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经济学家任泽平提出「大规模发放消费券」「六月份以后大力启动基建」等三条经济方面建议?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财经十一人​ 发表

其实吧,无论是来自专家的还是来自上层的,这些高屋建瓴的方案出发点都是好的。

但他们压根就不了解基层。随便来一个谁的小舅子之类的就能把上百万人口的补贴和物资的钱给卡掉相当一部分。

各种办法只有大框架,没有细则,中间操作过程就令人玩味了。

发消费券是每天早 8 点在某个 APP 上先到先得?还是凭身份证实名注册一人一份?还是按照封控时期居委会留下的名单按户发放?

对上层可能大同小异。他们会认为他们已经出了最大努力,给了政策,拿出了 1 亿补贴刺激全市商业回暖。这年头地主家也没余粮,政府能拿这么多钱出来多么的诚意满满…

但中间如何执行的,上层根本不会想,或者没有能力去想。但对基层却天差地别。

大力复工复商复市是好的。但谁知道下次什么时候再给你封上呢?更何况相当多的城市都遇到了类似这样的情况:城西边的 A 区有一例阳性甚至只有一例密接,然后城市最东边和 A 区根本不搭界的 B 郊区都要餐馆关门全员核酸。

防疫政策上的随意性已经摧毁了信任。

所以我建议这些爱提建议的专家们在建议之前到疫情爆发的地方住一个月,去小商户打打短工,沉淀沉淀。

知乎用户 赵英男​ 发表

心是好的,希望传递的信息也是好的。

最开始我觉得,最近吹风的有点太厉害了,多方位全角度的试图告诉民营企业:

出来吧,别把钱藏在家里了,也别嘲笑那些出来干活一年亏了几百万的同行了,知道你们在家躺着只亏个十几万,凡尔赛几次就够了哈,别没完没了的,爽过了赶快出来干活。

这弄的我有段时间还觉得特别奇怪,专门在网上查了半天,看是不是有哪家民营企业被开刀的新闻让我错过了。

后面也是和身边做生意的朋友聊多了才知道,没有对着具体的哪家开刀,而是车开的太猛,溅起的泥点子把路边站着的做企业的都溅上了,雨露均沾,很少有跑掉的。

其实熟悉商业的都知道,有两个循环模式。

第一个循环,企业开工,打工人赚钱,赚了钱消费,消费让企业继续有工开。

第二个循环,企业不开工,打工人失业了,不敢消费,没人消费企业就更不开工。

这其实就是经济周期问题,一般经济周期是有个时效性的,两种循环之间的转化不会立竿见影。

不过今年由于特殊情况,突然就从原本的正向循环变成恶性循环了。

到底有多少企业选择怠速运行,没有数据,不过国家统计局发布的,4 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6.1%。

24 岁以下的就更恐怖了,18.2%。

年轻人失业率高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个绕不开的因素,就是新开出来的岗位少了,说明整个环境在缩。

这缩起来,是市场信心匮乏的直白体现。

所以去年各家互联网企业依然赚大钱,账面上现金流多多的,但是今年各种裁员;家电巨头都开始给股东喊话了,未来三年要勒紧裤腰带了。

这些行为之前也零星的在发生,但是 4 月是个关键转折点,在主要经济指标公布之前,企业就已经闻风而动了。

你说这些企业都是行走的 50 万么?

当然不是,是他们有专业的团队来研判,花大钱请咨询公司来做评估,通过自己经手的不注水的数据,得出的结论。

市场信心是个玄学,但是是个很真实的玄学。

相当于我预判你的预判,我预判行业里面所有人的预判,我预判整个经济活动参与者的预判。

大家都信心十足的时候,我就知道,企业要开工,消费者要花钱,我就有机会。

至于这个信心是怎么来的不重要,只要有信心就行,有信心就会更有信心。

而当大家信心突然拉胯的时候,我就知道,他们要收缩了,消费者和打工人这「一个人体两种身份」的哺乳类动物不敢花钱了,我最好的选择是把企业关门或者怠速,回家躺平。

至于这个信心是怎么突然没有的,也不重要,可以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加剧,可能是看不清楚局势,可能是集体更年期了,反正就是丧了。

只要一丧,就会更加的丧,扭转起来是非常非常非常困难的。

比如我是一个老板,我从小就是三好学生,天生性格开朗充满自信,我就不信邪,反而觉得你看其他人都缩了,刚好竞争减少了嘛,我趁机扩张。

那问题来了,其他企业裁员带来的消费收缩心态,会因为我的正能量就影响么?我卖不出去了。

上下游的供应商因为缺乏业务进入怠速状态,会因为我上窜下跳就扭转么?我买原料变困难了。

最关键的是,我能保证我的乐观扩张不会突然被一道从天而降的通知卡住 2 个月么?

那作为一个经济学假设里面的理性人,我现在就需要关门休假。

而这个心态,是吸收了 80% 以上城镇就业的中小微企业老板的共同心态,除非,他能做上保供企业,不过那也是极少数。

这些天不论是吴秀波的文章还是胡锡进的文章,都是在说这件事。

那怎么办呢?

只有使劲喊口号呗,使劲吹风呗,专家各种提建议,上面各种发文件。

我觉得就差出来说:退场论是逗你们玩儿的,骗人是小狗,不信我可以写个字据。

可惜哪怕写了字据,大家也不信了。

前几天听一个企业做了十多年的老同学讲,他们有个小老板群,里面都是一群惊弓之鸟

说白了就是反复横跳导致的不确定性积累到了一定程度,麻木了。

上海如果当时没有说绝不封城还好,结果是各种保证说不封,把世界格局都搬出来了,然后封了,这小老板群里面的人就跟着疯了。

成都大运会如果没有延期,亚洲杯如果没有说不办就不办,他们还在讨论明年的计划,这两个消息出来,他们群里面的疯病看来是要持续到 2024 年。

我同学甚至异想天开的说,如果、假设、憧憬,所有的规定都有一个明确的条条框框,他们也想做生意,毕竟都是年轻人还有点闯劲,根据规则来布局就好。

可惜现在相当于说我们来场考试,考试时间在 10 分钟到 4 个小时之间随机选取,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可能会突然喊停,甚至刚说完还有 15 分钟涂答题卷然后立马说所有人放下笔,那还做个什么题呢。

而这考试报名费还贼贵,任泽平提出的减税降费、减免房租、贷款展期,最多算是考试费给你打个折,扪心自问,我大概率也是不会参加这场考试的。

不过,出来喊话,就是在试图提振信心。

说明,任泽平其实看透了本质,只是碍于他的身份,不好直说而已。

甚至他提出的三条建议,都太老生常谈,太没有创意了,我都略微读出了点老阴阳师的感觉。

很多时候我们嘲笑专家,建议他们不要提建议了,那是没有想过,他们是带着锁链试图跳出最不难看的舞蹈。

你以为任泽平转型情感博主,是他真的很喜欢研究婆媳关系么?

知乎用户 曹小灵​​ 发表

其实还是内部经济循环的阻塞问题!

为什么经济不好,因为大家不消费,为什么不消费,因为就业薪资不好,债务压力大,为什么就业薪资不好,因为企业没有利润,为什么没有利润,因为大家不消费,那么为什么经济不好……..

经济内部循环是一个大家都能消费起对方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劳务,为什么就阻塞了呢?大致总结了几个可能的问题:

1)经济增量做不动了,经济增速放缓,产出增速下滑,分到每个人头上的就少。

2)一次分配、二次分配以及三次分配不均,即少数人拿走了大量的发展红利,大家都是低需氧的,更多的去创造商品而舍不得消费商品,那么商品就无法正常流转起来,商品和货币流转起来经济才能良性发展。

3)居民杠杆挖掘过度,当你收入 5k,有 3~4k 拿来还贷款和利息的时候,就不可能长期稳定贡献太高的消费,问题是信贷不可能是免费给你用的,每笔透支都要产生利息。

列举了三个可能的问题,我们再去看任提到的问题,是否在框架里面:

1)消费不足,那么发消费劵肯定是有用的,这条要思考的是成本谁来出,是地方财税,还是商家。

2)大基建,大力复工复产复市,后半句其实是市场行为,只要不层层加码,市场会自发调节商品和货币的流通,所以地方要做的甚至不是鼓励,而是放开市场不要设卡。图穷匕见则是鼓励大基建,我国投资循环阻塞最大的问题是用土地出让吸取居民的储蓄和负债能力,刚开始还投入到利好经济民生的项目上,哪有那么多好项目,后来就投入到一些收益极低的项目上,毕竟是花的大众的钱,好像也没有人太心痛,眼看着大量的的财富被浪费掉,还不能刺激反馈经济增长和民生。这里也有个问题需要思考,经济增速是否等于经济发展,如果为了一个指标而牺牲居民的抗风险资金以及未来的经济发展潜力,有时候不如不做。

3)减税降费贷款扶持,这个有利于企业存活,间接增加就业,这也是一直在做的事情,也没必要强调一下。

总结起来,其实现在经济最紧迫的问题是经济循环的阻塞,商品、劳务以及货币流通受阻,治标就是发消费劵,减税降费贷款扶持。治本就是一次二次三次分配体系改革,有消费才有利润,政策不要处处设槛,降低市场垄断寡头的特殊保护地位,创造市场更公平的竞争环境,给小企业(但容纳大部分就业)以生存空间,压制金融创新,增加实体投入和保护,才能给市场创新和产业升级机会。至于蠢招就是继续通过投入收益不成正比的大基建,很可能就是浪费大众的宏观资源最终一大堆无法发挥作用的东西,不如把抗风险资金留在居民手上,对于经济长期良性发展更有利。

最后任已经开始唱喜歌了,政策具有不确定性,消费具有不确定性,投资也有不确定性,央行都不敢保证降准降息有效果,你凭什么能用 “一定”,能不能强而有力的扭转市场的自发出清,还要看后续切实可行的政策及其执行,以及大众的决策、市场的反映,未来不确定性才是最能确定的事情。

知乎用户 王克丹​​ 发表

这类人学术水平其实很强的,但提出建议来,无论是建议内容还是推导过程,都要比很多读了几天书的财经大 V 还要差。建议是冷饭拼盘,推导是脑袋一拍,市调如同笑话。

其实解决经济问题的办法,政府工作报告和中财小组会上说了无数次了。

比如如何提振内需? 顶层给的答案是要大力推广长租房,让年轻人拿出 20-30 万 (可贷款),就能拥有一线城市能住 20 年的房子。还可享受买房的福利待遇。长租房不等于公租房,比公租房范围更广数量更高 (可以由闲置办公楼等改装),而且只在一二线这些人口流入多的城市搞。

这样年轻人能快速保障未来 20 年的住房。那一要装修和配置家电,二来从房从买房压力下解放。消费自然上去了。

再如如何避免由此房价下滑后的的地方债暴雷,顶层给的答案是两山论两碳论,用碳吸收交易和自然资源资产化 (参见南平生态银行) 把山林湖草变成可出租可抵押的资源。让地方政府获得一块新的可变现资产。

但现在这些方法,和房产税一样,中央三令五申文件成海,到地方连试点都很难推进。

现在我国要大幅解决经济问题,需要先把央地关系这个政治问题先解决。不能再入 08,15 年那样失控式发展了。

知乎用户 飞跃本屯 发表

我说通俗一点,危机下想要启动消费只有 2 种情况:

1,信念:重建消费者对自己经济未来的信心,才敢花钱。

2,恐惧:唤起消费者对钱会毛掉的恐惧,赶紧把钱花出去。

所以正向的玩法是发钱,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发多少钱要发多久才能重建信心呢?

而如果判断正向方案需要的钱太多,决策层有没有可能直接选择反向的玩法呢?

ps:既然迟迟不发钱,我现在觉得选择管理通胀预期的做法也是有可能的。

知乎用户 一直住顶楼​ 发表

还是乖乖转型情感博主吧,继续说下去最后还是封号

很多人喷任泽平给的建议是何不食肉糜,你以为人家想这么建议?人家倒是希望给点实在的建议,但是给完会怎么样?看看 LJZ 这几天的微博,直接封号

为什么李稻葵在五道口上一直说自己不懂防疫,只是从经济角度分析,就是这样,李稻葵被骂得狗血淋头,如果说出自己心里话,又是一个封号

看看 LJZ 分析的为什么生育政策调整得那么晚你就明白了,封号这习惯不能改改,不能有异议,不能有意见冲突,不能有正常的学术讨论,呵呵,超过美国?

我只想说,TMD 一群卖国贼,帮卖国贼叫好的也是汉奸

知乎用户 我不做镰刀很多年 发表

感觉不靠谱。

1,发消费券,不如直接发钱。消费券有限制使用场景限制,其使用场景限制实际上就是定向补贴销售商,这不仅无法满足真实消费需求,而且会滋生腐败和权力套现。

2,基建对经济拉动的边际效用越来越低,之前几次大基建,作为公共服务基础已经覆盖甚至溢出了中期发展需求,而且已经有大量的空置基建,不仅仅没有拉动经济,而且制造了债务,占用了公共开支(维护成本)。

3,基建搞得越多,资金流向越集中(工程商、建筑材料行业),基建的资金很难实现普及给普通人,也很难立刻提升消费能力,反而增加贫富差距。

4,退税给小微企业,退现在的没意义,因为现在中小企业没有盈利能力(无税可缴纳,怎么退),建议退过去 3 年的已缴纳税,并且要求退税使用场景必须用于工资或研发支出。

5,对困难企业的社保缴纳,应由财政补贴半年到一年,这部分能切实降低企业人员开支。

6,对经济会议中,所提出的 “合成谬误” 对经济造成极大影响问题,应全面检查,对经济和实体的管制、各种法规,应统一梳理,该调整的尽快调整,该废止的废止,该坚持的坚持,而不是现在这样指出了问题,但没有行动。

7,对年轻人的首套刚需住房,可以考虑 0 利率,降低首付;但对于其他购房,不应该放水,不然只是把问题延迟到三年后,而且问题越来越严重。

8,应该果断发国债,降低银行利率,保持国债利率,发 20 万亿国债用于补贴年轻人买房利息,补贴小微企业。

9,清理全国的闲置固定资产,尤其是在城投等政府手套手中的,集中招标出售。

个人意见,供参考。

知乎用户 默苍离​ 发表

印钱、降息、减免店租、减税降费、搞基建、发消费券、发钱,经济学者常提的这些措施,各有什么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一、印钱

印出来的钱多了,整个市面的资金都多了,自然想着怎么消费、投资,便能提升经济,但问题是钱的流向很难控制,往往只有利润高的行业受益。

所以人家称印钱为 “大水漫灌”,就是这个意思。

二、银行降息

银行利息降了,钱更少流向银行,便有的流进股市,有的流进消费,有的用于投资产业、地产等等,一样的,利润高的行业更容易受益。

写到这里稍微总结下:以上两项措施,能拉动经济,也能提升居民收入,但是,获利最多的是大企业,或者拥有更多资本的人,所以只要使用,就会拉大贫富差距,而且这个拉大,是把处在金字塔顶部那些人的收入迅猛拉高。

三、减免店铺租金

减免店租确实能帮到中小企业减少负担,让那些出于倒闭边缘的中小企业活下去的机会,或者减少裁员,从而起到稳经济、保就业的作用。但是,这种方式要起到作用,有 3 个前提条件:

1、企业得还活着——如果企业早就在疫情期间死了,根本没机会享受到减税降费的政策,而最容易在疫情中死掉的,恰好是那些资金很容、雇佣人数很少的迷你小企业。

2、给他们租房的业主得是国企,或者集体企业——如果是私营业主,给店铺减租不是没可能,但可能性很小。

3、企业得不减薪,或者至少不裁员,才能真的起到保就业、促销费的作用——如果企业对员工减薪了,员工收入减少,意味着员工家庭的消费也将减少;如果企业裁员了,当然情况更糟糕了。

总结起来,见面店铺租金,只能帮到那些还没倒闭,而且租了国有单位店铺的中小企业,但对其他企业无效,对被裁员和呗减薪的企业员工来说,帮助也不大。

四、减税降费

和 “减免店铺租金” 相比,唯独第 2 条有差别,其他都一样,也就是说,租了私营业主店铺的中小企业,也可以享受这一待遇。

同样的,这条政策的局限在于,企业得活着才能享受;对于员工而言,你只有不被裁员才能享受到这条政策的带来的好处;被减薪了,或许可能享受到了一点点福利,因为如果没有减税政策,可能老板直接把你裁了。

写到这里再总结下:减免店铺租金和减税降费,一般都会限定由中小企业享受,所以收益的群体,主要是中小企业主,这两项措施,一方面扩大中小企业主和普通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但同时呢,又能相对缩小这两类人和金字塔顶端人士的贫富差距。

五、搞基建

关于基建,我在为什么每次中国出现危机都喜欢启动大基建? 这篇文章详细论述过,并不是某些人以为的 “以工代赈” 就能解释清楚的,其关键要义,是政府充当投资人,借钱为未来投资。

基建对经济的拉动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基建直接拉动的是路桥、建设、工程公司,然后再拉动水泥、钢材等上下游公司,这些公司的工人通过基建赚了钱,再去市场上消费拉动零售业——所以其局限在于,和这个链条有关的行业占了更多便宜,离这些行业越远,沾到的利益越少。

六、发消费券

消费券,也是经济刺激措施的一种,因为印出来就能用,而且有使用时效,所以比印钱、降息见效快得多,还可以直接让政府想要支持的行业、企业受益,大家看看各个地方发放的消费券,都是瞄准受疫情负面影响特别严重的实体企业——比如餐饮、电影等等。

这些消费券都是有门槛的,比如餐饮券,消费满 150,用消费券可以抵掉 50——这个门槛不管多低,都会把最穷的人拦在门外——比如哪怕你定的标准低到消费 10 元抵扣 5 元,仍然会有特别穷的人并不舍得花需要自己出的 5 元,因为消费券所能买到的东西,并不一定包含穷人的需要。

比如之前杭州发消费券,说得最直接,发放 16.8 亿(其中财政出 5 亿,商家负责其他部分)消费券,可以带动 30 亿消费,原因就在使用消费券,还得自己再掏出一部分钱来凑一起消费。

消费券的妙处,也就是在这里,政府掏了 5 亿,相关企业却收到了 20 亿,比政府直接把 5 亿补贴给这些企业更有效,而且 GDP 也增加得更多,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就是很多经济学家持支持态度的原因。

但政府出的 5 亿,没法无中生有地来,需要从政府财政中出,政府财政,说白了是全民的钱,全民也包括了那些没法被消费券涵盖的商家、还有那些用不起消费券的穷人、以及因各种原因没有参与消费券使用的人——这些人,没有享受到消费券的好处,但也在为消费券买单,这是很多人反对消费券的原因。

这里再总结下:搞基建和发消费券,其实最直接受益的都是特定行业,拉高的也是相关行业的收入,主要是保经济的措施,间接保民生。

六、直接给居民发钱

直接给居民发钱,优点正是消费券所做不到——可以覆盖到那部分连消费券都舍不得用的穷人。

坏处有两个:

1、对经济促进的放大效应没有消费券那么明显,因为钱不像消费券有有效期,居民可能发了 10 块只消费 10 块或者更少,甚至完全存起来。

2、花的纯粹是政府的钱,政府给居民发的钱多了,相当于民生支出多了,其它方面的钱必然要相应减少。

基于这两个 “坏处”,给居民发钱,应该是政府最不愿意采用的措施,或者说只有到了万不得已,马上就要产生人道主义灾难了才会采取的措施。

对比以上各种方式,应该不难看出,除了发钱,其它措施都是优先保经济,并且通过保经济的方式间接保民生;而发钱,是直接保民生,间接保经济。

写到这里再总结下:给底层人民发钱,给底层人民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这就是最大的人权。


所以,到底采用什么措施,还是说各种措施综合使用,其实是要看情况的。

以上知识经济学家肯定都懂,当我们也懂了这些知识,你再去看他们提的各种建议,就知道他们的建议,到底从谁的利益出发在考虑问题了,以及他们对经济形势严重程度的判断到底是怎样的。

基于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对于那些因为疫情封控或者疫情影响直接失业了,完全没了收入的家庭,应该直接发钱,不是像某些学者建议那样每个家庭发 1000,而是按照当地平均工资发,或者最低工资发,最好是封了 1 个月,就发 1 个月工资;封两个月就发 2 个月,以此类推。

2、对于还有工作,但收入降低的人,没有必要发钱,但应该出台大额贷款(房贷、车贷)展期政策,比如因为疫情影响了 3 个月,那就房贷展期 3 个月,之后再接着还。

注意,以上两项措施,是从保民生的角度来考虑的,已经不仅仅是经济复不复苏的问题,而是给那些因为疫情生存陷入困境的人一死喘息的机会。

3、消费券不是直接保民生的措施,所以别打着保民生的幌子忽悠政府发消费券,就直接点说,不管是不是因为疫情影响,只要是消费不振,需要刺激的行业,又和居民生活相关度比较高的行业,都可以考虑发消费券,原因很简单,就是上面说的四两拨千斤。

4、减税降费和减免店铺租金,这两条属于放水养鱼的措施,通过减少中小企业成本,直接促经济,间接保民生,都是好措施,任何时候执行都没有错。

5、至于基建、降息、印钱,这都是老套路了,无须多解释,政府早已驾轻就熟。

知乎用户 李征义​ 发表

这个月深圳龙岗发了两次消费券,我报名了结果一次也没中,我也没听到身边的人有中的

知乎用户 小种马 发表

发个蔬菜都发不明白

还发消费券


感谢大家的认可。

感谢评论的朋友,尤其是被删的那些。

知乎用户 驿人 发表

也许这位专家的心意是好的,

但是跟年轻人的阶层收入不一样,

所以,大前提不能解决,这些建议根本就没有什么卵用。

那么,建议这位专家以后不要建议了。

本身就带着精英阶层的观念去看老百姓,

到最后这位教授也只是赚个吆喝,博了个舆论的好名声罢了。

而那些刚需年轻人还是该努力上车努力上车,被资本家们一茬一茬的收割韭菜。

有的人生来就在罗马,有的人生来就是牛马。

所以,还是不要指望他们了。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麥发发​ 发表

任泽平本就是没有主见的小布尔乔亚,他体制内的出身给他造就了唯上的官僚气息,在国泰君安还能发出一些吸引眼球的研究,说到底是以券商为受众的投机哲学。他在恒大也不过成了恒大疯狂扩张的背书者,许家印说他扩张是因为大经济学家任泽平说要扩张,殊不知任泽平只是洞察了这位领导想要扩张,而刻意做出了扩张有利的推断而已。

离开了恒大,任泽平又能怎么样呢,他的受众群体是普罗大众了,你就会发现他把自己过去体制内的光环拿出来,反复渲染,然后就是无脑唱多,紧跟政策,宣称历史永远属于乐观主义者,谁看多谁受益。任泽平一不是经济学家,二不具备独立的研究精神,他只不过是一个受政策影响严重的经济体里面,预先了解政策的掮客而已。

知乎用户 ExtremeX 发表

首先,对于这三条建议而言,虽然切实有效,但是对于各地政府来说就算没有他的建议,很多这类的措施也早就已经开展了——就像 NBA 的 “格林公式” 一样,“在你建议之前我就已经在做了!”

如果你经常看公众号或者新闻的话,就会发现**近期频繁出现的一个热词叫做 “助企纾困”,**之这就是他第三点建议所说的内容;

而关于消费券这事,就更是早就要好多城市一早就启动了,除了前几天成都消费券上热评之外,**宁波的几亿市消费券早在五一节前就启动了,现在各区的消费券都还在定期发放,尤其是鄞州区的消费券每天上午 11 点都一大堆人在抢,**我每天不是为了错过 11 点的抢券时间而懊悔就是因为图形码验证慢了 0.1 秒没抢到当天的券而气恼。

所以说这三点建议需要提出吗?**你以为各地的政府会想不到吗?**想谁都能想,有没有余力做到,才是更关键的问题。就现在各地的几亿几亿的消费券,能解多少消费的渴? 恐怕还是杯水车薪啊。

其次,建议针对中低收入群体多发消费券这个建议不管是在可操作性上还是实际效果上都不会好

首先,这位经济学家可能还不知道现在各大城市发放的消费券全靠 “抢” 而不是什么精确到人或者单位分配,要照顾中低收入群体和大学生,难道你发消费券前再去做个调研搞精准发放?

然后,越是中低收入群体的人群越是对这样的消费券没兴趣,连抢都不想抢。哪怕你说这话是为了照顾他们的感受,恐怕也只会得到多数人一句 “何不食肉糜” 的嘲讽。如果我现在每个月还要还高额房贷或者收入满足不了个人需求,我怎么可能还有这么多精力和动力去抢消费券? 恐怕首先想的是怎么多赚点钱和节约点日常开销了。有了消费券以后,反而多了很多原本没必要的消费,因为消费券的时限往往很短,不用就过期,对不起自己之前抢券的努力,所以我这阵子多了很多原本没必要的请客吃饭和消费购物,其实都算是额外消费。

知乎用户 温和派 Zero​ 发表

任其实很有水平的,并不是那种不学无术的口嗨,这次的建议被群嘲,更像是他故意在 “阴阳怪气”:

你不是要政治正确吗?那我就正确到底,正确到你自己都觉得恶心,正确到连三岁小孩都能说出的正确。

将正确贯彻到这个程度,何尝不是一种讽刺?

知乎用户 特例的猫​ 发表

“那我们呢?”

知乎用户 疾风之科基​ 发表

给啥别给消费券,那玩意会让一部分本来就很富的人更富,也就是造假的没法控制。

发钱,全民发钱。给穷人一千块和给富人一千块不一样。穷人的是一个月饭钱,富人是一挥手开销。

然后就是加税,个人收入调节税。按照现有税率,月收入 2 万块以上的加 10% 收,5 万块以上的加 20% 收,10 万以上的加 30% 收,20 万以上的加 50% 收,100 万以上的加倍收,以此类推。

奢侈品税收全部翻倍,高的翻几倍,几十倍,反正某些有钱人的目的就是炫耀,不差钱,这回让你们炫耀个够。放心,还会有人买的,而且越贵越有人捧场。

用这个加税的钱先来全民发钱,发几次之后对失业者补贴,形成良性循环,老百姓有钱,敢消费。

知乎用户 二民​ 发表

美国疫情爆发后,政府强制规定房东三个月内不许赶走不交房租的租客,因为美国人有 1000 万的中产在租房,后面又延续了一年,不知道现在到期了没有。

后面又规定,信用卡逾期六个月不上征信,毕竟美国人是活在信用卡的社会。

接着是免费提供盒饭,大城市在指定地点提供一日三餐的盒饭。

广州听说过发消费券,要抢的,就像春节的支付宝集福一样,指定时间抢,我总是错过时间,一毛钱没见过。

知乎用户 石二郎​ 发表

不是,任大专家不是改行为情感专家了吗?

作为他的家乡人,劝他不要多管闲事,否则就不是被禁言这么简单了。

耗子尾汁——迟早要完

知乎用户 姑且随风而去 发表

我活在 2019 年吗,他说的三条疫情开始后不是一直在做吗。

我最感兴趣的是他最后说的

历史上,凡是以道家治理均是经济繁荣,休养生息。

拐着弯说市场万能论和自由主义,却忽视了基本历史。

就算用历史循环论和简单类比看,大一统王朝开端有哪个是休养生息,哪个有条件休养生息?不都是对内治安混乱,对外四敌环绕,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皆穷,真以为蔬菜瓜果是超市变出来的吗。

所以王朝开端往往是法家多用重点,有了足够的固定资本重资产和稳定就业教育才有二世道家的无为而治,也就是说没有前期国家沉没成本哪儿来后面老百姓的机会收益。

既然反对有为政府,又何必又是让发钱,又是让投资基建。真要放在汉朝,又成了儒道之争的辩经。

知乎用户 卧牛 发表

1,都这时候了,还不肯直接发钱

2,连发个消费券都废九牛二虎之力,仿佛莫大的恩典

3,所有不能直接到达最终端居民手中的钱,都会被层层损耗掉绝大部分;无论其名义叫基建,还是叫消费券,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

4,不能直接发钱的根本原因,也是唯一原因,是直接发钱会绕开所有中间过手的人,他们不愿意。

其实为什么不能直接发钱,前年我就说过了;如果那时候就开始直接发钱的话。。。

历史不能假设,也无法回头。。。

知乎用户 小小蒋 发表

知道消费券都哪去了吗?

基本上都拿来从网上购物,然后转手再卖,赚的最多的是二道贩子。

比如深圳前段时间有一个手机消费券,用这个买手机可以便宜几百块钱,买来以后卖给二道贩子,二道贩子再拿到手机店里卖。

有人就靠撸这种消费券一个月几万块钱。你说穷人,他买手机缺的是这 300 吗?她缺的是剩下那 3000。

现在都是实名制的银行卡,你每张卡里发个 300-500 块钱。也能改善下生活,午饭加个鸡腿,不还是带动消费了吗?至于整这么麻烦吗?

指不定这消费券里面还有很多猫腻啊!

知乎用户 实话商人​​ 发表

这三条都是老办法。

消费券,20 年疫情就用过了,效果还行。

基建,从 08 年用到现在,每当经济有困难就拿出来。

复产,这个疫情结束后必须的。

减税降费,财政政策常见做法,用的不少了。

减免房租?这个好是好,怎么执行呢?没太可能执行的了。顶多国有物业可以减点,私人的执行不了的。

贷款展期,可以是可以,不过操作起来比较麻烦。

不过我想说的,从他的角度,提出的都是有利于企业家的政策,不过也正常,国家不也不从底层群众角度出政策。

知乎用户 lacertasl​ 发表

提问题,找漏洞总是最容易的,提供系统性的建议是最难的。

谁不知道当前经济困难,谁不知道上海大范围封控对经济损害大,谁不知道实体经济难以为继,低收入人群抗不了多久?

问题是这种现状能怎么办呢?用什么方法才能提振经济呢?

靠房地产吗?近期地产限购政策疯狂松绑,房贷利率玩命式下跌,三个月前房贷利率还是 6% 左右,现在普遍是 4.5%,两个月之内降低 1.5 个百分点,但依然不能使地产成交量回暖,支撑 GDP10 年的支柱性产业,突然就撑不住了,而且地产行业虽大,但不算是严格的消费品,现在房地产根本靠不住,也不敢靠。

地产不行,那能靠第二支柱汽车吗?汽车工业对中国 GDP 贡献度达到 4%,创造国内 10% 的就业、10% 的税收和 9.6% 的零售额,是真正的消费属性产品,所以,促进汽车消费,成了很受期待的一种经济振兴方式。

就在昨天,湖北宣布鼓励汽车消费,最高一辆汽车能补贴 8000 元,这都不是家电下乡了,而是全方面大范围补贴。

目前看起来,补贴金额挺大,那会刺激当前经济吗?

答案是不能,下图统计了汽车刺激政策和销量的关系,能够清晰的看到,在 2009 年的时候,汽车下乡大幅度提升了销量,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刺激效果越来越弱,现在提出汽车下乡,能止住下跌的颓势就很不容易了,还想带动其他经济,无异于痴人说梦。

如果第一、二支柱都不行,有没有什么新方向能提振经济呢?

前段时间国常会倒是提出一个新的概念 “数字经济”,说未来数字经济的产值能达到几十万亿,但问题是有人信吗?把传统产业换个词就能重振经济?只能算是调整统计方式而已。

最后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大规模搞基建,当初 08 年经济危机的时候靠 4 万亿走出了阴霾,现在能否再搞一个大型基建刺激提振呢?

答案是不能。曾经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市场中项目非常多,都是项目等钱,各地方政府有超级多赚钱的项目上报,就等发改委审批银行拨款;现在是什么项目都赔钱,地方政府无项目可报,连发改委都发文件让各地加紧上报,不然没库存项目了。

当前的问题是市场钱很充足,但没人敢借,银行贷款不是真的不用还,利率再低也是要利息的,一旦烂在手里拿简直是要了人命,所以经济都这样了,我们还是看不到大型基建刺激,这一次,基建刺激方案恐怕不会来了。

好了,走实业复苏的路线行不通,走虚拟经济路线呢?

第一种操作方式就是开闸放水,但你看近期央行的动作,贷款利率连续下降,MLF 相当充足,市场根本不缺钱,怎么放款都没用啊,这条路走不通。

第二条路,直接给居民发钱,鼓励他们消费,这好像是当前最能解市场燃眉之急的方案,但这个方案的问题就是执行难度高,看居民管控力度根本无法考验一个国家的执行力,因为其中不太牵扯利益关系,只有发钱的时候才最能考验执行力。

这钱怎么发?发多少?怎么保证有效落到个人手中?这一点直接贴合任泽平说的发消费券,当前很多人对消费券的不满主要是诚意不够,流程复杂且套路多,到底是不是真想给钱?你这钱是想向下解决市场需求还是想向上交差?

目前看来,还是交差为主,否则市场根本不会这么抵触,我只能说,任的建议是好的,市场也更需要提解决方案的人,而不是全都在讽刺的人,同时也希望高层能体验底层之苦,想明白政策到底是向下服务,还是向上汇报,这点非常重要。

最后,更多干货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原来是凌乐

知乎用户 凌乐​​ 发表

发蔬菜盲盒大礼包吧还是。

能发明白就不寒碜。

知乎用户 塔斯马尼亚雨林​​ 发表

大规模发放消费券在事实上和欧洲发福利,美国发钱是一回事。发消费券的初衷当然是解决消费力问题,不以现金的形式发是因为很多人拿到现金或者存起来或者还房贷了,对消费的短时间有效刺激有限。

但是,政府把消费券给到个人,然后个人又把消费券花给企业,企业还是要从政府那里拿到钱的,最终相当于钱还是流到市场内部了,这会不会引发通胀?

关于这个问题,我之前专门写文探讨过,后来随着疫情和国际局势的变化,我的观点也有一点改变。之前我是非常担忧这会引发短时间内的通胀高企的,但是随着疫情在上海,北京等重要经济政治中心爆发,还有美国印太战略框架的布局,以及国内经济一切以快跑快冲,稳定压倒一切的风向改变,我也有了新的思考:

1、咱们国内 4 月份 CPI 同比指数为 2.1,这还是在疫情影响物流受阻的情况下,没有什么通胀迹象,所以,有放水的空间。尤其是在疫情控制住的关键时刻,随着产业链和物流的恢复,产能的增加可以一定程度上冲抵掉放出的水量;

2、国内 PPI 高达 8.8,与 CPI 剪刀差依旧存在。也就是说企业生产成本很高,由于消费端萎缩,企业生产的产品无法加价,企业利润很薄,甚至在赔钱,这也是企业扩张意愿不高的主要原因。大量发放消费券,短时间内可以大量刺激消费,给企业补充流动性,而且这种流动性是以政府加杠杆的形式,最终给居民和企业让利,对于经济维稳和恢复效果很好;

3、虽然美元处于加息周期,人民币有下行压力,但是我们有外汇管制是其一,其二,我们国内经济如果恢复得快,对于留住外资是利好的,资本主要考虑的还是长远的投资收益,而不是短期内的汇率波动。而且,在现阶段出口不稳的情况下,内需的冲刺太有必要了,如果内需能够在短时间内期内,对于改善国内市场信心和投资预期,是极大的利好。

4、4 月份财政收入几近腰折,而通过政府发债刺激内需的形式还可以增加税收,再说,我国政府债务相较于欧美还有很大的扩增空间,把国债转移成居民消费和企业税收为我们经济恢复争取了时间。

综上,个人觉得,以万元计给各户发放消费券有一定的紧急冲刺效果。

知乎用户 观众席上的阿景 发表

建议一:把原来 300 元的商品,涨价到 600,然后发一个 600-300 的消费券

建议二:没有一个新区的千年规划不能解决经济问题的,如果不行,就两个。

建议三:给一个月 400 的补贴,然后继续封。


什么减税降费?股票现在有印花吗?

印花税都免不了,你指望他们给老百姓减税?

公摊还要几百年呢!

所以,我提议,建设 1 分钟核酸采样圈,经济马上恢复了!


唯一现实的,就是挖路修路,

一旦解封,就是:咚咚咚!

知乎用户 雍和​ 发表

任泽平好日不多了,在这样曲高和寡,别怪人家无情了

彻底封禁,甚至全面封杀


心理学研究 - 3:住户端信贷紧缩已经开始,信贷见顶可能提前到年内,M1 增速负增长说明了什么?

厦门篇:居民存贷比国内第一,均价 3.37w / 平,终局会是什么?全国居民杠杆率加速见顶意味着什么?居民主动去杠杆在何时?

居民杠杆率与政府杠杆率比较,我国政府债务的扩张空间有多大?未来十年全球保持长期低利率的可能性》接上文。根据我们对于季度居民信贷的模拟,预计 2023 年 Q1 居民的信贷将会全部见顶,居民信贷包括长期、短期的经营贷、消费贷。而从 1 月份 M1 同比增速 - 1.9% 来看,流通中的现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紧缩,居民信贷中的消费贷中短期消费贷遭遇了致命的切断。

而一旦出现致命的切断,那么居民的消费也会出现负反馈,这种负反馈最终导致债务危机爆发。

投机客的月供还款来源主要来源于金融系统中的短期贷款,而这种短期信贷反映在货币供应方面就是 M1 和 M0。

M1 出现了几十年来的第一次同比负增长,其实就是一个信号,政府大基建对于信贷的传导能力越来越弱,甚至出现了负反馈,政府投资挤压私人投资,政府信贷挤压私人信贷。这就导致所有依靠消费的产业将会发生萎缩,所有巨无霸的企业都面临整合,比如餐饮,居民只能依靠微薄的收入去吃饭时,最终只能以自己操作为主,外出就餐为辅。

信贷紧缩导致投机客的购房行为发生转变,投机客的月供资金开始紧缩,不得不减少投机频率,想方设法变卖资产。(以惠州为例)信贷紧缩会导致刚需购房者在购房和消费之间面临二选一的难题,实体消费水平也会提前见顶,出现断崖式下跌。

**1 为何消费紧缩了呢?**强监管导致信贷投放注意风险管理,而事实上目前已经是风险爆发的前夜,违约率持续升高,法拍房和失业率都在升高,因此金融系统本能的收缩了信贷。

**2 短期信贷紧缩对中长期购房行为的影响呢?**即便是 20% 的首付也让投机客望而生畏,投机客会逐步走向止盈变现,而不是重度参与投机,购房者 = 投机客 + 刚需。因此我们看到了弱二线已经出现成交量断层,强二线预计 6 个月后也会出现成交量断层,三四线预计 6 个月内购房峰值出现,年底彻底进入成交量断层。**3 消费市场的迅速萎缩是否会导致最终临界点提前呢?**之前我们预测最终的终点在 2022 年 11 月份,从目前来看,实体经济无论是 7 月份见顶还是 12 月份见顶,都不会影响最终的终点时间。2008 年次贷危机从 2006 年末期就开始爆发,2007 年 2 月份还有一批相关机构倒闭,而真正的市场预期转变的顶部在 2007 年 10 月份,市场风险集中爆发在 2008 年 6 月份。

**4 群体性的预期转变是否就是终点的到来?**严格意义上来讲,目前群体性的预期在于救市,即期待数据转好,但是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在变差,刻舟求剑盲目对标 2014 年政策和效应是错误的,因此现如今的核心是群体性预期的救市是否能成功。而失败的标志就是 Top5 中有两家以上的巨无霸违约,从目前的销售回款速度来看,这两家的现金流撑不过 12 个月。也就是真正住户预期的顶部和转折点,可能是 Top5 中的某两家出现系统性的崩溃,最终促使预期反转,救市预期彻底消失,变为套现止盈、止损的预期。**5 Top5 中某两家的资金来源是否能够持续保持充足呢?**信贷宽松只是针对具体项目,有抵押式的宽松,不是平白无故的支援几千亿,房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销售回款不利,因此导致新开工不足,而大量的土储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成本,利息最终吞噬掉所有的现金流,导致违约。因此 1 月就传出有些房企拒绝兑付部分商票,因为一旦兑付现金流就耗尽了,外部融资取决于新拍土地,而新拿地又需要资金,我们预测今年的土拍金额可能在 5w 亿以内。这种规模的土拍有一半都是地方平台为了从银行拿到贷款而进行的土拍,这种模式不可持续。

一旦无法保持高速回款,最先抽贷的就是银行机构,能保证不抽贷即是最大的宽容,更别奢望提供无限信用的贷款了。

**6 短期消费与长期消费 - 购房出现矛盾和挤兑,那么最终结局是什么?**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娶了老婆就得消耗父母的储蓄,不娶老婆就得消耗父母的精力,都对父母有致命的伤害。

而娶了老婆后,长期来看又是对父母精力的更大伤害。买房,促进房地产产业链发展,居民消费抑制,失业率增加,房价还得暴跌,不买房,房地产产业链崩溃,还得失业。因此这不是两难选择,而是两个必选的失败选择,即谁也保不住了。

而消费与购房的矛盾最终爆发点,就是 2022 年 11 月,消费与购房都出现了见顶回落,且不可逆转,实体经济大规模的负反馈开始。

M1 全年也不可能一直负增长,在大基建信贷的投放下,还是有增速的,只不过最终会有一个峰值出现,大基建信贷峰值过去以后,M1 峰值也会出现。

**7 2022 年社会发展的主题是什么呢?**很简单,贷款流向哪里,哪里就是天堂,今年的主题必然是大基建和国家扶持的科技产业。

**8 对于普通人的建议是什么?**潮水正在退去,该止盈了,负债的事情坚决不做。**9 对于现阶段的几点看法是什么?大部分人过度迷茫缺乏判断又是因为什么?**当泡沫达到一定程度时,所有的参与者和场外人员均会丧失理智,称为群体性行为,学富五车的教授在群体性中也会丧失判断力,更别提普通人了。体感温度直线下降是我们现在最能感受到的事实,从春节到节后的衣食住行消费及亲身体验,拒绝消费也成为了我们自己的一种心理反馈。人类从物质不发达进入物质发达社会以后,类似于 1990 年日本,消费习惯和意识会达到一个饱和状态,对奢侈品、豪车、豪宅有无限的追求欲望,这种现象本质上其实是昙光一现的。从餐饮角度来看,我们经历了物质不富裕到极度富裕的阶段,比如说 2010 年前后兴起的自助餐潮流,2015 年左右兴起的火锅潮流,2018 年后期兴起的明星主题餐饮潮流,本质上已经完全透支掉了餐饮本身的消费意义。餐饮的种类已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整体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回落和洗牌,而 2021 年 8 月份就是一个开始。我们目前所处的一个阶段就是消费高速增长到低速和停滞的一个惯性阶段,一艘大船要想改变航线,所需要的时间和弧线角度会更大,处于船舱底部的次等仓往往是最后才知道的。

10 **当下社会主流的群体性心理是什么?**读过《中国房地产研究》的读者都了解一些,我们总结为:买房跨越阶层感,无产者恐慌有产者庆幸,负债幸福感六个钱包被啃自豪感,过度乐观和漂亮话盛行,反智 - 一切利空都是利好。

而社会的另一面反映的又是:躺平、内卷、孤独与绝望,

厌恶社会、矛盾对立与迷茫、毫无信仰与追求,

爱富仇富又不能富的无奈、愤怒感。—-

以上的社会心理又会如何伴随着消费逆转,经济逆转而转变呢?

我们提出过房价心理博弈期,及 1992 年日本央行断贷行为,1992 年日本征收房地产税的事件,最终促使以上这种心理彻底扭转。

买房真的能跨越阶层?

买房真的提高了幸福感?

而无房又真的不幸福吗?

