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用花呗给女儿过生日的广告?

by , at 03 November 2020, tags : 过生日 贷款 借钱 透支 孩子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solutionGaIn 发表

中国上一个反映父亲借钱给女儿过节的艺术作品好像是这个。

知乎用户 瞐瞐的好朋友 发表

讨厌,反感。

如果真的是一个缺钱的父亲看到会怎么样?

借,会面临本该避免的生活中的经济漏洞。

不借,被广告对比(暗示)得好像不是个合格的父亲一样,背上了莫名其妙的道德压力

互联网 + 道德绑架?

没必要吧,广告有必要做成这个样子吗?

知乎用户 洛克马戏初号机 发表

我给你借钱来让你过的更加体面?

没有比这个更恶毒的话了。

基本上等于说:

你过的不体面。

我能让你体面。

我给你借钱,还是我赏给你让你体面的。

所以知道这话有多恶毒了吧。

所以这群玩借贷的,就算到了 21 世纪,依旧是一群最烂的货。

知乎用户 王瑞恩​ 发表

前些年,谷歌、Facebook 等公司宣布,平台将全面禁止并下架「发薪日贷款」(payday loan)的广告。平台认为,这一举措是为了避免用户选择对自身有害的金融产品。

所谓「发薪日贷款」,正如其名,是一种针对个人消费者的高利息小额贷款,用于渡过发薪水前几天「断粮」的窘境。即便是在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美国,发薪日贷款也经常被认为是不道德的:它创造了一种路径,让没有存款、没有抵押品、没有良好信用评级的个人也能超前消费,掏空了人们未来的钱包。

个人消费信贷,本身未必是罪恶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还可能有助于提升效率。如果一个人仅仅按照当前的收入水平进行消费,未必是理性作用下的最优结果;理性的消费者会综合考虑当前与未来的收入、当前的资产、当前与未来的消费等因素来做出消费决定。而各种信贷产品,则有助于帮助消费者实现这一结果。

最简单的例子:人在年轻的时候贷款买房买车,贷款上学(常见于学费高昂的欧美国家)是理性的结果,因为按照一般的收入预期,他们在未来能赚到更多的钱。如果仅仅是盯着年轻时的收入水平来消费,其实没有达到生命周期中最理想的消费水平。

然而,payday loan,和花呗广告中所列举的场景,都无法从上述理论中获得正当性。广告中,37 岁的施工队队长借钱给女儿过生日,这一行为真正理性吗?人到中年,又不是从事可能一夜暴富的行业,收入水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并不会发生显著变化。在这个时候,如果还没有足够的存款来给女儿过个生日,还要不要继续鼓励他进行借贷?这种宣传方式,到底是温情,还是在鼓励人们作出不负责任的非理性消费决策?

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都知道,鼓励穷人贷款消费是不道德的,市场中存在这种产品,源自真实的需求,但在投放广告时要注意避免刺激这种需求。

我们的一些企业,是不是比自己的师傅们还要资本主义了?

知乎用户 王俊俊 发表

这条广告使用的羞辱穷人的手法方式。

不管多穷,不能穷孩子。如果你不贷款给女儿过生日,那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就不懂亲情无价。

这是对穷人的一种羞辱。

所以,为了证明你是合格的,是有感情的,你必须来我花呗贷款。

打肿脸充胖子,超前消费,往穷人身上再多添砖加瓦,多压几块石头,透支消费能力。

你不花钱,我就羞辱你。一切价值观,都聚拢成拜金。

这是消费主义最不道德的一面。

穷人走投无路,家破人亡的时候,这些资本都还在喝血吃肉。

说一个我观察到的本质吧。

消费主义的秘诀,就是用抽象和模糊的概念来定义人的价值。

消费是一个泛化的,不实用多于实用的行为。

实用的必要的消费,是正常消费,商业活动。

只有那些不实用的、虚幻的、攀比囤积的消费,才是消费主义有毒的一面。

然而消费主义陷阱就是要把实用和不实用的边界给抹除掉。

这种含糊不清的行为,赋予了它变化和增长的无限可能性。

最终解释权在于推销商和潮流,它们贩卖一种观念给你,你信了这个观念,就会觉得消费是理所应当的正向积极行为,代表着权力、能力、安全感,爱情,亲情等等一切没有边界的东西你都可以拥有。

相反,如果你不花钱,那么这些你都没有。那你就是丢人的,不完整的,不配被爱的,不配被尊重的,贫穷寒酸的,底层的。

我就要羞辱你。

就这样试图洗脑你,控制你。

其实亲情确实无价,所以才不需要钱。中国人最讲礼轻情意重,鹅毛胜千金。父母对孩子的爱,原本就不该用金钱衡量。

一个人值不值得被尊重,要看这个人的内涵,才华,品德,行为,自尊自爱,而不是花钱消费多少。

知乎用户 申鹏 发表

这广告不但不会让人感到一点点的温情,反而会让人感到资本家用脚底板踩着脸嘲讽大家,还要说:“穷 X,找我借钱吧!不借钱,你就是个彻底的穷 X,连女儿都瞧不起你,你不配做丈夫,不配做父亲,不配养女儿。”

我来帮你设计明年的广告词:“今天你借钱给女儿过生日,明天女儿借裸贷给自己过生日。”

其实不只是花呗,三年前,某金融白条公司也公然打出了《你不必成功》的广告片,装作关心底层温情脉脉的样子,然后被全网一顿臭骂。是是是,咱们都不必成功,然后就可以世世代代借你家高利贷拆东墙补西墙穷个祖宗十八代了。

没想到 2020 年了,这种低水平的广告片还能出现,你是在同情没法给女儿过生日的底层人士吗?你是在用家庭伦理贬低所有的穷人。你要是真的关心穷人,就不是让他们用花呗、借贷款,而是给他们发点钱吧。

哦,我忘了那句名言:“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我建议所有的金融信贷公司,都不要拍这种假装温情的广告,你们干脆直接一点:“今天不贷款,明天老婆跑;明天不借钱,女儿没有了;今生不借钱,代代打工佬。”

这样简单粗暴的话术,大家反而能理解。

企业天生就是要赚钱的,资本家天生就是要剥削的,你不如露出本来面目,大家才能用正常的方式好好相处。

我厌恶的所有的商业广告,伪善、矫情、装模作样,实际上高高在上傲慢无比,对绝大多数人的人生指手画脚何不食肉糜。

比如某鞋厂的 “just do it”,这不是放屁么?穷人弱者残疾人营养不良的老弱病残都能 just do it 吗?比如某汽水厂的 “open happiness”,胡说八道呢?福布斯排行榜上的家伙们真的能分享他们的快乐吗?

还有什么 “选择的自由”?绝大多数人有个鬼的 “选择的自由”!

知乎用户 柳叶刀 发表

我只能说支付宝脸都不要了。这跟当年 P2P、小贷有什么区别,直接把触角伸到了最底层的这些人群。

看起来是花呗,实际上是鼓励这些底层人群提前消费,让他们消费他们本消费不起的东西。这广告中,王少刚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生日给女儿做一碗长寿面,多炒几个菜,也挺好的啊,女儿如果懂事,也会体谅父母的辛苦。但这个时候花呗来了,鼓励让他们消费他们现在没有能力消费的东西,本来都是精打细算过日子,每一分钱都是想用在刀刃上,这个月用了花呗买了蛋糕,下个月这个窟窿谁来补?你支付宝补么?我想问问马云,花呗不还可以吗?你们能不上征信么?你们能不催收么?

有些企业做大了以后,不仅没有给社会做贡献,还脸都不要了去割底层人民。前些年国家禁止做的 P2P,小额贷款,本质上就是把钱借给那些本就生活精打细算的人,让他们养成了提前消费的习惯,然后高利贷越滚越大,最终 P2P 都出现了巨大的暴雷。

现在马云又来了?我真诚的建议:这些互联网金融公司不要去忽悠很多精打细算的人去提前消费。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知道,鼓励穷人贷款消费是不负责任的,特别是资本主义。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在想办法挣中产阶级的钱,因为更加长久,而不是去竭泽而渔去收割穷人,收割完了以后呢?

现在好了,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从前些年的 P2P,小贷,到现在的花呗,这些竟然做的比资本主义还要狠,真的变味了。

关注我的朋友,其实大多数还是有不错的金融知识,所以我相信应该都会合理规划自己个人的消费信贷,包括信用卡。我自己也是信用卡用户,目前是招行和平安,但所有的消费都是自己力所能及的或者认知范围以内的。对于超过自己能力以外的提前消费,我是非常理性的。大部分关注我的朋友应该也有不错的经济实力,我估摸着很多人买个保时捷付个首付几十万应该问题不大,然后后面慢慢还。但是这种几乎没有意义,透支未来赚的钱用于现在消费,本身就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风险敞口

当然,从资本角度去看,这么做是很好的,一定能赚很多钱,如果我是支付宝股东,可能我也笑出猪叫,这其实是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但我们不从任何股东角度去看,不从资本去看,这么做真的好么?鼓励全民提前消费,鼓励全面消费他们买不起的东西,这真的是一个企业家该有的态度?

怪不得马克思说 “资本来到这个世界,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国内这才短短 10 年的工夫,已经把人们从以前的储蓄习惯直接教育成了提前消费、透支未来、不存款的习惯,资本的力量真的太可怕了。

不过我最近真的觉着支付宝这个企业有意思,现在真的有点肆无忌惮的感觉,抢银行的生意、抢券商的生意,抢同行的生意,收割底层人民,有点无所顾忌。但它却是打着金融科技的幌子,做一些高利贷的事情。

好了,不管怎样,先把花呗关闭好了。

欢迎关注公众号:柳叶刀财经。

知乎用户 邓铂鋆 发表

家里去年刷墙,工头带着几个小工开着房车来的。几位师傅吃饭(午餐有肉有啤酒)、午休、上厕所都在房车里解决,工头说这样可以减少跟甲方的矛盾。工头今年 47 岁,13 岁因家贫辍学出来打工,从工地厨房的择菜小工奋斗至今。

我住的小区年数比较久了,工头做完我家不久,在小区里租了一间门面揽活,一个月花三千块钱雇了小区里的一个回迁户大爷看店。我最近下班回家,经常看见工头的房车开出小区。我寻思着,编造 “施工队长借花呗给女儿过生日” 文案的这位白领民工,您的团队规模和生活质量赶上施工行业的蓝领民工工头了吗?

