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杀手会写诗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文章源:Mark Oliver|利维坦(ID: liweitan2014)

© murderpedia.org

杰克·温特维格(Jack Unterweger)是个完美的犯人。他用自己的服刑经历证明了无论一个人过去曾犯下怎样的罪行,只要回炉改造,浪子回头为时不晚。

温特维格的前半生罪案累累,其中包括性侵甚至谋杀。由于他在1976年犯下的谋杀案被判谋杀罪名成立,他本应终身服刑,但是温特维格在服刑期间突然看到了一丝曙光。尽管那时的他刚刚20岁出头,温特维格已经在狱中出版了一本自传,甚至还出版了诗集。人们喜欢温特维格的诗,甚至有些奥地利学校的教材中还收录了这名罪犯的诗,毕竟在人们眼里这些诗句绝对是从一位诗人的灵魂深处挥洒而出的。在人们眼中,温特维格就是个真正的诗人。

当然,**人们更多地把温特维格当作一个活生生的证据,他的故事可以证明任何人都是可以弃恶从善的——至少,那些呼吁提前释放温特维格并为此奔走运动的支持者们是这样认为的。**然而这些美好的想象很快就破灭了,就在1990年温特维格被释放后不久,他突然大开杀戒,残忍地终结了至少9名女性的生命。

一名凶手的赎罪

杰克·温特维格在记者会上发言,照片摄于1990年。© Biography

1976年,杰克·温特维格因谋杀嫌疑被捕,这起案件最终让他被判终身监禁。就在两年前,他将一位名叫玛格丽特·舍费尔(Margaret Schäfer)的18岁女性拖进了树林,在树林中强奸了这名受害者,并用她的胸罩将其勒死。

这可不是他首次犯案。**此前温特维格已经有16起罪行记录在案,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性侵案件,或者是针对妓女的暴力伤害案件。**就在他初次杀人的一个月前,温特维格曾经殴打一名女性,将她捆绑起来,并用一根铁棍进行了强奸。

温特维格的《炼狱》成为了当年最热门的畅销书之一。© Shutterstock

当然,随后温特维格就不可避免地继续堕落成一个嗜血杀人犯,但没有人能猜得到他在入狱后的那些经历。在铁栏与铁窗之内,温特维格静静坐下来开始写诗、写小说,还写了他的自传,起名叫《炼狱》(Purgatory,Fegefeuer – eine Reise ins Zuchthaus)。似乎就在一夜之间,全奥地利最危险的人忽然改头换面,变成了全奥地利最知名的畅销书作家。

一位诗人的灵魂

1990年,杰克·温特维格参加一档电视节目,并在镜头前接受采访,这一期节目试图把他塑造为一个正面典型,一名在狱中被改造并成功重返社会的释放犯。© Biography

“没有哪个主题能比美丽女子的死亡更富有诗意了,”杰克·温特维格在狱中写道,“在女性的一生中,总有这样一个时刻,她必然会在变得美丽之后得到爱;同样也有一个时刻,她必然会在得到爱之后变得美丽。”

**作为一个以虐待、杀害妓女为乐,甚至以受害者尸体为食的凶手,这样的表达的确语出惊人。**但是别忘了,正是这样的写作风格为狱中的温特维格博得了奥地利人的尊敬与声援,他的支持者中甚至不乏这个国家最受尊重的知识分子与社会精英。

温特维格的母亲特蕾莎·温特维格(Theresa Unterweger)是一名餐厅服务员(一说其身份是妓女),父亲则是一名美国士兵。特蕾莎·温特维格在怀孕期间因诈欺罪短暂入狱,被释后,生下了温特维格,父亲早已逃之夭夭,而Jack则是来自该名士兵的姓氏。© gamer

温特维格的自传成功地蒙骗了全世界,更成功地说服人们相信他只是个敏感的人,之所以变得疯狂是因为自己不得不成长于一个母爱缺失(其实温特维格自幼被托付给了祖父抚养,是父爱母爱均缺失,译者注)的环境。借用自己玩弄文字的能力,温特维格欺骗了很多人,让人们相信他已经完成了改造,理应重获自由。

