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怎么没声了?
知乎用户 不坠青云 发表 前一段时间杭州上城区搞了一个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就下了一个,抢了个 88 元红包, 用了一下。可以说非常难用~~。 1. 首先,须要把银行卡里面的钱转到数字人民币 app 上才能使用。很麻烦。 2. 所谓的支持线下 …
别的我就不说啥了,看到下面一堆说 Apple Pay 渗透率 90% 的我是有点没忍住。
哪怕是在 Apple 的老家美国,iPhone 的市占率也就是 40% 左右,剩下的份额里,三星有差不多 30% 多,其余的就是摩托罗拉等各种品牌了。
Apple Pay 只有 iPhone 能用,这应该是个常识。也就是说,哪怕你 Apple Pay 渗透率 100%,依然也只有 40% 的人能用 Apple Pay。
当然,三星、谷歌等也都有三星自己的支付方式,只不过那就得用相应的设备和支付方式。
国内的情况也差不多,小米、华为、京东等一堆企业,也都有各自的支付方式。
这一堆支付方式,有的需要依靠专门的硬件,有的则不需要,但需要硬件的还是占了大部分。
对于支付来说,这凭空增加了两个成本:第一,是商户购置硬件和适用硬件的成本;第二,是消费者的硬件使用成本,也就是如果一个商户的支付系统支持你的硬件,那也是没法用的。
除了这个之外,还有费率方面的问题。比如,国内的云闪付费率已经比较低,优惠后费率是 0.38%。但即便如此,对于一个年收入大约 10 万元的街边小店来说,可能要走 100 万的流水才能获得这个利润。
那么,如果只用云闪付的话,不算硬件成本,这 100 万的流水就得收 3800 的手续费——这已经相当于小店小半个月的利润了。
另外,这下面有些人把国外的金融安全吹得也是没边了:
因为国外从一开始就没有用第三方机构作为中转这一个行为,支付宝最早出现的原因是:中国人在网上购物害怕被骗,因此钱先转到支付宝上,然后收到货了确定没问题,点击确认付款,钱再从支付宝转移到卖家手里。
就拿 ebay 用的 paypal 来说,淘宝的第三方担保,就是学的 pay pal。只不过,ebay 在进入中国的时候,pay pal 并没有同步进入进来,所以当时在国内 ebay 还得靠银行卡转账、网银等方式支付。淘宝则是通过支付宝的建设,提供了担保交易的功能。如果说 “在支付宝之前,中国没有可靠的第三方担保平台” 这是没问题的,但说“国外一开始就没有第三方担保平台”,那你问问那些在 ebay 上做生意的,是不是 ebay 上付了款钱就直接到对方账户的?
之前还有人说,信用卡多方便,一刷就行了…… 那行吧,出门必带信用卡,反正我就算有信用卡,也没这个习惯。
李建秋的话是对的,扫码支付不仅是一个支付方式,背后还是一个支付系统。
对于很多行业来说,扫码支付的出现,代表的不仅仅是多了一个支付方式,而是可以把扫码能干的其他事跟支付合在一起,让服务变得自助化。而对于一些自助服务设备来说,扫码之后也可以完成从功能选择、使用产品再到支付所有环节的无人化。比如,对餐厅来说,有了扫码点餐和扫码结账,就可以把这两个合到一起,降低人力成本。再比如最近这段时间涨价的共享充电宝——放下充电宝涨价有点坑爹这事不讨论——在扫码使用的方式下,从扫码、开机到后续的使用、归还、付费都可以在一个程序内搞定。
如果不适用扫码支付,就靠其他的硬件堆出来一个共享充电宝网络行不行?理论上行。比如你内置或者外置一个 POS 机,付款后柜机开启一个门,弹出一个充电宝。但问题是,充电宝的使用场景是移动的。除非你要求充电宝必须在哪儿用的就在哪儿还,否则消费者要查看在哪儿可以归还充电宝的时候,还是得打开手机查看周边柜机的地址。这就等于掏钱做了一个 App 或者小程序,只有查看空闲柜机这一个功能。
此外,对于国内的消费者来说,因为扫码支付的存在,有一些原本坑爹的东西也在消失。
比如,放在以前你去一个其他城市,如果需要乘坐公共交通的话,要么是开那个城市的公交卡,要么直接投币或者购票。但公交卡本身有押金不说,你在卡里充值的钱也不一定能用完。而现在,有些城市已经支持扫码乘车,乘车结束后直接从支付宝或者微信的余额扣款,这样既免去了开卡的麻烦,也不用担心钱用不完便宜了当地的公交公司。对于公交公司来说,原本多出来的一大笔沉淀资金就这么没了,他们肯定是不爽的。可对于普通乘客来说,这的确是方便了。
当然,现在很多手机也支持公交卡乘车。比如 Apple Pay、华为 Pay 之类的,也可以开通虚拟公交卡,一些支付不用了退卡也可以拿回原来的余额。但总归是要先开卡再充值,钱也要在卡里放着,后者还更省心一些。
最后,无论把某些支付方式说的多么好,也改变不了一个现实,那就是它终归还是对硬件有要求。Apple pay 只支持 iPhone6 以后的机型,安卓机大约是到 18 年以后才逐步普及 NFC,小米 2020 年发布的千元机中,还有相当数量是不支持 NFC 的。对于那些买不起或者不想用更好的手机的人来说,扫码支付至少可以保证哪怕是十年前的手机,只要有摄像头、能安装支付软件,就还是能正常使用,相比于还得靠硬件支持的 NFC 支付来说,这显然也更有助于让普通人的生活更方便一些。
瞄了一下各位的回答,我个人建议还是看看美国人自己的说法。
这个当年彭博社解释过。
在美国使用信用卡支付 100 美元的时候,97.25 美元归商家,其他的由发卡行,支付处理商,商家银行,以及信用卡网络进行分摊。
具体分摊,请看下面彭博社这个表格
很显然,信用卡业务是非常赚钱的。
但是如果移动支付介入进来,银行会在这块损失大量的利润。
这还没完,银行还会通过发放现金和管理支票账户来获得收入,如果移动支付介入进来,又要损失一笔。
这导致银行对移动支付非常的排斥。
这是银行端,另外还有用户端。
之前 apple pay 入华的时候,当时媒体也有不少动不动说 “颠覆” 的,那会流行这个词,我在知乎回答过,说这玩意得看线下推广,微信我不说了,支付宝在搞商家推广的时候,是推广员一个一个去店家推广的,我在武汉亲眼看见的。
你苹果做得到?苹果别说推广了,那帮支持 apple pay 的店家,又有几个人会用这破玩意。
最后,移动支付和信用卡于 POS 机谁更好?
这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问题,因为乔布斯第一次推广 IPHONE 的时候,讥讽那帮带键盘的手机就已经说过了,那玩意是个死的。
移动支付是一整套系统,而不是仅仅扫码支付。
而信用卡和 POS 机则功能单一,举个例子,你拿这玩意转账试试。
结果还是要打开银行 APP 对吧,那等于绕了一圈,又绕回软件支付层面了。
扫码是一个动作,然而这个动作可以千变万化,比如说扫码共享单车,扫码看文章,扫码线上支付,扫码使用移动电源,扫码可以做很多事,不仅仅是支付。
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是毋庸置疑的。
这是利益格局的实然所致,是收租权的利益之争,是平台之间生与死的斗争,不是终端用户主导的排斥。
在电子支付出现以前,Visa、MasterCard 等少数几家支付服务商就已经完成了跨国垄断了,然后能够跟银行一起收取商户极高的佣金,很多人都介绍了。
利润高到,银行之间为了竞争消费用户可以用潜在的几百刀甚至更高的奖励为诱惑,当然要满足很多条件,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早晚给你加倍赚回来。
而反过来,有些商户为了逃避佣金(也为了逃税),会鼓励以现金消费换折扣,很多华人和其他亚裔的商店餐馆就喜欢这么搞。
何况国内还有一些历史特殊性。推广电子支付的时代,多数人手上并没有信用卡,而是储蓄卡。自己的现金储蓄你凭什么厚切一刀呢?最开始最积极推动这方面服务的支付宝和微信就从免费开始,银联的支付都是后来加入,至今走到非常小额的提现和佣金的程度,跟西方比是十倍到几十倍的差别。
这种情况下,不管你另行推广再好的技术,如果不能向垄断支付的既得利益方分享足够的利润,都是推不走的。
虽然要承认,信用卡 / Apple Pay/Google Pay 的 NFC 触碰支付(Tap)在整个支付流程上是一气呵成和相对无感的。但是其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也高,专用 POS 机是必须的。
二维码虽然跟目前相比稍微麻烦一步,但只要有张图就可以收钱。适合后发国家。
但 NFC 触碰支付也就这几年的事情,到现在我观察还是以掏出信用卡插卡读芯片为主,我这种刷手表的相对很少。
再往前一些年,芯片卡都没有的时候,盗刷有多猖獗,各位在吹 NFC 的时候不要刻意跳过这一段。有些人还要把卡面背面的 cvv 号码给锉掉或者贴住,甚至把整个卡号贴起来,很多餐厅也都有服务员不摸顾客的卡的让你自己刷的避嫌动作。而即便是在当下纯芯片卡时代也有一些人被盗刷。你以为网上便宜的礼品卡充值卡(黑卡)是哪里来的?别好了伤疤忘了痛。
这个问题我在欧洲跟很多人讨论过。
经济学教授 留学生 集市小贩 程序员 餐厅从业者。
大家的意见比较一致:
以前的步子迈得太大了。现金 支票 信用卡,每一次大改变,都是号称技术革命,有了支票,出门只用带个本子。有了信用卡,出门只要一张卡。
但是到最后,发现没有一种方式能够涵盖所有的应用场景。
现在法国也在推手机支付,各个银行网络供应商也在抢市场,但欧洲消费者意见太多了,不好推。
我想起了当年发达国家的人都在地铁里读书。
因为科技树点的不一样。。。
国外的银行可不是钱离开柜台就概不负责,绝大部分情况下如果你办了一张国外信用卡,然后被盗刷了,国外银行是会帮助你把钱追回来的,造成损失银行自己会承担一部分责任,而国内银行则是你的卡被盗刷了,那是你的问题。
因为国外从一开始就没有用第三方机构作为中转这一个行为,支付宝最早出现的原因是:中国人在网上购物害怕被骗,因此钱先转到支付宝上,然后收到货了确定没问题,点击确认付款,钱再从支付宝转移到卖家手里。
国外则是你看上某个东西,直接去刷卡拿货,然后如果是被外人盗刷,第一时间去找银行,银行帮你搞定盗刷。
由于不用担心被骗,所以国外没有支付宝这样的中转机构,自然也就不会产生以支付宝为基础的扫码支付。
国外都是直接刷银行卡,而且国外很多地方你光是进门就需要查看你的 ID,确认你是成年人,不然不让你进门,因此外国人随身携带 ID,也就是驾照或者其他带有出生年月的证件是常态,钱包里面顺道塞个银行卡是很正常的事情。
建立在信用卡和银行卡普及度极高,并且银行服务完善,各地方都有刷卡工具的前提下,外国是不需要扫码支付的,毕竟从兜里掏卡和掏手机也不会差太多,而且国外几乎都是免密支付,刷卡走人不用输入密码的那种。
另外外国人不用微信,爱发邮件也是科技树问题。
国外从一开始短信就是无限量随便发,国内早期是 1 毛钱一条短信,你就是发个:恩。都要收你 1 毛钱的短信费用。
因此发短信太贵,所以才有了 qq,微信这样的免费通讯软件的生存空间,国外这方面发展的慢,主要是因为发短信免费,记住电话号发就完事。
所以不要觉得自己就是最强的,都是人谁比谁能傻逼多少?
另外,如果不是国外发明了智能手机,扫码? 还不是得老老实实兜里装现金!
扫码支付不等于移动支付,发达国家也并不排斥,只是没有流行的基础。这与之前说中国人不爱看书,发达国家的人都在地铁上看书是一回事儿,扫码支付并不难,对 IT 巨头来说这不是问题。但是扫码支付的基础是良好的通信网络建设,这点很难,有了这样的基础还需要大的 IT 厂商去推。
可能有人不理解为什么基础设施这么重要呢?咱们打个比方,你使用扫码支付感觉很方便,从此就不带钱包了,有一天你去了郊区发现这里信号都没有,怎么扫码支付?不还是带钱包吗?出去都带钱包了,那就。。。
这方面中国真的可以对抗全世界,咱们不说 5G 覆盖,就说 4G,在 5G 到来之前的 2018 年 “全球 4G 基站是大约 500 多万个 ,中国 4G 基站占了 339.3 万个” 偏远的农村,甚至高山、荒漠都有信号,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在欧美,因为从经济的角度来说这不是最划算的,这也不是中国的运营商有良心,而是中国的三家运营商都是国企。
移动支付还有一种主要形式就是 NFC,其实主要是 Apple Pay,以美国市场为例:
为 4400 多家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电子资金转账企业、兼 Discover Financial Services 子公司的 Pulse 指出:截止 2020 年,苹果 Apple Pay 支付服务已在移动钱包借记交易中占据高达 92% 的主导地位。
为什么 Apple Pay 就一骑绝尘呢?因为更普及
Pulse 指出,在全美前 100 家商户中,已有 74 家接受 Apple Pay,且泉沟 65% 的零售点也已支持这项支付服务。
你看,只要厂商推广,用户还是会用的。苹果在欧美会去推广自己的支付,二维码根本没有大的 IT 厂商去推动。
与 Apple Pay 这样的支付方式相比,二维码并不方便,主要的优势就是低成本,最在意成本的地方很可能就是通信设施基础最差,信号最差的地方,所以。。。苹果给点补贴推广很快就取代了传统 POS 机。
落后就是落后,还非要嘴硬说他们乐意带银行卡,带一叠卡是要显摆吗。就他们那治安,带卡还容易被偷,补卡不麻烦吗。
POS 机普及率高什么的,在中国被淘汰的还当成宝了。拉卡拉等等你要的话还不是人手一台。
移动支付不安全,说的好像刷卡多安全似的,盗刷的新闻也是屡见不鲜了,装看不到吗。
要说路径依赖,那我们应该用现金啊,怎么上至老人下至儿童就都用移动支付了。按理老人是最难做出改变的,欧洲年轻人是连中国老人都不如了。
要说手机绑定银行卡,直接刷手机,国内手机没这个功能吗?又不是不让你用。推广不了,普及不了,不就很能说明问题。
很多人说滴一下更方便,中国的很多店铺商家就那么几个人,大家都是自觉扫码付款的,让你滴一下人要不要放下手上的活?你要不要等人来收钱?这就是效率。当然零元购的国家自觉扫码是不现实的。
至于有些人说没去国外没在国外的人都没有发言权,借此堵其他人的嘴。那么你又去了几个国家,对当地又有多深入的了解呢?
银行要从中挣钱,反对二维码支付,这难道不是落后,不是反动。
至于无线网络不行,那不就是落后嘛。
最重要的一点,可能也是大家最不爱听的一点
是整体国家体制,在一些关键事上,是具有前瞻性,合理性,正确性的,具有既不媚钱也不媚俗性质。
同时因为国家比较大,多个省市可以尝试不同道路。明确后推广。
能同时搞定 通信基建 + 智能手机 + 银行绿灯 +… …
这点也算制度优势吧
更新 0905
难得大家讨论热烈,补充几个场景
1、一大群人吃早餐,要马上付账。此时要求大量用户并行支持,而且时间要快。
2、两个老百姓在野外实现转账。此时,没法让两个 C 端用户随身带 pos 机,两人的信任度都比较低,需要能看到转了多少钱
3、老百姓通过付款码看到了这个商家的其他信息,发现这个商家原来卖很多东西,很有历史,很有名气。
4、内向的老百姓晚上在家里,突然想知道自己的账单详细情况,而此时银行下班热线又不可靠。
5、小本生意人,不想花钱买 pos 机,自己手上油呢,不方便呢
6、丢三落四的粗心老百姓,打开卡包,不知道几张卡中哪张丢了
7、小卖部常客,又不想真加好友,有时赊账,又有出差,想远程付款
8、银行卡没磁了,折断了
————————————————————————————————————————
一句话,二维码有各种层面的优点,只是,只有一个小缺点,就是在中国铺开了,所以这点就抹杀所有优点了。
二维码 是降维打击的,二维码寄托的智能手机,对银行卡就是降维打击。
非要让银行卡和智能手机比拼,这个是不是太欺负人了。
和 pos 机什么的,不是一个生物,是一场革命
这个和建设思路,使用习惯,利益集团什么的。没有半毛钱关系
火枪为什么替代刀剑?是建设思路,使用习惯,或者是利益集团?
二维码的优点太大了,承认一句牛逼很难吗,承认一个中国的确大幅领先世界的玩意很难吗。
二维码寄托于智能手机,其应用的深度广度都是现在无法想象的。
1、身份证识别。
POS 的标识是什么?老百姓能看到吗
2、普世价值。
老百姓能用起来。几十亿人啊
3、延伸性
万物互联啊。二维码不是只是给人的,是任何实体虚体都能赋码。
健康码啊。一切都可以赋码啊。不一定非是钱啊。支付只是二维码的一种应用罢了。
4、信息集成度
二维码能集成的信息量是可怕的。不是 pos 机那种鬼都不知道的东西。扫了可以看到很多信息
这是信息时代啊,能实现信息大量快速流转的,这个才是正道。
POS 那玩意,能集成多少信息?
5、实时查看
扫码付了多少钱,这个很清楚,但是 pos 机其实没有这么牛。
6、二维码其实可以兼容的,但是 pos 肯定没法兼容二维码
二维码依托的智能手机是可以兼容刷 pos 的,但是反过来说肯定不行
二维码需要有前提,二维码大规模推广是有很大限制的,这也是其他国家发达国家的劣势。
1、网络好
这点除中国以外,除了国外少数大城市,基本都是硬伤。承认中国通信设备做的好,做的普及,及时高铁地铁这种恶劣场景都好,网络就是好,基本不用考虑断网问题,这个真的很难吗。
2、扫码设备的普及(最好是老百姓用的)
这个就是智能手机。中国普及率极高。承认这点很难吗。现在中国上至八九十岁的老人,下到小学生,扫码这个概念和动作,都是极度普及。方便。
的确要拿出手机,打开,扫码。要多几秒钟。比 pos 机是多了几秒。但是对普通大众,有手机。
本来不想写回答,但是看到回答里这么多何不食肉糜的回答,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呵呵呵
信用卡,苹果 pay,谷歌 pay,智能手表,啧啧啧,好高端,好高级。
我想提醒这些大聪明,二维码支付对菜市场,路边摊等小型支付环境极端友好,至于大型商场,酒店,饭店,大部分现金,刷卡,nfc,扫码都可以。没人逼你扫码。
现在的后浪真是不得了。
美国的话,信用卡全套的利益机制早已固定,这套利益机制是这样子的:
商家:支付百分之几的手续费用于招揽消费者,否则持卡消费着就不来消费。既然所有商家都支付这个费用,看起来商家之间的竞争也是公平的。
消费者:活得消费保护,如果发生未授权刷卡,由商家和银行联合赔付给消费者。
信用卡网络:赚手续费。
银行:赚手续费。
发卡机构:赚手续费。
我在《牛油果烤面包》的节目里面就提到,美国的航空公司开飞机是亏钱的,真正赚钱的是联名卡的手续费。手续费按照什么比例来瓜分,看消费者是因为谁而来开卡的。
#103. 当硅谷遇上华尔街——Fintech 金融科技 ——牛油果烤面包(Avocado Toast)出品
举个例子,United 和 Chase 合作发卡,你说申请这张卡的人是因为可以积 United 里程而来的呢,还是因为银行服务由 Chase 提供而来的呢?那就决定了 United 应该分更多手续费。
尽管 United 开飞机亏欠,但它不能不开,因为它靠信用卡手续费赚钱,消费者因为信用卡积累里程能换机票而刷卡,如果不开飞机和换机票那 United 就没办法赚钱。这是一环扣一环的。
这种利益分配体系一旦稳固下来,就非常难以改变。好像中国那样扫码支付现金?被盗号、被诈骗后钱就绝对追不回来?我知道生活在中国这就是所有人都面对的现实,但显然美国人不会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
扫码其实是在资源有限时的一个很好折衷。建立连接的两端,有一段可以是非常低成本的硬件,不需要智能甚至不需要接电,打印出来一张二维码就可以了。坏处是难以引入绝大部分的安全机制,而且因为基于现金实时到账所以另外一端必须要在线才能完成交易。
现在扫码因为一个大家都没想到的原因而在美国普及开来:疫情。虽然信用卡和 POS 机都能够支持 NFC,但不保证一定支持,总会遇到不支持的。为了进行非接触式交付,扫码找到了推广的机会。
United 的航班上不再接受信用卡支付,因为空姐不想接触你那张肮脏的信用卡,所以必须提前绑定信用卡然后显示二维码给空姐扫。不少饭店(尤其是中国人开的)选择不再提供纸质菜单,只能扫码显示网上菜单。(点菜倒不一定要在网上菜单完成,还是可以叫服务员下单,最终交易还是刷卡完成。)
美国信用卡的利益链短时间之内是不可能改变的,就算扫码也不会变成现金交易。既然是信用卡交易,那主导技术发展方向的是信用卡网络和传统金融业的巨头。互联网公司?Apple 能够把 Apple Pay 做到如此普及已经是很成功的了,你看隔壁那个一会儿叫 Google Pay 一会儿叫 Android Pay 的东西。
你们知道 pos 机嘛??
我以前开实体店的时候,隔三差五就有人来推销这个
甚至还直言不讳的说,可以套现
还可以帮别人套现
说是信用卡之类的,我也没放在心上
我是直接拒绝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刷卡的实在是太少了。
这种推广方式,相对于微信和支付宝而言,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先说说支付宝,当时推广的时候,拉新一个,少则十几块,多则几十块。
那时候有一帮人,拿着洗衣粉洗洁精去找老头老太太,去乡镇搞地推
面包车去,BBA 回来
搞的多的,一个月几十万,少则一两万,大几万。
这里面水很深,因为老头老太太加上一些对互联网不懂的人,不光能推支付宝,还有其他 APP 一起推。
具体怎么操作的,我不是很懂。
我想说的是,支付宝的推广,绝对是下了血本的
至于微信,就不用提了,QQ 那么大的流量池,当时倒微信的时候,随随便便就是国民级的社交 APP
四舍五入,高低省下一笔我等屁民想象不到的天文数字。
扫码支付,绝对是一种先进的支付方式
推广这种方式,不单单是对钱的要求
更多的是巨头之间利益的对冲
这里面水就更深了,很容易被和谐,没必要由我这么个愤青来细说
国外推广不开,很明显是银行相关的大佬不点头。
就拿信用卡来说,这里面的抽成,并不低,实体商家在扫码支付没普及的时候,应该能够体会到。
相对于微信支付宝而言,是没有抽成的,当然如果你要提现,就另当别论了
而事实上,我们做生意,尤其是小生意的人
一般转账也就几万,十几万,我最多的一笔,也是借出去 10 万
但是他还我钱的时候,好像就不能一次性转给我,这是为什么呢????
正常这种小生意,根本不需要从微信和支付宝里提出来。
约等于没有抽成。
全部都在支付宝里完成了。
而这个钱对于线下花销,又几乎可以涵盖生活需求
尤其是扫码支付的普及,对于普通人而言,真的挺收益的
我读高中的时候,我妈给我打了 1500 的生活费,但是我第一次只能取出 1400,好像有手续费还是怎样。
而现在,通过微信和支付宝转账,是没有这个手续费的
以前扫码支付不普及的时候,银行一到过年就排队
最牛逼的还得是柜员那吊炸天的态度,和爱答不理的神情,当然还得搭配上满脸不耐烦的皱眉,整个脸上就仿佛写着
:“你们这些下人,还敢指挥老子?不知道我上个客户,资产几千万啊?你们这些几万块的憨批,还敢来麻烦老子??”