知乎用户 陈风暴烈酒 发表

这充分体现了阶级差异下,肉食者根本没有人性,他们与人没有共情。。去赞美贫困家庭借债,就是鼓励他们把性命交给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希望社会越乱越好,最好大家一无所有,这样你就不得不借钱了;一旦借钱,金融奴隶制就可以建立起来,这个剥削利润比传统的雇佣关系剥削大多了,也比奴隶社会的奴隶人身依附剥削形式更赚钱;即像使唤奴隶一样奴役你,而你甚至不是他们的财产所以他们完全不在乎你死不死。

金融资本捆绑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线上销售平台、线下合作生产厂商、社交平台、电子支付 / 数字货币流通与储存、信息储存业务和各种官府业务借口,结果是什么?就是 “终产者降临”。

大刘还是保守了,不需要什么 “信息录入大脑” 的黑科技,只需要极少数跨国金融资本家掌握并垄断了上述几个关键行业,就能彻底奴役全人类。

敲几下键盘,你就无法用手机联系任何人,你的一切虚拟财产都可以清零,而你的货币可能都已经数字化了,他们可以随时讓你 “一无所有”。。以现代科技,罗织罪状都不需要,大数据精准控评、分發推送信息,足以在全人类中划分几十个甚至上千个 “信息孤岛”,你对于大数据系统没有推送给你的事情一无所知。

进一步,就是你甚至都不知道网络商城某些产品的真实售价了,因为在各种促销、洗脑宣传和 APP 精准推送下,你会为商家的计划买单。而商家完全可以给各个信息孤岛推送经过 AI 计算的最高价。。

当货币完全数字化了,跨国金融资本完全可以通过 AI 计算出你平均每天花多少钱,那么除了这些钱,你账户里的其他金钱可以完全只是一个 “记账数字”。。也就是说,货币完全数字化等于你被抄家了,你只拥有“当日消费提款权”。。只要通过各种设计(信用积分、文明程度评比),完全可以限制你支付,你事实上就是一无所有。。那么讓你资产变债务并不是难事。。从某种角度上说,一切纸币最初都只是贵金属金银的提领券,相当于银行保管你金银的借条,还是“债务”。。数字货币会不会被加上“使用前提”、“过期日期”、“电子系统维护费用” 呢?呵呵。

利维坦已经被屠龙少年喂大了。

知乎用户 楠爷​ 发表

我一直反感在如此艰难的时局下丧心病狂的打广告让老百姓加不必要的杠杆。这是压垮一个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往大了说,这种广告越多,我们的系统性风险越高。建议国家立刻叫停此类广告,并对年轻人们的负债情况做正向疏导。

这可不是个贷款过生日的小事情,这是无限制无节制加杠杆让人破产的事情,最终会造成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个花呗给女儿过生日,就是大坝上那一个一个的蚁穴。一个家庭,连给女儿过生日都要花呗了,这个家庭的现金流已经崩溃到什么程度了?这难道不让金融机构感到害怕吗?

我把话放在这里,所有的金融机构,必将为今天你们在支付宝,抖音,微博,知乎,快手等 APP 上投放的消费贷款广告付出你们不可承受的惨重代价。

没看懂我说啥的,重温一下这部 08 经济危机的经典电影《the big short》

[大空头 (豆瓣)​movie.douban.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movie.douban.com/subject/26303622/)

知乎用户 欧洲金靴 发表

花呗的这则广告至少传递了两个信息:

① 花呗这款项目,其初创针对的用户群体就是收入仅够满足基本温饱、甚至连温饱都不一定能满足的人群。比如 37 岁依然在施工工地里挥汗、家庭收支需要 “精打细算”、总之一定不可能有盈余投入去做温饱外消费的底部阶层;

② 那么这部分 “温饱外消费”,就要借助贴心又大方的花呗这款产品来帮你实现——你说你不需要?你说你女儿过生日只需下一碗面条加个鸡蛋、一家人温情地团聚一桌即可?No!花呗会教育你,这样你就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你必须开通花呗、必须超前消费一个华丽丽的大蛋糕送给女儿,你女儿这场生日也算完美,你作为一个父亲才算合格。

………

可是花呗却没有在广告里告诉这位父亲,或者说通过广告里的父亲告诉更多的父亲:购买蛋糕的这笔投入是需要偿还的。

一旦这位 37 岁的施工队队长无力偿还,什么后果?他这个在蛋糕前笑容可掬的女儿,会变成喜儿吗?没有人知道。

………

当代资本构筑的消费主义,最大的骗术就是构造一个伪平等感,即 “伪阶级晋升感”:有钱人给女儿买一个大蛋糕,你也可以给女儿买一个大蛋糕,这样你和有钱人之间的阶级鸿沟就消失了——原本消除阶级鸿沟,这是一直以来的人类探索,只不过在社会主义语境里它的渠道方式叫做 “阶级斗争”;而在资本主义语境里,它的渠道方式变成了 “消费”。

你只要消费,你就可以快乐。如果没钱消费?不必颓丧!你依然要坚定的相信自己是优雅的小资、是欢乐的小布尔乔亚,因为花呗会借给你钱、去让你去消费的!

一旦消费了,还想什么阶级斗争呢?你都穿梭于高档写字楼、每天刷着花呗手捧星巴克了,还惦记什么资本压榨、社畜奋斗 B、苦 B 加班狗的实质呢?哪怕被老板欺压得再累再苦,只要下班后继续刷花呗去买一个包包犒劳一下自己,不就又有阶级晋升的满足感了嘛~~

所以京东去年会搞出一个 “不涂口红,你和男人有什么区别” 的广告语,所以淘宝恨不得一年 365 天每天都搞成购物节。

购物这种行为与那些商品本身,早已异化,早已超出了其原本的价值即功能,而被无限上升为一种 “意义性” 的景观,吸引着万千无产阶级投身虚幻。

“消费者与物的关系因而出现了变化:他不会再从特别用途上去看这个物,而是从它的全部意义上去看全套的物。洗衣机、电冰箱、洗碗机等,除了各自作为器具之外,都含有另外一层意义。橱窗、广告、生产的商号和商标在这里起着主要作用,并强加着一种一致的集体观念,好似一条链子、一个几乎无法分离的整体,它们不再是一串简单的商品,而是一串意义,因为它们相互暗示着更复杂的高档商品,并使消费者产生一系列更为复杂的动机。”——鲍德里亚。

知乎用户 槿年 发表

骂花呗的回答够多了,我换个角度写吧。

时代变了,编剧仍然活在过去,这是近期许多宣传片翻车的根源。

这种 “借钱给孩子过生日” 的桥段,在十年前的煽情文学中太常见了。

类似的还有 “爸爸只吃菜把肉都夹给我”、“瘦弱的妈妈在雨夜背孩子去医院”、“拖着病躯给孙子做爱吃的菜”,甚至 “饥荒年代长辈自杀把口粮留给孩子”。

太经典了,谁写作文没写过这段?

与此相比,资金周转不开借花呗给女儿过生日,这等小事用来写《父爱如山》作文都拿不了高分。

通过突出长辈的「惨」,来表现他们对小辈的爱,这种桥段背后的逻辑是——父母应该无视自己的需求,一切为了孩子

这种思想曾经是政治正确,现在反过来了。

现在的孩子们,不愿因为一点小事背上负罪感:

一块肉而已,又不是买不起,怎么就吃出了一种 “全家节衣缩食供你一个” 的悲壮牺牲感?

现在的年轻家长们,更不认同这种理念:

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如果生孩子就是当牛做马,那还不如不生。

现在更流行 “如果生孩子不是用来玩的那将毫无意义”

有些人仍然活在过去,比如我们的长辈。

我家这两天炖羊肉,我随口说了句汤有点少,我妈立刻说我不喝了,给闺女喝。我说一条鱼是不是不太够吃,我妈马上说我不吃了,给闺女吃。

于是我再也不说菜少,生怕我妈冒出一句 “我不吃了”。

我奶奶更夸张,她爱说 “我恨不得连心肝肺都掏出来给你吃”,从幼年说到成年,每次我听了都毛骨悚然,鸡皮疙瘩一层一层地往外冒。

不幸的是,有些宣传人员也没能追赶上时代的步伐

比如说这个 1.7 万赞的回答,答主看到广告里的母亲说 “生了孩子后,我忘了自己的生日,忘了自己的梦想,一心只有做母亲的喜悦” 出离愤怒:

但我小时候看过的作文范文中,“妈妈忘了自己的生日”、“父母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梦想”,是非常经典的亲情作文桥段:

打广告的初衷肯定不是恶心用户,之所以会翻车,还是因为文案编写者落伍了,把二十年前的价值观生搬硬套给现在的年轻人。

无论是广告还是电影,这种宣传性质的片子,都带有浓重的时代色彩。

比如几十年前全社会主张 “艰苦奋斗”,

现在的人看到 “艰苦奋斗” 就想到 996,想到资本家剥削劳动人民,想到内卷,想到画大饼,想到我艰苦奋斗让老板开法拉利。

二十年前老板在厂房里挂 “艰苦奋斗” 没毛病,现在在办公室墙上挂“艰苦奋斗”,不想当奋斗逼的年轻人看了吓得扭头就走。

再举一个反例,那只 “不买熊猫芝士就砸烂一切” 的暴躁熊猫,又贱又搞笑,作为沙雕视频火遍全网。

但是老一辈看到熊猫乱砸东西、浪费食物的举动,心里只有厌恶。

熊猫芝士的宣传对象显然是年轻人,如果老年用品这样打广告,那肯定要翻车。

不买熊猫芝士真的会被暴躁熊猫打吗?不会。

生了孩子就忘了自己的母亲现在有吗?多了去了!

现在最火的泰国广告,就以荒诞离奇的虚构剧情闻名,比电影更好看。

太好吃了,绝不分享的威化

可见广告剧情的真实性并不重要,关键是目标客户对这个广告的观感如何。

父亲借花呗给孩子过生日,这事真实存在,但宣传的时候不能这样说。没有顾客愿意在看广告时想到自己家的贫穷和窘迫。

哪怕在广告末尾加一段 “资金周转开了,父亲悄悄的还上了花呗(此处突出 40 天免息),回头看到女儿的笑脸”,都比这个“欠钱不用还” 的结局好多了。

知乎用户 入肉的暴民 发表

记得前不久,他们的广告还是几个男的聚餐,文案是 “用花呗结算倍有面子”。

其中的逻辑是,筛选出可以被工具化的人群,顺便用虚荣、欲望、家庭责任、焦虑、身份认同等零成本心理手段操纵其行为令其付费。

就如同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中,

通过 “调用” 虚荣、焦虑这类非理性接口,间接调用 “无脑透支” 这种 private 类方法。

知乎用户 徐小疼 发表

充分证明这个文案没有生活,这文案写的根本不接地气!

接地气的文案应该这么写:

  1. 小王,23 岁,xx 电子厂装配线工人,用花呗给喜欢的主播打赏。
  2. 小张,27 岁,xx 公司公关部文案,用花呗给女朋友过生日。
  3. 小徐,32 岁,导演,电影杀青后用花呗给灯光组结钱。
  4. 小宋,35 岁,xx 公司技术部项目副主管,用花呗给自己植发。
  5. 小陈,37 岁,xx 公司财务部会计,用花呗给女儿付补习班学费。
  6. 小金,39 岁,xx 公司销售部客户主管,用花呗给家里付首付(部分)。
  7. 小朱,42 岁,xx 公司新媒体运营部经理,用花呗给新来的同事小秦买包包。
  8. 王少刚,37 岁,施工队队长,用上个月收到的项目款的余额宝收益给女儿过生日。

再精打细算,自己的生活,也要过得像模像样!

