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报道「不要吃隔夜西瓜,细菌数量难以数清」是否属实?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钱程​​ 发表

看到某评测机构的回答上日报了,不吐不快。

「新鲜切片水果最好不要在冰箱放太长时间」是对的。水果切片以后,表面微生物容易繁殖,因此最保险的方法是尽快吃掉。如果放久之后发现有异味或不新鲜,就尽量不要吃了。

这个结论是没问题的。但是,某评测机构在这个问题下的回答,和央视的报道,都存在一些不严谨的地方。我建议媒体在做这类实验之前,最好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来设计实验方案,共同探讨如何给公众传递准确、严谨、靠谱的消息。

我下面详细讲讲,不严谨的地方到底在哪里。


1. 「菌落总数」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的指标?

「菌落总数」这个指标是用来衡量一个食品里细菌的总量的。

**细菌包括三种:对人体无益也无害的普通细菌;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还有导致食物中毒的致病菌。**我们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引起食物中毒,本质上是「致病菌」大量繁殖导致的。而其他类型细菌在食物表面繁殖,可能会影响食物风味,品质,但不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对于大部分预包装食品,往往会对「菌落总数」进行限定,这是因为通过总细菌量的计算,可以大致看出整个工厂操作环境的卫生程度。如果菌落总数超标,往往意味着工厂操作过程中环境卫生没有控制好,这样就更可能有食品安全风险。

但对于冰箱中储存的新鲜食物,是不太容易从「菌落总数」的指标中判断「食物还能不能吃」的。首先家里的条件不太可能有工厂控制得那么严格,微生物无处不在。第二,西瓜本身属于新鲜、短保质期食物,在冰箱冷藏温度下,一部分微生物仍然会生长。**因此只要切开的西瓜在冰箱中放置一段时间,菌落总数必然会上升,而且通常会呈指数上升。这是非常正常的自然现象。**而菌落总数上升不代表「吃了一定会有问题」。

而且,某评测机构在西瓜冰箱储存 16 小时后,发现有保鲜膜覆盖的那组,菌落总数增长到了 42000 CFU/g,大家可能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其实这还没到一些预包装食品的最大限量标准。

比如,这是国标中冷饮中的菌落总数限量:

这里面用的是「三级采样」的标准。我们可以看到:

n=5,c=2,m=25000,M=100000(单位:CFU/g 或 CFU/ml)

这是什么意思呢?很简单,国标规定必须取 5 个不同的平行样品,其中最多可以有 2 个样品的菌落总数在 25000 到 100000 之间,而其他的样品则必须小于 25000。

因此,你在吃冷饮的时候,有很大可能冷饮中的菌落总数是超过某评测机构的 42000 这个数的,而这个冷饮完全符合国家标准。我拿冷饮只是举个例子,如果查其他食品的国家标准,一般也会把最高限值(M 值)定在 50000-100000 左右。

总之,菌落总数达到 42000,只能证明西瓜表面有细菌在繁殖,不能证明「有食品安全风险」。

如果想证明「有食品安全风险」,需要加测大肠菌群、致病菌(比如金葡菌、李斯特菌,沙门氏菌等),而无论是央视还是某评测机构,都没有做这方面的测试。


2. 实验设计的细节合理吗?

抛开「菌落总数」这个指标来看,两家媒体在实验设计的细节方面,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首先,两家媒体的实验都没有设置平行样品。**微生物实验具有非常强的不确定性,通常对于每一个实验组,都会设置很多个平行样,对于不同平行样品间要相互比较,才能得到相对靠谱的结论。所以国家标准才规定了如我前面所说的「三级取样」操作方案。没有平行样品,结果的偶然性就会很大,准确度也会比较低。

**第二,两家媒体都没有设置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可以验证在微生物实验操作过程中,平板有没有被外来的细菌污染。如果空白对照组有菌落形成,那这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就发生了污染,此次实验就无效了。

**最后,怀疑央视的实验根本没有进行梯度稀释。**微生物实验中,如果想进行菌落计数,那必须先将待测样品以 10 倍为单位作梯度稀释(10 倍稀释,100 倍稀释,1000 倍稀释,等等),再选取稀释度足够的样品来做平板计数。否则平板中的菌落数太多,连成片,难以数清,结果也就是无效的了。

之所以有这个怀疑,是因为央视的报道说了下面这段文字:

隔一夜,检测结果令人吃惊。西瓜表层的细菌基本覆盖了培养皿底部,细菌数量难以数清,要以亿为单位计算。

「细菌数量难以数清」,只能说明梯度稀释没做好,没有选择足够的稀释度。否则,菌落数量应该是可以数清的。(最好是在 30-300 CFU 之间,能够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而既然难以数清,又是如何得到了「要以亿为单位计算」这个结论呢?我是完全不理解这位记者的脑回路啊。他对「亿」这个单位有任何直观的概念吗?


话说回来,这些实验至少向公众传达了一个信息:新鲜水果切开后,即使放在冰箱冷藏,微生物仍然会快速繁殖。**所以我不建议新鲜的,已经切开的水果在冰箱放太久,最好尽快吃掉。**或者像其他答案说的那样,把表层切掉,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这些信息是没问题的。

但是,究竟放多久会坏掉,这就存在很多个体化的差异了,比如这可能跟厨房洁净程度,冰箱洁净程度,甚至是保鲜膜的洁净程度都有关系。如果有致病菌污染,可能放一夜就中招,如果没有致病菌的问题,可能放一两天都是 OK 的。大家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吃了隔夜水果而过分恐慌。

作为给消费者的建议,就是**「切开以后尽快吃掉,发现有异味或者不新鲜,就不要吃了」。**

知乎用户 大木 发表

为了验证隔夜西瓜是否能吃,记者将半个西瓜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进行冷藏,隔了一夜,记者带着这个西瓜来到江苏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的细菌实验室,请检测人员进行检测。工作人员分别在西瓜切面的表层、表层下 4 厘米处、表层下 8 厘米处取样,每处取样 1 克, 捣碎后放入培养基中,分别标明 1、2、3 号,放入培养箱。48 个小时后,令人有些震惊的实验结果出来了。

震惊你 M 个大蛋啊,营养基冰箱里隔夜再跋山涉水在培养箱环境下 48 小时,细菌当然长得多啦,跟西瓜、冰箱、隔夜有个蛋关系啊,你们央视记者这不是在助长浪费的不良之风吗,你们是特小凤派来的间谍吧。

知乎用户 睡神 发表

即使是不隔夜的西瓜,细菌数量也难以数清,不信让他数数。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AARoc5 发表

天呐!!连央视也这么不严谨!!那个淮安什么医院的什么人你确定你的学历不是买的?

初中生物课上,比较靠前的课程上就要讲,做实验,一定要有空白对照!!一定要有空白对照啊!!!你的对照在哪里?123 号都是过夜的西瓜,只是位置不同,你为什么不弄个没隔夜的对照一下呢?

另外,什么叫隔夜?就像前面有人说的,晚上 11 点放进去早上 6 点吃叫过夜,那早上 11 点放进去,下午 6 点拿出来吃呢?

-—————— 说正经的 ———————-

所谓 “隔夜” 的西瓜还能不能吃我不知道,因为我没做实验。但是要从央视这个实验得出 “隔夜的西瓜一定不要吃” 严重缺乏说服力!!!

-—————– 给个彩蛋 ———————

我是学农的,跟生物还是很近的。有一次细菌实验课。我都用酒精擦过手了,准备开始划培养基涂抹细菌。涂布器需要用酒精灯烧一下灭菌。老师说让涂布器凉一下再做,不然就把细菌烤死了。涂布器凉没凉呢?我不知道怎么着脑子抽了,在手上试了一下,果然凉了,然后继续试验。结果,第二天我的培养基上长出了大量跟大家不同的细菌,都快把培养基盖满了。

所以,其实手上细菌比西瓜上的多太多了!而且种类更复杂。

想吃细菌很少的西瓜?你最起码得有个隔离室,然后有个超净台,然后。。。。没试过隔着超净台吃里面东西,应该比较难

知乎用户 老爸评测​ 发表

这个新闻不仅仅是央视报道过,很多地方新闻也报道过。

我们随手在知乎一搜,都有很多相关的题目。

现实生活中因为吃了隔夜西瓜而肠坏死的案例,确实也有发生。

看来隔夜的西瓜确实不能吃了?隔多久以后就不能吃了呢?那冰西瓜还能吃吗?

实测才知道。


这次的测试,我们准备模拟 3 种储存情况:

  • 常温放置 **4 小时,**模拟不爱吃冰的妈妈上午买、下午吃
  • 冰箱冷藏 **4 小时,**模拟爱吃冰的妈妈上午买、下午吃
  • 冰箱冷藏 **16 小时,**模拟妈妈不在身边的上班族下班买,第二天晚上吃

还有啥我们没考虑的情况,请在留言告诉我们~

所以,我们一口气买了 3 个大西瓜。

开瓜!

我们把新鲜的西瓜全都切成两半,一半裹保鲜膜,一半不裹保鲜膜。

按照上面的 3 种情况,分别在不同的温度下储存。

达到实验要求的时间后,我们给瓜瓜敷上冰袋。

技术小哥飞车送到当地实验室——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

结果如下:

  • 4 小时保存的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不论是常温还是冷藏 4 小时,裹保鲜膜的西瓜检测出的的细菌都比没裹的低。

  • 冷藏了 16 小时后

没想到啊没想到,裹保鲜膜的西瓜检测出的细菌居然达到了 **4 万多,**是没裹保鲜膜的 40 倍

看来这个数据果然很吓人啊,难道传言说得没错?

别急,我们把冷藏 16 小时的西瓜表面都切除,再次检测看看。

  • 切去表面后

我们把冷藏 16 小时的西瓜表面都切除,再次检测。

发现数据出现了惊人的变化:

只不过一片瓜之隔,细菌的总数相差这么多,直接从 5 位数降到了 150CFU/g……

真是「眼前的菌不是菌」。

有了这个对比,我们对 4 小时保存的瓜也产生了好奇。

来,切掉表面再测一遍:

切去表面后,不论常温还是冷藏,裹保鲜膜还是不裹,西瓜内部的细菌都是未检出。

看来,我们可以放心吃这些剩下的瓜了。


吃瓜归吃瓜,我们还得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些现象的原因:

1. 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原因在于细菌主要长在西瓜切口的表面。

所以不管怎么保存,大家吃切开的瓜之前,把表面去掉最保险

2. 虽然测出来的数据显示裹不裹保鲜膜都没差,不过保鲜膜可以保持水果水分,防止和冰箱里的肉、菜串味,有需要还是可以使用的。

3. 如果怕老人觉得浪费,请安慰他们,只需要切除表面一层( 1~2 cm)即可。

这点厚度比起饮食安全,值得舍弃

4. 西瓜切块放到保鲜盒里,细菌增加也很少,放进冰箱冷静一下,口感非常好。

所以隔夜西瓜能不能吃?

答案是可以吃

只要包上保鲜膜放进冰箱,吃前把表面切掉,就完全可以放心享用。

延伸阅读:

30 岁之前,需要补钙吗?

20-30 岁的青年人有必要补钙吗?如果需要,哪个牌子的钙片比较好?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击我们的主页,进入置顶导航查看:

https://www.zhihu.com/org/lao-ba-ping-ce

知乎用户 小本 Brant​ 发表

2020 年更新:时隔 3 年这个回答又火了,我先凝练一下这篇回答对大家有用的知识点:

  1. 西瓜没有被切开时,整个西瓜的内部是无菌的,因此我建议冷藏整瓜及时吃完
  2. 冷藏的西瓜有没有患病风险,取决于你是否适用保鲜膜,冷藏的条件,以及西瓜自身的甜度。央视的报道有一些 “耸人听闻”,夸大了细菌的风险,用于提醒大众关注饮食卫生可能有一定的 “矫枉过正”;
  3. 细菌并不可怕,细菌数目增加诚然会提高某些疾病的风险,但是没有必要过分夸大。
  4. 一个可能实现的想法:如果你冷藏了切好的西瓜,可以将接触空气的西瓜片下一小段,因为不论如何,接触空气的那一部分的细菌数量都会是最高的。

其他答案都在吐槽,那我就仔细具体谈谈怎么错了,怎么理解这个新闻。

一觉醒来上日报,作为一名喜欢微生物学尤其是细菌学的人,真的很激动。

总结本则新闻就是:用错误的方式告诉你一个简单甚至无用的事实。

我们逐条看题目:

央视:不要吃隔夜西瓜,细菌数量难以数清

误导之处在于,新闻想用难以数清让大家误以为数量很多,事实上,这种表述是很不对的。
因为,在微生物计数实验中对可培养微生物的计数一定要关注稀释倍率,涂板体积。
稀释倍率是由于细菌数量过大,就算用很小的涂板的体积,仍然无法看出**单菌落。(单菌落表明该团细菌来自同一个个体,因而可视为在涂板的时刻是单个分离的细菌)。因此在新闻中给你看到的长得满满的形成菌苔的板是无法计数的,而不是难以数清**。所以光看新闻标题是不是就觉得槽点满满了?
涂板体积一般是恒定的,这里不具体说。

↓这是无法数清的菌苔,可能和数目相关,也可能和在培养中有液体流动有关(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大家可以看出了板的拥有者标注了稀释倍数。

↓这是可以用于计数的板,长出的菌落清晰可辨,而且数目适中(从几个到二三百个都可以接受)

![](data:image/svg+xml;utf8,)

西瓜表层的细菌基本覆盖了培养皿底部

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加大稀释倍率,通常稀释倍率是十倍十倍的相乘,直到在特定的倍率中可以看到十位数目到几百个的单菌落,这样的计数才可信。所以啊,下面题目又暴露了。

细菌数量难以数清,要以亿为单位计算

既然都确定数量级了,还数不清?那你是怎么知道用亿做单位的?怎么不是更高的单位?

其次,数细菌的数目就是一个错误概念。要用菌落形成单位 (CFU,Colony-Forming Units) 表示单位体积中的活菌个数。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集落,称为菌落形成单位,以其表达活菌的数量。传统上叫 “个”。但是,一个菌落并不一定是一个细菌所生成,也可能是由一簇细菌(一个细菌团)所生成,这时候再叫 “个” 就不准确。

相信大家都喝过养乐多,各种活菌型饮料说明书上标的都是 CFU 数目。关于活菌饮料,我们上课的老师也有各种各样的看法,有机会可以给大家分享。

细菌大多都是阴性杆菌和阳性球菌

看到这里,我懵了,这里的阴性和阳性指的是革兰氏染色的结果。可是阴性阳性和菌的性状和是否致病没有一毛钱关系啊?说这句就是让大众不明觉厉的吧。这句话通俗点说就是,“人类大多数是短头发男人和长头发女人”,所以到底要吓唬谁呢,大约是不明觉厉的外国人。

不能排除有肠道致病菌生长

不能排除有肠道致病菌的生长,说这些话实在是太轻松了。喝口水都不能排除呛死的可能性。既然决定写文章发稿,而且菌都培养出来了,完全可以继续鉴定。恐怕是没鉴定出来到底是什么致病菌,索性给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就作罢了。再者,人体的一些人的肠道菌群有很强的保护功能,就算有一些致病菌不能说明一定会得病。

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下细菌的致病性:有一部分的细菌被称为益生菌,因为它们本身和人体共生,而且代谢产物对人类来说是有益处的。也有相当一部分的菌对人体是既无益处也无害处的。最后的是致病菌,**但是致病菌不代表一定会导致疾病,**很多的致病菌是条件致病菌,在人体免疫低下,情绪低落等等条件下伺机而动。然而要避免摄入致病菌,归根到底是不吃不洁食物!

