的 482 人,其中以江苏、安徽、湖北、四川 、贵州、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福建、浙江、上海作为南方省份统计,共计 303 人,以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宁夏作为北方省份统计,共计 179 人。

从历代南北方状元人数的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状元的分布重心是由北向南逐渐转移的。

唐朝之前,有籍贯记录的状元中北方人数是远远多于南方的,到了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 以后,人口的流动带动了南方地区的开发,经济中心也开始向南转移,南方地区涌现出了很多人才。

到了北宋末年的 “靖康之难” 以后,南北方籍贯的状元数量发生了大转变,南方大幅领先北方,同时江南地区也逐渐成为了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

到了明清时期,南方籍贯的状元比例变得更高了,几乎占到了 90%,尤其是东南沿海的江浙地区,已经成为了全国的人才基地。

朝代分布特点及原因

影响历代状元人数的因素一方面是国家领土、人口数量、政权是否稳定,经济发展水平。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状元人数比较多的唐、宋、明、清政权,都是国土面积比较大,人口数量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同时政权持续的时间比较长的朝代,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和平发展时期。发达的经济水平,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教育发展的基础。

————————————

还有这位网友你开心就好吧。

知乎用户 小冷 发表

一开始是教育发达,后来是官官相护。

知乎用户 印伟芳 发表

百年树人,人才培育这个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1、社会要稳定:人才培育需要传承,这种情况下社会的稳定性非常关键,越是高烈度动乱的地方,文化型人才越受影响,整个华北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人才高地,虽然汉之后不断动荡,但依旧人才代出,相对川渝、东南,依旧是碾压态势;但宋之后,宋辽、宋金、宋元的战争烈度,导致人才断层现象越来越明显;

2、教育:核心还是教育,重视教育出人才就多,人才教育人才整体就会越沉淀越好,代代相传;明代开始,南方在教育上开始明显超越北方;差距根源还是在宋金时期。

3、经济发达:教育强的前提是物质基础好,江浙经济相对全国其他地方来说明清时代已经开始领先,所以相辅相成;

4、转型快:接受西学快而且好,在全国废除科举后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做的也比较好。

建国后整体经济、教育均衡性相对过去好那么一点点,但是历史差距依旧存在,不是朝夕可以改变的。

知乎用户 每一月每一天 发表

山头主义了解一下!

知乎用户 granat 发表

家里没有支持研究的底子,是搞不好研究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建国前后上海太强了,碾压其他城市几十年,高出好几个档次。其次南京也是实力前三的水平。提供了中国当时为数不多的市民阶层。能够接受完整的中小学教育。

江浙籍院士,在上海出生的就有四分之一,在上海接受教育的就要更多了。

北方籍院士大部分也是从小生活在北京天津。

教育极其匮乏的年代,城里人优势还是很大的。文革之前高考,同样的卷子,农村人就是考不过城里人的。一年几十万考生,恐怕没什么农村人参加高考。而文革后,虽然农民能够推荐上大学,但学术水平又无法保证。直到改革开放后义务教育普及,农村学生也能脱产上学。河南河北山东这些省份高考成绩才开始崛起。城市阶层对教育的垄断才破灭,当然优势还是有的,但稳妥的选择还是出国。只是垄断知识的意义也不大了,房产成了新的天堑。

当然院士不是说脱产上学就能培养出来的,看看钟南山袁隆平杨振宁的出身,基本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如果不是抗战的话,他们父母都是在北京上海南京上班的,虽然都不是本地人。

知乎用户 三石法子 发表

第一是,学术水平受旧时代影响江浙地区外学率本来就很高,有家族传承。

第二是擅长内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如果我回答,因为江浙人聪明,智商高的话。

题主能不能跟我聊一下下面这几个人?

