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称「出生人口连续 4 年减少,人口形势极为严峻」,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发表

92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消息,关于《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发布。

在修改必要性方面提到,安徽省出生人口连续4年减少,人口形势极为严峻。据安徽省全员人口数据库统计,2017年至2021年安徽省出生人口分别为98.4万、86.5万、76.6万、64.5万、53万(预测),年增长率为**-12.1%-11.4%-15.8%-17.8%**,整体呈断崖式下降趋势。

意见征集_安徽省人民政府

知乎用户 狼肚肚 发表

复制加修改一下我的评论。

有一说一,这个降幅已经很快速了,4 年时间出生人口降低 46%,人类历史上在和平时期基本没有这样的案例,可以说是创造历史了。

被嘲讽低生育率的日本,46% 左右的降幅是从 1980 年到 2020 年花了 40 年时间完成的。

1980 年日本出生人口 156 万人,2020 年出生人口为 85 万人。

而另一个今年来生育率大幅度下降的韩国,2016 年出生人口 40.8 万人,2020 年下降到 27.2 万人,4 年时间降低了 33.3%

而在 2021 年上半年韩国的出生人口下降到了 13.7 万人,同比去年降低了 3.5%,换句话说,其实韩国出生人口也逐步降低到了谷底,未来降幅或许会变慢甚至小幅度反弹。

那么假如我们下降的速度不变的话,未来或许也有能力挑战一下追赶韩国低生育率的步伐了(特别是生育意愿,日韩均在 2 以上,我国约为 1.8 左右)。

所以说人口形式确实很 “严峻”,当然现在相关部门似乎也敢于承认一直以来不敢面对的现实了。

只是,即使认识到了问题的严峻,没有相关的强力措施,这个问题恐怕也难见成效。

知乎用户 白力 发表

预期会很差,但没想到会这么差。

21 年比 20 年减少 17%,比 17 年减少 45%,出生人口五年打对折

按照安徽推算全国,以 20 年为基准减少 17% 是 996 万,以 17 年为基准减少 45% 是 930 万。实际上,安徽生育率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全国出生人口只会比推算结果更低,跌破 1000 万大关近在眼前。

生育率高低首先要看结婚率,毕竟东亚社会生育与婚姻高度绑定,只有结婚才能生娃,非婚生子极少。而结婚率早在 2013 年就已经出现下降。

从 13 年到 20 年,结婚率由 10‰迅速下降到 6.5‰。而且这个下降趋势还在继续,可以参照同为东亚社会的韩国:

韩国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 年年满 30 岁且未满 40 岁的群体中,未婚者 282 万,多于 2015 年的 268 万;占比较 2015 年增加 6.2 个百分点;其中,50.8% 的男性未婚,33.6% 的女性未婚

韩国三十岁至四十岁男性有一半不结婚,女性有三分之一不结婚。相比之下,六普数据中我国三十岁至四十岁女性未婚占比还是个位数。目前来看我国结婚率下行空间还很大,生育率的大折扣可能还在后面。

另外谈到生育意愿,永远绕不开的因素是——房价

房价与生育率的关系,学界研究汗牛充栋。广泛共识是:生育率和房价呈强烈负相关

同为东亚文化圈的 HK 是绝佳的参照。HK 在 1971 年至 2005 年间,人均实际 GDP 增长了 4.8 倍,同期房价上升了 6.7 倍,房价上升速度超过了人均实际 GDP 上升速度;而一般出生率(每千人口出生新生人口)则从 17.9 下降至 7.2,足足下降了一倍还多!

只要是高房价,生育意愿一定起不来。按照 HK 的数据来推算:房价指数平均上涨 1%,总和生育率将显著下降 0.45%

算算 2017 年到现在,我国房价指数上涨了多少?

另外,就在安徽公布数据的同一天,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 2021 年第三季度例会。

会议明确提出——“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是从 2009 年至今的所有央行货币政策季度例会中,“房地产” 字眼首次被提及。

维护购房者权益,这个很容易理解;而维护房地产健康发展,广泛解读是维护房价不出现大波动。两个维护相比过去打压性的表述,明显是释放宽松导向。

说穿了,未来政府政策走向绝不是降房价,而是想尽办法维持房价稳定,同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保证购房者权益。

未来生育率会怎么走,只能说很不乐观。


节选自:下跌,断崖式下跌(有删节)。公众号:摸鱼摸石头

知乎用户 奶包的大叔 发表

1990 年代末,作为中德友好的象征,安徽省与德国不来梅州结成友好城市(州)。

然鹅,在随后的十几年里,对于德国发生的人口骤降的教训,安徽省却始终置若罔闻,丝毫没有引以为戒。

1991 年,是国内的羊年。

而当时的德国,不仅已经进入了长达 38 年之久的计划生育进程 [1],而且还发生了惨绝人寰的 “沉默的羔羊” 事件。

1991 年 4 月,德国不来梅州 LC 地区为了降低当年人口出生率,在该地区两位一把手的领导下对行政系统的全面动员,要求该地区两个 county 自 5 月 1 日到 8 月 10 日,无论头胎二胎、不问合法 “非法”,一个都不许生、完全杜绝任何婴儿正常分娩。而德【此处删除 35 字】。

当时,该地区其中一个 county 还召开了扩大会议,要求所有干部必须全力以赴,实现当地一把手立下的军令状 [2]:一年内由全地区计生倒数第一变为正数第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此处删除 629 字】。

最终,这场 “100-day-no-child”movement 的结局和后果有两个:

a、在 1998~2001 年,该地区两个 county 原本拥挤的中小学直接出现了招生严重不足的现象。b、1992 年,圆满完成军令状的该 county 一把手升任德国不来梅州 LC 地委副书记,并从此踏上官场通途,先后担任德国不来梅州经贸委副主任、德国不来梅州国资委主任。

2012 年 3 月,德国下萨克森州 AK 市一位怀有第二胎的妇女(克莉丝汀 · 梅)被当地计生人员告知其需要获得包括新户籍在内的文件才能递交生育申请。

而在这背后的背景,则是 AK 市辖下某 county 过去 2 年的生育配额屡次超标、并遭到上级主管部门 “黄牌” 警告。于是,2012 年 5 月,决心摘牌的该 county 官员决定采取手段强制执法。

【此处删除 422 字】

该事件被当地报纸《德商报》曝光后,不仅立即引发了全德国的质疑和争论 [3],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尤其是【此处删除 91 字】,更是引发了德国全民公愤,以及对这种操作是否违法的大讨论 [4]

当时,德国坏球时报总编维克多 · 锡金也进行了紧急救火,一边表示 “强烈反对野蛮强制引产”、计生执法需要改变,一边却又认为 “从总体上看,计划生育政策是件好事”,因为 “全世界的资源养不起 billions 德国人”。

【此处删除 881 字】。

9 个月之后,发生在德国的杯具就在安徽省重新上演了一遍。

2013 年 3 月,安徽滁州凤阳县一位已怀孕 7 个月的 33 岁妇女,因被人举报超生,而被当地镇上一位暨生专职淦埠拉到医院并强行注射 Induction needle,从而导致一名几乎发育完全的 male infant 胎死腹中 [5]

而该事件仅仅只是无数具中的冰山一角。


事实上,直到 2015 年,德国经济面临人口出生率下降、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双重压力,才是德国持续了长达 38 年的人口政策最终改变的根本原因。

而在安徽,却几乎没人认真思考过:这种由于 man-made mistake 政策而导致的代价和杯具,与德国 GDP 规模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比例关系。

【此处删除 71 字】

哈耶克说,如果我们仅仅只是一部无人性的机器中的一个齿轮,这也许不是好事情;但如果我们再也无法脱离它、被束缚在为我们选定的那些上级的身边,那么情况就不知道要糟糕多少倍。当每个人意识到他的命运就是某些人随意作出决定的结果时,他对命运的不满就会与这种意识一齐增长。

楼下保安则说,除了少数呐喊者,平时听不到他们一点声音。他们甚至害怕脚步的声音稍微大了一点都会招来灾祸。他们是现实中的活死人、偷生者、隐匿者。但他们也有发出声音的时候,那就是灾祸临头时那杀猪般的最后哀嚎。


⚠️以上内容节选自公众号中的《沉默的羔羊》,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在公众号或 new base 中查看。

参考

  1. ^1979 年 8 月 11 日,德国内阁副总理在《柏林日报》发表长篇专文表示: “长期地、自觉地、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这就是我们的方针。我们必须坚持这个方针,争取本世纪末做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 必须大力提倡和推广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是使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到零的主要办法,也是群众可以接受的办法。” 至此,德国进入了长达 38 年之久的计划生育进程。
  2. ^ 实际上,该 county 的一把手在向地委领导立军令状时,还说了一句在当地流传至今的名言:“这一百天里,但凡有一个孩子出生,我就叫他爹。”
  3. ^ 襁滞嫷炱的手术则导致克莉丝汀 · 梅精神严重受创,并在强制引产数周后患上了严重头痛,多次自杀未遂。
  4. ^ 当时,愤怒言论就从德国各地涌入,纷纷指责这种行为是 “㐩”、“等同于乷朲”。该事件不仅登上德国热搜榜榜首,而且评论累计超过了 100 多万条。但很快,许多帖子和评论就被德国内阁迅速删除,尤其是迅速封锁了批评德国内阁的帖子和有关内容,防止进一步讨论。
  5. ^ 当 stillbirth 被排出体外后,stillbirth 在血污中 body 洞开,internal organs 全部流出,脸上五官清晰可见,身子微蜷。

知乎用户 samurai 发表

我们用一种逻辑思路去解释。

1、原题已知:“出生人口减少”→新生儿变少→新婚夫妇变少→安徽注册结婚的减少→房子买不起→工作不靠谱。

2、原题已知:“其他地区也在减少,安徽最突出”→其他地区房子买不起的范围比安徽少→工作靠谱程度比安徽大。

3、原题已知:“连续四年减少”→四年前没有减少→近四年安徽房子买不起扩大→工作从原来较靠谱→变成不靠谱。

4、引入其他数据,安徽近 4 年经济增长优于全国平均值。

5、1+2+3+4 = 安徽房价增长存在泡沫成分优于全国→安徽经济增长存在泡沫成分优于全国。→安徽未来可能存在经济停滞风险→加速人口外流

6、应该如何解决?通过 5 得出,维持房价不涨 + 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加速外部人口引进。可以消散这波 4 年期的泡沫。

7、困难的是,安徽周边是江浙沪。以前江浙沪是从安徽人口引进缓解自身危机的,现在安徽几乎不可能从江浙沪人口引进。所以只剩下江西和河南了。

8、结论:提高江西、河南省份人才落户待遇,放松对这 2 个省份人口购房限制。

知乎用户 你的臭宝 发表

这个降幅已经很快速了,4 年时间出生人口降低 46%,人类历史上在和平时期基本没有这样的案例,可以说是创造历史了。

知乎用户 胡言乱语 发表

安徽一直是人口流出大省。

滁州、宣城、马鞍山紧贴南京,芜湖到溧水车程也不过一个半小时。

北边的宿州淮北离徐州很近,所谓淮海经济区,徐州处于中心地位。

南边则紧邻浙江,广德到安吉只有几十公里,歙县出了门就是淳安,都算是大杭州都市圈的。

其他方向,如湖北、江西、河南,与安徽交界处虽没有大城市,但安徽在这一片也缺乏具备吸引力的城市。

一方面,在经济上,东南东北面,安徽相比邻省,经济上稍显不足。

经济是影响人口流动的始动因素。

另一方面则是文化与周边相容性极好,流动不存在障碍,这是促进因素。

安徽芜湖、铜陵、马鞍山、宣城等地,无论是方言、饮食、习惯都与南京无差异。

皖北则与徐州在文化氛围上极其接近,据说现在连医保都能通用了。

安徽北方人也许不愿意来南京,红皮鸭子一看就像苏丹红做的,但对徐州一般不存在抵触心理,地锅鸡都是一个味儿的。

流出的人口,基本都是青壮年,是育龄人口。

合肥的快速发展算是挽留住了一批人口,但还没形成足够影响力,缺乏对其他省份人口的强有力号召。

作为区域经济中心来看,合肥相比苏州、武汉、杭州尚有差距,总体还是省内虹吸。

而在省内南方,还面临第二省会的强有力竞争。

全省年轻人口总体还是外流的,出生率当然血崩了。

知乎用户 娱乐人间 发表

我看合肥房价涨的挺好呀

知乎用户 知奢多多乎​​ 发表

安徽人口我记得曾经是 7000 万,如今只有 6000 万了。实际人口只会更少。

原因倒不一定是出生率低这一个问题,还有人口流失的问题。

安徽外出务工的人非常之多,但凡是有手艺的,有学历的,有体力的都会外出务工。

赚到钱的几乎都会在外地定居。在苏州,宁波,杭州,南京,上海定居。

虽然有些人还保留着安徽的户口,但是那也就是为了宅基地跟家里的土地不能扔。

孩子基本上都跟另一半改了户口了。

而很多留在老家的哥们,基本上要是父母没什么收入给儿子娶媳妇,那十有八九是光棍了。有点本事的几乎都去外地娶媳妇定居了。

我住的这栋楼,一层楼有 6 户人家,3 户是安徽的!孩子都是苏州户口,父亲基本都是老家户口,不然宅基地没了。母亲都是苏州户口,不然不好上学。

现在也就是合肥发展的还不错,好多安徽人去定居。经济发展速度再加快一点吧。

多说几句,外出闯荡的安徽人多,你想背井离乡,安家置业那往往都要很大的年龄才会结婚生子。所以出生率不高也正常。

知乎用户 凯风 发表

冰山一角。

安徽出生率在全国位居中上游,下滑态势比许多省份还要缓和一些。东北三省出生率早就跌到了日韩水平,黑龙江出生率已经跌破 6‰,相比高峰时的 45‰,堪称断崖式下滑。

更严峻的是,东北三省出生率已经低于死亡率,人口已经连续多年自然负增长,再加上年轻人外流,东北三省过去 10 年少了 1100 多万人,未来这一趋势还会加剧。

东北也只是开始,全国形势同样不容乐观。

2020 年,全国出生人口只有 1200 万左右;而在 2015 年,还曾创下 1786 万人的 10 年新高记录,随后逐年递减到 1723 万、1523 万、1465 万、1200 万

[

多地断崖式下滑!历年我国出生人口一览

凯风的视频

 · 3282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26615211482189824)

要知道,2015 年放开全面二孩,这些数据里都不乏二孩政策的贡献,但也挡不住人口下滑的趋势。如今三孩政策推出,效果相比二孩还会边际递减。

不难判断,即便有三孩效应刺激,不出 5 年,出生人口大概率也会跌破 1000 万,全国人口可能首次负增长。

这方面,日本可谓前车之鉴。

日本不仅没有限制生育的政策,反而出台了诸如生育津贴、教育津贴等鼓励性手段,加上房价自 1900 年代崩盘之后一直没有再度大涨。

即使如此,日本人口依旧连续 12 年减少。日本总人口从最高点的 1.27 亿锐减到如今的 1.24 亿。

据联合国预测,如果人口生育形势无法逆转,到 2050 年,日本总人口可能减少到 1.05 亿左右,到 2100 年,日本总人口可能只剩约 7500 万。

所以,再不鼓励生育,真的就晚了。

但是,即使鼓励生育,恐怕也没法回到过去人口高增长的时代了。未富先老、“老龄化 + 少子化” 叠加而至,这是中国不同于日本的地方,也是应对人口问题更具挑战之处。(更多分析可参阅公众号国民经略)

知乎用户 人鱼朵朵​ 发表

有人跟我一样希望再少点的吗?

可能的原因不是很明显吗,生孩子谁带。生孩子哪来的钱养。生孩子要给孩子改作业,给孩子抢学区房,陪孩子面试学校。

问题是大家谁不得上班,不 996 都很不错了。谁有空天天接送孩子,给孩子改作业?孩子到家了我们都还在工作。

以前有老人带,现在老人都延迟退休,老人身体又不好。上有老都够呛,还让老的照顾小的,你咋办?

你只知道延迟退休,你知道那些没有单位,等着养老金的人是怎么过的吗?清洁工都不招 50 岁以后的人。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招的,早 8 晚 10,每月休两天。什么 996,还有 996?对他们来说 996 都是福报。

工资 3 千多。你要去告连这饭碗都没了。

房租死贵,租的房离上班的地方一个小时。每天 6 点半起,十点半到家。洗洗刷刷到十一点半。

哪有休息?刷手机耽误了洗衣服,楼下上来投诉,说半夜洗衣服太吵了,影响他休息。

这是个真事儿啊。说到这我就想笑。真绝了。

不做咋办?还有几年才退休。

那些单身的,真不是故意单身。国家又不给发对象,每天只有上班。接触的只有上班那点人,就没娱乐,去哪找对象。

还有生孩子。生孩子不得上医院?生孩子不得休产假?那不是给企业增加成本?企业乐意?企业一不乐意就少招女性,一少招,女性在职场少了,还怎么脱单?不就更难找到对象。

为啥都喜欢医生老师公务员这些职业。生孩子看病得找医生,孩子教育找老师,稳定生活找公务员。都稳定。那除了这些的其他人呢?

这几个职业都大吐苦水说管不过来,人太多了。看病这两年有改善了,刹住了送红包的风气。但是看病贵啊,去一次开点感冒药 200。

老师说家长也不管管,家长说我工作我还得看摄像头管孩子?我咋管?我这边挨着老板骂,那边还要被老师扣上不关心孩子的帽子。

去窗口办事的说早 9 晚 5,中午休息 2 小时,周六日放假。请假去了,又说不归他们管。办个社保跑一天,咋办?

其他工作三十五基本找不到工作了,要么创业要么送外卖送快递。温饱都是问题,你说生孩子?

对了,说到社保。在外工作过的都知道,迁社保真的麻烦,我在广州,内蒙的基本都没法了。不迁就得自己多交几年钱。你问为啥我有这么多地区的社保,那要问公司怎么想了。

都是环环相扣啊。

那还能怎么办,少着呗。

急不来的。

有人说人多快递、外卖费便宜。呵呵。快递都是给我放着个地方自取,从没送上门过。外卖更有意思,都让外卖平台给赚了。

人多创造的价值啊,只是让这些人更富。

知乎用户 柴可夫斯基 发表

知乎用户 胡师傅你好 发表

安徽人来现身说法

宣城的,91 年生,今年刚结婚,应该勉强算是生育主力吧。

出身农村,从小认真学习,小学初中基本都是三好学生。

在一群整天打架起哄,校园霸凌的同学中努力做题,终于卷到了本县唯一的重点高中。

高中三年起早贪黑,从年级三四百名杀到年级前五十,卷到了一个 985 大学。

大学自学编程和建模,平时还得打工糊口,临近毕业苦学日语,卷了一份去日本的工作。

后来阴差阳错调回国内,给中日韩员工做培训,觉得前景太差跳槽从零开始做嵌入式。

再后来自动驾驶兴起,又跳槽做自动驾驶算法,几经周折,终于在高精地图这个细分领域扎根下来,逐渐有了积累。

回首过往,虽然不能说每次都做到了最优解,但也算是不错了,两次跳槽从零开始也需要一点魄力。

薪资不比互联网金融大佬,但是总比普通打工强一些。

平时给学生做培训,自己写公众号,编小程序,副业也不敢懈怠。

年年绩效基本都是最高,多次获得优秀员工称号。

我已经够努力了吧,我觉得我已经算普通人里面够卷了的吧。

可我看看现在的房价,还是算了吧,外面灯火阑珊,竟无一是我夫妻二人的归处。

4 位老人都是农民,没有退休金,一把年纪还到处打工,就不说以后养老怎么办了,就现在万一有个头疼脑热,我俩口子都子外地,照顾都照顾不过来。

所以,现在这么大压力,都不敢要小孩。

就算以后要小孩,我也绝不会让他在安徽,再卷一遍我卷过的路。

知乎用户 haolin he 发表

因为人们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生个下一代再来重复一次

首先这不仁慈

其次自己不比自己的父母,还有点积蓄什么的能帮上忙,到孩子长大成人的时候怕是情况还会更糟

解决方法当然就是让人们生活的轻松一点

不过说句实在话,让这帮丘八捡便宜,还不如________来得痛快,毕竟对更高级的人而言,这世上还有更好的去处

——我想有这种想法的大有人在吧

知乎用户 苦艾酒 发表

我爸是过去的国企单位,也就是那种长期工,只要耗死到退休就可以拿到 4000 多块。

而我每天在大城市工作 10 个小时左右,承受着所谓深飘的痛苦,为了省钱不得不选择包吃住的工作,一个月省下来就是 3500 左右

更为关键的是我爸工作的时候不需要学历

而我工作的时候需要本科学历

而以后我结婚生了孩子需要博士才能找到工作

你们说是不是?