小结一下,临床细菌学检验具高风险性、高干扰性(如标本采集、运送等过程中的诸多因素都会干扰检出率和正确率)、高技术性和高严谨性(准确表达、报告和解释结果直接影响治疗的成败),步骤也繁琐,标本采集、标识、保存、运送、处理和检验,结果分析和报告。按照已经了解到的科学素养,我估计央视要做到上面几个标准很难。

仔细看了网上相关的具体报道,更是哭笑不得了:

1 号培养皿中分布着密密麻麻的菌落群,就连实验人员也感到吃惊,他们表示其中的细菌数量已经难以数清,需要以亿为单位计算;2 号和 3 号培养皿中的菌落群比 1 号少了不少,但也难以计算。江苏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细菌实验室检验师纪小亭告诉我们,培养过后可以看到,西瓜样本中的细菌大多数都是阴性杆菌和阳性球菌,但是也不能排除有肠道致病菌生长,对于胃肠道功能不好的的人来说,吃了这些东西以后,可能会引起腹泻、肠胃炎等,所以建议大家尽量不要食用过夜的西瓜,

即使是冷藏过以后也不能确保安全。到底需要多大的能耐让西瓜不容易滋生细菌呢,我觉得这个西瓜最起码要自带分泌抗生素的功能,那才是真正不要吃的西瓜。西瓜本身就可以为细菌提供湿润的环境和充足的糖类作为碳源,本身就很容易滋生细菌,所以这个实验很容易得到可以诱导大众的结论。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冰箱低温能抑菌,却无法杀菌。低温细菌(如李斯特菌)的存在,仍可在冰箱内增殖,西瓜还是新鲜吃的好。放入冰箱的时间真的不宜过长。

再提提关于实验:

  1. 对照试验,不做对照试验,只放切几个西瓜数一数真的和耍流氓没区别。所以应该分多组,分别对切不切开的西瓜,加不加保鲜膜,放不放冰箱都对数目计数,不然实验没有那个意义。

  2. 重复性试验,多设置几组实验增加可信度,做了一个瓜就发各种稿真的不合适。

  3. 注意实验条件,既然要说西瓜滋生细菌,那这细菌从何而来,总之在实验中不准引入细菌干扰实验,所以要在无菌超净台操作,切瓜的刀务必灭菌消毒过。

这个新闻不仅体现了记者和央视对基本的微生物学知识的匮乏,还体现了他们不爱探究急于给出结论浮躁的心态。

最后,要我来做这个实验,我会如何设计呢?
实验材料:不同菜场买来的西瓜 N 个,新鲜程度与个头大小要求近乎一致。
实验用具与器材:实验室标配的超净工作台及常用的加样器、平板等等设备。

在考虑西瓜染菌主要有哪些因素时,我的猜测是西瓜外皮没有洗净、切瓜刀不净、保鲜膜不净、保鲜膜质量不好等等。至于西瓜自身本身内部会不会有细菌,我认为不会有,因为瓜皮在西瓜发育中始终是一个密封的屏障,细菌本身就不会存在在瓜内,自然不会有机会生长。退一步说,就算有细菌在某个时期进入了瓜的内部,在缺氧、太高的糖分等环境下不一定可以生长的很好。再退一步,长得很好,你打开西瓜的时候就可以肉眼发现大量的不明物体了 ···· 隔夜西瓜一是与空气直接或者间接接触,在夏天这样的温度下,在西瓜这么甜的糖度供应下,太容易菌数超标了!

实验步骤:这里只说对照组的实验。取若干完整西瓜,在超净台,用灭菌或者消毒处理过的刀具将西瓜切开,取 1cm×1cm×1cm(保证一面是切面) 的内瓤,匀浆器打碎西瓜组织,通过细菌滤膜(只有细菌大小的物质可以通过,其他更大的物质无法通过),后将滤液用若干稀释比例进行涂板。

每组分别图 LB 培养基的平板(检测细菌)、土豆培养基(检测真菌)、高氏一号(检测放线菌),过夜培养后计数。至于其他染菌因素,就是实验组啦~

然而要从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分别在西瓜静置不同时间段 如 0h(上述实验过程就是在零小时进行的实验) 3h、 6h 等等都进行实验,然后绘制一个西瓜菌落生长情况的生长情况,在细菌数目进入指数增长期(此时期细菌增长数目呈爆炸式的指数增长)之前把西瓜吃掉。

-————————— 最后最后的题外话 ——————————–

时隔一年稍作修改,当时吐槽的答案就有一千个赞,而自己的答案不到一百个赞。其他不同程度抖机灵的答案也都几百个赞。但是最近几天获得的感谢和赞多了起来。我的回答也排到了第一位

之前的答案是浓浓的吐槽风,现在想把最和生物专业相关的展示给大家。

关于隔夜西瓜,那必然是答主也常常吃的,是否致病也只能说风险肯定比吃新鲜的西瓜要高。这个实验做出来我觉得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因为规范操作的西瓜培养液对于一个微生物无菌操作合格的人来说是没有问题。而不净的菜刀、瓜皮、已经空气中含有的微生物都是不可控的因素,实验结果不具有普遍适应性。所以我给的建议还是,注意低温保存,尽早食用,饭前便后洗手,别吃冰西瓜吃的太猛。没那么多事的,我们都是中国人嘛 =。=【前面写了那么多很有用的东西你们都看了么,光吐槽我的最后一句真的好么,严肃脸】

知乎用户 陈数 发表

中午 11 点把西瓜放冰箱里晚上 6 点吃和晚上 11 点放冰箱第二天 6 点吃有区别吗?

知乎用户 河马老师​ 发表

央视做的科学实验从来都没严谨过。从来就没。

知乎用户 Moxos Yuri 发表

不能排除有肠道致病菌生长。

小崔果然是央视出来的。

知乎用户 张旭​ 发表

如果连细菌都不长,你敢吃?

知乎用户 科研狂人 发表

央视又秀下限。

刚切开的西瓜贴上保鲜膜放入冰箱前的细菌数怎么不测啊?捣碎用的什么容器什么杵、是无菌的吗?保鲜膜无菌吗?

我们口腔里舌头上也有数以亿计的细菌咧,要不要号召全民割舌头啊?

也不知道新闻专业什么时候才能开一门必修课叫做 “科学思维”。

知乎用户 为何针对萌萌的我 发表

文科生做什么实验嘛

知乎用户 Wavesan 发表

作为一个学生物的烟酒僧,看到这种实验过程简直不!!能!!忍!!!

你的空白对照呢!!不隔夜的西瓜你没检测??没有 control 的实验你也好意思把结果摆出来??

还有就是

@陈良水

所说的,什么叫做隔夜??

感觉好!!无!!力!!!

知乎用户 2443ms​ 发表

那啥,跑个题,如果没查出来新闻是不是会变成黑心瓜农大量使用农药 / 抗生素 / 激素…… 细菌都无法生长。

知乎用户 Jude 发表

小崔简直就是央视的理科高材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央视报道你都信?

央视编导都是高中化学生物没及格的。

知乎用户 比利海灵顿 发表

研究转基因的崔永元教授,比你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知乎用户 未央​ 发表

我一直觉得现在国内一有个什么事儿就群情激奋就是这帮不负责任的记者还有电视台干的!!!!!!他们是罪魁祸首!

知乎用户 白河愁 发表

培养基没高温消毒,培养 48 小时,没细菌菌落我把培养基吃了

知乎用户 亲亲妈​ 发表

空白对照呢!! 空白对照呢!! 空白对照呢!!

你初中生物老师没告诉你没有 control 的实验能摆出来么??

呵呵呵,真是让人小巧了大央视的智商。。。

同意

@痕量

,你不阐明西瓜冷藏容易增生的细菌种类和造成疾病,积极给出降低风险的办法,同时给出最佳食用期限,而说早点吃早点吃。谁不知道啊,纳尼,对于俺们这种西瓜粉来说你叫我们 60s 之内吃完,可能么,可能么?从冰箱取出送检这个过程就不处于无菌条件,西瓜检测前所接触的东西也不无菌? 你们这些记者是在助长浪费的不良之风吗???

知乎用户 厨房人类​ 发表

央视感觉有点民科啊,实验都做不严谨,也没什么对照实验。。

然而吐槽归吐槽,每年都有人因为**「隔夜冰西瓜」**而躺进了医院。

2020 年,广州疾控就曾发过案例提醒:

家住武汉的刘女士买了一个西瓜,吃了一部分后因为吃不下,因此她决定将剩下的西瓜放冰箱保存:

两天后,她想起冰箱里的西瓜,于是决定拿出来继续吃。

吃完没多久,刘女士就出现了发热、畏寒的症状,最终还引发了**脓毒血症**,差点危及生命。

无独有偶,湖南的张先生回到家,顺手把前一天放进冰箱里的一块西瓜拿出来吃了。

不料 2 个小时后,张先生突然肚子疼了起来,越疼越厉害,被家人紧急送医。

当地医院考虑老人为急性肠梗阻,可治疗两天后,病情并无好转。

转诊到长沙市中心医院后,经过医生仔细检查,张先生有近 70cm 长的小肠发生了充血、水肿、坏死。

他被诊断为 “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只能手术切除。

除此以外,类似吃了隔夜冰西瓜而生病的例子多不胜数:

那为什么一块小小的隔夜冰西瓜,杀伤力会那么大呢?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陈医生认为:

“冰箱只是提供一个相对封闭、温度较低的局部小环境,能保鲜但不一定能保质。”

“尤其是汁水比较多的食物,已经处于充分暴露的情况下,很容易就变成细菌的培养皿。”

央视还特别做了一个实验,来验证隔夜冰西瓜的含菌量。

实验室对多种切西瓜的方法,进行了细菌培养实验

实验人员分别用专用刀板

普通切肉的菜刀,分别切取西瓜。

最后分别封上保鲜膜隔夜保存后,检测西瓜面。

得到了差异巨大的数据。

用专用刀板切的,每 25 克有 160 个细菌:

用切过肉的刀切西瓜,每 25 克有 8400 个细菌。

是专业刀板的 52 倍

当然了,有些东西我要说清楚:

央视的这个实验数据是有点问题的…

这 8400 个细菌乍一看有点吓人,其实真的不算什么…

毕竟我们接个吻会相互转移大约 8000 万个细菌:

而我们的口腔,也是亿万细菌的家园:

因此央视测出 8400 个细菌,其实不是那么稀奇。

但央视的出发点毋庸置疑是好的:

如果你用不干净的刀和砧板来切西瓜,那必然会增加西瓜的菌落总数,加大患病风险。

![](data:image/svg+xml;utf8,)

综上所述,隔夜冰西瓜能不能吃,问题不在「隔夜」上,而在于:

1.“你的水果刀砧板干不干净?有没有被污染?”

2.“有没有套好干净的保鲜膜?”

3.“冰箱的环境,空气、卫生条件、温度、湿度,到底好不好?”

只要这三个条件都做好了,哪怕西瓜隔夜都是可以放心吃的。

当然了,日常生活中我还是有 2 个小技巧能分享给大家的:

第一,由于细菌大多只在西瓜表面繁衍,因此在吃隔夜西瓜时,建议把表面的那一层果肉切掉

第二,考虑到新鲜的问题,我还是建议大家的西瓜买小一点,能当天吃掉就当天吃掉

这样的话,以上的问题都没必要去担心了:

那有的小伙伴就要说了:

刀和砧板我擦干净了,保鲜膜我也套了,冰箱我也清洁了,怎么还是拉肚子?

唯一的解释可能就是:你的肠胃比较脆弱了

大量吃冰西瓜后,肠胃弱的朋友容易发生**胃肠痉挛,从而导致腹痛、腹泻**等情况。

这样的话就不要勉强自己了,可以把冰西瓜拿出来后**放一小会儿,**再慢慢吃。

另外,如果西瓜的切面出现了变质、不新鲜的情况,很多人挖掉坏的地方,还会继续吃。

其实这并不安全,如果西瓜表面的果肉已经腐败变质了,很难保证细菌毒素没有扩散到西瓜内部。

因此,建议直接将整个西瓜扔掉

毕竟为了省一个西瓜的钱,把自己搭进去就太不划算了。。

西瓜和对象一样,太渣了就得果断扔,别含糊!

知乎用户 时雨 发表

中国西瓜不为人知的秘密

2014 年春节前,当千家万户沉浸在阖家团圆的欢乐气氛中,一位老人孤独地躺在西安交大附属二院的病床上,在弥留之际反复重复着一句话:“西瓜,一定不要吃…… 西瓜,一定不要吃……” 两天后,他留下了最后一句:“如果非要吃西瓜,至少一定要先用酒精消毒 24 小时。” 便与世长辞。

知乎用户 yuwell 鱼跃​ 发表

(请将本回答不经意间分享给,被营销号 PUA 的爸妈)

这则报道发布于 2014 年,6 年前的科普水平与舆情意识当然没有 6 年后的今天科学谨慎。

虽然 “以亿为单位,细菌难以数清” 显然更抓人眼球,也更容易被普通人理解,但这样的科普报道反而无益于基础科学知识的普及。标题党盛行,真的不科学啊。

这篇报道不具有任何说服力的点在于:

  • 概念错误
  • 实验不严谨

两者中的任意一点对于实验来说都是致命的,相当于 “只谈成分,不谈剂量”。

聊聊专业。

1. 报道中提到的阴性杆菌和阳性球菌是什么?

实验人员提到西瓜表面 “难以数清” 的阴性杆菌全称是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包括高原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也就是大家最为熟悉的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

虽然我们从事的是消毒产品研发,但必须说:即便是臭名昭著的大肠杆菌,其致病性也是要在一定条件下产生。

大肠杆菌是肠道中数量最多的一种主要细菌,其中一部分会起到能合成维生素 B,尤其能合成人体自身合成不了的维生素 K。

为什么有的人吃了隔夜西瓜会严重到进 ICU,有些人则没事。

根本在于:菌落总数并非等同致病细菌。但是菌落总群越高意味着致病性细菌存在的可能性越高。

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侵入型和毒素型两类,产生肠毒素的大肠杆菌进入血液,会脓毒血症和感染性休克,真的会死人。

在美国,多次爆发因致病性大肠杆菌而导致的中毒事件,很多人不幸丧命。

因为吃了口食物而死,真是令人无语……

绿脓杆菌是一种令免疫受损的机会性感染病原,一般影响肺部及泌尿道,或造成烧伤、伤口及其他血液感染,如败血病。**虽然很不常有(看清楚),**但绿脓杆菌会造成肺炎。在隐形眼镜清洁不完全的状况下也有机会造成眼睛角膜感染。

实验员所说的另一个菌类——阳性球菌,被称为化脓性球菌(很明了了吧),主要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其中大多数为非致病性细菌 or 致病条件极高。

但,最令人闻风丧胆的就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它令人讨厌的程度稳居第二,冲刺第一也是可以的。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除了食物、物体、土壤、空气外,还能依附在皮肤上。它所产生的肠毒素堪称辣手摧花:耐高盐、在 80℃以上高温中能存货 30 min,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本身也会导致肺炎、心包炎、脓毒症等等。

报道中的实验结果太有限,无法判断西瓜表面的致病性细菌分布情况,隔夜和隔夜也是有区别的。

2. 怪细菌?还是怪冰箱?

巧的是,南方 + 美好生活实验室也曾经对隔夜西瓜做了卫生检测:

  • 实验冰箱做了简单清洁
  • 水果刀 + 操作台灭菌
  • 伍分西瓜样本(含一份不放冰箱的原始样本)
  • 冷藏 24h

结果还挺有戏剧性:

不盖保鲜膜的样本菌落总数最大,是其他样本的 27-55 倍。

隔夜西瓜相比于马上吃的西瓜,差距在 11-22 倍之间。

我们以大肠杆菌为例,它的繁殖速度十分惊人。

在培养基上接种后,37℃下过夜培养即可长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在最优条件下,大肠杆菌 20 分钟即可繁殖一代。

有人做过估算,一个大肠杆菌细胞约为 1X10^-12 克,假设繁殖一代需 30 分钟,经过 43 小时的指数性增长之后,这个巨大的大肠杆菌菌落即可达到整个地球的质量 6X10^27 克。(这个计算并没有考虑细菌的死亡)

除去细菌本身的繁殖能力,环境不也应当考虑吗?

假如菜刀、案板、冰箱本身就已经有大量致病性细菌呢?

细菌繁殖的速度取决于两点:

  • 食物受污染的程度
  • 食物的保存环境

2010 年,全球卫生理事协会曾在 9 个国家做过一项《家庭卫生报告》调查,从临床检测看,冰箱里的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李斯特菌、志贺菌、耶尔森菌等。

事实上,每年公开的食物中毒案例中,凶手最多的是变质食物和未熟透食物。尤其是肉类和奶制品,其中所隐藏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气外露。

巧了,南京市就在今年 6 月针对奶茶也做了卫生检测……

x 网红奶茶的食用冰,菌落总数检测为 1200CFU/g。

有可能是水受污染、有可能是制冰机受污染,还有可能是手……(可见餐饮从业者,重视手卫生有多么重要)

牛奶也是滋生细菌的主要载体。比如,2019 年澳大利亚某知名奶制品商就发起了大型召回事件,担心涉事批次被大肠杆菌污染。

即使是高品质牛奶,喝了一半放入冰箱冷藏后,第二天的菌落总数细思极恐……

综上,这不仅是一个过夜西瓜的问题,而是需要普通人学习基础科学知识,比如细菌繁殖条件、细菌依附载体、杀菌方式、菌种与疾病等等,生活日常的针对性预防。

错过隔夜西瓜,就会错过隔夜牛奶吗?

