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全国 2022 年一季度土地出让金同比下滑 57%?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王克丹​​ 发表

还是价格太高了,常常占房地产总价的一半以上,降价又不让降,从结果上来看,是居民储蓄和负债进入财政收入,其实就是税收性质,并且是未来税,即一次性收取未来几十年的进城税。关键问题是,税是未来几十年的税,花钱预算却是按一年一年的算,寅吃卯粮,越往后越收不上来税,甚至土地税的透支还会挤压其他税种,比如消费环节的税。

土拍下降是必然的,疫情只是加速了这个过程,更核心的问题是居民没有多少负债潜力了,即便精准挖掘,包括但不限于货币化棚改、降低首付比例,很难有效果。尤其是疫情下人们不会再像过去十几年那样乐观的预期自己的收入,去盲目的扩张负债。

房企没钱继续拆东墙补西墙了,居民没钱上车接盘了,这种未来税就很难收上来。

知乎用户 PlazaBrother​ 发表

实际下滑幅度远远大于问题中提到的数字。

从一季度北京、青岛、重庆、成都等重点城市的首轮土拍行情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民营房企都已经停止拿地,而大型国有房企拿地节奏也明显放缓,以至于整个季度,TOP100 房企中,七成的房企一地未拿,拿地总支出同比下降 59.3%。

一季度 7 城完成首轮土拍 七成百强房企未拿地

取而代之的是地方国企及融资平台,这其实已经相当于,是在发动亲戚朋友勉励帮助自己拽住遮羞裤,避免土拍市场崩盘的窘境出现。

但这部分左口袋倒右口袋的钱并不能及时到账,属于空头支票,实际的到账时间大多需要等到开盘完成销售之后。

然而从第一季度新房销售腰斩,并且没有任何好转迹象的现实状况来讲,未来的地产销售状况只会是凶多吉少,这一部分土地出让金能有多大的比例、具体到何年何月能进入政府的口袋恐怕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那基于上述,到今年末,全国范围内体制内的又一轮降薪潮恐怕在所难免。


附对房地产的系列分析

成都 2022 年第一次集中土拍结果已出,未来成都楼市将如何变化?多地房贷首付比例,最低降至 20%,此时下手买房合适吗?目前来讲,2022 年房价是否还会继续下行?如何看待 2022 年春节期间三、四线城市新房成交下跌超九成?

知乎用户 Peter 发表

每一块地块出让,收取的都是一批家庭过去储蓄和未来 30 年的现金流

而他们一年就花完了

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知乎用户 奥西​ 发表

2017 年的时候,我跟我德国同事一起到上海出差,他在路上对着高架桥大为赞叹,夸中国发展的很快,几乎每次来都会有新的变化,都不知道中国哪里来的这么多钱修高楼大厦。当时我还挺自豪。

现在知道钱从哪来的了。

解决方法也不是没有,但估计希望不大。

很多人以为是王健林王石在你身上吸血。

其实,是在窗口刁难你的铁饭碗,是绝不给你延期的房东和债权人,是温哥华,伦敦,洛杉矶的豪宅跑车爱马仕。城市里主干道上的梧桐树,光明堂门前的花岗岩,还有惠和援的物资,补贴,每一分都是你的钱。

知乎用户 江先生 发表

所有的房地产收入本质最后都是居民贷款。

所以土地出让金本来就不该是地方的钱,下滑才是正常的,要是继续玩下去,银行、居民都得完蛋

知乎用户 无志青年刘敬梓 发表

我对

@我不做镰刀很多年

的回答做一点小小的更正

现在的救市方案是此高赞回答方案一和方案三的结合:化债过程中谁家的孩子谁抱走,各个地方城投或国企出钱买下违约房企土地自己开发,地方国资委控股城商行出钱,再去央妈那边拿货币政策工具的输血(比如并购贷的定向降息)。开发出来的产品不进入商品房流通环节,而是以公租房保障房的形式进入市场

“以改兼振两难自解”,重新双轨制。这么做的关口是国有化的资金,这也许难倒了大明的两京一十三省,但在现代金融体系里就不算个事

嫌弃这些公租房没有流通价值,你甚至还可以以这些公租房为底层资产再发一遍 reits,或者把它们跟公共事业企业绑在一起去发然后利用拉价做平账本

既解决部分地方税收(房租),又保障底层居民安居需求,且减少商品房供给稳定房价,还以工代赈疏通传导链条

最后再面向流通的商品房部分收房产税

楼市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有得玩呢

知乎用户 板荡识诚臣​ 发表

人生有多少个三十年啊?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知乎用户 盛京剑客 发表

C: 听说你要制裁我?

A: Yes,I will

C: 你制裁不了我!

A: why?

C: 我在你制裁前就自残

A:What?I can’t believe it~~

C: 你不信?我现在就做给你看~~

A:Please~~

C: 喔~~ 好疼~~ 看见了吧,我在扎大腿 ~~ 哦~~ 操~~ 我在割蛋蛋~~

A: 我日你妈,算你狠~~

C: 原来你也会中文~~ 我蛋蛋都没了,看你怎么制裁?

A:Fuck~~ 我日你妈

知乎用户 执伞者孙羽 发表

说明形势在朝着我之前设想的最坏的可能性发展。

这轮房地产调控就像是在走钢丝,一边是去杠杆一边是稳金融,最后无非是三个结局,最好的是一切尽在中央的掌握之中调控一步到位,中等结局是发现自己矫枉过正后拼命往回找补,最差的结局是想往回找补但是根本捞不回来……

现在政府想不想救市?不管是从中央政府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地方政府的角度出发肯定都是想救的。

中央政府这边,从去杠杆到现在的政策背后的逻辑是一致的,即保证金融市场稳定以及经济稳步增长,反应到房地产市场上就是不光不能出现大起,而且不能出现大落,给金融市场造成系统性危机。

地方政府这边先不说当下财政收入高度依赖房地产,光是手头几十万亿的各类城投债和土地抵押贷款就逼着地方政府不得不用自己手下的国企拍地,靠这套左手倒右手的把戏维持地价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甚至还出现过 “无人竞拍就自己抬价” 这种奇观 [1]

中央和地方的考量反应到政策上,就是直接货币放水以外能用的调控手段全都一窝蜂用上了。除了大家能看见的各种放松限贷限购政策,调低利率,降低首付比例等常规手段外,对金融机构的政策也在不断调整。从去年十一月份央行喊话 “银行对三道红线理解有误,要保障房企合理的贷款需求”[2],到今年年初给国企央企提供并购贷,让他们去收购其他房企的项目来给对方提供现金 [3],再到央行直接表态 “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4],到最近连专门负责处理不良资产的四大 amc 都开始筹集资金准备下场擦屁股,向俄罗斯老铁展示了什么叫做真正的 “上不封顶”。

但是另一边,今年港股上市房企有 22 家不能按时提交年报,还出现了会计事务所提桶跑路的情况,[5] 房企融资情况近乎血崩 [6],新房销售额也出现断崖式下跌,央企拿了并购贷但是选择持币观望,不愿意下场。以上种种都指向一个最糟糕的一种可能:即使政府想给房地产利好政策,也很难把房市托起来。

究其根本,国内居民债务水平已经超过了警戒线,借用今天看到别人说的一句话,现在房地产问题的核心不是 “夜壶用不用” 的问题,而是没尿了。

房地产加建筑业提供了约 15% 的 gdp,再叠加上俄乌战争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再叠加上疫情导致的封城,今年还想达成 5.5% 的经济增长……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不知道,总之一定不是什么好事情……

ps:小道消息,据说四大 amc 接下来几年的工作重点就是给各路房地产企业接盘消化风险。最后全部开支由财政部承担。

参考

  1. ^https://k.sina.cn/article_3212137243_bf75531b019010exl.html
  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682919544025056&wfr=spider&for=pc
  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2253145479198734&wfr=spider&for=pc
  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2280572983917138&wfr=spider&for=pc
  5. ^https://mp.weixin.qq.com/s/nutq0H_UknBvia1A1ZdICw
  6. ^https://m.jrj.com.cn/madapter/house/2022/04/06114936261714.shtml

知乎用户 我不做镰刀很多年 发表

我看了下,光是杭州一季度土地出让金就少了 1000 多亿,全国少了 7461 亿,然后上海现在封城快 2 个月了,按上海 GDP 保守计算,一天 100 亿损失,至少少了 4000 亿 GDP,深圳之前也封过,据说也是 100 亿一天,也保不齐之后还有地方要封,当然这个是少的 GDP,不能算成财政收入,然后中国一年也就 100 万亿 GDP,说房产税可以抵消土地出让金的人出来,讲讲怎么抵消吧

众所周知,2020 年,中国地方财政盈余的地方只有 6 个省市,分别是北上深,江苏,福建(个位数盈余),浙江,去年地方财政已经很紧张,公务员纷纷降薪,今年这么下去会怎么样?

我也想知道会怎么样?政府可以不在乎普通人的呼声,但是作为自己人的公务员没办法不在乎,毕竟政策要执行下去需要靠他们,知乎上很多人说没钱买房,房地产没需求了,殊不知中国买房最大的主力军不是富人,而是公务员,公务员不但容易贷款,而且贷款利率低,付月供很轻松,但是现在变了,今年估计很多公务员真的会付不出月供,虽然杭州上海目前都不好过,但是西部城市的公务员估计更惨,毕竟那些地方主要就靠土地财政。

所以接下去该怎么办呢?想来想去就 3 个办法,第一,刺激地产,第二,发钱,发消费券,所以真不要笑美国人直升机撒钱,现在自己处于这个境地就可以理解了,第三,努力发地方债,大搞基建,然后地方债由央行印钞来还,这 3 个办法也可以组合起来做,但是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刺激地产,显然是涸泽而渔,但是杠杆效应最明显,短期成本最小,拉动效果最好,但是显然长期副作用极大,发钱发消费券显然只能中央财政出钱了,但是杠杆效果一般,居民债务会有一部分因此被稀释,居民部门杠杆率会明显下降,但是会有通胀,而且对经济的拉动效果短期看会明显不如拉地产,而且会导致中央财政压力加大,财权削弱,而中央掌握财权是目前 ZF 认可的加强集权的手段。第三种办法,对经济短期拉动效果不如刺激地产,而且还会导致长期道德风险,而且第一种方法的弊端它都有,而且因为破产的地方政府是全中国效率最低的部门,所以给这些地方买单,反而有奖懒罚勤的效果,未来可能导致它对中央补贴的依赖性加大,长期副作用很大,但是好处是可以加强集权,而且不是明显刺激地产,舆论压力小,但是因为它们的债务最终还是印钞买单,所以实际上还是会反映到房价上,最可能的一个表现就是普通人收入都下滑了,而公务员收入还上升了,他们继续追捧房价。

而目前看,最可能选择的就是第三种方案,下下策,哎…… 这答案不知道能活多久,我也不知道这些话是不是能说,这些纯粹是我观察新闻得出的结论,未必正确,反正我忧心忡忡


看到有人问股票,补充一句,越是这种时候越要乐观,中国历史上关键词就 2 个:一个稳定,一个倒逼,现在明显稳定开始倒逼政策,那你做 A 股就一个选择,就是相信党,跟着党走,所以现在必须要乐观

知乎用户 思考的水 发表

剩下 43% 里面至少还有一半是各地国企和平台公司掏的钱,这部分钱本来也是要上交国库的,现在相当于提前上交了国库,所以叠加下来地方土地财政收入至少下降了 70%。

我们来看下房地产下滑对地方政府的收入影响

地方政府收入主要分一共公共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

一. 公共收入,包含以下几项:

1. 税收收入(地方上土地增值税、契税、土地使用税都是大头)都是大头,这些都是和房地产息息相关的,肯定是要下滑的,通过加倍的从一般企业上收刮力度基本上能维持税收收入的不下降;

2. 非税收入,各类罚款都在里面,影响不大,狠一点可以增长

3. 债务收入,发的各类地方债,房地产影响不大

4. 转移性收入,各类中央拨款和从政府性基金收入掉入的资金,土地卖不出去一样减少。

二. 政府性基金收入

主要就是卖土地的收入,基本上占比 90% 以上,这部分就是下滑嘴厉害的,很多地方腰斩都不止了,政府穷就是穷的这部分收入。

三.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这个主要是各地国企上缴的利润,现在各地都直接让稍微有点钱的国企都去拍地托市了,这部分收入肯定也是会积聚减少;

四. 社会保障基金收入

就是我们缴纳的五险的收入,疫情期间各种下降缴费比例、失业人数增加,这部分收入肯定减少,而且专款专用,自己斗不够用的。

通过这么分析大家知道为何房地产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了吧,基本上大多数地方政府一半以上的收入都是和房地产行业相关,大头还是土地收入。房地产行情积聚下滑,大多数政府政府收入至少下滑了 30%。

但是支出是没办法做到短期内急剧下降的,因为疫情原因地方政府的支出反而可能增加,短时间内地方还可以通过吃老本、各种借钱过日子,但是这种状是没办法长期维持的。

唯一能够弥补土地出让收入的只能是房产税收入,但是呢房产税一旦开征影响太大,可能会在短期内直接带崩政府基金收入,所以短期内没办法收房地产税。

目前各地的办法还是只能想办法卖地,这就是为何各地出台房地产刺激政策的根本原因,因为这真的是他们的牛呀。目前明晃晃出台房地产刺激政策的城市还不算很多,大多数还在硬抗,但是这个季度结束我估计全国一半以上的城市都的出台刺激政策了。

知乎用户 从不毒舌可达鸭​ 发表

哪有每年收 30 年的税,越收越多,万世不竭的道理。

知乎用户 星不散 发表

已经有不少城市下调土地出让价格了,像重庆下调了百分之 20 到 30 之多。说白点,就是面粉价格也下降了,但即便如此,除了核心城市核心地块外,其他整体土拍流拍率依然很高,甚至大部分为国企拿地和城投公司托底。

中国房地产的时代终究要落幕了。

知乎用户 莱布尼茨​ 发表

2021 年仅仅淘宝上便新增 168 万套法拍房,背后是 168 万个家庭破产清零……

这还仅仅是淘宝上……

而且,现在断供的都是 19,20 年就撑不住的。。。

知乎用户 不死火鸟 发表

各位不要喊着来看爽文了,我就感觉害怕。

握刀的人没钱了,他会就这么坐着?

