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某网站统计,重名前五位的人,大部分都是 80 后,这是为什么?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谢谢邀请。

看到这个问题,我的第一反应是:全国重名最多的名字最多出现在 80 后,会不会是因为 80 后末到 90 后之初的人口最多的缘故?但仔细一想,不对呀,全国人口最多的群体出现在 66 到 70 年,接下来是 71 到 75 年,然后才轮到 80 后。那么,如果问题中图表是正确的,80 后的重名比起 70 后的重名来说,是不是显得太多了?

所以,事情可能没有这么简单。由于缺少最近的姓名数据,我暂时只能使用 2005 年 1% 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样本来做这个研究。这个有 258 多万人的数据库,最多研究到 2005 年出生的中国人口。首先看几项基本特征:

上图是每个年龄段出生的人口中,每个姓名有多少人使用。可以看到,在 1920 年,每个姓名的使用人数仅有 1.02 人左右,然后这个比例逐渐提高,到了文革开始,每个姓名的使用者已经超过了 1.1 人,到了 80 年代后,重名率更是大幅度上升——1988 和 1989 年出生的人口,每个姓名有 1.2 个人使用。

上图是每个年龄段出生的人口中,有多少比例的人口可以找到重名。1920 年出生的人,只有 4% 左右可以找到重名者。后来的趋势,就和前一副图差不多了,开始节节攀高。如果你不幸是 1988 年或者 1989 年出生的,那么你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机会至少找到一个重名者

上两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从 90 年代开始,重名概率从高点一路下滑,到 2005 年,重名概率已经回到了 60 年代。

我们再仔细看一看各个年龄段人口中的「最流行」名字。先看男性名字的历年前十名:

很多有趣的点,比如 46 年就有那么多人给娃儿取名叫「建国」的到底是在闹哪样,比如文革开始第一年「立新」就成为名字第三名…… 这些东西我们以后有机会再看。基本上,有一个明显趋势:建国后**,单名越来越多,双名越来越少,在 77 年至 00 年间,前十大名字没有一个双名**,只有「俊杰」在 01 年之后重回前十名。

再看女性名字:

有趣的点也很多,比如长期占据解放前女性名字排名前三的「秀兰」、「玉兰」和「桂兰」在 60 年代末被广大劳动人民换成了「红」、「丽」和「梅」。我们还是先看单名与双名——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女性名字排名前十的,全部是单名,后来才让「婷婷」挽回双名的一丝颜面。

那么,是否有可能是单名和双名的比例造成了重名概率的不同呢?

上图是每个年龄段出生的人口的平均名长度。可以看到,在 20 年代到建国前,绝大部分人都是双名,但双名的比例在建国后快速下降,到了 80 年代末,双名的比例下降到仅有七成,从 90 年代开始,双名的比例才重新回升。单名没有几个字可选,比双名更容易重名,那么当单名比例上升时,重名的概率也就上升了。所以,单名双名的比例变化,可能是导致 80 后重名最多的重要原因。

但是问题仍然没有完全解决:又是什么影响了父母对单名或双名的选择呢?

因为父母的教育程度变化了,因此倾向于取一个字当作名字?不是。单名概率在建国后单调上升,但是同时期的教育程度并不是单调变化的。在建国初期有初等教育的大普及,文革开始有停课干革命、上山下乡,80 年代后有教育的逐渐恢复。可是在 90 年代前,不管教育程度如何变化,单名概率始终在上升。

因为西方和港台影片被引进,人们开始模仿这些影片,不再喜欢 X 伟、X 刚之类比较「土」的名字了,双名率才会重新上升?也不是,如果港台片真的有用,那么双名率在 80 年代就应该开始变化了。

因为 90 年代后社会风气变化,个人主义重新兴起,使人们开始重视让孩子起一个独一无二的名字?这看起来对于 90 年的那个转变是一个不错的解释,至少市场化是在 90 年代开始加速的。但是仍然不能解释为什么 80 年代后的重名概率还在继续上升,难道 80 年代后的个人主义还不如文革时期吗?

