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插画风格?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艺类 发表

我一直跟别人强调:中国学生的美育基础其实不差的。

虽然美术课一般交给语数英老师来教,导致学生提笔画画的机会很少,但各路教材里的插画,尤其是老版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的插画,水平是相当高的。使用这类课本,学生在无意中能建立起一套还不错的绘画审美。

我是 90 后。小学课本中插画最多最好看的,要数语文课本。

当时的课本插画,是比较典型的 “苏联式”/“中国美院式” 风格。

在我心目中,课本插画可以按以下排名:

· 第一梯队:传统水彩 / 水粉

这类插画的风格是笔触细腻,光影柔和,给人很放松的视觉观感。

在春天的午后,窗外是黄蒙蒙的雨,和滴滴嗒嗒的雨声,我可以盯着这几幅插画,把灵魂都放松下来。

这类水彩 / 水粉类插画很有传统 Old School 的学院派感觉,受苏联艺术的影响很深。这批插画的作者基本是 70、80 年代在美院学习的传统画家,普遍功底扎实,审美上主要贴合千禧年之前的潮流。这些插画的画风如今已经比较过时,但即使不考虑童年滤镜的加持,它们看起来仍然很令人舒服、放松、怀旧。就像老式显像管电视里播放的《数码宝贝》,磁带盒上的 “流金岁月”,嗡嗡作响微微发黄的三菱空调,晚饭前高压锅气口“滋滋” 的热气……

· 第二梯队:彩铅和水墨

![](data:image/svg+xml;utf8,)

· 第三梯队:一些大场景

· 第四梯队:部分人物画(彩铅水粉都有)

![](data:image/svg+xml;utf8,)

另有一些科教插图,比如我最喜欢的琥珀,这种水粉质感的色块实在太有味道了,我甚至能闻到课本纸张的香味。

![](data:image/svg+xml;utf8,)

回到问题,其实课本插画风格是一个随时改变的过程。美术编辑和美工人员对一个时期课本插画风格的影响很大,而他们的审美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80-90 年代的课本不可能出现丹霞同人,但今天的课本也很难回到 80-90 年代那种饱满、正气、学院味十足的美学状态了。至于今天的课本插画是不是审美的倒退,仍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老版教材是上一代美术创作者对一种成熟范式的继承,对苏系美学的延续;新版教材则要在风格的年轻化、现代化上进行更多的探索和试错,这一过程,即使有所曲折,本身仍是美术在当代中国试图前进的标志。

知乎用户 肥皂君​ 发表

我实在不懂为什么要把可可爱爱的小朋友,硬画成一只只小青蛙

![](data:image/svg+xml;utf8,)

如果说加宽眼距、简化鼻子,清一色肉包子脸都是为了强调小学生的幼态。

但是为啥要把人家的发际线都整得那么高???

是要完美还原小学生扎头发太紧,勒到发际线后移吗?

高发际线就这么好看吗?你不知道扎这个头发头很痛吗?

拆头发的时候拆完都会痛很久!

![](data:image/svg+xml;utf8,)

如果说上面的女孩子发际线高,还能说是扎头发扎的。

下图的左边男同学才是真的惨,年纪小小就把头发梳成大人模样,还露出了自己无敌高的发际线,一瞬间感悟到什么是人到中年。

其实这本书不应该是小学数学课本学数学的益智插画。

反而应该是要警醒中国人发际线从娃娃抓起的血泪教训!

不然你长大了就会像这个老师一样,头发越来越少,只能头顶带着假发。

ps:这个老师的眼距也是宽出太平洋… 讲道理老师是个成年人,不能拥有正常的三庭五眼吗?干嘛也画成这样??

还有这个清一色的青蛙咧嘴笑,真的很恐怖好吗!不会画嘴就求求别画

看多了真的有被吓到!

柯南假面童年噩梦

此外还有一个迷幻的设定就是:

所有小朋友的眼神,都完全!么的!光亮!

一个个看起来都像是肌无力一样,空有大双眼皮,可眼睛偏偏就是睁不开!

肌无力参考图:一般是指黑眼球不能充分暴露导致看起来眼睛无神。

好好的祖国花朵,眼睛也睁不开,头也要秃了,嘴巴还被固定咧开,形似法令纹。

怎么就怎么惨。

不过,肥皂君仔细看完了一整本小学数学发现,上面这个奇葩的画风还是少数,毕竟这么多内页插图不可能是一个人从头画到尾。

其实同一本书里,也还是有比较正常的画风:

比如底下这两位小朋友,看起来是不是就好看了很多?

我愿称为,此书颜值之最!!

虽然也符合了一贯的书本审美正确,但是还是以可爱取胜。

这绿衣服的小伙子的 pose 还有点帅是怎么回事?

还有这一页的老师,明显就不是一个人画的了!比之前那张好看太多!

这里也都是常规不会被喷的画风了:

最后再建议大家看看我们的国货之光——湘教版地理教材

可可爱爱的地理课代表丹霞同学

就算在我们常规朴素的画风下,也让一种同学迅速 get 到了她的清纯可爱!

一身水手服短裙,背上跨间背包,搭配上乖巧短发,很有日漫里的那个 feel~

而且插画作者,还给丹霞设计了好几套不同的装扮,出现在不同时节的课本内页,表现季节的变化,可以说非常用心了!

再看看这小学课本上给孩子设计的衣服,不知道该说是潮呢?还是嘲呢?

这个兔耳头饰、拼色裤袜真把我整蒙了。家长会让穿这个???要不是你画的丑,让人看着心如止水,估计分分钟有人举报教坏小孩。

好了,最后肥皂君百度了一下这个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

其实就算是这个青蛙脸画风,也有几页单页看起来比较舒服童真,也看得出来确实有美术功底。

而且这家工作室其他的书籍设计也有很强的艺术感。

就真让人想不明白,怎么会接这活,还接成这样?

迷惑,人间迷惑。

码字不易,点个赞呗~

我的其他优质回答:

画画如何画好男生?

有没有这样一幅画,画里的角色让你产生难以自拔的迷恋?

知乎用户 心内科阳地黄​​ 发表

搬来我的被知乎日报收录的另一个回答,也是用着人教版的教科书长大的,庆幸自己早生了十几年,怎么现在的教科书退化成了这个样子,以前我们的插图多美啊。


一天下午,我在收拾东西的时候,翻出来了小学的语文课本,就停下了手中的工作,一页页地翻看起了那有点泛黄地书页。

现在天气渐渐的凉了,马上就要入冬了。想起来了以前学过的一首小诗,就一本接一本的翻看,终于找到了这首小诗。

下雪啦, 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副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他在洞里睡着啦。

以前上课上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就是要过年的时候了。小时候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那时候家里没有空调,到了冬天的时候,南方的天气,湿冷得厉害。爷爷就会在客厅里放上一个烧炭的小炉子,一家人就围着炉子烤火,聊天。到了过年时候,家里会买很多的糍粑,爷爷就把糍粑一个个的放在火钳上,再把火钳搭到炭炉子上,接着炭火的热量,就看见糍粑一点点的被烤软,然后又鼓起一个个的小包,最后小包会破开,一股子热气从小泡里钻出来,这时候爷爷就把糍粑拿下来给我,蘸上白糖,吃上一口,糍粑软糯香甜,真是从嘴顺着食管一路暖到胃里,那滋味真是叫人难以忘怀。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看到《画杨桃》这篇课文,就想起那时候老师也要我们每个人去买一个杨桃,带到课堂上,学着课本里的样子,也画上一画。上这篇课文的时候,正好是夏天,爷爷就带着我去买杨桃,记忆中那是我第一次吃到杨桃,切开一看,真就像课文里描述的那样,像个五角星。不过杨桃的味道,我倒不是特别的喜欢。

“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 我几乎要哭出来了。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抚摸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老班长!老班长!” 我们叫起来。但是老班长,他,他的眼睛慢慢地闭上了。
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data:image/svg+xml;utf8,)

金色的鱼钩》,看到这篇课文,就想到当年这篇课文是要做公开课来讲的,那时候,我还是班长,老师就让我在课上简单的介绍这篇课文。上课前的一天晚上,爷爷就拿着一根缝衣针,在灶上烤红了,用菜刀一点点的把它折弯,做成了一个鱼钩的形状。第二天,我拿着这个简单的道具发言,得到了来听课老师的一顿夸奖。

“不对,我受骗了!” 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红军,小红军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红军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红军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红军停止了呼吸。

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塑造了一个舍己为人的小英雄形象。记得语文老师在上这一课的时候,情不自禁的哭了起来。语文老师也同时是班主任,姓罗,她那时候 30 出头,是一个很善良也很负责任的老师。记得有一回班里有一个女同学摔断了手,罗老师就在周末领着我们去医院看她。可惜自己没有什么成就,总觉得辜负了老师的一片期望,这么多年,也没好意思回学校去探望,不知道罗老师近况如何。

如果去学校的话,真想送老师一捧野菊花。

“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你听说过吧。可惜你来的不是时候。要是春天,小草刚发芽,河水刚开化,藏了一冬的鱼都从水底游上来了。开河的鱼,下蛋的鸡,肉最香不过了!今年春天给你们邮的鱼干,一点儿不掺假,都是我用瓢舀的。”

这是课本里对北大荒的描述,学这篇课文的时候,真是被北大荒的美丽富饶所吸引,她是祖国的粮仓,知道那里有一个又一个的水泡子,水泡子里都是大鱼。没想到,多年以后我念的大学居然就在东北,而且一呆就是八年。

“北大荒,北大仓”,居然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

每翻到一篇课文的课后生字表那里,就能看见爷爷当年的签字。以前,晚上下课回来,是要家长监督学生背诵课文的,爷爷听我背完了书,就在课文后面写道:“今晚听了阳地黄同学背诵课文,背的很熟很流利,我感到基本满意。”

看到爷爷的字迹,就仿佛又回到了小学时代的无数个夜晚,爷爷坐在书桌前,看着我一点点背诵课文的情景,夏天的时候爷爷会为我扇凉,冬天的时候,就只能坐在炭炉边一边烤火,一边温书了。

细细的翻看完六年的课本,再抬头看窗外,已经是夕阳西下,晚霞将天边映照得一片绚烂。

记得小学的时候,也就是这样有着晚霞的下午,爷爷就会坐在小学对面那几棵很高的樟树下面,等我放学。等看见我从大门里出来,爷爷就会站起来向我招手,憨憨地笑,我就会三步并作两步地扑倒他怀里。

爷爷的花落了,而我也不是小孩子了。

细想起来,爷爷已经离开我有 15 年的光阴了,童年的欢愉也早已漫随流水,当年那个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小孩子,也已经是快 30 岁的叔叔了,想到此处,不禁泪眼婆娑起来。

多想就让时光停留在小时候那无数个放学的下午,爷爷还坐在那几棵老樟树下面等着他的孙子放学。

阳光照在翠绿的树冠上,投下好大一片阴凉……

[

老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一二三四五六上下册语文课本人民教

京东

¥22.5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358194188060946432-0&p=AyIGZRhaEAsWAl0fWRcyEgZUGF0cAhoOUx1TFAEiQwpDBUoyS0IQWhkeHAxfEE8HCllHGAdFBwsCEwZWHVIVChsBUxNaFh1LQglGa0x1UEMLeSFeYlJHT0Idd0ZUeC9lXFMOHjdVElsXChMGVRxYJQITBlUfXhYBFAZlK1sQMlNpUxlcFAYRN1QrWxICFQNdEl0WCxYGVitbHQYi0fuPjp29y7fwzfG715%2B3gJLwwbyUN2UrWCVZR1McXkcVABYOVRNeFQsbBlIaUxAFFwVWB1olAhMGVRNcEQMRDjsaNRUKEQBdHFIXChs3VStYJVx8BgVLCRMCEQQ7QQdKXxYAV0w1FgESAFIfUhYyEAZUGVk%3D)

知乎用户 蓝铅笔​ 发表

好家伙,何止画风怪呀,简直堪称精神污染!

题主放的这几张还不够味,(马达马达)

再给大家多来几张这版书中的其他插图

注意,前方精神污染警告(手动狗头)!

看这充满智慧的提问……

看这充满智慧的讨论……

以及看这充满智慧的 45 度角微笑……

……

这审美降级的新插画风格差点没把我送走!

只能说,同是教科书,但插图与插图之间的差距咋能这么大泥?!!

现在想想之前上热门的丹霞能火真的不是没道理的

因为关人物外形就秒杀了,有夏装美如千石抚子

上课看到,脑内自动响起恋爱循环,se↘ nuo↗

也有冬装美如泽仓美咲,成熟学姐赛高~~

更不要说其背后的丰满人设了,有兴趣的了解的可以看看我之前的高赞回答:

如何评价高中地理教材里的丹霞同人形象?

除了丹霞,还有很多其他教科书插画风格也是很不错的。

比如生物课本上就有双马尾日系校服的女生出来讲解基因改造的案例:

政治课本上也有出现过元气满满的短发女生为大家加油大气,形象满分。

不过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下面这张人教部六年级语文名为 “盼” 的插画。

这风格直接让我一眼红心好嘛,想起记忆里穿着雨衣踩水的情景,简直一模一样~

而且这一版系列教科书的插画风格都非常好,非常符合大众审美的儿童插画风格:

所以这么对比看下来,人教版小学数学的插画风格真的有点不忍直视了。

![](data:image/svg+xml;utf8,)

不说画的好坏啥的吧,至少给孩子们展示的插画应该是积极阳光,充满活力和想象力的。

可现在却如高赞所说,整体人物的风格有点病态,没精神。

这样的插画不知道现在的孩子看到能否感兴趣呢?

只记得自己小时候最吸引我看课本的动力,绝对不是那枯燥的拼音和文字,而是一幅幅用心创作的插画。

哦,对不起,对不起,放错了……

上面这张是我上课时大展画功的,下面这张才是:

书本上奔跑追着蝴蝶的女生,躺在草坪逗鸟的男生,等等,这些就是我们的童年呀!

想知道这样的插画是如何一步步创作出来的,请移步这里:⭐绘画知识点百科全书

知乎用户 万金油 发表

为什么这版教材里的小孩儿看着别扭,

因为这样看着像患三体综合症的儿童。

三体综合症的儿童外貌特征非常明显,

比如宽眼距、小眼睛、低山根等特征。

现在孕妇在医院做的产检就包括唐筛,

也就是提前筛查出来三体综合症婴儿。

把正常小孩丑化成患病的儿童的样子,

这样的做法当然会让人看着非常生气。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玉小米 发表

怎么说呢

我为我有经纬和丹霞而自豪

小朋友们你们长大后千万不要去翻教科书

湖南的朋友翻翻高中湘教地理吧

且行且珍惜

知乎用户 细雨 发表

这时候必须吹一波苏教版的插图了,不仅以国画人物的手法展现,画风清新,既独特又宣扬了传统文化,而且人物还会随着年级增长逐渐变成熟,有种陪伴长大的感觉,非常走心❤

![](data:image/svg+xml;utf8,)

哈哈大家都很喜欢苏教版小学语文嘛~那就再说一个苏教版小学语文审美上的优点吧~

那就是它本身的颜色就很好看,纯度不过纯对眼睛很友好,然后经常把课文文字融进优美的国画插图中,既不会看不清文字又能给学生类似于 “沉浸式” 体验的感觉。反正我个人对这样的设计毫无抵抗力,每次发下新教材就是翻语文书,对我的语文兴趣培养极大,所以每次上课也很积极。

所以插图很重要,不仅潜移默化地培养小孩审美,还能引起对该学科的兴趣❤️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希刺克厉夫​ 发表

找到一到六年级封面,人物和动物的突出特点都是五官分很开,眼距宽眉毛远,与国际上唐氏患儿的画像几乎一样,不知道为何这名画家如何痴迷于这种画风,都是清一色的画风,查了一下百度,好像宝宝的眼距都是比较宽的,大概只能猜测画家是想表现宝宝的长相稚嫩吧!

![](data:image/svg+xml;utf8,)

所以说这种画法,让人看起来觉得人物和动物都没有精神,给人一种千人一面还是那种不好看的相似感觉,个人表示不喜欢。

知乎用户 Alex Zou​ 发表

20210402 更新。有评论提到樱花封面的语文书。如无理解错,应该是上面这本语文第四册。不仅评论的朋友印象深刻,我也印象深刻(我姐姐用的就是这个版本,小时候经常拿她的老课本翻阅)。说起樱花,这不能不让我想起另一本书,知日系列里面的《樱花入魂》。


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播出的纪录片《新中国课本》中居然就出现了绘制课本插图的情景。(2020 年 12 月 25 日 CCTV4 播出)

留意最后一个画面,右手边一张各民族大团结的插画的底图,轮廓上就已经是小眼睛大眼距的风格。但是不难看出这就是刻意为之,照旁白说的 “精雕细琢反复打磨” 并不为过。真正的问题可能就出在整体风格的选择上。

这就不能不拿现在的课本跟以前的课本作一下对比。

我们就看语文、数学这两科好了。现在通用版本一到六年级的全部放在一起,给人的感觉是色彩极其阴暗。小朋友恐怕还没来得及看封面的插画,已经对课本心生厌恶了。

光这样看肯定还不足以说明现在的课本有多烂。

我们看看上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初期,以及 90 年代中后期两版的语文、数学课本。我学的就是后面这版。两版的封面设计风格有所传承,语文都是把图画放在整个封面上,书本的标题放在图片上,而数学则是把插画放在一个矩形内,书本的标题放在图片外。两科教材的封面都使用了明亮、活泼的色彩,与现在的版本截然不同。

另外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八九十年代的语文课本的 “语文” 二字,是非常规整的楷书字体。这是叶圣陶先生题写的。而 2000 年以后的课本,则是使用了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字体。郭的题字的确显得更加浑厚而沉稳,但是对于生字学习占了很大部分的小学语文而言,教育学家叶圣陶的题字无疑比考古学家郭沫若的题字更贴合教学的理念和规范的引导。

2000 年以后的第一个新版本的语文、数学课本在封面设计上比起以往的,有两个很明显的特点。一是画风显得更加清新明亮,二是运用电脑进行平面设计的手法十分突出。比如 “语文” 两个字(这已经是郭沫若题写的版本了)的阴影和数学上半页的渐变色彩设计。这样的设计非但代表了当时最合潮流的风格,而且放到现在看也不显得过时。恰恰相反的是,现在这一套小学课本看起来更显得陈旧迂腐,多个形状和色块如版画般的拼接凸显出版面的压抑和无序。

更加可悲的是,现在的课本设计风格居然会从小学延伸到高中。我曾经到新华书店看过,人教版目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的课本封面无一不是深沉阴暗的色调。但是上一版的初中课本就并非如此。恰好有网站是把两版的电子课本放在一起,这种对比就很激烈了。

2001 至 2003 年的初中语文、数学课本,在设计风格上是一致的。其余各科如地理、历史、英语、生物、化学、物理、政治等则依照各科一贯的特点而不尽相同。尽管与前后版本都差异很大,但放在现在来看也一样不会过时。我学的就是 2002 版的语文和数学,数学分代数和几何。

这一版的初中语文课本没有像 04 版那样在封面上使用中国画,而是用文物照片,数学课本也没有像后来的使用一些看起来刻板的矢量图片。课本内页也都还是黑白印刷。然而,这样的封面设计,既贴近当时最潮流的电脑平面设计风格,又摆脱了幼稚化的图形和卡通形象,对刚刚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而言无疑是很好的审美引导。

最后我只想问一句,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日新月异蒸蒸日上,为什么现在的课本反而要玩起老人趣味和唐氏失智?

知乎用户 mr.red 发表

美盲一旦有了决定权,后果不堪设想。

春晚舞台如此,校服如此,没想到教材也是,还是堂堂人教版。

插画水平太糟糕了,人物都一个模样,嘴巴眼睛就跟复制粘贴似的。

连一般都谈不上,就是烂。审美倒退四十年。

给孩子看这种粗制滥造的玩意儿,悲哀至极。

根儿出在总编,不懂美又霸权不负责,层层转包哪有好。

好的教材插图应该是一代人童年的温暖记忆,会扎根在脑海里和灵魂深处的。

下面我要说的,就是这套七零后都熟悉的一套老课本。

八十年代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封面图作者:武奎英

八十年代,我读小学,五年制。每当新学期课本发到手,忙不迭地打好包书皮,把头埋在书页中,深深陶醉在油墨的清香里。那时的语文课本,封面精美,彩图集中。

特喜欢第五册封面,向往成为那个扛着一筐水果的小男孩,心想要有这一大筐,那生活得该美成啥样啊。

这套七零后都熟悉的语文课本,封面设计者和插图作者都是武奎英,特想看看武老先生长什么样,结果网上除了老人家的连环画、插图、挂图作品,居然连一张本人照片也没有。

武奎英创作的儿童读物插画作品,这水准,放到今天也杠杠滴

从网上仅有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插画家师从吴冠中,儿子武江也是个画家。

发现有位 82 岁的孙老先生,也在网上寻找失联多年的老同学武奎英,他说武奎英 1955 年北京五中初中毕业,曾在北京中小学教材编审处工作,有专集出版。

接下来,我赶紧与孙老先生发短信,很快就得到回复,已经联系上,真是太好啦,看来大家并没有忘了伴随我们长大的武老。这是现实中我与武奎英老先生走得最近的一次,感觉特别美,就像拥有了一大筐水果。

知乎用户 槿年​ 发表

这人物五官怎么一股刘野味儿……

刘野本人:

内种既没头脑又不高兴的样子,加上眼距很宽的豆豆眼,也太刘野了!

刘野的画:

刘野的作品,可以卖到 4、5 千万港币,

今天的小学生,只需 6 元就可以买到一整本刘野同款当代艺术插画集:

小学生赚了!赚麻了!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普通社畜张文远 发表

全是米其林轮胎人吧

就感觉…… 挺肥美的

正经大象觉得受到了侮辱

「请不要给猪染色」

猪:「收起你的偏见」

知乎用户 泽亚子 发表

风格太过诡异,画的一点都不像小孩子的脸,成年人看到都会觉得不舒服,何况小孩子。

怀念我用的是 2002 年人教版教材,一看到课本插图就想到了语文课文,可美了,直接拉高了我的审美,美丽的东西永不过时,现在都还记得。

大致整理了一下觉得好看的点:

首先,它的配色是那种很舒服很明亮很有生机的

其次,画的小学生都是特别活泼有生机,系上红领巾,迈着欢快的步伐,一切都显得那么有希望,对,我就是祖国的花朵!

最后,每幅画用的画画风格不一样,但配色都很优秀,比较贴合课文的意思,有助于理解。

知乎用户 花宵花嚣​ 发表

画风真的需要对比

这是北师大的小动物,非常激萌,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幅:

这是北京版的小动物,也是可可爱爱,阳光灿烂:

这是苏教版的小动物,略微潦草,但起码还算正常:

再来看一下人教版的小动物:

这玩意儿你告诉我是大象?这欧式大双,这浓郁的腮红,这米其林一样的鼻子

唯一的优点是耳朵看上去很好吃

就…… 很肥厚。

emmmmmmm

再来看看各大教材里的人物

这是西师大的人物,我发现西师大画动物是真的很好看,这几个小燕子贼有灵气,还有小表情:

这是北京版的人物,北京版的特点是色彩非常艳丽,我家小朋友最喜欢北京版,说很像绘本,可惜她用的是人教版:

这是苏教版的人物,画风相当朴实了,但是不吓人:

人教版的人物就非常有意思了:

再来一次

这魔性的舞蹈你怕了吗?

哈哈哈哈哈,真的,太魔性了!

我可能不能一瞬间分辨出各大教材的画风,但是人教版数学的画风真是独树一帜的丑。

丑就算了,色彩还脏兮兮的,要红不红,要绿不绿,灰蒙蒙的感觉。

唯一的优点就是我发现里面的小学生还穿得挺时尚的,衣服特别多,跟苏教版那种小衬衫,小短袖特别的不一样。

很贵族!

哈哈哈哈,再看一遍还是觉得这个舞蹈好魔性啊。

知乎用户 凉心四十八天​​ 发表

让我想起我小时候读的那些教科书。

80 后们,来,回忆我们的童年。

知乎用户 小白 发表

不是….

怎么变得那么丑了…. 我那时候人教版的插图可好看了。塑造了审美这些话先不提

正是那些好看的插图,成为我童年美好回忆的一部分构成。

既有古香古色的

小儿垂钓

《高大的皂荚树》

《寻隐者不遇》

老舍的《猫》

也有充满童趣的

《骄傲的孔雀》

《骆驼与羊》

也有充满温情的

《杏儿熟了》

《爸爸和书》

《泼水节》

《小摄影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人物都是那么和蔼可亲的好吗?

![](data:image/svg+xml;utf8,)

这些插图非常的美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还有我喜欢的北大荒

真是丰饶美丽….

还有《火烧云

画风那么童趣….

用我最喜欢的《小狮子艾尔莎》结尾吧

![](data:image/svg+xml;utf8,)

再看看现在的

真的没有对比没有伤害

现在的小朋友知道我们那时候的教材那么美吗?

小学教材对童年的记忆影响太大了,强烈建议下架吧。

知乎用户 Kero 老师 发表

是什么原因,让教科书里的小人丑得如此猖狂?

是什么原因,让插画师半夜流干眼泪寸断肝肠?

这一切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接下来请收看走进科学之《爸爸再爱我一次

![](data:image/svg+xml;utf8,)

咳咳,不好意思串台了

![](data:image/svg+xml;utf8,)

作为一个美术专业出身的人,先说一下我自己的观点:

这种画风,偶尔一次看觉得还好,但是看多了就觉得恶心了

乍一看这种画风,感觉人物画的还挺憨的,但是看多了之后就觉得人有点傻了吧唧的

就像前几年火到不行的《小苹果》,给大妈们拿去当广场舞的 bgm 之后,网上的吐槽声就没停过。直到大妈们换歌,对这首歌的批评才渐渐停止,同时也就没热度了。

其实,从画风上来说,这种风格的画其实和漫画挺像的,都是通过对某一特征的放大或扭曲来得到吸引人注意的目的。

不过区别在于,漫画是让人发笑的,而这种不是。

而且,不管是漫画还是这种插画,都不适合放在课本里

课本是啥?是承载着知识教育的载体,而现如今的教育,也承载着让学生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任务。

你们就用这种插图来给孩子们看?

这不是给我们美术老师制造工作难度吗?哦不是,这不是把孩子们的审美往偏了带嘛?

要知道,美育的范围可不止美术课这一个渠道

插图,黑板报,这些都是会对学生的审美起到潜移默化影响的东西,

美术课还有时候会被别的老师占用呢,那告诉我还有哪些东西能对孩子进行美育的方式呢?

![](data:image/svg+xml;utf8,)

可能看到这儿你会说:话是这么说,但是这画总得是懂美术的人画的吧,这玩意不是能突出现在懂美术的人的审美出现的问题嘛?

如果你脑海中有这个问题,我真心的想为你鼓个掌,点个赞(那么礼尚往来是不是也可以…… 嗯……),因为你发现了最关键的问题所在。

但是呢,这句话只对了一半,另外一半,隐藏在开头中。

在成为老师之前,我当了几年的平面设计师。

我们每次设计完一个作品之后,是需要把稿子发给负责人审核的,

也就是我们俗称的 “甲方爸爸”。

如果你的甲方爸爸有个正常的审美,那么你的设计工作能完成得比较顺畅。

反之…… 请屯好一定数量的速效救心丸

同理,我相信,这批插画的原版应该不是这种风格,可能跟这个很像

但是给审核方这边改改,那边调调,改成了这幅德行

在这里,我有理由怀疑是不是审核方换了人,

因为再往前一代,很多插图都是很经典的啊,看图都记得课文是什么

这才多少年啊,审美崩成这样?

![](data:image/svg+xml;utf8,)

谨以此文,怀念当年的经典插图

我是 @Kero 老师,是一个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康顺利快乐的长大的老师。

点赞加上关注,你会收到更多接地气的优质回答和干货,

希望我的这些回答,能帮助到你:

工薪家庭应该倾尽财力让孩子上顶尖小学当凤尾,还是上一般重点小学当鸡头?现在流行的少儿编程是不是收智商税?一直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么不同?

我们下个回答再见~

知乎用户 甩锅大魔王 发表

这后台得多硬?

知乎用户 通吃岛岛主 发表

我们来看看嗡嗡嗡时期的

图片转载自:

文革时期难得一见的各种教科书_高清图集_新浪网

简单来说有这么几个特点:

1)风格写实,有不少应该是木刻版画,即便是给一年级小朋友的教材也是如此。相比之下,新世纪以来的低年级教材越来越开始走可爱风,人物头身比奇特五官挪位,建筑、自然景观和动物也都是漫画版。漫画是为了搞笑,可他们这么画却并不搞笑。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现在越来越觉得孩子和大人不一样,孩子的智商还不够,需要哄。六七十年代的这种风格,则是当时提倡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文艺的结果。

2)当时人物形象硬朗,目光坚毅。现在的线条很柔和,喜欢突出孩子无忧无虑,天真可爱的形象。

3)从构图上来看,六七十年代的插图虽不复杂,但构图颇具章法,很有美感。以这个为例:

![](data:image/svg+xml;utf8,)

画面的布局,线条的疏密,红白绿三种颜色的对比,不同人物之间关系的处理,人物与远处景色关系的处理,都非常的清晰。

最前排的三个男生三个女生,表示这是小学课本。高大的三个大人,分别是工农兵形象,象征当时 “学工学农学兵” 的号召。远处的工农业生产场景,符合 “科学常识” 这一课本的主题。而所有人手中拿的红宝书,代表的是“政治挂帅”。图画中的每一个符号都是有意义的,整幅图主体明确且恰切。

再看看这一幅:

构图乱七八糟,无论是线条还是色彩都很凌乱。

而且整幅图不知所云。三个立方体可以理解,但大象松鼠天鹅为什么出现在图画里?背景为什么是大自然?六七十年代的课本里面真的有大量工业农业生产的例子,且学生们每周真的会去学工学农,所以人家用工农业场景作为背景。可咱们现在的数学课和大自然有什么关系?还有,有个孩子为什么飞起来了?数学课和起飞有联系吗?