知乎用户 默苍离 发表

坏的淋漓尽致。

1,歧视体力劳动者,默认他们的收入无法涵盖必需品以外开销。

2,制造 “必要开支”,用情怀、习惯、人情、爱情等作为“道德正确” 绑架特定人群,去 “必须” 消费,提高支出。XXX 节很多就是阿里发明的。

3,鼓励提前消费,制造金融高利贷奴隶,透支人的生命。

4,小确幸、幸福感、攀比和所谓 “要被人看得起”,是消费主义和高利贷资本操纵人心的最基本必杀技。

5,给高利贷奴隶主辩护,类似给贩毒的人辩护,毕竟 他卖他的,你不吸不就好了吗!

[默苍离:如果你是资本家,你会剥削无产阶级吗?如果消灭了资本家,又会如何?​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answer/1554665925)[默苍离:湖畔大学首次公开办学情况,5 年只录取了 254 个学生,如何看待这一办学模式?具有怎样的社会意义?​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answer/1535130269)

知乎用户 千叶真名 发表

从人人储蓄到学习美国借贷买房也只需要十年。

很多人已经习惯了 “哪怕还不起房贷,把房子卖了也足够还债了” 这样的想法,银行在放房贷的时候也想着类似的事情,买的房子直接上抵押名单。

不光房贷要学习美国,消费习惯也朝着美国看齐。

发了工资不是存起来,而是拿来还账单。美国人是还信用卡,中国人是还网贷。三和老哥管这一套叫 “回血”。撸小贷是他们生存的日常方式。这是血淋淋的事实,因为他们中一些人已经沦落到不“回血” 就可能饿死的状况了。

中产阶级也好不到哪里去,几年前当月光族还是要被社会批判的,现在当个每月还花呗的还贷族是能光明正大走在街上的。

毕竟要促进内需不是吗?毕竟 “存款利息跑不赢通货膨胀”,不如今天有钱今天醉不是吗?

这个国家今天的发展是建立在消耗未来和过去的基础上的。我们一夜之间将人们的储蓄蒸发,我们用贷款从未来抽取债务,用 996 和 007 从未来的劳动力上抽取时间。

房地产泡沫破碎后怎么办?35 岁被辞退后还不起花呗怎么办?没人关心。

这个年代,许多人有奶便是娘,他们对于合法性的认识只建立在 “生活水平相比过去提高” 的基础上。在这一切都结束后,是要将债务转移给其他国家向外开战呢,还是会像澳大利亚的凯利帮一样袭击银行烧毁债券呢?

这场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终结。

知乎用户 海风 发表

03 年的新闻哦不应该是旧闻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在人们心目中,透支只是部分有钱人的特权。最近,美国 1000 多家银行竟然额外开恩,允许穷人透支他们的活期存款账户。也许,人们要为美国银行的创举欢呼,盛赞它们的民主和公平。但是谁又能想到,银行此番 “善” 举的出发点还是离不开赢利的最终目标,许多穷人在懵懂之中就债台高筑,从而走上了破产之路。
穷人透支给银行带来暴利
今年 1 月初,如果登陆美国古老国家银行集团(Old National Bancorp)网站,您就会看到一个 “体贴” 的广告:“您是否碰到过入不敷出、眼巴巴等待下个月薪水的尴尬日子?您是否曾经为超出预期的花销而苦恼不已?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您一定会为下面的消息而欢欣鼓舞——古老国家银行集团的活期存款帐户允许透支了。只要您大笔一挥签写支票,银行就自动透支,整个过程只需几秒钟。”
  曾几何时,透支只是银行大宗客户的特权。现在,美国古老国家银行集团把这扇大门向普通的低端客户敞开了。在美国,像古老国家银行集团这样提供低端透支服务的银行至少还有 1000 家。透支方式极其简单,消费者可以使用支票、借记卡,可以轻松在自动取款机上进行透支。为了方便低端消费者透支,有些银行还专门在中低端超级市场增加银行支付网点。
  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同样,消费者透支要付出高昂的透支费用,这也正是银行突然间鼓励穷人大把大把花钱的主要原因。以前,银行收取高昂的透支费用是为了预防客户肆意透支账户,而在整体经济不景气的今天,暴利式的透支费用却成为了银行的重要收入来源。而且,由于这种费用不属于贷款利率,银行得以绕过法律的利率规定而赚取高额利润。正因如此,银行为鼓吹超前式消费而不遗余力。
  和银行数十年来提供的传统透支信贷相比,新型透支业务收费更高、限制更多,对银行也更有利。如传统透支信贷的年利率最高为 20%,而银行对每笔新型透支,最高可以收取 35 美元的费用,如果换算成年利率,最高可达 100%甚至更多;传统透支信贷允许客户自由选择还款时间,而新型透支人则必须在数天内使自己账户恢复到正常状态。
  新型透支还有一个致命的特点:完全允许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透支。于是,在使用借记卡或者自动取款机取钱的时候,客户往往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已经透支了,直到银行给他们汇去透支收费单的时候,他们才恍然大悟。
  到目前为止,透支费用在银行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美联储去年的一份研究表明,2001 年每笔透支的平均费用已经达到了 20.42 美元,比 1997 年上扬了 24%。去年,仅华盛顿互惠银行(Washington Mutual)一家的透支费用收入就超过了 10 亿美元。另据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估计,今年,美国银行将从透支费用上获得高达 300 亿美元的收入,占银行营业利润的 30%。
  透支大辩论
  对于银行利用穷人赚取高额透支费用的做法,许多业内外人士都表示了反对,他们称这对消费者来说弊大于利,其害处相当于高利贷。美国消费者协会的一名董事福克斯指出:“某些银行利用了部分消费者捉襟见肘的财务窘境,大发透支费用的横财,而没有为他们提供有益的服务。”
  反对透支的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新型透支服务与 “边缘银行” 所提供的小额贷款相类似。一般来说,“边缘银行”提供 100 美元的贷款就要索取 10 到 15 美元的费用。其实,这是超出了高利贷法的利率限制的,但由于其贷款金额一般较小,才免受该法制裁。但是,新型透支的费用比这种 “边缘” 贷款还要高。他们认为,从表面上看来,银行推出这种服务是为了帮助穷人摆脱财务困境,而其根本原因则是背后的巨额利润的驱使。
  面对种种指责,银行方面认为由于透支和贷款存在根本的不同,因此,透支费用不能用 “年利率” 来计算。此外,即使不存在这种透支机制,仍然有人会选择透支。正是这种机制有利于客户进行消费,而且客户自己应该为账户是否透支负责任。华盛顿互惠银行副董事长威廉 · 朗布雷克称:“客户都觉得这是个伟大的服务。”
  尽管遭到质疑,美国银行还是通过小册子和信件等方式把这种新型透支服务吹捧得天花乱坠。正如上文中提到的美国古老国家银行集团网站的广告所示,它们强调了透支给消费者带去的便利,而故意忽略了透支需要支付高昂费用这一重要事实。在遭到《纽约时报》记者的质问以后,美国古老国家银行集团才把那个以偏概全的广告撤了下来。
  虽然这种服务存在时间已经很久了,但由于它仅针对银行现行客户,因此没有引起公众的广泛注意,市场监管机构也刚开始着手调查此事。目前,货币审计办公室和印地安那州金融部门已经对银行运行这种业务提出警告。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也就此类透支机制是否需要披露贷款成本一事征求公众意见,征求意见活动截止日期为 1 月 27 日。不过,据货币审计办公室副总律师斯蒂帕诺透露,照目前看来,这种透支行为应该是合法的,货币审计办公室尚未计划阻止银行继续推广这一业务。
  超前消费惹祸:个人破产数创新高
  据银行宣称,这一服务是面向广大消费者的,其目的是帮助消费者摆脱财政困难。但有数据显示,银行获得的透支费用主要集中在部分银行账户上,而这些银行账户的拥有者有个共同特点:对金融理财不甚了了,通常是在需要支付透支费用后才醒悟自己的账户已经透支。
  俄勒冈州的马克 · 葛兰格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糊涂虫。2001 年 11 月,马克接受了肝脏移植手术。手术后,马克身体虚弱,无法工作,仅依靠每月 974 美元的社保补贴维持生计。2002 年 10 月,马克突然发现其账户被 FirstMerit Bank of Akron 银行冻结,原因是他欠了银行 400 美元的透支费用。据估计,去年一年,他共需向该行支付 1000 多美元的透支费用。
  像马克这样遭遇的人还有很多。这不由让人联想到美国近年来飙升不止的个人破产数目。据统计,美国今年的个人破产申请总共约为 39 万宗,比去年同期上扬了近 12%。有人指出,现在导致个人破产的主要罪魁祸首是 “超前消费” 的生活理念以及高额的医疗保险费。我们虽然不能将这些罪名都扣到银行头上,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是银行的透支在无形中助长了 “超前消费” 行为,从而进一步推高了本就高高在上的个人破产数目。

知乎用户 马丁. Success 发表

这个广告生动地展示了并且还在推波助澜着,我们这个时代,大量翻身无望,却又每天被消费主义包装出来的精英阶层生活方式蛊惑,冲击,洗脑的民众,因为幻想阶层上升,自己又苦无出路,为此不惜无限压榨父母自己的生活质量,放弃自己的生存体面和社会尊严,集中一切能资源,哪怕是高息借贷,也要搭建一个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精致温室,来保证孩子不受贫穷家庭,拮据收入影响的,心理可以健康成长的 “拜孩子教” 已经肆虐到什么程度。

拜孩子教的典型论调就是,我这辈子苦,没本事,没尊严,蝇营狗苟,低端重复也就算了。但是我的孩子不能受到丁点委屈。我可以当洗碗工,当快递员,工地搬砖,发廊洗发,但我的孩子必须和中产阶级子女一样过上同样品质的童年。我必须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才能让孩子从我这个寒门 “健康成长”,咸鱼翻身,跃上更高阶层。

孩子是整个家族最后的稻草,唯一的希望,压倒一切的必须集中所有资源优先高规格供给的天字一号工程。

别人孩子过生日订巴黎贝甜,好利来的蛋糕,我家的孩子也不能随便找个街边野鸡蛋糕店应付了。什么?一碗清汤油菜面,加一个荷包蛋就把生日打发了?我们小时候没条件,这样凑合也就罢了,我的孩子必须不行。

我必须从小给他不次于别人家孩子的条件,孩子才能不自卑,才能有自信,才能合群,才能融入整个时代的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的集体叙事。才能呼朋引伴,才能获得机会,才能不被父母耽误。

我不要我的孩子从小认为自己是个贫困生,甚至大学里明明可以申请助学金,但我宁可自己高息借贷,也不要孩子在大学同学面前暴露自己家庭贫困而承受四年象牙塔里抬不起头的窘迫。

我要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受最好的教育。不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不让孩子躲开物质的匮乏,孩子一定会自卑,一定会缺乏自信,一定是不利于成长。

这种论调波及到教育,直接就催生了各地畸形魔幻的超高价学区房。真正押注赌定学区房的都是这些将孩子当成此生唯一出路和见上帝前于俗世之上最后要求的家长,根本不是孩子自己。

口口声声都是为了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资源,其实本质上是这些焦虑父母,无可发泄,无枝可依,只好把孩子教育当成自己翻身改命最后稻草的绝望心情和赌徒心里在房子上的投射。

在他们心里,那哪是孩子呀。那简直就是一个事关自己家族兴衰命运的阿拉丁神灯。

1947 年有个国产电影叫《夜店》,里面有个穷困的老太婆,交不起店钱,被店主东闻太师(石挥饰)催的没法,把唯一认为值钱的金戒指撸下来,打算抵房租。

她边撸边哭: “原本打算抽个时间,去庙里把它捐给菩萨,修个来世的。。。。”

你看,这个老太婆,穷得都交不起房租了,还惦记着把金戒指捐给庙里,求菩萨保佑,好修个来世,幻想此生把唯一珍贵的足可救自己几天性命的金戒指捐出去,好感动神灵,来世不再过这样苦到绝望的悲惨生活。

这本质上不是和广告中 37 岁的施工队长,手头都紧张到要靠花呗才能买蛋糕了,还不忘给孩子营造一种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的美好假象,好换取他女儿的心理健康成长,希求未来能够出人头地,有个好的人生际遇的魔幻操作一模一样么?

