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鹤主持国务院金融委会议研究当前形势,研究了宏观经济运行、房地产企业、中概股等问题,释放了哪些信号?
知乎用户 贝壳财经 发表 只看到一个字:稳!现在的很多政策就是在为过去十几年的债务扩张买单。 但又是什么都要稳,现在经济各方面都要兼顾是越来越难了,缺钱的很多都是旁氏融资,举新债还旧债,银行有钱也不敢借给他们,想把钱借给实体,没有消费能 …
以前上海有两个区,一个叫浦东新区,大名鼎鼎的国家新区,开发了 20 来年富商与资本云集,土地价格高企。紧挨着浦东南边的一个区叫南汇区,和浦东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当时南汇区的领导很想沾沾浦东的光,把自己区域内的路修到边边上想跟浦东的路网连起来,可你知道浦东有多狠吗?故意只把路只修到离南汇还剩个三五百米的地方,就不再往前修了,甚至故意在最后这三五百米之间留个房子,挖条沟,让你土路都没法走,就是不方便去南汇。
南汇区领导在市里开会遇到浦东领导,商量能否把路打通,浦东领导打哈哈;南汇区只好去市里要尚方宝剑,一开始市里不重视,只是象征性地跟浦东打打招呼,被浦东领导几个报告就推掉了。
比较熟识的记者私下问浦东领导为啥这么干,这位浦东领导说:“这还用说啊,我们浦东地价贵、房价贵,他们南汇价格只有我们的一半甚至三四分之一,真要把路打通了,建厂的投资商和买房的老百姓还不都跑去他们那边了吗?”
比较有戏剧性的是,后来这位浦东的领导,调到南汇区当领导了——这回立场变了,他跑来浦东找自己以前的老领导,说能不能打通两个区之间的断头路——结果,领导一口答应下来了,但过了大半年仍然毫无动静……
其实不仅是政府,任何一个组织,一旦分了部门,就会有 “部门墙” 出现,破解这种问题,最好的办法当然是上位部门强有力的推动。
具体的办法嘛,第一种是,不同区的断头路,由上位部门统一规划、批准、打通,但你们两个区之间的这点断头路打通的事情能否进市里的大盘子,得看迫切程度,慢慢排队。
第二种是把这两个部门合并了——后来浦东和南汇合并了,当然合并的目的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打通这几条断头路,但合并之后不到半年,之前推三阻四几年都打通不了的短头路,全都通了。
你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基本是完全一样的道理,本质就是要打通因为划分行政区域而形成的物理上、制度上、市场上的断头路。
管理学里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一个人所能有效直接管理的人,其实只有七八个,这在管理学上称为管理幅度。
超过七八个人的时候,你大概率就会不知道其中某几个人在做什么,队伍里谁在偷懒。
你仔细观察各级机构的配置,一般也遵循这个规律,所以班子成员尽量在十个以内,部门设置也尽量控制数量,当组织太庞大时,就层层分级,每层的负责人依然只直接管理七八个人——这就是科层制的由来。
大到一个国家,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根据山川地理、资源禀赋、文化基因不同而划分成不同的省、市、县、乡,形成了五级政府的架构。
但问题来了,一旦划分了部门,各个部门因为分工不同、考核指标不同甚至相互制约,在相互合作的同时,也必然有利益冲突的一面,于是就形成各自的山头、部门利益堡垒。
大到我们的国家,因为以前大家都是考核 GDP 指标,相当于一个公司设置里 31 个市场部,各个市场部都有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指标,做得好升官发财,做不好虚度光阴——可想竞争会有多激烈。
比如当年的昆山,为了抢来浦东考察的外商,直接打听到外商常住的酒店,给酒店塞钱,搞到外商的电话拉人家去昆山考察;遇到特别重要的外商,招商人员直接睡酒店大堂,门口备着车,截胡准备到浦东考察的外商。
当时昆山的土地价格,只有浦东的八分之一,他们又开了许多税收优惠条件,这对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是非常有诱惑力的,所以真有很多外商就这样被昆山搞走了,以及特别看重成本的我国台商,这就是昆山台商特别多的历史渊源。
这么搞的好处,当然是形成赛马机制,全国各地都在努力招商引资,所有社会资源都向经济发展倾斜,这是中国经济能够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这么搞的坏处,是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为了吸引外商,两个地方投资同一个产业,在基础设施建、人才培养、信息整合、国家税收方面都会造成很多浪费——就比如长三角,几个省市在电子信息领域产业重合度是极高的,相互竞争也就算了,有时还互相挖人、拆台。
这个问题,其实一直都存在,而且只要你分部门、分省,就必然继续存在下去。
差别只是在于,不同时期,它的效用是不一样的:
——在改革开放早期,精确地说是 2008 年亚洲经济危机以前,全球外资汹涌进入中国的 30 年,因为有赛马机制的存在,各地相互竞争,起到了把各种层次的外资都留在中国的作用——条件好的上海留住了欧美资本,条件差点的昆山留住了大量台资,其他各省也有类似的各自的收获。有了资本进来,资本自己赚到了比在其他国家更高的利润,当地政府获得了 GDP 和税收,居民有了就业机会,居民赚了钱开发商可以卖房子赚钱,政府可以卖地给开发商获得资本去投资基础设施——这样一来中国经济才有了高速发展的奇迹,面貌也才得以焕然一新。
——但 2008 年以后,中国依然在发展,但速度降下来了,土地、人力、环保、资源等各项要素的成本必然随之上升,如果政府不愿意割更多的肉继续喂资本,他们的投资意愿必然是整体放缓的。
而且,从本质来说,招商引资,其实就是给资本打工,赚点辛苦钱。大部分外企,都不愿意把核心的技术教给你,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研发设计在他们本国,制造在中国,最后生产的产品,大部分还是卖到他们本国。
以前是没办法,你中国想自己搞研发,没人才没技术;你自己想消费,百姓普遍都很穷,哪来的消费者!所以只能配合外资玩他们主导的游戏。
现在,经过多年的学习,中国人不仅通过在外企打工学了许多管理知识用于发展本土企业,还慢慢从制造往研发延伸,慢慢攻克了许多原因被欧美把持的技术;而且打工久了,中国也培养了三四亿中产,有了一个相当于欧美人口总和的消费者群体。
也就是说,研发、生产、消费,经济里最重要的三个环节,中国自己慢慢都有了——这就意味着中国在国内建立大市场的基本条件其实已经具备。
加上目前美国与他小弟、走狗及泛走狗们对中国的围追堵截,又逼着中国在许多领域必须自力更生,不得不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
内外因素交织,便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意见》出台的时代背景。
而且这也意味着,原先为了吸引外资而建立起来的那套各省都是市场部的赛马机制到了需要调整的时候。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意见》,就是一个试图调节这一机制的框架方案,把原先各省都是市场部的架构,调整成有的省负责研发,有的省负责生产;有的高校培养研发人才,有的高校培养制造人才;物流运输怎么打通断头路,信息共享怎么打破壁垒、破除孤单效应。与这些目标配套的激励制度、人员配置、资源分配怎么弄。最终的利益所得又怎么分配;原先的激烈竞争,怎么尽量变成相互合作、互利共赢——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无外乎就是这些。
抓住了这些关键点,你再去读《意见》,很多东西就豁然开朗了。
《意见》罗列了这么多内容,最核心的思路是什么?
——打通断头路。
把原先因为要相互竞争,分散到各个省手里的信息之路、资源之路、市场之路、物流之路、交通之路、人才流通之路打通。
要把这么多东西整合通畅其实是很难的,因为其中有一项最关键的东西——信息——在传统社会是根本不可能被充分整合的。
之所以说这个最关键,是因为我们国家、社会几乎所有的决策、变化、调度、调整,都必须以信息为支撑——如果消除了塑造我们思维的信息差异,你和爱因斯坦也不会有多大差异。
而现在有了互联网,从技术角度而言,把整个国家的信息打通、并被系统整合、高效调用来做决策参考的可能性第一次诞生了。
当然,产生了可能性,并不意味着实施起来轻松,原因还是前面所说的,部门墙,小团体利益,山头主义等等。
说到底,虽然技术进步带来了曙光,但最终能否实现,关键还是人的问题最难解决,或者说利益分配最难撼动。
这个文件太庞大复杂了,看懂都要一整天,解读起来更难。
俺这里就说说自己读第一遍的几点理解吧。
举个栗子,原来山东的一个蔬菜种植户只能把菜卖给本乡的菜贩子,菜贩子在通过三级流通 (最少增加 40% 的成本) 运到一线城市的批发市场,再通过只是至少两级流通到了终端菜店。整个环节要 4-6 天有大量损耗,层层利润使得种植户 5 毛卖出的菜消费者要 5 块钱买。
全国统一市场后,城市消费数据协助这个县的农民制定种植计划 (计划包括销售价格和销售时间),金融机构根据预计划提供贷款便于农民扩大生产。一线城市销售商按照计划成熟时间直接打款采购。运力平台负责调度生鲜运输车在 1 天内送达。这样流通成本(分成和损耗) 从 70% 下降到 15%。农民那售价从 5 毛涨到 1 块 5,市民购买从 5 块下降到 3 块,去掉 15% 的流通成本,其他由金融机构,销售商,甚至采摘打包的人按照合理比例分配。
前景描述的很美好,但毕竟只是一份意见,没有提具体目标。如果上面真重视这个,那么不久会有一些部委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到时候再看就行。
不知道我理解得对不对,如果是我理解的统一市场,那么这个工程的庞杂程度真是远超一般人想象,不少行业的准入规则在各个地区可谓千差万别,比如建筑就有地方规范和国家规范,各地不相同,那么意味着各地成本不同,市场性态和准入门槛不同,还有比如各地政务服务程序的接口和入口不同,意味着全国性的政务服务没有打通仍然处于碎片化和信息缺乏共享的状态,同时意味着提供政务服务开发的门槛和标准以及后续升级采购的预算各地都是不同。
如果要把类似这个都统一起来,意味着每个行业都要建立全国性的非常细节的质量体系、准入规范和税务政策,而地方性的规则要全面清理,这不是一个省的问题,而是所有市要统辖到省,然后省统辖到全国,如果成型那么意味着,中央会可以管到整个社会的毛细血管,地方的权限将被约束,这是几千年没有过的事情,组织结构都可能要大调,有这个意图和决心说明当前的信息技术已经给高层很大的自信。
谢邀。
孤妄写之,孤妄读之。
四十三年前布鲁塞尔对巴黎说:杀出一条血路来。
那时候欧盟也不知道怎么搞经济,法国离带英比较近,给巴黎一些政策,让他们自己摸索。
巴黎有点起色了,柏林也跟着学。从点到线再到面,大家一层层复制巴黎模式,再根据地方差异进行微调。
这种发展模式有好处,活力很猛,因为自己说了算。哪怕 94 年后布鲁塞尔要和巴黎柏林们分账,一半也是留在地方;而且巴黎柏林们还能拿里尔科隆的地去卖,实际上自主权更大了。
但坏处也是很明显的:统一的欧盟又出现了大量隐形国界线。
对于老百姓来说,雅典人和巴黎人虽然都是欧盟人,但退休金差距巨大;对于英美资本来说,名义上钱是投进了欧盟,但在具体哪个城市都要具体分析,因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一本隐形章程。
最头疼的其实还是布鲁塞尔。布鲁塞尔最开始以为,巴黎模式柏林模式,不过是经济上的一些特殊区划;但这四十年下来,经济上的特殊区划已经发展成了社会治理的分隔。
米兰发的债,巴黎认,德累斯顿不认;柏林的产业蹲在华沙门口,明明可以连在一起,柏林不放华沙也不收;布拉格和维也纳联手到海外搞买卖,旁边的布达佩斯啥也不知道。
但那时候以经济发展为第一优先,布鲁塞尔也就不折腾。
但眼下时代变了。
欧盟现在很尴尬:人口红利无了,劳动力成本和莫斯科那边比一点也不便宜;高科技红利和金融红利还没吃到,旧金山和纽约还牢牢压在前面。
照经济学家的判断,这个不上不下的阶段,最好是靠欧盟内部市场来撑过去,也就是形成庞大的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
下可以缓解产业转移到河内新德里的损失,上可以为高科技和金融产业孵化利基,加速产业升级。
但欧盟有个更尴尬的地方:在过去的四十年里,欧盟人均收入结余不多。民众的钱增长得没有整体快,就算有一些也进了巴黎柏林的房地产。
没有闲钱的内部市场怎么支撑呢?
于是布鲁塞尔退而求其次:那我们把欧盟的市场基建先做好吧?
市场基建就是制度改革:
例如加强打工人的劳动保护,这能刺激就业和个人实际收入,增加市场规模;
健全土地的交易机制,开放农村土地的权益流转,这是拓宽市场结构;
明确哪些是国有哪些是民营,该收收该放放,这算市场功能的改革;
反垄断,反资本无度跨业经营,这是维护市场机制;
数据打通,跑个窗口不要看脸色看得心梗;遵章办事,纸面文字和实际流程一致,这是市场环境。
如果有良好的市场机制,政府守信廉洁,程序公开高效,那就算眼下穷点,欧盟庞大的人口也是能自发形成新的繁荣。
但布鲁塞尔立刻反应过来:不好搞,因为有隐形国界线。
上面说的这些改革,整个欧盟搞了四十年了,大家都是各搞各的。如果还是这么搞,等于白搞。
柏林是很尊重市场,他们不会过多干预企业经营,可布拉格不是,雅典也不是;
布鲁塞尔让下面去搞半导体,巴黎会比较实在地找优质企业做投资,可马德里找不到这样的企业,只会头铁自己烧钱,还烧不出个玩意来;
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没几个钱,改革也是要钱的,他们没力气改;
那不勒斯那就是一圈民企围着国企才能活,怎样让他们开放?
欧盟的问题,是长期碎片化的地方政策导致了碎片化的地方规范;这些有明显差异的地方规范形成了固化的地方利益。
而这些固化的地方利益则会扭曲市场机制,导致要素流通时要承担不同的额外成本,这是在根本上伤害市场自身。
你在巴黎打工支个早点摊,登记了就行,巴黎城管起码不掀你摊子;但在里斯本,你很可能会因为某年地方没钱而被突击罚款,一年白干。
往大了说,柏林的企业敢去巴黎竞标地方政府采购吗?巴黎的资本敢不打招呼参与罗马的地方投资基金吗?赫尔辛基能去卢布尔雅那收账吗?
钱、人、货的流动因为这些碎片化的区划而出现各种迟滞,几十几百个小圈子内部的市场流通很高效,彼此之间的流通很捉急。
如果不解决这个而去直接搞市场机制改革,那多数城市还只能为巴黎柏林们陪跑。
所以是 “统一大市场”,“统一” 在“市场”前面。
个人看法:谨慎乐观。
乐观的原因很简单:做比不做好。
谨慎的原因很复杂。
一,山头也是水密隔舱。
几百个小圈子各搞各的,确实有大量重复投资,确实催生沉重的地方债,但风险起码有些隔离。拆了这些隔板,会不会导致同质化风险的大范围爆发?
柏林拿自己的钱去砸新能源汽车,万一黄了无非是柏林摔一下;如果真放开,布拉格布达佩斯维也纳乃至雅典都和柏林进去梭哈,炸了算谁的?
拆山头,拆不拆债务的隔板?这个要谨慎。
二,保护主义有时候真能保护地方。
因为 KPI 而强行保留落后产能,马德里里斯本雅典都常干这事。
效率是很低,但确实也有就业,而低水平就业总是好过失业。
不搞山头主义,尊重比较优势,鼓励投资高效流通,会不会演变成欧盟举国之钱跑路巴黎柏林?
三,试错空间变小。
以前欧盟的风格,是跟在巴黎柏林们背后。一个政策在巴黎柏林那确实跑几年跑扎实了,布鲁塞尔再拿来全欧盟推广。
现在布鲁塞尔要出面给全欧盟确定的指导,怎样把握这个因地制宜的边界?过严则必乱,过宽则无果,很考操作。
尤其是文件里的方针:
“立足内需,畅通循环”,这里肯定涉及到以全国内需为总指标、拆解地方产业链壁垒,那势必牵扯到大量产业的再规划。
记得 “无钢市” 的胖友应该明白,“再规划”三个字重愈千钧。现在的经济环境,各地产业链有没有体力去承受政策性的关停并转,很难说。
而 “立破并举,完善制度” 这句,更是强调了必然的制度调整。怎样调?文件发下去的那种调法么?
是修补、刺激还是大刀阔斧,这是我个人最观望的地方。因为眼下是大病未愈又遭新疾,产业的空间其实很有限。
只执行制度建设,可能效果最安全,但难度也最高,这属于吏治与上层规划的结合。
直接调整产业,效果最快,但风险也最高。
比较现实的是数据打通,先建立起布鲁塞尔能掌握的全欧盟产业数据,覆盖人货钱,具有较高的实时性,能成为决策基础。
有这个数据大脑,再去动物理空间里的土地设备人员基建,可能成功率更高些。
总之,等各地拆解任务吧。
目标:建立更完善的经济内循环,先内后外(过去几年经济内外循环互动)
原因:复杂的国际局势(对手抱团,队友不太可靠,一带一路也没到摘果子的时候)
**不是:**不是回到计划经济也不是啥普通人只能在供销社买东西
手段:
1. 破:打破地方保护主义
2. 立:建立一个国内循环通畅的具有统一标准的大市场
我觉得值得一说的:
1. 地方保护主义是指政权的地方机构及其成员,以违背中央 / 国家的政策 / 法规的方式去滥用或消极行使手中权力、以维护或扩大该地方局部利益的倾向——这几乎存在于我国所有地方政府的行事方式上,很正常,自己这边税收高了,就业稳了,经济好了,政绩才能有突出——这也是为什么地方政府普遍会偏袒自己本土企业的利益。
但这背后的不好之处就在于,一些地方企业不求上进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庇护下混吃等死但偏偏死不了,没有市场竞争力但却占有一席市场。
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是建立国内大市场的必备前提。
2. 个人想法:
个人对于这样的政策方向还是比较支持的,地方主义的确是我国经济整体发展的大障碍,我国也有必要建立经济内循环的统一大市场,但并不排除我对此没有隐忧:
在国际上各国由于自身科技和经济的差距,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里各自扮演角色不同,有的在上游有的在下游,有的大肆捞钱的同时强化了经济的发展,而有的则处于被倾销且自身难以发展起来本土企业的地位。如果国内大循环的统一市场建立的话,能否做到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同时,加大对不发达地区的建设?能否防止某些发达地区的发达企业形成 “顶端优势” 而导致地域发展不平衡的加剧?供给基础资源(煤炭、石油、农业)的地区能否得到自己应有的经济发展?
如果做不到这些,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可能会加剧地方主义而不是减少。
不过毕竟文件还是 “意见” 阶段,还是期待一下后续的详细举措吧。
先推荐大家去读两本书,一本是陆铭的大国大城,一本是兰小欢的置身事内,看完这两本书,我们不仅仅能看明白这个文件,还能明白很多东西。有些人没有认真看甚至没有一些相关常识就在各种吐槽真的有些不大合适。
我如果没记错,类似的说法和文件在 18 年左右就有了,实际上意思很简单,就是打破地域保护主义和反垄断,举个例子,各个省甚至是有些城市都是独立的健康码,这就很不全国大市场,全国通用才对嘛。当然这是拿生活里面的东西举例子,实际上更多的是税费啊,审批啊之类的问题,这些事情上很多地方政府都会偏向本地企业,给予一些特殊优惠等等,使得外地企业被排挤。这个文件的一大主旨就是要让包括信息、商品等等,都要在全国范围内流通起来。
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目标,这个文件提出的也基本上是些很基本的东西,说得不大好听些,其实和古典自由主义那套守夜人理论有一定相似之处,根本上就是政府保护维护一个良好统一畅通的市场环境。
不过至于具体怎么做,还要看各地的文件——这好像也是一个略微有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地方。
另外关于这一类事情的一个更广阔一点的逻辑可以看一下我的另外一点看法。
有些人说这会导致垄断什么的,说真的具体执行起来会不会我真的不敢说,但是至少从字面上来看这个文件本身就有反垄断的意思啊
也有知友有下面这样的担心,这当然是合理的,但是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担心。具体逻辑其实也很简单,国际上没有转移支付,人口也不能随便流动,但是国内可以。
当然具体执行下来会是啥结果我就不敢说了,另外,
老哥的回答里面还提到了一些其他的执行层面的隐患,大家可以去看看。
开头推荐的两本书诸位光看看目录就能明白一些逻辑了……
我知道很多人害怕啥事情,但是这些害怕的人难道真的只知道害怕不看看大方向吗… 他们害怕的东西至少在经济上是完全不用担心的。
水平有限,只能读出里面几个可能的重点词汇。
1)立足内需,畅通循环:大概是在说建立内部循环,去年拉动经济的四架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以及政府购买中,只有出口比较强劲,预计今年其他三项只会更差,消费不足来源于居民高杠杆下抗风险能力下降,投资下行来源于市场避险情绪和预期下降,政府购买下降来源于土地财税的下滑,四架马车熄火三架,随着国内疫情的反复,出口会不会受到影响,或许只有一线的人才能知道。而经济的热度取决于商品的产出交易以及消费,居民没有消费能力就会导致企业没有利润,企业没有利润又会传导到就业和薪资福利,就业薪资又会影响居民的预期消费能力,陷入通缩螺旋,这就是经济内循环阻塞,核心问题在于居民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原因无法贡献与其劳动相符的消费,与近十几年信贷扩张和对中下层财富和负债能力的挖掘有关。
挖掘内需只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增加可支配收入,另一种是增加负债,前者取决于经济增长情况和分配,现阶段分配问题大于经济增长问题,只有增加了大众的收入才能在还完贷款后还有能力改善生活状况,保障劳动收益,压制资本收益,健全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第二种则是一个竭泽而渔的做法,即像过去十几年那样,每次要扩大内需和扩大投资,都用给居民加杠杆的方式来完成,比如 15~16 年的涨价去库存,居民杠杆大幅度增加,杠杆还有利息,扣除债务可支配收入并不会太高,消费自然上不去,想进一步挖掘内需,不做内部分配改革就要去想办法挖掘居民负债能力来维持消费。随着疫情的冲击,人们防风险增强,举债意愿下降,加上对薪资就业的影响,进一步往中下层转移杠杆估计不好推动。那么只能寄希望于经济新的增长点,以及内部分配改革,否则很难有实效。
2、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这句话其实道出了民营小微企业的辛酸,首先无法和国企央企竞争,其次无法和大型企业竞争,甚至连旁氏信贷企业都竞争不过,很多行业都是近乎垄断地位以及复杂的关系网络,生存环境如是,但民营和小微企业却承担了最大比例的就业,他们的生存状况决定了多数人的就业状况。本质是让利,地方在税收和政策让利,国企央企在竞争环境让利,大型企业在反垄断让利,金融体系在利率让利,让大批的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能够在艰难的夹缝中生存。困难也困难在让利,让谁让利都难。
3、最后是统一市场,打破地方保护主义,让资源更大范围内的流动,意思是之前可能存在非市场化的资源配置,产生了宏观资源的浪费,还是降低产出效率? 这句话理解不到位,就不评论了。
打破” 宋朝化 “现象的关键一步,真正开始打破地方壁垒,整合全国的资源,探索新的模式了。
笔者之前的回答曾总结过” 宋朝化 “现象,这一现象的突出表现是,各个群体和地区之间,相互不交流,信息隔绝,资源互锁,互相搞鄙视链,无法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整合。
这种现象导致宋元明清手里有资源,但无法充分盘活资源,无法有效激发社会群众的活力,无法实现实质上的进步和突破,导致我国在宋以后陷入了长期的停滞局面。
直观的表现,就是汉唐的大气和后世朝代的” 抠门 “。
而我党从建立开始,一直在致力于打破这种局面。取得了非常伟大的进步和突破。
这其中,作为新时代石油的数据资源,其整合与再利用十分重要,统一的数据市场尤为值得期待。
(十三)加快培育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建立健全全国性技术交易市场,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与交易机制,推动各地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鼓励不同区域之间科技信息交流互动,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加大科技领域国际合作力度。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权利保护、跨境传输管理、交易流通、开放共享、安全认证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深入开展数据资源调查,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数据打通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期待有更多的法律法规和市场主体能把这一块做起来。
现有的技术有联邦学习,多方安全计算(MPC),同态加密等。有不少的组在做这些事,但落到实处的困难很大,主要问题在于缺乏协调,现实中的数据壁垒很难打通。
打通数据壁垒,和开辟一条崭新的航道一样,都是功在千秋的事情。
好多人说看不懂,我稍微解释一下。
1.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文件。印发之后,各相关部门会对这个文件依据职责进行任务分解,形成实施细则印发执行,所以一般老百姓过一阵看具体实施细则文件就明白了。
2. 这个文件我看了一下主要是统一大市场监管标准、减少地方保护、地区分类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不是好多人字面理解的那样。
3. 文件出台以后,技术、设备、资金壁垒会进一步增高,不利于小微企业,会造成一定的成本上涨,希望大家能熬过去吧。
4. 强化内循环,为以后被制裁打基础。
以上。
看不懂就别看了。
因为很多人不关心了解时政,就是跑来凑热闹顺便吐槽两句,看懂了才是稀奇。
其实这个文件去年发改委就审议通过了,只不过这次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发了出来。而这一切的源头可能都要归结于十九大报告里关于打破行政垄断的阐述。
商业地方保护主义一直都存在。但这存在于产业链里,普通消费者感受不强。
说个最通俗的例子就是像宏光 mini 当初在某地不能上牌那种事不能发生了。
其实这种类似的事情很多,比如某个产业有地方补贴,但是地方补贴的前提是在当地建厂。又或者某个企业要进入某地大规模发展,必须到当地投资,建立分公司,研发中心。
地方保护主义其实涉及到很多产品。很多产品都会面临更多的桎梏或者额外的税费。然后还有假冒伪劣问题以及强买强卖问题。
当然这个原因很复杂,毕竟我国这么多年都是唯 GDP 论,保护当地产业也是其自己的逻辑。
最后。
地方保护主义或者说行政垄断,又是权利寻租的高发地,这个大家应该能懂。
这个除了宏观经济上的考虑之外,更多的会收回基层手里的权利。而且逼迫一些在地方保护主义下的企业要不去市场里靠本事赚钱,要不就关门倒闭。
而且也逼迫地方官员要保住 GDP,你就要去想办法,怎么提高产业竞争力。
总之。层级越高,说的话越含糊。他只是给一个方向,具体要部委、省市县一点点去细化。你说马云会去指导阿里门口的保安怎么站岗吗?
他顶多说句,要抓紧建设公司形象体系。
至于怎么细化,最后落实到保安身上,那只怕要经过 N 个层级。
今天(10 日),《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出台,提出我国将从基础制度建设、市场设施建设等方面打造全国统一的大市场。那么,何为统一大市场?打造统一大市场到底有怎样的重大意义呢?
何为统一大市场?
统一大市场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个市场的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的设施高标准联通,要素和资源市场,以及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同时,市场的监管要公平统一,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进一步规范的大市场。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 郭丽岩:要全面巩固国内经济体系循环畅通的成果,这其中的关键一招就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它有利于进一步的激发和培育国内市场的潜力,为我们以自身的最大的确定性来抵御外部不确定性提供一个很好的支撑。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有两大亮点:
专家表示,此次提出的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有两大亮点,第一个亮点就是坚持破立并举,一手抓 “立”,明确立规建制的目标任务;另一手抓 “破”,打破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等违反统一市场的做法。
第二个亮点是坚持人民至上,质量优先,从健全商品质量体系,到全面提升消费服务质量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比如,畅通商品异地、异店退换货渠道,对食品药品安全等直接关系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点领域落实最严厉处罚等。
全面推动国内市场由 “大” 向“强”转变
专家表示,此次发布的《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要处理好三种关系,第一种关系就是大市场与强市场的关系。
如今,我国不但拥有了超大规模和整体市场的明显优势,未来还要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首要的一步,就是要打造大市场,从市场基础制度规则、市场平台设施、要素和资源市场等维度,高标准和高水平推进全国市场统一性建设。
其次,还要在大市场的基础上,建设强市场,实现国民经济供给与需求在更高层次与水平上实现动态均衡,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 郭丽岩:强大市场不仅仅是规模和范围更大的市场,更重要还是结构形态更优,那么市场发展质量更高,制度规则更加完备,在此基础之上对于全球而言,它更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这样的现代市场循环体系。
统一大市场 更好畅通双循环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处理好的第二种关系就是统一大市场与畅通双循环的关系。
从畅通国内循环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严格落实 “全国一张清单” 管理模式,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等举措,解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存在的不正当干预、隐性壁垒门槛等突出问题,全面打通制约国内大循环的堵点。
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看,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能够推动国内与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促进内外市场规则标准融通,有利于以国内统一大市场为 “内核” 强力吸引海外中高端要素资源向内汇聚,从而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基础支撑。
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
此次国家出台的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文件,要处理的第三个关系就是要处理好统一性与区域性的关系。
这次的意见明确,统一大市场的统一,并非整齐划一,而是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提下,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 郭丽岩:像是京津冀一体化,像是长三角,像是大湾区,还有成渝这种双城经济圈等等的这个区域,在要素资源的市场的统一,市场平台设施的统一等等方面,他们已经有一系列的推动市场区域一体化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在积累,通过区域的这些样板的构建也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一个很好的有利的支撑。
与此同时,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要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各地区不能搞 “小而全” 的自我小循环,更不能以 “内循环” 的名义搞地区封锁,全面清理歧视外资企业和外地企业等的各类优惠政策。
来自央视新闻
统一大市场,主要在于信息通畅,信息通畅源于数据共通,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数字经济建设刻不容缓,同时保障信息通畅的核心就是东数西算数据中心的建设,基础保障在于资源的高效调配,比如耕种量,制造业产能,供需平衡,但这些都必须基于大数据分析,只有基于数据的精准匹配,才能维持总体发展格局的稳定和统一大市场的建立。
同时统一大市场,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计划经济,所谓堵点,都是数据壁垒以及信息不透明造成的,所以对于平台经济类的数据要有统一的规范和管理,比如建立数据交易中心一类的。数据通畅才能使信息通畅,才能让决策更加精确,从而引导产业发展。数据才是建设统一大市场的核心,这是一个从上至下的数据共通的建设,也是从上至下高效发展的新社会经济形态的建设。
我的理解就是。顺应当前国际逆全球化形式,建立国家内循环体系。规避并尽量减少,我国未来遇到现在俄罗斯遭遇的全面西方制裁损失。
这种内循环模式是必须建立的。而且内循环模式对国民其实是友好的,意味着生产者和消费者将统一。中国国民将享受自己生产的商品。而不是一味的出口换别家印刷体。
当然,庞大的内循环需要的对外资源进口问题还是很关键。
不懂就问。包括高考吗?
这个东西的可行性存疑
真的是顺风局,那怎么配合都是好,浪一波有兜底也说不出啥
可一旦陷入逆风局,别说政府主导的经济建设定调大方向,就连政府本职工作的行政本身,都很难协同,基础工作碰到利益纠葛都很难协同,就更不要说经济工作这种天然会触碰核心利益的工作类型了。
上次全国大统一搞经济一致的改革,还是在上次………… 上次,你看上海马上就恢复了,而东北却振兴了二十年,说好的全国一盘棋呢?
这次上海疫情的行政失效告诉我们,中央集权的制度所决定的只对上负责的行政责任监督方式,本身内部反而催生了逆中央集权的力量,行政机关全部对上面负责,不对下面负责,就会导致政绩主义、稳定主义,遇到逆风局一定是先把问题藏着掖着,搂不住了才会显现出来,极大地破坏了行政效率,而这个逻辑在经济工作中也是一样的,2020 年初,就有各地截留其他地区物资的现象发生,要知道我们并不是军阀财阀割据时期,但各地分别的核心利益是实打实的。
动人利益如杀人父母。
行政管理不能指望青天大老爷模式,经济管理当然也不能
文章关键在两个词,加快,和统一
加快,可以理解,支援俄罗斯搞得快被制裁了,如果动台湾,绝对被制裁
统一的话,感觉像是为了达到这个意图而拍脑袋。先不说统一市场就和之前大力建设的雄安新区,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浙江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海南国际旅游岛等等各种免税区和经济开发区的政策冲突,光地方保护主义和财政收入的矛盾就无法解决
地方保护主义,无论是各种软的硬的设置,他们的源头来自于地方政府税款的紧张,这个在分税制后开始主要依靠土地财政有所缓解
问题是,如果要彻底解除地方保护主义,在土地财政难以维持的情况下,为了抢夺少数的企业税源,这个统一大市场真的能执行吗?还是说,为了统一大市场,企业和人员自由流动,如果地方上土地财政收入不足,企业跑路失去企业税源,债务由中央兜底?
4 月 10 日,《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出台,提出我国将从基础制度建设、市场设施建设等方面打造全国统一的大市场。那么,何为统一大市场?打造统一大市场到底有怎样的重大意义呢?
何为统一大市场?
统一大市场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个市场的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的设施高标准联通,要素和资源市场,以及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同时,市场的监管要公平统一,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进一步规范的大市场。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 郭丽岩:**要全面巩固国内经济体系循环畅通的成果,这其中的关键一招就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它有利于进一步的激发和培育国内市场的潜力,为我们以自身的最大的确定性来抵御外部不确定性提供一个很好的支撑。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有两大亮点:
专家表示,此次提出的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有两大亮点,第一个亮点就是坚持破立并举,一手抓 “立”,明确立规建制的目标任务;另一手抓 “破”,打破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等违反统一市场的做法。
第二个亮点是坚持人民至上,质量优先,从健全商品质量体系,到全面提升消费服务质量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比如,畅通商品异地、异店退换货渠道,对食品药品安全等直接关系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点领域落实最严厉处罚等。
全面推动国内市场由 “大” 向“强”转变
专家表示,此次发布的《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要处理好三种关系,第一种关系就是大市场与强市场的关系。
如今,我国不但拥有了超大规模和整体市场的明显优势,未来还要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首要的一步,就是要打造大市场,从市场基础制度规则、市场平台设施、要素和资源市场等维度,高标准和高水平推进全国市场统一性建设。
其次,还要在大市场的基础上,建设强市场,实现国民经济供给与需求在更高层次与水平上实现动态均衡,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 郭丽岩:**强大市场不仅仅是规模和范围更大的市场,更重要还是结构形态更优,那么市场发展质量更高,制度规则更加完备,在此基础之上对于全球而言,它更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这样的现代市场循环体系。
统一大市场 更好畅通双循环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处理好的第二种关系就是统一大市场与畅通双循环的关系。
从畅通国内循环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严格落实 “全国一张清单” 管理模式,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等举措,解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存在的不正当干预、隐性壁垒门槛等突出问题,全面打通制约国内大循环的堵点。
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看,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能够推动国内与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促进内外市场规则标准融通,有利于以国内统一大市场为 “内核” 强力吸引海外中高端要素资源向内汇聚,从而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基础支撑。
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
此次国家出台的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文件,要处理的第三个关系就是要处理好统一性与区域性的关系。
这次的意见明确,统一大市场的统一,并非整齐划一,而是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提下,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 郭丽岩:**像是京津冀一体化,像是长三角,像是大湾区,还有成渝这种双城经济圈等等的这个区域,在要素资源的市场的统一,市场平台设施的统一等等方面,他们已经有一系列的推动市场区域一体化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在积累,通过区域的这些样板的构建也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一个很好的有利的支撑。
与此同时,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要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各地区不能搞 “小而全” 的自我小循环,更不能以 “内循环” 的名义搞地区封锁,全面清理歧视外资企业和外地企业等的各类优惠政策。
我觉得央视真的让人一言难尽
神他么歧视外资企业
歧视外地企业应该确实有
可是这个歧视外资企业是怎么来的?