一场释放恶魔的请愿运动

照片中左侧的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也是支持杰克·温特维格并请愿将其释放的精英人士之一。图为格拉斯在一次记者会上发言。© Wikimedia Commons

当温特维格的作品被传播开来,成千上万的民众立刻为他请愿,希望他能被立即释放。**用这些支持者的话说,杰克·温特维格做过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证明了艺术可以治愈任何受伤的灵魂,因此他必须被释放。**按照一份支持者们联名签署的声明书所说:“奥地利司法系统将在温特维格一案中接受彻底考验。

**在温特维格的支持者中不乏响当当的名字,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Elfriede Jelinek)、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都加入了这场请愿运动。**两位小说家不仅呼吁尽快释放温特维格,还对他的作品大加赞扬。耶利内克(很多年后)对此的解释是,那些文字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他对童年的那种清晰而优美的文学描述。”

(www.latimes.com/archives/la-xpm-2007-nov-27-et-book27-story.html)

另外一位支持者也相当有影响力,此人名叫彼得·胡安莫勒(Peter Huemer),是一位记者兼评论家,他对这场请愿运动的描述是:

“温特维格代表了知识分子的一种希望,哪怕周遭的问题再多、再糟糕,我们总要振奋起来去面对、去解决。因此我们打心底相信着温特维格,我们打心底希望他值得被信任。

的确,整个奥地利都相信了他。当他在1990年服刑期达到了其判决的最低刑期时,温特维格随即被释放了。就在温特维格回归社会时,典狱长还宣布:

“我们再也找不到一个像他这样完美的犯人了,一个完全准备好重获自由的犯人。”

一名连环杀人犯的灵魂

著名的塞西尔酒店(The Cecil Hotel),当杰克·温特维格在美国大开杀戒的时候,他就住在这家酒店里。© Getty Images

无论温特维格的支持者怎么说,他在被释放的第一年里就杀了8个人。

温特维格在这些案件中沿袭了自己一贯的杀人手法:那些女性受害者被他拽进了树林中,遭受毒打,最后被自己的内衣勒死。面对这些线索极其明显的案件,媒体显然不愿意将怀疑集中到温特维格头上,于是他们硬生生给这些案件的连环杀手起了个名字:维也纳森林杀手

被温特维格虐杀的其中7名女性:Elfriede Schrempf;Brunhilde Masser;Heidi Hammerer;Regina Prem;Silvia Zagler;Sabine Moitzl;Karin Eroglu-Sladky。© Wikiwand

就在温特维格计划这次屠杀之旅时,他曾经参加了一档谈话类节目并接受采访,这档电视节目对温特维格大加赞扬,重点突出他的两个身份——既是成功接受改造的犯人,也是成功赢得名利的作家。

温特维格在洛杉矶的照片。© Wikiwand

这样一期成功的电视节目让温特维格收到了另一家媒体(一家奥地利杂志)的邀约,**出资方派遣他前往美国洛杉矶调查并报导当地妓女“糟糕的境遇”。**在洛杉矶,温特维格入住了臭名昭著的塞西尔酒店。在这里,他趁着夜色出动,专门杀害那些他曾经会面并采访的妓女。

(www.latimes.com/archives/la-xpm-2007-nov-27-et-book27-story.html)

一个诗人形象的倒塌

当杰克·温特维格走向法庭接受审判时,记者蜂拥而至拍照,照片摄于1994年4月20日。© Leopold Nekula/Sygma via Getty Images

由于警方在杰克·温特维格作案期间曾多次对他进行问讯,等到警方拿到足够逮捕温特维格的证据时,他早就知道警方正在调查自己的案子并且正在怀疑自己。于是温特维格很快逃跑了,但他会时不时联系媒体与警方,让自己仍处于聚光灯之中,并解释自己尚未自首的原因:

“我无法接受自己被送回牢房,然而这些新闻已经从社会意义上把我给毁了。现在的我无意留在奥地利。”

