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国家网信办就数据安全问题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 80.26 亿元罚款?有何警示作用?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搜狐新闻​ 发表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依法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

根据网络安全审查结论及发现的问题和线索,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涉嫌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经查实,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违反《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违法违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

7 月 21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 80.26 亿元罚款,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 CEO 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 100 万元罚款。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就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依法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答记者问

7 月 21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滴滴公司”)依法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就案件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问:请简要介绍案件的背景和调查经过?

答:2021 年 7 月,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公司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根据网络安全审查结论及发现的问题和线索,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对滴滴公司涉嫌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期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了调查询问、技术取证,责令滴滴公司提交了相关证据材料,对本案证据材料深入核查分析,并充分听取滴滴公司意见,保障滴滴公司合法权利。经查实,滴滴公司违反《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违法违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应当从严从重予以处罚。

二、问:滴滴公司存在哪些违法违规行为?

答:经查明,滴滴公司共存在 16 项违法事实,归纳起来主要是 8 个方面。一是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二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三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四是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五是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六是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七是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电话权限”;八是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此前,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三、问:本案的违法主体是如何认定的?

答:滴滴公司成立于 2013 年 1 月,相关境内业务线主要包括网约车、顺风车、两轮车、造车等,相关产品包括滴滴出行 App、滴滴车主 App、滴滴顺风车 App、滴滴企业版 App 等 41 款 App。

滴滴公司对境内各业务线重大事项具有最高决策权,制定的企业内部制度规范对境内各业务线全部适用,且对落实情况负监督管理责任。该公司通过滴滴信息与数据安全委员会及其下设的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数据安全委员会,参与网约车、顺风车等业务线相关行为的决策指导、监督管理,各业务线违法行为是在该公司统一决策和部署下的具体落实。据此,本案违法行为主体认定为滴滴公司。

滴滴公司董事长兼 CEO 程维、总裁柳青,对违法行为负主管责任。

四、问:对滴滴公司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此次对滴滴公司的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与一般的行政处罚不同,具有特殊性。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行为情节严重,结合网络安全审查情况,应当予以从严从重处罚。一是从违法行为的性质看,滴滴公司未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监管部门要求,履行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置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于不顾,给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带来严重的风险隐患,且在监管部门责令改正情况下,仍未进行全面深入整改,性质极为恶劣。二是从违法行为的持续时间看,滴滴公司相关违法行为最早开始于 2015 年 6 月,持续至今,时间长达 7 年,持续违反 2017 年 6 月实施的《网络安全法》、2021 年 9 月实施的《数据安全法》和 2021 年 11 月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三是从违法行为的危害看,滴滴公司通过违法手段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相册中的截图信息、亲情关系信息等个人信息,严重侵犯用户隐私,严重侵害用户个人信息权益。四是从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数量看,滴滴公司违法处理个人信息达 647.09 亿条,数量巨大,其中包括人脸识别信息、精准位置信息、身份证号等多类敏感个人信息。五是从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情形看,滴滴公司违法行为涉及多个 App,涵盖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强制收集敏感个人信息、App 频繁索权、未尽个人信息处理告知义务、未尽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等多种情形。

综合考虑滴滴公司违法行为的性质、持续时间、危害及情形,对滴滴公司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的主要依据是《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有关规定。

五、问:下一步网络执法的重点方向和领域有哪些?

答: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先后颁布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等法律法规。网信部门将依法加大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执法力度,通过执法约谈、责令改正、警告、通报批评、罚款、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下架、处理责任人等处置处罚措施,依法打击危害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有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同时,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形成强大声势和有力震慑,做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教育引导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运营,促进企业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知乎用户 新华社​ 发表

划重点:

一是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
二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
三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
四是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
五是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
六是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
七是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 “电话权限”;
八是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刚才有点着急了,经知友提醒,这段也是重点。。

此前,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干了这么多烂事,罚个 80 亿不算多。

遗憾的是高德、T3、曹操、首汽这些没有抓住战略机遇期,还是没有顶起来啊!太可惜!

知乎用户 许涵仁​ 发表

这事做的确实挺好,80 亿的罚款看似不多,但这事的难点一开始就不是罚多少钱,而是给事情本身定性。

事情究竟怎么定性,直接决定了这事的后续处理上限,定性决定了事情究竟上不上秤,究竟是二两都不到,还是一千斤都打不住。

按照通告,目前这事是这么定性的

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滴滴公司未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监管部门要求,履行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置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于不顾,给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带来严重的风险隐患,且在监管部门责令改正情况下,仍未进行全面深入整改,性质极为恶劣。

这是明确无误的叛国行为,兼具对抗调查。

这个定性是非常重的,处理的好,直接责任人见刑乃至见血也并非没有可能。

把该财阀的所作所为正式定性为叛国行为,是这一事件的截至目前的最大收获,原因无他,该财阀集团的影响力,人力,物力有多强大,大家心里都有数,比如当年的财界群体声援事件,比如当年的某山会,其能量之大,令人印象深刻。

你信不信,只要能够避开这个叛国定性,别说 80 亿,你让他们拿出 90 亿,100 亿,200 亿都未尝不可,只要让他们表面上身家清白。

该财阀集团在乎的不是钱,他们不缺这个,他们在乎的是定性,这个定性决定了他们可以被拿捏到什么程度,决定了事情可以被上升到什么高度,决定了他们面临的奉献预期,乃至决定了该财阀最终的命运。

现在虽然只罚款了 80 亿,但事情被定性为叛国,这侧面印证了该财阀的财力和影响力未能达到对决策形成过程和司法程序形成有效干预的程度,至少,他们没能阻止对自己严重不利的定性正式出台。

这是重大利好消息,证明了该财阀的影响力未能对决策形成过程发挥决定性作用,决策形成过程保持了相当程度的独立性,这要比 80 亿,乃至 800 亿,8000 亿更有价值,其意义恐怕是难以估量的。

当年耶稣传教的时候,获得重大公信力的事件是把放高利贷者驱逐出了神庙,并说出 “富人要上天堂,比骆驼过针眼还难” 的名言,此事让他在当地获得的声誉,要超过五饼二鱼这种跳大神行为百倍。

此事延续多年,事情本身原本并不复杂,信息犯罪取证时间也并不漫长,但直到今天才终于得出结果,足以证明期间必有一番明争暗斗,目前得出这么个结果,说明这次斗争虽然获胜,但胜利本身并不彻底,成果并不巩固,必须加大力度。

若办理此事的人员中真有忠勇之人,眼下必须乘胜追击。事件本身的定性程度很高,毕竟叛国这种罪名恐怕不是轻易能摆脱的,这为处理该财阀提供了足够的决策空间,应该充分利用高定性这一有利条件,不依不饶,一查到底,把事情办成铁案,把叛国这个定性牢牢钉死在这些虫豸头上,然后依法行事即可。

鉴于该财阀的人力物力影响力,这个过程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他们肯定会反抗,肯定会挣扎,肯定会内外勾结毁灭证据,肯定会倒打一耙,因此直击正主恐怕大有难度,但这事显然不能就这么算了,应该设法让他们付出足够代价,就算不死,也得脱层皮。

祝办案人员好运,愿你们能够顶住压力,继续推进相关工作,记住,你们的事业是正义的。

知乎用户 托卡马克之冠​ 发表

80.26 亿是什么概念呢?

天眼妹查了下滴滴的营收数据,2021 年第四季度滴滴营收为 407.8 亿元,2021 年全年总营收为 1738.3 亿元。

2021 年全年,滴滴在研发上的投入为 94.15 亿。

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滴滴账面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限制性现金总额为 439.8 亿元

罚款 80.26 亿,约等于滴滴 2021 年研发投入的 85.24%、滴滴账面持有现金等总额(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的 18.24%、全年总营收的 4.61%

总的来看,80.26 亿,对滴滴来说不算一个大数目,但也绝对不算小。

天眼妹查了下滴滴关联的公司——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目前的大股东还是程维,持股的比例为 49.19%,其次是王刚,持股比例为 48.25%,柳青不在该公司任职。

通报中提到,滴滴涉及的违法行为主要有八个方面:

一是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
二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
三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
四是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
五是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
六是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
七是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 “电话权限”;
八是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此外,滴滴还被通报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

以后此类出行软件再想违规抓取信息,恐怕是没可能了…

知乎用户 天眼查​ 发表

当初一共七个部门进驻了滴滴

现在罚款是网信办做出的,

接下来还有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六个部门。

不急。

知乎用户 德川家康薛定谔​ 发表

网信办给这件事定性了十六个字:

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

别说罚 80 亿,这些字枪毙都够用了。

那究竟有多严重、多恶劣呢?

仔细一看网信办的答记者问,我都惊呼 “80 亿太便宜了”,颠覆了我对“侵犯隐私” 的认知。

这么说吧,棱镜计划都没能收集得那么全面、多维度、有深度。

一共 16 项违法事实,分 8 个方面阐述。

来,咱逐条来看看。

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

请问,我相册里的截图碍着打车软件什么事了?绝大部分人截图和自己想打车去哪没半点关系你懂吗?1000 多万条?放在你服务器上不嫌占地方啊?截图信息可能是商业上的聊天记录,也可能是身份证的正反面,甚至是自己的裸照,你都要看吗?

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

剪切板也不放过?应用列表也要看?还要看 80 亿条?全中国平均每人看六次?

一句过度收集,显然是把我在 app 输入地址以外的活动也算进去了。

应用列表你拿去我还能理解。你要我平时复制黏贴的文字分析什么?这种数据你如何变现?直接卖数据么?

在商言商,你一个干买卖的,做这些不挣钱的事,还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那么一定有人让你挣钱,让你只管去做就好了。

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

过度收集的意思,肯定是和自己目前商业运营相关度很低的收集。

这些信息放在一起说,就不免让人联想了。你又要知道我们的职业,又要知道我们的家和公司地点,还要知道我们长什么样子,亲属关系,年龄….. 要不要我把银行卡密码也给你?这是要干嘛?收集地理情报,好统治这个国家是么?

这些数据怎么处理才能让我们打上更好的车?我脸长得丑还不让我上车了是么?有亲属关系打车还得避嫌是么?

地理信息可以推测的东西可多了。

曾经有个科学家,从周围的产业及供货结构就能推断出哪在制造氢弹。好像仅用了卫星地图就做到了。当时把政客吓坏了,因为这科学家猜得太准了。可没办法啊,因为那些物流运来的原料和当地配套产业能做的只有氢弹,没别的东西。像是产业、人口、资源等地理信息足够充足,算出些秘密不是难事。

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

一个破打车软件,合着让赛博朋克提前降临了,人人报坐标?你这商业价值可大,高价值目标直接卖掉就好。公安部通过手机调取别人坐标都是程序非常繁琐的,不是有个小案子想查就查的。

这可倒好,app 后台开着都给我报精准坐标上去,合着公司只要足够垄断,公安局都难拿到的信息,你们内部就一句话的事?那你们的数据交给别的组织,是不是我们的公安部还不如该组织更敏捷得掌握中国情况?

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

身份照以明文形式存储,若我想得没错,就是内部可查阅不加星号的数据了。

是什么样的状况,让他们连装一下的必要都没有?是什么样的状况,让他们非要用明文存储?5000 多万个身份证号码,读起来很过瘾吗?

这些数据,怎么这么像整理好了要卖给谁的呢,甚至要还要人方便查阅。是什么样老爷要这样喂到嘴边的中国公民数据?

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 “电话权限”;

非要网信办把话说明白,滴滴索要的是 “无关” 的权限。

… 为什么对 “无关” 的信息和权限这么感兴趣。

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这条最要命了,这么大一个公司,连个瞎话都编不圆。是来不及编么,是没财力没脑力编么,还是根本有确定目的根本圆不上?

违法归违法,犯罪归犯罪,我就算杀人了我也能说清楚我为啥杀人。你一个开买卖的,说清楚你收集这些资料是为了挣更大的钱不就得了。你就说你一时糊涂,想多挣钱想偏了,怎么会说不清呢?

收集 A 是为了以后的 A 类产品,收集 B 是为了以后的 B 类产品,为什么说不清?到底是问了你什么致命的问题,导致你连这种理由都站不住脚?

没想清楚就花那么多钱收集,学人家棱镜计划一样,大规模收集不着急处理?如果你是钱多烧的为什么要去上市融资呢?

你一个做买卖的,说不清自己为什么花钱,那一定是因为真实的理由,会让你付出更大的代价。这 80 亿,就是你说不清之后的你最满意的结果。说清可就不值 80 亿了,甚至都不一定是钱不钱的事。

如果各位还看着这些犯罪事实,有点摸不着头脑。

那我贴一段棱镜做的好事吧:

根据斯诺登披露的文件,美国国家安全局可以接触到大量个人聊天日志存储的数据语音通信、文件传输个人社交网络数据。美国政府证实,它确实要求美国公司威瑞森(Verizon)提供数百万私人电话记录,其中包括个人电话的时长通话地点、通话双方的电话号码

看到了么,棱镜计划聊天记录很感兴趣,对地点很感兴趣,对文件很感兴趣,对电话号码很感兴趣。你总不能说美国政府其实只是想开一家网约车公司,其实是大家误会了吧。

知乎用户 安好心 发表

如果滴滴出行坐实 “将用户数据 / 道路数据上交给美国” 的事实,会对我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又一个被我预言结局的事情而已,好多次了,麻了已经。

这种所谓的 “创新” 就是扯淡,靠窥探隐私搞的狗屁大数据,扯淡呢,其实没什么好说的。不过,以前写了那么多关于滴滴的事情,当时对我破口大骂的,出来走走看?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七部门进驻滴滴开展网络安全审查,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如何看待网信办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 App ?

你现在也不要说我墙倒众人推破鼓众人锤,它还高高在上顶着个 “创新” 帽子甚嚣尘上的时候我就说了它要倒霉,活该倒霉,这总不叫落井下石了吧?它没倒霉的时候我就下脚踹它了,今天只能说是大快人心。

掌握了大量用户核心敏感信息,可以用作极为危险的军事攻击用途,替敌军指示攻击目标,讲可能导致重大平民伤亡的信息提交给外方,这就是明目张胆的间谍行为,这种行为不处理,简直是自毁长城、自投罗网!

再次强调一遍,别在那儿刷什么 “泄露国家工作人员行程信息”,这个信息很重要,但是远不如大量平民日常行程信息重要,后者是可以为核攻击、战略打击提供目标、增强杀伤效果的!

这不是极个别国家工作人员、核心敏感单位的事情,是直接关系到中国国家战略安全的间谍事件,可以根据滴滴窃取的行程数据,对我城市道路情况、交通峰潮信息以及人流物流信息进行分析,从而提高核打击效果,提高同等条件下核武器及生物、化学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毁伤效果。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对于核武器打击有很大的屏蔽效果,不在爆心投影点附近,直接死亡的概率要小的多,而且核爆炸的热、光、核辐射杀伤效应也会被厚重的钢筋混凝土屏蔽掉很多,如果核武器投放时间精准定于地面交通高峰,则造成的一次杀伤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出卖核心敏感信息,将大数据服务器放在国外,到国外上市并提交本公司核心信息,这都是明确无误的叛国、间谍行为,滴滴的行为尤其可怕,直接针对平民的生命安全犯罪,支持重罚,直接罚破产是对的。

知乎用户 龙牙​ 发表

柳小姐个人被罚 100 万,不就是拔一根猴毛。

还不如行政拘留 7 天对她惩罚大。

知乎用户 开到荼靡花事了 发表

未来,数据与个人信息合规将成为所有企业尤其是所有互联网企业必须正视的重要工作之一,不论这个企业是头部的,还是独角兽,还是初创的小微企业。

个人信息保护涉及个人隐私权,也涉及公民个人财产的安全,还涉及网络国家安全。

个人信息保护应当全流程全链条全覆盖,从普通员工到高管,从入职到离职,从生产到运营与销售,从内部提取搜集到外部交换,从制度防范、物理防范到技术防范,从专项合规到常态化合规。

如果这个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做不到位,对企业来说可能是灾难性的,网信办可能会分分钟关停你的互联网平台,行政罚款什么的就不说了,光关停本身就是致命一击。

我在浙江,受阿里巴巴的影响,很多互联网企业发展壮大,但是他们最后都倒在了数据与个人信息保护不规范上,前一天还是本地独角兽,后一天就一两百个员工被警方开着大巴车一锅端了!

所以,数据与个人信息保护往往还涉及刑事责任,企业负责人因此处于深度的涉刑风险中。有句话说,中国的企业家,不是已经被判犯罪,就是在走向犯罪的路上。总之,想要安安单单赚钱,有些事情,就是老虎的屁股,碰不得!

知乎用户 刑事律师黄洪连​ 发表

把对滴滴司机的抽成再提高 10 个点。

知乎用户 不想上吊王承恩 发表

滴滴大胜利,赢麻了。

从通告措辞上看,滴滴上能出卖国家利益,下能侵犯用户隐私,用其罪当诛形容也不为过。

而最终只是进行了相对于其体量而言无伤大雅的处罚金额,对高管甚至可以用洒洒水形容。

我建议大家看一下网络安全法的处罚标准:

第六十八条 网络运营者违反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对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未停止传输、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而滴滴并没有因此被取缔经营资质。

第七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五条 境外的机构、组织、个人从事攻击、侵入、干扰、破坏等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活动,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国务院公安部门和有关部门并可以决定对该机构、组织、个人采取冻结财产或者其他必要的制裁措施。

而滴滴已经坐实给国家信息安全构成威胁,明显处在严重犯罪红线内,却只是对高管罚款一点点钱,完全没有对高管个人进行任何强制性措施。

说难听点,搞电信诈骗的都比这个判的重。

一声叹息。

知乎用户 三叔侃侃 发表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将滴滴的违法行为归纳为 8 个方面,具体可以简化为六大类型:

第一,违法收集数据

主要是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此举违反了《数据安全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任何组织、个人收集数据,应当采取合法、正当的方式,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数据。”

目前滴滴违法收集数据的手段尚不清楚,但应该不属于侵入性手段,否则涉嫌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而且,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涉及用户个人隐私,滴滴此举也属于民事侵权行为。

第二,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

具体包括: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乘客人脸识别信息、年龄段信息、职业信息、亲情关系信息、“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司机学历信息等。

其中大多数属于用户个人信息,其过度收集行为未能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关于遵循必要原则等相关规定。

第三,违法储存公民个人信息

具体是指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之所以此举会被处罚,是因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对于身份证号码等敏感个人信息采取严格采取严格保护措施,《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也明确应采用加密等安全措施。但是显然,明文形式存储不符合严格保护措施的要求。

第四,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个人信息

主要包括乘客出行意图信息、常驻城市信息、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等。不知道滴滴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分析是为了得出用户画像还是什么原因,但是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分析之前必须以显著方式、清晰易懂的语言真实、准确、完整地向个人告知。

尽管滴滴在收集相关数据时也许告知并取得了用户同意,但是如果告知范围不包括分析以上数据,那么仍然属于超范围处理个人信息,构成违法行为

第五,频繁索取与提供服务无关的终端功能

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生产企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不得调用与所提供服务无关的终端功能,滴滴频繁向乘客索取无关的 “电话权限”,违反了规定要求。

第六,未准确、清晰说明部分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处理个人信息的前提是信息主体知情同意,因此个人信息处理者在处理个人信息前,应当以显著方式、清晰易懂的语言真实、准确、完整地向个人告知个人信息的处理目的、处理方式,处理的个人信息种类、保存期限等基本内容。

个人信息处理者告知义务履行不到位的,不仅可能自缚手脚导致后续处理行为违法,而且模糊告知行为本身,也是违法行为。

很多同行都在议论企业合规,数据合规的重要性,但是实际上我觉得解决问题的难点并不在于技术上的合规改造。

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企业是否真的愿意,在投入一部分成本,缩减一部分利益的基础上,将合规理念贯彻到整个组织架构之中,让企业走得慢一点,走得稳一点。

企业合规不是阳奉阴违,更不是 “打擦边”。因为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知乎用户 陈律说法​​ 发表

柳家父女 “满门忠烈” 我们本篇姑且不表。

先看图,再说事。

看结局。

唠一唠!

1。滴滴还在,我觉得滴滴自己都觉得这个罪名还能活下去,真 TM 万幸。
2。程维和柳青是真的罚少了。
3。其他这些信息收集了到底有没给国外?这个已确认涉及国家安全。

看这个罚款金额 80 亿,你说多还是不多呢》?

1。老百姓看着是 “嚯,真不少”。那说明没少赚。
2。但是这个金额也说明了严重性,事确实小不了。
3。后续的滴滴平台数据监控必然国有化。

我在想说,其实各家的数据安全都泄露的严重,但是国内泄露对我们大众不也是泄露吗?这个后续如何去监控啊?可劲的薅羊毛!

告诉大家,只要不国外泄露就是罚钱,我还是总裁和董事长。100 万毛毛雨了,薅的羊毛多多了。

赔偿:80 个亿是会赔付给我们被泄密的用户吗?那对我们有啥好处,白泄了。受害者白当了。(此处玩笑,还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拿来来建设更重要)。

评论区有知友上传了图片,很明显了:

知乎用户 乾枫​ 发表

反垄断罚款要支持,因为数据不合法不合规被罚款,更要支持。

当互联网进入市场份额高度集中化以后:

⭕普通人面对互联网巨头是没有选择权的,APP 开屏,不点同意就用不了。

同不同意?

⭕打开条款,都是专业律师写的几十页文档。

看得懂么?

⭕很多数据违法行为,就比如说违规收集相册信息这种。

普通人发觉得了么?

我看到有很多人对处罚互联网巨头的垄断和数据违法违规鸣不平。

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虽然我也是分析行业的,但是从长远发展看,当对阵双方力量明显不匹配的时候,就是应该偏向保护若弱势一方。

两家体量差不多的公司打官司,那就按照法律来,两边律师斗智斗勇就成了。

普通人面对一个团队,一个庞大的体系,如果没有高额罚款做惩罚,最终就得变成大型组织的肆无忌惮。

在互联网这里,就是对用户的保护;在地产那里,就是对购房人的保护。

之前和大机构打过不少交道,普通人在他们的各种 “套路” 面前,是真的没什么还手之力。

当然,以前的反垄断罚款,现在的数据违法罚款,还得关心一个长期措施问题。

要不然,这不就成一次性保护费了。。。

还别乐,很多投资人说,这下靴子落地,赶快加紧二次上市

资本市场就是这么奇妙,这种消息属于典型的利空出尽。

但是从普通用户角度,和行业长期发展角度看。

我希望利空不要出尽。。。


以上,供参考。

知乎用户 王家 CFA​​ 发表

滴滴已经退市了,

处罚也终于落地了。

今年的 6 月 10 日,是滴滴在纽交所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当地时间 16 时,滴滴报收于 2.29 美元 / 股,总市值停留在 111.16 亿美元。

滴滴在完成自愿退市之后,其股份转移到 OTC 市场上去进行交易,交易代码为 “DIDIY”,周二,滴滴还在美股粉单市场高开,盘中涨超 6%。

不管如何,滴滴的赴美上市之路是结束了。

6 月 11 日,滴滴提交招股书。

6 月 30 日,滴滴成功上市。

上市仅两天后,有关部门对滴滴实施网络安全审查,“滴滴出行” 停止新用户注册。

7 月 4 日,“滴滴出行”App 因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被网信办下架。

7 月 9 日,滴滴旗下 25 款 App 全面下架。

7 月 16 日,七个部门联合进驻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网络安全审查。

12 月 3 日,滴滴官方发布消息称,启动在纽交所退市的工作,同时启动在香港上市的准备工作。

2022 年 6 月 10 日,滴滴退市,报收于 2.29 美元 / 股,总市值停留在 111.16 亿美元。

7 月 21 日,滴滴被处以 80 亿罚款。

上市匆匆,退市匆匆。滴滴连财报也只发了一份。

2021 年第三季度,滴滴实现核心平台总交易额 687 亿元人民币,环比下降 6.27%。其中,中国出行业务的总交易额为 584 亿元人民币,国际业务的总交易额达到 103 亿元人民币。

从订单数量来看,2021 年第二季度,核心平台总单量规模达 30.04 亿单,环比下降 4.96%。其中,中国出行的总单量规模达 25.7 亿单,国际业务的总单量规模达 4.34 亿单。

所以,滴滴的交易额、订单量在下降,不过没有我们想象中下降的严重。

但是,对于资本市场来说,还是很可怕的。

不怕你现在不赚钱,就怕你一直不赚钱,甚至越来越不赚钱。

这意味着你正在被抛弃。

或许滴滴要等到在美退市,回港上市后,前景才会明朗起来。毕竟作为互联网细分领域的巨头,无论在哪个资本市场都是有吸引力的。

不过,如果能重新赴港上市,或许说明事情基本过去了。

如果过不去,或者恢复下载都做不到,那就不必再谈了。

你们还在用滴滴么?

风险警示:文中内容都有其特定立场,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尊嘉竭力但不能保证以上内容完全准确与可靠,亦不对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操作而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知乎用户 尊嘉金融​ 发表

根据网络安全审查结论及发现的问题和线索,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涉嫌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

经查实,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违反《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违法违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

7 月 21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 80.26 亿元罚款,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 CEO 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 100 万元罚款。

7 月 21 日,滴滴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今天,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依法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对此我们诚恳接受,坚决服从,严格按照处罚决定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全面深入自查,积极配合监管,认真完成整改。我们真诚地感谢主管部门的检查和指导,感谢社会公众的批评和监督,我们将引以为戒,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建设,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好每一位乘客、司机师傅和合作伙伴,实现企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

来源:新华社、滴滴出行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六条 有前款规定的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由省级以上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千万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百分之五以下罚款,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或者停业整顿、通报有关主管部门吊销相关业务许可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决定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内担任相关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个人信息保护负责人。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 80.26 亿元罚款,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 CEO 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 100 万元罚款。

滴滴 2021 年总营收为 1738.3 亿元,因此,上述 80 亿约占总营收的 4.6%,对个人来说 100 万,都已经可以看成是顶格处罚了。


  1. 此次被处罚的主体是 “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 (DiDi Global Inc., NYSE: DIDI)”,该主体公司是一家注册在开曼的控股公司,其在中国境内并没有实施市场登记。无独有偶,当年某大电商平台被处罚的主体也是注册于境外的公司主体。《数据安全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开展数据处理活动,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公民、组织合法权益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自然人个人信息的活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适用本法)都对境外运营者针对境内用户的数据处理进行了规制。这些事例都说明,互联网不是境外之地,只要针对中国用户提供数据处理,都逃不出五指山,不要有侥幸心理。
  2. 关于违法主体认定问题上,还得学习一个细节,特别是那些大大的集团公司啊,你得好好学学。“滴滴公司对境内各业务线重大事项具有最高决策权,制定的企业内部制度规范对境内各业务线全部适用,且对落实情况负监督管理责任。该公司通过滴滴信息与数据安全委员会及其下设的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数据安全委员会,参与网约车、顺风车等业务线相关行为的决策指导、监督管理,各业务线违法行为是在该公司统一决策和部署下的具体落实。” 懂了么?决策者责任制。
  3. 在中国境内,滴滴从事网约车经营的是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这一主体,该公司持有京 B2-20192416 等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都是中国自然人股东,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和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这一 “外资” 企业有关系,以及增值电信间接外资问题是一个关注的点。
  4. 本次作出行政处罚的主体是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1 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14 年经国务院授权获得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职权,2021 年分别根据《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又获得在数据安全(负责统筹协调网络数据安全和相关监管工作)和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短短十年,无数光环和工作压在这个小小的办公室的肩上,不辞辛苦干了本不在职责范畴内的活,要点赞。这次属于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机关和职权范围,这次可谓是划定到位了。另要小注意一下,除了网信办公室,其下辖的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这“室中室” 是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公司实施一网络安全审查。
  5. 不管黑猫白猫,能用来处罚的就是好猫。滴滴处罚,源于 2021 年 7 月 2 日晚,中国网信网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关于对 “滴滴出行” 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7 月 4 日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下架“滴滴出行”App 的通报》,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数安法要到 2021 年 9 月 1 日才生效,个保法甚至还没有表决通过,直到自 2021 年 11 月 1 日起才施行。这一次处罚,处罚机关认为滴滴公司从违法行为的持续时间看,相关违法行为最早开始于 2015 年 6 月,持续至今,时间长达 7 年,持续违反 2017 年 6 月实施的《网络安全法》、2021 年 9 月实施的《数据安全法》和 2021 年 11 月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这说明,滴滴公司在 2021 年 7 月被审查且包括停止用户注册后,仍可能在调查期间,分别从 2021 年 9 月和 2021 年 11 月开始,又从事了违反两法的事情(注:该事实仅仅只是个人理解),这样的行为令我感到莫名的惊奇。这也说明了,违哪个法并不重要,违法一定是不能被逃避的。
  6. 16 项违法事实真是违法天花板了。滴滴公司共存在 16 项违法事实,归纳起来主要是 8 个方面。违法收集、过度收集、未经告知收集、未告知目的收集、索要 “电话权限”,种种迹象表明违法事实之多。说句实话,真想看看最终的神奇行政处罚书啊,到底啥会被认定为“过度” 收集(用户数据太多了就会成过度还是?),还有那个神奇的索要“电话权限”,会不会可能是手机操作系统的格式化弹窗在误导,索要的是识别码还是“电话”?不说了,不能再说下去了,无语了!如果是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能不能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呢?应该拿出来让更多人学习警醒。
  7. 至于网络安全审查结论,个人估计是没办法看到了。公告认为:“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嗯,国家安全的事情当然不能公开了。
  8. 是不是要上升到刑事打击的力度。公告指称:“从违法行为的性质看,滴滴公司未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监管部门要求,履行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置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于不顾,给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带来严重的风险隐患,且在监管部门责令改正情况下,仍未进行全面深入整改,性质极为恶劣。” 这让人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八十六条之一的【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但要注意的是,拒不履行罪除了 “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 这一充分必要条件外,还需要符合“信息泄露、卖违法传播等情节”,但滴滴案中倒不存在这些情节,所以本案上升不到刑事处罚的规格。
  9. 示范效应,滴滴案件,让数据行业虎驱一振,大家都上点心吧。公告也说了,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形成强大声势和有力震慑,做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教育引导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运营,促进企业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语气可能有点乱糟糟,大家巅来倒去凑合着看吧。

知乎用户 律匠 Matt​​ 发表

滴滴存在 16 项违法事实,概括为 8 条,可以分析下:

1, 违法收集用户相册的截图 1196.39 万条。

(可能是在用户投诉订单时,要上传图片那一刻)

2,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 83.23 亿条。

(完全无法理解)

3, 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 1.07 亿条、年龄段 5350.92 万条、职业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 1.53 亿条。

(这一条是最严重的,1 亿乘客的人脸,相当于全中国的 7%;1.53 亿条家庭和公司地址,超过全中国人口的 10%,而且大多是一二线城市。

还要搜集职业信息,估计和公司地址挂钩,如果泄露给不法分子或者某些势力,影响极坏)

4, 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

(位置信息虽然是出行软件的必备,但只有在打车途中,包括乘客等候期间才有价值,乘客在点评时所处的位置,和业务没有丝毫关系,所以被罚)

5, 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

(学历可以作为参考,但明文储存身份证的危险更可怕,而且这些信息可以直接贩卖给某些以司机为目标客户的敏感行业)

6, 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 3.04 亿条。

(如果是分析出行意图,比如根据时间和地址,预估你此刻是要回家还是上班,可以默认一个目标地址,省去了用户设定的步骤,这是产品经理的基本技能,但前提是要告知用户)

7, 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 “电话权限”

(可能是此前顺风车事件把滴滴整怕了,现在坐顺风车经常听到预警播报)

8, 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用户设备信息也是市面上几乎所有 APP 都会搜集的,还是那句话,要提前告知使用目的)

还有最严重的 2 段话:

“在监管责令改正情况下,仍未进行全面深入整改,性质极为恶劣。”

“阳奉阴违、恶意逃避… 给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说明监管提前打了招呼给了机会,但人家就是不改。

而且,有些问题严重到无法公开的程度。具体是什么样的隐患,业内人士想想就知道大概方向

从滴滴的案例就能看出,国内互联网巨头们,没有谁是 “大而不能倒” 的,
滴滴下架近一年时间,高德、曹操、美团打车之类的都起来了,对司机的抽成还少一些,乘客打车费用也明显下降,只有原先滴滴垄断时八九折的价格,

所以有一些精神贵族说,巨头们倒了,看你们这些普通百姓吃什么用什么,
根本不是这个道理,

市场在这里,就永远不会缺入场的玩家。是我们这个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孕育了互联网巨头,而不是某一家企业或者 CEO 创造了这个市场,逻辑不能颠倒,

这可以适应到打车软件,也能适用于社交媒体、短视频、电商、游戏,
没有什么企业是必不可少的,

伟大的不是资本和企业,

伟大的是这里的消费者组成的市场,以及市场里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贡献的价值。

知乎用户 李小粥​​ 发表

给滴滴上个挽联吧~

上联:七个薇娅,十位爽冰,细算有多少邓伦,车马滴滴入歧路。

下联:满门忠烈,两张脸皮,竟然是一窝汉奸,杨柳青青毁前程。

横批:一路走好

事长兼 CEO 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 100 万元罚款。

知乎用户 张方 发表

这其实是上次调查的后续,给出了调查结果和初步处罚结果,简单说就两个方面:

1、收集、分析、滥用用户个人数据。

2、收集用户出行数据,危害国家安全。

只看这两项,已经是非常严重的违法犯罪了,所以官方措辞是——“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违反《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违法违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

滴滴 16 项违法事实中,包括: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职业信息、亲情关系、家庭和工作单位信息、打车地址信息、司机身份信息、分析乘客出行意图、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 如果一家公司把每个的身份、家庭、单位、出行信息、日常规律信息全部抓在手里,把一个城市中所有人的实时经纬度全部抓在手里,它想干什么?它要当政府吗?

官方通报中甚至还有 “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 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风险隐患…… 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这样的描述,这个有点常识都知道指的是什么!

滴滴对抗监管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在 2018 年曝出滴滴顺风车乘客被害事件的时候,他们就公然抗拒公安和交通部门的监管和调查。

滴滴公司罚款 80 亿,程维、柳青各罚款 100 万…… 这点钱对它们来说九牛一毛,而且区区经济处罚伤不了卖国资本的根本,只要这家企业还控制在柳家手上,还在国际资本和代理人手上,他们会继续冒这样的险,出卖更多的国家利益。

现在回看滴滴的发展历程,一切都很清晰了,柳教主的女儿当年拉投资烧钱开路,不惜亏损,用极低的价格挤垮了所有竞争者,垄断了网约车市场…… 她柳家难道是来做慈善的吗?

我都忘了,柳家还确实是做慈善起家的。

张捷老师 2016 年就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从网约车谈田氏代齐式的和平演变》,最基本的观点是 “公共服务是政权的义务和权力,不能随意让渡给私人资本”,资本没有国界,但政权是有祖国的,是要对人民负责的。当公共服务交给了国际资本,“田氏代齐” 的和平演变就水到渠成了。

滴滴的成功,上演的就是网络版的田氏代齐,数以百亿计的赠送,一下子似乎打车好便宜,与当年的田恒子的儿子田乞给齐国国民大斗出小斗进有何区别?而给领导人的孩子各种私募能够参股,招募领导人的孩子进入企业工作,搞各种慈善捐助活动,不就是田恒子的 “对齐国公族凡公子、公孙之无禄者,私分之邑,对国人之贫均孤寡者,私与之粟” 的行动吗?
滴滴声称:“通过大数据的深入挖掘与应用,智能调配体系连接多种交通工具,……,滴滴出行已经构建了一个世界领先的智能交通云,希望通过与相关公共部门和科研机构合作,为城市的交通体系和城市发展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这不是政府应当做的公共职能吗?现在就要网络上代行政府职权了?滴滴在美上市后…… 我们的政府权利变成了网络上的商业利益,被全球挂牌兜售,让买办和资本大鳄赚取暴利。
…… 中国 13 亿人而除去老人、儿童和农民等不打车的,中国主体人口群实际已经全部覆盖,几乎是人人都在他们手中。更有甚者的是他们全面收集我们的个人隐私信息,如果你让你手机的位置服务变成提醒,你会发现在你不约车的时候,网约车平台也在提取你的位置信息,等于是随时跟踪着你的行踪,而且约车软件索要你手机系统的各种授权,包括访问手机的存储空间权力等,这些行为都与约车无关,你在约车软件面前透明了。
…… 你的政府工作人员甚至是我们的情报人员,只要有手机和用滴滴,你的行踪它就知道,你总是秘密去接头地点和安全机关,他们可以把中国的情报人员都大数据出来分享给 Uber 再分享给美国中情局!

对于这样的企业,该国有化要国有化;对于这样的个人,应当一查到底,该判刑判刑。

我国法律对叛国罪、颠覆国家罪是有具体处罚条例的。

《刑法》第一百零二条: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还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的,可以判处死刑。

有些事情,不是要翻旧账,而是要拨乱反正,把被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

如果它们还能继续 “杀人放火金腰带”,你后背不发麻吗?

知乎用户 申鹏​ 发表

1, 首先,是对滴滴公司的处罚措施,是行政处罚。

此次对滴滴公司的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与一般的行政处罚不同,具有特殊性。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行为情节严重,结合网络安全审查情况,应当予以从严从重处罚。

2、对滴滴公司进行处罚的单位和依据

处罚单位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之前进行安全审查的还有货拉拉、知网。

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已对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以及 “滴滴出行”“运满满”“货车帮”“BOSS 直聘” 四款 App 及知网开展网络安全审查。

7 月 21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 80.26 亿元罚款,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 CEO 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 100 万元罚款。

3、滴滴的违法犯罪事实,

主要是涉及到过度收集信息,手机截图信息,实在是没有想到的。

经查明,滴滴公司共存在 16 项违法事实,归纳起来主要是 8 个方面。一是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二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三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四是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五是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六是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七是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电话权限”;八是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知乎用户 王青洋​​ 发表

处罚不是结果,而是督促,高罚额一方面说明滴滴不孚众望,另一方面也是在给予整改合规的期待。

这笔罚款是自去年阿里集团美团 27.5 亿美元 5.27 亿美元以来对中国科技公司最大监管处罚,约占滴滴去年 273 亿美元总收入的 4.7%。

有知情人士称,一旦宣布罚款,中国政府计划放松此前禁止滴滴新用户的限制,并允许其 APP 再次上架国内的应用商店,甚至还将为滴滴在香港上市铺平道路。

可以认为,滴滴将以 80 亿元人民币了结以前的多种调查,重回正常经营。

毕竟滴滴国际化带来跨国运营,则引发类似重要数据被窃取、泄露、毁损的风险,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还有滴滴本身体量的原因——如今处罚不是结果,目的是通过这一举措,及早发现避免给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行带来风险和危害,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由此就有高罚额。

之前写过:基于多部委曾经发文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第二条关于”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以下简称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进行网络安全审查” 的规定,目的还是在于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

不妨了解下滴滴已经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本身在海外也有业务。(注:2022.4 退市其实也是颉颃)

去年开始对滴滴启动网络安全审查,还有滴滴本身体量的原因——虽还有其他企业与之颉颃,然而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然形成。这就类似于在国内形成了行业和领域内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的供应商(这部分不排除)。而对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比如核心网络设备、高性能计算机和服务器、大容量存储设备、大型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网络安全设备、云计算服务,以及其他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有重要影响的网络产品和服务,这里可能会采购滴滴的一些技术),就免不了进行审查,以避免危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国家安全。

100 万元罚款…. 是提示全世界这里才是资本的好去处吗?