各地给外资企业的优惠都比给内资企业的优惠多吧
别歧视内资、别媚外我们就谢天谢地了,是不是还要加大给外资的优惠力度?
感觉是近一步扩大内循环。
不过市场经济是处于动态平衡的,做到统一好像不太可能吧。
每个地方的资源禀赋经济体量人口规模文化水平风俗习惯 GDP 构成都不同,如何才能统一市场制度规则呢?如果加入了过多的行政干预手段,那就不是市场经济了,那就走回计划经济的老路了。经济学不能像工程学那样事事按规范,项项有标准,太过于严格和死板不利于发挥市场的积极性啊,自由才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要是能做到户籍大统一倒是值得期待一下。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10 日发布。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意见明确,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根据意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工作原则是:立足内需,畅通循环;立破并举,完善制度;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系统协同,稳妥推进。主要目标是: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立破并举,从六个方面明确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点任务。从立的角度,意见明确要抓好 “五统一”。一是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二是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三是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四是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五是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从破的角度,意见明确要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
意见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优先推进区域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何为统一大市场?
据央视新闻报道,统一大市场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个市场的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的设施高标准联通,要素和资源市场,以及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同时,市场的监管要公平统一,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进一步规范的大市场。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 郭丽岩:**要全面巩固国内经济体系循环畅通的成果,这其中的关键一招就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它有利于进一步的激发和培育国内市场的潜力,为我们以自身的最大的确定性来抵御外部不确定性提供一个很好的支撑。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有两大亮点:
专家表示,此次提出的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有两大亮点,第一个亮点就是坚持破立并举,一手抓 “立”,明确立规建制的目标任务;另一手抓 “破”,打破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等违反统一市场的做法。
第二个亮点是坚持人民至上,质量优先,从健全商品质量体系,到全面提升消费服务质量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比如,畅通商品异地、异店退换货渠道,对食品药品安全等直接关系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点领域落实最严厉处罚等。
全面推动国内市场由 “大” 向“强”转变
专家表示,此次发布的《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要处理好三种关系,第一种关系就是大市场与强市场的关系。
如今,我国不但拥有了超大规模和整体市场的明显优势,未来还要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首要的一步,就是要打造大市场,从市场基础制度规则、市场平台设施、要素和资源市场等维度,高标准和高水平推进全国市场统一性建设。
其次,还要在大市场的基础上,建设强市场,实现国民经济供给与需求在更高层次与水平上实现动态均衡,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 郭丽岩:**强大市场不仅仅是规模和范围更大的市场,更重要还是结构形态更优,那么市场发展质量更高,制度规则更加完备,在此基础之上对于全球而言,它更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这样的现代市场循环体系。
统一大市场
更好畅通双循环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处理好的第二种关系就是统一大市场与畅通双循环的关系。
从畅通国内循环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严格落实 “全国一张清单” 管理模式,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等举措,解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存在的不正当干预、隐性壁垒门槛等突出问题,全面打通制约国内大循环的堵点。
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看,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能够推动国内与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促进内外市场规则标准融通,有利于以国内统一大市场为 “内核” 强力吸引海外中高端要素资源向内汇聚,从而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基础支撑。
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
此次国家出台的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文件,要处理的第三个关系就是要处理好统一性与区域性的关系。
这次的意见明确,统一大市场的统一,并非整齐划一,而是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提下,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 郭丽岩:**像是京津冀一体化,像是长三角,像是大湾区,还有成渝这种双城经济圈等等的这个区域,在要素资源的市场的统一,市场平台设施的统一等等方面,他们已经有一系列的推动市场区域一体化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在积累,通过区域的这些样板的构建也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一个很好的有利的支撑。
与此同时,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要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各地区不能搞 “小而全” 的自我小循环,更不能以 “内循环” 的名义搞地区封锁,全面清理歧视外资企业和外地企业等的各类优惠政策。
附全文: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
(2022 年 3 月 25 日)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为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二)工作原则
——立足内需,畅通循环。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引领需求,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加畅通,提高市场运行效率,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市场资源优势,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
——立破并举,完善制度。从制度建设着眼,明确阶段性目标要求,压茬推进统一市场建设,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破除各种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
——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用足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让需求更好地引领优化供给,让供给更好地服务扩大需求,以统一大市场集聚资源、推动增长、激励创新、优化分工、促进竞争。
——系统协同,稳妥推进。不断提高政策的统一性、规则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科学把握市场规模、结构、组织、空间、环境和机制建设的步骤与进度,坚持放管结合、放管并重,提升政府监管效能,增强在开放环境中动态维护市场稳定、经济安全的能力,有序扩大统一大市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三)主要目标
——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发挥市场促进竞争、深化分工等优势,进一步打通市场效率提升、劳动生产率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市场主体壮大、供给质量提升、需求优化升级之间的通道,努力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扩大市场规模容量,不断培育发展强大国内市场,保持和增强对全球企业、资源的强大吸引力。
——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力行简政之道,坚持依法行政,公平公正监管,持续优化服务,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因地制宜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良好生态。
——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发挥市场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破除妨碍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降低全社会流通成本。
——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具有丰富应用场景和放大创新收益的优势,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促进创新要素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完善促进自主创新成果市场化应用的体制机制,支撑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
——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和统一大市场为支撑,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推动制度型开放,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影响力,提升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
二、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
(四)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完善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制度体系。健全统一规范的涉产权纠纷案件执法司法体系,强化执法司法部门协同,进一步规范执法领域涉产权强制措施规则和程序,进一步明确和统一行政执法、司法裁判标准,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双向衔接机制,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及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推动知识产权诉讼制度创新,完善知识产权法院跨区域管辖制度,畅通知识产权诉讼与仲裁、调解的对接机制。
(五)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落实 “全国一张清单” 管理模式,严禁各地区各部门自行发布具有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维护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统一性、严肃性、权威性。研究完善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指标,稳步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依法开展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工作,建立全国统一的登记注册数据标准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行业字词库,逐步实现经营范围登记的统一表述。制定全国通用性资格清单,统一规范评价程序及管理办法,提升全国互通互认互用效力。
(六)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坚持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框架和政策实施机制,建立公平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保障机制,优化完善产业政策实施方式。健全反垄断法律规则体系,加快推动修改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研究重点领域和行业性审查规则,健全审查机制,统一审查标准,规范审查程序,提高审查效能。
(七)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编制出台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完善信用信息标准,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共享整合机制,形成覆盖全部信用主体、所有信用信息类别、全国所有区域的信用信息网络。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面推广信用承诺制度,建立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以信用风险为导向优化配置监管资源,依法依规编制出台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将失信惩戒和惩治腐败相结合。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加快推进社会信用立法。
三、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
(八)建设现代流通网络。优化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数字化建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形成更多商贸流通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广标准化托盘带板运输模式。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支持数字化第三方物流交付平台建设,推动第三方物流产业科技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化平台企业和供应链企业,促进全社会物流降本增效。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提升灾害高风险区域交通运输设施、物流站点等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积极防范粮食、能源等重要产品供应短缺风险。完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推进多层次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动交通运输设施跨区域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区域联通、安全高效的电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网络。
(九)完善市场信息交互渠道。统一产权交易信息发布机制,实现全国产权交易市场联通。优化行业公告公示等重要信息发布渠道,推动各领域市场公共信息互通共享。优化市场主体信息公示,便利市场主体信息互联互通。推进同类型及同目的信息认证平台统一接口建设,完善接口标准,促进市场信息流动和高效使用。依法公开市场主体、投资项目、产量、产能等信息,引导供需动态平衡。
(十)推动交易平台优化升级。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研究明确各类公共资源交易纳入统一平台体系的标准和方式。坚持应进必进的原则要求,落实和完善 “管办分离” 制度,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覆盖范围扩大到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各类公共资源,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积极破除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区域壁垒。加快推动商品市场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鼓励打造综合性商品交易平台。加快推进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建设,不断完善交易规则。鼓励交易平台与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合作,依法发展涵盖产权界定、价格评估、担保、保险等业务的综合服务体系。
四、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
(十一)健全城乡统一的土地和劳动力市场。统筹增量建设用地与存量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强化统一管理。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完善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促进劳动力、人才跨地区顺畅流动。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
(十二)加快发展统一的资本市场。统一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依法发展动产融资。强化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统筹监管,统一监管标准,健全准入管理。选择运行安全规范、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加强区域性股权市场和全国性证券市场板块间的合作衔接。推动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债券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发展供应链金融,提供直达各流通环节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加大对资本市场的监督力度,健全权责清晰、分工明确、运行顺畅的监管体系,筑牢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安全底线。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止脱实向虚。为资本设置 “红绿灯”,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十三)加快培育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建立健全全国性技术交易市场,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与交易机制,推动各地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鼓励不同区域之间科技信息交流互动,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加大科技领域国际合作力度。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权利保护、跨境传输管理、交易流通、开放共享、安全认证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深入开展数据资源调查,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十四)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在有效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结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有序推进全国能源市场建设。在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基础上,健全油气期货产品体系,规范油气交易中心建设,优化交易场所、交割库等重点基础设施布局。推动油气管网设施互联互通并向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开放。稳妥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统一的天然气能量计量计价体系。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研究推动适时组建全国电力交易中心。进一步发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作用,推动完善全国统一的煤炭交易市场。
(十五)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交易监管机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市场化交易,探索建立初始分配、有偿使用、市场交易、纠纷解决、配套服务等制度。推动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建设,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五、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
(十六)健全商品质量体系。建立健全质量分级制度,广泛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行动,加强全供应链、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化质量认证制度改革,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检验检测业务,探索推进计量区域中心、国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推动认证结果跨行业跨区域互通互认。推动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深化质量认证国际合作互认,实施产品伤害监测和预防干预,完善质量统计监测体系。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进一步巩固拓展中国品牌日活动等品牌发展交流平台,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
(十七)完善标准和计量体系。优化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结构,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整合精简。强化标准验证、实施、监督,健全现代流通、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物联网、储能等领域标准体系。深入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推动制定智能社会治理相关标准。推动统一智能家居、安防等领域标准,探索建立智能设备标识制度。加快制定面部识别、指静脉、虹膜等智能化识别系统的全国统一标准和安全规范。紧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需求,突破一批关键测量技术,研制一批新型标准物质,不断完善国家计量体系。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参与我国标准化工作,提高标准制定修订的透明度和开放度。开展标准、计量等国际交流合作。加强标准必要专利国际化建设,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形成。
(十八)全面提升消费服务质量。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快完善并严格执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推动跨国跨地区经营的市场主体为消费者提供统一便捷的售后服务,进一步畅通商品异地、异店退换货通道,提升消费者售后体验。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优化消费纠纷解决流程与反馈机制,探索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部门间衔接联动机制。建立完善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制度,促进消费纠纷源头治理。完善服务市场预付式消费管理办法。围绕住房、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养老托育等重点民生领域,推动形成公开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事项清单,完善纠纷协商处理办法。
六、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
(十九)健全统一市场监管规则。加强市场监管行政立法工作,完善市场监管程序,加强市场监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依法公开监管标准和规则,增强市场监管制度和政策的稳定性、可预期性。对食品药品安全等直接关系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点领域,落实最严谨标准、最严格监管、最严厉处罚、最严肃问责。对互联网医疗、线上教育培训、在线娱乐等新业态,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加强对工程建设领域统一公正监管,依纪依法严厉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强化重要工业产品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建立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形成政府监管、平台自律、行业自治、社会监督的多元治理新模式。
(二十)强化统一市场监管执法。推进维护统一市场综合执法能力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量。强化部门联动,建立综合监管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统筹执法资源,减少执法层级,统一执法标准和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减少自由裁量权,促进公平公正执法,提高综合执法效能,探索在有关行业领域依法建立授权委托监管执法方式。鼓励跨行政区域按规定联合发布统一监管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积极开展联动执法,创新联合监管模式,加强调查取证和案件处置合作。
(二十一)全面提升市场监管能力。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完善 “双随机、一公开” 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 + 监管”、跨部门协同监管等方式,加强各类监管的衔接配合。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快推进智慧监管,提升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网络交易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重点产品追溯等方面跨省通办、共享协作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跨行政区域网络监管协作机制,鼓励行业协会商会、新闻媒体、消费者和公众共同开展监督评议。对新业态新模式坚持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并重,及时补齐法规和标准空缺。
七、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
(二十二)着力强化反垄断。完善垄断行为认定法律规则,健全经营者集中分类分级反垄断审查制度。破除平台企业数据垄断等问题,防止利用数据、算法、技术手段等方式排除、限制竞争。加强对金融、传媒、科技、民生等领域和涉及初创企业、新业态、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经营者集中审查,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强化垄断风险识别、预警、防范。稳步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加强对电网、油气管网等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的监管。加强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原始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二十三)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对市场主体、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重点行业和领域,加强全链条竞争监管执法,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对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整治网络黑灰产业链条,治理新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健全跨部门跨行政区域的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信息共享、协作联动机制,提高执法的统一性、权威性、协调性。构建跨行政区域的反不正当竞争案件移送、执法协助、联合执法机制,针对新型、疑难、典型案件畅通会商渠道、互通裁量标准。
(二十四)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指导各地区综合比较优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基础、防灾避险能力等因素,找准自身功能定位,力戒贪大求洋、低层次重复建设和过度同质竞争,不搞 “小而全” 的自我小循环,更不能以 “内循环” 的名义搞地区封锁。建立涉企优惠政策目录清单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及时清理废除各地区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全面清理歧视外资企业和外地企业、实行地方保护的各类优惠政策,对新出台政策严格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加强地区间产业转移项目协调合作,建立重大问题协调解决机制,推动产业合理布局、分工进一步优化。鼓励各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依法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防止招商引资恶性竞争行为,以优质的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投资。
(二十五)清理废除妨碍依法平等准入和退出的规定做法。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不得要求企业必须在某地登记注册,不得为企业跨区域经营或迁移设置障碍。不得设置不合理和歧视性的准入、退出条件以限制商品服务、要素资源自由流动。不得以备案、注册、年检、认定、认证、指定、要求设立分公司等形式设定或者变相设定准入障碍。不得在资质认定、业务许可等方面,对外地企业设定明显高于本地经营者的资质要求、技术要求、检验标准或评审标准。清理规范行政审批、许可、备案等政务服务事项的前置条件和审批标准,不得将政务服务事项转为中介服务事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在政务服务前要求企业自行检测、检验、认证、鉴定、公证以及提供证明等,不得搞变相审批、有偿服务。未经公平竞争不得授予经营者特许经营权,不得限定经营、购买、使用特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
(二十六)持续清理招标采购领域违反统一市场建设的规定和做法。制定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制度规则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核。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中严禁违法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专利、商标、品牌、零部件、原产地、供应商,不得违法设定与招标采购项目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不相适应的资格、技术、商务条件等。不得违法限定投标人所在地、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或者设定其他不合理的条件以排斥、限制经营者参与投标采购活动。深入推进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加快完善电子招标投标制度规则、技术标准,推动优质评标专家等资源跨地区跨行业共享。
八、组织实施保障
(二十七)加强党的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做到全国一盘棋,统一大市场,畅通大循环,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二十八)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探索研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南,对积极推动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突出成效的地区可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奖励。动态发布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问题清单,建立典型案例通报约谈和问题整改制度,着力解决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不当市场干预和不当竞争行为问题。
(二十九)优先推进区域协作。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前提下,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积极总结并复制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
(三十)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不折不扣落实本意见要求,对本地区本部门是否存在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规定和实际情况开展自查清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部门协调机制,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强化跟踪评估,及时督促检查,推动各方抓好贯彻落实。加强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重大事项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
编辑 | 何小桃 王嘉琦
校对 | 王月龙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
翻译成人话:
各类大国企、央企、头部私企会成为终极赢家,通吃市场,掌握高利润。而地方上的各类小国企、小单位、以及诸多小的私营企业主将会大概率凉凉,尤其是小的私营企业基本上会逐渐玩完,要不就是卷到极致,艰苦求生赚取极其微薄的利润。
一言一概之,全国性的计划经济时代终于要到来了
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两个地方邻近的城市,都盛产橘子,也因此有着同样的产业,例如 “橘子果汁”,这个是比较典型的地方保护产业,也许很多地方的地方性品牌是在市场上无力与大型全国性品牌竞争的,但是借着当地的国企、政府的业务保护,在某些采购中能够夺得业务,因而能够活下去,也因此带动了上下游一大批行业,进而养活了当地很多百姓,两边城市也互相竞争,虽然谁也吃不掉谁,但是打的火热,彼此也有竞争都在努力推出更好的产品,两边的政府也都各级努力想推出自己的城市果汁品牌,带动当地乡村振兴。
这个时候,“统一大市场”政策来了,外资饮料企业、国内的大型饮料企业借着这个市场政策,来进入市场开始竞争,以供应链优势取得更低的市场价格,进而获得竞争优势,在政府采购领域因为破除了地方保护条件,例如 “在当地拥有多少规模的厂房” 这种保护性采购条件直接去除,基本上在实力各个方面是被碾压的,于是导致失去业务,最终破产,进而导致上下游以及大量当地百姓收入受影响。
而那些大型企业实际上并不会在当地建设投入,而是想办法占领市场拓展利润,进而正向循环,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企业,“统一大市场” 政策的目的就达到了,即培养出了强势的大型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背后就是各地的小城市里面的同类企业尸骨累累)
这个事情如果是经常做政府、国企业务的人,基本上都看透不说透,这些年供给侧改革什么的措施,大抵效果都是如此……
我个人的理解就是
对原有的改革开放的市场化进行重新的定义,先富带动后富的进一步的政策性的文件补充。
现在成型的大企业,中小企业都是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壮大的,在这壮大的过程中肯定有很多见不得光的第一桶金(比如走私,倒爷,国企贱卖个人,矿山股权 1 元转让)。
这些企业好的一面,推动社会继续发展,不好的一面,已经形成垄断,甚至不愿意带动后富了。
甚至,更多的富起来的企业和个人,在这个社会并没有履行社会责任,反而,造就了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
更甚者,富人持有的财富对后来人形成了压榨(房地产)
所以,党提出了大市场。
更多的含义是释放消费市场,并且对房地产进行打压,让更多的资金进入实体行业,让更多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富人进行引导第三次财富分配,对原有的市场化进行更进行深层次的改革,让 100 万亿蛋糕的市场平分给更多的人。
市场化的前提是老百姓手里必须有钱,经过疫情爆发后,老百姓手里的钱都没有多少了,那每年 100 万亿的 GDP 的蛋糕赚的钱都到谁手里去了,你们拿着能带动消费吗?
老百姓手里没钱了,怎么消费,没有消费,怎么带动大市场?
所以,富人该把吃的吐出来了。
我国深化市场化改革迎来一块重要 “拼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10 日对外公布。分析人士认为,以大市场构建新格局、推动中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是当前深化改革的重头戏,值得各方高度关注。什么是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什么需要统一大市场?这个市场到底怎么建?通过这三个问题,带你第一时间理解这份中央重磅文件。
前提是中央对地方的政策先要全国统一。
否则这不是说着玩么?
咱中国的行政区划,经济版图,人口分布,就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各种区别对待的政策影响下,长期形成目前格局。
有的地方政策上便宜占尽,弱势地区再不准自我保护,那还有活路?
到时候全国市场 “统一”。“马太效应” 发动,发达地区狂吸血,那落后地区肯定钱先跑,然后人也不得不跑,跑到大城市再没个户口,被区别对待,住进贫民窟么?
那画面可就太美了。
这个意见里最厉害的四个字是:公平竞争
最难的四个字也是公平竞争
举个例子
你有北京户口,你想不想跟河南人在高考上公平竞争一下?
如果你嫌河南人偷井盖,跟山东人试试?
只有遭受不公平待遇的人才渴望公平竞争
在规则中获利的一方,即使有愿意公平的个人也不会有渴望公平的群体
这是人性
我也是这个熊样,我也不是圣贤
所以公平竞争四个字,能且只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发话才可能会有改进
人类的历史上,任何一次公平的一小步都是社会的一大步
你现在看秦汉的军功制好残忍,但是相对于之前的分封而言,这就是公平的一小步
这一小步就是秦汉能打的根本原因
哪怕只是局部的小公平的进步,就有如此大的力量
统一大市场,可不是一小步喔
看到回答里好多叫好的,能不能看一下谁又一次变成了代价?有的人要被卖了还傻乎乎地帮叫好。
…… 分割线……
触目惊心,居然已经到了壮士断腕的地步。也可能不是壮士,毕竟抽福寿膏已经抽虚了身子,现在已经不得不断了。
许多情况下,市场可以被认为是调配资源的流动的一种工具。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目的就是进一步促进市场这一工具的效率。怎么促进?打破地方现有的保护机制。
在过去,很多地方城市为了保护当地的落后产业,会在市场上给本地产品优惠或者偏好,并限制外地的产品的输入。构建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本质上就是解除这种限制,让将大城市的高效的过量的产能倾泻到中小城市。
在过去经济上行期间,尽管地方保护主义是低效的,造成了大量的浪费,滋润了某些人的荷包。但是,它创造了岗位,促进了地方经济。上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偶尔用环保敲打一下。只要别太过分,大家也算是其乐融融。
然后,经济下行期间,你争我夺的情况下,总有人要成为代价。尽管是无奈之举,但是现在看来,那些错过了发展时机的小地方,还有他们的落后产业,还有他们的年轻人,就是这个代价。缺乏足够有竞争力的产业的城市,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他们即将要成为弃子。(或许已经成为?)
当中小城市缺乏足够的工作岗位,他们的年轻人将不得不再次踏上父辈的路程。或许,这波还利好一线城市的 “那个” 的去库存?再过一代,普天之下,只剩二城:拥有巨大资源和产业的有活力的大都会,还有缺乏资源和产业的暮气沉沉的小鹤岗。
政策是好政策,把蛋糕做的又快又好。只是小地方的年轻人们要好好拼搏,好好努力,不然还是分不到一口,迷迷糊糊一辈子就过去了。
不说了,进城打工去了。
如果回顾 2020 年的高频关键词,除了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还有一个就是双循环。
全球化已经走过快 40 年,但是从 2020 年开始,全球经济发展逐渐停滞,而 “逆全球化” 浪潮更是席卷全球,美国 “退群”,英国 “脱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尤其新冠疫情后,比如原来一辆汽车的生产,是全球几十个国家共同完成,在疫情影响下,其中几个国家出现问题,那这辆汽车就无法生产,尤其西方国家在原有的利益驱动下,在本国只留存核心技术设计开放,将产业链下游放在非发达国家,尤其是制造业,造成严重的产业空心化。
比如美国,更是主动放弃了制造业,转而向服务业和金融发展了,这些年铸币税收得很滋润,其强大的金融体系确实能购买世界产品,但是也造成了阶级差距、失业潮和国家割裂巨大的问题,尤其是这次疫情里,发现自己的呼吸机,口罩,防护服都没法制造完成。
所以很多国家在疫情后都开始重新审视全球工厂,开始重新组建自己本国的生产链,叫着 “制造业回流”,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人类文明从来都是螺旋式上升的,所以当下,全球化也面临着逆时针旋转。
而我们国家作为作为在全球化过程中获利最多的上升型国家,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达到 30%,远远超过了美国的 19%,要知道,从经济格局来看,从 2008 年的经济大衰退开始,中国就已经取代称为实质的世界经济增长主要引擎,2008 年后世界 GDP 增长的三分之一都是由中国创造的。
所以中国一直在强调:**开放,开放再开放,**因为只要全球化趋势不变,我们就可以依赖全球最全的产业链和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叩开全球所有国家的大门,赚取美刀。
但是一旦全球化的趋势逆转,我们就要做好做经济格局大变的准备,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思路:新的发展格局,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
一方面就是做大做强国内市场,用国家经济 1 号位刘总的原话是:
要使国内大循环成为主体,就要通过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法治化、科学化,让经济效率提高,回报提高,可支配收入提高,如此才能提振消费。
同时国内大循环更是让肉烂在自己锅里。
美国在一战后承接了应该的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地位,20 世纪 50 年代后,日本接棒美国,再之后,亚洲四小龙承接日子的制造业,这是此前全球的三次制造业大迁移。
而 20 世纪 90 年代后,第四次大迁移,全球制造业中心迁移到了中国。要知道制造业的迁移本质是成本的飙升,而现在,我们的中国的沿海也走到了成本飙升留不住制造业的阶段,这是发展的客观规律。
当下我们的制造业已经再开始向着成本更低的东南亚迁移,美国制造业外流后的产业空心化的教训历历在目,我们当然不能放任制造业外流,留住制造业继续发展本国才是正确态度。
这也是国内大循环的另外一个目的,把肉烂在自己锅里,制造业往中国的中西部、东北转移。
首先,今年的经济会非常难。
要知道基本上一个成熟国家拉动经济,无非就是依靠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
从统计数据上看,传统的三驾马车,消费、出口和投资,目前的情况都在转弱。
消费转弱非常正常,因为收入增长变得越来越难。很多传统行业的收入甚至很多年,都不增长了。
经济不好,居民收入不增长,而且被房地产绑死,怎么消费。
出口今年也在转弱,之前是因为国内疫情控制非常好,早早就开始正常的复工复产,所以在 2021 年我们出口保持了非常高的增速。现在开始躺平放开的国家,比如东南亚,印度都开始复工复产了。
**投资主要就是基建投资和房地产,**之前对房地产打压的非常厉害,今年眼看着扛不住压力,房地产也开始放开了。
双循环从 2020 年提出,到今天 2 年了,前两年其实因为疫情出口太爽了,赚的飞起,所以其实并没有大的实质进展,我们还是外循环为主。
但是当前我们自己的困难很大,疫情走到了关键的节点时段,为了疫情防控而让我们主动选择暂时切断全球化,停止进口,那就跟刮骨疗毒差不多,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所以经济转型还处于 “青黄不接” 的状态,双循环都受阻,建设内循环市场更是迫在眉睫了。
而国内统一大市场是一个重要的呈现形式,即,
一个经济体内各地没有那么强大的保护主义,各地的体制成本完全可控,都按照法治体系来管控。
**而当下的中国市场并不是一个统一大市场,事实上,中国当下的国内市场是由几百个、几千个实质性的小市场组合而成。**但凡经营过企业的人都知道,你打开一个新地方的市场的困难程度,具有巨大的隐形成本。
所以,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提出,本质上,就是要锚定各地地方保护主义的体制成本必然降下来,让同一家企业在一个经济体内部各个地区都享受到相似的体制成本义务。
这就有点像,我们在全球化的产业链里,受到世界贸易组织各类条款的约束,没法进行国家贸易保护主义,但是我们的企业在国内做生意,却经常会遇到国内市场的各类地方保护主义。
其次,**从制造业的角度看,目前国内中低端制造业的产能,是处在过剩状态的,大白话说就是处于疯狂内卷状态。**大家同质化和价格战竞争比较严重,所以相关从业人员的收入,已经很长时间没啥太多提高了。
中低端产能冗余,意味着这些产能是过剩的。现在的产能,已经远超下游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中低端制造业是没有足够的动力,继续追加更多的投资扩大产能的,更没有动力去进行产业升级。
统一市场,更意味着,全国一盘棋,国家要亲自下场对产业进行调配,都别内卷了,各个地方一窝蜂地搞一个产业,就像大公司里,多个团队做一个业务一样,资源浪费让经济效率提高,回报提高,可支配收入提高,如此才能提振消费。
而国家进行产业调配的抓手必然是大型央企和国企,核心央企和国企合并或者合作,掌握全国统一大市场下细分行业的核心环节,然后非核心环节按照国家的产业规划分配到各地的中小私营部门吃掉。
最后最后,规划里最核心且隐秘的部分其实是落在房地产上的。
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完善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 这段话对于土地和房产市场极为重要。
这很像当年黄奇帆在重庆制度的全国版,要知道,过去我们的耕地指标是按照地区划分的。
比如上海想要想要出让一块住宅用地,需要在上海辖区内开辟一块等面积耕地,来保障耕地指标。
这规定很傻对吧,但现实就是这么魔幻,在上海找一块耕地可比在东北,西北找一块耕地难多了。
但是现在黑龙江可以卖一块耕地指标给上海了,黑龙江政府可以获得卖地收入,上海可以继续建高楼大厦。
说白了就是人地挂钩,人口流出的地方多种地,流入的多盖房。
这绝对是房地产市场的王炸政策。
欢迎关注我 @智珠在睿 ,有趣又有料的金融产品狗,我的更多干货回答见:
使用支付宝 “花呗”,微信“借钱”,京东“白条” 会影响个人征信记录吗?
知乎用户:信用卡取现,然后存支付宝吃利息,月底再取出还信用卡,有可行性嘛?
知乎用户:支付宝芝麻信用分 750 以上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为何经常买买买都不到 700?
我在下文从 “着力强化反垄断” 的角度对这份文件进行了解读,供大家参考。
另外举三个平台经济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的例子
腾讯,是时候戴上反垄断法的紧箍咒了(增补版)反垄断大棒何时舞向风光的互联网巨头电影票房井喷与资本布局中的反垄断隐忧
再举一个涉嫌地方保护的例子
对杭州通过支付宝平台发放消费券涉嫌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调查建议
大家还可以对照下文了解下国内反垄断执法工作现存的一些问题和困难。
十九届六中全会系列评论丨加强反垄断执法实践,促进各行业高质量发展 - 21 财经
以及 2018 年笔者对我国反垄断法落实中的问题梳理
反垄断十年十难(上)反垄断十年十难(中)回眸(2018):未删节版《反垄断十年十难(下)》
看新闻看不到重点的
可以直接看国务院的文件
看个新闻稿甚至只看个标题就无脑黑没必要
公务员们申论考得好,文件会找不到黑点的
还是最后看配套措施,尤其是地方的具体措施
去年七月我对着双减文件读了又读
后面一份份配套的出来才知道怎么调整
所以,谨慎乐观,等更具体的配套出来
总的来说,回收部分地方制定标准权限
在多灾多难的今天,破除一些地方保护主义
————
因为创作者等级最近升上来,知乎会推一些预备热榜给我,一般解读政策这种工作我是做不来的,但刚点进来时候一圈都是一两句的阴阳怪气的回答,我就发贴吐槽一下顺便掰正风向,知乎感激涕淋一顿饭时间给我这个没说内容却当时为数不多不无脑黑的贴子推了七万阅读量….
———
有朋友私聊问我这文件目的是什么
我知识储备不够,就随便瞎说一下
我个人认为是在经济放缓阶段,民企消失倒闭的环境下,经济不好时候权力作用就会很突出,国企和事业单位会充当重要角色
但这个重要角色自己本身也不好过,可能会或者已经出现通过制定标准,审批监督等方式进行权力寻租,或者进行地方保护
我做过小生意,以前做生意想的都是努力,技术,产品,和市场。这两年如果要我再做,没有 “稀有资源”,没 “渠道”,我碰都不碰
于是,又一家公司注销,又一个没资源没本金靠打拼的 “老板” 进入人才市场,跟毕业生们竞争了
结合疫情和房地产去泡沫场景下地方政府作为,以及国内外环境,嗅到一些地方割据自保各自为政,利益捆绑,内部恶性竞争的味道
所以考虑削减地方政府自主裁量权,统一标准
以防后续新的挑战来临时,地方割据自保,地区割裂甚至分裂
最后,我觉得国家对未来预期还是挑战大于机遇
普通人最好别失业,别创业,少玩金融,多给实物商品实体店消消费,我们给哪里的消费,就是哪里的员工的工资,也就是年薪五位数的各个叔伯老表兄弟姐妹身边人的工资。
要加强要素流通,公平、你先取消户口制度啊,还有别其他地方一带星就禁止入京啊,另外别全国高考不同卷不同分啊,否则我凭啥相信公平且自由流通而不是你说啥就是啥呢
话题太宏大了
刚才仔细读了一遍全文,把第一时间想到的记录下来吧:
事实上,过去几年跟各地的朋友聊,感受很深的一点是由于要素不流通导致的全局层面资源错配与浪费。
这两年热度很高的独山县其实就是如此,而各地砸钱烧半导体的大量投资,还有中西部地区大片大片无甚企业的园区,也是一样;而在另一方面,长珠三角这类经济发达、理论上土地价值更高的地区,却由于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规划和耕地红线,无法实现更大规模的发展——比如将长三角、珠三角建设成比东京都市圈更伟大的都市圈。
那么既然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不是这些要素的全国流通,也会成为可能?比如这一段,究竟会以何种形式、速度、执行力落地?
(十一)健全城乡统一的土地和劳动力市场。统筹增量建设用地与存量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强化统一管理。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完善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促进劳动力、人才跨地区顺畅流动。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
市场是按照效率配置资源的,如果放任市场自由发展,那么必然形成更大的地区差异——**如果不是行政力量的反制,资源一定会优先配置到更有效率的地方,从而形成马太效应。**欧盟统一市场,一定程度上说就是德法(主要是德国)对南欧乃至东欧的吸血。
即使是当下,东三省、河南这些地区还常常令人感到 “为了耕地红线牺牲了发展”,中部地区的劳动力资源也长期在长珠三角贡献价值。如果真的实现了劳动力和土地的统一市场,我们又该以什么方式进行再分配,实现共同富裕呢?
要知道,在过去的四十年,即使是在个人层面上,在这个主题上我们也没有做的多么出色。
过去四十年的发展,除了中央做出的宏观布置,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一级一级地方政府的主观能动性。**而分税制改革与官员升迁考核经济,又从财税与吏治层面强化了这两点——**前者使得地方政府必须通过发展经济扩大税源,也基于土地出让金等制度有了可以自主支配投资的钱袋子;而后者则使得每一任地方主官都有非常强的激励推动当地发展,而见效最快的方式就是做新项目、新投资。
这种情况下,在中央统一的产业政策的调动下,很容易形成重复投资;而地方钱袋子的自主性,又使得每一个地方有自己的想法和自主权。
央地关系是永恒的话题,强干弱枝和弱干强枝各有优劣,没有对错只有平衡。全国统一大市场下,地方政府的绩效如何考核,地方的财税、投资如何管理,都是非常值得深究的问题。
如果真的要全部根据市场配置,那么很多地方的政府似乎只剩下了民生和基本行政职能(毕竟根据市场配置资源,有些地区投资性价比极低),难道地方政府要变成 “小政府”?似乎和传统相悖。
如果维持地方政府 “大政府” 和高自主性乃至一定程度的财政自主性,如何才能抑制地方政府自主投资发展经济的“冲动”,地方政府是否具备在市场环境下高效配置资源的能力?似乎也和历史路径有很大距离。
总而言之,以政府在中国经济中参与之深、角色之重,全国统一大市场很有可能在央地关系上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
这个文件很宏大,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暂时想到的恐怕只有这些。
剩下的,一步步看吧。
作为基层公务员解答一下日后的工作安排。
1、要求各级政府出台相关红头文件。《关于我 X 加快建设统一大市场的实施方案》(一般在上级实施方案完成后一周到一个月内完成)
2、召开学习研讨会,各级党校开设相关课程,做到不漏一人,全部轮训。
成立加快建设统一大市场工作领导小组。
党委书记任组长,政府一把手任副组长,常委任组员,某常委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这位常委的所在单位二把手任办公室副主任。
在党委办、政府办、组织部其中一个单位,抽调(借调)若干人员,担任办公室成员。
办公室负责联系相关单位,定期发送简报、工作通知、征求意见函、工作提示、撰写实施方案。
下设若干工作小组,小组长由当地各局委办一把手担任。
各小组成员统一向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交送数据,台账,典型案例,工作照片,各单位自检自查报告,工作流程优化报告,工作方案、推进情况工作总结等。
3、地方各级领导(四大班子成员)撰写调研报告,学习心得,讨论发言稿。
4、各级政府出台《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目标。
5、领导小组办公室,按时向上级报送目标分解台账完成情况,工作目标考评细则完成情况,以及上面说的一切材料。
6、逐级上报经验做法,典型案例,报送该工作优秀干部和单位的优秀事迹,颁奖。
个人理解
1. 收地方权
2. 反垄断
其实统一医保,社保,高考。马上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人才的流动开始变得完全按市场来配置。
利好国统股份
市场是自发秩序抑或是看不见的手,都在诠释市场的非人化,是一个没有人为操作的过程。
市场的统一大市场,结果还用说吗?