[1]

2022 年就是这些社会心理发生动摇的一年,1 月份郑州房价开始小规模的下调,除去远郊以外,郑州品牌房企也开始下调 1000 元 / 平 - 3000 元 / 平的房价,如果你仔细算一算,很可能 20% 的跌幅已经发生了,只不过二手房市场反应较为滞后,这种心理效应会慢慢形成,最终和天津一样,在没有外力的基础上,连跌三四年。

参考

  1. ^ 住户端信贷紧缩已经开始,信贷见顶可能提前到年内,M1 增速负增长说明了什么?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jE5MDAzNw==&mid=2247487374&idx=1&sn=89ce9185fc722eab9fa374defd0df2ab&chksm=fb84a6b4ccf32fa2e2a8b89dfb65030b65da5a3064cbf92e29b9c4dc57846abdb4d2e8d2173b&token=491952644&lang=zh_CN#rd

知乎用户 房住不炒科技兴国 发表

专家可能不清楚

我告诉专家穷人怎么过日子

你发的卷,如果不能换成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

而是什么餐饮消费啊,商场折扣啊

那就跟我没有关系

如果是能变成生活必需品

那么我会掐着满减的限额来囤货

你满 100 减 30,我绝对不会买 150

没算准买到 110 都算你赚了

甚至如果在没钱

我连囤货都不会囤,油吃完了买油,米吃完了买米

消费券,如果你想靠它拉动消费

只能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的活,它干不了

知乎用户 三刀不暴击 发表

钱从哪儿来?

撸羊毛割韭菜?杯水车薪。

杀鸡取卵?不现实。

还是开机最方便,并且一团和气。

但凡一个本科生,认真的去调查研究个几十家民营中小企业,提出的东西也比这三条更加有血有肉、具有操作性。

一头驴,都不可能在同一个坑摔两次。除非坑里有胡萝卜。

知乎用户 左家明王 发表

先想办法降低一下物价吧,尤其是生活必需品的价格

知乎用户 可克达拉的牧羊人​ 发表

任泽平三流经济学家。

看今天电视电话新闻,最下面的这一段。

这次稳,主要通过财政手段、货币手段进行紧急调控,保障大环境的稳定。

而不是依赖工信部、科技部、商业部、税务总局等调动产业、市场氛围、进出口来保持稳定。

我想说下我的看法,

我们国家的家底很厚很厚,全国停业一个月也能撑得过去,粮食、工业品、石油、电力都能撑很久。

但是国家能撑,个人却撑不下来。有很多人一天不干活就没饭吃,很多企业商铺不开业就还不上贷款、交不起房租,很多人不工作就还不上房贷、还不上消费贷。

总理说是稳经济,实际核心还是稳民生啊。

更麻烦的是,加入 wto,中国就不仅仅是中国人的了。我并不是要说,中国不出口,外国人就没得用, 外国人死活我才不管。

中国加入 wto,就要被国际形势裹挟,尤其是被美国裹挟。

比如央行放水,但是目前是美联储加息缩表周期。央行放水放多了,就要被在外汇市场上收割,仅仅是一个微小的原因。更多的是,国际资本的逃离,会伤及根本。所以央行也左右为难,不放水财政部逼宫,民生不好挨骂。放水却和美联储倒挂,外汇被收割和国际资本逃离,并且万一经济泡沫过大,央行将会像日本央行那样订在耻辱柱上。

比如产业,大家都知道制造业逃离到东南亚和印度。但是如果完全可控,禁止制造业转移,财政就可以直接给居民打款来提振消费。但是现在不能,因为财政一打款,就会通货膨胀,最终要求工资上涨。加速制造业逃离中国搬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去。

美国欧洲因为制造业比重较少,可以轻易发钱。

说来说去,矛盾就一个,国家足够富了,生产力也足够强了,但是缺乏合适途径把钱发给个人,而不损害经济本体。如果个人有钱了,就可以拉动消费市场,内循环、统一大市场就起来了。各种数据就蒸蒸日上了。

此次会议还是研究的一个内容,就是让财政、央行、发改委提出方案,怎么让个人有钱。

当然,国家这么多年的经验,大水漫灌式的发钱,只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消费市场还是起不来,各种经济数据都会阳痿。

所以,这次要做的是润物细无声,而不是银行疯狂扩张大水漫灌。

财政部,yes。此次也是发改委牵头,财政部打主力,央行积极配合。

这么看,除了任泽平说的这种,还有更好的方法吗?没有。

结局是什么?

有生产工具的人会更加富裕,没有生产工具的人会更加贫穷。

但是比起现在马上很多人吃不上饭,和未来吃饭困难,发优惠券刺激消费,也是能解燃眉之急。

有更好的方法吗?凯恩斯、马克思同时来了,也没有。马克思来了也得说,不得不这么办。

知乎用户 同富 发表

我建议任泽平倡议收豪宅税,做主父偃。自己多买房子,多生孩子,多交税。

要知道这天下被分封的人,已经想着反对我们人民了。

知乎用户 玄机道长​ 发表

现在影响信心的是『新冠』

现在做消费生意,必须做好『新冠一来,一年白干』的心理建设,同时必须拥有『封控两个月依然能活着』的充裕现金流。毕竟,消费者、企业都不知道明天与封控谁先到来。但都知道,一旦封控,自己的钱包 / 生意可能先于病毒被清零。

这是一种多么『悲观』的经济预期?在这份预期下,只有现金是王者,现金之外是房产。现金自不必多说,房产是我们的特色。每个人都知道:“当经济滑坡时,政府必然会采取宏观调控,而调控的核心就是放水。放水不一定能拉动经济,但一定能拉动房市。

于是,反反复复的事与愿违。政策希望企业获得了资金后,投资生产。但企业实际得到资金后,投资了房产。政策希望个人得到消费券后,积极消费。但实际个人得到的消费券,擦屁股都嫌硬了点。

我认为,要改变经济预期需要:

  • 『建立完备的保障机制』:企业、个人可以通过每月支出一定金额的保险费,换取当 “封控” 发生时的直接补贴。这样,保险公司会制衡个别乱封、久封不治的行为。
  • 『启用数字人民币』:所有刺激性货币都为数字人民币,可以精确反应这笔钱的每一笔交易节点。投向生产的多给,投向房产的追回并罚款。
  • 『发放数字人民币替代消费券』

知乎用户 莽特特特​ 发表

成天大规模、大力的,国家政策又不是玩赛车,要拐弯也得平稳点吧。

先把没工作、生意破产的人的吃饭问题解决了是真的。

去年底写的,不知道还有没有道理:

中国应坚持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

知乎用户 中一 (MiddleOne)​ 发表

发券,基建有没有用?

有用,但治标不治本,无非延缓危机罢了

消费不足本质还是分配问题导致的,发券基建并不能解决分配问题反而会加剧。

大放水最能养肥的永远是距离权力最近的上游人士,老百姓能喝个汤都是大本事了,大多数人也就闻个味儿。

是时候再来一次土改了,资产税,房产税,遗产税收起来,大力推行数字人民币,给所有劳动者现金补助直接从央行发到个人账户,拒绝任何中间商薅羊毛。

不要怕富人跑,疫情期间暂停出国护照很正常,发动群众监督,举报偷税漏税转移资产最高可奖励 10%,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就不信那些富人个个财务专家,都是亲手做账,亲手转移资产。老财马上咸鱼翻身发财的机会大大滴滴有!

至于公务员问题,公务员是特殊群体吗,有党内监督,不适用这套人民体系,家里真有一头牛的完全可以放心,作为自己统治的基本盘,怎么也会留几分情面的,只要内部申报就能合法持有,一律既往不咎。

知乎用户 秦一鸣 发表

随着儿童肝炎和猴痘的出现,尤其是猴痘,光看着就感觉瘆得慌,估计也是怕了,现在有些人不再直接说什么共存,而是开始关心起经济来了。有的人喊着要拿出颠覆性的政策工具来,有的人觉得现在的刺激还不够。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预期开始转向了,认为消费起不来主要是跟大家的悲观预期有关系,因为对未来的看法变了,所以就需要用超强的措施去扭转这种预期,让人们敢于消费。但是这些人似乎都忘记了一点,说严重点,是罔顾现实,罔顾什么现实?就是美国在加息,这不是开玩笑的事,全世界的预期都被扭转变得谨慎,为啥你非得现在要这么乐观?

很多人可能都忘了,在今年年初的时候,自己有没有像现在这么关心过经济?当时提出的 2022 年我们面临的三重压力里面,有两条就是,需求收缩和预期转弱。而如今,现实的发展,正是如此。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肯定不是你这么一会就变得开始懂经济了,而是有人比你更早就预判到了现在的困难,你后知后觉,还假装跟个先知似的,这真没啥好嘚瑟的。能比你更早做出预判的人,绝对比你想得更远。

紧缩与危机

今年以来我们实际上也降了几次息,但是降息操作,让很多人看不太明白,因为基准利率基本上没怎么动,下调的主要是长期贷款利率,说白了这个主要就是降房贷利率,给楼市降低资金压力。

那么针对这个事,有人认为这就是在经济上进行大幅刺激,还整出个说法,叫货币政策大转弯,然后踩油门,认为现在是到了踩油门,进行大幅宽松的时候了。因为现在经济确实不好,很多人对此进行附和,认为应该出台大幅度宽松的政策,来扭转经济下滑的态势。

我在近期也写了不少文章说这个事,但是我的核心观点是,当前的一些政策,主要是对经济进行托底,而不是进行大幅刺激,也没必要进行大幅刺激。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托底和刺激,虽然看起来都是进行宽松,但是目的,手段和作用,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前提,就是当前的国际形势和经济周期是怎样的。

很多人一看国外躺平了,就千方百计的想要接轨,但是我们要看到,国际上和国内现在所处的周期有很大的区别。说到根子上,就一点,发达国家在美国的带领下,现在的金融政策都在紧缩,或者转向紧缩。

目前五眼联盟国家,是最早采取紧缩政策的第一集团。欧洲预计会在 7 月份开始加息,也就是到年中的时候,发达国家基本上都会进入紧缩之中,这里面可能只有日本是个例外,毕竟日本也决定不了自己的命运。

但是我们自 2020 年以来,没有跟随美国进行大放水,什么原因?我们疫情控制和经济恢复都做得是最好的,主要经济体里面,全球排名第一的经济增速,已经说明了一切。那么到现在,我们的通胀也远没有欧美那么严重,我们的经济依然处于快速发展期。我们这个时候不想,也不能跟随它们进入紧缩周期。

美国通过紧缩美元,这一次是要捅破全球的资产泡沫。我们会不会受影响?这个问题不言自明,这可以说就是当下我们所面临的,最大的威胁和挑战。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的金融政策,经济政策,到底是要进行托底,还是要搞大幅度刺激?

如果我们去看美联储的政策,要得到答案也很容易。美国的紧缩这才刚开始,3 月和 5 月,这才加息 75 个基点,接下来 6 月和 7 月,还计划要加息 100 个基点。那后面还有 9 月,11 月,还要继续加息。

那么现在请问,这个时候美国的牌还没出完,甚至才刚开始出牌呢,你就满世界喊着赶紧把王炸都扔下来,那后面美国再加息的时候怎么办?这就跟投资一样,你以为现在是到底了,可以抄底了,用超大规模刺激要扭转趋势,而如果这才到半山腰呢?

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工具箱,但美国的紧缩才开始,你就慌成这样,是不是有点太沉不住气了呢?美国的货币政策不用尽,我们绝不能先把自己架起来,不然到后面,真正难受的就会是自己。

我想这个道理大家应该都懂。

今年以来的情况,困不困难?感觉上可能是这三年来最困难的时候,尤其是 4 月份的疫情影响,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全解除,有人是为经济担心,有人则是想用经济问题反过来推翻防疫政策,但是咱们还是得多说一句,万事料敌从宽,遇事才能更主动。

我们说年初的时候,就提出了今年的三重压力,分别是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而当这些困难走进现实的时候,咱就不要自作聪明,觉得自己比那些能作出有效预判的人更聪明了。

如果说美国的加息紧缩之下,俄乌冲突都不是意外,那么疫情的冲击和影响,你又怎么知道它是趋势下的意外还是必然呢?在美国加息才开始的情况下,进行托底,显然出发点是着眼于防风险,尤其是防系统性风险的考虑。而大幅度宽松和刺激,在此刻,到底是放大了风险,还是降低了风险?

我想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而衡量答案准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怎么看待风险的问题?尤其是怎么看待外部风险的问题。

与 08 年最大的区别

现在的很多人,包括一些经济学家在内,把国内的困难和风险说得比天大,把外部的威胁和风险,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甚至提都不提。稍有经济常识的都知道,由于美元的国际地位依然还在,美国紧缩之下,全世界都如临大敌,深怕自己就是被收割的那一个。

美元大放水,会推高全世界的物价,给各国带来通胀压力,而美元紧缩,又会给大家带来资产泡沫崩盘的压力。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不同阶段的压力,都会体现在各国内部,成为各种各样具体的困难和风险。

那么我们得分清个主次,到底哪一个才是主要矛盾,哪一个才是次要矛盾。以现在的情况看,美元紧缩之下,世界各国资产泡沫崩盘的压力,就是最主要的矛盾。而国内的压力,不管是楼市不振,还是预期转弱,都是这个主要矛盾之下的具体体现。至于说在美元紧缩周期之下,全球经济发展放缓,需求转弱,这还是次要矛盾。

那么找准主要矛盾,找准矛盾的主要方面,才是解决问题,防范风险的根本。一旦我们从这个角度再去看问题,为应对美元紧缩所带来的风险冲击,恐怕工具箱里作更多的准备,不管是宽松刺激还是兜底,可能都要更加细水长流才行。

说白了,美国现在是主动出牌方,美国的牌没打完,我们作为应对方,只能是后发制人,不可能先把牌打完。我们都知道 2008 年,爆发过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但是 2022 年,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时,跟 2008 年时,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如果再出现全球性的危机,未来不会再有国际合作,甚至要谨防国际对抗。

2008 年的情况,是东西方通力合作的情况下,全世界很快就走出了一个 V 型反转。这里面有人说我们当时不该合作救市,说句公道话,那时候的中美差距要比现在大很多,这次救市客观上又为我们争取了这十多年相对和平稳定的发展时间。历史没有如果,而且这个事有利有弊,也需要更加客观全面的去看待。

话说回来,当时的联合救市,大家都没有后顾之忧。而现在的情况大不一样,美国现在这个饥不择食的样子,谁还敢跟美国合作呢,不仅不可能合作,而且还要特别小心,防火防盗防美国,谨防其利用这次紧缩,来搞金融收割。

所以现在的第一要务,不仅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更要防外部风险,通过一切办法托底,撑过这个紧缩周期,绝不能在美国的加息周期里面出问题。而至于宽松与刺激,会不会有?我想应该是会有的,但是这里面最关键的是时机。

时机对了,才能有效应对和化解风险,时机用错了,甚至有可能进一步放大风险。

警报未解除

目前我们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周期上,依然还有很长的增长期,国内外其实都有类似的看法,就是我们的总经济规模,将来有可能会达到美国的 2-3 倍。这是由几十年来的发展趋势所决定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但是,这里还是要加个但是,发展趋势是大周期的大方向,这不代表中间不会出现波动,比如这次全球性的疫情,就是一个突发事件,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有冲击,但是这个趋势依然没有被扭转,甚至说还展现出了更大的潜力。

而目前的情况是,随着美元进入加息的紧缩周期,全球的经济发展都开始面临放缓压力。根据过去的经验看,美元紧缩周期,往往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大部分这种快速高强度的紧缩,一般也就在一年到一年半时间内,就结束了。后面要么是比较中性的货币政策,要么就是开始漫长的降息宽松周期。

这一紧一松之间,就是美元利用国际货币地位,制造出来的金融周期。

我们现在在金融方面,尤其是货币影响力,与美元之间,实力上确实有差距,这是客观现实,我们金融上整体处于守势,这也是现实。而且美国现在开启紧缩周期,相当于一种金融攻击,实际上不只是我们,全世界在金融上,也几乎都处于守势。

这种防守的情形,总体上而言,还是阶段性的,只要守住了,不出现系统性风险,发展的大趋势就不会被打断,而这也是美国打断这个趋势,在金融上的最后一次机会。挺过了这个阶段,基于我们所处的发展趋势,我们依然还可以相对较容易的启动再增长周期。而且美国的紧缩周期,剩下的时间不会太长,短则半年,长则一年,这一轮紧缩,可能也就到头了。

那么在这个过程里,我们确实要准备足够的工具箱。但真正震撼的工具,可以说还远没到可以用的时候。因为对美元紧缩周期稍有了解的都知道,现在还远未到最危险的时刻。而最危险的时刻,从现在来看,最早可能也要到今年下半年。

如果全球性的危机出现,一定是由于美元大幅紧缩,并由此造成了全球性的流动性危机,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从分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来看,确实有部门还有很大的空间和超强的工具可用,但是必须留到最后,来全面对冲这种全球性流动危机的影响。这就是很多人所期待的大招。

但不管是金融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如果过早用尽,由于外围的紧缩还在继续,你这边一刺激,市场一涨,那边有可能正好给国际资本一个套现跑路的机会,这只会造成更大的麻烦,甚至刺激越大,效果反倒越差。

因为这里面还有个预期的问题,人们期待的是对你后面采取行动的预期,预期越早兑现,意味着后面可以期待的越少。预期引导这方面来说,美联储就很有经验,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现在货币政策上,小步慢跑,细水长流,盯着美国的加息节奏,其实很有针对性,并没有什么问题。

而阶段性的,以美元为首的发达国家货币政策,都逐步进入紧缩这个背景之下,全球经济短期内大概率都不会太好,疫情可能加剧了这个影响,但是没有疫情,很可能情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改变防疫政策,一时可能能让消费反弹,但是反弹完之后呢,你可以问问自己,也可以问问那些专家,美国会停止紧缩吗?危机警报会解除吗?风险会变小吗?

最后

而且现在看外部形势,随着美国紧缩的继续,疫情也还在继续演化,未知儿童肝炎还没搞清楚是咋回事,诡异的猴痘疫情又来了,我们不管这背后到底是巧合,还是必然,就说这个形势下,至少短期内,我们的预期,是不是应该更谨慎一些的好。

我是一个长期乐观主义者,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一再提醒,在短期内,阶段性的要提高风险意识,危机意识。今年都很难,上到国家,下到个人,都在经历困难时刻。冷嘲热讽说风凉话,或者一有困难就叫唤,又或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些并不能解决问题。

面对外部威胁和风险,要共度难关,最简单的,至少要做到四个字:上下同欲。这是我们群众工作的目标,也是走向未来的法宝。

知乎用户 六爷阿旦 发表

看了 3 条建议,没有一条是有利于老百姓的。

先说第一条,发消费券,针对中低收入家庭和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你都知道没收入没工作了,发个消费券有什么用啊。就比如给老百姓发 500 元消费券,老百姓缺的是这 500 块钱吗?老百姓缺的是另外的那部分钱,手里没有现金消费券有什么用?

第二条,大力启动基建。中国现在基建真的还有大力推进的必要吗?现在很多的基建都是面子工程,要么就是天天修路,刚修好的路没过 2,3 个月,刨了重修,修好之后没过几天刨了再修,老百姓戏称这样的路叫做拉锁路。

第三条,给企业减税降费,减免房租,稳定企业的信心。就看到给企业好处了,给企业发钱了,没有一字提到这些企业要承担什么责任,比如裁员不得超过多少,不得拖欠工资,不得降薪,好歹在给好处的时候多少给上点紧箍咒,给点压力,老百姓能够得到点实惠啊。

知乎用户 看娃老爹 发表

说白了这就是 “债务周期中” 的推绳子撒钱阶段,但消费券又区别于直升机撒钱!

首先管理衰退

  1. 窗口指导拯救困难企业,相当于定向宽信用把便宜的贷款或者干脆不要利息的钱注入企业,目的是救了企业=解决人们的收入的问题,企业活,保就业,
  2. 如果没有什么企业值得救?那就拉基建,让没有工作的强行创造个工作出来!比如修修路、建个开发区等等诸如此类!这个东西好处是见效快,弊端是修完路以后、新区起来以后没有持续性!就算路可以总修!那些鬼城呢?所以最后资源浪费甚至没有为未来起到一点好作用!
  3. 在投资人眼里拉基建就是逆周期调节手段!这个东西≈假动作!但任先生可能没考虑上面现在不需要逆周期调节,毕竟知道和吸毒一样短期没事长期翻车的道理,所以现在是转向跨周期调节的进化手段,也就是说拉也要拉那些有持续性带来生产力的项目和基建!可有么?这是个问题!此处忽略一千字!

第二步促进支出 / 消费

  1. 老百姓在萧条期间想的是紧衣缩食不敢花钱,环境便会造成实质上的通缩,百姓也不会买任何资产,锁紧裤腰带压缩生活水平,毕竟这个时候股票跳水,房地产暴雷,失业的失业,大家想的问题是我怎么活着的问题。
  2. 直升机撒钱是强行启动消费!消费券又有期限所以增强了短期消费的量,一旦消费起来企业赚钱了经济就会从新走上正轨!当然消费券还是有弊端的比如倒卖消费券、甚至中间的摩擦环境 - 你懂的,多了不延伸了。

回到解人们的支出意愿上

  1. 首先就是由利率驱动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通过降息,刺激积极的财富效应,钱便宜了,大家就更愿意支出。
  2. 其次减少月度的还款额,降低信贷购物难度。我们说到降低短期实际利率来刺激短期消费就是这个意思。当然也有财政政策辅助才行比如减税,这个事昨天就发生了!
  3. 减少偿债负担。量化宽松很多人都已经听说过了,其实就是印钱购买金融资产,内在逻辑就是利好那些投资人和利好储蓄者,一般投资人和储蓄者都会使用这些现金来购买他们认为具有潜力的资产。如果资产升值就可以为支出提供资金,那些购买资产的有钱人就会更有钱,钱多了就会倾向于消费,从而刺激实体经济。但这适用美国!而我们这里还是消费券兜底吧!金融大环境毕竟不发达!所以看到没走到这一步就卡死了!所以每次我们的周期走到这里的时候都会比别人稍微难受一点!

但也不必归于担心。经济滚滚不会因此完蛋!反而这个时候是普通人的超车机会!

(资产不贵、危中求机)

知乎用户 波多野猫叔​​ 发表

发个屁的消费券,天天关家里,我能消费啥?每天都要去抢团,而且抢的这些东西大多是平时看都不看一眼的东西。我想的消费是:下馆子,迪士尼,出省游等等。然后拿了消费券,还是去卷团购——这种消费券除了加剧内卷之外,还有啥意义?那还不如国家直接给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发现金补助,省得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我现在关在家里的消费既拯救不了本地的服务业、也无法为外地的服务业做贡献。要知道中国吸纳就业人口最多的行业就是服务业,而且是餐饮旅游托尼老师等普通服务业。现在这些统统没法为我服务,我花了消费券能拯救谁?市场都没了,你还救个毛线的市场经济?

知乎用户 野糊吏 发表

这可比发物资好敛财啊

知乎用户 不知鸟 发表

任国师的这个观点,真的不新鲜,今年以来,就我印象之中,已经见过至少五次以上他这个级别以上的专家提出过了,

比较早的是李迅雷

后面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可以百度找一下,不是什么新鲜观点。

第二个,关于复工复产的建议,就更不新鲜了,有这方面呼声的专家,在他这个级别以上的,以百位计。

第三个,帮企业度过难关,这句话甚至不能算是建议了吧,这是一个社会现象,正常人都能看到,现在大面积的企业倒闭关门,帮谁不帮谁?怎么帮?帮到什么地步上?

您好歹要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才对得起您国师和年薪曾经千万的光荣抬头吧?

这三个建议,基本上都是口号式的建议,没有一点实质的内容。

按下不表——

咱们就直接说,国师的建议到底有没有实际意义?

第一:发消费券

2020 年第一波疫情过去后,中国很多城市都发过消费券,而且力度很大,在当时确实起了一定恢复经济的推动作用。但今年的形势和两年前完全没有可比性。

2022 年这波疫情,是一种全细胞坏死式的疫情,什么叫坏死?医学上的定义大家可以百度一下,我仅在经济学的视角上讲,就是不存在谁刺激谁,谁影响谁的问题,而是大家全都到了一个状态上,坏死的状态。

消费券是为了让大家更多的消费,可你现在发消费券,你让拿到消费券的人怎么消费,去哪消费,消费什么?

小区都被封了,每次取个快递要下楼出门往返耽误 20 分钟,高频次网购的便利性被完全打掉了。

小区外的街市全停业了,禁止堂食了,甚至很多顶级大商场也全楼关闭了,消费券怎么消费?

很多公司因为居家办公和业务停滞,直接半薪或缓发,你让那些人怎么敢再去消费?

消费券在这时的作用,完全就是没有作用。现在就是现金为王,直接发钱才有效果。

可是,国家财政的很大一部分都放到了捅与隔那边去了,哪还有盈余发现金?

第二:复工复产

这个不细讲了,只说一点,这就是一个死循环。复工复产的前提是什么?

是流通,是流动,是流行病酝酿的最好土壤。

你们只要还担心这个病,还坚持不能让这个病有一点点可能性,那你们所有的复工复产都是死循环中的一个节点。

疫情来——静态——停业——疫情走——复工复产——动态——全国动起来——疫情再传播——静态——停业

就是这样一个循环,我看不到这个逻辑链中存在任何希望之光。

第三: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

怎么帮呢?现在国家能做的,就是减免公有楼宇的房租,减免税负,给一些新兴产业上的企业一些补贴政策。

聊胜于无吧。

企业的坏死,比人体的坏死,要可怕的多。现在,你们走在北京街头,能看到的是什么?

看到的是一片一片的坏死。

——————

最后讲一下,身为曾经年薪千万的国师级别的专家,要提建议,要说话,但请不要说空话,喊口号。

口号,我们所有人都会喊,比如这句: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但如何做到切实地让人民真的至上了,让生命的体验感更加充盈?

那才是你们这些专家真正应该研究和给出决策的关键点。

知乎用户 无犀之谈 发表

哈哈哈,想起了郎咸平说的 “宠物经济学家”,这可不是我说的,只是转述。

郎咸平 2015 年底做了一个节目,财经郎眼,那期名字就叫 “今年不买房,再等三十年”!

还强调了买一二线城市,地铁口,学区房,小户型。

可惜那时候没看懂,看懂的时候已经晚了。

知乎用户 高山流水​ 发表

基建…… 好好想想怎么把教育,医疗这两个最基础的基建弄好再说吧。基建不单单是盖房子铺路,比盖房子铺路花钱多的地方多了去了。

提升教育,难道就是单纯提高教师工资,盖大房子,提升示范院校招生规模?但凡是读过书,自己孩子也正在读书的人,就明白我们的整体教师素质和教师思想是个啥鸟样。

知乎用户 月笼沙 发表

任泽平被锤过几次后不敢真心说话了。

先是自己选错恒大,去恒大做什么副总裁级别的首席经济学家。结果所谓一千五百万年薪不但实际拿到手没那么多还因为内部高管理财项目倒贴亏了钱。

后去东吴证券当首席经济学家,被政府机构要求券商的首席经济学家不得是兼职身份又被迫解约离职。

自己自嘲要转型情感博主。

转型你就彻底一点啊。又不敢好好说话又不想不说话放弃人设。

三条建议没有一条有用。

1. 消费券原则上能带来至少 1:1 的直接消费刺激,但问题是几乎所有城市都是要抽签中彩票一样。而且大多数处境艰难的失业人口和贫困人口是缺消费券中奖的运气吗?他们缺消费的本金。

2. 大水漫灌搞基建除了强行刺激 GDP 数字增长还会大概率带来大幅度的通货膨胀,对于中产阶级财富缩水和底层人民生活成本大幅度上升的巨大可能性不说说?

3. 减免税费、免房租这些老调重弹都没啥用。

免房租是政府自持物业减免我看到政策了。民营的物业呢。政府鼓励提倡免房租,那给物业持有者免房贷吗?你不免有个屁用。

减免税费,现在是缺税费的问题吗?是缺生意,没法正常做生意开张。物流、供应链、原材料、人手、流通都限制。没有收入怎么交税?

这三条建议的水平,跟北京出租车大爷们比还不如。

因为疫情好久没去成北京了。想念北京的能侃的出租车大爷们。

知乎用户 Jacob 贾超​​ 发表

发消费,搞促销,都是为了**刺激消费,**消费者觉得有便宜占才会有消费欲望。但是专家可能不知道现在消费券不是让大家领,而是要让大家抢

前两天成都发 6 亿消费券,咱先不说 6 亿平均分给每个成都人只有 30 元这件事儿有多傻 B,咱先说有多少人抢到了?我知道的有人一家 5 口去抢一人没抢到,一个小公司 30 多人一人没抢到。消费者都抢不到如何刺激消费?专家说一个建议的同时应该先告诉那些发消费券的人如何操作,别设立那些无用的狗屁门槛!本末倒置!

4 月什么情况大家都看见了,趁着现在老百姓手里还点有钱,你发个消费券还有用。要是让一帮屁也不懂的发券人瞎折腾,等过两个月老百姓手头更紧了你发现金都没人消费了!

知乎用户 neilwang 发表

消费券是损招,让体制内减肥,割肉给饿肚子的体制外,才是正解。

只不过,任某某不敢说,也不愿说。他也是泛体制内人。

第 0 条建议应该是:擦亮眼睛,面对疫情洪峰已过的事实,不要犯当年武汉疫情爆发时你却一心过年的错误。

人,尤其是智人,不可以两次踏入同一条荒谬之河,尤其是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

俄国军事家苏沃洛夫说:“要勇敢而不要暴躁,要服从而不要低声下气,要坚强而不要顽固,要谦逊而不要做作。”

坚强,用错了地方,就等于顽固。共勉吧。

知乎用户 思想花园​ 发表

我记得我好像在一个回答里说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最重要的是预期。

没有预期,发再多的钱也只能进银行吃灰,而不会流通到市场上。

知乎用户 豆丁 发表

已经有发了。深圳就有发买电器和电子产品补贴 15%,不过只能去指定的实体店,已经指定的产品。

个人补贴不超过 2000。

知乎用户 码农派生 发表

相当于你根据戈尔巴乔夫的建议去治理国家。

知乎用户 冬瓜​ 发表

永远不愿意面对核心问题,

问题是房子!房子房子!

你狂盖保障房,人们的六个钱包不再被房子锁定。老百姓手上原本几十一二百万的首付钱立马变成潜在消费款。

知乎用户 王四哥 发表

这个问题非专业人士还挺难分辨。

经济学家分两种:

1、从真正解决问题角度出发的真正经济学家。

2、为资本代言的资本经济学家。

不过第一种基本没有了,现在大部分经济学家都是第二种。

目前经济问题,直接原因是消费低迷,投资增速大幅下降。

消费低迷,资本经济学家就会建议发放消费券,或者直接发钱。

投资增速下降,就会建议继续搞大基建。

听起来似乎也没什么毛病,特别是直接发钱,广大居民也是支持的。

不过不管是发放消费券,还是直接发钱,还是大基建,都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直接发消费券,或者直接发钱,不改变收入分配机制,最终财富还是会快速向大资本家集中。

美国就是最好的例子,这几年美国倒是发钱了,还发了很多钱,但危机解除了吗?

并没有,美国有钱人倒是越来越有钱了,穷人还是一样穷。

事实上,不管是直接发钱,还是发消费券,最终受益的都是大企业,大资本家,并且每一轮经济刺激过后,都会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各位不妨再继续深入思考,消费不足,投资增速下降,根本原因是什么?

其实不说大家也知道,就是收入下降了。

那么收入下降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是贫富差距过大造成的消费不足造成的。

贫富差距过大造成消费不足的现象,举个例子:比如你每餐能够吃一只鸡,马云每餐也吃不了一头牛。

有钱人随着资产不断增值,消费并不会出现同步增长,但穷人会随着收入不断减少而减少消费,所以消费总额就下降了。

而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这是完全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当贫富差距大到一定程度,社会就要发生经济危机。

属实是闭环了。

这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无法避免的根本原因。

想要打破这个闭环,就必须打破既有的收入分配机制。

比如增加劳动收入分配比例,降低土地,资本收益比例,压缩金融套利空间,清理各种寻租空间等。

这个其实也不是什么秘密,很多人都心知肚明,但各位就很难从资本经济学家口中听到这些东西,因为这无异是要他们自我割肉。

其实这也是市场经济机制下的必然产物,唯利是图就是市场经济的最基本法则,出于唯利是图目的,资本代言人不可能讲让自己利益受损,但又能够实际解决问题的事情。

只有那些真正一心做好事情,不为个人利益考虑,真正无私奉献的人,才能够真正客观的去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

几十年前,中国就有那么一群人,不计较个人利益,为大局无私奉献的伟大的人。

现在很少了。

当然,现在也不鼓励无私奉献,你无私了,就必然会成全别人的自私,你付出了多少劳动,创造了多少的财富,就应该得到多少的收益,这才是更合理的分配机制。

是时候反思一下被奉为万能的市场经济法则,这是一个看似公平,实际上具有最大不公平的市场机制。

知乎用户 茶话股经 发表

扩军都比这些馊主意好

知乎用户 无见只马 发表

我认为消费券没问题,问题是没钱消费。

搞基建没有问题,问题是钱从何来?

中国在 2021 年度的负债总额高达 310 万亿,人均负债 221428 元。

澎湃新闻记者专访了中国财政协会副秘书长冯俏彬。她认为,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下降对地方财政的影响很大,但对地方政府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影响可控,因为这两者之间的传导机制比较曲折。

实际上,房地产和基建依然是稳定器。消费需要收入预期稳定才能提升而不是消费券多少,目前问题是负债率过高

知乎用户 orchimike​ 发表

我理想中的 gczy:UBI 能满足最基础的衣食住行需求,比如每天能买到 1kg 馒头,每月能有坐公车的交通费,每年能买到一条保暖的毯子,天桥下公园里有遮风挡雨的棚子可以临时躲躲;钱则通过增加各类财产税收取,对企业要按照法律提供公平、透明、稳定的环境……

某些人脑子里的思想钢印:我_就是_,就是从这儿跳下去,也不会给穷鬼直接发钱;我_就是_,就是从这儿跳下去,也不会让刑可以测威可以知;我_就是_,就是从这儿跳下去,也不会大规模收财产税……

还搞玛莎拉蒂满减消费券呢?还基建呢?

慢慢乐去吧!

知乎用户 快乐阿全​ 发表

都发消费券等于都没发消费券

知乎用户 明黎​ 发表

我能说几个不同意见吗?

任泽平早在几年前就一直高声疾呼,鼓励生娃,要发钱让大家生娃。

他的呼声换来了什么呢?

换来网友的嘲讽,有人说任泽平在恒大当经济学家,喊生娃是要给房地产培养接盘侠。

换来社交平台的禁言,微博、公众号均多次对任泽平的言论进行禁言处理。

这一次,任泽平给了三条建议,不出意外,又被喷了!

这波网友说什么呢?有人说专家的水平跟路边大爷一样,时效性还不如大爷。

任泽平的建议真如大爷吗?我们来言归正传,不骂街,不吐槽,把问题放在当时的背景条件下去解读。

任泽平发这三条建议的背景是啥?是最新公布了城镇调查失业率创新 2020 年 3 月以来新高,年轻人调查失业率高达 18.2%。

任泽平说的是,针对失业率高企的问题,他的三点看法。

那这三条建议,到底有没有道理?再往下看。

众所周知,就业最终必然是跟经济挂钩的,经济活力上去了,就业必然能好转。怎么促进经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是消费、投资、出口。

所以,任泽平所说的第一条,发消费券。

这肯定能提高消费力,也能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对于失业问题必然有所助益。

但问题关键,并不是发消费券有用无用,而在于作用有多大?谁去发?

现在的情况下,发了消费券,大家都会去消费吗?如果居民收入水平受损,消费习惯没有培养起来,消费是不会因为你发了券,就有太大的提升。

消费券怎么促进消费,作用有多大?我对此持怀疑态度,但有券肯定比没有强,能刺激一下消费,对于经济增长也是有正向利好的。

我觉得谁去发,这才是更大的问题吧。疫情持续两年多了,“地主” 家余粮都不够用了。

现在很多地方财政都在暴跌,4 月份数据,像深圳财政收入同比下降 44% , 南京下降 54.9%,这都不是个例,各地财政都吃紧,前段时间还爆出鹤岗都招不起公务员,这样的情况下,谁给消费券买单?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任泽平说的第二条,启动基建,复工复市。

这一条建议只能说中规中矩,肯定没错,但缺少新意。

原因在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现在只剩投资最好使,投资其实主要就是房地产和基建,因为房地产有 “房住不炒” 的底线,不敢太放纵,但是基建不一样,启动基建肯定不会招致反对意见,所以启动基建是没毛病的。

复工复市,那要看疫情形势,权衡利弊,然后才能说要不要放开。

任泽平说的第三条,还是中规中矩,有一些内容,政府正在执行了。

比如说减负、贷款展期,今天早上还看到一条推送,因为疫情造成公积金贷款逾期的,可以申请延期还款,这条举措本身就是给居民减负。

所以,就这条来说,政府已经在做了,任泽平只是顺水推舟

知乎用户 袁俊​ 发表

看到微博上有句话说得好。

少忧国忧民了,把精力放在别的地方。

这个民族自有他的际遇。

知乎用户 一觉醒来又赢了 发表

搬好凳子看长文,一句话,核弹级巨大的危险显现。

-—————————————

你不买我不买,每平小降几千块。

你要买他要买,烂尾维权没人甩

你要闹他要闹,抓进局子睡午觉

你分销他分销,惨得没有油水捞

你软文他软文,靠吹靠骗带进坟

你停工他停工,美梦全都变成空

你不听他不听,烂尾看得肉心惊

你爆雷他爆雷,杠杆炒房遭爆锤

你捂盘他捂盘,最后骨折眼泪含

你拿地他拿地,疯狂杠杆把命毙

你地王他地王,潮水退去站岗凉

你裁员他裁员,地产相关全缺钱

你发债他发债,毁约丧誉把命害

50 强,100 强,最后大多都凉凉

你新区他新区,房产税来全鬼区

你来炒他来炒,最后都是坟头草。

你来吹他来吹,大势已去全炮灰

你天真他天真,20 年地产真尾声

你法拍他法拍,盲目杠杆要遭栽

你后悔他后悔,恶兆在前你想太美

你不慌我不慌,慌得只有小西装

炒房狂投机狂,秋天的蚱蜢要灭亡

不看大势不看报,高位接盘你睡不着觉

顶层这次决心大,刮骨去毒你怕不怕

此一时,彼一时,唯有自住最踏实。

市场回归真本质,合理租售才最值。

莫再抱着毒药喝,高速扩展负债多。

此时如不关阀门,洪水滔天在后人。

国家转型在此时,技术革命才本质。

要想走进新时代,回归正途趁现在。

笑。

===========================

我之前几周的回答说的很清楚,这个位置大盘就是要创新低的,技术上不好看,关键是外面环境更糟糕。

这一切都是阳谋,,中国,股 房,汇三杀,这波绝对不亚于 08 年危机暴跌。

美国这次想搞个大得,估计目标就是要让中国几万亿的外汇储备全部耗尽。

逻辑是这样的,

逻辑 1 美元潮汐要回流,对它最大的阻碍就是有另一个大国吸引资金流,那个国家本币跟着升值,就会影响到他回流,因为资金可能中途跑到大国去了。

逻辑 2 某大国是外贸制造业为 3 架马车之一,其他 2 架自己基本干废了,那么就集中火力轰击他外贸。

逻辑 3 小弟日本是其邻国,也是制造业起家,放他出来开启货币主动贬值,

逻辑 4 东南亚一众国家都是制造企业居多,那么大家都开启贬值模式,韩国等国不出意外很快会跟上。

逻辑 5 那么那个想升值来和美国夺取资金回流的国家,本币如果升值,但周边一众国家货币贬值,那么制造业的成本优势将大受打击。

两个结果,

1 死撑,大量企业恐怕拿不到订单倒闭,失业大潮叠加房地产泡沐,必然重创一波 。

2 跟着一起贬值,那么分流的资金必然重新回流老美。同时带动大量地产泡沐大的地区泡沐破裂 。

这是阳谋,你看得到但是躲不开 。

… 日元大幅主动贬值,这次就是要打东亚地区外贸,开启一波汇率战。

大量外贸企业寒冬将至,面临倒闭失业潮,

大量 “被毕业” 潮水般出现,互联网才是开头。人家是先知先觉最快的,

那些其他行业搞不清楚状况的群众还在吃瓜。

再强调一点,日元可是主动贬值,几周前我就说了,这种走势是主动的贬值,什么叫主动,就是知道要贬,一样会采用放任态度,那么就是说,日本方面做好了各种准备。这个几周前我就说了。

那么主动一定带有目的性,这个目的针对谁,针对什么,是很明显的。

那就是来刺穿你泡沐的!哪个国家有最大泡沐?哪些个国家老百姓掏空 6 个钱包?大家都知道是什么。

日本那是过来人,他太知道现在该做什么了, 这家伙一直算计好了的。

============================

再更新点更深入的,想看我的以后我会说更多。。

说说大家关心的房地产方面的杀盘。

房地产 30 年萧条期已经开始,房价一路向下,偶尔反弹也难达前期高度了,前车之鉴就是日本。

高房价泡沐必然要破,如同当年日本一样,这次不是主动刺破,是被人给一刀子捅破,到时候想护盘都护不住,同时 14 亿人口一旦开始负增长,那么不出 5 年,老龄化的压力陡然上升,中等收入陷阱,老龄化陷阱自然而然的就会带崩目前脆弱的金融体系。这就是既要,又要的结果。没有出清各类不良资产,灰犀牛必然咆哮而来。老美抓住就是这个机会了。目前看,基本按着这个路子在发展。

因为各国本来就是互相博弈状态,此消彼长,你有问题不出清,在这里吹泡泡,最后别怪别人上来捅刀子,自己捅破还体面,比如 30 年前那个日本,等到别人来捅破,恐怕就是不是捅这么简单了,见过草原狼群围殴撕碎猎物什么场景么?有机会群狼当然一哄而上分而食之。一句话,自己问题太多,又不好好解决。光说着:“相信后人的智慧……” 后人都哭晕在景山树上了。。

国外现状更是恶劣,已经被老美完全找到了软肋,只要中国放水,美国就加息,死死按着你软肋打。加到这次缩表后,高息美国将会迎来大收缩,需求大幅下降,直接目标就是全面打击中国的外贸,因为老美深深知道只要全球通缩,就会直接打击制造国的外贸,照成大量失业,

这次就是要彻底锁死二手房交易,根本不给任何出逃机会。因为地价肉眼可见越来越便宜。开发商也不敢修了卖高价,卖价高了没人买一样就是占用资金,最后落入恶行循环。

大趋势势向下,不是简单再来次去库存就可以逆转的。

二手房会彻底停贷,这些都是可以预料的,大量建筑工人都要转型,国家逐步剥离房地产在 gdp 的比重。

房产税还在路上,国家意志不以你几个跳蚤跳来跳去的发反对意见就改变,历史的车轮滚滚,碾压至渣。

无债一身轻,管住双手,减少不必要开支,再说一次,没有任何负债,不盲目增加杠杆负债,就是危机中最好的防御。

道理好简单且明显。

因为如果不剥离房地产比重,就会像黑洞一样虹吸打压其他行业,那么你的国际竞争力就会衰退,不赚老外的钱,那么你的收入就会不涨甚至下降,收入不涨房价就成无水之源,再空涨崩起来就没底。

你要收入涨,就必须转型搞高科技,高科技的钱又被地产吸完,不打压地产就没法发展高科技和其他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地产本就是钢筋水泥的低端的行业,大家都可以搞,就没什么技术含量,国际上更没竞争力,

如果说房地产的历史功绩,一句话概括,就是短时间内,合理合法的,把大量民间资本吸收到政府手里的一种手段。闲散资本聚集起来办大事。就是一种强心针做法。目前从各种情况来看,其历史使命基本结束,再靠它只能成为抱着毒药来解渴。

所以剥离地产短期看起来是阵痛,但是对于长期来说是转型关键。

日本当年太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选择立马刺破,既保住中端,也保住了高端。

我们现在处境更难,日本 80-90 年代已经是人均 3W 个美刀的发达国家,2022 年我们才 1W 出头。

而且国际形势更加恶劣,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被各种围堵打压,高端制造被老美举起屠刀一顿砍废,中端和日本韩国欧盟一堆国家冲突竞争你死我活,低端又大有被印度,越南取代之势。

更要命的是全球开启了去全球化,WTo 岌岌可危。那么作为三驾马车唯一还能打的外贸也是肉眼可见的危机,海量工人毕业将可能不期而至…………

这就是一直依赖搞低端地产的后果,中间吃得油头肥肠的早就国外潇洒去了,留下些啥也不懂的小白还在拍手喊涨涨涨。

也难怪,他们主要就是被套慌了,胡乱上杠杆,负了自己承受不了的债务,因为好像看起来这几十年来发展顺顺利利,房子也形成了惯性涨价趋势,没有经历过危机,处处以为我们立马能赶超世界第一,你当时人家都是铺平了路让你超啊?

