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结束以后上海会有什么改变?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孔雀 发表

知乎用户 雷神索尔的斧子 发表

能润的差不多 都能润了吧?

武汉真的是全国上下同心协力

这魔都~ 造这样 饭都吃不上了

你说不是人为的 谁敢相信?

知乎用户 FlumenStellarum 发表

不会有什么改变。

上海的地理位置优势(长江口)和由此造成的产业链优势还有市场腹地还是在那里。

美国新冠死了 100 万人,有人也觉得这会影响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的态度等。确实有影响,但也都是因为疫情导致交通、签证不便导致的,疫情之后很快就会恢复正常。因为美国的优势还是在哪里,就算因为疫情受了暂时的影响,也不会影响长远的大局。除非美国打内战,真的办公室坐不下去了(字面意义上的),否则只要那些吃全球利润的企业在那里(美国禁止他们的技术出口),全世界的人,不管他们主观上对美国的态度如何,不管美国的对亚裔的歧视如何,还是会排着队往美国跑的。

我们这代人一有点不满就好像自己有很大的选择权,实际上上海成为中国经济中心之一很大程度上是地理因素决定的。现在重点工厂大部分已经开始复工,国外的大企业要吃中国市场的利润,就离不开上海。外国人、各种 “精英” 不是因为喜欢上海才去的上海,是因为他们想吃全中国 14 亿人的市场的利润。我们也不需要他们 " 喜欢”上海。

大家都心知肚明,上海不过是他们和我们做生意的一个渠道而已。他们不可能放弃中国 14 人的市场,所以想来也得来,不想来也得来。

美国华人留学生里也有很多说要从蓝州润的,但是奈何蓝州就是工资高岗位好,人人最后还是盯着这些。

人做出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选择的时候 (实际上对于这些人,什么是自己的利益,也往往是身不由己、由经济规律决定的),未必声音很大,还往往生怕别人知道;声音很大的时候,大多不是认真的。


2022 年 4 月的上海房价还在走高。

2022 年 4 月上海房价走势

并不是说这是好事,但是可以看得出人心里真正想的和嘴上说的并不是一回事。大多数人如果要润,肯定要卖房(不卖房也能润的那就是富豪了,本来也不在乎上海怎么样的。),或者起码在上海买房是要更谨慎了,或者起码对上海房子的保值预期出现波动了,但是房价说明这种事情并没有发生。

知乎用户 你明用户 发表

上海咋样我不清楚,我们下游企业所在的城市炸了,公务人员体制内降薪。企业不回留上海我就谢天谢地了。

知乎用户 古续 发表

对于上海地位的分析,很多都是没有和本地产业接触过的空想。上海的基本地位来自于区位优势,这种优势带来的产业集聚实际上已经辐射到周边区域。有人说上海虹吸,但是长三角腹地如果推动一个中心,又要自然地向航运中心的上海集聚。事实上,上海在产业层面与周边的互动,不能用北京 - 周边的形式去套用。至于拆解总部等等,首要的是拆解上海的大学去补足苏锡常,否则区域内人才分布不会有大的改变。

本次疫情伤害最大的是本地市民群体,承受来自于体制和外地双方面的恶意,在这种挨饿 + 挨骂双重驱动下,有情绪激动对线的排外者产生并不奇怪,在这里并不对这类人做任何讨论,仅看占到本地居民一半的上海市民有什么看法。

首先是【熟人社会的重建】。

本地市民原本大多生活在陌生人社会,疫情直接重建了邻里关系。居委会本来是隐形的角色,现在重新被发掘,但除非这波老年人被替代,否则基层将形成一个新的自治结构。疫情结束后可能会加大业委会的权力和活跃程度;即使是没有业委会的小区,这种松散的结构也会事实上进一步架空居委会的存在,形成新的信息传播网络,正在发生的变化包括:

社区团购与小超市划走原本属于大型商超的部分营业额,因为同为居民,团长 / 老板和更多人建立了信赖关系;

居民重新发现了发声渠道,更加主动地与物业等执行方发生互动,以解决社区内的公共事务;

对老年人的帮助真正地进入到邻里层面,而非单纯依靠子女和社区机构;

重新开始审视自己居住的一公里范围(尤其是新落户者,他们往往只奔波于两点一线);

可靠的自组织与不合作机制的建立(危)。

可以说上海的这波疫情给研究基层民主的观察者,或者安那其主义者,一个非常好的观察样本——尽管他们因为没有通行证无法更深入研究。

其次是【公信力的丧失】。

上海发布原本是上海新闻发布的最可靠平台,如今上海市民面对每日辟谣已经麻木,上海发布沦为最不可靠平台之一。东方卫视从国内能够做深度调查的半个媒体,变成办抗疫晚会的小丑台,也没有用几年时间。

原本上海能够 “精准防疫”,依赖的是庞大的流调队伍、专业的人才团队,高强度挡在口岸。在这背后是基层防疫备案的真空。麻痹大意的不是“精准防疫” 的日夜操劳的数千人,而是聚光灯之外的部分真的什么都没有。撇开这些兢兢业业的人们,从不封城到奶头肉,百姓对于官方信息的信任度已经千疮百孔。

(但是上海人还是不喜欢挨地图炮,现在人民在自己组织起来面对丑恶)

而昨日的两起事件则可能彻底打击了本地年轻人的信心。一是不让你抒发感情,二是冒用你的身份去做志愿者。这种行为不下于让上海人现场目击了全市范围的高考舞弊。

无话可说,话无可说!中国的政治文化底色是强烈的保守主义,我们需要时常把握这一点。

最后是【到国企工作】。也许这不是正在发生的事情,但本来就有这种倾向。

尽管上海被认为是外资和民营资本扎堆的区域,进而散发出 “上海姓资” 的联想来,但凭借外人的想象是有失偏颇的:上海的经济底色是超级国企。

在疫情之后,国企体现出了更大的优势:

能确保你的工资;

能确保风餐露宿的人没有吃的的时候,把公司福利送上门;

如果正好是供应链关键环节,还能行政垄断。

低级的手法:层层外包发奶头肉。高级的手法:禁止团购,由良心国企配发低价物资包(高于市价 50%,其中 20% 由居委会分成)。

一旦人们看到外向型经济正接受逆全球化的挑战,防疫政策加大了不确定性,追求对抗不确定性将会占据上风。至于有的人讨论润…… 语言、父母和金钱都是真正需要润的人的门槛,中产阶级受到的挑战较小,需求不大,而上层原本就是全球移动的,当然,他们的资产可能很快就不是了。

最近戾气比较大,虽然这回答估计没人看,还是把评论关了。填饱肚子之后,至少我们还能坐下来思考。

知乎用户 高安路老实人 发表

取决于今年后续的变化

结果是浴血重生

还是痛失一千万共和国顶梁的信任

就看下半年的变化了

上海人大的副主任里

可是有好几个六十不到就提前 “半退休” 的

空降兵面对应急情况

完全没有经受住考验,丧失斗争意志

过去五年工作也乏善可陈

该换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

那些说上海好话好前景的知乎文,都关闭了评论,不让人说话,可以知道它们对上海以后好起来是自信呢还是不自信。

知乎用户 西山大侠 发表

中长期的负面影响。

先讲一点貌似不相干的,大家都记得前几年香港街头动乱的时候,国家出台了香港国安法。那么为什么不能提早出台?提早出台是不是就可以从容应对港独分子,免于动乱?

原因很简单,国家政策领域有一些禁区,非到极端情况不能触碰。

比如香港的问题就涉及一国两制和香港自治,非常敏感,所以国家只能被动应对,无法主动出击。而且还是局面非常严重的时候才能出手,才算师出有名。

这跟上海疫情有什么关联呢?有,因为还有一个意识形态领域的禁区叫做 “不争论”。也是邓公留下的遗产,意思就是不管你走什么路线,只要能把经济搞上去,把老百姓日子搞上去就是好的。什么姓资姓社的,不争论。

也就是那句经典的话,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所以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很多年都偃旗息鼓。

受多年海外文化的浸染和熏陶,上海其实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典型。这次的突出表现就是没有坚强而统一的意志,官方如此,民间也如此。各方意志互相消磨、对抗,消极情绪浓厚,疫情也迟迟难以得到控制。

所以,自由化路线发展经济没问题,平时生活也很舒服。但确实难以担当历史使命,这次疫情就把这个问题完全暴露了出来。

另一个事实是,与深圳不同,上海的成功更多依赖国家很多年来的政策、资源、指标的倾斜,而非内生动力。比如现在陆家嘴还有很多外地的国企在经营,都是浦东开发时过来支援的。

这一点可能没有几个本土的骄傲上海人能意识到吧。

当然这些资源支持也是因为上海具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其实也并非不可替代。

所以呢,这次疫情暴露了上海自由化的弊端,左右不靠,国家觉得你太右,国外觉得你太左,两头都没有好评价。且很有可能打破了邓公留下的 “不争论” 的禁区,让国家开始反思上海的自由化走向,以及未来赋予上海更多的权重是否合适。

毕竟台湾问题还没解决,国际形势也很严峻,倘若下一次需要凝聚共识的危机到来,上海的政府和人民能扛得起这份历史使命么?

-————– 补充回答的分割线 —————

随手一写,没想到讨论还挺多,我补充一下吧。

在本轮疫情之前,我是非常喜欢上海的自由气息的,生活很舒适,前几年也特意为此搬来上海生活。

根据我这些年和疫情期间的抵近观察,上海的海派文化中的自由主义思潮是西方文化浸染、自身历史文化沉淀以及经济特征等多方面因素所共同铸就。

但这种自由主义思潮其实是一把双刃剑。

这种思潮在疫情中的突出表现就是多元的声音不断涌现,且总是无法在国家的关键决策上凝聚共识。说白了就是你有你的决策,我有我的想法。你说你的动态清零,我说我的与病毒共存,我不一定要按你的来,你最好也别来逼我。就算是在强力措施下不得不勉强配合,很多人也是诸多不满,满腹牢骚甚至消极对抗。

不管多少专业人士苦口婆心的反复强调病毒不是流感、不能躺平,也不管香港的先例已经死了多少患者,在官方、民间以及网络甚至本帖的评论区,总有呼吁共存的声音,这些人总是选择性忽略与他们的立场相矛盾的证据。

比如初期上海重症率低,他们说你看没错吧就是流感啊,后面上海重症多了起来,他们转而说你看香港就是共存,这不已经没事儿,完全无视香港已经死亡数千人,重症人数更是足以让上海的医疗系统崩塌的事实。

说白了,共存派就是西方自由主义的典型立场,也即我为自己负责,不为他人负责,也不为集体负责,集体也不要来约束我的自由。

算自私么?如果病毒的死亡率平等,那么这种自由主义也不算特别的过分,只能算背离咱们社会主义为他人负责的、集体主义的优良传统罢了,毕竟谁都想呼吸呼吸自由的空气不是。

可事实并非如此,病毒面前不是人人平等,老年人的病死率明显更高。共存派当然也不是这些在网络舆论上缺失表达的老年人,而是那些身体好、免疫力强、几乎不会被病毒威胁到、又活跃于网络的一撮人。

所以,自由主义的表象下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可以想见这些人是何其虚伪、冷血与自私,当然我怀着最大善意相信共存派的大部分只是完全被带节奏的愚蠢小白。

各位试想,如果我们因为自己年轻的、免疫力强的身体而选择与病毒共存,是不是对老年人的暴政?如果我们做了这样的选择,我们这个文明的基础还存在么?

各位再试想,如果下一次危机到来,比如台海战云密布甚至危及上海,这些带节奏的共存派又会秉持什么立场?

观点就是以上。

至于上海与深圳的经济对比,很多人质疑。其实很多人说的也是事实,但理解的角度不对。这个问题非常简单,你就假设自己就是发改委,上海的哪些产业和公司是不可规划的?金融?航运?地产还是制造?恐怕连 2% 都不到。

深圳的哪些产业和公司是不可能被规划的?腾讯、华为、大疆、比亚迪、神州数码、立讯精密、迈瑞医疗等等,哪个可以被规划到?这个列表还有很长。

当然没有人否认,上海有各方面竞争优势和区位优势,但可被规划的未必不可被替代。

知乎用户 涛啊涛​ 发表

我住在深圳,但看到一群无脑瘫对上海现状和未来的幸灾乐祸,忍不住说两句。如果你们觉得上海在全国经济的重要性与你们无关,就先查下 21 年各省上缴中央税收和中央转移支付数据,广州净上缴 7000 多亿第一,上海 5000 多亿第二,其他为正的省份只有江苏、浙江、北京、天津、山东、福建。而上海以 2000 多万的人口,无疑是人均净上缴最高的省份。

那么如果上海真的沦落,首当其冲倒霉的将是严重依赖转移支付的省份,具体哪些自己查。在疫情本身冲击,抗疫成本额外支出,以及土地收入进一步降低的情况下,如果转移支付大幅减少,会是什么结果,哪些人先倒霉,会有多大规模人群受影响,自己脑补去吧。

可以预见到今年下半年开始将是多么困难的开始,有时间在那里喷,还不如赶快考虑下自己个人情况,赶快做准备去吧。一点个人感受是,在美联署开始加息的大背景下,这个时间点要避免任何投资,不管是房产还是股票,个人消费也要做好收缩,量力而行,切勿举债。

知乎用户 硕鼠 发表

对于全国人民来说,上海主要的意义是,还有没有钱赚,次要意义才是哈哈上海也有今天。

看了一下,很多人还是很有信心的。比如,它都烂了,户口总应该松了吧。再有,你们都是谁啊,你们说走我就走啊。

但是信心归信心,工作是真的没有了。

知乎用户 阳光那波里 发表

我朝有什么改变,上海就会有什么改变……

知乎用户 房住不炒科技兴国 发表

《你这个坏东西》

竟然还有这么一手歌曲,简直唱的太好了

你这个坏东西_影视原声_单曲在线试听_酷我音乐​www.kuwo.cn/play_detail/590779?from=baidu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盐水大萝卜​ 发表

坐标松江,记录我们小区的几件事情吧:

1、4 月 1 日封闭,初始业主群内插混打磕,很是酣畅。未几日,气渐弱,衔恨日增。5 日惊闻某装修房内有两名装修师傅米豆皆无,唯泡面续命尔,另锅碗瓢盆皆无,惊惧之下左邻右舍随献上热饭热菜,连绵不绝。并曰 “让你们家房东发隔离补贴,不然就拆房揭瓦!”

2、封闭伊始,众邻惊闻保安每日皆食泡面,于是乎水果、奶油蛋糕、炒饭、西瓜无一不绝,更有甚者提议捐款,物业大呼:受不了!

3、待发米菜,一户一份。忽闻有户曰群租,居 9 人,止一份,微显不美,有好事者言之,剩余物资皆与,供 5 份。

文言文水平差,大家见笑。不过事情都是发生了的。

我可爱的邻居们!

所以只要这些可爱的人都还在,生活还是会美好下去吧,就怕都移民了……

知乎用户 platinum 发表

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存。上海这么拉胯的表现恰恰是把以前经济高速发展而掩盖的脓疮挤破了。否则还一直是一副太平盛世,烈火烹油的景象。如果这次中央有魄力,给上海来一个大破大立,反而能加深他的潜力。这些毒瘤一直都存在,只不过是疫情让它显现出来。只要不讳疾忌医,上海还是大有可为的。

知乎用户 delicious​ 发表

再也不会怪妈妈囤那么多调料卷筒纸洗衣液了

知乎用户 赵宇光 发表

我是江苏人,本来是不喜欢上海吹的。但现在感觉黑过头了,上海跌倒不会是苏杭吃饱的,上海作为最改革开放的城市跌倒了,代表着要收缩高压了 ,所有人都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知乎用户 天魁星杳马​ 发表

清理一大波群租的

知乎用户 JekyllHyde​​ 发表

只论经济,不谈其他:

只要中国的大环境稳定,

只要万里滔滔江水不休;

只要中国依旧是全球供应链最重要的一环;

那么上海就一直会是远东第一大城市的有力竞争对象。

很多人一天到晚把什么买办啊、爱丁堡啊挂在嘴边,根本搞不清楚上海之于中国的真正意义:

连接海内外的航运枢纽中心,中国工业第一城

2021 年,上海以不到全国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占比 1.7% 的人口,贡献了全国 3.8% 的 GDP。分行业看,上海的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达到 8.6%,批发零售业也超过 5%,工业为 3.1%。

2021,上海工业增加值突破 1 万亿元,规模保持全国第一,坐稳最大工业城市王座。同时,上海工业总产值也首次突破 4 万亿元。

其中,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轻工消费品三大行业又是上海工业的三驾马车——这三大行业,恰恰就是最吃供应链的。

而上海工业的 3+6 重点行业——即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六大重点产业(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

依托的也不仅仅是上海的地理位置,还有上海的 64 所普通高等学校所培养出来的高素质人才和几十年以来积淀下来的工业基础和制度优势。

上海之于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性,我直接引用新华社的社论:

近日有海外媒体称:中国实施的疫情限制措施导致作为全球最大港口的上海实施 “封锁”,将对几乎一切贸易产生“全球性影响”。他们做出这样的判断,一是没有深入调查研究,二是对中国经济的韧性潜力,乃至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做了错误估计。上海没有也不会“封锁”,中国仍将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稳定器” 和“压舱石”。

信心从哪里来?

对现实的评判,要基于事实。3 月以来,上海疫情仍在高位运行。一系列阻断病毒传播措施的出台,确实对贸易物流产生了一定影响。进入 4 月,上海港枢纽业务有少量下降,但从未有外媒报道的 “封锁”。9 日,洋山港码头进出港国际船舶 26 艘次、国内支线集装箱船 42 艘次,基本保持日常作业水平。通过码头分区封闭作业等措施,上海港仍然保持全天候运行,全力保障长三角乃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通畅

这才是全球对上海的封控产生如此大反应的重要原因,这也是目前环境下外资担心中国的核心因素:

各种的突然性造成的不确定性

上海的目标是建设成五个中心:

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全球科创中心。

前四个的核心都在于一点:

航运

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正当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

上海卓越的地理位置,才是上海取得如今地位的根本。

什么上海依赖政策发展起来…

你以为上海是南海边的那个圈啊?

**2021 年,上海港集装箱完成 4700 万标箱的吞吐量,连续 12 年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超过世界第二的新加坡港约 956 万标准箱。

之于全国,在 2021 年,上海保障了全国近 1/2 的出入境航空物资运输、近 1/3 的出入境航班起落,以及近 30% 的进口冷链食品。

就目前而言,全球最重要的货运方式就是航运,航运带来贸易,贸易催生金融交易。

所以上海自然就成为了经济和金融中心,全球科创中心则是经济和金融中心的延伸。

这不是想当然地撤走政策或者拆分城市职能就能搞定的——暂且不说地理位置的问题,就算想把上海的某些制造业职能拆到内陆去的话也必须要考虑一个问题:

供应链成本

所以,一个很残酷的逻辑就是:

上海一旦封港,不仅大量货轮会在东海漂泊,而且向内地的运输大量物资也会终止,让全国很多地区经济停摆。

而上海的货邮吞吐总量更是碾压级的存在:

2020 年上海仅浦东机场的国际(含港澳地区,下同)货邮吞吐总量就达到了 341.74 万吨;

作为对比,北、广、深的机场 2020 年的国际及地区货邮吞吐量合计为 235.61 万吨。这意味着仅浦东机场一家的国际货邮吞吐量就比北京、广州、深圳三地的总量还要多 106 万吨。

全球物资在抵达上海后,再经由海、陆、空各种渠道转运到全国各地,支援各地抗疫,保障经济与生活运行。

再从国际的影响力来看:

上海口岸贸易总额占全球 3.4%,位居世界城市之首;

在沪就业外籍人士超过 20 万人,数量全国第一

2021 年,实到上海的外资金额达 225.51 亿美元,新设外资企业 6708 家,同比增长 16.6%;吸引合同外资 603.9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6.9%,是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机构最集中的城市

换句很现实的话来说:

上海就是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的两个窗口之一(另一个是香港)

大城市的魅力不会因为疫情而打折扣——纽约依旧是那个纽约,伦敦也依旧是那个伦敦。

就以伦敦为例:

截止到今天早上,伦敦累计的病例数字是 2,863,539 例(事实上肯定是远远不止的),累计死亡病例是

这个数字随便怎么都比上海拉跨吧?

更不要说伦敦内部还有各种党争和脱欧问题。

结果呢?

仅以我所从事的行业来看:

在 2020 年,位于伦敦的科技公司对风投资本的吸引力超过了柏林、巴黎和斯德哥尔摩的总和,达到 104 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四,仅次于旧金山、北京和纽约。

2021 年,伦敦融了 238 亿美元,次于硅谷、纽约和大波士顿(自己看谁掉队了…)

但是,疫情引发的信任危机会

一旦信心没有了,

再重振,

靠键盘吗?

知乎用户 乐行玫瑰 发表

高屋建瓴之后,

上海将成为:

群体免疫先行区

共存经济模范生

应该会疯狂对外输出自己的先进模式和经验,让各位向魔都学习。

魔幻的事情每天都有,只是今天你登台,明天他上场罢了。

对于还在说房事的,可以直接歇息了。 魔都这波直接带崩了多少行业,多少就业,多少企业。

人群感染率最高的老黄浦还不是被房事反噬,老弄堂里面一塌糊涂,以至于只能把阴性拉走隔离。

第二高的浦东也是,开发了 30 年中内环边上还有各种村镇的自建房,搞了个环北蔡共荣圈,也只能整村的拉走。

不对它抱有任何改变去期望,

韭菜总不能期望镰刀对它好一点吧?

知乎用户 朱伟 - 通航 发表

我有幸过一个巨牛的历史老师,教书的第一课第一句。地缘政治。

每个城市的宿命也在地理位置里,上海的地位不可能变。

我很早就看清了大陆所有城市与港台新日韩的巨大不同,这是通过工作中遇到各种审批和潜规则,跌倒多次练出来,学费教出来的。简单说是权力无限大,科长玩死你,每个部门想尽办法扩大权利 (权与利)。

上海和大陆所有城市完全相同,这次的唯一不同是领导层更犹豫不决。

上海的网格化、组织能力、党建也是领先的,很多制度也是从上海推广全国的。 我上海户口上海居住,本条深有体会,不接反驳。

说上海买办、资本化严重的 脑子长哪里了?

疫情这次反应出来的难道不是。。。 权力寻租和权力变现。。。?

这和买办 和资本有半毛关系? 大买办大资本都在审批清单外,连积极勤王的京东结局我都想到了,历史有镜子。

如果说最大的变化,我猜会有新一轮移民潮。很多精英终于看清了 把 人民权利关进笼子里带来的灾难。 这批精英里会以技术型人才为主,本来他们不关心政治不关心制度甚至不关心法治,现在感受到了危险。不跑待何时?

中国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会更难。

解决基层的腐败靠反腐没用,只能限制基层权力并把基层至于群众监督裁决的汪洋大海中。

要明确再明确,基层超出法律执法的要追责到人并赔偿双倍损失。

行政法规,地方法条需要全民投票。(手机 app,没有技术难度)。咱们长官拍肚子想出来的法条笑话在国际友人那里经久不衰。

所有收支公示,像办公财务软件一样且全网随时可查,只有拿在阳光下晒晒,百姓才能看到希望。

我只针对基层或者说市及以下单位。恰恰是基层与小民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的作风百姓看的到,上面再好,百姓看不到。让小吏不享受大权柄大利益大傲慢,只有他们都夹着尾巴,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不受欺负。

我承认并尊重和拥护某的领导与同志,中央和省级我支持现有集权,并反对民主化,我不非黑即白。具体不展开。

想取代上海产业的城市,洗洗睡吧。看看上海都布局的哪些产业?一线城市想摘桃子也要咬牙投入 5 年以上,还不一定能赌赢了。二线城市根本没这财力和人才数量,真干成了迟早也被摘桃子。

知乎用户 窃符救赵信陵君​ 发表

上海会有什么改变,主要看 “全国统一大市场” 的落实情况。

政策是什么意思呢?简单的说就是要消灭地方保护主义,不让行政区划来禁锢经济发展,要推动公平竞争充分开放。也就是说上海和上海的周边地区要互相彻底开放,不能再搞行政区划的地方保护。

那上海周边有哪些城市地区呢?首先就是宁波,全球第一大港口,连续十三年吞吐世界第一,另外上海土著有三分之一就是宁波人。杭州,新兴的一线。苏州,离上海的距离比上海自己境内的区域都近。以及昆山、太仓、常熟、舟山、绍兴、湖州、嘉兴,无锡。。。。。一堆 GDP 亮眼的城市

所以一旦 “全国统一大市场” 能真正落实,以前因为行政区划被分割开的城市,就会逐渐融合形成一个超级城市圈。就类似于东京,首尔这样的都市圈。

未来这样形成超级都市圈的在中国会有长三角,珠三角,成渝,京津冀四个。——- 东北可惜了地理原因导致无法形成这样的城市群。

至于谁会成为中国第一大超级城市圈,珠三角的香港,深圳,广州如果能融合为一体,倒是很大可能成为第一的。可惜这三者明显尿不到一个壶里,甚至三方的语言还不通。

所以回到题主的问题,疫情结束后上海会有什么改变,短期之内肯定是受到重创,外资纷纷离开。但从长期看 “全国统一大市场” 会不会得到落实才是关键。一旦得到落实,那全中国有想法的人都会往未来的超级都市圈靠拢,特别是最大的那几个,这就不以个人意愿为转移了。

知乎用户 四川利美 发表

本年的 GDP 和一些人的前程可能会受影响。

知乎用户 罗宾老师 发表

上海遭遇的事情跟之前香港的类似,虽然事情的性质过程起因都完全不同,但结果却是一样的———因为提供不了稳定的营商环境,一些敏感的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将会迁走。说轻一些,他们可能迁往其他政策好,管理稳定的中国城市,说重一些,早早躺平的东南亚新兴城市或许也是他们的选择。

不知道为啥,我总是觉得我们的决策有时候有些短视和僵硬,2 年多了,难道真的就没想过如果病毒不会像非典一样自己消失,我们如何收场这场战役呢?2 年多了,情况变化了很多,尤其外部状况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国际上疫情已经涅槃了不止一轮,而我们做的和 2 年前并没什么区别。有没想过,如果再过两年,是不是其他国家的人都不怎么谈论新冠了(现在我的很多外国朋友已经见不到他们聊疫情了),而我们还在为了这些紧张着,躲藏着。

我并不是说我们就真的该改为躺平接受病毒,以我的智慧无法指点江山,说出现在局势下应该如何过渡疫情阶段,如何长远部署,如何权衡经济、人民的感受和防疫。我只是不希望 2 年后,再看到今天的这种乱象,就算当年日本被丢了两颗核弹,日本人也往前走了,就算当年南北朝鲜均被战争打到稀烂,南北韩也都往前走自己的路了,人们总要往前走的。

知乎用户 Ricky 发表

疫情还没结束

疫情中有些现象已经发生了

几点特别明显

一、居委和居民关系两极化

靠谱的居委就是居民的 YYDS

不靠谱的居委,天天被骂,疫情之后开展其他工作的配合度可想而已

二、居民开始各种小团体

很多邻里本来关系不密切的小区,因为团购开始拉群

各种天使恶魔原形毕露

三、待业人口离开

没收入,降薪,房租不减

很多人根本扛不住

四、幻想破灭

这是我周围的人最大的感触

之前的国泰民安都是老天赏光而已

精准防控的前提是车轮子比病毒快

就没人想过病毒比车轮子快么?

2 年多的安稳,“居安思危” 四个字呢?

从国一级到市一级到区一级,乃至最后的居委一级

有谁认认真真想过,病毒各种变化的各种预案,这次就不会如此的拉胯

五、团购

社区团购这个模式,未来是否会成为一种常态?