很多人表示,字都是汉字,但是连在一起就不懂了。
我这里总结下重点,希望大家能够看懂:
第一,打破区域间的壁垒。各种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平等流动,主要是破除地方的贸易保护。
第二,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比如各种税费,各种附加的费用等等。不知道是否包括股市的交易成本,希望能够一起解决。
第三,提高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政策不能变来变去,让大家无所适从,否则人们根本就不敢投资。
这点也是我最关心的,比如互联网企业、游戏企业、教培行业,大家根本不知道何去何从了。房地产的调控也一样,有些地方动不动就限售三年,限售 8 年的都有,结果不到两年,就取消了。
第四,就是知识产权方面,继续知识产权保护,而且要促进知识产权的交易。
总体而言,这次的文件都是有些形而上的,还需要具体的措施来推进。
大家可以关注同名公众号,和知乎内容基本不重合,拜托了,感谢!
我是时代之,一个独立投资人¥心理咨询师,关注金融投资及自我升级,更多干货,欢迎关注公众号 jingji-xinli,或者微信搜索公众号 “时代之”。祝你幸福!
“国富而贫治,民愚则易治。”
“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
“古者黔首俯密蠢愚,故可以虚名取也。今民儇诇智慧,欲自用,不听。”
“民愚,则力有余而知不足;世知,则巧有余而力不足。”
“政作民之所恶,民弱;政作民之所乐,民强。民弱,国强;民强,国弱。”
“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民贫则力富,力富则淫,淫则有虱。故民富而不用,则使民以食出,各必有力,则农不偷。农不偷,六虱无萌。故国富而贫治,重强。”
在秦制社会里,政府的成功,建立在民众的失败之上。民众通常对国家前途充满信心,但对个人前途充满悲观。
无非是想靠拢完全竞争市场以提高市场效率。
可以结合文件内容与完全竞争市场的几个特征逐一比对——看看讲了哪些,没讲哪些。
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 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每一个消费者或每一个厂商都是价格接受者;
2. 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产品都是同质的。
3. 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流动性。所有资源可以在各厂商和各行业之间完全自由地流动,不存在任何障碍。意味着厂商可以自由进出一个行业。
4. 信息是完全的。市场上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了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一切信息。
莫名有种,回来了的感觉……
教育也应该统一
简而言之就是中国将逐步实现计划经济。
把户籍制度和养老金分配统一了!我就信!
《从就业结构看买房人群,非私营单位 19 个行业工资水平、就业人口分布,投机客总量到底是多少?》
从社保基金来看,社保的包含范围较大,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只要中国人口和货币是增加的,这个总体的盘子就是不断扩张的。
2018 年是我国失业保险累计结余最高的年份,失业保险累计结余 = 期初余额 + 失业保险收入 - 失业保险支出。
严格意义上,缴纳失业保险的人多余领取的人,那么累计结余就是增加的,而从 2019 年开始,失业保险的累计余额就开始降低,说明什么?
说明我国失业人群在进一步地扩大,且没有任何好转,没有再就业的迹象,35 岁失业已经成为了规律。
-–
从 2019-2021 年,这三年中,失业金参保人数是增加的,按照我国失业金领取规定,大部分人的领取时间在 6-18 个月,即 6-18 个月后没有继续就业的话,基本上就退出了失业保险的缴纳序列。
2019-2021 年失业参保人数在上升,但是失业金累计余额是降低的,说明什么?
说明参保人数 = 领取失业金人数 + 实际在职参保人数,而随着领取失业金时间结束,如果无法再就业,那么参保人数将是降低的。2022 年 1-2 月份根据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我国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 2.2855 亿,低于 2021 年年末 2.2958 亿的数据,充分反映了我国就业市场的困境。-—
失业保险累计结余 = 期初余额 + 失业保险收入 - 失业保险支出参保人数 = 领取失业金人数 + 实际在职参保人数累计结余在降低,参保人数也在降低,两个数据结合以后,说明了我国就业率正在持续恶化的现实。
就业形势恶化,失业率暴增,**全国经济已经进入第五个阶段,居民失业率增加,收入降低,最终导致消费降低,开始负循环,而疫情加速了这个周期的发展。**进入第五阶段以后,基本接近了庞氏骗局的最后阶段,借新还旧、以债养债,当新增借款无法覆盖旧的债务时,庞氏骗局就会终结。
这也是我们提出《货币政策 - 1:2022 年 4 月和 7 月,将迎来降准降息,小规模减税政策也会出台》的主要理由。
要想续命维持经济发展,降准速度一次要比一次快,力度要一次比一次大,好比病入膏肓的病人一样,起初吃一颗去痛片就可止痛,生命的末期药量会持续加大。
在过去的十年间,新增参保人数 = 期末参保人数 - 期初参保人数 = 就业人数 - 退出领取失业金的人数,以 2021 年为例,平均每个月的新增参保人数为 100w,而从 2022 年 1-2 月开始,实际参保人数负增长,**参保人数负增长佐证了 2020 年失业人群无法再就业的事实。**此外我国就业市场存在季节性的波动,例如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时,年末裁员人数较多,年初招聘人数大于裁员人数,因此单月的数据不足以说明一种趋势。
以半年为一个周期,更加能够说明一些问题,一季度互联网大厂纷纷裁员,京东也进行了大规模的优化,京东优化结束以后,其创始人刘强东也宣布出局,不禁令人唏嘘。
2021 年全年失业基金支出 1508.9 亿,当年亏损 68 亿。
以上海为例:缴费年限满 1 年不满 2 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为 2 个月,以后缴费年限每增加 1 年,期限增加 2 个月,以此类推,但一次核定领取的期限最长不超过 24 个月。如果员工从 2010 年开始缴纳,那么 2021 年失业,合计可以领取 22 个月的失业金,但是大部分的打工人都是 30 岁以下的年轻人,就业时间在 1-5 年不等,实际可领取时间不超过 12 个月。
即 2021 年失业金的亏空不是因为 2020 年疫情失业导致的,而是 2021 年当年失业导致 2021 年当年失业金收入低于当年失业金支出的。2022 年肉眼可见的裁员潮出现,3 月份疫情导致濒临破产的企业加速破产,留给我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
前言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原则
(三)主要目标
二、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
(四)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
(五)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六)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
(七)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
三、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
(八)建设现代流通网络。
(九)完善市场信息交互渠道。
(十)推动交易平台优化升级
四、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
(十一)健全城乡统一的土地和劳动力市场。
(十二)加快发展统一的资本市场。
(十三)加快培育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
(十四)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
(十五)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
五、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
(十六)健全商品质量体系。
(十七)完善标准和计量体系。
(十八)全面提升消费服务质量。
六、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
(十九)健全统一市场监管规则。
(二十)强化统一市场监管执法。
(二十一)全面提升市场监管能力。
七、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
(二十二)着力强化反垄断。
(二十三)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
(二十四)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
(二十五)清理废除妨碍依法平等准入和退出的规定做法。
(二十六)持续清理招标采购领域违反统一市场建设的规定和做法。
八、组织实施保障
(二十七)加强党的领导。
(二十八)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二十九)优先推进区域协作。
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
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前提下,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积极总结并复制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
(三十)形成工作合力。
出来工作的都知道,内资比外资还能压榨员工,多扶持外资是好事,让打工人没这么累,或者累了可以拿到足够多的报酬。
扶持内资,大老板同胞们是吃饱喝足了,干的全是三个人干五个人的活给两个人工资的事,并且时不时威胁你外面还有两个人排着队,你干不干?
老乡压迫老乡是最狠的,这也属于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部分吧,我们是社会主义,他们是特色
这个感觉比清零政策还不靠谱
什么是统一大市场?一文读懂。
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
1. 健全统一规范的涉产权纠纷案件执法司法体系,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及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
2. 完善知识产权法院跨区域管辖制度。
3. 严禁各地区各部门自行发布具有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
4. 建立全国统一的登记注册数据标准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行业字词库。
5. 制定全国通用性资格清单。
6. 建立公平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保障机制。
7. 加快推动修改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8. 编制出台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共享整合机制。
9. 建立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依法依规编制出台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
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
10. 优化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数字化建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11. 推动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广标准化托盘带板运输模式。
12. 支持数字化第三方物流交付平台建设,培育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化平台企业和供应链企业。
13. 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提升灾害高风险区域交通运输设施、物流站点等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积极防范粮食、能源等重要产品供应短缺风险。
14. 统一产权交易信息发布机制,实现全国产权交易市场联通。
15. 推进同类型及同目的信息认证平台统一接口建设,完善接口标准。
16. 依法公开市场主体、投资项目、产量、产能等信息。
17. 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覆盖范围扩大到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各类公共资源,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
18. 鼓励打造综合性商品交易平台。
19. 加快推进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建设,不断完善交易规则。
20. 鼓励交易平台与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合作,依法发展涵盖产权界定、价格评估、担保、保险等业务的综合服务体系。
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
21. 统筹增量建设用地与存量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
22. 完善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
23. 统一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依法发展动产融资。
24. 选择运行安全规范、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加强区域性股权市场和全国性证券市场板块间的合作衔接。
25. 发展供应链金融,提供直达各流通环节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
26.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资本设置 “红绿灯”,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27. 建立健全全国性技术交易市场,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与交易机制,推动各地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
28. 鼓励不同区域之间科技信息交流互动,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29. 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权利保护、跨境传输管理、交易流通、开放共享、安全认证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深入开展数据资源调查。
30. 有序推进全国能源市场建设。
31. 健全油气期货产品体系,规范油气交易中心建设,优化交易场所、交割库等重点基础设施布局。
32. 稳妥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统一的天然气能量计量计价体系。
33. 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研究推动适时组建全国电力交易中心。
34. 推动完善全国统一的煤炭交易市场。
35. 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交易监管机制。
36. 推进排污权、用能权市场化交易,探索建立初始分配、有偿使用、市场交易、纠纷解决、配套服务等制度。
37. 推动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建设,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
38. 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检验检测业务,探索推进计量区域中心、国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推动认证结果跨行业跨区域互通互认。
39. 推动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深化质量认证国际合作互认,实施产品伤害监测和预防干预,完善质量统计监测体系。
40. 进一步巩固拓展中国品牌日活动等品牌发展交流平台。
41. 强化标准验证、实施、监督,健全现代流通、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物联网、储能等领域标准体系。
42. 推动统一智能家居、安防等领域标准,探索建立智能设备标识制度。
43. 加快制定面部识别、指静脉、虹膜等智能化识别系统的全国统一标准和安全规范。
44. 加快完善并严格执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推动跨国跨地区经营的市场主体为消费者提供统一便捷的售后服务,进一步畅通商品异地、异店退换货通道。
45. 建立完善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制度,促进消费纠纷源头治理。
46. 围绕住房、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养老托育等重点民生领域,推动形成公开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事项清单。
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
47. 对食品药品安全等直接关系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点领域,落实最严谨标准、最严格监管、最严厉处罚、最严肃问责。
48. 对互联网医疗、线上教育培训、在线娱乐等新业态,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
49. 加强对工程建设领域统一公正监管,强化重要工业产品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
50. 推进维护统一市场综合执法能力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量。
51. 鼓励跨行政区域按规定联合发布统一监管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积极开展联动执法,创新联合监管模式,加强调查取证和案件处置合作。
52. 完善 “双随机、一公开” 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 + 监管”、跨部门协同监管等方式,加强各类监管的衔接配合。
53. 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快推进智慧监管,提升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网络交易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重点产品追溯等方面跨省通办、共享协作的信息化水平。
54. 建立健全跨行政区域网络监管协作机制,鼓励行业协会商会、新闻媒体、消费者和公众共同开展监督评议。
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干预行为
55. 完善垄断行为认定法律规则,健全经营者集中分类分级反垄断审查制度。破除平台企业数据垄断等问题,防止利用数据、算法、技术手段等方式排除、限制竞争。
56. 加强对金融、传媒、科技、民生等领域和涉及初创企业、新业态、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经营者集中审查,强化垄断风险识别、预警、防范。
57. 稳步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加强对电网、油气管网等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的监管。
58. 加强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原始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59. 加强对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整治网络黑灰产业链条,治理新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
60. 构建跨行政区域的反不正当竞争案件移送、执法协助、联合执法机制,针对新型、疑难、典型案件畅通会商渠道、互通裁量标准。
61. 指导各地区综合比较优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基础、防灾避险能力等因素,找准自身功能定位,力戒贪大求洋、低层次重复建设和过度同质竞争,不搞 “小而全” 的自我小循环,更不能以 “内循环” 的名义搞地区封锁。
62. 建立涉企优惠政策目录清单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及时清理废除各地区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全面清理歧视外资企业和外地企业、实行地方保护的各类优惠政策。
63. 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不得要求企业必须在某地登记注册,不得为企业跨区域经营或迁移设置障碍。
64. 不得以备案、注册、年检、认定、认证、指定、要求设立分公司等形式设定或者变相设定准入障碍。
65. 不得在资质认定、业务许可等方面,对外地企业设定明显高于本地经营者的资质要求、技术要求、检验标准或评审标准。
66. 不得将政务服务事项转为中介服务事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在政务服务前要求企业自行检测、检验、认证、鉴定、公证以及提供证明等,不得搞变相审批、有偿服务。
67. 未经公平竞争不得授予经营者特许经营权,不得限定经营、购买、使用特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
69. 不得违法限定投标人所在地、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或者设定其他不合理的条件以排斥、限制经营者参与投标采购活动。
70. 深入推进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加快完善电子招标投标制度规则、技术标准,推动优质评标专家等资源跨地区跨行业共享。
风险警示:文中内容都有其特定立场,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尊嘉竭力但不能保证以上内容完全准确与可靠,亦不对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操作而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先打破打破户籍隔离再说吧!全国统一个居民身份,什么教育,社保,医保,购房,购车…… 能不能别在区别对待
以前搞过
对
就是你想的那样
为各位知友补充更多信息。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印发,明确提出要建立统一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经济循环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畅通流动等,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新发展阶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
**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是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巨大优势之一。**当前,我国市场体系仍存在着制度规则不统一、要素资源流动不畅通、地方保护 “画地为牢” 等突出问题,影响了市场功能及规模效益的发挥。特别是部分地方以 “内循环” 名义搞地区封锁,一些地方甚至以疫情防控为由设置区域壁垒、限制商品流动,给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带来了阻碍。
**针对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出现的堵点和卡点,《意见》强调要立破并举,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引领需求,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市场资源优势,**使建设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这为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明了方向。具体讲,一手要抓 “立”,从制度建设着眼,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强化公平竞争市场规则建立,压茬推进统一市场建设;另一手要抓 “破”,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市场垄断和不当竞争行为,瞄准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等顽疾,加快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全面拆除有形无形的 “篱笆”“围墙”,让形形色色的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无处遁形。
**《意见》明确了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基本路径。**提出了一整套制度设计和政策 “组合拳”,强化了以统一制度规则为基础、以高标准基础设施联通为支撑、以统一要素和资源市场为重点、以高水平统一商品和服务市场为目标、以公平统一市场监管为保障的改革逻辑,同时强调对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的进一步规范,体现了中央对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心。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齐头并进。**需要指出的是,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过程中,要准确理解《意见》中关于 “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 的要求,要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提下,结合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重大战略的实施,推动先行先试并积极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制度成果。同时,还要避免通过市场分割来强化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通过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更加充分地激发出市场的活力。
这个文件要是带个时间期限与惩罚可能落实起来更好一点。本质大约是给一线城市房价维稳用的。
既然国内要五个统一 先从统一各省高考 985,211 录取比例开始吧。
否则只统一市场,不统一服务,那不就是搞区域集中,以后资源更进一步向大城市聚集,方便一线城市房价维稳吗?
真的不希望所有信誓旦旦的政策,内里都只是为了保一线城市房价稳定增长。
央视新闻的回答真厉害!
统一大市场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个市场的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的设施高标准联通,要素和资源市场,以及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同时,市场的监管要公平统一,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进一步规范的大市场。
这简直可以放在语文试卷里,考一考大家句子分析!
真不愧是官媒解读!
这段话没有任何句子成分错误,而且解释的也很清楚。
我们逐句分析。
首先。
统一大市场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个市场的基础制度规则统一
单把这句话提出来,你说他有问题没有?
有。
句子成分残缺。
建设什么呀?
建设基础制度规则统一?
你说后面还有句子,对,把后面句子连在一起,这句子就没问题了。
为什么会这么解读?
人的阅读习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记得句子阐述的 “主旨”,大部分人的阅读习惯是,根据宾语推断主语。
这种阅读习惯,会提高阅读效率,但也容易忽略掉一些比较晦涩的内容,因此,一旦句子成分比较复杂,人就会下意识地跳过这句话。
回过头来再看这个解读。括号部分为读者心理。
统一大市场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个市场的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我读不懂,所以我要再看下一句)**市场的设施高标准联通,要素和资源市场,以及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这句话单拿出来,没任何理解困难,但就是干巴巴的提不起人任何兴趣,好像新闻联播,我想跳过),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进一步规范的大市场。(原来大市场是这样!)
接下来,就是读者 “快速阅读” 以后读懂的“统一大市场”,原来统一大市场就是要建立一个:(我不懂,但我可以脑补为:建立一个没有)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进一步规范的大市场。
哇,这政策太好了啊!
现在,我们在用正常人可以理解的方式,阐述一下这句话。
算了,自己看政策自己解读吧。
统一大市场,难道不是在法律框架内,通过充分市场竞争自然形成的吗?
靠行政命令能实现统一大市场,那么计划经济体制就用不着改革了!
看的我云里雾里的,是改革市场环境还是市场标准我都没听懂,直接来个统一大市场,听着跟以前的供销社一样,有没有大佬解释解释的
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接管全国经济,为未来外部形势备战。
乍一看是好事,让大家一起竞争,反垄断、反地方保护主义,让自由竞争的环境变得越来越透明、越来越公开、越来越自由,有利于市场机制的进一步调节,合理分配资源,更加公平公正,更能做大蛋糕。
但问题是,一旦放开市场,形成全国统一,而不是一些产业由某些地方势力包办,工商部能不能管的过来。正所谓:一放就乱,一抓就死。
还有就是市场再活跃、再自由,如果本身没有老百姓的内需能支撑的起来,会不会变成恶性竞争,出现恶性内卷现象?
这些还要拭目以待。不想等的小伙伴可以学习英语,到高福利国家,内需更充沛才能让自由市场更活跃。
首先,“中共中央 国务院” 这个标题方式是全国最高级的规划文件。这种文件一般不会给出具体的执行方式,只会列出接下来需要重点布局的工作内容。这份《意见》已经于 2021 年 12 月 17 日召开**_中央_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
具体实施方案会交由各个部委来负责。
(八)建设现代流通网络。优化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数字化建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形成更多商贸流通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广标准化托盘带板运输模式。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支持数字化第三方物流交付平台建设,推动第三方物流产业科技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化平台企业和供应链企业,促进全社会物流降本增效。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提升灾害高风险区域交通运输设施、物流站点等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积极防范粮食、能源等重要产品供应短缺风险。完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推进多层次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动交通运输设施跨区域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区域联通、安全高效的电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网络。
第二,第八条中提到了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我想应该是抗疫过程中,国家看到了民营物流企业的突出贡献。尤其是京东,这公司有本地仓。有个什么情况的时候,这些本地仓实际上就是最好的物流中转点。
(十七)完善标准和计量体系。优化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结构,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整合精简。强化标准验证、实施、监督,健全现代流通、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物联网、储能等领域标准体系。深入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推动制定智能社会治理相关标准。推动统一智能家居、安防等领域标准,探索建立智能设备标识制度。加快制定面部识别、指静脉、虹膜等智能化识别系统的全国统一标准和安全规范。紧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需求,突破一批关键测量技术,研制一批新型标准物质,不断完善国家计量体系。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参与我国标准化工作,提高标准制定修订的透明度和开放度。开展标准、计量等国际交流合作。加强标准必要专利国际化建设,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形成。
第三,第十七条当中竟然着重提到了 “智能家居、安防与智能设备的标准统一”。现在这些智能设备都是一个厂家一个标准,杂乱不堪,用户体验极差。更关键的是,个人数据的安全性完全无法得到保证。有些公司做的东西根本就是简单地换皮,毫无技术含量。不好用还不说,到时候把个人信息泄露了,一下子全完蛋。
(二十二)着力强化反垄断。完善垄断行为认定法律规则,健全经营者集中分类分级反垄断审查制度。破除平台企业数据垄断等问题,防止利用数据、算法、技术手段等方式排除、限制竞争。加强对金融、传媒、科技、民生等领域和涉及初创企业、新业态、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经营者集中审查,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强化垄断风险识别、预警、防范。稳步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加强对电网、油气管网等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的监管。加强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原始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二十三)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对市场主体、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重点行业和领域,加强全链条竞争监管执法,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对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整治网络黑灰产业链条,治理新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健全跨部门跨行政区域的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信息共享、协作联动机制,提高执法的统一性、权威性、协调性。构建跨行政区域的反不正当竞争案件移送、执法协助、联合执法机制,针对新型、疑难、典型案件畅通会商渠道、互通裁量标准。
第四,第二十二条再一次提到反垄断,二十三条还是再反垄断。这次着重点名,金融、传媒、科技和民生这四个领域。分别对应谁,我觉得各位心里应该会有点数。
(二十四)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指导各地区综合比较优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基础、防灾避险能力等因素,找准自身功能定位,力戒贪大求洋、低层次重复建设和过度同质竞争,不搞 “小而全” 的自我小循环,更不能以 “内循环” 的名义搞地区封锁。建立涉企优惠政策目录清单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及时清理废除各地区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全面清理歧视外资企业和外地企业、实行地方保护的各类优惠政策,对新出台政策严格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加强地区间产业转移项目协调合作,建立重大问题协调解决机制,推动产业合理布局、分工进一步优化。鼓励各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依法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防止招商引资恶性竞争行为,以优质的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投资。
第五,我认为的全文重点,第二十四条,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不搞 “小而全” 的自我小循环,更不能以 “内循环” 的名义搞地区封锁”这句话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产业链招商火热的当下,很多有钱有能力的地方政府会着力打造一个内循环的小体系。这些小体系越聚越多,就会形成一个覆盖大地区的内循环大体系。我觉得,这里点名的是长三角地区。
最后,国家从最高层面出台的这份指导意见终于打破了常规的 “转移支付” 手段,终于开始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以系统理论为基础,为畅通内循环做好了准备。
我认为这是一个不亚于 “改革开放” 的政策,我认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将会开启中国经济乃至中国社会的全新篇章。
全文涉及内容非常多,我竟然看完了一遍,也很认同。现在只有一个问题了
![](data:image/svg+xml;utf8,)
看不懂么?京东已经上架了呢
什么时候全国建立统一高考制度?
什么时候全国建立统一居住制度?
什么时候全国建立统一医保社保制度?
哦哦,原来忙着首先建立统一大市场啊,打扰了。
羞愧难当
生为接受过中国高等教育的中国人,竟然读不懂中国政策
我要反思
我以为会有官方解读点啥有用的东西呢,搞了半天语焉不详。
能解答一下疑惑吗?
这个大市场解决了现在什么问题,造成了什么后果,是哪部分人遇到的问题?
打破地方保护主义,这个地方保护主义保护的是谁,他们为什么不能被保护?他们不被保护了以后需要如何融入大市场?
大市场政策利好具有什么特点的人群和企业?普通消费者有什么利好?
谁能回答一下吗?
一句话概括就是看得见的手要开始管看不见的手了
所有回答都没有评论?
在市场话最高的地方搞大一统? 那这么多年的市场经济又是玩啥。 毫无意义的开倒车。面临脱钩,到底是西方不想跟我们玩了,还是我们不想跟他们玩了? 总理两会表示继续扩大开放坚持融入世界的发言仍然在耳,是谁在和中央唱反调?
2020 年 10 月,我在学习双循环概念的时候写的
一年半过去了,我仍然坚信地级市层面的合作是中国经济新增长模式的核心。特此将全文分享,纪念这长江黄河水,不会倒流。
————————(分割线)————————
**短视的政治选择、虚拟经济造就的资本市场狂欢、互联网精准化推送对普通人 “形势一片大好,祸因全在东亚” 的反复洗脑,让美国的抗疫措施,除了满足一些新闻报道需要外,几乎看不到任何有效的控制意义。**当病例数字变得只是一个数字的时候,总统患病在资本市场的负面冲击有限,也就不足为奇了。
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在种族问题、卫生安全应对、政党撕裂、资本市场永远涨涨涨等众多红灯之下依然狂飙突进,北半球入秋后欧洲病例日增再创新高,中国从东南到西南被同时 “疯狂试探”,从巴尔干到以色列、从高加索到波斯湾,传统的火药桶们也没有一个 “令人欣慰的熄火”。后疫情时期路在何方,这看似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政治问题,更核心的是一个经济产业链重构的问题。
回到东方,中国给出的答案是 “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给出的主要考虑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按照本公众号所发表的《经济战争论》相关定义来看,目前的形势可总结为第六次技术革命周期进入中期,全球经济红利分配从增量博弈逐步转向为存量博弈,而在全球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冲击下,本国利益优先的本能驱使着第六次经济战争在全球多地同时开启。
山雨欲来风满楼。
壹
内循环的提出并非是因为外部变局而被迫再次开启的 “三线建设”,而是为实现共同富裕、彻底激发世界上近五分之一人口的市场活力、形成“全国一盘棋” 的规模递增效应而必然进行的战略转型。但同时,外界形势的持续不确定性,也让内循环的推进具有一定的紧迫性。
(一)
中国经济的地域分布,具有 “一头两翼” 的天生布局优势。
如果我们将上图中涂色部分比作一只向东展翅腾飞的凤凰,那么凤凰最突出的喙就是上海,凤凰的两只眼睛就是南京与杭州,凤凰的两翼展开延伸到了 “京津雄” 三角与 “穗港澳” 三角,武汉深居这只凤凰的心腹之地,而成渝城市圈就是这只凤凰的定风尾羽。这样的全国经济区位布局,本文称其为“一头两翼”。
李亚菲,公众号:亚菲随笔高铁通车情况对地级市市区人口密度影响
中国的省划分是建立在地形相互牵制的央地关系博弈历史产物。正是为了让省级领导不能通过本省内部的地形便利来做大经济,必须与其他省市配合,才有了屈从中央的经济基础。而在 “全国一盘棋” 的思路指导下,我们正是要跳出省界的限制,发掘地级市之间重组所能产生的区域经济增量,自然也应通过地级市层级来观察全国发展。
京津雄三角阵、长三角试点新区、深圳香港联动只是这个全国大势的试验田。
中国经济的地域划分,不应简单拘泥于南方 - 北方、沿海省份 - 内陆省份、东中西部等粗放的省级划分,而应根据交通主要通道与货物运输的多样性与通达度来进行地市级的精细化划分。基于这个思路,我们将京广线与长江作为最主要的南北与东西通道,将京沪线、上海 - 海口沿海作为东部两条重要城市连接线,并根据西部交通通达度的显著差异、海南与台湾与大陆没有公铁路连接、东北与华北连接通道过于集中的特点,将全国地图在地市级尺度上分为九块:除了东北与西部地区外,剩余按照京广线东西与长江沿岸分为六块。如下图所示:
另一方面,从产业集群的角度看,**由于高铁的大规模建设与高速公路的大范围普及,产业布局已不必再拘泥于原料产地与主要销售市场,而是可以根据该产业在全产业链中的定位确定【国家级别】的核心布局城市。**举例来说,由于武汉城市圈位于京广线与长江的交汇点上,并且具有较好的高等教育研究资源,结合当前计算机与互联网深度发展的趋势,非常适合作为全国性的电子信息行业硬件元器件的研发制造核心,即打造中国版的 “德州仪器”。类似的,合肥发展工程向信息技术、长沙与郑州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业,均是符合上述思路。
改革开放四十年,让我们成功打造了环首都、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外向型产业链终端集群地,形成了区位优势。目前的区位布局重点则是打造京广线与长江沿线核心城市的产业链中段集群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二)
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止局限在一村一县,而是要把精准扶贫的新产业融入到 “一头两翼” 的全国产业布局中,实现稳定的市场渠道。
目前有一种错误理解,将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简单的解释为又一轮“西部大开发”,并尝试通过西部扶贫案例进行论证或批判。对于这种观点,一方面我们应重视中部城市的中间品制造业在国内大循环的必要地位,另一方面也应考虑脱贫攻坚的可持续性。
脱贫工作的本质是在尚不发达的地区进行快速资本投资与技术普及,从而加速当地利用自身特有优势实现早期特色产业集群化与工业化。那么,维持一个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以下几点:**保障环境资源的可持续性、保证生产技术的可传递性、保证生产机械使用的稳定性、保证产品与服务的市场稳定性。**前三点在当地政府的有效管理下均可以解决,但最后一点需要开发全国市场的庞大需求——如果贫困村生产的土特产只有靠带货才能卖出去,那么早晚会有带货带不动的时候。
贫困地区的新产业建立,囿于地形因素与当地居民文化水平,几乎均为产业链的初级产业,如特色农业与手工业、瓶装水等简单日常消费品制造业等。特色农业与手工业的高附加值是建立在终端消费市场的稀缺性上的,大量贫困村落生产特色产品无疑会让高附加值难以维持。同时如果义乌等传统小商品集聚地企业进入相关产业,那么贫困地区毫无竞争优势,会面临当地特色产业的产能过剩而再次返贫。
因此,一方面要对贫困地区生产的产品进行适当的产业保护(如进行产地认证来维持附加值,严厉打击行业内的造假行为等),另一方面**则要逐步导向部分有条件的贫困村落生产工业所需的原材料,并对接中部地区企业保护销路稳定。**如此一来,在大量西部地区村落脱贫的过程中,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经济联络度也会大幅提升,将提高西部交通与通讯设施的利用率,完善国内大循环的上半场。
(三)
利用对于环境资源维护的不断提升,与当前国际形势中日益强烈的国家认同感,逐步提升国产商品的认同度与附加值,打破非必要消费品的外国垄断,促进终端产业发展。
曾经在德国期间,我观察到超市中标有 “德国生产” 的蔬菜会比其他蔬菜定价高 20%-40%,但反而更受青睐。类似的,在德国的泰迪熊博物馆,标有 “德国手工制造” 的泰迪熊可以溢价 80% 甚至 150%。**“国产自信” 是建立在国民强烈的国家自豪感与对本国产品的信任之上,也是吸引本国企业更踊跃参与到面向国内生产的方式之一。**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我国在 2015 年前迟迟未能实现 “国产自信”,但伴随着国际形势变化与“美国道路” 的崩塌,我们迎来了建立 “国产自信” 的机遇。从中餐到汉服,从中国李宁到华为产品,终端消费品的 “国产风” 风头正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将环境保护成本推进到企业生产中,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避免国内原材料生产者的无底线价格战,造成国家经济利润的损失。**近四十年的本国低技术产品外销发展与日益攀升的劳工成本,让中国已不再能通过低廉的制成品价格来拓展,也会倒逼企业压低原材料成本,甚至出现滥采滥放的趋势(例如长江电鱼捕捞耗竭了长江的渔业资源)。强调 “绿水青山”,就是从国家层面刹住这股风气,保护本国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
控制住成本一味压低的趋势,寻找制成品的合理利润空间,才是实现 “国内大循环” 后保证终端产业的稳定销售的关键。
(四)
借助此次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意外冲击,因势利导推进金融与劳动力的流动方向转变,推进传统过剩产业与低技术外向型产业加速转型。
国内复工复产已近八个月,最初稳整体就业率的目标已经基本达成。但由于上一篇提到的产业链时序不同频影响,加之部分行业严重依赖外需,而在二次爆发后的需求再度陷入未知,部分行业仍然存在高失业率的低迷情况。换个角度来看,目前因外部需求未知而难以完全复产的产业,也正是未来在经济战争大背景下,不确定性国际形势最易冲击到的产业,也正是需要适当转型的产业。因此,通过财政资金的定向帮扶与低技术务工人员的其他行业再就业,让这些产业的部分中小企业有序退出,从长远来看会更有益处。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球范围的居家政策、第三世界国家们捉襟见肘的应对能力、农业超长周期尚未结束因而还未完全爆发的粮食危机,均会让低技术外贸型产业面对两年以上的长久性行业低迷。因此,尽管每一次产业转型都不可避免的造成一定时间内的结构性失业,但长痛不如短痛,强化内循环的过程也意味着全国务工人员的流向发生质的变化,全国低技术产业的地域分布发生结构性转移。
贰
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只是加速了本就因技术增量放缓而抬头的逆全球化趋势,并非因此事件而天下大变。全球化单一大循环表象逐步回归于三大外循环的本征特征,有限避免冲突、积极寻求多渠道合作将会是未来外向经济的主要策略。
(一)
在 21 世纪 00 年代与 10 年代的全球化,也可被理解为中国入世后的红利释放。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产业升级,原有的全球化不具有持续性。
所以,一个完整的经济外循环需要什么?1、 一个或多个列强的联合体,必须保证共同协作高于内部矛盾。2、 统一的意识形态。不止是政治制度上的,更是经济发展理念上的。3、 至少一国作为高技术行业研发中心。既包括信息技术、精密仪器加工等实体制造业,也包括完善的金融风险管控体系、大数据监管调节等 “软件”。4、 稳定的国际组织关联。5、 按照【人才储备、海陆地形、交通设施、老百姓消费水平】四项因素,分别将小国分工给【农业及原材料输出、金融自贸港、低技术制造者、低技术使用者、地缘壁垒】五种功能。6、当前技术条件下还需要适应的地形条件。
李亚菲,公众号:亚菲随笔经济战争论 IV:地缘贸易理论与世界三大经济外循环浅析
**全球作为同一个经济循环,在目前的货物运输时效下在实体经济层面难以实现。虚拟经济全球化过快发展反而造成了虚拟与实体的断档。**同样的设计图纸,制成后通过海运或铁路运输时效远低于发送过去就地制造,那么在保证质量与溢价的前提下自然会选择后者。现实中的跨国企业巨头——除了可以利用航空运输的电子终端产品巨头和不需要实体运输的虚拟经济巨头——都纷纷选择了技术与资本的全球布局,而非寻找【某一个】全球最优区位开展生产后辐射全球。
**但在另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后,创造了全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与全世界最大的廉价劳动力供给地。**巨大的成本优势,也让一些不追求分秒必争时效的跨国巨头选择在中国成为近乎唯一的制造地。但正如上文所述,劳动力工资也是中国发展红利分配中必然提升的一块,经济水平的提升也自然意味着廉价劳动力优势的丧失。回头来看,加入 WTO 这二十年,是中国拥抱了全球化,还是全球因为中国而选择中国为中间环的全球化?值得商榷。
**同时,伴随着中国技术水平的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的定位也愈发高端,冲击了既有高技术产业的高附加值,让老牌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利润不断下滑。**这造成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让发达国家的资本在短视的逐利性下,自动选择拥抱新兴虚拟经济与中国的制造业企业,让发达国家的制造业雪上加霜,也让中国的资本市场陷入了较长时间的过热;二是让发达国家不得不选择妥协于本国实体经济的其他参与者(包括本国的劳工与所在外循环的小国市场),提升了劳工与地区内小国的政治话语权,从而造成了社会横切的阶级视角与社会纵切的民族视角下多样冲突的爆发。
欧洲国家率先告急,在实体经济利润不足的条件下已经无法维持高福利体系,唯有通过主权债务来饮鸩止渴,也就在难民危机与欧债危机后更加撕裂。传统的 “东欧仆从们” 也更加强势,从欧尔班到埃尔多安无不抓住机遇极限操作。而在此次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后,美国的 “道路神话” 也已经无法维持,社群割裂在病例数字与极不平衡的感染比例中暴露无遗。画饼终不可充饥,当始终被许诺 “美国梦” 的人们醒来,又该如何报复自己的催眠师呢?
