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糖饮料爆红,真的“更健康”?
▲美国减糖潮流比中国早了十几年,2005年可口可乐就在美国推出“零度可乐”。(南方周末记者 黄思卓/图) 全文共4744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不同饮料使用的代糖并不相同,比如零度可乐主要使用阿斯巴甜,一些品牌气泡水配方表中,主要出现的甜 …
致歉与说明
首先,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关注,让我们意识到元气森林已经不是曾经的创业小公司了,我们每一个事情每一个表述都在影响很多人。也逼着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审视我们的每一个动作。
1**、我们已经注意到存在的问题并开始对产品标签进行修改**
在 10 月份的时候,我们已经意识到产品标签的问题,并已对部分批次产品标签进行了修改(如下)
通过这次事件,我们会尽快在三个月内重新升级标签,确保用户不再有误会,并且会在显著位置强调我们的含糖情况:糖分主要来自乳糖和结晶果糖,此外添加了天然代糖甜菊糖苷和赤藓糖醇(浓香原味)降低热量同时保证口感。
2**、乳茶绝对不是无糖,是真茶真奶**
乳茶采用了 100% 新西兰进口乳源,浓香原味和咖啡拿铁含有 3.3 倍蛋白(指国家标准的 3.3 倍),茉香奶绿含有双倍蛋白(同指国家标准的 2 倍)
奶中含有乳糖,而乳糖也是糖。
3、乳茶中有三类糖:乳糖、结晶果糖和天然代糖。
我们在标识中没有说清楚,引发了 0 蔗糖与无糖的误解,再次向大家诚恳地道歉。
最近一些好心网友也给了我们一些更好的配方组合和修改建议,我们也在研究一些升级方案,争取为大家提供更优质的选择。
4**、乳茶绝不是高糖高热量**
乳茶单糖和双糖的含糖量:浓香原味 4.7%,茉香奶绿 4.7%,咖啡拿铁 5.9%。国家规定的低糖标准是单糖和双糖含量低于 5%,所以绝不是高糖。
乳茶的热量(100ml 为单位):浓香原味 166kJ,茉香奶绿 152kJ,咖啡拿铁 180kJ,是同品类预包装奶茶里热量较低的。按照中国食品成分第 6 版计算,一瓶热量低于 1.5 个苹果的热量(280g / 个),所以也绝不是高热量。
5、再次向大家道歉
乳茶本来发布的版本已经做到了 0 反式脂肪酸,0 植脂末(奶精),0 茶粉,0 胶体的真茶真奶产品。但是研发同学觉得还不满意,希望在口味上更加饱满,最后在所有可以选择的最好原料里面选择了结晶果糖,但是因为我们没有标识清晰,导致了很多误会,让大家失望了,再一次跟大家道歉,对不起。
啊啊啊啊好开心,我的科普文章居然都能在小破乎成为话题惹!!
那我是不是甚至还能泳有一个亲自答!!(做梦
限于原文的篇幅,我在我那篇评测里确实也没有展开讲太多元气森林这个乳茶的问题,正好题主问出了这个问题(我都怀疑你是不是会读心!!我真的想过要不要找个人当托提问一下这个点!!),我就在这里再多讲讲好惹~~
首先简洁回答第二个问题:市面上号称 “无糖” 的饮料真的都无糖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起码,有些声称 “无蔗糖” 的饮料,并不是真的无糖。
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好网友、知乎食品优秀答主
敏锐的观察力。
作为一名优秀的食品工程师,他在我准备那篇饮料评测的时候,给我提名了元气森林的乳茶:
结果,我去超市看了看 0 蔗糖乳茶这个单品,就发现,好家伙,他真的是发现了一个华点!
光是我自己买了、看过成分表、发现声称 “无蔗糖” 结果加其他精制糖的,就有元气森林的乳茶、伊利的乳矿奶茶;其他相似的 “0 蔗糖奶茶” 产品,相信也是有类似的情况。
然后接下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如何看待这种 “0 蔗糖” 饮料偷偷加别的糖的行为?
这个问题的答案,用四川话讲,就是:“豁人民群众不懂”!
正是因为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果糖和蔗糖一样也是对健康有害的精制糖,所以厂家才敢加果糖瞒天过海!
事实上,普通饮料加的蔗糖,和元气森林乳茶加的果糖,都是精制糖。
所以,营养学上来说,普通饮料加蔗糖是 “加糖”,元气森林乳茶加果糖也是 “加糖”。
至于为啥各位奶茶厂家们要用果糖瞒天过海,欺骗人民群众呢?
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这个第三点,我随手采访我可爱的非医学专业姐妹
作证,此处艾特她 ID 以证明我不是无中生友:
这里,我还想多说两句:从现有的研究证据来看,用果糖替换蔗糖,这不仅仅是商业诚信的问题,更是一种会给消费者造成额外的健康隐患的做法。
蔗糖消化后只有一半是果糖,还有另一半是葡萄糖;而结晶果糖就真的是纯的果糖了。
虽然精制的、用来作为甜味剂使用的葡萄糖和果糖,都不是什么好鸟,但是:
肝脏处理葡萄糖之类的其他所有糖的时候,都有各种机制调节处理这些糖的速度,保证不慌不忙有条不紊把事儿做完(有限速酶);
只有处理果糖的时候,是一上来就油门踩死、不装刹车的那种疯狂(不限速反应)。
(如果有人觉得这段和之前丁香医生有篇尿酸的推送里有一段很相似,也请不要急着说我抄袭,因为丁香医生那篇稿子就是我写的 [微笑])
因此,果糖在喝得多的时候,还会在肝脏造成额外的健康危害,主要包括:增大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 [1],扰乱肝脏嘌呤代谢、升高尿酸、增大患痛风的风险 [2],引起肝脏胰岛素抵抗 [3] 等等。
所以,综上所述,元气森林在乳茶的介绍页上醒目标注 “本品 0 蔗糖”,然后配料表上又有果糖,这种行为在我看来,就像这样:
看我写到这儿,元气森林的公关可能会辩解说:“啊,虽然但是,我们的乳茶确实能量比街边奶茶店的要低啊?”
——但是,你这一小瓶咖啡奶茶,能量 206 千卡,能顶一个妹子 1/3 顿中午饭;人家奶茶店,一杯小杯的奶茶,有小料、现做新鲜、还便宜,能量也不过就是大概三四百千卡。
就这,您还搁这儿跟人家奶茶店的比呢?往好了说,这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有啥意思?
1、如果不想喝白开水,喝什么饮料最健康?
答案是:啥都不加的茶水,比如泡菊花茶、泡红茶、泡乌龙茶等等。咖啡如果不加糖、奶,只喝咖啡豆磨出来的那个苦苦的咖啡本身,那么也是可以算这个范畴的。
这一分类的饮料,是只要身体受得了,就随便喝多少都不用担心的。
因为评论区有人来杠了,所以我再加一句:
确实,咖啡因摄入过量的时候,一些人会有心慌、尿多、失眠等等的不适的症状,严重的时候可能还会咖啡因中毒。
但是,在日常的几百毫升到一千毫升的饮茶量下,如果是喝自然冲泡的茶水,一般人们并不容易摄入过量的咖啡因。
所以,在安全性这块,喝茶问题不是很大;当然,毫无节制地喝是不行的。
2、如果就是想喝甜的,喝什么饮料可以健康一点呢?
答案是:理论上来看,不含糖的、使用非营养性甜味剂的甜饮料,因为不含能量的缘故,可能是相比于添加真糖的饮料而言更好的选择。
这部分饮料,市面上常见的有以下这些:
是的,这张图里也列出了元气森林的气泡水。
虽然我前面一直在批判他家的乳茶,但是作为一个对事不对人的人,我必须要说实话:
元气森林的气泡水,是真的没加糖!
这个配料表里面的三氯蔗糖,看起来长得像糖,但因为在蔗糖上加了三个修饰的氯原子基团,所以得到了两个好处:
因此,用三氯蔗糖增甜,几乎不会带来任何能量;也因此,三氯蔗糖就不再属于精制糖的范畴了,而被归类于 “非营养性甜味剂”,也就是俗称的 “0 卡糖”。
但需要注意的是,现有流行病学证据表明,喝使用非营养性甜味剂的甜饮料,并不见得有更低的肥胖、二型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5]。
所以,如果只把含糖饮料改成无糖饮料,而不改变其他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得话,那么能获得的健康收益可能仍然是非常有限的。
有一些人,甚至可能因为无糖饮料没有热量而代偿性地吃得更多(“反正饮料没热量了,我今天就能多吃点了”)。
所以,虽然这些饮料 0 能量,但是,能少喝甜的,就少喝啊,朋友们!!
3、如果就是想喝奶茶,应该咋办?
前面已经说过了,即使是元气森林的乳茶,能量密度也远远没有低到可以放心喝的地步。所以,如果一定要喝奶茶,就要牢记:
1)喝奶茶只能是最多偶尔一两周一回的、极少数时候的放纵,决不能是每天一杯的日常;
2)如果非要喝,请点自己能接受的最低甜度,比如 “不额外加糖”;
3)喝奶茶的那一天,最好是能多下楼活动活动锻炼一下,把奶茶带来的多余能量消耗掉;再不济,也要吃饭的时候少吃几口,给奶茶留出空间。
4、如果就是想每天喝八杯最甜的奶茶,应该咋办?
其实不仅仅是这种「无糖」饮料,很多号称「低卡」「0 脂肪」「低脂」的零食也在做类似的擦边球宣传。
为了商品好卖,商家一定会把自己产品的所有优点都写上去。
如果没写,通常来说就是没有。
如果能写 0 糖 0 脂肪,那就一定会写 0 糖 0 脂肪,而不会只写 0 脂肪。
如果能写 0 糖,就一定会写 0 糖,而不是 0 蔗糖。
这导致现在我出去买东西,看到「0 蔗糖」,默认这个饮料肯定加了其他糖。
我看到「0 脂肪」,默认这个零食肯定是高碳。
比如上面这个鱼皮食品,宣传图片宣称每包鱼皮 35g 含有 12g 的蛋白质,脂肪只有 1g,看起来好像…… 非常健康。商家也乐于打着「低脂零食」的擦边球,让消费者误以为这是一个「低卡零食」。
这个产品脂肪确实不多,但是热量却不少!
这个产品每包 35g,居然有 17.7g 的碳水!每包居然有 130 大卡的热量!岂不是和薯片的热量几乎一致?
我们对比一下薯片的营养成分表,会发现两者热量几乎接近:
上面这个产品是我在淘宝搜索「低卡零食」的时候搜索出来的。
写到这里,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为什么一个明明热量和薯片差不多的产品居然敢在自己广告上打出低卡低脂食品的口号,敢在付费搜索中购买「低卡零食」的关键词?
其实本质上是商家默认大部分消费者不会去看产品上的「营养标签」!
现代社会几乎所有包装食品的包装栏都会有营养标签。如果你能看懂上面的数据,你会发现:
这些都是认知陷阱。
商家为了更好卖出自己的产品,故意制造了大量的认知模糊。
其实如果你能够学会去读读每个产品的营养标签,你会刷新对很多人工食物的认知。
下面我来手把手教你!
今天,柏龄手把手教你看懂营养标签!
