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西方贫富差距巨大,但年轻人总能悠闲自得,而中国年轻人会因许多莫名理由沮丧且抱怨?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靳伟​ 发表

如果你所谓的西方是欧洲国家的话,那不好意思,西方的贫富差距相比中国根本不算巨大。

前几年西南财大的调研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为 0.6 以上。看完西南财大和其他调研机构的计算方法对比,发现这个算法还是有所低估的。真实基尼系数应该还要更大。

借用数据帝

@chenqin

的关于基尼系数的一个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的基尼系数有不同的结果:
如果在统计局口径(几乎不包括前 1% 人口),基尼系数约为 0.47;
如果包含富人,但是没能包含那些最富有的人口(如 CFPS、CLDS 和截尾后的 CHFS),则基尼系数约为 0.55 到 0.6 之间;
如果不仅包含了富人,还包括了那些亿万富翁,包括那些人均收入达到了平均水平上百倍的人(如截尾前的 CHFS),那么中国的基尼系数会超过 0.6,达到 0.67。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2060598/answer/1219004168

韩国基尼系数大概是 0.32-0.36(不同年份),这样都被吐槽成内卷王者了。西欧一票国家大概都在 0.35 的样子。

所以你的提问根本不成立。

或者反过来问才更好:西方年轻人生活相对轻松是不是和他们的社会贫富差异较小有关?

知乎用户 卢路 发表

中国近年来基尼系数 一直在 0.45 以上,(在 2010 年国统局爆出是 0.481,西南财大 调查出是 0.62,然后就此引发了国统局和西南财大的长达数月的调查采样 争论) 而基尼系数是反应贫富差距的指标 ,基尼系数越大代表贫富差距越大 国内贫富差距其实比欧美大的,也比所谓的财阀横行的韩国 (大概 0.36 来着) 大,一般基尼系数超过 0.4 就非常危险了。在 21 世纪前 每年都会公布基尼系数的 所以国统局 这些年来 你都能看到 很少听到基尼系数这个玩意儿,而基尼系数 和 gdp,平均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一样 都是反应国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所以 加油吧!打工人!

知乎用户 李燃​ 发表

认为所谓 “西方国家” 有人穷的没裤裆的人,并不完全了解发达工业国的基本现状。请问:如果有个人去海滩晒太阳,他没穿裤子,你会觉得他是因为买不起吗?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在西方看到有人流浪街头,居无定所就认为他们是真的没地方住,那你这完全是在以自己的思维主观推定他人。

我举我以前生活过的新泽西为例。美国是发达工业国里面,人均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了,新泽西又是全美国人均收入差距最大的洲之一,所以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新泽西洲购买食品是免税的,失业的人每个月大约可以领取 1000 美元左右的食品券,这些食品券原来不是什么都能买,只能买超市里相对低档的食品,后来改革变成几乎什么都可以买;在主要人口聚居区,例如纽瓦克这种大城市,全部建有只要申请就可以免费入住的,装有热水、暖气、淋浴间的公寓,其数量超过登记失业的人口总数,也就是说,可以保证让任何居无定所,但想要找地方住的人住进去。如果你没有公民身份,或者不想住在政府制定的免费住所,政府仍然建有足够的临时避难所。临时避难所,只要现场登记,就可以免费住宿,洗澡,吃饭。除此以外,在很多固定的公共场所,如市政广场等地,有一日两次免费发放食品的地方。关于衣物,在大量街区均有免费捐赠衣物的捐赠箱,有人会定期回收,清洗,然后在固定地点发放。如果实在没衣服穿,又不想去领取,可以直接到捐赠箱里面拿。根据美国联邦法律规定,如果去急诊送医,医院不得拒绝治疗。只要登记失业,政府就会指定相关机构帮助你就业。这些还只是政府的官方帮助。宗教团体,慈善机构提供的服务和帮助,经常是数倍于政府。

这还只是美国的情况,据我所知,如日本、西欧诸国都基本上建立了比这些还要好很多的社会福利体系。所以认为,发达工业国有字面意义上的 “穷得没裤裆” 的人,这是不太符合实际情况的。的确有 “没裤裆” 的人,但这些人是“主动贫困者”,即自主选择被社会边缘化,或有自我毁灭倾向的人(吸毒、酗酒等)。

所以,很多个案的情况,这个逻辑是反过来的,并不是穷的没裤裆,仍然悠闲自得,而是因为悠闲自得,所以最后穷的没裤裆了(如:拒绝援助,拒绝工作,自我毁灭等)。

中国青年,既得不到足够的社会保障,又不想自甘堕落,当然会抱怨,而相对发达国家而言,中国人均可获得的社会资源很少,分配又不是很公平,分配的结果差异很大,努力很多收获却收获不明显,当然就比较丧。

只有科技优势地位足够高,工业化水平达到足够程度,人均可支配资源足够多,分配方式足够公平,中国人所面临的情况才和你这里所谓的 “西方人” 有可比性。

*******************************************

简要回应一下底下的一些评论:

1)原始评论,我使用了 “主动贫困者” 这个词,没有加引号,这里我加上了引号。这里我想说的不是字面意义的主动变得贫困,而是想说他们是拒绝社会福利而导致的 “没有裤子穿” 的现状。他们最开始陷入贫困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有些人是遭遇了不幸,有些人是出了心理问题,有些人纯粹是价值观决定的,社会的复杂性导致我根本不可能把所有情况都枚举出来,所以这里简单粗暴地说“主动贫困”,表达不够准确,我表示道歉。但我最开始就不是在讨论人们为什么会陷入贫困,而是解释并不是没有社会救助,而是被救助的人主动拒绝。

另外,“主动贫困” 这个词不是我发明的,我只是借用了先前研究的说法,可能用的不够准确。

2)我在硕士阶段研究过贫困问题,但是之后就没有了,所以水平确实有限,感谢批评指正。

3)我并不反对福利社会,但我要指出的是:简单地认为发达的工业国家的贫困问题是因为其制度上没有采取对贫困人口进行救助是不符合事实的;拿中国和发达工业国做对比是不合理的,因为人均可支配资源的差异是过于巨大的;同时,如果简单地认为仅仅靠经济上的,资源分配上的调整就彻底解决贫困问题是不现实的。正如部分评论所指出的那样,陷入贫困并拒绝救助的人,其陷入贫困的原因和拒绝救助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是单单靠安排了相应制度和机构就能够彻底解决。我是研究行为科学的,所以更加清楚,将人类个体当做 “纯粹理性” 的假设是不符合现实的。这正是,社会救助工作需要根据被救助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除了金钱、物质以外的,包括精神支持,情感关怀等等很多投入才可以。

4)最后,我只能表示,作为一个人,不可能保证说的每一句话都完美达意。如果对每一句回答都进行苛责,那就没人能回答你的问题了。所以,希望评论者了解回答者的善意和局限性,尽量不要人身攻击。

………………………………

居然还有人不依不饶吹毛求疵,那我只好最后补充一条解释——我从来没有认为,更没有说过:只有西方发达工业国家存在 “拒绝救助” 或者 “主动贫困” 的问题;也没有说过任何国家的福利制度是完美的。相反,我说的就是:发达工业国仍然解决不了贫困问题,其原因并不是这些国家没有对陷入贫困的人口采取救助和提供保障,这一问题是相当复杂的。对那些还没有听过的朋友,我强烈推荐一席讲座里面的“張潇:他就像一个邻居,只不过没有房子”。

只有当我们了解了发达工业国具体采取了什么措施,提供了什么样的保障和救助,为什么依然没有解决个别人的贫困问题,我们才能更好地在中国避免重蹈覆辙。像题主或者某些评论那样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不停扭曲,抬杠,否认事实,这样只是浪费时间和我们的才智而已。完全不宜于问题的解决。

我不是研究贫困问题的,我只是非常关心。但是,不会再继续在这里浪费时间了。

……………………

感谢继续有朋友对此回答进行评论,对于有益的,可以从专业角度进行讨论的问题,我再回复一些:

有些朋友评论说:那发达工业国家,即使提供了救助,流浪汉仍然住在街头,是不是说明救助站的条件还不如街头?

这个说法也对,也不对。

前面这样的推论,其实是一个接受 “马斯洛需求理论” 作为前提的推论,即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要先满足了物质条件才会开始更高层面的追求。

“马斯洛需求理论”从社会总体上来讲,或许有一定的道理。但用在微观个体上来看,其实是不准确的。历史上典型的 “犬儒学派” 哲学家,伊斯兰教的 “苏菲派”,印度教苦行僧人,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 等等。人类著名的思想流派中,这种降低物质需求到不能满足温饱的程度,甚至居无定所,头顶无片瓦遮日的,来追求身心自由的,大有人在。

所以,从物质条件上来讲,我个人认为从什么角度看,都不能说救助站不如街头 (虽然街头要饭的话赚钱比较多)。但从精神上来看,或许是这样。比如,有些人可能觉得流浪街头表达了一种态度,一种对现代文明的蔑视、嘲讽。街头显然具有更好地表达这种态度的条件。即使没有这种态度的问题,能够看到跟多有意思的人,接触到有意思的事情,这些都是远离商业中心的救助站所不能提供的条件。

拒绝救助,选择流落街头,这些个案本身就说明 “马斯洛需求理论” 其本身,在应用到个体的时候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其具体的边界条件有待进一步地研究和发觉。当然,因为马斯洛的理论,实际上很大程度上缺少可实证性,在微观层面有不是很严谨,所以几乎已经被实证研究所抛弃了,只是社会上,当大家讨论这种问题的时候,实际上受到了这种理论及其假说的影响。比如,“如果一个人宁可流浪街头,说明救助站的条件不如街头”这样的推论。

……………………

补充一个有趣的事情:

我给上智大学的学生上过一门课,但是我并没有亲自看到此事,只是听他们学生讲的。

上智大学门口,都心很繁华的四谷站附近,有一个流浪汉。他每天是打车来门口要饭的。

在日本生活过的人应该都知道日本的出租车是很贵的,价格比巴黎和纽约还要贵一些。以前日本经济泡沫的时候,打车的人很多,但现在经济不景气,连年收 1 千万日元(60 多万人民币左右)的人都不会轻易打车。你可以自己想象,日本所谓的流浪汉,物质方面是不是毫无保障的。所谓的,穷到” 没裤裆 “,究竟是不是真的因为没有保障支持导致的?