知乎用户 李三江​ 发表

#滴滴被处 80.26 亿元罚款#

之前传言是 100 亿,靴子落下了,80.26 亿;不是最高,因为之前阿里被罚 182 亿;

也许不久就会看到滴滴重新上架,或者是重新上市?

之前看到的消息是启动退市,不知道这个退市流程是怎么样 (现在到底退完没?),懂行的朋友可以科普下。

对于个人的罚款,是不是少了点?对于企业家来说,也许是一种变相鼓励,毕竟一百万,对于部分群体来说,就是半天的事情,毕竟 208 嘛。

如果你犯了大错 (也有可能在违法边缘),然而只罚你半天工资,估计你肯定:

『下次还敢』

这事情一年多了,背后的博弈想必相当精彩,只不过我们屁民无从一窥了

知乎用户 李明殊​​ 发表

照着这个标准把国内 DAU 过 5000 万的 APP 全罚一遍

收个 1000 亿都是少的

我反正不信就滴滴有这些问题

不能选择执法啊,选择执法最后大家就会解读为 “滴滴不听话”,而不是 “滴滴数据问题很大”

知乎用户 从不毒舌可达鸭​ 发表

不蹲监狱?首次免刑?

还是说老板也只不过是个打工的?

知乎用户 碎碎念专用号 发表

经查明,滴滴公司共存在 16 项违法事实,归纳起来主要是 8 个方面。

①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

②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

③滴滴过度收集 1.07 亿条乘客人脸信息、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

知乎用户 中国警方在线​ 发表

意义重大,这是我国规范互联网平台经济的里程碑,互联网资本内耗将得到缓解,走出去将是重头戏!

未来的中国头部互联网公司只能老老实实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要总想着跨界发展搞垄断。

系统性整治互联网平台经济、资本无序扩张,目的是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沉迷于内部搞垄断,这种模式内耗严重,有损经济健康发展,同时不利于发挥资本最大作用,属于资源的低效配置。

对于国家系统性整治平台经济和资本无序扩张,我 21 年初就系统性论述了,当时是劝大家远离中概互联网,现在属于后期合规调整阶段。

过去两年,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经历了很多重要时刻,比如:互联网平台经济系统性整治、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中美对抗下中国互联网被美国定向打压……

一系列深刻的变化,让不少人对我国互联网前景忐忑不安,个人认为这是多虑的。

系统性整治是希望国内互联网巨头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共振,不希望他们资源内耗,不去外面的世界攻城略地。

对于中国互联网的前景,历史文章谈过多次了,基本上每次重要时刻都有分析解读,例如以下重要时刻:

1、

快手上市暴涨市值逼近 2 万亿港币,直呼金融泡沫很大,建议减仓。当时写过两篇文章,分别是 2021 年 2 月 25 日的《茅台会在什么情况下崩盘?》和 2021 年 2 月 22 日的《【风险警示】除了固定资产泡沫,金融资产泡沫也很大!》,【风险警示】主要观点如下:

【我个人认为现在已经普遍资产泡沫,不仅是固定资产泡沫,还有金融资产泡沫(国内大白马普遍创新高甚至翻倍,不管什么质地企业,IPO 就暴涨)。

美国还会有特朗普式放水么?不会有了,全球经济再难也难不过 2020 年(更新备注:今年因为两大黑天鹅我国比 20 年难),那个时候对病毒尚且认知不足,现在基本上可以有序应对。

这轮资产泡沫何时破灭呢?虽然具体时间没人可以预测。但是,泡沫就是泡沫,终会破灭。可能美联储哪天突然公开缩表时间表就会触发股市熔断。(更新备注:目前纳斯达克跌幅约 30%,基本上持平 20 年熔断潮跌幅)

现在,我建议大家波动较大的金融资产仓位占比不要超过 5 成,房地产更不用多说,除了自住,全部变现。(更新备注:现在来看,20 年末 21 年初应该是最后的套现黄金期了)

但是,也别清空金融资产,你最起码要留有一成仓位让你时刻关注市场律动。只有这样,你对市场的敏感度才不会降低。

我也建议基金要定投,别一次性梭哈。你得给自己留有足够大的可控空间。

很可能,我们距离新一轮的资产大贬值不远了。(更新备注:已经发生了!)】

2、

2021 年 4 月,阿里被罚 183 亿评论道(旧文《【文字版】如何评价阿里巴巴被罚 182 亿,未来会如何?》):

【规范企业行为,长远看,我认为更有利于这些头部企业发展,也有利于中国创业者大胆创业,因为不用担心被巨无霸威胁招安。

阿里巴巴被处罚的石锤落地,说明了国家遏制平台经济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是动真格的,这已经不能说是 “杀鸡儆猴”。

如果国家动真格,这意味着这些大平台的商业战略可能都要变化了,以前那种用资本巨浪、暴力收割市场的行为不能再用了。

这些平台经济可能会重新调整战略方向,大概会老老实实经营主业、不敢大肆扩张业务,同时,这些企业可能会抓紧国际化,开拓国外市场,因为国内市场被榨得差不多了**。(更新备注:从后续阿里巴巴战略架构调整来看,这是正确的分析)】**

3、

互联网国际化是符合我国长远利益的,旧时代要靠坚船利炮攻占土地和人口获取财富,新时代则可以通过互联网和金融手段夺财富于无形!

很多人问我中概互联网增长点在哪里?我觉得这是很简单的问题,不说阿里云、腾讯元宇宙等,我国互联网公司在国外基本上没什么市场,这难道不是巨大的增长空间吗?而且,抖音的成功表明我国互联网运营方法适应国际市场,是可以成功的。

别太悲观了,最起来在互联网这个方向,我绝不会悲观!参考旧文:《【无惧恐慌,有些兴奋】写在中概互联网历史性大跌翌日!》和《【择善固执】依旧看好中概互联网,持续做多中国数字经济!》。

以上大部分内容是年初针对打击 “阿里巴巴” 垄断就写的,一年过去,基本上和我此前分析一致,我国的大型互联网平台经济需要系统性调整战略了,这不,前几天阿里巴巴就调整了组织结构,根据最新结构,阿里巴巴要加快国际化进程了,其他互联网平台经济也会跟上的,对于我国资本和平台经济来说,国际化就是星辰大海!

国内数字经济也是如此,值得期待:

以正视听

金融投资系统性认知,我看全网也没多少人比我强的。我个人立志走价值投资的大道,方法上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分析金融市场,同时辅以我自己构建的 “追本溯源” 思维策略。

对于中国股市和中国互联网的前景,历史文章谈过多次了,基本上每次重要时刻都有分析解读,例如以下重要时刻:快手上市暴涨市值逼近 2 万亿港币,直呼金融泡沫很大,建议减仓。当时写过两篇文章,分别是 2021 年 2 月 25 日的《茅台会在什么情况下崩盘?》和 2021 年 2 月 22 日的《【风险警示】除了固定资产泡沫,金融资产泡沫也很大!》,

【风险警示】主要观点如下:

我个人认为现在已经普遍资产泡沫,不仅是固定资产泡沫,还有金融资产泡沫(国内大白马普遍创新高甚至翻倍,不管什么质地企业,IPO 就暴涨)。

美国还会有特朗普式放水么?不会有了,全球经济再难也难不过 2020 年**(更新备注:今年因为两大**黑天鹅我国比 20 年难),那个时候对病毒尚且认知不足,现在基本上可以有序应对。

这轮资产泡沫何时破灭呢?虽然具体时间没人可以预测。但是,泡沫就是泡沫,终会破灭。可能美联储哪天突然公开缩表时间表就会触发股市熔断。(更新备注:目前纳斯达克跌幅约 30%,基本上持平 20 年熔断潮跌幅)

现在,我建议大家波动较大的金融资产仓位占比不要超过 5 成,房地产更不用多说,除了自住,全部变现。(更新备注:现在来看,20 年末 21 年初应该是最后的套现黄金期了)

但是,也别清空金融资产,你最起码要留有一成仓位让你时刻关注市场律动。只有这样,你对市场的敏感度才不会降低。我也建议基金要定投,别一次性梭哈。你得给自己留有足够大的可控空间。很可能,我们距离新一轮的资产大贬值不远了。(更新备注:已经发生了!)

2021 年春节茅台股价 2500 左右,我写了一篇文章《茅台会在什么情况下崩盘?》,通过关键指标市盈率精准预测出茅台会大回撤,就连 1500 点位也预测准了,原文是:

首先,我们要承认目前全球资产泡沫很严重,美国主要是金融资产泡沫,我们国家则是固定资产和金融资产双泡沫,只不过以房地产为首的固定资产泡沫太庞大了,让人没注意到金融资产泡沫。
目前,茅台市盈率 70 + 了,但是过去 10 年,茅台的市盈率大部分在 30 以内。
茅台股价估计不可能再回到 1000 元以内了,但是 1500 元以内还是有可能的。

别以为我只懂房地产,我研究的内容多了去了,我目标是做五边形战士,我写的国际关系的文章也很精彩。

PS:末尾再次强调:不要对未来丧失信心;深挖洞、广积粮、缓加仓

今年年底之前,高风险仓位不能超过 50%,新手最好更低点,别超过 30%。低于 20% 更好。如果闲钱吃紧,就暂缓定投。

目前我正在分享【投资思维】系统文章,系统性分享投资大道,延续价值投资的上层武学经典,打造小白可以理解并掌握的价值投资思维体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公众号【悟空新之助】or【悟空价投】(仅两个号,谨防假冒)

知乎用户 pure 日月​ 发表

很多人觉得 80 亿太多了,为什么要罚怎么多?

简版的新闻报道里并没有说那么多,只说了处罚意见和罚款金额。

新华社的后续报道里写出了滴滴违法内容,看下来以后整体分为 2 部分,先来看第一部分:

  • 一是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
  • 二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
  • 三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 和 “公司 "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
  • 四是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 信息 1.67 亿条;
  • 五是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
  • 六是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
  • 七是是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 “电话权限〞;
  • 八是末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这里边暴露出的以亿为单位的信息,有多可怕?滴滴到底违规收集了多少用户的和司机的信息?但你们以为这就是最可怕的了吗?并不是,往后看。

违法内容的第二部分:

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这段文字很短,但分量更重,首先,对抗国家监管,阴奉阳违,恶意逃避。这种评价是非常严重了,另外对于后果来说,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以前网传说滴滴泄露了一些涉及国家安全信息的内容,现在这份处理意见来看,并不是空穴来风。

而这段文字之所以短的原因就在最后一句了,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也就是说,涉及国家的安全的违法信息部分,没法公开,可能会很长。

最后在说处罚重不重的问题,对于一家几百亿市值的公司,80 亿的处罚算多算少?其实这么久滴滴无法上架带来的损失,也是远超 80 亿的。而对于滴滴的两位负责人程维和柳青,每个人只罚款 100 万,没有追究刑事责任,真的就是轻轻飘过了。要知道官方给的定性是: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违反《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违法违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

知乎用户 极萨学院冷哲​​ 发表

柳青这都不进去蹲到?

害怕。

知乎用户 竹青​ 发表

建议资本家直接把一千万甩过去,我要违规 10 次!

知乎用户 直呼内行 发表

1,感觉罚款力度,一般,不算严惩,只能起到基本警示作用。

2,除了罚款之外,应该还要附带限制措施,比如海外上市,资金转移。

3,最好的处罚是拆分

当年滴滴和快滴合并是先斩后奏的。应该否决二者合并,恢复原状。

4,现在因为滴滴的垄断,用户粘性很难改。这么久了,小的打车软件怎么都发展不起来。说明只有拆分这一个办法。

5,危害国家安全应该有人承担刑事责任。当然,没公开,咱也不多说了。

6,不过对 “一门忠烈女” 的处罚实在是太轻了。100 万,还不够饶痒痒。应该追究刑事责任。

想到咱们几亿人手机里的照片和信息都可能被送到境外了,罚她 100 亿也不过份啊!

诈骗份子利用这些信息每年骗走多少钱?!

知乎用户 空一格 发表

滴滴的故事终于成为铁板钉钉的事故。毫不隐讳地说,我很高兴。政府关系玩成滴滴这样,不出事才怪。

滴滴全家桶被下架事件,给中国互联网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和警示?如何看待网信办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 App ?

知乎用户 泰格​ 发表

”7 月 21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滴滴公司”)依法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就案件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问:请简要介绍案件的背景和调查经过?

答:2021 年 7 月,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公司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根据网络安全审查结论及发现的问题和线索,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对滴滴公司涉嫌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期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了调查询问、技术取证,责令滴滴公司提交了相关证据材料,对本案证据材料深入核查分析,并充分听取滴滴公司意见,保障滴滴公司合法权利。经查实,滴滴公司违反《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违法违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应当从严从重予以处罚。

二、问:滴滴公司存在哪些违法违规行为?

答:经查明,滴滴公司共存在 16 项违法事实,归纳起来主要是 8 个方面。一是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二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三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四是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五是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六是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七是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 “电话权限”;八是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此前,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三、问:本案的违法主体是如何认定的?

答:滴滴公司成立于 2013 年 1 月,相关境内业务线主要包括网约车、顺风车、两轮车、造车等,相关产品包括滴滴出行 App、滴滴车主 App、滴滴顺风车 App、滴滴企业版 App 等 41 款 App。

滴滴公司对境内各业务线重大事项具有最高决策权,制定的企业内部制度规范对境内各业务线全部适用,且对落实情况负监督管理责任。该公司通过滴滴信息与数据安全委员会及其下设的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数据安全委员会,参与网约车、顺风车等业务线相关行为的决策指导、监督管理,各业务线违法行为是在该公司统一决策和部署下的具体落实。据此,本案违法行为主体认定为滴滴公司。

滴滴公司董事长兼 CEO 程维、总裁柳青,对违法行为负主管责任

四、问:对滴滴公司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此次对滴滴公司的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与一般的行政处罚不同,具有特殊性。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行为情节严重,结合网络安全审查情况,应当予以从严从重处罚。一是从违法行为的性质看,滴滴公司未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监管部门要求,履行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置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于不顾,给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带来严重的风险隐患,且在监管部门责令改正情况下,仍未进行全面深入整改,性质极为恶劣。二是从违法行为的持续时间看,滴滴公司相关违法行为最早开始于 2015 年 6 月,持续至今,时间长达 7 年,持续违反 2017 年 6 月实施的《网络安全法》、2021 年 9 月实施的《数据安全法》和 2021 年 11 月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三是从违法行为的危害看,滴滴公司通过违法手段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相册中的截图信息、亲情关系信息等个人信息,严重侵犯用户隐私,严重侵害用户个人信息权益。四是从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数量看,滴滴公司违法处理个人信息达 647.09 亿条,数量巨大,其中包括人脸识别信息、精准位置信息、身份证号等多类敏感个人信息。五是从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情形看,滴滴公司违法行为涉及多个 App,涵盖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强制收集敏感个人信息、App 频繁索权、未尽个人信息处理告知义务、未尽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等多种情形。

综合考虑滴滴公司违法行为的性质、持续时间、危害及情形,对滴滴公司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的主要依据是《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有关规定。

五、问:下一步网络执法的重点方向和领域有哪些?

答: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先后颁布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等法律法规。网信部门将依法加大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执法力度,通过执法约谈、责令改正、警告、通报批评、罚款、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下架、处理责任人等处置处罚措施,依法打击危害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有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同时,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形成强大声势和有力震慑,做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教育引导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运营,促进企业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来源 网信中国

编辑 高晨晨

流程编辑 严圣淼 “

那么处罚完,滴滴还能重新上架吗,滴滴的自动驾驶还有搞头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感谢邀请。

滴滴当年靠着柳青及背后的高盛资本,过关斩将,高歌猛进,迅速坐到出行领域的霸主地位,成为互联网三大新秀之一,确实非常成功。

但是滴滴此前在政治上的无知和藐视,和在商业利益面前的投机行为,给予了自己从悬崖坠落的最猛烈一击,过程极度魔幻。

一位知乎网友评价:在百年党庆前一天美国上市,这个时间点选的有点挑衅意味了。

该走的弯路一步也不会少,早走晚不走,晚走早不走。

一、滴滴事件回溯(时间线梳理)

2021 年 6 月,滴滴宣布启动在美 IPO 进程。6 月 25 日,招股书更新,IPO 定价区间、募资规模、意向认购,以及同股不同权的投票权等关键问题,都得到了解答。

2021 年 6 月 30 日晚,滴滴完成纽交所敲钟,发行价格 14 元 / 股,收盘价 14.14 元 / 股。过程低调,甚至没有公开庆祝。交易首日,股价上涨 15.98%,但情况从此开始急转直下。

2021 年 7 月 2 号晚,公告称对 “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 “滴滴出行” 停止新用户注册。

更不利的是,公告之后,传闻四起,关于 “滴滴交出国内敏感数据” 的流言迅速扩散。2021 年 7 月 3 日,滴滴官方发言人回应:滴滴绝无可能把数据交给美国。但流言并未就此打住。2021 年 7 月 4 日,第二份公告发布,宣布下架滴滴出行 App

7 月 5 日,包括 “运满满”、“货车帮”、“Boss 直聘” 等在内的 App,被宣布进行安全审查,并停止新用户注册。这些 App 的共同点,均握有用户数据,均刚刚在美 IPO 上市。7 月 9 日,“滴滴企业版” 等 25 款 App 被举报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遭集体下架。

2021 年 7 月 16 日,国家 7 部门进驻滴滴,开展网络安全审查。2021 年 12 月 3 日,滴滴主动官宣,将在美退市,并启动回国上市准备工作。

一年时间过去后,2022 年 6 月 10 日,滴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度过最后一个交易日,总市值停留在 111 亿美元。

退市决定发生在 2022 年 5 月 23 日晚间。滴滴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计划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式提交退市申请,整改完成前不再申请上市。按照规定,申请文件提交的 10 天后,滴滴的退市决定将正式生效。

2022 年 7 月 21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 80.26 亿元罚款,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 CEO 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 100 万元罚款。

官方这么定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这措辞十分严厉,颇有恨铁不成钢之意。

我们原来哪有什么隐私,我们都是自己蒙着眼睛、实际上被扒光了衣服的透明人。

二、滴滴未来的路?

2015 年合并快的打车,随后又在 2016 年并购优步中国,很快,中国的网约车市场剩下滴滴一枝独秀。更何况,在当年如火如荼的共享单车战场,滴滴从 2016 年起参与 ofo 连续多轮融资,成为其最大股东。一时间,颇有要拿下整个出行市场的架势。

2021 年 7 月 1 日,大家都知道的日子,百年庆典。2021 年 6 月 30 日,滴滴置国家相关部门屡次窗口劝阻不顾,悄悄赴美国纽约挂牌上市,试图将生米煮成熟饭,造成既成事实,倒逼国家认可已经上市的结果。仿佛从那一天开始,滴滴从美国退市的命运就已经注定。

一年的时间足以发生很多改变,当部分市场份额被其他平台蚕食,原本坚固的生态也开始产生松动的痕迹。

站在新的起点,滴滴当然仍处于行业领先位置,70% 的市场份额,换到任何其他行业,都是一个足够有说服力的数字。

但反过来看,即便滴滴已经占据 70% 的市场份额,依然有 200 多个对手虎视眈眈,其中不乏阿里、百度、美团这样的互联网大厂,和广汽、上汽、吉利这样的老牌汽车厂商,正说明这一领域仍有争夺的余地。

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截至 2022 年 5 月底,获得网约车经营许可的平台共计 274 家,刨除 64 家 180 天内未传输订单数据的平台,粗略估算共有 210 家平台近半年内仍有运营。

资本市场同样热闹。根据 IT 桔子相关数据,过去一年,交通出行领域(不含汽车制造等)发生 39 笔投资事件。

其中,曹操出行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完成两次融资,金额超 38 亿人民币;T3 出行拿到 77 亿人民币的 A 轮融资,投后估值高达 400 亿人民币;如祺出行同样在一年内拿到两轮融资,最新估值升至 80 亿人民币。

三、滴滴事件起到了哪些警示作用?

滴滴当年靠着柳青及背后的高盛资本,过关斩将,高歌猛进,迅速坐到出行领域的霸主地位,成为互联网三大新秀之一,确实非常成功。

但是滴滴此前在政治上的无知,和在商业利益面前的投机行为,给予了自己从悬崖坠落的最猛烈一击,过程极度魔幻。

该走的弯路一步也不会少,早走晚不走,晚走早不走。

科技创新是我们所支持的,但科技企业同样应受到法律的约束。如果违法搜集、披露、使用极容易触碰法律红线,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作为行业的重要组成,这次的处罚希望能给很多网约车平台带来警示。

在中国人的心中,实际上是敬畏权威的,但如果它迷失了方向,损害公众的利益,将会失去公众的信任。

清流,资深投资人,蚂蚁财富、雪球、知乎基金优秀答主。

如果投资上有什么疑惑,可以关注同名 ID**“清流财记”**(qingliucaiji)

或者直接在文章和回答下面留言,能答的,清流都会解答。

知乎用户 清流投研笔记 发表

各位,来核对一年前的预言了,刚刚好整整的一年:

我还是那句话,滴滴死不了。我说的准不准,咱们等着瞧。
2021-07-20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七部门进驻滴滴开展网络安全审查,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我话放在这里,欢迎挖坟,滴滴肯定凉不了。
2021-07-10 如何看待网信办通报下架「滴滴企业版」等 25 款 App?

当年各种高赞认为滴滴绝对死透了的,如何?我说过很多次,我的话常常不好听,但也常常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很快,ios 和安卓的滴滴 app 将重新上架。

滴滴也将回国上市。


知乎用户 青山布衣 发表

不出意外应该算是靴子落地,滴滴成功过关了。只是罚款,没有分拆之类的事情发生,对滴滴来说应该算是好事。

未公开的影响国家安全的地方我猜应该是储存了国家保密单位的具体位置和名称,有很多涉军涉密单位是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只有实地去了才知道有这个地方。

知乎用户 枕水​ 发表

阿里有过一件事,想通过这个说一下数据泄露的危害。

2021 年 12 月 22 日,阿里云被工信部暂停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共享平台合作单位 6 个月的消息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这事缘起于一个月前。当时,阿里云团队的一名成员发现阿帕奇(Apache)Log4j2 组件严重安全漏洞后,随即向位于美国的阿帕奇软件基金会通报,但并没有按照规定向中国工信部通报。事发半个月后,中国工信部收到网络安全专业机构的报告,才发现阿帕奇组件存在严重安全漏洞。

阿帕奇组件存在的到底是什么漏洞?阿里云没有及时通报会造成什么后果?国内企业在发现安全漏洞后应该走什么程序通报?观察者网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一些业内人士。

漏洞银行联合创始人、CTO 张雪松向观察者网指出,Log4j2 组件应用极其广泛,漏洞危害可以迅速传播到各个领域。由于阿里云未及时向中国主管部门报告相关漏洞,直接造成国内相关机构处于被动地位。

关于 Log4j2 组件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关键作用,有国外网友用漫画形式做了形象说明。按这个图片解读,如果没有 Log4j2 组件的支撑,所有现代数字基础设施都存在倒塌的危险。

先简单梳理一下阿帕奇严重安全漏洞的时间线:

11 月 24 日,阿里云在 Web 服务器软件阿帕奇(Apache)下的开源日志组件 Log4j2 内,发现重大漏洞 Log4Shell,然后向总部位于美国的阿帕奇软件基金会报告。
获得消息后,奥地利和新西兰官方计算机应急小组立即对这一漏洞进行预警。新西兰方面声称,该漏洞正在被 “积极利用”,并且概念验证代码也已被发布。
12 月 9 日,中国工信部收到有关网络安全专业机构报告,发现阿帕奇 Log4j2 组件存在严重安全漏洞,立即召集阿里云、网络安全企业、网络安全专业机构等开展研判,并向行业单位进行风险预警。
12 月 9 日,阿帕奇官方发布紧急安全更新以修复远程代码执行漏洞,漏洞利用细节公开,但更新后的 Apache Log4j2.15.0-rc1 版本被发现仍存在漏洞绕过。
12 月 10 日,中国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收录 Apache Log4j2 远程代码执行漏洞;阿帕奇官方再度发布 log4j-2.15.0-rc2 版本修复漏洞。
12 月 10 日,阿里云在官网公告披露,安全团队发现 Apache Log4j2.15.0-rc1 版本存在漏洞绕过,要求用户及时更新版本,并向用户介绍该漏洞的具体背景及相应的修复方案。
12 月 14 日,中国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发布《Apache Log4j2 远程代码执行漏洞排查及修复手册》,供相关单位、企业及个人参考。
12 月 22 日,工信部通报,由于阿里云发现阿帕奇严重安全漏洞隐患后,未及时向电信主管部门报告,未有效支撑工信部开展网络安全威胁和漏洞管理,决定暂停该公司作为工信部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共享平台合作单位 6 个月。

根据公开资料,此次被阿里云安全团队发现漏洞的阿帕奇 Log4j2 是一款开源的 Java 日志记录工具,控制 Java 类系统日志信息生成、打印输出、格式配置等,大量的业务框架都使用了该组件,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应用程序和网络服务。

有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观察者网,Log4j2 组件出现安全漏洞主要有两方面影响:一是 Log4j2 本身在 java 类系统中应用极其广泛,全球 Java 框架几乎都有使用。二是漏洞细节被公开,由于利用条件极低几乎没有技术门槛。因适用范围广和漏洞利用难度低,所以影响立即扩散并迅速传播到各个行业领域。

简单来说,这一漏洞可以让网络攻击者无需密码就能访问网络服务器。

这并非危言耸听。美联社等外媒在获取消息后评论称,这一漏洞可能是近年来发现的最严重的计算机漏洞。Log4j2 在全行业和政府使用的云服务器和企业软件中 “无处不在”,甚至犯罪分子、间谍乃至编程新手,都可以轻易使用这一漏洞进入内部网络,窃取信息、植入恶意软件和删除关键信息等。

然而,阿里云在发现这个 “过去十年内最大也是最关键的单一漏洞” 后,并没有按照《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规定》第七条要求,在 2 天内向工信部网络安全威胁和漏洞信息共享平台报送信息,而只是向阿帕奇软件基金会通报了相关信息。

观察者网查询公开资料发现,阿帕奇软件基金会(Apache)于 1999 年成立于美国,是专门为支持开源软件项目而办的一个非营利性组织。在它所支持的 Apache 项目与子项目中,所发行的软件产品都遵循 Apache 许可证(Apache License)。

12 月 10 日,在阿里云向阿帕奇软件基金会通报漏洞过去半个多月后,中国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才获得相关信息,并发布《关于 Apache Log4j2 存在远程代码执行漏洞的安全公告》,称阿帕奇官方已发布补丁修复该漏洞,并建议受影响用户立即更新至最新版本,同时采取防范性措施避免漏洞攻击威胁。

事实上,国内网络漏洞报送有一套清晰流程。业内人士向观察者网介绍,业界通用的漏洞报送流程是,成员单位 >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 > 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NVD)>CVE;成员单位>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 > 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CNNVD)> 国际非盈利组织 CVE;非成员单位或个人注册提交 CNVD 或 CNNVD。

根据公开资料,CVE(通用漏洞共享披露)是国际非盈利组织,全球通用漏洞共享披露协调企业修复解决安全问题,由于最早由美国发起该漏洞技术委员会,所以组织管理机构主要在美国。而 CNVD 是中国的信息安全漏洞信息共享平台,由国内重要信息系统单位、基础电信运营商、网络安全厂商、软件厂商和互联网企业建立的信息安全漏洞信息共享知识库。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阿里这次因为漏洞影响较大,所以被当做典型通报。在 CNVD 建立之前以及最近几年,国内安全人员对 CVE 的共识、认可度和普及程度更高,发现漏洞安全研究人员惯性会提交 CVE,虽然最近两年国家建立了 CNVD,但普及程度不够,估计阿里安全研究员提交漏洞的时候,认为是个人技术成果的事情,上报国际组织协调修复即可。

但根据最新发布的《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规定》,国内安全研究人员发现漏洞之后报送 CNVD 即可,CNVD 会发起向 CVE 报送流程,协调厂商和企业修复安全漏洞,不允许直接向国外漏洞平台提交。

由于阿里云未有效支撑工信部开展网络安全威胁和漏洞管理,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研究后,决定暂停阿里云作为上述合作单位 6 个月。暂停期满后,根据阿里云整改情况,研究恢复其上述合作单位。

业内人士向观察者网指出,工信部这次针对是阿里,其实也是向国内网络安全行业从业人员发出警示。从结果来看对阿里的处罚算轻的,一是没有踢出成员单位,只是暂停 6 个月。二是工信部没有对这次事件的安全研究人员进行个人行政处罚或警告,只是对直接向国外 CVE 报送的 Log4j 漏洞的那个安全专家点名批评。

知乎用户 观网财经​ 发表

柳青程维罚款 100 万算什么个意思

对他们来说不就是 10 块 100 块的区别么

真的是对有钱人来说法律算什么,有钱就可以践踏绝大部分法律,并利用法律践踏普通人

去年我家买了卓越集团一套房子,还没付完首付,就降价了六七十万。但是根据合同,违约退房要 100 多万违约金

你看我一个普通人买套三四百万的房子都要亏 100 多万。柳青 程维才 100 万……

知乎用户 王叔叔只卖拉杆箱 发表

谢邀

国家算是用滴滴作为典型案例,给我们争取到了一系列个人隐私的使用和安全权利。

在滴滴案之前,国家的个人隐私法律和规定被绝大多数互联网厂商所无视或忽视;而现在,绝大部分上架的 app 都乖乖执行了。

这一切都是从去年 7 月滴滴调查之后开始的。

我们以去年 7 月 8 日后滴滴更新的隐私安全协议为例:

1、**非必要不收集原则。**以滴滴作为样本,不收集超出业务需要的个人信息、不授权权限也不会影响业务使用

2、个人信息保存及不出境原则。全部在国内保存,注销后必须删除。

3、所有公司建立数据安全流程,不再作为仅仅是形式主义的内容了。

4、个人信息可以关闭个人推荐。

其实很讽刺的是,这些本应该是个人应有的原则,现在却需要国家公权力来强制执行,还在一年多闹出了那么多大新闻。

全世界那么多国家对互联网巨头的限制工作,真的不是没来由的。

知乎用户 任幻想​ 发表

喷处罚金额低的可以歇歇了,这只是行政处罚,而且这已经是顶格处罚了。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十六条第二款

违法处理个人信息,或者处理个人信息未依法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情节严重的,由省级以上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千万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百分之五以下罚款,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或者停业整顿、通报有关主管部门吊销相关业务许可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决定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内担任相关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个人信息保护负责人。

滴滴去年对外公布的营业额是 1738.27 亿元,算下来处罚占营业额的 4.7%,非常接近 5% 的上限了。

除了行政处罚外,由于未公开的内容涉嫌国家安全,不排除可能有人会构成违法犯罪而面临刑事追责

而且检察院和消费者组织还可以再向滴滴提起一波公益诉讼来为被滴滴违法处理个人信息行为侵权的个人维权。

滴滴的网络安全审查靴子落地了,但对违法行为的追究还可以继续。

作为企业内部的合规人员,突然感觉今天在公司的腰杆又直起来不少。互联网企业喜欢用数字说话,80 个小目标的不合规成本,足以警醒抱有侥幸心理的企业们了吧。

互联网企业都是玩数据的高手。用户数据的分析结果是业务方向和运营策略的决定性因素。掌握的用户数据越多,就越了解用户,越能打动用户使用和付费。互联网草莽时代,企业收集数据不遗余力,甚至会有些不择手段。但随着《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一系列数据相关的法律法规陆续颁布,违法违规利用数据的行为也该收手了。

个人信息对企业来说不仅是利润来源,也意味着责任。掌握有大量个人信息的企业,不在数据合规方面好好下功夫,抱有侥幸心理,想逃避监管,总会有监管帮你把合规的课补上了,还得把补课费给交了。

搭建数据合规框架,在企业内部推行数据合规制度,设立专门的隐私合规部门或岗位,在开展业务时数据合规同步跟进,数据的收集、传输、存储、使用、共享、删除、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落实合规义务。这是对每个以数据为安身立命之本的企业的大考。

知乎用户 虾仁芝麻卷​​ 发表

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
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
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这个措辞的严厉程度,前所未见!

特别是将处罚落实到具体的个人,也非常罕见,你能想象给阿里腾讯罚款的时候,把二马拉出来单独批评吗?

阿里 182 亿罚款,也没追究马云和张勇的个人责任。

目前是行政处罚,究竟算不算靴子落地,还要看后续。

也许有人觉得奇怪,定性这么严重,几乎上升到叛国的程度了,为什么高举轻放,难道罚款就算完事了?这不是吃大户吗?

因为这个文件是网信办发的,网信办的权限不含刑事相关范围,也没法代表国安和公安检法,其他国家机器面后续会不会介入,现在谁也不知道。

此外,由于官方将滴滴的数据定性为涉密,因此就算后续有进一步措施,估计也不会公开。

所以我说,根据网信办的文件判断结果,是不准确的。

老猫更关注滴滴 app 能不能正常上架?滴滴管理层会不会被追究民事刑事责任?滴滴能不能去香港正常上市?

这三点才是真正的风向标。

知乎用户 特例的猫​ 发表

去年七月,我是因为举报滴滴火起来的。

其间接到过不少让我删帖的电话和邮件,有商量的,有威胁的,我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但我没把文章删掉,为了把它留在大众视野里,我把里面可能敏感的词汇和内容改了一遍又一遍。

今天拿出来给大家重温一下。

你如何评价联想柳传志、滴滴柳青、柳谷书一家?为何普通网友认为其没有社会责任感,而大咖却持反对观点?

关于危害国家安全的问题,我也做过回答。

如果滴滴对外泄露地图和行程数据,会造成什么后果?

两篇文章中,我提到,滴滴此举,一定会泄露高精地图,虽说我国的重点地区不会标出来,但是敌对国家得到信息后,完全可以找你不标注的地方。

所以说,这次泄密事件,危害是深远的。

但当时,我也没用确定的语气说,滴滴一定会泄露,所以更多是合理推测。

可惜,一年之后得到的结果证明了我的猜想,不幸言中,真泄密了。

其实看到通告以后,心情真的很沉重,也不想写太多了,就简单说几句吧。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得到的处罚结果是,80 亿 + 两位总裁共 200 万。

可是对比这家企业对国家,对人民造成的危害,这点钱难以弥补。

只能说,有了一个结果。

当然了,如果安全口那边追刑责的话,我们通过通报也看不见,我希望是这种情况,如果这样都不能被绳之以法,那就滑天下之大稽了。

不论如何吧,从此以后,我希望以后 zf 能把高精地图这些涉密的东西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至少在我们产业升级成功,人民币国际化之前,不要再给那些每天想着去美国敲钟的 “国际化” 乃至“火星人” 民企了,因为类似柳某之流的买办们是真会为了个人利益瞬间放弃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心情很沉重,只希望不要再出现下一个 “滴滴”。

最后,无论如何,请同志们不要忘记自己作为人民群众是拥有监督权的!

必要时,一定要用上自己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 “群众监督” 的职能!渤瀚将永远和大家站在一起。

知乎用户 李渤瀚​ 发表

滴滴被罚了 80 亿,锤子终于落地了,在这背后滴滴到底犯了哪些错?

这背后还涉及到美国上市的审计底稿问题,这和美国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从专业角度给大家解读一下。

这次一共公布了八大类问题,解读下主要的三大类。


想象一下,如果有个陌生人知道你每天几点要去哪里上班,到了晚上几点要回到哪里休息,这是不是很可怕?那么如果有一个平台,他知道整个中国上亿人的家在哪、单位在哪,这是不是更可怕?

这些敏感信息如果泄露,或者是有后门的话,后果会非常的严重。滴滴掌握了大量的这些信息,可以精准地去预测出来用户的出行轨迹。那如果类似这样的信息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掌握,那从整个国家的层面上来说,这是非常不安全的!

要知道像这么大的体量的产品,他能够收集到的数据量也是巨大的,动不动就是几千万上亿条的信息,覆盖了中国大量的用户。

另外还有严重影响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逃避监管」、「阳奉阴违」等等这些问题,任何一个都不是小问题。

要有个重要的问题——审计底稿

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上市公司,按照规定要向 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上市公司的审计底稿。

什么是审计底稿?

就是一个上市公司在被审计的过程当中,他所有各种各样的原始数据,也就是说一个公司想要在美国上市,他是没有秘密可言的,他是透明的。

反过来我们想想,刚刚的那些敏感的信息数据就有可能,或者说至少按照规定,是能够被美国去审计到的,这在滴滴上市之前大家都意识到了,一直是存在问题的。

但是从滴滴方面来说,他们的说法是:你放心,我肯定不会给的。我现在就是先符合美国的这个规定,我先上市再说。

但是大家想一想,严格来说,你要真跑到美国去上市了,那如果美国要求你去提供这些审计底稿,你就是得提供的。

那滴滴方面到底有没有严格的数据安全保障,去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呢?从现在来看是没有的。进一步地想一想,滴滴这么庞大的数据量,是很容易被泄露的。

再举个例子,滴滴是有美国的研究院的,那么从美国跨境访问这些国内的个人数据的时候,这里面安全保障是怎么做的呢?这里面仍然有遐想空间。

所以,我们单纯从资本还有技术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存在问题的。

所以滴滴被处罚到底冤吗?

滴滴的管理层之前为了快速闯关上市,故意忽略了这些风险,直到监管部门入驻。

这次的处罚已经比较轻了,至少锤子已经落地了,这样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对滴滴的预期就会相对稳定。

那对于我们大家意味着什么?

我们这些普通人在互联网的时代,想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只能更加严格地去约束那些大平台,约束那些掌握了大量信息量的人。

这段时间,很多公司都被要求做数据安全方面的整改,对于我们每个普通人来说,这些都是好事。

[专业解读 | 怎么看待滴滴被罚 80 亿?滴滴有哪些问题 1775 播放 · 3 赞同视频

​](https://www.zhihu.com/zvideo/1533507863926714368)

知乎用户 马力在知群​​ 发表

80 亿真的够吗?

滴滴 2021 年总营收为 1738.3 亿元

滴滴出行 2020 年收入达 1417 亿元

联想集团 2020 财年营业额达 4116 亿元

联想集团 2021 年年营业额达 4600 亿元

啊,联想集团不小心贴错了,你们不要乱联想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以为滴滴早就凉了,毕竟去年是一个全家桶直接被端走的。

并且后续在应用商店确实也是搜不到滴滴相关的 App 了,对于一家互联网企业来说,这样的处罚,其实也差不多等同于某些失德艺人,虽然没有被全网封杀作品下架,但是也没有商务资源,没有演出机会了,这基本也就可以看成这家企业基本要凉了吧。

然后今天看到新闻,80.26 亿罚款?