生存压力不断的暴涨带来了社会底层走上了自毁一般都过程,不得不说,生育率的崩溃……

完全符合我在十多年前的预测,准确 2000 左右的上海都出现了老龄化了,这都二十年过去了,全国老龄化,不是很正常吗?

在有限的资源被占有以后,那么剩下人不逃离这个不宜生存的地方,不正常吗?

我只是个穷人,但不只是无知到自绝后路,去大城市不是正常选择吗?

接受资本逻辑就接受呗,还天天搞大忽悠,真是为了老爷操碎了心啊,膝盖真疼

知乎用户 一竹 发表

中国用更短的时间,更快的节奏走完了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

说明了中国的发展潜力是巨大,发展成果世界瞩目。

我们应该秉持着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区区人口问题,不过是小的不能再小的插曲,勿要危言耸听,骇人听闻。

中国人口少一半,人均产值翻一翻,人口规模还是碾压美国,何足惧哉?有何惧哉?

人口规模的减少能够让我们更快的进入发达国家,人均资源也会上涨,大家也不都不用那么卷了,这么好的事情,你们说得那么吓人,想干嘛呀?

你们一天到晚危言耸听的,来给我证明一下,人口减少危害大于收益。

你看连人口减少到底是正收益,负收益都没研究清楚,先跳出来,急吼吼的啥呀。

未来世界打仗要用人堆吗?

未来世界粮食产量要靠人堆吗?

未来经济二三产业发展要靠人堆吗?

人均 GDP 要靠人堆吗?

人均消费要靠人堆吗?

仔细研究发现可能都不需要,需要的是科技发展,是自动化,智能化

so,你急啥?

本身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就会替代掉大量的劳动力,这个本质上美国最大的问题,未来也会是中国最大的问题。现在收缩劳动人口规模,对未来的青少年是好事情。现在国内一些高端的工厂其实也没多少工人了。

参观过的部分电子产品散热部件,食盐工厂,算上保安不超过 100 人。产值都是非常高的。这个才是真正发展生产力。

随着智能化,AI 发展,在可预见的未来,大量出租车司机,客服会失业。

大量工厂的劳动力是具备可替代性的,只是很多时候人力便宜,人家还不高兴换成机器人而已。但是他们被替代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所以现在的社会,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工厂上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就能剩余成百上千的劳动力。

人口少了,自动化程度自然会上去,中国还是会一样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当然我也理解现在年轻的焦虑,也知道房地产问题大了,想找个宣泄口,而且国家借着生育问题整顿地产,但是最终会变成什么样也不好说,可能过段时间他们也反应过来了,生育啥也不是啥大事。

知乎用户 VVV​ 发表

原因?哈哈!解决?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知乎用户 狗尾巴草要飞翔 发表

不会吧,不会吧,这么幸福的国家竟然没人生孩子?

知乎用户 楚天霸 发表

不是吧不是吧,难道有人真的以为出生率低很好解决吧?

难道我们真的希望,每个家庭都轻易的生三胎吧?

不会还有人不喜欢 996 奋斗吧?不会有人不要福报吧?

知乎用户 搜狐新闻​ 发表

为知友们补充更多草案内容:

**(一)优化生育政策。**一是规定采取综合措施,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二是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三是落实生育登记制度,加强数据共享,实现 “出生一件事” 联办。四是增加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条款,取消社会抚养费,删除相关处分规定,删除与三孩生育政策不适应的规定。(删除《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至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至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二条、第五十四条、第五十五条、第六十条)

**(二)完善积极生育支持措施。**一是规定采取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二是加大奖励与社会保障内容。通过假期设置(如父母育儿假、护理假、延长婚假等)等,作为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具体化。三是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孕前、孕产期保健服务,加强对家庭婴幼儿照护的支持和指导。四是推动建立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提高婴幼儿家庭获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规范托育服务(新增第二十五、二十六条)。五是在居住社区建设婴幼儿活动场所及配套服务设施,在公共场所、工作场所按规定配置母婴设施。

**(三)保障计划生育家庭的合法权益。**对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的计划生育家庭,在现行法律规定的奖励扶助措施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一是设立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制度(第三十三条)。二是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实行特别扶助制度扶助标准动态调整。**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相关政策;**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托养服务; 对住房困难的,优先纳入住房保障,新增计生特殊家庭居家养老和住院护理补贴(第三十五条)。三是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扶助关怀工作机制。建立定期巡访制度,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 “双岗” 联系人制度。

此外,草案还根据机构改革等情况,对涉及部门名称部分条款内容和表述作了修改、删减。

来源:安徽网

知乎用户 女人的刚毅 发表

一般情况下,两只兔子一年可以繁殖大约 6 到 8 胎。兔子正常情况下不到两个月就可以繁殖一次,所以一年至少可以繁殖至少六次,每一次都可以产下 4 到 10 只小兔子。[1]

由此可见,兔子繁殖能力较强,我们有理由对其持乐观态度。

那么,如何才能进一步强化兔子的繁殖能力呢?

(一)为兔子的生存与繁衍提供良好环境

1.1 兔子爱卫生的环境

注意卫生兔子本来是一种比较干净的动物,如果它的生活环境很脏,很可能会生病,影响兔子的饲养速度,建议农民提供兔子粪便穿透层,这有利于维护兔子的生活环境,农民需要定期进行兔舍消毒,以保证兔子的健康。

1.2 兔子爱温暖的环境

温度为了使兔子繁殖得更好,一般建议最好的繁殖温度在 15 到 30 度之间,其中新生的兔子较弱,最好在 30 度 32 度的环境中培养。当它们长到一个月大时,它们可以适应 20 到 30 度之间的温度,而成年兔子和生长的兔子可以适应 15 度到 25 度的环境。保持通风和良好的光线对兔子的生长和繁殖也很重要。

1.3 兔子爱多样的食物

喂食许多农民为了快速生长,缩短生长周期,更快地将兔子投放市场,在饲养过程中往往选择精细饲养,同时也向饲料中添加大量添加剂。为了避免兔的消化问题,应以饲料为基础,辅以草食。不要用一种饲料喂到最后,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有些农民自始至终只喂一种饲料,使兔子生长缓慢,饲料平衡。此外,在喂草时,要注意水、腐坏、污染和气味、农药、水洗、冷冻饲料和饲料不能喂食。

(二)我们对养兔子的利润充满信心

养兔子利润相当可观的,一只小兔到大需要 4 个月,需投资 20 元左右包括饲料 2113 等,兔子现在市场价大概是 10-15 元一斤。一只兔子 4 个月可以长到 8-10 斤平均每只兔子 9 斤,9*10=90 元。

要想兔子繁殖后在卖要养 6 个月,兔子第一次 4102 繁殖是 6 个月以后是每月一繁殖,成本在 30 元左右,一对兔子一次可以繁殖大约 8 只左右,相对而言,每只兔子多养 2 个月并不亏本。

8 只兔仔 4 个月后去掉成本每只 20 元还有 680 的利润,1653 只要你找到销路兔子今本上不会亏本的,办事你一定要注意防病,要了解兔子的习性,以上成本 20 元不包括卖兔仔本身纯养殖费用,办一个一版般的兔子养殖场大概 2000-3000 只需要 1 万元左右吧。

兔子是典型的非耗粮型食草动物,它的繁殖力很强。兔子饲养非常简单,在农村能就地取材,减少了饲养成本。根据市场需求,随时调整饲养品种和兔群结构。

参考

  1. ^http://www.cnbreed.com/tuzi/12771.html

知乎用户 腾讯新闻​ 发表

安徽省政府网站显示,9 月 27 日至 2021 年 10 月 26 日,《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 “意见稿”) 向公众征求意见。

意见稿规定,符合法律规定结婚的公民,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三天婚假外,增加婚假十天;女方在享受国家规定产假基础上,将延长产假九十天;男方享受三十天护理假;在子女六周岁以前,每年给予父母双方各十天育儿假。职工在前款规定的产假、护理假、育儿假期间,享受其在职在岗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意见稿提出,建立生育补贴制度。生育补贴具体办法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制定。

同时公布的关于《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提到,安徽省出生人口连续 4 年减少,人口形势极为严峻。据安徽省全员人口数据库统计,2017 年至 2021 年安徽省出生人口分别为 98.4 万、86.5 万、76.6 万、64.5 万、53 万(预测),年增长率为 - 12.1%、-11.4%、-15.8%,-17.8%,整体呈断崖式下降趋势。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目前育龄妇女越来越少,再加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和行为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少生晚生已经成为普遍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实行了单独二孩政策、全面两孩政策,现在要实行三孩政策,也很难在短期内扭转生育数量越来越少的趋势。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总人口负增长的趋势已经不是一个未来问题,而是一个现实问题。” 董玉整说,2021 年即使总人口有增长,但增长数字也会很小,所以总人口负增长已经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董玉整分析,**现实生活中婚恋、生育、教育、养育的成本居高不下,已经成为了人们普遍的负担,严重影响了生育动力。**尽管有不少人有生育的意愿,但现实压力大,导致不愿生、不敢生,加上一些身体的原因生不了。因此,从政策效果来看,在短期内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很难产生所谓的生育高峰。

在董玉整看来,这也说明,人民群众对三孩政策落实以及不断完善措施和政策体系本身有更高的期待。不过,这些期待很难在短期内彻底实现,需要一个过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就是为满足人民的愿望,释放生育动能提供政策的指引和努力的方向。

信息来源:第一财经

知乎用户 胖总​ 发表

一农户养奶牛百头。

日食一头。

月余,叹总产奶量锐减,问计于余牛。

余牛愤然,言:日损一牛,生犊实难补位。

农户大悟。

遂改日食 0.996 头。

知乎用户 从不毒舌可达鸭​ 发表

虽然说出生人口问题就跟爽文似的,看着都很爽。。。

不过还是要稍微说点正经点东西:

所有人口问题的数据,特别是出生人口、老龄化数据,请大家一定先看清楚数据有没有提供口径,如果提供了,是户籍人口还是常住人口。

如果没有提供口径,图一乐调侃一下可以,拿来分析就贻笑大方了。

举个例子:

按照户籍人口看,上海早几十年就已经老龄化,现在已经严重老龄化了——so what?

上海这座城市,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有严重老龄化吗?并没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都涌入这里,为城市发展增添动力——这就是户籍和常住的区别。

当然,放在安徽这个案例这里,绝对人口的数量减少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如果一定要把这个和安徽人的出生率强绑定,就忽略了人口流动这个因素。

不是说结论就因此反转了,但是多少有那么点牵强。

在我看来,出生率问题固然需要解决,但对很多地区来说同样需要重视的,是自己省份的人口为其他地区(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解决老龄化问题做贡献的问题。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现在看来,这句话常读常新。

知乎用户 黑火 发表

新水平、新境界、新举措、新发展、新突破、新成绩、新成效、新方法、新成果、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新关系、新体制、新机制、新知识、新本领、新进展、新实践、新风貌、新事物、新高度;

重要性、紧迫性、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积极性、创造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可讲性、鼓动性、计划性、敏锐性、有效性;

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集约化、正常化、有序化、智能化、优质化、常态化、科学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热心、耐心、诚心、决心、红心、真心、公心、柔心、铁心、上心、用心、痛心、童心、好心、专心、坏心、爱心、良心、关心、核心、内心、外心、中心、忠心、衷心、甘心、攻心;进取心、责任心、上进心、公仆心

不动摇、不放弃、不改变、不妥协、不松劲、不懈怠、不退缩、不畏难、不罢手

多层次、多方面、多途径、多渠道、多角度、多线路
配合,合作,加大,开拓,沟通,整顿,执行,提升,保持,召开,举行,统一,发展,落实,细化,突出,建设,加深,建立,发现,提出,制定,出台,掌握,了解,研究,推进,推动,健全,统领,协调,统筹,转变,提高,实现,适应,改革,创新,扩大,加强,促进,巩固,保障,方向,取决,完善,加快,振兴,崛起,分工,扶持,改善,调整,优化,解决,宣传,教育,发挥,支持,带动,帮助,规范,强化,统筹,指导,服务,健全,确保,维护,优先,贯彻,实施,深化,保证,鼓励,引导,坚持,深化,强化,监督,管理,开展,规划,整合,理顺,推行,纠正,严格,满足,推广,遏制,整治,保护,健全,丰富,夯实,树立,尊重,制约,适应,发扬,拓宽,拓展,规范,改进,形成,逐步,实现,规范,坚持,调节,取缔,调控,把握,弘扬,借鉴,倡导,培育,打牢,武装,凝聚,激发,说服,感召,尊重,包容,树立,培育,发扬,提倡,营造,唱响,主张,弘扬,通达,疏导,着眼,吸引,塑造,搞好,履行,倾斜,惠及,简化,衔接,调处,关切,汇集,分析,排查,协商,化解,动员,联动,激发,增进,汲取,检验,保护,鼓励,完善,宽容,增强,融洽,凝聚,汇集,筑牢,考验,进取,凝聚,设置,吸纳,造就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交流经验,研究问题, 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集中精力,聚精会神,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一抓到底,爱岗敬业, 求真务实,胸怀全局,拓宽视野,全面推进,统筹兼顾,综合治理,融入其中,贯穿始终, 切实抓好,扎实推进,加快发展,持续增收,积极稳妥,狠抓落实,从严控制,严格执行, 坚决制止,明确职责,高举旗帜,坚定不移,牢牢把握,积极争取,深入开展,注重强化, 规范程序,改进作风,积极发展,努力建设,依法实行,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率先发展, 互惠互利,全面分析,全面贯彻,持续推进,全面落实、全面实施,逐步扭转,基本形成, 普遍增加,基本建立,更加完备,逐步完善,明显提高,逐渐好转,逐步形成,不断加强, 持续增效,巩固深化,大幅提高,显著改善,不断增强,日趋完善

知乎用户 今天放假啦 发表

不知道有没人和我一样,明明没结婚也不是安徽人,刷到这一条条评论跟自家过年一样开心 ?


更新下,有人说下一代会很惨我是在无脑嗨。我想说我所在的城市,10 年的时间房价涨了 6 倍,平均工资涨了 2 倍。有一个平均说的很好 “有一种抗包和敌人同归于尽” 的快感。

我自己本身家庭是不缺房的,但是我仍然不愿意结婚恋爱,因为这不是我想要的社会,即使我的物质不缺,但我仍然不希望看到我的同胞们世世代代当被收割的韭菜!所以我看到有人用实际行动反抗,我很开心!

知乎用户 问策澜沧 发表

感受很深,人口都流向了发达省份。究其原因还是在家乡看不到希望。安徽目前的政策是大省会,全力打造合肥,意图做大做强合肥来抵抗南京,上海,杭州,武汉对皖的人才吸引。

不能说一点道理都没有,这些年也确实有不少皖籍大学毕业生选择了合肥而不是江浙沪,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都是有两个方面的,在增强了合肥的吸引力的同时,不可避免的牺牲了其他地市的发展,毕竟安徽的总量摆在那里,投入合肥多了,给其他地市的肯定就要少点。这就导致了原本发展还不错的地市江河日下,典型代表: 蚌埠,铜陵。我身边不少人看着家乡发展变慢,不得已去了外地发展定居。没错,合肥现在发展的越来越好,但合肥不是家啊,我有去江浙沪一带的同学跟我说: 如果家里还像之前那样,谁又会选择背井离乡呢,合肥?咱为什么变慢,你就在体制内,心里没点逼数嘛!

所以要想提高人口增长,让安徽新生儿数量增多,在继续强省会的基础上,是否可以更多的兼顾一下各个地市的发展,毕竟乡愁有时候比所谓的人才引进更能吸引人啊。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解决啥啊,罗马尼亚生育率不也起来了么,我们还能比不过这区区弹丸小国?

会起来的,我们都是历史的尘埃,就给后人去烦心吧。

知乎用户 长太息 发表

劳动力再生产的价格是历史的和社会的共同构成的,如果比如在北京那么包含北京的房子,如果在成都,则包含成都的住房。高房价本身应该是工资的构成的一部分。作为如果要满足劳动力的再生产,那么就意味着工资将不得不覆盖工人全部家庭生活的成本,而不是单个工人的生活成本。

大学生之所以比民工廉价也正在此,民工的工资包含了他的家庭开支,而普通的大学生仅仅包含了他自己的开支,他甚至可以向父母索要一部分钱来维系自己的生活。所以对于中国的年轻人而言,工资并不能帮助他组建他的家庭,让他养育后代。

但是这样的低工资对于中国的资本而言是有利的,它榨取了更多的绝对劳动时间,它缩短了付给劳动力的必要劳动时间。虽然不是以提高生产力为特点,而是以减少工资养活的人为解决。

那么自然,当工资仅仅能养活劳动力自己,甚至还不能很好的养活劳动力自己时,作为劳动力的个体自然没有可能以及意愿去进行生育了。

知乎用户 笑野 发表

“老子 / 老娘在老家都买不起房,不在这住了去超大型城市 / 北欧碰碰运气吧”

“你就给老子 / 老娘介绍这样的,让我结婚?纸片人不香了还是 dildo 没电了?”

“老子 / 老娘自己都养不起,你让我生?再给婆罗门生产燃料吗?”

剧本早就写好了,日韩加强版

毕竟大明还没富就老了

Cyberpunk china version1.0 即将上线

各位玩家敬请期待

大量死掉的小村镇,小城市

能 run 大城市就 run 北上广深超大都市圈,当然能 run 北欧北美的早跑了

哪也 run 不了的,不是躺平了就是实在没能力

不给添麻烦就算不错

就更别想着提供人口红利了

为 republic 提供下一代的工作,只能交给二代三代们,起码能够在盘根错节小地方继续吃红利,并且要有很高的生育意愿

但是很多二代三代也倾向于条件够了就 run 或者只生一个好

那么,问题来了

哪里的二代三代有这么强的生育意愿还足够的重迁安土?

这个时候

山东官迷富二代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这一波利好山东房地产

知乎用户 五百藏 发表

这种问题还是留给后人解决吧

什么!!!没有后人了!!!!

知乎用户 烟雨平生 发表

还是房价太低了,导致年轻人没有奋斗的欲望。

知乎用户 紫霄 发表

你不生,有的是人生,着什么急嘛

另外,房价还是太低了,不利于年轻人奋斗

知乎用户 ababab 发表

人口和土财是一对 deadlock,没法解开。

我们都知道,各地财政几乎都靠卖地,18000 的房价,老大哥至少拿走 13000。

大家不生孩子也简单,生不起。简单算个帐,多个孩子,至少多一个房间,那么至少 16 平米 + 多出其他零碎面积 4 平米 **1.2(20% 公摊) =20***1.2 = 24 平米

合肥 17000 的均价 * 24 平米,多生一个孩子关多一间房子成本就是 40 万。其他的我都还没计算,七七八八加起来,培养一个能考上大学的孩子,全流程下来不会低于 100 万。这其中房子当然是无可厚非的大头。

但是我们地财又离不开卖地,那怎么办呢? 所以才有这些年房地市场一轮一轮的改革。

纵观近十年的房地市场改革主线,在不动土财的前提下,似乎是要:让地价继续高涨,充分支持地财的同时,同时让房价低下去,满足人民的居住正义。

我估么这是办不到的,所以出生人口狂掉。但我却笑不出来,我建议你们也不要笑。

“时日何丧, 予与汝皆亡” 所给予的朴素正义,自然是很爽,我也爽。但是如果他们发现了出生减少,他们所做的不会是让我们缓一口气,而是把缰绳勒得更紧。

比如说,不出 5 年,我们的堕胎自由大概率就会被剥夺。别笑德州人,德州无法堕胎,但医生会帮助你 refer 到加州的医院,在德州把该做的检查都做了,去了加州直接安排手术,说到底也不耽误太多。

我们的堕胎自由被取消后,请问我们去哪里堕胎,韩国吗?你有韩国签证吗?

不让堕胎都还算温和的手段,更厉害的是计生团队现在刚被转岗没多久,如果让他们快速回岗,继续负责计生工作,对于生育数量不足的地区长官,采取一票否决制,我不难想象他们会对我们做出什么事情来。

那么看到降低的出生数字,你还笑得出来吗?这个角度来说,深谙统计艺术的统计局反而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暗中保护我们少挨几鞭子。

文章末尾,用我最喜欢的道德经做结尾吧:“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就不能停下让我们喘口气吗?

知乎用户 圆胖肿 发表

这个原因不是明摆着的么?和尚头上的虱子

还用说吗?

但是我觉得这是好事,为什么呢?

