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新东方计划裁员超过 4 万人,将基本关停中小学业务?转型之路能否成功?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晚点 LatePost 发表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晚点 LatePost》独家获悉,9 月 17 日上午十点的新东方高管会议上,创始人、董事长俞敏洪宣布,秋季课程结束后将停止小学和初中学科业务的线下招生,各个城市接下来也将逐步关闭教学点。

这意味着,新东方将放弃最重要的营收来源——瑞银 7 月底的研究报告称,中小学课后辅导业务占新东方 2021 财年的 80% 的收入。在过去 5 个财年中,中小学报名人数在总体人数中占比不断提升,2020 财年已经占到 90.7%。

这家老牌教育公司在 28 年前成立,最早为大学生提供留学培训。不过从 2017 年开始,新东方中小学业务营收占总营收就已经超过 50%,中国中小学家长的焦虑情绪上不仅长出了市值曾高达 580 亿美元的好未来,也让新东方在增长放缓的成人教育市场之外,找到了大市场。

但这些都已经成为历史。俞敏洪以上高管会上称,决定收缩小初的线下业务,主要是因为时间和价格限制,在现在的政策环境下,“调整迫在眉睫”。俞敏洪态度坦然,鼓励各地分校校长积极尝试素质等新方向,“大不了尝试所有业务都失败了,新东方账上没钱了,我们喝顿大酒就散伙。”

7 月以来,多项限制校外培训行业的政策陆续下发。小初阶段学科业务周末及节假日不能上课,意味着新东方、好未来这类有大量线下门店的机构难以维系目前的规模。且北京市在 9 月 15 日下发通知,要求小初阶段学科类教育机构在年底前转为非营利性机构,意味着这类机构接下来盈余都只能用来办学。

伴随业务收缩而来的就是裁员。俞敏洪在内部说,原本的计划是在 8 月底裁员 4 万人,但截止 9 月中旬裁员还不到 1 万人。一位参与会议的高管表示,到年底裁员人数将超过 4 万人。两位新东方人士表示,今年年初新东方整体人数在 10 万人左右。

一位新东方老师在内部文件中写到,“秋季课程是重中之重,没有续班任务了。把学生教好,送好最后一程。”

[晚点独家丨新东方计划裁员超过 4 万人,小学、初中学科业务将基本关停​mp.weixin.qq.com/s/7Vp1AXKR1BLfAx7Z0x-OVw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mp.weixin.qq.com/s/7Vp1AXKR1BLfAx7Z0x-OVw)

知乎用户 晚点 LatePost 发表

尘埃落定!新东方裁员 4 万人,数千亿市值灰飞烟灭

知乎用户 教培江湖 发表

上次听说新东方准备转型 集成电路人员培训的。

国家需要就是好事。

》》

新东方看到了这个机会,在 2021 年的集成电路产业研讨会上,俞敏洪发表视频演说,大谈科技产业和科技人才缺口,由此业界传出,新东方将转行做半导体继承电路培训。如此高调表态,极有可能是传达官方讯号:支持半导体领域的技能培训。

知乎用户 谢丹​ 发表

不意外,及时止血而已。

素质教育的赛道没有那么大,即使政策鼓励,那也需要有一个时间,既是相关各方的心理适应期,也是师资切换的适应期。

职业教育,完全不同的市场逻辑和付费群体,原本的行业巨头切下的蛋糕,没那么好搞,需要有新的东西出来去做竞争。

对公服务,那是需要做 tob 和 tog 的细活儿,快不了。

加上去年疫情,其实导致行业对于线上教育的兴起是有严重误判的,好些线上教育的项目融了大钱,继续抢占市场,新东方必然也追加了相关的投资布局和资源倾斜。结果不到一年就反转,摊子铺开了,市场没有了,这是很难受的。

多撑一天,就是流一天的血。

所以裁员是唯一的止血方式。先活着再谈奋斗,再谈转型吧。

附上之前的回答

如何看待国家对教育培训行业的全面整顿?10 赞同 · 1 评论回答

教育部发文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14 赞同 · 4 评论回答

知乎用户 May525 发表

盲猜:

1. 一大波教培人将要卷公务员和教育编。

2.35 + 的由于不存在上述可能性,卷滴滴外卖房地产中介三大坑。

3. 高校就业率继续承压。毕竟产业升级没完成,不需要这么多高学历。

4. 生育率继续跌,不生孩子是因为怕补课吗?