盲目乐观,大胆加杠杆,大胆贷款,大胆创业开店,最后一旦增速放缓,内卷加重,包括疫情,还有各种国内国外不利因素,断供法拍那是家常便饭,这还是危机才开始,就在这里喊天喊地了?

危机发展到最后你喊都喊不出来。

杠杆负债,被迫毕业,每天睁开眼睛就还房贷,没法了。看到别人说跌,心里那个悲。

但是你就算把每个唱空的人恨个遍,也无法改变现在国内国际的大环境呀。 日本韩国当年自杀的多少,跳楼的多少,还不是一样过来了。

改革和自我疗伤,哪会一帆风顺呢,必须得有炮灰呀。炮灰就是哪些盲目举债,认为房子是资产的,那是你负债买来的,叫负债好不好,你还希望大通膨来让钱不值钱,多恶心和心黑的人才这么来制造焦虑, 负债的人,在通货膨胀时,你的利息一样会涨,20% 利率了解下,而且危机时刻,大量失业还会加剧你的负债风险。

纵观二战后各国,有了稳定的五常和联合国,有了 imf 等现代金融组织, 主权稳定的民族和国家基本都不会发生恶性通膨或者金圆券这种事。

所以危机来临时,减少开支,减少消费,完全不负债,两手干净,一身轻松应对危机才是最好的策略。

所以危机来临时,减少开支,减少消费,完全不负债,两手干净,一身轻松应对危机才是最好的策略。

所以危机来临时,减少开支,减少消费,完全不负债,两手干净,一身轻松应对危机才是最好的策略。

三遍牢记!

什么投资黄金,投资这样那样,还去抄底的,被那些抖音毒鸡汤一灌,在我看来这些人脑子都不太好使。

老百姓就别太惦记抄底,资产大拿都不敢随意抄底你去抄底?特别是还有人高负债加杠杆抄底,那是直接会叫你继续穿仓,负油价了解下。

大危机还在后面呢,几周前我就说了日元开启主动贬值,就是要打货币汇率战,跟着就会带东东亚制造业地区集体贬值。现在果不其然,中国只能被迫跟进,资产贬值大潮不久将会席卷全东亚。

这次老美的阳谋非常明显了,就是要将你的万亿外汇储备全部打掉。

这次将是核弹级别的危机。好自为之吧诸位。

=================

必须还要再来爽文,

我以前分析国。2017 年后,土地依赖超过 65% 的城市,基本就是很难摆脱越陷越深。

毒药接着喝,停不下来的。

为什么?因为摊子铺大了,想停都莫法,

杠杆如漩涡,用了就难抽身,每次只有用更大的膏药去补前面的口子。

所以这些高依赖城市,必须看起来是每次都新高, 不然立马就死,这就是土地依赖症。

好日子在后面。

……… 相信后人的智慧…… 后人哭晕在景山树上了

==================================================

再更……

不是说了么,土地依赖高的地区,不敢降,否则立马死硬,如同恒~ 大一样,恒~ 大就是那些过度融资的地方政府的缩小版。

为了借新还旧再融资,所以只能自摸,地价越摸越高,都晓得自摸会导致后面更恼火,但是还是得自摸,因为上一届留下来的继承贷,这一届你不接着贷是不行滴,否则工资都发不出来了,只能抱着毒药继续喝。

滨江集团和绿城,是这次拿地大头,都是杭州的本地企业,明眼人一看就是在这里自摸,白手套啊?!

有点能力的招保万金地产大拿都不敢随意拿地了。只有莽子还猛起往里冲,背后原因是不得而知,或者不是拍就要死,自我恶行循环。

城投就不说了,政府喊多少,就是多少,自摸多高也得拿,不然工资可能都发不出来了,这能维持多久?

每一届自摸多了,传给下一届,大家都相信后人的智慧……,后人一看吓傻了,莫得法,也只能继续自摸…… 相信再后来人的智慧。结果,借来的负债会越滚越大,到最后爆掉,反正不爆到各人手里头都烧高香。就是个恶性循环。

所以现在借钱潇洒当然看起来光鲜,那是把后面几十年的钱都拿到现在用,当然潇洒,各种英明正确,各种宏大叙事,各种运筹帷幄给自己脸上贴金…… 其实呢,都是吃了时代的红利,而且是负债的红利而已,但是借钱是要有个度,太过了就会造成后面洪水滔天,居然还有一帮子人叫好, 傻子们还跟着羡慕,那些个借钱潇洒的主,哪个不是身边一群海吃海喝跟着红光满面的人,借来的钱不用还的么?等还钱的时候才晓得砍手断脚,树倒猢狲散。

不过呢,内债都不是债,苦一苦韭菜就对了,大家都是这么想的…… 所以韭菜开始自断根了。

内债虽然不是问题,但是现在世界不是你单一的,而是竞争力的社会,群狼环绕,大清如果不是八国一起上来捅刀子,还能坚持一百年懂不?

现在的问题更严重的是外部环境恶劣,你自己一堆问题,想稳住杠杆大泡沐,别怪别人拿着刀子来帮你破了。

所以话说回来,

土地依赖算低的城市,才敢降地价,自我调控还有上下浮动空间,谁撑的久才算赢。

====================

如果看得爽,就再更…………

黄教授都发言了,房地产开放商死得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才是常态,

现在与各类开发商相关的,一手二手销售,设计,渠道,广告,分销。 全都要死到剩十分之一,而且中间大量地产商只会采用提桶跑路的姿态。

这就是不破不立,没有一个行业在这种疯狂杠杆下还能全身而退。必然是整个行业的大洗牌。

还有些傻子还以为国家这次还来兜底?没见人口断崖暴跌,各种外部环境恶劣么?去库存已经是掏空 6 个钱包。现在租金成本高得各类商铺都活不下去了。再涨点房价,

租金成本升高,大量做生意的都被租金搞垮了,为什么只有中国淘宝拼多多打得死实体,别得国家都是实体网购均分,因为国内畸形的租金,大幅超越了房子本身的价值,所以一旦再度被房价拉高租金,

恐怕就是大量商铺倒闭潮,失业潮席卷各地。连吹高房价的各类中介,我看租金都给不起。

再涨点?,我看本来就是摇摇欲坠的的餐饮,社商底层的那些 4S 店,大量商铺都关门大吉了。

我看那些盲目上杠杆的打工仔, 今天加大杠杆买房美滋滋,明天就 “被毕业” 法拍。

杠杆借钱一时爽,欠债还钱火葬场。。

还厚着脸皮要国家来利好,没见到恒~ 大,融~ 创等等诸多地产商躺地上哀嚎着,再给一次机会吧,这次一定好好卖房子,做个老实人,不再拼命上杠杆 ………… 一定好好学学企业管理,控制风险……

还有这个机会么?好多套牢的投资客炒房客,都哀嚎着国家再给机会,出去后再改邪归正好好做人,还有这样的机会么?

是个人都想跑,最后谁都跑不了,只有留着交房产税,或者断供法拍腰斩价出手。跑不掉了。

国外现状更是恶劣,已经被老美完全找到了软肋,只要中国放水,美国就加息,死死按着你软肋打。加到这次缩表后,高息美国将会迎来大收缩,需求大幅下降,直接目标就是全面打击中国的外贸,因为老美深深知道只要全球通缩,就会直接打击制造国的外贸,照成大量失业,

高房价泡沐必然要破,如同当年日本一样,这次不是主动刺破,是被人给一刀子捅破,到时候想护盘都护不住,同时 14 亿人口一旦开始负增长,那么不出 5 年,老龄化的压力陡然上升,中等收入陷阱,老龄化陷阱自然而然的就会带崩目前脆弱的金融体系。这就是既要,又要的结果。没有出清各类不良资产,灰犀牛必然咆哮而来。老美抓住就是这个机会了。目前看,基本按着这个路子在发展。

因为各国本来就是互相博弈状态,此消彼长,你有问题不出清,在这里吹泡泡,最后别怪别人上来捅刀子,自己捅破还体面,比如 30 年前那个日本,等到别人来捅破,恐怕就是不是捅这么简单了,见过草原狼群围殴撕碎猎物什么场景么?有机会群狼当然一哄而上分而食之。一句话,自己问题太多,又不好好解决。光说着:“相信后人的智慧……” 后人都哭晕在景山树上了。。

这次就是要彻底锁死二手房交易,根本不给任何出逃机会。因为地价肉眼可见越来越便宜。开发商也不敢修了卖高价,卖价高了没人买一样就是占用资金,最后落入恶行循环。

知乎用户 30 秒看穿本质 发表

现在是不是该谢谢青天大老爷了?

知乎用户 pilot 发表

消费券有个屁用!商家套国家防疫资金用的!

知乎用户 蓝风铃 发表

货币循环梗阻,光是发钱不一定能解决问题,甚至会恶化问题,比如一个人血管堵了就是去把堵点打开,而不是往里猛的输血,不仅救不了人,还能把人给撑死。

而且不仅要发钱还要同时打通堵点,不然发钱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恶化问题。

比如美国就是上来直接发钱,接下来恶性高通胀,这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更加复杂。

知乎用户 秦始皇 发表

经济学上面的需求,是指的有效需求,这就包含两层含义:第一,要有消费的意愿;第二,要有消费的能力。

而现在为什么中国的内需萎靡,消费迟迟不能复苏呢?看看现状就知道了。因为,有消费意愿的中下层平民没有钱也就没有消费能力;而有消费能力的上层和顶层他们的消费需求有限——毕竟射雕英雄传说得很明白了,你就算占有天下,也只能睡一张床,吃一桌饭。

越是有钱的人,相对的消费倾向越低,一个月入十万的人不可能把十万块都消费了,其中一半以上是储蓄起来做了投资理财或者投资买房;而一个月入五千的人则极大概率是一个月光族,因为他想不月光也不可能。而且越是有钱的人,越是喜欢消费奢侈品,而我们知道,奢侈品绝大部分都是进口的,钱都被外国人赚走了。

疫情这两年,一方面是大面积的底层中小微经济体破产倒闭,中下层老百姓的收入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中国的亿万富翁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增速屡屡创造奇迹。官方还丧事喜办,给这种现象起了一个名字:K 型复苏。

可以说,问题的症结已经是和尚头顶的虱子——就那么明摆着,但就是解决不了。

现代社会,经济的动力源泉就是需求,而需求的扩大关键在于解决分配。贫富差距越大,则需求相对就越萎靡。看数据,好像每年居民收入都在增加,但是平均数的增加只是假象,就我这种穷逼和马云马化腾他们平均一下那也是身家亿万了,实际我们这种穷逼连娶媳妇都娶不起,像我现在就是只敢单身,至于需求陌陌啊悦技这些其实也能找到解决,尤其悦技还很多直奔主题见面活动的,约个电影啊娱乐的,对眼了各取所需的也大有人在,其他方面我基本是无欲无求,就现在这经济形况,哪敢大额消费,所以啊,实际统计数据还是要看中位数。2020 年全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是 27540,2021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 29975 元(平均数是 35128)。2021 年底人口统计是 14.1 亿人,换句话说,如果都按照中位数的消费水平,全国人的消费总需求就是 42.3 万亿人民币;但是如果按照平均数来计算,那么全国人的消费总需求就是 49.35 万亿人民币。这相差的 7 万亿数字,就来自于贫富差距导致的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差额。

我们不可能做到让中位数等于平均数,因为这就意味着收入绝对平均,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我们是可以大幅度缩小这个数字的。通过税收福利等方式调节收入,我们可以把有钱人手里拿来投资买奢侈品的钱给穷人消费,这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整体需求,就算的温和一点,我们把中位数提高 2836 块,也就是提高中下层 10%(大约 4 万亿)的消费能力。

另外,考虑到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据 GDP 的比重也过低,同样将其比例提高 10% 的话,可以再额外提供 10% 的消费能力。

假如我们花十年时间来逐步实现上面说的两条,那么 10 年可以多释放 20% 消费能力。**现在中国是出于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的状态,制约我们经济扩张的是消费能力。**消费能力的快速增长,会提供更大的市场,更多的利润,这就会拉动生产能力的增长,出现更多的企业和小微经济体。而更多的企业也会雇用更多的员工,提供更多的工资,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收入和消费能力,这是一个不断正向循环的过程。按照 2021 年 114.37 万亿的 GDP 来计算,10 年累计可以多拉动 30~35 万亿的 GDP 增长,换句话说,假如未来十年原本 GDP 预计每年平均增长 6%,那么采取这些措施之后,每年可以多拉高 GDP 增长 1.6~1.7%;如果未来十年的 GDP 潜在增速更低,比如说 5%,那么拉动效果会更好,大概是 2%。

可惜,以上措施,都是我在做梦。

以当代中国的现状,既不可能出现贫富差距的减少,也不可能出现政府银行企业向劳动者让利以提高劳动收入,只有老路和旧路可以走。而老路和旧路,就意味着贫富继续拉大,居民收入继续萎靡,消费继续低迷。官老爷们可以把钱扔到基建和房地产上,也可以压低国内工资以对外出口廉价商品,但是绝不可能放弃苦一苦百姓的政策。

知乎用户 你看不见我 发表

听经济学家的话,新中国早就完蛋了

建国以来,凡是经济学家面向大众说的话,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都是假话,废话,忽悠大众的话

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增加热度,抬升自己的身价

中国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是彻底的践行这一条:

人之道,损不足以补有余

知乎用户 Charles 福心 发表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了。

知乎用户 难得糊涂​​ 发表

任老师说发消费卷不是建议,而是一种预测,经济学家展示水平的一种方式吧。

假设货币供给的差分方程

m 是个常数,且

.

a. 证明货币投放量

在 t+n 时间节点,可以写作已知量

和随机干扰序列

b. 假设所有随机干扰

期望值为 0. 解释一下如何使用你在 a 部分的结果来预测未来 N 个时期的货币供应量。


以下是我花了几个月整理的应用时间序列分析习题课笔记, 分章分节呈现给大家。提供给想看详细数学推导用英语学习经济学的朋友们。作为一个跨界自学的推动人,每一章结尾,我会附上一节习题课,并在最后给出答案,方便大家复习。

沃尔特 · 恩德斯(Walter Enders),美国亚拉巴马州立大学的经济学教授,1975 年他获得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恩德斯博士近的研究集中于时间序列模型在经济学和金融领域的发展与运用。他现担任国际经济学领域三种期刊的编辑,以及乌克兰政府的政策顾问。他还因防止核战争方面的行为科学研究,与托德 · 森德勒(Todd Sandler)共享了美国国家科学院的 ESTES 奖。

更多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更多笔记戳专栏: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 · 习题与应用

本自学笔记将会和高级宏观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学等专栏,同步一周 7 更。

跨界自学 · 教材: 应用计量经济学​​​

跨界自学 · 教材: 高级宏观经济学

Proof:

a.

b. 因为有

的期望为 0 . 那么货币供给的投放量期望为:

因为我们有

, 等式当 n 接近于无限大时收敛于

.

Walter Enders. Applied Econometric Time Series. 2014.

知乎用户 北美老虎哥 Tiger 发表

啥也不说了,

不在这浪费时间了,

我去修路去了。

知乎用户 Vane 发表

上海、苏州 4 月份经济数据崩盘是因为基建落后吗?

深化改革说了多少年了,多少人现在信心都快没了!

知乎用户 Cheng​ 发表

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落实落实再落实!

在疫情防控面前,等待解决的事情多了去了,你经济建设又算老几?

知乎用户 逆江小鱼 发表

但凡看过《国常会最新部署,33 项措施稳经济》的都知道任专家就是笑话,以下是全文

我甚至是怀疑任专家是把《国常会最新部署,33 项措施稳经济》抄来修改一下,再加上知乎上大家提的消费券,然后洋洋洒洒的三条建议就出台了。

灰犀牛之所以是灰犀牛不在于大家没看到,而是大家都看到了,而是大家都没办法解决,只能眼看着走进,只能被牛撞痛了,痛的受不了才能破釜沉舟真正采取措施。就目前而言,无论是任专家,诺贝尔奖经济学家,还是知乎上键盘侠、甚至小区看门大爷所想到的建议和措施都差不多。

一是财政及相关政策。

在更多行业实施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增加退税 1400 多亿元,全年退减税 2.64 万亿元。

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 5 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等社保费政策延至年底,并扩围至其他特困行业,预计今年缓缴 3200 亿元。

将失业保险留工培训补助扩大至所有困难参保企业。

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新增 1 万亿元以上。

二是金融政策。

今年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

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货车车贷、遇困个人房贷消费贷,支持银行年内延期还本付息。

汽车央企发放的 900 亿元商用货车贷款,要银企联动延期半年还本付息。

三是稳产业链供应链。

优化复工达产政策。

保障货运通畅,取消来自疫情低风险地区通行限制,一律取消不合理限高等规定和收费。

有序增加国内国际客运航班。

四是促消费和有效投资。

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 600 亿元。

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新开工一批水利特别是大型引水灌溉、交通、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引导银行提供规模性长期贷款。

五是保能源安全。

落实地方煤炭产量责任,调整煤矿核增产能政策。

再开工一批能源项目。

六是做好失业保障、低保和困难群众救助等工作。

视情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知乎用户 思考的水​ 发表

什么是射汇助益?

就是某种特定的 “不劳而获”。按马克思的说法就是要让 “不劳而获” 摆脱掉 (解除掉) 奴役的锁链和他们的目前的阶级性质。

以自由的联合劳动条件去代替劳动受奴役的经济条件,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够逐步完成 (这是经济改造); 这里不仅需要改变分配方法,而且需要一种新的生产组织,或者勿宁说是使目前(现代工业所造成的) 有组织的劳动中存在着的各种生产社会形式摆脱掉 (解除掉) 奴役的锁链和他们的目前的阶级性质(《法兰西内战》)

知乎用户 SINGULARPOINT 发表

发券也行,但别搞抽奖啊,这种事情最重要的是公平!公平!还是 tmd 公平!

你搞个抽奖算个什么玩意儿?

这辈子,投错胎已经够倒霉的了,你还让我抽奖,要有这好运气我还不如投个富二代官二代呢,还用受你这鸟气

知乎用户 吾生无涯 发表

基建 **3.0?

请人把马路边花坛里面的叶子清扫出来算不算基建?

消费券,更多的时候是抢了个寂寞。

根据观察,发消费券,远不如发现金实在。因为身边很多人抢消费券很积极,抢到后,通过各种途径变现。所以,有种脱……

希望这些宏观经济学家们进入微观世界观察一下,理论联系实际。

知乎用户 宁一 发表

不是转型为情感经济学家了吗?还敢唱哀中国?现在中国形势一片大好,红旗招展,白茫茫一片!

知乎用户 chenc 发表

专家能不能聊点新鲜的?

老黄历:赈济,免税,以工代赈。

新说法:发券,减税,上基建。


有没有用?当然有用。能不能执行?看情况。

赈灾先治吏。就发菜那事情搞到一地鸡毛,还指望他们发钱?

减免税(房地产是税),再减那也是税,眼前掏得起?

疫情防控这么厉害,怎么开大基建?

知乎用户 碎碎念的杰哥​​ 发表

无门槛消费券可能还可行。

有门槛的满减券可能只会推高物价

知乎用户 旁若​ 发表

消费券建议按照下述几种安排:

第一种: 买房满 100 万减 1 万, 发放 1000 万份, 共 1000 亿

第二种: 买新能源车满 10 万减 1000, 发放 1000 万份, 共 100 亿

第三种: 去医院消费满 1000 减 100, 发放 10 亿份, 共 1000 亿

第四种: 考研补贴, 每月 1000, 发放 900 万份, 共 1000 亿

而且还有一点, 只要是消费券, 现在大概率不会发纸质的而是手机上抢和抽签,

中低收入群体有很多即使有智能手机也是不知道怎么抢的, 会接打电话都算可以了.

这部分群体就被忽略了?

但是直接发钱就全面照顾到, 年轻人直接数字货币, 其他人打至银行卡, 再剩者由政府签字发放现金.

知乎用户 LazzyStone 发表

其余的没啥感觉,不过当时的外卖券我倒是挺喜欢用的,40-15,再加上原本的满减相当划算

知乎用户 清风白衣 发表

地方性出台新房租政策,限制房东吸收消费券产生的流动性才是关键。不然发了消费券,一圈过去,又跑到房东那边去了,有啥用呢?

不是想不出对策,只是不想搞。因为体制内才是房价上涨,租金上涨的最大受益者。

疫情之下,赚了一圈,所有人都在亏钱,就房东稳赚不赔。国家发给普通老百姓的钱,溜一圈全进了房东口袋。

你把这个房东问题解决了,流动性增加了,税基也有了,财政收入也有了,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么?

为什么不做?这个问题不是显而易见的么?

知乎用户 顾先生 发表

没啥意义

至于为啥没意义,不是专家们不懂,相反,因为他们懂,所以才只能说没意义的话。

什么是有意义的?在我看来核心问题是生产和生活是否可持续,这个问题不解决,所有措施都是扯淡

然而胡锡进同志再转发了奥米克戎的毒性低于流感的研究报告后,迅速把转发内容删除,且几乎没人转发这个研究结果的事实告诉我们,有些事是不能谈的,是高于经济的,是高于老百姓的生活的。

我在媒体的朋友也提醒我,宣传口每天,注意是每天都会发指导意见。

那还谈什么?

他说的都对,稳中向好,从胜利走向胜利呗

知乎用户 Faisdodo 发表

口是心非是所谓网络经济学家的共性。

如去年年底号召大力消费,钱花光就是爱国的女经济学家,近期被爆 4 月招行信用卡消费仅 11 元。

连它们自己都无法做到,还指望别人信?

它们懂的多,心里什么都知道,但说出来的未必是心里想的。

如大力启动基建,中央在去年年底就预料到今年经济压力大,年初就开始部署提前开启基建,来稳增长。这种建议就是纯粹的废话。

也许是没啥内容可发了,所以故意说一些废话,不然不发内容没点击量。它们以自媒体为生,不发则没饭吃。

以前它还发过大力放水,鼓励年轻人生娃的建议,结果暂时被封。

知乎用户 windwind 发表

成都上周五已经发了消费券了。

然后昨天听说,很多人拿着消费券,就排队去红旗超市充电费了。

然后上面一看,这帮人拿着消费券都充电费了,这不是我的目的啊。

然后用消费券就充不进去电费了,去晚的感觉自己错亿。

很多人一看消费券不能充电费了。

有车的就去加油了。

没车的就看看家里的食用油还都不多,不多就再屯两桶,反正早晚用得着。

今天屯了点油,几个月内估计都不用再买油,不会多出一部分消费,只会看在消费券的份上,提前消费。

这难道就是上面要的 “促销费”?

所以说,底层早就没油水可榨了。

不过消费券确实能帮底层省点钱。

还是要为成都点个赞的,毕竟拿人家手软,吃人家嘴软,看在消费券帮忙省钱的份上,也得给成都说几句好话。

知乎用户 二傻先生 发表

直接发钱不行吗?按人头给,但不能用于存款,只能消费。

这不就行了么。

ps 都不如给我免一个月房贷。he tui!

知乎用户 停止减重的馋嘴 发表

我有个建议,只动一个行业,效果猛烈一下,大家看看~

  1. 将商业住宅地产业全部收归国有,当然前提退还地产商部分自有资金,当然这个前提地产商得有盈余,按实际情况,这样基本上就不用退了,直接麻溜收归国有~
  2. 所有房贷利息不要了,房贷本金打五折,已经还完房贷的,返还相应利息和本金。既然钱这玩意放在银行也没用,直接藏富于民。
  3. 取消商业地产,住房按城市规划执行,按成本价由业主合资筹建,建造由央企完成。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细节有待思考

房产大头压力一去,消费能力自然就来了,这是经济内循环的动力之源,啥问题都解决了~

知乎用户 宇宙长 发表

我上大学学的是 credit management,信用管理,当时老师让我们统计一下信贷规模,还统计过两高一剩企业不良贷款率。那时候老师的结论是这个不良贷款率很危险,是上一轮大基建的隐患。当然那时候我们的老师肯定没想到什么叫 “涨价去库存”。

用新的一轮大基建去解决上一轮大基建的问题,我不懂这个规律,可能我上课玩手机时间太长了吧。

至于消费券,对于解决吃饱饭的问题应该有很大帮助,但是只靠吃饱饭肯定不能拉动消费。

知乎用户 弈剑听雨阁小师弟 发表

任泽平和那个林毅夫很像。还有个所谓经济学家郎… 算是阴谋论者。不过他以前说的有些看法还算有建设性。谢国忠的有些看法不中听,不少人自然批评他。他以前太直了。我们中国人喜欢听好话。吴敬琏有时候说实话。问题是他说了没人听。反而是任泽平这种有流量。哈。这算是我国的发明。嗒嘀嗒, 嗒嘀嗒, 欢迎流量经济学家.

我个人觉得我们很需要 Greg Ip 这样了解经济的人写专栏文章。他以前也在 The Economist 工作过. 我还买了他写的书.

知乎用户 johnrich 发表

讲道理,就拿这个消费券来说,甚至都不能无门槛,而且都是大额满减,人家本来就不想消费了,还要多花一大笔出去。

本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

还有这消费券发这么久了,我在广东怎么一次消费券都没领过,领个券门槛也太高了吧

知乎用户 青釉析金 发表

但凡关注一下国务院常务会议也不会这样闭着眼睛提建议。

企业减费降税政府都搞多久了?国务院常务会议都说了多久了?还在这提建议。

至于 “大规模发放消费券”,你一个经济学家真的不知道这么做的后果吗?真的不知道此举会对经济造成多大的负面影响吗?

至于他提的大规模基建,我引用一下 5 月 16 日人民网的报道:

新基建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专家解读)

■受访专家: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朱 岩

2022 年 05 月 16 日 04:5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纽约时报》报道称,中国已启动大规模新基建计划,中国将加大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中国多个省份也相继推出总额数万亿元人民币的新基建计划。

知乎用户 道小忘 发表

消费券还是有用的,

最近想买手机电脑,

希望有减 1500 的消费券

知乎用户 沐雨橙风 发表

不在台上难以理解很多事情。

听听就好,真的实行了,引发的一些连带问题出现不可预料。

不过,定向扶持中低收入者,刺激消费带动经济是管理层要考虑的事情。

目前疫情严重,除了一些大公司的员工收入稳定外,很多人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冲击,这次上海疫情,很多外地去沪发展的工作不稳定的居民,受疫情生活影响很大,一些地区解封后,大规模离沪人员潮出现说明一些人的基本生活受到了严重的考验。国家如果能定向给予短期补助让这些人度过难关,无论是对上海还是个人都是双赢的事情。

大规模发放消费券,如果落地,哪些人可以领用,不好控制,没有形成系统之前,陡然执行,可能会引发一些矛盾和不公正。

大力启动基建,目前的一些措施正在落实,这次要吸取 2008 年的教训,不要大水漫溉,需要定向搞一些见效快,见效久,持续增长的基建项目。围绕国家新的发展计划重点扶持一些高精尖项目。

知乎用户 学说投资 发表

大疫之下,我们需要修复的不仅仅是政策和利率,而是居民收入。

消费零售数据触底之前房地产销售应该都很难有大起色,毕竟都没钱日常消费了哪里还考虑买房。

之前无往不利的大基建这次是否依然有效,表示深深怀疑。

知乎用户 中环菠萝包 发表

我想问任泽平:

大力启动基建后的政府债务加重问题如何解决?如何防止政府债向人民群众转移?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就相当于下半年全民又增加负债,预计拆了修,修了拆的循环将会发生,我们的基建已经很完善了,不需要再大力投入了。

知乎用户 东北宇爷​ 发表

专家建议发钱,有用吗?

5 月 14 日,2022 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各大首席共同探讨经济走势。

野村证券陆挺、中国社会科学院余永定,中泰证券李迅雷,京东沈建光,北京大学黄益平,都提出了相同的建议:不惜代价救经济,给老百姓发钱!

确实,老百姓越来越不敢消费了,怕失业,怕断供,怕生病,青年一代也在向低欲望社会看齐。

那么,发钱管用吗?

首先可能要面对的问题是:钱从哪儿来?怎么发?给谁发?发多少?

有专家说上海大约 600 万家庭,选出收入最低的百分之十,六十万家庭,每个家庭给 1 万块钱。

这会涉及几个问题: 1、这 60 亿支出,是地方财政还是国家财政负担呢?

2、给收入最低的 10% 发了,那其他人呢,濒临断供的人呢,餐饮旅游的创业者呢?

3、上海发了,北京,深圳,杭州发不发?三四线城市发不发?

4、全国都发,财政负担得起吗?会不会变相印钱,引发通货膨胀?

5、家庭拿到 1 万,会不会存起来 9000,只花 1000?会不会拿 1 万去炒股,去买彩票?

怎样兼顾效率和公平,又能真正刺激消费,这确实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

目前比较成熟的方案,是发放消费券。

从 2020 年 3 月杭州发出第一批消费券开始,全国已有超过 20 个省份先后发放消费券。

涵盖米面粮油等必选消费,家电、汽车、酒店旅游等可选消费,覆盖领域广。

数据显示,消费券对短期消费表现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拿广东省来说,今年以来省内 20 个地市多个移动支付平台,累计投放政府消费券 2629.85 万张,涉及金额 6.07 亿元,撬动消费交易 35.81 亿元,惠及实体商户 21.99 万家。

消费券的好处有: 1、平均可以产生 2-3 倍乘数作用,买 50 抵 20,先消费再补贴;

2、只能消费,不能储蓄;

3、可以帮扶特定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比如餐饮、零售、文旅等;

4、可以根据大数据识别个体,精准帮扶困难群体,也可以针对消费画像进行不同品类发放。

但是也有人说了,买 50 抵 20,我是花不起那 20 吗?我是连那 30 都不想花。

这点儿补贴解决不了我的问题。

能不能给我发 “房贷月供 8 折券 “,” 房租 5 折券 “,” 水费电费补贴券“?真真正正的帮我省点钱?

呃,只能说,这个美好的愿望,希望有关部门认真考虑一下吧。

即便是真的发了,我们说发钱、发消费券都是以短期效应撬动长期需求的工具,要想实现经济长期复苏和发展,走出 V 型反转,还是要靠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该搬砖搬砖,该吃肉吃肉。

一起加油!

东方金匠成立于 2018 年,由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原创始团队联合发起,是中国第一家家庭财富独立咨询机构。团队主要成员均深耕财富管理行业十余年,拥有超过 3 万小时全球资产配置研究经验,陪伴 500 个超高净值家族 15 年以上,直接和参与管理资产累计超过 50 亿美元。

作为新一代的财富管理模式,东方金匠颠覆以往的以产品佣金模式为主导的财富管理药店模式,代替以财务体检和综合理财咨询为主导的财富管理医院模式。通过财富体检,深度检测每个家庭的财富能力和财富风险,并通过梳理财富目标,勾勒理财图纸,在经典资产配置的理论框架内,为客户实现长周期内的综合资产配置,并进行逐月逐年跟踪、评估、调整和适配,同时给予有温度的投资者陪伴服务,真正为每个家庭实现财务自由和家业长青保驾护航。

知乎用户 张立园​​ 发表

我们这边发消费券了,但我一次没用过。

为啥?

要抢。

我懒得去抢,看了看别人发的牢骚,知道抢上的人不多。

大部分人没抢上。

想了想也能理解,1000 万人的城市发了 60 多万张,肯定不够。

而且消费券的优惠力度不大,一点也勾不起我想抢的欲望。

满 80 元减 20,满 200 减 50, 满 400 减 100。我只想白拿钱,根本就不想多花那 80、200,更别提 400 了。

所以我建议——别发消费券了,直接发购物卡吧!

建议以身份证为单位,每人有份,就像单位年底发购物卡那样,直接给你充上 1000 块钱,设定一个最后期限,花完为止,不花作废。

不用抢,人人有份,还有使用期限,我就不信花不掉!

同意的点赞。

知乎用户 唐宝儿​ 发表

他不是已经转型为情感博主了吗

知乎用户 沙鸥​ 发表

不建议这么做。最关键的还得是取消疫情防控。

知乎用户 伊芸 发表

合格的经济学家。

三条经济措施,分别对应消费、投资和就业。

很多网友想要直接发钱到人,这个效果不好,看美国就知道了,发的钱不少,失业率反而高升。

决策层最在意的是保就业,任泽平提出的三个措施,消费拉动生产,投资拉动就业和生产,减税降费等措施还是在促进生产和就业。

知乎用户 喜新不厌旧 发表

我看到很多人吐槽任泽平,我给他说几句话

在现有的框架范围下,还有别的办法么?XX 政策不能动,坚持 XX,带来大规模的倒闭潮、失业潮,除了降准降息放水,启动大规模基建、发消费券,还能做什么。消费券在很多城市已经发了,买车、餐饮等可以享受

这些做法不完美,但不这样做,倒闭的企业、失业的职工更多,短期内还真没有别的办法

说他水平不行容易,提出更合理有效的建议难

知乎用户 Shapiro 发表

既然三战已经不可避免,真想搞活经济,就不要脸的像俄罗斯那样截住外国资本的外逃。人家也不傻,五年内肯定陆续走光。还不如明年新舰载机新航母操练成熟了就全拦下,把内部好好整顿一下,把外资收归建新的国企,建国企淘宝、国企鹅、国企楠俘、国企金拱门可乐百事啃的鸡,钱多了什么都好办

知乎用户 怀剑听雨​ 发表

建议挺好,就是没说实话。

知乎用户 叫我数字就好 发表

这算曲线救国吗?

有没有,有点儿良心的专家,直言不讳的质疑一下当前这场运动?

知乎用户 疲惫的 70 后 发表

有几个东西可以出来了

开征商业地产税,按照商业地产(门面房)的实际价值(这个税务局有备案的)每年 1%-5%,这个针对房东征收,不管你有没有出租都征收。

开征商品房空置税,买房囤房炒房的这波人不是有钱吗?那就交税呗

给农民上涨养老金,每月涨到 500

全国统一社保标准,可以分档次,但是标准要统一,多交多领,少交少领

补贴农村农民建房,拉动内需

知乎用户 lilin00000 发表

白花花的银子散给穷人,造孽啊。

说什么也不会发钱的,哪怕全世界就剩我们没发了。

我甚至分不清楚

啥是资本主义

啥是 zg 特色 shzy 了。

知乎用户 旺财 发表

前两条老调重弹,最后一条建议,提到用道家思想治理,休养生息,无为而治

明显是和现行政策思路不符的,从过去两年看,不仅是大有作为,而且是大刀阔斧

教培地产互联网,计划生育与环保(碳达峰碳中和),哪一块都有无情铁手拿捏;

知乎用户 骄傲的鱼 发表

抖音上的经济专家都在鼓吹赶紧发钱呢,口口声声都是大基建救不了市场。

但大力启动基建我支持。毕竟 29 年罗斯福新政时候弄的一些设施还是不错的。

但基建得分成哪种。

要是修水利设施,灌溉设施,高速公路,农村基础设施,以及棚户区改造,市民广场,中小学校等等项目。

我举双手赞成,我也觉得这种建设是一种双赢。

毕竟我们需要的东西太多了,全国有多少老旧的中小学?

有多少医院需要扩建病房,停车场,规培中心?

有多少城市,需要建市民活动广场?

有多少城市的马路需要重新建设?

有多少井盖需要做安全措施?

。。。

光以工代赈这一条,就能产生好多就业机会,带动上下游多个产业。

但要是盖楼,炒地皮,我觉得还是算了吧。

至于发钱?

我觉得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如果只能想到去发钱振兴经济,那你们这经济学家的水平也太次了。

一个好的经济学家,应该像巴纳吉或者尤努斯那样立至于让人能够通过自己走出困境,而不是随便发几个钱应付一下。

更不能观众喜欢听啥,你们说啥。

毕竟你们不是网红。

已经有医生当网红就够可怕了,咱经济学就别凑热闹了。

知乎用户 如水 发表

大规模发放消费券这种东西,首先排除连健康码都不用的老年人等人群,然后短时间刺激终端日常消费,同时直接带来大幅通胀。

利好黄金。

知乎用户 冈比亚总统私生子 发表

建议很好,下次少建议。

知乎用户 Marvelous sky 发表

不要让企业加班,不加班!!降低工资,多招人,劳动法执行得越好,内循环才能做到!

越把工人当人!!!社会才能良性发展。房地产把工人当韭菜!社会把工人当牲畜!全部指望着洋大人大发慈悲,买你点破铜烂铁,还想着啥梦?全做梦。现在制裁一下又一下,好事!!出口退税这玩意早点完蛋是好事。

知乎用户 会里排行老六 发表

任二炮胡锡进等人情绪化很严重。

知乎用户 乘势大乐进​ 发表

能不能整出点新花样,比如 90 年代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时候给每户无条件发放 2 千元的无息贷款,10 年后还。

那个时候的 2 千元啊,顶现在 2 万了,所以你们倒是发啊。

知乎用户 M28 星云星主 发表

知乎用户 大眼娃仔 发表

别说发消费券,发钱我都不消费!

现在真的需要攒钱了!专家不要对自己不懂的事乱叭叭了,这些措施我都能想到,我还能比他考虑的更全面,考虑好自己的专业就好了。

知乎用户 东方曼倩 发表

专家们做参谋、出主意,可以听一听。具体政策、力度和节奏控制还是要自己把握,毕竟说的人不管做、也不负责结果。

事实上,活跃在话筒前、屏幕前的专家最近特别多,给出的 “方子” 翻来覆去没有新花样。也难怪,市场经济发展至今,理论体系、思想流派就那么多,还没有谁跳出这个框子。

知乎用户 人人余也​ 发表

狗都不点,你急任你急,反正我是三年没买衣服了,一天现在只吃两顿,沐浴露都没买过了,只买洗发水,水果大半年没买过,其他消费都是能省就省,不是没钱买,就是想看个大的,只要人人都努努力,企业倒闭不在话下。

经济,我可去你妈的吧,我惨,不如大家一起惨。

别跟我说工作,我反正没有工作。

倒闭的企业越多,我越爽。

到时候,让你们看看谁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你失业人家旱涝保收,水电石油等等。

是不是很绝望。

等到时候,企业倒闭多了,税收不上来,地卖不出去,公务员也就开始横征暴敛了,比如,交警查车扣车,罚钱,消防,环保,等等,搞得就是你们这群刁民。

我说的话,你们谁赞成,谁反对?

知乎用户 岁余 发表

黄牛,羊毛党笑嘻嘻的收下了

多少小城市被吸血少了那么多人,基建下来成鬼城吗

知乎用户 剑圣 发表

知乎用户 路子墨的小白 发表

经典的电影《大空头》中,能预料到经济出问题的专业人士并不少,但他们的最终选择是反手做空。

这不是他们缺德,这是人性使然。

同样的,当问题出现了,砖家建议了,但问题如果解决不了,砖家是不可能真金白银拿自己钱去补窟窿的。

知乎用户 温婉明媚香独秀​ 发表

就这水平,我也能当经济专家。

知乎用户 乘风破浪会有时 发表

用消费券的前提是有消费。

100-50,那还是有 50 的花销。

说白了纪要又要,还想肥了自己的手套。

为啥不直接发钱呢?

白花花的银子……

知乎用户 花花酱 发表

建设的话个人建议:

暂缓国有建筑公司商品房建设。转向大力发展快速建筑,采用预烧制方式在北上广深杭州武汉成都等地快速建成小面积公租房(单间 30m 以下),对,类似于赫鲁晓夫楼,采用统一样式不考虑美观修饰,简单装修,可以不上电梯,适当放宽人均绿化要求,只考虑经济性(连生存都成问题的人,还追求什么美好生活???)。全年建设 300 万 - 500 万套房完全没有问题。

好处:

1. 建设成本非常低,建设周期短。(1 平米 1000 元左右成本应该不难)
2. 长期收益,完全可以抵上卖地的一次性收入。(以 20 平月租 600 计 33 个月就可以回本,后面的都是纯利润)。

  1. 争的不是无产阶级的利,而是坐拥多套房产,靠躺着就能赚钱的新地主阶级。与趴在整个社会身上吸血的、处于灰色地带的、对社会发展毫无贡献的二房东黄牛

4. 降低城市底层人群被剥削的程度,变相刺激消费,底层有钱追求国内消费,富人有钱追求国外消费与把钱转移到国外

5. 短期内可以增加就业,长期来看有利于减少社会财富差距,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1. 提振中国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的信心,让中下层人能看到,政府确实有在为无产阶级谋求利益。

知乎用户 不坠青云 发表

减免房租和减免贷款是对的,但是同样减免的部分应该由国家补贴,贷款还好银行和政府不分家,但是房租的减免就需要政府去补贴了,不然个人房东们不会去考虑减免房租的;消费券并不是不好,但是前提是应该不设置门槛,也就是可以直接在对应的领域当钱花,例如食品消费券可以直接去兑换食品而不是满多少减多少,相信我大部分需要靠食品消费券过活的人真的未必能有钱购买东西了;其次是消费券的分发问题,应该是按照户口或是身份直接领取,而不是随即抽取,随机抽取这种方法有太多的可以动手脚的地方了,实际上这一款欧洲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对应措施了,可以照搬

知乎用户 麦萌熊​ 发表

说起消费券我就气。

我一共抢过两次。

一次抢到 100 减 50,结果疫情。我放过期了没用。

第二次抽,11 点开始 11 点进去抽没了。

发个消费券还要靠抢。还不一定能抢到。

知乎用户 夏天​ 发表

发钱吧

知乎用户 疯一般的男子 发表

好歹换个新的夜壶,旧的已经漏了,弄的满房间都是骚味。

知乎用户 社会主义接砖人 发表

任是个骗子

他是屁经济学家

骗子说好话无改骗子的本质

骗子张文宏徐文兵也经常说大家爱听的话

知乎用户 明通端悫 发表

一个学生问他老师:

“老师,昨晚我见一盲人打着灯笼走路。他明明看不见,打灯笼有何用?”

老师回答说:

“如果他是怕别人看不清路,这是儒家。

如果他是怕别人撞到他,这是墨家。

如果他认为黑夜出门就必须打灯笼,这是法家。

如果他认为想打就打顺其自然,这是道家。

如果他借此开示众生,这是佛家。

如果他明明看得见却装瞎,这是政治家。

如果他是真瞎,却打着灯笼给人引路,这肯定是专家!​

知乎用户 天心耀莹 发表

发消费券是好事,但要注意一点不能一部分人发一部分人不发,不要只发大城市小城市农村就不管了。

知乎用户 不需要冷静​ 发表

你告诉我哪个经济学家是用道家搞研究的?