这个我倒很期待

知乎用户 徐浩​ 发表

不会有什么变化的,中央都没说什么重话,应该影响有限。

目前乎友大多对上海比较悲观,这其实是一种信息偏差导致的;上海 2500 万人,这次出了很多民生问题,但是总体数量并不多,对上海比较悲观都是因为出现了一些典型的民生问题:

1. 比如买不到药的大伯

2. 等核酸结果导致医治不及时的伤亡

3. 被哄抬的菜价

4. 突发疾病没有救护车而去世的大飞机功臣

5. 部分黑心的 商家,快递,团菜组长等

其实这些并不多,尤其是放到 2500 万人里面。

如果有很多人买不到药,吃不到饭,应该有很多死亡才对,上海殡仪馆,运尸车火化场应该超负荷运转,全国各地支援上海的应该是骨灰盒。

但是这些都没有。

其实这就是信息差的结果,99.9% 的人就是憋家里难受而已,有些小脾气,但是还是该吃吃该喝喝,说不定避孕套的使用数都翻了好几倍吧,肥胖指数有增加,仅此而已。

0.1%x25000000=25000 的人受到了严重影响,其中几百人上了新闻,几十人的新闻在国内其他人中热烈讨论,然后对上海大加批判。

上海这次确实处理的不好,思想有些滑坡。

但瑕不掩瑜吧

知乎用户 不仅能吃还会胖 发表

个人希望先清算一波!!!

二十多年,我还真没感到过这么大的憋屈!

手动目录

一、人群

一般外来务工人员工作——机会和收入的权衡;

准备上海买房的人——是否被 “套牢”;

上海居民——在失望与热爱间的抉择;

外省市人口——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

外国人——离开为主。

二、企业

变化不大。

三、消费市场活力

变化不大。

四、择业

国企、外资——观念与未来生活的抉择;

民企——更为谨慎;

上海公务员——视之如洪水猛兽与 “投机” 者。

五、观念的发展

囤货——和它的深层次;

地域冲突;

两种 “精致”。

仅作预测。

一、人群

先上结论,会有冲击,但不伤根基。

  1. 一般外来务工人员

能在老家找到不错工作的,大概率想换个城市了

这波疫情操作,换谁都有阴影。

来上海吃苦耐劳,赚波快钱、寄回老家花的,还是很有可能留下一部分的。

例如钟点工,据我所知在上海收入较高。

失业的人,取决于下一次工作的地点。

加油!

对来上海工作,还没有任何目的性的人群,无法预测。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邻里是否温暖、收入是否满意。

2. 准备上海买房的人

还没有能准备好首付的,决定丁克的,不少会考虑换个城市。

其他地区大概率房价更低。

已经准备好刚需房首付的,可能纠结能不能咬牙买个疫情期间表现好的地段的房子 / 前往其他城市。

那么房价会降吗?忘了吗,在这次疫情期间,有不少人赚钱了!

拥有了上海户口,希望下一代能在上海高考的,还会留下。

可怜天下父母心。

正在还贷的,掩埋伤痛记忆,生活还是得继续。

套牢了啊!

在本次疫情中无法偿还房贷的,很可能会留上海(因为不能保证跳槽后薪水会高)。

希望能和相关部门和银行联系吧,法拍了、失信了,真的很严重。请尽量照顾好自己!

3. 上海居民

生意人,尤其制造业等实业等,很可能还会留下来。

上海之所以是上海,是因为它的位置(以及对商人友好)。
由于就业问题,许多工薪依旧会在上海。

国内资产可以随时变卖的、熟悉国外生活的年轻人,有一部分会选择润了。

剩下的是依然爱着上海、希望重新建设的人们。(虽然没人爱这届 x)

有稳定的、较为满意的工作的,依旧会留下。

虽然上海这次让人失望,但依旧不想引入不确定性。

退休的人们,基本会留下。

这段岁月很灰暗,但依然深深眷恋着这片承载无数记忆的土地。

4. 外省市人口

绝大多数不会来,玩玩迪士尼、参与一些活动。

极少数(的确有看到这个言论!)认为上海多暴露些缺点是好事,整顿后有了更多的监督,就可以放心来上海。

5. 外国人

那些洋垃…… 那些素质差的喜欢乱逛的外国人,应该忍受不了 “地狱生活”,很多跑路。

或许有人会问 “外国优待”?
遗憾的是,我认为在很多城市,哪怕民众厌恶这份 “优待”(包括正常的上海市民),正式部门依旧会“好好款待” 他们的。
所以不论是否在上海,区别并不大。

素质较高的外国人(如技术人员等),会有一部分人跑。

高端技术人员的流失,会是我最遗憾的地方,

已经在上海定居的外国人,大概率还会留下来。

二、企业

最近看到很多问题,是关于上海是否会把产业全拆分到其他省市。

但这显然是企业家决定的!“抗疫不力”这一情况,相对于 “运输成本”、“地区产业链完善度”、“市场” 等因素,确实不足挂齿。

需要运输的各种制造业依旧会留在上海。

南通拥有相似的地理位置,但缺少关键的深水港,人工改造深水港的资金投入也巨大。

由于人才集聚,许多需要脑力劳动等产业也无法撤离。(根据上面的推论,人才不会集体搬家,代价和不确定性太大)

哪怕是小微企业,突然搬家的代价也不小。

作为创业者,一般喜爱上海、浙江、广东部分地区、香港,新创业者选择上海的比例会降低。

然而,个人认为,由于几十年来的创业将各业几乎挤满,现在并不是好时候。因此,对上海经济的影响并不大。

三、消费市场活力

根据本人的观察,平时热爱消费的群体,虽然这段时期被高昂的物价狠狠坑了,钱包遭受重大损失,但这段毫无乐趣的时光,由于太过煎熬,依然激发了对 “狂吃” 与“购物”的强烈需求。

四、择业

国企、外资

在疫情经济较差、大量裁员的情况下,国企或外资是好的选择。
安稳 & 事业
价值导向

民企

有的企业在这场疫情中收获了一片掌声(但这只占择业的非常非常小的比重),有的企业给员工发放了大量物资,有的企业支撑不住了,有的企业恰好生产相关产品…… 但近年大量裁员、消失的 “金三银四”,也让人更谨慎。

公务员

本人在这次疫情前对于体制内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考虑过基层锻炼几年后考上海的公务员。最近,感觉理想很廉价,不愿意冒险,遂打算放弃。
这一个月,只感到看不清的浑水,此时 “投机”,或许能作番事业,或许毫无收获。
只希望选择这条路的人,能在内心深处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

五、观念的发展

囤货

毫无疑问,《断舍离》这本书可以烧掉了,冰箱冰柜销量要上来了。
这次疫情中,在上海的人们,从未如此颠覆性地意识到——遇到灾难,能依靠的很可能只有自己。
对于其他的信任?有人说信任需要很多年重新建立,我认为,经过这件事的人们,在内心深处必然会带着一丝防备,永远无法完全信任了。

地域冲突

对于从不排外的上海人,在网络的狂欢中会感到严重的伤痛,只能在与外地朋友的交流中感到愈合。
对于绝对排外的上海人,由于其心理问题,这场疫情中,也并不会感触到什么。好消息是,一般都是观念陈旧的人或根本没有炫耀资本的人,会随着时间被淘汰。
对于仅在恋爱中排外的上海人,由于排外原因依然是经济因素为主,还是会坚持尽量找当地人的。
只有从没意识到自己有排外行为的上海人,或者还没有怎么接触过外地人的上海人,在这场浩劫中,感受到了同胞的温暖,或许会给予自己一些启发。
只不幸和喷子接触过多的上海人,也许会加深矛盾。

两种 “精致”

第一种:把所谓 “精致” 生活,仅仅作为自己生活习惯、或者生活情趣的人。面对网络上的指责,会对贫富差距和观念差异感到惊诧,进而意识到圈子的不同。
第二种:拿所谓 “精致” 生活作为标杆,强行炫耀的人…… 我认为怕被骂所以会变少,但虚荣心很常见,未来还是会存在。

总的来说,我相信会有一些变化,但由于当时网络环境过于恶劣(尤其疫情初期,还有网暴跳楼事件),再加上被各种举措颠覆的三观、生存的焦虑与煎熬,短期内基本都会有心理创伤。

(如果解封,我可能暂时不想在现实中认识新朋友)

而对于被批判的一些生活习惯,很多人会消失,很多人会意识到 “我们现实中可能都见不到”,进而懒得回复。

人们从未如此深刻地意识到,“阶层” 一词的意义所在。

只希望,未来的上海在 “动荡” 中能 “动” 起来,在各个方面不再安于现状,能有一些变化和活力吧。

知乎用户 enyahS 发表

上海贪让上海滩成了上海瘫。

可能上中下层的公仆会被换掉一批,但本质上不会有所改变。

这么多外商企业的投资战略应该会有所有改变,本来全国都在面临外资撤资的现象,接下来可想而知。自己玩自己了。

打工人的机会变少了,外来人口也会变少。

另外,上去的物价,掉下来可不容易。通胀引起的生活困难问题…

不说了,都是泪

知乎用户 Sental Cristar 发表

作为一个搞大数据开发的技术人员,我说另一个角度。

大数据计算的架构里,最重要的一个设计考量是单点故障。

预防单点故障,需要极高的成本。而放任单点故障,则可能在发生问题时带来极大的破坏。

所以架构设计基本都是这两个因素的博弈。

在业务飞速上涨,需要尽快开发出一套方案时,我们往往都是放任单点故障的,先搞一套机制跑起来,毕竟只是不是太倒霉,触发单点风险的概率不高,而且因为业务涨得快,单点故障导致业务停下来的损失,也能补回来。

但是业务进入平稳期,或者随着系统的老化,某些结构上的单点,爆炸的可能性就很大了。而这时候,你的业务相对于竞品也没那么强的不可替代性,结构关键点爆炸的代价就很大了。

这时候,大家都会倾向于牺牲一部分成本,会把结构单点做成冗余的。

上海,现在就是很多业务的结构单点。

前几天有个原神游戏里的好友跟我说,他们公司在普通的总部的 it 系统,唯一的冗余节点在浦西…… 所以他们最大程度能接受的封城就是浦东浦西分开封城……

类似的,港口,物流集散,决策会议之类的设施,都有类似的冗余需求。

这些事情,几个每个有资源的实体,都可能考虑建立业务冗余,稀释掉上海因为疫情爆炸的风险。这也是上海没能及时封城,在 7 天内扑灭疫情所付出的代价。

至于这个冗余节点,是成都,青岛,还是新加坡,那就不好说了……

知乎用户 LLL ZZZ 发表

领导班子

知乎用户 成成不爱恰仙贝 发表

外资撤退,大批房产出售,有钱人回国,中产移民,剩下的为体制内的一个岗位拼的你死我活

知乎用户 苏秦 发表

知乎用户 到岸读行者 发表

人是健忘的,就像日本当年屠了那么多中国人,当年的牺牲者的后代们不也一样照样去旅游扔钱么?上海这才多大点事儿,只要利益在,现在骂骂咧咧要离开的人,或者被上海某些极端的人侮辱的人,照样还会回上海的!当然,前提永远都是,上海的经济还是那么好。人这种东西,是不记打的,都是利益驱动动物,那些说,上海伤了很多人的心,以后会很多人走,不再去,那只是一时的情绪宣泄而已。

唯一有一种可能的是,或许一些富人,真的会走。经过这一顿折腾后,他们会考虑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之间到底选择哪个了。只是,还是像很多离开的富人一样,赚钱还是会在上海,只不过会在海外找个地儿,一旦再有类似事情发生,会赶紧躲过去。

人都是利益驱动动物,记住这一点,就会相信,任何一个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是不会因为一点事情,就此败落的。

知乎用户 一梦千年​ 发表

租房市场变动会比较大,还有就是冰箱。

2022 年 3 月开始陆续有小区被封,刚开始不以为然,只是外卖不能送到门口,再后面外卖都不能点了,

所以这一波封锁,对没有厨房无法加工食物的租客影响极大。

有厨房的会发现冰箱太小或几人共用一冰箱实在不够空间储存食物。


所以租房市场变动会比较大,没厨房可以使用的房子将比较难租,因为性价比不高,且一旦封锁实在不方便。

知乎用户 喝茶聊天​ 发表

1. 先说干货观点:一线城市房价不会再涨 (跌不跌让别人说,我就不制造焦虑了)、学区房将成为历史,全国房地产将进入均衡发展。

2. 大疫当前,重磅文件 2022.4.10 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如何解读?做过 PPT、写过文件的人都知道,洋洋洒洒几千字,其实重点就一两句话,但又不能说得太直白,有时候还要层层铺垫。

3. 那么要建设什么市场呢?肯定是全面市场,但《意见》重点说了 “要素市场”。“要素” 是什么呢?当然是土地、人力、资本、技术… 但《意见》重点说了“土地和人力”。土地说白了就是房地产,人力说白了就是公积金、社保、子女教育,但公积金和社保更多是个技术工具,而子女教育相关的学区房才是重点。所以,读到这里才发现文件其实是要重点说房地产未来怎么发展的问题。

4. 咱们看看上面让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有什么影响?先回答谁来做,上面点名了:北京、上海、珠三角… 要带个头。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班主任读留级生名单的套路,先读了一些优等生名单,让他们出去排队,再读了留级生名单,让他们出去排队,然后让优等生回教室,留级生去下年级教室。北京当然会好好做,其他当然是陪榜,所以,个人理解,是直接点名让上海去做。再说做什么,怎么做?都说了要打通人才流动断头路,学区房怎么办,不用多说了吧,肯定是不能有,至于怎么办,自己想办法!

5. 那么房地产还要发展吗?当然要!上面也说了,上海要多建便宜房子,而不是少建贵房子。至于要建多少房子,多便宜的房子呢?上面也说了,一直建,直到不稀缺 (此处有原文) 为止。要多便宜呢?上面也说了,不要本位主义,房地产是国家的,不是上海的。至于房子卖多少钱,上海说了不算,盐城 (这点原文当然没有具体说,是个人按照模型填充的) 说了算,也就是参照盐城房价。听起来有点奇怪,这就是大格局、大智慧了。上海房价泡沫那么大,又不能戳破,怎么办呢?放水稀释!让肥皂水变成养鱼水。无论房价被炒作得有多高,只要供给足够大,房价自然就下来了。上面一句“耕地指标交易市场”,解决了所有问题。说白了,就是上海要把近郊的农田拿来建房子,把卖地的钱给盐城,让盐城在海边开垦同样面积的耕地。这样一来,就有足够的土地供应,而且本来上海也是不能卖耕地的,不应该有这笔土地收入,是盐城开垦的指标,应该优先保证盐城的财政收入,所以建的房子在上海,但是盐城的价格。这样一来,房价高企的问题解决了,房地产发展的问题解决了,财政收入的问题也解决了。以此类推,在全国各行各业推广(此处有原文),最终形成全面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6. 以上方案,有一个挑战,就是上海 (除崇明) 到底能不能扛得住没有耕地的日子?2022 的这场疫情,包括盐城 (建湖就是) 在内的各地驰援上海的点点滴滴,也正好测试了一下上海能不能扛得住没有耕地的极限挑战。

7. 本轮疫情与其说是让上海楼市停摆,不如说是给足上海了面子。2022.4.11 苏州发布重磅楼市新政,限售年限由 5 年降至 3 年!全国为之震惊,上海为之脸红,因为上海从来就不限售。其实,我们常说限购,只能防止盲目购房导致的自杀等社会事件和不法分子的恶意操控,不能起到控制房价的作用。反而限售,从本质上限制了房子的绝对流动性,扩大了投机风险,起到了住房不炒的作用。不限售的房子意味着什么呢?从合法合同角度,股票交易只有在买入第二天以后的工作日开市时间才能在交易平台和交割行为一起签订转让合同,而上海的房子是 7 天 24 小时,随时随地可以签合同,甚至还可以签意向书、交定金。如此大的流动性,到底是往哪个方向调控房价呢?从善意的一面的,可能上海不限售,是保证房产的流动性,降低法拍房数量,在法拍之前,通过商业手段解决掉大部分。但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上海法拍房数量是被严重低估了。

8. 再说一下上海尴尬的限购。假设房子总价 500 万,贷款 250 万,30 年还清,月供 1 万多,也算正常,那意味着要准备 250 万现金。有多少能拿出 250 万现金的家庭在上海限购的?稍有实力的都能搞定落户,要么也是社保年限足够。还有最近查首付来源的要求,经营贷、消费贷,能不查吗?这是为了防止极端社会问题,跟调控房价真没有直接关系。这层层过滤掉的,不是炒房客,而是承担不起泡沫风险的盲目跟风者。

9. 还得继续说上海无法形容的限购。一进中介门,马上问你是投资的还是自住的,我能说我是投资炒房的吗,会挨打不?对于市场而言,体量 = 单价 * 数量,税收也是跟体量相关。在茶水费和装修补偿金的掩饰下,上海既不限购价格,也不限购数量。人家限购套数,也就说人人限购两袋大米,重量不限。在自由置换的上海楼市中,每个家庭可以买到 300-400 平米的房子,总价可以达到 2000-4000 万。400 平这相当于 6 套 2 室一厅的房子。4000 万相当于很多省会城市 40 套房子。也就是在不限售的情况下,每个上海家庭的限购套数相当于省会 6-40 套。看到这里,你还觉得上海房价没有被释放吗?

10. 接下来说核验价,各位坐稳了。你以为核验价是为了控制房价上涨吗?那你就太天真了。核验价试水的核低,反正也会有其它补偿金,不会对房价上涨有丝毫抑制作用。实际上是为核高做准备。如果泡沫被戳破,这将秒变限跌熔断工具,难道再暗箱操作补贴给买家?那就不好操作了,想卖都不让你卖,到时候中产阶级直接被无感套牢,反正没卖就是没亏,感觉不到痛苦地被套牢。

知乎用户 J Wu 发表

中央一说要统一市场,上海就出幺蛾子。

知乎用户 Terrence​ 发表

国内的一哥排名不会改变

国际宜居排名一落千丈

知乎用户 小痔 发表

直接的影响可能是租金上涨被遏制,因为大家都没钱了,你涨租金没理由。

很多工厂、人员会流走,尤其是工厂类的,这封城短的一个月,长的都快 2 个月了,你耗得起不?工资可是要照发,或者也要发一半的,说很多可能夸张,但是大家起码会长心眼了,有能力的工厂的多少会在上海之外布局,比如之前一起合租的女孩,他们公司就很有先见之明,工厂安排在了上海附近(非昆山),虽然也有影响,总比上海这样少则 1 个月,多则 2 个月的封城好很多,工人工资还比上海低,貌似他们这几年还在印度、越南布厂…..

工厂迁徙,意味着不管是流水线工人、还是中层人员,都可能要带走一部分,这类制造业公司,怎么可能允许你长时间居家办公不下工厂呢?

看到上面有些人会高兴,产业终于转移到你那边了,这个局部来说是可能的,但是疫情的封城策略大家也看到了,意味着外资、内资,但凡大厂,都会做好布局东南亚准备,这已经不止是上海的问题,而且是整个国家的问题,也意味着,即便你短期享受到了新工厂迁入的红利,但这个红利持续不了多少时间,毕竟国内的用工成本,不论怎么样都无法和东南亚比的,上海的就是迁徙到成都,成本会下去很多?

更多人会涌入外卖、快递等无门槛行业,但是工资未必能跟几年前行业红利的时候比了。

整体来说,基本上中低端人才的收入可能不增反降(上海也不例外)

互联网行业情况会好一些,但是受制于大众消费能力下降,互联网也会被拖累,加上这几年国家打压。

知乎用户 彼得杨 发表

作为魔都资深土著老人,资深知友,魔都解封后,还是会回到原来常态化轨道上,魔都依然是国内最有吸引力的亚洲特大型城市洼地。

至于很多知友担心对中国特色经济增长影响,更不用杞天忧人。自从 2020 年初开始,中国特色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转型中国特色金融市场波动推动型增长模型,其中内涵,复杂调整为主,调控各种金融市场波动游戏为主!利用国内外各种刺激市场波动源。

知乎用户 深海恐惧 发表

随便瞎扯

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变化

经济模式不变的话,上海还会是哪个物流,人口,信息的枢纽,因为配置最经济

长期的话要看经济大环境的变动。如果去依附的速度够快,特别是技术和资源的去依附,叠加内循环经济。那么国土内部崛起新的枢纽是一定的(武汉?)。资本和人口的流动是一定的,超乎想象的快。

另外,上海这波有个比较大政治风险,不听招呼,不顾大局。这个风险是无限大的,任何时候低估政治风险都是天真的,以寡临众更要讲政治。

知乎用户 崇木夕​ 发表

三月份是禁止讨论,四月份看压不住,各种煽情小作文、因为缺少柴米油盐地各种讨论、贬讽的、造 Y 的段子、要放开的声音、各小区出现的抢菜乱象、菜贩子们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对待外地打工人与志愿者的态度…… 井喷式出现,并长据热搜不散,导致了很多人对魔都与魔都人的印象一落千丈。

本文将从历史与社会学角度分析这其中的问题出在了哪里?

首先,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有一点社会经验就能明显发现这个世界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长久处于 “灰色” 地带。

一个人,他在网络上造 Y、攻击、排斥外地人,但是在现实中,却是一个好丈夫、好儿子、好父亲。这并不冲突,要找一个纯纯的 “大恶人” 反而才有些困难,因为人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无法用一个简单的定义去划分范畴

(否则就如以前的科学家将人轻易定义为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结果研究证明黑猩猩也行,就直接傻眼,同理可以应用到现代科学与疫苗,单纯的针对某一现象,未抓住整体与本源,以偏概全、已点换面地去认识事物,必定是管中窥豹般的狭隘且容易被推翻。)

本文讨论的 “坏人”,主要特指有意在网络上那些故意带节奏、排外情绪与优越感明显的人。

根据 “沉默的大多数”理论,其实很多中立派、好人的声音,不论在网络还是公共生活,都是极其微弱的。他们很难比得过那呱噪地制造热点的大嗓门,所以会让很多吃瓜群众先入为主地认为那些发声的 “坏人” 代表的是一种普遍情况。

所以第一个问题来了——

1. 上海人,排外?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前提条件是要理解,现在在网上闹腾得厉害的,他们真的能代表上海人眼里的 “上海人” 吗?

真正 “根正苗红” 的“老上海”/“海派人” 占上海总人口比例是不高的,在他们眼里,原来在浦西的能站得稳脚跟的,才能代表上海滩,才能代表海派老上海,其他的,是坐车都会逃票的外地人。

而这个问题出在了 “海派文化”(hepa)身上(没错,就是后来出事的周 XX 一直宣扬的海派),这个文化的产生,主要原因是开埠以后来自西方欧美地区的各国文化对上海本土文化的冲击、**西风压倒东风**式地侵蚀,而逐步形成的一种不同于中国其他地区的,属于上海的独特文化。

(下文的上海,特指经历海派文化侵袭的上海部分人)

那时候的上海上上下下,被大量令人迷眩的工业技术、新式文化感染,且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历史时期,再横向对比了一下满目疮痍的隔壁市县,自然而然,上海就被耳濡目染形成了一种 “对外唯唯诺诺,对内重拳出击”、欺软怕硬、跪着还想体现高贵的畸形价值观。

可能会有人问,开埠口岸那么多,怎么就上海的三观扭曲成这样?

答案很简单——因为经济发展好,给了他们 “舍我其谁” 的傲气与勇气。(真不是梁静茹给的)

他们将一切成功的因素归结于自己与洋大人。将次要原因取代主要原因。

正如当年的香港。

其实这些包含了历史原因,在租界横行的年代,连现代被中国人戏称为 “阿三” 的印度人,都能对上海人吆五喝六、颐指气使,而民国政府软弱无能,无法给本地居民提供应有的保护,“天皇老子都没长着白皮管用”,自然本地人就对公权力的期望值与信任值直线下降,直至跌落尘埃。

这里多提一嘴,真正能代表上海滩的富商、各股势力话权人,能润的早就润了,没润的掉的,部分是因为爱国,另一部分就只是利益无法带走,被迫留国内的与单纯的平民百姓或是只知道耍嘴皮子功夫没地润的。

(所以也别担心人才外流,资金外逃,能逃出去流出去的,本就是心术不正,只想好处占尽、坏事做绝的,这种人,我们对他的态度也如拿 BNO 护照的港人一样,你们想走就走,我们真的不留。放着以后会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国家不要,如此目光短视,却是也吻合了资本的特性)

这些富商们跑的时候带着大量财产,各国当然欢迎,给他们开绿灯,也和香港类似,但是那些拿了 BNO 护照出去的普通人,可没有富商们那么好运了,只能大呼被骗。

其中还有个轶事,当时真正跑得比兔子还快,把资产转移至英国,大量购买地产的李某人,其实代表的是大量资产阶级的普遍心理——认为欧美国家有法律,有契约精神,可以保护他们的财产,“洋大人” 的承诺是绝对靠谱的。

结果一看到西方对俄罗斯连树都制裁的疯劲才如梦初醒,什么契约精神,什么法治国家,在控制国家的资本利益面前都要让路,给了再多口头承诺,签了再多合约,真遇上事了随时翻脸撕毁不带犹豫的,所以赶紧又想回来。(毕竟他的银子都洗干净了,回来也可以继续投机)

海外华人在外的苦水,那可不是一篇文章可以讲得清的,他们也深知即使转变国籍也换不了这一身黄皮,祖国如果不强大,个人资产再多,在外面也是说欺负就被欺负(这只是其中一个表面原因,深层次的原因如果各位想听,我就继续给各位盘盘),所以很多有志的海外华人在抗战时期又捐银子又捐物资,不管他们是何种初心,该感谢的必须感谢,所以建国后,我们也给了 “民盟” 很不错的地位表示尊重。

当然,很多内地人看到的只是这些海外华人出手阔绰的一面,他们也不可能和还留在中国的亲朋讲在外面饱受歧视、无奈画地为牢的辛酸史,其实人都有一个特性——虚荣傲慢,可别再攻击说 “打肿脸充胖子” 是中国人的劣根性了,七宗罪里明明白白也写着,只要是人都逃不脱。

还留在内地的上海人听到的都是出去的人讲的风花雪月,当代伊甸园般美好,自然心理的不平衡更加剧了。

更何况在建国后的三四十年里,上海的地位可谓是一落千丈,知青被下放,经济发展也不行了,谁要是被带上了 “资” 的帽子那就是千夫指、万人嘲。当年瞧不起的城市都隐隐有超过上海的趋势,哪还有当年远东第一大国际都市的影子?自然就怀念起了当年租界的那段日子。

人的记忆是很带有主观性的,能怀念起的,自然是风光无限的日子,而不是那些屈辱史,毕竟他们的屈辱已经在对内的优越感上找回来了。

在这不断扭曲的心理过程中,上海等来了他们的机遇——开发浦东,确立上海的战略定位

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上海不再是破落户,而是又找回了那十里洋场、夜夜笙歌的快活日子。

全国、全世界的目光又一次集中在了上海身上,无数热钱与人、技术的涌入令他们目不暇接,那时候港澳台也兴起了内地投资潮,自然也在与上海靠拢。

而这次的崛起,上头虽然没有了各国租界洋大人的压迫,但那种深层的 “奴性”,却还是压制不住的,能够信任的只有银子,出事了能找的,也只能是洋大人,于是这股崇洋媚外的风气渗透到了文学创作、金融投资、科技医疗、市民生活等上上下下角落。

这种文化影响下,郭敬明能写出《小时代》似乎也见怪不怪了,艺术来源于生活,但生活的剧本往往令艺术都大呼哇塞,就像《小时代》里都写不出**顾源坐牢时因为太热给监狱自费装空调的事儿。**

但是当年上海**周公子**可以。

小四的想象力还是欠缺了点啊。

在这种背景熏陶下,自然而然形成了以下自上而下的金字塔鄙视链结构——真上海滩海派、普通上海人、新上海人、暴发户、连暴发户都不是的外地人。

这又回到了当年在上海讨论地如火如荼的姓 “资” 还是姓 “社” 的问题,其实在暗中,已经有人交好了答卷。

没办法,因为资本给的实在太多了,当年同是打工人,在外企上班的薪资、福利待遇、哪怕是以后离职的简历,都会比在国企好看得多,哪怕是中外合资公司,外方代表派出的员工,哪怕与中方平级,都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性,长期以往生活在这种处处觉得自己 “低人一等” 的环境下,被 PUA 便成为了一种自然而然的事。

而这种情况,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软硬势力的增强而出现了转变——

国内企业纷纷赴港、赴美上市,员工待遇逐年提高;

出国留学、旅游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已经不算难事,推开了那层墙,反而让更多人看清了墙外面反而处处透露着破败、虚伪与反智;

这次的疫情更是让很多人深刻地意识到了祖国的强大,而国外的空气,似乎也没有格外地甜

经济发展、形势变化地太快了,然而很多自诩 “海派” 的魔都人却因为跪久了,无法及时转变思想。(真正海派的那群人比谁都精,悄无声息干大事)

所以那种不平衡感,又涌现出来了。

这种情况其实在香港是更明显的,因为香港当年是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被割让出去,主权都是英政府占有的,但后来从一个破落小岛一跃而成世界现象级大都市,又重新回归祖国怀抱,巨大的落差令他们站了跪、跪了又站,好不容易能从内地人那里找点优越感。

却悲哀地发现,原本瞧不起地内地人出手却极阔绰,自己还和一家四口在住在棺材房努力期望终有一天能换个套间,而来香港的内地人却人均别墅、宝马香车、把港人打工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工资花出去都不带心疼的,这种认知上的落差感使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无法接受,妄想着是否回到英国统治时期,他们的生活条件就能被改善。

于是便在 2019 年在多方势力的挑唆与资助下,发生了那样的事件。

为什么能发生?因为香港觉得自己很重要,大陆没了它们不行,并且作为国际有名的都市,和现在的上海一样,是多国资本的角逐点,盘根错节几十年就为了潜移默化使其成为定时炸弹。

然而三年过去了,现在香港的多数港人想法还和当年一致么?