(二)
新型全球化绝非是让某个国家安于初级产业现状,不思进取的全球化;而是全球范围的工业化与产业集群化。只有让全世界都走上发展轨道,才能提高各行业的生产效率,做大全球经济的蛋糕——也就是 “人类命运共同体”。
**传统的西方为主导的全球化,是建立在西方的金融、技术与媒体垄断基础上的国家之间的剥削体系。**创新人才与金融结算都仅局限在西方发达国家内部。第三世界国家只能接受制成品与原料产地的地位,并且还要面对殖民体系瓦解后留下的一系列民族与宗教矛盾,更无力承担发展经济所必需的前期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实现本国工业自主化的国家,其对于殖民体系的脱离也只是形式上的。**就算真的有了成熟的教育体系,那些国家的精英人才们仍然会学成之后前往西方国家成为他们网罗的全球人才之一,并不能反哺于当地的技术发展与工业进步。
**因此,真正的国际帮助应当是在保障基础的医疗与教育能力后,全力协助当地国家推进公铁路与通信设施建设,帮助当地从原料产地升级为初级产品产地,实现初步的 “造血” 能力,从而能够留住当地人才。**一带一路倡议中的 “五通” 提议,意义正在于此。
**从全球视角看,地球本身是一个封闭经济体。只有让所有地区都走上技术提升的轨道,才可能缩短地区间的收入差异,进而创造更和谐稳定的国际政治环境与持续稳定的和平。一带一路倡议为主导的全球化,着重于第三世界国家工业化发展的全球化,才是 “国内国外双循环相互促进” 的全球化。**相较于原先全球化的存量思维,中国方案的增量思维显然更具有长期可行性。
(三)
目前的一切国际热点事件均不会造成本质性的利好或危机,利用政府层面与非政府层面的多样化接触,可以绕过显性的障碍实现合作,从而维持相对稳定的经济期望。
从东南方向到西南方向,从美国大选到英欧谈判,最近的国际形势中热点新闻不断,也让各路社交媒体陷入了集体狂欢中。**但务必强调的是,纵览新中国成立七十余年历史,我们从未因为任何超级大国的重要变化而改变我国的长期发展战略与外交的独立自主性。所能产生的至多影响,只是一些重要性成就的达成时间窗口变化——这些重要成就本身却从未动摇过。**而在发达的信息搜集能力与政策集体研判机制面前,现在所能发生的极端影响也不会让我们束手无策。
因此,尽管我们不能通过公开信息预测日益撕裂的美国究竟会发生什么,但也不至于因此而担惊受怕杞人忧天。不论西方世界发生何种变化,短期内他们都无法摆脱对于中国产品的消费依赖,也无法摆脱中国率先复苏经济后人民币在资本市场的信心锚地作用,更无法摆脱本国跨国巨头利润报表维持压力下不得不与中国继续的经贸合作。
此外,我们在国内复苏势头下持续积极的经济期望,在国内大循环发展目标中不断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在有效的资本市场管控中节约下来的充足的利率调整空间,都足以让我们应对未知的风险——哪怕是最坏打算的全球经济大萧条。而在第三世界的工业化为导向的国际合作,也会让受帮助的国家看到持续积极的变化,外交方面的支持度尚在其次,正向的经济期望也能让最坏情况发生时,也不至于在受帮助的第三世界国家发生金融体系的崩塌。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红利殆尽造成的经济战争大幕拉开,也不会因为某个政治事件而根本性缓解**。情况就算是最为乐观,也不足以支撑回到过去的美好幻想。**与其担忧于遥远的不确定性,不如做好自己的事,坐看风起云涌。
任何人都可以打败苏联的 1942
任何人都不能打败苏联的 1945
保持理性,守望春天。
万众一心,共克时艰。
李亚菲,公众号:亚菲随笔风物长宜放眼量——互联网时代下大国如何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
如今,我们已经熬过了最难熬的 1942,来到了 1944 的大反攻阶段。不去贪图过多的胜利成果,在报复性的进取心中保持冷静,稳住,别冲动。做好我们每个人手中自己的事情与尽可能规避风险的投资决策。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李亚菲,公众号:亚菲随笔风物长宜放眼量 II——重启过程的全球经济博弈
从 2 月到现在,有人说情况变的更好了,有人说更糟了。这更像是当苏联走向 1945 胜利终点前,发现曾经来自西面的朋友露出了獠牙。**任何一场彻底的胜利永远不会是一劳永逸的胜利。**因此不必为又要到来的压力而颓丧。正如即使到了代表着过去固有路线失败的 1991,也有新的力量重整旗鼓,2008 回到世界中央。
历史,永不停息。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七十一周年之际,中国加油!
一般这种利好大品牌,如果有行业白名单,那么一定是头部的企业被纳入,白马消费股要飞
内循环、大批私企国有化、根基产业进入计划经济模式。
公私经济占比差距进一步扩大。
央地制衡 - 过去十几年鼓励地方放养圈地,未来许多决策权会向上收拢。
3 年内的移民行业和考公迎来极大利好。
好消息不断,好时光不再
对于国内的资本家而言,这就仿佛一把随时会划下去的利刃架在了喉咙上。想润的尽快润,信号已经非常明显了。
我们假设这个完全实现了,那东南沿海估计财富要无了,权利经济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速度高度集中北京。上海深圳发展暂缓或者停滞,户口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重要。
如果你完全没有计划出国的话,现在就用光速度赶紧跑着混个北京户口,先不买房都行,到时候每个月分的粮票可能会比外面多几两,最优解是师医公。小企业应该不会有生存空间了。
具体的例子就是顺丰和京东都变成 ems。淘宝和拼多多变回去原来的百货商场。
阶层壁垒更加严格(外企私企的基本准备失业了),没户口留在大城市更难,已经拿到户口全款了房的别怕,最坏了苟在大城市里刷盘子。大城市房价会更高,从而拉高工作生存成本,然而雇主给的钱并不会更高,所以外地人的准入门槛除了户口还有低价的薪水,但卡住的主要会是户口。
执行一段时间后,坏处是所有人的工资都不会涨,购买力也会下降,好处是工作强度绝对会下降。大城市的低薪工作将会主要留给本地的没啥能力的中年人或者是有点工作能力的体制外的老人,因为他们没有房租,孩子教育又是被保护的,所以生活成本低,工资低也能接受。他们虽然一个月 4000-5000,但是可以逛着免费的豪华奥森公园,孩子享受一流的图书馆和相对高质量的平均教育,有正规医疗正规社保,有正规休息制度,城市建设空前的好,虽然到手钱少,剩不下什么但这部分基础京籍老百姓,有房子(一般是小房子但是地点还不错交通便利)没贷款,有车牌开破车(没钱买好车)没什么大能力也没有啥奋斗意愿的,这个政策不会对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甚至可能因为有能力卷的润了一波反而日子好过点。靠紧紧抱着大腿的逻辑,不是太有能的老百姓可能甚至能有所得益(无能导致他们就算润了,靠自由搏击也不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只要地区基本工资不统一,高考试卷不统一,统一的物价只会导致所有人都死挤大城市,哪怕大城市里苟着刷盘子都能凑合活着,但是外面真的就要饿死了。
体现在我们普通人(注意我说的普通老百姓)上的例子就是:
没改革目前:
北京平均最低工资假设 5000 / 月,一袋米加运费 100,一件衣服加运费 150,凭本事捞外快,孩子考得好进北京牛叉学校,不好进北京职专。
某十八线小城市最低工资 2000 / 月,一袋米加运费 50,一件衣服加运费 30,凭本事捞外快,孩子考得好进北京牛叉学校,不好可以进省会职专,最差当地职专。
完全改革成功后的:
北京平均最低工资仍然 5000 / 月,一袋米加运费 60,一件衣服加运费 100,没有外快,孩子考得好进北京牛叉学校,不好进北京职专,最差北京职专。
某十八线小城市最低工资 2000 / 月,一袋米加运费 60,一件衣服加运费 100,没有外快,孩子考得巨好进北京牛叉学校,一般进当地牛叉职专或省会职专(大专),最差初中毕业工作。
结论: 社平工资不统一,但物价统一了,有些人受益,有些人伤感,但是内卷绝对少了,因为没有什么利益,卷不动,所以部分人的幸福指数我倒是觉得会升高。
最怕出现的情况应该是改革不完全(即北上广深按照要求改革了,小地方二线城市都没完全),则会出现,北京是模范生,除了部分人之外大多数平民百姓基本平等,虽穷但体验比较愉快,上广深受制于规范,虽然发展缓慢但基本公平,上述这些基本不会出现大批量的贪污,执法混乱导致民怨。但从三线以下地方,尤其是贫困县城,由于集权权力更大,权力寻租更严重,贪污成风,一切靠关系,很容易导致民不聊生,例如投资不过山海关,以后会是更多的常态。
长三角的现在赶紧想办法进上海,珠三角赶紧进广,京津冀速度进京吧。进到师一公当然最好,如果进不去,买到房子(无贷)混到户口你就算苟住了,苟个十几年再看呗,天塌下来找个大个雨伞先躲躲。
这个计划确实有助于促进再次分配,促进贫富差距减小。但是想靠这个促进消费,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了,原因太简单了,有钱人能跑的都跑了,跑不了人的很快就没钱,没钱的人不会去消费,城里人选择攒钱不消费,乡下的….. 我怕是没钱消费。
然后就是有可能的脱钩需要发达地区掏钱补贴非发达地区(北上广深都是发达地区,但是北会掏多少补贴外地,你可以自己思考一下),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说如果你没有立刻马上的移民计划,那要速度的向北京靠拢。
总之这个改革能完全成功的难度之大,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既要看决心,也要看执行的雷霆手腕,其难度,就跟我们喊了这么久的房产税差不多了。做到和做不到其实都还行,对普通老百姓(非京)最怕最怕最怕最怕就是做一半(指的北京完全做到了,外面按百分比做)那就穷得越穷了。
内循环的根本问题不是在国内消费不振么?感觉这个方案会让减少地方性企业和中间渠道的雇佣人数,导致整体就业和收入减少,让国内消费雪上加霜。
利用大数据减少生产浪费听起来似乎很好,但这只会让强者更强,富者更富。获得好处的是全国性资本和央企。但这些企业把收入转化成消费的效率是极差的,没有消费内循环就是无源之水,河道造的再漂亮,流通再顺畅,又有什么用呢?
根本还是要增加中下阶层人民的收入,他们的收入才大部分会用来消费。不要怕养懒人,只要懒人花钱消费就好。中国的问题根本不是懒人太多,而是消费太少。
我来普及一个最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
市场三特点
自发性 盲目性 滞后性
市场容量三要素
消费者数量 消费能力 消费欲望
市场本质
因为地域不同,产出不同,科技不同,需求不同,等等要素差异
再交通可以流通的前提下,交换流通物资
市场和统一永远是冲突的,统一了就不需要市场,有市场就说明不统一。
市场可以垄断,垄断要素,垄断环节,但市场不能统一。
简单举个例子,如果现在有一万个无限空间房间,有一万个克隆人,需求一模一样,有神奇的魔法口袋,可以产出一模一样。
那么市场必定不存在,他们不需要交换,也不需要流通。
打破行政垄断,不需要用到统一市场这么自相矛盾的标题。
市场可以科技垄断,比如芯片。可以在交通要点垄断,比如新加坡,上海。可以在人力资源优势垄断,比如中国。可以在产出地垄断,比如澳铁矿,石油等。
市场垄断形式多种多样,同样的反垄断竞争也多种多样,市场只要存在,由于盲目性和滞后性,必然自发的会发生多种多样的垄断与反垄断。
我希望仅仅是个标题党。
中国现在在全世界最大的优势,
就是世界第一大的统一市场。
这个意见的战略意义,就两点:
1. 应对欧美的可能脱钩,
做大内循环的体量和质量;
2. 进一步加大中国市场的吸引力,
不让欧美资本家脱钩!
其他都是执行细节。
国际上越来越被孤立
准备搞计划经济内循环
换个名称大一统,就是新形势下的新型计划经济
什么叫统一大市场,就是放弃市场经济的自我调配机制,统购统销。
这么简单明了的事儿,很是纳闷,那么多答主还在故作深沉的连篇累牍。
最近十年,我一直坚定的认为,供销社大有可为。
哦,今天 A 股暴跌。
新水平、新境界、新举措、新发展、新突破、新成绩、
新成效、新方法、新成果、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
新关系、新体制、新机制、新知识、新本领、新进展、
新实践、新风貌、新事物、新高度;
重要性、紧迫性、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民族性、
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
积极性、创造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可讲性、
鼓动性、计划性、敏锐性、有效性; 法制化、规范化、
制度化、程序化、集约化、正常化、有序化、智能化、
优质化、常态化、科学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系统性、时效性;
热心、耐心、诚心、决心、红心、真軋、公心、柔心、
铁心、上心、用心、痛心、童心、好心、专心、坏心、
爱心、良心、关心、核心、内心、外心、中心、忠心、
衷心、甘心、攻心;
政治意识、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
法律意识、廉洁意识、学习意识、上进意识、管理意识;
出发点、切入点、落脚点、着眼点、结合点、关键点、
着重点、着力点、根本点、支撑点
活动力、控制力、影响力、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找准出发点、把握切入点、明确落脚点、
找准落脚点、抓住切入点、把握着重点、
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抓好落脚点。
老胡的口径很有意思,我解读一下老胡的口径。封城也就算了,封你麻痹的路啊。这是老胡说的。
如果能顺利实现,当然对未来国家经济的发展是有好处的,但问题在于技术手段、执行力度方面能不能跟上。
明天股市不暴跌 我吃三斤屎!
房产税试行一年胎死腹中,放水几次给实业结果还是都流入了房地产和金融市场。
现在又整了 “改稻为桑” 这么一出。政策出发点终归是好的,但是如果实行起来一没有对既得利益集团开刀,二没有实际惠及到底层民众,那么难免最后演变成新一轮的兼并诞生新的寡头。
希望不是如此吧。
【国内统一大市场:中国未来 10 年的核心战略 - 哔哩哔哩】 https://b23.tv/rCHZzjo
预言家告诉你如何解读统一大市场。
能不能先把我老家和北京的高考试卷和分数线统一一下
还是挺好奇路径的。
在以往不统一的传统模式下,像河南,基本就被框死在了农业大省的定位,别说市场工业用地标准了,就是想搞点工业都难。
再对比沿河省份,政策优惠给足,税收也便捷,各种政策指标也是宽松至极的。
你说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能解绑河南吗?
让河南拥有像沿海省份一样的宽松政策,可以把农业用地转向工业用地或是商业用地用来发展嘛?
我看不容易。
但在标准问题上,统一不绝对,就是绝对不统一,那大家会认为这种不统一的标准下谁会获利呢?
赢家不好说,但输的人很明确。
在河南不能获得统一标准且还需要遵守以往 “定位” 的时候,他实际一定是赢不了的。
以善为本聊世间百态(原创)
从网上看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10 日发布的全文。
这里,我来评论一下:
【1】证明从 1979 年至今的市场经济不成功,急需对市场经济动大手术。
【2】意见明确指出: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意见为今后一个时期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行动纲领,必将对新形势下深化改革开放,更好利用发挥、巩固增强我国市场资源巨大优势,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产生重要影响。
但是,意见并没有指出将一个有突破 1.5 亿个市场经济主体如何形成统一大市场。同时,意见也没有提出在统一大市场下如何让 7 亿多就业人员实现公平的利益分配。如果这两个根本性问题解决不了,那么统一大市场可能与共同富裕一样政治意义大于现实意义。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个伪命题;社会主义是公有制经济,市场经济是私有制,两者不能相结合(股份制不是公有制而是私有制的资本最高形态)。市场经济不符合公有制经济发展需要,只符合私有制经济发展需要。市场经济可分为:调控市场经济与自由市场经济。
意见中的统一大市场更像调控市场经济。
【4】市场经济是资本经济(即资本主义经济);离开了资本这个主角市场经济就不存在了。
资本逐利而生失利而亡。如何让资本在统一大市场中保持资本的保值增值呢?意见中也没有明确提出来。
【5】意见中提出工作原则:
——立足内需,畅通循环。以高质量供给侧创造和引领需求,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加畅通,提高市场运行效率,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市场资源优势,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
——立破并举,完善制度。从制度建设着眼,明确阶段性目标要求,压茬推进统一市场建设,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破除各种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
——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用足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让需求更好地引领优化供给,让供给更好地服务扩大需求,以统一大市场集聚资源、推动增长、激励创新、优化分工、促进竞争。
——系统协同,稳妥推进。不断提高政策的统一性、规则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科学把握市场规模、结构、组织、空间、环境和机制建设的步骤与进度,坚持放管结合、放管并重,提升政府监管效能,增强在开放环境中动态维护市场稳定、经济安全的能力,有序扩大统一大市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现在的市场经济不是生产能力不足而是消费能力不足。消费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大多数人收入较低,加上国民社会福利保障不够。
统一大市场能让央企、国企、私企、外企、个体户等内外同台竞争吗?如果存在优势方压倒劣势方,是不是变相不公呢?统一大市场很容易让资源向优势方聚集。表面上公平竞争实际上不公竞争。
意见的下文就不再进行评论了。因为,意见的工作原则很难在统一大市场中满足各方实际利益的需要。其它的主要目标、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组织实施保障就很难充分实现。
统一大市场经济是不是需要整合小而多、散而广的小企业,减少企业内耗、提高企业效率才能做大做强呢?
另外,市场经济能不能在统一大市场中防止经济危机重复性和两极分化严重性呢?还需要相关部门深入研究。
2022.04.11.
说一下健康码的事情吧,
每个地方单独开发一份健康码,外包了不少项目,
相当于不少个包工头单独接单完成任务,
放在基建工程里面, 这个操作自然是可行的,
但是放在互联网环境下,这个操作就有些可笑了,
因为基建工程之类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受到空间与人力资源的制约,
但是互联网环境里面,一旦能够解决大流量的问题,同一类的技术就应该有足够强的流通性,
在互联网环境下,
应该是开发出多套健康码的思路与方案,一套统一全国使用,能够节约不少国家拨款的开发成本,
并且能够做到分类与分流功能,避免因为部分服务器出现问题无法正常运作的情况,
然后将整套健康码之类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广而告之,大家互相进行学习,并群思广益,不断完善技术,做出更好的互联网软件产品,适应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类别人群的特殊情况要求,
这是互联网产品与落地型项目产品极为不同的一个点,
然而事实大家都看到了,基本上每个省,甚至部分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健康码,
国家在这里面花了不少钱,不少公司通过接项目赚到了,
然后的情况大家也看到了,不同城市因为流量过大产生的崩溃情况,甚至多次上热搜,闹出笑话,乃至还有因为某市疫情产生的特殊信任危机,懂技术的人都能够理解,也知道这种事注定会发生,
那这跟这次提到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有什么关系?
那么问题来了,健康码可否在全国范围统一,并落实到标记不同群众,不同场所,不同医院的部分运营状态成为一个更庞大的平台产品?
本质上是可以的。
全国级别的统一市场存在的问题,
线下自然是很难做到的,甚至于当物流行业出现配给问题的时候,即使是全国 GDP 第一的城市也刚不住这种 “压力测试”。
所以,全国统一的线上大市场,通过区块链等新技术完成整合型搭建,
本身就是一个极有可能做到的事情,
只是在执行上面存在各种阻力,有因循守旧的阻力,也有来自 “技术盲” 的阻力,还有 “破坏者” 的阻力,
一定程度上,
破除这些阻力带来的收益是什么?
收益是全国级别的大数据体系的搭建,乃至于通过完成配送体系,进一步完成全国非时效性物品的物价控制,
我只能想到这里,我认为肯定存在阵痛(不好意思,我没那个智力来分析阵痛),但是总的来说值得期待,
只是如此一来,全国级别的经济分析体系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公布:25 个编写团队,教材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 9 项,意味着什么?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7541812
而这一切,都是早有预期的,我也是支持的。
鹰酱已经不许我们继续摸他的屁股了,甚至于他已经垂垂老去,来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学简直充满了陷阱,
我们要真正开始走属于我们自己的伟大道路了。
————————
另外附上一个我对互联网淘宝平台影响我国线上商品市场的简单观察。
最早淘宝诞生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全国各个地区的物价差,然后买东西会主动挑选相对便宜的店家进行售卖,
过了一段时间,再逛淘宝,发现同一种类的商品全国物价差基本都被打平,一些或高价或低价的商家消失了,同类产品的价格因素可以分析出其材质、款式、品牌、服务等价格成分比例,
再过一段时间,商品开始呈现出显著的地域性特征,不同的商品在不同地域产出的价格是不同的,然后每个地域的特色产品开始重新浮现。
然后,淘宝稳定了他的市场生态位,更多的互联网平台诞生,开始以各自的特色来占据不同的生态位,颇有一种线上商城版本的……《北京折叠》的感觉。
为国内大循环扫清障碍。
外循环的压力,一在于全球脱钩的风险,国际贸易冲突、地缘冲突日益加剧,大全球化时代几近终结。
二在于后疫情时代的全球产业转移。
一个是疫情反弹对产业链的冲击,不过这是短期因素;
另一个是劳动力成本助推、发达国家寻求产业可控的转移,这是长期趋势。
不过,国内大循环的建立也不容易。
一方面,制造业产能整体是过剩的,如果没有来自国际贸易的承接,仅靠内循环是难以消化的,必然伴随着外贸企业的大洗牌。
另一方面,消费能力是更大的制约因素,而影响消费能力的核心是人口和收入。
人口不用说,少子化 + 老龄化,对整体消费的影响是负面的。当全国人口总盘子趋于见顶,而年轻人口占比不断减少,整个社会的消费潜力也会受影响。
收入大家都懂,这里的核心不仅是收入能不能保持增长,更是大家对于未来长期的收入增长是否存在信心与预期。
疫情扰动或许会很快过去,但人口和收入趋势的扭转,不是一日之功。
[
中国城市大趋势:未来 10 年的超级新格局
京东
¥79.00
去购买
所以建国 70 多周年了,我国的市场还不是统一的?
不取消户籍制度,无法真正形成 “大市场”,也无法拉动 “内需”。
最大的内需,是居住、教育、医疗。
要允许西双版纳人在上海随意买房居住,也要允许上海人买房到德令哈、安顺。
同卷同分,教育资源全国公平共享。
设立全民统一底线医保,覆盖所有地区,所有人员。每年缴纳后,医药费按阶梯式越出越少,至某个数值封顶,超额部分自付。(大病重病除外)。
只有这样才谈得上 “统一”,“大市场”。
都醒醒吧。
第三次世界大战,从新冠疫情为表象的生化战争开始,到中印边境战争、进而俄乌全面战争,已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严重了。
美国的美元霸权危机,无限量印钞都无法解决。我不得不一次次重复这样的判断,美国只有一种战略选择,蓄意挑起战争废掉美元的竞争对手——欧元和人民币,美国才能再次用无限量印钞保证美元霸权的生命力。
欧元的命运现在不是看俄乌战场,而是看法国选举,看主张废除北约的勒庞能不能上台。如果马克龙还在台上,未来比较模糊。勒庞上台,美国就铁定吃瘪。欧元安全了,不是人民币安全了,反而更危险了。
废掉人民币,只有引爆台海。然后,大家仔细品品,前几天老妖婆众议长佩洛西访台,目的就是废除中美的台湾和平框架,妄图一手把台湾推进战火。台湾朋友要注意了,推你们进战火的是佩洛西。当然,突然就阳性了,玩了个吃了吐。这是美国大发慈悲吗?不是的。大家要记住一个关键,就是美国没有选择,只能引爆台海,不过是早晚的事情。大家该布局布局,该屯粮屯粮,那场战争很近了。
所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
为什么?看看俄罗斯被制裁的惨状,难道等制裁来了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吗?再给塞尔维亚交防空自卫武器吗?新加坡封死的岛链还能出去吗?缅甸的通道能用吗?
内循环?靠你们了,我是循环不起来的,虽然我年收入 20 多,但是花钱是不可能的,满足最低生存需要就行,90% 的收入都存下来。
衣服?不存在的。
家电?多少年没买过全新的。
旅游?去尼玛的。
房子车子最低配,40 年写字楼单身公寓,国产杂牌代步车,最低配搞定以后所有的钱除了最低生存需要,其他全部存起来,我管你消费疲软不疲软的,我绝对不消费,存够了钱直接躺平,下半辈子只消耗不贡献,做一个快乐的米虫,坐等烟花灿烂。
对于加快发展统一的资本市场,《意见》提出,选择运行安全规范、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加强区域性股权市场和全国性证券市场板块间的合作衔接。
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下称《意见》)10 日发布。
对于加快发展统一的资本市场,《意见》提出,选择运行安全规范、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加强区域性股权市场和全国性证券市场板块间的合作衔接。
“四板” 如何与全国性证券市场衔接?专家称或可考虑首先与北交所衔接
区域性股权市场俗称 “四板”,是主要服务于所在省级行政区域内中小微企业的私募股权市场,主要从事中小微企业私募证券和股权的融资和转让活动,是主板、创业板、科创板等公开市场的补充。
经济学者、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付立春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区域性股权市场对于发展统一的资本市场非常有意义。“四板” 可以看作是公开市场的基础层,并且是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层次,其中孕育着经济发展的一些 “潜力股”。
本次发布的《意见》提出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涉及五大市场,为何在 “统一的资本市场” 部分提及区域性股权市场?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区域性股权市场是未上市的市场,而全国性证券市场则是上市的市场。加强两个市场的统一,实际上是要打通二者,给予一些区域性股权市场里比较优秀的公司以上市的机会。很多优秀的企业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但是没有获得上市资格。打通未上市和上市市场之间的通道后,将有利于形成统一的资本市场,这也体现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于资本市场的重视。
区域性股权市场与全国性证券市场的对接,最早始于与新三板对接,即由 “四板” 向“三板”转板。2015 年 11 月,证监会发布《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建立全国股转系统与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合作对接机制;控股股东为证券公司、具备相应业务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的区域性股权市场运营管理机构,可以开展全国股转系统的推荐业务试点。2017 年,证监会也曾表态推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建立健全合作对接机制。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区域性股权市场委员会统计数据,截至 2021 年底,区域性股权市场累计转沪深交易所上市 97 家,转新三板挂牌 738 家,被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公司收购 64 家。
区域性股权市场如何与全国性证券市场衔接?付立春表示,原来 “四板” 和新三板的衔接还是比较顺畅的,但是区域性股权市场相对比较零散,规则也并不是非常统一,企业也是五花八门,如何与全国性证券市场建立系统的、密切的、一致的衔接,还是可以进一步研究推进。各地的区域性股权市场都应该向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再和新三板进行衔接。目前依托新三板精选层升级而来的北交所已经成立,区域性股权市场或许可以考虑先与北交所进行衔接。当然,后续可以考虑区域性股权市场直接转板至上交所、深交所,可以进行进一步探索。
中国证券业协会会员服务二部总监申屹和区域性股权市场委员会副主任、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董事长龚波于今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当前,迫切需要更好地支持区域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优化区域市场发展生态,增强服务中小微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具体举措方面包括畅通对接机制,优化市场发展生态。夯实区域市场多层次资本市场 “塔基”“苗圃” 作用,从全面实施注册制、提升上市公司培育质量、优化资本市场生态的战略高度,建立区域性股权市场分别与沪深北交易所和新三板的对接机制,优化区域市场发展生态。沪深北交易所和新三板可依托区域市场建立上市挂牌推广及培训服务基地,在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提供与之相匹配的培育孵化服务,从早期阶段就辅导企业建立良好的股权文化和规范运作意识,并实现贯穿企业挂牌上市、转板升级或摘牌退出的 “全链条” 服务;探索建立企业规范培育的市场化服务机制,由区域市场直接对口提供企业规范培育服务。
发展十余年逐步走向规范 发挥服务中小微企业功能
2008 年 9 月,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天津股权交易中心设立。此后,为了探索拓展中小微企业股本融资渠道,各地陆续批设了一批区域性股权市场。区域性股权市场的运营机构,一般称为 “股权交易中心”、“股权交易所”、“股权托管交易中心” 等。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区域性股权市场委员会统计,截至 2021 年底,区域性股权市场共有挂牌公司 3.81 万家(其中股份公司 2.34 万家),展示企业 13.84 万家,托管公司 5.77 万家(其中纯托管公司 1.10 万家);累计实现各类融资 16664.63 亿元,其中股权融资 3674.39 亿元,债券融资 4420.31 亿元。
发展十余年,“四板” 市场也曾走过弯路。证监会原新闻发言人邓舸曾指出,区域性股权市场在股权融资和转让服务之外,探索开展私募债的发行和转让服务,但由于缺乏统一的业务及监管规则,不同区域性股权市场的业务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在操作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变相突破私募发行界限、投资者适当性未有效落实、跨区域发行等不规范行为,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与运营机构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不相匹配。一些地方交易场所违规实行集中竞价、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引发了较为严重的风险事件;一些区域性股权市场通过拆分、代持等方式发行金融产品,降低投资门槛,扩大投资群体,涉嫌规避私募发行投资者数量和合格投资者门槛等监管要求;少数省市设立了多家运营机构,存在重复建设问题。
监管文件陆续出台,区域性股权市场也逐步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2011 年 11 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 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和 2012 年 7 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包括区域性股权市场在内的地方各类交易场所运行的底线要求。
2017 年 1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的通知》。《通知》明确,区域性股权市场是私募市场,不得公开发行证券,不得违规发行或转让私募债券。区域性股权市场由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按规定实施监管,并承担相应风险处置责任;证监会对省级人民政府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监管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
2017 年 7 月 1 日,证监会发布的《区域性股权市场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开始施行,统一了区域性股权市场业务及监管规则。
邓舸指出,长期以来,资本市场的发展重心在公开市场,而作为私募性质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却基础薄弱,需要尽快补上这个 “短板”。明确区域性股权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功能作用,弥补现有公开市场的不足,有利于区域性股权市场与沪深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形成错位发展、有序衔接、功能互补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2020 年 3 月 1 日正式实施的新《证券法》,首次赋予了区域性股权市场为非公开发行证券的发行、转让提供场所和设施的法定功能和地位,为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奠定了法治基础。
申屹和龚波的论文指出,作为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的直接融资平台和主渠道,经过十多年的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在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发展普惠金融、培育创新创业市场主体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和重要贡献。未来,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发展还需坚持市场功能定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发展债权融资,提升市场融资能力;畅通对接机制,优化市场发展生态;强化自律管理,提高规范运作水平。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顾志娟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贾宁
市场越统一,就越容易形成淘宝 薇娅这样的巨头,然后除了头部大吃饱,其他的连汤都没得喝,不利于内循环。
一个积极性不如多个积极性好,这是硬道理。条条小道理都必须归拢到大道理上来,违背该路径的一切论调,显然是错误的。
给大家提供一个简化版本
1. 立足内需,畅通循环。
2. 立破并举,完善制度。
3. 有效市场,有为政府。
4. 系统协同,稳妥推进。
1. 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
2. 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3. 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4. 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5. 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1. 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
2. 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3. 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
4. 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
1. 建设现代流通网络。
2. 完善市场信息交互渠道。
3 推动交易平台优化升级。
1. 健全城乡统一的土地和劳动力市场。
2. 加快发展统一的资本市场。
3. 加快培育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
4. 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
5. 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
1. 健全商品质量体系。
2. 完善标准和计量体系。
3. 全面提升消费服务质量。
1. 健全统一市场监管规则。
2. 强化统一市场监管执法。
3. 全面提升市场监管能力。
1. 着力强化反垄断。
2. 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
3. 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
4. 清理废除妨碍依法平等准入和退出的规定做法。
5. 持续清理招标采购领域违反统一市场建设的规定和做法。
1. 加强党的领导。
2.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3. 优先推进区域协作。
4. 形成工作合力。
简单点说就是现在国际竞争到了白热化的地步,最近的俄乌冲突中西方的底线已经 low 到没法看了,制裁也是离谱到没边,连俄罗斯的狗都被制裁。我们很快也要处理东南某岛的问题,搞不好会受到一段时间的孤立,料敌从宽,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系统基本面的稳定可控,国内循环是重中之重。虽然在贸易战期间提的双循环就已经是以国内循环为主了,但那时还是战略上规划,这一次是进一步加强与落实。
大家可能不太清楚,我国虽然不像印度那样分裂,当内部的市场也不是完全没有壁垒的,这种壁垒不仅来自地方保护主义,也有些是因为区域发展不一致导致的。举个例子,安徽在江浙沪皖华东片区处于承接产业的作用,很多产业到安徽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准可证办不下来,并不是安徽政府故意卡这些企业,是因为安徽的发展水平和江浙沪不一致,很多法律法规还停留在很多年前。安徽省政府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非常有魄力的,搞得一些产业都非常成功,在资本不足的情况下,抓了面板、合肥长鑫(DIY 电脑的都知道这玩意很成功,国产之光)、家电、最近搞了新能源汽车,可以说都是实打实的投资实业,而且是面向未来的实业,不是落后产能。即使这样在和江浙沪对接的时候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不兼容情况。更别提西北西南和一些其它偏远省份了。
我国的一些二线产业宁愿把企业搬到国外去也不会往内地转移,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些壁垒的作用。这些壁垒没有政府牵头,靠企业自身是很难改变的,不是每个省都会向安徽省那样积极主动去搞融合,搞承接。现在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意见》就是为了主动的打破这些壁垒,进一步强化内循环,保证经济运行的底线,让我们在最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也能维持自身系统的运转。
除了保证自身系统安全运转的底线外,在另一种层面上也是为了建立起自己的体系。过去我说过,现在的国际体系是西方建立起来的,日本和韩国就是西方体系上的附庸,西方不是单纯的靠自己的产业富起来的,靠的是对整个体系的掌控。尤其是美国,欧洲的人均 GDP 在 3~4 万美元,美国的人均 GDP7 万美元。这么高的 GDP 靠的就是对现行世界体系的掌控,体系的掌控权就是利益的分配权,这也为什么中国人干啥啥都不赚钱,因为我们掌握不了分配权。华为在产业内靠硬技术干到了世界第一,美国说把你搞掉就把你搞掉,现在华为已经排不上名了。是美国的产业强吗?并没有!华为的高端市场全是吃苹果的。是美国掌握了核心产业吗?也不是!不要忘了美国开始怼华为的限制是 25% 美国零部件,后来是 10%,再后来是不允许任何美国的零部件。本质上靠的就是美国对现行国际体系的掌控,而不是靠产业本身。
国内市场的建立第一步是有需求。美国人卖东西第一步是找需求,中国人第一步是对接产品。所以很难做到把对美国出口那一套复制过来。我在园区工作,我 90% 服务的内容不是我会买的。当地最重要的销售就是法拉利和私人飞机。几乎所有的促内需政策主要就是针对法拉利和私人飞机销售的。穷人吃不起饭其实经济部门不担心,但是法拉利这个月少买一辆商务局就想睡在 4s 店。法拉利搞促销活动政府部门马上给补贴。也就是富人低价买豪车对恢复消费的拉动最大。可这合理么?