肯定向更弱者挥刀啊。

更弱者是谁?我觉得我算一个。

怎么挥刀?一百种方法。

第一种:

河北霸州市出现大面积「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67 天罚了 6700 万,有哪些信息可以关注?

知乎用户 隐隐青山处 发表

求大家帮我看看解释的对不对哈。

假设以现在的房价举例,本来钢筋水泥的成本价一平米是两千,房企要赚两千,土地出让要交金一万。

我拿不出这么多钱,所以要去银行贷款,要分三十年去还,我预支了后面三十年的钱,每年还给银行,但银行可以在当年就把这三十年的钱支付给政府?

那是不是可以理解这笔钱本来是 “不存在的”?因为我买了房子贷了款,才诞生了这笔钱。再或者说,因为我有了负债,才创造了这笔资产?

那再往下说,交水泥钢筋成本的钱是必须的,让房企们赚了点也就赚了点,但是那另外巨额的出让金是在干什么呢?

我看有的人说这笔钱 60% 给体制内人员发工资,20% 用作大基建建设,还有 20% 用来进行投资。

那就是说,等于我背负了巨额债务之后,每个月跟狗一样的打工攒钱还贷,其实是给体制内大多数不事生产、喝茶看报、退休金直接八千过万、看病双轨制的人员发工资?

那么当下的现状是不是就是∶社会上的无数个 “我”,在掏空了六个钱包,背上三十年的债务后,创造了这样“空前绝后” 的场面。

————————

我不懂经济,上面的这段逻辑请大家帮我分析一下,如果有不对的、待补充的欢迎指正。

如果没毛病,希望你们的各个部门,给我们这些轨道外的兄弟姐妹们创造点环境,什么裁员补偿、996 加班、三座大山松松土,我们不敢要求什么。虽然是老百姓养活你们,但还得叫你们一句 “青天父母官” 哇。

知乎用户 资本市场极左 发表

说明政府宁可不要卖地收入,也要哄抬房价。

在一二线城市,只要你挂出比二手房成交价低 10% 以上的房子,2 星期内必成交。

也就是说,只要政府下调 20% 土地价格,那么肯定不会流拍。

如果下调 20% 土地价格,多供应 2 倍土地,这对于政府、刚需、地产商都是利好,对于地产产业链上的水泥、钢材、家电等行业也是利好。

但 zf 为什么不这么做?原因很简单,官员不想家里的房子贬值而已。

很多人看到土地流拍,开始欢呼房地产不行了,这显然是把事情搞反了;土地流拍,只能说明 zf 宁可不要收入,也不肯降房价。zf 的利益,在官员眼里,远不如官员自己家里的房价重要。

事实上,中国房价高,就是因为房地产行业不够繁荣。

什么叫繁荣,薄利多销才叫繁荣,上海每年新建设 50 万套才叫繁荣,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不到 10 万套。

地方 zf,根本不是高房价的受益者,而是既得利益者的工具;网民们一本正经的分析土地财政,事实上官员们根本没关心过卖地能赚多少钱。

2020 年中国卖地收入 8.4 万亿,同期拆迁支出 7.6 万亿,基本不赚钱。

2022 年上海市基金性收入预算值为 3014 亿元,支出预算值为 3829 亿元,说明上海市已经准备好了给拆迁户送钱托房价了。如果没有约束,官员们恨不得给拆迁户送 3 万亿,那样二手房价再翻倍。

2021 年新供应住房不到 10 万套,但同期对黄浦区 2 万户进行拆迁。官员们担心如果没有这 2 万户(涉及人口 5-10 万)的现金大佬,10 万套的新房会打压上海房价。

相信在 2022 年,卖地收入会大幅下降,货币化棚改会大幅提升,zf 将开动印钞机给拆迁户送钱,提升人民财富。

知乎用户 东风谷 发表

说个一百多年前关于资产税的往事。

德意志帝国筹建公海舰队的时候,造无畏舰和战巡的资金主要来自于间接税、特别是酒类饮料的消费税,当英国开始接受挑战疯狂造舰的时候,公海舰队的上层吃不消了提出要开征直接的资产税、遗产税来扩大造舰规模。结果这一脚算是踢钢板上去了,提尔皮茨眼睁睁看对面无畏舰越造越多,直到威廉润荷兰、公海舰队和帝国一起完蛋,这税依然一马克都没收上来。

但凡知道二十世纪初军方在帝国内部的能量、威廉本人对公海舰队的态度,就能明白有些税不是那么容易收到手的。

知乎用户 Jimmy Chen​ 发表

有句说句,今年第一季度同比是对比 2021 年的出让金,要知道去年第一季度土拍是创下了很多记录的。比如我所在的重庆土地平均溢价都是 50% 以上,个别地块甚至超过了 100%。也正因如此,违背了上面 “房住不炒” 的精神,在下半年迎来了铁拳的压制,导致市场骤然降温。

其实如果看环比的话,那今年一季度对比去年第三次集中供地,还是有那么少许的回暖迹象。流拍率减少,还有那么些溢价,虽然溢价率控制在 15%,同时还有一些民企参加。当然这只是土地端的些许回暖,市场现在还没有买账,一季度的销售数据既然难看。

知乎用户 pure 日月​ 发表

谢邀。

**今年所有城市土拍其实都不用看了,基本上都是左手倒右手。**疫情延缓了某些城市拍地,但是不改变房地产大环境恶劣性!

绝大多数民营房企都不敢拍地了,而且明确表示今年不拍地。下表可见拍地主理是国企,大部分民企(其中很多暴雷了)没有土地进账。

这种城市是无论如何都走不了房地产老路的,人口流失、经济乏力,没人愿意去这种地方拍地的,这种拍地就相当于把钱扔海里了。在旧文《最佳购房机会在何时?500 字道尽购房的终极逻辑!》就说过:

其他平平无奇地方更简单了,你们人口都没了,还想着卖地填坑地方财政,你在做什么梦?!你们那里的土地未来稀烂便宜!

这些城市以为刺激房地产就可以解救他们财政困境的肯定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清库存的房企是不会回过头继续拍地的,相反,由于这般竭泽而渔,会让更多人北上巨额贷款,也会驱离年轻人,所在地后续消费市场将长期萎靡不振,所在地经济发展已经没有任何想象力了。

1、今年土拍定调:以成都举例

刚刚结束的成都集中土拍基本上可以说凉凉了:6 宗摇号、6 宗流拍、28 宗底价!

可以下个判断:今年所有城市土拍其实都不用看了,基本上都是左手倒右手。(国企接盘),民企基本上都在收缩,一是没钱拍地(自身难保)、二是银行等融资渠道关紧门了借不到钱。就我看新闻来看,已经有万科、融创、正荣、奥园、绿地等房企明确表示暂时拿地甚至停止拿地。

成都本次集中拍地的主要数据如下:从拿地面积来看,超过 200 亩的企业有成都城投置地、中海、兴城人居,拿地上百亩的企业有保利、龙湖、陆港兴辰置业、远达、郫都建设。

从拿地总价来看,中海三宗土地花了 56.5 亿元,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成都城投置地(约 42 亿)和保利(约 34.5 亿);拿地金额超过 15 亿的还有兴城人居、远达、龙湖。

流拍的六宗土地中,有四宗面积都超过百亩,分别位于锦江区三圣乡、温江区涌泉、龙泉驿东安街道、龙泉驿大面街道,起拍总价分别约 30 亿、20 亿、10 亿、7.8 亿,都是大项目,对房企的资金实力、操盘能力都是不小的考验,各个房企(即便是城投)出于谨慎考虑也没有挑担子。

以上不是最重要的数据,最重要是这个:从拿地企业性质来看,国资系依旧是占大头,拿了 44 宗中的 36 宗,占比约 82%。

实话实说,四川本土最大的房企蓝光发展都暴雷了,其他的还有什么值得看的呢?成都产业存在较显著脱实向虚的问题,后劲发展让人怀疑。

而且四川其他地区老龄化非常严重,直逼东北,也就表明成都吸收四川其他地区年轻人的空间没了。21 年四川省常住人口仅增加 1 万,明年结局基本上确定了,必然负增长。

2、地王与房价走势没有直接逻辑关系

再说说地王的事情,**地价与房价走势没有直接逻辑关系,影响房价走势根本在于供需关系,而不是什么成本。**尤其是当下很多土地都是自己左手倒右手,更没有参考价值。(人口详见旧文《2021 年各省市常住人口大乱斗,有人欢喜有人愁!》)

无数案例告诉你们:别以为拍下的地就是只赚不赔,中国房地产只赚不赔的历史早就过去了,高价拍的地就是以后的催眠符!数月前,宋都在杭州拍下高价地,好在 “识时务者为俊杰” 选择了赔偿 5000 万违约不要地。

3、浙江衢州成全国首个限购限售均取消城市

这个新闻其实用不着大惊小怪,这种等级的城市,根本就没必要分析,即便它在浙江。

3 年前就说过了,“鹤岗” 将会遍地开花,不要笑鹤岗,最终殊途同归。2019 年 4 月旧文:《房市房价:鹤岗之后,还有多少鹤岗在路上呢?

鹤岗之后,还有无数的鹤岗在路上,你所在的城市,会不会是鹤岗第二呢?!

目前不少城市取消限购,衢州甚至说取消限售,但是这个政策落脚点还是居民限购 / 房企限售,不是放开炒房客限售,炒房客限售方面通过控制银行给二手房贷款就可以实现。目前所有地方都是希望给房企清库存,而不是给炒房客高位套现。

理由很简单,给房企清库存才有可能卖地、也可以缓解暴雷潮;给炒房客套现只不过利好部分炒房客,没有其他好处。(风险转移,急病乱投医)

衢州 / 秦皇岛等城市取消限购实打实表明地方经济不行,但是 zy 控制了几大行和资金,并没有和地方联动,zy 的意志是清醒和坚决的。(今年全球加息缩表大周期,留给我们货币金融操作空间也极其有限)

浙江的房地产泡沫是全省级别的普遍大泡沫,目前已经不少浙江朋友向我分享所在地房价跌了,最少也是没有流动性了。

浙江是共同富裕示范区,房地产制造的贫富差距就是违背共同富裕的,亚运会后,浙江房地产泡沫带头人杭州必然引领浙江省房价一往无前下行。(广州、张家口历历在目)

杭州亚运会注定是 “寂静亚运会”——没有现场观众,大把投资,没有换回对消费、旅游业的带动上。所谓的城建只能说的最后的自我安慰,很多并没有举办大型会议 / 运动会的人也可以搞城建,至少不会无效城建一些场馆等,这届亚运会非常亏。

4、房企年度财报烂尾潮

上市公司年报发布在即,但是融创、佳兆业、融信等十几家房地产公司却出现年报烂尾潮,因为年度财报烂尾,以至于股票不得不停牌。房企们还给年报烂尾找了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借口。

比如,新力控股不发年报的理由是,公司没人,财报主要雇员离职;世茂延发年报的理由是,受疫情影响,管理层人员被隔离;佳兆业则表示,受深圳疫情影响,总部大楼被封;甚至有公司因为裁员裁太狠,没人做事导致公司交不出年报。

总的来看,大多数交不出卷的房企,干脆直接甩锅给了疫情。而审计机构们也在大多数情况下给出了一个十分礼貌的辞职理由,“审计费未能达成共识”。

在审计行业里,“四大” 的审计费用确实出了名的贵。比如,自恒大 2009 年上市后,每年合作的财报审计机构都是普华永道,合作年限达 12 年之久,恒大每年为其支付的审计费用达 4500 多万元。而普华永道服务的其他老主顾们,费用也都达到了上千万级别。比如,碧桂园 2019 年的审计费用是 3560 万元,融创为 2470 万元,世茂为 2415 万元,雅居乐为 1825 万元。

**但在投资动辄数十亿的房地产行业,数千万的服务费,远不至于难倒一家规模千亿的房企。**审计机构集体为钱辞职的原因,被普遍视为一个友好的 “分手借口”。

为什么审计人员不敢签字呢?主要是房地产公司财务不透明,如果出现意外可能影响公司以后业务和信誉。

比如:2021 年恒大爆雷事件后,和恒大合作了 17 年的普华永道,首当其冲地遭到了香港财务汇报局的质疑。由于普华永道在 2020 年报的审计意见中,只发表了无保留意见,并没有提及持续经营的重大不确定性,普华永道受到香港特别行政区财务汇报局的调查,并已收到来自香港证监会的警告。

这之后,普华永道加强了对审核公司的细节审核,将房企的银行存款、合联营项目、少数股东权益,以及物企的贸易应收款项等作为重点审查项目。这些都是房企财报 “埋雷” 的重灾区。

谨慎的不仅仅是普华永道一家机构。受香港证监会对于普华永道敲响警钟情况的影响,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在审核房企财务数据时,变得更为小心翼翼。

上述内容大部分引用自以下报道,详细报道参见链接:https://c.m.163.com/news/a/H41NGIG50519AT9B.html?spss=newsapp

如今暴雷的房企都不值得同情!给了他们时间但不珍惜,轻视国家意志,一败涂地也是该!