很巧,就在昨天,香港区域法院对 2019 年于湾仔非法集结事件的裁决也出来了,香港的那些杂音,也走到了秋后算账的时候。

那被时代裹挟,只能听之任之的人,自然就会被当枪使。

其实在网络上真碰上地域黑的,我反而觉得好笑,你们说网线对面的人到底是生活得多落魄,才会其他什么炫耀资本都没有,只剩下出生地可以炫耀了呢?

真正聪明人,是深知自己能够有优渥的生活条件、稳定的收入来源,都是谁带来的。是那一代代被地域黑们瞧不起的打工人们艰苦奉献,铸造了这个魔幻的大都市,为他们在风里雨里跑腿、送外卖、送快递、当月嫂、开网约车,没有他们,生活成本将急剧拉高,维修预约一个星期起还贵的要死(别笑,这确实是很多资本主义国家人人动手能力超强的主要原因,因为人工费又贵又麻烦),而资本城市,却将这些人作为一次性用品,用坏就换、用完就扔,因为源源不断有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追梦人为他们奉献青春与汗水。

而追梦人们,也被这座城市的浮华迷眼,将商品消费定做实现人生价值与目的、获取自由的唯一途径,在格子间里的 007 做着令人讨厌的工作,只为能买下明明不需要的东西,喝着咖啡红酒,迷失在这所欲望都市里。

“他们被诅咒要通过工作来满足消费的欲望。”

多可悲啊。

所以排外的并不是上海人,而是这座城市本身不断运作地资本机器要求人的劳动力作为消费品,劳动所得也逃不出它们的魔爪,人只能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新鲜血液来维持这座金融帝国永固。

最好的情况,是不要结婚、不要生育,能延长资本压榨的时间,所以再反观那些打着女权、丁克幌子出来吸收教众的群体,是不是明白它们背后站着谁了呢?

因为这就是资本的本质,对人如此,对城市如此,对国家,甚至对资本家本身,亦 如此。

“你能有份工作,能够 007,该感激涕零才是,要是没有用了,变垃圾了,那就滚出这座城市,北上广不相信眼泪。”

社会里的主流声音如是说,马云当年也是这么说,所以我说他可不是马爸爸,而是马干爹(传送门:https://mp.weixin.qq.com/s/F9B-0W1_1VBZLmM8DQIDew)所处阶级真的是一目了然。

2. 为什么有人会因此对上海产生反感?

我必须提醒的是,很多小作文里,有明显的煽动对立情绪,上海人再如何如何,他们都是我们的同胞,同胞有难,我们必须伸出援手。有些文章是标准地一看就知道收了银子的,大家别被这种人忽悠了。(目前他们把阵地转移去了微信,扩散更广,更难受到公众监管,各位一定注意)

现在很多人在网络上大吐苦水,看到的所有新闻,都是讨论抗疫太严格、这里没得吃、那里嫌弃吃的食物不新鲜、一方面各地送去的援助物资被随意丢弃、另一方面又自行助长二道贩子的风气,大力鼓吹 “我的团长我的团”

为什么当年武汉、西安出现了甚至比上海还严重的情况,国内都没有这样的声音?

因为上海的今天,很大原因都是因为自己抗疫不力造成的,该封城时不封城,作为医生,搞网红事业、出书站台也就算了,还跑去研究经济;在别人有难时,趾高气扬、站在道德高地指指点点(这只是说的部分恶意群体,当初上海给多地运送救援物资这点是必须值得感谢与肯定的),将网红医生推向神坛,大搞个人崇拜,结果出事了,害得不仅是自己,还有那些无辜被外溢的几十个省市。

很多人反感的,是在网络上唧唧歪歪,碰到点事就哭天抢地,矫情地怀念黑涩会许文强的那帮小布尔乔亚。

这些事情难道其他省市的人民没经历过么?大家不都相信国家相信党撑过来了么?自己捅的篓子,全国人民一起担,还得了便宜还卖乖,搞得跟世界末日一样,不得不说,魔都人的文字功底与产出效率是真的高。

并且这些小布尔乔亚们根本没搞明白,要是躺平了,医疗资源只会被挤兑、被击穿,没有疫情时,全国人都会跑去上海的各大医院就诊,各大医院都忙不过来,更何况有疫情时?还指望能享受 VIP 服务呢?难道是周公子又出来了?

软弱的小布尔乔亚嘴上说着 “我宁愿出去感染疫情”,但是真到了那个时候,又会哭唧唧跑回来求国家管管他们。

这种虚伪比比皆是,多数网民也是在这次疫情里深刻体会到了,才会由衷地感觉不适。

![](data:image/svg+xml;utf8,)

最可悲的是什么,全国各地的救援队,苦哈哈地抛下手头工作、告别家人,作为逆行者来援助上海。
是因为觉得 “这小老弟不行啊”、“情同手足,不能看着这些人受苦” 的态度过去帮忙的。
而不是去看魔都时装展览秀的!

志愿者们在 “大白” 里汗流浃背、连洗手间都不能去,水都不敢喝,谁有精力看妆容是否精致、打扮是否时尚啊?
秀逗了么?
网络上却有不少声音还带着 “让这群乡下人开开眼”、“阿拉上海宁气势不能丢” 下去做核酸。
这些人的秀场就是我们的战场。

要是这个时候,深刻地认识到自己错误,用党的思想武装自己,和全国人民步调一致,就是与病毒斗争到底,谁还会多言语?这是好同志啊,哪怕我们自己日子不过了也要去救同志脱身于火海啊。

结果人家想的是——不能因为封城导致经济受影响

这不直接让本来支持的全国网民们都尬住了么? 上海的经济是经济,难道深圳江苏吉林的经济就不是经济了么?

而且在一个资本横行的城市,你们什么时候看见过年薪上亿的人愁过缺衣少食么?

物资为何会被炒到天价?因为他们回归到了最原始的资本主义社会,很多人嘴上说着要投奔资本主义的怀抱,但是看到了这就是不加约束的自由市场后,事实证明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都会喜欢。

但是那些被卡在不上不下的人们,一方面又放不下自己的优越感,一方面又软弱地在躺平与被动仰卧起坐之间纠结,这样只会两边都不讨好。

我一直强调——不破,不立

有些事,可以走中庸之道,但有些,是真不行,不让很多人切实体会到我们的抗议政策是多么正确,杂音只会更多。
魔都是真的一个将物质与欲望展现地淋漓尽致的地方,这里的环境与人都在催生来到这里的人去融入,去拥抱消费主义,去给自己贴上无数洋气的标签 ,哪怕龟缩在格子间,都能看着窗外的夜景有一种 “我高人一等” 的观念。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比比皆是,大环境要求每个人互相攀比,天生与集体主义背道而驰。
这样的他们,却不知 “实践出真知”
这样的他们,说着要放松、要躺平,现在病毒已经不毒了,殊不知是因为确诊患者们接种的疫苗就能有效抑制轻转重,国家排查效率极高,一经发现立刻送去治疗,他们只看到了现在的成果,却忘记了前人栽树。
醒醒吧,资本世界的浮华如梦,却不属于打工人,不论是为外企还是合资企业打工,都只是这座城市的肥料罢了。

这次上海的疫情有多严重,就这么说吧,连海南昌江、儋州都派医疗队去援沪了。
昌江是个什么地方可能很多人不清楚,它的全名是昌江黎族自治县,前段时间有幸去过一次(为了看木棉花),这地方好山好水,但是城市建设,比内地的城乡结合部都有点差距(比较客观,确实经济发展一般,但是黎族同胞们都很热情,能歌善舞会喝酒)。
就这么个少数民族自治县,都雄赳赳气昂昂,用着自己不多的医疗资源去援助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
在一年前说起来,大家只会觉得是个笑话。
高贵的魔都怎么会看得起这种小县城的医疗队?
但现实是,目前海南当初自己都沦陷了,还不惜一切代价分配资源去上海,这就是社会主义国家里能做到的事。
很悲壮,老底子都掏出来了,但又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上海疫情的严峻——
(然而时至今日,上海依旧没有被列为高风险区,从上海出来的健康码居然还是绿的。这种自立标准的双标也是很多人觉得不理解的地方,那权威性在哪里?)
上海这场仗,我们会赢的。
决心、能力、后备役全部摆在明面上了。
但是上海的这套标准到底是谁立的、谁批的,必须追究,必须得改。

不仅如此,还有推着上海走向魔幻的那些势力,也趁乱都出头了,但现在还没到收网的时候,我的朋友们,要有耐心。

而这群人,肯定不能代表全部上海同胞们,但他们也不是少数,他们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这并不是清晨的朝阳,而是黄昏的落日,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我们所有人都要做好长期化的准备,而软弱的小布尔乔亚们,迟早会认清现实。

以后会怎么样?光环摘下,全国统一大市场,国家已经说得很明确了。

知乎用户 萧武 发表

4 月 27 日,上海新增死亡 48 例,累计死亡已经达到 238 例。看样子近期还会继续增加。好消息是,上海部分区域已经实现社会面清零。按照上海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的消息,在实现社会面清零之后,部分区域可能会有条件、有限制的逐步放松管控,允许在限定区域内活动。

物资供应方面也好了很多。上周在京东下单的一点零食,从北京发出,昨天先后到达。不过我买的另一瓶酒,至今没有任何发货的消息。最让我觉得难以理解的是,我买了两份同样的东西,一份是从北京发出的,另一份却是从上海发出的,但无论如何昨天都到了。官方消息也说,今天上海的快递已经复工。

另外,上海的一些超市和便利店也在加快复工。我们小区附近的一个钱大妈的店和一个全家便利店现在都已经开始接受小区里的采购,但是仍然需要自己花钱找跑腿的人去店里拿回来,仍然存在一定的不方便。小区里确实有人买可乐、自热锅之类的东西,也有人问店员有没有咖啡,但是得到的回答都是否定的。

所以,现在物资其实是有的,但仍然只能通过团购的方式才能进入小区。问能够出小区的人,他们也说现在虽然能进出小区,但外面的商场、超市、便利店现在开门的仍然很少,大多数即便是开门,也只接受团购,个人不能直接进店买东西。但总体而言,物价还是比十日到二十日那段时间下降了不少,种类也丰富多了。还有消息说,今天小区可能会发第四次物资,看图片比之前的三次要丰富不少。

上海被封以来,虽然不少以前的朋友因为观点不同而割席友尽,但也有一些平时不怎么联系的以前的同学、朋友什么的来询问情况如何,有些朋友还问是不是需要他们给我支援点物资什么的。面对这种朋友的好意,我只能苦笑着告诉他们,如果他们买了还能送到我手上,我就可以自己买,问题是物流不通。

今天甚至接到老家村里打来的电话,询问我近期是不是有返乡的打算,我说原本计划五一回趟家,现在这个情况看来是回不去了。他们又问我在上海有没有地方住,我说有。他们还问我是否需要老家提供什么援助?我回答暂时不需要。看样子这是全国统一手势,安徽、山东等一些地方甚至像撤侨一样,安排接回了在上海没有固定居所的人。这也是让人感到暖心的事。

上海这次疫情爆发之后,舆论上宣传上海自由化、市场化过度,过分依赖市场,所以才会出现这种在突发危机面前特别拉胯的情况。这其实算是个误会。按照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上海的经济结构中,国资国企的贡献至今仍然坐拥半壁江山,这在全国其实是非常少见的情况。所以,在过去市场派比较得势的时候,上海经常被视为计划经济最后的堡垒。

上海过去这些年城市运行和管理总体而言水平比较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国资国企在上海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和民生相关领域,国资国企大量存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出租车,在网约车出现之前,上海的出租车在全国来看,都算是管理比较好的,就是因为上海的出租车八成以上都属于国企。

但网约车出现之后,上海的出租车和其他地方的差距就越来越小了,虽然确实是方便了,但是不会使用打车软件的老人很难拦到车,出租车司机也主要是通过网约车平台接单。网约车平台也普遍进入了收割季节,对司机的补贴也已经很低了,出租车司机和网约车司机的收入水平逐渐接近。而且,在老一代上海本地下岗工人和失地农民为主体的出租车司机退休之后,现在的出租车公司也在用劳务外包的方式规避社保负担。

上海原来有很多好德、可的、快客、良友之类的便利店,对居民来说是比较方便的,几乎每个小区门口都有一两家便利店。还有一些华联超市、农工商之类的超市,虽然服务态度不算很好,但方便居民日常生活。而这些超市和便利店,主要也都是上海百联、光明食品等几个国资企业在运营,对上海的物资供应体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渠道。

但在过去这十年里,这样的超市和便利店正在日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全家、711、喜士多、罗森之类的便利店,大型超市也在减少。因为过去这些便利店是在 90 年代为了解决下岗工人再就业问题建立起来的,长期以来都是在亏损运营。在过去这十年里,随着当年的四零五零人员逐步退休,这些国资国企为主体的超市和便利店也越来越少。

比如我家小区门口的好德便利店,去年就关门了,变成了链家的门店,旁边的农工商超市也在重新装修之后缩小了规模。对更多的年轻人而言,这些其实都不需要,有各种 APP 和电商平台就够用了,足不出户,吃喝不愁,网上什么买不到?明明可以用手机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去实体店买?但原有的国企商业物流体系仍然是在的,而且数量并不少。

我在《大路朝天》里曾经提到过,国企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在重大灾害面前,国企往往会冲锋在前,为抗灾提供支持。但很奇怪的是,这次上海被封之后,原有的快递和外卖全部被封,物流不通畅,但是国企也并没有站出来承担主要的物资供应保障功能,更加抢镜的反而是美团和京东,也不知道原因何在。虽然这个体系这些年已经严重退化,但在紧急情况下仍然是可以激活的。

过去这十年里,电商平台暴走,实体经济哀鸿一片,尤其是线下的商业和服务业,惨淡经营,也就是混个温饱。但是当危机出现的时候,就发现电商平台并不那么可靠,反而是在增加混乱。也许是该考虑考虑了。

[

大路朝天

京东

¥28.0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502963569029705728-0-1&p=JF8BAQIJK1olXDYCV1xdAE0VBV9MRANLAjZbERscSkAJHTdNTwcKBlMdBgABFksUAW8AHVkTQl9HCANtYSwVVhFOY1x1Hk5_MFwFfz9NfGlhXVcZbQYLVFxVCUoXBGw4G1oUXQIHV11bCXsnA2o4TTUVXAcDVV9YC0kTM244G1wRXQYCUVtfAUwXBV8IE18li6iWgdbi0fuy1cWmztaliI-pgODbOHsnAF9TTg9cGBoCUF9eAEwVB2gAGlgdWwcGUl1UFEoLA18IGloWXQUHUVtaZkp5A2cPHF4UXAMCVG5dOEgnXQEJSFsVCAUDXDAACxNDRTNeQzUVXwALVF1aCXsVAm4KGWs)

知乎用户 日立环测仪器​ 发表

我就很好奇,这么明目张胆的搞投机倒把,为什么政府部门没出手。只忙于辟谣和拍照

知乎用户 凤九 发表

没什么改变,依旧会有很多人继续去上海讨生活,就像一百多年前的那些美国华工,即使知道在本地人眼里他们就是乡下人,就是低人一等,但是也会去。毕竟很多人要的是生存,只要上海的政策倾斜没有发生变化,作为全国的科教文卫中心的地位没有变化,就会不断的有外地人去。

但是,这次疫情让多数人知道了上海并不同于全国的其他城市,疫情三年,第一次见外地人被本地赶到外面不让进小区,第一次见疫情城市里的外地人需要本地政府点对点救援。而所谓的洋人依旧能得到很好的保障,上海地理上作为外国的租界做了一百年,而心理上作为外国的租界做了快二百年了。所以,有能力在其他城市生活很好的人应该会外流一部分,谋生的人也会外流一部分,而上海依旧不会缺人。但是,所谓的新上海人成了笑话,所谓的上海温度也成了笑话。当然上海的纯种 310 们应该不会在意。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猜这次疫情过后外资和精英阶层会对上海失去信心还是会对 zg 失去信心

不知道幸灾乐祸的人是咋想的

知乎用户 Stone​ 发表

结束后怎么样还不知道呢,复工后物价绝对会迎来一波上涨,哎。

先做好心理准备吧。

知乎用户 菲畅欣幂涛蕊 发表

看到好多人有种上海跌倒全国吃饱的错觉。。。 认知方面真的太需要加强了

知乎用户 Rhing 小叔 发表

我倒觉得问题不是上海会有什么改变,而是全世界和中国有什么改变,上海的改变都是受到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可能很多人都意识到了,全球化的进程正在让位于孤立主义。这是世界的一个大趋势,当你的日子不好过时你就会开始以邻为壑。原本中国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应该是全球化坚定的拥护者,但是这几年因为种种原因,中国也开始了孤立主义兴起的趋势。疫情更是加剧了这一趋势,可能在中国表现得更明显。

上海的兴起本身就是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接纳中国的结果,所以要问疫情后上海会如何变化,首先要问的是疫情后的全球化会如何变化。如果中国不再需要全世界,或者世界不再需要中国,那上海的所谓区位优势和地理优势就不再有任何意义。在一个统一大市场里,上海的地位和作用可能还不如石家庄。

知乎用户 番茄炒蛋的爸爸​ 发表

外资大规模逃离

知乎用户 赵亮 发表

这次疫情将在上海和非上海之间产生一道深深的心理裂缝,而这在武汉及西安疫情期间是没有的

知乎用户 deemer 发表

一个在疫情期间这种强大外力作用下都没有什么改变的地方,你指望危机过后良心发现自我革新?

从 3 月份以来,一直有拿着上万感染者无重症无死亡说事的各路牛鬼蛇神。搞得不明真相的人民群众还真信了它是个 “大号流感”,觉得封控政策是小题大做定有阴谋。结果前几天开始,就出现了重症和死亡病例,再看今天(4 月 24 日)中新网疫情报道的标题中,在原有“本土确诊病例 + 无症状感染者” 的基础上,特别新增了“死亡 39 例” 的描述,再一次印证了新冠不是大号感冒,在躺平之前需要科学评估与严肃准备

所以,这几天的重症与死亡数据蹭蹭往上冲,上海卫健委发布的权威性呢?各路为放开 “大声疾呼” 的人马呢?

再来看另一个问题,因为新增感染者和死亡病例数,短期内上海封控政策是不会变的。那么,封控要活得 2500 万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是需要在保障民生上有所期待吧?

然后现实是个什么情况?从京东等快递被准入限制但配送出现大篓子,到 1000 多家保供企业中出现大量合规性存疑的小微企业,再到梅陇镇副镇长等官员被彻查通行证乌龙事件,上海赖以自豪的所谓市场化到底搞出了什么…

如果现阶段没有以此为契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疫情结束后肯定还是老路子,而且通过疫情中 “一起发财” 的“香火情缘”,还要担心明天会成为什么样子呐。

上海保供物资提级管理:疫情期间,信心比一切都重要

保供物资发放:事关 “上下同欲” 的大事

1999 年元旦,中新社开办中国新闻网(简称 “中新网”),这是亚洲较早网络化的新闻媒体,新闻采编飞快、内容精悍、观点鲜明,是我非常关注的国家媒体。

今天上午,该网发布了最新本土疫情统计,大致是这样的:

财新》则单独统计了上海市的疫情进展情况,如下图所示:

从昨日统计数据看,上海市疫情是我国当前防控的焦点,且呈现出几个特点:

① 新增感染病例较前一日有所回落,打断了最危险的持续增长特征,全城静域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 但总的新增感染者仍然超过了 2 万例,表明疫情仍 “处于高位波动状态”,尤其需要防止聚集性疫情抬头,因而防控政策暂时不会出现根本性转变

③ 中新网报道的标题中,在原有 “本土确诊病例 + 无症状感染者” 的基础上,特别新增了 “死亡 39 例” 的描述,再一次印证了新冠不是大号感冒,在躺平之前需要科学评估与严肃准备。

所以,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既需要有关部门保持清醒的认识、沉重应对,也需要 2500 万上海人民的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也就是《孙子兵法》所言:

上下同欲者胜。

我在前几天的文章中(例如《2022 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决定了上海抗疫迈向复工复产》)反复提及一点,只有保证民生,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与配合,才能真正有效地推行政策措施。

而在短期内,保障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就是最核心的 “保民生”。

更何况,现阶段由于管控措施的存在,上海市的物资供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市场有效性的基本假设,不能指望以市场方式 “自动调节”。

这些天来,陆续被曝出的生活物资保障供应乱象——例如奶猪肉、假粉丝、生产日期是 “明天” 的玄幻产品、外省援助物资到不了居民手中… 则凸显出上海在防疫工作中的失职,以至于出现 “April 之声” 被反复 404 的怪事。

所以,菜篮子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保供物资最新版 “补丁”:提级管理都说了啥

4 月 23 日晚,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保供生活物资管理的通知》称,各区商务部门要对生活物资保供礼包实行提级管理,加强对供应商资质资格审定,对保供礼包的品种进行把关。

这个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是 2008 年设立的厅局级单位,隶属于上海市政府。**《通知》总共涉及 7 个要点,分别对主管部门与基层实施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体现在:

(一)主管部门:提升监督管理要求

相关内容如图所示:

解读:

据市民反映,此前上海各区县街道的 “保供大礼包” 发放基本是各自为战的,有的区域做得好,有得做得不好,其中重要原因是“多头管理”:

各个部门都有发言权的结果,一方面是权责不明,板子落不到具体经办人的身上;另一方面是采购混乱,各路神仙妖怪都出现在供应商名单中。

例如,上海商务委员会此前公布的 1072 家保供企业,平均参加社保的员工人数不到 50 人,且实缴资本在 100 万元以下的企业超过 150 家,说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小微企业

按照官方媒体《半月谈》的说法:

小微企业参与保供不是问题,“小麻雀” 也能解决家门口的 “大需求”… 随着疫情形势的逐步好转,应该同步、有序放开市场力量,让市场来优胜劣汰,满足 2500 万市民千差万别的需求。

理性地说,小微企业≠牛鬼蛇神。例如隅 X 川、壹号 X 猪等本地小微企业就做得很正规,在当地颇有美誉度。但我们也要看到两个刺眼的数据:

一方面,实缴资本为 0 元的企业有 57 家,甚至包括 3 家电商平台!我从来没听说过电商平台是轻资产企业。实缴资本为 0 的电商,会不会让供货商家产生 “草台班子” 的既视感,从而提高双方的信任成本?

另一方面,《半月谈》说 “小蚂蚁” 能解决大需求,我认为说得很好。但是,参保人数低于 3 人的企业超过 130 家,这小微企业的规模也太小了吧?真指望它们能满足社区及区县需求?

**当然,光是注册资本、实缴资本、员工参保人数不能得到精准的企业画像。**例如其中包括外地企业在上海的分公司,它们的注册 / 实缴资本跟着母公司走,是不会显示分公司实际资本情况的;再例如,参保人数并不能准确说明企业规模,因为也可能存在外包或临时工…

但无论如何,这多达数十家甚至上百家的小微企业里,总不可能都是特殊情况吧?相对于知名大企业,小微企业的合规性、议价能力上存在客观差距,这也是无可否认的吧?

例如我在《在上海抗疫战中 “发国难财” 的,我们一个都不能忍》一文中谈到,上海市被封控最久的小区(江南欣苑)莫名其妙收到臭猪肉 / 奶猪肉,而这批猪肉是由 “上海咨谕实业有限公司” 提供的。

我们看看它的基本资料:

自媒体没有采编权,所以我们引用权威媒体资料。

4 月 16 日,《经济参考报》采访了法定代表人王 X 霞,结果是这样的:

![](data:image/svg+xml;utf8,)

一个巨大的疑问浮上众人心头:

即使王某说的是事实,但这么一家内部控制制度匮乏、公司治理紊乱的企业,这么一家无员工参保、无冷藏冷冻食品许可的公司… 是如何获得相关资质的呢??

《半月谈》发表的 “让市场来优胜劣汰、满足市民需求”,一定也包括类似的考虑吧。

所以,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实行提级管理、加强对供应商资质资格审定,各区市监局加强抽检,这是绝对必要的。但我们还希望有关部门主动出击、严查彻查,斩断相关利益链。这样的 “双管齐下”,才能使得局面为之一肃。

(二)基层部门:把工作落到实处

相关内容如图所示:

解读:

这一部分相对更加具体,明确规定了街道与社区单位、各区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与范围,并提出保持与市民沟通渠道的畅通,保证各类事件的及时反馈。

但我需要额外说明的是两点:

首先,上海市的疫情发展到今天,是不是符合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I 级响应的要求?

要知道,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划分规定如下:

启动 I 级响应的意义,就在于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的影响。例如,如果根据 I 级响应的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要求,上海市商务委员会的生活物资保障工作肯定早就实现了提级管理…

其次,既然提到了 “接受捐助生活物资的区、街镇和单位,要加强捐助生活物资运输、分装、配送等各环节的管理”,那么具体需要如何进行,如何评价?