只不过《夜店》里的老太婆是修来世,广告里的施工队长是修孩子。

知乎用户 三叔侃侃 发表

其实和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思路完全相同。

以看上去含情脉脉、激发心中温暖的图片跟话语,表达着 “你必须花钱才能获得幸福” 的内涵。

反之,广告还告诉你:如果没有用花呗来给孩子过生日,那么就 “不像模像样” 了。

是不是瞬间就产生一丝丝的焦虑情绪啦?那还等什么呢,用花呗花钱呗!

你甚至可以从中品味到一些气抖冷的味道,抓住了 “女儿” 这个关键词,而非儿子。还是那种非常刻板印象描述——女人不分年龄,都是完美的消费文化韭菜。

哪怕你现在手头没有钱,透支花呗也要给 “女人” 花钱。

而且无论大家在知乎上怎么理性讨论,这个广告一定会打动相当数量的受众群体,并且不太可能被打拳。因为它一定是基于大数据对于人性的分析,从而精心策划出来的。

至于说,真的用了花呗之后感觉掏空了家底该怎么办?

别急,不是还有借呗嘛,不是还有小额信贷嘛,不是还有闲鱼嘛。

你到底有多少剩余价值,阿里巴巴比你更清楚。

知乎用户 王子君 发表

谢邀。

道路的选择比道德的谴责更重要。

骂是意义不大的。

花呗就是蚂蚁金服的一款消费信用贷款产品,只要偿还的总账能算平(甚至亏点),来借钱的人越多越好。

我是一门靠放贷来发财的买卖,难道我会拦着买卖不上门?

这次或许触动了 “杨白劳” 类的历史雷区,那把乙方广告公司喊过来,让他们下次改进嘛。下次投放,记得研究一下这群愤青,搞得委婉点。

“为了更好的生活” 之类的,缥缈些。

当然,也可以直接喊 “额度提高啦!” 之类的大白话。眼前吊着的胡萝卜更大,驴子跑得更勤。

当你选了债务经济,你就必然会捎上消费主义,捎上提前消费,捎上刷信用卡的生活。

不过我们互联网发达,不叫信用卡,叫金融科技。

然后有网红店、有潮牌、有爆款,有各种 “必吃”、“必买”、“必备”。

消费信用贷款嘛,肯定要给你多设计一些 “消费”,而且这些“消费” 加总,一定能超过一个平均人的收入水平:不然你怎么会借钱呢?

消费不起?营造的 “社会共识” 会认为你不行。这 “共识” 不仅来自朋友圈,还会来自你老婆你老妈。

所以要明白:消费主义不是一种文化,不是说老王喜欢买买买就是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是一种机制。国家增发、产能扩张、借贷消费,这是社会生产和金融体制的结合,文化在里边反而是最浅层的。

广告真的是最恶劣?房价生育教育养老几道坎上拉一拉成本,你再讨厌这种广告,你也得问这类机构借钱。

91 年国家教委拍了个纪实片,号召抵制消费主义。

废话,那时候货币还稀缺,这话还有力气说。

后面开始大规模增发,93/94 年两年通胀率都超过 20%,消费主义慢慢地就不难听了,是 “国有商业银行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适应金融体制改革、适应金融国际化发展趋势的一系列全方位变革的重要措施之一”。

到资本过剩的今天,消费信贷已经是 “金融创新的重要领域”。

1998 年,中国 GDP 8.5 万亿,消费信贷余额 172 亿;2019 年,GDP 99.1 万亿,消费信贷余额 9.92 万亿。

所以消费主义已经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既定事实,是时代底色。这个不改变,谴责一两个广告能起什么作用?

当年走上这条路,争议很多。我才疏学浅,不敢置喙。不过 “政府与民间同时陷入高负债状态是危险的”,这应该是普遍共识。

美帝那种 paycheck to paycheck 式生活,我们肯定不要;日本的 253% 政府负债率,我们也不能接受。

所以家庭负债率上,美帝 75%,日本 58%,我们九十年代 5%,现在 55%。

是不是要控制一下?

知乎用户 1000 米恐惧症 发表

我一个朋友说,很多下海的小姐姐,都是花呗借呗信用卡消费贷透支太多,还不上来然后为了还债走上这条路的。

透支消费一开始也是从一次生日,从一次聚会,一个包包,一部手机,为了面子、好看、让别人羡慕,开始借的很少,但不知不觉中就还不起了。

视频中的小姑娘家里肯定不富裕,如果从小就培植起透支消费的习惯,以后会不会走上邪路很难想象。

生日这个东西,穷有穷的过法,富有富的过法。

我小时候家里穷,过生日都是吃长寿面,不也乐乐呵呵的活到现在就吗?

对于平民百姓来说,生日最重要的是有家人陪在身边,手头宽裕点的去餐厅,手头紧的自己用心做一顿也可以挺丰盛的。

花呗借呗信用卡是用来应急的,不是让普通人用来日常消费的。有多少钱干多大的事,大多数人自制力都很一般,一旦开始买买卖根本停不下来。

中国有极其强大的生产力,市场上有丰富的商品,这些都是最普通的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但劳动者被压榨的太狠了,平民百姓收入是不可能敞开了享受自己创造的价值的。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要想生活质量有长久的保障,就必须去合理规划收入,花呗有必要存在,但绝对不能日常透支信用。

诱导普通人透支花呗去享受,那就是缺德和严重不要脸的行为。

知乎用户 藏年 发表

一九八四年 庄稼还没收割完
女儿躺在我怀里 睡得那么甜
今晚的露天电影 没时间去看
妻子提醒我 修修缝纫机的踏板
明天我要去 邻居家再借点钱
孩子哭了一整天啊 闹着要吃饼干
蓝色的涤卡上衣 痛往心里钻
蹲在池塘边上 给了自己两拳

我的第一反应是《父亲写的散文诗》里面前面的这段歌词。

孩子要吃饼干,我还得去邻居家借点钱。

花呗的广告怕不是借鉴的这里。

但是这么一借,就变了味了。

歌曲是长大后的女儿看到自己的父亲曾经被生活压低了头的无奈而表现出的感激,心疼,自责等各种复杂的情感的混合。

而花呗的广告更像是资本家为了拿走劳动人民手里仅存的一点积蓄。

想想看,要是歌曲中以隔壁老王的口吻叙述 “老李啊,你闺女想吃饼干,女孩子就得富养,我这有几块钱,你拿去,下个月还给我,下个月还不起也没事,咱利息比银行低。咱是正经邻居,和那得乱七八糟的高利贷不一样。”

这句话前半句还挺暖心的,可加上后半句我就觉得老王肯定没安好心。

花呗就是这老王。

而且吧,过生日这事,10 块钱,100 块,1000 块,100w,1000w 都能过。自己属于哪个阶层就要在哪个阶层消费。

“穷人家的孩子可以穿 aj/jk / 洛丽塔 / 汉服吗?”

不能。

“月入三千能给女儿花一千过生日吗?”

但凡是个神志清醒的成年人,都不会问出这种问题。

知乎用户 静枫纸鸢 发表

作为前广告从业人员,我的感受就是广告团队的不专业……

首先我们做广告有个特别基础的要求,就是没有公关上的黑点,这是最最基础的。

比如前几年有个山西的大型央企,做建筑保温涂层的,说一要体现保温,二要体现保护,三要振聋发聩。

然后我们公司一个挺狠的哥们提议:

“那不如就叫温 X 宝。”

然后我现在都记得我们老板和经理饿狼一样扑上去打算堵住他的嘴的样子。

你是来做广告的大哥,我不跟你谈转化率,不跟你谈曝光率,你首先给我整个负面舆情是几个意思?

所以这首先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专业。

其次互联网金融借贷产品本来就是敏感中的敏感词。

小时候大家都看过这个白沙烟的广告吧:

[白沙文化 2008 广告鹤舞白沙我心飞翔篇 (流畅) (强烈推荐)​www.iqiyi.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iqiyi.com/w_19rsxwk5hd.html)

人全程就没有人站着抽烟!烟都不出镜!跟你玩意识流!为什么?因为敏感,不方便直说。

赵本山的这个广告还记得么?为什么不直说?因为不方便,但你永远会记得那句:

“最近有点力不从心了。”

[赵本山范伟早年的虚假广告 - 蚁力神系列_哔哩哔哩 (゜ - ゜) つロ 干杯~-bilibili​www.bilibili.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bilibili.com/video/av46548757)

这事很难么?一点都不难!

花呗最大的存在价值,是救急,不是救穷!

你让人到中年的老父亲刷花呗给女儿过生日,这除了得罪一大帮人到中年的老穷鬼,还 aoe 一大帮家里没钱的年轻人。

万一,我是说万一啊。

真有人爹妈借钱给自己过生日,打生活费,自己本身还欠了花呗,看了你这个广告,什么心情?