为什么保利等房企股票没像恒大 / 融创那样?因为保利、华润、华侨城等是央企(也有一些国企是例外,比如:绿地),央企是国家企业,管理层自然是不会乱来的,因此财务管理比较靠谱,而民企是资本家自己的企业(典型如恒大)、他们唯利是图、贪婪成性(擅长极限杠杆高周转),容易忽视潜在风险,遇到暴风雨,必死无疑!

18 年是我国系统性整治房地产行业的元年!当然了,绝大部分人后知后觉、察觉不到,万科就是在 2018 年喊 “活下去” 的,还真的活下去了。

我像素化分析我国政策、经济和人口基本面,已经多次告诫大家国家意志几何,这不仅是我的观点,就连万科郁亮、融创孙大圣也有这样的感慨——**低估了本轮国家调控房地产的意志。**结果融创都暴雷了,为何?醒得太晚了,这就是后知后觉的后果!

5、人口核心基本盘下,任何小手段都是螳臂当车!

最近很多经济不好的城市在打房地产这张烂牌,然后唯利是图的中介、大 V 为了赚高额佣金趁机煽风点火制造恐慌。

他们这种伎俩重复很多次了,历次降准、有关部门的发言没少被这群无良人断章取义,结果如何?还不是挡不住房地产泡沫瘪下去的大趋势。现在正常人都知道所在地房地产多么惨,唯有别有用心的人才会颠倒黑白。

每天我都可以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朋友(一二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价值回归素材案例,我在知乎 / 微博也分享不计其数了。

当下,凡是对房地产恋恋不忘甚至有意亲近的城市或者地区,都是在自曝其短!这样的城市已经公开告诉大家它们已经失去了竞争力!

对于当下的市场背景,任何的刺激,都可以理解为困兽之斗。可以想象,他们真的没有其他牌可以打了,才会继续打房地产这张灰色的牌。

元旦附近开始,国家政策不少了,降准、降息,那又如何,我早就解读了国家不会走房地产老路,也不看看我国人口,管理层不像某些人认知轻薄,拧不清优先级(关键时刻,不要低估我国力挽狂澜能力),看看这——血流成海的壮丽景色:

房地产领域,请问还有比我更精准的分析么?我可能是少有的经受住了时间和事实考验的,我已经把房地产方方面面拿捏住了,如果还是有人信那种唯利是图、别有用心的人观点,祝您及家人平安快乐!

房地产领域:别人下断言可能是吹牛,我这里只能说是实事求是!

历史文章都是有据可查的,黑子想以某句话断章取义、颠倒黑白、造谣污蔑还是省省吧。

房地产从业人员,劝你们尽早及时止损,去与经济转型发展共振的行业发展,比如新能源、芯片、养老服务、医药医疗、数字经济产业。

各线城市房价下跌案例不计其数(举例很多了,感兴趣去评论区看),暴雷房企也不计其数、烂尾楼新闻此起彼伏……

如果这都无法证明我 18 年论断准确性,只能说您嘴太硬了 。我可是算准 2023 年这个时间点的,其他意见领袖敢不卑不亢亮观点和结论吗?绝大部分是墙头草!

我国依旧未来可期,大家大可不必消极甚至绝望!

再次劝诫大家:

  • 一个人的奋斗只有与国家前途命运产生和谐共振,才能收获事半功倍之效,
  • 一定要相信国家的纠错能力,一旦触发纠错机制,必然有雷霆万钧之势能。
  • 天空已然破晓,一个居住无忧的新时代已经在徐徐走来,
  • 所有的铺垫,都为了一个目的,去泡沫让经济继续飞扬。
  • 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当你的眼界不在局限于个人利益相关,而是基于当下内外的环境,以最有利于国家发展(甚至世界发展)的角度思考,很多答案不言自明!
  • 不要懊恼过去,因为纯属浪费时间;与其惆怅过去,不如放眼未来。也不用担心时代不给机会,想一想,你有没有足够的智慧发现机会在哪里,没有就提升自己直到有,以及机会出现的时候是否做足了准备。
  •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重要提醒:**中国房地产的万字分析长文详见个人公众号:悟空新之助(五个字、谨防假冒!)

全方面考虑中国人口、经济、政策和世界格局分析中国房地产,可能是最全面的房地产分析文章,知乎还是太谨慎啦,最近又掀起了新一轮删文清查活动,给大家带来的不便,还请见谅!

目前我正在公众号更新系列文**【中国城市房价漫谈】**,目前写了深圳、武汉、天津、西安、厦门、青岛、长沙、成都、南京、广州、杭州、天津、沈阳、郑州、重庆、济南、昆明、南宁、海南……(二线以上城市基本上全覆盖),接下来将会定点分析中国典型城市的房地产走势,欢迎来阅读

知乎用户 赛宝宝 发表

请公务员以及基建地产相关人员别连带节奏。

遏制土地财政不是问题,下降的太快了才是问题。

土地财政说白了是把群众手里的钱,用地产的方式收走。然后变成政府投资花出去,推动经济。

投资基建带动经济的方式,效率已经不行了,这是如今的共识。政府花钱撒币,萝卜快了不洗泥,以前多少人靠这个发财,也不知害了多少官员,以后都可以歇歇了。

加上贸易额已经接近极限,若非产品升级,已无强推的必要。甚至可以提升最低工资,加强劳动法规,主动把利润菲薄,靠压榨工人维持的血汗工厂逼停。

三驾马车,消费才是今后的主力。

房价下跌,房地产掠钱效应结束。群众手里的钱多了,就敢花钱。打击教辅产业也是一样。加上医疗方面不断的改革,三座大山都要铲平。提振消费,内循环必须走这条路。

所以方向是没错的,必须坚持。

现在主要是路径依赖的问题。地方政府一时改变不了依靠土地财政的习惯。单纯发工资其实没问题(有钱就投资,甚至借钱投资,发公务员工资就不急,是很多 “有魄力“的领导就喜欢玩这招)。但当先一点,很多地方的基建项目没钱继续,要停了。停基建,少了这条腿,很多产业不足的地区,经济会进一步衰退。“鹤岗化” 会迅速在内地很多地区蔓延。最终逼迫内地劳动力流出。

还有正好遇到疫情引发的经济危机,使节奏出了问题。

知乎用户 星河 2017 发表

针对高赞的第三种方案:**地方发行地方债,中央印钱来还。**我来讲讲我的想法。

年轻的时候一直以为国内利息高,国外利息低,是因为制度优势,我们因为发展比较好,所以才能给出更高的利息。这几年稍微了解了一下世界各地的政策,发现,发展中国家普遍利息较高。

为什么发展中国家需要高利息?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因为发展中国家需要外部资金来帮助国家内部投资及发展。

资金流入大多是为了赚利息差的,钱在国内赚不到钱,自然会流到国外。

那么结合时事,你会发现美国正在加息和缩表。所以,国内几乎没有降息的空间。甚至还需要加息来应对资金外流。

那么跟开头说的中央印钱来还有什么关系呢?

就好像国内买了很多美债一样,如果美国印钱来还美债,是不是代表美债不值钱?如果中国需要投资的时候发了很多债,然后需要还钱的时候印钱来还,那么不单单是外资,就连内部资本也一样想办法逃出去吧。

结论 1:没有什么左脚踩右脚轻功飞上天的办法,一切都有代价的。印钱可能就是迈向中等收入陷阱的门框。

引申,很多人说,日本房地产崩盘后很惨。但是看到日本的低利率还有东亚各国的情况会发现,日本有大量资金在外面赚利差。所以,虽然日本躺平,但是日本国内生活水平还是不错的,种田的工资也很高。但是东印度什么情况就很难说了。

知乎用户 北宁 发表

说明了凡是泡沫就只有硬着陆这一种可能,不存在软着陆。

总有不少所谓的砖家幻想着什么诸如时间换空间,什么经济增长抵消房价的各种幼稚的可笑的无稽之谈。可惜现实中无论是房企债务的灰犀牛,土拍市场的一夜入冬,土地出让金的断崖式下跌等等都打碎了这种幼稚的幻想。这种幼稚的幻想就好比是对一个吸毒的人说只要把吸毒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就不会伤害身体一样的无知荒谬。

比起一点土地出让金,更可怕的是早已绑定了无数利益的房地产泡沫一旦崩盘,带来的将是上至银行政府下至企业个人波及金融、地产、财政、税收、债务、就业等等全方位的系统性危机。

说实话,我也不认为有谁是能收拾这个烂摊子的,也根本就没有谁会想着去收拾这个烂摊子。所谓的什么强国复兴、大国崛起、星辰大海、帝国争霸这些迷梦将要到此为止了,接下来都是一个接一个的噩梦了。当然了,对于统计局财政部地方政府来说,无论实际情况有多糟糕,把数据做漂亮一点这个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知乎用户 香港演员迪拉兹​ 发表

集中供地后按月或按季度统计都会存在偏差

但地难卖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是不争的事实

这几个月口风变了,开始关注 “合理购房需求”,部分地方也开放限购,甚至推动棚改

药瘾难戒,目前政策方面都在逐步放松,大有再吸一口的趋势

我们这边省府市府驻地的区,因为无地可卖,公务员收入居然全市垫底,也够黑色幽默了

16 年时有城市规划方面读博的同学跟我说房价即将复刻 08 年的暴涨,但因为不看好基本面没买房输麻了。到了 22 年又是熟悉的味道,但人怂还是怕接盘不敢买,毕竟不少三四线城市的房价经过暴涨后又跌回 16 年了,谁知道这一轮一二线就算涨上去后又是否真的能撑得住

知乎用户 社会闲散猫猫 发表

看了各位的回答,看来所谓的高房价真的让恨国党们破防了。他们真的很痛啊,逢人就眯着眼着念叨这春天山里本不该有狼,他们痛了那就说明我们的政策奏效了。

我们国家的房企几乎都有国有或者半国有背景,民营房企也基本都有国资控股,企业老板只是在协助管理,国企是在替全国人民管理和投资财富,是在承担社会责任,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共识。

你要是把房价卖低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与人民群众的意愿相悖,那全国人民更不答应。

那些买办资本家,最愿意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情形:在流氓的乞讨和权力的绥靖下,打折变卖,国家控股的企业萎缩,国有资产流失,社会资源被瓜分。

房价高企,那正说明我们国家还对国家的资源保留了相当的控制力,人民群众还拥有巨量的公共财富。什么时候房价跌了,那正说明国家和老百姓失去了对社会资源的掌控。

被社会淘汰的失败者们没有矛盾也要制造矛盾,没有焦虑也要发明焦虑,没有话题也要把持话题,眼红其他人的待遇和位置,这样不是第一次了。只顾着自己一口吃的而罔顾大局,动不动网络云上坟,集体哭爹喊娘。

物竞天择,自己养的傻儿子买不起房娶不到老婆那是自己教养无方,为什么要国家掏钱补贴?老鼠的儿子可以钻营打洞,狮子老虎则可以雄据山林,这都是天生的差距。

人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国家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按劳分配能者多得,每个人都能力不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位置,你是掏粪工人,我是公务员,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只要守得住岗,沉得下心,我们有光明的未来。

退一步说,能力不行不去努力,只会卖惨,你怎么不去干脆去抢呢,商品房顾名思义就是商品,买不起就想零元购?不可能你到爹娘坟前一哭,就能理直气壮地哄抢其他家的供品。

14 亿人,到底有多少人是住在桥洞里?太多人喜欢危言耸听,传播焦虑,煽动对立。有国才有家,爱国是最基本义务与操守。你没有房吗?我们自己人都有的。我们都有就你没有,你要不要想想自己的屁股有没有歪了?

万一土地财政退场之后公共收入紧缺,我之前提出了一个建议,我觉得很有参考的价值。

鹤岗等地的财政危机相信大家也有所耳闻,这说明在土地财政过后,我们急需一种新的创收方式,才能支撑起高额的行政费用。

公考的人数逐年攀升,一个热门名额都能有上万人竞争,我建议全国各地都能降低公考门槛,同时相应地大幅提高报考费用,考试财政是土地财政之后中国唯一的出路,能获得巨额的财政收入,让我们在世界舞台上接着奏乐接着舞。

公考培训需要国企专营,专营牌照首先发给对社会贡献大的人民企业家家族,国企参股租牌入市,与当地部门合作办学,考试资格可以采取预售制或者内购制,个别热门部门特别是市直机关等单位要凭介绍信报考。为了稳定市场秩序,必须摇号排队,酌情收取插队诚意费,公考定金等手续费。一个报名资格三十万起步,首付百分之二十,可以联合当地银行开发培训贷款,考费贷款等金融产品。

还有的就是要设立政府财政社会公共募捐渠道,大家都知道现在只要是作出贡献创造税收的企业家,基本都是各地的大代表。

但是其实对于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我们应该要有更加有诚意的鼓励,比如对当地财政捐赠额达到一亿以上的个人,可以直接赐一个处级的位置。当然具体数额只是抛砖引玉举个例子,相信具体的事项的实施,我们社会精英的操作会比我的建议做的更加完美。

政府的立场就是我的立场,你难道比那些管理国家万里挑一的精英厉害?幻想自己能参与到建设中来,幻想自己能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得看自己够不够格。有空在网络上阴阳怪气,不如好好攒两年工资,先去土地庙里捐条门槛。

一切都在计划中,所谓打蛇打七寸,让他们破防了,就说明我们打对了位置,打赢了。

来,祥林嫂们,好好排好队,来仔细说说你们的儿子,是怎么给狼吃掉的?