这位流浪汉几年前去世了,所以我去讲课的时间,他已经不在了。但是据说他去世的事情,在上智还是引起了一定的反响的,很多人参与了纪念活动。

知乎用户 离开海的蛤蟆 发表

可能是因为没人要求他们 20 多岁就要买房买车。

没人要求他们 20 多岁就要背 LV,Hermes。

没人要求他们 20 多岁就要开 BMW x5,AUDI Q7,甚至兰博基尼,法拉利。

没人要求他们 20 多岁就往脸上糊 La mer,Sisley,神仙水,小棕瓶。

没人要求他们腿必须细成筷子,皮肤必须像日光灯。正常一点就是壮,就是粗。就是黑,就是村。

没人要求他们必须这么穿,这么搭。穿这个就是 low,穿这个就是恶心。

没人要求他们 30 好几 40 多岁还得看起来像个少女、少年。正常的 40 多岁中年人长了几条皱纹,皮肤有些下垂就是残了,岁月杀猪了。

没人要求他们学门外语必须说的和以这门语言为母语的人一样标准,一个发音不对,一个语法弄错,能被网上嘲笑 20 年。

没人要求他们数学必须比李雷好,英语必须比韩梅梅好。挣得必须比老马多,车必须比老王好,房子必须比老刘大。

他们也没有天天要求自己国家动画必须拍的比日本好。电影必须比好莱坞、韩国好。他们没天天气的茶不思饭不想的要求自己国家要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做到全世界第一,否则就是垃圾。德国人不在网上问为什么我们动画产业不如日本。荷兰人不在网上问为什么我们电影都拍不过宝莱坞。美国人看橄榄球看棒球看的很开心,没工夫去网上问为什么美国如此发达,踢足球还踢不过智利巴西阿根廷。

中国人,不是在被逼就是在逼别人,逼自己。没人要求他 20 岁就得开什么车、背什么包,他自己也得逼自己。中国人不是被拿来被别人比较,就是拿别人来比来比去。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国家、人家老外、那谁谁他老婆 / 老公。。。

大环境是个问题,可多少人真的放下了自己的虚荣心? 让自己停止去和别人比较,轻松的活着,轻松的做好自己? 多少喊着长大不在逼迫自己孩子的 80、90 后现在用着同样的语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pua 着自己的孩子?

多少 20 多年轻人一边跑到网上问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累,一边刷着信用卡,透支着花呗买潮牌、奢侈品、电子产品?

都说买房压力大,有房子就没压力了吗?好好去问问,有了房子就逃的开别人老公 / 老婆,那谁谁谁都开什么车,住别墅,多少多少斤,多么白,去哪旅游消费,升到了什么职务定律了吗?

在网上一群人反抗这个、反抗那个,回到了现实里比西方人更夸张的消费观、价值观立刻展现的淋漓尽致。西方人都纳闷我们给 40、50 多岁贵妇设计的服装、背包怎么那么招中国 20 多岁女人喜欢? 我们国家一堆老头子开的车,怎么中国男孩子 20 岁就想拥有一量?

瘦成了闪电,排骨还要减肥。白成了聚光灯,还要打针。30、40 了还得长得像个少女 / 男。被家长 pua 了半辈子还要 pua 孩子。烦家长天天跟自己提别人家孩子,转脸上网就是看看别人国家 xxx。。。

大环境、传统、舶来文化、家长要求、伴侣要求、虚荣心。。。比中国人幸福指数高的国家,不一定比中国人过的好。比中国人轻松的外国人不一定都比中国人挣得多。只不过要比就比最好的。。。否则就是不上进,不争气。

知乎用户 有趣的 Zlando 发表

没有想过能超过 1000 赞,这是我来知乎一年获赞最多的一次,谢谢各位。三更可能也是最后一更。

在国内,是极容易将精神和物质联系在一起的,毕竟我们接受的就是唯物主义。吃不上饭的时候,又怎么悠闲自得。

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人是吃得上饭,穿得上衣的,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丧和抱怨?

事实上,在我大学毕业后的很多年里,因为工作的原因,带着中国的企业家去过很多地方。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是巴西。我在巴西有 2 个朋友,他们是我在第一次去圣保罗工作的时候认识的。

他们那时候 20 岁,在我眼里已经 30 多岁了。我那时候 24 岁,在他们眼里才 16 岁,这就是中西方判断年龄常有的笑话。他们做着一份收入并不高的工作,生活在一个并不富裕和安全的城市。但是他们喜欢足球,时刻说要去哪哪哪看看,去学习。临走的时候,还给我送了一套足球球服和一个不是很贵但很精致的项链。

3 年前,他们两个给我发信息,说他们要失业了,想让我给他们的 boss 说一声(因为理论上我们是他们公司的客户),当然最后他们还是失业了。上个月,我看他们在脸书上的信息,都结婚了,其中一人还有孩子了。偶尔我们还会聊聊天,他们都不属于有车有房一族。

其实这个话题是个很复杂的话题,我只是将我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告诉大家,供大家参考和讨论。国内发展太快了,快的可能无法停下来。马爸爸说阿里巴巴倒下了就有 3000 万人失业,我们的经济发展又何尝不是这样,已经停不下来了。所以地铁扰民也好,一切乱象也好,大家说都可能源于此。

但是我不觉得很多问题会随着时间自发的解决了,就如同小时候问父母,父母总是说长大了就知道了,很多事情长大了还是不知道。还有很多人因为未知而遭受了很多不好的事情。似乎今天存在的很多问题 5 年前依然有,10 年前依然也有。

所以请大家不要再告诉我 10 年后这事就不见了,现在不解决,未来只会越来越多。

我的 2020 年很糟,但我依然悠闲自得,不丧但抱怨。


200 赞了,二更一下。

评论区的个别朋友真的是不看问题,我仔细审视我的回答好几遍,可能触碰到个别朋友神经的就是那句 “德国的低保 1350 欧以及公立游泳池 4 欧一次”,这些是事实,也是为了向大家阐述在德国社会不需要太多金钱就可以有一份体面的生活,然后为什么相比之下会悠闲自得。

然后就引来几位朋友的狂怼,个别朋友还说我是国外生活的失败者,发起了人身攻击。

国内有部分朋友总有一种理论,几乎是万能的。我给他说地铁扰民,没日没夜修,他说这是发展过程,不可避免。我给他说监管不力,社会问题频发,他说这是发展过程,不可避免。我说鼓励错峰年假,他说 14 亿人没有办法。(举例而已)

我们说的完全不是同一个问题。遇到问题我们就讨论解决的办法。地铁扰民就规定好建设时间并严格执行,电动车逆行就制定方案防止交通事故,今年因为经济不好收入艰难的人不在少数,怎么关注和帮助一下?财政预算是用来修地铁还是花在别的地方,这是不是可以论证、讨论和民意调查。这些社会进步的步骤和过程你都忽略了,我们国家怎样进步?

年轻人丧和抱怨这不是个例,它就是事实,就算只有 2%,1%,也是需要关注的对象和社会现象。

最后最后说一次,丧和抱怨就是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不可期。


因为工作原因,常年出国。后来干脆辞职在德国留学去了,我曾经在澳洲也游学过一段时间,就我的经历和感悟,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觉得比较不同的国家,可以从一些细节去比较。刚去德国的时候,经常会怀念国内丰富的餐饮和食物,以及生活的便利。晚上 11 点都有人可以外卖宵夜到家中,凌晨 3 点都能找到代驾。我也有一些朋友经常发这样的朋友圈来表示 “对祖国的赞美”。

在德国的确没有太多食物可供选择,土豆、类似饺子一样的 Maltausch、猪排饼,几乎就这些,亚洲超市里种类繁多,但价格居高不下。所以后来渐渐地习惯了早上和中午就是一个面包加咖啡,(德国社会一般午休时间很短,45 分钟)下午简单地做饭,反而发现自己轻松不少。我常想,德国人能出这么多著名的哲学家,和生活物质上的 “贫瘠” 是有关联的。

相对来说,德国的生活一点儿也不方便,网购要等 3-4 天,还要自己亲自去取;吃饭也不方便,要专门坐车或开车去好远的地方,要不就自己在家做,来来回回就那些食材;又或者是一到晚上或者周末,城市就成了一个 “dead city”,只能在家待着或者出去郊游、爬山。

渐渐地,你会喜欢宁静的生活,希望思考和谈论一些爱好和精神层面的东西。我在德国和我女朋友 2 个人一个月的生活费是 550 欧,完全足够。我们的娱乐活动就是周末去爬山,周五晚上参加中国同学组织的狼人杀活动,偶尔去酒吧喝一下 2.8 欧的啤酒。

我在德国半年社交认识的朋友比我在北京 6 年还多。

德国的低保户能够拿到大概 1350 欧左右的补助,德国的公立游泳馆 4 欧一人一次,环境可以赶上国内的五星级酒店,所以你想想在德国一个年轻人要有一份体面的生活多少钱就足够?西方社会也有很多我无法理解的人,有健壮如牛的乞丐,有冬天也坚持光着脚丫上街的人,有为数众多的素食主义者,还有一堆人天天不厌其烦在大街上宣传环保和不要虐待动物。但是很多东西和钱本身是没有关系的。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丰满本身就不冲突。那些光着脚丫上街的人,我也很好奇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做。

有时候想想,可能是我们少见多怪了。社会中的人本来就不用尽数一样,或者我们本就不一样,只是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而回国之后,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整个社会都在告诉你要消费、要集体主义、要搞钱,找不到工作的人大体是你不够努力,成功学大师告诉你他 3 年就挣了一个亿,英语 21 天就可以开口说话。

家附近的地铁总是没日没夜的修,平时 8 点到晚上 22 点也在修,周六修,周末修,吵得你睡不着觉。投诉也没人管,后来一个当地哥哥说政府要效率要政绩,中国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就是少数人每日每夜的牺牲吧。

我现在的感觉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生活要这么方便?吃饭有人送,寄快递有人上门,一个手机搞定一切,而我们节省下来的时间在干嘛?真的如同所有 app 一开始宣传的那样吗?我们是不是在刷娱乐软件,在焦虑,在浪费时间,在抱怨。

抖音的 slogan 是:记录美好生活。真实记录的美好生活是没人看的。

总结如下:悠闲自得的状态更多取决于精神层面的富足,而抱怨和丧更多是对社会现状和物质条件的不满。社会病了,病的不轻,要不就是我病了。

知乎用户 kv ler 发表

因为西方穷人是相对穷,我们穷人是真穷。

国际上通常说的贫困线,实际上是一条社会救济线,是社会对低于一定生活水平家庭进行补助和救济的标准,这是一个人为划定的相对和动态的标准。国际常见的贫困线(包括香港),**是低于收入中位线的一半,低于这个标准的都算贫穷人口。**换句话说,越发达的国家被认定的 “贫穷” 人口越多,消灭贫穷或者减少 “贫困” 人口,按照西方观点都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以 X 国(保命)为例:X 国的贫困标准线,为人均收入的 53%。

这个标准比世界通用的 50% 还高。2016 年 X 国贫困人口标准是:

①一人生活,家庭年收入低于 12228 美元(81222 人民币);

②两人生活,家庭年收入低于 15669 美元(104078);

③三口之家,家庭年收入低于 19105 美元(126900 人民币);

④四口之家,家庭年收入低于 24563 美元(163154 人民币)。

我们 2020 年标准是 4000 / 年。你够上人贫困标准了吗?

