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放开三胎,以应对少子化老龄化带来的结构性危机,能实际提升生育率吗?少子化的原因还有什么?
知乎用户 36 氪 发表 专家这样建议,不是专家不懂,只能说明专家真的没办法了。。。 生二胎的是谁?是生一胎的 生三胎的又是谁,当然是生二胎的 说白了就是折腾了半天,新生育的家庭,并没有增加多少 搞来搞去,只能是让原来就已经生育的,希望他 …
在今天(27日)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余艳红介绍,将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切实降低家庭生育教育养育的负担,充分释放年轻人的生育意愿。未来,将完善支持家庭生育养育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
一是加强生育保障。如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落实产假制度和生育津贴,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完善生育保险制度等等。
二是加强养育保障。如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务,加强住房等支持政策,提高家庭服务智慧化和数字化水平,鼓励用人单位创办母婴室和托育托管服务设施,实施弹性工时、居家办公等灵活的家庭友好措施等。
三是加强教育保障,不断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目前,我国一些省份开展有益的尝试,宁夏回族自治区2019年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条例》中明确规定,鼓励用人单位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在子女0-3周岁期间,每年给予夫妻双方各10天共同育儿假,开展了父母育儿假的探索。未来,将鼓励地方探索父母育儿假的试点。
同时,将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务,推动建设一批承担指导功能的示范托育服务机构和社区托育服务设施,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鼓励国有企业等主体积极参与各级政府推动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依托社区提供普惠托育服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制定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央视新闻客户端)
“加强生育保障”,钱让社保基金出。
“加强教育保障”,加班让教师上。
“落实产假、育儿假”,先让各级立法部门加班把相关法条改了。
这些话说的脸略大。2019~2021 年,国家卫健委部门收支总预算分别为 2325 亿元、2238 亿元、2412 亿元。卫健委近年的总体部门预算虽然稳中有升,但是也还不上之前那些许愿啊。
好歹发文的时候落款是 “多部委”,包括财政部、人社部、教育部、全国妇联等等,而不是单单一个 “卫健委”,落实的程度能提一提。
这个事情,感觉卫健委来做,有点收效不大。
现在有两方面的原因导致生育率低。(个人观点)。
1,已婚夫妇仅生一个。
2,年轻人不结婚。
已婚夫妇仅生一个的原因,又有多个,a,居民负债率过高;b,房价贵,收入部分用于房价较多;c,教育支出多,教育内卷化;d,观念的改变。
年轻人不结婚的原因,大概有 a,生活压力大;b,无法购买房屋,女性不认可结婚能增加安全性;c,自己一个人也能过好生活;d ,无法从结婚中获得安全感反而觉得要搭上 30 多年负债;e,网络信息传播发达,年轻人见到的美好生活与自身真实生活的存在巨大差异。
以上那么多原因,不是卫健委能解决的。
那么有比较容易解决的部门,他们正在解决吗?没有!
详情可以看 9 月 27 日的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会议结果。
[
关于货币政策委员会 2021 年第三季度例会的一点随笔
今天 (9 月 27 日) 傍晚,央行发布了 “货币政策委员会 2021 年第三季度例会” 的新闻通稿。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是:央行针对楼市提出了 “两个维护” 的新说法。 所谓 “两个维护” 是: 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好…
712 赞同 · 237 评论查看完整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4734836)
首先我们国家的结婚率越来越低,离婚率越来越高。不要被社会的烟火迷惑,很多年轻人哪有钱结婚,大家都要求车房,可是中国很多人都没有,一系列问题。有房车结了婚的,大多在还车房贷款,养孩子一个就够你花费了,一路上的培训,兴趣爱好班,读书,等等,这是一座大山。这一点就是我们中国这一代人不结婚的原因之一。还有我们很多人都过不好,只不过现在网络发达,一切都是烟火诱惑,越来越浮躁,那些动不动就买车买房的只是在网络上看得到,现实中很难吧?总之我们穷人还是多,并非达到这社会的一个标准。现在的人想的多了,为啥要去结婚,很多人都放弃了结婚,因为有一批人真的很苦,无望。他们会在想,自己这样,结了婚之后让自己的孩子过的像自己这样还不如不结婚,生下来受罪。我觉得应该把基础落实,一定很难,但是那才是长久之道。让每个人安居乐业,减轻百姓负担,比如某国,不会让百姓每天工作 10 到 12 个小时,他们都是最多 8 小时,真正的法定节假日。不压榨。然而人家也是有名的制造国。如果我们能走上这条路,以我们国家的文化,我们一定打不倒的国。富人永远不会体会百姓的心,会说一系列来挑拨,因为他们利益最大化。我知道国家也在尽力,可是还没实现的那一天,我们这个局面就根本改变不了。
用我之前发过的一期视频解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年轻人为什么不爱生孩子?
可能是因为房价太低了,年轻人没动力;
也可能是年轻人太闲了,下班没事干。
年轻人选择困难了。
……
如何让年轻人生娃,那只能贴一下年轻人的喜好咯。
「将切实降低家庭生教养负担,充分释放年轻人的生育意愿」这件事情,只有「国家卫建委」表示,你们说……
看看这段话:“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鼓励国有企业等主体积极参与各级政府推动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依托社区提供普惠托育服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 2-3 岁幼儿,制定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
只要在中国有基本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有条件的用人单位」都是哪些用人单位和「有条件的幼儿园」都是跟哪些单位有密切关联的幼儿园。去占中国就业人口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以及广大制造业工厂,鼓励老板们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大家猜效果会怎样,能按时下班就很不错了。
所以这个政策要是真推行下去,估计有强烈 “抱孙子 / 孙女” 想法的父母让自己孩子毕业后就考公教等编制的愿望会进一步走高,有编制的女性在传统公婆心中的估值会呈指数型增长。因此此举产生的最大影响应该是编制的社会公允价值会进一步提升。当然如果推行男性产假的话,可能受益的还有编制的男性。
总结下来就是:提升中国生育率主要还得靠「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但这不代表广大工作在「没有条件的用人单位」的人群不需要去多生多育,繁衍后代壮大族群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使命,不应该把「生育」这个所有动物基本行为的压力甩给国家和单位,让国家和单位创造好条件才去生。
小明是个登山爱好者,特别喜欢爬 A 市的无用山,因为无用山的景色非常好。
但是近年来无用山的门票从一块钱变成了一万块,并且不准自带水、食物、背包、登山杖和鞋,一切装备必须在山上买。
而山下两块钱一瓶的矿泉水,山上要卖二十。
由于登山成本急剧增加,普通人根本负担不起,再加上群众对登山的热情普遍降低,都喜欢去酒吧喝酒,久而久之,来无用山爬山的人日渐稀少,小明也不想去了。
眼瞅着无用山真的要无用了,A 市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关政策,大力鼓励登山爱好者前来无用山,其中一条明文规定,以前登山时间为周一至周五的早 8 点到晚 6 点,现在改为周一至周六的早 7 点到晚 7 点,大大放宽了爬山时间,对于登山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件重大利好的消息,所以希望广大登山爱好者积极前来,踊跃爬山。
然而此消息一出,不但没有提高广大群众的登山欲望,反而引起了一片冷嘲热讽。
登山爱好者小刚表示,我不去无用山爬山,是因为没有时间吗?
登山爱好者小红直言,你就是把时间放宽到全年 24 小时,我也不会去。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重新振兴登山业,A 市的一家综合性医院发布了一则公告,副院长表示,将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切实降低爬山负担,充分释放群众的登山意愿,未来将完善支持大家上山下山看山的相关规定:
一是加强上山保障,如提高山路质量,落实向公司、单位的请假制度和登山补贴,探索实施把孩子丢给老人看管自己去爬山的 “登山假”,完善坠山保险制度等等。
二是加强下山保障,如发展多种形式的下山服务,可以选择索道、蹦极等下山途径,鼓励登山爱好者所属的公司、单位创办咖啡厅、休息室、足疗屋等服务设施,以供登山者下山后休憩使用,并实施弹性工时,鼓励登山爱好者一边登山一边远程工作的友好措施。
三是加强看山保障,不断推进工资公平和优质房源供给,让登山爱好者在网上浏览无用山的美丽风景,或是做无用山登山攻略而耽误工作时没有后顾之忧,放心大胆地安排登山计划,来促进无用山的登山业的大力发展。
看完之后,小明觉得这些规定特别棒,远比放宽登山时间要实惠,于是他找到该医院副院长,激动地问,其它的那些我都可以不要,我就想爬山回来之后能做个足疗,请问我们公司的足疗屋啥时候能建成并投入使用?
副院长拍了拍小明的肩膀,笑道,就在不远的将来。
小明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以上。
这些内容有帮助的话记得点个赞
如果你不喜欢我,那么
像不像疫情初期发放的那种优惠券?
真正困难的人用不上,普通人有条件的不在乎,富裕的人囤起来倒买倒卖谋利。
这种财富分配游戏不知道上演了多少次,才让短短的一两代人把大家的吞成自己的,还装模作样让大家觉得他们多努力,你们也要更努力。这样说来爽子比很多科学家都要努力个几万倍,何况爽子只是一只犬马,一枚弃子而已。
以卫健委的能量来说,影响微乎其微。
以整个国家机器的能量来说,想扭转生育率下降的趋势也很艰难。
以为房价降了,生育率就能提升,多少有些政治天真了,日本房地产泡沫刺破之后也没见生育率回升。因为导致生育率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财富分配方式的不合理,房价降了,必然有另一个 “房价” 升起来,房子不过恰巧在现阶段表征了财富。是房价的持续上涨使房子成了 “生育刚需”,房价不涨或者下跌,你会惊奇地发现它不再是刚需了,会有另一个“刚需” 来替代房子继续压低生育率。
那合理的财富分配方式是什么呢?是不同工种都有不错的待遇,都有光明的前途。但是很抱歉,这种分配方式只能存在于理想之中。
事实是第一次分配(市场分配)已经是全球竞争了,整个地球都卷起来了。工人生产的产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是廉价的人工撑起了产品的物美价廉。一旦人工成本提升,优势便不复存在,总能找到更廉价的人工:此刻的越南之于我们,就像改革开放之初的我们之于西方。所以想改变第一次分配的规则,不是我们自己说了就能算的。我们能做的就是由低端制造向中高端制造转型。
卫健委提的更多是第二次分配(政府主导)里的内容,生育保障、养育保障、教育保障。但实际操作起来,也很难,因为第二次分配是建立在第一次分配的基础之上的。产假、育儿假、生育津贴,都是在增加人工成本。市场只看成本,违法有利可图,就可以去做。完善支持家庭生育养育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最终落实下去,更多的是落实到 “编制人” 上去了。但现实是,连公务员都会为了三倍工资的未休假补贴而心甘情愿地放弃年假。
至于第三次分配,实在没什么好说的。
导致生育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力提高,意味着劳动力的知识储备要足,也就是说养育(生、养、教)成本提高了,必然生育率也就下降了。那么回过头来想一下,现在的财富分配方式真的不合理吗?用生育率的高低来衡量分配方式的合理性是否合理?社会很有意思,它本是由人构造的,但显然它也有了自己的意志。
随着社会的进步,总会有新的问题出现。
卫健委一个副职干了国务院的活,不得不说是江山代有人才出。
写过发言材料的人都知道,什么部门说什么话,属于自己部门的事情,大胆说,不属于自己部门的业务,别乱安排,不然其它部门的人会觉得:
领导会觉得:
这个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发言,从头到尾流露着一股诡异的氛围,一个卫健委的党组成员直接把住建部、人社部、教育部安排得明明白白,不看抬头,还以为是国务院下的通知。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整个发言:
一是加强生育保障。如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落实产假制度和生育津贴,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完善生育保险制度等等。
第一点的发言还比较保守,说的是内行话,也就是站在卫健委的职能角度在发言,有些是需要协调的,但是卫健委的参与很正常。
二是加强养育保障。如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务,加强住房等支持政策,提高家庭服务智慧化和数字化水平,鼓励用人单位创办母婴室和托育托管服务设施,实施弹性工时、居家办公等灵活的家庭友好措施等。
第二点就开始直接安排住建部和人社部的工作了,“加强住房等支持政策”,住建部把这一点落实一下;“鼓励用人单位创办母婴室和托育托管服务设施,实施弹性工时、居家办公等灵活的家庭友好措施等”,人社部把这一块抓进落实一下。这两个部门的人肯定一脸懵逼,在想:这是哪个愣头青……
三是加强教育保障,不断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第三点不仅给教育部布置了下一步的工作开展部署,并且相关领导还对教育部过去的工作进行了隐隐的批评,首先是教育公平方面做得不够,其次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失问题,教育部要反省。如果我是教育部的人,肯定懵逼树下你和我:这是哪路神仙,路子这么野?
一言以蔽之,即使是卫健委的主任来说这个发言,级别都不够,这话只能由国务院来说,自我加戏是很危险的……
某些人不是在拉闸限电那里解读出各种赢,什么对美输出通胀,什么金融战,总之就是什么屁话都能解读出上面宏韬伟略。
怎么到这里,说这话的人就没了?
卫健委这话让我只感觉,一群酒囊饭袋,脑子里装的都是 Shit。
现在是一群 90 后 00 后,压根连恋爱都不谈了,结婚的更是寥寥无几,生孩子的更是凤毛麟角。
适婚年龄的人,自己都养活不了自己,生个屁孩子。
所有的政策都是针对【生完孩子后】,你真想提高生育率,应该是针对【结婚前】这部分人。
大部分适婚年龄的人不结婚,你再怎么折腾也毫无意义。
而且现在要降低育而成本是吧?
钱从哪儿来?
给你们个参照,你们自己琢磨下钱会从哪儿来。
日本去年宣布,幼儿园免费,同年更早之前消费税提高到了 10%
这话要是空头支票就算了,如果真落实了,那么我可以肯定地说,不仅提高不了生育率,反而会加速让生育率下跌。
我就一个问题,孩子是养在阳台还是杂物间还是厕所?
………………………………………………………………
对了,还有个问题是,合租室友会不会投诉你养宠物?
要说八零后,那确实还有得释放。
90 后的不生,是因为根本不结婚。
今年一系列政策调整人口为生育扫清一切障碍,可是有一点问题是,释放生育意愿的前提是年轻人想生却受到阻力而生不了。
现在的问题,难道不是根本不想生吗?
看看这网上多少恐女恐男的,
再看看那些正常人看起来非常离谱的言论是怎么被一些人带进生活的。
是,我们大多数人是阳光向上的好人,但谁能禁得住这种信息的冲刷。
扶老太太的影响多少年了,现在还没过去。
如果这个情况成立,那无论给年轻人什么,年轻人都不会去谈恋爱结婚,更别说生孩子了。
典型的口惠而实不至。通篇看下来全是 “鼓励”,国家真就是想不花一分钱的把事情解决掉呗。
从这政策来看,显然也不是不知道 0-3 岁的养育负担是个痛点,然而人家就是不想花钱搞公办设施,还什么鼓励企事业单位办托儿设施,放养育假呢,鼓励来鼓励去的,真照做的企事业单位能有啥好处吗?所以人家为什么要响应你的鼓励啊?
而且 0-3 岁的孩子和 3-6 岁的差距是很大的,现在北京有些幼儿园已经开始接收满两岁的孩子了,前提是孩子得会自己上厕所提裤子,我有朋友带孩子去还被面试了这个技能。幼儿园显然也不愿意收太麻烦的幼儿,毕竟相差一岁的孩子需要的照护水平和内容就会相差很大。
我就感觉最近这政策来看,国家不是不知道问题在哪儿,是舍不得用力。房价也是,托儿设施这些实际的实惠也是,都是试探性的抚摸一下就指望老百姓被安抚了就愿意生了,嘴巴喊挺响的,实钱没撒一个,估计是优先级根本不够吧。毕竟东北都在限电了,那可比生不生孩子是远要近在眼前的民生问题,也没见国家大手笔买高价煤发电啊不是吗?
反正大家都还可以忍一忍的,又不至于为了这事儿咋地对吧?
行,我理解国家有更需要花钱的地方,要打贸易战要扶贫要载人航天,我们这些看孩子用电的屁事儿忍一忍也就得了。可那你就别摆这个姿势出来啊?没有希望我还不会指望这国家能对我多好呢,毕竟我在美国的朋友一样是没托儿所可用还得把亲妈接过去看娃。我寻思着我们有社会主义优越性吧说不定就给解决呢还指望了一下下。所以一开始就直接说解决不了不就得了?天天又是鼓励生育又是鼓励个啥的耍嘴皮子上瘾呢?
电那个事儿也是一样,你不天天吹自己比美国牛 x 电网厉害得不得了,大家能有落差吗?本来就是发展中国家,有点困难大家就克服下都能理解的,死不承认非说是东北人自己的问题还带地域黑,你亏心不亏心?
真的就别耍嘴皮子了,干点实事吧,做不到就直说大家都能理解的。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不是吗?
从今年开始,各种提高生育率的操作都已经拉满,不过收效甚微:
二月份,设置离婚冷静期,让离婚率降低,纸面数据更加好看(治标不治本,不过是延迟离婚)
三月份,**提案延迟退休,**降低结婚年龄, 改高中为二年制,小学延迟放学时间,女性生育纳入医保
四月份,延迟并优化七普数据公布
五月份,部分地区二手房交易取消贷款,必须全款
六月份,三孩政策调控,大厂取消 996 和大小周制,中高考难度下调
七月份,打压教育机构,攀枝花提前发布生育补贴
八月份,遍地取消学区房,房地产商大批量暴雷,房子纳入严格管控,不许大涨大跌
九月份,游戏工委:【坚决抵制绕过监管机制,通过境外游戏平台向国内用户提供服务】,减少非医学需要的人工流产
一切的一切都是在为生育率让行,奈何什么骚操作都有,就是不愿意掏钱钱,一胎上不去,等二胎潜力释放完毕,生育率会断崖式下降,不出意外今年生育数量(删除)千万,死亡数量(删除)千万,此(删除)非彼(删除),成为人口(删除)元年
某一代人注定成为(删除),阶级跃迁的机会赶不上,996、延迟退休、35 岁优化、房地产高位接盘、(删除)行业被打压自己失业、(删除)等等全都集满啦,真是(删除)~我的心中只有(删除)
顺便提一句,中考强制五五分流 + 全面取消教培行业与学区房,导致原本中产的阶级壁垒被全面打穿(广大中产就指望出卖劳动力比无产多挣那俩仨钱,搞套学区房多搞点课外教育跟无产拉开差距),此番举措会极大打击中产的生育积极性:
先说结论:影响群体有限。甚至可以说对 “大盘” 来讲,没有实质性影响。
我一直认为,政府高层和党的智库一定比我们普通人看问题更深刻更长久,所以不管国家出什么政策,我一直都是坚信能够 “对症下药” 的。但唯独在生育问题上,体制内的人天然存在“幸存者偏差”——**因为没钱,所以不生育,那降低生育负担,少花钱,你们就自然生育了。**但现实情况是:钱,对 “是否生育” 有一定影响,但在一定范围内并不绝对。
而体制内的人,体会不到体制外的人 “安全感” 的问题,所以,无论是 “生育补贴” 还是 “生育保险” 等等,都不是从本质上解决 “安全感缺失” 的问题。当然,安全感的缺失,也不是卫健委一个部门能解决的。
不少高赞回答也提到了类似的结论。比如,为什么农村地区生育意愿依旧比较大;甚至还有论文研究得出结论,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也并不低。再比如,我们父辈那个时代,物质条件比现在匮乏多了,但为什么那个时代大家生育意愿如此旺盛,甚至很多人敢于违背 “计划生育” 也要多生。但到了 2021 年,工资比以前高了,医疗水平比以前发达了,社会保障体系都比以前健全了,但为什么大家反而不生了?
在我看来,“安全感的缺失” 才是在本质上影响国内生育意愿的。诸如北欧等高福利国家,思想观念可能是引起生育率低的原因。但在中国,“安全感的缺失” 应该还是主要影响因素。
思想观念,诸如 “丁克”,“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有儿孙我享福”,“个人享乐” 等等,一方面很多思潮会随着当事人的阅历动态变化,本身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另一方面,意识形态领域的想法,也很难通过物质激励发生变化。比如,一个人就是不喜欢小孩,就是不生,你给他一个亿他可能还是不生。所以,思想观念不在讨论范围。因为,“不想生”和 “想生但不敢生” 是完全不一样的。一切政策能解决的,只是“想生但不敢生”。
“安全感的缺失”,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比如,收入的不可持续。
为什么一线城市月入 2 万的白领不敢生孩子,但是三四线城市月入 5k 的公务员敢生孩子?
月入 2 万的白领,缺的是每个月几百的生育补贴?不是,他们缺的是 “今年把孩子生了,万一明年工作没了怎么办”。
如果这个白领再背上房贷呢?
再比如,孩子的发展前景。
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父母的想法很简单:日子会越过越好,将来孩子会比我们强。
但是现在呢?80 后和 90 后,如果再生孩子,孩子大概率还比不上自己,自己都过得很苦了,孩子将来很可能更苦。90 后,自己考取了 985,进了大厂,拿了高薪。然后生个孩子,学区房买得起?孩子教育资源如何?孩子能否考上高中?如果孩子将来读了中专或者大专,能拿多少工资,能否养得起自己?
拿我身边朋友举例子,玩的好的 6 个发小中,4 个都生孩子了。无一例外都是:房子是家里买的,自己是体制内工作,有充足的 “安全感” 来生孩子。而我那些在一线城市打拼的朋友,基本上要么是单身,要么是已婚未育。不是因为没钱,工资都挺高,但是户口和教育,尤其是教育资源的失衡才是阻碍生育的大问题。
要想真的解决 “想生但不敢生”,最重要的是解决三个问题:
**1、职场危机。**尤其是私企裁员问题。得彻底打消 “宇宙尽头在编制” 的想法,不然 “内卷” 不止。到最后,都是体制内的年轻人生孩子,体制外的年轻人躺平。
**2、生育保障。**尤其是女性职场公平问题,总不能想着 “我要是去生孩子,回来职位没了,工作没了”,那谁敢生?
**3、职业公平。**大专当工人,本科当白领,但工人收入水平和保障体系》白领。这样大家在生孩子的时候,才不会焦虑:“万一我孩子将来学习不好,考不上好大学,岂不是这辈子就毁了,那我还是不生了吧”。为什么大家都不想自己的孩子去中专,为什么都怕自己的孩子考不上好大学。一方面是越差的学校,风气越不好,另一方面,学历歧视的问题,也让大家疯狂内卷。那自然有一部分会觉得 “与其到最后发现跑不赢别人,那我一开始就不去赛道”——直接就不生孩子了,也就不担心孩子将来教育问题了。
只有当大家发现,生了孩子,只要孩子单纯善良努力向上,无论孩子将来有没有成就,都能有一份稳定收入,体面的生活,人人平等。到那个时候,想生孩子的人,才会敢生孩子。
以上,是 “指出问题”,那总得给一点“解决方案” 吧。既然长期来看,解决上述问题很困难,那短期来看,国家应该从什么方面来刺激生育呢?
1、政策制定者,大多不自己带孩子,没体会过带孩子的苦。而且这些人都住在大城市,以为解决大城市生育问题,就解决了 “大盘” 生育问题。同时,他们很难理解,“生孩子”除了钱之外,精力、时间都是很重要的因素。而一线城市的“996”,通勤时间长等等,客观上也不利于生孩子、养孩子。所以,刺激生育的政策向县城和农村倾斜,可能是现阶段 “相对快速” 的解决办法。
2、大城市的环境(消费主义、享乐主义、资讯获取),让大家对世界缺乏客观认识。“人均年薪百万”“人均法拉利”“500 万跑不赢通胀”“入门款 BBA 都是垃圾”,等等奇葩言论下,熏陶出来的 “一线城市年轻人” 都“丧到不行”。“我生个孩子,将来没有年薪百万可怎么活”,“生个孩子考不上 985 怎么活”….. 这些人指望不上,他们不会生孩子。
3、其实鼓励县城和农村地区人口多生孩子,从概率层面讲,生的越多,在比例一定情况下,天才个数也越多,一个家族总能出一个智商极高的,假设生 3 个孩子,其中一个成了科学家,或者成了大商人,这也就提高了层次跨越的概率。
4、一线城市的 “丧”、每天 996,“没有儿孙我享福” 等等因素,这些年轻人不生孩子,家族就断根了,然后他们赚的钱将来通过政府转移支付到落后地区。落后地区多生孩子,孩子长大又朝大城市奋斗,一来实现了阶层变迁,二来也增加的城市活力。如此一来,想生的生,不想生的城市也有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你看,一线城市生育率下降,但一线城市人口还是净流入呀。所谓: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年轻。
5、县城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大,农村两三层的自建小洋房,县城动辄四居室的大平层,客观上都有利于生多胎。一线城市蜗居七八十平的小房子,想生,也没有地方住。所以,直接补贴县城和农村的生育保障,刺激他们生孩子。
好了,其实想明白了这个逻辑,其实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毕业之后还不如就在老家或者三四线城市找个工作,又或者去一线城市打拼赚钱,然后定居到小城市。将来吃 “北上广单身青年” 的转移支付,自己多生孩子,把自己家族搞繁荣一点。这个逆袭的过程,比去一线城市打工翻身的概率估计还大一些。
房子教育医疗三者对生育,也不是说影响不大,只是说这三者不是一个绝对条件。不是说把这三者解决了,人们就一定想生孩子了。这三者是一个表面因素,而不是最直接的原因。
以前条件都不好的时候,大家不还是该生生。
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劳动者幸福感上。
生活的幸福并不完全来源于金钱和物质。
劳动的强度,贫富差距,阶级对立感,男女关系,家庭关系等等都是影响人们幸福的指数。
人们只有感觉到自己幸福了,才有生育后代的动力,如果感觉自己都不幸福,怎么可能生孩子。
关于这个不幸福,我觉得更多是当下主流价值观的扭曲。
我认真学习,就会有好成绩,就能上好大学,就会有好工作,就能挣更多的钱,过上更好的生活。
我认真种地,就会有好收成,就能买好价钱。
这种朴素的逻辑越来越淡化。
每个人心中都有怨气,怨气归结于一点就是这都凭什么啊。
我勤奋守己,凭什么一些靠脸吃饭字都认不全的比自己还露脸。
我兢兢业业,凭什么一个女子轻生就要我判一缓一。
我任劳任怨,为什么过得还不如那些靠整容扭胯露肉博出位的人。
我奉公守法,为什么会让在法律边缘游走的人把我踩在脚下。
辛辛苦苦的劳动人民,凭什么要仰视投机者。
寒窗苦读多年,已经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读书。
我想不通,我躺平,还要被拎出来批判。
中国人从来不怕吃苦,就怕苦的毫无意义,毫无价值,最后连肯定都没法获得,还得被人骂你怎么这么蠢。
现在年轻人要养的东西太多啦,孩子算老几。
房子车子就不说了,
你除了要养你的父母,还要交养老金养别人的父母。
不生孩子,等你老了,就是别人的小孩交养老金养你,岂不妙哉。
同时你还要养你的老板,只要你再努力一点,老板明年一定可以换大别墅的。
还要养公务员,养铁路、公路、机场,毕竟咱们要集中力量办大事,这点觉悟不能没有。
除了要养活父母以外,你还要养活一大批的服装厂、药厂、化妆品厂、餐厅、便利店、酒店和网约车出租车司机。
你还要养活腾讯、米哈游、淘宝、京东、饿了么、美团、携程、去哪儿、抖音、快手、小红书、得物、虎扑、B 站、P 站、知乎这些互联网公司。
你还要养活苹果、华为、小米,一想到每天雷军一觉醒来就要支出几个亿,我那个着急呀。
还要养活一大批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股市庄家。
同时你可能还养活了一大批 P2P 和传销组织。
天哪,这么一看,我们这一届的中国年轻人真的是太厉害了。
主要问题难道不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结婚了吗?不结婚哪来的孩子啊!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20》[1] 推算,未婚人口约有 2.1 亿,其中男性 1.27 亿,女性 0.83 亿。
2013 年以后,我国结婚率更是一路向下俯冲,“六连降” 的结果就是:2019 年的千分比创下了近十年新低,6.6‰[2]。
现在的年轻人咋就不爱结婚了呢?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婚姻一直都是经济问题。
不只是与钱有关,而是人们总会以经济学眼光判断它 “值不值”。
茫茫人海中挑选另一半,找与等都需要物质和精神的高成本付出,要让人想结婚,这些成本要在婚后能收回来甚至获益更大。
而现实却是:寻常人家的 1+1 不一定能≥2。
数据显示 [3]:在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的单身青年中,40% 是月光族,四五线城市里更是多达 76%。
试想,两个月光族组成的家庭,大概率入不敷出。况且——
女性,还要考量生娃养娃对事业的阻碍、顾虑家务劳作对身心的影响。
此外,“离婚冷静期”的规定,又进一步增加了 “投资者” 难以脱身的风险。选择结婚,愈发艰难。
婚姻的本质是 “利益交换”,双方需要满足对方的需求。
以前婚姻模式:“男主外、女主内”,讲究 “男财女貌”,男人负责赚钱,找个女人想想怎么花钱,然后生几个孩子防老;女人负责漂亮、贤惠,找个男人赚够家庭花销,然后生几个孩子防老。
但随着经济发展、平等意识增强,传统婚姻观念变了。
社会地位、经济基础、颜值外表…… 都不再是择偶的必要条件。
现代人结婚,更看重精神层面,要的是比单身时更幸福的亲密关系,享受甜蜜的爱情、长久的陪伴、温暖的心理寄托。
就是,“丰腴的钱包”和 “好看的皮囊” 都很难打动我,而 “有趣的灵魂” 才是结婚的动力,愿意跟 TA 一起探索平淡生活蕴藏的快乐。
至于养儿防老,不好意思,我有在交养老保险,也看好有专人护理的养老院了。
真正的爱情应该是两个灵魂同一频率的共振,而不是迫于经济、社会压力的妥协。
良人一直不出现的话,单身就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这需要底气,而社会发展给了越来越多人这份底气。
《2019 年白领生活状况调研报告》显示 [3]:白领中“未婚且单身” 的比例最高,为 40.18%。
这些单身者接受了更优质的教育、有基本的经济保障,他们讲究生活品质,愿意享受个人独立自由,比起为家庭作贡献,更在乎自我价值的体现。
当一个人将自我价值实现作为生活动机时,注意力会主要集中在工作和自己身上,个人感情生活自然会被忽略。
有需求就有供给,在这个背景下,“单身经济” 崛起,“一人份” 产品花样百出:
甚至连生孩子都快能一个人完成了,何必为了结婚而结婚?