中国建立一个统一的出口市场,是可以无限制的压榨工人,但是内需市场不行。我觉得法拉利和 99% 中国人没有关系。但是政府 99% 的政策资金都会流向支持法拉利。越南也学我们,但是世界已经变了。越南老百姓最信任的,就是房地产、超市和钢铁。你越是鼓励无序竞争,所谓的市场化,市场越抵触出口导向产业。
饭要一步一步吃,国内市场要建立,完全老百姓吃不上饭肯定不行。这不是出口。
想的很好 但设想中的数字平台由谁运转? 由谁维护升级? 建议从 把阿里、腾讯国有化 做起
促进内循环,和世界逐步脱钩
海南,尤其是海口三亚的物价贵是出了名的,
但是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并且也很难理解,作为热带水果产地的海南,
水果的价格,而且还特么的是热带水果的价格,竟然比东北三省还贵,
一斤香蕉,海口本地超商常年均价 6 元左右,而在我国最北端的黑龙江,
而且在冬天,竟然只要 4 元(个人经验,不同省市可能有所差别)。
你说海南运输不便,所以物价比内地高可以理解,
但是特么本地作物价格还这么高,这就不讲理了吧?
哪怕是进口香蕉,至少地处热带的海南,怎么都比运到黑吉辽的成本低吧?
但现实就是这么讽刺。
在海口,个人在网上买新疆、山东产地的平果,要比在超市的价格,便宜至少一半。
而且不是拼多多,而是天猫商城顺丰包邮。
大型集团采购的商品价格,竟然比个人网购还高?
在海口,想买便宜水果当然有,去早市,或者一些本地人熟知的街头巷尾小贩。
比如夏天产芒果的时候,品质最好的本地的芒果,大型超市 10 元左右一斤,
在小贩这就是 2 元一斤。
赶上天气太热,下雨,那就更便宜了,1 元一斤。
不够大,品相不好的直接 10 元一兜,能装多少装多少。
你说超市有各种运营成本所以比普通小贩贵,可大型超商议价能力也高啊,
再说你差距再大,也不可能差这么多吧?
在海口,到了产季,便宜的水果根本卖不完,
可是这些便宜水果,根本进不去几乎所有超市,街边固定的水果门面。
海南本地人如果去超市,
只能用和北上广,甚至和黑吉辽一样的价格,去购买本地产出的水果等农产品。
为什么呢,因为在本地各大超商,农贸市场的售卖资格,被当地资本集团给垄断了。
海南的水果农贸作物价格,农民说了不算,市场说了不算,消费者说了更不算,
他们说了才算。
这就是 “大市场” 要解决的事情,也是所谓的“改革深水区”。
支持!好!全国大一统。我们首先把户口户籍制度取消了,然后全国统一高考,统一录取分数线。让全国人民在祖国任何地方都享受统一的权利和义务,这样一定会获得绝大多数国民的支持。
先把户口统一和教育资源统一做一下,刚看一个高赞被删了,你们是有多怕提这个?????
没看,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学习文件还没看完呢
消费者没钱,任你市场如何建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最低工资提高下吧,整天想着劳动力成本影响企业。而没想过循环,循环,光改善企业营商环境,不提高消费者收入,你生产再多,谁来消费?怎么形成循环?
经济危机的时候,知道发货币增加流动性。而现在要加强内循环,没源头活水,怎么循环?
这是要把台省芯片业给加进这个大市场么?
《门户开放》
《机会均等》
《取消关税》
《跨国公司》
《产业分工》
《美元霸权》
《虹吸效应》
《存量博弈》
…………
所以,怎么解读?看你的屁股在哪边。
作为理性人而言,你是否生活在富裕省份的大中城市,将决定你对这件事的切身体验和对它的态度。
有没有想过 只要落实宪法和劳动法 就是一个美好的世界呢
全文太长,以下简述文件,供参考
不统一大市场问题来源:地方保护主义、行业保护主义,以及基础设施和行业标准匹配不足。
造成的影响:资源流通不畅、市场格局不大、竞争环境不佳,行业升级不良。
统一大市场目的:资源流通顺畅、市场几何拓展、交易成本显降、产业良性升级。
统一大市场总措施:
1. 各地制度统一,不得设置隐形门;
2. 全国设施联通,不得影响资源流通;
3. 资源市场统一,不得资源各自为用;
4. 各业标准统一,不得各行分而治之;
5. 监管标准统一,不得各地亲亲疏疏;
6. 严惩地方保护,不得各业不当竞争。
下一步:各行业主管部门对照文件总措施制定实施方案,各地对照方案具体落实,有关部门跟踪督导落实情况,不断评估完善。
多说一句,和车同轨、文同书、钱同币、度同衡一样,现在在做商同市、业同网、大流通。
按照辩证法,事物都有两面性,
在此过程中,我们要积极促进中小企业获得更多机会,积极促进各类企业在充分竞争中提高自身生产力,
同时,我们还要防止头部企业形成新的门槛和规模优势、跨区域优势、议价优势,进而挫伤中小企业生存发展机会,再进而影响大规模的就业。
其实要不先考虑把北京和各高考大省的高考给统一了,
在来谈建设墙内统一市场的问题。
根据意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工作原则是:立足内需,畅通循环;立破并举,完善制度;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系统协同,稳妥推进。主要目标是: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每个字我都认识,但是为什么连在一起就不认识了呢?好像什么都说了,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我的理解是促进内需为基础?
来人,传政治老师,思政课老师,翻译翻译。
哪位大佬帮忙分析一下这个工作原则啊?万分感谢。
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分配—
交换—全国统一大市场
消费—需求侧改革
是不是少了点什么
说白了:实行计划经济。
但是要警惕上世纪 50 年代的事。
补充:
【计划经济】里一切生产资料都公有,所以就没有商品交换,没有利润,产品都是免费分配的。
【市场经济】里,生产资料私有,你的产品不可能免费分配给我用,得让我拿产品交换,这就要产生商品交换和赢亏。
其他的不用我说了吧。
很是无语。
新时代每天过的都胆战心惊。
每天醒来不由自主看看热搜上的幺蛾子。
这牵涉的就是保证区域发展公平性的条件,以及产业升级的全国一盘大棋了。
人力、土地、资本、能源,等等,这都是市场资源,如何统一调配。解决流动性无障碍呢?
来个栗子。
建高铁动用的是公共财政资源,公共财政资源应该是全民共享的,那么高铁往往是在大城市设站点,不通高铁的小城市是不是很有理由就此状告铁道部要求索赔?
如果真这么发生了,铁道部会咋反应呢?可能会振振有词:把大城市作为高铁的站点,在经济上是最有效率的。
谁有道理?小城市有道理。我有享受公共财政资源的权力呀,为啥高铁不通我家?
铁道部也有道理。让高铁经过能经过的所有市、县、镇、村,别说铁道部了,每个人都会觉得不现实。建高铁除了巨大的财力,还有人力、物力、肯定会形成巨大的公共资源浪费,这显然不是全局最优的结果。
那这局怎么破?
如果建高铁是以把大城市串起来规划的,那么,让高铁不经过的小城市获得经济上的补偿。
怎么做呢?
保证其他两个 “公平性” 的条件:
第一,允许人口自由流动。这样,没有高铁的城镇,如果想享受一下高铁的便捷,就到有高铁的地方呗。
第二,财政转移支付向不通高铁的地方倾斜一下,换句话说,就是人家没有直接享受的高铁的便捷,那么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让人家享受到高铁这种国家发展到更好程度的公共资源外化成果。
那么一连串的问题就来了:
要不要用政策抵消地理的玻璃门?
要不要户籍土地和户籍制度联动改革?
劳动力都去哪儿?如何配套支持人口流动?
人口跟空间怎么再配置?
城市化模式要不要相应调整?
资本利得税、房地产税、遗产税这些富人税该咋考虑?
要不要做落后地区的产业升级?
要不要区域平衡发展战略?
要不要做资本的畅通流动?
能源的升级战略该如何支持?
要不要研究一下企业家个人财产保护制度?
要不要深化数据等科技的东西部平衡?
……
这是一直在做的事儿,现在强化到政策高度,看来国家现在是袖子一撸,兄弟们,咱们到了整体产业打怪升级的关键点,你们各自的小心思都放一放,统一步伐,跟着走。
打住,你知道的太多了。
预示着上海要崩了,对外市场要没了,而内陆没有像上海一样的成熟国际化市场,所以现在加快发展,揠苗助长,然后所有城市超沪赶深……
英国大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如果我能选择,那么我希望生活在中国的宋朝。”
中国的国学大师、百年清华四大哲人之一的陈寅恪曾在《邓广铭序》中说过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鸾吟凤啸清相续,管烈弦焦争可逐。
宋朝的一系列关键词——市井、雅集、山水、茶事、书院、犹太人来朝、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火药、统天历(365.2425 日为一年)、宋词….. 沈括(中国达芬奇)的著作《梦溪笔谈》《资治通鉴》《百家姓》《三字经》《清明上河图》…… 通过微观视角去探究背后的原因,深入其中,才能越发体会到宋朝文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瓷器、农业、数学、煤炭、纺织、医学等)到达的高度。
文鹓飞舞,日暖霜轻。
宋朝推行「柔的文化」,当时西夏辽金都比宋强,但,宋比他们晚灭亡,南北宋三百多年,比唐朝的二百六十年还长。
宋朝是唯一一个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两度倾覆都是因为外患。当时宋朝的国土面积是中国帝王史上最小的,仅仅 280 万平方公里,但,正是这个最小的版图创造了一个奇迹,其成就更超越了之前的隋唐和之后的明清.…..
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
**在老观念里,中国是古代农业社会,放在宋朝却是标准的商业帝国。**宋代的学者如叶适、陈耆卿,已提出 “四民皆本”,宋代事实上也成为最重视商业的时代。北宋的商业理念,不单超越前朝,比后面王朝,也堪称领先一个身位。后续朝代的沿海地区貌似资本主义萌芽红火,却走私泛滥乱成一片,明末的朝廷更是活活 qiong 死…… 满清立国,中国又重返抑末崇本、贱商重农之路,雍正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碧水满阑塘,竹外一枝风袅。
宋真宗朝宰相王旦曾指出:“京城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隐意是:宋朝是一个马力强大的发动机,所谓的 “积贫积弱” 的印象,只是输出转化出了问题,而文化输出这一面却是历史最好的。
※八荒争凑,万国咸通
繁华风雅的**宋王朝就一个绰号, “富宋”,**全方位富到亮眼。
宋朝(960—1279 年),距今已有 1000 多年的历史了。当时的宋朝,繁华而开放,“八荒争凑,万国咸通”,商业氛围十分浓郁。
灯烛荧煌,上下相照;
彩楼相对,绣旌相招;
市井风流,众生万象。
“夜关不锁戍无兵,负贩行歌乐太平。”
在唐朝的鼎盛时期,中国人口不过 5000 万左右,在宋朝,多达 1 亿。人口超过 10 万的城市,唐朝不过 10 多座,而宋朝超过 50 座。
城市化是检验一个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宋代的城市化水平是历代最高的,北宋人口不会少于 1 亿,城市人口达 20.1%,南宋的城市人口更是达到 22.4%。
1、没便宜占的强大财政管理制度
瑞霭金台,琼枝光射龙楼雪。
北宋的财政体制,从上到下都完备到严密,中央最初有三司,王安石变法后又提升户部职权,另外还有专门制定政令的太仆寺。地方有转运路司和提举常平司,州县还有监当官。单是收税一件事,相关机构就一千多个,不但要管好财政,更是互相监督。好比一张细密大网,所有赚钱的行当,都要纳入国家财政监管。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
这有多重要?
在明朝,许多和官员们交情深的富豪们,家里宅院比王族都奢华,却只需交丁点税。甚至,有官员干脆给富商们打好招呼,只要给我好处,想交多少税你们自己随便。
为什么明末看上去商品经济繁荣,中原却闹得饥民揭竿而起?
国家的赋税全甩锅给最穷的饥民。
晴景回轻煦,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
而正是宋朝这种严密监控,宋朝的有钱人,有钱归有钱,却从未占税收的半分便宜。
**于是,北宋的国民经济,就像有钢筋水泥撑着的建筑,**别管国家遇到什么风暴,钱财方面总能撑住。
但,比起汉唐,乃至元明清,北宋在古代史上,一个最别致的成功经验,却是:发展理念。
2、独特的商业理念
其他大一统王朝,选择基本固定,都是从开国起就大力抓农业,挖空心思调整农业税,宋朝早早超前抓商业。
北宋更重视技术含量,中国农业史上一次重大的农业科技革命,就是在宋真宗时代完成的,通过国家改良农具和引进印支新型稻种,一下就叫宋朝农业产值甩开盛唐三倍。论收税,宋太祖遗嘱里重要一条,就是不许加田赋,后面的北宋皇帝,更是逢年过节就减田赋。
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那,钱从哪来?
商业。
北宋对商品经济收益的极度重视,保证所有赚钱行当,国家稳拿稳赚。但,千万别以为北宋是竭泽而渔。相反,北宋一直做的更漂亮的事,就是找准正确方向发力,最惹眼的一个方向,就是外贸。
渐天如水,素月当午,十里燃绛树。
比起元明清对海外贸易严防死守的态度,北宋恰恰相反,常年热情洋溢。宋太祖刚统一南方,就先把市舶司建好。然后,宋太祖和宋太宗兄弟俩,大拨往国外派使团,到处诚恳发请帖:大宋欢迎您。慕名来大宋的外商们,更是受到热情接待,甚至每年十月,北宋各大港口都有隆重祈风大典,专为外商祈福。
只要你给大宋带来钱,大宋就给你春天般的温暖。
当然,“春天般的温暖”,也有条件:只有守大宋的贸易规矩,才能享受大宋的温暖。
拍手趁西风,惊起乖龙。
这恰是北宋经济最被忽略的亮点:相较北宋严密的财税体制,北宋更是制定了一套严密的外贸制度体系,最赚钱的行业,早年都是国家垄断贸易,进出口定价权,更是大宋一口价。
**王安石变法后,更有了人类首部外贸法律《元丰法》,**不但涉及打击走私商税管理等内容,甚至,对中国东南沿海的外贸区,都实现了合理规划。
一点落金钟,浑似虚空。
强大的北宋外贸,更像一台稳定的吸金机器,有条不紊运转。
运转成果,就是,北宋制造业彻底在全世界井喷,丝绸畅销当时海外二十七个国家,瓷器更是出名奢侈品,在宋朝同时期的西亚、北非等国家,这些都是有钱人家必备。大宋以独家技术优势,以海上贸易为通道,疯狂从全世界吸金。
北宋从宋真宗年间起,商业税就占到国家税收的百分之五十二,到了王安石变法后,商业税更占到国家收入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青山绿水古今同。唯有一轮山上月,长照江中。
3、十万(约数)“犹太人” 在宋朝定居开封
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馆拍摄有开封犹太会堂同比例缩放复制品。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在公元 10 世纪的时候,宋朝的都城汴梁(又称东京、开封、大梁)就用她独特的风格和美丽吸引了无数外国人前来游玩,很多游人都被这里的美景和繁荣昌盛所吸引,流连忘返,最终选择留下。其中就包括一群犹太人,他们通过丝绸之路来到宋朝,给当时的皇帝带来很多贡品,并表达自己想要留下来的欲望。
当时 “宇宙中心” 的中国皇帝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当即下诏“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并且在开封为他们修建了犹太的会堂。
约有 10 万犹太人陆续在开封定居,还用手里的金银财宝买下了这里的房产,长期定居。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染柳烟浓,吹梅笛怨。
靖康之难,北宋灭亡,金人控制了开封。
因为官方发行货币被仿造,当时的经济一度崩溃。
这群身处东亚的开封犹太人,展现出卓越的商业才能,他们设计出纸钞交子,挽救了中国的经济。如果有当年有经济学诺贝尔奖,毫无疑问,他们将收入囊中。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金帝十分感激,拨了一笔款项资助当地犹太人。1163 年,一座辉煌大气的犹太会堂落成,聪明的犹太人为了在异乡安居,给它起了个中国式的名字,一赐乐业教清真寺。
“一赐乐业” 是希伯来语,是 “以色列(与神角力者)” 的音译。
开封犹太人也是当前保存最完整的的中国犹太社群。现在的古城开封仍然可以找寻到当年定居于此的犹太人后裔,据族谱记载,自己的祖先最早在公元九世纪的时候就来到了中国;与此同时,还可以找寻到金朝世宗时期所建设的犹太会堂遗址,其自 12 世纪建设以来一直绵延到 19 世纪被毁,大约 700 年时间,犹太教义绵延不绝。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
但,也许是中国社会(相对黑暗的欧洲中世纪)过于安逸,也许是犹太血统的稀释,开封犹太人逐渐被同化,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群被同化的犹太人。
皈依犹太教是犹太人最基本的标志,然而 1850 年,最后一位犹太教神职人员离世,希伯来语也从此在开封犹太人中失传。
神州沉陆,几曾回首?
开封犹太人不仅无法享受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甚至在人口普查中被迫选择汉族或回族(民族可以自己申报,想享受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就是回族)。
二战结束之后,以色列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许多流落在外的犹太人纷纷回国。但,留在中国的犹太人后裔,他们的身份(主要指男性)并不被以色列国家承认。我国实行的是父系国家制度,而以色列是以母系传承。
当然,并非所有回归的申请都被拒绝了,以色列的《回归法》是按母系相传这个正统的犹太人身份界定方法来断定犹太人的身份。因而,开封移民以色列的大都是女性,数量屈指可数(20 人左右)。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月满一江水,思归,难归……
=== 小插曲 ===
以色列为了让全球犹太人回归,专门有一个部级单位——大流散部,负责这项工作。
以色列独立后就颁布《回归法》,规定全球各地的任何犹太人,无论高低贵贱、贫穷富有、健康残疾,都可以无条件回归以色列生活居住,政府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准备。
“他必向列国竖立大旗,招回以色列被赶散的人,又从地的四方聚集分散的犹太人。” 这是圣经 · 以赛亚书的一段话,成了全球犹太人回归以色列的信条。
雁已还、人未归。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中国的所谓犹太人主要是河南开封。其实不只是一些开封人认为自己是犹太人(依据基因检测)开始回归以色列,全球很多地方都有犹太人回归潮。
======
4、繁华盛世的理想与现实、大俗与大雅
宋朝并重理想与现实,兼备大俗与大雅,是最适合生活的朝代。最直观的宋朝生活图景是《清明上河图》,它堪称北宋社会的 “百科全图”,民居鳞次栉比,街道交错纵横,商铺百肆杂陈,商旅云集,车水马龙…… 徐徐展开了一幅 12 世纪初繁盛的北宋都城汴京(开封)清明时节的市井风俗画。“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这也正是孟元老写作可与画卷图文对照的《东京梦华录》的缘由。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宋朝人的早中晚生活轨迹:
**早晨:**洗脸、刷牙、吃早点,大宋的百姓们会在报时人的报时中醒来,然后洗脸、刷牙。宋朝人可不是拿手指刷牙的,因为那时候已经有了牙刷。
据《梦梁录》记载:宋朝的百姓寻常家里都不开灶的,每天早上会有许多早点铺子热闹营业,一二十文钱就可以买到 “灌肺”、“炒肺”、粥饭之类的早点。
花外倒金翘。饮散无憀。柔桑蔽日柳迷条。
中午:踢球、高尔夫、下馆子,如果天气好,周末是蹴鞠(踢足球)的好时机,还是宋太祖大大起的头。对此,宋代诗人陆游的《残春》曾写到:“乡村年少那知此,处处喧呼蹴鞠场”。
一些体力欠佳的文人会选择更为儒雅的高尔夫,宋时称 “捶丸”,和现代一样,这种运动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运动完,就到了 “舌尖上的美食” 时刻。据《东京梦华录》载:“在京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点”。也就是说,大饭店 72 家,另有,数不清的小餐馆……
做人要讲信用,既然,我 “说” 了每天要减肥,那就要每天“说”。
西方的汉学家认为中国美食的烹调技法始于宋朝。我们今天的 “一日三餐” 就源于宋朝(唐代以前是“一日两餐”);我们所熟知的涮锅、油条、汤圆、东坡肉、豆芽都是那个时候的发明。
能让自己感觉到丰富、有趣的人,同样能让别人感觉到丰富和趣味,人世多贫乏,唯有丰富与丰富可以互相搀扶。
烹调技术发展了,各个地方的特色风味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白矾楼就主打北方风味,而 “寺桥金家、九曲子周家” 则是南方风味的头牌。宋朝时期的菜品远远比今天的要丰富得多(比如许多食材中所用的野味在今天都成了国家保护动物,或者有些干脆灭绝了),在 1998 年的美国《Life》杂志评选 1000 年来影响人类生活最深远的 100 件大事中,宋朝的饭馆与小吃位列第 56 位,那时候的中国才是名副其实的 “舌尖上的中国”。宋代的快餐品种,南宋加北宋,市面上流行的大概有 500 多种,只要能说出来菜名,马上就能做出来。
减肥越减越胖的原因是,一旦发现自己稍微瘦一点的时候,就想吃点东西庆祝一下。
下午:听歌、喝茶、叫外卖。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 “瓦舍勾栏” 十分之多,仅汴京就有“大小勾栏五十余座”,有的甚至“可容数千人”,宋代的点茶法十分有名,传入日本后瞬时大热,成就了风靡一时的日本茶道。
喝茶时,大家还可以聊聊十二星座,宋朝的星座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且广泛应用于算命等各个领域, 宋代曾刻印过《大隋求陀罗尼经咒》十二星宫插图,而殿堂级生活哲人苏轼更是大师级的星座狂热爱好者,曾将摩羯座黑了个体无完肤。
下午茶,大家一般是直接叫外卖的。当时还真有 “外卖专送” 的服务:在接到订单后,商家会 “逐时施行索唤”,按照订单的先后进行准备,并派专门的伙计前去送餐。我们在《清明上河图》中的“十千” 脚店旁就发现了这么一个伙计,左手拿着两个打包盒,右手拿着两双筷子,身上还穿着店里的围裙。
只要想着夜宵吃什么,人生就充满了希望。
**宋朝夜市之趣可称一绝。**在北宋初年,宵禁就已经完全解除了,因为东京城(开封)的店铺众多,各商家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夜市盛行。“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而且 “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大雪纷飞,还是阴雨绵绵,夜市都会开放。
从此宋朝人民就过上了灯红酒绿的夜生活。宋人笔记**《铁围山丛谈》**的记录,更可印证当时汴梁夜市的繁荣:
“天下苦蚊蚋,都城独马行街无蚊蚋。马行街者,京师夜市酒楼极繁盛处也。蚊蚋恶油,而马行人物嘈杂,灯光照天,每至四更鼓罢,故永绝蚊蚋。”
肚肺鳝鱼羊白肠,批切羊头鲊脯香。
鸡皮麻饮冷元子,水晶皂儿糖荔枝。——《东京梦华录》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红酥手,黄滕酒……
皇家菜单里常见的就有肉熟加料腌拌的旋鲊,灶炉内烤熟的炕羊,炭烤的炙子骨头(羊胁排),煎熬的酒煎羊,慢炖的鼎煮羊羔用外皮包馅卷成条状的羊头签、羊舌签等。
陆游《老学庵笔记》中提到,在苏轼的家乡还流传着一句谚语 “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
还有:
滴酥水晶脍冻尝,旋炙猪皮暖酒烫。
生淹木瓜脆口爽,甘草冰水消暑长。
……
身在福中不知福,说的是有些人已经发福了,但自己却装作不知道一样?!(小编的自愚娱人)
宋代也是中华美食奠基的时期,比如炒、炸等,现在的大部分烹调用语,都出自宋代,而烹饪技术上的进步,主要归功于加热方法的革新——宋代城市大量使用燃煤,火旺后可以炸,可以爆炒。燃煤的使用,还推动了炉灶的创新,炉灶可以移动,走到哪都可以卖,火始终是旺的。宋代冬天很冷,晚上冷到零下,照样卖茶。没有保温的方法,外卖是做不起来的。
未使用燃煤时,只能把菜煮熟,宋代时,可以炒出味道、炸出颜色来,开始讲究色、香、味……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
市民对食物的审美情趣扩大到视觉上,雕花蜜饯应运而生,各大城市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当时出名的浦城冬瓜,就是在三尺长的冬瓜上刻制假山、龟、鹤、寿星、仙女,放在寿架台上。
宋代的文学作品里,也体现了人们对食物的追求。食神苏东坡在黄冈时,曾作过一首《食猪肉》:“黄州好猪肉,价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浮光掠影繁华唱,烟火人间滋味长,宋朝的饮食盛景相信远比文字记载的精彩。
岁月辗转成歌,时光流逝如花。
如果说**《清明上河图》集中反映了宋朝生活 “俗” 的一面,《西园雅集》**则是 “雅” 的象征。在北宋被传为佳话的 “西园雅集”,是当年众多文人雅士的宴游场景,包括苏轼、黄庭坚、米芾、李公麟、蔡襄、秦观等聚集在驸马都尉王诜府中,或吟诗赋词,或扶琴唱和,或打坐问禅,同时也形成了以苏轼为中心的文人圈。身在其中的北宋画家李公麟以写实的手法将雅集描绘下来,米芾作序,“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人间清旷之乐,不过如此”。
满院东风,海棠铺绣,梨花飘雪。
宋代市民的生活方式可参照宋代话本小说《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北宋徽宗年间,东京(今河南开封)最大的酒楼叫樊楼,位于金明池边。宋代诗人刘子翚(音同辉)曾留下过 “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承平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 的赞美诗句。看过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细心的观众都知道,“樊楼”,这个让剧中众人向往的地方。
从《事林广记》所记载的图来看,樊楼作为北宋东京七十二家酒楼之首,由东、西、南、北、中五座楼宇组成,每座楼皆高三层(古代气势恢宏的三层楼与如今的 “鸽子窝” 三层楼不可类比),虽说只有三层,实际已非常高了。**高到什么程度?**宋朝皇宫是以高大闻名于世的,樊楼却高过它,站在樊楼西楼第一层,就可俯瞰皇宫,正可谓 “秀色可餐”。(犹记,父母大人曾在此为小编置办 10 岁生日家宴,蟹香阵阵,笙歌袅袅……)
桃花溪畔柳阴间。几度日高春垂重,绣户深关。楼外夕阳闲。独自凭阑。一重水隔一重山。
对饮食的重视,贯穿整个宋代的城市生活,重要原因是:宋代保持了很长的和平。秦统一六国以后,中国维系时间最长的朝代是两汉,达 426 年,但很乱。宋代其次,达 320 年,很和平。在这三百多年的和平时期,宋代生产力和科技水平都达到了中华文明的高峰。
宴请会客时,唐代人坐在席子上,称为坐席,现在的日本人就是这样,盘着腿跪坐,跪坐不利于行动,舒适度也较差。椅子、条凳、案桌这些生活用品都是从宋代开始才有的,座椅的发明,对市民生活来说是划时代的。
幸福就像一个沙漏,你觉得它是在一点一滴的流逝着, 还是在一点一滴的累积?
宋代市民生活方式影响至今,千年不变的,除了座椅,还有文字和出版。现在我们打字,常用宋体字;有一种书籍装订方式叫蝴蝶装,像两只蝴蝶一样,对折后再装订,也是宋代人发明的——这是阅读方式的革命性变化。
“谁把西风移画扇,淡了胭脂,冷了凝香腕。所谓情深云样淡,易来易去轻轻散。从此懒将花事看,凭谢凭开,不过一般倦。深锁冰心向古卷,唐朋宋友相交遍。”
城市绿化在宋代得到了重视,“汴京八景” 里就有 “隋堤烟柳”,开封绿化成林,种了杨树、柳树、榆树、槐树、梧桐树…… 我们看《清明上河图》,里边柳树、榆树都画得很生动。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同时,宋人对环境的重视,还体现在当时高官隐退后的去处——洛阳。北宋时期,“天下名园重洛阳”,显宦名流在洛阳都会有一套园林别墅,有点像今天的青岛、厦门、珠海。
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功名一聚尘。——张元
司马光失势后,就去了洛阳,挂了个闲职,专心编写《资治通鉴》15 年,他在洛阳城东南买了一块地,建成 “独乐园”,山水、建筑融为一体,司马光形容它 “质朴而严洁,去市不远,如在山林中”,在中国建筑史上有一定地位。后来的苏州园林(贝聿铭曾经的故居),就是在洛阳园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宋代上流社会生活安适,平民百姓也有保障。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事业是从宋代开始的。宋代每个州府都设有福田院,是供穷人免费居住的保障房。
福田院里提供免费食宿、医疗。到了南宋,福田院演化为安济房(免费医院)、漏泽园(殡仪馆)和居养院(保障安置房)。至于妇女儿童,则雇了专人服侍,甚至有专门的乳母。
三里清风三里路,步步清风。
没有钱、没有精力、没有慈善心,是做不了这些善事的。宋代的社会保障机构,延续到元、明、清等朝代,对倡导善举、缓和社会矛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宋代雄厚的物质基础,使大部分中国人在那个年代实现了安居乐业。
《尚书 · 虞书 · 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精神层面的物质救济。与此同时,宋代还有义庄救济,范仲淹创立的范氏义庄,其中有条规矩:凡族人嫁女,给钱三十贯;出嫁的女儿若因故改嫁,给钱二十贯。可见宋人对女性改嫁是持怜悯态度的,尽可能给予人道资助。到了清代,范氏义庄的规则改为鼓励寡妇寻节:达到守节年限者可领双份米粮资助,如果 “失志不终者”,则不予资助。这便是宋清两个时代精神的差异(精神自由与人文关怀的倒退)。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北宋时期,中国人口第一次过亿,达 1.2 亿。汉唐盛世,人口仅是五、六千万。人口剧增,是因为生产力提高唐代每年往首都长安运送的粮食大约是 300 万石,而宋代的两浙和两淮,每年送往东京的粮食多达 600 万石,翻了一倍。有学者统计,宋代一个农民生产的粮食大致为 4000 斤;1984 年,中国一个农民生产的粮食大致为 4379 斤。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宋史 • 食货志》记载,1021 年(宋真宗时期)全国总收入是 1.5 亿钱,约 1500 万到 1800 万两。按 400 美元值黄金 1 两来换算,当年的收入折合 70 亿美元。有专家认为,宋代的财力,占当时整个世界的 50%。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有如此大数量的财富流通。宋神宗时期两年的铸币量,即超过唐代三百年的总量。宋代的货币流通量,后世的元、明、清都比不上。
青山隐隐,流水迢迢。
某种意义上,“宋朝热” 是姗姗来迟的。
照司马光的说法,唐朝有钱人才穿的丝织品,宋代一线城市里贩夫走卒都穿。
**国家花钱更大气,汉唐老百姓无偿出工的劳役,宋朝全变成政府花钱雇人。**精锐禁军的装备成本,照明朝名将们的估算,至少是明代五倍。朝廷民间各行业,都这么五花八门的富。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荀子 • 大略》
如此 “富” 法,北宋折腾得起?
最牛就是这事:北宋的财政收入,早年每年 1600 缗,待到王安石变法后,更是高速飙升到每年 6000 万缗。
从技术水平、城市化程度等维度来看,宋朝的确是一个高峰。依据历史学家统计,宋朝单位人力的粮食产量比唐朝高出 30% 以上。中国小农业态的农业技术基本上在宋朝就达到了顶峰。之后的元明清,农业技术再也没有跨越性的进步。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为何宋朝可以取得这样的成就呢?
宋朝皇帝尊重人权(主要是上流社会的人权),从更宏观的视野来看,根源是国家之间的竞争,倒逼着皇帝必须约束自己的权力,要给社会以更大的自由空间。
“我” 有八十多种小辣条,此刻思考跟我做朋友还来得及。
赵氏皇族世世代代都尊重读书人,不杀大臣。先有人权,再有产权,宽松的治理氛围起到了保护产权的作用。所以,社会各阶层都努力创造财富,把经济和社会双双推向了帝制时代新的高度。
对比汉高祖、明太祖,宋太祖不杀拥兵的大将,“杯酒释兵权” 传为千古美谈。
为什么?
未统一南方时:宋朝只占据中原,还皇帝有竞争压力。如果过度残暴,士大夫和农夫都会向南迁徙。那个时代的南方割据政权,明君也多,他们一直都在鼓励人口归附。
统一南方后:辽国、西夏和北宋,金国、西夏和宋朝并存,国家竞争更加白热化,无论辽国、金国和西夏,文明程度都不低,它们都已经进入农耕社会,并且在努力学习汉文化和重用汉族知识分子。我们看宋朝的地图,总会发现在这个朝代(北宋和南宋)的绝大部分时间,中原王朝不过是三分天下的一方。
三分天下,中国人一般会想到三国。但魏蜀吴的并列时间不过 60 余年,而宋朝的三分天下持续了几乎 300 年,各个政权多数时间都在友好通商和人才互通。
比如,在北宋与辽国的澶渊之盟之后,两国边境竟然出现了很多自由贸易特区,人民流动并不稀奇,而且很多中原知识分子还热衷于给少数民族政权当官。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
那么,宋朝的治理结构是皇权专制还是权力制衡?
君主既然 “垂拱而治”,那国家应该由谁来治理呢?
宋朝所有的诏书都以君主的名义发出。那么宰相的执政大权如何体现呢?
如何防范宰相擅权、滥权?
宋朝民众是否有机会参与到国家的立法过程中?
宋朝军事 “积贫积弱”?我们理解或者认为的历史是真正的历史吗?
……(未完待续)
美,是春江花月、赌书泼茶;
美,是相思枫叶、秋水春山;
美,是梦里轩窗、关山飞雪;
美,是天涯孤鸿、云中锦字……
宋朝小札
相关文章链接:宋朝篇(一):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或 青水:宋朝篇: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每年都有新名词新政策,绿水青山、供给侧改革、共同富裕、三次分配、双碳、反垄断。。。
最关心的 996、房价、财产公示等等永远提不上日程。
现在的政策文件,就算是专业内的人士不看几遍都看不太明白,非专业内的即使是博士也不太明白真正的意思是啥。先推荐一篇文章《反对党八股》
意思:打破地方保护,消除垄断壁垒,破除利益集团,形成一个大一统的市场。
举例:比如有的路因为省市县乡不同,就不修通,俗称断头路;比如烟、啤酒,各地的都有明的暗的市场划分;比如法制,典型的南山必胜客;比如网购二选一,网络平台垄断等,等等等。。。。
目的:一是方便外面的进来,使外循环更顺畅;二是给内循环打基础,避免因为内部的、地方的利益和政策的不统一,导致内循环不起来,或者很缓慢。
必要性:百年变局加剧演变,现在外部的形势不等人了,建立内循环可以说是只争朝夕的事情了。
看法: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很有必要性,但不是关键,效果嘛,长期有利,短期不太看好,能不能跟得上国际发展的形势,就看谁跑得快了。
泡沫:我们现在都说中国是世界工厂,是制造大国。但要看到我们其中很大一部分生产力是为他国的民用经济服务的,如果遇上极端情况,比如俄罗斯现在的情况,这些生产力其实是过剩的泡沫。要想法把这一部分生产力转变为为国内服务,即使发生极端的情况,国民经济也会保持在现有的水平,外贸部分有更好,没有也不慌。但有一个问题就是,国内低收入群体没钱,消费不起,消化不了这部分过剩的产能,就只能舍近求远,去搞带路工程,人家还不领情。另外就是现在有的制造能力有多大能力能快速地转化为军事力量,这个可能要打个问题,以 J20 为例,我们现在的产能是不如美国的。
关键:国内循环现在差一个类似于氢弹点火的东西,也就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上不来,就循环不起来,就象高速路修得再好,再规范,没有车跑意义也不大。当然高速路是有必要修的。所以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才是决定高收入群体是否持久的关键和基础。我过去不太赞成起点收入,但现在的形势变化,个人强烈要求类似于起点收入这样的分配办法,把火点起来。
另一个关键:我们可能要重新思考不结盟的政策,要有双备份和双基地。如果继续采取不结盟政策,那我们沿海的经济比重太大,一些产业必须在内地有战略纵深,关键产业要有备份,也就是 “新三线建设” 刻不容缓。以这次上海疫情为例,采取过去超大城市、超大区域的办法,长三角马上熄火,如果深圳这次没摁住,珠三角马上熄火,真不敢想象。如果没有统一的市场,这些转移和平衡都是做不到的。
展望: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们相当多的做法就是平战结合,底线思维。从这个角度去看很多政策就很容易理解了,如果从纯外贸、纯 GDP 去理解和操作,会吃大亏的。
核心词:统一、大市场、内需、商品、流动。
咱也看不懂,也别整这么些高大上的,我连网都不会上,也不用降低什么交易成本。
就一直很疑问,天天内循环,天天内循环:
能不能把高速过路费降下来?