以科学视角,下沉到烟火生活中,才能获得安心自得。


我是鱼跃医疗

理想是:用医学知识,改变世界。

▶️**| 推荐回答**

如何评价特斯拉马斯克宁愿从中国采购呼吸机也不愿自产?

你如何评价张文宏医生?

一次能跑 10 公里的人身体素质怎么样?

喜茶等奶茶检出咖啡因,最高相当于 7 罐红牛,含量为什么会这么高?

yuwell 鱼跃:爱喝奶茶?你们都快把奶精生产商喝上市了

▶️**| 点赞、评论、分享,是对我们继续科普的最大动力**

知乎用户 QUEEN 发表

其实正确的吃法是,一旦一个西瓜开启暴露于空气,必须在 60 秒内全部吃完。

知乎用户 王大能大王 发表

就不再嘲笑 “细菌数量难以数清” 了吧。各位还记得陕西卫视女记者遇见 “太岁” 的视频吗?

央视这个所谓试验,最大的问题在这里——冰箱冷藏,不管温度是 0 还是 4 摄氏度,都不是最适宜的培养温度,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很多菌类的繁殖会受到抑制并处于休眠状态,生理活动降低(当然嗜温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例外)。虽然在低温条件下,细菌也会繁殖,但这个预设的条件实际上对央视得出的结论是不利的。

而西瓜总糖含量和水分含量高,本身利于菌类繁殖。所以,对照是必不可少的。前面大家说了很多,在此略过。但必须指出的是,西瓜样品没有生物学重复,结果是没有意义的。

另外细菌的来源非常成问题,央视这个试验以微生物试验来说漏洞百出,但是作为日常生活来讲,(吃不完搁冰箱,西瓜表皮、环境、刀和手都带菌),倒也可供参考,唯一值得诟病的是从冰箱取出送检这个过程是否处于无菌条件?

同时,央视找的实验室并没有鉴定具体的菌类,从涂布培养的结果来看,至少有大肠杆菌,可能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但这哥俩的存在实在太正常了(请自行搜索),除了西瓜自身可能存在外,外界的影响也非常的大。

(严谨)的试验应该是这样:

一定数量的西瓜洗净,表皮擦拭灭菌,在无菌条件下切开,同一西瓜分 3 部分。

A 作为原始对照,测定原始状态下 CFU;

B 用于测定不同冷藏时间(2-12 h) 后的 CFU;

C 用于测定常温保存一定时间(2-12 h)后的 CFU;

另外还需对保鲜膜表面存在的细菌进行培养测定。

测定完成后,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这个就比较抹搭了)。以上,才能够得出隔夜(冷藏)西瓜是否能吃的结论。哦对,忘了,还有真菌呢。

——————(7/11 增补,多谢处女座直男癌患者小张同学提醒)

这一部分完成后,便可模拟日常环境中西瓜的冷藏条件,综合考虑瓜皮、案板、刀、手(空气就不必了)这四个因素,进一步检测冷藏一定时间后西瓜果肉的细菌繁殖情况。但是,实际上日常条件是无法量化控制的,施过农家肥没洗净的瓜皮、撇条后没洗的手、剁过肉的案板、切过乱七八糟玩意儿的刀、甚至冰箱内的环境等等——因此,分割线上所述试验的结果实际上可以作为一个基准以供参考的。如果西瓜果肉自身就有(不同)菌类存在并且在冷藏一定时间后繁殖到对人体(肠道)造成影响,那么外界环境怎样都是次要问题了。

——————

注意:CFU 只是一个指标而已,最重要的是否是致病菌,并且是否超标。

脑补试验结论应该是,西瓜切开冷藏同样会滋生细菌,而能不能吃肯定跟冷藏时间有一定关系。

知乎用户 梅林律师​​ 发表

央视的科学素养那是没话说,从崔永元就知道了。

肯德基冰块这么搞了一次,这次又来,是不是又要舔马桶啊。

知乎用户 xuefeixyg 发表

我们每天吃的很多东西都是细菌难以计数。饮水机的水,早上路边摊等等。

不信的话,你可以培养一下。

当我们经过了一天的劳作,

一边吃着地沟油,喝着尿素奶,讨论着高大上的西瓜菌落超标问题。

你不觉得这场景很美,很搞笑么?

知乎用户 Amen Alex 发表

我们教授说西瓜汁的贮藏是个学术难题,因为西瓜太容易滋生细菌。西瓜切开的那面既使冷藏也没太多作用,所以央视说得在理,把西瓜捣烂放入培养基是为了算细菌菌落总数来推岀微生物总量,上面有人借这个点来嘲笑,我只能说不懂别乱说。

知乎用户 山葵冰淇淋 发表

就是说 以前的瓜别吃

知乎用户 北风​ 发表

提一点意见:

1、购买同一销售摊点的西瓜,并尽可能选取相同成熟度的个体

2、10 个对半切开放入冰箱覆盖保鲜膜(记录冰箱温度)

3、剩下的 半个西瓜共 10 个放在室内环境覆盖同一卷保鲜膜(记录室温温度)

4、保鲜膜存底待检测

5、10 个整个的西瓜不切开放在室内

6、西瓜和保鲜膜分别进行细菌培养

7、他妈的给我说明白到底出来的是什么细菌!!!!!!!!!!!!!!!!!!!!!!

知乎用户 无声艾伦 发表

bacteria 和 pathogen 的区别回答里面有多少人了解…

培养皿上可见证明有菌存在是个必然结果。换成黄瓜、白菜、香蕉一样。有水、有碳水化合物,有菌很奇怪吗?

“不排除有致病菌产生.”

我想说,等查出致病菌再播新闻好吗?

培养皿的菌落要进一步甄别

E.coli O150:H5 和 E.coli O127:H6 虽然都属于 Escherichia coli,但性质在食品安全里性质完全不同好不好?

知乎用户 孙叔公​ 发表

是的,叔公来告诉孩子们。即使是新鲜水果,长时间的搁置也很有可能造成细菌滋生繁殖。无论是饭菜还是水果,表象的 “新鲜” 其实也还是隐藏着看不到的 “危险” 的。

“新鲜切片水果最好不要在冰箱放太长时间” 这个结论是对的。

水果切片以后,表面微生物容易繁殖,最保险的方法是尽快吃掉。如果放久之后发现有异味或不新鲜,就尽量不要吃了。

衡量食物是否腐败的重要指标就是——菌落总数。也就是食物里细菌的总量。

细菌包括三种:

  • 对人体无益也无害的普通细菌;
  • 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
  • 还有导致食物中毒的致病菌

可能很多孩子应该或多或少都吃过隔夜菜或者水果,比如像我们这样的老人家往往是舍不得浪费的,如果一餐吃完,食用过多又很可能会造成积食,或者长此以往造成摄入过多,容易对自身健康造成影响。而留到 “下一顿” 又很会造成细菌滋生,于是陷入两难,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其实菌落过多也不一定都是会有问题的。而真正影响健康问题的来自于有害菌

我们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引起食物中毒,本质上是致病菌大量繁殖导致的。而其他类型细菌在食物表面繁殖,可能会影响食物风味,品质,但不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对于大部分预包装食品,往往会对 “菌落总数” 进行限定,这是因为通过总细菌量的计算,可以大致看出整个工厂操作环境的卫生程度。如果菌落总数超标,往往意味着工厂操作过程中环境卫生没有控制好,这样就更可能有食品安全风险。

但对于冰箱中储存的新鲜食物,是不太容易从菌落总数的指标中判断食物还能不能吃的。

首先家里的条件不太可能有工厂控制得那么严格,微生物无处不在;第二,西瓜本身属于新鲜、短保质期食物,在冰箱冷藏温度下,一部分微生物仍然会生长。

因此只要切开的西瓜在冰箱中放置一段时间,菌落总数必然会上升,而且通常会呈指数上升。这是非常正常的自然现象。而菌落总数上升不代表吃了一定会有问题。

有测试显示,在西瓜冰箱储存 16 小时后,发现有保鲜膜覆盖的那组,菌落总数增长到了 42000 CFU/g,大家可能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其实这还没到一些预包装食品的最大限量标准。总之,菌落总数达到 42000,只能证明西瓜表面有细菌在繁殖,不能证明「有食品安全风险」。

隔一夜,检测结果令人吃惊。

西瓜表层的细菌基本覆盖了培养皿底部,细菌数量难以数清,要以亿为单位计算。

“细菌数量难以数清 “,只能说明梯度稀释没做好,没有选择足够的稀释度。否则,菌落数量应该是可以数清的。(最好是在 30~300 CFU 之间,能够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话说回来,这些实验至少向公众传达了一个信息:新鲜水果切开后,即使放在冰箱冷藏,微生物仍然会快速繁殖。

所以叔公建议孩子们对于新鲜的、已经切开的水果不要在冰箱放太久,最好尽快吃掉,大快朵颐的解决它很重要。或者像一些答案说的那样,把表层切掉,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叔公划重点啦!

如果有致病菌污染,可能放一夜就中招,如果没有致病菌的问题,可能放一两天都是 OK 的。大家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吃了隔夜水果而过分恐慌。

作为给大家的建议,就是水果切开以后尽快吃掉,发现有异味或者不新鲜,就不要吃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正确的实验方案应该这么设计。 首先如上面知友提到的,应该设置空白组,即非隔夜的西瓜。其次必须保证取样后的整个实验过程完全为严谨的无菌操作。以下步骤部分依据报道中的方法进行修正,调整,以确保实验结果可信。

实验步骤

1,将西瓜隔夜处理好,为了保证实验处理所得的西瓜和我们平时的习惯相当,这个过程可以按照报道中提到的方式处理,切好后用保鲜膜包好放冰箱过夜(生物实验中提到的过夜一般为 12_14 小时,不超过 16 小时)

2,将过夜的西瓜放置在操作台上,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依次切取切面表面的西瓜、2cm 处的西瓜、4cm 处的西瓜、6cm 处的西瓜、8cm 处的西瓜,切取时保证切块约为 1*1cm 的薄片,避开西瓜子,依次标注为 a1,a2,a3,a4 注意切不同深度的时候所用的工具不重复使用不交叉。

3,同时取同样深度大小相近的西瓜块,称重,依次标注为 b1,b2,b3,b4。

4,按照步骤 2,3 切取对照组西瓜样,对照组为现切的冷藏过夜的西瓜。分别标注为 a5,b5。

5,将 a 组西瓜片分别倒置于固体培养基上,轻轻按压使西瓜片与培养基贴合,约 5s 后取下西瓜片。注意无菌操作同时做好培养皿的标记。

6,将 b 组西瓜捣碎,按照重量,加入等比例的无菌水(例如,1g 西瓜加 1ml 无菌水,1.2g 加入 1.2ml 无菌水),震荡均匀,静置沉淀 10min,取上清(依次标注为 b11,b21,b31,b41,b51)梯度稀释 10 倍、100 倍,依次标记为 b12,b13,b22,b23…… 共 5 组 15 个样。

7,取等体积 0.5ml 的步骤 6 中的样品涂布固体培养基平皿。(由于未做过西瓜取样的此类实验,无法准确判断最适中的体积,可先预实验,再做调整)

实验结果预测,讨论、分析

a 组实验主要为判断西瓜切片表面的菌落数,本实验设计的为 1 平方厘米的切片。根据平皿上的菌落数可初步判断 1 平方厘米西瓜上的菌的个数。(因为未做过预实验,所以极有可能会导致长成菌苔难以计数或者干脆无菌落)

b 组实验则是计算等质量的西瓜所含的菌数。稀释后更便于挑选菌落数合适的进行计数、计算。但仍因为没做过预实验,可能出现 100 倍稀释的仍旧难以计数(此情况可依据菌落量估算,继续梯度稀释至 1000 倍、10000 倍等等),或原液亦无菌落(此情况则可增加取样的质量,增加涂布上清 / 稀释液的体积进行调整)

不足

由于西瓜和西瓜之间也存在差异(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为西瓜的含糖量,单糖多糖组成比,淀粉类物质的量,其他营养物质的量等),故实验组和对照组仍旧难以达到完全互相对照,因此,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仍存在很大的争议。

但根据本实验,可大致了解隔夜西瓜的污染情况。

为了使大家对菌量有个基础的了解,可以同时做以下几个趣味实验。(以下实验使用的固体培养基平皿与上述实验中完全相同)

a,对着固体培养基平皿咳嗽。

b,用洗净后的手指在平皿上划几下,画个图案什么的。

c,用浸润无菌水的无菌棉签擦拭门把手后在平皿上涂布几下。

d,c 中还可以是擦拭硬币,擦拭洗净的杯子口,碗口等等等。

作为一个资深吃货,我更在意的是雾霾、有机试剂、食品添加剂、汽车尾气、重金属等等这些没有办法被机体的自我防御屏障消灭的物质,而不是能被皮肤、唾液、胃液等等轻而易举消灭彻底的细菌。

有很多人提到鉴定其中的致病菌,我想说,就算最后鉴定有致病菌也不能说明太大的问题,很多致病菌都是要达到一定的量才会引起身体的不适反应。

最后,祝大家实验愉快~

再啰嗦几句

很多人比较关注保鲜膜的问题,虽然我没做过具体的实验,但是我觉得这种东西在拆开之前应该是无菌的,同样的还有纸巾、湿纸巾、保鲜袋,一次性筷子(有独立密封包装的)。

如果大家很感兴趣,倒是可以做几个小实验看看是否无菌。(至于鉴定就算了,太麻烦)

知乎用户 海雨 发表

属实。

今天吃今天的瓜,忘掉昨天的瓜。

知乎用户 tombkeeper​ 发表

不隔夜的央视危害也比隔夜西瓜大多了。

知乎用户 虫可语冰 发表

首先吧,我觉得央视得在无尘室内用激光来切西瓜。

知乎用户 Travis L 发表

央视的 “科普” 一直是那个熊样子

都不说什么实验设计丢人了,就用逻辑和常理说话

西瓜放冰箱会有很多细菌繁殖,对不对?对

有保鲜膜也拦不住对不对?对

这么多细菌滋生的食物吃了会出问题对不对?分人,但大体上对

能吃么?啥玩意就不能吃啊,削掉一层就吃呗,你又不吃西瓜皮外层,别放太久里边都没毛病

这是老百姓自打有冰箱就有的操作,即使是现在的物价,西瓜也不是多精贵的东西,买得起就扔得起,何况只是扔一点点

得什么样的后浪不知道啊

知乎用户 三七 发表

我想知道存不存在捣碎了培养四十八小时还不长菌的食物……

知乎用户 医生在线 发表

咳咳,首先申明一下,可能我的回答对于提问并不是一技直球!

最近经常在网上看到关于西瓜的各种说法:“吃冰西瓜会导致肠坏死”、“西瓜盖上保鲜膜放入冰箱,细菌繁殖会更快”…… 同时也看到了好些真实案例,下面先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一、隔夜西瓜致千倍细菌感染

近日刘女士就因吃了几块隔夜西瓜而出现严重的细菌感染,其指标甚至还是正常值的几千倍!

前几天徐女士路过西瓜摊发现今年西瓜价格非常实惠,商家切开时飘过来一股清香的味道,西瓜瓤又红又沙,看得她口水直流。

徐女士看着自己满身淋漓的大汗,感叹最近天气也实在太热了,就买了一个回家 “降降温”。

徐女士晚上把吃剩下的西瓜放到了冰箱里,等着第二天再继续吃。

但第二天徐女士外出了,直到第三天才想起冰箱里还放着半个西瓜呢。徐女士从冰箱中取出那半个西瓜,看了一下外观也闻了一下味道感觉并无异常,就放心地吃了起来。

吃完没多久,徐女士感觉身体有点不适,慢慢地出现了发热、畏寒的症状

徐女士以为自己是外出时吹了风,导致感染风寒才出现的症状,吃了一些感冒药后也没太在意就睡下了。

第二天起床,徐女士却发现自己十分不对劲,不但身体无力两眼发昏,双脚甚至还不停发抖,吓得她赶紧让家人将她送去了医院

医生检查后发现,徐女士出现了休克血压,体内还出现了比正常指标高出几千倍的严重细菌感染!