因为既然政府公文都开始承认问题了,那说明政府打算着手解决问题了

而且这事肯定不是最近才发生的,对吧,你看日期,18,19,20 都在大幅下跌,但是你什么时候在新闻上看到了?没有嘛

直到今年公开出来

说明政府已经着手打算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房地产现在什么行情,应该心理很清楚了吧?现在一大堆房地产企业都过得很难受吧?

当然你说房价还是没有降,那这个是这样,一下子把房价砸下来,也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只能说,软着陆啥的,慢慢化解这个问题,但是至少,房价涨,恐怕是涨不动了,要么限涨,要么自然就不增长了

当政府开始公开承认问题的时候,就是政府动手解决问题的时候

因为政府承认问题其实是让舆论给自己施加压力,如果政府没有解决问题的打算,何必给自己找这个麻烦?

所以将来一切,跟生育率做对的,比如什么 996,资本垄断啊,还有房价,这些下场都不会太好

哦,还有奋斗家,以后不让你奋斗了,最好的奋斗就是去生育

拿命换钱?不要你的命了,你的命也不值钱

换钱?不给

所以现在是人民开始享受生活最好的时代,是奋斗家们最差的时代,将来你想奋斗,只会越来越难

知乎用户 黄昏饮马 发表

子宫并不像电闸,一拉就限电,一合就来电。

下面这些宣传口号,你还记得吗?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好”

“地球母亲太累了,再也擎不起更多的孩子”

“幸福之家人口少,生活质量必提高”

“控制人口,保护环境,珍惜家园”

“稳定低生育水平,靠你靠我靠大家”

“控制人口,国之根本,少生优生,民之心声”

“控制人口数量,关爱地球母亲”

有更多残酷的标语实在没法贴出来。

有春晚成就的经典《超生游击队》

有更为戏谑的 “农村怎样才能福,少生孩子多种树”“农村怎样才不穷,少生孩子养狗熊”

如果曾经执行极为严格的计划生育是那个时代的无奈之举,

那么经过旷日持久的计生宣传、教育、奖罚、管理,少生孩子 = 幸福一生 = 国计民生 已经成了 70、80、90、00 后们烙印脑海、融进血液、深入骨髓,内心处的观念、下意识的铁律。

这种思想钢印,并不容易解除。

如同曾经宣传的那样:

“少生优生是现代家庭的选择”

那么,这种选择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了。

要想改变,并不能像操作电闸那样容易。

延伸阅读:

知乎用户 时代之 发表

形式不是小好,是大好。

警告各位不要胡妄议。

从 2006 年,我上天涯开始,以易富贤等人为首,就在警告中国人口会断崖式下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那个时候,国家肯定就注意到了人口问题。

然后到 2015 年,我们全面放开二胎,2021 年,全面放开三胎。

这完全说明,这是有计划的嘛!当前的情况也在预期之中!

可控、稳定、既要、又要、持续性、灵活性

乐观、信心、稳中向好!

最后,大家可以关注公众号额,和知乎内容不重合。

我是时代之,一个_独立投资人¥心理咨询师,关注金融投资及自我升级,更多干货,欢迎关注公众号 jingji-xinli,或者微信搜索公众号 “时代之”。_

知乎用户 智空区块链真经 发表

这是韩国和越南的历年新生人口对比,韩国还能坚持多久呢?

  • 中国没有数据,但可以看安徽的对比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布,_安徽省_的相关人口关键数据也随之出炉。1、_总人口_61027171 人,占全国人口的 4.32%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消息,关于《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发布。在修改必要性方面提到,安徽省出生人口连续 4 年减少,人口形势极为严峻。据安徽省全员人口数据库统计,2017 年至 2021 年安徽省出生人口分别为 98.4 万、86.5 万、76.6 万、64.5 万、53 万(预测),年增长率为 - 12.1%、-11.4%、-15.8%,-17.8%,整体呈断崖式下降趋势。

越南总人口 **9649 万,**安徽人口 **6103 万。**2021 年越南出生人口 160 万(预测)安徽出生人口 53 万(预测)这意味着 20 年后的越南可以提供 3 个安徽省的劳动人口!

这下理解为何韩企日企台企都要搬到越南了吧?上次我说越南女不会嫁到广西农村了,因为现在是广西农村偷渡到越南打工,直接被扣越吹的帽子!

知乎用户 Asteria 发表

我觉得很不错。

实际上,在这个时代,所有人都没有未来的安全感。

很多人 35 岁直接没了工作。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年轻人在 25 岁生了孩子,当孩子长到 10 岁左右的时候,父母没了工作。然后就悲剧了。

我印象中之前哪怕是体制内的女性,生育也是受到限制的,印象里有某个地方怀孕要排期,有的人排到 10 年以后的新闻。

再加上高涨的房价,可以收割一对年轻人未来 2-30 年的劳动成果。

更何况原来的社会好歹有周围的亲人朋友可以帮你,现在的劳动者已经原子化碎片化,你的家庭出事,没有任何人会帮助你。

而原子化的成长环境,加上压力暴涨的父母,很容易让孩子心理出现严重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不生,才是最好的选择。

今年预测,850 万出生人口,我觉得还是太多了。

500 万,200 万,哦不,50 万才比较正常。因为我觉得,能够保证自己未来安全,能给孩子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的,一共可能就 50 万。

有教授叔叔,有高官阿姨,有董事长外公。

这种的家庭,才适合生育。至于别人?教授叔叔骚扰一下,高官阿姨腐败一下,董事长外公优化一下,对于别人的孩子就是灭顶之灾。

最后,可能和生育率无关,也可能和生育率有关,我想引用一段话: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点赞多了,我想从更深层的角度说明一下问题。

我国乃至大东亚文化圈,都是儒法家文化。

儒法家文化的特点是,强管制,但是强联系。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在我们看来,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契约。我们对统治者有基本的信任,赋予统治者权力,但是统治者要保证很多东西。

过去很多公知说这是奴化,但是这并不是奴化,而是一种适合东亚地理环境农耕生产方式的文化。

比如被孟子反复嘲讽的梁惠王,曾经曰过:“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_,_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你在这种情况下,河东凶或者河内凶,然后你说要保证私有财产,保证私人独立性,不让国王征太多税,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西方则非常早地进入了商业社会。商业社会的特点是以交换为核心。适应这种商业社会的文化,就是那种独立自主的,唯利是图的文化。

这里面没有什么优劣,只是你的生产方式产生的结果而已。

但是如今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社会上层已经转变成商业社会的文化了,他们并不会,也不想对下层负责,他们计算的都是一时一刻的得失,但是社会中低层还是相信一个长期的社会契约

比如说,公司老板对你说,年轻人你要努力,以后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当上 CEO,走上人生巅峰。

这种契约在以往的文化环境中是成立的。

但是这种契约,并不会得到任何保证,如果老板稍微有点良心,或许可以保证,但是如果不给你保证,在法律层面上你也没有任何办法。

年轻人并不怕吃苦,也不怕付出,但是怕的是付出了以后没有任何保证。你们口头的那些什么承诺,对年轻人来说,一点用都没有。毕竟 “狼” 已经来了太多次了。

现在的社会,的确就是没有任何保证。年轻人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不到任何改变的希望。

这个没有保证不是说没有要大富大贵,而是说连最基本的生存和繁衍都无法保证了。

而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强法治,即认为人都是独立的,人不应该信任任何权威,对权力保持高度警惕,要司法独立的文化,在中国也没有落地生根。上层还是在画大饼,能忽悠一天是一天。

年轻人的很多自嘲,包括 “好日子还在后面呢”,就是这种矛盾的反映。本来我们的社会契约是先富带动后富,老百姓服从安排,服从统治的就是相信权力能履行这种契约。但是如果人们发现了这种契约不能得以履行,那么权威本身就会受到质疑,治理成本可能会迅速升高。同时,社会文化也慢慢朝着西方的那种商业文明的社会发展。

还有所谓的大棋党,如何如何,但是大棋党说的东西仍然是长期的东西,如同宗教里的各种美好幻想一样,实际的情况,就是一时一刻的计较,没有什么长期的东西。

知乎用户 魔导师欧比旺 发表

南京恐成最大输家

知乎用户 真二世明王​ 发表

我个人一直认为,

人口就是个杞人忧天的问题,

蟑螂老鼠蚂蚁等动物从来都没节育过,

也没看到铺满地球,

因为到了一定时间段,

大自然就会帮你调节数量。

人口都往一处聚集,

物价飞升,

自然很多人生不起,

等人口少了,

资源多了,

自然而然人口就会上升。

东汉末期,

人口 6000 万,

结果天下大乱,

打来打去,

人口只剩 700 多万,

不及现在上海人口的三分之一。

到了唐朝,

又恢复到近亿,

唐末五代十国战乱,

人口锐减到 3000 万,

到了宋朝又恢复到一亿。。。

欧美技术领先,

医疗发达,

和平了那么久,

中东非洲打来打去那么多年。。

医疗落后,

结果欧美白人占比越来越少,

人口反而黑绿拉丁化。

人对于大自然是渺小的,

算来算去,

到头来一场空,

并不能改变什么 。

日不落帝国就是个例子

处心积虑当搅屎棍那么多年。。

结果本土都要分裂了。。。

知乎用户 汤司令 发表

和四十多年前一样,安徽人民第一个站出来说话了

知乎用户 谦逊好学盛老湿​ 发表

作为留在家乡县城工作的安徽人,毕业回家这几年最大的感受就是没几个同学在老家,从小学到高中的同学,留在老家生活的屈指可数,工作后也能明显的感觉到城市中缺乏青年人,老龄化形势异常严峻。

但在目前几乎是无法解决,就像我的老家,安徽 gdp 倒数第二的城市,主城区常驻人口二十万左右,房价破万,工资三四千,除了进体制当老师当公务员几乎没有什么优质就业岗位,对青年人丝毫没有吸引力,结果就是只能成为青年群体的输送区,为大城市源源不断输送人才。

在被大城市虹吸的同时,城区也在虹吸农村地区,农村地区的萎缩程度不断加剧,当农村地区完全空心化以后,接下来就是小县城和乡镇了,最后所剩不多的人口也就集中在稍微发展不错的县城和主城区了。

知乎用户 最后审判 发表

实质上,人口连续减少已经是很多年的事情了,但是利益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选择的是掩盖和隐瞒,直到瞒不住的时候,才无奈将问题公开,应该真正追究这些利益集团的法律责任,将他们绳之以法,绝不允许这些祸国殃民的人继续逍遥法外、继续祸害社会。

生不起、养不起,这是中国人不愿意生孩子的根本原因。

社会越来越发展、物质越来越丰富,却导致了生不起孩子、养不起孩子的奇怪现象,一句话,就是老百姓没有钱了。

那么钱跑到哪去了,一句话就可以解释:钱跑到新生的国内资产阶级手里去了。

一个无产阶级国家、资产阶级重新出现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可是事实就是如此。而且新生的资产阶级控制着绝大部分的权力,所以百姓不禁要问:中国还是一个无产阶级国家吗,为什么连续的大山压得中国老百姓生不起孩子、养不起孩子了。

知乎用户 离野 发表

“你不生有的人生。”

知乎用户 pure 日月​ 发表

人口分析,还得我来。

不知道舆论咋就突然火了,这难道不是 18 年就显而易见会发生的事儿么?

可能很多人稀里糊涂过日子没咋关注人口,到现在才如梦初醒恍然大悟!

七普数据 2016 年出生人口修正数据 1800 多万吧,2020 年出生人口 1200 万,也就是说 16 到 20 年,出生人口锐减 1/3。全国如此,安徽不过是平均水平罢了,但凡关注我国人口情况,这就是预料之内的事情。

个人认为是经济社会发展下的生存成本提升以及人们的意识觉醒导致生育率下滑,这是无解的(发达国家都是先例),但是我国人口结构发展过程中就是 bang-bang 控制,跌宕起伏,现在则是在承担后续的结果,而且,以房地产、教育为首的高额育儿成本加速了人口结构的恶化。要不是 15 年末全面放开二胎,现在我国人口就已经负增长了。

16 到 20 年,出生人口锐减 1/3,现在这趋势再过 3 年怕是又要减 1/3 到 1/2 了,疫情下打疫苗导致生育推迟或者取消,疫情这一下子,导致育龄家庭老了 2 岁左右,原本打算 2 胎 3 胎恐怕都要不了了之了,所以说,3 年后出生人口 6-7 百万是大概率事件,那个时候,每年人口负增长可能达 500 万左右。

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典型国家案例:

其一是美国,吸纳全球英才,美国每年净增人口几乎就是移民流入人口;其二是欧洲,吸纳黑人英才(前面两个文化包容性强,而且以前殖民时代也耕耘了文化基础);其三是日韩,自己内部消耗吸收。

实话实说,我国不具备欧美条件,一方面没有对外殖民史,不存在文化基础,如果现在大幅度引入移民,文化兼容性不足;另一方面是我国不缺劳动力,在智能化时代,我们更愁就业岗位不足,因此也不需要大幅度引入移民。

人口结构将是理解中国未来大政方针和经济活动的基础。

理解了这五个字,才能理解七普数据公布以来一波实施全面三胎政策、打击课外辅导、教育双减、抨击 996(互联网平台企业老老实实取消大小周以及加班制度、多招人)、房地产剥离教育属性、全方位限制房地产融资(这个持续 3 年,疫情短暂中断)、延迟退休讨论这么频繁、四川攀枝花与甘肃临泽奖励多孩生育、广西陆川调查高龄单身男性……

当初很多人还不以为意,直到七普以后政策雷霆之势滚滚而来,有些人才后知后觉恍然大悟,更有些人还在糊里糊涂过日子,对大时代的深刻变化无动于衷。

7 月 20 日,国家发布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官方亲自承认了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不可逆转,只能 “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

那么,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减缓呢?

1、为什么要促进生育?

(1)人的二元性

对于促进生育的重大意义,《决定》已经明明白白解释了,详见第 1、2 条。

首先是我国老龄化速度太快了,“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 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并且人口老龄化会影响我国的方方面面。

我曾经说过:经济的运行归根到底是人的生产与消费。这句话体现了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人扮演的角色不仅是 “劳动力” 还是“消费者”。这句话对应了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人力资本支撑内需支撑”。

十四五规划有两个战略,一个是产业升级,另一个是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当然是需要人才支撑的,也就是需要人;而消费升级呢,还是需要人。

理解了人即是 “劳动力”还是 “消费者” 的二元性,就不会说出未来是智能机器人自动化社会,不需要人了。因为,机器人不会帮你消费,机器人只会加速财富集中以及扩大贫富差距!

(2)老龄化过快的坏处

对于老龄化过快的坏处,此前央行那篇文章已经分析了(旧文《【完全解读央行论文】人口老龄化是今后我国所有问题的基本盘!》)。

核心观点——“人口红利是个暂时的机会”——一针见血道出了人口红利的真相。当前,我们的人口红利正在急速消失,对应的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已经走到了要为人口红利还债的关口了

当下,市面上有部分人喜欢简单线性的从 “人口减少,人均资源 / 财富就会增加” 的角度认为人口减少就是大利好。

这是大错特错的,因为人口的非合理减少 / 老龄化,很可能造成经济衰退,这样意味着社会的财富减少。因为适龄劳动力的生产减少,而老龄人的消耗增加。此消彼长,如果社会财富减少的速度大于人口减少的速度,人均财富就会减少。

我们当下面临的老龄化严峻性,还能用合理范围解释吗?

2、提高生育的方法

该决定提到了两条措施,分别是 “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和 “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1)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这一条国家已经在做了,北京、宁波等地都出台了暑期托管服务,不仅如此,7 月 13 日,教育部新闻通气会上《介绍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和暑期托管服务工作有关情况》描述了全托模式。

更加教育部的描述,我所预想的的【学校全托模式】即将成为现实,当然不排除学校将放学后的托管与机构公司合作。

现如今,很多城市的小学生下午不到 4:00 就放学了,这对于普通上班族的双职工家庭要是没有其他人帮忙,肯定无法兼顾;而且普通职工家庭周末加班是随处可见的,可能双休日都没法照顾孩子。

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 “三点半” 放学现象导致 “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后果,“三点半”难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5+2】政策就是针对这个痛点的解决方案,也不知道哪个专家提出减负导致小学生 4 点不到就放学的,典型的枉顾实际情况拍脑袋决策!

教育部 7 月 13 日召开新闻通气会有几个信息值得关注:

其一:暑期托管服务应遵循学校主动、社会参与、教师志愿、学生自愿、公益普惠等基本要求。

其二:要推行课后服务 “5+2” 模式,即学校每周 5 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 2 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对家长接孩子还有困难的学生,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

解读 1:“学校主动”表明暑期托管以学校为主体实施,“教师志愿”中虽然写的是 “志愿”,但是,估计每位教师“轮着来” 是跑不了了,而且我可以想象为了防止一些老师不情愿,“志愿经验”将和评职称直接挂钩!“学生自愿”则给予有条件的家庭极大的灵活性。

解读 2:【5+2】模式教育部说的清清白白,“即学校每周 5 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 2 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就是为了解决双职工家庭与学生放学早的矛盾,不过这也得需要国家强制 955 上班制度配套,如果两个家长都得加班,那么也难办,不过,对于这样的家庭,可以得到 “延时托管服务”。

(2)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实话实说,本部分的措施力度还是不够,生育方面的措施没有明确的数字支持,最好的一个措施可能是税收减免,也就是:

研究推动将 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对于大家所关注的 “取消社会抚养费,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将入户、入学、入职等与个人生育情况全面脱钩”。这些明明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能视为鼓励生育的政策,我们不能因为以前不合理的措施取消了,仅仅是回归本来的样子,就把这个过程当做一种激励措施。

总的来说,**就目前的鼓励生育的力度,还是比较初级,还没有实质性的、让人为之一振的措施出台。**刺激生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一个过程,绝不会仅此而已!

3、结尾

我国未来半个世纪,人口老龄化才是最核心问题。为了提升生育率,国家政策先从教育入手,房地产泡沫这个最影响生育率的大山绝对也逃不脱被抛弃的命运!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不仅是房地产完成了历史使命,而且,如果处理失当,有可能造成经济(甚至国家)整体衰退,与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相比,房地产算不了什么。

再次劝诫大家:

  • 一个人的奋斗只有与国家前途命运产生和谐共振,才能收获事半功倍之效,
  • 一定要相信国家的纠错能力,一旦触发纠错机制,必然有雷霆万钧之势能。
  • 天空已然破晓,一个居住无忧的新时代已经在徐徐走来,
  • 所有的铺垫,都为了一个目的,去泡沫让经济继续飞扬。
  • 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当你的眼界不在局限于个人利益相关,而是基于当下内外的环境,以最有利于国家发展(甚至世界发展)的角度思考,很多答案不言自明!
  • 不要懊恼过去,因为纯属浪费时间;与其惆怅过去,不如放眼未来。也不用担心时代不给机会,想一想,你有没有足够的智慧发现机会在哪里,没有就提升自己直到有,以及机会出现的时候是否做足了准备。
  •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重要提醒:论对未来的前瞻性分析和预测,没多少人可以像我这样的吧,绝大部分就是墙头草、马后炮,更多深度前瞻性文章,详见公众号【Smart_Dreamer】和【悟空价投】

知乎用户 sleeping sun​ 发表

芜湖,蚌埠住了。

知乎用户 蘅芜瀟湘 发表

说明教育水平确实提高了

知乎用户 像郭大侠一样 发表

知乎用户 老狐狸张白林 发表

接到通知,不敢评论,不敢不敢


无法评论,不是吧。


在我关于如何科学看待生育底下的回答被砍了之后,我只能说:“跌的好!!!”

简单的讲解我花费了几个小时的思考结果。

我不敢拿本国举例,免得又被删除,也不敢举例客观数据,免得又被删除。那就写一篇没有客观属性,让大人放心的文章吧。

声明,接下来我指的是韩国。

韩国的青少年压力是很大的,因为韩国的阶级极其牢固,中年人的自杀率很高,青少年的自杀率也很高,在韩国,有很多中年人因为生意的失败,而欠下巨额的债款,然后流落街头,成为流浪汉。

而韩国的普遍结婚年龄到了四十岁,他们普遍得需要一辈子的时间才能够买的上一套房子,并且还要抵挡失业问题。

所以,青年人有着及时行乐的思想,青年人普遍不爱结婚,也不爱生小孩。

我在韩国玩的时候,住在朋友的家里,就为他那数量庞大的化妆品所震惊到了(他是男的,性取向为女)。

与此同时,他们的自杀率极高,和日本不相上下,在日本,很多青,中,老年人是自杀死在家里,直到腐烂才被别人发现。

韩国作为亚洲儒家文化的国家,现在因为高压的生活而不生孩子,并且被人预言,韩国将会是世界上第一个自行消亡的国家。

这是很可怕的。

但是,对于韩国的年轻人,我朋友的原话是

“你们这群笨蛋,老是担心什么以后会不会消亡,你有没有想过自己要到 41 岁才能结婚,房价和失业会压垮你,笨蛋,还不如现在把自己变帅一点,多谈几个女朋友,多准备点钱,什么生育不生育,关你啥事?”

