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还有多少现在待业的 21 届毕业生,不会只有我一个了吧 ?
知乎用户 嘣瞎卡拉卡卡 发表 2021 届 211 汉语言,差点去电子厂打工了。。。 其实工资还挺高的,6000 的底薪,综合薪资可能有 900-12000,但是要疯狂出差…… 一个月 20 天都在出差那种。 转正就有 3000 奖金,外地 …
《沧浪之水》是官场小说中的顶尖之作,里面有很多哲学层面的思考,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现实是人心的镜像,你对权力、金钱有所求,官场就是深渊,让你出不来。如果你对权力、金钱无所求,官场就只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他束缚不了你,也改变不了你。
第一遍读完小说的时候,有个最大的疑惑:
池大为从一个清高的知识分子,变成了一个实用主义的官僚,似乎是生活所迫;那么晏之鹤呢?他到老也一直还是之前的样子,他怎么活下来的?
可以细想一下,促成池大为变化的最大转机,是他的孩子烫伤(没记错的话,欢迎指正),送去医院无人接诊,给他平时最瞧不起的丁小槐打电话,丁此时已贵为处长,医院二话不说收治了池的孩子。之后池大为的想法是,即便只为了孩子,我也要把老脸拉下来,当一个抛弃自尊和人格的成功官僚。
但如果他没有孩子呢?他就做好心理准备孤身一人,随便活一辈子,死了拉倒呢?
这一幕就不存在了。
池大为的妻子董柳是个特别有趣的形象。
生孩子之前,董柳和池大为一样,淡泊名利、随遇而安,女孩子喜欢的消费享乐她都没兴趣,感觉两个人在一起普通过日子就很好。
可是生了孩子之后,董柳一口一个 “我一波”(儿子小名一波),突然变成了势利、物质的女人,每天拼命敲打池大为,恨不得自己丈夫去当总统。
董柳这个角色肯定不能代表所有女性,但在作者的安排里,池大为和董柳都因为儿子才发生本质上的改变,“儿子”寓示的是 “有所求”,且是“不求不行” 的“有所求”,所以他们只能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的方式就是拥抱官场,拥抱过去自己看不起的、厌倦抗拒的东西。
说回来,官场到底可不可怕?
**它有点像神话里的魔鬼,**能给你想要的一切东西,但需要你付出同等的代价。魔鬼一点也不着急,就在那静静等待,只偶尔飘来一些诱惑的言语。因为它知道只要你有欲望,你就跑不了,总有一天你会求上它,而它就等着这一天,拿走你的一切。
官场没有这么夸张,如果你不再把自己的尊严、自己之前的人生信条看得那么重要,那么官场也无法对你构成什么致命的伤害;而即便你甘愿付出自己视作珍宝的东西,官场也不是一定会给你合理的回馈,可能最后到老一场空;你瞻前顾后,进退维谷,但身边人纷纷义无反顾跳进火坑,如果你不跳,不仅要承担无法改变命运的痛苦,还要承担和那些变成火鸟飞上天空的人比较时,失败的痛苦——糅合着自卑、悔恨、恼怒、惭愧、羞耻的痛苦。
它终究是普通人能够改变人生、获得权力的唯一道路,所以官场也就在那等着你,不急不躁,早晚你会踏进来。池大为的官场是国家的,你在快递站打工,人和人之间也有个三六九等小江湖。
所以今天才会有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不结婚生子是不想受制于人” 等社会问题。
如果你觉得这种不可逃避的东西,像死亡一样恐怖,那么官场就是恐怖的。如果你觉得自己可以一箪食一瓢饮,虽在陋巷颜回不改其乐,那些不可逃避的事就让它自然地来,那么官场就不可怕。
从这个角度看《沧浪之水》的深刻性是不只局限在某个具体时代的。
如果觉得我说的有道理,麻烦点个赞。我看到会很开心,会继续写下去,写出更多有意思的内容。
言寺宝于
150 次咨询
5.0
17451 次赞同
去咨询
“说到底世界是以力量而不是以善恶来评价一个人的。我觉得自己有骨气,也有坚守一点做人原则的韧性,可这在别人眼中简直就是笑话,是无能的表白。”
“权和钱,这是世界的主宰,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硬道理。”
“世界很大,展现在我眼前却只有这么一点点,把宇宙都想穿了还是要回到这一点点上来,这是唯一的真实。
“没权没钱万事求人,还把自己的自尊心吊那么高,就没有必要了吧?要说我不了解你,就是这点不了解。人家的尊严都建立在有权有钱上,你在空洞洞上建立什么?”
“一千条一万条,把决定你命运的那个人伺候到位了是第一条,关键人物只要一个就足够了。钻到他心里去还不够,别人也会钻,你要钻到他潜意识里去。”
“我意识到,长期以来,自己生活在一种幻觉之中,总认为掌握着巨大权力和公共资源的人,就应该代表着公平正义,不然太令人沮丧了。可特别地要求他们克制、压抑,那又怎么可能?这符合人性吗?”
“你想如果是你们厅长来,哪怕是个处长吧,他会自己花钱?一百个出差的理由都有,还要坐飞机,还有补助。想出国抬脚就走,好像自己家里上厕所。谁自由,谁不自由,你自己说?”
“有些东西,一定要在那个位子上才会有,否则什么都没有,连尊严感都没有。我的体会是尊严不能建筑在一种空洞的骄傲之上。世界就是这样冷漠,甚至是无耻。”
“屈就是蓄势,不蓄势能有力?把自己看的太金贵就金贵不起来,这是生活的辩证法。不把自己看成什么,才可能成为点什么,一开始把自己看成什么,那到头来什么也不是,这也是生活的辩证法。把自己看那么金贵,总想上面慧眼识英雄,可能吗?不合乎人性吧!?屈原你佩服的吧,还有李白,他们就是把自己看的太重了,怎么样?他们是几百年一遇的天才,才没被浪花淘去,淘去的就不知几何了。”
“做个人真不容易,你想清高点,一大堆问题等在那里,你躲到哪里去?”
“现实从不怕谁倔强,一个人他不可能只凭精神的力量挺力。”
“我悟到了人从自己的立场上去看世界,他其实是不讲道理的。那种没有道理的道理,其实是最深刻的道理,植根于人性深处。”
“我是小袁我也不帮你的忙,他凭什么要帮你的忙,你又凭什么要他帮忙?凭什么?世界上凡事都有个缘故。笑嘻嘻让你碰了鼻子,你是个人物那他敢吗?”
“现在的人都是商人,你往他面前一站,他就用心里那杆秤把你的分量称了,然后决定一种姿态。”
“人家在那个份上,就是有那个本事,不在那个份上,你有天大的本事也只是没本事。”
“说到底还是自己手里要有过硬的东西,要在那个份上,不然人家凭什么照顾你!不在份上,把道理讲到骨头里去也没用,世界上的事,根本就不是道理不道理的问题。道理是什么?屁都不是!你是男人,你手里有什么硬东西?没有就别开口。”
“想想这个世界真的变了,要实实在在抓到什么,那才是真的。大家都奔小康了,我还在原地踏步,真对不起儿子。”
“我觉得说话算数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生命的巅峰体验,而这个目标又是无止境的。这时我更加体会到了权还有钱的妙用。”
“又感到了人采取什么样的姿态,完全是由他与对方的关系来决定的,我还能像对程铁军那样对章部长?”
“这些年我看来看去,也看出了自己尊崇的那些大人物们,也并没有真正的力量超越人性的极限。世上的好东西你不去竭力争取你就得不到,到死都得不到,死后更得不到,没人会追加给你。现在已经不是流芳千古的时代了。做个高人,隐者,君子?心如止水,冷眼看世界?安然入定,谈笑说古今?老黄历翻不得了,人不可能骗自己啊!”
“凭良心?说凭良心这个话本身就没有良心。”
“凡事说凭良心那不但是优质,简直就是欺骗。人不在凭良心的时候根本不会意识到良心还是个问题,个人的欲念和情感趋向已经把良心重重叠叠地遮蔽起来。”
“圈子里的等级把人的界限画的清清楚楚,在每一个小地方都得把层次体现出来。”
“有特殊权威特殊利益就有了特殊标准,自己就是标准,就是价值尺度。为了维持这个标准,就千方百计把别人的嘴封起来。”
“大家都以惊讶的神情问及我的安全,拍手称幸,没有一个人提到汽车和钱的事情,也没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到那个地方去。许小曼说有了地位就有了自由,什么是自由,这就是啊。”
“看着董柳和宋娜说话,看得出董柳是处于主动地位的。今天不是当年去丁小槐家里拜访的局面了。男人能感受到的东西,女人也一定能感受到。对话中的这样一种优势地位,是男人迷恋权位的重要原因,也是女人盼望丈夫荣达的重要原因。不但是男人,女人也会跟着感觉走。”
“说起来大家也都不容易,有了一定职务,也多做了工作。现在的社会,市场经济,一点也体现不出来,那也不合适吧?工资能多几个钱?从他们手里过去的大小老板,开诊所的开诊所,开药店的开药店,小老板都十几万几十万里,大家心里都不平衡,憋着一肚子委屈。生活费用本来就高,厅里这么一改革,大家都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我想,说一千道一万,有了更高位子的人就该有更多的利益,大家都这样想的。不论用什么方式,这一点一定要体现出来。路径可能千万条,目的地只能是一个,这也是游戏规则。”
“你别把自己看成一个特别的谁,大家都这么说,你也这么说就没人说你。贪污分子天天作报告反腐败,他都做得住,你又没贪污你坐不住干什么?”
“我想着自己到底还是上台不久,身边几个人也不是自己提上来的,不像马厅长那样说一句算一句,谁提出一个建议都不能驳回去。看来以后还得组成自己的班子,任人唯亲?不任人唯亲行吗?”
“群众是谁?他们说话算个话?名都不敢签,你依靠他们?等你依靠的时候,才发现那里空空荡荡什么也没有。我看了这么多年,连我也看清楚了,你还是厅长呢。她这话倒提醒了我,群众是谁?这么多处长都敢站出来反抗我,温柔敦厚的反抗也是反抗,可没见哪个群众出来支持我,在份上的人是碰不得的,他们如此的结构严谨同心协力,又如此强韧,不是谁想撼动就能撼动的。”
“看着这几张纸我想,在白色地带和黑色地带之间有一个灰色地带,这是权力者的利益空间,又是他们的运作空间。这个空间经过长期的安排,已经形成了默契,众志成城,铜墙铁壁,想打破是不可能的。利益就是利益,就是生存空间。争取空间的冲动是人生的大根本,不是几条道德可能压制,几点理性可能约束,几个榜样能够说服的。在重大利益面前,大道理说上几卡车也没用,苍白。”
“这时我看清楚了,我的自信来自一种幻觉,以为自己拒贿了,人格形象树起来了,大家就会跟着我走。天下哪有这样的事?不要说我只是一个凡人,就算我是上帝,只要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他们也会有勇气站到上帝的对面。”
“一个人到了份上,他要求特殊的权益,这可以理解。想要遏制这种冲动,那不可能,根本不可能。我必须默认这个事实,因为换上一批人上来结果也不会两样。他们只要不到黑色地带去,不过那条线,在灰色地带怎么玩我都只能默认,大势就是如此。”
“大为你算了,你不做那点与众不同的事也没人说你不够格当厅长,你做了反而危险了。”
“我想想也是,多少人以平民姿态走上岗位,不出一两年,想法就完全变了,坦然的走在既定的轨道上。圈子好像是个黑洞,好像有一种神秘的魔力安排了一切,进去了就身不由己。”
“他说着露出祈求的表情,这让我体会到了一种精神优势。与人交往时的这种优势感,实在是太珍贵了,哪怕是对亲戚,也不可能平白无故地赢得这种感觉。想当年无论谁请我吃饭我都心存感激,可今天对方要不是个人物我根本不会去,这中间的差距,就是人生中时滋味所在啊!如果我再上一层楼,谁跟我吃过饭说过话有过交往,都可以成为他引以为傲的资本和谈资,逢人便告,那滋味就更有滋味了。这进步的魅力实在不可抗拒啊!”
“我明白了自己,钱,我还是爱的,只是不愿意冒犯法的风险罢了。我是人,我不是神,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我不必为一个神话把自己禁锢起来。我感到身体中有一个无法准确指出的部位在源源的释放能量,推着自己向前去,我已经不由自主。”
“他们学校的党委书记,竟为基建中的五万块钱吃了官司,真的是太傻了也太缺乏想象力了。胡一兵正经的说道:像这样的大傻是应该清除出去,以保持腐败队伍的纯洁性。现在想来,这真是一句荒谬的妙语。”
“我还真能去追求人格形象追求心服口服?坐在这个位子上,我的第一任务就是按照实力把各种利害关系摆平,摆平了才能运作下去,我才能坐的住。”
“有了氛围就不会有人有足够勇气跳出来了。毕竟大多数人是从众的,只有那样他们才会有安全感,而众人的心里,那样一种气氛,要靠舆论来引导。”
“我叹一口气,知道结论是铁定的,围绕这个结论可以有很多论证,反正是这些人自己在论证。”
……………
在我看来,《沧浪之水》描述的官场并非恐怖,而是真相与事实,很可惜,她只是现实的冰山一角。
几点感想:
一、其实相比于古代的知识分子来说,今日的知识分子大多数是伪知识分子,这里并非贬低今日之知识分子,而是一种悲悯。
翻开皇皇两千多年古代史,古代士大夫阶层以天下为己任,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追求,但是不得不说这里隐含了一个潜在的前提:古代读书本身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让一辈人开始读书,脱引而出的读书人要么是天才,要么是依托强大的物质基础才能读书求取功名,也就是说他们在做官的时候往往早已脱离了物质追求的窘迫,他们房子、轿子、佣人、食业一应俱全,民国那些大文人在高校任教一个月薪水就能在大城市买一套房子,如何去比呢?
回看今天,知识大众化了,无疑是一种巨大进步。同时对于读书人来说也是一种悲哀,因为为自己和家人争取生存空间是作为一个人不得不追求的,与此同时不免挣扎于与古圣先贤高深境界相比之下的自惭形秽。嗟夫,呜呼哀哉!
二、权力与金钱是能够解决绝大多数窘迫与无奈的良药。人们对之趋之若鹜,如何去苛责?眼前的事情都解决不了,如何去让人们如圣人一般心忧天下?
三、于普通人而言,在追求权力与金钱的时候,能够保有底线的良知和红线的敬畏已经实属不易。
四、提高行政效能、缩减公务员队伍、实行高薪养廉、建立完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加大媒体监督、建立对下负责体系更加符合人性、符合大势,也可以让国家和社会更加美好。
五、尽可能依法依规做好份内的事情就可以了,别给自己背负太多包袱,否则只能适得其反,万劫不复。
谈话,就这样不欢而散
省委正式决定调整我的工作,是在 1997 年 12 月 2 日下午。尽管我已预知调整我工作的事情已经提上省委书记程维高的议事日程,但我仍没想到他下手这么快。
第二天赶到石家庄已近九点。我直奔省委大楼。组织部长和一位副部长已在房间内等候多时了。
谈话直奔主题:“省委常委会昨天下午研究决定,你不再担任廊坊市委书记,调省审计厅任厅党组书记。厅长一职的任免,须履行法定程序。你看还有什么意见?”
我保持着最大限度的克制,淡淡地问了一句:“谈完了?”
“完了。”
“这是与我谈话呢,还是向我发通知呢?”
“谈话也就等于通知吧。”
“如果仅仅是通知,还有必要非让我起个大早跑三百多公里的路吗?电话里直接告诉我一声不就行了吗?即使我的时间已毫无价值,为公家省点汽油和高速公路通行费不好吗?”
“有什么想法,你可以说嘛!”
“这种谈话的口气和方式,我还有说的必要吗?”
“我只想问,调整我职务的理由难道不应该向我交待几句吗?我已在市委书记岗位上工作近六年,对我的工作不应该有个什么评价么?即使组织上给我留点面子,对我存在的问题乃至错误不想直截了当地批评,可不可以指出我今后在哪些方面应注意点什么?审计厅的门口在哪我都不知道,组织上不应该向我介绍点审计厅的情况吗?难道这就是组织对一个已经任职多年的领导干部应有的态度吗?”
接下来是一阵可怕的沉默,两位部长一言不发。我十分佩服他们这种多年修炼的 “冷静”,同时,心里对这种不近人情的冷酷厌恶到了极点。六目对视良久,我捺不住拍案而起:“你们平时总是口口声声说组织部是干部的娘家,我今天回娘家来了,一肚子酸甜苦辣要向娘家人倾诉,但看来我是自作多情,热脸挨上了一个冷屁股!既然你们认为对我已没有再谈任何事情的价值,那么我立即告辞!”
“要冷静嘛!干部调整不是正常的事吗?工作需要嘛!” 终于被我逼出来一句标准的官腔。
“你们不要给我讲什么‘工作需要’,这四个字我熟得很!在官场这么多年,我又不是几岁的小孩子,况且我当领导与别人谈话时也曾用过这四个字,我知道这四个字的用法和奥妙——我要听的是实质内容!”
又是一阵令人窒息的沉默。
沉默中,我终于又慢慢地恢复了理智。我冷冷地说:“算了吧,不为难你们了。我作为一个三十年党龄的党员,在这个问题上知道应该如何去办。最后表个态:服从组织决定。只要还给我留哪怕仅有三尺的舞台,我也会千方百计把戏唱好。不过,我提个小小的要求,请你们转告程维高,我要与他面谈!一个六年的市委书记,在卸任时要求与省委书记见一个面,谈一次话,总不是无理取闹吧?”
“我们可以转达。”
谈话,就这样不欢而散。
事过之后,一些好心的朋友责怪我不识时务,骂我愚蠢和迂腐,与自己顶头上司的关系都没能搞好。对此,我不想做任何徒劳的辩解。我既不可能愚蠢和迂腐到这种程度,也极清楚与能否搞好关系紧密相联的是不同的后果,但我更珍惜做人应有的最起码的良知。
省委书记要找我谈话
就在调整我工作的 1997 年,在这一年之间,省委破天荒地对廊坊市委的领导班子连做三次正式的考察。至今,我仍非常感谢真诚而又重情重义的廊坊人,尽管考察组在与他们的个别谈话中反复启发他们要多讲张成起的缺点和问题,而他们却没说一句昧良心的话,三次民主测评,我几乎都以全优票通过。
1997 年 6 月 10 日,我接到省委组织部长亲自打给我的电话,要我第二天上午九点到石家庄,省委书记要找我谈话。第二天,我准时赶到程维高的办公室。进门一看,等我谈话的人,不仅有省委书记程维高,还有纪检书记和组织部长两位省委常委。
谈话一开始,纪检书记便拖起阴阳怪气、又酸又馊的腔调,首先罗列了我的两大问题:一是香河县发生了两名副县长到北京嫖娼的案子,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袒护香河县委书记,不讲原则;二是廊坊出现了六起农民到北京上访的事件,影响了稳定,作为一名市委书记是有重大责任的。
看来他们为把今天的话与我谈 “好”,很可能已做了一套周密方案或预演操练。于是,我不等第二人开口,立即作了软中有硬的回击:“我作为市委书记,一个市发生的所有问题我都应该承担责任是毫无疑义的。不过,凡事不仅要讲原则,而且要讲原则下的公平。对香河的两名党员副县长嫖娼一案,市委已按照党的纪律,主动对二人做出‘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的处理。但我认为非要再给县委书记一个什么处分,理由不充分。几乎与此同时,我省 × 市(系省纪委书记曾任过市委书记的市) 的两名县级干部在贵州也发生了嫖娼问题,而且是在省委党校学习、赴贵州考察期间发生的,其影响也极坏,请问省纪委是如何处理的?两个嫖娼人员都以‘酒醉不清醒’为由减轻或免于处分,怎么偏偏香河同类的案子就必须要追究县委书记的责任?况且,香河这次嫖犯的两位副县长中最年轻的一位,曾是省某领导的秘书,是前不久才由省委组织部找到我,下达指令刚刚调到香河任职的。我估计省委组织部是会主动对用人失察承担部分责任的。如果谈及到京上访,你所说的六起上访都发生在农村最基层,况且是在近六年中陆续发生的。当然我不能把廊坊离北京近作为到京上访的客观理由,也不会因是村民上访我就不承担责任,但我已任六年市委书记,全市九个县三百七十万人发生了六起赴京上访,平均一年也不过一次,而且每次都解决得十分圆满,这影响了哪方面的稳定?别的市到省和北京上访的到底比廊坊多与少,我没有必要去说,省领导比我更清楚。”我有意先把尚未来得及发言的组织部长捎带了一下。
此话一出,气氛骤然紧张。此后,组织部长又说了些什么,我记不太清楚了。我只记得最后,程维高以省委书记的 “大将风度” 和少有的温和口吻作了结论;“这次找你谈话,主要是通报一下省委对廊坊市委班子和你个人的考察结果。老张你不要有什么想法嘛!经过两次考察,组织上认为你的政治理论水平、工作中的敬业精神、统筹和谋划的能力,以及文字语言水平都很好嘛,廊坊群众对你这个书记还是很认可的嘛!通报的目的,是省委要帮助和支持你把市委书记的工作干得更好些。当然,在用人问题上,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今后多加注意就是了。”当时,我虽然听懂了他所说的 “用人” 和“重大原则”的真实含义,但他作为省委书记,对我的工作做出如此高度的评价,还是令我十分感动,所以只有以 “感谢省委书记的关怀” 为结束语,而且这种感谢发自内心。
不过,我万万没有想到,在这次谈话中,程维高抛给我的 “要帮助和支持你把市委书记的工作干得更好些” 的“定心丸”,实际上是一粒裹着薄薄糖衣的 “迷魂丹”。此后不到半年,我便以“工作需要” 为名被调到当时许多人尚不知审计为何物的审计厅任厅长去了。
历史像个促狭老人,常会在不经意间给人开个玩笑。程维高做梦也不会想到,他的大秘书李真东窗事发后,由中纪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和监察部组成的中央专案组于 2003 年 3 月进驻河北。为查清李真的经济犯罪事实,专案组决定成立审计组,而奉命担任审计组长的竟然就是我这个河北省审计厅长!