恨不得把你阿里巴巴给生吃了。

所以如果正常来弄,怎么做?我们先来看花呗的优势属性。

1. 花呗相较其他网贷,更安全,更专业。

2. 花呗在一些人特别难的时候,具有救人水火的作用。

3. 花呗的隐私保护好,社会认可度高。

来,我随便做几个广告案例设计给大家看看应该怎么玩:

1. 小年轻想给自己买套新西服去参加面试,口袋翻遍还差 800 块钱,走进电梯看到贴的各种网贷小广告,刚想打电话借钱,手机百度一搜全是高利贷骗局,暴力催债视频,吓得冷汗直冒,这时花呗吉祥物出现:“让专业的来” 指导小年轻打开支付宝花呗界面,迅速支付还打了花呗专属折扣,便宜了几十块钱。

片尾彩蛋:(花呗吉祥物和换上西服面试成功的小年轻一起在工位上挥拳:年轻,就是花呗。下个月加油赚钱哦)

2. 小夫妻买完房子,愣是手上一毛钱都不剩,亲戚朋友下个月要过来参观,家里一件家具都没有,2 个人坐在地板上发愁。这时花呗吉祥物出现:“让专业的来” 小夫妻点击花呗后家里的家具一件件变了出来,一个月时间到了,亲戚朋友在新家里举行了大型 party,大家一起干杯庆祝。

片尾彩蛋:(花呗吉祥物和已经结婚的小夫妻在那一起平分新婚红包:年轻,就是花呗。江湖救急无副作用哦)

3. 中年人领导在会议室里 ppt 发言,批评现在的年轻人提前消费,不懂节制,想买什么就买什么,靠花呗过日子,下面的年轻员工都低头不敢接话,中年人起身去上厕所。这时花呗吉祥物在厕所出现,对着中年人领导朗读一条短信提醒:您的花呗最新账单已经出炉。中年人领导顿时面红耳赤,把吉祥物拉到墙角塞入口袋,若无其事地继续回去开会。

片尾彩蛋:(领导开完会宣布散会,不同造型的花呗吉祥物从大家各自的裤兜里钻出来悄悄挥手告别:年轻,就是花呗。安全独立,隐秘可靠哦)

知乎用户 马力在知群​ 发表

有朋友说了好创意,

@支付宝

的同学可以参考:

他用花呗为女神过生日。

@闲鱼

的同学:

女神把礼物挂了闲鱼。

…… (自行发挥)

@阿里巴巴

闭环。

知乎用户 忙么呢 发表

太感动了,不过建议改成卖血换钱过生日,更感动!(手动狗头)

知乎用户 老杨叔聊志愿填报 发表

1. 作死。当下是中国最好的时代,可是在支付宝的描述下,一个 37 岁的施工队队长,一个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小领导,居然成为了新时代的杨白劳,还要靠借债给女儿过生日,这恶心谁呢?新中国好不容易把鬼变成人,又被支付宝变成了鬼。国外媒体截个图就可以做文章了。

也就是现在,要是几十年前,马云会死的很难看。马总应该提高警惕了,做生意也得讲政治,尤其是大生意,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2. 真坏。用亲情绑架普通人的钱包,赤裸裸宣扬消费主义,精致穷,人为制造非理性和非必须支出,实际上是逼吃瓜群众借钱。

3. 美化借贷行为。借贷,本来是迫不得已,走投无路的选择,被支付宝粉饰成正常的,日常的,可以增进家庭情感的行为。这会大大降低年轻人对借贷的警惕性,陷入恶性循环的状态。

4. 给穷人洗脑,给富人辩护。这个广告表现的淋漓尽致,你穷,你也得借贷买上档次的生日礼品,吃生日大餐,否则你女儿可能被人看不起。变相鼓励攀比,面子。

我一家三口做几个菜,看个电影,买个小蛋糕不能过生日。不,那样不行,那样你就不需要借贷了。

知乎用户 三七 发表

人家的闺女有花戴,

我爹钱少不能买,

借了花呗几百块,

利滚利滚成了高利贷…

我想知道有多少人是一看到这广告,立刻就联想起白毛女杨白劳以及黄世仁的?

反正我是。

看到这张图,第一时间脑海中响起这段旋律……

花呗这是欠广告公司尾款了吧。

知乎用户 甩锅大魔王 发表

奴隶社会的剥削手段:强制他的人身,让他当奴隶!

我是被武力强制的!

封建社会的剥削手段:巧取豪夺他的地,让他当佃户!

我是被王法依法逼迫的!

古典资本的剥削手段:收了农民的地,砸了奴隶的锁,剥离他们一切生产关系,让他们为口吃的 “自愿” 来我这血汗工厂。

我是被生存而 “被自愿” 的!

现代资本的剥削手段:买买买使劲买!拥有它你就有高端人生!没有他,你就比别人低级 out 啦!没钱花了?我借给你你慢慢还!

我。。。我是自己跳进来的。。。

社会进步一步步打开了枷锁给了你选择,你却亲手选择了枷锁。

你笑古代人是文盲、不会高数、是憨批的时候,却没注意到人家是被强制被迫当憨批,而你是被欲望勾引主动而不自知的当憨批。

知乎用户 踏歌​ 发表

中年男人是最有钱,但是最不愿意被消费主义洗脑的。

所以,针对中年男人的广告就更要场景化,道德化。

你不需要过生日,但是你女儿要过生日啊;

你不需要买首饰,但你老婆过结婚纪念日需要买首饰啊。

你和你老婆和女儿说,我的工资除了还房贷和过日子,剩不下一点点了;

在之前,你老婆和女儿也就理解你了。

但今天这广告出来,她们都不用开口,你就不好意思说你没钱了。

没钱,有花呗啊。

亲情和利息,哪个重要?

别的小孩都过生日,我家小可爱就不过?

别人的媳妇都晒鸽子蛋,我家媳妇就没得晒?

这些都不用谁和你说,广告放出来,你就会自己开始想了。

甚至这个逻辑是二阶的,你看到广告,你不会想,但你知道你老婆和女儿也看到了广告,他们就会这么想,都已经这么想了,那你也就只能这么想。

知乎用户 啊毛 发表

知乎用户 凯鹅 发表

昨天叫他马云爸爸,今天教你怎么当爹。

怎么评价?七个字:美好家风代代传

知乎用户 林大路 发表

这个就是恰烂钱拤到典型了

本回答已经现场注销花呗。

首先作为家庭,女儿过生日

当然,大路也有一个女儿

该玩的,能带她去玩的

差不多也玩了,不非得生日这天才去

相反,不是这种想法那么家长小时候得多不幸福啊,感觉就像暴发户一样。

该吃的,平时难道还克扣过家里的小公主吗?所以生日就是一家人,把我奶奶,她的祖奶奶请过来。一家人一起吃个饭,给她准备个蛋糕,女儿最喜欢给别人唱生日歌。

如果我们给她唱,她当然觉得很开心。

一个蛋糕,一般好利来也就 300 块钱。

[

好利来生日蛋糕预订 - 甜蜜小家 - 酸奶提子夹心蛋糕预定限

京东

¥ 295.0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295746834866937856-0&p=AyIGZRhZHAQbDlYSUhEyFwRcHl0VBBsCXRlrUV1KWQorAlBHU0VeBUVNR0ZbSkAOClBMW0seWBwHFAdTEl4dAA1eEEcGJVIRdAVsHG9id30dXVoUclR9B2czdFQeC2UbUhUAGgZUG1wWMhIGVBtfEAERAVQraxUHIkY7GV8SBhs3VCtbEgMSAVUaWxUKEQFSK1sdBiLR%2B4%2BOnb3Lt%2FDN8bvXn7eAkvDBvJQ3ZStYJVlHUxxeRxUBGgNTHlwcABcOUhxTFwQbA1IHWiUBFA9WGTUUbBIPVhJaFwEaBlwrWyUBIlk7GgtGVRpVXE81T1VXVRFGGhRsFwZUGFkSASIFVBpZFw%3D%3D)

讲句老实话,300 块钱至少也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一天的收入。如果一个家庭一天没有 300 元收入,他就不会买 300 的蛋糕。

即便花呗借呗买了,也还不起。

买个几十元的蛋糕,也可以啊。

[

半熟小芝士蛋糕 点心面包整箱 营养早餐学生网红美零食

京东

¥ 60.0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295747785996656640-0&p=AyIGZRhZFgcTAlUbXhMyEgZUGFsTBhAGXBhaFQsiQwpDBUoyS0IQWhkeHAxcDUQNQlZNGA5OREdcThkNXg9JHUtCCUZVV1hWC1UaWhYCFANXGlIWAxIOQltXYXtiYiJCOFR1a3swYihARmZ%2BA0M7dldNZ1d4K2F2QAI1Yj9ydmZkCXg5bntrdAcSOHx6dmQMaAdia3FxImgkQnZNUTdvKGpcZH4tQz9PclRkN3w4QQFueSVDL3N7dmdBGCxhXUt1IW8oVWFrZCxsAmZeZmUubThcehRzLE07dktlWTViK3J5cXwXbTJ1ZGZ0HFksYXYGBSArBWdnSFs%2BYSt2ZUJvKlgTallmclYZOxkOIgdcG1kdAxMHUhhrFQMTB1EeWBYEEzdlG14lQ3wHVB5bFgcXBWUaaxUFEwdTG1oXBxUGXBhrFQoWN4O1z8CKrd7lvo2%2FrMeK5c7SvtasgWUraxYySVIBUh4JAhEPUR1eEwQbA10TXBIGFQBQGkcUMhEBXRhZewN8B10YUhQAEQ9UEmsVASIEZUU1FFESDgBOXUdsSFAQSRBDXBRpVxNbHQMXBmUZWhQAEA%3D%3D)

这个,买一箱,全家都能吃。

小朋友不会分贵贱,成年人才分。

再最后吐槽花呗借呗一次。

你们是不是看不起施工队队长???

施工的工人不管大工小工或者队长组长。

买个蛋糕还要贷款???

你们在搞笑吧?

你们天天 996,是不是没走进过社会?生活?能不能别想出这种贻笑大方的文案?

我父亲有时候也会出去打个短工,找点事做。我父亲有多个职业,电工,木匠,建筑师。他随便一个,一个月 20 天,遇到识货的老板,给的工资,唉,比我挣的多 o(*^_^*)

有的事情做的过分了,揠苗助长。

就是坑害思想还不成熟的年轻人。

同时,让成熟的人嗤之以鼻。

我说到做到,这个月 20 号把花呗结算了。

下个月 20 号把前几天的零单结算了。

注销花呗。

立帖为证。

明年,注销支付宝。

另外,看图片好像外面搓一顿。

好多大的连锁,比如必胜客

生日当天还送小蛋糕(预约吧)。

三口之家去必胜客吃撑也就 500 块吧 o(*^_^*)

算了,懒得等了,现在就提前还了关闭掉

提前还了他

最讨厌那个奖励,TMD 的打发要饭的

要关闭跟卸载流氓软件似的

经过几次再三挽留(不就几行代码吗?)