许多人抗拒婚姻还因为:确实不到时候。
80 后这一代开始,大学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明显增多,导致初婚、初育年龄都在推迟。
普通大学生,本科毕业 22 岁,硕士毕业 25 岁,博士毕业 28 岁。本科毕业后工作几年再考研考博的话,年龄只会更大。
按照传统观念,求学自然比成家重要,学都还没上完怎么能结婚呢?没有经过几年奋斗,首付哪里来?“老婆本” 哪里来?
同时,80 后 90 后从小就是家庭中心,被照顾得较多,结婚后生活将发生极大转变,从备受呵护的孩子变成别人的丈夫、妻子、父亲、母亲,真正的独立才刚刚开始。
是早早肩负起家庭的重担,还是多当几年不食人间烟火的咸鱼?他们心中自有决断。
而对于原生家庭并不和谐的人,就算家里有矿,对婚姻生活一地鸡毛的恐惧也会让 TA 累觉不爱,权衡之后选择在围城外观望。
所以,有人认为,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单身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另类标志。
他们不是不把结婚当回事,而是太把它当回事,所以不愿意将就。
作为个体选择,单身无可厚非,旁人也给予了前所未有的认可与包容,但在社会主流环境中,单身却是一种不被提倡的生活方式。
调查数据显示 [11],60.4% 的单身人士仍在期待美好爱情,即便现在是坚定的单身党,未来也有可能改变执念。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 2020[J]. 年鉴, 202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19 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R/OL].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3] 智联招聘.《2019 年白领生活状况调研报告》[J]. 报告, 2019
[4] 梁俐. 女性独身, 一种无奈的选择. 婚恋家庭, 2003,7:43-44
[5] 柯毅萍. 女性独身的原因和走势. 思想战线, 2004, 30(2):30-34.
[6] 曾俊林. 结婚还是独身这是个问题. 四川省情, 2006,6:41
[7] 刘之钰. 独身女性心理浅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2, 28: 141-142
[8] 田耘. 当代中国单身女性现象的伦理审视 [D]. 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 2008
[9] 赵妍妍. 女性独身现象伦理分析 [D]. 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15
[10] 王磊. 中国未婚青年人口的特征与变动趋势分析.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2018,32(10):48-56
[11] 张锐. 单身经济: 年轻化与个性化交融. 证券时报, 2019, l1 月 / 5 日 / 第 A03 版
拍脑袋一个猜想:
现在各种出台的各种各样的 “福利政策”,带薪假期、xx 补贴、xx 减免、xx 房、xx 租、xx 税、xx 款…… 最终的结果是更加的内卷,
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会涌向要卷进体制内,
毕竟只有体制内才能切实保障福利落实(比如育儿假、福利房、退休保障等等),福利政策越多就越只可能是体制内全面执行,就越进一步提升了体制内的福利优势,而不是沦为代驾。
而体制内只能容纳最多 10% 的劳动人口。高学历人才乃至博士钻头觅缝去体制内,去社区一线,去国企一线流水线将成为常态。
zf 本身不产生福利,zf 是分配福利,福利是人干出来的,这个部门那个部门左一个右一个的福利许诺,从哪来?谁来干?打了一大堆白条,总要有人来兑现。
其结果,只会是越来越卷。
以上,纯拍脑袋瞎想。
就说一个事,
最近秋招,用人单位最爱问一个事:“你有男朋友吗?有的话,我们可不要……”
男朋友都不可以有,生育率能起来吗?
所有鼓励生育政策的基本假设都是人本来就愿意生孩子,而且就愿意生 2.1 个,只要创造好条件人就会生。
实际上生孩子不过是基因的任务,和人有什么关系?基因下任务的方式是给人性欲并且让人喜欢小孩。但是中间这十几个月的麻烦事基因是不管的。
现代人发明了避孕手段,可以卡 bug,即满足性欲又不用完成任务,比养小孩性价比高消费品那么多,比养小孩收益率高的投资也那么多,很多人就是无论如何也不想生的,生也不想生两个。
后现代鼓励生育注定没什么效果,要么用最后一代人莽出 AI 机械飞升,要么工业化生育证券化抚养。
这也就是卫健委分配下来的政治任务而已,事实上各个部委都会有任务,不然教育部今年也不会史无前例的这么大张旗鼓搞的民不聊生。
生育率的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问题,不是独有的
但我国生育率持续走低,这个速度问题,确实有可能变成我国独有的。
我觉得有一个回答说的是对的,其实综合下来就是幸福感问题,当生孩子带来的幸福感远远小于孩子所附属的幸福的时候,人自然有内心自己的选择。
更别说当下男生女生自己都做不到幸福,你自己都感受不到幸福,怎么可能还想着去追求养小孩的新幸福?
很多人觉得那是因为年龄没到,其实到这个阶段 90 后也 30 了,发现并不是年龄问题,而是当下的社会并没有到应该有的社会阶段,物质一条腿走路太快了,然后物质层面两级分化基尼系数飙升,大部分人虽然解决了温饱整体生活上来了,但其实对应的幸福感,可能远远没有上一辈的人的高。
这虽然和国内整体文化有关,但也确确实实和社会发展的节奏有关,这是个很复杂的结构性问题,
房子(走香港路径带来两极分化,极大挤压个人消费和盼头,但是在租售同权和新加坡模式这一块进步缓慢,一条腿走路。)
教育(绑定学区房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但是在职业和就业平等性上的观念上进步缓慢,一刀切一条腿走路)
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政策下,只要政策指标,小孩成长过程缺乏关心,不在心理建设上给予帮助,独生子女孤独感倍增自然不幸福,一条腿走路)
城市发展(没有做到城市集群化快速发展,只顾着发展大城市,大搞户口政策,忽略中小城市,导致资源集中,一条腿走路下,大家全去大城市,然后大城市的人不开心焦虑大,小城市的人没意思焦虑大,双输)
网络发展(抖音小红书等发展起来之后大肆宣传优质生活,但相对应缺乏精神文化指引和引导,小红书人均法拉利,微博上随处可见田园男女权,一条腿走路之后更让大家进入信息茧房)(然后人家晒法拉利的着急接广告变现自己买房子,田园男女权俩大号互相唱反调收割流量去搞广告费呢,你最后自己幸不幸福,谁管你的?接接英特尔广告,自己分个几十万,给 MCN 机构分个几十万大家赚钱不好吗?)
等等等等,你发现一条腿走路,就是带不来幸福感,本来好好的东西,硬是两极分化了,而 2% 的人快乐到死天天换姑娘小伙,98% 的人做什么,在哪里都不幸福。
2% 的人就算和某微博大 V 宣传的一样一个人生 10 个孩子,这缺口也弥补不上的。这笔账就是因为这种政策算不明白的。
那为啥不和国外学,取得各个国家的长处呢? 比如保证每个省会甚至一些城市都有巨头企业,保证幸福感的构筑(是真正内心的,不是口号),让居有其所,有钱的买大平层,没钱的租房子一样能开心,让教育真正做到舒服的分流,实现上了大学和去当售货员都有不差那么大的幸福感收入,给独生子女和离婚家庭子女提供更幸福的生活模式心理帮助,让人们既能享受网络生活又能回归线下幸福呢?
真要是这样,那就是超级发达国家了。
但为啥你会发现其实不用每一块都做起来,只要能解决几个大问题,其实年轻人就会很幸福了,就会生孩子,但为啥每一块几乎产都两极分化了呢?自己理解呗,比如你在上海有大平层毕业赚了钱有了学区房让自己孩子继续积累资源,你巴不得每天换个妹子围着你转(事实也是如此),你恨不得所有其他人都天天看抖音小红书然后浮夸拜金没时间看书没时间努力,以后更好管,你怎么可能还那么好心天天告诉他们别信网上这些,要回归幸福。咋可能说应该把上海的资源分出去实现城市资源分摊呢?
所以生育率走低根本就不是政策能做到的,哪怕未来真的生个孩子发个几万(这个钱最终也是大部分单身交税二次分配的单身税),短时间也很难做到这一点,任何渐进式改革的最终阻力,
都是:
如果只想要人头数,那生教养负担可以压到很低。
我爷爷奶奶生养了五个孩子,都拉扯大了。我想国家是想达到这个效果?
但代价呢?我奶奶只工作了很短一段时间,之后就成了全职家庭主妇,一辈子围着柴米油盐转;为了早日出去工作养家糊口,我姑姑和伯父都是上完初中就不上了,年长的都工作成家后,家里才有钱让我爸去上的高中;每日三餐就是馒头加咸菜,猪头带鱼是春节才有的吃,平时有点好吃的也得紧着家里唯一赚钱的我爷爷,我爸读技校时最大的享受是吃炒米时能配一口猪油。
而我妈是独生子女,我姥姥就可以有自己的工作;读书自然是能读就读,直到考不上为止;虽然也做不到每顿都有肉,但至少每周都有肉馄饨吃,每月还可以去看看电影。
所以现在家里聊天也经常调侃,一个是富人家的孩子,一个是穷人家的孩子。
其实那个年代一般人的收入哪有多大的差异,但是养一个孩子和养五个孩子,足以让生活水平产生档次上的差距。
现在呢?
如果只是要让五个孩子活着,那没什么难度——学校就随便选,反正只需要义务教育花不了几个钱;吃饭就随便做,反正现在米面价格不高,一天吃十斤也就二十块钱;上完初中赶紧出去打工,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但这样有价值吗?现在二三十岁的这些做父母的人,有几个能忍心让自己的孩子这样活着?这真的就是活着啊,毫无发展可言。
就这么说吧,在享受过独生子女的红利之后,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已经没救了。这不是发发文件喊喊口号,提供些治标不治本的措施能解决的。
除非国家能保证,养一个孩子和养五个孩子,生活水平是一样的,我想会有喜欢孩子的人去生的——但是这可能吗?
我个人建议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和滴任权优势,建立一套社会化繁殖体系。
将无业育龄妇女根据自愿半自愿原则集中起来,圈一块地,建立人类繁殖中心。采用自然怀孕,人工授精,一胞多胎的办法,提高生育效率。这些妇女可以被称为职业产妇,一人按繁殖 10-15 胎婴儿算,能迅速提高我国的生育率。将来技术先进后,一次生五胞胎六胞胎七胞胎都很常见,效率还可以增加一倍以上。
生产出的婴儿,可以交由马前卒进行社会化抚养,采用规模抚养办法,降低抚养成本,迅速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经济是问题问题,觉得养孩子麻烦也是问题。
按这个新闻来说,你就多给十天假… 十天啊!真的好慷慨。
问题我特么的不要孩子省出来的经济,足够我一年放 180 天假。
我就特别不想要,我真觉得哎呦弄个这玩意儿好烦啊,养了还得教,今天担心明天受怕的太麻烦。
而且我真没心思今儿去舔英语老师明儿去舔数学老师,脾气也不好如果以后孩子做了啥老师喷我要一当场打起来咋办。
还有没孩子出门浪也自在,弄个这玩意儿你是能带着爬山还是能带着下海,小时候那几年就扛不住,出去吃个饭一会儿嚎了一会儿咋了哎呦卧槽。
越想越麻烦……
最近各种政策,其实都是释放年轻人生育的组合拳:比如遏制房价、996 被定性为违法、打击校外辅导班等。
年轻人为什么生育意愿不强烈?
优生优育:优生优育是需要物质基础的好不?看现在的年轻人,长期外卖,营养失衡,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早衰太常见了。工作时间长没有时间锻炼,或者流水线工作太累也没有力气再去做科学的有氧无氧运动,熬夜刷手机就是工具人每天最大的乐趣了。
遏制房价:房价即使目前被按住不涨,也不代表很多人能够在大城市定居,因为现在的房价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依旧是高不可攀。在大城市租房成家,即使解决了上学问题,还是会被贴上外来人口的标签,处处待遇都不同。
可能有人会说,大城市没法定居,可以回十八线小县城。这一定是对十八线小县城有误解,十八线小县城工作机会有大城市多吗?十八线小县城不是远离内卷的世外桃源,只是规模小一点的竞技场而已。
促进教育公平,均衡教育资源:如果教育资源很充足,为什么需要均衡呢?
育儿假:年轻人缺的是每年 10 天的育儿假吗?剩下的 355 天孩子由谁来带?年迈的父母吗?用夫妻两的那点可怜的薪水额外再雇佣一个保姆吗?
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正在崩解,即使是政府切实降低家庭生教养的负担,人通过理性的计算就明白了,拿养孩子的成本用来给自己养老绝对足够。年轻的时候只要稍微有点积蓄,工作到退休,养老根本不愁。而实际上,真正有了孩子,哪对父母不都是倾尽全力的要将最好最多的资源都给自己的孩子呢?
女性经济的独立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女性不再愿意将自己的子宫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给多少彩礼都没用,给个房子的居住权也不愿意。
真正想释放年轻人的生育意愿,还得从提高薪酬待遇,真实的降低房价物价,教育资源分配公平公正,打破阶层壁垒。
说白了,就是让年轻人不那么穷困潦倒,感觉自己活着有那么点幸福的味道。
如果一个人生下来注定要过上穷苦悲惨的一生,那么为什么要来这个世界走一遭呢?至少我无法理解这个问题。
为了体验吗?抱歉,我宁愿从来都不存在。
现在的问题是年轻人婚都不想结了。别说生孩子了。
为了阻止年轻人想要结婚,年初才搞了一个 “离婚冷静期” 这种反身性降低结婚率的政策出来嘛。
我觉得不如出台点户口制度上不歧视单亲小孩的政策,未婚先孕的小孩照样可以上户口啥的,反正这些领导又想提高生育率,又想降低结婚率,三胎政策出台以后效果微乎其微,那只能增加未婚先孕了。
其实很多问题并不是像网友建议的那么回事,听起来都是有道理,但是解决问题是要搞清楚最本质的原因,仅仅似是而非或者仅凭个人感觉是不行的。
像很多网友说的房子问题,买不起房子确实影响结婚率,但是买得起房子真就能让生育率上去?
最近在研究新加坡的经济,发现了这件很有趣的事,新加坡总理呼吁生育了几十年,什么手段都做了,可就是没用,新加坡华人生育率 0.98,中国生育率还 1.3 呢。
而新加坡的房屋政策是比香港强出很多很多,新加坡的土地面积和香港差不多,但是基本实现了人均有其屋,原因是政府大规模的兴建组屋,新加坡 80% 的人口都住在组屋里。
用咱们理解的话就是,政府建造福利房,2 卧室~ 3 卧室的价格在 30 万新元~ 45 万新元之间。
新加坡工资的中位数是 4500 新元一个月,价格中位数是 7600 新元一个月。
也就是说新加坡绝大多数家庭,工作 4 年,年轻人就可以买一个自己的房子。
这政策不得不说是相当人性化了,以新加坡极少的土地,却实现了人人有房住的理想场景,吊打了人人住鸟笼大小的香港。
甚至于资本化的新加坡在房屋福利上是相当照顾多数新加坡人的,至少比社会主义的中国在房屋福利上更好。
可这阻止新加坡的生育率不行么?
所以根本问题不在房子上,房子是结婚的一个前提,但不代表有了房子,或者有了房子的钱就一定会结婚,结婚了就一定会按期生孩子,生孩子也不是一定会生 2 个以上。
这每一个条件,其实在现代社会都极难达到。
其实我说一个很现实的事情,以中国的国情,可能使用任何手段都阻止不了生育率的降低。
我们就算是房子政府造了,医疗政府全包了,教育辅导砍了,把 90% 的 GDP 投入到社会福利上,生育率也未必能上升,以为把这些问题解决,生育率能上升只是一个理论,实际上到底行不行,还得看效果。
这就像说,你先给我一百万,我再决定能不能考试 100 分,我不保证。等你给了一百万,我就说还有别的问题考不了一百万,你这钱不就白投了?
民众是想让政府解决自己迫切的生活问题,但政府真解决了,民众就噗噗噗的生孩子?这事也不能完全听民众瞎忽悠。
我觉得生育率下降有一个最本质的原因,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的受教育水平上升,人均抚育儿童的时间在大幅度攀升,投入的精力和几十年前相比,是指数级的变化,这让普通家庭难以承受,或觉得非常麻烦,以及觉得自己得不到什么益处,才不想生孩子,或延迟生孩子,或只生一个。
中国既然决定走市场经济,商业竞争是避免不了的,利润率,生产率的变化都是企业的核心经营指标,商业避免不了内卷,资源竞争不可避免。这就会导致,中国人的人均资源会相对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中国的总资源又会在全球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所以中国人内部的生活差异不可避免的会很大,这又会导致在占有资源岗位的中国人和普通中国人之间的生活差距会非常大。而在此基础上,中国人就会不可避免的进行内卷,以求得让自己或自己的后代进入到拥有极大资源的岗位。
高考为什么会内卷?因为大学学历的高低影响了之后几十年工作岗位的变化,清北出来的,在体制内升迁会非常容易,到哪都是重点培养,在体制外,也是大厂优先录取的对象,百万年薪双手捧上。
在一个有中国有 6 亿人月收入不足 1000 元的情况下,毕业可以做到接近百万的年薪,这样的差距不会让人趋之若鹜么?
教育的内卷,本质上是对未来资源的争夺,和教育本身无关,教育焦虑是源于中国普通人和占据重要工作岗位人之间的差距而产生的,这并不是砍掉补课班就管用的。只要这个差距还在,教育焦虑就还在,内卷就避免不了。
你可以不让资本掺入教育市场,这没有问题,但是以为这样中国家庭就不会让孩子学习?那想的可就太简单了,没人真那么蠢。
只要去看看多少抖音教育孩子搞笑的视频,你就知道现在家长长时间辅导孩子学习,根本就是常态。
美国 ted 演讲也调侃过现在家长对孩子大量投入精力的事:
演讲者说现在的父母担心奶粉喂养不如母乳喂养,吃的辅食含盐,上什么早教班,听什么音乐,讲什么故事,宝宝的情绪变化等等等等,而她父母那一代,照顾孩子就是————喂孩子吃!
生育率降低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接收信息的丰富,教育理念的普及,科学细心的照顾孩子都逐渐被新一代人所接受。
不说别的地方,就单单说知乎,现在有多少年轻的妈妈对老人简单粗暴不科学的带孩子不满的?
让孩子满口吃甜食,坏了牙,让孩子随便玩些脏东西,宠溺孩子,犯错也迁就。现在的父母真的容得下这些不科学的养法么?
现在养孩子是真累,投入的精力是真大,尤其现代社会家庭经济的重任多是压倒了爸爸的头上,妈妈就需要放弃事业上大把的投入时间,变相放弃升职或者加薪的可能去照顾孩子。
而照顾孩子又是一场内卷的军备竞赛,培养孩子的见识,辅导孩子的功课,准备孩子每天的东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进展,时时去关注最新的可以让孩子增加向上跃升的各种活动机会,这其中花费的精力————————对于一个没生孩子前,只是美美哒买衣服,天天自己开心吃喝,逛街泡咖啡店看抖音的女孩来说,无疑是一个心理非常沉重的责任。
现代生活里,养孩子的性价比实在是太低了,投入的精力又太大了,一旦生了孩子,就变成了无尽的责任,自己的娱乐时间,生活时间完全被吞噬,现代人又有几个想要这样的生活?
我不是反对降房价、降低教育内卷竞争、提高父母产假等措施,我只是觉得,这些事只是能勉强生育率不掉的太快,崩溃的太早,至于长期的生育率下降,用这些手段解决不了。
现在不是 80 年代了,时间过了 40 年,老想回到以前的日子是不可能的,人的观念早已经改变了。禁止堕胎,降低女性生育年龄,搞大学婚姻帮扶,都是小道,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
真正治本的解决问题只有一招————社会化抚养,但政府根本达不到能让人放心社会化抚养的治理水平。
————————————————
看了大家的评论,先表明一点立场,我是认为中国应该实行类似新加坡的房屋政策,政府大规模兴建满足 14 亿人口的公寓,以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24000 左右来看,48000*4=212000 元人民币左右的房屋价格让人民购买 80 平米的二室一厅(在一线城市)是比较合理的,二三线城市应该在十万左右,乡镇应该 5 万左右。
商品房应该是收重税,让富人乐意去买的而建的,不应该变成像现在这样全民被迫掏空六个钱包购买几百万的商品房。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地大物博,土地供应是非常充足的,新加坡的人口密度和我国一线城市的人口密度差不多,按理说,我国一线城市的土地其实没有那么紧张,既然新加坡作为一个拥挤的小型城市能够充满让 600 万人,人均有房住,中国无论一二线城市,都没有达不到这个目标的道理。
我是非常希望中国能够真的执行这样的政策,彻底解决中国人的买房这个最沉重的负担。
但这篇文章和房子的事虽然有关联,可我想表述的重点是,即便是政府真的做到这一点,我们国家的生育率,我仍然不看好。因为新加坡就是前车之鉴,它在实现人人有其屋的条件下,以政府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生育率的政策最终仍然失败的结局来看,我认为生育率下跌这件事,仅仅是满足基本的社会福利条件是不够的。
时代已经变了,人的观念已经变了,生活习惯也变了,就算房子解决了,还是没用的。(当然我不反对现在兴建国民公寓的政策,但那是另一个话题)
卫健委没那个能力。
纵观当代中国生育率最高的地区在哪里?
不在养老金覆盖率最高的北方,也不在养老金覆盖率相对高的南方城市,而是在养老金覆盖率最低,住房相对宽敞,宗族势力强大的南方农村。
养老金本质上是一种 “共享子女”,存在套利空间:既然子女可以共享,人到老了,经济来源靠的是养老金,那么人在年轻的时候,自然会把生育子女的任务推给别人来完成,反正到老还不是有养老金过日子,就没那么动力忍受各种磨难去生了。
南方农村则不同,没有养老金,又没子女的话,人老了就面临深度贫困甚至生存困境了," 养儿防老” 的心态极为浓重,这时候会推动人在年轻的时候尽量多生,忍痛也要尽量生多一两个:都是被逼出来的。
农村地区的 “养儿防老” 意识如此强烈,以致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搞计划生育时,第一口号就是打消你的养儿防老意识:计划生育好,ZF 来养老。
补充:我没有抨击养老金制度和计划生育制度的意思,只是纯粹对当代南方农村地区生育率比其他地区高这一客观现象的理性探讨。
填补养老金制度套利漏洞的办法,个人认为是养老金的实际发放,不应该纯粹由缴交的养老金金额决定,还应该跟个人实际生育子女数挂钩。
❤️感恩❤️卫健委的各项措施,切实有效的降低了当代年轻人负担,谢谢您!
❤️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恩❤️
不用那么复杂,其实只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即可。
现在给你两个选择。
1、生个孩子,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有的开销,包括生活保障,医疗和教育都交给国家买单,你自己不用花一分钱。
2、白给你一套二线城市 100 平的永久产权民用水电的住宅,附带精装修。但是拿了房子就不允许生孩子。
问,现在的适龄适婚和准适龄适婚的人大多会做什么选择?
制定政策的能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再谈释放生育意愿吧,说多了心累。
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鼓励国有企业等主体积极参与各级政府推动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依托社区提供普惠托育服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 2-3 岁幼儿,制定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
万万没想到当初随手扯的淡居然成真了……
我现在真有点慌,你们说那些国家智库甚至决策者是不是也看知乎?
先不谈因为根本没有驾照的问题或者考驾照花费过高的问题,我就说说我一个有驾照的人为什么不买劳斯莱斯。
贵肯定是一部分,买回来就很贵,每年还要出大笔钱养车,一路养十几二十年的,最后还要替他搞驾照。
但路不好也是个问题。前两天我走路出门,看到一条小时候常走长大了不怎么走但经常路过的马路突然被拦起来了。我过去问工作人员 “这路为什么拦起来?” 工作人员说:这个路比较暴力,开劳斯莱斯过这条路的话有剐蹭的风险。我说:那我能过吧?我走路来的。工作人员摆摆手让我走开,不再搭理我了。后来有好多人过来,说着“这个路哪里暴力”“我们都是走路来的”,又过了不久这个路突然可以走了,工作人员撤走路障的时候什么也没说,头也不回的就走了。我踮起脚尖看着不远处依然拦着的大大小小的路障,心里只知道这个路网实在不值得我买一辆劳斯莱斯来体验。
卫健委能有什么用?正如前几天药监局招了一堆企业谈集采,有什么用?两个都是背锅单位。要改革的是房产、医保、教育,这些事情的直管部门做事情了,而且要联合起来一起做,才有可能改变。
你卫健委是能让房价砍三成,还是能让租售同权?
没什么影响,就当日常新闻看看就可以了,现实生活中不会有什么太明显的变化,跟大部分人都没有什么实际的关系。
现在的人不愿意生孩子,这其实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后话。前面几个步骤都跳过去了,直接谈生孩子,不是耍流氓嘛!咱大部分男性又没有提裤跑路的传统。
现在首要问题是收入低,相应产生的问题就是消费能力低。所以,面对房价物价等问题,直接就给跪了。从早期买不起房,到现在谈对象都谈不起了。一个月紧巴巴的,大部分人谈对象之后,每个月收入是没有结余的。
然后就是结婚成本高,现在结婚开销都是冲着爹妈棺材本去的。车房酒席一下来,三线开外的城市预算能接近上百万,一二线更是不敢想。男孩也不是一群憨批,可以不把自己当回事,心疼爹妈或多或少是有的。准备结婚的时候,爷俩在家拿笔拿纸一算,看到最后的总数,抽一包烟缓得过来吗?
接着就是养育孩子的问题,咱们就别谈丁克这种小众操作了。不是不孕不育没办法,现实生活中丁克还能占主流?现在养个孩子开销是高于成年人日常消费的,并且是个长期投入的过程。而且因为孩子养育的过程中,一定会影响家庭收入。低收入高支出,就我国这人均收入,顶得住的年轻人不多啊。而且就现在的人均工作时长,你有空养孩子嘛?
就这三条足够把大部分男性给阉割了。所以,现在低生育率已经在死胡同了,过去十年各种赫赫有名的人口专家,以及民科颇有粉丝的大 V,哪个最后不是脸肿好几圈。群体性闭门造车是时下困境之一,不出门溜一圈直面问题的核心,怎么能想的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呢?连对手是谁都没搞明白,出招不是打个寂寞?
70 后几乎没有单身的。
80 后很多夫妻要了二胎。
他们自己创业、开店做生意的不缺钱。
工作稳定的,也因为多买了套房资产翻 2-3 倍。当资产达到几百万,存银行利息一年利息都超 20 万,养个娃自然有恃无恐。
90 年前后出生的年轻人,单身、离异状态已经非常普遍了,这个年龄段结婚的年轻人如果在 15 年之前省会城市新区买房的,夫妻就算不是高收入的年轻精英,一家三口小日子过的也还算不错。
95 后,今年 26 岁,正式进入结婚高峰年龄,如果在省会以上城市,一套 80 多平的房子首付最少得 60 万以上,全款近 200 万!要知道 5 年前这样的房子全款也就 50 万,凑个十来万首付就能拿下。
如果 20 年前这个差距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不会有什么感觉,可这只是短短 5 年呀,而且这 5 年当中,在第一年就暴涨了 100%
大部分 20 岁出头的年轻人,5 年能攒多少钱?这还不算长达 2、30 年的房贷利息。
所以,年轻人从 95 后开始,结婚正式进入拼爹时代。
你有对象并不是因为你长相出众有魅力,并不是因为你工作体面有潜力,更不是你善良正直孝顺……
而是你家里得有点积蓄,你得舍得忍心花爸妈的钱买房,爸妈积蓄全部榨干,他们不需要旅游,不需要换房换车,不需要买名牌,甚至房贷养孩子的活都归二老了,养老金也不贴小两口子,穷的甚至舍不得经常下馆子……
对此中产以上家庭没有任何压力,工薪阶层的老爸老妈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不是每个年轻人都忍心这样做的,老爸老妈童年时代饭都吃不饱,他们晚年不应该这样度过,他们比我们更有资格享受生活。
由此可见生育率逐年走低并不是年轻人养儿育女的想法变了,而是被现实的经济条件限制了。
不差钱有生育能力做丁克的夫妻确实有,但多数都是被动丁克,并不是真的不喜欢不期望拥有自己的孩子。
很多人养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猫狗都能产生强烈浓厚的感情,更何况携带自己基因的小孩了。
房贷毋庸置疑占家庭支出的大头,但如今排骨已经 45 元一斤了,蔬菜普遍超过十元一斤,顿顿在家做饭,生活费也不低。
如果有了小孩,从幼儿园开始逢年过节需要给老师送礼包红包,需要给孩子报兴趣艺术班,买玩具,游乐场、商超吃好吃的……
一个小蛋糕,够买两个鸡腿了,明摆着性价比不高,孩子想吃你买不?不买就哭!
一个玩具,足够自己的车一个月油钱了,你买不?不买又哭了。
中学的时候还得给买 AJ 买 iPhone 手机。初高中补课需要多少钱大家心里都清楚,未来只会更贵。
大学四年学费生活费小 10 万!
大学毕业后,当初小两口花爸妈的钱买房结婚,轮到孩子谈婚论嫁了,不给买新房学区房?
“爷爷奶奶给你们买房子结婚,你们不给我买?”
买旧房子二手房子女肯定不乐意,就像现在的年轻人看不上旧小区二手房,要知道很多城市城市的老旧小区房龄 15 年以上的二手房,很多年没涨价了,市场表现最说明问题了。
20 年后的房价不用想,现在 2 万一平的房子届时达到 10 万一平极有可能。
房价只需每年小涨 10%
20000*(1+10%)^20=134549.99898651
存银行定期利息都有 4%,房子今后 20 年如果再来几轮 08、15 年那样的暴涨……
年轻人为什么不生孩子显而易见了,有买房结婚养孩子的钱环游全球都差不多够了。
房产是一方面,教育孩子的支出很有可能更恐怖,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逢年过节给老师包的红包都是天文数字,补课兴趣艺术班的钱就更不用说了。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不结婚不养孩子的人越来越多,快乐是会传染的。
说白了 剥削链是捆绑在婚育身上,
房子 车子 婚嫁 孩子 教育等等
可惜一是房产价格提前爆炸,又用女权来打压男性。现在双重打击下男性也清醒了
不承担这些,把钱花在自己身上。
男性的社会质量会很高。
所以为什么要做工具人?