我庆幸,“弱智” 救了我
我在 1992 年初接手主持廊坊市委工作时,省委对我有过一个明确的交待:首先要搞好市委班子的团结。在我到任前的几年内,廊坊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之间的矛盾已公开化,常委们几乎已闹到不能坐在一起开会研究问题的程度。
所幸的是,几年下来,辛苦没有白费——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班子状况发生根本的改观,经济发展也呈现前所未有的势头。可就在 1994 年,也就是程维高主持省委工作的第二年的年底,他下决心对廊坊的市委班子进行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改组,原班子的核心人物仅留下我自己。后来我从省委内部得知,程维高之所以做出如此调整,主要是他已听不到我带的这个班子中的不同声音了!
一直到我调离廊坊很久,班子中的一位同事才悄悄向我 “坦白”:他调到廊坊时,就奉命承担着专门监视我的特殊任务。1996 年,省委换届选举,某位省领导在廊坊代表团这里丢了一张选票,本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程维高却于当晚即打电话找我这位同事,询问丢的是不是张成起手上的那一票。幸亏,在这次代表大会上,我是主席团人员,投的是主席台上的专设票箱,而不是廊坊代表团的专用票箱,程维高的怀疑不能成立,这才停止了继续追查。
真是太可怕了!没有过此类亲历的人,能够想到我们的党内还存在上级领导安排专人监视下级的特务活动吗?一个市委的主要领导同志,终日生活在被监视的环境中而浑然不觉,这对于一颗善良忠诚的心是何等的残忍和无情呢!
2005 年秋末,我参加了河北省作家协会组织的廊坊金秋采风活动,下榻处安排在廊坊经济开发区的新奥宾馆。
这个开发区是我就任廊坊市委书记后的第三个月奠基起步的。如今每年为廊坊创造着 10 亿元的财政收入。一座现代化的会展中心大楼,已经成为河北省年度 “5·18” 经贸洽谈会和 “10·18” 农产品交易会的场馆。而恰恰是这座大楼的建成,加速了我一段历史的终结。
1996 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在我家狭小的客厅里,忽来几位不速之客。为首的一个人,我没有忘——时任省委书记程维高的儿子程慕阳。
沏茶倒水间,我一直在想,我们之间没有任何交往——不仅程慕阳,我和任何省领导的家属子女都无交往——这个素无交往的客人,突然夜访我这个廊坊市委书记的宅子,自然是无事不来。
果然,谈话一入主题,就证明了我的猜测——他是来承揽开发区会展中心大楼装修工程的。怎么办?按当时的情况,凭他的特殊身份,我若说上一句话,这个工程由他来做,不会有多少人反对。但当时 “南京二建” 与程慕阳之间的各种传闻,早在河北沸沸扬扬。同时,我也清楚程慕阳不是搞工程的,他揽的工程必然还要转包出去。一个投资两亿多元的大工程,内外装修几乎要占去总工程投资额的三分之二,我一句话便把这么大的工程交给他,这无论如何都使不得……
思考再三,最后我还是绕了个圈子,对他非常客气地讲:“你带人到廊坊承揽工程,参加开发区的建设,我表示欢迎和支持,但市委市政府定的规矩是,任何一个人,包括市主要领导在内,不允许自己指定由哪一家建筑单位去承建哪一项工程。所有的工程都要按市场规则运作,走招投标程序……”
最后事情的结果和我的结局都已是不言自明了。我已没有必要再去费心研究两者之间是否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我只是庆幸我的弱智拯救了我。如果当年我把这个工程给了程慕阳,如果他把 “南京二建” 拉到廊坊的建筑市场,最终,我不仅要面对廊坊人骂我拍马屁引狼入室的指责,还要背负是否从中受贿牟利的质疑……
程维高

1933 年 9 月出生,男,江苏苏州人,汉族。中共中央党校培训部毕业,大专文化。1949 年 8 月,参加工作。1950 年 12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江苏省常州市委书记、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河南省省长、河北省省长、河北省委书记等职务。
2003 年 8 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程维高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审查,决定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撤销其正省级职级待遇。
经查,程维高在担任河北省主要领导期间,插手行政事务,为他人和其子程慕阳谋利,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放任配偶子女利用其职务影响,进行违纪甚至违法犯罪活动;利用职权,对如实举报其问题的郭光允同志进行打击报复;与其配偶收受他人翡翠摆件等一批贵重物品;前后两任秘书吴庆五、李真违法犯罪分别被依法判处死缓和一审判处死刑,程维高对他们利用其职务影响进行犯罪活动,负有重要责任。
中央纪委常委会认为,程维高曾担任河北省省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重要领导职务,本应带头遵守党的纪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他放松了思想改造,个人主义恶性膨胀,自恃位高权重,目无党纪,独断专行,最终走上了严重违纪的道路,辜负了党组织和河北人民的期望,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害,教训十分深刻。
2010 年 12 月 28 日,程维高在苏州去世。
在我还读小学的时候,我爸单位新来了一位员工,年龄比我爸小几岁,学历比我爸低,我爸是他直接的上级。
那时候那叔叔时不时的就往我家跑,久而久之,我们两家就熟了,经常聚在一起,关系也越来越好。
叔叔的性格跟我爸爸性格差异非常大。我爸爸老实实诚,嘴笨,说话不拐弯,不巴结领导,完全凭着业务能力在单位占有一席之地;叔叔呢,机灵情商高,办事灵活,懂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跟不同的人交往表现出来的感觉也完全不同,业务能力就那样,跟单位里面大部分人都没啥区别。
但叔叔的性格为人在单位就格外招人喜欢,嘴皮子厉害,有眼力价,人缘是真的好。这也是我们家为什么这么欢迎他来做客的原因,从小到大,我也非常喜欢他,那时候两家交情太深了,让我一直觉得他就像自己的亲叔叔一样。
叔叔阿姨的父母都是乡下人(70 年代左右的人父母大部分都在农村),我还去过他们老家,就是非常典型淳朴的农村家庭。他们就是进了体制内才摆脱了农村户口的。
具体在单位那些事呢,我也只是在爸妈饭桌上讨论的时候听几句,那时候也小,很多话语是参不透的,但是我一直以来得到的信息是叔叔是非常上进的。
也就过了三年的时间吧,有一次,我爸单位组织集体出游(可带家属),我跟着一起去了,叔叔带上了他 3 岁的女儿,我跟小妹妹挨着坐。
有个画面我可记得太清楚了。到了目的地,我抱着妹妹下了车,把她放下以后,单位里其他一票人乌央乌央的就围上来了,都在围着妹妹转,各种关怀送温暖,我杵在旁边无人问津,完全像是空气一样,毕竟我也才上小学,我也是个孩子啊,心里莫名就不是滋味。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那个时候,叔叔的职位已经高过我爸一个头还多了。
我爸有个老乡(单位二把手,正处级)挺喜欢我爸的,我爸那么老实(也叫不会来事)的一人,其实是没啥朋友的,毕竟那个年代交朋友多数都是利益关系。那个老乡还就喜欢我爸这踏实实干的劲,他是比较欣赏我爸的工作能力。
早先我们两家也经常来往的,他们家的女儿跟我同岁,我们俩还经常在一起玩,每次他们来,还都带一些新奇玩意送给我,比如最早的拍立得(超大一个)。
后来呢,就变成了我们三家经常聚会了,再后来呢,他们两家都不怎么来我们家了。多少年后我参加工作了,我又跟我妈讨论起这个问题,我妈说人家两家早成了铁哥们了。
最近两年,叔叔坐到了单位一把手的位置上(正处级),再往上,可不就是副厅了。
这期间,他到底是怎么奋斗的,完全可以参照《沧浪之水》中的大部分情节,中国的人情世故啊,就是这么回事。
其实《沧浪之水》是我非常喜欢逢人就推的小说,前二分之一的部分更精彩,也更贴近现实。里面刻画的大部分人物形象,从同一科室的同事到不同职级领导,放在今天,仍然能从身边的人中找到这些影子。
但后半段并不是说完全脱离了现实,看似主人公的 “励志经历” 强制让读者爽,但现实中的确存在这样的例子,只是这种人成长的过程,一般人注意不到也无法了解到而已。
有些东西,只有经历过,你才会明白。正如沧浪之水这本书,只有身在其中,你才发现他讲的那么真实,将其称之为体制入门指南也不过分。不同于 <二号首长> 和<侯卫东官场笔记>,沧浪之水的主人公更接近于现实中的体制人物。
一口气将其读完,很沉重。再来比照自己体制内的那些年,发现自己也在犯池大为以前的错误,惊出一身冷汗。
总结了对我触动最深的几点,以此分享
1. 原则千条万条,利害关系第一条。
不要觉得进体制内不争不抢,就可以明哲保身。现实中可能会死的更快,因为你的命脉掌握在别人手中。身处这个游戏中,就需要遵守游戏规则。
2. 各单位就是一个小圈子,圈子里有自己的游戏规则,这个规则是什么?就是要站在掌权的那个人的角度考虑一切问题。这个人姓张三李四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掌了实权,财权,特别是人事权。
所以进体制内,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领导,了解其工作风格,为人处事态度,甚至他的私生活,尤其是有求于人,更需要多方面了解。
3. 不要做瞎子,不要做聋子,但是要做哑巴。体制内的事情看到了,听到了做到心中有数,但切记不要张口说,说了就是你的错。尤其是单位提拔了谁,没提拔谁,这不是你能决定的,你能做的就是分析为什么要提拔他而非她。没做到那个位置上,你说什么都是妄议。
4.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天地不限人,人自限于天地。自己按心愿去做的事,一定不是什么好事,只有使自己难受了,别扭了,才是希望所在。例如大部分人进体制就想躺平,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但是这种舒服肯定伴随着某种不舒服,需要强大的心理支撑。
5. 不把自己看成什么,才可能成为一点什么,一开始就把自己看成什么,那到头来什么也不是,这也是生活的辩证法。很多名校大学生进入体制会感到大材小用,感觉不能充分展现白己的才能 ,说到底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
6. 什么事情来了先考虑哪些人该受益,然后量体裁衣去定政策和细则,总之要保证事情落实到关键人物身上去。这是规则,虽然有失公平,但这就是游戏规则,注定只能少部分人受益。体制内遇到评奖评优感到不公平,不要愤愤不平,要明白这是正常游戏规范,你变不成关键人物,就不要奢望特殊待遇。
当年读完《沧浪之水》,大受震撼。由于感觉父亲为官过于正派,所以把书强推给他。
老爹看过后,赞不绝口,自己买了几本送给后辈,劝慰他们行事要正直。
几年后,这些后辈合力掀翻了我爹。
现实的官场,大抵是更恐怖的。
我们先不谈官场小说,说说另一个圈子——科研圈。
同样是讲科研圈的事情,你认为是一个原始、诺贝尔奖得主讲的更真实呢,还是一个普通的博士生、大学教授讲的更真实呢?
从概率上讲,大多数人应当都认为前者讲的更真实,因为前者在行业内所处的地位更高,所经历的、见到的事情也更复杂。
那么,回到官场小说上,那些写官场小说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从 “官场小说” 这个类型诞生以来,官场小说就一直存在着一个天然的矛盾,即官场小说的作者都试图用揭秘官场运行规则之类的内容来吸引读者,但现实中大多数的官场小说作者要么本身就是官场之外的人,要么虽然是官场之内的人,但级别也并不算高——毕竟,级别真高到一定程度,谁还有时间、有必要写这种官场小说来挣钱。
于是,下一个问题也就出现了——一个科长、县长所讲的官场,一个普通博士、教授所讲的科研圈,到底会如何书写那些自己所经历不到的东西?
譬如,某地准备引进一个新项目,但不同的上级部门为该项目争论了很长时间,甚至于省部级的领导也参与其中。而很显然,这些圈子里的中层人员并没有参与讨论的可能,因而当他们知道了最终的结果的时候,对于这个事情的理解也就只能靠猜。
张三走了李四的后门,才让这个项目通过的;李四跟王五的小舅子有矛盾,所以王五拦着不让项目落地;赵六的爸爸跟李四是同学,找了在中央的大领导马七走关系,帮了李四一把……
结果就是,这么一通关系扯下来,把你看的云里雾里的时候,你也只能感叹:卧槽,官场真是恐怖。
然而,在真正的决策层眼里,这个决策的做出却是另一种机制。只不过,这就不是那些中层干部所知道的了。
这就如同当年曹雪芹的家世本也算显赫,《红楼梦》对于贵族生活的描写至少比绝大多数的世俗小说更贴近真实,但在当年的满清亲王眼里,《红楼梦》写的还是太小家子气了——毕竟,曹雪芹的家世就算在显赫,也只是满清的包衣出身,跟亲王贵胄还是不一样的。
再比如《水浒传》,读过原著的人无不会惊异于施耐庵对于人情世故细致入微的洞察,但后来的历史学者在研究《水浒传》的时候发现,如果以宋元两代的历史记载做参照,那么施耐庵在描写基层官场(比如审案、管理钱粮、公文写作等)时,往往有着惊人的准确度,甚至于可以直接拿来当文献看,但是在描写高层官场(州府以上)时,却又存在着极其巨大的缺陷,其对于高层官场的描绘与当时主流的一些戏剧、话本并无太大区别。
所以,现在研究者一个普遍的结论是,施耐庵应该担任过州府以下的官吏。对照于今天的职务来讲,也就是县长、县委书记及以下。而施耐庵如此笔力的作家,对于官场的描写,准确度尚且止步于基层,那些本身也不是什么高管却在这里动不动给你就要揭秘什么官场规则之类的官场小说,跟《水浒传》比又如何?
从另一方面来讲,官场小说也往往是作者自身的投射。
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官场小说中,你会看到大量类似于 “怀才不遇” 的感慨,反正就是有才能的人上不去,上去的全都是有背景的。
之所以这么描写,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官场小说本身就带有猎奇的性质,所要讲的内容自然是普通人所无法经历的 “黑幕”;另一方面,在现实中,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普通人或者是自己干脆就是个废物,你要让他们说“张三就是比我能力强才升上去的” 这等于是直接自己骂自己,这样一来张三这个废物之所以能升官,原因自然也只有人家有关系、会钻营而已。
说到底,官场小说的底色就如同
老师在他的答案里所说的,是对于权力的猎奇,而这种猎奇不一定符合真是的官场,却一定最符合大众的想象。因为只有最符合读者对于官场想象的官场小说,才有可能流行起来。
至于说官场是不是恐怖,这也可以分两点来讲:
首先,官场这个东西,从来都是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活法。放到古代,绝大多数公务员都只不过是 “小吏” 而已,说自己混官场纯属自己给自己贴金。古代的 “小吏” 没有 “编制”,很多时候只能依附于地方主官,但今天的公务员都是有编制的,这意味着大多数人只要不想折腾,其实也可以活的相对自由,也并非所有人都有必要、有心思去“恐怖的官场” 里你争我夺。何况,现实里绝大多数的公务员,都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天花板在哪儿,只要摆正了心态,反正知道你们也开除不了我,官场再恐怖与我何干?
其次,官场无论如何恐怖,对于参与其中的人来说,大多数人最后都还有个保底。而在官场之外,企业里就没有勾心斗角了?一个几万人的大企业,部门之间为争项目、争预算明争暗斗的是还少?斗争失败,整个项目组都被裁了,四五十岁的中高管被辞退,找不到新工作在家抑郁、自杀的没听过?在企业里,男上司对女下属动手动脚,女下属被迫委身,那个大公司没有过?这就不黑暗不恐怖了?
在体制内,一个女的真要遇到这种事,完全可以强硬回击,反正对方就算看自己不爽也无所谓。放到官场之外,有几个人敢这么干的?
所以,你就看知乎上的人,态度其实一直是很迷惑的。一方面,他们把公务员这份工作吹的天上有地上无,只要你去提之外就是各种被毒打,只有到了体制内才算是上岸;另一方面,就在这个回答下面,又有那么多人用自己听到的种种故事来说明官场有多么黑暗和恐怖——官场真要那么黑暗和恐怖,你们干脆辞职不就行了?何至于在这个圈子里混。
说到底,官场如同任何一个圈子一样,既不要把它想的多么温情脉脉,但也没必要直接用 “恐怖” 来形容它。与此同时,官场的确有属于自己的规则,但是这个规则既不可能由同样混的不怎么样的人告诉你,你知道了这些规则之后也不见得就一定能混好。而至于希望通过各种官场小说来洞悉官场的规则,从某种意义上跟通过武侠小说学武功、通过军事小说学排兵布阵一样,不能说没用,但也不能说有用。
最后,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真想要看 “官场”,我倒觉得直接看史书要比看各种小说更靠谱。至少,撰写史书所依托的各种一手材料,是绝大多数写官场小说的人这辈子都见不到的,这里面能挖掘出的东西,也远比考“猜” 而写出来的各种秘闻逸事要靠谱的多。而如果非要说 “史料不全”、“史料有可能被篡改” 等等——可至少史料还有一部分是真实的,而官场小说可是“纯属虚构”。
当然,如果你看小说的目的,就是为了找点乐子消遣一下,打发点无聊的时间,那么爱看什么其实都无所谓。
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真正接触首先是通过电视剧《岁月》,后来是微信听书,最后是实体书。反反复复,总共不下十遍,个人的判断:首先这本书是迄今为止我看到的官场小说类最好的,之前也看过《侯卫东官场笔记》、《驻京办》等等,前者这类意淫的味道特别重,现实性非常差;后者太讲机巧斗争,没有考虑到人性及矛盾,当然也因为以上原因,这本书读起来费力和痛苦,因此也成不了大的畅销书。其次,我觉得是所有职场的圣经,因为离开体制后明白体制之外还是体制,职场规矩没有任何区别。
有知乎上及现实中的朋友问及是否要考公务员等,我都推荐他们看这本书,看完这本书你就能得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公务员形象,既不会期望太高,也能少走很多弯路;离开体制后我还是经常翻这本书,因为体制内犯的错误也许仍然会犯,后果同样严重,需要时时警醒!!