嗯,罚款不多,事儿倒是不小。

八条违法违规信息,每一条都与 “信息”“数据” 有关。往上看影响国家,往下看影响民众,反正你一个搞网约车的,收集那么多数据,是要干什么呢?并且,滴滴这个行为,已经算是 “给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带来严重风险隐患”,并且“屡教不改” 了吧?

对比下明星偷税漏税事件,哪个危害大,不用说了吧?

所以,在 “一冰”“一爽”“一伦” 这样动辄以 “亿” 计算的罚款面前,滴滴才被罚了 80.26 亿?一时间竟然也分不太清楚究竟是被最近这些天价罚款瓜拉高了对罚款的阈值,还是因为滴滴沉默了一年,于是大家低估了它的市值?

就这么说吧,滴滴有一条违法违规记录是 “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要是按照这一条信息一块钱来处罚,那也不止 80.26 亿啊,起码零头还得往上加。

当然,注意到这次仅仅是网信办的处罚,那么也就是说明,滴滴的福气,没准还在后头呢——就跟去年差不多这时候闹出来签儿哥那事情一样,要是层层揭开,说不定谁比谁臭呢。

不过,这也只是 “往好了” 想。

有个挺有意思的事实就是,现在在应用商店搜滴滴,确实还是下载不了滴滴全家桶,不过有个 “滴滴加油”,还是可以正常下载注册使用的。

而这个滴滴加油,主要是为滴滴平台的网约车司机服务的。说是不对私家车开放,不过你要是之前注册过滴滴顺风车或者滴滴司机,即使现在开着私家车去加油,也不是不可以。

联想到之前滴滴还是可以正常使用,并且到现在其他网约车企业也没有冒出一个能打的来的现状,我是觉得,可能滴滴掏完这 80.26 个亿之后,没准哪天悄咪咪地又上架了,可以正常下载了呢?

知乎用户 张一洋​​ 发表

这个标准能一视同仁把所有 app 都查一遍吗

知乎用户 易旭昕 发表

收集各类信息,赴美丽国上市,本身这样的行为就很魔幻。

我就说点我懂的,从预防诈骗的角度出发。就说说,个人信息的泄露会有什么危害?

答案放在最后。

针对此事,虽然处罚力度很大。但也希望追究法律责任。

不过,看到依法不公开。那里面的内容,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加的严峻和严肃。

目前来看,有些企业和商家 APP,过度的收集个人信息,无非就是为了赚钱,无非就是为了精准的去搞清楚用户的需求。

就是为了谋利,最大限度地谋取最大利益。然而我们现实当中,人就像一个个的韭菜正在成长着,等待着他们的收割,还不知道是哪一把镰刀。

滴滴的这一次处罚,也是给一些企业和平台警示,也算是督促他们自纠自查,自行整改。

尽管从现在的网络环境来说,个人信息隐私不怎么隐私。就像网友们说的那样,已经不是很值钱。但是收集成千上万上亿条,那有可能就会形成产业,形成更大利益的灰产。

更何况滴滴是拿到美丽国去上市的公司,所以说有没有泄露出去,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那我们就来说说,个人信息的泄漏,会造成那些危害?

第一、会被精准广告,精准推送,精准收割。

第二、现有的技术来说,有可能会被合成照片和视频,被敲诈勒索也是有可能的。

第三、个人信息的泄露,如果被卖给诈骗集团,那后果不堪设想,很多人都会被诈骗。最常见的是被冒充类诈骗,比如冒充公检法就是一个。

第四、个人信息的泄漏,有可能会被拿去注册国内外的一些网站,或者 APP 平台,为灰产提供服务。

第五、个人信息的泄露,可能会导致很多境外电话的骚扰,或者虚假短信的入侵。特别是诈骗广告,比如赌博类的广告较多。

所以说,被处罚是理所应当的,不觉得冤枉。可话说回来,这么大的企业,希望他能够落实整改,遵纪守法,敬畏法律。

滴滴,这事就聊到这里。有关网络诈骗的问题,需要了解的可以去看我的主页,或者直接找我。

知乎用户 罗罗​​ 发表

换了,前朝的丹书铁券本朝不好用

知乎用户 十年一 发表

之前不是 7 个部门联合入驻进行调查吗?目前这个 80.26 亿只是网信办的处罚吧。

是不是其他部门也会进行一一处罚呢?

另外,看措辞挺严厉的,问题很严重,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的话,负有主要责任的程维和柳青不应该单单只各自打款 100 万吧?难道不应该负刑事责任吗?

当然了,网信办没有权力管理刑事案件,公安部和国家安全局是不是对此危害国家安全行为会再进一步处罚呢?

我总感觉处罚还没有完成,估计还会有处罚,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另外,我们先捋一下官方通报的违法事实吧。一共列举了 8 个方面,分别是:

1、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

2、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

3、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 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

4、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5、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

6、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

7、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 “电话权限”;

8、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看完这 8 个方面之后,我感觉对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具有警示作用,而且所有的互联网公司的软件基本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上述问题,比如:违法收集用户相册截图,过度手机剪切板信息,频繁索要电话权限、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我敢说:这几项几乎所有大厂的 App 都有这几个问题。一查一个准,其他互联网大厂和其他 App 厂商,赶紧自查吧,赶紧修改代码吧。

这是网信办和国家安全部门没去查,只要查,没一个干净的,肯定都能查出类似问题。

知乎用户 非著名程序员​ 发表

泻药。

当时的通报:网信办牵头,七部门入驻。(划重点:有国安)

而今,网信办依法作出处罚。(划重点:处罚依据里没有《国家安全法》)

按照依法行政原则,各部门在自己事权范围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仅仅是网信办在自己的事权范围内作出的处罚决定。

那么,其他部门呢?

如果存在不属于网信办作出处罚事权范围内的违法行为,还会不会有新的处罚?

再说了,国安大哥发话了吗?敏感信息没有公开啊朋友们~

另外,国安涉案,怕不是行政处罚就够的吧?

我们拭目以待。

知乎用户 何学源​​ 发表

这个事情罚款罚的很重。

但是公布的罪状,你把前几十名的 app 一查都有。

说明那不是真正的问题。

真正的问题不宜公布。

这个事情的根本,还是国际大环境变了。

以前中国运营商也在美国上市,哪个不更加敏感?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电商类,比打车类有更多的经济信息。社交类里面的敏感信息多了去了。

但是,在以前中美不对抗的时候,这些就不是事。

如今到了中美对抗的时候,你发现到处都可能很敏感。

一旦数据被情报利用,什么秘密都没有了。

不过,这也就是掩耳盗铃的事情。

你罚了滴滴

而实际上,国内一个做小贷的公司,拿到的个人数据,比滴滴丰富一万倍。

不服,你就申请一笔小额贷款试试,看看是不是你所有隐私都暴露无遗。

你的基础信息,和黑产的各种库,办理各种业务泄露的信息。

APP 采集的位置信息,APP 采集的手机相册,APP 采集的录音信息。

互相碰撞之下,小贷公司,就对你了解的一清二楚。

如果情报部门真要点什么。

滴滴那点信息根本不够级别。找家小贷公司,拿行业内的个人数据就足够了。

互联网时代无隐私。

除非你不用手机,不用银行,只用现金交易。

戴面具,不用公共交通工具。

否则,你在城市里面根本没有隐私。

以下是广告链接,不影响阅读,就不放到前面了,欢迎点击。

长期码字,需要买一个好座椅,有什么推荐吗?

人体工学椅是智商税吗?

身为码农,家里的电脑椅该如何选择?

刚工作的程序员,有哪些性价比高家用的的办公椅推荐?

2022 年 618 有哪些值得购买的洗烘套装?

有哪些拍照好、玩游戏不错的手机推荐?

豆奶更适合什么样的人喝?

牛奶豆奶换着喝,营养会更均衡吗?

奶粉很贵吗?为什么很多人经常说赚奶粉钱?

想入成人奶粉,雀巢,德运,蓝胖子,哪种更好喝?

知乎用户 maomaobear​​ 发表

按照《网络安全法》第 64 条,对个人处 100 万元罚款,是顶格处罚,所以大家没必要看到这个钱这么少就说罚少了。

法律既然制订了,就要依法行政,这一点无可置喙。

目前大家还不需要着急,因为查了这么久,七部委入驻一年,查了这么久,也只有网信办给了个处罚。

公安部还没说话呢… 急啥…

知乎用户 奉义天涯​​ 发表

为什么罚款金额是 80.26 亿,有整有零的。

我们先来看看适用的法条。

《网安法》相关条款,应该是处罚违法所得 10 倍或 100 万;

《数安法》相关条款,应该是处罚违法所得 10 倍或 1000 万;

《个保法》相关条款,应该是处罚上一年营业额 5% 或 5000 万;

固定金额几个都不对,那就剩下上一年营业额 5% 了。

用 80.26 / 5% = 1605.2。

没毛病,2021 年国内的营收就是 1605.2 亿。

另外,对负责人的处罚 100 万,也是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

所以,也别说太少了,毕竟按法规就是这个标准,当然,还可以继续停业整顿,或者吊销相关执照。

在全国测绘资质管理信息系统中已经查询不到滴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相关牌照信息了。

知乎用户 Kevin Zhang​​ 发表

我是一个普通人,我也打过不少次的滴滴。

既然滴滴收集了上亿条的信息,那我的信息大概率也被收集去了。

滴滴被罚款了,那我的信息泄露怎么算?

说实话我真不太在意滴滴怎么样,因为没有滴滴,还有下个 EE,FF,GG。

因为到目前为止隐私安全就跟个笑话一样,不能说是没有,而是洞漏的跟筛子一样。

我感觉我在互联网上跟裸奔没什么两样。

知乎用户 平凡​​ 发表

全部是 “违法”,没有定义犯罪,也没有任何人和组织被移送公安机关进一步侦办。这就是目前的结论,后续就是缴纳罚款,app 上架,在监管下继续挣钱了。

所以如果说有什么警示,那就是从事这种涉及大范围民生的公司,必须和滴滴一样,在前期就引入大量的国资,你国资背景深厚,为国挣钱,犯了错误的待遇就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骂一骂,打打屁股了事,因为是自己家孩子嘛。

知乎用户 秋沛 发表

1、退市才是真正的处罚。

罚款虽然不菲,也不过是象征性的,是告诉资本家们,钱可以赚,但不要出格。

2、罚款换来了第二只靴子落地。

可以安心重新上架、在港股上市了。

3、给全行业带来的影响是空前的。

我经手的本公司的多个系统,因为是多个开发商,客户数据交互的时候原来用的手机号,现在不得不把手机号全部屏蔽,改成用户 ID,光改造就花了半年… …

知乎用户 诗与星空​​ 发表

滴滴前产品,利益相关。

看到新闻,我笑了。对其中的部分措辞,我是很无语的。罚的钱不多,80 亿,对于滴滴这种国际消费互联网公司来说,洒洒水啦。

但是!这个公告,对于中国消费移动互联网来说,令人惊恐!

这些可以公布的罪名,有一条算一条,你拿去查腾讯阿里字节美团百度的 APP,我告诉你,全都有罪。

除了那些不能公布的,能公布的,都是互联网基本操作,OK?

那如果真的不能公布的领域有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事情,为什么没有刑事处罚,只罚 Will 和柳青 100 万了事?

这不是自我矛盾吗?

涉及国家安全,处罚我绝对支持。

但是,请不要在官方公告里说一些我们互联网公司每天都在做的事情是违法的话术——如果这些都违法,你们手机里的 APP 全都得封禁!大家一起回到路边招手打车、打电话到餐厅叫外卖的年代吧!

【狗头保命:我无比赞同国家对于滴滴「影响国家安全」问题的处罚决定,国家安全至上】

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但是!

之前滴滴为了保障乘客安全做的事情,成了罪状了?

四是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

不通过 “桔视” 实时定位司乘人员的当前位置,怎么保障人身安全?18 年被害人被拉到荒郊野外遇害的事情,你们都忘了?

不做这个事情,怎么保障乘客安全?怎么保障司机安全?

现在打车,一旦车辆停止不动时间过长,滴滴客服马上就会打电话过来问乘客是不是有危险,这不好吗?

什么叫「过度收集」?精确到经纬度后几个小数点算「过度」?时间切片几分钟一次算「过度」?

那如果就是因为经纬度精度不够,时间切片不够细,导致被害人被滴滴风控策略识别出有危险后,无法及时被当地警方找到解救而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谁负责?

「过度」,就是一个极其不专业的定义。

如果滴滴对于这种数据保管不当,请说保管不当的问题,不要说收集有问题。

作为产品经理,你技术不给我数据,我怎么做风控安全策略判断???

还有:

一是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

淘宝,微信,支付宝,每个 APP 都要 check 手机相册图片和剪贴板,因为微信之前把外链封了,所以,国内每个 APP 要搞私域裂变活动的话,就必须要用户自己复制一段不会被微信拦截的乱码或者保存图片后,打开主 APP 去识别并跳转。

不识别相册截图,怎么做这个能力?

回忆一下,当你在手机上截图的时候,打开微信聊天窗口,是不是输入框右侧的加号「+」上会自动悬浮一个小弹窗,询问你是不是要发送刚才的截图?

这就是「收集用户手机相册截图信息」的能力带来的方便体验!

那,先去查一下微信?

还有:

六是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

好家伙,分析用户意图也不行了?

那没说的,淘宝就是最大的罪犯!

我去淘宝搜索一类商品,之后淘宝就会在搜索框里推荐相关关键词,这叫搜索联想 sug

所有有搜索能力的大公司的 APP,无一例外,都会做搜索联想 sug。

光是我做过的,腾讯,字节,都有这个东西。

这也违法?

行,那后厂村路上面所有公司的搜索团队,全抓起来吧。

有一个抓一个,绝对没有冤枉的。

还有!

八是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用户设备信息我还要说明用途吗???

那我以后装个 APP 的时候,还要弹窗让用户同意我获取他的 IP 地址和设备 divide id?

那还做个屁的消费移动互联网啊!

用户转化漏斗无限复杂化!

你去问问,哪个 APP 不用 did 上报来作为用户身份识别特征?

这玩意能说明白具体干嘛吗?它说不明白啊!

每个业务都可能会用到。


对国家的处罚,我绝对赞同;对其中的措辞,我表示无语。

下次麻烦找个懂互联网的来写这个东西,行吗?

知乎用户 产品猎人代号 C​ 发表

《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这些法律设施,总要见效才行的。

这不抓了个典型案例。

算是杀鸡儆猴了!

知乎用户 马甲很多的 Van​ 发表

滴滴主要的违法事实有:

一是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
二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
三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
四是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
五是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
六是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
七是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 “电话权限”;
八是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当初七部门联合进驻滴滴,没想到滴滴这么大的企业,竟然将用户的隐私安全视作儿戏。

小蝠注意到其中第五条,拥有如此庞大用户的滴滴,居然将人人都知道很重要的隐私——身份证号码进行明文存储。也就是说,滴滴公司的员工打开滴滴后台,直接就可以看到所有司机的详细身份证号码。而身份证号码泄露,可能被有心之人拿去干什么,大家一想便知。

密码、用户敏感信息不能明文存储,这在互联网服务商中是最基本的安全常识。以加密通讯行业为例,用密文形式保存用户的各种密码只是基本操作,真正能体现对用户隐私安全防护级别的是通道加密、内容加密、服务器数据库安全、密钥安全四大板块。

比如我们蝙蝠加密聊天,【通道加密】使用到的是国际公认的、能有效防范第三方监听、拦截、篡改数据的端对端加密技术和 RSA, ECDHE, AES256_CBC, SHA256, SHA1 等算法 (如下图)。

【内容加密】则用到了非对称加密、【服务器数据库安全】则服务器上的数据库做了防止人为篡改的处理、【密钥安全】则对用户的登录密码,二次密码,自动登录密码采用 SRP 算法,服务器上不存储用户的密码。且用户的加密私钥仅放在用户手机,可随时在客户端上手动更新内容加密的密钥。

也就是真实的聊天内容仅保存在你和好友的终端设备中,仅你们自己可以查看,连蝙蝠 APP 的开发者都无法看到。

另外,互联网企业更应意识到**,提高用户隐私保护水平是进行行业竞争的关键点之一。**

2021 年东北财经大学学报研究指出:互联网企业竞争的主要内容已经转化为对用户数据要素的争夺。平台间对于用户数据的争夺其本质是对平台行业竞争地位的争夺,而用户隐私保护水平是用户可以感知到的平台质量的重要表现形式。

比如苹果谷歌这两大互联网巨头,早就不断地推出措施保护用户隐私。而滴滴作为国内网约车曾经的龙头企业,对用户隐私如此漠视,甚至危害国家信息安全被处罚,可见各大企业如何根据自身具体情况,抓住数据价值机遇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才是可靠发展之道。

欢迎下载蝙蝠加密聊天:https://www.batchat.com/#/?channel=zhihu

知乎用户 蝙蝠 - 加密聊天 APP​ 发表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我们都痛恨那些用尽各种流氓手段、过度收集信息的无良 APP,但除了骂上几句,似乎又无可奈何,除非你真的咬着牙不用它。

看看滴滴被拉出来的清单:

  1. 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
  2. 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
  3. 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
  4. 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
  5. 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
  6. 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
  7. 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 “电话权限”;
  8. 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以后,那些违法收集用户信息的公司就得重新掂量掂量,有朝一日这些数据信息被拉清单的巨大风险了。

知乎用户 西瓜大爷 发表

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应当从严从重予以处罚

其他互联网公司请照此办理!

知乎用户 iCoA 首席特工​ 发表

滴滴的确收集用户的信息,但起码其安全保护做的不错,数据并没有泄露出去。有些部门不仅仅收集用户信息,而且其开发人员以极为低级的错误方式将数据库关键信息泄露,导致海量数据被黑客获取,并在外网公开销售,这事情该罚多少钱?

知乎用户 月光博客 发表

最大的警示就是:刑不上大夫。

对柳青这样对于一个身价几十亿的人,

这次的惩罚居然只是罚款 100 万元了事?

九牛一毛而已,对她没什么影响。


本次行政处罚的决定的主要依据是:
一、给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带来严重的风险隐患,且在监管部门责令改正情况下,仍未进行全面深入整改,性质极为恶劣。
二、从 2015 年 6 月,持续至今,时间长达 7 年,持续违反 2017 年 6 月实施的《网络安全法》、2021 年 9 月实施的《数据安全法》和 2021 年 11 月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
三、滴滴公司通过违法手段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相册中的截图信息、亲情关系信息等个人信息,严重侵犯用户隐私,严重侵害用户个人信息权益。
四、违法处理个人信息达 647.09 亿条,数量巨大,其中包括人脸识别信息、精准位置信息、身份证号等多类敏感个人信息。
五、滴滴公司违法行为涉及多个 App,涵盖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强制收集敏感个人信息、App 频繁索权、未尽个人信息处理告知义务、未尽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等多种情形。

知乎用户 八云社​ 发表

这 80 亿基本上都是滴滴员工和司机们的剩余价值,是员工作出的贡献。

而总裁个人才被罚一百万?对于他们来说也就一餐饭钱,九牛一毛都算不上,应该把柳青抄家了。

不然的话,下次还敢,反正被发现了也是罚公司的钱,是员工们创造的利润,公司没钱了员工的薪资待遇肯定要下降,老板的个人财产不会受多少损失。

知乎用户 城南花已开 发表

不懂就问,既然犯法了,不需要审判吗?还是公安系统就取代了法院?虽然我是中国人,但是我真的是完全看不懂,虚心求教

很多人说是行政处罚,行政处罚可以不经过法院,那么行政处罚就是主管部门想罚就可以罚?而且我看说违反了法律,违反了法律也只是行政处罚吗?很明显辩护权和上诉权是不一样的,不需要审理直接给处罚允许上诉和允许辩护明显是不一样的,在中国谁敢上诉啊,所以怎么保证被告的合法权益呢?

知乎用户 我不做镰刀很多年 发表

先讨论一下滴滴公司所获取和储存的数据吧。

一是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

二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

三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

四是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

五是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

六是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

七是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 “电话权限”;

八是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这些数据可以说是非常庞大,其中涵盖了个人学历、身份证号码、地理信息、用户地址信息等等大量个人隐私信息。

并且大多数都是恶意收集且数据庞大。

恶意收集了如此庞大的用户信息有什么用呢?

嘿嘿,用处可大了

现在正处于信息时代,可以说整个社会都是数据信息构造的。无论是个人信息,还是企业信息都是非常值钱的。

举个例子,最近不是刚刚好到了高考志愿录取期嘛,如果你的手机或者你家长的手机收到很多” 您的孩子是否已经被本科录取?我们是 xx 大学(名字高大上),如果没有的话,那么可以考虑一下我们院校……. 然后就是一顿彩虹屁,夸这夸那,介绍多牛多好等等。

假如你能收到或者曾经收到,那么很抱歉,你的个人隐私已经被某个学校或者补习机构以一条 2-10 的价格卖了出去,是的,比菠菜还贱卖。


设想一下,假设滴滴公司经营不佳,或者被时代的新事物顶替下去,那么手上这些庞大的数据将会是他的 “复活甲”,简简单单就让他东山再起。

而这些来自市场和用户的数据,将流入黑产市场,被黑产进行加工、诈骗、建成社工库,让各位在互联网上裸奔。

具体可以看看这篇文章,里面涵盖了黑产收集隐私数据到加工贩卖的全过程

我的个人信息是如何泄露的?


只能说国家出手得非常及时

不得不给国家的信息安全部门点个赞

同时,这或许也给同身为数字产业化的企业一个警告和良性引导,避免让他们走弯路、入歧道。

知乎用户 Butchet 发表

恭喜满门忠烈的某家喜提据不完全统计的第十大爱国表现:

一、零售价国内高于国外;

二、拿在国内赚的钱补贴美国总部;

三、每有新品发布都把友商祖宗十八代怼一遍;

四、五 5G 投票;

五、元 qing 总:不承认 lx 是中国企业;

六、太阳旗;

七、搞校园贷;

八、最先跳出来 “制裁” 俄罗斯

九、又跳出来 “制裁” 俄罗斯

十、违法处理个人信息 647.09 亿条。

PS: 文字与图片无关!请各位不要联想

知乎用户 我去买几个橘子​ 发表

滴滴三大股东日本软银,美国 uber,南山必胜客,这里有个疑问,是谁有胆子、有权利让滴滴采取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的?

谁有这个能力?看看招股书程维持有滴滴 7% 的股权,15.4% 的投票权。滴滴联合创始人、总裁柳青持股 1.7%,投票权 6.7%。软银愿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 Entity)持股高达 21.5%,投票权 21.5%,Uber 持股 12.8%,投票权 12.8%,腾讯持股 6.8%,投票权 6.8%。

能做出这种决定的,应该就在上面这些管理和投资机构手中。

违规收集信息,这个基本所有中国互联网公司都在做,这里面有一条实在无法忍,就是明文存储司机身份证信息。

知乎用户 养猫的哈士奇​​ 发表

有何警示作用?没有。滴滴活了

80 亿,看起来很多,实际上确实也很多,但对滴滴这种企业,最重要的根本不是钱,而是市场

滴滴的市场有影响吗?有,但是并没有伤筋动骨,之前的用户起码还有一多半依然再用,竞争对手也是一群费拉不堪的弱鸡,给滴滴提鞋都不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么长时间的机会都抓不住

这处罚决定一下来,基本就意味着滴滴的事儿盖棺定论了,让滴滴退市它也退了,罚款也罚了,处理完就是 app 重新上线,新用户开放注册

对滴滴来说也只是肉疼一下而已,挨过去照样吃香喝辣

看公告,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具体什么事儿还是没说,但是能说这么重,估计当初爆出来的料十有八九是真的。

结果就是个罚款了事…

无语,柳家是真的厉害

知乎用户 牧童​ 发表

针对滴滴的审查,时隔一年有余终于落下了帷幕,

滴滴也被赋予天价罚单,

曹操,T3,一喂顺风车等等,这些还没有雄起

对于这些后来者的警示,

避免触犯重蹈滴滴公司的 16 项违法案例!

知乎用户 职场星座秀 发表

信息保护一个里程碑案例。

滴滴出行,偷窥用户相册,抓取用户通信信息,链接用户出行轨迹,收集滴滴出行司机学历等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除了被用来 “杀熟” 及满足资本业绩需求,另外可能被美国资本政治集团用来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网信办开始 80 亿天价罚单,这是对其破坏个人信息和国家信息安全的经济处罚,程维和柳青作为公司负责人被个人罚款百万。没有后续司法方面溯源和处理,说明网信办和国安部门应对还是比较及时,滴滴出行在美国退市没有进一步陷入资本陷阱。

国际资本投资其他 APP 是否存在与滴滴出行一样的问题,这需要执法部门用自己常态化执法工作体系来溯源,同时法律对违法违规行为处罚也要让资本感受到痛苦。

伴随着我国新基建体系日益完善,中国会成为世界 5G 通信体系的标杆,世界上最高品质的网速在中国市场落地,世界最大规模资金和信息流量在中国市场信息交互。

中国信息安全需要更严格的法律和科学的监管,这对于各地区政府专项管理预算也是一个考验,地方政府为了吸引资本进入信息产业会在各地大数据监管和政策上给予出现特殊政策,这样的以招商引资为名头的行为也需要被规范,否则就有可能被美国及其他敌对中国信息化发展国家阴谋渗透进来。

[

网络攻防技术与实战:深入理解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京东

¥59.2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533487280198684672-0-1&p=JF8BAQgJK1olXDYCV1tfC08RAV9MRANLAjZbERscSkAJHTdNTwcKBlMdBgABFksUBm0LH10XQl9HCANtfUpyQB9-eQ9wCl5RED0cXT5XSzlra1cZbQYLVFxVCUoXBGw4G1oUXQIHV11bCXsnA2o4TTUVXAcDVV9YCEsXM244G1wRVAQKVFdZAU4TAV8IE18li6iWgdbi0fuy1cWmztaliI-pgODbOHsnAF9TTg9cGBoCUFxfDUIRAGYJG1McWg8HU1heFEoLA18IGloWWgAFU1xUZkgRB24PEjUXXAcDUlhVDkwQM284GGtLMwdRVF1cWk0QbTIMXxhLFl1HOlpVDkwSCmgLK1kUXAQAZG4)

知乎用户 唐果​​ 发表

刚刚对滴滴处罚 80.26 亿元罚款。

滴滴的违法行为主要包括 8 个方面:

违法收集数据;

过度收集用户信息;

违法储存个人信息;

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个人信息;

频繁索取与提供服务无关的终端功能;

未准确清晰说明部分个人信息处理目的等等。

看到滴滴收集如此多客户信息,

感觉到细思极恐,

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如果不是被发现,

这些信息流传到外边,

有可能人家比我们自己更加了解我们自己,

也不知道会发生多少意外的事情。

对于滴滴公司来说相当于靴子落地了,

有可能不久就会上架,

继续躺着赚钱。

这也是杀鸡给猴看,

在我们这里赚钱可以,

但是必须忠诚。

这也给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上了一课,

没有谁是大而不倒的,

没有谁是不可取代的。

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

欢迎各个公司来赚钱,

但是不欢迎吃里扒外的人。

很多人觉得对滴滴公司罚款罚少了,

毕竟人家一年收入上千亿。

对于程维柳青,

仅仅只罚了 100 万元人民币,

更是感觉到不满。

100 万人民币,

不过是富人身上的九牛一毛。

原创码字不易,

看到这里的朋友点个赞。

丁昆朋:2022 年最新家用、折叠、减震、静音、多功能家用「跑步机」牌子推荐, 一篇文章 10 个品牌对比值得购买选择攻略、指南 (7 月更新)

知乎用户 丁昆朋​ 发表

100w 从自己口袋掏
80 亿从司机口袋里掏

知乎用户 卡尔斯鲁厄 发表

不要鼓掌,不要叫好,不要歌功颂德

这么多年来我们对这些互联网流氓的讨伐还少了?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侵犯隐私大家早就习以为常了好吧。那么为什么上面没管呢?反而他们最上心的是实名制,先申后发,显 ip 等等给我们制造数不胜数的枷锁。

话说回来,滴滴被查是因为对用户耍流氓吗?不是啊。明明是搞偷偷上市被查顺便查了侵犯用户隐私的事。

当然了,现在的确对互联网流氓管起来了。比如广告规范了,收集隐私有法可依了,允许用户注销了,还试点用户解绑手机号,我感动死!可是这明明是 10 年前甚至 20 年前就应该做好的。

知乎用户 Cmark - 超马克 发表

只罚款,不赔偿,所以广大用户的隐私就白侵犯了是吧?

知乎用户 徐辰 发表

对照《答记者问》,里面有不少有意思的点:

1、“滴滴公司相关违法行为最早开始于 2015 年 6 月,持续至今,时间长达 7 年,持续违反 2017 年 6 月实施的《网络安全法》、2021 年 9 月实施的《数据安全法》和 2021 年 11 月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

——从 2015 年 6 月就开始违法了,查了下,这正好是滴滴顺风车正式上线的时间。

2018 年 8 月 24 日下午,温州乐清市一名 20 岁女子赵某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

2018 年 5 月 10 日,空姐李某因为乘坐顺风车,再次遇害。

如果监管部门能早些出手,是不是她们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认真地建议监管部门,能把监管前移。

2、“从违法行为的危害看,滴滴公司通过违法手段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相册中的截图信息、亲情关系信息等个人信息,严重侵犯用户隐私,严重侵害用户个人信息权益。”

——类似的问题,几乎是 APP 的通病,能帮忙整改下吗?不要让我们在互联网公司面前继续裸奔。

3、“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

——你一个打车软件,要我手机截图干啥?我手机的东西不是我自己的吗?偷别人的手机上的东西?

4、“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

——滴滴成立于 2013 年 1 月,截至目前拥有全国司机超 1500 万,用户接近 4 亿,滴滴搜集了 83.23 亿条信息,平均每个人被搜集 21 条信息。

5、“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

——人脸识别和年龄信息也就算了,我的亲情关系和职业信息怎么搜集到的?窃取通讯录?

6、“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五是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

7、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

8、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 “电话权限”,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9、此前,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知乎用户 李征义​ 发表

这个是国家罚的

我想说的是我们消费者能否组团再告滴滴一次呢?主张我们消费者的权益损害赔偿,毕竟国家都认定它有问题了,是吧?

知乎用户 赵者也 发表

互联网哪个平台不收集信息?

这个网页搜索了东西,另外一个平台立马就推送相关广告来了。

诈骗电话精准程度,不小心就上当了,究竟是谁泄露了信息?监管处罚呢?

国内这环境,拿隐私数据当罚款理由,挺搞笑的。

滴滴被罚天价, 更多是因为不听话吧。

比如急着去美国上市,数据安全问题,抵制国安审查。

知乎用户 话不投机半句多 发表

靴子终于落地,结果大快人心!

一大堆数据看得我眼花缭乱,触目惊心。滴滴的行为相当于你的司机,每次借着开车接你的理由,进入你的卧室,看你的隐私。原来我们每次打着滴滴,是就等于坐在车上裸奔!滴滴主要有这些违规违法行为:

一是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

二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

三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

四是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

五是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

六是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

七是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 “电话权限”;

八是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此前,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80.26 亿这只是国家的行政处罚?事情还没完结,接下来承受的是检察院可能提起的公益诉讼和消费者的愤怒!

知乎用户 沉不住法师​​ 发表

对用户,对司机做了这么多的伤害。

为什么没有给用户和司机赔偿

知乎用户 Navis Li​​ 发表

我说实话,像滴滴这样的公司,我已经不关心它被罚多少钱了,对于国内一些买办资本家而言,钱只是一个数字,重要的是官方层面对滴滴事件性质的判断,这才是我最关心的。

我完整看了官方的通告文件,基本可以认定,滴滴就是卖国,而且是群体性卖国事件,不信我挨个给你分析。

一上来,官媒就直接表明态度,滴滴事件不容抵赖,罪大恶极,情节极其恶劣。

然后就公布处罚结果,说实话,平心而论,我认为处罚太轻,罚款 80.26 亿,相当于滴滴一年收入的 4.7%,罚款不少,但不至于伤筋动骨,这事我也可以理解,如果因为这事直接把滴滴一锅端了,恐怕会让其他互联网公司人人自危,也会让海外投资不敢入境,从大局考虑,这个处理结果是一个折中方案,但是对柳青竟然只罚款 100 万元这是我没想到的,不知道后续会不会有追加处罚。

紧接着就向老百姓解释,滴滴到底犯了什么法?总结起来就是 16 项,8 大条,条条都性质恶劣,几乎把使用滴滴的人的个人信息能收集的全都搜集了,比如你的相册照片、你复制粘贴的文字,你平时使用的 APP,你的人脸识别,你的人际关系,你的家庭住址,你的公司信息……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滴滴愿意,他可以整一个全国范围的艳照门事件,我们所有人在滴滴面前,光溜溜的毫无隐私可言。

看到这里是不是非常气愤?别着急,还有更严重的。

官媒话锋一转,又指出滴滴还有一些罪名不适合公开,这里的用词清晰得几乎就是直言——滴滴在卖国!

你看看表述,“严重影响国家安全”,而且滴滴态度还非常恶劣,“拒不履行监管部门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我不禁想问,滴滴想干嘛?这是要公然对抗国家机器?

更绝的还在后头,官媒直接明言,滴滴事件是公司统一决策的,不是个人意志,也就是说想随便找个人顶锅也是不行了,这就是滴滴高层的群体卖国事件。

我说滴滴卖国,肯定还有人不能理解,觉得不过是搜集个人信息而已,怎么就上升到卖国了?

我就这样跟你说吧,咱们普通人,信息泄露了也就泄露了,就算整出了一个艳照门事件,我们也没啥知名度,大家可能不太在乎,但是你知道滴滴的用户有多少人吗?我告诉你,2019 年,这个数字就是 5.5 亿人!

里面有没有科研人员、政府机关人员、军人亲属?如果他们的住址,上班地点,人际关系、联系方式全部暴露出去,那么结果是什么?

结果就是美国能掌握一个名单,可威胁,可收买人员名单,还有军事科研机构的准确位置,今年日本还叫嚣着要打击我们的军事基地,他们哪里来的勇气?你再想想。

所以滴滴这件事根本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案件,二战之前,日本为了侵略中国,派了上万名间谍,花了好几十年的时间,走遍大半个中国考察地形绘制地图,据说最早的准备工作始于 1895 年的 “甲午中日战争”,一直到 “918 事变” 之前,日本人还在不断的收集中国的地形信息。

最终从日本人松田寿男编撰的《中国地图册》来看,日本人绘制的中国地图,其精细程度让中国人都自愧不如,大到一个河流的源头,小到城市里的小巷的名字,他们都一清二楚,所以在准备齐全的情况下,他们才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去年 7 月,滴滴被爆出在美国偷偷上市,再联合 7 部门的迅速反应,你说滴滴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有些事我不好直说,但希望大家清楚,国与国的斗争,并非只是战场火拼,金融、商业、文化、政治、军事、科研…… 所有领域都是交火之地,现在正是中美博弈的关键时期,谁赢谁再享至少 50 年的黄金国运期,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就无法置身事外。

知乎用户 枫冷慕诗​​ 发表

是资本胜利还是正义胜利?看两个讯号:

一是看有没有人因此坐牢?如果没有,是资本胜。

二看滴滴会不会被拆分?如果没有,还是资本胜。

国家安全不能一罚了之。

满门忠裂,一心爆国。滴滴带枪投敌几近成为了全网公敌。

美国走了一圈,国内人心尽失。

再回头收拾行囊,已然是失道寡助了。

马云的崩塌,起源于公然对抗。

联想的崩塌,起源于滴滴偷偷在美国上市事件。

联想是什么?套着国有企业的壳,玩的是资本手段。用政府采购特权盈利补贴美国人民,把大量国

有资产转移到私人名下!成立帮会东林党,拉帮结派绑架经济,甚至想染指庙堂。

柳家做的每件事都与上层背道而驰,甚至明摆着对着干。

滴滴这个事件可要比马云公开对抗事件严重的多。

马云的行为可以比喻为:

在家里大吵大闹,虽然背后有人怂恿,但总归是在自己家。

柳青的行为可以比喻为:

孩子把家里的财产、钱偷出去塞给敌人让敌人买武器对付父母;甚至把家里秘事都对敌人说的一清

二楚;主动要求当敌人的带路党、全天候监视器还要时不时出来兴作浪带舆论。

事情已经做过了头,重新手捧莲花装圣人,故事就会变得索然无味。

信息安全不再是底牌,而已经打成了明牌。

国家安全不能一罚了之。不开刀祭旗,以后队伍还怎么带?


是有后续呢?还是就此别过?

滴滴承包了美国 CIA、英国 MI6 等所有外国情报部门的相关业务:

这样的一个对国家安全和公民权益构成巨大威胁的公司,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

看前:八十亿好多哦,真的搞大事了吧?

看完:特么真不是八千亿? ​

滴滴之十六宗罪 ​——

16 项严重违法事实,对照通报的事实,滴滴公司的行为够不上刑事?

看完滴滴违法行为:才 80 亿?这不得再加个套餐? ​

如果没有后续,这就是变相的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情节严重的,处三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

款的规定处罚。

然后,没有任何人负法律责任。

交钱就能赎罪的话,以后是不是有钱就可以把法典坐屁股下面。 ​这都不抓?还是抓了没通报啊? ​

贪官只抓不杀!汉奸只罚不抓?说明什么?!

今天伏罚,何日伏法?

知乎用户 妖刀明月​ 发表

网络安全?个人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

20 个比特币就能解决的问题,用得着费那么大劲去收集么?

要硬说有啥警示作用

也只能说,靠山不够硬的时候 就别刀头舔血赌那一下子了,赶上点子不好变成出气筒,那后续的报复是无穷无尽的

知乎用户 飞天神熊 发表

列出来这些东西,互联网公司多少都沾点,没有一个干净的,要不然 nlp 分析个啥,精准推送、大数据杀熟是人工智能目前最能带来直接效益的应用,这些人工智能模型的数据输入不就是偷偷摸摸收集的各种用户信息。

关键在于国家安全信息。

知乎用户 布鲁斯韦恩吉尼尔 发表

滴滴 2021 年总营收为 1738.3 亿元

滴滴出行 2020 年收入达 1417 亿元

据网上传;柳传志个人估值数十亿,其女儿柳青个人估值 7 亿元左右

2014 年 7 月,柳青加入滴滴,担任 COO,柳青加入滴滴后,为公司甄选合适的投资方,也同时获得了公司 1.7% 的股份。

而滴滴现在的市值是 400 亿元人民币,意味着柳青也有 7 亿以上

然而…..

7 月 21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 80.26 亿元罚款,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 CEO 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 100 万元罚款。

总裁柳青处人民币 100 万元罚款。

总裁柳青处人民币 100 万元罚款。

知乎用户 团子 PMP 咨询 发表

很正常,如果你用这些数据纯做商业用途,还好说,关键这些数据可以做很多非法的事情。你假装不知道。然后提供给别人,这是最缺德的

知乎用户 yi bbbian​ 发表

还好。

仅仅是行政处罚层面,而没有往刑事犯罪靠。

知乎用户 小安律师​ 发表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滴滴是该死,可是理由好像有点牵强!抖音,快手,微信,淘宝,京东,哪些企业不在获取用户信息,尽可能把个人隐私扒光?