说实在的,我还是比较喜欢他们桀骜不驯的样子
我是说,比起前几年,推广 ETC 的时候,那卑躬屈膝的狗腿子样。
没了那份傲气,我不爱看。
其实我不是很理解,为什么有人觉得刷卡比扫码方便。
是你们没智能手机,还是你们不能扫码支付。
我是狗子
希望你幸福
第一,大多数国家,包括发达国家,网络建设真的垃圾,想走到哪都能扫码是不可能的。
第二,但凡去过欧洲国家都知道,银行卡盗刷太 TM 常见了。那些说 POS 机方便的,肯定不知道国外 POS 机不随便刷,除非你嫌自己钱多,被盗刷点无所谓。
所以,不是发达国家排斥扫码,是发达国家的互联网建设这块儿基本摆烂了,发达国家老百姓骂刷卡的各种问题也不是一两天了。
声明:该回答不涉及二维码和 NFC 的优劣,仅仅对形成目前局面做一些个人的分析和解释
需要理解一个东西流行不流行,并不完全是因为好或者坏决定,而和路径依赖以及历史包袱有关
以下是原回答
基础设施不同
在法国商业 pos 机的普及率几乎是 100%,包括摆摊的
基本上西欧应该都有这个水准,在这个 pos 普及率下,移动支付是以作为信用卡外延,确切是非接触支付的外延形式出现的,二维码和这种支付方式既不兼容,也没有独特的突出优点。
非接触支付在欧洲 2010 年前后开始普及,我 08 年到法国的时候已经有相当多的 pos 机带上了非接触支付功能(机器上有一个闪付的标记),虽然彼时银行卡并没有正式开通这个功能,所以当年正式有这个功能的时候,非接触支付基本已经直接到处可用了,而后来的 ApplePay 等手机支付做得只是将这个功能继承到个人终端里面。
中国支付码能流行的两个原因:
所以当线上的支付宝向线下突破的时候,自然采用的是另外一套更适合自身的支付逻辑
补充回答
如果要细究,这个回答应该从电子商务的出现开始
我是国内从电子商务出现时就开始使用各种支付的,经历了前支付宝时代,支付宝时代和移动支付时代,并且在国外生活了十多年,我觉得我比大多人更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
我记得 2000 年我第一次在网上交易,是在个人网站上放了 8848 的点击付费广告内容,当时这个从这个业务里面我有 100 元左右的收入,当时我的收款方式是邮政支票,8848 将费用结算后开了一张邮政支票邮寄给我,然后我去邮局取兑的。
2001 年前后招商银行开通了信用卡在线支付业务,当时我用我家人的招商卡给自己的网站购买域名,步骤是在付款页面上输入银行卡号和相关信息,提交后等待对确认,从提交到确认中间有一个等待时间,具体多久我已经忘记了,反正不是实时的。
2005 年淘宝上线,最初的淘宝是一个二手货交易平台,类似今天的咸鱼,当时为了解决买家卖家之间的信任问题,创造了支付宝平台,这也是现在淘宝购物后要确认收货这一步骤的起源。最早支付宝并不是作为支付手段出现的,而是作为信用中介出现的。同年我开了自己的淘宝和支付宝账户,把工商卡绑定到了我支付宝。当年工行和招行在线上支付方面算是走得非常领先的,或者说当时这有这两家银行的线上支付方案做得比较好,但是用的是各自的接口,工行还需要一个 U 盾,在系统里面要装专门的驱动,然后在 IE 上安装一个专门的控件才能进行支付,所以每次淘宝买东西,我得在结账前找出我的 U 盾,然后输入两次密码,一次是支付宝的,一次是 U 盾的密码,才能进行结算。U 盾密码输错五次就完蛋了,好像是要跑开户柜台去重置,还只能在 IE 下面跑,真一个折磨用户。
后来 08 年我就出国了,当时法国的已经有很多在线结算业务,银行也和国内一样线上化。但是不同的是,这边的网上银行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设备的用来登录,并且支付的时候用的是统一接口,不管你用的是什么什么银行的卡,都只要输入卡号、CVV 号和过期日期就可以进行结算,所以从当时的情况来说,欧洲这边在线支付业务已经时直接基于信用卡的并且体验比国内用信用卡支付要好很多。当时国内因为淘宝已经发展起来,支付宝已经是在线支付的第一手段甚至可以说是唯一手段。
注意到一点就是当时支付宝支付的时候还是要走各个银行自己的结算接口的,而且因为银行为了 “安全” 的原因,支付的时候步骤比较复杂。在当时这个情况下,移动支付是没法顺利实现的。你可以想象下当你在手机上开心得点了付款之后居然要你插一个设备而且这个设备没法在手机上用,心里是什么感受。转折发生在 2013 年支付宝搞出了快捷支付功能之后,把这些复杂的步骤全部都取消了,做到了靠绑定一张银行卡号就能直接进行支付之后,自此,有了统一的支付接口,国内移动支付最大技术障碍被扫除。另外同时支付宝还推出了余额宝。
也就是 2013 到 2015 年之间,我的家乡杭州成了 “支付宝之城”,当时移动支付在国内其他城市还没兴起,但是在杭州已经可以一个手机出门了,但是到外地的时候我还是默认用银行卡和现金进行买卖。(就好比我现在回国也默认用支付宝和微信,而不会优先选择闪付和 ApplePay,因为我不知道对方是否支持)
我在原回答里面提到的 “前期支付宝因为网购而已经成为线上支付的准基础设施”,实际上展开说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法国在 08 年的电子支付系统就已经是统一接口并且围绕信用卡展开的,这里就是很明显的路径依赖:线下刷信用卡 - 线上输信用卡号 - 移动支付用手机模拟信用卡。
而国内是:线上用支付宝 - 移动支付用支付宝(微信支付是后来的事情)
这也同时导致了国内国外电商模式的不同,在中国电商的主要形式是淘宝、京东,通过支付宝和微信进行支付,而欧洲这边电商的主要模式是商家自己开一个网站,然后接入信用卡的支付接口。
再次声明,该回答不涉及优劣讨论。如果想讨论,对我来说都是差不多。我在国外的时候可以只带一个苹果手表,在国内的时候我基本用支付宝。
很多人在评论中提到信用卡的手续费问题,这个不假,但是主要还是体系问题。中国是从现金社会一步跨到到了移动支付社会,然后反推人人在银行开户。支付宝最初十年间是没有手续费的,现在转账回银行超过额度要手续费。
而西欧则是在银行的威逼利诱下,已经先存建成了一个无孔不入的银行卡体系,而在法国,利诱就是跨行转账没有门槛和费用,取款机取包括跨行取款现也没有手续费,这样大家愿意把钱存入银行(法国的银行流水账户没有利息,要利息需要开专门的存款子账户)。而威逼就是:如果你有大量现金存入账户,不多,两三千欧,我银行默认你这钱就是脏钱,你得在我面前跟我说明这钱的来源。在这种情况下,做生意的为了少麻烦所以比较愿意接受银行的结算通道。
看了下高赞答案,基本上可以断定这些人都没在美国生活过,都没说到点子上
人家不排斥啊,谁说排斥了,最多就是 visa 这类信用卡集团会反对,但是国内银联也想阻挠啊,国内阻挠了也没用,国外反对了有用为什么呢?
因为国内支付宝微信普及,且支付宝和微信不遗余力推广啊,银联推广得太晚且推广力度不够啊。但是美国来看,苹果和 google 的地推能力怎么可能比得过 visa,mastercard 之类的信用卡企业
之前一堆人喷阿里腾讯的时候,我说没有阿里腾讯,你现在的生活不会那么便利,知道美国人互相联系还在用短信么,结果一堆人喷我说我 out,美国有 snapchat,有 fb,有 WhatsApp,有 discord,我只想说,一堆没去过美国的教育我这个在美国生活过的人,如果你 20 个朋友,有 5 个人用微信,有 5 个人用 qq,还有 5 个人用飞信,还有 5 个人用陌陌,请问你联系他们会用什么?当然是用电话或者短信啊…… 也就是说就是因为美国即时通信软件太多了,所以美国任何一个 APP 都不会绝对多数,所以很难成规模,当没有规模的时候,你去麦当劳需要用 A 支付方式,去 KFC 需要用 B 支付方式,去加油站需要下载 APP C,去交水电煤气需要下载 APP D,那么请问你会怎么支付,当然是用信用卡啊,谁高兴去下一堆 APP 啊,烦都烦死了
然后就是 apple pay 和 google pay 的问题是推广,这东西需要地推的,你真以为所有公司都和阿里美团一样有地推能力的?
最后就是美国也不是没用通用 APP,在疫情的契机下,就有一些 app 开始形成规模,并且这些 app 并不会选择绕过信用卡,反而会和信用卡组织合作去推广。
最后一堆说阿里腾讯没有硬科技的可以看看最近成都的健康码事件吧,这些东西交给阿里做,早就没事了,交给东软这种国企才这么多幺蛾子,不是说好的国企才真正创新有硬科技么,打脸啊,人嘛,拥有的东西从来不珍惜,没有的东西就觉得很稀罕,人性啊
大家都已经认识到:发达国家不用扫码支付,是因为信用卡。
两者的区别在于,扫码支付帮商户省成本(只需要打印一张码),信用卡帮用户减负担(手机没电、没信号的场景下依然可以用实体卡)
这里我就不讲 contactless payment 和扫码支付在交互上哪个更方便了。
因为那个区别,并不算很大,特别是养成习惯之后,扫码虽然略麻烦,但也不是什么要命的事。
所以两者分别在各自的市场彻底普及。Apple Pay 在北美的渗透率已经超过 90%,国内也几乎干掉了现金的使用场景。
-
信用卡是消费主义皇冠上的明珠。
而且发达国家的信用卡,已经把消费「游戏化」了。
信用卡组织向商家收取高额的抽点,然后将这些手续费以各种各样 cashback、积分、里程的方式,返还给持卡人。
以及很多商家,都会推出自己的联名卡,给到一个更高的返利。比如航空公司酒店集团有联名卡,给到最高的积分;去超市有 Costco 联名卡,买苹果设备有 Apple Card…… 美国的「玩卡」族,很多都有十几、甚至几十张信用卡。
这套系统,给持卡人营造一种,刷得越多,赚得越多的错觉。
但事实也确实如此,在美国,不用信用卡,你就亏了。因为商家收一样的钱,人家刷卡有实打实的返现、积分,还可以赚免息期的那个利息差,你付现金,当然亏麻了。
从刺激消费的角度来讲,信用卡无疑是资本主义的奇迹:美国的中产阶级不追求以 50-80% 的储蓄率攒首付、还月供,而是以周为单位透支信用卡,吃喝玩乐,最新的苹果设备当圣诞礼物送,一家买 3 辆车,MPV、Sedan、还可以整辆敞篷跑车。
最后薅出来的里程,一年换个免费的夏威夷度假,飞头等舱、住四季的套房。
-
那么,这是一个好现象吗?
我觉得还是要对比来看,美国也有人天天喷信用卡体系,说消费主义毁了美国。
我住在国内,比较关注国内,我们知道,扫码支付的交易成本很低。支付宝微信都几乎是不收手续费,特别是针对小商户,支付宝甚至连小额花呗这种信贷消费,都是自掏腰包贴息。
但这最终造成的结果,是我们的内需很强劲吗?是消费者都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商家的经营阻力很小,能赚到钱,进而创造稳定、高质量的就业,市场运转很润滑?
说白了,你生产的那点东西,最后不还是都运到美国,让美国人享受了……
说是内循环,贸易顺差一年比一年大。
而且怎么讲呢,你可以说华尔街黑心,JP Morgan Chase + BoA + Citi + US Bank,利润加一块儿,2021 年,也就 2000 亿美元出头,没比四大行的 1700 多亿多多少。
算上 GDP 总量 30% 的差距,中国银行业的赚钱能力只强不弱。
-
所以这个事情,放在 2015 年,我会关注「扫码」和「贴手机」到底哪个更方便。
现在不了,我知道,花钱,怎么花都方便。
关键是要有钱花,花出去能买到好东西,花掉的钱能以经济循环的形式,再回到我的口袋里。
和技术本身可能没太大关系,和这个事实有关系:在中国,支付宝和微信一统天下,是和这个一统天下有关系。
再强调三遍:
支付宝和微信,一统天下!一统天下!一统天下!
现在到国外,一个大超市的甚至小超市的收银台,通常有五种以上的收款操作。收银员问你,你怎么付帐?现金?信用卡?银联卡?ApplePay?支付宝?微信?我这儿都有,都行。
但是在中国,就是微信和支付宝,其它的,商家都不会。这个十四亿人口的大商圈,只用支付宝和微信。连乞丐也用这两种,父母给孩子生活费,朋友之间借钱还钱,就这两种,没别的。
我在网上买了不少外国软件,例如微软的 VS,办公软件,进到它官网,进行购买操作,它会弹出付款方式,十几种供你选择,我通常选择支付宝,然后它弹出一个二维码,我掏出手机扫一扫,就付款了。注意这个操作,我操作的电脑并没有安装任何支付宝付款软件,二维码是在浏览器弹出来的图像,这个图像包含了金额多少的信息。
所以,如何付款,操作简便不太重要,一统天下很重要。
在国内流行手机支付之前,外国人已经是信用卡一统天下了,习惯了。但是外国人还是习惯在许多场合用现金支付,但是乞丐没有微信手段。而这之前中国人民一直没有习惯于信用卡。所以中国人民很快适应微信支付宝。
再强调一遍:一统天下。
10 年左右我刚参加工作,那时候很喜欢吃兰州拉面,一周 5 天我能吃 4 天
一来二去跟老板就混熟了
当时的原味拉面是 5 元一碗,大碗拉面是 6 元
这个 6 元就导致了他备一元钱的压力非常大
我一开始只是觉得他嫌麻烦,每次数 4 个一元
后来有次我加班去吃,没什么人,他就跟我吐槽
去银行拿 100 元换成 100 个 1 元
原来需要 5 元手续费,现在需要交 7 块钱的手续费
我甜蜜的直接一个震惊,我一直以为是免费的
所以当支付宝微信推广线下支付的时候,他是第一时间就装上了
并且非常积极的教每个人怎么用 app 扫码付款
应该说,这个提问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瑕疵:
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德国在大数据时代的技术水平至少领先中国 30 年,更不用说扫码支付这种 “雕虫小技” 了。
甚至,当初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在国内成为 VC 热捧的 “风口” 时,德国人还讽刺的说这是中国人发明的“白痴经济”。
那么,为什么会形成如此巨大的技术代差呢?
2020 年 2 月,德国斯图加特市政府在德国四十大盗集团的帮助下,利用该集团的扫码支付大数据系统建立了 “德意志 health code”,从而成为了全德国最早推出防疫码的城市。
很快,德国 PONY 集团也与巴伐利亚州政府政务服务平台合作建立了 “PNOY 防疫”health code 系统。
随后,德国各个州纷纷利用这两大集团的扫码支付系统,建立起当地各自的 health code 系统。
然鹅,直到 2022 年 6 月,德国萨克森州精准针对 bank 储户集体 red code 的事件爆发之后,德国广大不明真相的瓜众才史上第一次见证了什么叫 “高科技照进现实”:health code 系统已经悄无声息变成了用来作为 control 德国人出行的 national tool。
而从德国在疫情后史上第一次出现 base 在扫码支付系统基础上的 health code,到大规模使用二维码 control 技术,仅仅只用了 2 年时间而已。
这个速度,已经是地球上相关技术普及的最快速度。
2022 年 6 月 1 日,德国最富裕的巴伐利亚州宣布全面推行 “电子居住证”。
而在申领电子居住证之前,巴伐利亚州 PD 则要求该州所有常住人员必须先申领 “巴伐利亚州居住码”[1]。
实际上,“巴伐利亚州居住码”本质上是 “巴伐利亚州 health code” 的变种,相当于实有人口在该州的居住登记凭证,主要面向流动人口、原住人口、以及境外人员。
这也意味着,不论是全方位 24 小时监控、还是精准赋 red code,这种 “极其好用” 的大数据监控技术已经成为了德国最强大的核心科技(没有之一),而且还属于发展势头完全 “停不下来” 的那种。
而不论从哪种程度上来说,在这项核心科技水平上,德国人至少领先了中国 30 年。
用德意志联邦政法大学国际法专业人士的话说就是:
这是从静态的、纸版的社保制度,升级为流动的、数码化管理的大数据 control 制度。这不仅是一个巨大的变化,还是把人们 lock 在某一固定区域进行有效监控的全新技术,从而可以实时、动态的了解每一个 human being 的具体情况,并能随时随地、快捷方便的找到任何一个 person。
显然,德国能够让这项技术全面实施(照进现实),不论是对于全员统一化工作、还是加强对德国人 “合理生活” 的效率,对人类文明的影响都是空前的。
如果说,苏联时代是通过垄断生产资料来控制 people 的生产和生活;那么,21 世纪的德国则是直接控制 people 本身 [2]。
目前,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电子居住证还带有试点的性质。但国际市场普遍认为,德国今后一定会把这种大数据 control 技术从常住人口、到流动人口进行全面性的强制推广。
70 多年前,英国人乔治 · 奥威尔在《1984》中写道,真正的泉丽,我们日日夜夜为之奋战的泉丽,不是控制事物的泉丽、而是控制人的泉丽。
70 多年后,德国人却成功实现了动物庄园里一切动物平等的梦想:所有人都平等的得到了一个专属于自己的二维码。
然鹅,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
由于涉及 highly sensitive 内容,【此处删除 2999 字】
尼采说 [3],人们通常都会说 “吃一堑长一智”,但吃一堑既能使人 “长一智”,也能使人变坏。幸好,吃一堑往往只是让人变蠢。
楼下保安则说,在德国的魔幻现实中,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最新涵义已经变成了:一个人在经过长期圈养之后,已经发福得像猪一样了,竟然还幻想着自己会是坐在宴席上等着吃肉的。
⚠️以上内容的实际文字节选自《拉达冈的烙印》,所有 sensitive 内容均已删除,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在公众号 [4] 或 new base[5] 中查看原稿。
汉正街知道吧?
很多做服装批发生意的!
因为汉正街那些门面以前做批发,大多数是赊账,对资金的流水需求比较大。
怎么办呢?
他们就是去办那种额度上限特别高、费率特别低的商户卡,不过一般是几个商户一起联合担保才能办。一般初始额度不会太高,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看使用情况逐渐提升额度。
然后呢,再一起去办那种每个达到一定收款额度后,免费率的 POS 机。
干嘛用呢?
除了做生意收付款用,最重要的一个用途:
打牌!
打牌的时候,每个人拿一张黑金信用卡和 POS 机,输了就刷 POS 机。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
第一,每个月将信用卡刷爆,然后准时还进去,银行给的额度越来越高,最高能高达 500 万。
第二,每个月都通过打牌刷 POS 机,流水特别大,提供 POS 机的银行看他们的流水这么大,也会给更高的信用额度,利息也相对比较低。这些商户通过打牌互刷,将额度几乎零成本套现出来,去做生意周转用。
这两年我发现一个重大的变化,那就是他们打牌已经不兴带 POS 机了,都是将信用卡绑定在手机上,每个人再申请那种支持信用卡收款的二维码,挂脖子上负责收赌资,同样能起到免费提升额度和套现的效果。
这样做,还有一个天大的好处,那就是万一被警察发现,也收不到赌资,就没证据说在非法赌博。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二维码移动支付就是比信用卡方便快捷啊。
至于说欧洲为什么能普及信用卡、却没普及移动支付?
说白了,就是欧洲缺少国内这种互联网巨头强推二维码的条件。
它们的互联网巨头,都是美国的。欧洲当然不愿意让美国巨头来控制欧洲的移动支付市场了,
另一点,欧州国家的银行和信用卡中介(如 visa、Mastercard)权力太大,不想被互联网巨头抢了它们的饭碗。信用卡市场,可是它们的摇钱树,躺着就能赚大钱的。
实际上,在美国,苹果、亚马逊都有推移动支付,但举步维艰。
最重要一点,就是银行和信用卡中介不支持,互联网公司想打通所有银行接口困难很大,自然就很难实现中国这种无缝覆盖的移动支付体系。
中国不一样。
中国是中央集权体制,我们国家搞经济建设是以产业立国,所以提倡 “摸着石头过河”,勇于试错。
四大国有银行和银联,都是国资委下属企业,是为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服务的工具, 不是目的。
中央层面认为移动支付能加速商贸流通、促进经济繁荣,就能达到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的目的。
至于移动支付的缺点,国家认为可以通过立法加强监管来优化。
现实中,国家也是这样做的!
所以中国国家层面就支持发展移动支付,国有银行和银联也只能配合。国有银行和银联,又不是资本家的,是国有资产,肯定要听中央政府的指挥的。
欧美国家呢,基本都是 “金融立国”,金融业控制整个国家经济的运行,发展金融业让资本家赚钱是目的,发展产业是为金融资本服务的。如果产业不能为金融资本牟利了,资本家可以随时消灭这些产业,要么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要么直接倒闭,让产业消失。
欧美国家的金融业资本家们,对国家政权渗透得都非常深,包括立法和行政层面,都基本被金融业控制。
种种原因,让欧美国家金融业不可能像中国这样 “摸着石头过河”,让银行和银联冒险,为产业发展让步;所以,在欧美推移动支付的阻力会非常大。
不用说欧美发达国家不流行扫码支付,就连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也是一样没有普及。
到底跟前面的人说的是利益问题呢?还是个人隐私保护问题呢?
这就需要辩证的看待。
我个人倾向性的认为,欧美国家排斥扫码支付,以及便捷的电子支付,本质还是因为个人隐私的担忧。
当然了,利益集团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本质上,民众的抵触还是个人隐私的保护问题。
在欧美国家,对个人隐私非常看重,所以,开放式的这种支付方式,让他们比较抵触。而且,信用卡的跨地区联网支付,他们也已经习惯了。
中国人的信用卡绝大多数不能在国外支付,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国信用卡加入维萨和万事达两大全球跨地区组织的比较少。导致,中国人不太习惯在国外刷卡,或者根本就刷不了卡。
但是欧美国家的国民就不同了,他们的绝大多数信用卡基本都是维萨和万事达组织的授权卡,在欧美范围内,就跟在自己国家内一样方便使用,久而久之就习惯了。
即便这样,他们来到中国依然羡慕的两眼放光。
他们也羡慕和感叹在中国电子支付的太普及了,也太方便了。
即便是在农村小店,或者集市上都能使用电子支付。
这些,他们只能羡慕,而很难简单的效仿。
所以,他们一边羡慕,又一边习惯性的抵触。
——————————
新书《一起来搞钱》,起点首发连载,番茄连载中,每天爆更一万字。
轻松幽默搞笑的情节,告诉你三个大三男生组建的搞钱三人组是如何创业的。
只说挪威。
挪威可能是欧洲无现金支付最普及的国家,来了接近三年,我依然没有摸过挪威克朗纸币。这里存在一个类似支付宝的移动支付平台 vipps,需要实名认证,需要绑定银行卡,线下网购均可用,手机网购时网页 / 其他 app 也可呼出,不过线下小商户支付时不是用二维码,而是输入商家数字账号付款。同时挪威电信为国有公司,电信基础设施齐备,深山老林里基本也有信号,推广手机支付的客观限制不大。
这边的情况是,vipps 更常用于个人(包括个体户)间转账和网购,而跟实体商家支付更习惯用卡。
对于线下商户支付来说,用 nfc 卡不仅更快,而且不需要培养新的用户习惯,同时由于磁条卡支付在这边基本已经取缔(银行开户默认发带 nfc 功能的借记卡,磁条卡支付有不小几率失败),盗刷风险也比较低。
对于网购来说,vipps 更受欢迎,因为它直接推送付款请求到绑定的手机,比自动填充信用卡信息 / 从包里拿出卡来填写信用卡信息(还要加上可能依然需要用到手机的 3D 验证)更加方便安全。
作为投过’海外支付企业的人,以我们在美国,德国的调研结果说几点,
首先任何支付方式的推广都有用户端和商户端两端的问题,只看任何一端的答案,都是非常片面的。
从用户端来看。欧美手机支付是由硬件厂商开始推动的。 比如, Apple Pay,以及三星和 Google 自己的支付方式。硬件厂商所推动的支付方式有两个缺陷,第一它有赖于硬件,NFC 技术是基于硬件技术的,注意是两端都有赖于硬件。因为硬件厂商的默认逻辑是要推广自己的硬件产品啊。其次更重要的一点,没有,哪家硬件厂商能够一统江湖做到支付宝或者微信这么高的占有率。苹果的市场占有率也就百分之三四十,即便每个苹果用户都用 Apple Pay 来支付这个市场也就三四十。
可问题是苹果已经是做的最好的了,其他支付方式没有苹果这么大的能量去全国开通这么多商户。而传统的支付公司 PayPal 这种,虽然从地位上适合做一个横跨全国跨越不同机器设备的支付服务提供商,但从其实力来讲,不具备全国推广的能力。
要知道当年支付宝和微信推广的时候,支付宝是百亿补贴,强大的地推。微信红包借助的是春晚这样强大流量的场景。也是花了百亿的资金。而这背后更是有人民银行强制命令,无论是微信或者支付宝绑定银行卡,在柜面做 KYC 验证是完全免费的,而在国外没有人民银行和银联这样强大的国家机构,协调统一所有商业银行的利益,人家凭什么啥啥 KYC 都给你免费做呀。
所以从用户端美国的用户端是离散的。使用不同手机的人,理论上只能用那个手机体系下的支付方式,且还没有完全开通。手机支付的普及率本身比较低,无论是扫码还是 NFC。
从商户端来看就更容易理解了。毕竟扫码支付只需要码,打印机打一张静态码,就马上可以开始收钱了。甚至连要饭的都用上了扫码。但 NFC 收款就一定需要收款设备和客户端开发,哪怕现在这个设备很简单,哪怕开发的成本很低,但比一张打印纸总是高多了吧?
其次前面说过了,美国厂商的地推能力是不够的。有本书叫阿里铁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买来看一下。可以看看当年支撑阿里的地推团队,是怎么把一项一项的业务通过地推的方式铺开的。故事跌宕起伏,就算当故事看也挺有意思的。所以中国支付方式的发展是基于曾经使用强大的地推去扫过街,去把线下铺满的,而这么劳动密集型的活动在美国是不可能开展的,所以你会看到美国的手机支付,无论是扫码还是 NFC,都率先在麦当劳星巴克这样的店开始估计,因为这种连锁店你比较好开展,只要攻克总部就可以借助总部的体系,从上至下去搞。但对于街头巷尾很多非连锁的地方,你就不得不去地推,但无论是苹果还是其他的支付方式,地推能力是有限的。
所以综合来看,在用户端零散的支付方式不能形成一两种比较统一能执行的标准,而从商户端有限的地推能力和 NFC 相对较高的开发,成本也不能像扫码一样大面积推开导致了国外手机支付本身就没有中国普及。更不要说当中的 NFC 支付这一块。
替所谓的发达国家承认被中国换道超车,没什么丢人的。
放一张我讲课用的 PPT 吧:
PS,这张 PPT 是讲大数据用的引子。可以说,中国 2016 年以来的新零售、数字化转型,最底层最核心的基础就是以扫码付为主的移动支付。
没什么特殊原因,路径依赖而已
中国是从现金时代一步跨入手机支付的,大学也就是 2016 年左右开始普及,在此之前连信用卡都不普及
欧美信用卡支票体系已经很完备了,任何新制度优先要兼容老制度,手机支付跟老制度结合的不太好
这就像问为什么美国不发展高铁啊?因为美国人机场飞机已经够多了啊,总不能航空公司都自爆,给铁路公司让路吧
不管是西方流行的 POS 支付还是中国流行的手机支付任何一种电子支付手段要想普及都得依靠完善的网络基础建设。
PC 互联网时代西方社会大搞网络基础建设,以 VISA、MasterCard 为代表的 POS 支付技术借助当时西方完善的网络基础建设得到了快速的普及。由于 POS 支付先入为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西方社会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 POS 网络,如果将西方现有的 POS 支付网络替换为手机支付成本巨大。同时西方社会早已习惯了信用卡透支消费,而以 VISA、MasterCard 为主导的 POS 支付牢牢地垄断了信用卡的支付通道,所以手机支付技术诞生于西方但过去了很多年依然不温不火。
PC 互联网时代中国的网络基础建设与西方相比薄弱很多,根本无法普及当时最先进的 POS 支付技术。中国人普遍没有信用卡消费的习惯,即便在信用卡普及的今天多数办信用卡的要么是做小生意套短期无息贷款的或屌丝卡奴套生活费的,还真没几个中国人日常消费会用到信用卡,所以在电子支付这一块中国过去一直是空白。尽管在 2002 年中国银联就成立了,但银联发展了几十年和手机支付在西方一样不温不火。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的网络基础建设呈指数级发展尤其在 2017 下半年三大运营商手机流量资费大幅度下调,这为电子支付的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时以支付宝、微信为代表手机支付比 POS 支付成本更低更为便捷,填补了中国电子支付的空白,手机支付在中国迅速得到普及。
历史原因 + 市场垄断 + 使用习惯才是手机支付在西方社会无法普及的真正原因,至于什么用户隐私、信用体系其实都挺扯的~
其实扫码最方便的是商家,它允许商家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安全可信地收款,大大降低了商家收款的实施难度。
而其他支付方式,比如 nfc,需要一部能够读取银行卡(或手机模拟的银行卡)的 nfc 读卡器,然后通过银行的交易协议去做交易。
虽然理论上说 Android 手机可以完成上述整个流程,但实际上没有人会这么做,因为通常你在 nfc 卡之外还要同时支持磁条和芯片卡。
所以既然用刷卡的话你是一定需要一台极为先进的 pos 机的。
国内二维码支付为什么这么火呢,因为很多个体商家没有 pos 机,打印一个收款码放在那就可以收款了,最多就是手机放在旁边注意听着到底到账多少钱,你让那张纸去支持 nfc 确实不太可能。
而美国,众所周知,在美国逃税和在中国吸毒的后果都十分严重,所以商家还是老老实实地用 pos 机吧,毕竟哪天税务局来了至少能显得正规一点。
没有 pos 机的情况下(显然这是有的)收款一般就是打开支付软件手动输入转账信息。支付软件们也没有简化这件事的动力,毕竟,如果你真的有需求的话,你大概一定是在偷税了。你偷税还好说,万一惹税务局不高兴了谁知道它会不会因为我协助你偷税来搞事情呢。
既然都有 pos 机了,nfc 比二维码还是好用的。
我用北美银行数据分析的工作经验来讲:海外的信用卡为什么是落后的。结合 fraud (欺诈) 领域的案例加以说明。
刷卡这件事毫无疑问在安全层面是落后的。先不说实体卡丢失以后,窃贼可以随便用你的卡 Tap 消费,有的窃贼使用技术手段可以直接猜出来你的信用卡号。我在北美做银行领域的数据分析工作,大概介绍一下,北美常见的欺诈手段:
1. Card no Present
这种欺诈方式是比较原始的方式。简单来讲,信用卡一般都有一个芯片。只要你开通了 tap 的功能,一定数额以下的消费,是可以直接把卡放在 pos 机器上面就可以刷过的。不用输入密码。
如果窃贼偷了你的卡,那么他就可以直接在店铺 tap 消费。在北美你也可以用卡号和后三位的 CVV number (安全码) 直接在网上购物。所以只要有人捡了你的卡,而你没有把旧卡注销 + 开一个新卡,fraudster (搞诈骗的) 就可以随便用你的卡刷。
这种欺诈方式非常普遍。数量庞大,visa mastercard 两个公司每年在这个上面的损失巨大。
2. Fraud Application
这种欺诈方式 ,亲身经历过。我以前的舍友是一个白人老外,这哥们骗我的白人老奶奶房东,说自己很可怜,是个同性恋,被别人歧视找不到房子。但其实就是一个诈骗犯,利用了白人老奶奶的同情心。
这个人吃饭的时候曾经问过我生日,我当时无知告诉了他具体的生日。之后他偷了我的钱包,用我的身份信息 (生日),外加银行卡号,给银行打电话直接开了一个新卡。甚至还把我在银行的联系方式改了,包括银行账单邮寄地址以及联系电话。搞得我折腾了快一个月才解决了这个问题。海外生活的小伙伴,一定要经常查自己的消费记录 + 信用报告 + 丢了钱包一定要加让银行加 alert。避免窃贼用你的身份信息去申请贷款。
简而言之,这种欺诈方式就是使用你的身份信息申请一个新的信用卡,然后盗刷。
3. Counterfeit
这种比较常见,就是复制一张你的银行卡。简而言之,有的 pos 机器,在你输入密码的时候会记录下来,甚至有人用摄像头拍你,从而记住你的密码和银行卡,然后克隆一张卡。
4. Sequencing
这种欺诈方式在以前是非常可怕的一种方式。有的银行发行信用卡的时候,它的信用卡号是连续的,而且初始密码是连续的。简而言之就是有迹可循的。
诈骗犯就可以用程序来测试,让程序一直 run,然后猜测你的信用卡初始密码和账号。这种方式以前非常多案例。有的人还没有激活信用卡,就发现自己的卡已经开始消费了。根本原因就是 fraudster 在银行发出卡和你收到卡的这段时间里,猜测到了你的卡号和密码。所以你还没有收到银行卡,他们就开始盗刷了。
别怀疑,北美的银行卡从寄出到收到银行卡,一个星期很正常。这段时间完全够 fraudster 做点什么了。
补:没想到这条回答看的人还挺多。还有人吹海外的银行制度。你们这些国内的恨国党,真的应该去海外生活个一两年再说。资本主义成熟的阶段,你所有可能榨取的钱财都会给你榨取一遍。别的例子不说,就说储蓄卡,你们在国内谁存钱的时候还会挑一挑哪家银行月费低这件事?估计都没听过吧?国内银行都喊着让你存钱。海外呢?你储蓄卡要收月费,每个月从你卡里扣 6-10 加币不等。想要避免这个费用,要么你在银行卡里存够一定数量的钱,要么要把好多自动扣款绑定银行卡。
外海生活久了你就知道了,资本家已经把他能榨取的所有钱都算得清清楚楚的。还说什么 “福利社会,躺平就行”,你去问问那些中产扣个人所得税的时候,哪个不骂政府的…….