一、 原生家庭的影响及改变
这个词最近由于《都挺好》等几部连续剧变得非常火热,大家讨论很多,我觉得特别有必要。我们以往的价值观往往强调奋斗改变命运、人定胜天等,当然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但是也导致人们故意模糊人与人之间的差别,造成很多痛苦,比如凤凰男的故事。
小说中池大为的父亲,非常有知识分子的道德操守,以《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为目标,最后落得妻离子散、发配山区的命运。这本书最后也没有提及池大为的妈妈和妹妹,我老是好奇他们的命运?!池大为考上大学后,曾经和徐小曼谈恋爱、曾经有机会留校,最后黯然离开北京,如他所说:“父亲的血流淌在我的血管之中,形成了既定的体验方式,无可更改地决定了我!” 离开学校后,也是由于这个性格,他坐了 7 年以上的冷板凳。
他在这 7 年中经历过几件重要的事情:第一件就是从热门的办公室被赶到了冷门的中医学会,这件事情因他性格而起,但是他没有反思;第二件事是分房子,受尽白眼,然后抢了一间房子,这时候他已经在反思了:“为什么要做个好人,我找不到坚实的理由回答自己”;后面还有儿子上幼儿园、卖保健品、同学聚会等桥段,“只要不把自尊看得那么重,放得下脸来,机会还是很多的”,但是 “不是看不清局面,有时候也想顺势入局,如鱼得水,可心里还是顺不了那个势,性格就是入不了那个局”。真正让池大为彻底改变的是儿子的烫伤事件,从借车不成,到没钱无法住院,到隔壁花篮,最后是暴雨中的自己,然后是改变。
“怎么都没错,那是你个人的想法。结果还是错了,那是世界对你的评价”, 身边的丁小槐是池大为最看不起的人,却是要升职得升职,要分房得分房,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所以当池走进丁家里请教的时候,新的世界打开了。每个人,尤其从农村、偏远地区或不太幸福家庭出来的人,当你在职场、生活等过程中处处碰壁的时候,一定要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尤其是原生家庭带来的价值观,学着改变自己。
二、 艰难的上升之路
第一步是利用周边,靠近关系。以马厅长孙女住院打针为契机,和马的夫人沈姨攀上关系是池的第一步好棋。董柳的调动是这层关系建立得到的回报。“转机是在不经意中产生的,但意义非同小可。”
第二步是坚决战队,巩固结盟。舒少华事件,池及时的汇报,后续的传单分派,使他站上了马的船。回报是丰厚的,房子、博士学位和科长都很快获得了。
“解决了一个问题,就解决了一切问题,这就是生活的奥妙”,此后池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很扎实。中医大会、专著出版既给了领导实惠,也体现了自己的能力。
第三步是当好副手,避免猜忌。
“酒能填平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其实我喝着酒的时候非常冷静,对面如果不是关键人物,我就点到为止,只有关键时刻才拿出肠胃拼一拼”。
三、 生命中的贵人
池大为决定改变后去找的第一个人是晏老师,他让池大为明白了一个道理:唯一把手论,“只问结果不论过程,谁对你负责,你就对谁负责”“人有偏见,人永远站在自己利益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所以人从来不讲道理。没有谁整你,没有谁说你一句不是,甚至一个难看的脸色都没有,可是你出了局,你完了”。这也是所有职场最大的规则,不明白这一点一定会吃亏。
池大为的第二个贵人是妻子董柳,董柳是真正生活中的妻子。董柳对池的帮助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拍,通过许多事情,尤其是儿子受伤这件事拍醒了池;一个是帮,正是 “董一针” 打开了马厅长家的大门,后面也是在柳的鼓励下池才跨出了关键几步。
池大为的第三个贵人肯定是马厅长。从高看,调入机关;到得罪,打入冷宫;最后逐步赏识,一步步扶上厅长位置。马是典型的主要领导,一方面权威不容侵犯;另一方面也需要办事的人和信任的人。因此和一把手相处的第一原则就是不能得罪,尤其是公开场合顶撞;第二原则是想方设法成为他信任的人,这很无奈,但是也很现实。
小说中池的贵人还很多,比如许小曼等,但是最大的贵人是他自己。“人生并没有什么最好的选择,任何选择都要付出代价。全部的问题是自己愿意付出怎样的代价。”
不知道读者有没有注意,这里面的官二代,富二代基本没有,也就是说与主角同台竞争的起跑线没有差距太大。反观现在,类似主角这样的单位,有多少有裙带关系的呢?现在与我们竞争的,是马厅长的儿子,主角的儿子这波人了。而我们还是主角的背景,更多的连个知识分子家庭都没有。请问这样的情况是更恐怖了呢?还是更童话了?
好的艺术作品都是以现实为基础精加工,肯定要有正派和反派,建立在主流的价值观之上,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胡编乱造,主观臆想的作品肯定不会受到欢迎。
现实里每个单位几乎都有内斗,互相举报家常便饭,你如果置身其中,你不会像电视剧里有正反派的观念,要么是看热闹,要么是说符合自己利益的话自保。就拿人民的名字里面陈清泉学外语的那一段来说,电视里陈清泉是一个突破口,赵东来,李达康,沙瑞金一条线在指挥这场抓飘,如果陈清泉是游离在圈子以外的,这点破事根本没人管,更不会有这么高级别的重视。想起很久以前的一个故事,某省一个从地方新提拔的干部带队去深圳参展,在入住的酒店吃早饭的时候,被隔壁桌一个肤白貌美大长腿美女搭讪,那个美女说在异地听到乡音太亲切了,然后老乡就攀谈了起来,互相留了联系方式,第二天美女就主动约这个干部吃晚饭,干部当时仕途正旺春风得意,就私下去赴约了,美女一个劲说自己在外面不容易,想回老家发展,干部秒懂她的意图,直接说这好办,一顿应承,于是郎有情妾有意,就去了女的家里,干部到这会都以为是艳遇,直到当地派出所踹门进来,在派出所民警直接告诉他,这女的才因为卖淫被处理不到一周,属于常客了,什么都别解释,你这是嫖娼,于是直接办手续拘留了,手续刚办完,消息就传回省里了,这哥们屁股还没坐热,就被撸了。如果你单纯的以为这是人与人之间的设套陷害,为了争夺利益,那你格局就小了。从他入住酒店吃早饭偶遇,再到派出所精准抓嫖,背后是一个团队在指挥,跟人民的名义一模一样,而这个干部既没有得罪人也没有挡路,只不过他是某个地市出来的,这个地市的人非常抱团,在本地抱团,在省里也抱团,跟另外一个爱抱团的地区的人口音不同,属于竞争关系,也是冤家,几十年来,经常你搞我一个人,我就干掉你一个,你来我往,乐此不疲,他这个被精准,纯属礼尚往来。
如果你没有身居高位,或者有攀登高峰的雄心壮志,这些事离你很远,当个段子听听,如果有幸参与了,做任何事的时候,尽量预估一下后果,别认真,也别太过了。我父亲九十年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霸道的上级,土皇帝一样的做派,经常跟社会上的朋友来往频繁,有一阵他们经常在一起打牌,为了方便也为了安全,就选在了我父亲单位的一个小会议室,圈子里几个人经常打通宵,说难听的纯属聚众赌博,因为单位管理很严,进这个会议室要过两道门卫,外人轻易进不了,加上圈子也小,所以只有小范围知道,所以一直持续了很久,有一天打牌正在性头,这个霸道领导接到了远在千里之外上级的电话,大骂他作死,竟敢在这么重要的地方,带社会的人来聚众赌博,说举报电话直接打到了他家里的座机,当场要给处分他,据说当时这个霸道总裁接完电话就脸色苍白,直接瘫在椅子上,第二天立马飞去谢罪,后来这件事不了了之,牌局也解散了,霸道总裁找到我父亲,授意他查清楚背后是谁在搞事,还指定了两个对他有意见的或者竞争关系的人,我父亲私底下查了两天就破案了,是某一个值班的工作人员,四十多岁的人,一直被打压,郁郁不得志,以前还经常被霸道总裁骂娘,霸道总裁骂人多了也习惯了,他不会觉得这会把谁得罪到要跟他你死我活,但是底下的普通人不会,他们会惶恐会愤怒会压抑,他骂也就算了,他的社会朋友也不拿这个值班的当人看,以为自己朋友的下属就应该是伺候他们的,呼来喝去,有的时候值班的是年轻人,会来事,热衷人情世故,但是这个老同志自尊心受不了,他觉得是对他人格侮辱,于是就有了这次精准举报,我父亲的处理方式就是装作不知道,拖到霸道总裁把这个事忘了,多年以后我父亲说,如果以霸道总裁的性格知道了这件事,这个人会被逼死,没必要这么做。
最新回答: 我又回来了!每次新加的内容会在下一次复制到文末。
我以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吧,你可以是一个温婉的人,他可以是一个果敢的人。我是一个温和的人,我永远选择温和面对一切。
但是 A 老师却说,我没有完整的人格。(这里描述仅是他的观点,不是指普遍标准)
他说,我性格里没有杀伐果断,没有威慑力,没有坚决。有坚持,但是温柔的坚持。
他的标准,是全面。
没有人评论点赞吗?互动起来啊!我匿名就是来说真话的!(怎么全是收藏的!哼!)
我第一次听到这些的时候觉得很意外,难道我不应该是这样吗?难道?我还要变成一个什么狠角色?
我回想起我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时候,不少女生都拉着我的手去她们宿舍坐坐,因为觉得我太惹人疼,觉得我单纯无害,就喜欢和我亲近。
但是过了几个学期,一个家里是看面相的女生直接了当的跟我说,她不想再跟我做朋友,因为我眼神变了。
虽然我很疑惑,也有点生气,更有点不屑。
我承认,我肯定变了不少。在大合照里,别人总说我看起来像这群人的老师;我靠在椅子上听讲座的背影,跟大家看起来也会有些分别,一种…… 自得又懒散的威严。
那不是一个学生的感觉了。
更不是一个萌新,像我一进大学校园时那种看谁都是哥哥姐姐的畏惧。
(其实用第一人称讲这些,感觉很有自夸的嫌疑,可能也会讨人嫌,反正我匿名了)
我在初成年后,不得不扮演着一些成人角色,一些我不敢但是要演我敢的角色。我第一次教学生,第一次面对学生家长的质疑,我要演出老道的授课经验,不容质疑的专业感;我得在各种实践台前,表演出我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的样子;我还得在师弟师妹面前,证明我碾压众人,望尘莫及的实力。
虽然我没有那么厉害,没有信心,但是时间来到了现在,我就是被冠上了 “研究生学长” 的接班人的名字,虽然我跟他差很远。
A 老师说:“你没有勇气,做任何事都难以成功。”
“你软弱的性格无法掌握大局。”
“谨慎细致!否则就全盘皆输了!没有人在意你的过程!”
我不知不觉变成了现在这样,从一个弱小的小孩,我认为我一直都是一个扮演大人的小孩,到现在这样……
A 老师他一直在用一种什么样的标准来培养我??
我觉得那是一种超乎我自我实现的标准。
一个可以成就些什么,或者一个超级能力者……
那不是我想要的,我原来只想学好我的专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小时候很喜欢吴邪,可是到了《沙海》,一开始我就看不下去,因为他变了,他不是天真了。我看到这样的他感觉很难过。
是有那么恐怖的(这本书不乏有人觉得过时或者夸张,其实没有)
我来这里是结合自己经历写一些读后感,也想大家多多评论一起公开探讨一下,可能文不对题。本来想写篇文章,可是又不能匿名,怕得罪人,所以写到这个问题下。(有人说像小说,真的是记实啊!!)
池大为的转变,是全书最核心的一条线,也是对应着不少书前人的经历,他前期如何的坚守自己的信念,后来又是怎样的人在高处身不由己,让读完此书的我来回想我自己是如何变成今天这个模样。
刚进大学,其实在大学前,我接触的学校圈子就有官场那个意味了。我本身给自己的定位是洒脱不羁的侠客,喜欢打抱不平,喜欢快意恩仇,我知道官场是什么样子,我看见过电视剧里的何绅在皇上面前的姿态,我知道会有人在领导面前像狗一样,但是以前我还没有真的见到过。
因为考大学,我去拜了一位名师,就叫他 A 老师吧。他是学术权威,我去之前对他并没有什么了解,除了百度上写的几条介绍,和一张照片。见到他本人,看起来像是很凶很严肃的那种老教授,让人不敢在他面前放松,不过后来私下接触多了才知道,他其实就是个老孩子,也从来不说很重的话。(有人好奇我到底是啥情况为什么考大学拜访老师,这些说太清楚了你就知道我是什么专业了,再加上如果知道省份,那就真暴露了)
如果说他是一个重要人物,那么他就是个没有任何架子和距离感的重要人物。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跟他单独上课,没在有其他人的场合跟他同时在场过,没有见过别人在他面前是什么态度,在我心里就只把他当我的一个老师,跟别的老师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直到有一次,一个帮他 “带带” 我的研究生,和我同时见到了 A 老师。
令我震惊的情形出现了,研究生从刚刚教训我的语气一下转变成满脸堆笑,一米八几的个子弓着腰凑到 A 老师面前,我脑子里一下就出现电视剧里的何绅模样,我没想到现实中也有人如此谄媚,而且这只是一所学校,并不是官场!
后来我发现 A 老师虽然没架子,对学生也很照顾,但是他和马厅长一样并不对这些明显的讨好感到任何异样,而我也渐渐看到各种年轻老师,研究生们如何 “伺候他”,如何帮他跑腿做事,提礼物,修电灯,甚至把水喂到嘴里(当然,那是因为他手上有别的事)。来说这些并不是来指责谁,就是想把这个真实的世界讲一讲啊……
早在刚认识这个研究生,他就问了我是谁介绍来的学生,那时候我大概明白他想了解我的底细,看看我的来历,但我作为少年侠客对此不屑一顾,觉得这些背后的事情难不成真有什么作用?那都是小说里写来,极为夸张的艺术现象,我只是上个大学,这些事情又与我何干呢?我对他也并没有上下级的态度,不像他们对 A 老师那样像是在巴结,我也只是把他当我一个老师,我恭敬的对待老师而已。
我说了介绍我来的人,他说不知道,我也是突发奇想,觉得他没大我几岁,就随手打了一句:连 XX 都不知道?那你大学白读了啊!
这时候,如果换做是个学妹跟学长讲句玩笑,也没什么大不了,如果换做是池大为对丁主任讲了这么一句吧,是不是就死定了。
没错,研究生绝对是生气了,我也看得懂,但我更生气,凭什么啊?我不小心这样说,我还小,还是女生,你有必要这么计较吗?等级观念就这么严重吗?我不肯低头,大家都是学生,都是平等的,凭什么我也要对你点头哈腰的呢?
就这样,我进了这所大学,A 老师没有时间带我,就把我分给了他的妻子。A 老师其实很肯定我,在别的老师面前夸我就是没有好老师才耽误了,本来我以为我可以在他名下学习,结果他并没有收下我,我也只好就顺从安排。
A 老师的妻子比较随意,在教学上很不重视,我感觉到学不到东西,很着急,就去找研究生继续学习,研究生表示这件事要保密,我最开始觉得没必要,毕竟入学前是 A 老师指了他来带我的,不过 我也应允了。我和研究生平时就像偷情一样,不能被老师看到我们在一起,也在别人面前装不熟。
我们保护着 A 妻子的自尊心,面子,平时有苦也不能去跟外面的人说,这样对他们名声不好。其实 A 妻子人挺不错的,对学生很照顾,但就是不搞教学,我们学生间平时互不通气,后来才知道,之前有学生受不了,就申请换了老师,换老师有没有得罪人不知道,但是我们都怕这点。
跟研究生学习就是我屈从的开始,愤怒的我开始低头了,向不该在存在的现象低头,而因为忌惮权利,我这种扶弱济贫的侠客竟然要开始想两全其美的办法。原本我对得罪人毫不在意,我来上学就是学习来的,学不到东西,那我换个老师怎么了,没经同学提点,我都不会想到这会让三个老师为难,让 A 妻子为难,她老师的身份算是被打脸;会让在申请书批准签字的 A 老师为难,我可是要换掉他的老婆啊;让接受我的新老师为难,这算是接手了一个 A 老师的叛徒。
于是我不能这样做,我要保证在 A 老师身边的位置,也要学到东西,于是就只好偷偷摸摸的跟研究生学习。
A 老师还是比较看重我,有一次,我刚刚下了研究生给我补的课,下楼间 A 老师竟然给我打电话来说要看看我的水平,他那么忙的人,竟然还会想起我,有空了竟然就叫我补课?最重要的是,没见过几面,还存有我的手机号,还知道我的名字,还挂记我的学习情况……
我可能就像刚刚被马厅长留下的池大为吧,没有想到大人物会记得我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虽然不傻不笨,但是毕竟家乡教育资源落后,跟这里的学生差了好远,我有学好的志向,但可惜追也不好追赶,这才找研究生补课。
只是,我刚刚跟研究生上了课,我还有必要去再上一节吗?现在想想,我这问题实在愚蠢,也亏得我没有向谁问出口。这是跟我一样的学生们巴不得的机会,谁不想往他跟前凑,谁不想后来能有个好去处,这就全靠他了。我倒不想这些歪门邪道,我总觉得,这个社会不会总靠这些的,毕竟都是要真才实学才行,我不在乎和谁有什么样的关系,我自己足够强,就不怕别人能抢了我的位置。
上完了课,我大脑才有了空闲,去想刚刚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研究生跟 A 老师整天形影不离,呼来唤去都十分迅速,他是否知道我被叫去上课呢,这事跟他有关系吗?然后,就是 A 老师是从哪里打我的电话,难道是我入校时的一条感谢短信他还没有删?
入校时,介绍我来的人说,要我跟 A 老师搞好关系,平时对他好些,上课了就给他些辛苦费,学校工资少,他的事无论多多,工资也不会涨到哪里去,其实很不公平,另外还说些崇拜他的话,说崇拜他年轻时的那些传奇,还有想读他的研究生。
我没有什么办法,该说的话是要说,这条短信我也会发,但是我真不会说那种肉麻的假话,于是我说了感谢的话,说了既然现在没有上您的本科,那我要努力考上您的研究生一类的话。这总是些真话,是我会说的话,我就是这么一个人,也让他能看清我的本心,我懂得感恩,积极向上,而且愿意靠实力去拼。
其实在更早几个月,考完高考的时候,我就有感而发,写了一条较长的朋友圈来感叹备考的日子,以及真的很感谢这些给我机会的老师们,没有老师就不会有我的成绩,虽然现在成绩还没有出来。那时候我是真的明白了,原来好的老师如此重要,跟他们学习总是会有突飞猛进的成长,而我曾经的教育资源也真的太落后。
发了朋友圈的当即,A 老师就私聊我,一个笑脸,以及,考的如何呀?