终于成功关闭,再打开是这样

然后准备提现,干脆一步到位把支付宝关闭了,结果不给提现,那就信用卡还了用掉再注销。至于闲鱼不能用了?用转转就是了,Oh,估计淘宝也不能用了,那就上京东吧,目前 PDD 还是接受不了 o(*^_^*)

[

双 11 · 淘宝超级红包

限时 10.23 - 11.11

去领取​

](https://s.click.taobao.com/t?union_lens=lensId%3AMAPI%401604378255%402103d97b_0780_1758c656083_6f89%4001%3BeventPageId%3A20150318020001156&e=m%3D2%26s%3DSLPcIfQhfCNw4vFB6t2Z2iperVdZeJviU%2F9%2F0taeK29yINtkUhsv0PvPvil5N%2F5d3DFB1GerKrvYg4Q%2Fd5qWmsLOKC1JUrEPvnAPjCDylZcZnDruSyT7CLhxqfEofdtgQ%2BNeRhkrKyfCg%2Fx6BHtN2brv%2Fl1gyhMGPcaWl2zaxyD6COdMuH4MkctA8Qks8BYBXdZXtfxfyx2Nmd2mJ563IB%2FPuAmgxLDSzueC0P1cNS8Ohl8Aids%2Fg8Inu2ylCdd8xquIk%2Fg7%2BcMvIAIHRmVEk3aH9JtUKSe2efZpbDTKrseztQ0ux3ZsjnPyxoLu3kWU71mHwGtpVlhgc1opQF1s8HoCnvog4NGrvRpaMHHH5WlhesZAxomJHihOWuedLhtUUUSn1PbqK5wKLIZQfox0DoWPJblFExM3aNw73RPXdNyUY1EvC5783wkv06WirhYnJkM9DasTmaKLQYrvK76yeJOW1RsuVnyN1UOWMDD7MXh8u5%2BLlg2HeTeYEGmMwPHvh0k6XrwW7cGWVQ%2BkWvrFEo0rmnyEQvNng7SreKoQStDFLgq%2BnuUqbyNexUL%2BqYm2Vw7l69i%2Bp9Cmj65jkZ32%2Fodkbg8tkqCvCEJlXSxGQZYa2Bmd%2BzfSauR2KbePhjdkP1cycc7nVA05hDCuE8TSLA%3D%3D)

买东西先领个红包呗

[

双 11 · 京东京享红包

限时 10.29 − 11.11

去领取​

](https://u.jd.com/tY8cSLX)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文案不及格。

本来想突出的是精打细算,

结果一搞所有人都认为是没钱也要用花呗的意思…

也不想想人一施工队长,

搞基建肥的就是他们,会没钱吗…

他们那是真的精打细算才用花呗…

知乎用户 寒冰射手曹草草​ 发表

可能我见识短,我现实中是没见过能干出这种事的爹。

首先中国爹压根就干不出这事儿来;外国人里,能干出欠饥荒过生日这事儿来的,孩子没出生就已经遁地而走了,压根儿不会给你当爹。

知乎用户 凌晨三点半 发表

我看到这个广告的时候,就一脸懵逼,因为槽点太多,我问朋友要不要和我一起写,朋友说友情提示,阿里有投资

我笑了,他也没投资我,我也不骂他,投资咋了

我们挨个分析哦

第一,这位父亲是一个 37 岁的施工队队长

这是干嘛的呢,是一个施工队的组织者,不是基层劳动者,手底下是管理一些人的

我们都知道,我们一直诟病的问题其中有一个就是善于把小权利给发挥到极致

这,也算有点小权利的职位。怎么,自己女儿过生日,钱都需要用花呗?

阿里是不是在暗示一些什么?暗示工程队的贪污腐败?暗示工程队欠薪?暗示…………..

第二,这个价值观就不对

一家三口的日子,在精打细算,也要过得像模像样

难道,只有去外面吃,外面用餐,买个双层蛋糕,吃个披萨,鸡翅,才算像模像样吗?

一个父亲,37 岁了,女儿过个生日,出去带着吃个披萨,鸡翅,刷的花呗,就叫像模像样了?

我怀疑,阿里在给这些餐饮打 call

花呗是信用消费,一般这种撑场面的事,提前消费的事,大部分是年轻人,学生之间

你这一个三口之家,孩子过生日,几百块钱都要刷花呗?

一个精打细算的家庭,为啥会提前消费呢?

我觉得事情只有一种可能

就是阿里的文案给搞错了

这不应该是一家三口的日子,在精打细算,也要过得像模像样,而是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家庭,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只要你使用了支付宝,开通了花呗,我们默认的第一付款方式,都是花呗

你看看,这个是不是就合理多了

阿里,给我打钱!

知乎用户 北风 发表

《马云的礼物》

一元八角七。全都在这儿了,其中六角是一分一分的铜板。这些分分钱是杂货店老板、菜贩子和肉店老板那儿软硬兼施地一分两分地扣下来,直弄得自己羞愧难当,深感这种掂斤播两的交易实在丢人现眼。德拉反复数了三次,还是一元八角七,而第二天就是圣诞节了。
除了扑倒在那破旧的小睡椅上哭嚎之外,显然别无他途。
德拉这样做了,可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生活就是哭泣、抽噎和微笑,尤以抽噎占统治地位。
当这位家庭主妇逐渐平静下来之际,让我们看看这个家吧。一套带家具的公寓房子,每周房租八美元。尽管难以用笔墨形容,可它真真够得上乞丐帮这个词儿。
楼下的门道里有个信箱,可从来没有装过信,还有一个电钮,也从没有人的手指按响过电铃。而且,那儿还有一张名片,上写着 “詹姆斯 · 迪林厄姆 · 杨先生”。
“迪林厄姆” 这个名号是主人先前春风得意之际,一时兴起加上去的,那时候他每星期挣三十美元。现在,他的收入缩减到二十美元,“迪林厄姆” 的字母也显得模糊不清,似乎它们正严肃地思忖着是否缩写成谦逊而又讲求实际的字母 D。不过,每当詹姆斯 · 迪林厄姆 · 杨回家,走进楼上的房间时,詹姆斯 · 迪林厄姆 · 杨太太,就是刚介绍给诸位的德拉,总是把他称作 “吉姆”,而且热烈地拥抱他。那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
德拉哭完之后,往面颊上抹了抹粉,她站在窗前,痴痴地瞅着灰蒙蒙的后院里一只灰白色的猫正行走在灰白色的篱笆上。明天就是圣诞节,她只有一元八角七给吉姆买一份礼物。她花去好几个月的时间,用了最大的努力一分一分地攒积下来,才得了这样一个结果。一周二十美元实在经不起花,支出大于预算,总是如此。只有一元八角七给吉姆买礼物,她的吉姆啊。她花费了多少幸福的时日筹划着要送他一件可心的礼物,一件精致、珍奇、贵重的礼物——至少应有点儿配得上吉姆所有的东西才成啊。

知乎用户 宇航 发表

你说都过成这样了,还结什么婚生什么孩子呢?

知乎用户 世袭英国上议员 发表

挺好的

亲戚朋友凑首付

平安普惠付彩礼

京东白条买家具

借呗花呗养小孩

要吃外卖饿用金

日常交际微粒贷

疑难杂症水滴筹

年轻人还需要不婚不育吗

有人说这样会造成债务

到时候只要央行放水所有的债务问题都好解决

放水实际上就是剥削持有现金的人,补贴持有负债的人

放水过后通货膨胀,负债者欠的钱也不值钱了,债务危机自然就消除了

房 V 都说只要放水,背负房贷就是幸福的

以前历次放水最大赢家都是欠了房贷的房东和欠钱拿地的地产商,现在把这个范围扩大到借钱提前消费的群众不好吗

以前老百姓普遍只有房贷一种负债手段,在放水背景下为了维护财产只能买房,现在只要有身份证就可以负债不好吗

借钱 - 放水 - 借钱几轮循环,慢慢地把那些存款多的富人稀释干净不就共同富裕了

知乎用户 rektboiz​ 发表

在我的记忆里国有银行几十年从来没宣传过借贷消费,这是一个很严肃的导向问题

如果有人见过当然可以补充,我是没见过

现在花呗就敢,大概这就是金融创新吧

倒逼改革,倒逼改革,好!

知乎用户 Y.X 发表

福报君居然把摧毁美国的另一只手起那么令人作呕的名字,简直让人感到震惊。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看见把消费主义包装的如此冠冕堂皇的,连美国都绝对自愧不如,居然教唆别人花呗?而且广告对象还是个小女孩,这就是赤裸裸的撒旦的蛊惑。从小让女孩子激发起物欲并开始怂恿男性为了满足女人牺牲自己卖命 996。他做的那么直白,我怀疑是他认为中国人肯定不知道这背后是 the Synagogue of Satan,太看不起人了。

亚当夏娃的故事,其实讲述着一个这个世界自古以来的真理。那就是女人容易被撒旦蛊惑,而男人容易被女性引诱。邪恶的男性自然成为撒旦的使者。没有能力帮助女性抵抗撒旦诱惑的男性,就是现在的左翼 soy boy,只要 soy boy 够多,那么撒旦就会有机可乘,于是最容易堕落的会是女性,然后女性就可以把原本还保有一些些良知的男性给彻底摧毁。但撒旦其实很难直接让大部分男性堕落,除了个别本身就邪恶的,而通过女人的嘴的就可以轻而易举。这里没什么谁更优越,毕竟女性堕落的前提是缺少了抵抗撒旦的男性。

也就是说,只要从小让小女孩接受撒旦的蛊惑,让他们充满物欲和类似于仪式以及收礼快感,他们就可以怂恿一批又一批她接触的男性,可以是他爸,逼他更卖命工作,甚至不承认他是她爸,可以是他同学,逼他们买礼物才可以追求他,可以是他男朋友,逼他们买钻石买天价房才可以结婚,可以是他们老公,逼他们 996 买奢侈品才给好脸色。

那么有人要问了,男的好好工作提高生活质量这是天经地义的,这有什么不好的?

是的,好好工作提高人类生活质量这没什么,但是以女性的引诱开始会是一种恶劣的循环。在正常情况下,人类工作是为了满足生活所需,并且对大自然进行探索会提高生产力,这会使人生活更舒适生活更美好。但是他是有上限的,他不可能在现在的生产力下,让你过上浪费的生活,比如车子一年换一辆之类的,更不用提很多奢侈品根本不是生活所需。而且这还是需要在一个健康的社会,生产出来的东西大部分会 “分配” 给群众,让他们成为中产阶级。

这是人类生产力极限,也就是科学技术水平,和对于一天工作 8 小时一周工作 5 天,以及社会健康程度来推算出的生活品质。这就是能有多少,就有多少的生活。

但是被撒旦蛊惑的人他不是的,他是以他的欲望多少反过来推算出工作时间和科学技术水平需要多少的。科技水平不可能短时间改变,那么改变的就只有工作时长。除了这点,还有最关键的,那就是这样的社会 “分配” 制度也不健康,所以他一方面引诱男性激发内心的邪恶去卷掉其他人,让他们觉得做那些 “不光彩”,“不正常” 的职业更有意义,从而让他们想尽办法从原本应该获得更多财富因为他们直接参与制造财富的农民和工人那捞取更多的财富。

所以说,在女性诱惑下的社会,男性会更加堕落,而且人类欲望是不可能满足的,整个社会都会变得让人窒息,让人成为工作的奴隶,让人成为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让人自相残杀,更重要的是,这些迷失的人也同时会变得更好控制。

其实摧毁美国的除了 1960 年开始,由犹太学者发起的白左思潮外,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就是犹太人搞的消费主义。如果你把白左思潮,当作一种人种全球化,利用多元文化从而摧毁主体民族。消费主义就是利用全球化带来的 “廉价劳动力”,让美国养更多多元化,让美国人沉浸在工作一小时,赚十小时“工资” 的快乐之中,从而继续摧毁主体民族。这种钱更值钱的东西,是会让人上瘾的。要知道,美国有相当一部分略微保守的人,白左思潮是很难侵蚀他们的,况且白左思潮的侵蚀能力也是有极限的。所以他们必须开发出一个更通俗的方法,让美国人堕落,那就是利用他们的欲望。

消费主义发达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 1970 年代个人信贷被突然大幅度放宽,我记得是 Visa,这是一个大事件。而另一个,就是几乎同时发生的世界工厂的建成,也就是改 K。很多人把福特当作消费主义的开端是故意黑他的,因为人家确实是提高了生产力,通过 “分配” 给群众,从而让美国人提高生活质量的,这才是正常且健康的。

美国曾经个人信贷是很难的,主要是公司这种业务,个人基本就是有多少花多少,不会过分的消费。即便是对于房子而言,美国人在过去也没有多房产有过多的需求,往往都是那些经济很成熟的人才可以购买,不然就是和父母住,这才是真正美国的常态。现在所谓搬出去住,那都是后来制造出的大忽悠。借钱这种东西,就是会让人迷失。美国人的非房产的平均负债,一开始很少,主要是被平均的。而且原本负债多少,还款基本就多少,两条线是重合的。直到 1969 年左右,个人信贷放宽,一放宽之后,立马未还债务飙升,不要以为很多人会理性消费,把信用卡当借机卡刷,其实不理性的才是大多数,只要放开欲望,人就会往里跳。参考这里,美国家庭为什么容易破产?