健康 你想想是当四十年工具人健康,还是自己独立更轻的工作量 更少的精神暴力健康
希望男性一切为自己考虑,不要当工具人了
先说父母育儿假,这个不太能信。
为了让人们回去探望探望父母,法定有探亲假。我请过一次,工资是没扣,但仅限于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绩效奖、月度奖金、年终奖都被按天扣除了。十天或十五天的探亲假,假定月薪八千,到年底你会发现这十天假钱影响了一两万的工钱。
单位可以把岗位工资降低,绩效工资提高,比如二八开,这样除了家里有矿,没有贷款,你敢请这假么?
在单位,除了年休和调休,其他的所谓带薪休假,全部都是骗人的,包括婚丧嫁娶各种假期。也包括产假、陪产假。
第二条,倒是都是些实在的东西,但住房保障卫健委实施起来我觉得困难重重。其他的什么智慧服务、数字服务,觉得意义不大,普惠全托、居家办公提法很好,生孩子的主力,恐怕不是坐办公室那一批人,其次,这两方面也不是卫生系统说了算的地方。最后,普惠的财政补贴怎么界定、怎么落实?
(在我们当地,最迫切解决的其实是就业地和居住地分离,就业地没有学校,或者学校质量差、留不住老师的问题,以及城市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第三条,教育公平,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我特地回去看看,不是和教育部门联合发布。你一搞医疗卫生的说这个,我是该信不该信呢 。
不过,这些提法都在不断贴近实际,虽然落实起来困难重重,好在比之前接地气了一点。
但核心问题还是没有触及,人现在智商、见识都不是从前可比,降低自身生活质量也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生育引发的家庭矛盾,追求优质教育资源带来的返贫,还有生了孩子之后,如果仍然没有未来,没有希望,只是让他 / 她来人世间受这一遭苦和罪,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政策的效果具有滞后性,我觉得可以观望一下。
鼓励生育绝不是一个部委在做,教育部下的狠手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相信家长们对于学校不再给家长布置作业的行为是认可的。
但是这样的认可,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累积出效果,让人们观望一下改变之后的家庭亲子生活方式。当改变的生活方式能被人接受之后,生育率才有可能提高。
根本没击中点。
三季人永远不懂四季人的痛点。
我斗胆说一句,养育成本,在我朝,从来就是很低的。
只要太太全职,丈夫收入能顶住,还能可以不离不弃,
那么不要说两个三个,四个五个照样能养大。
问题压根不在养育成本上。
而在于社会对青年人的恐怖威慑上。
利用恐惧来驱动年轻人奋斗的必然结果。
年轻人怕的是养不起孩子吗?
他们怕的是孩子给人当生育机器,怕的是孩子进产线,怕的是孩子没工作。
他们怕孩子教进城税,更怕替孩子教进城税。
没工作,没钱才是大头。
没教育什么的,压根就是借口。
当这种对于孩子没工作没收入没钱没社会地位的悲惨命运的恐惧战胜了老无所依的恐惧以后,
在本来就不痛不痒的养育成本上动手,
能动出什么花来呢?
根本没人关心养育成本,他们只想要赢,因为输的人太惨了。
(ps:他们只想要赢,正是他们一直输的原因,但他们还是想要赢,这不冲突)
总体是宏观政策逐渐向潜在年轻生育主体倾斜!
问题也应该清楚了,主要问题是年轻人一胎意愿和能力问题,其次是二胎,三胎拉起生育率的效果最差,如何让年轻人有时间、有精力、有储蓄的释放剩余意愿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至于政策如何倾斜,大概率是新三座大山,房子、教育以及医疗。
70 后拒绝二胎;
80 后拒绝三胎;
90 后拒绝结婚;
00 后拒绝恋爱。
国家真是太难了!
刚刚开放二胎的时候,问 70 后生不生,好多都说父母都年龄大了,实在没人看,算了。
80 后有一部分兴冲冲的生了二胎,被问要不要生三胎,大家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一样,而且很好奇,到底什么样的人会生三胎。
90 后很多人就要和 80 后一起剩着了。我以为 90 后会更积极恋爱,毕竟我们 80 后那个时候男女交往还比较保守,90 后看到了更加开放、包容的世界。结果人家 90 后很多奉行不婚不育保平安了。
00 后,我已经不怎么认识了,不过估计就看网上这些性别对立,可能吓得不敢谈恋爱了吧!
不过往好的方面想,性别对立估计快消停了。如果年轻人都奉行不婚不育保平安,那么生育率下跌就彻底积重难返了。
我上学的时候,从总站台到学校走小路要走 15 分钟,走大路更远,于是每天的上学放学时段,学校门口和车站都排满了三轮摩托车,一趟一个人五块,生意贼好。
学校也担心会出危险,三令五申,不要去坐,因为确实破,有的车开起来,三个轮子,两个在扭。
有关部门也定期来查,每次查都开着大车来,后面拖着一溜串被没收的摩托车。
就是这样,还是屡禁不止。
直到学校终于看不下去了,和有关部门商量好,上学放学时段,公交车发车后都从学校绕一圈再走,效果超好,上学时段的摩托车立马就没了,但放学的时候还有,因为很多同学为了能抢到座位,还是会去总车站坐车。
所以后来又调整了下,高峰段,一半车次直接总站台走,一半车次,空车开到学校接,这样一来,摩托车生意立马惨淡,到后来基本就看不见了。
回到生育率降低这件事,老百姓看的清楚,国家自然也明白,但为什么还在降?
说白了,制定是制定,执行是执行,落实是落实,中间的差距海了去了。
什么时候大家切实感觉到生育环境变好了,自然就愿意生了。
现在这个情况,打压房价,降低教育成本都已经是扬汤止沸了。
传统文化扔掉,学西方这套,必然导致男女不婚不生。
组织家庭要承担责任,男女都是经济独立的个体,自己过更爽。
让强势一方补贴弱势一方,得有三从四德,从夫姓,浸猪笼,石刑这些代价。
养孩子,有孝文化支持。
现代文明抛弃这些代价,婚姻制度都难持续。
西方国家遇到这个问题,用移民解决。
允许非婚生育,给生育高额补贴。
结婚麻烦,不结婚也可以生啊。
生育意愿来自于政府补贴。
收单身税买孩子就是了。
只要生一个孩子,孩子生养费用全免,妈妈一个月拿 3000 养育工资到 16 岁。
生三个就月入 9000 了
孩子 16 岁干活去。
22 岁以后,没孩子的,不结婚的,一个月加收 5% 工资额的单身税。
的确听知乎的都是扬汤止沸烫在自己脚上,西方经验是人均财富几十倍的国家发钱养孩子照样跌。
而现在的问题核心是,全球资本产业链的存在。
谈入关,你们笑话我们,那可以。
搞冷战累进税,实业顶着病毒也要跑。
搞人浮于事,产业打不过同行。
关门锁死自循环,石油对外依赖 80% 从哪来?
全民发钱 = 杀中产济寞。比尔盖茨囤地,按照国内富人(大妈)的德行,黄金白银首饰文玩字画陈年名酒放地库里,抛售红纸,通胀下面接,敢上 kmt 的手段,被抢一顿,他们掉一层皮,中产三代毕生积蓄都毁了,搭配底层硬吃抛售的红纸和通胀,阿根廷为何哭泣?
08 年经济有条件投降的遗祸,没有那决心和武德,改点零件解决不了漏油问题,资本全球化,维持财政运转,房子白给,你 10000 工资到手上就 2000 了,朝三暮四。编制不加,越考越难,为啥?
而提拆了农机卖废铁这类 “分配” 的,回归天空吧。
我相信问题最终一定会改善,只是需要时间。具体是多少时间,那可就说不准了。
咳咳,劳动法。
教题主一个技巧,一劳永逸的解决某某政策怎么看的问题
看政策
要看政策发布的部门
通常而言
除禁止性事项外
一般表示我们要鼓励什么什么的
就看发布人
这个发布人里如果没有出钱的机构,一般都是财政部
那这个政策你就看做 — 我们有一个美好的想法,就行了
啥时候你看到这些政策是多部门联名,涉及到干事的部门都在里边了,而且财政部位列其中
那这事基本是真要开干了
以上
只要坚持不结婚生娃,谁 TM 都别想割我韭菜。
前几天刚刚公开宣布 996 违法,现在就公开宣称家庭生教养有负担……
一下子感觉不大适应,这是要干什么?难道是要搞社会主义了?
还不明白吗,悲观主义已经盛行了。
中秋节回老家,跟我表弟赶二场,到夜里 1 点多,喝了很多,他是 90 后,他问我不生二胎吗,在他的理解里,我生二胎意味着降低生活品质,从而不愿意生。
其实不是。我说,今天控房价,一刀切教培,放开 3 胎甚至不限制生育,越多的骚操作,就越来越会打击我们这种人的信心。
为什么?因为政策是灵活的,是可以反复调整的,是今天可以执行,明天就可以取消的。
但是孩子生出来是塞不回去的。
你赌上自己的后半生,加孩子的一生,去博政策的调整吗?
今天有利于生娃,如果你生了,过 10 年,他完全可以一纸文件再让教培重生,过 20 年,完全可以一纸文件让地产继续疯狂,那时候,我们 80 后 90 后就老了,而孩子们面临的,和我们今天是一样的结局。
之所以不生了,是因为不相信了。真的不想生一个出来就是别人的 “劳动力” 去 996。我这前半辈子已经够辛苦了,够拼了,一天工作 12 个小时以上,连享受生活的时间都没有。这中间遭受了多大的压力,多少白眼只有自己清楚。
从当年的下岗潮打破铁饭碗一说的时候,就不再相信了。
从调控房地产结果房价越调越高的时候,就不再相信了。
现在又普遍的 35 岁以后难就业,当抛弃你的时候,你连发声的机会都没有。
求人,不如求己,指望别人,永远是被动的。
不愿意,也不敢拿一个鲜活的生命,去赌未来。
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们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虽然 “人口众多” 这一句话,很可以闭了眼睛自负,然而这许多人口,便只在尘土中辗转,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鲁迅《随感录廿五》
毫无疑问,国家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我觉得未必能达到预期。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个人觉得,我们现在的社会已经分化为三个基本的基层了。
富人阶层、中产阶层、无产阶层。
而这三个阶层之间又形成了一个非常稳定的结构,互相之间,基本不再有什么流动性。他们之间,无论是其他社会关系,还是婚姻关系,普遍已经出现固化现象。阶层与阶层慢慢形成了一个壁垒,有时候就像不同物种一样,可以在一起生存(比如粗俗一点的例子,猫狗可以同屋,猫鼠可以同宇),但是生殖隔离是无法打破的。
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钱有资源的阶层,是绝对不会轻易把自己的资产平白分给其他阶层的。假如一个富人阶层的人和一个无产阶层的人结婚,就意味着富人阶层必须分一半财产与无产阶层共享,这是对富人阶层利益的 “无偿占有”,没几个人会同意。但如果富人阶层之间通婚,那么通过联姻,财产就直接翻倍,两家可以强强联合,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这就是 “门当户对” 的根本原因。
所以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家庭作为经济细胞和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之一,不是从来就有的,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受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从而得出了婚姻的本质是财产再分配的结论。
但是社会现实中,富人阶层在人口总量中占比不高,他们的生育情况对社会不产生决定影响;而中产阶级,目前多数生活在城镇,生活成本、教育 成本、养老成本都很高,又只能靠工资生存,导致他们的生育意愿很低;占人口多数的无产阶层,虽然生育意愿很高,但真的没钱养活孩子,也抑制了人口生育。
而通过前面的分析,三个阶层又因为财产再分配问题,无法通过婚姻来优化组合。所以等到这一轮二胎三胎政策的红利消耗完后,生育率又将在低位徘徊。因为有一胎生育意愿的人口基数始终没有提高。
因此,如果无产阶层继续手停口停;中产阶层的生活成本没有降低,依旧有无数后顾之忧,充满焦虑,那么国家整体提高生育就是很艰难的。除非跟发达国家一样,拿出大量的真金白银鼓励生育。但我们国家目前又没有这样的财力。
那卫健委现在一个部门表示「将切实降低家庭生教养负担,充分释放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带来的影响,恐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鼓励、探索、支持都是大方向。
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出台,影响目前还看不出来。
没有下面这条新闻劲爆:
为了适应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根据 2021 年 8 月 20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国务院决定废止以下行政法规:
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2001 年 6 月 13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09 号公布 根据 2004 年 12 月 10 日《国务院关于修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的决定》修订)
二、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2002 年 8 月 2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57 号公布)
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2009 年 5 月 1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555 号公布)
想想才过去 20 年而已,国内形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还没有实质性的 zc 出台,接下来一段时间,数据恐怕会越来越难看。
1、国家鼓励生育是好事。我们当然全力支持了。
2、为了国家发展,当代青年愿意投入一生为之奋斗。
3、话说行军万里,粮草先行,面对这种没有硝烟的关乎全民族命运的战斗,后勤保障一定要搞好。
4、全民动员工作都做的差不多了,这后勤部门怎么到现在还没表态呢?
5、还有这战斗号角还没吹响,就发现有些人已经放弃作战,直接投敌了?还有的愣头青直接冲前面去,咣咣猛生,分分钟抓回来,罚款打掉了……
6、全国大部分战斗人员就位了,一会 GWY 过来发号施令,一会老师跑来宣布 “双减”。这不~~ 又来了医生过来秀下降生养负担。
这啥时候把粮草和作战营给供给了啊。这种战斗不能还租资本家房子干吧?这不是给敌人送人头了么~
卫健委凑啥热闹啊,是能降房价?提高普通民众收入?消灭 996?还是能提高民众身体素质,增强夫妻感情?
就文中提到的什么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务,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那也跟卫健委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所以卫健委凑啥热闹啊。
答案只有一个,众所周知。
其实哪用费这劲,沿袭计划生育的优良传统,停止 xxxx 销售和禁止 xxxx 就够了。
利好章丘产西地那非!
年轻人吃了以后,下了生产线半夜到家还能梆硬!
有什么股请推荐一下。
以后大概会出现:
1. 有钱人多生。
2. 赤贫者多生。
然后,大概会出现两种情况:
1、有钱男女互相结亲,屌丝男女互相结亲,社会两张皮。
就像这样:
2、大量公主少爷基层淘宝,大量屌丝男女喜攀高枝。
就像这样:
社会就变成了这样:
那看似相连的塔尖,或许就是卫健委……
说实话,没什么用。
想生孩子,穷的吃不起肉也生孩子。
不想生孩子了,衣食住行安排妥当,有车有房也不愿意生。
这是时代的问题,是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问题。
就是现在出台政策,房价砍到三分之一,生孩子上学免费,医疗免费,现在人也不会愿意生孩子的。
解决生孩子难题,比解决房价问题还要难,还要棘手。
因为房价高的原因我们知道,但是人不生孩子的根本原因,现在全世界都没有找到。
我记得半年前就要切实降低生育负担,而且这半年来各种降,降完这个降那个,变着花样降,来来回回降,咋到了今天还在降,每次都一个说法,全是切实。
切个啥实啊?
光让马快跑不给马吃草?
我一个月挣三千两千的,生啥孩子?我自己都活不下去还生孩子?我没这金刚钻,我就不去揽那瓷器活。
全中国月收入过 5000 的就没多少。
权利与义务相对等,本来我这种挣两三千的小老百姓就不该生孩子,生孩子,祸害自己祸害孩子。
谁去生啊?让富人去生啊,马云资产那么多,让他生 1000 个不过分吧?王健林资产也不少,800 个咋样?义务与权利相对应,我没钱没贡献,就不生孩子,那些企业家,福报人有钱有贡献,就得多生,这样对我好,对他们好,对国家好,还有最重要的,对孩子也好。
赢赢赢,有赢了,赢麻了,赢他个三天三夜。
我怎么办呢?我没有后代怎么办呢?
这些东西国家就别管了,我可是全心全意为了国家好啊!
寄!
1970 年代以前,国内的总和生育率均保持在 6 以上;在第二次出生人口高峰期间(1962~1972 年)的 1963 年,国内的生育率曾一度高达 7.5。而最新的普查数据则显示,2020 年的总和生育率已经跌至 1.3[1]。
这也意味着,国内已经进入了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行列 [2]。
事实上,1.3 这个总和生育率水平,已经进入了国际公认的低生育陷阱:一旦生育率跌至警戒线以下,扭转人口下降趋势将变得极其困难、甚至不可能。
而真实数字和 1.3 之间的 water 和 secret,则是一个无人敢问的送命题。
实际上,卫建委这次的官宣,还忽略了一个现实的自然规律:在地球人的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进入低生育率的人口骤降之后能够出现人口规模的反转。
即使是罗马尼亚 · 齐奥塞斯库强制执行的 770 法令,在经历了短暂的人口增长之后,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甚至,就连以高福利待遇著称的瑞典,也未能幸免。
1990 年代末,由于经济衰退导致瑞典的福利水平出现缩水和下滑;同时,出于对经济不确定性的担忧,瑞典家庭的生育率降至 1.5,不仅远低于 1989 年的 2.1,甚至还低于 1970 年代末瑞典政府刚刚推出一系列措施保障孕妇权益(包括免费医疗保健、较高的育儿补贴、立法禁止解雇孕妇等)时的 1.6。
经济衰退结束之后,瑞典政府通过将育儿假延长至 480 天、大幅提高育儿津贴金额等一系例加强版措施,才将瑞典的生育率维持在 1.8~1.9 之间 [3],但依然无法恢复至 1989 年的 2.1。
与瑞典相比,生育率维持在 2.0 以上的法国人在这个问题上则要更加投入。
除了产假和产假补贴之外,父母可选择部分休业、甚至完全休业来养育孩子,政府则会提供育儿家庭补贴。
事实上,法国政府提供了包括育儿补贴、学年补贴、住房补贴在内的 30 多种家庭补贴;以及保育机构、学龄前教育、大家庭 card 制度等一系列育儿支持政策。这些福利政策,不仅为法国家庭育儿提供了足够的财政支撑,还为法国人提供了兼顾工作和育儿的 “后顾无忧” 环境。
而与全球第六大经济体的法国相比,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却在养育和教育保障上,不仅比不上 G20 和 OCED 国家、甚至还不如许多发展中国家。
而这次之所以只是卫建委发布官宣,正是因为官宣里基本上都是没有实质性效力(法律效力)的特色通稿。例如,父母育儿假只是 “探索”,产假制度、生育津贴依然还需要 “落实”,住房政策也仅仅只是 “支持”。
尤其是在最核心的住房(房价)问题上,更是不敢多提(只字未提)。几乎和深圳市表示将通过降低人工薪酬福利成本来阻止外资企业撤出的画面一模一样。
多年之前,国内一直有一个流行的口号:再穷不能穷教育。
如今,这个现实却已然变成了:降什么也不能降房价。
叔本华说,太多的人都把自己视野和认知的极限,当作这个世界的极限。
楼下保安则说,在这个滞涨时代,别人都是在为如何赚钱而发愁,我却是在为如何花钱而发愁:200 块钱如何才能花到下个月。
他说的这些皮毛措施自然是没什么用。
提高生育率这事也不是一个部门能完成的任务。他有什么资格出来大言不惭的发话。
某些人的头现在还在沙子里不愿意拔出来,仍然幻想在不触动基本架构的情况下,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修小补阻止新生人口暴跌的瀑布。
不到黄河心不死。
等着瞧吧,等着看年度新生人口在几年内逐次跌破 900 万,800 万,600 万,500 万,400 万。中国的 GDP 还没有超过美国,美国的年度新生人口先超过了中国。
一起看奇迹吧,看中国怎样以比美国更老的人口,更少的新生儿,超过美国。
兰博基尼 5 元优惠券没有用啦?
发 6 元的!
没多少用,不止生育率跌的很厉害,本身结婚率跌的就非常厉害,而暴跌那年恰好是去库存那年之后,明显的一个问题是有一部分年轻人买不起房导致的,这问题能解决吗?能解决就没有去库存的操作了。
看过报道说单身女性跟单身男性的工资待遇、晋升机会其实是差不多的,对于一些明显男多女少的行业,比如互联网,可能还会优先找女性。因为都是男的氛围可能会比较奇怪。而且这又不像工地这么辛苦,女生愿意去的。
真正拉开差距是女性生育之后,其实美国也一样,有着 “男主外,女主内” 的传统。如果男的带娃,可能别人会投来异样的眼光,或许会觉得这男的是不是事业不行?女的当领导,人家也会觉得这女的是不是很强势?女领导比男领导更难伺候?现实中很多女领导确实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会刻意表现得比男的更强势。
欧洲特别是北欧或许不大一样,那边很多女的当首相、总统,部长也是一半女的。或许未来美国也会慢慢变成他们那样。美国副总统是女的,众议院议长是女的,之前国务卿两党都有女的当过,其实就差总统了。如果拜登这几年出个意外,那么总统也是女的了。
一般情况下,女的生娃之后待遇可能会下降,当领导的可能领导职位会不保。注明的《Lean In》作者 Facebook COO 也说,当她怀孕的时候,很多男同事主动过来说 “太忙的话要不要分一点工作给我?”,其实就是要分她的权,她当时在 google 管最大的一个组。不过她毕竟是谷歌元老,所以也动不了。
更牛逼的是 Youtube 的总裁,也是女的,生了四个娃。但要知道,人家当年租车库给谷歌创业的,她妹妹嫁给了谷歌其中一个创始人,她是谷歌第 11 号员工,就更资深了,其实这种情况下生几个娃都没关系的。
还有一个例子,世界 500 强 CEO 唯一在职生娃的,雅虎的女 CEO,也是谷歌元老,谷歌创始人前女友。但可惜她把雅虎搞砸了。雅虎请了不止一个女 CEO,但似乎评价都一般。
反正这年头,如果足够牛逼,生娃前可以当上 CEO 的,其实也不在乎把公司搞好还是搞砸,反正钱都不少;或者眼光足够准,瞄准一个将来能上市成为谷歌的,妹妹嫁给他,攀上亲戚,当个子公司 CEO,随便生娃也没人管的;最次的是 Facebook COO,其实主要是她老公带娃,她跟单身没区别的,就是我前面说的单身女生其实没任何劣势的。
愿不愿生孩子跟卫健委有个 pi 关系?
教育部表示:教师工资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财政???)
公安部表示:将继续推进反腐败斗争(纪委???)
宣传部表示: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组织部???)
给我大概就是这个感觉
家庭生教养成本,三个字里面卫健说了算的最多半个字,有啥用???
让年轻人能够买得起工作地点方圆 20km 以内的房子就行。
一群年轻人在工作地点附近买不起房、租不起房,却有一群人占着这些工作地点附近的房子不住,却不在这个地方工作。
让历史回答这个问题。
社会财富的兼并才是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
家庭生教养的负担,本质是社会财富的兼并问题。
这不是卫健委可以解决的。
而且,这个问题的残酷性在于,麻烦还刚刚开始。这个问题历史上从来没有成功解决过,最后都是推到重来,做得再优秀,也只是得到一个死缓。仅此而已。
这个命题最荒谬的地方,推到重来,也不是公平的开始,而是另外一次不公平的开始。这种顽疾,就算改朝换代,就算从奴隶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财富仍然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一直,换汤不换药。
我问大家一句,均贫富这个事情,是不是只能存在于幻想与蛊惑当中?我感觉是这样,在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均贫富,一切均贫富都是不持久的,不严格的,甚至是虚幻的,愚民的。年轻人能等到的并不是日益减少的压力,而只是一次次换掉了给自己压力的事主。从古至今,从奴隶主,换成了封建主…… 如此类推~~
到底生几个好?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除了要遵守我国生育政策外,考虑的因素很多。不是单纯的一声呐喊,说生几个就是几个这么简单。
年轻人生育意愿低,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生活压力大,教育孩子成本高。
生活压力目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房价和基本的生活开支。在大城市,月工资 5000 左右,除去房租、水电、吃饭、交通费,基本上存不了几个钱。
等到了适婚年龄,发现手头既无存款又无车房,又有几个丈母娘愿意把女儿嫁给这样的 “穷小子” 尼?
房价超过 3 万,基本上就和绝大多数普通家庭没什么关系了。因为再努力也攒不够首付,工资上涨的速度跑不过房价上涨的速度。欲哭无泪,只能自己难受。
双减之后,辅导机构学科类业务萧条。孩子们的作业确实有所减少。把抚养一个孩子抚养成人的各种开支,尚未明显缩减。所以,这也是摆在面前的大座大山。
以前是生下来,只能吃上饭就可以了。现在不一样了,年轻人考虑的不仅仅是生的能力,还要考虑养的能力。没有养的能力,不能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跟遭罪没啥区别。
当你拼命奔跑还不能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时,心里的难受和内疚就会被无限放大,生活质量会大大降低。
所以到底是生一个、两个还是三个,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量力而行。
鼓励用人单位创办母婴室和托育托管服务设施。。。。
先解决一下加班问题吧,咱们 it 行业民工朝九晚十都是常态,身体也不行了,哪有精气神造人。
其次现在塑料用品泛滥,成年男女丧失生育能力的太多了,不信去检查看看,一个二个不是精子质量不行畸形率超高阳痿早泄,就是输卵管堵塞卵巢早衰乳腺增生,造人的基础条件也不行了。
怀孕期间我在市妇幼保健院检查了唐筛,只花了 200 多,结果电脑给我整个所有数据正常但平均值不正常?这是要闹哪样,搞创收吗?于是自掏腰包经历了无创 DNA + 羊穿检查,四五千不能减免政府也不会报销,这就是「将切实降低家庭生教养负担,充分释放年轻人的生育意愿」的养育保障?
孩子从出生下来的婴幼儿用品到读金苹果这类幼儿园的开销都是一笔天文数字,据说现在社会一个人从小到老的平均开销不下 500 万。
女性请个假只放 3 个月,有没有搞错?哺乳期之后就是丧母式养育或婆婆妈式废子模式吗?
男性的陪产假就 20 来天,有没有搞错?带头搞职场性别歧视和丧偶式教育废子模式吗?
高中只有 50% 的子女能考上,有没有搞错?教育界助力资本拉大贫富差距加剧阶层矛盾吗?
托管所一个月四五千是最低档次的了,稍微好一点看得下去的每个七八千你搞不定,不开玩笑,口号年年在喊,隔壁日本都切实落实了十多年了不依然低生育率,我国什么时候能来点实打实的?
不多说了,来点专家建议的提高生育率的方法,一胎发 100 万减免卷。
二胎 200 万,三胎 300 万。
减免卷就是国家帮助你承担未来全社会全区域任何消费开支的一种生育负担债券。
你敢发我给你生 10 个猴子!
放个假都调来调去,扭扭捏捏,真的很累
治标不治本,养孩子,穷点也能养,无非就是别的孩子穿名牌,自家孩子穿普通点的衣服。下岗潮都能克服,这不算太大的事儿。
但问题是孩子多了住在哪里?
未来孩子住在哪里?
这治标不治本的事儿,说出来有多大意义?
以前年轻人敢想敢做,现在年轻人,想都不敢想。
未来怎么样?如果两个儿子,你得为两个儿子谋两套房,普通人一辈子能赚几套房?
感觉这种政策还不如国家限电,晚上早点关灯来的直接。
我们爷爷奶奶辈,晚上点煤油灯,为了省煤油,早早的上床了。
现在的年轻人,晚上到家不是刷手机就是打游戏,晚上觉都不够睡,哪来的时间生孩子。
房子再贵,条件再差,也比爷爷奶奶辈强的多,所以经济住房都不是少育的主要原因。核心就是年轻人忙,没空生。
国家出钱给年轻人安排去一个没有手机,没有电,空气超好的民宿,呆上二个月 80%,年轻人会有二胎或者三胎的。
估计这次限电会对生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很难
房子,教育,医疗
这三个如果都有很好的解决办法,那生育意愿肯定能降下来。
如果只能解决其中一两个,生育意愿还是不能充分释放。
因为这 3 座山,无论哪一个都,可以把年轻人的口袋掏空。
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不愿生,而是不敢生。
当我们过了不敢生的阶段,再释生育意愿也不迟吧。
说了挺多,但是…… 这哪是一个卫健委能搞定的。
不慌,喝口药。
现在正在韭菜博弈的初始阶段。等国家发现不管怎么 “调控”,人口还是一直跌的时候,才会进入到真正肯改变政策的第二阶段。
这个初始阶段会持续十年,中央会一再 “强调”,而地方装模作样地 “调控”。
初衷是好的,但是有没有效果还是要看的。
你知道之前有个人问了我一个什么问题吗?他问我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那么是不是只要我不结婚生子,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了?”
当时我还当笑话看,现在看来他才是真正地看透了。年轻人不生孩子,其实原因真的不复杂,要解决却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没有触及根源的一切措施,都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之后再更)
注意上边标绿的这句话,还要完善法律?
刑法修正案十一在 2021 年 3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我有种预感,由卫健委牵头修改的刑法修正案十二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举个例子,我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规定了一个罪名:非法进行节育手术罪。
大家要搞清楚,这个罪不是指没有医生执业证的赤脚大夫给你做节育手术,而是你响应国家政策在正规医院做了节育手术后,再私下找赤脚大夫做节育复通手术。至于为啥会有这个罪名,想必大家也清楚。
刑法中是这么规定的:非法进行节育手术罪,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为他人进行节育复通手术、假节育手术、终止妊娠手术或者摘取宫内节育器,情节严重的行为。
以前做节育手术是响应国家号召,既可以休假又能领柴米油盐。
估计以后生孩子也得发个多子女家庭光荣证,老了也能领个一次性补助啥的。
假如没有多生的意愿,如何释放?