我没想到他五十多岁了还这么关注朋友圈,我其实都不怎么去看,觉得会浪费时间,当时觉得可能是凑巧吧,没太在意,感动着,就跟老师汇报了情况。
现在想想,我应该在那时就给他留下了真诚,不刻意的印象,还有我恰当的礼貌,一种有骨气的姿态,还有与实力匹配的野心。
如果我感谢谁,我比较倾向于用行动证明我的感谢,而不是假惺惺的说一些话给他听,于是我表达了真实心情的同时,也已经表达了我最真诚的感谢,而入学后的那次短信,倒有一点让我的心理不能接受。不过现在想想,马厅长收到那样一条表达真挚的感谢和决心的短信,应该不会觉得有任何夸张,毕竟,他就是那样光辉伟岸,他就是如此传奇,他当得起,他应该被下面的人朝拜。
A 老师与马厅长不同的是,他也真的很亲和,他会带我和几个亲近的学生吃饭,高级餐厅或者路边摊都有,开餐第一筷他会给我夹菜,而座位,也不知怎的总是我坐在他旁边。他还带我们去游乐场,他不光出钱还陪我们一起站着排队,这是我想也不敢想的,他投球帮我们赢到的毛绒玩具我到现在一直留着,搬家也没有打算扔掉过。
他确实是个好老师,因此他的名声也很好,就连平时把你是他的学生那么往外一讲,都有会受人尊敬些,仿佛只要是他的学生,未来就前途不可限量。
那个研究生,就是他最得意的门生,专业在全国都是能排的上号的,我也想到了别人对他如何尊敬,而我偏偏不懂这些,眼睛没看到那么远,没识得他将来会是 A 老师二号,因此最开始就怠慢了他。不过因为跟他学习的缘故,我也渐渐发现,他除了一副谄媚嘴脸我见不得以外,他也是很好的人,首先专业确实过硬,人又聪明,因此把我教的很好,他还有些坚守的原则,绝不让学生受委屈,不收礼物不收礼金,不像那些老师…… 当然,A 老师也不收礼金。
逐渐的,我们有了学习之外的讨论,我知道了他原来也是一个不被重视的小人物,曾经 A 老师眼里根本没有他这号人,受过委屈,不被重视,他也是靠着他的成绩和眼力见挤入了 A 老师的小圈子里。他讲他曾经不受重视的时候,冷笑着,眼底也是寒霜,我头一次见他这样,而且是这样说起他亲爱的老师,像父亲一样的 A 老师。我这时明白,原来 A 老师也不是对谁都那么温和,不是永远一副笑眯眯的样子,曾经的他也是心很硬的一个冷面判官,他说你没戏,你就没戏了,你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没有了。
(只收藏的那个,你伤害了我˃̣̣̥᷄⌓˂̣̣̥᷅)
我突然从那时候可怜起这个研究生来,他早前比我们吃了更多的苦,才有了今天风云人物的身份,而那时候他还那么小,那么无助,就要懂得这些勾心斗角,利益争夺,我也是太幸运了,早早就被 a 老师看重,也很巧,他就看得了我这样的人。
后来研究生跟我就有了一种秘密的盟友般的关系,他是 A 老师身边的红人,有人想要上位都靠巴结他,来搭上 A 老师这条线,后来我才知道,他交过的女朋友,每一个都能成为 A 老师名下的学生,A 老师很宠他,一句话就能把人从别的老师那里要来了,而别人想成为他的学生,有多么多么难。
研究生在现实的分量,也让我不得不低头,我慢慢被他驯化了,我变得有点像他,因为他教我,你如何做这件事才算聪明,你如何说这句话才更好听。当他说,你以为我们学校是什么,这跟宫斗是一样的,你以为甄嬛传是夸张的吗?我们学校就是这样一般的宫斗!
我当时心想他太黑暗了,自己把自己设想成了什么重要的官员一样,这是哪里?只是一个学校而已,甄嬛传怎么斗我不知道,我没看过,我不相信有他说的那么严重,只觉得他心已经被跟他一样的丁小槐们熏黑了,他们是一台戏,而我和其他普通学生们就是看他们做戏的人们。
我感谢他讲这些给我,我也越发明白,有些事他从没跟任何人说起过,只是对我说过。我懂得他现在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我能想到他以前偷偷抹眼泪的夜晚,我很同情他,我很理解他。
但是我不会模仿他。
但是我是在一步一步的低头中偏向了模仿他。
比如他在 A 老师来的时候使眼色让我去泡茶,或者把给 A 老师跑腿的机会留给我,让我在 A 老师面前多露露脸。其实我觉得这样挺突兀的,比如我突然间无缘无故的出现在老师面前说:“您要的 xx 我拿来了。” 可他明明没有叫我来做啊,我是上赶着来打杂吗?我这样会显得是刻意来混脸熟?而且我觉得研究生越来越不把我们比较熟的关系藏着掖着了,不会装作不认识我,他叫我去帮忙分担事情就相当于对 A 老师说明了,他有事会信任我,而 A 老师也可以信任我。
最初我以为研究生叫我打杂是在利用我,但无奈我的位置太低,看不清上面的事,任何事情都有两个完全不同的解释方向,这也可以解释为他在提携我,把我往 A 老师面前推,但时间一久了我却又觉得自己只是吃着亏了,帮他省了不少力。
A 妻子那边似乎不太重视我,我每次在她的课上都尽力陪聊,顺着她的话讲,她不想讲课,我就表现出不想上课。不知怎的,她也开始 “使唤” 起我来,请我帮忙每晚把她的垃圾桶清一下,因为我总是比别人多些在楼里学习,方便顺手。
她的垃圾桶倒没有什么,每天也就是几张纸巾,我有时都甚至觉得没必要清,但还是每天去她那里整理一番,锁好门。
头就这样一步一步低下来了,不过那时候在群里我不会去附和,不会抢着在老师讲话后做那个带头鼓掌的人,只是看着那些年轻老师,研究生,还有一些别的有心思的同学们抢着迎合,我想:那么明显,如果我是老师,我还真看轻了这些人。
我就坚持着以学好自己的专业为基础,以此为做好自己的底气和标准,我想我在 A 老师心里是个特例吧,我应该就可以这样 “为所欲为” 的。不过我还是猜不透 A 老师为什么会看重我,明明送礼那么贵重的不少,我也不是学的很出色,但是总觉得他对我就是不太一样,好像他跨越了我的外表从内心知道我的灵魂值得尊重。我觉得他很神秘,我确实不可能知道他在想什么,他有多少种身份,每天有什么事处理,每当我多发现一点,拼凑出的形象就让我更惊讶他明明如此复杂,可表面却如此天真。
我对 A 老师当然也有好感,就像书里说的,一个人对一个人的感觉也是相互的,你觉得你跟他别扭了,那他也一定会觉得他跟你别扭了,我们就是有同样感觉。我对 A 老师的父亲也充满好感,我们都叫他 A 爷爷。有一次过节,A 老师请我们到他父亲家吃饭,我们陪老人说话,我对所有老人有着很深的怜悯和敬意,所以我十分愿意听 A 父亲的教导,他也是一个老教授,他说的话和他的形象,都让我把他跟仙风道骨还有老红军爷爷联系在了一起,在我心里他十分真诚热切,高尚正直的。我当时边同他说话,边感动得流眼泪,一直不停的流,就像酒剑仙见到亲生女儿那样,不知为何不停的流。
A 老师做饭之余看到我这个样子就问道:“哎?小安怎么那么深情的看着 A 爷爷呢?”
我不知道怎么说,只能赶快笑了笑。
那时候我觉得,这样的 “红军” 父亲培养出的儿子,当然也是红军一样的儿子。我相信 A 老师是称职,而且值得尊敬的老师。
后来,我在 A 老师这边越来越重,有一次他秘密吩咐我帮他调查一件事,我没想到我还能接到这样的任务,不过他既然避开了所有选择,交给我这个新人,那我就一定会想办法把事情做好。为做这件事,我托了很多人去问,想办这件事需要人脉,而老师为什么选择我来?难道他觉得我有这样的人脉?虽然难,但是最终我是办了出来,我明白他是需要一个答案向上面交代,我也明白我调查的错误的尺度在哪里,所以虽然有些地方马虎了,但该做的我还是做出了样子。
这件事之后,A 老师的妻子竟然对我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首先就是不要我再清垃圾桶了。之前她吩咐的时候,我真的觉得我成了一个丫鬟,怎么也没想到大学生会有这样的遭遇,而现在不需要我做了,我也毫不客气,扬眉吐气了,再也没有主动倒过一次,哪怕我很顺手,直到现在,她也都是自己把垃圾提出去的。
而 A 老师是对我明确的表示了感谢,非说,你帮了我这样大的忙,我要怎么感谢你。这样的话我觉得从一个那么高级别的人物嘴里说出来太难得了,我都受宠若惊了,我确实不得有理去挑什么回报,话的就是往 “不用客气” 这个方向来,但是直接那样说就很生硬,而我本就是个俏皮侠客,我则说:这事很有意思,我觉得很好玩,所以我愿意!但他仍要实质性感谢,说,那我以后多给你上课吧!
其实这句话,就像一个保障一样,不说他外面找来的学生都是上千的课时费,这不仅为我省掉了一大笔钱,也为我的将来做了一个预告——他会对我负责。
很快,到了大二,他就在其他同学面前说了一句,建议我考研究生。这样,就相当于是公示大家,他看好我,想保我来考他的研究生,也相当于我就是大家的竞争对手了,算预备人选了。我是低调的人,但是抵不住有人对我有猜忌,有些同学就开始怀疑我是如何上位的,送钱还是送人?
后来我成绩追了上来,大二初显身手,同学和年轻老师们也逐渐认同了我专业还可以的事实,我也更加顺理成章的是 A 老师身边的人,进入了他的小圈子,我参与过的聚餐,人数越来越少,从三十几人,二十几人,十几人,三五人,甚至有一次他只带了我和他的妻子。总之,我跟研究生一样都成了 A 老师小圈子里的人了,我十分荣幸,毕竟我资历浅,初来乍到,就能获得赏识,真的很感谢 A 老师,也感谢研究生教我的一切。
研究生对我还是很严厉的,有时候能骂哭我,不过严师出高徒,我非常赞同他的态度,有时候我也有点看不惯他会有一种等级观念,心里想: 以后非跟他平起平坐不可,甚至取代他。
还是在大二,A 妻子又在群里公布了我来担任她的助理,其实,正常情况下并不存在这种职位,只是他们有这样的需求而已,我呢则是开始替她审论文,代笔一些记录。A 老师笑呵呵的说:我也需要一个助理呢,但是要当我的助理,专业要很强。
我心里明白,他的助理其实就是那个研究生,我要变得像他那么强的时候,才能够格做他的助理,他太厉害了,这个目标太遥远。不过,我并不想做谁的助理,随叫随到,甚至没有私人生活,整天睁眼闭眼都想着怎么伺候好主子,这不是我风流侠客舍得做的事。
不过我毕竟是个女孩子,老师还是对我怜爱,只是叫我处理文件,安排日程,力气活不会叫我干了。关于论文,大四的学生不会服我这个大二的,可老师又放手让我来做,我只能自己处理,商量着教他们修改,求着他们赶进度,大家在群里对我的通知爱理不理,写评语打分数也斟酌许久,这件工作在对象比我小之前是不会简单的。
为老师办事了,好处肯定少不了,好吃好喝好玩好用,老师都会记得我。脑子不够灵光的学生看到这个结果才反应过来了,原来帮老师跑腿不是坏事,不过娇气的学生都没得到这种机会。想要抢占机会的学生现在就更加眼红,觉得是如何不甘心不服气。
我把第一届的论文搞过关了之后,A 妻子就更加喜欢我了,直接喊我安老师,说我写的东西,简直就是老师写出来的,当得起一个老师了。我呢,更加不敢当,她作为我的老师都会这样讲话,我就得把话说得更肉麻一些了。她说的一句 “A 老师说什么事交给你都没问题” 才是让我真的开心了许久,原来 A 老师这么相信我,所以上次暗中调查的事交给我,也是因为如此信任,而明明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我却得到了这样的信任,让我更加感动,感恩,心里许诺了一定会为他效力。
而这样,研究生对我的态度也一天天转变,从一开始的根本看不上,到后来发现我还是比较受重视,再后来我们有点像朋友了,会有些打闹,A 老师看到了对我说:有人欺负你你就告诉我。他就立刻不敢再闹。有一次我们吃饭,他抢了我的碗筷,故意逗我玩,我就不给他围裙,我们俩在一小桌上斗来斗去,A 老师在另一小桌回头来看他,说:以后不许欺负小安。自此以后他就再也没有逗我玩过,再也没有不尊敬我的时候,虽然有些无趣了,但是他表现为更加对我照顾了。
后来我就越来越像有了一官半职一样,有些比我大的学生甚至都是恭恭敬敬的来问我事情,也有人偷偷问我,是不是研究生的女朋友,我说不是。有一次,一个 A 老师为核心的学术宴会,带了我和研究生一起去,我们作为主人下午三点就到了宴会厅,本来 A 老师说叫我来干活的,结果却让我跟他一起坐在了厅里,跟我聊起了天。聊着聊着,一些系里其他的老师进了宴会厅,还有一些外面的我不认识的社会人士,逐渐簇拥起来向我们这边走来,我侧着身,余光看到了有两三个人走了过来,A 老师还在对我说话,我边回应着,但心里极其紧张。所有的人都看到我了,所有老师,他们都看到我在这里坐着,包括教我的一些老师,他们心里怎么想我?我是谁?凭什么坐在这?凭什么跟 A 老师坐在一起?
最开始只有两三个人打招呼时,他们满脸赔笑,近乎鞠躬的朝 A 老师问候的样子,让我觉得我没有资格在这里,应该给其他大人物让地,而更多的人一波一波的来到我们面前鞠躬般问候时,我真的觉得我不配坐在这里了,我紧张的说:“呃…… 我该去哪…… 我有没有什么需要干的……”A 老师却说:“你跟我坐在这,什么都不用干。” 事情都吩咐研究生去办了,何况这里有那么多的服务生,我也确实没有理由离开,可是,“享受” 着这么多人的参拜,还有老师们,不,总之是比我大十几二十几岁的人们的异样的目光,我真的手足无措。
我头一次看见这么乌泱泱的一片学术大牛,都对他俯首称臣的样子,并且他还抽空跟我说几句话。我不知道他的地位是如此高,因为我的印象里他就是给我做过饭还夹过菜,甚至还夹过娃娃的老师,他不是这样对别人有距离感的人,有等级感的人,我不知为什么,明明他没有表现出对人的等级区别,而别人都对他有那么明显的等级区别。
我的一个公共课老师意味深长的笑着看着我,我上去叫了一声 X 老师好,就飞快的躲开了这样的视线,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是在想我跟研究生睡了吗(不夸张,确实有靠这个关系被带进这个圈子的女生)?还是别的什么?
A 老师这次可能是想把我带到别的老师面前看一看吧,让其他权威人士也看看还有我这号人?很多时候我在想,A 老师为什么偏偏对我这么好呢,后来我得到了一个哭笑不得的答案,我姑且认为这就是相当一部分原因。
有一次十人左右的聚会上,大家聊起了我身边研究生的情史,说起他丰富的情史,女朋友换了不少,也有不少利用了他上位,这时候,A 老师突然说了一句:哎?你不是和小安也有过一段吗?
顿时我窒息了,我心想,难道我暗恋研究生的事连 A 老师都看出来了?
其他人也炸了一样看着我俩,我俩就坐在一起,而且每次都坐在一起,此时却谁也不敢看谁的目光了,A 妻子首先叫出来:“不可能的!小安不会跟他…… 没有吧,A 老师你是不是搞错了……”
我另一边的同学也扯着我问:“怎么回事!怎么回事!你怎么从没说过!”
此时我们俩只能赶快说这没有没有,还表现着很惊讶的样子,A 老师在混乱之中一言不发,就仔细盯着我俩的反应,我明白他是铁定相信自己的判断的,而其他人却根本不相信,因为觉得我和研究生并没有交集,是啊,我们把装不熟发挥到极致。
不得不说,A 老师本身就是识人高手,比如做官的人,连池大为后来都对动作语气神态都有那么敏感的捕捉,A 老师同样是人精中的人精了,可惜我俩确实有点心虚,那天竟再没敢对视过。因此 A 老师还是认定过我们 “有一段”。
按惯例,他得意门生的 “家属”,他也是要照顾的,所以之前的照顾可能也是由此来的。是研究生先把我推到了 A 老师面前,我才有了展示的机会,有了做成事的机会。不过呢,他也是误会了,我们其实就是盟友一样的关系,而 A 老师捕捉到的有些地下情一样的因素,也只是为了保住 A 妻子的面子,不想知道我在跟他偷偷补课,或者有什么联系。
研究生应该喜欢过我,而我也喜欢过他,只是我们都是太沉默的人了,还是做永不破裂的盟友好些。不过他说话也很少直白,他在我的面前也不敢留下口舌,想吐槽 A 妻子不够负责,也只是说她太忙太累没有余力,说 A 妻子教导的错误,就是你可以不用她的办法,考虑另一种更有效的方法……
起初我觉得累,觉得既然大家心知肚明,又是自己人,干吗你对我也这样说话呢?
后来我也习惯了,权力中心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说话的,模模糊糊,听好像又听不懂。
不过那些真正的散养大学生,可确实是真的什么也不懂,不懂得往上凑,不懂得等级观念。
比如大三的时候,我已经比较有威望了,有些低年级的学生碰见我会喊一句师姐,也照样有睁着大眼睛眨都不眨一下就过去的人,我心里冷笑:这样的人会有什么发展呢?
再后来,就是个别还不懂得尊重我的人,在大四准备论文时突然转变了态度,每句话都毕恭毕敬,一句长长的问题里其实就只包括了一个要素,而其他都是你好,学姐,请,麻烦,谢谢之类的字眼。
刚开始我又受宠若惊,对他们说不客气,不麻烦。有打了 “学姐你好” 的,我都会回复 “学妹你好” 之类的,但是后来我就越来越感觉不到这些话有什么不对,有什么多余的,甚至它们就像一个既定格式一样,我的眼睛直接忽略了它们,从句子里挑词语来看。不过我还是会回复你好,不客气,不麻烦,但是我的心已经没有感觉了,而我也没有觉得他们这样有什么不对了。
所以我变成了池厅长一般的心态,别人对我不够这样尊敬,我反而会觉得不悦,会觉得人家缺了礼数,少了尊敬。而身边的 A 妻子,后来就在将我介绍给新生时直接说我是助理,并且当着他们的面跟我找话唠家常,显得很熟络的样子。有一次饭局上,她讲到儿子抱住小女同学讲到开心时,就一把抱住了我,我吓得身子都僵了,显然没有想过,她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随意的抱住我,完全把我当做她的闺蜜一般。我也只好配合她演这个闺蜜,她讲的多开心,我就听得多开心,我们一来一往,我也十分感谢她给足了我面子。
太困了…… 下次再写
这是我读完书的第二天了,没有想到突然来了一个任务,家里安排我去拜访一位官员,请他帮我出出主意。我快炸了!我怎么也没想到昨天小说里的事今天就轮到我了?我还小啊!为什么这么快就要去做这些事!而我又不是混官场的,我就是个学生!为什么官场总是要找上我!!我开不了口,对着一个没见过几面的人,拐弯抹角说自己的困难,求人帮忙,我做不到!
我知道,总是要去的,现在不去,过几年还是要去,社会上总是逃不开这些事。但是我这么早?这么早就要自己去办这些事?像刘跃进的女友一样?见过池大为几面啊,就一个人登门拜访。没办法,人为了自己要得到什么,总是得豁的出去。所以,这么巧我才刚读了《沧浪之水》,为的就是要我改变观念?让我接受?让我转变成那样?
我不知道,这一切都太巧了,生活里的事要么顺风顺水,要么巧得接踵而至,倒像是我早在出生前为自己安排好了。
我接受这个消息半个小时了,可惜我现在已然没有那么抗拒,我心里也不由自主的打着草稿,也许明天,我真的会去。唉,所以我也真的更进一步了,向着池大为转变。
又来了,仍不是正文。
我没有去拜访那个官员,我还是做不到,想不到合适的礼物合适的说法,看书的时候觉得池大为怎么那么那么久都不转变呢?也太磨叽了。结果事到自己身上才知道难办,暗暗坚守了那么久的原则,哪有那么快就能低头呢?但事实证明,多数情况下,人还是不要脸,豁的出去,更能得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希望这个世界多一点公正,少一点人情,我宁愿学成学术顶尖,然后再回来称霸,也不想一步一步靠讨好得到提携。
新的正文后续来了。
现在我已经成了那个研究生学长的平替。他已经走了,到别的大学当老师了。因为一些学校内斗争,A 老师在学校的职务卸任,做着一名普通的教授,每天一如既往的教课。也正是因为这种斗争吧,研究生学长走了,我以为我坚持到最后,可以大浪淘沙后只留下我和他,以后我们总有机会,可是他走了,我们后面的轨迹不会再重叠了。
听说 A 老师被暗算等等…… 我并没有听到一个明白点的版本,我也不是很爱打听,所以我只是观察他的表情,不过我什么都看不出来,他和以前一样说话做事,也没有不开心,也没有很反常。毕竟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让你从他脸上读到什么。
研究生复试的时候,我可能是唯一一个没有老师保护的学生?当时我就相当于裸着去考,考不考得上都是看命。复试后 A 老师也说,看命了。
不过我这个人就是一直命好,我都习惯了,一旦一个事需要看命,那我准行。
没错,他的身份不能帮我,我也不能透露我是他的学生,不然有可能被因此刷掉。考前我特意问过需不需要找其他老师补课,他说不用,我就很放心的没跟风像别的同学一样四处找老师。我也不知道这都是怎么操作,总之,考完后几天他让别的嫡系老师转告我,千万不要让别人知道我是他的学生。这也终于印证了他是被现在的势力打击下来的。
然后我就考上了,凭自己。
我感谢老师在额外补课时没有收费,因为这些收费是应该的,别的学生也在给,知识分子的知识就该得到尊重,但他觉得我家境不好,就没有收过我的学费,而且别人找他上课也是塞给他,他不会主动要,如果你真的没有给直接走了,他也不会在意的。我故意没有在考前给他任何好处,这样对谁都不方便,总像我另有目的,很不纯粹。我只是真的感谢罢了。所以我在考上以后给他塞了一个大包包,按照之前欠下的学费,还有之前他带我们出去吃饭,玩,看电影,大概几叠。
接下来就是,历史是如此的相似。
我带到一个大二的学生,他很想学好专业,可是基础不好,急来急去就得了抑郁症,准备休学。
不过他跟我上了一次课以后,他觉得自己有希望了,准备正常参加考试了!