简言之,又丑又没有任何含义。

哎?这好像是对后现代艺术的评价。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是我肤浅了。

给现在的美术编辑们道歉。

知乎用户 徐亦缈 发表

一、第 10 套小语教材

建国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先后出版过 11 套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笔者上学期间,使用的版本是 2001~2002 年间人教社出版的 1 到 12 册,隶属于第十套中小学教材阵列,可惜的是,这一版教材比较短命,没隔几年的二次出版时进行了改动——至少封面是变化了的。

它长这样:

严格的说,千禧年版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和之前的、之后的均不同。就封面而言,与第 10 套新世纪出版的小学语文课本相比,第九套 93 年课本画风明显整体偏灰暗、重整体而不重细节、线条简略内容简单、人物单一刻板,很明显插画师受 90 年代连环画、漫画、动画片的影响较深,譬如下图中第 12 册封面与著名童年阴影魔方大厦对比,基本同一画风。(by the way,一般认为魔方大厦内涵丰富,应列为 cult 类动画片,“看似大红大绿实则主要以深紫、暗红、深蓝为色调”,线条突兀甚至扭曲,画风诡异暗黑,实在不适宜小孩子看。)

回到千禧年版本的课本,什么叫五彩缤纷啊(战术后仰):

二、小学语文课本插图的特点

语文教材里插图的类型很多,包括国画、油画、水彩画、版画、宣传画、漫画、照片等等。小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因此课文编排特意选取照片、工笔画、水彩画等注重写实、色彩丰富的插图绘入文中。

人教版小学课本中,插图以水彩画为主,数量高达七百多幅;然后是照片和中国画。水彩画使用最多,特点就是水彩水色交融、明快细腻、变化丰富的视觉效果;此外,水彩还可以即兴绘制,描绘出天马行空的图画,创造出生动活泼的视觉效果,吸引小朋友的眼球。

除此之外,水彩画还具有绘画便捷,性价比较高的成本优势。著名儿童插图画家朱成梁在校期间是学油画,而毕业后却从事水彩绘画,他对此的解释是:“画油画条件比较高,而且要集中的大块时间来创作,而我为出版社工作,许多事情一起做,插空来画,水彩和水粉比较容易掌握。” 对于出版社、插画家而言,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中国画类包括传统水墨画和工笔重彩画。诗词多水墨,下图依次为杨万里的《小池》与柳宗元的《江雪》,水墨画的特点是:“以墨代色,略施淡彩,画面具有雾气湿润的朦胧美,对造型要求高度概括,意随笔到,也给人酣畅淋漓的视觉感。”

要说明的一点是,插图从类型、内容到抽象程度都在发生着变化。随着年龄增长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水彩漫画比例在不断降低,水墨画、油画等类型插图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三、插画师们

如何找到合适的插图画家,也是一个颇费周折的事情。插图作者难找,尤其适合教科书插图绘制要求的、高水平的插图作者更难找。人教社设计部编辑张蓓说,经过严格筛选,一批能够精确掌握文字内涵,善用表现力与美感创作的插图画家,还是被人教社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了出来。经过几番磨合,这些插图画家创作的插图,满足了人教社要求的:弥补文字之不足,启迪学生思维,产生美的感受。

王庆洪是大连《少年大世界》《青少年科苑》的编辑,他所画的 52 幅图入选小学语文课本,他回忆道,人民美术出版社向他约稿,制作周期为三个月。所提交的每件画作都须经三至四次审核,不符合标准就打回来重画。每次改稿,对作者都是巨大的煎熬。

想找到课本上那些绘图的原作者们,难度颇高,2000 年左右作画,在当时互联网还属于新鲜玩意,留存并记录下的、并且能搜寻到的信息极少极少,诚如大海捞针。

对比小学课本上封底页的记录,几番搜寻,终于找到了这些插图作者们的资料,经过详细比对,大部分的作者资料已找到,少部分由于时代跨度原因未能如愿以偿。表格中归纳了全 12 册的插图作者,以及画家们的出现频次。(插图作者们的详细资料见附录)

(注:第 2、6 册未找到)

出现 7 次:王惟震

出现 6 次:杨荟铼 马振祥 刘延江

出现 5 次:王国栋 姜吉维

出现 4 次:森林

出现 3 次:王炳炎 王平

出现 2 次:晓玮 唐湘成 解维础 郜欣

出现 1 次:马奎武 于绍文 杨大昕 玉华 崔君旺 倪晓雁 杨永青 王巍 黄雨鸿

周申 何兵 徐锡林 小豆 倪靖 王庆洪

28 位插画作者中,一大半以上都有过画连环画的经历,有着很深的时代烙印, 创立于 1951 年的人民美术出版社,“文革”期间曾发行百万册连环画,出版物的题材与政治、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内容自然多为红色题材。那时一本连环画价格在一两毛钱,在没有影视网络的年代,看 “小人书” 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消遣方式。到了 80-90 年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彩色电视的日益普及,曾经红极一时的连环画开始走上了下坡路。就像今日高校就业时传统工科面对计算机专业就业时的窘态,再炙手可热的职业也无法保证长久的繁荣。

接下来是对单个插图作者教材作品的展示:

王炳炎画作:

王惟震画作:

王惟震早年连环画作,1976 年出版:

附录:28 位插图作者的资料

按照频次顺序,附上全部 28 位美术师、插画师的资料。

马奎武,1953 年生于江苏徐州。曾任解放军某部文化干事、俱乐部主任、政治处书记等职,从部队转业后任《淮海文汇》杂志社类术编辑、徐州市贾汪书画院院长。现为徐州市美协理事、江苏省美协会员、张伯驹艺术中心顾问、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书面家、香港红荔书画会顾问、中国 “八一” 将星书画院特聘福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马奎武擅长工笔、彩墨人物,近年来尤以画虎闻名海内外,被誉为“中国画虎一绝”。其画风美而不洋、艳而不俗、意境深邃、格高气盛,融诗书高于一炉,深受业内人士和广大群众所喜爱。

于绍文,1939 年生,山东烟台人,知名连环画家。擅长连环画、插图。1962 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历任中学美术教师、电影院美工,人民文学出版社美术编辑室副主任、副编审。作品有《佛教画藏》、《中国通史》、《 图说中国历史》,连环画《中国十大元帅》、《清宫演义》、《三国演义》、《封神演义》、《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音乐家莫扎特》等。

杨大昕,唯一的信息是,在 90 年代出版的《新编十万个为什么》担任封面设计,除此之外未找到更多信息。

玉华,疑为笔名或者未标姓的名字,确切信息未找到。

崔君旺,1955 年出生,先后毕业于北京教育学院油画本科、首都师范大学油画研究生班,擅长油画、国画。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美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摄影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协会书法研究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国际城市文化协会理事、中国科技管理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客座教授、北京科技电子技术学院授课教师、《中国保健时报》美术摄影记者、北京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中心理事、北京科普创作协会会员等职。

倪晓雁,人民教育出版社退休美术编辑。80~90 年代主攻连环画绘制、幼儿书籍出版等。

杨永青(1928—2011)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人,以表现传统题材和人物见长,在绘画上的卓越成就,主要表现在他对儿童题材的绘画尤为精致,创作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一生创作了 52 部连环画,多套书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最著名的有《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神笔马良》、《八仙过海》。先后历任华东青年、中国青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编辑、编审,发表版画百余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多家收藏。曾获全国少年儿童图书评奖美术一等奖、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及中国出版署多种荣誉奖,获国务院妇女儿童协调委员会有突出贡献的儿童工作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先进个人及中国版画家协会 “鲁迅奖章” 等荣誉称号。

王巍,重名较多,无资料。

黄雨鸿(1956—),浙江德清人,别署竹浪簃主人。擅山水、花卉,先后得潘韵、余任天等诸先生指导。现在北京某美术出版社工作,湖州市美协理事、莫干山书画社副社长。

周申,连环画家,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 1943 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菏泽地区展览馆、艺术馆美术干部及山东美术出版社美术编辑。周申素有 “连坛快手” 之称。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他一直从事连环画的创作,每年均有新作品问世,创作的连环画数不胜数。他绘画的题材广泛,古代、现代、神话、战争,素描、速写、白描、水墨、工笔重彩…… 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作品质量极佳。

何兵,(2011 年前后)曾担任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册》编辑室主任、《连环画报》主编。

徐锡林,1950 年出生于北京。曾任《中国连环画》美术编辑。几十年来创作不断,《老古玩店》《王子与贫儿》《精忠报国》等上百部作品问世; 他以 “快手” 著称, 曾一年内独自一人创作十册连环画, 仍以优质呈现。2000 年后, 因病导致右手偏瘫, 凭着坚韧的毅力和对连环画的执着追求, 锻炼以左手画画, 继续创作了不下几十部连环画。

小豆 / 倪靖,这是两个人(也可能是三个人)北京出生,90 年代中后期大陆卡通漫画的少壮派人物之一,无近年更详细资料。

王庆洪,《少年大世界》《青少年科苑》编辑。

郜欣,90 年代出版多本漫画书籍,无详细信息。

解维础,1946 年生,山东牟平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专注大、中型国画,师承关友声、黑伯龙等众多艺术家。曾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系国画教研室主任、济南市政协委员。系山东大学东方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山东书画学会学术委员、山东当代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山东画院高级画师等。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多幅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外交部、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中央电视台、中国驻外使馆、省市政府会议大厅、山东会堂等长期陈列;多幅作品被日本、欧美、韩国、港、澳、新加坡、奥地利昆堡艺术馆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艺术博物馆收藏。

唐湘成,《卖火柴的小女孩》绘画作者,无其他任何信息。

晓玮,无任何信息。

王平,有 2 个重名且有名的画家,分别出生于 1969 年和 1971 年。

王炳炎, 1951 年 10 月出生,湖南长沙市人,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教授。长于工笔人物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被文化部、中国文联评为 97 全国百杰画家称号、中国现代工笔画院导师,湖南省文史馆馆员,湖南文星书画院院长。

森林,疑为笔名或者未标姓的名字,90 年代连环画作者,确切信息未找到。

姜吉维,1944 年生,北京人。著名连环画家,擅长用黑白画技法创作连环画。就职于中国妇女杂志社,任美术编辑,是一位高产连环画家。

王国栋,1949 年出生于河北省河间市,擅长中国人物画,擅长中国人物画,兼功山水。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麒麟书院院长。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两次获全国美展三等奖。

刘延江 (1950.3—) 河北人。擅长连环画。1970 年任装甲兵政治部宣传队美工,后任《人民装甲兵》杂志社美术编辑。1986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大专班,任中国连环画出版社美编、编辑室主任,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编辑室主任。出版有连环画《爆破英雄徐高虎》、《铁骑闯阵》、《80 年代离婚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连环画库》等。

马振祥 (1941—2004) 回族,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擅长中国画工笔重彩。1961 年内蒙古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毕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内蒙古社会书画学会副会长。绘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人民艺术家,曾任内蒙古赤峰市书画院院长、研究员,美术教员、美术干部,赤峰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兼党组书记。

杨荟铼,互联网上资料极少,90 年代出版过一系列彩色连环画书。

98 年春节晚会吉祥物的征集工作已于近日结束,由杨荟铼设计艺术工作室设计的吉祥物从上百件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吉祥物为两只可爱的小老虎,一只名为团团,手持节日的红灯笼,腰间系一条红色的绸带;另一只名为圆圆,身着民族服装,大眼睛炯炯有神。团团圆圆紧紧依偎在一起,透着一派和气、吉祥的样子。

![](data:image/svg+xml;utf8,)

王惟震,出生于 1931 年,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也是中国体育报业总社、人民体育出版社美术编辑,副编审。

引用

张叶. 视觉文化理论下的小学语文教材插图比较研究 [D]. 四川: 四川师范大学, 2018.

张晨晨. 小学语文课本插图变化特点及原因 [J]. 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07,(7):116-117.

知乎用户 无敌铁憨憨​ 发表

没什么问题啊,这张图挺好的, 有这么几个要素记一下:

从左到右的三个人:

1、学数学可以让我搬砖。

2、学数学有球用。

3、学数学让我升天。


这张图更好理解了:

数学使我表情呆滞。

知乎用户 封尘 发表

我曾经做过图书编辑,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从插画师,到编辑,到审核,全都有问题。

首先说插画师。

这些图绝对不是什么 “审美不同” 的问题,这就是在故意丑化亚洲人形象,并且往里面插入了很多美国星条旗的元素。

你如果要说其中有个别图案不小心画成这样子,还能勉强狡辩一下,但你全他妈画成这个样子,当我们傻是吧???

再说编辑。

编辑的职业敏感度要求是非常高的,更何况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辑。

一个字,一个词,一张图里的小细节,都是需要编辑一丁点一丁点去把关的。

不光是把关错别字、标点、病句,以及常识、知识等内容,对于政治上敏感的东西更是会反复推敲,因为这个后果很严重。

一个人教社的编辑,他会看不出这么明显的问题?

还有审核。

你们可能不知道国内出版业的审核有多严格。

三审三校,要求是由不同的人来完成,而且终审一般是由编辑部主任来完成。

我曾经编辑过一本叫《中国式高考》的小说,里面有揭露一些走捷径的方式。

这本书在即将下印厂的最后关头,被一纸文件给禁了。

文件不是从出版社来的,是从教育部来的。

原来出版社在经过三审三校后,认为这本书没有问题可以出,但是为了保险起来,还是决定咨询一下教育部,然后教育部一看,觉得有点敏感,还是禁了好。

然后就不让出了。

你们看看,这么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能很轻易地发现问题,任何一个环节也都有责任和权利提出问题并纠正,但是它就这么出来了。

所以,这里面要是没有猫腻,我把这本教材吃了。

反正两个可能性:

1.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这个编辑部,从上到下全是废物,看不出来问题。

2. 这帮人本身有问题。

(我在隔壁问题也回答了,避免知乎又不知道啥时候把我给删了……)

知乎用户 卫凌贞 发表

画师和审核编辑都玩多了原版的骑马与砍杀。我猜的。

知乎用户 月白​​ 发表

看完第一张,我的内心竟感受到了一种人生哲理 ·····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

有人通过数学飞扬,有人还在搬砖模样?

但是话说回来,最重要的肯定是

你强任你强,我有妹妹帮 ······

至于这些动物,抱歉我的审美可能有些稍稍跟不上,但是希望小朋友们觉得好看 ·····


突然蛮怀念月色下的 · 少年闰土。

还有诸葛亮草船借箭

与负荆请罪

知乎用户 安风你压我头发了 发表

人教版老大:我们新版的课本要插画,预算是 1000 万

招投标

中标的企业:扣下 900 万,拿 100 万去找一个小公司画

小公司扣下 90 万,拿 10 万找一个小工作室画

小工作室扣下 9 万,拿一万请老师画

老师扣下 9000,拿 1000 让学生画

学生画了 1000 个版本的

老师扣下 900 个版本留着以后用

小工作室扣下 90 个版本留着以后用

小公司扣下 9 个版本留着以后用

大公司给中标的企业最后一个版本

嗯,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 ···

唉,怀念以前的老课本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王迪 发表

人教版这个风格确实丢人,想起我小时看的儿童读物了。截图给大家看看吧。

《动脑筋爷爷》第一册是 1963 年第一版,最后一册是 1979 年第一版。

绘图人名字叫陈永镇,知道他的不多,在我看来这是一位国宝级的画家。可惜没发现他的传承者。

知乎用户 猫耳朵​​ 发表

.

一种循环。

说美术无用的人拿着优秀画家设计的课本教学。

拼命挤占美术课。

结果许多年过去课本审美 low 穿地底。

看来逆向美术音乐教育成效卓著,山顶洞人壁画审美都不如的却能大行其道。

不是那些人都说美术无用吗?只有得了病疼了才知道,自己健康时候那种没感觉的状态,已经是一种舒服了。

.

知乎用户 地缘谷 发表

小学语文新版插画才是重灾区。

几年前我还专门为此事咨询过中小学语文主编温儒敏教授。

温教授,部编版语文教材是否关注过审美问题,文字内容尚可肯定,但是部编版语文从封面到配图,绘图水平实在太差,远不及旧版语文,在我看来,小学初中语文课本,留给孩子深刻印象的不只那些优美的文字,还有那些令孩子延伸文字遐想的插图,国际安徒生奖一直致力于儿童读物的发展,其下将好的文字与插图并立设奖,由此可见插图配图对于儿童的重要所在,但眼前的部编版语文着实令我吃惊,上面粗糙的配图(粗制滥造),人不像人树不像树,实在不敢恭维。恕我直言,我觉得你们在编排语文新教材时必定抱着完成选文即大功告成配图好坏无所谓的态度,反正家长不会在插图上说事。对于插图,旧版语文书是你们应该学习的榜样。说话有点过激,因为最近拣起孩子部编版语文书实在生气,还望见谅。

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插画

旧版小学语文插画(一)

旧版小学语文插画(二)

任举一例,图一为新版插图,图二三为旧版插图,像我这样审美一般的群众都能看出好坏美丑,你看看图一的屋子和树的线条,屋子房顶线条畸形,树线条混乱混杂,实在令人痛心。

再放几张旧版

知乎用户 京差夜话 发表

不明白,搞不懂,不好说。


看完之前课文的插图,再看现在的插图,不明白为什么要变成这个风格,真是钱没到位?还是插图师没走心?

为啥感觉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物,都是双眼皮,宽鼻梁,大眼睛,难道这是插图师的审美最爱?而且,眼神很呆滞,没有灵动感,和小学生那种朝气蓬勃的氛围不匹配。色彩方面,也比较单调,缺乏那种乍见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其实,还是来一波回忆杀比较好。看图猜课文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图片摘自网络,侵联删。


也请关注【警务直通车】公号,一起私聊

知乎用户 尤新 发表

30 年前的人生第一课(五年制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彩页部分),插图和文字都极美好:

知乎用户 橙路​ 发表

往好里说,应该是与时俱进吧~

实在想不起当年我上小学时数学课本的插画或者封面具体是什么模样了。

只觉得当年的画风是那种朴素带着简单写实的画风,跟当前时代非常同步,满大街什么样子,课本里基本也就八九不离十的样子。

隐约记得,90 年代初那个时候课本里的人物,衣着简朴,颜色简单,小动物们尽管也是面黄肌瘦的样子,但是精神劲儿很足,满满的朝气和蓬勃。

在网上找了一下,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而如今小学课本的封面和插画,基本也是反映现今实际情况吧,整体感觉色彩更加丰富,无论人物还是动物,都有点胖胖的味道~

都能看出赘肉来了,尤其是问题中给出那个小象和大鹅的插图,都胖出游泳圈来了,这白鹅怕是得有十几斤了吧,那个大象更是胖出圈来了,孩子们也是肉嘟嘟的——

侧面也反映出如今的物质生活真的是好到从纸片里都溢出来的感觉~

孩子们该减肥了,动物们也要减肥!

知乎用户 Frances 发表

作为美术从业者,俺忍不住分析一下。

儿童插画是商业插画领域门槛技术含量最低的。(体现在稿费是低的)

画个可可爱爱的小朋友和可可爱爱的动物是插画题材里最简单的了。

对 80、90 后来说,能考上美院或能入行插画行业的水平肯定是超越这个的。(艺考速写的体态、表情,衣服皱褶的水平是高于这个的)

而且 80、90 后的画师的成长中会受到很多漫画动画绘本的影响,对 “可爱小朋友” 的形象理解一定是在线的。

因此我认为这个插图作者一定是年纪有点大的。

然后,在笔触上,这种偏钢笔 / 针管笔的有节奏的利落的(并不)线条,是偏老派以及熟练工的。(说明画师不是新手)(这种米其林感的轮廓有老式讽刺漫画的感觉)

在体态、衣服、背景杂物这些可以不论长相审美而能看出写实功力的地方,这些插图也是不太 ok 的,并且有些敷衍……

综上,课本出品方可能是找了个貌似很有资历,但完全不熟悉当代面向儿童的风格的人来画,并且 ta 画得还不太用心(也可能赶时间)。

可以说是用错了人。

但正常的插画流程里,肯定是要看过插画师的作品,确认风格 OK 才会下订单。所以大概终究还是出品方并不太 care 插画质量(微笑 jpg)

知乎用户 青三玄五白七 发表

我庆幸我的的课本插画是这种的。

下图是现在的课本插图

从艺术水准上说,前者完败后者。

知乎用户 Ben Talking 发表

更一下。 在正常情况下,他们只露出两个头。这两个人物简直是

![](data:image/svg+xml;utf8,)

就这跟苏科版的数学书相比,简直是好看极了。

苏科版的直接就是用 windows 画图软件画出来的。这至少还有画工了。

这是苏教版的小学六年级插图。

比苏科版的好太多了(也很接地府)(doge

这是苏教版的封面

译林版的七年级英语书中的机器狗也挺阴间的。

这个舌头真不错。还有苏科版的物理 对又是苏科〉

这个封面是什么鬼呀?八上的那个水娃娃真的是。

知乎用户 陈同学​ 发表

这种小眼睛,圆脸,宽眼距走的是日本风格,所以大家很不适应,特别是这个小女孩。

现在基本没有女生会留这样的发型了吧…

日本教科书插画中倒是有不少。

比如这个:

而日本漫画中,就更多了,比如浅野一二零

宫崎骏

但是国产的问题在于表情实在太奇怪,不阴不阳的,看着慎得慌。

PS. 日本教科书封面真的美,可以多借鉴一下。

知乎用户 小鱼儿游啊游 发表

这个画风还真是不忍直视呀。。。

我们用的北师版数学,看起来好多啦。

知乎用户 茶哥反鸡娃​ 发表

泱泱大国,审美角度深度当然不一样,这个我这种非美术专业的人完全没有资格评价。

但是精致程度上,这个应该是公道自在人心吧?

反正让我看,很有点淘宝打折 9 块 9 包邮整套十册图画书的赶脚。

做家长的应该都有这种经历,给二三岁孩子买些便宜点的童话故事啊,成语故事啊,唐诗三百首…… 回来,看看念念撕撕,所以怎么便宜怎么来。

[

宝宝情商培养阅读绘本亲子儿童情绪管理睡前故事书学前

天猫

¥24.80

去购买​

](https://uland.taobao.com/ccoupon/edetail?e=cRrQwfbUv12lhHvvyUNXZQst4RUgB%2BQM1dI5raycii4uynEbLfMGNlQvM5IYhIoty5FOJP2gSFVP%2FWZO3A8fFD8HDpJjEeny8%2Bc4SyYJsTJrC8Oh6piEfa8XUF6MEl5VRUSk8M16WDq7QfSPPGeGaVFhb9pPvIeegLEr%2F%2B2bQNk285OLGw6ZeGoFafxdsxkoHVUr2oGDa3KBDsk1qkBBbvnHYrENZ56UHwdGZb1z8arglGHtHWIP8sAz1uvuW15K9qWKim2ftgAF3iwr8cz0jXDhTU3iFo1i2Dt6bX6EmRPYHDXGkSrIXlChmL1%2BN%2FCdoXh5%2FLvY0KTNa4fuEICbKUwNBUbTsArs&traceId=212cbb5316188000670578969e2961&union_lens=lensId:TAPI@1618800067@21081dab_07e4_178e800c2a2_ad54@01)

你看我还说贵了,这个插画精致水平,各位评价吧?


世界第二经济体,世界第一(也许已经二了)人口,几乎世界并列第一重视儿童教育……

这个标准?

来来来,看看世界不知名经济人口教育也不那么鸡娃的国外教材。

不欺负人,选择汉语(华文)课本。

纯手机手拍,不要苛求画面。

我看见高赞有说眼睛分开所以是 “痴呆儿” 的,你看这个眼睛也不近啊?

其实看起来也挺傻的呵呵。

注意看,人物是憨憨的,但是旁边的玩具画的还是用了心了。九块九一般到不了这么细致吧?

脸部千篇一律是通病,但是你看表情还是有区别的,而且注意看动作画的还可以。

这张里面,小姐姐们画的有一点日系?但是很可爱有没有……

不过有一说一,大家表情太一致了。

看一下家居用品的画工还是挺有辨识度的,很多幼儿书画的物品,反正我一个成人都看不明白是什么东西。

这一页每个人的神态动作还是不错的,甚至可以看图说话,每个人的想法和对话都可以猜出来,这样的教材至少不误导孩子吧?

画风喜不喜欢见仁见智,但是比较干净清楚精致度还是可以接受的。

小动物画的一般,但是一眼可以看明白对吧?

来一副大题材场面的。孩子直接拿来练习看图说话或者写作就可以对吧?

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就是卡通变形不影响写实,孩子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游乐场里面有什么项目。

场景与语言文字准确对应,对小孩子语言学习非常有帮助。

这些图片是东南亚某小国政府学校标准用书,和题目人教教材应该地位是对应近似的,至于国际学校教材就不拿出来了,不具备可比性。

最后忽然想起来福娃了,打住,不惹事。


更一句,经提示,我觉得头发画的也很奇怪,没有立体感,几乎看不出来层次,而且样式似乎有点老气?

知乎用户 盘小酒 发表

先说结论:

1. 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和郑文娟考虑是行走的 50 万

2. 设计成这样毫无疑问是潜移默化的文化侵略。

3. 体制内审查不严,要追查。

最后反驳一下,那些洗地说应该要允许像唐氏儿这样丑陋的图片,这样才是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用不着一本书都这样的插画。

说这样话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仔细看看这个话题,平台绝对是限制了的。下一个回答就会滑倒其他话题。

更新一下

某音上热榜了,教材局回应介入调查。期待结果。

我乎一如既往限制,刷同话题下答案会显示已到最后一个回答。但是退出去看却又能看到。

知乎用户 原小飞 发表

我觉得跟教材关本身、出版社以及时代啥啥啥的关系都不大,主要跟学科有关。毕竟数学课本嘛,图画的好看也没啥用,所以就随便应付了。不信你看隔壁语文课本,这画风真是可以,甚至还有几分宫崎骏的味道。

知乎用户 无知 发表

不是怪怪的,是非常诡异。

知道的认为我在看教科书,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在看恐怖故事。

知乎用户 如水 发表

和大多数朋友一样,我庆幸我生的不早不晚。

人教版的老书,虽然是一个地方编的,但印刷一般还是各省自己来。除了有的批次印黑白的,或者纸质不行,其他的还算不错了。比如我当时的企业子弟学校,语文课本是彩色的,而隔壁市里的市属学校就是同版的黑白的。

那时候人教版数学插图还是能看的,尤其是梳马尾辫的那个小姐姐。但有的书上会有像果冻气泡一样的谜之花边。

我是 01 年秋天上的一年级,当时的课本还是比较活泼的。尤其是一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里面,还出现了当时中央电视台动画城栏目热播动画千千问的三个角色,石头剪刀和小布。当时可是把我激动坏了。

三年级以后的插图就没有了活泼的风格了,像小守门员啊,将相和一类的都回到了八九十年代的风格,不过起码艺术造诣还是有的。至少不会有这种奇怪的艺术风格。

而像 pep 版的松鼠,熊还有那个梳偏分戴眼镜的吴亦凡,加上谜之磁带开场音乐以及英文说唱,感觉还是挺有年代感的。

除此之外,配发的其他课外读物如兔博士的连环画,以及故事书,也有一定的趣味性。在统一配发的英文教研材料中,居然还出现了绫波丽和葛城美里等人。。。

做的不好的,就是自然课本,还有后来的科学课本,以及初中时候的物理化学生物课本插图,风格老旧不说。

还净用一些不太清楚的图片,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科目着实可惜。

而社会科目,中规中矩,因为兼顾历史和地理的职能,用的图片也就是地图和历史名人的图片也就没啥好说的。

思想品德科目和语文类似,不过早期课本并不是彩色的。初中时期图片基本用的都是九几年的图,我上初一都 07 年了,看的都感觉年代久远,而且印装质量,普遍都换了毛面纸,这种纸感觉不如光面的大气。

其实挺怀念那个时候的,虽然物质上不丰富。但好东西真的很多,比如高水平的科普杂志少年科学画报,内容不低俗又有笑料的儿童漫画杂志。

还有新蕾的小学生作文以及还没走向胡说的读者。

甚至电视上播的超能勇士和蓝猫淘气三千问都比现在清一色的熊出没要好看的多。

我有时候就在反思,究竟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让我们以后的孩子从课本内外更多呢?还是只是增加了他们操控电子屏幕的能力呢?又或只是让他们在各种知识面前手足无措呢。

昨天听见外甥在念猎人海力布,我才发现,我们原来四五年级学的课文,现在居然被当做五岁小孩的早教内容。。。怎么感觉有点奇怪呢。。。

知乎用户 张龙于飞 发表

猛一看,就是有点诡异,但是又说不上来。细细一看,人物最大的问题是 鼻子小,眼距宽,完全没有下巴,让肥大的脸显得有点畸形,并且还给脸蛋涂上了腮红,显得很傻。最难受的是嘴巴就像吐出了一个小舌头。

总之既没有漫画式的轻松活泼,也没有写实式的严肃认真

特别是这嘴巴的这画风想起下面这位:

吓得我一激灵,赶紧去看我家孩子用的课本。

部编版,语文,这个正常。

果然,用的就是这个。唉,替孩子心疼几分钟…

在多人物的场景下,每个人物要有所区别,就要有不同的动作和表情。但是面部小眼睛小鼻子宽眼距诡异嘴的风格已经确定。这样在不同的角度下展示每个人物,让诡异之感更加突出,简直就是一群歪瓜裂枣。

算了,再不细细观察了,洗眼睛去了…

知乎用户 Linear Algebra 发表

不得不说这方面岛国还不错,比如英语教材里的 Ellen 老师

然后最近讨论比较多的 湘教版地理书里的丹霞同学,我们教材里也有可爱妹子耶)

知乎用户 paopao​ 发表

教育部的都是啥人网上早有公论

知乎用户 Dr.X​​ 发表

作为一名职业是医生的三娃奶爸,下午的时候,不少常看我科普的读者在群里面吐槽起来了。

人教版数学教材里的插图,画的是不是唐氏儿啊?大家一时争论不休,就开始 @我来看一看。

没点开图片的时候,我还觉得是不是大家的神经比较敏感,有点反应夸张了… 好好的小学数学教材,又不是做科普的生物教材。

等我点开所有图片之后,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本小学生的数学教材书!

