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 6 名学生在内蒙古某矿厂参观学习中意外坠落溺亡,具体情况如何?
知乎用户 田君良 发表 我找了一张图,就是下面这样,几个人站在浮选槽上的格栅板上,结果掉下去了。 溺亡,这个说法就不对。 人掉进浮选槽,会同时受到浓稠矿浆、化学毒性和机械伤害等至少三重伤害。 这怎么能用一个溺字形容呢。 我只能说,非常痛 …
原创 写字的木白 木白文笔平平
文|木白
直接说,不铺垫了!
一是这件事我非常钦佩的两家媒体对这件事的报道已经是,东北大学六学生遇难!
很显然这个表述,是非常接近现实的,起码不会给人看到溺亡的标题后,想到的是我们日常中理解的那种溺水,落水等等。而这俩字之差,代表着的就是敬业与真实。
二是我上一篇文章放出了那个矿企的宣传稿:
但现在这个稿件已经被删除了。最有意思的是这个删除的过程都被记者看到了。
而且还给报道了出来:
其实没必要删除,除非这个删除的文章里有着很大的弊病,或者这个赞美的文章里透出的细节可以成为被调查的证据,直接影响到某一位负责人。
三是这件事随着热搜和舆论的探讨,内蒙古自治区将提级调查这场悲剧。但很遗憾的是,哪怕这个提及调查用的依然是“6名学生溺亡”这个事实不清晰的字眼。
四是上一篇文章内,一位读友留言说,从仅有的信息判断,这起事故的问题,在于上现场前有无安全教育,现场有无安全防护人员,带队老师和工厂员工是否尽责做好现场安全防护,学生是否忽视安全规章等等。
我觉得这个点是需要正视的,因为会到这种场所以及同类型性质场所参观学习的学校不会只有这一家,一些危险性质的场所,安全教育必不可少,个人安全意识更必不可少。这件惨痛的悲剧应该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这个安全问题真的是无小事。
五是我不知道大家对地矿专业有没有了解,但我想说的是选这种专业的学生,多数都是普通家庭甚至说条件并不是多好的家庭孩子。因为这个专业毕业了几乎就是立即工作,而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这些孩子们抱着的想法都是早点赚钱,早点养家。
在上一篇文章里那位学弟在网上说,这几位学长在高考考到了全省前百分之五以内上了一所985,又通过本科的努力学习学到了这样一个专业,拿到了这样一个实习机会,但迎接他们的却是这样一个结局。
在澎湃新闻的另一则报道上,有一个新的信息是其中一个孩子是重庆的,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老实懂事,体贴父母。但现在悲剧发生了,赶过去的家人有着的只是无尽哀伤。
说实话我在看到这平实的几句话,眼泪是禁不住都留下来了,为这个家庭,为这个孩子。
六是这件事最悲哀的点依旧事故发生后的操作。
先是企业发布的那则通报,
“经全力施救,6人被救出后,医护人员确认已溺亡。另有1名老师受伤。”
通告的字眼看着让人以为都救出来了!
包括家长收到校方的信息也是正在抢救。
但问题是前几篇文章包括醒悟过来的各路媒体扒出来的那些科普可以看到,隐瞒的人果然足够无耻。
七是这件事的法律责任,北京的范辰律师表示:
“从现在披露的情况看,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造成参观的六名大学生死亡,一名老师受伤,相关责任人员已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应尽速立案侦查,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抑或是正是因为这是一场很大的刑事责任,从一开始矿企强调抢救以及溺亡的字眼。
最后,涉及到中字头的企业即便发生再大的新闻,自媒体写作者都是谨小慎微,轻易不敢写,我在写第一篇文章的时候,在发布的时候也是纠结了十几秒,但最后还是点击了发布。
不为别的,只为那“溺亡”所带来的良心!
谢谢
知乎用户 田君良 发表 我找了一张图,就是下面这样,几个人站在浮选槽上的格栅板上,结果掉下去了。 溺亡,这个说法就不对。 人掉进浮选槽,会同时受到浓稠矿浆、化学毒性和机械伤害等至少三重伤害。 这怎么能用一个溺字形容呢。 我只能说,非常痛 …
《年少日记》 文|蛙蛙和洼 一排泛着金属光泽的浮选槽沉默地矗立在车间里,像一列等待吞噬什么的史前巨兽。 下方翻滚的,是粘稠、灰黑、散发着化学药剂味道的矿浆。 他们才二十岁左右。 1/ 活下来的人截肢 那是2025年7月23日上午10点20 …
列车窗玻璃、天水血铅、余杭自来水,现在是中国黄金的浮选槽。 这个夏天的漏洞有点多,需要女娲来补天。 往往第一版的通报公告,几天内就会被改写,勿谓言之不预。 如此恐怖惨烈的事故,通报或通稿却轻描淡写,全篇都在突出企业积极施救,“第一时间前往现 …
原创 写字的木白 木白文笔平平 文|木白 网上有一个热搜挺让人震惊的,说的是东北大学6名学生到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的某选矿厂参观学习,结果因格栅板脱落掉进了浮选槽内! 然后在官方的字面意思上6名学生溺亡,一名老师受伤。 到这里,这件事该怎 …
一大早刷到每日经济报道报道的《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内蒙古某矿厂参观学习中意外堕落溺亡》。 整件事情是这样的: 这些学生是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大三学生。7月23日上午10点20分左右,他们在老师带领下去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的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