我说几个有可行性的吧:
1,切实降低工作时间,消除广泛的 996 和加班情况。人只有闲下来才可能想生孩子。工作狂还想要孩子只有马斯克那种首富。
2,给无房有孩家庭提供长期廉租房选项。
3,义务教育入学平权,这个很要紧。
4,美国的社保里面有这么一条,如果有人没有工作不交社保,那么退休时他 / 她的退休金就是配偶一半的社保金,同时也享受退休医保。等于这个家庭领取 150% 的退休金。不一定要照抄,但是我建议每生一个孩子,应该自动冲抵母亲一定的社保缴费和缴费年限,育儿也是一种工作。这样全职妈妈才能降低恐惧。起码国家要承认这是一种工作。
但是老实说,即使这些都执行了,也就是降低一点下降的二阶导数而已。
中国的人口问题,基本上是扁鹊三连了,还是给病人吃点好的吧。
随着我们国家求学时间的延长,以及工作压力等原因,高龄孕妇已经变成了一种趋势。这也导致了人口增长速度的下降。
年龄对怀孕会不会有影响?有何影响?到底最佳的怀孕年龄是多少?想必这是不少女性同胞们迫切想知道的事情。
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张卫社教授就为我们列举了科学的证据,讲讲到底何时才是女性最佳生育年龄。
怀孕过早过晚都不好
要生一个优质的宝宝,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地利和人和我们暂且不讨论,今天就来说说这个天时,什么时候最适合怀孕?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孕妇年龄分为 3 个阶段:
10-19 岁:青少年妊娠
20-34 岁:适龄妊娠
≥35 岁:高龄妊娠(≥42 岁,绝对高龄;≥50 岁,极高龄)
很明显,20-34 岁是适合生宝宝的年龄,而<19 岁和≥35 岁的妊娠,张教授讲到,都属于高危妊娠。那么高危在哪?
青少年妊娠:年轻本身就是一种高危
不知大家是否看过一部叫《朱诺》的影片,影片讲述了一个 16 岁的高中女孩在与好友春风一度后意外怀孕,之后在父母的关爱和包容下顺利的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宝宝。然而电影是美好的,在现实中,青少年怀孕并不会拥有这样一个令人欣慰的结果。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进行了一项研究,收集了 2005 年 1-12 月孕妇的资料,将孕妇按年龄分为青少年组(≤19 岁,232 例)、19-35 岁组(464 例)和高龄组(≥35 岁,464 例)。
结果显示,青少年组早产率和妊娠合并贫血、软产道裂伤比例均高于其他组,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与高龄组相比无差异,均高于 19-35 岁组。
可以看出青少年妊娠危害并不小,这还只是单纯的从年龄角度分析。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育中,生殖系统尚不健全,又普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基本无正确的避孕措施。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来说,怀孕往往是晴天霹雳、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折磨。
因此,应避免青少年怀孕,加强对未婚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教育,提高青少年女性有关安全性行为意识,在发生性行为时正确和坚持使用避孕措施。
高龄妊娠:母婴均面临巨大风险
高龄妊娠对于妈妈和宝宝都具有很大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四大风险。
1. 增加胎儿遗传病和畸形的发生率
高龄妊娠会增加染色体异常、单基因疾病和表观遗传事件(如自闭症)的发生率,还会增加先天性畸形的风险,如心脏畸形、尿道下裂、男胎生殖缺陷、颅缝早闭、内翻足和膈疝等,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些风险将会越大。
2. 增加自然流产、早产、死胎的发生率
丹麦的一项大型研究发现,<30 岁自发性流产的风险为 12%,>35 岁为 25%,>45 岁风险为 90%。染色体异常胚胎(常染色体三联体)是高龄妇女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
另外,高龄产妇发生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显著增加。从下图可以看出,流产率在生育年龄 32 岁之后就开始显著上升。
围产期胎儿及新生儿的死亡率也随着孕妇年龄的增加显著增加。
3. 对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
研究发现,与年轻女性相比,>35 岁的女性母体疾病,如妊娠糖尿病、子痫、妊娠期高血压、前置胎盘、剖宫产等风险增加。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除此之外,产妇年龄还是前置胎盘的独立危险因素。前置胎盘,包括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和胎盘增生,与孕产次、高血压、胎儿数量等有关。≥40 岁初产孕妇与 20-29 岁初产孕妇相比前置胎盘的风险增加 10 倍。
高龄产妇还会增加剖宫产率,国外普通孕妇剖宫产率为 25%,40-45 岁为 50%,50-63 岁为 80%。我国大型多中心研究报道≥35 岁孕妇剖宫产率约为 69.25%-74.26%。
4. 增加孕产妇死亡率
在发达国家,孕产妇死亡率为 3.1-8.6/10 万,由于高龄妇女比例继续增加,可以观察到高龄 - 特定年龄孕产妇死亡率的增加。
总之,高龄孕妇与适龄孕妇相比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增加。不过,张教授讲到,高龄孕妇发生不良围产期结局的风险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两者的关系为连续效应,而非阈值效应。也就是说,不是过了 35 岁就一定会有不良的后果,这种后果是随年龄增加而累积的,但并不是必然结果。
高龄妊娠,筛查评估管理是关键
有很多人在适合生育的年龄可能并不具备生育的条件或环境,如处于上学阶段,工作还没有稳定,事业上升期等种种原因,导致妊娠延迟。那么该如何应对妊娠延迟可能造成的危害?
根据加拿大妇产科协会(SOGC)委员会意见,推迟生育的夫妇不孕不育的风险增加。女性生育能力在 32 岁后开始显著下降。而辅助生殖技术(如人工受精、试管婴儿)不能保证活产,也不能补偿与年龄相关的生育率下降。所以对于延迟生育的夫妇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对于 35-37 岁的妇女在无避孕性交 6 个月后未孕应开始进行生育评估,>37 岁的妇女应更早进行。
2. 男同胞们也要引起注意。随着年龄的增长,精液质量和男性生育能力会恶化,后代遗传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宝宝的健康是两个人的事情哦。
3.≥35 岁的妇女应接受胎儿非整倍体筛查,并进行详细的妊娠中期超声检查,筛查严重的胎儿出生缺陷,特别是心脏缺陷。
4. 所有育龄成年人都应了解高龄产妇的产科和围产期风险,以便对生育时机做出知情决定。
总之,妊娠过早和过晚都不好,<20 岁和≥35 岁都属于高危妊娠。
<20 岁的青少年应避免妊娠;20-34 岁是结婚、妊娠的好时机;如果由于一些原因耽误了最佳妊娠时间,应重视孕前评估及管理,积极处理妊娠期间的并发症,做好防范措施。
《劳动法》赋予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得到落实,人民群众的休假权得到保障,劳动者加班的加班费得到保障,才是真正能够刺激人民群众生育欲望的最好手段
虽说现在很多行业月薪过万, 可是这过万的前提是拿九九六甚至是透支身体换来的.
尤其很多底层的劳动者, 他们是一个月才能休息一两天, 每天无休止的加班, 值夜班, 昼夜颠倒, 拿什么去生二胎呀?
尤其是很多行业过了三十岁, 直接劝退, 换更年轻的劳动者来剥削, 收入都保证不了, 你让他们拿什么生养二胎?
其实家庭负担只是一个影响因素,现实中很多条件不错的青年,结婚生育的意愿也并不强烈,甚至还有坚持不婚丁克的。
而另一方面,那些有着强烈生育意愿的人群,则面临结婚难的问题。
婚姻本质还是一种交易,而且更为复杂,现在的人对于生活的期许普遍偏高(有偶像电视剧之类的误导因素),使得现在这个社会,想要成交变得非常艰难。
现实是,有钱的他不想结,整天想着玩,而想结婚,想生的,结不起,生不起。
生育问题在后,而婚姻问题在前,我觉得更为棘手的是现在年轻人的婚恋问题。
1. 有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男性比女性多几千万,按照一夫一妻制度,注定至少有几千万男性要当光棍,当然现实绝对不止,保底上亿。
2. 女性普遍向上兼容,导致配对错位,这又导致一部分顶层女性和下层的男性注定找不到配偶,而这两个群体根本不可能配对,甚至不会有交集。
3. 即使是理论上条件匹配的男女,还要面临三观不合,习惯问题,家庭问题等等千难万险,成功结合的概率不高,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人普遍对于生活要求比较高,且自我意识强烈导致,这也属于基本看不到改善希望的点,且目前还有继续加剧的趋势。
综合以上多种因素(且不考虑什么生育成本彩礼问题),现在年轻人结婚问题越来越严峻,且看不到解决的办法。
降低教育成本,居住成本等等即使真的做好了,也只能说改善,但是想要逆转趋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何况我们动作真的太迟缓了,15 年之前问题还没这么严重,竟然搞出涨价去库存的操作,现在才开始改变,要起作用起码 5 年以后了。
现在属于船破了一个大洞,用一个汤勺往外舀水罢了。
很多人说的引进外来人口也不现实,第一我们的语言存在很大的障碍,第二我们人口体量太大,每年需要的空缺比别人一年出生的总人口还多,第三我们每年润出去的人口规模在全世界名列前茅,而吸引别人来的能力并不高,引进的质量数量都不够。
总之,我不知道上面具体怎么想的,如果他们本来就是计划我们 2050 年人口缩减一半(结构抱闸),那我觉得他们的目标应该能实现,如果他们想的是基本维持现在的规模,那我觉得可以洗洗睡了。
在现代化必然和生育率成反比这个事实面前,任何国家的任何措施,都只能暂时缓解。
我们是因为高房价高生活成本,才不愿意婚恋生育。
北欧可是够可以了吧,美国可是福利待遇很好了吧?美国可是豪斯牛排游泳池,产房福利到殡仪馆,可是结婚率和生育率也不是太好看吧?
可是美国还是不愿意生,以至于凳子的牌再多,这张牌都不好打。
凳子可以打任何牌,包括豪斯牛排福利,唯独生育率上不好打,因为美国似乎在这一点上也不好笑话中国。
社会越发展,人们就越认识到,婚恋和培养后代,其实是效费比很低的事情。
尤其是在杨立、迷蒙两大面包车的言论影响下,在清华腚姐、北师扇姐、黑职学姐、火辣辣事件影响下,更是如此。
差点忘了说了,还有苏享茂、王宝宝事件。
家庭条件差的小红好好读书上了大学,找到一个优质男友,这就是励志人生。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小明身上,小明别说找优质女友,只要这么想就是普却信草鸡男。
看不上没什么,但是双标是怎么回事?
她们无人站出来说这是一种双标,因为她们默认了。
高嫁低娶就是女性红利,只不过她们不觉得这是红利。
不管是 A 男高富帅,还是我们 E 男普信男,婚恋都不是好的选项。
A 男不用说,固定的老婆很耽误他们玩,如果是门当户对的白富美,他们玩起来就更受到限制。
而对于我们 E 男来说,不婚不恋真的也损失不大。
就拿我来说吧,大城市里我这样的人很多:
受过教育但是程度不高,全日制省部共建大学硕士,身高 170、万金油专业,几乎谈不上的赚钱能力。
虽然婚恋市场和我无缘、但是我的生活过得还行。
有份在别人眼里看起来混吃等死的工作,能维持我的房租、手办和学武术,不管是上海本地土著女孩子还是外地女孩子都不会和我有什么交集,我也不会和她们有什么交集。
而我们清楚知道,40 以后混得好的寥寥,不存在 40 以后能找 20 的。
也就是说,我们 E 男卷赢了,有些异性资源,不会比现在过得好。
而老了以后,虽说没有家人陪伴会少活十年,但是人生的暮年,好吃的再也和你无缘,你只能靠吸管进食很苦的东西,不如早点睡吧,化成一挫灰。
你要是觉得我挑动对立也没话说,我只是觉得在这个内卷时代,婚恋对于 E 男无意义。
挣钱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自己好好活着。
也不需要花尽心思去卷婚恋了,这没有意义。
有钱人不需要婚恋,婚恋耽误他们玩,还降低生活质量,有老婆和女朋友对他们来说没什么值得炫耀的,反而他们会觉得这些女的碍手碍脚,耽误他们玩。
我们就是卷上了,一大堆账单也能把人弄得喘不过气来,对方的什么价值都要照顾到。
这样的事情多一点,让本来就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婚恋土崩瓦解,不是坏事。
男女关系恶化让男性失去的只是婚恋,而他们获得了整个世界。
另外一条,找对象的边际效益其实真的很低。
我如果一个月只挣 1000 块钱,我就是能找到对象,也只能找个差不多的,提升不了生活水平。
但是我如果一个月能挣 100 万,我不找对象,我一样过得很舒服。
大城市房价就是 5 亿美元一平,都和我一点关系么得,反正我都买不起,但是我如果能把追赶房子的目标转换成用买房的钱让自己舒服,那就是人间天国。
我有个关系很好的兄弟,真不是无中生有,确实是和我走过十年的兄弟、他爸是我们老家的副厅级肠胃,叔叔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他自己是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硕士回国。我曾经不止一次问过他,你为什么不介意我的出身?他说人人都用学历财产这些东西鄙视他人,回过头自己被人鄙视,因为自己遭受痛苦就去想努力变好后鄙视别人,那鄙视链只能永远存在。为什么不自己努力过好一点,给别人当商品选来选去不好玩。
我现在不和女性做任何争论,她们说什么我就说我是 E 男,她们说我没上进心我没衣品我不努力,那我就真要这么干。
A 男我也知道几个,结婚没结婚的都有。没结婚的,夜夜笙歌不用说。结婚的,现在请我吃饭就哭,哥啊,结婚太早了,玩也不尽兴。你别看我老爹拼死拼活攒下了七八个亿,我自己也是 G5 毕业,可是老婆自己学历也不错,是个省级师范大学的教育学硕士,爸爸是一家三甲医院主任,妈妈是个高中校长,别看我钱多,和她离婚不一定很简单轻松。
真实感受,没有修饰。
我只能说,我深表同情(熊猫表情),可是当初你们是自愿结婚的。
所以只要一个国家继续现代化,生育率逐渐走低是必然的事情,任何措施都只能在一定时间内缓解。
除非你喜欢南美非洲那些地方。
talk is cheap,show your action。
13 年弹指一挥间,可能年轻人观念还没转变,还是想着维持低生育水平。
应该多教导年轻人与时俱进,转变低生育的观念。
大佬开会问卫健委负责人 “如何才能提高生育率”
卫健委负责人说:
我需要正部级的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或者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需要从中央到省委市委区县组织部将计划生育纳入干部考核
我需要从中央到乡镇的宣传部为之制定长期重点工作计划。
我需要国家四万多个派出所和武装部配合工作
我需要国家每一个省市县乡镇街道领导班子牵头成立领导小组并为之负责
重罚之下有畏者,重赏之下出勇夫,我们需要高效落到实处的奖惩机制,建立起数倍甚至十倍于其工资收入的奖励措施,才能发动基层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要建立数十倍甚至百倍于其收入的惩罚措施才能使其畏惧,维护住我们的政策。
总之这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达到目的。
这时候财政部负责人接过话:
以前拿惩罚机制的钱建立奖励机制的政策就很好,三成自留七成上交还是七成自留三成上交,这个可以根据基层具体情况,基层单位自行决定。
这不扯的么,加拿大这个 “老牌社会主义国家” 是正儿八经给未成年人发牛奶金补助费的,低收入家庭或者失业家庭可以拿到一个小孩一年五六千加币的牛奶金,折合人民币两三万,而且可以一直从出生领这个钱领到十八岁,所以很多中东裔移民来了也不干活上班,一个劲生孩子,就直接拿牛奶金养全家老小,一出门带四五个逛街挺常见的
而正常的有职业的家庭,一个小孩也能拿 2 到 3 百加币的牛奶金(据评论区补充)
而加拿大的菜价肉价和油价并不比国内一线城市贵,即便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安大略省,肉价蛋价油价奶价还是比国内低。就这样子加拿大的出生率才千分之 10 多点,需要大批引进中东裔移民保障人口,那就凭我们国家卫健委这几句片汤话,能有效提升出生率?
我们想提高出生率,好办法也是多给贫困家庭发育儿补助,让他们多生孩子,并成长为健康的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而不是寄希望于城市中产多生出几个高科技精英来。同样给发一个月一千块钱,对于贫困家庭来说确实可以解决燃眉之急,发给城市中产就是又提供了一笔内卷军费而已
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是 RPG 游戏,人生历程就是这场游戏的主线任务的话。
毕业走入社会的年轻人其实就是刚完成新手教程走出新手村的冒险家。
之后跟着主线继续一路打怪升级,结婚生子是任务线上的内容之一。
但是有名为 “房价” 的恶龙就在新手村外不远的地方等着你,恶龙魔法免疫,控制免疫,回血量极其变态,不定时还会进入狂暴状态,狂暴状态提升恶龙基础属性 100%,且受系统保护,不会回调。
不打败恶龙就无法体验后面的核心游戏内容 “结婚生子”,但是打败恶龙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肝三年,共 8760 小时,靠小怪的经验升级,一个一个金币攒,买屠龙宝刀。另一个是氪金 100 万,获得游戏道具 “六个钱包”,六个钱包也可以买到屠龙宝刀。
游戏现状如此,玩家们怎么选的呢?15% 氪金玩家已经把龙宰了,15% 不怕辛苦的肝帝玩家正在野外麻木地守着刷新点啥小怪。还有 70% 的玩家根本不做任务了,每天上线看看风景,公频聊天。
现在的 “切实降低家庭生教养负担” 的版本更新相当于什么呢,相当于简化恶龙之后的任务流程,削弱恶龙之后的野怪的属性。恶龙还是那条恶龙,所以只有 15% 氪金玩家能享受到版本更新的福利,另外 85% 的玩家依旧不能玩后面的内容。
我对一般的建议是,继续看风景,等下次更新。或者换个游戏玩。
其实这么做用处不大,你站在女性的角度,尤其是成功女性的角度,本来再奋斗一两年就可以升到一个企业高管的位置。但你如果突然跑去生孩子,那些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位置就没有了,你也就到职业天花板了。
那你再激进一点,给孩子父母强制放产假育儿假,确保男性不会利用女性的生育期弯道超车。恩,这种社会实验在北美还是欧洲的学术圈还真试过,结果也翻车了。因为女性学术人员休产假育儿假就真的是在为孩子忙上忙下,而男性学术人员则利用这段时间闭关读文献,紧跟学术界潮流。结果呢,假修完了,女性学术人员原地踏步甚至是逆水行舟,而男性学术人员在摆脱掉教学和行政的俗务后在休假期间专心学术,功力大增,又弯道超车了。
其实如果真的要提高生育率,我倒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国有化所有私营企业,重回配给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年轻人在住房等一系列生活问题的后顾之忧,增加年轻人的生育意愿。而在单位晋升制度上减弱能力和经验的权重,再强制性确保性别平衡的基础上增加生育数量在晋升中的权重。
中策大举开放移民,让来自经济欠发达国家的移民涌入中国。在这些欠发达国家中,他们的思维模式还是生出孩子不一定能活到成年,所以只有尽量多生才能保障足够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他们大多都是受像天主教或者伊斯兰教这样的鼓励生育的宗教熏陶,这同样对于生育是利好消息。当这些生育意愿极强的移民来到中国,自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补上独生子女世代所拉下的人口数,成为新中国人。
下策大幅增加国内学生进入大学,甚至是进入高中的难度。减少大学数量,大幅降低录取率,尤其是女性学生的录取率。这样一来,大量年轻人在初中毕业后就必须要进入社会,毫无在社会体系内上升的通道,那他们还能干什么?赶快结婚生子呗。假如一个女孩子在事业有成的 30 岁结婚生子,能生一胎就很不错了,如果是在高中毕业就毫无上升通道,必须要结婚生子,那么从时间上来说,生个三四胎甚至更多也根本不是难事。这样同样可以迅速而且大幅地增加生育率,历史上像伊朗在两伊战争后因为大量的人口损失,也的确是通过弹压女性在入学和工作上的空间来促使她们更早结婚生子,效果应该也还不错。
总而言之,生育率真的那么重要吗?如果为了生育率,强行微操制造出大量受教育程度低下的人口难道是更好的国策吗?如果真的是的话,那就采纳上面的上中下三策吧。如果不是的话,我们还不如接受我们在过去数十年人口以量换质的既定事实,将精力放到改善养老体系之类的可以预见的事项上面。
我始终觉得吧,这些决策的人好像总是走偏。
已经生了得人,你让他们更加轻松,他们还能多生几个?能给生育率提高做的贡献寥寥无几好吧,家里已经有孩子了。
提高生育意愿的时候,你的客户画像是那群已经生过孩子的人么?
真不知道这因果关系的判断能力,是怎么考上公务员的。
提升生育率,你的目标群体画像应该是不结婚的人!!!
这部分人只要生育意愿改变了,生育率就哗哗上去了!
好好研究研究网上那些把结婚的人称作 “驴” 的人群,你就能明白,就是这批人,让彼此本应该恩爱的男女,变成了互相不齿,甚至互相仇视的人。
好好治疗治疗这部分,才是生育率的蓝海。
那得先解决结婚负担。。。。。
没什么诚意,不是纸上谈兵,就是责任转嫁给企业而已。
一是加强生育保障。如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落实产假制度和生育津贴,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完善生育保险制度等等。
我怀孕生娃那会儿,服务确实挺好的,社区也经常打电话来回访,医院各种流程配套措施都很完善,产检和生产费用先自费再报销,只报销了一小部分,我这还是在北京,其他地区呢,有多少人因为产检费用太高而只做部分产检或者不做产检的。
二是加强养育保障。如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务,加强住房等支持政策,提高家庭服务智慧化和数字化水平,鼓励用人单位创办母婴室和托育托管服务设施,实施弹性工时、居家办公等灵活的家庭友好措施等。
每次都是 “鼓励” 单位这个那个,结果就是企业越来越不愿意招适龄女性就业,没有孕妇不就把这些额外花销都省了吗!
三是加强教育保障,不断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打击教培看到了,拭目以待看看结果吧。
目前,我国一些省份开展有益的尝试,宁夏回族自治区 2019 年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条例》中明确规定,鼓励用人单位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在子女 0-3 周岁期间,每年给予夫妻双方各 10 天共同育儿假,开展了父母育儿假的探索。未来,将鼓励地方探索父母育儿假的试点。
又是 “鼓励” 单位,这顿操作下来,公务员的待遇肯定又提升了,私企能不招女性就不招女性了,老是把公共责任转嫁到企业身上,当资本家做慈善的吗?
同时,将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务,推动建设一批承担指导功能的示范托育服务机构和社区托育服务设施,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鼓励国有企业等主体积极参与各级政府推动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依托社区提供普惠托育服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 2-3 岁幼儿,制定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
真的,现在的局面就是国富民贫,只知道与民争利却不肯让利,企业不是傻子人家可以不招女性,家庭负担只在男性身上,家庭经济不保生育意愿进一步下滑,民也不是傻子,谁缺韭菜谁就得自己去浇地施肥拔草驱虫,妄想让别人承担成本那是不可能的,于是小韭菜们干脆不出生了。
我能充分理解上面的好意
但可惜了,当今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这两个部门没有多大关系
医疗口的同志已经干的非常不错了
相反,我们需要的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教育部,司法部和工人联合会
将切实降低年轻人生存的负担,充分创造年轻人成家与生育条件,才能释放生育意愿。
只有全关卡打通才有用,否则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真不是年轻人主观不想生孩子的问题,谁又不想有自己的孩子呢?可很多年轻人,连自己都养不活。
赌上我作为一个拥有突破性想象力的游戏设计师之名:
想让人口增长,我知道应该怎么办。
不强迫人民,不增加恶名,不用多花钱,甚至不用改变当前的既得利益分配结构;可以小试大推,敏捷操作,不伤筋不动本。
如果有一个人能想出这种主意,那一定就是我了,且不只是一个灵感,而是一个系统性、可执行的方案——这本来就是我日常设计游戏世界背景的时候推演出来的。
什么方案?就是那些能考上公务员的脑袋们,打死也想不出来的方案。
字字有效,敢负法律责任!
但是,我不打算告诉你们。
除非你们先停止吹牛逼。
-
高中录取率 50% 会卡死生育率
不如功利一点儿的看问题吧……
生育问题,就是个收益率问题。
生教养成本对比需要时的保障收益(孩子的自身发展 * 保障需求)
总资源不增加,把拼钱改成抽签……
只会让原本可以拼钱生一把的人,不想生……
——因为孩子的自身发展不可预估——
卫健委真管不了这事儿。哈哈哈哈。自作多情了。
我知道我一年挣二十万我就敢说二十万的话,除非我后面有个能资助我一千九百八十万的爹,否则我可不敢给自己上两千万的贷款。
我是不想结婚?
我是没有房子!
天天喊 “加强某某保障”,没有用啊。
这种好处老百姓看得着听得着,摸不着啊。
就连享受个最基本的生育保险,办理那张证明都要跑断腿。
想让年轻人生育,归根结底,还是 “钱” 的问题啊。
以前的人为啥那么想生孩子?多生一个孩子,多人干活,有工分,有土地分。那时候养孩子多省事,生一遛,几乎是每年生一个,扔地里,一个大孩子带一个小孩子,扔着扔着吃着地里养的米和地瓜就大了。
现在多生一个孩子,有什么?吃住行教育,花钱如流水。
你看那些还可以娶三妻四妾的有钱人,只要生一个孩子,自己家上亿的财产随便奖励,妻妾们便鼓着劲头去生。
普通老百姓哪有这种操作。多生一个,生存的空间少一分,生活的质量低一阶。
所以,真想催生啊,喊口号可不行,干点实际的吧。
怎么实际法?
变着法给生育大军发钱啊!
只要拿着准生证,怀胎十月的营养费打卡上!
甚至连准生证都不用存在了,只要确诊怀孕,证明身份,钱就打上!
无论有没有工作,有没有生育险,产检基础项目都直接在医院报销,不用办那些乱七八糟的证明!
生产费用啊,也报!
产后每个月补贴,跟上!
这才有诚意嘛!
钱足足的,年轻人没有生存之忧,没有那么大的生活压力,估计连自然流产、胚胎停育的发病率也会下降的吧。
有人说,那样国家得花多少钱?
这笔钱如果能花得大大的多多的,说明这 “钱” 至少能说服人生育呢。
如果连 “钱” 都不管事了,这些专家天天在那绞尽脑汁,有啥用哦。
无论怎么说,国家的未来,永远都要靠年轻人。
没人愿意生育,这可是影响国家根基的大事。
用钱可能能解决的问题,对国家来讲应该不是难题。
以上。
我觉得生育率其实不低,zf 也没有那么着急,光看出台政策的部门就知道了。
哪天房价腰斩一半,都不用政府催,人民群众能生娃生到计划生育部门重启独生子女政策。
确认了,这是出自汉弗莱的手笔。
基本上都是在说些其他部门的说过的一些片汤话。
而这个话题下的答主也在说车轱辘话。
但为什么这个话题的热度为何还会登顶热榜第一呢?
elephant in the room
或许大家心里都怀着感恩吧。
充分释放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关键是很多年轻人没有生育意愿。
为什么年轻人不喜欢生孩子,因为产后抑郁带着孩子自杀的社会新闻我们看的不少了吧,产妇产后身材走样,长黄褐斑,每天睡不好觉,遭老公的嫌弃,婚内出轨。悲剧其实每一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着。
另外,**一些人认为生孩子可以养老,**但生了孩子未必就能老有所依,万一生了个小哪吒出来,又没有太乙真人帮你教化,别说给你养老了,那还不得闹得全家都鸡犬不宁?
现在社会保障比以前好很多了,不生孩子也未必就只有孤独终老这一种可能,也可以领养小孩,或者等以后约上自己的老伙计们一起去养老院打牌唠嗑,也是蛮不错的选择吧。
还有啊,养一个孩子的成本呢?
掐指一算,如果是在一线城市,从怀孕待产之前到生出来之后奶粉、纸尿裤都是刚需,且并不便宜,幼儿园学费一年就得四五万,再加上之后的小学中学大学、兴趣班、补习班、时不时外出旅游、万一期间再有个小病小灾…… 这个钱的总数我都不敢细想。
所以就导致在职场熬出头的职业女性们,生活忙碌,思想开放,更希望过好自己的生活,除了特别喜欢孩子的,其他都更爱自己也更爱自由,生养个孩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反倒是会降低她们的生活质量。
不是说生孩子弊大于利,只不过随你自己心意。
其实说了三件事,生育、养育、教育,这三步也是人完成社会化的三个步骤,三个阶段完成了之后,人就成为社会人,可以进入人生产出阶段。
卫健委表明了态度:降低生教养负担,充分释放生育意愿。
这大概是这些年,以曾经计生委为重要组成班底的卫生部门,对生育政策最积极的表态了。
就这一情感上的转变,就足以让我们思考很多:
1、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网络时代是有记忆的,我们大概在短短不到十年,就见证了一个基本国策的转向以及与之配套的 “强势” 部门的改革,所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某种程度上实在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朴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这种变迁,十分具有意义:
“基本国策” 转向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转变,但是其本身含着一种稳态概念,如此之稳定制度维持不过 30 多年便开始转向,而人这一生大多会有超过 2 个这种周期度过,意味着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不止一次大的社会转向。
简单说,人与人的相互影响就构成了社会背景本身,叠加社会分化,大部分人会更加受到社会背景的制约,意思是什么,国家政策这种纯宏观东西尚且被迫转向,何况人的人生安排?
所以说,能一眼望到头,其实是一种本事。
很多人依据当前社会经验得出来的未来安排,将极有可能在未来变得不再令人放心。
例如,最明显的 “养老安排”,如今退休人士可以领取较为充裕的退休金且连续增长的局面,并不是理所应当会持续发生的。
2、养儿防老,并未改变
为何会有此转变?
虽然很多个人已经摆脱了养儿防老的观念,获得了生育自由,但在更宏观层面上,养儿防老依然是颠扑不破的局面。
说明这一点,只需要明确,财富是由劳动者创造即可。其他包括自然资源、生产技术等等,都是制约劳动者充分劳动的影响因素,要把人看作是生产财富的主体。
国家看得很透彻,目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养儿防老在宏观上根本就无法推翻,一句话,退休金即使不是你的儿女给你的,也是其他人的儿女给你的,即使拥有生息资产,那利息也来源于劳动者的创造。
劳动者又是谁来创造的:
生育、养育、教育。
所以,此时我们大可以思考一下:国家政策转向,是为了解决当前问题还是为了解决未来问题?
那么,未来会发生些什么?人口形势的严峻性是不是就扑面而来了?