打开第一张图片,就是一个有着欧式大平行双眼皮的小男孩。他的眼神飘忽不定,站得歪七扭八,一边伸出舌头一边比 V。乍一看,我虽然有点不舒服,但也不好说什么。

之后的图片越来越诡异了…

所有孩子的眼睛都是斜着看人,没有正面直视的造型。

眉毛的位置离眼睛太远,间距将近半张脸。

五官表情极其不协调,大部分表情都是伸出舌头,皮笑肉不笑。

小姑娘头上戴了一个兔耳朵头箍,本来是多萌多可爱的造型啊。但在插画上,非要把她画得双眼斜瞟,表情轻蔑。这是上学念书的儿童,还是兔女郎?

另外的一个小姑娘,小腿上居然有个纹身?看到这里,我长吸一口气,告诉自己:算了算了。可能就是小朋友都爱玩的那种贴画纹身,沾了水弄湿之后就能粘在身上,洗洗就没了。

![](data:image/svg+xml;utf8,)

再翻下去,我注意到插画师在对小孩子的裤裆处理上别有一番设计。不是让他露出隐私部位,就是在玩低俗暗示。

这是审美问题吗?正常的教材插画设计,有必要让孩子看裸露的隐私部位吗?

![](data:image/svg+xml;utf8,)

专家说是审美不同,大众无法接受这种画风,谁之过?

如果只是个别几张图片有问题的话,可能还是我们成年人过度解读了。但是越翻下去越发现,给孩子看的很多书本插画里的 “丑”、“怪”、“病”、“露” 问题很大。

比如这本是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幼儿读物。我并不了解绘画者想要表达什么。想要科普人的汗液是咸的,有很多种方式。至于要让孩子边夸女性很漂亮,一边舔她身上的汗液?

如果要监管教材,能不能顺带好好审查这些给幼儿看的其他读物?

这本引起很大争议的教材也有类似的问题。很多人痛斥教材插画的矛盾核心不在于孩子该不该是欧式大平行双眼皮,该不该眼距超宽,该不该穿星条旗衣服,而是整体插画表达出来的精神面貌。

人不可能都长一个样子。如果有小朋友单眼皮、眼距宽,需要所有人告诉他 / 她,你不美吗?

但是插画里的人物眼神飘忽不定、表情无精打采中带着一丝玩味、轻蔑,举手投足没有学生该有的样子。这种就不是审美问题了。

如果还在上小学的孩子,教材插画里有裸露的器官,一边夸女性貌美一边舔汗液的行为,这种就不是审美问题了!

哪怕教育专家说这就是美的,作为三个孩子的父亲,我也不认。

哪怕出作品的工作室有着一堆权威背书,金光闪闪的名号,作为三个学生的父亲,我也不认。

Dr.X 说

翻了不少以前的旧教材,看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以前的教材,有灯笼、窗花、建筑、对联、龙舟、变脸、皮影、舞狮. 有国画、水墨画、民族服饰。在外读书的时候,看到徐悲鸿画的马,都能勾起我思乡之情。可是现在的儿童,都在看什么插画呢?

**

**

知乎用户 叶赫乎 发表

这事的性质已经不是眯眯眼那么简单了,现在说眯眯眼就是避重就轻了。这事的核心问题是有人公然在课本上搞儿童色情,男生露 JJ,女生兔女郎,这是数学课堂还是扫黄现场?

知乎用户 叶子 发表

嗨呀,终于有人问这个问题了,我是师范生,上小学的时候是 2004 版的课本,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看看现在小朋友的数学书插图,真的很丑,有的插图还莫名的搞笑

这是一年级下册学习认识人名币的部分插图,咱也不明白为什么小小年纪的孩子会秃头,也不明白卖报姐姐衣服会这么脏,更不明白为什么所有人的眼睛都睁不开,耷拉眼皮跟没睡醒似的

这张是放大的。

这张是五年级上册的,穿着老头衫的小天使(小精灵),个人觉得还是苏教版的水果小精灵更好一点。

总的说教科书的插画也是非常严谨的,不是随便画画的,有缺点也有优点,很多人没有注意到,插图里面小朋友穿的衣服是根据当时学期的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秋季开学的那一册书小朋友的衣服学到后来穿的越厚,个人觉得这样画是那种简笔画的风格,看衣服的褶皱像是这样,(不专业猜测的)学习美术的知友应该懂这些,希望可以给出专业的回答。

知乎用户 飞花静落​ 发表

做了个集锦,大家感受一下。。。

个人结论是:

1、绘画人水平实在太差,具体表现在其:一是似乎只会画 “一种嘴巴”,二是画人物眼睛似乎停留在小学水平,三是存在大量复制粘贴的成分。

2、作为引导孩子审美的人教版教材,其编撰小组的选人、用人、评议、审查机制应当严谨,也必然存在,但在如此层层把关下,仍出现这种水平极低的内容,不禁引人深思。其中是否存在管理真空?甚至层层相互?

3、无需拿 “审美存在个人差异” 来强词夺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众基本审美是客观存在的。

与其他图书不同,《教材》始终是作为一种特殊的书籍存在。在孩子的学习生涯中,由于每日课内与教材朝夕相对,其中 “具象化的形象” 往往比 “充斥着逻辑的文字” 更能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对孩子建立 “人” 的基本形象、建立“人与人的关系的外化形象”、建立基本的审美基准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必然。这个影响的周期很长,发于毫微,经点滴积累,成于潜意识中,我们无法否定其存在。

不得不说,《教材》的画师,是一份重要的责任。影响着现在和将来每一个人的孩子的内心,应该得到重视。其中低质量的成分,应及时进行淘汰、更新。

知乎用户 電卓院亜紀良 发表

用四个字评价:精神污染。

学过生物的应该知道一种遗传病叫 “21 三体综合征”,又称 “先天性愚型”,也叫 “唐氏综合征”。

我每次看到 2012 年版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都会想到生物课上学到的这个名词。

为什么呢?

高中用的新课标人教版生物必修 2《遗传与进化》,第 5 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 3 节人类遗传病,讲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时候讲到 21 三体综合征,旁边还有个配图:

去搜索一下具体临床表现,看到这样的描述:

患儿具明显的特殊面容体征,如眼距宽,鼻根低平,眼裂小,眼外侧上斜…… 颈短……

然后我们再看看人教社 2012 年版小学数学的插图画风: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明白了什么?

这个问题有点早了,看到有人回答,于是来怒答一番,毕竟忍了很久了,而且人教社 2012/2016 年版小学教科书其他科目的插画都没什么毛病。

我很不喜欢这套小学数学教科书,就是因为这套书里面画的小朋友个个看着都像是 “先天性愚型”,简直就是精神污染。

当然我没有歧视 21 三体综合征患者的意思,但是你们能不能找个正常点的画师?

知乎用户 影视导演 Mr 杨​ 发表

这个问题问对了,我小时候很喜欢看这些插画和小人书,他们的画风很特别,也影响了我后来高中时候给自己写的小说手绘插图的感觉。

我自己是文科生,没有学过画画,但是因为小学这些插图和爱看小人书,深深影响了我给自己的小说手绘插图的风格。

高中对我来说确实回忆满满,虽然已经毕业十几年了,但是依然在我心头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因为那一年我开始写小说了。

我最早开始写小说,是在 2008 年上高二的时候,我 17 岁,那时候偏爱写武侠小说,还自己画插图,自己刻印章,自己题写书名,一切都是自己一个人完成,我不觉得累,反而乐在其中。

那时候的自己,没有学过画画,是地地道道的一名文科生。但是由于自己从小喜欢写写画画,所以就想自己创作一部小说。

于是,我在一个笔记本上,开始了我的小说之路。

而我写小说的那个笔记本,是我高一时书法比赛的奖品,为了让它写出来的小说显得高端大气一点,我甚至还贴上了我最爱的龙珠贴纸。现在看起来,太 Low 了,简直不忍直视。

而手绘插图和人物的过程,是我最享受的过程,每创作一个人物,我都很有成就感,尽管在我的笔下,他们好像都长得差不多。

而对于剧情中的插图,我更是画得天马行空。

创作了几个月,都是利用课余时间和放假在家的时候,最后终于写完了。

我鼓起勇气把它们给了我的班主任老师,请他帮我发表,我觉得我自己写得很好,现在一想,太傻了,哈哈。

我们班主任老师是个很好的人,非常器重我。多年以后,他依然在我们班级群里说过我是他的得意弟子。所以在那时候,他答应了我的请求,把我的几部小说拿回家看。

但是等了很多天,也没有音信,我也没有敢问他。

直到半个月后一次上课,他十分委婉地说了我的小说还不能发表,不过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

言语不重,而且十分委婉,但在同学们的笑声中,我的内心深受打击,觉得自己可能确实不是这块料吧。所以,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动笔写过小说,直到今天。

后来过了多年后,我重新翻开了自己当年写得那些小说,班主任老师是对的,因为确确实实我写得太烂了,言语极其幼稚,结构混乱,不知所云。

如今已经过了 13 年,我已经成为了一名影视导演,自己也早已经不再写小说,但是,我很感谢自己曾经那段为了梦想而努力的阶段,即使被人吐槽,被人嘲讽,我依然坚持自己,虽然插图画得很烂,但是为我如今画拍摄分镜打下了基础;虽然小说写得很差,但是也为我如今写剧本和画导演分镜打下了基础。

感谢那个曾经为了梦想努力过的我,而今的我,依旧奋斗在自己热爱的影视路上,从未停下脚步。

知乎用户 孙 Vincent​ 发表

公立书本必须用指定商家的书本

嗯……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2hE87H 发表

其实吧,从专业的角度,这个画师的功底真的不差… 笔法和线条都挺简洁利落的,对造型的概括能力也很厉害。

但是呢… 这个画风,用来画教材,确实有点… 不合适。

教材这一类的东西,是面向公众的,其实中规中矩一点,尽可能的大众化一点,会更好。【有人拿日漫风格来打比方,其实我觉得也不合适】

推测画这个插图的作者,是一个年纪有点老的漫画家。这个画风有点老气,像报纸上的讽刺漫画的画风。

知乎用户 小夫子老男孩​ 发表

我就高赞的回答说说自己感悟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8485147/answer/1793106884

从小就喜欢以前的老教材插画,今年事情极多,我打算提前为 100 周年献礼,在老油画里汲取了很多宝贵技法。这是我画的一小角:

比如这个草地,我借鉴了这张:

让我自己去原创,我是画不出来的。配色,光影,构图,都无可挑剔。尤其是对于天气的运用十分巧妙,利用云层缝隙露出来的光突出主体,服装也通过较强的明暗对比做出厚重的质感。而角色的动作帮扶互助,力量感十足,仿佛是动态的。

这么说吧,这张照片太小,我找不到更高清的。如果现场看原作,配合上巧妙的展台打光,效果一定十分震撼!

以前我们的教材,用了很多这样的油画。无论是飞夺泸定桥,狼牙山五壮士,金色的鱼钩,老舍的猫。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教材回忆。我小学到高中最爱临摹这些插画,我能感受到画家一笔一笔的心血和热爱。

这些优秀的素材,甚至部分替代美术课本,起到了审美培养作用。

所以,现在这个教材画的是个啥?哪个淘宝网店轻的超便宜画单?省经费不带这么过分的吧?这是教材!教书育人的!

就算是子供向动漫风格,怎么也得有丹霞的水准吧?

校服我就不说了,看看以前的校服吧。

这是拍摄于 1995 年左右的照片(上面的 87 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啥也不说了,现在的校服都是啥?

我不愿意查教材插图选取的那些人事,我只能尽我所能的锤炼自己的技术,我希望为我的下一代留下些什么,让我未来的孩子知道,他的爸爸没有浑浑噩噩的度过一生,他虽然菜,虽然碌碌无能,但一直在斗争。

知乎用户 精神病老大哥​ 发表

我国审美教育依然任重道远。

知乎用户 彩云 发表

知乎用户 臧大为​ 发表

体制内的水平。

知乎用户 阿拉甜 发表

看到高赞提到了苏教版教材,98 年老阿姨狂喜,忍不住回忆一波童年~ 其实漂亮的配图对小孩子的影响蛮大的。我们一二年级时,还没有多媒体设备,那会儿的课本插图对我来说真算得上 “沉浸式体验”。现在想想,可能是语文书上的精美插画和温柔的老师(小学所有语文老师都很温柔!数学老师大多都凶凶的呜呜呜所以害怕学数学)培养了我对这门学科最初的兴趣,让我在时间最充沛的小学阶段完成了大量阅读,并自然地对写作和文学产生了好感。以现在的眼光看,初高中各种作文比赛没空过手,高考作文只扣一分不算什么,但至少说明写作和阅读对我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和释放,启蒙我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小时候的课本插图呀~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这是四年级插画,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四年级下册课本封面是一群护士姐姐,还有一篇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写的是在非典中牺牲的叶欣前辈的,很用心了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找了一下这些插图的作者,是画家张广才先生,感谢他赋予过我们的美好

再来看看数学~(数学不是苏教版,好像是老版人教版)

数学这个版本比较难找,可能是因为太久远了,但是明显可以看出不同年级插图的孩子们越来越成熟,真的有种陪伴成长的感觉。我很喜欢当年那些课本,因为它们不高高在上把小孩子当低智,而是用平视的角度陪我们一起长大,书里书外我们是一个世界的同龄人,这对小孩子来说很具有吸引力。

不要低估孩子的审美,在最基础的学习阶段,美丽的插图,温柔漂亮的老师真的很容易激发一个孩子对某门学科的兴趣。也许有些孩子就此坚持下去,从而开始了对更广阔世界的探索和开拓呢。我很怀念那时候的课本,也许有情怀因素,但真的可以感受到对小孩子们的细心和关怀,以至于很多年后的今天,看到这些图片,都会想到童年的欢乐和我喜欢的那些可爱的老师,满心都是幸福。遗憾的是这些几乎找不到电子版了,而且提示已经不是当前通用版本,心碎。看了看现在的一些教材,仅仅封面我就不想打开了,真的希望现在的教材能够引入高水平插图,让孩子们的童年日后想起时,除了繁重的课业压力,也能多一些清逸美好吧

知乎用户 雕刻时光 发表

这啥审美啊?明明很可爱的小朋友们变成了一脸蛤蟆相,米其林轮胎的猪手,眼神也是一脸萎靡。

难怪小朋友对数学不喜欢,课本画成这样子,怕不是连翻开书临摹插画的欲望都没有,知不知道这不仅扼杀了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还损失了未来的画画天才!审美要从娃娃抓起,要从课本抓起!

知乎用户 sakura27 发表

这种画风可以简单概括为 “21 三体综合征画风”。

知乎用户 王旻​ 发表

终于有人问这个问题了,我看了两年教科书就疑惑了两年,活泼可爱的孩子被画得跟二十一三体综合征样 (无意冒犯,只是觉得画成健康孩子不好吗?)!真想不通插画师,更想不通编辑竟然能通过!

知乎用户 翟现鹏 发表

作为原教育出版社编辑,三审三校都是混的吗??责编都是闭眼睛的吗? 赶紧吧,毁灭吧,

知乎用户 澜蓝鹿 发表

也许这位画师认为儿插就是把线条变得各种圆滚滚吧,又嫌不够有细节就在各种乱七八糟的地方添加米其林轮胎… 就算是外包,负责美术这块的人就不审稿子的吗?就算没有单独负责审查插画的人,总负责人看到以后怎么给过的啊?审美炸裂

知乎用户 热心网友李气 发表

啥也不说,就说画中眼。跟小区墙上画的一样,很黑,空洞。

晚上遛弯,跟遇见鬼一样。

知乎用户 爱画画的咸鱼​ 发表

谢邀~

比起这个,我还是更喜欢老版教科书的画风~

虽然这个封面前段时间被人开玩笑说 “小丑竟是我自己”“咕呱咕呱” 的说

但是我还是更喜欢这一版~

相对来说比较温馨也有一种天真无邪的感觉~

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语文书,语文可爱的插画让我产生了阅读的欲望

虽然新版的插画相对老版来说画面更细了点以外让我想起了小小梦魇 2 的老师、、、

如果两个一对比我觉得更多人会喜欢老版吧

为什么会更喜欢老一版主要原因还是它装载了 00 后那一代的回忆

插画人物跟新版的对比更活泼。表现出了孩子的童真乐趣

知乎用户 心一​ 发表

惊恐!

小学数学的插图竟然能上热榜,看来今年的教育话题真是火了!

从业者表示几乎每天都要翻书,已经彻底免疫了。不过新版人教教材很快就投入使用了,插画水平提高了不少,大家不必太操心。

事实上,插画只是表面,真正的 XX 在于知识体系和讲解逻辑上,那真是一言难尽;具体原因不表,也不能表。

也好在新的教材做了釜底抽薪的革新,小学数学终于呈现了它该有的样子:基于情境的生动,回归思想的趣味,而不只是一个个知识点的堆砌。

还是好奇,为什么突然这个问题就上热榜了呢?

知乎用户 若容若朴 发表

我儿子暂时在山东上学,青岛版的教材不挺好,写实!

噢,好耶,那些再吹国外绘本好的妈妈,吹《大卫不可以》好看的妈妈,难道是睁眼瞎吗?

有了学前那些垃圾画风(有人劝我要包容,对不住,包容就没法显示我小时的美学教育了),教材中的画能画出来什么样我都不奇怪。

知乎用户 爱车车的半仙 发表

这是在从根子上打断中国人的精气神,从小学教材开始,潜移默化的,一点点一点点的洗脑,这该是何等的精神病审美才会把这种画风放到小学数学教材里面,

我如果是拜登,就要大力支持这种画风,从教材开始,扭曲国人的各种健康审美,让中国的小孩从小就讨厌数理化,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凡是和高科技有关系的教材,从图画开始,都用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

这该是何等的心理变态环境下,才会同意教材用这玩意?

此时此刻,我只想问候这版教材贴画的审核者,献上各种对你们家人的祝福。

知乎用户 鞍灭 发表

实话实说。

第一个感觉:丑

第二个感觉:诡异

第三个感觉:恐怖

第四个感觉:荒诞加悲哀

我记得我在回答为什么我们的上面主管没能阻止韩国小偷疯狂盗窃我们文化的时候,我是这样回答的,坐办公大楼的人,年龄大的那一批,审美停留在五十年代,思想停留在六十年代,对互联网的新兴事物不想了解,也不愿意了解。

他们唯一关心的就是,退休了之后去哪个太平洋小岛度假,小区有没有可以跳广场舞的地方,买菜方不方便等等。

其实这个现象推广开来,是很常见的。

汪海林说,电视台主管审片的,都是大妈,只喜欢看小鲜肉。

然后网友们吐槽的影视审核,你们就没有发现吗,好的电影电视常常被毙掉,而烂到超越下限的超级烂片,却能非常轻易地过审查,什么亮剑 2,就是那个雷霆战将,还有什么鹿鼎记之类。雷霆战将还是被网友举报后才发现是烂片的。

还有那个说中秋是韩国的动画小飞侠,是不是觉得这种片子是怎么通过审查的很不可思议,而且网友呼吁了这么久,嘴巴喉咙都快要喊出血来了,才慢慢悠悠地,延迟了好几个月终于下架,堪比蜗牛,甚至还不如蜗牛。

老年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反应慢,特别慢,左手右手一个慢慢慢慢慢慢动作,有时候还有健忘症和其他一些常见病。

最后还想到一个,公务员的年龄也有下限,没超过三十岁没资格报考。

呵呵

所以,这种无比诡异的画风就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教材上

想想吧,要是这个教材的设计和审核是一群二十几岁的人来做,我都不敢想有多美好,多半梦里都会笑醒过来。

知乎用户 大钦岛别处书馆​ 发表

中国的课本很有意思

正常来说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审美提升应该是越来越好,但是在中国的课本发展史上,出现了逆向操作

小学课本我没仔细看过,我只看过初中课本

想当年我的初中数理化课本从头到尾都有公式,考试用到的公式都在课本上,最多老师再介绍几个

然而现在的初中数理化课本,从头到尾练公式都没有几个,而且内容与考试范围那是离题千里

联想到犹太人喜欢控制传媒,也就是洗脑的集大成者,犹太人又最重视教育从小在书本上滴蜂蜜让孩子舔,中国教育界很多教授都是自由派,而且孩子学习成绩越差,对于市场化来说就意味着更大的利润

我是阴谋论者

知乎用户 彭辇 发表

非蠢既坏。

教科书上面的人物形象,说的狠一点,跟纸币上的插图是一个性质的。

你标新立异我们不管,但必须遵从两个原则——

①弘扬好的社会风尚(比如劳动人民,比如美好愿望),也就是正能量。

②必须让广大人民群众认可。

两点都做不到的,怎么爬到现在的位子上的?

毙三次都不冤。

知乎用户 动漫绘画百科 发表

能理解这个风格应该是想表现出孩子的可爱,所以非常用力的在画各种婴儿肥的特征。

宽眼距、脸颊肉、肉肉手,全身在散发着 “你看我可爱吗?” 的气息。

而动物就画的更肥了,看上去油脂很丰富炸起来很好吃的样子(bushi

说真的,都 2021 年了,现在的小学生审美也不是这样了啊!

现在电子产品都普遍发展了,谁还人手没个手机,网上的美图多的是,再看教科书。。。这确定会让孩子更爱学习吗???

让我们来看看好看的小学教材长什么样:

这个真不错,又好看又宣传中华传统

56 个民族是一家

为什么我当年的小学教材不长这样!!不然我的语文应该还能再涨几分。。

知乎用户 Antoine 发表

我作为上海学生真的觉得部编版高中教材配色和设计特别好。。绝对是我用过的课本里数一数二的

特别是英语 很有那种小时候看的死贵的原版教材和原版书的味道 看起来极为舒适

知乎用户 谢杠杠 发表

看了你们的回答,我想说你们做梦吧。

再过三五年我就当家长了,但凡他画得像个女的,我就举报到教育局,说画风风气不正,诱导孩子早恋。

要是再染个绿毛,哼嗯哼,那就是道德沦丧,传统文化丢失,一键举报。

问问题的都是女孩子?怎么,性别歧视?女孩子都不聪明?我要重拳出击,拳拳到肉。

为什么里面的小孩都是黄皮的?我老公来自非洲?你们想干啥?团结呢?我家闺女黑得这么漂亮有问题?

为啥一出场就是一个男孩一个女孩?诱导早恋还是对我们这种性别认知不一致的人歧视?

为什么小孩不能戴面罩?我嫁给老公顺便还洗了肠子戴了面罩,我家闺女也戴面罩,如果里面的小孩不戴面罩,我家闺女会被周围小孩排挤。

咦,我的狗头呢?

知乎用户 CHEN1X 发表

庆幸自己生的早,上学时用的 02 版,那版的插图是真好看(相比这个)

知乎用户 郭嘉 发表

看了个评论以后我悟了,应该是为了防止像我小时候上课无聊就对着书上画小人,说不好以后高中语文杜甫画像也不用蒋兆和那一款的了,高中师生且行且珍惜。

知乎用户 千帆​ 发表

em…… 我不知道怎么表述这个画风,所以,站在画手的角度,来科普一下这种画稿会面对的问题吧。

1,分工。

这个图,不必了解具体过程,只看画稿就能看出,至少由 3 部分人画完。

首先是起草稿的人。这个人基本功比较好,人体动态和构图都可以把控。

其次是勾线者。勾线者的绘画功底不如起草者,在某几张图里出现了结构错误。跟草稿有一定的水平差距。

最后是上色者。上色的工作量比起草和勾线大,所以可能同一批稿子分给好几批不同的人去上色。线稿已经确定,上色的质量也没什么可聊的。看着还行吧。

那,为什么要这样分工呢?不能全都让绘画水平最高的那个人画吗?

明显不能。

因为,稿量大,价格低,要求繁复。

当然,我不敢说这批图是不是这样,只是我自己接到过的教科书相关的稿子,都是这样。甚至,还要再加上一个问题——结账慢。

首先这种教科书的稿子,第一手第二手都到不了画画人的手里。画画的人到手的钱,至少要经过 2-3 层盘剥。别问我画手为什么不去自己接第一手的图,我们要是擅长喝酒攀交情,我们还会画画吗?

其次,这类稿子经常会有让人无语的修改要求。例如爸爸不可以戴眼镜,妈妈不可以穿短裙,孩子头发颜色不能太黄…… 还有时候会有一些记不住也理解不了的,诸如这里不能有建筑物,那里不能有动物之类的要求。每张图平均修改 2-3 次是家常便饭。

最后,一般都是书稿出版以后几个月,才会给稿费。例如今年 3 月约稿,要求 6 月之前画完。7 月全都用来改稿,8 月依旧改稿。9 月可能在排队等书号,12 月终于出版了,给你打钱,最快也要第二年的 3 月以后。

这么等了一年下来,多少钱呢?

别以为是什么几十万的大单子,能有几万块就是烧高香了,一般都在 5000-10000。

是的,5000-10000,需要耗费你 3-4 个月的时间。之后的 2 个月,你未必只能画它,但是你也没办法专心干别的。

所以我已经有 5 年多不接这种稿子了。

不知道这几年有没有什么变化。希望是变得好一些了吧。

知乎用户 憨憨熊 发表

” 嗨 “,没留级到现在,可惜了。没看过现在的小学插画了,也没去上过课,只能去翻翻自己读书那时候的。记得当时自己可不是个爱读书的人,看见插画都一个感觉,就是知道自己上学了,那感觉和现在小孩上学一样一样的。现在回过头来看,经典还是经典。

感觉很适合小孩子,轻松而愉快。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data:image/svg+xml;utf8,)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_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_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_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_
_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_
_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_

不吹不黑,看没上天的两个小孩,眼神无光,好歹是清晨的阳光,这图片的作者,怕不是被生活被蹂躏过吧。

现在看来,当时的编辑满满都是爱啊。

知乎用户 进击的小毛睿 发表

八九十年代教材插图是真的美,各种美术风格都有,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接受艺术熏陶。

现在我看我家孩子的课本,毫无美感,真是恶心到家了。

知乎用户 行走的蒲公英​ 发表

这已经不仅仅涉及人丑不丑有没有唐氏综合征的问题了吧?

知乎用户 雨落言叶听蝉鸣 发表

文科我不知道,我对理科十分关心。大学的时候就从图书馆翻阅了不少数学教育的书,不得不说,从建国以来,数学课本,从内容编排,知识架构,推导过程,是一版不如一版。所以我对这插图已经是见怪不怪了,或者说是小巫见大巫。比起插图,书本里内容的变化才是让我觉得这课本让人越来越看不懂,是为了凸显必须要老师来教才行吗?

知乎用户 锤子今天吃什么 发表

怀念一下我上小学的时候把

我们是老人教语文 + 北师大数学 + PEP 英语 + 教育科学出版社的科学

插画都很好, 尤其是 PEP

Sarah,Amy 多可爱 (

后来六年级换了部编语文, 也不算很拉, 个人觉得画风比人教稍微扁平一点.

然后初中就是部编语文, 道法 (思品)+ 地理 + 历史 + 浙教数学和科学 + 外研英语

最好看的就是地理 语文也还行, 比较简介. 道法的话, 那个脸像抹了五瓶开塞露一样, 贼油

总之 PEP 英语 yyds

知乎用户 wDOG 发表

以前的是艺术,现在的是生意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sV01fT 发表

教科书插画这玩意就跟校服一样,决策者和设计者并不是具体的消费者,而且是绝对的卖方市场,那么他们怎么可能在乎消费者的审美呢?

知乎用户 韭菜盒子韭菜饼​ 发表

如果还觉得没什么… 要么没有敏感度,要么坏。


更:有人觉得没什么,潜移默化慢慢渗透才会更可怕,再 po 几张图吧。纹身,兔女郎,画错的国旗,带着红领巾穿着星星衣服且吐舌头的表情,老鹰捉小鸡这张…

加拿大教材的故事大家可以搜搜看…

不得不警惕敌对势力的渗透,对祖国儿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最后 po 一张儿童绘本里的图!你会给孩子看吗?看了下图直观感觉是什么?


#人教版数学教材 #再来一波回忆杀吧…

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珍惜时间;《游园不值》等一系列古诗词让我感受了中华文字的优雅和国画的魅力,也是我的绘画启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插图让我小时候油然而生爱国情;《挑山工》这副插图如此形象,他的背影就是千万劳动人民的缩影,他们结实的身体,吃苦耐劳的高贵品格,深深地影响着我。教育就是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也许某一篇文章,某一个词语,某一首诗歌… 不经意间就触动了你;也许是某一幅画,某一个情景启发了你对美的感知… 教育是伟大的,关于教育的一切都不能随意马虎…

其实语文教材虽删很多,但仍然做了比较好的传承,小朋友现在背:秋天来了一群大雁往南飞… 就想起自己小时候也背过。民族凝聚力怎么来的,就是靠相同的文化共情,我说的图你记得,你背的诗我知道,我们就拉近了距离!

如果教材出了问题,那这个传承就断了,民族凝聚力就散了,就如香港…

小时候能在贫瘠的生活中,在书本中感受大师的画作,文学名著,诗词歌赋,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身虽贫,但精神富足,现在似乎反了… 吃喝玩乐想要的唾手可得,而精神文化上,我们丧失了什么?

现在还要对教材下手… 不能放松警惕…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而现在上热搜的,这是干什么呢?丑而且坏!