汪精卫 籍贯浙江,王克敏 籍贯浙江,褚民谊 籍贯浙江,傅筱庵 籍贯浙江,李士群 籍贯浙江。

知乎用户 Horthy Miklos 发表

不是,如果你上过好一些的大学,去比较大的实验室读了硕士或博士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评选推荐制和学生对导师的人身依赖导致了国内搞科研的年轻人其实都挺痛苦的

看了一圈其他回答从基因分析的,多少有点幽默了,纯纯的盲人摸象,院士选拔不是考试做题。

知乎用户 胖壳 1 发表

看到有人提开国将帅的籍贯,加上这个比较就挺有趣的。

我国共有 1614 名开国将帅,其中:元帅 10 人, 大将 10 人, 上将 57 人, 中将 177 人, 少将 1359 人。按照籍贯分布的话,前十名分别是:江西第一 325 人、湖北第二 235 人、湖南第三 202 人、安徽第四 128 人、 河南第五 110 人、四川第六(含重庆 98 人)、山东第七 89 人、福建第八 84 人、河北第九 81 人、陕西第十 64 人。

1955 年至 2021 年,我国两院院士按籍贯分布人数前 10 省份:江苏省第 1,两院院士共 477 人;浙江省第 2,两院院士共 407 人;山东省第 3,两院院士共 168 人;湖南省第 4,两院院士共 159 人;广东省第 5,两院院士共 150 人;福建省第 6,两院院士共 143 人;安徽省第 7,两院院士共 137 人;河北省第 8,两院院士共 115 人。湖北省第 9,两院院士共 103 人。上海市排名全国第 10,两院院士共 87 人。

其中,院士和将帅排名均在前十的省份有六个:

湖北(将帅第二,院士第九),人口 5830 万。

湖南(将帅第三,院士第四),人口 6622 万。

安徽(将帅第四,院士第七),人口 6113 万。

山东(将帅第七,院士第三),人口 10170 万。

福建(将帅第八,院士第六),人口 4187 万。

河北(将帅第九,院士第八),人口 7448 万。

将帅院士排名均在前五就一个省份,湖南。

知乎用户 疯清羊 发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看看交大历史

知乎用户 学生 发表

跟经济以及当地家庭教育氛围有关系,安徽安庆都安徽排不上前三的城市,院士却安徽最多。因为安庆是前省会。所以以后广东院士也会越来越多。

知乎用户 明日香不来 发表

所以主持江苏教育长达十年,实行 08 高改的是一个浙江人,此举对江苏的影响,被大大的低估了!

知乎用户 互联之物即世界 发表

这可能就是我国科研体系近亲繁殖及科研远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哪个地方的人都别排挤哪个地方的人。

知乎用户 笛卡尔斯宾格勒 发表

说个不相关的两件事:嘉定三屠、扬州十日。

二战德为什么要杀犹太人?

历史真是会嘲弄人呀。

知乎用户 循环禁言 发表

和产业和相关,有项目才能出成果,沈飞一个战斗机出来 7 个院士,歼 20 的还是航天帮忙搞的名额,这没法子说理

知乎用户 FlyElse 发表

在国外公平竞争的条件下再做个对比就行了。国内整天搞北方人南方人对立,苏南苏北对立,歧视东北河南,但外国人没功夫研究你是中国哪个省的,都是中国人。

知乎用户 坚定的爱国者 发表

因为以前的人,要有钱才能读书,肯定经济条件好的地方,天才才能读书成才。

穷困的地方,天才忙着,放牛,种田,当农民工。

知乎用户 垃圾知乎何时倒闭 发表

因为就是读书厉害,别的什么经济、人文、传统,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

知乎用户 梦醒时分 发表

读大学时, 尖子生就是江浙, 山东, 河南的同学, 可能跟当地学习氛围有关

知乎用户 紧密发觉 发表

南北榜你知道么?

知乎用户 划水的小勺子​ 发表

因为 40 后 50 后成长时候 其他地区太落后了。。

你看看 60 后 70 后院士 江浙的优势就不大了。。。

知乎用户 李主任 发表

他们的父辈是江浙财团,父辈的父辈是湘军后人。湘军因为出了个曾国藩他们中间很多人都跟着起来了,后代受到更好的教育。

知乎用户 Alex Xu 发表

没看资料,我猜,应该集中在苏南 + 浙北。这个地区的特点就是: 税赋重地,政治低地,中国有前途的不过: 军 / 官 / 学 前两者被北方主导了,只能在最后一项卷了。

排除苏北,因为这也是军政高地。

知乎用户 白颐路观潮​ 发表

去世的院士江浙人多,在岗位上的院士哪有大部分在江浙两省的?央视新闻整天这个院士哪个院士的,听口音华南人华中人西南人中原人东北人京津人都很多。二十年前确实哪怕北京知名学府里相当高比例老教授讲话带着浓浓江浙口音,现在讲话带着山东河南一带口音的恐怕更多,毕竟中原加胶东人口远胜苏南加上海浙江。过去不独大陆,就是台湾学者也是江浙人多,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有个讲了一节课的老先生是台湾过去的浙江人,对我们中国学生非常关心,但是好像他对他老乡蒋公印象不好。