所幸刘女士的状况虽然危急,但经过抢救和治疗后情况也稳定下来了。

二、吃冰西瓜后高烧血便,家人被传染

除了徐女士,一名小女孩也因吃西瓜 “惹了大祸”,就连家里人也跟着遭了殃。

某天,医院里来了一名奇怪的病人,一名 5 岁的小女孩突然发起了 40℃的高烧,还拉血便、浑身无力。

根据家长的描述,孩子最近的生活饮食都非常正常,并没有接触什么特别的东西。

但医生手上的检查报告却显示她不仅因感染了鼠伤寒沙门氏菌而导致急性细菌性肠炎,还感染了诺如病毒

在医生的不断反复确认下,小女孩终于承认自己曾偷偷地吃了两块冰西瓜。

原来她妈妈平常是不让小女孩吃冰镇食物的,但这天妈妈有事曾外出了一会,孩子让爷爷照看了一会,小女孩就钻了空子偷吃了两块冰西瓜。

后来发现女孩的爷爷也被感染了,开始拉血便,祖孙两人在隔离治疗 7 天以后才有了好转。

小编举上面两个例子是想说,与吃西瓜的总人数相比,吃西瓜(无论是隔夜还是冰镇)后身体不适的毕竟还是少数,不过想要防止上述事件的发生,夏天吃西瓜等食物,应注意什么?

1、现吃现买,不要大量储存

夏天温度高,水果等食物不耐储藏,储藏时间一长就会增加安全风险。从现实出发,吃水果要力求新鲜,做到现吃现买、少吃少买,避免大量储存。

2、牢记生熟分开

生熟分开,拒绝交叉污染,降低安全风险。对于案板、刀具、冰箱的储存区域,皆要合理区分使用。

3、冰箱不是保险箱,注意存放时间

冰箱并不是万能的保险箱,覆盖保鲜膜的西瓜放入冰箱储藏,**最长储藏时间不建议超过 12 个小时;**抓紧吃完,降低风险。

4、食物多样摄入

无论是水果还是其他食物,建议多样、少量摄入,减少某一种食物的集中摄入量,降低食物中毒等问题的发生风险。

知乎用户 残岭 发表

西瓜,细菌:怪我咯?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

吃之前切掉外面的一层比较好,不仅减少了细菌还可以增加水润的口感。

想要亲身验证新闻,可以把切下来那层好好舔一遍,嚼碎了吃掉。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

中央看不惯我们吃麦当劳肯德基后还看不惯我们吃西瓜了???

下一次是大米不能储存太久???

1 号培养皿中分布着密密麻麻的菌落群,就连实验人员也感到吃惊,他们表示其中的细菌数量已经难以数清,需要以亿为单位计算;2 号和 3 号培养皿中的菌落群比 1 号少了不少,但也难以计算。江苏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细菌实验室检验师纪小亭告诉我们,培养过后可以看到,西瓜样本中的细菌大多数都是阴性杆菌和阳性球菌,但是也不能排除有肠道致病菌生长,对于胃肠道功能不好的的人来说,吃了这些东西以后,可能会引起腹泻、肠胃炎等,所以建议大家尽量不要食用过夜的西瓜,

你们会被微生物老师打死的:)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

电视上充斥着类似这种依据 “细菌难以数清” 这种似是而非的证据给出不安全不可食用不能使用等等表面正确却又无丝毫价值不可验证的结论。更是充斥着盐放锅里早了就满厨房氯气毒死人的专家。。。。。。

“细菌数量难以数清” 食用就不安全么?不是有证据讲人口腔细菌比马桶还多么?谁看见那啥还不咽一口唾沫啊,咋就不安全了?

以现在西瓜的大小,以当下家庭人口的规模和当代人的平均食量,不要说一个西瓜,半个西瓜,两三个人的小家庭一次吃不完的可能性很大。我家就两口人,买半个西瓜通常是三天的食量。吃不完自然要放冰箱,不但隔夜,还常常隔两夜,有啥不能吃的?咋就不安全了?

切开的水果放冰箱里,应以保鲜膜包裹,避免生熟混杂互相接触,冰箱应经常清理打扫,保持清洁。。。。这些都是好的提示,都是对食品安全和人的安全负责的提示。但一句 “细菌无数,不能吃隔夜西瓜” 显然是无视生活常识也缺乏科学常识的哗众取宠言论。

但愿媒体上能少一些这样的言论,少一些把盐炒出氯气的专家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

属实不属实我不清楚,才隔了一夜的西瓜,你让我把它扔掉是不可能的。我肯定是要吃掉的。谁来跟我说,都不管用。。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

我觉得大多数地方细菌都是数不清的。

知乎用户 天狼晓月 发表

就算不隔夜细菌也难以数清!不要吃米饭因为米饭也难以数清!!!!

知乎用户 外行看门道 发表

切开的隔夜瓜的确开始腐败了,吃的时候要把有切面的地方切掉一部分。这里的细菌应该是有害菌的意思。不要看到央视就反。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8XHG54 发表

肯定是有关系的但细菌数量主要是和保存方法有关系!

就类似于我们在夏天做的防晒措施。

晒黑程度依次排列:

no 防晒 > 撑遮阳伞 > 防晒霜 + 遮阳伞 > 防晒霜 + 遮阳伞 + 防晒服等全套防晒措施的人。

因此,央视说的隔夜西瓜,应该是指保存方式不对的隔夜西瓜!

![](data:image/svg+xml;utf8,)

关注新闻的人应该有点印象。

去年湘乡一位 70 岁老人,吃了一块冰西瓜,最终导致 70cm 小肠被切掉!

调查发现,原因出在冰箱里面西瓜的保存方式上

冰箱内存放了生肉和蔬菜,老人直接把切片的西瓜放进去冷藏了

西瓜和细菌的接触面积变大,这才导致老人小肠严重感染。

几乎每年都有类似的新闻,具体案例可自行百度~

那些活生生的例子,我们难道不应该提高警惕吗?

![](data:image/svg+xml;utf8,)

  • 首先,要保证刀具和砧板的卫生

切西瓜前先用热水清洗,从源头上减少细菌污染

切西瓜时,也最好使用专门的切水果刀具

  • 其次,一定要使用保鲜膜

保鲜膜的功效在于,防止食物水分的散失,隔断食物与外部空气的接触,加少污染途径,隔绝外部细菌的侵入

  • 最后,冷藏不要超过 24 小时

冰箱只能抑制细菌的滋生速度,延长保质期,不能完全冻死细菌,而西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与糖分,有助于细菌的滋生

因此,冷藏时间不宜过长。

吃隔夜冰西瓜前,最好切除表面约 1 厘米的部分(不要省了小块西瓜,去医院花了大钱)

最后,冰西瓜不是说谁都能吃。

西瓜本身是一种凉性水果,冰镇后更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

冰西瓜刺激较大

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吃时需谨慎

以免突然的冷刺激,造成血管收缩

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没进冰箱的西瓜,就能随意吃了?

不能,尤其是肾功能不全的人

据《中国食物成分表

西瓜的平均含水量高达 93.3%

吃下去总体都是水

而肾功能不全的人,难以排出体内多余水分

会加重水肿,还易诱发急性心力衰竭

知乎用户 喵呜 发表

说得没错啊。什么西瓜上的细菌都难以数清。

知乎用户 林暗泽 发表

为了响应不放西瓜过夜免得肠胃不舒服,昨晚半夜我强忍着困意和饱涨的肚子,吃完了一整颗西瓜。。。(因为另外半边实在不晓得怎么办)然后,很快就闹了肚子

知乎用户 刘暨文 发表

这年头就是这么奇怪,全是一大帮文科生去做记者,但是文科生又偏要去做医学,科技,化学等理工科,医科新闻。于是,就会闹出一个个笑话。不要迷恋央视不央视的,所有台的记者大多没有多少理工常识。具体例子一会儿补上。

知乎用户 阳玉 发表

属实。

那些细菌是异次元菌,地球上的检测技术是无法察觉的。总之,吃就 ICU,不吃就 OK。不要试探。不要自作聪明,不要挑战。不要逆反心理

知乎用户 陈晨 发表

为什么大家不能理解央视的良苦用心呢?之所以说隔夜的西瓜细菌难以数清,是因为想告诉大家酒精这种东东是可以消毒的,所以切开你手边的西瓜,榨成汁,放到冰箱里冻成冰块放到杯中,加满伏特加,就着盛夏夜里独有的蝉鸣声,嘬上那么一两口,整个世界都美好了起来~~ 这才是夏天本来的样子~~

央视这是在教你们享受人生的呀,说不定下次就跟你们说隔夜葡萄细菌数量难以数清了,那就把伏特加换成朗姆酒就好了呀,不说了我先定个闹钟等会晚上 12 点拿这图报复社会去了。

知乎用户 白羽幸 发表

吃西瓜的时候千万不要用手抓,手上的细菌也无法数清

知乎用户 杨曜恺 发表

这是真的,我从没见过细菌还能数清的

知乎用户 晨枫 发表

刚吃完隔 2 夜的西瓜,表示完全没问题。

第一夜吃了一半。

第二晚吃了四分之一。

第三晚吃了剩下的四分之一。

而我肠胃十分虚弱,任何一点点不卫生的东西都会让我腹泻,例如我周边 10 家快餐店,至少有 5 家我吃了会肚子不舒服….

知乎用户 问之则曰 发表

看来医院的细菌实验室还是不忙。还有闲功夫陪央视逗比。

央视的水平是什么样的大家应该都清楚,还不清楚的去看几集《走近科学》就知道了。

得亏停播了,否则这个西瓜能给你整出来上中下三期,末尾还要讨论一下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缺失。

知乎用户 疼痛科张医生​ 发表

西瓜吃不完,隔夜冷藏还能吃吗?要不要切掉表面一层?用保鲜膜吗

知乎用户 毕竟大男人 发表

什么时候,细菌的数量都是难以数清的

还有,隔夜的西瓜绝逼比北京的天气好

知乎用户 Richard Chang 发表

央视认为他们什么都是最牛逼的。

就像播神舟的时候,主持人都打了鸡血似的,一个接一个轮番上阵,问一个比一个二的问题,最后都成专家了。

看着一帮文科生在煞有介事地分析理工科方面的话题,觉得他们都特自信、特自豪。

知乎用户 六道仙人张金莱 发表

震惊报道!人类不要呼吸,空气中的细菌数量难以数清!

知乎用户 安幸农场幸儿​ 发表

隔夜的水果没坏的,也会有部分有毒素!闹肚子那都算轻的……

年轻人普遍观点是:「吃不完就扔,指不定隔天会坏成什么样。」

勤俭节约美德的爸妈和长辈们,总会发出灵魂拷问:「隔一夜,怎么就不能吃了呢?」

想法经常往往是,碰一鼻子灰,爸妈和长辈们继续吃「隔夜」的……

另外:再说说水果坏掉一半还能不能吃?烂了一部分的水果,到底该扔掉还是吃掉?

  1. 烂了一半的水果,内部发生了什么?
  2. 削掉一半吃下去,会有什么影响?
  3. 如何正确处理?都是烂了就扔吗?

发霉的水果不论大小,都可能含有多种真菌毒素

我们都知道水果容易霉烂,但原因可能大家不一定清楚。

其实任何食物表面都围绕着一群饥渴的微生物,常见的就是霉菌,水果的发霉腐烂,主要就由它而起。

大部分水果都是汁多糖多营养多,非常适合霉菌拿来养育下一代。只要有机会,霉菌就能立刻入侵果肉并大量繁殖,造成腐烂。

霉菌其实是一个大家族,一般的霉菌,吃下去也不会把你怎么样,但有不少霉菌在适合的条件下,会产生非常危险的毒素。

可能有的人会问了,只要是烂掉的水果,都有这些毒素吗?

还真是,因为毒素污染的水果都挺常见的。

切掉坏的部分吃剩下的?

其实是在赌运气

很多生活节俭的长辈,经常会切掉水果腐烂的部分,剩下的继续吃。

其实这样风险不小,具体有两个原因。

① 你几乎不可能精准切掉含有毒素的部分

国标规定,水果及果蔬汁饮料中展青霉素含量不得超过 50 微克 / 千克,葡萄制品中赭曲霉毒素 A 的含量不得超过 2 微克 / 千克。

1 微克 = 1 百万分之一克,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小的单位。

你可以想象一下,大约是一根头发的四百分之一那么重。

只要如此微小的一点点含量,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这也就意味着,切掉烂的部分其实是个难度极高的「技术活」,哪怕毒素没扩散,万一手抖了沾上一丢丢烂的部分,可能就是超标的毒素吃进肚里。

相信没有人会拿身体健康去赌这堪比中彩票的运气吧?

② 看起来完好的果肉,可能也已被霉菌污染

除此之外,还有第二个理由也让我们不推荐你切掉坏的部分吃剩下的——因为有些腐烂可能发生在内部,发生在肉眼无法观察的部分。

比如下图中的苹果,红圈标出的棕褐色部分,已经是「内部腐烂」。

因为水果大多含水量丰富,可以理解为内部的汁液是流通的,霉菌可能随着汁液在内部蔓延,大量肉眼看不见的果肉,可能早已被霉菌占领

这种情况在容易变软成熟的水果中更为明显,比如芒果、桃子、苹果等。

可能有人会抱有侥幸心理,我削掉坏的剩下的部分,是不是真菌没你说的那么多?

还真不是这样,因为真菌会在烂水果的果肉内蔓延。

水果,烂了就扔掉

少数食物,切掉烂的部分还能吃

我们已经知道,一些常见霉菌在适宜条件下会产生致癌毒素,而只要极少的致癌毒素就对人有害,这也就意味着,致癌物其实是没有安全剂量的。

所以我们建议,只要是发霉腐烂长绿毛的水果,不管贵不贵,扔掉也不心疼。

但肯定有些长辈会问,丢了太可惜,是不是所有食物都要扔掉?

  • 软质的食物,含水量多霉菌蔓延快,扔掉;
  • 硬质的食物,霉菌一般难以在内部蔓延,可以切掉长霉的部分,剩下的继续吃。

常见的食物及处理方式,都在这张表里了:

其实长辈们已经习惯勤俭持家,这完全可以理解,也不是坏事。

但为了省几个水果的小钱,冒着生病致癌的风险,实在是不值得。

尤其是很多长辈没有意识到,在不知不觉中习惯吃坏掉的水果,哪怕切掉烂的部分,并不能阻止「烂从口入」……

为了家人的安全和健康,一定记得提醒他们!

知乎用户 蛮牛健康 发表

炎炎夏日已至,天气酷热,每年这时候解救我们于水火的,不是浪花是西瓜!

要说西瓜是夏天的甜宠第一名,没有人会反驳吧!

确实!

谁不想在这样的天气里,吃上一口冰镇西瓜!还是用勺子挖的那种!

但是前段时间西瓜差点要了人命,你知道吗!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瓜又有什么错呢?

日前,家住武汉 50 多岁的刘女士,看到西瓜卖的便宜,就买了一个,当天没吃完放进了冰箱,放了两天,刘女士舍不得丢掉,拿出来继续吃。

吃完没过多久,她出现发热、畏寒的症状,以为没有大问题,就没在意。

第二天起床后,刘女士觉得两眼发昏,双腿乏力,路都走不了,还不停发抖,家人急忙把她送到医院检查。

刘女士到医院时已经出现了休克,体内的感染指标已经是正常值的几千倍!属于严重的细菌感染

这是细菌从肠道进入了血液,引发了**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随时会有生命危险,需要尽快抢救。

所幸的是,经过抢救和对症治疗,刘女士的情况逐步稳定了下来。

这也不是第一次发生由西瓜引发的祸事了。

又是一个夏天,湖南一位 70 岁大爷也有同样遭遇,吃了隔夜的冰西瓜,2 小时后,腹痛难忍,到医院时,约 70㎝的小肠已经充血、水肿、坏死,最后被手术切除

这些案例的共通点都是吃了隔夜的冰西瓜,那到底是隔夜、是冰、还是西瓜的锅呢?

我们暂且按下不表,先来解救一下被扣上罪魁祸首罪名的——保鲜膜

保鲜膜作为家中常备小助手,在这种关键时刻被拉出来 “挡刀” 也确实心痛。人家本身是隔绝细菌、抑制细菌的作用,只要正确使用是没有大问题的。

但是有一说一,如果西瓜在贴上保鲜膜前就已经沾染上了细菌,不透气的环境是有利于细菌繁殖增长的。但保鲜膜不是主要原因,真正的罪魁祸首是不干净的冰箱环境和接触过西瓜的刀、勺等滋生细菌的东西。

千万不要小看冰箱不干净带来的健康隐患,有一些热爱低温的细菌,会在冰箱里欢呼雀跃。

沙门氏菌、耶尔森菌、志贺菌、李斯特菌…… 这几位热爱低温的细菌可一个都不好惹。

如若细菌感染,轻则腹痛腹泻,重则可能出现脑膜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不注意冰箱卫生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一些老年人,给冰箱里一通塞,这些都是给细菌成长的优越条件,冰箱是为了让我们吃的更新鲜,而不是细菌滋生的天堂,切记要避免。

说了这么多,我们该怎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来,跟我一起念冰箱使用口号

最后,夏天虽快乐,但是要建立在健康的环境下哦!!! ❤

图片设计: 常超人

责任编辑: 乔木

科学审核:蛮牛健康医学团队

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

知乎用户 双面人 发表

哈哈哈哈,我觉得任何一个东西的表面细菌都难以数清。

知乎用户 风向 发表

大家记得把那条微博转发 500 次。。。

知乎用户 yu xiao​ 发表

请不要攻击文科生。

我记得初中文理并没有分科。

我记得初中就有科学课了。

我记得初中就要求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了。

我记得初中老师就告诉你没有对照组的实验都是耍流氓了!