(分割线)
其他的方式还有很多,如果有人有兴趣的话我可以继续写一些。
总体而言,信用卡的这种方式其实安全性不如手机扫码支付。因为你即便手机物理丢失了,窃贼也需要攻破你的手机密码以及支付宝密码,才能使用。而在此期间你可以远程擦除 / 格式化你的设备。而且支付宝也可以用大数据来进行安全监测。
实体卡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每年信用机构和银行在这个领域损失了太多太多钱。但是由于 pos 机器刷卡分成很高,所以两大机构: visa mastercard 外加各种银行,它们不思进取就一直吃老本。下面这个图你就看到了,50$ 的消费,各方一共抽成 1.63$。也就意味着老板只能拿到 $50 - $1.63. 如果用支付宝扫码,直接在软件之间转换,那么就没有抽成的问题。这些西方银行,难道放着这笔钱不赚,用扫码支付吗?
北美来讲,他们的信用系统掌握在两大公司 VISA Mastercard 的手里,店铺也都在这两个公司的服务系统里,所以只要他们不接受扫码,就没机会。
中国来讲,大量的信用和店铺掌握在阿里巴巴和腾讯手里,只要他们接受扫码,就有机会。
欧洲比较一般,很多人甚至都不用信用卡,有的超市,甚至还可以用支票来买菜。属于最落后群体。东南亚的互联网电商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都比欧洲快。
那些数字货币领域,北美比较领先。北美没有 VISA MASTERCARD 两大垄断机构的威胁,在数字货币交易的领域,北美发展的非常快。各种数字币,各种数字钱包,各种 NFT….. 当然了,坑人的数字币也很多。此外,类似花呗的业务,Meta PayPal 也在推进。
总体而言,西方世界传统垄断势力太强,加上民众消费习惯已经固定,是主要原因。
Update:可能与事实有出入,不够严谨,遂删除第一段.
别喷了,别喷了,我都是在瞎扯的还不行吗.(划掉)
这里不应该类比为拿着银行卡刷 POS 机,根本就不会有刷卡和输密码等一系列繁琐的过程. 而是和乘公交地铁那样,用实体卡或者 NFC 稍稍靠近感应器即可. 说到这里,您应该也会想到在公交车、地铁站乘车时,前面的乘客花了很长时间打支付宝或微信,然后费力地打开乘车码,最后盲操对准镜头,方可上车. 其他情况也皆是如此,不难发现,NFC 的效率远大于扫码,这就是闪付的意义.
而在中国,大部分商家都不会使用 NFC,以我所在的地区而言,麦当劳、新华书店、罗森各类大型连锁店均不会使用「Apple Pay」,尽管明确标识了支持除了支付宝和微信外的一系列闪付功能.
来了美国之后就完全能理解了
中国的信用卡跟欧美的比就纯属垃圾
美国的信用卡都有开卡奖励,一般是几个月内消费满几千美金左右就能获得几百美元的开卡奖励,比如 3 个月内消费满 3000$ 获得 350$ 开卡奖励这样,像摩根大通里的大通信用卡里有一张很有名的好卡 3 个月内消费满 4000$ 能获得 1000$ 返现外加各种消费的优惠和福利,大通卡还有一张基础卡没有消费要求只要办卡就给两百多美金。大通卡算是这边信用卡大户了,另一家大户运通卡主要是每个月各种优惠很多。
还有,所有的信用卡消费最低能返现 1%,但实际上每一项支出不同的信用卡都有专属的优惠,比如有超市和餐厅消费返现 6% 的卡,有交通消费返现 6% 的卡,有旅游和酒店消费能报销几百和返现 5% 的卡,亚马逊、星巴克和苹果等等甚至都有自己的信用卡,办他们的信用卡在他们的平台消费各种优惠。所以实际上美国人每人都好几张信用卡,要消费啥就用哪张卡。国内不管是信用卡还是支付宝,消费给的优惠力度远远不及美国的信用卡,所以支付宝来美国不止是消费习惯和基础设施不匹配的问题,最关键是优惠力度不够,羊毛不够给人薅。我现在就算回国消费也用美国的信用卡,优惠多得多。
评论区说支付宝可以绑定美国信用卡就行,其实绑定银行卡应该都是一样的操作,都是可以的,最关键是用支付宝消费有没有优惠,还有可行性的问题。首先美国所有的商家店铺没有普及扫码工具,美国信用卡没有理由去跟支付宝合作,所以在美国使用支付宝既不可行也没有优惠。PayPal 就可以,有很多信用卡使用 PayPal 会有优惠,比如我有一张卡每年秋季的三个月使用 paypal 会返现 5%,所以那三个月我不管网上还是线下购物,除非有更高的优惠全都用 PayPal。所以美国人不是排斥支付平台,只要有利大家都会去用,只不过目前信用卡的福利更多罢了。PayPal 基本上也普及全美商家了,基本上去哪里都可以用。
还有说羊毛出在羊身上的,讲真银行的人都不是傻子,肯定是有利可图才会这么干。但是国内的银行和支付平台,是把羊毛身上的毛全给你薅走一点都不给你留,相比之下我一个消费者肯定选择美国的信用卡。而且国内整天号召促进消费促进内循环结果一点羊毛都不给人薅,光喊口号是没用的。
——手动分割线——
更新:评论区说我逻辑有问题的,属于阅读理解能力有问题反而怪我逻辑不行,懒得解释。
还有我能理解现在国内民族情怀高涨,遇到说美国一点好的就各种嘲讽,一样懒得解释,你们喜欢被国内资本家无成本割韭菜的话开心就好。
甚至还有吹国内信用卡的,只要用过中国和美国的信用卡就会知道中国的信用卡有多坑,爱国可以理解,但是爱国爱到爱国内坑消费者的资本家,那我真的很佩服
还有纠结扫码支付的,说实话很迷,扫码并不是中国的专利,也不是啥多新奇多伟大的事情,信用卡刷一下跟扫码刷一下在我看来都一样便捷,只不过每个国家选择了不同的支付方式而已。我的回答就一个核心内容:美国人选择信用卡是因为有羊毛薅,如果在美国扫码支付比信用卡给的优惠更多,保证全美立马全用扫码支付
纠结扫码支付跟信用卡不一样,可以绑定信用卡的,回去仔细看 paypal 那一段。PayPal 是支付平台,需要绑定信用卡,也可以扫码,但是如果使用 PayPal 没优惠,美国是没人用的。
————分割线—————
评论区不少人谈到美国的信用卡返利是出在商家身上,商家给银行支付更多的手续费,确实是这样。但是这种返利促进消费我是认同的,还有就是即使商家算上这部分差价到价格里,美国的总体物价相比他们的收入水平,跟中国的物价相比中国的平均收入来讲,要低得多,再加上消费返利,所以实际上在美国刷信用卡的消费体验会比国内好很多。
还有的人讲支付宝一开始也是各种大力优惠推广开来的,实际上国内的许多 app 用高优惠快速推广垄断市场之后,就开始大力割韭菜了,后续给的优惠少得可怜。美国反垄断真的做得比国内好得多,美国信用卡虽然也有几家大户,但是每个大户,以及一些小银行之间,都会不停推出新卡,新卡的优惠一个比一个好,互相卷,不然都没人办卡,这样一来就会利好消费者。
————————————————
发现这个问题下面的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没出过国,我想问问,美国的信用卡也是像支付宝一样,可以马上、随时随地的网上支付学费、水电费、刷公交卡、医保卡、当身份证用等等,大到超市、商场、小到小摊小贩吗?” “其实支付宝不光光是一个支付功能。他可以让我出门只带钥匙 + 手机 + 身份证就足够了。衣、食、住、行。一只手机就可以搞定了。在美国出门只带手机、钥匙、信用卡、身份证,不带现金可以吗?”
我真的很迷,两国生活根本就不一样,这个问题下的很多人,都是在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带入自嗨。学费水电费这些涉及费用的,直接全都网上信用卡转款,美国(除了极少数几个大城市内)基本没人坐公交都自己开车,去医院也不需要给医保卡,报你的社保账号就完事了,美国人没有身份证但是什么都跟社保号关联,就跟你记住身份证号码一样你只要记住社保号码去哪里报出来就行了,他们输入号码都能得到信息,根本不需要展示社保卡,其他不管去哪里消费都可以用信用卡。我出门一样只需要带钥匙手机信用卡,衣食住行信用卡全部搞定。
我知道大家对祖国发展很自豪,也因为祖国的发展觉得美国也不算什么了。我对祖国的发展也很自豪,但人家美国好歹目前还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大国,人家发展到这种地步,不可能人民生活很落后的……… 当然如果你们非这么觉得能让你们开心,那你们开心就好
因为对他们来说扫码支付真的非常不方便!!!
扫码支付在我国之所以流行,得益于以下几点
而西方国家由于早年发展了成熟的信用卡消费系统,购物刷卡已经成为习惯。
这些国家普遍地广人稀,4G 网络覆盖率没有国内这么高,试想一下当你排着队要付款的时候,半天加载不出来二维码,你是不是会抓狂?
现在很多智能手机都带 nfc 功能,用手机就可以刷卡, 还不需要联网,其实就使用体验来讲,扫码支付真的没有 nfc 刷卡来的爽。
拿深圳地铁举个例子,深圳地铁过闸的时候有三种支付方式:
你需要解锁手机,点开微信,下滑找到小程序,点开小程序,扫码过闸。如果地铁里没信号,或者你手机流量用完了,你就 gg 了。
(苹果手机) 你需要双击一下侧边键打开 apple pay, 将手机靠近闸门上的感应器,过闸。是的就这么简单,不需要解锁手机,还不需要网络!
你需要掏出公交卡,刷卡过闸。
智力正常的人都不会觉得扫码支付是最方便的吧!
所以为什么香港人喜欢用八达通(公交卡)进行小额消费?因为方便啊!
为什么发达国家人民喜欢刷卡?因为方便啊!
如果云闪付在我国足够普及,我真的不想用扫码支付,尤其是疫情期间尼玛每次都要摘口罩我真的心好累啊!
你们连个国内的知乎官方账号都没有,活该被支付宝和微信抢了移动支付的蛋糕。
因为对于用户的体验不好,拿手机、解锁,开 app、对准扫码、确认支付这整个过程是很多步骤的。
相反,发达国家一般普及的是信用卡的 NFC 触碰支付。
拿卡哔一下就完事了~用户的体验非常好~
嫌拿卡麻烦?那用 Apple watch / 手机等去哔一下也行的。
可以不带卡只带手机 / 手表出门,也可以不带手机只带卡出门。
扫码本质上是方便商家,商家拿张纸就能收款。
金额输入、确保网络访问等等的麻烦都转借到了用户这头。
而要提供 NFC 触碰支付的话,则是商家需要去投入购买设备、输入金额、确保网络等等。
麻烦被商家处理了,用户体验自然更好。
当然商家处理这些是需要投入成本,而这些成本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不算高吧?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扫码则让移动支付的普及率大为提升;但这肯定不是说扫码的用户体验就是最好的。
举一个每个人都能体验比较的例子,搭公车 / 地铁,乘客上车 / 过闸口,是拿手机 app 扫码支付方便,还是拿卡 / 手表哔一下方便呢?
请问谁告诉你扫码支付在发达国家被排斥的?公知们的这套中国流行就意味着世界落后科技的手段能不能别玩了?
你是不是不知道美国的 paypal?还有 apple pay?当然我只是拿它俩举例子,不代表就只有这俩 app。
至少我前几年在美国和日本待的时候,在便利店里,很多年轻人都使用了扫码支付,虽然更多人还是现金,不过我估计要么是老年人不怎么会用这种 app。要么是中年人谨慎。但足以证明,扫码支付正在世界流行
更新写在前面.
场景一, 超市 (或者小便利店, 有人认为便利店不算超市我也是无语了).
我们去超市买了几件东西, 比如调味料, 食材, 饮料, 日用品等.
到了收银区, 自助收银台 (或者人工), 把东西递过去, 之后付款, 手机从口袋里拿出来, 贴上去, di.
或者, 手机从口袋里拿出来, 打开付款码, 亮码付. 没有 di, 但是手机震动了一下.
某个超市比较小, 没有亮码支付功能, 让自己扫墙上的二维码. 看着手里的三五样东西, 陷入沉思, 这几个玩意多少钱来着? 总价多少来着… 于是我们还是找了售货员, 售货员统计完了之后说 “xxx 元”. 我们扫了码, 付了钱, 走了.
场景二, 食堂.
点了菜, 大妈说 “xxx 元, 扫上边的码”.
或者我直接掏出手机往读卡器上贴了一下, 甚至没有亮屏.
场景三, 饭店.
桌子四个角上贴了四个二维码, 各自扫各自点餐, 之后直接各自付款.
或者各自点餐之后, 吃完了分别去收银台 di 卡 (di 手机) 付款.
场景四, 大酒店. (民以食为天)
全部点完菜之后, 核对好账单, 最后由我一个人付钱.
1. 拿出手机 di 一下.
2. 拿出手机, 选择支付卡, di 一下, 之后输入密码, 签个字.
3. 亮出付款码, 酒店扫一下.
4. 拿出公交卡 (假设公交卡是必须随身携带的, 否则降级), di 一下.
5. 酒店给你个二维码, 扫一下, 重新确认一下这个的价格, 输进去, 输密码, 付好了之后听到 “xxx 到账 xxx 元”.
6. 拿出信用卡, 交给服务员, 服务员拿走之后过一会儿拿回来个条要签字.
7. 掏出支票本, 撕一张, 写金额, 签字, 给服务员, 完事.
8. 现金就不说了……
另外, 有人会质疑, 门禁卡, 付款卡, 食堂饭卡, di 手机的时候需要切卡, 事实上是不需要的.
对于顾客而言,按照方便程度,(个人评定)
最方便的是手机 NFC 直接支付。(比如手机 nfc 交通卡)
其次是手机 NFC 刷卡支付。(比如 googlepay)
再次是手机亮码支付。
再次是独立卡片 NFC 直接支付。
好用与不好用的分界线
再次是手机扫码支付。(亮码简单,扫码麻烦)
再次是信用卡刷卡支付。
之后有一个不常用的支票支付。
最后是现金支付。
手机 nfc 刷卡,或者手表 nfc 刷卡是最方便的。双方离网,不需唤醒屏幕,拿出手机直接贴上去,速度极快,和刷交通卡坐公交地铁一样方便。
nfc 信用卡支付,必须联网,有失败可能,正常使用时速度几乎和上一个一样。
手机亮码支付需要亮屏,解锁 app,亮码,需要几秒的准备时间。相比前两个略有缺陷。
独立卡片 (比如交通卡) 的好处是,虽然需要一张卡,但是交通卡反正你也得有一张…… 所以实际上是不需要额外设备的。
手机扫码支付实际很难用,你需要把东西给售货员,售货员算出价格后告诉你,之后你再扫码,输密码,之后还得等售货员听到 “xxx 到账 xxx 元” 才能走。这么麻烦的支付手段能普及就离谱。
信用卡刷卡支付更麻烦,而且安全性不佳,你甚至有的时候需要把卡给服务人员,让服务人员拿去刷卡,就离谱。还要签字……
支票支付,除了需要支票簿,实际上比手机扫码支付方便的多,我排在后边是因为很多人不会用支票。
现金嘛…… 不说了,垫底。
是的,因为扫码不但可能比较麻烦,而且涉及更多资金安全问题,还有非常麻烦的操作问题。
跑题一句,每个人都有的共性毛病就是 “推己及人”。
各位觉得手机简单,微信容易,捆绑银行卡 easy,人脸指纹验证白给……
是不是所有人,或者大多数人都一样呢?
你觉得不要我觉得?
我自己家里长辈十几个,我知道只有仨完全掌握了手机…… 基本功能。
也就是微信会开会看能回,还有俩不会输入只能回语音。
没有一个长辈亲戚会鼓捣银行卡那些,都是孩子手把手每次操作,还得发红包啥的。
只有一个完全掌握…… 买菜扫码的,成天傲娇的一批。
我亲耳听过,老年亲戚现在出不了门…… 就是每天下楼周边转转,公交车地铁不敢坐,搞不清楚东南西北。甚至有一个姑婆每天在菜市场赊账,她儿子周末去还钱,因为真的搞不定。
这些人都是少数人,活该被淘汰吗?
注意,我没有说扫码不好,我是说扫码成为唯一这种现象,会给弱势群体带来困扰。
包括某一个著名主持人。
好像在火车上还是哪里具体忘了,反正需要现金 30 块钱,然后一行人问遍了没人有现金。然后花了半个小时到处乞丐一样问路人:先生太太谁有 30 块钱啊?可怜可怜我吧!
直接笑死。
总之,扫码不仅比 NFC 麻烦,操作也不那么容易。
另外国外为什么推不开?
第一,很难想象微信支付宝这样统一六合规模的公司…… 财力当然有,但是没那个门路关系。
第二,法律风险太大。
垄断啊?支付安全啊?没有照顾残障人士……
第三,发达国家人比较蠢……
很久以前的段子了,现在可能也许大概还有?
手机已经普及的时代(大概十五年前?)美国等发达国家,主力仍然是座机。
运营商和手机商也着急啊?就各种调查研究,发现原因是…… 美国人学不会用手机……
虽然你键盘长得一样,但是电话薄我找不到,自己单独记号码太长老是按错…… 当然了,座机便宜。
后来逐渐普遍了,除了年轻人更学不会了,手机短信?什么鬼!
然后帮主出来说,要有智能机!
于是…… 我认识好几个年纪不轻的老外,一本正经请咖啡请啤酒,就为了别人教会他注册一个 Facebook 啥的泡妞用。
嗐,一把年纪还不老实……
应该重视的(工作量、人均住宅面积、休假、养老压力、贫富差距、教育差距)不重视,往这些不痛不痒的细枝末节上努力就能让大家有幸福感了吗?
和哪国发达哪国落后没关系,而是资本形成利益团体垄断后,为了自身的利益抵制新兴事物罢了。
假设新出一个比二维码还先进的支付方式,可以跳过 X 宝和 X 信,你看他俩还支持么?
到时候现在以先进为由支持二维码的利益相关就会宣传:多此一举,逼人改使用习惯,增加学习成本,劳民伤财云云。
这就是马克思说的,资本初期会有一定程度的良性竞争,会促进生产力和科技进步。但是随着发展,就会形成垄断利益团体。这个时候也就不存在什么良性竞争了,而是旧资本为了维持垄断打压创新,通过压榨劳动力提高利润。这个时候的资本就是严重阻碍生产力和科技进步了。
经过评论区一些朋友热情的指正,我才知道原来大家表面上是用微信支付宝,其实平时都是在使用绑定的信用卡消费呀。这我真是没想到,跟信用卡普及率不太符合。
不过管他呢,那就顺着你们吧,既然都是用信用卡,那这个问题就更好理解了。大家都是用信用卡,你扫码支付,人家拿手机靠一下 POS 机支付,人家当然不愿意扫码。
————原答案—————
都在说方便不方便的,更上层的一个原因没人说。
信用卡是先消费再还钱,相当于你借钱不用付利息还有返利。
信用社会信用卡覆盖面广,总体来说刷信用卡就是个占便宜的事,极端点说我没钱咋扫码?
实际像 ApplePay 这种绑定信用卡拿手机支付的方式也挺普及了,不一定要扫码,这种上层逻辑就不相同的消费习惯可不容易更改。
个人朴素经验
在 pos 机银行卡普及率足够高的情况下,对用户来说掏出 contactless card 或者带 nfc 的手机碰一下,要比打开软件扫码路径更短速度更快
尤其对我这种不愿意给手机设密码,所以没法用 Apple pay 碰一下的人比较友好
我看很多回答都是对扫码支付和国外的做法谁优谁劣争吵,爱国的说扫码好,亲美的说国外牛逼。
其实不管是爱国还是亲美,作为普通老百姓,扫码支付流行的原因只是微信和支付宝的受众范围太大了,推广力度太大了,仅此而已。
假如今天支付宝和微信发表联合声明,取消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统一改成 apple pay,不出一年,曾经的那批支付宝和微信用户也一定会改成 apple pay 支付。
很多人讨论技术,说谁先进谁不先进。这东西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可能挺玄乎,对于资本来说没有壁垒,砸钱就完了。
讨论这个问题,大家先回忆回忆最近 20 年的社会变革。
我上初中那会,淘宝刚起家没多久,电脑还没有完全普及,都是到网吧上网,那时候作为一个学生当当网比淘宝火,毕竟当当可以买书。
初中那会社交软件是 QQ,火的一塌糊涂,当时还衍生了一个行业 “裸聊”,吸引了一大批用户。
我上高中那会,淘宝算是更进一步,支付宝也渐为人知。
QQ 达到巅峰,什么黄钻、绿钻的一大堆,大家都精心装扮自己的 QQ 空间,为了偷菜,着魔到半夜不睡觉。
等我上大学的时候,淘宝就已经成了网购的主力,电脑普及度高,大学生人手一个笔记本,网购便宜快捷成为大家非常喜欢的购物方式,网店遍地都是,我一同学干了好几个网店 。还要想我这种穷苦,一个月千把块的生活费,想再世面上买件像样的衣服买不起,所以淘宝是我的首选。
腾讯另辟蹊径,利用 QQ 的大量用户开始力推微信,忽然间微信就火了,火的莫名其妙,微信的摇一摇,附近的人,漂流瓶成了一代年轻人的回忆。最主要摇一摇附近人可以约见面,俘获不少人的心 。
在之后,支付宝放大招,存钱利率高,很多人把银行的钱放到支付宝里,火的一塌糊涂。微信看支付宝有利润,开始搞微信支付。
于是,两家开始大量推广,支付宝到商家推广,顾客扫支付宝有红包返利。微信不知道怎么搞的,很多商家贴出 “支持微信支付” 的标牌,甚至有一段时间两家支付属于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的状态,商家支持微信支付就不支持支付宝,支持支付宝的就不支持微信。
在这个时间段,我作为一个学电子的人,对网络支付极度不放心,所以我和一大批人依然保持着付现金的习惯。
到后期,店家全面支持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生活中什么超市,洗浴,理发,公交车,服装店等等都支持支付宝和微信。甚至到现在某些银行,车管所,政务大厅只支持线上支付,现金不收。
在这种大环境下,扫码支付想不用都不行,因为你不管到哪,扫码都能支付,但你拿现金人家不一定收。
到今日,其实国内扫码支付的方式不只局限于支付宝和微信。各种厂商都开发属于自己的线上支付方式,比如银联的银闪付,这些商家开发属于自己的支付方式后,就会找各种企业、政府求合作。但微信和支付宝积累了这么长时间的优势是外人无法撼动的。所以其他扫码支付方式很搞笑,他们会关联支付宝和微信,虽然用其他方式付款,实际上还是从微信和支付宝里扣钱。
很多人以为国内扫码支付流行是科技进步了,其实本质就是资本想让你用,逼着你用,你不用根本不行。
比如,上周我到车管所给驾照换证,前面的大爷没有微信,我给他扫了 10 块钱,很简单,人家不收现金。
发达国家为啥被排斥,说到底还是外国的的资本不想用。老百姓只是被赶着走的羊,没有什么选择余地,但羊是不会承认自己是被赶走的,总会找这样那样的说辞,来表面自己之所以跟大流,是自己深思熟虑的决定。
我出国之前也觉得国内扫码支付很方便,直到来到英国上学 & 玩了欧洲其他 7-8 个国家之后…… 发现刷卡比扫码香多了好吗!各种餐馆商店超市,地铁公交买票,直接刷卡贴一下就行了。手机把卡绑定 Apple pay 或者 Google pay,都不用带实体卡出门,也不用手机联网,有电就行,滴一下人脸识别完事儿,还不用担心盗刷和丢卡(不过手机也要保护好,偷抢也挺多的)。
纸币也是会用的,中餐馆现金会打折,去欧洲玩有些小店还是愿意收纸币或满足一定金额才能刷卡(pos 机会收些手续费)。但不同国家不一样,比如瑞典竟然很多店都不收纸币……
唯一的隐患就是盗刷或者卡被偷了会很麻烦。
听说用 apple watch 的人更方便,手机都不用掏,我还没体验过。
话说,我出身边陲小镇,过着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里比落后还落后的花现金生活,工作以前都没接触过 POS 机,闹过好几个笑话。
2005 年左右吧,我去吃饭,吃完后尴尬的发现钱包里居然没现金…… 我去前台非常非常不好意思,说我把身份证扣这里吧,马上回去取钱。店员很好人,说可以。然后我掏钱包拿身份证…… 店员突然说,你这是银行卡吧?我说是啊,她说你可以刷卡…… 我很惊讶,然后在她的眼里看到了鄙夷…… 那种对耍小花招逃单的人的鄙夷。
然后,公司团建去个了一个偏荒的海边小村子,出去闲逛,在路边摊买了一堆东西,然后问人家能刷卡不……
2013 年,14 年左右,下班路上,有个熟食店,每天都买点东西当晚饭,然后印象最深的就是刷卡这个费劲,破 POS 机总是在重启联网,而这个网总是连不上——这时候我已经养成了能刷卡就刷卡的高等级发达国家生活习惯。
但是,我养成这种高级发达国家生活习惯,却不是所有人都配合。后来下班路上开了一个干果店,也能刷卡,但是有条件:50 元以上才能刷卡,而且刷卡的话,袋子另外算钱……
唉,终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没办法……
-———-
看这个问题,我发现一个好笑的事情,那些试图证明信用卡、POS 机更便捷的答案,都在默认设置一个前提:中国没有信用卡和 POS 机,哈哈哈哈哈……
移动支付在中国普及开大概是在 2015 年左右,但是在这个时候,POS 机早就已经普及到各大商户了。无论是大商场里,还是街边连锁店…… 不要说什么小卖店小摊贩没有普及到。
就算没有移动支付,今天的小摊贩也不会提供 POS 机刷卡。
二维码支付普及期间,POS 机一样在增长。只不过,POS 天生无法渗透到小商小贩那里。
在 10-20 年,扫码支付是中国电子支付领域的优势,相比其他国家。
等发达国家普及 nfc 了以后,扫码这种就成了中国电子支付发展的阻碍
扫码支付本身是一种妥协
是一种针对小商家们缺乏足够的非现金交易手段的妥协方式
相比于普及支持感应的 pos 机,他们更喜欢在墙上贴两个二维码
为什么发达国家不喜欢二维码支付?