知乎用户 超级大笨狼 发表

让我接这种活的话,我第一件事去买一些成套的儿童学生素材,然后把他加背景 PS 成绘画风格,再适当描一描,看起来特别像画的,而不是照片感,来快速交付,也不致于太丑,用不着卖力地一幅一幅的画。

艺术不能脱离真实,写实一点也不是做不到,找几个小模特拍些照片,再画一下,艺术加工一下就可以了,不难。这种就特别好:

这种也不错

这种差不多可以接受:

头发没必要一根一根的画,头部缺乏立体感,男肥女瘦,上肢僵硬,不太协调,鸽子花草缺少透视感,再 PS 一下就会好一点。

这种日系的过于唯美,美是美了,但不太真实

至于那些把儿童画成脑残的就实在是呵呵了。

知乎用户 恰恰好白相 发表

虽然人教版这画风有点阴阳结合

其实人教版已经称得上诚意满满

以魔都的沪教版为例

请大家细品三轮

这如出一辙的封面设计

藏着竖版 PPT 的味道

严重怀疑数学老师在编完数学书后,就没有再找美工,撸起袖子就自己干了!

一张插图,两个数学大字,就是完美的封面设计,还能 Ctrl C+V,承包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

相比于人教版,精心找了美工画插画,设计封面。虽然画风过于的丰腴,但仍是我们沪教版遥不可及的存在。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珍惜现在的教材还有专门的美工老师画画。

现在社会一直要求全能型人才,等到哪一天会 ps 的数学老师们上岗,教材可能全部都是沪教版朴实无华且枯燥的风格(论复合型人才的自我修养,啥都会做,啥都做)。

大家来找茬点击图片,一起猜一猜沪教版到底有没有美工 (⋌▀¯▀)=☞

知乎用户 nomi 发表

孩子的感受关我们什么事

上面给我 100 万

我花 3-5 万就把主科目的所有插画发出去

剩下的发给编书的

编教材你怎么可以这么功利???给你个辛苦费吧

主编和我熟 我们各分 40 万

其他编辑 挂名就不错了你还在想什么 2 万要不要 不要滚

咦 这是老板亲戚 多给点 给个 10 万辛苦费吧

剩下的就是我的操劳费

嘻嘻 又可以去她直播间刷火箭了

啥?不满意?不满意憋着

挡我财路我就要你失业!

知乎用户 无相 发表

不和别人比,就看看我们有美国驻军的邻居的。

下面是韩国的

下面是日本的

下面是我们的

这也是我们的,奇怪,比上面的好

这是当事人的回应

知乎用户 抵制网暴 发表

好心疼孩子们,我当年要是学这个课本,估计都不想翻开书。。。。

知乎用户 狐狸在努力 发表

我觉得这不是美术审美水平问题,而是意识形态问题,渗透教育问题的严重性真的不懂吗?别看插图不起眼,但青少年学生处于早期认知阶段,对于具象的插画、实物有很高的关注度,当小孩子看到诡异的画风、暴露的器官、不雅的举止,对他们的影响是深远的,说会教坏几代人一点也不夸张。

关键是怎么过审的?审核的人真的没发现问题,还是发现了都装聋作哑?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请相关部门迅速整改,再不要让这种毒教材出现了。当年新疆就是因为十几年的毒教材才出现了后面那么多的问题。

知乎用户 陆离 blueice​ 发表

别说数学课本了。语文课本也有很多惨不忍睹的。

来看语文课本,最好看的是三上,但是二下和五下就不行了。

几首古诗配的图只能说勉强能看的,说不上意境。大多数都是一看就很一般的画。

最难看的画就数下面几张了。

这是在干啥?找春天?不是在找丢失的智商?这女孩的动作,不会吃一嘴土吗?还有右膝盖、右脚、手腕、脖子的角度,学生说像僵尸。我竟无言以对。

歪斜的房子、人物的大小、比例、角度,还有刺猬的长相,这是童话世界吗?

春天傍晚的柳树,已经像贞子的头发一样密不透风了吗?右边的蝴蝶是小朋友的脚的两三倍大?蒲公英像小朋友拳头一样大?

别怪我说话难听,学生说柳树像那种毛超级长的狗。

这一课真的丑到想吐。不知道是不是想学毕加索,但是没有一个学生不吐槽这一课的。不想说,自己看吧。

这是大象?这是 象牙?这是小兔子? 不是老鼠吗?

月呢?故乡呢?那灰色的杆杆是啥?

谁的素描练习本拿错了吧?太丑了。

真的受够了。严重影响小学生审美。

知乎用户 城市公子 发表

其实语文版也很糟糕,问题比较大的是胡编乱造。

以语文四年级下为例,课文《囊萤夜读》插图是一个古人在看竹简。但事实上主角车胤是晋朝人,那时候基本不用竹简了,因为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发明了纸。

知乎用户 REN 发表

画风赶人~ 做为一个美术老师,我不得不说,我国的教科书插图已经失去了最起码的审美,不光是数学书,而是所有的教科书,甚至包括美术书。

如果你对书籍有点了解,你发现文革以前的教科书插图比现在的还好,而且这一文化传统可以上溯至民国!

究其原因,我认为现有教科书有以下几点做得不好!

1. 人民教育等出版社对书籍装帧普遍不够重视,也没有相关质量审查制度!

2. 缺乏整体的思维和包装,比如说我们要用到狼牙山五壮士这幅图片,是要使用已有的油画呢?还是要另外创作呢?我倾向于后者!

3. 滥用电脑绘画,画出的人物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和内涵!文科教科书内插图最好以手绘为主,也不要轻易使用电脑上色,初中以上主科教材慎用彩色图片,可以用版画那种灰阶多点的插图,起码看着严肃庄重不闹心。

3. 不再使用名家创作,而是随意转包给他人,从现实的效果看,恐怕明显涉及利益输送与腐败!其实我觉得给教科书做插图,应该是一种荣誉~ 我国曾经有很多著名的连环画家,这些都是响当当的人才呀,可是却没有人用他们画插图,这该有多么遗憾。其实完全可以确立一项制度,通过竞争选拔作者,完成较好的可以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知乎用户 无谋 发表

看了一个回答是说这类教科书外包,风格都是甲方定的,工作量大并且价格低,所以画成这样不难理解。

知乎用户 羊课网 发表

八九点钟的太阳给画成了失眠多次的夕阳

插画里的儿童眼睛画的没精气神,看起来呆呆傻傻的。

眼皮下垂,眼睛半闭,像不像下图这种失眠的样子:

眼间距过宽,像唐氏综合征的儿童面部特征:

这个审美咩真欣赏不来,几十年前的教科书也比这个有精神来着

知乎用户 披衣觉露 发表

这种插图还不得把小孩子吓哭,还谈啥立德树人,这真是教材出版的耻辱。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书里精美插图可以点亮一个人的心灵。优秀的课本对于一个心智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那是多么的重要,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这门课的第一印象和直观感受。

很多答主都列举了以前小学语文插图,我来说个不一样的。2002 年,小学三年级的我因为无意间看了表哥的初中历史课本,书中通俗易懂又不失严谨的讲故事语言风格,再加上生动活泼小人书画风的插图,仿佛给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从此让我对历史深深痴迷,成功让我深陷历史的坑中难以自拔,最终,我成了一名高中历史老师。

90 年代的艺术师们,是在用工匠精神在为教科书绘制插图,真的是精雕细琢。话不多说,下面我就给大家看一看十多年前的历史课本的画风!多图预警!

你可以看到很多历史名场面,例如:

司马老贼!你的演技得到了教科书的认可。

丞相是扶贫路上的模范领导!

三弟快看!床上卧的那个正是兄长想要的

粗鄙之语,不足与高士共论!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臣等当年让陛下为难了。

皇汉落泪名场面

今年高考成绩发布

射马的汉子,你威武雄壮!

南朝肥宅的快乐

带妹子一起去地心历险记

唐太宗不愿提及的黑历史 1

唐太宗不愿提及的黑历史 2

这可能是杨贵妃电影名场面的灵感来源

听妈妈的话,别让他变法

完颜构真不是东西!

皇汉快乐名场面

皇汉愤怒名场面

还可以看到许多古代人的文化和生活

我就静静地写,让你们去背

你家拆迁了

大千世界,不二法门

宅男的快乐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一群中年油腻老男人的快乐

太宗果然胖,怪不得…

这全是教科书的福利吗

大郎家的娘子就是贤惠

皇汉愤怒名场面

知乎用户 神如海 DarkWood​ 发表

几年前我就批评过人民教育出版社,现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很多人都和我一样认为出版社里被渗透了,存在崇洋媚外的内奸和反贼,如此插图的教材都能通过审核,而且发行的几年里,已经对几届数以万计的孩子们造成了潜移默化的恶劣影响!!我甚至可以说,人教版的教材,从十几年前就开始宣扬外国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们崇洋媚外,在培养出恨国蛆这点上做出了 “重要贡献”,希望能严查教育体系里的内奸!!以下是以前有关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回答

@人民教育出版社



我小学初中的思想品德和历史课本的编写者们,你们在书里跟我说,日本人世界老二,财大气粗,日本人有礼貌有匠人精神,日本人刷盘子必须刷四遍,请问你们认真核对过事实吗?所有日本餐馆都必须刷四遍盘子吗?所有日本人都彬彬有礼吗?日本当年的确很强,但是你们在介绍中国的时候,为什么不敢告诉孩子们,我们的祖国很强,并且正在马不停蹄地追赶美国,我国正在占领世界市场,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着完美工业体系,也是唯一一个能生产任何物品的国家,我们的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外国不可比拟的巨大优势,资本主义制度已经漏洞百出,这些事实你们为什么不说?!相反的,你们为什么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你们知不知道小孩子容易相信大人或者课本的话,在你们编写的非爱国主义课本的教育下,误导了多少学生,让多少学生从小产生了 “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圆” 的可怕认知,中日的真相还必须自己去查询才可知,中国有多少不明事理的傻孩子变成了日杂?有多少孩子对自己的国家失望,反而开始对日本无限向往?!日本真的强吗?就算真的强,你们在编写课本的时候,也不应该介绍日本的优点,而是应该介绍日本的真实情况,它的缺点,让孩子们有信心超越他们!什么叫爱国主义教育?我在当年的小学初中课本里,没读出来你们教孩子们爱国,我只看到你们在追捧日本和美国,时至今日,我仍然没有在小学初中课本里读出你们对中国制度优势的介绍,也仍然没有看到你们对外国制度的弊病进行揭露,这点你们是应该负责任的!回首往事,当年相信课本的孩子们长大成为了日杂,而不相信课本的那个淘孩子——我反而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发生的事实,发现了中国强于日本的真相,成为了一名自干五,希望国家小学初中课本的编写者们,耗子喂汁,好好反思!

知乎用户 胸藏利剑李林甫 发表

这个画里的小朋友都是外国人吧。

呵呵

知乎用户 我们天生是红色 发表

画成这样,我都怀疑敌人是不是打入了我们内部。

就这没精神的样子,就不说涵养审美了,上课都容易打瞌睡好吗。

过去自己读书的时候,以为那些好看插画是天经地义的。看到网友们发的以前的插图,再和现在一对比,才知道哪有什么天经地义,只不过那一代教育者用心且重视罢了。

孩子作为教育的被动接受者,没有是非美丑的辨识能力,不可能抗辩些什么,能否受到好的教育,就全凭一颗良心了。

知乎用户 羽晓舟​ 发表

我一直以为教材应该越来越精美才对,直到我看到了现在的教材。

90 年代和 00 年代是黄金时代诚不欺我。

知乎用户 runner time 发表

这浓浓的苏味是怎么回事?插图作者是黄俄吗?

知乎用户 瞎兵谐将​ 发表

就我一个感觉这孩子们的脸莫名其妙有点像中老年领导人的画风吗……

知乎用户 潘禹羽​ 发表

丑…

知乎用户 之乎者也 发表

大概是米其林的插入广告吧!

孩子放学回家,第一件事除了洗手,可以再加上洗眼。

知乎用户 SKY 天空 发表

新更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回应

竟然把意识形态问题转移到了设计师能力问题上…… 这是重新绘制的是吗?从吴勇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再到教委审查会,这一层一层的,到底出了多大的口子???

原答

从两点来说

第一点 画的风格,有很多网友怀念以前的风格,觉得现在的过于潦草。虽然我并不喜欢插画……

这里插一个小吐槽

(快节奏互联网的时代,什么都是互联网设置好的,什么高斯模糊,透明度,色盘,剪切蒙版等等。画画的人根本不需要思考,按参数设置就好。除了那些顶级的,你让一般水平的插画师画一副传统绘画,她 / 他不一定能画好,特别是那些只在网上用手绘板学画的,因为已经过度依赖绘画软件,她 / 他可能连最基础的颜色都调不好…… 所有如果那些想学画画的,不要图方便学板绘,先从传统绘画学起)

说回正题

但这不是画师 / 设计师的问题,这是年代的问题。每一个年代有每一个年代的风格,就像画派一样,早期是写实,中期是印象,后期是抽象。互联网时代,什么都是快节奏的。不过,小学生嘛,相比于写实图,卡通插画图更适合他们,但又不能画的太可爱太精美,毕竟只是插图,文字才是主要内容!不然小学生注意力转移了怎么办?

所以画这种插画没有任何问题,还有说是画功问题,顶级设计师,能在顶级设计室工作的人,说他或他们画功有问题,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第二点 画的内容

如果说这是设计师的个人审美风格,那也没问题,但是问题就出现在他的设计审美风格并不是这样的,百度了一下吴勇的设计作品

以上作品可以证明,审美是绝对没问题的!艺术素养也很高,所以嘲他画的或工作室人员画的大可不必!

吴勇工作室的这个插图,怎么说,就不是他画的,他的主业是书籍装帧,又不是画插画的。所以有可能他是初级审稿的。有些画家 / 设计师有自己特定的风格是正常,要与其他设计师分开,让自己作品有辨识度,但是,这毕竟是给小孩看的,最好不要有太多的成人暗示。还有很多网友说的画的人物像唐氏综合征,确实,百度了一下,差不多一模一样,所以这完全不是风格问题,包括下面的美国衬衫,这绝对是有意为之!

后来特意百度了一下国内教科书审查制度,审查部门

吴勇虽然是顶级设计师,要按照普通的甲方,他绝对有话语权,问题这次的甲方是教育委员会的,所以他不一定有话语权,他就算再厉害,他能厉害到国家吗?他不过是个设计师而已。

虽然,我这么说,但插图毕竟是吴勇工作室画的,他绝对要为这件事负责任,但担负主要责任的绝对不应该是他,现在舆论媒体把风口全都放在吴勇这边,网民全跟着骂吴勇,那教委的呢?不是隐匿了吗?亲美亲外亲日的光我知道的就高晓松,管虎,渣浪和企鹅的高层,这次再加一个吴勇也不足为奇。因为他们毕竟是商人,文艺工作者,手再大也伸不到国家,可是这次不一样,教科书是教育部负责的,西方的意识形态已经渗透到国家内部都出问题了,也有可能不是渗透,本来就是。包括那个美国衬衫,这是要从娃娃抓起啊?从小给他 / 她们灌输西方思想,一点一点逐步并进吗?这次是衬衫,下次是什么?这已经严重到一定地步了,国家一定要严查这次的事情,有句话怎么说的,当你在屋子里发现一只蟑螂的时候,其实已经蟑螂遍地爬了。国家一定要清查这些大蟑螂!

(其实我一开始也是跟着骂吴勇的,后来仔细想了一下,教科书不是普通的东西,他不可能直接拍板,这一定是教育部管辖的,所以相比吴勇这个小蟑螂,先灭掉那些个国家内部的大蟑螂才是当务之急!!!!!)

绝对不能把事件歪曲到设计师画作问题上,渣浪背后是日资,渣浪背后是日资,渣浪背后是日资,有些网民千万不要被渣浪营销号,热搜带着跑,这件事的本质不是画的美丑问题,不是设计师审美问题,是文化渗透问题和 “国家” 内部的问题!!!!!

知乎用户 碧海 发表

层层转包,层层刮油,结果就是这样了

知乎用户 白猫转转风 发表

幼稚和弱智,虽然只差一个字,但是意思大不同啊。

知乎用户 缠论江湖​ 发表

这都是傻子都能看明白的事情了。这些年兔子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怎么吧下一代教育成真的兔子。

知乎用户 充电 5 分钟 发表

这些封面上的小朋友,是不是很像下面这张图?

这是我随手搜的腾讯医典里介绍唐氏综合症的插图。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儿童,他们的面貌有一定的特性。

面部扁平、颈短、眼距宽、舌长伸出口外,并且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

那我懂了,插画师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包容喜爱唐氏患儿,关爱残疾儿童。

书本上都这么画,如果生活中遇到这样的孩子,也不会歧视。

好的。

但是,为什么把大象也画成一副唐氏综合征的样子?

![](data:image/svg+xml;utf8,)

而且画在数学书上,这种寓意我觉得很不好。

以前我们小的时候总是笑话学校里一个小朋友左手捧书右手顶地球仪的雕塑,

讽刺的说,那叫 “读书顶个球”。

那这个数学书上画这个是啥意思?难道是 “智障才学数学” 么?

知乎用户 忍者神妇 发表

不是一个时代的人,请勿用不同时代的审美去否定别人。我们那个时代的插画稍显老气横秋了点,虽然我不喜欢这个版本的插画,更喜欢楼下贴的苏教版插画,但是我认为孩子可能会喜欢这样插画。

大部分孩子真的没有特别的审美,你带他们往花里花俏的地方和装潢高档素雅艺术的地方,他们第一个选择一定是卡通的,大红大黄的大面积花花绿绿的地方跑,因为他的视觉和智力的原因,这是孩子的天性。

大家也就是吐槽一下自己不喜欢这个封面而已,只能代表成人的审美,不能代表孩子的审美。

或许你们可以做个实验,让自己孩子选择一下自己的课本插画和我们那一代的插画,看看他们的选择?

知乎用户 一叶知秋 发表

能怎么看待呢,我就纳闷了为啥我们这个教辅材料就不能把插画什么的弄的好看一点。

这些插画反应了很多课文的描述,大多数是有科普意义的。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感受去认知世界,找到真正的自我,感受力对人的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我们获得了什么样的生存条件都需要有良好的感受力去感受,良好的感受力使你能够了解他人,认识自己。感受力的品味有高有低,正如情绪表达有黑暗面也有正能量。感受力关系到一个人一辈子想做什么样的人,追求什么样的生活。

好看的插画培养孩子的审美,一个孩子如果有了良好的审美,不用家长要求他如何做,他自己就会在内心的驱动下,追求美好的东西,创造理想的生活。比如一个孩子感受到了自然的神秘和伟大,就会爱护花草,喜欢读科学绘本、课外读物,在课上也会认真学习每种植物和动物的生长环境、习性,他会自己去发现独到之处。我们经常说孩子对某某方面感兴趣,其实就是孩子在这方面有良好的审美。

在人生的道路上,审美能力能够帮助孩子们,感受善良,丑陋,追求自己期许的未来人生,成为一个心灵通透的人!

别说语文了,连美术的封面都让人有点看不懂!

知乎用户 房住不炒科技兴国 发表

说明有人在毒害我们的下一代,如果没有人被开除,说明此人树大根深,

要小心了


六个钱包买完房如何养老?父母承担部分房贷的原理解析,人口总和出生率预测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鼓吹六个钱包以后,全国人民买房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一个人买不起父母帮忙,两个人买不起那就双方父母帮忙,最后再加上爷爷奶奶的积蓄,一共六个钱包。

**六个钱包干嘛呢?**仅仅够付首付,其余的 70% 的资金要依靠 30 年的贷款,这种模式下催生了 60 倍估值的房地产。以弱二线城市套均 130w 的房价为例子,首付需要 39w,贷款 81w,月供 4200 元左右,夫妻两个上班,一个人的工资去交房贷,一个人的工资生活,不够的话再和父母要。

父母供完孩子上大学积蓄已经所剩无几了,爷爷奶奶已经到了看病的年龄段,这首付 39w 对于体制内的人员来说,不是什么问题,爷爷奶奶掏 20w,父母掏 40w,结婚花费 10w,还可以剩余 10w 元去买辆车,然而一个家族一辈子的积蓄也就掏空了,幸运的是体制内的人不用担心养老。

六个钱包每个钱包分摊 700 元,就可以覆盖掉下一代的贷款,考虑到外公外婆或者女方父母不一定愿意分摊,那么实际意义上,就剩下爷爷奶奶和男方父母了,各自可分摊 2000 元 / 月。

然而国内体制内总计就业人口五千多万,合计 2500w 个家庭,预估城镇退休人员为 1.23 亿人,人均养老金 3300 元,2019 年合计支出 4.9w 亿,也就是靠着这笔钱才撑起了中国的房地产的估值。按照人均 1000 元的最低消费水平计算,养老金实际到居民手里以后可以结余 3.5w 亿,这 3.5w 亿可以用于帮助年轻人还贷款,这些人去世以后还有老破小房子可以拍卖,也可以帮助年轻人还贷。

-—

强二线城市中,套均 200w 以上,杭州地区在 300w 以上,首付就需要 70w-100w,第一步凑齐六个钱包付首付以后,第二步需要月供 5100-11000 之间。正好六个钱包每个钱包分担 1000 元,去掉女方以后,男方父母和爷爷奶奶各分摊 3000 元。

也就是体制内的这些人即便本身没有几套房,即便有贷款也能度过危机,可惜的是这批人仅仅可以组建 2500w 个家庭,而且新婚家庭可能仅仅 700w 个(体制内分为四个年龄层),也就是占总房奴数量的 10%。(总房奴 7700w)

在六个钱包还贷款的同时,这些家庭还可以正常的繁衍后代,在既定收入下,过的稍微好一些。

-—-

**那么剩余 90% 的房奴呢?**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 35 岁失业潮以及房地产经济衰退造成的内卷,收入可能没以前那么多了,回到了社会中位数水平 4000-5000 元了,而还掉贷款就无法养孩子了,父母日渐衰老也不可能长期资助了。

这就是 1990 年日本房地产泡沫崩盘以后年轻人的现状,高负债者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无法生育,因此政府开展免费教育和公平教育,加大补贴,这样才使得生育率有所恢复。即便一个年收入 10w 的家庭要养活一个孩子,那么平均下来三口人也需要 3.3w / 年,去掉必要的衣食住行支出,实际意义上生活过的很紧张。

这还是没有房贷的基础上,一旦有房贷的话,估计会很惨,房贷一年 4-5w,剩余收入平均下来,人均 2w,在没有全面医保的情况下,几乎处于长期贫困状态。什么是全面医保?

感冒、拔牙都能覆盖的医保,这才叫医保,而不是只有躺在医院了,才能报销部分比例的医药费,那种医保意义不大。

这还得保证不失业,在没有劳动保护的情况下,只能成为社畜,创造出一些没有灵魂的产品,苟活于世。

-—–

**有人问,为何现在没有你们说的这么惨呢?**经济负反馈才刚刚开始,就业矛盾刚刚出现,因此对于 90% 的人来说,还是倾向于经验之谈,认为未来是好的。

目前这批韭菜主要是集中在 2015-2020 年上车的人,购房的高峰期在 2017 年,中国的中位数年龄目前在 38 岁左右,居民杠杆率在 2020 年达到了 60% 以上,处于一直加杠杆状态。

也就是持续的繁荣是加杠杆的作用,年轻人没钱了可以用花呗、信用卡,当整个人群处于消费的正周期时,人们很难感觉到缺钱,个个负债百万,但是从来不担心未来违约,因为可以一直借到钱。当 2021 年 7 月份经济开始负反馈以后,这种信贷经济就开始慢慢退潮了,也就是增速放缓,最后变为负增长。

法拍房为何连年暴增,2020 年新增失信被执行人 249w,这其实就是信贷经济种下的恶果,这个恶果在不断的扩大。

今年上海失业救济金领取数量也暴涨,超过了 2020 年,互联网各种裁员潮不绝于耳,互联网广告收入增速大面积的放缓,预计 2023 年底到顶。

长期以来限制性的舆论导致我们无法了解真相,只能发布正能量,很多真的消息被和谐,因此我们当然感觉不到冷了。

黑龙江哈尔滨 2021 年遭受了多次疫情,一年有半年时间都在抗疫,老百姓吃啥喝啥呀?新房销量前 11 个月仅仅 2.8w 套,还不及结婚人数多了。

南京、郑州、重庆等地区的新房销量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都反映出了消费退潮的一个现象,地产行业全面裁员、教培行业全面裁员,这些人去哪里了?

相关的餐饮服务业以及农民工的就业不就都萎缩了吗?

2021 年前 10 个月工业企业的利润确实双位数增长,但是和实体经济真的有关系吗?

实体经济只能感觉到冷,就连双十一都巧妙的拉长时间战线,不报告销售额,均表明眼前这一切只是泡沫现象。

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账面显示又赚钱了,实际上连工资都发不出来,部分农民工躺在公司前台要钱。2021 年 11 月份单月增值税收入增速为负,连去年都不如,说明了什么?现在出现了结构性的寒冷向全行业的寒冷转向,因此我们看到 12 月份的 gdp 增速为 4%,2022 年将主要依靠大基建拉动 gdp,然而挖路修路创造的 gdp 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意义不大,因为修一次路沿街的商铺就要倒闭一批。

-—-

并不是说所有的师医公都具有高收入,只不过这种收入具有终身制,因此长期来看,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因此 90% 的房奴都要准备好自谋出路。

第一种就是爷爷奶奶、父母交给命运,自个健康算是福气,一旦生病了对于普通房奴家庭来说,只能是人道主义灾难。

第二种就是资产重组,该破产就破产,推到重来,这样反倒是好事,大不了以前的投资都打水漂了,余生还有 50 年,还可能混个温饱。第三种就是等待共同富裕,等待日本式的生育补贴、最低养老金及相关福利制度。


从就业人口分布来看,1.7 亿人都是有社保的,说明这部分人群就业环境还算好,大约 8500w 个家庭,按照 4 个年龄层划分,新婚家庭大概是 2100w 左右,这些家庭我们称之为中产阶级。房奴总数大概是 7700w,中产占比为 27%,也就是最多 30% 的家庭可以在这次危机中安然无恙,那么仍旧有 70% 的家庭面临日本样式的失去的 20 年。有人问有办法吗?

当然没有办法,地摊经济为何偃旗息鼓了呢?

[1]

因为本质上是对存量经济的一种划分,不产生增量财富,居民在地摊消费了,那么商场自然就冷清了,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增量的经济如何创造呢?调节收入结构和就业结构,世袭罔替的一些企业形成了小资本家,一个家庭七八套房,三四辆车(某儿媳妇举报婆婆列举的财产),他们消费是有限的,对实体经济的贡献可能是负数,因此要打破世袭和垄断,这可能吗?

我们认为几乎不可能,这个需要制度去保障。

附:

参考

  1. ^ 六个钱包买完房如何养老?父母承担部分房贷的原理解析,人口总和出生率预测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jE5MDAzNw==&mid=2247487499&idx=1&sn=9d93315757614d9523d3e86f1ef984b1&chksm=fb84b931ccf330276b27d7b7787bc95619b6a7efbb7bc9cbc221634224e807127f9627334ee6&token=491952644&lang=zh_CN#rd

知乎用户 莱德妈妈 发表

和这个风格很相似。

知乎用户 无语绝绝子 发表

第一眼看,丑,而且怪异,

第二眼看,有点惊悚,放到一些诡异故事做插图,妥妥的。

第三眼看,偏西方化!连动物都是。。。

近年来,我们的教材愈发西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从一直沿用的爱国教育课文被各种理由送课本中删除,代替的是加入西方文化故事。到插图也逐渐西化。

西方的先进知识是要学习,但是小孩子还在懵懂无知的时候,不应该先学我们自己的文化吗?

知乎用户 安定精神科卜大夫 发表

为什么就不能让课本画风好一点,这还是 90 年代画风,学学隔壁岛国教科书可以吗?

知乎用户 秋丰 发表

我前天收藏了一个回答,今天看下没了,昨天写了点东西,今天要进去编辑试了几次,无论如何都显示错误,我以为是网络问题,于是点了另外一个草稿,居然一点问题都没有,呵呵。

我昨天特意去看了下小学书本,又对比了以前的教学书,发现已经完全变了。

1. 看看现在的

不是唐氏脸和愚脸就是无精打彩的,要么就是表情怪异,而且画面阴暗,给人一种非常不舒服的感觉,这难道是偶然吗,于是我又从英语课本中对比了下,果然有点小惊喜:整个英语风格是比较正常的,小孩的精气神也很好,某些黑贵命也适时出现在 C 位。

我又拍了些自己买的一些课外书和 80 后的课本作为对比,明显感觉到还是以前的课本看起来比较正气,阳光向上,现在的课本上已经找不到这种精气神了。

这种无形的影响是最可怕的,我昨天问了小孩,没想到他说挺好看的,我又拿了以前的课本图片给他看,最后他认为还是以前的好看。最后我不同意有些网友说的是编辑审美出现了问题,这是一种自我麻痹的思想,这个世界上不会无缘无缘无故出现某种东西,特别是教材这种重要材料。整个社会对教育问题似乎不太敏感,也很少看到这方面的公开讨论。

其实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早有人意识到了,但不知道什么原因无法推广,而网上看到最多的就是香港被统治了几十年,刚回来还不适应,出现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宽宏大量让人震惊,还有说英美等国怎么可能煽动几百万人上万,听上去好像很有道理,言外之意我们要反思,大部分人觉得有道理因为他们不会去深究事情的真相,他们没注意到大部分发上街的都是年轻人,都是在回归后成长起来的,相反大部分上了年纪的人反而觉得现在比回归前还要好。

没错正常情况下他们是不能动员几百万人上街的,但是有一种办法可以,那就是通过改变教育宣传来洗脑,别说几十万,几百万了,就是几千万也不奇怪。知道国外为什么那么多人反华吗,因为西方长期灌输中国人的负责新闻,而大部分西方人都 不知道中国在哪里,中国人口有多少都 不知道,英国的教育书上中国人的形象还是清朝时期的辫子人,你说西方为什么能煽动那么多老百姓反华,原因不就在这里。

我找了几篇文章来说明不重视教育的危险性,要看原文的自己搜索下标题就出来了。

标题:北京日报评论:香港的教育问题花多少年都要解决

香港教育病了,而且病得不轻,这已是观察者的共识。“修例风波”以来,我们目睹了太多怪现状。参与违法活动被捕的人中超四成是学生,最小的甚至只有十一二岁,一些年轻人 “认贼作父”,满脑子“港独”“黑暴”“揽炒”,行为之乖戾、三观之扭曲,令人震惊。事实说明,教育失败,特别是历史教育和家国认同严重缺失,个体发展就会缺乏价值依归,香港社会就会沦为一盘散沙,年轻人三观未稳,更易被蛊惑利用,误入危途歧路。近些年,香港社会一再发出“救救孩子” 的呼声,折射出解决教育领域严重问题的异常紧迫。

香港之乱,关键之一在教育之病;教育之病,根本症结在 “殖民遗毒”,这也直接导致了,香港教育缺乏是非黑白的起码标准。殖民时期,香港中英文教学比例为 1∶10,学校不设中国历史课,中国历史被编入亚洲历史,港人国家民族观念被强行淡化;回归前夕,港英政府精心“埋雷”,将在华代理人安插进教育机构,发展了一批“应声虫”;回归祖国 23 年来,香港教育问题始终未能很好解决,教学改革一再折戟,更遭遇所谓“反国教运动”。通识教育无大纲,教材无标准,罔顾事实、颠倒黑白、充满偏见的内容比比皆是;学校课堂上,鼓吹殖民统治、宣扬有害思想的“毒教师”“毒导师” 肆无忌惮。荼毒之下,年轻人变得“通通唔识”,不能不说是香港教育最大的失败与悲哀。

文章标题:香港通识教育 “播毒”,回归后一代认识模糊,多大困难都得改!