知乎用户 话不投机半句多 发表

土地财政,回归 16 年以前的水平才是正常状态。

知乎用户 一夕夕 发表

相比于卖地收入数据,我更关注房企销售数据。说说以下几点

1,政府就算卖地收入为零,靠发债等各种手段,是可以维持一段不短的时间不露怯不破产的。所以一两个季度乃至一两年,只要它想挺,是能挺住的。

2,房企的销售回款只要有一两个季度接不上这口气,就得爆毙当场!尤其是民企。而且尤其是恒大暴雷之后的预售资金监管收紧,可能有销售回款但趴在监管帐户上动不了,对房企来说也卵用没有 (当然这对购房者有利)。叠加这一波疫情的封控影响,疫情对经济展望的冲击,关注这几个月百强房企销售数据,以及关注政策面的变化影响,对未来更有直接影响。

3,再观察几个月,我认为现在的情形是越来越明朗的。

知乎用户 房住不炒科技兴国 发表

家里五套房可以养老吗?全国十大物业公司市场占有率及未来发展潜力,物业费与房地产税真实的预估对比

物业公司在资本的加持下开疆拓土,除了本房地产企业开发的商品房以外,他们还不断地拓展中小房地产商的物业市场。截止到 2020 年底,全国十大物管公司合计管理合约面积达到了 48.53 亿平,2021 年底合计合约面积达到了 63.39 亿平,随着自身房地产企业大量的新房交付,合约面积会进一步地提升。

1992-2021 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了 229.2 亿平,前十大物管公司市场占有率达到了 27.65%,试想一下当这些房企全部破产以后,核心物业极有可能被两到三家国资控股,这又是多么大的一个垄断利润。

2020 年十大物业公司合计营收 924 亿,那么预估全国商品房物业收入为 3090 亿,2020 年、2021 年全国二十家商管公司营收分别为 1329 亿、1677 亿。

预估 2020 年全国商品房和商业地产营收总和为 4419 亿,福利房、企事业单位住房、小产权房等非商品房物业费预估为 500 亿以内,**2020 年全国物业市场规模合计为 5000 亿。**预估未来三年合计交付 52 亿平,按照 1.5 平 / 月物业费计算,**未来的新增物业市场规模为 936 亿,接近 1000 亿。**在房地产税开征前后,物业市场总规模可以达到 6000 亿左右,2025 年以后我国的物业行业将进入存量时代。

截止到 2021 年底,我国现存商品房面积 229 亿平,福利房预估为 55 亿平,合计市值达到了 456w 亿的规模。

合理市值为当前市值的 10%-20%,合计 45.6w 亿 - 91.2w 亿,如果按照合理市值的 1% 征收,那么房地产税的规模为 4560 亿 - 9120 亿。

根据上述推测房地产税 = 物业费 * 2,这能够弥补财政赤字和地方土地出让金的亏空吗?2021 年底,按照 1%-2% 的租金回报率,我国商品房全部出租的情况下,合计租金规模为 4.56w-9.12w 亿,从目前来看,全国商品房的租金回报率在 1.5%-2%,非常的低,按照租金总额 9.12w 亿计算,20%-40% 的出租率,那么实际租金市场的规模为 1.6w-3.6w 亿。

在我们原先的预估中,房地产税必须达到了 1.5w-4w 亿才能弥补财政缺口,否则房地产税无法起到应该有的税收作用。

预计 2023 年全国物业费 + 租金 = 2w 到 4.5w 亿,如果要拿到 2w 亿的房地产税,难不成取消物业费和租金?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如果房东和物业各分担一半呢?实际居民就得承担 1w 亿的房地产税,城市户均 2511 元,那么物业公司和房东不愿意降价呢?

意味着 2w 亿的房地产税直接落到居民头上,合计城市户均 5022 元,这对于很多家庭来讲是灭顶之灾。2020 年居民工资性收入为 25.26w 亿,其实城市居民工资性收入低于 22w 亿,2w 亿的税费合计为工资性收入的 10%。(参考《中美对比: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工资性收入的差距有多大,平均主义给我们多计算了多少收入

无论怎么计算,2w 亿的税收肯定要兑现,而房东阶级、物业公司必然要让利于民,关键是在市场竞争下,可能让利多少。

-—

最终的答案是,我国的商品房收益率可能长期维持在 1%-2%,彻底进入房住不炒的时代,这个结论是房价暴跌以后,原先 100w / 套房价,变为 30w / 套,原先租金收入为 1.5w / 年,未来收入为 0.6k / 年(0.6k 为纯收入,含税 1.1w / 年)。未来靠租金养老?

根本不可能了,家里五套房,合计一年收入为 3w 元,如何养老?收益率降低不仅反映在租房市场,还反映在银行存款利息方面,目前 1 年期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的存款利息在 1.5% 左右,未来一定会降低到 0.8% 以内,而与此同时房贷利率也会进入 3% 的时代。

[1] 低收益率、低息会伴随中国未来经济二十年。记住我们的判断,收藏好本文,如果未来有一天成为现实,那么记住一定要回头来看。

参考

  1. ^ 家里五套房可以养老吗?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jE5MDAzNw==&mid=2247487744&idx=1&sn=eaef5b6f00fc8b692b0b07f2b4cfdba9&chksm=fb84b83accf3312c9d0d33bcd306b76fd993c89f3a55b16bfbb9c7863cce32cad5571ddfaf6f&token=1811101939&lang=zh_CN#rd

知乎用户 印人党 发表

更恐怖的是这些土地出让金里头有八到九成是国企付的

知乎用户 啊啊啊啊啊​ 发表

1 最重要原因去年年底许多地方把地给突击卖了

因为今年卖地收入归还国税局,再给市里。

2 房地产行业不景气也是重要原因。

其实接盘主要是央企或者地方国企。

知乎用户 肥托尼 发表

过去十几年的以房地产债务驱动的经济结构必然转型,转型慢的地方在人口存量时代、人口每年负增长的时代,必将落后于其他省市。

所以土地出让金再次同比大跌,是符合经济转型趋势的。

当然地方政府为了弥补财政,必定会用房地产税代替土地出让金的。

房地产税是直接税,可以直接调节贫富差距,还能转移支付给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乡村建设行动。国防开支也需要房地产税,房地产税有助于共同富裕。深圳杭州厦门的房地产税已经确定了,北上广深杭房价泡沫正式破灭。

房地产高排放高污染高能耗还产能过剩,碳达峰碳中和之下中国房价还要暴跌;共同富裕要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房价还要暴跌;房地产税加大房子持有成本中国房价还要暴跌;中美战争摩擦美元提前缩表又加息中国房价还要暴跌

出生人口减少降低房地产需求,老龄化加剧房地产抛压,中国房地产产能过剩供大于求,政策性住房保障性住房加速加量降价供应,美元提前缩表又加息,房地产税加大房子持有成本、限售期到期踩踏式卖房:中国房价还要暴跌

十四五期间制造业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转移,人口也要随着制造业朝中西部转移,本来全国总人口从 2020 年就实际减少,东部地区房价还要暴跌。

年轻人要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尽量不生,多存钱给自己养老,先把自己活明白,不要害了自己,更不要害了别人。不要被房价泡沫、消费主义和自由主义所愚弄。

印度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我国平均年龄 38.8 岁,印度平均年龄 29 岁。中国老龄化少子化的速度和趋势比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欧洲日本都要快!中国总人口从 2020 年就每年减少了:人口负增长房价就暴跌

香港北部都会区,定位在科技生活区,容纳 250 万人口,既可以吸引香港人,也可以吸引深圳人,等于是同时增加了香港和深圳的土地供应,降低了香港和深圳的房价。

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 4 次提及保障性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十四五期间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会加速加量降价供应,跟商改租一起,分流新房和二手房的需求:新房更难卖,二手房不仅比新房更难卖,还租不出去

“新冠一代” 出生的婴儿,普遍在大运动、精细运动和沟通技能测试中平均得分偏低,言语、运动、整体认知能力显著下降。新冠病毒会加重孕妇早产和死胎概率: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生殖内分泌科 Marcelle Cedars 教授分享了相关数据研究,指出妊娠过程增加了女性感染后患严重疾病、机械通气甚至死亡的风险。妊娠早期感染病毒会增加妊娠并发症如早产和胎儿死亡的风险。

“拥有超出其抚养能力的子女数量的个体,大多数是出于愚昧无知才这么做的,而不能称之为恶意滥用,在我看来更应该受到质疑的是那些刻意鼓励这种行径的人。”——《自私的基因

狼吃肉,狗吃屎。狼吃完肉已经离场了,剩下的狗还在吃屎,狗吃屎不说,狗还以为自己吃的是肉,屎没有交易量了而且价格暴跌了,还说吃屎很香,还嘲笑其他狼说你们连屎都没得吃。

国家金融委、央行、银保监会再次强调房住不炒。房住不炒写入 2022 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18 年来 4 次将房住不炒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正如郭树清所言 “押注房价永远涨的人要付出沉重代价。” 中国房价还要暴跌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已经连续三年出现幼儿园和小学招不满的情况了,2022 年是第 4 年幼儿园和小学招不满。

1985-1995 年出生的人对房子的价值观还是受到了 “必须买房,不然不能结婚孩子没学上” 的恶毒影响,土地财政、开发商、炒房利益集团等房地产利益相关者正是利用这种痴念般的社会文化观念,相互配合大规模地 30 年房贷割韭菜的。老韭菜割完了,而 1996 年出生的人大学毕业就是 2018 年中美贸易战,房价开始隐裂,只是绝大部分人还没觉察到而已;1996 年及其以后的人对房子的价值观改变了:不会觉得买房是必须的,婚姻和孩子也不是必需的,所以社会文化观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022 年中国房价还要暴跌,并周期性下跌到 2035 年。新时代 2012 年出生的人口 2035 年也才 23 岁。周期之下,玉石俱焚。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中国比日本更快速度进入老龄化少子化社会,而且是以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日本的房地产负动产时代,中国进入定了!

跟电商刷单一样:房子挂在网上的价格是给国家统计局和老百姓看的,真实的价格都是大幅度打折的,而且即便是打折也很难成交。没有交易量的价格都是虚伪的价格。

中美贸易战,美国更积极地对华施压,中国外贸承受压力,人民币受美元加息影响有贬值压力:中国房价还要暴跌。

为什么全国的房价一直在暴跌?不仅暴跌,还卖不出去?不仅卖不出去,还要收房地产税?

为什么全国断供房法拍房的数量连续每年增加?

新冠疫情这两年多,法拍房数量为什么激增?

为什么房地产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排着队爆雷?

为什么房子严重供大于求,政府还要加速加量供应保障性租赁住房?

为什么深圳这样的城市要搞商改租?

为什么香港在 2019 风波事件之后要建设北部都会区吸引内地人才?

为什么 2016 年 12 月房住不炒之后,新生儿越来越少,连印度都超越中国变成人口世界第一?

为什么房企借了那么多美元债,而且美元要在 2022 年房企还债高峰年强势缩表又加息?

为什么部分地方政府降首付吸引买不起房的人去贷款买房?

为什么年轻人选择躺平,不婚不育保平安?

为什么关于楼市的任何问题,知名经济学家和专家的结论都是要老百姓买房?

为什么不看泡沫化程度就炒作核心区域居然还有人傻乎乎相信?

全中国所有城市都缺人,都在想方设法大规模抢人,中国总人口实际从 2020 年就已经开始负增长了:在总人口萎缩的时代,没有任何城市能够成为所谓的抢人大战赢家。

2015 年至今买房接盘的人会高位套牢一辈子,他们不仅买在了房价泡沫最高点╭╮而且永远也找不到接盘侠了,他们因房致贫成为新穷人:房价上涨觉得自己跨入高资产人群成为人上人;房价下跌又把自己归类到底层人民。

数据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全国 2021 年出生并已进行户籍登记新生儿共 887.3 万。中国总人口实际从 2020 年开始就已经负增长了——国家统计局的数字维稳工作是掩盖不住客观现实和社会历史规律的。

房地产不死,大消费不兴。

打掉房地产,经济内循环。

学区房是炒作起来的中国最大的智商税。北上广深房价暴跌就是从学区房开始的。

贪婪和恐惧,买房接盘的人全都占了。他们自己还不敢承认 30 年的房贷是真金白银被人割了韭菜,还执迷不悟地对客观事实进行否认。

租购同权、老龄化少子化 + 房地产税导致的负动产时代,租售比过低导致的现金流黑洞,日元升值(人民币也在国际化升值),日本房价泡沫破灭后,东京核心地段房价暴跌到最高点时候的 1/9。2019 年 12 月的新冠疫情,2020 年的远程办公、在线学习、火遍全球的元宇宙未来,全社会数字化转型,都是对所谓的核心地段价值的削弱——土地被技术平权了。学区房是炒作起来的中国最大的智商税,移动互联网的现在和元宇宙的未来,炒作核心地段是为了自己脱手变现而已。

疫情、战争等加速所有国家的总人口减少,包括中美战争,总人口减少房价就暴跌,因为房住不炒。

租房才是刚需,买房就是投资。投资买在了房价泡沫最高点,高位买房接盘,那就是 30 年的接盘侠。

2022 年清明假期重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下降 64.7%,房地产二手房和新房量价齐跌,互相促进,恶性循环。

阿 Q 买房接盘后房价跌了卖不出去,首付现在不见了!说是算被儿子拿去了罢:我比没买房的阔多了,你算什么东西!他使尽了平生的力卖房,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卖出去,但这可恶的新房二手房不但很多,并且不好卖…… 但是不多时他也释然了:孙子才卖得出去房子呢。

吃不穷,穿不穷,买房接盘一世穷。

2022 年美元加息 7 次并从 5 月开始每月缩表近 950 亿,还带着欧元英镑港币一起加息,这个时候的人民币,敢降息降准吗?!