加油能不能别收那么高的税?
与其花钱整那些花里胡哨的项目,整点实际的,给企业减负,给个人减负不行么?
这文件估计很多公务员都看不懂。
我认为目的在于构建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为全面打通内循环做前置的准备。
我们先认识一下目前我们国家存在的问题:
疫情和国际贸易摩擦下,“逆全球化” 的趋势开始出现,我国内需不振,经济下行压力大,对土地财政依赖性过大等问题开始浮现。
这个问题是全国普适性的,实际上细看各个地方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国内发达地区是生产制造商品,提供服务的主要区域。
现在,这些地区存在严重的商品过剩,地方债务和居民负债过高的情况下,本地居民的消费能力已经无法承担消费任务。
而对于我国的落后地区来说,当地企业缺乏,商品流通不如发达地区,本地居民可能出现了有存款花不出去的情况。
如果你搜索一下各省存款和负债的话,你会发现这种特点。
那么自然,在需要注重内循环的情况下,想办法打通全国市场,就是个一举两得的事情。
发达地区可以把自己过剩的商品和服务卖出去,而落后地区可以享受到发达地区提供的商品服务,提高生活品质。
这就可以打通内循环的各个节点,把商品流通市场给扩大,缓解商品过剩的压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发达地区又会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和建设,诸如建立经销商乃至分公司等等。
这既可以给落后地区带来优秀的商品,还能扩大就业岗位。
而全面打通内循环,促进消费,缓解商品过剩,重点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1. 全国性的信息和资源共享。
依托互联网进行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让全国的信息和资源能够共享交流。
这样,各个地区相互之间就能了解各自和对方的信息。
这可以辅助决策的制定,给企业发展提供信息支撑,让企业作出正确的经营判断,促进全国性的商品交易。
2. 破除地方保护主义
落后地区可能由于官僚主义,地方企业扶持等因素,在本土企业竞争力不强的情况下,保护本土企业继续经营。
落后地区一些本来可以很优质的项目,甚至可能交给了地主家的傻儿子来承包,并被地方保护其半死不活的企业继续经营。
这会让企业竞争力脆弱,同时让地方的发展受到阻碍,又会助长内部腐败滋生。
而在商品交易中,地方保护主义会让地方市场被低效占据,阻碍优秀企业优秀商品在本地区的市场占有。
为了让发达地区的优秀企业能够充分进入全国各个地区的市场,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就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但是在创造正面积极意义的同时,负面的隐忧也不少:
1. 加剧资本无序扩张和企业垄断。
这种建立大市场的做法,相当于保护市场经济更加自由化的举动。
那么自然,资本无序扩张,企业垄断的问题会变得更加严重。
地方保护主义,保护的可能是地主家傻儿子的落后企业。
但是促进大市场建立后,进入落后地区的可能就是大家熟知的垄断大厂。
这会在企业内部塑造 “强者恒强,弱者更弱” 的局面,加剧垄断问题。
在这样的垄断环境中,创业积极性将会受到极大打击。
而对于落后地区来说,它们正处在经济发展起步,创业积极性上升的爬坡阶段。
这会让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遭受企业垄断的再次压制。
2. 加大地区贫富差距。
这套政策的目的在于,打通国内大循环,促进消费流通。
这种做法在全国各地发展水平类似的情况下具有最大的正向作用。
但是在地区差异悬殊的情况下,各个地区的商品流通地位并不平等,落后地区将会成为被倾销的一方。
于是在大市场的支持下,发达地区的企业向全国各地销售商品,缓解商品过剩问题。
而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商品交易,全国的财富回流到发达地区的企业里。
这就会让发达地区变得更加富有,落后地区的财富则被发达地区虹吸,地区贫富差距变得更加巨大。
这将会与 “先富带动后富” 和共同富裕这一最基础的发展战略,产生直接的矛盾。
所以说,如果想让大市场的建设发挥正常的正面积极作用,要配合其他大方针一同实行才行。
例如,继续加强企业反垄断建设,对资本无序扩张行为进行约束。
再比如,促进发达地区优秀产业在全国的布局建设,让部分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有序转移。
否则,所谓的大市场建设,可能就会演变成单一的对商品过剩的紧急救援,还有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的商品倾销和资本掠夺。
至于具体如何推行,只能等后续具体的职责分解了。
房地产市场是不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其中一部分呢?如果是的话,那买房还需不需要户口呢?
我当然资瓷
但是当年京津冀一体化喊了十年,河北从经济大省 (总量全国前十) 到现在和落后省份不相上下,被某市把骨髓都快吸光了,这个所谓统一的市场里,河北的角色是不是也是和之前一样?
底下还有很多人说的 啥时候 x 考统一试卷统一入取,天龙人肯定不会干吧
我再补充一下,这只是开始。接下来不光要管整个毛细血管,还要管每个细胞
就是收一部分地方权,然后全国平台企业暗中国有化,经济战略顶层设计,不是各个城市自己抢人了,可能某个地区被认为不适合发展,就会舍弃,总体来说是在做跟西方脱钩的准备,为收复台湾后应对国际制裁做准备。
在这个问题下还挑出 “外资” 来反的真是无语了……
是怕外资企业用劳动法和员工福利腐蚀我们吗?
建设全国大统一的市场,是完成国内内循环的必经之路。
按照正常的改革节奏,本来需要再缓两步,但是趁着疫情和经济换挡的时机采取激进一些的措施,也算是重病用猛药吧。
之所以以前一旦推进必然磕磕绊绊,主要是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的问题很简单也很复杂,说到底还是资源和成本的问题。
中央没有那么多人力、物力、精力、能力来针对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作出合理的调配与部署。典型比如原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某对拓展收入的认知,完全可以说是何不食肉糜。这种高官给出来的政策根本不具备普适性和可执行性。
还有一种情况大家都见过,好心办坏事。很多出发点很好也有专项资金的项目,会被下面的执行者干成荒腔走板的样板戏。高层甚至得到几年之后才会在 “检查” 中“发现”这摊子烂账。曝光之后又怎么处理,那就是八仙过海了。
所以,中央必须要让渡一部分权利和资源给地方政府,来因地制宜的推进可行性政策。
然后就涉及到第二个问题:地方利益
地方利益说白了就是,马儿跑,要吃草。我国的基本国情是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所以在知乎上也能看见一种诡异的场景:有些公务员在吐槽这活不是人干的,然后被其它网友嘲讽那你还死皮赖脸的蹲着坑?其实两方都没错,现实就是定个 deadline,到时间了要成果。至于中间你怎么办到,那就是各位发挥内卷才能的地方了。对于有责任心的人来说,确实比较痛苦。
这么磨人会有一种问题,把人磨的讲政治了,活就很难干下去了。所以需要物质上的奖励来推进工作的开展。地方就承担了这一部分的责任。毕竟政策制定的再完美再好,也得有人来给它落实不是?那么地方的钱从哪里来?除了转移支付,基本上是来自于地方保护。比如大家熟悉的土地财政,粗算也能概括为其中的一种。
疫情冲击之下,各个地方放开土地财政再续上一口,但之前吸的太狠,有点后继无力了。适时的推出这个意见,其实就是在问地方是想站着死还是跪着生。魔都这波疫情,算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
为什么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因为我国的国内市场在过去一段时间从来没有形成过统一市场。
1. 城乡工农剪刀差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客观促进了国家的经济腾飞,但却使得城乡二元制的经济现如今成为消费的重大掣肘,城市消费如火如荼,乡镇消费捉襟见肘。
2. 城乡二元制所包含的贫富差距,同时也使得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同步,甚至在制度上都无法不统一,甚至政策和法律在城乡的实施都面临需要打不同的折扣的问题。
3. 归根到底,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各地的政府和有关部门,习惯了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来改变供求、改变价格、改变竞争,并非不能监管,而是不能主动介入。
毫不留情地说,文件只说了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却没有解释为什么要建设。
1. 因为 “行政命令>市场机制”
中央一直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改革方向,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
那么,就需要不断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制度,推进价格 改革和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知识、数据等重要生产 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着力清除市 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 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 2 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 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
但事实上,并没有多少政府和部门理解——“什么是市场”?市场不是一个场所,不是一个有形物,而是一套潜规则,一套市场主体自觉贯彻的惯例,是 “一只看不见的手”:
2. 因为 “政策法规不统一,行政命令高于政策法规”
尽管,我们都知道,尽管排除民族自治和变通规定,全国法律统一也依旧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因为在很多地方,党委书记和政府首长甚至政法委书记就是最大的法律,真正的政策法规都要让步。
中央一直强调 “完善市场基础制度规则、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加快要素和 资源市场建设、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
那么,就需要提升监管治理水平等方面出台有效的政策举措,不断提高政策的统一 性、规则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以统一大市场集聚资源、 推动增长、激励创新、优化分工、促进竞争。要加快清理废 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要结合区域 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优先开展统一大市场建 设工作。
讲个笑话,我一个深圳律师去稍微小点的地方办案我都会怀疑我没有学过法律,因为回答都是 “这是我们这里的规定!”
首先,初衷是好的,现在外需(出口)受全球市场总容量制约(客观)和敌对势力干扰(主观)的双重因素影响,到一个瓶颈了,而国内市场在事实上,就是全球的第一大消费市场,且规模上仍旧有很大的挖潜空间,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余地也更强,所以努力促进国内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必然是接下来维持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向。
目标是提质、增效,手段是通过对制度、标准等各方面的调整来扫除障碍,致力于营造和服务好国内统一市场。
但是,道路也是曲折的,打破旧的利益分配格局必然是阻力重重,现行的总体制度设计也决定了,中央和地方的站位和利益诉求是不一样,对全国好的,不一定就对地方好,所以首先在内部面临的阻力就会很大。
举个例子,我之前是搞工程的,晓得许多地方政府把一个工程给你的前提就是,你得在他们当地成立公司,该项目的税收要留在当地。
这种存在严重内耗的事,当然不是好事。但真的好改变吗?财政可是命根子,不是出几个文件,说断就能断的,特别是在形势 “吃紧” 的裆下,拔几根毛都肉疼。
但这个从长期来看,利国利民的事情,即使再难,第一步也是必须要迈出去的,可以先从更紧迫的,或者说更容易实施和出成果的点开始嘛,信息和金融领域可以充当这次的排头兵。
今天出的这个文件,更多是方向性的内容,真正要从纸面落到实处,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还要做很多的功课。所以也别期待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和影响了。
如果说这事儿今后能搞出个名堂来,那总体上有利于央企等大企业,而受地方保护主义照顾的一些本身没什么竞争力的小企业,前景就不太美好了。
最关键的是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建立,而不是对地方市场的打击,本质上是要提高对于逆国际化趋势的抗风险能力。
打破区域的小圈子发展,加强全国市场的整体性,让经济发展在国内能够实现循环,使得国内市场能够成为稳定的生态系统。
疫情和区域紧张局势等问题使得国际市场变得更加脆弱,增强国内市场的完整性有利于保障极端条件下的市场正常运行
在这个问题下发泄无关情绪的差不多得了
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
秦始皇在两千年前要做的事情核心就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与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本质是一致的,只是形式上我们要整理的是工业化的市场经济而秦始皇面对的小农经济。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于这一点我感触很深,过去几年做房地产基金,用深圳基金母公司为主体到北方各地获取项目合作和基金发行过程中就遇到了不同地方不同金融政策的藩篱,证券基金业协会备案过的基金产品要想在项目地发行,那么就需要当地金融办审批和当地银行审核设立基金托管账户。
而要想打通这些流程,只有两个办法:
1、深圳基金不要在当地募集,自有资金在当地银行开户按照委托贷款形式走一遍,这样当地银行完成吸收结构性存款的考核要求还挣一笔手续费,你的项目就会轻松一点。
2、在当地设立基金子公司,深圳母公司出大部分,然后再当地找一部分,全部基金资金在当地开托管户。这样金融办可以完成招商引资任务。
顺利完成基金账户开立和募集工作后,基金投入到项目,这个时候需要开启投后管理模式,这涉及到委派法务和财务经常性的监控项目公司财税工作,这一点又会遇到深圳税务系统与项目地税务系统打通问题,还有就是税务合规审查中税务成本核算标准不统一问题。
投后管理克服种种困难和政策藩篱,基金到了退出的时候,这个时候没有发生项目公司兑付问题,投资本金和收益按协议原通道回归投资人,这个时候就要面对当地税务部门和金融办及银行三家企业的挽留了。如果兑付出现了问题,那么基金公司一定会成为当地维稳对象,司法和金融办及税务介入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上靠来威逼利诱基金公司保持和谐。
我经历的或许只是个案,不过个案代表的现象却能反应出国家统一法治体系中地方执法资源发展不充分不均衡,司法和税务及监管部门对于统一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之间横平标准是具有很大自主性的,而金融注重的效率和契约精神却受这种政策不确定因素而大打折扣。
国家鼓励金融创新和普惠金融进入实体产业,我们按照要求从房地产基金转型到实体经济企业股权投资,在新的投资中我们听取企业的反馈又出现新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在产品设计中要考量新的风险管理要素,具体如下:
1、营商环境,口惠而心不至。招商协议签署的条件和项目投产后享受待遇会有很强烈温度差,地方财政预算投资配套伴随着主政官员换届调离而出现巨大不确定因素,企业落地后会经历市场培育和产品研发匹配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无法将与政府签署协议作为企业发展规划中的定量元素。
2、三年疫情,动态清零政策下百花齐放的地方抗疫措施导致企业无所适从。最典型就是十余省动辄封高速和切断区域物流及闭环管理产业园,闭环管理后没有给企业应急管理保障供应链不断方案,解封后又没有复工复产纾困政策,企业不断踩刹车导致市场信用受损。
3、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设立的产业配套总是滞后其承诺落地时间,地方政府财力和行政效率及市场经济变动要素导致无法按时完工。很多从北上广深产业转移到内地企业看重的就是内地可以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同时又可以享受健全产业配套才回去的。回去设厂后,员工招聘,产业链配套,税收政策落实等领域都出现难落地困局。
国家建设统一大市场,将阻碍生产要素的政策因素进行体系立法解决,有为的政府承担经济秩序维护者和市场经济宏观节奏把控者,在国家金融资本和生产资本等要素上开启纾困金融救市的动作,我想这对提升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行政效率是非常有意义的。
综合而言,三年疫情,中国国内过剩生产由于海外疫情产生巨大需求而得到了缓解,伴随着各国复工复产,中国回归到常态化生产过剩状态,海外各国为了恢复经济而日益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这就需要我们搞好内循环经济了,建设统一国内市场来推动商品流通,这是内贸和外贸双循环的重要转换支撑。
[
解构现代化:温铁军演讲录
¥46.80 起
挑几个比较有意思的:
一、碳税制度
(十五)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交易监管机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市场化交易,探索建立初始分配、有偿使用、市场交易、纠纷解决、配套服务等制度。推动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建设,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二、社会实验
(十七)完善标准和计量体系。优化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结构,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整合精简。强化标准验证、实施、监督,健全现代流通、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物联网、储能等领域标准体系。深入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推动制定智能社会治理相关标准。推动统一智能家居、安防等领域标准,探索建立智能设备标识制度。加快制定面部识别、指静脉、虹膜等智能化识别系统的全国统一标准和安全规范。紧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需求,突破一批关键测量技术,研制一批新型标准物质,不断完善国家计量体系。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参与我国标准化工作,提高标准制定修订的透明度和开放度。开展标准、计量等国际交流合作。加强标准必要专利国际化建设,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形成。
感兴趣可以去了解下前苏联的 OGAS
不过我个人不看好,毕竟 ocr 优化统计流程都能上新闻,对于 “信息化治理能力”,我认为约等于 0。
三、互联网相关
(十九)健全统一市场监管规则。加强市场监管行政立法工作,完善市场监管程序,加强市场监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依法公开监管标准和规则,增强市场监管制度和政策的稳定性、可预期性。对食品药品安全等直接关系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点领域,落实最严谨标准、最严格监管、最严厉处罚、最严肃问责。**对互联网医疗、线上教育培训、在线娱乐等新业态,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加强对工程建设领域统一公正监管,依纪依法严厉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强化重要工业产品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建立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形成政府监管、平台自律、行业自治、社会监督的多元治理新模式。
做这几个方向的(包括游戏),赶紧跑路吧,尤其是现在还没锤到的互联网医疗领域。
(二十二)着力强化反垄断。完善垄断行为认定法律规则,健全经营者集中分类分级反垄断审查制度。**破除平台企业数据垄断等问题,防止利用数据、算法、技术手段等方式排除、限制竞争。**加强对金融、传媒、科技、民生等领域和涉及初创企业、新业态、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经营者集中审查,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强化垄断风险识别、预警、防范。稳步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加强对电网、油气管网等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的监管。加强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原始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结论:大鱼吃小鱼,国有企业吃其它
工资统不统一?
房价统不统一?
户籍统不统一?
各考试统不统一?
利远大于弊。
嗯,好政策,我支持。
但是我还支持
取消户籍制度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公民待遇。
全国统一命题加快建设全国统一高考制度。
改革公务员特权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社会福利体系。
啥?还得研究?
消费要统一,分配按等级是吧。
好吧,我没意见了。
敲打下地方,地方政府现在少了卖地收入,就把眼光盯在本土企业上,想搞垄断维持地方财政
我看这不是小好,也不是中好,而是一片大好!
读出了一个信号:恶螺丝会必输。
个人小建议,建一个计划经济的特区不是更好点吗?包食宿包教育包医疗,吸引各行各业的人才加入,愿意享受充分 “自由” 的人就在现有体制继续深化改革去,愿意追求公平的就去参加建设特区去,搞一搞竞争,看到底哪种制度更好?
认真读了两遍,不是往回走的意思,是强化市场化的意思。
在过去的全球化时代,以往的布局和发展对国内总收入影响不大。接下来将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因此必须强调内循环。
内循环需要理顺国内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问题。
虽然说起来是全国一盘棋,以往对官员的考核造成了事实上的各打小算盘。个人认为习惯了吃卡拿要的各级官员,要认真执行中央政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难点可能是最后一句话:“明确要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在充分的市场化下,如何约束权力是个关键问题。这也许就是 “意见” 强调 “有为政府” 的意思。
走过计划经济,明白计划经济意味着什么,因此不会选择走回去。中国是个人口足够能支撑起来的大市场,自己的工业体系也比较完整,那么只要允许充分的市场化,国内经济运转起来问题不大。
要准备过苦日子了吧。
大概率是提倡自由竞争,禁止垄断市场吧,我想本应该被点名的那些企业心里应该会有些数儿。
对竞争壁垒的追求是公司本能,破除竞争壁垒是 ZF 的职能,面和水的关系。
市场不存在统一,全国统一大市场等于用行政力量消灭市场,市场经济不是这么玩的。
快去考供销社!!!
翻译一下:
以后沿海产能优先服务于国内市场,东部产业优先投资国内,拿国内订单比赚美元外汇重要,能从国内进货上游材料原件就尽量从国内进。
夯实国内市场,减轻对外贸的依赖,外向型转内向型,依赖出口的赶紧转型做内销,利用转型窗口期,将未来被西方全球性制裁时的损失降到最低。到时候西方突然一起变脸时不要遭遇个措手不及。
转型差不多时,下一步,就该干点西方不高兴的事了。
什么时候全国一张卷?
可润可不润的,尽快去润,
可编可不编的,尽快考编。
大破大立,因权称义,资本染红,其余无罪。
解读完了。
非常好,那就从全国高校是中国人的高校开始,全国高考一张卷。
统一大市场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个市场的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的设施高标准联通,要素和资源市场,以及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同时,市场的监管要公平统一,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进一步规范的大市场。
几点解读
1。表面意思?拆除地方保护主意,建立高标准,统一市场监管。
2。趋势。各地的税收优惠将会慢慢趋同,中央划圈能力增强,地方保护缩小。
3。对企业的影响。首先,尽快和央企,国企协同发展,或上市。其次,紧跟中央步伐,别被地方政策迷惑,中央想发展哪里,就去哪里投资。
4。对于政府。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税收优惠刷 GDP 越来越难,中央权力上收。
5。对社会的影响。总体而言,建立更加统一的全国市场,有利于夯实经济基础,更好发挥市场经济的力量,有利于未来经济发展。
6。不利的。靠吃政策饭的企业,路越来越窄了。
图侵删
感谢大毛给我们打个样。
有生之年也许可以在夏威夷省度假了。。。
赶快买现行的顶配电子产品。
以后若干年可能电子产品的性能会有所下降。
被压制长达一年多的新右派观点终于被听到了一些,不过还是包裹在 “社会主义” 下的,去年的腥风血雨为了追求社会公平,实际把整个蛋糕暂时做小了,不过为了让大家生孩子也是用力过猛,疯狂干预。
实际上,早在 60 年前的 1960 年代,凯恩斯主义的追随者们就试图解决在 “需求管理” 问题上,政策的局限性。那回到一个最初的问题:需求到底能不能被“管理” ?
或者说,是否所有人预期 “需求” 被管理了,就能达到实际被管理的效果?
据新华社北京 4 月 10 日电《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
PS:4 月 11 日,已经极其羸弱的恒生科技指数开盘暴跌,现在上午 11 点跌幅 4.3%
从 “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就说明了要减少干预,多做观察员,少做裁判员,尽量不做运动员。但 “要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 也为未来干预留下了余地,不会大举退出选手席。。。
过去几个世纪中,科技的发展显然已经领先于资源和土地的限制。
收入中用于资源和土地的份额正在下降。我们可以把土地的份额写成土地的实际租赁价格乘以土地与产出的比率。实际租赁价格没有显示出什么趋势,而土地与 GDP 的比率一直在稳步下降。因此,土地的份额一直在下降。
土地和资源的份额一直在下降,尽管这些因素已经变得相对稀缺,这意味着这些投入和其他投入之间的替代弹性必须大于 1。如果我们从狭义的商品 – 例如书籍 – 的角度来考虑,投入之间的替代可能性可能不会特别大。但如果我们认识到,人们所看重的不是特定的商品,而是它们所提供的最终服务 – 例如信息存储 – 那么,存在大量替代可能性的想法就变得更加合理了, 如 DVD 和录像。
所以只要人们管理好对房地产本质的认识,理解其他的替代品,房子的金融属性迟早会驱除一部分。
以下是我花了几个月整理的高级宏观经济学所需的自学笔记 (英文版), 分章分节呈现给大家。开头我会附带一段中文版的小节,后面提供给想看详细数学推导和用英语学习经济学的朋友们。
作为一个跨界自学的推动人,每一章结尾,我会附上一节习题课,并在最后给出答案,方便大家复习。
大卫 · 罗默是美国经济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赫尔曼 · 罗耶政治经济学教授, H-index 37, 著有高级宏观经济学教材,主攻新凯恩斯主义。他夫人是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克里斯蒂娜 · 罗默。
更多高级宏观英文版笔记戳专栏:
本自学笔记将会和应用计量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等专栏,每日同步更新。
跨界自学 · 教材: 应用计量经济学跨界自学 · 教材: 中级微观经济学
This section addresses the issue of how environmental limitations affect long-run growth.
We start with the case of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Here R denotes resources used in production, and T denotes the amount of land.
The dynamics of capital, labor,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labor are the same as before: ˙K(t) = sY (t)− δK(t ),˙L (t) = nL(t), and ˙A(t ) = gA(t). The new assumptions concern resources and land. Since the amount of land on earth is fixed, in the long run the quantity used in production cannot be growing. Thus we assume
Similarly, the facts that resource endowments are fixed and that resources are used in production imply that resource use must eventually decline.
Thus, even though resource use has been rising historically, we assume
The presence of resources and land in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means that K/AL no longer converges to some value. As a result, we cannot use our previous approach of focusing on K/AL to analyze the behavior of this economy.
The equation of motion for capital, ˙K(t) = sY (t) − δK(t), implies that the growth rate of K is
For the growth rate of K to be constant, Y/K must be constant. That is, the growth rates of Y and K must be equal.
We can use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to find when this can occur. Taking logs of both sides of the function gives us
Using the fact that the time derivative of the log of a variable equals the variable’s growth rate, we obtain
where gX denotes the growth rate of X. The growth rates of R, T, A, and L are −b, 0, g, and n, respectively.
After simplifying:
gY and gK must be equal if the economy is on a balanced growth path:
This analysis leaves out a step: we have not determined whether the economy in fact converges to this balanced growth path.
if gK exceeds its balanced-growth-path value, Y/K is falling. Equation (1.44) tells us that gK equals s (Y/K) − δ. Thus if Y/K is falling, gK is falling as well. That is, if gK exceeds its balanced-growth-path value, it is falling.
The growth rate of output per worker on the balanced growth path:
Resource and land limitations can cause output per worker to eventually be falling, but they need not. The declining quantities of resources and land per worker are drags on growth. But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a spur to growth. If the spur is larger than the drags, then there is sustained growth in output per worker.
Even though technology has been able to keep ahead of resource and land limitations over the past few centuries, it may still appear that those limitations must eventually become a binding constraint on our ability to produce. The reason that this does not occur in our model is that production is Cobb–Douglas. With Cobb–Douglas production, a given percentage change in A always produces the same percentage change in output, regardless of how large A is relative to R and T.
This is not a general property of production functions, however. With Cobb–Douglas production, the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between inputs is 1. If this elasticity is less than 1, the share of income going to the inputs that are becoming scarcer rises over time.
In fact, however, recognizing that production may not be Cobb–Douglas should not raise our estimate of the importance of resource and land limitations, but reduce it. The reason is that the shares of income going to resources and land are falling rather than rising. We can write land’s share as the real rental price of land multiplied by the ratio of land to output. The real rental price shows little trend, while the land-to-GDP ratio has been falling steadily. Thus land’s share has been declining.
The fact that land’s and resources’ shares have been declining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se factors have been becoming relatively scarcer means that the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between these inputs and the others must be greater than 1. At first glance, this may seem surprising. If we think in terms of narrowly defined goods—books, for example—possibilities for substitution among inputs may not seem particularly large. But if we recognize that what people value is not particular goods but the ultimate services they provide—information storage, for example—the idea that there are often large possibilities for substitution becomes more plausible: DVDs and Videos.
Romer, David. (2012). Advanced macroeconomics.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包括户籍统一吗?
不肯让利于民说什么都是屁话,如高速路不分品类给所有肉类和蔬菜水果过路费全免,如给 30 美元一桶进的油不要按 100 美元的价来卖,如不要用房子绑架全中国的年轻人,如医保不要一根成本一百元的钢板卖 15000 元,等等,不下定决心改革,中国就完蛋了,都不需要经济学家预测。
要不先从高考统一一张卷子开始
在我看来,这是一份涉及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金融市场等多个市场的综合性文件,旨在优化国内营商环境,完善相关制度,畅通国内的内部大循环。文件可能预示着中央政府对经济事务管理力量的强化。如果能够顺利落地实施的话,我认为是能够发掘出国家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接下来,我将谈一谈文件出台的背景与可能的效果。
消费乏力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消费对 GDP 的贡献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以往经济增长模式中,出口始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大引擎。我国用实实在在的商品换成了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债券。随着西方国家几波量化宽松政策下来,手中的债券不断贬值。这样的买卖是不划算的!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不断制造贸易摩擦,且我国产品出口还受限于疫情,甚至有可能不划算的买卖也做不得了。在这个背景下,消费这杠大旗需要竖起来!这是发展内循环的内在动因,也是本文件出台的动因之一。实际上,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们居民是有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的,国内也有相关产能与产品,但受限于信息流不畅、市场分割等诸多障碍,一部分消费需求未被有效满足。通过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让偏远地区的优质农产品快速抵达一线城市白领的餐桌,让华强北、中关村的电子产品深入小镇门店,是从生产端畅通内循环,以高质量供给引领需求的重大举措。当然,消费的畅通也需要从需求端发力,解决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形成有效需求,这就需要其他一系列配套措施。
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曾被张五常称为以县际竞争为代表的地区间竞争模式。各个地区的行政主官大力发展本地区经济,相互竞争,以 GDP 为 KPI 优胜劣汰,造就了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在过去一段时间也确实起到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种各自为战的模式存在其不利的一面。一是各地为了招商引资纷纷给出政策优惠,比谁的优惠力度更大,搞得企业 A 地建一个部门,B 地建一个部门,实际上是扭曲了对于企业的激励。让企业不是思考在哪里设厂更有效率,而是去哪里设厂能政策套利。二是各地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增长,保护本地企业,设置各种壁垒,限制本地企业面临的竞争。这样不利于各地发挥比较优势、规模经济,会造成本地企业竞争力低下,没有效率。这里我们举一个经典的美国的案例(滑稽)。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在法律设置上具有较高的自主权,其中就包括金融领域。各州对于本州商业银行的经营规定有较大的自主权。这就导致了美国的商业银行在历史上长期都是单体银行的形式,银行只能在本地经营,想要进入其他州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单体银行的经济模式限制了银行经营风险的跨地区分摊,且商业银行固守着当地的一亩三分地,服务水平与贷款覆盖率都受到限制。我们不能走美国这种老路!通过打通国内大市场,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各地的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更激烈,会倒逼这些企业进行自我革新。且各地企业有机会占据全国大市场,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种利好。
有一种观点是担心贫困地区会因为全国市场的畅通而被发达地区倾销商品。我倒认为畅通全国大市场,对于贫困地区的积极意义大于负面意义。对于贫困地区的保护不能通过设置区域垄断来实现,这是一种没有前途的保护方式。贫困地区根据自身禀赋发展适合自身的产业即可,其他产品从外地购买,享受国内其他地区物美价廉的产品不香么?要打造一个全产业的贫困地区也不现实。经济的交给经济。如果说在国内大市场上的自由竞技是区域间的一次分配,这个过程确实会有劣势方。但是我们可以发挥好财政转移支付这种” 二次分配 “的手段,对我们的贫困地区扶一把。这样就能实现既有效率,又兼顾公平的区域发展格局。
当然,我们也需要看到,《意见》的发布只是第一步,后续需要持续观察文件的落地措施有哪些,才能看到这部 " 经书” 的真正价值。
简单讲就是加强统一调配管辖能力,包括水电气、物资、米面粮油……
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当前应对疫情对全球及国内经济不利冲击的需要,也是为我国未来十五年内经济继续保持中速增长打下更扎实基础。
何为统一大市场,就是信息流、资金流、渠道流的互通,为啥要通?因为国际经济收缩越来越明显,国内沿海有工厂但疫情下缺原材料,说的不听就是你吃的火腿肠没人喂猪了或者喂猪的人运输不过去,上海疫情就是显眼;发展超大城市但是供应链跟不上,这种大而先进的城市在危机面前抵抗能力显的极其脆弱,除了钱,除了钱,除了钱,还不如小县城自给调配能力强。
《意见》提出,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并明确要求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破除各种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
这个主体,我理解是说给各地政府听得,不要为了你们每个省那点绩效,制定地域扶持和地域阻塞政策,现在大问题是要构建全国地域板块的高速流动经济,形式所迫要分的清大势;尾局强调了一个啥?说的意思就是强监管、打掉地方保护主义,清正廉洁不要为了自己斗米影响国家战略。
目的是发挥市场促进竞争、深化分工等优势,进一步打通市场效率提升、劳动生产率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市场主体壮大、供给质量提升、需求优化升级之间的通道,努力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扩大市场规模容量,不断培育发展强大国内市场,保持和增强对全球企业、资源的强大吸引力。
这里我理解是说给企业听,别啥都想干,你干不了的要主动放出来给其他人干,比如我们的某腾、某宝,意思你们要强化分工合作,产业利润均摊,强调规模效益,现在要推广长链条、细链条,要让更多人的参与经济的要素生产、消费、流动,这样钱才有意义,因为未来国外合作会越来越难。
二、对《意见》提到的反垄断、第三方物流、数据要素、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建议重视和持续关注。
《意见》提出,健全反垄断法律规则体系,加快推动修改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研究重点领域和行业性审查规则;完善垄断行为认定法律规则,健全经营者集中分类分级反垄断审查制度。破除平台企业数据垄断等问题,防止利用数据、算法、技术手段等方式排除、限制竞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支持数字化第三方物流交付平台建设,推动第三方物流产业科技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化平台企业和供应链企业。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权利保护、跨境传输管理、交易流通、开放共享、安全认证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深入开展数据资源调查,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对食品药品安全等直接关系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点领域,落实最严谨标准、最严格监管、最严厉处罚、最严肃问责。
这段重点就是反垄断,反利用数据优势产生信息差的企业的垄断,你们不开放数据优势,就要出法律约束,不能你们拿了数据发展一家独大,让被人没饭吃,同时这些数据必须保证人民健康,保证人,为啥保证人,人力资源是改变世界的第一生产力和要素。
三、稳增长、稳预期,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方向;对于文件里的有关表述,要理性认识,从中长期方向的角度去理解。
这段我理解是说给银行、说给房地产企业听得,不能再提高房地产杠杆,不准再大肆炒房,未来的方向不在这个方向,前两天是放开了对你们的管束,但不是要你们继续炒房、加杠杆,现在是怎么打造国内循环,应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萧条。
比如,《意见》提到的:为资本设置 “红绿灯”,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着力强化反垄断;健全跨部门跨行政区域的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信息共享、协作联动机制,提高执法的统一性、权威性、协调性等等。
我简单解读一下吧:
1. 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开放市场的公平竞争,意思就是说你们原来靠地方保护吃了多少油,现在国际形势不好,你们需要拿出来了,给大伙一起分,聚少成多聚沙成塔。
2. 加强政府职能的转变,其实就是加权集中,比如前几年的几大市场部门合并成立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是为这个做铺垫,集中力量办大事,显然这块不是那么容易能解决的,地方保护主义的破除也带来了很多后果,所以需要谨慎转变,但是有一点是可见的,那就是未来国资委统管一级市场的可能性很大,也就是无形的手开始变得有形了,这块还是探索阶段,谨慎。
3. 加大市场管控的力度,科学构造,同第二条一样,大概率要整合一些部门做成大政府机构,可见需要成立一个独立于政府,凌驾于市监的部门。
4. 出台这个政策的本质就是完善野蛮的资本市场,将运作规则合理化,可视化,这点非常重要,也为后面的人人均可创业就业打下基础。以后入市需要门槛和准入条件,参考股市分级机构。
后面几条碍于工作原因我就不分析了,只能说利好体制内,剩下的你们去理解吧
不要幻想在地上建立天国
统一大市场?这不就是计划经济吗?
告诉我,这个不是真的的
少关注宏大叙事,多关注个人生活
我想麻烦大家帮我解读一下
普通人月入 3000 会从中获得什么好处
我想听人话
我还有点疑虑:如果成行,会不会导致内地工商业彻底崩盘? 规模越大的企业生产成本越低,失去地方保护的薄弱的中西部加工业会不会就此消亡? 然后中部地区就成了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原材料供应地和产品倾销地? 工商起不来,财政收入就下降,引起的连锁反应下中部的出路在哪里? 万一中美有战事,沿海工商生产崩溃,岂不是全国就要停摆? 但愿我只是杞人忧天……
稳中向好
高考 户籍 医疗 养老金 怎么不统一。难吗
文盲,分析不出道道,看到 4 月 11 号的股市,我想我懂了
A 股好像不太同意这个意见?
反复人祸之后顺势回到计划经济。
市场让位。
数字化计划经济上位。
多年前的预言成真。
内循环就差刻脑门上了,还看不懂么?