一些”XX“青年之所以对香港主权属于中国的了解不深,是因为 “中毒” 太深之故。翻看香港通识教育课本,会发现里面埋了太多太多 “毒”,而教育系统更是问题重重。这一点,甚至连台湾地区媒体《中时电子报》都看不下去了。该报 8 月 20 日刊登文章《普教中、中史、通识教育 港动乱源头又指向教育政策》,指出,1997 年香港回归后,具有政治意涵的“普教中(普通话教中文) ”、“中国历史独立成科” 以及较为理想的 “通识教育” 等政策无法落实,甚至产生反效果,造成目前香港学子身份认同上的大问题。海叔倒是要问——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国家还是亚非拉国家,真不知道有哪一个国家对于本国、本民族历史的教育,不是独立成科的,在国家认同方面,连中小学都不去搞好这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这不是摆明了在埋雷吗?难怪出生在香港的美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直指,回归后教育政策制订者难辞其咎,在中学取消中国历史作为必修课,以及加入目前的此种怪诞的通识教育,都是一个灾难,令学生变得“通通唔识”。

梁振英去信真道书院,强调戴健晖言论不得以 “纯属个人意见为辩解”

及至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区前特首梁振英去信真道书院,称 “戴的言论恶毒,有辱教师身份,荼毒学子,建议教育局及办学团体严肃跟进,向社会及家长交代”。可校方迟迟没有行动。直到 8 月 20 日,梁振英再次促请学校革除戴健晖,“该校有警察子女就读,我再次促请学校革除戴健晖所有职务。如果戴健晖想保留仅余尊严,请辞职!” 校方才姗姗来迟地在学校网页发表声明称,就戴健晖事件校董会已召开紧急会议,并成立 “专责委员会” 严肃跟进,经委员会深入了解及商讨后提交报告。至于处理结果,至今还没有下文!而类似戴健晖所作所为的嘉诺撒圣心书院通识科教师赖得鐘,亦是迟迟没有得到校方处理。由此可见,香港教育系统问题之深。

文章标题:为什么新疆毒问题教材,13 年后才被发现

说到毒教材为什么 13 年才被发现这个问题。让我们先调转时针,去看看当时新疆悄然发生的各种变化!

一直以来在新疆我们都反对三股势力,一直在打击恐怖主义,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与他们做好了长期作斗争的准备!

但是我们疏忽了去极端化斗争的复杂性,极端思想的隐蔽性!

但是后来,这里的一切慢慢发生了变化!

首先就是清真食品满天飞,包括清真水壶、牙刷、清真餐巾纸、清真水之类的东西,甚至南疆还出现了清真马路等等让人哭笑不得的东西,恨不得给所有死物活物都打上清真标志。

去清真寺的人越来越多,尤其年轻人,每次周五做礼拜清真寺人满为患。年轻人开始留胡须,姑娘开始穿蒙面罩袍!

土耳其、阿拉伯的电视连续剧、影视作品市场火爆!土耳其的衣服、巧克力,甚至土耳其的足球队都被热捧!

在大型商场、医院等公共场合,每到礼拜时间,都能看到一群一群拿着洗漱用具准备做礼拜的人!黑压压一片,那个情景真的是蔚为壮观。

我有一天问我的朋友,我说:你周五去清真寺干嘛?你会做礼拜吗?

他说我不会,但是大家都去礼拜,我不去是不是会觉得我不合群?感觉就要被孤立,人家站我就站,人家做啥我就做就是了……

暴恐案件一出来我们就在严打,但是我们没发现,我们在严打的同时,新的暴恐、分裂、极端的土壤却在以更加隐蔽、多变的方式慢慢滋生。

其实新疆教材事件不是个例,但是它具有典型性!在内地教材里某些人把最可爱的人都从课本里拿掉了,结果呢很多人怀疑这个人有问题。那么使用这个教材的老师都有问题吗?为什么没有举报?新疆教材的问题也是一样的!我们基层教师不都是两面人,但是他们的确缺少政治敏感度!问题教材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编写的,基层教师、老百姓理所应当的会认为这个教材是没有问题的!国家出的教材啊对不对!两面人就是利用了这一点,所以问题教材可以用 13 年。

知乎用户 叫什么好呢 发表

过去的教材里都是各种画宝级画家各种大佬的画,比如红楼梦水浒传配图是国画连环画大师戴敦邦先生画的,形神具备,实在是妙。

到现在了,找的也不会是什么无名小卒,只是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这一看画的就像外国人。实在不行找点插画届的大佬画得了,小孩子也喜欢看,怎么着也比这个强。

知乎用户 Godthrone 发表

查查吧,不是蠢就是坏,正常人都能看出来丑,除非收了钱或者洗了脑。

知乎用户 正午马天尼 发表

插图作者显然受了博泰罗风格的影响

并且我感觉插画作者是常画儿童画的女画家。

知乎用户 设计圈扛把子​​ 发表

现在学生课本里的插图是不是洋鬼子他们喜欢的中国人样子?

知乎用户 光追不上我​ 发表

清华美院的唐氏儿审美传统,几代洋奴的自我修养。

知乎用户 困了要睡觉​ 发表

有时候,我觉得作为 90 后,还是很幸福的。

我吃过 5 元一大坨的红旗冰糕,特别好吃,小时候一到夏天就盼着家里人买。

我郊游过,是那种真正意义上的郊游,整个年级,坐校车去本市郊区的山里。同学们拿出带的家里面做的饭菜食物,铺上塑料布,席地而坐。而不是现在小学生的凡尔赛式全球巡游。

我很庆幸,在我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年代,国内经济还不怎么太好。

没有智能手机,没有抖音快手。

班级里打扫卫生,男生们都争着从 5 楼跑到一楼去打水,拖布从桶里沥水出来,男同学们都争着用手去拧水。

因为大家觉得劳动很光荣……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到有好多答主说,这个任务被外包出去了

作为一个接过外包单子的设计师插画师来说,真的很大可能是外包

这个回答里都说了,那幅画的作者是央美老教授!!!央美啊央美!美术生眼里神一样的存在。

央美老教授最初给教材画插画,先不说钱多与少,就那会儿郭嘉发展实际情况,人才比较稀缺,而且郭嘉对于教育那是极其重视。老教授给画,一是爱国,二是能够宣传自己,名誉这方面有提升。

而现在的配图插画呢

这个图,外包出去,实际到设计师手里的最多三五百左右,如果中间多经过几个人,价格还会再低

正经画的好的,花不起这个大价钱,而且教材也不会著名插画来源于谁吧?(毕业好多年记不清了) 对于好的画手来说,知名度上不去,价格没有多高,为什么要接这个单子

就只能到低价画手那里找人画

这是我在的接单群,10 张 500,每张 50

天呐!出去发传单咋不得赚 50,画一幅画,还得再被客户挑来挑去,不停的修改,50 块钱

这种单子大部分都是还没毕业的学生接的,价格低,质量一般般

可能出版社啥的最开始预算是 700 一张,然后负责人 a 找她认识的人 b,按 500 一张画,b 又找他手下的老师 c,按 300 一张,老师 c 和学生说 “给你们个锻炼还能赚钱的机会,画面内容少的 50 一张,多的 100 一张,这是我和别人求过来的单子,好好表现,表现好了对你们有好处”

像这个小场景,给学生画的话,撑死 100

再回到问题,“如何看待巴拉巴拉

该怎么看待?就这样看吧,还要啥自行车

作为过来人,真的,劝各位千万不要学设计和插画,没天赋的请放弃!有天赋的还得努力

处在赚钱的下游,真的是辛苦钱,一分多余的都捞不到,好处都让中间商拿了

知乎用户 播播考新传 发表

说实话,看到这些 “莫名奇怪” 插画时,我很是愤怒!作为一个覆盖全中国 50% 及以上小学生的通用型教材,教材审核为何如此不严谨?细细深究,这件事并非只是引起受众视觉冲突与认知反感那么简单。

愤怒:

审美异化与形象扭曲

综合网友评论来看,此次引起争议的人教版数学教材问题集中在了两个方面:

**第一,教材插画审美异化。**我相信这本教材的插画很大可能是由专业设计师所创造,退一步说,这可能复合他们的基本审美,但这种审美并不符合主流价值观意义上的审美标准。我也能理解教材插画在文字基础上夸张、超越,但是这种程度必须得是适度。“纹身”“穿五角星戴红领巾吐舌头”“兔女郎”“暴露隐私部位”这类插图,明显已经超出 “适度” 范围,在有违道德和法律的边缘线徘徊不前。

由于小学生生正处于认知形成和知识学习的重要阶段,一份合格的小学使用教材理应有科学合理的结构体系,包括学习材料的选择、配图的方法性使用和内容编排思路。

符合主流价值审美观和有意义的插画,理应是符合小学生认知及成长特点,确立插图情节再现目标及风格特点的,并且还需突出故事重点及人物、情节主要特点,还要以独立的标准评价故事插图,即插图内容丰满、特点鲜明,可以独立体现一段或整个故事的内容及内涵。(来自于一位小学老师的评价)当然,也应反映出一个正常小学生应该有的积极面貌。

**第二,教材人物形象扭曲。**一套小学教材,所包含的人物形象多种多样, 儿童、家长、老师、科学家、童话等。但是, 细细看来就会发现, 教材中的大多数任务都有理想化的共性。但基本符合真实性。而人教版的数学教材中,几乎绝大部分的小朋友形象都是 “眼光呆滞”“两眼无神”“行为举止怪异”,不要求插画中的人美若天仙、帅比潘安,但是“阳光”“精神” 理应是最基本的底线。

当然,也不要刻意将人物形象固定, 不要刻意掩盖生活、社会中的丑恶面, 真实反映、还原人物形象, 科学家也并不都是绝对的勤劳、敏捷、与众不同、善于思考的形象, 家长也不都是善解人意的形象, 非正面的因素更能反衬人物本身的闪光点及故事情节的真实性, 真实、饱满的人物与情节是引导学生实事求是、提升自我的关键因素。

行文至此,或许会有人想,是不是网友们太锱铢必较了?NO NO NO,小学教材插画并非只是一幅漫画这么简单,**背后所折射的本质是中国青少年的信息涵化,**所影响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与希望。

风险:

暗藏的模仿律

教材插画不仅仅是审美水平的问题,更值得重视的是涵化视阈下的行为模仿

教材书中的插画虽只是由点、线、面所组成,通过模仿人类五官和肢体语言以来传递信息和情绪。但是更多还是迁入了创作者的模仿行为、传播语境、文化环境等,这种通过仿制生成的插画也极有可能成为一种模仿的 “基本社会现象”。

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G.Tarde)最早对模仿进行研究,1890 年出版了《模仿律》一书。他认为模仿是 “基本的社会现象”,并提出了三个模仿律:

1 下降律:社会下层人士具有模仿社会上层人士的倾向 。

2 几何级数率: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模仿一旦开始,便以几何级数增长,迅速蔓延。

3 先内后外律:个体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总是优先于外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

为何说有可能会变成一种 “社会现象” 呢?

**第一,具备被模仿的接触可能性。**教材作为一种小学生高频率接触的学习工具,在老师家长的熏陶下,认真研习、模仿其知识内容是小学生时常被教育的学习方式之一。但什么是能模仿的,什么是不能模仿的,这种判断能力是小学生并不具备的。这种可能性如果无法理解,可以联想「媒体使用与知识 / 价值观 / 语言习惯」之类的研究议题。在此,教材同样作为一种 “媒体”,具备“令人确信” 的涵化功能。

第二,具备被流行模仿的猎奇元素。此次存在问题的插画都有一个共性——猎奇,很容易被小学生当成好玩的事物进行人际传播。想想当年的我们,就时常在教材书中好玩的插画添上几笔,然后发生人际传播。

**当插画成为一种被模仿的对象,生成契机来源于模仿,用于被模仿。**恰巧,学习的本质也是模仿。对比纯文字的抽象乏味表达方式,图文结合能够使得文本意义更加明晰,增强小学教材知识传播的吸引力、感染力、阅读欲。由此,小学生作为知识学习的弱势一方,心智发展不健全,对与错的价值体系也还未建立,很容易受到教材书本的涵化影响。

细思极恐,不敢想象,涵化 / 模仿过程中, 物质文化层面的优势还将进一步引发受众对其精神文化的学习、甚至是行为模仿, 从而完成 “文化” 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一旦,教材中的不良画面成为了被传播的模仿原子,迎接将是不可预估的伤害。

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儿童模仿动画片不良行为的事件依旧历历在目。2013 年东海县 10 岁男孩李某顺,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剧情,将 8 岁的男孩李某冉、5 岁的李某绑在树上,做 “绑架烤羊” 游戏。被烧伤男孩身体受到严重的伤害,家庭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

这类惨痛,又有多少家庭承受得起呢?

再反思:

图文互动主导的信息元传播

对比直接的行为模仿,最为令人担心是此类图文互动叙事下的信息传播。

眼睛、嘴巴、眉毛、衣服、肢体,这些是由点线面结合成的艺术表达要素(也可姑且称之为符号)被看到的第一眼,只是被理解为 “这是一个人”。但当受者结合记忆系统中的喜怒哀乐时五官和肢体形态的印象,通过情感信息编码,最终理解图画的含义时,这件事情就值得被严肃以待。

请看下图,你觉得这是什么表情呢?“比耶” 看起来是开心的情绪,吐舌头有点可爱、调皮的味道,但迷离的眼神又让人觉得好像不太开心(我尽力了,实在没法解码)。只能说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是模糊、迷离的。最后,正确解码的关键又回到了文字。

![](data:image/svg+xml;utf8,)

除了表面含义外,模仿什么以及如何模仿的过程, 插画制作和传播主体对其意义的建构和通过插画对于自身的建构, 蕴含着解读规则和人际关系信息元传播。

元传播概念由美国人类学家贝特森提出, 在他看来, 人类的言语交流同时存在多个层次: 一个层次是信息的传递; 另一个层次是对该信息传递的元传播, 即提供交流双方编码方式及受传关系的线索和属性信息的过程。

教材插画作为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亦是传播主体(包含教材制定者、教师)的辅助教具,以作为元传播传递知识信息的观点,营造知识传播的虚拟学习氛围,象征着知识传播情景中各主体的关系。

必须承认的是,教材插画不仅是知识传播虚拟空间中身体不在场的补充, 还因为打破了既往统一的编码方式, 在各式各样的仿制内容和行为中形成了不同趣味, 而成为小学生和教师使用者的身份象征和群体的认同标识。

需注意的是,教材的使用者有三类,第一类是直接受者——学生,正值强知识输入的弱势群体;第二类为教师,深刻影响小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传受一体的知识强势群体;第三类为家长,同样是影响小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群体。

从元传播的角度看, 教材插画不仅具有表达具体情绪的功能, 还传达着强烈的关系信息。

其中包含对学习者形象的展示和模仿, 例如小学生时常通过模仿教材的学生人物,以完善现实生活中 “我” 的形象。

关系信息则包含与他人的关系或对关系的期望, 一般来说,教师在使用以教材插画作为教学案例时,往往希望自己能够和学生构建如图所示的亲近关系。包括家长在内,在辅导孩子学习时,同样也是以教材插画为学习样本。

几幅 “小小” 的插画,实则大有用途。

如何改进呢?不妨思考梁启超所言:“美术所以能产生科学,全从 “真美合一” 的观念产生出来。他们觉得真即是美,又觉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从求真入手。”

既要培育学生正常的审美观,以真为美、以善为美和以纯朴为美;也要在正确的把关中,以美育人。

![](data:image/svg+xml;utf8,)

附:过往教材书高水平插画

知乎用户 零镜 发表

一般。

没错就是字面意义上的一般。我有一本伊朗的教科书(幼儿园或者小学的)画风是这样的

这一部分是照片,还能正常一点,不过接下来高能

注意图片中的人像哈,还有更高能的

左上角的男孩女孩一言难尽

真正的阴间配色和建模

中国课本一般罢了

知乎用户 电次​ 发表

画成这样… 估计是教育局拨款 10 万下来 最后到画师手上只有 100 块钱和一根烟

知乎用户 张小强 发表

md, 都是什么玩意儿?

​礼崩乐坏, 误人子弟!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BeHZBl 发表

给小学书画二次元美少女什么的也不合适,但能不能弄点阳间的东西?大师们的国画水墨风太贵弄不起写实一点的也没有吗?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9bX473 发表

这种艺术对于人类太超前了​

知乎用户 宇宙的梦 发表

以前:为新中国的孩子们画教材

然后一堆花坛大师踊跃相应号召。

现在:又是画这些儿童教科书插画啊?

找找单位里哪个会画画搞搞吧。

知乎用户 得一 发表

这是资本的胜利。只顾着挣钱,其他的就没办法顾上了。

这体现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事物的发展不总是上升的。所以,有经验的人总是谨慎升级手机 APP,最主要是推迟广告、隐私等陷阱的到来。

知乎用户 XELL 发表

不要说课本插图了,就是以前的寒假作业,暑假作业都是很精美的。可惜没有保存下来,现在看不到了。最近这二十年来感觉整个社会都很浮躁。

知乎用户 千玺文库 发表

以前的家长,基本不用太操心孩子的(学习,作业,衣食住行,结婚买房)

以前的孩子,也能吃苦耐劳,不生病,能做饭,能洗衣, 能做家务,还能帮父母干农活!

现在的家长呢?

现在的孩子呢?

不想说…………..

知乎用户 kiunchiku 发表

我晕,这题我会…… 之前公司就接了一个教科书插图的外包,谈到价格最后没成,因为工作量太大而给的价格又太低了…… 唯一的好处是时间给的确实能算充裕。

就那个价格,好像是按一套算的,在现代社会的画里真的低得可怜,连画的人物比例失调的网红风格大头都不如,而且要求手绘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就,我很纳闷是什么样的公司会接这种教科书外包,真的费半天劲才拿那么一点点钱!当然也可能是层层克扣了,可是我看到的类似教科书插图的价格基本都是最底层了,可能因为觉得画的简单、给小孩看,但说实话要求也不少而且我小时候人教版上那些插图看着都挺扎实的…

要是大部分人都觉得画的不好,大概率不是钱和时间最后没到位只能找到这些人凑合出东西来、就是跟画师或公司签了合约了最后也只能将就。

知乎用户 可可哥哥大表哥​ 发表

从题主发的几个图来看,绘制插图的人员水平应该是升级了。其它很多回答的举例并不准确,比如水墨和写实插图和这种没有任何可比性,而且题主发的课本也比较低龄。

说实话,这个项目到底好不好还真得去问读书的孩子才行,如果我们参考市面上顶尖的绘本风格,可以判断这个玩意是不合格的,可是即使是博洛尼亚插画选或其它绘本、儿插集

2019 博洛尼亚国际插画展中国巡展 - 站酷线上展 - 站酷网(ZCOOL)

我也非常怀疑小孩儿是不是真的喜欢这种东西。我自己曾经也是小孩儿,但我从来没有觉得教科书或者小时候读的童话书的画是给我画的,我总觉得那些画是随便凑的。

题主发的教材绘图方式可以理解为阉割版的线描,穿插体现前后关系,鼓点点染(高染法)、衣折繁复… 图上看有很强的的概括性,却又很制式化;但是功底是有的,体积和透视都有出来,尤其是那个跳起来的小孩。但这种东西应该是更符合成年人的审美才对。

**小孩儿看的应该具体、特征明确、减少干扰的形象。**比如头发就是几个球,裤子就是一个方形之类的。过多的修饰显得很愚蠢,也很偏见。

我们从小孩儿的玩具就能看出来,他们能在玩石头、沙子、积木的时候搞得像世界大战一样。成年人看来那就是石头、沙子、积木。我们偏执的认为提高信息量,画面丰富生动是小孩需要的,我个人觉得适得其反。

小孩的认知是刻板化的,这是年龄特征不是缺憾,相反的他们拥有超凡的想象力,可以把石头的碰撞想象成高达对战。

不光是幼儿美术,很多领域的艺术都很落后,我在考中国现当代的时候常觉得刘震云、余华、莫言(当时还没拿奖)等等一大堆当代水平都达到了世界水准,但是应用文学呢,比如文案广告水准普遍不高,影视剧作寥寥几个高手。科幻当时只有三大家…

应用美术也是,从刻章、手绘海报、儿童插画、剪纸等等,也就是这两年互联网发展和国家扶持开始有点转机。

诸如影响国民美育的教科书项目,理应高度高度高度重视。俗话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显然我们相关部门还没有尽力。只能希望更多能力强的,意识好的选手进入体制,慢慢推动吧。

知乎用户 shadow​ 发表

为作者喊个怨,专业角度看功底很好无可挑剔,简单的线和晕染勾勒出很饱满的体积,其他人回答里的教科书插图没有做到这点的,画日系二次元能有这本领的基本都是大佬级的。但就是脸画的不讨喜。

知乎用户 火龙 发表

教材版本垄断,造就可以无底线,如果每个省或者教育大省负责出版各自的教材课本,教育部定大纲,教育强省出版,各省自选教育部认可的教材,这样才能够百花齐放,才能有进步,如果长期这样搞下去,一代人一代人的心灵都受到污染。我是 70 后,很庆幸我们那一代的课本是非常非常棒的,80 年代 6 年制的版本,无论是语文和数学,都是非常的经典,我们依然能够记得那些美好的画面,如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北方飘雪,海南鲜花绽放,一下子就是多美啊,还有那姐姐的胆子真大,敢从天上跳下。好多好多美好的画面。现在的简直是惨不忍睹啊。希望能够顶上热搜,引起国家重视,不能如此得草率。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看看以前的和现在的,简直是智力大滑坡。

知乎用户 BrainHand 发表

原来早发现了呀!

知乎用户 贫僧法号能吃 发表

看到这个问题,特意把娃的数学书拿出来看了一下,真的是。。。一言难尽。

然后,顺便照了几张娃 XES 的数学书,本来没觉得 XES 的书有什么特别的,但一比较,真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啊。

堂堂人民教育出版社,难道还比不过一个教培机构的审美吗?还是,有别的什么呢?

知乎用户 西瓜馅包子 发表

建议转头看下 新概念英语青少版 1 的插图,再看人教这个插图会觉得心里舒坦很多~

补图如下

深刻的理解了啥叫歪瓜裂枣,

知乎用户 马化云 发表

充分反映了甲方审美,哪怕乙方是达芬奇在世,甲方一句不行,就算画个蒙娜丽莎也能说你这画笑得不够灿烂……

之前知乎上看到一提问:为什么 yang 视请了这么多超一线的大厨做烹饪节目没火,但是一般厨艺的王刚却火了?

底下有个回答,简明扼要:甭管你什么大厨,进了摄影棚,你什么动作,说什么问什么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但在厨师王刚的视频里,那叫一个天高任鸟飞。

知乎用户 蛋糕没有蛋 发表

有点像眯眯眼。

知乎用户 司马姑娘 发表

难道不是因为眉毛都长到了脑门顶上?只差亲吻发际线了!什么画家噢,三庭五眼都搞不清楚…

有哪个正常人的的眉毛和眼睛之间的距离隔着三只眼睛嗯?

正常成年人:发际线—眉心的距离 = 眉心—鼻基底的距离 = 鼻基底—下巴的距离,这叫三庭。而面部宽度最宽的地方 = 五只眼睛的长度,这是五眼

而儿童,额头稍微要大一点,三庭比例以上庭为大,年纪越大上庭越小。

还有头身比例,什么鬼,标准的肩膀宽是两个脑袋的宽度,这个人教版插画厉害了,一个头有三个大………

所以这个画家只会堆肥肉,审美奇特也就算了,还连人物骨骼结构都搞不清楚

你要创作玩艺术走特立独行的清奇画风,也行,但去别的地方创作比较好,别误导小学生的认知…

知乎用户 阳光彩虹小白马 发表

呵呵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技术瓦房店化不可避免,工艺美术也是一样。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哟哟哟,这不人教版吗,十年没见,这么拉了?

知乎用户 不可之名状 发表

把该并入电网的 / 不可接触的外星怪胎放到课本上,这是准备污染青少年尚不成熟的心灵!

知乎用户 灵台方寸山 发表

排除幕后阴暗的揣度,单纯从艺术的角度来说:

过去十几二十年,学习不好的去学艺术的恶果开始显现了,可以预见接下来几十年的审美要被强奸。

美术、音乐等等。我以前的同学学习不行,但家里有钱有门路的大多走了艺术的道路,美术的居多。平心而论,应试教育也是一个试金石,应试学不好的,大概率智力、天赋都很一般。而艺术又是最吃天赋的一个行当。所以。。。。嗯。。。。一言难尽。还有音乐,华语乐坛这失落的十年,很多人把原因归于为资本、还有网络。在我看来根子还是人的原因。

但是从我对周围的观察来看,现在的小孩子的发展开始全面起来了,开始以兴趣为导向。估计等这些小朋友们成长起来,二三十年以后的艺术会爆发一波吧。历史的轮回就是这么魔幻

知乎用户 拉丁魅影​ 发表

如果一个人: 眼睛像肚挤眼无神无光亮时常翻白眼,眼距过宽,塌鼻子,过高的发际线,任何时候都咧着蛤蟆嘴且无牙,肢端肥大,胳膊臃肿,身体比例不和谐,服装品位差,肢体动作别扭,成人看上去就像心怀鬼胎的坏人所有的小孩看上去连人贩子都不想拐卖的蠢货,色彩混乱图案潦草————谁看了不堵心!

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的吕旻、郑文娟,你们是照着自己的模样画的吗?主编卢江、杨刚,你们是瞎了吗?把个教材画得丑到爆!把孩子画成蛤蟆是怎么过审的啊?是走了关系接到的单子还是教育部欠你们工钱还是把活外包出去?又或者是被 BBC 收买故意抹黑的啊?好歹也要有个基本底线啊!全国那么多的美术生都没有机会在教材上留下作品你们何德何能用这么糟糕的作品搪塞啊?我一直认为我们中国人是亚洲里面颜值最高的,你们看看数学书里哪里还能谈颜值啊,连个看起来智商在线的都没有!一个国家的课本最能体现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人教版的数学课本画得这么敷衍潦草水准如此之差!祝你们的子子孙孙都长这样!一帮歪瓜裂枣!

不仅插图丑,连教学内容都编得非常差,知识空洞往往一天的上课内容在书上只有一两句话概括,一年级时我拿到书发现无法给孩子做辅导,语文书我一看就知道当天老师教的内容,这样可以针对性地复习和预习,可数学书打开都不知道老师当天的课的内容和重点,只看到丑陋白痴的小人,寥寥几笔的几个数字没有引导孩子思考的逻辑推理,一个成年人在没有任何教辅资料的情况下纯粹用数学书教是完全没办法给孩子上课的,因为书上几乎没有任何总结难点关键点的提示和启发,考试的难度和课本根本不匹配,后来每学期都买一本《数学跟我学》代替数学书,基本在家复习从来不打开数学书,因为翻开没有用还闪瞎双目添恶心

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翻开教科书就会得到很多信息,我要是外国人,打开人教版数学书不得笑晕过去?嗯,这才是西方国家最喜欢看到的中国人的形象,不用西方国家刻意抹黑,他们自己就在那儿往脸上擦锅底灰呢。

下面是以前老版的数学书,是不是很正常?孩子被画得聪明伶俐, 胳膊是胳膊腿是腿,眼睛闪亮笑容生动,充满阳光,唯一的不足是衣服式样感觉过时了点颜色过于饱和了

上面的几张图是 2002 年版本的数学课本

———————————————————————————

下面几张是我随手从我女儿书本上拍的没有任何故意抹黑的成分,大家看看是不是像看丧尸片,所有的人物都没有阳光健康,看了让人感觉很不适,极度厌恶

前方高能

前方高能

前方高能

以上就是 2013 版的数学课本,把老师和学生画得宛如智障这样真的好吗?如果是怕孩子被图案吸引可以不要画啊,画成这样是几个意思啊?

语文书就很美

英语课本也很正常甚至还有点好看呢

哈哈哈看到其他的课本都在正常线上,唯独数学书这么奇葩的存在,谁能告诉我怎么跟有关部门举报啊?能给差评吗?