拿到一个营养标签,按照以下顺序来看营养成分:
一看:「每份分量与每份总热量」,
二看:「具体营养素含量」
三看:「营养素参考值」
比如上面的「鱼皮」就是如此。
分量与每份总热量,在营养成分表最上面。有的营养标签写的是 100g 的分量,有的写的是 35g 或者 20g 或者别的分量。请注意识别~
其次,在热量上,国际上有两个单位用来标注能量(即热量):一个是千焦(kj),另一个是大卡(kcal)。100kj =23.89kcal(估算时除以 4 即可)
我国与欧洲国家普遍使用的单位是千焦,美国则普遍使用大卡。根据习惯,一般健身人群喜欢用大卡记录饮食,中文的一些记录饮食的 app 会将二者混用,这一点需要注意。
明确了分量与总热量之后,就要对比宏量营养素的含量了。想要增肌减脂获得好看的体型,面对一般的包装食品,自然是选择蛋白质含量更高,脂肪和碳水含量更少的好一些。
通常来说,不建议短时间内摄入超过 50g 碳水(容易大幅度提高血糖水平),不建议短时间内摄入超过 30g 蛋白质。
普通人对宏量营养素、钠含量多少并无概念,此时可以参考数值右边的「营养素参考值」。这其中的百分比是建立在一个日需求 2000 大卡 (kcal) 的成年人的标准上计算得出的。
比如上面的鱼皮能量部分的 NRV% 是 7%,意味着吃一包就相当于吃了一天 7% 的热量,两包意味着吃了一天 14% 的热量,三包意味着吃了一天 21% 的热量……
比如根据元气森林乳茶的营养标签,一瓶下去,你一天 9% 的热量,9% 的脂肪,9% 的碳水化合物就已经入肚了。
看懂了营养标签,你应该明白:
一小袋零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袋接一袋……
一小瓶饮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瓶接一瓶……
基于这样简单的标准,我们可以去查询一些平常也被认为是「能够减脂」的食物,比如:黑巧克力。淘宝上打着「燃脂」「减脂」「健身」擦边球的黑巧克力广告不少,但是敢放出营养成分表的厂商没有几个,这是我从其中一个黑巧克力卖家的海报中截图的营养成分表:
对于平常有健身运动的人,偶尔吃一块这样的巧克力,确实热量不算高,但它远远称不上是低卡食品,更无法称为减脂食品。一块巧克力(27g)就有 120 大卡的热量,13g 的碳水(刨除膳食纤维)以及 10g 的脂肪。而且巧克力本身没有什么饱腹感,很容易一口气就吃两块甚至更多……
用黑巧克力减肥,只可能越减越肥。
所以我觉得对于任何宣传「低卡」「无糖」「0 脂肪」「全麦」的产品,先翻去看它的营养标签,看看是否真无糖、真低卡、真全麦。
这辈子遇到太多号称减脂但实际上是玄学减脂的食物了……
经常和女票和它们家的乳茶,看到这则新闻还是蛮震惊的,元气森林乳茶系列在宣传上面存在漏洞,借着大部分人都不怎么懂营养学,就用 “0 蔗糖” 来定义喝不胖。
而这个在懂行的人看来确实是有点套路了,而那些爱喝奶茶但是又怕长胖的小伙伴还是很青睐这一类的产品。
如果想要减肥或者不长胖,那其实就要得科学严谨的对待自身的基础代谢能力。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以每个人每天需要的热量和代谢能力都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概而论。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天所需的摄入的能量在 2000-3000 卡路里,如果运动量大一点就能达到 4500 卡路里以上的能量,但是一个成年人一天的基础代谢在 1200-1400 卡路里左右。所以能量摄入是高于所消耗的能量的,想要减肥或者不增加重量,不仅要在饮食上控制,更应该多做运动。
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又不想动,又想吃,又不想长胖,这很正常!所以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无糖的,低卡的饮食,于是乎就诞生了各种低糖低热量的食品。
元气森林中,元气水是属于无糖饮料,产品配料表中的赤藓糖醇和三氯蔗糖都是属于代糖,这两种代糖是不会产生热量的,是真正的做到了无糖,不长胖。而主打 “0 蔗糖” 的乳茶系列中含有果糖和乳糖,这就有点套路了,无蔗糖 = 无糖?不是啊,无蔗糖不代表无糖,但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所以就钻个空子。
这两种糖都是属于甜度较高,热量却低于蔗糖的糖类,之所以加这两种糖是为了确保奶茶的风味。
但是我们又知道,30-40g 糖分是人体每天必须的,果糖和蔗糖是不一样的,果糖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是一种还原性糖,不影响人的血糖,糖尿病人可以选择的。
白砂糖是葡萄糖的成分,不同于果糖。果糖来源于水果和蜂蜜中,甜度较大,但升高血糖的能力低,属于冷甜。砂糖就是蔗糖,甜度略低,升高血糖的能力较高。两种不能等同。
在说到血糖的升高,“老爸评测” 的团队也对元气森林的四款产品和雪碧做过真人测试。
测评结果显示,饮用元气水之后,血糖没有升高,反而在 30 分钟后有了降低的趋势;乳茶系列在饮用后血糖有所升高但是也只有一点点的变化,相比之下饮用雪碧后血糖有了非常明显的升高(注:普通雪碧,不是雪碧零卡不是纤维雪碧)。
这个实验就能看出无糖饮料和有糖饮料还有添加果糖的饮料对人的血糖带来的影响,也能直观的反应蔗糖和果糖的区别。
元气水血糖测试结果
乳茶和雪碧的血糖测试结果
果糖和蔗糖的甜味占比是 9:5,所以说果糖是所有天然糖中甜度最高的糖,在同样的甜味标准下,果糖的摄入量仅为蔗糖的一半。
以普通女孩为例,一天最低都能代谢掉 1200 千卡,而一瓶元气森林的热量在 200 左右,如果非常想喝饮料又怕变胖,在做选择的时候无糖饮料确实是会比有糖的更加健康,真的想要减肥就该迈开腿来!多运动!
最后还是那句话,元气森林在宣传乳茶系列产品上确实存在混淆视听,但也并不完全是虚假营销,刚才看到元气森林官方号也在知乎发道歉声明了,做错了就挨打,态度还是很坦诚的,希望他们能及时纠正错误吧,以后可不要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乳茶高糖的问题专业人士已经说的很好了。
我就答非所问一下,说一个奶茶中的另一种物质也值得关注:反式脂肪酸。
奶茶其实本身并不是特别健康的食物,除了高糖之外,部分奶茶中有一种我们需要关注的成分,那就是反式脂肪酸 [1]。下面是对市面上一些奶茶局部抽样结果,可以看到各家奶茶的反式脂肪酸含量。
而这东西,可不是什么好东西。
反式脂肪酸 (trans fatty acid,TFA) 是含有反式非共轭双键结构不饱和脂肪酸的总称。这个概念比较专业,反正大家就知道这东西是脂肪酸的一种吧。
不过,反式脂肪酸对于健康的影响可不容小觑,研究发现,反式脂肪酸会影响人体的代谢功能,比如反式脂肪酸可以影响血清的血脂水平,尤其是胆固醇,反式脂肪酸可以显著地提高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同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果就是导致 TC/HDL-C 水平升高;再比如,反式脂肪酸可以导致血清的中甘油三酯水平上升。除此以外,其它一些血液生化如脂蛋白等也会发生改变 [2,3]。
而这些改变,如果不能做到及时的调整纠正,那么长期下来,就会对身体产生严重的后果,比如冠心病和糖尿病。研究发现, 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明显正相关,和二型糖尿病也是呈现类似的关系 [4]。
正因为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和健康息息相关,因此近些年来,全世界都在努力地消除反式脂肪酸,比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就明确指出: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可使血液胆固醇增高,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每天摄入反式脂肪酸不应超过 2.2g,过多摄入有害健康 。
不仅如此,世界卫生组织也在一直关注着反式脂肪酸的问题,并提出了 2023 年全面消灭食品工业产生的反式脂肪酸的倡议,各国也都在积极推动着消除反式脂肪酸的活动,比如美国 FDA 就要求反式脂肪酸要列入营养标示,以让用户明白这种成分在食品中的含量。
同样,我国对反式脂肪酸也有规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要求:食品配料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时,在营养成分表中还应标示出反式脂肪(酸) 的含量。
其他许多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管控反式脂肪酸的规定 [5]
聊了这么多反式脂肪酸,一定有人好奇,反式脂肪酸是如何来的呢? 或者说除了奶茶之外的什么东西有呢?
反式脂肪酸主要有两大来源,一种是天然的反式脂肪酸,目前其安全性无定论。但是我们经常在加工食品里接触到的主要是另外一种来源——工业反式脂肪酸,油脂加工过程会涉及到氢化反应,而部分氢化反应也是导致反式脂肪酸出现的主要因素。
这是由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加到甘油三酯的不饱和双键上导致双键发生移位而顺反结构改变最后产生了方式不饱和脂肪酸。
除此以外,植物油的精炼过程会有一道脱臭工序,而这道工序中的高温环境容易让油脂中的中二烯酸酯、三烯酸酯发生热聚合反应从而聚合成反式脂肪酸。
参考资料:
1 周红霞, 华春, 阮鸣, 贾政华, 沈娟. 气相色谱法测定奶茶中的反式脂肪酸 [J]. 中国粮油学报, 2014,29(09):102-106.
2Troisi, Rebecca, W. C. Willett, and Scott T. Weiss. “Trans-fatty acid intake in relation to serum lipid concentrations in adult me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56.6 (1992): 1019-1024.
3Adams, Thaddeus H., et al. “Hamburger high in total, saturated and trans-fatty acids decreases HDL cholesterol and LDL particle diameter, and increases TAG, in mildly hypercholesterolaemic men.”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103.1 (2010): 91-98.
4Micha, Renata, and Dariush Mozaffarian. “Trans fatty acids: effects on metabolic syndrome, heart disease and diabetes.”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 5.6 (2009): 335.
5 姜元荣, 夏树华, 张余权, 俞建国, 杨虹. 食用油脂中反式脂肪酸现状及生产过程控制 [J]. 中国食品学报, 2010,10(04):53-59.
我是无糖饮料爱好者,也知道代糖对身体不好,是用明天的健康过今天的嘴瘾。
但是元气森林的大部分口味,连今天的嘴瘾都不太能过,总有种喝工业原材料的感觉。
另外由衷反感元气森林在资助 B 站的跨年晚会上一遍遍让主持人和演员喊 “0 糖 0 脂 0 卡”,感觉大过年一直提灵堂不太吉利,容易把谁送走。
刚刚看到元气森林官方旗舰店已经将「喝不胖的奶茶」改成了「喝不腻的奶茶」!
知错能改,还是要支持一波的~
想到我们的吐槽真的使得商家做出了改变,成就感满满!希望元气森林和其他商家以后都能正视宣传上的「擦边球」问题,不要再刻意误导消费者。
2021.1.10 更新:
刚刚看到元气森林亲自下场回答了。我支持元气森林对于这个事件认真的态度,「亲自下场回答问题」这种方式我也非常赞同,值得其他厂家学习。
不过我觉得元气森林的答案没有涉及核心的吐槽点,只是把广告语又复述了一遍。
这个事件的核心吐槽点在于「0 蔗糖乳茶」的宣传方式上:
1)在广告语上宣传「喝不胖的奶茶」有虚假宣传的嫌疑,因为这东西能量确实不低,如果无节制地喝,肯定还是会喝胖的。
2)宣称「0 蔗糖」但添加了果糖,有偷换概念的嫌疑,让人以为果糖更健康,吃不胖。其实很多消费者没能意识到果糖的危害。
3)宣称果糖「低 GI」有偷换概念的嫌疑,因为低 GI 并不意味着更健康。果糖虽然不会造成血糖峰值,但也会促进肝脏胰岛素抵抗,它本身同样也是游离糖的一种,多吃并不健康。
其实,不可否认,这个「0 蔗糖乳茶」已经比市面上大部分奶茶热量更低了,而且在用料方面确实要更好一点,而且口味也很纯正。我觉得这些都是可以拿来宣传的点。比如,如果能把「喝不胖的奶茶」换成「热量更低的奶茶」或者「降低热量的同时还能保证口味」,再着重宣传「这个奶茶用料更好」,再把「0 蔗糖」「低 GI」这些容易误导消费者的点删掉,这些我都可以接受。
这个产品明明可以尊重科学地去宣传,为啥非得玩「误导消费者」的把戏呢?