2022 年第一季度 20 多家房地产上市企业宣布延迟发布 2021 年财报,美元 5 月开始每月缩表近 950 亿并加息 7 次,房地产美元债爆雷,人民币内债又集中到期:房企爆雷越多中国房价越暴跌

知乎用户 江左狂生 发表

对于价值投资者,牛市的止盈策略应当是,当行情进入情绪化驱动阶段时,就只卖不买,直到有足够多的人承担代价为止。卖点几乎很难在最高点,但也不会承担持续跌停砸手上的风险。

所以当下而言,已经有足够多的人承担代价了吗?

知乎用户 白木 发表

房产税箭在弦上。

知乎用户 殊清 发表

房产税应该尽快出台,土地出让金已经难以为继了。一个保不住的孩子,没有必要保了,当务之急就是开小号 ^_^

疫情之下,动不动停工停产。老百姓也买不起房子,房地产企业没办法开发房子。不如收房产税吧。不管隔不隔离,停不停工,税,谁能躲过呢?

知乎用户 penguin 发表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知乎用户 于禁 74 年 发表

这恐怕是刺激力度不够。

国家如果真要救市,那就应该在官方层面,对全体人民宣告 “房价应该涨”,“开启房价倍增计划”。

房子是用来住的,但不应该便宜住,要奋斗,挣钱,才能住好房,这才是正确的道理。

房子不是用来炒的:

别买二手房,买新房。买了新房之后别卖,自己住不过来就租给别人住。

二手房的增值收益大多被原房主获得了,那不就是炒房吗?买新房才能给国家贡献大笔财政收入,这是真正给国家做贡献。

知乎用户 托斯卡尼尼 发表

大量宽松政策下,土拍收入仍然大幅下降。房产税?断然不能马上就收的。

减少医疗投入?开什么玩笑,还要不要清零了?

减少国防支出?当前严峻的国际和台海局势下,想什么呢?

那看来只能辛苦一下公务员同志们,今年继续加班减薪了

知乎用户 小智 发表

在中国,没有居民部门显著加杠杆的稳增长,都不配叫稳增长。

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土地出让金)是地产开发商对居民部门加杠杆能力和意愿的预期。

如果地产开发商预期老乡们会继续加杠杆扛鼎买房,卖地收入不会这么惨的。

别扯恒大、融创没钱买地的外行理由,招商,保利,万科这种巨鳄都是央企国企,融资成本非常低,如果他们预期未来老乡们会继续扛鼎买房,他们不会收手的。

居民部门怎么回事呢?

要么是意愿问题,要么是能力问题,要么都有有问题。

知乎用户 城市天际线 发表

说明就算是卖不动,也绝不会便宜卖给你

知乎用户 王大顺​ 发表

缺钱的城市可以向租住在本市且在本市无房产的家庭征收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使用税。

根据他们租住的房屋的地段和面积以所在片区当前的土地出让金均价去计算对应的土地出让金金额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使用税税额向该家庭进行征收,必须做到二成现金实缴,剩余的部分可以通过商业贷款和住房公积金贷款缴纳。

知乎用户 包子西施 发表

预料之中的事。
房企拍地的源动力都没了,干嘛要拍地开发?


房价下跌是好事吗?为什么各地都出面救市呢?

去年 11 月,我在回答里就说:

房价下跌不是个好兆头。
房企会抛售手上现存的房产,引导市场持续杀跌的情绪;同时对后期土地招拍挂也不感兴趣,不再拿地开发。


今年一月份土地出让金暴跌 61% 的时候,形式就已经很严峻了。
不救市肯定就只能等着看烟花。

当时这个回答的评论区非常精彩,各路大神各种提前剧透,后因不可抗力评论被关,可惜没保存。

如何看待分析称 2022 年一月全国土地出让金下跌 61%?

这不,这阵子各城市的新对策救市就来了。。
一波接着一波。。

知乎用户 经传股事汇 发表

在新的一年里,全国的土地出让金下滑,这说明人们对房地产和土地的投资热情衰减。这也是受疫情影响导致的。

已建成的新楼房存量足以够 34 亿人居住,存在高泡沫现象,疫情影响下,各行业盈利下滑。甚至出现大部分失业,弃房断供率上升。新房销售严重下滑的趋势。各地开发商普遍债台高筑,无力购地块是其一,其二,行业现疲软现象。赔钱生意了!

总结来看,各地土地出让金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有:(1)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仍没有改善,土地成交情况较为低迷;(2)受各地推地计划不同的影响,土地出让节奏跟去年同期有所变化,导致年初土地成交金同比下降;(3)今年年初以来,各地疫情反复,进一步影响土地市场景气程度。

房地产政策边际放松,中央及地方维持房地产稳定政策不断出现,但 “房住不炒” 的整体基调仍未变化。从 2022 年 1 月、2 月的数据来看,一线城市住宅价格环比有所回升,但二、三线城投环比仍继续下降;商品销售、个人按揭贷款与定金及预收款累计同比增速继续下降,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持续为负数。总体来看,目前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仍较低。

截至 2022 年 3 月 18 日,省级层面,31 个省级行政区域中,只有北京市的土地出让金同比增速为正,其余 30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较上年同比有所下滑。下降的区域中,西藏今年以来尚未有土地出让;天津,2022 年以来土地出让收金为 6.45 亿元,同比下降 95.29%。此外,上海、青海、重庆、黑龙江、四川 5 个区域土地出让金同比下滑幅度均超过 80%;宁夏、广东、河南、江苏、辽宁、湖南、浙江、湖北、广西、陕西、山西下降幅度在 50%-80% 之间;山东、河北、吉林、云南、内蒙古、江西、新疆、甘肃、福建、贵州下降幅度在 30%-50% 不等;安徽、海南下降幅度在 10-30%。流拍率方面,宁夏、青海流拍率较高,均超过 25%;海南等 9 个地区流拍率在 10%-25% 之间;上海、天津目前没有发生流拍的情况。

地级市层面,75 个地级市土地出让金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248 个地市土地出让金同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土地出让金下降的 248 个地市中,拉萨市等 8 个地市,今年以来尚未卖地;75 个地级市土地出让金较去年同期下降幅度超过 80%;87 个地级市下降幅度在 50%-80% 之间;51 个地市同比下降幅度在 30%-50% 不等;27 个地级市较去年同比下降了 0%-30%。溢价率方面,在有数据的 238 个地市当中,54 个地级市溢价率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18 个地市较去年没有变化;166 个地级市较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流拍率方面,在有数据的 243 个地市当中,106 个地市较去年同期流拍率有所增长;29 个地市流拍率同比持平;108 个地市流拍同比有所下降。

土地出让金同比增加的 75 个地级市中,海南州、金昌市去年同比没有卖地;27 个地区土地出让金同比增幅超过 100%;22 地市较去年同期增加 50%-100%;10 个地市增幅在 20%-50%;14 个地市土地出让金同比增加幅度在 0%-20% 之间。溢价率方面,在有数据的 73 个地市当中,16 个地级市溢价率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13 个地市较去年没有变化;44 个地级市较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流拍率方面,在有数据的 74 个地市当中,25 个地市较去年同期流拍率有所增长;16 个地市流拍率同比持平;33 个地市流拍率同比有所下降。

观点仅供参考

知乎用户 唐吉可德 发表

KK 大神这么神,相信这一点也应该在他的预料之中吧。

知乎用户 易晓 发表

现在判断房地产市场必须搞清楚几个问题

  1. 现在整体来说,全国的房地产行业是还处于下行阶段,这点从各地的土拍中可以看出来。
  2. 房地产的销售情况仍然处于疲弱阶段,此外疫情对整体社会经济的影响也会进一步拉低房地产的购买需求。
  3. 从恒大,融创的事情可以看出来房地产企业的困难仍然还处于待解决的阶段
  4. 政策处在孕酿发力但力量又不足的阶段

这几点就是目前的基本盘,也就是风险仍然高于预期的状况,除非确定的机会,否则最好不要乱动,同时也好适当考虑风险的对冲。

知乎用户 walle 发表

之前我怎么说来着?

救市肯定是要救市的,因为对于任何一个主体来说,搞钱是都是第一要务。

如果没有办法通过涨价来搞钱,那就通过降价来搞钱,预计三步之内就要降土拍价。

对于现阶段,我只能说:你不买我不买,房价还能降三百。

知乎用户 叶飞 发表

19 年土地出让金 7.8 万亿,20 年 8.4 万亿,今年照一季度的乘以四,才三万亿。我就想问,五万亿的差额从哪里补?

知乎用户 苍穹​ 发表

现在是地方债,楼市调控,大基建混合进行,由地方债和大基建托底,同时出台《金融稳定法》,由这几种方法不同比例同时给地方财政托底。

知乎用户 无产阶级 发表

就算降这么多,绝对值比 2016 年还是多不少!

知乎用户 太阳元素 发表

央妈快出手

地方揭不开锅了

知乎用户 钟国仁 发表

金融危机正在发生。

本来去年三道红线是看到危机前兆,想要避免危机扩大的,限制地产金融规模,但效果事与愿违,最终反而引起了市场恐慌,加速了金融危机的到来。

央行喊狼来了,原本是为了预警吓唬大家小心点看好自己的羊别乱跑,谁知喊声太大被真狼听见了,真跑来吃羊了。

去年的三道红线政策对不对?其实没错,防范于未然没问题。

但第一政策出的太急没有缓冲期,要知道这本身就是银行的责任,长期失察突然意识到问题了,就搞运动式大限贷,这样下猛药还能不治成死人?

第二,金融政策,必须秘而不宣,内部通报即可,没必要大张旗鼓,让重要人物三番四次在公共场合说狠话,本来现在风向就,你这一搞,好嘛左上加左,本是防范金融风险,结果层层加码,到了基层基本上搞死了。

第三,只要胜利荣誉,不负失败责任的这些央行领导习惯,应该改一改了,战场失败都是要撤换将帅来负责的。这么多年都不知防微杜渐,现在又搞这种运动式治病,直接治死病人,出了这么大的金融风险,造成这么大的国家损失,央行的领导层应该负起责任,自我带头官降三级。

顺便说句,即使私企房企都治死了,地方地主仍然在纠集国企开发商抬着地价不让降,宁可不卖地都不降价,高房价这个问题,治私企开发商是没用的,要想真的限制房价过快增长造成金融危机,关键是要限制地方地主卖地敛财,土地出让金一定不能全归地方所有,否则这场炒房闹剧永不收场。

土地出让金,地方最多拿五成,才是合理的,限制地方地主疯狂炒地皮,防范金融风险,这是唯一的有效手段,只打私营房企是没用的,那样只会搞出烂尾楼。

知乎用户 徐辰 发表

才 57%,够干啥的,什么时候 99.57% 了再叫我。

在一个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国家里,土地财政的存在就是个笑话。

知乎用户 资产轮回 发表

单纯的发泄情绪其实没有意义,我们来推演一下,如果土地出让金持续下滑会出现申请情况吧:

土地出让金是地方财政主要的购车部分,如果地方财政吃紧,那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1)城市绿化、免费公园、市政道路维护等免费的市政公益类项目会逐步退出。三四线城市想维持所谓的花园城市,美丽城市将越来越难了。没有钱的维护,市容市貌逐步萧条不可避免~

(2)地方国企员工、事业单位和公务员收入会下降(排名分先后),特别是主要和当地政府做生意的地方国企,财政吃紧,最先牺牲的就是他们。

上述过程三四线城市首当其冲,叠加现在生育率下行,未来小城市会陷入人口不断流失的恶性循环,鹤岗绝对不是个例。

年轻人或年轻人的父母还需做打算,小城市不会一直岁月静好,逃离的年轻人注定还是会回到大城市中卷,国家是不会允许年轻人躺平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先说结论:大规模通货膨胀很可能要到来!

原因 1、疫情反复肆虐,2022 年尤其严重,以吉林省、上海市为中心,基本上波及全国,各地封城、工厂停工,导致各地方政府没钱,老百姓更没钱!

