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近一周全国无症状感染者持续增加?本轮疫情的隐匿传播链意味着什么?
知乎用户 nesmto 发表 很多地区流调能力追不上疫情发展速度 一,病毒传播快,防控难度大 奥密克戎的代际间隔已经到 40 小时左右了,而两年前的武汉疫情,病毒代际间隔还在 5.5 天左右。 另外,Omicron …
#疫情# 上海疫情不稳定,因为担心影响办案,所以一直漂在江浙。有家不能回,只能一直住酒店,基本隔天一次核酸。
刚刚到苏州一家酒店办理入住,发现核酸报告已经 25 小时,离酒店要求的 24 小时超了一个小时。
我说:不能通融一下么?如果我早到一个小时就能正常办理入住了,而过去的一个小时里我一个人在高速上开车,与其他人没有接触。
没想到专门负责查验核酸的小伙子厉色告知道: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如果人人都像你这样,国家疫情防控不就完了吗?
我说:我已经预定好了房间并且已经支付了费用。你先给我办理手续,我马上找附近的检测点检测。
这位小伙子头也不抬,直接说:不行!预定房间的钱,我们可以退给你。你做完核酸,我们才能办理入住手续。
看得出,这位小伙子觉悟很高,很认真很负责很敬业。我若再说下去,恐怕要被鄙视了。只好出去开车做核酸。
不论是万达广场周遭,还是这些天所到的其他地方,看到沿途的商铺关闭了很多,到处都是商铺招租或转让的广告。
除了少数几个商场,苏州大部分商场几乎都奄奄一息。不远处,还有很多在建或等待开业的商业项目正在施工。
联想到小伙子的坚毅神情,不禁心生无限忧虑。 这种感觉难以名状,但非常不好。
某国气象台预测到今年是千年难得一遇的寒冬,会有大量人因房房屋破旧缺乏过冬的棉衣以及棉被而冻死,因此上层决定为了预防气温降低造成的死亡,要求所有人闭门不出,每家发放大量的温度计,随时掌握室内温度情况,然后把供暖的做棉被棉衣的都调过来挨家挨户走访发放温度计,以抵抗即将到来的寒潮。
真结束了,黄马,红马不就没用了吗。
疫情其实已经结束了,你看看那些趾高气扬的( )他们怕吗?最近很火的丹东事件,jc 和黄马人员不规范戴口罩近距离互喷,难道 jc 不怕感染?没人怕
在国外,疫情就是疫情
在越南,疫情已然变成了统治工具,敛财机器,权力放大器。
新冠疫情会消失,但扩张的公权力怕是不会消失了,19 年以前的生活再也回不去了。
啥?结束?不行不行,厂家钱还没挣够呢。
更新在最后,下面是我之前的答案,我说的结论是片面的,也是根据我自己所在的环境和认知得出的结论,仅供大家讨论思考而已。也没有很多人说的那种大局观和深刻的认知。
再说一次,我认为的不想结束,是指接触的一个个人,而不是某一个机构,所以仔细看完,不要就看一句话、一个结论就胡乱的评论。
- 原答案 -
这几天住院,接触到医院的保安和保洁,他们不希望结束,按照目前的规定,看病只能是本人和两名一下陪护。住院只能有一个陪护,三岁以下婴幼儿可以有两个陪护。陪护住院起不能出入,不能和外界接触,非特殊情况,不能更换陪护。对于保安和保洁来说,进出的人少了,工作量也少了。
对于医生和护士来说,也是同样的情况,来往进出的人少,自然好管理,容易管理。
对于医院的食堂,自然不愿意结束,现在不能点外卖,人员进出不自由,食堂和零售商店是利益最大化的。
对于医院的管理者来说,他们也不希望结束,理由同上。
这还没有设计太多利益,只是单纯的管理角度来说。目前的规定,医院有很大的自主权,就像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医院是强势的。也是每个人不能越过的有替代的地方。以仅有的接触来看,比 2020 年以前,他们强势了不是一点点,可以以维护公共安全为起点,制定很多有利于医院的各项规定。
以上仅仅是医院一家。
还有既得利益者,核酸检测机构,疫苗生产等等。
忽略民众已经觉得天经地义了,以前还有一丝丝的畏惧,现在他们可以堂而皇之的理由,让你听话。
如此这般,何时能结束,不再是病毒的问题。
记得汉武大帝里面,黄河流域大雨,该泄洪的一侧不断加固,以至于洪水只会淹没老百姓的田地。汉武帝刘彻说:“天灾里面加了人祸”.
- 更新分界线 -
看了很多评论,也删除几条,主要涉及不文明用语。
我对以上结论持怀疑态度,样本数量少不说,也有些以己度人之心。
地区不同,医院不同,应该结论也会有所差异。我接触的是四线城市的三个公立医院,人数在四十多人。医院总人数应该在一千多人,四十人的样本数量太少了。
今天上午为了这个问题,我问了十个左右,有保洁,护士、医生以及食堂,他们给我的明确答案是,他们希望快点结束。
那就是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是希望结束的。但是还有一个问题,连食堂的人都希望结束,不应该是这样,他们现在属于最赚钱的时候,违背人基本的自私性。所以,食堂员工和所有者不一致,他们没有因此得利。
接下来几天,要去税务、土地和 zf,顺便问一下。
目前来看,问到的人百分百希望快点结束。
回归到问题,什么时候彻底结束,我所在的认知来看,看不清楚。既然都希望结束,依然没有结束,那就是有一部分人还在坚持。
疫苗水干,核酸塔倒,大白们拿不到工资,老爷们得不到好处……
新冠,就结束了。
希望不是:
王师平定新冠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国外大部分地方已经结束(躺平)了。
不评论这个对不对,道理都懂。
代价是,该死的,我是说外国人哈,就是身体和运气差到,打了三四针疫苗以后,还会重症乃至于翘辫子的,那直接选择性忽视。
每天确诊数字大概是千分之一,实际上保守估计 2-5 倍统计不进来。说白了一直在刷免疫,所以怕啥。
因为三年了,该死的刷的差不多了,剩下死亡率目前看…… 其实大家已经懒得关注,除非每天十分之一确诊的死翘翘。
至于国内,乐观猜一把?
没有新的更厉害的变化。
新的 mrna 疫苗三期,而且实现喷雾接种。
而且国外大多数国家的新疫苗也接种完成,疫情再收一收。
估计就有希望了。
保守估计,再看半年吧。
(首发于 2022-4-22 《愚者空谈》公众号)
新冠,正式名称应该是 Covid-19,已经与人类世界亲密接触 3 年了。3 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大家都厌恶现在与新冠斗智斗勇的生活,期望着有一天能与它和平共处。从最终的结论来说,我相信人类可以跟新冠 “共存”。那从“动态清零” 到“共存”有多远的距离呢,在到达 “共存” 之前我们又能或是应该做些什么呢?今天,我想聊聊病毒本身。对了,说句题外话,国外现在叫“躺平”,不是“共存”。
想要跟新冠 “共存”,首先要了解它,知道它的病毒学学特性。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嘛,那么我们了解新冠吗?
我的答案是还不怎么了解。
(一)新冠的 “进化” 方向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新冠为了和我们共存,它会朝着毒力越来越弱的方向 “进化”。
我先对我理解的 “进化” 做一个解释,有不对的地方也请大家指出。“进化”这个词听起来很有主观性,但其实生物的 “进化” 并不是一个主观的过程。首先生物进化的基础是基因突变,遗传物质在复制的过程中会出错,这时候基因就发生了突变。基因突变之后会丰富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比如新冠发生突变之后有可能变得潜伏时间很长,有可能会变得很耐热,有可能会变得很致命,也有可能变得不能入侵细胞了等等。基因突变的发生是随机的,病毒并不能控制突变的方向,那生物怎么就 “进化” 了呢?学达尔文的进化论,大家都听过一个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里就引进了选择压力的概念,也就说能在众多突变中脱颖而出的,都是最合适当时环境的。在当时环境选择的压力下,最适合的基因突变群体被筛选出来,而这就是“进化”。
我们回到新冠的 “进化”。病毒是非常容易发生基因突变,再加世界上目前巨大的感染量,新冠在没日没夜的变异中,产生了海量的变异株。经过了激烈的搏杀,分别有阿尔法、德尔塔和奥密克隆粉墨登场、一统江湖。那它们是如何脱颖而出的呢(环境选择压力是什么)?在目前国外的防控措施下,新冠在人体免疫层面上只需要面对疫苗和感染产生的抗体的压力,除此之外竞争更多发生在突变体之间的传播速度之争。我们来看一篇佐藤佳老师的文章《奥密克隆 BA.2 毒株的病毒学特征》。这里提一句,奥密克隆作为一桶浆糊的新霸主,旗下已经变异出多种毒株,文章中有 B.1.1(BA.1 和 BA.2 的直系祖宗)、BA.1、BA.2。我先来看一下相对有效再生数 Rt,简单来说它可以比较不同毒株之间的传播力(数值越小,相对传播能力越弱)。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奥密克隆各毒株的传播能力都要高于德尔塔,其中目前一统江湖的 BA.2 是德尔塔的 2 倍。
![](data:image/svg+xml;utf8,)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免疫逃逸的能力,这里用 NT50(达到中和 50% 病毒的抗体滴度)作为指标,数值越小需要的抗体浓度越高也就是逃避免疫的能留越强。我们来看一下打了 mRNA 疫苗和重组疫苗的人体内血清(抗体)对几种毒株的表现,可以看到相对于德尔塔,BA.2 免疫逃逸的能力提高了 5-7 倍。
还有一个坏消息,感染过德尔塔的人,其体内抗体抵抗 BA.2 的效果要跳水 31 倍。
![](data:image/svg+xml;utf8,)
不过也有个好消息,就是打了疫苗确实比不打疫苗要好。
总而言之,新毒株逃避免疫的能力更强,但打疫苗比不打疫苗要好。感觉有点跑题了,回来看新冠的 “进化” 方向。为了能成为一桶江湖的霸主,变异株们疯狂的点着高传播能力(包括免疫逃逸、代际间隔短等)的科技树,奥密克隆致病力的减弱可能跟疫苗的接种有关。但由于目前国外全面放开的状态,今后流行毒株致病力的提高有可能会被随机点亮(全面放开的情况下致病力的高低不会对病毒的流行产生选择压力,只有在严格防控才可能会对病毒的致病力产生选择压力)。
小结:新冠的变异是随机的,由于我们并没有给予病毒足够的选择压力,病毒可以肆无忌惮的变异着,直到变异出一代又一代的王者一波又一波的冲击着人类社会。目前,我们对新毒株认知是其在传播能力在逐步提高,但对于人类的致病力没有证据证明会慢慢变弱。在全球大部分地区 “躺平” 的情况下,我们根本不知道下一个变异株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怪物。(据说南非的 BA.4 已经取代了 BA.2,传播能力爆表)
(二)新冠的后遗症 Long Convid
在要不要 “躺平” 的争论中,经常会有人说现在新冠的致死率已经很低了,有什么可怕的呢。今天我们暂且不讨论新冠的致死率和绝对死亡人数的高低,让我们来关注一个被外国媒体不曾宣传的一点,新冠的后遗症。
大家都知道新冠有后遗症,但普遍的认知就是得后遗症的几率很低,症状也很轻。首先来一篇中国的研究论文打个底。《中国武汉 COVID-19 老年幸存者一年来的认知变化轨迹:一项纵向队列研究》, 在这项针对从中国武汉 COVID-19 指定医院出院的 1438 名 60 岁及以上 COVID-19 幸存者的队列研究中,与 1 年随访期间未感染的参与者相比,COVID-19 幸存者(尤其是严重病例的幸存者)的认知障碍发生率更高。
如果觉得入组研究的人数太少,不太能说明问题,这里有来自美国老兵事务部的超豪华数据队列研究的结果,新冠患者入组人数至少以万计,对照组更是百万起步,这里就不展开描述了,具体可以观看 B 站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Y4y1s7ND?spm_id_from=333.999.0.0)。简单说来,研究发现感染新冠病毒一年之后对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精神疾病的风险都有很高的提升,而且还特别伤肾,特别要指出的是这些结果还是在以流感为对照的基础上得出,可以说相当严谨了。当然该 Up 主还介绍了后遗症中蛋蛋的忧伤、糖尿病危机等等。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查看。
如果大家说这些都是对年纪较大患者的研究结果,年轻人呢?奥密克隆呢?我就不信后遗症这么厉害。嗯,确实我也有这样的疑问,这次我们去英国,在那里我们可以找到答案。英国的统计局一直在默默的做着新冠后遗症的调查,让我来看看 2022 年 4 月 7 日的最新报告《英国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后持续症状的流行程度》都说了啥。首先,目前英国新冠后遗症的患者总数是 172.4 万人,以目前感染总量 2171.5 万人来计,感染新冠后有 7.94% 的人都患有后遗症。年龄比列自行看图,中青年的人数可不算低。
在得后遗症的人中有 33.5% 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受影响,47.9% 的人受到轻微的影响,18.7% 的人收到比较大的影响的。也就是说得新冠的人中因为后遗症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有 5.28%,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占 1.48%。还有我们最关心的奥密克隆有后遗症吗?有,目前在英国已经有 33.4 万人因被奥密克隆感染而患有后遗症,占所有后遗症人数的 19.37%。
最后再来看看我们最关注的奥密克隆的后遗症严不严重,从下表可以看出后遗症中仅有 1/3 不影响日常生活,剩下 2/3 人的生活都到影响,有 15% 的人收到了严重的影响。跟上表比较可以看出奥密克隆后遗症的严重程度与之前变异株相当,没有明显变弱的迹象。
最后我们回到美国,美国的 CDC 已经不统计一般的后遗症了,但是对一个针对儿童后遗症特意进行了说明和统计,那就是多系统炎症综合症(MIS-C)。已知与新冠感染相关,如何导致的未知,症状可能非常严重甚至致命。
目前美国已经确诊的病例数为 7880,死亡数为 66,病患的年龄中位数是 9 岁。病例的其他具体信息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该网站自行查阅(https://covid.cdc.gov/covid-data-tracker/#mis-national-surveillance)。
而香港也已经有报道 13 名 3 名染疫童康复后患上 “多系统发炎综合症”,其中 7 人进 ICU 治疗。
小结:根据目前的研究显示感染新冠有一定几率患有后遗症,按照英国的统计 7.94% 的新冠患者愈后患有有后遗症,5.28% 的新冠患者的后遗症对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而 1.48% 新冠患者愈的后遗症对日常生活有较大的影响。同时,总体上来说,患者愈后对各种各样疾病风险增加。对于儿童,未知原因引起的 MIS-C 已经引起全世界的重视。介于新冠可以全年无休,并且反复感染,后遗症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新的流行毒株奥密克隆虽然以轻症为主,但仍会导致后遗症,目前看与前几代王者没有根本性的区别。
(三)新冠的其他特性
现在有一种声音,就是拿新冠与流感比较,把新冠比做大号流感。这很容易造成一种误导,认为新冠马上就要跟流感一样被人类征服了。如果出急性症状上看,2 者确实很像,但 “大号” 到底是多大,这就是一个问题了。就好像我们可以把航母理解成一艘超级大的渔船,但是航母是航母,渔船是船。理解可以,但不能相提并论。所以,新冠是新冠,流感是流感,新冠全年无休、可以反复感染、诸多后遗症、超强传播能力、全球毒株不停变异等等其拥有的武器强度根本不是流感可以比拟的。还有一点,它已经在不同的哺乳类动物中开始传播了,这使得我们根本不知道新冠将走向何方。
2021 年,科学家在收集纽约下水道污水进行新冠检测的时候发现了 4 种未知的变异毒株,并且随着当时纽约感染人数下降的情况下,其在污水中的检测到的新冠毒株占比却逐渐上升,最终明确纽约的老鼠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
现在很多动物已经是养育新冠的温床了,而且还具有向人类传染的能力。香港已经证实了感染新冠的仓鼠传染给了饲养员。今年 3 月,香港一家宠物店里的员工确诊了新冠肺炎,但是检测结果显示他得的是德尔塔病株,而香港流行的是奥密克隆病株。最后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证实正是仓鼠体内的德尔塔病毒传染给了宠物店的员工,并导致员工之间的传播。
小结:新冠已经在多种动物之间流行,同时已经证实仓鼠可以向人类传播新冠。新冠在动物中的流行程度,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走向,未知!