知乎用户 品牌战略者牧晨​ 发表

我觉得应该配合国家主流文化以及当今时尚动漫、小孩喜欢的东西,与时俱进,实现国家教育、主体文化的垂直一体化,也能实现 小朋友从社会主流、少儿节目向学习领域的平稳过渡、导向,,不能衔接断代太大,甚至人教也可以与某些品牌、动漫商实现品牌化的合作,为老师与教育部门在创造新的盈利点

知乎用户 LEGNE 发表

猫猫狗狗都画的比人好

![](data:image/svg+xml;utf8,)

而且你们仔细看注意一下,本系列书里面任何动物都长着一张脸,这是我认为最恐怖的地方

你看看同样是插图,我觉得新概念英语里的人物长得奇形怪状,但我就觉得可爱

知乎用户 Lain 发表

人物画得模样偏西方人长相,最明显的头发颜色不黑且带点弯曲,不好看,没精神气。画面色彩不明快。

知乎用户 大格局的小卖部长​ 发表

既然作者不一样,是不是作者后面的什么因素是一样的?

想想各大高校制度性的跪舔洋鬼子

想想教材批量删除革命相关文章

这中间肯定没什么关系

知乎用户 优悦小生 发表

个人感觉现在印刷设备比以前精良多了,但印刷出来的图却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水平一样,低部的图倒是没什么可以挑剔的,但高部再用这样的图就显得太卡通了。学生们在某音某手和游戏平台上看到的动漫视频太多了,对比之下显得有点 “0 门槛”,换句小学生的话:“二角钱特效”。内容革新了,插图也应该跟上来。

知乎用户 Le soleil 发表

这种孩子甚至不值得人贩子冒险去拐……

知乎用户 肥貓湯姆​ 发表

不知道前两年有个事,大家还记得吗?

中央广播电台的官方微博号,整天发布极端女权、LGBT 和黑命贵等,与官方价值观严重不符的内容,直到有朝一日被网友忍无可忍挂了出来。

这个事件的深层原因其实不难理解。像中央广播电台这种既属于体制内机要部门,但事实上却也没什么紧要工作的去处,对于能力平平的官二代而言,简直就是最好的去处,工作清闲,福利还少不了。不幸之处在于这群二世祖往往都有留学海归经历,国外的好东西不见得学得到,但是在欧美国家乌烟瘴气的大学校园里,接触白左负能量的机会却是比谁都多。而缺少思考能力的她们会打心底里认同那个就是真正的「人类先进文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不幸也正是这么个去处,大家都觉得那是清水衙门,没事干也出不了事,于是镀金海归的官二代小丫头们就在里面尸位素餐,然后再和个心术不正的画师和一拍即合,于是就给大家演出了这一幕

知乎用户 无面人 发表

经典重温:

《辞海》去毛泽东化真相:原来是美国的意见

思想火炬 2016-11-27 08:28 发表于北京

本公众号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和北京习风堂联合打造的 “凝聚正能量、传播好思想” 官微,以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国家主流价值观、维护国家安全为己任,致力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一、“按美方的修改意见” 办理

《辞海》主编夏征农发表《公开信》说,中美合编辞书《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时达成过协议,关于合编辞书的修改原则是 “依国际惯例,按美方所写华盛顿条目” 和“按美方的修改意见”来修改,把美方 “不接受” 的内容、词汇删除。比如,写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因为美方“不接受”,我方就把它删除、取消掉了。《公开信》接着说:“此后《辞海》等辞书均按此『意见』办理”。(见《百年潮》2000 年第 6 期)

二、按旧中国不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来改写历史

《辞海》副主编王元化公开发表《对于五四运动的再认识答客问》(见 1999 年 5 月 1 日上海文汇读书周报)文章,说是 “毛泽东把中国社会性质定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自然也就相应为反帝反封建” 了。王元化文章进而以 “解放思想” 之名提出要对长期以来由此形成的 “既定观念” 作“重新认识”、“重新估价”和“重新清理”。

1999 年版《辞海》的编者,按王元化的 “理由” 和“逻辑”,删改了数以千百计的有关词条,把始于 1840 年鸦片战争的帝国主义侵华史实、侵华人物和我国投降派代表人物的罪行、罪责都删除,都给他们“摘帽子”、“重新估价”、恢复名誉,把历史是非搞了个大颠倒。这就使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人民的历史成了一片虚无,其对立面帝修反的历史竟重显了“辉煌”。

三、按编者认为 “已经过时了” 的词汇去掉,“吐旧纳新”

《辞海》主编夏征农宣布 “重要的一条” 原则是:“什么词汇已经过时了,不适用了,大家不会去用,就可以去掉;有些新出现的词汇要收进去。吐旧纳新,这是很重要的一条。”(转引自《解放日报》2008 年 10 月 7 日第 2 版)

以此为原则,删除了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批评—团结”、“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 等数以千百计的词条。

“吐旧”之余,又 “纳新” 了唯心主义宗教的词条达十条之多。还将汪精卫、蒋介石、胡适、李鸿章、秦桧等 “旧” 人物的罪行、劣迹悄悄删除,把他们改写成可供后人学习的 “新” 人。

相关链接:评 2009 年修订版《辞海》(彩图本)对有关词条的改动(之一)

陈守礼

《辞海》1999 年版在 “毛泽东” 词条中删除、否定毛泽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随即引起全国广大老干部和读者的批评、谴责。首先有上海市的栾保俊、高为学、董乐辅等同志发表文章和写信向中央反映,批评《辞海》的错误。笔者也曾多次发表文章和给中央写信批评《辞海》的错误,并随后写作、出版了《革命历史与领袖不容歪曲和否定》一书,指出和批评 1999 年版《辞海》编者对五百多个词条的错误取消和错误删改。以后又得知《辞海》要出版 2009 年新修订版,再取消“约七千个词条”。笔者又随即发出紧急呼吁信和《〈辞海〉1999 年版的错误必须纠正,2009 年修订版的指导思想必须端正》的文章。很快得到上海、西安、南京、北京、昆明等地许多同志的响应和支持,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收到上述紧急呼吁后,也曾给笔者复信说:“来信收到。经研究,已将你的来信转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处理。”

现在,《辞海》2009 年修订版(彩图本)已出版,笔者把被 1999 年版编者错误删改的有关词条,同新版进行了核对,发现新版对有些很明显的错误作了纠正,我们欢迎;但有些错误的纠正很不彻底,还有根本性的错误未见纠正。

一、首先看 “毛泽东思想” 词条

笔者书中指出的被 1999 版《辞海》编者错误地删除的很多重要内容,恢复了约百分之七十左右。“毛泽东思想” 这个词条,已经从被删剩七百多字,重新恢复、增写至一千六百多字。

例如原被 1999 版编者错误删除、否定的毛泽东 “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胜利的战略思想,开创了无产阶级武装夺取政权的新的道路” 现在恢复、重新写进了词条;

又如原被 1999 版编者删除、否定的 “人民军队和人民战争” 是毛泽东的创造和贡献,现在恢复、重新写进了词条;

又如原被 1999 版编者错误删除、否定的毛泽东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对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具体分析,正确回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动力、前途…… 等问题”,现在恢复、重新写进了词条。

在 “非毛化” 思潮泛滥的情况下,1999 年版编者把上述三大重要内容从 “毛泽东思想” 词条中删除,显然是地否定 “毛泽东思想” 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这实在是错得太明显了,现在 2009 年修订版作了改正。

(可对比《辞海》缩印本 1979 年版第 1455 页,1999 年版第 1761 页,2009 年版彩图本第 1532 页)

二、关于 “三湾改编” 词条

1979 年版写(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笔者在书中指出这是写得正确的,批评 1999 版编者把它删除、否定是错误的。

大家都知道,党的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军魂,这是个原则问题。这也是毛泽东的首创和功绩。也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原则。1999 版编者删除、否定这个原则,是绝对错误的。

2009 年修订版编者现在也纠错,把它恢复、重新写进了词条。

(可对比《辞海》缩印本 1979 年版第 22 页,1999 年版第 26 页,2009 年版彩图本第 1936 页)

三、关于 “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词条

在关于 “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词条中,笔者书中指出 1979 年版编者写毛泽东主张要 “对党员进行正确的路线教育”,“使红军建立在马列主义的基础上” 是正确的,不应删除、否定。

这是毛泽东的建军路线,也是建党路线,却被 1999 年版编者错误地删除、否定。现在 2009 年修订版纠错,把被删除的这个内容恢复、重新写进了词条。

但是,应指出:把 “古田会议” 改写为 “古田会议决议” 词条,是编者故意缩小其内涵,删除不该删除的内容贬低 “古田会议” 的,新版没有改正,这是纠错很不认真和彻底的表现。

(可对比《辞海》缩印本 1979 年版第 286、121 页,1999 年版第 348、145 页,2009 年版彩图本第 761、744 页)

四、关于 “遵义会议” 词条

1979 年版写(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是正确的。却被 1999 版编者删除、否定;

1999 版编者错误地删除后改写为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2009 年修订版编者纠错,现在还是回到 1979 年版的正确写法:“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这证明不能违背事实贬低毛泽东个人的重要作用。(可对比《辞海》缩印本 1979 年版第 1064 页,1999 年版第 1286 页,2009 年版彩图本第 3089 页)

但是,必须指出:有关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方面,《辞海》2009 年修订版编者仍有根本性的错误并未改正,特别是对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以及毛泽东本人十分重视和大力进行的反修、防修、防资本主义复辟的斗争实践全部抹杀。对中苏两党 “十年论战”,对反修、防修、防资本主义复辟是十年“文革” 的出发点,只字不提,把 1979 年版写了的也取消和删除光,同时删除、否定二十世纪的苏共与各国共产党内存在修正主义的客观事实。特别是无视实践已证明不反修、防修、防资本主义复辟的许多国家已亡党亡国,出现了资本主义复辟的事实。自称 “反映时代” 的《辞海》,对我们这个时代的如此大事,不作反映,装聋作哑,这是对待时代和历史的正确态度吗?这是始终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态度吗?如不改正这个错误,能不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吗?

再看有关抗日战争方面。

五、关于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词条

1979 年版的全文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著作名。毛泽东 1938 年 10 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编入《毛泽东选集》第 2 卷。抗日战争时期, 王明反对我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提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口号。毛泽东批判了王明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 阐明了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地位, 以便使全党同志明确地知道并认真地负起我党领导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责任。报告对扩大和纯洁党的组织、加强党的纪律、扩大党内民主、正确进行党内斗争、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等问题作了系统的阐述。在论述干部政策时, 报告说明了培养、识别、使用、爱护干部的问题, 并从我国历史上存在的有关选拔、任用干部的两条对立的路线作了概括, 指出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 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前者是正派的路线, 后者是不正派的路线。在论述学习问题时, 报告说明了党要能够负起一系列伟大的历史任务, 首先必须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毛泽东所作的‘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号召, 在党内引起了一个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高潮。”

这是一个关键性词条。它是关系到决定抗日战争命运和中国之命运的。这个极其重要的词条,竟被 1999 年版编者取消、否定,是极大的错误。

毛泽东在回忆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历史时曾说:“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有两个重要会议。一次是 1935 年遵义会议,一次是 1938 年的六中全会…… 六中全会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转引自 2006 年 12 月 30 日《人民日报》:《永远的丰碑》)

1999 年版《辞海》编者搞 “非毛化”,为王明在抗日时期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翻案,在删改“六届六中全会” 词条同时,取消、否定 “六中全会” 批准的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报告这个关键性词条。这是编者违背史实、违背中国共产党先后所作两个历史问题之《决议》的错误。

毛泽东在 “六中全会” 上作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报告,是针对王明的错误路线,阐明我党领导抗日战争的路线、方针、战略策略和党建等一系列重要原则的。这确实是关系到抗日战争、党和中国之命运的。随后我们党克服王明的错误路线,在抗日战争中得到发展壮大,直至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都是同这个报告提出的正确的思想路线的指导分不开的。

现在,2009 年修订版编者纠错,把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词条恢复、重新写进《辞海》。这个大错误的纠正是绝对必要的。

(可对比《辞海》缩印本 1979 年版第 1424 页,1999 年版第 1723 页,2009 年版彩图本第 2967 页)

六、关于 “狼牙山五壮士” 词条

1979 年版写的全文是:“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创立壮烈事迹的八路军五战士。1941 年 9 月 25 日,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在狼牙山阻击日本侵略军 3500 余人的进攻,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到外线打击敌人,并掩护数万群众、地方机关安全转移,苦战一天毙敌九十余人,但敌人继续猛攻,情况十分紧急。为了迷惑敌人,班长马宝玉和战士胡德林、胡福才等五人,发扬了高度自我牺牲精神,主动把敌人吸引到悬崖绝路。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最后宁死不屈,砸坏枪支,跳下悬崖。这壮举,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高尚品质和中华民族不可征服的英雄气概。为表彰这一英雄事迹,在狼牙山上建立了纪念塔。”

上述这个词条也是关键性的词条。也同时被 1999 版编者取消、否定。

我们只要重读一遍这个反映 “中华民族不可征服的英雄气概” 的词条,就会深切感受到这是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发扬发爱国精神的范例。怎能否定?

现在,2009 年修订版纠错,把 “狼牙山五壮士” 词条恢复、重新写进了《辞海》。这个错误的纠正也是绝对必要的。(可对比《辞海》缩印本 1979 年版第 823 页,1999 年版第 992 页,2009 年版彩图本第 1303 页)

七、关于 “赵一曼” 词条

1979 年版写的这位抗日女英雄负伤被俘后 “在狱中英勇顽强,坚贞不屈” 的斗争事迹,被 1999 版编者错误地删除、否定。

现在,2009 年修订版重新把这位中国最著名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在狱中英勇顽强,坚贞不屈” 的斗争事迹写进《辞海》。这个错误也是必须纠正的。

(可对比《辞海》缩印本 1979 年版第 1944 页,1999 年版第 2340 页,2009 年版彩图本第 2898 页)

关于解放战争方面,比如看 “三大战役” 和渡江战役等词条。

八、关于 “辽沈战役” 词条

1979 年版编者写的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首先在东北同国民党军进行一次战略性决战……)但东北野战军主要负责人林彪一再拖延,拒不执行。东北野战军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纠正了林彪的右倾错误以后……(才发起辽沈战役)”。以上 “毛泽东纠正林彪右倾错误” 的事实被 1999 年版编者删除、否定;(可对比《辞海》缩印本 1979 年版第 45 页,1999 年版第 54 页,2009 年版彩图本第 1384 页)

九、关于 “平津战役” 词条

1979 年版编者写的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要求东北野战军早日秘密入关……)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灭(敌人)。但东北野战军主要负责人林彪拒不执行。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纠正了林彪的右倾错误以后……(才得以顺利进行平津战役)”以上 “毛泽东纠正林彪右倾错误” 的事实也被 1999 年版编者删除、否定。(可对比《辞海》缩印本 1979 年版第 1035 页,1999 年版第 1251 页,2009 年版彩图本第 1741 页)

以上两大战役词条,1999 年版编者都错误删除、否定 “毛泽东纠正林彪的右倾错误” 这个关键性事实;2009 年修订版编者却不纠正。这是坚持错误。

实际上,“三大战役”之间是密切关联的,如果不是毛泽东 “纠正” 林彪的错误,打不好辽沈战役,让辽沈之敌逃到华北,不但在辽沈达不到歼敌目的,平津战役也将难打(因为南逃之敌会使华北之敌兵力倍增)。所以 “纠正林彪的右倾错误” 这个重要事实也是个 “关键”,这同“辽沈战役”、直至“淮海战役” 的胜利都是密切关联的。毛泽东是统筹几大战役全局的,他在下达给东北野战军的许多份电报中都要求抓住 “关键” 和“时机”的问题,他说:“如果我们东北全军协同华北主力,能够于不久的时间内抓住并歼灭(东北之敌),不使逃脱,则将使全国革命过程大为缩短”,他说:“攻占锦州是东北战局的关键”,他说:“我们坚持地认为你们完全不应该动摇既定方针,丢了锦州不打,去打长春”,“你们不应动摇你们的决心”;他说:“你们不要迁延太久”,“东北主力早日入关为好”,48 年 11 月 18 日的电报等于下了 “死命令” 说:“望你们立即令各纵队以一、二天时间完成出发准备…… 于二十二日出发”,林彪还回电要求二十三日出发。(大量电报均见《毛泽东军事文选》第五卷)

毛泽东就是确实做到全局在胸,善抓 “关键”,巧抓“时机”。兵贵神速,在战争中时机是稍纵即逝的,对军事家来说“时间就是胜利”。动摇决心、迁延时间,就难胜利。《辞海》1999 年版、2009 年修订版编者都不应贬低、否定毛泽东“纠正林彪的右倾错误” 对“三大战役”胜利所起的关键性作用。

十、关于 “淮海战役” 词条

1979 年版编者写的是:“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在广大人民支持下,……(发起淮海战役)”和 “按照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 以上这些话却被 1999 年版编者错误地删除、否定;

1999 年版编者在删除上述内容后改写的是:“在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领导下,发起淮海战役。”

被 1999 年版编者这样错误删改后,在这个著名的 “淮海战役” 中,“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名字与作用都不见了,这个 “淮海战役” 就与 “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 无关了。这岂不太荒谬了吗?

2009 年修订版编者现在纠错,改写为:“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领导下,根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发起淮海战役。”

2009 年版编者现在总算作了纠正,增写了 “根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并把刘伯承、陈毅两位司令的名字提到邓小平政委的名字之前了。(本来中央在历次电报中的位子排列就是刘陈邓粟谭)但是,仍坚持不写 “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在广大人民支持下”(发起淮海战役)。

实际上,1979 年版编者写的 “淮海战役” 词条已经不够完整。有关 “淮海战役” 的指挥,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共发出过电报 67 份,其中有 27 份写的是 “粟张(震)并告刘陈邓谭”,其余写的是“刘陈邓并告粟张”。(见《毛泽东军事文选》第五卷)足见粟裕在战役中的重要地位。毛泽东在 1960 年接见英国军事专家蒙哥马利元帅时说:“淮海战役是粟裕指挥的。” 毛泽东很谦虚,没有说是他自己指挥的。1999 年版编者应该知道 “总前委” 之上还有上级领导,怎能回避得了 “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 和“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呢?

大家知道, 毛泽东是直接指挥 “三大战役” 的, 在战役期间 “毛泽东共写了二百份电报, 战役进行最紧张时, 一夜连续写过八份, 有的长达二千字。”(见《中华魂》杂志 2005 年第 11 期第 56 页)1999 年版编者竟在参加过“三大战役” 的将士还健在的今天,就把 “淮海战役” 写成与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无关。撒谎的胆子也太大了!现在这样的改写,又如何呢?还是可由经历过这些战役的同志和专家来研究和评价的。(可对比《辞海》缩印本 1979 年版第 964 页,1999 年版第 1151 页,2009 年修订版彩图本第 0944 页)

十一、关于 “渡江战役” 词条

1979 年版编者写的是:“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支援下发起渡江战役”。这个符合实际的写法,却被 1999 年版编者错误地删除、否定;

1999 年版编者在删除上述内容后改写的是:“解放军和地方武装共一百万人,在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领导下,发起渡江战役”;

2009 年修订版编者纠错、现在改写的是:“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指挥下,奉命于当晚以歼灭国民党军汤恩伯集国为目标发起渡江战役。”

实际是总前委之上还有领导,“奉命”是奉谁之 “命”,编者不是不知道。却仍坚持不写“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支援下”(发起渡江战役)。难道为了“非毛化” 只能写 “奉命” 而不能写 “奉” 毛泽东之 “命” 吗?难道为了清除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而不能写 “在广大人民支援下” 吗?(可对比《辞海》缩印本 1979 年版第 978 页,1999 年版第 1167 页,2009 年修订版彩图本第 0510 页)

十二、再看有关抗美援朝词条方面对 “彭德怀” 词条的删改和纠错

1979 年版 “彭德怀” 词条写彭德怀 “曾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同朝鲜人民和人民军并肩战斗,直至胜利,光荣地履行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义务。” 写得是正确的。但是,被 1999 年版编者错误地全部删除、否定,只删剩一句:彭德怀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这就看不见彭德怀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抗美援朝” 之间有何关系了。这不仅是编者否定彭德怀之功,更重要的是编者对 “抗美援朝” 的否定。

2009 年修订版编者现在纠错,改写的是:彭德怀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率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协同作战,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这只是部分纠错,写了 “抗美援朝战争”,也写了“胜利”。但是,被 1999 年版编者错误删除、否定的“保家卫国”、“同朝鲜人民” 和“光荣地履行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义务”仍未纠正。(可对比《辞海》缩印本 1979 年版第 817 页,1999 年版第 984 页,2009 年修订版彩图本第 1718 页)

抗美援朝是一个有全世界影响的重大事件,它的性质和意义绝不容含糊,我们要求修订版编者应该回答这样三个问题:

1. 为什么要删除、否定 “保家卫国” 这四个字?“当年美国出兵朝鲜,同时侵入台湾海峡”。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我国当年决定志愿军出兵朝鲜的理由和目的。我国绝非“师出无名”。这是个不容含糊的重大原则问题。

《人民日报》2009 年 10 月 3 日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说:“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随即进行武装干涉,并派遣海军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28 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对美国侵略行径进行严厉谴责和抗议。”“10 月上旬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10 月 8 日毛泽东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0 月 19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当年美军不仅 “武装干涉” 朝鲜内战,同时还 “侵入中国台湾海峡”,中国政府“抗议美国侵略行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完全是正义的,其正确性已为实践所证明。其决策者毛泽东和党中央的英明为世人所公认和钦佩。这竟也受到“非毛化” 势力的歪曲和攻击,现在中央党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中又一次重申其正确,这是对 “非毛化” 势力颠倒大是大非、否定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者的有力驳斥!

《辞海》2009 年修订版编者删除、否定 “保家卫国”,是不是编者否定美国“侵入中国台湾海峡” 是“侵略行径”、否定我们有 “保家卫国” 的必要?

2. 为什么要删去 “同朝鲜人民” 这个词语?难道中国人民志愿军只能同 “朝鲜人民军协同作战” 而必须排斥 “朝鲜人民” 的“协同”和支持吗?

3. 为什么要删去 “光荣地履行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义务”?编者是否认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存在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这又意味着什么?

以上 2009 年版彩图本对不少重要词条的改动情况,我们虽然只列举十几个关键性词条,但是,已足以肯定:一方面证明 1999 年版《辞海》确实有错误,2009 修订版确实有所改正;另一方面又证明了修订版改正错误还很不彻底。

现在,笔者指出几点:第一,我们对 1999 年版《辞海》所作错误删改的许多批评意见已被接受,编者能改正错误,我们表示肯定和欢迎;但是,第二,编者不应该无视人民、读者的知情权,改正错误也不应 “搞暗箱操作”,古人云“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我们要求编者应该向读者作说明,为什么本来写得对的被删除、否定?已造成的不良影响怎么消除?要有个交代(国家新闻出版署也曾表示应“进行说明,消除影响”);第三,对于 2009 年修订版还有很多没有改正的、改正不彻底的和错上加错的词条,人民、读者都有继续提出批评的权利;第四,2009 年版编者应把这次取消的“约七千个词条” 向社会公布出来,也好让人民知道这 “约七千个词条” 是否真的都已 “过时”、无“用”、属于应“淘汰” 的词条?

笔者将新修订版与旧版经过初步对照,已发现新修订版的问题还很多,对不该取消的词条取消或删改了,对该取消的词条反被无理保留。

党的 “十七大”《政治报告》告诉我们:人民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https://mp.weixin.qq.com/s/1aRm_vDIpDx_M22VXfjdwA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很多人可能没注意,这本教材,这个画风,已经用了快十年了。十年了。

十年了。

结果我今天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

一瞬间有种全身力气和信仰被抽干的无力感和崩坍感。

失望透顶。我现在连工作的力气都没有,跟行尸走肉一样。想到小孩们看的是这种教材。那我们那么努力工作是为了什么?

这都不过度解读。小学课本画小男孩唧唧轮廓,美国国旗元素,全篇插画唐宝模样,和明显的 x 暗示。都 TM 正常点,行吗?

我以为小学生的数学是他们将来创新的基础,是偏向实干型的教材。偏交流的教材,对现代化强国建设帮助不如数学这类实干型的带来的影响大。语文英语画风都正常,就 TM 只有数学课本画风突变,小孩子越来越不重视数学原因之一。

我们应该重视数学。引导小孩子们热爱数学。不是我阴谋论,小学的数学对孩子们将来选择方向潜移默化的影响太大了。看见我们的小孩未来的希望想要学好数理化,是不是有人急了。

什么阴间 AV 画风。小男孩还秃顶了?手法还如此专业,猥亵从娃娃抓起是吧?

知乎用户 采臣老书生​ 发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不要让新疆教材案在内地重演!

建议国家借此事件,派专门的工作组进驻教育部,全面审查教育部工作,全面审查教育部人员个人与国外 NGO 组织有没有特殊经济往来,把阴阳人都挖出来。

这教材事件,肯定不是单纯审美的问题,吴勇这个人的平时作品可不是这个风格。

知乎用户 Seussischfolk​ 发表

我六年级的时候才换这套新版本,感觉上就是审美彻底崩坏,还纳闷「为什么画图能力开倒车了呢」

知乎用户 侯 侯 发表

九 五 二 这三个数字,外加图片中的三个小孩

让我联想到 两个大人生三个小孩加起来是 5 个人组成一个小家庭。

小家庭加上双方的家长 4 个人组成了一个大家庭 9 个人。不会吧~

知乎用户 极速斧头 发表

@封尘

这位答主揭露的就是真相,大家多支持下,我已经三连关注了。

在中国,但凡涉及到思想文化领域,没有 “上面” 的人点头,你就别想着能出版你的作品了,换句话说,如果你的东西能出版,绝对是 “审核员” 在支持你,不相信的可以去试试。

知乎用户 鸿渐泽雷 发表

说句阴谋论的话,咱们的宣传战线是不是被渗透了?

公关不会,只会撤热搜压热度,有些新闻就不点名了,完全就是二三流报纸水平,顶着官媒的帽子败坏郭嘉名声。

这次教材也是一样,这是怎么审查通过的呢?难道不会提前找一些人调研一下么?教育部门怎么监管的?宣传部门在干什么?是真的看不出来诡异还是说完全没有看,是懒政还是没能力?这次事件还算不涉及原则。几年前的一个新闻,是讲新疆教育厅厅长编造小学生 “毒教材” 问题,那种教材竟然使用长达 13 年?我不太清晰自治区是否有这么大的权利,竟然可以不受监管,或者说没人管?是懒政?是没有能力?上层监管可以说是御下不严,疏忽失察,但是新疆自治区境内大大小小的教育局官员、老师难道真的不清楚?这难道不令人后背发凉吗?真的就是没有发声的渠道吗?难道这个教育厅长真就一手遮天?有没有其他同谋?新闻没讲,咱们也不好猜测。

也许是我过于阴谋论了,但是这种可能也可能存在,如果掩耳盗铃就真的死于安乐了。

知乎用户 aogutu 葛忠涛 发表

教育的发展,必定会进入从业者能力的不足和杂乱的增加。

这也是孩子更好进入思辨教育的机会。

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弊端其实都一样,

更好的道理是思辨教育。

~

堵不住、防不住的缺陷,用来做反面的教材,这正好是孩子最好的教材。

就像这个话题下的回答给我增加的知识一样。

知乎用户 善勿矜 发表

作为一个曾经跟类似的出版方打过交道的人,来稍微揭秘一下这类辅导书插画的内幕吧。

一是价格方面,这种画的预算,到了实际给画师的手里,少得可怜。

再一个是受众方面,这是决定性的方面,这种画表面上,是给小朋友画的,实际上是受负责这批书的领导的审美控制的。

首先说价格方面,这种画通常到画师手里的都是二三十块一张就包出去了,一整本书画下来也才几百块钱。

大家想想,二三十块钱的画,能是什么水平和质量。而且,愿意接这么便宜的单的画师也必然是还没有更好的实力和资源的。但凡有点本事,谁会画这种东西?

至于上面给的资金和他们真正外包出去的资金的差额,这个就不好说了。

从受众方面讲,正常流程应该是找专业的少儿插画画师来界定风格的。但是,在他们这里,**画是由领导决定的,通常是那种四五十岁的没学过一分钟画画的、对少儿插画没有一丁点了解的、完全不懂孩子们需要看什么样的插画的大叔或者大妈,手里掌握着这个项目的迷之权力,散发着对自己审美的迷之自信的小领导。而且他们不在意这个画是要给孩子们看的,他们最在意的,是这批书能节约几点钱到腰包里。**在画的过程中,通常画师是没有一丁点发言权的,一定是指定一种样子的画,跟画师说你给我画成这样子,然后在画的过程中不断地按照领导的喜好改来改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很简单,这种画不需要到市场上竞争,每年都直接卖给学生了,都有固定的出货渠道,这其中的猫腻就多得很了。

知乎用户 别离小道​ 发表

这是恐怖片插画吧?

吴勇工作室是不是没听过恐怖谷效应?

不过好像并不那么恐怖谷?因为画里面的东西,长的压根就不像人,也就没了恐怖谷效应?

看了这样的插画,我总感觉在噩梦里,还是恐怖片里见过这种东西。

这是邪典插画啊,这玩意能被印到书上,这已经不是审美的问题了。你们应该清查一下,是不是审查的被渗透了。

这不是审美问题,这是长没长眼睛的问题。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killers 发表

谢邀

这是几毛钱的画工,简直不忍直视。

知乎用户 啊呀吧呐啦 发表

有没有一种可能,人家就是想画成那么丑的

知乎用户 调皮的耿鬼​ 发表

教科书插画就什么时候好看过?鬼知道他们都上哪去请插画师,大概率是有 relationship 吧,各种奇怪的比例都能混进来。

永远忘不了小学(旧版)语文课本 “我选我” 那一课里面目测身高不到 1 米 3 的老师,,,

印象里唯一插画还算看得过去的是外研社的英语课本,虽然这些年画风也在想奇怪的方向发展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很明显,画里面的孩子的着装风格和举止跟 M 国的一毛一样啊,我们孩子的穿搭明显不符没有代入感。就像外国人来给我们编的教材一样

知乎用户 问卷网​ 发表

插画风格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品味。

比如毕加索、莫奈的名画也有很多人觉得不好看呀!