因为二维码支付实际上比 apple pay 或者 Google pay 麻烦的多
在除了少部分中餐馆,基本各个店铺都有感应 pos 机的发达国家来说
没必要选择更麻烦的二维码支付
只能说,我们面对的问题,人家不需要面对
虽然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开辟出了不错的道路,然而对人家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意义
因为这不是人家需要面对的问题
美国银行强制商铺换 nfc 的 POS 机。所有的大型卖场一年之内全部换新。同时能买到的手机 nfc 是标配。还有什么理由不用 nfc 呢?
扫码最让人难以忍受的就是除了小商贩,稍微大一点的公司都会给你安排这个安排那个。吃饭坐下来被安排扫码点菜,点菜扫码不是进入官网而是下载点菜 App,还 tm 需要手机号注册。越是大公司越过分,简直忍无可忍。
欧美 nfc 背后是信用卡。信用卡体系早就非常健全而且双赢(对比现金)。国内做的最好的支付宝远没有达到国外免年费信用卡的返利,对比高端信用卡更无从谈起(高端信用卡是发卡机构和福利机构的商业合作,而支付宝显然还没有那么高大上巴结的到航空公司和大型连锁酒店)。更不用说一人能有一打卡总能选返利最多的刷,刷的多了靠返点就能步入上流社会。。。
如果往前倒三年,我会说这是因为西方利益不均,后发基建不够发达。
但三年后,看过微信锁死商户无法提款,支付宝风险可以冻结后,扫码支付的安全性又存疑了。
尤其是健康码这种比较方便的东西可以直接变成红码,只为了完全不相关的事情,现在有不少人在银行只存定期,活期的钱全部放在支付宝或微信里,万一被冻结了可能一万块钱都拿不出来,假如,假如扫码支付被用作别的用途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贝尔法斯特总领事张美芳在推特发了一段视频,视频中中国学生在食堂用刷脸支付。
在下面的回复是,食堂为什么没有牛奶?大饼卷的那是什么?红薯吗?绿色蔬菜呢?蛋白质呢?
外国政府首先要解决保障问题,而且人民保障的需求是与日俱增的,没有那么多的闲钱去花里胡哨。
没有刷脸支付或者扫码支付,政府不会下台。
但物价涨三个月,可能政府就下台了。
有扫码支付,扫的也是你的余额,扫的也是你的劳动所得,你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了一个月,扫码得到了一部 iphone,人家吃着火锅唱着歌,劳动一个星期,就能银行卡支付一个 iphone,孰高孰低?
鉴于争议,我放了视频。
也谈不上被排斥,美国这边个人转账也有很多人用 Venmo 扫码,只不过商家支付用的不多。这就是个路径依赖的问题,发达国家的信用卡体系已经足够完善和方便了,对消费者来说扫码并没有比信用卡更方便,自然推广不开。
而且信用卡也有他的好处,因为是一套开放的标准,所以会有很多银行相互竞争,作为消费者有薅羊毛的机会。而扫码太中心化了,就阿里腾讯两家公司,缺少竞争不能薅羊毛。
比如说我经常去亚马逊买东西,就开张亚马逊的信用卡,5% 返现,相当于全场 95 折。旅游买机票订酒店,就去银行的旅行网站,5 倍返点,之后可以用来报销吃饭或者换成酒店积分之类的。我想出国旅游,就申个航空公司的信用卡,开卡送几万点,相当于 1000 美元,机票钱就省了。
除了返现和开卡奖励,信用卡还有很多增值服务。比如我买东西被商家坑了,我可以找信用卡公司申诉、去机场每年可以享受几次高级候机室、每年外卖酒店有聊胜于无的补贴等等。
不过多一种渠道总是好的,二维码没手续费有利于小商贩,所以 Venmo 也开始向个体户推扫码支付了。
不同的信用卡有不同的优惠,被二维码垄断中国什么都是全额支付。
因为不好用
说实话国内信息茧房太严重了,以至于每次吹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我都想笑。
以支付宝为例,支付宝支付仅仅做到了无现金支付而已。
而在国外,早就已经做到更方便快捷,而且比支付宝更早。就拿 “现金大国” 日本来距离:
日本现在已经普及的无现金支付有 3 种
1、信用卡支付,这个信用卡支付不一定是实体卡,还包括了数字卡以及实体卡但绑定在手机钱包里的卡。作为信用卡大国,信用卡不仅可以返现,还可以用于各种理财以及支付房租电话费等功能,amazon 之类的网购平台只要绑定一次信用卡,你就再也不用输入支付信息,只要点支付键就可快捷完成。
2、各种 pay(apple、paypay、linepay 等),这些 pay 和支付宝相似,不过区别在于一般除在饭店需要 ur 码之外,都是贴一下扫码器就能支付。网络支付只要点支付就可一键完成
3、我觉得完胜支付宝的支付方式:ic 卡支付(suica、nanaco、桃子卡等交通卡)。这个真可以做到一卡出门,而且苹果手机自带 suica 功能,连卡都不需要,无论何地只要 “哔” 的一下就可迅速支付完成。比扫码效率不知道高多少倍。充值更是在手机就可完成,我去购物时自助结账只要 “哔” 刷卡就可快速完成。省时省力。而在乘坐交通工具时就更方便了,出租车地铁巴士,哔卡进站”,甚至不需要停下来特意支付就可以快速通过,你支付宝可以做到吗
综上所述,有这么多好用的为什么要用支付宝等扫码支付呢?
—————————————————
追加回答:一大早起来发现好多赞了还有回复,
补充几个大家认为的误区:
在日本真的想不带钱包就可以不带的,至少我已经好久没带过钱包了,一直是 “一卡通”
我说的信用卡 NFC 真的也不需要带卡,上面是我常用的绑定卡包,我完全是上面那样绑定手机,无论买什么、坐公交车打车只要贴一下就可以了,在日本几乎所有店都支持交通卡支付的,哪怕大乡下的自贩机都可以。
另外在电车里,大多数年轻人都是玩手机的,少数学生,老年人倒是会看书,这都是看人的,和环境没啥关系,现在哪没通网啊… 2022 年了还有人信外国人在电车里只能看书?
说来说去,就是发达国家那些诸如银行、苹果等特别黑。要他们割肉,他们哪里肯,所以他们依然守着那套陈旧的体系。
带着一堆破卡,这卡那卡的然后刷卡(POS)机,麻烦不说,而且也不会更安全。
刷卡的情况下,见
找出来的图。
这种是支付的情况下。手续费是 2.75%,这尼玛的太黑了。这个费用一般是商家承担。
那么我们来看一个实际的情况。比如知乎里面的我提供回答问题的服务。
疯狂绅士
29 次咨询
4.8
1162705 次赞同
去咨询
上面的价格假定是 100 块钱。
如果是苹果用户的用苹果支付的(苹果手机,只能用苹果支付)。
大家看我能收到多少钱。
首先是苹果税,苹果先砍掉 30%,也就是 30 块苹果拿走了。
接着苹果要拿走手续费,手续费是 2%,没有国外那么黑,也就是苹果总共要拿走 32 块钱。
所以大家看看知乎里,提供回答咨询服务的,都会讲如果苹果用户,你自己加微信,直接微信转账拉倒。
这特么的太黑了,手续费太高了。
现在扫码支付的手续费通常是 0.1%,这点大家可以看从微信,或者支付宝往自己的银行卡提现的费用,大体就是这个比例。
这个比例对商家是有极大的吸引力的。
中国能做到扫码支付的流行,甚至街上讨饭的都用二维码,包括二维码的流行导致了很多城市里的反扒大队都转型到反诈骗这个队伍中去了。
一个关键的关键,就是中国基础网络设施的完善。反过来说,中国的移动网络的建设的覆盖要远好于美国、欧洲这些地方。
比如欧洲很多地方的地铁里的信号就不行。
以前苹果猛吹 NFC 支付。就那么黑的德性,根本推广不开。如果要用苹果的 APP store ,那特么的跟抢钱一样的。
在中国,手机支付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会使用手机支付。甚至很多的年轻人出门并不携带钱包,只带着手机就能满足所有的支付问题,并且在中国城市和乡村的大部分商店、饭店等消费场所,都可以用手机进行移动支付。
并且在移动支付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也感受到了手机移动支付的方便快捷,我们也经常听到国际友人们对中国移动支付的夸赞,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金字招牌。
但是大家并不知道的是,移动支付在发达国家的发展非常缓慢,甚至在有些国家是寸步难行。那么为什么如此方便快捷的移动支付系统并不受发达国家居民的喜爱呢?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大家都知道支付系统的发展过程,在古代时,人们发明出了货币,然后用货币进行物品交易,这时人们的支付体系是现金支付。后来随着人们买卖的物品越来越贵重,货币的数量越来越多。逐渐出现了钱庄,出现了大数目的银票,并且使用带有标志的凭证来代表客户在钱庄储存的金额。到了近现代我们使用带有磁条的银行卡,来作为存钱的凭证,钱庄也变成了现在的银行。因为科技的发展也带动了支付系统的发展,带有磁条的银行卡可以通过 POS 机直接转账,这也就是现代移动支付的雏形。
对不同国家而言,移动支付的发展状况不同。中国信用卡支付发展速度倒是挺快,但给他们的事迹太短了,银行卡和信用卡的普及程度不高,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以至于手机移动支付的出现,彻底击垮了中国信用卡支付,所以中国很容易就从信用卡支付转译成手机支付。
但是发达国家不同,发达国家的信用卡支付已经发展的非常完备,发达国家的居民们都习惯了使用信用卡支付,并且信用卡支付的基础建设已经非常圆满。在发达国家使用信用卡支付,就像我们在中国使用手机支付一样方便,所以既然如此方便,各国居民也不愿意费力去更换一种支付方式。
去过国外的朋友们应该知道,国外的很多地方信号不好。要知道英国近期地铁现在还在使用 3g,知道明年才会更新 4g。而美国纽约的地铁至今还没有任何信号,所以说大家经常看到在国外的地铁上很多人都在看书,外国人好学的因素是一方面,那是因为地铁上实在没有信号。
G15mXDor"> 在中国的乡村、山村,大家经常会看到高耸的信号塔,这说明即使是在偏远的乡村,中国电信信号的建设依旧很完善,但是一些发达国家的乡村却几乎没有任何信号。在美国,很多的居民家里都配备有固定电话,也是因为移动信号不好,所以才会使用固定电话。正是因为移动信号建设不完善,所以在发达国家施行手机移动支付的难度比在中国要大。
在这里并不是说移动支付会导致信息泄露,只是说发达国家保护隐私信息的意识要比中国居民强。大家都知道,使用手机支付就代表了你任何的金钱流动都会被支付平台了解,甚至连你在什么地方吃了饭,在哪个宾馆开了房间,手机支付平台都了解得一清二楚,甚至还会根据你的消费偏好想你推荐相关内容。这样虽然会很方便快捷,但是同样代表着我们的隐私信息在支付平台系统里没有隐私。
总体来说,移动支付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依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导致了手机支付不能在任何国家普及程度一致。
但是无可争议的一点是,手机支付确实是支付体系很大的一种进步,甚至代表了支付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中国在手机支付的普及上已经领先于世界了,相信在未来手机支付发展完善时,中国的手机支付体系必然傲立于世界。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更多文章,小编微信公众号:睿智百草园 老梁趣说历史
因为二维码支付体验很糟糕。
整个支付流程大概用时 1-2 秒。
评论区里好像对美国这边的移动信号覆盖有什么误解,这两天刚好出来玩,路上随手测个速。
那么这个死亡谷在哪里呢?
窗外景象是这样的
我觉得虽然是 H+,但是这个速度也还行吧,搞个移动支付,看看视频什么的肯定是够了。
另外还有人在质疑 NFC 读卡器的普及程度,下面这张照片是在一个村里的加油站拍的。
注意加油机上的 NFC 读卡器。那么这家加油站在哪里呢?我直接把地址贴上来,大家可以看一下周围的环境,用鸟不拉屎来形容并不过分。
82710 Trona Rd, Searles Valley, CA 93562
再贴几张加油站周围的照片给大家感受一下
我不知道你们是如何定义普及的。反正我在这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是可以顺利使用 NFC 移动支付的。
那么除了加油机,其他消费是不是也都能用 NFC 移动支付呢?
这是在公园里随手拍的一个卖纪念币的小机器,上面是有 NFC 读卡器的。
这是超市门口常见的打桶装水的机器,上面是有 NFC 读卡器的。
这是 food truck 常用的 square NFC 读卡器,50 刀一个。蓝牙连手机 app 使用的,几乎每个 food truck 都有。
另外其实现在移动收银已经不一定需要买这个读卡器了,苹果已经推出了 NFC 收银 SDK,在 iPhone 上装个 app 就行了。
https://www.apple.com/newsroom/2022/02/apple-unveils-contactless-payments-via-tap-to-pay-on-iphone/
至于 Android,那更是传统艺能,国内好多移动 POS 机就是拿 Android 改的。
你们还想知道其他什么场景能不能刷 NFC 移动支付的,可以在评论区里面留言,我会把图片更到回答里。
倒不是说在恶意抹黑诋毁微信支付宝,但是用户协议有机会总要看一眼的吧?
二维码安全性问题还是有目共睹的。
在日本没有被排斥啊,满大街都可以扫码支付,不仅可以支付宝微信,日本本地的各种 pay 也是超级多,还有积分返还。乐天 pay 返 1%,paypay 初期 20% 现在 0.5%,不过活动还蛮多。最开始 line pay 和信用卡我记得也有 2-3% 的返点现在好像少了点。煤炉 pay 啊 au pay 什么的也多得很,活动也多。
就是我不知道为啥我 paypay 身份认证总是通不过搞的我申不了 paypay 那个信用卡,不能直接绑卡用 paypay 还得去便利店充钱,不过我用的是乐天信用卡和乐天 pay 比较多,去年 4 月办卡到现在一年多返了我四万多积分了。不是我刷了四百多万。。。是有的时候乐天买东西会送积分,我现在是乐天 mobile + 乐天信用卡 + 乐天银行卡,买东西积分好几倍。1point=1 日元。
(上个月去冲绳玩刷太多了)
我现在基本上也能做到 99% 无现金了,基本都是手机 + 信用卡 +suica,西瓜卡也是用信用卡充钱还能算积分,有 Apple watch 用西瓜卡真的太方便了,超市便利店饮食店全都能搞定,抬手一刷就行连手机都不用打开。
剩下 1% 需要用现金是因为我在乡下,有的时候车票之类的需要现金,但是如果是在东京大阪这种大城市,除非去那种特别古老的小店,不然也都是可以完全不需要现金。
顶锅盖说句心里话,我其实还挺喜欢日本这种方式的,至少是年轻人能接受手机支付无现金的也可以几乎做到无现金社会,但是对于那些跟不上时代的老年人,也几乎不会有什么生存障碍,毕竟日本还是个现金社会。
当你在所谓发达国家准备扫码支付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个地方没信号?你怎么支付?别怀疑,所谓发达国家的 4g 信号覆盖率不高。
微信和 QQ 这种软件都能被用来当办公软件,也是很符合社会主义特色了
这个问题不仅仅你在问,美国人也在问。
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扎克伯格被问到被问脸书为什么没有移动支付?回答:中国的金融基础建设领先美国太多了。
不是排斥,是还没有做起来。
视频在这里:
(知乎回答里想加个视频太难了,这块的产品经理平时自己在知乎回答问题么?)
很简单,在国外,在支付这块,扫码没有刷卡方便。
在中国,信用卡本来就不流行。扫码是代替了现金。
在外国,信用卡体系非常成熟,硬件齐备,民众也习惯用。扫码和信用卡比并无优势
我去超市付钱可以: 1. 拿信用卡晃一下(不需插卡,不设密码)2. 拿手机晃一下(Google pay, 其实就是虚拟信用卡,不需解锁手机,不需开 app)3. 解锁手机,打开 app, 扫码。
正常人都是 1,2。除非 3 有促销给金额打个折
当然金融 app 除了付钱,还有很多其他功能,这些信用卡没法玩。但是在付钱这块,信用卡吊打扫码没问题。
多说两句。回答里有很多说扫码有更大覆盖范围,更低硬件要求,更大扩展性。扫码是未来。我完全同意。不光我同意,新加坡政府也同意,银行也同意。
这里并没有有些答主回答的什么信用卡势力打压新兴势力的问题,也没有政府不支持的问题。相反,政府大力在推,连国庆大会李显龙都说他在中国看人扫码觉得很先进,号召国民学习使用。政府和银行也推出了好几个扫码 app,也花了真金白银推广(扫码给你回扣),但是推广期一结束民众还是用回信用卡。
为啥,还不是不方便。
这里 80% 的地方都可以用信用卡,用信用卡比扫码方便。剩下 20% 的地方,也许可以推广扫码,但大家也习惯用现金,(现金也不见得就比扫码麻烦多少)。
我支持支付宝微信支付出海,但是他俩如果真想抢占市场,就需要针对需求做出改进,比如你能不能不解锁就把码扫了?而不是套用中国的经验再来一句你不用是你傻逼。另外一个建议,支付宝微信出海,不要只盯着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信用卡 pos 机普及程度高,扫码很难打败他。应该以手机普及高,但是信用卡不普及的国家做突破口,农村包围城市。
中国人喜欢快,中国网速快。
大家看到结果是扫码,但扫码是最后的一步而已。
nfc 支付诞生的时候,就是以发达国家已经普及的信用卡使用场景为参照的,在这之前人家的信用卡已经长时间应用非接触支付了,apple pay 或是 android pay 仅仅是将这个过程以手机为媒介电子化了而已,底层的体系是西方发达国家深耕多年的信用卡消费体系。
在国内,情况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一样走这条路,以当时中国的信用卡活跃用户数,根本达不到现在的规模,这首先在硬件层面就没有做好准备,先不说小店基本没有 pos 机,手机硬件层面就不具备条件。当时有一种解决办法,就是 nfc-sim 卡,思路是将 nfc 芯片与人人都有的 sim 卡绑定,从而实现硬件上的基础,但没能成功推广。再就是大家的银行卡,在 2015 年才普遍开放小额免密功能,而 apple pay 在 2014 年就推出了。同样面对 apple pay,西方消费者早习惯了信用卡日常的小额免密免签,无非是换到手机上,国内则需要先培养消费习惯。
在这种情况下,微信和支付宝在另一条路走通了。淘宝的线上消费顺带普及了作为支付平台的支付宝,在这个过程中成功简化了支付步骤,培养了消费习惯,为了享受便利大多数人还是习惯了支付宝的快捷支付,要知道,最初网购是需要输入银行卡账号、密码以及电子口令的,支付宝的快捷支付直接一步到位只输密码就可以,这在当时是颇有争议的。那么当这种习惯延伸到线下消费,对用户来说,只是多扫个码而已。微信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全民为发红包绑卡。
所以总结下来其实是这样的:
国外:信用卡普及—日常消费习惯(卡片非接触支付)—电子化(nfc 非接触支付)
国内:线上支付—支付宝—快捷支付习惯(密码支付)—线下扫码(密码支付)
重点不在最后的手段,而在之前的习惯。
从个人体验来说,我还是更喜欢 nfc 支付,因为更无感、更直觉,但不得不说扫码支付确实更符合国情。对于小商家小店来说,扫码支付解放了收银员,开了到账提醒就可以。对消费者来说,生活中常见的消费场景,扫码虽然慢,但空间覆盖远胜 nfc 支付,以现在的手机相机隔老远就可以扫到,方便程度更高。
不过不是说 nfc 就仅限于 pos 机了,苹果之前陆续推出了 nfc 标签和 app clips,前者扩大了 nfc 的普及范围,脱离了 pos 机的限制,后者是 app 的快捷化,无需下载 app 即可使用功能,两者结合能覆盖很多的线下应用,只不过国内是见不到了。
回到问题,国外也不是排斥,就支付而言人家已经有了成熟的习惯和方式,对一个不同的支付方式更多的是无感吧。不过在国内,nfc 支付确实是基本被扫码干挺了,除开公共交通领域,基本毫无还手之力。甚至,就连原本银行卡消费主场的大型商超门店,也逐渐被扫码支付蚕食,银联及各银行看起来基本上是放弃了 nfc 支付了,近年来在推广的基本是云闪付这个 app 了,原本真正的云闪付已经淡化了。
我们镇位于桐柏山余脉,地貌有 “一平三山六丘陵” 之说,这十多年不一直推进城镇化吗?县里与镇上也都盖商品房,最早是山里、村里人到镇上买房,镇上人去县里买房。过了两年情况变了,山里、村里人去县里、市里买房,镇里人,条件差的要去市里买房,稍微有点钱的人(开班车的、卖油条的、开店铺的)扎堆儿去郑州买房,镇里的商品房卖不出去了。因为大家发现家里买房为的是下一代,可等下一代开始使用的时候又都看不上了。
我想这个故事有一些通用启示。提示我们 “依赖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更新与普及应该有超前性,切忌每一代都跟进”,比如一个国家 4G 技术与基础设施很完善,要是没有在 5G 赛道上抢得先机的话,那它最好就是直接上 6G,没必要把好好的 4G 拆完、换成 5G;再比如两地之间动车差不多够用的时候,没必要强上高铁,不妨等一等磁悬浮、空间折叠、虫洞技术(假设)。技术更新不是没有代价的: 基础设施、消费习惯、软硬件更新的成本没那么低,多出来的额外收益不确定,报废与新建成本是实打实的,搞不好等你折腾一遍,发现新一代技术出来了,那你还跟不跟。多花 1 万元,每年增加 100 元左右的效用实非明智之举,因为连利息都包不住,经济账不能不算。
具体到本题:扫码支付在中国确实流行,给我们带来了方便: 解决了农村、小额支付领域的假币问题,解决了信用卡、POS 机覆盖率低、下沉不到农村,支付不方便的难题,相当于帮我们从现金支付社会跨过信用卡支付直接进入线上支付阶段;但这些问题对大多数发达国家本来不算大事儿,人 POS 覆盖率高,信用卡持卡率高,且多可以免密支付(走的是盗刷银行高责任承担模式),如此他们普及二维码的急迫性与收益就比我们低得多,倒不是抵触,而是没有太多商业动力,国家层面硬上国会估计也通不过。
然后是一些历史路径因素:我们推广二维码的主力是支付宝(微信是跟进),支付宝最早搞淘宝线上支付,搞着搞着发现商户资金留存带来的收益极高,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我们的活期存款利率极低(千 3 左右),钱到支付宝账户后它们可以通过结构性存款取得 3 个点以上的差价,1 万亿差价每年收益就是 300 亿靠上,尝到甜头后开始搞这个余额宝,并让利一部分收益给普通人(这个大家应该都有印象),这些利润本来是银行体系从居民这儿薅的,接着开始往线下布二维码,意图把小商户的闲置资金转换成结构性存款赚差价,确实方便了商户,微信一看,这不得了,就跟进。所以你看这里面的核心问题是活期存款与结构性存款之间的 3、4 个点的利差,让支付机构有动力全国布二维码,国外有没有这几个点的利差呢?没研究过,盲猜是没有的,有的话照理会有支付机构去大力推广这个二维码吧。
首先,我并不是洗地,也不是替谁说话,但是想谈一个客观造成的后果。就是中国的老人被时代远远的抛在了身后。原因也很简单,他们没有发言权,他们是可以被牺牲掉的部分,在中国说方言的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老人已经跟这个世界脱轨了。是是是,他们不会普通话他们活该,他们不会用 APP 他们活该,但是这不是他们的错,这个社会应该继续向前发展,应该有更方便便捷的 APP,但是也应该留下一部分过去的方式,应该让每个中国人都有在这个时代体面生活的权力。国外是有的,我去过。我知道。各种 APP 越来越复杂,几乎每个 APP 都在引诱用户做一些跟自己本功能无关的事情,哪怕我都懂,一个不小心,我摁错一个按键,就会进入他们设计好的一些陷阱。我不明白,到底是法律还是良心让国外的大部分(大部分!)APP 能够遵守一些底线,而为什么我们这边的没有。去火车站看看,去地铁站看看,看看那些老人是如何可怜的去买票。
这个话题下这个回答貌似不太贴合,但是看到这个题目,我就想到了这些, 扫码支付已经非常方便了,但是背后是有人帮他们绑定了银行卡,绑定了微信。希望我们在老了以后,不用像现在的老人一样,必须担惊受怕。
因为发达国家刷卡不用输密码的,这样的话,如果出现了盗刷,商家和银行会负责。反之,中国的银行卡支付时都要求输密码,就是因为一旦你输了密码,就要承担所有的风险和责任。
扫码还要点开 APP、扫描、确认,一系列操作非常繁琐,反观刷卡,只要一划就行。
所以扫码只是因为基础设施和金融体系不完整,从而搞出来的四不像产物,要不然怎么只在国内流行。
我 TM 当时居然信了。
就跟我之前信英国绅士在地铁读书而不玩手机是因为素质高一样。
除了这个老年人在打瞌睡没玩手机哈,他主要用的可能是老年机,没网络或者没带手机……
人手一部手机玩不停,哪里有需求,哪里就得有问题需要解决,聪明的支付服商家来了,解决了人们手机支付问题,更主要的是体现出我国的网络发达。
来看看中国的网络有多发达?