总结:
我们与新冠接触了三年,尽管开展了很多研究,但要对新冠的认知程度还有太多的未知。我们不知道从它从那里来,它会如何 “进化”,它如何导致后遗症,它如何和其他动物相处。而目前全球抗疫政策更是导致我们无法获知它将去向何方。那我们距离跟新冠“共存” 还有多远的距离呢?我比较悲观,因为只有当全球积极抗疫的时候,我们距离 “共存” 才会越来越近。目前,我们只有先做好自己,积极保持 “动态清零” 的政策。如果全球抗疫继续拉垮,我们也需要继续观察 3-5 代流行病株的发展趋势、病毒学特点、后遗症情况的变化趋势、其他动物新冠流行趋势等,到那时我们在来评估与新冠 “共存” 的距离。最后,看一看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最新数据(截止至 2022.4.14)。我们来看看累计死亡数,图中的那条线越陡,表明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人数越多。看看奥密克隆的表现吧,在英国、美国、德国这些已经死掉一批老弱病残人群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的死亡人数并未表现出趋缓。而日本、韩国乃至抗疫优等生新加坡,这一轮的单位死亡人数更是直线拉升。好好抗疫吧,“躺平”绝对不是向 “共存” 前进的好措施。
参考资料
(https://space.bilibili.com/301317612/video?tid=0&page=1&keyword=&order=pubdate)
4. Prevalence of ongoing symptomsfollowing coronavirus (COVID-19) infection in the UK : 7 April 2022 英国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后持续症状的流行程度(https://www.ons.gov.uk/peoplepopulationandcommunity/healthandsocialcare/conditionsanddiseases/bulletins/prevalenceofongoingsymptomsfollowingcoronaviruscovid19infectionintheuk/7april2022
5. CDC-MIS-C 网站(https://chinese.cdc.gov/mis/mis-c.html)
6. Tracking cryptic SARS-CoV-2lineages detected in NYC wastewater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28246-3)
7.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delta variant (AY.127) from pet hamsters to humans, leading to onwardhuman-to-human transmission: a case study(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2)00326-9/fulltext)
8. WHO 世界卫生组织(https://covid19.who.int/)
在中国,新冠疫情不会很快 “结束”。
作为全网第一个指出 Omicron 引发症状较前任毒株更 “轻微” 的知乎作者。
很多人忽视了我阐述的另外一个事实,也就是:
在有前提条件的基础上,Omicron 在某些国家的病死率已经低于季节性流感。(记住,是病死率,不是死亡率)
这几个前提条件包括且不限于:
大量人口经历了前期 ALPHA, DELTA, BETA 新冠变异毒株的 “洗礼”,大量人口体内产生或者产生过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许多老弱病残有基础病的人群已经在前几波病毒高峰中被” 出清 “。
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仍然掌握了生物技术最前沿的科技和实现手段,辉瑞和莫得纳等公司生产的 MRNA 疫苗普能够有效降低 COVID 重症率。
一些西方国家的医疗系统基建更为发达和完善,人民的平均身体素质较我国人均身体素质更优。
达成这三个前提后,近日,Omicron 的病死率在某些国家已经低于季节性流感死亡率,如下图:
但是,没有这三个前提条件的世界其他新冠流行地区,比如香港,病死率是非常高的。
香港疫苗普及率低,MRNA 疫苗注射率低,而且前几波新冠毒株高峰并未充分经历。
而且香港人口老龄化严重,虽然香港医疗基建发达,但是人均身体素质因为老龄化的原因并不是特别好。
所以,如下图,Omicron 在香港的病死率奇高,大于 4.0%,非常恐怖
同理,在中国,如果认为现在就是 “结束” 新冠疫情和新冠封锁的时候,认为应该“和病毒共存”,开放国门。
后果可想而知,大量的亚健康和基础病人口也将喝西方之前经历的新冠浩劫一样,被 “清除”。
不转变思路,不改变现行防疫方式,疫情将没完没了,除非定制一个盖子把国家盖起来封闭起来,,换个角度看问题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站在飞机场看地球是平的,站在空间站看地球是圆的,站在银河系看地球就是萤火虫,,,
人类之所以可以站在食物链顶端靠的是智慧,而不是蛮力,,,
大多数人看待新冠就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第一次下水的感觉,紧张,恐慌,手足无措,,所有的问题只不过是看问题的方式问题,,不妨换种角度看问题,,,
现行的防疫方式无疑是 最简单,最原始,最落后的方法,,尽管可能有一定的效果,,但一定不是最好的唯一的方法,,条条大道通罗马,可以座飞机,也可以座轮船,,病毒都知道灵活变通(不断变异)让自己更加适应环境,自认为地球上智商最高的动物,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不知道灵活变通反而一根筋硬杠,,病毒时时刻刻都在变异,隔三差五的杀个回马枪,难道又是全民核酸封路封城?除非你定制一个盖子,把整个国家盖起来封起来,不然就会没完没了,,现行防疫方式太被动了,代价太大了,,
看看我们身边的方方面面,有多少东西是中国人原创发明的,,把时间倒退 500 年,看看我们对全世界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等,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国人普遍思想僵化,习惯于经验主义,教条主义,习惯于惯性思维,缺乏创新思维,逆向思维。
家是我们的家,国是我们的国,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不爱自己的国,,没有大家何来小家,,,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千百年来明哲保身麻木不仁的中庸思想不知道害了多少人,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的,被动的防守不如主动的出击,,,
在自然界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微生物里面,病毒是最容易对付的,其次是细菌和真菌,,对付病毒可能需要三天,对付细菌可能要一个星期,对付真菌可能需要三个月,,,
人体经过亿万年进化已经拥有了非常强大的适应环境自我保护,自我修复的能力,,这个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基因,都是随着时间推移和环境的改变,不断完善改变自己的基因,从而让自身和环境达到最佳匹配,病毒也是通过不断变异让自己去适应环境,可以延绵不断亿万年,人体也是一样需要不断完善修正自身基因去适应环境适应病毒,任何违背自然规律的事物必将被自然淘汰,被历史淘汰,,任何想要彻底清除病毒的想法做法都是不现实不明智的,将会没完没了,,,
全世界所有医学专家不得不承认,艾滋病毒被发现了几十年,感冒病毒,流感病毒存在了千万年,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没有针对病毒的特效药,所有的康复都是靠人体自身抵抗力战胜病毒。
对付病毒太简单了,体外 75% 酒精 3 分钟轻松灭活,体内可以通过有氧慢跑加速心率 130 左右保持 5-10 分钟 ( 经过长期大量科学实验,人体心率达到 130 左右就可以打开人体免疫系统保护开关的阈值,人体免疫器官就会大量释放出免疫细胞,这个时候人体血液里面就会比平时增加好多倍的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跟随快速流动的血液,进入人体各个器官以及毛细血管,轻松清除消灭进入人体的各种有害病菌, 把病菌消灭在最脆弱的萌芽状态(潜伏期),,,利用这种简单方法(可以把运动强度心率 130 左右看成是酒精浓度,保持足够浓度和时间长度就可以轻松消灭病毒) 即便是不用任何防护天天接触确诊病例都感染不了,就是这么简单,,根本就不需要戴口罩,隔离,封闭,太落后了,,,
无论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流感病毒,新冠病毒,还是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的艾滋病毒,,都有几天潜伏期,这个时候病毒也是很微弱的,(就像一粒种子刚刚放进土壤还没有生根发芽,潜伏期,如果等到种子生根发芽快速生长向四周快速蔓延清理起来就麻烦太多了,人类的智慧就是要把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人体免疫系统就不会主动攻击它,这个时候就是潜伏期,病毒处于萌芽状态最脆弱的时候,最容易清除,就好比一根点燃的火柴轻轻一口气就可以吹灭了,,如果不人为干预它,等到火柴把旁边汽油桶点燃了再去扑火就复杂太多了,,,
就好比我们要拦截一枚导弹,什么时候最简单,成功概率最大,那就是发射阶段最简单,说一句毫不夸张的即便是你拿一根竹竿就可能成功的拦截了,虽然有一点夸张但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如果让导弹发射成功,在中段和末端进行拦截,难度系数大太多了,各种雷达跟踪数据传输参数修正等等,,付出的成本太大了,并且拦截成功概率也会低很多,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 想方设法把导弹拦截系统部署在我们周边家门口真正目的了。
不运动和过度运动都会让人体免疫力大幅下降,从而增加各种患病的几率,
利用这种简单激活人体免疫力的方法(如果是用于预防只需要有氧运动 5-10 分钟,心率达到 130 左右人体免疫力达到峰值,10-25 分钟保持平直期,超过 30 分钟平缓下降期) 轻松消灭进入人体各种有害病毒, 感冒病毒、流感病毒、新冠病毒、艾滋病毒,,,
用于治疗需要延长时间为 15-25 分钟 再配合平和的心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坚持三个月至三年就可以治疗绝大多数慢性疾病,慢性鼻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艾滋病,癌症等等,,,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去操作,就可以做到真正的强身健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医院都会倒闭,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医生都会失业,,(当然这可能会得罪一部分人,断了别人财路然后各种挑刺) 利用这种简单方法,即便是不用任何防护天天接触确诊病例都感染不了,早就可以全民免疫,就是这么简单,,根本就不需要戴口罩,隔离,封闭,太落后了,,,
究竟是疫苗作用强大还是人体免疫力强大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方法实验测试一下,,用两组测试人群,每组 10 人,一组通过给每人注射最好的疫苗 3 针 5 针都可以,另外一组无需注射疫苗,就用前面说的每天有氧运动激发人体免疫细胞的方法,,两组测试人群都不用任何防护措施,同时近距离接触确诊病例 3-5 天过后,再检测两组人群究竟是哪一组会被感染,概率是多少就可以一目了然,
(为了保证测试的准确性科学性,打疫苗组日常生活只能是吃饭睡觉散步,休息等等,不能从事任何让心跳加速的体育活动,因为只要是让心跳加速的运动,人体就会增加大量免疫细胞,就会分不清楚是疫苗作用还是人体免疫细胞的作用) 不然就会让测试失去准确性科学性,,这种方法非常简单明了,比现行防控疫情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相比成本微乎其微,,真不明白现在这个世界怎么了,人类智慧怎么了,简单问题复杂化是人类智慧倒退,,,
我可以非常笃定告诉你,全世界没有哪一个专家敢站出来测试,因为只要测试就会露馅,,,
病毒是脆弱的,科学是幼稚的,所谓的科学就是一次次不断试错的过程,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过程,,相信科学但不迷信科学,尊重权威但不盲从权威,不要过份迷信医学,在人体强大自适应自修复系统面前,现代医学就是小学生,人体自身就是最好的医生,最好的良药,,看看研究疫苗的专家 40 几岁就走了,癌症专家 50 几岁自己就得癌症走了,全世界最有钱有最好医疗资源的乔布斯一样 50 几岁就走了,相反那些身处深山老林没有任何医疗资源,一辈子没有任何打针吃药,一样可以轻轻松松活到八九十岁,人们还在迷信医学吗?大多数人都被西方医学洗脑了,,很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睡出来的,懒出来的,自律则自救,没有谁可以帮你,,,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犹如沧海一粟大漠一尘,,,自认为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在一场飓风 一场暴雨一场地震面前瑟瑟发抖,,,
这个世界上真正独立思考的人太少,太多人云亦云,就像水上的浮萍随风摇摆漂浮不定,,人生短暂,聚散匆匆,,还有太多美好的事物等着我们去做,别让疫苗打了一针一针又一针,疫情一年一年又一年,城市封了一座一座又一座,不要再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了,
专家说现在病毒变异了传染性更强,毒性更低了,(这个是事实绝大多数感染都是没有症状的,少数是轻症,极少数重症) 专家还说疫苗防止不了感染,但是可以防止重症防止死亡,(AK47 子弹都防不了,还可以防导弹 呵呵)我们就再相信专家一次不行吗?直接全部放开就是了,在病毒变异毒性降低,疫苗可以防止重症防止死亡情况下,完全可以全面放开的,,这样就可以达到真正全民免疫,,,
为什么不敢放开呢,是对疫苗的不自信,还是对科学的不自信,,又或者是西方敌对势力为了搞乱我们内部,故意夸大疫情严重性复杂性,,让我们自己内讧互相撕裂,,知道封路封城给老百姓带来的影响比疫情严重吗?工厂倒闭,工人失业,老百姓收入下降,政府税收下降,房贷车贷,门市租金,生活压力,等等,,各种矛盾会给社会带来非常严重的不稳定因素,,老百姓和管理者之间的信任被一点点撕裂,后果远比疫情带来的影响严重得多,这不正是西方社会所希望看到的吗?自认为聪明智慧的国人醒醒吧,万一发生战争后果不堪设想,,反正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我是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
可能有人会说中国如果像国外一样放开,老年人基数太大,会有很多老年人感染甚至死亡,医院会不堪重负,,如果这些人真的关心这些老年人,可以多给这些老年人一些生活补贴,可以多给他们多打几针疫苗就是了,反正那些专家说疫苗可以预防重症防止死亡的, 如果别人都不愿意打疫苗你还在哪里瞎操心干嘛,,,
世上万物相生相克,有矛就有盾,人体自身就是最好的医生最好的良药,自律者自救,,130 左右心率,算不上剧烈运动,只能算中低强度,小朋友天性好动,整天蹦蹦跳跳,基本上就可以达到这个强度了, 所以大数据统计小朋友感染新冠几率非常低,就可以说明问题,但不排除个例特例,,长期适度运动的 王德顺 86 岁了,比很多年轻人精气神都好,所以 130 心率 5-10 分钟有氧运动 95% 左右的人都可以做到,循序渐进就可以了,如果这种强度都坚持不了,除非身体有非常严重的基础疾病,,,
很多疾病是吃出来的,睡出来的,懒出来的,自律者自救,没有谁可以帮得了你,,,
人类天生惰性, 站着没有座着舒适,座着没有躺着舒适,你享受了舒适就要接受抵抗力低下,承受各种疾病带来的病痛,,相反你付出了汗水,收获了健康,你的生活将更有质量,更有尊严,,,
全国每年死于各种疾病的人数接近 1000 万人左右,死于各种癌症的人数就达到 300 万左右,相反新冠的重症率,死亡率比每年交通事故死亡率低太多了,如此大动干戈动不动封路封城有必要吗?