知乎用户 穷读书人 发表

之前家里做生意赔了一些钱,我千叮咛万嘱咐爸妈千万不要再开新店了,没想到春节后爸妈又悄悄地开了一家店,我都不知道。这下好了,经过这次经济萧条,我都不敢问那个店现在情况怎么样了,一提又是无可避免的争吵。没办法,我只是一个大学生,人微言轻,父母的钱只有他们自己能支配。


我觉得这个减税政策那个贷款政策全都不管用,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消费者手里根本没有钱,原本我国的实体经济增长就是以出口国外为主要,国内消费力不够,现在出口已经放缓了,但是工业产能没有下降,国内消费者还没有钱,这些海量的商品都卖给谁?所以研究怎么能让消费者手里有钱才是正道,而不是一个劲研究怎么让企业扩大经营,继续生产更多的商品。

经过我个人几个月来的思考,我觉得真正有用的政策有:

1. 直接全民发钱

每月五百,形式是数字人民币,只允许购买线下的实体商品和服务,当月没花完的余额下个月作废。

这是促消费。

2. 购房补助金

个人购买名下第一套城镇房产时,予以 5 万元现金补助;

夫妻双方皆为初婚且一同购买名下第一套城镇房产时,额外予以 5 万元现金补助;

夫妻双方皆为初婚且一同购买名下第一套城镇房产时,育有一名子女以上的,每育有一名子女额外予以 5 万元现金补助。

过去十年凡曾经满足以上条件者皆可申请补助金,补助金将优先用于平摊减免房贷,若已还清则将发放现金。以上条件中,若婚姻关系更改,将收回补助金。

这是维护人口结构,释放消费者被房贷吞噬的购买力。

3. 加强公务员等财政供养人员的流动性

大多数时候,一旦考上某地公务员,那么基本上此人就将一直在该地工作直到退休,各地往来调动似乎往往是高级领导的特点。但是当地经济状况不会永恒不变,经济上升期,各项工作都缺人,这很好办,扩大招聘便是;而如果财政状况持续恶化,当地人口不断流出,各项公务无事可做,但依然保持着数量庞大的财政供养人员,我认为这很僵化。

因此我认为公考等公职人员招聘考试,应当设置大量的流动性高、调动频繁的人员岗位,组织上如有需要,每工作几年就调动至其他地方。和普通公务员相比,在待遇等方面给予一定照顾,同时也允许现有的公职人员转为这种岗位。

这是精兵简政,因地制宜。


当然,我也明白,有用的方法千千万,但既不割老爷的肉,又能让屁民不饿死的方法,确实不好想。

知乎用户 林兴 发表

对啊!给刚毕业的年轻人发满 30 万送家用微波炉的电动车补贴券,发满 100 万送豪华洗地机的补贴券,既缓解了年轻人的经济压力,又刺激了新能源车的销售,还保障了房地产,顺带刺激了家电产业的蓬勃发展。

我真是个大聪明。

啥!你说年轻人不需要这些?买车可以开滴滴补贴家用,买房可以租出去,简直就是万全之策。

知乎用户 Ming Ali​​ 发表

大规模给穷人发钱,对富人征税(资产所得税房产税遗产税通通搞起来),严格执行劳动法。

知乎用户 zllzly 发表

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现在其实是推广数字人民币的好时机?

直接以数字人民币的形式发放现金,但设置一个有效期限,到期回收。

这样一定程度上①降低了使用门槛 (没有满减),②刺激了消费 (有时效),③精准发放 (实名人脸认证领取),④扩大数字人民币的使用人群,培养用户习惯,⑤新基建:商家对接数字人民币 (类似于当年支付宝的普及方式)

知乎用户 陆离​ 发表

第一条,做不到;第二条,能做到,有效果,但达不到预期;第三条,能做到,但不会有效果。

知乎用户 西瓜气泡美式 发表

只要可以让经济好起来,就业环境好起来,大家的生活好起来!基建要怎么搞就怎么搞,房价要怎么涨就怎么涨!!!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我相信统计局,相信党!只不过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绝望,不想被一套房子割走六个钱包的积蓄,不想每个月被房贷割一刀………… 所以我选择摆烂的人生,不买房,不生娃,不高消费、超前消费………… 大家不能摆烂啊,赶紧生娃、买房、消费加班奋斗!毕竟我期待你们的的娃交养老保险我老了可以吃上口饭,期待你们买房让经济好点,我可以躺着摸鱼拿工资,期待你们消费我们公司不会垮………… 我真是社会主义好中年

知乎用户 织女的工作 发表

消费券有个屁的用。还不如发钱或者涨点工资,或者降点物价。

知乎用户 如来戏红尘 发表

如何看待经济学家任泽平提出「大规模发放消费券」「六月份以后大力启动基建」等三条经济方面建议?

农村搞了几年脱贫攻艰,做到了两不愁三保障,确是一项有利于民生的大好事!

估计再不提振经济,不是我悲观,再过几年就该轮到城市脱贫攻艰了。

是专家们提出的建议不好吗?我一个普通老百姓都知道国家刺激经济的手段无外乎消费、投资、外贸了,专家的建议都是围绕这几项核心来做的,为什么无法起到良好的效果?原因很简单,落地难。

消费券自然是补贴小头,百姓自掏腰包大头,对于没钱的我,自然是只买对的,其他的无论你怎么勾引我去买我也只能放弃。

基建,好像有专家已经建议去县城搞公建投资了,反正我所在的城市财政是投不起什么大型公建了,搞来搞去就是封闭个小区、修修下水道之类的,对了还有一个地铁,这算是一项大型且利于百姓的投资了,谁出钱不知道。反正干了几年了,在修的线路还没投入运营。真是一项漫长浩大投资周期长的项目,不错!

减税降负,贷款减租,保市场主体,就说那些最小的商业门市,我家门口的门市房空置的不少,营业的基本集中于餐饮、药店、生鲜店、超市、美发,其他行业寥寥无几。被互联网冲击了一波,又被疫情冲击了一波,确是生存不易,他们本来就是个体户,原来实行的也基本是定税方式,每月缴纳税款不多,减租可能性很小,那些房东也是等米下锅,贷款更是不太可能,基本不符合金融机构贷款条件。

当然他们只是最小的市场主体,受益体验感很差也是必然,希望那些稍大的市场主体获得感会好些。

所以你看,促消费、保市场,广大民众和中小微业主并没有太大的实际利好,自然也就没办法恢复。基建这大手笔,能否建功立业就看国家的力度了。

如果企业兴了,就业就兴了,就业兴了,百姓就安了,逻辑没毛病,手段也够稳妥。只负责说不负责结果。

知乎用户 微信用户​ 发表

从今天下午 “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 来看,任说的的确是对的。

抬过东西的都知道,一般大喊 “稳住、稳住” 的时候,基本就意味着已经稳不住了,就算没摔,也是摇摇晃晃了。

总理原话:“如果经济滑出合理区间,甚至有一段时间和长期积累的矛盾和各种风险隐患也被集中暴露,所以我想不发展是最大的,当前的主要困难”。

这说明上层是清醒的。只是之前有点过于乐观了而已。

只是我们这样的巨轮,一旦速度降下来,要重新加速,谈何容易。

知乎用户 字母大王 发表

不管是发消费卷还是大基建,根本逻辑还是要基层老百姓买单,消费卷在老百姓口袋有钱的时候可以撬动消费,大基建举债投资模式是建立在土地财政和发债基础上的,虽然长期来看公益效益价值难以估量,但是也不如直接给老百姓发钱来的实际,至于通胀压力,我估计大部分拿了钱的都去还房贷了,根本对商品供需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知乎用户 赞美猴小猴​​ 发表

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落后的 xxxx 之间的矛盾。

知乎用户 BetaGo 发表

不买立省 100%,哦还要贷款啊,那立省 150% 了

知乎用户 Seizer 发表

信心问题,只要随时封城的预期一直存在,企业不敢投资,百姓不敢消费,经济就不好。

知乎用户 狄仁杰 发表

一个曾经给 “怎么卖房” 怎么把员工的收入给公司融资 ““怎么借造车拿地抵押借款”“怎么忽悠股民”“怎么债券违约”。。。。。。的“某大” 服务的“经济人”,讲的话都是屁话!

他唯一还能让自己有 “价值” 的方法就是不断的讲屁话”。

然而却有人提出让我们怎么看待他放的屁。

结果却真的有这么多人在回答怎么看他放的屁。

知乎用户 行者 发表

发满减消费卷想套路我,对不起,我烂掉。为了省 20 元我去消费 100, 门都没有。

还有人说发钱,发钱更好了,存起来,别想我盲目消费。

黔驴技穷了吧

知乎用户 budongdashi​ 发表

要不问问出租司机的建议?他们的建议都比专家们靠谱,还便宜

知乎用户 笨笨杨 发表

把钱直接精准打户头上很难吗?发什么消费券。

不想救可以不救,不要假装自己在救市,玛莎拉蒂降五十万我们也买不起。20 年大家手里还有点余钱可以忽悠,现在嘛……

知乎用户 酋长哥 发表

我给提建议吧:个人房贷信贷因疫情原因,暂停还款 3 个月到 6 个月,然后房贷信贷在免除一半利息 3 到 6 个月。这如果拉动不起来消费我倒立拉稀。

知乎用户 等风的光景 发表

真的建议专家们不要建议了!

我们缺的是消费券吗?还在搞内需,我们这一代的韭菜别割了行吗?

知乎用户 景姑娘很优秀 发表

基建个啥,现在中国能建的地方都建好了,村村都通公路了,贫也扶完了,再按老思路,集体完蛋,现在应该集中资金在科研和新能源上,实现对美国石油霸权的赶超。

知乎用户 阿飞 发表

任泽平观点没问题,但是劝任大专家不要涉足这些话题,不然就不仅是封直播间了。

说的也非常的对,尤其基建肯定得重启,不然算 gdp 增速没那么高。

发消费券早就应该发了,并且中国发钱了。香港发钱,台湾发钱,澳门发钱,大陆发点有诚意的消费券我也认了。问题是有此消费券还没美团的折扣高。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任泽平说了没用。

ps: 看到网上有人总结了今日电话会议:要把有限的钱用到刀刃上

知乎用户 董知守 发表

我是支持大规模发放消费券。

但是我绝对不支持大规模钱的。

发放消费券没有增加货币。

发钱就不好说了。

知乎用户 水平线 发表

发钱发不了,给群众一年发上二百斤猪肉票一百斤粮票一百斤蛋票五十斤大豆油票四百斤菜票,凭票兑换口粮,饭钱给群众省了,群众每月多出千把块消费工业产品。

票是全国票,不发地方票。

地方政府采购,中央财政给群众发票,地方政府凭票领取中央财政拨款。

这个通知交给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短信通知,电视台报道,核算检测点挂通知。汽车火车站全官媒媒体通知。

群众凭身份证在中央财政做出的网站领取电子票,跨过地方政府干预。电子票领取后可以在央网自由买卖。但是售价猪肉票不得低于 13 一斤,菜票不得低于 3 元一斤,油票不得低于 10 元一斤,粮票不得低于 3 元一斤。这样地方政府低价买票赚中央差价的路堵上了。

最低收购价作为中央给地方拨款的价格。

票在群众中自由买卖,如北京上海这种物价高的地方只要愿意自己开火生活成本也能下降。

你 zf 愿意选择哪家关系户做保供就选哪家做保供,但是敢发米猪肉烂菜长虫面粉,群众还可以把粮票跨地区卖掉。地方 zf 懒政不作为群众也可以跨地区卖掉。

而且作为全媒体覆盖全中国了解的政策,闹出事情来上个大新闻又可以抓一批还没形成党派的蛀虫。大老虎打不了阻止大老虎诞生总行吧?

地方政府直接向农民采买,因为 “销售” 渠道稳健,所以可以开比菜贩子更高的价钱,菜贩子作为中间商为了不被政府挤压生存空间,会开出更合理的价格。

地方政府采买渠道进行网络公示,接受审计,审计单位不可以使用本省的单位,不公示的没有向中央兑换的资格。

分发,交给地方 zf 没关系,因为分发不顺利就拿不到拨款。50 万人的地方拿满每年可得 2550000000 元。而每人每年可省下 3000-5000 块。

至于电子票覆盖不到的老年人…… 笑死,有免费鸡蛋领大爷大妈会不知道?有子女的和子女关系正常的都能办下来。人渣父母或者养出人渣子女的父母领不到就领不到吧。

这样做得好的地方政府财政拨款就多,做的差的地方群众不愿意凭票领菜,拨款就少。

计划的稳健与市场的灵活也能并存,不存在失业饿死人的情况。我朝人只要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起义,社会稳定度+1。

这样所有行业所有部门都忙起来,安居乐业,稳定再+1。

年底,或者领取票据 12 个月之后,不想兑换物资,可按照最低购买价格的一半从央网兑换现金。这个信息是全民拥有央网账号后 6 个月发布。经济也该好起来了消费也上去了。

大体思路是这样的,具体…… 下次爱国情怀和危机意识涌现的时候再补充。

啧,国也不爱我,我居然这么爱国,还想办法出谋划策。

知乎用户 问完就删 发表

国家有发消费券,不过是保证底层基本盘不乱的消费券。

至于那些嘴上喊着吃不上饭的,国家不想管。

从 2021 年开始广西乡镇严查所有大病个人支出 1 万元家庭情况

对家庭经济困难者适当给与补偿,特别是贫困户低保户(包括全面脱贫前脱贫户)

对从扶贫开始的脱贫户都要给与就业务农支持,比如就业补助,养殖 种植补助

而且这些是乡镇重点工作任务。

我想广西西部都这么干。那些发达地区的贫困低保人员应该不会有太差的政府帮助。


另外国家的扶贫政策确实还有很多漏洞,村里好吃懒做的闲人确实养老一些。年纪轻轻啥也不干,等着国家发钱


政策问题 基层工作人员也无可奈何

知乎用户 天空落雨 发表

一句话屁用没有,拯救边缘民众才是当今经济要务。经济政策只是隔靴搔痒。

要想经济保持活力。

一 建立法治社会

二约束政府权利

三 约束地方经济使用权

四 规范市场透明化政务透明化规则化。

五 坚持政府数字化,信息数字化,媒体独立化,要根据不同人群分配不同媒体代表不同人群利益,让底层人民也有喉舌

知乎用户 渺远的夸克 发表

呵呵→_→。

这位经济学家如果知道在疫情期间各省各市发过消费卷,并且没有一点效果会作何感想 ?

我看你们撑到啥时候才会像美帝乃至香港一样发钱?

真是令人期待。

知乎用户 无名​ 发表

**前几日,“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的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事情的起因是:在近日播出的一档节目中,参与讨论的几位专家针对当前房地产市场态势,提出了几个建议,随后这些建议迅速形成了三个话题——“专家不建议年轻人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专家称买房比租房划算”“专家称今年 6 到 10 月是购房好时机”,一时间引发议论者众。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天然差距,人们对于事物的判断会首先基于所处地域实际市场情况得出。此番热议的专家观点实则都是老生常谈,并无任何新鲜内容。一个粗浅的判断是,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能够买房就一定不会想要租房。在中国文化语境下,房子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只不过现实情形是,并非所有人都买得起房,甚至有一部分人都租不起房,而不得不在通勤上花费更多时间,以换得负担得起的居所。

专家的观点实际没有对错之分,但置于不同地域实际市场环境和不同人群经济实力背景下讨论,这些观点也就没有了对应的价值。这表明了在一些问题上,“专家”及其所可能代表的知识群体、智库群体、咨政群体,并没有和普通大众同理共情。因而,“建议专家不要建议”的建议背后,是公众尤其是年轻人期待自己遇到的问题 “被看到”、被“以合理方式关注”、被“真诚而有意义的对待” 的诉求。而这些诉求,与其说是向专家提出的,还不如说是向公共政策制定机构提出的。

(作者:陈城)

(来源:光明日报)

知乎用户 跟着浩然玩转高考物理​​ 发表

这个就是辅佐搞垮恒大的那个是吧 ?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了 !

知乎用户 分享给家人 发表

太乐观了吧,真发一轮钱可以让韭菜重新开长还是愿意发的,现在的情况是发钱和把钱扔海里对后续经济都没任何影响了。随便说个数发 2000,你是去买个新手机?电视?这个月不做饭天天去小饭馆?还是省内旅游几天?最后但凡对这个世界有点了解的都该知道,2000 属于天文数字了。

知乎用户 最爱吃面面 发表

先处理分配问题吧,要不没用,反而可能由于特权阶级的存在剥削的更严重了。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啊。

知乎用户 lonkii wang 发表

这建议治标不治本啊。

要我说来这三条:

1、增加收税力度,确保体制内薪资稳定,大力打击偷税漏税现象,杀一儆百。

2、收点过路费,过桥费,补贴地方政府开支。

3、合理调节粮价,确保基本盘能够吃好喝好,才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这样的建议最是治本,我看行。

知乎用户 方瑶 发表

想多了… 就这三天两头疫情随时可能失业,谁敢消费。上海这波瞎搞又没人被处罚,谁知道后面疫情能不能控制的住?

知乎用户 牛海哥​ 发表

要是满减的券,就不用拿出来了。

知乎用户 I 爱母意思 发表

深圳就大规模发过 N 多消费卷…. 最后全被黄牛拉去咸鱼卖了

知乎用户 Mr.Le 发表

如何看待这三条建议?马后炮!

知乎用户 黑格尔 发表

看有的回答说 2020 年发消费券了!

在哪里发的?怎么领的?为啥我一天天刷网的人都不知道,也没抢到呢?

难道是我不努力? 还是努力方向不对呢?

知乎用户 是砂不是沙 发表

挺好,按身份证号发就行了。

知乎用户 公子谬 发表

大基建不如给大家发钱,大基建就是再次劫贫济富。

知乎用户 大道至简 发表

1、发消费券,发钱不行吗?人民币不能消费怎么滴?消费卷能消费贷款吗?

2、只发消费券,不发钱。宁肯百姓吃谷种,也不发粮食。(宁就是董卓?新三国:他知道董卓的存粮,要他给百姓当谷种!_腾讯视频)。

哦,有了经济缺口就得抓紧补回来!那贪污挪移的钱也见你们都追讨回来啊!反正牛马不是你们,“心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呗。口号真响真好听!!!

3、确实我们对劳动法的领域也没有什么限制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不要消费券,我要现金,直接打我银行卡上,谢谢。

之前发的消费券,我一张都没抢到。

知乎用户 一只柚子 发表

5 月 23 日消息,根据国际慈善组织乐施会(Oxfam)最近发布的统计数字,在新冠大流行期间,全球每 30 小时就会出现一位新的亿万富翁,该组织指出,截至今年 3 月,全球亿万富翁的总资产为 12.7 万亿美元。2021 年,亿万富翁们的财富相当于全球 GDP 的近 14%。与此同时,可能会有近 100 万人以大致相同的速度陷入极端贫困。因此该慈善机构建议,政府通过对所有行业的大公司产生的暴利征收 90% 的临时超额利润税来结束 “危机暴利”。

疫情期间,富豪阶层的财富增长主,要有赖于各国央行的财政刺激政策。为了应对疫情对人民生活的冲击,各国不得不通过超发货币,以推出各类补贴措施帮助公民渡过难关,而这些超发的货币,则通过消费,流向了提供产品的富豪手中。

2021 年 4 月份 G20 财长和央行行长线上会议上,美国鼓动各国政府推出加税计划,防止超发的货币最后都集中到富豪手里。通过收税对社会财富进行主动调节,有助于全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一点在美国富豪阶层也形成了共识。这才有了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期间,100 多名亿万富豪和百万富豪联名向世界各国领导人发出呼吁,希望自己可以缴纳更多的税款。

兔子在山洞前写文章,一只狼走了过来问:“你在写什么呀” 兔子回答:“浅谈兔子是怎么吃掉狼的”,狼当然不信,于是兔子说:“你不信呐,那跟我进山洞瞧瞧吧”。过了一会,兔子独自走出山洞继续写着文章,这个时候呢一只野猪跑了过来,问:“你在写什么?”,兔子回答:“我写的是浅谈兔子是如何吃掉野猪的”,野猪当然也不信呐,于是兔子又把野猪骗进了山洞。最后在山洞里一只狮子在一堆狼骨头和猪骨头之间满意的剔着牙,读着兔子交给他的文章 —— 个人能力的大小关键看你跟谁干。

这消息啊不胫而走就传到了森林当中,狮子很生气,心想这消息怎能就轻易走漏出去呢,于是狮子就跟兔子说:“如果这个星期没有食物进洞,我就要吃掉你!”,兔子没办法,继续蹲在洞口写文章,这个时候小鹿走过来问:“你在写什么呀?”,兔子回答:“我写的是兔子是怎么吃掉狼的”,小鹿说:“切,全森林都知道了,你还在玩这一套”,兔子说:“可不嘛,就是因为全森林都知道了,我只能退休了,狮子大王说要找个人顶替我,当他的秘书”,诶?小鹿一听,忍不住诱惑,心想当狮子大王的秘书挺不错啊,于是就跟随兔子走进了山洞…… 过了会兔子独自走出了山洞继续写文章,同样的事情发生了,小马进去了,小牛进去了…… 在山洞里面狮子满意的剔着牙读着兔子交给他的新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是 —— 如何发展下线,为老板创造效益。

话说这狮子越长越大,兔子的食物已经无法满足它的要求了,它告诉兔子:“我的食物要加倍,如果一周之内改变不了局面,我就吃你!”。这兔子没辙啊,森林中的小动物都尽数知道了,上哪找食物给你吃呢,没办法,兔子离开洞口跑进了森林深处,他见到一只山羊,他说:“羊大哥,你相信兔子能轻松吃掉狼吗”,山羊不信,于是走进了山洞,过了一会兔子独自走出了山洞,继续走进森林深处,他碰到了一头驴,“驴大哥你相信兔子能吃掉一头狼吗”,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原来呀,森林深处的动物还不知道兔子和狮子的故事,最后在山洞里满意的剔着牙,读着兔子交给他的新文章,题目是 —— 如何实现从坐等到主动的转型。

狮子长时间的吃了睡睡了吃,时间过得很快,狮子过得非常惬意,狮子长胖了,有一天狮子决定要出去散散心,却发现这个洞口太小了,这身体根本无法出去,这个时候兔子站在洞口说:“今后你得多多听我的,否则你就别想我给你弄吃的。” 这个时候狮子就怂了,它说:“兔子,兔大哥,只要你给我吃的,什么都可以。” 这个时候呢兔子就交上来一篇新文章,题目是这样的 —— 战略觉得高度,论兔子是如何借力狮子的。

为狮子设计一个衣食无忧的场所,借狮子的威名提高自己在森林里的影响力,忍辱负重啊,最终把控制权掌握在手里,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空手套白狼的核心秘诀就是什么呢 —— 天下万物不为我所有,但皆可为我所用。人生就是一场邂逅,问题就像脚下的路,一直走才会延伸。老话说的好: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思维创造财富。

秦始皇的父亲年青的时候叫异人,被送到赵国做人质,魏国大商人吕不韦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说如果异人能够按照他说的去做,那么,异人就能当上秦国的国君,那么吕不韦也要一定的封赏。这对异人来说,就是一个赌局,押上的是身价性命和未来可能得到的半壁江山。异人是一个有认知和能作为的人。他答应了吕不韦,严格执行了这场赌局规则,并最终取得了成功。更重要的是,他当上秦国国君后,履行承诺,封吕不韦为文信候,享十万户。

刘邦在和项羽对峙的时候,以他当时的实力,他不一定能打得过项羽,但他敢于押注,以画大饼的方式,许诺韩信和陈平功成后封侯立爵。随后派遣韩信的兵马,使用陈平的计策,打败项羽,一统天下江山,成为汉朝开国之君。最后兑现承诺,封韩信为楚王,管理下邳,委任陈平为丞相。

刚步入社会的同学或多或少遭遇到就业和择业的烦恼,是选择在行业大厂中猥琐发育,从底层做起,默默锻炼自身本领,还是选择刚起步小规模的公司享受看起来待遇还不错的岗位。无论选择何种,都没有绝对的对错。大企业的基层普通员工不一定比小企业能学习到更多东西,拥有更多的本领。但结合人生的 “战略势能” 的启示,假设你同时收到像著名咨询企业麦肯锡此类的大企业和不知名的小公司的 offer,我们会更建议您选择大企业。

个人自身优势与外部资源优势整合、叠加的最终形态就是我们的人生 “战略势能”。美国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结尾,女主安迪离开顶级时装杂志《天桥》后,因前上司“时尚女魔头” 米兰达的亲笔推荐信获得了心仪的工作,初入职场,不谙世事的菜鸟安迪在追求完美、心细如针、尖酸刻薄、敏锐善变的工作狂上司鞭策下逐步成长成一名出色的职场和时尚达人。

在麦肯锡此类等大企业工作的经历将会令你的履历更加锦上添花,从一众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如同名校毕业生一样,大企业的工作经验,同样为你提供了品牌的加成和赋能。另外,在大企业大平台的学习机会、锻炼机会从中收获不俗的眼光、见识、格局、人脉等资源加成大概率高于小企业小平台,领先于同龄人的资源加成累积优势最终亦形成不斐的个人 “战略势能” 回馈自身。

提升个人 “战略势能”,实现 “弯道超车”,单靠个人常规能力远远不够。前文提及的人生逆袭的典范沙耶加的成功也不仅仅是个人盲目努力的成果。

提升个人 “战略势能”,需要创造个人的记忆点。芸芸众生,平凡的我们如何能让他人影响深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创造个人的记忆点,也就是个人的 “光环”,获取我们可能没有出众的长相,但是我们可以拥有不俗的衣品,可以拥有不凡的谈吐,可以拥有渊博的学识,可以拥有端庄的字体等等。这些一点点的记忆点,虽然无法全方位地辗压他人,但我们可以比别人更令人印象深刻,不断加成和裂变,逐步汇聚成个人的 “战略势能”。

提升个人 “战略势能”,需要因势利导。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名言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善用杠杆原理,借助外力,借助外势,才能事半功倍,逆袭人生,例如结交人才、广搭言路;经营个人,自我背书;积累资本,复利生钱等。

提升个人 “战略势能”,需要占领先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敢的,也是获利最大的人,站在时代的洪流,只有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时刻保持自身稀缺性,占领先机的人才能屹立不败之地,每一小步的领先优势均加成在个人 “战略势能”,积小成多,聚沙成塔。

提升个人 “战略势能”,需要尊重规律。“时势造英雄”,时代当前,个人的力量是渺小,尊重发展规律,乘着时代的春风,顺应时代的变化,保持个人良好的适应性,才能缔造“英雄” 神话。

提升个人 “战略势能”,需要相信时间的力量。用心经营的人,时间会予以答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方式往往是最不可取,量变引起质变,深度的突变需要时间的积累,经受时间洗礼的“战略势能” 往往是最可靠的,正如一个初出茅庐的职场小白短期内不能与兢兢业业、深耕多年、经验丰富的行业大咖媲美。

一些刚入社会的职场新人或者是年轻人是很有必要阅读刘润老师的这一本《底层逻辑》的,至少这一本书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是非对错,明白世界的真相,然后辨别身边的诱惑和陷阱。阅读《底层逻辑》可以让我们避开许多的陷阱,少走很多弯路。

分享一下个人进化的底层逻辑,也是我最喜欢研究的领域——个人成长。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一旦在某个领域获得了成功,就几乎可以在任何一个领域都获得成功。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存在呢?这背后,其实是有商业逻辑的。

人生,就是一种商业模式。我们可以将其总结为一个公式:人生商业模式 = 能力 × 效率 × 杠杆。

有的人,用这三者换回了全世界。而有的人,却一无所获。

宿命与反抗!经济周期带给普通人的发财机会:康波周期

一、宿命中的发财机会

2007 年底,大师兄突然联系我爸,说发财的机会来了,你要信得过我,就把闲钱交给我,年息 28%。我爸拿了 200 万给大师兄,2008 年底,他如约给我爸打回来 128 万;2015 年初,大师兄又找到我说,发财的机会又来了…… 于是当年我家的现金再次膨胀了 24%。

2017 年,我请教大师兄买房的问题,他说你等 2 年再买。于是 2019 年我发现同小区,同户型的房价下跌了 30%。为了表示感谢,我请大师兄吃饭,同时请教他投资的秘诀。大师兄意味深长地看着我说,有位高人告诉我:人生发财靠康波…… 他曾在 2015 年预测:从 2016 到 2019 这四年,2016 将是最好的年景。如果想赚钱,就要把握 2016。然后,他就死在了 2016 年底……

时间回到 2015 年,中国出现了三篇文章,分别是《中国经济即将触底》,《2016,为资源而战》,《宿命与反抗》。当时中美经济此消彼长,乐观的情绪笼罩着大部分国人,对于这类标题的东西,大家第一反应就是:狗公知!又出来唱衰中国赚流量了!但是如果放在今天再读这几篇文章,你的反应一定是:卧槽!如果当年我看了,这几年少说也能赚个千把万!这些文章的作者周金涛,正是大师兄口中的那位高人,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江湖人称尼古拉斯. 金涛。基于对康波周期的深刻理解,他准确的预测了 2008 年的次贷危机,2015 年的人民币贬值,以及 2019 年的商品价格探底。2020 年,当人们在新冠疫情中面对大宗商品价格屡创新高时,猛然想起他 2015 年的演讲,不觉惊呼真乃郭奉孝再世!

2016 年 3 月 26 日,周金涛发表了人生发财靠康波的演讲,道出 85 后发财的三次机会。8 个月后,英年早逝,享年 44 岁。官方记载中他死于胰腺癌,而坊间流传,他屡次泄露那只看不见的手的秘密,死于天嫉,为这位本就充满传奇色彩的周期天王又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位传奇经济学家究竟说了些什么?我们的发财机会究竟在哪里?故事要从康波周期说起。

二、尼古拉斯.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大师兄当年和我爸说了这样一个故事:1926 年,俄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 康德拉季耶夫率先发现,商品经济中存在一个 50~60 年的大周期。每个大周期又分为 4 个阶段,分别是萧条、回升、繁荣、衰退,最终回到起点,迎接下一轮大周期,像西西弗斯一样,永无止境。

一阶段叫萧条期,此时,人类经济全面衰退,物资和财富缩水,低收入人群和无产阶级失业。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挑战的危机叫生存。人类需要用 10 年左右的时间战胜生存,迈进下一个阶段。

二阶段叫回升期,一般是 10 年。开始,我们面临着一片废墟。在这片废墟上,我们放弃娱乐,努力生产,沦为世界的打工人,解决最基本的吃饭和穿衣问题。接着我们会有一些节余资源,但舍不得拿去享受,而是把这些资源重新投回陷阱,扩大再生产。看不见的手很聪明,它不会把我们一下吃干抹净,而是给我们一些甜头,然后我们将迎来年均 10% 左右的经济增长,生活水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好。不出意外,打工魂燃了,开始更加努力的工作,隐藏在二阶段的危机渐渐浮出水面,它叫生产。生产危机不会立刻毁了我们,它会像诅咒一样骑在我们身上,和我们一同前进。在前方,有它同父异母的兄弟,消费在等着我们。此时的我们,摆脱了生存,背负着生产,丰衣足食、自信满满的走到了三阶段。

三阶段给了我们 20 年时间,它叫繁荣期。在这个阶段我们将会陷入矛盾和疑惑,不断试图创新,又不断自我怀疑,直到自我否定。一方面商业发达、产品丰富,价格还便宜,做什么都很方便。另外一方面,生产出来的东西很难卖出去,做什么都不赚钱,经济增速掉到个位数。我们开始怀疑,是不是哪里懈怠了、遗漏了?然后找出很多疑似漏洞去修补却然并卵,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刻苦,努力,却毫无成效。我们加大投入得不到丝毫的回报,我们彻夜思考得不到答案,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否定,直到放弃躺平。这时蓦然发现,肩上又多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就是消费。

四阶段叫衰退期。此时的我们背着生产和消费气喘吁吁,努力摆脱又不得其法,陷入混乱的边缘。这个时候看不见的手出现了,它耐心的倾听我们的痛苦,温柔的安慰我们,然后拿出一件礼物:“打开它,就能摆脱那两个家伙。” 这件礼物叫信贷,在信贷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地打发了生产和消费。但还来不及感激信贷,它就摇身一变成为了债务。债务骑在我们身上,如同寄生虫一样,吸吮着我们的生命,时刻都在变大。此时的人类毫无办法,赶走债务,立刻被生产和消费压死;什么也不做,就会被债务榨干抹净。一部分人不认命,开始尝试除掉债务,但是债务不仅是个寄生虫,还是个炸弹!它果断地引爆了自己,经济危机就爆发了!这部分人瞬间就被炸回周期的原点,几十年来的努力就此归 0。而另外一部分认命的人,5~10 年之后,被债务榨干,也回到了周期原点。这种无尽的轮回,被称作康波周期。听起来完全就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故事,那么我们就只能任凭命运摆布了吗?不!因为在周期中,有 4 把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分别是商品,资产,股票,债券。

三、人生发财靠康波

关于发财,有很多的派系。科学一些的如投资、哲学、经济学,玄学一些的如周易、宗教、成功学。你很难反驳,因为他们有理论体系,有实施路径,更重要的,有成功案例。每一个学派中,都有发财的人,我当年就这么做了,所以发了财。这不是在骗你,而是真金白银的赚了。但是当你照做的时候,结果就不一定了。这是为什么呢?这背后的原理可以用一个段子来概括:前些年凭运气赚的钱,这些年凭本事赔干净了。每逢经济危机,印钞机就必然开动,而每当印钞机开动,股市就必然暴涨。经济危机是有迹可循的,它跟着康波周期,从不失约。所以普通人想要赚钱,就要跟着经济危机的节奏,来决定我们个人投资的收缩和扩张。康波周期不仅是全球经济运动的周期,也是个人财富规划的根本理论。

目前我们处于第五轮康波周期尾声,在本轮康波周期中,1982~1991 年是回升期,我们吃饱穿暖,取消了粮票。1991 年到 2004 年是繁荣期,全球开始泛起互联网泡沫,发达国家追逐产业升级,低端制造业涌入中国,国人的收入显著提高,地摊经济出现在夜晚的街头。2004 年到 2015 年,是本轮衰退期,制造业越来越不赚钱,房价却越来越高,打架痛斥房地产吞掉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却忽略了这是周期中的必经之路。2015 年后,我们彻底进入了本轮康波的萧条期。

康波周期中,普通人有 4 把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分别是商品,资产,股票,债券,他们会严格按照顺序依次出现。我们不妨回想一下,中国第一批超级富豪出现在什么时间?答案是 2000 年。抛开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不说,就连山西大同、内蒙鄂尔多斯、陕西神木这些放到今天都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也涌现出一批富豪。在他们身上有个标签,叫煤老板。

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富豪,只是他们运气好,抓住了康波周期带给他们的机会!大宗商品带来的机会只出现在回升期和繁荣期,错过了就是错过了,请等下一轮。

第二把钥匙是房地产!房地产周期 20 年一轮回,正常情况下,一辈子可以赶上 2 次。从人口角度来说,普通人一生有两次购房。第一次是 20~35 岁,婚育性购房。第二次是在 35~50 岁,改善性购房。中国这一轮房地产周期始于 1998 年,拐点是 2017 年,贯穿了整个繁荣期。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波婴儿潮出现在三年自然灾害结束后,也就是 1962-1972 年。当时全国新生儿 2.97 亿,他们在 1990-2000 年达到婚育高峰。中国 1997 年取消了住房分配,而此时这群人的年龄是 25-35 岁,恰好是首次置业期。1998 年商品房市场开放,释放了购房刚需,开启了房地产大周期。1998 年至 2020 年,除了 08 年 14 年和 19 年发生过小幅回撤外,剩下的时间全是大牛市。国人的购房总支出从 859 亿飙涨到 138984 亿,房屋均价从 2062 / 平米涨到 9860 / 平米。第二波婴儿潮出现在 1985-1991 年,是上一次婴儿潮的次生潮。1992-1998 年,出生人数逐年下降,到 1999 年后进入生育低谷期。2017 年,第一波 “60/70 后婴儿潮” 已经 45-55 岁,到达了人生的第二次购房节点。同年,第二波“80/90 后婴儿潮”26-32 岁,进入了安家置业的年龄,两拨婴儿潮人群的购房节点重合。之后婴儿潮 1 代的改善性需求下降,婴儿潮 2 代的婚育性需求饱和,房地产大周期迎来拐点。而下一波由人口年龄结构带来的大规模购房置业需求,要等到婴儿潮 3 代结婚生子,时间大致在 2030~2035 年左右。再之后,人口红利消失、刘易斯拐点出现,居民收入放缓;随着城镇住房饱和度上升,置业人群达到峰值,房地产黄金时代正式结束。后房地产时代的典型特点是“总量放缓、结构分化”,人口迁移边际上决定不同区域房市,根据国际经验,人口将持续往大城市迁移聚集。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房价会持续走高,而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会持续下跌。所以如果你错过了之前的房地产周期,那么一定不要再错过 2030~2035 的尾声。

第三把钥匙是股权!每一轮康波周期都有一个主题,从最初的工业革命,到后面的钢铁铁路、电气化、重化工业、互联网信息时代。如果你能抓住本轮康波周期的主题,持有热门领域独立公司的股权,也可以帮助你发财。比如本轮康波中的腾讯、阿里、小米等公司的原始股,都可以帮持有者赚得盆满钵满。

最后一把钥匙是债券!理论上每一轮康波的萧条期都会从滞胀开始。滞胀就是指经济下行的同时,又通胀严重的一种经济现象。典型特征是高通胀、高失业。反应到生活上就是经济增长停滞、失业率居高不下、居民收入下降、大家都不消费、同时物价还在不停地上涨。所以美联储疯狂印钱的时候为什么总是高喊要保就业?就是因为他不想被人说成是 “智障”!随着流动性减弱,大家的现金流都越来越紧张,开始陆续变卖资产维持流动性,导致供需失衡,资产价格普遍下跌。本轮康波萧的条期始于 2015 年,大家回忆一下是不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钱变得难赚了,然后逐渐房子也不好脱手了?滞胀之后就是消灭通胀的阶段。即从 2017 年到 2025 年,这个阶段是本次康波萧条的中后期阶段,大家会突然觉得手中的现金流不够了,甚至开始出现手中资产严重打折缩水亏损。所以这个时候,债券的机会来了!由于大家都缺钱,所以优质债券,尤其是那些有资产抵押的债券成了抢手货。进可以高价吃利息,退可以低价吃资产,这个阶段对于普通人来说尤为重要。举个例子,20 年前你在人大找到一份工作算是一件好事吗?应该算是一件好事。但是绝对比不上 20 年前你在人大校园里面买一套房子。因为房子的增值比你在人大工作 20 年收入的总和还要多得多。资产价格波动是普通人实现阶层跃迁最简单可靠的办法,而萧条期中的债权,恰恰是人生难得可以低价吃进优质资产的良机。2015-2025 的十年,注定在萧条中度过,这是“康波周期” 不可改变的规律,所以在未来 5 年当中,持有优质债权,尤其是有资产抵押的债权,也是普通人可以触及的财富密码。

周期与宿命

故事讲到这里,我问大师兄:“你现在还想做中国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吗?大师兄说:“想,但是我不再崇拜巴菲特了。周期之下,人人皆可封神,周期之下,人人又皆是凡人。巴菲特之所以成功,并不是他的方法论有多高明,而是他出道时恰逢第五轮康波的回升期。现在进入萧条期,他也一样亏损。根据康波理论,2019 年就是全球经济的最终低点,而且这个低点的形势差过 08 年,是康波 60 年左右的周期中最差的年份。本来各国应该顺应历史潮流,合理应用规律以最小的代价来顺利度过危机的,但是资本主义制度和贪婪的人性使美国天然地选择了拒绝。懂王企图通过贸易保护和全球吸血来给美国经济续命,妄图把康波周期中的萧条阶段直接甩给其他国家,或者拖后几年,等到他连任后再爆发。但是大家都看到了,黑天鹅飞起,2020 年 3 月份全球经济形势走熊,比 2008 年还要严重!” 所以逆天改命,注定是痴人说梦。”

“回到国内,你们 1982 年之后出生的人,注定了人生第一次机会只能在 2019 年。赶不上商品周期,赶不上房地产周期,注定只能把赌注压在股票和债券上,这就是人生财富的命运。”“而对于我们 75 后,在 2008 年已经迎来了第一次机会,股票、房子,让我们的人生很成功。” 我知道他的话不是单纯的凡尔赛,而是阐述着事实。根据康波周期理论,60 年波动中会套着三个房地产周期,20 年波动一次。一个房地产周期套着两个固定资产投资周期,10 年波动一次。一个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套着三个库存周期。所以我们的人生就是一次康波,三次房地产周期,九次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和十八次库存周期,人的一生大致就是这样的过程。至于今年这个形势,肯定会出现 60 年一遇的资产价格打折期,所以清点好手中的现金,为发财而战吧!如果,实在错过了,也不用灰心,再之后,也就是 2030 年左右,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康波周期的初期 – 回升阶段,这也是第六次康波周期。古人常说 20 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而今人说,人生发财靠康波,错过再等 60 年。

如果让我说 2021 年将影响最深远的政策是什么,莫过于 “教育分流”。这是真正影响中国经济走向的 guo 策,其他的什么房产税都只不过是支流,早一年晚一年没多大影响。

自从提出教育分流,争论就一直没停。无数的家长们都不理解,认为这会耽误了自己孩子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很多专家也提出各种方案,无非就是先让大多数孩子先上高中,然后再说是否上大学。甚至说再让大学扩招,到了硕研博士再说分流。

看了这些之后简直不知说什么好。只能说如果严格执行分流,那对某些家庭和孩子来说确实的减少了学习通道,但对国家来说,确实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且是必须进行的。

如果让所有孩子上高中甚至上大学,那结果就是 “合成谬误”,也就是内卷的结果,对个体来说似乎是有利了,但对整个群体来说却是不利的,甚至是灾难。

中国是个大国,更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国。历史上因为教育、扩招、减负、分流所造成的教训太多太多了。殷鉴不远,必须反思。

二、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因为 “扩招” 造成的悲剧是什么?是秦始皇“焚书坑儒”。

事件的背景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在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都为了发展而广招天下英才。既然有鼓励就会增加供给,所以知识分子大量出现,在乱世中纷纷游说各国。各国的贵族统治者也大量招揽门客,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甚至门客达到 3000 人之多。

这些门客是什么人?大多数都是 “士”,也就是贵族的非嫡系子孙(士族)。他们在扩招的鼓舞下都接受了教育,但却找不到出人头地的机会,所以只好依附于王子公子(王族、贵族嫡长子)。

在秦始皇没有统一天下的时候,这些人好歹还是有工作的,诸子百家都有一席之地。但是既然国家统一了,也就用不着这么多的精英阶层了。于是乎,这些人以儒家为首,纷纷吐槽抱怨,非议朝政,让统治者感到了不安定的因素。

秦皇李斯等人之所以焚书坑儒,烧掉民间的书籍,甚至 “偶语诗书者弃市”。也就是禁止民间私自讲学,免得这些知识分子制造舆论,影响稳定。

其实真正的原因就是国家的经济还不发达,安排不了这么多的知识分子就业。否则如果有钱都给养起来,也就都没那么多的废话了。

三、

之后的历朝历代统治者,都为这些人浮于事的知识分子操碎了心。汉武帝之所以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为了统一思想,避免社会上出现太多的不和谐声音。防人之口,胜于防川,舆论比洪水猛兽的灾害可大多了。

而且不光是防川,还的防 “串”。普通百姓在没文化的时候无所谓,都是被煽动的,而知识分子多了可不行,这帮公知们到处串联,议论朝政。他们的煽动力太强,是能撼动一个国家的统治力的。

看看历朝历代的各种起义造 fan,其中都有落魄文人的参与。从张良韩信萧何到王莽篡位时招揽的一众文人,本身都是进不去体制内的知识分子。他们自认为学识渊博,但得不到重用,所以才热衷于搞事情,从制造混乱中获取个人利益。

自从吕后时期的 “二年律令” 之后,豪门(庶族)势力抬头,这自然就相当于民间扩招。到了汉武帝之时,地方豪门已经嚣张到可以挑战皇家权威的地步。例如郭解,被称为“两汉第一大侠”,其实他就是网罗了众多民间地主知识分子的豪门,甚至能干预政令,所以必须遭到汉武帝的彻底打击。

曹操之所以 “唯才是举”,本意就是获取民间庶族人才的支持,借他们的力量来打击“士族” 豪门。但他最终还是失败了,因为士族的力量更强大,他们的子弟如果没有上升通道,会制造出更大的麻烦。所以到了曹丕之时才不得不采用“九品中正制”,这就是向士族的妥协,不得已而为之。

简单说吧,之后历朝历代,民间知识分子都是不安定因素。典型的就是黄巢,盐商出身,四次科举没考上进士,索性响应王仙芝造他娘的反。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其实哪里只是长安啊,黄巢甚至转战广州,连天主教犹太教和伊斯兰信徒都杀了十多万,人相食的惨剧在中华大地到处上演。

之所以会出现黄巢这种人,就是因为隋唐时期的印刷术大发展,从佛经逐渐延展向各种书籍蔓延。那庶族们接受文化教育的渠道猛然增大,自然相当于再一次扩招。

唐朝虽然已经大力发展了科举制度,但毕竟朝廷用人有限,吸纳不了这么多的知识分子。所以像黄巢这种商人(jian 民)出身的虽然能参与科举,但很难被录取,自然憋了一肚子的怨气,逮到机会就造 fan 作乱。

唐太宗曾有过一句针对科举制度的名言:“天下英雄皆入我彀中”。意思是所有的精英阶层都被吸引到长安附近居住,目的就是参加科举,相当于高考移民。那只要是他们敢反叛,立刻聚而杀之。所以后代夸赞他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但是,zheng 策一旦鼓励什么,这种东西就一定会超量供应。既然是鼓励参加科举,那就有无数的士族庶族子弟参与其中,最终让朝廷不堪重负。

四、

大宋王朝,富庶程度在皇权时代空前绝后,但是却在军事上实在一般,连皇族都受尽屈辱。之所以军力不强盛,除了重文抑武之外,也和一项制度有关,那就是 “冗员”。也就是官员太多太多了,还都是高官厚禄,让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压力巨大。

那宋朝为什么要这么厚待文人?不就是怕他们参与造 fan 吗。有宋一朝是历代王朝中对文人待遇最好的,不仅高薪厚禄,而且拼命的扩招鼓励读书。真宗皇帝都写打油诗 “书中自有颜如玉,自有黄金屋”,还有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一类的。那这么多人都去读书了,朝廷就得给安排工作啊,否则又是不安定因素。

可一个国家的财政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的提供岗位。但民间的供给却又是无限的,人们都看到了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自然有无数人投身其中。冗员,沉重的财政包袱,不能说是让大宋灭亡的直接原因,但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元朝就不说了,短短不到百年统治,大部分时间还关闭了科举,让众多读书人失去了上升通道。虽然元朝的统治很宽松(所谓人分四等,和尚霸占初夜权什么基本都是扯淡),那这些文人也积攒了大量的怨气。所以元末大起义爆发之后,李善长、刘伯温、朱升等人就纷纷投靠,为推翻大元出谋划策。没有上升通道的知识分子,永远是国家的不安定因素。

之所以朱元璋登基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 “南北榜” 事件,建立了严格的南北名额指标,目的就是安抚北方文人,否则高考名额就都被南方人所占据了。看到了吗,按名额录取是从明朝开始的,坚决不能统一试卷和分数,否则国家就会出大乱子。

之后洪武帝大搞文字狱,也是为了压制文人力量。朱元璋的原话:“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含义就是元朝的统治太温柔宽厚了,所以才亡国。而我要加点儿猛药,胡萝卜加大棒,才能统治住天下。

多说一句:《倚天屠龙记》里说张三丰是反抗元朝的,纯属胡说八道。张三丰是蒙元帝国的绝对忠臣,一辈子都自称 “大元遗老、大元逸民”,坚决效忠元朝,绝不出来给明朝卖命。

五、

大清朝的扩招和减负一直是让皇帝头疼的,人多了用不了,可减少了上升通道又不行。康熙乾隆为什么屡次下江南啊,就是为了显示皇权无上、皇恩浩荡,借以安抚江南文人,就怕他们造 fan。文字狱也在清朝达到了巅峰,怕的就是他们 “以文乱法”。

有清一朝,对科举取士是重视到极点的。首先就是严厉打击考场舞弊,屡兴大案,不知有多少颗人头落地。其次是清朝的各种恩科、蒙荫、加科、察举、大挑,还有纳捐等等,既有增加财政收入的原因,也有安抚文人的目的。信号很明确,你们丫这帮穷酸别闹事儿,早晚有功名和工作给你们。

但就是这么的安抚,还是爆发了 “太平天国”。洪秀全就是最典型的落地秀才,虽然学问实在不咋地,但忽悠人的水平是相当牛的。如果当时清政府能给洪秀全个功名,或许也就能避免这导致上亿人被杀的惨剧了。

晚清还有一个屡试不第的名人,差点儿投奔了太平军,如果他真的去了,那不仅是大清朝的灾难,或许更是民族的灾难。这个人就是 “左宗棠”,天才中的民族英雄。他落第之后就曾想投奔太平军,幸亏没去。后来他率领 “湖湘子弟战天山,引得春风渡玉关”。平定西北叛乱,确保 xin 疆入版图,立下了不世之功。

清朝为什么灭亡?可以说是财政、革命等各种原因,但和取消科举制度也有扯不清的关系。1905 年,朝廷颁布了废除科举的上喻,天下学子震动,他们从此失去了晋身阶梯,幻灭感涌上心头。第二年科举是真的废了,但朝廷下令成了 “咨议局”,准备实行君主立宪。

那能够进入咨议局的都是什么人?自然是这些没有了前途的地方乡绅为主呗。那他们好容易逮到个参政议政的机会能怎么办?一切加速呗。为了快点儿立宪,快点儿实现人生理想,那就结成 “群体” 吧,大胆大胆再大胆,加速加速再加速。大清王朝也就被架上了一路狂奔的政改之路,直至翻车。

注意一个词,“土豪劣绅”。要知道,在中国历朝历代都只有乡绅、员外、地方豪门,这些人是维护乡村秩序的。但为什么在民国时期就都成了恶人呢?很简单,因为他们失去了晋身通道,没有了上升的希望,那可不就是理想破灭,索性唯利是图吗?