就咱们光缆能绕地球 1600 圈、宽带接入端口超 10 亿,自行脑补一下画面吧!
近年来,我国主要流动方式已经变成了移动支付,而不是现金支付。移动支付可以使我们的支付更加方便,实现随时随地转账。并且,它的出现也减少了假钞的流通,避免了现金丢失。与此同时,随着取现的减少,我国 ATM 机数量也已经降至 100 万台以下。
我国第一台 ATM 机于 1987 年引进,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并在 2018 年达到了 111.08 万台的峰值。但是,2018 年时移动支付已经初具规模,消费模式也逐渐向网购转变。因此,我国 ATM 机的数量也开始下降。
相比之下,移动支付的增长速度反而令人震惊。目前,移动支付已经从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发展成接受最广泛和使用最频繁的零售支付方式之一。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 6 月 15 日发布的《中国支付产业年报 2022》,我国银行 2021 年办理的移动支付业务笔数和金额分别是 2012 年的 282.67 倍和 228.13 倍。
事实上,国外也会使用移动支付,但现金和信用卡才是他们最流行的方式。从国外付款的方式来看,比如 Paytm 就是印度最受欢迎的电商平台之一,也是印度最大的电子钱包;kakaopay 和 Webmoney 分别是韩国和日本最受欢迎的移动支付之一;QIWI、Yandex.Money、WebMoney 则是俄罗斯最常用的三大电子钱包。
不过,这些移动支付方式在我国微信和支付宝面前,还有一定差距。根据英国的市场调研公司 Juniper Research 针对移动支付总结的二维码支付报告,支付宝和微信就排在前 5 名。截至 2021 年底,支付宝活跃用户数已达 7.96 亿,日活跃用户数则为 3.57 亿。而微信的用户活跃量,在 2021 年年初的就达到了 12 亿人。
要说我国移动支付为什么会流行,主要是我国和发达国家的思维和认识不同。我国移动支付之所以能快速发展,与我国电商的崛起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有很大关系。对美国人来说,他们对新兴支付方式的接受度相对较低,因为他们使用信用卡支付的习惯已经 “根深蒂固”。早在 2019 年时,15 岁以上的美国人超过三分之二都持有信用卡。并且,美国信用卡和现金支付更加方便。
美国人喜欢用信用卡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可以通过信用卡获得某些 “好处”,例如消费折扣和小礼品等。由于美国的金融体系过于完善,信用卡也附加了很多折扣和返现,这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非常实用。在美国付款时,只需要拿出信用卡刷卡,小额支付根本不需要密码。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美国刷卡比移动支付更方便。
尤其是对于 “米 " 国消费者来说,如果信用卡在“米” 国被盗刷,最后会由信用卡公司或商户应负责,用户完全没有责任。除此之外,还有最关键的硬件条件,那就是基站建设。
由于我国基站建设非常完备,也为依赖网络的移动支付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虽然我国移动支付盛行,但现金也不会淘汰,毕竟老年人大多不精通手机等数字产品。不过,我国数字人民币已经推出许久,未来或许会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方式会一个更完美的结合,让人们支付更方便快捷。
有个习惯问题,对他们来说扫码并没有比刷卡这类方便太多,反而还要多一步手机和银行卡连接。然后国外银行卡的使用上对个人信用加分不少,信用卡刷多了赠送的积分比国内银行有用的多。
因为发达国家的人坐地铁的时候都在看书,没有一个玩手机的
很简单的事情,就是银行大意失荆州,然后出云闪付亡羊补牢!
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马云当时推行移动扫码支付的时候,银行觉得流水太小利润太低不值得做也没有强行阻止扩张。
后来阿里和腾讯把盘子做大了之后,已经来不及了,毕竟成了民生问题和生活习惯了!
后来出了一系列限制,然后自己搞了个云闪付,用户体验一般般,使用率一般。
如果当时银行意识到这个市场规模,估计也需要拉扯一番,然后收点过路费!
很多发达国家本来互联网公司就没几个,再加上市场规模也不大,还有银行的阻力,有点吃力不讨好。
唯一一个有机会又有利润发达国家的美国,美联储和银行老爷又把持着执政党和媒体,搞个 Apple pay 已经算顶天了!
至于其他像动银行蛋糕的,我劝你还是省省吧!
在大部分正常国家,只要银行不是 “弱势群体” 的那种正常社会里,信用卡比扫码支付好用一万倍。
1)美国传统银行非常固化。电子货币一旦流通,会直接影响存款。所以数字美元短时间内不会被美国银行业采纳。年轻人也开始尝试扫码远程转账,但运行逻辑和支付宝微信有所不同,还是通过银行的方式。
2)支票对所有的老年人和一部分中年人来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个人信誉体现。因为习惯这种书写信誉的支付方式。美国人使用现金,会给人一种逃税的错觉,所以大多数刷卡,因为有使用 “消费透支额度” 的习惯,让他们改变是难以想象的。而且,美国信用卡历史较悠久,服务体系也非常成熟。
3)扫描支付更依赖数字手机,这对于中老年美国人来说,理解上是一大障碍。个人终端设备没有中国发达,也是一大原因。
在美国我试过远程扫码支付,体验很差,因为需要等待银行确认不是即时,觉得是多此一举。和支付宝微信是不同的概念。还不如使用银行提供的手机 app 简单。
但是数字支付没有推广的主要原因,还是银行业的阻扰。大多数观点是:银行认为会减少存款。
扫码支付的优点是比不上 POS 机。
虽然扫码支付只是移动支付的一部分,还有转账、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多项手机远程支付,但是并没有太大意义。
对于普通人是喜欢扫码付款,还是打开付款码背扫,不是一目了然吗?
POS 机刷卡,刷付款码,更方便顾客,麻烦服务员。
扫付款码,麻烦自己,优点是能远程付款。
相对而已,有更优解,NFC 接触支付,和支付宝刷脸支付
因为中国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距离发达国家遥不可及,国家都说了,我们将长期属于发展中国家,其实就是含蓄的说我们永远都是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怎么可能和我们发展中国家一样呢?
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扫码支付这种发展中国家的特色,发达国家必然是不屑于使用的
还有什么高铁、特高压、055、歼 20、DF17、自动驾驶、无人机之流,都是发展中国家的糟粕
可以说,凡是中国有优势的东西,都是不值得发达国家拥有的
在消费者的用户体验上,一般来说 NFC 闪付要比扫码支付方便很多。
先举个例子。上海地铁支持扫码过闸以后,早高峰在闸机处明显比以前拥堵很多。因为很多人快到闸机才开始开二维码,开 app 要额外时间,显示二维码要时间(人多网络不畅的时候时间更长),有时候闸机扫码有问题可能反复几次才能成功,哪有直接刷交通卡或者手机 NFC 方便?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扫码过闸,因为扫码有优惠!
再举个例子。云闪付刚推出的时候我在超市试过一次手机 NFC 闪付,刷完以后店员还要我签字!??
扫码在国内流行,不是 NFC 支付不方便,实在是 NFC 闪付的市场推广太拉跨。而在国外有信用卡支付习惯的地方,只是把信用卡支付的方式从刷卡变成更方便的 tap,完全无缝衔接。扫码在使用方便程度上完全没有优势,而且很多人从隐私角度对扫码很抵触。
我理解这个问题 “扫码支付” 并不是重点,快捷支付 + 设备简洁才是重点吧?
中外都挺快的。中外都挺简洁的。是真的。我在中国不带现金,我在澳洲也不带现金。付款的时候,也只需要把手机往终端上一碰,即可。(今天不出门,等出门的时候拍个照补上。)
来补照片(视频)了:
就这么一碰,即可。实际上比扫码还快。
但是,澳洲对待老人家可比中国好多了。没有哪里排斥现金收付。没有哪里只能扫码做事。这个,不论爱不爱国都要承认。
中国之所以能够大范围的推动手机移动支付,主要是有两个因素:
1、**中国的银行体系致力于为各大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对普通客户来说,信用卡推行的速度较慢。移动支付出现后,用户支付更方便快捷,只要带手机就能完成交易。
2、**目前,中国消费者只能选择现金交易或者是移动支付。**而移动支付更便捷,因而在中国迅速的发展起来。
西方国家更加信任信用卡
在手机支付出现之前,西方的信用卡支付发展已经很成熟,很多会有 2%-5% 的返利,用信用卡支付可以更省钱。所以,西方国家对于移动支付的接受度也就比较低。
西方的移动支付归属第三方平台
目前国外移动支付以第三方平台为主。用户容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面临资金被盗刷风险,安全系数较低。同时通过各种大数据分析,用户的隐私容易泄露,隐私权得不到保障。
银行的利益问题
目前我国绑定网上支付的储蓄卡占了非常大的一部分,从银行经营的战略角度来讲,可能会出现亏本情况,但在国家政策导向下,银行愿意全面承担起这项工作。而在没有国家背书,以盈利为绝对目的的欧美银行与卡组织是不会去涉水的。
另外,国外不普及移动支付的原因还有例如:国情、使用习惯、隐私安全等。即便现在西方国家对于移动支付的接受度不高,但是在未来移动支付将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支付方式。
这种狗屁问题有什么好多问的,问就是赛里斯有发改委和银监会。
漕运和海运问题在洋务运动开始后争论了 30 年,这问题你觉得需要论证 30 年吗?明白什么叫衣食所系吗?
很多人的回答属于答非所问,知道吧!赛里斯就是要换掉游戏标准,标准!标准!标准!你还在谈什么信用卡或者 nfc 方不方便……
游戏标准已经换了,接下去不是我们去推广我们的标准,而是别人来要主动接受我们的标准,都是过来拥抱的。
更新统一回复吧,懒得一个一个回复了!
不是很理解你们这些嘲笑别人国家是怎么想的,那些说扫码支付的,说是好像日常扫码支付,你不需要输入密码一样,说的没有扫码枪配合,你就能付款一样!另外,你们是不知道信用卡也有免密服务,还是你们压根就没用过!都是一样的配套,装什么大尾巴狼!不感谢微信支付宝砸了几百亿下去,你以为你们还有扫码支付,还不是现金支付!都强调了几百次,国外不用扫码支付,但是人家做移动支付!分不清扫码支付跟移动支付的都是耍流氓!题目说了国外为什么不扫码支付,但是人家有移动支付啊!有时间自己做个实验,扫码支付跟信用卡支付有什么区别,有个毛区别!你以为扫码支付不需要输入密码么?有啥便捷的不都一样!另外说的好像国内扫码支付多方便,在 2g 的情况,你试试扫码支付有多费劲…….
很多人都是屁股决定脑袋,围里面呆惯了,就开始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牛马!想知道国外为什么不开展扫码支付,首先你要明白,为什么国内会出现支付宝跟微信支付(应该说现有支付宝,微信支付是后来做出来的)!这个你不得不感谢一下福报马,在信用卡没有普及的情况下,我们用纸钞交易的情况下,另辟蹊径利用移动支付收段迅速跟银行抢市场!我们之所以会觉得移动支持便捷那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没有体验到刷卡的快乐!(承认这一点,没有什么不对!)另外真的想说,隐私保护在国外真的很重视,国内你所享受的每一次便捷都是透支你的隐私让你在裸泳!包括移动支付,二维码收款,再其次,你们似乎忘记改变用户习惯很困难,用乔布斯的那句话,不要想着教育你们的用户!你想改变 14 亿以外的国家用户,那除非你做出了跨时代的支付手段!但是显然二维码支付并不是什么跨时代的手段,国外没有他并不是不能活,因为人家随手一张卡!相反,国内没有移动支付,我们只能又回到现金时代!所以没必要嘲笑别国,至少人家对这种支付可有可无,而我们却不能没有!所以仔细想想,我们还是有点尴尬
扫码支付之所以能在中国流行,不是二维码打败了 POS,而是二维码和智能手机组成的支付系统打败了信用卡和 POS 组成的支付系统。
信用卡制造需要用到芯片和 NFC。NFC 近场通信技术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联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在单一芯片上结合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的功能,能在短距离内与兼容设备进行识别和数据交换。
二维码甚至我们手工都可以画,夸张的说,原始人类要是在崖壁上画一个二维码,现在也能识别出来。
可以说,信用卡的制造技术领先二维码几万年,但意味着制造难度也高几个数量级。
但是组成支付系统另外一端的 POS 机和智能手机却是相反。
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手机应用中,背后支撑的技术却是人类最伟大的几项科技文明。
1、芯片制造
CPU 是人造物的巅峰。甚至有人认为芯片制造技术来源于外星科技。
目前最先进的手机 CPU 的量产工艺已经到了 5 纳米水平。
现在一块手机 CPU 已经能够容纳 100 多亿个晶体管,算下来每平方毫米上大约集成了上亿个晶体管。
2、移动通信技术
3、互联网
智能手机在技术上直接吊打 POS 机。
根据奥卡姆剃刀定律,“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 “简单有效原理”,“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
二维码支付的最大优势就是把其中一端简化到最简单的程度,因此这种支付方式可以满足几乎一切的场景。
发达国家二维码支付没有流行起来,主要是利益集团的抵制,另外就是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整体落后。
很多人说了国外的 nfc 无感支付
不知道有用国产手机厂商自带钱包的有没有注意这么个细节
小米钱包是支持的,双按电源键调出时会明显感觉到后盖有触发 nfc 的震感。
但是无论是我常住的沈阳大连,还是学校所在地宁波,我从来没见过可以使用这个功能的地方。不知道北上广深是什么样。
国内大范围使用此技术的好像只有地铁公交,毕竟我们没法像发达国家一样人手 POS 机。
银行卡(debit/credit card)被非柜了,找银行把钱取出来换一家银行就好,更何况大部分人都有多家银行的银行卡,根本不影响使用 Apple Pay、Google Pay;
同理,PayPal 也是有这样的风险的,所以我基本不用它。幸运的是,PayPal 在欧洲的普及程度并不高,而且我没听说过除 eBay 以外的商家只接受 PayPal 支付。
支付宝冻结支付功能_黑猫投诉_新浪网翔一:支付宝帐号莫名其妙被封支付宝无故被限制支付 30 天,到期会解除嘛,有没有办法提前解除?becky0888:恶心支付宝随意封账户,态度傲慢欺压用户46 万积蓄存余额宝被无故冻结三年,客服敷衍的态度让他崩溃_手机网易网lyx 死靓仔:微信支付被封孤独剑客:从微信支付封号冻结,来看腾讯的另一面
从便利度的方面说,Apple Pay 双击开机键就能用,加载速度比支付宝、微信快得多,而且我在英国几乎没看见不支持 Apple Pay 商家(为了逃税只收现金的华人小店除外,本人是从来不去的)。
或许有人说信用卡费率高而支付宝、微信的费率低,故扫码支付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这就是纯属胡说八道了。
瞄了一下各位的回答,我个人建议还是看看美国人自己的说法。 这个当年彭博社解释过。
在美国使用信用卡支付 100 美元的时候,97.25 美元归商家,其他的由发卡行,支付处理商,商家银行,以及信用卡网络进行分摊。
的确,每笔信用卡或借记卡交易后,商户需要支付一笔 Interchange Fee,也称为 Interchange reimbursement fee 或 Interchange Rate,但这个是由各国法规决定的:
平均而言,Interchange 费在在美国为 2%,而欧洲仅约为交易金额的 0.3-0.4%,比支付宝、微信商家码的 0.6% 低。当然,欧洲信用卡的福利也比美国的差很多。
欧洲 Interchange Fees 以 VISA 为例:
https://www.visa.co.uk/about-visa/visa-in-europe/fees-and-interchange.html
在 EEA(European Economic Area)线下刷卡(Card-Present),Visa Debit(借记卡)的 Interchange Fees 为 0.2%,Credit(信用卡)为 0.3%,远比支付宝、微信商家码乃至银联的 0.6% 低。
在国内,不管是给娃交学费,还是吃街边路边摊,甚至买菜,你看到的都是 “扫码支付”。而欧美,甚至日韩等发达国家,你会发现大家还是喜欢刷卡。
早在 2016 年,来自英国的《金融时报》就曾得出中国的移动支付是美国的 50 倍的结论,可以说来自中国一个国家的移动支付就比全球的其他国家还多。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国人喜欢 “扫码支付”,发达国家却并未普及?
真正原因,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前段时间,在国外网站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外国人非常惊讶:“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在地铁上玩手机?”
其实在除了中国以外的大部分国外民众眼里,外出乘坐地铁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这种枯燥使得他们不得不通过看书或报纸来打发时间,而这种现象后来被有心人加工,成为所谓的 “外国人比中国人更喜欢学习”
十三想说的是,之所以外国人不喜欢在地铁上玩手机,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地铁站内基本都没有网络,在行驶过程中没有信号的手机就像是一块砖头,还不如看书有意思,所以与其说是他们不理解,倒不如说是羡慕
这也是为什么自 2010 年后,中国人用手机支付的频率越来越高,而国外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普及过扫码支付,因为大部分国家连网络都没有完全覆盖。。。
另外以下这几个点,也决定了移动支付在欧美国家不受待见:
1 首先是消费习惯的问题
欧美等发达国家依赖的是信用卡,消费文化是超前消费,大部分没有储蓄的习惯。这就使得欧美的用户消费时第一反应还是使用信用卡,对 “扫码消费” 这种新事物要么不知晓,要么觉得有风险,总之接受度不够高。
2 市场培育的差别
尽管中国的信用卡发卡量也很惊人,但是普及程度不及欧美,很多年轻人以及年纪很大的人是申请不到信用卡的,但他们都需要消费。而 “扫码支付” 的门槛在国内要低得多,很多没有信用卡的用户也能扫码。
而且关键是因为支付宝支付和微信支付的竞争,双方为了争抢用户,时不时会推出各种优惠和补贴红包,消费还得实惠的方式,培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
大规模补贴用户的情况在其他国家是不太可能发生的。
3 智能手机的普及
可以说,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国内的智能手机从几大千直接普及到几百都能买到,价格降到了普通用户能够消费得起的价位,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大大提高,也给移动支付的发展提供了必须的扫描终端。
看一下华为手机、小米手机、OPPO 和 vivo、iPhone 等手机在国内的销量就知道了。
4 技术和政策的保障
一方面得益于政策的开明和开放,移动支付得以快速发展,而不是被扼杀在摇篮中。另一反面,国内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公司,本身的技术实力非常强,有很强的风控能力,能都保证移动支付的安全。
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用「隔代领跑」来诠释。
拿手机网络来类比:3G 时代,三大运营商里联通占得了先机;4G 时代,优势却又回到了移动手里。
当然了,手机网络是基础公共设施,这后面肯定会有一些复杂的考虑,比如窗口期什么的。但移动在 4G 时代初期实现反超,跟它在 3G 时代落后也不无关系。
三大运营商里面,移动是最早全面清退 3G 网络的,TD 网络本来就差,覆盖率低,沉默成本少。移动这边卯足了干劲儿直接重开,3G 基站最多的联通就犯难了。
国外的刷卡支付就类似于联通这种情况。
如果你刷过外币卡,第一次刷的时候大概率会惊讶:卧槽,我都没有输密码,怎么就付款成功了?
换成在超市刷银联 POS 机,后面站一排人盯着你输密码,你下次大概宁愿付现金。
单论刷卡支付体验上的便利程度,国外要远高于国内。
并且,需要强调的是,这个便利并非来自于技术先进,而是来自于一整套信用系统。
发达国家很早就有了信用支付的体系,也就约等于今天刷卡的体系,这套体系甚至出现在电子密码设备之前。
在当时不能像我们刷银联 POS 机那个输密码验证,所以就必须从其他地方找补。
并且也确实,经过长时间的组织和教育,找补出来了一整套的信用系统,不需要密码验证一样可以稳定运行。
信用卡是后传入中国,最早期是跟国外一样不需要输密码的,但是彼时我们肯定没有国外那样的一整套的信用支付系统,于是就要出现问题。这时候摆在面前的解决方案有两条:一条是像老外一样经过漫长的组织和教育,把这套系统搭起来;另一条是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搞一套密码验证。毫无疑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后者成本低太多了,当然选择后者。
于是就是今天这样,中国刷卡要翻来覆去验证密码,外国人刷卡签单完事儿。
无所谓谁先进,更像是时代的选择。
而随着时间进一步向前,国外刷卡时代的完备与便利,却又反过来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
他们在支付上所作的升级,总要基于现有的这条信用系统。
例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怎么样让支付变得更加安全和便利?
他们的答案是 Apple Pay。
每个人都有手机,所以刷卡干脆不用带卡,带手机就行了;也不用再验证太多,跟手机绑定自然就安全了。
但整个逻辑没用根本的改变,还是刷卡,或者说签单的逻辑,只不过用手机模拟了那张卡。
中国不一样。
中国的刷卡支付方式本身就不太讨用户喜欢。哪怕银行也做出过小额免密支付的努力,用户也不怎么买账,甚至有的人觉得它不安全。
所以刷卡支付之后的走向,我们跟国外走出了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
我们直接推倒他重来。
所以我们就得到了扫码支付这一个全新的选项。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迭代,比如发展出「我扫你」和「你扫我」两种模式。
配合着「你扫我」的扫描枪和付款码,便利程度无限接近于 NFC 直刷。
同时,我们基于扫码,搭建出了另一套系统。
中国的扫码支付,已经不仅仅是支付层面的存在,而是一套覆盖场景更多的新系统。
我们扫码打开手机点单,点完单直接支付,我们扫码取号,我们扫码开票,我们扫码骑车,我们扫码跨屏跨设备付款,这些都是从扫码拓展出的新场景。
扫码支付最大的优势是,在覆盖的场景方面,完全超过了 Apple Pay 或者刷卡。
这又是一整套配套的作用,不仅仅是在支付层面。
跟老外刷卡发达,不仅仅是在技术层面,是一样的道理。
外国人觉得在中国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十分哇塞,原因也在这里,扫码不仅仅是便利了支付,而是便利了生活。
扫码支付毫无疑问是好的。
但发达国家现在的这套刷卡逻辑也不至于说太差。
那老外要学扫码,就不得不面临这个沉默成本的问题。
这其中又有诸多利益相关,
他们自然也就排斥扫码支付。
“发达国家” 在这方面一点都不发达。信号什么都是一坨翔,动不动就没信号,那肯定扫码扫不出来阿。
国内信用卡结账似乎从来都没流行过,前两年我在上海请别人吃饭,结账时候掏出信用卡,被服务员吐槽老古董,居然还用信用卡结账。
现在在国内什么都要扫码,做核酸要扫码,付钱要扫码,去一个场所要扫码,进地铁上公交都要扫码,然后你是谁,你在哪,去了哪些地方,你今天干了哪些事情,在哪里花了多少钱,都一览无余。
有时候出门还是喜欢带点现金。
看了一众回答 我真的是惊讶互联网真的没有历史也没有记忆….
说方便那都是扯淡 方便确实方便一点点 移动支付最早和数字支付早都有了, 腾讯有财付通 阿里有支付宝 关键没人用啊 商家和用户都不用 你再方便有啥用.
大家还是使用 pos 刷卡或者现金.
然后有一年 你是不是开始尝试用移动支付打车和买小食品. 为啥, 因为便宜.
你们忘了当年资本巨头 用一年时间 疯狂砸钱补贴打车 app
各家打车 app 那叫一个风生水起.
补贴都是几十亿几十亿的砸 打车都几块钱比公交都便宜.
为啥啊?
那就是再抢当年第一批 移动支付入口啊..
活生生给你把这个支付习惯给砸出来的啊..
国外哪有这种架势.
我清楚的记得就 2016 我出国呆了一年
出去前 我还在用卡刷 pos 是我最常用的消费习惯
一年以后 我回来 我掏出银行卡别人都很诧异了…
而国外 基本还是 pos 机卡现金这种..
好多人我记得当时还在问 为啥巨头们砸几十亿进去 赔钱也要去抢一个打车的入口
有这么多人打车吗?
当时就说过 这是在抢入口啊 谁把移动支付的习惯绑定到自己的 app 上 谁就是未来的移动支付的老大啊..
二维码就是移动支付后来的一个产出啊. 说到底还是移动支付的入口啊.
国内信用卡费率大部分 1% 以下。
其它欧美国家,不少卡组织费率 2% 到 3%,甚至更高。虽然可能所谓的积分,礼品更多,但是和费率差距都是毛毛雨。
这么大的利益,谁愿意放弃,去推动可能削减自己利益的在线支付?
又刷到这个问题了,发现这是个老问题,不少人拿支持 nfc 来嘲讽扫码的慢。固然,国外的 pos 机,支持 nfc,不用传统的刷一下卡,签名了。这代表着进步。
但商家仍然需要设备,这种看似已经和扫码支付一样的在线支付,其实还是伪在线支付。
扫码虽然有了一个扫码的过程,显得慢了一点。但是,扫码几乎可以说是完全的在线支付。商户无需设备。支付就是简单的网络转账。
多一个设备的差距,就是普及率的差距。就是收付款这个利益链条上,是否会有多拿一份抽成的差距。
一群没出过国的人在这瞎答?
先说结论:其他国家我不知道,但在美国,扫码付款远远谈不上被排斥,顶多是没有在主流消费场所流行。这完全是因为扫码付款有局限性,不像信用卡一样能适用所有主流消费场所。
首先,扫码支付并不比刷信用卡更方便。扫码支付需要:先掏出并解锁手机,打开 app,点击扫码,输入金额数字,点击确认(输入确认密码),对方确认收到。相比之下,contactless card 和 apple pay 的存在让很多支付行为可以在瞬间完成,对消费者来说更加便捷。
其次,以餐厅吃饭为例,美国有餐后付小费的习惯,具体操作流程就是,先刷信用卡付钱,拿到账单后根据服务质量添加小费,顾客离开后服务员收走账单。如果扫码付钱的话,相当于当着收银台的脸付小费,很多人不喜欢这样。另一方面是,扫码收款不像信用卡支付一样容易查询流水,也难以被监管,正规消费场所也不愿意被税务局找麻烦。不要拿有些中餐馆或者理发店来抬杠,他们愿意扫码不代表扫码更先进,而可能只是因为扫码收款方便逃税。
再者,在美国,主流信用卡大多有消费返现。以 Discover 的信用卡为例,每个月都有针对特定消费种类(例如加油站,杂货店,餐厅等)的 5% 返现,相当于用信用卡消费可以打 95 折,非常划算。
第四,在美国很多人 live paycheck to paycheck,翻译过来差不多就是月光族。信用卡提前消费的特点对这部分人十分重要。美国扫码付款 app 大多只能使用储蓄卡里的钱,这对下个 paycheck 还没到手但急着用钱的人 不够友好。
最后,有人说,pos 机不便携带,不方便个体间转账付款。这时候 paypal,venmo 或者 zelle 这类在线支付 app 就可以发挥作用了。以 venmo 为例,venmo 完全是可以扫码支付的,很适合私人间互相转账。
综上,扫码支付在美国并没有被排斥,只是没有广泛应用于主流消费场所,而在私人层面上很常见。
其实,我想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以供给大家另外一个思路。
变成这个问题,我觉得对我来说好解答很多。
1、终端配置
信用卡收款就算现在微信、支付宝、云闪付等等都支持信用卡扫码付款,但对于商家来说,要么得有个 pos 机、要么得有开通了的收款聚合终端,再先进一点,也得有张 NFC 碰碰通卡片。而对于扫码收款来说,特别是小微经济,微信、支付宝直接申请,微信支付宝还负责寄送给你,连打印都免了,那你说,选择谁呢?