江浙人 30 后往前的学者比例高,两重因素。一方面明清两代苏南浙北都是全国识字率和科举中举率最高的区域,整个社会的文化传承确实好;更重要的,是因为民国时代江浙是蒋介石政府的基本盘,也是洋人尤其是英美势力在中国利益的重中之重,社会相对稳定富裕,这样在别的省份包括苏北军阀混战的年代,苏南和浙江很多普通人都可以让小孩上学,当地政府也可以安心办中学大学。

1949 年后全国安定下来,按大区开始大规模扩建高校,全国各地和江浙的差距就变小了,虽然直到现在江苏依然是全国 985 / 双一流最密集的省,保留了一点历史优势,不过浙江名校就赶不上湖北湖南了。现在还积极活跃在科研领域的院士,除极个别人外,都是 1950 年代以后培养的,江浙人比例并不太高。

知乎用户 赞吉吉 发表

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增选名额及其分配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由学部主席团根据学科布局和学科发展趋势确定。

院士候选人由院士和有关学术团体推荐,学部主席团可根据学科发展需要设立候选人特别推荐小组,不受理本人申请。有效候选人由学部主席团审定。

各学部常务委员会组织院士对有效候选人进行评审和初选,产生初步候选人和终选候选人建议人选。评审和初选必须坚持标准,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对候选人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各学部初选实行差额无记名投票,差额比例为百分之二十。各学部参加投票选举的院士人数,应超过本学部有投票权院士人数的三分之二。获得赞同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按学部主席团确定的名额,根据得票数依次产生本学部终选候选人建议人选,经各学部常务委员会审查确认后,由学部主席团确定终选候选人。新当选院士由具有投票权的全体院士投票产生。选举实行等额无记名投票,获得赞同票数超过有效票数二分之一的候选人当选。

屠哟哟诺奖获得者都评不上院士,这个圈子

知乎用户 Burgundian 发表

别光盯着两院院士都是江浙人,全国各级各类领导大多是北方人,非常富裕以及极端富裕的都是闽粤人,长得特别漂亮的都是湘鄂赣人,长得帅的都是东北人,特别豪迈的都是西北汉子,什么优点都很均衡的全在四川。

院士,一下子就啥都不算了。

知乎用户 南瓜瓜 发表

因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发源地在上海,籍贯宁波嘉兴无锡苏州扬泰通的江浙士绅二代都在上海出生求学成长

知乎用户 专业电击治疗师​ 发表

为什么春秋战国秦汉唐时期的杰出人才大都是北方人?仅仅只是教育发达的原因吗?

知乎用户 7764 发表

话里话外是想说江浙地区人种更优秀罢了,然而就算有那么多院士也没搞出来什么,里面不知道有多少欺世盗名之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自古的智商高

知乎用户 zzzz 君 发表

网上最爱吹的就是江苏捏,最爱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好优越,兴歧视的也是江浙捏。搞垄断门阀的那一套是不是就是明清的缩影捏?江浙人这么优越建议不要跟我等贱民为伍直接独立捏。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外省的一个个坐不住了,全是揶揄、讽刺、嘲讽、抹黑、拉踩的话

没有一个落落大方承认别人优秀的,就这些小男孩的肚量,他们以后教育自己子女也都是一样,永远也发展不好了。

真就你穷你有理,别人活得比你们好就不行呗?

怎么?

都活成了柏杨和迅哥笔下的败类?

知乎用户 阿开苦力猴 发表

现在院士都七老八十了,全是民国出生的,那时候中国能上学的有几个地方,江浙沪本来就是民国老巢,再过三十年看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东林啊,东林!!!