我是理科生⊙ω⊙

知乎用户 月笼沙 发表

一堆人为央视的科普类或者生活类栏目的说法纠结,真是闲疯了。拜托大家成熟一点,有这时间干啥不好。

知乎用户 阿杂日记 发表

“不能排除有肠道致病菌生长” 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你不是检测了吗? 买一个西瓜,放冰箱,今天吃半个,明天再吃半个,俺都吃了 20 个夏天了。怎么滴

知乎用户 工滕新二 发表

官方的报道面对的是大众,所以有点夸张的修辞手法再正常不过了

就像深圳这边经常听到的防诈骗提醒一样,能辨别各种套路的人听不听无所谓,不能辨别的听话照做就行

吃隔夜西瓜也是一样,有相关知识的知道怎么做避免风险就行,没有预知预防风险能力的就听官方的话照做就行。。。

知乎用户 你竟然偷拍本宝​ 发表

快点转发亲友微信群

知乎用户 张小山 发表

细菌是用来数的?不但科技素养是【走近科学】水平,怎么起标题的水平也是震惊体?

别看没带 “震惊” 加叹号,但味道就是那个。

知乎用户 赫兹 发表

有没有哪个大神告诉我,刚摘下来马上切开的瓜是怎么数清有多少个细菌的?

知乎用户 颖 z Z 发表

不用说隔夜的西瓜,我用亲身经历证明西瓜切开后放置到底有多少细菌。

一个月前我出去租房子,自己一个人住,中午吃饭的时候买了半个西瓜,然后中午饭吃的饱了就没吃西瓜。注意,这个时候现在西瓜还在放着,保鲜膜也没有揭,租的地方没有冰箱,我把它放在风扇下面吹着。

晚上的时候不想吃饭,就打算吃这半个西瓜,保险起见,我去各大浏览器还有知乎搜了一下,都说隔夜的西瓜不能吃。但是我想人家都是隔夜,我就过了五六个小时啊,么得问题。现在想想也不知道哪来的自信。我就拿着勺子开开心心的把这半个西瓜吃掉了。

半个小时之后肚子开始有点痛,一个小时开始拉肚子,现在还在正常坏肚子的范围内,三个小时之后还在继续。我本来想着坏父子嘛,把导致腹泻的东西排出去就好了,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天真了,低估了西瓜的威力。五个小时,六个小时,七个小时之后我仍然在腹泻,这个时候排的都是水,蹲在厕所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括约肌了,睡觉差不多半个小时就要爬起来一趟。到后来每次起来眼前都是黑的,哪哪都难受。那个时候已经脱水很严重了。到凌晨三四点钟的时候我终于不腹泻了,可以睡一下恢复体力。

第二天,我一直迷迷糊糊到中午 11 点多才能尝试着爬起来,稍微梳一下头,带上口罩去买药,去药店的时候,我和药店的小姐姐说明了一下情况挑选了药物,结账的时候另一个小姐姐一边盯着我的脸,一边小声的问那个收银台的小姐姐我怎么了,我也不知道是我当时的脸色太吓人还是怎么,小姐姐小心翼翼的。然后又去买了一碗粥,回起经过超市打算买一桶矿泉水,一开始问好 4L 水 8 块钱,付完钱之后说 8.5 ????? 去他喵的,我说那我不买了你把钱退给我吧(我再也没去过这家超市)。我去了另一家超市,5L 水 9 块钱,在回家的路上已经要不行了,当时晕的脑袋瓜子嗡嗡嗡嗡,回起倒在床上就睡了一会,醒了才吃了一点粥。

接下来的几天按时吃药可以吃东西不再腹泻了,但是脱水的后遗症一直持续,一单出汗,就会有当时脱水时的眩晕感。又慢慢过了几天,才恢复正常。

以上就是我吃了几个小时后的西瓜的经历。建议切开的西瓜过了几个小时(不放入冰箱)就不要吃了,放入冰箱的太久也不要吃。央视报道的这个真的是真的,千万要听话啊

知乎用户 Tihommey Ryan 发表

记得初中的时候玩大航海时代 4,里面有个故事,大致如下

你发现了一颗魔豆,一分钟后会变成两颗,两分钟后变成四颗,以此类推

假设你有一个袋子,把一颗魔豆丢进去,60 分钟后能把袋子装满

那么如果一开始你有两颗魔豆,多长时间能把袋子装满?

…..

初中时天真的我选择的是 30 分钟

自以为理所当然

但是!

正确的答案是 59 分钟

因为豆子是对数增殖

是的——对数增殖, 跟理想状态下(或者说培养皿,或题目中的西瓜前期是一样的)细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所以

现在给出回答——

央视报道「不要吃隔夜西瓜,细菌数量难以数清」是否属实?

属实!

但是并没有什么卵用

因为单独以対数増殖期的细菌数量(专业名称叫菌落总数)来评价食物受” 污染 “的程度,本来就没有意义

因为是对数增殖,所以不要以为 5 亿和 25 亿之间差 5 倍,他们只是隔了一个增殖期

而且评价动物(包括人体)健康的指标中有一个叫——肠道菌群数量和种类

动物体内本来就含有大量细菌

PS,最后再提一个——大肠杆菌数量,大肠杆菌本身没有任何危害性,只是名字恶心了点,人体肠道内本来就大量含有。之所以现在提到大肠杆菌超标大家的印象就觉得这东西脏,不过是因为长期以来,大肠杆菌都作为指标菌,被用来衡量食品的受污染程度而已

肠肠心里苦,肠肠也没法说

知乎用户 zhong zheng 发表

西瓜滞销了?

知乎用户 斩魂 发表

我知道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的道理。

滋生细菌数量的多寡难道不是和保存方式和环境相关吗?直接一句不要吃隔夜西瓜,细菌数量难以数清是什么鬼?谁数的清? 数的不都是菌落吗?

抛开保存方式和环境谈细菌多寡不也是耍流氓吗?

何况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是坏的,还有很多细菌是对身体无害的,还有对身体有益的,譬如益生菌。

我家一个西瓜吃三天,从来没出过什么问题。隔夜食物能不能吃大部分时候看的是保存方式和保存环境。

我们家西瓜是切开之后,不吃的那一部分盖上保鲜膜放进冰箱,下次吃之前会把表面那一层切掉再吃,有时候切开的西瓜在冰箱里放三四天,反正我们家没有人因此拉肚子不舒服什么的。

知乎用户 keith keith 发表

看了这个新闻报道就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前一段觉得不允许报道非专业批评,觉得记者很冤。现在觉得呵呵。

另外反对主流答案中关于 “保鲜膜不干净,环境不干净的观点。作为日常生活,不干净我们也在用,关键是能不能这样做和这样做的后果,以及为什么”

先说说这个报道:

实验,将半个西瓜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冷藏,隔一夜,检测结果令人吃惊。西瓜表层的细菌基本覆盖了培养皿底部,细菌数量难以数清,要以亿为单位计算,细菌大多都是阴性杆菌和阳性球菌,不能排除有肠道致病菌生长。(后面还说了中部和酸味)

内容里的问题太多了,首先这完全不是对比试验,没有参照组。另外用高中生物学常识说一下逻辑混乱的问题。

首先实验没有说明是什么造成的肠道问题。是细菌,还是细菌的代谢物,还是代谢物的变化。

我做一个简单的猜测。我觉得最有可能造成肠道问题的原因应该是酸味中的某种化学物质。所以简单用细菌的数目评价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具体科学的实验请生物专业的同学回答吧,我就不胡乱猜测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作为一个生物工程方面的研究生,看到这个不能忍啊。

首先,大部分知友都提出了没有对照实验,这是这是实验重大缺陷。

第二,培养箱培养 48h 后的培养基上菌落的多少完全不能说明西瓜上各种细菌超标,只能说明西瓜上可能有成长的那些细菌种类。为什么加上可能呢,因为这个实验操作不能保证规范,毕竟没有实际看到。

再者,培养箱是控温的,主要就是为了培养微生物的,给微生物培养基,给它们吃好的,喝好的,再给它们一个超级优厚的生长环境,培养 48h。这种情况下,微生物的生长可想而知。。。

知乎用户 欧阳 发表

你们知道不知道,今年西瓜价格低,产量大,务必扩大需求才能减少农民损失!

吃不完就扔,明天想吃就买新的!!!

这就是人民日报的用意

知乎用户 谢谢你们的鱼 发表

还记得一句话,大概意思是:人是由百分之十的人和百分之九十的细菌组成

奉献果壳文章一篇

我们 = 10% 人 + 90% 细菌

,注意: 内含多张人体内细菌的艺术照,小心打开

知乎用户 徐申​ 发表

身为一个淮安人看到,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觉得央视不靠谱,你找个有权威的医院啊,不找北京的,你起码找个南京的啊,不找南京的你起码找个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啊,植入广告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新闻、微信里什么养生、卫生的事,我妈都信。但要让她把没吃完的西瓜扔了,那是绝对不行的!浪费可耻!

知乎用户 爱顾城 发表

昨晚忍住极大的心理不适,吃了隔夜的四分之一块西瓜,生怕今天拉肚子,结果今天他妈的便秘。

知乎用户 拾夜 发表

这个报道估计能气死不少研究僧~~~

知乎用户 Alien 发表

新闻传媒界的科普扫盲任重而道远

知乎用户 Grti 发表

不要隔夜看央视,视力损害和脑损伤难以逆转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咳。作为一个电视编导专业出来的人,我想说的是,这个专业 90% 的学生都是艺术类学生。艺术类学生意味着什么呢,理工科一塌糊涂,也就是不太懂实验原理,实验假设等等。所以原谅他们吧。

所以你们为什么要对一档电视节目认真呢。

知乎用户 马偏右​ 发表

我们都是隔夜的人,还有人挑剔隔夜的习西瓜?

知乎用户 搬砖家 发表

央视这是在自己打自己脸吗?

知乎用户 三丑先生 发表

有谁不是吃隔夜的西瓜?自己种去吧

知乎用户 fly 发表

评测实验设计是否科学,是否严谨?我不是专业的,暂且不去评论。

有个讨论问题:说雨滴从万米高空下落,在重力加速度作用下会不会砸死人?讨论来讨论去,恍然大悟,下大雨时,好像没砸死人哦。就是对雹子要小心些。

西瓜放冰箱,我一直这么干,一个大西瓜一吃好几天,每年都这么干。也没坏过肚子。偶尔吃完凉西瓜上个厕所,不过只是去一次,估计是凉西瓜刺激肠胃蠕动的结果,算不上坏肚子。个人感觉加了保鲜膜的西瓜,在冰箱里放不久,因为几小时后保鲜膜上就出现小水滴,在冰箱里久了(估计两天吧)表面也会变酸。但是切好的西瓜,不放保鲜膜放冰箱,过一小段时间表面会因为脱水而干成一层皮,反而能放很久。不过冰镇西瓜口感好,为了追求口感,肯定要买个大的,放冰箱两到三天,基本没事,即使时间长了表皮变质,切掉,还可以继续吃。这么多年都这么干的,没事。

现在人条件好了,但是浪费还是不可取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小水果刀平时通风干燥摆放,专门切水果。 (西瓜虽大,我还是喜欢用特薄的小水果刀,为什么?原因是越大的刀刀刃越厚,切西瓜时流水越多,对瓜瓤细胞的破坏越严重,切开部位是中间最好吃的西瓜瓤,浪费了可惜了。而且越大的刀带的细菌越多,经过大刀挤压破坏后的瓜瓤因为细胞膜破裂流了太多西瓜汁,不耐贮藏很容易变味\瓜瓤干瘪)

西瓜切开大半个后用手把住瓜皮部位掰开,手从未接触过西瓜瓤。

西瓜切开两半后立即打开橱柜门,扯出 COSTCO 大卷保鲜膜的一段,用手拉住保鲜膜两段,将中间部位保鲜膜紧密覆盖放入冰箱,保鲜膜延展性很好,紧紧贴住四周的西瓜皮,切开的西瓜表面基本可以保证隔绝空气,而且接触西瓜的保鲜膜也并未用手接触过。

也就是说,切开的西瓜并未被手或者间接接触过手的保鲜膜污染,并且彻底隔绝空气真空存放。

试问,细菌如何在真空状态下大幅繁殖呢?首先是西瓜并未被大量细菌沾染,其次是即使可能有那么一点,也不可能在真空状态下繁殖。

基本上,一个大西瓜吃个3-4天是绝对不会产生任何细菌问题的,不仅是隔了一个夜,而是隔2个夜3个夜

从未因此闹过肚子,西瓜味道也很好,真空真空的保鲜膜是关键。

知乎用户 LeLow 发表

买到不好的西瓜又去怪西瓜隔夜…… 央视的话没人信的。

选西瓜是门学问,一拍就知道成不成吃。

知乎用户 WAwu 发表

最好有对照实验。不过好像吃冰箱里面刚拿出来的冷西瓜很容易导致肠胃不适

知乎用户 踩个坑 发表

最近有个热搜叫 “隔夜西瓜把表层切掉再吃没有用”。

其实,西瓜是否隔夜并不是主要问题,关键在于是否有致病菌。如果只是普通细菌(即菌落总数)超标,并不意味着一定有危害。

西瓜糖分高、水分足,的确容易滋生细菌,而且冰箱里面也隐藏着各种细菌,所以西瓜切开后不要放太久,最好尽快吃掉。但如果你使用的是干净的刀具、砧板切瓜,且及时用干净的保鲜膜包裹并放入冰箱,即使隔夜放了也能吃。

把表层切掉也没用的西瓜,是变质的西瓜。

另外热搜里还藏着一个 “隔夜冰西瓜一口吃下 8400 个细菌” 的话题,其实这个说法有点耸人听闻了。

要知道,西瓜切开后接触空气,空气中细菌的数量可比这 8400 个细菌多得多。我们的手上、嘴巴里、肠道里,细菌的数量也都比 8400 多得多。而且对比其他食品,这个数量也并不多。比如我国国标对要求比较严格的婴儿配方食品,微生物指标的最高安全限量值也达到了 10000 个 / 克,比这个高得多。而一些地方标准规定,大家在冷饮店里买的奶茶、果茶,细菌总数标准是不超过 50000 个 / 克,盒饭的细菌总数标准是不超过 100000 个 / 克。也比这要高很多。

实际上,隔夜冰西瓜一口吃下 8400 个细菌,只说个数是没有意义的。并不是说个数越多,就一定有危害,关键还是要看是否有致病菌。

02

盖保鲜膜更易滋生细菌?

夏天吃不完的西瓜都会贴上保鲜膜,这是很多人的习惯做法。连在超市里卖的西瓜,切开的也都会裹上一层保鲜膜。不过,有说法称,食物裹保鲜膜后不仅不会起到保鲜抑菌作用,反而会繁殖更多的细菌。保鲜膜还能放心使用吗?

保鲜膜,从名称上来看它是为了帮助食物保鲜而设计制作的一种薄膜。它可以将食物包裹住,与外界环境隔绝,能防止苍蝇、蚊子、蟑螂等害虫,还能防止空气中的灰尘、杂质等落在西瓜表面,对于西瓜的保存其实是有好处的。

那为什么网传西瓜贴了膜反而细菌更多了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你用的保鲜膜是否合格?如果保鲜膜不合格,就难发挥保鲜的效果,放久了细菌繁殖自然会更多。其次,还要看食物在使用保鲜膜前的情况。如果西瓜在贴膜前,已经沾染了比较多的微生物、细菌,那贴膜后,细菌自然会更多。

所以,大家最好使用合格正规的保鲜膜,而需要保存的食物应该尽快贴上保鲜膜并及时冷藏。

03

为了更红更甜给西瓜打针?

“打针西瓜” 的流言长盛不衰,网上说得头头是道:有些瓜农为了销量,会对西瓜进行增甜处理,并且为了卖相,注入红色素(胭脂红等)和甜味剂(甜蜜素、糖精等),使西瓜更红更甜。这让很多人都特别担心买到打针的西瓜。西瓜真的会被打针吗?