所以我不可能不会想起研究生,他陪我度过了最有价值的时光。他给了我能力,可以作为同龄人的引导者。
又一次吃饭,我坐在 A 老师旁边,还有一个师兄,他是以前 A 老师饭桌的老人物,和研究生学长他们关系很好,其他的是师妹师弟们。
吃着吃着这个师兄就聊起研究生学长了,说着他们以前偷偷抽 A 老师的雪茄的事,他是对着我一个人说的。
他说: 小安!我告诉你~研究生他偷抽 A 老师雪茄!我们两个不会抽,还在那里百度怎么抽!
所有的人都笑,但是我敏感的很哟,我笑的没那么自在,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突然对着我说研究生学长的事情。(虽然我想知道)
A 老师自从没有了研究生在身边,就像没了亲儿子,不常大笑。因为研究生很活泼,总能逗人笑,有他在的饭局我也很开心很开心,就喜欢看着他闹,有时候还跟我闹起来,我以前把所有的跟他在一起的点滴都写成了日记,不过如果时间正常流逝,他也应该忘记了,所以我没有再去看过那些日记。
当时我除了笑,也不知道怎么接他这段话。后来 A 老师讲到我胆子小,个性有点闷之后,他又问我: 哎?你和研究生在一起的时候,也是这么闷吗?
大家沉默了,观察着我,他们又误会我们在一起过了…… 不过师弟师妹们不敢起哄。
我嗯嗯啊啊几声说: 嗯…… 这…… 这个,这个在一起是?(“▔□▔)
这个时候 A 妻子接话了(她上次是认定我俩没有关系的): 这个‘在一起’用的有点有歧义呀~
A 老师又说: 应该问,待在一起的时候
我左边的师弟弱弱的插了一句: 噢我还以为有瓜呢 。我立刻说: 没有瓜←_←
我囧笑着,听师兄又问一遍‘待在一起的时候’,我回答: 我就是看他表演啦……
然后 A 老师一众就开始聊他确实很活泼啊,等等………
怎么说呢,我确实很喜欢他,一提到他我都不知道说些什么,面对他,也不会说话了。只要能看到他,我就很开心。
我喜欢看着他,静静地跟他待着,听他讲他自己的感受,不好的经历,我也喜欢别人误会我们,我期待他们的误会,我也想看别人误会我们他是什么反应。我清楚的记着每一次别人误会我们的场景,而且都用笔记了下来。
他以前给我补课的时候就有好几次有意无意的问我‘这几天效果不好,是不是找对象啦?’
‘怎么心情不好,失恋啦?’
‘为什么没学习?去找对象啦?’
我否定,他会继续问,那是干嘛?刷剧?看综艺?看甄嬛传?看跑男?问一堆,我就一直标志性微笑摇头。我知道他想了解我的日常生活,不过我面对他真的不会表达啊,大脑一片空白……
当我每次否定,却又不知道怎么解释之后,一次,他问:“你怎么不找对象呢?”
我又不知道从何说起,我说我一直喜欢他?不行啊!那我说我喜欢的人不喜欢我?很奇怪哎干嘛跟他说这些。我说我一般跟对方相处不下去,因为我是回避型依恋所以放弃了两个人在一起选择暗恋?这…… 这太难解释了太复杂了。我是挺想告诉他我的事,有一次他甚至躺在椅子上,把一包烟摸出来亮在桌子上:“我的烟足够,今天的课不用上了,我就听你讲。” 可惜那次我因为回忆不好的事情导致头晕目眩,心跳加速,情绪激动,什么都没表达出来。
不知道那个师兄还有之前 A 老师都捕风捉影到什么,总怀疑我们关系。难道作为朋友他们也觉得研究生这样对我就是喜欢我吗?可是他一直有女朋友啊…… 我们俩基本上没有被看到同框过,比如 A 妻子这样的,她一次都没见到过,就会认定我们没关系,不熟。但是 A 老师和师兄这种比较亲近他的,就认定我们有关系。这也不得不说识别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奇妙啊。
曾经我期待饭局有他,现在我就期待他们饭局提他,最好是对着我讲。
好吧,歪楼了。
后面我准备拿些奖,然后尽量做研究生的高配版,不要做平替了,再看懂一些事之后,再来续写。
哈哈更新一下
今天晒两个不同师妹的聊天截图,这些师妹比较小,其实年纪小可能就不懂这些关系复杂,不会觉得要紧,或者更加少年气,像我之前偏偏不低头那样,不过礼貌,这些还是要注意下。
这个是极有礼貌
这个是反例
就…… 如果不说的话,可能白色框那边比较像我老师吧。
孩子们都是 00 后……
今天来做一点反思。
我最近是有一点恃宠而骄,没有很骄,就是有点干活懒散,有任务不会急着做了,能拖责拖,没那么上心了。这是人性。
因为现在 A 老师夫妻就剩我一个贴心人了,真的我简直见证了朝代更替与家族兴衰,这个是一个大故事,之后再讲吧。
总之 A 老师这边是走麦城的一边,我们被更替了。
然后几年前我仰望着的人们一个一个的渐行渐远,我慢慢成长起来了,我成为了他们的身份,但说实话我还达不到前辈们那个专业层次。
我也是很有局限性的,我自己有很多毛病,唉。很多时候你是意识不到的,日子按你想象的去过,过着过着才发现走偏了。
因为有个人回来了,研究生学长的前女友中公认最棒的一个,让我突然醒过来。
叫她 C 师姐吧。她从美国回来,因为资源的原因,她要找我一趟。当我又要见她的时候,我才知道我心里有多虚,曾经群星闪耀的时候,充满竞争的时候,我才有动力,现在只剩我一个,我真的动不起来,闪不起来了。
首先,以前她还是我对标的时候(她也是所有喜欢研究生学长的人的对标 / 情敌,反正不是我情敌啦:),我还在疯狂健身,想像她那么身材完美,而我现在,已经有年头没有健身…………
外表这些我在她面前真的抬不起头,好吧。那么其他?人生洒脱程度上,也没有。胆量? 也没有。专业?我也不确定,应该也没有。家境?更没有……
唉。如果她一直在我身边,我可能会比现在强很多。
如果她回来,我就不再是 A 老师唯一的宝宝,不过她也只是回来一阵子而已。但仅仅她回来,都让我紧张起来,战备状态做任务,搞专业,还要努力成为专业 No.1。
好吧,大家看清楚,这就是人性。
我以后还是要多想着她,多向她学习一下,对标一下……
前几天是教师节,写一个之前教师节的故事。
有一天早上 A 老师给我发了三个字的信息——是你吗?
刚睡醒的我突然就明白了!
今天是教师节!
而有人已经在我前面给他办公室送了不知道什么……
这很恐怖!
1. 他心目中我是最可能送他礼物的因为目前他对我恩情算是最深。也就是说我最该送!
2. 我不知道是谁先送了!
3. 我不知道那个人送了什么!
不过我马上猜到可能是谁送了什么,而且我猜是花。
我知道有个懂事的师弟,另外礼物不是花 A 老师应该也不好到处来问,师弟也应该不会放下就走不留姓名。
好吧,我就买了花并且买了百合(之前也打算买花的),我总觉得带点香味才算花。之后去了 A 老师那里一看,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师弟的花没有花香,是个花篮,比我的小一些。
松口气哟………… 成年人的日常心机(无奈)。
春天的更新~
伤心心,走在空无一人的学校的时候,就会想起研究生…… 仿佛就看见他出现在我们经常相遇的地方。没有他,这个故事也没有新篇了。
我记得他有试探过我的喜好,可惜我遇到喜欢的人就会变成呆子,哑巴,什么话都说不出口。可能他觉得我不想告诉他吧。
还有很多次眼神,我一回头碰到的眼神,现在都深深地记得。
有时候我想,心机这么深沉的人怎么也不会在一个频频拒绝他的人面前暴露真心吧。那这么说?他还是有可能喜欢我?
再一想,他再怎么样也肯定是没多喜欢我,不然为什么不主动一点。
想起我刚刚大一的时候,他也是少年气,在教学楼上下课之际,人挤人的时候窜到我后面拍我吓唬我,那时候还有他研究生同学一起,我好想念那样的他,可是后来他老成了许多,再遇到我就只是点头,或者问话,不知道为什么,他一张口总是问句,我每次哑然……
还有他把我的东西举过头顶我跳着够…… 这种诡异场面。
还有我们坐在一起,喝奶茶,喝咖啡,我们在一个几平米小屋一直待着,有那么一段时间天天如此……
有些牵扯到别人的事还是不要记得太清楚,因为有可能只有你自己记得。别人早就忘了。
好了,这些以后去换马甲写小说里算了。我一定会原原本本的把我们的故事写出来。让大家也感受一下虐。
我本身还是不喜欢复杂,我感觉这个回答正经内容是更不下去了,他不在,我就离复杂的事情越来越远。正常学习,正常吃饭,再也没有人像他骂我了,我进步再也没有那么快……
纪念我逝去的青春?唉,还是有点想他。
对了,我感觉我人生已经进入下一主题。就是找对象,家里催啊催啊,这个年龄学习突然一下就不是主业了,找条件查找对象才是。但我感觉我好像不会将就 (。•́︿•̀。)
如果你看完了还顺手点了赞就请不要取消赞了˃̣̣̥᷄⌓˂̣̣̥᷅
看到这的宝相信已经跟我有了深厚的感情~那么分享一个我的曾经的随笔,嘘,没给别人看过。希望等到哪天我真的有心思写小说。
啊哈哈哈哈哈顺嘴一说,上文也是记实。可惜我只愿意写记实的东西,导致我就没法以真实的身份发出来,或者我的文字作品会独立于我其他身份之外,我现实中要隐藏这个身份,唉
题主觉得这本书描述的恐怖?我怎么觉得这本书简直温柔天真的和童话一样?
现实比这本书恐怖十倍,而且残酷十倍。
只能说题主生活在一个被人保护的很好的环境下,不知道人间疾苦。
其实《沧浪之水》写得有点天真还是,或者说比较书生气。王跃文的《国画》,也是当年比较出名的书,虽然同样破绽很多,整体上瑕不掩瑜,但是作为一种对官场的猎奇,也是可以看看的。
对官场的猎奇其实就是对权力的猎奇,现在流行的厅局风,可以说就是这种猎奇心理的活现实了——倒是有些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意思。
今天刷知乎的时候看到这张图,挺应景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不请自来!现实肯定没有小说那么精彩!但是,可以确定,每个事业单位,每个机关单位,国企,或者每个公司,都会存在类似问题!!
说内心感受,这个小说,不是单纯的官场小说,更是中国人际关系的一个侧写。中国向来是一个人情社会,有人存在的地方就存在着竞争。
这个小说中有你,有我,有我们中国人绝大部分的身影,小说我感觉更像是讨论得到和失去,为什么活着的哲学!
中国这样的一个社会,有利也有弊。利的是,塑造了中国人现今绝大去的价值观,比如以家为重的家庭观,比如生活中与人和善相处,比如工作中积极奋斗。
但是,坏处也是有的,敢讲真话的人越来越少,一些糜烂之风盛行,攀比,虚荣。最大的坏处是,真正的技术男不会得到重用,因为他们不懂人情事故。中国人,在维持这个人际关系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逐渐成为一种内耗,。
现实中更残酷,因为里面的人很少有靠背景的官富二代。这本书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它将普通科员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刻画地淋漓尽致。
这本书提出
“人只会站在自己角度考虑问题”
这个观点,在现在的官场里显露无遗,可惜我等愚钝之人,明白的太晚了。
我们看以前的领导,很多草根出生,只要努力,遇到好领导,也可能会杀出一条血路。
但现在,各级领导只知明哲保身,没有一点担当精神。
为什么,因为要听话!(懂得都懂)
综上,池大为只会存在于书中。
现实中的人更加无耻。
环境只会越来越坏。
这个书中,研究生天然得到了大领导的赏识,然后公开得罪了大领导之后依然可以不计前嫌平步青云,最后顿悟了还有无数的机会等着他
现实就是:
没关系没门路,大领导看都不看你一眼
刚来就做了刺头得罪了大领导,一辈子就是个底层永无翻身之日了
普通人如果你不在体制内,或者没有深入到乡镇基层的工作经验,是很难厘清官场内的关系的。
如果你想真正的厘清,仅凭几部官场小说如《沧浪之水》、《侯卫东官场笔记》、《二号首长》等等,是远远不够的,最好是从北大博士冯军旗的纪实文学《中县干部》开始
在这篇纪实发表之前,中县县委宣传部长紧急赴京面见冯军旗,希望冯暂时不要接受媒体采访,已有部分政治家族成员给冯打电话,称压力很大,希望冯能体谅苦衷。
作为中国县域政治的缩影,中县政坛的 161 个政治家族,把持了该县几乎所有的政府部门。他们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他们形成了怎样的生态和控制模式?
中县隶属南都,与湖北接壤,拥有 98 万亩土地和 78 万人口,是传统的农业县,棉纺织业是其经济支柱。
中县共有副科级以上干部 1013 人,其中副科 680 人,正科 280 人,副处 40 人,正处 5 人。从籍贯上看,正科级以下基本来自本县,副处级以上多为南都其他县人。
在这个副科以上干部刚过一千的农业县,具有血缘和婚姻关系的政治家族就有 161 家,其中,产生 5 个以上副科级以上的大家族 21 家,5 个以下 2 人以上的小家族 140 家,这就意味着每十个干部中至少有一个背后有家族势力,有 20% 的干部属于官二代。
2008 年 3 月开始在中县挂职担任县长助理时,中县为其配备了一个单独的办公室,一辆汽车和一个秘书。
冯军旗得以进入中县权力核心,平均每天要让秘书通知三个以上的官员到自己办公室座谈,对于比自己职位高的县领导,冯是到对方的办公室谈。
返回北大时,冯军旗的两个大箱子装满了访谈材料,在数百个访谈对象中,有包括县委书记在内的 161 个党政一把手。
直到今年,地方政府进行换届,中县县委书记上调南都市任职,另有干部交流到其他市县,冯才同意发表该文。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看看基层官场到底有多真实、多恐怖?
1. 女人,官员玩女人算个屁事
冯军旗在调查中发现,中县 1950~1978 年查处的干部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作风问题,而近年来一个有趣的演变趋势是,实际发生越来越多,但被查处的越来越少。自 2005 年以来,中县没有一名干部因为作风问题被查处。2000 年,大门镇人大副主任状告镇长将其强奸,司法机关最终的判定是 “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这种现象在诸多腐败案中也可以看到,贪官被纪委请去“喝茶” 之后,供出情人是他们最为爽快的事。重庆黑恶势力的 “保护伞” 文强被 “双规” 后,就主动讲述一些强奸少女、玩女明星的过程。杭州市副市长许迈永也是首先自己供认,与其有染的女干部、女公务员多达两位数。曾兵奇怪,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官员把玩女人看成是屁事呢?
2. 吃喝,官员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
冯军旗首先到一个乡挂职副乡长。他下到乡里后,接连两周时间,乡里领导班子的十几个成员轮番为新到任的副乡长接风,酒量只有一两的冯军旗吐了半个月。有人偷塞给他两盒 “速效救心丸” 和“丹参滴丸”,并解释说,这是 “官场必备良药”。曾兵以为,接风宴肯定不用个人买单,而如此的热情宽待背后,说明了吃喝已经成为官场的常态,否则,速效救心丸和丹参滴丸怎么能成为官员保护自己身体的“必备良药” 呢?茅台等高档酒轮番涨价,中国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国,其中的原由大概就不说自明了。
3. 成熟,上下有人,才是政治上成熟的表现
某乡党委副书记通过曾任政府办主任的公公做了县委书记的工作,但竞争对手却将招呼打到了同省的政协主席那里。落败后的她说道 “我真是政治上不成熟,不知道潜规则的重要性,认为光从下面推就行了,没想到还需要上面有人拉你。” 官员职务晋升历来都是个变数,在没有最后敲定之前,就可能发生令人无法想像的 N 种变化。曾兵以为,“上拉、下推”不乏抱怨的成分,但其形象比喻说明,官员的选拔任用与百姓无关,百姓喜欢没有用,基层推举也起不了多大用,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看上面有没有人。有些人就是因为被领导 “看上” 后,才进步很大、很快,上面的集中打压了下面的民主。
4. 年龄,官员越活越年轻
有一次,冯军旗与一个科级干部聊天,当问及年龄时,这个干部脱口而出:“你问我档案年龄还是真实年龄?” 按照简历上的年龄倒推,这位干部 9 岁就当上了民办教师。在年龄与岗位挂钩的硬性标准之下,官员让自己越来越年轻,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从与坦荡的一问一答中可以发现,更改年龄已经成为官场公开的游戏规则。在为官即有特权的现实情况下,只要官员在其位,无论是否谋其政,但有车坐、有烟抽、有酒喝 “一个也不能少”。难怪了,很多官员都挖空心思让自己年轻,再活上五百年,原来是想为党和人民多工作几年。
5. 入党,上升通道中必备的敲门砖
相比于年龄 “杠杠”,党员身份更是为官必不可少的基础。在中县的官场中,70% 以上的县领导在 25 岁以前就已入党,而非党员干部普遍被视为 “政策官”,不但没有车子待遇,还受排挤。曾兵在想,当面对党旗,信誓旦旦的宣誓时,有没有扪心自问过,你究竟是为了谁!曾兵不禁怀疑有些官员,入党到底是终生的信仰,还是以求上位特权的敲门砖?如果把入党当成晋升的台阶、上升的通道,这样的官员还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吗?