希望元气森林能采纳我的建议。
原答案:
当时
说要做无糖饮料评测的时候,我就提名了这个「0 蔗糖乳茶」,恭喜 Kelly 喜提热搜!
我觉得,元气森林对「0 蔗糖乳茶」的宣传,属于偷换概念 + 虚假宣传。
宣称「0 蔗糖」,实际添加果糖,让人误以为只有蔗糖才会使人长胖,果糖不会胖。实际上果糖也是游离糖,吃多了也一样会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问题。这是偷换了「0 糖」和「0 蔗糖」的概念。
还有一个偷换概念的地方是,他们宣称「结晶果糖属于低 GI 食物」,实际 GI 值高不高和长不长胖也没有直接关系。低 GI 不一定就更健康。这也是偷换了「低 GI」和「健康」的概念。
这个奶茶真的喝不胖吗?
根据他们自己的营养成分表算一下,他们的奶茶产品一瓶(450ml)热量在 163~178 kcal 左右,这跟普通含糖饮料的热量已经很接近了,可以看做处于同一水平线。(纯糖可乐一瓶热量大约 200 kcal 左右)
这样的饮料怎么也不能说是「喝不胖」呀!
偶尔喝一下还好,最怕有些人听信了「喝不胖的奶茶」的宣传,开始无节制地喝这种「0 蔗糖乳茶」。如果真的这样的话,不仅会胖,里面含有的果糖还可能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
这不是「虚假宣传」是什么?
你可能会说,它是用这个奶茶跟市面上别的奶茶比的,只是说这个奶茶相对别的奶茶店的奶茶「喝不胖」。
我承认,你肯定能买到比这款「0 蔗糖乳茶」能量高得多的奶茶。但各个奶茶店的奶茶其实能量都不一样,很多奶茶店还能选择甜度,是否加奶油等等,能量的变化就更大了。光用一个「能量特别高的奶茶」来做对比,没什么说服力。
我吐槽这款产品的核心,还是消费者看到「0 蔗糖、低 GI,喝不胖的奶茶」这些广告语之后,产生的第一感受是是什么。
这样的产品还有很多,而且各个国家都有。我之前就介绍过一个案例:
[为何中国市场上的酸奶绝大多数都是成分里添加糖的?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953249/answer/343838611)
Chobani 的号称「不添加糖」的酸奶,实际上添加了「浓缩甘蔗汁」……
Siggis 的号称「不添加糖」的酸奶,实际上添加了「龙舌兰糖浆」……
中国这种现象当然也不少。除了 Kelly 提到的伊利的产品,我之前也在想法里面发过一个:
宣称「不添加蔗糖」,结果加了果葡糖浆(也就是果糖 + 葡萄糖)…………
真的比元气森林还过分。
所以大家看到「0 蔗糖」「不添加蔗糖」「不添加防腐剂」之类的宣称时,一定要倍加小心,因为这是智商税的高发领域。很多产品都是顶着「不添加」「不含」旗号来欺负消费者不懂行。
有一个好消息是,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很可能在 2021 年迎来大的更新。在之前的征求意见稿里面,我看到新的标准做了如下规定:
禁止使用「不添加」「不使用」等语言宣传配料或成分,同时对于食品添加剂、污染物及法律法规和标准明确不允许添加的物质或不应存在于食品中的物质,也不能使用「无」,「不含」等词汇进行宣传。
如果这个改动能保留到最终版的话,对于消费者是一大利好消息。我觉得,光是这个规定就能搞定市场上 50% 的忽悠消费者的产品了。
大家一起期待一下吧。
其实减肥人群是少数,顶多就是喝了不减肥,还继续胖。
我之前查出糖尿病之后,在网上搜索无糖饼干、无糖饮料的时候,就发现有这么个 “无添加蔗糖” 的说法,商家把这种东西叫无糖食品,号称糖尿病人专用。
什么叫无添加蔗糖呢?
其实就仅仅是不额外添加蔗糖,取而代之添加果糖,或者是食物本身含糖量极高。
糖尿病人吃了这种无糖产品,血糖会快速升高,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少数有良心的添加的是木糖醇,不走通常的血糖代谢途径,最起码对血糖水平危害小一点。
但是木糖醇和蔗糖热量基本相同,甜度基本相等,所以该胖还是胖,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影响仍然巨大。
唯一能够对糖尿病患者友好的,就是代糖。甜度至少也要蔗糖的 50 倍以上,才能在保持口感的同时,降低热量。
所以,把无添加蔗糖当成无糖宣传,等于对糖尿病患者犯罪,我个人要求有关部门立法,严惩这种文字游戏,虚假宣传。
很明显,元气森林对此毫无悔过之心,亲自答的回答里,居然说,我们意识到自己已经不是创业公司了?!
坚决抵制这种黑心公司!
突然想起了我舅舅以前开奶茶店。
然后,我那会儿,就在里面搭把手。
有几个妹子,我映像很深刻,她们总是进来点果汁儿。
不是西瓜汁儿,就是木瓜汁儿,芒果汁儿,回头就是草莓汁一类的。
有一次呢,我就问他们为啥。
她们说,喝果汁儿比喝奶茶要健康,不容易发胖。
我也曾啥都不加,就给为首的那个妹子整了个西瓜汁儿。(因为西瓜便宜,我感觉得做第二杯。)
她喝了一口,砸吧砸吧嘴,说不好喝。
然后,我又当着她的面,加了浓缩西瓜汁,又加了果糖
重新整了一杯
就这一杯,给她安排的服服帖帖的。
因为她们跟我关系越来越好。
有一天,我突然跟其中一个矮登登说,要不我芒果就不加了,直接用浓缩芒果汁加浓缩奶,给你安排个芒果奶昔。
然后她果然就同意了。
在老夫化学小天才的创意一下,当时就做出了一杯没有芒果的芒果奶昔。
她被那味道所震惊,觉得超级好喝。
无他,无脑加糖无脑加浓缩果汁儿即可。
这帮妹子,在我的教育一下,终于不再只点果汁儿了。
其实所谓的健康零食,健康饮料,我觉得都挺扯的
我都要喝饮料了,本身就是奔着好喝,高糖,刺激去的。
为了健康,我压根就不会碰饮料。
正经人谁喝饮料???
你喝不喝?我不喝
下贱!
就像砖家说的,方便面不健康
我都只能靠方便面充饥了,你跟我谈健康???
那些商家宣传的,健康,真的就只是一个概念
就像往太平洋打了个鸡蛋,人人都能喝上蛋花汤
搞不好,还得算成紫菜蛋汤。
甚至称为鲍鱼龙虾金枪鱼蛋汤,都不为过。
消费者真不知道嘛??
知道的呀
只是图个心里安慰而已。
世界本来就这么艰难了,就甭拆穿了。
吃嘛嘛香,喝麻麻甜的。
这不,挺好的???
我是狗子
希望你幸福
kelly 的答案已经很好了,加果糖真的不健康(但是来自玉米糖浆,价格便宜啊)。
我有一个点子,元气森林说不定可以试试。
(如真采用了,请给点子费 ^_^)
消化科用药——乳果糖,是一种甜度还可以的二糖,
跟乳糖,蔗糖类似的。
乳糖是一分子半乳糖和一分子葡萄糖,
蔗糖是一分子葡萄糖和一份子果糖
而乳果糖是一分子半乳糖和一分子果糖。
对了,一般的糖都是六碳糖(可以成环),碳原子上有羟基(-OH),记得知乎上就有个很热的答案(开塞露 / 甘油是什么味道的?甘油就是三个碳原子上都有羟基,那是很有味道的一个答案)。
但是这种结构的糖,人体几乎没有切开这种二糖的糖苷酶,P.S. 糖分子之间的键 就叫糖苷键。
所以,人口服之后,乳果糖直接进入肠道,被肠道菌群摄取,由细菌自己代谢,产生有机酸,改变肠道 pH 值,达到调节肠道菌群的目的。 临床上一般用来治疗 便秘。
不过,作为药物,价格肯定不便宜,不过安全性肯定可以。所以元气森林可以考虑考虑这个作为高端饮料的甜度添加剂试试出个新产品。
这个其实很简单
怎么看无糖?
饮料拿到手,直接看营养成分表
不要信那些花里胡哨的解释,广告。
如果无糖含能量,每多少 ml 多少千焦,那就有问题了。
真正的无糖是含能量零
什么果糖啊,什么果葡糖浆啊,什么结晶果糖啊都是糖 2333
不含蔗糖≠不含糖。
评论一再追问
我刚才特地逛了下超市跟小卖部,另外查了一下。
真正的无糖是含能量零这句表述适用于绝大多数日常生活,通用于市面上常见饮品。
至于评论说的,含蛋白质脂肪啥的,朋友们,那玩意一般情况下又不会脱离糖单独存在。
有是有的,某些蛋白粉冲剂,大多数蛋白粉也含糖。
另外,代糖跟低糖也是有能量的,当然代糖可以忽略不计,那玩意是添加剂。
我跑到隔壁拍了几张照片,大家参考一下。
这是市面上常见的饮料,无糖的标准格式应该是最后一张。
出自第一财经 2020 年 10 期
这个问题存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一两天的事。这个事呢,也不只是在饮料行业,在整个食品和整个商品市场都很常见。什么问题呢?商家掩耳盗铃、管中窥豹,消费者吹毛求疵、肆意渲染。
下面主要说两件事:消费者追求无糖低热量,可你为什么不去喝水呢?不是为了健康吧,就像减肥者天天喊着垃圾食品太好吃了,错在垃圾食品吗?还是错在自己没有定力。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就觉得吃东西就要吃低热量的无糖的食物,人吃食物不就是为了补充热量吗?
而糖是可以提供大量热量而且效能最高的食物之一,这就是所谓成也因糖,拜也因糖。糖是无辜的。所以,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保持适量,而不是这个就是好,那个就是不好。就像人一样,还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食物也是一样的!
吃糖过多就得吃药了!