请不要胡乱联想,我指的就是韩国,请不要胡乱联想。

知乎用户 理想三和 发表

互联网让普通人都越来越认识到两点

1、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大概率一辈子享不了什么福

2、生了孩子,自己本就不怎么样的生活质量肯定下降

庶民的共识

匹夫的愤怒

知乎用户 请叫我小祸害 发表

看到无数提问或者回答的人说 5 年下降 46%,其实经历了 4 年,给出了 5 年的数据,但是下降过程是 4 年,第 1 年是基础数据,第 1 年不存在上升下降,第一年的统计数据出来那一刻才开始计时,也就是 4 年下降 46%

知乎用户 无尽星辰 发表

我是一个安徽人。

我在 16 年毕业,找了份工作,去了外省。我找工作的时候,目标工资是六千,只要到六千就行。

后来还不错。

但是也不算高。

工作两年之后,我开始考虑定居和结婚的事。

我发现这两个事好像有矛盾。

如果要买房,我就需要父母支援,才能买得起家乡的房子。

父母支援之后,我没钱了,父母也没钱了。

结婚呢?

结婚这玩意是有彩礼的。

这个东西不管最后有没有,还有结婚以后怎么样,结婚之前,应该要准备吧?

这两个一结合,我觉得,好像有点难。

然后这两年父母生病了,花的钱不多。

这里真的是感谢国家感谢党。

不过,我暂时已经不准备结婚了。

读书两年之后,再看看能不能找到工作。找完工作之后,再买房子,还要准备好治病的钱。这些我不确定能不能为另一半带来合适的婚姻。

以及有没有信心,迎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

掏空六个好钱包买房子的代价就是,六个人的生老病死的全都会影响未出生的那个孩子。

抚幼,养老,住房,工作,婚姻。

五个事,我不知道哪个会绷不住。

抚幼就算了。

婚姻也暂时算了。

每天刷一刷知乎,看看乐子。

哈哈哈哈。

对了,我工作了两年干的是辅导机构老师,现在机构没了,两年之后,还不知道能干啥。

勇敢面对新生活。

好像跑题了,我也不知道答案。

知乎用户 zion 发表

接下来就会全国形成舆论,应对低生育率,推出计划生育(从来没离开),翟振武教授等人前几年的坚决抵制放开二胎终于有了成果,为接下来鼓励生育创造了机会,科研经费和人口学编制保住了。参考 https://www.zhihu.com/answer/930059018

知乎用户 古都大同 发表

先来个题外话:2020 年韩国 30-39 岁人群中未婚者占比达 42.5%,刷新有统计以来历史最高值。

环球时报综合多家韩国媒体报道称,“韩国 30-39 岁未婚人口占比自 1990 年以来持续增加,从当年的 6.8% 增至 2020 年的 42.5%,刷新了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最高值。其中男性未婚者占比过半,达 50.8%。”


上面那段只是个题外话。不管你信不信,我信了。

评论区不是我关的。

尽管安徽出生人口数量经历了较快的下降过程(五年腰斩),但下降的势头并未减弱。实际上,全国来看也是这样的,包括河南(全省上半年出生人口同比下降约 18%)、山东(三个地级市出生人口降幅 20% 左右)等传统出生人口大省的出生人口规模依然处于较快的下降过程中。

问题问的是安徽,但各位心里都很清楚:这只是安徽的情况吗?恐怕不是吧。

题目问的是 “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可以分为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我在这里分析的只是直接原因。

很多人口研究者都喜欢从目前的人口规模去推算将来的出生人口规模,而他们计算出来的理论结果在理论上也至少需要经过三个主要的变量的影响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出生人口,即:

  1. 育龄妇女数量
  2. 结婚率
  3. 意愿生育率

下面我们对这三个变量逐一分析。

一、育龄妇女数量(第一个变量,起决定性作用)

影响出生人口规模的决定性因素是育龄妇女数量,从育龄妇女数量来看近年来全国出生人口规模的发展势头就是向下的,也即意味着出生人口规模的理论潜力在不断缩水。

二、结婚率(第二个变量)

影响出生人口规模的次要因素是结婚率。在现代社会,非婚生育现象越来越少,生育基本上可以说是同婚姻挂钩的。如果 100 个处于婚龄的人的群体中只有一半结婚,那么第一个变量所决定的该群体的出生人口规模的理论潜力也只能发挥出一半来。

有人提到欧洲非婚生占 60%,但地区文化传统不一样,没有任何可比性。
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 2017 年 “人口动态调查” 统计数据。2018 年,全国新生儿为 89 万 7359 人,其中非婚出生的新生儿为 2 万 1041 人,占比为 2.29%,仅比韩国(1.9%)高一点。

这方面公布的数据极为有限,只能进行文字性描述。**但看看邻居韩国,30-39 岁年龄段居然还有 42.5% 未婚者,生的孩子当然多不了。**当然,韩国是个小国,这方面统计起来可能要容易一点。

三、意愿生育率(第三个变量)

很多人常常把调查得到的意愿生育率直接去乘适龄人口总规模,实际上他们总得先去除性别比的影响(直接算育龄妇女)和未婚者不会贡献出生人口这两个因素排除掉,才能考虑意愿生育率的影响。不排除前两个因素,直接算意愿生育率是没有用的。

关于意愿生育率,这里有一个今年夏天西安做的一个调查:

6 月 21 日记者获悉,为了解西安育龄青年对 “二孩”“三孩” 的生育意愿,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在西安市抽取 100 位育龄青年开展专项调研。结果显示:近九成育龄青年暂无生育 “三孩” 意愿,养育成本过高是制约生育意愿的最主要因素。
根据 “三孩” 政策下西安育龄青年生育意愿调查,育龄青年对 “二孩”“三孩” 生育意向偏低。调查显示,2% 的育龄青年不考虑要孩子,67% 的育龄青年只愿生育一个孩子;23% 的育龄青年愿意接受 “二孩”;可以接受“三孩” 的只有 8%。

发现什么问题没有?尽管 100 位受访者中只有 2% 的人表示不考虑要孩子,符合一些人认为的 “不生孩子只是网上说说,实际上大家还是都去生孩子了”,但根据这个调查计算的受调查者的意愿生育率是 1.37,已经是极低,且转化为现实生育率时还要受变量 1 和变量 2 的影响而打折。

何况,2020 年全国的总和生育率也只是 1.3。我没有西安的数据,但西安作为特大城市实际上有 1.0 就不错了。

综上,经过了这三个关键变量的影响,现有的适龄人群还能生出多少孩子呢?


再来看题目中的 “如何解决” 的部分。

我们再把前面的三个关键变量列出来,分别是:

  1. 育龄妇女数量走低(她们出生于十几年前至几十年前,处于下降过程中)
  2. 结婚率(在变化中,不清楚数据)
  3. 意愿生育率(在变化中,现在不高)

其实经过前面对三个变量的分析,对应的方法是显而易见的,一共就三个关键变量,变量 1——育龄妇女数量走低是现在完全没办法改变的,那么就只能在变量 2 结婚率和变量 3 意愿生育率这俩变量上下功夫。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育龄妇女数量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它在下降,出生人口数量的大的趋势就是下降,改变变量 2 和变量 3 也只能是起影响作用,极难改变大的趋势。

那么,现在终极的问题就是:

如何提高结婚率?

如何提高意愿生育率?

这两个问题恐怕就不是需要我们普通人去作答的了。

知乎用户 蠢治 发表

没问题的,放宽心。

你不__,有的是人__。

____太低了,年轻人都没有奋斗的动力了。

难道现在的年轻人就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会吧?

年轻人就该拼搏,现在是最适合奋斗的年纪,不要总想着这些有的没的,多____,多为____做贡献,孩子这方面____会想办法的。

____配不上____。

____和____会降低大幅度生活质量的。

警惕____势力打__牌。

实在没办法我们可以从____引进_______嘛,一__配三__,生育率不就上来了吗?

______还在后头呢!

感恩,我感觉斯必得越来越法斯特了。

知乎用户 苏州律师杜哥​​ 发表

哪一天国家放开了非婚生育,

才说明人口形势真的严峻了!

知乎用户 伊甸园的苹果核 发表

蚌埠人表示欢迎来蚌埠住,虽然这里市区房价均价 9000,平均工资 3000,教育全省倒数,没啥产业,市区人口外流。但是这里医院挺多,生孩子不用担心去医院排队,好吃的也多 。

PS: 亲口吃了 20 多年的本地好吃的小吃有: 1. 雪园馄饨 2. 白修刚牛肉盒 3. 蚂虾街的小龙虾 4. 遍布城市各处的烧饼夹里脊)

知乎用户 猪猪侠 发表

当初出台计划生育条例的时候,对于人口压力有没有用过极为严峻这样的形容词呢

知乎用户 林木木​ 发表

年轻人不愿意结婚,因为找不到心仪的对象。大家普遍认为只有网红妹子小鲜肉才算美女帅哥,身边的普通朋友看起来都过于平庸甚至丑陋,基本配不上自己。

人们往往也极容易忽略或不清楚自己在他人眼中,也是平庸甚至丑陋的。

这种谁也配不上谁的尴尬,导致大家没办法找到完美的结婚对象。

要么咱们学历不对等,家境不匹配,灵魂不契合。

害,一个个都单着,结婚太难了。婚都不结,自然不用讨论出生率。

另外就是结婚成本、生育教育成本高,结不起婚。

再有一部分,结婚了,两人过的惬意,彼此都拥有自己的手机,在家都是各自一个独立空间,有事咱漂流瓶联系。

人们对于这个世界的欲望普遍下降,没有人再去奋斗拼搏,只求生活过的去,没孩子就能毫无心理负担的躺平。

女人也不再伸手问男人要钱,也就无需出卖子宫,换取一份稳定生活,大家各自相安。

男人也不再愿意为女人花钱,因为他们挣钱也挺难的,传统的大男子主义也销声匿迹了,保护女性的思想也淡化了,甚至巴不得找个富婆包养才更爽。

知乎用户 罗宾老师 发表

安徽称,安徽特么是个人吗?他称什么很重要吗?人口少也是当年的基本国策,大家从房子,到车,到生活模式,都是按照一胎模式置办的,除了极少数极富裕的人,让我们生俩仨的,就意味着我们从房子到车,到生活方式都要完全推翻重来。快 40 了,折腾不动了,别闹了。

想让未来的年轻人生孩子,拜托先把房价降到 2008 年以前的水准。

并且,安徽人口减少,是因为生孩子问题吗?难道不是因为安徽人口正在外流吗?

知乎用户 大叔一枚 发表

为这一现象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群,应该是我们这批人!

总结下身边的原因:

  1. 家庭条件很好,自身条件不错。可能单身可能有对象,就是不结婚生娃
  2. 家庭条件很好,自身条件不错。在安徽结的婚,没搁安徽生的娃
  3. 家庭条件一般,自身条件一般。结了婚,养不起娃 or 养娃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4. 家庭条件一般,自身条件很好。为了更好的生活,还要打拼几年
  5. 家庭条件不行,自身条件不行。结不起婚生不起娃

大势所趋生活所迫,身边人没结婚生娃的多了去了,我急啥?

至于解决方法?我想想

不好意思,我没想到!

知乎用户 飞跃本屯 发表

出生率暴跌的根本原因是高速的现代化和内卷化。

现代化是不可逆的,内卷化是无解的,出生率下降是无法避免的,在下跌倒不再内卷之前,发钱减税降房价都没用,根本的方法是停止内卷,既社会提供的现代工作岗位与适龄劳动人口数量差别不大。而这只能靠产业垄断与外出殖民才能做到。

至于安徽这个数据,看上去唬人而已。

因为 2017 年是全面二孩的第二年 (出生年),而这一阶段安徽的经济发展快与房价还凑合,于是敢生的多。而 2019 和 2020 年,二孩红利过去后,也就是自然的生育率了。

这个现象不只是安徽有,全国都差不多,安徽的数据比全国平均变动大,但也没大多少 (安徽生育人口下降 46%,全国同期下降 41%)。

其实 2017-2020 年生育率下跌最大的省份,很可能是山东,但山东干脆不公布 2020 年生育数据了。

至于解决,两位教授提出过根本方法。

温铁军教授建议温和的逆现代化,发展乡村经济,大家回到田园之乐去。

翟东升教授建议温和的殖民,先安排 1 亿人口去建租界,把全球的中端工作岗位都抢来,也就解决内卷问题了。

知乎用户 周游世间 发表

历史上每逢盛世,都是人口大增长的时期,各朝代地方官政绩的头一条,就是人丁增长。

什么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口的长期稳定增长。

人口的增长是一个结果,养育收益 - 养育成本 为正,就会刺激人不断生育,人口不断突破峰值。

**这里养育收益和养育成本,有个比较麻烦的点,就是它们是不平滑的,**从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这句话可见一斑。

养娃需要十多年的辛苦投入,孩子长大成人后才能自食其力,而父母得到切切实实的回报,甚至要到自己七老八十,而养娃投入的成本,则是从一岁到十几甚至二十几,每天都得花钱。

近在眼前的年复一年的长时期投入,五十年甚至六七十年以后才姗姗来迟的回报,让生孩子这事成了世界上最难的长期价值投资。

为什么农业社会生育率高?工业社会生育率低?让咱们慢慢的算一笔账。

农业社会:孩子 13 岁下地干活顶半个劳力,16 岁就算全劳力了。

工业社会:需要受过一定教育的人 当工人,而且随着技术发展,教育年限越来越长,九年义务教育完成就 17 周岁了,上完大学要 21 岁,博士都小 30 岁了。

回报周期长短来看,农业社会完胜。

农业社会:文盲半文盲不影响种地,过去农家孩子几乎不用受教育,读个三两年书能写自己名字的就算很好了,教育投入基本为零。

工业社会:受教育水平越高,越可能有高收入,所以家长都在教育上投资。上高中大学的学费,再加上教育向低龄化内卷,幼儿园、小学的各种课外班, 哪怕是农村,养出一个本科生,教育投入累积起来也要十万元以上。

投资成本大小来看,农业社会完胜。

至于投资的回报

农业社会:社会治理能力低,公共服务差,国家机关执行能力差,个人权益多靠家族和宗族势力保证,在以前的农村甚至现在很多农村,人多势众就是实力,土地山林水源宅地,家里人丁单薄的明显抢不过人口众多的。

工业社会: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发达,社保健全,执法能力强大,个人的权益能得到法律和国家机器的保证,人多的优势被大幅削减了。

投资回报来看,农业社会高于工业社会

知乎用户 Alexius 发表

解决办法:和赌毒培势不两立!

知乎用户 chiefeweight 发表

每次看到这种新闻,真比过年还开心。

怎么解决?不要问这种自欺欺人外加明知故问的问题好吗?撂一个词 “阶级清洗” 有人信吗?有人做吗?制造这问题的人心里的答案比谁都清楚,他们敢做?

真要想改,就别治标不治本。

我们发声,我们沉默,我们直视。

知乎用户 于杰 发表

老家皖北,全村基本都去打工,小时候是年年淹,那时候什么政策也不知道,就知道土墙都是泥巴,发方便面矿泉水,然后嘛,就出去打工。哪个地方好就喊村里人去。以前是为了钱玩命,现在也是为了钱玩命。以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来说,一是房价,但不是根本原因,城里没房子孩子上不了学,只能村里上,但是谁不想孩子的学习环境好,都带着孩子在外地读书。二是彩礼,动辄二三十万加房车,负担太重。三是发展,老家没发展方向,没有江浙沪的前景好。老家只有地

知乎用户 天星舰水手 发表

现阶段,全社会都应该转变观念,不要再把人口视为负担。低生育水平叠加不断加深的老龄化是一个严峻的考验。2020 生育率 1.3,日本 1.4,米国 1.7,这个生育率太低了。而且后续还在不断走低,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止跌回升。

知乎用户 Travis L 发表

别这样

是个能打字的人都知道什么原因,安徽人口流出全国第一多少年了都,而且不只是人口流出的问题,纸面上没流出的人,平时也都整天往江浙沪跑

都不用说人才,年轻人自觉有点能力的就没理由待在安徽,怎么可能在家生孩子给孩子上学,总不能指望中年人去生吧

尤其是疫情影响,有钱地区意味着要省着点消费,差一些地区就要大幅改变生活才能应对了,都是一鞭子下来,穿着重甲的人跟穿布衣的人体验完全不同,咋生孩子啊,养自己都出现困难了

如果想指望国家给点政策优惠把人才吸引回来

东北,河南,河北,山西冷笑一声:“祝您好运”

不止拿不到政策,别人拿钱来砸肯留在本地人才的时候,还会被鼓励

早点意识到自己是时代弃子吧

知乎用户 莱布尼茨​ 发表

和四十年前一样

安徽人率先站出来实事求是说实话了。

知乎用户 江南烟碎 发表

继续涨房价呀!再来一波涨价去库存,蚌埠住了

知乎用户 范学锦 发表

坐标安徽阜阳农村,95 年未婚,目前在家三个月,说说身边人的情况。

我们村比较小,大概百户人,多是中老年人、全职妈妈和小孩。这几年村里去世的人挺多的,多是生病去世的,老人和青壮年各种癌症罕见病的。新出生的孩子也有,感觉近两年越来越少。村里跟我差不多年龄的基本按读书程度分两种。

一种是初高中毕业就外出务工,到了年龄父母就张罗结婚生子。现在彩礼基本一二十万,要有房有车,基本农村自建房就可以。村里目前没有大龄剩男,再穷的人家也想办法借钱结婚。所以他们是目前村里生娃的主力,最少生两个孩子,有老人帮忙带,农村养娃成本也没那么高。村里一些结婚早的男女婚姻也一地鸡毛,离婚再婚的好几个,有骗婚的、性格不合的、不能生育的、基因不合的等等。

另一种就是像我这样考上大学在外读书工作的,现在也到了适婚年龄。但结婚的很少,更别提孩子了。男孩基本都在大一点城市工作,父母会努力帮孩子在合肥买房付首付,孩子工作还贷,也攒不下钱。女孩基本在县里和乡镇有稳定工作,身边很难找到合适的异性,就算找到了,也是异地分居的状态。

在村儿里还能 “啃老” 的我们日子不好过呐。

知乎用户 佐伊 23 发表

人口出生率下降这个问题,我们如果回到《资本论》中,就比较容易得到答案。

马克思指出,资本家发给劳动者的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体现。劳动力价值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维持劳动者个人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第二,维持劳动者家人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第三,劳动者培训与发展的费用。

但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家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严重地低于劳动力的价值。

在 80 年代之后,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大量农村人口背井离乡来到城市打工,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农民工。农民工是一种从农民向无产阶级过渡的阶级形态,是一种半无产阶级。一方面,农民工在城市里被企业主所雇佣,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为企业家生产剩余价值;另一方面,农民工在农村还保留有自己的土地,家庭里的老人和孩子一定程度上依靠农业收入来生活,形成了”空巢老人 “和” 留守儿童“现象。

也就是说,在这种半无产阶级状态下,农民工的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是分开进行的。这种状况对于企业主是非常有利的,因为他们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不包括劳动力再生产的费用(赡养老人、抚养孩子)。因此中国工人阶级所得到的的工资,严重低于他们的劳动力价值,这也是中国企业拥有所谓” 廉价劳动力优势 “的重要原因。

但是,当农民工无产阶级化的过程完成之后,农村就无法再发挥这样的作用。对于新生的第二代农民工来说,他们已经无法回到农村,但城市给他们所支付的工资,又无法让他们真正在城市里安家立足,无法让他们体面地完成劳动力再生产。

对于很多都市”白领 “来说,情况也比较类似。企业主支付给“白领” 的工资,不包括其劳动力再生产的费用。他们在城市里所挣到的工资,多数只能满足自己个人的生活。要想完成结婚、买房、抚养孩子、赡养老人等一系列涉及劳动力再生产的任务,他们那点工资就远远不够了。

没有土地的都市 “白领” 要完成劳动力再生产,靠什么呢?主要依靠社会主义遗产。很多年轻白领的工资,远远比不上自己父母的退休金。所以他们主要依靠父母的积蓄和退休金来完成买房、抚养孩子的任务。

在今天,农村已经无法像以前一样发挥转嫁矛盾的蓄水池的职能,城市里的社会主义遗产也逐渐被消耗殆尽,但企业主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依然不包括劳动力再生产的费用。

不是年轻人不想生,而是他们挣的工资里就没有生孩子的费用。

出生人口减少的根源,就在这里。总而言之,这是一种真 · 断子绝孙式的发展。

知乎用户 恒星 发表

原因就一个,在安徽活着容易,活的体面难!