知乎用户 猎魔杀手勃洛特 发表

因为失败学已经传遍了美国

而且美国人比较有创意,把大麻 “合法化” 了。

美国的底层人民的娱乐不受限制,可以玩各种游戏(分级制),去各种场所(赌博、红灯区在很多州合法),吃各种药物(大麻已经提过了)。

政府三不管,他们也就怡然自得

不需要被奇怪的眼光打量,也不需要从小就被教育人生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读书 + 工作

不过代价就是,他们被新冠感染死的比较早就是了。

由此可见,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不是人类的天堂。人类只是建设了一个又一个牢笼,把自己锁起来而已。

并且编织了一个又一个的童话(比如家庭或者自由),让自己锁的开心。

知乎用户 hao hao 发表

我们把中国 14 亿人和西方极乐漂亮国 3.2 亿人的收入看做是两坨数据,要比较,就要比较这两坨数据中最具代表性的那部分。

在统计学上,在随机选取的数据中找到众数,代表性也许是最强的。众数也就是一坨数据中,出现几率最大的那一个。

但是众数收入的统计工作量十分大,还无法体现全局,所以一般我们用平均数。由于收入并不是标准的正态分布,中位数和平均数依然存在较大差值,中位数也许更具比较意义。

中国 2019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为 2210 元 / 月。

2019 年,美国家庭平均人口数大约为 2.5 人,家庭中位数收入为 68703 美元 / 年,折算下来人均收入中位数大约在 27480 美元 / 年上下,美国的可支配收入,大约为收入的 80%-90%,我们取 85%,算下来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为 23358 美元 / 年,折算成人民币约为 15793 元 / 月。

所以,我们大概得出结论,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是中国的 7 倍。

这是按年平均汇率计算的结论,如果我们按照鬼扯购买力平价计算,这个差距可以缩小至 3.7 倍。

哦,当然,这是人均中位数,把没有收入的老人孩子也算进去了。所以并不等于非农就业者的中位数,也就是说您如果就业了,有极大的几率超过这个水平。

这就是现状,收入差距十分明显。一个工作强度略低于你,收入是你 7 倍以上的年轻人,有很大几率比你悠闲自得这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这是收入,但低收入就一定焦虑吗?不一定吧?据说尼泊尔人就很幸福呀?

显然,中国还有特殊的国情!

在中国,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住房是极其昂贵的,这其中复杂的经济原理和政策因素我们不去分析。

但奇怪的是,2019 年,我们的城镇住房的拥有率居然高达 96%!很可能是世界上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这个数据是央行发布的。也就是说按照数据来看,中国其实基本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不用怀疑这个数据,如果您去过 3 个以上中国的 3-4 线城市,3 个以上中国县城,就可以轻易的得出结论,中国的住房不是绝对数量不够!而是空间分布上的扭曲!住房与产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错配。

下图为辽宁阜新,像这样级别的四线城市,基本上都有如此规模的住房基建。

产业和住宅最失衡的恐怕就是深圳了,深圳是中国中高端制造业发展最好的城市之一,拿电子信息产业来说,其产值占全国的 1/6,全球的 1/10。然而深圳对住房的供给是十分吝啬的,直到今天,深圳常住人口中依然有 800 多万人没有自己的住房,可以预见的未来,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恐怕再也不能在深圳拥有自己的住房了。2019 年 10 月,深圳的住房自有率仅仅有 23.7%,这个数据是贝壳发布的。

绝大部分生活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外地无房年轻人,极可能这辈子也不能在工作地拥有自己的住房了。

原因就是住房用地供应的不足。那么大城市的住房用地哪去了?

中国自 2001 年入世之后,城市近郊的区域开始被成片的开发成为工业产业园区,城市中心也建成规模庞大的商业配套。于是,产业开始集聚。由此形成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仓储,物流,这些家伙们占地可是很猛的。我只放几个局部的图,全中国像这样的工商业区,数不胜数。

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循环。越缺住宅用地的城市,越舍得给工业,商业批地,工商业越集聚,人口也随之集聚,住宅用地就越紧缺。

为了保证 14 亿人口的粮食安全,我国的耕地是有 18 亿亩红线的,所以即便是特大中心城市,土地资源也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我们面临的这个问题,是十分现实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世界工厂,制造业大国,这是必须承受之重。

所以,我们 2001 年以后开发的住宅小区,以高层住宅,高容积率产品为主。记住这个结论,一会儿会用到。

漂亮国和我们的情况有很大不同,他们没有如此庞大的制造业,也不需要有,一座没什么特色产业的城镇,就业岗位也许就是这些,店员,销售,卡车司机,搬运工,房产中介,公务员与警察。

所以他们大城市的郊区一般是这样的。

……

壕无人性

以上的,都是中产以上家庭的住房,绿化良好,安静,治安好,容积率低,社区基础设施完备,没有公共交通!也记住这个结论。

以上该列数据也列了,该分析也分析了,该做题家答题了。

答:中国住宅由于产业和土地供给特点,较为集中,容积率大,密度高,由于财富积累时间较短,城市发展迅速,贫富混居现象普遍存在。由于迅速的城市化,中国城乡二元社会逐步被打破,各收入阶层的人充分交流,作为年轻人,日常生活中遇到有钱人的几率很高,产生焦虑情绪很正常。

美国住宅由于产业和土地供给特点,十分分散,密度低,这就为按照收入聚居提供有利条件。事实上,美国社区有着极其明显的分界线,形成高收入社区,中产社区,低收入社区,市中心流浪汉聚居区。这些区域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甚至富人只去富人去的超市,穷人只去穷人去的超市,富人只读富人学校,穷人只读穷人学校。灯塔国实现了一个国家,四个平行世界。作为年轻人,生活半径内遇到的人,基本都是收入差不多的,自然悠闲自得。

这是美国的流浪汉聚集区

下面是美国低收入社区

下面是美国中产社区

下面是美国富人区

以上四个世界均在洛杉矶。

打破这种平衡,只需要让三四个有色穷人住进白人富人区,我用人格保证,一定会鸡飞狗跳,人仰马翻的……

知乎用户 醒后沉默群 发表

资本操控的社会,无论中外,底层失去了上升可能性。就会躺平。。。。

反正也买不起名校学区房。反正也上不起好学校。反正学历进不了大公司。反正 35 岁收入就不容易增长了。反正 45 岁就失业了。

既然这样,自己都活不下去了,就把钱花在个人爱好上,就赶紧丁克,赶紧该吃吃该喝喝。什么人口下降。什么不懂奋斗。什么没情商。什么延迟幸福。什么福报。

你们爱谁信谁信。反正。。。。我已经躺平了。我这辈子最大能操控的就是,在已经知道既定结果的前提下,找个不用加班的地方躺平。

ps 之前写过一篇帖子,为什么很多人 2014 年之前买得起房。2014 年之后买不起房。我之前也是奋斗狗。痴长几岁。经历了奋斗加班通宵买房升职加薪,降薪,换混吃等死岗位。也写过关于失业降薪换工作的帖子。

这个经历,最后的结论就是。。。。与其努力做两个人的活,领 1.5 份工资。。。。不如找个国企,做 0.3 份活,领 0.6 份工资。一切都要看投入产出比。

很多狗币劝你努力的。。。。这个事情,自己智力一定要过关。当你都经历了,你会发现,其实不加班 + 低薪 = 很好。

知乎用户 Sherry 姐说​ 发表

在美国欧洲生活了十几年的人告诉你,西方富人的小孩从小就被尊重个人爱好,长大成人以后有良好的经济地位又有自己的爱好,为啥要抱怨?西方真穷人穷的没裤裆的都在街上成群流浪呢,一般早已神神叨叨精神恍惚,哪有心情抱怨?对他们来说活着有吃的就已经知足了。

题主应该说的是掐头去尾的大多数中产阶级的人。中国年轻人为什么焦虑?一是因为从小就被迫处于一个竞争环境中。我还记得我小学一年级第一批少先队员没选上晚上还哭鼻子,谁知道后来大家都能入选少先队员… 老师可没告诉我们,都是吓唬我们说人数有限……

美国呢?我当年在美国读大学的时候去北卡罗莱纳村支教。我的天,你们见过都初中了算 20 以内加减法需要掰手指吗?!还有告诉我手指不够了能不能用脚趾的!

我当时都快晕过去了,而美国老师呢?笑眯眯的鼓励那个最后用脚趾算完数的孩子 Good Job, 奖励了一朵小红花。有竞争吗?没有竞争,人人平等,并且鼓励式教育,你不管做啥都是最棒的… 所以这些小孩长大也不会体会到在竞争中可能被遗弃的恐惧。

二是资源。西方毕竟地大人稀,所以显得资源充足。他们从小到大都不会知道为啥要抢,所以你看他们有序排队,上公交上地铁也不会抢。而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韭菜一波一波的,但工作机会就那么点儿,年轻人就会感到压力,为啥啊?你不好好做劳动市场上有的是能力相当的人。

最后想说,这都是根据环境的改变而可以改变的。比如,我的一个美国朋友,自从定居北京以后,上个地铁门一开哧溜一下不见人影了,等我反应过来他已经抢好了远方的一个座位微笑着向我招手呢….