很多时候,问题不能都去按照专业的角度去回答,专业往往容易迷失于自己的领域。市面上说的无糖也不尽然是无糖,这个概念很模糊,还具有很强的疑惑性。糖有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一般指含有 6 个以内碳原子的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六碳)、木糖(五碳)、藓糖(四碳)等等。单糖不能再被水解;二糖是能够水解成两分子单糖的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多糖,自然是指超过两分子单糖聚合而成的多糖,主要有淀粉、纤维素、琼脂等。
再说说文中提到的蔗糖和果糖的区别:一个单糖、一个二糖。蔗糖进入人体后会被可以分解成 1 果糖和 1 葡萄糖;顺便说一下,乳糖可以分解成 1 半乳糖和 1 葡萄糖;麦芽糖则分解成 2 个葡萄糖。要说代谢之后的区别,就是果糖和葡萄糖的区别。
果糖和葡萄糖的甜度差异:与蔗糖相比,果糖是蔗糖的 1.7 倍,葡萄糖是蔗糖的 0.7 倍。也就是说到相同甜度,只需要添加一半的果糖量;继续从健康和营养学上讲一下,蔗糖相对来说,果糖的 GI 值相对较低,约是葡萄糖的 1/5,大概是蔗糖的 1/3。如果从少糖摄入量来讲,饮料中添加果糖相对蔗糖来说的确更健康。如下图所示:
另个外,好像所有的人都在为了所谓的正义在讨伐商家,我就出来反其道而行之,替商家说句话。商家为了商品宣传,我觉得只要不造假,不误导,那么就无可厚非,理所当然。如果,非要说商家宣传的 0 蔗糖是误导消费者相信它是 0 糖,我觉得这个解释就太牵强了。
好比,当你看到垃圾电影到处都是,只会当键盘侠骂导演骂演员,可是归根结底电影不是市场的选择吗?去电影院支持垃圾电影的往往也是网上那一波键盘侠,自己造出来的垃圾,自己骂自己最有出息。如果不是消费者一味的相信所谓无糖低热量的饮料更健康,商家哪里会做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归根结底,不用怪谁,我觉得一方面要有更多的专业人士出来给大众科普,另一方面需要广大消费者提高觉悟,不要人云亦云,健康多半都是自己吃出来的,自己摸着良心去行事才能做到问心无愧,不要做一个可笑的人,一边喊着减肥一篇暴饮暴食,还骂着炸鸡和烧烤怎么 TM 的那么好吃!
说一些题外话吧,我觉得有时候反思比思考更重要。思考让我们明白一些道理,而反思让我们更加清楚知道真理也有一定的界定范围。吃喝玩乐,都是一样吧。其实这个题,说的简单就是一个通俗的话题,说的深刻点它就是在探讨欲望,来自商家的欲望:想要买更多的商品,来自消费者的欲望:多享乐不计后果,来自观众者的欲望:热闹是大家的,我也来火上添柴火。
热闹过后,大家还是要回归理性,理性看待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无糖和 0 蔗糖,本来就不相关,这里边商家以后一定实事求是,不要搞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的后果就是失去他们。我们消费者也不要追求一些形式上的功课,胖的人就少吃,而不是多吃低热量的东西,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选择总是在的,就看你是想直接解决问题,还是拐弯抹角把问题搞复杂了。
最后,我不光喜欢喝奶茶,我还喜欢喝可乐,而且必须是多糖的!你喜欢喝奶茶,那我就请你喝奶茶,冬天里的第十八杯。
医学方面的东西,
和
大佬已经说了一遍,我从法律角度来吐槽一下那些搞虚假广告的。就像罗生门一样,每个人只说对自己最有利的地方。
[
花样百出的虚假广告
喵教授的视频
· 1507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31338028195864576)
以前我老师告诉我,男人的嘴,骗人的鬼。现在我要忠告一句,那些虚假广告也一样。
如果留心一下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公告,就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离谱。只能感叹一句,金钱永不眠。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也是满嘴跑火车,甚至是违反广告法顶风作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
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 广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虚假广告: (一)商品或者服务不存在的; (二)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规格、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或者服务的内容、提供者、形式、质量、价格、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以及与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的; (三)使用虚构、伪造或者无法验证的科研成果、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等信息作证明材料的; (四)虚构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效果的; (五)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其他情形。
有混用包装,明明不是低热量、低糖非伪装是的,这是卖面包的
有宣传能有效预防冠状肺炎,趁火打劫的
有宣传不打针、不吃药治近视的,这是教育机构
有满足跑火车,宣传第一的,这是卖房子的
张口 “最高级”“最佳”,满嘴 “跑火车”。洪湖市某置业有限公司在房产广告中吹嘘 “赫然矗立着传说中规模最大、配套最全、花园最美、价格最优的智能高档小区学府苑”,被罚款 20 万元。
有夸大人员配置,信口开河的,这是搞资产管理的
当然最刺激的,还是万艾可,这次倒不是虚假广告,是因为内容违法
所以说广告的美,骗人的鬼。金钱永不眠,科学求实才是王道。不论卖货的说得再好,俺的忠告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要迷信广告,也不要迷信大厂 ,任何时候都要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
虚假广告不仅欺骗的是消费者,而且伤害的是法律。
我们在看产品之前不一定要看他的宣传,还要看他的产品配比。
奶茶广告中偶尔会提起的居民膳食指南可是个好东西。但居民膳食指南 2016 也明确记载了,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 6g,每天烹调油 25~30g。
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 50g,最好控制在 25g 以下。
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 2g。
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 7~8 杯(1500~1700ml),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 25g,女性不超过 15g。
少糖少酒,屁事儿没有。但是臣妾真的做不到呀。真正的屠龙之术,那就是膳食指南 2016。
所以我们可以喝奶茶,但是要尽量控制,也不要去迷信什么多喝不发胖的东西,除非他是白开水。
再说不喝奶茶我们还可以喝矿泉水,巴黎水,咖啡,茶。
恕学姐直言……
那些相信无糖的,都没念过初中吗?
那可是义务教育啊!
来,学姐给你们复习一下。
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单糖,包括葡萄糖和果糖。
寡糖,2-6 个单糖脱水缩合而成,最常见的是二糖:蔗糖和麦芽糖。
多糖,包括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等。
超出初中大纲的内容就不多说了。
咱能不能别一股脑全还给生物老师啊!
另外,消费者学习差也就算了,相关部门,考公务员小学学历就能考了?
我是
,摸鱼话题下的优秀回答者。
既然都知道看配料表成分了,还会分不清是不是真无糖嘛?
代糖多使用阿巴斯甜,安赛蜜,甜味素。
在每百毫升热量表里,显示 0 卡的就是无糖饮料。
[
糖之于人体的重要意义
木槿的视频
· 344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31548167246909440)
物质的极大丰富导致肥胖症患者的增多以及主流以瘦为美的审美观,由于人们对于肥胖的恐惧,各种五花八门的减肥理论层出不穷,比如低碳生活、抗糖化是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甚至更极端的朋友会选择生酮饮食,尽管而从营养学来说,很多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很多零食、饮料主打健康路线,以低糖无糖作为卖点。但是我们都知道人类对于热量是发自灵魂的喜爱(基因),无糖饮料口感肯定差,销量上不去,怎么办呢?只好挂羊头卖狗肉咯,原气森林主要是错在不该做虚假广告,既要贩卖健康概念,又想拼销量。
但是糖类对于人体并非毒蛇猛兽,相反,糖类属于三大营养素,是人体生存和健康不可或缺的营养素之一。
一、糖的定义:
我们日常说的 “糖”,就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因为低分子量的碳水化合物有甜味,所以也被称为糖类。
动物不能制造碳水化合物,必须从食物中获得并加以利用。
碳水化合物主要可以分三类:糖、寡糖、多糖。单糖、双糖都能溶于水,有甜味。寡糖又称为低聚糖,可以刺激肠道中的益菌群的生长繁殖,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对人体有益被称为益生元。多糖在性质上与单糖不同,一般不溶于水,无甜味,不形成结晶。在维持血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主要有两种形式,小肠消化和大肠发酵消化吸收主要在小肠完成,人体只能吸收单糖,双糖和多糖必须在体内酶的作用下水解成单糖才能被吸收。
食物中碳水化合物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单糖,主要在小肠被吸收,在肠壁和肝脏内几乎全部转变为葡萄糖,葡萄糖可以直接被机体组织利用,经分解代谢提供能量,一部分葡萄糖在肝脏和肌肉内合成糖原储存起来,对于维持血糖稳定,为肌肉活动提供能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过量的葡萄糖可以转化成脂肪,这些代谢过程相互联系和制约维持糖代谢的稳定。
二、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学意义:
碳水化合物是生命细胞结构的主要成分及主要供能物质,并且有调节细胞活动的重要功能。
膳食碳水化合物是人类获取能量的最主要最经济的来源,碳水化合物在体内被消化后能够迅速氧化,给机体提供能量。
碳水化合物释放能量较快,是大脑神经系统和肌肉的主要能源,对维持其生理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只能利用葡萄糖提供能量,婴儿时期缺少碳水化合物会影响脑细胞的生长发育。
提供能量:碳水化合物是构成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物质,并参与多种生理活动细胞中的碳水化合物量约为 2%~10%,主要以糖脂糖和蛋白结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膜,细胞器,细胞质和细胞间质中。
构成生命的重要物质:核糖和脱氧核酸参与构成生命遗传物质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一些重要物质,如抗体、酶和激素,也需碳水化化合物参与构成。
节氮作用:当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能量供给不能满足机体需要时,膳食中蛋白质要的重要物质摄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则可以节约这一部分蛋白质的消耗,不需要动用蛋白质来供能增加体内氮的潴留。
抗生酮作用:脂肪在体内代谢也需要碳水化合物参与,因为脂肪代谢所产生的乙酰基需要与草酰乙酸结合,进入三羧酸循环才能最终被彻底氧化。
草酰乙酸是葡萄糖在体内氧化的中间产物,如果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体内的草酰乙酸相应减少脂肪酸不能被完全氧化而产生大量的酮体,酮体不能及时被氧化,而在体内蓄积会导致酮血症和酮尿症。膳食中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可避免脂肪不完全氧化而产生过量的酮体。
**人体每天至少摄入 50 克的碳水化合物,可以防止这些由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所导致的代谢反应的发生,碳水化合物的调节血糖节氮和抗生酮作用,**对于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酸碱平衡组织蛋白的合成与更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解毒作用:肝脏中的葡萄糖醛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解毒剂,它能与许多有害物质,如细菌毒素,酒精鲲等结合并排出体外不能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也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增强肠道功能 :非淀粉多糖如纤维素,果胶抗性淀粉,功能性低聚糖等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能刺激肠道蠕动,增加粪便容积,选择性地刺激肠道中有益菌群的生长,对于维持正常肠道功能,减少毒物与肠道细胞的接触时间,保护人体免受有害菌的侵袭。
与癌症的关系:淀粉的摄入量与结肠癌的发病呈显著负相关,这得益于不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对肠道的保护作用,另外部分碳水化合物。高的食物也含有植物雌激素,对乳腺癌,子宫癌等有一定保护作用,不过高淀粉饮食可能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
来源参考: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如谷类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 60%~80%,薯类中含量约为 20%~30%,豆类中含量约为 40%~60% 根茎,类蔬菜含淀粉的坚果类和其他水果蔬菜类,也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乳制品中含有乳糖,也是一种特殊的碳水化合物,其他来源主要是糖果,甜食,糕点,含糖,饮料,蜂蜜和酒类等。
参考摄入量: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常以可提供能量的百分比来表示,以证明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比例大于 80% 或小于 40%,都对健康不利。
根据目前我国膳食碳水化合物的实际摄入量和 FAO/WHO 的建议,中国营养学会 2000 年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碳水化合物 AI 占总能量的 55%~65%,这些碳水化合物应有不同的来源,包括复合碳水化合物,淀粉,不消化的抗性淀粉,非淀粉多糖和低聚糖等。
因为蔗糖等精制糖吸收迅速,机体难以尽快将其完全氧化分解加以利用,易于转化成脂肪储存下来 (造成肥胖),所以一般认为纯能量食物如精制糖的摄入量不宜过多充足的不同来源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可以保障人体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改善胃肠道环境和预防龋齿的发生。
大家都来喝东方树叶吧!!!