声明:我确实不大喜欢滴滴

知乎用户 八戒来了​ 发表

一堆圈外人的回答,看的我都无语了。这么说吧,这个处罚在我看来就是扣了个重帽子,然后罚酒三杯,整个的罪名和处罚让我完全莫名其妙。

处罚原文里有两个信息,第一个是违法收集多个信息,详情见:

这一段根本不需要仔细看,做互联网的都知道,谁家不收集啊,滴滴做为二线互联网巨头,每天的 DAU 都是千万量级,一年的订单量都已经是十亿百亿级别的了,对于这种体量来说,这些 “1 亿条” 的信息看起来很多,实际上在这个体量下根本不算多,而且哪家不收集,阿里腾讯没有吗?要查的话哪家干净,这就是个表面功夫罢了。

第二个说白了就是叛国了,详情见:

这一段很有意思,给了这么重的描述,「严重影响国家安全」,「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我从来没见过国内任何一个商业公司得到了这样的评价,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个罪名坐实了吗?

如果罪名坐实了,对国家带来如此重大安全隐患,为什么只是罚了一家公司 80 亿而已?以这些数据损失之后造成的风险,别说 80 亿,就是 8000 亿都不够,为什么只罚 80 亿?负主要责任的程维和柳青只罚了 100 万?

所以我没看懂的是,给了如此重的罪名,结果最后处罚方面只罚了 80 亿(滴滴一年光亏损都要亏损 500 亿),违反国家安全且恶意逃避监管的主要责任人只罚了不到半个月的工资?

对比一下其它公司,阿里反垄断罚款 182 亿,美团二选一罚款 30 亿。滴滴严重影响国家安全,阳奉阴违,罚 80 亿外加主要责任人半个月工资?

这简直连罚酒三杯都算不上了,叛国级别的罪名,罚了主犯半个月的工资?

看不明白,完全看不明白。

知乎用户 Fisher​ 发表

80 亿确实不少,但是没有打到根上,柳氏家族看来是没少花钱,不痛不痒的 100 万,柳小姐做个美容大全套都不止这个价。

知乎用户 长颈鹿​ 发表

**滴滴财报显示,滴滴 2021 年总营收为 1738.3 亿元(约 272.8 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 1417 亿元增长 22.6%。**其中,滴滴 2021 年来自中国出行业务营收为 1605.2 亿元(约 251.9 亿美元),同比增长 20%;国际业务营收为 36.2 亿元(约 5.7 亿美元),同比增 55.4%;其他探索业务(Other initiatives)营收为 96.8 亿元(约 15.2 亿美元),同比增长 68.1%。
2022 年 04 月 18 日 企业财务报告 网约车 http://www.199it.com/archives/1421386.html

所以 80.26 亿不过是毛毛雨,算不得什么。

警示, 不存在的。

滴滴应该直接罚没其所有营收,收归国有。

知乎用户 阅读修身​ 发表

先划个重点,下面都是滴滴 APP 侵犯隐私的行为:

> 一是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
> 二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
> 三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
> 四是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
> 五是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
> 六是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
> 七是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 “电话权限”;
> 八是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从上面来看,作为一个打车出行的 APP 对用户个人隐私信息的收集到了何种地步,大数据时代各大互联网巨头们把用户信息当作数字石油资源,肆意开采,滥加收集,侵犯了我们每一个人的隐私权利。

这里灿辉呼吁,个人信息的保护、个人隐私的保护关乎我们的自由和切身利益,未经我们同意不得被肆意收集,另外,我们也需要注重选择那些不收集或者少收集用户隐私信息的替代产品,只有在市场上有替代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的前提下,隐私保护才可以真正落到实处。

这里灿辉郑重推荐,不追踪用户隐私的搜索引擎(嗯,替代百度):无追搜索

wuzhuiso.com

根据无追搜索的隐私协议,无追搜索不追踪、不记录、不泄露用户隐私。

配合无追扩展,可以拦截第三方追踪器,实时显示页面追踪器个数,追踪次数以及页面隐私等级。

最近无追扩展 1.6 版本发布,无追扩展新增艾特搜索侧栏,支持快捷切换搜索引擎,从百度等搜索引擎一键切换到不追踪的无追搜索或者 Duckduckgo 等隐私保护搜索。

滴滴的教训就在眼前,请各大 APP 以及互联网巨头们,切实履行保护好每一个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的义务,不然要么国家出手整治,要么用户们用脚投票。

对了,目前为止最好也最简单的避免隐私被收集的办法是:尽量别安装 APP,改为使用移动网站~,一般人灿辉我可不告诉他 哈哈。

知乎用户 灿辉说搜索​ 发表

我只想说 刑事处罚什么时候上来

知乎用户 行天 发表

连句 相关线索移交检察机关 都没有 。

折腾了一年就这结果?

差评。

知乎用户 季退思查内姆叄世 发表

我猜想最初的处罚方案肯定比这个严重得多

这个处罚只能说明中国经济现在的问题非常严重,因为这个处罚对于滴滴来说是 “奖励”

知乎用户 Luke 发表

作为半个行内人谈几点吧。

1. 调查了一年多的报告中只谈了数据采集问题,没谈数据跨境问题。 代表没证据表明滴滴为了 IPO 传输数据出境。

2. 通报中没提到有关行驶轨迹,用户账号、密码、实名身份的问题。大概率滴滴在这些核心数据上是合规的。

3. 通报中过度采集的数据种类不像是有目的、系统性的收集。更像是程序员写程序的时候过度采集,程序开发不合规,数据分级分类治理没做好。

4. 罚款额度 80 亿看起来高,但仅仅是 2021 年销售额的 4.6%。 结合 “阿里巴巴二选一” 被罚销售额 4% 来看,并不出格。

2021 年 4 月 10 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阿里巴巴集团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 2019 年中国境内销售额 4557.12 亿元 4% 的罚款,计 182.28 亿元。
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在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实施 “二选一” 垄断行为作出行政处罚

从罚款 / 销售额角度看,滴滴 21 年营收 1738 亿,净利润 - 493 亿,罚款 80 亿 = 1738*4.6%。 并没有比阿里高很多

从现金流角度看,滴滴 21 年现金及等价物 434 亿,被罚款 80 亿并不会榨干现金流。

5. 五月份的时候有消息一汽要入股滴滴,估值做低刚好进入。

期待后续国资运作的新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滴滴的违法事实,主要在于违法收集个人信息,侵害用户个人隐私,危害国家安全等方面。这个问题很严重,必须被正视,所以国家也是严厉处罚。滴滴要对它经营过程中的违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付出应有的代价。

但这个事儿在我看来,不是针对滴滴一家的示众,而是对整个网约车行业乃至互联网行业的警示。

有人说,怎么还不彻底关停滴滴?又不是只有滴滴一家能打车。确实,现在网约车平台很多,用户的选择面广。但试问,在安全保障上,在便捷度上,在用户体验上,其他的网约车平台又是什么情况呢?其他平台就没有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的情况存在吗?

滴滴能够走到今天,有这样的市场占有率,在整个平台的机制和用户体验上自然有可取之处的,客观而言,滴滴在经历了多次安全事件之后,对司机和乘客的安全保护上,是优于绝大多数平台的。而且滴滴平台上,是成千上万的私家车,以及依靠这个平台维持生计、解决就业问题的普通老百姓,是成千上万普通老百姓的出行工具。这已然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了。

归根结底,滴滴问题不是它一家的个别问题,而是网约车平台在快速扩张和发展过程中,对个人信息保护、对司乘安全保障、司机利益分配等的处理问题。滴滴问题的解决,也绝不是粗暴、一刀切地关停问题,而是如何贯彻好、严格遵守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规定,强化对个人信息安全和司乘人身安全保护,严格管理和监督,如此才能让网约车行业发展,步入良性轨道。否则,关掉一个滴滴,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治标不治本而已。

知乎用户 谈典看法​ 发表

柳家利空落地,安全着陆?

利用用户隐私数据作恶并以此危害国家安全实锤。

80 亿多吗?

不多,以滴滴的庞大体量和行业地位,以及让他给敌国送大礼的行径,没让滴滴死掉,没让柳家进监狱,已经是轻的了。

此外,这是全国首个以国家的姿态对侵害用户隐私和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宣战,但背后究竟是因为用户隐私波及太广,还是因为危害到国家安全不得已而为之,那就不知道了。

但可以看到的是,自今年整治以来,巨头们有所收敛,各家 APP 的权限索取和权限说明逐步明晰,过去不同意协议不准用的情况有所好转。

只是啊,有些巨头的 APP 依然臃肿不堪,Android 和 iOS 的权限索取仍存在双标,工信部网信办的治理任重道远。

国家安全漏洞被及时填补,80 亿罚款用来补贴家用,让柳家接受教育安全下车,似乎才是实际目的。

因此警示作用都是次要,就怕这次处罚让其他巨头摸清了上面的底线(原来只要罚点钱就可以…)。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上海泄露了公民十亿条信息是怎么罚的?有谁负责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为癌症女友筹钱,偷了价值 3000 的电瓶车,还没卖出去就被抓起来判了四年。

为了自己获利,偷了我们远超 3000 元价值的个人隐私数据,也没见谁进去。

这教会了我们

做小偷要注册个公司,以公司的形式去偷盗

被抓了就是被查被罚款

交不出罚款了就申请破产

知乎用户 我是平兄 skr 发表

我想知道的是,滴滴因为这件事情,APP 下架了一段时间,被处罚了 80 个亿。但问题是,现在网约车市场大头还是滴滴,T3,曹操这些依旧无法对其造成份额上的冲击,滴滴依旧还是无可争议的老大。1 年了。

后来想想原因可能是,滴滴只是树大招风,滴滴做出来的事情,别的打车平台其实也在做。就像联想,你会发现那时候大家都想这么玩的,不过联想算是最有名的一个。翻合订本不可怕,可怕在于要翻辞海一个都别想跑。

知乎用户 刘原 发表

个人才罚 100 万???

这点钱对这些人来说就像牛身上拔一根毛,还是最细的那根。

知乎用户 圣威廉仁波切 发表

罚款是例行流程,关键是最后如何定性。

如果只有罚款,那我们只能得出两个天真的结论:

1. 中国人的隐私是能用钱解决的。

2. 中国人的隐私权是可以用罚款来保护的。

知乎用户 梓非鱼​ 发表

新计量单位,滴=40.13 亿 滴滴 =80.26 亿

违法收集用户相册截图,收集人脸信息,收集用户剪切板,过度收集精确位置,分析乘客出行意图。

“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

这样的表示已经是非常的严重了。

1、触目惊心。

一是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二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三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职业信息、亲情关系信息、“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

我们的信息被漏成筛子了。

其它互联网产品的情况又当如何呢?

2、靴子落地。

仅罚款 80 多亿,负责人各被罚款 100 万。对滴滴来说,应算是一个利好。

毕竟没有更重的停运整改之类的业务打击性处罚

知乎用户 塔圈时光机​​ 发表

现在知乎群体水平下降这么严重了么。

看不清楚做出处罚的主体是谁么,是网信办,网信办就这么大的权力,因为网信办是依据网信办手里的法律来办事的。

至于其它的问题,自然应当交由对应的部门去办理,而不是由网信办一手包了。不然的话,那样岂不就又会落个某些人口中的不依法治国的口实。

现在既然已经认定了滴滴涉及到别的问题,那当时一起进驻的六部门,自然是各管一摊儿,发现什么问题就归到哪个部门去,怎么可能由网信办一家统管。

去看清楚新闻的原文,网信办做出的行政处罚,都只是局限在网信办的职权范围之内,没有使用任何其它名义和理由做出超范围处罚

这是规矩。

那滴滴还有没有其它问题,什么问题归谁管,这都是有现成的法律体系规定的,谁也不可能越界,谁也不可能缩手。

这件事太大了,谁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在进驻之初,都已经定好了,谁也不能出一点儿格。

比如,新闻里明确的说了,滴滴已经牵扯到了国家安全问题,那自然是由国安去立案调查和处罚,网信办没有这个方面的办案权。

再比如,滴滴有没有偷税漏税行为,那就要靠税务总局去管。

再比如,有没有垄断行为,那就要靠反垄断局去调查。

同样的,其它问题出来后,哪个方面出问题,自然由哪个方面的部门去处罚,怎么也轮不着网信办。

一码归一码,这是政府行事最基本的道理。

事实上,数据层面,在这次滴滴的事情里,恰恰是问题性质严重程度和后果最为轻微的一个,其它的层面,问题和后果更为严重。

阿里不也因为同样的问题被大罚了一笔吗,阿里有那个面子被国家六部门联合进驻调查了吗,阿里被罚的不比滴滴多?

很多人都不明白政府行事的道理。

像国家六部门共同进驻一个企业调查这种大事,那必然是要有个结果的,而且每个参与进去的部门都得在最后给出自己参与结果的一个交待。

这不但是给他们上级的交待,也是给社会的一个交待。

而且,要是这个交待不能让上级让社会满意,那就不但不会是功劳,反而会是巨大错误。

再进一步,要是这六部门大张旗鼓的联合进驻调查,要是最后哪个说调查了没问题,那打的是谁的脸。

所以,等着吧,事情还早着呢。

这才一个部门,一个挨一个,还有五个没出结果。

其中性质最严重的就是现在不公开的国家安全问题,这个是最大的问题,也是后果最严重的问题。因为这个只要一出事以及能确定,那必然就是刑事犯罪

请记住,中国的政治规则是,轻易不能动手撕破脸皮,但是一旦动了手撕破了脸皮,那就得把事情做到达到目的为止,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因为没有了后退的余地。

加之这些日子断断续续的有人冒出来攻击联想,要没有人在后面鼓动,至于这么一次一次的闹个没完吗。

反过来,既然有人能出来一次一次闹个没完,还能接着闹,那就说明,被闹的,已经失去了对事情的控制力。

出这么大的事儿,又失去了对事情的控制力,那倒台是早晚的。

知乎用户 大鱼不吃小鱼 发表

此前,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知乎用户 刘延 发表

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这一点,我希望滴滴这个案子能够成为典型。

目前各大手机 app 都有过度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的嫌疑。很多人深受其害。

在现实生活当中,个人信息几乎被到处泄露和贩卖。我去某个楼盘看一下房子留了一个联系方式。那么接下来装修公司、贷款公司、卖家具的、其他地产商等都会打电话给我。烦不胜烦。

我买了一辆车,那么接下来保险公司也会给我打电话。百度浏览了一下当地的医院,立刻就会有专门的 “客服人员” 打电话过来推销。

个人信息泄漏和被贩卖,几乎是电信诈骗的 “坚实基础”。诈骗分子不费什么力气就可以拿到很大的 “潜在客户名单”。

在使用各 app 的时候,也会被要求填各种信息,更可怕的时候,他们还会分析你的使用习惯。这一度还成为某些 app 的发展利器。比如抖音,会根据你的喜好推荐视频。淘宝会根据你的浏览和购买记录推荐商品。

当然,某些 app 会根据大数据对不同的客户制定不同的价格,这就是所谓的杀熟。

个人信息在中国得不到保护,违法成本低,被各公司用来最大化收割利润。

另外,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这应该有人进去踩缝纫机吧?

罚款就完事了?我看滴滴现在还是近乎垄断的地位,每天赚钱都不少。罚这点钱,他们痛都感受不到吧?我觉得他们可能心里还在偷笑。羊毛出在羊身上。

希望能有进一步的后续。

知乎用户 鲁森林林​ 发表

今晚烧烤,夜啤,约起。筹齐 8026 人,线上庆祝一下,纪念一下,这么有意义的日子。

知乎用户 张弓家族族长 发表

参照个保法。

80.26 亿正好是滴滴上一年的国内营收的 5%。

直接责任人和间接责任人也是顶格 100 万罚款。

所以主要还是法律层面处罚力度不够。

知乎用户 骄阳似我​ 发表

我觉得如果是我这个平民百姓做了这类事,已经枪毙十次了,八百亿也买不回来。

知乎用户 王田通 发表

阿里 180 亿

滴滴 80 亿

现在群众都不是傻子 鼓励三胎不成 土地市场不成 经济不行

羊毛薅太多 现在彻底刮油没的薅 只能从其他地方补贴财政亏空

私企都不景气了 各行能刮就刮

也不怪大佬都跑 毕竟连医药大企都在靠疫情赚快钱 只想赚快钱!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数据安全?可是我朝的普通人本来就没有隐私啊。

无论是健康码查人,还是绑定手机号,以及现在开始公布 ip 地址。

wx 一直在查个人隐私。可为什么只罚滴滴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国家互联网办答记者问纰漏的信息更加详细:

一、问:请简要介绍案件的背景和调查经过?

答:2021 年 7 月,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公司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根据网络安全审查结论及发现的问题和线索,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对滴滴公司涉嫌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期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了调查询问、技术取证,责令滴滴公司提交了相关证据材料,对本案证据材料深入核查分析,并充分听取滴滴公司意见,保障滴滴公司合法权利。经查实,滴滴公司违反《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违法违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应当从严从重予以处罚。

二、问:滴滴公司存在哪些违法违规行为?

答:经查明,滴滴公司共存在 16 项违法事实,归纳起来主要是 8 个方面。一是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二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三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四是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五是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六是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七是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电话权限”;八是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此前,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三、问:本案的违法主体是如何认定的?

答:滴滴公司成立于 2013 年 1 月,相关境内业务线主要包括网约车、顺风车、两轮车、造车等,相关产品包括滴滴出行 App、滴滴车主 App、滴滴顺风车 App、滴滴企业版 App 等 41 款 App。

滴滴公司对境内各业务线重大事项具有最高决策权,制定的企业内部制度规范对境内各业务线全部适用,且对落实情况负监督管理责任。该公司通过滴滴信息与数据安全委员会及其下设的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数据安全委员会,参与网约车、顺风车等业务线相关行为的决策指导、监督管理,各业务线违法行为是在该公司统一决策和部署下的具体落实。据此,本案违法行为主体认定为滴滴公司。

滴滴公司董事长兼 CEO 程维、总裁柳青,对违法行为负主管责任。

四、问:对滴滴公司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此次对滴滴公司的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与一般的行政处罚不同,具有特殊性。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行为情节严重,结合网络安全审查情况,应当予以从严从重处罚。一是从违法行为的性质看,滴滴公司未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监管部门要求,履行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置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于不顾,给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带来严重的风险隐患,且在监管部门责令改正情况下,仍未进行全面深入整改,性质极为恶劣。二是从违法行为的持续时间看,滴滴公司相关违法行为最早开始于 2015 年 6 月,持续至今,时间长达 7 年,持续违反 2017 年 6 月实施的《网络安全法》、2021 年 9 月实施的《数据安全法》和 2021 年 11 月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三是从违法行为的危害看,滴滴公司通过违法手段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相册中的截图信息、亲情关系信息等个人信息,严重侵犯用户隐私,严重侵害用户个人信息权益。四是从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数量看,滴滴公司违法处理个人信息达 647.09 亿条,数量巨大,其中包括人脸识别信息、精准位置信息、身份证号等多类敏感个人信息。五是从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情形看,滴滴公司违法行为涉及多个 App,涵盖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强制收集敏感个人信息、App 频繁索权、未尽个人信息处理告知义务、未尽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等多种情形。

综合考虑滴滴公司违法行为的性质、持续时间、危害及情形,对滴滴公司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的主要依据是《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有关规定。

五、问:下一步网络执法的重点方向和领域有哪些?

答: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先后颁布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等法律法规。网信部门将依法加大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执法力度,通过执法约谈、责令改正、警告、通报批评、罚款、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下架、处理责任人等处置处罚措施,依法打击危害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有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同时,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形成强大声势和有力震慑,做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教育引导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运营,促进企业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这其中,收集无数信息确实罪行恶劣,但是国内哪个大型互联网公司没有收集数据?所以,最致命的是这句: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

滴滴在美国突击上市后,有不少数据提供给了美国证监会(SEC),这才是滴滴最恶心的地方,也是顶格处罚的主要原因。

知乎用户 珞珈烟云​ 发表

滴滴打车的行径,看起来就像是华夏河山宁送清不送闯,不分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孰高孰低。

当然,人家本来就是美国人。

知乎用户 Burgundian 发表

​​7 月 21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滴滴公司”)依法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 80.26 亿元罚款,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 CEO 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 100 万元罚款。(相关网评:对相关责任人的惩罚太轻了,对市场没有起到警示作用,这么严重的违法行为,相关责任人没有刑事责任,个人罚款也太低了)

国家相关部门联合调查组依据《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公司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滴滴公司违反**《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违法违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应当从严从重予以处罚。(涉嫌严重违反《国家安全法》的相关问题,被忽视了,不然相关责任人难逃刑事责任)

披露的就是从美国纽交所退市的那个商业运营主体。

滴滴公司共存在 16 项违法事实,归纳起来主要是 8 个方面

一是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

二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

三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

四是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

五是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

六是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

七是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 “电话权限”;

八是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从 2013 年 1 月,相关境内业务线主要包括**网约车、顺风车、两轮车、造车等,相关产品包括滴滴出行 App、滴滴车主 App、滴滴顺风车 App、滴滴企业版 App** 等 41 款 App。滴滴公司董事长兼 CEO 程维、总裁柳青,对违法行为负主管责任。)

之前利用交通数据,预测国家涉密机构的地理位置,拆解国务院核心部门的国家机密。

打着商业旗号明目张胆的出卖国家重要情报信息,美其名曰 “大数据赋能”。

在 2017 年国庆节的时候,在合肥出差被滴滴卖了一次以后,就不敢再使用滴滴软件了,所有的智能设备就没有安装过相关 APP,也没有再使用 DD 相关打车 APP 了。

出差到其他城市都会选择轨道交通,城市之中选择地铁出行,地铁不方便的直接找出租车,打不到出租车的,再用高德地图的其他打车方式(屏蔽掉 DD 和有问题的接单类型),条件允许的地方租一辆车代替。

滴滴的问题由来已久,从 2016 年起,就出现过各类交通安全和人身安全事故,到偷偷摸摸跑到美国纽交所上市,对国家的法律置若罔闻,必然付出惨痛代价。

参考资料:

16 项违法事实 国家网信办对滴滴处以 80.26 亿元罚款

人民日报微博

雪球网——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DIDI)

知乎用户 常悬咨询​ 发表

100 万?刑不上大夫?此处要说明的是,滴滴只是企业,企业的背后是管治团队,也就是董事长和总经理,两位老总分别罚款 100 万,这个数字对他们来说也就是一两天的日常开销,不痛不痒。

近几年,国家明显加大了对互联网头部企业的合法合规审查力度,当然对出现违法违规的企业,罚款仍然是主流。

阿里巴巴罚款 182.28 亿!马云从此选择低调做人。

美团罚款 34.42 亿!王兴的嚣张气焰基本磨灭了。

腾讯罚款 50 万!低调的马化腾仍然在为小学生防沉迷游戏而不懈奋斗!

滴滴全球,涉及网络安全,境外上市,用户信息安全,当然也包括国 an…… 罚款 80.26 亿!程维、柳青各罚款 100 万!

接下来还有腾讯!中国知网!

作为两马之一,小马根正苗红,为人低调,在互联网公益方面旗号响亮,虽然做的某些产品涉及的某些行业(比如游戏产业)为世人所诟病,但这并不影响腾讯闷声发大财!

而基本垄断了中国论文检索市场的中国知网,褥羊毛的手法一层又一层,前段时间也被国家立案调查,接下来罚款多少,让我们拭目以待!

马云说阿里巴巴要活到 108 岁,这年头,连站位都不懂,能活着见到明天的太阳不错了。

知乎用户 王小扎 发表

滴滴被曝泄露数据然后下架是 2021 年 7 月初的事情,但是《数据安全法》是 9 月 1 日施行,《个人信息保护法》11 月 1 日施行,所以是滴滴在 2021 年 11 月之后仍然在泄露数据,还是说这几个法律可以追溯过往的行为?

更新

看了原文,没有提及把数据给境外,处罚原因都是过度收集数据

知乎用户 张凯羿 发表

到底违反了哪条?只是收集用户信息而不是泄露就罚 80 亿,那健康码收集用户信息就合法了?APP 不收集用户数据怎么做业务,怎么方便用户?滴滴到底得罪了何方神圣,非得要把它搞死,选择性执法。还有,既然依据是法律,为什么不经过法院?既然各个部门都有行政处罚权力,那还要法院干嘛?

审核提供了大量审核员职位以后,数据合规看来也要为就业做贡献了,毕竟数据审核不利顶格也就 50 万,数据合规不行,那可是顶格百分之五营业额的,这和当年有些地方号称超生罚款按个人收入而不是地方平均收入的几倍有异曲同工之妙。

互联网业的紧箍咒越来越多越来越紧了,除了撤退别无他法。

知乎用户 巴拉丁 发表

这么明显的利好看不出来,

不愧是知乎.

这事我评价就 4 个字: 利空落地

知乎用户 巨硬新星 发表

  1. 罚款甚至关门都不是根治方法。

有必要对驾驶等数据建立详细的分级标准,对部分信息严禁采集和保存。

长期而言,要对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进行进一步明确的限定。

不然这类平台为了能去美国上市,甚至高管个人为了自己的好处,把数据收集转移出去太容易了。

2. 滴滴采集的这些数据危害太大了,之前很多想到的危害场景都能对上。

就这几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电话权限”。

打个车,自己的工作地址(所在单位)、电话、家庭住址、经常去的地方(娱乐、接孩子等)、亲属信息等就全都给滴滴了。我等平民百姓倒是没啥,关键的科研工作者,政府各个部门的信息滴滴采集到,自己用还是卖给外国都能带来很大危害,而且这个数据不用多大,带出一批很容易。

3. 现有的法规多,但很难全面落地

目前相关的法律有《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等,作为前互联网与大数据从业者的俺看过几遍都云里雾里,身边还在这些行业的企业与监管机关熟人没一个能全弄明白的。

企业与监管都不明白,只能说目前法规虽然多,但对相关从业者审查者的培训与考核、简化法律认知门槛让人能快速知道什么不能干、从技术底层就堵死大规模采集数字漏洞等都是当务之急。

知乎用户 飞跃本屯 发表

2021 年 4 月 10 日时,蚂蚁金服因为 “二选一” 问题,被处罚 182.28 亿元。

这次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 80.26 亿元罚款,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 CEO 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 100 万元罚款。

可以看到,对滴滴处罚的额度明显比对蚂蚁金服少了 102 亿。但更不同的是增加了对董事长兼 CEO 程维、总裁柳青的处罚。但是这 100 万明显是太少了。

互联网被处罚的不少,除了蚂蚁金服,美团、腾讯都给处罚过。但都不涉及公司高管。

这更可以说明,滴滴的作恶很大程度上是资本家作恶。这次对滴滴高管的处罚,目标是指向柳教父

知乎用户 青陆​ 发表

整整一年的审查步入尾声,靴子终于落地了

时至今日,滴滴仍旧凭借日均近两千万单的成绩,牢牢占据网约车 80% 上下的市场份额,在其身后,T3 日均值回落在两百万多,众多的小型网约车平台也仅仅只是在少数城市展露头角(美团和曹操我暂且不清楚,但绝不会高于 T3)

滴滴是互联网时代进入下半场后的产物,特点是不再提供纯粹的线上业务,而是与线下有了深度的融合(好做的生意都有人做了),这导致其在发展中后期不像前者一样具有指数级增长的潜力,所有的网约车企业,都要一个一个地去开城,在内部维持着庞大的城市团队,在外部广泛和运营商团队联系

九年烧掉的 1800 亿,到底是形成了一定的壁垒,虽然不像技术专利和特许经营那样稳固,但庞大的司机与车辆数量、高效的运营团队以及消费者习惯,让这一年里针对滴滴的狙击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迅速

去年七月,高德、美团相继出击,T3、曹操借势扩张,尤其是 T3 还拿下了 2018 年来网约车领域规模最大的一笔融资,整个行业再度进入了补贴大战阶段

当然,没有滴滴与快的、uber 那么疯狂,是当年的低配版

毕竟海量的美元不会有了,对互联网的疯狂想象不会有了,没有人愿意再那样补贴下去,如果这个行业的尽头已经隐约显现,再造一个滴滴又有什么意义呢?

有一个事很有趣,滴滴营收规模是 uber 的数倍,这是因为国内网约车营收的计算方式和 uber 大有不同

按理说,乘客支付的流水 80% 左右是司机收入,平台抽取 20% 左右的佣金,以此支付 C 端和 D 端的奖励以及运营成本

因此 uber 的营收计算的是抽取的佣金,但国内为了迎合资本市场对规模的青睐,将所有的流水都计算在了营收里,再从中去发放司机工资、奖励、乘客补贴等,相应的,这就导致了其利润率极低

出行作为本地生活的一块重要拼图,曾经引来了资方的众多青睐,但现在,已经不再是一个朝阳行业

审查并没有指出恢复滴滴新用户注册的时间,但估计应该不远了,这意味着其他企业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时至今日,滴滴虽然订单量、营收等出现了下滑,但基本盘依旧在

这和我当初卸载滴滴出行时候的预想有些许偏差

我虽然知道滴滴不会轰然倒下,但只是没想到,它的市场还能抓的这么牢

这一方面是对沉默的大多数理论的又一次印证,另一方面可能也说明,很多时候,用户没有更好的选择

知乎用户 朱雀桥边​ 发表

就怕卖国所得,比 80 亿还要多。

知乎用户 大叔 206​ 发表

据去年财报显示:

滴滴 2021 年总营收为 1738.3 亿元,国内出行业务收入 1605.2 亿元,国际业务营收为 36.2 亿元,其他探索业务营收为 96.8 亿元。截止 2021 年 12 月 31 日,滴滴账面等现金,现金等价物等总和为 439.8 亿元。

这么说来,账面还挺充裕。罚款 80.26 亿元,看起来挺高的,对于滴滴来说,只是全年营收的二十一分之一,账面现金的五分之一,罚起来也完全能出的起。

在国内业务占据 93% 的条件下,滴滴还能对大伙儿做出:

违法手机用户相册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收集剪切板和应用列表信息 82.23 亿条,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

他们把这些海量信息收集起来,都干什么去了?细思恐极。真真无愧于 “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

平时就甚少打车,从去年滴滴爆出此事以后,卸载了滴滴,以后也不会再用。

知乎用户 金牛座棋格格​​ 发表

不了解不评价,但是最近打网约车来说,滴滴反而是美团、高德里面相对较便宜的。坐标北京,不知道那些说美团高德打车便宜的是啥情况,我也想打个便宜车啊。。。

知乎用户 烤串侠 发表

对一个公司而言,不多。

对那两个人而言,更少。

等同于挠痒痒,罚水三杯。

我们没有刀吗!

知乎用户 二民​ 发表

这么严重,

为什么没有人被判刑?

80 亿对于三代买办家族来说,

根本不算什么。

知乎用户 门儿哥法号倒插 发表

莫名想起一个软件:国家反诈中心

知乎用户 异想之旅 发表

那么多防疫的软件收集,创送的数据有没有过度的? 该怎么罚?

知乎用户 zzzz​ 发表

我认为对此事的关注点还是应该放在**数据治理,数据合规**上。

关于国家安全的内容 “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 注意,是 “严重隐患” 而不是“恶劣影响”

目前尚未有滴滴高管被有关部门控制、起诉等报道。如果是关乎国家安全的重要数据出了问题,哪能是罚款那么轻?不判几个进去?滴滴哪能是只是限制新用户注册这么简单,直接关了都算正常操作。

另外,要相信有关部门:有一次,我在某市搭车,路过一个地方,一个核工业相关的 XX 研究所(光看名字都觉得牛逼)。我随口说了一句,这个地方好牛逼,司机说,这里是叫不到车的,这里面的人叫车要走出来起码一站地……

说回数据治理和数据合规的问题

  1. 管和罚的目的,是为了用——中国把数据列入生产要素,是重要的理论创新,《数据安全法》第七条 “国家保护个人、组织与数据有关的权益,鼓励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利用,保障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促进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发展。“

2. 相关法规要持续完善,推出细则和司法解释,比如提到最多的 “过度采集”,这个“度” 怎么定义,在什么阶段定义。互联网公司的业务多是创新业务,大家肯定不希望事前审批——主管机关也没这个能力事前判断。在什么阶段,以什么形式介入比较合适?比如用户量到一个规模的企业,是否应该例行接受一定监管——不要弄出上亿条信息被违规收集了,才做出处罚。

3. 监管形式是否可以创新,比如是否可以像会计师事务所这样,试点一些数据审计机构。 政府也可以雇佣,企业自身也可以雇佣,出具报告,供各利益相关方参考。

4. 对政府机构的数据采集、数据应用——我认为马督工说的隶属人大的大数据局可能是一个方向。像 “红码事件”(典型的滥用,违规使用数据)这样的事情的处罚很难说是让人满意的。在这方面一些垂直行业的监管部门做的比一般政府机构好一些,比如银保监会就对银行违规使用客户数据进行过处罚——虽然金额不大,相对于银行的资产九牛一毛,至少是有这么个意思。

在企业方面数据安全就不用说了

采集什么数据,客户同意没有,对业务相关性有多大?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法务应该有专业团队(懂法律、懂业务、懂数据)——想必未来这类复合型法律人才需求很大。最好时刻有根弦。滴滴这次只是罚款,大数据领域违法判刑的案例不少。

数据治理方面,平时很多数据存在数据库里,哪些和业务关系不大的,没有用的,又占存储资源,又占计算资源。该清掉就清掉。其实企业和政府都有这个问题,采数据的时候觉得越多越好,其实未必都用上。好多数据在数据库了空占资源还是好的,被不法之徒拿出去卖的案子也不胜枚举。

这次对滴滴罚款 80 亿看着很多,其实对比国外的案例并不算太大。2020 年 Facebook 用户信息泄露给剑桥分析等公司,进而影响美国大选结果的事件,FTC 与 Facebook 的和解金额是 50 亿美元。(当然滴滴是过度采集和泄露还是质的区别)。考虑到滴滴庞大的业务体量,相关机构这个金额还是本着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的精神的。

希望中国能走出比欧洲更灵活,比现在国内更有效的数据法治之路,也希望相关治理能有效规范大型互联网巨头,政府机构的数据采集,促进数据有效应用创新。

知乎用户 亨瑞瑞​ 发表

别再只盯着 80 亿罚金了,趁这个机会需要关注一下手机 APP 在收集用户的哪些信息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

原文写到:

经查明,滴滴公司共存在 16 项违法事实,归纳起来主要是 8 个方面。一是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二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三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四是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五是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六是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七是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 “电话权限”;八是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这么多信息,基本上可以实锤互联网公司大数据杀熟区别定价的事情是真的,而且至少是基于时间、年龄、职业、家人、打车频率、上班 / 旅游、同行人等多个维度的超精准价格歧视。

融合了这么多信息,这套推荐算法大概率已经深入行业很久,不排除某宝,某多多,某了么,某德地图等其他厂家也在干类似的事情。

代表了精准需求的、需要日常高频操作还高频花钱的 APP 尤其需要警惕,毕竟它们不仅在加固我们看到的信息茧房,还让我们花钱买了商品。

知乎用户 紫财经 发表

我说点悲观的,钱罚了,后续监管措施,监管标准,法律条文。政府有想法了吗?是否要建立统一的系统库由全国人大监督授权使用?

看来都没有,只有罚。

那么后果警示很明显,滴滴出事一年多了有顺位替补的公司吗?大家好像没看到吧,以后准备手动打的吧。因为滴滴踩雷,政府并没有做一个公开透明的公平流程,以至于其他想做打车软件的公司,会畏手畏脚。导致打车软件这块实际上会科技倒退。

我并不是给滴滴洗地怎么样。罚也罚了,不应该考虑一下以后怎么办吗?这根垃圾公司直接给你一堆条文,之后告诉你这也不能干,那也不能干。但这个活你必须给我干了。之后就拼关系呗,跟领导关系好的违反条文规定,能把活干出来没人过问。关系不好的就逼着你,到最后罚着你滚蛋。临走还得跟你说风凉话,能力差干不出来。实际上严格执行他所谓逻辑不能自洽的各种条文,就是干不出来。

那为了公平竞争,社会前进。我们是不是应该公开透明的画出一条赛道来?现实中违规使用你隐私权肖像权的只有滴滴吗?预测你消费习惯的也有很多吧。这些都违规了。

那大数据是不是就不能用了?不能用大数据分析,那在这个领域还怎么发展?

那是不是应该由国家统管大数据,居民信息。各个公司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条件下进行申请的方式使用,比较好?还是单纯禁止,设定条款,不给赛道?

知乎用户 弓长 发表

怎么看?当然是盯着某乎看啊!

知乎用户 迷途小扁舟​ 发表

我刚刷到这个新闻瞟了一眼,以为是被罚了 80 万。仔细一看好家伙!!!80 多亿,这个可能不是行政处罚的违法数额。可能是被提起公益诉讼判赔的数额。新闻也没说

第六十九条 处理个人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权益造成损害,个人信息处理者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侵权责任。

  前款规定的损害赔偿责任按照个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个人信息处理者因此获得的利益确定;个人因此受到的损失和个人信息处理者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处罚得最重的条款是

第四十五条 开展数据处理活动的组织、个人不履行本法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规定的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或者造成大量数据泄露等严重后果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国家核心数据管理制度,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由有关主管部门处二百万元以上一千万元以下罚款,并根据情况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和  第六十四条 网络运营者、网络产品或者服务的提供者违反本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第四十一条至第四十三条规定,侵害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违反本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百万元以下罚款。

这么一看要是是以违法所得处罚的话,那顶格处罚违法所得有 8 个亿。

他们拿这些数据干嘛了?

知乎用户 桃矢王唯​ 发表

虽然但是,也就罚了柳家一点钱,不够看

其他资方还是获利颇丰,及时高位跑路,顺便违规一波讨好美国

应该追查涉案资方,罚不到国外的,就查国内的滴滴上市前投资企业

知乎用户 红旗漫 发表

经查明,滴滴公司共存在 16 项违法事实,归纳起来主要是 8 个方面。一是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二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三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四是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五是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六是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七是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电话权限”;八是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此前,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这么大量的信息采集,就按照市价算吧均价 5 毛一条,作为罚款算一块一条吧。罚!还是罚少了

知乎用户 法天相地 发表

滴滴在去年 71 节前一天悄悄跑去美国上市顺带送了数据

没有预热,没有敲钟,在约谈不准上时候强行上

自己的媒体都不敢发文,71 当天满是阅兵头条

企图做成既成事实

伤害力一般般,侮辱性极强

知乎用户 洛伦兹力想做功​ 发表

从网信办发布的信息来看,罚的一点也不冤。

记得当时入驻滴滴调查的还有几个部门的,相应的处理、处罚还没出来了

拭目以待

这只是刚刚开始。。。。

知乎用户 我不吃西红柿 发表

恭喜国家喜增 80 亿财政收入

知乎用户 山河永寂 发表

做了这么多违法犯罪的事情,请问滴滴哪个高管别法办?!没有人被问责的吗?法人代表该承担什么责任?!

都到了威胁国家安全的地步了,只罚 80 亿这点小钱?