知乎用户 输给睡魔了抱歉哈 发表

还有二次创作的欲望吗?

没有就认真看书。

知乎用户 蛋炒饭里面的青豆 发表

也没有多丑,主要以前数学教科书也没多好看,倒是语文教科书比以前丑很多了。

这有点像弄巧成拙,但的的确确用心画了的,定下了这种绘图风格而已,我小时候用的人教版的数学书,是那种 80 年代版画风格的插图 。

知乎用户 库课网校​ 发表

这图片能出现人教版教材中,很生气,也很震惊 ​!

搞成这样,确定不是在带坏祖国花朵吗?

对比一下以前的插图设计,简直有天壤之别好不好

之前的

改版后的

天呐,都想象不到这样的东西是怎么能够通过的!

知乎用户 萨沙​ 发表

希望这次能把这个用了快十年的✓八画风给改掉

知乎用户 保尔柯察鸡 发表

你们今天不去反思在这玻璃心是什么意思? 哪个单位的,背后什么人,有什么目的?

艺术本就是千人千面,这种风格 exciting,非常 international,不知高到哪里去。

知乎用户 月巴 DO 发表

敌方都是我们的内鬼,放心交易

知乎用户 随风无雨 发表

首先,时代不同的,风格当然要变,以前的社会时代某些 “气氛” 现在根本没有了,就算有,现在的小孩根本看不懂、更体会不到;所以,现在多以抽象、漫画、浅显、明了来表达,尤其是语文更是与以前相差更远了!

其次,这新风格当然也有它的好处;发现图中的内容更加丰富了、表现形式也多元化、层次也比较明了;而以前则多以生活场景的画面来体现,更加贴切现实生活!

最后,不管什么样的插画、什么样的风格、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关键是能让孩子们好懂、易懂、好理解、并能切实体现;尤其是语文,什么散文、写人、写事、古诗等没有一定的生活体现,根本很难体味到它到底好在哪里?也不知道这意思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要这么写?而自己写作文则更难!

总之,插画风格并不重要,重要的让孩子们能真正学到知识!

知乎用户 Mr Liao 发表

21 三体综合症患者??

知乎用户 赚钱养家的睿韬 发表

画的是啥啊?

透着一股浓浓的畸形病风,

人类的眼睛那么小,两眼睛距离还这么远,一看就是参照那些智力残障画的。

相比之下那个不知道是鸭子还是鹅的物种,眼睛竟然这么用心画,在此物种的衬托下,人类是多么令人感到智商堪忧!

那个吃树叶的残颈鹿,真的怀疑它变现了如何在森林立足。

大象身上那些迷幻的曲线,就跟以前看的动画片角色要介于变身前后之间,如果你问我是什么动画,我一定不会告诉你是沙耶之歌。

搭积木的小童男童女,彼此眼睛根本就没有对着对方或积木,如果不是文字的说明,我一点也不怀疑他们是精神病院里的病友。

估计作画者本着不能轻易塑造小朋友的审美,这样小朋友在看完这本书以后,连坨屎可能都觉得顺眼了起来,这样才会由衷的去热爱生活,爱这个世界,更不会有小孩嫌弃父母丑等极端的社会问题。

我建议让把这个画家的画推广到那些青春课内外读物里,这样一可以减少青少年看这些所谓不会提高成绩的书,二可让青少年跟小学无缝对接,免遭外界诱惑。

知乎用户 无界 发表

看到这个问题,忍不住贴一下咱们国家 80 年代的课本插画,再看现在的~~审美一直在倒退。

知乎用户 正经坏人 发表

孩子做题,感觉图片哪里有点怪怪的,又不太确定,就过来问我,

“人群中举镰刀的是 S 神吗?还有车头上那个怪怪的黑色巾结?”

然后我看见了车站的名字。

孩子用的是人教版七年级配套的练习册。

有种感觉,往往出现超低级错误的时候,要么就是极端的不负责任;要么就是别有用心,有意为之。总之就是让人隔应、不舒服。

知乎用户 绝对妖怪​ 发表

感觉就像是… 画故事会插画的家伙尝试画卡通。

知乎用户 人间大炮一级准备​ 发表

大胆免责答一发。

画家可能有较多接触弱智儿童的经历。

画家健身喜欢吃蛋白粉。

知乎用户 林涛 发表

随手找的一些中学生作品 / 涂鸦,各位可以对比一下。

我只能说,哪怕转包几十手,最后去中学里用两包辣条一幅画的价钱找个会画画的学生,最后的成品也不会有这版教材里的那么恶心。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最后作为对比,教材里是这种风格。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刘毅 发表

要是丢绘圈大概就是 70w 的样子吧?(狗头保命)

知乎用户 大葱卷牛肉 发表

大家都说得好含蓄。

我来当老实人。

这就是丑,就是扭曲,堪称邪典,精神污染。

知乎用户 鱼族 发表

嘴巴咧开的那么大,也太诡异了吧。美恐都不敢这么拍吧。

知乎用户 Dr.Kremlin 发表

用北师大版的孩子表示淘气笑笑永远嘀神

知乎用户 至上栗子 发表

实在是,没什么给小孩看的点,整体风格对真实物体的改造程度给人一种克苏鲁的诡异美感,画中每一个人都用着以往课本里小人的话语,但是这平静的话语后面跟着的是耷拉眼神,嘴巴怪异,米其林动物的各类形象。

还记得我小学时数学语文课本画风一致,没有扁平的赛璐璐也没有上世纪油画风,就是一种很自然的画风,颜色,简洁的线条到位和谐,让我小时候也对课本产生了极大兴趣,还记得前三年级基本上发下书来我就花一中午时间看完了语文课本,如今的画风变异就像什么诡异的发酵物掉进熬好的汤产生某种炼金反应一样,这独特的米其林涌起昭示着自己在这个课本的主权,心中很自然生出厌恶。

不可不谓之暗黑课本

知乎用户 张大仙 发表

现实相关,天天摸这套书。

一路看它改变过来,从 2013 开始新人教版数学书就换了这个不中不洋的画风,好像都是 4 岁以下的幼童面部特征,扁圆脸,双宽目,算不上十分可爱,只能说憨态可掬,少了一份灵性,多了一份诡异。

不过其实也不用太在意,以前我们可能会对书上的人物研究半天,甚至加以 “改造”。但现在网络时代各种屏幕的到来,接触的动漫形象太多太多,据我观察这些年学生也并不太在意书上画的形象,印象中无一例抱怨这方面的,甚至在书上留下人物改编作品的也很少了……

这也许又是另一种遗憾了。

不过如果能稍微改一改,符合主流审美倒也是挺好的。

知乎用户 蚂蚁 发表

像这种人,就应该彻底封杀。什么是彻底封杀,首先就是没收护照,银行账户纳入监管。然后停止一切职务,不允许再从事相关的工作和活动。如果有企业雇佣,或者与其合作,则同样追究相应责任。也不准他再从事教育活动和工作。

其他的大家补充。

知乎用户 srdmm​ 发表

我好心的让在米其林轮胎店工作的小舅子改行当插画师以帮助他改善生活,夸我。

知乎用户 缘来是你 发表

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小学课本插画,你还记得几个?满满的都是回忆!

![](data:image/svg+xml;utf8,)

   《小摄影师》

![](data:image/svg+xml;utf8,)

   《挑山工

   《小蝌蚪找妈妈》

   《卢沟桥的狮子》

   《一夜的工作》

![](data:image/svg+xml;utf8,)

   《赠汪伦

![](data:image/svg+xml;utf8,)

   《老舍家的猫》

![](data:image/svg+xml;utf8,)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data:image/svg+xml;utf8,)

   《他是我朋友

![](data:image/svg+xml;utf8,)

   《司马光砸缸》

![](data:image/svg+xml;utf8,)

   《下雪之后》

有没有勾起你的一起美好的回忆!

知乎用户 熊先森 发表

这样的绘画风格,只能说真的是太小看孩子了。

但是。。。

十年后看着这些教科书长大的孩子们,会回来怼你们的。。。。

参看豆瓣《神厨小福贵》的评分和评论就明白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个从深层讲是积压爆发出来的教育反腐问题。

我之前是体制内的美术教师,15 年离开北京教育口的,十八里店书法组长李玉琴老师评职用的课件是我做的,书法教研员看了课件还问,这是哪个小伙子做的课件?我一定得见见他。

这里讲个冷知识,艺术类学科的课件不是简单的图片配文字那种的 ppt,是需要结合本节课知识点,做成 flash 动画突出教学重点展示给人们看的动态 ppt,很费时费力。

所以说为什么让刚毕业的大学生替其他老师做不属于自己科目的东西?因为那段时间流行招聘设计系学生,学校校徽、展板、以至于校服上的校徽都是我做的,这样节省了学校内部开支(校领导贪污)所以一入职,校长张小伟就安排我给这老师做课件,我已经举报给北京 12345 了!教委也记录并给这个李玉琴老师打过去了解情况,结果人家反手一个装病,说自己两年没来上课了。当然不能就这么算了!我跟教委说了,这比学术不端更严重,教委表示理解并跟我说已经把这个老师标记出来了。

我离职了,教育口的烂事其实早跟我没关系了,但就是恶心,这种事在早些年其实见怪不怪,真正有才华的早年一般是被迫当枪使的,是上不去给课本画插图的,艺术类不像理科有明确评判标准,所以浑水摸鱼的太多太多了。

所以啊,回归正题,教科书是谁画的?这种水平为何录用?是关系户上位?教育反腐迫在眉睫这话早不是一天两天了。

看看大自然有利于身心健康~

知乎用户 郭嘉 发表

不知道说什么……

美帝的渗透无孔不入,目的就是要推毁我们的精神。

内部呢,有无数向他们出卖灵魂的人,遍布各个领域,这种教材从编写到出版、发送到学生手上,得要经过多少个环节,结果却能一路畅通无阻,是多么可怕的事!

上海疫情,恐怕也是这个现象的一种体现,90% 的努力,也经不起 10% 的破坏。

希望能严查吧,追责到具体的人,背后有什么勾当,总不能这样轻描淡写的发个公告就完事了吧?

知乎用户 幽助​ 发表

看了这几张图片以后你还仅仅只是觉得丑吗?难道不是夹带私货,刻意抹黑和毒害中国儿童?真的只是审美的问题吗?

知乎用户 大侠的视界​ 发表

你好,我是大侠,理工男一枚,谢谢你的邀请。

我反复看了好几遍,有这么两点感受:

1. 就画面的本身而言,与实际人物动物相比,有些偏胖,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与事实不符,虽然绘画艺术作品都是源于生活而且高于生活,但脱离生活实际是不好的。

2. 整个画面总体没有喜感,给人一种压抑感,没有画出属于小学生那种朝气蓬勃、活波开朗、阳光明媚的精神状态。

总之找不到我们上小学拿到新课本的那种兴奋感。

以上是大侠的一点不成熟的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知乎用户 爱星如芝​ 发表

回归写实风吧,恳求了,当年课本写实风的插画涂鸦起来有多带感知道吗?

说正经的,深度迷恋老派的写实风插画,超多细节,一张画无限遐想,自带严肃感,加上本人的涂鸦刚好印证严肃活泼之校训

知乎用户 及第状元郎 发表

某些媚外的艺术家真是缺少社会主义的毒打!

中国人的审美到底是谁来定义的呢?

到底是中国人民,还是西方艺术家媒体?

为什么欧美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变成了中国人的自我认知了呢!

为什么日本模特都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为什么中国模特都是妖魔鬼怪,魑魅魍魉。

我可去你的高级脸吧。

祝原画作者全家高级脸。

这股歪风邪气怎么日韩就没有呢?

这些国内艺术家敢不敢去日韩普及高级脸?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日本漂亮小姐姐

中国高级艺术脸

古典中国汉服美女

知乎用户 小小喵 发表

我前几年上小学学这几本数学书的那时候随便画的小人一点都不夸张的说都比这些怎么看怎么渗人的破玩意插画好看的多,看别的回答以前插图好看多了,再不济也是看一眼能知道画出来的物种是人类的,你们这波大人不咋地啊。

知乎用户 映夏暖阳 发表

感觉这些画的风格,画的不是咱东方的娃,画的是西方混血儿吧。

还是小孩子审美不一样?

反正做为大人,觉得这教科书的插画看着怪不舒服的

欣赏不来。

国家是不是该考虑一些,用咱们中国的风格。

想起一个故事来,据说一个雕刻师,雕刻罗莎,六个月后变得面目憎恶

后来这个雕刻师,雕刻菩萨,半年后,变得慈眉善目。

同等道理,作为孩子家长,强烈建议国家在教科书这方面能够有所改变。

知乎用户 hobo 发表

画的不错,但是不适合教材。

但是能还是能吊打二次元流水线生产的。

我是真不爱回答这种问题,毕竟人民群众的审美观念从古至今始终如一,写实就完事了。

为啥这种东西不丢个照片上去,省力又省心。

知乎用户 sugar​ 发表

我很愤怒!!!不要觉得只是简单的几张插图而已,没什么大不了。其实都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得审美,甚至三观。

这些的插图究竟有什么意义么?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找不到几个适合本国国情元素的衣服吗?非得用美国 样式的吗?很难不让人怀疑某些意识形态问题!!!

我是位老师,也是位妈妈,看到这样的教科书,真的忍不住愤怒。

尤其是我待过新疆!大家都知道前几年有过暴乱,但你知道为什么参加暴乱的大部分都是大学生吗?尤其是北方民族大学的大学生,他们有的才刚刚上大学,有的可能才毕业。有可爱的小姑娘,也有懵懂小男孩。但就是这样的人参加了暴乱,我想不明白,为什么。祖国对新疆的政策一直都有倾斜,内地的城市大多数对新疆都扶植。新疆还有 12 年义务教育,各种补贴。对新疆当地人,简直不要太好。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一边享受着国家的待遇,一边妄图分裂国家呢?直到我看到那个纪录片,关于新疆问题教材的纪录片。当时的新疆是双语教材,既有汉语教育,也有维语教育。有些不法分子就趁机钻空子,在维语教材中大势宣扬分裂言论,破坏民族团结的话,鼓吹不法言论。

用邪恶浇灌的育苗,长大后会怎样呢?会有乌鲁木齐砍人事件,会有云南砍人事件,会有莎车砍人事件,会有一系列爆炸事件……

纪录片最后的记者采访,那些犯罪分子说,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只知道书上说应该这样做。尤其有个 19 岁的女孩,她妈妈哭得不行,想不明白平常在家乖巧懂事的孩子,怎么会拿起砍刀砍向别人?

我很愤怒,因为问题教材,不仅仅是破坏了国家和谐安定,更影响了新疆的发展,还让无数家庭破碎。

而今人教版数学插图出现问题,让我感到深深地不安。你不知道敌人什么时候就出现了,也不知道敌人以什么形势出现。但请保护儿童,只要教育好儿童,祖国才会有更美的未来。

忍不住发泄一些,气愤!!!!!

知乎用户 黑子篮球哥哥 发表

很正常 本来基金会资助名单就有吴勇 他之前微博也是承认了 不过很快删掉并且禁止评论了

该抓抓 该杀杀 杀一些也就风清气正了

知乎用户 路自飘渺 发表

这是共济会 “凯勒奇” 计划中的一环。1924 年,凯勒奇在《现实的理想主义》一书中写道:欧洲的白种人应该被消灭,取而代之的是欧亚非混血儿,这样一来,他们便很容易被精英统治。由此,共济会提出了一个 “凯勒奇” 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瓦解每个国家的主要民族,抹去主要民族的记忆和历史,最终创造一个没有国界、没有种族、没有道德、没有历史、没有文化的新物种。如同电影《上气》女主角的脸谱化丑角形象,现在的 “教材插图事件” 就是为了丑化国人,抹去亚洲人的正统形象。而被这帮 “牛鬼蛇神” 渗透极深的学术圈以及教育系统,出现这种事件也不意外。

“凯勒奇” 移民混种计划的流程如下**:1) 用各种名义设立政策法规,从政府财政中取得资金。执行计划消耗政府财政,以加速国家消亡垮台。2) 给难民或留学生【超国民待遇】,以吸引黑人移民参与。3) 让参与的相关人获利,他们就会以各种名义推动接收难民或高价购买低素质黑人进入。**反观如今的 “核算”、“隔离”、“保供” 三驾马车,巧立名目,用短短时间吸干国家财政,可见一斑。加上之前的 “黑人学伴” 风波、“媚黑文化”等等,都是在抹杀中国人价值认同感的手段。

于此同时,如今在欧美等国家发生的,左派倡导所谓的 “性别认同” 概念,使得男女不分,男性入女厕、参加女性比赛等形式也频频出现;在他们的小学课本中,还出现了男男、女女的不雅图片,其程度甚至比国内的更加令人作呕。这便是 “凯勒奇” 计划的西方版。当然了,肯定有人会说这些都是 “阴谋论”,因为有些人习惯将自己尚不能理解的事物冠以“阴谋论” 的标签,这样就可以省去思考的“麻烦”,那也只能祝他们好运了。

知乎用户 明月 发表

这种阴间的画风真不愧是某大学的!


这种插画就是典型的唐氏综合征!

唐氏综合征,又是二十一三体综合征。其原先是叫做蒙古综合征。

对比这两张图片,应该能发现二者之间有着很强的相似性。

这位画家是在强行往中国人脑子里灌输这种弱智的印象。


接下来再看看这位老先生吴勇。

居然没显示他的民族属性。这里面十有八九有鬼,一般人都会显示自己的民族属性,这种人居然没显示?正常么?显然不正常。

知乎用户 四点水 发表

没注意数学教科书,倒是道德与法治的教科书封面很有意思。

从三口之家,改变成四口之家了。

从计划生育,到鼓励生二胎

一家人衣服都没有买新的,女儿左手还是拿着风筝的线轮的姿势,右手已经从拿着风筝改为挥手告别的姿势了。

知乎用户 养生问问蜜子 发表

大家首先看看下面两张课本插画中的人物对比,说说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相信更多的人跟我一样的看法,第一张更美看着更舒服,而第二张一眼看过去就不舒服。

其实原因就在于第二张插画它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这不是中国儿童的真实形象。本来应该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小朋友,硬是给画成了一只只小青蛙。

并且这种两眼之间距离较宽,鼻梁扁平,外侧眼角向上挑起,外耳较正常人小,舌头短而肥,常不能完全收于口中,是典型的唐氏综合症的面部特征,是一种先天愚型。

使用这种异于常人、智力低下的儿童形象,甚至是露儿童人体器官这种低俗形象的教材插画,我不禁要质问,我们中国的孩子是这样诡异的形象吗?教材究竟是如何过审的?

试想一下,我们的下一代,他们对于审美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认知,这个时候让他们天天接触、学习这样的教材,倘若有一天将其认为正常,审美彻底畸化,这对民族自信心的打击何其巨大,简直就是其心可诛!

不要低估审美的精神力量!

举个例子。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命令国民党消极对待日本侵略者的挑衅,致使东北三省沦陷,几十万东北军和东北人民被迫流亡、背井离乡。正在西安的共产党员张寒晖对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感同身受,于 1936 年日军大举侵略中华的危急关头创作出爱国歌曲《松花江上》。这首歌唱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民族精神,点燃了中华儿女携手抗日到底的决心。

倘若没有较高的审美,张寒晖先生如何能创作出如此振奋人心的抗日歌曲?

时至今日,当音乐响起的时候,那种满怀激荡之情还会充盈心间,这就是审美的力量,这种精神层面的力量,有时甚至可以媲美高强武力。

更深层来看,文化入侵防不胜防!

还记得去年轰动一时的江南布衣童装宣传照吗?其公然在童装产品设计中涉及 “宣扬暴力”“软色情” 等不适合儿童的图案和文字,看下面这款设计,一个恶魔拿着铁锤,抓着一个孩子的腿疑似在捶打,衣服上有”welcome to hell"(欢迎来到地狱)的字眼。

这些充满了暴利、性暗示、邪典等暗黑的设计,打着创新潮流的旗号,公然穿在天真无邪的孩子身上,在孩子们还没有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的时候,借此潜移默化对其进行影响,最终致使其走向偏激、暴力,走向黑暗的犯罪深渊,这种严重的后果你能想象吗?

还有近些年在亚洲兴起的男性娘化现象,尤其是娱乐圈这种现象尤其严重。这些所谓的花美男爱豆,涂着发白的粉底、画着比女人还精致的妆容,跳着女团舞,还动不动就嘟嘴卖萌,引得无数青少年所喜欢并模仿,有一段时间,甚至在街上经常能见到这样的青少年。

两相对比,大家都会自己思考。这些事情,幕后有没有黑手在操控,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儿童的审美观一旦畸变,对我们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其害无穷!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作画风格能够说明的问题了。

知乎用户 海泽 发表

侮辱中医

完全欧美化,教育界贪的肯定不少吧

封面上,女孩蓝眼睛栗色头发,男孩直接穿星条旗

!!!!!!!!!!!!!!!!!!!

在封面上,封面上,封面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明显偏欧美化的反戴棒球帽的男孩,拿着大象(象征美国共和党)屁股照片,屁股决定脑袋,明显是立场和位置的问题

人家已经很明显表示了自己位置在哪里,可见教育界已经被渗透成筛子了,吴勇郑文娟必定是行走的 50 万

美国共和党一贯喜欢玩阴的,搞文化战争,摘自上海美国研究

综上,这都是美帝主义新一轮的文化渗透和文化霸权,重点根本不是美丑,根是文化渗透的问题

反思一下……,突然忘了,啊这,小民暂且不知道,小民溜了溜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看小学课本双眼皮,大腮红,微笑唇…… 长大后就追求氛围感,蚂蚁腰,大屁股咯,这不是无缝衔接嘛…… 我不止觉得课本有问题,我甚至觉得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也存在一定的偏颇……

知乎用户 像大人像小孩 发表

我觉得审美在倒退,物质是越来越好了,但是审美我觉得是越来越差。

看看大街上,有些我都不明白穿得是什么玩意,建的楼房,建的东西,也是越来越带有目的性,越来越奇怪,越来越奇葩,还有各种吃的,用的,穿的。

知乎用户 番茄炒蛋 发表

只能说他们连用在教材上的钱都敢贪

知乎用户 诗台大人 发表

现在有些地方已经乌烟瘴气了,可依旧有那么一些人,把手伸向了中学、小学。小朋友们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现在受到的教育会成为以后他们有能力时对社会作出的反馈。

忽然想起来《黑衣人》里的一个场景:男主在与一众竞争手的比试中,一枪命中了在黑夜中满是怪物的街头笑着行走的怀里抱着一本《量子力学》的小女孩崔尼提。

怎么看待?中国教育体制太糟糕?社会阶级不流动?上面的人只手遮天?西方文化的恶意渗透?

我不知道,大家才知道。

知乎用户 000 发表

插画可以接地气,但不能通地府。

宽眼距,大额头,小眼睛,整体色调暗沉,整得就跟电影里欧洲中世纪阴暗小房间里的油腻秃顶中年男一样,暮气沉沉,真不如不换。

这种画风,你把主角换成 19 世纪那些锅炉华工后毫无违和感,同样是大额头、眯眯眼,工作的地方色调暗沉。

咱也不知道工作室和审核是怎么沟通的,总不能盼着祖国孩童都当锅炉工吧。

我也不愿搞那劳什子阴谋论,只能说,做这种图和过审的,裤裆里的勾八 / 烂 X 和夜壶里的核桃,最多有一个。

知乎用户 星海游人 发表

没什么看待和想法。

你们自己动手在知乎上搜一波日本教科书插图,就知道了。

我们这边人太多了,画画混饭吃的也太多了,底层总要活吧。

这种教科书插图的活都是内部消化,都是教育系统内部找的常年做这类图书插图的广告公司和熟人来完成。

其中很多作者都是岁数老大老大的老头老太太了。

还有很多则是层层盘剥剩不下几个钱的外包,出力不讨好。

所以到了最后画这些东西不会带有任何感情投入和什么承担教书育人责任的想法,就纯粹是走账快活儿。

人是要过日子的。

微笑面对设计:日本中小学生最新教科书封面公开,这也太美了吧!

知乎用户 斯文土匪 发表

教材是孩子未来三观塑造的最有效工具‘

期待教育部这次能把内部的坏人揪出来

咱们不搞文字狱。

但是利用课本毁掉中国孩子的人

必须找出来让他从此绝后

所以收复台湾后,

第一件事也是教育改革

香港当初就没改,你看黄丝多厉害

课本很重要!

知乎用户 聆听风的忧伤 发表

有网友查了下背景

这个工作室不存在

当看到这些图时,马上想起了四个字: 阴阳怪气

这个教材能在中国上市 10 年之久,而且竟然没人举报

居心可见

他们就是故意的

而且出版社,相关机构内部也有问题

对,有问题

怀疑内部有反华分子这种存在

真的国家应该好好查查

教育部说会重新画,我有点不敢相信

真的

要是内部已经烂透了的话

还是会画的让人反感心理不适的

去年家里大清理时卖掉了我小学,初中所有的课本,作业

就这本侥幸留了下来

教材编写于 2007 年

封面的水墨画真的很好看,很有江南水乡风情

我还记得初中某本数学书封面是上海某个地铁站内部图

回忆起过去的教科书封面,真的很漂亮

哪怕是当时最新的新教材,封面设计也是传统的中国水墨画风格

小学我还模糊的记得发的一本语文课外读本,里面的插图虽然不是传统水墨画,但是也不会画成这副恶心的嘴脸

还是怀念过去的审美

知乎用户 xyPROBLEM9x 发表

甲醇烧是 45 分,教科书是 15 分

知乎用户 简行 发表

用笔太碎了,不够简练,而且很多圆滚圆滚的短线条笔触,使得造型看起来很臃肿,很不舒服。

知乎用户 哥舒 发表

我瞎猜一下:插图是哪个公司做的?费用多少?

知乎用户 叶飞 发表

我自己的孩子正好上三年级,哎呀,看他们的教科书上的画,真的是辣眼睛,感觉小孩子的审美都被带偏了

知乎用户 德国师爷德国法律​ 发表

的确很怪,人物比例是失调的。

知乎用户 醉月 发表

恶心到我了

同比语文如下,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知乎用户 建康闻评 发表

先看图:

如果不说这些图的出处估计大部分人以为的是网络恶搞二次元图,然而这是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这看起来多少是有点让人有些不适,你吐个舌头是什么意思?更有网友发现比这个更接地府的图:

男孩露生殖器官、唐氏综合征病态、丑化祖国花朵、男孩服装是漂亮国的星条旗元素,还别说,如果没有网友这一番深究估计下一代有一部分人的审美真的是会受到严重影响。且不用网友的话说,你就看看这些个图的笑脸有哪一个是正常的?有哪一个是符合大众审美的?怎么滴,你设计师把自己的独特审美强加于人了?

网友更是对此表示强烈的反感

“画这个唐氏综合征的人,他全家都是唐氏综合征,没一个正常的吧”

“祝福这作者和审核审批的将来的后代就长这样”

“作品设计灵感源于设计师自己家”

我在此想对设计师及审核团队说一句:如果一个人对你们的审美有意见可能是因为他审美不够,也可能是审美不同,尽管不用去理会他,但是当一群人、成千上万人、上亿人对你们的审美有意见的时候,那就是你们的审美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不符合大众审美的需要,另类、甚至接地府般的审美!

然而这样的杰作出自于被称为 “著名设计师” 吴勇之手,何德何能?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哦豁,这咱就不说了,网友已经给出评论。

果然 “有实力” 的人大多都与众不同,不同之处不仅在于他们的学识、见解、能力,还在于他们非人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违背时代价值的审美等等。

教育不仅仅只是重视知识文化、道德品格,审美更是应该从小就培养的一种品质,这种品质并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培养起来的,更应该从小培养,义务教育阶段更是重要的培养时期,所以不管是知识也好、插图也罢,都需要严谨,像所谓的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地府奥运表演一样,可以接地气,但是不能接地府。

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对此你怎么看?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知乎用户 新手进击 发表

不止唐氏患儿风格,还有邪典和软色情!

唐氏

不止在封面有星条旗,在内部插画中也有一处星条旗短袖

右下角女孩腿上纹身

男孩下体

美国兔女郎

知乎用户 阁上​ 发表

确实觉得别扭,把小朋友审美带跑偏了怎么办?

知乎用户 习骨师 Haoger 发表

上一次发现这个类似的问题,还是新疆的问题教材

知乎用户 Isaac 发表

很久之前就注意这数学书了,终于也有人注意到了。

我一直把那上边的人称为蛙人。所有人物都特别像蛙。

知乎用户 半纸咸鱼 发表

第一眼看到这种插画风格,我心里一惊,直呼这是什么玩意儿,看看这白的耀眼的皮肤,看看这温柔的腮红。

甚至连动物都不放过。

毫无疑问,插画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刚入学的儿童求知欲和好奇心强,教材中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画图正好符合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运用插图这一教学手段,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利用插图信息更加直观、生动地诠释教学内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有些小学生存在数学学习较为吃力的现象,而教学插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从而降低数学学习难度,使数学教学由枯燥、乏味变为轻松、愉快. 教师在运用插图教学的过程中,可使用多媒体展示,营造一个欢快、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书中插画的形象会让他们认为这样就是美丽和帅气,长大后就会相继模仿,想想看 10 多 20 年后,街上都是这样的少男少女,会不会感到有点害怕,人手一把遮阳伞,因为白皮肤是美的象征,包里必装一盒腮红,因为中有颧骨上都是腮红才是美女帅哥,这不可怕嘛?

我放几张我们过去的课本上的插画,让我们感受下区别吧!