6. 学历,党校是官员 “文凭批发基地”
年龄要合格,政治要过关,学历当然也要过硬。在中县,各级党校被很多干部戏称为 “文凭批发基地”。被称为“中专一代” 的正科级一把手们,大多从这里取得在职教育的本科文凭,为升迁“扫除障碍”。当学历成为官员晋升必须跨过的一道坎后,党校作为官员培训基地,有的公然制造批发“假的真文凭”,无论是什么学历、什么成绩,只要能交上学费,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混到一张本科、研究生甚至更高的文凭,为此,政府部门里突然变得“人才济济”。奇怪的是,拥有一大批高水平官员政府部门,在有些地区却连群众的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
7. 实力,有财权的官员提升快
冯军旗对中县近 10 年来的副处级升迁轨迹观察发现,不少县委县政府领导都是从乡镇党委书记中产生,却没有一名是从县直机关一把手中产生;在一次干部调整中,一位到民政局做副局长的财政局党委委员就大倒苦水,说某领导把他踢出财政局,是 “往死里整他”。曾兵以为,县直一把手根本拼不过乡镇党委书记,说明乡镇经济迅速崛起为建立维护上下层关系提供了财力支撑,使当政官员有了更大的话语权;而官员宁可不进步也要死守在 “富衙门”,说明岗位的不同直接决定了 “权力的多寡”,在制度不健全、不落实、不规范的条件下,管钱管物的位子,总是拥有着比别人更为优越的地位。
8. 追逐,对皇权的顶礼崇拜
在现行体制下,县委书记的权力高于县长。中县有人戏称,只有县委书记算官,别的都不算官。2008 年冯军旗初到乡里的时候,每逢时任县委书记视察,乡政府的领导班子都要列队欢迎。有旁观者感慨:“咱们中县的皇帝来了。” 在中县,如果县长接任不了县委书记,那他的仕途就算到顶了。当地管这叫做 “没干成”。从古至今,对皇权的追逐与崇拜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过去迎接皇帝是净水泼街、黄土垫道,如今是列队欢迎,夹道相庆。时代虽不同,方法虽有异,但追逐与崇拜皇权的心态没有变。在如此的百般献媚县委书记之下,说明权力的诱惑力有多大,主政官员在组织内真是九五之尊、一言九鼎啊。
9. 霸道,悖逆 “一把手” 是死路一条
中县有一个叫张南国的中县公疗医院前院长。一次在路上看到为农业开发计划而栽的苹果树,张院长随口说:“陈书记真是胡球整,咱们县气候能长苹果吗?”几天后,这句话传到了时任县委书记陈遵义的耳朵里,陈当即叫来卫生局长,限他在 3 天内免掉张南国。老人家曾说,言者无罪、闻者足诫。如今却是不同,小民胆敢说个不字,官员大有 “斩立决” 的霸道。闲时莫谈国事,背后莫论人非。上学老师告诫说:“人言似箭,岂可乱发,一入人耳,有力难拔”,曾兵一直牢记于心。陈书记这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的做法,在当地一定为权力的霸道拿分不少。
10. 送礼,官场的一道独特风景
一次,计生委的一位副主任升任其他部门的一把手,冯军旗前去祝贺,发现他的办公桌上摆满了罗盘、地球仪、铜牛等礼品。后来,冯军旗才知道礼物各有寓意:罗盘象征掌好舵,地球仪象征前途远大,铜牛则象征稳健及对麻烦制造者的威慑。每逢中秋或春节,县领导们便摇身一变成了送礼者,去市里,去省会,甚至去北京。在这些 “常规动作” 之后,真正的关系运作往往发生在晋升之际。曾兵身边圈外人,这一次算是窥见了官场送礼的几点门道。一是要有寓意,祝贺前程远大,步步高升。二是逐级向上送,一直送到北京城。三是要把握好关键时期。曾兵想像着这一送来送去的景象,真是好不热闹。
11. 政治,一张血缘与姻缘构筑的族网
冯军旗在深入调研后发现,在这个副科级及以上干部仅有 1000 多人的农业县里,竟然存在着 21 个政治 “大家族” 和 140 个政治 “小家族”。在这个庞大的“政治家族” 网络中,一些秘而不宣的潜规则变得清晰可见。有的官位 “世袭”,或是几代人,或是亲属连续稳坐同一官位;有的裙带提拔,凡是副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的子女,至少拥有一个副科级以上职务;普遍的规则是“不落空” 现象,干部子弟们的工作会随着单位盛衰而流动。更为可怕的是,政治家族之间并不割裂,往往以联姻或者拜干亲的方式不断扩大,“几乎找不到一个孤立的家族”。如此的门当户对,如此的龙生龙、凤生凤,除了阻断草根百姓的上升通道之外,政治家族化恐怕会使官场生态更恶劣。
12. 反腐,“隔墙甩砖头、砸着谁是谁”
冯军旗在对 1993 年以来中县被查处的正科级及以上干部名单进行统计后,他发现经济问题占了干部问题的一半以上,但蹊跷之处在于,其中却没有一起涉及跑官卖官问题。曾兵从已经曝光的冯军旗论文点滴内容看,纪委办案别有门道,也要遵守官僚共同体内默认的潜规则,进行有选择、有区别的规避。一是,封锁 “上贡” 通道,在本级查办中只认定收,不认定送,对于超出职权范围的 “上贡” 不予认定。二是,对于已曝光且影响大的问题是一定要查处,但官员都在 “非法化” 的生存状态,纪委如何切割取舍成了一门技术。三是,领导保或不保成为办案的大前提。一位纪委领导还透露,真正被 “摘帽” 官员大概可分为 3 种,一是贪腐问题严重,二是重大责任事故,三是处处结怨,得罪人 “太多太苦”。对关系“生死存亡” 的反腐败这一重大问题,怎么成了讲究拿捏精准的技术活呢?反腐败或许真验证了那句戏言:“隔墙甩砖头,砸着谁是谁”。
13. 形象,官员绝不能混同于老百姓
在好心人的提醒下,冯军旗特意买了两件有牌子的衣服,同事笑着说:“哎呀,冯博士你这个穿着才像副乡长嘛!”次年改任县长助理,他迎来了一个秘书、一辆黑色的桑塔纳 3000 轿车以及一套 100 多平方米的三居室。官员应该是什么样?在澡堂子里,都脱得光光,分不出哪个是官,而穿上衣服就不一样了。过去的军官是四个口袋,现在官兵就更加分明。冯军旗短暂的为官经历告诉我们,官员绝不会混同于老百姓,官的样子是衣服装扮起来的,是车子、房子等待遇抬举起来的,是前呼后拥捧起来的,像杨善洲没有样子的 “傻” 官真是太另类了。整天想着样子、待遇,还有精力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吗?
14. “圣人蛋”,抨击腐败者为官场所不屑
两年的调研让冯军旗深感困惑,“越是与干部晋升有关的制度,越是失灵和异化。明规则与潜规则并存,大家心照不宣。”他对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县委党校副校长印象深刻。这个 “明显被边缘化” 的干部痛恨腐败,还常在公开场合抨击官场弊端。在私下,干部们不屑地称他为 “圣人蛋”。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才德全尽” 之人。在圣人后面加个蛋是什么意思呢?曾兵百度了一下,原来 “圣人蛋” 是河南的特产词汇,用于形容那些脑子里缺根筋、行为上欠火候、装模作样拿腔拿调、不按规矩出牌、无法以常理度之的人物及行为。反腐败者成了 “少根筋” 的异类,这就是带领百姓奔小康的官员吗?
冯军旗能搞清楚 161 个政治家族图谱,除了参阅《中县县志》,《中县年鉴》和《南都干部名录 1949—2000》等资料外,还受到了两个思想开明的干部世家子弟的帮助。
中县 21 个政治大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张家。冯论文中的张家核心人物实际是中县原组织部长,政协主席张的化名,张后来在临近县当过县委书记,从南都地区劳动局长的位置上退休。其妹也做过中县的副县长和政协主席,妹夫则为卫生局长。
张有 8 个子女,儿子曾任某海关关长,大女婿为南都市旅游局长,二女婿是南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四女婿为宛城区区长。其妹的儿子是南都市急救中心主任,儿媳为某区工商局副局长,儿媳的父亲也在中县当过县委副书记和政协主席。张的大女婿的父亲当过中县城关镇教育组长,妹妹现在是中县县纪委副书记。
中县张家出来的副科级以上干部有 22 人,其中一半在南都市,一半在中县。另一大家族王家的第二代中,有曾任的南都市政府副秘书长,中县县政法委副书记,人大农工委主任,航运局局长等。
除了 21 家大家族,还有 15 家 4 人型,35 家 3 人型和 90 家二人型小政治家族,这 161 家政治家族几乎把持了中县大大小小的政府部门。今年,政治家族子弟有向纪委,组织,公检法,县委办等核心部门聚集的趋势,同时向外部延伸。由血缘和姻缘编织的关系网络能延伸到南都,河南省会郑州,甚至北京。
利用姻亲关系编织关系网是中县官场的通常模式,一个流传甚广的经典例子是:王城(化名)最初是县政府的通讯员,当时县政府一女话务员和县长关系密切,王城千方百计接近她,最终娶了女话务员的女儿,由此和县长接上关系。王随后被提拔上政府办副主任,然后出任某局局长。在局长任上,王城给常务副县长的侄女安排了工作,并鼓励侄儿和该女谈恋爱,成功联姻。常务副县长对王城关照有加,最终让王出任了具有更大晋升潜力的某镇党委书记。
中县在解放后的第一代干部中,以部队转业和工农出身为主,由于子女和姻亲形成了政治家族。对于 “政治元老” 来说,帮助下一代取得干部身份是第一步,接下来是通过关系网不断介绍子女情况,以提拔重用,冯军旗同组织部长座谈时,就几次遇到“老干部为自己的子女仕途说情”。
南都组织部一官员如此理解政治家族的形成:“就像葡萄藤一样,顺着架会越长越大,越长越多,同时阳光和水分也更多。”
中县政治家族存在如下特点:一,不少都是行业内或者系统内繁殖,具有一定的世袭性,比如岳父当过某乡书记,他的女婿后来也在该乡当书记,姐夫和内弟都在组织部副部长的位置上干过;二,副处级以上的县领导子女一般至少有一个副科,不少还是正科;三,政治家族的大小和家族核心人物的权利和位置成正比,核心人物权利和位置越重要,家族内出的干部也就越多,同时和后代数量也成正比,后代越多,家族内出的干部也越多。
回到学校的冯军旗,已不再是中县的干部,也没有了专车与秘书。敞亮的三居室变成了 10 平方米的集体宿舍,菜单变成了学生饭卡,“冯县长” 也变回了 “冯同学”。
冯军旗称,他 “确实失落过好一阵。” 然后不好意思说:“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当官?”
假如官员没有特权,还会有人为此打得头破血流吗?
最后《中县干部》可以在网上查询,也可以找我要个电子版,让你看到赤果果的现实……VX 在首页
现实比这残酷多了。
研究生有什么用,领导子女就是你的竞争对手,大多数人就是给他们打杂加擦屁股的。
真的能做到池大为那种的也有,但是少之又少。
只有更复杂,更残酷。池大为在现实中是不会有机会的。
现实远比小说和电视剧残酷。
池大为尽管苦坐七年冷板凳,但仍有 “主角光环” 加持,因为在作者的笔下与池大为的故事中,体制法则尽管残酷,却仍遵循 “有舍有得” 的朴素逻辑,即“你愿意放下某些虚无缥缈的原则底线,那么你能获得实实在在的现实利益”。
现实有这么简单和理想吗?没有。
因为真实的世界不是放弃原本坚定不移的原则底线就能简化到等价变现的世界。
比如,有的人,要经过剧烈挣扎、把心一横才学会出卖,还有的人,不需要丝毫挣扎就能立马跪下或者躺下,在体制里 “悟道” 的人比任何学历竞赛、996 加班、低价竞争还要卷得多,以为的现实是 “原来我混的不好是不愿意被驯化、底线太高、不愿意给领导吹喇叭抬轿子,只要我愿意改就能混好了。” 真实的现实是“本单位喇叭手有二十余位能组个喇叭队,轿夫少一点有十来位得隔天才能轮着抬。”
最后想说的是,拿原则底线能换来现实利益的人从来都不是只有原则底线的人。此外,一辈子坚持原则靠边站也不是什么最坏的结果,因为靠边站本就是坚持原则的成本,这点觉悟都没有原则也迟早守不住。真正最坏的结果其实是,“两头没落着”,既然要卖,就要卖个好价钱,别弄得最后跟个 xx 的一样(非贬低人格,只涉及金额),好歹第一回总得值点价。
1)少看这种书。
我好像买过二号首长来着,反正是这类破书,忘记了,最后书送给别人或者扔垃圾桶了。为什么买这书呢,当时年轻嘛,以为可以从里面学到什么。
后来我明白了,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只有真正在里面做过,并且成功过的人,才 “可能” 有真正的认识(可是,人家不会轻易跟外人说的)没有在里面做过,或者,做过但是一直没有成绩的人,这种人的话,不值得多关注。(本想展开说明一下,不写了)
因此,建议少看这种书,避免不必要的代入,浪费时间精力。
2)高层级的官场是什么样的,不知道。谨以我所知,普通人接触到的官场未必是小说里写的那样。
事业单位 / 教育系统:高等教育圈子,十多年前,一位院长说,(同学校的)某某将来可能是管院院长,后来一看,真是的。ps 前面那位院长,现在是学校的党委书记。院长帮过我忙,有些联系,所以知道这些。就我的近距离观察,大家平常的生活中,没有小说里那些东西。当然,重要场合我肯定进不去,所以见不着了。
当年的辅导员,那时候就说未来的院长是他,后来还真是的。背后什么原因,我没关注,暂时也不明白,估计就是 “上面有人” 吧。
中小学这种烂地方,有一个说法,早些年,只要有 “关系”,送点礼,什么人都能当官。我以前读的重点高中,那里面的主任啊,副校长啊,校长啊,(可能)多数都是饭桶。为什么敢这么说,第一,有几个是我的老师,作为学生,我对他们还是有些了解的;第二,“有幸” 跟两位资深校长做过同事,近距离接触过一段时间,对这群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多的不想说了,越说需要解释的越多,这里只是参加这个话题,顺便多写点。
体制内:高中同学,官迷,老家直线距离 2km,还算熟悉吧,人大硕士毕业,几年前,百度百科显示就是 xx 省 xx 委 xx 长。我也不知道这个人怎么上去的,这个人家里真没什么关系,高中及本科期间,也没见着这个人格外的多么会钻营,他性格还是比较直的,智力一般。形象就不谈了,实在不便直言。他老婆,如果没换女朋友的话,跟他情况差不多,所以靠女方亲戚的可能性不大。
认识的其他官迷,有本科阶段的同学(少数硕士学历),小学同学,熟人及邻居们,都只是在基层做点事,基本上这辈子就那样了。这些人,不缺学历(有些是好早的全日制大学生),不缺能力,不缺工作热情,然而,一辈子就是基层了。05 年那时候,还见识过 “竞争上岗”:没用的混日子的都好好的,肯干能干形象好有学历的反而下了。后续没啥好说的,遭遇背叛和抛弃,当事人很彷徨很沮丧。小地方毕竟是缺人,下岗的这位还是继续回到队伍了,换了个老板而已,继续热情的干着这些工作。
去年做教师那段时间(解释下,我从来就不想做教师,只是去混的,因为工作占用时间精力太多所以很快辞职了),有个比较熟的同事的老公,硕士学历,在本市(湖北某穷地方)郊区任公务员。折合购物卡那些,一年 5-7 万吧,天天熬夜加班。别的老油条混日子,你想争上进,那就让你做。这个人最终能到什么位置,不知道。
贪腐违规的案子,知道几起,没啥好说的。只要 “有人”,饭碗是稳的。
就我知道的情况来看,上面两类环境,跟小说里不一样。
许多人苦苦追求考公什么什么的,现实情况是,就算考上了,能拿几十万年薪的毕竟少数。能混上差不多官职的,也是少数。更多的,一辈子就是拿个一般般的收入,基层混混。
不为财,也不为权,甚至不为了工作轻松,我不知道这事有啥意思。
3)大家应该明白,这种小说,本质上,跟金庸武侠,科幻一样的。
当然有现实依据,但实在不值得反复推敲,浪费生命。
要想获得真知灼见,就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认知能力),提升自己的圈子。
就算做不了高官,做不了大老板,近距离接触,也会有认识。
比这种神神道道的官场小说靠谱多了。
ps 某乎 “知识分子” 太多了,所以开启评论筛选,再说我还真不知道怎么看这些评论。
你我中大多数人,不仅没有池大为的机会,更无池大为的才干。凑活活着吧
书还没看,不评论。
只见太多评论都带着涙气:现实比小说复杂,没关系、没背景肯定升不上去。
或者信誓旦旦的宣扬:硕士生、博士生在体制内也是给傻缺官二代捧臭脚,没有出头之日。
难道这就是宝贵的人生智慧?
我赶脚,缺啥补啥,官场小说就是给不谙世事的人看的。
官场文学是人情世故的基础科普。
选秘书、选助手、选干部,谁会选傻缺?莫非领导自己就是傻缺?
分数一样,官二代的资源肯定比农二代要丰富,人家两代人的能量肯定比一代人加分。
但分数不一样呢?或者官二代有减分项的硬伤呢,而农二代有加分项的特长呢?
倘若混体制的核心就是拼爹,那小说的场景倒退回老爹们如何拼杀好了。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官场的风向,或者择录标准是不同的。
阶层固化,看似会形成稳固的官僚阶级。但并不完全静态,暗流涌动才是常态。
改开之初,多少干部辞职下海?今朝百业内卷,精英才俊挤破头上岸。
人生选择,既有 “审时度势”,又要 “天道酬勤”。
借势、借运、借力、还要性格坚韧、努力。考察的科目很多、很杂。
否则改为封建世袭好了。或者效仿三哥的种姓制度,三千年一成不变。
官场是最深的江湖,历来都是规则鲜明的,当然潜规则也是鲜明的。
都得通晓,都得娴熟。
类比读书考试,有的人博闻强识,过目不忘。天天打游戏,考试得第一。这是聪明。
进到社会官场,有的人八面玲珑,巧舌如簧。工作能出彩,人际关系好。这也是聪明。
两种聪明倘若重合,共振叠加如虎添翼。如果不重合,就鸡鸭分群,各走各的波。
重合是因为都是知识和学问,都有逻辑链,都有重点,都有考点,都要学习,也要灵性。
不重合是因为,人的性格,亲和力,价值观,考试方式,甚至样貌和气场都会不同,影响各异。
于是钻学问搞技术的安贫乐道一辈子,混官场玩江湖的投机钻营、风光快活到退休。
官场文学,就是给你在世情方面,举例演示操作。让你见到类似场景不要茫然无措。
茫然无措是什么?就是一道考题放在面前,你没见过,看不懂。说明知识没吃透,瘸腿不及格。
看不到别人的需求,关键时候不会来事,规则和潜规则不会套用,即使硕博也有盲点。
书到用时方恨少,你得认。
读书学习有层级递进,但不要轻易划分知识鄙视链。
不可以鄙视,或者否定世情文学。在中国地界,英语专八,不如会说人话。
说人话,是最难的学问。
活到老,学到老。
说错一句命不保。
1 一个出身农民家庭,背景几乎为 0 的人,做到省厅一把手的职位,现在可能性为 0。
2 非疫情期间,卫生厅绝对是清闲的部门。即便厅里人事斗争激烈,街道,社区,下设事业单位等忙成狗的基层业务部门,如果有机会,是无比愿意换一个省厅边缘岗位的。
3 那时有分房,分幼儿园,现在是降薪。对比明显
《沧浪之水》我不觉得是官场小说
或者说不单单是官场小说
对于我来说
这本书让我觉得好的,是那种读过两天书,然后被生活击碎成了一地鸡毛的感觉
从我大学毕业至今这十余年里
这本书的情节价值对我越来越低
但那种把自己放在地底下一遍又一遍挣扎的心里状态我越来越体会
一对父子,两个时代,不同人生。很好看的一本书,让我们看到了父亲的质朴善良,对公平正义的崇尚。儿子心里流着父亲的血,才会在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中、在自我灵魂的拷问中苦苦挣扎。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 屈原《渔夫》
青春的信念,这信念曾像日出东方一样坚定。突然,我们都沉默了。我们今日的成功超出了当年的想象,可真诚和信念却只存在于回忆之中。只要将目光转向现实,思维就本能地驶向另一条轨道。
站在一个特定的角度看问题,也许有一定的道理,可站得更高,从全局的角度看,他那个道理可能就不充分了,就有片面性了,就缺少辩证法了。我们考虑问题要学会换位思维,站在全局的角度来思维。
猪人也好,狗人也好,那只是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就是精明的人,能干的人,适于生存的人。而关注人格,坚守原则,自命清高那也只是一种说法,换一种说法就是无能的人,跟不上时代的人。辩证法真是奇妙无比,它给人选择说法的自由。道理总是可以反过来讲,什么都是相对的。
生活真的培养了这么一批辩证法大师,比泥鳅还滑,左边讲过来右边讲过去总是他有理。什么时候我学会了辩证法,就会有出息了。首先就要做到不要脸没良心,他妈的。
把自己看得太金贵就金贵不起来,这是生活的辩证法。不把自己看成什么,才可能成为一点什么,一开始就把自己看成什么,那到头来什么也不是,这也是生活的辩证法。
我再不变坏点,一辈子就完了,好多小青年都当科长了,我的脸都没处摆了。冲着这张脸,我也不打算要脸了,要了这么多年的脸,到最后还是没有要到脸,生活的辩证法就是如此。
上帝为人设计了无聊的感觉,又设计了逃避的方式,这就是权和钱。人生最大的使命就是选定一个目标并把它视为神圣,以此来逃避空虚,逃避无聊,逃避意义的真空,而意义的真空正是人生最大的悲剧。
人只能在自身之外而不可能以自己为目标建构崇高,建构形而上的意义世界。悲剧在时间的巨掌中已经注定,我们还没来得及细想就进入了铺就的轨道。对我们而言,这个事实只能接受,而无须讨论也无法抗拒。
在那里才有成功,而成功就是一切,别的说什么都变得意义暧昧,成为多余。在世纪末的人生之旅中,我们不知不觉就进入了这样的境地,这简直就是历史的安排,而个人不过是被生存的本能推着走罢了。我们在不知不觉之中失去了精神的根基,成为了悬浮一族。我们在随波逐流之中变成了新型的知识分子,没有义不容辞的使命意识,没有天下千秋的承担情怀,没有流芳千古的虚妄幻想。时代给了我们足够的智慧看清事情的真相,因而我们也不再向自己虚构神圣预设终极,不再去追求那种不可能的可能性。我们是胜利的失败者,又是失败的胜利者,是儒雅的俗人,又是庸俗的雅人。我们以前辈的方式说话,但本质上却没有力量超出生存者的境界。对世界我们什么都不是,对自己就是一切,我们被这种残酷的真实击败了,从内部被击败了。我们没有力量面对那些严峻的话题,关于身份,关于灵魂,于是怯懦而虚伪地设想那些问题并不存在,生存才是唯一的真实。我们曾经拥有终极,而终级在今天已经变成了我们自己。生命的意义之源突然中断,梦想成为梦想,我们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为永远的精神流浪者。天下千秋已经渺远,自己这一辈子却如此真实。当一己之瞬间成为天下之永恒,我们就与乐观主义作了最后的诀别,毕竟,人只能在自身之外而不可能以自己为目标建构崇高,建构形而上的意义世界。悲剧在时间的巨掌中已经注定,我们还没来得及细想就进入了铺就的轨道。对我们而言,这个事实只能接受,而无须讨论也无法抗拒。
这本书看过 3 遍。一直认为现实的官场没有这么脸谱化,但所有的手段、情节都能找到印证。
第 1 次是大学毕业前,辅导员推荐的(1 是沧浪之水 2 是中县干部)。
看完验证了我的想法:辅导员真的是一个官迷,污浊不堪,想当官想疯了!而且把那一套带到了大学行政这块。不行,我要抓紧开发出我的 ERP、OA 系统,早日帮助大学官场去行政化!