之前的乡绅还多少照顾邻里情分,维持地方稳定。但既然没有了上进的希望和通道,那就破罐儿破摔吧,土豪劣绅从此横行乡里,无恶不作。

六、

民国不提了,省的挨民国粉的骂,怎么写都挨骂,我犯不上。

说说新中国吧,在开国之时不仅人才稀缺,工业化更是没有基础。而要想让 5 亿人吃饱吃好,又必须发展工业化。那没别的办法,扩招,快速的扩招。于是在简化字、汉语拼音、快速扫盲等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基础教育快速发展。

到 1957 年,中国的小学毕业生已经达到了 500 万人。初高中的数字我忘了,反正都是几十倍的增加,为工业化提供了大量的基础人才,这才为 “一五六工程” 提供了保障。

但是要记住一点,在任何一个国家,人才教育是必须和经济相匹配的,否则就会失衡。经济发展快而人才不足,那经济增速就会放缓。而人才多了经济却遇到瓶颈,那失业或降薪引发的社会矛盾就会突出。

简单说吧,到了 1957 年,中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其中两件被很多人所知。一、反 * 右,二、批判马寅初的《人口论》。但还有一件事很多人不知道,那就是当时震动高层的 “孝感事件”,也称 “汉阳一中事件”。

这三件事其实都有着同样的背景,那就是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减缓,而人才供给却在增加。在提供不了这么多城市就业岗位的情况下,各种社会矛盾就显的突出了。之所以反 * 右,就是因为这些文人们总是非议朝政,总惦记着超然于劳动人民之上,最终激怒了高层。《人口论》几句话说不清,但有机会都看看吧,从 “马尔萨斯”,那都是典型的阶级论调。简单说就是鼓励精英,限制底层,搁到今天也得被批判。

具体到孝感事件,其实就是当时的工业岗位需求下降,于是要求提前 “分流”,大幅降低了高中录取率。考不上高中的也就没有工作分配,必须回乡务农。可这些孩子都是努力学习考上初中的,自然不愿意回乡,于是在情绪激动之下,做出了不理智的事情。

所有的社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经济问题。只要经济发展,那一切都不是问题。但只要是停滞或倒退,那什么都能引发社会矛盾和问题。

七、

1958 年发生了什么事?大炼钢铁,大干快上,超英赶美。为什么出现这种运动,其实就是为了缓解人力增加和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高层想用快速发展工业来提供就业岗位,避免出现更大的社会问题。

从当时来看,问题是暂时解决了,大量的人力进入到城市企业,缓解了用工矛盾。但是祸患也就由此产生,太过激进的发展造成了环境被破坏,而成产出的产品,包括废品却又都无法消化,造成了更大的问题。之后的事情谁都知道了,三年困难时期,不提了。

再往后的事情也尽量少提,反正之所以出现 “上山下乡”,根源就是城市岗位不足,为众多知识青年提供不了更多的机会,只好安排农村。

1983 年为什么出现 “严打”,就因为大量的知识青年回城,但是却找不到工作,只好在社会上游荡,因此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1996 年再次严打也是同样的问题,经济发展跟不上过快增长的人力供给,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必定惹乱子。

1999 年,扩招。这既是为了缓解和推迟年轻人进入社会抢工作,也是为了 “入世” 做准备。结果这次中国踏上了风口,之后的经济发展一飞冲天,甚至一度出现用工荒等问题,人口红利不够了。

但是,经济发展到今天的地步,任何国家都会趋缓,不可能永远快速增长。那从国家角度来说,短期内是不可能创造出太多的高级岗位的,可大学生们都认为是天之骄子,个个都认为毕业几年后就会年薪百万。如果真的让这么多人都上大学,哪个经济体也承受不住这种冲击。

八、

敏感的事情不能提,说两句湾湾吧。之所以他们那里 zheng 局混乱,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博士太多”。

老蒋到了湾湾之后,开始并没有太重视教育,先忙活的是土改等问题。后来是受到中东战争的启发,发现以色列虽然人少,但战斗力超强。考察之后认为是教育起到了重大作用,于是就在岛上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

但是小岛的经济承载力是有限的,发展到一定水平就很难再提升。所以,小岛的高等教育率虽然很高,但众多的博士们却找不到工作。当然也不是完全找不到,而是找不到 “自认为合适” 的好工作。

中国的历史传统,受过高等教育的是不屑于从事基础工作的,觉得不仅收入低还没面子。所以这些人,主要是文科类的博士们开始在岛上议论朝政,挑起了一轮轮的纷争。

时至今日,之所以那里经济发展缓慢,就和 dang 派纷争有很大关系。而之所以争斗,其实也是教育内卷的结果,硕士博士们没正经的工作可干,只好去开大会瞎扯淡。

九、

本来还想聊几句其他国家的,不写了。其实所有国家都一样,并不是说高学历的越多越好,而是必须和当时的经济发展相匹配,否则就容易出乱子。但这是从 guo 家角度考虑的,从个人家庭呢,我也实在说不好在当前的分流面前该怎么做?反正我家孩子还在努力,明知道前途艰难,但作为普通的个体,没什么更多选择。

如果有人比你勤奋比你聪明,比你努力还比你有天赋,请问,你应该怎么办?

应该鼓掌啊,这样的人越多越好。

“可是如果他比我聪明还比我勤奋的话,那不就把我的钱赚完了,那我的生活,不就变差了吗?”

如果到处都是顶级精英,对面住着爱因斯坦,楼上楼下居里夫人,出门右拐乔布斯,请问人类是变好了还是变差了?

“哦,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如果都比我聪明的话,不就把我赚钱的机会抢走了?”

你可能对钱的理解,有误区。

钱不是一个消耗品,钱是像水一样,是源源不断的,有的时候是水分子,有的时候是冰,有的时候是水蒸气,它是一个媒介,是消耗不完的,它仅仅是一个符号。

整个社会不是钱多就是富,否则直接印钞票就好了。而是效率高,才会富。

社会是一个机器,不同人是不同的零件,大家相互的协作,提升社会发展的效率,整个社会能以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进行产出,才是社会财富的关键。

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贝尔发明了电话,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卡尔发明了汽车,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聪明的人越多,优秀的人越多,比你勤奋比你努力的人越多,整个社会的效率就越高,整个社会当中的每一个人就越受益。

快递,外卖,网约车这些行业,以前是没有的,那请问这些人从哪来的?

答案是从其他行业虹吸过来的。以前大家在工厂打工,一天十几个小时,非常非常辛苦,像机器一样,重复重复再重复,而且收入还低。

但新的模式出来后,大家发现,送个外卖,送个快递跑个网约车,比工厂更自由,比工厂更轻松,挣得比工厂还要多,那自然就被虹吸过来了。

所以你看工厂现在是招工难,以前是排着队让人家挑,现在是老板打电话求你去。

也就是商业模式是相互竞争的,谁有更高的效率,谁能开更多的工资,谁才能招到人。

而你,只需要选那个挣钱最多的就行了。

哪怕你不思进取,收入也会节节攀升。

“可是如果每个人都比我聪明的话,那还需要我干嘛?”

“我就是个普通人,没啥特长,谁会看上我?那我不就失业了吗?”

不会。你不仅不会失业,而且还会越来越好。

凡事都是在竞争的,你和他在竞争,但是你别忘了,他的不同技能也是在相互竞争的,他只有一个人,时间只有一次,他做了这个就做不了别的,所以他必须要做一个取舍,做最赚钱的那件事,然后把次要的事情交给你,哪怕他做的比你好。

最简单的,你为什么要雇保洁阿姨,有可能你自己做保洁,比她做的还干净。

因为你的时间只有一份,只能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这就是比较优势的原理,永远记得,竞争无处不在,时间永远稀缺。

好,那我们接着思考,在一个效率至上的社会,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钱人?问出这个问题之前,你得先学会如何对待金钱。

首先:不要仇富。

一个仇富的人永远不可能变富,因为你仇富嘛,你都把钱当敌人了,怎么可能挣到钱呢。

如果你只是仇别人变富,不仇自己变富,那就是人格分裂,这种人注定比较坎坷。

对待富的态度,应该是学习。

如果有人之前和你一样,但是后来通过自己努力或决策富起来了,不要嫉妒,不要仇视,而是应该分析学习。

研究他的方法策略,研究他的财富密码,研究他的思维方式,研究他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他变富过程中,吃了哪些苦,我到底能不能做到?这才是关键。

至于他多有钱,一点都不重要。

第二:不要拜金。钱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不要觉得有钱就了不起。钱是干干净净挣来的,不是坑蒙拐骗得来的。

钱不是最终的目的,只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如果你想挣钱,你最应该想的是,你能创造什么价值,你能给这个社会做点什么?

你去问乔布斯,为什么创立苹果,是钱不够花吗?是为了再多几个零吗?你去问雷布斯,为什么全年无休,是财富还没自由吗?是觉得钱还不够花吗?

想挣大钱,得有远见。

第三:不要享乐。

我听过最愚蠢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你有一个亿,你会怎么花?

是买迈凯伦 12c 还是买法拉利 599 呢?要不两个都买了吧。哎呀,有钱的感觉真的太好了,想买啥买啥,想住哪住哪,豆浆喝一碗还能倒一碗。

你要是这么想,那就一辈子也挣不到钱。

因为你没有挣过这么多钱,你才会觉得有钱人这么生活,你没有经历过那种一贫如洗到身家亿万的过程,才会觉得钱从天上掉下来应该这么花。

我告诉你,大部分有钱人都非常艰苦朴素的,相比于普通人,他们更坚韧,更勤奋,更能吃苦,更远见卓识,更懂精打细算,他才会成为有钱人。

你看他很有钱,但这些钱更多是证券化的财富,是对未来财富的预期。所谓 100 个亿,不是真的有 100 个亿,而且估值,是他要努力勤奋,让他的公司有更大的前景,他的钱才值这么多钱。

很多有钱人在生活中非常节俭,早上可能就是一屉小笼包,一盘咸菜,外加上一杯豆浆,人家吃的干干净净。

孩子吃饭要是敢剩饭,那是直接要开骂的。

赚钱难,守钱更难。

你看到的是豪车,看到的别墅,你看不到的是这些东西在他的资产里面,占的比例都非常的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人不配财,必有所失。

以中国的现状,为人处世就是个伪命题。传统农耕社会,低头不见抬头见,你讨厌他,他讨厌你,但还是不要撕破脸为上策。这才是为人处世存在的必要。

目前的现状,你有用,别人才搭理你,你没用,根本没人搭理你。你性格好,修养好,但没啥用,很少有人有时间搭理你。

你能力特别强,关系特别硬,资源特别牛,但脾气不好,修养不好,你将会看到求你的人恨不得跪着求你的帮他的情境,根本没人因为你不会为人处世抱怨哪怕一句。

读点儒释道也有好处,用这个装装门面。所以为人处世不用学。提升自我价值才是王道。

老师给你难堪,老板给你脸色,是因为你还无法用结果让这些人消停。

学会做减法,才是真本事。想知道一个人是菜鸟还是高手,就看他到底是做加法还是做减法。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无非是舍弃哪个换取哪个,想什么都揽到怀里,注定会一事无成。

懂得舍弃,才是大智慧,懂得放弃的,才是高手。你观察所有的新人,无一不是在做加法,生怕漏掉了一点点。

一个刚学做饭的厨师,恨不得把所有的调料都给你加进去。一个刚摸相机的摄影师,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一个初学美工的新人,做出来的一定是花花绿绿一闪一闪。一个初入广告的实习生,动不动就是几百字的产品卖点。一个刚入行的产品经理,恨不得把所有的用户意见都改进到 app 里。

这叫什么?这叫安全感匮乏。

新人对体系一无所知,对权重毫无概念,所有的东西都无比重要,哪一个也放弃不了,只有加一点,再加一点,才能满足内心的安全感。

而这个世界上的顶尖高手,无论任何一个行业,无一例外都是在做减法的。顶级的厨师,懂得调料的取舍,一块豆腐两根小葱,能让你回味三天。

顶级的画家,懂得留白之美,花鸟鱼虫寥寥几笔,能让纸面泛起波浪。

顶级的营销高手,懂得惜字如金。某某山泉有点甜,可以做到几千个亿。

什么叫大师,什么叫举重若轻,这就是。这个世界上,知道要什么,很容易,知道不要什么,很难很难。所以毛泽东推崇同为湘西人的曾国藩的做人之道:用勤克忍,藏拙静气。越是无所适从,越得保持战略定力。

所有的平庸者,都有一个特点,他们不知道放弃,他们这也想要那也想要,这个也有用那个也有用,这个也想得到那个也想得到,最后一事无成。

好声音看过吧,为什么这么多歌手感觉很油腻?因为太想表现了,太想展示自己的,他想把他所有的歌唱技巧三分钟之内全部展示给你,生怕漏掉一点点,生怕你不知道他会什么。各种转音各种嘶吼各种炫技,结尾再给你升个八度,听得你一身鸡皮疙瘩。

可你听高手呢,比如陈奕迅?

那就不是在唱歌,那是在绘画,在讲故事,在拍电影,有语气有腔调有情绪,有画面有角色有灵魂。

还记得当天旅馆的门牌,还留住笑着离开的神态,没有任何的撕心裂肺,平静的仿佛自言自语,可你总是有一种想哭却哭不出来的感觉。那种磁性而沙哑的声音仿佛 helvetica 字体,让你忽略歌唱者本身,让你直接进入歌曲的灵魂,让你忘掉你是在听他唱歌。

一个顶级的电影,你不是在电影院里, 你是在电影里。

这才叫高手。

而新人在干嘛呢?我在唱我在唱,快看我快看我,看我的高音,看我的颤音,看我的真假声转化,怎么样,我还能升八度呢。

高下立现。

网上经常有个问题,你说微信语音为什么不加个进度条呢?

60 秒的语音,漏掉一句,就得重新来一遍,为什么不做个进度条,想听到哪就拖到呢,多方便啊?这么好的功能,这么明显的需求,微信为什么不加呢?

你猜,你猜它为什么不加呀?

想清楚这个,才是成为高手的第一步。

只有顶尖的高手,才敢做减法。只有深谙底层原理的人,才知道要减去什么。

做加法一点都不难,有本事做个减法试试。

有一天,王阳明的弟子问:“老师,我犯过许多错误,可你为什么不提醒我?”

王阳明反问:

“我没提醒你,你怎么知道自己犯了错误?”

弟子答:“我学习后才知道。”

王阳明说:“所以我教导你要去学习啊。”

弟子有点疑惑:“我的意思是说,你应该帮助我改正错误。”

王阳明笑道:“你自己的错误,别人怎么改正得了?只有你自己,才能改正自己的错误。”

经济学中有个词叫 “无风险套利”,就是任何有利差的地方一定会被拉平的,这个是铁律,就好像水往低处流一样。开网约车挣钱多,然后对手涌入,利润拉平。送外卖挣钱多,然后对手涌入,利润拉平。

钱只是表象,劳动比率才是本质。

所谓 “财务自由”,并不是一个数字游戏,而是你做一个小时的工作成果,可以换别人一年的工作成果,劳动互换,才使得你工作几年之后的劳动成果多到可以和别人换一辈子。整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让你的劳动效率数量级地超过其他人?

线性递增是无法产生量级的碾压的。要达成财务自由只有一个方式,那就是升阶,就是完全跳出当前层级,和周围的同事、同学、亲戚、朋友,彻彻底底、完完全全不一样。

如果用户的视角是线性放大的,那么产品设计就完全不用考虑全要素同步增加,因为他们压根儿不会问这个致命的问题。

你觉得理所应当的,有可能是环境刻在大脑里的。你觉得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有可能只是从小到大的环境喜欢。

制度不可以逾越法规。

任何人都可以切换成甲方,去享受乙方的服务,但前提是你得向乙方付费。(这句话很深刻)

为什么老板经常被认为 “坏”?因为弄错了对手。老板并不是敌人,而是合作伙伴。双方劳动互换,资源互补而已。

双方只是在某一个时刻选择了合作而已,不必神化也不必妖魔化。所谓 “老板和员工”,本质上是不同的角色分配,一个高风险高收入,一个低风险低收入。所有的因素,都已经折算到价格里了。

眼睛,只能看见当下;思考,才能看见未来。

宿命与反抗!经济周期带给普通人的发财机会:康波周期

一、宿命中的发财机会

2007 年底,大师兄突然联系我爸,说发财的机会来了,你要信得过我,就把闲钱交给我,年息 28%。我爸拿了 200 万给大师兄,2008 年底,他如约给我爸打回来 128 万;2015 年初,大师兄又找到我说,发财的机会又来了…… 于是当年我家的现金再次膨胀了 24%。

2017 年,我请教大师兄买房的问题,他说你等 2 年再买。于是 2019 年我发现同小区,同户型的房价下跌了 30%。为了表示感谢,我请大师兄吃饭,同时请教他投资的秘诀。大师兄意味深长地看着我说,有位高人告诉我:人生发财靠康波…… 他曾在 2015 年预测:从 2016 到 2019 这四年,2016 将是最好的年景。如果想赚钱,就要把握 2016。然后,他就死在了 2016 年底……

时间回到 2015 年,中国出现了三篇文章,分别是《中国经济即将触底》,《2016,为资源而战》,《宿命与反抗》。当时中美经济此消彼长,乐观的情绪笼罩着大部分国人,对于这类标题的东西,大家第一反应就是:狗公知!又出来唱衰中国赚流量了!但是如果放在今天再读这几篇文章,你的反应一定是:卧槽!如果当年我看了,这几年少说也能赚个千把万!这些文章的作者周金涛,正是大师兄口中的那位高人,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江湖人称尼古拉斯. 金涛。基于对康波周期的深刻理解,他准确的预测了 2008 年的次贷危机,2015 年的人民币贬值,以及 2019 年的商品价格探底。2020 年,当人们在新冠疫情中面对大宗商品价格屡创新高时,猛然想起他 2015 年的演讲,不觉惊呼真乃郭奉孝再世!

2016 年 3 月 26 日,周金涛发表了人生发财靠康波的演讲,道出 85 后发财的三次机会。8 个月后,英年早逝,享年 44 岁。官方记载中他死于胰腺癌,而坊间流传,他屡次泄露那只看不见的手的秘密,死于天嫉,为这位本就充满传奇色彩的周期天王又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位传奇经济学家究竟说了些什么?我们的发财机会究竟在哪里?故事要从康波周期说起。

二、尼古拉斯.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大师兄当年和我爸说了这样一个故事:1926 年,俄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 康德拉季耶夫率先发现,商品经济中存在一个 50~60 年的大周期。每个大周期又分为 4 个阶段,分别是萧条、回升、繁荣、衰退,最终回到起点,迎接下一轮大周期,像西西弗斯一样,永无止境。

一阶段叫萧条期,此时,人类经济全面衰退,物资和财富缩水,低收入人群和无产阶级失业。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挑战的危机叫生存。人类需要用 10 年左右的时间战胜生存,迈进下一个阶段。

二阶段叫回升期,一般是 10 年。开始,我们面临着一片废墟。在这片废墟上,我们放弃娱乐,努力生产,沦为世界的打工人,解决最基本的吃饭和穿衣问题。接着我们会有一些节余资源,但舍不得拿去享受,而是把这些资源重新投回陷阱,扩大再生产。看不见的手很聪明,它不会把我们一下吃干抹净,而是给我们一些甜头,然后我们将迎来年均 10% 左右的经济增长,生活水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好。不出意外,打工魂燃了,开始更加努力的工作,隐藏在二阶段的危机渐渐浮出水面,它叫生产。生产危机不会立刻毁了我们,它会像诅咒一样骑在我们身上,和我们一同前进。在前方,有它同父异母的兄弟,消费在等着我们。此时的我们,摆脱了生存,背负着生产,丰衣足食、自信满满的走到了三阶段。

三阶段给了我们 20 年时间,它叫繁荣期。在这个阶段我们将会陷入矛盾和疑惑,不断试图创新,又不断自我怀疑,直到自我否定。一方面商业发达、产品丰富,价格还便宜,做什么都很方便。另外一方面,生产出来的东西很难卖出去,做什么都不赚钱,经济增速掉到个位数。我们开始怀疑,是不是哪里懈怠了、遗漏了?然后找出很多疑似漏洞去修补却然并卵,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刻苦,努力,却毫无成效。我们加大投入得不到丝毫的回报,我们彻夜思考得不到答案,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否定,直到放弃躺平。这时蓦然发现,肩上又多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就是消费。

四阶段叫衰退期。此时的我们背着生产和消费气喘吁吁,努力摆脱又不得其法,陷入混乱的边缘。这个时候看不见的手出现了,它耐心的倾听我们的痛苦,温柔的安慰我们,然后拿出一件礼物:“打开它,就能摆脱那两个家伙。” 这件礼物叫信贷,在信贷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地打发了生产和消费。但还来不及感激信贷,它就摇身一变成为了债务。债务骑在我们身上,如同寄生虫一样,吸吮着我们的生命,时刻都在变大。此时的人类毫无办法,赶走债务,立刻被生产和消费压死;什么也不做,就会被债务榨干抹净。一部分人不认命,开始尝试除掉债务,但是债务不仅是个寄生虫,还是个炸弹!它果断地引爆了自己,经济危机就爆发了!这部分人瞬间就被炸回周期的原点,几十年来的努力就此归 0。而另外一部分认命的人,5~10 年之后,被债务榨干,也回到了周期原点。这种无尽的轮回,被称作康波周期。听起来完全就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故事,那么我们就只能任凭命运摆布了吗?不!因为在周期中,有 4 把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分别是商品,资产,股票,债券。

三、人生发财靠康波

关于发财,有很多的派系。科学一些的如投资、哲学、经济学,玄学一些的如周易、宗教、成功学。你很难反驳,因为他们有理论体系,有实施路径,更重要的,有成功案例。每一个学派中,都有发财的人,我当年就这么做了,所以发了财。这不是在骗你,而是真金白银的赚了。但是当你照做的时候,结果就不一定了。这是为什么呢?这背后的原理可以用一个段子来概括:前些年凭运气赚的钱,这些年凭本事赔干净了。每逢经济危机,印钞机就必然开动,而每当印钞机开动,股市就必然暴涨。经济危机是有迹可循的,它跟着康波周期,从不失约。所以普通人想要赚钱,就要跟着经济危机的节奏,来决定我们个人投资的收缩和扩张。康波周期不仅是全球经济运动的周期,也是个人财富规划的根本理论。

目前我们处于第五轮康波周期尾声,在本轮康波周期中,1982~1991 年是回升期,我们吃饱穿暖,取消了粮票。1991 年到 2004 年是繁荣期,全球开始泛起互联网泡沫,发达国家追逐产业升级,低端制造业涌入中国,国人的收入显著提高,地摊经济出现在夜晚的街头。2004 年到 2015 年,是本轮衰退期,制造业越来越不赚钱,房价却越来越高,打架痛斥房地产吞掉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却忽略了这是周期中的必经之路。2015 年后,我们彻底进入了本轮康波的萧条期。

康波周期中,普通人有 4 把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分别是商品,资产,股票,债券,他们会严格按照顺序依次出现。我们不妨回想一下,中国第一批超级富豪出现在什么时间?答案是 2000 年。抛开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不说,就连山西大同、内蒙鄂尔多斯、陕西神木这些放到今天都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也涌现出一批富豪。在他们身上有个标签,叫煤老板。

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富豪,只是他们运气好,抓住了康波周期带给他们的机会!大宗商品带来的机会只出现在回升期和繁荣期,错过了就是错过了,请等下一轮。

第二把钥匙是房地产!房地产周期 20 年一轮回,正常情况下,一辈子可以赶上 2 次。从人口角度来说,普通人一生有两次购房。第一次是 20~35 岁,婚育性购房。第二次是在 35~50 岁,改善性购房。中国这一轮房地产周期始于 1998 年,拐点是 2017 年,贯穿了整个繁荣期。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波婴儿潮出现在三年自然灾害结束后,也就是 1962-1972 年。当时全国新生儿 2.97 亿,他们在 1990-2000 年达到婚育高峰。中国 1997 年取消了住房分配,而此时这群人的年龄是 25-35 岁,恰好是首次置业期。1998 年商品房市场开放,释放了购房刚需,开启了房地产大周期。1998 年至 2020 年,除了 08 年 14 年和 19 年发生过小幅回撤外,剩下的时间全是大牛市。国人的购房总支出从 859 亿飙涨到 138984 亿,房屋均价从 2062 / 平米涨到 9860 / 平米。第二波婴儿潮出现在 1985-1991 年,是上一次婴儿潮的次生潮。1992-1998 年,出生人数逐年下降,到 1999 年后进入生育低谷期。2017 年,第一波 “60/70 后婴儿潮” 已经 45-55 岁,到达了人生的第二次购房节点。同年,第二波“80/90 后婴儿潮”26-32 岁,进入了安家置业的年龄,两拨婴儿潮人群的购房节点重合。之后婴儿潮 1 代的改善性需求下降,婴儿潮 2 代的婚育性需求饱和,房地产大周期迎来拐点。而下一波由人口年龄结构带来的大规模购房置业需求,要等到婴儿潮 3 代结婚生子,时间大致在 2030~2035 年左右。再之后,人口红利消失、刘易斯拐点出现,居民收入放缓;随着城镇住房饱和度上升,置业人群达到峰值,房地产黄金时代正式结束。后房地产时代的典型特点是“总量放缓、结构分化”,人口迁移边际上决定不同区域房市,根据国际经验,人口将持续往大城市迁移聚集。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房价会持续走高,而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会持续下跌。所以如果你错过了之前的房地产周期,那么一定不要再错过 2030~2035 的尾声。

第三把钥匙是股权!每一轮康波周期都有一个主题,从最初的工业革命,到后面的钢铁铁路、电气化、重化工业、互联网信息时代。如果你能抓住本轮康波周期的主题,持有热门领域独立公司的股权,也可以帮助你发财。比如本轮康波中的腾讯、阿里、小米等公司的原始股,都可以帮持有者赚得盆满钵满。

最后一把钥匙是债券!理论上每一轮康波的萧条期都会从滞胀开始。滞胀就是指经济下行的同时,又通胀严重的一种经济现象。典型特征是高通胀、高失业。反应到生活上就是经济增长停滞、失业率居高不下、居民收入下降、大家都不消费、同时物价还在不停地上涨。所以美联储疯狂印钱的时候为什么总是高喊要保就业?就是因为他不想被人说成是 “智障”!随着流动性减弱,大家的现金流都越来越紧张,开始陆续变卖资产维持流动性,导致供需失衡,资产价格普遍下跌。本轮康波萧的条期始于 2015 年,大家回忆一下是不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钱变得难赚了,然后逐渐房子也不好脱手了?滞胀之后就是消灭通胀的阶段。即从 2017 年到 2025 年,这个阶段是本次康波萧条的中后期阶段,大家会突然觉得手中的现金流不够了,甚至开始出现手中资产严重打折缩水亏损。所以这个时候,债券的机会来了!由于大家都缺钱,所以优质债券,尤其是那些有资产抵押的债券成了抢手货。进可以高价吃利息,退可以低价吃资产,这个阶段对于普通人来说尤为重要。举个例子,20 年前你在人大找到一份工作算是一件好事吗?应该算是一件好事。但是绝对比不上 20 年前你在人大校园里面买一套房子。因为房子的增值比你在人大工作 20 年收入的总和还要多得多。资产价格波动是普通人实现阶层跃迁最简单可靠的办法,而萧条期中的债权,恰恰是人生难得可以低价吃进优质资产的良机。2015-2025 的十年,注定在萧条中度过,这是“康波周期” 不可改变的规律,所以在未来 5 年当中,持有优质债权,尤其是有资产抵押的债权,也是普通人可以触及的财富密码。

周期与宿命

故事讲到这里,我问大师兄:“你现在还想做中国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吗?大师兄说:“想,但是我不再崇拜巴菲特了。周期之下,人人皆可封神,周期之下,人人又皆是凡人。巴菲特之所以成功,并不是他的方法论有多高明,而是他出道时恰逢第五轮康波的回升期。现在进入萧条期,他也一样亏损。根据康波理论,2019 年就是全球经济的最终低点,而且这个低点的形势差过 08 年,是康波 60 年左右的周期中最差的年份。本来各国应该顺应历史潮流,合理应用规律以最小的代价来顺利度过危机的,但是资本主义制度和贪婪的人性使美国天然地选择了拒绝。懂王企图通过贸易保护和全球吸血来给美国经济续命,妄图把康波周期中的萧条阶段直接甩给其他国家,或者拖后几年,等到他连任后再爆发。但是大家都看到了,黑天鹅飞起,2020 年 3 月份全球经济形势走熊,比 2008 年还要严重!” 所以逆天改命,注定是痴人说梦。”

“回到国内,你们 1982 年之后出生的人,注定了人生第一次机会只能在 2019 年。赶不上商品周期,赶不上房地产周期,注定只能把赌注压在股票和债券上,这就是人生财富的命运。”“而对于我们 75 后,在 2008 年已经迎来了第一次机会,股票、房子,让我们的人生很成功。” 我知道他的话不是单纯的凡尔赛,而是阐述着事实。根据康波周期理论,60 年波动中会套着三个房地产周期,20 年波动一次。一个房地产周期套着两个固定资产投资周期,10 年波动一次。一个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套着三个库存周期。所以我们的人生就是一次康波,三次房地产周期,九次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和十八次库存周期,人的一生大致就是这样的过程。至于今年这个形势,肯定会出现 60 年一遇的资产价格打折期,所以清点好手中的现金,为发财而战吧!如果,实在错过了,也不用灰心,再之后,也就是 2030 年左右,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康波周期的初期 – 回升阶段,这也是第六次康波周期。古人常说 20 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而今人说,人生发财靠康波,错过再等 60 年。

如果让我说 2021 年将影响最深远的政策是什么,莫过于 “教育分流”。这是真正影响中国经济走向的 guo 策,其他的什么房产税都只不过是支流,早一年晚一年没多大影响。

自从提出教育分流,争论就一直没停。无数的家长们都不理解,认为这会耽误了自己孩子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很多专家也提出各种方案,无非就是先让大多数孩子先上高中,然后再说是否上大学。甚至说再让大学扩招,到了硕研博士再说分流。

看了这些之后简直不知说什么好。只能说如果严格执行分流,那对某些家庭和孩子来说确实的减少了学习通道,但对国家来说,确实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且是必须进行的。

如果让所有孩子上高中甚至上大学,那结果就是 “合成谬误”,也就是内卷的结果,对个体来说似乎是有利了,但对整个群体来说却是不利的,甚至是灾难。

中国是个大国,更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国。历史上因为教育、扩招、减负、分流所造成的教训太多太多了。殷鉴不远,必须反思。

二、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因为 “扩招” 造成的悲剧是什么?是秦始皇“焚书坑儒”。

事件的背景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在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都为了发展而广招天下英才。既然有鼓励就会增加供给,所以知识分子大量出现,在乱世中纷纷游说各国。各国的贵族统治者也大量招揽门客,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甚至门客达到 3000 人之多。

这些门客是什么人?大多数都是 “士”,也就是贵族的非嫡系子孙(士族)。他们在扩招的鼓舞下都接受了教育,但却找不到出人头地的机会,所以只好依附于王子公子(王族、贵族嫡长子)。

在秦始皇没有统一天下的时候,这些人好歹还是有工作的,诸子百家都有一席之地。但是既然国家统一了,也就用不着这么多的精英阶层了。于是乎,这些人以儒家为首,纷纷吐槽抱怨,非议朝政,让统治者感到了不安定的因素。

秦皇李斯等人之所以焚书坑儒,烧掉民间的书籍,甚至 “偶语诗书者弃市”。也就是禁止民间私自讲学,免得这些知识分子制造舆论,影响稳定。

其实真正的原因就是国家的经济还不发达,安排不了这么多的知识分子就业。否则如果有钱都给养起来,也就都没那么多的废话了。

三、

之后的历朝历代统治者,都为这些人浮于事的知识分子操碎了心。汉武帝之所以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为了统一思想,避免社会上出现太多的不和谐声音。防人之口,胜于防川,舆论比洪水猛兽的灾害可大多了。

而且不光是防川,还的防 “串”。普通百姓在没文化的时候无所谓,都是被煽动的,而知识分子多了可不行,这帮公知们到处串联,议论朝政。他们的煽动力太强,是能撼动一个国家的统治力的。

看看历朝历代的各种起义造 fan,其中都有落魄文人的参与。从张良韩信萧何到王莽篡位时招揽的一众文人,本身都是进不去体制内的知识分子。他们自认为学识渊博,但得不到重用,所以才热衷于搞事情,从制造混乱中获取个人利益。

自从吕后时期的 “二年律令” 之后,豪门(庶族)势力抬头,这自然就相当于民间扩招。到了汉武帝之时,地方豪门已经嚣张到可以挑战皇家权威的地步。例如郭解,被称为“两汉第一大侠”,其实他就是网罗了众多民间地主知识分子的豪门,甚至能干预政令,所以必须遭到汉武帝的彻底打击。

曹操之所以 “唯才是举”,本意就是获取民间庶族人才的支持,借他们的力量来打击“士族” 豪门。但他最终还是失败了,因为士族的力量更强大,他们的子弟如果没有上升通道,会制造出更大的麻烦。所以到了曹丕之时才不得不采用“九品中正制”,这就是向士族的妥协,不得已而为之。

简单说吧,之后历朝历代,民间知识分子都是不安定因素。典型的就是黄巢,盐商出身,四次科举没考上进士,索性响应王仙芝造他娘的反。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其实哪里只是长安啊,黄巢甚至转战广州,连天主教犹太教和伊斯兰信徒都杀了十多万,人相食的惨剧在中华大地到处上演。

之所以会出现黄巢这种人,就是因为隋唐时期的印刷术大发展,从佛经逐渐延展向各种书籍蔓延。那庶族们接受文化教育的渠道猛然增大,自然相当于再一次扩招。

唐朝虽然已经大力发展了科举制度,但毕竟朝廷用人有限,吸纳不了这么多的知识分子。所以像黄巢这种商人(jian 民)出身的虽然能参与科举,但很难被录取,自然憋了一肚子的怨气,逮到机会就造 fan 作乱。

唐太宗曾有过一句针对科举制度的名言:“天下英雄皆入我彀中”。意思是所有的精英阶层都被吸引到长安附近居住,目的就是参加科举,相当于高考移民。那只要是他们敢反叛,立刻聚而杀之。所以后代夸赞他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但是,zheng 策一旦鼓励什么,这种东西就一定会超量供应。既然是鼓励参加科举,那就有无数的士族庶族子弟参与其中,最终让朝廷不堪重负。

四、

大宋王朝,富庶程度在皇权时代空前绝后,但是却在军事上实在一般,连皇族都受尽屈辱。之所以军力不强盛,除了重文抑武之外,也和一项制度有关,那就是 “冗员”。也就是官员太多太多了,还都是高官厚禄,让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压力巨大。

那宋朝为什么要这么厚待文人?不就是怕他们参与造 fan 吗。有宋一朝是历代王朝中对文人待遇最好的,不仅高薪厚禄,而且拼命的扩招鼓励读书。真宗皇帝都写打油诗 “书中自有颜如玉,自有黄金屋”,还有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一类的。那这么多人都去读书了,朝廷就得给安排工作啊,否则又是不安定因素。

可一个国家的财政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的提供岗位。但民间的供给却又是无限的,人们都看到了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自然有无数人投身其中。冗员,沉重的财政包袱,不能说是让大宋灭亡的直接原因,但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元朝就不说了,短短不到百年统治,大部分时间还关闭了科举,让众多读书人失去了上升通道。虽然元朝的统治很宽松(所谓人分四等,和尚霸占初夜权什么基本都是扯淡),那这些文人也积攒了大量的怨气。所以元末大起义爆发之后,李善长、刘伯温、朱升等人就纷纷投靠,为推翻大元出谋划策。没有上升通道的知识分子,永远是国家的不安定因素。

之所以朱元璋登基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 “南北榜” 事件,建立了严格的南北名额指标,目的就是安抚北方文人,否则高考名额就都被南方人所占据了。看到了吗,按名额录取是从明朝开始的,坚决不能统一试卷和分数,否则国家就会出大乱子。

之后洪武帝大搞文字狱,也是为了压制文人力量。朱元璋的原话:“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含义就是元朝的统治太温柔宽厚了,所以才亡国。而我要加点儿猛药,胡萝卜加大棒,才能统治住天下。

多说一句:《倚天屠龙记》里说张三丰是反抗元朝的,纯属胡说八道。张三丰是蒙元帝国的绝对忠臣,一辈子都自称 “大元遗老、大元逸民”,坚决效忠元朝,绝不出来给明朝卖命。

五、

大清朝的扩招和减负一直是让皇帝头疼的,人多了用不了,可减少了上升通道又不行。康熙乾隆为什么屡次下江南啊,就是为了显示皇权无上、皇恩浩荡,借以安抚江南文人,就怕他们造 fan。文字狱也在清朝达到了巅峰,怕的就是他们 “以文乱法”。

有清一朝,对科举取士是重视到极点的。首先就是严厉打击考场舞弊,屡兴大案,不知有多少颗人头落地。其次是清朝的各种恩科、蒙荫、加科、察举、大挑,还有纳捐等等,既有增加财政收入的原因,也有安抚文人的目的。信号很明确,你们丫这帮穷酸别闹事儿,早晚有功名和工作给你们。

但就是这么的安抚,还是爆发了 “太平天国”。洪秀全就是最典型的落地秀才,虽然学问实在不咋地,但忽悠人的水平是相当牛的。如果当时清政府能给洪秀全个功名,或许也就能避免这导致上亿人被杀的惨剧了。

晚清还有一个屡试不第的名人,差点儿投奔了太平军,如果他真的去了,那不仅是大清朝的灾难,或许更是民族的灾难。这个人就是 “左宗棠”,天才中的民族英雄。他落第之后就曾想投奔太平军,幸亏没去。后来他率领 “湖湘子弟战天山,引得春风渡玉关”。平定西北叛乱,确保 xin 疆入版图,立下了不世之功。

清朝为什么灭亡?可以说是财政、革命等各种原因,但和取消科举制度也有扯不清的关系。1905 年,朝廷颁布了废除科举的上喻,天下学子震动,他们从此失去了晋身阶梯,幻灭感涌上心头。第二年科举是真的废了,但朝廷下令成了 “咨议局”,准备实行君主立宪。

那能够进入咨议局的都是什么人?自然是这些没有了前途的地方乡绅为主呗。那他们好容易逮到个参政议政的机会能怎么办?一切加速呗。为了快点儿立宪,快点儿实现人生理想,那就结成 “群体” 吧,大胆大胆再大胆,加速加速再加速。大清王朝也就被架上了一路狂奔的政改之路,直至翻车。

注意一个词,“土豪劣绅”。要知道,在中国历朝历代都只有乡绅、员外、地方豪门,这些人是维护乡村秩序的。但为什么在民国时期就都成了恶人呢?很简单,因为他们失去了晋身通道,没有了上升的希望,那可不就是理想破灭,索性唯利是图吗?