2、房地产收入锐减,政府开支增加,进一步加重了财政负担

3、历朝历代,古今中外,在这么严重的情况下,解决财政问题的方法,主要是开源、节流,目前无源可开,且旧源在减少,无流可节,且旧流在增加,这条路已经走不通,支出猛增,收入锐减

4、办法只有一个,发债印钱,度过难关,债多了,钱多了,工厂停工后的商品少了,封城导致进口的物资也少了,可以想象,通货膨胀也快到了,这是客观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转移

5、国家四十年之积累,可能在这次疫情中要消耗一大半了,最终的成本肯定是要转化到普通人头上,做好通胀的准备吧

6、等疫情结束,最好算一算为了抗疫总共花了多少钱,只算明面上的账就好,比如核酸检测、方舱医院、治疗花费、疫苗、各种防疫物资、防疫车辆、防疫人员开支等,隐形的、次生的损失可先不算

知乎用户 又硬又通的硬通货​ 发表

财政问题的根源不在于是靠收房产税过活还是靠收土地出让金过活。

如果收房产税的目的不是均贫富,那么房产税也并不比土地出让金先进多少,无论是土地出让金还是房产税,他们的核心标的都是土地这一资产的价格(房产税稍微复杂点,可以设计成加权价格,历史价格等等,但归根结底还是土地价格的衍生品,核心标的仍是土地价格)。

某国财政问题的跟本原因不在于收房产税还是收土地出让金,而在于这个系统是根据 “土地价格” 而非 “土地产出” 来征税,因为价格相对于产出的巨大波动性,很难以此为根基建立一个能穿越牛熊跨过丰灾的稳定的财政系统。如果对标古代,这套系统就是根据耕地价格而非耕地产出对农民收税,一旦遇到灾年,则必然面临 “财政崩溃” 和“农民家破人亡”的二选一结局,选哪个都是 GG。

就像排行靠前的答案所说的,现在大概率将走 “第三条道路”,用举债扛下来,现代金融系统无论怎么发展怎么玩花样,举债 - 印钱的操作本质上和古代的印“大钱” 没有本质区别,印 “大钱” 的结局大家直接去翻历史吧。

知乎用户 杠铃大队 发表

大脑袋一天晃晃悠悠也没啥真本事。还是玩老一套。

知乎用户 杭州房哥​ 发表

平常心看待。

如果房地产低迷,土地出让金收入就会大幅下降,地方债会成为大问题,这些地方债大量集中在地方商业银行,这是巨大的问题。

公务员工资、奖金都靠土地出让金收入。

在买房这件事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超出了自身创造的价值。

根据卖地收入城市最猛排行榜,杭州在过去五年卖地收入达到 13056 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卖地收入为杭州带来了丰厚的城建资金,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来到杭州奋斗、买房。

从税收角度方面考虑,土地出让金同比下滑不利于城市发展。

长达数十年的房地产大牛市,成就了城市基建的飞速发展,也可以说是每个购房者承担了所在城市的城建支出。

在没有房地产行业之前,城市基建可是要摊牌到每个在职职工头上的,以前比现在还要残酷。

所以,没买房的人,要感谢买过房的人。

土地出让金,本质上是一种税。

根据 2020 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数据,该年度的收入达到 8.4 万亿,如果加上房地产相关税收,房地产贡献的广义税收达到 12 万亿,**大于其它所有行业加总数。**与房地产相关的这 12 万亿广义税收,购房人是争先恐后、踊跃上缴的,多数人还是借钱上缴。

根据 2020 年全国商品房的销售数据,该年度的销售达到 17 万亿。

根据 2020 年全国商品房与土地出让金收入的对比,**该年度卖出的 17 万亿商品房之中,有 12 万亿的土地成本在里面,**这不包含后续的各种其它成本。

要找到替代房地产的行业,需要一个过程。

知乎用户 ARPK 发表

说了很多次了,土地价格不仅关系地方财政收入,还关系地方债务。地方负债的很多抵押物都是土地。

如果土地价格下降太快,城投公司会因为抵押物不足被银行要求还债 / 增加抵押物,进而可能破产。如果说土地出让金减少,地方只需要开源节流 / 增加赤字,都可以过下去,但是城投公司破产则是大规模的连带效应。

所以地方宁愿卖不出去地也不愿意土地价格降得太快。

当然,现在既要疫情清零,又要 GDP 增速 5.5,还要土地价格平稳,更要稳定就业和物价,最后还要对抗美联储为代表的缩表和贸易制裁。

对普通人的建议是:多储蓄,少消费,谨投资,缓购房,能缩表就不扩表。

对集体的建议是:呼吁大家多消费,多投资,多购房,多负债。

如果所有人都有信心,挺过去还是没问题,如果只有一半人有信心,那些既要又要的就要做取舍了,但有信心的人会成为牺牲品。

知乎用户 陆阳 new 发表

房地产确定不移地大势已去

房产税确定不移地即将登台

而且确定不移地是快速登台

时间就看明年三月

知乎用户 藕可米 发表

你不买,我不买,明天还能降 200,NW200

知乎用户 庞广龙 发表

感谢邀请,每一个邀请我都会认真回答,不想重复现象,还是想做个分析。一句话表达: 潮水褪去的时候,才知道到底谁才是裸泳。

而房地产就是裸泳的那个。

影响房地产土地出让金这个玩意的因素有啥呢,大概就是: 房开以及连带企业,连带企业包括融资平台、银行、以及以房地产行业为主体的各种财团,从政府角度,特别是特别依赖 “土地财政” 的大多数地方政府来说,土地出让金也是一种类似居民的 “房贷” 行为: 毕竟它可以一次性的将 50-70 年的土地收益一次性搞到手,只不过对象变成了当地政府,这种政策是一种短期 “上瘾” 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 “买涨不买跌” 的行为,其中可以衍生各种各样的逻辑,什么招商引资、扩大基础设施、推进城镇化等等所谓 “优点”: 如果把政府作为企业,这种短期攫取 70 年的未来收益,并且可以以新建新区的借口假以招商引资,说不定还能越权减免税收,里面的道道多着呢,以后可以往深了说说。

前面说了这种一次性收取似税非税性质的矛盾复合体具有和大多数短期上瘾行为一致的性质 (仅土地),但是土地之上的建筑物以及高质量企业、人群以及周边配套对当地却具有长期正向收益,当然这个所谓正向收益是理论上的,相信之前搞这玩意的智囊团们肯定有具体数据分析,比如卖多大,卖多少的地产生这种正向收益的概率是多少,深挖起来是比较难得。

上面有几个关键词我给大家摘抄一下,短期上瘾,买涨不买跌,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土地和土地附属物。

好了我们可以回到这个问题了,土地出让金减少表明了什么以及推演未来会怎么样:

结论一: 土地出让金减少表明政府日子不好过,房开不好过,融资平台不好过,就连短期赚翻的政府都赚不了,难道长期背的房开绝对好不了,因为这是一个 “买涨不买跌” 的游戏。

预测一: 为了拿到未来 70 年的收益,政府一定会想方设法的让人买地,包括:

1. 让自己的钱包——当地融资平台以及国企倒腾维持土地价格,国企作为侠之大者得站出来拿地;

2. 加大优惠力度,给予房开更多的接盘优惠,税收减免或者联合银行大开方便之门,甚至给你先买了,钱以后再说,账面资金搞出来就行 (这个时候可以推测那些正的省份土地出让金水分有没有);

3. 加大最终接盘方居民以及中小经济体的优惠力度,犹豫企业现在人都快没了,最后归为加大刺激居民买房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减少契税,首付比例,高质量人才送点 “抽水井钱” 等等等等

现在经济形势非常的严峻,不过呢这一锅水涉及上中下的链条太长太长,水深煮蛙,可能几年才会有点温度让你觉得热起来,就如我 20 年开始说的关于房地产的回答一样,对于政府来说,他们现在水的表层,热得最慢,所以充当的是加柴方,下面有多热他们敏感度是不知道的,我只知道下面那些 5 年左右接盘现在还贷的居民肯定是快熟了,工资越来越低,房价越来越腰斩但是房贷越来越狠。

日本居民杠杆率在达到 69.5% 之后就一直回落,头都不带回的,2021 年 3 月,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 62.1%,还有 7.4% 的差距,人家当时还是经济最牛的一个阶段,你要是偏悲观看,与日本对比,我们房地产应该还有 2 年再回落,你要是乐观点,再有个 4 年见顶也是可以的。

写着写着感觉有点多了,才写了政府短期 “上瘾” 收益的一半,要是往后还有机会,再继续写后面的四分之三吧。

各位共勉

知乎用户 司坤天南​ 发表

以西安公务员收入为例,假设新人双方都是普通公务员。

没有绩效之类的额外收入。那月薪六千,住房公积金 1200。夫妻双方合计 1.2W 和 2.4K。

居民房每平 2.3W,买一个 120 平米的三室。

有如图

每月结余四千,指望着四千来负责装修和平常开销?

知乎用户 ashesimp 发表

没有美国收割全世界的命,得了美国印钞票的病。

知乎用户 张鸣鸣 发表

再苦一苦老百姓,毕竟公务人员工资下降那才是直接的利害关系

知乎用户 帕秋莉 · 诺蕾姬​ 发表

土地出让金下降可不单纯是房价降不降的问题,而是和地方财政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土地依赖非常大的地方政府压力会陡增。而一般这种时候,地方政府就会想尽办法滚债务和金融的雪球,因为项目还要搞,经济还要发展,而作为重大依赖的土地断粮,就不得不这样搞。

所以后面你们看到某些地方政府对吃财政饭的人员工资奖金欠发,项目停滞,债务膨胀(而这已经是土地收入没有大幅度下降前就存在的现象)等等现象不要惊讶,因为这是必然的结果。

跟普通老百姓直接相关的可能就是你们附近的公园、楼堂馆所、开发景区暂时停工之类的吧。还有搞工程项目的老板跟政府之间在工程项目的工程款拨付的矛盾也会更加剧烈。

最后就是地方政府如果日子过得很难受,依附着当地政府生存的各种经济主体也会大受影响,毕竟跟工程相关的上下游产业也有很多老百姓在跟着混饭吃,最直接的就是建筑工人,装修、材料公司等等。

知乎用户 丝线​ 发表

为什么我们国家吸毒是违法的

但是还一直在想土地出让金的办法呢

知乎用户 jianjian wang 发表

所以开始要想方设法的多来钱了,比如税收

知乎用户 唯爱张小萌 发表

种花家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还没出来吗?救一下啊

知乎用户 高分最爱我​ 发表

是时候推出 “代代贷了”,父母还不了的债让儿子还,儿子还不了让孙子还,子子孙孙终会匮也。

其实最本质的错误是我们发展的标的物选错了,不知道哪个天才拍脑袋选的房地产,一下子把几代人的发展红利一下子释放完了,我们民族 80 后开始的几代人都是被割韭菜的。

知乎用户 一个大镖客 发表

房租已经在涨了,昨天去按摩的时候问了按摩师傅,他住的房子七年涨了 50%。当然不是同一套房子,而是同一地方,旧房子刷一下改公寓,面积缩小,物业管理费涨价全部算起来。

以后的年轻人工作需要租房贷。

知乎用户 叶流云 发表

没钱了就不要乱花;如果你看过下面各种项目投资表,你就会瞠目结舌感慨万千瞬间明白那么多钱去哪了。

知乎用户 被禁言了 发表

三十年的杠杆一朝用完,接下来有苦日子过了。

知乎用户 支堇粲​ 发表

从广义税收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就很好理解。

地方税收减少,要么更换税基(房产税等直接税),要么减少地方的职能节衣缩食。

房地产商在这个角度更类似茅台的经销商,被压货的角色。当市场销售不顺利的时候,可以先压着经销商把货接下来,经销商也乐意,酒越放越醇嘛。差异点在于开发商还有个产品加工的工序,把土地转换可供销售的商品房,有更大的现金流压力。他们是广义税收的第一个环节,现在情况是前面税收上去了,后面的货没人接,压货把开发商压死了,没办法再继续压货了。

我相信房价不是永恒的,随着城镇化达到了峰值,原来的广义税收必然断崖下跌,更换税基也只是一时之策——很多城镇居民只是房子买得早,他们的收入水平实际承担不了更高的税收,也没有能力去学习技能扩大收入。向富人精准收税可行但很难。

所以我更倾向于后者,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更重视财政支出的效率,地方的职能必然收缩。值得强调的是,如果你认可经济整体是个下行的大周期,凯恩斯主义以工代赈会从教科书搬到现实,那么地方职能的收缩是致命的——它意味着财政支出有效率的地方才有工作机会,而财政收缩的地方百业凋零。

。。。。。

知乎用户 旭崽子 发表

房地产商好多暴雷的。

房子不好卖,虽然可以开盘前联系很多人看房,提前预热楼盘,造成楼盘一次开盘 100 套就卖掉大部分。

房子不好卖,虽然可以开发商买了地,不造房子,等房子好卖了再卖,营造出房子限量供应的错觉,让大家跟抢手机一样去抢房子。

房子不好卖,虽然可以降低首付到两层,让本来拿不出首付的人可以硬上车楼盘,让大家争先恐后的去多背负房贷。

只是,请看看进城人口数量,以及结婚率。这些数据崩掉了。

总不能,老爷和地主自己左手倒右手,人均好几套吧。

人,才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人口,90 年到 00 年 直接降低五分之二。

省会城市买了地一年,也有不少不开盘

知乎用户 xyPROBLEM9x 发表

如果资源环境优越,就会产生依赖心理,放弃或者弱化工业发展,完全或者大部分依靠资源出口维持收入。

然后资源枯竭,彻底就寄了

这就是资源祖奏。

知乎的薪寺唛操作:直接关闭评论区,反正不是我关的

知乎用户 绍兴小鲁 发表

降的还不够,没达到房住不炒,去杠杆,稳预期的作用

知乎用户 羽川翼​ 发表

就这,还是大量 zf、国企入场救市的结果。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知乎用户 楚天霸 发表

本来是好事,但是看现在情况,貌似又要开始炒房了。

知乎用户 李朝 发表

土地税都收到了 2049 年了。

知乎用户 从来没有救世主​ 发表

这土地十分滴真贵,都看我干什么,拿呀,趁热拿。tnnd,为什么不拿?