所以,这些都是环境使然。当西方也变得资源相对紧缺的时候,我想年轻人大概率上也不会像现在这般悠闲自得。

————————————————————

不知不觉已经一百多赞了,非常感谢大家的喜欢,也顺便来二更说明一下。

提及看到美国孩子扣脚趾算数这个经历只是为了举例说明美国的鼓励式教育。要声明的是扣脚趾算数这种行为极为少数,也并不是所有美国小孩儿的算数行为。而且很遗憾的现实是,这些小孩儿大概率上也进不了藤校,除非体育艺术方面有特长。美国的大学考试除了统一的 SAT 考试,可以理解为高考吧,最重要的是个人的一个申请简历,写一些平时的课外兴趣啊,打工经历啊,个人的一些梦想啊等等,也就是综合评测学生除了学习成绩以外的各项经历。所以这个孩子如果单单成绩差一点儿,也不需要万念俱灰,因为多维度的一个评判机制,可以让他在别的方面想办法为自己的简历加分,所以在心理上也就相对轻松了,但并不说明他是个聪明的小孩儿。

其次,问我为什么只提了两点而不提及社保,人均素质,教育等这些方面的问题的,我想问,难道这是在写博士毕业论文?没提不代表不懂,想看这些方面的回答的朋友可以参考其它答主的优秀答案。每个答主也只是分享自己的几个观点,需要面面具到才能回答问题那就没人回答问题了。

最后,希望大家多发表对事件本身的观点,但不要上升到人身攻击~毕竟,我们都是不用扣脚趾就能算数的高情商的聪明人,对不?

知乎用户 Tomo 发表

感觉主要是三个原因。

一个是最直接和最根本的原因:

因为福利制度的水平不一样,西方国家里很多都是高福利国家,所以西方底层的生活水平下限比现在的我们高不少(这点参考各地低保和脱贫标准就能了解了)。

而国内先进与落后的地区发展过于不均衡(不只是贫富阶层差距,不同地区间差距也大),网络打破的隔阂,也无处不在地刺激神经,继而带来了难以扭转的价值观单一和大规模内卷。

在国内,让人沮丧抱怨的所谓 “许多莫名理由”,大多数时候都能归结到一个“穷” 字。

毕竟绝大多数国内普通年轻人可没法像后浪那样有 “选择的权利”,不努力就只能回家继承家业。

另一个原因则是国家发展阶段的不同,中国总体仍处在国家的上升期,是名副其实的发展中国家,所以很多年轻人还感觉自己 “可以抢救一下”,可以去挣更多的钱,甚至跃升阶级。

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不少财阀、各行业的世家已经好几代了,还有各种传统贵族,大部分普通年轻人一懂事就知道自己这辈子基本不可能成为这种 “上等人”,同时生活还能基本过得去,自然也就躺平了。

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要生活过得去,眼睛就不可能一切向钱看,谁都有个梦想,但不是所有人都想当 “人上人”。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基于以上两点的,也就是西方相对中国来说,商业娱乐文化要远远更发达和开放,艺术普及度也更高,所以很大程度上,西方的年轻人可以更好地在 “美丽新世界” 自娱自乐,缓解现实中的各种压力。

知乎用户 不自由而无用的人 发表

建议核算生活压力的时候别引入工资、汇率,直接用每工作一小时能换多少食物原材料、成品食物、平米 / 日租房……

当然你这么做了以后,入关学就会神奇的站出来开始各种解释了。

知乎用户 海雨天风 发表

宁做流浪猫,不做拉磨驴。

桃花庵歌

[明] 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知乎用户 望云山景 发表

大家都很聪明,哪怕只是下意识的选择。

前四十年疯狂的财富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大规模阶级流动,让很多人习惯性的认为这是全世界的常态。

如果你身处其中,面对如此剧变,自然而然的就会焦虑,因为达不到预期目标就意味着相对地位的下坠。

而西方是个稳态社会,实现阶级上升的概率要小得多,成熟社会保障下,今朝有酒今朝醉才是理性选择。

知乎用户 本道颇有些感慨 发表

我觉得那拨五元一天住女子宿舍的人才是穷的没裤裆。

被老公打得不敢去婆家,娘家又回不去,连个正经户口都没有,扶贫也无从扶起。干一天有一天的饭钱,一天不干就没吃没住。病了,老了,就不知所终。

在国外,真的没有这种人。不管你是男是女,年轻年老,健康还是疾病,哪怕不是公民什么身份都没有,社会都不会让你饿死。找政府,找教会,找民间组织,或者就在大街上躺着一动不动,都不会死在那里—除非突发疾病。

另外我在国外见到了大量女流浪汉,而且看起来她们还有社交生活—有其他 homeless 的朋友,偶尔还能给自己搞个 partner。在中国,我没见过精神正常的女人敢流浪的。

知乎用户 哈欠 发表

如果你看过非洲印度南美的纪录片,你会发现他们的年轻人非常乐观,没压力。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没有追求自然就没有压力了,阶级固化的结果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所以大家都很无忧无虑,老爸在贫民窟,儿子也注定了在贫民窟。

今天中国年轻人的压力来源于欲望,你的努力可以给你带来阶级的跃升,考上清北,进入北上广深的政府或者央企,努力点就能在大城市定居,从一个偏远山沟里的穷小子变成世界顶级大城市的市民。

你说你压力大不大??

知乎用户 可汗 发表

1. 西方有完整的福利体系。失业有失业保险,生孩子有牛奶金和退税,无家可归了去的收容机构那环境都比不少中国县城人家要好。经济发达、人均 GDP 高就是能这么爽…

2. 西方没有户籍制度。去了哪个地方就是哪里的人,不需要拼命换个留不住的户口。学区可以租售同权,没有学区房的担忧。可以选择喜欢的或者适合的地方去发展和生活,并且去了哪的生活品质都差不太多,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区别仅仅在于高端工作和奢侈品商圈,其他的基建都没有差别,进不进城都活的挺好。

3. 西方反歧视做的不错(至少明面上如此),虽然有些时候过于讲求政治正确。即使背地里肯定会有歧视,但很少有人撕破面子明着搞歧视,这在一定程度上非常能保护弱势群体,让强势群体的声音降低得和不敢发声的弱势群体差不多,只要不知道就可以当不存在,那混的不好的年轻人有啥压力。反观中国,明着搞性别歧视(田园女权和男权)、年龄歧视(35 岁)、种族歧视(尼哥、白皮)、收入歧视(月入 x 万以下不是人)、学历歧视(非 985211 不是人)…… 数不胜数啊,而且到处都在宣扬和崇尚这些歧视,年轻人本就没有太多,而且容易走极端钻牛角尖,你不痛苦谁痛苦。

4. 西方年轻人不追求做人上人,气氛比较和谐,相处比较平等。下公交车都会对司机喊一声 THANK YOU(加拿大是这样,别地儿还不确定)!会对任何给予一点点帮助的人都道谢,无论对方身份是高是低。自己帮助别人也会被感谢,即使仅仅是扶了下门。很少有人会想从别人身上找优越感,想被人伺候。

5. 最后一点,西方人爱玩爱运动,敢于找刺激,敢于释放自我。无论大小城市,每个社区都有游泳馆和健身房,不想在城市里玩开车不远就能去爬山滑雪野营。中国年轻人就是在逼仄的出租房、狭小的格子间里把自己的心都憋小了,过着复制粘贴的生活,能不压抑嘛。不过在中国去一趟户外成本就高多了,而且搞不好出点事还得被 “和谐友善” 的网友们鞭尸浪费国家资源,而这些网友们也没多少人工资超过个税起征点给国家交过税(狗头)。

知乎用户 霸道的烤肉侠 发表

发达国家一个端盘子能月入 2w 左右人民币的,他们为什么要抱怨。

一个 6 亿人口月入不足 1000 的地方,他们为什么要抱怨。

知乎用户 清平悦 发表

因为我们是无产阶级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知乎用户 周赛 发表

我觉得这里面有幸存者偏差。

很多人会认为国外的人性格比较开朗,而且也悠闲一些。

那是因为我们去国外,能够认识的老外,总归得是那种性格比较开朗,并且有一定空闲时间的家伙。那种自闭躲在家里面的,还有忙的不行的人,是没有机会被我们认识到的。能够乐意和外国人说说话的老外,已经将人群中那波最活跃的人筛选了出来。因为普通人是不太会主动和生活环境和自己不同的人讲话的。

而在国内,我们从小有自己的一个亲属圈、同学圈,知道这里面人的种种不如意之处,认识那些自卑的人,认识那些忙碌的人。在国外那种特别自卑或者特别忙碌的人,我们是没有机会认识到的。

就我在英语问答网站上面看的关于个人生活的问题,有很多人的提问担心自己是不是长得很难看,这说明很多老外也是自卑的。不过老外确实更喜欢夸赞别人。在 “我是不是真的很丑” 的回答下,90% 的回答者都会表示答主不丑,其中有 40% 的人甚至不吝赞美表示对方很 sexy,是自己喜欢的类型。但如果在中国论坛问同样的问题,下面的评论能把题主给喷死。

“时间管理” 这东东可是从国外传进来的,所以你说老外忙不忙呢,他们也是相当忙的,为了避免乱忙一气没产生价值,他们弄出来一堆理论研究时间应该怎样分配。

在部分比较穷的国家,他们的年轻人也不怎么开心。

比如说捷克,捷克有自己的文字、语言和货币,城市画风和我国二十年前的县城差不多,道路的指示牌和门牌号常常不全。店铺里面都喜欢收欧元,不喜欢收捷克币,他们对于自己的货币很没有信心。店铺的老板脸上一般透漏着死气沉沉的神色,这就是没落国家的场景。

知乎用户 梦羽灵泉 发表

很多人说内卷思维

合着过得不好是 “思维” 不好

真的就是 “穷人和富人的区别在于思维” 呗?

这两天马云事件沸沸扬扬,到底谁是剥削普通人的大头儿啊????