也不知道现在的教育到底是在进步还是在变异。

知乎用户 Chicker​ 发表

小眼睛,宽瞳距,看来这个美术人员是很了解小朋友们都会对课本做什么了。

眼睛小可以让喜欢戳眼睛的小朋友不至于戳的洞太大。也有仅仅喜欢涂黑眼睛的小朋友,小眼睛在涂黑后并不太影响美观。

而较宽的瞳距可以防止两个洞太近中间部分强度太低被弄破,圆圆的大脸也给了小朋友们充分的发挥空间。

可谓是非常贴心了。

知乎用户 瓦叔 发表

图中绘画让人感到生理性的不适。

仔细分析一下,主要问题在眼睛、嘴巴和肌肉。

眼睛都画成双眼皮,但因为细节不足,看起来像是耷拉着眼皮,没有精神;

嘴巴动作千篇一律,笑得像个唐氏综合症患儿,但其实作者是想表达酒窝?由于面部细节不足,所以看不出效果,反而让人觉得又蠢又肥;

肌肉(或衣服)褶皱夸张单调,不真实,显胖,动物肌肉过分夸张,令人感到压迫、恶心。

知乎用户 Linux 程序员老李 发表

难得

知乎用户 西泡泡 发表

昨天孩子爸爸翻孩子的书还在说,怎么感觉每一页都长的差不多呢?

不生动不形象,非常的雷同!~ 这个是有特殊的意义吗?这样设计?

我也很好奇。

自从放开 “二胎”,家中添了“二宝”,“三口之家” 变成了 “四口之家”。一年过去了,爸妈没添一件新衣服,“大宝” 连风筝也没得玩了——艺术家的观察真敏锐, 多么深刻的_小学课本_啊!(图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封面) ​

这个变化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大家都说,国家大力提倡二孩政策,课本封面也与时俱进。

除此之外,还有细心的家长发现,小女孩手里的风筝没了!有人猜测:这是因为小女孩要陪伴弟弟,腾出手来逗弟弟玩耍!

不过,播报君似乎觉察了什么,联系人教社了解情况——

诚如对方所说,教材封面去掉风筝,也有从安全角度的考虑~

下面是美国三年级课程内容

[

美国三年级社会课

西泡泡的视频

 · 30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57286050952577024)

知乎用户 云清雾淡 发表

小时候,身边都是黑白的世界,电视机是黑白电视剧,家里面的墙壁也是黑一块白一块,写作业的本子也总是黑白相间,我们的眼睛里缺乏彩色。

唯一的彩色就是课本上的彩色插图了。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当年的这些彩色插图着实不算是多么精致的作品,但在当时这些彩图就是我们的最爱。每次开学把书本发下来,我们总会首当其中的就把书翻开,把每一幅插图都仔仔细细的看一遍,对上课的期待就增添了一分。

多年已过,当再次看到这些课文插图的时候,心里马上就泛起了一股涌动,小时候的天真无知、嬉戏玩耍,对未来的憧憬期待、迷茫惘然都在一瞬间浮上了心间。过去自然不会再重来,但偶尔回顾一下过往,审视一下现在,憧憬一下明天,这也是一件好事吧。

和年代君一起来回顾下当年的语文课本插图,这些熟悉的画面让你想起了什么呢?

这是《狼牙山五壮士》,五位抗日英雄的故事,还记得他们的英勇吗?

这是《草船借箭》,三国时期的故事,还记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

这是《奴隶英雄》,古代斗兽场的讲述,还记得这位英雄吗?

这是叶绍翁的《游园不值》,那句 “一枝红杏出墙来” 在今天已经变味了。

这是《画杨桃》,你还记得当年自己画过的杨桃吗?

这是《飞夺泸定桥》,还记得战士们视死如归的豪迈吗?

这是《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还记得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吗?

这是《爸爸和书》,还记得 “爸爸” 是如何在艰难条件下为 “我” 和“姐姐”买书的吗?

这是《丰碑》,讲述了红军行军中的故事,还记得那句 “他就是勤务员” 的回答吗?

这是《蜜蜂引路》,讲述列宁的故事,还记得蜜蜂是如何引路的吗?

这是《西门豹》,讲述战国时期的故事。还记得西门豹是如何治理民生的吗?

这是《捞铁牛》,讲述宋朝时期的故事。你还记得铁牛是如何捞上来的吗?

这是《珍贵的教科书》,用血保护的书,你会珍惜吗?

这是《三味书屋》,讲述鲁迅先生小时候的故事。有多少人在自己座位上刻了个 “早” 字?

虽然画的简单,但那时最爱看的就是课文里的这些插画,你还记得吗?

知乎用户 liang 发表

吴勇设计室工作人员全是汉奸,美国国旗都画出来了

知乎用户 峰锋 发表

刚看了一个问题,说人教版插画把儿童画成了智障模样。教育部这几年曝光出来的问题,说明了反右是有原因的。所以反右扩大化不对,放纵右派也不对。

至于为什么中国右派往往是逆向民族主义,西方右派往往是民族主义?我认为是因为中国右派很大一部分是买办资本,他们和西方右派的利益是一致的,就是为跨国大资本服务。因为中国近代买办资本势力长期远远大于民族资本,导致中国传统右派中,逆向民族主义很普遍。

知乎用户 北皖 发表

看到这画的一瞬间,突然对我的垃圾绘画水平充满了信心。好家伙,要当年我有幸看到这神奇插画,我绝对连夜翻出画室去书店买个一套的让我们速写老师细品这书上的人和我画的速写究竟谁更丑!

知乎用户 mkdcu 发表

充分体系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知乎用户 书海一贝 发表

好了,这下输雄狮了

再搞下去就要和老外一样了

爸爸不是爸爸,妈妈不是妈妈了

你要是出去随便找一个商业画手来画我都谢天谢地了

知乎用户 我的小胖吹 发表

人教的插图一直都是审美灾难

知乎用户 西西 - 第九联盟 发表

我写了一篇文章,对这件事有些看法!可以来看看!

西西 - 第九联盟:如何看待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插画风格?

知乎用户 张莫绝 发表

96 年,在佛山,小學時喜歡過課本裡的女生,個人覺得課本女生顏值:人教版語文課本 > 廣教版思想品德 = 人教版數學(舊版)。

人教版語文課本的畫風呢,越到高年級越寫實,越低年級越卡哇伊,個人最喜歡的女生就是三年級下冊一起放鴿子的旗袍辮子中國女生,還有一個叫 “一分鐘” 的低年級課文,最後男主遲到被老師批評那幅插畫,他前排有個女孩看著讀者,也可愛。

看前排那个女生,单马尾,空气刘海,睫毛长,婴儿肥,红彤彤的脸颊,不可爱吗?(我不是 loli 控),别忘了右边那个,也是眼睛晶莹剔透的。。

再看旧版人教的数学课本。

不知道怎么形容了,总之样貌端正,也不惊艳,男生 7 分颜值,女生 6 分颜值吧。

人教舊版數學課本也是越低年級卡哇伊,高年級寫實,不過這個寫實沒有語文課本那麼嚴肅。記得一年級時見過一次二年級下冊封面那個剪小人跪坐額女孩,可迷戀了,巴不得趕快二年級下學期天天見到她,之後去圖書館買了有課本封面的練習冊,雖然不會做。

廣教品德課本全程卡哇伊,從三年級開始人物顏值上升,就是人物頭身可能越來越多。基本到四年級裡面的女孩的畫風就有青春期悸動感了。

課本人物的顏值對我而言很重要,基本上會影響我的科目學習積極性。小學我喜歡數學課和品德課,語文感覺一般但成績不差。英語成績最差,因為英語課本人物顏值最低,就是歐美漫畫的普遍畫風,點眼睛,痘痘鼻,看慣了品德課本裡的蘿莉絕對不接受。

當時新學期拿到課本,我就會把數學品德之類的課本反復看,提前把沒教的內容自學了。我有種感覺,我把課本裡的內容學好了裡面的女生就把我當做好朋友。

小學課本的卡通人物就是用來和孩子做朋友的,長相討喜激發孩子的好感,為了配得上 “他們” 而認真學習,至少不要做 “他們” 討厭的事情,因為課本裡的都是好孩子。

現在課本卡通小孩那麼醜,小學生都不想和課本裡的好孩子做朋友了,都去和日產國產漫畫小說裡的俊男美女泡一起,不都壞了嗎?

知乎用户 Aoelus 发表

特意查了下这个 “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发现查不出来……

@企查查

扒一扒看看呗

只想说,请个职高毕业的美术生来画,只怕也比这画的有心吧……

知乎用户 奔跑不停 发表

只有你们才会去认真看插画。。。。。。

小孩们才不会注意观察。

知乎用户 须臾 发表

一看就是没有经历过苏科版初中数学的洗礼

磁悬浮辫子 + 真 • 空气刘海

这个头发真不是薯条?

歪嘴战神?

精神污染

即使是敷衍也请认真点好吗,这就是拿图形拼起来的吧

知乎用户 绘空事 发表

知乎首答,突然觉得 80 后挺好的,虽说赶上了独生子女,不分配工作,房价高,结婚难,可是感觉我们的童年是充实的,快乐的,那时的课本审美是正常的,不知道有没有和我用一个版本课本的朋友

小时候课本已经卖了,想想真应该留着,那时用挂历纸包书皮,保存的还挺新,从淘宝上找的图,如果侵权了不好意思,我觉得这个版本挺经典的,也可能是回不去的童年给予的光环加持。

这个问题能上知乎热榜让我觉得知乎真是一股清流,我爱人是个郁郁不得志的老美术生,现在成为了石油工人,其实不在乎报酬,如果真是可以的话我们相信很多美术同仁甚至愿意不计报酬的把数学插画画一遍都可以,因为也为人父母了,孩子也要上学了,不希望孩子从小成为美盲,收到精神污染…… 真希望这个问题能让有关部门领导看到,哈哈

知乎用户 卓越手绘 吕律谱​ 发表

就算中国的插画,漫画,动画水平比起日本来,肯定还有很大差距,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进 10 年这个差距在急剧减小。并且单从绘画水平而论,国内高手也是多如牛毛。这书上的破图是怎么产生的呢?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谁选的图谁背锅。

知乎用户 病猫发威 发表

图中这位长出上眼皮并且半睁着眼都比课本娃娃好看。

知乎用户 David 发表

美国白人看了都要吐的水平。

知乎用户 姜维 发表

知乎用户 Linjun Zhen 发表

本来自己小时候看教材就顶不乐意的,以为枯燥的内容就够人受的,结果长大了回头看教材,这改的插图都是什么玩意?都能看出生理反应了,小孩子喜不喜欢另当别论,反正咱一个学艺术的真心觉得有点恶心。小孩子看了这不得厌学?喜欢的更出大问题,这审美就直接被碾碎了,看别的能对味?

平心而论,自古至今中国绝大多数名家画风都能接受,愿意模仿,咱的审美绝对是大众的,可这玩意加上课本简直堪称毒药级别啊,这就是水平差啊喂,怎么看的下去?时代在前进,在年轻人面前这新的却远不如老的好看耐看,这肯定是不对的。

知乎用户 龙之丑牛 发表

这是乌合麒麟在微博上为那些人辩解的话,总结起来只有四个字:钱拿少了。

真是荒天下之大谬!

钱多钱少是原因吗?

这根本是意识形态问题。

我在微博下反驳了,不过估计他看不见。

这种人,自以为画了几张图,被外交部点名表扬,开始飘飘欲仙了。我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已经被国外资本攻陷了。

我想,就是刚开始学画的人去画这些插图,也不会将小朋友画成智障的模样啊!

我七岁儿子画画,都知道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个嘴巴放在正确的地方。

所以,还是那句话,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这是心里有问题。

知乎用户 柳色 发表

今天重新上了微博热搜第一,不过都过了一年,也没啥事,我估计这波还是没啥事。你看人家工作室都不带出来搭理

知乎用户 费楚 发表

滤镜越来越精致,摄像头也越来越多,可是人心可是越来越坏了,画插画的心理是什么样子才会画成那个样子,责编的心得多大才审核合格,对得起人教版里的人字吗,

知乎用户 爱抠鼻屎的猪 发表

个人感觉挺好的。

这批插画风格看起来没有以前的那么中规中矩 ,相对来说比较抽象 ,虽然说给人的感觉有点丑,从另一个方面想其实也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摆脱以往的条条框框。而且插画中的人物相对比较有肉感,看起来挺可爱的,也有助于树立比较有肉感的学生的自信心。

知乎用户 强壮的宝哥 发表

二次元小姐姐们…… 真香

知乎用户 琪珑​ 发表

看了那么多回答,我就想问问在座各位大佬,能举报吗?如果当妈的对这个事情有意见,能找哪个部门去投诉?

如果大部分妈妈有意见,可以向教育局哪个职能部分反应问题?

我只希望我的孩子看见优美的插画,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在审美观养成时不被人蚕毒。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坐地铁时关注过 北京地铁里的 “老北京 “ ,这组宣传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来一个城市都会先感受一下本市的内宣水平和审美品味,个人看后觉得绘画能力很弱,传统元素也像是拼凑起来的,完全对不起文化之都的百万级路人浏览流量,而且这组宣传画都挂了 5 年了,这是多么自我感觉良好!

因此觉得从小反复看的教科书的配图或插画,对提高审美认知很重要很重要! 要不总会让孩子觉得做事差不多就行了,只要是熟人换谁来做都行!

以上引用内容发布于 2017-02-05

如果大家觉得差不多,是我太敏感了,那接下来放一下某乎的,看看有没有对比伤害

知乎用户 超级无敌美少女​ 发表

近日,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引发争议。部分网友表示插画人物眼神奇怪、毫无美感,对比其他版本的教材插图存在明显审美差距,对此你怎么看?

网传图片显示,备受争议的插画来自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涵盖一年级到六年级,于 2012 年或 2013 年审定,版式设计和插图来自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有网友评论称,教材面对的受众是小学生,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审美,更需要审慎对待。

对此人教社表示,已着手重画并已介入调查。

看看现在的教材插画中的孩子们存在眼距过宽、塌鼻梁、发际线过高、纹身、服装不搭等情况;以前的教材图片里面的孩子各个都是朝气蓬勃的。

有网友认为,一眼看上去就不美,扭曲小孩子的审美观;有人评价画面中的儿童眼神迷茫懒散,丝毫没有反映出中国少年儿童的精气神;更有人指出,画作风格阴郁怪异,恐怕对儿童身心健康有负面影响。

比起文字,插画更加醒目和形象,更容易在人们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小学也是小孩子最重要的阶段,小学是培养孩子人格雏形的阶段,如果在萌芽阶段不注重培养孩子的是非善恶…… 孩子长大了很容易 “吃亏”、甚至是 “长歪”。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可以塑造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小孩子学东西也能快,所以我认为小学是重中之重。

在讲这件事情之前,先说一下 “审美” 这个概念。

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人和动物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在于动物只是处于生存繁衍的本能在适应世界,而人则能够主动去生活中发现美、评判美、体验美、完善美,最终实现自我精神世界的满足和进化。

有人说:审美不就是对艺术的欣赏吗?我没有审美能力不是什么大事吧?

这样想的人就错了,并且大错特错!

不要低估审美的精神力量

举个例子。

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命令国民党消极对待日本侵略者的挑衅,致使东北三省沦陷,几十万东北军和东北人民被迫流亡、背井离乡。正在西安的共产党员张寒晖对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感同身受,于 1936 年日军大举侵略中华的危急关头创作出爱国歌曲《松花江上》。这首歌唱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民族精神,点燃了中华儿女携手抗日到底的决心。

《松花江上》曲谱

倘若没有较高的审美,张寒晖先生如何能创作出如此振奋人心的抗日歌曲?

时至今日,当音乐响起的时候,那种满怀激荡之情还会充盈心间,这就是审美的力量,这种精神层面的力量,有时甚至可以媲美高强武力。

畸形审美会毁了我们的下一代

说回课本的插画问题,这是一个审美的问题,也是价值观的问题。

美国组织行为学家斯普朗格尔将价值观分为六类:理性价值观、美的价值观、政治性价值观、社会性价值观、经济价值观、宗教性价值观。其中,美的价值观,是以形式、和谐为中心,强调对审美、对美的追求,是价值观的一种。

而审美的畸变,最终会影响人的价值观的养成。

大家首先看看下面两张课本插画中的人物对比,说说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哪一张插画看着更美更舒服?

相信更多的人跟我一样的看法,第一张更美,而第二张一眼看过去就不舒服。

其实原因就在于第二张插画它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这不是中国儿童的真实形象。本来应该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小朋友,硬是给画成了一只只小青蛙。

并且这种两眼之间距离较宽,鼻梁扁平,外侧眼角向上挑起,外耳较正常人小,舌头短而肥,常不能完全收于口中,是典型的唐氏综合症的面部特征,是一种先天愚型。

使用这种异于常人、智力低下的儿童形象,甚至大人小孩全是这种形象的教材插画,我不禁要质问,相关部门究竟是如何过审的?我们中国的孩子是这样诡异的形象吗?

试想一下,我们的下一代,他们对于审美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认知,这个时候让他们天天接触、学习这样的教材,倘若有一天将其认为正常,审美彻底畸化,这对民族自信心的打击何其巨大,简直就是其心可诛!

更深层来看,文化入侵防不胜防

还记得去年轰动一时的江南布衣童装宣传照吗?

其公然在童装产品设计中涉及 “宣扬暴力”“软色情” 等不适合儿童的图案和文字,看下面这款设计,一个恶魔拿着铁锤,抓着一个孩子的腿疑似在捶打,衣服上有”welcome to hell”(欢迎来到地狱)的字眼。

这些充满了暴利、性暗示、邪典等暗黑的设计,打着创新潮流的旗号,公然穿在天真无邪的孩子身上,在孩子们还没有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的时候,借此潜移默化对其进行影响,最终致使其走向偏激、暴力,走向黑暗的犯罪深渊,这种严重的后果你能想象吗?

还有近些年在亚洲兴起的男性娘化现象,尤其是娱乐圈这种现象尤其严重。

这些所谓的花美男爱豆,涂着发白的粉底、画着比女人还精致的妆容,跳着女团舞,还动不动就嘟嘴卖萌,引得无数青少年所喜欢并模仿,有一段时间,甚至在街上经常能见到这样的青少年。

现在我提出两个问题:

1、美国所推崇的男人形象是什么样子的?

2、缺乏阳刚形象的花美男文化,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回答:

1、美国推崇的是硬汉形象,其影视作品也多是这种充满了阳刚和力量的硬汉英雄。美国 2022 年出版的《如何与白人女性约会: 亚洲男人实用指南》中,排列出的亚洲 21 位迷人男星也全都是阳光、健硕的中年男性。

2、二战之后,亲美的日本时尚教父的 “喜多川”,打造了一批阴柔的偶像团体,比如知名度较高的木村拓哉,而后韩国复制打造偶像男团,直到风靡中国。

两相对比,大家都会自己思考,话也不必多说。这些事情,幕后有没有黑手在操控,我不知道,但是儿童的审美观一旦畸变,对我们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其害无穷!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作画风格能够说明的问题了。

说完以上这些,再回过头来看小学教科书插画一事,你还觉得这是小题大做吗?

幸福和平生活来之不易,需要我们所有人一起去保卫。最后来一起欣赏一下以前课本中的精美插画,提高一下审美吧。

中国的教育部,教育界问题太严重了,呼吁中纪委严查腐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把中国的下一代都教成什么样子了?这点事情都做不好,要这些吃干饭的人何用,少年强则中国强,这些教育部的汉奸走狗们都是日奸,美奸,希望党中央,国务院严查教育部!

知乎用户 drurrdtit 发表

他们都已经进入了仙人模式

在妙木山蛙化了

都秒开仙人模式并保持下去会仙术,比鸣人厉害

知乎用户 SakurajimaMuggle​ 发表

呃,这个……

我仔细思索一番,恍然醒悟!话说现在给画画的画师不就是九零后零零后我们那一辈人么?!

莫非不是兄弟们看腻了自己之前童年时候小学的课本,来故意整点创新,造福新时代的花朵?

不过看着这封面上的小孩都白白胖胖的,应该是时代变好了,食物营养水平也提升上去了吧。

知乎用户 万物探索​ 发表

西不西,中不中,不伦不类,全无风采。

知乎用户 无双 发表

为什么最新的相关问题和内容被删除了?这个问题居然是去年提的

知乎用户 freetodecide 发表

实话说,丑,没有美感可言。

知乎用户 慕桓 发表

这个项目是不是给外包了?

类似的还有小浣熊干脆面,最近好像炒冷饭又出新版的水浒卡,打开一看也是智力受损的画风:

图片来自网络。。。

唉,童年真是一去不回了。

知乎用户 罗铭靖 发表

搜索发现 17 年、18 年就有人在网上说过这个问题,也没引起什么重视

知乎用户 大美女 发表

00 后,小时候突然就换成这种课本了,当时看这种人也感觉好奇怪,还会模仿书里的画风,现在一看真的是辣眼睛。

知乎用户 feifei0169 发表

我喜欢 93 年人教版的语文课本,超级好看 ,数学的没啥印象了~

知乎用户 lyk82468246 发表

我上四年级的时候全市统一换了新书,真的辣眼睛,和 02/03 版想比简直不能看

知乎用户 EX 咖喱棒 发表

回想了一下小学课本

99 年入学,五年制的数学课本封面都是熊猫。

因为是五年制的,而大多数地方都是六年制,课本大概和熊猫一样稀有。。。

可惜当年不懂事把书都给卖了,不然现在还能翻翻看

现在看来真的好可爱啊,希望现在的小朋友们 20 年后不会一想到数学课本都是神奇的画风 [误

知乎用户 嘎嘎新的人上逼乎 发表

层层转包到画师手里没几个钱了,没画出 6 个手指头就不错了

知乎用户 Michael 发表

最可怕的敌人永远是来自内部的

知乎用户 笑柄 发表

小学时最开心的就是发新书的时候了,现在教材被内鬼搞成这样,我真是草了他们全家

知乎用户 亲爱的美美 发表

我想问一下这个怎么举报?怎么能把这一版的书撤回去。我不想我的孩子眼睛受到毒害。

知乎用户 Vega​​ 发表

吴勇老师,曾多次在媒体上力斥基础美学教育的缺失。『美育』的堕落,呼吁中国社会关注美学的建设,并倡导设计师不取悦市场,给予积极的引导

他说「即便短时间内,会遭遇市场的阵痛,但着眼未来,一定能在软实力层面产生积极效应」。

所以这个插画和这些设计,可能只是我们目光短浅,没有着眼于未来。

可能这样,才会有这次「市场的阵痛」吧。

也许孩子们看了这样的唐氏插画,「未来在软实力方面会产生积极的效应」。

吴勇_百度百科

知乎用户 人总是会分开 发表

为什么喊着 “时代在发展,时代在进步” 的口号的今天,我们的下一代上学使用的课本不论在插画、设计、美感上都还是丑的一塌糊涂,连 20 年前自己上学时的课本都比不上?

虽然我们从小学到初中这九年都是义务教育,但是书本费学校是照常收的,而且费用并不便宜,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书本费利润这么高,插画、设计怎么就不能做得更现代,更用心一些?

难道这样山寨感满满,花里胡哨的 “保守” 审美,就是儿童插画的定义吗?

知乎用户 不知道人 发表

实话实说,这图片看起来还没有 h 漫的人物图片顺眼。

知乎用户 2789hde 发表

感觉画的不是中国人,难道这是与国际接轨?

另外很早就发现了这个诡异的眼神,而且都一样表情,有点恐怖,还特意查了查这个插画作者,幸好用的是北师大版数学。

知乎用户 忧郁的臀哈哈 发表

我国是军事大国!人口大国!经济大国!但并不是美术大国!文化大国!体育大国!未来的路还很长,吾辈当自强!

知乎用户 失剑坳 发表

这张图许多人关注点在星条旗,没人关注里面内容吗?

调查家长出行方式,所以我们的幼儿园,小学老师让画家里小汽车图标师从哪儿呢?

知乎用户 江明禧儿 发表

天哪天哪看到第一眼就想到了一个词… 宛若 zhizhang….

这是哪里来的牛鬼蛇神?袖子裤腿里是塞了肉团子吗?这脸是前一天晚上喝水多了浮肿么还没睡醒么?还有那个眼神… 谁家的小孩子是这种 213 的眼神?还有这种绵软无力的肢体语言呆若木鸡的面部表情涣散的眼神求求你们不要再伤害未来花朵的心灵了 d(ŐдŐ๑)

还记得上小学的快乐之一就是开学了发新课本翻一遍所有的书的插图读一遍语文书里的故事,最喜欢的是 PWW 的英语教材,磁带里的配乐也特别好听,长大了才知道是绿袖子。不知道现在小孩子打开课本是什么样的心理阴影。结果现在 pww 教材找不到了,找了几张图洗洗眼睛。

这才是教材插图应有的水平吧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是诗慧吗​ 发表

记得我上学时候的教材插画都挺好看的。

现在怎么成了这个鬼样子?

知乎用户 龙涎香 发表

知乎用户 Deionarra 发表

敌特在此

知乎用户 Doris 发表

还有人记得 2008 年左右,仁爱版初中英语里的人物吗?康康,Jane,Micheal,Maria 。

没找到内页插图,这封面稍微能看,内页简直精神污染。

知乎用户 晓涵 发表

一方面我觉得这个画风就很很很奇怪,另一方面我觉得教材只有一个画风也很很很奇怪。

知乎用户 三果​ 发表

没看到这个问题前,还真没注意到娃的课本画风如此清奇,其实现在的书本质量真是挺好的,封面自带封塑,里面有些都是铜版纸,课本很沉,每天书包基本都是十斤左右,画怎么样倒不太关心,看习惯就好了,书本能不能做得轻一点啊,另外大概画家就是为了不让小朋友注意力放到画上,关注课本本身才画成这样的吧。

知乎用户 冯腾 发表

在网上搜的图,封面。90 后的。。如果仔细闭上眼睛,回想一下第一次看到课本的那种感觉,小时候确实有种飘飘然的欣快感。。。因为在小学时只有课本上的图案各种色彩。。小学时反而并没有欣赏现实中的景色。。算了,表达能力太差了。。

知乎用户 米粒 发表

这个可以去哪里反应或建议一下吗?之前没注意,看了知友的回答赶紧找到孩子的书本一看,瞬间感觉不爱了。。果然是青蛙画风。真心怕影响到孩子的审美。。。

有人给解释一下吗?为什么是这种画风啊。。

知乎用户 背逆民者不可救 发表

臭,污染眼睛,污染精神!赶紧下架

知乎用户 丑陋的漂亮人 发表

实在是丑陋 丑陋到了让人都不得不怀疑有阴谋的程度

知乎用户 是波波啊​ 发表

不知道是什么审美,千篇一律的歪眼睛。小孩子的审美和美好的记忆是从小时候开始的,这种插画真的是三观尽毁。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ZtMVu2 发表

儿时不懂书中意,再看已是画中人

知乎用户 依凌草 发表

…… 终于有人说这事儿了… 小学的时候记得数学换了教材,小本儿变大本儿,但人画的跟个鬼一样。ก(ー̀ωー́ก)

那时候,画风最好的应该是英语,有人物设定,还有剧情。

知乎用户 一米 发表

首先看这幅图的时候,发现小动物们都很机灵,而小朋友一脸不情愿的样子,不知是画风的问题还是表情管理的问题。

既然选择小学课本插画,至少要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负责,一个成年人面对各种负能量都容易造成压抑,成天看着心情不好的插画学习的心情估计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这幅插画应该是强调实践和动手能力,但整个画风的逻辑性在哪里,构图方面看不到思路,只是觉得都是拼凑成的人与动物的世界。

从侧面看那个小孩子飞起来要一脚踩到下面的人,容易让孩子们产生误解,可能造成一些伤害性的事故。

孩子们都需要去引导,正能量、逻辑思维或者发散创新都很重要,虽然一个封面不能说明什么,但是也挺考验细节的。这里不知道插画的本意是什么,简单回答下勿喷。

知乎用户 HHHH 发表

我记得小时候小学的插画是具有解释诗句的含义的,我比较喜欢看图解诗句,而且遇到喜欢的,我会照着画下来。反观现在的,都不知道在画啥?难道是怕插画吸引了小朋友的注意力,学不进去了?我到是觉得看着好看的画,心情好,还更容易学进去。不知道现在的插画是为了什么?

知乎用户 Aimer 发表

03 年吐槽小学音乐书。

小时候音乐书里面的人我看了要吐,受不了了就数 “一个深井冰,两个深井冰…”

知乎用户 青柠君 awa 发表

我是老教材!我要发言!

![](data:image/svg+xml;utf8,)

这这这,多可爱多灵动多阳光!!!

![](data:image/svg+xml;utf8,)

有点帅气的好伐!很有精神!(当年班级里的小盆友都在磕这一对 hhhhhh 好丢脸)

知乎用户 枸杞维他命 发表

我一直很不理解问什么换教材,我上六年级的时候数学教材换了,当时这些插画丑哭我,在我内心添上阴影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小学数学教材插画风格惹争议,人教社表示「已着手重新绘制封面和部分插图」,什么样的插图更适合展示给孩子?

知乎用户 文森特 · 凡喵​ 发表 这不是风格的问题,抽象、夸张的小众画风我见过很多,但都没有教材上这些人物看上去那么扭曲和诡异。 我仔细分了一下这些人物,有这么几个问题: 第一,所有人物都是斜眼,注意黑眼球的位置,没有一个人是往前看的,都 …

如何看待 “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引争议”?

知乎用户 封尘 发表 我曾经做过图书编辑,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从插画师,到编辑,到审核,全都有问题。 首先说插画师。 这些图绝对不是什么 “审美不同” 的问题,这就是在故意丑化亚洲人形象,并且往里面插入了很多美国星条旗的元素。 你如果要说 …

如何看待人教版小学课本插画,把中国人画成唐氏儿形象?

知乎用户 青陆​ 发表 “夫敌之所谋者在内而不在外”。 《雄狮少年》那种看似情节正能量的电影,却刻意用眯眯眼丑化中国人,其目的绝对是居心叵测的。 但那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某些人的长期阴谋。 打开人教版的四年级小学课本,我们看到了满满的唐氏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