例如《半月谈》认为,保障 2500 万人(例如上海市)的生活物资需求,需要 400 万人的人员配置规模…

我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但根据《2020 年上海市统计年鉴》,该市从事规模以上批发、零售、餐饮、住宿从业人员合计为 142.9 万人,而从事物流行业的人员也不太可能超过 250 万吧?所以,工作人员的效率又是个大问题啊…

然而有趣的是,在最基层的防疫单元——社区,很多自发涌现的 “楼长”、“团长” 却表现出极高的工作热情与效率,为小区平稳运行立下了汗马功劳。

例如作为此番上海疫情的重灾区,闵行区莘庄镇某小区内一位 “白骨精”(对白领、骨干、精英职业女性的调侃,在陆家嘴那疙瘩挺盛行)主动请缨,她设计出来的物资统计表格是这样的:

为了降低小区核酸检测时因过多接触造成的交叉感染风险,她为住户按楼层协调分配了电梯与楼梯:

这样的工作效率与热情,是不是可以把 400 万人的需求给降下来?

所以,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让接受捐助生活物资的区、街镇、单位人员,与社区内热心群众通力合作,从而实现教员同志所说的: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尾声

2019 年初,美团创始人王兴发表了一通神棍气息的留言:

2019 年可能会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

很不幸的是,突如其来的新冠黑天鹅已经持续了 3 年,这对于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而言都是一场艰难的考验。

而具体到上海市,封控管理也持续了将近一个月,这是此前任何人都难以预计到的。在此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产生一些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也在所难免。

所以,现阶段有关部门必须把工作落到实处,把政府保供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如此才能带领上海人民一起,克服上下同心,克服麻木松懈的态度与厌战躺平的情绪,避免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在《扬州慢》中所提到的奇怪局面: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更多信息请参阅:

上海保供物资提级管理:疫情期间,信心比一切都重要

更多内容请访问公众号将军箭(jiangjunjian31)。左走天堂,右走金盆,弓开弦断, 一往无前。本号关注财经与民生,虽是自娱自乐,仍求立足干货!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知乎用户 本道颇有些感慨​ 发表

上海转移支付向外地贡献千亿税金的时候是好上海。

上海落难了,都恨不得周边架上机枪,誓与新冠斗争到最后一个上海人。上海本身也成了 “买办城市”

我想到了鲁迅的《颓败线的颤动》

知乎用户 慕大侠​ 发表

提供另外一个角度,平静的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然后提供另外一个角度,仅供参考。

疫情结束后上海人口会暴增,这个在常人眼睛里,觉得是放屁的话,终将会印证。

为啥?因为要弥补一下前面的错误,或者说开个小口子,犒劳这个城市非上海户籍的人做的贡献,可能还会附议一句话:你们辛苦了(此处有一个捂脸的动作)

不看文字,也得要学习会看数据,多数人都是短暂的吃瓜,然后就烟消云散,各回各家。

来问一句,2020 年,湖北武汉疫情,当年生活在那个城市的人们没有任何心理预期,非常害怕,也被封了好几个月,到 2020 年中才放开,还有作家天天写东西,闹得沸沸扬扬,诉说惨状。

好的,我现在问你,那 2021 年,武汉的人口,是变多了,还会变少了?

不要着急回答,或者你已经有答案了,在心里记住,然后再接下来看一下数据。

猛增 120 万,居全国所有城市之首,比第二名的成都高出差不多 100 万人。

而且,作为第一名人口涌入量,是其他前 9 名城市之和。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没想过的话,你现在可以好好想一想,如果想好了,也可以告诉我你的想法。

这才是各位,应该关心的。

到底为什么?

因为武汉,只是关房放松了落户门槛,出台了一些招揽人才的政策与产业扶持等政策。

那你说,上海不会这样的,但是你说的是绝对么?

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东西,绝对这个词本来就是一个能产生主观质疑的词。

我们遇见任何事情,都需要多想两步,万一是这样呢?如果是这样我们个人如何选择,或者说如何规划。

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要担心的,不是未来上海人口减少,而是这几个月这个城市亏了钱,怎么赚回来?

万一和武汉一样,尺度一大,又来了一百万的人,都是完全有可能的,那什么东西会涨,我不方便说。

人口,尤其是经过筛选的人口,**来的就是钱,还是几个钱包的钱。
**每一个,都是移动的几百万人民币,从其他省份,转移到上海,是存量博弈。

以前上海大家闺秀的,不方便下场和你们这么些城市抢,现在都这样了,我要是抢一回人,怎么了?

遮羞布也不要了,毕竟心有亏欠,辛苦这个城市的人了,再不发个红包,是不是就不合适了。

你准备好这种应对方案了么?

当然了你可以选择相信,也可以说都是屁话,但是如果按照这个逻辑的方向发展,给有准备的人说两句,也算是我积累福泽了,感恩遇见。

信不信由你。

知乎用户 风林火山 发表

上海会蓬勃发展,迅速锁定世界第一城市的位置,并甩开第二名很远。

作为一个被困在纽约,三年一直想跑毒回国回不去的海外华人,我可太羡慕上海这种政府运筹帷幄,全民万众一心的优秀防疫政策了。纽约就是没有上海这种坚决清零,跟新冠抗争到底的勇气和决心,全民散兵游勇,才落到今天这个几乎已经群体免疫的田地。

什么好东西,我能看到,别人会看不到?可想而知像我这样对于回归祖国怀抱充满期待的海外游子有成千上万个。一旦上海重开,我们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冒着天价机票,东航飞机掉下来,隔离到老的风险,逆风回国,争取赶上后疫情时代祖国高速发展的快车。

想想就觉得十分期待,好日子不远了!上海一定能赢!

知乎用户 银色海洋 发表

一、破碎的上海梦

这次疫情褪掉了上海光鲜靓丽的外衣,每天会爆出来让人难以理解的琐碎日常,每段悲喜交加都不同,有人在互联网上围观,有人切身体会。

无数人的上海梦碎了,在被隔离的日子里,估计很多人会对窗外纸醉金迷的都市,有种恍然若梦的疏离感。在这里有人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成为了亿万富翁,也有人用自己的月光和负债为它的繁华添砖加五。自己是哪类人?这是自己要的生活吗?我应该在哪?

疫情结束后,会有一批有实力的人,离开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而大部分底层的螺丝钉的日子照旧,或许是不甘心,或许是家乡的衰败已容下自己的身体和灵魂。

二、事情总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上海的疫情,或者说这处全国的疫情,蛙蛙 们的闹腾,都可以关联起来看待,甚至说可以跟俄乌冲突关联在一起。都是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了阻止灯塔国的衰落,收割全世界的财富的手段。搞清疫情后的上海或者全国会如何,需要搞清下面的基础知识。

1、当前地球村秩序的本质

现在村里的秩序,是灯塔国和毛熊冷战的延续,冷战是二战的延续,二战是冷战的延续。想了解明白,需要沿着历史脉络去分析。而经济是一切的基础

现阶段村里的经济贸易体系,是大航海后逐步建立的,围绕着欧美,以海洋航线为主贸易体系。拥有出海口和深海港,又恰好在这些贸易航线上的地区,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比如上海,广州,新加坡,东京,纽约等。

尤其是二战后,灯塔国通过 “租借方案”、“世界银行” 等等计划和其强大的海军实力,成为村里唯一的大佬,它控制了全村的贸易航线和话语权,制定了价值观和灵活的底线,又通过建立国际经贸组织(比如 WTO),让整个村子都要围绕着它来建立供应链体系。

结果就是村里其他人,只要想要想发展,必须融入它建立的规则。这也是毛熊最后选择散伙,不再跟灯塔国硬杠的底层原因。

2、历史选择了上海

兔子通过土地革命战争建立政权,是二战后拥有完全的主权的三个国家之一(灯塔国,兔子,毛熊),所以先后被欧美,苏联封锁。

漫长的封锁期,兔子选择了分散风险建设三线,和依托 HK 这个对外窗口发展经济。然而 HK 当了很多年的二道贩子,吃的满嘴流油,却是搞出来了房地产,金融和服务业三个支柱产业,而且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这个时候,在民国时期就被世界人民熟知,尤其好在贸易航线上的出海口城市—上海,开始逐步的取代 HK,直接面对世界。

3、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阵痛

和上海一样的贸易港口城市,也逐步开始对外开发,吸引外资。这些城市要政策有政策,教育资源,医疗资源都是掐尖儿全国。于是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的 “三来一补” 开始了。无论高端还是低端,外商往往带着设备而来。中西部生产的社保,卖不出去。

终于在 90 年代,中西部的重工业开始破产倒闭,4500 万职工下岗。随即而来的是,地方向农民要三提五统和农业税,乡镇企业逐渐凋零。五湖四海大量的闲散劳动力,为了生计,全部奔向了那些开发的沿海城市。

这些城市的人,一茬一茬的越来越多,怎么办?大量接受了地方制定的经济学和历史理论的人们,开始学习灯塔国的 “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搞规模经济。有政策和地缘优势的城市,厂区面积和城区面积约来越大,房价越来越贵,耕地不断减少。为了供养大城市,很多产粮地区,在耕地红线下,锁定了发展,不断的衰落。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实验了腾飞,然后南北不平衡,东西不平衡,东北衰落,中部塌陷,这些都是阵痛。好在兔子从冷战时期就开始建设三线,在 08 年后,开启大基建,不断增强中西部的基础建设。同时感谢中国高铁 ,加速了路权的再度繁荣,也使得中西部陆港城市逆势繁荣。比如郑州,西安,成都,武汉(这家伙是河运和铁路港双加持),昆明等等

4、灯塔国的衰落和俄乌冲突

关于俄乌冲突,知乎,b 站都有很多大牛分析的,角度各有不同。我个人的看法,俄乌冲突是灯塔国衰败的标志性事件。只要北约不亲自下场,毛熊就不可能输,只不过是赢多少而已。毛熊赢得越漂亮,灯塔国衰败进程越快,甚至有可能被赶出欧洲。二战后建立的秩序在改变,而盎格鲁撒克逊人,是不甘心自己建立的国家和文明衰落。全球贸易一体化,在转向为区域贸易一体化,外贸开始快速萎缩。

三、俄乌冲突后,或者疫情后国内的变化

1、资本需要被管制,不能野蛮生长

以前觉得自己命不好,这几年在了解疫情后的世界后发现,自己是幸运的。起码在投胎上,超越了全球 60 亿人。无论再落魄的人,即便是反智的带路党耗材,国家没有放弃自己的每一个国民。

从去年开始兔子已经开始反资本腐败和反行业垄断,这次疫情过去后,整治力度,需要参考看兔子如何处理几起事件。a、疫情追责;b、人尽皆知的国有资产流失事件;c、人尽皆知的数据安全事件;d、房地产和地产大佬;e、医疗资本搞出来的莲花清瘟胶囊事件;

2、全球贸易萎缩,中部六省和西部铁路港城市崛起

俄乌冲突后,世界会因彼此贸易量,划分局部经济圈。区域经济体的 RECP 会在英美制造的各种矛盾下不断发展,随着一带一路的基础建设进度,会有约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以兔子 为总体的贸易与供应链体系。

沿海依托二战后的海洋霸权建立的地缘优势稍弱,随着贸易量的减少,重要性会相对的下降。注意,是减弱,因为沿海的贸易的主体,从灯塔国变成了 RECP,主要的贸易的运输方式,变成了铁路。勾连大陆东西部的中部六省,拥有 4 亿人口是中部六省,地缘优势会提高,会有政策和产业扶持。

4、地区冲突,祖国统一,福州,宁波加油

最后,上海依旧是上海,是世界的上海。而人口也会如同 40 年来一样,跟随着就业,教育和医疗,不断的迁徙。而共同富裕,内循环和公平公正,给了每一只兔子 更多的选择

手机打字不易,求同存异,文明交流。

知乎用户 null 发表

清算 清算 清算 !

疫情期间那些恶意霸占资源;恶意封锁小区不给居民粮食的故意抬高物价的;给老百姓假冒伪劣食品的;敲诈老百姓的;将捐赠物资占为己用的;对老百姓恶意羞辱的;逼得老百姓在小区敲锅要饭的;这批买办资本家的走狗都要收到应有的制裁!

要不然岂不是疫情来了就能发财,其他省市如果也像上海这般,那还得了?得特么的多少投机倒把分子会去学习上海现在的恶意发财模式,把老百姓包围了,不给大钱粮草就不进?

这可是红旗下,怎么可能让这样的资本主义势力抬头?社会主义国家什么时候轮到资本主义骑到人民的头上如此的欺负咱?

必须制裁,全国人民就是陪审团,一起陪着审判这些资本主义的走狗!

我建议上海人民现在就开始拍摄视频,录音,收集一切证据,疫情后好好清算,相信党和国家一定会还上海人民包括在上海的一切国人一个公道!!!

因为

咱在上海不用护照,咱身份证背后就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知乎用户 闲的 发表

看了很多人的回答,是极端的表述过多。这一般是两种人,即目前在上海的人,和对上海的抗疫极端失望的其他人。

其实都没有必要。

首先要说的是上海在未来在未来 10 年还是会保持四个一线城市之一的地位。是否一线决定于其经济发展程度和与之配套的科技、商业等,这些东西已经有了,就不是说散就能散的。

10 年以后怎么样,看国家的战略。上海这次的表现,让大家看到了这个以往在我国占据重要地位的城市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方面存在的巨大危险。现在唯一的问题是怎么处理这个危险。是换城市还是换人,不同的思路会产生不同的后果。

说上海的地位不会变的,对比下 10 年前香港和今天的香港。

其次关于上海的人会不会离开。

上海人热衷于说移民。但这其实也接近于一个伪命题。要知道最近这 10 年中国人向外移民的数量是逐年减少的。去外国留学,学成归国求职的热潮反而在暴增。这本质上是国内大环境逐渐变得优于国外造成的。比如,归国的高层次科技人员在国内的收入已经远远超过在美国和欧洲的收入。现在国内高校之间相互卷的手法就是砸钱吸引人才,出口转内销的那些人才趋之若鹜。

所以,什么人才会在疫情之后移民国外呢?一小部分对国家抗疫政策不满的人可能会,但大多数还是会留下来。

冷知识:最近几个月中美之间的机票价格已经单程超过 10 万,原因就是疫情造成了飞机班次减少。还有就是美国籍人员 (包括美籍华人) 除了国家级别的公务出差,一般人根本拿不到中国大使馆的签证。

很多要移民的人想的是自己移民出去了,还可以时不时回来看看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回国吃点家乡菜。目前这个想法的代价已经不是一般人可以承担的。

还有一个好玩的就是,其实老上海人天不塌下来是不会离开上海的。那些自称要移民国外的上海人,其实日常是被那些更加上海人的上海人认为不属于上海人的。他们在歧视外地人的同时其实是被歧视的直接对象。虽然他们有着皈依者狂热,对网上一切批评上海的内容加以嘲笑和辱骂,但他们仍然被那些更加上海人的上海人认为不算上海人。

在上海的人会不会离开上海去国内别的城市?跟上一条差不多,有这个计划的仍然不会是老上海人。可能会有一部分因为上海在此次疫情过程中的排外和拉胯而选择去北京、深圳、广州或其他强二线城市,但总体上还是决定于个人的发展。一个人想离开一个城市,不是张口说一句就能实现的。

能够离开上海的,是那些本来就在上海没什么根的人。两种,一种是洋人。一种是最基层的在上海的打工者,也就是近期被上海近乎强制地要求离开的那些人。

所以,离开的人会有,但主要集中在最基层的打工人。高层次人才短时间内不会很多。

但是,但是。

上海的流入人口会减少,这点确凿无疑。现在共存派认为上海该躺平而没有躺平,抗疫派认为上海应该把这事搞好而搞的一塌糊涂。同时上海又以集体的方式对外展示了他们的排外、自私和颟顸,这都会在人们做出选择时成为减分项。特别是有选择余地的高层次人才,他们将会真正用脚投票。

总体来说,上海未来怎么样,取决于国家政策的倾斜方向。但这个城市在全国人民心中,不会再是以前那个上海了。

知乎用户 那克尔​ 发表

**基层治理紊乱引发的政府失灵被畸形的市场经济代偿,**是上海在疫情期间所暴露出来的核心问题。或者说疫情在限制了社会性的人员流动后,非营利成分的缺失,造成了体制困境,进而引发了私有制驱动下的逐利行为的恶性增生,这些恶性增生物填补了非营利成分缺失造成的社会服务面的空位,也为体制提供了突破困境的外部性途径。

悲观地看,上海在疫情之后会发生以下问题:

一是非营利成分缺失成为常态,第三部门激烈萎缩,利他行为减少,社会运转逐渐依赖强硬律令,公地悲剧增多加剧。

二是体制困境逐步加深,风险忧虑和责任负担加重,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趋向保守,社会治理面创新意识降低,已经被疫情严重打击的基层治理结构恐难以获得力量补充增强。

三是畸形市场经济进一步增生,并不会随着疫情的结束而枯萎,而是转移到地下或者其他领域继续存在,恶性逐利的路径得到保留,在恰当的时机卷土重来。形成正当化盲目畸形市场行为的浅在文化,挤压公平开放市场经济秩序生存空间。

四是形成萎缩非营利 + 不作为政府 + 畸形盲目市场经济的路径依赖,该路径依赖会支配上海未来对抗新疫情的模式。更为重要的是该模式会成为一种 “社会治理病毒”,上海是这一社会病毒的 “零号患者”,而且会传染给其他城市。显然我们更需要提防这一点。

知乎用户 Eccedentesiast X 发表

前两天老妈转了这么一段文字给我:

典型的情绪派,信口开河只往坏处说。要是中国人真能这么刚的话,早就变天了。只要没有一再发生重大危机,上海原有的体系是可以维持下去的,翻天覆地是不可能了,缝缝补补又 n 年。

解封意味着清零初步胜利,勇于放弃(阶段性)胜利果实跑路的人,可能只是换个地方承担个体风险,没挑好地方的话搞不好再轮一遍。

大部分人的生活,会恢复以前的样子,并不会改变。现在的义愤填膺社会撕裂都是闲出来的。等把人放出去各就各位,整个社会又像蚁群一样步调一致,各忙各的搬砖奔小康去了。

很多产业在上海布局多年,直接绑定,不可能撤离。比如:集成电路,那个投资额,没有发达的金融业支撑根本做不了,一般省份也玩不起,即使是杭州之类的地方,也不是一下子能凑出那么多钱来的。之前贵州省以为自己很有钱,投了个项目,先期投了大几十亿还是上百来着,反正听上去不少,后来人家说后面还要再投 1000 亿,贵州政府就撤退了,最后只剩下了漂亮的楼。

解封后,物流逐步恢复,供给侧平衡了,物价必定下跌,而非上涨,参考两年前的口罩。

浦东房价会不会有一波跌势不好说,因为张江等板块有重点规划,就算跌也不可能跌到哪里去,跌了早晚也会回稳,搞不好还有人趁机抄底呢?

不愿意挪窝的那批高净值人群,应该会考虑给未来留一手准备,如:郊区高品质低密度社区行,尤其在全国别墅用地早已不批的情况下。

如果你有一定的资产,你会选择移民还是留在北上广?


破乎真是无望了,本来就想简简单单答个题,结果看到下方一众尖酸刻薄的地域黑,表达欲瞬间消失殆尽。

也就这一位答主有大局观,讲公道话。

上海也许会变。

某些人的劣根性永远不变。

哈哈后。

知乎用户 斧头 发表

此次疫情结束后,如果想让上海市民继续相信政府的话,必须撤掉眼下的市领导班子。他们在这次抗疫过程中不仅连连失误,而且还用一大堆谎话来蒙骗上海市民,纵使政府的公信力严重下降。

要是让这群无能之辈继续管理大上海的话,不但上海市民不答应,恐怕连中央也不会坐视不管。只有把追责制度落实到实处,才能重塑上海市民对政府的信心。

知乎用户 haha kim 发表

上海疫情反应出一个问题:重要的供应链不能集中在一个地方。

疫情能打断供应链,外敌也能。

知乎用户 齐衡弈心理咨询师 发表

疫情结束,意味着中央的动态清零路线得到了胜利。

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

战场上打赢了,那胜利一方的话语权就会配得上战场上的胜利。

某地会被清理。

会有一个摒弃了错误路线的,更好的上海,人民的上海。

知乎用户 奥利奥 发表

能有啥改变?啥都不会变,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上海还是那个上海。

借用一位见多识广大佬的观点:上海如今的地位是得天独厚地理位置决定的,超级大港口 + 背靠巨大平坦的长三角,可以勉强媲美的只有广州(或者深圳),但珠三角有岭南阻拦,长三角无论向北向西都是连接大陆的腹地。大家可以打开百度地图看看,就有个直观的印象了。

关于人口流失,北上广深都不会担心,因为只有大城市能提供高端(或者高薪)职位,至于高房价、高物价(上海平时物价也并不离谱),普通人可能难以接受,对牛人来说并不是太大的问题,牛人本身就有聚集效应。就算暂时有人口外流,过几年还是照样回来。

人在浦东,被关在家里一个多月了,也不断被各种事情刷新认识,说没有情绪那是自欺欺人,曾考虑结束后就回老家,赌气把简历求职意向地改为老家(长三角一个 GDP 近万亿的地级市),昨天接到一个 HR 的电话,只能给到 1/5 薪酬。瞬间冷静下来,牢骚归牢骚,生活还是要继续。

另外,网上有很多对于上海人民的 “怨念” 和不理解,我本人是个“沪漂”,谈不上是优越的本地人,更遑论“沪吹”,只是想分享下自己在这段神奇经历里的主观感受:

想必全国人民都通过网络看到了很多这次魔都的魔幻经历,不完全是空穴来风,但网络总有放大效应。上海这次为什么这么拉垮?原因也简单,上海这个城市运转的核心是市场经济和市民对这种商业规则的约定俗成,所以平时只要极少人力就可以自我运转的很好。比如我所在的小区有 1500 多户,居委会就几个快退休的阿姨(大约 5-6 人),平日里也就收下物业费,而且只在每栋楼大门贴个告示印个二维码,还有偶尔和外部沟通下一些小区绿化、运维,现代社会人人对自己负责,本质上不需要太多管理。

静(feng)默(cheng)需要大家都不动,人流物流货流全停止;让大家呆在家里总得吃得上饭吧?但要管 2500 万人的吃喝,势必要恢复人流物流货流,打破这个悖论就需要有一个兼具规模和专业效率的组织。而且上海这次从 “九宫格” 到“鸳鸯封”再到全城 “静默” 经历了一个不断调(jia)整(ma)的过程,刚开始我们小区居委会是非常尽职,但扛不住静(feng)默(cheng)时间在 “2+2+4+7+X” 不断续杯和升杯,4 月初有家庭断过粮,去找他们,他们无法决定物流,自家老小也面临同样困境,一度崩溃过。直到后来恢复了有限的商业和志愿者(前期防护服不够,并不能接纳足够志愿者),居民自发组织通过团购度过了 4 月上旬到中旬。

后面这段分享是偏题的,之所以絮絮叨叨这么多,只是想说:大家没有必要对上海人民横加指责,毕竟这也不是他们想要的;即便是断粮了,绝大多数上海人民也都严格遵守了防疫政策。 在这艰难时刻,上海人民身上的善良、互助、克制、乐观与全国人民别无二致。这么多年以来,不知道多少人想割裂我们的社会都没成功,可别自断手脚。

知乎用户 叶落根归 发表

我最担心的是疫情过后整体物价降不回去了,即使降回去也比疫情没开始之前高了。要真是这样,我果断换城市了

知乎用户 longjf126 发表

本提问下,某些人觉得上海的疫情,会导致一些人 “移民”。
然而,移民国外这种事,哪怕没有疫情,也每年每月每天都有人做出决定去办理移民,因为各种 各样的个人的理由。
移民这种事现在已经很平常,不仅上海如此,中国其他地区的居民也一样如此。
所以,移民不会是因为 “疫情”,当然“疫情” 有可能成为考量因素之一。
我看某些人写了一大堆关于 “移民” 的理由,但我注意到,这些个人,理由千万条,都只关注了经济和产业,完全没有提及 国际政治因素下的美英发达国家就业环境以及当今国际疫情近乎失控形势下的美英就业气氛,然而这才是 移民出国安身立命搞事业 最要命也最绕不开的关键因素。

如果国际政治气氛持续恶化下去,美英等欧美发达国家针对特定族裔人群的麦肯锡式政治打压歪风愈演愈烈,无休无止,那现在和以后考虑移民且入籍美英等国家的移民人士,有可能是从他们认为的 “烂泥塘” 拔脚跳进了虎狼坑(如果不是火坑的话),骨头渣子能不能最终剩下几片,完全看美英等发达国家权力阶级是否 “良心” 发现。
但从美英对俄罗斯籍富豪的超越一切人类底线的抢劫掠夺行动而言,会有人觉得美英会特别优待亚裔黄种人吗?美英权力圈统治阶级会有 “良心”?还会有人觉得,美英发达国家权力阶层在抢劫了俄罗斯籍富豪们之后,仍然会坚持恪守“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这个西方社会基础的社会契约原则条款?还会有人觉得,美英发达国家权力阶层在抢劫了俄罗斯籍富豪们之后,仍然会坚持恪守类似于 “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条款的这些个所谓的 “普世价值”? 美英政府和美英权力圈 ,真的就 不会 在他们认为的“必要时候”,找借口 抢劫掠夺华裔人群的私人资产私人财富? 美英政府和美英权力圈 ,真的 就 不会做 “ 等猪养肥了宰肥猪 ” 的无耻行为 ? 美英政府和美英权力圈 的节操,你真的会相信 吗?
香港那些兴冲冲 “移民” 跑到英国落籍的自以为世界人精的黄丝们,在英国跪舔英国人的这些自认为是英国女王忠诚子民的香港二洋鬼子们,在英国过上了 事业大兴、荣华富贵的 好日子 了没有?怕是他们没有感染上奥密克戎,都算他们家祖坟开裂了吧。

就国际政治因素、美英现在的政治气氛来说,那些出身于美英国家的华人血统美籍英籍科学技术人才以及社会专科人才(医生、律师等中产阶级专业人士)都遭遇到了 事业的玻璃天花板和各种隐性显性的歧视,甚至近些年与中国大陆来往稍微密切的华裔科学家都被扣上各种国家安全、泄密等罪名进行政治性莫须有审查(甚至可以说是某种政治打压、政治迫害 了,是美英等国家 的 政治权力圈在故意制造 寒蝉效应 )
一些知名的美籍华裔科学家、留学以后暂留国外工作人士,以至于只要有可能都会移居中国或者把工作重心完全放到中国大陆,这种趋势性,这些华裔成功人士难道不考虑他们自身沉没成本吗?他们是基于哪些风险因素和事业前景做出那些选择,难道不值得你揣摩其中到底隐藏了什么高风险因素,以致于杨振宁、丘成桐这些前美籍华裔人士、美籍华裔人士会做出这种隐隐约约带着一些避险色彩的狡兔三窟式选择?以至于施一公等长期在欧美国家工作的中国籍科学家回归中国工作?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既然存在 把事业放到中国大陆的华裔科学家,就有 把事业重心放到美国英国的中国籍公民,这都是双向选择,但 潜在和现实的政治风险,绝对不应该忽略,应该成为 移居去哪儿的重要考量指标,尤其是移居白人为主体的美英发达国家,黄种人亚裔人士真的需要权衡:在国际政治变化趋向不确定性加大,政治风险增大,在这政治不确定性加剧的年代,移民出国的风险效益比,需要中国这些移民有关人员重新权衡各项指标以做出自利选择。
路是自己选的,千万不要以为政治与你无关,或者 “政治与你无关”,但政治真的关乎你的就业、你的事业、你的家庭、你的用电取暖燃油成本、你的生活水平以及你的民主自由权利,甚至你的基本人权【欧洲国家的民生人权,比如法德等国的欧洲人现在的基本生存权,就受到各自国家政治决策的严重影响,用电用气等基本人权保障就陷入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的境地,欧洲国家的超限制裁战,已经相当严重的反噬了欧洲人的基本民生,如果当前仍然得不到显著改善,民生受损的状况再持续下去,欧洲人的民生 恐怕与叙利亚、乌克兰等国难民仅仅一线之隔】。
民生受到疫情影响,那是 不可抗力;
民生受到政治决策影响,可就不是 不可抗力 了,而是人为的人祸,即便欧洲人能忍,我也忍不了,那些鸡窝头、地中海 政客们 是什么垃圾玩意。