多说一点,怎们看待城镇化,不从居住地,而从社保类型上看或许更能说明问题:
今天感觉养老金尚且充裕,是因为大部分年轻人已经在劳动,而只有一部分 “非农” 退休者在领取退休金,农村地域依然有大量的退休人员养老金微薄,在实际上减缓了当前的社保压力。
但是此一局面,会随着城镇化的进行,而逐渐改变,未来享受社保退休的人逐渐增多,而缴纳社保的人却在不断减少是一个可以预计到的场面。
3、
话说回来,卫健委的这些表示并不会立竿见影,虽然卫健委级别很高,只可惜能量还是不够,不过这只是个开始,是执行层面的开始,今后会有陆续的改变到来,影响到每一个人。
一项基本国策的转向不付出巨大的制度成本是不可能实现的。
比方说,计生委本身就是当年 “独生子女政策” 的制度成本之一,对于全体民众是为制度成本,但是对于部门本身则是制度利益,所以,有人说,可能是因为这种利益矛盾,成为了计生政策修正较晚的某些因素,当然,这些都是信口之言,不是实证研究。
后来计生委变成卫计委后变成了如今的卫建委,其所承担的制度任务,也有了大转变,但是仅仅这一点职能上的转变,在成本量级上并不足以扭转原有的运行趋势。
所以,还有大量的成本需要付出,那些才是真金白银,但长远来看,长痛不如短痛,只要未来收益足够,那么这一阶段付出是基本会出现的。
或许鼓励生育的最大成本应当就是社会化抚养。但成本不是凭空付出,必定需要一些 “主体” 承担,至于哪些 “主体” 承担,则需要拭目以待,可能有一部分已经出现,另一部分正在路上。
所以,影响才刚刚开始。
首先要知道年轻人在什么情况下才愿意生养孩子。
个人认为要有一定的幸福度才会考虑生孩子。
有房子住,有稳定工作,父母身体健康。
才会考虑结婚生子。
居无定所,入不敷出,父母多病的,谁还考虑结婚?
我买套房子贷款 50 万,我连本带息要还 106 万。
而且每个月 3000 块钱房贷。
我的工资收入却只有 4500 块钱。
剩下 1500 之后自己吃喝。
每天就是上班下班上班下班,一个月休息一天。
这种情况的人在中国 “底层”,是不少的。
每天都是想着怎么还贷款,至于找女朋友,那是有心无力的。
久而久之,就会厌倦这种生活,会感到孤独,无趣,不耐烦……
甚至抑郁,感到没有希望。
国家出手调控那是好的,但个人感觉有点晚了。
没有提出根本问题,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表示只是表示。
1. 房价便宜,年轻人没有努力的动力
2. 学区太多,年轻人没有压迫感
3. 工资太高,年轻人贪图于享乐
4. 假期太多,没有加班,老板对员工太好
5. 认识异性的途径机会太多,年轻人挑花了眼
6. 早恋太多次,累了不会爱了
7 工作时间太短,年轻人没有工作的动力
8 退休时间太早,年轻人没有休息得动力
问:“为啥买房?”
答:“娶媳妇。”
问:“娶了媳妇干啥?”
答:“生娃。”
问:“那打算让娃将来干啥?”
答:“买房。”
房价太低 养个孩子太便宜了年轻人觉得没有挑战性 建议改正,主要还是生不出金色传说,没意思,现在我结婚要掏空爷爷奶奶,父母,自己 5 个钱包,而且我还要还房贷,如果我要生了个儿子,到时候又该掏空谁的钱包。
众所周知工蜂是不产子的
那么谁又来当这个蜂后呢?
蜂后在被鼓励消费
饲料不管饱,马厩造的小,跑多休少,铁蹄蹩脚,还和马说这是你的福报。
又要跑的快,又要姿势好看,还要马长得漂亮,马还得会冲你笑。
这不,马儿撂担子不干了。
简单的说:
1. 我没本事,这是我个人的问题,没有构筑上层建筑的基础。
2. 我没老婆,这是我个人的问题,没发造成生物繁育的过程。
3. 我没心气,这是我个人的问题,没有热情面对所谓的感情。
我觉得延续血脉都没啥必要了,当年也曾经有过结婚的想法,可是社会风气的变化,令我觉得恶心。
爱情,我还不配拥有。古人说的好: 穷则独善其身
对国家充满信心,对个人未来感到灰暗。
上战场拼命 一咬牙 干了
结婚生孩子 想了想 算了
想想也是搞笑我们拿枪顶在自己和未出生孩子的脑袋上来威胁那些欺压我们的人,竟有一丝胜利感,这是何等的悲哀。最搞笑的是有的专家说因为疫情估计生育率会提高, 结果生育率没提高离婚率提高了。
“啥都是假的,就钱是真的” 这是一个司机师傅跟我说的
ps《穷不过三代》
假设你是一个小包工头,给恒大干工程。
一开始恒大给你商票,你知道手臂拧不过大腿,不得不信任这个商票。后来兑换时,就开始挑你毛病,克扣甚至拒绝兑换。恒大宣传自己的商票一直非常负责,所以你以为只是自己极少部分人遇到了奇葩员工。
后来,你知道恒大商票大面积出问题了。再后来,16 年时,恒大宣布给商票增加担保,大家可以继续放心使用商票,你不肯收我还不想给你工程呢。所以你又信了,咬咬牙又继续干活。
到 21 年,发现商票彻底兑换不了了,你们各个包工头也彻底不肯再白干活了。此时恒大终于肯一个月结个几千的商票——“恒大正在竭尽所能保证合作方活下去!” 恒大如是说。会有人把此话当真吗?拖了五年的问题,没有一点解释。现在是包工头们罢工,恒大被逼急了就给点吊命钱,谁知道一旦复工,恒大不急了,是不是又开始拖?
大家只要求,工作了就得拿到够活下去的工资,这天经地义。恒大你胸口拍了五年,自己受不了后果了才开始承认商票兑换有(零星)问题,还是这样只公关不给钱。这时候越公关,越被骂。
不是说公关时说的具体的话就是错的,而是这是该给钱就给钱的问题,不是公关问题,该给不给怎么公关都是错的。人家包工头不只是罢工,都快要跳楼了,恒大觉得人家只是思想钻牛角尖,几句公关漂亮话点醒他们就会变得积极向上?
就是冲着提高生育率去的
年初整了个离婚冷静期,想离婚的还要排队摇号,拖着拖着算了就那么过吧,表面上数据做好看了,其实也就是逗自己乐的。该离的还是要离,放弃离婚的干啥,生小孩维系家庭关系呗
之后是生育险,考虑到女方因为工作等其他原因拒绝要孩子或者很晚才要孩子,直接给你下通知,你生孩子咱们国家照顾你,你放心生吧,没事
再到现在国务院发布的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做足马力,完善福利,尽减少非医学需要的人工流产,什么意思还不明白吗
为什么年轻人都不愿意生小孩?
毕竟你说这医疗条件也好了,和以前相比,生孩子风险大大降低,不太会出现意外情况,现在还有无痛还有剖腹产是不是
你说这福利待遇也好了,产假补贴医保样样不缺,给你安排的舒舒服服
你不是怕自己没法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条件吗,别人小孩上补习班请家教,你没钱你做不到。是吧,高中强制五五分流,严打课外辅导机构,你怎么还不生孩子呢?
再多也不及一句话: 可是我不配
我是个很自私的人,我在这个社会摸爬滚打,因为工作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压抑的喘不过气,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一天天的为那几口饭操劳奔波
我深知没法给孩子带来优渥的生活条件,我不愿意让她和我一起吃苦,如果可以,我想养个小姑娘,天天带她吃好吃的去世界各地旅游见识别的文化,建立她自己的三观
可是我没钱,我不配,我甚至不知道明天老板会不会因为我报表没做好把我炒了。下个月二号又要交房租,我坐在屋里,吃着泡面看着窗外,车水马龙,但是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连自己都顾不过来,你给我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你觉得我会为此奋不顾身吗?
算是一个不错的开始了,终于有点措施来帮助年轻人,让他们减轻生育负担了。
可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几乎一半以上的年轻人不是在一线城市就是各省的省会。
你在十八线城市推行这些政策也不过是让他们生了孩子以后,孩子长大跑到一线城市和各省省会。
不如直接一点,直接减免 60% 年轻人在一线城市和各省省会的房租?
十年前就有专家指出,中国的人口问题刻不容缓。
相对于计划生育,一旦生育意愿降低,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说法是,
“阻碍生育意愿的有三座大山,分别是:高房价、高抚养成本(主要是教育)、高时间成本”
目前看对于房价的抑制已经初见成效,对于教育成本的控制也通过弹压培训机构逐步实现;
不过我个人认为,时间成本才是阻碍生育意愿的最大的 BOSS
养过小孩的都知道,生孩子意味着要放弃个人爱好,旅游啥的基本不用想了(带小孩旅游简直就是噩梦,试过的人都知道),平时想打个球、游个泳,哪怕是小两口想出去看个电影都要提前规划。
而且收入越高(学历越高)的人,生育意愿越低,普遍是因为不想被小孩占用全部的个人时间。
评论区攻击我的,劝你省省力气,有这时间给国家提提意见,别上来就冲我开火,我一个小老百姓,能看到的就这些,能感觉出来的问题也就这些,你跑来讽刺我是几个意思?
说我想法幼稚的,其他国家有的已经实现了的事,你说我想法幼稚?你们中间有几个是新手妈妈,有几个是亲自带孩子确实察觉出来问题的?
能讨论,咱们开开心心讨论,不能讨论的,把你那二十几年的直男拳打到别处去,出门右拐,不送!
我活着来,就没打算活着回去,人生短暂,开心最重要,你要骂我,我就骂你!
以下原答案
↓
↓
↓
↓
加强打击贩卖人口的法律措施。
降低房价。
取消幼儿园收费。
为新手妈妈设定自由上下班时间。(可家庭办公,避免加班。貌似很难,但已经有企业开始尝试)
增加育儿补贴。
提高公办学校的设施设备。
降低私立学校的学费杂费。
公共场所增加母婴室、增加婴儿车方便通过的通道、电梯。
增加纸尿裤、温水以及婴儿用品应急设备。(貌似很多地方已经有了,单片包装的纸尿裤,很多儿童乐园和便利店都有热水提供)
公司提供新手爸爸教育课程,并设置考试。(为啥是爸爸不是妈妈,因为医院有提供课程,准妈妈都会听课,爸爸参与的非常少)
.
.
.
就中国这种上学得摇号,上班压力大,就业困难,各种不便利,还想让生二胎?你问问有几个敢生一胎的?
每天大清早送孩子,中午接回家,下午送学校,晚上再接回来,还得辅导作业,为了孩子上学,得专门一个人负责照顾孩子。
而且动不动就有失踪案,接送孩子这事又不敢假手他人,必须亲力亲为。
再加上男主外女主内的旧社会思想,想让新手爸爸照顾孩子,婆婆立马冲过来阻拦,坐个月子还得处理婆媳矛盾,烦都烦死了。
以前有厂办幼儿园,厂办小学,厂办中学,现在呢?十八线的小城市,一年学费都得好几万,相当于一个家庭成员的全部工资,谁还敢生二胎?
玩游戏的都知道,一个服务器的老玩家出现大规模退坑,新玩家严重不足时。最好的办法不是搞优惠,搞推广…… 而是并服
不赚够彩礼娶不上媳妇,
想赚够彩礼就得 996,
原来,晚上 9 点之后等着认识下班社畜的,
就是给社畜们量身准备的好女孩吗?
就是不知道晚上 9 点之后,
这些好女孩是在街边站着等,还是在夜店坐着等?
为什么这么多知友真的认为中国不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
但凡发展得好的国家,都是移民国家。汉唐盛世都在长安形成了回坊,建议大家来西安看一看。
土著比例下降,移民比例上升,这是趋势。你看北上广有几个土著?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14 亿人口的时候引进来,凭借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华民族依然是中华民族。
等人口降到 1.4 亿再引进来,那才真的玩完。
卫健委要鼓励生育先鼓励医护人员吧,现实中医生工作忙,法定公休只存在文件,太多大龄女医生单身了,护士也是,生育要抽签,真正的计划生育,都是压榨,怕影响工作,导致医院也是大龄未婚重灾区。卫健委什么时候能解决这个怪现象,让医学生不畏惧结婚生育,有条件结婚生育,医院不变相卡着生育再来管全国生育这摊子事
在我小的时候,周围的邻居,学校的同学,家家户户都是一个孩子!家里面的亲戚,也只有表哥表弟,表姐表妹!朋友们调侃时经常说的一句话是: 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养猪……
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你让我生二胎,生三胎?我们从骨子里就没有这个念头啊!
可能高高在上的老爷们觉得放开生育是一种恩赐!但是,给出的各种政策对于养育一个孩子来说,来杯水车薪都算不上!
先让大家觉得有希望吧!能够看到生活的希望,自然有人愿意生育!
我不信,他说的话我都不信,我直说了吧,卫健委做不到的,他没那个实力也没那个能力。
家庭教养负担压根就不是他一个部门能解决的事,多少年的积弊,全社会的事。他最多能做到 “降低” 一些“教养负担”。充分释放年轻人的生育意愿?画饼去吧,吹牛皮。
自七普数据发布之后,我国的人口质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老年人数量激增,而且寿命在不断延长,新生婴儿的数量在减少,这种新老交替的情况如果不能保持平衡,国家发展就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因此,今年以来,咱们国家就出台政策,鼓励年轻人生育二胎、三胎。但是,造成的反响却不理想,个中原因无非就是,现在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太高了,一般家庭根本养不起。所以,年轻人没有多生育的欲望,这也是非常尴尬的一个局面。
国家为了鼓励生育,也是操碎了心,各地相继出台措施,为年轻人生儿育女提供便利。
不过,咱们也应该认识到,国家此举的动机是什么。
如果将来,老年人口大于年轻群体,这些人创造不了社会价值,却要消耗资源,就会造成严重的供需失衡,对国家来说也是一种负担。所以,咱们为了自己今后的老年生活,也要积极的响应国家的号召。如果政府给出的政策再给力一些,解决房子等关键问题,相信大家更会欣然接受的。
作为一个民企职工,表示这些福利我们可能都享受不到。
我看了新闻开头的卫建委主持就知道雷声大雨点小。
再看里面的第一点,需要法律支持,就是要修法,人大常委修法至少三年,到落地实施,后期配合还不知道多久呢。
第二点,加强房产支持,你问过住建局意见吗? 最后还不是要和人家商量着来,别说卫健委,就说住建局,这些年来的措施少吗?房价还不是蹭蹭往上涨?
第三点,人家教育部还没吱声呢,你卫健委凑什么热闹?
如果是国务院新闻发布会,这样一二三点组合政策还有点盼头,现在这样,只能说骗人上车,后果自负。
今年以来,各种政策,都是为了推动生育率的回升,当然,有些是有意为之,有些是被动的。
比如,课外培训几乎被砍掉,就是降低教育成本。
房地产上,目前已经被锁死了,二手房已经出现拐点,大部分城市价格开始下跌了。
就连限电,也被网友们编了段子,毕竟晚上黑灯瞎火,方便造人。
可以说,生育率的提升,已经到了一个刻不容缓的时刻了,预计两年之内,人口机会进入负增长。这是我国 5000 年历史上,首次非战争、非饥荒性人口减少。
我 2006 年左右开始玩天涯论坛,当时易富贤等人,就已经开始呼吁放开生育政策了,而这到了 9 年后,才放开二胎,如果那个时候能够采取措施,不至于现在这个样子。
几年前,我学到一个词 “千年大计”,当时我说了,除开人口,啥玩意都不够千年大计这个词。
一旦人口向下,大部分努力,都是缓解趋势而已,无法扭转。
其实我认为,人口重要的不是总数,而是结构。只要苦一苦 80 后、90 后、00 后们,未来的前途是光明的。
最后,大家可以关注公众号额,和知乎内容不重合。
我是时代之,一个_独立投资人¥心理咨询师,关注金融投资及自我升级,更多干货,欢迎关注公众号 jingji-xinli,或者微信搜索公众号 “时代之”。_
然后把奥特曼封了?
卫老板回到自己的公司。
“老大,有什么能够帮您?” 手下正襟危坐。
“上头说了,要提高客户的生育意愿,减少客户养育压力。”
手下准备好了相关方案:
1. 兴建公租房,打击房价
2. 调节收入再分配,扩大上升通道
3. 严惩违法用工企业,禁止 996 加班,禁止辞退中年持家者,禁止辞退孕妇
4. 规范就业市场,禁止歧视已婚妇女,禁止歧视多胎父母
5. 打击女拳,打击性别歧视,打击贩卖婚姻焦虑的自媒体
6. 对未成年人普及性教育,对成年人开放合适的文化作品
…………
(老板欲怒又止)
“所以我希望你们立刻下发通知,鼓励企业给刚生育完的父母休 10 天产假。”
(手下 A“呲” 了一声)“老大您的意思是,不管资本家、违法用工企业,不改善年轻人就业和生存环境,不发生育津贴,只建议企业给父母放 10 天产假?”
(老板点头)“对对对,我跟你说现在的企业假期之短真可怕,他们破坏了父母的生育意愿”
“严重拉低中国生育家庭的生活水平”
“破坏了现有的劳动和收入制度”
“甚至拉帮结派肆意拉踩,简直不把我们放眼里!”
(手下 B“噗嗤” 笑出声)
(老板发怒)“喂!”
“放产假啊,懂不懂?他们提高了结婚成本导致生育率暴跌。其实我早就发现了他们的问题,还好这一次上面高瞻远瞩,我们不如就……”
(手下大笑)
“总之,鼓励放产假,职责所在!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务,推动建设一批承担指导功能的示范托育服务机构和社区托育服务设施,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鼓励国有企业等主体积极参与各级政府推动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依托社区提供普惠托育服务……”
(老板说完,离开)
(老板返回)“老大,我们已经把通知按照您的要求发出去了,还有啥事么?”
应该是一个组合拳,这次卫键委出招,有不有用呢?
好比临考突击复习,比如相信不少人有大学考试前夜复习到很晚的经验,
效果怎么样呢,总比没复习好吧,可能涨点分
未来,将完善支持家庭生育养育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
一是加强生育保障。如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落实产假制度和生育津贴,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完善生育保险制度等等。
二是加强养育保障。如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务,加强住房等支持政策,提高家庭服务智慧化和数字化水平,鼓励用人单位创办母婴室和托育托管服务设施,实施弹性工时、居家办公等灵活的家庭友好措施等。
三是加强教育保障,不断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查看——
全国范围内推行育儿补贴将是大势所趋 27 赞同 · 7 评论回答
将产生不了任何影响
卫健委和生育有关的就是接生、托育。
年轻人不生孩子,主要是房子、工作、收入低、生活成本高。
说实话,没人带不生孩子的,我真没怎么见过。
反正提高生育,吃力不讨好,极大概率也没成效。谁都不想接,谁都好推卸责任。落到卫健委嘛,谁让你接生孩子呢。没孩子你接什么。所以你去管吧。
以前经常去 fb 的菜 English 主页去看绿蛙,总能承包我一下午的摸鱼时光,给我带来快乐
直到有一天,大概是 2021 年 4 月,菜 English 发了一条,主要内容是提高女性生育补助,提高试管婴儿及其他人工辅助怀孕治疗的医保报销比例。
之后我再没去过菜 English 的 fb,笑井蛙也觉得不香了。
因为我 30,老婆 31,还没有孩子,随时有去做试管婴儿的可能性。身边像我们这样大龄未育夫妇不少。
国家成天开三胎,喊口号,结果连辅助生育的政策都没有,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索性 2021 年 8 月成功自然怀孕,省下了好几万块钱。感谢老婆!感谢宝宝!
想让年轻人生孩子?
你豁得出去嘛你。
对中小企业要求必须双休,需要加班由国家开发 app 上申请,否则劳动者在职或者离职后三年内都可以进行巨额加班赔偿;
房价必须跟当地平均工资和中位数制定,所有人持有的房子都要登记在案,针对多套征收巨额房产税,且房产证名即房产拥有者,任何私定文件都无效;
针对所有社交软件进行大清洗,所有个人加 v 都需要缴纳保证金,宣传虚假信息,错误引导,不加 v 号粉丝数根据信用分最高不能超过 1000,针对多次违规账号进行关黑箱子,机器人阅读点赞不对外展示;
政企项目资金透明化,处级以上财产半公开化,举报分省市内举报和国务院检举,对暴露,报复举报人的行为处以严刑;
发展职业打假人,买假必赔。职业侦探,对不明房产车产和大额现金进行侦查,一旦发现是非法所得,按比例奖励。职业检举,对贪污受贿滥用职权进行检举奖励。职业翻案律师,可针对公检法公开卷宗进行调查,接取任务后,由异地公检法部门进行协助;
所有违法行为未得到公安机关立案前不得在网络披露散布,对这类事件进行宣传散布的个人或企业,依据传播影响力进行封号,罚款,刑拘等处罚;
……
害,先意淫到这里吧,
还得上班呢,
反正也不可能实现,
连个国庆七天都成五天了,
哎。
n 万娶个非处,不能做亲子鉴定。小孩随母姓,自己要做至少一半的家务。三居室,如果父母过来帮忙带孩子要住一间,那么顶多生俩,两个儿子或两个女儿,可以同住。再生第三胎家就没地方了。夫妻双职工,大人出门了,小孩们谁来带?托儿所,幼儿园?据传有拳师往男孩的饭里下避孕药。如果离婚,孩子判给谁?
首先,如果说想切实降低家庭的负担,就要用生育来减轻,这就是矛盾的。
现在内卷严重,从各方面角度看,资金和就业都不是比较稳定的。那么家庭的负担资金没有你怎么去养育孩子,你连孩子都养不活,你生出来之后等于是没有意义的,你根本到不了,就是生教养的这一步,甚至说你是到不了,等他们成人之后去养老这一步的。
所以,现在生育率低,不是因为这种问题,而是都在大城市,大城市的生活压力很大,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而且没有这种物质和精神的基础来去想这个问题,而且就算小城市,可能也面临着教育和就业,医疗的问题。那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愿意再多生孩子了。
所以,你所谓的释放年轻人的生育意愿,那有多少人能够去把这件事情真的当成很重要的一个方式去考虑。没有人能够适应的了这种生活的压力和节奏的。
所以,这样的话,只会导致现在的人的压力越来越大,然后也会导致几十年后的这种就业更大压力的趋势,也会导致更大的这种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而且也会导致国家的很多公共资源被占用的更多,那可能在这方面的话,投入和产出的比例也不一样,这完全就是不考虑实际了。
(娱乐一下)
停电的原因找到了:黑灯瞎火的,没手机玩,没电视看,没……,不如干脆 “造人” 玩。
只要做好 3 点,人民的生育意愿就可以大幅提升:
一:教育
二:菜篮子
三:医疗
=====================================
医疗合作、医保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普通人更加害怕有病,这是个事实!
-————————————–
很多人抱怨吃不起,再生一个只能啃土!
-————————————–
教育一定要狠抓,不要再逼着孩子的父母去补课班,你知道很多学校一年报名费才几百元,可是补课费却要几万甚至一年 10 万的都有。
我这里一个孩子去年考上清华,他父母一年为他补课花了 20 万,是全程一对一补课,一小时是 200 元,你想想一年要多少钱?
你家花钱是你家的事,可是,你知道,一旦形成风气,人人都补课,那没有钱的家庭还有办法和你们公平竞争?
所以,很多家庭只能借钱去补课。
给老百姓造成严重的负担,这是其一。
很多大学生考上后,被逼去考研,不考研,大学等于白上了,考研给老百姓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
很多孩子走出校门都 30 岁了,人到中年了,还有多少青春?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结婚意愿大幅降低,而恰恰造就大龄未婚、大龄剩女的就是各种考研,出国留学!
人在 18-26 岁时结婚意愿最强烈,一旦超过 30 岁,女性结婚意愿大幅降低!
教育问题不是小问题
=========================
以上,才是老百姓真实要解决的问题!
至于,车子,房子,这些并不是核心问题
卫健委能做什么呢?
除非来个全民无负担医疗,提升一定保费,借鉴香港模式,公立医院医疗封顶花费每天 100 元,其他全额报销,入院后医院全部接手病人,家属只在固定时间来探视即可。
如果能实现这一点,生育率不一定能立刻扭转趋势,但一定可以止跌。
但想想也就算了,实现起来难度太大。
再补充一点,香港的保费是市场定价,香港人 2016 年的【年】平均保费是 4365 港币,2019 年应该在 5000 港币左右,今年这个数额还不太清楚。
低保和低收入家庭是可以不缴纳费用享受医疗服务的,自付费个人有 8000 元的个税减免额。
人有恒产,然后有恒心。
中小县城都需要六七十万一套房,收入中位数是 2.7 万,农村更是只有 1.7 万。
产假制度和生育津贴、养育和教育保障只能说是杯水车薪,你猜小县城家庭一年在这上面的花费有没有一万?
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当初用土地财政发展时就应该接受这样的结果。
卫健委?
还记得说不强制打疫苗么?
所以,只要他说的政策,将产生不了任何影响。
不输出情绪
1)之前包括立法禁止 996,禁止盈利性辅导机构等 “双减” 政策还是可以看到 ygbm 在降低育儿成本和刺激生育方面的决心和意愿的。
(除此之外,我个人认为未成年人禁止玩游戏方面的措施也是为了刺激生育的考量。父母不是不允许小孩子玩游戏,他们是害怕小孩子可以不受自己监管的乱玩游戏。如果父母愿意给孩子人脸识别,或者愿意把自己的号给孩子玩。那你孩子一天玩十几个小时也是可能的。也就是说,这个政策是利好父母的)
2)但是目前最大的压力来源——房价问题依旧未能解决,同时也将长时间无法解决。
房价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这里拿出来说,主要是因为房子对于生育子女来说确实很重要。
要保持世代交替,一对夫妻至少等生两个及以上的孩子(因为还有夭折等情况存在)
公认的母亲黄金生育年龄区间一般在 20~35 岁之间(还有的说法是更少)我们就拿 15 年的这个最理想区间来说。
如果说孩子 9 岁开始有自己的房间,到 18 岁之前一直和爸妈住一起,这里同样取 18 岁不住家里的最理想情况。
那对于三孩夫妻来讲。起码需要两个房间。对于没能在一孩后 9 年内保持避孕的家庭来讲,也是需要两个房间的(既存在两个孩子都需要自己私密空间的情况)
这个乍一看可能不大能摸清这个算数逻辑,但总的来说就是,房间的需求和孩子的数量正相关。(大家如果追求完美,也可以自己算出一个符合自己需求的一次函数)
就拿自己举例:
在我未来老婆的允许下,我们打算生三个孩子(理想情况下,毕竟育儿数量越多,单位育儿成本递减)
那我们就起码需要买一个三房一厅的房子,而且最好在中环附近,方便我们上下班回家照顾孩子。(条件好的还可能需要一间客房住可能随时来看我们的亲戚朋友)
上海金桥路地铁站附近的房价在 5 万以上。三房一厅大概至少得 600w 朝上…… 嗯。
所以,我以为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倡导 “优生优育” 的环境下,孩子能拥有自己的房间是一个刚需。而其背后的成本是相当之高的,且远胜过教育、医疗等的成本。
文后问答:
Q1:为什么一定要一个孩子住一间,两个孩子一间不行?和父母住不行?
A1:本文说的很清楚,是以优生优育为前提……(当然,物质条件可以浮动,但是一人一间的屋子我觉得是刚需)
Q2:三线城市和小县城的房价问题可没那么尖锐,为什么要拿一线城市举例?