地球是旋转的,空气是流动的,病毒是防不胜防的,在全世界来来往往人群里面,堆积如山的各种进出口货物里面,各种冷冻海鲜里面,时时刻刻都可以查出病毒的影子,是不是隔三差五说不定什么时候发现了一个阳性又要封城封路全面核酸吗? 还是那句话除非你定制一个盖子,把整个国家盖起来封起来,不然就会没完没了,,病毒不可怕,失去对病毒正确认知的人更可怕,,,
与良人为伴与智者为伍,,用智慧的光芒照亮人生迷途,愿人世间多一点真诚,包容,少一点戾气,算计,,加油吧,堂堂我 5000 年华夏文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美国大使馆还是哪个机构来着,前阵子预计中国动态清零政策会持续到 2023 年年初。
当然它报道这个事的本意是想强调现在中国依然采取严格的疫情控制手段,不利于经济发展,唱衰一波中国。
不过反过来看,也就是国内这种严格措施可能在 23 年以后逐步放开。
所以新冠疫情可能不会很快过去,但是对我们影响可能越来越少。
至少得先收复台湾,否则台湾的疫情无法消除。
预计能在 2025 年结束就不错了,起码人民出行能逐步开放,不在像疫情之前寸步难行了,但是,想让新冠病毒,彻底消失那是不可能的!
我觉得结束那天的消息,是我孙子烧给我的。
这个答案不敢深思,越深思越恐怖,越无奈,越憋屈!
时间到了 2022 年七月份了,你还真以为新冠是一种可怕的病吗???
其实答案又很简单,简单到一加一的难度!
在某国,目前的新冠在权利面前,它算个屁!
红头 a4 纸能决定,其他不好使
只要西方不下定决定清零,疫情永远不会结束!中国绝对不可以学西方开放,后果不堪设想!接下来我用实打实数据说明西方 “恢复正常” 的宣传,和开放后的代价。
民众还没有意识到各国开放后的恐怖全因死亡数据。西方媒体选择性忽略每天新增新冠报道,给出国民一种 “恢复常态” 的幻觉,但西方统计局每天前来注册的死亡数据是不会骗人的。
为了和我国政策产生对比性,接下来我给出 2020-21 年期间保持清零但在 2021 下半年开始学西方共存的地区——韩国,香港,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的全因死亡数据。
以上是从 2015 年开始的每月死亡人数,这些地区在跟随西方开放后,每个月注册的死亡数量超过预期值 50-150% 不等。这就是某些人口中的 “流感”,这就是开放的代价。西方可以忽略报道,但尸体数量是不会骗人的!如果我国也在 2021 年 6 月中了盎撒人的邪,那么今天就已经有 1100 万中国人(从 21 年 6 月到 22 年 6 月共 13 个月,每个月死亡数量增加 100%,相当于总共 1100 万不必要死亡)的名为此付出代价。
共存派天天说的次生死亡,请问次生死亡有哪一次增加了一个月正常死亡数量 100% 吗???请问上图那些 2020-2021/6 执行清零的地区,有哪个在 2020-2021/6 封城期间次生死亡数量哪怕达到了 2022 年开放后的巨大死亡尖峰零头了的吗????
西方人批评我国的清零政策,自己却对疫情不治理,还隐瞒自己每个月死亡数量增加 100% 的事实,对生命的藐视是从 15 世纪原住民屠杀以来就从未改变过的。
我支持永久清零政策!生命高于一切!
不会结束, 因为新冠病毒作为冠状病毒是很常见的病毒,变异也快。目前疫苗只有减轻重症缓解医疗压力的作用。
能够结束的只有防疫政策。
流感病毒对老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也会致死。 带状疱疹病毒在没有疫苗前感染儿童是默认允许和鼓励的,但这是终身病毒而且对于免疫力低下和老年人也是危险的病毒。
但没有人在乎这些病毒。 你不会因为有带状疱疹病史而被辞退。 也不会因为感冒了要求你的小区隔离。
现在新冠已经有疫苗了。病毒本身致死率也下降了很多。 而且据说中医治疗新冠效果很好, 所以这个病早就不可怕了吧,我们应该比国外更有优势,但是防疫为什么没改变?
新冠是不可能消失的。 只能与其一同生存
自奥密克戎突变株于 2021 年 11 月 11 日在南非首次发现,至今已过去 5 个月。
与之前相比,奥密克戎的爆发规模要大得多。那么,奥密克戎导致的新冠大流行会如何发展,又将在何时结束呢?
近日,兰州大学黄建平院士团队在 Cell 子刊 《创新》(The Innovation) 发表了题为《奥密克戎大流行是否将终结》的评述文章。研究团队使用全球新冠肺炎预测系统(GPCP)和改进后的 SEIR 模型来预测疫情的发展。
预测结果表明,奥密克戎将在 2022 年继续影响世界,新冠大流行将在 2023 年底(2023 年 11 月左右)结束(此时全球每天的 COVID-19 病例将降至约 3000 例,可以认为大流行结束),届时确诊病例总数将达到至少 7.5 亿。
此前,兰州大学疫情预测系统对各地的突发疫情做出过不少预测。
2021 年 12 月 31 日,兰州大学《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预测系统》网站以呼伦贝尔市突发疫情为例,首次发布了自己预测效果检验公式和预测准确率。系统的预测结果为:呼伦贝尔市本轮疫情累计确诊病例数为 588 人,累计确诊病例数的预测准确率为 94.62%。
而这个预测系统背后,是 2021 年新晋中科院院士黄建平、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黄忠伟等 10 余位成员组成的团队。
是他们,撑起了这个完全拥有自主产权的全球首家新冠肺炎疫情预测系统。
「因为我们是学大气科学的,而大气科学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天气预报。所以,我就想,怎么能把天气预报的预测用到疫情当中。」黄建平曾如是说。开发全球预测系统,并不是他们的主业。
但是在与课题组其他老师、同学沟通时,大家意外都很支持。于是,一帮学大气科学的「搞」起了疫情预测。团队成员包括大气科学、公共卫生学、应用统计学、人工智能等专业的专家和人才,此外项目完成过程中得到了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的支持和帮助。
黄建平团队做到的,是把他们 30 多年来在统计 - 动力气候预测的先进技术,与经典传染病模型结合,巧妙引入了温度、湿度、管控措施等可量化观测因素,对流行病学模型中的重要参数如传染率、治愈率、死亡率等进行动态估计和修正,这大大提高了预测精度。
兰州大学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预测系统实时引入全球最新的疫情数据,针对有疫情数据的 180 多个国家逐个建模,反复进行最优参数化反演,持续开展了逐日、逐月和季节预测。
所采用的真实疫情数据主要来自于美国约翰斯 · 霍普金斯大学,温度、湿度等气象数据来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对国内突发疫情的预测,数据主要来自国家卫健委。
据官网显示,自 2020 年 6 月以来,该系统共对国内爆发疫情进行了约 30 次预测,其中,准确率高达 94.62%。
新冠大流行的发展
两种不同的观点
奥密克戎导致了 2022 年 1 月左右全球新冠新增病例大幅上升。季节性在冠状病毒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已被广泛讨论,**一些研究认为,新冠的传播呈现季节性趋势,当寒冷天气来临时,会加速其传播。**但学界尚不能断定季节性是决定性因素,还应考虑社会干预。
奥密克戎的高传播率加快了疫情传播速度,数据显示,奥密克戎出现后,全球每日新增病例数的最高纪录,是之前每日新增病例数最高纪录的 2 倍以上。
尽管传播速度超越以往,但奥密克戎导致的病死率,却低于之前的任何突变株。
因此,对于未来新冠大流行的发展,有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奥密克戎的出现可能是新冠大流行即将结束的信号。《柳叶刀》在 2022 年 1 月 19 日发表重磅文章《新冠病毒或将继续存在,但全球新冠大流行即将结束》。
作者默里是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的主任,该研究所自疫情以来,以对病死率的预测准确而著称。
在这篇评论中,默里基于其研究所的模型提出了几个预测:
**1、**奥密克戎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但当中大多数为无症状感染;来自希腊的数据显示:奥密克戎浪潮带来的新冠严重后果可能会是有限的;从 2021 年 12 月 21 日至 2022 年 1 月 17 日,新冠病例增加了近 10 倍,但新冠住院患者的医院插管率与 12 月持平;
**2、**尽管疾病严重程度有所降低,但住院人数仍在上升,未来 4-6 周卫生系统吃紧;
**3、**各种卫生政策,包括增加戴口罩、推进第三针等,从人口层面上说,对于减缓奥密克戎浪潮的作用都非常小,全球 25 个国家和美国的 19 个州已经见顶;在奥密克戎时代,他认为新冠的控制策略需要重新设定,考虑到奥密克戎的速度和强度,试图追踪传播的努力似乎是徒劳的;
**4、**到 2022 年 3 月,全球半数以上的人将感染,通过接触病毒加上疫苗接种,全球免疫将处在高水平;
**5、**新的新冠变种肯定会出现,其中一些可能比奥密克戎更严重。无论是感染还是疫苗接种产生的免疫力都会减弱,这为新冠的持续传播创造了机会。考虑到季节性因素,各国应预期冬季潜在传播会增加;
**6、**政府和社会为控制新冠的传播而采取非常措施的时代将结束;未来新冠病毒还会卷土重来,但不再是大流行的状态,这种传染病将更加可控。
**但另一种观点认为,新冠大流行不会在短期内结束。**因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的疫苗供应并不匹配,而且有些国家和地区疫苗推广缓慢。
此外,未来还可能出现新的突变株,就像奥密克戎这样的突变株再次出现,从而导致新冠再次爆发。
需要说明的是,据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官网介绍,新冠肺炎预测模型重点预测疫情每日及累计死亡人数,疫情下对医院服务如呼吸机、病床、重症监护(ICU)病床的需求等。从 2020 年 3 月起,美国白宫在疫情通报会上多次引用华盛顿大学预测模型提出的死亡数、疫情高峰时间等。此后,IHME 俨然成为白宫疫情政策制定的数据智囊库。
然而,IHME 的预测数据多次被打脸。美国一些舆论认为,美国之所以一直深陷新冠疫情的泥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白宫过于相信 IHME 的预测模型。
2020 年 3 月 26 日,IHME 宣布,「我们预测未来 4 个月,美国死于新冠的人数将在 3.8 万至 16 万人之间,然后疫情有最大概率会在 6 月份结束」。
特朗普很快接受了 IHME 的预测模型,作为其「成功抗疫」的衡量标准。4 月 19 日,特朗普在当天的新冠病毒简报会上表示:「美国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将达到大约 6 万大关,比预计最少的死亡人数(10 万人)少了 4 万人,新冠肺炎完全就像流感一样。」
然而美国的新冠疫情并没有结束,截至 2022 年 4 月 13 日,美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 8051 万例,累计死亡病例 98 万例。
因此,许多流行病学专家呼吁美国官方人士停止使用华盛顿大学的这一预测模型,称这个模型不准确、不可靠。
悉尼大学统计学家 Sally Cripps 对华盛顿大学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持怀疑态度,称「即使预测第二天的死亡数,它的预测结果 70% 时候都不在 95% 的置信区间内。」
哈佛大学流行病学专家 Marc Lipsitch 则称,「在我们传染病流行病领域,大部分人都不认为所谓的默里模型适合新冠肺炎疫情的预测工作」。
耶鲁大学医学院的流行病学家格雷格 · 贡萨尔维斯表示:「IHME 的预测模型,是众多数学模型中的一个特例。我担心白宫在寻找数据,告诉他们一个他们想听的故事,所以他们看的是死亡病例预测最低的模型。」
黄建平团队使用全球新冠肺炎预测系统(GPCP)和改进的传染病模型(SEIR)来预测新冠大流行的发展。
该模型基于以下假设:
1、总人口应始终等于易感人群(S)、暴露人群(E)、保护人群(P)、感染人群(I)、隔离人群(Q)、死亡人群(D)和康复人群(R)的人口之和;
2、各地区总人口不变;
3、新冠仅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播;
4、所有人具有相同的免疫力。
该模型使用真实的流行病数据进行相关预测,因此,预测结果可以反映当前新冠大流行的真实发展。
黄建平团队的预测结果表明,奥密克戎将在 2022 年继续影响世界,新冠大流行要到 2023 年底(2023 年 11 月左右)才会结束。
当前大流行呈下降趋势,每日新增病例已经从 1 月份的超过 400 万例减少到现在的约 200 万例。
蓝色曲线代表新冠大流行的预测趋势,由图可见,总体趋势不断下降,除了由于季节性因素将在 2022 年 4 月出现小幅上升,此后,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将快速下降。
预测结果显示,到 2023 年 11 月,全球每天的新冠病例将降至约 3000 例。
此时,可以认为大流行结束。
根据预测,到 2023 年 11 月新冠大流行结束时,全球确诊病例总数将至少达到 7.5 亿人。
研究团队也指出,**尽管预测结果显示大流行将于 2023 年 11 月结束,但这是基于当前大流行发展情况做出的预测。如果后续出现更容易传播的突变株,那么预测结果也将作出相应调整。**对于不同的国家,大流行结束的时间并不相同,预测结果显示:
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这些疫情严重的国家,在 2022 年 4 月份后会呈现急剧下降趋势,他们的大流行似乎会在 2022 年年内结束;而韩国、越南等国家,大流行将持续到 2023 年。
这也提示:不能仅仅根据部分国家的疫情发展,来预测新冠是否会结束。
尽管新冠疫苗在一些国家得到了成功推广,并且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大量人口完全接种了疫苗,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是安全的且对新冠病毒免疫。实际上,疫苗对防止奥密克戎感染方面明显下降。
黄建平团队对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的新冠疫情同样做出了预测,大陆和香港在 2022 年 3 月份都爆发了疫情。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大陆的新冠疫情要小得多,而且很可能会在 2022 年 4 月份左右得到控制。
研究团队还指出,中国大陆确诊病例较少的主要原因是实施了严格的限制措施。因此,在研发除更有效的疫苗之前,我们仍应遵守防疫要求,佩戴医用口罩,限制大型聚集活动,以减缓新冠疫情传播速度。
论文链接:
1. https://doi.org/10.1016/j.xinn.2022.100240
本文来源:健康界
核酸,中药,蔬菜包。等着三颗摇钱树摇不到钱的时候,疫情就结束了
你问的是 “防疫” 什么时候结束吧?