第一口,这啥玩意!
第二口,感觉还不错。
第三口,有点意思!
第四口,我单方面宣布这是最好的茶饮料!
第五口,东方树叶!永远滴神!!!
作为东方树叶重度成瘾患者,我现在每天最少一瓶。
没想到,这么多人喜欢,我泪目了,真的。
作为一个东方树叶自来水,逢人就推荐,但好像都被第一口劝退了。
我第一次喝,也是这样,这什么玩意,茶不是茶,水不是水。之后很久没碰过这个饮料。
直到有一天我包夜去了,终于发现这玩意的好处。按说可乐是包夜伴侣,但是有个缺点,那就是只能喝冰镇的,如果不冰以后,可乐喝起来只能腻。但是东方树叶他不一样,从冰镇到常温,每一口都带给你全新的感受,而且他不像别的 “茶饮料”。别的就怕自己的茶喝起来像茶,给你添一大堆口味。它们就像庸脂俗粉,穿的花枝招展,手里拿着手绢向你招手 “大爷,快来玩儿啊~”
只有东方树叶!!!!她不一样!!!
她穿着朴素的衣服,羞涩的看着你说,“你饿不饿,我给你下碗面吃?”
我哭了,你们呢!
其实很多低端的地方汽水早就实现了 0 能量,因为甜味剂只有安赛蜜和阿斯巴甜
比较典型的就是大连汽水,下图的水蜜桃味我经常在外当矿泉水,因为比矿泉水还便宜,一瓶一块二,也有 500ml 七毛的
昨天我买了一罐东北人都很熟悉的珍珍,扫了一眼营养成分表,发现能量也不高,但还是相比零糖的大连汽水也很显著,就发现其配料表中,水之后的第二项就是果葡糖浆
顾名思义,果葡糖浆主要由葡萄糖和果糖构成
食物配料表都是按照成分占比前后排列的,所以虽然普通大瓶 1.25L 的碳水只有 4g 每百毫升,但仍然算是饮料中第二大成分,但这比起蔗糖制的饮料已经是微乎其微了,珍珍的碳水只有可口可乐的三分之一
我们一般食物中存在的游离糖中,果糖的甜度是相对很高的,而且口味也不错,所以我们会说 “生活像蜜一样甜” 就是因为蜂蜜中,果糖的含量很高,其他的糖分贡献的甜度没有果糖明显。
而果葡糖浆就可以看做是一种人造蜂蜜,以 F 值标注果糖含量,第一代 F42 第二代 F55,第三代已经达到了 F90,在室温下有蜂蜜风味,口感不错,是现代食品工业中常见的碳水甜味剂
而 “无蔗糖” 这一点,更多的在当下被用于商业宣传,本来其实是个工业化产品替代的自然进程,结果可以用障眼法被包装起来混淆视听,这其实也是一种常见的商业手段,比如在本来就不需要防腐剂的品类中吹嘘无防腐剂之类云云,你说它是假的,还真不是,但是往往骗术就藏在这种实话之中
并且就我个人口味而言,蔗糖呈味也比较一般
大家可以试一试,你不加其他茶类、果汁类的风味原料,就喝纯白糖水,其实是会喝出来一丝丝像甘蔗和甜高粱之中的那种令人不愉快的味道
虚假宣传算什么,虚假科研才是致命的。
.
1955 年,美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心脏病发作,还导致了连续 6 周无法履行总统职责。
从上个世纪初起,美国心脏病发病率就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攀升。到 1950 年代,心脏病更成了健康的头号杀手。而总统这一病,也将大众对心脏病的关注推向了顶峰。
人们迫切地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心血管疾病呈喷井式的爆发。一时间,全世界的科学家都鼓足了劲,想要探明这心脏病的起因。
当时在科学界,就有两个重点怀疑对象,一是脂肪,二是糖类。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制糖业自然是终日提心吊胆,生怕科学家提出一丝对糖不利的观点。
那该怎么办呢?找科学家。只要赶在查明真相之前捷足先登,利用自己的财力插手科研,或许能使糖类脱罪。
.
当时的糖业研究基金会(Suger Research Foundation),很快就找到那位愿意为制糖业站台的科学家。
安塞 · 基斯(Ancel Keys)是明尼苏达大学的教授,二战时期就曾开发出一种体积小但热量却高达 12000 千卡的行军盒,也算小有名气。更重要的是,早在 1945 年他就曾与糖业研究基金会合作过了。
糖业研究基金会成立后的第一笔资金(36000 美元),就拨给了基斯,项目是研究糖在食物中的重要代谢作用。不过,这次针对心血管病的研究,制糖业想采取的策略可与以往不同——不光要将诱因与糖类撇清关系,还要直接甩锅给脂肪,免除后顾之忧。
1958 年,基斯就提出了那个著名的 “脂肪假说”,宣称脂肪就是导致心脏病的元凶。随后,他更开展了一项研究,以调查脂肪摄入量与心脏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这个大型的跨国流行病学研究也被取名为 “七国研究”。
经过几年的追踪调查,基斯发现这七个国家的饱和脂肪摄入量,与心脏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了正相关的关系。由此,他也得出心脏病的罪魁祸首是脂肪的结论。
这个结论一提出,就像给了那些害怕心脏病的美国人一支强心剂。毕竟已查明了某一成分,预防心脏病的事情也就指日可待了。
但事实上,基斯的这个研究哪里是什么 “7 国研究”,分明就是 “22 国研究”。因为最开始的调查中,基斯的对象可包含了整整 22 个国家。
最后为什么会变成 “7 国”?原来是其他 15 国的数据并不符合基斯的假说,统统被他人为筛选掉了。更为过分的是,就算是被挑选中的这七国的样本中,基斯也只挑选了那部分对自己有利的数据进行分析。
虽说这已是妥妥的学术造假,但不得不说,基斯的这个策略是成功的。所有人一下子就把关注点从糖类身上移开,脂肪几乎成了万恶之源。很快,基斯的 “脂肪假说” 就被公共卫生部门采纳,并推出美国历史上第一份膳食指南,建议公众尽量避免饱和脂肪的摄入。
而基斯本人, 也一跃成为首屈一指的营养学家,甚至还登上了 1961 年的时代杂志封面。在之后的十年里,他也一直公开为糖类站台,并反对一切对制糖业不利的观点。
与基斯针锋相对的是一位的孤独先知——英国的首席营养学家约翰 · 尤德金(John Yudkin)。他在关注心脏病数据时也发现,心脏病的发病率与糖类消费量的相关性比脂肪的要高。例如在一些比较富裕的国家,有证据表明糖和添加糖的食物,与一些疾病如肥胖、龋齿、糖尿病、心肌梗死等相关。
由此,他便提出了与 “脂肪假说” 相异的“糖假说”。1972 年,他更是出版了一本名为《Pure,White and Deadly》的书籍,专门讲述糖类的危害。
在这种情况下,挺糖派的代表基斯则利用自己不断积攒的公信力,对尤德金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攻击。他不但公开称尤德金的理论为一派胡言,甚至还反咬一口,指控尤德金本人是在为肉制品和奶制品推销产品。
在这种似是而非的学术争论中,总是声音大的一方能赢得支持。之所以说 “似是而非”,是因为到目前为止,糖或脂肪的摄入对冠心病的影响在科学界并没有达成共识(绝大多数卫生领域的权威机构认为,两者都是极其关键的因素)。
性格含蓄内敛的尤德金,自然是比不上基斯的能言善辩。孤立无援的尤德金,在现实生活中更受到了制糖业利益相关的排挤。如组织的会议被赞助商取消、不再被学术会议邀请,甚至连学术杂志都拒绝发表他的文章。他本人也被制糖局批评为 “太过感情用事”,他的书更是被喻为 “科幻小说”。到上世纪 70 年代末,尤德金几乎可以用名誉扫地来形容。
其实被制糖业巨额资金诱惑的科学家,可不止基斯一个。在 1965 年,三位哈佛教授就获得了来自糖业研究基金的每人 6500 美元(相当于现在的 4.9 万美元),负责撰写一篇综述文章。
当时的制糖业想得可谓周到,不但安排了相关的项目,甚至连引用的研究都已精心挑选好了。其宗旨就是极力弱化糖类与心血管疾病的联系,并尽力将 “屎盘子” 扣在饱和脂肪酸头上。
在该论文最终刊发前,糖业研究基金会更是做了不止一次的审核。随后的 1967 年,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就刊登了这篇由三位哈佛教授写的 “科学软文”。
这三位哈佛教授中,有两位就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其中一位是哈佛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的创始人 Frederick Stare,曾推动过规律运动、氟化水等公共卫生策略。
而另一位则是 D.Mark Hegsted,后来更是担任了美国农业部人类营养部的行政官。前文提到的,根据基斯 “脂肪假说” 制定的美国第一份膳食指南,就是由他起草的。这版指南中虽提到了不要吃太多糖,但都是出自 “吃糖会导致龋齿” 等轻描淡抹的理由,并只字未提及其对心脏病的影响。
直到 2016 年,相关的丑闻才被 JAMA Internal Medicine 杂志所披露。彼时,这几位没有职业操守的教授已经驾鹤西去多年了。
2017 年 11 月 21 日,PLOS Biology 杂志的一篇文章,就揭秘了另一个黑暗内幕。原来制糖业不但甩锅给脂肪,甚至还刻意隐瞒了糖可能引发心脏病和癌症的研究。
根据糖研究基金会的内幕文件显示,1968 年他们曾资助过一项代号为 259 的动物实验研究,想看看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到底有多大。
实验时,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医学教授斯坦顿 · 格兰兹(Stanton Glantz)就已发现,大量摄入糖会影响肠道中的菌群,进而提高甘油三酯水平。这种血脂成分的升高,可以增加人体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此外,在一组高蔗糖对比高淀粉喂食的小鼠试验中,喂食蔗糖的小鼠尿液中的β- 葡糖醛酸酶水平就明显增高。而这种酶,在当时就已经被认为与膀胱癌存在潜在的联系了。
那么这次制糖业是怎么化解危机的?得知消息的糖研究基金会,马上就终止了整个 259 项目的资助。而研究员也因没获得研究所需的剩余 12 周资金,整个项目陷入停滞。这些令人不安的研究结果很快被雪藏,从未向世人公布。
不过,以上所说的全部,或者只是制糖业操纵大众的冰山一角罢了。
在制糖业的操控下,脂肪就被塑造成了心血管疾病的完美罪魁祸首,糖不占主要责任。到 80 年代已经少有科学家认为糖类添加是冠心病的一大诱因了。而美国人也在这第一份膳食指南的错误指导下,开始了低脂生活。
然而人的胃口总是难以控制的,饱和脂肪摄入变低了,反而会导致摄入更多的糖分。而那些被要求 “低脂” 的食品,为了不让口感变差,也必须额外加入更多的糖来弥补缺失的口感。其实说是低脂生活,倒不如是低脂高糖生活。
有数据显示,从 1965 年到 2011 年,美国人减少了 25%的脂肪摄入。但美国人变健康了吗?事实上并没有。说的好听点,是这份膳食指南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说得难听点,就是这份膳食指南不知道扼杀了多少人的健康。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肥胖率和糖尿病率像坐上了火箭,节节攀升。此外,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被称为健康头号杀手的心脏病,依然是国民第一致死原因,并没有得到任何的缓解。
直到 2016 年,最新版的美国居民膳食指南才开始建议,每日的添加糖摄入量应控制在 25 克以下,而不单单是着眼于控制脂肪的摄入。25 克糖是什么概念?随便一瓶可乐就已经超标。
.