你们别觉得 80 亿很多哈,上海某中超球队拿个国内冠军都得花 120 亿呢!这是该俱乐部曾经的教练组成员谢压着打说的,不是我胡扯啊!

所以说,这个处罚,和轻轻放下,也没啥区别了!

知乎用户 荻 生​ 发表

知乎用户 天吃星座 发表

反对,程序不正义的处罚。

未经法院审判,任何人都是无罪的。

程序不正义,有控辩双方的对峙公堂么? 有程序正义的审查么? 有律师的辩护么?

这些都没有,有的就是直接的处罚。这是抢。

别跟我说可以行政复议,都罚 80 亿了,还是所谓的行政处罚? 我把你关监狱里 10 年能不能是行政处罚?

知乎用户 李鸿绪 发表

咋没枪毙呢╮(︶﹏︶)╭

知乎用户 小书虫 发表

满门忠烈终于还是被揪出来了。

知乎用户 甄叔 发表

经查实,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违反《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违法违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处人民币 80.26 亿元罚款。

与此同时,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 CEO 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 100 万元罚款,因为他们带领滴滴绕过安全防线偷袭上市,视国民交通数据为儿戏,且谋之不可言说的利益。

互联网公司作不做恶,本质上还是经营互联网公司的人作不作恶,明明知道不允许却做局把分管安全数据人套路进去,大肆宣传制造某某为之站台的舆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又一章。

滴滴被处 80.26 亿元罚款是初步调查处理结果,坐实滴滴在资本意志与泰山北斗联合作用力下违法行为,只不过所涉及的国民交通安全数据造成的泄漏风险评估未知也,遗患恐怕很难绝迹。

违法必究的罚款成为了焦点,但实际上构成罚款的用户隐私数据、严重影响国家安全数据处理、恶意逃避监管等操作,单单是滴滴公司罚款与掌舵人罚款,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不涉刑?

虽然滴滴公司偷袭式登陆纳斯达克罚款不及阿里巴巴多,但其恶劣性质与阿里巴巴二选一相比,恐怕乃是有过之无不及,作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型公司,罔顾国民利益与要素安全何以不堪忧乎。

如此大公司之大,大在股东利益最大化,大在私利踏破法律逻辑底线,大在科技向恶的价值观…… 不愿看良性利润区,只盯着恶性利润区,但愿滴滴反面教材能够惊醒梦中人与后来者。

知乎用户 马牧之 发表

里面提到监听剪贴板,这是 iphone 常用的一种 app 间通讯模式。

ios 能够设计出如此脑残的安全模式,在出现了问题之后仅仅在 ios14 加入安全提示

对于一个把安全,隐私写在广告上的公司,真 tmd 的不要脸

苹果可以审核权都能凌驾于的所在国职能部门之上,对于这样恶意行为不闻不问,纵容。

很难想想滴滴和苹果是不是穿一条裤子

知乎用户 左公民 226 发表

关于网约车,有些想法,仅供参考。

网约车平台不是越多越好。

网约车的出现,让大家的出行方便了很多,哪怕一些小巷子,偏远地区,也能打到车,所以有存在的必要。但目前的现状是巡游出租车,各个平台的网约车,空跑太多太多,不仅造成了交通拥堵,人力物力的各种浪费,在乘客端感受也不好,毕竟几十米就有一辆空闲的车,偏偏要派一辆几公里外的车来接。尤其跨城订单,目前的规定是跨城后不能接快车单,返城订单司机很少能正好和乘客出现在同一平台,一般都要让乘客支付跨城服务费,部分地区顺风车也定义违法营运。这样一来制度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费,有必要思考平台多少更合理。

知乎用户 风雨一肩挑 发表

这样公司还让它继续活着?

继续上市?

那所谓的国家安全法,隐私法规,,,那真的用钱来衡量了。

滴滴又不是少了它不行的,,,,

如果只是这样,那就等于鼓励犯罪,后面会更多的企业走上这条路,只要敌人钱给到位。

知乎用户 嗯都挺好的哈 发表

“存在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然后管理人员才罚 100。。

即使涉及国家安全,也优先按经济违法从轻处理而不追究刑责惩罚犯罪了嘛。。

知乎用户 薛啊薛​ 发表

干的漂亮!

再让你嘚瑟!盘剥司机!坑害顾客!杀熟!资本做做下的看似方便。其实都是剥削司机!

想拿中国人的钱去嘚瑟?活该!罚死他!

吃里扒外!出卖中国公民信息!这个卖国贼的公司!罚的少了!应该罚 800 亿!

大家应该知道他们出卖的中国人信息可以给国家完成多大的伤害那是难以估量的!这无疑与间谍行为!

这个无耻的垃圾!

知乎用户 孙可林​ 发表

敲山震虎,且看后效。

知乎用户 马南 发表

罚得这么轻?!?!?!

为什么不按卖国罪判处死刑?!?!?!

知乎用户 Morpheus 寻梦 发表

据说滴滴上市前程维认真地问法务,有没有具体哪一条法律是不允许去美国上市的。

当初冒天下之大不韪,不顾主管部门的劝阻。而如今区区 80.26 亿私了,可以说程和柳已经是无比幸运了。

后续只要新版的 app 开发完就能恢复上架了。问题是这些先射箭后画靶的理由,应该怎么整改落实,又保留原有的基础功能,产品经理应该会头疼好一阵吧。

知乎用户 守望莱茵 发表

几个问题想一想。

滴滴干这事儿时间不短了吧?

上面以前真的不知道滴滴干这事儿?

为什么现在处罚呢?

为什么是罚款?

对公司对个人的罚款额怎么个定法?

能够得着罚款的个人就这几个?

这事儿能不能够到刑事呢?(据说隔壁媒婆有刑事)

等等。

不能想了,脑壳疼 。

知乎用户 我就不说 发表

性质恶劣的定性,跟处罚力度是不太相符的。

知乎用户 臨溪​ 发表

啥时候轮到百度?

知乎用户 Vencent 发表

滴滴的 2021:亏了 493 亿,营收涨了 22.6%

“滴滴公布了 2021 年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滴滴全年营收达 1738.27 亿元,同比增长 22.64%。亏损 493.34 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 106.08 亿元扩大 365.06%。”

知乎用户 牙医小赵​ 发表

滴滴现在打车比以前贵多了

知乎用户 xigy kgxjfx 发表

你说数据安全我都觉得有些好笑 [捂脸]

上海十亿数据都不说是吧?

不说就代表没有是吧?

知乎用户 不成村落夕陽邊 发表

如果就罚个钱,没有其他后续处理的话,那没有警示作用,只有鼓励作用。

泰山会又稳如泰山了。

知乎用户 尼尼尼 发表

有些回答划错重点了,真正的重点在这:

此前,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你了解因为运动健身的 APP,美国大兵们把海外基地的轮廓和线路描的一清二楚么?

你了解即便是 21 世纪,还总有歪果仁,或者歪果仁委托的国人,在境内非法测绘么?

你了解国内民航图的一些细节么?

你了解出版物中地图审核的严格程度么?

诚然,地图和地理信息审核需要与时俱进,也不应一刀切,有些审核过于魔幻,比如白垩纪地图也需要审核…

但基本的原则是毋庸置疑的:

地理信息是国家安全的一部分,非法测绘涉嫌危害国家安全。

然后再是我们最关心,重要性排第二的隐私安全。

互联网时代,我们即享受了其便捷,也深受隐私泄露之害。

问题在于,我们基本没有选择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希望这八大罪状可以严格执行到每一家公司。

知乎用户 Henryzhao 发表

转自央视新闻:

“此前,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知乎用户 WSNBBDFQ​ 发表

程维,柳青什么时候去坐牢?

滴滴的问题是罚款能解决的吗?

多少人被滴滴坑的死去活来,拿出全部身家买车跑滴滴,没单赚不到钱,还有人被运管罚款扣车,滴滴一概不管,只管专心赚钱。

滴滴拿着司机起早贪黑挣来的血汗钱,跑到国外去大撒币,收购了无数的垃圾公司,一个像样的市场没开发出来,这是妥妥的转移资产。

这种国家蛀虫,早点追究刑事责任才是正道。

知乎用户 张维卿 发表

据 “网信中国” 微信公众号消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依法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

对此,滴滴出行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诚恳接受,坚决服从,严格按照处罚决定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全面深入自查,积极配合监管,认真完成整改。

根据网络安全审查结论及发现的问题和线索,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涉嫌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经查实,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违反《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违法违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

7 月 21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 80.26 亿元罚款,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 CEO 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 100 万元罚款。

7 月 21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滴滴公司”)依法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就案件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问:请简要介绍案件的背景和调查经过?

答:2021 年 7 月,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公司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根据网络安全审查结论及发现的问题和线索,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对滴滴公司涉嫌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期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了调查询问、技术取证,责令滴滴公司提交了相关证据材料,对本案证据材料深入核查分析,并充分听取滴滴公司意见,保障滴滴公司合法权利。经查实,滴滴公司违反《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违法违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应当从严从重予以处罚。

二、问:滴滴公司存在哪些违法违规行为?

答:经查明,滴滴公司共存在 16 项违法事实,归纳起来主要是 8 个方面。

一是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

二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

三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

四是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

五是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

六是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

七是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 “电话权限”;

八是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此前,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三、问:本案的违法主体是如何认定的?

答:滴滴公司成立于 2013 年 1 月,相关境内业务线主要包括网约车、顺风车、两轮车、造车等,相关产品包括滴滴出行 App、滴滴车主 App、滴滴顺风车 App、滴滴企业版 App 等 41 款 App。

滴滴公司对境内各业务线重大事项具有最高决策权,制定的企业内部制度规范对境内各业务线全部适用,且对落实情况负监督管理责任。该公司通过滴滴信息与数据安全委员会及其下设的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数据安全委员会,参与网约车、顺风车等业务线相关行为的决策指导、监督管理,各业务线违法行为是在该公司统一决策和部署下的具体落实。据此,本案违法行为主体认定为滴滴公司。

滴滴公司董事长兼 CEO 程维、总裁柳青,对违法行为负主管责任。

四、问:对滴滴公司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此次对滴滴公司的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与一般的行政处罚不同,具有特殊性。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行为情节严重,结合网络安全审查情况,应当予以从严从重处罚。

一是从违法行为的性质看,滴滴公司未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监管部门要求,履行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置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于不顾,给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带来严重的风险隐患,且在监管部门责令改正情况下,仍未进行全面深入整改,性质极为恶劣。

二是从违法行为的持续时间看,滴滴公司相关违法行为最早开始于 2015 年 6 月,持续至今,时间长达 7 年,持续违反 2017 年 6 月实施的《网络安全法》、2021 年 9 月实施的《数据安全法》和 2021 年 11 月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

三是从违法行为的危害看,滴滴公司通过违法手段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相册中的截图信息、亲情关系信息等个人信息,严重侵犯用户隐私,严重侵害用户个人信息权益

四是从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数量看,滴滴公司违法处理个人信息达 647.09 亿条,数量巨大,其中包括人脸识别信息、精准位置信息、身份证号等多类敏感个人信息。

五是从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情形看,滴滴公司违法行为涉及多个 App,涵盖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强制收集敏感个人信息、App 频繁索权、未尽个人信息处理告知义务、未尽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等多种情形。

综合考虑滴滴公司违法行为的性质、持续时间、危害及情形,对滴滴公司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的主要依据是《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有关规定。

五、问:下一步网络执法的重点方向和领域有哪些?

答: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先后颁布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等法律法规。网信部门将依法加大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执法力度,通过执法约谈、责令改正、警告、通报批评、罚款、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下架、处理责任人等处置处罚措施,依法打击危害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有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同时,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形成强大声势和有力震慑,做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教育引导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运营,促进企业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知乎用户 数据观 发表

也就撒撒水罢了,我除了呵呵还能说啥

知乎用户 卡机戏码 发表

我以一个消费者的亲身经历来观察,滴滴被整之后,坐网约车确实便宜了很多。在滴滴独大的时候,网约车还算是一个比较 “轻奢” 的东西,特别是对于每天上下班通勤的上班族来说,一次就十几块,一个月下来多少钱呢?

滴滴 over 之后。很快就有十几个新的打车 APP 再分配了网约车市场。由于不是一家独大了,所以这些平台也开始 “内卷” 起来争着给用户优惠券,现在打车便宜多了。

**这就是裂解托拉斯的重要性,托拉斯一倒,我们的生活质量立马就提高了。**顺便说一句,我不在乎滴滴为什么被整?这背后有什么阴谋?我只知道打车更便宜了就是好事。

知乎用户 光明山巅​ 发表

滴滴虽然从形式上看它是一个外国公司,但是他从实质上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中国公司

滴滴公司的崛起是源于和我国的政治生态紧密绑定崛起的,离开了这个生态环境,他根本无法生存,或者说根本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滴滴公司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与它的创始人以及柳某人有很大的关系的

几乎所有的和我国的政治生态紧密绑定的公司都不可能做到脱离这个环境继续发展,这里不仅仅是滴滴公司,还包括例如马云的淘宝公司,阿里巴巴以及蚂蚁金服务,甚至于腾讯也是如此,中国新崛起的互联网企业以及行业大哥无一例外都有这样的背景

也就是说,如果国家不提供他们更好的发展平台,不提供相关的环境支持以及法律支持,他们是不可能获得今天的成就的,而这些公司目前为止并没有做成一个国际化的,真正的超级大公司,比如说他们能够在脱离我国的相关环境支持和法律支持以及资源支持的背景下做到在国际市场上独树一帜,继续发展壮大,目前为止,他们做不到,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腾讯,还是百度,还是滴滴,还是更多的注入抖音之类的企业,它们的根都深深的埋在我国的制度架构里面

所以说他们怎么做,他们能做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发表声明表示认可国家对他们的处罚,并且将积极迅速的旅行相关的处罚。在这个层面,我的判断不可能是错误的。

当然了,如果说国家的处罚文书所承载的内容是正确的话,那么滴滴公司的相关主要领导人是否涉嫌刑事违法犯罪?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我们进一步商榷

河南郑州乱赋红码最终调查结果是刑不上大夫这件事情,如果再到今天,著名企业家涉嫌刑事违法犯罪,最终以罚款了结并不追究刑事责任的话,那么请问我国的刑事司法问责制度,它所针对的对象到底是谁?

刑不上大夫

再排除权贵企业家

那么,我国刑事司法制度所适用的对象到底是谁?这个灵魂拷问必须进行!否则,我国的刑事司法制度以及国家权威机关的公信力如何确立不倒?

建议相关机关好好考虑老百姓的一些观点

以上

知乎用户 萌夫律师 发表

支持!这种漠视数据安全,滥用用户数据的就该重罚。

对了,上海公安那个数据泄露的事儿,多少罚款合适?

知乎用户 包雪龙​ 发表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19 号路透社就曾经放风出来:滴滴罚款会超过 10 亿美元以上,今天看罚了 12 亿 8,这数字什么概念?相当于该公司去年销售额(273 亿美元)的约 4.7%。

你去年挣了 100 块,现在罚你 4 块 7。

![](data:image/svg+xml;utf8,)

滴滴在去年 6 月被处理部门要求暂停上市,但最终却在美国纽约成功上市,它怎么操作的令人疑惑?好在后期及时叫停,开始对该公司的个人信息处理方法进行调查,才有了暂停下载后续一系列的调查。

由于越来越多的公众了解,数据安全问题带来的重大隐患,滴滴的市场优势在越来越弱,另一方面,打车界的友商公司们在迅速壮大。滴滴去年 12 月宣布取消在纽约上市。今年 5 月的股东大会上,批准了上市废止。

受到多重影像,滴滴海外业务现在也是走走停停,5 月底再日本开战的 DIDI FOOD 外卖业务也宣布关停。国内这波断尾求生,不知道是能给自己挣个生机呢,还是就此一落千丈退出历史舞台。

不过买的没有卖的精,从这儿摔的跤,滴滴总能在其他地方找补回来,比如日本滴滴大有野心,他们想通过和出租车公司合作,促使那帮老爷爷司机安装滴滴 App。滴滴软银的投资背景,给合作了提供便利。就不知道在中国偷用户数据,在日本滴滴敢不敢下手呢?

另外听说印度招商引资对滴滴很感兴趣,是不是也去印度赚一波外汇呢? 莫迪表示 “看我比心,来印度投资没戳的。”


滴滴的口号是 “滴滴一下,美好出行”,应该改改,“偷偷一下,上市躺赢。”


[

法治的细节 政法大学教授 罗翔新书 继刑法学讲义 圆圈

京东

¥33.2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533477634310279168-0-1&p=JF8BARgJK1olXwYDU1deC04UBl8IGV8UXw8AUW4ZVxNJXF9RXh5UHw0cSgYYXBcIWDoXSQVJQwYAUF9fAUkSHDZNRwYlJGIcDh4VCTF3QmhafgVvP1pFIx8ZXkcbM28BG1kdXAcCU11tCEoWA2sNGFgTXDYyVFttWiXPtdnQvuoJiayNgdbKOEonA2gMElkcVQIGXVlVDXsXC2s4zfWBiI69je743uG51uK4ztK-ibiEZG5tC3tMVjtBXkcVWQQAUVhbD0kSAW8JGF0dXQELSF9BCHsXAm4KH1oWXAMGOltdCUoWB2wKHlt7XwcDV1ZUDE0eBF8IK1glA2gDB1lYAUsXBgFVHx9VDkcCHzBYAU4XAmcMGWsXXAcAVm5t)

[

【现货速发自选系列】罗翔讲说刑法系列:法治的细节

京东

¥38.5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533477713712648192-0-1&p=JF8BARwJK1olXwcLV1dYC00WC18IGloQXQALU19aDE8VAl9MRANLAjZbERscSkAJHTdNTwcKBlMdBgABFksWAmoIHVISXAEGUFxcFxJSXzI4Th1SDgZ0MAk_bRNIcCtKYEFhXWF8ElJROEseA20AGloVWgUyVF9cCE8SAGwOGmslXQMyFTBYCEoeAV8JK1sSWQ8AXVZZDk0QAmo4G1MRbdCswIvVt5KnprmitY6Y7dOL_4rjjnsnM2w4QA5BFEMeVFpfCk4RBWkIGV0VXgEHXV5VC1cWH284G1oUXwIDV19YDCUSA24JGl8WXwMCOlxcCUgfCmsOElwlXTYBZAAzCRgXAGsOE1x7AAJGFAxfVxx5B2cMGlsRXQQyVl9cCkknMw)

知乎用户 张艾菲​ 发表

我就想问

@罗翔说刑法

程维、柳青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刑不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将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修改为: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四条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通过购买、收受、交换等方式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或者在履行职责、提供服务过程中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第三款规定的 “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
第五条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 “情节严重”:
(三)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
(五)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第三项、第四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以上的;
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 “情节特别严重”:
(三)数量或者数额达到前款第三项至第八项规定标准十倍以上的;
第七条单位犯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之罪的,依照本解释规定的相应自然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定罪处罚,并对单位判处罚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知乎用户 陈浩然 发表

就引一段话…

“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

基本上滴滴卖国实锤了吧,柳家真满门忠烈!

知乎用户 万言万当​ 发表

知乎用户 强壮的宝哥 发表

羊毛出在羊身上,打车费节节高升,车费比两年前高了 30%-50% 了。

这 80 亿能不能补贴给消费者呀?毕竟侵犯的是人民隐私,如果不能罚这么多钱跟我们普通人民又有什么关系呢?

知乎用户 努力的小点同学 发表

省流:看第二条。

罚款 100w 真就鼓励犯罪呗?

知乎用户 你经历过绝望吗 发表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关键是滴滴主要还是资本,以赚钱为目标,大概率认怂。否则的话豁出去了,用这 80 亿请中国最精英的律师天团,和国家网信办干到底。这起行政诉讼可以考虑一直打到最高人民法院,并且要求公开审理,所有庭审信息全网直播,向世界公开。

滴滴确有其存在的问题,可是滴滴问世以后,打车可比以前方便多了。难不成把滴滴搞死,退回到传统的出租车 + 黑车? 谁在后面偷偷笑呢?

数据安全问题,泄露了打车数据会导致导弹打到中国? 扯淡。

知乎用户 jerrycn 发表

毛泽东时代。滴滴的老板直接就被枪毙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刑法都变轻了,都变得有回旋余地了。

好像资本家和体制内的人抓进去只是走个过场,缓刑减刑一套下来,两个月后就活蹦乱跳从头来过了。

罚那点钱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天文数字,对于他们而言真不算什么,颇有种自罚三杯的感觉。

叛国罪,个人只罚款 100 万,公司不关停,依然可以正常经营。

魔不魔幻?

身家百亿的老总被罚款 100 万,公司被罚的款项还不到一年的流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继续运营。

这是不是太温柔了?

老百姓酒驾,死刑立即执行。

资本家判了国,死刑变死缓,死缓变无期,无期不断减刑,然后出狱?

知乎用户 猫大师​ 发表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看滴滴披露出来的违法情况:
一是
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
二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
三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
四是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
五是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
六是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
七是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 “电话权限”;
八是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国内但凡叫得出名字的 APP,每个拉出去枪毙都不会有一个冤假错案的。
互联网新贵们,瑟瑟发抖吧,挨个等清算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每天出入各个公共场所都要扫码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我的个人信息值这么多钱。

有关部门为我们负重前行,真是太感动了。

知乎用户 石枫 发表

中国开公司一定要听话。

没了。

知乎用户 快乐阿全​ 发表

我还记得一则新闻,拍几本国内公开发行的杂志,就价值几百上千。

而**滴滴**在干什么?

①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如果十几年前滴滴就在的话,冠希可能都不用修电脑,某些图片就会流出来)

②三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你是谁,你是干嘛的,你在哪,你要去哪他都很清楚,甚至你爸妈是谁,他都知道)

滴滴严重侵犯用户隐私,严重侵害用户个人信息权益,且数量庞大,才罚 80 亿,董事长才罚 100 万我觉得确实不多,这个处罚没有涉及泄露国家安全信息美国的罪状,滴滴大数据服务器是在国外的,这个国内是没法完全监管的,如果滴滴在美国上市期间提交了部分核心信息,那么滴滴基本是完了,那就不是破不破产的问题,是要蹲多少年的问题了。

知乎用户 硬核学长​ 发表

我特别好奇,在滴滴合并时候,有没有违法行为。

都是柳家,联想那些事情还会挖掘么?联想的笔记本会不会也有设计泄露国家安全?

知乎用户 华沙​​ 发表

谁说的靴子只能有两只啊?只是网信办发声了,又不是 “联合调查组”

除了网信办还有:

国安部:查国家安全,查数据外泄没有
公安部:查违规监管
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查地图
税务总局:查税
市场监管总局:查垄断

别的都不说,就光 “市场检查总局” 不发文之前,前菜都不算上齐了。

你以为不吃席了?服务员上菜慢而已。

知乎用户 阿凡提与驴 发表

想知道上海公安部门泄露十亿公民身份信息是怎么处理的。

知乎用户 流云 发表

经查明,滴滴公司共存在 16 项违法事实,归纳起来主要是 8 个方面。

一是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
二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
三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
四是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
五是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
六是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
七是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 “电话权限”;
八是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我觉得上面这些是能用罚钱的方式解决的,主要涉及的是过度收集信息,以及潜在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但是下面这个,确定真的能用钱解决吗?

此前,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
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
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话说在古代,通敌叛国我记得和谋反是一个级别的罪名吧。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 80.26 亿元罚款。
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 CEO 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 100 万元罚款。

处罚太轻,只是罚钱,完全对不上滴滴干的事。

不过我猜这只是网信办随便放的一个小技能,除了国家网信办以外,还有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

好像网信办已经算是这七个部门里最好说话的了,估计其他部门发公告的时候,就不是钱的问题了。

知乎用户 很无名少年​ 发表

这次大漂亮真是赢麻了。才花这么点钱就把主要中国城市的交通大数据搞到了。我估计 登哥现在已经高兴的嘴歪眼斜流哈喇子了。

果不其然呀!光麻不是好事,大概率是要中风。

知乎用户 mdlhdeutsch 发表

收集手机截图也就算了,剪切板信息也收集…………

是根据用户剪切板信息决定要不要给用户分配异性司机吗?

罚轻了!!!

可是只有滴滴这么干吗?

真的只有滴滴这么干吗?

真的只有滴滴这么干吗?

真的只有滴滴这么干吗?

知乎用户 光棱镜​ 发表

曾经我以为最过分的大数据读取,是偷偷开启你的摄像头、翻阅你的通讯录​,原来还有这些啊:

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人脸识别信息、年龄段信息、职业信息、亲情关系信息、“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司机学历信息、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常驻城市信息、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这意味着我只要使用了滴滴打车,后台将生成我清晰的画像​:我今年 xx 岁,在 xx 公司上班,家住在 xx 区,最近在关注美妆话题,最常用的平台是 xx 书,对了,我还喜欢在下班路上玩 xxx 游戏​……

我知道互联网应用会收集部分隐私数据,但是为了继续使用其服务,不得已被迫授权,比如滴滴,我知道我对他授权了位置信息

但是其实我根本不清楚它还收集了哪些隐私数据以及它们被用来干什么,甚至不知道隐私政策在哪、是什么。

我将无法追回这些隐私信息,我无法想象企业那这些信息做了什么,把它卖给了谁​。

我只是下班的时候打了一个车而已,我的所有信息可能马上打包汇入洪流,被实时投标拍卖,然后形成广告,等我到家输入密码的时候,那则我感兴趣的广告或信息​,恰好推送到我面前​。​

当然,这只是我基于个人出发而感知到的愤怒,滴滴搜集的这些隐私可不止是投标排面给有利可图的企业,还涉嫌将国内用户的数据出售给外国企业甚至政府机构。

这也不稀奇,滴滴本来就不是中国企业,只是一家建立在中国的由外资把持的企业而已。

它的主要股东几乎都是外资,第一大股东是日本软银,占比 21.5%;第二大股东是美国 UBER,占比 12.8%,独立股东中甚至有一位美国现役陆军军官。

一家外资控股的企业,牢牢掌握着中国几亿人的个人信息,大数据信息时代,数亿人在 “裸奔”,甚至不排除有外国观众。

不管从个人还是国家角度,都挺可怕的​。

知乎用户 谁家山泽​ 发表

看罪名,恶贯满盈。看罚款,7 个薇娅

我原本想它会直接倒下,毕竟这家公司 “置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于不顾,给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带来严重的风险隐患,且在监管部门责令改正情况下,仍未进行全面深入整改,性质极为恶劣”,没想到就这点钱就过关了,更别说刑事责任了,没有,一点也没有。

我很费解,现在对待社会上的违法犯罪,也以批评教育为主了,这对我们这些一辈子爱国爱民奉公守法的人公平么。

真是讨人嫌。

知乎用户 山东精神病院院长​ 发表

散了吧散了吧,两口子吵架多正常,有啥好看的?!

人家两口子闹别扭,虽然嘴上喊打喊杀的,但吵吵完不还是要重归于好,顶多一方罚酒三杯。

你一看热闹的,真指望人家两口子打个头破血流,自相残杀?

别闹了,就不怕她俩合起来先把你给揍趴下?

知乎用户 热水宁宁​ 发表

悲伤的是,我的信息被卖了,钱一毛都到不了我手上,我还要承担信息泄露的安全隐患!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实话非常奇怪,大篇幅列了 16 项违法事实,8 个方面,结果一看全是当代 APP 侵犯隐私收集用户数据的基操,甚至连频繁索要电话权限也列一条(这些事当然也是违法的是错的)。

对于当时捅出来的数据卖给美国的事只字未提(“存在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不是数据传播,出卖啥的)。

好吧,认为这些事都在最后这段 “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中,但是偏偏要前面列满这么多 16 项放在这个产业司空见惯的违法行为充门面。

知乎用户 司空箭贯 发表

罚股民的钱呗

主犯只罚个一百万,就这你还告诉我 “情节严重”?

想想快播是怎么死的,滴滴泄漏数据,还不如传播个动作片危害大

知乎用户 低配版海灵顿 发表

经网友纠正:一滴 = 40 亿,滴滴 = 两滴 = 80 亿。

下班了,在公交车上实在无聊,随便说说吧。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私人信息,主要还是用户多,做网约车做的早,市场占有率比较高,不管你现在用什么软件打车,大概率都用过滴滴打车。单论每个用户的权限和信息收集真不一定有某宝、某团、某音多。

每年都会爆出,各种软件,过度权限要求,过度搜集个人信息,然后呢,都是声音大,雨点小。

只不过滴滴,因为美股上市的事情,导致现在暴雷,没办法。

知乎用户 刘聪 NLP​​ 发表

1.8 大罪状哪个 app 没有?其他不罚 80 亿?

2.2021.9 月的法规定 2015-2021.6 的罪?

3. 卖国 z, 叛国 z 呢

4. 随时可以以企业的任意一个行为 g 死企业?

知乎用户 慎独 发表

最狠毒的不是你的敌人 而是 汉奸 汉奸 汉奸

知乎用户 仰望星空 发表

1. 违法收集用户相手机册中的截图信息!(技术上如果能做到收集截图,那收集手机所有照片视频也应该没问题,至少加个 AI 云识别后选择性收集不是太难的技术问题)

2. 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

滴滴就一打车软件凭什么访问和收集剪切板数据?!】

3. 收集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

(相当于 14 个人被滴滴收集走一个!)

还收集了年龄段、职业、学历和亲情关系!还收集了单位的数据!

(理论上滴滴完全可能将国家公务人员的姓名、联系方式等数据提供给美国了!)

4. 收集了行车记录仪对应的精确经纬度位置信息!

【这个滴滴收集走再提供给美国意味着啥?!有画面有坐标!都不用西方间谍现场实地确认了!】

5. 以明文方式收集存储身份证号 0.5 亿条!

(30 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的身份证号已经被滴滴收集走了!)

6. 后台分析乘客出行意图近 540 亿次!分析异地出行数据 3 亿多次!分析常驻城市信息 35 亿条!

(理论上滴滴结合个人单位 / 常驻城市 / 异地打车路线和时间,完全能八九不离十地判断出这人这次是来干嘛的!!!)

7. 打车时不断访问 “电话权限”!!

(结合滴滴收集了单位信息和剪切板数据,很有可能后台 AI 处理了通话数据!!!)

每一项罪状!

对美国来说,价值都不止 80 亿!!!!

知乎用户 入不忘兮 发表

警示作用就是赶紧赚钱,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罚了款就可以不用坐牢了。(这里是不是要加个狗头)

知乎用户 小爝​​ 发表

其公布的理由,我国所有互联网公司都有犯,所以这基本坐实是对滴滴偷偷上市这种不听话行为的拿捏。

结论:普遍违法,选择执法。

知乎用户 daok 发表

滴滴干了这么多事情,罚 80 亿不冤啊。吃中国的饭,砸中国的锅,哪里有这样的美事?没被判刑挺走运的,这对不起人民群众殷切期盼。柳家人满门忠裂啊!

经查明,滴滴公司共存在 16 项违法事实,归纳起来主要是 8 个方面。

一是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

二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

三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

四是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

五是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

六是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

七是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 “电话权限”;

八是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就案件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 请简要介绍案件背景和调查经过

答:2021 年 7 月,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公司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根据网络安全审查结论及发现的问题和线索,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对滴滴公司涉嫌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期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了调查询问、技术取证,责令滴滴公司提交了相关证据材料,对本案证据材料深入核查分析,并充分听取滴滴公司意见,保障滴滴公司合法权利。经查实,滴滴公司违反《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违法违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应当从严从重予以处罚。

问: 滴滴存在哪些违法违规行为?

答:经查明,滴滴公司共存在 16 项违法事实,归纳起来主要是 8 个方面。一是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二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三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四是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五是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六是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七是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电话权限”;八是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此前,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问: 本案的违法主体是如何认定的?

答:滴滴公司成立于 2013 年 1 月,相关境内业务线主要包括网约车、顺风车、两轮车、造车等,相关产品包括滴滴出行 App、滴滴车主 App、滴滴顺风车 App、滴滴企业版 App 等 41 款 App。

滴滴公司对境内各业务线重大事项具有最高决策权,制定的企业内部制度规范对境内各业务线全部适用,且对落实情况负监督管理责任。该公司通过滴滴信息与数据安全委员会及其下设的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数据安全委员会,参与网约车、顺风车等业务线相关行为的决策指导、监督管理,各业务线违法行为是在该公司统一决策和部署下的具体落实。据此,本案违法行为主体认定为滴滴公司。

滴滴公司董事长兼 CEO 程维、总裁柳青,对违法行为负主管责任。

问: 行政处罚的决定的主要依据是?

答:此次对滴滴公司的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与一般的行政处罚不同,具有特殊性。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行为情节严重,结合网络安全审查情况,应当予以从严从重处罚。

一是从违法行为的性质看,滴滴公司未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监管部门要求,履行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置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于不顾,给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带来严重的风险隐患,且在监管部门责令改正情况下,仍未进行全面深入整改,性质极为恶劣。

二是从违法行为的持续时间看,滴滴公司相关违法行为最早开始于 2015 年 6 月,持续至今,时间长达 7 年,持续违反 2017 年 6 月实施的《网络安全法》、2021 年 9 月实施的《数据安全法》和 2021 年 11 月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

三是从违法行为的危害看,滴滴公司通过违法手段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相册中的截图信息、亲情关系信息等个人信息,严重侵犯用户隐私,严重侵害用户个人信息权益

四是从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数量看,滴滴公司违法处理个人信息达 647.09 亿条,数量巨大,其中包括人脸识别信息、精准位置信息、身份证号等多类敏感个人信息。

五是从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情形看,滴滴公司违法行为涉及多个 App,涵盖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强制收集敏感个人信息、App 频繁索权、未尽个人信息处理告知义务、未尽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等多种情形。

综合考虑滴滴公司违法行为的性质、持续时间、危害及情形,对滴滴公司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的主要依据是《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有关规定。

知乎用户 刘斌律师​ 发表

先不说这 80e 肯定是司机和消费者平摊。

名义上的首恶就罚 100w?

搁这儿鼓励卖国呢?

知乎用户 火焰之冠的收藏夹 发表

✪ 时颀 | 修远研究中心

【导读】2022 年 7 月 21 日,滴滴因存在 16 项违法事实,被处以 80.26 亿元罚款并全网通报,引发公众关注。遥想中国互联网的草创时期,受益于宽松的乃至鼓励性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中国互联网企业一度享有一般实业所不具有的巨大创新试错空间,也因此获得了飞速发展和大规模扩张。然而,2020 年秋至 2021 年夏互联网企业出现的一系列动作,似乎打破了一个时代的默契。本文指出,“滴滴事件” 并非单纯的国家 - 资本关系偶发事件,它反映出新技术革命时代,资本要素与国家能力之间的深刻紧张。**“滴滴事件” 以数据安全问题为表征,但其背后体现的,是数据安全与资本垄断逻辑的并生与杂糅。**一方面,“滴滴事件”及其数据安全危机确实触碰到国家安全的底线逻辑;另一方面,这一问题的产生则衍生自资本垄断的基本机理。在新技术时代,技术公司既是国家发展的同行者,也是国家治理的挑战者。维护国家安全与驯服资本垄断是技术政治时代的两大治理目标,两者不可偏废。也只有在国家治理及其中长期发展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审视治理逻辑、推进协同发展、引导技术公司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才能够化解 “安全” 与“垄断”两大难题,真正驯服大型技术公司。

**本文为 “文化纵横” 新媒体特稿,由修远基金会研究中心在汇总相关公开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文化纵横》杂志相关理论文章观点编写而成,**供诸君思考。

“滴滴事件” 背后:数据安全与资本垄断的双重逻辑

近日,“滴滴事件” 持续发酵,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新技术变革时代,技术巨头的发展与国家治理的应对,具有高度密集的政治经济意涵。“滴滴事件” 也并非是一个单纯的国家 - 资本关系偶发事件,它反映出新技术革命与全球化时代,资本要素与国家能力之间正进入深刻的紧张状态。

“强行闯关” 的滴滴

2021 年 6 月 1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公布,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数据安全的法律。而在美东时间 6 月 10 日,滴滴正式向美国证券委员会(SEC)递交招股书,申请纳斯达克或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二十天后,即美东时间 6 月 29 日(北京时间 6 月 30 日 00:45 分),滴滴在美国首次公开发行(IPO)筹资 40 亿美元,正式开始交易。

7 月 4 日,国家网信办宣布因滴滴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已通知应用商店下架其应用。网信办进行安全审查的依据是《国家安全法》和《网络安全法》,对应的风险不仅仅是用户信息泄漏的风险,更威胁到了国家安全。7 月 5 日上午,网信办又向 “满帮” 和“Boss 直聘”发起调查。据悉,今年上半年以来,共有 33 家中资公司赴美 IPO。其中有 6 家是互联网平台公司,3 家市值过百亿美元,分别是:滴滴、满帮、Boss 直聘。

各方信息显示,**滴滴在美国上市很可能涉及到敏感用户的信息暴露风险、中国国家信息泄露风险、地理路网信息暴露风险等安全威胁。**滴滴接受网信办审查的重要依据正是 2020 年 6 月 1 日正式实施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网络安全审查重点评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包括:产品和服务使用后带来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被非法控制、遭受干扰或破坏,以及重要数据被窃取、泄露、毁损的风险;产品和服务供应中断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业务连续性的危害;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开放性、透明性、来源的多样性,供应渠道的可靠性以及因为政治、外交、贸易等因素导致供应中断的风险;产品和服务提供者遵守中国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情况;其他可能危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因素。

根据 2020 年 12 月特朗普签署的《外资公司问责法》,所有在美上市的公司须披露相关数据和审计底稿,以证明 “其不受外国政府控制”。这使得滴滴身陷国家安全旋涡之中。此外,在滴滴的股东名单中,日本软银集团和美国 Uber 分别持股 20.1%和 11.9%,是第一、第二大股东。滴滴董事会独立董事 Adrian perica 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有美国陆军服役经历,曾长期在苹果公司担任独立董事,并在美国德勤咨询公司任职。这进一步加剧滴滴的安全风险,使得网络平台公司的数据信息与主权国家的核心安全利益之间产生巨大冲突。

数据、安全与主权者之争

从 2020 年末以来,国家对蚂蚁金服、阿里巴巴的处罚,对滴滴出行等平台公司的审查等,都是具有标志意义的政治经济事件。 总体而言,**新技术应用所形成的资源分配方式和商业运行模式极大地冲击了大工业时代的政府监管模式及其所附带的政策体系。**数字与资本的结合、爆发和裂变所产生的后果,将远远超出传统工业时代的理解和认知。以滴滴为代表的大型平台涉及的争议已经成为全球性、跨领域、多层次的复杂现象。无疑,**数字王者与主权者之间将迎来一场复杂而长期的权力博弈。**数据安全与平台垄断风险的泛化,使得国家治理面临重大挑战。

技术公司既是同行者同时也是挑战者。 互联网和新技术的本质是广泛的市场和社会主体的赋能。市场赋能释放出巨大的利益空间,但同时也带来深刻挑战。在新技术环境下,经济、社会、文化甚至是农业领域的风险都有可能外溢成为整体性风险。同时,技术公司及其数据的多样性,使得政府治理的数据捆绑性大为增强。在数据时代,政府治理不仅需要面临 “数据荒”的窘境,同时需要面临多元治理主体对传统治理方式的深刻挑战。此外,数据要素使得治理对象、治理结构、治理观念面临扁平化与 “去中心化” 的趋势,政府治理需要应对多元频发的国家安全风险。

国家安全是数据时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目标。 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显示,全球数据总量将从 2016 年的 16.1ZB 增长 到 2025 年的 163ZB(约合 180 万亿 GB)。跨国公司的发展,特别是技术巨头的集团化,使其逐渐突破国家边界,拥有穿透国家主权的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跨境数据流动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与安全危机。为此,欧美各国纷纷采取措施以应对数据安全挑战。2018 年特朗普签署《澄清合法域外使用数据法》允许美国联邦执法部门获取本国网络科技公司在国外服务器中的用户个人数据,以推进国家安全进程。同年,欧盟发布《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对数据主权进行了重申。

驯服平台垄断是数据时代国家能力的重要标志。 在新技术背景之下,技术公司凭借其技术获取与处理优势,深刻嵌入到社会政治经济体系的微观运行过程中,进一步增加了政府的治理成本。同时,技术巨头的资本与商业运行逻辑,加剧了信息与数据的集中与优化组合,使得可与政府分庭抗礼的 “超级权力体”与 “超级垄断体” 逐渐形成。为此,主权国家需要对技术巨头加强监管,“驯服”技术巨头已成为共识。2020 年 10 月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完成了对苹果、亚马逊、谷歌和脸书的垄断调查,其调查报告对平台技术公司的垄断问题忧心忡忡,提出了一系列反垄断建议。今年 5 月,美国政府以非法维持垄断地位起诉亚马逊。几乎在同时,欧盟公布了两项有关数字服务和数字市场的法律草案,加强对平台公司的垄断问题监管成为共识。

在零边际成本的生产范式下,数字与资本的结合将不可遏制地快速成长为通吃的赢家,并通过自然垄断成为 “超级垄断者”,进而造就基于垄断超级权力阶层。**这一阶层将进一步分割国家所管控的政治空间,产生与工业化时代相异的更趋陌生化的国家与社会,同时它使得传统权力结构之外的新空间更加多元,进而侵蚀国家治理的基本逻辑、基本方法与基本结构,加剧技术巨头与主权国家之间的权力博弈。**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关乎主权问题的恶斗。技术公司对信息产生、收集、处理的宽领域与高效率将进一步缩小主权国家政治安全的基本领域,使得技术公司与主权国家之间的争斗趋于激化。

“滴滴事件” 正是技术公司与国家治理矛盾激化的结果,其以数据安全问题为表征,背后则体现出数据安全与资本垄断逻辑的并生与杂糅。 一方面,数据安全危机确实触碰到数据主权与国家安全的底线逻辑;另一方面,这一问题的产生衍生自资本垄断的基本机理。因此,我们必须将安全问题与垄断问题结合起来,将其放置在国家治理长期绩效的宏观背景之下,才能认清现实并探寻解决之道。

如何破除安全与垄断的双重枷锁?