又要解释 90 年代的突然下降,又不能违背 80 年代的继续上升,还必须和建国之后的趋势相吻合,我唯一能想到的能与该时间段完美吻合的重大历史事件,就是——

你以为我要说什么?我要说的是铁幕升起和冷战结束!

但这大概是最差的解释,若有更好的解释,欢迎补充。

注:该数据库中,没有一个人以「伟」为名,尚不清楚是为何。

知乎用户 徐驰​ 发表

首先支持目前排名第一的数据帝

@chenqin

的答案,数据已经很详实了(虽然男名排行里面没有 “伟” 确实有点奇怪……)
其次再申明一下,这个网站貌似是真的,虽然存在数据不实时(滞后三五年至少)、重缺错漏等现象,但八成以上的准确率是没问题的。
题主问的是重名现象最多的为什么是 80 年代生人。这个问题要想说清楚了,不只要梳理最近一百年来的历史进程,还要从更古老的传统说起。(即使这样也不一定能说清楚,我尽力。)
太久远的姓氏起源咱就不说了,春秋战国以后姓名模式基本就定型了。春秋战国时期(包括以前)还能看到奇怪的姓氏(不举例了),奇怪的名字(闵损、宓不齐、司马牛),到秦汉以后姓氏就顺眼多了,名字也基本是意义较好的字,而且以单名为主。翻遍整本三国演义,几乎找不到双字名。
到了后来的朝代,随着人口增加和历史上的名人数量累积,许多单字名已经被名人用过了,重名的概率也更大,所以双字名开始流行起来。但传统意义上的取名模式和禁忌还没有建立,典型例子是王羲之,他儿子叫王献之、王徽之,现代人眼里一看就是兄弟……
再往后就树立起了越来越多的规矩,理论上男孩子都得依照家谱上的辈分取名,一般双名的第一个字来自家谱中的字辈排行,第二个字由长辈随意取。不采用这种命名方式的也有,但很多人同时也有一个 “谱名”,遇到同姓人了可以借此论一论辈分。
手头正好有《明清进士题名碑录》,随便翻了一下,清朝后期的进士人群里面(旗人除外)单名的大概占 10%-20%。也就是说传统上双名占优势。而这种带辈分用字的命名法在整个人群中产生的重名率应该并不算高。(但,最常用的辈分用字也会造成重名现象。数据帝的常见男名表中,建国前的一个常见名 “德明”,就是一个例子。)
因此,造成重名现象的原因,主要就是对家谱命名法的放弃。所有人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都会采用 “好的字词” 和“有意义的字词”。一旦去掉了辈分用字的束缚,在建国初期,很明显的答案就是建国、建华、建民、光明、和平(请参考数据帝的图表。请注意,“光明” 于 1955 年掉出前十名,“和平” 于 1957 年掉出前十名……“跃进”于 1958 年出现……)。建国后的一系列运动让人们对 “传统” 避之不及,愿意遵循家谱取名字的人也越来越少。
个人看法是,一旦人们在取名时放弃了字辈命名法,那么比较方便的区分辈分的方法就是单双名了。在传统年代,孔庆 X 必定比孔繁 X 大一辈,但如果不这么命名,孔建国和孔立新看起来更像是兄弟。建国初期的二十年间的名字还是以双名为主,可能是来自建国前的惯性;到了他们的孩子需要取名的时候,也就是八十年代以后,为了进行代际区分,单名就越来越多。这又叠加上八十年代的生育高峰,造成了八零后的重名率奇高。
(还有一些原因不知道是否成立,也先列在这里: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运动太多,文化教育水平跟不上,同时民众精神生活空虚,难以接触到知识、书本、影视作品以及其他外界,造成了民众在取名时的缺乏想象力。这种缺乏想象力在运动年代表现为取名与时代流行词一致,在八十年代表现为向一些很常见的单名聚集。)
在九十年代以后双名又重拾升势,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社会的开放度增加了,书籍、电影、电视节目逐渐普及,人们的眼界也随之增加;其次是群众的文化水平有了提高;第三是独生子女的比例增加,大人愿意在取名上面花的时间更多了;第四是八十年代生人的奇高的重名率带来很多不方便,许多派出所强烈建议取双名,有的甚至单名的不给上户口。第五是八十年代这一代人在新千年之后逐渐当爹妈,为了进行代际区分,也愿意给孩子取双名。
当然了,虽然双名重新增多,但重名的大户还是单名。不过重名的比例在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变少,是能从数据帝的数据中看出的。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出生人口数很快下降,并最终稳定于 1600 万人每年,这与八十年代中后期的每年两千四五百万相比还是差很多的。
近年来流行的名字,其风格也与以前很不相同,“言情味”很重。我在另一个回答里说过,进入新千年以后,受网络游戏、言情小说、古装剧的影响,新生儿取名开始文艺化,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严重的重名现象。(双字名如果重名了,后果更严重,给人的 “震撼” 更大。比如两个人都叫浩宇,比两个人都叫 “明” 给人印象更深。)