5. 教育德国化,中考 50% 分流。芝士越多越反动,还不如多点产业工人和大锅工匠。

6. 体制内教师女的婚姻议价权上升,寒暑假给自家孩子补课,合理合规。

7. 资本大撤退,文件威不可预期,谁也不知道会是下一个。风险溢价已经高过收益。

以上全为猜测,若有雷同纯属意外。

知乎用户 Leonardo 发表

对于新东方而言,这只是在多事之秋甩包袱的求生之策罢了。只是苦了那些被裁掉的新东方员工了,其中也包括我的几位大学挚友。

另外,只要新东方能够保住 K12 教辅的核心班子不散伙,其实随时都可以卷土重来的。任何一个政策都有它的设计寿命,当它的历史使命完成后,自然会被新的政策所取代。作为新东方曾经的学员和受益者,我衷心希望俞老师和新东方的核心团队能够顺利度过这个严冬!

知乎用户 正恩公​ 发表

这种没有社会贡献的产业都赶紧死吧。包括剧本杀、游戏行业、互联网企业、娱乐行业。

这些行业就是吸血鬼,只会剥削劳动人民的血汗钱,对整个社会毫无正面作用。

至于这些企业的员工,我建议都投入 “卡脖子” 高科技行业,比如说半导体行业,加强技术攻关,为社会主义建设出一份力。

资本家们的一切资金也应该投入 “卡脖子” 行业,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绝不能让他们白白赚钱吸血。资本犹可恨,赚了那么多钱却不干实事,早该管管他们了。

知乎用户 袁华 发表

课还在补

学校几点放学几点开班

没看到√新东方有任何影响

补课班老师还拼命留作业

一科留的比学校所有作业都多

所以新东方说的这些

一点可信度都没有

不要看他说什么,看他做什么

都翻车这么多了

怎么还有人信资本买办说的话呢?

知乎用户 白起 发表

新东方这个企业和老俞的价值观是没问题的。

本来新东方的崛起也不靠中小学,开中小学纯粹是被竞争对手逼得。

在中小学教培这件事上就是内卷的一个典型例子:

教培这种东西很看老师,学生一般都跟着老师走。这种特点也就决定了,你越早介入,就相当于越早给自培养潜在的学员。

这一点干过教培的都知道,老俞的自传里也写得很明白。

其他教育机构大学生抢不走新东方的生源,那就只能更早介入,新东方只能被逼应战。

于是战场越烧越低龄。

k12 在被砍之前主要还是烧钱阶段,营收上去了,利润上不去。好未来在这块比新东方的市场要大,利润也基本没有,所以推断新东方应该也差不多。

所以烧钱这块砍掉了,其实是利好新东方的。

对于新东方也算不上是转型,只能算是回归主业。

当然回归主业也未必就代表着光明的未来,因为大学生的市场,差不多也就这样了,增速堪忧。

总之,还要看老俞下一步怎么走,能不能找到新的增长点,或者是能不能忍受新东方变成一个比较平庸的企业,说不定老俞不想干了就直接关门了呢……

知乎用户 是后天啊 发表

这个之前我做过一个测算。

打压 K12 课外教育到底会影响多少人就业。

媒体上鼓吹的 1000 万并不靠谱。

**所谓的 “千万就业” 包含了兼职,真实冲击没那么大。**很多三四线城市、县城的 K12 课外教育的老师都是兼职的,教育双减政策只会影响他们的兼职收入,并不会影响 “事业编” 的铁饭碗,受影响比较大就是新东方、学而思这些全职的老师。

2018 年经济普查中,从事教育行业的城镇就业人口一共 2231 万人,其中事业单位、国企(城镇非私营就业)1736 万人,私营及个体户是 495 万人。K12 课外教育大部分是包含在这个 495 万这个口径内的。当然,这几年教育行业在飞速发展,495 万这个口径对应的数字 2020 年肯定是变大了,但教育行业除了 K12 课外培训之外还有私立学校、考研辅导、职业教育、公务员考试辅导、托育、学前教育、素质教育、留学业务等等。因此 1000 万这个数据肯定估大了。

新东方搞来搞去也才裁员了 4 万嘛!市场上能有几个新东方啊?

我测算的体量大概是 300 万左右。

第一种方法:

2020 年 K12 课外教育的市场规模约为 5000~6000 亿元(根据新东方等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市场份额以及咨询公司的估算而来)。

上市公司员工人均创收大约为 30 万元(新东方、精锐教育、学大教育、昂立教育、四季教育的平均值)。非上市公司的人均创收肯定没那么高了,我们统一按 15~20 万元来测算。

用市场规模除以人均创收,对应的从业人员体量大概就是 300 万人。

第二种方法:

市场估计的 K12 课外教育机构约为 70 万家(每个区 / 县大概 350 家),一个典型机构的配置是 1 个老板 + 1 个中后台 + 2 个专职教师 + 若干兼职老师,兼职老师不算的话,其实就是 70 万 * 4,大概也是 300 万人左右。

如果大家觉得 4 个人少,可以问问身边之前创业做过 K12 机构的朋友。我这儿也找了一个日本可以参考的数据。

所以,双减政策对于就业的冲击没那么大。国家搞的决心很大,不会心软。

现在的从业人员,我劝你们,早转早超生。

知乎用户 Ph 迪​ 发表

有时候很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的抉择。

当年我也在培训机构当老师,待遇非常优厚,我也曾经想过像我们老板一样不出国就当老师了,但还是决定出国,单纯想出来看看。

不然现在被裁员的就是我了。

知乎用户 流云之翼 发表

你叔叔大笔一挥,我们就都失业了。至于这四万人会去哪里,我不知道,不过国内的就业竞争压力和考公考研压力将会变得更大了

知乎用户 meaqua123 发表

连就业就不要了,可见这回是下了决心的

PS: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1%,如果上面愿意付出这个值上升到 8-10 这个程度的代价,我就相信,这回是真下定决心去产业升级了

知乎用户 sjdvtbov 发表

厂子接纳得了

就看这些干不干得动

基本 996 一月四千块

来嘛

厂子缺人

知乎用户 世界核平 发表

只能说是活该,百万漕工都没出一个李自成

知乎用户 打三战 发表

只能说明,原来学科培训的市场是多么的恐怖。

相比学科培训,其它教育的市场容量都太小太小,不足以支撑那么大规模的公司。

转型,需要花时间设计打磨课件,如果打算用原来那套来应付,肯定是无法成功的。

员工也等不了那么久,裁员是早晚的事。

但是,像新东方这个体量的企业,如果愿意花时间在素质教育领域,打磨课件,打磨教育场景,是能将中国的素教育往前推一大步的。

如果老师和企业同心,全力以赴,或许能将时间缩短。

但这需要双方都牺牲短期利益,如果投资方不支持,也很难实行。

相比企业转型,员工另觅战场是更容易些的,加油吧。

此刻,多从另外的角度看人才需要,发掘自己另一面的能力,是更长远的选择。

知乎用户 劳拉姑姑 发表

八年教培人,打算陪着这个行业走到最后一天

知乎用户 诸葛老师 322​ 发表

老俞的公司还是有根基的,比起其他后来居上的上市中概教育股,EDU 相对更值得看好。但是新东方算外资,在目前主观和客观都在脱钩的大环境下,外资的这层壳不是优势,反而是包袱。实在不行等股票低到无法接受老俞先给来个私有化,然后重新到香港上市(个人以为老俞还是个地道人,不会这么干)。

带娃在国内工作生活过几年。从行业来说,教育行业在中国还是长期向上的,中日韩这几个东亚民族重视教育已经是渗入骨髓了。只要有东亚裔在的地方,哪个地方不内卷?