解决无望,除非壮士断臂掐死房地产行业。

知乎用户 每天吃胡萝卜 发表

作为一个从小接受着:我国人口众多,所以计划生育,一家只生一个好

的课本教育长大的人,我现在觉得挺搞笑的。

育龄妇女变少了,这个短期内没办法改变,甚至还会恶化。因为重男轻女是顽疾,你解决不掉。

追儿子的太多了。一胎是儿子,人家不生二胎了。一台是女儿,二胎追个儿子。这么一算,育龄妇女数量怎么可能上去呢?

生育意愿,房价你解决吗?户籍问题你解决吗?全世界谁还拿户籍捆绑居民的?异地所有事情都不好办,户口是个框,把人框死了。搞得父母在大城市打工,孩子在小城市长大,留守儿童问题根本就是人为的。

解决打工人口住房和教育问题,能提高生育率,但是这是把特权阶级的底裤扒开了,人家不愿意。户籍不取消,人口上不去。房价不腰斩,人口上不去。

本质上,制定策略的人,要维护的是自己的利益。如果把他们的特权取消了,他们还怎么做人上人呢?

每年报道春运,这是什么值得赞赏的事情吗?农民工睡在火车站,你们是以什么心态去报道的呢?这件事的合理性在哪里?丧事喜办专家!

所以尽管用些皮毛政策来安抚,嘴上叫着,快生啊!

实际上呢,一点点自己的利益也不愿意让出来。问就是要维护市场稳定发展。暴涨是稳定,暴跌就不是稳定了是吧。

乱套了。国内那些经济学家们,万马齐喑究可哀!

这么多年,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症结是什么,到底有没有解放思想,有没有实事求是,庞大的 gl 体系是否已经演变成利益集团。

不要指望改变。我们寿命都太短了,做好自己就行。

知乎用户 蒙马特小奶狗​ 发表

江浙沪要好好考虑一下未来了,长期超额供血的安徽现在自己也贫血了。

长期以来江浙沪一直觉得安徽人多,欢喜往江浙沪跑,安徽也一直作为长三角劳动力的主要血袋。而且大家一直戏称南京为徽京,实际上不光南京,长三角所有大城市的外来人口中,除了江浙沪的本地人外,都是安徽人居多。现在常住人口安徽已经跌破 6000 万,比江苏和浙江人口都要少了。

可照这个道理,安徽的适龄生育人口都跑到江浙沪去了,那江浙的生育率应该暴增才对吧,但江苏和浙江的新生儿小高峰都在 16/17 年,江苏是 76w、浙江是 67w,而近五年也都是以两位数的比率减少,21 年个人预计江苏会跌破 60w、浙江可能还没有安徽多,50w 都不一定保得住。那至于上海,看看下图,不言而喻了吧。

所以江浙沪虽然吸走了安徽的青壮年,可这群适龄人口也并没有在江浙沪生很多的孩子。

那至于原因,嘿嘿

知乎用户 白鲸 发表

不用担心劳动力问题,每天都有那么多人去蚌埠住

知乎用户 小楼卧听雨 发表

真没想到老家安徽以这种形式上了热榜。

作为曾经的人口大省,安徽估计是长三角三省一市最后的生育高地。毕竟,当江浙沪都严格执行一胎的时候,安徽的计生是比较松的。而且,老家农村,现在还普遍二胎,这在江苏农村,算比较少见的。

现在连安徽都顶不住了,那没说的,东部沿海的生育率要低到何种程度?东北作为出生人口最低地区,现在又如何?静等后续结果吧。

很好奇这种在其他国家几乎不可逆的人口超低生育率,要如何扭转。

知乎用户 数据说 发表

其实不只是安徽,低生育率已经成为全球性现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从 1992 年开始,我国总和生育率低于 2.1,低于世代更替水平,至今已近 30 年。2020 年七普显示总和生育率低至 1.3,低于我们传统认知中生育率低的日本。

在我国,教育年龄的延长、生育年龄的延迟、还有不断提高生活成本,最终导致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减弱,数量降低。

从历年出生人口看,我国有过三次生育高峰,第一次是 53 年到 57 年, 第二次是 62 年 - 70 年,第三次是 81-87 年。第三次生育高峰主要是因为第二次高峰(62-70 年)出生的孩子开始进入育龄期。原计划会有的第四波超 4000 万婴儿潮并没有到来,出生人口并没有显著提高。

2011 年 11 月,中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2012 年出生人口略微回升;2013 年 12 月,中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4 年出生人口和出生率都有所提升,但幅度不大。2016 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2016 年人口出生率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但二孩需求释放后,2017 年后逐年回落。

2017 年是自我国 20 世纪 80 年代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出生人口多来源于二孩及以上。2017 年首次出现出生人口二孩占比(51%)超过一孩占比(42%)的年份,2019 年二孩占比升高至 59.5%。

二胎政策的实施在一个时期确实带来了出生率的提升。但从总和生育率(指某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个妇女在育龄期间(15~49 岁)生育的子女数量)来看,国际上通常将总和生育率达到 2.1 定为世代更替水平(人口相对于上一代不增加也不减少)。从 1992 年开始,我国总和生育率低于 2.1,至今已近 30 年。2020 年七普显示总和生育率低至 1.3,低于传统认知中同属亚洲的日本(1.4)。

总和生育率低的主要原因:

1、中国育龄女性的生育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教育年龄延长,生育年龄延迟,导致育龄妇女数量下降

2、中国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不断抬高的生活成本和教育成本降低了人们的生育意愿

同时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生活的不确定性和对住院分娩的担忧,也有一定影响。

调解人口构成未来可期的方向:

1、需要全面开放生育,出台鼓励生育相关政策

2、保障育龄妇女权益、针对聘用育龄妇女的企业提供一定政策补助,形成可持续发展。

知乎用户 海阔天空 发表

解决生育根本问题在于让人民有幸福感!贫富差距大,压力大,工作不稳定,房价教育成本医疗费用高,抑制了生育,年轻人大学毕业又面临就业危机,谁愿重复这样压力重重的人生

知乎用户 陈筠子 发表

修长城的绝后不是很正常?

知乎用户 Wikipedia DOG 发表

你没法依靠 zbj 的良心来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因为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zb 就是会榨干劳动力。zb 论里写的清清楚楚,zb 会朝着更能增值的地方跑去,996 就是比双休更有竞争力。

那西方那帮物产街机为什么日子过得舒坦?就是因为如果降工资了,他们会罢工;加班了他们会举报,让企业大出血。那这法律怎么来的?都是争取来的。

中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不存在资本家,没有剥削只有奋斗。每一个劳动者都是在为了国家和民族更好的未来而奋斗。我们终将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知乎用户 楚烈​ 发表

人口减少,最显眼的变化就是房价跌跌跌。

换句话,跌的都是 GDP。

知乎用户 浪花熊​ 发表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12.1%,-11.4%,-15.8%,-17.8%。

从 98.4 万到 53 万,总计下跌 47% 左右,这个连续下跌的数字是什么概念。

简单来说,另一个新生人口问题大国,日本。

我们嘲笑这个邻居新生儿数量低、人口老龄化,年轻人躺平当 “平成废宅”,很多年了。

但总计下跌 40% 的出生率,日本用了 40 年才达成。

我们只用了四年。

跟别提 “连续四年” 了。

情况严重到了什么地步?

你现在交的社保,其实是为现在领养老保险的人交的。

我们的后代,新生儿交的社保,才是我们的。

如果不考虑通胀等其他全部因素,等到我们领退休金的时候,金额和现在相比,会被直接腰斩。

这个还不恐怖?那讲个恐怖的。

如果按照这个下跌速度,2030 年全国就将实现人口 “负增长”。

韩国去年达成的史诗级成就,我们马上就会跟上。

但人家韩国新生儿下跌至少超过了二十多年,总人口数,换言之虽然新生儿少了,但他们老人也不多啊。

而且在这期间也已经做了很多的防御措施。

但我们不一样,我们是 14 亿人口,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印度除外,他们有至少 10 亿人不用领社保,国家也不用负担)

这个程度的老龄化,是灾难。

比任何洪水、地震、瘟疫,还要恐怖的灾难。

所以今年国家连续出台对房价、教育等有关新生儿出生率的政策,力度之大空前,也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情况就是危机到了这个程度。

解决的话,已经有无数优秀的例子,但我们能学的很少。

1. 加大社会福利待遇。

这个我们也一直在做,但突然拔高到欧美那种水平不太现实,虽然近几年科技水平长足进步,但很多关键部位还在被欧美卡脖子,无法像他们一样吃技术饭,跟别提郭嘉现在大力发展实业制造业了,关键是欧美人也少啊。

2. 放弃新生儿,引进难民。

别说难民了,广州那片黑人区,你看看民意是怎么样的,他们又做出什么贡献了吗。

我个人也是强烈反对,pass。

3. 高压政策。

这个是最可能实现,也是最方便实施的。

先拿公务员开刀,30 岁以前必须生孩子,不生的扣奖金扣绩效扣工资。

然后到国企。

然后到大型企业。

然后到小企业。

最后到个人。

政策也确实在往这方面靠。

我只希望国泰民安。

知乎用户 mirai 发表

地命海心替 985 瞎操心的人,你是教育部长吗?在这抱怨指望有人垂怜,搁这演偶像剧呢?觉得自己躺平就能惩罚社会,不就是精神胜利法吗?对不起,你考还是不考,985 并不在乎。在最被质疑的时期,中国海洋大学用 8 年时间,在本科总数扩招 50% 的情况下,把省内投放指标缩减了 40%。你不报,自然有外省学生报考这所以海洋和水产为特色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会把招生指标投放到西部地区吸引更纯更真的生源,而不是招一些眼高手低不知感恩的学生。有人沾沾自喜觉得自己不会被割韭菜,然而真正躺平的人不会像你们这样,我们正常人没有校生对立,没有行政官僚,没有后勤扯皮,都是正常读书毕业,谁像你们整天乌烟瘴气的,少拿个例代表整体了。

而且,招生数量从来就不代表实力。北大清华本科招生不到 3000,郑大一年招生过万,孰强孰弱?3000>10000,谢谢。

再说了,其他学校就没有这种问题吗?为什么你就盯着海大?是不是其他学校的细作?警惕山东大学打招生数量牌。

知乎用户 长颈鹿​ 发表

工作时间太短,工作强度太小,加班时间不够,工资又很高,买房很便宜,产假过长,导致年轻人都产生了先玩几年不结婚的想法,所以一直下降。

随着早退休政策的制订,年轻人的玩心更重了,退休年龄应该定在 75 岁方能刺激生育率,至于上升还是下降只能看情况了。

三孩政策是给另一阶层颁布的,与我们的阶层无关。

知乎用户 不如归去 发表

很多大 V 指责说别人没做调研的,希望你能够去农村多做做调研,多去和农村的那些走出去的年轻人聊聊天。很多人所谓的那种住在山里,就种田务农,生孩子生一窝的是否存在?存在的,但这些人本来就不关注计划生育,当初的政策也很难覆盖到他们。国家要解决的难道是让本来生两三个的生三四个?

给大家阐明一个事实,只要有一对夫妻不生育,想要拉平生育率就需要另一对夫妻生四个,有两对不生育,就需要生四个的生六个。

我们国家目前哪怕是农村,主流也是 18-22 结婚了。而且受惠于国家长期的宣传和引导以及自力更生扶贫,那种读完初中在家务农,18 岁嫁人的女孩越来越少了。

这意味着什么呢?即便不考虑养育成本,一对夫妻从 20 岁开始,生六个孩子,基本等于妻子在 30 岁之前丧失劳动力,需要供养十年(质疑这一点的欢迎询问建国婴儿潮时期的具体情况)

我们再乐观一点,这些本就乐于生育的 “沉默的底层”,他们每个人都愿意生六个且丈夫可以一己之力养活六个孩子 + 一个妻子 + 可能存在的需要赡养的老人(我们按他们的父母都是多子女来算,且这些老人都有自己的收入(我就不计较实际农村老人的收入情况了)算上外出务工的兄弟姐妹,人均赡养 0.3~0.5 个老人不过分吧?)

这意味着,一位在家乡务农的青年男子需要从 20 岁左右开始独立负担 1.3-1.5 个成年人的生活负担。这些成年人不能生病,不然负担还会更重(也会延长赡养时间),且为了能够完成六个孩子的生育计划,她的妻子在婚后十年无法提供任何收入帮助。

而这个青年男子在十年内,不能有大病,必须有稳定工作,且不能远离家乡务工(不然会影响生育行为,当然你如果一定要说可以他人代劳也不是不行)。

好了,现在是提问环节。这位青年男子是哪里人。他做的是什么工作或者种植什么作物?他的经历可复制性大吗?

以及最关键的,真的只有两对夫妻不生孩子吗(建议结合结婚率来计算)?

如果真的有四对夫妻不生孩子(或者八个适龄男女未婚),我猜这个青年是无论如何生不了十个孩子也不能接受妻子近二十年不工作。

所以对于某些大 V 看着不爽的在网上抱怨高房价,不想努力的巨婴群体。

没办法,国家真想解决生育率问题,还就是得顺着他们来,只要他们都结婚,每对夫妻只生一个娃,也能够让 “沉默的底层” 压力减少一半。

我每年都会花时间去西南山区(我自己在西北长大)旅游顺便调研。我喜欢去偏僻的小村落找那种所谓的秘境,顺便也看看当地的生活环境,以及和当地的年轻人聊聊天。

什么感受呢?第一是我党为了扶贫,下了大力气,不明白的建议自己去看看。第二是我们的教育做的真好,以前那种初中不读书,十五岁当妈的女孩子已经很少见了。有些女孩子哪怕最后还是会回到他们长大的小村落,但还是会出去读书。第三,高人们嘴里的 “乐于生育”“一生一窝” 的农村人,怕是不多见了。

我去的地方应该是非常符合高人们嘴里的,“落后地区”“没受到负面思想的洗脑”“日子越过越好”这些特征的,拖扶贫以及旅游的福(尤其是喜欢挖掘小众景点打卡),他们确实日子越过越好。但同时也带来了老人们嘴里的 “心野了” 这个现象,具体是什么呢?就是不想早早结婚,老想出去闯,有钱了不想着攒钱娶媳妇,想着给自己买东西。

我不知道人口专家们嘴里的 “沉默底层” 还能在哪里了?毕竟他们肯定不是大城市那些结不起婚买不起房的厂弟厂妹,那应该也不是矫情的,“爱生不生”的中产白领,那么我已经去西南大山挖人了,也没有挖到,下一步呢?我应该去西藏青海还是新疆?

还是那句话,解决生育问题,那些 “要求低”“不发声”“给点钱就生一窝” 的,不知道在哪里的,“沉默的底层”从来不是关键,要解决的还是那些不生育的,不结婚的群体。他们只要每对多生一个,就能让 “底层” 少一点压力。

我在这里就不去计算 “沉默的底层” 和“爱生不生”的群体比例了,我怕计算了,底层人均生六个都挡不住。

很多人还是完全不了解具体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和他们面对的问题,你们假象中的那个 “沉默的底层” 需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样在两夫妻在一起的情况下有足够的钱把孩子养大。

夫妻一人外出打工,一人在家育儿的模式,可以解决一胎两胎,解决不了更多胎了,因为孩子会长大,有教育问题,现在很多自然村人口消亡导致学校撤并,子女异地上学会更依赖年轻监护人的精力(这不是村口老头老太太闲聊等孩子放学的模式了,以及当下有很多老年人口为了覆盖家庭成本仍需要外出务工)

如果夫妻全在外地,这就会演变成买不起房上不起学的问题,如果全在本地,房子可以自己盖,教育可以凑合上,问题就回到了本文开头,一个青年男性由于同龄人的不生育。当他打算生多胎开始,他其实就背上了天量 “债务”,他近十年不能生大病,不能失去工作或者收入骤降,且收入必须稳步增长(老六出生的时候,老大快要上中学了,老六上小学的时候,老大可能在职高或者高中)。他的妻子近十年不能从事有序的生产活动(十年人生主要是养胎,生娃,带娃然后循环),十年之后能否投入社会工作仍旧存疑,即便投入了,收入和保障同样存疑。

在本文的假设中,我们还没有考虑到年轻人普遍的受孕困难等问题以及家中老人生病对资金流和生育预期的打击。实际上平均下来十年生育六个孩子基本上是很乐观的估计了。

所以这个问题严峻不严峻,大家可以想想我描述的这个青年男性存在的可能性有多大。以及为了拉平生育率,我们需要多少个这样子的青年男子?

知乎用户 友爱部部长 发表

粉红兔兔们表示要生 10 个!

真的可以办到,我小时候舅舅家养兔兔,跟我说兔兔每个月都能生一窝

知乎用户 张大川 发表

作为长期为长三角提供干电池的地方,现在也不行了。也好,让上海人知道白完马上也断供了

知乎用户 奥特之父​ 发表

说几个很容易想得到的原因吧。

1. 高等教育的普及 + 95 后人口的持续减少

我本身是某艺术类院校的教师,去年所在专业(每年本科招 30 人左右)竟然因为一些奇怪的原因,研究生数量突然变为 11 个!!!

我的大学同班同学中,读研成功率为 100%,研究生占比 66%(top2)。所以这个平均年龄 30 + 的班级到现在为止,女生全员未婚(即将结婚一个),全班仅一人不读研有了女儿,另一男生即将有宝宝。

研究生的普及其实不是好事,因为我个人始终认为,大部分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无法提高一个人的真正专业水平,还没有工作能提高的多。大量没有工作能力的人(尤其女生)就这样继续往后读书,最终错过了黄金婚配年龄和育龄。

2. 养育成本风险的极大提高

这里的成本和大家都提到的 “成本” 意义不同,是指占用父母本身生活的时间精力成本问题。

一方面一旦有了孩子,你的个人生命几乎终结,接下去就是孩子的一个挂件,这几乎成了我们这代人的共识,也确实是这样。

另一方面,大城市的户口问题,农村乡村的村镇小学 / 卫生院流失问题也使得极大一部分农村或进城育龄人口不敢生不愿生。比如我的同学外地留沪的,没在当地购房的一律未生。

3. 房价的极大差异使大量年轻人放弃生育

房价提高结婚难度这种就不说了,关键是房价的东西差异,南北差异,使得整个中国的人,因为地域非常明显地被划分为了三六九等。

比如一个上海崇明人,上海户口已经很厉害了,但房价两万块钱,家里身价可能是三四百万。另一个是上海徐家汇人,家里也就一大一小两套房的普通中产…… 册那身家三千万,另一个东百双鸭山人,家里也两套房子,值个三十万。

好了,你让一个清醒的人怎么生?双鸭山的孩子懂事了以后,和徐家汇的孩子站在一起,虽然是一样的大学,却是穷尽一生都不可能齐平的未来。

4. 短视频媒介的泛化

抖音上人均法拉利,人均美少女花美男。

原来婚恋市场的弱势群体还能互相结合,现在很大一部分都觉得自己能找更好的,结婚就成了难题。另一部分社交软件的兴起,让未婚的大龄优质男或者渣男再也不想结婚。

我一个三十多岁的朋友,现在每周都能换女朋友,那种三十左右的离异少妇或者单身恨嫁女,太太太好啪了(他的原话)

5. 传统观念的淡泊和假女权思想的泛滥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 养儿防老 /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 成年后出去住

这些传统观念一旦丧失,就成了生育率降低的必然结果。

假女拳则成了大量婚恋弱势女方群体的护城河,甚至把很多优质女性也拉入其中,本质上是让性格上偏自以为是,有家庭做后盾的女性群体强化不婚不育的认知,也加深了一部分男性恐女的认知。

6. 离婚率的增高

90 后结婚三年离婚率高达 34%,这么高的离婚率,直接影响的就是生育率和进一步婚配生育率。

在乡镇完小撤离的那一刻,整个国家的生育率下滑已成定局。然而,我们未必需要那么多人的……

知乎用户 教师考编指南​ 发表

这个数据有误导性。

人口出生率确实下降很快,但没有这么快。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之所以近几年出生率呈现断崖式下降,是因为前几年放开二胎,导致七零后和八零后的生育意愿在短期内迅速释放,短期内拉高了生育率。在生育意愿充分释放后,出生率出现了断崖式下降。

原因有很多,既有生育和抚养成本过高的因素,也有过去几十年生育政策的惯性作用。最根本的,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影响。从世界范围内看,城市化和工业化必然会带来生育率的降低。

出生率一旦下降,想要扭转这个趋势,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成功先例。

知乎用户 赤文 发表

知乎不是人均 985 吗??