但是即便是让人买买买,美国也没有那么多生产出来的东西给美国人花,即便美国那时候工业还是很不错,但还是没有那么多产品没那么多需求的。你让美国人多工作一天两天,那是不可能的, 那可能美国人宁可不买,况且生产力极限就在那。所以就需要以所谓的全球化为名,以廉价劳动力为名,制造世界工厂。

他把技术直接转移,让世界工厂获得直接的便利,不用自己走一遍科技发展之路,其实走也走失败了还,只要让中国人卖命的在那工作,就可以获得一些甜头,只需把大部分产品 “送给” 美国即可。这其实也算是互利的,美国人可以获得更多的商品,中国不用自己研发。

但深层次的目的,就是让美国人沉浸在自己工作一小时,却能享受十小时工作的成果。这会让美国人一方面更加懒惰,另一方面可以更加让他满足自己的物欲。原本一年换一辆车不可能,现在可能就可以。原本一个桌子要用十几年,现在不喜欢就可以直接仍。同时,美国还具有了更多物质基础,供给那些多元化的人移民,从而让他们入侵美国。实际上,美国成为全世界的移民国家,根本不是在二战前发生的,基本同时就是在世界工厂建成前后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因为有了中国的供应,他们可以顺理成章的招移民。不然以美国自产自消,不可能引入那么多人,还会引起群众的反感,只有美国群众自己爽了,就会对那些大量非白人移民表示接纳。

而那种物欲的满足比白左思潮更具有迷惑性,因为你看似好像是你的生活水平提高,源于发展,但其实不是,科技发展只有略进步,但主要因素是世界上某个角落有一群人在给你卖命工作还不怎么求回报。于是那些所谓自称是保守主义的人,就随着他自认为的保守中悄无声息的堕落了。他们从一开始获得过多的劳动果实中爽,到根本无法估量自己的消费能力,过度消费,纵欲消费,无尽的借贷消费。

对于中国人而言,一方面犹太人成了大英雄,让中国人走向富足的道路。不过一开始穷,也多半是因为犹太人的精神毒药。另一方面,让中国人成为犹太种植园的新宠儿,一个比黑人更好用,更勤快,更会做事,也不那么聪明的种植园工人从此诞生。所谓的全球化,也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犹太人控制世界。

犹太人做事,从来都环环相扣,考量的内容非常仔细,几乎不会出任何差错,可以说是绝对的理性。估计很多人没有学过什么真正的,深奥的理科,基本就像那些一样,对细小的地方都会进行斟酌确保万无一失。很多大学生现在学的都是阉割版的,对自己几斤几两也是看不清楚。

美国人被消费主义侵蚀,起码他还是站在世界工厂上层的,让这些白人堕落,为了更好的控制他们,让他们变得无知,无能。因为人只要欲望被很容易的满足,就不会试图再思考更多东西。而现在福报君居然让世界工厂的人被消费主义洗礼,这简直是人神共愤。因为这不仅是让中国人堕落,还会让中国人进入更无尽的劳作中,让中国人变得更想做 “不光彩” 的工作剥削那些底层的中国人,让中国人自己剥削自己,简直比美国犹太人剥削中国人更残忍,更血腥,更可恶。怎么说起码犹太人也是给予点技术和生产经验了,中国人更加地剥削自己有点什么好处?是为了迎合中国人骨子里的卷基因对症下狠手?更不用提他还是拿小女孩下手,拿妙龄女大学生也就算了,毕竟也算是成年人了,确实有那么点物质需求。

我只能说,不要以为看到几个寒冰射手就以为中国人都眼盲,清醒的还是有的,不要欺人太盛了你们这帮撒旦的信徒。

知乎用户 Jesse Chan​ 发表

花呗的这个广告,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展现的用户形象、消费场景太「具体」了。

直接取材自现实。一家三口、37 岁、施工队队长、女儿生日,这些关键词一抛出来,观众马上就能联想到极富细节的家庭生活状态。

大部分人都知道,37 岁的生活,不会只有陪女儿过生日的快乐,更多时候也一定会面对各种矛盾、痛苦和危机。这些危机,大多与钱息息相关。

而花呗作为一个「金融产品」,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这些问题。

-

大部分金融产品广告,都不会把消费者的人物画像描述得太具体。

它们主要会把着力点放在自己的产品特性上,比如 visa 和 mastercard 一般主要会在广告里宣传自家的信用卡产品「快」、「方便」。

而且大部分时候它们的广告都是很抽象、高度创意化的,让观众的注意力停留在「快」这个概念上,不要去细想广告中的人是「什么阶级」,他「买了什么」。

因为这些东西会让人联想到人与金钱的矛盾,造成反作用。

-

无论是花呗信用卡,还是房贷车贷企业贷,信贷产品已经大部分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应该没人觉得花呗这个产品本身不应该存在吧?

一家公司,出于追求商业发展的目的,鼓励用户多用自己的产品,这本身也并没有什么问题。

关键还是在于你营销的落脚点。

之前花呗做的「宝呗青年」的营销案其实就挺好的。用花呗,然后把钱放到余额宝里生利息,按时自动还款无利息,四舍五入约等于薅了马老师的羊毛。

同样是鼓励大家用花呗,这就是立足于产品特性,不冒犯的营销案。

-

把这件事做到很极致的另一个例子其实是苹果。

苹果用各种方法强化 Apple Pay 付款成功之后的那一声「噔噔~」,在 iPhone 上还会有两下极为清脆的震动。

但你也不会因为这个就说苹果在「精神控制」你乱花钱,对吧?

知乎用户 贾彪 发表

37 岁的施工队长,都没钱给孩子过生日

1. 工资低。

土木专业: 快逃!

2. 拖欠工资

土木专业: 快逃!

知乎用户 玄睛 发表

高赞答案举了白毛女的例子,说的很好。

现代金融资本主义,本质上就是一种赤裸裸的奴隶制度。

只不过古典奴隶制度的基础是暴力,工具是鞭子;而现代金融奴隶制度的基础是债务,工具是大数据。

娱乐至死和消费主义奴役其心,金融体系和大数据奴役其身,各位,欢迎来到美丽新世界,这是人类社会真正的历史的终结。

知乎用户 张小北​ 发表

直接怼这张图就行了。

知乎用户 李小粥 发表

这是一个系列广告,除了 “施工队长借钱给女儿过生日” 外,还有:

“毕业生借钱环球旅行”

“职场新人借钱买双人床做梦”

“哥哥借钱给考上大学的妹妹买电脑”

“外卖员借钱上成人本科”

可以看到,官方是充分运用了营销学的手法,用细分客群 + 利益点的广告方式,去促动拉新的。而且诱导利益点,也不仅仅有消费主义(毕业旅行和双人床),还有亲情(过生日)和个人成长(大学教育)。

而对客户的细分就更加场景和身份化了,比如施工队长父亲、渴望成长的外卖小哥、不安分的毕业生、准备同居的职场新人。

通过不同的利益点,对细分客群进行广告诱导,让不同的客户产生 “用了我的产品,你可以变得更好” 的期待,从营销的角度来说,可以打 90 分。

但是问题在于,策划者完全是用自己臆想的方式在给潜在客户进行欲望搭建,我甚至猜测他们连客户市场调研都没做,所以才会发生 “施工队长要借钱才能给女儿过生日” 这样的荒唐场景。

至于广告中的价值观倾向,批评的人也够多了,其实不仅花呗,几乎市面上所有的借贷和分期广告,都有这样的问题。但是从数据反馈上看,偏偏就是这种价值观有问题的广告,才能精准打动这群底层有借贷需求的 “穷人”,所以,各种巨头才会乐此不疲的用这样的套路。

骂是会被骂,但是 KPI 完成了,钱赚到手了,也不错。

所以,我觉得今天这个时代的营销人和广告人,他们的角色定位是非常尴尬的,和 HR 一样。

这些职位,往往一眼就能看穿自己企业和自家产品的本质,但还是必须无条件贯彻老板的意愿,哪怕自己内心不认可自家的产品,“职业素养” 也要求他们必须成为资本的帮凶,去收割底下的用户。

这就是为什么,某些企业非常强调自己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只有用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去 “熏陶” 员工,才能减轻员工在工作时的负罪感。

不过,我怀疑这组广告的策划者中,还是有清醒的内鬼的,他可能打心里就不认可这种推广方式,所以才会加一个近乎弱智的 “借钱买双人床做梦” 的系列。

“躺在上面,做的梦也更大了”,这个文案,简直是是时代的反讽,堪称现实与魔幻结合的典范。

知乎用户 ssertp 发表

这才是真正的 PUA。

放贷的给你讲情怀,给你讲责任,给你讲关爱,这本身就是一件离谱的事情。

这就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他们弄出来各种消费节日、利用传统节日促销、大肆渲染外国节日,它们已经赚的够多了,而现在,它们甚至想把你未来的收入全部赚入囊中。

放贷和亲情不会有任何联系,它只是想吸干你最后一滴血,同时还让自己感觉愧疚。

知乎用户 微笑凯哥 发表

用了花呗,可以不还吗?

@支付宝

@花呗

支付宝与花呗的知乎账号,为什么不来写个卖萌式回答?

可以不还人民富豪的钱,才是真香

余额宝的利息比花呗分期利率高吗?

一年前说的量入为出,一年后就挖空心思?(人民富豪的 “体面” 呢?)玩的是传统戏剧“变脸”……

借钱是要还的,量入为出。脸呢?

