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着的宝马冰激凌 | 舆论手札
宝马MINI冰激凌能闹出这番动静,说明个体户式样的汽车自媒体成行成市,频繁使用意识形态达成自我营销,它们狡猾地将民族情绪引流到汽车消费领域,利用电车/油车、国产/外资、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等议程设置,来竞争汽车行业的公关利益。 而这些带着明 …
世界读书日要来了。在成都有人想搞读书活动,请外国人穿着唐装过来读中国诗,想法很好,但是他却不知道现实:现在成都的外国人很少了。
前几年前在成都建设路,总能看到不少外国人,当然主要是电子科大的非洲或者巴基斯坦留学生。如果在九眼桥,则可以看到欧美人。有一次在酒吧,一个老外听说我是河南人,很开心,他说:“我也是荷兰的……”
现在基本没了。前段时间喝酒见到一位英国朋友,他2002年就来到成都了,比我还早。几杯啤酒后他有点伤感:以前四川有2800左右英国人呢。
我问他现在多少,他说没有数据。让他估计,他说可能有两百多吧。
所以,如果你在上海的车展看到宝马公司有外国人在那里吃冰激凌,应该珍惜。冰激凌常有,而外国人可不常有。不信可以查一下,现在住在上海的外国人,还剩下多少。
宝马冰激凌事件,事实层面比较清晰了:宝马为报名参加活动的人发放冰激凌,大概是要通过某个app预约登记一下,进去就可以免费领一个。当天名额已经领完了(600个),但是供应商另外还给了几个给员工吃,那几个外国人就是员工——他们胸前挂着工作人员牌子呢。
但是一些人前去领免费冰激凌未果,非常生气,“凭什么中国人领冰激凌没有,外国人却在那里吃呢?”很快,这就上升为“宝马歧视中国消费者事件”,公司不得不出来道歉,作出解释,承诺以后会改进工作。
不知道情况的,还以为这是发生在100年前的上海。
现在,“民族情感”已经占据了很多人脑容量的100%,他们在各种事情上都能感受到歧视。爱国几乎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就像昨晚,很多人看到马斯克的星舰“爆炸”,马上就宣布失败,并且感到开心。
今天还有人通过公号发来私信辱骂我:“你美爹都承认失败了,你怎么还在为他们辩护?”这样的饱满的情绪,确实让人感到敬畏,只有赶紧把他删除了。
这样的情绪延续到生活中,会造成恶性循环。如果宝马的外国员工吃个冰激凌就引起抗议,他们可能就不愿意留在上海工作。久而久之,愿意免费发放冰激凌的企业就会减少,大家也就真没有冰激凌可吃了。
到那个时候,甚至“冰激凌”三个字看上去也很可疑,“冰激凌”,是不是外国人吃的东西,是不是译名?是不是和外国人或者小资情调有关?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吃冰棍儿?
我还有一个想法。如果想吃冰激凌,就应该自己花钱买。在app上报名进去免费领一个,已经有点难为情了;在别人告诉你“对不起,已经领完了”,这个时候还想要,就应该脸红了;而此时还要说:“为什么外国人有,我们没有?”就真的不体面了。
如果我小时候这样做,会挨我爸一巴掌。
宝马MINI冰激凌能闹出这番动静,说明个体户式样的汽车自媒体成行成市,频繁使用意识形态达成自我营销,它们狡猾地将民族情绪引流到汽车消费领域,利用电车/油车、国产/外资、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等议程设置,来竞争汽车行业的公关利益。 而这些带着明 …
知乎用户 石二郎 发表 B 站上嫁到外国的女人,十个里有十个,就是没工作待家里养孩子,然后就是做饭招待亲戚、邻居、老公的同事,十次里有十次,这些被招待的对象无不对女主的做饭水平大为惊叹,每次都吃完了,还表示下次还来哦。 这些女人,没有中国 …
品葱用户 justin_lee 提问于 9/9/2020 我在国外经常被认为是台湾人,不止是中国人会这么问我,碰了好几个白人都问我Are you Taiwanese?我心里当时都惊了,居然有外国人知道Taiwanese这个词。不过听到我是中 …
“吃苦耐劳” 从不是一种美德,而只是一种无奈与被 PUA。 关于天门山四人相约跳崖的事件,昨天已经写过《乐观是一种道德责任》一文,从感性上做了一点规劝,今天想再写一篇文字,从理性角度略微分析一下,这起案子到底意味着什么。 从目前报道的综合梳 …
美国真的必须向中国发动一场新冷战吗? 作者:JACOB DREYER 2023年3月30日纽约时报 上海——去年大部分时间我都穿着红内裤。 去年是中国的虎年,按照十二生肖也是我的本命年,传统说法说厄运会找上门来。红色内衣辟邪,因为据说中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