A2:因为一来自己对金桥附近的房价相对熟悉一些。二来,作为中国的生育率洼地,一线城市才是促进生育的主战场。在三四线城市,少子化的问题相对来讲没有那么严重(相对而言相对而言)
先说答案,影响就是生育率会继续降低。
原因是,系统内零和游戏,有人赚了,就有人赔,要想少陪钱,就要拒绝有人赚太多钱。计生不废除,计生人员的工资奖金就要由全体劳动者承担,劳动者有限的钱,养的计生人员越多,能养活的孩子越少。
在 X 价面前一切都是纸老虎
昨天晚上做了个噩梦,梦到女朋友给我生了个孩子,一晚上没睡好,早上起来一身的冷汗…
我活了 30 年深知人世的不易,没有好的运气,没有父母的支持,根本活不到现在,再来一个生命… 我没有能力照顾好 ta
根本原因在于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广大人民群众收入相对一小撮人来说很低,有生育、消费需求却囊中羞涩。如果离开这个更远,努力提高广大劳动者的收入,不提高劳动收入在 GDP 中的比重,不在初次分配中做到公平,而只从再分配和一些不触及根本的措施去想办法,问题得不到真正的解决。
没啥用,郭嘉是在缘木求鱼。
生娃对于生物而言是个非常私密的行为,无论对于女性:女性怀孕之后会非常虚弱,会被天敌捕杀。还是男性:基因的自私性。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发现生物一定是在很安全的情况下才会想去生育。对于女性来说,她需要周围没有天敌,所以她可能需要一个独立的私密的巢穴,比如一间可以长时间居住的房子。大量的食物 – 无需顾虑的生存问题。对于男性他可能需要周围没有竞争对手,比如稳定的工作,不用担心被其他人竞争掉
而工业化的过程正好相反,它需要把人都挤在一起,强迫他们互相合作,越密集越好,为了提升效率他们需要摒弃掉竞争关系通力合作,而且还必须是自愿的,否则非暴力不合作谁也吃不上饭,但好在过去信息不发达,除去一些住集体宿舍的工人,工人们回了家也保持着自己的私密空间,过去竞争也不激烈,那时候竞争还具有地域性,竞争不充分导致大家生活空间还是安稳的,只不过很快互联网突破了这一切。
互联网把地球变成了地球村,这让每个人周围变得无比拥挤,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儿就好像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
比如哪里谁杀了谁,这种新闻会极大的刺激女性,让她觉得自己身边危机四伏,本能地为了保护自己的巢穴,需要对他们发起进攻,但无论她如何挥拳其实都毫无用处,他们的距离何其遥远,努力挥拳只会增加自己的无力感,增加恐惧,变得自闭。
又比如哪个人赚了大钱这种新闻就会刺激男性,就好像周围就有人发了财,男人们会本能地敌对这种人,潜意识中以那个人为竞争对手,或者榜样,因为在互联网虚构的世界中,他看起来,可能会和自己争夺女人,或者威胁自己生存。当然那也是不可能的,男人们会陷入永无止境的争斗中,变得疯狂。
这种信息释放会造成正反馈,女人胡乱挥拳,释放攻击信号会让所有人都觉得有人对自己的私密空间产生了侵犯,从而产生更多敌意,而男人们获得了竞争的胜利也会把这个信息释放给周围的所有人,让所有人都觉得自己饭碗不保。
当然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城市化,城市化的确让工业生产效率变得很高,但由于生活必需品都是交换来得,没有保障,一但经济下行,饥荒的恐惧就会袭击城市,当自己的商品不值钱,交换不到食物,自己又没有土地,就会饿死,这是所有人的常识。中国人的土地意识又格外强,这就导致这种恐惧深入人心。
而且现代社会,一个人成长为劳动力所需要的时间和代价又格外多,这就导致父母会在经济特别稳定的时候才会选择生娃,各个阶层都是一样。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实际上郭嘉的政策其实可能完全是无效的,打击房价虽然会让更多人买得起房,但会造成财政困难,让靠财政吃饭的一群国企人,警察,公立学校的教师开始担心自己的饭碗,打击教育会降低一些养育成本,但不会降低养育时间,同时它还会造成失业,而教育成本实际也没有真正降低,如果不改善竞争环境,教育只会变得稀缺,造成更严重且残酷的竞争(在我看来比如小学考试不公布成绩,不留作业这些举措只会让家长更加疯狂,因为他们要对一个看不见的敌人挥刀,这比看得见的更加恐怖。)
这些举措导致的流动性增加,会让这批被迫失业的教育工作者很难再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安全的位置,而那批房地产从业者也会抱着自己的饭碗战战兢兢,根本也不可能生娃,这就直接绝育了这批人。
打击 996 搞平均化,但不设置壁垒,不改善竞争环境,,会让更多人担心自己的饭碗会不会被竞争对手抢走,在强制下班中惴惴不安,根本不可能生娃。
我觉得最好的方式还是快刀斩乱麻。直接刺破所有泡沫,让经济进入下一个平稳时期。长痛不如短痛,这样大对信息搞管控,搞文字于,搞限制,只会增加恐惧增加猜忌增加焦虑,根本不可能让大家生娃。
愿望很好,释放不了,全球生育率低的国家大多数都是保障好的,而很多没保障甚至是战乱国家的非洲国家反而出生率很高。想不明白这个,什么都不好使
教养负担不是年轻人是否愿意生多胎的最决定因素,现在育龄阶段的年轻人,有不少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双方父母帮一把,养两三个孩子肯定没问题。可问题是,现在生二胎、三胎,房子总得大一点吧?孩子多,用钱的地方也多,工作要稳定点吧?婚姻也得稳定点吧?…
工作稳定性、成长空间的压力,中年上有四个老人,下有几个孩子的压力。
还有可支配自由时间的压力。
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都得花大量的时间,好不容易退休了,几个孙子孙女等着你带呢。
政策行不行好不好,就看一个东西,钱,到底给多少钱或者给多少来钱的政策。没有不用看了
坚定不生育的信心?
I shall take no wife,
hold no lands,
father no children.
上面现在很矛盾,矛盾到了只能寄希望于后来人的智慧。
教养的前提是什么?是生育;
生育的前提是什么?是 ML;
ML 的前提是什么?是 YY;
YY 的前提是什么?是饱暖……
按照这个逻辑溯源,上头已经打出来了一套组合拳,方向上脱贫攻坚共同富裕,硬件上降低社会运行成本,软件上移风易俗,基本把能做的大刀阔斧和精准微操都拉满了。
但是卡在 YY 这一步,走不动了。没有动机,后面的不都是扯淡吗?
适龄生育的青年们没有 YY 吗?开玩笑,正是龙精虎猛的年纪。年纪大了的老家伙们都是日常哀嚎 “交公粮”,年轻人只会高唱 one more time。但是这事又不能放肆,因为其不仅和上一步冲突,容易形成新的剥削关系,而且严重破坏社会稳定和公俗良序。所以只能搞一些活塞式的操作。如果时不时的再被某些人弄些两性对立的事件,刚有点火苗,啪叽,又被拍死了。
大家都是草履虫,趋利避害的属性拉满。纸片人老婆要什么有什么,虽然缺乏高层次的综合体验与情感归属,但是从成本效益的角度出发,简直无敌。而且 YY 这玩意和兽性是相通的,所谓强健体魄野蛮精神,现在这么理解也不是不行。这么捋一下,前段时间针对所谓 “精神鸦片” 的定向爆破也很容易理解了。
但问题是精力都忙着打地鼠了,哪里冒头打哪里,疏通的渠道甭说挖通了,什么时候挖啊?
九零和蛋蛋这一代,独生子女作为时代印记,谁还不是个小宝贝?好看的皮囊可以靠化妆,有趣的灵魂是真的不多,二八定律还是挺普适的。如果没法理解生活中的相互理解和扶持,谁愿意伺候别人呀?仅靠自己摸索那得等到啥时候?
所以操作思路得变一变,套牢的圈养维稳没问题,野生的得让它撒欢不是?累了渴了饿了,这时候放点甜头诱一诱,警惕性差的当场就落网了。不能搁那让野生的一看就是要命的玩意,甭管是聪明还是傻,都会不习惯。
没用。
我自己 2 个小孩,老婆全职带的,老人没有一起带,已经非常吃力了。
首先,孩子越多,房子要够住,现在房价虽然在严控了,但大部分人还是买不起。
其次,虽然课后作业明面上少了,但是现在的小学,老师会把很多工作量施加给家长,各种课外的任务,到了晚上 11 点老师还在发任务,发消息,打卡。遇到 2 个孩子同一时间段放学,一个学校,一个幼儿园,接送又是问题。
第三,孩子的衣食住行,不单是经济上的负担,更多是精力,比如每个孩子小的时候,夏天你每天要给他们洗澡吧,做饭吧,饭后的清理打扫,还得陪伴他们去各种体育锻炼,这些都是每天要做的。晚上睡觉还得吵闹,打架,哄睡。
第四,现在的社会环境很复杂,孩子小的时候,不放心放出去让它自由活动的。
有了 2 个娃以后,基本上没什么整块的个人时间,都是碎片化的,我每天晚上都是 1 点以后才能睡觉。
没啥影响,人口数量照旧下降。
估计国家卫健委的也只是在精神上鼓励鼓励而已。
初中生物课上老师讲过:“动物在生存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会主动减少生育以保持成年个体的存活。
《文明》系列中也告诉玩家:快乐度不足,人口会停止增长。
其实要解决也不难,无非就是房价问题嘛!
银行对于单身者不放贷!
银行对于已婚未育者要求五成首付。
只有已婚已育者(必须为孩子亲生父母)才能三成首付。
二胎者买第二套房视为首套,三胎者买第三套视为首套。
既然有人愿意为了炒房假离婚,我相信肯定是有人为了炒房假生娃的。
官方提的政策看似对于提高生育率有帮助,但是我感觉还是没有说到点子上。
我从自身养孩子的体会来说,家庭生孩子教养负担并不是很重,完全是在可承担的范围内。不愿意多生,是在于担心给不了孩子好的未来,怕亏欠了孩子。毕竟年轻父母的压力非常大,来自职场竞争的压力(业余得学习充电,不进则退),来自赡养老人的压力(人老了,身体素质下降的很快,父母养我们小,我们也要养父母老),关于自己什么时候能退休,能否拿到退休金的焦虑……
年轻的父母很多人都在苦苦的谋生,很多人都不愿意因为自己一时糊涂多生几个孩子,让孩子步自己的后尘,继续恶性循环。
很多人不愿意多生孩子,就想把自己家有限的资源好好培养一个孩子成才。我认为这种想法也没有错,看网上多少孩子埋怨自己出生于多子女家庭,父母没有能力资源给自己最好的而陷入深深的自卑,相反他们羡慕那些独生子女家庭出身的人就知道。
如果社会中的大部分群体都能够安居乐业,房价不再那么高的让人望而却步,每个在社会中生存的人压力都不是那么大,生育率自然就上去了。好多人情感上是喜欢小孩子的,但是理智让他不敢生。
在自然界中,适龄交配的动物,生育意愿都挺强的。到了我们人类这,怎么就不奏效了呢?
我仔细想了下,发现动物们确实比咱更适合生孩子。首先它们以天地为家,不用为居所耗费生命的大半时间。所以要提高人类生育意愿,是否可参考下 ?尽量把平均住所耗费生命度缩减到稍微合理的程度,没准生育意愿就上来了。
其次动物们都挺闲的,时间不是用来觅食就是睡觉了,**哪像人类这么疯狂,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快整没了,哪来的时间找对象造人?**哪怕基因为鼓励人类生孩子而设置了 X 生活这么有诱惑力的事儿,都失效了,败给了 996。所以啊,提高生育意愿,悠闲这点也必须参照下动物世界。
最后对比下动物们终此一生最重要的事,大概就是交配养育后代了,人家目标单纯明确,等人类最后一个孩子都不再愿意生孩子,没准地球就交给动物们掌管了。。。所以啊,人类鼓励大家造娃这事,真的得抓紧时间了。
当初勾践败给了夫差,立誓要卧薪尝胆,打败吴国。
可越国人少,那时候,人力才是资源。于是,越王勾践就在国内鼓励妇女生育,具体法子如下:
谁家妇女生了孩子,公家给派医生,这是医疗保障;
同时奖励两壶酒、一条狗或者一头猪,这是物质保障;
要是生了双胞胎或者三胞胎,那不得了,这仨孩子,国家给你养了,这是养育保障。
经过这些措施,没几年,越国人口一茬一茬的长,最终打败了吴国,勾践一雪前耻。
看起来,这个政策和咱们这次卫健委的思路差不多?
可仔细一想,你就琢磨出不对了。
勾践是正中当时越国百姓的 “不想生育” 的命门上。
古代医疗条件不行,生孩子容易连娃带娘一起夭折,那勾践就给你配备医生。
古代伙食条件不行,农民都在地里刨食,普通人家一年都吃不上肉,勾践就给你们准备肉。
古代养育条件不行,孩子一多,荒年根本养不活,会饿死人了,那勾践就说国家给你们养了。
三大政策,每个政策都是打蛇打七寸,把农民不想生孩子的关键,给他刨出来了。
那大伙儿肯定想生了。
可这次,卫健委的这一套,是解决问题吗?
不是。
他的这一系列措施,倒更像是发了一次福利。
可真正阻碍生育的问题却并没有解决。
那顶个什么用?
一是加强生育保障。
这个完善生育保险制度,不就是把压力分摊到社保上?
至于产假制度,父母育儿假,这些类似的假期那个完美落实过?
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资本迫于压力给了你这些假期,必要会在其他方面给你收回来,你还真以为可以占资本家便宜吗?
二是加强养育保障。
普惠托育。你可以满大街的托儿所还少了吗?年轻人是没钱,但不至于连托儿班的钱都拿不出来吧?问题根本不是这个好吧。
加强住房等支持政策。拜托,夫妻之间的问题不是住房,而是买房,谁还租不起房了?只有买了房,尤其是学区房,才有相关的社保户口,这点单单是住房支持没有用啊。
提高家庭服务智慧化和数字化水平。我严重怀疑这条就是来凑数的。
鼓励用人单位创办母婴室和托育托管服务设施。实施弹性工时、居家办公等灵活的家庭友好措施…… 还是那句话,别想着占资本家便宜,如果是国企或者公务员,不用这些政策,人家照样敢生育,如果是私企,就算迫于压力给了你这些福利,也会从其他方面多压榨你一波。
三是加强教育保障。
不断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江苏、浙江、山东等地的学生面对北京孩子,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你卫健委又不是 GWY,能解决这个?
最后,我可以教大家一个乖,如果一系列福利政策,讲的越是散碎,越是专业术语一大堆,越是官话连篇不知所云,那基本上不用看了。
因为要是真对老百姓好的政策,早就满大街贴告示大肆宣传了。
综合以上,你会发现卫健委就不是来解决问题的,而是来给你们发福利的,而且还没发到人心上。
至于问题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这点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我不信他们不知道。
给个思路,经过对 90,00 后员工实际口头问卷调查发现,凭结婚证,妻子生育一胎政府直接发放补助 2000 元 / 月,二胎 3000 元 / 月,三胎 5000 元 / 月,发放到 18 岁,如果离婚补助停止发放,直到再婚只能发一半,再次再婚再减一半,这个办法最实用。
原因:对于绝大多数女性,高额彩礼,房车写名,不愿意结婚生育,主要顾虑是不安全感,对爱情,婚姻,家庭,生育都没有安全感,而索要各种东西都是为了满足这种安全感,如果政府能把家庭收益与孩子养育挂钩,生育意愿就会变为主动,而对男方要求也会降低,同时给婚姻家庭稳定提供又一道安全网。
就这个办法,生育率必然暴增。政府可以在富裕地区局部先行试点。
——————
算国家经济总账:
现在一年出生 1000 万人,以现在每年新增 700 万育龄女性算,每人三个孩子极限也就是每年生 2000 万人,每三个孩子月补助 1 万,每月补助款 600 多亿,一年 7200 亿支出,以中国政府一年十几万亿的财政收入足可以支撑。而这 7200 亿是最划算的补助,因为绝大多数是补贴最能消费的年轻人和孩子,几乎全部都会被刚性消费出去,将拉动新增市场,创造极多的新的就业和工作岗位。
我相信能降低生养负担
但我不相信会把负担降低到能生养
房价太高,降了九牛一毛还是买不起
垄断太强,反了个寂寞,罚款也不分我一杯羹
希望我们释放生育意愿的那一天早点来临
别等到我们已不是年轻人
看到落实产假和育儿假我就知道这波稳了
真要提升生育率,不要搞这些虚的,大幅提升女性生育福利就行了
1. 产假提升到 180 天
2. 产假期间工资按照 1.2 倍发放
3. 产假结束后一年内企业严禁解雇
4. 增加育儿假、哺乳假
这部分成本全部让企业承受
然后你就会惊喜的发现,未婚未育女性一下子都找不到工作了
找不到工作没饭吃怎么办?
还不赶紧去结婚生孩子
这里没开玩笑,如果真大幅提升女性生育福利的话,女应届毕业生真的别想找工作了
另外:
想想就有点小激动呢
杯水而车薪,救得了吗?
影响就是: 洒洒水啦。
欧美国家真金白银求着生娃都没啥效果,
这仨瓜俩枣就想把人打发当人是傻子吗?
别禁游戏就行
没有什么影响,内心毫无波澜。首先,从方向定调到落实是有个时间和折扣的。其次,我觉得切实提高男性素养比这个什么教养负担重要多了。
想让女性生育,必须要给她们独立经济来源和司法地位。
现在两个主要问题:1. 长期以来的人为性别选择,导致育龄女性不够了。2. 在已经不够的育龄女性中,越来越多的国女看不上啥义务都想推卸,啥权利都要抓牢的国男,没有结婚率自然没有生育率。在单身生育政策鼓励不到位的情况下,女性单身生育的潜力也难以激发。
最后,挺开心的,我一直就认为雌性直接掀桌直接制裁种群绝逼是非常有效的,必然能倒逼政府真正尊重女性关心女性。初代有些女权只会哭唧唧喋喋不休的诉苦才是没用的,只能发泄情绪,但取不回任何实质利益。事实证明,女拳就是更有用。
biubiubiu,o(# ̄▽ ̄)==O)) ̄0 ̄")o 金钢飞拳~!!
搁一年前,会让部分不太敏感的乘客误以为列车还在前进。
现在?帘子都拉开了,还左右摇晃,大概是一种神秘的行为艺术罢,或许会成为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教养负担只是浅层,深层就业问题不解决,这件事永远是个死循环。
想想教育部,政策刚出一个半月,一调研满意度 97.5%。
同情卫健委…
不过我也只能同情两秒钟,因为毕竟你们还有统计局可以信赖,相信明年你们也能向国家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旦养孩子难的观念形成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
这些温如细雨的办法只能经过几代人的认识体会才能有效果,难解燃眉之急。也许只有祭出国家抚养或高额奖金 (生孩子赚钱)等超常政策才能在短期内提高生育率。
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奖励生育有不可预知的风险。如果出现财政短缺导致的中途变更或取消,又会导致社会矛盾并严重影响施政信用。
而国家抚养也不现实。孩子从小到大的抚养教育费用超过医保费用,我们连最能促进消费的免费医疗都无法实现,又怎么能凭空承担这么多抚养费?
与国外不同,由于计划生育政策推行日久,中国还存在新旧政策矛盾的问题,这种基本国策关联了一系列的社会形态,关系到很多人的一生,急剧转变也有难以预料的隐患。
而制约生育意愿最为重要的原因是业已形成的生活差距与攀比意识、独生子女特性与习惯意识。前者是我们为了促进生产力发展,有意无意的造成的。后者是计划生育政策与前者交织的结果。传统的家族文化逐渐淡漠,丁克文化等被接受,这些都不是一天形成的。全面的社会压力从方方面面打压着生育意愿。
“共同富裕”不是运动要求,而是很多积累的社会问题的唯一 “解药”。不过这剂“药” 也是中药——估计疗效不会太快。虽然从政府最近下的几剂“猛药”(双减,校区房等)看形势逼人,但效力辐射到生育这块还距离很远。
从目前情况看,我觉得提高生育意愿这件事,必须要考虑国情,外国的经验学不来,也没什么好经验。要真把它当做天大的事,就从根本上去一揽子解决,并且不能急功近利。
目前想生的自然生——像张艺谋那样的交罚款也要生。不想生的也 “鼓励” 不出来——给自己 “加码” 这么尤有余力,难道 996 还不够么?
而这些细水长流的政策,说实话没多大意义。
你不释放,我帮你释放。
影响不大 ¯\_(ツ)_/¯
生育意愿降低,说一千道一万,无非就是一个 “钱” 字。
繁衍后代是生物的天性,能把天性磨灭了的原因无非就是生活艰难。年轻人真是因为生教养花钱多才不生孩子吗?生教养即使一分钱不花又能省能几个钱?
**年轻人生育率降低的主要原因还是房价过高,其他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并不大!**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只凭借年轻人的收入,是根本无法满足买房需求的。没房子,结婚都成问题;老一辈支援买了房子的,还房贷又占了支出的大头。
房价过高能短时间内解决吗?解决不了。那年轻人生育率低的问题同样段时间内解决不了。
说个题外话,在我们山东,不孝有三:不结婚、不生子、不考公务员(狗头)。2016 年开放二胎,我们山东出生率炸出来个 17.89‰,位居全国各省份之首。根据山东省统计年鉴,2016 年人口出生率已经达到了 1991 年以来最高。然后就迎来了一波房价暴涨。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2019 年生育率掉到了 11.77‰~
不是年轻人不想生,而是财力和精力都不允许。
养孩子的成本有多高?从 2018 年《中国十大城市养娃成本排行榜》中我们可以发现费用都在百万以上。而这仅仅只算到了大学毕业。养娃越来越难了。以前养孩子是 “多一个孩子多一张嘴”,糊里糊涂就能养大。而现在养孩子就是养了一只 “吞金兽”,方方面面都需要钱。当人们在感叹月薪 3 万还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时,养自己都勉强的年轻人不敢生孩子。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而养育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难题。给家庭的时间多了,给工作的精力就少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忙着自我实现的年轻人真的没时间生养孩子。
而这些困境都不是依靠一些政策措施就能彻底解决。在职场中,处于食物链底端的是已婚未育的女生。因为她们可能随时有生孩子的计划。文中提到的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只是少数。大多数公司的最终目的是盈利,不会将心思放在员工的福利保障上。当然,他们不会明目张胆的违反政策,但是可以在其他地方设置标准,将一些人筛选出去。面对 “生孩子影响晋升” 的“潜规则”,从逐年下降的生育率就能看出大家的选择。
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贴心的措施在落实上的过程中很可能出现其他问题。例如取消 “996” 和“大小周”大小周后,人们并没有想象中的开心。甚至有人开始怀念加班的日子,因为有更多的钱拿。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星空财富”(ID:xingkongcaifu1)
有人捡破烂吃低保生 7、8 个,
有人有房有车身价雄厚还丁克。
生育意愿,其实跟车房都不挂钩。
让年轻人哪里来回哪去,不要都去大城市挤着。
游戏减少,回归跳舞电影啪啪啪没有其他娱乐的夜生活。
控制大学高中甚至职高数量。
让小镇青年见识不到外面的天地有多大,自然老老实实 16 毕业,18 相亲,20 生娃。
没有那么多思想的时候,也没见识过世界的丰富多彩,那么生育就可以吃成为人活着的目的。
晚了,都下滑严重了才开始想挽回,没三十年根本没戏。
三胎政策放开后,我利用约 4 个月的时间,在 804 对有生育能力的人群中调查,愿生三胎的几率是零,愿生二胎的几率是 42%,一胎的几率是 89%,丁克族 8%,左右摇摆 3%。概括起来不愿生育原因:
1、思想观念从根子发生了变化。大家基本从多子多福的观念中彻底转变过来了,也就是说,政策怎么调整,也不愿多生。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转变,而不是个人负担的纠结。
2、孩子无人抚养。如果家里没有老人,基本考虑不生二胎,小孩没人照顾,大人无瑕顾及。农村来说,家里有老人,也不敢生,因为农村没有好的幼儿园、小学以及中学,生下孩子后,自己要外出打工,妻子在县城照顾孩子,老人无人照料,想生不敢生。
3、不论教改、房改以及政府补贴生育,这些治标不治本,生育的负担还是降不下来,生育意愿受挫。
生育问题是社会问题,也是时代进步的新型问题,如果仅仅从政策层面调整,效果不大。
自由女神为什么一手举着火把一手捧本书?
告诉大伙,没电了也得学习
自由女神
自由
口号谁都会喊。前段时间不还说 996 违法么,然后呢?
翻译,
不降房价,不涨工资,不给休假
与其管生育率,不如先看看结婚率,看看广大农村 25 + 的光棍到底多少,数量真的太惊人了,这些人真不是不想生,而是娶不到老婆,想生也没法生。
好话让卫健委说了,那招人嫉恨的改革谁来干呢?
这种话落实到民间,大概又是基层工作者买单。
“释放” 怎么释放?上级管不着,但工作怎么完成?表格可以体现。
比如今年开始定 “生育指标”。
你乡镇今年必须达到 800 个新生儿。
至于怎么完成,我管不着。
乡镇能怎么办,总不能去村里监督人家上床吧。
但工作上面又强压下来,那么就轮到传统异能:瞎编了。
虽然我人实际没这么多,但我台帐、表格、系统体现了啊。
什么,你说上面检查怎么办?
我一个县 10 个乡镇,他检查两个,两个不合格,剩下 8 个不就…
记住:
没有任何政策保障的承诺,都是一纸空谈。
国家卫健委
散了散了
是房子,房子。。。。
我所在的城市在重庆,从我身边的人看,二孩可能快成标配了,三孩家庭也有了,重庆作为人口三千多万的中国第一人口城市,能有这样普遍的生育愿望是值得国家好好研究的。
我以为,生孩子就是生希望,你有了希望才会付出。
重庆前两年可是 GDP 领跑全国,房价十年不变的。这是什么概念,我觉得就是希望啊。
重庆是工资低,但是房价也是价值洼地。反正房子没有北上广那么夸张,自己也不能左右。那就找钱就完了。
最好的例子就是那位感动无数人的朝天门的搬运工,自己带娃,硬是替别人扛包在朝天门扛出了一套房,还养大了一个优秀的儿子。
好多邻居为了能多挣钱,去北京、深圳打工的;去华为外派到非洲的,那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真的不知道要比那些动不动就要躺平的人要强多少倍。
以上,一个是希望,一个是正念。这或许是真正重要的。
别锤丈母娘了,丈母娘挺无辜的,丈母娘要的那些东西,大部分来说都是后期又还给女儿了,而且本身也没那么夸张,这本身是个协商的问题。
996,高房价,能解决吗?
难办啊?那就别办了。
夫妻双方一个在国企,一个在央企上班,十年工龄。结婚未能怀孕,检查因为一些妇科疾病及男方身体基础问题导致,男方医院检查购买药物调节,女方做妇科手术,半年费用合起来差不多两万。
拿着手术收费单去医院医保办公室咨询,直接说不孕不育不纳入医保!!!只能自费!!!
我们都连续缴纳十年的医保费用了,现在为了要小朋友做的手术竟然不在医保范围里,这个善意真是意思意思!
影响?
等了这么久,就等来这么个东西?
鼓励鼓励鼓励,将会切实要要要还要。
通篇不提,具体出多少钱补助,谁来掏钱?
好吧。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如果这句话能落实,生育率就能正常了。
心怀感恩,感谢政策。
积极影响,多征税收。
恕我直言。
年轻人选择不育恐怕不仅仅是因为生养孩子压力太多负担太大,更是因为从小考学,长大工作的压力。自己能把自己照顾好都不错了,还考虑个锤子生养孩子?一个都不养,岂不是毫无所谓教养负担,何乐而不为?
何时资本家不再剥削打工人,打工人不再需要 996,鸡娃们不用从小跟着卷,我相信到那时会有不少人乐意生孩子。
几十年前国家出台独生子女政策是为了解决我国人口问题,但是这个法律对于有钱的人来说算什么?资本家们才不用担心丢饭碗,甚至不用交罚款,有钱到一定程度的人可以自己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国家移民,生的孩子自带外国护照,哪还受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管制?
今年出台三胎政策,又是为了人口问题。
曾经有人为了独生家庭好还是非独家庭好骂我。
然而事实是,资本家生养孩子跟打工人生养孩子是两个概念。资本家养四个五个孩子恐怕还是比打工人养一个更轻松快乐。
早在国家开放二胎政策以前,任正非就有了三个孩子,张艺谋未婚生养了三个孩子。我国香港的赌王更是养了十七个孩子。他们的孩子里不乏常春藤精英。
所以,我的建议是,不如为资本家们彻底取消这个三胎政策,让他们能生多少生多少,应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我国解决人口问题。反正他们养得起。
为了生孩子,教育系统已经出了大招,住房系统也是连连出招,现在卫生系统也动手了。
那么大家猜猜看,下一个出手的部门是哪一个?
我看不如国防系统动手,打过去不就直接增加两千多万人口了吗?
我以为本国的年轻人躺平就算了,想不到它们也选择躺平来对抗了。
反正光放炮不做事呗……
果然有其父必有其子,父不必责子,子不必敬父。
预测长津湖票房也就十来亿。
父辈荣光照耀不到孙子,他们头上早就秃了,就算戴了个军帽,也遮掩不住上面跑出来的虱子。
呵呵
你们生啊
过几年再抓去扎啊
过几年再喊你生啊
呵呵
中国人就爱玩这个
着迷
5000 年
乐此不疲
日前,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医院安全秩序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医院要根据人流量、地域面积、建筑布局以及所在地社会治安形势等实际情况,配齐配强专职保卫人员,聘用足够的保安员,鼓励医院自行招聘保安员。医院保安员数量应当遵循 “就高不就低” 原则,按照不低于在岗医务人员总数的 3%或者 20 张病床 1 名保安或日均门诊量 3‰的标准配备,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保安员数量。(中国新闻网)
根据这个指导意见,谁知道会产生什么影响?
影响应该就是正常宣传而已。
想生的怎么都要生,不想生的怎么都不想生。
想骂的怎么都能找理由骂!
还有第四种人吗?
能不能先把房价降下来!!!
不能。
妄想用政策改变自然规律?
生育率低的原因:
1. 内卷
最底层缺乏最基本的保护,导致大家都怕沦落到深渊,所以所有人都活得很累。
临近深渊的危机感最强,终日惶惶不安;上层的人,怕局势变化大,二三代会跌落深渊。
无人敢懈怠,底层玩命内卷,上层疯狂封路。
于是打工人考虑到自己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会被收割、被 bx,不仅悲从中来。(生下来也要遭罪,还连累我更遭罪,何苦来呢。)
不夸张的说,已经卷到了胎教。最近的培训班问题只是一个集中表现而已。
2. 贫困
6 亿 1000 元以下就不说了,身在北上广这类大城市月薪 1.5w-2w 的 “隐形贫困户” 大有人在。
而且隐形贫困户压力其实一点不比 1000 元小。
因为他们所在的地方,每分每秒都需要付钱,他们每天睁开眼就要挣钱,又处在风口浪尖,压力巨大,很容易被各种消费主义理论洗脑。然后陷入用仅存的可支配收入消费换取短暂愉悦,因为没有积蓄而焦虑的恶性循环。
3. 工具感
杀人诛心。
与其说阉割年轻人的是高房价、高养育成本、社会压力,不如说是一种自己被当成工具的不甘。
总的来说是缺乏对人最基本的尊重。
你不知道,很多时候让你加班不是因为你能协助产出多少效益。
只是单纯为了训练你的奴性,糟践你。
国庆节在即,敢问有多少人能放够法定 7 天?多少人加班没给多倍工资?甚至连普通薪水都没算上?
请问国庆对他们来说,是不是一种羞辱呢?
你爱你的___, 可是你的___生日会没有邀请你。
国家之于人民,如父母之于孩儿。
相信很多童年被父母、亲人忽视,或者遭遇不公对待的孩子,心里都会有永远不可治愈的伤口。
因为父母的爱,是最重要的,是无论什么都代替不了的。
现在就是这么一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状况。你把它当做亲人,它把你当做工具。
你想的是要努力过上好日子,它想的是怎么才能让你的钱永远不够花,好为它干活。
一次两次看不出,可是谁都不是傻子。
你的亲爹亲妈,为了赚钱,把你卖给了黑工厂,怎么用你,他们不管,只管收钱。
你心里是啥滋味?
扯远了。
总之年轻人不想生育,归根到底,是觉的自己没有被尊重到。说难听点,就是自己没有被当人看。
这是套话。也可以理解为官话。
卫健委在这个事情中级别不够,将切实降低家庭生教养负担,充分释放年轻人的生育意愿,这一点他做不到。
尤其是第三条:加强教育保障,不断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那是教育部管的,跟他有什么关系?