任何人对世界的认知都存在各种错误,包括所有的伟人在内。
人在承受错误带来的痛苦时,会不停的修正自己的认知错误。
一旦拥有不受监督的权力,那么出现错误时,他不会修正自己的思想错误,而会从外部找原因去解决它。人天性如此,因为修正自己的思想错误,等于杀死自己的一部分,没有哪个人能主动接受这种自杀式修正。
那么后果是显而易见的,这个人对权力的依赖会越来越高。
如果体制如此,就会发展成官员人人不惜一切的往上爬。这种情况下,官员的上进心越强,对民众越漠视,对上级越畏惧、阿谀。
由于对权力的依赖越来越高,整个体制会越权剥夺民众越来越多的权利,对人民实行全方位的控制。
昨天的你下楼排队做核酸检测,今天出了结果:【阴性】恭喜你,昨天的你是‘正常’的,但不好意思,这只能证明昨天的你是‘正常’的,今天的你可能因为昨天排队过程中被交叉感染了,或者你已经被感染了,但潜伏期很长,你无法证明今天的自己是‘正常’的,所以你需要下楼排队去做核酸,居家隔离等待一天,恭喜你,结果是【阴性】~昨天的你是正常的,但是你还是不能证明今天的你是否‘正常’ ~
今年(2022)十月后,疫情就会迎来改变。
第一阶段,新一代新冠疫苗和特效药应该就可以稳定的对广大有需求的人提供,且疗效显著。特定人群指害怕因新冠感染引发重症的人。
第二阶段,根据实际数据,新冠对于生活的影响危害已经变得微弱,卫健委会提出新的防疫措施,逐渐减小出行限制,生活慢慢恢复正常化。
年底吧。
自然淘汰吧……
其实人和动物没什么分别…… 这轮疫情只是淘汰一些人。
hiv 多少年了都防不住,更何况传播更迅速的新冠疫情呢
“大疫不过三年”。任何传染病都会消失,不会永久持续。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但一定会消失,这是自然规律。
原因就是,某种毒株感染后,人体会获得免疫力。因此随着人群大规模感染,对该传染病形成群体屏障,自然会导致该病消失。
新冠之所以暂时没有消失,是因为感染基数大导致毒株不断变异,使得免疫抗体不断失效。现在美国的新冠和最初代的新冠已经不是一回事了,现在美国以奥密克戎为主,而且 ba2 占比较高,然后持续的是 ba4/5 在替换 ba2,最初代的那些德尔塔之类的毒株可以认为基本是不存在了,也就是 “灭绝了”。
那什么时候新冠疫情退散?一个病毒感染人群范围越大,获得变异的可能性就越大,病毒下一次变异需要足够的人群数量支撑,那么当某种时刻,感染人群的数量低于需要支撑变异的人群数量的时候,就会出现大规模的清零,也就是病毒快速消失的启动点。预计在两年以内。
这一切人类几乎无法干涉,完全靠大自然调节。我们需要的只是等待即可。
没钱的时候,彻底结束。
当然,改开几十年攒下的家底还是挺厚的,继续造作吧!
核算检测公司拉横幅讨债的那天
被清算只是时间问题
所有人都不挣钱就你挣大钱
关键是你挣得还是老爷们的钱
不弄你弄谁,且弄了你多数人拍手称快
简直就是多赢局面
有没有一种可能,做核酸这么赚钱,每当某个地区没疫情了,某些人就会故意投毒,制造点疫情,然后他又能做核酸赚钱了,肯定有人希望疫情永远不要结束,毕竟人心险恶。
当它不能为资本获益为止!
当然还得别玩脱了。
未来五年 知道这个梗嘛 哈哈哈哈哈哈
乐观一些,今年(2022 年)冬季就结束了。
具体哪一天我可说不上来……
但是应该是 11 月底,妥妥的,各项严控措施都会逐渐放开。
大家一定要相信我。
曾经我以为全国在家 1 个月就能结束,后来告诉我打完疫苗就能结束,后来又告诉我需要特效药才能结束,再后来需要等。。。具体要等到什么时候,我也不知道,大胆预测一下,可能还需要个四五百年吧。
很想知道,都这会了,除了利益攸关者,依然真心拥护防疫的都是些什么人?冥顽不化到何种程度?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润到外国就结束了
新冠隔离保险怎么买?最新隔离津贴保险汇总!
疫情不断,新冠隔离保险陆续下架,目前还有哪些隔离津贴险可以购买?人保隔离险下架后还有没其他的新冠隔离险呢?答案是肯定的,下面就是目前还能买的新冠保险!
鼎和和顺临门防疫险投保条件宽松,不限投保年龄,隔离津贴、新冠肺炎确诊、预防接种意外身故等保障均有所涵盖,且多人投保还可享费率优惠(3 人九折,5 人八折优惠),也没有职业限制,很适合全家老小一起投保。
对于大家十分关注的新冠隔离津贴,200 元 / 天的隔离津贴,最高可给付 28 天。新冠确诊给付 1 万元,治疗津贴 200 元 / 天,身故 20 万元。
除了全面的新冠保障和超低的投保门槛,对于公共交通也做到了极度全面,水、陆、空全方位涵盖,轮船、汽车、飞机甚至我们通勤时经常乘坐的轨道交通都纳入了保障范围内,最高 100 万的保额。
保费 8.8 起,仅保公共交通期间 1-3 个月,集中隔离有津贴,每天 200 元,最高 2800 元,还有高额海陆空交通工具意外保障。
3、保障公共交通隔离 - 平安出行抗疫安心保
保费 8.8 起,仅保公共交通期间 1-3 个月,一次性给付集中医学观察津贴保险责任 2000 元,等待期 7 天。
4、保障新冠肺炎 - 天安冠疫保
保费 39.9,保险责任包括 20 万新冠身故金、2 万新冠确诊金、12 万新冠疫苗预防接种身故 / 全残保险金、1 万新冠疫苗预防接种失败金。
可以的,以上几种可以各买一份,新冠保险的津贴可以叠加赔付。但是每一种保险只能买一份哦。
隔离证明是隔离津贴保险金责任索赔时的必须材料,文件中需体现被隔离人身份信息、隔离时间、隔离地点等足以明确被保险人本人被要求足不出户接受强制隔离或医学观察的重要信息,并加盖上述单位公章。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等出具的证明材料不予认可。
准确的说应该是现在这种全世界唯一的防疫什么时候结束,然后生活回归正常。
我看到有个说法,很认同:等哪天抖音里面都是大家发的自己阳了几天就好了的视频,就可以了。
应该清零放开两手抓,不能顾此失彼。既放开又清零才是最好的防疫方法
这种病毒放在五十年前,已经快结束了。
因为人员,物流的流转那时速度慢得多,广度窄得多,病毒自己就跑死了。
现在,短时间就能跑完地球每个角落,积累足够的感染者大大增加了变异概率。
结束大流行,医学已经无能为力了,只能问上帝了。
等一群自我感动的白无常彻底消失,等没有好狗当自愿者的时候
收费公路自开始收费,便宣称收费还贷,收费十五年。
如今二十年过去了,仍在收费。
把新冠改名就行了,那样新冠疫情就结束了
咱们国内是结束不了了。只要有利可图就不会结束
你们都不看新闻嘛 哈哈哈哈哈哈
这个你要问美国什么时候停止散播病毒
2022 年 8 月 1 日 0 点。
**
**
由于反复疫情的原因,我们这段时间都没法研究营养学了,只能是专门研究这个新冠病毒了。因为这个病毒的问题不搞定,如果再封下去,街面的店铺就不能正常营业,大家西北风都喝不到了。所以得先把这个病毒搞定,不然的话什么事都不用做了。
从年收入 6,900 万元,到疫情爆发后直接破产…… 这是一个客户亲口给我说的话。由此可见,疫情对我们普通老百姓经济的危害之大,已经超乎你的想象。正所谓的大疫不过三年,因为病毒想要活下来,如果不降低毒性,作为宿主的人类就会严防死守,把病毒一网打尽。
但是,如果我们就干等着新冠病毒到 2025 年自己消失的话,许多人的经济就会全面崩溃,我们该如何做呢?实际上,应对新冠病毒的真正克星,不是美国的辉瑞特效药,也不是中医的莲花清瘟,更不是封城封地封交通。新冠病毒的真正克星是:糖蛋白。
新冠病毒如何敲开人类细胞 “大门”?答案是三个字:糖蛋白。S 蛋白是病毒入侵的 “开路先锋”,它能特异性与细胞膜上的受体 ACE2(糖蛋白)结合,在细胞膜上打开一个通道,使得病毒能进入细胞。
上图就是新冠病毒模型,表面上有许多一根根的顶端伞状杆状,这就是病毒的刺突蛋白。刺突蛋白一旦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受体结合,就会通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核,从而发生感染。也就是说,不管是任何种的病毒要入侵人体细胞,一定得通过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受体,相当于用钥匙打开锁。
**
**
比如,乙肝病毒的糖蛋白受体是肝脏胆汁酸,一种运输糖蛋白;比如,在 2003 年,爆发全国的非典病毒,它的糖蛋白受体是血管紧张素 ACE2;柯萨奇肠道病毒它的糖蛋白受体是 Fc;艾滋病毒它的糖蛋白受体是 CD4,一种免疫糖蛋白…… 每一种病毒它的糖蛋白受体都不同。至于这次的新冠病毒,其实还是属于非典病毒,只不过是产生变异了,所以它的糖蛋白受体依然是血管紧张素 ACE2。
那么,糖蛋白受体和我们营养学有什么关系呢?当然大有关系,三餐都长期都是三恶饮食的人,其血管紧张素 ACE2,表达会明显偏高,一旦遇上冠状病毒很容易就中招。正所谓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类人也就最容易被病毒盯上了。只有长期健康饮食的人,才能改善人们血管紧张素 ACE2 的表达。
**
**
26 岁的潘恩来自伦敦,她自愿和另外 35 名英国居民一起参加了一项 “挑战试验”,在试验中,研究人员将大量新冠的病毒滴入她的鼻子。在长达 17 天的试验中,令医生们吃惊的现象发生了:无论医生如何将病毒滴入她的鼻腔,潘恩都没任何反应。不仅核酸一直阴性,连抗原都是阴性。
不过,我们需要给大家科普一下:抗原阳性,核酸阳性,抗体阳性——这三个医学专业名词,你务必要搞清。
抗原阳性、核酸阳性就是表明你被病毒感染了。但是,核酸检测比抗原检测更准确。抗原阳性,有的时候有可能是假阳性。
抗体阳性:表明你被病毒感染,且身体产生了抗体,这是好事。
抗原阴性说明什么?说明病毒无法感染她的细胞,就是说她的 ACE2 根本就不表达,让病毒无从下手。所以她虽然连抗体都没有产生,但是病毒对她就是毫无办法。
**
**
一辆公交车里面坐满了人,假设其中有一个阳性患者,是不是全车人都会被感染?答案是:NO,尤其是那些三餐饮食健康的人,其血管紧张素 ACE2 不表达的人,病毒根本无法入侵他们。
**
**
一桌人围在一起吃饭,其中一个是乙肝大三阳的人,那是不是所有人都会被感染?答案是:NO,尤其是那些平时饮食健康身体好的人,其胆汁酸蛋白不表达的人,乙肝病毒是无法感染他们的。
一个幼儿园有很多小朋友爆发手足口病毒。但是,有些小朋友身体却毫无反应。因为这些小朋友的肠道 FC 蛋白根本就不表达,手足口病毒也拿他们毫无办法。
**
**
所以,应对新冠病毒的真正克星,不是美国的辉瑞特效药,也不是中医的莲花清瘟,更不是封城封地封交通,而是健康的饮食。长期三餐饮食营养健康的人,其免疫力不但强,而且蛋白通道表达稳定,很难被病毒打开。无论身边的人如何感冒、发烧、咳嗽…… 他们基本上都没反应,这就是传说中的百毒不侵体质。
糖蛋白稳定的人,病毒拿他们没办法,这些人不仅抗体是阴性,连抗原都是阴性;
糖蛋白不稳定,且免疫力一般的人,这些人一开始抗原会阳性。但是,由于免疫力一般,所以他不会迅速产生抗体阳性,而是要借助药物的帮助,借助时间的帮助,慢慢免疫力,才有能力把病毒清缴完毕。然后,出院抗原转为阴性,这些人自愈时间较长,且出院后会有各种后遗症。
糖蛋白不稳定,但是免疫力强的人,这些人一开始抗原会阳性,然后迅速产生抗体阳性,免疫力把病毒清剿完毕后,抗原转为阴性。所以,这些人基本上没什么症状,或者是轻度,我们经常在新闻里看到什么无症状患者或者是轻症患者,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糖蛋白不稳定,且免疫力差的人。这些人一旦感染病毒,会迅速发展为重症,然后死亡。上次美国疫情死亡了 100 多万人,基本上都属于这一类。因为大部分美国人基本上都是不懂营养学的,他们的饮食基本上都是三恶饮食:恶糖(高糖),恶油(反式脂肪酸,氧化脂肪酸),恶蛋白(死蛋白)。在这种饮食模式下,虽然美国人酷爱健身,但是毫无意义。现在的美国家家有病人,户户欠医药费,大约五分之一的美国人在他们的信用报告上有医疗索赔记录。在美国,普通人只要申请个人破产,基本上都是因为欠医药费。在三恶饮食模式下,美国医药支出高达 GDP 的 20%,却依然无解。
**
**
同样都是面对新冠病毒,为什么人们会呈现出各种各样不同的表现?实际上就是因为每个人身体营养基础打造的不同。一日三餐都是营养三餐的老人,面对新冠病毒那是 so easy,即便有症状也都是轻症;而一日三餐都是普通三餐的老人,面对新冠病毒那是祸从天降,百死难得一生。本身老年人糖蛋白表达就不稳定,免疫力偏差,你还给老年人吃普通三餐。面对病毒时,结果可想而知。
我看到现在很多社区都有老年食堂,但是他们给老人们提供的,全部都是普通三餐。虽然,无论怎样的食材,它的营养成份都主要是三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酸。
**
**
但是,营养三餐是指:优质碳水化合物,优质蛋白质,优质脂肪酸。而普通三餐则是指:恶劣碳水化合物,恶劣蛋白质,恶劣脂肪酸。普通三餐说白了就是吃饱而已,对身体健康而言毫无营养价值。