那句话不是: 人在美国,刚下航母,麻省毕业,长相彦祖,玉树临风,一米八五,白宫任职,通今博古,刚订完婚,沙特公主,闲来无事,玩玩知乎。

现在怎么一拉下去全是买不起房生不起孩子的??!!

一群…………

这不但打了各位的脸,还打了知乎的屁股。

最后再送你们一句: 熟人太多,利益相关

没有狗头

知乎用户 泉禾丹 发表

房价还是不够高,以至于有人还想着买房才能结婚生子,这种将房子和婚姻生子挂钩的风气要改改,建议房价再涨个几倍,让没买房的彻底买不起,然后顺势宣传租房结婚生子,一来地方债务可以缓解,二来结婚率出生率也上去了,岂不美哉。

知乎用户 杜嘟嘟​ 发表

[

为什么有的女孩要高额彩礼,嫁给不喜欢的人

杜嘟嘟的视频

 · 4631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26581815004385280)

我曾经有一个员工,做事妥帖特别靠谱,我给她开 3500 的工资,我那个岗位就值 3500。

觉得她的工作完成度超过我的想象,超值。

熟了后得知她高考时,同一个卷子分数在没那么竞争激烈的省份,能上个很不错的大学。

你猜她最后读了几本?

她苦笑着说:安徽还是人太多,机会太少,读书不卷不行。

我家有弟弟,不读书可能高中都上不了就嫁人换彩礼了。

她的能力不止 3500。

在我这工作时,我逼着她考证,逼着她多掌握点谋生技能。

我说你的能力属于北上广深。你要让自己的筹码配得上北上广深。

我还和她说:就算啥都不会,只要肯吃苦,去上海做销售,住员工宿舍吃员工餐,底薪也得 3500 了。做得好有提成有奖金的,何必盯着客服这种活来做,晋升空间小,见的世面少。

但是她后来回家相亲结婚了,彩礼 28 万,嫁妆 0。

她说只有回家结婚才能拿到这么高的彩礼。弟弟需要钱,娘家需要钱。

如果女孩读了书却没给娘家带来彩礼回头钱,那么家乡里更不希望女孩读书了,甚至进一步觉得女儿不该出生,亏本。毕竟她妈妈日常挂嘴边的话:我们都没把你刮掉,好好供你读书,你要是不孝顺,可真是伤我们心。

婚后,婆婆逼着打胎生了个儿子,说给你这么多彩礼,就是为了生男孩。

老公认同。

她打胎后,小月子只有红糖红枣水喝,连个老母鸡都没有,娘家也不伸头。

她自己叫了个黄焖鸡外卖,还被婆婆撺掇老公跟她吵架,说作,事逼,还打她。

忍辱负重两年,终于生了儿子。

现在离婚了,因为实在过不下去。

孩子归男方。

她去深圳工作了。

她说如果我能一年挣 14 万,怎么也不会通过结婚生孩子来把娘家的人情还了。

祝她下面的人生过得好。

她今年才 25 岁。

话说,还是微博好,可以使劲骂圣母婊。

感谢你看到这里,我年轻时迷茫时也是有很多比我年长的姐姐在拉着我往前走,所以少走了很多弯路。

而现在,我想把我走过的弯路与逃过的弯路的经验都告诉有缘的你。

你发现了我,可能再熟一点会感慨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我。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每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直接实操的恋爱相处干货,一个一语中的的犀利吐槽。

快来,置顶星标,就不会错过每周的三篇干干干干货了!

知乎干货已获赞 170 万➕,收藏 40 万➕。我希望在恋爱婚姻家庭上,能够守护好善良的你!比心~

知乎用户 坂田银时 发表

该评论不予显示

知乎用户 马华兴​​ 发表

大部分人 R 策略变成 K 策略的同时,还遇到了几个降生育 BUFF 的大招:

  1. 长达 40 年的计划生育
  2.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带来的消费力下降

这导致了生育率出现断崖式下降。

解决办法其实有,就是把 K 策略变回 R 策略。

什么样的人群会用 R 策略生育:穷人

因为穷人反正也养不好孩子,不如靠多生,赌某个孩子的天赋来上台阶。

那么,把小中产变成穷人,让他们返贫,他们会不会采用 R 策略?

这个想法好邪恶啊。

知乎用户 江逝水 发表

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承认,问题的关键是女性不愿意生育呢?不管采取什么措施,在工业化社会也很难真正提高女性生育意愿了,所以顺其自然吧……

女性总是要找比自己强的男性生育的,这是人类几百万年进化历史形成的印记,不是一句男女平等就能改变的…… 随着工业化的推广和高等教育的普及,男性相对于女性所占有的社会资源优势会越来越小,这也就意味着女性愿意与之结婚生育的男性会变得更少,那么生育率下降不是自然而然的吗?

这一问题是无解的,工业化已经推广了,高等教育已经普及了,女性也得到解放了,是不可能也没必要倒回去的了…… 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赶紧推动人造子宫的发明,这或许是生育率问题的唯一解了,毕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知乎用户 好大的风​ 发表

晚生 4 年,考清北的概率几乎翻一番。

不管你们是不是在阴阳怪气,我真诚地觉得赢麻了。

知乎用户 臧大为 发表

小时候我受到宣传影响,我也觉得计生是对的,经常琢磨怎么减少人口,后来思想成熟了,在天涯看到易博士的文章,我立即认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那个时间大概是 2004 年左右,我感到非常的忧虑。一想到我们的前途暗淡,我整个人都抑郁了。真的,从 2004 年到现在,我觉得我没有真正的开心过。因为我知道我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阻止老龄化和衰退的到来,这已经是铸定了的。我利用一些可能的渠道发帖来宣传,比如新闻下面的评论、论坛等。那时候比较宽松,我对网友反驳的论调进行了整理和研究,活生生把我逼着研究起来经济学,也研究了很多数据,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经济发展的原因、中国大城市病的原因,都有了一些自己的认知。我整理出来了一些简略版本到处粘贴,后来玩本站,我就写了一些长篇文章,详细阐述了整个我对这个事情的认知,有些还得到了几千赞,全面二胎的时候网络上也有不少翻版的传播。算是多少起到一点推动作用吧。

现在我都很少讲这些了。原因是现在开放了,我也没必要说了。第二,早晚了,说也没有用了。第三,我也麻木了。

个人的经历删除了。谢谢各位支持。偶尔唠唠嗑。一句话。人在做,天在看。努力做一个好人吧!

别当过去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定会有报应的!

知乎用户 承墨 发表

因为生活条件现在一年比一年好了吧

大家现在都住在明亮高大的房子里,舒舒服服的躺在沙发上看看电视玩玩儿手机,没有心思生育

而且现在下班也比较早,不用加班,晚上自由时间那么长,怎么能把这么自由的时间放在生孩子上呢

周末也不用上班,节假日也都放假,现在交通便利,大好时间当然是旅游消费啊,为什么要把这个时间浪费在生育上

现在社会就业压力也不大,竞争太小,虽然女性员工怀孕休产假老板们都很开心很高兴,而且在就业市场,很多用人单位都对未来有生育计划的女性非常欢迎,抢破头都要把她们招进来,可是也不能因为这样就把时间放在生育上

而且现在养孩子也很省心啊,生下来就会吃饭睡觉便便,不需要夫妻请假在家专门看着,孩子的吃喝用度都很便宜,简直就是毛毛雨,就想打游戏一样,这么简单的游戏谁有兴趣花时间啊

所以,就是这样吧

知乎用户 继续者张付​ 发表

房产金融化,人文司法文化马克思白左化,教育资本化,医疗资本化,四座大山,正式让中华民族进入人口危机时代。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如下:

知乎用户 初中英语黄老师​ 发表

1,为什么要生孩子呢?

古语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2,为什么要生孩子呢?

孩子长大了有人养老送终!

别傻了,孩子自己都养不活自己了,好工作那么少,普通工作工资那么少,有的还得天天送外卖,哪里有钱给你养老送终?

3,为什么要生孩子呢?

你天天没事做,想找个爹来供着!

带孩子不累吗?带娃不辛苦吗?
玩吃鸡游戏它不香吗?
刷偶像剧他不香吗?
逛街吃饭看电影他不香吗?
玩王者荣耀他不好吗?

其实,人口问题几年前就开始出现了,16 年国家出台政策,放开 2 胎政策,希望年轻人可以多生孩子,让国家可以有更多的年轻人,将来人口才不会老龄化严重,破坏人口结构!

可是,真正要生孩子的是哪些人呢?

第一类人富有的人

有钱人他有的是时间,有的是精力,有的是资源,所以,他希望可以多生孩子,把自己优秀的赚钱基因往下传一传,保证自己更多的孩子,将来才有人来接自己的班!

一个孩子从小到大的负担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小菜一碟,根本不用担心!

第二类人贫穷的人

对于这些人来说,生几个孩子都一样,反正都养不起,家里没钱,也没办法提供给他们好的学习机会,给他们好的生存条件,只能说,自己给自己创造机会吧,父母也管不了他们了!

谁最不愿意生孩子呢?中产阶级

他们自己处于社会夹心层,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和接受良好的教育,所以,他们尽量少生孩子。

他们要用有限的资源着力培养下一代,这样才能更好的在中间层待着,好好生活!

总之

人口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那当然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

看清楚人性,才能更好的生活!不生孩子就及时行乐!要生孩子,就好好教育!

知乎用户 大可 Duck 发表

过载 10 了,还能干啥,下一把呗。

知乎用户 库尔沃塔森林​ 发表

问题 1:为什么我看到的是平滑的、可预期的、有序缓慢的下滑呢?

(为什么新闻选择说从 2017 年开始连续 4 年下降呢?因为 2017 年是近年来的高峰。)

问题 2:为什么你偏偏从十几项统计数据里抓了,这两个虽然并不是最具说服力却是最具夺人眼球的数据呢?

(搁这当我没学过统计学呢?)

问题 3:为什么在前几十年里 “制造” 了一个不平衡的人口年龄结构之后,还预期未来的生育绝对数据能达到均衡呢?

(搁这儿当我不知道共和国人口政策的历史,以及其映射到当代人口数据上的影响呢?)

问题 4:皖省着力推动发展的地区真的会在中期内(譬如 20 年)缺人力吗?[1][2] 安徽那些皖北、皖西南的人口、经济和生态失血地区真的为滨湖新区中山路所关心吗?

(1)与 2010 年合肥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加 2926784 人,增长 136.22%;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加 86206 人,增长 15.76%;流动人口增加 2840578 人,增长 177.35%
(2)(芜湖市)与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加 694146 人,增长 121.48%;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加 73624 人,增长 32.93%;流动人口增加 620522 人,增长 178.39%

(搁这儿当我不了解安徽省情呢?)

这么说吧,媒体、以及其后的信息选择性发布者只是想要一个冲击(shock),至于这一切是否河里,对方并不在乎。

顺便,我觉得现在的生育趋势和人口问题很合理(“合理” 不代表 “向好””),至于有人想调控,那么请他们试试。

[3]

参考

  1. ^ 合肥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 ——城乡人口和流动人口情况 http://www.ahhfly.gov.cn/pilot/public/15511/11125597.html
  2. ^ 芜湖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https://www.baidu.com/s?ie=utf-8&f=8&rsv_bp=1&rsv_idx=2&tn=baiduhome_pg&wd=%E8%8A%9C%E6%B9%96%E6%B5%81%E5%8A%A8%E4%BA%BA%E5%8F%A3%20%E5%85%AC%E6%8A%A5&oq=%25E8%258A%259C%25E6%25B9%2596%25E6%25B5%2581%25E5%258A%25A8%25E4%25BA%25BA%25E5%258F%25A3&rsv_pq=fbac6d430002aee0&rsv_t=f683JWeeuoYyd7O%2F9CqTbGsfv3IiCNhVw6Qvo7v4DSCLXXo%2BAxUXLXPTCTWRG7bKJew8&rqlang=cn&rsv_enter=1&rsv_dl=tb&rsv_btype=t&inputT=2046&rsv_sug3=26&rsv_sug1=22&rsv_sug7=100&rsv_sug2=0&rsv_sug4=4954](https://www.baidu.com/s?ie=utf-8&f=8&rsv_bp=1&rsv_idx=2&tn=baiduhome_pg&wd=芜湖流动人口 公报&oq=%E8%8A%9C%E6%B9%96%E6%B5%81%E5%8A%A8%E4%BA%BA%E5%8F%A3&rsv_pq=fbac6d430002aee0&rsv_t=f683JWeeuoYyd7O/9CqTbGsfv3IiCNhVw6Qvo7v4DSCLXXo+AxUXLXPTCTWRG7bKJew8&rqlang=cn&rsv_enter=1&rsv_dl=tb&rsv_btype=t&inputT=2046&rsv_sug3=26&rsv_sug1=22&rsv_sug7=100&rsv_sug2=0&rsv_sug4=4954)
  3. ^ 统计年鉴_安徽省统计局 http://tjj.ah.gov.cn/ssah/qwfbjd/tjnj/index.html

知乎用户 大叔 206​ 发表

这个数字恐怕主要还是育龄期青年流失导致的吧

知乎用户 公孙敖 发表

可能原因还是缺少爱情啊。

如果很爱很爱一个人,那就会想要孩子的。

那为什么会缺爱的呢?因为欲望不够浓烈啊。体液方方面面不够浓,无法焕发出彼此的爱意。

解决的方法就是,推进香水促销,降低香水价格。以及让知乎多推广一点,我以前写的催情文。

知乎用户 不才 发表

高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当然,当今社会的避孕药可不止高房价一剂。

已经买房结婚的,知道自己要做 30 年房奴,要 996,要 35 岁被优化,对未来的预期悲观,怎么敢生孩子?

买不起房的几乎可以确定结不了婚的,想生也没办法。大家不妨看看自己身边近几年结婚的,无论如果,都是有一套房子的。

年轻人不怕现在买不起房,但是如果年轻人坚信自己永远买不起房,我敢娶,你敢嫁吗?

年轻人不怕还房贷,但是如果要还 30 年且对自己未来的收入很悲观,我敢养,你敢生吗?

年轻人不怕离婚,但是如果离婚难于上青天,我敢结婚,你敢吗?

知乎用户 强壮的宝哥 发表

别问,问就是我们下的一步大棋…… 人口减少,从源头上减少廉价劳动力,从而遏制企业生产发展,减少产品出口贸易输出,让美国人衣食住行都困难。

知乎用户 九度山 发表

哈哈,这个问题,看这两张图就明白了

这是几个月前我朋友参加的安徽城市马鞍山某楼盘的网上选购,这个楼盘的地段距离市中心直线距离 7.6 公里,旁边所有设施都是处于待建状态(根据售楼人员所说,几个月后医院和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他说是就是吧)。其实已经是妥妥的郊区了,我朋友去的时候发现这个位置在共享单车服务区外,就这,选了四个楼开盘,平均价格 1.5 万。

图二的二楼,本来楼的相对位置就一般,加上楼层不好,也能卖出接近 13500 的价格,那些比较好的楼层大约是 1.6 到 1.7 万。而且据我朋友说,他刚进去十分钟,就变成图一的锁定状态,也就是说被人选购交了定向金了。当时他就傻了,不知道是真的有钱人那么多还是房托。

然后马鞍山今年上半年人口也可以在当地卫健委网站上查到,我记得不错的话,和去年同期相比跌了 20 到 30%。

然后芜湖,这个城市我比较熟悉。芜湖大学城长江南路那边房子,2014 年房价只有 3.4000 左右,后来中央城建设起来了,水涨船高,去年好像是 20000 左右了。其实这个位置,当地人懂得,养老可以,过日子有点勉强。

我还能怎么看呢,反正我躺了~

知乎用户 深海恐惧 发表

记得山高县的一个视频里提到

目前河南农村的很多婚姻本质变成了几十万买个孩子。那么作为和河南很像的皖北地区应该也无法幸免。这样的话,目前这个数据应该已经很给脸了。

所以个人还是那个观点,目前的人口问题是之前对人口资源的掠夺性开发的恶果,包括但不限于计生,高房价,低工资,低保障等。

而农村作为长期以来的人力池最源头,也应该最先崩溃。

目前有点像环保问题当年的状态,但是环保的恢复基本上五年就能见效,人口的恢复可是以二十年为基本周期的。

知乎用户 地公将军 发表

合肥那可是官方下场推高房价的地方。要是用房价 / 人均 gdp,合肥的房价比名义排名高多了,甚至比上海还高。

当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合肥市领导带头喊出了:“现在买房就是爱国。”

知乎用户 Cheng​ 发表

安徽长期作为发达地区人口输送机,不仅提供普通劳动力,也提供高素质人才。

很多同学在北上广上学以后就留在当地了,也有很多毕业以后到外地工作的,比如南京,杭州等。

所以就光这一项人口净流出,最近 10 年就超过 10M,平均每年超过 1M。如果再叠加生育率下降,和老龄化,说形式极为严峻可能都属于略显乐观了。因为实在没啥出路,安徽的年轻人可以选择躺平丁克之外,还可以跑路的。毕竟合肥到南京才 60 块钱,武汉 130,杭州 180。

安徽目前除了几个资源能源旅游型城市,以及合肥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某些高科技产业,其他多处于山区,洪涝区,产业基础很差,收入也低。现在从合肥到县城,房价上来了,生活成本再想下去不可能了,在安徽普通人上班工资自己花花还行,考虑婚育那不是强人所难。想解决恐怕得除了自身产业突破外,增加社会活力,提升生活幸福感和自身吸引力同样重要。

虽然没啥用,不是家乡我们也一般也都不打出来这些废话,毕竟全国各地的朋友很多都不太了解安徽。也希望安徽各地领导干部们能重视下问题,别只顾自己过得舒坦,安徽根本没这个条件。

知乎用户 Cyberpunk 2021 发表

战术技能:兴奋药剂

移动速度提升 30%,持续 6 秒。使用时消耗生命值。

知乎用户 buger 发表

各省赶紧跟上安徽省的步伐啊

知乎用户 asdfeee 发表

觉得严峻的带头去生三胎,下基层工作。孩子进厂。响应国家号召。做不到就别 bb。

知乎用户 岸边露伴 发表

还是物价太低了,导致年轻人没有生孩子的动力

知乎用户 青阳真人王青阳 发表

大家都是装糊涂的高手,原因大家不知道吗?还要问?

真要说,又是内容引发争议,被删了,又不是删了一回两回。

花钱有多爽,还钱就有多痛苦。

钱不是突然就来的,孩子也不是突然没有的。

只想花钱,不想还债,天下哪有这样的美事?

问题很简单,今天把明天的钱花了,欠了一屁股债,大家都在还债。

解决问题也很简单,自己把债还了,不要分摊到大家头上。

知乎用户 迟迟不到 发表

原因就是那个大家都知道,却大家都不太干说的

说都不胖说了,你说能怎么解决?

知乎用户 巨多 发表

原因: 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到位,为当地助阵官员点赞。

二胎家庭中考加 100 分,三胎家庭加 150 分。

高考二胎家庭加 50 分,三胎家庭保送二本。

知乎用户 卧牛 发表

七普不是说得很清楚吗,有什么好争论的,方法都是明摆着。

我省流向省外的人口为 1152 万人,占常住人口 18.9%,其中主要流向苏浙沪,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流出人口增加 114 万人,增长了 11.0%。虽然,外省流入人口总量较少,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2020 年,外省流入人口为 155 万人,相比第六次人口普查增加 83 万人,增长 115.8%,我省对省外人口的吸引力明显增强。

常说散装江苏,安徽才是散装。淮北地区不是去徐州就是去郑州,皖中往合肥聚集,皖南直接去江浙沪。

整个安徽由于历史原因发展就弱,皖南发展不是受南京影响,就是强制削弱巢湖发展合肥。

说白了对安徽来说只能强省会,其他地区发展农业,顾不了太多地方,和黑龙江一个结局。

按照这个逻辑安徽人口还是太多,维持在 3 到 4 千万量级比较正常,合肥保持超大城市规模。

安徽应当学河南直管各县财政,推动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周边各省应当转移支付帮助安徽。这样把安徽农业区当做劳动力蓄水池,让安徽县域成为人口增长主力区。

同时安徽应该大方点,鼓励徐州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发展,推动破除省界行政隔阂,反而能让部分人口回流。

知乎用户 MCS 源君 发表

我倒是觉得房子只是一个问题

最重要的女性的地位还太低

低到女生都认为靠男生靠不住

都觉得自己过才更好

男人都是 XXX

所以现在正在大力提高女性福祉

所有东西都要给女性让路

应该建个皇宫

让女性都能好好挑选男性

这样才有生的欲望

—————————- 分割线———————

知乎用户 张老师在卖车​ 发表

我是安徽人

但我现在在北京天津,将来孩子也不会上安徽户口

我叔叔一家办了天津户口,包括我俩个妹妹。孩子不可能上安徽户口

我大伯家的妹妹嫁到湖北,我侄女上的不是安徽户口

我舅舅家的弟弟虽然是安徽户口,跟弟妹在上海生活

我老家还有朋友在南京、甚至移民的…

安徽是个穷省,起码不富裕

人往高处走

有条件谁不去南京、上海、北京啊?