都不敢拿?都怕死是吧?我告诉你们,不拿,不拿也白想活着!

知乎用户 六朝松 发表

现在大致相当于 2014 年上半年

知乎用户 毛毛 发表

都下滑等于没有下滑,所以,让子弹飞一会

知乎用户 不清 发表

好似

知乎用户 任逍遥 发表

怎么看待?

这样看待、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

城市化还要进行,但是依靠城市化的红利,支付财政的好日子基本到头了。

财政支付,十几年内不会有问题。欧美福利了几十年,还在等暴雷。所以财政不是问题。

问题是市场、是赚不到钱、是没有希望。

这不行。

要好好改一改了。

矛盾总要解决,自我革新、内部消化、祖国统一…….. 都是办法。

知乎用户 萧扬 发表

这么算的话,除掉地方国企和平台公司,实际下滑应该在 80~90%

知乎用户 国王​ 发表

警惕开发商恶意不拿地

知乎用户 喷子真多 发表

利好茅台!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拜登啥都没做,却要赢了?

知乎用户 防腐管干部 发表

韩信带净化,如果出房产税会降房价,那么就应该出一个无房税,这样才能让房地产持续发展。

知乎用户 人在江湖 发表

房价降价 30%,利率降低 3% 估计还能救!又不降价又不降利率还想持续,想屁吃呢!

知乎用户 juventusyq 发表

这算什么?你看看科创 50 居然跌破基点了,这你敢信?

知乎用户 大魏拳皇崔季舒 发表

太阳照常升起

印钞机依旧吵闹

比起土地财政

印钞的棉花更重要

加强棉铃虫的防治

刻不容缓!!!

知乎用户 麦克尔狗蛋儿 发表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没有长胜无敌,没有不散的席。世道轮回,莫不如此。

知乎用户 xiaochi​ 发表

我对房地产有着无比的信心。

还要大涨一波的。

这房子那么好,得让富人们先买。

我一向喜欢富人的。

知乎用户 数风人 发表

政府自己建房,自己卖不香吗?干嘛要经过二道贩子开发商?

知乎用户 insideah 发表

不懂财政、金融,纯小白一枚。我有个朴素的疑问:据说现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有一半来源于土地财政,而房价又让普通人不堪重负,如果试图以房地产税代替卖地收入,除非政府支出降下来,不然要求房地产税还是达到卖地收入规模,那岂不是老百姓的税负水平根本没有下降?换成房地产税,老百姓还是那么累?卖地是进城税(穷人税),房地产税是富人税?到底应该是开源还是节流?

知乎上好多人说土地财政是一次性收 70 年税,所以买房子的人压力才那么大。那指望房地产税每年都收上来 70 年的税,这么重的税负,过不几年不一样和房价一样爆炸?

知乎用户 一叶而知秋 发表

下降 50% 还算合理,下个季度还有惊喜。

没有人能背离物理逻辑,口号再响也不能,钱财不能,人口也不能。

知乎用户 木头人 发表

你放心,这个游戏玩不下去的时候,还有新花样。

知乎用户 rennan jiang 发表

很多人都预计到了房租后面会大幅度涨。因为后面紧跟着肯定是群租房的整理,租房市场的卖方市场很快就会到来。

那再倒推租售比,大家可以预估一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要想想办法了,这关系到奖金啊……

知乎用户 1234 发表

咋看,盼着俄罗斯给力点,让欧罗巴继续多出点血呗,

虽然今时不如往日,欧罗巴也没那么肥了,但是好歹是老地主,

多放放血,不是啥坏事。

知乎用户 乌鸦夜森林 发表

留个预言吧,越南 30 年内必然崩盘玩完,也就是 2052 年 4 月 11 号。

知乎用户 文艺复兴 发表

又来看爽文了

爽!

知乎用户 宇文图南 发表

土地出让是房地产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土地出让金一般是由城投公司或房地产公司向地方政府缴纳。以下是我们的分析框架

我们分析的基本假设是:如果说上游不愿意进货了,那么只有一个原因——上游从下游身上赚不到钱了。

基于该假设,我们来看产业链。这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是:政府——> 城投公司(一级市场)——> 房地产公司(二级市场)——> 购房者。

沿着这个产业链,我们基于我们的基本假设来做分析。

1、从房地产公司到购房者环节

2021 年,宏观杠杆率自 2015 年以来首次趋缓 (宏观杠杆率 = 居民负债 / GDP)。如下图

宏观杠杆率中分子——负债——的主要成分是居民中长期贷款。我们推断宏观杠杆率趋缓的原因是:在各地限购、首付成数和房贷利率的约束下,能上车的购房者已经基本上车了。这一点可以从 2022 年 Q1 居民中长期贷款历史上首次增长为负得到验证。总体上,我们可以说居民不再倾向于背上房贷。背后的原因大概是背不起,不敢背。

1.1、杠杆的脆弱性

在宏观杠杆率已经增长不上去、居民中长期贷款开始负增长的情况下,此时一个因为刚需强行利用杠杆上车的人其实非常勉强,处境非常危险。我们看一个杠杆脆弱性指标。

杠杆脆弱性指标:= 月供 /(收入 - 刚性消费)

这个指标为 1 的时刻称为杠杆断裂时刻。当比值从左侧非常接近 1 时,分母上上的微小减少,即收入微减或刚性消费微增都有可能使比值大过 1,即发生断供。

定义:一个群体有 M 个人,其中有 N 个借款人的该比值在左侧 \ epsilon 接近于 1,令 L=N/M。我们称这个群体有 L-(1-\epsilon)的断供风险,就是说人群中有 L 比重的人这个指标值只要在增大 \ epsilon 就要断供。我们称 \ epsilon 接近于 1 的借款人有 1-\epsilon 的断供风险。

应用以上定义,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一个现在强行上车的购房者非常危险,因为只要分母下降 \ epsilon 的比例,就到达了杠杆断裂时刻。在现实中,只要这个人突然被裁或者刚性消费突然需要增加而他有没有备用储蓄,他就会立马断供。而在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的环境下,被裁员的概率越来越大,因此断供风险是在逐步增大的。

正是由于杠杆的脆弱性,广大的刚需购房者选择了暂时不购房,而使得楼市遇冷,房地产公司回款苦难。

2、卖地环节

因为从房地产公司到购房者这个环节现在大面积拉垮了,所以房地产公司现在不敢拿地了,导致土地出让金的快速下滑。从

@PlazaBrother

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到,TOP100 房企中,七成的房企一地未拿。实际的情况更难看,因为即使拿下的地,也有部分是城投公司帮忙拍下的。只能说 “假装卖出去了”。

3、如何看待

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说,卖不出地财政缺口会变大。没有钱付息,发的债可能有违约风险。但政府这边也不是没有紧缩的空间,一方面由于多年的房地产和基建建设,产能已经过剩,未来应该逐步缩减发债规模,逐步置换并缩减债务规模。另外一方面可能就会考虑缩减政府事业单位员工的工资。对刚进入这些单位没有存量的年轻人来说是非常难受的。

从居民的角度来说,对政府卖不出地,很多年轻人也许是喜闻乐见的。对于改变卖地发展模式寻求新的财政来源的地方,居民可能有一段时间要忍受公共福利的停滞或下降,因为政府钱袋子不允许了。对于暂时还不能放弃该模式的地方,居民可能要面临限购政策放松、首付成数下降、房贷利率下调的诱惑,肯定会有人因为刚需或者投机继续趁政策调整进入楼市,这些地方也将进一步面临房地产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并承受实体经济进一步萧条的痛苦。

知乎用户 W 先生​ 发表

夜壶底下有个小洞

开始一滴一滴的漏尿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正常,某种收支法必然的结果。

就像是我无法理解的精准退税,明明生活困难的是基层老百姓和房贷一族,精准退税怎么全退给高收入了。

难活下去的小微企业反倒缴税交不了多少,退税杯水车薪。

小微企业贷款也是奇葩,贷款要还的啊,换我宁可倒闭也不贷款呐。我倒宁可是天使投资,根据企业潜力发钱。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

房地产名义上属于建筑业,实际上是金融业,泡沫破了也好。财政没钱了,那就想办法收税嘛。士农工商,士肯定收不到,毕竟让公务员们自己收自己想想都不可能。农工,这些年也已经被房教医给折腾的榨不出多少油水了。剩下的就只能是商了。加强所得税的收取吧。随便一个什么有点名气的明星、网红都能偷漏税几千万打底的,包括吃人血的互联网公司,一年多收个上万亿的税收,真不难。

知乎用户 网络咖啡 发表

我一直在思考,物业公司有资格把小区的土地卖给业主吗?

知乎用户 岁月​ 发表

我觉得还是人口的问题

影响一件商品价格有很多因素,比如说劳动生产率,国家政策,原料的稀有度等等,但最终还是要反映到供需关系上来。

过去二十年房地产何以繁荣?国家城镇化政策导向,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随着国家中止福利分房开始,商品房就长期处于求大于供的状态,于是房价还是进入暴涨阶段,而房价的暴涨又吸引了大批投资资金入场,而这又进一步推高了房价。

大家可以查一查,2000 年到 2020 年的城镇化率,从 38% 左右提高到 63% 左右,大概提高了 25%,这就是差不多 3.5 亿人口的购房需求,这还是只是计算了农村人口进城产生的购房需求,还没算上原本的城市居民对购房的需求。这样庞大的需求涌入哪个行业,哪个行业就要起飞,用一句常用的话来说,风口上就是一只猪也能飞起来。

现在的城镇化率已经相当高了,接下来还有多少潜力可挖,农村现在人都空了,年轻人基本上都进城务工,基本上能买得起房的都买了,农村已经没有大量人口进城了。这部分的需求比起现在的市场供给来是远远不足的。

既然人口存量已经没潜力了,再来看看增量,2021 年全国新增人口 48 万,这点人口基本上也等于零增长了。马上再过几年,人口死亡高峰就要来了,每年的死亡人口将很长时间保持在两千万以上,而出生人口即将跌破一千万,这意味着每年人口减少一千多万,需求会越来越少,房子会越来越多。

这些数据都是公开的,谁都能查的到,这种出生人口对房价就是最大的利空。

以前我们一直以为人口是负担,却忘了在食物和教育能保证的前提下,人口才是第一资源,第一生产力,也是第一市场。

我们国家能够这几十年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二,靠的就是庞大的人口,不然你看看如果一亿人口,我们国家能有这么大成就?

国家现在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所以砍教培,鼓励三胎,但远远不够,土地财政的饭也快吃到头了,后面大量城市鹤岗化已经不远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些房子有人买才让我觉得奇怪。

花这么大的代价住进鸽子笼,天天听邻居家各种噪音?垃圾棺材房,就连狗都嫌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想要结束土地财政的方法多的是,

1. 所有商品房可转换成共有产权房子,(释放刚需购买力)

2. 在当地消费商品达到一定数额,并多缴纳一定税费,该子女可在当地上学,并且本人符合条件可申请转入当地户籍,(用车、奢侈品等大宗商品分担房子带来的教育属性,既促进了消费,又实现了税收的大增)

3. 房产税实施,

4. 增设小产权交易公正税,(蚊子腿也是肉)

5…..

6…..

7…..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没事已经捞够到国外了,屎坑爆炸又炸不到我。

知乎用户 罗西南迪 发表

我们旁边这块地土拍,去年年底就没人买了,今年一季度土拍卖出去了,只有一家公司竞拍

而且看名字就知道是当地国企

如果我猜得不错应该是配合演戏。

当然国企也不是冤大头白送十几个亿给你,拿了地可以去抵押再把钱拿回来,至于开不开发就很明显了,这地应该是要放一段时间。

下降百分之五十七也是有水分的

知乎用户 石头林子​ 发表

剩下的比例中起码还有 70% 是被地方城投或者什么国企拍下了,为什么拍,就是托地价,这是算在 GDP 里的,而且也不敢降价拍,一降价土地不值钱了,怎么跟银行贷款?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17 年的杭州举行的全球峰会上,马云发表主题演讲:“未来房子如葱!过去 8 年内中国的房价整体处于大幅上涨的状态,8 年后中国最便宜的东西有可能就是房子。年轻人不要为了房子透支你的青春,应该拼一拼事业。”


我不喜欢马云,他的话也不一定正确。

不过现实情况在往这个方向发展

由盛转衰需要 8 年吗,我们离 2025 年也不远了

拭目以待

知乎用户 周王 发表

越南那么多四套班子要养,一个局长,48 个副局长,退休的还有一大批,喝西北风啊

知乎用户 haoren 发表

为什么不收房产税?