内容来源:
[糖业巨头们让脂肪给糖做了 50 年替罪羊m.kdnet.net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kdnet.net/share-13914018.html)
这就像我们麻醉医生在全麻术前谈话,
询问病人是否空腹(术前胃内有食物可能存在呕吐、反流误吸风险)时,
病人跟我反复强调:“我没有吃饭但是吃了面条”。
“而面条是不饱肚子的食物”。
我换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所有人的点都聚焦在糖和热量上但是你们忽略了消费者选择食品的内在需求。
首先,现代人的物质生活远远超出了满足吃饱就可以的需求,选择饮料是为了获得快乐感,第一需求就是快乐,其他的才是其次。几乎世界上大多数的食品好吃才能让人有快乐感。再健康的东西不好吃,愿意天天去吃的人也不多吧。
其次,几乎所有好吃的东西,高热量,高糖,高脂肪必占其一,甚至全占了。雪花(脂肪含量高)多的牛排比纯瘦的好吃,加糖的饮料比不加糖的好喝,油炸的食物口感能提升一个档次,甜奶油的浓郁没几个人能拒绝。0 糖饮料的口感和含糖饮料有着巨大差异,带来的快乐感明显下降。我相信不少人喝过完全 0 糖的饮品也会发现假甜,怪味等情况。
现代人选择饮料出于的第一个需求还是好喝能带来快乐感,其次才是健康度。食品的发展一直致力于平衡好吃与健康这件事。如果所有的消费者是把健康放在第一位,口感排在第二位,相信大家会看到大量成分极其健康但不一定好吃的食品。然而,我们放眼市场,看看所有食品的配料表吧。
明白了前面几个点,我们再说回元气森林乳茶,我敢断定的是不管营养专家怎么科普和教育并不会影响消费者选择和购买元气森林乳茶。糖这个事情一直反复被提及,任何东西离开摄入量谈危害都是不太成立的,白砂糖和果糖作为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的东西,把它妖魔化确实有点无辜。果糖作为糖尿病人都可以食用的糖,虽然是真糖,至少血糖影响小,一小瓶也并不会有多少量,最起码不会有什么所谓影响肝脏等等一类的危害。如果有人告诉你天然食物存在的很大的危害,你该相信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我相信所有消费者选择元气森林乳茶的初衷是觉得它在口感和健康的平衡度上能给你一个相对满意的答案。食品行业的发展也需要更多企业投入研发,在好吃和健康寻找最佳的平衡点。这样食品行业才会进步。追求极致健康的人,有自己的选择。想从食物里获得快乐的人也会有自己的选择。
一点拙见,欢迎指正!
感谢
等人邀,昨天看到问题的时候是晚上了,专门去超市买了几瓶,分析了营养成分表,半夜三点才写完悄悄摸摸的发在了自己专栏里,还以为会有人骂我,结果直到现在也没有人骂我,害~ 那么趁热度还没消我再回答一次 hhh
防太长不看党,我先总结一下我的核心观点,主要有两点:
1. 元气森林在宣传中使用「0 蔗糖、果糖低 GI、喝了不发胖」这些说法,的确存在对消费者的误导,我赞同
对于元气森林的批评。
2. 但是元气森林乳茶系列作为一款奶茶饮料,我看了配方后发现其实挺良心的,称得上真材实料,属于奶茶产品里「相对健康的选择」
《元气森林乳茶配料表营养成分全方位解析》
本来买这么多款想写对比评测的,算了,就单独全面分析一下元气森林这款乳茶,它总共有三个口味,原味、茉香奶绿、咖啡拿铁,三个口味参数略有区别,这里就以原味为代表来解析。
正面写着「0 蔗糖 · 低脂肪」
背面信息才是关键,信息量非常大,且听我一项一项来详细分析——
首先我要再念叨一遍,建议大家自己学会看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这样任何表面上的宣传文案都引导不了你,因为你都学会看本质了(论学食品的人可以把一个食品看得多透彻 hhh)
怎么看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我之前写过详细的回答,可以看这一篇
[你买食品时会或有意或无意地看成分表吗?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5691966/answer/932565416)
好我们来看元气森林这款乳茶的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
热量 166kj/100ml,我们国家规定食品统一使用千焦(kj)为热量单位,换成大家更熟悉的千卡(kcal)的话需要除以 4.18,所以算出来是 40 千卡 / 100ml,而这瓶奶茶总容量是 450ml,那么一瓶喝完的总热量就是 180 千卡,为防止有人不知道说一下,千卡就是大卡。
180 大卡什么概念呢?膳食指南建议 60kg 轻度体力活动的成年女性一天能量摄入是 1800 大卡,这样一瓶奶茶的热量刚好占一天总热量的 10%。
而一杯 500ml 的奶茶店现制现售奶茶,热量大约在 300-600 左右,可以粗略取个 400 大卡的中间值(只是凭经验估算,不要杠我,杠就是你对)。
那超市货架瓶装奶茶呢?根据我今天买到的包括元气森林在内的 5 个品牌的热量对比,元气森林原味乳茶的热量是这 5 个品牌中最低的。
就是想表明,元气森林这款奶茶在同类产品中的热量的确相对比较低甚至可能是同类产品里最低的(我还没看到过完全无糖的包装奶茶饮料,不在这个比较之列)。
但是话又说回来,元气森林这个宣传显然是不妥的——
它只是相对热量低,并不能说成「不怕胖」,说得像没热量一样。
再来说大家讨论得最激烈的蔗糖和果糖的问题,元气森林号称 0 蔗糖,但是它的配料表里却加了果糖,并且在宣传里说果糖属于低 GI 食物。
首先这样的宣传在事实层面和法律层面真是一点儿毛病都没有,0 蔗糖,低 GI,对呀,它的确是 0 蔗糖,而且果糖相对蔗糖来说的确 GI 低。
但它没告诉你的是——虽然 0 蔗糖,但它有其他糖,仍然属于含糖饮料,虽然果糖是低 GI 但是果糖并不健康,果糖代谢途径不一样所以 GI 低,虽然它对血糖的干扰较小,但是在其他方面干的坏事一点也不比蔗糖少,果糖仍然是我们应该避免过量食用的添加糖。(果糖的危害知乎上有很多相关回答了我就不多说了)
所以它这次翻车主要就翻在这了
我认为,元气森林犯的是「所有商家都会犯的错」,啥意思呢,就是几乎所有商家都会在不违法而且不违背事实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扬长避短。
在目前的食品市场上,喜欢玩这种文字游戏的商家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你去某宝上搜索「无糖食品」,那才是重灾区,有的是无蔗糖但添加了果葡糖浆,有的是无添加糖但本身就是小麦粉等精制碳水,仍然属于 GI 很高的食物,还有的无糖但是脂肪又很高。我认为相对于这些糕点类食品,元气森林的宣传还算是很克制的了……
其实元气森林背面注明了甜味来自乳糖、结晶果糖和 0 卡代糖(赤藓糖醇、甜菊糖苷),它还是说了实话的,但是正面写大大的「0 蔗糖」,背面才写这个小字,难免让人怀疑。
总而言之元气森林对于果糖低 GI 的部分存在扬长避短,导致可能会误导消费者认为果糖无害的嫌疑。
我们接着看配料表的部分吧,营养成分表只能反馈大致的各营养物质含量,配料表能反馈更多信息
关于配料表的关键知识点——在配料表中,各项成分的先后顺序是按照它们在这份食品中含量的多少来排列的,也就是说,排名靠前意味着含量更多。
而在这个配料表中,第一位是水,废话,所有的饮料第一位都是水,第二位第三位都是乳粉,这也符合元气森林号称「使用新西兰进口奶粉」这一宣传,说明在奶粉的使用量上它还是真材实料的,奶粉占比很高。
实际上元气森林这款茶的卖点之一就是高蛋白低脂肪,就是因为它使用了大量奶粉并且其中一部分是脱脂奶粉,所以它的蛋白质达到 1.9g/100ml,脂肪 1.4g/100ml
参考纯牛奶是大约蛋白质 3g/100ml,脂肪 4g/100ml,我自己在家做奶茶大约奶和茶的比例是 2:1,所以它这个乳茶的蛋白质含量虽说比不了纯牛奶本身,但是作为奶茶饮料来说是属于很优秀的,甚至我可以这么说——元气森林乳茶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这一块,吊打市面上目前的所有包装奶茶和奶茶店限制现售奶茶,尤其是植脂末做的那种,至少元气森林完全没使用一点植脂末,而是全部用的奶粉,这一点我必需认可它。
产品包装背面也专门写了这个卖点
然后糖的部分,前面写了甜味来源,但没有写各种糖的用量多少。我们看配料表顺序,从第六位才开始出现糖
这是什么意思呢?你去市面上买大部分传统含糖饮料,正常排位应该是这样的——第一位水,第二位白砂糖或者果葡糖浆,白砂糖就是蔗糖(我是不是废话有点多,是真的怕有些人连这都不懂)
举个对比的例子我今天买的另一个品牌的奶茶它的配料表是这样的,前三位是水、白砂糖、葡萄糖浆
回到元气森林配料表,糖的排名里,赤藓糖醇和甜菊糖苷的排名更靠前,而结晶果糖的排名靠后,说明结晶果糖的添加量应该很小,我想大概率是用来调味用,因为如果全部都用赤藓糖醇这样的 0 卡代糖,存在严重的甜味不饱满的问题,很多代糖饮料喝起来怪怪的就是这个原因,这一点我在以往的回答中有过说明,这一缺陷在气泡水等含酸的饮料中并不明显,但是在奶茶饮料中可能会非常明显,于是我猜测,元气森林是出于调味的原因,加入了结晶果糖,但是实际添加量很少。
包装上的信息也可以印证我这一观点——写着「热量主要来自新西兰进口乳粉」「甜来自乳糖、结晶果糖和 0 卡代糖」,我理解为——热量主要来自奶粉,而提供主要甜味的来源有奶粉中的乳糖和赤藓糖醇甜菊糖苷两种代糖,而加果糖的主要功能是丰富代糖的味道,添加量应该不高(当然这一点我希望元气森林官方公布一下具体配方数据,应该不大可能 hhh)
好吧就先分析这么多吧,总结一下——
如果把这款乳茶归于无糖饮料分类下的话,它没有热量优势,因为它根本就不属于无糖食品,但如果把它丢到奶茶分类下与其他同类产品进行对比的话,我个人认为,这个配料表吊打市面上绝大多数奶茶产品。
我同意元气森林的宣传有不妥的地方,主要是 0 蔗糖和关于果糖的部分有点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其实相比寄希望于厂家,我更希望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改进一下,这方面我们国家已经在做了,比如 12 月 31 号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对一些国标开始征集意见
其中就包括对国标 GB7718《预包装食品通则》中的一些规定进行调整,比如禁止使用「不添加」「不使用」等语言宣传配料或成分,同时对于食品添加剂、污染物及法律法规和标准明确不允许添加的物质或不应存在于食品中的物质,也不能使用「无」,「不含」等词汇进行宣传,取消「非转基因食品」的标示等。(这段内容复制自
的回答)
如果这些新规定生效,那么食品标签中的相关标注导致的误导会少很多,我相信从政策层面来完善规章制度,才是避免误导消费者的更有效途径。
希望把食物当做功能性的食物来使用的,不要看广告语。而要看营养成分表。
除了看营养成分表还要学习各种物质在人体内转化知识。
最后。。吃糖和不胖并不是对应关系。