其实,西瓜打针并不是事实,只是臆想。西瓜本来就是一种自然熟的水果,也耐储存,和很多其他水果相比,根本用不着储存保鲜技术。在实际生产中,也没有瓜农会闲得无聊去给每个西瓜打针,无论往西瓜里面打激素、糖水还是色素,都不会促使西瓜变红变甜,相反的,打针还会使针眼附近的瓜肉腐烂变质,大大缩短西瓜贮藏时间,得不偿失。

04

大西瓜是用了膨大剂?

以前买西瓜,我们都喜欢挑个头大的。但是,现在西瓜个头大,人们就会说是因为 “膨大剂的使用”。膨大剂到底是何方神圣,让人们避之不及?

膨大剂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一类,属于农药范畴。常用的膨大剂有氯吡脲、赤霉酸等,可以加速细胞分裂,促进细胞的增大、分化和蛋白质的合成。目前为止,正常使用时,还没发现膨大剂对人体造成任何危害。而且,植物生长调节剂都有很强的自限性,少量用能促进生长,用多了反而不利于生长,不当的使用(过量或是时期不对)会引起果实畸形,瓜农通常也不会多用。

05

糖尿病人和孕妇不能吃西瓜?

夏天吃西瓜清爽舒适,而 “糖友” 们只能望瓜兴叹:都说西瓜含糖高、血糖指数高,糖尿病人不能吃。这是真的吗?

西瓜的血糖指数是 72 分,的确是高 GI 值(血糖生成指数)食物。不过,判断食物对血糖的影响,除了看血糖指数,还要看血糖负荷(GL)。它指的是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与其 GI 值的乘积。比如,西瓜和苏打饼干的 GI 都是 72,但每 100 克苏打饼干所含碳水化合物约 76 克,其 GL 大约为 55,而 100g 西瓜所含碳水化合物约 7 克,其 GL 约为 5,两者的 GL 相差 10 倍之多。也就是说,比起苏打饼干,西瓜对血糖的影响很小。

当然,西瓜对血糖影响小的前提是不多吃!如果不加节制,就会让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升高很多。总的来说,糖尿病人并不是绝对不能吃西瓜,二两西瓜还是不用太担心的。

有人说孕妇不能吃西瓜,给出的原因是因为西瓜的糖含量高,会升高血糖,容易造成妊娠糖尿病。其实,这跟 “糖尿病人不能吃西瓜” 是一个道理。

06

1 个西瓜 = 6 碗米饭?

有说法称,吃 1 个西瓜相当于 6 碗米饭!这是真的吗?

从热量来看,这是真的。100 克西瓜的热量大概是 25 千卡,一个 8 到 10 斤的西瓜可以提供 1000~1250 千卡的热量,一碗米饭(200 克)的热量大约为 230 千卡,这个说法在数据计算上是基本准确的。而且,西瓜中的糖大部分是果糖,果糖的特点是吃的时候不容易觉得饱,所以,吃西瓜的时候就难以控制食量,很容易多吃。因此,在三餐之外最好不要吃太多的西瓜。

07

无籽西瓜都打了避孕药?

吃西瓜的时候吐籽很麻烦,市场上的无籽西瓜便成为了吃瓜群众的福利。不过,有人说,无籽西瓜中含有大量激素,是用避孕药处理来达到无籽效果的,经常食用对人体有害。这是真的吗?

其实,无籽西瓜的产生和人类使用的避孕药没有丝毫关系。无籽西瓜是采用杂交的方法获得无籽果实的。普通西瓜都是二倍体植株,也就是细胞内含有两组染色体,可以正常结籽。人们用秋水仙素处理西瓜,将普通的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形成三倍体西瓜。而三倍体没有繁殖能力,所以不能产生种子,也就没有西瓜籽啦。这种无籽西瓜只是没有能力正常发育下一代,并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和避孕药更是八竿子打不着。至于植物激素,被摄入人体后也不会起到激素的效果,完全不必谈 “激素” 色变,还是好好享受西瓜吧。

知乎用户 Huaevol 发表

都在说些无菌环境什么的,我觉得说过头了,毕竟实验研究的是隔夜西瓜能不能吃,本身就该看一般情况下的西瓜隔夜是否可以进食,或者是否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楼上回复的什么除菌啊什么的,我觉得反而教条了,试想,谁家吃西瓜要隔夜还表面除菌之类种种。但是央视得出结论的条件不充分——谁说细菌多就一定致病或者对健康不利?所以,这里我想请问知乎达人的一个问题是,怎样的食物或者说拥有哪些细菌真菌在达到什么量的情况下对身体不好,或者说不建议食用(顺带一提,西瓜隔夜吃了 15 年了,没有出过任何问题)

知乎用户 朱厚丞 发表

我用自己直接做了人体实验。没加保鲜膜,冰箱中放置一夜,约 10 个小时,细菌多少不知道,反正挺凉是真的,吃完没有任何不良反应,至于 80 年后会死也不敢确定和这个西瓜有关。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冰箱隔夜的饭菜都知道要回锅热一下在吃,

这世界怎么了。终于知道为什么一到夏天医院肠胃病人就比其他季节要多了。

在一个完好无损的西瓜时,就西瓜内部只能假设为无菌,因为时间长了外部的细菌也会通过破损处污染内部。

当我们西瓜买回家,使用的刀具,保鲜膜,以及处理的空气中都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所以在切西瓜到保存的过程中是完全是可以污染西瓜。

但是当西瓜放入冰箱以后,微生物会得到抑制(注意不是杀死),且在缓慢生长。

当我们第二天把西瓜拿出来再次实验的时候,其实微生物的量是有增长,且无菌的培养基是极为丰富的营养物质,微生物是十分易于生长,我们所看到的微生物是繁殖很多次才得以肉眼可见。

所以西瓜过夜微生物数量增长是没有错的,但是当微生物的量我们人类食用下去不至于使肠道有益菌群等发生大规模变化时,正常人食用是不会表现出不适。(病人 ,老人,小孩,孕妇等人群体质需要格外注意,所以还是需要减少食用的量)。

知乎用户 Keegan Li 发表

我每次买 20 斤的西瓜吃 4-5 天,也没特别觉得拉肚子过。细菌多点也可以陪陪孤独的肠道益生菌。

知乎用户 ZaneCheney 发表

还在培养皿培养了 48 小时。。。这个没人吐槽么!!!细菌表示。我都子孙无数了。哈哈哈哈~

知乎用户 mike yang 发表

你哪怕在标题上写个菌落群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喷你

知乎用户 我心依旧 发表

央总是做些相当不严谨,不靠谱的试验。记得央视十套科学频道测试玻璃厚度与强度的关系,首先用锤子砸一块玻璃,然后非常随意的用四块玻璃堆叠增加厚度,用锤子砸。我瞬间晕倒,这完全是儿戏嘛,哪是科学验证。所以,这个西瓜细菌的试验,不敢恭维。

知乎用户 王文剑 发表

央视做了太多试图标榜自己科学素养的事情,可惜都是闹剧。

知乎用户 秋水点绛唇 发表

小崔已经是央视智商的制高点了吗 = =。?

知乎用户 卫灿公卫研习社​ 发表

小卫智库 | 隔夜西瓜到底能不能吃?那些藏在课本里的生活常识快来 GET!

夏日炎热难耐,如果能来上几块冰镇西瓜,那解暑效果可是杠杠的。几乎每年都有因为食用隔夜西瓜出现发热、发抖、休克的症状,甚至引发多脏器功能损害,**最后经确诊,属于典型的死亡率较高的感染性休克。**然而引发这一严重后果的真正原因真的是隔夜西瓜吗?

隔夜西瓜到底能不能吃?

首先跟大家先介绍一下这个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是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引起微循环障碍和器官功能不全的危急重症。**感染性休克的常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如肠杆菌科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菌、肠杆菌等);不发酵杆菌(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等);脑膜炎球菌;类杆菌等。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梭状芽胞杆菌等也可引起休克。但西瓜真的含有以上致病菌吗?

一场关于西瓜的实验

**针对 3 种不同品种西瓜的新鲜切面、隔夜冷藏后切面和隔夜冷藏后切面表层 2cm 处样品的菌落总数进行分析,**从而揭示隔夜冷藏后西瓜切面菌落总数的变化趋势,明确隔夜冷藏后西瓜切面菌落总数是否存在超标情况。

结果如下:

**麒麟瓜**新鲜切面、隔夜冷藏后切面和隔夜冷藏后切面表层下 2cm 处样品菌落总数在 13.33~16.67CFU·g-1。

黑美人新鲜切面、隔夜冷藏后切面和隔夜冷藏后切面表层下 2cm 处样品菌落总数在 16.70~23.33CFU·g-1。

黑富士新鲜切面、隔夜冷藏后切面和隔夜冷藏后切面表层下 2cm 处样品菌落总数在 12.67~143.33CFU·g-1。

同一品种西瓜在新鲜切面、隔夜冷藏后切面和隔夜冷藏后切面表层下 2cm 处样品的菌落总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低温冷藏能明显延缓或者抑制西瓜切面细菌的生长,隔夜西瓜不存在菌落总数超标导致的食用安全性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冷藏西瓜导致的感染性休克是从何而来呢?**下面由来自央视《健康之路》的一组数据为大家解密。

第一组

把买来切开的西瓜,用保鲜膜包上放冰箱 4 小时,取出切一半,封上保鲜膜隔夜储存后,检测结果为每 25 克西瓜上有 160 个菌。而这些细菌多来自于空气和土壤环境中,且为致病性较弱的菌株类型。虽然说致病性较弱,但是大家也要注意,尽量在西瓜切开后马上用保鲜膜包上放入冰箱冷藏,减少西瓜与空气的接触时间。

第二组

用勺子挖着吃了一部分,把剩下的西瓜放进冰箱隔夜储存后,检测结果为每 25 克西瓜上有 1600 个菌。而这些细菌大多是通过勺子传递的人口腔中的细菌,以唾液链球菌和缓症链球菌最为常见,其中缓症链球菌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所以建议大家在吃西瓜的时候,尽量不用勺子,或者将用勺子挖的部分吃完,减少细菌感染。

第三组

用切过生肉的砧板和刀,经过简单清洗再切西瓜,检测结果为每 25 克西瓜上有 8400 个菌。这些菌大多来源于生肉,如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弧菌、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艾希氏菌等,且都为致病菌。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尽量保证生熟分开,用不同厨具处理食材,防止交叉感染。**当然如果没有能力准备不同的厨具,也可以在处理完生肉以后,将厨具用洗洁精清洗干净,晾干后再使用。

第四组

用专用的砧板和刀切西瓜,检测结果为每 25 克西瓜上有 45 个菌。通过以上数据大家是不是明白了,大家购买的西瓜本身是没有安全问题的,只是我们处理西瓜的方式导致西瓜细菌数量增加,所以在正确的处理方式下,隔夜西瓜是可以食用的。

小卫点睛 — 课本定位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人卫八版)

简述防止食物腐败变质的措施

(1)食品的化学保藏:

① 提高渗透压: 使得微生物脱水死亡: 盐腌法、糖渍法、酸渍法。

② 使用防腐剂: 如苯甲酸、山梨酸、抗氧化剂等。

(2)食品的低温保藏 (降低食品的储存温度):

① 冷藏:-1-10℃。

② 冷冻保藏:-18℃以下,此时游离水形成冰晶体,Aw 降低,渗透压几高,微生物失水死亡。

(3)食品的加热杀菌保藏:

① 常压杀菌: 温度在 100℃及以下; 用于液体食物的消毒。

**② 加压杀菌:**100-121℃;0.2MPa; 常用于肉制品、中酸性的罐头杀菌。

**③ 超高温瞬时杀菌:**120℃持续几秒迅速冷却到室温,通常是牛乳杀菌。

**④ 微波杀菌:**915MHz 适用 加热含水量高,厚度或体积较大的食品; 2450MHz 适用于含水量低的食品。

(4)食品的干燥脱水保藏 (降低含水量):

日晒、阴干、喷雾干燥、减压蒸发、冷冻干燥。

(5)食品的辐照保藏:

主要用于杀菌、灭虫、抑制蔬菜发芽,以延长食品保藏期。

辐照射线如γ射线

冰箱中常见的细菌

沙门氏菌、志贺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

李斯特氏菌的特点

(1)病原学特点:

革兰氏阳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李斯特氏菌在 5~45℃均可生长,在低温条件下仍能生长是该菌的特征。(李斯特菌有个外号:冰箱杀手。可以在 0℃下存活很久。)

( 2 )流行性学特点:

**① 季节性:**春季可发生,在夏、秋季发病率呈季节性增高。

**② 中毒食品类型:**主要有乳及乳制品、肉类制品、水产品、蔬菜及水果。尤以在冰箱中保存时间过长的乳制品、肉制品最为多见。

**③ 易感人群:**为孕妇、婴儿、50 岁以上的人群、因患其他疾病而身体虚弱和处于免疫功能低下状态的人。

参考文献:

[1] 梁琪, 王曙逢, 王荣. 感染性休克研究进展 [J]. 医师进修杂志, 2004,27(22):58-60.

[2] 吕新, 陈丽华, 李晓琳, 刘兰英, 黄薇, 李玥仁. 鲜切西瓜隔夜冷藏后的食用安全性评价 [J]. 福建农业学报,2018,33(08):865-869.

[3] 毕宝良. 怎样吃西瓜既解暑又不伤脾胃?[J]. 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2009,(8):25.

[4] 熊苗. 隔夜西瓜还能吃吗?——YES[J]. 健康博览, 2014,(9):59.

[5] 马建军. 西瓜虽好可不要贪凉 [J]. 人人健康, 2015,(15):57.

[6] 张瑞敬, 何强. 餐饮单位 3750 份生肉样品细菌学检测结果分析 [J]. 职业与健康, 2001(06):44.

** 注:本文仅供考研学子学习交流,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文中图片来自摄图网,侵权删除。

知乎用户 平川 发表

隔夜的别的东西,比如饭菜不也有细菌,也不能吃了吗。

知乎用户 总会腻的 发表

不要喝酸奶,细菌数量难以数清。

知乎用户 夜渊 发表

我正在啃着一周前切开的西瓜刷到了这个问题…… 属不属实,看看我明天死不死或者闹不闹肚子就行了,有啥异常我回来更新_(´ཀ`」 ∠)__

知乎用户 聚合性百万甜面包 发表

央视这是在黑中医,以前总听老人说西瓜属凉,所以吃多了要拉肚子。

现在央视就把真正拉肚子的原因归咎于放久了细菌多从而打破中医说法。

有点走近科学内味了。

知乎用户 与幼成长 发表

前阵子,福州一个 5 岁女孩,吃了 2 片冰西瓜,40℃ 高烧,还拉肚子,大便带血丝。去医院检查后,发现她感染了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急性细菌性肠炎。

据医生推断,可能是西瓜在冰箱里储藏的时候,发生交叉污染了。

还有很多其他的新闻

夏天吃西瓜,尤其是吃冰西瓜,特别舒服,但是,将切开的西瓜和各种食物混在一起放在冰箱,又没套保鲜膜,西瓜就遭到了各种病菌的污染,吃了之后就发生了严重感染。

所以我们在吃西瓜的时候,要注意两点,1. 冰西瓜的时候一定要盖上保鲜膜

2. 如果忘记套保鲜膜,要把最上面

那一层切掉再吃。

知乎用户 一叶知秋 发表

不隔夜你也数不清细菌啊

知乎用户 JoJo 发表

说真的,西瓜、茶叶、银耳等等食物们真的分得出白天黑夜吗?

知乎用户 安宁 发表

我插一句题外话。

作为缺乏专业知识的我,如何选择相信央视的报道还是知乎的回答?