中国大陆社会,我们不否认 现阶段 仍有着各种各样的不足,但中国社会在不断进步、不断向着好的方面演进,中国的整体上升趋势仍然在继续,任何与中国上升大趋势背向而驰的选择都应当慎重,不要拿着老黄历当教条——我知道,“移民”“出国” 是长期以来 “上海人” 比较热衷议论的事情,但理由千万条,选择须慎重,路是你自己走的,死活都应该自己负责到底,千万别怪别人没拦着你。

知乎用户 黄佶 发表

乱邦不居。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知乎用户 魔都财观​ 发表

疫情结束后,上海会发生三大变化。

**第一、上海口罩拿掉后,一定会出现一波报复性消费,而且这波报复性消费不会是消费降级。**这个就是明摆着的事情,现在很多人封在家里想火锅都想疯了,就算那种平常比较喜欢宅在家里的人,现在也有点坐不住。我查了点资料,发现这种情况,在上海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所以这波报复性消费的势头一定会很大,主要集中在餐饮和文娱两方面。当然,很多人会想,封了这么久大家都没钱了,怎么可能还会有报复性消费?实际上没那么夸张,只要看看现在各大团购群的盛况就能知道,上海人的消费能力还在,而且消费意愿被增强了。

**第二、上海这次口罩拿掉后,一定会出现房产置换潮。**而且估计老破小这种房子就彻底没人买了,特别是没有学校资源的老破小。这次封控,让很多上海人想通一件事情,就是地段这个东西不能当饭吃。因为这次封控,老破小暴露出来的问题太多了,平时可能还能混一混,但这次十几天待在家里,房子小、环境还不好,甚至是没有客厅卧室这种分区的老破小,待在里面真的是咬牙切齿。前几天我一个住在市中心的朋友和我说,他们那边很多住在老破小的朋友,日子非常难过。要放在平时,他们虽然家里居住环境差一点,但一直觉得自己住的地段好,所以很自豪。比如淮海路成都路那边,192 几年造的石库门老房子。

地段好伐?确实一级棒,出门就是 TX 淮海和一大会址。

但住在这种老房子里,居住环境也是真的差,厕所厨房都没有,每天上下全靠梯子,更别说蟑螂老鼠这种烦人的东西了。

这种环境平时还能混混,白天出去转转,晚上睡觉再回来,但这次封控一个多礼拜甚至更长时间不能出去,那这种环境真的是很折磨人的。**所以我觉得,地段这个东西啊,是不能当饭吃的。一个好地段在那里,你要有与他匹配的消费能力,那才是有意义的。**比如 TX 淮海这种年轻化、溢价高、讲情调的商场,住在成都路那边老房子的居民,多少年才进去消费一次,甚至从来没进去过。

那这种地方灯红酒绿和你有什么关系,你自嗨个啥?是伐?所以买房子这个事情,地段确实很重要,但为了地段,只能窝在连厕所都没有的老破小里面,那也是自欺欺人了。

索性不如换的远一点,先解决自己的居住条件问题,那才是真的。很多人的生活其实不用天天 TX 淮海的呀,有个大润发就够了,你说对伐?**所以这次口罩拿掉后,肯定会有一波房产置换潮。总体思路是小换大,经济条件不够的,是从内环主动换到郊区。**实际上这就是一轮一轮的刷,很多条件很差的老小区,本地居民有本事的老早换走了。本事一般的,平时想混混,那么这次封控就是他们换房子的爆发点。那么实在没本事的,那就没办法了,继续混。

**第三、上海口罩拿掉后,每年的人才流入还是会继续增长。**我在网上看到很多人说,这次以后应该没人想去上海了。这一点我不同意,倒不是说我是上海人,所以一定要说上海的好话。这个我问了周围几个朋友,他们是 “新上海人”,或者 “准新上海人”。发现他们有一种想法,总结起来就是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我说的难听点,这些年在上海落户的人里面,有几个是对上海有感情羁绊的?这个想都不用想,很少很少的,对上海有感情羁绊的,大概也只有上海土著了。所以这群新上海人想落户上海,不是感情用事,而是有明确的利益诉求的,比如说教育资源、金融资源、职业平台、创业平台。这批人很多都是全国各地的顶尖人才,他在选择城市安家立业的时候,是极端理性的。并不会因为一个短期事件的影响,推翻他以前所有的决策。甚至露骨一点的说法,这次疫情之后,**有人真的希望大家不要再来上海了,这不是因为看衰上海,而是别人不来,他就好插进来了,因为竞争少了。总结就是一句话,有些人等着 “抄底上海”。**但这批人小算盘是肯定要落空的,因为别人不是傻子。那么上海之所以成为上海,他不是单方面因素导致的。说到底,上海这个城市的基本面没有动。

还有一个小话题,最近很多人都在问我,怎么看网上很火的 “菜区房”?会不会真的影响房价?哎呦,真的,某些人不要那么幼稚,“菜区房” 这个东西说到底只是个段子。不用 5 年,就说 1 年以后,谁还会记得哪个区发了什么菜,哪个街道有没有肉?不会有人记得的,**因为上海的房价,它高到一定程度是会逼人理性的。**你感情用事说不买,那多的是理性的人要买。远的不说,像北上广深这种城市,凶宅都有人敢买,还说里面有鬼也不怕,最吓人的其实是穷鬼。这句话是开玩笑的,但玩笑背后是什么呢?是一线城市的房价,它不会受那么无聊的原因的影响。最后,祝大家封控期间心态稳定,抢菜如有神助,也祝大家人人全阴,早日解封,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知乎用户 阿吉米德 发表

至少三个点吧:

1、上海会从鼓鼓的钱袋子,变成不那么鼓的钱袋子。

**毕竟转移支付这件事 ZY 说了算,能转移支付多少钱经济说了算。**上海本身在全国的定位就是钱袋子,同时上海在投资者和经营者眼中,拥有中国最好的营商环境。经过疫情以后,未来上海钱袋子的定位不会变,但上缴的钱会受内外部投资影响,而稳步 “着陆”。

2、如果上海如果发生产业迁徙,长三角会衰弱。

很多人说上海的产业分全国一点,但实际上投资选择产业迁移的顺序通常是:越南、印度、东南亚、实在迁不出去的才可能选择粤港澳大湾区。上海的衰弱会带动区域的衰弱,苏州、南京、杭州很难变得更好。

顺便说一下,其实产业迁徙对很多本地上海人来说其实无所谓,毕竟产业迁徙连带着的是转移支付的迁徙,其实不一定是坏事。

3、本地人移民化倾向高企

上海本地人很多没什么钱,基本都是守着几套老破小、拆迁房,很多人在希望能一辈子在上海,特别是很多上海老人,但这次疫情很多人可能产生不一样的想法。

同时移民对于上海敢卖房的人来说,也没有那么贵,这波动心思的人是实打实的多了起来。

知乎用户 胖子胖子 发表

希望房价会降一点,限购会松一点

好让我换套别墅

看中两年了,一直缺钱,也被限购

知乎用户 观心 发表

重温一下毛主席的讲话:

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在我们的党和政府,不但在目前是一个大问 题,就是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还将是一个大问题。就其社会根源来 说,这是反动统治阶级对待人民的反动作风(反人民的作风,国民党 的作风)的残余在我们党和政府内的反映的问题。

国民党就是只问老百姓要东西,而不给老百姓以任何一点什么东西的。如果我们共产党员也是这样,那末,这种党员的作风就是国民党的作风,这种党员的脸上就堆上了一层官僚主义的灰尘,就得用一盆热水好好洗干净。

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谁犯了官僚主义,不去解决群众的问题,骂群众,压群众,总是不改,群众就有理由把他革掉。我说革掉很好,应当革掉。

有些人如果活得不耐烦了, 搞官僚主义,见了群众一句好话没有,就是骂人,群众有问题不去解决,那就一定要被打倒。

官气熏天,唯我独尊,不可亲近,望而生畏,对干部颐指气使,作风粗暴,动辄骂人。这是官老爷式的官僚主义。

我们党和国家的干部是普通劳动者,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

共产党员…… 应该是民众的朋友,而不是民众的上司,是诲人不倦的教师, 而不是官僚主义的政客。

许多人发展了官僚主义的作风,仗势欺人,用强迫命令的方法去完成工作任务,因而引起群众不满。

知乎用户 房小融​ 发表

首先先看下疫情中的数据:

数据统计口径为 2022 年 3 月 22 日起至 2022 年 4 月 27 日,只统计无症状感染人数,未统计确诊人数(每日确诊均有之前的无症状转归)。疫情严重程度基本与各区人口密度正相关,但是徐汇(华亭宾馆事件)、闵行和浦东从 3 月开始疫情就较为集中。

从各区趋势角度来分析,数据统计口径为 2022 年 3 月 22 日起至 2022 年 4 月 27 日,只统计无症状感染人数,未统计确诊人数(每日确诊均有之前的无症状转归)。以面积 100 平方公里为界,区分两类行政区域,趋势图如下。2022 年 4 月 27 日只有黄浦,虹口,浦东和崇明近 5 日尚未出现明显下降趋势。

上述图表所用数据表格可扫码查看,所有数据均来自上海发布每日报数,仅供参考,切不可当作官方准确数据。

这些数据说明什么?证明《折叠北京》故事可以平移到四大一线的任何一座城市。以上海之心黄浦区为例,作为游客你能想到什么?外滩,新天地,南京路,淮海路,豫园?或者还有更多知名地标和旅游景点。但是以商业为主的黄浦区为什么疫情的感染率是全上海之最?除了人口密度以外,更重要的是黄浦区的老旧小区太多了,这类老旧小区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工人新村而是更老的上海弄堂和石库门房子。

上文中所说的黄浦区老旧小区,并非我们传统认为的 70-80 年代工人新村,还是传统上海人记忆中的弄堂和石库门。**疫情后也许这些老旧小区会加速动迁的速度,**图片如下:

恐怕援沪的医疗队人员做核酸时候都要震惊了,GDP 总量中国第一的城市市中心居民还在倒马桶和合用厨房。虹口区,杨浦区如果不是 2020 年和 2021 年大规模的拆迁,恐怕疫情期间的感染率也会直线上升。这些感染户的地址,每日 “上海发布” 公众号都会公布,可以结合线上地图输入相应的地址查看街景。

另外比较有趣的区是浦东新区,印象中的浦东是陆家嘴的三件套,高楼林立,世博会馆,又或者是上海迪士尼。其实也可以通过 “上海发布” 公众号去查一下浦东的地址,显示 XXX 村和 xxx 宅都是上海的农村,而浦东这类村中的感染基本要占到浦东感染人数的 35% 左右。

有很多文章分析中国城镇化率如何如何高,已经没有空间了。以四大一线城市之一的上海来看,都存在极大的空间,又何况其他城市?一个国家的真正强大不是城市的某一个区域,而是强大到乡村,以邻国日本为例,不少去过日本旅游的国人都会惊叹于日本乡村的干净整洁。

所以,希望上海在疫情以后也能加快这些区域的改造或者对市中心这些老旧小区进行必要动迁,更新城市面貌。


另外就是上海可能加大整治群租房的力度,很多小区群租房通过索要物资直接石锤群租,原来规定是必须民警进门确认才行。并且由于自身利益的原因,原来小区居民觉得群租房只是和楼栋有关,在传染病的背景下会觉得影响整个小区。

知乎用户 你在等什么 发表

有什么改变

人与人的距离近了

人与神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知乎用户 XXXXJ 发表

不知道有么有人还记得汕头曾经的地位。

知乎用户 CHAO WEIWEI​ 发表

解放台湾时投鼠忌器遭受袭击的城市少了一个。

知乎用户 蓝星海​ 发表

远的不乱说,就说和自己切身相关的一条变化——“今后选供应商时,要优先选上海之外的了。”

之前一些地区的疫情对我们也有影响,但除了最开始武汉的那一个多月,影响都远没有上海这次大。

包括公司所在地爆发的那次疫情。

禄口机场爆雷那次,直接把公司八成高管和两成员工封在了家里。但也只封控了大半个月,并且大部分人仍然能继续上班,被封控的也吃穿不愁、可以远程办公。周边物流虽然受影响,但其实也只有封控区里的几家供应商延迟一个月交货。我们想想办法也就过去了。

而上海这次……

我们好几个重要的供应商都在上海或上海周边。已经一个多月没法开工了。而且还不知道要等到多久才能恢复供货。

如果不是重要原料都有外地备用供应商,这次我们就有大麻烦了。

以上海这次表现出的拉胯的治理能力,很难相信它能在未来保证供应商的经营、运输环境稳定。

最近的月会上老板已经说了:今后要多开发其他地区的供应商,采购要向他们倾斜。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我想这个场景应该不止发生在我们一家企业。

知乎用户 可乐猪 发表

如果我是家长,对被拐卖又重新认亲的儿子,肯定是恩威并施,对带头闹事的的亲儿子,肯定上家法。如果这个儿子要是不服管怎么办呢?那就让他自谋出路好了,反正儿子多,随便挑一个靠谱的,给套房子就行了。

知乎用户 Lion C 发表

黑龙江人,大家可能不知道上海这座城市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就说几个,他是中国的金融、物流、内资企业外资企业聚集中心,是财政转移支付的大户。

国家对于每座城市,每个省份的定义和功能都是有明确划分的,比如我的家乡黑龙江,她的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百分之 11.5,换句话说,黑龙江的春耕绝对绝对不能耽误,她干系到中国人的饭碗。

而上海呢,这次疫情使得整个上海的经济活动接近停摆,哦,除了那些倒卖物资的王八蛋,保守估计上海停摆一天的经济损失就有 120 亿,而且深究起来损失远远高于账面这 120 亿。

更可怕的是停摆让人们普遍对市场的不确定性感到悲观,前两天我看了日本驻上海领事馆给上海副市长的信,言语间表面谦卑实则绵里藏针,有兴趣的人可以自己搜来看看。

知乎用户 不知名女装大佬​ 发表

上海市 zf 的公信力彻底丧失

绝大部分的人不再信任政府

几十年累积起来的信任荡然无存

这应该是恐怖最不可逆的事了

2022 年 4 月这座曾被无数人称作 “最具契约精神的城市” 不复存在了

知乎用户 萨比森一霸 发表

我就想知道,这要是着火出不来,这些人要负责任嘛

知乎用户 在下宋凡 发表

不邀自来。很多人怕疫情防控梦魇吓跑上海有钱人,其实不至于,因为想跑的早跑了。我在国外认识的中国人几乎都南方人,香港人、广东人最多,上海人其次。北方人也有,北京人最多,山东人其次,几乎全是发达地区,除了陕西。你们可以参考 COVID Live - Coronavirus Statistics - Worldometer,疫情到夏季一般会缓解,全球都一样,除非有新突变,譬如印度德尔塔。上海气温已稳定在 20 度以上,就算不封城,不防疫,也应该很快缓解,我反而比较担心经济。新冠病毒还很活跃,估计秋季可能再来一波,加拿大全民第四针疫苗跑不掉了,搞不好从此每年两针,连续十年。有了这次经验,上海秋季防控大概率将迅速许多,不至于一月开始感染,四月才考虑封城,拖了整整三月。

完全放开肯定可以的,毕竟中国制造产能世界第一,呼吸机、方舱、病床、防护衣、口罩,都不是问题,可以立马量产,管够。医生不需要很多,护士能短期批量训练,医疗资源也肯定够用。问题不在能否放开,而在封城似乎无法见效。清零是最理想的,办不到也没关系,奥密克戎毒性够低,尽力就好。

知乎用户 渣儿 发表

不会改变,意为不会变的更好。

原无意润的人,现在有润的想法,造成社会总需求增加,市场经济下外部条件约束也对应增加,能走的依然只有头部那些人(实证例子是新加坡投资移民门槛提高)。

原想润但经济条件不行的,因经济下行叠加管制增强(传某地收缴公民护照及通行证),当下跑路的门槛也变的更高了。

对于最底层的人群,在经济下行背景下受侵害程度往往更高(实证案例上海本次的疫情防控)。

留下的人群其结构对比过往不会巨变,因个体是社会结构之基本单元,制度未变的情况下,人不变即社会不变。

上海是中国大社会之微观缩影,社会不变但不妨碍骂声更多了。民族间、本地外地人间、普通人与公职阶层间的仇恨程度会进一步加深,治安不良案件发生率预测显著增加。

给诸君的建议:

1、选择或不得不留在国内的,考虑并尝试远离人口密集的区域

2、投资生产资料,并逐渐拥有生产资料

3、努力学好英语,随时为润做准备。

当润不润,必留后患!

知乎用户 大张伟 发表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所谓对外开放(不是正常对外贸易,也不是正常对外学术交流)的本质就是殖民化

计划生育政策已经过时了,随着俄乌战争以后世界分裂成东西两个集团和武统台湾,中国必须站队,因此中美建交和中国对西方开放的政策,也即将走入历史~

上海是中国人民的上海,不是洋垃圾和精致利己主义者的上海,剔除精致利己主义者,白心买办汉奸和居心叵测的外国人(来华的外国人,实际对华友好的没有多少),上海只会更好~

外国人,精致利己主义者,白心买办汉奸,统统从上海滚粗去~

知乎用户 Lighthouse 发表

上海这些人员 3-4 月不能正常归还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不作逾期处理

刚上海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

为配合做好本市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对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和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人员,2022 年 3 月至 4 月期间不能正常归还住房公积金贷款的,经认定后不作逾期处理,即不计罚息,不作为逾期记录报送征信部门。

上海疫情影响很多人,公布这么体贴民心的举措值得

这些享受福利的同志们中,应该不乏房东吧,在此希望这些房东也能体谅下租客,双方诚意相商,互相体谅不易,适当缓期,也给租客喘口气的机会。

知乎用户 天天卷翻天 发表

会有巨大变化,但是是慢慢变。

中国内外双循环模式开启,内循环:全力推进国产化,以汽车为代表,政策市场全部倾斜整车零件国产化,力求实现 3-35 万整车的零件全部国产化,这才是扶持小微企业之根本。全行业都要跟进,尤其是大飞机,医药医疗器械。房地产,价格稳中有降,就业资源向内陆倾斜,可以稳住内地的房地产行业。外循环:通过内循环的终端产品供应链控制权,有效提升对大宗商品的议价权,争取高端设备和服务进口,国外企业,服从中国法律,要大力支持,不符合的,有条件进行处罚。

总之,全面国产化时代要大力推动,全面研发,全面替代。这就是内循环的含义。内循环搞好了,外循环自然会通,外面会求着进来。

工程师最好的时代来临!

这套内循环方案,就是解决老百姓的钱包和房价。 这么大规模的制造业,分散到武汉长沙,重庆成都西安,又解决就业,又一定程度稳住三四线城市的房价,这样,三四线的财政问题会有所缓解,人口生育率也会止跌,因为三四线肯定比一二线能生。

国产全面替代 + 产业转移到内陆城市,这是我看到的内循环最佳途径,比亚迪汽车就是一个代表。

那么外循环呢,全面替代,会迫使外资中低端全面退出,这是好事情,我们要敞开高端进口的大门,这个时候的国外高端产品,一定是技术含量更加高级的东西,否则也是没法在国内市场存活。全面替代也会更有效的在大宗进口商品上更有话语权。

这样的内外双循环,未来一线城市只会名存实亡。

至于很多答案说润出去,那是非常欢迎的。

知乎用户 独倚明月高楼​ 发表

认清了很多人只是自称是同胞罢了,其实只会落井下石,对所谓的同胞只有敌视

知乎用户 晓得 发表

“家里开始有蚊子了, 下一步得团蚊香了”~

刚群里邻居不经意的一句话让我颇感心酸:闭关时我们都还穿着羽绒服, 归来莫非已是短袖?

知乎用户 化学教书匠 发表

不会有任何改变

知乎用户 苏南第一空气暖男 发表

预测个 p

上海前景怎么样跟疫情有个 p 关系

能决定上海会有什么样的改变的,只有国家

房子买了吗?

首付凑够了吗?

贷款还清了吗?

一天天闲得

知乎用户 陌路重逢 发表

一个贫穷多子女家庭,世代务农,其中一个孩子学习好,读书多,在城里找了份好工作,能挣不少钱补贴家里,家里也会鼓励他多闯闯,多见世面,多挣钱。

好了,其他种地的子女不开心了,凭什么他能去城里工作,我就要在家种地,我要进了城里工作,混的不一定比他差,父母太偏心,不让我去,不是我不行,是父母不给我机会。

现在这个进城工作的孩子生病了,其他子女立刻开始冷嘲热讽,你以为你很厉害吗,原来你也会生病啊,你干的还不如我们呢,你的工作也要丢了,就算不丢,降薪那是肯定的,以后啊,职业发展也好不了了。

有人会不同意我的观点,我举个例子

上海的战略眼光。上海 20 几年前就开始发展芯片产业了,那时候还是保密工程,怕国外制裁。之所以现在芯片的产业和人才聚集上海,是因为上海几十年来打下的产业基础。

最近几年,华为被制裁了,大家突然发现芯片的重要性了,但是上海已然发展了 20 年,哪个城市能够从零开始追上上海?更不要说追上世界先进水平了

芯片产业并不需要港口,但为什么会在上海,喷子会说,国家政策偏向上海,但实际上,上海的芯片产业基础最好,如果国家要大力支持芯片产业发展的话,政策和钱投到哪里?

中国在绝大多数科技领域都是落后的,随便哪一样只要做出成绩,国家都会大力支持,所以喷子们看看自己的家乡,为什么不发展一点能够国内领先的产业,整天抱怨国家偏心是没用的。

知乎用户 苍月彻 发表

应该加强基层建设了。所以北京该少抽点钱走了,一个上海上缴的财政都和广州一个省加起来一样,这样不好

知乎用户 HAMOUR 发表

别的不说,上海政府和人民必须意识到,因为上海的各种原因,造成了大量的物资浪费,这件事必须反省!简直是暴殄天物!

知乎用户 1P 和 1N 发表

极端的 zz 冷漠

和塔西陀陷阱

知乎用户 大木米 发表

你以为你润了,在外人眼里你就不是中国人了? 你比阿布如何,人家俄罗斯人至少还是欧洲人,还是白种人,你们算是什么人?

也别跟我说上海有多重要,上海赚钱靠的也不都是自己,可能对于西方企业,比如特斯拉,上海更重要一些

知乎用户 会稽铁崖山人 发表

上海疫情下之:统一大市场

知乎用户 沙丁鱼 发表

看情况。

哪怕是事后,捣乱的、投机倒把的、吃人血馒头的上到老虎下到苍蝇被打一遍,那说明这还是中国的上海。

如果雷声大雨点小(甚至雷声都很小),那么这说明那是世界的爱丁堡。

而且后一个选择会清空疫情的几年间人民和 ZF 建立的信任感,以及防疫政策给予人民的巨大制度道路的自信。

其实吧,执政者对房地产的态度以及很让人揪心了,双减可以一夜之间施行到大江南北,一个房产税,怎么都下不来,无非就是因为地方政府财政需要以及这是肉食者利益所在。

知乎用户 gcq 发表

影响是外企往国外转移,国内的企业往上海转移。

外企搬走是因为本来就在考虑供应链安全,现在又推了一把;内企搬来是因为上海会为商业与企业发出声音,是疫情期间最考虑商业利益的地区,加上外企离开带来的机会。

中国整体商业环境和声誉受到重创,脱钩加速,各种后果会逐渐传导到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包括吃财政饭的。

知乎用户 北辰 发表

Everyone will run if they can

知乎用户 林可人 发表

应该会不少在上海还没有稳定下来的外地人选择离开吧,上海政府这次的公信力已经降到历史新低了,这些公信力是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修补回来的。

可能老人们也会选择个新的城市养老了,如苏州这些不是很远的城市,上海这次疫情对老人们的打击也是很大的,特别是独居老人。

知乎用户 共产主义乌托邦 发表

从此以后中国只有北广深。

知乎用户 zhuhui 发表

先看看是不是处理本届上海政府。如果什么事都没有,上海需要什么变化呢?可能外资大量撤资。反正我们工厂年底全部转马来西亚。上海就留一个办事处。100 多号员工拿钱滚蛋,以后真正的外资企业少了,不说产业链流失之类的,光养老金就少交一大块,众所周知企业承担的 5 险其实就是税。外资企业是足额上缴的。国内民营企业大家都懂的。

知乎用户 金融民工佬吴​ 发表

1、上海老年朋友顿悟。谋财去命的竟然是… 省略不可描述的字眼。

2、那帮祸国殃民的害群之马一个跑不掉,吃多少吐多少?别问为什么?基本每人用现金结算,顺藤摸瓜谁不会呀。

3、很多人不再愿意做外地人。赚钱虽然重要,命更重要呀。

4、回头想到了再补上。

知乎用户 eternalinterest 发表

可能会清理买办。

知乎用户 WXPZDM​ 发表

上海是直辖市。

知乎用户 COOL 发表

重走买办之路

COOL:《子夜》买办铸就东方的巴黎

或者锅一切之路

COOL:《宋史 · 王安石传》圣君贤相的残酷现实

上海之兴,是买办努力的结果

原因大家去学习科斯定理

当夜是英国的光荣。一个英国人单枪匹马,战胜了整个芝加哥经济学派。当夜阑人静,我们离开戴雷科特的家时,互相对望,难以置信地自言自语说:我们刚才是为历史作证
——麦杰

科斯定理的来源、起因、争议和修正,这篇文章写的最好:《子夜》买办铸就东方的巴黎

如果想回到锅一切之路:

列宁 (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1870 年 4 月 22 日 - 1924 年 1 月 21 日) 主张苏俄革命胜利后要把全俄的所有土地都收归国有。而他的战友普列汉诺夫 (Георгий Валентинович Плеханов, 1856 年 12 月 11 日 - 1918 年 5 月 30 日) 说你不能这么干,土地是俄罗斯农民的命根子,一收归国有大家就都不正经种田了。俄罗斯的经济会垮,民众会陷入饥荒当中。为此,普列汉诺夫在《社会民主党人日志》第五期中警告俄国不要重蹈王安石的覆辙,并力图证明,农民的土地国有思想,按其根源来说是反动的。是企图在俄国恢复那种 “土地和农民都是国家的财产” 的旧制度,而 “这种制度无非是一切东方大专制国家所依托的经济制度的莫斯科版”。普列汉诺夫从法国雅克 · 埃利泽 · 雷克吕斯 (Jacques Élisée Reclus,1830 年 3 月 15 日 - 1905 年 7 月 4 日) 的地理学著作中摘引王安石的材料说:“1069 年,当时的中国皇帝宋神宗的朋友和顾问王安石颁布了一道废除私有制的命令……。”
——旭,《宋史 · 王安石传》圣君贤相的残酷现实

不管最后怎么走,我一定坚决、必然、毫不犹疑的拥护。

知乎用户 Siyuan Jing​ 发表

回头看我们国家这些年的发展,很多事情单凭我们自己是很难做好的,但幸亏还有神助攻。

比方说我们国家刚刚开始搞光伏的时候,一没原料,二没技术,三没市场。是双反调查给了我们的光伏产业涅槃重生的机会。

再比方说我们的芯片工业,多年来一直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是制裁、断供让订单雪片般地飞向本土企业。先款后货没问题,等得久点没关系。

其实现在要推行的双循环战略也是阻力重重,无从下手。。。

知乎用户 1450 计划 发表

经济崩溃 沦落为二线城市

知乎用户 思乡之风​ 发表

你想要一个怎样的答案?