(www.theguardian.com/books/2007/nov/10/features.weekend)

事实上,温特维格对他人眼光的过分执著直接导致了他的毁灭。当FBI探员抓捕他时,探员们让他相信这些人是来自商业杂志《成功》(Success)的记者,而且只要温特维格愿意对记者从自己的角度讲述到底发生了什么,他就能得到10000美元的酬金。温特维格终于上当了——他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与一位纵容他的记者面对面坐下来,事实上,他走进的那个房间满是美国警官。

1994年6月29日,杰克·温特维格因9起杀人案件被判杀人罪名成立——不排除他还杀了更多人的可能。

温特维格当庭表示:“我会上诉的。”

但他并没有这么做,就在当晚,他在牢房里上吊自杀。上吊用的绳子是他用身上运动套装的系带与鞋子的鞋带做成的。

至于他上吊使用的绳结,与所有被他勒死的受害者尸体上发现的绳结一模一样。

遇害者Shannon Exley案发现场尸体。© The Skeleton Key Chronicles

遇害者Sherri Long生前照。© The Skeleton Key Chronicles

遇害者Sherri Long案发现场。© The Skeleton Key Chronicles

警察找到的温特维格部分犯罪物证。© The Skeleton Key Chronicles

维也纳犯罪博物馆内温特维格的犯罪物证展示。© The Skeleton Key Chronicles

温特维格当时的女友Bianca Mrak。© The Skeleton Key Chronicles

文/Mark Oliver

译/鲁邦三世

校对/金田一一

原文/allthatsinteresting.com/jack-unterweger

本文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由鲁邦三世&金田一一在利维坦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未必代表利维坦立场

在这个话题无孔不入且热爱阅读的新媒体编辑部,我们经常在各种五花八门的公众号上,遇到或曲高和寡或趣味小众、但非常有意思的新鲜玩意儿。

现在,它们都将一一出现在这个栏目里。

我们也随时欢迎您的参与,留言向我们推荐您读到的低调好文。

本文由公众号「利维坦」(ID:liweitan2014)授权转载,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访问关注。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希特勒的艺术学院入取通知书之谜

尘封了 107 年的真相?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蝴蝶效应」? 文|诸神的黄昏研究会 这段时间,国内网络上流传这么一个新闻: 故事有鼻子有眼睛的描述了 100 多年前的「乌龙事件」。又结合最近沸沸扬扬的「苟晶事件」,加上德语在国内非热门语种, …

希特勒的艺术学院入取通知书之谜

尘封了 107 年的真相?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蝴蝶效应」? 文|诸神的黄昏研究会 这段时间,国内网络上流传这么一个新闻: 故事有鼻子有眼睛的描述了 100 多年前的「乌龙事件」。又结合最近沸沸扬扬的「苟晶事件」,加上德语在国内非热门语种, …

我在美国监狱做心理疏导

颜嘉晨曾在哈佛大学读心理咨询方向的研究生,研究方向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在美国读心理学本科时,她曾报名参加了监狱里做心理咨询的志愿活动。 那个学期,她每周都与因吸毒、抢劫入狱的犯人杰克( Jack )有一小时的聊天。同绝大部分人一样,她对监狱 …

转载:汽车防冻液造高档葡萄酒 ——德国奥地利毒酒案

初次听到这个毒酒案还是在十五年前,与德国同事议论德国产品质量的时候。当时德国同事说,德国产品好也是有过程的,历史上也有不少质量丑闻出现。当年在德国曾经发生过葡萄酒商将汽车防冻液掺进葡萄汁做葡萄酒的故事。当时我还大惑不解,心想,这汽车防冻液怎 …

远足

凯文先生正在与我爸爸交谈甚欢。 凯文先生刚搬来我家隔壁不到两个月,是个热情亲切的好人。他的院子里养了很多花,经常会摘下来送给我们。听爸爸说凯文先生和他是大学同学,现在是个时评作家。 “你知道杰克去哪儿了吗,好像有半年没和他联系了。”凯文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