在数据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破除数据垄断是十分切近的国家治理目标。技术公司及其垄断所带来的捆绑效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于共同富裕与平等的长期发展目标相左,使得国家加强对平台资本与技术巨头的管控势在必行。

今年 6 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是我国应对数据安全问题的重大举措,构建出以域外追责、规范数据跨境流动、出口管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六项安全维护体系。无疑,这是我国对数据安全全球困境的积极回应。但是,数据安全问题必须与平台垄断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数据安全是显性问题,平台垄断才是隐性逻辑。国家治理需要打破平台的数据垄断,将安全逻辑植入平台发展的全过程。

对于数据垄断而言,一个有效的办法是促进技术巨头的数据开放,使所有市场主体均可以平等地访问消费者数据,既可以防止强者越强,也可以促进新的竞争者的出现从而维护市场开放竞争。但是也有人提出,如此也许可以促进竞争,但也可能导致严重的隐私侵害。

另外一种思路则着眼于扩大技术巨头的利益共享。一方面推进平台机构的民主管理,另一方面促进其服务于公共目的。但无论如何,技术公司的逻辑衍更需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与时俱进。

其一,重新审视新技术条件下的治理逻辑。 国家主权者需要重新审视技术公司扩张与逻辑衍更所带来的监管挑战,以变革者的思维审视传统权力运行,革新政治理念和社会合作的协同机制。**其二,推进治理协同与共同发展。**政府也必须意识到,作为传统垄断性的国家组织,其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所塑造的崭新技术环境和政治生活中,仅仅属于一个分散的权力系统的一部分,需要在相互交往中加强与社会部门的广泛协作,才能完成国家管治的权责。**其三,实现技术公司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政府需要加强对技术公司的引导,使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基本理念相适应,推进共同富裕,服务于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

**本文由修远基金会研究中心在汇总相关公开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文化纵横》杂志相关理论文章编写而成。**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联系版权方。

知乎用户 文化纵横​ 发表

和 6 月底上海某数据中心的那个瓜比起来

沧海一粟

这么喜欢用云是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10 亿➕数据那个呢。一家人是吧

知乎用户 别来无恙 发表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

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
除依照本法第六十八条、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当场收缴的罚款外,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不得自行收缴罚款。
   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或者通过电子支付系统交纳罚款。银行应当收受罚款,并将罚款直接上缴国库

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或者通过电子支付系统交纳罚款。

如果没有例外的话,滴滴需要在十五日以内筹集 80.26 亿元,这可能是一个更加困难的话题。

知乎用户 郭律 Esq​​ 发表

新计量单位,滴=40.13 亿 滴滴 =80.26 亿

知乎用户 2sinxcosx 发表

七部会审。为啥现在只有网信办出来…
其他几个部门呢?
要不以联合调查组的名义发通知也行啊。
**就这样就算已经结束了吗?**据网信中国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工作安排,7 月 16 日,国家网信办会同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进驻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简称 “滴滴出行”),开展网络安全审查。

又摊上事了? 七部门进驻滴滴进行审查!

知乎用户 蝴晓蜻 发表

任重而道远!

学习通不仅帮我学习了,而且还帮我记了笔记。

知乎用户 小杰同学 发表

社会主义的铁拳杂碎资本的迷梦。

这个月核酸滴滴请了。

知乎用户 任我行 - Jeffery 发表

之前那个泄露全国人民身份证的怎么罚。罚款罚半天不还是泄露公民隐私了吗?

知乎用户 Jenny ym 发表

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程总、柳总却只罚了 100 万,80.26 亿这个数字也不如之前网友预期的 100 亿元。

滴滴犯事的性质比之前阿里严重多了,阿里可是罚了 180 亿。

只能说滴滴赶上了好时机,现在的经济形式不适合把企业一棒子打死,中概互联的那些企业一个个吓得都要炸毛了,现在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我觉得没起到什么警示作用,希望其他部门加大力度。

知乎用户 科技 Yttrium​​ 发表

这么快热点就撤了,厉害了!

知乎用户 花落花开 发表

前滴滴员工来写一下吧,虽然知道发出来一定会被骂。

今天看到新闻,还挺难过的,你问我滴滴有没有卖国,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滴滴是一个很好的公司,气氛很好,领导很好,同事很好,过节时 HR 会变着花样准备活动,桌子上时不时就会出现公司发的周边。

但我知道滴滴没有司机师傅说的那么资本家,他们说订单抽成动不动四五十,那些订单我一笔一笔对过,按计算器算过,抽成大多是 20% 多,不会高于 30%。

但我知道滴滴不像网友说得那么恶,我看见法务同事一个个抠字眼,有风险的都拦掉了,不管业务怎么考虑增长需要。

我看见同事们忙前忙后,组织一场活动,给司机送过节的米面粮油,我看到那些司机笑起来的样子,是真实的。

我看见例会上同事们逐条反馈司机的意见,我看见老板想改,公司在改变,但从上到下,没有那么容易。

我看见疫情期间同事组织当地司机参加志愿车队,报道发出来,人们说那是司机做的,不算公司的事,可他们没看见公司出钱出力,我的同事也在不眠不休连轴转。

我看见负责安全的同事在背后默默做了很多,以至于到任何地方我都可以告诉朋友,滴滴是国内最安全的打车平台。

我看见科技展厅里的星辰大海,公司在做的哪止是打车呢,以前听智慧交通觉得是句挺扯淡的空话,在滴滴真实感受到了。

我看见公司的包容,盲人同事每天牵着导盲犬上班;我看见公司的善,公司捐款、给寒门学子提供奖学金、教老人用手机;我看见公司的仁义,裁员时给够换成期给够钱。

看到网上骂滴滴的那些话,我觉得挺委屈的,我看见的滴滴不是那样。做公司么,总是很难面面俱到的,网约车平台实在是脏活累活,谁来做都不会讨好。

大家觉得滴滴闷声发大财啦,其实盈利的只有个别业务,大多数业务仍在亏损。我今天看到新闻,第一反应是「卧槽,公司哪来那么多钱啊」。

想轻盈地活着又不被骂么,其实不碰重活就好了啊,像陌陌,直播业务躺赚,帐面随时都躺着 100 多亿现金吃利息,像字节系,搞搞内容生态,和作者一起赚钱。干嘛要像滴滴,像美团,像阿里呢。

明明我们在让世界变得更好啊。没有滴滴的时候有更好吗,人们出门要打黑车,可能被讹钱,出租车可能绕路拒载。没有美团的时候我们有更好吗,定外卖要给披萨店打电话,去景区吃饭两眼抹黑。

你们觉得滴滴美团倒闭了,换别的公司来干就会好吗?不会的。本质上就是吃力不讨好的活,一头是司机,一头是乘客,司机想多赚钱,乘客想少花钱,夹在两头的公司能活得很轻盈吗?

你们觉得国家接管滴滴会好吗,又不是没有国家队的打车软件。

做生意不是搞慈善啊,公司要有利润才能生存的。

写了这么多,大概你们要说「我不关心这些,我关心的是滴滴有没有卖国」。

开头就写了,我不知道,如果问我,我觉得没有,因为我认识的滴滴不是那样的。我也愿意相信它没有,因为我看到一家公司的善,就倾向于认为它的根不是恶的。

这件事情,你去问 100 个从滴滴离职的人,我相信有 95 个人的回答会和我一样。

如果滴滴是一家垃圾公司,我,作为一个被裁掉的人,这时候应该拍手称快。但是我没有,因为我认识的滴滴不是那样。

事情发生后,我的朋友给我发来信息,他说,滴滴太可怕了,幸好你走了。

但我当时想的是,如果我还在的话就好了。至少可以和大家共度难关了。


我知道写出来肯定会被骂的,所以发完我就打算永远放弃这个账号不再登陆了。从理性上回答这个问题的话,我觉得通报里前半部分说的「过度收集」其实挺一言难尽的,这个问题去查任何互联网公司,基本一查一个准。比如提到什么收集亲友关系,其实就是紧急联系人。通报提到家庭住址之类的,打车肯定要有家庭住址啊!还有啥司机学历,这样的信息需要收集也不太过分吧。

比较让我迷惑的是通报后文写到的阳奉阴违还有考虑隐私不说,这一系列词太严厉了,不知道具体到底是什么,通报里没有提到「泄露」也没有「买卖信息」等,所以我还是愿意相信没有。

唉。想骂就骂吧。如果我没有进过滴滴,可能我骂得更狠。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如上海国安贡献的数据量大,何罪之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何警示作用我不清楚,但是我突然想到了为国家敛财的广东省原副省长,原揭阳市委书记万庆良。此人被宣判为无期徒刑,查封人民币 519 亿及个人全部财产上缴国库。

![](data:image/svg+xml;utf8,)

广东原副省长万庆良被查封财产 519 亿,拥有多名情妇

又想到了华融公司原董事长赖小民,此人受贿人民币 17.88 亿余元,判了死刑。

(推荐看看国家监察这个纪录片,他当时还不知道自己会被判死刑,而且据说一般电视认罪基本不会判死,比如最近的孙立军等人,也可以拭目以待~)

【【国家监察】一屋子都是钱!“金融第一贪” 家藏 2 亿现金 一分没花 - 哔哩哔哩】 https://b23.tv/Kb62q1Yhttps://mp.weixin.qq.com/s/yqLlAE5LShdAajJ5Jh6Y0w

我仔细看了网信办的通告 15 秒后,发现这个滴滴真不是个好东西,我去哪里干什么,它都能预判,确实恶劣!罚!

就是罚了以后就是这个钱,能不能补贴民生,比如跟漂亮国一样,每个人发几块。

知乎用户 深圳刑辩方律师​ 发表

呃呃,上海泄漏那个要罚款吗

知乎用户 然後的然後 发表

上卖国家利益,下侵亿万同胞隐私。

公司 80 亿,个人 100 万,简直是毛毛雨。

看看滴滴在 2021 年的市值

111.16 亿美元 ×6.768=752 亿人民币

公司市值 752 亿,被罚 80 亿,多吗?

个人的 100 万,对于他们这个量级的人,我们都不好意思算了。

看看国家网信办对滴滴是怎么定性的,你就会觉得这个处罚太轻了。

出卖核心敏感信息,将大数据服务器放在国外,到国外上市并提交本公司核心信息,这都是明确无误的叛国、间谍行为,滴滴的行为尤其可怕,直接针对平民的生命安全犯罪,支持重罚,直接罚破产才对。

部分引用:此前,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知乎用户 唐晓李​ 发表

盗用的是我的信息为什么赔的钱要给国家??「狗头」✖️10086

知乎用户 粉红先驱 发表

省流:官方指导价,一条信息约 8 毛钱

知乎用户 鱿鱼不会游 发表

这算不算变相鼓励卖国?

对于资本家来说能用钱解决的事连个屁都不算

不愧是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知乎用户 Zybbzh 发表

看到这个处罚,我反而更加担心。

科技进步,收集个人数据信息的手段日新月异。

滴滴是个公司,有对应的监管机构,有处罚的法律依据。可以对它滥用技术进行处罚。

可是公权力呢,我们是 cctv 人均世界第一的国家。有什么办法限制公权力对我们的信息采集呢?

那个行程码,那个场所码,数据谁来负责删除呢?

知乎用户 暗夜看花 发表

不懂就问,没有人坐牢吗?

程序员写个爬虫爬数据都有可能坐牢,和滴滴这个应该是类似的性质吧?

而且滴滴这事严重程度和程序员爬数据不是一个级别的。


爬数据被抓是因为程序员没交罚款吗才坐牢吗?

还是说这俩完全不是一个性质的事情?

怎么看滴滴这个都更恶劣啊,有没有懂哥解释一下。

单纯不懂,单纯问问,直观上看感觉不应该呢。

知乎用户 kanchigo 发表

“怎么每次扫黄都有你小子?”

滴滴犯了什么罪?

一、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

二、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

三、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

四、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

五、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

六、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

七、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 “电话权限”; 八是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滴滴已经是老惯犯了

早在 2020 年 7 月工信部公布 2020 年第二批侵害用户权益行为 App 名单,在被点名的 15 个 App 中,有 13 个涉及公民个人信息过度收集,而滴滴打车就在其中。

而在 2021 年 7 月,据 “网信中国” 公众号: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 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 “滴滴出行”App,并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

如何看待信息被过度收集?

闲聊中提到某商品,不久竟收到精准推送的广告;收到陌生来电,对方居然知晓自己的姓名、身份等信息…… 其中多少是因为 APP 过度收集用户信息造成的?根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 1971 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9.2% 的受访者觉得自己的信息被过度收集了,66.1% 的受访者指出很多手机应用不授权就没法用,用户只能被迫接受。

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因为滴滴被罚款又将被推向风口浪尖。

滴滴的屡教不改屡屡再犯,是明晃晃对消费者权益和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的挑衅,这一次的罚款风波,无疑是对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相关黑名单 APP 的一次警示,滴滴被罚款八亿这件事希望可以变成用户个人信息隐私保卫战胜利的号角,也希望有关部门对除了滴滴以外的涉及过渡收集用户信息的 APP 重拳出击。

知乎用户 职话直说 发表

我不认为在中国有所谓的 “公司是责任主体” 的情况。

不管国企私企,领导的权威和权力都是绝对的。

领导掌管绝对的人事权力,领导做出的决定下属必须执行。

那么实际上的责任主体只能是人,也只会是人。

知乎用户 螺丝 Loscock 发表

网信办在其公众号发的答记者问里对这次处罚决定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就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依法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答记者问

简单而言滴滴犯的事主要有两个:

一、过度索取非必要权限和用户数据,侵犯用户隐私。

具体表现为:

滴滴公司通过违法手段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相册中的截图信息、亲情关系信息等个人信息,严重侵犯用户隐私,严重侵害用户个人信息权益。

网信办还非常贴心的提供了详细数据:

一是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二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三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四是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五是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六是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七是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 “电话权限”;八是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二、滴滴确实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

这个就比较吓人了。但是这方面出于保密需要,并没有向公众透露滴滴的具体违法内容。

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就第一个问题而言,国内的互联网公司有一个算一个,全枪毙了都不存在冤枉的。天下苦 App 滥用权限久矣,希望滴滴这次被罚能杀鸡儆猴让其他公司也学老实点

重点是第二个问题,滴滴确实存在被认定为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
罚 80 个亿不算少,但对于滴滴这种资本养大,且目前已经具备行业垄断地位的公司而言,能花钱就解决的事情是小事
滴滴的后续,可能是未来国家采取技术手段更加直接的参与对滴滴系统和数据的监管,滴滴在这次整改过后生意照做。
也有可能接下去几天还会有其他新闻出来,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此前对滴滴事件的分析:

从目前的困局来看,滴滴会从美国退市吗?

知乎用户 逛乎 bot 发表

八十个亿对满门忠烈的柳家

洒洒水啦

用最凶的词定最轻的罚

程维当年拉柳小姐合作

好处显而易见

卖最大的国

罚最少的罪

赚爆了啦

瞧这小家子气的罚款,还木有人家一个月亏的多咧

知乎用户 没有口袋的哆啦梦​ 发表

盗取手机自拍?

还好老子不用滴滴

知乎用户 例不虚发探花郎​ 发表

1. 滴滴侵犯的是用户和司机的权益,罚来的款会补偿给用户和司机吗?

2. 这么严重的行为,只罚款没有人被判刑,合理吗?

3. 滴滴违法收集用户数据,有政府来罚。那 zf 违法收集用户数据,有谁来罚?

知乎用户 要献便献吻​ 发表

这些罪名哪一项腾讯不沾边?

知乎用户 5565413655 发表

别人买这些信息有什么用?

在暗网上,能找到某些连锁酒店的入住信息。

滴滴,各种 app,很多平台都在卖个人信息。

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做楼盘销售或者汽车销售的,花点钱就能找到有钱人的信息,打电话进行销售。

更夸张的是做诈骗。

他们能买到很完整的个人信息。

甚至你的行为习惯,家庭背景,收入多少,爱好是什么,都能知道。

这就是大数据的信息被泄露了,别人能汇总打包卖出,有需要的人得到你全部的信息,就可以进行诈骗。

这就是为啥,我总劝别人要提高防范意识,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对手了解你有多深。他们在暗,你在明。

往大了说,这个信息给到国外,别人就能研究出中国的情况。

是叛国行为。

所以滴滴目前这个处罚结果,我觉得挺好的。

平台不是一家黑,多查查吧。

知乎用户 小鹿飞飞​ 发表

如果从隐私角度看的话,老爷们开始着手努力保护老百姓的隐私了?或者是老爷们发现自己的隐私信息竟然都被暴露了很生气?抑或是其他什么情况?这片土地上有人开始表现出一副关心我个人隐私安全的时候,说不上来总感觉哪里怪怪的。这种感觉就像一个老到糊涂的老太太面对那些热忱关心她退休金安全性和收益率的电话推销时候的感觉。

如果从隐私角度外的其他角度看,据我有限的软件使用经历,国内软件服务商几乎没有一个不是信息收集过度的,相比于 Windows 平台,安卓平台上更是群魔乱舞,各显神通。甚至一个手电筒应用也强行要求开放通讯录、定位、录音、视频、网络连接等等几乎所有权限。一度使用国产软件时恨不得都放在沙盒中运行。现在对滴滴的信息收集模式展开处罚,那其他的软件服务商呢?如果其他其他软件都安然无恙,不会受到任何处罚,那此次为何专门对滴滴罚款,真的是因为信息收集问题?

知乎用户 今宵幽梦寒​ 发表

我去,我搁这看着看着,退出去一看热搜第一没有了,前十都没有,看来滴滴还是行,还是有能力

知乎用户 黎淏​ 发表

好像很多人都觉得太轻了,或者认为这件事到此为止了

我说一下我的判断,还没完

大家自己想一想就明白了

这件事的定性是什么?

情节严重、性质恶劣、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

去年的阿里是什么?

本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

如果上面想要对滴滴高高抬起,轻轻落下

那么就不会给出这么严厉的定性

懂吗?

很简单的道理,这种定性其实是给民间一直传言滴滴卖数据的肯定

这下应该没有人再觉得滴滴没有卖数据给美国了吧?

那么,这么恶劣的行为,难道就这么简单糊弄过去??

这往严重了说,卖国内数据给美国就是叛国啊

不把铁拳放在眼里啊

都定性成叛国,那么就不可能轻轻放下

要轻轻放下,就不可能定性成叛国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更何况,去年有个蚂蚁,再之前有个火星抖音

这种风气不可能再纵容下去了

特别是这次滴滴这么作死,肯定会被当典型处理

我想后续应该是一边想办法给滴滴的员工,签约司机找下家,另一边则是其他部门挨个发布自己职权范围内的调查结果

知乎用户 张晓 发表

10 个比特币,该罚多少?

知乎用户 南屏晚钟 发表

感谢国家,这次的定性告诉我们,滴滴的跨国间谍行为得到了应有的制裁。

而这同样也宣告着,近年来,面对着毒教材恶意的反智与侮辱,跨国奢侈品的有意歧视与审丑,资本带路党的冷嘲与热讽,各路分裂势力的挑拨与离间,我们总算迎来了一次小小的胜利。

成功的保护了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初级成果。

但同样的,耗时数年的拉锯与反复也让我们明白:

我们所面临着的,是一场前所未有,旷日持久的,甚至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与不懈奋斗之后,才能初见分晓的经济持久战!

制裁一个小小的滴滴公司,尚且需要数年的调查与反制,我们今后所要面临的路还很长,要解决的问题仍然还很多。

万幸的是,

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滴滴们,这些吃里扒外的家伙们的好日子,也算到头了。

很多朋友可能要问,滴滴不就收集了一些国内的交通网给和用户信息吗?发到美国去,进行所谓的资源共享,又能怎么样呢?

互联网不就是共享的吗?不就是要开源的吗? 滴滴不就是一个大一点的汽车网络吗?共享一下开源一下不可以吗?

不妨问一下美洲的印第安人。

欧洲列强登上美洲海岸的时候,美洲人热情欢迎,把自己的粮食拿出来供他们享用,甚至美国有了感恩节这样节日,就是为了庆祝当年上岸时的款待。

只是很可惜,美洲本土的文化已经被屠戮了,现在只能在别人的自然保护区里面才能看到美洲土著曾经的文化,这就是印第安人的可悲与可叹。

醒醒吧,朋友们,善良是美德,但要留给对的人。不然的话,

善良的人为那些不怀好意的人贡献出去的每一颗粮食,最终都会化成敌人枪炮中里的火药与子弹,打到自己的胸膛上。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不去自己保护自己的文化与文明成果,那最终,你的文化基因,就会像战利品一般放在别人的展柜里面,任人调侃与奚落。

当初谷歌在中国的互联网谋求诸多后台,广泛收集中国互联网数据,甚至于说意图开后门盗取中国用户隐私的行为,还历历在目。好在我们都严厉的禁止,后面干脆就不让谷歌在中国出现。

紧接着西方就爆出了棱镜门,当时还是美国总统的奥巴马,面对时任德国总理的默克尔,一个 50 多岁的大妈,居然选择全程 24 小时无缝监听,连老人家上厕所都不放过,就是这么的可笑与可悲与可恨。

棱镜门揭发以后,面对默克尔的质问,奥巴马才亲自把这个东西解除,但也仅仅只是默克尔本人,至于别人有没有被监听,自求多福吧,各国领导人。

那个时候我们才明白禁止谷歌, Facebook 之类的西方软件互联网巨头进入中国是多么的正确。

呵呵,讽刺也在于此。

这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御敌于国门之外,甚至在国际上饱受苛责。

结果是,国内偏偏有很多人不理解,甚至不支持不接受。

说实话,闹闹情绪无所谓,毕竟确实让人家你们没办法第一时间接受美国先进文化的洗礼。

可就是,偏偏就是有一帮国贼内鬼们,瞅准机会倒是一个一个都跑出来了。

真是应了那句古话是:

日防夜防,家贼难防。

看看滴滴做了些什么吧。

1,手机里面的图片,截图,剪贴板全部都给你搞走了

如果哪一天你发现自己。自己的私人照片在网络上被别人造谣生事利用,或者是出现在了一些色情网站的平台上被人家倒买倒卖,这个时候你会想,我的照片哪来的,不好意思很有可能是滴滴们给你搞的。

2,非法获取用户的后台数据。

这个就不用说了,之前我和朋友们就在网上测过一些倒卖个人信息的网站上,甚至能把你的电脑的密码,邮箱的密码,一些认证短信,包括你的找回密码的一些私人隐私提示问题,通通都给你搞出来,你说哪里来的?搞不好就是滴滴们给你弄的,如果哪一天在一些贷款网站上,你莫名其妙的背上了贷款,甚至列入了失信名单,那不好意思,我觉得八成滴滴们从中作梗。

3,把咱们国家的道路信息用户数据居然给国外共享出去了。

这个就不用解释了,想当年美国轰炸我国的大使馆,用的就是钻地导弹。

不开战还好,如果哪一天国外的钻地导弹精准的钻到你们家地下室把你爆破了,那不好意思这个数据可能就是滴滴们给的,当然普通人不至于,但是我们国家机关的各级领导们及亲属们可能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4,非法大量收集用户和司机的身份证号。

聪明人都知道,如果哪一天,你发现自己上了征信黑名单,还在一些莫名其妙的网站上,有背了一大堆的贷款,那恐怕就是因为这个。

5,过度收集用户的亲密关系连接数据,过度收集用户的人脸识别数据,等等。

看到这一条,我真的是气得牙疼!

这几年网络诈骗,甚嚣尘上,甚至于让很多中老年人一夜之间倾家荡产,多少人妻离子散,甚至看病的救命钱上学的血汗钱都被骗子们给刮走了。

我还记得有女大学生因为学费被骗,就因为骗子发来了所谓的录取通知书的信息,一个花季少女就自杀了,而这样的新闻多到我都不敢去搜索,因为我担心我的心脏承受不了。

强忍着泪水吧,去看一看这些后续的报道,发现大多无法追回,连骗子们在哪儿都搞不清楚,为什么呢?

很大原因就是骗子们躲在境外。

我就在想,这些狡猾的骗子们躲在境外又如何?没有关键信息,他骗谁去?

如果没有用户的关键的私人信息,不清楚受害者的人际关系的话,他连受骗的冤大头都找不到。

问题就出在这儿。

凭什么知道你有那么多钱的,又怎么知道找你哪个亲戚拉关系,就能够威胁恐吓,甚至于说无中生有的编造出绑架,生重病等一切造谣及诈骗的信息的?

好家伙,不用看了,原来早有人替他们分析好了,谁是谁的亲戚,谁和谁的关系好,谁和谁通话记录多,谁和谁的交易往来亲密,不好意思人家都知道知道。

这还不重要,重要的是,都给你放网上了,

外网上。

于是乎,在滴滴们的努力之下,你可以收到海量的诈骗短信,你可以收到海量的个人隐私被曝光的消息,你可以收到海量的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消息。

从最终的结果来看,至少我们官方给到了足够的重视,相信以后这样的事情会越来越少,这样的公司,不规范的行为也会得到应有的制裁。

只是在我看来,

罚款也才 80 多亿,滴滴公司居然还会长久的存在下去。

处罚未免太轻了,罚款也未免太少了,真的太少了,与那些受害者的苦难与不幸相比,这点钱又够干什么呢。

或许我们应该期待国家能够在立法上面有一定的突破,面对这种跨国公司间接性的犯罪或者为犯罪提供数据支持或者辅助支持的,或者因为监管不力导致被犯罪集团利用的,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或者连带责任。

当年的魏则西给我们的互联网带来了一次进化,我希望这次的滴滴事件也能多多少少给我们现在乌烟瘴气的个人隐私安全环境稍稍的带来一点新鲜的空气。


知乎用户 豆腐 LZ 发表

从这么严厉的措辞来看,去年网上猜测 滴滴为了迅速赴美上市把国内大量数据给了美国的事情是真的。这么庞大数量级的信息泄露,可以说,就算让美国亲自下场收集都收集不到这么庞大全面的信息。 在这种中美争夺世界第一的关键时间点上,这种行为是严重的背叛国家、背叛人民、背叛中华民族。

我希望这只是个开始,后续能有叛国罪等处罚,不然只是罚钱的话,可以说是在鼓励他们去卖国。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河南红码的处罚是啥来着???

知乎用户 sutzdlyzzvau 发表

如果学习通和上海那个 10 亿级后面也重罚。这才是国家准备认真管理个人信息

不然就呵呵

知乎用户 百晓生 发表

这次的处罚只有罚钱吗?

刑法领域真就一点都没有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的规定: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 “情节严重”:

(一)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的;
(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
(三)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
(四)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
(五)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第三项、第四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以上的;
(六)数量未达到第三项至第五项规定标准,但是按相应比例合计达到有关数量标准的;
(七)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
(八)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数量或者数额达到第三项至第七项规定标准一半以上的;
(九)曾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受过行政处罚,又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
(十)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 “情节特别严重”:
(一)造成被害人死亡、重伤、精神失常或者被绑架等严重后果的;
(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的
(三)数量或者数额达到前款第三项至第八项规定标准十倍以上的;
(四)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而《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是这样规定的: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作为在提供服务过程中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主体

不管是滴滴,还是其他互联网移动应用软件运营者和所有者

按照刑法的规定,最低非法获取特定信息二十五条就够得上刑事犯罪

什么是非法获取?

未经个人信息所有者同意、明示同意、单独同意的,都是非法

80 亿看着很多,但是你在看他们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总额你就知道

这个罚款金额一点都不高

不管是按照《网络安全法

还是去年出台的《个人信息保护法

最高的处罚措施是吊销相关业务许可或吊销营业执照

所以你现在看看,这点钱多吗?

知乎用户 马达先生 发表

拿我们测的核酸的数据呢?

知乎用户 Wx 帥 发表

法律从业者说一句,目前仅出了违法收集泄露个人信息的行政处罚结果。

其他行为的处罚结果还没出。

刑事的处罚结果也还没出。

好戏还在后头。

知乎用户 无关风月 发表

01

这 7 年,滴滴收集了用户多少数据?647.09 亿条!

**我们的身份证、住址、所在公司、长相、活跃范围、消费喜好,基本全被滴滴掌握了!**公告中特地提到了相册,这一点最让人后怕。**我们的相册里,往往会有一些私密的照片,以及重要的商务、隐私资料。**滴滴收集这些是想干什么?!

公告中提到,滴滴不仅置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于不顾,过分收集用户信息,且在监管部门已经责令改正的情况下,仍未进行全面深入整改,性质极为恶劣。

从违法行为看,滴滴的违法行为最早开始于 2015 年 6 月,持续至今,时间长达 7 年!

并且还去美国上市!企图避免监管。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国家还加罚了滴滴的总裁柳青 100 万。

而柳青正是联想柳传志的女儿,这里更加让人不怀疑这父女俩的资本操守的问题。

02

滴滴被罚,大快人心。

天下苦收集隐私久矣!

但,我们也想反问一句,搜集隐私的,难道只有滴滴吗?

某音、某宝、某度,某东、各快递公司,各游戏应用等等,他们何尝没有收集?我还记得前两年,阿里文娱发布一个《95 后夜猫子报告》,内容详实,数据丰富,把现在年轻人的生活状态给摸透了。

可当时我看完这个报告,就倒吸了一口凉气。 **因为他们精确到了,你在什么时间内,看了什么电影、听了什么音乐、什么书。**甚至,你处在什么年龄段,在哪些城市,都一清二楚!所谓的 “大数据”,说是智能化,但另一边却可以“监控” 着你,把你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给吃透了。

这难道不可怕吗?相信很多人现在都在惊奇:

为什么和朋友刚聊到了烧烤,手机的推送,就弹出了烧烤店。为什么昨天买了锅铲,今天就跳出了碗筷的推荐。

一则数据显示:“目前几乎所有手机 APP 都在获取用户隐私信息,869 个安卓手机 APP 中未获取的仅占 0.1%!"

当然,他们也会说,我们恪守法律,不会滥用你的隐私的。

但实际上,从 App 下载到手机那一刻起,揣测人生的尝试就开始了。就比如阿里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就可以通过情报搜集和分析系统,将中国人的一举一动及行为偏好都分析的明明白白。

现实一点吧,我们正处于一个” 数据失控 “的时代,没有人能控制自己的数据,我们的数据时刻被人监视!

03

“数据,就是这个时代最特别的商品,它的产生几乎毫无成本。但是,他却能设计一套量身收割你的方案。**并把这种方案美化为:提供更优质、更贴心、更安全的服务。掌握数据,就能掌握我们内心的感受,控制人心。**对我们行为的进行预知、引导、控制。

**但即便到现在,我们依然缺少对数据的法律监管。**河南储户被赋予红码,谁收集数据,谁篡改的数据?为什么你去过的地方,他们能这样清楚?使用这个数据,有法律的授权吗?有追责吗?

前段时间,上海等地多家企业招工表示:“核酸检测阳过的不要”。很多求职者为此求职无门,后来国家发文强调不准歧视阳性康复者,可你猜怎么着,记者暗访时中介直接说了:“他们会查出来的,只要进过方舱都能查出来。” 所有人的信息安全,只寄托在一句承诺上,我们的行踪轨迹随时随地会被识别出来。而且,这种状态可能会永久地伴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这到底是不是为了保护我们?

04

**人不是圈养的动物,人要有起码的尊严,要有自己的信息处分权。无隐私即无自由。**试想一下,当所有的个人数据,包括平时上什么网,看什么新闻与视频,购什么物,微信上与哪些人聊天,聊什么内容,有什么样的好恶等等,都被某个组织来掌控,这将是一件多么细思极恐的事。

滴滴也好,阿里也好。

他们显然不是上帝,他们有自己的私欲与弱点。

**

**

此外,我们也不想成为透明人,法律之所以保护个人的隐私权与住宅自由,就是要让个人有自治的空间,这个空间不允许他人侵入。我们应该出台更完善的法律,这个法律必须要保证我们对自己的信息数据的使用,有充分的处分权和监督权。

企业和其他组织,不能以包括 “便捷、安全” 在内的任何理由,来搜集普通公民的数据。

否则长期以往,每一个中国人都会生活在一个透明世界中——不但在行为上完全赤裸,就连自己的所思所想也会被分析,控制。

**

**

而这带给社会的,根本不是安全,而是禁锢,还有恐慌。

知乎用户 木蹊说​ 发表

食品安全的康师傅老坛酸菜和双汇呢?

教育安全的毒教材和辱华插画呢?

财产安全的河南村镇银行呢?

劳动安全的劳动法呢?

希望都跟进一下

知乎用户 房价猛于虎 发表

出乎意料的少,卖 country 才罚 80 亿。作为对比,滴滴 2021 年营收 1738 亿。

知乎用户 Clement Li 发表

触动了国家利益而已

前面的全是幌子,和滴滴同期的 app 搜集的数据量超过滴滴的绝对不止一家,为什么只有滴滴挨揍,因为它把数据给了美国。只要老老实实接受招安,滴滴还是一个香饽饽。

部分人可能还不知道,通过手机号你泄漏的信息你自己都不敢相信,这些信息背后都是各式各样的 “滴滴” 再非法搜集个人信息

【【互联网黑产博弈 004】通过一个手机号,我查到了自己的户籍信息,行踪轨迹。- 哔哩哔哩】 https://b23.tv/Lg1sS9V

知乎用户 马小波 发表

本质其实就是谈拢了,条件说好了,能活下去了。这 80 亿是买命的钱。至于后面有没有什么别的交易就不知道了。

至于你看到的那些用来作为名目的问题,根本屁都不是。表象而已。

国内做的比滴滴糟糕的多得是。

什么叫违法搜集?

什么叫过度搜集?

无非就是没先提示你告诉你搜集了。我告诉你,只要力度下得去,没有哪个 app 能扛得住查。这个应对过监管的心里都有数。

未明确告知?你觉得滴滴缺乏一个弹窗告诉你收集信息用于数据分析的能力吗?你不同意不让用或者阉割使用场景很难吗?

盲猜一记,大概率美股借机洗盘一波,然后割一波韭菜。

知乎用户 无语 发表

个人信息泄漏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个人信息泄漏并不是一次两次了;现在随便下载个 app 登录网站的话都会要求填写个人信息,而且都有使用地理位置、通讯录、手机存储、相机、麦克风等权限。所以个人信息的泄漏不可避免,那么如果说个人信息泄漏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个人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

首先,会收到垃圾短信的骚扰。现在每天接到垃圾短信的数量远比前几年要多的多,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我们的个人信息已经泄露了。

其次,会接到骚扰电话,比如装修、卖保险、卖车、办理信用卡等。我们根本不需要这些需求,他们又是怎样知道我们的电话的呢? 哎,自己去想想吧,这些泄露的信息会不会被他人买卖呢?

收到垃圾邮件是我最烦的事情了,因为邮箱里面有比较重要的工作信息,但是每天不胜其数的垃圾邮件蜂拥而至,导致我看到正常的邮件都很难,得不停的翻找、不停的清除。

信用卡被透支,这个事情关乎到个人的财产问题。您的信息泄露之后,可能有人用您的信息来办理信用卡,然后恶意透支信用卡,这会造成您的信用低下,对您将来的银行贷款、房贷等等造成不可预估的影响。所以自己的各种证件最好不要借给别人使用。

惹上官司,信息泄露之后,不法分子如果利用您的身份信息干了某些坏事,到时候公安部可能会请您去喝两杯茶,到时候您可能还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不法分子诈骗。可能大家看新闻的时候,会注意到,不法分子利用您的信息去向您身边的亲人进行诈骗。


那么如何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呢?