知乎用户 咸李子呀 发表

疫情结束后。上海人民再也不相信在这块土地上会存在什么自由,民主,人权,生命至上…… 等谎言

知乎用户 Pu ZY 发表

上海疫情后经济不会大幅反弹,不会有报复性消费。上海城市功能有一部分会被转移到周边城市。上海的辉煌一去不复返。

知乎用户 奋斗​ 发表

形象崩塌,出了会辟谣,就是不作为,没担当!

知乎用户 带带小向晚 发表

和疫情前应该差不多,可能会加强管控

毕竟把大半个中国的供应链交到这波不是不负责任就是心怀鬼胎的人手中是不安全的。

知乎用户 海申教育 发表

上海是一座经济之城,原本这里开放、包容、前卫,总是有新鲜的理念和商业模式发生,对于任何想要寻求机会的人,都会看向上海这座城市。

等上海疫情结束后,这 7 大变化接踵而至。

1. 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将会觉醒,探索更多的副业和变现的可能,未来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可能会拥有自己的品牌。

2. 中国,目前有 2 亿 灵活用工的人群,这群人说白了就是失业打零工的状态。中国劳动力人口在 8.8 亿,差不多四分之一的劳动力是这样一个状态,在上海这场疫情之后,这个数字会变得更离谱;

3. 不是中小企业挺不住,是有很多行业都会挺不住。很多行业都需要供血和补给。

4. 高端人才对地域的选择,会更加谨慎和权衡,甚至会出现部分一线城市人才外流的现象;

5. 生育率不会上升,反而会降低,围绕三孩政策的配套举措会层出不穷,最大的影响就是对企业的压力会变得更大;

6. 考研人数,一年会比一年高。大家的价值观也会越来越统一,考研将会成为第二次高考,同时,不少专业的研究生的价值也会越来越低;

7. 外部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将会不断加强,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博弈会越来越多,HR 和管理者的工作难度也会持续提升。招聘难、用人难将会是一个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

知乎用户 小新 发表

没啥改变,比烂的氛围会更浓厚一点,毕竟下限都低了

知乎用户 Caveman​​ 发表

现在就敢想疫情结束后的有什么改变

以后还敢想什么

我想都不敢想

知乎用户 楚天霸 发表

会多很多富翁出来。

知乎用户 drurrdtit 发表

当然了,上海还是那个上海,但是会被削弱

宁波舟山抢上海的港口

苏锡常抢上海的制造业

京深杭抢上海的互联网

北京抢上海的金融

普通人扯到二线

大佬和精英准备移民

上海会加速卖地

知乎用户 永思 发表

富裕人群移民率会上升。但普通老百姓该怎么样还怎么样吧。疫情不结束全国整体经济肯定不好,可病毒不会消失,以现在防疫措施我在国内看不到疫情结束的迹象。全世界都往前走了,我们还在打怪呢。

知乎用户 仁联人力资源集团 发表

1:部分行业出现消费激增

由于疫情封闭在家、饮食生活等各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疫情结束后,理发、餐饮等行业会在短时间内形成一波高消费时期。

2:囤货屯粮

疫情期间,买菜难的问题自不必多数,很多人会在隔离后购买可大量储存的物品,以备不时之需,毕竟你无法知道明天和意味谁先到来。

3:就业情况

在招聘端有 “金三银四” 的说法,意思就是每年的三四月份是招聘的黄金季节,疫情会让一批在沪隔离的人回到老家发展,由于疫情的影响,部分想要来上海发展的年轻人也会因此搁置。

4:房价

接第 3 点,流动人口数量的减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房价,房间也会因此而衰落,但不必过于忧虑,政府肯定会进行宏观调控

5:公信力

DDDD,不多说,自行体会

6:生活习惯

会让很多年轻人有居安思危的观念,养成存钱的习惯,给自己留下一些备用资金。

7:经济

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加上上海的自身原因,产业结构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尤其是制造业

毫无疑问,上海在这次疫情中暴露了很多问题,虽然在名声上受到了很多打击,但其整体地位还在这里,它依然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只要国家对上海的政策保持不变,上海的根本地位就难以动摇。

知乎用户 ZZZZzzzz 发表

你看 2020 年武汉疫情结束以后武汉有什么改变,就会知道上海有什么改变,然后接下来全中国有什么改变——仅限于今年内。

有些大菊观的人真奇怪,上海现在这样又不是我们惹出来的,又不是我们倒卖援助食物,又不是我们不让京东物流进沪,又不是我们破的上海百姓的门,又不是我们把特供食物优先发给家属院,是我们这些键盘侠喊上海人天天饿肚子做核酸吗?明明是你自己不敢骂上面,反过来说我们 “幸灾乐祸”?而且有脑子的人都知道大家讽刺的从来都是上海政府,而不是上海人民好吧?不要再国家政府政党人民傻傻分不清好吗?

知乎用户 解锋镝 发表

在上海上过四年大学

我是不理解上海怎么会现在这样的

我们不能幸灾乐祸

你出不了国,移不了民

还是老实呆,等国家好转

希望这个不是国家的癌症,一直复发

只是个小感冒,赶紧好起来

各地防控,八方唱戏,各显神通

知乎用户 邪克金达 发表

短期回撤 长期不会改变

  1. 地理优势 :冲积平原 港口 高铁 机场 四通八达
  2. 历史优势 :红色发源 全球化哨站
  3. 人才:短期流出一部分 但由于优秀高校和高新产业基本面不改 最后工程师红利还会回来
  4. 金融中心:上交所、上证在 一切就在 短期波动 外资流出 跌出价值 换一批外资来接罢了
  5. 有病治病更健康 :上海在疫情下暴露出很多问题 自立国以来 是冲击最大的一次 特别是资本主义萌芽、煽动言论、投毒、团菜牟利等原则性问题 正好借此 各方面治病 秋后算账 斩除纠缠了很久的病根 对更长远的发展 是好事

知乎用户 神神道道 发表

可能不再是国际化大都市

知乎用户 飞文 发表

有事要么在疫情结束前发生,要么无事发生。

疫情还在都发生不了的事疫情结束更发生不了。

知乎用户 偶然 发表

上海人保卫战。

知乎用户 季嘉麟 发表

知乎用户 楚霏梵 发表

弱小和无知从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刘慈欣

知乎用户 qwerDF 发表

你以为的:秋后算账(对年猪)。

实际上的:秋后算账(对鼠鼠)。

知乎用户 坦克 99​ 发表

疫情后最大的改变是对上海政府的完全失望。政府不学习深圳成功的防疫模式,通过管理不到位的核酸检测,人为恶化疫情。政府通过丢弃或者退回外省的抗疫物资,采购三无产品,过期产品敛财。让在上海生活的人大失所望。很多人会离开上海。

知乎用户 窗外 发表

疫情发生进行时改变什么了么?

就这还考虑疫情结束后会有什么改变?

洗洗睡吧

知乎用户 BIG E 发表

上海依旧是上海,地位不会有变化。希望上海的基层管理更接地气,也希望上海的防疫更务实一些,不要虚。

知乎用户 只会一下​ 发表

能有啥改变?造成这种局面是老百姓不够听话?还有比国内老百姓更听话的?没错的人吃不上饭,没法工作,没有赔偿。有错的人?会有惩罚吗?咱们接下来看,能不能比老百姓惨?看的到吗?看的到吗?

知乎用户 于明 发表

中产会跑 移民海外 非 南美 中东 南亚不安全 南极没人 可去地区北美(有枪) 欧(有难民)日韩(心里原因) 这些地区房价不高工资高

整个疫情结束未知 有人担心希腊字母不够用 可考虑下次疫情还会来

知乎用户 CC 查查 发表

目前上海基本上引进的国外人才都走光了,疫情后不仅仅是上海我估计全中国的高精尖人才都会又走一批,而且现在上海暴露出的问题不仅仅是管理上,还有廉洁上. 希望调查

知乎用户 风车茉莉 发表

不会有什么改变吧,人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知乎用户 邓正加 发表

大部分都唱衰上海,我跟你们讲,疫情过后上海更吸引人才,因为都觉得你们会走,所以就更多人加入,所以疫情过后上海会更加强大。至于那些嘴里叨叨要润,实际上巴不得在上海 996 的人,还有那些嘴上唱衰上海,心里却想起上海的,你们开心就好

知乎用户 Marvin 发表

苏州可以建机场了

知乎用户 白月初 发表

不会有什么改变的…

知乎用户 巨硬新星 发表

短期内, 大量远程办公从业者会第一时间逃到不封城的地方, 从而导致房租短暂下跌;

长期看, 由于房租下跌, 远超之前跑出去的人会涌入, 从而导致房租房价再次上涨, 甚至超过之前.

原因很简单, 人能跑, 产业又不能跑, 我倒是想去中部, 问题是没好的工作机会啊

知乎用户 南木南木 发表

不是沪吹也不是沪黑,很客观的讲下自己看法。

市 - 区 - 街道 - 居委 & 物业的关系不会变,但是会更注重科学管理,信息公开等等,会变的更透明,居民也会更加关注这些以前可能从来不关注的小区、物业、居委、街道的方方面面。因为一个个社群在短时间内产生的粘度太大了,8、90 年代街坊四邻互相都认识且了解,见了面会打招呼,吃过饭没?上班去啦?随着城市化进程这些亲切的邻里关系消失殆尽,通过此次疫情让大家重拾邻里情,提升的不仅仅是人情冷暖,更是整个城市的温度,这对经济复苏是有相当大的积极作用的。

电商辛辛苦苦在上海用几十年补贴、推广打下的基础,全部败给团购。毕竟这 2 年不论直播带货还是线下零售,都在做私域和社群,辛辛苦苦做不起来的事,上海人民静态清零不到一周时间就全部搭建完毕,团长、团购制度频出,之后做精细化运作,撇开中间商,直接从工厂到社区的链路被打通了,很多小区一直想做的物业社区超市(或者说叫仓库)也应该能直接完成,集中管理集中消杀也比较方便,仔细想想过去几年小区里是不是一直有线下地推团购,装买菜 app 的地推人员一直在卖力吆喝?这一波直接把他们今后几年的 KPI 业绩直接完成了,甚至可以说让他们变相失业了,因为疫情期间的流量基本都是自然流量没有推广 KPI 更没有业绩奖金了。

至于人员流动本来就是一个城市天天都在发生的事,我认为走不了的是事业,是支柱产业,是政府支持下的各种企业,这些都不会走,那么中高端人才也基本不会走,就算走了也会立刻有新人补上。反之可能服务类行业人员流动性会增大,而不是流失。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上海作为一线城市整体而言给人的感觉是生活的便利,即便现在疫情期间的操作让人失去信心,但 2000 多万常住人口依然不会轻易挪窝,毕竟看中的是便利,是语言,是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武汉疫情之后人口不降反升就很好的证明这一点。人们会更多的需要服务,就会产生更多的需求,就需要更多的支持,也就依旧会吸引更多的人来上海,就算短期人口降低,可长期人口应该是会增长,这个同样是参照武汉。可能大家骨子里就有一种韧性,把觉得不好的东西想方设法也要把他变的更好。

中小企业可能就很尴尬了,估计要倒下一大片,就算不倒下也得伤筋动骨,或者灵机一动直接索性退了办公室设立个办事处,大家干脆长期 soho 在家也有可能,提升员工的工作舒适度可能被更多企业所看重,同时对企业的管理能力提升有些许帮助,毕竟和疫情长期斗争的话,动不动就隔离封闭不如索性选择一个稳定的方式,这样对谁都好。由此产生房价的起伏,可中国最不缺的就是炒房的,短期房租肯定会降这是招商引资必经之路无可厚非且没的选,学区房会咋样我也不知道,只能讲个段子:疫情 2-3 年,孩子辛辛苦苦读了几年书,总觉像上了个函授一样。仔细想了想,没多久就要中考高考了,可能会推迟吧?再想想方舱,现在是 4 月底,马上 5 月到了天气热了,方舱的生存环境可能更加恶劣,拆除方舱和废品回收的肯定也忙的不可开交。

暂时就想到这些,希望能早日解封,早日让大家的付出得到认可。

知乎用户 思念​ 发表

我不了解上海人,不知道疫情结束以后上海会有什么改变,但作为武汉人我深切的感受到了疫情对武汉的改变。

首先,武汉人出门必戴口罩,哪怕是夏天,三十多度的高温,有不少人口罩也绝不取下。2020 年的疫情,武汉封城 76 天成了许多人记忆中永远不能抹去的痛苦回忆,所以即使没有疫情,没有一个病例,没有一个无症状感染者,也有很多人把口罩带着,似乎已经成了习惯。

第二,跳广场舞的大妈少了很多,环境突然变得非常安静了。以前在马路边儿,在公园里,在所有的空地,都会被跳广场舞的大妈占据空位。震天的音响经常迫使周围的居民得不把门窗关得紧紧的。而疫情之后突然安静了。

第三,商场、超市等逛实体店的人少了很多,大家已经习惯了网购。每天会看到许多的外卖员,快递员在路上骑着电动车飞快地奔驰。而实体店里面都是冷冷清清,没有什么人,不少的店都已经关了。

第四,老年人和年轻人一样都喜欢玩手机,而且老年人似乎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更长一些。他们会用手机去聊天,会用手机上的各种购物 APP 购物。可能是疫情期间逼着大家都学着网购,所以老年人的进步飞快。

第五,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人少了很多。有车的人尽量开车,没有车的人要么骑电动车,要么骑自行车,近的话就步行。

第六,人们对很多事情的观念都发生了变化,不再像以前那样纠结于未来、前途和发展,觉得能过好今天才是最重要的。一家人健康、平安、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是浮云。

还有很多的变化可能是我没有注意到没有接触到的。

上海经历这次疫情肯定会在很多方面发生变化,好的不好的都会有,但疫情会让许多人明白什么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希望上海快快好起来,尽快恢复往日的活力。

知乎用户 94 年的巴乔​ 发表

为什么上海这次疫情会激起那么多愤怒和恐惧?因为上海在不管国内外大多数认知中,是中国最文明最现代最讲法治的地方,然后现在搞成这鬼样,封城封了个寂寞,人不都不当被人了,连铁闸门都出来了,过两天是不是铁丝网也得架起来?谁不怕?谁不寒心?谁不想走?

我劝幸灾乐祸的真的还是省省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19 年我在湖北,22 年恰好在上海。

这次疫情信号那么明显,但是上海没有把握住。

从最早小米那边有阳性就已经开始要蔓延的态式。就简单封了几十个小时。这是第一次警告

境外隔离在普陀造成感染者泄露,这是第二次警告。上海没有作为还在犹豫。而且坊间说的找关系境外人员就能隔离在条件舒适的浦西,上海没有解释,也没有处分任何一个人。

三月中旬,逐渐失控,非要等到 4 月一日浦西才封这是第三次机会又错过。

期间上海官方声音变幻莫测,一再试图揣度中央的态度,一会清零一会开放。没有自己的主见。跪舔上级,乌纱帽高于一切。

上海在封城前至少有 10 天的物资准备调运时间,但是没有一个区的政府愿意出钱,将物资分装分到每个小区。最后大家买不到菜完全可以预料。

4 月份之前,处在震中徐汇区的我只被要求测过一次核酸,这还是周围小区都有阳性的情况。

封控以后,又开始过于频繁的核酸检验,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人力浪费。检验和封控是相辅相成,一天一次核酸,一天一次聚集,让封控一点意义都没有。

反正就是国家给的试剂盒都用了,糊弄过去就行了,控制的了不随缘,就是摆烂,糊弄。作业写了就行,全错也无所谓。

上海疫情是妥妥的人祸,至于疫情后的改变,那就是应该将造成 “人祸” 的“祸人”清算。长海从来首先是上海人民的上海,其次才是世界的上海!

知乎用户 瞎基儿看​ 发表

人类是没有记性的

上海还是上海

知乎用户 张文远 发表

能改变什么?说不定以后上海两个字都成了敏感词了

知乎用户 Diway HHO System 发表

人类从历史中所得到的教训就是: 人类从来不汲取历史教训!

知乎用户 认知 · 感悟 发表

涛声依旧

知乎用户 烈日 发表

提到美国的时候,都知道提一句软实力。

提到上海,我看没什么人说这个,是忘了吗?

知乎用户 钟一鸣​ 发表

刚结束会有一波报复性消费,以生活用品为主。餐饮还迎来一股小暴发。

这个大概维持一个月,还要看政府出台些什么管控措施,如果限流,线下餐饮日子还是不好过,不过外卖会很好。

然后大家该买的都买,该吃的都吃了,慢慢流水就往下走,大家都存钱,能不消费就不消费了,内需更低迷,早上地铁会比疫情前空很多。

有余钱买点理财产品吧。

知乎用户 栋栋 发表

无,上海依旧是那个上海,会慢慢变好。

知乎用户 联合国认证小可爱 发表

目前看上海疫情对自身和长三角地区经济影响太大了!很多企业由于防疫政策的原因停工停产。

作为供应链其中的重要一环,上海因疫情导致订单量大减,虽然陆续有复工复产,但运输又是大问题,原材料和产品进不来或者出不去。客户取消订单后即使接下来全面解封短时间内很多企业同样没法正常运转。

企业不能正常运转那还贷就麻烦了,有些只能选择倒闭。作为供应链中的一环出了问题,其他的企业也会麻烦。

知乎用户 落木​ 发表

外地人会重新认识上海,少部分底层蛀虫会被清算,沪漂们对上海的情感会变淡,只是求一个营生。

知乎用户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发表

上海从 zf 到民间都只算经济账,疫情结束后必须要得到解决。

知乎用户 流水 发表

完全看中央决定了,想发展另一个中心削弱上海重要性的话,只需要政策上改变就行了。

知乎用户 一沙一世界 911 发表

泻药,七天之后一切如常

知乎用户 未古 发表

从上面的答案看来,上海的情况短期内是结束不了了……

知乎用户 猪猪 发表

没啥改变

知乎用户 最终决战大天使​ 发表

上海的改变吗,不说别的,如果真能度过这一关,那么全国将会只剩下北京,广州,深圳这三个地方能成为超一线城市,且会产生众多的新一线城市。而上海的影响力将会减弱。长江三角洲的地形优势将会被削弱。港口的地位取代。所有重要的职能将会被拆分到其他地方。到那个时候,上海除非能够更正态度,彻彻底底的向党靠齐。否则将会惨不忍睹。至于说没办法度过这关… 谁知道呢。

知乎用户 龙月明​ 发表

短期内,信誉断崖式下跌,长期沒什么变化。关键在于区位,地理位置。中国历史上自工商业萌芽以来,这片区域就是相对发达的地方。和所在地区的气候,环境,水系,地貌,现在又加上海运港口分不开的。

知乎用户 铃儿叮当 发表

上海是经济枢纽,牵一发而动全身。

知乎用户 熊小妈 发表

不知道呀,不过跟我们合作的一个甲方小姐姐,个人能力非常出色的,已经辞职了,解封以后离开上海回杭州发展了。

知乎用户 花狐狸 发表

难说 即得利益者不会轻易放手

知乎用户 星云 发表

只要国家政策不变 基本没什么变化

知乎用户 唐潇 发表

最近读鲁迅,迅哥儿 100 年前就看透了我国的国民性,借用《论睁了眼看》文章回答这个问题:

现在,气象似乎一变,**到处听不见歌吟花月的声音了,代之而起的是铁和血的赞颂。**然而倘以欺瞒的心,用欺瞒的嘴,则无论说 A 和 O,或 Y 和 Z,一样是虚假的; 只可以吓哑了先前鄙薄花月的所谓批评家的嘴,满足地以为中国就要中兴。可怜他在 “爱国” 的大帽子底下又闭上了眼睛了——或者本来就闭着。
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

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在事实上,**亡国一次,即添加几个殉难的忠臣,后来每不想光复旧物,而只去赞美那几个忠臣; 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过之后,也每每不思惩凶,自卫,却只顾歌咏那一群烈女。仿佛亡国遭劫的事,反而给中国人发挥 “两间正气” 的机会,增高价值,即在此一举,应该一任其至,不足忧悲似的。自然,此上也无可为,因为我们已经借死人获得最上的光荣了。**沪汉烈士的追悼会中,活的人们在一块很可景仰的高大的木主下互相打骂,也就是和我们的先辈走着同一的路。

——《论. 睁了眼看》

知乎用户 小星 发表

应该会失去 GDP 第一的地位,被北京取而代之

经济发展会放缓,病毒肆无忌惮蔓延将导致城市需要更长时间来恢复元气


上海在 3 月时疫情还处于可控状态,然而却采取了错误的政策,不愿意为了暂时牺牲经济而全面封城

低估了此次变异病毒的传播力,高估了城市的防疫措施

眼光如果长远点,当时就封城的话,损失会小得多

到了 4 月,疫情已经处于一种不可控状态,上海作为 2000 多万人口、高流动性的超级大都市,疫情防控难度非常大,估计会有几十万人感染病毒,以及携带病毒的人员外溢对中国其他地区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

事实证明,一定要坚持 “人民至上” 的原则,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经济发展只能让步于第二——这才是正确的原则,而背离这种原则,将承受更大的损失

如果早点封城,虽然经济暂时会有影响,但上海不缺那一点发展时间,完全可以追上来

目前看来完全得不偿失,也给我们国家新冠防疫上了生动的一课,反面教材,我们一定要吸取此次上海防疫的经验。

知乎用户 笑死人 发表

依旧是中国现代文明碉堡没有之一!

中国新冠疫情防控拐点城市没有之一

知乎用户 zzz 发表

感觉会对基层有一个长期的清理,方向是深圳那种靠高薪提高基层水平。疫情暴露出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上海基层的力量已经无法帮助维持上海成为国家忠实的奶牛这一目标了,反而有点拖后腿。这是国家不能容忍的。

上海一直以来虽然在高速发展但是还是没有把部分本地普通人边缘化,给了一些本地势力在基层存在的土壤(通过收入和录取制度的设计来保障基层公务员加居委会绝大部分以上海人为主)。但是这波疫情下来,基层的表现可能会招致未来上海基层人事的改革,将来不会再对本地人有特殊照顾,基层招人这块跟其他省市接轨。

作为外来上海市民我原来是挺喜欢这套保护制度,我觉得上海这个城市还是挺有人情味的,这样也更能保留上海的文化。但是疫情下来基层的表现让我感觉还是有些让人失望,上海对于国家来说不是上海人的上海,上海是中国的奶牛。如果有任何因素影响到上海成为奶牛,那肯定要被无情扼杀。对于我这样外来上海市民来说,来上海生活是为了追求更美好的城市生活的。城市文化是点缀而不是必需品,必需品是这个城市必须要持续不断的高速发展,而作为市民也能从中获益。对于上海本地人来说那肯定相反,经济要让位于文化,那是他们的根。所以这些天知乎经常能看到一些自称 310 的人在上海会不会崩的话题下开心的表示衰退了好呀。不过这事儿还是国家说了算啊。只是绝大部分外来上海市民的诉求和国家刚好一致。(我的理解是所有属于上海常住人口定义的外地人和保留老家文化的户籍在上海市民都属于外来上海市民,二代算不算看家庭教育,三代开始就算上海人。)

如果真的有这样改革肯定需要国家来介入主持大局。一个是同意上海市显著提高 gwy 工资超过江浙水平 10% 左右,入门科员差不多将近 30 万。还有就是居委会收入提高,同时伴随着加大年龄限制,更多引导本地新一代三四流知识青年进入居委会,本地大专生为主。第二个就是取消上海 gwy 面试可以看档案这一权力。基本上这样搞下来上海基层公务员将由本地二流知识青年和外地准一流知识青年组成队伍。他们在和上海年轻一代的居委会工作者的互动中会更有活力,更少的产生阴暗面。

不过这样的改革一是时间需要相当长才能慢慢淘换。二是唇亡齿寒,在进行这样的改革的时候中层肯定不会配合,形成层层阻力。写到这我想到了海南公务员的问题。连海南那么明显已经落伍的公务员队伍都一时半会没有动,可见这种这样的人事改革牵扯非常广。不过一些试探性的措施预计还是会有的。

知乎用户 吴鑫 发表

果然,上海是最懂舆论宣传的城市,懂的都懂。以后你们宣传自己可以,别在损西安、吉林、武汉了。牛皮吹的太大,自己都信了。

知乎用户 奋斗目标在远方 发表

感觉就是 syzs 永远被禁是无法改变的

知乎用户 你能奈我何​ 发表

本次疫情之后,上海在长三角的首位度将会下降,资源将会被逐步分流到杭州、宁波、苏州、南京等周边城市,环上海地区将迎来一波重大利好

知乎用户 付宇盟有猫病 发表

先结束再说吧,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天灾能算出结束时间,人祸就算不出来了。毕竟卷进去了东西太多了。

知乎用户 糖醋里脊 发表

恐怕比各位想得还要糟糕,那就是上海疫情不会结束,除非世界上不存在新冠病毒了。正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波疫情让国外发现上海才是最容易被攻陷的城市,之前灯下黑没想到,毕竟一直吹得那么厉害,结果色厉内荏拉稀摆带。上海是中国经济中心之一,攻击它还能连累旁边的江浙,甚至能辐射全国,可谓插在中国心头的一把放血刀,是你你能放过上海?加上这波疫情让上海的某些人尝到了甜头,老人说尝过人血的狗不能再留,尝过坐着发财的买办群体们以前可能没想法,但后面也会帮助他们让上海再度沦陷。去年就有不少新闻报道截获过沾有人唾沫的海外快递,加上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前各地传染源头不明的零星疫情,各种直接往各城市商圈跑的阳性患者,可以看作国外在试错,现在他们终于找到最理想的目标了。上海等这波疫情解封是坐 6 望 7,先不说依上海摆烂的态度能不能正常解封,就是解封了只会受到一波又一波的攻击,以他们领导,基层能力以及摆烂的态度,再度沦陷是没有悬念的事情。而治本的方法就是对上海进行改革,但上海的改革先不说能不能成功,毕竟铁桶很多年,能成功早成功了,就是以成功为前提改革过程也是非常漫长的,疫情期间肯定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所以与其担心上海沦陷,其他省市还不如以上海沦陷为前提进行提前规划,想办法让它不影响自己的经济和民生,现在其他省市还在奢望上海能正常抗疫清 0,所以被一次又一次偷家,时间拖得越久放得血越多,上海没好转倒是因为上海而封控的城市越来越多(这里提一句,是哪个大 XX 想到的把上海几 W 密接放在江浙城市中心地带的酒店里,有的酒店旁边甚至还有学校,6 字消音词)。这次上海疫情所暴露的问题比疫情本身还恐怖,我不敢想要是开战上海会做什么,让我莫名想起那个没看过的电影:上海堡垒,当初很多人骂这个电影关上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大门,现在来看,光这个名字科幻程度都可以吊打大刘所有作品。

经济下行时代,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问题,大家都在等对方先撑不住,这波放血放得好啊,人民币兑美元都崩了,大家一直开玩笑递刀子递刀子,没想到上海真的反手就是一刀。俄乌开战时我们还能隔岸观火,毕竟放得是欧洲的血,美国和我国都是受益者,没想到不到一个月,上海这把尖刀也开始放我们的血,美国又躺赢,什么叫天佑美利坚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可能就毁在这个蚁穴上了,希望老爷们不要观望了,你们已经错过了最佳补救时机,不要再错过次佳补救时机了。

知乎用户 聒噪先生 发表

这次 “上海疫情” 造成一系列魔幻事件

所有事件我都不再一一列举,主要是害怕被喷,

也不乏有一些暖人的事,光明的人

但是在疫情的摧残下,舆论会将这一件件魔幻事件放大再放大

尤其是地域歧视,这让很多在上海工作和到上海提供援助的人寒了心。

上海外地人口超过 1000 万人,本身 2400 万的人口就让 “防疫战” 打的压力巨大

再加上医疗物资,饮食,日常物资这些必需品消耗巨大

即使局面已经如此紧张,还不乏这些赚国难财的黑心人

现在依旧有一个问题在我脑海挥之不去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上海,却还是有很多浪费的蔬菜

天价的生活物资,甚至连国家管控的 “香烟” 都会超级加倍?