第二条他也很牵强。
生孩子,改善人群年龄结构,跟卫健委关系不大。
要想让人生孩子,首先得解决找对象问题,指望野鸳鸯毕竟不靠谱。
找另一半,首先得有时间交往。除非父母指定,包办婚姻,可以婚前不了解,那是历史倒退。996 名义上取消啦,工作量在那里,不干行吗?上班时间干不完,回去也得干。不在 996,工资 + 绩效减两成,是可以增加就业,但是,生育率只会更低。
大学生已经卷到硕士起步,4+3 高等教育,18+7, 参加工作 25 岁,有多少时间花前月下。
即使找到另一半,房子两家一起买,就算 100 万,有几家能拿得出来?还有一系列结婚开支,怎么也得几十万,砸锅卖铁够吗?
生小孩就不用说啦,减免那点钱和给的待遇能管到几岁。成年人可以吃一个月面条(我可以,喜欢),孩子饮食不变样行吗?还有一系列问题,想起来不寒而栗。
我小时候,基本上家家都有好几个孩子,不管是知识分子还是工人,因为养孩子的成本极低,保障极好。人比人,气死人的情况不多,大家普遍区别不大。孩子不因为父母职业收入水平受歧视。
想让人生孩子,至少要做到大多数人觉得平等,人上人不多。
生育是和 996 相比算是未来的是。
996 是眼下的事儿。
国家部委对外明确指出 996 是违法行为。
请问截止到现在也过去几周了,有一个公司法人因为 996 被羁押判刑吗?
眼下都解决不了,那生育的事儿还乐观吗?
作为八零后表示,啥好事咱都赶不上!
推动历史进步的原始动力 – 人类繁衍与文明提升
熟读历史的,可以把历朝历代兴衰的原因多研究一下。
比如秦朝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老秦人能吃苦耐劳只是客观因素,同样燕国人久居苦寒之地也能吃苦耐劳,楚国人也不差,秦国合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商鞅变法推动的历史进步作用力。
什么叫做 “历史进步作用力”,一定要符合两点,第一是有助于人口繁衍,第二是有助于文明进步。
汉唐的兴盛本源是富国兴民,衰落也是因为发展到了一定历史时期官宦子弟过多,百姓承受不起这么大的压力,自然会推翻暴政。
蒙元、短隋暴力治国,从建立之初就不符合历史进步原始动力,自然也短命。
满清虽然也是异族统治,但奉行的是汉化、汉学,有过康乾盛世,所以传了 276 年,康有为、梁启超变法失败,并非慈禧一人之过,传统食利阶级以八旗子弟为代表的贝勒、王爷们构成了主题反对进步的联盟。
民国立国之本靠的是江浙的资本家,自然利益代表也是资本家,所以最终悖入悖出,毁也毁在资本家手里。
共和国靠的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代表的是人口繁衍和社会进步,所以教员经常说 “人多力量大”,这句话给改革开放以后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人力资本和消费群体。
英国历史上贵族特别少,这是在欧洲上很罕见的,造成这个原因的很大一点是严格 “限定继承权法”。此外还有一点,英国贵族阶层的“计划生育” 工作做的特别好,因为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互相呀呀呀的厮杀一通,尤其是红白玫瑰战争更是让不少贵族家庭绝了根。而且不知是人种问题还是气候使然,这个国家男性搞基的特别多,无论是国王还是贵族,总是多一些不爱红颜爱 “菊花” 的,所以生育率自然上不去。
只要用这两点来看历史,基本上没有不对的。
现在全球都有的现象,越是发达地区越这样,你看发达国家的生育率没有一个不是负数的。
另外韩国的人口负增长已经超过日本了,韩国生育率为 1.17,即平均每名育龄妇女仅生育 1.17 个孩子,创下七年来新低。
这是什么概念,一对夫妇生 1.17 个孩子,这样下去会出现老龄社会以及严重的人口危机。
中国的生育率也不容乐观,刚放开二胎时没有爆发增长,也只达到了 1.6,欧洲国家基本上在 1.4-1.7 之间也是负增长,而且欧美的生育率比日韩高主要是外来人口大肆生产拉动的,白人生育率并不比日韩乐观。
其中有一个非常发达的国家叫新加坡,生育率只有 0.8 负增长的吓死人,新加坡是个城国依靠马六甲的航运、港口和金融结算赚全世界的钱,这个小国很富有,人均收入比美国还高,很多富豪包括中国的、美国的、欧洲的移民到这个国家,我看过一个数据,美国人统计的最理想的移民国度是新加坡,也就是说中国人向往美国跑,美国人向往新加坡。
这个生育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欧洲国家还有日韩他们都是性开放国家,而且法律禁止堕胎,就是这样都保不住人口负增长,美国白人人口占 85%,黑人占 10%,其他 5%,就是这样一个比例下,白人小孩出生的已经没有黑黄人种多了,统计部门说不用多久大概到 2030 年,白人占比就会跌出 50%。
大部分西方国家人口增长都是负数,年轻人不但工作愿望不高,生孩子的动力也小甚至还有丁克的,比如说美国,他们法律规定严禁堕胎,怀上了就必须生下来,就是这样好像有一半的孩子是单亲家庭、未婚妈妈他们国家的生育率都上不来。俄罗斯也鼓励生育,还有一些西方国家十几岁就到了法定结婚的年纪,可就是没人愿意生。
国家开始放开二胎,结果放开了新生儿的出生率依然上不去,欧美国家法律不允许堕胎的,人口增长仍然是负数。
整个世界都一样,富国生育率低穷国生育率高,城市生育率低农村高。
所以西方国家某些所谓精英提出一种 “奶头理论。所谓的西方国家 “奶头理论”,类似于安抚奶嘴,通过游戏、色情这些低级趣味让年轻人不吵不闹,高福利催生了年轻人的惰性。
未来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将造成 80%的人永久失业,消费将崩溃,只能维持最低生活标准(低保=被圈养的人生)。
现在的电子竞技、网络直播,这些是人类的社会实验?
实验的是"当人工智能及机器取代了人类,80%的人将被圈养的一种生存方式"?
因为 20%的人口和启用的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就可以维持世界的繁荣;
80%的人类唯一的事就是打游戏升级,级别高分配食物多?
网络直播互相看人们的各种行为,赞积分、看的人多积分多,用积分换取食物?
可能也会严格控制人口过剩,这些 80%(科技水平低的国家 90% 以上)的人类可能不被允许生育后代?
因为人们的生活被控制,经过一二代人之后,这些人就不存在了。
西方精英阶级在过去普遍相信一种庸俗版本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他们认为一个人贫穷就证明了他是社会竞争的被淘汰者,社会应该尽可能的限制他们的繁殖和发展,这样可以改善粮食供给,降低社会动乱的风险。
所以 “奶头理论也其实是一种结合人工智能的庸俗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自己在生物学上具有优势,口头高喊自由,却认为平民是应该淘汰的失败者。
好在我们的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除了扶持东方文化娱乐限制欧美、日韩文化娱乐作品进口以外,扫黄的力度也是非常大的。
所以从个体角度讲是个体心态出了问题导致的,从社会角度讲,整体生育水平不佳也是社会心态原因。
经济发展催生了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这两种追求是会不断膨胀的,越有钱的人越紧张压力越大。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各种 “有用”,实际上都在 “无用”。
年轻人对上升没有了希望会选择做佛系,女孩子对男性存在阴影容易 “挑三拣四”,某些你小时候的心理创伤,比如因为家里穷被同学瞧不起,或者父母很少陪伴在身边缺乏安全感,容易让自己贪财变得贪婪,种种这些现象都是有因果的,不要往前世上去找这辈子都能找到因。
抛开日本不讲,日本女性有在家相夫教子的传统(最近自民党总裁最有希望候选人好像是一个女的),韩国有女总统,美国差点也有了,最近这十年德国、英国、巴西、阿根廷都选出了自己的女总统,其中德国的默克尔已经连任了四届,女性都在化妆、养生提升自己,很多男性却相反抽烟、喝酒、赌博、任性都在作践自己。一正一反两种效果加身,时间一久更加阴盛阳衰了。
女性越来越优秀,男性越来越颓废,中国男光棍本来就多出来几千万,不发声社会关注度,远远不及剩女,这个佛系小青年估摸着大部分都是男性青年喊出来的,或许对他们来说结婚生孩子不如宅在家里打游戏更对的起自己的一生。
有些小青年佛系到不但不爱孩子,不爱女人,他连自己都不爱。
比如说有的喜欢通宵打游戏,熬夜到很久,这种现象是不爱自己;
还有的喜欢嫖,到处去泡妞,冠冕堂皇的说这是男人的天性,其实也是不爱自己的表现,生育是天性,嫖和泡妞又嫖不出来后代来,这都是性冲动、占有欲。
网上看到信息,说有个男的觉得男人爱和性是很独立分开的。说老婆是用来疼爱的,不是用来做爱的,所以有欲望的时候,就去外面找小姐发泄一下,还找了几个长期的性伴侣。结果婚后一直没孩子,后来查出来他不孕。
首先,他有很强的能力可以这么浪,不仅仅是要有好的体力,还要有很高的智商,才能做到同时有几个性伴侣,还能玩的转,而且不被发现。这个男人的能力给他打 90 分,不给 100 分是因为他没生育能力。
谈恋爱也都是先把动物属性满足了,再去碰撞 S 属性,M 属性,你们那能叫谈恋爱吗?
如果叫做交配又难听了点,动物一年只交配一次,没这么频繁,频繁的交配是消耗肾气的,肾气消耗完了,生育能力也被破坏掉了。
所以社会经济越发达,年轻人吃饱了没事干,精虫就上脑,到处去交配,身体都搞垮了都不知道,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都是负数,中国现在放开计划生育也没用,生不起了,这个生不起一方面是养不起,一方面是身体垮了生不起。
中医治疗不孕不育除了吃药补肾气,还会强调早睡早起适量运动,另外更重要一点要节欲,尤其是男性很多都不知持满,把性生活和自慰的次数降低到每个月两三次,半年以后再怀孕这样生出来的孩子也优秀。有些男同学每天一次,肾气都消耗完了,去医院检查不是死精就是活力不足。
如果男女双方都没有器质性问题,早睡早起,节欲养身,暖一下宫,多做一点体力运动,不要让自己活得太安逸了,很多怀不上的都是 “富贵病”,大自然自己在调节生育数量,社会安定富足生育率就会降低,社会动荡反而生育率会增高。顺着自然之道去做就行。
久坐、运动少导致的贵族病,男子精子差,女子那方面也一样。
熬夜、不节欲,肾阴虚阳虚宫寒等,这方面的原因排第二。
饮食过于精细,没有繁衍危机,生物属性导致的生育率低,发达国家的生育率都低,中国以前在国际上也是生殖力强的代表,现在已经和日本、韩国、欧美相当了。如果中东人和非洲人国家强盛了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的生育率也会自然下降。
当然这些都是现象,本质还是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过的更好一点。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孩子都不爱,这个人可以说彻底的放弃自己了,人类都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无奈又无法改变的事实会促使人类爱护自己的子女,子女是生命的延续,如果自己的孩子都不愿意带,这说明这个人真的到了需要解救的时候了。
不论贫富,论你有没有学业、事业、技术上的成就,回到圆满的家庭生活中来,不论贫富,你都成功了一半。
“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钱多并不能让人羡慕,有着健康的身体,年轻的面容,孩子多而且健康聪明,阅历丰富有知识…… 这些才是大家内心真正羡慕的对象。
仅靠目前已发布的措施,影响应该不大,提高生育愿望还要看余书记说的 “多措并举、综合施策” 里其他未发布的措施。
金字塔顶端的那些富豪和高收入者本来就想生,各种减负措施的出台对他们来说无所谓,只要放开生育上限,他们生十个八个都有可能。反正不缺子女教育经费。婚生、非婚生,生十个八个小意思。反正孩子有专属的司机、保姆和保镖,也不用牵扯他们太多精力去照顾。
但富豪和高收入者毕竟是少数。他们生的再多,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金字塔中间的中产不想生。他们为了培养一个能稳固住中产地位的后代,愿意付出大量的金钱和精力。自己宁可少花点,也得给孩子报各种高价辅导班。
就算孩子资质平庸,也要用钱、用心血和精力把孩子培养成能继续维持中产的人。
他们让孩子去海外深造,回来后去红圈律所、去投行和券商、去大厂当 P 级管理人员,或者读书读到医学博士去知名三甲医院……
第一,就算给他们生育贴补或减免税负,他们一算用这些福利养二娃差的太远,那他们还是不生。
第二,他们也觉得没有精力分配给二娃了,他们已经在大娃身上投注了全部的心血和精力,也想过过为了自己而活的日子,他们还是不想生。
金字塔低层的无产,连房子都没有,婚都结不了,咋生?就算掏空六个钱包成了婚,生了一个孩子,他们也不想生第二个。
公交车上独自捧着生日蛋糕哭泣的小伙子、暴风雨里极力稳住电动车的美团小哥、地摊上尘土满身穿白跨带背心寂寞喝啤酒的沧桑男、血汗工厂流水线上劳碌的厂妹、每月两千的保洁大嫂,他们生一个之后,看着挤在出租屋里连个书桌都摆不下,在饭桌上写作业的孩子,或者想起扔在老家跟着老人的留守子女,他们就会想想,为啥要让孩子生下来跟着自己受这种苦呢。
可能还得指望农村,不过农村如果生了一个儿子之后,由于农村光棍多,娶媳妇成本很高,很多家庭也不再生二胎了,除非老大是女儿,残余的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会驱动他们生二胎求儿子。
当代年轻人,有工作或者有赚钱能力,只要不结婚、不生娃生活质量都尚可。反之,各种降级。
结婚的就算自己对房、车无所谓。4 个老人会催着买…… 这个房价无疑激化了多种矛盾,让自由恋爱空间更小。经济压力使得适婚年龄的人更现实一些,越来越多的人结婚意愿更低。社会内卷严重,生娃和养娃的隐性成本比 10 年前高太多了。
所以,恋爱空间小,结婚意愿低,生育娃成本高等综合造就了生育率低。
恋爱、结婚和娃都需要时间,除了 996,各个企业的大小周和各种加班不调整调整。无非是在饭碗和生娃之间做选择题,这个答案不言而喻。
卫健委表态,也是舆论上呼吁,因为 “生教养” 好像他们都出不上太多力,上手治理还是要多个部门组合拳。
我就说 2 点
第 1 点是这件事,不是卫健委这个小庙是能管得了的,我觉得至少等到发改委有行动了,再看看怎么说。
现在卫健委搞的这些东西,更像是某些组织机构里面的某种常态:别的部门都有行动,我们部门也要表个态,拿出来点实际出来,给领导有个交代。
第 2 点 90 年代的课本上说,国企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解决企业办社会的问题。卫健委这个文件什么意思?这是要改革改回去吗?
都是一些不错的利民政策,是好事。但如果想靠这个提高生育率,那是想多了。这种程度的调整只会让想生的人们生的更安心,并不会让本不想生的人改变心意变的想要去生孩子。
你不能释放一个不存在的东西…
我十年前工资差不多 34 千,吃喝消费完下来差不多还能余个一两万,十年后供套房子,月薪差不多一万,一年到头连一万都存不下来,你叫我怎么办?并且这些年辛苦还银行利息的房子还在风雨飘摇中,稍微上面给点政策这么些年就相当于白给银行打工了,以前一百块钱能确确实实的花三天,现在呢两天都够呛,物价上涨太快消费水平跟不上工资上涨幅度,拿什么去搞下一代,我身边朋友比我大的基本上上有老下有小,次次约个饭都很难约齐,不敢放松 停工意味着一家老小都断粮,一件衣服可以穿三五年,出去放松玩相当于痴人说梦,生活水平好像越来越好,但这质量反而越来越差了
作为一个创业女性,生完孩子才 5 个月,我做月子也就一个月,然后马不停蹄找阿姨帮忙带孩子,马不停蹄一刻不得闲的就出来工作的,我每个月要为员工社保工资负责,要为全家老小开支负责,最核心我是和我老公一起创业,我们两个人承担了一个家庭风险一个公司风险,一群员工生计问题。
你会说小老板压力还好,没中小企企业压力那么大,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活下去就是核心,怎么活的好真的需要我和我丈夫天天跑客户。员工永远是执行方,做老板要让员工觉得跟着你有信心,有希望。创业公司招人养人以及跟我们加盟商,兼职,各种合作都不易。这将近 2 年的创业,真的让我觉得女性不易做。
全职妈妈真的是一份工作我们应该尊重她们。女人生完孩子如果不是自己创业,不是有阿姨帮忙是很难。但请的阿姨也是需要一周休息一天的,需要跟阿姨建立起良好感情,因为我们真的不能缺阿姨,最近一直在为公司未来打拼。
我始终觉得想让女性安心生孩子,最核心要保证女性就业率,这个就业率是帮助企业成长,解决企业各种融资难各种贷款难问题,创业真的 “九死一生”,生孩子对女人来说 10 月怀胎不容易。我们要理解现在很大女性惧怕生孩子惧怕结婚,也要理解男性在高彩礼高房价下的难处。男女共同付出才能孕育一个健康的孩子。想孩子有美好未来,父母年轻的时候就要非常非常的努力。
我一个从农村出来一步步上大学做程序员项目总监到创业的女性,我太知道什么是生活不易,也太明白年轻的时候多吃苦的好处。
只能说现在生的孩子一辈子的净产出是负的,从备孕开始到奶粉学区房补习班直到参加工作,少说要花 200 万,运气好 985 硕士毕业年薪 30 万,从 25 干到 35 赚 300 万勉强回本。要是运气不好,花那么多钱没上 985,最后月薪 5000 根本回不了本。要是成为运气极差的后 50%,高中都考不上,最后只能干扫撤硕的工作,别说回本了,能不啃老继续花钱就不错了。
马克思早就说过,生育率就是一个劳动力再生产成本的问题,对资本来说,让一个工人的工资,不够生养一个孩子到成年去替换他本人的工作的时候,天然就是不可持续的
首先,搞清楚年轻人还有多少有结婚意愿,生育意愿。
不然只能够是一厢情愿。
让想生的人敢生,轻松生,快乐养,还愿意再生再养。
留住回头客,吸引新客源。靠的是口碑,体验。不是口号。
如果已出生的都已无法安居,乐业,已生娃的都被带娃,幼儿园难,学业难吓怕了的话。
谁又愿意折磨自己,折磨下一代呢?
何况,开明的高科技社会已让人生可以有了更快乐容易的模式,谁愿意选择困难痛苦的模式呢?
简单说,如果固定伴侣结婚生娃的快乐比不上单身约会不带娃的快乐,这问题就不会好转。
互联网上,消息情绪传播得快,而且,人们更容易相信负面的,而觉得正面的是歌舞升平。
我也想不到子宫会有一天成为筹码。
走福利性欧美社会?
那你继续加油好了,国内资源缺乏的走福利型社会。
那就走吧,如果真走大概率要提高税收,财政赤子化。
待遇好国家我看生育率也非常的低。
只有中国受过高压的人去到国外福利型社会简直就是天堂。
最近流行一句话,叫听君一句话,如听君一席话。
现在都在捏着鼻子哄眼睛,打太极,对主要问题避而不谈。
下面之中有一条,五年之内做到算我输。
1. 落实劳动法
2. 改善 35 岁不如狗的恶劣用工环境
3. 降地价、降房价
4. 降低教育成本
5. 贫富差距减小
还是那句话,出生人口长期低于 500 万,上面的几个问题才有可能被动得到解决。
好日子还在后头。
年轻人忙着 996 顾不着家,996 的问题也顺便解决一下?还有强制双休。
生育的障碍一一扫除后,下一步就得扫除结婚的障碍了
我猜下一步铁拳可能要瞄准性别对立了
花里胡哨,面子工程。
高房价,高通胀,高育儿,哪个也不是这个部门能搞定的,顶多算表个态吧。
2 亿单身青年
全都没有工作
总说感恩和躺平负能量
这已经不是普通年轻人
一定要出重拳
互殴时代要来了。
新闻得连着看
国务院:加大力度打击出卖亲生子女犯罪」严厉打击借收养名义买卖儿童
国务院:减少非医学需要的人工流产
意外怀孕打不掉想生下来送了?入刑
作为一名有强烈生育意愿的青年,
不看热搜我都不知道这个新闻。
还影响?
影响不会很大。规律将会充分展现它的威力,它是不随着人的意志的改变而改变的。
虽然二孩很早就放开了,但近半年以来可谓是风格突变,完全不是过去岁月静好的样子。从今年四月份的央行工作论文,到 5 月 11 日七普主要数据公报,教育双减,再到后面一系列组合拳…… 我就不详细列举了,都是大家都亲眼见证亲身经历的。
关于这其中的原因,有说发达国家也这样的,有说不解决分配问题的,有说房子户籍问题的,众说纷纭,我在这个回答中不想讨论原因——我想来泼一盆冷水——别说今年,按照一般规律十四五期间的出生人口情况都是在下行通道,这是不随任何人的意志的改变而改变的——用大白话说,唱多唱空都作用不大。
本人根据中国统计出版社今年 7 月出版的《2020 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一书中历年人口普查人口金字塔图部分的 2020 年人口金字塔数据图按比例还原了七普后各年龄段的数量分布,得出以下推论:
推论过程如下:
[近未来出生人口趋势展望——依据 2020 年人口金字塔数据图 146 赞同 · 166 评论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2242308)
wjw:我提议,各家都要出一半的财产
财政:mmp 我真有一头牛
很多人回答说,是因为经济问题,这部分人其实是想要惠民政策,然而政策出了,他们依旧不会生,因为我就是这种人
生育率下降本质上是观念问题,这是伴随着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按照马克思那套理论,违背客观规律必将灭亡,还是接受比较好
或者走极端,人工繁殖(似乎有这种技术),社会抚养费,强制交税,割裂亲属关系,这样人口也成为一种可以调控的数字了,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这不是你卫健委能解决的问题,住建部还差不多
论据前提:2020 全国各城市工资收入中位数排名
北京——6906 元
上海——6378 元
深圳——5199 元
杭州——5385 元
广州——4811 元
南京——4620 元
成都——4600 元
合肥——4270 元
西安——4203 元
济南——4117 元
重庆——4103 元
武汉——3984 元
比如:
1. 卫健委能解决养娃成本过高的事实么?
(比如一个质量让大家放心的 ppsu 奶瓶卖 200,成本实际多少?一双只能穿几个月的鞋 2-300(娃娃长得快,很快就不合脚),比如飞鹤自己在港股上财报都显示奶粉毛利润 76%,动着 2-300 的奶粉一个娃一周一罐,中位数人均才 4-6000 的大多数一线城市敢养几个?私立幼儿园动不动就好几万一年 (大多数小区公立教育资源不足,比如某公立小学最新数据,一年级 18 个班,每个班 60 人,再看看这些公立学校覆盖多少个万人小区呢!)……)
2. 所谓陪伴式教育几个人能实现?
大家都已经 996/007,已经是丧偶式教育了才挣这么点钱,哪儿有时间去陪伴教育?以前鼓吹送好的学校,送好的私立学校,现在不行,还得加上陪伴 + 高额游学 +……
不就是要大家有钱 + 有闲么?!
3. 精细化带娃真的很累。
这个年代不是几十年以前,给碗饭吃,给件破衣服穿就可以什么不用管的年代。带一个娃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娃的精力又很好,醒了需要陪伴玩耍教育,睡了又需要打理收拾做饭,长此以往好像无出头之日,谁特么能不崩溃?
4. 年轻人真的没钱了!
收入严重跟不上物价膨胀速度,不管是房价还是消费 (谁还记得前段时间社零增长速度大跌引发的恐慌?)
年轻人刚毕业本来就没钱,工资也被压的很低,却要面临相亲高额彩礼 + 全款房车要求,谁他么还能去结婚消费。
5. 单身狗在当前是很多年前人的被迫心酸选择!
反正过不起了,还不如当个单身狗蜗居一辈子,最后做个可怜的路倒算求了……
今天把二胎概念股票割了,生育人口将是我国最难解决的问题,比什么新能源半导体碳中和难多了。
大家也不要对卫健委太苛刻,卫健委确实是在尽力了。
毕竟它只是一个部委,它在能做的范围之内都做一点,总比没有好。
它产生的影响也是有的,会提高体制内人员(不分男女)的福利,提升他们的生育意愿。
毕竟能够最快落实这些措施的都是体制内和国企单位。
虽然不多,这终归是好的,蚊子腿的肉也是肉。
生育率很明显这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卫健委也只能尽力。
就好像我们总不能要求医生来帮我们解决生活上所有的问题 对吧。医生的能力是有限的,他也只能做好自己的职责。
请戳破房地产泡沫并说人话
喊口号其实用处不大,而且这个部门权利有限。
我提几个见效大的,实行起来相对容易的。
1、重手封禁引战媒体!现在的媒体都不要 n 脸,x 博话题、g 乎提问、t 条热榜全是 2b 问题引战。说都是普通用户发的我觉得是侮辱我的智商,回答怼人宣泄我觉得是正常人,见解不同很正常。问题是提问找怼是有受虐倾向么?精神分裂啊?看着提问被怼被 @被 #好几千上万有那么爽么?哪个正常人会这么做?恐怕大多都是对流量如饥似渴的平台搞得鬼吧?**对于地域矛盾、男女矛盾、粉丝矛盾、猫狗矛盾、卧躺矛盾、“输”“赢” 矛盾的挑起者 “平台”,直接封禁限期整改。**这样做的好处是节约网民大量的脑细胞和时间,众所周知每天不足 8 小时的睡眠时间对于喷人来说实在太奢侈了,上头以后觉都睡不着了。 时间省下了,搂一搂老公,亲一亲老婆,你看,这孩子不就有希望了嘛。
2、严查智能推送!智能推送本来是生产力发展效率提升的有效手段,但如今完全变味了啊,信息茧房已经形成危害了!女权泛滥、狗奴泛滥、躺平泛滥、恨国党泛滥、地域黑泛滥不全是新闻媒体的锅,某些互联网公司绝对是祸首!我只要看过一个女权贴,马上各个平台每天推荐的都是这个 j8 玩意,我反女权就推的都是宣泄郭楠情绪的,我是女权就推的都是妈宝恶婆婆彩礼合理保障权益的。好歹我年龄大受过 7x 8x 9x 运动的洗礼,年轻人世界观没成熟怎么办?男的买个游戏就是妈宝废物死肥宅,女的穿个短裙就是拳师下贱大波浪,xx 乐队女歌手表现了一下对男人的同情直接就被冲塔了!怎么结婚?怎么生娃?怎么夜生活和谐?怎么造人?怎么人造人?沙鲁都没法来了好么? 短视频领域更吓人,看眼时装秀,立即就哥哥附近聊天、剪影秀波、瑜伽秀臀、踢踏秀腿,好不容易推个影视还是 TM 老哥给你讲片片 “同学的姐姐”“楼上的邻居”,隔壁吴老二的性福生活这种能不能别推给我?地铁里一众鲜肉 fans 当我 LSP!我看这帮小仙女 “洗脑缝合怪”!这正常么?太奇怪了好吗?都快把我生物本能整没了!必须得治了啊!
可能有人又说了市场行为交给市场决断,国家不能管的太严。我持反对意见,再不管就晚了,要上升到线上荷官、溜冰健将的高度,这就不是市场的事。本来我心里想的是乱世用重典,哪个平台不执行就把 CEO 毙了!后来想想不合适,毙 CTO 吧,不然 CTO 谋权篡位太容易了。再想想也不合适,该毙 BM,嗯~ 还是毙 PM 吧。这么链式反应下来不出 7 轮就轮到我了,算了洗洗睡吧。
总之就是我一顿情绪输出啥用没有,自己又睡不着觉了。打开抖音大长腿真香,脑子说着我还要,身体疲惫吃不消。但是这不对呀,我这自己轰自己呢啊?改!我决定立个 Flag,这条是我最后一次输出情绪,以后刷到引战问题一律 “四不一没有”:不回答、不查看、不点赞、不评论,没有关注的统统拉黑。我就想试试从我做起以身作则,到底能不能创造个和谐社会。
如果这个回答有人看,很抱歉让您失望了,这是一条空洞没有内容的回答。如果愿意还是关注下我平时回答的网络相关回答吧。
对高校教师,只要在职称评审中,一胎相当于青基,二胎相当于面上,三胎相当于重点,保证生育意愿强烈。
其实,降低房价,比什么都来的快。
中国人养不起娃的主要原因是物价太高,生活水平跟不上。
物价主要是和租金挂钩,喝杯奶茶,三分之二价格给了房东,吃碗素面八块钱,成本可能才一块钱。工作工资三分之一用来交房租,实际上 996,在房间里有感知的时间并不多。
租金则是和房价挂钩,你也不可能要求在房价一万一平米的地方,店租只收一千块钱。,而房租多收,最终成本还是由消费者买单(当然,现在说这个已经晚了,价格很多都固定下来了,即使房租降了,短时间内也不会降价)
就和之前猪肉价格爆涨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两年因为疫情原因,很多中小企业倒闭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交不起房租,包括我家楼下店铺,每年换一个老板,每个老板都以亏本关门结尾。
中国,拥有最多的人口,廉价的劳动力,旺盛的消费欲望,但是消费却被房价生生扼制住了,所有人都想着存钱买房,省吃俭用节衣缩食。
一个被房价扼制住欲望的社会,一个被金钱限制了欲望的社会,出现大量躺平的人民,是再正常不过了。
我算是看明白了,喊着口号要提高生育率,刀刀砍在企业头上。又是员工假,又是行业整顿。企业倒霉了,老百姓日子能好过了?合着自己一分钱不肯掏,还想把这么大的世界难题解决了,有可能吗?