国家的双减政策调控对象为 “学科类” 培训,所以对音、体、美等非学科类领域是反向利好,也会惠及机器人编程等兴趣类教育。教培机构目前都在将素质教育领域视作新的拓展方向,在收缩业务的同时,积极布局该领域。听说新东方近期在各地分校招聘素质教育项目经理,以及负责素质教育类课程的老师等。其他如和高校联合搞职业培训和网上学位,也是可以赌一赌。

回想起当年曾亲自聆听老俞的英语课程,“绝境中寻找希望,终将走向辉煌”。几十载创业风云,这一次不知道玉米糊能否带领新东方绝处逢生…. 最近买了点 EDU 的股票算支持他一把,希望他赢我也赢…

知乎用户 Nomadland​ 发表

作为新东方的一名员工,已经工作两年有余,感谢新东方带来的成长,尽力相陪最后一程。

知乎用户 红红是个好姑娘 发表

当年国企改革下岗,不比这影响力大!陆军大裁军,几百万军人安置怎么解决的!

一些自媒体因为某些人利益受损失就开始各种煽动舆论,国家能下决心治理教培是国家之大利好。

包括现在各省拉闸限电,国家有决心为过去经济的野蛮生长买单,10 年后更健康产业更均衡的社会值得憧憬

知乎用户 MZair 发表

放弃幻想,趁早转行。

周末和节假日不能补课,教培机构的利润大头就没了。线下课场地租金成本太高,不关才怪。

线上课可能还是会开,但是线上课和线下课完全是两种东西。同样的内容,同一个老师去讲,学生的学习效果完全不一样。所以线上课很难像线下课一样受欢迎,当然家长醒悟到线上课不行需要时间。

职业教育一天不改善,行业一天不会消失。但是机构确实是不行了,转行吧。

知乎用户 红尘和尚 发表

前员工

我不是很同意只有 300 来万失业的说法

其实秋季课前就 “劝退” 一大批人了,秋季要走的它会劝你秋季课前就走,初中的老师都走了(或转型)。

看之前与我合作过的 k12 的学管和规划中有不少离职的,老的学管基本都留下来了(毕竟还有高中),年轻点的要么离职要么做留学了。

这一行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确实是个中转站(他们虽然迟早要走),但不要低估了这一行对于就业的缓冲作用。其实不少教培老师离开了这一行就找不到 10k 的工作了,比这个更好的工作也少。

知乎用户 Small pond 发表

干的漂亮。 挺好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很多人都骂教培行业,

可是你们想过没有,

这行业是很多名校学生的保底符,

对无数生化环材学生来说,这是一份稍微体面的工作。

现在行业被打,那些生化环材的 985 的小镇做题家如果就业。

知乎用户 舞千寻 发表

这个行业本来就容易掏空家庭,造成一种没有必要的竞争。小孩子们早早的去学习这个那个,小孩子长大后容易厌学。取消也罢了。

知乎用户 Eric 发表

新东方在新的教育政策下当务之急就是需要活着!这样才能继续前行!