坐地起价的人打不完扫不尽

其实,这些答案,大家懂得都懂,总有利益在驱使。

这次上海放出外地人可以返乡,安徽 280 万,河南 100 万,江苏 160 万

我相信在这次疫情之后,上海必将有一批思乡的打工人,回到自己那个温暖的家乡

中国加油!!!

知乎用户 狮子喵喵 发表

我想以我的个人经历来回答这个问题。

2010 年,我带着澳洲的永居 PR 从悉尼回国,选择了上海作为定居的目的地。当时做这个选择的动机只有一个,就是单纯的喜欢这座城市。虽然刚来的我,没有上海户口,没有亲戚在这里,但我相信,在上海,在陆家嘴,我会用我喜爱的方式,在我喜爱的城市生活和工作。后来的十二年里,我按部就班的,如自己预期的一般,工作赚钱,拿户口,买房,谈恋爱结婚。我对这座城市,满满的欢喜。每次当我和还留在悉尼定居的妹妹聊天的时候,我都觉得,不后悔当时回国的决定。

一直到今年的这个春天,我和所有的在上海的人一样,从对城市治理者的无限自信中清醒,才发觉,原来之前的信心是有个潜在前提的,就是大家安居乐业,社会环境安稳健康。而上海,其实和任何一个曾经被我们诟病和嘲笑的国内国外的任何地方治理者一样,当天灾人祸来临的时候,并不能有效的维持他的运转。这是一个 2600 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啊,再多几百万就可以媲美澳洲全国的人口了,全体封闭带来的重担和经济损失,谁也付不起呀。而在这个时候,移民这个关键词,出现在媒体上,我这个曾经靠着学历和工作技能移民的人,又重新回想了一下当初的心境,一个问题就出现了,那就是我真的需要移民吗?移民以后就能过上自己完全满意的生活了吗?移民是解决对于当下城市治理者不满的唯一途径吗?

对于这三个问题,我的第一反应也许是肯定的,但是经过深入思考后,我还是选择给它们一个否定的答案。作为曾经以留学出国的人来说,深知一个道理,换个国家生活,如果想要过得好,背后的逻辑不光是在于你选择了哪个国家,更重要的是你要有钱有积累基础支撑你的生活。因为在白人的社会里,黄种人如果想通过勤劳工作致富,机会成本已经太高,很难实现,语言障碍,文化障碍,工作技能障碍,种族观念等等。其次,移民国家的政府治理效率,不会绝对的比我们的要好。只不过他们深知,面对疫情,封不起城,也无力封,所以放任自由了。

疫情中的我们,每一个都被波及在这宏观的大势中,无法脱身。疫情以后,如果说有所改变,我想除了城市治理结构中的追责,完善流程以外,每一个个体,更应该思考如何自我调节,好好的过好每一天,抛开过多的没有必要的物质追求,更加务实的工作赚钱,多些危机意识,在当下还好的时候,为那个不可预见的危机到来的时刻多点准备。

知乎用户 厄页先生 发表

非常严厉的社会管控,疫情后会有一大批小企业破产,一大批人失业,加上疫情期间积累的不满,压力阀已经快到极限了。疫情后上海的执法人员人员对老百姓一定要规规矩矩客客气气,当年北非那些事的导火索不过是城管打死了一个大学生

知乎用户 跳脱的兔子 发表

网上看到很多人在说疫情结束后,要离开上海。浅显的认识,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此次上海表现出了太多排外的事情,让很多外地人接受不了。就对于这个问题说说吧!

中国几千下来,排外只能说是一个传统。外来户永远都是要被人排斥的、外姓人也都是要被排斥的、圈子外的人也是要被排斥的!当然,此次疫情下,上海一些人的做法确实伤了很多人的心!真实我们扪心自问,在自己的老家,难道这样的事情就能避免吗?中国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生存着形形色色的人,好人、坏人、富人、穷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与想法。我们无法奢望所有人都是圣人,有个别的渣子也是正常的。我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人。

因为说上海人排外要离开,我感觉有点小孩子气。可能有人要说,我站着说话不显腰疼,毕竟网上说的那些事,都没有发生在我的身上。我只是想说,我来上海不是为了上海人而来,也不是为了上海人不排外而来。我来上海,是为了希望与机遇而来,或者说为了明天或者梦而来都可以。但是原因里面决对没有上海人的原因。上海是中国的,上海人也是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为了理想与目标,到上海来拼搏,是因为这个地方有实现我目标与理想的希望,不是因为有上海人。换一句话说,哪里有希望我去哪里。

也不要老说上海人排外,哪里不排外。家乡里,不也是城里人看不起郊区的,郊区的看不起乡村的。地域黑,也不 是现在才有的。没有必要因为这个大书特书。

说有有点乱。不喜勿喷!

知乎用户 sxvj 发表

估计有些领导要换人,其他不会有什么大变动。

知乎用户 高阳止水 发表

上海层面不会有什么本质的改变。

但过国家层面对上海会加紧建设,包括意识,执政等方面。全国一盘棋

知乎用户 习惯就好 发表

外资出逃,经济低迷,承受这次封城带来的恶果。

洋山港的进口货柜已经满出来了,运不出上海到全国各地,所有堆积的进口配件零件设备都会影响国内的相关行业。

慢慢蔓延到全国,今年 gdp 增长低于 5.5%。

最终全体老百姓勒紧裤腰带把单买了。

知乎用户 风云之心 发表

有啥变化,这波结束了,下一波什么时候?

知乎用户 Charles 发表

一批顶级人才出走海外,大量底层务工人员失望离开,这轮被收割最惨的常住居民继续苟延残喘。

知乎用户 alan shi 发表

要想的不是上海又什么改变 而是中国有什么改变吧?

朝令夕改 先辟谣再认错。这是上海特有的问题 还是全中国的共性呢?

能润的就润吧

知乎用户 青山依旧暖洋洋 发表

那些 YY 的就省省吧,真是脑洞大过天际。

听好了,疫情结束后的上海,如果没有政策上的强力大动作的话,只会回到疫情前的社会状态,疫情期间是非常时期,所以好多规则上的平衡被打破了,如果社会秩序恢复,那么经济体系和社会体系就又会运转起来了,疫情前的上海毕竟引领全国经济几十年了,方方面面都是各方规则博弈后的产物,再有更好的替代前,怎么能说变就变?

知乎用户 程远​ 发表

不会有太大变化。

想到一个段子:人类说保护地球母亲。地球不屑,我才不需要人类保护。人类都灭绝了,地球还是地球;地球上所有生命都灭绝了,地球还是地球。

知乎用户 模切工作室 发表

歌照唱,舞照跳,钱照赚,搬砖的继续搬砖,有钱的更加有钱,恢复原状仅此而已。

知乎用户 真红酱紫 发表

没有任何改变

封你嘴巴的人还在自己的位置上

有的你觉得罪大恶极的人还被人保

你自己也知道,这个 system,换了谁都是一样的,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只有民心和民智一点一点的变化

你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艾尔登环会有一个癫火结局

因为不管你选择那个结局,都是黄金树和无上意志的奴隶

换汤不换药

于是你累了

你有的选,你选择了癫火结局

你希望在虚拟世界里面,能烧掉一切现实中的东西

因为你知道这个现实世界,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知乎用户 带你的星去流浪 发表

兵只有上过战场的,才叫兵。

练兵场上的假把式,都是过家家。


当年不要笑话武汉,几个月前不要笑话西安,今天也不要笑话上海。

所有城市的基层,有一个算一个,没有经历过大考,全都一个熊样。

充斥着人性的贪婪和欲望,和资本逐利的铜臭


这一波疫情前,

上海的基层,都是知识结构和管理能力非常落后的大爷大妈。

我国自古实行一竿子捅到底的管理手段。

好处是,决策组织能够将社会运行控制到毛细血管,所谓 “集中力量办大事”

坏处是,基层干部 “没有脑子”,只有任务。

上面不下命令,下面不敢动,不会见机行事。

因为不做就不会错,严格执行命令,错也错不在我。

所以我们经常能够听到基层的统一回答:

“我接到的命令就是这样,其他我不知道”

这波疫情结束,上海的基层干部构成,基层管理组织,应该会提升一个档次。


除此之外,我觉得上海不会有任何变化。

甚至,上海的经济会更好,会更加拉开与其他城市的差距。

全中国没有第二个城市,在航运地位、国际交流地位上,能代替上海。

我国是自古以来的内陆地权国家,地理决定性非常明显。

找不出第二个上海这样的城市了。


一个侧面数据,是武汉。

武汉封城结束那会,多少人鼓吹,

武汉完蛋了,九省通衢不再。武汉房价腰斩,武汉人才大量流出。

今天回过头看,武汉人口净流入 120W,全国第一。


上海把人口线定在 2500W,是有一些原因的,不方便说。

但一场疫情,上海给全国城市看了笑话,抓了典型,付出了牺牲。

那总该补充一些什么吧?人口红线是不是放开?

只要政策松动,全国不管有多少人曾经吐槽过这座城市,

大家的脚是很诚实的,都想涌进来。

人口流入了,人们有没有居住的需求?土地财政有没有?有没有商业服务的需求?第三产业有没有?人这么多,消费品市场有没有?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知乎用户 吾好梦中发财 发表

魔都将解锁更多的成就称号:爱丁堡,救茎山,拐点之城,辟谣之都。。。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疫情结束将会是中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知乎用户 天地穹庐​ 发表

这里我只说说疫情后继续留在上海的人们。

由于奥密克戎的特性,必须在初期发现才有可能控制,所以核酸检测常态化是必不可少的,估计两天最少三天一次,会增加很多免费测试点,凭核酸报告进出小区以及公共场所。同时推进场所码,以便对行程进行监控。

一旦发现感染者立刻进行区域封控。由于精准化抗疫对奥密克戎已被证明失效,肯定不会像之前一样封一个奶茶店那样操作。为防止风险区域会扩大化,比如一个小区或者街道。

由于上海经济的重要性,物流以及人员流动会慢慢恢复,逐步恢复到本次疫情前的水平,但需要时间,可能要一年左右。

知乎用户 嗨起来 数学 发表

人是会痛醒的

知乎用户 东方雷阿土​ 发表

一个在微博看到的想法。

“上海小区的价值将迎来重估 “

知乎用户 gloria gao 发表

这个春天可以算是把过去若干年在招商和人才引进上做的努力毁的稀烂了;

上海这个原本假以时日在经济金融科技文化等方面可以有机会对标世界上很多大都市如纽约伦敦新加坡的城市在这一波操作下算是彻底灰头土脸了。

知乎用户 Keepfighting 发表

所谓的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消失了

知乎用户 Jacky 聊外贸​ 发表

疫情散去,上海会变得更好,上海的旅游行业一定会很火爆,比如迪士尼乐园会引来五湖四海的友友们参观,父母带着小孩去看看充满欢乐童真的梦幻乐园。还有魅力无限的上海外滩,带着心爱的她,乘坐轮船吹吹海风,欣赏埔江美景,听听波涛汹涌的海浪声,想想都激动。中国抗疫加油!上海抗疫加油!

知乎用户 水妖 发表

不会有任何改变

知乎用户 蓝色封印 发表

估计会有大量的人离开上海

知乎用户 豆豆儿​ 发表

有钱的走

没钱的留

参照香港

上海精神方面的伤害远大于经济层次

知乎用户 Stay 发表

想多了,不可能结束,只能共存

知乎用户 知觉 发表

为什么你觉得疫情会结束?

知乎用户 山上​ 发表

看能否刮骨疗毒,否则将来下一个香港

知乎用户 小白 发表

房价再涨涨

知乎用户 Jonny 发表

感觉不会有什么改变,除非政策倾斜改变,把给上海的项目政策给了百色。

知乎用户 酒窝兔 发表

让产业经济分散到其他城市

知乎用户 Seaquence​ 发表

不会有任何变化

要走的人本来就没有坚定地想留下来

一直留着没润的人也不会一时半会润

正常的新陈代谢

知乎用户 彭文骏 发表

情绪的宣泄,对实际的影响能有 5% 就不错了

解封之后大部分人依旧是该干啥干啥

或者可以类比 A 股,上海炒作一波困境反转,看好房价来 10 个涨停

知乎用户 我想做个大帅逼 发表

我猜护照办理业务会开始排期,

比如至少排期半年?

知乎用户 风中雪​ 发表

没什么变化,上海还是上海,居住这里的超级富豪本来大多不是中国人。还有,上海疫情应对糟糕,也就普通百姓这样看了。大家仔细研读上海的解释了没?上海精准防控是上海特殊地位的表现,谁在那个位置都会这样做的。

至于应变不足,都可以用经验不足解释。想追责谁?在疫情已经如此严重的情况下,有谁看到从中央到各地产业链,有太多人要求保证上海基本功能正常,维持中国经济稳定。都讲封城,可刚刚封城没多久,就有人说全国整车生产要停止了。汽车产业对经济的重要性需要解释吗?

上海封不封绝对不是上海能决定的,这不是上海人吹牛自傲的,这是真事无疑。上海本地最大黑点是相信团购而不相信全国市场竞争出来的商业高手吧?上海的小确幸被腐败分子利用了,也就这一点会查一查。

上海的地位不会变。当然,腐败分子会受到打击。精准防控会进一步进化。

知乎用户 鹤鸣山人 发表

会有大量外资撤离 因为政策不确定性太大。各种不惜一切代价,外资发现他们也在代价里。会有大量高净值人群移民。 因为发现生活不确定性太大。各种不惜一切代价,有钱人发现他们也在代价里。会有大量企业家转移投资, 因为实体经济不确定性太大。各种不惜一切代价,企业家发现他们也在代价里。会有……

知乎用户 曳尾于涂 发表

很多人在回答下面以后上海会怎么样怎么样?坐标武汉,武汉疫情的时候,大家都在担心以后没有年轻人来武汉卡,武汉房子不值钱啦!当时得病毒既没有疫苗也没有特效药,感染的人后面还会不会复阳?甚至会不会再传染别人?都不知道。人们极度恐慌、绝望。网上也有想现在这样的讨论。后来随着疫情过去,武汉基本恢复以前的样子。

现在跟那是最大不同是,武汉的的确过去了,不会再发生,上海就不知道以后会咋样。可能就像股市的暴跌一样,暴跌之后如果确定布跌了就没必要割肉,现在问题是还在暴跌中看不到趋势,所有人们还在讨论。

知乎用户 张高 发表

不会有任何改变

大城市的虹吸效应一点不会减弱,因为那么大的体量摆在那里,因为那里机会多。

东北三省的人再不排外,再热情,也会逐渐的人口流失。上海再冷漠,再骂小赤佬,外地人也会舔着脸往里挤。

外地人的尊严,在金钱和机会面前,一文不值。

上海人在国人心里再坏,也没有日本人坏,但去日本打工,发展的人也很多很多。

如果信命的话,只能说北上广的大部分人,一出生,就胜利一半了。

这是现实,没有办法。

知乎用户 平淡是真 发表

人作孽,不可恕!

知乎用户 Shinnyblue 发表

我们不得不不排除成为附属国家的一定的合理的可能性~

知乎用户 壬生浪 · 陈野狼 发表

1949 年的时候,蒋该死八百万白狗子都打不过中共,然而上海滩上居然有几千几万个资本家投机商,梦想靠着自己手中的若干黄金美钞工厂物资,就能阻止红色浪潮了。

上海人总是这样普通而且自信。

知乎用户 老熊 发表

可能会开一个很敏感的先例,即公务员可以因无能而被罢免。

知乎用户 天下无敌第一 发表

要移民的赶紧移,要润的赶紧润,别在这里口嗨就是最好。中国每年上千万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理工科人才多的是。真以为自己不可替代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上海乃至全国有钱出去润,没钱人加速内卷

知乎用户 tony​ 发表

有没有一种可能,疫情中基层治理的乱象会倒逼政治体制改革。上海本身就是开风气之先的城市,会不会有一些对现状不满、又愿意担起匹夫之责的人,参与到基层选举中去,脚踏实地地有一份光便发一份光,有一份热便发一份热。。

知乎用户 lioue01​ 发表

1,不知道会有多少企业倒闭

2,基层和领导估计会大换血,这是好事,这次算是经受了一次正经洗礼

3,最重要的当然是政策

以奥密克戎的尿性,以全国之力压住了这一波,下一波怎么办,下下波呢

精准防控让上海人民享受了两年影响很小的日子,事实证明这一套在奥密面前已经破防

听深圳的朋友说目前全民核酸已是日常,而且看不到减缓的趋势

上海承担着最大的外贸入口和国外航班,即使学习深圳好榜样,也差不多是这个节奏,甚至可能会更严

由于这一波把全国都搞得紧张兮兮,旅游,出差都变得更加不确定和危险

政策不改,看不到什么前途

知乎用户 咲川 孫 发表

虽然很有可能又被封号 但我还是想说

此时此刻的上海 正如彼时彼刻的红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清零压过共存,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没人敢提共存了吧。

上海底子厚,就算持续清零也能自保,可怜的是那些经济不太好的地方,尤其是需要转移支付的地方,那才叫水深火热。

未来,看不到希望。

知乎用户 洋洋 发表

玩现了,装逼失败。老老实实向帝都学习,防疫就是最大的讲政治,防疫做不好一切都免谈

知乎用户 麦田守望者 发表

没什么变化,一切照旧!在中国,都是中国人能有什么变化?也许老外会少点,移民会多点吧!

知乎用户 苏察哈尔灿 发表

走一波移民潮

知乎用户 莫非 发表

上海会更上海,毕竟人以群分吧。

知乎用户 Peter 发表

呼叫上海小王

知乎用户 绿浪湾​ 发表

不是疫情结束后上海会有什么改变,而是这些年上海一直在经历些什么变化,要思考的是为什么近些年来上海的社会风气、道德素质和管理水平严重滑坡,是哪里出了问题。

看得通透的人心里自然有答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1 总氛围不会变,或者说要好多年才会慢慢变化

2 虾兵蟹将倒霉的比较多,其他的如果是观音坐下的神兽,换个地方再看看呗

3 上海依然是上海,长三角的中心,因为疫情钱折腾光了,房价顺便再拉起一波

4 润的慢慢在做准备

5 问我怎么办,凉拌,但是别想再让我自愿进公司值班隔离,这辈子也不会!我命都快没了,你们不来的现在开始羡慕我一个月多发的千把块大洋!顺带给我加工作,因为我多拿钱了!

知乎用户 迷宫守望者 发表

应该一切照旧吧?接着奏乐接着舞。毕竟大家的记忆只有七秒而已

知乎用户 猫总 发表

将健康排在了首位

疫情面前,原本身体健康的人有着非常大的优势,相对于身体羸弱的人,更多了几分抵抗的把握。虽然大家一直都知道,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但是在没有危险的时候,人们就是不重视。

有了健康,意味着才有机会创造和享受人生中其它方面的事情。这次疫情,对于人们是大大地提了个醒。

尤其是看到钟南山院士在这个年龄还有如此健康的体魄,相信会激发更多人主动运动的决心。

爱家人,从爱自己开始;爱自己,从让自己身体健康着手。

知道什么不应该吃

运动让人体魄健康,同时要配合合理的饮食。营养均衡、荤素搭配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大家都容易忽略的是:管住嘴。

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这个事儿心里要有数。 **这个标准一方面涉及到饮食的健康性,一方面涉及到伦理道德,也可以上升到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心、慈悲心上面。**从哪个角度讲,吃活剥的小动物的人都不会是良善之人,周身也会散发戾气。

不见得一定要素食主义,鸡鸭鱼肉牛羊猪足够满足每个人的身体需求了,口味是手艺决定的,不是食材决定的。不能吃的、不适合吃的、本来就不合法的,就不要为了口腹之欲造孽了。

时刻谨记、终生谨记、也要告诉下一代: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爱上在家做饭

很多人习惯吃外卖,这次疫情都开始在家做饭了。在 “不得不” 的情况下,渐渐发现其实自己做饭挺好的。

**自己做饭本来就挺好的,在没有外卖之前大家都是自己做饭,很干净,很健康。**多数不愿意自己做饭的人,无非是 “嫌麻烦” 的心理作怪。 自己做饭这个事儿一直背锅,很多人以为做饭是件繁琐的事情,其实是人们的心态出了问题。

不信做一顿饭给你一百万,再派一个你特别喜欢的人陪你聊天,你看你会不会爱上做饭。自己做饭,照顾好自己和家人的胃,也就照顾好了家人的心情。

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都具备成为大厨的基因,全中国几乎每个家庭都可以随随便便做一大桌子美食。

对于科学开始重视

很多人活得非常随意甚至随便,面对困难、面对病痛、面对灾难,依然有 很多人习惯用 “我认为” 的无知态度来面对,同时还有那么一些侥幸心理代替了理智,导致问题一再出现。

疫情期间发生了多少因为无知产生的笑料以及危险就不说了,但是好处在于很多人也开始重视科学了,有个自媒体 “回形针”,他们连夜赶制的关于疫情的科普视频几天内点击量就过亿了。

有个爱好很重要

在疫情期间,很多人闲极无聊,发明创造了很多玩儿,比如数瓜子儿、用饮料玩儿套圈,这本身也是乐观态度。

但是,如果有个爱好呢?比如爱好乐器、爱好书法、爱好运动、爱读书等等,是不是日子就会过得没那么难捱。没有爱好的人总想出去,有爱好的人就能静下来。

古人云 “人无癖不可与之交,以其无深情也”,说的是一个人如果没有爱好,就不可能与人深交,不痴情也不重情。 有个爱好,就能自己陪自己玩儿好,把自己哄好,还能陶冶心性。

知乎用户 回到 10 年前 发表

1 精英阶层,尤其是海归们会大量归海移民。除了传统的美国加拿大英国以外,新加坡移民会井喷增长,甚至会有大量人争抢外派到越南,马来西亚等,以前这种外派都是苦差事,马上就变香饽饽了。

2 半年后,上海人的自信心会回复,但是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意识到,上海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上海市民的素质高,上海企业高大上,和上海的管理没什么关系,尤其是基层管理。

3 短期内,马照跑舞照跳,但是一切都不一样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外资会大量涌入,各种或明或暗的 NGO 会翻番,人家也没想到上海有这么多我们的人。在港台海外搅和有什么意思?原来皇冠上最大的明珠就在中国内地。

知乎用户 gjx032​ 发表

以下评论跟此时此刻相关,目前是 2022 年 4 月 28 日,很高兴疫情开始好转,是疫情的转折点,但是,也是上海舆论的转折点,他们反击了。

今天看了一天的知乎,各种轻度,重度的洗白言论出来了。

不容易分辨的言论有,把买办,上海市民,排外思想,爱丁堡人等混合,叫嚣自己好冤枉,自己只是普通上海市民。自己先给自己扣帽子,然后体现不合理,然后把真正的买办,爱丁堡人遮盖过去,是吗?

容易分辨的有,说上海特批的特效药没有问题,共存派等等。

舆论影响已开始,希望大家警惕!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吴思先生的《潜规则》和《血酬定律》中关于吏的描述和利益结构分析,简直拍案叫绝。

对不起,我是不是歪楼走错房间了?

知乎用户 怨念法师 发表

不会有什么改变。

一如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重新开始的轮回一般。

知乎用户 张西望​ 发表

赌上海会衰的全会输。

输他们自己的前途与钱途。

知乎用户 大菠萝里的阿巴怪 发表

地位变动我不知道,但内部肯定要地震了

知乎用户 逸凡 发表

别的不说,跟北面的对立会进一步加大,尤其是底层无产阶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中间派会变为润派。脑力劳动精英会直接润。

他们的房产会大量出售。上海带动房地产崩盘。

其他省市的脑力精英会受到惊吓,也变为润派。

知乎用户 学而 发表

疫情尚未结束,同胞仍须努力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无论是个人还是城市还是国家还是民族,都是在不断经历中成长的。这次新冠疫情,相信上海的伤害很多很大很重,但收获也一定会很多很大很厚重。

谁能想到,自从上海疫情严重了以后,竟然成为舆论的风暴眼了,而不仅仅是疫情的风暴眼了。成为民情民意民声的集中爆发地了。不能不说这是上海没有想到的,也是全国没有想到的,但其实是应该想到的。因为凡事都有原因,都有来龙去脉。不能不说上海在这方面预判不够,过于自信甚至是过于傲慢了。

所以我希望并认为,上海疫情结束以后最大的改变就是要更加亲民。一切都是民生第一,民生最大,为人民服务的最鲜明表现就是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一切工作的唯一标杆吗。

其次就是凡事要想在前头,干在前头,防患于未然,不要 “做马后炮”。出问题甚至有矛盾都是正常的,关键是除了问题产生了矛盾以后怎么办,要及时跟进,想方设法,有针对性地立即解决,而不是手足无措甚至是敷衍塞责。

第三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也要一切来源于人民,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相信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这不也是我们一切工作和革命胜利的 “法宝” 吗。

上海的疫情还没有结束,现在就要懂得这些道理,能够使得疫情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早日实现上海乃至全国的疫情结束,尽快恢复一切工作学习和正常生活。

疫情尚未结束,同胞仍须努力!

知乎用户 Owen 发表

我希望它会更好吧,但依然是超级都市。因为那些无数人们用血汗铸造的城市遗产依旧在那,只不过它暂时停止了步伐。可能小到一家装饰舒适干净的奈雪大到一座四通八达的机场。这或许是这座城市沉淀随之思考一个更加符合自然也符合人性的发现之路的一刻。

知乎用户 海鸥 204 发表

变差了,变成二流城市了,上海本地人都没吃的了,上海户口向外地人开放了。可能吗?

知乎用户 天地一沙鸥 发表

首先社会基层治理力量会加强。这次疫情基层,尤其是居委会、村居层次暴露出很多问题,疫情后,上海应该会强化基层治理力量,不排除向北京深圳那样,聘请一些高学历的年轻力量到基层。另外,也会发展专业的社工力量,补充到基层队伍中去。

其次,加快上海的一些功能疏解到长三角区域。

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等等。

个人浅见。欢迎批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们,

还有,

希望,

吗?

知乎用户 果壳里的宇宙 发表

想明白了?什么疫情结束。人类消灭过 rna 病毒吗。

先把问题想明白了。

什么改变,经济倒退 20 年

知乎用户 杜老师​ 发表

疫情结束后,估计大批的非沪籍人员离开上海,会出现短暂的 “离沪潮”。因为,上海是个令人伤心的城市!