所以你说他是不是虚假宣传呢。。你天天赖床宅着,吃馒头也会胖啊。
鱼跃是研发制造血糖仪的企业,对 “糖” 非常敏感。
但客观说上,某些无糖饮料,确实可以理解成无糖,但你要学会区分。
(关于乳茶的分析,高赞回答已经非常详细了,我们从另一方面做了补充,便于大家有更全面的认知。)
在食品标签中,【0】并不是以数学身份而存在的,标签上的零糖意味着每 100g 或 100ml 的糖含量需要低于 0.5g。
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这个标准,即可宣称无糖。
所以从宣传概念上讲,元气森林的无糖包括两点:
甜味既可以来源于糖(蔗糖、果糖、葡萄糖)也可以来源于甜味剂(人工代糖)。
甜味剂最大优势在于,甜度可达到蔗糖的几倍——几百倍,而热量却要低得多,并且不参与胰岛素代谢,能够满足部分渴望甜味又要限制糖摄入的人群需求。
而元气森林采用的就是,甜味剂的主要代表之一——赤藓糖醇。
赤藓糖醇是 21 世纪流行的一种填充型多元醇类甜味剂,它作为人类膳食的组分已有数万年的历史。它对热和酸十分稳定,在一般食品加工条件下,几乎不会出现褐变或分解。
赤藓糖醇的发酵生产技术在 1990 年的时候是由日本研发成功的,后来才被 WHO、FDA 等机构组织批准应用与食品行业。
所以,人家是正儿八经的代糖。
赤藓糖醇的代谢性质很有意思,它的代谢独特性决定了其低能量值的特点。
由于赤藓糖醇是小分子物质,通过被动扩散很容易被小肠吸收,大部分都能进人血液循环中,只有少量直接进入大肠中作为碳源发酵。
而进人血液的赤藓糖醇不能被机体内的酶系统所消化降解,只能透过肾从血液中滤去,经尿排出体外。
说大白话:
赤藓糖醇几乎不被人体吸收,所以几乎不产生热量。
80% 的赤藓糖醇会被尿液排出,显然不提供热量。
20% 进入大肠还要再被代谢加工一遍,修修剪剪不剩下多少。
有文献指出:赤藓糖醇中最多只有 5%~10% 有能量价值。
客观上来说,赤藓糖醇的能量值仅为 0.84KJ/g,是所有多元糖醇甜味剂中能量值最低的一种。
作为著名的血糖仪研发制造商,我们也认为赤藓糖醇对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很值得利用。
按照成分表,是用结晶果糖和乳糖代替蔗糖。
这就很有意思了,果糖虽然不是蔗糖,但它和前面的甜味剂不同,是自然界存在的甜度最高的天然糖。但相比于蔗糖,它的甜度会高出来 1.3-1.8 倍。
这就可以使得在不降低用户感受的前提下,用更少的分量。
曾经确实有观点认为,果糖是蔗糖的完美替代者,但这个观点在很早时候就被反驳了。
果糖代谢主要依赖肝脏:一部分变成葡萄糖,一部分变成脂肪酸,后者进一步合成甘油三酯。
肝中甘油三酯沉积会增加脂肪肝的发病风险和胰岛素抵抗,其余甘油三酯可被转运至其他组织器官,增加胰岛素抵抗、肥胖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
所以果糖当然不能无节制摄入,再加上奶茶中的其他富脂肪成分,热量很可能不低。
▶️**| 我是鱼跃医疗,理想是用医学知识改变世界**
▶️**| 推荐回答**
如何看待江苏常州警方为营救轻生男子拉下电闸,附近老人因呼吸机断电死亡?
喜茶等奶茶检出咖啡因,最高相当于 7 罐红牛,含量为什么会这么高?
▶️**| 点赞、评论、分享,鼓励我们继续回答**
■可口可乐都没危害,元气森林能有吗?■
想要无糖喝水啊,水不好喝吗?
不太喝饮料,也许是我买不起吧!
如果标无糖就绝对是无糖,比如无糖可乐,但是如果是标无蔗糖,那一般就是加了别的糖,这是两个概念(虽然也有可能是无糖,但是以现在商家,真的无糖肯定会标出来)
果糖不比蔗糖高级!果糖不比蔗糖高级!果糖不比蔗糖高级!
果糖也是糖!果糖也是糖!果糖也是糖!
顺便阿斯巴甜目前没有明确的研究表示有任何安全问题,也没有任何研究表明有明确的副作用
其实破解套路的办法也很简单
无蔗糖 (有大量其他糖)
无糖(高脂肪 or 高碳水)
无糖 + 无脂肪(高碳水)
元气森林最近太高调了,又是 b 站晚会又是铺天盖地的广告推广和地推有一点这种爆料也正常
当然这种擦边球的行为肯定令人讨厌,只是也没办法上纲上线,最多算是个差评的营销手段吧
我觉得与其宣传多健康,被拆穿,还不如多在口味上下功夫,肥宅快乐水够不健康吧
最后,真男人不喝零度
真正关心无糖副作用的,是血糖高的人,而对于他们来说,果糖也是糖,所以,无糖的饮料他们也不会喝,而那些为了减肥喝无糖饮料的人,如果不天天喝,那点热量也不算什么。
只从题目描述中看,引导宣传是有的,虚假宣传还真未必。
无糖食品,根据行业约定俗成的概念,这里面的 “糖” 一般指的是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就是自然界中最常见、人们接触最多的这部分;但是基本上不添加糖类物质是不可能弄出甜味来的,没有甜味的饮料多半不太好喝,所以这些号称 “无糖” 的饮料,可以包含一定的代糖物质,常见的有木糖醇、阿斯巴甜、甜菊糖、赤藓糖醇、罗汉果苷等等。
根据 GB28050-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无糖或不含糖” 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 100 克或 100 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 0.5 克。
可以看到,国家标准对无糖的要求也不是完全没有糖,而是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一般来说,代糖提供的甜味会比蔗糖等更高——以蔗糖甜味倍数为 1,则木糖醇约为 1.2,赤藓糖醇 0.65,甜菊糖 200,甜蜜素 50,阿斯巴甜 200,三氯蔗糖 650,纽甜 6000——那么放更少量的代糖,可以提供相同的甜味,就可以以此来降低食物中的含糖量。当降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合规地用 “无糖” 这个概念来包装自己了。[1]
我不是学食品化学相关专业的,不太清楚元气森林里面的这个结晶果糖是不是代糖的一种;甜菊糖苷肯定是的,而且确实可以在维持相同的甜度的情况下极大地降低含糖量。结晶果糖估计大概率不是蔗糖的一种,那么恐怕宣传自己是 “0 蔗糖”,没有什么问题;如果结晶果糖确实在行业内算作代糖的一种,且最后在饮料中的含糖量符合国家标准,那么它即使加了这些东西,也确实是“无糖” 饮料。
至于 “喝不胖”,很难去判定是不是有虚假宣传的部分——题目中并没有测定结晶果糖的量到底有多少,如果它确实符合“无糖” 饮料的标准的话,它提供的能量怕还真是比非无糖的饮料要少不少;而且 “喝不胖” 这个描述实在是过于宽泛,没法量化,拿这个去说虚假宣传,基本上是不会被支持的。
当然,0 能量之类的,肯定是扯淡了。不过至少题目描述中,没看到元气森林有这样的宣传;多是人们看到 0 蔗糖后的自然联想。估摸着是元气森林的话术,引导人们向这个方向想,但实际上又不用这种说辞。
这种宣传方式是不是利用了人们对于冷门专业知识的不熟悉、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对于减肥的迫切需求等因素而进行了刻意引导,那在我看来肯定是的——这种知识对于普通人来说确实很难接触到,要不是最近刚看了相关的文章,我也不可能了解这些东西,估计也会被这种宣传方式误导吧。
人们对于降糖的需求,其实也没兴起多少年。这中间的代差,就是这类宣传搞文字游戏的基础。
糖类能够极高效率地供能,因此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糖的偏爱。虽然靠着种植粮食等,人们能部分满足从食物中获得糖的需求,但是游离糖却一直是很贵重的奢侈品——甘蔗甜菜这些东西不是哪里都能种的,还得让位于粮食;蜂蜜那更是难得的东西。基本上 18 世纪后,糖的产量才大幅上升到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20 世纪开始,各种随着社会发展而带来的 “富贵病” 开始广泛在一些富裕国家出现。20 世纪 60 年代的时候,欧美营养学界对造成健康问题的原因是脂肪还是糖形成了诸多争议,背后又是奶业协会、肉业协会和糖业协会的斗争。后来是反脂肪这一派占了上风,2014 年世卫组织对糖摄入量发布指南,大概才让控糖的风气真正刮起来——所以在国内,基本上 5 年前,大家还是认为油脂是危害健康更重要的因素。
元气森林是 2016 年成立的,可以说随着规模的不断壮大,它是国内主打无糖的饮料的最大的代表了。基本上就是和国内控糖的风气同步发展的。
这么短的时间,想让人们都能明白这 “控糖” 这里面到底有多少道道,是不可能的;抓住这个机会,利用一些含糊其辞的说法,引导人们进行相关联想,进而促进销售,说实话有点难界定——它恐怕既不违法也不违规,就是没有把所有的事实都明确说出来,导致了大家的误解,这种灰色地带该怎么处理呢?
利益相关,舍不得喝这种饮料。价格超过 600ml/4 元的饮料我都舍不得。
我只提一个观点。
希望饮料’‘健康’’,希望食物’‘保健’’,希望化妆品’‘天然’’,希望医疗 / 教育 / 司法行业’‘服务态度好’’,这样的群体比较…… 怎么说呢…… 好骗?
这就是文字游戏啊,0 蔗糖,不是无糖……
我很多很多年前,至少有十年以上了吧,因为投资项目的原因,仔细研究了甜味剂市场,当时的主流是阿斯巴甜这类。
而某项目想要从国外引进 sucurlose,中文应该叫做三氯蔗糖吧。用现在的话说应该是产业升级吧。其甜度是蔗糖的 500 倍以上,是阿斯巴甜的 3 倍,并且人体不能吸收所以没有热量、肥胖和蛀牙等问题。
但是后来市场调研,很多厂家不愿意使用,或者观望态度。
原因就一个,会增加他们的成本。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采用的,当年调研的时候我记得两面针下面有个公司就专门做 sucurlose,当时是国内做得最好的。
再后来我就没继续跟进了,那么多年过去了,看了元气森林的案例,我发现到 2021 年的今天,三氯蔗糖还是没有普及开来啊。
无糖≈难喝≈卖不掉≈不赚钱,所以商人会坐以待毙么?当然是猛加糖了!看一组真实调查数据吧:
如此严密的智商筛还是在两年后被捅破了
本土新生品牌全盘用日本商标、注解、包装,
精选出逆向民族主义者;
通过短视频平台营销,
精选出乐于吸收碎片信息的逆向民族主义者;
赞助微博热门综艺,
精选出混粉圈的乐于吸收碎片信息的逆向民族主义者;
调配成难喝的口味,
精选出没有品味的混粉圈的乐于吸收碎片信息的逆向民族主义者;
使用碳水化合物及其他酸根碳化合物这种高热量甜味剂声称 “0 卡” 连含糊成 “0 千卡” 的文字游戏都坚决不玩,
精选出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全不及格没有品味的混粉圈的乐于吸收碎片信息的逆向民族主义者;
高价位低容量更是一手绝杀,
精选出毫无分辨力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全不及格没有品味混粉圈的乐于吸收碎片信息的逆向民族主义者。
最后热衷于为其掏钱包的消费者实乃「优中选优的优质客户」
你们这些不是优质客户的人闯进来干嘛!!!!
