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为战争欢呼是一种病
** 凤凰网原创**作为“旁观者”,认识到战争本身的残酷性,同情受难者和无辜的百姓,是“基本人性”。 | 当地时间2022年2月25日,乌克兰基辅一栋住宅楼遭到炮击引发大火。 发生在乌克兰的战争,硝烟也仿佛同时弥漫在中文互联网。我有一位朋友 …
4月22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朋友圈出现了一段视频,是有关上海“4 月声音”的集纳。视频被删除,但是又生长出来。我至少看到几十个版本。有加了前奏的,也有把字幕镜像的,但是核心内容没变。
它很顽固,无数次删除之后,仍然能发芽、生长。这是一个传播学奇迹,有人开玩笑说,这是“应转尽转,动态清零”。调侃中有嘲讽,也有坚定。
为什么是声音,而不是文字和视频?也许有技术上的原因,视频和文字,都更容易被识别。
声音不是“技术”、甚至也不是文明的产物(文字),它是人在疼痛、痛苦时候最自然的表达,几乎是一种本能。人出生之后,会以一生啼哭宣布生命的开始,而一个人死去,也会伴随着亲友的哭声。
4月的上海,是沉寂的,整个城市都安静下来,但是它引起全国人的关注,也是从一段声音开始。那是浦东疾控一位女医生和市民的对话。某一天凌晨,这段录音开始流传,录音很长,但是无数人都听完了。
最刺激我的声音,是一个妈妈在深夜的哭号。她挨个敲响邻居家的门,为她的孩子寻找退烧药。从那之后,各种有关上海的声音,我都不太敢放出音量。
这些声音都很刺耳,所表达的痛苦也各有不同,但是都有相同的宿命:它们都没有及时得到回应,甚至都没有回应,最终它们像阴魂一样飘荡在空中。
这不是这个城市该有的样子,过去,城市管理者以善于倾听、善于表达闻名。他们开了那么多次发布会,可以为卫健委主任制作漫画,展现出一种开明的形象。这个城市有很多外国人,这也注定,它会是一个善于听“不同声音”和不同语言的城市。
但是,几乎所有的声音,都没有得到回应——有慌乱的因素,但是是否也有一种“铁石心肠”?打定主意,随便你说什么,都不再接话。或许他们认为,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强力推进。
也许最能代表这种态度的,就是在凌晨2点30撬开94岁老人的门——那种声音是对整个城市的冒犯,但是也表达出执行者真正的态度——不听、不管、不顾,埋头硬干。
没有回应的声音最终凝固。那些问句没有答案。不管说什么,不管有多少人在说、在表达痛苦,都石沉大海。
人们不再需要解释,而是只需要记住。那些声音是集纳而来,但是又何尝不是一种自然组合?你可以从任何地方开始听,其实听到的内容本质上都是一样——那就是顽固的质问,是一个张嘴的姿势。
这可能就是上海乃至全国的公共情绪。接下来可能是沉默,但是这些声音和无穷无尽的生长与“转发”,也表达出了真正的信念:相比于视频和文字,这些声音是本质性的。人们不会忘记它们,也不会忘记这个四月。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爱这个世界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 凤凰网原创**作为“旁观者”,认识到战争本身的残酷性,同情受难者和无辜的百姓,是“基本人性”。 | 当地时间2022年2月25日,乌克兰基辅一栋住宅楼遭到炮击引发大火。 发生在乌克兰的战争,硝烟也仿佛同时弥漫在中文互联网。我有一位朋友 …
这次西安疫情估计很快就会结束,目前没有一个“死亡病例”,相信一个月后就会恢复平静。 将来回忆起这轮疫情,你想到的第一个画面是什么?我的答案是那个流血的孕妇。她腹中8个月的胎儿,因为耽误治疗而死亡。 这事的“全部真相”很难搞清,我看到有医院“ …
对疫情的应对,成为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 去年(2021)成都出现过两次疫情,每次被封禁的小区解禁后,都有大型合唱。唱歌庆祝,最早起源于武汉,后来各地都有;最早是小区居民自发,后来发展为一种策划。 最终,这种庆祝演变成一场奇怪的荒诞秀,包括唱 …
公众号:过桥土豆/guoqiaopotato 今天,看了一个特别奇怪的新闻。 微博认证为河南电视台《都市报道》的官方微博,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 点击下方的链接,可以查看该微博视频,视频时长4'57"。 学生集体呕吐校长痛哭换不动送 …
图:Paul Gauguin 几个月前有个读者留言,吴主任你有过人生的低谷吗,大概是什么样,很好奇你是怎么走出来的。 我当时在手机便签里标记待回答,一直拖到现在。不是我盘点清楚了自己的那些人生低谷,而是突然想到,难道不就是现在吗? 让人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