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以下简称 “查询中心”)9 月公布,全国去年一年出生的户籍人口,重名人数最多的男名为 “浩宇”,女名为 “欣怡”,均超过 4 万人。

  “宇”、“浩”、“轩”、“博” 等寓意文质彬彬、胸怀博大的字最受男宝宝家长的青睐。

  而 “涵”、“怡”、“欣”、“梦” 等象征甜美淑婉的字则为很多女宝宝家长的取名首选。

  查询中心说,男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为 “宇”,共出现 90455 次,女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为 “涵”,共出现 78737 次。排名前三的名字,男名:浩宇、子轩、浩然,女名:欣怡、紫涵、子涵。

以上大概就是一些解释,希望说清了这个问题,即为什么八十年代生人重名的最多。

知乎用户 夏川里美 发表

心理学对此有过研究,结论是:重名的一定程度上体验公民个体主义的程度:是否重视独立性,重视个人目标和成就的价值。
重名现象程度越高,越能反映这个地区的文化越呈集体主义;
重名现象程度越低,越能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越呈个体主义。

该研究发现,美国重名现象逐渐降低,作者的结论是:个体主义呈逐渐增强的代际变化趋势。
我想我国也是如此,名字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着代际的变化。
李伟,王伟,李娜等等体现了那个时代最受欢迎的名字,就像 50.60 后的翠,芬,花,梅,强,爱国,卫国,兵等等是那代人最喜欢的名字,尤其是爱国太体现那个时代的特征了。
但是随着中国公民个体主义意识的增强,这些流行的名字终将被淘汰,人们要张扬自己的个性,重视个人的独特性。

知乎用户 傅红雪 发表

多图预警!

首先我不赞同

@磐僧

的关于随机生成骗 80 后的说法。这个网站当然有可能数据库不全,要注册身份信息确实不安全。不过说真的,我的身份信息早就被卖过无数次了。所谓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网上留下蛛丝马迹也会被人发现,就不管这些了。

他的数据不一定完整,但很合理。

不止前五个,还有比如下面这些:

当然还有这位父母很纯洁的:

可以发现 80 后的名字,意识形态淡化很多,很纯粹的男伟女娜这样的寄愿。明显地,其父母多是六零后,平均学识素养不够高,也不求让孩子的名字标新立异,随大流的趋势很明显。

那么九零后零零后如何呢?

其父母主要是七零后八零后,个性意识开始觉醒,再者八九之后,国学渐渐升温,尤其近十余年来轰轰烈烈,于是给,名字有古韵的就多起来了。比如:

之所以一直选用李,是因为李姓数据量大,可以减少偶然误差。可以看到,诸如 “一”,“博”,“子” 这类字明显地多了起来。

当然,最可爱的还有这位公子:

再往前看,我们可以看出一些有趣的事情:

潘冬子这个名字在七零后和八零后爆发。《闪闪的红星》是 1974 年上映的。其父母很明显地受到了电影影响。但因为潘姓不大,人算不多。

这是黄继光,抗美援朝宣传的英雄,很多五零后起这个名。

刘文彩是著名的地主,这个名字在六零前的人群中很有代表性。

当然,诸如建国援朝这类名字大家都知道。就不必贴了。

让我奇怪的是这位:

居然都是年龄较长的,韩流还是不够猛烈。

另外还有这位:

异常稳定。

严格一点,需要考虑到人口结构进行修正。但这种活当然是数据帝做的:

六零后和七零后的人数是最多的。八零后九零后其次。刚好相隔二十年,一代人,倒很合理。

最后一张献给彭玛麻:

知乎用户 fishenal 发表

显然很假啊,我的名字全国三个,还都不在我的省。。。
人人上跟我重名的人就不止三个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是不是本来 70 后和 80 后的人数占总人数最多呢?