我在美国的研究生导师就是被东林抢走名额远赴美国教书的一位学者。

知乎用户 寒达 发表

江浙院士大部分是民国时期出生的,民国没有普及义务教育制度,只有富裕家庭才能读书。江浙经济在民国时期一枝独秀,受教育机会也多。随着国家教育普及,中西部的优秀学子能够脱颖而出,江浙院士的比例已经下降了

知乎用户 匿名答題 发表

阿 Q 的后代赢麻了

知乎用户 哼哼哼​ 发表

评选院士可是要院士推荐的

知乎用户 Gavin​ 发表

当过于集中某地域并且某地域仍沾沾自喜时,这就有点危险了。历史上发生过南北分榜,未必不会再发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开国 58 个上将没一个江浙的,为啥呢?都跟着大队长搞运输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同一个国家但不同地域,越是没用的人,越喜欢强调地域优越性找补。江浙尤其喜欢这一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远比地域差异要大。

行业关系,全国到处跑,成功人士个性各异,但总有那么几点一致:勤劳好学,内心坚定。勤劳好学的人没功夫关注这些,内心坚定的人看待自己内心比看待这些不可证伪也无法证实的因素,份量重的多。

我很喜欢广东这边的氛围,所以定居在这里。你说广东人图于安逸做包租公,但相信不少人也见过极多做国际贸易的凌晨三四点就开始在荔湾街头跑动的广东人,疫情来了,也少了,但真拼起来,喊 996 多苦多累怕不是个笑话。

但你跟他们聊天,他们也不会把自己经历过的这些事情挂在嘴边,有时间就约人喝茶聊生意,逢年过节回老家一个比一个打扮寒碜,置换豪宅还不如置换自己那一辆货车。说地域?who cares?

治学上也是,本质上治学讲的也是利益,读书性价比高了自然一个地方的人一窝蜂涌上去,非常的有地域性,跟智商有个毛关系,以知乎众人水平,比起后天开发,基因差距简直忽略不计。不然在哪冒出那么多河北衡水中学广东潮阳中学武汉黄冈中学这些经济不咋地,历史上学风也不怎么出名的超级中学?

别扯了。以高考而言,且不说之前不同考卷,江浙是否真比湖北河北山东牛逼,不同口径吹起来十分存疑,这两年统一考卷了,江苏,吹了十几年的高考强无敌省,号称大专分数的去了外省铁定上 985,结果物理类平均分被广东甩开了十几分,也就历史类能挽回点面子。怎么?历史比物理更硬核?江浙 PUA 了外省十几年,获得了那么多德不配位的高考录取名额,终有一日会有打脸的时候。

都是中国人,都放下点优越感吧,孩子们。

利益相关:母亲就是江浙人,我自己毕业后定居这里,爱信不信。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读研时期,各种比赛的获奖者基本都是院长、副院长、学位点负责人的学生,没办法,谁让我们智商低呢

知乎用户 本书 发表

学阀是很难理解的事情吗?

马太效应放哪都合适。

知乎用户 happyheross 发表

可以对比看一下明清两代近 600 年的进士和状元中江浙的比例。

知乎用户 缩在被窝里 MKII 发表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知乎用户 小小树 发表

明朝的时候知识分子就都是江浙和湖广(湖北)人了。

知乎用户 且随疾风前行 发表

因为学术是混圈子的 另外真正想做学术的人是不会留在国内的(有小部分牛人大部分懂得都懂)

知乎用户 零度光年 发表

山头哪都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们的院士评选确实有点问题,不过一般都是校友拉校友,地域关系倒是一般。

知乎用户 liulj 发表

为什么贾浅浅写屎尿屁能进作协,而你写了感动过万千读者的诗,依然是屌丝。还不是因为你才华不够格吗?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看到一堆回答说什么自古以来啥啥啥的,中原自古以来还是文明发源地呢。回归正题,为啥江浙院士多?因为有钱,能读得起书,部分还能出国留学,长辈重视教育就那么简单

知乎用户 杨超神 发表

因为自古以来知识分子会自动报团,结党营私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对,主要是教育发达的原因,而且主要是江苏,浙江其实没那么夸张

可以去查查 2021 年新增院士籍贯分布,江苏仍旧是第一,浙江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五六名的位置

知乎用户 Fourier lockneed 发表

中国是百国之和,相当于一个被深度整合的欧洲,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适合的工作,大家各尽其能,各司其职这样大家才都能好。

江浙沪擅长做生意,擅长读书,那么就去读书做生意。东北陕西人擅长机械制造,那么就去造汽车,造机器。山西内蒙适合搞能源,那么就去开矿发电。其他省人口多,那么遴选公务员军人。湖南,湖北,四川开国将帅一堆一堆的。

但是,凡事没有绝对,哪里也都有顶级人才出现。陕西也能出总统。但是,中华民族不能把所有的好东西都搞到手,比如说,中国绝对出不了顶级球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真的很奇怪,怎么什么都有人争?