2、费率问题
借用前面的答主查询的,每 100 美元国外商家只有 97.25 美元,也就是说,对于国外商家,手续费率约为 2.75%,国内稍微好一点,信用卡扫码费率在 0.38%,大额交易在 0.55%~0.65% 左右。来看看微信,支付宝。分为个人收款码和商家收款码:
个人收款码目前只能收储蓄卡或者微信支付宝余额,商家收款码呢
对于支付宝来说,是开通了花呗和信用卡收钱才要服务费,储蓄卡是不存在服务费的。
但就这个来说,微信、支付宝在推广时都玩了一个 “滑头”,**提现收手续费。**但也有各种避免措施,这里就不再细讲。而且对于商家来说,也算个利好吧:
目前至少来说在 24 年前不用担心收钱码的提现手续费问题。
3、意识问题
国外是有普遍的能理解服务费的意识。就国内来说,其实已经默认为商品本身包含服务费了(我其实也这么认为),那你说,我办你刷卡机,你 10000 块还收我 38 到 65 手续费,另一边不要钱,我选你我不是疯了???,这就和房产中介费现在为什么大部分都是买家出一样,实际我们并不认可这项服服的付出。
4、信任问题
你一个 POS 机器代理商,你和我说你有多可靠多可靠,你觉得我信你还是信微信和支付宝?就算你说你去银行办,那么一大套手续,我免费申请个二维码不香嘛?
5、商户受众群体问题
我觉得欧美国家怕不会有中国那么大群体的小商小贩,我办个 POS 机?都是卖早点、夜宵、菜等等的流动商贩,刷卡,出票,15 秒得要吧?上班就是上战场,客人自己都等不及,我还卖个啥。
这些问题一倒装,我为啥不信任 POS 机来信任新出的二维码商?我哪有那么大的受众群体需要二维码?你和我说优惠、说免费,我从小的教育是 “免费的是最贵的”…… 说白了,意识形态不一样。而且,前面答主也说了一个最大的问题,我放着那么多利润不赚,我是来亏钱的?就算同样的收费费率,我推到全民适应要多久?我按着你中国,一个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收款方式来进行改革,我还是啥发达国家?就包括当时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推出了二维码收款,那也是方便赚中国游客的钱。
二维码收款除了意识形态的必然性,也有中国执行力世界 NO.1 这个最根本的要求,那些辛苦的工作人员撑起了二维码收款前期的一片天。
因为 NFC 比扫码支付更快,但是这个东西要额外加一个芯片。而且功能很有限。中国区的手机内卷成本都是到了极限的,这几块大洋可以节约那肯定要节约。国外的手机利润可观得多,所以即使谷歌 A 系也保留了 NFC 来做支付。
NFC 贴 POS 机扫和刷卡的传统方式也更接近,所以使得扫码支付没流行起来。国情不一样
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移动通信基础设施远远超过 “发达国家”、因为中国的市场规模足够支撑起任何先进支付模式。两者的结合,就带来了中国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迅猛发展,而且衍生出各种移动支付模式。
中国的移动通信基站数量大概是美国的 20 倍以上,你敢信?
美国迄今还有大量的有人地区甚至城市里面相对不核心的区域没有移动网络覆盖,你知道吗?
所谓的 “扫码支付”,其实是指移动支付。我认为移动支付要有个定义:**收款方和付款方可以同时联网支付的,才叫做移动支付。**部分商业模式下可以单臂联网——你可以只用移动支付的一部分功能,但双方同时联网的能力必须存在。如果没有这个定义,那么公交卡 RFID 也可以称为移动支付,甚至你拿着纸币直接付款都可以叫做移动支付了。那就闹笑话了。如果说 “单臂联网” 的信用卡支付相比于无网络的现金支付存在巨大的进步,那么你就无法否认 “双臂联网” 的移动支付比 “单臂联网” 的信用卡支付也有巨大的进步。
欧美由于体制的缺陷,导致其移动网络覆盖差,进而使移动支付一直发展不佳。但是人家也有优势啊——星链这种玩意儿在欧美就得到了热捧啊——在欧美确实有许多地方的居民连基本的上网都上不了啊!比中国的农村差多了你敢信?
另外,移动支付是比 RFID/NFC 更先进的支付形式,更别说老掉牙的信用卡了。这方面就不展开了。记住:移动支付并不仅仅是 “更方便” 这么一点点优势(有几个答主还在这方面打转转,试图从便利性方面证明移动支付并不比信用卡系统先进),而是代差式的领先,是伴随着无数新型商业模式的 “钱途无量” 的领先。就说便利性吧,欧美的信用卡系统已经竭尽全力发展了几十年,而中国的移动支付才发展了几年?两者竟然有可相提并论 / 优劣互见的便利性争论,这说明了什么?
扫码支付的便利是来自于对商家收款便利。并非是付款便利。
不论是刷卡也好,还是 nfc 也好,支付动作都比扫码支付更方便。
但是传统 nfc 或者刷卡,最大的问题是:他需要商家有收款设备。
需要电,需要维护,需要商家时刻有稳定网络连接。
但扫码支付不一样。扫码支付商家的动作都在线上集中完成了。线下只需要一个二维码。这极大降低了推广成本。也更加便捷。
每个地摊每个商户每个设备都有刷卡设备。和每个设备都有一张贴纸。这推广成本完全不一样。
所以在大陆这种支付系统起步比较晚的地方。扫码支付可以快速占领市场。
这是我的想法。欢迎讨论。
排斥是应该的,扫码并不是最终解决方案,而且中国各种推广的技术都极度依赖手机,在中国如果没有手机都不能出门,这些对于无手机或者轻度手机用户都是不友好的。
有些评论真的让我大吃一惊,难道国内没有小米 pay、华为 pay、魅族 pay、各种 pay?
NFC 移动支付,这玩意儿手机厂商推,银行推,运营商推,已经好多年了,真对二维码支付有碾压性优势,早取而代之了。
不过目前 nfc 在公车地铁上还是挺广泛的,自从有交通联合以来,手机开一张京津冀一卡通,再也没有办过公交卡了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很多人想错方向了
中国压根没有能打的零售业巨头,只有零售业巨头才会有钱给下面发 pos 机,普通的小老板根本用不起来。
拉卡拉这种东西之前上海很流行,当时不是说要让每个街边都用得起刷卡机嘛,但实际上除了连锁便利店用得到,其他地方用不到,尤其是菜场,连个电源插头都没有你跟我谈拉卡拉。后来不是拉卡拉转做二维码了嘛,但是谁会用那么笨的机器去扫二维码,我直接贴一个付款码省时省力。
用户端 app 不好解决,商铺方面的普及度也是难题。
信用卡系统确实比较成熟了,扫卡和扫码其实差不多。用户习惯已经形成了,要改成扫码成本很高。起码来说需要一款好用的 app 来解决用户端问题。
我国的扫码支付铺垫这么快,有一个前提。就是用户端有微信这个全民通讯社交类 app 可以接入,而微信又恰好提供了这个金融服务。
支付宝虽然不是通讯社交类 app,但是得益于淘宝的铺垫,用户群体基数比较大。但尽管支付宝比微信更早提供金融服务,就因为它不具备微信这种全民通讯设交属性,在使用人群渗透率上比微信略低。
不过也不尽然,支付宝由于金服的全面性超过微信,在店铺和网购上的应用率仍然超过微信。阿里系的体量让商铺端愿意接受第三方扫码支付,并安装扫码机。
总的来说,移动端 app 支付的总体比例已经高达 70% 了。
如果要把扫码放在国外,即便抛开专利不谈。没有一款移动端 app 可以承担这个功能。
如果是银行的直属 app 来承担扫码功能,那么用户需要先打开这个并不常用的 app,找到扫码,输入密码或扫脸。比起掏出一张卡直刷显然要麻烦许多。
同时,银行需要负责该 app 的安全性,维护,和交互体验,或许还需要考虑网络不佳情况下的代替方案。而银行已经有成熟的信用卡体系,接入了 visa 或 master 后在全世界都通用。而且商户的接受度非常高。
而国外现在的全民 app,无非是脸书,推特,WhatsApp。推特对应的是微博,WhatsApp 对应的是只有聊天功能的微信。起码目前看来没有进行金融服务的可能性。
那么银行要承担商户方面的扫码机和软件接入的普及。问题来了,几十个国家上百个银行,如何才能达成共识共同开发和接受一款商户端口,并进行推广和普及呢?
所以起码在当下,国外推扫码还有相当的难度。
不过还有一个可能。就是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出入境人口增加,境外消费和收付款数量增加。使支付宝成为人民币境外小额交易直兑的首选 app。
但是马云吧,唉。这个市场前景本来很远大的,但是也很危险,到处是红线,马云没能力走下来。今朝是看不了了,看明朝吧。
在美国呆了四五年了,从来没用过现金,只用过信用卡,个人感觉信用卡支付比支付宝方便快捷。
**信用卡支付:**拿出卡在机器前面扫一下完事了,用时 3 秒,现在 tap 功能根本不需要输入密码。
**支付宝支付:**拿出手机,打开 app 扫码,验证人脸或者指纹,加上手机卡顿网络卡顿这些因素,用时一般在 10 秒以上
更不用说手机支付还可能出现手机没网,手机没电,人脸信息被第三方泄漏这些问题。
除了出门少带张卡以外,完全没看出支付宝微信有啥优势。
我没看错吧,2017 年穿越了?新四大发明都吹破产 5 年的东西,今年 2022 年还有脸顶到热搜来让人吹?你们的 ofo 的钱今年都退回来了吗?我根本没兴趣回答这个问题本身了,唯一好奇的是为啥 2022 年还好意思把新四大发明话题挂热搜上,是打算让众人尤其是海外华人再嘲讽一遍吗?
我记得 5 年前就是那么说的,我们在 nfc 上滴一下走人,你们还在掏手机解锁慢腾腾解锁,上海地铁永远是 nfc 那边最快,二维码排长队,这么慢的东西 2017 年就跟其他三大发明一样吹破产了啊。欧美煎饼果子摊确实都有 pos 机啊,蚌埠住了。
强调一下:二维码在欧美当然也遍地用,无处不在,每个超市自己发行的 app 都在用,尤其是打折,更别说 paypal,只不过很少线下支付用。
下回知乎小编别再把让我笑了 5 年的新四大发明之 “降维打击欧洲三月屁滚尿流滚粗” 的共享单车再推上热搜吧?这真是小刀划屁股,开了眼了,都什么德行了,2022 年还好意思吹这几坨笑料?
1. 欧洲大部分地区可以 apple pay,手机贴上去直接就消费成功了,平均耗时 1 秒,比平均耗时 3 秒以上的扫码高效多了。
2. 欧洲也都是扫码获取菜单。谁告诉你在发达国家被排斥?我在比利时瑞典坐车都可以扫二维码,昨天刚用二维码借了个充电宝。
3. 银行卡比手机好用得多,手机要打开摄像头,扫码,支付,且需要网络,如果手机没电(比如 iPhone 这种 lj 电池)或者没有网络的话完全白给,本人最近 iPhone 摄像头坏了,根本没法扫码。银行卡直接接触一下就免密支付,非常方便快捷,即使银行卡丢了也有 apple pay,灵活性比扫码高多了。
4. 此题不建议任何 ip 不在欧美发达国家的人答,你们没有资格,自己凭空想象的不要说出来丢人。
问个问题:
发达国家的信用卡 可以扫共享单车吗?可以扫共享充电宝吗?可以扫街边卖水的机器吗?可以交水电费吗?可以扫共享抓娃娃机吗?等等一切共享的东西。
发达国家信用卡可以买到街边摆摊:下到十几岁孩子上到 80 岁老奶奶,卖的鸡蛋,蔬菜,水果,煎饼果子,烧饼,炸臭豆腐,炸串,棉花糖,烧烤,冰糖水,肉夹馍等等一切小到几分钱,中到几毛钱,上到几块钱,大到几十块钱,高到几百块钱的东西吗?你指望这些小摊贩人手一个 POS 机器?还是指望 50-80 岁的中老年人用 POS 机器刷卡,结算手续费?
不用怀疑,移动支付是跨时代的进步,特别是对于人口十几亿的中国而言,就像货币统一一样
二维码收付款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作为小商贩的收款方,中国老百姓日常消费很大一部分是跟各种小商贩,你想一个大姨只需要让家里人打印一个二维码(早几年经常见到大爷拿出一个二维码,我扫完后他给他儿子打电话问收到没),挂在摊位上就能收钱,简单明了。
欧美都是大商超为主,都是现金刷卡或者 nfc,你不能指望一个 70 岁的农民伯伯去银行申请 pos 机吧。
不单单是 扫码,很多东西都是这样,
比如电动汽车。
美国早在中国还是一穷二白的时候就发明了比较实用的电动汽车。 当时迫于石油资本的各种操作。 电动汽车领域就被完完全全的封印了。
扫码同样的道理。
难道米国人不知道禁枪,不知道完全禁止毒品吗。 别问,问就是利益相关
当然啦,可能天国再过 100 年 说不定格局也会和米国差不多勒,然后被其他一直被打压的国家在某些领域超车。
Apple pay Google pay: ?????
我刷地铁都用 NFC,从来不打开二维码刷新,太慢且信号差,过几秒要刷新二维码。
并不是国外落后,咱们领先。Apple pay 只需要手机解锁就能支付。微信支付宝还需要打开 APP,点扫一扫才行,有些千元机很卡要看很久的微信地球画面才打的开。
毕竟 Apple pay 在底层,微信是应用。速度占优。中国发展二维码只是因为符合国情,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到小粉红那成了四大发明领先世界了
洋人心想:“我乃上人,岂能接受尔等蛮夷奇技淫巧。”
我感觉楼上回答都挺奇怪的,客观思考一下,扫码支付不麻烦吗?
我给你们分析一下扫码支付需要经历哪些步骤:
那使用 visa touch/Google pay/Apple pay 等支付方式的流程又是什么样的呢?
很明显,这比扫码支付方便多了,因为:
但是这些方便的操作的前提是店家愿意添加对应的设备,不过就我的体验,在东京出门就带一张卡基本上可以满足日常需求。
可能会有人说:“我这边扫码基本体会不到延迟”,会发出这种疑问的,我觉得是你扫的还不够多,因为信号不可能在每个地区都拥有均一的覆盖率和延迟。
如果等我上了年纪,6-70 岁了,我肯定不愿意使用 / 推广扫码支付这种支付方式,太麻烦了,我手拿不稳可能手机还要摔,还得弯腰去捡。我宁可使用现金,然后把其他的事情全部交给收银员。
有运出过几次国,我才知道,原来在国外信用卡是不用密码的。你掏出信用卡来支付和掏出手机支付的便捷程度差不多。
至于那些手里有许多银行卡的,你以为是他在装逼,我却在怀疑他是不是在玩左手导右手的游戏。
在国外是有扫码支付的,大多数是结合 NFC,我知道移动支付就有 Apple Pay, Google Pay, Samsung Pay, PayPal, Square, 还有个大当地电信运营商搞的 Pay,很多。Pay,Pay,Pay 的太多。我也看到老外使用手机,我不知道是什么 App 来着,上面绑了很多张卡。支付的使用使用的是 NFC 和 POS 交互的,整个流程下来和扫码差不多。在我们这些老内看来,老外还停留在信用卡时代,出门带着很多卡,其实他们也只要带手机就可以了。
一件事物的产生,发明创造,且流行起来必定是解决了许多痛点的,让某件事办起来更方便。
在国外信用卡的出现,就相当于国内扫码支付。好比中国大多数人没有经历座机的时代,都是直接进入手机时代的一样。在扫码支付的国内鼻祖支付宝就是 Copy 了 PayPal 的,不过它做的不错,复制了 PayPal,并且改进了 PayPal 的不足,让它更适合中国人。支付宝和微信都涉足海外市场,但基本上都是华人或者出门在外的中国人在用,当地人使用微信和支付宝支付的,寥寥无几。
我出门会带着当地的现金,大概相当于 4、5 千 RMB 左右,去买东西。我同时也会带着招商银行的 VISA 信用卡。当我用信用卡支付的时候,只要把卡拿出来在 POS 机上刷一下,或者碰一下,支付动作就完成了。现在的信用卡是有 NFC 的,和公交车的那个卡差不多。支付起来和扫描也差不多。即便我们在国内多使用扫码支付,我们也是要设置密码的。你掏出手机,扫码,输入密码完成支付。和使用信用卡支付的流程差不多,信用卡不需要输入密码,甚至会更方便些。
我一般习惯使用现金,即便在国内的时候,我保持使用现金。在我看来,使用便捷支付,信用卡和微信,支付宝。这些它淡化了我对金钱的概念,让我觉得金钱只是一窜数字而已,随便花,不知不觉就超出了我能力范围之外了。如果我使用现金,当我花出几百、上千的时候,我是实实在在的把那一叠钱拿出去了。我看着这些钱,从我身上拿走的时候,我会感觉一种实实在在的失去。这种感觉让我保持警惕,会考虑买个东西值不值的。是不是太贵了,有没有必要,花钱的时候会慎重。所以我至今没有负债,当然除了房子的贷款。
国情不同,适用性也不同。
国内阿里和腾讯两家的扫码系统,组合起来确实很好用,但是这并不是唯一解。
以我亲身经历来说,在国外用 apple pay 和 nfc 的组合,甚至不用手机解锁,直接拿 iPhone 或者 watch 滴一下就可以了,实际比扫码更快速高效。
可是这一套方法要在国内推广就很难。
根本原因是不同国家基础建设机制的不同
在美国澳洲之类的发达国家,他们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前就已经把整个信用卡机制建设得非常完善。
我在海外也基本不带现金,并不是用二维码而是信用卡,信用卡也真的非常方便。只需要贴一下 POS 机就好,不用掏手机,开软件,拿二维码,给人扫,确认支付等一系列操作,小金额支付,用信用卡甚至都不用输入密码。也不用担心没信号,手机没电各种情况。
对于信用卡丢失盗刷等,他们也有非常完善的追回和赔付机制。所以在他们已经建设非常好用的信用卡体系之后,他们真的不用浪费钱再去推广移动支付体系。
类似的逻辑还有高铁。
在高铁技术发展起来之前,美国的航空运输就已经非常完善了,大家也基本形成了开车稍远的地方就坐飞机。
他们的机场普及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曾经我从纽瓦克飞到纽约。感觉就像是天津到北京。就这么点距离去的方式也是坐飞机。那个飞机小到一排只有一个人,两手同时伸开就能摸到两边窗户。在他们已经有这么完善的航空基建之后,他们对于高铁真的没必要也不愿意去花钱投入建设一套新的体系了。
卸腰,人在美国刚下偷渡油轮
日本也流行扫码支付,但不是用户扫商家,而是出示条形码由商家扫用户!
最常用的就是 paypay,相当于国内微信扫码付款的地位了,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依旧用现金,不是 paypay 不好用,而是因为手续费太高,所以有些店不支持 paypay 支付
而且在日本,如果在外面不带个充电宝,手机没电了连个充电地方都没有,拿着充电器在别人商家哪里充,一般会被礼貌告诉不能充电,轻则警告请你出去,重则报警告你偷电…. 这个真没瞎说
我手机没电了,拿着充电器在学校充电,老师看见了告诉我打咩,打咩哟!这个在日本是违法的,你这样属于偷电行为……?
我尼玛,我一年给你们交这么多学费,充个电不让我冲,扯远了,回到移动支付上,不过还是入乡随俗了,我也基本用现金支付了,paypay 还得去便利店充钱,太麻烦了!而且日本虽然零钱一大堆,但有专门清点零钱的机器,也挺方便的,就是有时候扔多了会卡主机子….
有一次去 711 花五十,十块,五块,一块的零钱,好像就不到 1000 块钱零钱吧?可能是我扔的太快了直接把机子干崩了,原地等了半天,店员把机子调好告诉我慢点抛硬币,可能他们也修多了
因为他们是先有信用卡,然后得有 pos 机器,那 pos 机刷手机不就很完美组合?
我们缺少 pos 机这个普及率,只能弄个二维码,大商户还是有 pos 机的,可以刷信用卡
二维码确实是折中方案,多此一举的!!!
当然 pos 机也有大问题,就是小商户买不起!!!
所以,以后肯定会有手机扫手机,可以扫到信用卡的钱,和银行卡的钱。。。貌似我们都有了
这一步还不错
其实,你出过国就会发现很多还是比较的不方便的,尤其去欧洲,每个小国家一种货币,就好比中国每个省出一个货币一样蛋疼
排斥这个词我觉得是有歧义的,更多的应该是没这个习惯。
造成这个原因有很多。
支付方式核心是为了替代纸币支付,为了更方便。相对国内,国外信用卡普及度更高,而信用卡支付的便捷程度其实不亚于二维码,尤其是支持 NFC 功能的信用卡,其实使用便捷度要超过二维码,但是国内普遍门店的店员不习惯用 pos 机。
大概是在 15 年左右,正好是在培养二维码支付的过程中,我有几次去各类小店都是习惯刷信用卡的,而且信用卡是属于磁条、芯片、NFC 三合一的,但是普遍店员都是使用磁条,我提醒了可以直接用无线支付的,店员愣了下,然后我把 pos 机拿过来演示了下,店员一副 “打开了新视界大门” 一样的表情。而这类事情,非常普遍,差不多二十家里面只有一家是会直接用信用卡无线支付的。
所以国内在支付场景上,基本还处于现金支付的过程中,二维码支付杀了进来。
无论是二维码支付还是 pos 机支付,地推团队是绕不开的,但是有一个区别在于,pos 机是销售商品,地推团队相当于是销售团队,就和各类经销商一样,他们去门店是为了推广 pos,卖出去是有收入的。而二维码支付不单单地推团队是没有直接现金收入的,反而还需要大量的补贴来配合推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云闪付”,这个是银联出品的支付 App,大约 17 年左右推广阶段,每天都可以无门槛减免 5 元一次,而且长达 1 个月,那一个月我用云闪付白嫖了每天的早餐。而要拉取商家合作,也需要配置地推团队的,一个片区少的 5-6 人,多的数十人。然后像打游击一样,一个区域拿下了留 1-2 个区域经理,剩下的转战其他片区。等市场开发了差不多后,开始 “优化” 团队,要么劝退,要么转岗。
而地推这类又费力又费心的岗位,没有比较高的薪资是很难支撑人工作的,以发达国家的人力成本,这一点就更难了。光是维持地推团队的薪资开销就不是一般公司能支撑的,更别说为了推广还需要的补贴。
国内大力发展出二维码支付起背后还有个重要逻辑,就是资本为了抢夺消费场景的现金流,当用户习惯消费场景使用某个平台后,由于支付钱包是可以预充的,这就意味着可以有额外的 “存款” 流入到平台里,成为用户的“第二个口袋”。在监管制度下,虽然存在钱包的钱本质是托管在银行的并且不产生利息,但是这并不影响平台的收益。毕竟支付场景只是“信用背书”,真正赚钱的是互联网金融产品,例如借贷产品、基金产品、理财产品等。一旦出现可即时取出的理财产品,并且还能直接投入到消费场景中,那么用户还是很乐意存进去的,毕竟有利息。而这个过程,更像是绕开了监管制度的办法。
如果有人能去回看 15 年前后创业公司的创业 PPT,对于公司规划一栏,于上市计划并驾齐驱的一定是发展互联网金融,基本上每家公司的战略规划都是殊途同归的:验证商业模式→口碑扩大市场→资本补贴迅速垄断市场→多元化发展开启新赛道→美股上市。然后多元化发展中,基本上都会加入互联网金融场景,毕竟 15 年最火的就是 020,而 020 都是伴随消费场景的。P2P 借贷类的互金也是那时候发展最迅速的,最后结果大家应该也都知道了。
而这个阶段,国外的资本圈子才刚从次贷危机中缓过来,各方面都没动力去发展互联网金融,而且与中国不同的在于,国内的金融三驾马车,银行,券商,保险都是强监管行业,并且大多也都是国有资本直接控股或者间接控股,这些机构的首要目标是为了维持国内金融秩序,赚钱是其次的,尤其是银行。而国外的银行是完完全全的私人资本,开着就是为了赚钱的,你要是有个平台窜出来抢银行饭碗,人家几个大资本家分分钟教你做人,美国所有想动美联储脑筋的总统,当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脑洞大开的那个,而其他的结果都和他一样。所以在这种环境下,除了银行资本,有谁敢大张旗鼓的搞二维码支付和线上钱包?而对于银行来讲,当前的支付场景已经可以满足需求了,为啥还要多此一举呢?
所以总结下,信用卡在发达国家已经是很普及的东西,此外信用卡并没有比二维码难用,信用卡支付链路已经存在既得利益,也就是说,发达国家是缺乏使用二维码支付的动力的。
而国内,当时处于十三五规划阶段明确了 “互联网 +” 的发展方向,然后由房地产经济带动的资本热潮,另一方面现金支付确实痛点较多,互联网金融本质是传统金融换了个皮,这块蛋糕给了资本非常大的动力。
最后提一嘴,国家监管措施不断在给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工具加码,看上去好像是传统金融 “急了”,而本质上是国家对系统性风险的焦虑,对国家而言,只要国内金融秩序稳定,哪怕“四大行” 连年亏损都没事,所以不存在动了谁的蛋糕,纯粹的是担心出现风险,P2P 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首先明确一点,大家说的扫码支付方便,是指几乎每个商家都收微信或者支付宝,让现金支付成为了非必需,而不是说这个支付过程有多么方便。
很显然因为成本不一样 这个成本是针对用户和经营侧两个方面来说的,不存在孰优孰劣,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拉踩的人差不多得了。
用户侧,nfc 需要按两下侧键 + 解锁 + 贴上去,扫码需要打开微信 or 支付宝,扫一扫,扫上去,写金额,然后输入密码,考虑到这个手机性能有波动,有时候扫码实际上确实会很长,早期基建不完善的时候,还要考虑信号问题。nfc 就没有这样的顾虑了。总体上对用户感知上来讲,nfc 无疑还是比微信扫码更方便,尤其是外国的信号很多时候一言难尽,nfc 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经营侧,nfc 需要接收装置,但是扫码只需要一张纸。nfc 必须串行,但微信扫码可以并行,并且扫码点单极大简化了并发点单下,点重或者因为犹疑不决,占用消耗服务人力的问题,而且合并了优惠券使用,算是比较成熟的了。所以成本上讲,扫码确实有很大优势,利于商家接受,才能铺得开。可能国外有小费文化,所以更在意的是和客人互动。
我真觉得知乎现在为了立场已经可以罔顾事实到能反对一切了。nfc 扫码各有千秋,各个国家针对不同国情采取不懂发展方向,没啥可以指责的。
nfc 方便,铺不开,够方便么?