所以是不是也有这个因素在里面呢?

也许新生儿的确有,只不过没有算到安徽头上

—————

多说一句,北上广的户口不是自然选择的(有一部分人是努力得到的)

安徽这样的省也同样不是,也有一部分人放弃了

我们在说到高考内卷的时候,也应当考虑这样的因素

知乎用户 卡死人 发表

官方可在为维尔吾族人口激增而兴奋不已

知乎用户 鱼鱼鱼 发表

这实在是没办法,比如说我是个公务员,我好不容易考上公务员,家境尚可,在家乡城市家里有一套房,又按揭了一套自己的婚前房,找个条件相当的男生结婚,先不说找对象好不好找,就算我真找到了,结了婚,收入不错,有车有房,可是不代表我就要生两个或以上的孩子,因为我还有很多事情想要做。

比如说工作晋升,生孩子浪费的就是一年,养孩子养到上幼儿园需要三年,这期间想要全心投入工作就很难。我还想要考个非全研究生,还想学学英语和钢琴,英语我想学到六级接近六百分的水平,当然我也非常喜欢各种娱乐活动,比如看小说和电视剧还有打游戏,同时我不想做大龄产妇,如果生二胎,三十三左右就要生第二胎,按理说接近四十左右是我们现代人相对比较轻松的时候,可是这个时候身体已经不适合怀孕。就算二十五找个靠谱对象,考非全研究生,交往两年,二十七生一胎,又上班又读书又带孩子,那得忙成神经病。

生一个孩子尚且困难,更别说生两三个了。我不想把人生的黄金时间浪费在生孩子上。

知乎用户 正能量的波波波 发表

安徽合肥,我一个重庆人都久仰大名的炒房之都。

拉升极其暴力,吃相极其难看。

只能说种什么种子结什么果实。

知乎用户 知乎说我名字犯规 发表

咱中国人太累了。

一年除掉周末,净放假才 11 天。

每天都要奋斗,各种 996,变相的隐形无偿加班,为建设社会主义奋斗终生

养家糊口,有容身之地,有衣食之资

这都是一个盛世最基本的需求

为了这基本生活,大多数人都已经拼尽全力

那还有空有闲情去谈恋爱结婚生娃啊

让那些先富起来的人去生吧

大多数人的基因都配不上这个伟大的时代和国家

知乎用户 子不语 发表

意味着晚生四年,竞争压力减少将近一半。

基本国策大获成功,我们不应该庆祝一下?

知乎用户 ahwucheng 发表

问题不大,安徽房价整体不高,还能来一波涨价去库存

知乎用户 TOM DIG 发表

瞎说!!!蚌埠明明住了那么多人。

近年来大批网友移民蚌埠,净流入人口就连一线城市都望尘莫及,怎么可能人口减少,这是造谣!

知乎用户 烟之骑士蕾姆 发表

没事儿,这类问题总得面对。

你今天生 1 亿红利,60 年后就是 1 亿负担,1960 年借的钱 2021 年想赖?马尔萨斯哪有那么好说话。

就算马尔萨斯好说话,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不会听你诉苦。

知乎用户 柚子蜂蜜水​ 发表

看了意见征集稿,感觉还挺好的。

不过 “女方在享受国家规定产假基础上,延长产假九十天;” 这条感觉还是删了吧,目测这要是实施了,女性怕是找不到工作了,丈夫一个人承受所有的家庭负担,还能生三胎?做梦呢。

知乎用户 学海无涯 发表

这就是中国速度干什么都快人一步,如果仍由女权主义者恣意妄为操控社会舆论甚至司法!以后生育率只会更加雪上加霜!现在拜女权所赐越来越多男性觉醒了,男性也在反思在婚姻中承担那么多责任合理吗?既然女性可以解放思想强调个性,放弃传统道德,为什么男性不可以?

知乎用户 千白 发表

舆论环境是有利于生孩子还是不利于生孩子呢?

国民经济水平和消费档次是否有利于生孩子?

实际没钱,心里不愿,不减少才奇怪。

知乎用户 W 先生 发表

涨价去库存

知乎用户 永远热爱党和祖国 发表

该问题不支持匿名回答,好,这样就可以让大家看清楚唱衰中国人口问题的人是谁了。

知乎用户 錾泽 发表

一个别的省份遇洪水,需要炸自己大坝的地方,谁愿意住这里啊。每次都是为别的省份牺牲,别的省份不念你好啊。嘴上说着为安徽点赞,实则捐款的没几个。明年再闹洪水,蓄洪区水满了,就不接了洪水。凭什么江苏不能淹,武汉不能淹,就安徽能淹。安徽人活该是吗?安徽人不是人吗?!越淹越穷,越穷人口越流失。多修些大坝吧。什么时候中国能彻底治理长江和淮河的洪水后。安徽才能富起来吧。

知乎用户 soul 发表

姓资的兔子,已经把几十年后的工资用来养小美了,支持小美发展了,苦哈哈的兔子们没有小钱钱,吃不起胡萝卜,活不起了,开始绝育了,看着姓资的兔子,兔子家里办外资,家外办美资,又搞家里撤资,工资都没了,小工兔,小农兔喝西北风打起来了,敢抢我西北风,曾经的爱情变成了绝情,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蚌埠也蚌埠住了

知乎用户 鸡亵湿 - 鸡师傅 发表

预感不久的将来。

gwy 和 syb 的升迁和岗位,

是否生二胎将被作为重要指标。

知乎用户 Chemical Waste​ 发表

年轻人除了自然消亡,还能做什么

知乎用户 听风君 发表

给安徽限电,没电没网,晚上也就那点娱乐活动了,人口不就上去了吗

知乎用户 上求下索 发表

刚刚安徽和江西计划发布新的政策,增加产假和育儿假,但是大多数人的反应很悲观,认为根本不可能落实。理由是很多私企老板不会允许请假,甚至会因此不招聘育龄妇女。

为什么私企那帮不把劳动法放在眼里的老板们有这样的底气,甚至员工们也相信老板有这个底气?

因为我国的劳动人口太多了,劳动岗位是不足的,所以才有了那句 “爱干不干,你不干有的是愿意干的”。如果中国的劳动力不像是现在这么足,那小老板们还有这样的底气么?

所以说,与其担心四五十年后的人口断层,不如想想自己 35 岁后,万一没工作了,还能不能找到除了开滴滴和送外卖之外的工作来的更实在。


最后补几句

出生人口少不是问题,平均寿命不断延长才是大问题。老龄化严重才是大问题。

解决的办法就是延迟退休,男女退休年龄都延迟到 70 岁,不行就 80 岁。

另外,我国去年新生人口大概 1000 万,去年的高校毕业生也是一千万,换句话说,去年出生的孩子高低会有个大专上。如果再过十年,可能就会变成高低能读个本科。

最后,如果人口减少的趋势已经如此明显了,但是笃信房地产永远涨的还是大多数。

知乎用户 要淡定​ 发表

我 16 年提了个问题 “如何看中国 2015 年生育率世界倒数第一,只有 1.04?中国的人口断崖式下降是否不可避免?” 五年前的舆论风气和目前全然不同。多少人在下面冷嘲热讽,觉得中国人就是能生,好像某个山沟沟里就有一大堆奇行种,每家生五个。现在呢?现在从安徽省放出来的消息来看,值得肯定,“断崖式下降” 在省一级层面上承认了。

世界上各个国家,低生育率的有,老龄化的有,大多数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口演化的自然趋势,一般出现在发达经济体。而中国是不一样的,集中体现为生育率未富先衰,人口未富先老,国家尚未发达整个人口结构即呈现出青黄不接,垂垂老矣的形势了。

中国的人口问题,更大程度上是不顾客观规律导致的人祸,即过于极端化的一胎政策。硬件方面导致的育龄妇女数量人数下降,男女比例失调;软件方面则是对于传统生育文化的基本摧毁。于此相比,房价问题虽然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只限于大城市,不能解释小城市和农村为什么也没有撑起来生育率的反例。

既然知道了祸因,那首先就要**承认 “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的激进一胎化政策是完全错误的。**不承认这一点怎么反思和重建生育文化呢?但是由于巨大的政策惯性,和计生领域 “百万漕工” 的存在,破心中贼难啊!这是软件方面。

**硬件方面:发展乡村和小城市,不要搞大城市的赢家通吃,不要搞成 “环首都贫困带”。**但是这在事实上却是很难的,尤其是当官的要搞土地财政,靠卖地维持政府支出,玩的是香港那套房地产模式:限制土地供给量,限制郊区开发来维持市区房价。

另外,我也奉劝还抱有着 “人口少,内卷小” 这种短视观点的人改观,人口的雪崩下降绝对是我们这一代人马上就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每一个人的挣扎和努力**。**基层越来越枯萎,机会越来越少,人都跑到大城市了。于是大城市依然拥挤。所以,看到依然觉得中国人口过多的言论,我也能理解——毕竟这些人可能就是在北京这种畸形大城市。**中国不是人口过多的问题,而是人口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根源在于发展不均衡,例如城乡差距。人口越萎缩,大城市越拥挤,甚至还要给发达地区居民 “人口还要暴增” 的错觉。**这也是很多人,尤其是在一线城市有话语权的人,感觉不到人口雪崩即将到来的原因。认为人口下降内卷就能减小,中国人就能过上像美国人一样住相互之间离着 200 米远的大 house 的日子,其实只是一种幻想。

知乎用户 隽维 发表

安徽,穷省,人口大量外流。男人在外地打工,买不起房,结不了婚,是老光棍。女人中老实的呢,下了班就窝在屋里玩手机,自己不主动出去认识人,因为年龄还小,父母亲戚也并不急着张罗介绍对象相亲。

如何解决是肉食者该操心的问题,轮不到我。我的心里只有咸因。有些人根本不把人口形势当回事,还在推动 “消除女性就业歧视”,一点也没有倡导女性以家庭为重的意思,乎友浪费口舌献策干嘛?

放下宏大叙事,一起躺平吧。多关注自己的心情,善待自己。

知乎用户 大王派我来炒酱 发表

1. 快拿出统计学的知识对数据进行一波处理,这样至少还能摆动身体,装作列车还在前进的样子。

2. 人口减少这件事情没有必要太惊讶。毕竟在当初就是计划要把人口控制下来,既然是控制,那么必须要有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才能动态平衡。身边统计学是什么样的都无所谓,因为客观规律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3. 对于许多现实问题而言,涉及到的体系越庞大,往往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忽视的潜在问题就会越多。就像某些行业中的祖传屎山一样。搬屎山还是凑合吊着,早晚都是崩盘。涉及到具体的问题上,不但要考虑客观规律,还要考虑利益分配,甚至还要面对百万漕工衣食所系的局面。

4. 从七普到现在铁拳已经针对养育成本(包括时间和物质)乱锤了不知道多少次。导致现在有点什么风吹草动都能和提振生育联系起来。可惜的是所有捶法都没有当时降低人口增长率的方法雷厉风行,所以效果自然也一目了然。

5. 所有事情都是有代价的,而且也没什么无法承受的代价。客观规律就在那里摆着,只不过都视而不见罢了。

6. 对于个体而言,其实没关系的,都一样。

知乎用户 北极浣熊​​ 发表

我从一个比较另类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结婚生子这件事情,会带来极多无谓损失

一个男人,特别喜欢看球赛。

在他是单身的时候,他去现场看一场球,成本就是一张门票钱。

这个应该没有疑问。

后来他结婚了,老婆不喜欢看球。

但是有的时候为了陪那个男人,也买了票一起看球。

此时,对于男人来说,看这场球的成本是什么?

还是一张门票钱吗?

错了,是两张门票钱 + 女人的情绪损失

但是男人的收益(看球的乐趣),并没有随着成本上升而等量的上升。

这就尴尬了:

一方实实在在的付出了,而这种付出的能量,并没有等量的加在另一方身上

现在我们考虑生小孩的问题。

节假日去旅游景点,就会人容易找到这样的人群:

一对脸上生无可恋、累的筋疲力竭的父母,

陪着一个嗷嗷尖叫,到处乱跑的小孩。

小孩以为自己的旅游的成本,只是自己的花销。

然而其成本,实际应该是一家三口的所有花销 + 父母的情绪损失

因为如果不是小孩愿意出来玩,

996 的社畜父母,100% 会选择在节假日床上躺尸………

这种无谓损失越多,家庭矛盾越激化。

父母: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怎么不懂得感恩?!

小孩:你为我付出哪么多了?!

矛盾很难调解,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双方都没有说错。

所以嘛,

现在的年轻人看着前辈们鸡飞狗跳的日子,也想明白了:

与其彼此痛苦,不如各自安好

静心独善其身,岁月一片静好

如上。

知乎用户 cleanlove99 发表

欧美用了 200 年时间完成的事我们 40 年就能做到!

知乎用户 曹陈思​ 发表

知乎用户 告白 发表

真想不明白生那么多人干嘛?中国人实在太多了少点人不好吗?到那都人山人海,有毛病就知道生根本不适合生活

知乎用户 Jason 不跪 发表

[未来年轻人买房搞不好要打对折​mp.weixin.qq.com/s?__biz=Mzg3NzA0ODY3NA==&mid=2247490058&idx=1&sn=70b9fa237dd9852d7c4d60d8f55557a3&chksm=cf29bc07f85e3511234916b56238095ac730ff506649451ca72984dc53d7cdc909ec926ee5d2&token=1418795415&lang=zh_CN#rd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3NzA0ODY3NA==&mid=2247490058&idx=1&sn=70b9fa237dd9852d7c4d60d8f55557a3&chksm=cf29bc07f85e3511234916b56238095ac730ff506649451ca72984dc53d7cdc909ec926ee5d2&token=1418795415&lang=zh_CN#rd)

三角困境,关注下 Q3 的经济增速。

知乎用户 林择枝 发表

我们的宣传机关总是在这样宣传:在某某事件上,我们用几十年做到了国外上百年才做到的事。

但是我想说的的是 “凡事必有代价”,我们既然用一种高效的方式获得了别国的成就,自然也会高效的感受到代价。

我们用几十年走完了别人上百年走完的路,那自然也会在几十年承受完别人上百年承受的代价。

知乎用户 小小豆丁丶 发表

我们要相信后人的智慧,现在的问题解决不了,那就留给后人解决,时间换空间嘛。

什么?!你们把后人解决了??!!

知乎用户 李胡​ 发表

生育条件不太好

所以,应该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切实降低家庭生育教育养育的负担,充分释放年轻人的生育意愿。未来,将完善支持家庭生育养育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

一是加强生育保障。如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落实产假制度和生育津贴,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完善生育保险制度等等。

二是加强养育保障。如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务,加强住房等支持政策,提高家庭服务智慧化和数字化水平,鼓励用人单位创办母婴室和托育托管服务设施,实施弹性工时、居家办公等灵活的家庭友好措施等。

是加强教育保障,不断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同时,将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务,推动建设一批承担指导功能的示范托育服务机构和社区托育服务设施,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鼓励国有企业等主体积极参与各级政府推动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依托社区提供普惠托育服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 2-3 岁幼儿,制定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

如此一来,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知乎用户 一直住顶楼 发表

被删了,说点正经的。

2021 年 6200 万安徽人出生 53 万,严峻吗?一点也不严峻。因为 14 亿 / 6200 万 * 53 万 = 1196 万。其实就是全国 2020 年的出生人口数量。

严峻的是这个数据背后的趋势,把它作为全国人口的趋势参照物来看。

安徽省 2019 年到 2020 出生下降 12 万或者 15%,2020 到 2021 下降 11.5 万或者 17.8%。

什么意思呢?就是因为出生率加速下跌,导致虽然基数下降以后出生人口下跌绝对数仍然不变。

2020 全国少出生 265 万。如果 2021 全国和安徽省趋势一样,出生 1200 万 - 265 万 = 935 万。所以可能出生人口大概 950 万上下,应该过不了 1000 万了。

意味着历史上和平年代中国第一次人口负增长,因为死亡人口是可以预计的,不管什么口径下都必然在 1000 万了。

不过还要看 2022,按这个趋势如果 2022 跌破 800 万(概率很大,就祈祷千万别是比例加速,绝对数再跌 265 万,那就……),就真的扁鹊三连了。

知乎用户 hezi 发表

人口问题真心没法说,毕竟工作后亲眼见证过的。

1415 年时候确实是二胎高峰期,可 17 年以后…… 逐渐下滑了。

我平时没事翻过院内的流引产和顺剖比…… 额………… 就算疫情后有个小高峰吧。但确实离谱了,2 比 1。

我也没法说啥,个人选择。有的人就是不生你也没法强迫。

知乎用户 无寒​ 发表

安徽人才外流对于本地出生人口锐减的影响往往容易被大家忽视。安徽每年大量人口外流,而且外流的主力都是皖北的青壮年,他们都是生育大军的核心。这种外流往往是拖家带口的外流,在外地工作、生育。安徽人口数据之所以如此不堪,一是本地婚恋成本逐年暴增,明明穷,还偏偏以卖女儿的方式要彩礼。二是生育、教育成本暴增,初高中教育质量没提上去,成本倒是提的很快。三是省内几个人口重镇,阜阳、亳州、宿州等地年轻人对于留在非本市的省内其他市工作兴趣不大。大家可以查查安徽人口分布,皖北地区人口密集、地势平坦、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既是劳工、技工输出地,也产生大量优秀的高学历人才。但皖北本地没有能留住他们的工作机会,省里市里政府也没有任何人才引进优惠措施。皖北人与其在省内一边被压榨一边被歧视,还不如去苏浙沪、珠三角、京津冀去发展,赚的更多,也没有那么多斗争和撕裂感。任何一个皖北人潜意识里对于皖南人的印象,都远不如对鲁西、豫东、苏北人亲近。省内文化、经济整合的一直都不是太好。合肥是发展起来了,但是发展得还远远不够。以安徽的人口规模,如果能把大部分在外流的年轻人留在本省,在不考虑政策的前提下,合肥的发展上限可以达到杭州、南京级别,下限也不会落后于长沙、郑州,可现实是现在还不太行。

知乎用户 知乎文盲 发表

996 问题不解决咯,这报告就是纯粹渲染生育焦虑而已。毕竟 996 本质就是人口红利,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各位在这里跟着焦虑的朋友,你们国庆休假调休了吗?

知乎用户 宗宗 255 发表

大家都不要焦虑人口问题。数学不好,就不算帐了。大家想想:如果没有这些出生人口减少,那么我们现在的人口数量可能真的不止 14 亿,可能是 15 亿甚至更多。虽然我们有以袁隆平先生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农业科研工作者为粮食增产而奉献终身,但是要用 7% 的耕地面积养活 22% 的世界人口,中国的压力可想而知。如果不搞计划生育,人口真的会爆炸。

网上的很多人真的是想要人口增长吗?我看未必,他们要的是红利,劳动力红利,说白了就是九块九包邮的商品、廉价的外卖费用、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在网上发生的大多数人都是享受了红利的,人怎么会愿意出让自己的红利呢?

所以,人口增速适度放缓是国家发展的大方针、大政策,不要在这里危言耸听。我们现在仍然拥有充足的人口红利和劳动力红利。我们更应该警惕的是工厂外迁和资本撤离等大问题,更应该警惕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的围追堵截。

综上,希望诸位网民同志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先辈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我们不应该把眼光放在炕头婆姨生娃娃这点小事情上,要把注意力放在更大的局面上。要有牺牲精神,抛家舍业精神,不能总想着生孩子,而要想着做事业啊同志们!