这本书写得啥玩意儿,黑暗!小说!假的!
第 2 次是大学毕业后,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最终还是进了体制。
看的同时,更多是在把记忆中看得不透彻的地方补起来。同时认识到大学的自己太极端了,看得不认真或者说带着偏见,逼着自己、不自觉地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童话的,即便肮脏也是小瑕疵,我们中二青年一鼓作气就能改变这些歪风邪气。
也不能怪,那时候不知道社会上有些事其实是真实存在的,而且真的是普遍存在的。不过因为曾经一段黑暗的经历,让我并没有那么容易 “黑化”,更多可能是站在中立的角度。我知道这个世界是混沌不堪的,是熵增的,但是,依然有那么星星点点的人,他们接受这个世界更坚持自己的原则,认为 “沧浪之水浊兮濯吾足”。而像屈原、孔圣、王阳明、于谦那些人,比星星点点还要少。
当时感觉这本书,似是小说,但艺术来源于生活,有夸张,难免。不过其中表达的一些现象、思想,诚不欺我。
第 3 次是朋友进了池大为的单位,推荐给他,我又看了一遍。
按他的说法,他活在了书里,所有的人都能在书中找到对应。可能我的平台低,我周围不叫官场,是 “吏” 场,碰不到那么高级的斗争;或者说,我还没到 “站队” 的 level,还是个 nobody。如果这样来说,那么,官场确实如这本书所说的 “恐怖”。
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的,一个大点的县公安局都比它复杂十倍。
现实的官场可能比《沧浪之水》中的事还要恐怖。因为阎真的《沧浪之水》的小说定位就不是一本官场小说,而是描写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当代文学研究中对于阎真的定性也是将其归于知识分子题材一类。
所以《沧浪之水》中固然有官场,但是他描写的更多的是一种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与灵魂救赎。因此其中的事情都是加了滤镜的,这些人的处事也都具有一定的底线与原则。就拿卫生厅的马厅长来说,虽然刚愎自用,但是还是有其原则和底线的。
而且阎真在其中并未完全丧失对于人性的信心与尊严,因此她塑造了一系列如池大为的父亲,罗清水等一些坚守道义原则的读书人形象。而池大为虽然在最后向权力屈服,但是他的内心始终有忏悔意识,而且最后也追求一种崇高道德的可能。
阎真的代表作《沧浪之水》《活着之上》从本质上来说都属于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不能将其归结为官场文学。真正官场文学是以王跃文,周梅森等为代表的作家,最高层的官场斗争应该读读《资治通鉴》,真正的高层的官场斗争,往往残酷到超乎一般人的想象。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沧浪之水算恐怖?
一穷二白毫无根基,四十多岁到正厅实职,这该是多顺啊
现实必然高于书本。
原因很简单,书本用于信息传播,一些用于斗争的招数一旦通过书本暴露出来,并且有利于可行于现实斗争,辣么,它必然在现实中被模仿被使用被创新!
因为,现实斗争的需要很迫切。
所以,书本很恐怖,现实必然更恐怖。
就不说这些官场利益巨大的点金术,即使小老百姓发现的是用于生产领域的一些诀窍手艺,也会被家族严格保密,传内不传外,传子不传女,因为一旦暴露,必然会被模仿山寨或者抢劫,古代中国可没有知识产权的概念,谁能抢便是谁的。
英国是世界上专利制度萌芽较早的国家,1624 年《垄断法》问世,标志着英国专利制度的最终形成,也为世界各国现代专利法奠定了基础。专利制度极大促进了西方生产的大发展。不受保护的生产,没有利益保证的生产性研发有什么意义?为人做嫁衣吗!
科学没在中国发展起来,中国的生产力长期落后,是有充分理由地。
顶级保密都是最原始地,
阅后即焚!
《沧浪之水》是我最喜欢的官场小说之一,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重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问题中用了 “恐怖” 一词来形容,猜测下题主应该是个学生。当我还是一个学生时,阅读《沧浪之水》时,也同样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恐惧。书中写的是怀抱兼济天下理想的知识分子池大为,在现实屡屡碰壁后,以理想幻灭和人格重塑为代价,最终追求到了世俗意义的成功。而学生时代的我,正以这些先贤为精神偶像,做着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的中二之梦。池大为的前期遭遇,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即将被社会殴打的鼻青脸肿,同时,又对自己能否像池大为一样完成转变毫无信心。书中一些过于细致的心理描写,对现实各种怪现象的深刻披露,让我产生了严重的不适感,仿佛被一只巨手摁住脑袋闷进了水里,前方未知的人生如同漫漫长夜。
再次认真读这本书时我已经 30 岁,在体制内换了几个岗位,从基层到机关,兜兜转转到了一个还不错的岗位上,再读又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题主问,现实的官场有书上说的这么恐怖吗?如果把进入体制工作理解为广义上的 “进入官场”,那么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官场” 完全就是不同的面貌。
如果你只是图个温饱,领份工资,毫无政治前途上的追求,那么 “官场” 完全没有书中的那般恐怖,特别是在整体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宏观环境下,体制内就是天堂般的存在。你不用揣摩领导的心思,不用理会同事的评价,只要严守党纪国法边界,做好手头的工作,就可以稳稳的拿到属于你的工资报酬,而且不会比整天拼死拼活、疯狂内卷的同事(同级别)少一个子儿。对比书里的情况,身在厅级单位工作,一家三代人还要挤在一个筒子楼里,现实情况已经好太多。
如果你怀有政治抱负,立志要在体制内不断向上攀登,甚至 “一览众山小”,那么你所经历的必然是一个波云诡谲甚至腥风血雨的 “官场”。书中池大为的成功,不知道是年代特殊还是作者有意安排,虽然前期经历了一些坎坷,但后期的成功简直就是开挂爽文。粗略算了下,池大为从一个被排挤到边缘的普通科员,到省卫生厅一把手厅长(正厅实职),累计不超过十年,而且全部是在马厅长这一任领导下完成的,搞定了马厅长就等于拿到了接班权,无论是从升迁速度还是升迁程序,在现实中都是天方夜谭。如果你是个普通人,有志于取得池大为的成功,付出的努力要多出百倍,成功的几率要除以万倍,前路必定是满地荆棘。
现实中,往往机遇比努力更重要,而很多人依靠先天条件,早早的就把机遇抓在了手里。社会像一台运转了多年的机器,机器中精准排布了高低不同、宽窄不一的轨道,每个人在自己的轨道上有条不紊地行进着,除非有强大的外力打破轨道的边界,否则高处的人甚至永远看不到低处的努力。年轻的朋友们大可不必灰心丧气,这边界虽然坚硬,但总有不懈努力者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最终一头撞破、鱼跃龙门。
再回头看池大为的轨迹,虽然有着 “主角光环” 的加持,但也刻满了成功者的基因。**一是过硬专业水平。**古早年代名校研究生毕业,工作后即使被流放到边缘岗位,也时刻把专业攥在手里,构筑起了别人抢不走、比不过、抹不掉的 “核心竞争力”,为后期的一飞冲天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深刻洞察能力。**觉醒之后对于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几乎字字珠玑,开了上帝视角的晏老师指导加持,几乎完美避开了前进路上的每个陷阱。三是严守边界定力。在走上关键岗位后,不为金钱所动,虽然为美色所惑,但也守住了最后的底线,相比 “高大全” 式的人物,算是有道德瑕疵,但也显得更加有血有肉、真实可感。
最核心的一点,是不断向上的野心。官方一点,可以说是干事创业的激情、永争一流的状态,通俗点,也可以说是不断向上攀登、追求高峰体验的野心。前期和后期的池大为完成了脱胎换骨的转变,但他的精神内核始终没变,他追求的目标始终是宏大的、胸怀的理想始终远大的。前期,这种目标体现为飘在空中的信仰,把追求名利的人嘲笑为 “猪人”“狗人”;后期,这种目标落了地,他明白,只有通过世俗的手段坐上更高的位置,才能真正去做更有影响力的事,才能真正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即使身处高位后,能让他感到深深震撼的,不是商人的金钱,而是更高位者的影响力。在这种“野心” 的指引下,可以为了事业夜以继日、不眠不休,可以克制住人性中的弱点,拒绝送到眼前的金钱和美色。从个人素质上来讲,池大为终将成功也必将成功。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十八岁读《沧浪之水》,像是读一部成人世界的恐怖书;三十岁的关口,读《沧浪之水》,更像是一部励志书,鞭策着我严阵以待,准备迎战来势汹汹的中年危机。
我也常想,也许到了五十岁再读,又会读出那种繁华背后的苍凉吧,那时也许短暂得到了一些,但也永远失去了一些,得失之间,苍凉才是人生的底色。
是以为记。
年轻时看的第一本官场小说,记着书里对官场写得很温和
记忆深的还是理想主义文青转变的过程
现实的权力政治斗争很残酷
明明是主角光环加持的爽文(一针攀关系)还非得装出一副苦大仇深的嘴脸,不是我想跪啊,是权力腐蚀了我,是社会逼我跪啊,虽然我爬到了顶点,但我真的好惨啊 55555
又当又立。
为什么被一堆人奉为圣经?因为它精准击中了受众的心理,看看楼上那一堆总结官场(或者说是职场,其实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世上不存在桃花源)守则的就知道,所有想为自己开脱的仌爱好者(无论失败还是成功)都在这本书里找到了慰藉:错的不是我,是这个世界。
居然还有人问为什么《人民的名义》能火,《沧浪之水》火不了,这就相当于问为什么《红楼梦》比《金瓶梅》要火,《金瓶梅》在表现人性的丑陋方面堪称一绝,但这个世界就这么黑暗吗?我们不说大观园里那些美好的女孩子,就说刘姥姥这种勤劳本分,知恩图报的底层人,现实中存不存在?《红楼梦》同时讴歌了人性的善,鞭笞了人性的恶,展现了人性的复杂,社会的多样性,而不是一路黑到底。官场同理,有祁同伟、高育良、陈清泉,也有陈岩石、沙瑞金、季昌明。你哪怕回忆一下疫情中的热点呢,好感动…… 人干事?…… 好感动…… 人干事?这才是真实的世界。张桂梅这样的人在小说中被完全抹杀,或者全落得个悲惨下场,这和现实世界的认识严重偏离,才是导致它不火的原因。
世界是灰色的,不是非黑即白,非要沉浸在 “世界太黑暗了,人性太黑暗了” 这种自虐的快感里,看到人性讴歌就觉得是宣传,是洗脑,拒绝接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思想钢印。
他的书能发表就说明,现实的官场认为,他写的东西光明到可以随意传播。中国几千年文明史,越早开始记录历史就说明越早有人开始借鉴前人经验,官僚制度按常理来说应该是比等级制度晚很多年,但中国官僚制度出现的时间和完善都很早,春秋战国就已经有制衡的意味了,从后几千年,不断学习完善,官场的学问,就是人类社会提纯,精华化,可能比想象中还复杂。
现在普通人没有斗争,最好躺平,现在都是处长儿子,厅长儿子,副省长儿子,外甥,这样的神仙打架的场面,普通人不要凑热闹
我看完这本书之后也很好奇。碰巧参加国考的路上,我旁边坐了一个公务员小哥哥。我问他是不是体制内像沧浪之水里面讲的那样。他想了一下告诉我说他才刚考上一年,目前是觉得他那个单位人还挺好没那么多勾心斗角,但有听说别的单位不太和谐,但是似乎也没有书里写的那么地,嗯,黑暗?
沧浪之水不但不恐怖,而且还是一个美好的童话。
因为它描绘了这样一种官场结构。
A 面:主观清高、坚持信条,不想入世当官——客观没有当官——过得不好
B 面:主观转变,放弃信条,为想当官——客观步步高升——过得很好
以上是一种太幼稚太理想型的童话式的官场结构,它将主观的态度当做了决定人在官场的情况好坏的最主要因素。
池大为没想通就很恼火;想通了,就当厅长?
现实生活中没想通的人太少、太没有代表性,根本没资格在 “官场小说” 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会为人处世、工作不懂方法、没有大局观总体观、没有成熟的符合客观实际的世界观的人,根本不算一个合格的公务员。
池大为是那个时代部分抱有幻想的知识分子的缩影。
因为现实告诉他们,即使放弃心里的 “信条”,他们也没办法在官场找到出路。于是他们转而宣告世界:不是我不能,而是我不想。
真正的 “官场” 比这残酷一千倍一万倍。
池大为根本没有代表性,他什么苦也没吃什么累也没收。孩子被烫伤,走不了后门就受不了了?那千千万万老百姓怎么办呢,全部去医闹吗?
要写官场中人,我觉得那个趴在地上,透过门底缝看马厅长睡觉没有的丁小槐立体多了、真实多了。
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官场中的自己。
我觉得是的。
就我以前在一家国企,那里面什么恶心同事,为了升职,什么事情都能干出来。
招商银行:这不算小企业吧。下属为了升职,晚上给领导发自己裸照的!
比比皆是。
官场现在 90 后应该还好一点,但是以前那乱的很,权钱交易、权色交易……
比如:陈行甲。
你看他的采访,一个一把手都过得异常艰难,何况其他人。
………………………………
官场是什么:
比如你在企业,不高兴,老子可以换一家公司,官场你只有一条路,就是往上爬。而你的同事也只有一条路,就是往上爬。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风波。
写的幼稚了。现实中根本没有可能。
最近几年看了很多,网文官场小说,虽然文笔水平不行,但是有几点是说对了。
你穿越了么?回到几十年前的 80-90 年代。
你是大领导的私生子么?
你长得帅,当领导的女婿了么?
目前,一个没背景的人是没有机会上位的。
我们镇出了一个挺大的官,就叫他小白吧,是领导的办公室主任,前几年领导犯了错误,领导的领导不高兴了,说我三年前跟你讲过啊,你拍着胸脯说能搞定怎么出事了呢?领导一着急就说我当时交代给小白了,没想到他没办好哪。
领导回来告诉了小白,小白以为没事了,春节回县里时候去看以前的县长,县长说大人物之间有缓冲,在咱们这里没有,快点安排家里的事吧。没几天小白被抓了,判了十年。
那得看你有没有在体制内大展宏图的志向了。
如果有,那现实可能比书上的还恐怖。
如果没有,那其实还好,体制内说到底也只是一份工作。
你能否忍受和你一起来单位的人纷纷走到了你前头,爬到了你头上?
你能否忍受比你晚到单位的小年轻,后来职称都比你高?
如果这些都能忍受,那体制内还有什么好恐怖的呢?
既想进步,又想躺平,这才恐怖
写的太单薄,太空洞,来来回回就那么一个单位几个人,实际情况要远比这要复杂的多。
大部分人对体制内都有一种猎奇的心态,其实也没啥大不了的。都是爹生娘养,俩胳膊俩腿的人,能有多大差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都是社会人,所处的人际关系都差不了多少,只不过体制内外的目的不同,标准不同。
现实中到中医协会那儿就到头了。
怎么讲……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现实究竟是如何?小说里的一些情节,我们是可以看到一些端倪的。但就像他在书中说的:有些人的面子比另一些人的生命都要紧些,世界就是这样。
比如,前段时间的唐山打人事件,搭讪不成功,他觉得掉面了,于是,生命对他来说就不如他的面子更重要。现实的恐怖,不是因为小说把他的细节告诉你了,而是明明存在这样的事,我们全然不知道,你对这个事情毫无防备。
书中的一句话:对人对世界你不抱希望了,那倒有点希望了。
倒不是说要对世界感到绝望,对现实感到无望,而是你要时刻的记住现实的毒打向来是不会跟你商量着来。
让自己变得更好,在应对这样的毒打时,我们能有实力,给自己穿一件厚一点的衣服,抵御一下。
记得在第 21 章里,有这么一段对话:
“于是,人只剩下了一件事可做,把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再提高,那人还不是人呢!”