其实在支付方式上,西方国家的发展已经落后了,还非要嘴硬说他们乐意带银行卡,带一叠卡是要显摆吗?就他们那治安,带卡还容易被抢,补办卡不麻烦吗?
POS 机普及率高什么的,在中国被淘汰的还当成宝了。拉卡拉等等你要的话还不是人手一台。
移动支付不安全,说的好像刷卡多安全似的,盗刷的新闻也是屡见不鲜了,装看不到吗?
要说路径依赖,那我们应该用现金啊,怎么上至老人下至儿童就都用移动支付了?按理说老人是最难做出改变的,欧洲年轻人适应新鲜事物是连中国老人都不如了吗?
要说手机绑定银行卡,直接刷手机,国内手机没这个功能吗?又不是不让你用。推广不了,普及不了,不就很能说明问题。
银行要从中挣钱,反对二维码支付,这难道不是落后?
至于无线网络不行,那不就是落后嘛,在中国哪里还没个网络?
因为国外有信用卡感应支付和 apple pay。
apple pay:拿手机碰一下 pos 机即可完成支付。不用打开手机,不用打开 app。
信用卡感应支付:拿信用卡直接碰一下 pos 机,不用输入密码。在银行 app 就可以开通这个功能。只是信用卡感应的话需要随身多带一张卡。
使用信用卡不用担心被盗刷,盗刷了就直接找银行,银行帮你搞定。
我在伦敦的时候可以只用上面任一方式吃喝玩乐,不会感到不方便。
路边小摊买越南粉、叉烧饭、咖啡,奶茶店、超市均可。类似于上海地铁进出用 apple pay,碰一下进闸机即可。
同时办一张 revolut 的银行卡,实现网购、免费转账、同事间分帐单等等功能。
所以我认为发达国家并不排斥扫码支付,只是有了很好的替代。发达国家商户的 POS 机基础广泛,民众使用信用卡比较普遍。不需要重新再推广全民扫码支付。
只说我自己的经历
目前在英国留学期间也从来没带过现金出门,一般使用两种支付方式。
1. 手机支付,使用 apple pay 或者 pay pal,跟支付宝微信一样,绑定一张银行卡。只需要带上手机就可以使用。双击电源键,就自动弹出支付界面,不需要输入密码,一秒人脸识别,不需要网络就可以支付。从便捷性上来说其实还高于微信和支付宝,毕竟不需要网络,也不需要打开手机。
2. 银行卡支付。将卡片轻贴在刷卡机上就自动扣款完成。更加快捷,缺点就是安全性差。
以上两种支付都需要配合刷卡机,但其实英国刷卡机的普及率跟国内二维码一样普及。
先不说刷信用卡背后的银行机构能分多少手续费。
先说资本主要本来就是注重个人隐私保护,如果你扫码支付的话,大数据就会立马收集你的消费动态,然后传到机构手上,而各个机构的信息有可能时被互通的,这个时候第三方平台就会掌握你的消费习惯,就会提前预判你的预判。
细想一下,这样隐私是不是遭到泄露了?我想发达国家的群众都不想这样被 “监视” 着。
2022 年了,这个问题还能讨论的热火朝天,也算是文艺复兴了。最早的时候是 “为什么发达国家移动支付不行”,后来发达国家普及了一部分 NFC,问题又改成了 “为什么发达国家扫码支付不行”,看来是发达国家有了什么,什么就不算根红苗正的移动支付,突出一个乐。
大概浏览了下,IP 为国内,或者不显示 IP 的,基本两类回答,一类是银行利益集团绑架美国社会,罗斯柴尔德家族一手遮天,这类回答在初期很火,迎合了某些人最喜欢的阴谋论,但是美国的各种手机 pay 都能绑定信用卡,和实体卡支付没有任何费用区别,所以现在也只有一些输出情绪的人还比较喜欢,真心来寻找答案的已经不信了。另一类就是基建问题,偏远地区手机信号覆盖率不好,这个是事实,但是并无法解释为何在大城市依旧无法铺开的问题。
说白了,无论是扫码,NFC 还是信用卡实卡,都是无现金支付的表现形式,没有代差,没有吊打,哪种表现形式更契合所在国家的生活习惯,哪种就占据更大的市场。美国有些模式在中国活不下去的例子很多,同理,中国有些模式在美国没有市场,也没什么新奇的吧?
再聊几个不那么普遍的观点:
“我出门就带一手机,再带张几十克重的信用卡对我来说太重了,太不方便了。”
“扫码不需要手机信号,我经常去深山老林,然后买路边老农的土鸡蛋。”
“我下楼喝酒撸串… 啥,美国喝酒要带 ID 卡 / 驾照,要查年龄?我得了带 ID 卡可以,再多一张信用卡就会死的病。”
瞧,当科技问题披上了立场之争,就是这么好玩。
只有同时通过 NFC 支付和扫码支付的才有发言权,显然,国内的人倾向于扫码,国外的倾向于无接触的免密支付୧(^ 〰 ^)୨
我觉得这个可能因为如果更新交易方式的话,可能就会动掉某些人的干奶酪,他们自然不会同意。再者,移动支付属于互联网文明,国外工业文明极其发达,甚至根深蒂固,对于更先进的文明具有一定的排斥性,属于客观因素。它与前面的人为因素一结合,可不在国外推行移动支付就变成巨大的困难了嘛!
不知道别的地方,澳洲的话,那就是没必要。
毕竟超市,商铺,公交车,地铁站,船都能用手机一贴就支付,那又有什么必要非得打开屏幕用什么二维码?
方便用就行了,条条大路通罗马啊铁子
请注意你们的言辞!!!说什么人家发达国家的 4g 信号跟你们村一样 ;甚至还差 ?
中国的 4G 基站的数量,比欧美国家基站数量加起来还要多,5G 基站数量应该也差不多是这个结果
不知道商家那边的感受。但我个人作为消费者感觉 Apple pay 更方便。不用瞄准扫描,不用问谁扫谁,直接手机一抬就付了。
1. 发达国家的信用卡支付发达。美国民众平均拥有近 3 张信用卡,近 8 成的消费者习惯刷卡支付,近百年养成的支付习惯,很难短期改变。
2. 无现金有风险。扫码支付需要消费者、商家和银行以及第三方共同来完成,支付链条较长,容易产生隐私泄露。外国发达国家非常注重隐私保护,用现金反倒更安全。
3. 手机信号不好。看起来优点搞笑的理由,却真实存在。相对于我国遍及全国的手机基站,发达国家的基站少的可怜。全球的 4G 信号基站公有 500 万个,中国有 340 万个,占了 3/5 还多。在发达国家只有商业密集区才有完善的 4G 手机网络,地广人稀的地方也就只能打电话。
所以,在扫码支付上,中国已经遥遥领先发达国家。怪不得有些在中国生活习惯的外国人都不愿回国,因为没有扫码支付的生活太不方便了。
因为完成工业化的时间不同。
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很早,不少基础设施都是 20 世纪初建设,也有大量设施是二战后 50~70 年代建设的,都是基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水平,而咱们工业化进程开始于 80 年代,大基建是在 21 世纪后,差了几十年,还有一个互联网革命的代际差距。
所以中国社会全面流行的是互联网革命后的生活方式,而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生活方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和互联网革命时期并存的状态。所以与其说是落后,应该说是过时。
当国家搞完基建完成工业化之后,财政能力和人工物价水平也不允许再重新搞一次大基建了,所以中国将来可能也面临这种情况,等几十年后,假如越南发展建设起来了,他们看我们可能也是一样。(当然后面几十年如果没有新的产业革命发生,没有代际差距,基建的水平可能跟现在的样子也差不多)
因为对最新产品的接受并不能证明一个国家民众的水平,一个国家依靠补贴可以轻易的让民众为了一个又一个新产品买单却不自知,而西方国家的民众知道自己推进新产品需要付出什么东西,所以不愿意轻易的把法国大革命之后的宝贵的民主让出去,所以不断的在监视着这些新产品。
不管你怎么发展表面科技,还是有一个又一个翟山鹰包括现在这个答案前排的 “李国师” 等人把你的钱骗走再移民,那么这些科技的意义在哪,为什么要接受?
今天接受 5G 化为,明天接受红盟系统,看起来好像挺高级,后天你就被骗光了,无非是养猪,养肥一点更好宰而已。
其实信用卡支付肯定比二维码更快
二维码有手机打开慢,网速慢,忘带手机,手机没电,很多问题。
每次扫码,都要几个步骤打开,看上去方便其实啰嗦,只能说比现金支付好
每天上班都用交通卡,每次都是直接机子上拍一下就走过去,如果是手机,就得打开,照半天再过去。所以从来不用手机过地铁站。
综上,如果能全国到处用卡支付,肯定用卡。
至于说涉及到转账之类的,这不矛盾,偶尔打开手机转一下就是。而且人也不会每时每刻都在转账。网银和二维码支付也无关。
笑死了,拿出门带卡不方便来说事。请你们自己出门看看世界,路上哪个行人是完全只带一个手机够用的?
出门带卡–不行,出门提包–行。
我说的落后,不是扫码支付落后(虽然也不高级),而是早期国家支付方式落后于别人。外国人已经养成了刷卡的习惯了,扫码支付并没有更快捷多少,人家干嘛要统统换成扫码支付?
国外很多国家都有扫码支付,但刷卡是最常见的除去现金支付外的支付方式。
更谈不上什么排斥,什么是排斥? 你是刻意不去接触某件事物才叫排斥。
我说因为落后你信么?
国外用信用卡,街边小商店都能刷信用卡,比你手机方便,没那么多限制条件。
国内早期太落后,信用卡这东西,很多人没有,pos 机也不是家家商户必备。
国内商店要刷信用卡的话,首先客户得用卡,其次还得给店员培训。你别说,很多店员是不用操作信用卡的。
所以就出现了妥协的产物,扫码支付。但扫码支付方便吗?
不方便,但它方便了你不用携带钱包这件事,同时加深了你对手机的依赖。
对国外来说,扫码支付就是个备用选项,人家不是排斥,是根本没把手机支付放在眼里,就像你会关心非洲国家用什么支付么?
点进来之前以为在讨论扫码和刷卡哪个更方便,点进来一看发现好多人以为国外没有支付宝就没法给朋友转账了。。。以美国为例,支持 zelle 的银行都可以在银行 app 里给朋友转账,不需要是同一个银行,只需要都支持 zelle,除此之外也可以用 Vemmo 或者 PayPal。事实是如果商家愿意完全可以贴一个 zelle 号码或者 vemmo 二维码收钱,然而很少有商家贴,因为贴了也没人用。zelle 之类的定位是朋友之间转账,和给现金没有区别,而信用卡附带额外服务
美国人刷卡早就成了习惯,用手机 app 转账没有以上信用卡的额外好处,用起来也不比刷卡方便,自然没有动力改变习惯。我在美国呆了 4 年,出门从来不带现金,有碰到过几次不接受刷卡的但大部分都会接受 zelle 转账,碰到的这种也不是买不起 pos 机,大概是不想付信用卡手续费或者想逃税。既不接受刷卡也不接受 zelle 转账的只碰到过一次,结果是我之后再也没有去那家吃过饭。以及,刷卡和扫码方便程度半斤八两,nfc 是真的比扫码方便太多了。
隐私
扫码支付唯一的缺点就是在中国普及,如果是在美国普及,恨国党早就把扫码支付吹上天了,如果扫码支付是在美国普及,那扫码支付绝对会被恨国党吹成人类之光。
外国人用信用卡,我们用不了。不是因为我们没有信用卡,而是没有信用。
1. 也不算被排斥,只是用惯了信用卡。信用卡支付一般指输入密码,有的小额度消费,不需要输入密码。算是便捷的支付方式。信用卡在中国普及程度不高,所以二维码支付就有了市场。
2. 信用卡的市场利益链都是成熟的了,产品生命周期长。何必再新开一个支付方式呢,不确定是否能成功的支付方式呢。
3. 一部分民众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
4.apple pay 的普及程度都不高,国民使用意愿没有那么强烈。
微信支付宝做了本来是银行要做的事,这件事在外国是银行做的,就是这样
草 我天天用 swish 你跟我说排斥?
本土狗答一波吧。
我没出过国,不知道国外啥样,但对国内的移动支付,以土狗的视角来说,我还是很明白的。
因为我应该是我们学校第一个用移动支付的人。
读大一的时候,由于学校偏远,消费支出基本都靠着学校门口的超市。那会儿是 15 年吧,我刚跟微哥眉来眼去的时候,追小姑娘嘛,没事儿给人买点零食啥的,不寒碜,学校门口的超市是我最常光顾的地方。
然而我没有带钱的习惯。
我也不知道我为啥会有这么个奇葩习惯,可能因为过去的十几年(大一的时候我才 17 岁)没有过钱,自然就不会想着带钱,那时候还没有移动支付这回事儿,好像还没有二维码这个概念,经常是买了一大袋子的零食,一摸兜,没拿钱包。
我也不能给人放回去啊,微哥还在宿舍嗷嗷待哺呢。于是我就对老板说,我转你支付宝吧。那会支付宝转账也不是啥特别流行的操作,属于已经开始用,但还没彻底普及,老板对我也不太信,于是他拿出了 pos 机,提出可以刷卡。
我说我钱包都没带,咋可能带银行卡。
老板说可以刷信用卡。
我特么哪有信用卡。
最后,我和老板加了支付宝好友,在那以后我买东西都给老板转支付宝,老板对我说,学校里好几万学生,你是头一个这么干的。
如今回头再看看这个问题,答案很明显了,往前倒十年,移动支付刚开始普及的时候,那会的新兴产业主力韭菜们哪有信用卡啊,匹配的 pos 机也属于稀罕物,十家里都不定一家有,欧美国家这方面起步早,还没等到二维码出现,习惯就已经养成了,二维码出现了,发现和信用卡也没啥区别,自然也就推不起来,国内扫码支付的习惯也养成了,再改也不好改了。
这俩方式,真没有说那个好哪个不好,那些列步骤的歇歇吧,用信用卡不用开机,店员方的操作流程你是只字不提啊,同样的浪费时间,浪费谁的不是浪费。
真要信用卡好过扫码支付,现在国内信用卡也早普及了,反之同理,不过是一波人适应了这个方式而已。
习惯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就像如今已经是 2022 年,微哥仍旧对网购嗤之以鼻,微哥认为实体店看的见摸的着的东西才是真实存在的,店里买不到东西宁肯不用也不在网上买。
插个题外话,信用卡超前消费属性和国内有些不搭,上一波信用卡普及的时候国内还没有超前消费的概念,那波人感觉钱不是从自己银行卡走出去的就不保险,等有超前消费概念的韭菜们出现的时候,小额贷又迅速的抢占了市场,信用卡两波红利都没赶上,这锅应该甩给傲慢的银行。
还有个题外话,银行卡普及也没几年,谁小时候还没见过几个存折。
以上。
不说那么多宏观的东西,不少答主已经提过了,我现在纯粹以我六年多的美国生活经验回答一下。
美国有没有移动支付?可以扫码不?这个技术难么?
有,而且很久之前就有了,技术上也没啥难的,但真就没啥人用。
第一个原因就是信用卡普及的时间太早也太久了,某种程度上这算一个弯道发车,银行的利益也在那,公众和商家也没有那么大的动力把信用卡的支付系统升级为移动支付,你说方便是方便一些,但是我信用卡也没那么麻烦不是?不要把国内的信用卡体系套到欧美,两个概念。
第二个可能你得和本地人深入交流,比较熟悉,有些人会说。当然这是一部分人,我有个长辈,在美国几十年了,她平时小钱连信用卡都不用,就用现金。为啥,不信任,不信任银行,更不会信任什么腾讯阿里,她觉得她用这玩意就是暴露隐私,干啥买啥不是都让人知道了?当然这点很多人不在乎,也没法在乎,这可能是文化差异。
不过现在老美年轻人估计也不会在乎这些了,赛博时代了么。以后背不住直接点数支付了(笑
说白了,各种尖端科技,各国竞争一下,你有你的优势我有我的长处,这个支付方式真没啥好好奇的,纯粹是一个发展惯性和社会习惯的问题。
这是支付的问题吗?
说白了移动支付发展到今天已经成生态了,我觉得标题有点误导人,移动支付能做的事几乎涵盖了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缴税社保医保商业保险甚至于买车买房跨洋交易,我可以不出门就把这些事全给办了,而且几乎没有附加费用,生活中还有什么是不能用移动支付来交易的?
这些事 pos 机可办不到,最后不还得我拿着信用卡出门去办吗?
只有一个原因:学习成本。
不要高估国外群众的学习能力。
因为国外信用卡制度发展早啊,早就抢占了本土市场,而且他们资本早投资了信用卡制度 。
平心而论,一张卡滴一下和你扫一下码,对你动作节能有很大优劣吗?
看谁先抢占市场,国外显然信用卡更普及。
然后看你有没有钱砸,国内是靠支付宝真金白银砸出来的市场,一开始不都是扫码立减七块八块?用户能不喜欢吗?
因为支付宝是后来者,所以它承担了银行的通道费。等于是支付宝交保护费给银行,反正都是一样收钱,银行干脆把这块地盘让支付宝管理,自己在家收钱不香吗?
放国外,没有企业有钱交保护费养这么多银行,那哪个银行会白白给你市场?无论国内外,银行联盟都是超级巨无霸,谁干的过?
我刷了十几个回答,都是在那里胡说八道。为啥扫码支付(实际是移动支付或手机支付,后面都是一样的)比西方的那些什么信用卡,Apple pay 便利?因为中国的扫码支付只依托于手机就把什么信用卡,现金,Apple pay 什么的事情都干了啊!中国的扫码支付表面看是扫码,实际它集成了现存的所有支付方式,把支付媒介简化到一部手机上,把所有支付场景都浓缩在手机上,出门带一个手机,就把一堆卡,不少的钥匙(这得看锁的样式)都给替代了。
这一切的基础条件是智能手机的高使用率和 3g/4g/5g 移动信号的高覆盖率。
而这两个条件绝大多数国家就无法同时满足,美国的营业厅里还卖非智能手机你敢信?除了中国和某些城市型国家,3G 信号都无法做到全覆盖你们知道不?虽说有人在研究没有网络下的支付,但是最后不是还要连网络的么?
于是我们可以很简单的推理就能找到答案,大部分国家太穷做不到移动支付的基础条件,所以移动支付无法大面积推广(这也是很多人无视的国家);还有一部分富裕国家首先移动网络覆盖就有问题,再加上信用卡 pos 机投入比较早比较大,沉没成本太高,再加上碎片化的商业金融体系间的利益争夺,类似支付宝,微信这样的高覆盖度超级 app 无法出现,移动支付的便利性无法体现出来(越统一的支付步骤越便利),导致我国的移动支付便利性远远领先。这种便利性体现在支付步骤(这个要在不同消费场地和场景下共同比较,而不是仅仅 nfc 和扫码步骤),使用范围,使用地理范围的广度等几个指标上体现的极其明显。在中国涉及的国内消费场景越多,到过的地理位置越多,使用的越久就越明显。
发达国家经济规模太小,根本无法支持高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支付也好,健康证明也好,总之是一个连接数据库的身份和帐户验证。验证方式是扫码还是刷卡 (身份卡或银行卡),在技术上没有高下之分,区别只在于总成本高低和由谁来支付这个成本。
扫码需要扫码者自购商务级智能手机 (淘汰功能机和低档 / 过时智能手机) 并支付无线流量费用,刷卡需要商家或官方配备读卡器并支付有线网络费用。
哪个社会总体成本低?哪个不会把中高端商务手机变成全民必需品,从而更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低成本低碳生活?哪个电磁环境污染较低?显然是刷卡。
所以发达国家会排斥扫码。
发达国家之所发达并不在于有钱和肯花钱,而在于政府 / 商家能守住不能强迫公民 / 顾客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花钱的底线。
这问题下一堆回答把我看笑了。
一些答主就是不愿承认相对于信用卡支付,扫码支付确实就是先进的。
他们可以找出一百种理由为信用卡支付说话,把缺点吹成优点,甚至反过来指责中国扫码支付挤压了信用卡支付的生存空间。
事实上 信用卡支付在国内也不是没有,如果好用,早推广开了,但是就算信用卡支付消费有优惠返现活动,大家也显然更乐意使用扫码支付,嘴巴是会说谎的,身体不会,哪种更好用一目了然。
疫情前,有几个马来西亚的华人朋友过来玩,大马不算欧美发达国家,但大家的想法可供参考吧。之前都是我们去大马玩,会兑换马币现金,也会用卡支付;朋友过来带他们去体验了高铁,二维码支付,加油站自助售卖机的刷脸支付。反馈:很神奇,很厉害,好方便啊~问:那你们希望在大马跟中国一样普及手机支付吗?回答:不希望!因为我们隐私被侵犯和监控了。
很多人可能没去过美国,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玩的,用自己国家的现状来思考别的国家的问题。我可以先回答:不是排斥,而是根本不需要。美国有先进的信用体系与金融体系等等,反正具体我也说不上来,我只说普通人用信用卡就可以很好的生存了,为什么要用手机支付?你是打算每天给别人发红包还是每天要向同事朋友借钱?
国人总是觉得自己国家这样,别的国家也这样。中国可能满地小商小贩,所以大部分人必须要用现金或者手机支付,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可是美国完全不同,他们没有我们这样的小商小贩,沿街是有各种小店小铺,但是每家店铺都会有 Pose 机。反正我还没有遇到过说哪个店不能刷卡的。很多人觉得用手机不方便吗,干嘛要用卡。其实我很早就发现用手机才有真正的弊端,一旦手机没电,欲哭无泪,地铁坐不了,买东西支付不了,想干什么都不行。更别说现在疫情阶段,一旦手机没电,哪里都进不去。你会发现卡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卡片不大随身携带也不占地方,也不用担心有电没电。
为什么中国信用卡并不流行呢,很显然,很多店不能刷卡,跟别说小商小贩也没法刷卡。很多店可能偷税漏税,能阻止你刷卡就不让刷卡。而且国内的银行是大爷,一旦有了问题,你也不知道该找谁,打客服可能还一问三不知。老外不一样,一旦信用卡盗刷,打个电话告诉对方这个东西不是你刷的,钱就能要回来。而且国外刷信用卡有各种的活动,是真金白银的给你,不是国内那种可能刷了几十万积分可能只能换个卫生纸那种。
总的来说,需求决定市场。如果一个东西在某个地方真的有需求,自然会有市场。如果没有需求,你去硬推也白搭。再说一次,不是题主想的那样是排斥,是人家根本不需要好吧!
我出国之前也觉得国内扫码支付很方便,直到来到非洲大草原 & 玩了非洲其他 7-8 个土著村落之后…… 发现现金比扫码香多了好吗!各种餐馆商店超市,地铁公交买票,直接给钱交一下就行了。现金装进钱包里,都不用带实体卡出门,也不用手机联网,有手就行,滴一下人脸识别完事儿,还不用担心盗刷和丢卡(不过手机也要保护好,偷抢也挺多的)。
纸币肯定是会用的,中餐馆现金会打折,去欧洲玩有些小店还是愿意收纸币。但不同国家不一样,比如瑞典竟然很多店都不收纸币……
唯一的隐患就是贬值或者钱被偷了会很麻烦。
听说用以物易物的人更方便,钱包都不用掏,我还没体验过。
我个人觉得,国内流行扫码支付,是因为对于学生党来说,以前支付宝真的是 YYDS,很多支付习惯都是学生时期养成的,当时信用卡又被监管部门卡着不让进校园,导致很多人不了解信用卡。即使进了校园,至少我上大学的时候,进校园的信用卡绝大部分都是 0 额度的,用多少存多少这种奇葩操作。
我当时办过招行卡,中信卡,招行就是 0 额度存多少用多少,中信我记得是 1000 还是 5000,学费都交不了,买电脑也买不了,即使 5000,顶多买手机。我上大学的时候喜欢用支付宝,真方便,还有当时有个余额宝年化五点多,学生党一年也有一两百额外收入啊。
现在支付宝已经弃用了,偶尔信用卡微信活动满减会用微信,比如这两个月工行建行在微信支付打得白热化。日常都是用信用卡闪付,不用别的。过几天十一黄金周出门旅游,3 张免费机票(感谢中信南航白金),5 次免费机场接机(感谢中行送的 4 次,1 次是存款积分换的),十人次的机场高铁张贵宾等候室(感谢中信、中行、招行自由三张白金卡联合贡献),三晚希尔顿每晚 - 700(感谢招行自由白),我跟我老婆的新秀丽双肩包跟行李箱(再次感谢招行自由白),这些都是刷信用卡给的,账期还是 50 天,花呗是 30 天。然后除了活动的机票跟酒店必须在指定卡刷,其他我用中信白,因为这次旅行刷完好,好像要送我一台西门子吸尘器,,,以前为了在余额宝那点一两百利息蝇头小利放支付宝,用花呗,还是太年轻了。
这个话题经久不衰了。
但是很多人都跑题了,拿扫码支付对标信用卡。
这是完全错误的。
扫码支付对标的明明是 pos 机。
就算扫码支付,背后仍然需要银行卡支持,这个卡可以是储蓄卡但也可以是信用卡。
所以这个跟信用卡完全没有冲突。
1,为了建立信用卡、支票等支付体系,整个发达国家社会已经付出了极大的建立成本。
2,信用卡及支票整个体系上的利益体已经赚的盆满钵满,推行扫码支付会动很多人蛋糕。
3,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已经被信用卡的积分、返利、待遇 “宠坏了”,并不想尝试新支付体系。
4,非城市核心地区手机信号较弱,甚至没有。
5,信用卡盗刷了银行赔付,扫码支付盗刷了,总不可能是手机厂商赔付吧?
PS:发达国家并不是没有手机支付,各种手机 pay 很常见,只是扫码支付不常见。
为啥国外都要开始搞 esim 了,我们还要往手机里塞电话卡?
总有人是要赚这个卡钱的
没有很排斥吧。我们德国和美国的客户都表示很愿意用扫码支付啊,美国客户都五十多了。
不过就很奇怪,按理说他们外国人应该没法用支付宝扫码支付啊。但他们每次来,都用的很溜。
一、银行支持:
第三方支付需要资金支持,欧美发达国家很多私人银行,这决定了他们不会为了大众的便捷而去承担这个风险,而且他们本身也担心扫码支付会分走原本属于银行的利润。
二、信用卡体系完善
目前欧美主流移动支付以信用卡形式为主,西方这个体系发现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并且一直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导致没有更换系统的主观愿望。
三、个人隐私
国内支付软件从注册填写的一系列资料开始,我们在第三方平台面前就毫无秘密可言,欧美极其重视个人隐私,这一点是很多人无法接受的,更有甚者,他们基于对第三方平台的不信任,担心资金的风险,一旦平台出问题,个人利益就会受损。
四、基础设施建设
欧美虽然是发达国家,但其高福利的模式导致国家财政无力进行大规模基建,在互联网普及上,欧美是有滞后的。没有庞大的基站保障,移动支付也就无从谈起。
问题:为何扫码支付在中国流行,在发达国家被排斥?