我第一反应是相信知乎,可是紧接着假设了一个问题,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相信民间解读而不相信官媒报道,我却无从回答。因为我缺乏专业知识,因而没有鉴别力,只能看着两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知乎用户 老 K· 渡客​ 发表

难以数清是真的,但那些细菌很多就和人体内的细菌一样没什么致病效果…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只在吃不新鲜的海产吃拉肚子过,隔夜西瓜只要不是冷冻室拿出来的就不是问题

知乎用户 顾屠夫 发表

有多少细菌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隔夜的西瓜比较不好吃

知乎用户 滑夔扶 发表

夏日炎炎,大多数人都喜欢把食物放冰箱冻一下再食用,西瓜也不例外,饭后吃一块冰爽透凉的西瓜真的是很惬意的。但是,大家买西瓜时大多都喜欢买一整个,认为吃不完刚好放冰箱第二天再吃,可隔夜的西瓜还能吃吗?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隔夜西瓜也会滋生细菌,严重的会中毒。隔夜西瓜放入冰箱,一般都会超过 8 小时,其表面仍然会滋生细菌。夏季的冰箱冷藏室温度调节一般都是在弱档 2—3 档左右,只能抑制细菌的繁殖,并不能冻死病菌。尤其是西瓜本身就富含葡萄糖、果糖等多种营养物质,会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原料,这些致病菌很容易导致人体食物中毒,引起腹痛、腹泻、水样便或者出现高热的症状。

事实上,在炎热的高温环境下,无论是完整还是切块的西瓜,如果没有任何防护,6 个小时内就会长出数不胜数的细菌。因此,切开后的西瓜储存的时间勿超 4 小时,没吃完的尽量低温冷藏,并尽量保持完整。西瓜最好现切现吃,吃不完的尽早盖上薄保鲜膜或直接放入冰箱冷藏,最好是把西瓜放在 8-10 摄氏度的冰箱冷藏室最下层。如果要把西瓜放在冰箱里,建议不要超过 12 个小时,超过 12 个小时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对健康不利。并且,冰冻西瓜在保存时如果使用了保鲜膜,下次把西瓜拿出来吃时,要先将表面约 1 厘米的部分切除,因为保鲜膜会阻碍西瓜降温。当然,如果吃了西瓜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可能也与其自身的肠胃功能虚弱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西瓜放在室温下,隔夜之后的西瓜上有大量的细菌,吃了就拉肚子了。

有研究表明,冰冻西瓜富含的营养成分,远远低于室温存放下的西瓜。在室温情况下,西瓜中含有的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会比冰冻西瓜高 40% 和 139%,而这些营养物质正是具有抗癌作用的抗氧化剂。所以,最健康的办法还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吃完,购买西瓜前按人数决定分量,每人最好不要超过 500 克。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些人觉得封多一层保鲜膜可能更保鲜,但实际上却是保鲜膜太厚不但会使水分不易挥发,还会致使二氧化碳无法排出,从而发生厌氧发酵以致腐烂变质。不过,对于各种食物混杂的冰箱,如果有巨大污染源,比如没有清洗过的食材、冰箱卫生不佳等,不管有没有用保鲜膜都有可能会造成细菌污染。

总而言之,西瓜的确对人体健康有益,是夏日盛果,但如果放冰箱隔夜最好不要超过 12 小时,最长不能超过 24 小时,否则只能选择丢弃。西瓜除了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暑、利尿消炎的功效外,还能滋润皮肤,保持肌肤健康和润泽。但是,西瓜属于生冷食物,不宜一次性食用过量,特别是身体虚弱的人,否则物极必反。此外,有龋齿和遇冷后就会感到酸痛的牙齿过敏者,以及胃肠功能不佳者都不宜食用冰冻西瓜。

出处:搜狐

链接:

一个西瓜吃不完,放到明天行不行?隔夜的西瓜还能不能吃?

原作者:新中一教育

知乎用户 我女神是赤名莉香 发表

人在公司,早下病床,没人邀请,无需感谢。

我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属实,仅以一次亲身体验作答。

端午节的时候买了个大西瓜,接了我姐和我外甥一起过端午,本来我,我妈我儿子我姐,外甥五个人两天应该毫无困难的解决掉西瓜,可是世事难料 人有旦夕祸福,老家出了点事,我妈第二天就回去了,我外甥只知道和我儿子一起玩,作业压根不写,挨了一顿后也被我姐带回家了,顺便把我儿子也带过去了。所以西瓜还剩一大半,我想吃的时候就从冰箱里把它请出来,用勺子挖着吃,吃不完就送回去,也没包保鲜膜。然后,第一个工作日,明显感觉左侧下腹部有点异样,说不上很痛,但就是不舒服,类似头上掉了异物自己看不到那种感觉,反正就是知道有点不对劲儿。坚持到第二天,怕是阑尾炎或者结石(以前犯过),去了医院,各种检查,医生说是结肠炎,输了两个上午的液,好转了,前后花了约两千块吧。

反正到最后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西瓜的锅,因为我特地问给医生说了西瓜的事,他说应该影响不大。不过我想今年我应该不会吃西瓜了吧,就这样。

知乎用户 asdjfoasdh 发表

又让我想起那个《是真的吗》节目了

啊~ 好痛苦

知乎用户 范忒西 发表

晚上太黑,怎么数的清?

知乎用户 西瓜八斤​ 发表

我不管属不属实。

作为一个吃瓜无数的实战者,我的经验是

放久的西瓜不好吃,

但是冰镇的西瓜真的比较甜。

知乎用户 Skua​ 发表

培养皿没刷干净

知乎用户 伊利杀白 发表

央视智商能信?

知乎用户 YM.cn 发表

没有对照组才是关键

我看了看视频,这个里面需要关注的点是表层细菌貌似远多于里层,所以以后吃西瓜应该先刮掉表层吧。

下次拿个非过夜西瓜的表层来实验看看

知乎用户 欧阳韬涵​ 发表

隔夜西瓜不能吃!

隔夜水也不能喝!

我记得央视还批评了果壳网的某位网友。

知乎用户 sanche sanche 发表

强烈抗议,浪费媒体资源

知乎用户 李王 发表

逗比,人体粪便中微生物占整体重量的一半。你以为那些微生物都是哪里来的?

知乎用户 小煜 发表

吃了那么多年,啥事没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哼,为什么不提饮用水里细菌比尿多?!

媒体的良心呢

知乎用户 怎挽 发表

西瓜切开来,还能让它有机会隔夜?吃西瓜都来不及,还有空管细菌多少?像我这种过期的人,只能吃过期的西瓜。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那个走近科学我都是当娱乐节目看的,还蛮有趣味性的,,,比康熙来了好玩多了呢,你说这种没知识的记者做的调查能信什么。。。搞科研的还要编编数据来应付自己的结论呢

知乎用户 倪先生 发表

那位大侠做个科学试验公布结果,不就啥都明白了

知乎用户 铁血威龙 发表

细菌什么的我不懂,反正我家昨晚半边西瓜放外面馊掉了

知乎用户 张大星 发表

怪不得我妈最近总是警告我不要吃冰西瓜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知道你们在那较什么真,这只不过是一个 tv show 罢了,就告诉你西瓜要现吃莫放久了,其余的就是噱头,你们明白就好了啊,一口一个央视一个科学素养,那只是 tv show 啊摔!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完报道把我吓坏了,赶紧吃个隔夜西瓜压压惊!

知乎用户 好粥道 发表

我把西瓜吃下去,它能在我肚子里呆 48 小时吗?或者我把西瓜拿出来放 48 小时后再吃?那不闹肚子都难吧?该实验不仅没有对照组,也没有说明冷藏温度,冷藏具体时间,细菌培养温度,培养基新西瓜含糖量而对细菌生长速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的细菌再多也无法说明从冰箱刚拿出来吃的那一刻西瓜上细菌的真实数据吧。

知乎用户 张小驴 发表

大瓜农花了大价钱搞的大新闻,这样麻麻就再也不用担心西瓜的销量了,小朋友们吃不完第二天还会买新哒 ···

知乎用户 王路 发表

这个实验倒是可以严谨的证明保鲜膜不保鲜

知乎用户 老肖先森 发表

坏了,这几天天天吃呢!!!!!!!

知乎用户 YDWRZZH 发表

其实吧,从手边随便拿起一样东西,那细菌的数目都是数不清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要缩烟酒僧。高中理科生已经快被气死了。

知乎用户 代代 发表

唉,你们 …… 到底能吃不?

知乎用户 桂林碧落 发表

可惜 还是有很多人相信了。

与其说央视科学水平不行,不如说大众科学水平也不行

知乎用户 li ming​ 发表

要是这个记者去医院把自己的大肠剪一段一检查,发现里面细菌多得数不清,还不得写文章叫大家都把大肠割了。

知乎用户 双木夕双目心 发表

我对生物实验不太了解,请问下:

实验中的培养 48 小时是什么意思?

是不是一定要培养 48 小时才能测出来?

那么没培养之前是不是有可能没那么多的细菌?

知乎用户 微笑​ 发表

有种东西叫做对比实验。。。(是叫这名字吧?)

知乎用户 六八 发表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知乎用户 混迹 发表

报道说手机也很多细菌,键盘也很多细菌,冲马桶不盖盖子也很多细菌…… 我想说的是,细菌哪里都有,细菌非常的多,然后呢?你在家里吃饭,筷子掉在桌上,难道你还要去洗一下?或者说你家桌子上没有细菌这玩意?

知乎用户 Ueberich Wang​ 发表

就问一句:这个报道里有一个能够算得上科学严谨的词语吗?

知乎用户 迟迟 发表

为什么不测一下保鲜膜???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一个西瓜

你放一夜

不放冰箱

还在田里

菌落超标

偷偷告诉你,央视也捧过张悟本。

我匿个名

但西瓜还是尽早吃

知乎用户 李波文 发表

人家就一娱乐,并且有条件逗全国人玩,大家别当真了。

有专业人士有空的话详细讲解下这类实验应该怎么设计,如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验证,利用下这机会做下科普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

沈体吃西瓜比赛续集(个人急速挑战赛)

视频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NTY0MTQzMDg0.html)

只有这样吃西瓜才能保证西瓜上的细菌 尽可能的少……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吃吃看

看有没事

死了就来我家找我

我帮你料理一下身后事

不用客气

知乎用户 张丹 发表

没看过,以前吃一点事没有,现在吃放在冰箱的隔夜西瓜,准跑肚!不知道是西瓜的细菌战胜了我肠道的细菌,还是冰箱里的细菌打败了一切!望央视给我解答。

知乎用户 不如开饭 发表

细菌又不一定对人有害的 ·····

知乎用户 张大忽悠 发表

没有对比实验的单项实验的结论都是耍流氓。对比个不隔夜的,刚切开的西瓜啊你

知乎用户 清澄阳光 发表

尼玛 我相信央视那个栏目工作人员自己都会经常吃隔夜西瓜吧

知乎用户 关风与 发表

不隔夜的西瓜,求数清细菌

知乎用户 一名友好人士 发表

属实,也不一定是过夜的,放在冰箱超过半天就可以,我因为吃了冰箱里的西瓜,进过医院。

知乎用户 风不会停息 发表

一是要够冰,二是吃不完。总的过夜

知乎用户 赵正中男哥 发表

你这问题是真的么

知乎用户 飞刀君​ 发表

能吃完尽量吃完,

细菌不细菌先不谈,

隔夜西瓜真不好吃。

知乎用户 导演四寸土 发表

你去信这类野鸡媒体 不如信好人四寸土表示

知乎用户 renyanran 发表

老子从小到大这么吃了二十多年了,别和我扯科学。那么大一个瓜别说一个人了,一家三口都不一定一次能吃完,合着吃不掉的都得扔了吗?

知乎用户 已消失 发表

吃了十几二十年的隔夜西瓜也没拉过肚子,难不成因为通货膨胀,一个大西瓜好几十块了,怕你抱怨西瓜贵,就开始告诉你不要买太多一次买一小块,不要吃隔夜的,先下手为强了。

知乎用户 灭绝师姐 发表

我经常吃隔夜的西瓜,我也没死呢

知乎用户 lavida 发表

只能以亲身经历告诉你了,运气不好的时候会得痢疾

知乎用户 髙長歌 发表

日常的自然环境,哪里的细菌能数清,麻烦央视数一个我看看。

知乎用户 李良计 发表

央视姓党。

知乎用户 二 Y 发表

我觉得是真的,一直都知道西瓜放冰箱细菌多,偶尔吃了会拉肚子,但是从来没给小孩吃过,今年亲身经历的一次,吓得我再也不敢给小孩吃隔夜西瓜了,我女儿两岁半,当天晚上吃了隔夜的西瓜. 过了 3 个小时这样,半夜上吐下泻,拉稀一天十几次,第二天医院检查食物中毒,回想那天除了吃了隔夜西瓜,其他都是正常饭菜,连零食都没吃。可怜的娃吃了好几天药,断断续续拉了差不多一个星期才好的。从那次后大人小孩都不吃隔夜西瓜了

知乎用户 红色玫瑰 029 发表

测评不知道具体什么过程,比如:西瓜在切开之前是否保持绝对完整?西瓜皮在切开前是否清洗干净并且用医用酒精彻底消毒?切瓜的手、刀、砧板是否同前消毒处理?紧密覆盖西瓜切口的保鲜膜是否消毒处理?冰箱是否有自动定时消毒功能?等等,这些不清楚,不太好下结论。

知乎用户 蓝天下的至爱 发表

完全在放屁,隔夜瓜我吃的多了,屁事没有,纯属咸吃萝卜蛋操心

知乎用户 桃沢 发表

有时候这 “隔夜” 就离谱

一顿饭早上没吃完,留到晚饭吃,行

晚饭没吃完,第二天早上吃,不行

知乎用户 lionel 发表

我都是开个洞进去吃。。。

知乎用户 ABC 发表

个人觉得吧,这种事情要说还真只能这样说。。。。要是央视说 [隔夜的西瓜可以吃],小明却吃坏了肚子,是不是会怪央视啊,那央视只有两个选择,告诉你别吃,或者不说

补充一下,怕被喷

隔夜的西瓜确实会生细菌,但生到什么情况,会不会对人有影响,还真不敢说,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央视说话就很有艺术,要么不说死,加个一般情况下,要么就是说死了,但是这个说死了却不会出任何问题,比如上边的西瓜,不要吃,这样一说,不可能出事

知乎用户 笨蛋 发表

这个能通过闻感觉出来。西瓜一旦放了十几,20 几分钟。 那个表面的味道就变了。没有西瓜本身的清香。这时候切掉表面,大概一厘米厚。再闻一闻,表面味道就出来了。

知乎用户 叽里呱啦 发表

从小吃到大都没事,哪来这么多担心呢?别说西瓜,其它水果难道就没有细菌吗。。。

知乎用户 王乐 发表

很多理论几年一变。前几天 bbc 引述英国研究说人得癌症,就是运气不好,细胞癌变。有些人生活习惯也不好也不会得癌症。

所以有时侯我也无所适从。

知乎用户 晴耕雨读 发表

本人一个月吃掉了 300 多斤西瓜(仅晚上),经常会有买的太大了只能吃一半,或者买小了吃一个半的情况,就随手扔冰箱里第二天晚上再吃,表示暂时没遇到啥问题,糙汉子表示我可以吃。

知乎用户 兰不过起名 发表

我不仅吃了隔夜西瓜,还没切去表层 (ಥ_ಥ)…. 医生!

知乎用户 王赫賢 发表

我只知道’西瓜如果从冰箱里拿出来没放一个小时就吃的话’铁汉子也经不住'

知乎用户 三孝口李现 发表

我每次都在水果摊上买 而且都切好了 这怎么切掉外面一层呢

知乎用户 喷你没商量 发表

不隔夜的也数不清楚…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切勿呼吸空气,细菌数量难以数清

知乎用户 Austin 发表

这让我想起了那个三秒定理:掉地上的食物,三秒钟之内拿起来,还可以吃。大家肯定都知道吃掉在地上的东西不好,可在特定时候,有的人就是舍不得浪费,于是找个理由安慰自己。

吃隔夜的西瓜也是一样,西瓜买来最好是能一次性吃完,吃放了一段时间的西瓜肯定不太好。这就要看个人身体情况了,反正我家西瓜基本一天是吃不完,这么多年也没吃出过问题。

知乎用户 寺噶莱 发表

太真实了,拉肚子拉了三天

知乎用户 张小萌 发表

其实只要没有变味 变质 就可以不用管

所谓的细菌 生活中无处不在 人体有免疫力 大可不必如此担惊受怕

除非你有艾滋病 本身身体不好

知乎用户 美琴大小姐的硬币 发表

你呼吸一口空气就会有一堆细菌。

知乎用户 那人 发表

不隔夜的西瓜上面细菌数量也难以数清

知乎用户 歹崔 发表

后半句属实,细菌确实数不过来

知乎用户 wom 发表

应该是好意吧,不过缺乏对照,实验不够严谨。

个人建议:

实际生活中,普通人 吃不完用保鲜膜 & 放冰箱,吃的时候再额外切一些丢掉。

同时注意刀具,保鲜膜,冰箱,手,菜板等的卫生。

即使不隔夜 & 不切开 & 不后来接触其他东西,西瓜就不存在细菌么?