**
**
我们看看这份快餐,它是属于普通三餐,而不是营养三餐。这些老人们吃着老年食堂的三餐,眉开眼笑。实际上,她们不知道他们吃的都是恶劣三餐。吃看这样的恶劣三餐,其血管紧张素 ACE2 糖蛋白表达肯定是偏高的,很容易被病毒感染。
**
**
可惜的是,现在许多人对健康的普遍概念就是科学锻炼,几乎没有一个人提到饮食。要知道,如果你不懂健康饮食,就算天天跑马拉松也没意义。很多老人辛苦一辈子,好不容易把子女抚养有出息了,还没有享几年福,身体健康就岀问题了。为什么身体健康会出问题?现在是和平年代,又没有战争,除了饮食有问题,不会有第二个原因。
**
**
举个例子,中国人吃大米,虽然吃了几千年,但都是吃的黄色大米。中国人吃白米,只有不到三十年,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有人发明了精米机。加工出来的精米由于口感好,外观漂亮,一下风行全国。从此,中国人全部吃上了精白米饭。但是,也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本来,中国糖尿病患者发生率 80 年代仅为 0.8%。自从主食改为精米后,糖尿病发生率年年飞升。据 2010 年统计我国 18 周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达 11.6%,糖耐量异常更是高达 50%。
**
**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白米、白面、白粥、白馍…… 这类精致饮食血糖指数非常高,大都是血糖升糖指数超过 70 的碳水化合物。长期作为主食的话,会造成人体胰腺不得不大量分泌胰岛素,时间久了,胰腺疲劳损伤,逐渐丧失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人的血糖会逐渐越来越高。一旦发生高血糖,人体内就会产生糖基化,对血管和各个人体器官产生伤害,所以我们称为恶糖主食。
也许,你以为我们说的太过分了,其实一点儿不过分,就连药圣孙思邈也是非常反对吃白米饭的。他认为白米饭是属于糟粕,进而提出五谷杂粮保平安的饮食理念,“五谷杂粮保平安” 这句话就是他提出的。
你以为恶糖饮食的危害就这些了吗?非也,恶糖主食可不只是引发糖耐量异常,还会引发糖基化。糖基化的危害,那可比糖尿病大多了。糖基化,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你血液中的游离糖分子太多,浓度很高,那多余的糖分子在体内随便游走,然后一个 “不小心” 就会粘贴到蛋白质上,引起蛋白质变性。使得蛋白质丧失功能性变为死蛋白也就是一堆无用的蛋白沉淀。这样的死蛋白如果发生在眼球晶体就是白内障;发生在血管壁就是血管老化、脆化;发生在中脑黑质体就是帕金森;发生在海马体就是记忆力下降…… 也就是说,一旦蛋白质发生变性,细胞也就完了,细胞完了你也就差不多了。
现在,你知道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了吧?但是,许多人的口味都被添加剂搞坏了,原味的食物根本不喜欢吃,每餐都是摄入大量的死蛋白、反式脂肪酸、氧化脂肪、美拉德反应和高糖、高磷、高钠食物…… 这些物质不仅会造成他们血管的损伤,还会造成血管微循环的淤堵,然后各种的疾病就产生了!
这就造成一个结果:老人大多免疫力差,年轻人也差很多。“我都混到吃泡面了,我还在乎营养不营养?”——这是许多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其实,他们不知道:穷只是失望 ,身体不好才是绝望。
没结束我们吃啥?
结束了他们吃啥?
疫情结束了,防疫就结束了?
没逻辑啊。。。。
一、前言
“精准防疫”曾经是上海过去两年疫情防控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 “名片”,媒体舆论也曾经对之多有溢美赞誉之辞;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上海疫情爆发之后,曾经的“精准防疫”,一时间又成了上海遭到许多人群嘲、攻击的对象与缘由。而回望过去两年半的我国疫情防控工作的总体状况,理性分析所谓“精准防疫” 的得失、成败背后的内涵本质与影响因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1、上海 “精准防疫” 曾经的成功是 “流调” 工作的成功,后来的失败也是 “流调” 工作的失败!疾控部门对于疫情的流调追踪及人员管控,是 “精准防疫” 是否安全可靠,能否取得最终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2、过去两年多来,我国的 “动态清零”防疫工作虽然在不少方面都取得了进步,但唯独在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主要依靠人力、手工作业的传统工作方式,大幅度提高疫情流调、人员管控的工作能力与效率” 这一关键性问题上,却是原地踏步、乏善可陈,与两年前相比,几乎就没有什么创新性的突破、革命性的提升。
3、“精准防疫” 作为我国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方针,本身并没什么错,仍然应该是今后坚定不移的长期政策取向。但其在各地的有效实施,必须满足以下两个重要的的前提条件:
一是创新信息技术工具与手段的使用,能迅速将疾控部门原先 “流调追踪” 与“人员管控”的能力与上限,轻松提高几十乃至百倍以上;
二是在前者的技术实现基础之上,有必要改变现在大海捞针、代价高昂,费效比很低、存在诸多管理漏洞的 “全员核酸筛查”模式,逐步实现 “分类施策、动态调整、区别对待、重点监测” 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模式。
当前,对于 “奥密克戎” 这种具有极高传染性的病毒,一旦某地出现疫情,当地疾控部门的病例 “流调追踪” 工作客观上就存在着巨大的困难与压力。目前主要依靠人工作业收集相关数据的方式,在数据的 “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 需要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客观上很难为疫情防控的 “迅速的、精准的” 决策提供多大帮助。
实际工作中,有关决策者常常是既担心疫情蔓延防不住,又担心事后被问责处理,为 “安全保险” 起见,往往动辄不得不采取虽简单粗暴、代价高昂,但见效比较有保障的“一封了之、全员检测” 的笨办法。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为尽快能从根本上取得我国防疫抗疫战争的胜利,我们必须在信息基础设施与技术工具层面,研究开发出一种 “前无古人”,但成本代价仍然可以接受,能够从根本上决定战争迅速终结的“核武器”,并创造出一套“全新” 的防疫工作模式与系统解决方案。
二、 “个体时空交集数据采集网” 及其所需设备的工作原理(方案一:手机被动型)
既然目前我国手机普及率已经高到几乎 “人手一部” 的程度(多数智能机 + 少数功能机),且现在个人出行在外,几乎都是 “人不离机、机不离身”,那么,我们不妨大胆“脑洞” 一下:
**如果在每一个所谓 “个体时空交集单元 / 公共场所” 放置一个能够自动采集 “有关手机用户身份数据” 且成本低廉的 “采集器”,该“采集器” 再自动把相关数据信息通过移动网络发送到疾控部门的“公共数据库” 中保存;**则必要时疾控部门的疫情流调追踪工作是否就可以变得易如反掌、快捷高效?
1、所谓 “个体时空交集数据采集器”所采集的核心数据,是指存在于 “手机信令” 中的代表手机用户身份标识的“IMSI 码”(15 位,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其与我们在手机插槽中可看见的 SIM 卡号 “ICCID 码”(20 位,集成电路卡识别码)是绑定关系,也保存于 SIM 卡的芯片中。
既然手机所发出的无线电信号是自由弥漫在空中的,从技术上讲,使用特定设备就可以获取,并将其中包含的有用信息 “解析” 出来。这个也是当前的移动通信相关的技术原理所决定的。大家或许听说过所谓“伪基站”,其主要工作原理实际上就是如此。
2、所谓 “(个体时空交集数据)采集器” 本身就是类似于一部只能 “发短信 / 彩信” 的手机装置,也需要插入一张 SIM 卡才能正常工作;“采集器”会将从周围有限空间所收集到的 “手机用户标识数据(IMSI 码)”,连同相关“时间戳” 等数据一起,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发送到疾控部门的 “公共数据库” 中;
对于室内小空间而言,从防疫角度看,可以将之就视为一个单独的 “时空交集单元”,安装一台(时空交集数据)采集器即可,例如一个面积只有二、三十平米的街边餐饮店(或餐厅包房)等。
而对于室内大空间而言(如会议厅、商场等),从(精准)防疫角度考虑,有必要将之划分为 “合适大小” 的多个“时空交集单元”,需要同时安装多台(时空交集数据)采集器。
以上所谓 “小空间、大空间” 的个体精确定位的实现,需要使用到手机信号穿越障碍物的强度衰减特性,以及手机信号在自由(视距)空间的强度自然衰减特性。系统后台可以基于相关算法,计算出手机用户与每台采集器的 “相对位置” 及其实际所处在的“空间单元”。
3、**关于 “(时空交集数据)采集器” 的技术及经济性评估。**该装置虽然是一个 “创新” 产品,但其使用到的相关技术却基本都是业界已存在且比较成熟的,其使用到的芯片组、基础元器件等也基本都是现成的、市场上已有的。
**该 “采集器” 从技术实现方案角度来讲,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在一部最普通的 “功能手机” 的基础上经相关改造而来。**姑且先不考虑该 “创新” 硬件产品所需要的研发投入成本,仅考虑已进行成品生产的情况,笔者初步预估,在初始生产批量较小时,其价格可不超过 300 元 / 台;未来大批量生产时,则其价格可不超过 100 元 / 台。
以上所谓 “(个体时空交集数据)采集器” 之所以被称之为“方案一:手机被动型”,是因为其在工作过程中,用户仅需保证手机处于开机状态即可,手机作为被采集数据的对象,用户自己不需要做任何事情。
三、“个体时空交集数据” 的微信内嵌应用采集方式及其信号源装置的工作原理(方案二:手机主动型)
既然腾讯的 “微信” 作为一个 “国民级” 应用,目前的注册用户数已达 12 亿。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如今出行在外,很少不随身带着手机,也很少不同时保持微信一直处于 “在线” 状态。
那么,如果我们在相关 “公共场所” 大规模布署价格低廉的具有唯一性身份标识的“信号发生器”(信号源),在其周围形成一个个细粒度的“时空交集单元 / 场所”。
同时,由用户手机微信中内嵌的 “信号采集程序” 进行周期性的周边信号扫描采集,再由微信将采集到的数据直接发送到疾控部门的 “公共数据库” 中保存,则同样可以对每一个手机用户进行疫情防控所需的 “时空交集单元” 的精准定位。
**1、个体时空交集单元 “信号发生器”。**每个信号发生器所发出的信号中必须包含其唯一性的身份标识 ID(例如是一串 20 位数字)。该标识 ID 需要类似于手机 SIM 卡 ICCID 那样,印制在设备外壳上。该信号发生器 ID 将被用于标定防疫用 “个体时空交集单元 / 场所”。
该信号源装置虽然也是一个 “全新” 的产品,当前市场上并没有,但因其谈不上有什么技术含量与难度,研发、生产、使用非常简单方便,成本比较低廉,一旦设计定型,即可快速地进行大规模的生产与布署。笔者预估,初期采购批量较小时,不会超过 50 元 / 个,后期大规模采购时,不会超过 20 元 / 个。
2、微信内嵌的信号采集程序要能对周围环境中的 “防疫信号源” 所发出的信号实现顺利采集,最理想的实现方案是:只需当前所有用户手机中的微信版本完成规定的更新,不需要对当前所有手机的软硬件做任何其它修改。
这有点类似于目前我们从网上下载某一个 APP 程序到手机中完成安装,就立即能将手机变成一个家用电器(如电视等)的遥控器一样。
目前众多的 “室内无线电定位技术” 之中(参见《关于几种室内无线定位技术介绍
》一文),所谓 “WIFI 或蓝牙定位” 方式或许可以考虑被微信参考使用。既然目前智能手机基本都配置有 WIFI 及蓝牙模块,则微信内嵌程序可以周期性调用之,探测周围 “防疫信号发生器” 所发出的“模拟”WIFI 或蓝牙信号,并读取信号源的身份标识 ID。
有关上述微信内嵌程序采集防疫数据的最理想方案能否实现?有没有更好、更合适的技术解决方案等问题,看来只能是希望腾讯公司的微信开发部门(张小龙)来给出最终答案了!
