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黑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起初是因为备课所需,时不时翻找些市面上断货已久的书。簇新的学校,簇新的图书馆,买新的不成问题,找旧的反倒不易。拜互联网分享精神所赐,电子书救急不少,但太冷僻的作品,网络也无济于事。走投无路,记起曾有一个“孔夫子”的账户,敲入一行古旧的密码,登录成功。这才松口气。
买书如山倒。为正经工作的权宜之计而后难以遏制地泛滥成读书人囤积恋物的恶癖。我不是豪门富户,一掷千金求珍贵的宋版;不是风雅之人,懂得淘捡历代名家的稀藏。至于守株待兔般捕猎民间档案的耐心与幸运,也只能羡慕。所倾心者无非是八十年代以前的文史图书,装帧得体,宋体印刷字大而美观,标点符号都正确。陆陆续续购进十几册,算是对儿时阅读史的一份缅怀。
浏览消费清单,忽然发觉这些旧出版物,泰半来自偏僻地方。于是乎个体行径,也有些映照祖国山河的况味。又想起每次收到信封上寄件人的字迹,虽风格各异,但多少都有些“练过”的痕迹。不由感慨,借着电子商务的便利,买卖双方互相成全彼此难溶于时代风潮的执拗。我想象着那些大隐于市,或许举止怪诞的书商们,不求闻达地甘愿做“传下一盏灯”的后裔,说不定无意间成了文明赓续的使徒。
十几年前我读县城中学,校门口一条混杂鱼龙的长街,半边食肆,半边兼卖文具的书铺。我算寄宿生,依规矩中午不得擅自外出,前辈学长在操场一角的器材仓库背后发现一条隐秘出口,弯个腰就自由通行。惯常的几位“偷渡客”似乎朋友都不多,总是独来独往。即使遁入自由世界,行迹也还是刻板。通常是捧一碗浮着些肉末的面大快朵颐后,躲进隔壁书店翻杂志消磨漫长午后。双眼半睁半闭的老板兼做守卫,碰上教师沿街巡查,会施展伎俩掩护店内读者。
这一众书店里,有一家在街最北口,已经听得见长途车站人声嘈杂。店主是一位佝偻老人,终年穿蓝黑两色外套,衬衣一丝不苟。店面狭长,四壁木架陡峭,只在角落留一张木桌收银。该店异处在于所有书籍都以牛皮纸精心封皮,隶书手写书名,只借不售。其实也并非三坟五典,都是些寻常青春、武侠小说。书店四壁空白处贴满同样手写的格言警句,尽皆与书或读相关。印象颇深是入口处迎面悬着一条“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话是寻常道理,书法也未必精湛,却透着严肃,让人不敢胡闹。我不记得曾在此消费,多少年来去过的精致书店与此处相比势同霄壤。只是,由购书想到写字,想到写字的卖书人,忽然忆起蓝黑老者在暗影中端坐无语,若雕塑般存在。
说回操场角落里的密道。县中后来拔擢一位精明的数学教师做年级主任。此君不露声色地在洞口伏击,捕获三五名越界者,全校通报,险些除名。不久,墙上破洞被耀眼的橙红色砖头封闭。那时青少年们还没有种种智能终端这样的宝贝,墙便是墙,跃不出去,就只好老老实实蒙头午睡,不再惦记余秋雨或郭敬明。说来也是本世纪初的事,听上去,已经像前朝旧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