争哪个省高考最难,争那个省院士多,争哪个省人好看,争那个省人高,争那个省文化底蕴深厚。

我就想问,就算每个省份总体真的有差异,和具体到每个人又有多大关系?

就算全国的院士都在江浙,也不妨碍我是个大笨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你只需要去一个还算不错的高校,读一个硕士,都不需要博士。然后多多闲聊,了解一下跟谁读博留校容易,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为什么现在要搞院士改革?

被中国最具备小聪明的一批人,搞坏了。

知乎用户 恶性循环 发表

广台老移民在欧美风生水起。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要评院士你得要几个条件

1. 名校出生

2. 发表的论文数量

3. 交际能力和人脉

4. 留学背景

5. 博士学位

这三点没有,就算你取得若贝尔,也评不上

知乎用户 阳阳​ 发表

学阀而已,万一哪一天被突破了还有个啥?

知乎用户 九月天气预报​ 发表

民国十大汉奸,浙江人占了三分之一

知乎用户 老实人 发表

知乎不是自诩高学历集中地么?这事儿不应该门儿清么?

两个字门阀

知乎用户 牛古力 发表

因为最早的院士都是出国留学回来的,国外和国内差距太大了,中国基本上所有现代工业现代技术都是从国外学到的。而民国时期江浙明显很发达,有不少世家大族,这些人有的在国内有的在国外。民国时期人家就出去读书了,然后建国以后才会有各种渠道出国读了书,几十年前中国太落后了,你在国外某一个领域读到了博士,回国你就是这方面的可能数一数二的人才了,然后随着科技大发展院校扩张啥的你当上了高位。

有了高位后基本就不是科研路线了,就是负责要经费然后招手下的科研人才进行打工的时候了。所以院士这个东西,其实也是占位置的结果。而且评选院士需要单位推荐,加上院士投票,这个就是看人脉了,大家都是江浙的人,很多还都是显赫世家,你是绍兴富豪,我是宁波商人,可能从来就是认识的。其实很多院士也水,比如李兰娟她就是浙江人吧?她的论文水平惨不忍睹。

知乎用户 一贱曾当百万师 发表

江浙自古出大官大商大儒。这不是很正常嘛。卷王学霸之乡。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评院士要靠推荐,大部分都在这两个省的话,感觉脑海中浮现出两个字

学阀

知乎用户 Sean-v 发表

江浙人更有钱,更聪明,更勤奋

成功人士,很多祖上就比较有钱,也有文化,重教育。很多人都是留洋深造

落后地区之所以落后,是有原因的

当然,这说的是统计结论,并不影响其他地区的人才努力进步

知乎用户 碳中送雪 发表

人多地少,人家是卷王

知乎用户 五峰先生 发表

因为有钱

有钱的同时还有政策的倾斜,这种正向循环想不出院士都很难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网上看到另一张有趣的图,这是目前 C9 大学的校长信息,总共 9 人,江苏籍 3 人,浙江籍 3 人,江浙籍共 6 人,占比 66.7%。

知乎用户 茫崖陨石天山茶 发表

富则达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唐朝江南逐渐富庶,而江南水网发达不利于兵马运营,导致兵祸少于北方,因此天下读书人江南多。从明清师爷、谋士等即可看出,学问、家教是几代人的传承,不能一蹴而就!明白了这些道理,江浙院士多就不难理解了!不仅院士多,各行各业的名人也是江浙人多。

知乎用户 少数派 发表

为何新中国将军最多的地区是两湖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可不可以理解为科教兴国战略提出前,

这一带地区更普遍重视教育?