知乎用户 深知你是梦​ 发表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

牛鬼蛇神终将被打倒,白色成为过去,红色潮流势不可挡。

相信未来,正如我们过去相信香港一样,上海亦值得期待。

外资撤离并非就是坏事,国人当自强,不是离开了外国人,中国就活不下去,要学习俄罗斯,即使面对高压,依然保持信心。

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又曰:福兮祸所依, 祸兮福所伏。

好好看吧,未来的中国,一定是世界第一。China is No.1

知乎用户 黑底白纹的斑马 发表

如果经济撑不住了,可能又要老一套了,那北上广的楼市又要麻了

知乎用户 湖肚佛 发表

所谓的 “小政府,大市场” 治理体系的失败。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很多事如果疫情期间没有查,那大概率疫情后也不会再有人查了。

知乎用户 拉脱维亚上单 发表

很酷,不想说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本地人对网红的尊称从张爸升级到张爷,多添不少 NC 的孝子贤孙

知乎用户 烧饼夹肉 发表

从这次上海疫情看的话,过后基层组织对于治理和各种预案会出现很多不一样的改观。街道是最基层的政府组织,居委会社区是最基层组织的毛细血管。所以血管可能更要逐步的改善,年轻的面孔可能要多起来。一部分的预案要完善很多,以前的预案只能说没经历过就不可能想到。只有经历过后总结才能知道改善的点在哪里。

知乎用户 HAODVT​ 发表

疫情结束?抱歉,疫情已经不可能结束了。

知乎用户 寡助人​ 发表

反着走,肯定会有好处

知乎用户 帝狄 发表

魔都 VS 丁丁堡。

知乎用户 花生手记​ 发表

刮骨疗毒,浴火重生。

知乎用户 擎创夏洛克 AIOps​ 发表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下最近的这条新闻,

英媒:华尔街投行仍决心在上海扩张

正如文章所说,这些外资金融机构对在中国的业务规划是以 50 年为周期的,几个月的业务中断不足以改变这种战略思维。所以对于那些疫情后觉得上海会沦为二线城市,上海会被国际资本抛弃的观点,我们是不能认同的。同样的,从国家层面来说,未来 10 多年的规划都是提前做好的,政府计划到 2035 年要将上海打造成全球金融中心,并使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全球最大的证交所之一。那么,短期的几个月疫情确实不太能改变这种战略规划的路线。

但是这次疫情让全社会认识到的是,智慧城市和企业数字化,加快推进的必要性。比如说随申办的核酸码能不能别再三番五次的崩?金融机构、银行、各大企业的数字化普及率是否足够支撑 1 个多月的居家办公?这才是在疫情中值得深思的。

毕竟最近几年,黑天鹅事件频发,谁能不能预料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只能不断增强自己抵抗风险的能力,深挖洞,广积粮。对于企业来说,更是要加快自己在数字化领域的布局,才能更加适应这个复杂多变的信息时代,让风险来临时,自己受到的损失降到最小。

可以说,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提升其在信息时代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把握市场主动,赢得未来话语权的关键。而在数字化转型中,企业也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和挑战。运维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如何利用新手段提升运维效率,保障数字化转型显得尤为突出。就像这次随申办核酸码,如何保证永不宕机,是数字化进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智能运维 AIOps,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备能力,不仅能够保障数字化业务高效、稳定运行,还可以有效支撑业务决策能力。

就拿金融行业来说,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正呈现出金融服务场景化、平台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首的科技发展,正推动着金融行业的业务场景与技术应用创新,而智能运维也逐渐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首要选择。国际知名的咨询公司 Gartner 预测,至 2022 年大型企业中 50% 将会部署 AIOps 平台,进行数字化转型。许多企业也将利用 AIOps 进行业务运营和 IT 运维,以取代如今的运维工具。

而擎创自主研发的智能运维产品——夏洛克 AIOps 智慧运营平台,刚好为此量身定制。它能以全局运营视角解读 IT 运维,在 AI 算法平台的支撑下实现包括精准告警、异常检测、根因定位和容量分析等场景,助力企业数字化业务高效、稳定和顺畅运行。

如今,夏洛克 AIOps 已应用在政府机关组织、银行业、证券保险业、交通运输业、制造业和物联网等行业场景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大型银行业务交易中心,夏洛克 AIOps 日处理增量 15TB + 数据,并将告警误报率降低 90%;在中小型区域银行,客户满意度提升 30%;而在证券保险企业,异常定位时间缩短至 5 分钟以内,运维效率提高 50% 以上。”

数字化转型中,以用户为中心是驱动金融行业的核心基础,而采用先进的运维手段(智能运维)则是企业不断前行的源源动力。擎创也将继续更加专注于此,将研发重点聚焦于客户实际运维场景的痛点,为客户提供智能化的产品和服务,助力客户数字化转型。

所以疫情后上海会有什么改变? 会变得更加数字化,智能化,这应该是一个可以预见的改变之一。

知乎用户 W016 陈亚 发表

必然遭遇改革和清算,无论经济上还是政治上,这就像一个测试,暴露出很多问题,资本求得是稳定,人民求得也是稳定,至少目前看来,在疫情反复的时间内,在上海以外保持第二个选项会成为所有资本和政治的选择,无关对错,这是趋势。

知乎用户 二顷农人 发表

把基层的老鼠清理一下,包括到不限于:

1、转卖、倒卖物资的相关人员;

2、高价够买劣质食品发放给居民的相关人员;

3、扣押外地捐赠物资,协助推销高价团购的相关人员;

知乎用户 robben 发表

郑伯克段于鄢!

上海人民的苦不能白吃。

知乎用户 守望最后一夏 发表

我觉得很多人会离开上海,毕竟现在经济下行,这些人又靠近两个月没有稳定的收入。一些外资企业也会离开,毕竟这两个月无法正常生产经营。国家也会对产业进行考虑,要不要把经济中心多点化发展。还有一点就是,上海在全国人心中的地位会下降很多,证明经济发展和高素质并不一定等同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财政 / 税收进贡威胁,精英有恃无恐随便润。翻来覆去就这两样,真的有趣。

知乎用户 简单道 000​ 发表

经济发达是保护力,自身强大是免疫力。保护力越强,免疫力越弱。反之亦然。

知乎用户 善氏 发表

海外房价看涨

知乎用户 生活中在美洲 发表

疫情会结束吗?!

知乎用户 老王讲数学 easy 发表

用 vivo X Fold 上网课,再也不伤害眼睛了

知乎用户 比奇堡​ 发表

大盘先保住 2600 点吧,毕竟人口肯定保不住 2600 万了。

知乎用户 勇气 发表

直接间接超过两万亿损失,产业链流失失业增加 700 万以上,这损失一人发 3 万,可以发给 7000 万人,一人发一万可以发给 2 亿低收入失业人群回村熬过低谷。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取决于南京怂不怂了……..

南京才是上海的真替补……

知乎用户 虚空藏星核 发表

疮破了

如果乘机挤干净,吹吹风

就好了

知乎用户 Lexie 发表

上海本身又能怎样?

衰退?

那也是拉着全国 GDP 一起陪葬的

眼界只放在国内,不用担心,上海的相对地位不会有任何动摇和改变

知乎用户 云阳 发表

当然一堆有钱人会走,投机倒把脑满肠肥的混蛋们,这时候不走什么时候走?

知乎用户 一般性程序员 发表

这样说吧。

我在苏州有套房子,如果同样地段位置能置换一套上海房子。

我现在就从苏州河游到黄浦江。

知乎用户 彼岸花开 发表

可能短时间都不想看到洋葱 胡萝卜 西葫芦 黄瓜,家里会多一个冰柜( )

知乎用户 豆苗妈 发表

上海本身会有什么改变,不好说,经济?但也不可能脱离一线城市,世界中心的帽子。

其他改变,不用等疫情结束。目前关于上海这个名词现在已经热火朝天远超它的经济地位。

优雅,高调,小市民,自以为是好像一些是上海人的标签。

知乎用户 犀利上海姐说科技 发表

上海疫情防控期间封闭管理,如果解封的哪一天它真的来了,首先小区里的团购群它死翘翘,居民参加团购、火拼团购奇葩物价,会让上海居民永远记住翻上好倍,贵的离谱跑腿费、打赏费,买到的团购蔬菜水果腐烂变质,食品,调味品,日用品出跑腿费比买到的团购物品还要贵的事情在上海真实存在。

网络喷子有人眼红嫉妒上海超一线生活水平,对上海几十年富裕家庭生活不适应,这一次上海封闭管理了,上海居民小区大门不能随便出入,志愿者大喇叭不喊话排队做核酸检测,居民不能下楼走动,居民生活垃圾放家里。居民生活受到限制,在疫情防控期间正常生活重要的生活物资靠网上秒比手速永远买不到,小区团购物资很贵,只要你舍得花钱,掏空钱包,蔬菜水果,鸡蛋大米面粉,调味品,日用品都能给你装个泡沫箱配送到家。

小区团购群成了居民眼里的香饽饽,居民一开始忙着团购一家人封闭大半月的蔬菜水果,现在转为团购肉蛋食品和大米面粉,保证一家人一天三顿吃饭饱肚子,已经成了小区居民感激参加团购的生活来源救命稻草。

邻居相互监督观察邻居谁家生活好不好,日常生活吃的好不好,是不是小区有钱人?

只要看他参加小区团购买的泡沫箱大小尺寸和里面物资的多少,就已经知道他是不是土豪家庭!

上海非常时期,小区居民对团购东西贵都不啃声,毕竟一家人吃饭饱肚子重要,钱袋子少了,一家人没饿着感觉很开心。

上海疫情防控封闭管理结束解封上海,有关部门秋后算账,居民投诉发国难财和挣黑心钱团购物资掌控大佬,他们会给居民举报清算,这算不算上海街头大快人心,上海居民奔走相告,普天同庆呢!你怎么看上海团购乱相百出,跑腿费,打赏费等奇葩事情出现在上海,其他城市相对没有或者很少呢?

知乎用户 李宁 发表

上海人民更务实了。

知乎用户 外科老陆 发表

进去一批人(发国难财或影响防疫被抓),打脸一批人(信谣传谣,胡说八道含一根筋),走掉一批人(不打疫苗阳了重症),调整一批人(基层不作为误党误国),其余人该咋地咋地,人是健忘的!

知乎用户 兔兔 发表

有上海高层下台

知乎用户 Michael Qiu 发表

外资企业和资金的撤离,高技术人员的流失(移民),这是大概率事件。

国内互联网和芯片产业会受到重创。

知乎用户 美少女壮士 778 发表

搬运一下某评论区网友的回答,才知道上海如此重要,大家不要再骂上海了。

知乎用户 云聚云山 发表

没啥太大改变

政府基层可能要整治

知乎用户 尚未油腻的老年人 发表

上海的城市只能太大,

应该搞上海版雄安疏导一些只能去江浙皖地区。

知乎用户 大胖虫子 发表

也许不会结束

知乎用户 灌云高手​ 发表

拭目以待,精致的小主们,上海还是那个上海,但是疫情早已经不是那个起初的感染性病毒了。

从整体趋势来看,上海疫情正不断缓和。

单日新增无症状感染病例已连续四天下降,与此前峰值相比,已下降约 34.7%。而确诊病例数也较为稳定。

通过计算发现,上海目前病例数的平均增长率在不断下降,4 月 19 日的数值为 0.54%,而此前最高值为 46.05%。

并且,通过严格的防疫政策,上海本轮疫情传播指数(Rt 值)也在不断下降。此前,专家表示,本次上海流行的奥密克戎 BA.2 毒株的 R0 值是 9.5,传染性极强。而目前,在动态清零政策下,病毒的实际感染指数(Rt 值)已接近于 1,在 1.01 到 1.02 之间,病毒在社区的扩散得到有效遏制。并且,按照目前 Rt 值下降的速率来看,清零指日可待。

病例多为闭环管控中发现

对病例来源进行分析,也可发现疫情的扩散得到有效遏制。

在 3 月 27 日至 4 月 9 日,确诊病例主要是在风险人群筛查中被发现的,平均占比为 78.03%。而通过对密接者、次密接者等相关人群的管控,在 4 月 10 日后,绝大多数的病例是在闭环隔离管控中被检测到,平均占比为 65.43%,而风险人群筛查的占比已下降至 14.68%,剩余部分为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

从疫情暴发至今,无症状感染者主要都是在闭环隔离管控中被发现的,在单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中,平均 86.78% 来自闭环隔离管控。并且在 4 月 1 日后,这一占比提升至 96.15%。在 4 月 19 日新增的 18901 例患者中(含无症状与确诊病例),95.12% 的患者在闭环隔离管控中被发现,2.06% 的患者为风险人群筛查中被发现,而 2.82% 的患者为此前的无症状患者转为确诊病例。

知乎用户 非子 发表

太阳依旧升起,人民生活照旧!该吃的苦一样不少,该享受的福一个不减!

知乎用户 独爱橘 发表

和这座城市离心离德的应该不少。短时间内消费应该会很红火,餐饮、饮料、娱乐、医疗、旅游、交通等等,真正的可能考虑移民,换城市工作、回老家,相对能促进一波外地或外国人流,理性一点的可能仍然忍受一段时间再挪动吧,为了吃的花了这么多钱,各种生活成本也不低,挣回来再考虑其他的也不在少数。

知乎用户 漫步时光 发表

回家的很多,留下来的很多,去赚钱的人也很多。

知乎用户 江湖一根筋 发表

关于这个事,我简单说两句,至于我的身份,你明白就行。总而言之,这个事呢,现在就是这个情况,具体的呢,大家也都看得到,我因为这个身份上的问题,也得出来说那么几句,可能,你听的不是很明白,但是意思就是那么个意思,我的身份呢,不知道的你也不用去猜,这种事情见得多了,我只想说懂得都懂,不懂的我也不多解释,毕竟自己知道就好,细细品吧。你们也别来问我怎么了,利益牵扯太大,说了对你我都没好处,当不知道就行了,其余的我只能说这里面水很深,牵扯到很多东西。详细情况你们自己是很难找的,网上大部分已经删除干净了,所以我只能说懂得都懂。懂的人已经基本都获利上岸什么的了,不懂的人永远不懂,关键懂的人都是自己悟的,你也不知道谁是懂的人也没法请教,大家都藏着掖着生怕别人知道自己懂事,懂了就能收割不懂的,你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不懂。只是在有些时候,某些人对某些事情不懂装懂,还以为别人不懂。其实自己才是不懂的,别人懂的够多了,不仅懂,还懂的超越了这个范围,但是某些不懂的人让这个懂的人完全不懂,所以不懂的人永远不懂,只能不懂装懂,别人说懂的都懂,只要点点头就行了,其实你懂的我也懂,谁让我们都懂呢,不懂的话也没必要装懂,毕竟里面牵扯到很多懂不了的事。这种事懂的人也没必要说出来,不懂的人看见又来问七问八,最后跟他说了他也不一定能懂,就算懂了以后也对他不好,毕竟懂的太多了不是好事。所以大家最好是不懂就不要去了解,懂太多不好。

知乎用户 杨岸 发表

这次疫情封锁,重点打击很多餐饮,滴滴,小微个体户雪上加霜,封锁之后,估计很多人会 选择离开 (城市得以净化),当然又有新的一批人会来,在上海的很多人会置换房子 (老破 小,差物业),当然房价还是继续会涨。(什么都涨价,你跟我说房价不涨?)

知乎用户 隔壁的便利店 发表

健忘的我们 过不了多久 就会被工作 生活 房子 忘了这些事!

知乎用户 一个普通的人 发表

估计没什么大变化。

知乎用户 交个朋友 发表

可能会有很多新领导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要结合国际形势来看。仔细想想,香港,上海这轮疫情和俄乌战争,还有老美加息的时间点。是不是发现了啥?

最后一句:要润的,不多劝,希望你们润到的地方后,自己后能保持武德充沛。

知乎用户 神仙烟火 发表

不会。

知乎用户 十六夜的月 发表

高端小区房价大幅上涨,全国人民都看到上海封控期间高端小区是如何纸醉金迷,俯瞰众生,超脱于国家规则之外,必然引起其他城市大金主的注意。

中低端小区房价短期内会有一波下跌,有房没钱的上海本地佬或许会掂量掂量自己的命够不够硬,不够的话狠狠心卖了房子去其他城市苟命。

随后由高端小区为中心,“缓慢” 带动周边普通小区房价上涨,最终超过原房价。

希望被打脸

知乎用户 bemyself24​​ 发表

1、从个人来说,不太想选择上海作为以后个人发展的城市了(就目前的想法和心境),因为从这将近 50 天的封闭生活来说,根本没有体会到上海作为一个经济,技术高度领先的超一线城市带来的便利;

(1)疫情发现的晚:从 3 月初就开始发现身边的人一个个都被隔离了,这时候,实际上疫情已经传播的很厉害了;这时候现在马后跑的说,要是及时的整体的封闭和隔离,可能还来得及;

神奇的操作是下面

(2)没有及时提供基本的物资保障:

1)封闭之前:基本上 4 月 1 号到 6 号封闭,然后 4 月 1 号之前的三四天,全城基本上都在疯狂的抢购物资,超市排起了长龙,实际上这是最危险,病毒最容易感染的时候,抢菜的这几天,网上各种因为抢菜而打架的视频大家想必也都看到了,实在想不到,在 21 世纪的大上海,还会出现这种情景。

2)封闭之后:所有小区封控之后,前 3 天到 1 个星期,基本上大家都是在吃自己封闭之前囤的余量,期间小区居委也没有主动去询问大家吃的够不够,这时候还可以点到外卖,但是哪些不会点外卖的人呢。。。之后一周,外卖关了之后,只要你不给居委打电话,你饿死了都没人知道。我有同事,自己没有锅,从封闭到现在,每天吃干饭,吃面包,和他聊天,说了一句 “很久没吃蔬菜了” 听起来真的很心酸。我和我媳妇(我媳妇是孕妇早期)也是被逼的没办法(我们平时大都是不想麻烦别人的人),给居委打了电话,第二天才送来蔬菜,然后菜叶下面是烂的,封闭的前 2 周真的就是数着菜吃,因为这时候没有小区的群,团购也没有。后面有了小区的群,吃的基本上靠小区团购,团购价格基本上是平时价格得到 3 倍左右,一个蔬菜包 10 斤 150 块,里面全是包菜,胡萝卜,莴笋这些(不知道管理市场物价部门的在干啥)

其他的不想再说了。。。

反正,大家各自照顾好自己和亲人吧

知乎用户 把糗言欢 发表

国家应该疏解一线城市功能,不能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城市群要真正发挥作用

知乎用户 tdf123456 发表

更多的人买医疗和医疗隔离的股票,这些人再被免费隔离和治疗,手中的股票再挣钱,身价上涨,这等于变相骗取政府补助呀,妙呀

知乎用户 叶子红 发表

知乎

上海崩坏的回答会受欢迎

讲上海变好的回答会很少

总之

网络是发泄情绪之地

而不是建设有为之地

逛知乎跟看上海出品电视剧一样

奔驰宝马洋酒奢侈品这种品味生活

你都有轻松有的

图个乐,别当真

一个极度悲观

一个极度幻想

回归正题,上海的变化

上海以后的变化就是变化

你又不是接班上海的领路人

你也不知道谁是上海领路人

你咋知道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知乎用户 霍酉 发表

啥也不会改变,

一如当初武汉疫情,

全国人民都觉得武汉做的不好。

可是快 3 年过去了,

觉得武汉在当初的条件是做的最好的,

是个英雄城市。

所以你觉得会改变什么吗?

知乎用户 邓曦微​ 发表

不会有任何变化,短暂的休整就重新上路了。

知乎用户 多罗罗 发表

不像某些人想的那么差就是了

知乎用户 隔壁的老虎 发表

以后骂人可以这么骂,你这人太上海了。

知乎用户 中年人 发表

没什么变化,岁月还是静好的,参考武汉。

知乎用户 飞云 发表

战后百废待兴,经济与文化冲突加剧,政府会有靶向输出,基建有条件放开。

知乎用户 sy0116​ 发表

上海需要重新解放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曾经的地球也是被小行星撞的千疮百孔,可是因为地质运动和火山的存在,基本上用不了多长时间(相对地球的年龄),就又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网上有人说上海不需要外地人并用这个炒热点,但我其实感觉这两个问题类似,都是再说一个情况。

上海走到今天,是天道酬勤,还是天赋异禀?

上海首先是中国的上海,不是外地人的上海,也不是上海人的上海,更不是什么狗屁世界的上海,是中国人的上海,只要中央政策不变,上海就还是曾经的上海。

知乎用户 何冰响 发表

我觉得可能结束不了,或者说不是常规认知中的结束。

知乎用户 神兽华 发表

要走的人还是会走,想来的人还是会来,不

会因为疫情有颠覆性的变化。

走的人是因为钱,买的人也是因为钱,只要

上海之外没有可替代的经济中心出现,上海

就还是上海。

知乎用户 杰森 发表

房价估计得降,一大批有能力的人会润,其他人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

知乎用户 陈同学​ 发表

移民会多吧

知乎用户 米妮 发表

除了需要更努力的活着,不会有任何改变。

知乎用户 moka 发表

1、相当一部分有钱有能力的人会移民。我认识的一些高知已经开始有打算。

2、没有学区的老破小区更难卖了,这次大家都发现了物业、小区环境和管理、业主整体文化水平和素质的重要性。

知乎用户 盐痕 发表

疫情前其它城市以上海为荣,疫情后以上海为耻

知乎用户 拓补谜 发表

学生会复课,作业帮使用人数会大大增加,竞技类游戏使用人数会变少

知乎用户 是我呀​ 发表

别的不说,我就想知道上海疫情过后,中央这波能处理多少人。

知乎用户 拾忆的卒 发表

希望你跟广州这般包容

知乎用户 zcl 发表

物价飞速上涨

知乎用户 天野 发表

我来贡献两个新词吧

社会面零重症

经济面零影响

知乎用户 曾辰 发表

就是上海挨了核弹,地位也是不可撼动的

知乎用户 mk2004 发表

不整顿上海政府都说不过去了。

然后长三角重心要分散开。

知乎用户 zh zzz​ 发表

上海倒下这目前还没可能,但上海的模式应该是要整顿了,至于个人感觉要看你吃的是哪口饭

知乎用户 漫胡缨 发表

该怎样还怎样

知乎用户 陈峰 发表

中产移民到周边:南京,苏州,杭州,宁波等地方。

富豪还是和之前一样;

穷人,还是和之前一样,或者回到家乡。

知乎用户 躺着冒泡泡的咸鱼 发表

4 月 1 号 A 股 3280 点,4 月 23 日 A 股 3086.9 点,部分蓝筹股下跌 15%+。

4 月 22 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大幅下调,逼近 6.46,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最低失守 6.47 关口。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 4 月 5 日开始连续下滑。

我所在行业内,从 3 月 20 日开始全部隔离,最长的有 45 天。部分产品价格从 4 月 5 日开始跳价 15% 至 25%,所有人都恐慌性抛售换成现金。

昆山部分电子厂大批年轻人冲出封闭区,有兴趣可以抖音下 “昆山 新乐村”,0 元购屡见不鲜。

你问我之后上海会有什么改变:共存的会越发坚定共存,本来犹豫不决的人摸摸口袋也会坚持 “共存”。

至于说会不会大批逃离北上广深,我只能说一厢情愿。

知乎用户 MIng 发表

首先,疫情能不能结束是个问题。

知乎用户 Seija 福来 发表

打疫苗不送礼物,不送奖金了

知乎用户 鱼旦​ 发表

会恢复到疫情前的生活,好像从来没发生过这些事。

知乎用户 今天周一 发表

都养成了囤菜的习惯

知乎用户 临渊 发表

知乎用户 路边炒菜 发表

疫情结束后?

你确定问题是疫情结束吗?

知乎用户 没事跟着乱 发表

这么多年来,能逼着人从上海跑回老家的,只有房价

疫情再怎么垮,和两位数一平米的房价比起来,不值一提

就别 yy 了

知乎用户 橡树子​ 发表

房价会有一波大涨,好多倒卖物资的,疫情发了财,这些人会继续买房。

知乎用户 envy 发表

从一大,到二十大,坚持党的领导

知乎用户 西门大官人 发表

1、很多人人头落地

2、房子迎来一波抛售潮,价格要下来许多

3、公考岗位会增加很多

4、部分外地人再也不来上海,上海跌倒,苏宁杭甬吃完

5、许多央企国企要求搬离上海,分散风险

6、本地大当家滚犊子了

知乎用户 DJ 舞曲 发表

没个 100 个枪毙指标不足以平民愤

知乎用户 红心大罗卜 发表

上海电视台会播放上海滩,丁力许文强,从此成为新一代外地来上海的偶像

知乎用户 墨翟​ 发表

1、疫情不会结束,只会稍息。

2、如果 GUANCHANG 无变,那将是最大的悲哀。

3、希望公开辉瑞神药的效果报告和副作用报告。

4、魔都之名,得以真正的验证。

知乎用户 ZXS123 发表

上海还是那个上海,外地人还是会涌跃去工作,只是上海人会更务实,领导的能力会更提升一步。

知乎用户 用户名在想中 发表

美国经历了疫情变好了吗?

中国经历了疫情变坏了吗?

都没有,什么都不会变

知乎用户 沈嘉琳 发表

意识形态的改变吧,很深远的影响。

知乎用户 蓝色海洋 发表

曾经的八零后,有多少人跟我一样,出身于农村,是村里为数不多考上大学的大学生,上了一个不入流的大学,毕业后做着一份不入流的工作,好不容易在一线城市找到一份工作,却过着一塌糊涂的生活,买不起房,还不上房贷。父母为了我结婚,给我付上首付,我每个月付房贷,可是现在疫情之下,公司不开门,老板也说减薪资,去年已经裁员一部分了,今年铁定我会被裁员。

从小到大,我一直都是个人见人夸的乖宝宝,性格温顺,对人对谁都客客气气,从小学到大学的同学都还在联系着,人缘也挺好的。可是从去年换领导后,这个领导就处处针对我。就是因为她来公司报道的时候聚会,我没有去参加,她心里不舒服,就一直针对我,更重要的是,当然另一个同事在背后说我看不起新来的领导,什么不放眼里。而我那段时间却因为家里老人生病的缘故,医院家里,两边跑。这些也是后面总是挨批多了,其他同事告诉我的。

由于以前的一些客户,来公司都和我联系。导致这个新领导对我更加不满意了。

这次裁员,我真的是无力改变了,家里老婆也有喜了,真不知道怎么办好。我本来想,疫情好点就让老婆和父母回老家的,毕竟这样能节约成本,而我更好的去工作,可是今天这又一份裁员通知,让我五雷轰顶了。

对于上海这座城市,我只是一颗小小草,可是为了以后给孩子的资源,我不想离开上海,因为我不知道离开后,我怎么回到老家去?繁华的都市能否容下我的人生?!?

知乎用户 人间清醒 发表

普遍会有囤货的习惯,防疫意识会更强化,短期会报复性消费,特别是美发皮肤护理等日常项目。部分没有或者少存款的外地打工者会离开上海,去其他城市寻找机会,但大部分上海人会更努力工作把失去的几个月部回来;上海经过短暂调整后,会恢复正常秩序和活力;地段好质量高的房价不仅不会跌,甚至不会短暂下调,中长期会持续上涨。

知乎用户 圆盘盘天蝎 发表

大部分人会形成囤货意识,因为好多人肯定吃了没囤货的亏,菜啊,生活用品啥的。

知乎用户 尘心 发表

绝地而后生

知乎用户 哼嗯哼 发表

对这个城市的人嘴脸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可能还会继续工作,但是同时想着可以随时离开!

知乎用户 齿轮 发表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我对上海真的恶意很大这正常吗?

知乎用户 dg9qa​ 发表 #正常吗# 平常,不等于正常。 跟你一样的人很多, 不表示跟你一样的人是对的。 无论是科学还是股市,都应该教会你足够多的教训了。 正常,意味着健康,意味着安全。 无论你对谁恶意很大,你都不健康、你都不安全。 都 …

这次上海疫情结束,你还会考虑留在上海吗?

知乎用户 呵呵哒​ 发表 现在 00:29,上海外卖小哥,平时睡露天马路边,今天晚上下雨找了个路边商场打地铺,刚刚被警察追了两次,又找到现在的高架桥下打地铺,所以我很想知道抖音很火的警察给外卖小哥送物资的地区是哪里,我想去睡。现在我旁边睡的 …

上海人是不是承受了较多恶意,为什么?

知乎用户 晓风 发表 因为中国人的生命比不上老外的丁丁 知乎用户 宇智波鼬​ 发表 看过一个视频,一个北京土著博主去探究上海的相亲角,有大妈上来打探他的家底,他说有 3 套还是 5 套房。 大妈上来就说小城市的 5 套房都买不起上海一个阁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