人们只是尽可能减少自己不适的可能性,但无法完全杜绝。

知乎用户 九色鹿 发表

我靠,我一个西瓜切完吃了一周,我说咋闹肚子呢

知乎用户 Lucky 发表

反正吃了不少,也没拉肚子

知乎用户 黎金镜 发表

的确是病菌多,我吃过一次,发烧咽喉炎气管炎病并发,过夜西瓜简直是毒王。

知乎用户 不知者 发表

昨晚那个好吃的 没吃完,用保鲜膜封好放冷藏室了,看来要赶紧拿出来吃掉,还要切掉外边那层。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N4jLUW 发表

属实

解决方案: 在西瓜皮上贴上蒙牛或伊利的标,菌种数量合格,切开的西瓜可保存三月

知乎用户 6666 发表

emm,就是几万个细菌也数不清啊,以亿为单位更是数不清了啊……

知乎用户 布同 发表

连央视的报道都不信,需要知乎上来确认?现在知乎提的问题就这水平么

知乎用户 奶粉兔米球 发表

我从小到大该吃吃该喝喝,一点儿都不讲究,也没出过什么事。

但是新闻一爆出来事情,以前能干的现在都不能干了 (´-ωก`)

知乎用户 天空 发表

我父母亲都吃冰箱内的隔夜西瓜,从来没发生过问题。一个活到 97 岁,一个 98 岁,末能过百,可能就是吃了隔夜西瓜的吧?看来我也要引以为戒了。

知乎用户 SoD 蜜 发表

不單單是西瓜 除了醃製的除外 所有的食材都是吃新鮮的好的啊。。。。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18648V​ 发表

属实,要吃就是新鲜的瓜 。我一个朋友吃了隔夜的西瓜,一晚上在医院输液,痛不欲生。急性肠胃炎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亲测属实。。前天吃了半个隔夜冰西瓜,一个半小时后肚子巨疼,然后窜稀。第二天早上上大号竟然出来一坨血。。检查说是痢疾。。

知乎用户 15258937474zmt 发表

我觉得这个是来衡量一个食品里细菌的总量

知乎用户 九叔 发表

吃隔夜西瓜险丧命的新闻确实有很多

但有害的重点不是西瓜隔不隔夜,而是你怎么去保存怎么去吃这个西瓜

下面送上一份夏季吃瓜指南,希望各 “吃瓜群众” 都能快乐吃瓜

知乎用户 李先生 发表

我觉得是属实的,因为不管细菌多少,数肯定是数不清的

知乎用户 无所谓 发表

现在的媒体和公众平台有利可图,还在跟某些典型的经济诈骗公司合作呢,而且还受法律保持

知乎用户 随心​ 发表

类似于说刚烧开的开水千万不要喝一样,陈述一个没啥用的事实。经常吃保鲜膜包好放冰箱的隔一夜的西瓜,因为一次吃不完,吃了也没毛病。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可是我从小就这么吃啊,,至少十多年了,一直都是无事发生

甚至前两天吃了在冰箱里包着保鲜膜放了好几天的西瓜,除了感觉有点吃撑了以外屁事没有,可能我因为经常这样我的肠胃变得坚韧无比了吧

知乎用户 途涯 发表

作为奔四路上的 80 后 我会害怕细菌?

知乎用户 含泪划水的小周​ 发表

隔夜?我凌晨一两点放冰箱,早上 7 点拿出来吃,算不算隔夜?难以数清?啥东西上的细菌你能数清的?

知乎用户 无妻徒型 发表

有影响嘛,那么吃了 30 多年,我也没什么问题

知乎用户 李思远 发表

真话只说一半,便是假话!

知乎用户 真姓实名 发表

我只想提醒下各位 牛奶国标多少以内是合格的。

200 万. C F U/g

蒙牛和伊利的奶原来都敢天天喝,才这点菌落的西瓜怕个 p

知乎用户 释音真子 发表

胡说,我周末买了西瓜回家吃,吃不完的裹保鲜膜放在冰箱,重点来了,第二天星期一出去上班,到周末(周六)下午回家,西瓜还在冰箱里,我吃掉了,完全没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在完成好的目的的同时,也需要过程正确。

但是话说回来,我是不会吃水果店已经切开放在冰箱里的西瓜的,吃一次拉一次肚子

知乎用户 人上人肖战 发表

咦?相同的时间,隔了一白天就可以吃,一晚上就不能吃了,西瓜怕是成精了在冰箱里都能知道外面是白天还是晚上哎

知乎用户 泉水个叮咚​ 发表

把表面那一层切掉不可以吗?

知乎用户 草履虫 发表

这一个个小时候都怎么活到大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什么,uncountable many?那细菌数量确实有点太多了(逃

知乎用户 怎去优雅 发表

我就想问问隔夜的什么东西,细菌数量不是难以数清,为什么要单独说西瓜

知乎用户 秋叶刀 发表

你们误会央视了,深一层的含义是呼吁国民加强关注国际形势,争当 “新鲜” 吃瓜群众。

知乎用户 天青石 发表

嗓子不好就不要吃隔夜的西瓜!

知乎用户 爝火馀烬 发表

请相信,我自己就中招了。

买了个完整的西瓜,吃不完包着保鲜袋放冰箱上层,第二天吃了一半没事,第四天中午想起西瓜没吃完就把剩下的吃了。结果 5 点开始肚子绞痛,一直痛到晚上入睡,第二天起来就没事了,可能运气好吧

男人的第一次体验姨妈痛从吃隔夜西瓜开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吓得我吃西瓜的勺子都掉了

知乎用户 二呆妹​ 发表

照这么说的话任何放冰箱里的菜都不能吃咯

问题是难道我们没有去外面餐馆吃过冰西瓜吗

他们难道不是切了一半封上保鲜膜放冰箱隔夜吗

我们吃了有拉肚子

并没有

知乎用户 浊世人 发表

是否属实不谈。

就谈话语本身 “不要吃隔夜瓜,细菌数量难以数清”

说的好像不隔夜的瓜上细菌数量能数清似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事不严谨实肯定的了,我直接说临床的结果吧。本人每年夏天保持一天最少半个西瓜,冰箱里拿出来的,有整个有半个,也有懒得裹保鲜膜的。没裹保鲜膜的基本会切个面,不是因为细菌只是觉得味道不好,至少现在我还活着。

就这事,我妈(幼儿园后厨)和我媳妇(文科护理)说我半天了,没辙谁让这是央视说的那,就因为这个我已经扔了两个半个西瓜了,心疼。我爸(食品安全)倒是没说啥,甚至和我一起吃瓜。

知乎用户 罗凡 发表

西瓜这种水果切开就会有细菌,只能整只吃。

知乎用户 剑八仙 发表

不管真不真,反正先把面上那一层切掉后再吃。

知乎用户 南风 发表

要看放了多长时间吧,时间太长西瓜的味道会变,闻得出来。

感觉西瓜放冰箱太久会很凉,肠胃不好的人最好不要吃那种在冰箱放了很久的西瓜。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舅舅就是吃西瓜中毒过世的。

知乎用户 你怎么知道是我 发表

实在不好意思,我们都是切开一次性吃完,从来不存放。

知乎用户 黄黄 发表

我觉得不是西瓜问题,更多的是冰箱卫生有问题,导致西瓜存储二次污染。西瓜又是直接食用,冰箱内的食物大部门煮熟食用都不会有卫生问题。

知乎用户 千反田爱瑠 发表

细菌数不清是真的。不放冰箱里隔夜了还是不要吃的好。但是这话怎么看怎么离谱!(;゚o゚)o/ ̄ ̄<· )))>« 钓鱼

知乎用户 费尔廷斯的一抹蓝 发表

一群人嚷嚷着不能吃隔夜瓜,但早晨切开的瓜照吃

知乎用户 Faye Li 发表

我经常吃在冰箱留了两三个礼拜的西瓜,从来没出过问题

知乎用户 糖不糖 发表

我都是把冷藏的西瓜最表面切掉薄薄的一层,没有异味还新鲜

知乎用户 jellicle cat 发表

新闻也少看隔夜的,因为已经不新鲜了

知乎用户 林爱妃 发表

我一点都不担心我一般是直接吃完

知乎用户 王 yee 发表

估计昨夜青岛吃隔夜西瓜的人不少于五万人,我所在区不少于五千人,暂时还没发现急诊爆满的情况

知乎用户 张铁蛋 发表

好像你吃一半的西瓜,明天剩下的半个你就扔了一样!然并卵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贫困村落的人吃的东西都隔了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为什么不去报道他们的西瓜细菌数量。哦,他们那儿没西瓜可报道。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强烈要求记者报道自然科学内容时要先进行理化生地等科目考试。

知乎用户 李家妹纸 发表

隔夜西瓜不好吃

知乎用户 草木染柒 发表

西瓜竟然可以留到第二天?

知乎用户 捂马喂羊 发表

当然数不清,废话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细菌数量难以数清,那又怎么知道要以亿为单位计算呢?

知乎用户 大猫 发表

CCTV 走进科学吗?建议不要看这个节目,智商会被瞬间拉低的

知乎用户 黎黎黎 发表

上次西瓜出问题,销量下降,所以现在要鼓励不吃隔夜西瓜,拉动西瓜内需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既然只是表层细菌多,那切掉表层西瓜还是可以吃的嘛,何况那西瓜冷藏一夜再奔赴医院再培养 48 小时。啥都玩完,奉告记者,最好让你的肠胃不要消化吃进肚子里超过 12h 的食物,会致癌的!

知乎用户 范晨 发表

拉动内需也不应以大众的体重作为代价,太重。

知乎用户 于四小 发表

不要半夜里对着镜子唱歌,因为你妈妈会起来打你

知乎用户 贾顾 发表

我吃了二十几年西瓜你告诉这个?

知乎用户 闫雨 发表

实验没有 control 你说个 Jb… 新闻编审比杂志编审好干多了 都上央视的实验根本一篇毕业论文都发不了

知乎用户 王涛 发表

不过是为了多卖几个西瓜。。

知乎用户 小风​ 发表

加入菌种培养两天之后的葡萄糖溶液都能用来做提取乙醇的趣味实验了。。。拿个西瓜大概能做得更好的意思么?

知乎用户 方高爽 发表

央视已经穷到了科普节目都找不到高中学历的理科生了么

节目就像钓鱼文一样活生生地碾压观众的智商

知乎用户 怦然怦然 发表

我不允许央视这么侮辱西瓜。

知乎用户 于小雷 发表

丧尸,吃货表示多大的西瓜都必须一顿吃光。

不会剩下,只有不够!

知乎用户 蓝坤 发表

雾霾、污染都吸进去了,这隔夜西瓜偏不让吃了

知乎用户 农老师​ 发表

隔夜的尿不知道会怎样,不知道会不会变味,求央视鉴定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科学道理讲不了。但我同学在学校里买了块隔夜瓜(也不知究竟隔了几夜),吃完后又把瓜在肚子里隔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就拉兔子拉得那叫一个惨兮兮~

知乎用户 君美甚 发表

正确的吃饭是,煮开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大街上随便拉个高中生,都知道要设个对照组

知乎用户 凌旭日 发表

我倒很好奇,什么食品上的细菌可以数清,用什么来数?

知乎用户 风吹不乱​ 发表

某地方台一个有关生活小常识的节目,做过一个实验,就是测试不同包装饮料瓶的密封性,结果是都不合格,而且如果用自来水去冲洗瓶口,细菌数会比清洗前更多,那么请问,这瓶饮料我还喝不喝?同样,都是浪费制作费

知乎用户 奈何桥头孟婆汤 发表

别怕,你要相信中国人强大的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得就像西瓜不过夜央视数清楚了一样过…

知乎用户 十字科 发表

把西瓜换成西瓜刀,效果也差不多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老子就是吃了!从小吃到大!就没生病!你怎么着!

知乎用户 骠骑将军 发表

中国人还怕吃个隔夜瓜了?央视真特么闲吃萝卜淡操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央视干了你们喷,央视不干也没见诸位专业人士主动出来科普,抽一鞭子走一步很好玩吧,到最后谁也没落下好,变成了屁股问题,成了闹剧狗咬狗

知乎用户 朱伟强 发表

先看看他买的啥保鲜膜?

知乎用户 刘强 发表

你们骂的重点不应该是一个文科背景的记者,

而应该是一个完全没有科学素养的检测人员才对!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西瓜知道自己隔夜了嘛?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各位,孕妈妈特别想知道,

1、据说李斯特菌广泛地存在于食物中,那为什么叫冰箱杀手呢,难道在冰箱里更容易繁殖嘛~所以切开的西瓜,普通的水果,放在常温下更不容易感染李斯特菌是吗…

2、请问下孕妇感染李斯特菌的概率究竟有多少,因为之前没太注意、吃过冰箱里的乳酪蛋糕(就是全家放牛奶沙拉的冷柜那种,塑料膜没拆封,但肯定没有密封);吃过冰箱里保鲜膜盖过的西瓜,一直没有传说中的症状,比如发烧、拉肚子、肠胃炎,请问有可能感染嘛… 啊啊啊,现在都是新闻真是太吓人了…

谢谢谢谢!!!

知乎用户 慕容冲 发表

没有对照组?

知乎用户 Heaaac 发表

过几天,央视记者用自己的口水重复这个实验

我擦!!!!!细菌难以数清!!!!!大家不要再吞口水了!!!!不要再接吻了!!!!不然人类就灭绝了!!!!!!

知乎用户 张二丹 发表

不管怎么说西瓜过夜还是把表面一层切掉再吃比较好。

你们理科生都知道要对照组啊! 那你们去把用来喷央视的时间把实验做出来呀!让事实来说话呀!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就不明白了不吃隔夜西瓜这有什么好黑的,撇开卫生问题起码它也不好吃不是么?

知乎用户 龙少 Aries 发表

能不能吃暂且不评论,从评论看,央视的可信度受到如此大的质疑才是个问题。作为国内第一大媒体,新增报道广泛的质疑之声才是值得忧虑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高中的统计知识白学了?你每天吃一个隔夜西瓜,吃 100 天,记录自己几天拉肚子,几天没事。何必再问!

知乎用户 达瓦里希 发表

属实,大家不要恶意吃瓜,哪天吃到自己头上就不好了。

知乎用户 雨痕 发表

的确不能吃,特别是还贴了保鲜膜的瓜,里面就相当于一个培养皿,但是可以把外面切了就可以吃了,切记,切厚点比较好。

知乎用户 我的宝贝小琦 2 发表

哎 以前老一辈都说西瓜不能过夜吃 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知乎用户 优秀如我 发表

权威媒体都报道了说明有数据来支撑,所以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还是需要提防的

知乎用户 宋宋宋​ 发表

确实不要吃,因为隔夜就变难吃了

知乎用户 一只流浪的大猫咪​ 发表

吃了真的会坏肚子,亲身经历,亲们不要再试了。

知乎用户 汉尼拔 发表

强烈反对大木答案

仅仅因为主观对央视的不喜欢就贬低实验结果,这样和五毛有什么不同

下面正文,

一般情况我们如何知道物体表面细菌的数量呢?

一个个数是肯定不行,我们需要让细菌繁殖到菌群足以识别的大小我们才能推测出来,原来有多少,因为细菌都是一个变俩,俩变四个,几何寄增长,假如

原来是 2,那么 48 小时翻了 2 的 8 次方倍,变为 512,

但假如原来是 16,48 小时同样会翻同样的倍数,4096 了,这时培养皿上面积差别就非常明显,菌群的数目和大小相比前者要大很多,

所以央视做的这个实验达到了说明隔夜西瓜上依旧有很多细菌的实验目的,盲目抵制和讽刺,不和和你心中的愚民一致么?

知乎用户 aogutu 葛忠涛 发表

现在不是缺少信息,是信息泛滥。

所谓的权威,既不担责,又都是自封。

证明权威的统一方法就是人身攻击:谁不信我谁就是 zhizhang。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问问上海的各位,对于这次疫情你有什么感悟吗?

知乎用户 源来如此 发表 我是上海郊区志愿者,目前已经阳性了,现在在病床上用嗡嗡响的脑袋打下这些字。 这么说吧从 3 月头上开始,单位里每场志愿者服务我都参加了,有凌晨场的,有全天的,有暴雨天的,还有纯体力活的。去的各个社区村委的情况真的不 …

为你写一个故事|很多人被入户消杀的视频吓到了

昨天有一个传播很广的视频: 视频的开头,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对着镜头说: “这里是九号楼XX室,我们专业消杀组正在入户对病毒进行消杀。我现场(拍)视频,等待以后取用。” 接着,拍摄者就开始展示他们是怎么消杀的。 打开冰箱门,直接往冰箱里大量 …

上海人民宅家吃喝的血泪经验,请直接拿去抄。

推荐从前天开始,看到包括但不限于北京的不少朋友,都开始进入疯狂囤菜的状态了。 图源网络 在上海封了一个多月的编辑部,在怎么囤物资这件事情上,真的太多太多想说的了! 我们结合了最近一手囤货经验+悔恨后的复盘,紧急赶出来了这篇非常实用「封控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