之前的乡绅还多少照顾邻里情分,维持地方稳定。但既然没有了上进的希望和通道,那就破罐儿破摔吧,土豪劣绅从此横行乡里,无恶不作。

六、

民国不提了,省的挨民国粉的骂,怎么写都挨骂,我犯不上。

说说新中国吧,在开国之时不仅人才稀缺,工业化更是没有基础。而要想让 5 亿人吃饱吃好,又必须发展工业化。那没别的办法,扩招,快速的扩招。于是在简化字、汉语拼音、快速扫盲等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基础教育快速发展。

到 1957 年,中国的小学毕业生已经达到了 500 万人。初高中的数字我忘了,反正都是几十倍的增加,为工业化提供了大量的基础人才,这才为 “一五六工程” 提供了保障。

但是要记住一点,在任何一个国家,人才教育是必须和经济相匹配的,否则就会失衡。经济发展快而人才不足,那经济增速就会放缓。而人才多了经济却遇到瓶颈,那失业或降薪引发的社会矛盾就会突出。

简单说吧,到了 1957 年,中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其中两件被很多人所知。一、反 * 右,二、批判马寅初的《人口论》。但还有一件事很多人不知道,那就是当时震动高层的 “孝感事件”,也称 “汉阳一中事件”。

这三件事其实都有着同样的背景,那就是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减缓,而人才供给却在增加。在提供不了这么多城市就业岗位的情况下,各种社会矛盾就显的突出了。之所以反 * 右,就是因为这些文人们总是非议朝政,总惦记着超然于劳动人民之上,最终激怒了高层。《人口论》几句话说不清,但有机会都看看吧,从 “马尔萨斯”,那都是典型的阶级论调。简单说就是鼓励精英,限制底层,搁到今天也得被批判。

具体到孝感事件,其实就是当时的工业岗位需求下降,于是要求提前 “分流”,大幅降低了高中录取率。考不上高中的也就没有工作分配,必须回乡务农。可这些孩子都是努力学习考上初中的,自然不愿意回乡,于是在情绪激动之下,做出了不理智的事情。

所有的社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经济问题。只要经济发展,那一切都不是问题。但只要是停滞或倒退,那什么都能引发社会矛盾和问题。

七、

1958 年发生了什么事?大炼钢铁,大干快上,超英赶美。为什么出现这种运动,其实就是为了缓解人力增加和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高层想用快速发展工业来提供就业岗位,避免出现更大的社会问题。

从当时来看,问题是暂时解决了,大量的人力进入到城市企业,缓解了用工矛盾。但是祸患也就由此产生,太过激进的发展造成了环境被破坏,而成产出的产品,包括废品却又都无法消化,造成了更大的问题。之后的事情谁都知道了,三年困难时期,不提了。

再往后的事情也尽量少提,反正之所以出现 “上山下乡”,根源就是城市岗位不足,为众多知识青年提供不了更多的机会,只好安排农村。

1983 年为什么出现 “严打”,就因为大量的知识青年回城,但是却找不到工作,只好在社会上游荡,因此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1996 年再次严打也是同样的问题,经济发展跟不上过快增长的人力供给,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必定惹乱子。

1999 年,扩招。这既是为了缓解和推迟年轻人进入社会抢工作,也是为了 “入世” 做准备。结果这次中国踏上了风口,之后的经济发展一飞冲天,甚至一度出现用工荒等问题,人口红利不够了。

但是,经济发展到今天的地步,任何国家都会趋缓,不可能永远快速增长。那从国家角度来说,短期内是不可能创造出太多的高级岗位的,可大学生们都认为是天之骄子,个个都认为毕业几年后就会年薪百万。如果真的让这么多人都上大学,哪个经济体也承受不住这种冲击。

八、

敏感的事情不能提,说两句湾湾吧。之所以他们那里 zheng 局混乱,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博士太多”。

老蒋到了湾湾之后,开始并没有太重视教育,先忙活的是土改等问题。后来是受到中东战争的启发,发现以色列虽然人少,但战斗力超强。考察之后认为是教育起到了重大作用,于是就在岛上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

但是小岛的经济承载力是有限的,发展到一定水平就很难再提升。所以,小岛的高等教育率虽然很高,但众多的博士们却找不到工作。当然也不是完全找不到,而是找不到 “自认为合适” 的好工作。

中国的历史传统,受过高等教育的是不屑于从事基础工作的,觉得不仅收入低还没面子。所以这些人,主要是文科类的博士们开始在岛上议论朝政,挑起了一轮轮的纷争。

时至今日,之所以那里经济发展缓慢,就和 dang 派纷争有很大关系。而之所以争斗,其实也是教育内卷的结果,硕士博士们没正经的工作可干,只好去开大会瞎扯淡。

九、

本来还想聊几句其他国家的,不写了。其实所有国家都一样,并不是说高学历的越多越好,而是必须和当时的经济发展相匹配,否则就容易出乱子。但这是从 guo 家角度考虑的,从个人家庭呢,我也实在说不好在当前的分流面前该怎么做?反正我家孩子还在努力,明知道前途艰难,但作为普通的个体,没什么更多选择。

商业的进化

很多人说方便面下滑是因为外卖,是因为年轻人追求健康。其实年轻人从来不追求健康,都在追求舒适。其实方便面销量下滑,根本原因是高铁的崛起。原来昆明到成都要 18 小时,现在只要 6 小时。原来 3 顿泡面,现在一顿,高铁替代绿皮。为什么山东扒鸡干不过周黑鸭?原来从济南到北京 18 小时,现在高铁 3 小时,原来扒鸡够 3-4 人吃两顿,现在一个人吃扒鸡,吃都吃不完。

绿箭口香糖断崖式下滑,跟益达有关系吗?原来大家排队无聊,挑两支绿箭。现在结账的地方卖的都是避孕套,现在刷脸就能支付,现在排队无聊可以刷抖音。口香糖的销量下滑,和口香糖有关系吗?没有关系。竟然是刷脸和短视频把口香糖干废了。消费场景切换了。所以当汽车出来的时候,你在研究马车帅不帅,有意义吗?

所以降维打击和跨界才是出圈新姿势。

如家是怎么成长为市值过百亿的公司?在如家诞生前,中国只有两种酒店,星级酒店和招待所。星级酒店 3 星比 4 星,4 星比 5 星。你的门童印度人,我的门童泰国人。你游泳池我恒温游泳池。你购物中心,我豪华购物中心。各种星级酒店不断拼硬件。

可是中国改革开放诞生了一大批商旅人,商务人士的出差补助在 100-200 一天。星级酒店住不起,招待所脏乱差。于是诞生了新的酒店,叫快捷酒店。美国人叫它 BMB,干净的床单和毛巾,可以冲个热水澡,睡一觉有个早餐就 OK,跟住宿无关的全部砍掉。因此,快捷式酒店高速增长,是因为它填补了市场空白。

如家上市后迅速超过百亿市值。同行也都不傻,大家一窝蜂复制,锦江之星,青年旅舍如雨后春笋。所以快捷酒店就从行业供不应求的暴利期迅速过渡到供求平衡的行业微利期。

那么,当微利期滑入供大于求的无利期的时候,汉庭一看,这么搞下去,怎么赚的钱还得怎么赔回去。于是汉庭开始不卖房间卖模式。汉庭的客户是谁?开酒店的老板。

所以如家面 C,汉庭面 B。你开酒店不赚钱,没关系,你加盟我,我给你品牌和流量扶持,我给你年保底收益。你开酒店不专业?没关系,我有专业团队,模式下沉帮你提升服务能效。我还有一套网上管理系统和携程的引流。你开酒店容易倒闭,那你就抓紧抱紧我的大腿。你和我合作,只赚不赔,因为我还给你保底收益。

那汉庭赚什么钱呢?2% 的管理费和 20% 的房间利润分账。所有酒店的供应链采买服务我负责。钱由我统一收,收完再和加盟商分润。汉庭在全国有多少家?1900 家。每家如果值 500 万,汉庭相当于管理着百亿资产。

所以,技术是有周期的,产品是有周期的,模式是有周期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跨越周期。所以做生意,一定要用未来的眼光看现在,用情怀的眼光看需求,用领导的眼光审视日常的工作,用产业的眼光看行业,用专业的眼光看企业,用资本的眼光看产品。草根创业抓机遇,腰部企业找定位,顶级企业布局产业链,伟大企业才能穿越牛熊活出本色。

20 岁觉得司马懿最厉害,熬死老板,你就是老大。30 岁觉得曹操很厉害,司马懿有世家大族,曹操只是中产,能一统北方,算是逆袭。曹操和汪精卫很像,都去刺杀过朝廷大员,而且曹丞相还没有汪主席的黑历史。

40 岁你才觉得,还是刘备更厉害,人家才是真正的开局一双板鞋,江山全靠撸铁。曹操第一任官,大学毕业就是金州卫,相当于现在市公安局局长。曹操典型学历加持的官二代。孙权典型富二代,父兄基业,已历三代,司马懿典型的影子政府代言人,世家大族话事人。

和这些大佬比起来,刘备则是典型的草 n 代。他唯一的资源,还未必可信,300 年前的祖宗叫中山靖王刘胜,刘胜的儿子有多少?130 多个,孙子呢?800 多,所以…

颠沛流离 50 岁,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但是,这个人非常有人格魅力!赵子龙单骑救主,刘备把儿子一扔,要不是这小畜生,今天我差点失去一员大将!

工资都发不出来了,关云长还帮他看护老婆。曹老板美酒美人,都没能留住关云长。关云长第一眼看中曹老板的坐骑赤兔马,曹老板大方地说,送你了。第二句话就把曹老板气个半死,有了赤兔马,我就可以尽快找到兄长了。曹操说,他妈的,真金白银砸下去,还是刘备的人!

所以,刘备虽然穷,但是他有野心有梦想有格局。甚至底下的团队都死心塌地跟他干,所以这个人绝对是领袖。可是即便有野心有梦想有格局,甚至有人愿意为主公死,他都不一定成功。但凡你能听过名字的军阀,刘备都投靠过,今天帮袁绍打公孙瓒,明天帮曹操打袁绍,三国混的路子最广的雇佣兵。连他最看不惯的三姓家奴,他都投靠过。

公司 20 年一事无成负债累累,水镜先生说,皇叔你先别着急跳楼,你去找一个人,南阳诸葛孔明。诸葛亮为什么愿意死心塌地跟刘备,他在出师表写的很清楚,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丞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一句话,诸葛亮一辈子都在报刘备的知遇之恩。

刘备再差,也是皇叔,那可是他在曹老板那旅游的时候,皇帝亲自封的。诸葛亮呢?读过书的农民。副省长级别的大人物,听说一个农民很有见识,来了三趟,就为了请他出山平天下。刘备见诸葛亮的时候,联合创始人,关羽和张飞反对不反对?所以创始人说要找中层找员工商量一下要不要这那的,完全没必要。执行具体任务,需要敲定方案和细节,大的方针政策,从来都是一言堂最有效。他要有你的见识,他还能跟着你混?咋滴,他来你这是来当卧底的?

刘备终于见到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亮一通吹牛逼把刘老板吹迷了。那感觉像极了蔡崇信说,500 万美元的年薪我不要了,我就跟着你马老板一个月 500,以后我们的公司能去美国割美国人韭菜!

隆中对就像创业时的顶层设计,我们吃哪里的肉,赚了钱怎么分,大家看的明明白白,干到哪个阶段,照哪个阶段的标准分润。认知统一,执行力强,各种坑都吃遍了,草根才有机会爬到和官二代富二代一起比拼的平台。所以,创业者最重要的能力,是整合资源,发现人才。你光在那里打螺丝,永远没机会南湖赏景,小船开会!

所有的关系里,懂得互相服软 ,轮流低头,就不大会走散。

宿命与反抗!经济周期带给普通人的发财机会:康波周期

一、宿命中的发财机会

2007 年底,大师兄突然联系我爸,说发财的机会来了,你要信得过我,就把闲钱交给我,年息 28%。我爸拿了 200 万给大师兄,2008 年底,他如约给我爸打回来 128 万;2015 年初,大师兄又找到我说,发财的机会又来了…… 于是当年我家的现金再次膨胀了 24%。

2017 年,我请教大师兄买房的问题,他说你等 2 年再买。于是 2019 年我发现同小区,同户型的房价下跌了 30%。为了表示感谢,我请大师兄吃饭,同时请教他投资的秘诀。大师兄意味深长地看着我说,有位高人告诉我:人生发财靠康波…… 他曾在 2015 年预测:从 2016 到 2019 这四年,2016 将是最好的年景。如果想赚钱,就要把握 2016。然后,他就死在了 2016 年底……

时间回到 2015 年,中国出现了三篇文章,分别是《中国经济即将触底》,《2016,为资源而战》,《宿命与反抗》。

当时中美经济此消彼长,乐观的情绪笼罩着大部分国人,对于这类标题的东西,大家第一反应就是:狗公知!

又出来唱衰中国赚流量了!但是如果放在今天再读这几篇文章,你的反应一定是:卧槽!如果当年我看了,这几年少说也能赚个千把万!

这些文章的作者周金涛,正是大师兄口中的那位高人,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江湖人称尼古拉斯. 金涛。基于对康波周期的深刻理解,他准确的预测了 2008 年的次贷危机,2015 年的人民币贬值,以及 2019 年的商品价格探底。2020 年,当人们在新冠疫情中面对大宗商品价格屡创新高时,猛然想起他 2015 年的演讲,不觉惊呼真乃郭奉孝再世!

2016 年 3 月 26 日,周金涛发表了人生发财靠康波的演讲,道出 85 后发财的三次机会。8 个月后,英年早逝,享年 44 岁。官方记载中他死于胰腺癌,而坊间流传,他屡次泄露那只看不见的手的秘密,死于天嫉,为这位本就充满传奇色彩的周期天王又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位传奇经济学家究竟说了些什么?我们的发财机会究竟在哪里?故事要从康波周期说起。

二、尼古拉斯.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大师兄当年和我爸说了这样一个故事:1926 年,俄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 康德拉季耶夫率先发现,商品经济中存在一个 50~60 年的大周期。每个大周期又分为 4 个阶段,分别是萧条、回升、繁荣、衰退,最终回到起点,迎接下一轮大周期,像西西弗斯一样,永无止境。

一阶段叫萧条期,此时,人类经济全面衰退,物资和财富缩水,低收入人群和无产阶级失业。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挑战的危机叫生存。人类需要用 10 年左右的时间战胜生存,迈进下一个阶段。

二阶段叫回升期,一般是 10 年。开始,我们面临着一片废墟。在这片废墟上,我们放弃娱乐,努力生产,沦为世界的打工人,解决最基本的吃饭和穿衣问题。

接着我们会有一些节余资源,但舍不得拿去享受,而是把这些资源重新投回陷阱,扩大再生产。看不见的手很聪明,它不会把我们一下吃干抹净,而是给我们一些甜头,然后我们将迎来年均 10% 左右的经济增长,生活水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好。

不出意外,打工魂燃了,开始更加努力的工作,隐藏在二阶段的危机渐渐浮出水面,它叫生产。生产危机不会立刻毁了我们,它会像诅咒一样骑在我们身上,和我们一同前进。在前方,有它同父异母的兄弟,消费在等着我们。此时的我们,摆脱了生存,背负着生产,丰衣足食、自信满满的走到了三阶段。

三阶段给了我们 20 年时间,它叫繁荣期。在这个阶段我们将会陷入矛盾和疑惑,不断试图创新,又不断自我怀疑,直到自我否定。一方面商业发达、产品丰富,价格还便宜,做什么都很方便。另外一方面,生产出来的东西很难卖出去,做什么都不赚钱,经济增速掉到个位数。我们开始怀疑,是不是哪里懈怠了、遗漏了?

然后找出很多疑似漏洞去修补却然并卵,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刻苦,努力,却毫无成效。我们加大投入得不到丝毫的回报,我们彻夜思考得不到答案,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否定,直到放弃躺平。这时蓦然发现,肩上又多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就是消费。

四阶段叫衰退期。此时的我们背着生产和消费气喘吁吁,努力摆脱又不得其法,陷入混乱的边缘。这个时候看不见的手出现了,它耐心的倾听我们的痛苦,温柔的安慰我们,然后拿出一件礼物:“打开它,就能摆脱那两个家伙。” 这件礼物叫信贷,在信贷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地打发了生产和消费。

但还来不及感激信贷,它就摇身一变成为了债务。债务骑在我们身上,如同寄生虫一样,吸吮着我们的生命,时刻都在变大。此时的人类毫无办法,赶走债务,立刻被生产和消费压死;什么也不做,就会被债务榨干抹净。

一部分人不认命,开始尝试除掉债务,但是债务不仅是个寄生虫,还是个炸弹!它果断地引爆了自己,经济危机就爆发了!这部分人瞬间就被炸回周期的原点,几十年来的努力就此归 0。

而另外一部分认命的人,5~10 年之后,被债务榨干,也回到了周期原点。这种无尽的轮回,被称作康波周期。听起来完全就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故事,那么我们就只能任凭命运摆布了吗?不!因为在周期中,有 4 把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分别是商品,资产,股票,债券。

三、人生发财靠康波

关于发财,有很多的派系。科学一些的如投资、哲学、经济学,玄学一些的如周易、宗教、成功学。你很难反驳,因为他们有理论体系,有实施路径,更重要的,有成功案例。每一个学派中,都有发财的人,我当年就这么做了,所以发了财。

这不是在骗你,而是真金白银的赚了。但是当你照做的时候,结果就不一定了。这是为什么呢?这背后的原理可以用一个段子来概括:前些年凭运气赚的钱,这些年凭本事赔干净了。

每逢经济危机,印钞机就必然开动,而每当印钞机开动,股市就必然暴涨。经济危机是有迹可循的,它跟着康波周期,从不失约。所以普通人想要赚钱,就要跟着经济危机的节奏,来决定我们个人投资的收缩和扩张。康波周期不仅是全球经济运动的周期,也是个人财富规划的根本理论。

目前我们处于第五轮康波周期尾声,在本轮康波周期中,1982~1991 年是回升期,我们吃饱穿暖,取消了粮票。1991 年到 2004 年是繁荣期,全球开始泛起互联网泡沫,发达国家追逐产业升级,低端制造业涌入中国,国人的收入显著提高,地摊经济出现在夜晚的街头。2004 年到 2015 年,是本轮衰退期,制造业越来越不赚钱,房价却越来越高,打架痛斥房地产吞掉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却忽略了这是周期中的必经之路。2015 年后,我们彻底进入了本轮康波的萧条期。

康波周期中,普通人有 4 把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分别是商品,资产,股票,债券,他们会严格按照顺序依次出现。我们不妨回想一下,中国第一批超级富豪出现在什么时间?答案是 2000 年。抛开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不说,就连山西大同、内蒙鄂尔多斯、陕西神木这些放到今天都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也涌现出一批富豪。在他们身上有个标签,叫煤老板。

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富豪,只是他们运气好,抓住了康波周期带给他们的机会!大宗商品带来的机会只出现在回升期和繁荣期,错过了就是错过了,请等下一轮。

第二把钥匙是房地产!房地产周期 20 年一轮回,正常情况下,一辈子可以赶上 2 次。从人口角度来说,普通人一生有两次购房。第一次是 20~35 岁,婚育性购房。

第二次是在 35~50 岁,改善性购房。中国这一轮房地产周期始于 1998 年,拐点是 2017 年,贯穿了整个繁荣期。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波婴儿潮出现在三年自然灾害结束后,也就是 1962-1972 年。当时全国新生儿 2.97 亿,他们在 1990-2000 年达到婚育高峰。中国 1997 年取消了住房分配,而此时这群人的年龄是 25-35 岁,恰好是首次置业期。

1998 年商品房市场开放,释放了购房刚需,开启了房地产大周期。1998 年至 2020 年,除了 08 年 14 年和 19 年发生过小幅回撤外,剩下的时间全是大牛市。

国人的购房总支出从 859 亿飙涨到 138984 亿,房屋均价从 2062 / 平米涨到 9860 / 平米。第二波婴儿潮出现在 1985-1991 年,是上一次婴儿潮的次生潮。

1992-1998 年,出生人数逐年下降,到 1999 年后进入生育低谷期。2017 年,第一波 “60/70 后婴儿潮” 已经 45-55 岁,到达了人生的第二次购房节点。

同年,第二波 “80/90 后婴儿潮”26-32 岁,进入了安家置业的年龄,两拨婴儿潮人群的购房节点重合。之后婴儿潮 1 代的改善性需求下降,婴儿潮 2 代的婚育性需求饱和,房地产大周期迎来拐点。

而下一波由人口年龄结构带来的大规模购房置业需求,要等到婴儿潮 3 代结婚生子,时间大致在 2030~2035 年左右。

再之后,人口红利消失、刘易斯拐点出现,居民收入放缓;随着城镇住房饱和度上升,置业人群达到峰值,房地产黄金时代正式结束。后房地产时代的典型特点是 “总量放缓、结构分化”,人口迁移边际上决定不同区域房市,根据国际经验,人口将持续往大城市迁移聚集。

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房价会持续走高,而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会持续下跌。所以如果你错过了之前的房地产周期,那么一定不要再错过 2030~2035 的尾声。

第三把钥匙是股权!每一轮康波周期都有一个主题,从最初的工业革命,到后面的钢铁铁路、电气化、重化工业、互联网信息时代。如果你能抓住本轮康波周期的主题,持有热门领域独立公司的股权,也可以帮助你发财。比如本轮康波中的腾讯、阿里、小米等公司的原始股,都可以帮持有者赚得盆满钵满。

最后一把钥匙是债券!理论上每一轮康波的萧条期都会从滞胀开始。滞胀就是指经济下行的同时,又通胀严重的一种经济现象。典型特征是高通胀、高失业。

反应到生活上就是经济增长停滞、失业率居高不下、居民收入下降、大家都不消费、同时物价还在不停地上涨。

所以美联储疯狂印钱的时候为什么总是高喊要保就业?就是因为他不想被人说成是 “智障”!随着流动性减弱,大家的现金流都越来越紧张,开始陆续变卖资产维持流动性,导致供需失衡,资产价格普遍下跌。本轮康波萧的条期始于 2015 年,大家回忆一下是不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钱变得难赚了,然后逐渐房子也不好脱手了?

滞胀之后就是消灭通胀的阶段。即从 2017 年到 2025 年,这个阶段是本次康波萧条的中后期阶段,大家会突然觉得手中的现金流不够了,甚至开始出现手中资产严重打折缩水亏损。所以这个时候,债券的机会来了!由于大家都缺钱,所以优质债券,尤其是那些有资产抵押的债券成了抢手货。

进可以高价吃利息,退可以低价吃资产,这个阶段对于普通人来说尤为重要。举个例子,20 年前你在人大找到一份工作算是一件好事吗?应该算是一件好事。

但是绝对比不上 20 年前你在人大校园里面买一套房子。因为房子的增值比你在人大工作 20 年收入的总和还要多得多。资产价格波动是普通人实现阶层跃迁最简单可靠的办法,而萧条期中的债权,恰恰是人生难得可以低价吃进优质资产的良机。

2015-2025 的十年,注定在萧条中度过,这是 “康波周期” 不可改变的规律,所以在未来 5 年当中,持有优质债权,尤其是有资产抵押的债权,也是普通人可以触及的财富密码。

周期与宿命

故事讲到这里,我问大师兄:“你现在还想做中国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吗?大师兄说:“想,但是我不再崇拜巴菲特了。

周期之下,人人皆可封神,周期之下,人人又皆是凡人。巴菲特之所以成功,并不是他的方法论有多高明,而是他出道时恰逢第五轮康波的回升期。

现在进入萧条期,他也一样亏损。根据康波理论,2019 年就是全球经济的最终低点,而且这个低点的形势差过 08 年,是康波 60 年左右的周期中最差的年份。

本来各国应该顺应历史潮流,合理应用规律以最小的代价来顺利度过危机的,但是资本主义制度和贪婪的人性使美国天然地选择了拒绝。懂王企图通过贸易保护和全球吸血来给美国经济续命,妄图把康波周期中的萧条阶段直接甩给其他国家,或者拖后几年,等到他连任后再爆发。

但是大家都看到了,黑天鹅飞起,2020 年 3 月份全球经济形势走熊,比 2008 年还要严重!” 所以逆天改命,注定是痴人说梦。”

“回到国内,你们 1982 年之后出生的人,注定了人生第一次机会只能在 2019 年。赶不上商品周期,赶不上房地产周期,注定只能把赌注压在股票和债券上,这就是人生财富的命运。”

“而对于我们 75 后,在 2008 年已经迎来了第一次机会,股票、房子,让我们的人生很成功。” 我知道他的话不是单纯的凡尔赛,而是阐述着事实。

根据康波周期理论,60 年波动中会套着三个房地产周期,20 年波动一次。一个房地产周期套着两个固定资产投资周期,10 年波动一次。一个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套着三个库存周期。所以我们的人生就是一次康波,三次房地产周期,九次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和十八次库存周期,人的一生大致就是这样的过程。

至于今年这个形势,肯定会出现 60 年一遇的资产价格打折期,所以清点好手中的现金,为发财而战吧!如果,实在错过了,也不用灰心,再之后,也就是 2030 年左右,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康波周期的初期 – 回升阶段,这也是第六次康波周期。古人常说 20 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而今人说,人生发财靠康波,错过再等 60 年。

如果让我说 2021 年将影响最深远的政策是什么,莫过于 “教育分流”。这是真正影响中国经济走向的 guo 策,其他的什么房产税都只不过是支流,早一年晚一年没多大影响。

自从提出教育分流,争论就一直没停。无数的家长们都不理解,认为这会耽误了自己孩子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很多专家也提出各种方案,无非就是先让大多数孩子先上高中,然后再说是否上大学。甚至说再让大学扩招,到了硕研博士再说分流。

看了这些之后简直不知说什么好。只能说如果严格执行分流,那对某些家庭和孩子来说确实的减少了学习通道,但对国家来说,确实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且是必须进行的。

如果让所有孩子上高中甚至上大学,那结果就是 “合成谬误”,也就是内卷的结果,对个体来说似乎是有利了,但对整个群体来说却是不利的,甚至是灾难。

中国是个大国,更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国。历史上因为教育、扩招、减负、分流所造成的教训太多太多了。殷鉴不远,必须反思。

二、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因为 “扩招” 造成的悲剧是什么?是秦始皇“焚书坑儒”。

事件的背景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在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都为了发展而广招天下英才。既然有鼓励就会增加供给,所以知识分子大量出现,在乱世中纷纷游说各国。各国的贵族统治者也大量招揽门客,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甚至门客达到 3000 人之多。

这些门客是什么人?大多数都是 “士”,也就是贵族的非嫡系子孙(士族)。他们在扩招的鼓舞下都接受了教育,但却找不到出人头地的机会,所以只好依附于王子公子(王族、贵族嫡长子)。

在秦始皇没有统一天下的时候,这些人好歹还是有工作的,诸子百家都有一席之地。但是既然国家统一了,也就用不着这么多的精英阶层了。于是乎,这些人以儒家为首,纷纷吐槽抱怨,非议朝政,让统治者感到了不安定的因素。

秦皇李斯等人之所以焚书坑儒,烧掉民间的书籍,甚至 “偶语诗书者弃市”。也就是禁止民间私自讲学,免得这些知识分子制造舆论,影响稳定。

其实真正的原因就是国家的经济还不发达,安排不了这么多的知识分子就业。否则如果有钱都给养起来,也就都没那么多的废话了。

三、

之后的历朝历代统治者,都为这些人浮于事的知识分子操碎了心。汉武帝之所以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为了统一思想,避免社会上出现太多的不和谐声音。防人之口,胜于防川,舆论比洪水猛兽的灾害可大多了。

而且不光是防川,还的防 “串”。普通百姓在没文化的时候无所谓,都是被煽动的,而知识分子多了可不行,这帮公知们到处串联,议论朝政。他们的煽动力太强,是能撼动一个国家的统治力的。

看看历朝历代的各种起义造 fan,其中都有落魄文人的参与。从张良韩信萧何到王莽篡位时招揽的一众文人,本身都是进不去体制内的知识分子。他们自认为学识渊博,但得不到重用,所以才热衷于搞事情,从制造混乱中获取个人利益。

自从吕后时期的 “二年律令” 之后,豪门(庶族)势力抬头,这自然就相当于民间扩招。到了汉武帝之时,地方豪门已经嚣张到可以挑战皇家权威的地步。例如郭解,被称为“两汉第一大侠”,其实他就是网罗了众多民间地主知识分子的豪门,甚至能干预政令,所以必须遭到汉武帝的彻底打击。

曹操之所以 “唯才是举”,本意就是获取民间庶族人才的支持,借他们的力量来打击“士族” 豪门。但他最终还是失败了,因为士族的力量更强大,他们的子弟如果没有上升通道,会制造出更大的麻烦。所以到了曹丕之时才不得不采用“九品中正制”,这就是向士族的妥协,不得已而为之。

简单说吧,之后历朝历代,民间知识分子都是不安定因素。典型的就是黄巢,盐商出身,四次科举没考上进士,索性响应王仙芝造他娘的反。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其实哪里只是长安啊,黄巢甚至转战广州,连天主教犹太教和伊斯兰信徒都杀了十多万,人相食的惨剧在中华大地到处上演。

之所以会出现黄巢这种人,就是因为隋唐时期的印刷术大发展,从佛经逐渐延展向各种书籍蔓延。那庶族们接受文化教育的渠道猛然增大,自然相当于再一次扩招。

唐朝虽然已经大力发展了科举制度,但毕竟朝廷用人有限,吸纳不了这么多的知识分子。所以像黄巢这种商人(jian 民)出身的虽然能参与科举,但很难被录取,自然憋了一肚子的怨气,逮到机会就造 fan 作乱。

唐太宗曾有过一句针对科举制度的名言:“天下英雄皆入我彀中”。意思是所有的精英阶层都被吸引到长安附近居住,目的就是参加科举,相当于高考移民。那只要是他们敢反叛,立刻聚而杀之。所以后代夸赞他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但是,zheng 策一旦鼓励什么,这种东西就一定会超量供应。既然是鼓励参加科举,那就有无数的士族庶族子弟参与其中,最终让朝廷不堪重负。

四、

大宋王朝,富庶程度在皇权时代空前绝后,但是却在军事上实在一般,连皇族都受尽屈辱。之所以军力不强盛,除了重文抑武之外,也和一项制度有关,那就是 “冗员”。也就是官员太多太多了,还都是高官厚禄,让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压力巨大。

那宋朝为什么要这么厚待文人?不就是怕他们参与造 fan 吗。有宋一朝是历代王朝中对文人待遇最好的,不仅高薪厚禄,而且拼命的扩招鼓励读书。真宗皇帝都写打油诗 “书中自有颜如玉,自有黄金屋”,还有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一类的。那这么多人都去读书了,朝廷就得给安排工作啊,否则又是不安定因素。

可一个国家的财政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的提供岗位。但民间的供给却又是无限的,人们都看到了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自然有无数人投身其中。冗员,沉重的财政包袱,不能说是让大宋灭亡的直接原因,但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元朝就不说了,短短不到百年统治,大部分时间还关闭了科举,让众多读书人失去了上升通道。虽然元朝的统治很宽松(所谓人分四等,和尚霸占初夜权什么基本都是扯淡),那这些文人也积攒了大量的怨气。所以元末大起义爆发之后,李善长、刘伯温、朱升等人就纷纷投靠,为推翻大元出谋划策。没有上升通道的知识分子,永远是国家的不安定因素。

之所以朱元璋登基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 “南北榜” 事件,建立了严格的南北名额指标,目的就是安抚北方文人,否则高考名额就都被南方人所占据了。看到了吗,按名额录取是从明朝开始的,坚决不能统一试卷和分数,否则国家就会出大乱子。

之后洪武帝大搞文字狱,也是为了压制文人力量。朱元璋的原话:“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含义就是元朝的统治太温柔宽厚了,所以才亡国。而我要加点儿猛药,胡萝卜加大棒,才能统治住天下。

多说一句:《倚天屠龙记》里说张三丰是反抗元朝的,纯属胡说八道。张三丰是蒙元帝国的绝对忠臣,一辈子都自称 “大元遗老、大元逸民”,坚决效忠元朝,绝不出来给明朝卖命。

五、

大清朝的扩招和减负一直是让皇帝头疼的,人多了用不了,可减少了上升通道又不行。康熙乾隆为什么屡次下江南啊,就是为了显示皇权无上、皇恩浩荡,借以安抚江南文人,就怕他们造 fan。文字狱也在清朝达到了巅峰,怕的就是他们 “以文乱法”。

有清一朝,对科举取士是重视到极点的。首先就是严厉打击考场舞弊,屡兴大案,不知有多少颗人头落地。其次是清朝的各种恩科、蒙荫、加科、察举、大挑,还有纳捐等等,既有增加财政收入的原因,也有安抚文人的目的。信号很明确,你们丫这帮穷酸别闹事儿,早晚有功名和工作给你们。

但就是这么的安抚,还是爆发了 “太平天国”。洪秀全就是最典型的落地秀才,虽然学问实在不咋地,但忽悠人的水平是相当牛的。如果当时清政府能给洪秀全个功名,或许也就能避免这导致上亿人被杀的惨剧了。

晚清还有一个屡试不第的名人,差点儿投奔了太平军,如果他真的去了,那不仅是大清朝的灾难,或许更是民族的灾难。这个人就是 “左宗棠”,天才中的民族英雄。他落第之后就曾想投奔太平军,幸亏没去。后来他率领 “湖湘子弟战天山,引得春风渡玉关”。平定西北叛乱,确保 xin 疆入版图,立下了不世之功。

清朝为什么灭亡?可以说是财政、革命等各种原因,但和取消科举制度也有扯不清的关系。1905 年,朝廷颁布了废除科举的上喻,天下学子震动,他们从此失去了晋身阶梯,幻灭感涌上心头。第二年科举是真的废了,但朝廷下令成了 “咨议局”,准备实行君主立宪。

那能够进入咨议局的都是什么人?自然是这些没有了前途的地方乡绅为主呗。那他们好容易逮到个参政议政的机会能怎么办?一切加速呗。为了快点儿立宪,快点儿实现人生理想,那就结成 “群体” 吧,大胆大胆再大胆,加速加速再加速。大清王朝也就被架上了一路狂奔的政改之路,直至翻车。

注意一个词,“土豪劣绅”。要知道,在中国历朝历代都只有乡绅、员外、地方豪门,这些人是维护乡村秩序的。但为什么在民国时期就都成了恶人呢?很简单,因为他们失去了晋身通道,没有了上升的希望,那可不就是理想破灭,索性唯利是图吗?

之前的乡绅还多少照顾邻里情分,维持地方稳定。但既然没有了上进的希望和通道,那就破罐儿破摔吧,土豪劣绅从此横行乡里,无恶不作。

六、

民国不提了,省的挨民国粉的骂,怎么写都挨骂,我犯不上。

说说新中国吧,在开国之时不仅人才稀缺,工业化更是没有基础。而要想让 5 亿人吃饱吃好,又必须发展工业化。那没别的办法,扩招,快速的扩招。于是在简化字、汉语拼音、快速扫盲等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基础教育快速发展。

到 1957 年,中国的小学毕业生已经达到了 500 万人。初高中的数字我忘了,反正都是几十倍的增加,为工业化提供了大量的基础人才,这才为 “一五六工程” 提供了保障。

但是要记住一点,在任何一个国家,人才教育是必须和经济相匹配的,否则就会失衡。经济发展快而人才不足,那经济增速就会放缓。而人才多了经济却遇到瓶颈,那失业或降薪引发的社会矛盾就会突出。

简单说吧,到了 1957 年,中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其中两件被很多人所知。一、反 * 右,二、批判马寅初的《人口论》。但还有一件事很多人不知道,那就是当时震动高层的 “孝感事件”,也称 “汉阳一中事件”。

这三件事其实都有着同样的背景,那就是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减缓,而人才供给却在增加。在提供不了这么多城市就业岗位的情况下,各种社会矛盾就显的突出了。之所以反 * 右,就是因为这些文人们总是非议朝政,总惦记着超然于劳动人民之上,最终激怒了高层。《人口论》几句话说不清,但有机会都看看吧,从 “马尔萨斯”,那都是典型的阶级论调。简单说就是鼓励精英,限制底层,搁到今天也得被批判。

具体到孝感事件,其实就是当时的工业岗位需求下降,于是要求提前 “分流”,大幅降低了高中录取率。考不上高中的也就没有工作分配,必须回乡务农。可这些孩子都是努力学习考上初中的,自然不愿意回乡,于是在情绪激动之下,做出了不理智的事情。

所有的社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经济问题。只要经济发展,那一切都不是问题。但只要是停滞或倒退,那什么都能引发社会矛盾和问题。

七、

1958 年发生了什么事?大炼钢铁,大干快上,超英赶美。为什么出现这种运动,其实就是为了缓解人力增加和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高层想用快速发展工业来提供就业岗位,避免出现更大的社会问题。

从当时来看,问题是暂时解决了,大量的人力进入到城市企业,缓解了用工矛盾。但是祸患也就由此产生,太过激进的发展造成了环境被破坏,而成产出的产品,包括废品却又都无法消化,造成了更大的问题。之后的事情谁都知道了,三年困难时期,不提了。

再往后的事情也尽量少提,反正之所以出现 “上山下乡”,根源就是城市岗位不足,为众多知识青年提供不了更多的机会,只好安排农村。

1983 年为什么出现 “严打”,就因为大量的知识青年回城,但是却找不到工作,只好在社会上游荡,因此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1996 年再次严打也是同样的问题,经济发展跟不上过快增长的人力供给,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必定惹乱子。

1999 年,扩招。这既是为了缓解和推迟年轻人进入社会抢工作,也是为了 “入世” 做准备。结果这次中国踏上了风口,之后的经济发展一飞冲天,甚至一度出现用工荒等问题,人口红利不够了。

但是,经济发展到今天的地步,任何国家都会趋缓,不可能永远快速增长。那从国家角度来说,短期内是不可能创造出太多的高级岗位的,可大学生们都认为是天之骄子,个个都认为毕业几年后就会年薪百万。如果真的让这么多人都上大学,哪个经济体也承受不住这种冲击。

八、

敏感的事情不能提,说两句湾湾吧。之所以他们那里 zheng 局混乱,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博士太多”。

老蒋到了湾湾之后,开始并没有太重视教育,先忙活的是土改等问题。后来是受到中东战争的启发,发现以色列虽然人少,但战斗力超强。考察之后认为是教育起到了重大作用,于是就在岛上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

但是小岛的经济承载力是有限的,发展到一定水平就很难再提升。所以,小岛的高等教育率虽然很高,但众多的博士们却找不到工作。当然也不是完全找不到,而是找不到 “自认为合适” 的好工作。

中国的历史传统,受过高等教育的是不屑于从事基础工作的,觉得不仅收入低还没面子。所以这些人,主要是文科类的博士们开始在岛上议论朝政,挑起了一轮轮的纷争。

时至今日,之所以那里经济发展缓慢,就和 dang 派纷争有很大关系。而之所以争斗,其实也是教育内卷的结果,硕士博士们没正经的工作可干,只好去开大会瞎扯淡。

九、

本来还想聊几句其他国家的,不写了。其实所有国家都一样,并不是说高学历的越多越好,而是必须和当时的经济发展相匹配,否则就容易出乱子。但这是从 guo 家角度考虑的,从个人家庭呢,我也实在说不好在当前的分流面前该怎么做?反正我家孩子还在努力,明知道前途艰难,但作为普通的个体,没什么更多选择。

一个农夫来到城市,不懂交通规则。他不是蠢,他只是不太理解,什么叫交通规则。

一个城里人到乡下,分不清麦子和稻子。也不能说他蠢,他只是,不太懂农业知识。

遇到与自己观点不一样的,生活经验和体验不一样的情况,能够本着一种求同存异的心,感同身受地交流,我觉得就挺好。

政府公信力和政策当然也要尽可能和公民达成共识,团结最广泛群众,共渡难关。

不要带有忒泉的优越感行权。

也不要挑战一线工作人员的耐受力。

有苦一起顶,有难一起抗!

愿以吾辈之青春,托举盛世之中华!

医疗是一门生意。

生意追求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比如诊断这个环节是有很大风险的。

因此,把诊断的风险转移给仪器,是实现风险最小化的最好方式。

比如,某患者心口疼,后背刺痛,怀疑自己是心脏病。

去医院,因此时未发病,经过各种检查,无法确诊是心脏病。患者说,我心脏肯定有毛病,要不咋那么难受。医生说根据仪器显示你不是心脏病,目前还无法确诊,你下次发病的时候来。

结果不出三天,患者果然发病,叫急救车去医院,还是那个医生,经过各种仪器检测,果然是心脏病。

医生说,你现在可以是心脏病了。

患者说,我他妈早就告诉过你我是!

说完,患者卒。

最后,医院一分钱不少收,任何风险也没有。

人生最残忍的真相,就是人未到知命之年,却听从了命运安排,以为看透世事,不再奋进,实则被洗脑,丧失斗志。

十几二十岁的时候,人人都是自命不凡的,人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三十四十,经过社会的捶打和重击,疲惫不堪,突然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人必须承认大部分人一辈子都不会成为精英》或者《绝大多数人一辈子终将碌碌无为》…… 看到这些鸡汤鸭汤,你恍然大悟,哦,原来我和大部分人一样,终究是普通人于是从此和光同尘、争先奋勇之心全无。

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气可鼓,不可泄!

信心是什么,不要以为信心很强大,信心像火苗一样,其实很弱小,随时都会熄灭。

在你没有成功的时候,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不能看听想这些丧气的话,即使看到听到想到,都要立刻惊醒,拒绝它们!

这些丧气的话,看起来是社会 “真相”,甚至真相到无法反驳,但是,却会像针一样把你信心的扎破。

你必须相信年轻时,那些幼稚的、荒唐的、自命不凡的梦想,能够实现,然后朝着这些梦想,硬着头皮走下去。必须这样,才有一丝丝把这些曾经吹过的牛皮实现的可能。

这就是心气或者心劲。

破坏了这份心气或者心劲,人没有了激情和动力,以为看透真相,却死气沉沉,最终年与时驰、意与日去,一事无成。

这就是最残忍的真相!