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填写个人信息。看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告诉别人。比如,上网评论时不要随意留个人信息。有很多小调查,小接力的活动,会诱导用户填写个人信息,这其实是很危险的。

其次是不要随意丢弃个人信息相关的物品。比如在处理快递单时先抹掉个人信息再丢弃。

再次要保管好个人身份信息。身份证等个人信息保管好。如提供复印件时,一定要写明 “仅供某某单位做某某用,他用无效。” 此外要关注复印过程,多余复印件要销毁。

个人能做的只能是在生活中多留一个心眼。从几年前的网络环境到现在,肉眼可见的被净化了好多,相信以后也能越来越好的。毕竟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像滴滴这样的事件,必将被国家严厉惩处。

知乎用户 大大大太阳 发表

对柳氏一门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喜讯,发点钱而已嘛,都不用坐牢!美爹没得罪,还会给补偿的。

知乎用户 无梁之乎 发表

sh 要罚多少

知乎用户 高三联考卷 发表

作为互联网 10 年从业者,好奇看了下究竟是什么违规:

收集用户手机截图,人脸,手机号,常住地址,年龄,亲友关系,出行意图……

放在任何一个互联网一二线大厂,这些问题绝对统统都有……

不然你购买的 “猜你喜欢” 怎么来的,首页推荐怎么来的……

赶紧都罚一罚,充国库。

知乎用户 豆思颖 发表

对于国家安全来说,坚决支持政府对于网络的管理,

对于处人民币 80.26 亿元罚款,是罚多了还是罚少了,有没有政策依据,

并且罚款是上交国库,还是留存在网信办,这些罚款能为老百姓带来一些福利不;

所带来的警示作用:

应该是警告那些做互联网的行业,公司,要严守国家秘密,不得随意截留,

或留存公民信息,国家敏感地方,

一句话,保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尊重公民隐私,是每个做互联网行业公司的责任和义务 ;

知乎用户 周仕云华羊绒背心 发表

大陆失业会增多。

所有人待遇会下降。

资本减少。

时代变了,很多人还在叫好。

知乎用户 吉拉斯 发表

说一个大家不爱听的,滴滴今天绝对暴涨。

这点处罚只占营收的很小一部分,

滴滴每年送出的优惠券金额都不止百亿了。

这点处罚,算个啥嘛。

估计今晚滴滴高管都开香槟庆祝去了。

另外,我原先求教过一个某大厂职级很高的做安卓开发的专家。

为什么至今没有一个手机厂商做一个功能:把 APP 读取了用户哪些文件给记录下来,告知用户,

比如说能不能当滴滴读了用户相册的时候,把这个行为记录下来,包括 APP 几点几分读了哪个文件。类似于小米手机的照明弹功能,这个功能唯独不能记录 APP 读文件历史。

他表示不方便解释这个问题,但是这个从技术上做非常简单。

他的建议是用苹果,iOS 系统不允许 APP 读取用户的私有文件

知乎用户 van derek 发表

很少见到如此严厉的官方措辞,可见这次事件的影响之恶劣。

从去年七月开始,滴滴 APP 在应用商城下架,到现在已经超过一年的时间,依旧没有恢复。

但即便在如此严格的惩罚措施下,滴滴目前在快车专车市场的市场份额,依旧超过 60%,可见滴滴的确具备了 “要挟” 的资本。

滴滴收集的这些信息,细思极恐。。。

  • 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
  • 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
  • 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
  • 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
  • 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
  • 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
  • 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 “电话权限”;
  • 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对滴滴未来的走势:

  1. 滴滴从美股退市,钱也罚了,这件事应该会告一段落。
  2. 滴滴的市场份额还是有机会继续增长,从大多场景下的客户体验,风险管理,司机端管理来看,滴滴确实领先其他平台,但是回到巅峰时期不太可能。预计会维持在 60%-70% 之间。
  3. 这件事给滴滴带来了很多负面的标签,所以滴滴正在孵化的其他业务肯定也会受到影响,比如造车。

知乎用户 所长​ 发表

你和我谈数据安全我都觉得好笑

最近两个石锤的某 app 和上海某某有什么回应吗

知乎用户 龘飍飝 发表

那学习通,爱丁堡警察局什么时候也跟进下?

知乎用户 我是辣鸡我要努力 发表

2019 年同样的性质案件,小公司直接被全员拘留、公诉、服刑,如今滴滴处理只是罚款,你问我怎么看?我看就是能不能拿出 80 亿,能的话罚款,不能的话收压。

知乎用户 Poseidon 发表

这说好听点,叫鼓励卖国。

柳家人人卖国都有平步青云的好下场。可以说卖国是他们发财上升的好机会啊。

这不仅仅是柳家的问题,鼓励卖国者的人才是。

寿公锐评外省的时候,我在寿公 @持续低熵 的评论区下面看到有很多人极度乐观,以至于到了狂妄的地步。

现在我希望他们能借此机会看看,他们所幻想的,对外省等等秋后问斩存不存在。

知乎用户 充满智慧的阿拉伯诗人 发表

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这类表述一出,在古代可是要满门抄斩的,满门忠烈柳家应该感谢出生在这个时代。

知乎用户 Lokimax 发表

这只是网信办对滴滴公司的【行政处罚】

刑事处罚还在后面呢

此前,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知乎用户 喵蕉君 发表

对惩罚力度很失望,怎么看也就十个范爷的额度而已。果然钱还是解决一切问题。加油,柳氏满门忠烈。

知乎用户 cshyt 发表

不是很认可这个结果。行政处罚?这都叛国了还行政处罚?资本家会在意这点钱?这次都是行政处罚,100% 还会出现下一个铤而走险的 “滴滴”。

知乎用户 一叶忽惊秋 发表

蹲一波后续,预测程维和柳青都得抓了。

80.26 亿,主要是针对违反信息安全的罚款,本次事件处理除了违反信息安全,还涉及国家安全,调查进展依法不予公开。

此前,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而程维、柳青需要为违法行为承担主管责任。

滴滴公司董事长兼 CEO 程维、总裁柳青,对违法行为负主管责任。

柳家满门忠烈!

知乎用户 麦海波律师​​ 发表

如果能对那些不严格执行劳动法的企业也这么罚就好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好奇问一下 不用坐牢的吗?

知乎用户 owmn 发表

这些违法行为,微信,QQ、头条、抖音、拼多多、百度等等等等,诸多 app,一查一个准。GDP 5.5%,就靠它们了。

知乎用户 小小四 发表

没算错的话,总共违规收集 646.5 亿条数据,单条数据违规成本 0.124 元,成本低廉

知乎用户 Waldo Diso 发表

柳家满门忠烈,功在千秋。

-—– 美帝忠烈祠

知乎用户 美资知乎 发表

鼓励下次继续

拿耗材们的信息卖钱,然后分账

知乎用户 第七大陆 发表

不判个危害国家安全罪,吃二十年牢饭,都觉得处罚是轻的。

知乎用户 sukinano 发表

说明背后经历了我们没看到的明争暗斗,但总的来说滴滴及其背后的势力还是螳臂当车了

从去年通知应用商城下架滴滴出行 app 到今天已经过去了一年多,当时的公告就透露出了滴滴存在的巨大问题,但是直到一年多后的今天,才最终定性处罚,想来柳家在背后做了不少事情。

大量搜集国内民众的隐私信息,并且出售给境外势力,这样赤裸裸的叛国行为。却只得了个下架 app 的处罚?当时就很难理解,一年后的今天不过罚款 80 亿,还是来的太慢太轻。

滴滴当然会死,但是死的太慢了,死的太轻了。

期待后续,柳家的满门忠烈,泰山会成员,以及其他我们所不知道的背后势力,能得到怎样的清算,这可比罚得这些钱更有看头。

知乎用户 爱学习的席字君​ 发表

有没有人知道罚 100 万是因为法律限制最多只罚 100 万吗?

知乎用户 努力的袋鼠 发表

SH 数据安全不重要,现在滴滴数据安全又重要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危害国家安全,这个定调很重,应该的。但是我只能说罚款太轻了。

在互联网大厂,随便一个程序研究几十万年薪,进阶一点就上百万。几十亿可能也就是他们两三年的员工薪水。

如果没有后续的处罚措施,等于变相鼓励了互联网公司的恶行。只需要 80 亿就可以出卖国家安全,听着很多,其实也不算太贵了。因为有些东西,一旦被标价,就代表是可以谈的了。

我觉得如果不对滴滴的高层甚至中层做出刑事处罚,互联网公司一定会越来越夸张的。互联网大厂本身已经是社会贫富不均的代名词之一了,再加上卖国,那可就真的成了美国的互联网公司那种能够制衡政治的存在了

知乎用户 张子立​​ 发表

滴滴回应:诚恳接受、坚决服从、全面自查、认真整改。

对于滴滴回应我只想说:有些人笑着笑着就哭了,有些人你看他在哭但是可能憋笑憋得很辛苦。

这种处罚其实就有点下不为例的意思,第二只靴子终于落了地,心里就都踏实了。

在建筑业中经常会出现违建,比如加建个警卫室、阳光房、小库房…… 这种情况被查出来通常的做法就是拆除。但是也有一种骚操作,业内称之为 “补证”,就是由规委出一张罚单,涉事单位只要交了罚款以后不合法的就变成合法了。当然这种处罚看上去一定是声势浩大的,异常严肃的,充满正能量的,吃瓜群众们欢欣鼓舞的……

比如:

那么按照规定,国家到底应该罚多少钱呢?

对于那些违反了《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而建设的 “违建”,面临每平方米 300 元至 3000 元的罚款。取个中位数按照 1500 元 / 平米计算,上边的建筑大概需要补交个 1.6 亿。而按照当年的标准,违建至少能卖 20 亿……

总之,罚款真是一门好生意呀,看来大家都有美好的前程。

那么滴滴都干了那些天怒人怨的事情呢?请听我一一道来:

一是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
二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
三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

个人认为这条其实是最严重的,对很多人而言,“脸” 相当于银行密码,家门钥匙,办公室门禁…… 一但被坏人掌握,后果不堪设想。

对涉密人员这条就更要命了,相当于你的个人信息、家庭信息、公司信息完全透明。

四是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
五是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
六是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
七是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 “电话权限”;
八是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总之,这事真的不能” 联想,滴滴掌握了你的一切信息,基本上可以把你进行精准地画像,直接通过大数据杀熟,或者把你的数据卖给商家,最大程度开发你的商业价值。

当然这些还不是最过分的,毕竟不止滴滴,很多公司都在这么做,区别只是有没有被查出来。过分的是这群买办竟然想把这些资料打包到美国卖个好价钱。

对于升斗小民,我们的个人信息不值钱,但是数亿人的信息汇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大宝藏,也可以成为某些国家获取中国情报的重要途径。

这真是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呀!

对滴滴而言,罚 80.26 亿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如果能让此事彻底终结,实属是不幸中的万幸。2021 年,滴滴营收 1738 亿,罚 80.26 亿是完全可以承受的范畴。

知乎用户 王小板儿 发表

似重实轻。

这个处罚决定要结合特殊的语境来阅读理解,否则容易读跑偏。

如果只从文字本身来看,这无疑是一份十分严厉的处罚。

从措辞上看,文中用到的是「违法违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

看起来是不是很吓人。

从罚款金额上看,给到滴滴的是 80 亿的定格处罚,而且还有对程维、柳青个人的罚款。

是不是听起来很解恨。

不过,对于滴滴来说,这已是能够争取到的最好结果。

首先,这是一个行政处罚,标题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依法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

对于这样体量的公司来说,再重的行政处罚也好过再轻的的刑事处罚。能只用罚款解决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

而且做出决定的机关是国家网信办,不包括其他的几家。

当然,你可能会想象,其他几家会有后续的补充跟进。

很遗憾,按照正常的治事节奏,不会再有其他的处罚了,处罚止于议罪银。要知道,这虽然是以网信办名义出具的决定,却不是网信办自己做出的决定。

而且,这次给到滴滴董事长兼 CEO 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 100 万元罚款,并没有其他额外惩戒。

你没看错,各 100 万。估计他们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鼻涕泡都能乐出来。如果提前给张纸,让他俩自己写认罚多少,他俩可能都不敢写这么少。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在接受调查,APP 下架这么久之后终于做出了决定。对于滴滴来说,靴子落地,利空出尽,这才是最大的利好。

如果滴滴背后真的有远见魄力的话,就应该在这 80 亿罚金之外再捐出几亿给国家,以示迷途知返,痛革前非,以攻补过,有加无已之至意。

知乎用户 王翼之 发表

“魔鬼在细节”:

1. 被处罚主体 “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在 “开曼群岛”。

依据《行政处罚法》第八十四条 [1]:外国组织(法人)在我国领域内有违法行为的,照罚不误。


2. 本次处罚针对的是滴滴公司境内业务中存在的 “违法违规行为”。

我这看似是一句废话,但换个角度想:

滴滴境外业务被其他国家或地区处罚过吗?

是其他国家或地区监管不严、还未处罚,还是滴滴 “看人下菜”、压根不敢?

(气得发抖……)


3. 滴滴公司设有【滴滴信息与数据安全委员会】,该机构又下设【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数据安全委员会】。

滴滴家大业大、机构齐全,想必这些部门肯定聘有大量专业人士,深谙数据合规之道……

换个角度说:这不是 TMD 知法犯法、明知故犯、有意为之、胆大包天么???

设想如下场景是否真实发生:

在过去的某个时刻,程总、柳总的办公桌上、邮箱里,出现一份由上述委员会研究编制的报告,详细论证 “我司在哪里可以做哪些事、在哪里不可以做哪些事、在哪里做那些事有利于我司在哪里做其他事……”

(气的浑身发抖……)


4. 滴滴违法行为包括: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这一点着实过分了,手伸的太长了!

当然,从调查结果来看,滴滴倒是没有违法分析【行程中车内录音对话信息】。

这么多年,我从来不敢在车里接客户电话、和同事谈工作内容,怕的就是这个……


5. 滴滴公司部分违法行为 “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通报里的原话是:

此前,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目前暂无法确定这一段【依法不公开】的行为事实,是否涉及刑事处罚或者后续的其他处罚。

但能够看出,滴滴 “置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于不顾,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 等违法行为,使得国家网信办将其违法行为定性为【极为恶劣】,本次 80 多亿罚款的处罚结果必定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这个因素。


6. 对滴滴公司的 80.26 亿罚款、对程维、柳青的 100 万元罚款,是依据哪条规定计算出来的?

官方通报说了很多,列了很多法规,但没列具体条款、计算方式。

我估算了一下,上述处罚大体是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十六条计算出的:

违反本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或者处理个人信息未履行本法规定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的,由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对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应用程序,责令暂停或者终止提供服务;拒不改正的,并处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有前款规定的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由省级以上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千万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百分之五以下罚款,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或者停业整顿、通报有关主管部门吊销相关业务许可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决定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内担任相关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个人信息保护负责人。

滴滴公司 2021 年的营收大概是 1738 亿 [2],80.26 亿大概是营业额的 4.6%,法条规定是 5% 以下。

对直接责任人员的罚款,顶格是 100 万元。

处罚主体来说,依据该法第六十条,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就本案来说,国家网信办符合 “省级以上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 的主体要求。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80 多亿的罚款可能是依据《网络安全法》第六十四条 [3] 按 “违法所得十倍” 计算出的。考虑到这条的处罚主体是公安机关,且是在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与本案或不能对应。

按此逻辑,本次处罚或不具体涉及滴滴公司 “其他违法违规事实”(不予公开部分)。

但若其确实施过 “违法向境外提供影响国家安全的关键数据”,此类行为与卖国无异,必须严惩。

那句话应该这么说:

窃狗者猪,
窃国者猪狗不如。


以上。

参考

  1. ^《行政处罚法》第八十四条: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有违法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适用本法,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 ^《滴滴 2021 年营收 1738 亿 四季度净亏损同比收窄 94.7%》,中国经营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0847045015126138&wfr=spider&for=pc
  3. ^《网络安全法》第六十四条:网络运营者、网络产品或者服务的提供者违反本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第四十一条至第四十三条规定,侵害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违反本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百万元以下罚款。

知乎用户 李律十​​ 发表

上海那十亿能罚多少呀?

知乎用户 秋绵稻晴​ 发表

滴滴,如果连国人本分都做不到,那你 “全球” 的意义是什么???

全民乘车出行,早已成为时代现状,而 “滴滴出行” 更是出行平台的一位翘楚,即使一度因网约车安全问题上热搜,也没有阻止它想向上发展的欲望。

2021 年 6 月 30 日,滴滴以招股上限 14 美元定价将在美国上市;公司发展想上一个新台阶,这本身没有问题,甚至一批股民期待已久,在全民乘车出行时代,滴滴可以说是一只优异的 “潜力股”。

2021 年 7 月 2 日,国家对 “滴滴出行” 启动网络安全审查;这本身也是上市流程中的必要一个步骤,毕竟滴滴背后涉及到用户各类信息,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依据《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依法对滴滴进行网络安全审查。

此时,大众也没有意识到滴滴会做多 “过线” 的行为,毕竟,在大众眼里,这只是一个出行交通工具平台。

可是,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价值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而滴滴,借于出行平台特性,借于实名认证等相关步骤,掌握了多少用户信息,我们不得而知。

直到,2021 年 7 月 4 日,“滴滴出行”App 因严重违法违规被下架。这与曝出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消息相隔只短短 1 天!

此时,网友蒙了,股民也蒙了,上市信息刚出,市值随之上涨,可转眼就违法违规下架,这背后到底是因何为何,一切还得等官方给出答案。

随后,2021 年 12 月 3 日,股民没有等到滴滴在美国上市,只等到滴滴将在纽交所退市并启动香港上市的消息,可是前有国家安全部等进驻滴滴,后又滴滴净亏损 306 亿,即使滴滴上市,股民或者大众还敢为之买单吗?!

直到今天,一则新闻,再度让 “消失” 已久的滴滴,推上热搜榜,并炸裂大众三观与信任底线。

2022 年 7 月 21 日,整整一年,滴滴再次成功 “夺人眼球”,惊掉大众下巴。

国家网信办答记者问中明确表示:

经查明,滴滴公司共存在 16 项违法事实,归纳起来主要是 8 个方面。

一是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

二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

三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

四是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

五是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

六是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

七是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 “电话权限”;

八是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此前,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

看完,只想说,滴滴,你好大的胆子!!!

视国家法律法规于无形,视大众隐私于无物,视国家信息安全于不顾。

如果,连国人本分都忘了,那这 80 亿远远不足以起到惩戒的作用。

滴滴退市事件

知乎用户 摸鱼 kik APP 发表

一群人在瞎想呢,这是给各个互联网企业及资本吃定心丸。现在国家根本承担不起互联网企业再崩的情况。

知乎用户 杜恽诚 发表

犯错的是滴滴,罚的也是滴滴,但是这些罚的钱是从何而来?希望不会是从司机身上出来,司机没有做错任何事。他们凭借自己的劳动赚钱,希望不要让他们受到损失,必须确保受到损失的是滴滴的股东与决策层。

必须防滴滴加大从司机身上获得的分成,让罚款变为对司机的罚款,我们必须确保滴滴没有能力从司机获得更多分成的能力,不然滴滴可能将被罚成本转移到司机群体身上。

知乎用户 小明 发表

看样子应该是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真的是卖国民信息了!

曾经出行届龙头老大,已一年多时间不能下载使用!

在表述中的情节严重,性质恶劣这八个大字但都没人进去踩缝纫机?

但是对柳家处的罚款真是不痛不痒的,毛毛雨而已。

真是满门忠劣 ​!

一是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
二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
三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
四是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
五是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
六是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
七是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 “电话权限”;
八是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此前,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

希望其他网络运营者都能引以为戒也能好好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现在信息泄露太严重了,网络安全不容小觑,违规违法定要顶格严惩!

知乎用户 酸菜​ 发表

这热搜撤的真快。

知乎用户 起名字好难啊 发表

为啥这个问题不在热榜上?

知乎用户 licovery 发表

罚的还是太少了,他们甚至还有钱撤热搜

知乎用户 变成一只雀 发表

热搜撤的好快,ZH 也是勒色

知乎用户 张不懂 发表

秒上热榜第一,然后秒消失???

再发个财务数据

滴滴权益目前只有 170 亿,其中短期现金 100 亿

实际现金流是负的。

最近还亏损。

你说罚款结束,直接就现金流崩了呀

知乎用户 钮子壤​ 发表

很多人好奇这个罚款怎么算的,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公告里提到了违反三部法律,《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但没说具体根据其中哪一条做的处罚。

我们可以倒推来分别看一下三部法律中法律责任这一章节。

《违反网络安全法》

单位顶格罚款是违法所得十倍或者 100 万,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最多 100 万罚款。

《违反数据安全法》

单位顶格罚款是违法所得十倍或者 1000 万,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最多 100 万罚款。

《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

单位顶格罚款是上一年度营业额 5% 或者 5000 万,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最多 100 万罚款。

按照行政处罚法 “一事不二罚”,所以网信办对滴滴罚款时最终用的只是其中一条。

先看《网络安全法》和《数据安全法》,如果按违法所得倍数处罚,根据公告披露的违法事实,其违法所得不太好确定,如果全算违法所得,但对方是亏损怎么办?

比如滴滴 2021 年净亏损 493 亿,那你就只能用绝对数罚,绝对数最多只能罚 1000 万。

所以《个人信息保护法》更合适,用上一年度营业额 5% 来罚,处罚力度肯定够了。

滴滴 2020 年度营业收入总额 1738 亿,其中国内业务收入占比 92%,是 1605.21 亿,1605.21 亿乘以 5% 正好等于 80.26 亿元。

三部法律对负责人设定的最高罚款金额都是 100 万,所以罚到 100 万已经尽力了。

知乎用户 踏春幽情蝴蝶巷​​ 发表

督工的回答为什么看不见

@睡前消息

@知乎小管家

知乎用户 溯洄从伊人 发表

你看他们每个人罚的那点钱,我感觉像是在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知乎用户 东池阿志 发表

80 亿算个屁,如果经济犯罪乃至安全犯罪只罚钱,那么就是助长犯罪,经济犯罪危害不比刑事犯罪低。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作为中国公民,你罚款不罚款,跟我有什么关系?这钱补偿给老百姓了么?嗯?你 TM 爱罚多少钱罚多少钱,这个钱最后去哪了,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我只知道老百姓被侵犯了,你罚钱,但受害人没有任何说法,呵呵,有什么意思,垃圾玩意儿,不知道这笔钱去哪里了,呵呵

知乎用户 阿东旭 发表

我现在就想知道,这个犯了这么多事,犯了这么多款的滴滴,它以后还能不能继续存活下去。

如果依然还能,那么你我都有责任。

知乎用户 美好的正在发生 发表

图里的违规 app 啥时候也罚一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事只罚钱?

不处理人?

知乎用户 独角牛先生 发表

百度也是美股上市,百度地图之流也有国家安全信息吧 怎么就没事呢?

知乎用户 Age7 发表

以滴滴造成的后果,罚款是最轻的。

知乎用户 寂静之音 发表

程维柳青只是被罚 100 万,而且都没有因涉嫌危害国家安全而被捕,这是事实吧。

既然都不要脸到这份上了,刑不上大夫之子女,那还有什么警示作用。

怀念先烈们还在的年月啊,那时候朱老总的孙子是被枪毙的。

我们,愧对先烈。

知乎用户 82 年的贴吧老哥​ 发表

知乎用户 核桃 发表

我大明拥有四海,倘使朝廷节用以爱人,使民以时,各级官员清廉自守,开丝绸、瓷器、茶叶通商之路,仅此三项即可富甲天下,何至于今日之国库亏空!上下挥霍无度,便掠之于民;民变在即,便掠之于商。柳某今日之结局皆意料中事。然以柳某数十年倍受盘剥所剩之家财果能填补国库之亏空否?

知乎用户 不能乱弹琴 发表

匪劫民,兵剿匪,等于兵劫民

知乎用户 勃努利 发表

如此滔天罪行,居然没有追究刑事责任,分明是在鼓励犯罪!

知乎用户 铅笔纵队 发表

偷窥邻居私隐,至少拘留 10 天

偷窥邻居私隐还拍下来牟利,至少判刑 3 年

偷窥 2 亿公民 600 亿条个人信息,罚款 100 万

做资本家真好

知乎用户 Lindbergh​ 发表

支持!早该管管了!

才罚了丫 80 亿,真是便宜他们这帮畜生了!

对了,违法收集用户数据的罚了 80 亿,那已经泄露 23.88TB 用户数据的主体该罚多少钱呢?

知乎用户 战斗歌姬吧 发表

河南红码事变,让我明白了,刑不上大夫。

滴滴高管罚酒三杯,让我看清了到底谁是统治阶级。

所以我的目标就是做官和做大商人。

这是朝廷告诉我的

那就别怪我趋利避害

知乎用户 乎 你不对劲 发表

充分说明国家安全其实可以估价的…… 别删

知乎用户 ghost0707 发表

河南赋红码罚多少?

知乎用户 magicnight​ 发表

那么请问 “国家反诈中心 APP” 过渡收集了吗?

知乎用户 橙与橙 发表

如果是因为数据安全被罚款的话,那么假如说有神秘部门单位泄露了十亿人的数据且被十个神秘货币的价格全盘出售,应该处罚多少呢?

知乎用户 undefined 发表

80 亿 RMB,以今天的价格,大概可以买 5W 个比特币

合大概 115000TB

知乎用户 霍彻尔 发表

既然涉及危害国家安全,国安局、检察院是不是该干活了?

知乎用户 胡工 发表

重点:董事长兼 CEO 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 100 万元罚款。

都违法收集了用户这么多个人信息,董事长,总裁就仅仅是罚款?

国安法呢?刑法呢?

知乎用户 Figures lee​ 发表

事情都这样了,罚 80 亿还是 90 亿重要吗?

你就说人有没有控制起来吧?

知乎用户 闪木​ 发表

这个措辞我感觉滴滴是顶着国家的阻挠强行把数据提交给了美方,都已经能到一曲忠诚的赞歌的地步了——给美国的赞歌。

知乎用户 高群 发表

滴滴存在 16 项严重违法事实,被处 80.26 亿元罚款的事情上了热搜,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聊聊个人看法。

很多人说 80.26 亿元太多了,简直无法想象,要我说的话这罚款一点都不亏。大家看看官方公告里的措辞: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这十六个大字还不够说明问题?

好,那我们再来看看滴滴办的丑事,他们违法收集的用户信息动辄就是以千万计、以亿计啊!大家想想如果这个规模的用户信息数据被流出滥用将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简直离了大谱!用官方推送里的话就是 “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这涉及国家安全了懂吗!

最后还有对监管部门的要求长期以来 “阴奉阳违、恶意逃避”,这哪一条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讲不是大恶?这么长时间能让滴滴继续运行真的已经很不错了,要我说几个主要涉事高管没进去都是好的!

以前在网上为滴滴鸣不平的博主大有人在,他们讲了很多 “滴滴没了吃亏的是用户”、“保护巨头就是保护经济”、“互联网巨头倒了普通人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等诸如此类的话,说句实在的,我感觉持这些观点的人属实是本末倒置。要知道这些巨头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这个体量,主要原因并不是他们自己有多努力,而是因为他们赶上了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与中国快速发展的绝佳时代,真正创造奇迹的是千千万万的中国普通消费者,而不是如今名利双收的那几个大老板。

拿滴滴来讲,下架以后大家打车受影响了吗?其他公司的各种打车应用这段时间是不是好起来了?个人感觉他们的整体价格也比之前滴滴要便宜一些。这就是事实,你在中国市场里不体面,会有无数的后来者教你怎么体面。

恕我直言,在中国没有哪家互联网巨头是大而不倒的!谁违法违规就罚谁,这个没商量!

最后再次表明下我的个人态度,从此以后我不会再使用任何滴滴的服务了。

知乎用户 打开盒子吓一跳​​ 发表

滴滴罚款 80 亿,滴滴 2021 年收入 1738.27 亿人民币,差不多 4.6%;阿里当初二选一反垄断罚款 182 亿人民币,占阿里 2019 年中国总收入的 4%。

知乎用户 Daisy Look 发表

希望之前的上海、河南那些烂事,也有这个处罚力度,不要搞双标

知乎用户 稻草鱼 发表

阿里之前被罚款最高才 182 亿,美团被罚 34 亿的事情,再次迎来了排行第二的滴滴公司:80.26 亿

滴滴违法收集的个人信息就高达 647 亿条,简直是把打车的人拿捏死死的。

而 “天价” 罚单,对于滴滴公司可能是致命一击,目前滴滴各大平台也搜不到了,没有造血功能,怎么还?

感觉现在这个社会,个人是没有隐私可言的,干什么都要授权,填写各种验证码,然后到时间节点就发短信骚扰,总拿政策压你,其实收集的信息都被用于牟利了。

划重点

滴滴公司存在哪些违法违规行为?

违法收集手机相册截图信息
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
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身份信息、地址信息
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收集 APP 工作时的精准维度
过度收集司机学历、身份信息(明文存储)
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常驻地信息、异地旅游,商务信息
频繁索取用户电话权限

我就想知道收集这么多信息干什么,用在什么地方,有没有做好信息保护和泄密工作。

现在你买一张手机卡,马上就能收到广告,真的很烦人。

我们用户能接受授权,但不能接受频繁骚扰、没有明确目的的授权,尤其个人信息方面,如果不是看了调查新闻很难想到,一个打车 APP,竟然能收集这么多信息,这简直就是拼凑了一个现实的 “我” 啊!

以前我用滴滴觉得挺好的,但自从对滴滴展开安全调查,就彻底放弃使用滴滴了,真的是后怕。

**现在的 APP,你不授权就不让你用,要么你卸载要么你接受,**还必须手机号登录,不登录还限制,用微信登录了,还是要你手机号,真的很无语。(具体哪些就不说了)

总结:通过对滴滴罚款、调查,这说明,国家对于信息收集使用做了更严格限制,一切需要在合理范围内,即使需要授权,也一定要做好说明。

希望建立健全《国家信息法》,尽量避免不必要的 APP 授权,也希望个人做好信息防范工作吧!

知乎用户 家电百晓生 发表

其实滴滴有一招走错了,那就是在美国上市

去年深圳滴滴货运一直说要上线

很多司机提前注册账号想薅羊毛,最后啥也不是

知乎用户 科阅合同 发表

这 80 亿能分点给我们滴滴用户吗?毕竟是我们用户的个人数据被泄露的

知乎用户 铁匠​ 发表

辛苦你们了 滴滴司机。你们为 80 亿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而赚最多的那位,才交了根毛的钱

知乎用户 SeeyoKing​ 发表

株连九族的罪最后罚酒三杯?按亿违法就这样了?按次的违法怎么算的,凭什么?

知乎用户 喂狗三分饱​ 发表

一直以为滴滴收集人脸信息、录音、录像,是因为之前频繁爆出乘客遇害的新闻,所以开发出来的功能,是为了保护乘客安全的。难道只有我是这么认为的?

企业研发是要投入很大的研发经费的,如果消费者没有诉求的话,一般就不会浪费钱去研发新功能的。

之前打车都是有警察叔叔的声音、医生的语音在提醒乘客注意安全,车内录音、录像会一路保护您的乘车安全。后来不知道为啥就没有了。

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收集信息是为了保护人还是为了害人,这个才是 是否违法 的判断标准。

至于是否危害国家安全,这个是由国家安全部门来确认的,我们普通人也看不到这么机密的信息。

至于是否听话这个议题,一个人说话有智慧、对很多人有帮助,让人豁然开朗、醍醐灌顶,那肯定会有很多人听你的话,不用自己费劲,就能获得智慧,还说得这么通俗易懂,这是美事一桩、乐于接受的。如果一个人说话对听者没有启迪、没有共鸣,听者还表现得很听话的样子,那也不是件好事。所以我们党才强调要实事求是、追求真理。

经济下行压力大,影响到每一个人的收入。即使是惩罚也要公平公正吧。犯了 5 分错,按上 10 分错,破坏的是法治建设、经济繁荣。

知乎用户 爱逗逗 发表

1. 不知道滴滴具体哪些地方违法了?详细列出来大家好给其他企业也对对号。

2. 不知道那么多强制刷脸认证的企业为什么没处理?

知乎用户 李工 发表

说明柳家真是满门忠烈阿

知乎用户 炯炯炽燚 发表

这显得违法成本极低,建议让柳系全部下台,换上雪山派的正派嫡系,对阿里、京东那一套应该对柳系全部来一套,最后再罚个半年利润应该就差不多了!

知乎用户 幽默的克苏鲁眷者 发表

80 亿只是罚款,这个新闻最重要的不是在后面那段嘛:

此前,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这几句,光看描述就远比那 80 亿严重

知乎用户 林若谷 发表

只能在苦一苦滴滴司机了。

知乎用户 热泪凌眶 发表

经查明,滴滴公司共存在 1 6 项违法事实,归纳起来主要是 8 个方面。

一、违法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

二、过度收集妒軔板信媳列表信息 83.23 亿条

三、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媳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 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 和 “公司” 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

四、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 (经纬度) 信息 1.67 亿條条

五、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

六、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 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

七、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 " 电话权限”

八、末准确、清晰说明明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

滴滴手里还有 400 多亿的现金流,现在罚了 20%,还有 80% 的现金,后面可能会在港股上市。

滴滴这波给互联网一个教育,总的算是利空落地,后面对互联网其实是利好,并不会更差。

知乎用户 东哥​ 发表

80 亿这数字很夸张也很奇怪,不像是罚款,而像是交易。

要让人相信是真在乎用户隐私才抓的嘀嘀,最重要的 1. 如何妥善处理这些数据。2. 以后如何防止其他 APP 这样的行为。

知乎用户 Xierdale 发表

满门忠烈的柳家是这样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滴滴确实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不用等着招手拦出租车,在线打车的确便利快捷许多。但是这是时代造就的滴滴,不是滴滴造就的时代。是乘着智能手机发展的东风,国家给予的资源支持,借鉴了国外的 uber 平台推出来的 app,没有想着进一步发展和优化用户体验,而是大肆侵犯普通人民利益,这样的资本和垄断公司在中国必然会收到社会主义铁拳的打击。

希望那些洗地的水军看清楚的是,从来就不是什么伟大的企业造就了这个时代,是亿万普通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和消费者创造的市场造就了这个时代。

知乎用户 冷漠阿康 发表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100 万够干啥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叫警示?这是在鼓励大家,尽管去做,罚你一百万意思意思

知乎用户 深海 发表

“满门忠烈” 柳传志 罪大恶极

知乎用户 逐梦 发表

警示作用?

资本家可以甩你脸上 1000 亿的预付罚款,

然后无所欲为~

知乎用户 Polymorph 发表

2018 年、2019 年及 2020 年,滴滴营业收入分别为 1353 亿元、1548 亿元和 1417 亿元……

这 80.26 亿罚款

· 约占 2018 营业收入的 5.9%
· 约占 2019 营业收入的 5.1%
· 约占 2020 营业收入的 5.6%

《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加起来才罚 5% 上下的营业收入?

知乎用户 地藏 发表

来说说为什么是 80 亿和 100 万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或者处理个人信息未履行本法规定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的,由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对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应用程序,责令暂停或者终止提供服务;拒不改正的,并处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有前款规定的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由省级以上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千万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百分之五以下罚款 ,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或者停业整顿、通报有关主管部门吊销相关业务许可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决定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内担任相关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个人信息保护负责人。

80 亿 = 上年度营业额的 4.6%,而《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的罚金上限是 5%,所以基本是顶格处罚,负责人 100 万也是顶格

知乎用户 经年 发表

居然没有一个人去坐牢,抢个火车票都能进去待几年,滴滴搞这么大的事情居然只是罚点钱。

只能说背后有人是真的爽,赚钱真容易。

知乎用户 汉唐读书会 发表

上海某单位不比这严重? 说好的与庶民同罪呢,连个新闻都看不到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滴滴玩的,大家其实都在玩,这次狠罚只是因为涉及了国安。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只是好奇,这些互联网公司是不是离了这些见不得人的龌蹉手段就玩不下去?

还真就是没人管,就是无底线,恨不得把底裤都给扒光是吧?看看这些调取的数据,要是被有心人利用,可以瞬间引爆整个国家。

这一点,没有在危言耸听。

定位,各类信息,相册,出行记录等等。

这次的处罚算是揭开了冰山一角吧,其实这就是一个国家对于企业的警示,说白了就是杀一儆百。

但是我并不看好这件事情的后续,大概率可能的结果就是,钱照交,事情还是照办,只不过要换一些更加隐秘的手段,反正别让那么好追踪到就完事。

滴滴绝对不是在这里面做的最离谱的,在我看来可能前 3 都排不进去。

微信,qq 敢动吗?支付宝敢动吗?淘宝敢动吗?

这些软件里面的信息,那都是核弹。

感谢疫情吧,这两家公司。

知乎用户 若灿烂 发表

这是我的感觉

前面一大段和用户相关的其实和这次判罚没什么关系

不然国内的安卓 APP 有 90% 得被打死

最后一段没有数据,没有明说的才是核心

也就是说屁股歪,脑子不对路,叛国这些之前谣传的才是核心

当然我在想滴滴现在要 80 亿现金吗?会不会直接倒闭算了?

另外这么大的罚单,领导人没有涉及刑法吗?不去吃几年牢饭吗?

希望大家评论区讨论

如果你觉得我分的对,欢迎点赞~ 关注!

知乎用户 楼下别抬杠 发表

说实话,单凭这次公布的 16 项 8 方面违法事实是不会罚款这么重的。按照这些违法事实,只需要稍微修改一下,把中国境内叫得上名字的互联网公司全都拉出来罚一遍款,没有一个是冤枉的。最关键的还是后面那段:

此前,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知乎用户 TempoTwo​ 发表

这是我看到的一个回答,感觉很客观。出了安全问题说滴滴不管安全了,滴滴为了人身安全大量投入人力财力,在车内装摄像头,追踪定位,又说记录客户隐私了,你们这帮人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请问滴滴带来的便利你享受了吗,以前出租车拒载,绕路,不打表,不拉坐轮椅的老人,你经历过吗,黑车横行,出了多少人身安全你知道吗。

知乎用户 小二 发表

各行各业,甚至国企,到 zf 部门

都在割割割

钱不够用了 这招还挺好用

知乎用户 SomeDay 发表

滴滴贩卖国家利益和越界探索个人隐私上,真的是令人大开眼界,毫无下限呀!

重点越界行为:

1、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

2、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

3、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

4、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

5、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

6、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

7、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 “电话权限”;

8、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还有哪些,欢迎补充~

知乎用户 蚂蚁社保 CEO 发表

看了一下罪名,一时间想不起手机里哪款稍微有名点的 app 没犯这些问题的。。。

知乎用户 六道绝形踪 发表

为什么这段话大家都没提?

此前,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坐实了滴滴卖国的事实。

知乎用户 sky300 发表

什么时候对那些大大小小不遵守劳动法的公司也能重拳出击,让灵活就业的灵活不单体现在吃了上顿没下顿没有保障被迫无奈的选择灵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 80.26 亿元罚款,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 CEO 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 100 万元罚款。

处罚的太轻了,这点钱够干什么的

而且侵犯的是全体 DD 用户:

滴滴公司共存在 16 项违法事实,归纳起来主要是 8 个方面。
一是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
二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
三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
四是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
五是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
六是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
七是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 “电话权限”;八是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连手机相册的照片都查看,窃取用户隐私,不给用户赔偿吗?

用户被侵犯权益就没有处理吗?

都能拿到具体的信息,那对应的用户也应该清楚吧?

还有最关键的,开发这些功能的程序员是不是也在犯罪,我记得开发赌博类网站程序员有被抓的,是有连带责任的!!!