活着的仅有两个办法:

**一个是 “开源”:**多招收更多的学生,让现金流转起来,这样营收上来弥补目前的沉没成本以及未来的可变风险成本。但是目前的教育政策下,这点看来是行不通的。

**另一个是 “节流”:裁员是节流最快也最简单的办法。**就像一艘快沉的大船,短期让它快速上浮的办法不是修补漏水口,而是将船上的辎重赶紧抛下,然后在船稳定航线的时候再去修补漏洞。所以在新政策下,新东方 “流血了” ,用裁员也是 “止血良方”。

所以在短期内来看,新东方为了活下去裁员无可厚非,社会舆论也无需苛责,因为未来如果新东方转型成功后会创造更多就业。

知乎用户 阿姆 Amu​​ 发表

宏观层面来看,这就是我国的伟大之处

相较于美国的死板固化,地方议员为了保地方的几千个就业岗位都要据理力争,不希望自己的选区被关停,如此之死板,不知变通;而相较于他们,我们可以对一个顶尖企业下手,摧毁其数万槽工的落后产能,打击那些大资本集团,如此果断,美帝也望洋兴叹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可以考虑转型投资造汽车

知乎用户 分手总在下雪天 发表

真正改淘汰的是学校里的老油条

知乎用户 爱伦树 发表

毕业之后去教育机构的都傻眼了,还是直接去学校的稳定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本人就职于某省新东方,目前还没有开始大规模裁员,只知道一个幼少儿部的活动运营被裁,老师还是保留的。

现在开始尝试转型,搞素质教育、研学、专升本等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今年应届生,投的也是教育方向,自然会关注新东方这种机构,国家 “双减” 政策出台,新东方这样的做法只能是业务线调整,对于裁员问题,以前可能需要这种 “生产力”,现在对于他们不能用了,自然只能裁掉。

知乎用户 日月 发表

四万?肯定不止,另外倒闭的巨人,等等,那么失业的人得有多少呢,估计 30 岁左右的人居多!

知乎用户 爱上层楼​ 发表

中国的普及教育已经实行很多年了,中小学教育已经全面覆盖到中华大地,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下,侧重于考试的升学已不再是初级教育的主要内容。

新版教育注重于人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一个都不能少,也不能走个形式搞比率教育。

作为寻求效率和利润的中小学教育培作为义务教育的补充已不能够顺应潮流的发展,这个时候再保留发展这个业务,显得有点多余了。

以前,大部分学生靠的就是学业测评升学,谁的成绩好,谁就有机会考上更好的初高中,而且就业渠道的单一性(考上大学找工作)也促使很多学生要在学业上多花功夫。培训教育巩固练习业务也就风声水起了。

现在大部分在中小学的教育水平及学生学习能力基本可以保证一个孩子正常升学,在外培训大多数是培养一个长处和爱好。单纯的学科教育培训不能适应多元化体系化文娱发展趋势,终止该业务正当时。

转型做其他有意义的培训更能体现教育辅助机构的特点,比如,该业务停止后,除一部分人员留任外,其余人要么重新找工作,要么开发或者发展新兴培育,企业的文化知识培训,公共事务的策划和运营,文娱创业的咨询与服务。或者加入企业,做文娱方面的培训策划工作。

也可升级现有模式,一对一特殊培训教育。提供学习管家服务。面向有特殊需求的家庭,制定一对一的学习考核计划。或者组织中小学留学。

推行双语教育辅助培训,定期帮助企业机构和公立学校开立公开课课程,普及国际教育。

不一而足,谢谢浏览细读,不吝小手,右下点赞。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教培泡沫破了,教育难题谁解 |《财经》封面

一夜之间,通过制造焦虑、“套路”家长迎来虚假繁荣的教培行业被政策打回原形,但家长们的焦虑并未因此缓解 创意设计/黎立 文 | 柳书琪 刘以秦 冯奕莹 王颖 郑可书 龚嫣然 编辑 | 谢丽容 7月25日,中国校外教培史上最严厉的“双减”政策公 …

哪些算非学科类培训?教培行业在寻找边界

****************▲ ****************2018年12月4日,内蒙古通辽第五中学附近的补习广告牌。(视觉中国/图) 全文共4107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有人则冷静地认识到,哪怕是非学科类培训,一旦再陷入“内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