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不如意。老一辈弄不明白,为啥小年轻好多人没工作。小年轻也整不明白,为啥老一辈非要让自己社畜。

想回到物质匮乏的年代,是一种愚蠢。

而觉得这辈人生活轻松,则是没良心。

我经常听到一种论调,说,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群人。

对于这种论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

第一种人听到这种论调,嗤之以鼻。他会说,放 P,我们这个民族 / 种族,才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这种人,目空一切。说好听点叫恃才傲物,说难听一点叫狂妄自大,其实是个十足弱者。

第二种人听到这种论调,然后看这种论调下面举出的例子,譬如罗斯柴尔德家族是犹太人、譬如爱因斯坦是犹太人、譬如犹太人控制了美国经济、犹太人建立了以色列等等,心里开始相信。于是人云亦云。

这种人,并不是笨蛋,他们保持了对未知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已经算有一点点进步了,但不动脑子且缺乏判断力。

第三种人听到这种论调,看到各种论据,开始搜集、对比其他事实论据,接着得出结论:一个几千年以来,在全世界各地被各种暴打、驱逐、嘲讽、屠杀的族群,一个至今还在中东那片鸟不拉屎的小地方撕 B,没有走出来的族群,一个几千年来,从未建立一个真正强大国家、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从未真正璀璨发光的族群,一个从未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族群,也敢自称聪明?

对比一下另外一群人,几千年来,一直都是蓝色星球上的霸主一般的存在,文明流传数千年,从未断绝,一百多年前,他们被西方列强打倒,脸按在地上,反复摩擦,现在又强势崛起,犹太人跟这群人比,又算什么?

能够看到这一点的这群人,其实早已经超越了世界上大部分人的眼界。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聪明人了。

但这个世界上还有第四种人,当他们听到这个论调时,哈哈大笑,嘴上说,是是是!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全世界只有犹太人最聪明!心里却在得意,哈哈哈,把最聪明的光环套在犹太人的脑门上,让他们在前面顶着,这帮大傻子 “聪明” 到全世界人都要杀他,“聪明”全世界人都要警惕他们,太好了!我再帮他宣传宣传!给他们写本书夸他们聪明。

这类人看起来傻傻的,他们把周围大部分人拉到身边做朋友,然后悄悄地发财。

长得漂亮的人,通常不太聪明。事实上她之所以让你觉得漂亮,是因为她刻意在外人面前展示了自己的漂亮。

每种人都有他自己的生存策略和舒适度,那些在你看来愚蠢无知,却过得比你好的人,仅仅只是因为,她没必要在一个不相关的人的面前,秀智商。

那种周围人一看就是精明人,然后敬而远之的人,他们的小聪明辅助他们成功了吗?反而另一群人,本本分分,大家都希望和他们做朋友。因为他们最起码不会两面三刀,因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全人类都想要的,只有骗子能给。网上各种富人思维,致富方法。有一个算一个,有一千万个算一个千万个。教人富人思维,教人致富发财的,几乎全是骗子。但为什么这样的骗局,能一年又一年,永恒的持续下去?

因为,有需求。有生生不息,炙热强烈的需求。为什么这都有女朋友系列,这都有男朋友系列,经久不衰,日新月异,愈演愈烈?因为,有需求。

有生生不息,炙热强烈的需求。渣男是很多女人,唯一能爱上的群体。绿茶是很多男人,唯一能爱上的群体。骗子是想要快速成功致富的人群,唯一愿意相信的人。如果不爱渣男,她们去爱谁?接受了言情故事的教育,在各种浪漫宠文故事围绕中长大。

再去和一个普通人交往?在无趣的理性交谈里,磨合掉傲气,平衡了性格,调整着观念。然后遵循古板乏味的社会道德,走向被社会污名化的普通生活?

如果不信骗子,他们去信谁?接受了成王败寇的世界,在穷人没资格活,穷人没资格生孩子的声音中成熟。再去听那些所谓的忠告?

在繁重漫长的工作中,无休止的劳役,换取无法养家糊口的微薄酬劳。接受身为穷人的命运,安于所谓的事实真相,忍受着被社会污名化的普通生活?相信骗子,不会有好结局。但接受现实,更让人痛苦。

成功,致富,改变命运,幸福,阶级跨越。这是只有骗子能承诺的交易。同样,“爱情,真爱,未来,成功,安全,自由,幸福,依靠……”

这是只有渣男才会轻易给出的承诺。廉价,触手可及的爱,只有绿茶,渣男才会四处批发,人人有份。这些” 真爱 “批发商,是每个人触手可及,也最容易爱上的群体。

普通人吝惜着自己那平凡又无趣的爱,保守而迟钝的等着幻想中的良配。一点风吹草动,一点打击刺痛,就会躲回保护壳里自怨自艾。不仅外人看不见他们,连他们自己都早已忘了自己,忘了自己的需求。

资本主义的奴役手段不断进化,对大众身心的压迫不断加重。普通人,普通人的生活被极度妖魔化。为了维持身心摇摇欲坠的平衡。谎言,伪装,成为当代被奴役者,无法摆脱的镇痛鸦片。

在扭曲荒诞的世界,提供鸦片的人,让人享受着当下的幻境。戳穿真相,撕开伪装的人,强迫着他人,接受裸露的真实。哪方更受欢迎,哪方更让人讨厌,并不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情。

人对刺痛性语言的记忆,相比付出行动的记忆更深刻。人对语言描绘,画饼许诺的感受,相比陪伴付出的感受更深刻。男人伪装出对男女关系无知,伪装出相信女人天真纯洁,才会让女人感到安全。

看破千万不能说破。

生活中说什么很重要,做什么,有没有黑历史,反而没那么重要。其实在家庭里也这样,付出了,但言语刺痛了家人的。

可能还不如伤害了,但言语圆滑,没有落下把柄的。祝福每个心怀善意的人,都能毫无芥蒂的说出言不由衷的美言。在当代,谎言,伪装,并不是区分人的条件。

今天是一个知识时代,特别是深度知识为王的时代,而终身学习成为了这个时代每一个有志之士的共识,这样的人,正在全面的掌控这个时代,因此,如何获得深度认知的知识,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我之所以如此重视学习方法,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确实不是因为天生的智力,而是因为用脑的习惯,正是因为用脑习惯的不同,使得每一个不同的人,在学习时,效率是完全不一样的,而如果你能懂得大脑的一些原理,然后有针对性的训练自己的学习习惯,那么你同样可以成为一个卓越的人。

还有另一个现实让人如此的可惜,我们的教育体系,夺走了人在学习知识时的最重要的一个素质,那就是学习的兴趣,而这几乎是一切成就的前提,正如爱因斯坦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一旦对知识失去了兴趣,你几乎也失去了成为高深知识领域的卓越者的机会。

再加上大脑终身可塑性,如果你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兴趣,而其他人正好从一开始就兴致勃勃,终身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面探索,并且最终进入深度知识的领域,那么这正是今天真正掌控智慧的人,几乎垄断细分行业的原因所在。

深度思考

我们本篇就构建认知深度的话题来讨论深度思考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这样成为科学家的”,他并没有强调深度思考,而实际上,他运用的正是深度思考,否则他不可能达到知识的底层,并且看到所有其他人都看不到的知识,这正是深度思考的结果。

言外之意,爱因斯坦是在告诫你,别偷懒了,思考一定要进入深度思考!于是,我们有了第一个疑问,什么才是深度思考?

不断思考就是深度思考吗?答案显然不是,符合神经元原理的特定形式的思考,才是深度思考。

偷懒的大脑

讨论深度思考,我们先来讨论另一个话题,那就是人脑的思维经济原则,说直白点那就是大脑的偷懒原理,人的用脑原则是能不用脑就不用脑的。

大脑占体重 2%,但是在运转时却要消耗 25% 以上的能量,因此它是极度消耗能量的,这使得它在运转时有一个原则,就是尽可能的走旧路,而不去开发新路。

对于走旧路与开发新路,相信每个人都要有直观的感受,如果你开过车,或者跑过步,你就会深刻有感觉。

比如开车上下班,每天都走同样的路,你的大脑会进行自动驾驶的状态,你会感觉很轻松,时不时还可以思考一下生活,相反,如果你要开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特别是在陌生城市里面不断的找路,你会发现开 1-2 个小时下来,你会感觉非常疲劳。

这就是走旧路与新路的区别。

旧路的路况我们往往非常清晰,路大条且好走,因此,走起来时基本不怎么消耗我们的脑力,特别是因为已经形成本能,在大脑里面已经有固定的神经元链接,这使得它走起来更高效省能,这就好比我们的公交车司机,他天天走一条路线,他基本不用动脑思考各种路况,因为一切已经被他形成本能的自动化反应。

的士司机正好相反,特别是路况越错复杂的城市,如伦敦的,据说是世界上,最难考取的士驾驶证的城市,这个城市没有主干道,有接近 2.5 万条街道,不仅是路线,的士司机还得记住这些街道沿途的地标性建筑物。

比如主考官会给出 2 个地点,参与测试者必须说出这两个地点之间的最佳路线,同时还必须描述出沿途的所有街道名称及地标性建筑物,为了通过这些测试,的士司机要花数年的时间骑着摩托车实地考察每一条路线与地点,将所有这些铭记于心。

人生就是这么奇妙,当你活得越舒服时,你反而越不能成长。

参与这些几乎是最挑战人的测试,并且最终通过考试,取得从业资格的司机,大脑相关空间记忆的海马体区域,都会比公交司机,或者其他没有取得资格的人大。

人性的偷懒原理在生活里面全面表达。

比如很多有钱人,所有家务活都请佣人,但是洪兰教授说,《红楼梦》里面,贾母 60 岁多时就得丫头扶着才能走路,而刘姥姥 80 岁时还身体健朗,能下地干活。

岁数并不一精准,只是要表达这样一个概念,人体与大脑一样,用进废退,但是我们的本能却是偷懒的,而越偷懒,则越退化。

因此,当今很多你认为好的观念,有时往往正在害你。而有时很多的挫折与磨难,反而对人才是最好的。比如跑步,反而是你跑得越痛苦时,身体所能接受到的挑战才是最大的,当你只处在舒适区时,你永远无法成长。

思考深度是反本能

王东岳先生曾经说过,所谓的哲学家,就是变态调动智力的结果,哲学家的智慧,正是追问对一般人来说所谓自明的东西,那些我们一般人认为已经非常清楚的东西,正是大智慧的人要追问的,比如说,时间是什么?空间呢?人又是什么?智慧呢?

我们一般人,思考问题,往往停留在现象层面,比如从众心理这个法则。这是一个思维模型,我在此前几年间,就停留在简单的学习思维模型的层面,然后通过归纳法来加深我对这个思维模型的记,理解及运用。比如学习从众心理时,除了《影响力》这本书里面介绍的大量例子,那么我们常规的学习就是举一反三,会思考生活里面还有哪些例子是可以运用这个方法的。

比如做电商的人,基本都懂得商品销量上的那个数字,几乎所有的买家都会参考销量,评分,好评数及评价内容。然后我们看到竞争对手在做什么时,我们也会不自觉的跟着去做。过马路时,当有人闯红灯时,于是会有人跟着做。

如果你想培养你的孩子拥有什么样的品质,那么只需要把自己训练成那样的人即可。从众心理在生活里面,会有举不完的例子。而如果我们的学习停留在这个层面,我们永远无法进入深度认识层面。

比如,既然大家都有从众心理,那么是不是说我把商品销量刷得很高,生意就一定好呢?是不是酒家门口多雇些托儿,就会门庭若市呢?几年前,我爸的朋友运营一家天猫旗舰店时,他就一直在大量运用这些方法论来提高销量,但是一时的繁荣并不能带一盘良性发展的生意,商业是一场涉及天道与人性的竞争,只有符合这些原理的生意,才会长久。如果不从这个深度层面去设置对应的理念,那么停留在表面的事业注定会被淘汰的,能长成不衰的企业,一定是做着符合天道的事情。

比如,再继续根据从众心理,那些优秀的品牌,是一定会脱颖而出的,所有的消费者,都想要找到这样的品牌,而几乎所有的想做长久生意的企业家,都认为自己在做品牌,而为什么最终,成为品牌的寥寥无几?而这里的核心,就是人的深度认知的问题,几乎很少有人,能真正进入全面的深度认知的境界,因为它需要长期的反本能的深度思考。

什么才是深度思考?

举例子:比如还是从众心理这个法则,那么它的背后本质是什么?换个角度追问:人,为什么需要从众心理?它意味着什么?由于我的大脑存储着大量由底层而上的规律,那么我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首先,在能量的熵增定律作用下,万物演化生存的首先法则就必须符合最小作用量原理,它就好比光在同一介质里面一定走直线的道理一样,它必须最高效最省能。

那么从众心理就体现了这个原则,从别人的经验,我们可以更快习得别人的技能,特别是在丛林时代,孩子跟从父母,学习父母用生命换来的经验,这是最宝贵的能力。另一方面,跟从自己过去通过经验而习得的能力,也是从众心理的体现,因为习惯更高效更省能,因此,这个法则还代表着我们会不假思索的运用我们过去的经验,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我们的本能倾向于只走旧路,而不走新路,使得我们大脑偷懒。

从演化学层面来考察从众心理:

由于万物都在求存,而求存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分工与合作,因此,万物演化方式就表达为结构的分工与合作,而其中的合作,就必须有从众心理作为基础,因此,所有动物都有从众心理,甚至还包括我们体内的细胞,比如人类的镜像神经元,它会如实的拷贝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另外一些人的动作与表情。

而所有这些的目的,就是为了生存,为了求存。

从大脑神经科学层面来考察从众心理:

我们在思维模型的原理篇讲大脑表征过程,信息是如何流动的。

光波从眼睛的 2 亿细胞被处理成化学信号,在视神经 2 百万细胞被处理成电信号,传入到 LGN 视中枢的电信号被进一步压缩,形成有一定轮廓的简单图像,然后这些信息继续往下传递,到了我们的 V1 视觉初级皮质,开始能区别图像中的线,因为这里细胞处理边缘,处理完后,到达 V2 视觉次级皮质,信息继续进入更高级的脑区 V5,处理运动,最终到达我们的前额叶,让我们知道,原来是我的孩子在运动。

大脑的这个信息处理流程,跟我们的社会分工合作体系极为相似,而且更为极致与细致,细致到一个细胞只管一个参数。

比如我们今天有一个公司几千人,只做一颗螺丝钉的境界,这种越细致越致密的分工合作体系,正是能量熵增定律全面贯彻的结果,在这个原理的作用下,所有的神经元必须都遵守从众心理,从它自己的本职,专注极致,同时又倾向合作另一个层面的从众。

从文化层面来考察从众心理:

个人文化也好,企业文化也好,国家文化也好,也都在全面贯彻体现 “从众心理” 的法则,也就是文化要表达为能够有效维护生存,那么就落实为文化的遮蔽性,也就是必须完全认同这样的文化,文化才能起着维护生存的作用。

比如中国农业时代的农业文化,有效维护中国农业社会发展 2000 年以上,因此,在文化的有效期内,它表达为维护生存的作用,但是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当全世界都在进入工商业时,农业文化却表现出强烈的阻碍作用,这就是文化必须跟从过去的特征。

公司也不例外,像诺基亚,甚至是微软,他们之所以转不过去,核心原因是文化,特别是发展得越完善的公司,它所形成的文化将会越僵化,因为整个利益体系已经固化(跟一个人大脑里面已经固化了的神经元一样),这会导致当时代全面变化时,而它所形成的文化将形成阻碍的作用,使得它无法转变,跟不上时代的变化。

这种现象,在今天全面存在着,大公司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个人也不例外。

一旦你形成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成就你的同时,也成为了你的主宰,形成对你的禁锢与遮蔽,比如今天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遗留着农业文化现象,即使从 1840 年中国转型进入工商业社会,但是农业文化在今天还全面存在着每个人的骨子里。

这就是对从众心理的深度思考,而我还能一直这样跨学科举例下去,因为我已经远远不止停留在对这个法则的思考了,从众心理不是底层规律,但它是底层规律在某些方面的特定表达形式。

如果说,我为什么能如何无阻碍的遨游各大学科,那么核心在于我对最底层能量的熵增定律的长期多角度多方位的论证与思索。

我甚至已经开始培养一种能力,即任何一个表层的问题或者特定的法则,都可以追索到最底层的这些规则,无一例外。

由于一切活动都是大脑,那么我们还是来看看大脑在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假如从众心理这是一个神经元,那么它最大可发出 8000 个链接,由于我长期处于这种深度的思索过程,因此,我的大脑里面,大多数的法则都类似从众心理这个神经元,大量的与其他相关法则法规链接着,这就是为什么我能在各种科学,甚至在各个现实层面不断遨游的原因。

因此,长期深度的,多角度的,全方位的思索与探索,就会使得大脑里面的神经元之间的链接密度越来越密集。

相反,如果长期只是记忆简单的法则与知识点,那么可能的神经元就如下这般稀疏:

这样的神经元不仅稀疏,而且还粗大,因为他已经极度固化与固执,经常只走老路,反对攻击任何新知识新想法等。

人不会平白无故进行深度思索!

这是人脑规定的,如果没有兴趣,没有快感,它一定不会进行深度思索的,我也一样,我相信大多数科学家一定也是这样。

因此,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后他又说,他的所有的成就就是因为思考,思考再思考,而如果要终身保持这种状态,那是得何等的热情与热爱!

说白了,我自己也并不是喜欢深度思考,我可以说是被逼出来的,因为我的文章要有说服力,那么我不能停留在表层论事。

比如这里我在介绍深度思考这个话题,我就不断的追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如何才能让读者真正理解深度思考?”

“如何才能也让读者学会深度思考?”

“为什么我此前也一直在拼命的学习,每天也是长时间的学习,为何那时不是深度思考?”

于是我在大脑里面,不断的搜罗例子,同时思考着,到底怎样的学习才是最效率的。也就是我这种输出性的,并且高度的自我要求的过程,逼迫着我一定要把一个话题交待清楚,或者论证清楚。

再比如,我最近又读了两遍《刻意练习》,而我在 3 年前,已经读过几遍,但是我这次读,跟之前不一样,我带着目的读,因为我要把它介绍给读者,并且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还要高于作者,要解读这个法则的背后原理,于是我在读的时候,就一直在追问自己,到底这本书,最核心的要点在哪里,它的本质是什么,书中的心理表征到底是什么?

于是我发现这本书更多是偏向简单认知而不是复杂认知的,但是作者所介绍的大脑的心理表征也正是学习的关键所在,于是我就一直在思考,到底整个学习过程,哪个因素才是最重要的,最科学的。

我最终给自己一个答案,因为一切都是大脑的活动,所以一切都必须根据大脑原理来,于是我追踪到最核心的点是,兴趣!没错,答案就是这么简单。实际上,克里斯坦森在书中,并没有特征去强调这一点,但是这一点,却是一切问题的关键。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拼命读书无大效果的原因,因为大脑对于重复无趣的记忆是会排斥的。因此很多人教育小孩或者说今天的教育体系,最大的失败,就是使得人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于是,一切又回归到人的驱动力的问题。被迫的学习作用的是杏仁核,它只会产生恐惧,因此,被迫的学习是最低效率的,它包括你因为生活的恐惧而学习。而作用于前额叶的自我追求的理想,则会产生快感,从而会促进大脑活化,会提升记忆力,促进用脑等等。因此,强迫让自己进行思考是没有用的。强迫的,不可能达到深度思考的境界,必须是基于理想的追求以及为这个理想,设置一个巧妙的施展平台,比如以教代学的方式。

知乎用户 小黑屋首席体验官​ 发表

意义不大。

哪怕入棺 chower pinky 跟着大儒们高唱赞歌千千万。

但只要老百姓身边有一例断供的。必定会一传十十传百。

这时候发消费券,敢去消费的人还是那些没变。不敢消费的人,发了消费券也是白发。

任泽平被锤过之后学聪明了,学会了有话不直接说,而是拐了两个弯。

【历史上但凡是以 道家 治理均是经济繁荣】

那么,道家 的对立面是一些什么东西?

在这些东西的治理下最终会走向何方?

是因为有人选择了这些东西,还是这些东西塑造掌握它们的人?

知乎用户 山雨芝年 发表

又不能大水漫灌,哪来钱搞基建呢?

知乎用户 六朝松 发表

大家好,又见面了~

我是每天 分享数码一线资讯专注二手闲置买卖换换回收平台~

二手手机高价回收,免费估价入口:
换换回收 APP换换回收小程序换换回收官网

疫情之下,各行各业都按下了暂停键,市面上看得见的不景气,经济运转停滞下来容易,想回到疫情前的繁荣并不容易, 最近经济学家任泽平和林毅夫纷纷针对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任泽平的建议主要有三点, 一是大规模发放消费劵,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以及没能就业的大学生。二是 6 月份之后要大力启动基建, 大力复产复工复商复市,前面 5 个月的经济数据的缺口, 要靠后面几个月补回来。三是要通过减税降费、减免房租、贷款延期等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保住市场主体。而另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则针对封控区居民的补贴给出了实质性的建议, 它建议对因防疫而实施封控的家庭发放 1000 元补助款(其中 500 元采取消费券形式)。

他们认为目前经济增长的放缓是暂时的, 主要是受疫情的影响,目前全国疫情已经出现了缓和的情况,全国经济增长会出现快速反弹, 但是在经济彻底恢复之前, 政府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帮助企业在税收、租金等方面予以扶持,对社会上的一些低收入人群也要采取一定的兜底政策, 防止社会出现不稳定因素。而且这些政策要快速制定、快速执行。否则就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对于这些经济学家的建议, 网友们纷纷发表了相关看法:

网友一: 希望合理的建议要快点出台并执行, 不能光打雷不下雨。
网友二: 为什么有些好的经济政策落地效果不好, 是因为有人拼命设置障碍,主要是这些政策影响他们挣钱了。
网友三: 感觉不靠谱, 其实这些政策在 2020 年的时候也用过, 但是普通百姓的获得感不强。
网友四: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麻烦你们先和那些政策制定者沟通好再发布, 免得让我们空欢喜一场。

你觉得任泽平等经济学家的建议可行性高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知乎用户 换换回收官方号​ 发表

消费税使用情况怎样,他们心里就没点数吗??

知乎用户 shit happens 发表

启动基建,意思是建方舱关大家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问题不在 “发不发”,而是在于 “怎么发?”

就算能怎么发,看看上海的保供现状,难免不成为某些人的财富密码

知乎用户 肖恩 发表

发那种满 100 减 20 的吗?

还是买手机满 2000 减 200 的劵吗?

知乎用户 毛毛 发表

摧毁市场信心的从来不是上海的疫情本身,而是疫情下上海上演的种种荒诞不经的离谱事。

铁板一块的上海,让大家感到了绝望和不安,预期也就彻底坏掉了。

知乎用户 李杨 发表

成都已经在发消费券了。

云闪付,每周五中午 11 点,办公室就开始抢。

由于规定是要一次性消费完,好像还必须是实体店消费,所以大家抢完就开始策划去哪儿花。

电影院、商场,很快大家就高高兴兴的消费掉了消费券,也高高兴兴的花了钱

目前观察来看,至少我身边的朋友是被达到了促消费这一目的。

第二条是,大力促进基建,成都一直在做,现在是加速在做。

成都的基建搞的风生水起,地铁都快修到简阳了。

“三新” 大力发展,东部新区大力招商引资,三岔湖城市规模初现雏形。

and, 还有一个新鲜出炉的新闻,成都要开始启动 “4000 亿老城区拆迁计划”。

虽然最后被辟谣了金额根本没有 4000 亿,但是老城区拆改估计是真的,今年大趋势下把之前提过多次的老城区拆改提上日程是大概率事件。

第三条才是我觉得最难的。

因为强行让银行给民企放贷无异于让他们提高自己的不良率。

且,很多川内的中小银行根本不具备非常成熟的客户经理团队去搞中小微,精确识别企业风险。

他们赚金融市场快钱的时代过去了,但是赚快钱的养成的思维模式却没有转变过来。

这几年银保监局花了很大的力气在搞理财资管净值化,督促中小行进行投资者教育,然而几年过去了,投资者教育搞的怎么样有目共睹,除了招商银行为首的股份制四大行敢真的不按照收益率兑付客户,其他银行都在拼命保刚兑。

在明知道脱须向实的发展方向,需要银行将发展从同业市场转向本地贷款客户的情况下,也很少有银行真的去做,只能说:银行过去几年从金融市场赚钱实在是太容易了

不下重锤,这种趋势很难改善。

重锤怎么下,监管看着办。

知乎用户 迷你豆沙包​ 发表

从没领到过消费券

知乎用户 Mandy 暂居小温 发表

发消费贷更好。

知乎用户 科麦土 fg 发表

经济学家任泽平说如果大前提改变不了,当务之急提出三条建议。

第一条、大规模发放消费券。

第二条、大力启动基建,复工复产。

第三条、给企业减税降低负担。

大规模发放消费券,我是比较赞同的。可是还要给毕业生也发消费券我就不赞同啦。毕业生有着学校最新的知识和能力,不应该分享中低收入人群的福利。他们更应该去努力奋斗。年轻人哪个公司不抢着要。你们说对不对?

大力启动基建我也不赞同,咱们都基建多少年了,还弄那么多基建干嘛?你看一看每一个城市水泥路多少条,有的路车辆行人少得可怜。都长满了青草。还大力基建完全就是浪费。我觉得应该大力提升农民收入才好。你们觉得我说得对不?

第三条我也不是太赞同,企业就应该优胜劣汰。让他们自食其力,不应该减免税赋。反而应该加大税收,快速淘汰一批企业,这样有利于未来发展。淘汰一批企业,换来更强大的企业更利于创新。

股票开户是建议联系证券公司的客户经理办理佣金优惠会更多一些,开户后客户经理还会持续做服务的,一般能获得比较满意的佣金率。

现在线上开户一般大券商都可以给到万 2.5 到万 3 左右的佣金,比起线下实惠许多,不仅股票最低可以万 1,场内基金更是低至万 0.5 ,佣金比普通开户便宜一半还多,基金转债更是全网最低,融资可 5,期权低至 1.7 元一张的。​支持同花顺和量化交易**,支持网格交易,支持 QMT,支持 Ptrade。**这是目前我了解到的最优惠的价格,供参考

知乎用户 理财顾问 陈经理 发表

这小子恐怕买了很多基建的股票,不能随了他的意。6 月以后扶持医疗,科技,芯片,系能源吧。

知乎用户 艾伦 发表

如果这种水平都是经济学家,我想我也是经济学家了

并且我还可以提更好的建议,不就是货币锚,中国现在还有广大的农村资产可以货币化,当然在这方面国家正在做试点

所以真正的经济学家早就在为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未雨绸缪了,只有半桶水学家在沽名钓誉

知乎用户 吹泡泡的韭黄 发表

你想多了,没有那样的好事发钱给你!

知乎用户 易易易 发表

如今这状况,人民的口袋都唔得紧,主要是收入少了。

疫情让大家不敢上街,各种口罩,场所码,居家的人占多数。其实每个人消费仍没有变化,但是个体户因没有采用互联网的,大部分关闭,门面租赁影响,空租这块又影响基建。

再谈基建,效果真的一般!

知乎用户 风烟 发表

恒大。恒大。恒大。

任泽平。任泽平。任泽平。


这是个经济学家吗?

不要侮辱经济学家这个称号。

恒大。恒大。恒大。

任泽平。任泽平。任泽平。


你可以说谁对经济发表了看法。但是不要冠以名号。

因为,现实确实,太打脸了。

恒大。恒大。恒大。

任泽平。任泽平。任泽平。


浮于表面,曲学阿世,趋炎附势。

日本的经济,比我们想象的要好的多。尤其是在国外资产投资方面。


恒大。恒大。恒大。

任泽平。任泽平。任泽平。

知乎用户 caleb 发表

我们这的基建,就是:1. 修大广场大雕塑,2. 把新铺的路挖了,然后再铺,今年封左半边明年封右半边,如此循环

知乎用户 马袋 发表

知乎用户 孔雀​ 发表

到手的实在才是实在,到不了手的实在只是空谈

但凡真想拉,早就拉了,现在?怕是晚了~~

知乎用户 紫竹蜚凝 发表

又想被禁言了? 干半年歇半年。

知乎用户 英杰 发表

建议专家不要放屁,趁早闭嘴

知乎用户 轩辰 发表

求求你们不要再装傻了。

我相信你们有着无比丰富的学识,和经验。你比我们看的还要远。你们都知道解决办法,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你们闭嘴呢。

知乎用户 老毛桃 发表

搞什么基建???大力发展房地产?

搞什么消费券???房贷满 100w 减 1w?

搞什么帮企业渡过难关???允许暂缓 3 个月不发工资?

8 小时工作制去哪儿了?

发展是为了富裕一小部分人?一大部分做牛做马嘛?

从来就没希望嘛???

生个小牛马使劲加班,还贷款,卷死他们。

万岁≧▽≦

知乎用户 天若有情天亦老 发表

发钱真的有用

知乎用户 又携书山剑​ 发表

这个 b 怎么又跳出来了,我评论他的建议已经两条回答了吧,服了

发消费券,还是面对中低收入人群和学生? 中低收入人群本来就没钱,那点存款攒着以备不时之需,除了生活必需基本很少消费,你给消费券也不一定去消费啊,学生? 学生哪有钱,还不是跟父母要,难道去贷款消费?

得,又是基建,我就看我们小城里路是拆了修修了拆,每天都有工地,一个破 18 线小城镇哪来那么多基建需要修,这背后生意肯定不小吧,大基建滋生腐败的问题可以好好查查吗?

减税降费,减免房租,贷款展期…… 现在问题是生产太多了,国人大部分没钱消费不动,国内无法把这部分生产力消耗掉,国外的市场有处于中低端,利润微薄,说真的,现在的局势就是个大泡泡,越涨越大,各方面努力维持这个泡泡,但泡泡正常长下来就不该涨这么大,泡泡迟早要爆的,别的国家的泡泡都爆过,这么个特社泡泡就爆不了了? 我可没感觉到特社的优越性,要不痛快点让这个泡泡爆吧,再怎么维持泡泡还是要爆,以后爆起来威力更大还不如早点爆呢,要不对外战争向外输出矛盾,两条方法都行

知乎用户 帝俊 发表

只要不花钱都能用,就行!

知乎用户 德国师爷德国法律​ 发表

数字人民币概念股及消费券概念股

知乎用户 john3 发表

所以就是不肯给达利特直接发钱。

知乎用户 活死者的幽灵 发表

要不政治体制尝试一下改革吧。

知乎用户 See​ 发表

五月份河北某地发放了消费券,普通民众需要再云闪付 app 里抢(80-20,200-50,400-100)。

超市中大多数民众用消费券买点米、油、面,等生活必需品。当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拿着特殊优惠券的人民公仆,他们一般选择买黄金。

所以,考公是真的好

知乎用户 记忆未来 发表

发消费券利好的到底是低收入人群还是资本家…… 为什么不直接发钱(可能我无知了吧)

我就是单纯的不喜欢他,为房地产行业说话的人我都不喜欢

知乎用户 上进新青年 发表

第一条:大规模发消费券。

商家要这么多消费券有何用啊?还不是要拿消费券找 zf 兑换现金。这不就是政府撒钱吗?大规模撒钱。是想制造超级通货膨胀吗?

第二条:大力启动基建。

且不谈这又得撒多少钱。那么多基建建出来有用吗?能当饭吃?tm 大规模调集人力物力去造用不上的东西,这和几十年前大炼钢铁有什么区别?甭管你有没有提升经济,这是空耗国力!消耗国力的结果就是人民总体变得疲惫不堪!不管所谓的经济是不是提升了,人们绝对不会感觉生活变得更美好了!

第三条:减租减贷款展期
这等于是大规模减少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大规模减少了,那接下来 zf 需要支出估计就会靠印钱了。结果还是一样的,恶性通货膨胀。

知乎用户 刘咫逸 发表

可能死得更快点,这些专家离群众太久了整天空想

知乎用户 大概如此 发表

这事交给拼多多来办,都比他们靠谱。

知乎用户 ryan 发表

一个人得了脑瘤头疼的不行,医生诊断是神经性的,开了各种镇痛药来治疗。然后问病人有效果吗?病人说很有效果,就是停了药还是疼。这时候走过一个路人说,是不是脑袋里长肿瘤了呢?要不要拍个片子看看?医生说你不要用你的业余眼光来质疑我的医学水平。路人摇摇头走了。

最后肿瘤恶化,这个人死了。

知乎用户 李建鑫 发表

还在想着消费券刺激消费,不说抢不抢得到,那 500-50 的券,你觉得本来没钱的人会去用这个券做一些非必需消费么

知乎用户 云漪 发表

大力启动基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是挺中肯的建议,也符合国家现在的政策方向。

发放消费券这一类促消费的建议,就觉得有点脱离实际。现在的经济大环境不好,到处都在裁员降薪,预期悲观,信心不足,想要刺激消费恐怕不容易。

与其盯着消费,不如促进投资。4 月份的金融数据报告中关于企业新增贷款的数据那么差,金融机构钱多但贷款放不出去,企业的宁愿缩减规模裁员自保,也不愿贷款扩大投资,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

想办法带动企业的投资积极性,降低失业率,保证居民的收入,可能更实际一点吧。

知乎用户 有时有雨​ 发表

消费券的发放对象搞错了。谁受损谁得救济。应该发给被封控的,这些直接因当前政策而受损失的。另外发消费券不如发钱,建议通过已有个税退税体系发放。

知乎用户 Ting 发表

满 1000 减 500,但我不想花 500。

知乎用户 没有人比我更懂 XX 发表

建议个鸡毛啊!

现在是看明白了,岛内外都一个样,都是一桶浆糊!

知乎用户 霉干菜烧饼 发表

还在装聋作哑。

老百姓已经被屏蔽了,所有的政策都到不了基层,捐的菜都到不了,还消费劵呢。

你发的粮食补贴,消费补贴,乱七八糟的好政策,全被层层扣了,到了最后,连个文件都没了。

上海这次,还不明显吗?

建议国务院搞个网站,老百姓自己注册账号凭身份证领钱,或许有人做假,但是花在百姓身上的,绝对是最多的方式。

为什么新闻联播里一片赤诚奉献心系百姓,而现实中各种剥削怨声载道,因为我们的社会制度,我们的党员,基层的根烂掉了。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都知道,他能不知道?

知乎用户 无双 发表

为什么要宣传消费券,看看现在满山遍野的贷款,有银行的,有杂牌机构的,还有各种平台的,都是银行放出来的钱,每天都在吃着利息,贷款能解决的事,你跟我说发钱?

知乎用户 落叶归风 发表

主要是让有钱人消费,因为现在的基尼系数也都知道,大量财富在少数人,要想让经济活,还得是有钱人大投资

知乎用户 公考小学霸 发表

向低收入群体发放消费券?这个群体的本来就没钱,还要怎样刺激消费?这个建议真是莫名其妙

知乎用户 epoch 发表

消费券怎么发关键是?

知乎用户 黑夜神 发表

进不到我手里

知乎用户 未选择的路 发表

这不就是一个学术混子吗?学术混子大行其道?

知乎用户 大道我行 发表

他看书不多,对这魔性的日本老头子的中译本估计也就看了简介或者豆瓣……

知乎用户 养猫大户 发表

复读机是在便携式收录机的基础上,增加了微处理芯片、数字存储芯片后形成的多功能语言信号存取设备。它是在磁带放音的同时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储存在数字存储芯片中;复读状态时再将数字存储器中的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通过功率放大后由扬声器还原出声音。

知乎用户 HoeAlen 发表

老胡: 都发钱等于都不发钱。

知乎用户 The Stranger 发表

建议中文取消 “专家” 这个词

知乎用户 问道​ 发表

唉 。恒大都保不住,国家的事就别哔哔了

都不听你呢

知乎用户 我爱吃香菜 发表

从来没抢到过消费券的举手

我就是,所以我可以默认为国家不需要我的消费

知乎用户 阿懒 发表

老方法新用都知道啥原因就是不敢动,不敢斗争。

知乎用户 活在空气里 发表

就这水平,还专家,哈哈

知乎用户 大唐陵少​ 发表

每人发五十张劳斯莱斯 10 元代金券,购车时一辆古斯特仅限使用三张代金券,一辆库里南仅限使用五张代金券,一辆幻影可使用二十张代金券。

知乎用户 呛嗓的白沙 发表

专家说:

经常出去看世界的孩子,

成功的机率要比其他孩子大很多。

那为什么总旅行的孩子,

成年后更容易成功呢?

经过长时间的调研,

专家得出结论:

那是因为,

在通常的情况下,

他们家 有钱……

知乎用户 端木以歌 发表

林毅夫:“投资才能带动消费,没有投资那来消费呢?”

【林毅夫:主张消费拉动是误导中国 - 哔哩哔哩】 https://b23.tv/rNGwUVM

我也认为需要调查增发货币的流向。

消费拉动内需是战略误导,正确的提法应该是投资带动国民收入增长,国民收入增长带动消费提高,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知乎用户 非有泥就不成金刚​ 发表

都说信心比黄金重要

我倒是觉得黄金才能让人有信心

要么断腕求生,给自己一刀解决二次分配的问题

要么苟延残喘,再拉出来尿壶放波水

知乎用户 王先生 发表

谢谢,就差这个优惠券我就能买法拉利了

知乎用户 逆回奋波乘流上 发表

能直接发钱麽?

知乎用户 王健珲 发表

说了等于没说。但就这篇文章而言,在雪球上连及格线都达不到。

当然,任专家也有可能是背后做了大量的数据调研,但碍于公共经济思维不高就没放出来。

是拍脑袋还是做了工作,就看大家愿意相信哪个了。

PS:

其实最后这段才是重点,前面的不过是噱头,就营销这块任老还是挺厉害的。

知乎用户 小小的韭菜 发表

谁都知道的东西,还用你说

知乎用户 克罗地亚 发表

呃,这位砖家

你是不是不明白

钱不够和没有钱

这两者之间是有本质的区别

知乎用户 白风鱼 发表

喵的,把孙国峰斗倒了,大水怪你又来了是吧

把政府赤字堆高有好处么,债多不愁了?

知乎用户 顾琼玖 发表

别发了,你直接发给你家亲戚吧。

反正到时候去你那亲戚那消费,也都是你家的,何必呢?

何况我们还拿不到,哪怕拿到了,我还要你家亲戚那消费。消费了就算了吧,我还要出个大头。

满 500 减 50,满 200 减 50.

顶着个脑袋瓜,就想点人做的事?

知乎用户 加贝木木 发表

建议直接发钱

知乎用户 Loki’s 发表

建议很好,下次不要建议了

知乎用户 白凫 发表

快发啊,马上要买电脑了你倒是发啊

知乎用户 废豺 发表

发呀,你倒是发呀

知乎用户 老 HH 发表

知乎用户 厭夜​ 发表

两次跳槽还不够证明你的水平?当个网红得了。

知乎用户 纸虎蛋二 发表

饮鸩止渴

知乎用户 leo 发表

在这看完回答,感觉已经完犊子了

我给个建议,别直接减税。1. 社保不用交了. 直接发给员工 2. 这期间给员工涨工资部分可以免税 3. 雇人的加大免税力度

知乎用户 李四 发表

有意思的是,成为第二大后,就再也看不起日本了。只有要找踩踏的时候才想得起日本来,却忘了屁大的小岛早就是发达国家,也选择性失明的不看人家差不多一年一个诺贝尔奖。日本当年广场协议后也拼命的玩基础建设,有消息称无人岛上都修了跑道和卫生设施,然而日本又逐步站起来后,靠的依然是高精度半导体生物化工和汽车工业等,新进发达国家韩国也是如此。而国人更多爱比的就是我们的房子如何新,基础设施如何好,却不知有些就在不必要甚至是在透支的。而实实在在的科技行业有什么是真正拿得出手并且能创造巨大价值的?还有文化艺术方面,越来越多的规矩卡脖,又能写出什么好作品呢?看看日本韩国影视就明白了,创作是需要自由的。

还是老生常谈,经济要发展必须解放思想。40 年来成为基建狂魔没什么,关键是以后能不能成为高科技狂魔,文化艺术狂魔,这才能为成为第一大经济体,老百姓真正富裕愿意生儿育女打下基础。而不是发点优惠劵,搞点什么产品下乡就能彻底解决的。

知乎用户 温月煮酒 发表

什么经济学家啊,不会是自封吧?

现在是没钱,没钱啊

可以用来进入消费渠道的钱,集中在极少部分人手中,这部分人消费已经到顶了。

不解决分配问题,钱只会越来越集中,消费也会越开越萎靡

知乎用户 zuoyou2000 发表

消费券,买奔驰送 5 元优惠券吗?

知乎用户 棕榈 发表

小区一条路修修挖挖快一年了,

挖烂,铺排水,修好。

挖烂造井盖修好,路面铺得有不平,易积水

挖烂,重做,铺好,

哎哟有没有燃气管道电线经过啊,要看看,挖烂,看看,没问题,再铺好。

妥妥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了。

我们伟大光明正确的正能量从去年就开始大力搞基建了,任老师的提议慢了整整一年

知乎用户 特能钢 发表

好滞后的专家。。。

知乎用户 撕不完的日历 发表

消费券 100 减 10 块发 10 张,100 减 5 块发 20 张那种么?我不要,别浪费时间了。

知乎用户 已消失 发表

NND 就是不学美国和北欧那样全民发钱是吧,努力建设发展不就是为了人民可以活得轻松舒服点吗,为什么还不发福利,这么多国家就我们国家的福利一丁点没有还得倒贴政府,问问你们这些领导除了踢皮球和想办法捞好处还为人民和国家做了什么

知乎用户 烈军统 发表

扩大内需,度过难关。

知乎用户 刀不钝律师砍大山 发表

宁波 6 号线都快 10 年了…

知乎用户 ChrisJK 发表

白花花的银子发给草民,真是作孽啊!

知乎用户 我们大家都有病 发表

我觉得现在发的那种消费券只能算是满减券。

我觉得消费券不该设置消费门槛。

知乎用户 Tempest 发表

除了日常硬支出外,其他的还是不买立省百分百吧。

知乎用户 邪琉丸 发表

还不如发现金来的实在,消费券这玩意还得抢,还得去消费,有的都没收入了还指望去消费?

知乎用户 大白​ 发表

社会主义好

知乎用户 浅尝辄止 发表

几块钱的券也好意思发,掉地上连要饭的都不捡

知乎用户 开开开开 发表

北锡进南泽平,卧龙凤雏。许皮带:恒大 2 万亿,环球时报副总编辑段静涛。

知乎用户 无双天下 发表

遇事不决搞基建

知乎用户 ashesimp​ 发表

看到大家都穷了,说实话我很高兴,因为我直都穷!即使经济好的时候,我也不会挣钱!打工也干不动了,所以你不要吓唬我了!

知乎用户 一生傻傻的单纯 发表

正好,有些人不是没有空闲的房子出租,没有空闲的车子跑滴滴么。我们发放买一套房满 100 万减 1 万,买一辆车满 10 万减 1 千的消费券。

而针对有空闲房子且有空闲车子的人,我们发满 100 减 99 的消费券。并且有几套房,有几辆车就多发几张券。

并切实做好信息统计,有针对性的把消费券发到 “真正有需要” 的人手中

知乎用户 遗嗦嗦 发表

老生常谈

问题在哪里都知道

没人说罢了

疫情三年了,连一个可以公开的封控方案都没有,多少病例要封控,封控多大,多久解封,怎么样算中高风险地区,什么样的风险等级要封控多久

都是看各地随意发挥,只要老爷的帽子没问题,往死里封

经济学上经常说预期

在我们这是没有预期,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那所有人只能照着最坏情况去打算

一个没有中高风险地区的上海,直接把全国的信心打没了,辟谣以后可以继续辟

反复打脸无所谓,你不能说,他可以随便辟

知乎用户 二进制 发表

消费券还得抢,到头来就是有钱消费的得了便宜,没钱消费的算吃亏吗?