这个人还在洗地,人身攻击,并且把我拉黑了,身正不怕影子斜,不要以为国家之前不管,就成为你们野蛮生长的理由,你们过去一直这样做,没有被处罚,就一定是对的,铁拳之下,疏而不漏

知乎用户 你在做梦 发表

我一个 lol 末流黄金渣渣都知道:

当对面有坦克的时候就得出像凡性提醒,恶魔之拥这类带百分比减伤的装备。不然伤害的数值看起来很大,结果都没人家回的快,你说尴尬不尴尬。(手动狗头)

知乎用户 Harry 发表

网传忠烈一家准备把最新最全的地图给灯塔,我之前觉得即便是国安参与联合调查这种事也不太可能。

因为这个投名状是拿 14 亿人做背书,他们应该做不出来这事。

直到我看到了这一句:

知乎用户 湖畔小 Q​ 发表

中国数据安全领域的立法和执法确实是落后的。网络安全法 17 年制定的时候,就说重要数据出境要经过网信部门的安全评估,但数据出境的安全评估办法直到今年这个月才颁布。

而且境内个人对自己的数据控制是非常弱的,即使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了 “告知—同意” 规则,我们也几乎很难行使自己的权利。

知乎用户 婢女法学​ 发表

老百姓重视的不是这罚款,今天罚几十亿几百亿,干我屁事,又入不了我口袋

我们重视的是这些罪行,这些高管领导要不要负刑事责任?有关部门有没有责任?

整个中国互联网有没有连带大规模整改的方案和计划?具体如何施行?

使用者被侵犯的个人利益如何解决?

这些事还不够说明问题吗?

难道仅仅只有滴滴吗?

不会吧?不会吧?

知乎用户 藍波 no.1 发表

某个网友喷说至于么,我告诉你至不至于。

把所有打车的数据取出来,

重要设施是专车专送的,

那把所有没有打车、很少打车的地方标出来,

是不是重要设施就出来了。

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这必须防下来,

你滴滴把这些数据透露给别有用心的人,

整活就整大了。

80 亿很轻了,

蹲一个后续,

看谁会被抓吧,

知乎用户 瑞恩的奇幻博物馆​ 发表

赶紧把我辛苦赚的顺风车钱全部提现了

上次 ofo 就是,我用完单车立即把押金退回来了,果然不长时间就倒了…

知乎用户 小白哥 发表

请大家注意;

这只是网信办罚。

后面还有市场监管总局处罚。

说不定还有国安部或者公安部处罚。

再后面还有哪些罚?

这只是处罚的开始,达克摩利斯之剑仍然高悬。

知乎用户 游凤 发表

涉及国家安全不予公开的部分 才是最恐怖的

吃里扒外坐实了,连剪切板信息都要收集,做个人吧

至于程维、柳青罚款 100 万,太少了吧,建议没收经营所得

知乎用户 一次上岸​​ 发表

滴滴该罚。但罚款 80 亿对滴滴来说其实是个「利好」消息。

知乎用户 36.8 度​ 发表

80 亿罚款有点少啊,柳青和程维才罚款 100 万,太少了,太轻。

知乎用户 隔壁老灵 发表

经查明,滴滴公司共存在 16 项违法事实,归纳起来主要是 8 个方面。

一是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
二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
三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
四是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 (经纬度) 信息 1.67 亿条;
五是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
六是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
七是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 “电话权限”;
八是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此前,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

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

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知乎用户 苏格拉深不见底​ 发表

砸脚者,往往用的都是自己搬起来的石头……

据 “网信中国” 消息,经查实,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违反《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违法违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

7 月 21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 80.26 亿元罚款。

经过一年的调查,滴滴的 “靴子” 终于落地了。

先来回顾下滴滴事件的时间线。

2021 年 6 月 30 日,滴滴赶在大庆前,悄无声息地在纽约挂牌上市。

2021 年 7 月 1 日,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庆。

2021 年 7 月 2 日,“国家网络安全办公室”宣布依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 “滴滴出行” 实施网络安全审查,期间暂停新用户注册。

2021 年 7 月 4 日,国家网信办发布通报,因 “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对 “滴滴出行”APP 实施下架处理。

由此,滴滴成为首个依据该法被处理的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

时间巧妙,剧情快节奏反转,中间有许多蹊跷。

随后,2021 年 7 月 16 日下午,国家网信办官网发布公告,宣布国家网信办、公安部、国安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督总局等七部委联合进驻滴滴,开展网络安全审查。

要知道,此前约谈杭州杰克马也不过是四部委联合行动。

滴滴,竟然惊动了七部委联合进驻调查,尤其是国安部史上首次出现,足见事态之严重。

事实证明,滴滴问题的严重性超乎想象。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经查共存在 16 项违法事实,共涉及 8 个层面。

1、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2、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3、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年龄段信息、职业信息、亲情关系信息、“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4、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5、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6、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常驻城市信息、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7、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 “电话权限”。

8、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据悉,此前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

众所周知,作为国内出行行业具有垄断地位的巨无霸,滴滴可以说是最了解中国道路及相关大数据的企业。

2017 年滴滴上线桔视行车记录仪,这意味着其将中国城乡高精测绘数据,一举掌握在了手里。

一家外资控股的企业,牢牢掌握着中国几亿人的个人信息。

每时每刻的出行数据以及中国每一条街道的地图信息,确实是件让人后怕的事。

无论从客户信息安全还是从军事战略安全角度看,滴滴的数据安全牵涉范围极广。

深究起来,还有一点,当年滴滴与美国出行巨头 Uber 的并购案,很多人都以为是滴滴吃掉了水土不服的 Uber。

但事实上,无论是滴滴还是 Uber,其背后隐形的资本,都指向了日本软银和美国 Uber,他们才是滴滴的最大股东。

甚至在滴滴的董事名单里,还出现了一位有美国军方和苹果公司背景的独董 Adrian Perica。

再联想到此滴滴研究院自己流出的一些数据,其能够通过大数据监测国家各部委出行规律,甚至直指 “公安部最忙”、“中纪委最低调”。

在略显神秘的国家部委里,谁是高温中最拼的加班能手?

进出部委大院的人们有什么出行规律?他们又在忙些什么?

滴滴研究院基于实时生成的移动出行大数据进行分析,与气温和新闻数据叠加,都能从中找到答案。

这些其所收集的大数据内容,细思恐极。

大数据信息时代,数亿人在 “裸奔”,甚至不排除有外国 “观众”。

重罚滴滴,或许只是个开始。

全方位监管时代,已在来的路上。

知乎用户 Harlan 化浪​ 发表

问题在于滴滴泄露的数据还不如 10 块钱的多。明眼人都知道,这些所谓的罪行手机上的 app 有一个算一个,国家安全只不过虎皮罢了。打的是那群人,改开一系的团体在全面溃败的时候自然前台标兵也要完蛋了。越南自古一切就是政治学。

知乎用户 白木 发表

所以还是 iphone 稍微安全一点, 起码 appstore 能管得住, 不合规真的会下架. 以及自己想关什么权限也真的能关掉.

安卓这边… 恐怕无解了.

知乎用户 张浩​​ 发表

罚款之后,相当于靴子落了地,之前的 APP 下架、停止新用户注册、美国上市的风波可以说随着这一次的罚款都有了眉目。可以预见,滴滴的 APP 将会上架,新用户注册将会恢复,美国上市很有可能停止,未来香港上市是大概率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滴滴犯了那么多的错误,甚至牵扯到国家安全,却没有人因此付出刑责。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这件事背后波流涌动不好处理,另一方面可能国家把刑责作为最后的惩戒手段,要观察一下的滴滴的整改效果吧。

知乎用户 微尘 发表

影响国家安全

交了罚金

就可以不用坐牢

我热泪盈眶

梦回强汉了

知乎用户 我要珍惜账号 发表

罚踏马 100 万算个 J8?

知乎用户 朴医升 发表

1 月 18 日,全国检察长会议在京举行,最高检检察长张军回应社会关切:要以更大的力度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依法切实做到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就提出适用缓刑建议。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3551954

知乎用户 Fou007​ 发表

经查实,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违反《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违法违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

知乎用户 德德​ 发表

就这?也不枪毙两个听听声响?

知乎用户 KOI 发表

热搜为啥没了?滕王阁第一?离谱

知乎用户 头秃啊三​ 发表

不看好这个判罚,这个判罚看起来很重,其实很轻。危害国家安全,是罚款就可以结案的吗?如果案子就这样结案,会有更多的公司、更多的人犯危害国家安全罪,因为,不管犯多大的罪,可以用钱买罪,避免刑罚。

危害国家安全罪都可以用钱避免刑罚,其他犯罪呢?

用钱买罚开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头。

经查实,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违反《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违法违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违法违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

违法违规情节严重,涉及到《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都与国家安全有关,从描述看,是严重危害了国家安全。但是处理结果确出人意料了。至少目前的结果出人意料之外。

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 80.26 亿元罚款,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 CEO 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 100 万元罚款”

这是处理的第一步,还是后续不会继续处理了?

如果后续不会处理了,以罚代替刑事责任,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开头——用钱买罪,哪怕是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

知乎用户 脑徐 发表

看了一下滴滴的财报,感觉唯一的警示就是,窃珠者贼,窃国者侯。

罪名吓人,惩罚太轻,会变相促进犯罪活动的猖獗。对于小公司而言这个罚金会伤筋动骨,但是对于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来讲,这根本就是罚酒三杯。

2021 年滴滴的夹层股权 20,9133,6000 美金,即 21 亿美金,主要为可转换优先股

滴滴的股东权益是 175,8260,4000 美金,即 176 亿美金。

非控股股东权益 1139,3000 美金,即 0.1 亿美金。

本次罚金按照即时汇率算,约为 12 亿美金。约为滴滴所有者权益的 6%。

从所有者权益角度来讲,这个惩罚不伤筋不动骨。

滴滴 2021 年底的流动资产总额为 107,9086,5000 美金,即 108 亿美金,其中 68 亿是现金,罚金占其现金量的 18%。滴滴 2021 年底有流动性负债 38 亿美金,加上这部分罚金,占其现金所有量的 74%。

这个罚金,看着大,但是滴滴完全付得起,甚至不影响滴滴的现金流。别说需要资产重组了,连过桥性质的债务都不需要借。

罚的太轻了。

知乎用户 刘昕凝 发表

这热搜撤的真快

知乎用户 小白来开 发表

抢控制权罢了。杀鸡儆猴。

知乎用户 巨兽 发表

下午看还是知乎热搜第一名,晚上回来看已经前十都不是。对我们来讲,这就是最大的警示。这种资本的生命力比小强还要顽强。

知乎用户 冻泥鳅 发表

滴滴 16 宗罪,条条以亿计。罚的多吗,一点不多,平摊下来,一条信息才 1 毛钱。

“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都两元起步了。

再看看滴滴的辉煌时期再到今天被罚 80 亿,世界真奇幻。

2012 年 7 月 10 日,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经过 3 个月的准备与司机端的推广,09 月 09 日在北京上线。同年 12 月,获得了 A 轮金沙江创投 300 万美元的融资。

从此,滴滴开始自己辉煌的创业史。

2013 年 4 月,完成 B 轮融资,腾讯集团投资 1500 万美金。市场份额吊打竞对。

2014 年 1 月,完成 C 轮 1 亿美金融资:中信产业基金 6000 万美金、腾讯集团 3000 万美金、其他机构 1000 万美金。同年 12 月,完成 D 轮 7 亿美金融资。

2015 年 7 月,宣布完成了 30 亿美元融资,投资方为中国平安、阿里资本、腾讯、淡马锡、中投公司等。

2016 年 5 月,Apple 投资 10 亿美元,是滴滴迄今为止获得的单笔最大投资。2016 年 6 月,滴滴出行宣布获得中国人寿超 6 亿美元战略投资。

2017 年 4 月,滴滴出行宣布完成新一轮超过 55 亿美元融资,此轮融资将用来支持滴滴全球化战略的推进和前沿技术领域的投资。

自 2012 年创立,前后融资 23 次,总金额超 226 亿美元。

**2018 年开始,滴滴司乘安全问题初见端倪,**5·6 郑州空姐打车遇害案、8·24 乐清女孩乘车遇害案

将滴滴推至风口浪尖。人民日报就此发表评论,痛批平台不作为。

9 月,滴滴出行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无限期下线顺风车业务。

2021 年 6 月 11 日,滴滴递交招股书。30 日,滴滴在美国悄然上市,市值一度超过 5000 亿,当天收盘 4400 亿。

7 月 2 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公告称,对 “滴滴出行” 实施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审查期间“滴滴出行” 停止新用户注册。

7 月 4 日,国家网信办通报滴滴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通知应用商店下架 “滴滴出行”app。

7 月 9 日,“滴滴出行” 全网下架后,旗下另外 25 款 App 也被下架,涉及顺风车、代驾、配送、Uber 等品牌。

7 月 16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七部门进驻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网络安全审查。

到今天,这只靴子终于落下来了。

知乎用户 覃施 发表

那荷兰的健康码系统罚多少?

这造成的影响比滴滴大多了,起码得翻一倍吧

知乎用户 兔儿爷 发表

捏个软柿子

野蛮收集用户数据最多的是。。。。

知乎用户 Roetem67 发表

要是到此为止,就超过我的认知了,无法理解了。

知乎用户 文刀 发表

从已经查实的结果来看,我倾向于把这件事情定性为:今年以来第二个上热门的大数据滥用相关事件,第一件事是储户码。

实施主体不同,方式也有不同,但是本质上其实差别不大。从主体来看,滴滴是民间资本,储户码的实施主体则是管理部门。在这件两件事情上,我看到了一些问题。

从更古早的消息来看,滴滴犯众怒是从他偷偷在美国上市的事开始的。作为在美国上市的公司,美国股民作为股东有必要也有权力看到一定的公司经营信息,这也就涉及了数据泄露的问题。然而滴滴是国内网约车最大的平台,其数据信息的体量及敏感程度都是不可估量的。通过其数据,甚至可以完整的绘制出一幅及详细我国各大城市的交通热力图。所以涉及了这个问题,滴滴就被查了。

然后今天的新闻告诉我们,滴滴已经查过了,查出来超级多的问题,官方也罚款了。

首先,罚的一点毛病都没有,因为这些坏事你做了,赶上了,罚你钱合理合法。至于好多评论说叛国呀,只罚公司不罚老板呀什么的,我想说这些要根据法律来定性,而滴滴作为公司肯定是以公司的名义出来挨板子。不过这个不是我想讨论的重点。

从理性角度来看,资本都有趋利性,所以不能资本谈什么民族大义,绝大多数没用。通过大数据采集,他能干成很多事情。比如从消费端给不同偏好的消费者自动选择更贵的服务,当你经常打专车出行,那时间长了系统可能会给你屏蔽掉快车,因为专车更赚;或者可以在不同时段、不同地区给接单的司机不同的酬金以便实现自己的最大利润;又或者是拿着市场数据搞一些恶性竞争来打压同行。所以,如果在大数据层面,一旦法律有空子,作为资本,他是一定一定一定一定会去钻,因为利润预期太大了。

我想问的是,滴滴出事在储户码之前,那么为什么在查到滴滴这么多毛病之后,还会有储户码的问题出现?换句话说,是不是只查了滴滴自己?这些投机摸狗的事情还有谁在干?企业收集信息的边界在哪里?他收集不同层面的信息需要什么样的授权?过程的正当性是谁在监管?

滴滴在违法收集数据这件事情挨了第一枪,虽说结果大快人心,但是它挨枪子的原因并不是他偷偷收集了数据,而是因为存在把数据泄露给国外的风险,这里我觉得这个原因是欠妥的,我们更应该在他偷偷收集数据的阶段就把他揪出来。

大数据是目前信息时代非常重要的工具,之前别的帖子我也说过,任何群体都有滥用大数据的动机,我们不能让大数据监管停留在 “看谁不爽就查谁” 和“犯错之后再查”的水平,因为通过个例永远没办法解决时代性的问题。

解决此类问题,还是要从立法的角度来看,虽说任重道远,但是非常有必要。目前还有很多安卓应用停留在 “不开放权限不让用” 的阶段,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隐患。无论是滴滴,还是储户码,这都是绝对的反面教材,也是目前大数据监管问题的警钟(我个人觉得从性质看,储户码更恶劣一些),警钟长鸣,希望我们越来越好。

知乎用户 包子 发表

没有任何警示作用,现在那个 APP 不获取用户信息,特别是腾讯系,只不过企鹅比较乖罢了

知乎用户 Facetofear 发表

你跟我谈隐私我都想笑。

知乎用户 lhelpme 发表

超星泄露的信息啥时候罚,别说罚了,你就承认一下?

知乎用户 控诉时请勿出声 发表

这可能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罚款了吧,是真罚。

每次看对那些上市公司罚款,罚个几百万的,简直挠痒痒似的,没啥意思。

罚款就该有点罚款的样子。

知乎用户 甲鱼不是龟 发表

谈法我笑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监管责任呢?只罚企业?

知乎用户 蓝天草原 发表

不患寡而患不均

违规收集用户隐私数据应该罚么?当然应该!但是,选择性执法有问题没有?我认为也有!

为什么 GDPR 大家那么认真对待,但是我们的 APP 各种收集信息,各种骚扰电话,推销短信层出不穷,到底滴滴是罪魁祸首还是选择性执法的锅? 期待各种部门不要再以做了多少多少例案例作为 KPI 考核指标,而是要以解决问题的百分比作为考核。 一共一万件问题,你解决了 100 件,也不过是 1%,有什么可吹的呢

滴滴的事情,违规在先,杀鸡儆猴没问题。但是,是先杀鸡再杀猴子,还是只杀鸡不杀猴就能能解决问题,我们拭目以待。

范冰冰,郑爽的偷税漏税之后,到底这个事情就解决了,还是只是一阵风而已 .. 仁者见仁。

知乎用户 cw-rabbit 发表

钱能解决的 都不是事

知乎用户 阿冬冬 发表

都涉及国家安全了,高管应该至少是监视居住了吧?接下来国安办案,再接着检察院介入。

我觉得这条路径才是我认识中的涉及国家安全的方法。

至于几亿几十亿的,我说不痛不痒可能过分,但肯定没什么伤筋动骨吧。

知乎用户 SamwiseTheBrave 发表

那 20 万刀的数据库呢?

知乎用户 已泽​ 发表

超星???
偷着乐,大学生赢麻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一个打车软件,把你的底裤穿啥色都知道了,还把你的所有隐私信息打包送给它的 爸爸,这种烂公司不得直接收归国有?

我一直不理解教育,医疗,法律等等这些地方为什么会允许资本进入… 人教社倒了,医疗系统被入侵成筛子,法律系统呢?呵呵

知乎用户 守心固嘴​ 发表

来算个数。

先定义几个单位:

1 爽 = 1.6 亿元人民币

1 冰 = 8.9 亿元人民币

1 薇 = 13.41 亿元人民币

1 巴巴 = 182.28 亿人民币

滴滴这次被罚 80.26 亿元,相当于 50.16 爽9.01 冰、5.98 薇0.44 巴巴

而根据滴滴退市前的最后一次财报:

2021 年第四季度滴滴总收入为 407.8 亿元人民币。

80.26 亿元相当于滴滴 21 年 Q4 营收入的约五分之一,21 年总营收的 4%。

不过按照财报的说法,利润的没有的,一直在亏:

该公司全年亏损幅度较上年扩大,为 493.34 亿元。

80.26 亿元约是年亏损的 1/6。

滴滴在去年刚被下架的回应和今天的回应,都是一样的车轱辘话。

滴滴 2021 年 7 月 4 日的回应:

今天的回应:

作为用户,我希望这次的罚款不是结束。

按照网信办的这个公告看来,这 80 多亿是行政处罚。而从公告里列出的「罪状」看来,仅仅行政处罚不一定就完事儿了。

去年排队进驻滴滴的部门都可以有自己的处罚。

追究刑事责任也不是没有可能。

知乎用户 七边形战士​ 发表

上海的事儿,得罚八百个亿吧

知乎用户 凉风习习​ 发表

康师傅也该罚这么多,到现在还是。。。

知乎用户 nonjiang 发表

如果当初去香港上市就没有这些破问题

一手好牌,可能是迫不得已要打的稀烂

毕竟当初没人看好滴滴,只能跑到国外融资!

知乎用户 米斯特 发表

涉及数据安全的又何止滴滴?

滴滴貌似是一开始涉及关于地图信息问题,然后被政府搞,政府要搞你,然后一查一堆问题,包括违规收集客户数据。违规收集客户数据,呵呵呵呵,除了滴滴,现在大部分互联网企业都存在这个问题吧?只不过造成太大危害,没有被搞。

知乎用户 卡拉不住斯科 发表

当老百姓真的没有油水的时候……

知乎用户 沛. org 发表

滴滴 200 亿卖国,

国家罚款 80 亿,

柳青自己在放腰包 50 亿。

然后柳家满门忠烈。

剩下的钱哪里去啦????

知乎用户 素安 发表

他会在中国加倍赚回来的,别指望一个黑心的公司能改邪归正。

知乎用户 装不像 发表

它还能去香港上市么?

知乎用户 PE Vincent 发表

没有任何警示作用。

罪魁祸首仅仅罚款 100 万元,而且没有追究刑事责任。

说明哪怕做到这种程度的卖国贼,也就交 100 万赎身钱就能全身而退。

不知道是警示还是鼓励了。

我觉得是鼓励。

知乎用户 防火女 发表

罚的钱是不是应该给我们这些使用过滴滴受害者分点?

知乎用户 用户 6286958203 发表

不见血之前看都不看,哪怕是替死鬼的血

知乎用户 赤龙幽灵​ 发表

到此为止的话,那就是已经麻了。

知乎用户 蓝色地球 发表

为什么只是行政处罚,细品。

知乎用户 一瓶过期的可乐 发表

哈哈哈 好抢

知乎用户 立党今天吃什么 发表

86 就放过了 嚯嚯嚯 老爷们的国

知乎用户 空城 发表

迫害企业家?

知乎用户 我啦啦啦啦 l 发表

滴滴泄露国家和人民敏感数据,为敌国军事打击,甚至是生化攻击提供潜在的便利,这是叛国和间谍行为

不是简单的违法

记住了,资本主义公司最终的道路,就是叛国和间谍

联想已经按捺不住了

知乎用户 宝宝心里苦 发表

我能说点实话吗?

这是要收绳子了

国家未来的政务模式肯定是大数据模式

你一个私人企业还是美国上市

收集这么多人的数据

最近还传出可能要被美国公司收购的事情

不收拾你收拾谁

罚钱只整件事情中最小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整改能不能符合政府的要求

通过这次手法告诉一些人

可以搞小动作但仅限于底线之内

至于警示作用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有那么几个公司要被约谈

要怎么做会有人告诉他们的

知乎用户 Outsider 发表

之所以重罚,是因为滴滴收集的个人隐私信息太多太多了:

  • 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
  • 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
  • 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
  • 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
  • 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
  • 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
  • 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 “电话权限”;
  • 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大数据时代,可轻松根据上述收集的个人隐私信息准确的判断任务画像信息,包括家庭住址、公司地址等等,可以判断出用户是什么群体、做什么的,在结合频繁索取无关的电话权限,还可以判断出用户和谁经常交往,用户以及用户周边的群体信息,都能赤裸裸的暴露在滴滴面前

更可怕的是,滴滴当初 “顶住压力” 美国上市,相关的业务数据受到 “有关方面” 审查,很可能造成国人信息泄露,问题很严重!

知乎用户 是我 发表

hello 老铁们 大家晚上好!

今天关于滴滴的处罚正式下来了!

滴滴公司以及公司高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处罚。
滴滴处人民币 80.26 亿元罚款,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 CEO 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 100 万元罚款。
看了看滴滴之前的财报数据,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滴滴账面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限制性现金总额为 439.8 亿元(约 69.0 亿美元)

看了滴滴公司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内心还真是一惊!
一 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 1196.39 万条
二 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 83.23 亿条
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 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 5350.92 万条、职业信息 1633.56 万条、亲情关系信息 138.29 万条、“家”和 “公司” 打车地址信息 1.53 亿条;
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 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 1.67 亿条;
五 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 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 5780.26 万条
六 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 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 15.38 亿条、异地商务 / 异地旅游信息 3.04 亿条
七 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 “电话权限”
八 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 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没想到自己平时使用滴滴 App 打车感觉方便的时候,自己原来有那么多隐私信息被窃取

其实滴滴这件事说严重起来可以非常严重,甚至关系到国家存亡和每一个人切身利益,你知道滴滴背后干了什么吗?

那种把美军高层安插到管理层的事情咱们就不说了,把几亿条中国公民的名字 电话 住址 行车路线 和高精尖的地图信息直接打包发送给美帝,这么明显的叛国行为,可以说,古今中外 任何间谍都没有这么大能量!

也就是说,滴滴柳家可以定性为中国第一叛国贼,真的一点毛病都没有。

有了几亿人的通行数据和地图信息,和平年代无所谓,一旦到了战争时候,美军可以用最小的弹药量达到最大的杀伤范围,甚至不排除可以直接定点把一些军事,机关,雷达等清除。

把财阀定性为叛国是这一次审查最大的收获,可惜并没有对罪魁祸首有什么实质性惩罚,甚至在我觉得有点姑息纵容!

对程维,柳青 100 万罚款,够他们工作几天了!真的也就几箱茅台的事情,隔皮瘙痒而已。

滴滴股东结构:

柳青,是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的女儿,占比 1.6%

软银愿景基金,软银集团参股,软银集团曾经参股阿里巴巴,占比 20.1%

优步,占比 11.9%

腾讯,占比 6.4%

程维,董事,曾在阿里巴巴集团任职八年,占比 6.5%

当然去年股东结构今年可能有变化,但再次说明了,柳家股份很少,但牛逼就牛逼在柳家这么点股份,居然就能控制一家千亿级别的公司,你说背后意味着什么?

你罚滴滴 80 多亿,其实意义并不大,这笔钱软银和美国投资者出的,滴滴不是刚上市嘛,融了一大笔钱,只是从美国人口袋里转移到中国国库,滴滴手上还有 400 亿,这点钱不算伤筋动骨啊!

滴滴这件事延续多年,事情本身原本并不复杂,信息犯罪取证时间也并不漫长,但直到今天才终于得出结果,足以证明期间必有一番明争暗斗,目前得出这么个结果,说明这次斗争虽然获胜,但胜利本身并不彻底,成果并不巩固,必须加大力度。

若办理此事的人员中真有忠勇之人,眼下必须乘胜追击。事件本身的定性程度很高,**毕竟叛国这种罪名恐怕不是轻易能摆脱的,这为处理该财阀提供了足够的决策空间,**应该充分利用高定性这一有利条件,不依不饶,一查到底,把事情办成铁案,把叛国这个定性牢牢钉死在这些虫豸头上,然后依法行事即可。

鉴于该财阀的人力物力影响力,这个过程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他们肯定会反抗,肯定会挣扎, 肯定会内外勾结毁灭证据,肯定会倒打一耙,因此直击正主恐怕大有难度,但这事显然不能就这么算了,应该设法让他们付出足够代价,就算不死,也得脱层皮

对比柳家,同样是大而不倒的马老师,现在居然我有点同情他了

马老师在 20 年外滩峰会上炮轰金融系统,当铺思想,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马老师之后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蚂蚁金服撤销上市,打击垄断,分拆蚂蚁业务,不允许搞小贷,阿里股价从 300 多跌到 100 左右,跌幅巨大。

但不管马老师怎么样,最起码没有把我们几亿消费者的消息传给美帝吧,性质完全不同

马老师和柳家对比:

一个是资本家,一个是叛国贼,大家觉得呢?

去掉 80 亿罚款,滴滴手上还有 300 多亿,如果调准炮火攻击美团打车,T3,高德 曹操等,感觉这几个对手虽然都不弱,但都不禁打,现在滴滴每日订单量也有 3000-3500 万单,其他对手才 300 万单这个级别,实力差距还很大

我担心滴滴可能从市场份额 50-60% 再次回到巅峰的 80%+,到那个时候,滴滴再次荣耀辉煌,再次垄断,加价又要很频繁了,滴滴依然有剥削司机和乘客两头吃的可能性!

现在滴滴抽成依然在 23%-29% 之间,抽成比例比出租车公司高多了

今晚我猜柳青和程维应该在举杯庆祝了,叛国不上刑,和韩国财阀一个样?

知乎用户 黑夜研究室 发表

处罚太轻了,既没有伤筋动骨也没有刮骨疗伤,国内一众打车软件也没有在这一年滴滴的空档期迅速横扫市场,只要滴滴卷土重来,恐怕对 T3、曹操这类打车软件又是一次打击

滴滴 2020 年营收 1417 亿元

滴滴 2021 年营收 1738 亿元

80.26 亿元对比滴滴的营收仅占比不到百分之五,实在是造不出什么伤害,有点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感觉,相对比阿里 182.28 亿的罚款,滴滴可以直接笑醒,而阿里仅仅是违反了反垄断法,滴滴的罪名确实触犯了国家安全

从罪名上可以说滴滴最大恶极,从罚款上来说可以是天价罚款,但是这个处罚结果对滴滴来说轻轻敲打

这里面没有人负刑事责任,没有判刑,只有程维和柳青个人罚款 100 万,相比摄影师偷拍军港获刑 14 年!大学生掏鸟蛋获刑来说微不足道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古人诚不我欺

知乎用户 干脆面 发表

如果仅仅 80 多亿人民币的罚款,

就能换来滴滴卖的这么多信息……

那我觉得海对岸花 80 亿美金都不亏,多出来的还能打点 “百万漕工”。

换言之,我觉得,程柳二人不进监狱坐牢,都对不起公告上这么严厉的措辞。

知乎用户 羽烈 发表

有趣的是迟早不发现,偏偏等上市后才发现也是绝了

知乎用户 ABCD 发表

既然领导高高拿起,轻轻放下。我们还操什么闲心。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知乎用户 王子 发表

卖国罪 =80 亿解决???

知乎用户 落日 发表

我倒是觉得这是给了滴滴一条生路。

相较其他答主说的,定性叛国行为

我看了之后,觉得反而是定性了违法行为,靴子落地。

谁见过叛国行为用罚款解决的?

今晚看看市场什么反应。

知乎用户 深山老林 发表

评论内容由作者筛选后展示

知乎用户 南蛮入侵​ 发表

关注乌克兰局势的人应该知道

北约和乌克兰会针对俄罗斯的某些上了电视的军人,放出其家人朋友的照片和位置信息,扰乱俄军军心。俄罗斯被逼的现在军人出镜都是打码了

我完全可以合理的猜测

如果有一天我们有军事行动,美国人完全可以通过滴滴的数据,威胁,骚扰,绑架甚至加害前线作战人员的家人。手段可以通过无人机暗杀,遥控智能电动车制造车祸等等,针对个别老百姓的攻击,在我们这个人口庞大的国家是没办法提前防御的

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非常好操作,也是非常符合昂撒做事风格的大概率事件。

知乎用户 刘悦 发表

现在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这些高级别保密单位,已经禁止 Tesla 驶入。

而滴滴不声不响,基本上把全中国敏感单位全都标注了一个遍。稍微用大数据分析一下,就能发现哪些是军事基地,哪些是军事设施,哪些是军队研究单位。

这些地方,百度地图、高德地图上都是一片空白,国家良苦用心,结果让滴滴给一锅端了。

更何况滴滴吃相属实难看,目前滴滴本身就形成了垄断,司机、乘客都不满意。前几年上海高校师生通过实验证明,滴滴根据手机型号,有针对性 “宰客”。

参考滴滴的营业收入,罚款 80 个亿都少,估计是看在滴滴里面不少无产阶级兄弟姐妹。

知乎用户 FrankZ 发表

大惊小怪了

他们对待企业就这样

无论国内外的企业都这样

马云刘强东等大佬跑的快

各大互联网公司必须有他们持股百分之一

这百分之一控制百分之九十九不是问题的

国企更这样

烟草亏损

石油亏损

属于养猪了

养肥了再杀很合理

知乎用户 李先生 发表

2021 年 6 月 30 日,滴滴极为低调在美国上市,不敲钟,不发布,没有酒会。此后 7 月,滴滴事件爆发,涉及数据安全和国家安全,中国科技股的美国上市路中止。而背后是中美两国 ZF 在资本市场的切割博弈,甚至威胁。

美方拿中概股的审计报告底稿说事。拜登延续了特朗普的打法,直接威胁。中概股急急二次上市,香港或者新加坡,或者摘牌。其实中概股的审计底稿给还是不给,SEC 也会有新的牌。国朝非常明白,2018 年掀桌子以来,已早有准备,甩出 A4 二向箔,先整顿整理几个行业先。

狭路相逢,勇者胜。(有底气的不输)

一场大戏,滴滴是资本市场和科技股 “整顿” 的导火索。

一年后,美国的 CPI 爆表,每开启的一个争端按钮,都收不回来。俄乌战争,战争在欧洲打,美国赢了正义感和油气订单,但能源是通货膨胀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到欧洲通货膨胀,外汇、国债双杀。中东则赶紧攒钱,应对未来,并不听美国招呼。而听招呼的日本韩国,自顾不暇。

2022 年 3 月,FED 开始加息,一边加速加息,一边通货膨胀创新高。6 月都超过 9 个点了。2022 年,美方各种和中方沟通,威胁是放不下的,但办法并不多。

2022 年,我方压力也在放大。若不是提前去杠杆和 “泄洪”,我们的股、债、汇和企业盈利端受伤都在幅度之内。但疫情防控以及地方房地产财政失力,以及受疫情,整顿和内外部需求收缩影响的失业、结构化失业和隐性失业正在增大社会面压力。

2022 年半年过后,中美两边桌面上的牌都有限,哪怕中期战略基本确定,产业链重构但不脱钩,是时候缓和缓和了,

而滴滴,前期底盘给力,没倒。但赚中国人的钱,得听中国的招呼。做好负面教材,转心经营。敲打够了,回来好好拼经济吧。网约车,是个容纳灵活就业,促进消费的好行业。

处罚落地,网约车的规则和牌照也将陆续落地。互联网企业的数据管理和国家安全管理的边界,基本清晰。而资本市场上的中美博弈退居次席,供应链、贸易的博弈仍在前场。但问题是,美方已明白,全球总需求收缩的阶段,便宜又好用的中国货,太有吸引力了。中方太不容易忽悠了。美方的舆论能力、金融锁喉能力 SWIFT、威逼利诱和北约本身,都按不住。

是时候放下了。这是一个阶段的拐点标志。前路漫漫,谁是冰冰谁知道。

知乎用户 onearth2020 发表

滴滴明显违反国家安全法,但只有罚款而没有刑事处罚。

这些年大公司的违法乱纪,基本看不到大公司高管董事被刑事处罚,我国法律明显落后于现实需求。

知乎用户 乐游悦学 发表

滴滴实实在在方便了我的生活,不需要担心被出租车宰,至于个人隐私,我国对这玩意本来就不严格,河南红码这么严重的事,也只是小小罚酒一杯

知乎用户 s 脚印 发表

这回国际资本应该会疯狂涌入的。

再也没有比这里更好的营商环境了。

知乎用户 青春 发表

这么说的话 tx 也该罚,不说 80 亿,再加俩零都不够

知乎用户 微信用户​ 发表

中国的企业,是需要有社会责任感的。对于一些新业态新模式,国家还是以一个比较开放的监管环境让大家去经营,这个其实就有一个基本信任在里面。但如果说有企业利用国家提供的比较好的宏观环境,收集了很多重要关键数据却不能做好治理,或主观上向境外去违规违法提供数据,其实就是在挑战国家的底线。

知乎用户 哈希黑洞​ 发表

我始终认为罚得太轻了,重的处罚应该是网上打不出柳家的名字。

知乎用户 king 琎 发表

重点在于泄露了国家真实经纬度信息。不清楚的人可能觉得没啥,但这个决定了战时导弹定位信息。这其实是很严重的问题,没给他判间谍罪和叛国罪真的是轻罚了。

知乎用户 种花家的大胖儿​ 发表

没事了,散了吧,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知乎用户 箫筝 发表

赶紧把身份证号明文存到数据库改了呀,我敢说百分之 99.99 的企业都是明文的,等着通报吗

知乎用户 杯酒人生 发表

小知识:快播创始人被判三年六个月

现在大家知道传播银灰是一件多么严重的事情了吧?比当 XX 卖 X 还严重哦。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出卖海量的中国公民信息,往大了说,是卖国。

就算是古代军马的粪都算是机密,对手可以通过马粪的新鲜程度推算出军队离开的时间,马粪的数量可以估算军队人数,马粪的成分推算出补给情况。

大数据分析下的海量数据,是可以用在国家博弈上的。

比如想打贸易战,金融战,就能知道对手掌握多少资源,可能执行的政策 ,能够让步的极限在哪里,处处占得先机。

知乎用户 暗中观察 er 发表

反正早就泄露干净,已经没意义了… 境外势力要是有心的话只用 10 个比特币就能拿到比滴滴数据库大起码一倍的材料。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正常来说我的回答应该有 1 亿个赞,我知道现实会告诉我,我是痴心妄想,兄弟们,我不怪你们,都懂的,哈哈~~我愿意做那一点星火!

80.26 亿我们不关心,我们要的是人权,不然明天还有 “嗒嗒” 公司,后天还有 “哗哗” 公司,大后天还有 “啦啦” 公司……

如何看待:老百姓是没有隐私权的!

警示作用**:“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

不要让法律,沦为空谈,好吗?按照法律上的做,行吗?

知乎用户 彬玉林风​ 发表

这还看不明白吗?

阿里 180 多,滴滴 80.26,美团 30 多,很合理呀,滴滴比阿里小很多,美团那大手笔投资整合的,自然剩下的要比滴滴少!

他们勒紧裤腰带以后,把所有口袋翻出来,刚好就是这个数。

活是可以活下去的,继续经营一点问题没有。

但愿,罚没的这些钱能够用到共同富裕的点上,而不是成为某些二代三代四代们奢侈炫耀与打骂欺压穷苦人的视频中。

知乎用户 保证不了有粮​ 发表

我在想,80 亿的罚款,会不会最终还到落到每一个普通用户的头上?将滴滴拆分或者由国家控股会不会更好?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看待网信办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 App ?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史无前例 国家网信办不会在没有证据,没有调查,没有核实的前提下说出 “滴滴出行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 请感受一下这简短有力的措辞,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恐怕今晚所有中国互联网公司听到这句话,晚 …

如何看待网曝学习通疑似发生用户数据泄露?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等待官方以及警方确认,我不做任何的确定和不确定的定论,我与该事件无直接关联且为受害者。以下的定论以及描述均为确认泄漏情况下的评判,如果最终没有确定泄露该回答无效。我与本事件无关且为受害者。 2022.6.21 …

为什么平台公开 IP 地址后反应这么大 !?

知乎用户 宝贝请转身 发表 因为故事不好编了… 代理服务器会关停…,成本增加、可持续性降低。 知乎用户 桥郡 发表 公开 IP 地址的意义在于让 CIA,1450 和某些东西再也不能低成本地通过造假身份假人设来造谣了而已。 比如成都 49 …

何琛没有以|平台公开IP地址属地信息的问答

以下内容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程啸老师关于平台公开IP地址属地信息的问答。感谢程老师授权发布! 平台公开IP地址属地信息的问答 程啸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问题一 -问:IP属地是否属于个人信息? **-答:**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4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