因为好多人买的起车,买不起油;买的起房,交不起税。也不是买不起和交不起,只是国人的消费观没有被现代化。宁可一次性交一大笔,也不愿意每天每月交一小笔。

土地出让金减少,慢慢开征房产税,箭在弦上了。钱还是那点钱,换个说法。之前是首付加按揭,以后是首付变成房款,按揭变成房产税。

知乎用户 琦珺 发表

捕鱼的速度远远超过鱼儿生长繁殖的速度,而且捕捞过程中还有加速度

知乎用户 鹏叔子 发表

再不准备逐步共存更完蛋

知乎用户 GAOjianwei 发表

特地去搜了一下 2022 年杭州的第一批土地出让公告,人家 4.13 日才开始报名,4.25 日报名截止。这新闻是怎么在 4 月 1 日统计出来杭州土地出让金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推演一下,土地财政收入减少,体制内薪资待遇降低,进一步没人买房,国企房产入场,直接分配指标,小房企挂的多。国企稳住财政,老百姓杠杠没办法抬升,买房的人少,可共有产权,可送人才房…。以疫情为名,扩大债务,给体制内发钱,游戏自己玩。部分商品通胀部分通缩。

房子价格时间换空间,持续到疫情结束,远程办公兴起,城郊房,三四线还有少部分人接盘。

教育学区房不断改革,就近入学不变,学区房最好选周边多个学校都不错的。可能出现形式上优秀教师各校交流代课。

普通老百姓租房和廉租房和共有产权房可选,富人收租或者空置,中产最惨。

多年以后,少子化导致经济规模开始收缩。gdp 开始沦为统计局艺术。可能出现的小概率事件是技术革命导致新贵出现,更大一批人脱离时代,吃低保或者没有低保度日。

新一轮技术革命带动新的生活方式,但是中小学教育始终无法被线上教育替代,因为屏幕对儿童眼睛影响大。且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育。是某种程度的规训。

由于财政支出较大,可能利用信息化优化体制内部分人员。由于以无瓜可摘,房产税最终实施。租房成本加大。

低层老旧小区改造变成老旧小区重建 6 层变 30 层。高层老旧小区参照香港…

知乎用户 周小瑜 发表

土地财政一把梭哈了年轻人 30 年的未来,原来前几年的高速发展都是预支了接下来 30 年的财富来买单。

肉眼可及的萧索时代即将来临。

我们见证了时代。

有点明白历代王朝由盛转衰是怎么个意思了。

知乎用户 看星星的孙连城 发表

大鱼大肉习惯了。

总想着开源,有想过节流吗?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呀。

知乎用户 笑脸 L 发表

8 说了,开香槟

知乎用户 土豆 发表

土地出让金是乡下人的进城税,小城人的进大城税。

要是每年都能卖地两万亿,那证明我国城市化依然在高速发展,再过个二三十年,等城市化到 200%,超越霉帝岂不是指日可待?

知乎用户 梦想无限大 发表

为什么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供一间房子?

知乎用户 卡玛 发表

现在还关心房地产?

现在是关心房地产的时候吗?

肺癌晚期病人需要关心感冒?

知乎用户 漆园吏 发表

寅吃卯粮,戒瘾需要时间,需要代价。

知乎用户 切吉吉 发表

大家想一想。

如果地卖不出去了,救也救不动了。

dfzf 为了弥补财政缺口,收房产税是不是板上钉钉了。

快了啊,快了。

知乎用户 NEO5 发表

根据多年玩游戏的经验,贫民的老玩家和情怀玩家基本都不被尊重。

知乎用户 南星​ 发表

所以到底是谁让房价这么高呢

知乎用户 司空星星啊 发表

接下来到了分岔路口了,一条看烟花,一条复吸。猜猜会选哪一条?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很正常,明眼人都看得出,土地财政步子迈的太大了,回调一下很正常

问题是回调的幅度和力度

知乎用户 505694 发表

土地卖不出去的话,就减少供应,然后提高价格,让更少的有钱人来买不就可以了

知乎用户 欧启 发表

等什么时候降到出让金收入比征收成本更高的时候,就到房产税了。放心,总有一款收钱的手段适合你。

知乎用户 斐波那契的美 发表

兄弟们日常看爽文了

知乎用户 Forrest 发表

大喜事

应该庆祝

接着奏乐接着舞

知乎用户 大叔恺 发表

要看剔除本地国有土地开发公司拿地收入之后的净土地出让金收入。

政府的经济干预(广义的干预,包括国有企业的经济行为)目的是扭曲市场价格信号,向市场传递政府的经济政策倾向性。

因此,从合并报表的角度来看,当地政府与所控制的国有土地开发公司形成的土地出让金交易,是要合并抵消的,也就是政府在本宗土地交易所产生的现金流实际上是 0,完全是左口袋放到右口袋的把戏。

知乎用户 山海 发表

以前是薄利多销

现在销量下降了

为了保持收入不变

接下来就要涨价

房价还要继续涨

没啥毛病

知乎用户 FENG 发表

来个大招,首付 10%,按揭 50 年哈哈哈哈

知乎用户 凤凰院霁月 发表

为了更生动的说明这件事,我讲一个故事吧。

汤姆和杰克是好朋友。有一次他们合伙做卖米的生意。那天晚上他们把米堆在商店外面,第 二天早上,米少了许多。汤姆记得杰克起了好几次夜,很可能是他把米转移到其他地方想独 吞。因此他认为杰克占了他的便宜,心中大为不悦。杰克说他没有看见那些米,汤姆不相信 ,两人吵了起来,从此他们成为仇人,不再往来。

第二天汤姆一大早外出做生意,推开门发现门口放着一个陶罐,罐里装着几根骨头。按照风 俗这是很不吉利的象征。汤姆想,肯定是杰克诅咒他,他非常生气地将陶罐扔到花园里,就 出门了。结果那天他的生意很不好,回到家中他给院子里的花松土施肥时,无意中看到那个 破陶罐,就顺便移了几株花栽了进去。

过了几天,汤姆的邻居打电话给他说:前一段时间自家的小孩夜里在外面玩,把一个准备泡 药的陶罐和一副兽骨药给弄丢了,不知他看见了没有。汤姆回家去找陶罐,他惊喜地发现, 破陶罐里开满了鲜花。这让他很高兴,没想到用来出气的陶罐竟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欢乐 。

他把陶罐和兽骨还 给了邻居。邻居给了他几袋米,并解释说:就在他们把米放在外面的那天 夜里,淘气的小孩偷偷拿了一些米,现在很抱歉地还 给他。

汤姆觉得自己错怪了杰克,他为自己狭隘心胸感到脸红,觉得自己当初不应该迁怒于杰克, 应 该心平气和地向他解释。他决定主动向杰克道歉,并带上了从陶罐里采摘的鲜花。后来汤姆 与杰克重新成为朋友。

知乎用户 圣灵剑舞 发表

清零政策哪能不付出经济代价呢,勒一下裤腰带就过去了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先说观点:卖地出让金不会对造成实质性影响 ,疫情对经济影响也有限度。

自媒体这些年不负责任瞎带节奏使普通老百姓根深蒂固认为卖地是 ZF 主要经济来源这是非常错误的和不懂国情的。

请问对合法纳税如何理解?请问中小微、多数淘宝商家、GWY 们交了多少税?各种退税和减免,企业员工的一次性奖金税,我国现在总税收占 GDP 总额在卖地基础上大概比西方国家低了 10 个点,因为这些应税不交税的个体而税赋基本都压在大企业上,国家比谁都清楚。

盲目说西方福利高的,请问您交了多少税,合法吗?美国的税务稽核都不用说了,近的香港您少报漏报税试试看。

土地出让金下去了,其他应征收还没有征收的税完全可以补上去。地方政府都舍不得收自己人税。

GWY 降薪是很正常不过早晚要做,降的也是各地私发部分,比如深圳 GWY 的底薪几千块可以按照最高额度交公积金和社保那就要补交税,地方天天哭着喊着没钱找国家要补助自己自留金库发奖金。

房产税(资源占用费)是肯定要收的,而且还有遗产税(资源转让)。

说房产税没用的,看看个人所得税 90 年代刚开始的时候一年收几毛钱,现在多少,美房产税是税收的主力税种。当然美一视同仁只要是房子就要收,但如果法理上讲私人财产还让我交税不就更说不通?而我国房产税只会在更多占有资源上体现出来,普通住房税收会很低,类于物业税,说房产不合法的那才是法盲,土地是否私有和 收取 资源占取(使用权)费完全不冲突,你现在购买的房产法理上也只是具有排他性的使用权,如果您不同意可以不买房产使用权,有地方住就 OK。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恶意下滑?

知乎用户 杞人 发表

盆友们,来看爽文啦!

知乎用户 知其所以然 发表

别多想了,一季度疫情反弹成这个样子,数据多少失真的,至少到下半年的数据看了再说吧

知乎用户 安在 发表

我一直在想,真的没人买房子了,财政收入该咋个办。。。不是说大部分收入靠着卖房子吗

知乎用户 再复何夕 发表

土地出让金相当于转移到购房者身上的税负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天生万物以养人,世人犹怨天不仁。

不知蝗蠹遍天下,苦尽苍生尽王臣。

人之生矣有贵贱,贵人长为天恩眷。

人生富贵总由天,草民之穷由天谴。

忽有狂徒夜磨刀,帝星飘摇荧惑高。

翻天覆地从今始,杀人何须惜手劳。

不忠之人曰可杀!不孝之人曰可杀!不仁之人曰可杀!不义之人曰可杀!不礼不智不信人,大西王曰杀杀杀!我生不为逐鹿来,都门懒筑黄金台,状元百官都如狗,总是刀下觳觫材。

传令麾下四王子,破城不须封刀匕。

山头代天树此碑,逆天之人立死跪亦死!

知乎用户 TriGalaxy 发表

2022 年一季度是受到全国疫情影响所以降幅较大。第二季度会回暖的,但是疫情已经延续到了四月份,所以第二季度会受到影响,不过降幅应该较第一季度收窄。全年降幅同比应该可以控制在 20% 以内。

知乎用户 梦想家梁海飞​ 发表

土地是有限的,今年不卖后年也可以卖啊,你今天卖便宜了不就是国有资产流失,土地还属于不可再复制,为什么要降价卖?万一过一两年经济起来了呢,政策变了呢,说不准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不杠,只是单纯想探讨,去年出台的集中供地政策包含了好多个大城市,这些城市今年的第一批供地才陆陆续续开始,所以统计不到第一季度啊,看年度土地出让金才合理吧。比如杭州,今年的第一批供地要 4 月 25 号才截止,第一季度当然是 0 咯!!!

大 V 们分析了半天,干嘛不说这个小细节?

知乎用户 鱼塘资深研究员 发表

非杠。

看到很多回答都说出让金对财政、各类国资基金作用重大;地产税能补收入但目前也会直接引爆风险,所以短期靠不上。

第一句话认同,第二句话想问问这个短期是多久,毕竟十年前就已经有这个说法了。持这个观点的,能不能同样给个出让金向地产税其他收入方式过渡的规划,告诉我们所谓回归到合理常态的过程是怎样的?

知乎用户 浅雪 发表

你说普通人没存钱,赚多少花多少

疫情来了,封城或躺平,导致收入下降,生活水平下降,挨饿断供也就算了

这个 “地方” 原来也是这么过日子的?

知乎用户 小邵先生 发表

今天已经 4 月 6 号了,2022 年一季度全国土地出让和房地产销售数据出炉了,一季度土地出让金为 5629 亿元,同比下跌 57%,从 2022 年 3 月份来看,土地出让金为 1908 亿,同比下跌 58%,从这些数据来看,土地出让逐步下跌,看来房地产已经非常困难了,大部分房企不敢拿地或很少拿地,甚至没钱拿地。

再从一季度房地产销售数据来看,2022 年 1 季度前 100 房企成交量同比下降 47.1%,其中 3 月同比下降 57.2%,从销售数据可以看出,房地产销售成下降趋势。房地产董事长郁亮在 2022 年年会上就说过,房地产马上进入黑铁时代,看来一点都没错。

从国际市场来看,5 月份美联储会开启加息缩表模式,到那个时候房地产才会真正进入黑铁时代,所以还在房地产上班每个月能够拿到足额工资的朋友好好珍惜眼前的工作,同时警告那些想买房的朋友注意风险。

我是小邵,我的初衷就是帮助更多的投资者走出迷茫,迈向辉煌,喜欢的投资者可以点个关注,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文章!

作者:优雅书签 7C

链接:今日头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知乎用户 人机合一 发表

无论从任何角度看,

这都是极其不好 / 危险的信号 / 迹象。

土地财政,何去何从???

这可是事关国运的大事情!!!

知乎用户 陆小凤 发表

今年省内有几个地市都降了,没其他房企接盘就本地国企或联合本地品牌房企底价接盘 (这底价也不便宜的)。一是接盘后让土地不流拍,防止市场预期急冷,二是本地国企接盘,以后等市场回暖还可以再拿出来拍。反正没啥成本,我觉得政府蛮乐意的。但就怕以后也没有房企接盘,那政府真的是内部流转土地了。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被暴炒的房地产,钱都被谁赚走了?

知乎用户 Gregory 发表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形成的财富多半变成了房地产,这是房地产风火的岁月。经济腾飞的这些年,也是中国官僚体制充分发展的时间。房地产赚的钱去了哪里。就是被体制拿走了。一句话就是,全国十几亿人辛辛苦苦日日夜夜工作的产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