“有时候想起来人生真是一场喜剧,上亿条精虫只有你跑在前面变成了人,其余的兄弟姐妹都被冲到厕所里去了。反过来一想又是一场悲剧,精心照顾自己的器官一辈子,它还是要背叛你,一天老一天最后携你逝去。”
我倒悟到了人从自己的立场上去看世界,他其实是不讲道理的。
那种没有道理的道理,其实是最深刻的道理,植根于人性深处。由于深刻,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演进而改变,人永远都是人。
……
所以,不要在意现实是不是恐怖。因为你在意它恐怖,没有什么用,且现实一直都很恐怖。
如果你是一个狭隘自私斤斤计较趋炎附势的人,你就会寸步难行,遇到的都是和你一样的人。
如果你光风霁月坦坦荡荡,那你会逢凶化吉平步青云。
官场或者说人间是面镜子,照出你的本来模样,你看到的都是和你一样的人。
当然,还得分明君和昏君,君主不同官场也不同。
哪里恐怖啊,能冒昧的问一句嘛,从头到尾感觉一点都不恐怖啊。还有这部压根不是官场小说现实小说,首先我有疑问哪里有工作的片段啊,就一个分奖金问题还有那么大一段心灵鸡汤,这是上班嘛,刚刚到厅里或者局里的研究生第一天上班就给厅级领导上那么长的一节民主课,这是啥玩意。其次吴过上班还有啥事嘛,他写报告给领导安排工作又在哪里啊。再其次,闻局长临走前亏空到底是啥啊,是投资卫生资源为什么不能直接说明白的,最起码是挪用吧。换句话说主角已经是准贪污犯了。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主角跪在父亲的坟前,然后辞职,归隐田园。这部书最后改的不伦不类。
首先这本书的设定是在八十年代,所以才有了一个小山村的穷小子成为厅级干部的故事,或者说一种可能。
这种可能放在今天,可以说似乎完全没有了。
这么一对比,小说宛如残酷版的凡人修仙传,而现实才是实实在在的普通人历劫录。
如果一个人无意间进入了某个群体,比如小说设定的体制,他必须放弃自尊自爱,放弃清高刚正,放弃作为一个人的真实情感,甚至把百姓的生命作为垫脚石,唯有如此他才能在几十年不停反复挣扎的生活中获得一束光,能在妻儿老小需要的时候承担起家庭的负重,能在职场中获得一点平等待遇,甚至唯有如此才能获得一个说话的机会。那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去做,甚至做到无所不用其极,最后依然一无所获,比如小说里的丁小槐。
如果一个人真的为了坚持自己的清高和理想,坚决不踏入这沧浪之水,那他也不是圣人,只是在看穿这沧浪之水后又失去了踏进去的机会,如果再有一次机会,他未必会做相同的决定,比如晏之鹤。
尊严和利益就在远方,随波逐流就能到到达,理想和信念在逆流之上,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空谈追求理想,只会费劲力气淹死在水里。
所以,现实生活只能是丁小槐和晏之鹤,池大为仅存在于小说中。
对于不接触体制内的人来说这就差不多了,现实比书里更困难,我第一次到新单位见到单位最大领导,有机会沟通时,大脑一片空白,之前准备的话语无伦次,领导说的从容,逻辑清晰,自己在领导前的印象大打折扣,真的让我反思好几天,书不错,有些浪漫主义,比如主角的人脉,主角的学历,主角的贵人,这是普通人根本不会有的,对于大部分普通人只能靠写材料被领导发现才有机会往上爬。
目前只看了前半段,池大为的纠结及与现实的妥协。池的父亲是没错的,池本人的坚持也是没错的,所处时代的现实更是没错的。矛盾在于池的父亲及前半生的池的思想出现在了不该出现的时代,这就是痛苦的来源。
而现实,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只能说现实,比池的时代稍微好些,但还远远没到从小接受的教育中所描绘的那种现实。
这本书是我大学在课堂上看的,进入社会后。
我发现,这就是现实。
当然,类似事件是没有,
但描写的官场情况,差不多吧。
不过当时好转了很多,现在又变回去了。
这是我个人的体会,当不真的。
更恐怖。
联名写告状信、转投另一头,这种只能算是常规操作。
用录音设备录下对手日常工作中的言语,然后剪辑提交给上级,这算是进化操作。
雇佣社会人员花半年甚至一两年时间布局,和对手慢慢熟稔之后一起吃喝玩乐直至会所嫩模,拍下视频证据,这算是高水平操作。
当然还有将近满分的操作。充分发挥想象力吧!不过,我觉得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人家没做过的。
有一回帮一个领导送东西。
我是个小虾米,人家是市局级实权正职但不是我们系统的。
他送我一瓶水一包点心表示感谢,然后另外拿了一瓶水一包点心让我交给我的司机。
这种小事都做得滴水不漏,何况大事。
这种小事都需要滴水不漏,何况大事。
这本小说最大的魅力在于抛开弯弯绕绕,直指本质,从人性需要的角度出发。
举个例子,我当班长的时候,我告诉自己要保持公平公正,班级里谁调皮捣蛋我就公正的向老师报告,平时值日时候公平的去排日程,班级纪律确实很好,各项工作都能正常运转,我觉得我尽职尽责了。但随之问题出现了,到了文艺演出时候,老师交代我负责安排协调大家去表演节目,没人主动报名,我也指挥不动,因为本来就是自愿的吧,无可厚非,但是老师觉得我组织能力差,这点事儿办不好。后来我想明白了,你按原则办事,大家也不当你是回事,必须得学会培养点自己人,你的权威才能有所体现。对于跟我玩的好的,我分他们辣条,他们调皮的时候适当打个掩护,不想打扫卫生的我就找个理由让别人去。按照亲疏我得排出等次,有啥用?教师节时候,我说给老师怎么过就怎么过,我说出来,我的哥们儿一股脑儿站起来拥护,形成强大的氛围,事儿就办的起来。你说我差别对待?那是必须的,不然我就是一个摆设,说话跟放屁一样。对于平时顶撞我的人,我必须得给他们点好果汁吃,不然谁还听我的,我都怂了我身后的小弟们怎么看我?嘿!
其实哪里都一样,没什么恐怖的,就是有些事到了那个份上就需要你这么做,不然你也到不了那个份上。
他那个已经美化了,一个卫生厅厅长哪里是这么容易获得的,推荐看二号首长更真实点。
大学时看了沧浪之水,寒彻骨髓。这本书对于傻白但不甜的理想主义我来说,震碎三观。不能接受真实的世界是这么残酷。在被窝里哭了半夜。
现在工作十几年了,在体制内,非公务员。所知所闻,基本印证了小说的内容。虽然我的工作圈子算不上官场,但真实的官场比小说更恐怖。恐怖之处不在于明争暗斗,更在于人性被欲望扭曲,却乐在其中,无法停下。
不止官场。
《沧浪之水》顶多可以说比较真实,哪里恐怖了?
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难。
年轻人,在守住底线的情况下,想干点事业,推荐三本书。《沧浪之水》《国画》《二号首长》
刚毕业在央企施工单位,里面的那种官僚作风就很严重。努力工作不如会办事。我师傅给我推荐的这本书,沧浪之水。我读完了。感觉很受震撼。因为我师傅就是这样,在公司干了小十年,也算干到了一个小领导的位置,当然能量也很大。我干了一年,我就跑路了,玩心眼太累了。跟孙子似的。
恐怖吗?哪里恐怖?看完就和打了鸡血一样,但过一阵依旧摆烂。书里的主角已经不错了好吗?天然得到大领导的赏识,在侵犯了大领导的尊严后,随便哄一哄、表一表衷心就又重得大领导喜欢。实在没看出来哪里恐怖。现实生活就是这样,你如果可以不要脸、去拍马屁、去给领导送钱办事,你就是可以高升,如果做不到,那就平庸一生。这有什么恐怖的?像我,就是做不到,那我就甘愿普通,有啥恐怖的
体制内很多退休领导都会出书,你稍微细心点可以买到很多。不说恐怖不恐怖的,有的肯定有,你觉得不可能的大概率也有。
写书的无非是给自己几十年官场生活干过的事情做个总结,肯定有美化,也有些人是为了给自己 “洗白”(人不是脸谱化的,事物处于变化中)
这都算不上啥恐怖,毕竟谈到大的现在地方总不可能直接和中央对抗,其他小个体行为也就那样。
你要说恐怖那建国以来很多 “过去我们走了一些弯路” 可恐怖多了,可惜知道的年轻人很少。基本是了解这些历史的两种人认知 已经可以说是以从前高中,本科学历来区分了。
至于某些不方便讨论的你一般是从小道消息听到的,这点不说北京出租车司机,体制内的也非常八卦总是有风言风语,不一定都是假的
我觉得不管你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其实没必要盯着什么知乎推荐的中县干部(这个论文虽然有价值但是不可否认已经老了),一些官场小说看
其实很多外国人在中国的回忆录或者一些记者的书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推个比较多人看过的。《十亿消费者》,很多也是夹带假货,没必要当真看。
[
朱镕基讲话实录(套装共 4 卷)
京东
¥196.00
去购买
大学毕业前看的这两篇小说《沧浪之水》和《一地鸡毛》
心想即将踏入社会,如何做人做事,如何成家立业,如何和光同尘,如何洁身自好,如何坚守道义,如何执着理想,如何有所作为……
结果,没有《沧浪之水》,只有《一地鸡毛》。
换工作,换单位,换平台,换思想,换赛道…… 都是很难的
你想做厅长????
饭厅里有个角落让你安静玩会手机都偷着乐吧……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私以为小说还是比显示保守的,现实中某些具体的利益团体,具体的集体运作,具体的资金流向,导致的具体的问题,更加魔幻。
半年前刚看完的我 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有过这样的想法 池大为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 付出了很多 他质疑自己 骂自己 把自己比做种种下贱的东西 这无疑使我非常的难受 我觉得那样的残酷真的打击到我了 我在想 官场里的普通人为了得到那样的权利 真需要付出那么多 真要逼自己成为另外的一个人吗
难受之余 我有了怀疑 1 他写的是真的吗? 2 如果不是真的 那真实的是比他写的要残酷还是没有那么残酷
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 我查了作者阎真的简介 简介里没有写到他做过官 他 03 年成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 目前是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不排除他有兼任一官半职的可能 但肯定不属于在官场混到很好的那种 而且简介里写了他不喜欢机关单位 本着有参与才有发言权的说法 既然不属于高官 那作者对于官场规则的了解是不够深的 作者写出的官场内容只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所以回答问题 1 他写的不是真实的 是片面的
回答问题 2 我觉得没有他写的那么残酷 原因在于首先他本身就不喜欢机关单位 加上他在官场里也混的较平淡 所以从作者的角度来看 官场确实很残酷 但是如果从一个大官的角度来看 官场可能就没有那么残酷了
匿名讲几个故事吧!
第一个故事: 隐瞒
阿真的儿子要上中学了,需要户口,
她的房子没有房本,无法上户,
于是她找了孩子的舅舅,自己的弟弟阿德。
阿德是当地某局的副局长,
他告诉姐姐上户口需要钱,不过不多,
只需要五千块。
阿真为了儿子给了弟弟五千块。
阿德找了当地的所长办理这件事,他将所长介绍给了姐姐。
开始一切还很顺利,可是很快就出了问题,
所长总是说户口还需要一点时间才能下来,
阿真的孩子就快要考试了,
她只好再给所长两千块,
所长勉为其难收下:“就不要和你弟弟说这件事了! 户口很快就下来。”
阿真表示自己明白。
两天后户口办了下来。
阿真的儿子有个朋友叫阿豪,也没有户口,
阿豪有个好兄弟叫阿杰,
阿杰的姨姨是某局的局长,
阿杰知道这个事情后帮阿豪很快便办了下来,
当然也没有收阿豪的钱。
第二个故事: 上位
机关的小王和小李很喜欢打游戏,
平常工作闲下来两个人就会开一把黑。
这年办公室新来了两位同事,小郑和小张,
小张是男生也喜欢玩游戏,于是便经常和两位前辈一起开黑,
小郑拒绝加入,闲下来总是在记录一些什么。
几个月后小王,小李和小张分别被领导叫到办公室训话,
小郑升迁去到了高一级的部门。
第三个故事: 标准
小志是某名牌大学的博士毕业生,
经过层层选拔,
因为本科院校不符合要求于是被筛掉,
他被迫去了更低一级的单位。
他的好友小孟博士学校要比他差一些,
本科和他是一个学校,
小孟去参加选拔的前两天见了自己的老师,
老师鼓励他:“放心,不要紧张!”
最后小孟成功进入该单位。
第四个故事: 加班
小韩是单位新来的同事,
每次别人下班后只有他偶尔会被领导留下来,
大家经常说:“看那个傻子,又被领导留下来加班了!”
他每次也很无奈,
大领导是叔叔的朋友,来单位的那天就认出了他。
每天晚上干一点活后就会拉着他喝酒,
他的酒量倒是渐渐练了出来。
几年后,小韩成了新的领导,
同事们总说要不是小韩加班太卷,
可能领导就是他们了。
第五个故事: 家族
小江借着自己的能力,来到了新的单位,
工作两个月后,
他仍然交不到几个朋友,
并且老是被隐隐边缘化,
一次加班只有自己和零星几个人干活后,
小江年轻气盛,
去找领导讨说法,
没有想到领导竟然也不在。
加完班后一个看起来年纪大一些的同事叫他已经去吃饭,
饭桌上小江抱怨了加班的事情,
同事问他:“领导姓什么?”
小江说:“姓赵”
“其他几个部门的下级领导呢?”
小江迟疑了下:“有几个也姓赵。”
同事笑笑:“知道这里是谁的天下了吧?”
他指指小江和自己:“我,你,不是赵家的人啊!”
第六个故事: 暗流
局长退了下来,
小常的工作量便增加了,
最近他总是收到几个候选人的举报信。
其中的内容有的让他心惊,
也有的让他胆颤。
一番审查,候选人在变少,
最后只剩下了一个人,
成为了新的局长。
小常记得他也有被举报过,
不过看起来似乎审查通过了。
恐怖个鸡毛,酒局上聊到《人民的名义》,谈来谈去也只是什么学外语、一杆进洞什么的。
我说一句不好听的,出版的官场小说、刑侦小说,99% 就是厕纸水平。
信这些的人智力有问题,想着怎么混官场,还不如看知乎,毕竟有人匿名分享亲身经历呢。
除了擦屁股以外这些书唯一的作用就是在知乎这类平台装逼,满足一部分人的虚荣心。
至于这本沧浪之水,作者到哪个级别了?能写出哪些东西?炫耀这书深度的目的是啥你们心里没点逼数?
就和前面某位答主讲的一样,还是北大那人去县里写的纪实更有意义
建议少不看沧浪之水,沧浪之水深刻的影响了我和我的几个同学的思想,过早的对体制产生了畏惧,年轻人不需要这么深入的理解这个世界,因为年轻人有机会改变这个世界,年轻人变的过于世俗,过快圆滑,对国家来说是一种悲剧
这本书可以看,但不要陷进去,要能走出来。
有政治特质的人可以学习,没有这种天赋的就看看热闹就好,否则不自然,别扭,闹笑话。
一句话,这小说里的内容严重不符合实际,已经过时。
沧浪之水?就是那个中学生入门读物吗?
沧浪之水一点都不恐怖。
有这么高的平台
有一个 “干净”“担当”“给回报” 的领导
居然还恐怖??
现实中 呵呵
上层就不说了,没经历过。
就说基层,今年这大环境,奖金一分没发,一个月三千多块钱工资,还 tm 沧浪之水呢,我都快跟我家狗抢水了
不恐怖,恐怖是有共情的个体之间存在的,官和吏是两个物种,有生殖隔离的。
自然不存在所谓的恐怖。
你家狗会因为你骂它感到恐怖吗。
严重剧透,介意勿点。
有看过几遍,这篇 4000 余字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沧浪之水讲的只是冰山一角,现实远比你想象的还要恐怖
书上的内容和灵感其实都来源于现实,但是为了让读者感受到其中的氛围,往往也会夸大现实。只能说书中的内容是时代背景的浓缩,换了一个大环境可能很多书中的现象就变得不真实了。
你对恐怖这个词有多大误解?
更恐怖,记得我们老家农村信用社原社长走了,两个副社长争夺位置,结果一个买凶杀人成功,不过自己也被判了死刑
现在公务员都看夏晓华,老 a 这类工具书,谁还看沧浪之水
别说官场了。都比这更变态。
我跟你说一个更恐怖的
以前他们只需要跟丁小槐争就可以,现在我们需要跟马厅长的儿子争
是的,更恐怖
这些事情没发生也想象不出来啊,史无前例。
选择题?选 B,划掉,再选 A
论述题?你见过沧浪之水里有鱼死网破,有违法乱纪,有官商勾结,有裙带关系吗?沧浪之水,那还是一个底层通过适应社会规则,不再清高主动经营人际关系就能取得回报的社会,里面的人没做奸犯科,没搞拉帮结派打击异己,只是单纯的哄好领导。
但是,沧浪之水里,领导掌握了生活必需品的配置,清高遭排挤,基本生活资源受到影响。而如今的现实,这个底线高多了,只干活不多事,拿工资过日子是可以的。
恐怖?哪里恐怖了?
我见到三四线城市的两个小官场和这个差不多。
第一,任何一个单位都渴望人才。
第二,这里的 “人才” 它不是那种,额…… 怎么说,考试成绩式的人才。你学历特别出色,却没法和大家一起工作,那要么你把所有人的活全干了,要么你把所有人全换了。每一个单位渴望的都是能带我们飞的人才,不是过来整顿我们的干部(何况你还不是干部)
第三,为啥很多小年轻,前脚讨厌单位领导,后脚埋怨学生思维??你们到底想干啥?
第四,不要把官场的坑当成官场本身,要说坑,哪儿没有坑?你小学选个班干部没有坑?
要是觉得官不聊生,那屁民们是不是该集体自杀了?
小说影视远比现实保守
我大概小学看的这本书,当时,我确实感到很恐怖。但我同时也觉得现实就是这样,我们都生活在这样的现实中,不必害怕
我觉得还美化童话了呢
我大概是在初二读过这本书,主角好像是从平民子弟干到了省教育厅厅长,读后结论是: 比佣兵天下难看多了。今天再看的话,结论也许会不同,所以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什么年纪的人就该读适合这个年纪的书。
最真实的官场小说还得是《官仙》
没点仙术普通人走仕途不可能行。
没有那么恐怖,六零后七零后逐步退休,八零后九零后素质越来越高,如果不想升官的话,在单位只需要搞好基本工作就行,没有人敢惹你的。无欲则刚。
不,不恐怖,但细思极恐。
你们越神化 gwy
卷得越厉害
看起来细思极恐,实际上傻得不行。
学生读起来可怕,参加工作后觉得也还好,千年沉淀的规则,谁能掀翻?那不如研究规律、遵守规律,能利用规律最好
我只能说 冰山一角而已。
池大为已经算很幸运了。现实更残酷。
看第一遍觉得很幼稚,这样就能当上厅长?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告密站队。后来有空看了第二遍,感觉还是很假,但是有了新的体会。
我觉得池大为在现在的体制内只会被排除在核心圈子之外 也不会有升迁的可能性了
其实王跃文的《国画》更贴近现实,不是恐怖,是恶心
这有啥恐怖,现实更残酷。
池大为被 “冷藏” 后还是靠告密翻盘了。
现实中,被 “冷藏” 后可是连告密的机会都不会给你。
简直就是生活中的缩影,太 TM 真实了。
在局内感受不到更恐怖,但是客观事实存在,即便是现实经过多年演变,万变不离其宗,只是电视剧是以剖析角度看起来更加血淋淋。
这书不是狗屎么
000
艺术源自生活,
生活超越艺术。
沧浪之水算什么呀,小孩子过家家,看看王跃文的《国画》,那可是官场的捉对厮杀。
有中国人的地方都这样,不止官场,职场也这样
知乎用户 嘣瞎卡拉卡卡 发表 2021 届 211 汉语言,差点去电子厂打工了。。。 其实工资还挺高的,6000 的底薪,综合薪资可能有 900-12000,但是要疯狂出差…… 一个月 20 天都在出差那种。 转正就有 3000 奖金,外地 …
知乎用户 二氧化牛 发表 说个真事。 我二爷爷年近九十,心脏不好,靠药维持。 二爷爷的大儿子,也就是我伯伯,是心脑血管方面专家。这个药就是他开的。 就在几个月前,二爷爷忽然死活不肯吃药了,改吃保健品。 很明显,他老人家被忽悠了,也遭重了。 …
知乎用户 Rocky Lambie 发表 就在昨天,我午睡的时候,楼下叮铃铛锵的施工声我都没怎么在意,晚上站到窗口,发现围着街道三个月的防疫限制围栏拆除了,街道一片寂静,有电动车偶尔经过,梧桐树抽芽了,路灯还是温暖的黄色,有两三个喝醉酒的年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妈妈在疫情期间去世了,4 月初以为只要关 5 天,我妈情况不太好,医生就同意我进了医院陪我妈,后来一个多月的时间我和五个病人一个家属一个看护被关在一间十平方不到的病房里。 期间左边病床阳了,我们连病房也不能出,万 …
文****丨邹帅 图丨杰西 编辑****丨陶若谷 以下是杰西的讲述: 汉阳一处火车隧道下的桥洞里,有个中年男人总在那里摆摊,卖一些很老的,似乎与时代脱轨了的东西,比如空的茅台酒瓶。因为拍摄,我常去那个涵洞附近,每次去他都在。我知道商品的流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