应该说中国这两年的抗疫工作能取得良好的成绩,两年前阿里巴巴与杭州疾控部门协作所发明的 “健康码” 功不可没、贡献颇巨!“健康码”的发明虽然本质上谈不上有多少技术含量,且还一直需要腾讯微信为其做 “嫁衣”。但我们得承认,“健康码” 作为一项 “伟大” 的原创性防疫发明,是阿里人的骄傲,也是杭州人的骄傲!
那么,地处深圳的腾讯公司在当此 “国家危难” 之际,能否在两年之后从阿里手中 “扳回一局”,也搞出一个“伟大” 的抗疫发明,让腾讯人也骄傲一回,深圳人也骄傲一回呢?
四、基于 “个体时空交集数据采集网” 的“精准防疫”综合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架构组成与解决方案
笔者认为,只要上述的主要属于硬件技术层面的 “原始防疫关键数据(个体时空交集数据)” 的采集问题能得到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则凭籍笔者的认知经验与软件技术储备,以下笔者所规划设计的,主要属于软件技术层面的相关系统应用与管理实施问题,在短时间内就能迅速满足我国防疫工作的实际需要,就有着 “十拿九稳” 的把握。
如下图 1 所示所谓 “(国家)精准防疫抗疫综合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平台)” 的总体架构与模块组成。
上图 1 所示平台系统架构的最核心与关键内容,是在业务逻辑层面上紧密相关的四大 “主体” 组成部分:
一是如何有效管理常态化的 “个体时空交集数据” 的采集,及其如何对已经收集到的 “原始数据” 进行必要的整理、清洗工作;这是后续所有相关抗疫、防疫工作的前提与基础;
二是在发生疫情(出现病例)时,疾控部门如何争分夺秒,在最短时间内通过系统提取数据,利用海量大数据分析技术,迅速完成流调工作,精准识别并锁定需要考虑进行 “管控” 的相关人员及场所;
三是基于疾控部门提供的数据报告与分析建议,同时考虑风险偏好、资源条件、成本效用等各种内外部因素,有关方面(如防疫指挥部)迅速作出对疫情相关人员实施 “分类管控” 的决策并下达执行,以便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以最小的成本代价迅速遏制住疫情的蔓延,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动态清零”;
四是疾控部门如何基于所收集的海量数据,通过不断的建模分析与动态优化,对全体市民实施不同 “防疫风险系数” 的分类分层管理,并给出周期 “长短不一” 的动态核酸检测要求,避免当前成本巨大且费效比不高的 “一刀切” 的常态化全员核酸检测;
上述系统四大 “主体“” 组成部分,主要是 “疾控部门、公共场所 / 业主(客户端)” 的相关系统平台应用功能,具有最高的应用优先级,是系统平台规划设计的核心与关键(后文将对之有专门的重点介绍)。
此外,系统平台在总体规划设计上,基于 “众志成城、全民抗疫” 的理念,还考虑了(未来)把与疫情防控工作的所有相关方,都“统一协调、集成纳入” 进平台的相关系统应用,该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政府 / 社区(客户端)、企业 / 单位(客户端)、入境管理(客户端)、个人(客户端)等等相关应用组成。
最后,系统平台规划设计所需遵循的一个指导思想与重要原则是,必须站在 “全国一盘棋” 的高度去考虑问题,因为防疫抗疫是全国性、全民性的大事,必须站在国家级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考虑,避免再出现 “健康码” 所一直被广泛诟病的全国应用不统一、数据不互通、各地执行标准不同、甚至被随意滥用等的混乱与问题。
五、基于系统平台的常态化 “个体时空交集数据” 的采集及原始数据的整理与清洗工作。
**1、关于常态化的 “个体时空交集数据” 的采集工作。**这项工作主要是与 “业主(OWNER)” 相关,这里的所谓 “业主” 可以是街边店主、商场负责人、地铁 / 公交车辆的运营方、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等等,其必须要先在其所拥有 / 负责的有关公共 “场所” 完成硬件(数据采集器或信号发生器)的安装布署;然后再在系统中完成以下几点内容:
**首先,“业主”需通过平台提供的 “业主 / 场所客户端(手机 APP)” 完成系统账号注册。**同时维护(必需的)相关业主信息,如公司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所在地址、地图坐标等等;
**其次,“业主” 必须在系统中新建 / 维护至少一个 “场所”,系统将为每个这样的场所分配一个具有唯一性标识的 “场所 ID”。**注意,这里的所谓 “场所” 是指一个独立的“密闭 / 围合空间”,诸如:一个餐饮小店、一个商场的某一个开放层、一个公交 / 地铁车厢、一个电梯轿厢、一个出租车等等,其判定的基本规则为“是否属于视距内自由空间”,在该视距空间内无线电信号可以自由传播。
再次,“业主”必须在每一个已建 “场所” 之下新建 / 维护至少一个 “时空交集单元”,系统会为每个“时空交集单元” 分配一个与该 “场所 ID” 关联的具有唯一性标识的“(时空交集)单元 ID”;
**每个 “时空交集单元” 必须对应分配一个“数据采集器或信号发起器”,并输入该“设备标识 ID”。**对于 “数据采集器”,“设备标识 ID” 就是其所插入的“SIM 卡 ICCID”;对于“信号发生器”,设备标识 ID 就是其“出厂 ID”。
对于空间比较大的一个 “场所”,可以为其同时创建 / 维护多个“时空交集单元”,生成多个与该“场所 ID” 所关联的 “时空交集单元 ID”。此时,需要安装布署与之对应的“多个” 数据采集器或信号发起器,并考虑多台设备之间具有合理的空间布局。
此外,设备安装时所需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如何与场所已有的监控录像设备进行协调配合,确保未来疾控部门开展现场流调工作时,可以迅速通过 “设备 ID” 定位至“摄像头机位”。
最后,检查已安装的所有 “数据采集器 / 信号发起器” 是否已经正常工作。在设备均正常通电,且设备附近有手机的情况下,等待几分钟之后,再刷新查看页面,检查每一行的 “设备工作标识” 是否已经变为“点亮”。
若为 “点亮” 状态,则表明设备已正常工作,数据采集与发送已在正常进行;在实际工作中,系统后台会周期性自动检查每台设备的工作状态,发现设备工作异常时,会给业主的联系手机发送设备检查通知。
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在一个城市的几乎所有公共场所完成防疫用 “个体时空交集数据采集设备(信号源)” 的安装布署,是一项看起来规模非常庞大的社会性系统工程,但因为具体实施落地,依靠的就是广大人民群众(业主),无需专业安装人员帮助,设备本身价廉易用,也不会给有关各方造成多大经济与成本负担。
故只要政府宣传指导到位、检查落实严格,凭籍我国强大的基层动员能力与组织效率,短时间内就能够在城市公共场所的 “方方面面、角角落落” 实现大范围、广覆盖是完全有可能、可做到的!
2、原始个体时空交集单元数据的整理。这项工作是由系统后台任务(并发流程)自动运行处理的,经整理后的每条数据的现实涵义为:某人于某时间点开始,在某个场所的某个空间单元(ID)内待了多长时间。
六、基于系统平台的疾控部门精准 “流调追踪” 及“人员管控”工作。
1、关于疫情的精准 “流调追踪” 工作。当发生疫情(出现病例)时,疾控部门 “流调员” 可以利用系统平台提供的一整套相关 “事务处理工具”,开展后续流调工作,“流调员” 的整个工作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病例行程及时空交集单元的数据提取。“流调员” 选定已创建保存的 “病例流调个案”,启动 “病例行程时空交集单元数据提取并发流程(后台任务)”,输入必要参数之后,提交运行,等待结果输出(一般只需数分钟)。
在上述数据抽取过程中,程序会按 “与病例时空交集时长(默认为感染风险大小)” 从大到小排序,且还会基于相关“风险系数判定参数”的设置,为每一个人(在每一个场所 / 时空交集单元)中的每一条数据自动分配一个代表其 “感染风险大小” 的“时空交集风险系数”与 “高风险、低风险” 等级标识。
**第二阶段:病例的时空交集人员及场所数据的专家分析调整及人员管控方案的初步拟定。**由系统自动判定并给出的 “时空交集风险系数”与 “高风险时空交集者、低风险时空交集者” 人员及场所清单,还需要疾控部门根据历史的经验积累、当前的现实情况等多种影响因素进行必要的“专家分析与调整”。
实际工作中,所谓 “高风险时空交集者” 将被作为病例的 “密切接触者 / 密接者” 进行人员管控,所谓 “低风险时空交集者” 将被作为病例的 “一般接触者” 进行人员管控;而考虑到现实的资源条件情况等因素,还需要将 “密切接触者 / 密接者” 进一步划分为 “高风险密接者” 与 “低风险密接者” 两类不同情况。
第三阶段:时空交集人员的人工排查与筛选,一般耗时较长。基于系统自动判定与后续专家分析调整得出的时空交集风险等级划分数据,仍然可能是不太准确的,因为个体感染风险的大小,不仅受其与病例接触时长的影响,而且还受接触距离等其它多种因素的影响。
所以,对于第二阶段中得出的 “高风险密接者、低风险密接者、一般接触者”的有关数据划分,必须辅之以借助现场监控录像,进行必要的人工排查与筛选工作,然后由流调员进行 “重点排查、精确标定” 之后才可以真正使用。
流调员维护后的 “高风险密接者、低风险密接者、一般接触者”,将会直接影响后续 “人员管控” 环节对他们所采取的列管措施。例如,“高风险密接者”将可能被采取最严格的强制管控措施,如 “集中隔离”;“低风险密接者”将可能被采取比较严格的强制管控措施,如 “居家隔离”;而“一般接触者” 则可以采取相对较宽的强制措施,如 “出行受限” 等措施(即如:不能去公共场所、不能乘公交地铁、需要频繁接触他人的服务性工种人员不得上班等等)。
**第四阶段:“次密接人员” 的数据提取及人员排查与筛选,这是件更加耗时间的工作。**所谓 “次密接人员” 定义是指 “高风险时空交集者 / 密接者” 的“高风险时空交集者 / 密接者”。
“次密接人员” 的数据提取、人员排查与筛选的方式基本是重复前三个阶段(相关步骤),但可能的工作量要大很多(翻了很多倍),但流调员的自由裁量权也会更大一些。
第五阶段:生成并输出流调报告及相关人员管控方案。实际工作中,疾控部门流调报告(管控方案)的生成与输出,需要考虑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 “原始病例” 的数量可能不是一个,相关工作实际上是由多个流调员在同时 “并行” 开展,所得出的 “密接者、次密接者” 等数据有很多可能是重复的。为此,在生成输出流调报告时必须进行相关的合并调整;
二是 “军情如火”,容不得半点拖延。一旦疫情发生之后,需要尽早对有关人员采取“管控” 措施,以便尽快阻断疫情蔓延。因此,“流调报告(管控方案)”的生成输出,实际也是根据需要“急用先出”,分阶段、动态调整、不断完善的。
2、关于精准 “人员管控” 的相关工作。流调部门给出的 “流调报告” 中虽然会有对相关人员实施管控的建议,但实际的 “人员管控” 政策的实施执行,还需考虑当时当地的诸多 “政治性、社会性、经济性” 影响因素,同时也与最终(拍板)决策者的风险偏好程度相关。
一旦针对相关人员的 “管控” 决策作出,则系统一方面会给所有 “列管” 人员发出(短信 / 微信)通知消息;另一方面,也会将有关人员管控数据 “共享或发送” 给有关执行机构(如社区、企业主、集中隔离点等等),以便它们配合相关人员管控措施的落实执行。同时,人员管控措施的发出也会对相关人员 “健康码” 的状态进行动态调整。
七、基于系统平台的常态化 “精准核酸检测” 的工作。
据统计,目前全国各地已经有 10 多个千万级人口的大城市开展所谓 “常态化” 的全员核酸检测工作(48 小时、72 小时一检等),由于成本巨大、劳民伤财等原因,已有不少批评的声音认为要警惕“防疫过度”。
而基于系统平台的 “精准核酸检测” 的核心设计思想是,常态化的个体核酸检测频率应当与个体感染病毒的风险大小成正比;而个体感染病毒的风险大小,应当与个体的 “社交活跃度” 成正比;个体的 “社交活跃度” 则取决于个体与环境互动的“量与质”,即个体去过哪些场所、接触过哪些人,相关场所与人的防疫风险等级如何等等;
系统平台会基于确定的 “模型与算法”,根据每一个人过去一段时间的“历史数据”,自动为每个人计算得出其相关的核酸检测建议或要求,从而实现常态化的核酸检测“分类施策、动态调整” 的管理要求。
有关平台系统 “常态化精准核酸检测” 建议与要求的生成,主要涉及以下的相关系统应用功能:
**1、建立并维护 “公共场所防疫风险系数计算模型”。**其基本设计思想为,将不同 “公共场所” 的“防疫风险系数”进行分类分级,例如 1-10 级,1 级代表风险最低,10 级代表风险最高。
**2、建立并维护 “个体防疫风险系数计算模型”。**其基本设计思想为,个体防疫风险系数的高低(假定也分为 1-10 级),主要取决于 “个体活跃度”,即最近的一段历史时间之内,个体行程去过的“公共场所” 的数量及其风险等级,以及个体行程接触过的其它各类人员数量及其个体风险等级。此外,其值计算也会参考个体历史核酸检测的相关完成情况。
**3、建立并维护 “个体防疫风险系数与建议的核酸检测周期” 之间的模型关系。**这是基于一个城市的历史经验数据、总体风险偏好、费效比等多种政治、经济、社会等综合因素考虑而设置的,可以动态更新。
4、系统相关并发流程(后台任务)自动定时根据设定的 “公共场所防疫风险系数模型”,为每个“公共场所” 计算得出最新的“防疫风险系数”。