原因是后发优势。或者反过来说,先发劣势。
举个例子。
发明了灯泡以后,爱迪生在纽约金融区建成历史上第一个商业发电站,1882 年 9 月 4 日,这个发电站开始给 82 户用户供电,这标志着人类电气时代的开始。随后爱迪生照明公司在纽约和美国其它城市建了一系列发电站,爱迪生认为以后电应该象水和煤气一样成为生活必需品。可是爱迪生的电站送出的是直流电。
后来爱迪生实验室来了一个学徒名叫尼古拉特斯拉,他试图说服爱迪生交流电比直流电更有前途。但爱迪生坚持认为直流电更具优势,其中一个不能说的原因是,他花了投资人很多钱建设直流电,已经没法回头了。特斯拉辞掉了爱迪生实验室的工作,在企业家西屋的资助下建设交流发电站,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西屋电气。交流电优势明显,西屋公司的交流发电站很快后来居上,爱迪生电力公司的新建发电站也不得不改用了交流电,此后世界各地的电网都采用交流电。但爱迪生公司最初在纽约建成的几个直流发电站保留了下来。
纽约的直流电网保留到什么时候呢?2007 年 11 月 14 日,爱迪生公司在纽约中城区的最后一个直流发电站停机,标志着直流供电正式退出历史。从 1882 到 2007,在世界上最早建成电网的地方,直流电坚持了共 125 年。
第二个例子。
1990 年代中期,VCD 影碟在中国兴起。此前中国市场上已经有 VHS 录像带,但没有普及。VCD 技术并不是中国人最先提出,但它的播放器成本低,碟片适合大批制作,在盗版挟裹下 VCD 迅速进入中国千家万户。反而欧美等发达地区因为 VHS 录像带市场过于成熟,并没有过渡到 VCD 技术。后来清晰度更高容量更大的 DVD 出现,欧美和中国一起进入 DVD 时代。
回过头来看扫码支付。
二维码技术最初不是诞生在中国,目的也不是为支付。中国在信用卡还没大规模普及的时候,智能手机已经普及,这时候开始推广二维码扫码支付,因为技术简单易用迅速占领了无现金支付这个市场,以至于现在一提起移动支付大家就默认为扫码支付。实际上扫码支付在中国同时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无现金支付,一个是移动支付。反观欧美发达国家从信用卡时代已经实现了无现金支付,那时候手机还没普及。进入智能手机年代,为了实现无卡支付,采用的技术是 nfc 闪付,把信用卡集成到手机里。
非要说扫码支付跟 nfc 支付哪个更方便,我倒是觉得差别不大,更多的是用户接受程度不同。一旦接受了一种模式,再改另一种模式会很困难,除非技术上有颠覆性变化。
如果说 nfc 需要终端设备带来额外成本,以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真有市场需要很快就会大批生产价格极低。实际情况是现有很多设备已经有 nfc 功能可是连商家都没注意到,更不用说客户。而美国目前也有 Venmo、PayPal、Zelle 等支持扫码支付,但大部分人还是习惯拿手机去碰一下 pos 机,总觉得那里才是完成支付的地方。
虽然扫码支付在美国不普及,其它扫码应用场景并不少。比如很多餐馆疫情期间推出了扫码点餐代替传统菜单。可口可乐触屏饮料机上会显示一个二维码,手机扫码就会有出现控制页面,选饮料、开、关都在手机上完成,全程手不用碰屏幕。
人家压根没有正视这种东西,这点东西会捣鼓不出来吗?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可以研究出来却推广不下去? 人家觉得不需要呗。
你喜欢吃的东西,你要去质疑别人为什么不喜欢吃这东西?你要让全国人民都吃上你觉得好吃的东西? 万一你喜欢吃的东西,别人看着就很恶心呢?
不要把你觉得好的东西强加在别人身上。东西好不好,可能不是客观原因,只是你的主观感受,夜郎自大罢了。
因为刷卡,准确说 tap on 碰一下,比打开手机相机对准扫码方便,优雅,快速太多了
不用输密码,卡不用取出钱包卡包,隔着卡包直接贴上去就好了,不用担心手机没电,被盗刷银行很慷慨替你补上损失(亲身经历)
如果想象不来多方便,就类比国内做公交地铁,完全一样,就 “滴” 一下就好了,不要小票的话我甚至花了多少钱都没感觉
你会问,怎么可能哪里都有 pos 机,不好意思,人家就是哪里都有 pos 机,我去人家家里取货,主人直接从客厅抽屉里拿出 pos 机
支付的下一个形态是手机 NFC 支付,纠结科技树上一级加点的优劣和合理性,老实说,意义不大。
硬要说,就是 “发达国家” 银行业发达得多,刷卡支付已经形成默认的习惯,且信用卡和消费习惯较为匹配;中国选择扫码支付而不是刷卡的原因,一是银行巨头拉胯被第三方互联网公司抢了风头,二是相对于 pos 机的高成本,二维码能切实惠及某些互联网人最爱说的“夫妻小店”。
然而刷卡和扫码其实在科技树上属于同一层级,它们导向共同的下一级就是手机 NFC。信用卡已经实现了卡片的 NFC 支付,伦敦公共交通甚至都可以直接刷信用卡坐了;而国内 NFC 的应用领域目前还局限在交通卡领域,主要的原因就是 pos 机天然支持 NFC,而一张打印出来的二维码可没这么先进。中国要继续发展 NFC,基础设施的投入还是免不了的,只是递延向后而已——除非研究出一种下一代的技术,把 NFC 这个科技点直接绕过去了。
NFC 能解决什么问题?只说一点,中国地铁站高峰期 80% 的进出站拥堵都是二维码引起的,在高人群聚集高并发需求的状况下,依赖网络的二维码可靠性还是不足。而解锁手机,打开 app,调出二维码这一系列动作,在 NFC 语境下都可以简化为移近手机,“滴”,完了。
这才是未来。
所以题目中问题的答案也相当简单:没有人会把资源投入到同一层级的加点上去,闲得嘛不是。刷卡已经相当成熟的国家,没有动力去硬凹出一个互联网巨头搞扫码支付;移动支付世界第一的中国,也没兴趣重新推动国民的银行卡消费习惯。就这么简单。
技术和设备不是壁垒,个人信息的安全可能是一个重要考量。
后发优势;
二维码在目前的支付手段中 确实拥有更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关于安全性 手机上生物识别方案确实远比密码保险; 而且摄像头具有指向性 这点很重要 不会被 “蹭”;
便捷性估计就不用我说了;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没有必要把简单问题想的太复杂,移动支付领域中国就是领先全球的存在。
扫码支付和 Apple Pay google pay 有什么区别吗?扫码还多了个扫码动作,Apple Pay 往上一贴就有了
我看高赞回答老是说落后,先进什么,那我来换个角度。
二维码扫码支付 大多数情况都是应用于线下支付,在国内取代现金以及刷卡,很多人光看到了技术的进步,却没有看到国情不同。
以漂亮国作为例子,假设有 A 州跟 B 州,A 州消费税 8%,B 州免税。现在线上消费基本都是用信用卡账单地,或者 实物商品收货地作为税率依据,线下是直接附加消费税等。用二维码代替,想象一下如果解决这个判定?
如果从商家生成二维码决定税率,一旦有商家进行 ip 代理,生成无税二维码,立马可以做到碾压同行的效果。毕竟我买同样的东西,你比别人便宜 8%。
如果从消费者端进行验证,技术角度上来讲,只有定位跟 ip 来判定,同样也存在欺诈风险。
漂亮国的二维码支付没有流行起来,恐怕就是使用二维码后监管太难是主要原因。
只要苛求商家让商家舍得投入,NFC 算啥,人脸识别支付不香么?连手机都不用带,带个脸就行。支付宝、微信早就有大量人脸识别支付了。为什么普及度不够心里没数么?
扫码支付的最大优点就是极强的拓展性,使得推广变得极其容易。一个自带处理能力的移动终端 + 移动网络 + 二维码 = 无限可能。
吹 NFC 的便利性的,无非是把所有担子都压在商家一方,只要商家不愿意了,或者体系和体系之间难以妥协了,这事就推广不下去。
国外刷卡也挺方便的,就机器贴一下自动扣款了,或者绑定手机也是贴一下就自动扣款,这种卡也可以直接用来坐车啥的,而且没有网络也能用,其实比起二维码付款还得打开手机更方便一丢丢,但都挺好
因为他们的信用卡体系已经足够完善,另外使用方便和隐私安全等通常是成反比的
主要是花钱没有概念,容易过度消费
前些年我国银行业开会时候我记得虎扑还是知乎曾经有个帖子转述说,大佬交流心得时候说,就是没想到会在支付端上栽跟头。
我国的银行卡支付场景是不如国外发达的。曾经我在英国时候还能 pay by card,回到国内有几年没钱了还要去提款机取现。
正因为国外这方面曾经的发达,才有了路径依赖,船大难掉头。也正因为我国这方面的不足,导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一家家门店做推广时候,直接避开了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少了很多阻力。
以前我也不理解,现在我理解了。
隐私问题,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买了什么,吃了什么,去了什么地方。
最后还要通过 AI 给我画个像。
对比一下日本的 paypay 经过 2 年疫情的迅速发展
和
瑞士 twint 这种垃圾
主要还是对面生产力落后加上旧均衡的粘性
我们小区门禁是可以用手机 NFC 一碰就开的
但是门口还要扫码出示核酸健康码
用过这两个之后,明显是 NFC 碰一下更快
不知道这个思路对于此问题有没有借鉴意义
看了一圈,觉得写的太复杂了,原因很简单:
就这四个,都是国外推动扫码支付的大山,其他理由都是废话,是人都想更舒服方便,不是被排斥,是真的上不了,想上也没条件上 。
因为巨额补贴。你想想当年支付宝微信给了多少红包。
我来吐槽一下,前几天第一次觉得扫码付款令我苦恼。
是这样的,那天中午家门开着,刚好一个和尚就上门来乞讨,我拒绝说身边没钱,那人直接拿出二维码说可以扫码支付,我不想惹麻烦想赶紧让他走,于是给了十元钱,边输数字他还边问给了多少,我说十元,他还嫌少。。那可是十元巨款啊
拿卡片感應比較快,拿手機掃不方便
我家以前开过烧烤店,那时候还没有扫码支付,POS 机需要去银行申请。好多年轻的顾客都要求刷卡,就去银行咨询了一下,申请非常麻烦,还得交不菲的押金。
想想还是嫌麻烦就算了,客户有的就直接微信转账了。
之后就有业务员来推荐支付宝的商家二维码,当时怎么谈的记不清了,反正给商家不少活动,就申请了,之后使用率就非常的高,想信用卡消费的就可以直接扫这个码支付了,很受欢迎。
我想说啥呢?咱们的银行太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了,没有竞争对手出现时他们就是大爷,你去办业务连个正经接待的人都没有,现在业务被抢了,又着急的也推出相关业务,有啥用啊,人们的习惯早都养成了,他们还能反超是咋的。
目前,欧洲 ING 银行已经支持二维码付款了,实现方法是直接在纸质账单上打印一个二维码,或者在银行 pos 机支付界面上显示二维码,手机扫码即可支付,欧洲也在改变。
因为发达国家带 NFC 的 POS 机都是中国制造的
抖个机灵,言归正传。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使用 POS 机刷信用卡消费的时候,银行会对商家收费,有的是固定每笔多少钱,有的是按消费金额的比例。
你是银行的话,你会愿意推广扫码支付吗?
这就是资本的力量。发达国家的这部分利益已经被银行业瓜分完了,银行已经形成了垄断。新兴的西方互联网资本无法在这个金融领域战胜银行,所以他们的支付方式推广不开。
发达国家信用卡普及率特别高,支付相对于扫码支付兴起前的中国已经非常方便了。
扫码支付也算是一种技术革新,技术革在原本相关技术落后的地方会更容易些,因为人们真的有很多痛点,所以会大力推广并且接受度更高。在原本相关技术非常完善的地方推广就比较困难,一来对于用户来说没有太大的改变,反而要接受新事物(对用户和商家都一样),另外一来有太多的利益在背后,原来收益较大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会轻易放弃已经到手的利益吗?
因为成本啊
扫码支付的效率实际上是低的。
尤其是在信号较弱的地方。即使国内再怎么基建狂魔,也不可能做到哪里都是 4G 满格 —
真实经历,我们学校宿舍园区门口有一条美食街,每天都人声鼎沸。这条美食街整体在地下,只有两端开口在地上,而且显然其中并没有室分基站。进去的话,5G 肯定不要想,4G 最多也就一两格,这是在人少的时候。
人多的时候,因为手机多,在一个几乎封闭的法拉第笼里互相干扰,所以很可能集体圈外。扫码看人品和手机,运气好的扫一次转十几秒圈就出来了,运气不好的可能只能付现金。苹果用户基本就是告别扫码了。
就问那些支持 NFC 支付的一个问题,手机加 NFC 要不要钱? 加二维码软件要不要钱?
中国扫码支付流行其实要感谢现在的总理
当年提出金融创新,放低金融牌照的下发门槛,依靠垄断地位四大行极其赚钱的手续费业务直接被干烂。
扫码支付银行和科技公司的博弈中,银行方迫于压力松了口。
后来科技公司得意忘形,用客户信息数据优势给全部客户发自己上市 IPO 消息的时候
铁拳又一拳糊他们脸上了
严格来说这已经是严重的操控市场经济犯罪了
蚂蚁金服的股东还能全身而退就离谱
扫码支付与好多国家法律相冲突,扫码支付会相互泄露隐私 是最不安全的支付方式
因为技术上落后的 QR Code,安全性、便利性都不比上更先进的 NFC 支付和其他信用支付手段,所以大多数 developed 国家里并不受欢迎。不过在某 developing 大国,由于信用卡支付不完善,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NFC 终端成本问题…… 当然对于有易于窃取个人信息的好处以及社会管控上得到的极大便利,所以无论民间还是官方,都比较受欢迎。
劣币驱逐良币而已
为什么会觉得扫码支付是什么了不起的发明。
首先美国也有移动支付,只不过表现形式是 Google Pay 和 Apple Pay。我在美国很久没用过现金和实体信用卡了,哪怕街边小摊贩,也都支持 Google Pay/Apple Pay。从消费者的角度,使用 Google Pay 和实体信用卡等价,可以享受 5% 返现或者攒点。很多信用卡还提供购买保护,90 天内损坏或者丢失都可以提供无条件退款。被盗刷只需要给银行打个电话,基本都有 zero liability 条款。
其次扫码支付也不是没有,venmo,zelle,PayPal 都有扫码支付功能。我是没见过几个人用,除了某些中餐馆支持 venmo,那是方便逃税…
最后使用 NFC tap to pay 的方便程度,一定大于扫码支付。每次打开 app 再点出摄像头手机都卡的不行,使用 Google Pay 只需要把手机解锁,然后靠近 pos 机。
扫码不一定是方便。而且这扫码的弊端很明显,就是导致人过度依赖手机而且泄露隐私。
扫码真的方便吗?我个人认为双击电源键呼出 nfc 直接一扣,支付成功。比这个付款码那个支付码,香多了。你就算用微信支付宝的快捷支付也得找到 APP 再长按吧?更别说大多数人其实连 APP 的快捷支付功能都不了解,别杠确实是这样。
那为什么中国 nfc 不普及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大众都没钱,这才是最可悲的。首先你的支付手段也没比别人便捷,也没别人有钱,直接双杀 (我是说平均水平)。欧美人买个苹果三星跟喝水一个简单,这边呢?我记得国内手机市场大多数是低端手机吧?有几个低端手机有 nfc 功能?可笑。
还有一点,微信支付宝扫码之所以没有 nfc 便利,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太臃肿。一个 APP 可以聊天,可以支付,可以点餐点外卖可以购物,甚至还可以看视频玩游戏。你觉得这是好事吗?这么多功能集中在一个 APP,你觉得你单用其中一个功能能有多快多便捷呢?典型的温水煮青蛙,很多笯菜还意识不到问题。
至于现金,欧美是有些场合需要现金,但是你知道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吗?你想想扫码把行程记录付款记录全透漏出去,没有一点隐私可言的感觉好吗?知道什么叫你法我笑吗?有时候不是因为你真正因为违法才会被开盒的,懂得都懂。只能说有些人就是奴性重,没得治。
像扫人脸支付就更不用说了。完全没有丝毫隐私可言。
我只能说各有优劣吧,你理解的所谓的方便有时候不一定是真的方便,而且这所谓的方便背后,你也会付出相应的代价。世间任何事物都在明处或暗处标好了价码。
apple pay:?
出行坐地铁渡轮火车打车公车,吃饭不管是路边摊还是五星级,买东西不管是 harrods 还是跳蚤市场,用 apple pay 就行了啊?
手机往上一按,都不用扫码…
本质还是中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
马斯克还说微信好呢,那是真的好。
幼儿园收疫苗费,家长代表在群里发个自己的码,大家都交齐了。
那几个吹 pos 机 nfc 的出来走两步说说这个钱在你们发达国家咋收?
扯那么多
难道不是欧美悠闲,时间大把抓,根本无需支付宝微信这种快节奏的玩意吗
咱们为啥一直在强调效率,快节奏,效率不够,加班硬凑,节奏不快,快捷支付这不就来了吗
欧美那边是慢生活慢生活慢生活
欧美追求的是怎样让生活更慢!
只有牛马才被鞭挞的兢兢业业,只有牛马才他妈用快捷支付,只有牛马才配快节奏
慢你妹
这个世界什么都是欧美的,快捷支付也是,汽车,轮船,飞机,你环顾一下你的周围,全都是欧美的
全都是欧美的
牛马们,全都是欧美的
欧美拥有你拥有的一切,欧美只会摒弃你,欧美只会掐死你
用快捷支付给自己长脸,笑死牛马一群
国内:你在国内,大街上走,如果突然没信号,你怎么想?马上打 10086/10000 给移动电信反应,过几天那个地方就不会再没信号了
加国:你在街上到处走,信号时而满格,时而两格,你见怪不怪了,随便找个无线网连上。这种网络推广二维码?怕是要全国瘫痪,前一阵 Rogers 全国停网,导致银行都不能工作,这事放国内得撸下来几个?
另外,这边也不是带卡出门,基本 apple pay 和谷歌 pay,手机一贴就行了
国内基本听不到信用卡盗刷吧?所以微信支付宝说盗刷了赔你多少多少,因为基本碰不到,他们也敢兜底。但是加国,这里盗刷算是常见的东西,被盗刷了告诉银行,那几笔不是你交易的就行了,就是如此简单,如果支付宝微信流程手续也搞如此简单,你们觉得他们多久会破产?
国内不愿意用信用卡,会选择二维码,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国内信用卡福利和二维码没区别
加国有些信用卡,分为返现卡和返点卡,返现卡不多解释,返点卡我详细说一说,就是你所有的消费,1 刀就是 1 点,积分永不消失,你的返点可以用在各种超市,飞机,电影院,苹果商店,数码等等等等,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你也可以用点去还信用卡欠款
其实我现在也挺排斥二维码的。
我看回答都在讲 NFC 如何如何方便。。。提主问的是为什么不用扫码。现金信用卡代表传统支付方式,而 NFC、扫码、扫脸这种都属于移动支付。都不是傻子哪种方便肯定用的人就多了
1. 参考女子做核酸被大白追求四个月闪婚这个新闻,放在发达国家这个大白可能被报警被调查不排除进监狱了。
2. 我个人也是觉得这个大白的工作是保不住了,但是没关系,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他收获了爱情和婚姻啊!没工作可以让老婆养。
3. 但还有一种皆大欢喜的可能,就是这名男子本来就是服刑人员做核酸义工或者网评义工编辑表演,如果假戏真做收获了爱情和婚姻,岂不是非常完美。
4. 哈哈哈哈哈哈哈嗝。
人生有什么卖萌卖货卖焦点请不要卖肾取卵买苹果具体关注胡锡进新浪微博。
因为 nfc 支付,apple pay,Google pay 更方便
扫码支付又慢又不容易被偷换码
?!请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如果希腊、葡萄牙、匈牙利等国被称为发达国家对一些人来说尚有争议的话,瑞典被称为 “发达国家” 肯定是没有争议的。瑞典在数年前已经是世界上首个实现全国范围无现金社会的国家,商家倾向于不接收现金。这边扫码支付是常态且被接受度很高,只是瑞典有自己本土的金融科技 APP:Swish(成立时间比蚂蚁金服 / 蚂蚁集团还早 2 年,但知乎用户们在国内生活,当然不知道国内的金融科技其实并不是首创的)。另外,瑞典也有欧美最大、估值最高的金融科技独角兽之一:Klarna(相当于欧美版的“支付宝”,业务遍布欧洲、美洲等数十个国家)。
我觉得扫码没有 apple pay 方便… 荷兰是可以扫码的,因为不方便所以没人用…
一天天问为什么,哪有这么多为什么!
你就说扫码支付爽不爽吧?而且扫码支付只是多了一个支付手段,不是只能、仅限于、必须、不得不扫码!没有人挡着你付现金,规模大点的银行卡、信用卡也没问题!
人家不用又没妨碍我们扫码支付便利性,你管人家用不用呢?
老有些人啥事都得跟别人(多为西方国家)看齐,甚至不管好坏不管是否有必要!还跑来各种平台问!问!问!
刷卡多好,卡不会没电,不会中勒索病毒,不会在刷完之后却突然连不上网,不会被别人打来电话打断现有进程。辣么多优点,我何必把这事儿交给 “万能的” 手机来干呢?
作为中国人不知道国外为什么排斥
这种应该问土生土长的外国人吧,评论里这些不土不洋的品种说的当个乐就行了
扫码很垃圾,很慢,很拖。信用卡也好,nfc 也好,都非常便捷。
不知道,反正我出门一个手机就完事了,其他的不用带,身份证,驾照,支付,全搞定
装 B 的太多了
你信用卡天生就多拿了张卡,而我可以不拿
你能不拿手机吗?我可以不拿卡
现金支付比你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
因为信用卡更安全。
为了实现弯道超车,国家对支付宝和微信开了绿灯,以中国银行的实力,怎么能让人吃掉这么一大块蛋糕。
我自打十来年前到澳洲就没怎么用过现金了。哪都能刷卡,而且可以用 paywave,就是国内的闪付,不用输密码,银行卡放机器头上点一下就行。那时候国内还没有扫码支付呢。
国内扫码支付的时候也觉得挺新鲜,但是感觉手机打开 APP 啥的还是太麻烦了。而且澳洲确实也没有,就继续银行卡 paywave 着,后来 apple pay.google pay 出来了就更方便了。手机拿出来往银行终端机上一拍。感觉比扫码快。
再后来终端机更普及了,农贸市场小摊贩都有一种叫 square 的不是银行,但是可以收款的终端机了。
反正我作为消费者体验是还不错的。
因为 apple pay 或者拿卡对着 pos 滴一下支付,真的很方便。反倒是在芬兰转机的时候,人家外国人用扫码枪扫 Alipay 扫了半天。
作为一个错过国内二维码支付发展浪潮的人,用惯了刷卡从来不觉得二维码哪里有优势……
一开始是不觉得不方便的,直到我有次回国,手机里没有国内的卡,没有手机号没有数据流量没有网,二维码打不开 / 扫不了,连 wifi 要输入手机号之后,我才觉得是真的麻烦
而且每次出去旅游买个香肠,小摊挂了个二维码,本身交易方式从商家给我香肠,我给商家付款这 2 个动作(可以同步完成)变成了:商家给我香肠——我扫商家二维码——我输入金额确认——我给商家看支付成功(有的商家不设置语音提示)
肯德基那种大的商店会有商用扫二维码的机器,我只要出示付款码就可以,而且付款码不需要联网,这应该才是正式的二维码支付场景吧?但是绝大多数小摊贩都是个人二维码,本身就是点对点交易,跟收现金没啥区别吧?交不交税那就更不知道了
看到这个扫码支付,想起了之前吹的新时代 “四大发明”。正好这次一次把所谓的“四大发明” 说一说。
1. 共享单车。
国内现状:共享单车,从一开始的补贴大战到现在高价骑行费,使用感又差。一旦停了补贴久没多少人骑了。
国外现状:比国内有更早的共享单车项目:
*2002 年,维也纳和科尔多瓦率先推出了 “自行车共享” 活动。
*2007 年巴黎推出超大规模 “自行车共享” 计划,投入使用的自行车数量超过 1 万辆。
*伦敦、巴塞罗那等城市都有类似项目。
*现在仅美国就有 120 多个单车共享的项目,这些共享单车每个月都要跑过几百万英里。
2. 高铁。
国内现状:疫情一来直接封控,很多人认为高铁挣一个亿乃是轻而易举,毕竟每天的客流量那么大,只卖票的钱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更何况还有租金、餐饮等额外的收入。事实上,我国大部分的高铁不仅挣不了一个亿,反而在持续亏损,原因无他,高铁的成本实在太高了,动辄成百上千亿,单靠 “微薄” 的票价根本收不回成本,所以高铁别说达到一个亿的“小目标”,就连收支平衡都很难做到。
国外现状:就说日本,高铁(新干线)、地铁能够自由换成,时刻精确到分,不用身份证,效率很高。拿大阪 - 京都举例:
3. 网络购物。
国内现状:拜疫情所赐,京东淘宝年利润下降,只有拼多多高速增长。但有没有想过,网上购物挤压了多少线下的生存空间?
国外现状:海淘的人都知道 “日亚”,国外不仅国内网络购物方便,海淘都比我们方便。而且线下退换货很方便,线上并没有压缩线下空间。
4.:扫码支付。(本题有关)
国内现状:就两个问题:1. 不会使用的问题。老人小孩出门没手机怎么处理?2. 信息泄漏。随便拿一个核酸码截图,上面就有你的个人信息。
更何况,扫码到底是方便了我们,还是直接给黄码红码更方便管理?这又涉及隐私权的问题,但无所谓,我们也没隐私…
国外现状:移动支付有各种 pay,还有信用卡。当然大部分人还是抵制,毕竟个人信息更重要。
所以这就是个取舍的问题。想发展移动支付只要个人让步 + 管理强制很容易。
知乎用户 不坠青云 发表 前一段时间杭州上城区搞了一个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就下了一个,抢了个 88 元红包, 用了一下。可以说非常难用~~。 1. 首先,须要把银行卡里面的钱转到数字人民币 app 上才能使用。很麻烦。 2. 所谓的支持线下 …
知乎用户 羽田空港通勤特急 发表 首先 DCEP 是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有国家信用背书,和银包里的 “中国人民很行” 纸票票是一样的本质。 总之,数字人民币是现金,而 wechat 支付宝里的余额或者提现等等的是银行卡里的钱。 看似都是手机 …
知乎用户 新京报贝壳财经 发表 主要两点原因: 1. 商户的收款码是有费率的(确切说是使用信用卡或花呗超过一定金额),个人收款码则没有,如果大家都用个人码,收单这块其实少了不少收入。 2. 个人码没法计税,因为不是企业的经营收入。 线下第 …
知乎用户 新京报贝壳财经 发表 主要两点原因: 1. 商户的收款码是有费率的(确切说是使用信用卡或花呗超过一定金额),个人收款码则没有,如果大家都用个人码,收单这块其实少了不少收入。 2. 个人码没法计税,因为不是企业的经营收入。 线下第 …
知乎用户 冷哲 发表 这都是啥奇怪的营销问题。 发达国家比中国更早进入无现金社会好吧? 不是只有用移动支付才能做到无现金。 发达国家很早就用支票 + 借记卡 / 信用卡实现了基本无现金。 对机构支付,就用借记卡 / 信用卡;对个人支付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