知乎用户 西北的雪山​ 发表

生育率问题的表面是高房价、内卷,实质是女拳。人的观念改变产生的影响远大于房价

知乎用户 Gator 发表

虽然这种断崖式下跌看起来很可怕,但是从绝对数量上看安徽的出生人口并不是特别少。

最新的第七次人口普查,安徽省总人口 6102.7 万,中国总人口 14.1178 亿,安徽占比 4.3%。从出生人口看,安徽出生人口占全中国的比例超过总人口占比。

2020 年安徽出生人口 64.5 万,出生率 10.57‰;中国出生人口 1200 万,出生率 8.50‰。

2021 年安徽出生人口 53 万,出生率 8.68‰;假设中国出生人口 1000 万,出生率 7.08‰。

韩国总人口 5200 万,2020 年韩国新出生人口 27.23 万,出生率 5.23‰。

日本总人口 1.26 亿,2020 年出生人口 87.2 万,出生率 6.92‰。

2017 年是个实行二胎政策后,生育率的局部高点。生育率的加速下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二胎红利过了。虽然安徽自称是 “人口形势极为严峻”,其实出生率比中国的平均水平还好一点,或者说全中国的生育形势还不如安徽。

知乎用户 王大可 发表

提倡非婚生

大力表彰单亲

要把大家的 “结婚才能生娃” 的思想扭转过来

还能解决冠姓权的问题

多好

知乎用户 冯大哥你好 发表

拿广州为例,本地人一年教育成本三四万,还可以上各种兴趣班。

外地人别说兴趣班光一年读书都将近十万,教育住房这些问题不解决,大家生个锤子。

没有钱的家庭矛盾多的很。谁也不想为了生孩子把自己生活过垮吧。人活着是为了求开心,不是求罪受。

也有些人有攀比心,比如同龄人都生了,怕自己落伍,怕没人养老,我从来不担心这个也没有虚荣心。自己后代哪怕没出息,我也希望他能活的开开心心,不希望他们再去受二茬苦二茬累。

知乎用户 CANAAN 发表

我感觉可以预见的未来是,我如果要在别的城市买一套房子,我得掏空家产然后打一辈子工。更不要提未来父母养老,孩子教育啥的。

所以我感觉我现在的想法更偏向于把父母养老送终后自己攒一点钱给自己养老。下一代是不敢想了,我真的就想活的轻松一点。

知乎用户 西二旗大官人 发表

为什么要解决?是怕没人接盘了?还是担心人民群众生活水品下降?还是担心人民资本家余量增长率下降?

中国非得生到跟印度一个水平?人家美国也就 3 亿人,整个昂撒民族也不到 5 个亿,还不照样是世界霸主?

现代化是靠人多堆起来的么?

中国人口太多了,自然下降一些是好事,这个情况,应该喜大普奔!

知乎用户 在风中凌乱 发表

我是长期生活在上海的江苏人,

我能怎么看?

我不配看,我不敢看。

江苏、上海的情况比安徽恐怖多了,

安徽那叫事吗?

知乎用户 木木 发表

房价太低了

知乎用户 闹闹 发表

其实不只是安徽出现了人口减少的情况,全国范围内都是这样的,少子化,老龄化将会是未来社会的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知乎用户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发表

还是工资太高了,假期太多了,调休太少了,物价房价太低了,女拳太少了。

说好的加速怎么这么慢呢?什么时候能负增长啊?

日本人口连续 12 年负增长,韩国 2020 年出生人数创新低,首次出现负增长。

我们这里拼死命鼓励小仙女打拳,和日韩当初如出一辙,我们急什么?

日名古屋招聘会被指偏袒女性 面试疑存暗箱操作​world.huanqiu.com/article/9CaKrnJFUTQ

当初日本就是这样做的,人口负增长愈演愈烈,我们该效仿吗?请大家拭目以待!

[为什么当前的性别对立如此严重?2585 赞同 · 1168 评论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1361044/answer/2065956130)

是不是似曾相识?还是同样的秘方?!

知乎用户 ifURtreasure 发表

是谁吸干了大家的六个钱包?就谁去生呗。

吃得膘肥体胖的,该负点责任塞。

知乎用户 潇洒之门 发表

第一,全国有哪几个省这四年出生人口数量不是连续减少的?

第二,安徽除了合肥其他地方还有什么产业吗?安徽有 60M 人,这些人里面怎么说也有一半人要工作吧。但是除了施一公和事业单位,其他工作就是 3000 一个月有的还要上 6 天,这点全国除了沿海和直辖市应该都差不多。

第三,房价暴涨,各个城市的年轻人在老家没工作,省内去合肥,结果合肥房价画美不看,直接绝育。去了外省的人直接安徽人口 - 1。

第四,我出个点子吧,可以出台消防用品白名单制度:夫妻二人生三个娃之后开店可以不去指定商家购买消防器材,买符合国标的器材就行。这样说不定能刺激一下生娃。

知乎用户 前朝小山 发表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后人觉得太凉了就把树砍了那是对前人的不敬,他们牺牲了太多。

知乎用户 我丢丢丢 发表

流产入刑不就控制住了

知乎用户 名丝 MINGSI 发表

小时候班上有许多安徽来的同学,被称为借读生。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家里有很多兄弟姐妹。

那是一个物质生活不那么富裕的年代,却也是相对美好的年代,至少,很少会有人对未来感到焦虑,从来没有任何一个父母会想过将来孩子会有太大压力,只要勤劳,就会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去大城市打工,拼一点,也能在老家买套房,实现安居乐业。

所以,生孩子并不是一件焦虑的事情。虽然有计划生育,每家每户只能生一胎,但是安徽那边似乎管的比较松,所以人口充沛,人丁兴旺。

后来,全国房价追英赶美,安徽的房价也跟着涨了,但是工资的涨幅没能跟上,2021 年上海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是 2500。

在早些年一些地产商的宣传下,买房在中国成了刚需。中国人可能是唯一将买房视为刚需,视为一切前提的人群。于是,虽然国家开放了二胎,但是生育率反而比只能生一胎的时候下降了,安徽也是如此,因为养不起。一个孩子一套房,两个孩子翻倍,特别是男孩。

银行方面也会考虑,我给你贷款买房,但以你家现在的收入,加起来一辈子也还不起,那我为什么要给你贷款?

所以,中国人陷入了一个怪圈,这个怪圈的逻辑之一就是买不起房就生不起孩子。

房价的问题不解决,出生率就会持续减少,出生率减少,人口红利不再。

想要解决房价问题,要么打击房价,要么增加收入。

知乎用户 司马老五 发表

寄生 30 多年,为的不就是这个局面吗?要解决什么?^_^

知乎用户 星空 发表

原因:

安徽和江苏是两个省。

解决:

我看不如把江苏省并入安徽省,这样原来出省的人就都回来了,安徽的人口就增加了,而原来江苏的人也都还在,双赢的局面。

知乎用户 知行合一的风​ 发表

我做一个大胆的猜想

我一盆友,芜湖人,未婚,准备去南京找个体制内的工作。国科大系统所硕士,人类高质量男性。这种人离开安徽,不仅带走青壮年人口,也带走了未来的生育率。

人口流出造成的老龄化危害比自然老化造成的老龄化(比如广州)严重得多。

治本之策不必说,这是海量专家精准计算的结果。我说一个治标之策:

把南京划到安徽

这样安徽整个省的人口流动就以省内流动为主。

知乎用户 Charles 福心 发表

新生人口快速下降,原因复杂,但是都是很明显的:

  1. 安徽北部中部,即皖北江淮地区,是安徽省人口主要分布区,这里的大量人口,都是往南京江苏方向流失,特别是年轻人。生育的绝对主力军,就是年轻人。(说来搞笑,江苏省的出生率还没安徽高呢,外流到江苏的,生育意愿比省内的还低)
  2. 皖南地区,占据安徽约 1/3 的地域,几个地级市加一起才 1000w 出头,还顶不上一个阜阳市人口(1300w),这部分人口偏向于外流到杭州。
  3. 现在生活压力远大于 10 年前,压住年轻人的大山,最重的就是房产了,房贷压死人,新的三座大山,什么时候能搬开呢
  4. 最近 2 年的经济收入,大部分人其实都是在下降的,特别是疫情对实体经济的打击,那是相当厉害,旅游业几乎就是绝收的行情。

对比新生人口下降,还有更难受的一个实情:

老龄化在快速加剧!!

我的老家——黄山市,现在 60 岁以上的人口,已经占据 24% 了。

这个数据,即便放在老龄化 “东北三省” 城市群,也是最高等级。

而这只是刚开始,5 年后,10 年后,20 年后,老龄化数据还会大幅上涨

要知道,现在人均寿命 83 岁。

当地年轻人,很多都跑去杭州,少部分去合肥,反正留黄山当地的很少。

一个常驻人口 130w,市区人口 20w,经济重县也只有 30w 左右。

房价 11000 多,支撑业只有旅游(这两年难以想象的剧烈萎缩,去年 / 今年夏天基本就是旅游绝收)

一个不能发展工业的城市,穷山僻壤里也没规模商业可说,有啥可以支撑这种房价的,搞不懂啊。

知乎用户 水户洋平 发表

解决什么?解决提问的人?

不要烦:

就业率 100% 之前,人口再怎么下跌都是好事。

知乎用户 每日怡见​ 发表

我都不知道这还是不是知乎了?什么是知乎?就是基于现实的理性分析!一堆博主天天说什么,提升福利才能提升生育率,你们这样说确实很爽,发泄了情绪,但是符合社科事实吗?

新加坡、日本、北欧国家哪一个福利不好?哪一个生育率很高了?
索马里、阿富汗、利比亚、尼日利亚都生育很高,难道是因为福利好?

我不喜欢这个事实,但是我更不喜欢乱说,以下内容我的客观分析,不代表我支持。

《发达社会青年人不愿意生孩子的真相》

八月初,有这样一个新闻上了热搜。

虽然当初被骂的很惨,但是最近,赵教授又出了期新节目,发在了观察者网。

进一步系统性的阐述了自己的理论。

介绍一下赵教授的身份:

赵燕菁,男,博士,教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英国卡迪夫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曾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厦门市规划局局长、规划委员会主任,等职。
现任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双聘教授,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

他理论的核心,我感觉这个评论,一句话就总结透彻了:

我知道,很多人肯定要骂赵教授。

但是我想说,如果你学好语文了的话,你就不会骂他。

因为一个人阐述一个内容的时候,分二种情况:

1、一个是价值判断阐述。(就是说自己的立场、倾向性、推荐的方向)
2、一个是事实判断阐述。(我只是阐述事实,但是不代表我也喜欢或支持这个事实)

赵教授作为学者,其实说的就是一个事实判断,但是语文不好的人,会认为这是价值判断阐述,然后去骂他。

就好比,你发现时代变了,某个地方的房价泡沫太大,你去告诉朋友这个分析,结果被朋友劈头盖脸一顿骂,说你诅咒他财产缩水…

说一个数学题,请听题?

现在发给老一辈的苹果,是年轻人摘苹果盈余的,刚开始是 4 个年轻人盈余给一个老年人,后来是一个年轻人盈余给一个老年人。
如果说,年轻人的数量紧缩到 不足一个年轻人:一个老年人。

请问发苹果还能继续吗?

是不是听了以后感觉不开心?其实这就是语文中那句话,忠言逆耳利于行。

就是说,如果你现在去上网看评论,无论政府做什么生育改革,评论都是一群人只顾着在发泄情绪,在骂。

凡是政府有什么好的生育福利政策出台,评论也骂,说这点不够,还一副看笑话的样子。

但是有没有人想过?最后你看的是谁的笑话?

这就是一休说的,典型的,向天上吐一口痰,最终落在自己的脸上。

政府出台利好生育的政策,就是在努力改善你晚年可以领取的养老金,维持盘子稳定,拯救你老有所依,如果这个时候还天天只知道发泄、唱衰政策,打击全民生育自信心的话,就是典型的 “韭菜行为”。

一谈生娃,就说生韭菜的人,就是真正的韭菜,这些人一说生娃就好像全部是给政府培养的一样。

我就问你,现在人家赵教授经过长期的研究结果出来了,如果继续低生育率,要么就只能养老金制度改革,改成不生孩子人的自己负担。

或者要么被迫变成这样。

结果都一样,就是一个简单的算术问题,养老金制度就是年轻人交钱,老年人收钱,本质还是靠人头养老。

然后当政府出台好政策,拯救大家养老金于水火之中的时候,一堆 “韭菜” 就开始阴阳怪气了,你去任何生育相关的评论区,评论区都是怨气很大,都是在骂。

好像政府是在做一件和自己无关的。

社会是一个整体,别说什么,我就不生,看你怎么办?你不生,最终害的是自己,懂吗?因为按照目前这个趋势,如果以后年轻人口不能恢复结构,那么谁给你发养老金?最终就只能养老金制度改革啊,然后丁克一代彻底老无所依啊。

可能有人会说,如果不管我,我就去闹!

但是接下来,才是我要说的,为什么说学好语文,熟练运营逻辑思考问题很重要的关键。

老百姓有情绪,然后反对、闹,确实是很麻烦,民意滔滔嘛。

可…

可你老了,你没有子女,你可能下楼梯都费劲,发个帖都看不清手机屏了,如果你是治理方,你会害怕这种人抗议吗?

确实对不住您呐!可… 你又能怎么样?难不成我还怕你后人来找麻烦?如果你自己生育了子女,你还会存在养老问题吗?

是不是一个经典的语文逻辑悖论?

只要一个人学好了语文,他就可以轻易的发现,不仅仅是社会上存在 “吃绝户”,连在方向上,没有后代的人,他代表的想法,都无人问津!因为无视你,又如何?

而且根据赵教授最新发在观察者网的研究成果,我们还可以得出来一个确实是事实的结论,那就是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有二种类型的情况:

一个是发达国家,生育补贴多、福利好,但生育率低。

但是目前全世界生育率极高的国家,都是社会保障很低的国家(尼日利亚、索马里、阿富汗、洪都拉斯等等),当地越没有保障,生育率越暴涨。
比如一个索马里人,他可以选择躺平不生孩子,而他老了以后将面对自己一个人活不下去的局面,所以索马里生育率很高。索马里政府治理能力很差,根本没钱发福利,甚至索马里很多地方都是无政府状态。

就是说,大自然的自然法则,把不生孩子的索马里人,已经全部 “震撼” 教育的明明白白了。

我突然想到了大自然,大自然今天可以活下来的生物,好像生育能力都不差,越普遍的动物,生育率就越强。其实我很好奇,为什么没有低生育率的物种呢?

今天赵教授给我解惑了。

原来不生育的,都给大自然 “优化” 了,大自然没人给这些物种老了以后搞保障。

我更是进一步意识到,原来,人之所以要生娃,可能并不是先有爱,而是先有物质保障的需求,这个物质需求有了以后,人为了方便协作,诞生了亲情之爱,亲情之爱就相当于是 “管理模式”。似乎完美符合了马克思说的,生产力决定上层建筑…
我经常看见一个新闻,各种评论区的躺平族,非常自豪,甚至是洋洋得意的说,给这点好处,就想让我去生娃?做梦吧,给我继续加码!甚至有一种自己终于拿到了一个要挟社会 “神器” 的感觉,可算让我打中社会痛点了,还不好好 “加码要价” 一把?

但是当我们理清楚赵教授的理论以后,是不是瞬间有一种 “攻守易势” 的感觉?

我就说一个常识,在很多穷国,是没人逼他们生孩子的,但是他们还是要生孩子,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可能就是当地很多躺平族的下场,深深的震撼教育了当地人吧。

如果这个理论真成立,那么解决生育问题,可能不仅不会增加社会负担,还能很低成本就完成了。

因为如果加福利,始终就是求人思维,而且发达国家已经证明了,加多少都没有用,哪怕生育成本是 0 了。

因为始终都是求人办事,就是不好使。

但是,如果不是求人导向,而是需求导向的话。

根据赵教授研究的,自己负责养老,自己承担后果,那每个人都得自己开始琢磨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了,否则老了以后堪忧啊。

我不支持赵教授,但是我琢磨了一下,他的逻辑好像没什么问题,而且极具可操作性。

瞬间感觉,解决问题的广大积极性就被调动了起来。

要发展,要改革,终究是要努力的,中华民族要复兴,咱吃点苦也很正常,前辈们比我们辛苦多了,也别说养不起,现在社会水平越来越好,倒是生育率越来越低,很明显和条件没关系。

千万别让中华民族躺平消亡在我们这一代,要加油继续。

更不要让人家帮我们来体面,还是自己来体面吧。

说到底,生娃就和吃饭一样,只是一个民族为了在地球上活下去的本能而已,如果没有托底,本能的主观能动性就可能爆发。

虽然这话不好听,但是我想了半天也不知道怎么反驳赵教授,请问大家怎么看?我不敢说自己支持,可不敢乱支持,只能说我无法反驳。

注:本文不具有任何参考性,纯属研究大自然,对人类社会不具有参考性。

文章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知乎用户 李凌风​ 发表

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到了 35 岁就要面临被辞退或者难以找到工作的风险,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兢兢业业的工作也难以拥有一套宽敞的房子容纳两个孩子,你让他们怎么生,怎么养呢

知乎用户 Dav 发表

形势有多严峻,上上下下都知道。

原因嘛,很简单,大家都想当人,而不想当红利。

解决的方法有两条路,

一是让普通公众享受到国家高速发展的红利,具体来讲,要提高 xxxx,降低 xxxx,减少 xxxx,保障 xxxx。如果能做到上述转变,以我国的文化传统,生育率会改善的。

二嘛,就是加强宣传教育,管控各种不利于生育的异端想法,扭转民众对自己以及后代追求过高的错误思想。出台各种保障政策,让底层能以极低的代价养活孩子,彻底消灭校外补课行业,让孩子们自由自在的成长,以后基因好的上大学,基因一般的继续红利。

当然,上述政策要想达到预期效果,还有个必要的补充政策,就是禁止 xxxx 出售以及禁止私自 xx。

历史上我党多次在生死存亡关头,奇迹般的力挽狂澜。

这次我相信也行,拭目以待。

知乎用户 ArchShineZ​ 发表

很多人没看明白原答案,觉得非常离谱,我挑明了说吧。

对于 99% 的劳动者,实际个税率大于 60%

与此同时,广义的资本利得税率几乎为 0

-——

没必要和我杠具体的数字,我根本不在乎合肥 50w 需要交多少所得税。没发现吗?所得税根本不是税的大头。

-——

假设一个 985 的男生学了天命专业——计算机,读到博士毕业,在合肥拿了 50 万的 offer。

其中大约 8 万会交个人所得税、养老金等(很多人杠具体数字,多了也杠、少了也杠,其实都不重要……)

假设他要买合肥的房子,150 万。假设 10 年还完(虽然他不一定能工作到 10 年),那么平均一年需要 15 万

在他拿到房子住进去之前,可能前 5 年需要租房,假设结婚的话,需要住大点,可能一年 5 万房租

那么,这位年薪 50 万的计算机博士,在毕业后的前 5 年(33~35 岁之前),平均一年还剩 22 万。还没算婚礼、彩礼、生孩子、基本生活所需。

这是假设他是 985CS 博士、在合肥能拿到 50 万年薪的情况。假设他属于其它专业呢?假设他在合肥拿不到 50 万呢?


所以,年薪 50 万不过如此,在二三线年薪 50 万也就刚刚够生活罢了。一线呢?年薪 100 万以内我觉得基本生活都困难。像我们这样的外来人口,在一线拿不到 100 万、二线拿不到 50 万的,就不该留下。(很多人杠 150,那我改吧,其实没多大区别)

就该彻底离开

永远忘记这里的灯红酒绿

永远忘记这里四通八达的高铁、摩肩接踵的地铁

永远忘记奥林匹克塔、东方明珠、深圳湾

回到家乡的小镇,回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

在阡陌中随机游走,用父母挥过的锄头挖一个坑,把自己埋葬

知乎用户 blackJack 发表

上海浙江笑而不语。

知乎用户 观海听涛​ 发表

安徽是内陆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但不是经济强省!人口连续四连降,超过历史水平,说明了什么?别动不动讲日本怎样,韩国怎样,说说中国的事,说说安徽的事,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出。经济欠发达,就业,彩礼,房价,加上杭州,上海等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出生率不降低才怪呢!在办公室里坐而论道,专家无解?

知乎用户 阿稻夫 - 希特贤 发表

近五年内,生育率问题会成为知乎的月经问题

知乎用户 叁分 MIN 发表

我记得有一个社会学实验

约翰 · 卡尔宏的老鼠实验

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知乎用户 不吃咸菜 发表

人口减少都用不上电,如果人口增加不是要喝西北风?

知乎用户 陆阳 new 发表

为什么删我的文

为什么删我的文

为什么删我的文

知乎用户 转身路过 发表

有没有发现,年轻人看到这个消息不说忧心忡忡 忧国忧民,竟然有点高兴,甚至还想让它再降一波

是什么让经济腾飞 40 年的大国年轻人如此态度呢

大概是生活好了,社会风气好了,压力太小了,挣钱太容易了,休息时间太多了,

我觉得最主要还是 90 后太费了,竟然不肯吃苦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将修改,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避开正确答案 到处去寻找错误答案 也是为难他们了 不过我倒是好奇,到底七普有个什么惊世骇俗的数据,让他们这么着急? 又是砍行业,又是改法律? 知乎用户 SeeyoKing​ 发表 房产不崩,韭菜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