该数据不仅会用于 “个体防疫风险系数” 的计算,也可以用于政府在疫情期间,对有关公共场所 “人流量管控” 的监督与管控,同时也可用于个人的出行参考。
5、系统相关并发流程(后台任务)自动定时根据设定的 “个体防疫风险系数模型”,为每一个人计算得出最新的“防疫风险系数”。再根据“个体防疫风险系数” 与建议的核酸检测周期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参考该个体最后一次已完成核酸检测日期,计算得出给其的“建议下一次核酸检测日期”,并更新至其个人客户端(健康码)窗口。
注意,针对人群的 “分层分类” 的核酸检测频次策略,主要是通过改善 “核酸检测工作” 的整体输出质量来减少 “总的核酸检测次数”,它有点类似于原本需“48 小时一检” 的全员检测,现在实施 “72 小时一检” 的全员检测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与效果。
八、关于疫情传播模型的建立与分析,以及深圳与上海抗疫 “封城实例” 的关键节点对比
媒体在比较 “深圳封城” 与“上海封城”所付出的成本代价时,普遍的共同看法是,因为深圳封城动手早,只封了一周就解决了 “清零” 问题,所以付出的代价相对较小(有媒体报道说是 600 亿 RMB,找出 640 多个病例);而上海因为封城动手晚,且措施不够坚决,结果封了两三个月才解决了 “清零” 问题,所以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有媒体报道说是 1 万亿 RMB)。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能够从深圳、上海这两个堪称正反面教材的 “封城案例” 中汲取到关键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以下我们通过 “疫情传播模型分析” 的方式,来对深圳与上海的 “封城案例” 进行对比分析。
**1、有关疫情的分析模型建立与发展过程模拟。**为方便读者对疫情传播发展的过程有一个整体性、概念性的了解,我们先建立一个疫情发展分析模型,给出合理的假定与模型参数。
首先,我们假定疫情都是从 1 个 “0 号病例”,按病毒传播感染规律逐步发展的,我们不考虑病例起始多点同时散发的情况;
其次,根据经验值,我们取 “奥密克戎” 病毒的 “基本再生系数 R0” 值为 10,即 1 个病例最终可以传播生成 10 个病例;
再次,根据经验值,“奥密克戎” 的潜伏期是 3-7 天,我们取平均值为 5 天,即 1 个人从感染上病毒到发病且被有效管控(不会再感染他人)为 5 天,即一个传播节点周期为 5 天。
最后,我们再假定每个人(病例)每天总计的 “时空交集者数量” 平均为 100(且平均每天去往 10 个“场所 / 时空交集单元);一个传播节点周期的 5 天内,假定每个病例的前 2 天不具有传染性,故我们仅需要考虑后 3 天的时空交集者人数为 300、时空交集场所为 30,且被其传染的 10 个人(再生病例)一定全部存在于这 300 人中;
注意,这里假定的 “每人每天 100 人的时空交集者数量”,是基于国内这两年的“病例” 与“密接者”之间的 “比例数” 的实际经验值倒算出来的。这个 “比例数” 的经验值奥密克戎时为 1 比 60(占所有时空交集者数量 300 的 20%),德尔塔病毒时为 1 比 30,新冠病毒初期时为 1 比 10。
同时,我们假定 1 传 10 的 “再生病例” 的考察周期是从 “下一个” 传播节点开始,前 2 天不具传染性,后 3 天具有传染性。。。。以此类推。在不做任何管控、自由传播的情况下,我们将得到以下 “时间轴” 的疫情发展数据。如下图 2 所示:
**(1)第一个传播周期。**假定从 0 日开始,0 号病例在经过第一个(5 天)节点周期日后被发现(确诊)。于是我们有了第 1 个(社会面)初发病例,而与此同时,被该第 1 个病例感染的 “再生病例” 数量为 10,潜伏在与该病例具有 “时空交集” 的所有人员之中,我们将之称为“潜伏病例”。
现在如果针对该第 1 个病例进行 “流调追踪”,则需要在“短时间” 内把与该第 1 个病例产生时空交集的 300 人全部找出(涉及 30 个场所 / 时空交集单元)。如果他们全部被找到,则其中 20% 的 60 人即 “高风险时空交集者 / 密切接触者” 需实施 “隔离” 措施(集中或居家隔离各为 30 人),未来将有 8 个再生病例从中被发现(感染比例 13%);另外 80% 的 240 人即 “低风险时空交集者 / 一般接触者”,将被实施“出行受限” 措施,未来将有 2 个再生病例从中被发现(感染比例 0.8%)。
在上述情况之下,我们假定疾控部门的流调覆盖能力 “绰绰有余”,基本不会出现流调追踪遗漏的问题,10 个再生病例会在下一个周期的 5 天内被从所有 “管控人员” 中陆续全部找出,则病毒的传播途径很快就会被切断,于是实现社会面的清零;
(2)**第二个传播周期。**假定我们因故没能在第一个节点周期发现这第 1 个病例(这在实际工作中的可能性很大),则在下一个传播周期内,我们没有机会采取流调追踪与人员管控措施,则在到达第 2 个节点周期(第 10 天)时,我们假定原第 1 号病例已经自己痊愈而不会被发现,但 10 个 “再生病例” 则会被全部发现。
于是我们有了全部 10 个(社会面)初发病例,而与此同时,被该 10 个病例感染的 “再生病例” 数量为 100,潜伏在与该 10 个病例产生 “时空交集” 的所有人员之中。此时,如果做这 10 个病例的 “流调追踪” 与“人员管控”,则相关人员数量与工作量相对于第 1 个节点(第 5 天)将猛增至 10 倍。
即需要从 3000 个时空交集人员(涉及 300 个场所 / 时空单元)中找出:600 个 “高风险时空交集者” 并实施 “集中或居家隔离”,未来将有 80 个再生病例从中被发现;2400 个“低风险密接者” 被实施“出行受限”,未来将有 20 个再生病例从中被发现。
在上述情况之下,我们假定疾控部门的流调覆盖能力处于 “尚有余地”的状态,如果能做到将 10 个病例的 3000 个 “时空交集人员” 全部找到(即“捞干筛尽”),则全部 100 个再生病例也会被全部找出(实际会表现为 5 天内陆续找出,平均每天 20 个病例左右,后面类似),很快实现社会面清零。
**(3)第三个传播周期。**现在我们再假定在第 2 个节点周期,因为出现某些管理意外(如类似上海华亭宾馆事件等),没能发现那全部 10 个再生病例而导致疫情扩散,则在到达第 3 个节点周期(第 15 天)时,我们假定原 10 个病例已经自己痊愈而不会被发现,但 100 个 “再生病例” 则会被全部发现。
于是我们有了全部 100 个(社会面)初发病例,而与此同时,被该 100 个病例感染的 “再生病例” 数量为 1000,潜伏在与该 100 个病例的所有时空交集人员之中。此时,如果做这 100 个病例的 “流调追踪” 与“人员管控”,则相关人员数量与工作量相对于第 1 个节点(第 5 天)将猛增 100 倍。
即需要从 30000 个时空交集人员(涉及 3000 个场所 / 时空单元)中找出:6000 个 “高风险时空交集者 / 密切接触者” 并实施 “强制隔离”(集中或居家隔离),未来将有 800 个再生病例从中被发现;24000 个“低风险时空交集者 / 一般接触者” 并被实施 “出行受限” 措施,未来将有 200 个再生病例从中被发现。
在上述情况之下,我们假定疾控部门的流调覆盖能力已处于 “极限紧绷” 的状态。现在的问题是,在当前几乎全部依赖 “人工作业” 的流调模式下,疾控部门还能做到将 100 个病例的 30000 个 “时空交集人员(其中约有 6000 个密接者)” 全部 “捞干筛尽” 吗?
(4)流调不完全 / 遗漏问题。实际工作过程中,在当前疾控部门的 “流调追踪” 工作主要依靠 “手工作业、人海战术” 的情况下,当流调覆盖能力已近饱和时,要做到完全的 “捞干筛尽” 是很困难的,总是会出现“流调遗漏”。
“流调遗漏”对后续疫情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当实际流调遗漏远小于 “遗漏平衡点” 时,则疫情状况会逐步好转,社会面清零会很快到来;当实际流调遗漏远大于 “遗漏平衡点” 时,疫情状况相对于原来在变坏,每日新增病例会快速增加,疫情蔓延并可能爆发;
上述所谓流调遗漏 “平衡点” 的大小,取决于病毒的传染能力即 “基本再生系数 R0” 值的大小。初代新冠病毒的 R0 值为 3,则流调遗漏平衡点为 33%;“德尔塔”病毒的 R0 值为 5,则流调遗漏平衡点为 20%;“奥密克戎”病毒的 R0 值为 10,则流调遗漏平衡点为 10%。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因为奥密克戎病毒的 “流调遗漏平衡点” 相当之小(10%),才导致为什么 “奥密克戎” 病毒的防控难度要远比以前艰巨;为什么 2022 年以来,我国 “疫情破防” 的城市会越来越多、频率会越来越高!有关城市在每次疫情发生之后,社会面清零所需要的时间和以往比显著加长,清零难度显著增加。
疾控部门的 “流调遗漏” 既与流调能力大小负相关,也与流调工作持续强度与时间正相关。如果流调覆盖能力相对于流调对象的数量比较“宽裕”,则自然流调遗漏就会较小;但是人都会疲惫,如果流调能力已到极限,则长时间高强度劳动之下,必然会使流调遗漏大幅增加,导致形成“恶性循环”。
在疾控部门的流调覆盖能力已到极限,长期持续工作已显疲态的情况之下,要想实现尽快清零的目标,我们就必须在 “社会面” 增加其它补救措施,如开展大规模全员核酸检测,用 “普筛” 的笨办法把遗漏的病例给找出来;又如采取大规模的人员封控措施(如封楼、封区、封城等),从根本上阻断病毒传播路径,减少感染机会,降低新增 / 再生病例(基数);
(5)疫情发展分析模型的几点重要启示。从图 2 疫情发展分析模型可看出,在不做任何防控措施的 “自由传播” 状态下,奥密克戎病毒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足以令一座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彻底“沦陷”。
对于奥密克戎这样的高传染性病毒来说,留给疾控部门(政府)的 “窗口时间” 其实很短(不超过 15 天左右),决策的 “容错能力” 非常有限,稍有迟疑,星星之火就很快可能迅速燎原。
在一个城市疾控部门的 “流调追踪与人员管控” 现有能力约束条件之下,当社会面每日新增病例(基数),由 “个位数” 增至 “两位数”,再由“两位数” 增至 “三位数” 时,疫情 “破防” 的危险性就已迫在眉睫,此时决策者切不可再 “侥幸、恋战”,“全面封城” 几乎是必然选项,早封早主动,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实际工作中,百密总有一疏!经年累月的防疫抗疫斗争中,出现防疫意外与疏漏几乎是 “大概率” 事件。因而,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不能是寄希望于管理永远 “不出意外”,而是应从根本上大幅度提高疾控部门的“流调追踪与人员管控” 的能力上限,使得即便有什么 “意外” 出现,也能完全掌控在疾控部门 “游刃有余” 的安全范围之内。
**2、有关深圳封城与上海封城的 “关键节点” 对比分析。**事实上,对于 3 月中旬突然实施全面封城的深圳而言,此前因香港 “疫情外溢”,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与病毒的斗争一直处于“对峙僵持” 状态,如下图 3 所示:
在这段时间内(2 月 10 日 - 3 月 10 日),深圳的新增病例大体上维持在每天不超过 30 个左右。我们或可以认为,每日新增 30 个左右病例,就是当时深圳疾控部门流调覆盖能力(辅之以大规模核酸检测及局部人员封控)所能达到的极限状态。
也就是在此期间,深圳疾控部门与病例每日新增 30 左右的 “反复拉锯” 的过程中,深圳开始了一轮接一轮的大规模全员核酸检测,且同时搞出了 “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 的人员管控方法与概念,开始 “此起彼伏” 的“封楼、封街、封区”局部行动,但还是很难从根本上扭转疫情 “僵持” 的总体局势,且在封城前的 3 天(3 月 11-13 日)出现了疫情 “急速恶化(病例数快速增加)” 的苗头。
所幸的是,也许是深圳意识到了长时间 “僵持” 下去可能会有 “破防” 的很大危险性,于是断然给整个城市按下了 “暂停” 键(封城)。然后又仅用了一周时间,就实现了 “毕其功于一役” 的基本清零(封城一周,共清出 560 多个病例)。
之所以能做到这种效果,是因为深圳 “遗漏” 于社会面的 “潜伏” 病例基数本来并不大。以图 2 中的疫情发展模型来分析,深圳当时的疫情(基数)状况,相当于自由状态下的 “第二个传播周期(关键节点)” 向“第三个传播周期(关键节点)”的过渡中,平均每日新增病例数 30 左右。此时封城大招一出,很快就能“捞干筛尽”,实现社会面清零。
而上海 “全面封城” 的时间点只比深圳晚了约 20 天。上海在 2 月底至 3 月 27 号的这一段时间内,与深圳曾经的情况基本类似,也是一直处于与病毒作战的 “胶着” 状态,如下图 4 所示:
在这一个月时间内,由于 “华亭宾馆事件” 等问题而导致的此波疫情,一开始就使上海的社会面病例基数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海的每日新增病例一直处于 50 左右(不包括无症状感染者)。
当其时,上海疾控部门的 “流调追踪与人员管控” 的覆盖能力(辅之以 “九宫格、鸳鸯锅” 的半封半不封的社会面管控)一定也是处于 “紧绷” 状态,上海每日新增 50 个左右病例(不包括无症状感染者)应该也是上海疾控部门能力覆盖的“极限”!