我元气森林惹你们了????
市面上 90% 以上的饮料都是含有糖的,
不是含有精致糖 ,就是含有果糖,还有不少含有甜味剂。
对肝脏来说,其比精制碳水化合物还要危险。
果糖的危害主要来自于它的代谢方式。
除肝脏以外,身体大部分细胞不能有效利用果糖,摄入的果糖几乎都要在肝脏代谢。
摄入少量果糖时,主要转化为葡萄糖被代谢或变成糖原储存起来;但当摄入大量果糖,而体内又不需要时,果糖最终将被合成脂肪。
可以调节体内的糖酵解,但是果糖却是一个特例,不受磷酸果糖激酶限制,因此摄入过量的果糖可以成为合成脂肪不受限制的原材料。
甜度是葡萄糖的 2.5 倍,而升糖指数低至 20(葡萄糖为 100)。
食用果糖后,血糖和胰岛的升高程度都远低于其他糖类,它也因此一度被制糖工业标榜为 “健康的糖”。
由于摄入果糖,不会引起血糖和胰岛素的波动,因此果糖对食欲的抑制和对代谢的刺激都非常弱。
大多数工业食品中可以见到果糖的影子,例如饮料、奶茶、罐头、糖果、甜点等。
果糖是导致肥胖和脂肪肝的伪装杀手,甚至骗过了绝大多数 “专业” 人士。
有研究显示,过量果糖还可能加重痛风,所以患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要注意减少果糖摄入。
目前元气森林等饮料里面除了添加果糖以外,还会添加糖醇
如山梨醇、木糖醇和甘露醇被广泛用作许多食品中糖的替代品。
高剂量,可能会引起消化问题
一项研究发现,20 克赤藓糖醇可导致 4-6 岁儿童腹泻和胃肠道症状。
被认为是体重增加的生物标志物
并不是说赤藓糖醇会直接导致体重增加。
当我们从食物中剔除自己认为会增加肥胖的成分时,会产生一种通过暴饮暴食或吃大量食物来 “奖励” 自己的自然趋势。
这往往会产生长期影响,也同样适用于含有天然甜味剂的食品。
对果糖的研究比较多,果糖导致肥胖和脂肪肝等慢性疾病的机制比较清晰;
而对糖醇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人体是否存在副作用,还没有特别有利的证据,翻阅了很多资料,都在肯定糖醇的好处,也许在不久之后对于他的研究越来越多,会发现有更多的副作用存在。
存在即合理,饮料在满足口感多元化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在绑架我们,从生理和心理上对它产生依赖,这才是我们需要尽可能避免产生的。
官宣还在不断的打马虎眼。
1)混淆低糖、无糖、零糖的概念。
高糖;中糖;低糖:单糖和双糖在 5% 左右的标准;无糖;0 糖
2)混淆零蔗糖,零果糖,零乳糖的概念
奶制品中有乳糖,很正常;
如果有蔗糖,那么应该是添加的;一个以乳糖为主要成分的奶茶中用零蔗糖,作为宣传材料;但是还在加果糖;
然后遇到问题之后,避重就轻,忽略添加果糖的概念。
3)没有给出未来的整改方向:真低糖,还是继续混淆概念;
如果想低糖的奶茶,那么不要增加果糖,这样,类似与牛奶中的全脂,低脂,脱脂的牛奶。
没法看待,没有各种糖、甜味剂,就无法抓住各位已经对甜味上瘾的消费者。没错,对甜味的依赖实则上是一种上瘾症状,糖类是隐性合法毒品,只是人类这几十年总体逐渐迷恋这种廉价原料带来的快感无法自拔,工业食品饮料资本自然不会放弃满足人性之糖瘾需求的巨大市场,这不能怪资本本身。我认为消费者自身的需求才是第一因,糖上瘾让你们无法摆脱甜味的紧箍咒,蔗糖换果糖甚至甜味剂我完全能够理解。事实是你们就算吃米面杂粮谷物都是一种无法抑制的变种糖瘾,好好想想你们饭后困是为啥。最好的解决方案是,日常饮食坚决断糖断碳水食物,戒瘾,从根子上不迷恋,你就没有这种焦虑。比如我在家和工作时,只有白水,茶水或者纯黑咖,吃饭以不添加糖的肉食为主,任何一点甜味我都不沾,沾了觉得嘴巴泛酸。所以对于厂商的零糖加果糖,我完全无感,我永远不会买这些饮料。over。
然而,我这种最彻底最根本最简单的解决方案 (健康与减肥),无法满足芸芸大众们固有的想象与经验,他们大脑因长期糖 / 碳水上瘾而无法进行有效戒断,小伙伴们完全不需要担心因为老螃蟹在知乎这样说而导致 2% 的肉价上涨。
元气森林拼命强调的就是 “0 糖、0 脂肪、0 卡路里”。
哎,0 糖真的不是不含糖,而是加入其它代糖。
讲真,女生又想喝东西,又怕摄入过多糖分的这个诉求点吧,不用什么市场分析,已经喂了狗的产品经理,拖回来,你问他都知道的。
就像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当年推出的无糖饮品,元气森林气泡水用 “无糖零卡” 的健康概念打消了现代人对糖分的抗拒,同时又保留了喝碳酸饮料的快感。
除了气泡类,国内很多企业也推过无糖茶饮。统一推过 “茶里王”,农夫山泉推出 “东方树叶”,康师傅推出 “本味茶庄”…… 主要这些产品口感上真的不是 “很甜”,不是年轻人喜欢的。
那么问题来了,明明有代糖,明明加了依然可以宣称 0 糖,而且还好喝,大家为什么不加呢?是没有掌握这个知识点吗?
显然不是。
**不加代糖,因为代糖不是好东西啊。代糖存在很多其他健康风险,根本不宜长期饮用。**不是别人傻,是别人还比较有良心。
就拿元气森林气泡水为例,这块产品主要靠三氯蔗糖和赤藓糖醇调节甜味,二者不属于糖类物质,符合国家标准的无糖定义。赤藓糖醇是天然无热量的功能性甜味剂,三氯蔗糖是高倍调味剂。
赤藓糖醇,相比合成甜味剂安全性更高,但糖醇是不易被人体吸收的,每天摄入量是限制的,超过人体耐受量会引起腹泻等症状,长期大量食用会损害胃肠健康。
另外,美国国家科学作者奖的 Gary Taubes 在《我们为什么会发胖》一书中指出了人体变胖的原理,肥胖归根结底是由激素(胰岛素)失衡造成的;普通糖类的摄入促进胰岛素分泌,影响脂肪代谢导致发胖,代糖虽然不是糖,但是会让身体误以为摄入了糖分,向新陈代谢系统发出分泌胰岛素的指令,同样会导致发胖。
总结一下,为了能够标注 0 糖,而使用代糖的产品,依然会导致发胖,而且,会带来其他身体问题。
同时,因为标注了 0 糖,你喝的时候更加不当回事情,就喝下去更多。
元气森林现在还背了好几起诉讼在身上,找他们诉讼的主要点就是上面说的那些,有 “误导” 的嫌疑。
对于我们品牌公关 PR 来说,最大的坑无非就是:产品逻辑,就是个伪逻辑。更头疼的是,前面的所有营销,都在突出这个伪逻辑。
0 糖不是真的没糖,代糖不是不会胖,这个搞清楚了,虽然不一定能阻止姑娘们吃甜食,不过确实也没了花大价钱去吃代糖产品的必要性了,不是吗?
关于元气森林,我们从品牌公关角度写过一篇详细的分析,有兴趣的可以看下
品牌公关眼中,元气森林的问题还挺严重的mp.weixin.qq.com
我个人定义的 “无糖” 只有一条,就是不甜。
即使代糖貌似也会对胰岛素分泌产生影响。
[人造甜味剂影响代谢和胰岛素水平_健客网m.jianke.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m.jianke.com/tnbpd/3947270.html)
文章大概认为 “舌头味觉受体本身就参与内分泌调节”。
所以,真心推荐无甜味的矿泉水和无糖茶类产品…
10 月左右我一个学弟请了我一瓶,我也说了这个事。
真的当我看见宣传是 “0 蔗糖” 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是个文字游戏。然后看了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果然。
蔗糖是一种双糖,应该最早或者最常见来自于甘蔗,故名蔗糖,它是由一个葡萄糖和一个果糖组成。是最广泛使用的甜味剂之一。常见的蔗糖包括白砂糖,绵白糖,红糖,黄糖(不纯净)等。
宣传 “0 蔗糖”,有这几种可能:
1,一点糖没有,一点甜味没有,甚至一点淀粉没有。
2,有糖,只是没有蔗糖(可以有麦芽糖,乳糖等双糖,葡萄糖,果糖等单糖)。
3,一点糖没有,使用其他甜味剂(代糖)。
我觉得你以为是第三种,但很显然元气森林选择了第二种。
麦芽糖是由两个葡萄糖组成的双糖;乳糖是由一个葡萄糖一个半乳糖组成的双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单糖。
讲道理如果果葡糖浆质量好一点也能做到无蔗糖的吧。(因为是以游离糖的形态存在的。)但这玩意和健康和不胖一点边不沾啊。
回答第二个问题:
一般来说,说 “无糖” 的,确实没有糖,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淀粉(在体内依然会分解成糖)。
说 “无蔗糖” 的,99% 是在玩文字游戏。
最重要的是:
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美国减糖潮流比中国早了十几年,2005年可口可乐就在美国推出“零度可乐”。(南方周末记者 黄思卓/图) 全文共4744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不同饮料使用的代糖并不相同,比如零度可乐主要使用阿斯巴甜,一些品牌气泡水配方表中,主要出现的甜 …
最近突然从一个朋友那里听到了这样一个评论:过去5年成功的企业,都做多了基尼系数。 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是否在创业伊始就“看多”基尼系数,但是从结果看,他们显然做多了基尼系数。 简单说就是很多企业的成功来自于做多贫富差距。 “做多”,并不仅限于 …
编者按: 2020年12月2日,“弦子诉朱军性骚扰”案开庭,以“休庭”结束。庭审结束后,回声计划邀请“弦子的朋友们”,写下属于那一天自己的经历与感受,希望与大家一起共同创造历史。 以下是该征文系列收到的投稿文章。 愿你也能从这些记录里获取力 …
知乎用户 张心欣 发表 年度最佳新闻,现实罗生门。 为了还奶茶店的房租不得不做色情直播 => 实体经济不如色情直播。 一开始做直播不赚钱,开始做色情直播才赚到了钱。 被举报是因为还房租后不继续做色情直播了被网友举报。 最后 奶茶店的 …
2300多年前,孟子就警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个社会、一个组织、一个人,如果看自己全部是优点,看别人全部是缺点,在所有意识中没有忧患意识,这是非常危险的。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一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二是你忽视了生活的真相。就像你看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