知乎用户 超弦粒子 发表

80 后大家不想起时代气息浓厚的名字,但是也不太敢起太张扬个性的名字。结果取了个中间值。

知乎用户 白日梦想家 发表

首先同意 70,80 后的人比较多这个回答。再补充几点:
1: 40,50,60 的名字一般都会带着一些时代色彩,如援朝,建国等等。
2: 到了 70,80 年代后,大家不再使用这些名字了,但是很多人因为文化水平还不高,取名很有局限,如红,娟,伟等等。
3: 90 年代后由于教育水平极大提高,大家取名也高大上了多。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个网站是骗人的,我的名字在公安系统里查过只有 2 个,但这网站说有十几个。我随便编了个很难绝对没人用的名字搜出来还是有 2 个。
网页杀毒总能查出你电脑有病毒一个道理

知乎用户 醉爱清风笑 发表

你的名字爱国吗?

若说八零后的重名率高于五六十年代,打死我也不信。这个不需要任何数据,只要对比时代背景就可想而知了。

五、六、七十年代,思想大一统,光看咱们老百姓取名字,就可以知道俺们的爱国热情有多么地不知天高地厚了,而八十年代,市场经济,中国也开始进入信息时代,意识多元化,取名的重名率怎么可有会高于五六十年代?你看那时候出生的名人吧——

孙国庆、李国庆、蔡国庆、赵卫国、邓建国……

如果放眼平头百姓芸芸众生,叫国庆、卫国、建国、建军的,就更不知凡几了。早两年,曾有一篇报道说,全国有 98 万人名字叫建国,超过 40 万人叫国庆。我估计,这些重名者,平时在生活中没少因此而闹误会,小到叫别人名而自己错答应,大到上医院拿错报告取错药。

闲得蛋疼,醉爱君试着百度百科了一下几个大姓里叫国庆、建国、建军的,义项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张建国 90 个、刘建国 70 个、李建国 66 个、赵建国 41 个、王建国 104 个、陈建国 61 个、杨建国 49 个、周建国 31 个。

张建军 80 个、刘建军 68 个、李建军 90 个、赵建军 37 个、王建军 79 个、陈建军 37 个、杨建军 39 个、周建军 28 个。

张国庆 46 个、刘国庆 32 个、李国庆 36 个、赵国庆 14 个、王国庆 25 个、陈国庆 36 个、杨国庆 17 个、周国庆 13 个。

几大姓中最多的是王建国,多达 104 个,最少的是周国庆,也有 13 个(要知道,百度百科收录的人名,仅仅是冰山一角)。同名者众多,坏处是难以流芳百世,好处是不怕遗臭万年。你要干点坏事,在互联网时代本是无处遁形的,但借着众多同名者的火力掩护,你也许不用太过担心自己的名声。

我知道有一家姓马的,父亲叫马国庆,大儿子叫马建军,小儿子叫马建党。个人觉得,这家人关系有点乱。论道理,党是最大的,军是党建的,国也是党生的,而在他们家,这一切全乱套了。先有了国庆,后来才建军和建党,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个国庆到底是哪一国的国庆?换成文革时代,如果我想追求进步,又找不到举报对象,我会优先考虑揭发他们一家,因为其恶毒攻击党和国家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当然,我还可以举报一个叫仇建国的朋友来排泄我的爱国热情。他对祖国的仇恨,已经在他的姓氏全名里暴露无疑。如果他敢狡辩说,仇做姓氏时不读 chóu,而读 qiú,那我也能揭穿他的画皮:球建国,分明是说建国算个球。罪加一等。

如今是个讲个性的时代,平时撞个衫,都会让大家伙痛不欲生。如果上网一查,自己的名字竟是茫茫人海里的一粒沙,该做何感想呢?但换个角度想想,一个国家的民众,有这么墙裂的爱国热情,这也是全球独一份吧?套用 “你的名字是俄罗斯最漫长的国境线” 这句诗,咱可以说:咱的名字是祖国最牛逼的风景线。

----------

--------------

本回答来自原创公众号【无读不丈夫】(wudubzf)
让阅读比吸毒更上瘾!