知乎用户 老农民 发表

其实还是西方生活容易。随便一个体力活,就有可能够结婚养孩子了。加上社会兜底好一点,更不担心了。不过全球化以后,也不容易了好像。所以美国穷人反全球化。

知乎用户 老杨叔聊志愿填报 发表

因为你说的西方是欧洲 + 北美的发达国家 +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是世界上最好的一批国家。而中国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你非要拿中国和世界上最好的一批国家对比,不是一个是一批。

既然贫富差距都大,那就扯平了,可以剔除出 “理由和依据”,剩下就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对比,结果不是显而易见吗,太正常不过。

非洲比中国穷多了,年轻人不是一样悠然自得,可见能不能悠然自得和贫富也没必然关系,不过这些国家在你眼里不算国家,地球上只有中国和发达国家。

东方儒家意识比较浓的国家,都会把自己弄的比较累,日本韩国也是。

又是发达国家,人生理念又天生悠然自得,自然就比中国悠然自得。

知乎用户 大橘猫 发表

美国不了解,

土澳(就是最近和中国怼的澳大利亚)那边没见过什么穷的没裤裆的人,

个人见过的澳洲真正的底层穷 B(无工作),基本上都是喜欢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问你讨几个澳元或者香烟的朋友,每天都在固定街道上转悠,日子佛得很。

记忆中的土澳物价也支持他们的生活:

超市白面包一大摞→1 刀

薯条薯角 1kg→2~5 刀(一般 2,3 刀)

超市里的烤鸡→7~9 刀(鸡腹附赠土豆泥)

千层面→15~20 刀(一个人吃两三天完全没问题)

超市快乐水→1~3 刀

……

换句话说,只要不占赌和毒(最好不抽烟喝酒,那东西也超贵),单纯的混日子还是比较爽的。

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类问题,虽然我们发展了,但是资源和财富富裕程度完全不是西方发达国家一个水平的。

我国的年轻人还要不停的学习和竞争去获取财富,压力自然和西方不用竞争也能混日子的西方穷 B 不可同日而语。

知乎用户 硅基生物 发表

看我加黑内容,大家不要偷偷改问题!

” 为何西方富人有钱且穷人穷的没裤裆,但年轻人总能悠闲自得,而中国年轻人会因许多莫名理由且丧且抱怨?“

可能印度穷人都在为没裤裆而抱怨吧。不了解。

只能说印度年轻人太不爱印度了,居然不为他们的富翁不够富而抱怨。

知乎用户 五角场喵叔 发表

没什么特别的理由,很简单的,因为你悠闲自得是有可能真的会饿死的。。。。

想想以前在深圳的三和大神,现在还存在吗,哦对了,就是三和大神不还是要去抢日结嘛,注意是抢打工的机会哦。

知乎用户 施雨 发表

因为美国拜登当选了.

皇军的粮,它续上了!

年轻人总能悠闲自得,真的吗?

黑人青年划掉!抽大麻的青年划掉!特朗普底层年轻选民?划掉!拜登底层年轻选民?划掉!南美裔非法移民打黑工的年轻人划掉!华人非法打黑工的年轻人划掉!住帐篷的失业年轻人,划掉!

苟在网吧或者半夜地铁站过夜的日本年轻人划掉!每天打工跟玩弹珠等死的日本年轻人划掉!需要靠卖肉才能吃上饭的日本年轻女性,划掉!平成宅男,尼特们,划掉!

巴黎街头靠抢劫才能为生的年轻人划掉!英国那些渴望政府不要脱欧导致他失业的年轻人划掉!

太多太多的年轻人需要从这份西方名单里划掉了!

当你都划掉的之后,可不就剩下你们想吹的人了.

至于划掉的人,还算不算人,你问问在这个问题下面胡吹的河山硕们,他们自己要不要跟着这些人一起被划掉!

西方福利真好!好到,让河山硕这样的人到了中年,毫无积蓄,在生病之后都不敢住院就医,拿了一点药片就回家等死. 当然了,我们也知道,西方确实还是有人性的,没让他死在家里,而是像野狗一样死在了无人的临终关怀病房.

看来未来四年,知乎热闹了!拜登当选,睁着眼撒谎的人又多了起来.

能咋办呢?凉拌吧!且行且看!未来属于谁,不属于谁,已有定数.

哦,我差点忘了一件事.

西方虽然是移民国家为主,但是每个国家充斥的百万非法移民,他们可能从事着最最底层的工作,却连成为所在国基尼指数的分子都没资格!至于日本?新冠疫情不普筛这事,难道还点不醒各位吗?

某些人不要总觉得国人没见过世面!你真以为每年 1 亿多出境人次是跟你玩假的吗?连我楼下小卖铺的老阿姨都能跟闺蜜欧洲十日游,真相藏的住吗?藏得住吗?藏得住吗?

知乎用户 luoweimin 发表

其实跟年轻人没有关系,只不过社会的底色不同而已。

首先,整个社会构建起来的价值体系是怎么样的,也就决定了在这个社会中生存的人所追求的是什么。比如美国追求自由,欧洲追求平等,中国追求功成名就。欧洲确实很多没落贵族守着一处没钱打理的城堡,然后开一家类似于我们小区楼下的小食杂店渡日,他们不是没有更高的追求,而是在他们看来,这种追求不是世俗化的,而是一种自我实现和自我完成。欧洲很多贵为教授的人,都会去公园里面流浪,这在他们看来是浪漫,是一种生活的本色。

其次,为什么我们年轻人会报怨,因为价值理念的冲突太厉害了。欧美国家,很多人一出生就可以接触到多元化的价值引导,他们可以从小就开始慢慢形成自我的实现意识,而且他们确实可以一以贯之地去实现这种价值。但中国不是,我们一出生就要求要出人投地,就被教育这个社会充满了公平和机遇,但年轻人进入社会后,发现一切和书里面的不一样,整个价值理念就崩塌了。我们都不是因为穷的没裤裆而报怨。国外年轻人不抱怨,是因为他们从小就知道可能会没裤衩,所以他们选择了悠闲自得但没裤衩,而我们确是因为本以为可以通过努力而有锦衣玉食,而发现原来不是。所以我们报怨的是自己的价值得不到认可,跟物质其实没有直接关系。

最后,其实你说的这种现实大多数在竞争比较激烈的一二线城市,很多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特别是现在的农村,很多人也是穷得紧,当然衣食还是保障的,他们也是悠闲自得。环境决定了人,跟东西方没有关系,跟物质也没有关系。改革开放前,大家物质不丰富,你也可以看到我们的人没襁褓,但是悠闲自得的。所以抱怨不是坏事,要不是还抱有希望,谁还会去抱怨。

知乎用户 花生牛奶 发表

同样是端盘子,在西方 2000 欧或者 2000 刀,在中国 2000 元

他们一天 8 小时,加班有加班费,逼急了上街游行抗议,我们加班费是什么?

用本国货币衡量都是底层

问题是我们的 2000 拿一半勉强能有手机有电脑有游戏

他们的 2000 拿一半能买顶配电脑顶配手机顶配游戏

都是奶头乐你说谁舒服?

知乎用户 阳玉 发表

西方人不用赡养老人,不用传宗接代、延续香火。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东方某些国家,很多人自己都养不活,还要同时追逐三个目标。野心超过能力,就会焦虑。

西方的设定,大巧若拙。男的都不在乎延嗣了,对女的不过度追捧。导致女的身价大跌,无法坐地起价。形成了双方平等的需求关系。结果消除了彩礼、买房。让人不那么少。

知乎用户 中华锦绣皮皮虾 发表

西方的年轻人再穷,也不用担心吃饭穿衣,毕竟福利体系保障了生活的下限,这个下限甚至可以让他们喝酒吃肉。

中国的很多年轻人,一旦失业或者生活中遭遇变故,真的可能流浪街头食不果腹。蛋壳公寓这么一出事,多少位年轻人要担心自己接下来住哪里?

知乎用户 以南 发表

在美国读书工作待过近 8 年,以个人观察说两句。

最近几年我们很流行一种叫 “鄙视链” 的东西,各种鄙视链只是一个表现形态,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和内心相互地开不起。

为什么会这样?这个还得从小说起。

为啥美国的孩子都是什么快乐教育,上学也没啥考试都是玩?而中国娃(其他亚洲国家不清楚)都是悬梁刺股、挑灯夜读的。就是家长之间的较劲:

别人家的娃都学这个,我家娃也得跟上;你看谁家娃考了多少分,你才多少分。。。

一聊到自己家娃优势的地方:

我们家谁谁谁游泳第一,老师都夸他有天赋。

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娃,长大后也必然就背负着这些无形的压力。其实本来找份稳定的工作可以好好过生活的,被各种由资本营造出来的焦虑感一压迫,当然就都 “丧” 起来了。

娃读完高中到了大学了这个” 小社会 “里见识到了各种 “差距”,于是又开始了一轮比,而且攀比起来没有压力,反正都是父母的钱。

这里有意思的一个点是。

美国高校的学费是很贵的(即使对于美国人),所以相当大部分的学生去读大学其实是负债去读的。毕业后出来要打工还钱的。我觉得这有可能是美国大学生毕业出来都比较中规中矩地打工赚钱换贷款,而没有去搞那么多酷炫的东西来攀比。

所以,提前让年轻人承受一定的负债还是有好处的?前提是贷款是拿来作为学习 / 自我升职用途,不是拿来消费。

咱们读完大学毕业了出来工作了,也少不了攀比。不然奢侈品在中国的销量怎么会那么好?一个小白领月薪都不知道有没有一万的,存大半年去买个包、买双鞋。甚至去透支,花呗、信用卡。

我在美国读书工作那么多年,见到的名牌货真不多。可能他们会买比较舒服的背包(也不是便宜货,像北面, TimBuk2, JanSport 这种)和衣服(都清一色 lululemon)外加运动鞋。偶尔会在开 party 的时候见到有少部分名牌包,最多也就 Coach, Gucci 这样的。去过美国都知道,这些牌子在美国都是白菜价的,特别是黑五的时候。

咱们工作几年后,有了积蓄了,买房买车,哪一个决定没有一些攀比的考量?甚至买了后,和别人聊起,都各种暗中较劲。和一些发小、高中同学聚会有感。。。哈哈哈 真费劲。

在成家生娃之后,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较劲又往一代又一代地延续了下去。

知乎用户 涨家溪​ 发表

认真回答的话,答案肯定会被和谐掉。

知乎用户 百度一下有莲文社 发表

我在国外呆过,综合来讲中国与西方的贫富差距还是区别很大的。

1. 经济体质问题:

国外是富人养活穷人,富人虽然赚了穷人的钱但是却给穷人提供了生活保障与就业机会。但是中国则刚好相反,是穷人养活富人,富人之所以富是靠榨取穷人最后一滴血。

虽然这几年国内工资有所提升,但是入不敷出,涨的钱赶不上物价的速度也是事实。

2. 社会保障问题:

当年我在国外打工时候,虽然不是正式工,但是看小病不花钱。公司 HR 开个条子我去指定诊所之后一分钱没自己花,然后我请了两天假,这两天也补贴了我大约一半的工资。

除此之外国外失业可以领取救济金,有些人也会购买一份失业保险,以后的医疗养老都可以享受很大的补贴。但是国内本身交很多税却体现不出任何福利,就算是社保实际上领的都是自己当年交的钱。

3. 市场差异化问题:

国内的市场竞争同类化过于严重,而且缺乏创新,国外则很注重打差异化。这样市场开始变得多样起来,而中国的市场只有血淋淋的价格战还有逼单。

这样一来在国内越来越多的人讨厌自己的工作,讨厌自己所在的行业,积怨从工作时候就已经开始,现在国内职场人多数已经患有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症这说明了什么。

4. 消费能力问题:

外国人工资并没有中国人想象那么高,但是外国的消费确实很低,因为物价很低,外加有保障所以国外月光族并没有像中国这么大的生活压力。

我还发现特别多中国人爱拿国外矿泉水说事儿,一算新加坡一小瓶矿 240ml 泉水就要人民币 4.8 块钱,澳大利亚一瓶矿泉水要人民币 9 元钱。但你怎么不说国外坐地铁、火车价格是中国一半不到呢?房价是中国的 1/9~1/26,贷款利息也是中国的 1/2~1/4。

5. 社会关系:

国外穷人并不仇富,因为富人给穷人提供的很多就业、生活的机会。而且多数富人对待穷人态度很谦和,而中国则会严格遵循一条鄙视链。

在国外你会发现有了困难别人很乐于帮助你,但是在中国有陌生人想要寻求你的帮助,多数人第一时间会觉得对方是骗子。

6. 过度追求正能量:

遇到令我不满的现象如果我说出来就会被定义传播社会负能量,因为我的意见根本递不进有关部门,就算递进去了也要经过几十道审批工序。但是国外有议会制,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认为不合理的情况提交到区议员的信箱。

就算提出的问题不给解决,至少也能得到相对及时的回应。

暂时就说这么多吧!跟知乎的朋友学的,有话不要一次说完。

知乎用户 斯隆 发表

我这个准中年人试着从财税的角度来解释一下。

原因一:我国的税收制度以间接税为主,占比 60% 至 70%,而西方列强这一比例一般为 30% 至 40%。何为间接税?就是指税负通过流转方式最终由消费者承担的税种,比如增值税和消费税。一般来讲,年轻人收入偏低,消费占收入的比例高,所以间接税比重高的国家对年轻人来说税负是更重的,既不能调节自己跟高收入人群收入分配的差距,也不能平滑自己在不同年景时收入的变化。而且,这种不公平是无感的,月光族的年轻人只知道工资不够花,但并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成本中很大比例是流转给自己的税,甚至金融便利化还能够让年轻人借钱消费来缴税,更是加剧了负担。

原因二:我国财政的二次分配主要用于资本性支出,而西方列强主要用于对个人转移支付。通俗解释,资本性支出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个人转移支付就是社会福利和救济保障。以美国为例,尽管其初次分配造成巨大的贫富差距,尤其在 2008 年金融危机后,高收入人群与低收入人群之比大幅上升,但两者的可支配收入之比相对平稳,体现了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数据显示,2007~2015 年,美国财政对个人转移支付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 34%,中国为 6%,美国资产性支出的比重为 9%,中国高达 30%。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孟子诚不欺我。

知乎用户 城中村老鼠人 发表

谢邀

作为过去有几年在美国工作的经历我来讲讲我的看法

第一美国的年轻人没有我们强势的父母,他们的父母教育 偏向孩子自主独立,基本上一个十六岁的孩子在父母眼里就是大人了。而我身边亲戚。几个十五六的孩子,家人冬天放好热水接送去上学,晚上准备好晚饭白天准备好早饭,衣服帮忙穿等等,(可以体会到 80 后父母对孩子的宠爱)像养宠物一样呵护孩子,所以很多年轻人一直长不大遇到不开心的就沮丧抱怨。

二来美国的福利其他答主也讲了我也不愿再提,就拿我们国内目前的福利,我二十余载快三十岁了,我没体会到国家给我除义务教育外的任何福利,我也没拿到国家给我一分钱好处,因为我工作都是私企,私企如今内卷更严重还想福利呢?找人民开大会吗?而美国的穷人只是相对他们社会实力和贫富差距相对穷罢了,我们是真穷啊。

三就是美元霸主地位了,这也是我去陌生国家工作的一个原因,其实那些去美国打黑工几年回国买车买房的真的很多很多,有些人不相信,你想想你国家的媒体会告诉你去美国工作很好很赚钱?肯定是拿一些在那边的艰苦心酸来说啊。你在美国一个月一般餐馆后厨服务员随便一些岗位就 3-4 千刀工资,一个单身汉一个月两千刀花下来很厉害了,我一个月五百刀都用不到,因为我住的是老板提供的,吃的是店里的。在国内你想一个月 4-7KRMB 的工作难不难?你打开 BOSS 随便找个岗位看看,工资有多低,多少人工资连交税的资格都没?就拿我那时候在上海的经历,我一个月工资不剩反而负债你说可不可怕?所以你说在这样的环境你会不会抑郁?会不会沮丧抱怨?

四,在美国的年轻人没有国内繁琐的婚宴问题,包括华裔。二十来岁刚出社会你就要掏空父母一生的积蓄去买房,好家伙你租房还不一定娶得到老婆呢,在美国我就没听过结婚要买婚房的。而且买车这问题由于国人爱攀比的性格结婚起码要 B 级车吧?国内的车价多高就不用说了吧,美国的 BBA 相反稍微比国内便宜不少。而且那边是一个家庭起码一辆车,所以你觉得他们很看重这些东西吗?在美国只要你和对方合得来,双方有发展基本上就这样成了,彩礼?压根没有!

五,奢侈品,在美的话一些专柜经常有折扣下来其实一些奢侈品相对便宜很多的,美国佬注重牌子和实用性,而我们呢? 东西贵就好不贵没有排面,哪懂什么艺术什么风格,贵就对了,NIKE 阿迪 AJ 路边随便抓一个老黑都买得起一身了,我们国内假还贵,像 Balenciaga 短袖棒子餐馆的服务员都买得起。你说年轻人抑郁不抑郁?沮丧不沮丧?沐足店的泰妹都背 LV 粉筒。我们多少小资家庭都不一定买的起吧?

六,生活成本其实结合上面讲的很多东西,生活产品不高啊,在美的穷人饿不死的,我所在社区超市的垃圾桶晚上倒掉的那些面包蔬菜等都够养活十个流浪汉了,除了一些住汽车旅馆的庐舍他们嗑药可大了就是活一天是一天,所以只要有手有脚肯去工作其实他们的穷人比我们的月收入 3-4K 的人生活的都要好,这是我亲身的体会。

七,同样是中国,香港,台湾,澳门的贫富差距也很大,但是同样是中国,在香港你洗碗一个月有一万多港币,一些跑车的司机在樟木头包二奶呢,在台湾最低收入是三万新台币,吃顿麦当劳套餐薯条汉堡 + 可乐 + 鸡块差不多 100 多新台币,同样的在大陆是三四十左右按这样的物价算台湾最低收入是我们高薪阶层一个月一万人民币是差不多的。澳门的福利好的更不用说。

总结不管是西方还是我们特区,其实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太大,严重的社会内卷年轻人收入低,物价却一天天上涨。大部分人除了义务教育就没有享受到任何的国家福利。那么我请问年轻人如何不抑郁沮丧?天天涨的房价,天天涨的物价,微薄的工资,还要面临结婚彩礼买房买车学区房等一系列问题,是你你不沮丧?很多东西不是月收入不足交税的人可以想的。

知乎用户 明道若昧 发表

高赞答案纯属 che 淡。什么基尼系数,什么东亚人奋斗习惯啊,都是表象,不是本质。本质还是中国的低物质基础,中国的低物质基础又是因为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发达国家。要我说为什么会有题主这种问题,很简单啊,就拿学校来比喻吧,一个重点高中,底线是上一本;一个是普通高中,底线是连大专都不能保证。这两个学校都会有学渣和学霸,都会有天差地别的成绩差异,但是心态会一样吗?重点高中的学渣肯定比普通高中的学渣甚至不那么学渣的中等更悠然自得一些吧?

同理,西方因为多年的财富积累,不管是掠夺来的还是占了工业革命的先发优势得来的也好,反正整个物质基础比发展中的中国强多了,所以有比较好的福利制度,混的再差的人也能有个相对衣食无忧的生活,所以平时悠然自得一些,不是很正常吗?

知乎用户 Dexter Hovis 发表

因为中国年轻人不知好歹呀、不知道感恩,不如西方年轻人知足常乐。

中国有最好的政府,最做作的年轻人。

西方有最坏的政府,最懂事的年轻人。

题主,我的回答符合要求嘛

知乎用户 白鹿涧的金乌雀 发表

相对来说,西方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是比较准确和透明的。包括中国在内,发展中大国基尼系数不一定是真实的。所以西方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确实悬殊,但是应该会比中国好很多。同时中国也比印度、南非、巴西好很多。

近些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应该是下降了,很多富豪破产,债务撑不下去了,同时财产也不方便大规模转移到海外。再加上扶贫,中国的基尼系数确实应该是略降了。

西方国家产业面临空心化的危机,贫富差距加大倒不一定是真实的情况。只是岗位减少,加重了人们的客观映像。

知乎用户 无名医师 发表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岳云鹏的那段相声。

“因为我没有办法~!”

你以为贫富差距巨大的年轻人都悠然自得。

实际上该自得的自得,该紧张的比咱这儿紧张多了。

你以为末尾淘汰制度是跟谁学的?