猪队友就是强无敌啊,美帝围堵了多年的一带一路的,让猪队友俩月打成内循环
惭愧,每个字都认识,但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能先把高考、养老这些全国统一了么?
啥时候建立全国统一大高考啊
这个统一的大市场看似是对内,其实是对外,先对内拧成一股绳,然后在世界范围内争取价格主导权。
参考两个事情:1. 疫情期间海外都停工,只有中国工厂开工,但是工厂之间疯狂内卷压价,本来应该是抬价割老外韭菜输出通胀的好时机,结果反而内卷到死,最后国家不得不出手拉闸限电帮着体面,建立统一的大市场有利于争取出口定价的主导权。
2. 新能源汽车涨价,主要是上游金属元素的定价权也不在我国手里,被老外压着割韭菜,建立统一的大市场有利于在国际上争取原材料的定价权。
第一眼看来看去,有利于物流运输。
再找到原文看,原来是为了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加速内循环用的。
这个政策更多的是 2g,和咱们关系不大。
但是我觉得,这样更容易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有能力的人还是要往大城市闯吧。
资本市场,教科书上最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的市场。信息传播迅速,产品标准化,时时交易,但分为科创板,创业板,上海主板,深圳主板,北交所新三板。准入门槛也不一样,上海,深圳主板无交易门槛,创业板 10 万,科创板和北交所 50 万,股指期货,期权 50 万,港股通 50 万,b 股还得用港币美元交易,深圳 b 股和上海 b 股还不一样,一个港币计价一个美元计价。资本市场最容易最接近形成全国大市场的,都是各种门槛和障碍,更别说其他市场了。
六年前在看经济学书籍时,我发现资本主义其实没有那么神乎其神。
他们没有点石成金的本事。
真正厉害的,是尼德兰人利用各种规则厘定出相对公平的市场交易法则。
市场…… 在人类社会早期就存在了,可能早于奴隶社会,
并不是资本主义的发明。
市场只是个工具。
接近真正公平的市场,就不是资本主义可以创造出来的。
对利润过度追求的贪婪和欲望只会扭曲交易原则。
现在,让我们看看国家能搞出什么样的市场吧!
大国之事,在内不在外。
在美帝金融疲敝,大毛武力拉胯的背景下,国家还能清醒得去推进这件事,是这动荡岁月的难得的明智。
《置身事内》提过,不算什么新举措,筹备很多年了。
在经济发展初期,将更多资源从居民消费转为资本积累,变成基础设施和工厂,可以有效推动经济起飞和产业转型,提高生产率和收入。而且起步时百废待兴,基础设施和工业水平非常落后,绝大多数投资都有用,都有回报,关键是要加大投资,加速资本积累。而在资本市场和法律机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以信用等级高的政府和国企来调动资源,主导基础设施和工业投资,是有效的方式。
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这种方式就不可持续了,会导致四个问题。第一,基础设施和工业体系已经比较完善,投资什么都有用的时代过去了,投资难度加大,因此投资决策和调配资源的体制需要改变,地方政府主导投资的局面需要改变。这方面前文已说过多次(第三章和第六章),不再赘述。第二,由于老百姓收入和消费不足,无法消化投资形成的产能,很多投资不能变成有效的收入,都浪费掉了,所以债务负担越积越重,带来了一系列风险(第六章),这种局面也必须改变。第三,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和资本收入份额上升,会扩大贫富差距。因为与劳动相比,资本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贫富差距持续扩大会带来很多问题,社会对此的容忍度是有限的(第五章)。第四,由于消费不足和投资过剩,过剩产能必须向国外输出,而由于我国体量巨大,输出产能会加重全球贸易失衡,引发贸易冲突(见下节)。
在这个大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修改为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所谓“不平衡”,既包括城乡间和地区间不平衡以及贫富差距(第五章),也包括投资和消费等经济结构不平衡。而“不充分” 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指老百姓收入占比不高,“获得感”不够。
针对居民收入占比过低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要 “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并明确了如下原则:“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如果人们把收入中的固定比例用于消费,那要想提高消费占 GDP 的比重,只让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 “同步” 是不够的,必须让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居民收入份额才能提高,居民消费占 GDP 的比重也才能提高。2020 年 11 月,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的文章,其中就提到“要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努力使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
为什么会有地方保护,是保护地方财政和地方就业,地方财政和就业再被你这么吸一口,玩尼玛个屁呢。再明确点,就是消灭中小城市产业,把中小城市的人口进一步往大城市赶。
感觉,很难落实下去,动到了太多人的奶酪。
新闻要连起来看。
当初俄乌战争为什么爆发了?美国甚至提前宣告俄罗斯入侵的事件,但是很明显在忽悠,不过,没过多久就真的开战了。因为,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那期间不断的对乌东地区俄族人口地区进行轰炸,你俄罗斯不管,这种轰炸就会一直这么持续下去。于是,俄罗斯出兵了。再然后就是一系列的各种层面和方面的制裁。
好了,时间到了一个多月后的今天。美国在这期间不断捅咕湾湾,今天这个来,明天那个来,还要卖给湾湾武器,更得寸进尺的是佩洛西也要来,但是放话后马上就宣称阳性了,你就品吧。这种不断地骚扰捅咕就是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你如果无底线地继续忍下去,那么后果是什么?忍无可忍时就得出手了。
俄罗斯属于当了头兵,打了个样,告诉全世界对抗西方会是什么结果,而西方对于俄罗斯的制裁也是给中国看的,那么就见招拆招了。如今我们推出了这个《意见》就是为了提前应对,不至于到时候行动后对方出手了我们很被动,主动行动提前行动就是目的。那么这个意见的落地,是不是也意味着我们就会在不久后收复湾湾了?
对了,补充一下,上周 6 架运 20 飞到了塞尔维亚,运的是防空导弹。
拭目以待吧,我们这代人真的是在见证各种历史了。
全国一盘棋。就是说商品 原材料等的流通不能层层设限。
举个例子。比如烟酒。烟酒是纳税大户。你看现在基本每个省都有烟厂。
那么问题来了。浙江利群这个烟 。浙江卖到江苏,是不是税都给浙江了?江苏只赚了一点小钱。。
所以如果浙江有得选。。那么就会把产能提升,多多卖外面去。。
我去外地,买烟的话经常买不到利群。为啥?产能不够吗?非也,有限额。烟草是统购统销的。
同样还有酒 比如茅台,利税大户。消费在全国,利润和税收在贵州。
很多商品都这样。。为啥浙江经济好?我们就不要讲阿里了,就讲农夫山泉吧。农夫山泉总部杭州,如果全国的水全部杭州开票,那么税收木老老在杭州。。阿里其实也一样,为啥阿里有一部分要迁去北京,有一部分在上海,无非就是税收给点。。这叫上贡。
比如中国的国企。很多总部都在北京 。我们拿中国电信做例子,中国电信省和市,全是分公司。也就是 所有利润全在北京,所有税收全在北京。连融资贷款也在北京,收支两条线,这种央企就跟抽血机差不多 。日久天长把底下的钱抽干了。
这就是为啥上海。北京。哪怕杭州等城市能变大变强的一个原因。。你比如说总部经济,吉利总部迁到杭州来了 那么税收也来了。有钱了大城市可以给你减税,优惠政策,跟你小城市抢人。。而小城市好不容易培养一个大企业,立马给你做嫁衣了,还能抢得过你么?这样人财物全部集中在大城市了,小城市还怎么活?
那么为啥美国可以做到小城市有大企业呢?为啥美国的城市不衰败呢?
因为美国是没有增值税的,只有所得税和消费税。你在杭州买一包烟,你的消费税就在杭州。这跟你这个烟厂在哪里没关系。你们自己去算生产多少,大家互相竞争,最后烟的价格也降了。但是税收是按消费来的,而这个消费量跟一个地方的人口量有关系,人多税就多,人少税就少,消费税回馈地方,这样就达到平衡了。
至于所得税,做企业都知道,把所得税做小还是有办法的,比如扩大投资。而在市场化的竞争条件下,所得税不可能太多。
那么如果把美国的税制挪过来,那么比如中国电信这样的企业,就会为当地增加不少税收了。当地居民在消费的同时,也贡献了税收。。那么,当地有啥理由来卡你的物资和服务流通?买啥都一样,反正都按一定比例我能收到税收,我还要鼓励消费来,最好你无论国内,国外最好的商品和服务进来,省得你到外面去邮购,或者肉身到外面去买。
所以关键在税制,而不是文件。。国内还任重而道远。
我这样说应该能解释很多问题。。比如你开个超市,沃尔玛 ,要在当地有公司。地方政府想让你当地开点票这样能收点税。。
在美国的话压根儿不用在全国各地开分公司,只要一个总部就可以。。发货吗全国一盘棋,卫星自动派单,到商店只要入个库存,不用经销,开票等的手续。。多简单。。
用本人有限的知识回答一下什么是统一大市场,按照经合组织(OECD)的标准,主要指四个方面
1)劳动力自由流动 2)商品自由流动
3)资本自由流动 4)服务自由流动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勉强实现了 1+2。但是 1 有户籍制度,不做讨论。3、4 目前还不具备,或者说流通不充分
资本自由流动主要指投资,包含企业和私人领域。现在的情况是,如果某企业要到另一个城市进行投资,首先面临的就是复杂的行政许可和工商登记流程;其次是当地政府设置的额度管理或者对融资比例进行规定,用来保护本地的优势产业和资本市场;最后是项目落地后的一系列保障,常常因为各种利益纠葛无法得到很好地执行,甚至明争暗斗过河拆桥
全国大市场对资本是把双刃剑,很容易产生马太效应,导致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各省各地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国有资本集团,大到省一级的交投建投,小到市一级的城投国投,他们大多是地方政府精心培育的亲儿子,且带有强烈的皇亲国戚色彩,如果一下子拱手让人不是大家都能接受的,因此还要继续观望下一步举措
服务自由流动也包含政府的公共服务和企业的全流程服务。举个例子,你在网上购买的家用电器或 3C 产品出了问题,选择售后报修,可能会遇到以下几种情况:
a)若你身处一二线大城市,有官方直营的维修点,技术水平高维修速度快质量好
b)若你身处四五线小城市,则由当地的代理商负责维修,水平参差不齐维修体验差
c)若你身处农村,不好意思只能去县城继续 b 的流程或者返厂退货
建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有助于优质服务供应商下沉到中小城市和基层,近几年涌现出的外卖服务、网上叫车、共享 XX 已经逐步实现县级覆盖。对于政府来说,服务自由流动意味着需要打破行政壁垒,实现社保、医疗、教育、养老等资源的跨区域共享和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从结果出发绝对是个利好的消息,但目前推进程度不太理想
看不懂,所以去看了下股市
写太多了也没人看,一句话
“互联网时代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于内打通壁障、降低内耗、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力
于外降低投共成本,提供标准接口,傻瓜包一键安装
一个 14 亿人统一标准的大市场,外部经济体不论情愿不情愿,最有利的选择都是自我改造以兼容其市场。
脱钩正式提上日程,放弃继承美匪体系的幻想,另起炉灶自立门户,开始向外输出顶层设计和规则。
供给侧可以往死里卷,消费端让利一分钱算我输。
A 股已经发表了它的见解
有啥用?是老百姓不会花钱不会消费吗?还是低收入收入太低,没能力消费,社会保障水平太低,不敢消费,劳动法落实不到位,没时间消费。但凡你把节假日调休改一下都比满篇强
不知户籍,房价,医疗,高考是否能统一?
先把高考统一一下吧
又开始搞计划经济了?
并不看好。扯皮一大堆
能不能说点人民百姓看的懂的
每个字我都认识
每个词我也理解
连起来就不知道是啥
别的我无所谓,别真的搞得跟北面邻居一样就行。如果这样的话麻烦通知我及时润
我认为想落实这个意见,首先要依法治国
如果你觉得没有希望,可以把闲置的房租出去,或者开私家车去拉客。
不要在网上瞎抱怨
统购统销,老配方,新概念,都懂的。
祝贺供销社系统性增强。
邓公云:政治改革要走在市场改革的前头。
这份意见稿的主旨呢,打破地方保护,让市场要素更合理的配置。和之前的反垄断一样,题眼还是落在 “反不正当竞争” 这个问题。
大家知道,不正当竞争是分层级的。
拿低级一点的来说,比如当年支付宝和微信,扫取收款二维码领红包,比如拼多多签到现金提现,比如百度广告做到春晚发放红包雨。这些竞争手段叫做什么?——“商业贿赂”。我就不再掉书袋来解释这些市场行为是不是不正当竞争,以及它给市场的危害了。
这里就要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银闪付当初不采用发红包这种简单粗暴又有效的方式,直接把移动支付的市场全占领。而是遮遮掩掩搞些什么 kfc 等的活动日、半价日这点小打小闹,这是为什么?问题按下不表继续往下说。
比 “商业贿赂” 更高级一点的不正当竞争方式是什么?比如前两年双 11,格力集团董小姐放言,降价大促亏损 100 亿,就是要把奥特莱斯这种 “劣质” 产品赶出市场。这叫什么?——“倾销”。
倾销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是什么?伤敌 800,自损 1000 也要搞死竞争对手。占据市场。达到什么目的?——“垄断”。
比如淘宝美团等,对商家逼迫 “二选一”。去年国家出手整治平台经济,反垄断,大家也应该都知道了。
问题再继续,比民营企业垄断更高级的不正当竞争还有什么?就落到了今天这个话题的题眼了,区域性的地方保护主义,“地方垄断”。这个问题直接追溯到 60 年前三大改造到体制下放到县际竞争,这是个宏大的历史遗留问题。回顾过去的发展史,这也是路线问题。但是不展开讨论。
比 “地方垄断” 更高级的还有没有?话题越来越不容易描述了,当然有,“国家级垄断”,几大行,几桶油。国家背书的产业垄断,是经济根本制度。
针对这个问题国家有没有采取过大政方针?当然有,20 年前胡总就推动过能源产业市场化改革,放开市场准入,市场定价,比如,当年的煤、电之争。
最后一个问题,比国家级垄断更高级的还有没有?答案就到了开头的那句话,邓公云:政治改革,要走在市场改革的前头。“权力垄断”。
————————————
列举了这些不同层级的不正当竞争,想说什么呢?分蛋糕理论大家想必都耳熟能详了,主人们用银质刀叉进食,客人们分案而食,佣人们伸手抢食,不是人们拼命夺食。作为不是人的人们,想要吃的更饱一点,应该从谁的口粮里裁剪出来一点呢?
问题就回到了前面提到的银闪付为何不像支付宝微信那样占领市场?因为人家已经达到了上层的层次,上层人要讲吃相,就这么简单,一言一行合乎规矩,毕竟,人家是规矩的受益者,是规矩的制定者的亲密伙伴,要维护规矩。
最后结尾,我对这个意见稿怎么看?和去年的反垄断造成的后果一样,根本问题在于整体结构,顶层结构不改变,从中层入手,最后承压的只能是底层。这是一个经济学的问题吗?不,在中国历史上已经无数次重演,皇权与地方权力之间的博弈,矛盾外溢永远是百姓买单。正是那句俗话,时代践起的一粒灰尘,压在老百姓头顶就是一座山。
看股市表现即可反映出大资本对该文件的态度。
目的是减少类似南山必胜客的现象,构建公平竞争环境,把地方部分监管权收归中央。
方便资源调控,有点像市场经济下的计划经济 mini 版
理论上来说没问题,把地方封锁打掉,对于各个地方的普通人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接下来问题就看怎么打了…… 希望别到时候搞个又落后但又大而不倒的巨无霸出来……
当然,哪怕是一个落后又大而不倒的巨无霸,也比一个落后又大而不倒的巨无霸底下一堆落后而不倒的小号巨无霸要好……
简单地说,这是对新的生产力水平下,配套的新型生产关系的一个探索。
或者反过来说,如果做不到构建新的生产关系,则所谓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既无可行性,也无实际意义。
为什么?
因为市场这个词,
正是以工业化大生产为代表的生产力水平下所产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最核心的概念之一。
回到中学的历史课本里,各位一定非常熟悉类似这样的说法:
欧美列强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加紧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动……
如果是文科考试,还会把标黑的这两条作为殖民主义战争的考点。
可是当年,不知道各位有没有仔细的想一想:
为什么征服殖民地,等同于扩大商品市场?
或者说,
同样是征服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收益是掠夺财富、奴隶加上建立希腊化城邦收税,
古罗马征服迦太基,收益是掠夺财富奴隶、加上建立行省收税
奥斯曼征服君士坦丁堡,掠夺财富,贩卖奴隶、建立伊斯坦布尔收异教徒的税,
这些征服事件,课本上却都没提到过市场的问题。
为什么到了殖民主义时代,征服就变成了扩大市场了呢?
表面上看,是因为生产力变了,
在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
殖民地对宗主国而言,
有两个表面作用和一个底层逻辑
一、提供宗主国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料
二、提供宗主国过剩产能的倾销地
而底层逻辑,就是藉由前两项手段,持续不断的提取殖民地的存量财富向宗主国转移。
这,才是恒久不变的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的底层逻辑。
生产力的变化也好,生产关系的变化也好
在这个问题上,变革的是形式,而不是本质。
说到这里,肯定有小伙伴会喊:停停停停停,你这跑题了啊
我们在说统一大市场的事情,你这怎么又是征服、又是殖民的,扯哪去了都?
很可惜,笔者并没有跑题,
所谓的统一大市场的概念,本来就是来源于资本主义内生的无尽扩张诉求。
因为资本主义的核心内生矛盾是什么?
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是为什么?
是因为本土劳动者群体所获得对价不足以满足劳动力的再生产,
其消费能力和意愿不足以支撑与产能扩张相匹配的内需。
而在整个社会的制度都不允许对内的有效二次分配的情况下,
过剩产能有且有一个去处
殖民地,或者说海外市场。
本土劳动力再生产水平不足导致的必然的劳动力短缺,又会以移民或者产业转移的形式进行填补,
这就是过去 200 年来已在反复发生的事情。
好了,到这里有些不太能说的事情,你应该开始明白了。
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市场一词,到底是什么含义?
这里,我们暂且先放下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该怎么分配这种道义问题不谈,
我们只谈现实。
现实是:欠发达地区的无产阶级群体,是否还有足够的存量财富可以被提取?
这个问题应该也不用展开,大家心里都有数。
所以,所谓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如果还是按照**老路继续往下走,**岂能走得通?
不走老路,那就只剩下一条路了:
有意识地利用新技术、新产能、新的生产力水平,
主动构建能够根本性解决资本主义内生矛盾的新型生产关系。
这件事,
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1959 年 4 月 5 日,也就是八届七中全会的最后一天,毛泽东以 “工作方法” 为题发表讲话,一共讲了十几个问题,其中包括凡是看不懂的文件,禁止拿出来。他说:“你写文章干什么?你是要人家懂。你写古文,许多问题不交代给人家,人家怎么会懂呢?”“对这个问题,我讲了一万次了,但是许多同志没有改过来。也许从今天起还是改不过来,但是我有生之年,没有见阎王,我就要整这件事。”“凡是看不懂的文件,一定要禁止,不要拿出来。你拿出来,我就要反对,立即顶回去。一望之下,你这个东西不行,就要顶回去。”
——见 “中国共产党信息网”
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3/1217/c85037-23860303.html
你以为是市场化,其实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产业不升级,内卷不断升级。中央再也无法保证自己的超然地位了,只能亲自下场了。所以文件出台,股市下跌。很好理解。
在高考没统一,户籍没取消,税收有洼地等政策倾斜的背景下谈竞争,更像是吞食鱼游戏。比如,福州彻底放开买房落户政策,本质是利用省会优势对省内其他城市吸血。
厦门无法带动周围城市发展,原因同样如此。几十年来,厦门岛内与漳州一直无法架桥,就是害怕连接后岛内畸形的房价会崩溃。
新文件能打破地区保护吗。我不大看好。
看了一些答案,说应该从打通信息开始,这确实有理,但我看全国各行各业数据量和复杂程度不比一个大型电商小,不说比肩阿里吧,至少也是京东级别的。
而我们观察到的政府系列网站的水平,很难想象能搞好这么一个数据平台,所以,答案呼之欲出了对吧,我看阿里腾讯就别裁员了,直接各拆三分之一出来组成新国有公司,专门开发维护这个国家统一数据平台吧,过去的垄断行为就既往不咎了(笑)
不管怎么说,看看之后健康码能否全国统一,就知道这个政策的严肃程度和执行力了,健康码都统一不了,其他就别想了。
希望大家现在能多存点钱,未来只会越来越难,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所有的一切都在向着最不好的方向行进中,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过上幸福的生活。
目标是好的,但是实现起来非常难。
几年前有过一个王健林和贵州一个县长对于投资项目的争议:县长想要万达投资后把赚到的利润也留在当地成立基金,更好地帮助地方发展;但对于王健林来说,这种方式在商业上是不可接受的,也不足以解决当地问题。
怎么认识这两人的看法见仁见智,重要的是,它背后折射出了某些贫困地区的一个尴尬:他们很难获得投资,而没有投资,也就没有后续的发展。所以哪怕吃相难看了点,也要尽可能地获得更多的投资。
资本是逐利的,对王健林来说,如果不是政治需要,他肯定不会把目光转到贵州的一个县上:在北上广深随便找个地方投资,哪怕竞争激烈,收益也肯定比在一个贫困县上高。即使这个县可以给很多支持政策,但是落后已成事实,与其赌这个县发展起来的可能性,不如直接在已经成熟的市场上继续挣钱。
产业的集聚效应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快鱼吃慢鱼、大鱼吃小鱼,在市场化的格局下,这基本上是必然结果;对于落后地区来说,如果不对本地产业进行扶持,不对外来竞争者加以限制,不采用各种举措——哪怕是罔顾长期利益的举措——去吸引外部投资,凭他们羸弱的天赋是支撑不起经济产业的。没有资本,没有人才,没有技术,最后就是慢性死亡。
虽然也有一些地区能够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例如中山的灯具,曹县的棺材,丹阳的眼镜——但是这些地方也基本是在东部地区,对大部分中西部地区来说,这条路也是没希望的。病急乱投医,就是像独山县一样,徒增债务。
于是地方保护主义就应运而生了。宁愿背上骂名,也要把自己的企业扶持起来,至少还能把就业保住。
如果要强拆地方保护主义壁垒,完全让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对很多落后地区来说,就是直接判了经济的死刑。像我们之前提过的什么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类的,就真得不用再提了——未来将形成东中西三级的折叠中国,而且是不可逆的。
对于地方官员来说,地方经济关系到自己的饭碗,是不可能主动砸锅的。即使中央有这个意见,也不可能绕过地方政府直接干预地方经济——现在又不是计划经济时代,如果真这么做了,地方经济活力也就基本上歇菜了。不可能走这个回头路了。
所以想要贯彻落实这个意见,后续必然充满了各种博弈,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博弈。既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化的方向走,也很难完全依靠中央采取手段进行调节,难度可想而知。在这中间,恐怕又有些人,有些地区要沦为代价了。
取消户籍不就可以了?
这回可真就是改革深水区了
因为我爸,我认识一些做跨市,跨省生意的大老板,他们一年吃个饭开几个会就把各自分额定下来,其实就是垄断,而且他们后代相互联姻,和当地混的也很熟,这个虎口可不好撬啊,推行政策遇到的困难是隐形的,巨大的,广泛的
除了形成内循环经济外,应该有几个目的
1 - 乌克兰战争美西方对俄罗斯全面制裁,对中国的启示之一就是西方市场不是稳定的,必须要寻求内部市场应对类似的制裁。这个时间点推出,不能不和俄罗斯被制裁有关。我们已经和美国在经贸科技等领域刀刀见血地干过了,这次俄罗斯的事情我们看到不仅仅美国的制裁更加全面,连欧洲和日本澳大利亚等都跟进了全方面的制裁,几乎斩断了俄罗斯与西方的经济联系。如果未来中国台海有变,我们不能指望西方能对中国例外,只能寄望于自力更生了。这次统一市场恐怕是一种提前应对。
2 - 扩大市场开放,形成更加有吸引力的市场。中国一直在说会保持开放,绝对不是说说而已。在美国逆全球化的局面下,中国用实际行动捍卫全球化经济,这是中国一贯作风。而统一市场,让中国庞大的市场更加规范,则是对开放的一种深层次落地。在统一后,打破了区域种种壁垒,中国的市场将更加具有吸引力。欧洲为什么这么几亿人就能成为世界投资的目的地?原因之一就是整个统一的市场。中国作为统一的国家,更应该是统一市场,打破区域隔阂,从而使吸引力更高。如果真正做到了统一的市场,十几亿的市场,怎么能不吸引投资?
3 - 加强中央协调资源的能力。未来国际大争,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特别是与美国日本印度的竞争,谁能够协调整个国家资源的力量大,谁的动员能力强,谁的韧性就强就能占据竞争优势。统一了国内市场,意味着很多造成区域隔阂的规则统一为中央规则,必然会使国家协调能力增强。如果比较抽象,就想一想武汉上海的抗疫活动,这就是国家动员协调能力的展现,因此也就中国做到了动态清零。
统一市场的前提是人,物,信息的自由流动,就说一个户籍制度能不能取消?租售同权能不能做到?
先把公务员和农村养老金统一一下行吗
第一必须打破买房各种限购和外地人歧视,啥也不要,给钱就卖。
第二相应的取消户口限制,户籍自由流动或者实行身份证制度,取消所谓户籍。
第三当然高考也会变成全国一盘棋一个卷一个录取标准。
第四 才有可能真正的形成全国一盘棋。
种姓制度不废除,一盘不起来呀。
我有点不明白,
泳池内循环需要抽水和进水两个程序,
固然抽水的水管太多,抽水马力不足,
但根本问题是进水管太小了,
而我看这个意见里在说要扩大泳池面积,较少水管数量增加水管直径,增加抽水马力,
丝毫不提进水管的问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看来科学不适合经济领域。
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不会被主观意志所改变,
等会儿,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居然还没有 “全国统一大市场”?
就是发达地区加速在欠发达地区收购原材料和能源,然后向欠发达地区倾销工业制成品,且欠发达地区不得设置条件保护自身经济的布局
不如先把户口,医保,社保,公积金全国统一一下?
曾几何时,现在的文件每一个字我都认识,可就是看不懂。
我也不妄自菲薄,我知道这里人均 985,可我总觉得我起码经历了 15 年以上的正规教育,在我的同龄人以及比我年纪大的人之中,也就是 40 岁以上的人中,我理解力应该超越一半人吧。不对,我认真想了想,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路走来,就阅读理解这方面应该已经超越了 70% 的 40 岁以上的人了。
可是我看不懂这个文件,还有很多很多我都越来越看不懂了。
那些字词我都认识啊。
是我被抛弃了?还是我跟不上时代了?
一言难尽。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关键一招,有利于稳定。
能润的赶紧润
高情商:内循环
低情商:内卷
说白了不就是西方经济学讲的按比较优势进行分工生产嘛,无非就是打通壁垒,全国一体化了。
不过…… 这样对于有规模限制,门槛较高的产业,没有区域政策保护,岂不是最终形成的就是全国性的寡头市场?在全国一盘棋的大政策背景下,会不会一些资源型、农业型地区会丧失议价能力而成为 “发展工具”,会不会第三产业的供给不平衡客观上造成人的发展的不平衡。这可能是有些地区的人会担心的。
反正,经济学规律还是绕不开的,理想的经济学模型只能说保证效益,人的全面发展和地区的公平可能还要其他的政策工具保证,很多时候就是个 trade-off. 经济学指明了效益最大化的发展路径,这个过程中无形的代价,可能还需要你自己去考虑和平衡吧。
有钱还是赶紧去一线买房子吧,哈哈哈哈
发达地区不会让外来人员享受本地人员相同的社会保障,欠发达地区也不可能完全放开保护政策导致本地企业大规模破产影响民生。
没有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就没有办法实现人口的自由流动,所谓的统一市场就是空谈罢了。
究竟什么是统一大市场?为什么要建它?怎么建?跟普通人又有什么关系?
咱们一项项分析!
首先,类比下像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经济区等等,都属于城市集群形式的区域性统一市场。而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是他们的 Plus 版,是统筹全国一盘棋局面的顶层设计。
具体行动上包含打造统一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能源和生态环境市场的举措,比如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动适时组建全国电力交易中心,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市场等。
OK,第二项为什么建?
各省割裂严重,不得不整改。以电力市场为例。各省有自己的交易规则,有保护税收、保护发电方面的 “小算盘”,价格无法平衡(如山东开展远距离交易以充分利用特高压,但最后上网受到政府阻挠,无法达成交易价格)。
另外,国网、南网等电力运营方也存在矛盾,比如国网北京交易中心认为自己作为国家交易中心进行调度,负责特高压及白鹤滩等跨省跨区的大项目调度,而南网广东交易中心认为自己作为南网区域的交易中心,相互掰扯撕皮。
言而总之,类似电力这种社会层面的要素资源,应该是国家层面的配置规划,不能是省市甚至企业自行设计规划,造成资源的浪费、损耗。也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保障。
明天继续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10 日对外公布。北京专家认为,以大市场构建新格局、推动中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是当前深化改革的重头戏,中国市场化改革由此补上一块重要拼图。
**当前中国国内市场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但 “大而不强” 的问题仍然突出。**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直言,大市场并不天然具有相应规模效应,中国市场体系长期存在制度规则不统一、要素资源流动不畅、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突出问题,影响了市场功能发挥。
近年来,中国在深化市场化改革方面出台多份重要文件,既聚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总体部署,也有构建更加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重大安排。
此次**《意见》明确提出 “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并对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全面部署,被认为正式形成了新时代市场化改革的 “组合拳”。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看来,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制约经济循环关键堵点,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顺畅流动,不断增强中国市场优势,才能有效吸引全球高端要素和市场资源,更好联通国内国际市场,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支撑。
全国统一大市场怎么建?在具体操作原则上,“立破并举” 成为关键词。
**“立”,着眼于建规立制。**例如,从市场健康运行底层规则着手,《意见》提出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 “四统一” 的基础制度。
“只有规则一致,政策和执行才能真正统一协同。”董煜认为,产权制度是市场之基,要完善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制度体系;准入原则是市场的天平,要严格落实 “全国一张清单” 管理模式;公平竞争是市场的基本游戏法则,要坚持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信用是市场成长的土壤,要形成全覆盖的信用信息网络。“四统一”方向充分体现了对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尊重。
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亦是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途径。“加强市场监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统一执法标准和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减少自由裁量权” 等表述被写进《意见》。对于新业态新模式,官方强调要 “坚持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并重,及时补齐法规和标准空缺”。
董煜相信,此举将增强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精准性,实现监管能力与监管效果的同步提升。而当监管更加科学,也将增强市场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在 “破” 的方面,《意见》突出“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其中,着力强化反垄断,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全面清理歧视外资企业、外地企业等各类优惠政策等措施,既针对市场主体也针对政府部门,在着眼打破显性壁垒同时,更强调破除各种隐性壁垒。
王一鸣表示,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渗透,正在摧毁各种市场壁垒和藩篱。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平台经济在打破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
董煜注意到,**《意见》提醒各地区 “不搞‘小而全’的自我小循环,更不能以‘内循环’的名义搞地区封锁”。**这意味着各方应主动清理各种壁垒,特别是要破除思想上的壁垒,把新发展理念真正落实到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去。
当前中国经济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增多。专家强调,对于改革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该破的要坚决打破。惟其如此,才能以点上的改革破局为大局稳定保驾护航。
中新社记者:王恩博
提供一个角度:Reits
这里的 Reits 主要是指基建 Reits,也就是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以基础设施资产为支持、向社会投资者公开募集资金,形成基础设施项目
以前地方推动基础建设,资金来自财政收入,财政又大部分来自土地,而大家已知的情况是楼市低迷,土地财政玩不下去。
但开年已经定调:通过基建推动稳定发展
上面要求地方搞基建,但搞钱的旧途径没了。所以中央给你 “另辟蹊径”:从金融市场搞,那里大把钱,也就是 Reits。
但发行信托基金这种事,地方政府肯定搞不来,所以要国资进场(主要是中央控制下的国企,过去这些年打掉的一把手就是为了夺回控制权)。
由国资企业通过金融市场融资,在各个地方搞基建,地方政府只负责项目管理和收税,但里面有个 Bug:地方也要分蛋糕的不是?项目要进来的话,说不定会在某些方面设卡,等着切你一部分蛋糕走。
为了预防这一块,所以要统一市场,既然统一了,就不能再找理由卡人家了,意思也很明显,收回了大部分地方经济权,由原来的手握地方核心权力的分公司董事长,变成区域管理经理的身份。
东部向西部倾销?
西部大开发 plus ?
“我国市场体系仍然存在制度规则不够统一、要素资源流动不畅、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突出问题。”
我刚刚发现
在提问,然后正想回答他,发现他禁止评论。我想说的是,你看到这段话是新闻稿。
他是怎么写的稿呢?他把开头的总结性的工作原则各取前面八个字。把开头总结的主要目标各取开头总结性第一句话,然后你当然看不懂。
同样高赞的
也是一样的疑惑,认为母语发的文件为什么都看不懂。
补充一个侧面:在反垄断执法越来越秀出肌肉的背景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也让人对《反垄断法》第五章产生了更多期待。
为什么地方保护主义和反垄断又能建立联系呢?道理很简单:反垄断的本质在于促进市场竞争、保护消费者利益,而地方行政力量也能成为抑制竞争的一条恶龙。具体的操作,也写在反垄断法里了,常见的有: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地方垄断措施,最终会阻碍资源的有效配置:明明存在更加质优价廉的产品,但就是被行政力量拦在了省界之外;本应被市场淘汰的产品,却被行政力量续住一命,大行其道。做个脑洞比较大、可能不太贴切的类比 – 这就像是英超联赛限制引进外援,导致实力不济、德不配位的本土「户口本」依然能躺着拿高薪,影响了竞技水平的提升。
地方保护主义可能会用「幼稚产业保护论」或者本地民生问题为自己辩护 – 前者说的是,虽然我们现在很弱鸡,但给我们一点时间,我们的产品也能打出来,当前限制竞争是为了打磨更有竞争力的产业;后者说的是,虽然我们的产品不咋地,但也是十万漕工衣食所系,对于稳就业有重要意义,否则影响社会稳定。
在真空中的球形状态下,人口和资源能自由流动,财政转移支付也能无损耗地进行,上述两点反驳最终都无法成立。但在当今中国,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歧视依然存在,异地安家落户还有很多挑战,这就不仅是反垄断的问题了,还要看看如何解决。
今天的股票市场给出了资本的预期和解读。
过几天会有辟谣,官方的解读。
每次都是如此。
能不能先把统一的户籍制度先建立起来。
我河南考生能不能去北京参加高考啊?
计划经济
还是想搞经济内循环那一套。
再统一,再流畅的市场,也得是以刺激消费为前提。没有了庞大的消费能力,旺盛的消费需求,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都注定是空中楼阁。
中国社会还是较为陡峭的金字塔结构,塔尖上的高收入群体还是占极少数,人口基数太少了,指望他们拉动消费基本无望。而且这部分人消费的主要对象还是国外的奢侈品。对拉动内需没啥用。
现阶段消费的主体还是 1 亿多中等收入阶层,庞大的底层民众基本没有消费能力,消费欲望也不强盛,你指望 6 亿月收入不足 1000 元的人,能有啥消费能力?
但是,现阶段中等收入群体,被房贷,教育,医疗三座大山深度绑架。现实消费能力,甚至未来 20 年的消费能力都被这三座大山透支殆尽。
以我为例,我特么一年挣 35 万左右,应该是属于中等收入群体了,但是,除了日常的吃喝拉撒往来应酬,基本没有多余消费。再就是每天半包的 7.5 元的红塔山,超过 10 元的基本不考虑。极简生活。
我也想浪啊,但是现实不允许。两套房的贷款,两个孩子的教育……
中产阶级的固有观念还是买房买房,尤其是看你身边的人通过买房子实现了财富翻倍(16 年)!