——以男士角度、绅士风度、入世态度,写有趣味、有品味、有回味的好文章!让阅读比吸毒更上瘾!!

无读不丈夫,有缘皆朋友!

知乎用户 尚水 发表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建国以后中国人起名字一直很没创意,开始建国国庆秀玲什么的,到后来的志强丽娟,现在的小孩们什么子萱欣宜之类的过个十几年也是烂大街的土名字了

知乎用户 金小标 发表

我觉得是大家都不再使用族谱来起名了,所以单字的越来越多。这个也该算影响因素之一。

知乎用户 李笑 发表

敢放 “建国” 的图吗?

知乎用户 东卓周谈 发表

个人认为,和 80 后的人口总数无关。
论人口数分布,80 后的人已经开始计划生育,基本上兄弟姐妹以 2 个或者独生子女为主,所以说,80 后的人占人口数最多,感觉是说不通的。当然,期待有大神拿出实实在在的数据统计抽我这个论点的耳光。
个人认为,之所以 80 后的人重名最多,或许和 80 后的父母的特质有关。
80 后的父母应该多为 50 后和 60 后。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学习知识的关键年龄,50 年代末, 60,70 年代,恰恰是新中国相对最中央集权,文化管制最严酷的时代。除了导致文化断层严重,或许就是个人思想禁锢最严重的年代了。
大批的父母因为文化管制,思想僵化、人云亦云。
反映到起名字上:
“张伟我觉得不错欸!”
“嗯,确实不错!你看邻村有个王伟,个头大,身体好。这名字好!”
然后就出现了一大堆伟…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不愧是李国庆!拘留愣是整出了就义的感觉!

大家好! 昨天睡前吃🍉群内突然滴声大作 一群人艾特我说8得了了 快去看**@平安朝阳** 我一看,我的天, 李某庆,55岁 因为违法行为被行政拘留了 虽然朝阳警方没说这个李某庆是谁 但是根据这个犯罪事实 1、在朝阳静安某公司办公场所 2、强 …

李国庆不幸得错了性病

李国庆不幸得错了性病 ·方舟子· 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俞渝夫妇闹离婚,互相爆料。其中俞渝提到李国庆与男人滥交,声称保留了李国庆得梅毒的病历、化验单,暗示其得梅毒就是滥交的证据。李国庆回应称: “我的梅毒是大约8年前在一家浴池洗浴染上的,打 …

中国老板为什么爱抢公章?|大象公会

想要靠夺印而重新掌权的李国庆们,起码落后时代二十年。 文|闻韶 4 月 26 日,当当网股东李国庆带领四名大汉抢夺公司印章,随即张贴《告当当网全体员工书》,自称全面接管公司,看得全社会瞠目结舌。 抢公章的行为在中国企业内部争权时并不罕见。仅 …

李国庆夺取当当公章始末

无论纠纷何时结束、结果如何,这种上升到创始人层面的争斗对一家商业公司都是巨大的伤害。 文 | 万珮 编辑 | 宋玮 当当两位创始人李国庆、俞渝之间的纠纷历时近一年后,冲突再次升级——从原来的股权之争上升到全面控制权之争。 4月26日上午9 …

刚刚,李国庆建立了当当网流亡政府

大家好 前两天李国庆抢公章的大戏 (没看的点击👆收看前情提要) 让我等吃🍉群众一下达到了高潮 然而这件事近两天的发展 让我感到结论还是下的太早了 如果说前两天的剧情 还只是**《飞天大盗》**的话 这两天的剧情 开始往**《末代皇帝》**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