咱这儿是人人想当精英,因为老师、社会都告诉你,白手是可以起家的,鼓励创业。

人家那儿可不是,人家那都叫天选之子。

为啥呢?没钱你上不起学啊。

上不起学你就不知道干啥能挣钱啊!

你能举出来的美国巨富多半家庭背景深厚。

但咱这儿不是啊。

虽然巨富困难,但整个千儿八百万的不是每个县城都能有那么俩仨的?都是家庭背景深厚呗?

所以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第一原动力。

你不开眼看世界,就不会知道原来可以这么过日子。

以上。

知乎用户 我不做镰刀很多年 发表

老王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得了肺癌,还有 3 个月寿命,老王听完后哭得稀里哗啦,一边哭一边开始诉说自己的悲惨身世,什么从小父母打骂,工作了 98 年下岗,好不容易再找工作工资也不高,文凭不够好找不到好工作,好不容易熬到儿子大了,儿子要买房买不起,媳妇找不好,现在儿子终于靠自己结婚生了个孙子,自己得癌症了,老天真不公平啊。自此,老王逢人便诉苦,又过了 2 个月,老王只剩最后一个月的命了,老王放弃治疗,决定省点钱,也不抱怨啥了,能吃就吃,能喝就喝,能睡就睡,然后安详地过去了。

中国年轻人抱怨多,本身就说明中国在高速发展中,到处充满了机会,天天有人发家致富,今天是自己同学,明天就混得比自己好了,眼看着自己越来越底层,越比较越郁闷,自然要抱怨,不抱怨社会难道承认自己没用?但是如果一旦社会进入平稳阶段,阶级固化,大多数人都没机会,今天一起逃课的同学明天一起睡天桥底下,拿身边的人做对比也不失落,幸福感就油然而生了。

人的幸福感是比出来的,人最痛苦的不是有钱人更有钱,而是跟自己差不多的人甚至比自己起点更低的人比自己发展更快,高速发展的社会,大多数人拥有的是焦虑,尤其被一个自己从来就看不上的人超越那就尤其焦虑了。而成功的人往往既有努力,也有胆识,也有运气,甚至靠钻法律空子,而在他人看来自然会忽略这些人的努力,胆识,放大他的运气和钻空子等等因素,于是就会抱怨。但是一旦社会不发展了,大家横向比较发现大家阶层都没变化,那就心态好多了,大家也就不做奋斗逼了。

还有一点就是高速发展的社会里,人的欲望也会被放大,比如在网上看评论,经常有人抨击女性拜金,自己年薪百万就去包养女大学生什么的,这些人一旦看见漂亮女生跟别人在一起自然而然就会觉得那男的一定是有钱人(为什么人家不能是有趣,有内涵,有风度呢?),然后就可以开始抱怨了,女生太拜金啊,没有房子就没有交配权啊,有钱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啊云云。其实很多东西都是他们脑补出来的,自己欲望太大,而一旦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他人实现了,就会开始抱怨。

人贵有自知之明,年轻人穷很正常,但是未必一直穷,所谓莫欺少年穷么(穷不一定是指钱)。但是人分两类,一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足,去学习成功的人,慢慢就会有收获,第二是各种抱怨,然后自卑不断远离成功人士,甚至背后说这些以前是朋友现在比自己成功的人的坏话来达到心理满足,然后身边的朋友的阶层越来越低,我相信大家身边有很多这类人,看着很傲,不愿意搭理比自己成功的人,但是对比自己阶层低的人却又趾高气扬,说白了这类人是自卑

知乎用户 笨蛋师傅 发表

你想带啥节奏?

就从养老问题你也能看出些端倪吧?

归根究底一句话,社会福利提供程度不同,造成社会整体氛围情绪两个走向。

知乎用户 Damon DanceForMe 发表

因为西方人只要自己开心就算开心。中国人必须得踩在别人头上才能满足。

但踩在别人头上么,问题一在于不稳定,随时会被别人踩下去,问题二在于除非你是金字塔顶端的那个人,你踩得再高也总是在别人的脚底下。

知乎用户 请宝贝转身 发表

干革命,我们也是学习西方的。

所以真相是什么?

知乎用户 迩落 发表

一直有人在鼓吹一个观点,说生在中国很累,不如美国年轻人轻松。

你看美国贫富差距那么大,美国年轻人却自得其乐,天天唱跳 rap,肥宅快乐水喝到饱。

国家建设和修道差不多,魔王得道比普通人容易,魔王屠杀、掠夺、吸血几代人,只要一朝放下屠刀,立地就能成佛,婊子牌坊一立,立刻世界灯塔。普通人辛辛苦苦,艰苦奋斗,几辈子也赶不上他抢来的财富和资源啊。而且你打不过魔王,所以暂时只能苦下去,靠人多一起苦,用规模换优势。

魔王得道了,自然可以福泽子孙,鸡犬升天,哪怕是魔王家的狗,都比普通修道人家的人吃的好。不是魔王更善良,而是魔王更强大。这个道理没什么可讲。

美国贫富差距再大,都没关系的,反正流浪汉能领食品券,刷盘子一个月几千美元,还能享受一美元的自助炸鸡。

在强大的军事威胁下,美联储收铸币税,华尔街金融资本在各国横行无忌,抄底优质资产,顶级科技公司收专利税。这样的国家,切走了全世界 80% 的蛋糕,分配起来当然容易。

美国年轻人当然可以悠闲自得,就算不上班,也有食品券领,就算睡大街…… 也有很多人睡大街,不丢人。实在不行,还可以去奢侈品店搞搞 0 元购,抢华人珠宝店,打几个华裔出出气。

另外,与中国人均 GDP 相仿的国家有墨西哥、土耳其、巴西,可以去看看他们的年轻人,是生活困难,还是自得其乐?

你要说快乐,中国年轻人不如很多国家快乐,甚至可能不如印度年轻人快乐,走在印度大街上,无论有没有工作,无论住在哪里,一个个年轻人满脸都充满了幸福的微笑。而在中国一二线城市,年轻人脸上仿佛永远都是你欠了他八百万的神情。

中国年薪十万的年轻人、年薪百万的年轻人,都觉得自己不爽,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太累,挣得不够多,不能财务自由;中国年薪千万的年轻人、家产上亿的年轻人,还是觉得不爽,因为他觉得不安全,时刻怕这财富没有了,阶层跌落了,而且在中国 “普世价值” 下,钱也不能彰显自己的高贵与众不同。所以在中国,没有人过得上“想要的生活”。

仔细想一下,中国年轻人的生活水平,真的比巴西、墨西哥、土耳其的水平低吗?不,只是不满足罢了。都说房价高,中国有年轻人真没有片瓦遮头吗,北上广深房子买不起,鹤岗的房子也买不起吗?都说工资低,中国真有年轻人穷到吃不起饭吗?都说生活苦,第三世界谁不苦?但你看人家老黑老墨照样唱歌跳舞干一天玩三天有今天没明天一样活着啊!

中国人的性格脾气你们不知道吗?

表面上温良谦恭让,实际上谁也不肯让,谁也不肯去鹤岗。

谁肯服输?谁肯承认自己天生不如人?凭什么你能 985,我不能?凭什么你年入百万,我不能?凭什么你能北上广住豪宅,我不能?凭什么你能大 house 小洋楼,我不能?凭什么你名利双收人民富豪,我不能?

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我们不如美国人会洗脑,从小告诉孩子们,没关系,你九九乘法表背不出来不是你的错,是教育的错;你考试考不及格不是你的错,是老师没有因材施教,你本来可以打篮球唱 Rap,成为巨星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要听你内心的声音,山姆上了哈佛,乔治读了耶鲁,你家里蹲,约翰华尔街搞金融,皮特硅谷当码农,珍妮做了律师,而你子承父业切三文鱼,你们都有光明的未来,都是建设资本主义。

你生在美国,不需要在意他人的眼光,父母的期待,一切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听从主的指引。无论你从政还是掏粪,都会过得很开心。(看起来很开心)

在中国,不行

知乎用户 Roads Untraveled 发表

虽然丧但是不至于没有希望

知乎用户 Entire 发表

题主可能没有去过欧洲北美国家,没有对西方发达国家进行过深入了解和客观评价。

一方面来说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程度高,现在达到一种成熟和稳定的状态。但是那些年轻人并没有怡然自乐。可能相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好那么一点。当然,也没有那么多奋斗和欲望。内卷可能也少一点。

但是这些都是分阶级嘛,富人的孩子接受精英教育,一直都很刻苦很严格。普通人家看淡了,儿子继承父业。大部分职业流传这么下去的。你看一些互联网很多高新技术产业,中国的发展那么快。也是因为激烈的竞争啊。

说的有点乱,将就看看吧哈。

知乎用户 挪威 yoyo 发表

西方范围太大了,就限定西方那些发达国家且经济状况还比较好的吧:西欧、北欧。其实欧洲国家如中欧、东欧、南欧日子的年轻人也不见得好过,年轻人失业率高达 20-30%,媒体不是叫他们 “失落的一代” 吗?

我住过西欧和北欧很多年,就说说这两个地方吧。普通年轻人悠闲自得吗?确实感觉整体他们不如国内大城市年轻人焦虑(小城市不清楚)。Yoyo 个人感觉和整体价值观、贫富差距、竞争环境有关。国内价值观比较物质,“向钱看”,贫富差距这么大,竞争又那么激烈,自然使人焦虑。

我也住过印度一段时间。同样贫富差距大,竞争本应该激烈的印度,为什么年轻人没那么焦虑呢?个人感觉是宗教信仰的问题,使得大部分人更倾向于心甘情愿安于现状。中国不是一个宗教国家,没有一个总体推崇的信仰。很多人都各种不甘心、崇尚竞争、折腾,特别想赢、特别想出人头地、特别怕被社会淘汰。这也没什么不好,毕竟竞争可以促进世界发展。

我现在居住的挪威,在一家挪威互联网金融公司工作,公司有 14 个国家的员工、比较国际化。我发现北欧的同事普遍做事比较 relaxed,不紧不慢,往往火烧眉毛了也紧张不起来,到点下班,我都替他们急。而东欧的比如波兰、匈牙利的一些同事就反应很快,也不太介意加班和晚上回个邮件之类的。

挪威人普遍赚钱欲望没有这边中国人那么强。很多中国人在国外除了全职工作还得做个副业,比如代购、自媒体(像我现在在写知乎和公众号)、最好再自己找几个人创业个项目、公司什么的。华人夫妻买个房子都不想有一个屋子空着都想租出去换点房租。挪威年轻人基本不会这么干,下班了出去玩,周末出去滑个雪爬个山,把工资每月花光光,甚至贷款也得买个好车好房还贷 25 年这样。

像我业余都想着多看看书充电、上个网课、拿个文凭放领英,我真没看我的同级挪威同事做这些。

1)他们没有太多后顾之忧。如果父母家里条件好的,一般有两个孩子,等着继承祖父母房产的一部分自己和对象付首付,住房贷款就解决了,每月还的贷款金额不超过工资四分之一,25 年。

2)贫富差距相对小,税收相对高,福利相对好。赚得多还得多交税,税后也不见得多多少,还不如就这样。不是特别怕失业,因为公司炒人特别难(几乎不可能)。就算公司倒闭了还可以拿失业金慢慢找工作。

3)竞争不激烈。看看身边人,大家都这样。

4)有国力。挪威石油基金撑着呢。

国内呢?