这种身边的刺激,是无与伦比的诱惑。
说来说去,还是中等收入群体基数太少,又被三座大山深度绑架透支。
扩内需,刺激消费,注定是空中楼阁。都特么扯犊子呢。还是老么实的搞房地产泡沫吧。
啥时候我抽上 10 块钱以上的烟,中国的经济内循环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良性发展。
下面我提三点意见。
一要高度重视。
二要狠抓落实。
三要长效机制。
除非直接发钱,不然我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信
我的期望很低。
取消户籍,取消高考分省配给,取消养老金双轨。
此三事能成,以后,自然无往不利。
好吧,这种事,你以为是打破地区垄断,事实上是从 100 个垄断者变成 10 个垄断者而已。你不需要懂经济,你不需要懂政治,你只需要懂人性就行了。
简洁点:中间商不行,权利寻租不行,重复投资不行,地方保护不行
做大消费行,廉洁高效政府行,高质量投资行,多地公平竞争行
简称四不行四行。
大 a 瑟瑟发抖,动了太多人的奶酪了
非常支持!
全国统一,教育先行!先把高考卷统一一下,然后把全国录取分数线统一一下!
全国一盘棋,这个好!!!
打通市场,全国一盘棋。我就问一句话那就是没有竞争力省市怎么办?很多公司就是土政策才能活下来。他们活下来,才有了就业。一旦市场打通,依附于这帮企业人必然背井离乡去重新讨生活。我没什么可说的了。
老大难问题。
本质上,还是要用「条条」打通「块块」。
这个事做了几十年,现在到了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时候了。
这是一个大文件。
光看名字就能看的出来。
所以更多的是提出目标,更多具体配套政策留待各个部委跟进。
只从目标来看,是对之前的各项零星政策的一个汇总和拔高。
比如 [1],
无论哪项政策,「打通最后一公里」都意味着要啃最难啃的骨头。
为什么难啃?
因为,事在人为。
任何政策最后都需要具体的人来落实,经济政策的底座终究是政治运作系统。
比如意见中提到的:
…… 找准自身功能定位,力戒贪大求洋、低层次重复建设和过度同质竞争,不搞 “小而全” 的自我小循环,更不能以 “内循环” 的名义搞地区封锁。
…… 及时清理废除各地区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全面清理歧视外资企业和外地企业、实行地方保护的各类优惠政策,
…… 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不得要求企业必须在某地登记注册,不得为企业跨区域经营或迁移设置障碍。不得设置不合理和歧视性的准入、退出条件以限制商品服务、要素资源自由流动。不得以备案、注册、年检、认定、认证、指定、要求设立分公司等形式设定或者变相设定准入障碍。不得在资质认定、业务许可等方面,对外地企业设定明显高于本地经营者的资质要求、技术要求、检验标准或评审标准。
…… 制定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制度规则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核。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中严禁违法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专利、商标、品牌、零部件、原产地、供应商,不得违法设定与招标采购项目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不相适应的资格、技术、商务条件等。
……
里面都有自由裁量的空间,懂的人自然都懂。
无论什么政策,都要基于一个基本事实:目前中国地方政府 “一把手” 的任期平均为 3.6 年 [2]。
这么短的任期,地方政府官员要在激烈的政治晋升竞争中胜出,势必要重视在短期内见成效的工作。
当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做取舍时,地方政府官员的做法自然就是重视前者。
土体财政问题,地方债问题,根源都在于此。
这不是某一个人心术好坏的问题,这是——势。
把全国高考录取分统一我就相信这个政策能实现
我们这里种木薯,甘蔗,养蚕,种桉树,以前无一例外在县范围内各出口设卡不准外运,要卖给本地加工厂,农民眼睁睁看着隔壁收购价比我们高,种地实在没钱只能放弃,后来淀粉厂,糖厂相继无了,后来搞了个招商引资,外面老板进来,厂房还没搞好,就被各种吸到跑路止损,本来可以被消化的本地劳动力不得不下广东,年轻的上飞机流水线,四五十岁的去小厂小作坊搞搞工资少点也比待家里强。
保护了这么多年保了个寂寞,那些本地巨婴老大不小靠保护吃奶续命早就该死了,你们以为的保护上头给奶吃,盼着早点健康成长,早点反哺,实际是蚂蟥两头吸,一边吸上头的奶,一边吸农民骨髓,且一直说自己是婴儿。直到两头都吸没了,自己也无了。
我自己是持支持和乐观态度,毕竟绝望透顶了,破而后立,总比现在好吧。
区位不同,区域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下,统一货币,税收,市场,劳动力。请问会出现什么情况?会出现加强版马太效应的情况。
在区域发展如此不均衡的情况下搞统一标准市场,落后地区还有活路吗?首先搞区域发展均衡然后才能拉动内需。否则落后地区的人只能源源不断去发达地区打工维持生计,而发达地区由于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导致房价高企,交通堵塞。外出打工的外省人承担不起发达省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但回老家又找不到工作无法生存。发达省市的人因为房价高企,职场就业面临外地人抢就业机会竞争激烈而不敢生育。结果就是绝大多数落后地区逐渐消亡,而发达地区源源不断吸血却无法造血——生育率极低。最后发达地区沦为绞肉机,落后地区荒无人烟,富省更富,穷省更穷。然后发达省市如黑洞一样吸干整个中华民族的血汗,生育率暴跌,老龄化严重,人口越来越少,大国空虚。
区域发展均衡才是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内循环的关键。无法实现区域发展均衡,那么周期律无法改变,这一点不管是毛主席还是邓公都明明白白说过了,是共识。
纵观中国历史,无非是北方的人生存困难,经济不行于是南下入侵劫掠。从匈奴,突厥,到满清无不如此。更别说湖南省由于经济落后,湘军借着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洗劫江南富省的历史教训。
区域发展是否均衡将是决定中国是否和平,没有内部动乱的重中之重。不然,你不会看见网上一堆东北键盘侠喊着东三省 DL,更不会看见此次疫情全国群嘲上海。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他老人家说: 我劝工农同志多读书,以免上了依附资本的知识分子的当。。。言归正传,首先搞懂什么是内循环?这个社会到底是进步还是倒退?联系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割来看,此举是为了整合资源配置,加强官撩资本跟市场的联系度与操控度,本质上还是方便少数先富起来的人割韭菜~
文件涉及很多,先说我看懂的
1 国家也发现了内卷太严重,各地恶性布局一样的产业(打个比方,新能源汽车基地全国遍地开花,重复投资,资源浪费),不利于行业发展,还不如一个产业有几个龙头企业占 80% 市场份额,这样无论是市场管理,资源投入等都更方便。
2 市场统一,有利于国家集中资源去投入 去扶持相关企业,例如芯片,完全没必要各地都在投,集中在几个科技有优势的城市搞就可以了,给科学家们配车配房配老公配老婆,让他们集中精力搞三五年研发,必然能出来,而不是全国一锅粥乱搞。
3 挖掘内需,推动资源 资金在国内快速流动起来,大家才有机会,而不是单纯修路修高铁 施工工人这些领域流转,否则全国经济很容易出问题。
4 质量优先 这也是没有行业集中的结果 同样的产品 价格从 100-1000 都有,恶性竞争,这样老百姓根本无法享受到好的产品,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
5 优先区域市场一体化 这是很好的举措,像珠三角早就应该合力了,完全没必要各地市之间竞争,分工明确,上下游配合,这样才能做大做强,而不是几个小鸡之间恶性竞争,浪费时间,当然这有很多需要优化的地方
先把健康码,核酸,隔离标准统一了
推荐《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论十大关系》与《胡锦涛文选》第一卷《关于贵州发展和改革》参考着理解。
统一大市场的核心必然是分配。
如果解决不了分配问题,单纯的统一市场只不过是发达对不发达的倾销罢了,
怎么分配,不能交给市场,必须要计划,
税收,工作岗位分配都要强制性的分配给被倾销地,
能不能先把几个码、宝、通,先合并了?
能不能把必胜的南山推了?
能不能京沪广深户口人手一份?
能不能把版号标准公开了?
能不能天下考试一张卷纸?
能不能放开各行业准入门槛?
……
一个都不能?
那是要干什么?
-
互联网还是歇菜吧,规范不正当竞争全是冲着互联网来的。
(二十二)着力强化反垄断。完善垄断行为认定法律规则,健全经营者集中分类分级反垄断审查制度。破除平台企业数据垄断等问题,防止利用数据、算法、技术手段等方式排除、限制竞争。加强对金融、传媒、科技、民生等领域和涉及初创企业、新业态、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经营者集中审查,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强化垄断风险识别、预警、防范。稳步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加强对电网、油气管网等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的监管。加强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原始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二十三)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对市场主体、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重点行业和领域,加强全链条竞争监管执法,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对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整治网络黑灰产业链条,治理新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健全跨部门跨行政区域的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信息共享、协作联动机制,提高执法的统一性、权威性、协调性。构建跨行政区域的反不正当竞争案件移送、执法协助、联合执法机制,针对新型、疑难、典型案件畅通会商渠道、互通裁量标准。
快去买统一企业的股票
谢邀,不考公务员,看不懂写的是什么。
是因为疫情和国外局势不稳定所以要开始加强内循环减少外循环的意思吗?
看大 A 的情绪,应该是动了谁的蛋糕了。
比如医保尽快实行全国无障碍就医报销,实现全国养老保险统一化,不管在中国哪里交的,都可以在缴纳年份最多的城市直接办理退休手续。
把农村医保和农村养老保险改名为全国国民基本医疗和养老,所有人都要交,职工医保和养老保险转变为附加的增强款,降低计算标准,同时企业交的部分纳入全国养老统筹基金内,将全国的国企统一纳入养老统筹基金,将个人所得税纳入养老统筹基金,同时容许各地根据当地发展情况、最低工资补贴当地养老金,但目标要求 2040 后各地养老金最低标准差异最高不得超过 50%。
要建立一个
建立一个全体国民都能享受到中国发展福利,且支持多劳多得,保障国民基本医疗、养老需求,同时我们反对劫贫济富、贫富差距过大,我们要意识到每个国民创造的财富并不完全属于自己,比如上海、北京难道是北京人、上海人建设的?北京、上海最初发展的钱难道是它们自己的原始积累?
又比如山西这个地方,煤炭资源丰富,如果单独售卖煤炭,可以让山西变得很富饶,但是全国一盘棋,煤炭是属于国有的,所以山西很难在煤炭上获得财政收入,但是污染却留在了山西。
又比如湖北湖南河南这些中部省份,人口众多,大量人口在广东、浙江打工,很多人家里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亲子关系基本濒临破裂,很多人企业还不给缴纳社保,未来养老困难。
这个回答评论知乎似乎帮我关了,有交流需求的可以私信我
用最简单的一句话回答就是:
在国际全球化终结逆全球化兴起的当下,国内大统一市场就是一场我们国家内部的全球化。
各个省市会按着区位优势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在我们国内自己的这条产业链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分工协作各取所需,这样能够高效的实现资源的利用最大化,避免地方保护主义,资源重复利用和浪费,进而达到效率最优化,增强我们整体国力在国际上的竞争性。
这样做有个前提,那就是我们的居民购买力,也就是我们的消费能力,过去出口导向型经济补贴发达经济体,进而获得交换权,对国内劳动者是一种剥夺,也就是我们没能藏富于民,接下来就要一定有更大力度的财税改革,让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国家发展的红利,这样才能把内循环做大做强,内循环起来了,外循环作为补充也就会走向良性发展,不会是过去那种利用廉价商品冲击西方市场,得到的是虚胖的不真实假象。
本次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描述相当全面,由物流、资本市场、平台经济 icon、电力交易、煤炭交易、地域管辖、企业迁移……
所有这些都要全国统一进行管理和市场调配,不允许有地方王国,不允许有资源不同区域重复利用和建设。
这也是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也是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的一次大力度的改革举措,解放市场资源和资源利用最大化。
未来各个地域一定是发展各自的优势领域进而融入全国这条统一产业链之中,而不是像过去那种各个省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发展模式了。
很显然当下看这是做大做强国内流通和产业升级,长远看是利用国内巨大的市场培育能打能拼的企业战舰,应对未来复杂的国际竞争和抵御国际乱像的能力。
第一,鹤岗房价,在北京能买到吗?
如果买不到,就不要谈了
我笑了,到底谁是最大的地方保护主义?真放开公平竞争,知乎上最看不起的私企能分分钟干碎僵尸国企信不信?
建议新生儿身体植入爱国芯片
咱先把高考统一了 不要分什么北京卷 上海卷 全国一盘棋 这个都做不到 其他更是做梦 哈哈
发展统一大市场,和逆全球化没关系,和极←计划也没关系,热榜一帮人又虚空 gc 了。
这是经济右派从九十年代就念经念到今天的 (说到底还是亚当斯密那些东西),市场经济就应该是开放经济,竞争经济,资源合理配置…
不仅不是集中,反而是正确定位 zf 职能,铲除毒瘤,为未来可能的改良提供条件。
有感而发,简单写三个点。
上海嘉定毗邻苏州,安亭与苏州花桥在产业上已经融为一体,每天上下班人流量估计在 10 万量级,但在行政与地界上还存在隔离。
如下图,花桥与安亭之前的通勤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北边的曹安公路,其实它是 G312 国道(上海→霍尔果斯)的组成部分,所以肯定是通的!二是京沪高速公路,高速肯定也是通的,但距离上要绕很远。
曹安公路与京沪高速的中间是博园路,也是一条绵延 10 多公里、直达金沙江路的干道,但它在上海 / 江苏的交界处成了断头路。博园路上的汽车企业很多,他们上下班就要转到曹安公路回苏州,这就造成了墨玉路口的常年堵车,非常不方便!
这样的断头路在上海嘉定很多,目前已经在逐步打通了。例如:
如果博园路能打通,将方便很多。当然,这也是不小的投资,因为涉及到跨越中小学、苏州河、京沪高速路的工程,我想昆山应该愿意出这个钱。
所以,钱的问题,不是根本问题。有时候不是钱的问题,是涉及到有人有小心思的问题,这就需要国家层面来协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的发布,无疑是有助于推动这一进程的。
新冠疫情客观上已成了与社会经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存在,而且它可能会伴随我们很久。
还是以安亭、花桥为例,上海与苏州之间的断头路,反而降低了苏州防外溢的压力: 只有几个主干道嘛,高速一封、国道一查,就防住了。
下面这个视频是当时网传昆山防上海外溢的情况:
行政区界防疫情外溢
反过来,如果打破了断头路,在行政区界成形成一个统一大市场,那么各行政区的防疫政策也需要形成一个统一标准。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环保法 >、< 产品质量法 >、< 劳动法 >、< 税法 > 都是全国性的法律,按理说各地的执行标准应该也统一,但实际上并不是。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大家经常见过一个产品叫磁悬浮地球灯、月球灯。它属于灯具类别,必须要满足灯具相关的法律法规。
这类产品的生产地基本上全在南方某大省,一方面原因是那些制造业发达,还有其它不为人知的原因。灯具法规中,有一条是「倾斜 xx 度后必须可以发光」 —— 这是一条合理的规定,但是磁悬浮灯具做不到。
消费者中有一类人群叫「职业打假者」,他收到产品后就会向企业所在地的市场监督部门举报:这产品不符合灯具行业标准,是假货,要罚!
「职业打假者」有时候是保护了消费者权益,但有时候并不是。
市场监督部门属于工商局,从他们的立场来看,保护本地企业是很重要的。要不然企业全跑了,工商局还有啥用? 所以,其实不存在市场监督部门故意为难企业的情况,面对「职业打假者」也是能扛就扛,实在扛不住了才去找企业麻烦。
问题在于,不同地区的政治生态不一样,这就决定了为企业扛压力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据我所知,南方某大省的市场监督部门扛压能力是最强的,可以将大部分「职业打假者」拒之门外。同理,在其它方面,南方某大省对企业最为着想的,所以此省的中小企业繁荣并非没有道理。
从省这一级的竞争角逐来看,南方某大省对企业过于照顾,促成了当地的繁荣。这是实实在在的繁华,企业家繁荣,劳动者也能搞到钱,确实是体现了执法的灵活性和政策的优越性。
有的省也想这么做,可是出于政治生态不能难以实施,就在发展经济上吃了亏。
这种隐形的藩篱,也许容易被忽视,但也许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更为关键的地方。
一句话概括:
要。。。还要。。。既要。。。也要。。。
现在地方权限太大了,地方保护主义依然盛行,所以中央要收一收了,但你不能收了之后就没活力了;
各个行业的外资和民营巨头有点多,我们要打击打击,给国企分点钱。但我们不是完全打压外资和民营企业哦!我们永远支持小微企业,但你要是不小心做大了,那你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
蛋糕要继续做大,但分蛋糕的方法要改一改了。所以,市场经济的大前提我们不会改,但计划大比重,尤其是在分配阶段的时候,我们可要加大了哦!
对外贸易不能停,但也得提前做好被制裁的准备,所以更要想办法把内循环做起来。怎么做呢?光靠市场的话那可不行。那就是让投资、商品等按照统一的规划,有计划地在国内流通循环。
所以,简单概括下就是:
又要中央集权,又要地方活力,
又要打击垄断,又要扶持小微,
又要市场经济,又要计划经济,
又要国际循环,又要国内循环。
如果只是建立统一市场规则制度,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加强监管,那为什么要叫 “全国统一大市场”。
既然叫 “全国统一大市场”,还有必要装模作样分析市场机制的完善与加强吗?参考下股指吧。
如果确实还想知道这个问题是怎么回事,那不妨看看下面这个链接。
中国的矛盾,说白了,就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富人和穷人的矛盾而已。这个文件就是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不会,地下的执行力,各种地方保护,供应链的壁垒,利益网纵横交错。不是一个文件能改变的,任重而道远。
A 股大跌
这个算是计划经济的变种吗?
政策的第一要务就是让人听的懂
听不懂的政策多半落地成盒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那我们分析一下现在国内的市场现在不够自由吗?
现在国内的市场无比的自由,你想卖什么可以立马卖,那么为什么要搞这个全国统一大市场?
第一,简化行政审批
第二,加大银行贷款
八成又是无疾而终的政策,现在市场上的企业主,仅仅希望政府不要捣乱
种田大省永远别想发展二三产!
我最瞧不起的,就是思想明明和实际行动相反,但又自我感觉自己思想很成熟很坚定。
不需要解读,长期看好的各位请购买沪深 300etf,谢谢。
市场统一,户籍制度却不废除,市场统一的基础是人员流动和生活发展的自由,否则只会是发达地区剥削落后地区
不是搞经济的,说几句感觉的东西。
全国统一大市场,其中三个字倒过来,就是 “大一统”,中国几千年从秦始皇就一直追求的,我的治下车同轨书同文。某些地方一定是好,公平,互相之间简单,效率高。
可反过来,恐怕会更不公平。中国入世,美国要求市场一切放开,我们不能答应,为啥?还有落后的地方,都放开我们扛不住。反过来,到今天,美国又搞单边主义。
想了想,其实网购早已是全国统一大市场。
市场放开了,你的生产资源呢,全国有长三角,有京津冀,有成渝地区,有粤广澳,那西部地区靠啥竞争?人力资源呢?
市场统一了,人们做工作到哪儿都一样吗?社保呢?在哪儿退休待遇就不一样。
市场统一,生产端不统一,这不均衡。落后地区咋办呢?考虑了吗?是否再有个扶贫工程?
看到这个消息,大家肯定想要知道该消息是利好还是利空,对哪个板块好?
4 月 10 日晚,《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为金钩一个时期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行动纲领。
《意见》提出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主要目标,包括: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校畅通和规模拓展;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简单点理解就是把以前分散各地的 “菜市场” 做成一个全国大“菜市场”。
举个例子,“菜市场” 里面包罗万象,有债权、产权土地、碳排放权、用水权等等,这样会对资源有一个更高效的利用,这也会让市场的流动性加强,进一步让交投更加活跃。
并且以前的地方 “小圈子” 会被打破,统一的资源调动与发展,也让地方走出了过去的局限,能更好的盘活经济。
总之,这会对我们 2022 年的市场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关注金融类与大消费的方向,市场在升级对于两者会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大学录取名额需要形成统一大市场吗?
东西太大,对于我这个普通人来说。地方保护主义,确实是阻碍。有先本事推进,全国社保联通,这才对普通人更好
粮票啥时候发
先把高考卷子 社保公积金统一一下吧
朋友圈治国的典范
政策是好政策,但自古以来,每一个好政策落地都会变味,就看这个政策最后到底是改善了经济环境了还是只是重新换了一波既得利益者。另外,如果实行这样的政策方针,那么以乡镇为基础的村镇再难有出头之日。除了成为商品的集散地和人才的输血地以外再难有其他的作为。虽然现在他们也仅仅只有这样的作用,但这一个政策落地,肯定直接摧毁最后的让人们回到故乡的希望。显而易见的,作为打工人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将会失去很多议价权,毕竟以前还有政府这个牵制在,不管他是阻碍了还是促进了,总之在势力争夺中还是属于一股力量,现在就属于,直接放开最后的一根绳子,在没有拴上新的绳子前。
当然,如果是换一种监管方式,例如产品监管,由于脱离了利益纠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更加独立的成为第三方检测机构,劳资纠纷解决机构,那么这个东西想来还是很好的,加速商品的内卷,将一些垃圾企业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不过存在着利益不相关然后很多事情教条主义的可能性,所以这些政策落实的情况还是得走一步看一步,事在人为嘛。已经都是最低谷了,怎么走都是向上
建议对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诸多重点基础民生领域优先开展全国统一,真正消除人为设置的壁垒。
知道马太效应吗?
建立统一大市场可以,同时不能少了统一分配。
分配不好,只是增加矛盾,肥了部分人而已。
顺丰、京东搞的蛮好的,不准搞了,让 ems 来。
都是中国字儿,一句没看懂。
近千个答案,不知道有几个答主是有过实操公司异地营运经验的。
跨地域的商业营运,目前是有额外的合规成本,而且有些地方的合规成本极大。这并不是中国独有的,可以说,全世界都是这样。一般公司全国营运,要么在不同地区开设子公司或分公司,要么就是依靠当地的代理人公司营运。对中小型企业而言,这些都是增加了相对较大的成本。
这个意见的发布,并不会导向这些成本的消失。因为这些成本,其实牵涉到了各种监管责任,和税务的利益。总体上去看,是想努力把这些成本变得更加合理和可承受,进一步降低公司营运的负担,有利于出现更多跨地域企业整合市场,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抑浮薄也好抑豪强也好,都再一次提醒我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县城更没有未来了。
不提高底层居民可支配收入,怎么循环起来,靠老百姓贷款吗。
希望北京不要摇号,限制购房,希望京津冀真正一体化,希望北京河北的高考分数试卷难度一致。希望退休金统一,不要北京河北不一样。
先进 正确 伟大
总结你们的回答,又得出了这六个字
难道之前不是???
举个例子:高考是全国统考,但是出题是分省出题,录取是分省录取。
如果中央要建立 “全国统一的高校招生体系”,那就是打破省份之间的分隔,让全国高中生学一样的教材,全国高三考生同考一张试卷,全国所有考生统一排名,大学按照全国排名和填报的志愿来录取。
建立以上的体系难吗?难。近十年来,中央逐渐收回了教材选择权和高考命题权,但是录取仍然是分省录取,各省有各省的招生录取规则,各省都照顾本省的考生。
那么,建立 “全国统一大市场”,意味着打破一切地方保护主义(贸易壁垒),建立全国通行的门槛、标准、平台、游戏规则,把中央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强化到极致,不知道会触及多少人的切身利益,只会比 “全国统一的高校招生体系” 更难。
想法很好,但是现在的市场已经是多方博弈的结果了,不是外在说变就变的,最后结果就是不伦不类或者不了了之。
10 多年前,陈志武教授发表过一篇文章讲社会成本的,给我留下很深印象。
全文就不贴了,懂懂。
部分:
我们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不怕苦、最不怕脏、最勤奋的民族之一,可我们还是这么穷。为什么?
因为人们的劳动没有用在生产上,甚至用在了抵消别人劳动成果的努力上;更因为各式各样的浪费普遍存在,耗掉了社会巨大财富,可是每个人对此又无能为力。
……
个人觉得统一大市场,有助于消减社会成本。
第一反应,我们十八线城市要同北上广深打通了,马上就要升级到八线城市了,再升升就到一线城市了,惊喜不惊喜?刺激不刺激?
第二反应,落后地区要卖资源图发展了,啥都要涨价了,户籍也不会升格,北大清华也别想了,大城市的人要到小城市来赚钱了。以后就在家门口打工了。
第三反应,这不是 wto 的国内版么。
再仔细想想,这个东西太复杂,还是别费脑细胞了。即使一切如计划中进行,谁知道中间会出现什么变化。
资本主义制度国家,比如欧美他们的经济运行制度里有一句话叫做我们可以通过建造更多的工厂从而建造更多的工厂,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性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会导致无法建造更多的工厂从而减少建造更多的工厂。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制度存在剥削关系,会导致生产端和消费端产生一种非常魔幻的情况,即负责生产财富的人只能获得少部分他们生产出来的财富,所以生产出来的商品永远多于消费掉的商品,因为被剥削的那一部分人没有足够的 “钱” 去购买消费掉那些他们自己生产出来的全部商品,而有那些钱去消费掉那些商品的剥削者又不需要那么多商品,因为一个人不可能一顿吃掉一吨汉堡。
因此资本主义制度会产生一个生产过剩的情况,这就无法产生生产循环的一种良性情况,即商人投资建厂→雇佣工人生产→工人消费商品→商人获利扩大再生产→雇佣更多的工人→工人获得更多的酬劳。在现实中工人作为作为生产财富的一方却只能获得少部分财富,大部分的财富被商人及商人背后的合作伙伴们拿走了,这就会导致工人无法消费那些过剩的商品从而最终导致无法进入上面说的那个良性的生产循环。
有的时候我看到网上的人在说为什么现在生产力这么发达了还有些人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现在明白了吗?
资本主义制度国家想要做出一个好的经济循环就必须要把财富分配好了,比如通过提高税收,转移支付,提高就业等等,让更多的人吃的饱加入到生产财富中去,这样经济才能转起来,但说的很容易实际上很难,切蛋糕的拜登绝对不会把蛋糕屑分给美国流浪汉,哪怕是一丁点,因为动了那一丁点屑就如同要了拜登的命。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中国是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是绝对不吃资本主义制度国家那一套的!
这信息能解读成计划经济的我只能建议你重开,还计划经济?你在想屁吃呢你?你怎么不想着双马给你几个亿。
主要问题在于:改革开放以来,允许商业从业者抢话语权。
有商业话语权的,知道拱火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矛盾,从而逼政府允许他们放纵。
劳动法就主要是这种内部协定。
=
政务也一样,允许体制内人员用懒政来抢话语权。
=
而群众是没有话语权的,连帮忙中央起哄的权利都没有。
反而,要是群众响应太强烈,中央还要灭火,免得商业从业者、体制内人员转明为暗的搞斗争。
=
那既然全都不高兴群众发言,那啥文件都跟群众关系不大了。反正文件外还有真实执行意图,那只有 “内部人员” 才懂。
●当规则不是操作手册,而是兜底手册时,群众肯定是没得玩的。
有话直说,最近一年经济政策我是越来越看不透。一直在动刀,在改,经济却每况日下!
好奇海南自贸港算不算在这全国统一市场里面?
意见全文八方面 30 条已经完全木有提到海南的说。
教育,医保,社保…… 什么时候统一?
说到全国统一,可以对比一下高考的全国统一命题,换汤不换药嘛
四个字总结。经济统战!
年底给 1450 们发大马褂。
不明觉厉。有大佬白话解释下么
估计又在自嗨
经这次上海疫情一役,我还是很支持这个事的。
这个事最终服务于内循环,服务于各个城市,基于全国物流系统达成更通畅的城市间信息和物质交流。
这一系统还能给非一线城市带来更多的活力,现在人们都扎堆的往一线城市挤,带来严重的内卷,这一系统更多的带来信息交流可以让非一线城市也获得更多的机会,尤其那里有着更低的人工和土地使用费用,可以提升这些城市的价值。
甚至以后大厂大公司也可以向内地延伸,不用完全集中在几个一线大城市。
基于这一系统,我们需要更多的交通和物流,货运必然要经历大发展,尤其是货运铁路。
我觉得当前已经发展起来的比较大的物流企业未来也会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就是把既定的做成事实,比如先富和后富,承担粮食生产任务的和吸收外来劳动力的。
讲好中国笑话
对内殖民。
明明是为了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破除各地因规则不同导致的交易壁垒,促进市场完全竞争,就像疏通血管一样。明明是一件好事,被部分弱 zhi 直接解读为计划经济。是不识字吗?能不能有点脑子?
支持,不仅仅是市场,希望户籍制度和高考选拔也能跟上,很多人或多或少都能感到这两者的不公平或者不合理。 也请从中受益的人也能思考一下,其实很难保证能自己一直从中受益或者保证后代还处于这个受益群体中。
此外,从新时代的生产关系上,这两者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生产积极性。 我这里不是想写爽文或者鼓动阶级对立,这对社会变好没有意义。
这是我观察之后的一些建议,希望能改善这些方向,如果不符合规定我自己删除。
A 股大跌
国内情况不了解,确实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未来可期。反观美国就很糟糕,各种乱像频出。
1. 教育,美国个各州学生申请大学难度天差地别。发达地区远比落后的铁锈带容易申请,更离谱的是,top2 高校在首都华盛顿的招生人数超过了所有农村红脖子的招生数量。
2. 养老,美国城乡养老差距以十倍计算,当年服徭役交公粮的红脖子也就一个月几十刀了,反观汉弗莱之流,月入万刀的不知凡几。
3. 种族歧视,美国,社会存在广泛的种族歧视,外国人歧视少数族裔,少数族裔歧视白人。更可恶的这些歧视都得到了美国行政和司法系统的肯定,也就是说,美国行政司法系统带头种族歧视。
4. 医疗是美国民众最大一笔支出,普通美国人被蒙蔽,以为都是医药公司的锅,殊不知自己超过一半的支持都进来美国各级政府的腰包。不仅如此,美国的药是要计算外包重量的,患者到手的药品比自己名义上的药品要少。更可恶的,部分美国政府与医疗企业互相勾结,患者付了钱却拿不到拿不到药。
登子平时明目明目张胆的歧视你,现在经济下行了,就开始把民众当人了。登子我劝你善良,50w 我劝不要去美利坚。已经在的,赶紧润吧。
非常之必要,非常之及时
额,光打雷不下雨,希望通过几句话就想发展资本市场?
直接说计划经济完事了
那一天,从早查到晚,忘了茶饭。
所有的计算,所有的信息都在指向一个浅显的结论——经济危机。
你吃不上饭,我吃不上饭,因为贷款,新人的新房被银行收回,银行也快倒闭,新人想恨但恨不起,最后大难临头各自飞。
股市巅峰滑坡,债务违约如同五月柳絮漫天飞。
老人退休延迟,养老金崩了,少年志气全失,几十年坚持下来的义务教育没了。
气候失衡,自然灾害再踩上一脚。
新冠没带走的人,终归是走了…
也是那一夜。
大梦一场,一个少年灵机一动,整个国家的任督二脉被疏通。
西南大力接壤地缘邻国,东北踔厉奋发成为世界物流枢纽,华北华南中原腹地无数中小企业站了出来,沿海依旧坚定地做着创新的领头羊。
不仅仅是华夏,世界上许多人都得到了庇佑。
瘟疫会隐匿,硝烟会退散,瘦马大梦初醒,发觉自己不是老驹无法归田,笛又起又启迪。
死去的人化成春泥簇簇姹紫嫣红,伤疤慢慢愈合却再也经不起人戳。
羊群在草原上奔跑,像云一样,散了又聚,聚了又晕。
风调雨顺,岁月善柔,时间慢了下来,我们用力的爱。
踏着前人的靴迹
你我之间不再隔阂,他她之间不再谩骂
理智和感性依旧有些矛盾,但不再冲突
因为理解成了便饭,拥抱早已家常
毛燥的笨熊又贪饮起蜂蜜
好斗的秃鹰去水帘下打坐
红眼的小兔爱上给眼按摩
黑暗降临,森林重归静谧
醒来以后,眼睛湿痛。
那一觉,该是我中华最绚丽的梦。
熔断了
内循环,为与世界脱钩做好准备
在全国充分竞争后,市场大海里,大鱼吃小鱼,应该最后结局就是全国范围内崛起几条类似 “三星帝国” 的大鱼,其他小鱼基本死绝。
但这对普通百姓影响不是很大。
因为对于无 “准入权” 的普通百姓,除了:1. 少数几个有稀缺风口技术的人才混进大厂,能 996 累死能混个体面;2. 少部分人搞人走人路蛇走蛇路地进了泛体制,能在遵守劳动法的前提下 955 混个小康摸鱼之外,其他社会上大多数人,无论是去给大鱼打工,还是去给小鱼打工,还是去灵活就业,都是 996 才能勉强温饱,无所谓,都一样。
这不是开倒车,不是开倒车,不是开倒车。好了,我说完了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看到这条建议感到非常的开心,感觉到了好日子都在后头呢的温暖。
健康码都统一不了
那我们呢
要取消户籍制度吗?
高考要全国统一划线录取吗?
学区房要取消吗?
文件很深奥有点看不懂,谁能给我科普一下,统一大市场解不解决《城乡二元问题》,《跨省卖烟问题》以及《退休金双规制问题》?
农村人能不能被统一进去,小商贩能不能被统一进去,公务员能不能被统一进去。
要我说的话,首先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然后统一高考试卷,最好还能统一社保,医保!
支持:想法是好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强化集权办大事,经济集权得先行!
忧虑:行动起来有点诡异,这等于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吃大锅饭,只怕这锅饭不一定煮得熟。
怎么说呢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傑亡
经济不好
不去解决人力、资本、技术三大要素问题
非要动祖传了几千年的郡县制
不改革生产力,去改革生产关系
还不如给小学生增加一门课程: 学会团结
中央来电了
河北学生什么时候能上北京高考?
不懂就问,美国是统一大市场么?
两个最大是市场,劳动力和房子。
前者的户籍,能取消哪些限制?
后者,不是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吗,哪儿改?
什么时候取消户口
知乎用户 贝壳财经 发表 只看到一个字:稳!现在的很多政策就是在为过去十几年的债务扩张买单。 但又是什么都要稳,现在经济各方面都要兼顾是越来越难了,缺钱的很多都是旁氏融资,举新债还旧债,银行有钱也不敢借给他们,想把钱借给实体,没有消费能 …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我其实一直很好奇央行到底想放水给谁。 给房地产搞并购?国企趁低价捡便宜?问题是居民负债率相当高了,消费端无购买力,前面生产端能搞啥动作呢? 给股市?不是说好了,信贷资金不能用于证券吗? 给中小企业?但凡是有盈 …
中央党校原马克思主义理论部主任周为民在第二届野三坡中国经济论坛上发表演讲。此处转载自“中国企业报”公众号。 以下为演讲内容: 我要讲的是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不可动摇。 历史上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就是有些本来曾经讨论过、争论过、并且已经做了澄清的 …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在会后的新闻报道中照例充斥着“充分肯定”、”高度评价”各种假大空的套话。在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文体里,其实稍稍留意,就会发现充斥着各种自相矛盾的表述。 比如共产党吹嘘自己的“一带一路”战略取得 …
品葱用户 红白蓝 提问于 7/28/2020 说来有意思,大概十年前,和一个老同学聊天,他毕业后一直在体制内从事经济管理工作,他开玩笑说中国一部分经济是内循环,在空转。当时他是把内循环作为荒谬的笑话说的。 顺便说一下,这位同学能力很强,学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