知乎用户 高职那些事 发表

我想个奇葩原因:因为两浙海域处于寒流与暖流的交汇处,海鲜美味之极,特别能促进大脑发育。

知乎用户 山恒以川​ 发表

说明高考江浙地区分数线和难度还是低了。

加大力度。

知乎用户 暴露真名太危险 发表

其实这跟经济真的正相关,可以查查两院院士籍贯的变化趋势,虽然江浙还是很强,但中东部几个大省也在奋起直追,相对差距是在缩小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因为天生智力超群吧,汉智力 1,汉 + 百越土著智力 1.5,形成碾压之势,不难推出百越土著智力高达恐怖的 2,这波是属于是利好波利尼西亚人了。建议国家目光放远,提前引进培养波利尼西亚学术型人才。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怎么又来了,烦不烦啊

知乎用户 nnbnbylkw 发表

正常,

任何事都可以拿钱堆出来,

我不是江浙人,

但江浙的普遍富裕程度不是别的地方能碰瓷的,

经常可以看见就某个方面说什么不重视,不看中什么的,说破头还是没钱,没钱再重视也没用,

一根毛比别人腰粗知道什么意思吗?

知乎用户 本杰明老上校 发表

明亡于东林党。

知乎用户 子非​ 发表

王码五笔发明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王永民止步于两院门口。

知乎用户 别太曹 发表

生活富足,社会稳定,才有更多人、更多心思花在教育上,成才几率高。

另外,也有裙带关系。国内院士,关系很重要。

知乎用户 王狗剩子 发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买办多,善于操作。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其实答案就是智力差异。

如果你承认不同的种族之间会有智力差异,那么不同的民系之间有智力差异也很正常,更何况智力高也不代表就一定混得好,不然平均智商 105 的中日韩都制霸蓝星了。

有意思的是,北方人个子高是遗传,四川人姑娘美是遗传,到了我们江浙人智商高就不是遗传,你品,你细品。

当然啦,这个答案不够 “政治正确”,反对者也会很多——这个我是真的没办法。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很多年之前我看过一个电视节目 说浙江人很多人家都有一口缸 里面养几条鱼 平时喂喂蔬菜 养大了吃……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常常吃鱼,大脑就聪明起来了。而现在用上自来水了,水质不怎么样,缸也不怎么用了,鱼也少了,差距就变小了……

知乎用户 我们 发表

相较于被战乱几次冲刷的北方,南方宗族势力树大根深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原因有很多,但绝对不是江浙人智商比其他地区高

知乎用户 老好已疯 发表

朱元璋 南北榜案我是清楚的。

知乎用户 幽魂​ 发表

为啥东林党的籍贯大部分在江浙两省?仅仅只是教育发达的原因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院士评选未必科学公正,茅台酱香科技都能参选可想而知,不如自然科学的一些大奖比如诺贝尔奖,国家自然科学进步奖等有说服力,顺便测量下各个地区院士的含水量

知乎用户 JJJ 发表

估计地方派又要高超了

知乎用户 卢宏亮 发表

总有人说学阀,帮派,就是不愿意承认江浙两地人的苦学勤学的传统。

知乎用户 启程下一站 发表

看看最新数据吧,这是 2021 年增选的两院院士籍贯统计。(两张图,一个浙江多了一个,一个湖南少了一个,一个未知)

两湖表现优异,江浙依然不错,但是优势逐渐没那么大了。

如果按人口比例,陕西,吉林,辽宁表现优异。其实这三个省份的头部生源一直不错,奈何网络没声音。甚至被视为生源洼地。只能说宣传不到位。

知乎用户 来来往往 414​ 发表

教育不是高考或者做题,包括了很多东西,比如做事的态度。

比起来其他地方来说,江浙一带的教育还是更务实,这些东西看起来简单,但是坚持几十年就不一样了。

想想很多地方不管是中考还是期末考试,都习惯于买现成的考试题,本地的教研室或者任课教师自己出题的越来越少了,你还指望这些地区的教师会认认真真地研究教育规律,教育风气更切近教育规律?

知乎用户 云上的日子 发表

我自己就是杭州人,浙江教育发达?哈哈。

你说的是 985/211 数量和西藏一样的省份吗?

知乎用户 Kkkkaaa 发表

南京民国首都 现在的院士 80 岁以上的都是民国培养的

知乎用户 seventh moon 发表

评选的机制是啥?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双减” 一年,五个挣扎的故事

被迫转身后,人们对这个行业的真实情感更多地表露了出来。 文|陈晶 编辑|****钱杨 一年前,一个人如果买入阿里巴巴股票,到现在会损失超过 40%,和中概股整体的下跌幅度相当。与此同时,新东方在线股价上涨了 420%、好未来上涨约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