真正有需要的又没拿到

这就是公平

不知是按劳分配还是按需分配

知乎用户 呵呵呵呵 发表

在我们这方言:由嘴拉

又不作数据统计研究,又不贴近底层

说话和放屁一样

知乎用户 一二三四 发表

大家千万不要被骗,现在大部分行业做得越累,亏的越多,你不做最多亏几十万,行情不好你拼命做容易亏几百万亏到破产,发现不对赶紧躺平在家。

万达和恒大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是恒大不够努力么?

知乎用户 匿名 发表

发的越多,百姓就越穷

知乎用户 一路感恩 发表

历朝历代都有赈灾的时候,不过您猜怎么着

知乎用户 撕裂卑怯者的灵魂 发表

将人带阴沟里,还好意思在这指点江山。当政者警惕啊

知乎用户 知进 发表

不看好,现在的情况看来如果没有很激进的改革措施,经济下行无法扭转。

知乎用户 drangon 发表

ZG 所有的政策都是为了管理方便,还不是为了你方便。所以知道为什么要发消费券不发钱了吧。

知乎用户 笑我太疯癫 发表

太原发了消费券,线下零售券有 1000-300 和 2000-500 这两个档位是我有可能会需要的,但是就是这个线下零售券…… 秒没…… 抢尼玛的数字消费券…… 跟尼玛谁学的……

京东的消费券倒是可以抢,300-30、1000-100、2000-200、4000-400…… 呵呵

知乎用户 一尘​ 发表

老爷们又要给自己发福利啦

知乎用户 读者 发表

救民先救官,救工先救厂,老板倒了打工人工作都没啦还想要钱?感恩!

知乎用户 天才的 zz 发表

为什么还不肯发钱?可能是因为不好贪吧

知乎用户 黑白大彩电 发表

希望顺带着提高农民收入,改革生产方式,提高工厂自动化吧

知乎用户 ls 鹤鸣 sl 发表

别 tm 再搞基建了,当真欠的钱不需要还?

知乎用户 李帅 发表

赚不到钱哪敢花钱?

知乎用户 琴画 发表

要给就给,不给拉倒。

知乎用户 鸟嘴 发表

又是改稻为桑,严党就没有新花样了?

知乎用户 五十万 发表

发买房券吧 这样开发商也不用降价被约谈 大家也可以买房 只是地方政府让点利 房子卖得动了 地也就卖的动

知乎用户 一哈哈哈 发表

完了,老三样。如果只是这样的话,基本没救了。

知乎用户 手握明月摘星辰 发表

发卷的实力没有,但借发卷敛财的实力有,而且很大!!!

知乎用户 夜城 发表

反正就是不发钱

知乎用户 Jason Chan 发表

挺好的,大道至简,任泽平水平我认为没有付鹏高,但是对大势的判断还是没问题的,现在就是银行钱太多,老百姓信心不足,就得靠直升机撒钱来刺激,去年就该怎么做了,这次撒钱以后,我们必将迎来通货膨胀,可以看看猪肉和农业股了

知乎用户 熊猫人 发表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试问,某些人一拍脑袋就朝令夕改,唯上负责论,哪里还有确定的信心?

知乎用户 怀疑世界韭菜园 发表

众所周知

每个人都发等于不发

知乎用户 Scarcity​ 发表

马后炮

知乎用户 记得仰望星空 发表

消费券,净发一些定向的、满减的。最后过期、作废的券钱去哪了呢。

知乎用户 数字用户 发表

专家里的特殊品种 中国专家

知乎用户 呵呵哈嘿 发表

民主国家相对于非民主国家来说,应对经济危机的工具可是多太多了。

光以发钱来说,民主国家政治廉洁,非民主国家发钱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地方腐败;民主国家政治稳定,政策不会说变就变,有社会保障之后可以放心地把钱用于消费,非民主国家呢,一纸命令即引起社会动荡,人们倾向于用资产保值增值来保障自身,拿到钱后省衣节食换成资产….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靠嘴上说的社会主义是救不了的。

只有真正的民主政治能救——全民发钱。消费不足,那就发钱消费,物价上涨,那就发更多钱,直到全体国民达成共识——一个月发多少钱合适,它既能满足基本需求,也能促使更多人在满足基本需求之后走向创新。

知乎用户 辛向阳 发表

我第一反应是,他这是对着 Biden 的执政纲领抄了一遍吗?

我瞎聊下我的观点。

关于发消费券:

总体上,我坚决支持全民普遍发一轮消费券。原因有四。

第一,我国居民整体收入水平并不高,每人一季度补贴一千元就能整体提升 10% 的消费能力。2022 年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0345 元,中位数 8504 元。钱不需要多,第三季度三个月,统共发一千就成。考虑到我国中央有强烈紧缩偏好,那可以限定一个发放总额,比如一万亿,然后锁定人群为有小孩的家庭或者 18-55 劳动年龄人口。

第二,全民普遍发钱具有治理价值。发钱时可以要求居民向税务部门统一登记福利账户。几十年来,我国一直是中央隔离四五层地方政府和国民打交道,而始终缺乏和广大普通中国人直接打交道的渠道。这在现代国家治理意义上属实畸形。

第三,由于八十年代的历史,我国中央政府有通胀 PTSD。但目前的 CPI 数据,我国究竟处于通胀趋势还是通缩趋势,我觉得可以讨论。不过,为了防止中央通胀 PTSD 发作,发钱的时候可以按年龄分组,摊在整个第三个季度时间中渐次发放。

第四,现在社会中,尤其是年轻人,对现状有着强烈的怨恨情绪。发一笔钱就算不能救经济,但至少可以让年轻人感到国家的关心,感到治愈。不然,常年绝望、得不到治愈,说不准内地年轻人也要像三年前的香港年轻人那般大闹一波。

关于大基建:

我对这一抱持怀疑态度。

如果是传统基建,那是要高负债的。这跟中央实际考虑相反。目前中央在对地方进行去杠杆、消债中。除非中央(最低也得是省一级)直接下场通盘搞,否则我没看到传统大基建在下半年启动的可能性。我的观点是,目前,中央是要千方百计拉扯到年底大会开完,除非金融危机类的紧急状态,否则超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在大会前是没有出台可能性的。

当然,我理解,任指得可能是服务数字经济的 “新基建”。但是,传统的“铁公机” 在吸纳就业上可是非常给力的——这一点土木建设等行业感受最深。但是,按照发改委给的 “新基建” 范围(通讯设施、数据采集传感器、科研设施等),我认为,“新基建”是起不了 2008 年 “四万亿” 砸传统基建的类似效果。

关于复产复工复商复市:

这方面现在正在推进。

当然,我理解,任既然是提第三季度 GDP 要填上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数据,那应该指要在恢复正常经济基础上,再大大刺激一下。不知道这是指要靠消费券刺激消费吗?补贴低收入群体一直都有。比如,我知道,北京民政部门有事没事就会给北京籍低保户发给一千两千的。疫情期间,财政富裕的地方也早有对本地居民消费的相应支持。问题是要在多大范围内发。

此外,我认为,现阶段,谈针对外贸、网购的 “复产复工” 有现实基础,但是针对线下零售的 “复商复市” 在多大程度上有现实基础则存疑。清零现在是国策,短期内不会变。地方官僚不会冒着 “破零” 后被问责的风险“复商复市”。我个人判断,结束清零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是年底顺利开完大会。第二个,能找到一个台面上的理由,比如疫苗接种率达到何种水平。

关于减税降费帮企业渡过难关:

我认为这一招效果存疑。

我不知道任指得是小生意还是大企业。我个人认为,做小生意的,可以合计一下自己交租能力与还贷能力是否撑得到年底,撑不到那大概就要死透了。减租与缓贷说是这么说,但是这里涉及房东与金融机构的损失谁来补贴的问题。如果没补贴,指望房东免租、金融机构缓贷,这怕不是劝狼吃素。但之后,针对制造业中小企业会不会出现零息贷款救济,这倒是可以观察。而对于明星实业大企业,地方政府那是 “含在嘴里怕化了”,不需要操心。

当然,我也在推测,任这里是不是暗指房地产企业?房地产企业现在倒是愁监管太严。不过,我是不相信监管方会放任那几家 “藐视中央” 的房企。“房住不炒”说法出了后,龙湖等几家 “懂政治” 的已经跟着风向开始业务转型。最近有消息,说这几家受支持、要发人民币债了。与此相反,恒大等几家无视监管方频频传递的顶层意志信号,“房住不炒”说法定了后,还是高杠杆扩展。我个人判断,监管方当然不会破坏房地产行业发展,但最终一定会推出针对这些房企的 “洗牌” 方案。但总之,我认为,房地产企业和此轮减税降费关系不大。

整体上,我其实认为:中央做到两点,“混” 过今年应该不难。首先,金融政策上别作死,别搞出泡沫破裂事件。其次,今年不能允许有市场影响力的大企业宣布自己 “闭门歇业”,就算已经濒死,也要让这些企业拖到明后年再死。

至于长期怎么办,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要搞住房(学新加坡公房制度)、教育、抚育社会化(0-18 岁国家养)。围绕三大社会化方向,然后再调整相关税收等制度。过往,我国把建大楼、买设备当作生产性投资。但那时因为,当时,我国一则赶上高速城市化阶段,二则可以大量技术设备进口。这两个条件现在都不存在了。因此,未来中国的发展只能靠广大中国人自己的发明创造的能力,为此,教育与抚育要被重新理解为对生产力的投资,而不是像过往那般认为是 “浪费钱”。

知乎用户 小明喝小茗 发表

至今没有抢到一张消费券,每次任泽平先生出来讲话,我都特别想自杀,觉得自己就像臭虫一样,只会拖后社会进步的脚本,他是那么的智慧,那样的高贵,像个圣洁的天使,给人间带来福报。

知乎用户 中国妙先生 发表

其实还有个建议:

大家可以下班去开滴滴

把空闲的房子租出去,也是蛮好的一个收入来源

开动脑筋,全民创收

知乎用户 皮卡丘收集者​ 发表

不如把瑞士银行的钱借出来用用

知乎用户 咿呀咿呀呦 发表

庸俗经济学家

知乎用户 芸茯苓 发表

消费券只会刺激通涨,在 20 年的疫情开始是合适的,那个时候大宗和原油都跌成狗,多消费没问题,而 22 年这次是处于国外滞涨国内衰退期,再刺激消费那是不合适的。

而开基建,一般钱都只流到少数人的口袋里,更加没什么用。

我来提议一个政策。

以生育基金的方式鼓励年轻人生娃,16 年后买房的,生二胎的,房贷利息减 50 个 pb,生三胎,房贷利息减 100 个 pb,只对首套房有这个优惠,简单说,就是每多生一个娃,房贷利率优惠 50 个 pb。已经有娃的,房贷利率也有优惠,比如一个娃 30 个 pb

总之就是要精确把钱精确滴灌到这批背负房贷又不肯生的不敢消费的年轻中产家庭里。

经济都差成这样了,银行还是那么赚钱,要他们让点利出来也是可以的。

这样既解轻了年轻人房贷压力,又解决了不肯生的问题。算了一下花不了多少钱,一年一百来亿左右,就是招行 1 个点的跌幅,一个家庭 100 万的房贷,大概就是一年 5000 块钱的优惠,解放了一些消费能力。

知乎用户 蚂蚁蚂蚁蚂蚁 发表

恒大怎么样了?说说吧

知乎用户 山贼 发表

“大力启动基建”,我怎么记得这是众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应对策略。

特色社会主义,应该着重社会主义,而不是 “特色” 两字,穷的愈穷,富的愈富,随随便便抓个人都是偷税漏税几个亿的感觉。

很多时候很纳闷,连资本主义都有的遗产税,为什么社会主义没有。难到真的跟理论一样共同富裕了吗?并没有,实际上贫富差距还是很大的。

知乎用户 地狱无情侠​ 发表

难道不是应该直接往社保卡里打钱来效果来的最快么?作为一个底层人民 要是国家忘我社保卡里直接打钱 我肯定出去消费~ 消费券这东西 电商耍猴天天发 跟厕纸一样

知乎用户 教父右手 发表

大的问题不谈,这些我也解决不了。

我只希望发消费券能给我 100-90 的券,而不是成都最近发的那种 100-40 的。

知乎用户 雨果 发表

说到底就是疫情防控导致的,

你不封封封,会出现这种恶性循环吗。

知乎用户 小小咪 发表

人人都知道现在最需要做的是什么,但是没人说,也没人敢说

知乎用户 mikasa​ 发表

整些有的没的,好像我能抢到似的,好像我抢到就会消费似的

知乎用户 null​ 发表

这些办法都用过,没有作用。“小打小闹” 解决不了问题。中国的百万富翁数量惊人,但他们却没能带动消费。

日本人的话很片面,不是站在全局看中国。中日国情非常不同,中国企业与外企无论在内在外都有本质上的不同。像马斯克羡慕中国工人加班一样,他根本无法在美国复刻这一点,于是就在中国设厂。

三十年来,中国经济获得了长期发展。但是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全球化,对外部环境依赖较大;同时贫富差距一直在扩大,社会分配的结果非常令人担忧。这个问题被奔跑的 GDP 掩盖了,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这就埋下了一个隐患~一旦经济下行怎么办?会不会产生多米诺效应?

外部环境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但我们能做到做好自己。

建国以来,中国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也包括改革开放。

目前中国处在十字路口上,需要大手笔。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消费券,那些人发的多就不用说了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先全面禁止两个人干四个人的活领三个人的工资

知乎用户 林染 发表

nice,上周刚因为京东 X 深圳的深圳消费券生大气,发什么满 5000-500 的,我心想正好要买手机可以用,本来领了之后挺高兴,结果用的时候只能买京东指定的商品,点开链接第一页全是路由器,我真服了。

继续发吧,看看政府最后给老百姓拨的钱都入了谁的口袋了!

知乎用户 团子木马 发表

回来了 都回来了

知乎用户 心语 发表

谁给他封的经济学家?恒大那么多钱请他,也没见解决一点问题,哪怕是托关系走后门也没有,反而加速衰落。干啥啥不行,甩锅第一名。

知乎用户 缥缈孤鸿影 发表

没啥新意,但正确的意见。

消费券只能用于消费,用于带动流通。

启动基建提供工作岗位,减少失业。

建议得没错。

知乎用户 cakemanxue 发表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不过是照搬 The New Deal 罢了。

这三剂药,确实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药到病除的良方。

发了钱,灵活就业和失业人群就活得下去,吃得饱饭,吃饱饭的人民温顺且善良。

但发的钱从那里来呐?

他不说。

大力搞基建,以工代赈,其实还是发钱。

但村村通过公路了,全国 5G 也覆盖了,还搞什么基建呐?

县县修机场吗?

过度建设不讨论,重复投资不争论,大基建的钱从哪里来呐?

他还是不说。

减税降费减房租,贷款展期救债主…… 挺好挺好。

道家治理…… 这已经是图穷了吧?

谁不知道无为而治又高妙又轻松?但这么减下去,钱从哪里来呐?

他仍然不说。

他不说我也懂,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马克思曾说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 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 可以说都有出现两次。他忘记补充一点: 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 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

我就想知道,如果重启印钞机,是悲剧呐?还是笑剧呐?

任大情感博主,您知道吗?

你是不知道在这里乱开药方呐?还是佯装不知呐?

这是个情感问题,请回答:

您这任三条,是真心的吗?

知乎用户 光棱镜​ 发表

谁来发,发给谁,怎么界定中低收入人群,标准谁来定,谁来核实标准

这个问题更加复杂

社区很忙,在界定自费隔离即定点酒店和居家隔离了,在发放隔离物资包,不要再麻烦他们了

知乎用户 猫咪爱吃鱼 发表

上次消费券我还记得,什么满 40 减 5,80 减 10

知乎用户 没错我就是薛定谔 发表

武汉发了几轮消费券,花了大力气抢了 3 次,每次去不是商家不支持,就是莫名 bug 不能用券,白买了一堆平时不会买的东西。以后再也不相信消费券这种东西了。

知乎用户 低调低调 发表

这些陈词滥调的问题其实就是要搞清楚几个基本问题:到底想不想解决问题?是真想解决还是想敷衍一下?如果真心想解决,到底能付出多大代价,这些问题不明确,一切空谈都是我等屁民的自嗨。

知乎用户 文明野蛮 发表

本店拒收消费劵!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知乎用户 孙蒙​ 发表

你以为这些专家公开的说话,是随意说说,是自己真实的观点,经济政策、国家政策他们能随意哔哔?想说啥也只能自己去,或通过非公开方式,通过网络媒体?所以那只是喇叭,音源是什么就不一定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越南的钱,美国人能花,欧洲人能花,非洲人能花就是越南老百姓不能花。因为他们属于居民。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已经赢麻了,我已经领券领到手软了

知乎用户 Acgsty 发表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任泽平的建议即使当年在恒大的时候也是过提起这些言论的,只不过被人理解成为恒大背书罢了,说到底,任泽平是一个以美国费尔德斯坦、万尼斯基为代表的新凯恩斯主义下的供给学派的中国学者罢了,他在任何一个环境下都会说这些观点。

可是任泽平对我国的基本面估计的有些乐观了。他觉得地方应该还有多余的财力搞铁公鸡,不过从 4 月各个地方财政普遍性的下降三成左右的情况来看,够呛。当然下降原因主要是配合中央的增值税退补所造成的,但是抛去这一部分的数据,地方增长率普遍都低于 3%,考虑到俄乌冲突造成的全球大通胀,我个人认为我们的财政收入率应该还是负的。那么一个负增长的地方还会有能力去搞任泽平的建议么?不要忘了,地方还有很大的一块钱要还地方债的,这债务可不会因为收入下降了就少还点债了的。唉,我相信很多地方看到这些问题头都大了,因为地主家已经没有余粮咯。

知乎用户 汤杰 发表

一点随想。

我感觉我们原来基建其实是有问题的。

工地上的劳动时长,劳动强度,劳动条件众所周知。

如果三年的工程两年做完(劳动节不停工),这样的挤压,一定程度是会造成劳动力剩余的,得益于我们的基建规模,就是大规模的挤压和大量的劳动力剩余。

基建的投入层层分配,最底层工人到手的收入是否能匹配其相应的付出。一方面现在处在经济下行周期,另一方面我们一直在提内循环,促销费,这种情况下的基建投入应该具有更多的 “以工代赈” 的作用。

鉴于劳动时长,劳动强度,劳动条件的因素的限制,过往的基建对青年就业情况的改善并没有多大的帮助。

基建既需要投入,又不能直接改善民生,而过去的土地财政已经让我们负上几十年的债务了。

————————

重新搜索了下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在百度百科上看到部分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新政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救济工作。
1933 年 5 月,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第二年,又把单纯救济改为 “以工代赈”,给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
罗斯福执政初期,全国 1700 多万失业人员及其亲属维持生计全靠州政府、市政府及私人慈善事业的帮助和施舍。但这部分财源相对于如此庞大的失业大军,无异于杯水车薪。解决这一复杂的社会问题,只有联邦政府才能办到。
罗斯福新政的第一项措施,就是促请国会通过的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该计划专门吸纳年龄在 18 岁到 25 岁、身强力壮而失业率偏高的青年人,从事植树护林、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建筑、开辟森林防火线和设置森林望塔等工程建设。第一批招募了 25 万人,在遍及各州的 1500 个营地劳动。
到美国参战前,先后有 200 多万青年在这个机构中工作过,他们开辟了 740 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平均每人每期干 9 个月,月工资中拿出绝大部分作赡家费,这样在整个社会扩大了救济面和相应的购买力。

知乎用户 利拥 发表

基建的话起码地方政府是没钱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发改委: 我们不养懒汉!

知乎用户 道法自然 发表

没有新意,发消费券发了几年了,经济形势不好就大力发展基建,话说这样短期有点用,长期还是这样,不能解决问题。

那如何解决问题呢?国家进行一些法律法规的完善,不论企业注册在哪里,在中国范围内,就要受中国管辖,税收优惠为什么给外国人,为总部在外国的,这是不合理的。

如何将国家内部的钱转起来,有钱人的钱为什么可以全球流通,而我们出个国还有资金限制?国家要吸引和控制国内的钱尽量在国内转,这样投资、兴业、消费都会起来。而不是这个人给美国捐了几十亿,那个人给澳大利亚捐了几十亿,这个钱是干嘛的?在国内可以刺激国内市场,却白白流失到别人的腰包,这样合适吗? 你也许会说合适,那有钱人都这样搞,将挣取的利润转移到国外,那我国怎么实现共同富裕?让中低收入者共同富裕吗?那不是搞笑了么!

希望国家能从全方位、全方面、全局的角度来进行全国形势的分析和决策,才能做出真正有利于全国人民的决策

知乎用户 氷氷 发表

1. 消费券利好相关行业,普通群体普通人缺钱不缺券。2. 大基建凯恩斯,大家都了解。3. 各种减各种帮企业家渡难关保主体复信心,留青山提倡道家。第一反应,钱在哪?第二反应,少见的三箭齐发有点 ICU?第三反应,好像又没说啥跟道家一样?越来越网红了,屁股决定脑袋吧。如何看待,看不懂。

知乎用户 labbra 发表

拉车的马儿没有动力了,你要做的是给马儿刷毛,喂水吃草休息。而不是给他换马蹄铁,换新的拉车绳,然后猛的抽他。

知乎用户 马小波 发表

你这消费券,如果能直接当人民币使用的话,那我点一百个赞,但是如果是满 1000 减 200,那还是算了吧

知乎用户 初墨 发表

罗斯福新政(确信)

知乎用户 Kazuha 发表

三条建议也就第一条比较实用。

现在是 2022 年,不是 2008 年,老百姓很多背了几十年的债务,还想着搞大基建呢,无异于饮鸩止渴,关键也止不了多久的渴。承认现实吧,目前国内消费能力已经基本枯竭,唯一的出路就是推动人民币升值,降低进出口关税,积极融入世界市场,当然短期的阵痛不可避免,一大批没有竞争力的企业会被迅速淘汰。90 年代牺牲了几千万国企职工,现在又将牺牲谁呢?

知乎用户 联席委员 发表

知乎用户 不胜传说 发表

这个小日本先生,是搞笑的吧,看到联想我无语了…………

知乎用户 斗败 发表

恒大的首席经济学家,懂得都懂

知乎用户 大大大大祥​ 发表

我给一个建议,各地启动租改计划(对比棚改计划,同时参考长沙最新楼市政策)

政策内容:各个地方政府按照市场价 85 折,签二手房作为福利租房,每个人只能签订 1 套房产租赁,签订 10 年租约(租金一次付清,10 年间如有租金上涨,按照市场价上浮比例的 85 折,每年打入业主账户),期间业主违反合约则记入个人征信,如果签约则获得新房购买资格。

如果是 5000 月租的房源,政府 4250 元签约 10 年,业主一次性获款 51 万,业主拿这笔钱会干啥呢?大概率会购买新房,让国家短期再吸一口,去库存盘活新房,解决土地财政。

政策签约的 4250 元房源,作为福利房源吸引人才(福利租房只需 3500 元,学历越高补贴越多,只要你是需要的人才白嫖都行,应届生、公务员、体制内、小微企业员工宿舍等,政府都可以补贴房租),解决租赁市场房源问题,减少年轻人每月房租压力。

但是依照我国国情,政策大概率走偏,房价又是一波大涨,福利租房房源是不是真的可以租给需要的人,还是被二次转手租赁牟利,很难说。

知乎用户 小麻溜 发表

这些建议的本质还是促销费,区别就是政府引诱消费还是替你消费。

消费券是引诱你把手头的钱消费出来,基建就是替你消费,政府花钱消费搞基建,然后通过房地产或者税收把钱从你那收走。

既然是消费,最终还是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钱从哪来。

以前可以这样搞,一个最本质的区别是,老百姓有储蓄。以前的基建都是在以消耗老百姓的储蓄为代价搞起来,这些基建包括房地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交通建设。

但是如今么,储蓄率一落千丈,贷款率居高不下,未来的钱都花了不少,老百姓的家底已经没那么多了。发消费券,虽然能促进消费,但总量绝对有限,继续搞基建,钱怎么薅呢。普通老百姓手里的那点钱越来越难掏了;有钱人手里的钱本来就难掏,又不敢明目张胆的抢;以政府信用超发货币只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所以这几条建议如果真的要执行,那必然还要配套类似于房地产一样的财政手段,力求榨干老百姓最后一点储蓄或者套上更沉重的贷款。

知乎用户 起名好难 发表

经济学家一般不写点东西就难受。

任泽平头衔 N 多,堪比龙妈,恒大研究院的头衔不知道是不是现在还在背着,最强的一波是在 15-16 年看多股 / 楼,“党给我信心给我胆,5000 点不是梦” 是那个时候的金句;

很幸运,他压中了,自我宣称是 “知行合一”,预测前已经让跟着一起研究的同事开始买房买股,后来去了恒大,很不幸,恒大凉了,一度传出新闻是因他而凉,这些都无从考证了;

我们会看到很多经济学家在各个时点都会给出很多预测,这些预测整体来看 55 开,这代表了真实的世界,如果市面上,这里我说市面上,感觉就像平凡市场中的劳工一样,的经济学家全部给出了一致的结论,反而是最危险的信号,一般来讲他们的任务并不是为了民生而是代表一种言论或者一种利益群体,很多所谓的 “大厂” 也会有自己的经济学家,主要 KPI 就是为了自己相关企业的行业发声,而这种发声是否正确,并不重要,可以把他们看成卖方;

每个节点都跳脚出来大喊预测的经济学家从来都有,而系统性的看待问题的人,周金涛不错。

知乎用户 皮蛋肥肉 222 发表

最好还是少听他的建议,不然看看恒大的下场。

知乎用户 枯燥青年 发表

发消费券,双手赞成,细则品类和渠道一定要动用核心企业的数据来计算和预测,因为这相当于搞一定程度的计划经济,苏联 80 年代的铁坨子计算机算不过来,让太湖之光把税务 + 狗东 + 淘猫 + 社保的数据揉一块儿算个痛快,拿出搞经济特区的魄力去搞,搞成了,恭喜你解锁了成就 “社会主义中级阶段”。

不开玩笑,上面这事儿还真有这么大的意义,只是很遗憾目前数据算法人才一样都没到位,不看能短时间内出 MVP。

基建没问题,但是不要搞鹤岗,也不要搞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把香港的 8 万 5 计划掏出来抖抖灰,2 年给它干成了,绝对比投前面那些地区把泡沫做实了强。

知乎用户 胡海 发表

你要是给我弄一套廉价的公租房,我就可以每个月那多出来的部分去消费,就不用每个月交那么多房租让房东去还房贷买新楼。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建议专家停止建议!!!

知乎用户 野鹤闲云 发表

这热度掉得,狂减

知乎用户 跑起来就有风 发表

想起电视剧里赈灾场景。

1. 发粮——维持生计

前:到指定地点领取稀饭馒头,吃不饱饿不死就行

现:建议直接发现金吧,200-10000,而且要多次发,这样才能拉动消费


2. 修堤——创造就业

前:人山人海大家有事干,不会起义闹事

现:挖坑也好,修路也好,不要门槛很高的新基建,还是来点能切实增加就业的吧


3. 垦地——复苏准备

前:提供农具、种子 低利息

现:建议 1 / 给予成人 1-10 万元五年期免息消费贷款;2 / 银行房贷车贷暂停 1 年

知乎用户 左派 发表

希望发点房租减免券,帝都谋生的 95 表示压力挺大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怕封号?

知乎用户 1918 发表

他是人大代表么?人大能通过审议决议么?他代表了谁?人民凭啥被他代表了?

知乎用户 shangrui 发表

很好,我离我的兰博基尼又近了一大步。

知乎用户 景皓 发表

寅吃卯粮,吃完了可以吃辰粮啊,地支有十二个呢

知乎用户 苟利​ 发表

怎么又是任泽平

知乎用户 陈凡 7707 路在何方 发表

一个问题是可能会让 “隐形通胀实例化”,通胀的主导现象是过量(自由)货币追逐少量生产品,问题就出在括号里面这两个字,在没有消费券的阶段,也有大量的货币是以不自由的形式存在的,比如存在于房价里面,相对于总量非常低的交易频次会吸纳大量的隐形货币,进而让通胀隐形,但是反过来也可能会恶化各个层级的收支,因为账面财富会刺激借贷,借贷预支了未来的消费能力,如果信贷边际收缩,则存量借贷首先会吞噬消费能力,这也是为什么通缩会比通胀先到的原因,但是如果利用消费券来硬性提高自由货币流通量,首先建议里这些新增流动性是要给到无生产力的人群的,换句话说是在引导生产品分配往这些人群适当倾斜,这样的一个问题是短期内这些人群主要是消费,而且是利用新增流动性来消费,并没有产出,那么结果可能就是自由货币总量上升的趋势和产品总量的加速消耗可能形成合力。

这只是个分析,毕竟就业率和社会稳定性关联着更长期的发展趋势,用这个短期模型解释不了。

短期要关注的就是上层选择可能的明显通胀还是继续通缩直到基本面出问题,这个貌似没得选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就先不聊这所谓的经济学家,先理理这位老爷的三条建议。

1、发放消费劵,尤指中低收入群体与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

这些主体对象无法刺激消费以达到上位者预期目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手上没有消费券吗?难道国民的消费,经济的增长,是靠着聊胜于无的消费劵解决的?关键原因应该是这些对象手上并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或手上并无存款支持消费,或因收入不得不每月续贷维持生活而十不余一。这种情况下不以发钱的形式解决困境而以消费劵的虚名再次取悦于数据,于人民与一纸空文又有何异。

2、6 月后再度启动基建,同时恢复市场,靠三季度追赶 4、5 月落差。

首先,这条建议我听着就累。为啥,因为我是牛马呀 。在经历过防疫后的大家,我想都感到了几丝疲惫,这时还要铆足了劲追赶数据,就不要在后面碰瓷道家黄老的无为而治了。西汉初期的文景之治,是休养生息,与民无争。不带你这样的无尽欲望。

3、第三条我都不想说什么,满眼企业利益,和我并无关系,大佬你的眼中并没有我这个卑微小民。

最后幸苦经济学家先后调研了中国优秀的新经济企业,让我认识到了新世界,毕竟我的小生活过的好不好与他们的利润有无并无直接关系。

看见中间引用日本案例来间接证明自己。嗯,不要碰瓷别人了,别人勇敢的刺破了泡沫,不是你一直隔靴挠痒所能比的。哦瓦利哒

知乎用户 落辰 发表

要么炒房团灭,要么普通人再苦一苦,人口红利还在!当然了所有的建议都与手有余粮,岁月静好的人们无关。

是想继续岁月静好,坐看烟火人间。

是想去和炒房团站街横幅党拼话语权。

或是想和普通人讲道理讲楼市,基建消费政策。

我看过很多人的答案,这里也有很多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们的回答已经足够说明一切了!

我仔细一看。所有人说来说去,

竟像是都再说四个字: 观 ,沃,猫,市!

我初中毕业的朋友都知道搞基建房产,发消费券,再不行直接打钱 。实在人就是这样,你要缺什么我就给什么!当然了研究经济政策市场的砖家和我朋友的结论也是极度相似的。

我也有朋友嘲讽,管那么多做什么,问我中午吃什么!要不晚上烧烤摊搓一顿。

还有一些朋友失业了,每天咸鱼沾水,没什么精气神,要么打游戏,要么刷短视频。没事也在喜欢溜大街。他最喜欢说房子,谁家又发了财,政策又咋样了!最近这不是又去找工作去了!

日子嘛,总是带点儿烟火,人生嘛,三餐四季,饮食男女。总觉着过得去就行!你说这经济学家中午吃的什么啊?他晚上睡觉睡哪里呢?家里买房子了吗?孩子上学没?亲戚朋友邻里关系怎么样呢?是不是有……

知乎用户 当电子遇到质子 发表

说的很有道理,但没有卵用。

知乎用户 家有小猪 发表

再苦一苦百姓

知乎用户 余十八​ 发表

进 ICU 吃止疼片

知乎用户 carey 发表

前期天天骂人家老美啥也不会,只会印钱发补助。现在你也发消费券,还是大额满减的,就算 1000-200,要占这 200 的便宜自己就要花 800,这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很明显目的就是刺激大额消费,根本不是纾困金。老美再不是东西,人给国民发的现金!一个给国民送钱,一个变相让居民花钱。老美这波是亏到家了,大鼻子太傻,而聪明的 party,却总能稳赚不亏。

知乎用户 不平则鸣 发表

大规模。。。抢了两轮抢了个寂寞,拉倒吧。。谢谢哈。。

知乎用户 Yanice​ 发表

别消费券了,一人发 10 万。大家都好

知乎用户 Kdksjjs 发表

还 TM 基建呢。

BJYQ 一封走了多少建筑工人。有些人走又走不掉留又不能留,全民小康的今天他们睡桥洞底下。

一下子那个会停工一下子这个会停工,一下子 yq 停工,什么基建能禁得住这样搞。

这不是一句口号能来活的事。唉。

知乎用户 暂时是个马甲 发表

网红经济砖家,呵呵,在恒大当顾问那么多年,搞噱头,恰流量饭,还恰上瘾了。

这种 “网红经济学家”,倡议印钱生娃,直接被微博禁言;豪言 A 股上 5000 点;说话像放屁一样!

他这么玩下去,整天放话,整天瞎摸,总有一天会猜对个把政策,到时候又是网络造神,大吹特吹自己一波。先前没猜对的,大家就自然忽略了。

所以,少关注点,没啥营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所有建议都很好,

就是。。。。

不知道钱谁出

知乎用户 干摁左孝鬼 发表

这个大聪明怎么混到学位的?

知乎用户 往事笙 发表

很难有成效。政府考虑的首先是自己的利益,就像我们省体制内本来说综治奖和精神文明奖今天都不发了,但是省里紧急开会还是偷偷全做成绩效发了。与其给普通老百姓发钱,为什么不先多给自己发钱呢?毕竟我们公务员自己也是普通老百姓嘛。

由此可见,最大的阻力来源于我们内部。

知乎用户 繁华丶渐远 发表

消费券。是支付宝通用的消费券吗,还是指定消费地点。如果指定到特定的商场和超市,我买一些生活用品,难道还开车半个小时去指定地点消费吗?对了,中石化中石油有消费券吗?

大基建。政府哪里来的这么多钱加大大基建的投资,靠银行贷款吗?财政赤字有多高?最后还是不要卖地,再在房地产里吸一口。

知乎用户 乐扬 发表

房租又涨价了。郭嘉能控制房租。笑了。

知乎用户 安之 发表

他不是转型情感博主了吗,怎么还写这些,不要命啦

知乎用户 风起枫落 发表

建议的很好下次别再建议了

知乎用户 唐言​ 发表

大力启动基建,利好 GQ 及 ZF,又有外快挣了

知乎用户 江湖再见 发表

怎么?还要发那种满 1000 减 1,满 10000 减 10 的 “无门槛” 消费券,然后再提升一波物价?薅民众的羊毛?2020 年搞得那波支付宝消费券真是够够的。

知乎用户 问水忘川 发表

太恐怖了,一条评论没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建议砖家不要再建议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所以这几天饿了么的满减总是 40-10 是因为这个吗

知乎用户 从从 发表

还想走老套路?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知乎用户 雒氏掌门 发表

20 年,刚闹疫情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讲发钱了。

最开始当然说全民发钱。。。

后来只能说,你好赖给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发奖金,发津贴。。。

接下来,你不要砍公务员工资奖金了,现在多少小城市消费全靠公务员支撑,砍了后还 TM 讲什么消费。。。

现在,你再整一个 4 万亿吧,你拿钱去拉基建,拉房地产也好啊。。。

至于其他的:什么基建过剩、房价高昂、过度防控。。。

问题已经变成长江黄河会不会倒流了,老一辈人已经开始感叹寿极则辱了。。。

知乎用户 偷花跳板打枣子 发表

“师爷,翻译翻译什么叫大规模发放消费券″

知乎用户 买两个橘子 发表

这个时候,

建议专家,

不要建议!

知乎用户 阿政​ 发表

美石砸脚

知乎用户 123456 发表

内地特色消费券和房贷其实没什么区别

消耗群众的存款或者未来给实体行业输血罢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2019 年以来,发了多少消费券了?为什么我一分都没收到过?!

知乎用户 smile 发表

真理在少数人手里,他告诉你了,他还是专家嘛

知乎用户 保安队长 发表

把恒大忽悠瘸了,又来忽悠谁了

知乎用户 狗带 发表

要么解封,非要防控封闭至少发钱暂时还能挽救,但长期也不行。赶紧逐步解封吧,不然真要倒退严重了!!!!

知乎用户 你好 dbbd 发表

以改兼赈, 两难自解

知乎用户 resdgf 发表

建议专家不要再建议了

知乎用户 隔壁小啾 发表

我能用消费券买鸡蛋灌饼么?

知乎用户 CoderZhang 发表

简单说两句我对国家改善内循环的想法。

这一段是老生常谈了,不想看可以跳过。为什么国家内循环搞不起来,因为民众手里没钱;为什么没钱,因为钱都拿去还房贷了。那怎么让民众很快有钱消费,要么马上有个爆炸性的工业革命,让我们能去挣外国人的钱,要么,把房贷的部分还给民众。

再说的深一点,产业怎么升级,要市场用手里的钱当投票一样投给做出好产品的企业,帮助他们升级。现在钱都给银行了,用什么升级,怎么升级。我是比较悲观的,因为目前都是治标不治本,想拖不想解决问题。

知乎用户 五好四美三无青年 发表

彻底给我整破防了。

又是 TM 发消费券!又要抢、又要指定商家、又要指定商品、又要满减。能不能要点脸?

从技术以及可行性角度,我们早已具备给全体国民(当然大富豪、权贵就不要发了他们有钱)直接发现金到银行卡的程度。但就是不发,就是用消费券恶心你。

知乎用户 vvhgg 发表

跟路边大爷一样的看法!真知灼见!

知乎用户 Faker 发表

买房子减 100 券

知乎用户 junli 发表

据说他是恒大的经济顾问

皮带哥花了上千万一年请他

现在啥情况你不都知道的嘛?

知乎用户 轻语无言​ 发表

继车企拉高车辆学生之后

土木的春天也要来了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又不是决策层,听他这么一说就可以了,

知乎用户 xinrong 荣 发表

我怀疑他在炒股,重仓了大消费和基建

知乎用户 宁若​ 发表

有幸看过任老写的书。

数据和分析都算严谨。

但预测就纯属官僚了。

只能说任老就是带着经济学家 title 的政治 NPC。

观点看看就好。观点正确的话, 恒大们也不至于这样了。

知乎用户 陈拉松 发表

我觉得很多地区发的都不叫消费券,应该叫优惠劵!

既然要刺激消费为啥不直接买多少减多少?还要设立门槛,到底在防谁?既要牛长壮,又要牛少吃草,怕不是吃人口红利,越吃越糊涂!对内重拳出击,对外唯唯诺诺。

知乎用户 相交线 发表

没有任何意义。

消费券哪家淘宝店没有?而且现在很多人连收入都没有,哪来的钱去用这个消费券?

这些专家对于最本质的原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只要一封城,很多人失去收入,小部分人赚的盆满钵满。现在的状态就是把整个社会所面对的压力全部传递到最贫穷、最勤劳的那些人身上,这个就是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至少资本家还是承担一些风险的。

知乎用户 QWQ 发表

就我观察小地方已经开始发房产消费券了,刚买房的可以去当地人社局问问,买房补贴

知乎用户 琦玉 发表

饮鸠止渴罢了

知乎用户 掩藏本名 发表

“凑齐碎片瓜分百亿代金券”

“满 100-99(限房产,每户限用一张 不能与其他形式优惠共用)”

知乎用户 佐尚中​ 发表

建议这位专家不要建议

知乎用户 Mr.G 发表

不会用手机的老年人怎么抢卷消费呢?还是他们活该享受不到政策福利?建议直接发钱。

知乎用户 马燕 发表

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来看,要是让键政侠来治理中国,出具经济方针,中国经济早完蛋不知多少次了。一群对政治、经济只懂皮毛的人大声嚷嚷,大放厥词

知乎用户 帅哥烨 发表

说了个寂寞,麻烦把你的具体方案拿出来,数字渠道方法方式全部公开透明,互联网传播这么广泛,而我从来没有主动收到过你们的消息。

所谓的消费券还是限时限量在各种乱七八糟的地方才能抢,抢 **。

以前的我还想提建议,后来我明白了,你们什么都懂,但从来不做。

知乎用户 从零开始的林 发表

消费券发给谁了?

知乎用户 behind0401 发表

三条经济方面的建议,一条有用的都没有,任先生您是怎么做到的?

仔细一看,原来是给联想洗地的软文啊。

失敬失敬,细致,细致!

知乎用户 No.9 发表

消费券是什么?相当于存款的利息,存款都没有哪里整利息

知乎用户 一颗豆芽菜 713 发表

球球你了 别再刺激我了 真没钱了 疫情封控小区 白菜都快买不起了 求求了 别人的朋友圈居委会都在发菜 为什么到我封控的时候 毛都没发????? 同一个北京不同的区差别那么大嘛 感谢还让美团买菜送到小区门口 但是菜价涨 量也少 咋跟之前的新闻不让涨价不一样呢 为啥啊 我听听看到的都是假新闻嘛

知乎用户 知晓 发表

大力启动基建,房价又要涨吗?心态崩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别 jb 再建议了 闭上嘴巴

知乎用户 最喜欢蕾姆了 发表

如果我是负责发券的负责人,我先囤积一批消费券,然后虚增领券人员。因为之前他们也是这么干的

知乎用户 春木 发表

砖家就这水平?我建议,建大食堂,搞大锅饭。这个比你砖家靠谱多了。

知乎用户 犇犇 发表

上次发消费券,一堆商户都不认

让人不得不怀疑是不是定向的消费券,给人做促销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如果能落实,还是有益处的,但是不得不多嘴提一句,此人之前曾建议「尽快放开三孩

是恒大房子卖不出去了,还是研究院工资容易拿…

知乎用户 招标雷达​ 发表

花消费券还真不如发钱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经济学家应该列出自己判断的数据公式论据,全是主观判断,而且这种建议等于没建议,还不如键政者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我们的经济会变好吗?

前段时间,朋友给我分享,在疫情之下,一个河狸家的美容师,从月薪2万的手艺人,到现在月薪仅有5000元,只能省钱挨日子。作为一个5星级美容师,她的收费从曾经的500-800元一次,变成一次不到300元。 而在网络上,最近传出了杨丽萍含泪解散演 …

国内基建还能撑几年?

知乎用户 袁牧​​ 发表 作为建筑学专业劝退者,我来泼点凉水。大体上基建领域我还是了解的。 如果说一般意义上的基建,包括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水利,工业民用建筑,甚至还有农田水利新能源设施,那么永远都能继续,甚至可以说其总量还能长期保持一个较高的 …

为什么每次中国出现危机都喜欢启动大基建?

知乎用户 叶泊枫 发表 这个问题应该问:“为什么每次经济下行,都喜欢大水漫灌?” 在黄渤的电影《一出好戏》中, 一群人流落到荒岛上。 张总是一个精通经济原理的奸商,他主张用扑克牌作为货币,来进行商品交换,并说岛上一共只有 2 副牌。 随着大 …

既然基建是拉动 GDP 的利器,为何不被其他国家广泛采用?

知乎用户 Bill Yu 发表 很多国家都采用过,也获得了广泛的成功。 美国在大萧条时期建立的公路到现在都还在用,有一次我开车经过 US-31,觉得好奇,查了一下,果然是二战之前修建的;美国的州级公路,就是 I-xx 的,是在艾森豪威尔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