这不是卫健委的事情。卫健委的作用就是解决十几个人的就业问题。以下的问题没有一个能解决,没人会在意他的发言。
李嘉诚们收割六个钱包,把钱带到英国。
一群先富的人拍完建国伟业,也带钱出国了。
韭菜们把剩余的钱交给日本动漫,因为没有国产。
发一点小财,拼命买国外奢侈品。还自以为有钱。
有的企业专门赚外贸的布铁。
有的商品国内比国外贵。海购回来发现 made in china。
有的高校要国际化…
也不知道闽南有多少台商区。
………
所以先富的钱都往哪里跑,唯一能赚的就是 996 福报的钱。现在两张嘴唇一碰,还想把福报传给下一代,太贪心了。
产房没电啊。
卫健委级别有点低,他们真解决不了。
其实,现在要想提高生育率,必须解决核心问题。什么多放几天假了,这些小玩意真没啥帮助。
核心问题必须解决,户籍问题,没有户口,上学保险住宿都会影响。
这些问题不解决,怎么生?又想让别人生,又想层层为难。真是一个矛盾的社会。
看得出国家对于出生人口数大幅减少的担忧,迫切的想传达出一个信息:该生放胆子生,我们会切实考虑你们的困难,并探索找寻解决的措施。
这不是第一次释放信号了,控制房价,给父母教育减负(教育双减政策),探索生育补助等等一系列措施,甭管有没有实效,有没有全面铺开,总之代表国家急于解决 “少子化” 的决心。
至于卫建委的这个有什么影响,我觉得从政策角度来说,作为直接管理生育的部门,肯定是要响应国家号召,发表些声明,出台些政策,传达出鼓励大家 “放胆生育” 的信息,制造正面舆论氛围。
从效果角度来说呢,至少声明的这些不会有啥效果,三段论三个 “加强…. 保障”,典型公文格式,用词呢,探索、鼓励、尝试、推进等等,一般这些用词都没啥实际效果,整半天也就那些“有条件的部门”,或者叫“不得不听话的部门” 会适当的响应下这些政策,而生育的重担现在仅靠这些人根本完成不了(说的不好听点,你就算规定体制内不生 3 个不让当领导,靠这些人也完成不了时代的重担),所以最终效果很有限。
国家非常清楚生育低的 “痛点” 在哪里,没有国家不清楚自己国家的“痛点”,至于能否解决,靠喊口号发发文没用,靠一两个部门流血出汗也没用,靠打打擦边球轻描淡写也没用。
我们有很重要的 “一点”,不是光条件的问题(发达国家福利条件不错,但是生育率也不是很理想),还有当年的“独生子女” 政策,这一代刚好伴着经济崛起同时不少是 “独生子女”,根本没有多生育的意愿,个性也更加强烈且“时髦”,条件也支持独立生活,对自身的“需求” 重视度不断加大(父母辈还是传统的家庭及养育子女需求),加之婚姻及家庭对个体影响之大,才衍生出了不止是少子化甚至是不愿意结婚(独生子女这一代抛开父母家族的压力同时如果没有父母家族的 “全面接管” 带娃,生育率和结婚率会低的更加离谱)。直白的说,这一代人本身就不如祖辈生育率需求高,国家还在教育、住房等等领域产生了不少困难,雪上加霜,大家自然是都“不玩了”。靠简单的画几个饼、几个枣,解决不了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真的为了降低生育率做出的种种努力,虽然不可能马上见效,但是都在一步步落实………..
也许等到房价不高、教育成本不高…………… 但是有几个问题很现实:
第一:婚姻变得不再以感情为基础的模式
随着时代发展和新年轻人的觉醒,男孩子和女孩子都越来越觉得自己一个人也挺好,起码不累,毕竟如今爱情是奢侈品,没有爱情的婚姻根本不能久长的………
与其如此,结了婚还会离婚,对自己对对方对孩子都不好,那何必要结婚呢?
第二:如今的婚姻变得很物质
没办法啊,没了感情做基础,就只能看物质、钱、房子、彩礼、车子……….. 起码离婚了也算个基础吧,不然谁愿意拿自己的青春去挥霍?总的有点价值吧?钱……. 就成了唯一衡量价值的外在表现了………..
第三:如今的年轻人相处都不愿意包容彼此
当孩子们习惯自己,自我主张更加明显的时候,包容和妥协就变得越来越稀少了,两个人相处之下都渴望对方来顺从自己,这样下去谁都不愿意为对方作出更多的什么了………
第四:家务不愿意做,吃的、用的、生活标准要求却更高了
如今的年轻人从小接触和感受的物质基础比较好,有的起点也很高,婚后要求根本不能接受生活质量下降的,吃要吃好、用要精品、穿要名牌、玩要新奇………….. 一句话,什么都要最好,对方做不到就是不爱自己,就是自私等等………. 不成熟的思想和衡量标准造成很多生活隐患,正所谓 “高标准、严要求,自己却是懒得很………….”
第五:彼此相处没方法,看情绪和心情解决问题
两个不同环境下的人在一起生活,父母又不懂得教育,自己也不会学习,男的不知道合格的丈夫和父亲职责和标准是什么,女的也不知道合格的妻子和妈妈标准是如何……………. 现实生活里的鸡毛蒜皮事情有比比皆是,不会处理,说话又没有什么技巧,原本很简单的生活家庭问题往往因为处理不当造成不必要的结果,造成感情伤害………….
第六:新一代年轻人更加自我
不能说自私吧,也许自我更恰当些,自己为自己活着,挺好,生个孩子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那可是要用自己下半生的时间去照顾,估计当下的年轻人目前真的由此爱心的真心不多,因为自己能照顾好自己就很不错了,再来个孩子,且几个孩子,你不是要她们的命吗?
所以,综上所述,即便是房价下跌、教育双减、年轻人真正愿意生孩子的兴趣依旧不大…………….
没办法,这就是实际现状!
三个方向都挺好的,属于是三管齐下了。
加强生育保障这一点很关键,落实产假和陪产假制度,意味着企业用工成本的上升,希望不要忘记政府服务企业的职能,同时关照企业经营,不然企业运行受挫就只能裁员降成本了。对于非企业单位倒是不需要特别关注。
增强养育保障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利好托育托管行业,现在的月子中心和学前教育单位大多各自为营,还没出现一个超级大品牌,相信只要讲好一个故事,上市不难。
加强教育保障已经不是促进生育率增长的单一任务了,促进教育公平,大力发展教育和资讯机构就尤为关键。前段时间国家已经出台一系列政策规范化了这个市场,那么相信在不久后的未来,在一个有序的市场里面,教育和资讯机构将能遍地开花。
最后强推一波督工的社会化抚养,可比我上述言论不切实际得多了。
推荐热榜中,该话题往下几个话题是:
“因为实在太疲惫了,晚上陪孩子搭积木的时候,真的累哭了。可作为父母,应该在孩子面前表露情绪吗?”
完美形成了一则对比。
近段时间出台的很多政策,都跟生育有关,或者说都跟延缓老龄化社会有关。这方面我们有韩国、日本等这样的国家做参考。
可看了下面的问题,孩子成长需要的基础陪伴,父母都很难给予,这种情况下年轻人很难轻易生育,是否我们的年轻人在生存、赡养父母、养育儿女之间会做取舍?
能有相关政策出台固然好,可具体实施细则和难度还需要斟酌。
首先,大家都认可的一点:
孩子生不起养不起。这点我觉得是没有什么疑问的。
那么问题来了。
钱去哪了?资源去哪了?
八二原理怎么说的来着。
80% 的资源,掌握在 20% 的人手里。
那么很简单了。
生育率提升这个问题,你找这 80%,无异于缘木求鱼。因为没钱,没资源,就算生下来,也养不起,勉强养起了,也养不好。优生优育?鬼扯。一边默许 996 不给假不给休班一边要求提生育率,咋的,让我屮老板?
手里的资源就这么点,却要负担国家发展的大部分责任,凭什么?
现在缺人了,你不去找那 20% 的人要,反过来找我们 80%?
好人就该让人拿枪指着?
虽然是抖机灵,但是不完全在抖机灵。
举个简单例子。
题目中提到了:“加强教育保障,不断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我们这里估算,那么就随便搜一下。
取个中值:五十万一年。不算过分吧。
公立高中一年费用也就一两万。也就是说,在数量级上,一个贵族学校上学的孩子的费用,如果拿去给普通家庭,能供一个班的孩子接受成体系的公立教育。
客观来说,我们国家的公立高中,只不过是条件差点,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虽然比不上某些名师贵校,但是作为能给国家出力的工业人才是完全合格的。
也就是说,可以给国家提供一个班的合格的人才的资源,被拿去培养了一个仅仅是用来 “子承父业” 的人。这还不提培养出来的这家伙到底适合不适合去干这个。
就这你跟我提公平?
我不信上面的大人物不知道这些。有些事一定是会做的,人本质上都是利己的,短期利益是利益,长期利益也是利益。
只不过有些人话语权大了,没法直接掀桌,固化这事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循序渐进。先富带动后富基本不用指望,先富别收割后富总能收一下镰刀慢点割吧。
而且说归说。网上闹得再欢,大环境依然是不孝有三。
只能说相信国家做好自己就完事了。
我就这么大本事,你也不能指望逮着个那啥就攥出泡尿来啊。
以上。
生育率只会越来越低,延迟退休是必须的吧?是!那没人帮带娃必定延迟生娃,或者少生娃。
就拿我自己来说婆家不管事,40 天不到非要走,一个人带小孩?饭都吃不到。哪里敢自己出门买菜买米?叫外卖?饭都吃不到,想吃饭了孩子哭了,放下就哭。等孩子安排好了,饭又凉了,更别说还要抱睡,奶睡,一步都说不到。群里一个妈妈说一手抱娃一手冲奶粉,饿了吃几口饼干算了。另外一个妈妈说每天一个人带娃只有中午老公来送饭能缓解下情绪,不然真的要崩溃了。
一个带娃一个上班,上班的晚上回来也得跟着熬夜,有时候孩子半夜不睡哭闹,安抚好睡觉,第二天 7 点 8 点又该起床上班了,更别说 996 的工作模式,久了晚上累得孩子哭都起不来。
所以带娃至少需要双方父母中的一方,或者父母中的一个人。我家就是我带娃,我妈辅助加做家务弄饭,她一样忙得午休都没时间,晚上 11 点才睡。
如果换成我们这一代人,孩子生娃自己上班,孩子带娃,自己也要上班。不上?房贷六个荷包掏空了,而且马上快要退休了,这个时候离职了退休泡汤了,工作也找不到了。孩子们只有少生或者干脆不生。
多胎成了富人游戏。现在有能力能生的也是那批要么家庭条件好,要么上车早,房贷少,车房齐备而且不止一套的人。
3 抑制生育率的根本原因是,从预期收益角度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深,绝大多数人生孩子的预期收益为负。
农业时代,从社会平均来看你只要生,到最多 14 岁你就有一个合格的劳动力,就可以为家庭带来收益,你需要支付的仅仅是饭钱。支出低,预期收益稳定,生孩子有利可图。
社会化大生产时期,特别工业化程度越高,你生孩子到 22 岁,你的收益未必是正数。因为你除了饭钱还有教育培养,否则那就不是合格劳动力,种地都种不了。而你的收入阶层越高,你孩子未来能达到你现有水平的可能性越低,就是你生孩子收益越低且收益不确定性会增大。
所以总结来说工业化本身会带来养育成本的上升,而社会收入差距过大会增加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且会进一步抬升养育成本。这两个因素里前者是无解的,而后者却是有解决的可能性的。
所以,真正能提高出生率的,是降低收入分配差距,让大部分人生孩子的预期收益变为正数,降低收益的不确定性。
同时,理解了这个,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教育可以那么卷。因为这是在提高未来收益的确定性。所以真正所谓解决教育卷的问题,跟教育本身是没太大关系的。无论是怎么打击校外教育都不会减少人们对教育资源特别是额外教育资源的需求。
所以这一切无论是教育问题还是生育率问题,归根结底都是贫富差距问题,是阶级问题。而这,归根到底是道路问题。
这一部分措施,其实并没有针对不想生的你。
而是给本来就想生或者无所谓的人,打的催产针而已。
别自作多情嘿。
先 TMD 的把 996 搞定吧!
房价呢
又不是财政部税务总局住建部,卫健委能降什么负担
既要…… 又要…… 哪有这种好事?
既然已经把人口红利当燃料烧了,就不能又叫人口红利回归树木,开枝散叶。
燃料看着自己这样燃烧,也不会想树苗也成燃料。
卫健委还真没办法,我们不能释放原本没有的东西。破坏容易,创造很难。不让生简单,让生也很难。总不能扯开裤裆硬让我硬起来吧?
今年北方的冬天可能会特别冷。
要么,发展经济,提高普通打工人月收入。
要么,稳住收入的前提下,降低房价。
当年农村父母出远门离家打工,子女留守老家。
现在这一大批留守儿童长大了, 留守儿童多少有些心理问题, 如果自己的子女未来也要经历这种模式, 为啥还要生出来?
造孽啊!
造孽啊!
造孽啊!
悲剧就从自己这里结束吧!
爷爷农民一代,父母农民工一代,自己新生代农民工,如果能活到 2049,也算见证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了!
生育二胎三胎,有谁能给一条社会大众广泛接受、深入人心的广告语、宣传语吗?
不要多的,只要一条。
但是,恐怕一条也是奢侈。
没有广告语的背后,是最根本的问题:为什么要生娃?
以前不存在这个问题,传宗接代、继承香火、养儿(女)防老。
但是现在这几个念想都已经被打倒了。
传宗接代、继承香火,这都被批判几十年了。你要说这个,动不动就有人问:“你家里是有皇位要继承?”
养儿(女)防老,现在还有几个人愿意生活在大家庭里面?
即使生育两个三个儿女,最后大概率也是空巢老人。
生育一个女儿、儿子,可以获得养育小孩的体验。但这个体验,似乎没必要两次三次去体验。
我们以前号召生一个的时候,铺天盖地的标语: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少生优生,幸福一生;低生育, 素质好, 男女都是宝。
现在要大家生育二胎、三胎,理由都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的,出生人口减少,可能负增长,国家竞争力等等。
从个人方面,还没有看到促使生育二胎、三胎的强烈动机。
拿命生吗?
三线城市平均工资 4000。
房贷 + 车贷最低 3500 出去了
生孩子?奶粉 + 生病 + 幼儿园费用。
怎么生?
拿命生?
19 年放开二胎,某省政策,生育补贴由之前补贴 5 个月,变成 3 个月……
生,生个屁
将令我妈产生催我生 5 个的想法
你没看新闻吗,以后养孩子不花钱了
生 5 个,我跟你爸俩,你公公婆婆俩,你俩自己留一个吧,没人乐意搭理你俩
不降低贫富差距,就不可能生。
前段时间在 B 站回顾电视剧《过把瘾》,感叹方言和杜梅几乎就花了一集就结婚了,为什么因为当初还有单位分房的优良传统。
虽然是 40-50 平米的教室,但是至少给了一个开始的起点。
你搁着拼命改善终点,不看看起点都没人了有什么用?
看了内容,能有什么影响?人口问题到了今天,不是一套政策下去,人口的生育意愿就会高起来,年轻人就会愿意生孩子了。
如果说是经济政策,这个是可行的,资本逐利,他们要转头很容易,有钱赚就行了。今天有钱赚可以满街都是培训班,明天没钱赚了就可以关门结业遣散员工。
但如果是人口政策,那我只能呵呵了。
我的建议: 别妄图将生育的成本让社会买单,最终的结果只有各种规避,还是踏踏实实掌握能掌握的人,把政策落到痛处,才是延缓人口生育率低的方法。
不是我不想写具体方法……
**卫健委只能管医疗。**产假归劳动部门管,住房归住建管,教育归教育部门管,它也不办托幼机构,不知道它提这些实现不了的事情干嘛。
目前住院分娩的费用其实非常低:以阴道产为例,大概自己付 200 块钱就可以覆盖整个分娩期间的费用。什么特殊疾病筛查,新生儿游泳都属于增值服务,其实从医疗费用来说已经够低了,能做得不多。
说说卫健委目前可以做,效果又比较好的吧:不孕不育治疗纳入医保,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费用。现在所有不孕不育相关项目都是全自费,宫腔镜腹腔镜大概 5k-1w,试管 5w,总得来说是个不少的负担。
考虑目前 15-20% 的不孕不育率,而且以生育意愿比较强的高龄妇女为主,如果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是可以释放一定的生育量的。
最后,我对卫健委加大投入促进生育一点都不看好,这次大概是____的任务。毕竟以前合并进去的计生委的那帮人还在,天底下没有人会干打自己脸的事情。
有一说一,以卫健委的能量来说,影响微乎其微。
以整个国家机器的能量来说,想扭转生育率下降的趋势也很艰难。
以为房价降了,生育率就能提升,多少有些政治天真了,日本房地产泡沫刺破之后也没见生育率回升。因为导致生育率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财富分配方式的不合理,房价降了,必然有另一个 “房价” 升起来,房子不过恰巧在现阶段表征了财富。是房价的持续上涨使房子成了 “生育刚需”,房价不涨或者下跌,你会惊奇地发现它不再是刚需了,会有另一个“刚需” 来替代房子继续压低生育率。
那合理的财富分配方式是什么呢? 是不同工种都有不错的待遇,都有光明的前途。但是很抱歉,这种分配方式只能存在于理想之中。
理想的分配方式
事实是第一次分配 (市场分配) 已经是全球竞争了,整个地球都卷起来了。工人生产的产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是廉价的人工撑起了产品的物美价廉。一旦人工成本提升,优势便不复存在,总能找到更廉价的人工:此刻的越南之于我们,就像改革开放之初的我们之于西方。所以想改变第一次分配的规则,不是我们自己说了就能算的。我们能做的就是由低端制造向中高端制造转型。
卫健委提的更多是第二次分配 (政府主导) 里的内容,生育保障、养育保障、教育保障。但实际操作起来,也很难,因为第二次分配是建立在第一次分配的基础之上的。产假、育儿假、生育津贴,都是在增加人工成本。市场只看成本,违法有利可图,就可以去做。完善支持家庭生育养育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最终落实下去,更多的是落实到 “编制人” 上去了。但现实是,连公务员都会为了三倍工资的未休假补贴而心甘情愿地放弃年假。
至于第三次分配,实在没什么好说的。
导致生育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力提高,意味着劳动力的知识储备要足,也就是说养育 (生、养、教) 成本提高了,必然生育率也就下降了。那么回过头来想一下,现在的财富分配方式真的不合理吗? 用生育率的高低来衡量分配方式的合理性是否合理? 社会很有意思,它本是由人构造的,但显然它也有了自己的意志。
随着社会的进步,总会有新的问题出现
卫健委想在自己职权范围内把生育率提起来就一个办法
ban 了避孕套产业. 同时减少合法堕胎途径
其他办法没有配套都是空想,甚至包括单身税
这就像教育部门解决教育内卷问题一样
我们会制定政策,鼓励多生的,挤兑不生的。
有什么奖?这个要研究讨论一下。
这里说的年轻人应该是指 40 岁以下,生育了二胎,依然有生育三胎潜力的人吧
以我栗子:我和女朋友现在每天加班很多 但工资不高 有车有房没这方面压力 由于加班多 没精力做爱 单休 我加班到 8:30 她加班到 9:00 哪有精神造小孩
督促劳动部门行动起来 超过劳动时间一律一次警告 二次罚款 三次停业准顿 增加当地高工资的高就业岗位
我女友本科毕业 办公室 一月份不到 5000 加班到 9 点 内卷 当地房价 1.5 万 - 2 万
可以让年轻夫妇购买结婚所需,比如房子和车子,且贷款利率降低甚至零利率。
政府将儿童补助 (Kindergeld) 措施制度化,以进一步减轻生养子女的经济负担。
拥有 3 个以上年龄低于 16 岁子女的家庭,政府给予一次性补贴,每个孩子补贴 3.2 万元人民币。
月收入低于 6 万元人民币的工人和职员家庭,第 3 个及以上子女,每月发放 3200 元人民币,直到这些孩子年满 16 岁为止。
各种补助优惠措施,例如,拥有第 3 个及以上孩子的父母可以申请补贴,第一年为每月 1 万元人民币, 随后的 13 年为每月 6000 元人民币。
而多子女家庭的父亲们能够得到一系列的优惠,包括减免所得税、遗产税优惠、房租补贴、优先就业权、免于被解雇的特别保护等。
妇女的特权和优先权包括怀孕期间的特别津贴、分娩基金、分娩护理、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优先权等。其中,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设置了 “光荣妈妈奖章”,授给多子女妇女。
政府将母亲节定为国定假日以表彰妇女的功绩。具体奖章计划:3 个孩子的母亲获得铜质奖章(享受科级领导待遇),5 个孩子的获得银质奖章(享受处级领导待遇),8 个及以上孩子的获得金质奖章(享受部级领导待遇)。
若生育 10 个孩子,则可以享受国家级待遇,比如出门拥有特别专机并享受群众接机,现场奏乐《歌唱祖国》。
该会首先着眼于为即将成为或刚刚成为母亲、却没有医疗保险的妇女提供福利援助。
贫困的孕产妇能得到物质援助,如床铺、儿童服装和食品券等等。多子女的母亲、怀孕的妇女和刚刚生过孩子的产妇,她们的家务活会得到家政助手的帮助。
这些家政助手部分由妇联成员和青年团员担任。福利组织的员工或护士也会经常进行家访,她们检查这些妇女的身体健康状况,提供避免流产、生病或早产的建议。
帮护会还关注母亲的产后护理工作。
在乡村地区,此前一般在收获季节由年老体弱或患病的乡村居民来照顾小孩,并组建临时的日托中心。入托者为 2 岁以上的儿童,身体健康且无人照看。
禁止避孕用品的销售广告,同时以防止性病和淫秽物品传播为名规定:向公众演示、推荐或提供关于避孕的手段和信息者,将处以 1 年以下的普通监禁或罚款。
任何人出于经济目的,获得、应用或管理一切用于使怀孕妇女堕胎的工具和手段者,将处以最高 10 年的重罪监禁。
除此之外,强迫未婚男子以及无子女的夫妇缴纳额外的税收,数目为他们收入的 10%,以此作为对他们 “拒绝繁殖” 的惩罚。
备注:上述建议在历史上皆真实存在,并非信口开河,相关金额进行了通胀和汇率的折算。
「将切实降低家庭生教养负担,充分释放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这句话我们要分开来解读:
1、将 / 切实 / 降低 / 家庭 / 生 / 教 / 养 / 负担:以后才会减少你们的生孩子、孩子上学、孩子看病的费用,现在我只是先说说,你们看看就好。
2、**充分 / 释放 / 年轻人 / 的生育 / 意愿:**你们 90 后,80 后赶紧的啊,现在晚上做某些事的时候可以不用安全措施了,开心不开心?
但,作为现在生育主力军的 90 后来说,这些所谓的生教养负担短时间内真的可以降低吗?这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且不说,即便短时期降下来了(理想化一下),孩子的奶粉,补习班一样是那么贵,房贷,车贷也不会因此而减少什么。
所以说,**年轻人的生育意愿跟 “生教养负担” 其实不是很大,**咱们的上层能不知道吗?其实他们是知道的,不知道这些他们怎么能当上 leader 呢?但他们偏偏不说,为什么呢,因为说了也没用,还不如不说,说一些以后或许能看得见的东西——“生教养”。
说不定生孩子也可以报销更多的费用
说不定九年义务教育要改成十二年义务教育了
说不定孩子生病看病费用也越来越便宜了
以上。
我是第一胎
请政府出面先让公司给我把休产假期间的工资如数发了。
现在影响年青人生育意愿的主要是生了以后养不起,是高房价、高教育成本,这些事情卫健委能管得了?
所以这就是个扯蛋的说法而已,真正的问题都不在这里
高赞说的很多,我来四字概括:又穷又忙
穷——房价物价,指望大幅度跌落不可能了
忙——996,这个国庆节单休变不休的人有多少举起你们的双手!啊,我国庆还值班
要想充分释放年轻人的生育意愿,那你首先得 996 入刑,资本家敢公然提倡 996 的比如代表人物双马一任这种典型直接坐牢或者死刑,年轻人才能有时间和精力。然后那些贪婪的房企万达恒大全部撤掉,装修成本价给年轻人买房,最起码房价降到年轻人一年能付得起首付公积金能抵消基本贷款,租金占比低于收入百分之 10,这样年轻人才能有钱谈恋爱和婚姻 。简单不,太简单了,能做不,不能做。
俗话说: 正人先正己。
强烈建议卫健委的同志都率先生三胎,这样既能做好表率,有号召力,又能深刻体会到生三胎的堵点、痛点,进而提高政策出台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时效性,可谓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总不能天天喊叫人家生,自己不生吧。
没用,没解决生孩子的痛点,实行下去也是挠痒痒,或者少数人享受。
作为一个有娃的人,我觉得生育率低主要是三个原因:
除了资产阶级,还有一种人也可以狂生娃,那就是快乐青年。这种人在小城市和农村比较多,他们不刷知乎,对国家大事和经济社会发展毫不在意,工资月光喜欢分期,天天就是八卦家长里短,醉生梦死。孩子生下来再说,不用考虑那么多。
所以提振生育率,要搞乡村振兴和双减,增大快乐青年的数量,中产阶级是最不好带的,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想要却不能让你们什么都得到,不需要你们。
别听他们说什么,要看他们怎么做。
啥意思啊?这和结婚生孩子有什么关系?
都是些无用的招
也没办法,因为真正有用的招卫健委也没资格做,也做不到
我来提个方向
降低未婚人士给孩子上户口,给孩子上学的难度
给单亲父母独自抚养一个更开放的环境
有些人意外怀了孩子,并不想结婚,但也不想打掉
可是现实的障碍使得不得不打掉这些孩子
国家的思路是提高生育率就要先提高结婚率,降低离婚率
我觉得并不是的
应该把家庭和生育脱离开来,愿意组成家庭的就组成家庭,愿意生育的就生育
而非两者挂钩
现代年轻人的思想和以前不一样了,也不要强行往旧的思路上去掰
要接受新时代的家庭观和生育观
降低未婚人士的生育难度虽然不能彻底解决低生育率
但是绝对比现在这些招有用的多
《“小兔要钱买牛奶” 和 “支持老大”》
提示:请区分蘑菇头 B 和蘑菇头 A。
——兔子村内 ——
——漫画国际 1——
——兔子村内 2——
——漫画国际 2——
——兔子村内 3——
欢迎自行探索角色和剧情,以及赋予含义。————————————-
动手党自制图片,看官可否点个喜欢❤️,
多谢
方向完全错误,给多少钱都没用。
都 2021 年了,还有一帮人认为娃少是因为生不起被迫不生,给点钱就解决了,真是可笑。
你先确定生育意愿这东西真的存在吧。
降低负担只能帮助想生两三个的那些,这部分人占比例其实非常少。
更多的是一个就行不想多生的,还有大堆年轻人对结婚生娃没兴趣。
人家不是钱不钱的问题,就是不想麻烦,蹲家里玩游戏有啥不好?为啥要伺候老婆孩子?
不从技术和社会结构上解决,光想着缝缝补补,这个问题无解。
安徽:预测 2021 年出生人口同比减少 17.8%,出生人口连续 4 年减少,整体呈断崖式下降趋势
原文链接:https://sft.ah.gov.cn/zhzx/tzgg/55922611.html
关于《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现就《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作如下说明:
一、修改的必要性
(一) 贯彻关于人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二) 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简称《人口法》) 和《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简称《决定》) 要求。
(三) 我省出生人口连续 4 年减少,人口形势极为严峻。据安徽省全员人口数据库统计,2017 年至 2021 年我省出生人口分别为 98.4 万、86.5 万、76.6 万、64.5 万、53 万 (预测),年增长率为 - 12.1%、-11.4%、-15.8%,-17.8%,整体呈断崖式下降趋势。河南是下降了 17.91%。
2021 年全国大概下降在 18% 左右。
预计 2021 年全年出生人口在 920 万到 980 万之间。
————————————————
顺带一提,中国用了 4 年时间,就完成了出生人口降低 46%,人类历史上在和平时期基本没有这样的案例,可以说是创造新的历史了。
隔壁日本,出生人口 46% 左右的降幅,是从 1980 年到 2020 年花了 40 年时间完成的。
2016 年那一波,确实是赚得断子绝孙的钱。
笑死我了…… 还生育意愿……
我三个礼拜做了 7 次都被说是有性瘾了!
现在的年轻人是不愿意生吗?
不是!
他们是懒得啪啪啪
啪都不啪,靠意念受精?
很多欠发达地区女性生孩子多,是跟女性接受的文化程度有关,说实话现在很多发达国家包括欧洲啥的给再多福利,生育率也是上不去的,没用的,因为女性接受了文化,可以靠自己工作养活自己,那嫁给男人伸手要钱,还要生孩子做家务辅导功课,,,,,是不划算的,
真的担心会把女性再圈养回去,我不是女拳哈,我只是说这个现象不是社会宽松,教育宽松能解决的,女性不愿意生,并不是担心房价的问题,只是单纯觉得这种合作模式不划算。。。。。。
释放后浪与精神后浪的生育意愿。
关我们这些虚假的 “年轻人” 什么事?
有好的政策实际落地,减轻负担,我愿意生两仨娃,真的
简单点,说话的方式简单点,
递进的情绪请省略
我又不是个演员,
别设计那些情节,
没意见
我只想看看你怎么圆
你难过的太表面
《演员》_薛之谦
想没天赋的演员
观众一眼能看见
知乎用户 36 氪 发表 专家这样建议,不是专家不懂,只能说明专家真的没办法了。。。 生二胎的是谁?是生一胎的 生三胎的又是谁,当然是生二胎的 说白了就是折腾了半天,新生育的家庭,并没有增加多少 搞来搞去,只能是让原来就已经生育的,希望他 …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避开正确答案 到处去寻找错误答案 也是为难他们了 不过我倒是好奇,到底七普有个什么惊世骇俗的数据,让他们这么着急? 又是砍行业,又是改法律? 知乎用户 SeeyoKing 发表 房产不崩,韭菜不生。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张俊森:The evolution of China’s one-child policy and its effects on family outcomes. 2017 年发表于_Journal …
知乎用户 发表 可能性有多大?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谢邀。 我看了一眼,这个问题是 2015 年问的。 如果快一点,我们的确在 2020 年就能看到这一幕。 即使慢一些,也不会晚于 2023 年。 那时候就能看得到第七次人口普查数 …
知乎用户 中国新闻网 发表 我在江苏已经见识了很多计划生育模范县的现状。 基本上都是县城彻底荒废,当年那些干部除非是名正言顺的省里管的,否则工资都缺。 田地基本上已经沦为半荒废状态。不少当年的计划生育主任,孩子在一线打工自己彻底成为留守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