在 3 月 27 日这个 “千钧一发” 的关键时间点,上海还有人公开说什么 “上海不仅仅是上海人的上海,上海不能封城!”,很可能是受了过去两年上海疾控部门一直能“控住局面、没有破防” 成功历史经验的影响,对疾控部门 “苦战硬扛多日、已经难以为继” 的危急状态不够了解,而做出了有点 “乐观” 的估计,以至于影响决策部门错过了 “提前动手” 的时机。
事实上,随后短短 10 天(3 月 27 日到 4 月 8 日),上海每日新增病例就从 50 暴增过 1000(不包括无症状感染者)。这个相当于图 2 疫情发展分析模型中的自由传播状态下,从 “第四个传播周期(关键节点)” 开始向 “第五个传播周期(关键节点)” 的过渡中。
社会面新增病例每日超 1000 的基数,意味着社会面潜伏病例数过万,已经远远超过了现今任何一个大城市疾控部门的流调覆盖能力,这时候的 “流调追踪” 工作实际上已经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从图 2 疫情发展分析模型中还可以看出,上海封城与深圳封城的 “时间节点” 相比,相当于病毒在自由传播状态下差了两个“关键节点周期(10 天)”。
综上所述,我们或许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现今的城市疾控部门 “流调追踪与人员管控” 能力约束条件下,当社会面每日新增病例基数超过 100 左右时,就是决策者应该考虑当机立断 “全面封城” 的最后适当时机。
我觉得说这种话没意思,但凡要点脸的就去找一找 2020 年初,一直在宣传和推崇的预防感染病的方法是什么。
没错,就是隔离。
这一点一直没有变过,只不过变得是二百五的心态,属于自己身边没有就当没事,身边一有就开始溯源骂街。
你现在也别关心新冠了,最近网上听人聊天,广东广西那边流感爆了,你问问那边的人,感冒高烧医院爆满啥感觉吧。
本来吧,咱去年全国的日子都过得挺好,三个小长假的跨省旅游数据也不错,还有心思去拿出来嘲笑外国人,怎么就今年直接摆烂了?摆烂了也就算了,为什么瞎鸡儿放屁说自己三年被隔离了?当人傻子么?
我现在还记得,就今年上海疫情刚起来那会,看到有骄傲的上海人自述,这是疫情以来头一次做核酸。
说实话,要新冠真的就是流感那种程度,你以为政府搁这死扛着,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应该管这么宽?
但凡有点良心的,就找一找自己 2020 年初说过什么话。
新冠但凡属于一点屁事都没有的,你以为国外的名人政要是怎么在无症状的情况下,检查出来自己得了新冠的?动动脑子行不行?
话说现在全国各地,在上海北京基本平息之后,应该也有一两个月,多数地区没有疫情反复了,我想问问,当初听说有上海人跑过来的时候,你们心态是什么样的,能描述下么?
疫情早就结束了,没结束的是防疫。
上海都要造核酸产业园了…… 你觉得疫情啥时候结束?里面听说有高尔夫球场哦
不可能结束了,这会是继房地产后新开发的第二大支柱型产业。将会带动我国的医药业、医疗器材用品业、物流运输业等行业全面发展,我国将从房地产业大国慢慢转型为核酸大国,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结束了,现有的产业链怎么赚钱?
强答一波
仅仅是一种思考,没什么准确结论,也不想站队。
我觉得再变异一个版本并且取代现行版本的时候就 “结束” 了。
如果变异之后比奥密克戎毒性还高传播力还强,总而言之变强了,那没什么好说的,接着隔离吧,而且我相信所谓的共存派也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倒戈。毕竟这种不确定性摆在这了,钱再重要能有命重要吗?
如果变异之后传播力更广但是症状更轻,或者干脆传播力和毒性一起变弱,那肯定逐渐放开了啊。如果出现这种变异还继续现行的防疫政策,不多说了,史书上有,自己查吧。
如果奥密克戎停止变异(目前没有任何停止的迹象),或者变异之后差异也没多大,我相信要么出疫苗特效药要么在现行防疫基础上不断优化找到最优解。总之无论哪种可能,应该都不会太久了。
以上
三个条件同时能够满足就可以宣布新冠疫情在国内结束了:
第一条一直在进行, 不过智飞和康希诺的产量能不能满足需求有待观察. 第二条正在进行, vv116 今天刚出临床试验结果, 阿兹夫定也快揭盲了. 第三条需要永久性的方舱医院, 定调要建了. 以中国的基建速度应该不需要太久吧.
今天是 2022.7.23,大胆预测我一年以内,也就是 2023.7.23 之前会感染新冠病毒,当然到时候我能不能知道自己感染,换句话说就是上面的人会不会让很多人知道自己感染,就说不定了。
大家拭目以待吧
子孙后代慢慢熬呗,某些人可不希望结束,为什么没有美国疫情的消息了,人家共存躺赢了,怎么兜不住只好不宣传了
这些厂家才不希望结束了,不然前期投资不打水漂了。阴暗也罢,事实是有教授说奥密克戎只感染上呼吸道,不侵害肺了,已经感染的也可以治愈了,我们这里一例 0 号就是自己吃某感冒药吃好了。如果真的很恐怖,按道理说国外应该快完蛋了。尤其是 漂亮国,当然还有著名的核酸检测机构,口罩厂,消毒水厂家,防护服厂家等等等,隔离酒店。一整套的核酸产业链厂家都希望病毒继续防下去。
给你们贴个图你们就知道了,为什么还不结束,因为真有 ** 信它们。总结几点吧。1. 理解能力差。2. 喜欢贴标签,只要你的观点他认为不对,就开始贴标签了。3. 反驳几句就拉黑。4. 跟那个人一样永远不承认自己做错了。5. 你跟他摆事实,他看你账号注册时间。。不太能理解这种人
抗疫三年又三年,龙王卖伞雨难停。
待到疫情结束日,家祭不忘告乃翁。
有人致富,不会结束。
这病毒其实不叫新冠病毒。实际上英文是 SARS-CoV-2。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或者叫做萨斯 2 病毒。
这种病,叫做 2019 冠状病毒病。
而且你问的这也是病句。
什么叫做 “疫情结束?”
疫情指的是疫病发生和流行的情况。
你应该问: 瘟疫什么时候结束?
不知道。这没法预测。但瘟疫的后遗症,是全社会的,包括心灵、社会管理、政治、经济、文化。是全方位的。保守势力的上升,已经是很明显的了。
鸡吃完米 狗吃完面 火烧断
COVID19 结束了,会不会再有个别的啥… 继续核酸继续封
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疫情因天地而生,也将因天地而灭;最近全球历史性高温就是太阳在加大马力消杀新冠疫情
新冠邪!我欲与君相撕,长命无绝衰。
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明年 6 月
虽然疫情对经济打击巨大,很多人失业,但是疫情短期内还是很难结束。
新冠不会自己消失,他正朝着和人类共存的方向进化,所以最近的疫情是越来越难防控了。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政府有点大家长的感觉,疫情防控是政府是必定要管好的,因为政府有责任保护民众安全。现在严格的疫情防控,需要人民牺牲一小部分自由,从而换取人民的安全。
新冠不消失,疫情不结束。
想结束明天就行
听说过印度的捕蛇法案,和美国的禁酒法案嘛?
啧啧啧啧啧啧
待到新冠结束日,家祭无忘告总座
八月二十号
疫情不可能结束。永远都不可能。结束的只能是防疫政策。
除非奇迹,否则会一直有吧
核酸产业园都盖起来了,你觉得什么时候能结束?
些小吾曹州县吏,珍珠如土金如铁
人可不是只要活着就行
当然是等到中国统治世界的时候啊,否则国内清零,国外共存怎么可能结束呢?
要结束了,今天区领导下基层慰问疫情专班,大概是要结束了吧。
从现在的各种状况来看,疫情短期内可能不会结束,我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感染人数也在明显减少,就算被感染大多数也是轻度或者无症状。
但是国外输入的病例却从未停止过,而且相关数据还在增加,不断有新冠肺炎的感染病例出现,所以大家在外出时还是要做好个人的防护。
虽然可能还会继续传播一段时间,兰州大学黄建平院士团队在《新创》报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奥密克戎大流行是否将终结》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给出的结论是:新冠肺炎疫情将在 2023 年 11 月左右结束。
2020 年 6 月份,黄建平院士的这套 GPCP 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共预报了 30 起疫情暴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控制所(CDC)与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共同合作,共同研发了一款机器学习算法的新型冠状肺炎传播模型, 准确率为 94.94。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预测结论建立在当前大流行发展的基础上,若将来会有传染性更强的突变株出现,或许结果也会发生变化。
问这个问题的 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疫情或许能结束,防疫就不好说了
闫女士成为英雄荣归故里的时候
等超级疫苗吧,估计还得几年. 到时候病毒传染性和致死率再下降个数量级就差不多了.
现在这情况如果放开起码还得死几百上千万人才行,这代价有点大. 其实放开共存是利于减少老龄化人口的,就看上面敢不敢了. 这确实能极大优化中国人口结构. 就是道德上有点问题. 学西方底线放低点就好了.
黑死病肆虐了几个世纪。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反反复复,疫情再次出现。据媒体报道,6 月 9 日上午,北京昌平区北七家镇冠华苑社区发出通知,因涉及 10 混 1 核酸检测出现阳性,按北七家镇政府统一部署,社区 2 区 3 号楼、2 区 7 号楼、3 区全部楼宇采取临时封控措施,全体居民只进不出,解封日期待定。看来,防控真的不能放松啊。
为什么古代一到灾年就不太平呢?
因为你,真的有一头牛。
看病毒危害的下限到底在哪?
国外有研究说:感染次数越多,重症率越高,后遗症几率越大。
我们要考证这个结论是否成立!
奥密克戎之前的毒株传染性还不够厉害,没有覆盖外国大部分人口。
病毒变异越来越快了,在其自我正向循环下,按当下现在的传播速度估算,每一波应该能覆盖外国大部分人口,再过两年时间,大部分西方国家会人均感染 10 种以上,我们看看结果决定是否放开
毕竟强一点的感冒和会传的艾滋病天差地别
怎么能结束,结束了还怎么挣钱?
2023 年 11 月,有人给出了这个答案
快点吧,精神熬不住了
什么时候没有利了,什么时候就会消失。
知乎用户 nesmto 发表 很多地区流调能力追不上疫情发展速度 一,病毒传播快,防控难度大 奥密克戎的代际间隔已经到 40 小时左右了,而两年前的武汉疫情,病毒代际间隔还在 5.5 天左右。 另外,Omicron …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看来是铁了心了要靠常态化核酸防控了,多地散发的情况下溯源和严防输入基本被放弃了。如果国内还是一年到头几乎 0 新增的情况,那排查极低概率的传入途径就有意义,现在大头已经不在输入邮件上了。 常温邮件传播病毒的概率 …
知乎用户 还是不注名好 发表 转个图片 再来一个 韩国是 BA.2 各种变种都在,以 BA.2.3 为主,但也有不少没有划变种的,就都算在 BA.2 这个框子里。毕竟确诊了几千万。 上海全部都是 BA.2.2。 结论:我猜想成真了, …
“大家的状态,反正一切都是停了,”已经做过三轮核酸检测的长春人候阳说,他的父母在Omicron变异株开始在中国大陆传播时便已储备了一些物资,“再加上东北这边冬天老人都有囤白菜、土豆、大葱的习惯,所以这方面也不是很担心。” 过去一周,中国大陆 …
知乎用户 药渣王 发表 自第二版以来,第九版诊疗方案中又出现了 Ct 值,用通俗的方式解释一下 CT 值。 Ct 值,全名叫 Cycle threshold,即循环数阈值,在核酸检测中是个很重要的概念,我们以荧光定量 PCR 的核酸检测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