1)如果不是富二代,在大城市怎么买房?还不得赶紧好好工作挣钱凑首付……

2)贫富差距大,税收适中,福利不好。还是多赚点好,多存点,怕失业,不拼命干说不定哪天就被别人挤走了,被公司炒了,也没有失业金,好工作也不好找……

3)因为上面两点,竞争非常激烈。

4)国家底子薄……

想知道更多?

公众号: 挪威 yoyo 观世界

揭露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挪威,鲜为人知的一面

http://weixin.qq.com/r/PirB2WXErTjSrSG6938s (二维码自动识别)

知乎用户 瑜宸 发表

因为教育分流啊。欧美的快乐教育不是全民 “快乐教育”,是低水平普及教育 + 精英教育。

对精英阶层采取精英教育,精英中学管理严格、学业压力巨大,我之前看到新闻报道加州一精英中学有学生因为学业身心疲惫而自杀。

而公立学校则是为了穷人家孩子准备的,不要求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是提倡快乐学习,希望公立学校的孩子的确能有一个开心、幸福的童年,反正也不要求他们对社会做出多大贡献。

所以,国外快乐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提前给社会分层,精英负责社会进步,平民只需要搭便车,每天乐呵乐呵就完了。

中国现在的年轻人自称佛系但实际却并不佛系,一是因为从小就被迫处于一个竞争环境中,二是因为我们从出生的时候就见证了经济飞速发展,看到了父辈阶层跨越,相信未来,相信希望,并认为自己也可以这样。

欧美这一代年轻人佛系是因为他们经济停滞了几十年了,他们从没经历过经济高速增长期,不知道什么是阶层跨越,不求上进,只想今朝有酒今朝醉。

就像封建社会的女性可能接受不了女人上班,这就是从小形成的观念,已经习以为常了。

中国以后也是这样,现在的某部通过多次教改,也快实现这个目标了。

知乎用户 sunny136 发表

为什么我身边的白人中产以及精英阶层的年轻人压力非常大,很多人真的是为了学习和领导的交际而舍弃睡眠呢?

你觉得发达国家年轻人压力小,那只是你层次太低,接触的人太差而已。当然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以向他们学习 shelter 安居心态。

知乎用户 欧文市长 发表

见识问题吧。

西方很多穷人一辈子没见过 2 层以上的高楼,没有贴吧微博知乎那样经常感慨他人的富裕以及高级生活。一辈子去的最远的地方是 200 公里以外的小城市(国内 5 线水平)。

西方穷人自己一个月 2000 美金刚好够吃够穿,30 多岁自己找朋友建个木房,爷爷传给他的皮卡他可以开到 50 岁换个新日本车。

中国的穷人从小被各种社会关系鄙视。社会复杂而且鄙视链明显,竞争又大。

中国偏远地区的穷人也不是且丧且抱怨,和欧美人一样快乐自由。

知乎用户 Gator 发表

题主的观点不符合事实。

首先,中国的贫富差距比西方国家平均水平大得多。劳动收入占 GDP 的比例小,收入和财富差距大,缺乏福利兜底。不仅是年轻人有压力,大多数人都有压力。

其次,西方国家的年轻人也说不上悠闲自得。他们失业率很高,总体收入和财富占社会总额的比例在减少,对现状也不满意。

最后,整个社会的拜金主义风气,中国现在尤胜于西方国家。感觉是整个社会在打鸡血 / 制造焦虑情绪,逼着年轻人去努力,然后他们开始被逼到佛系了。

知乎用户 不锈钢后槽牙 发表

人家穷是穷了,只需要躺平就行,再差也差不到哪去。再穷也有饭吃有地方住有衣服穿,生活还挺不错。这就是上层为了不让底层因为过不下去而设置的福利,俗称奶头乐。

我们不行,卷得太厉害。再穷也有人踩着你的脑袋要往上爬,同时把你踩进更低的位置,没个下限。

大家都是往山上爬,一个底下有厚厚的软垫子,另一个是深不见底的深渊。哪个更可怕?

知乎用户 无心道人无耻之徒 发表

西方贫富差距巨大,主要是美国。

日本等国,具有极高的遗产税,以及极高的所得税。

在欧美炒房子是极其愚蠢,以及不可能的。

知乎用户 tom pareto 发表

磨盘。知乎你再删。

知乎用户 枢密副使太子少保 发表

因为中国的贫富差距比西方大得多。

如果按照基尼系数来说,中国贫富差距是美国的 2 倍,和西欧相比更加悬殊。这种情况下年轻人能不沮丧么?

当然现在有很多说法是基尼系数已经过时了,夸大了中国的贫富差距,缩小了欧美的贫富差距。对此我呈怀疑态度。说句实话我觉得基尼系数确实不够准确,但不是夸大而是缩小了中国的贫富差距。

知乎用户 舍得 发表

各位看官知道么,今天你很可能已经被 “杀死” 两回了。更莫名的是,“凶手”不是昆山龙哥那样的纹身大汉,而是两件生活小事,一个叫奶茶,一个叫通勤。

不信你去刷刷朋友圈,十有八九能看到两篇热帖——《奶茶,正在毁掉中国年轻人的健康》和《通勤,正在 “杀死”1000 万北京青年》。

前者说的是,某地消保委测评了市面上常见的奶茶品牌,发现普遍含有大量咖啡因,甚至 “一杯奶茶 = 3 罐红牛”,而所谓的“无糖” 纯属瞎掰。后者说的是,北京是全国最先醒来的城市,有人“凌晨三点不回家”,有人“清晨五点已上路”,而“通勤时间超过 30 分钟的人比其他人死得早”。

看罢这些文章,让人不禁感叹,中国年轻人咋这么惨?承受着 “垮掉一代” 的指责,闯过了千军万马的独木桥,经历了“史上最难就业季”,刚坐到工位上准备拿出保温杯泡点枸杞,又被告知“命不久矣”……

小编正准备查收 “今日份的丧”,却突然感觉一阵反胃。就像再美味的红烧肉吃多了也会腻,这种丧味十足的帖子我们已经被投喂得太多了。《北京,有 2000 万人假装在生活》《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套现 15 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一箭又一箭,一颗心都不够扎了。

稍加咂摸即可发现,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主角都是一线城市居民,基调都是强调人生实苦,至于逻辑嘛,也都是一样的漏洞百出。

要么夸大事实、放大问题,偶尔为之的生活小事被渲染为令人绝望的生命杀手;要么泛化问题、以偏概全,立足城市的必需成本被描绘成一个群体的生死挣扎。

平心而论,一个在一线城市打拼的青年确实不易。很多人选择在五环外跟人合租,平日里挤地铁,休息日点个奶茶炸鸡。这些文章截取的,确实是日常生活的某些片段,也正是因此,才让很多人心有戚戚。

但问题在于,精明的公号写手们专挑痛点猛戳,至于其他则一概不提。仔细想想,生活百味,苦辣酸甜,谁能一辈子在蜜糖罐里过活?既然可以从通勤时间就得出北京青年被 “杀死” 的结论,那是不是也可以从一件就要大几千的潮牌热销,得出北京青年生活好不滋润的结论?

一旦平静下来、理性下来,就会发现一切都是套路。别有用心的 “截取”“滤镜” 之后,读者焦虑得手足无措,公号小编们却乐得眉开眼笑;你充满焦虑的一次次转发,最后都成为了充实他人 “荷包” 的流量。在压力越来越大的当下,贩卖焦虑感已经是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认真你就输了。

生活这趟旅行,本来千姿百态,既没有统一量化的标准,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打开方式,只要认真勤恳地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过好当下的生活,就没有人能 “毁掉” 你、“杀死”你。

尤其是只身奋斗于一线城市的青年人,心底都有那么几分不甘平凡的骄傲,都有那么几分追逐梦想的倔强,一定意义上已经是生活的强者。而身为强者,就必然要栉风沐雨。莫不如打起精神活好当下,对那些动辄刷屏的 “杀死体” 说一声:你们烦不烦?

知乎用户 skinner 发表

先说是不是,在问为什么。

西方贫富差距比中国大的依据列一下。

一个基尼指数不敢公开的国家,说别人贫富差距大… 牛逼

知乎用户 生命有一种绝对 发表

他们要是真的悠然自得,就不会选出特朗普了

知乎用户 蛋蛋 发表

根据世界银行的基尼系数,哪怕是国家统计局的基尼系数,主流发达国家都没咱们贫富差距大。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基尼系数临界值靠谱吗?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一,基尼系数是什么? 下面几段文字和图片引用自河南省统计网 基尼系数是衡量居民间收入差距的综合指标。该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在 20 世纪初提出。社会中每个人的收入都一样、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 …

中国的基尼系数是多少?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根据官方发布基尼系数的《中国住户调查年鉴》,从 2003 年到 2018 年,中国的基尼系数走势是这样的: 在 2008 年前上升,从 2009 到 2015 年下降,随后再次上升。 …

为什么财阀掌控下的韩国,基尼系数比中国低?

知乎用户 鹤云声 发表 韩国的劳动者: 法国的劳动者: 美国的劳动者: 社畜: 社畜在面对不公的时候,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讲道理,耍嘴皮子,自动替资本家洗白,倾诉资本家的不容易。仿佛社畜受到剥削,不是因为资本家的错,而都是这个世界的错啊! 知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