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贫民一怒,我使劲戳你脊梁骨!

今天上班摸鱼,刷到这个热榜话题了吗?(利益相关:利益相关,快谢邀,快谢邀!)

知乎用户 M3 小蘑菇 发表

父母养成储蓄习惯才是给孩子的礼物

知乎用户 迟飞 发表

高利贷的好时光又到了,百业萧条下,唯有高利贷行业红火得很。

穷人们没了工作,就过着拆东墙补西墙的日子,银行里没存款了,透支信用卡,信用卡还信用卡,再借呗花呗各种呗。

这经济如果一直不景气,高利贷就会迅速累积。此时银行系统每一次抽贷都将导致一大批人瞬间破产。

他们或许最好的谋职应该是加入催收队伍,此时拼业绩的时候。催收么,无毒不丈夫,无所不用其极。但就是不违法。精准专业地捅你 98 刀,但你就是死不了。

越来越多的穷人会还不起的。当然最后催也难催了。

逼得卖房为止,穷人都卖房,谁接盘呢?抱歉没人接盘。那么房价崩溃的最后稻草可能就是穷人借高利贷还不起钱的卖房压力。

信用贷款,没抵押,那么资不抵债很平常。

终于,穷人没了工作,没了存款,没了信贷,没了房子。终于被逼到了必须反抗的地步。此时房地产大衰,经济萎靡。即将破产的中产们与已经破产的无家可归的小资们就联合了起来。

他们只期待一个救世主,能带领他们脱离苦海。他们憎恨高利贷者,剥夺了他们的一切。这个救世主组织了支冲锋队,收容各路无家可归的小资,已经四处躲债无计可施的破产者。还有那些即将完蛋的中产们。

他们只求个庇护,冲锋队会用武力对抗各路催债集团。当然他们也得要投桃报李,就是组织起来,拿起武器。暴力抗债。

他们云集起了队伍,连国家机器都难以对抗。他们都是亡命徒,真拼命的那种。

政府集团害怕被推翻。也曾想维稳,可他们的协警们也早已加入了冲锋队。警察并不能对抗高利贷催收。

他们要么武装进军,要么公布各种应有的新政策。许诺上台一定惩办高利贷。最终冲锋队的领袖上了台。

他宣布一切都是高利贷的放贷者的错,统统都得死,斩草除根。然后就是水晶之夜,长刀之夜。高利贷者包括他们的亲朋子女,都被抓紧了集中营。批量用毒气毒死了。

那就是历史真相。或许也可能是未来的真相。

知乎用户 张方 发表

主角是施工队队长,一个包工头竟然混到了靠借高利贷给女儿过生日的地步。

先看这几年的政策——

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 2019 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强化欠薪违法惩戒,确保农民工及时足额拿到工资。

国务院公布《政府投资条例》,自 2019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政府投资项目不得由施工单位垫资建设。政府投资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确定并严格执行建设工期,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结合以上两条,逻辑应该是这样的。

政府或资本家欠了包工头的工程款,包工头为了不耽误项目工期,于是用自己钱垫资给农民工发了工资,然后借花呗给女儿过生,最后资本家收着队长的利息,用高利贷赚来的钱接着打广告……

队长好可怜。

这个广告讲述了拖欠工程款,施工单位垫资,农民工群体发工资困难的事情,资本家割韭菜的故事。

一个广告连踩四个雷,我也是服。

另外,最近包工头自杀的新闻很多哦。

知乎用户 甲鱼 发表

最烦这种用道德大棒要求人的广告了。

做人要孝顺,所以你要给爹妈买 200 平?爱他你就要给最好的,是不是要给老公 3090?朋友是陪你最久的人,所以要不要给他们一年每人寄一万?

没钱?没钱也不能不道德!没钱你跟我借!我收你一点手续费和利息,你给我好好去道德。

和道德相关的东西打广告真的很恶心。这种广告就好像要告诉你,你不按照他的去做就是你不对,你没道德,你不正常。

我还嫌你们花呗不够道德呢,你们不应该把客户当上帝吗?我们作为你们的客户,你们阿里的工作人员不应该见了我给我跪下叩三个头吗?我说的有没有道理啊?你们花呗想要用仁义礼智信来要求我,先把这个道德标兵的高帽子戴上。

对,明儿你就拍个新广告——

一家公司再臃肿猥琐

内部有多少骗炮小三

见到了客户

都应该跪的像模像样。

《跪呗》

知乎用户 一只小牌九 发表

金钱能买到的东西越多,富足或贫困与否也就越发重要。
如果富足的唯一优势就是有能力购买游艇、跑车和欢度梦幻假期,那么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也就并非很重要了。
但是,随着金钱最终可以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多,政治影响力、良好的医疗保健、在一个安全的邻里环境中而非犯罪猖獗的地区安家、进入精英学校而非三流学校读书,收入和财富分配的重要性也就越发凸显出来。
在所有好的东西都可以买卖的地方,有钱与否在世界各地都是至关重要的。
可是,对生活中的各种好东西进行明码标价,将会腐蚀它们。那是因为市场不仅在分配商品,而且还在表达和传播人们针对所交易的商品的某些态度。

比如,生活需要仪式感,可仪式感就是花钱。

——迈克尔 · 桑德尔《金钱不能买什么》

知乎用户 陈岱辰 发表

再喝一口 “穷人” 的血,他们就真的没命了。

这则广告是对父母和孩子的双重绑架。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要过生日了,但是生活拮据,我们平时没有办法给他提供更好的生活,生日还是要好好给他过的。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别人用花呗给孩子过生日,我们要不然也试试吧。”

对懂事的孩子来说,父母用花呗给她过生日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愧疚感,也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爸爸妈妈工作这么辛苦,还要借钱给我过生日,这样做是不是不太好。

懂事,早熟的孩子是不会感到快乐的,他们在惶恐这度过这个生日。

对于不懂事的孩子来说,他会觉得为什么别人家的父母哪怕用花呗都要给孩子过生日,为什么我的父母就不能给我过呢。我的父母不爱我。

有多大的钱,办多大的事,这是我一贯主张的观点。

穷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是不一样的。两者的生活环境,生存压力,消费水平完全不同。(这里的贫富是相对水平)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而不是向别人借来一把伞,暂时的打着。伞用完了,还得别人还回去。最后,你发现自己还停留在原地,哪也没去。

不是别人做的所有事情你都要去模仿。这不是能不能负担的起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必要的问题。

父母已经在能力范围之内给予孩子最好的东西了,就不要再为难他们了,也不要再给父母和孩子增添心理负担。他们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当你不停的给这些人施加压力,妄图从他们手上榨取最后一点的利益,这些人会活不下去的。

生日最大的意义是,告诉孩子,你又长大了一岁,你要学着慢慢脱离爸爸妈妈的保护,成长为一个独立生活的大人了。懂事的孩子,他会理解的。

知乎用户 文刀半瞎​ 发表

从大家的截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广告语是这样写的。

一家三口的日子,再精打细算,女儿的生日也要过得有模有样。

施工队队长,37 岁,用花呗给女儿过生日。

如果把花呗去掉,把精打细算去掉,这将会是一个非常暖心的广告。

例如,一家三口的日子再忙碌,女儿的生日也要过得有模有样。

为什么加了 “花呗”,和 “精打细算”,就会使得大家这么反感呢?

我觉得有一个关键词用得不是非常合适。

“精打细算”

用花呗,就缺钱吗?

用花呗,就是精打细算吗?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大家只是习惯用花呗。

毕竟,这花呗的钱还是要还的,又不是不要还了。

我以前也不是精打细算的人,也很少用花呗,甚至不怎么用。

不过自从我有孩子之后,我是了。

我对这个广告,感触很深。

我也是一名父亲。

我儿子今年一岁多了,有了孩子之后,很多消费都减少或者停掉了。

朋友都知道,我喜欢钓鱼,前些日子知乎想法里还发了一张钓鱼的照片。

那是这一年多,唯一一次钓鱼了,还不敢走远,只敢在秀江河河边(别问我是江还是河,我特么也不知道)钓一钓过过瘾。

以前经常出去唱歌,去奶茶店打牌,去桌球室打桌球,去网吧打游戏……

现在已经戒了。

我连吃鸡是啥感觉都忘记了。

我的账单,也只剩下充话费,水电煤气物业费,汽车加油,买烟。

以前抽烟是一天一包,现在已经变成一周两包。

因为在家里不会抽烟,每次都到走廊外抽烟,或者到厨房,打开抽油烟机抽一根。

少抽一根烟,就能给宝宝多买一片纸尿裤。

广告里的父亲,代表不了所有人,只能代表一部分人,很小的一部分人。

也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人,才会对广告里的场景感同身受。

疫情过后,百废待兴,很多人大半年没有收入,很多行业都没坚持住倒闭了,也有很多人失业重新找工作。

很多人的 “精打细算”,并不是长期的贫困,只是短期内的资金周转短缺。

就算银行卡里有充足的现金流,使用一些金融手段来消费(比如信用卡和花呗都是期限内免息的),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比如很多人,工资发下来,还房贷,车贷,信用卡,就没剩几个钱了。

孩子长得快,鞋子衣服一年不到就穿不了。

像广告里的女儿,如果再报名几个兴趣班,培养几个特长,那更加是一大堆开支。这种情况下,精打细算,用金融工具帮助自己平滑消费曲线,是聪明的做法。

不过,我很喜欢高中课本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四个原则。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树立合理的消费观,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才是应该倡导的正确金钱观价值观。才能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科学地规划生活,培养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意义深远。

知乎用户 王之葵托利​ 发表

花呗这是想 “新增” 想疯了吧。

花呗的本质是借贷消费,是超前消费。

而借贷消费和超前消费的群体,大多都是城市里的年轻人,是那些没有生活和生存压力的年轻人。

而有家且精打细算的中年人,本就不信这种消费方式。

而且他们本身也没啥消费能力。

他们的生活,就是精打细算,为子女攒钱,供子女读书,实现梦想罢了。

他们不会想着,过生日要带着女儿出去吃大餐的。

但他们会去菜市场买点儿肉,买点儿女儿爱吃的东西,回家做一顿好吃的。

他们不会去咬牙定制特别贵的蛋糕,但可以自己制造小蛋糕,为女儿创造平凡的快乐和惊喜。

花呗这牌,打的确实烂,已经不仅是烂,甚至有些丑陋了。

作为一个花呗用户,我觉得花呗的核心卖点,在于与余额宝的联动,把钱放余额宝里,花钱用花呗,还钱用余额宝,花钱的同时是在省钱,花钱的时候,还能赚钱。

而目前余额宝利率下跌的厉害,使得很多人不愿意把钱存余额宝了,也就会相应地减少使用花呗的需求。

。。。。。。

知乎用户 吉欣 发表

从头到尾,就大大的写了两个字 “吃人”。

知乎用户 曾加​ 发表

我觉得蚂蚁集团的市场总监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这明明是「花呗」的广告,为什么旁观者纷纷读出了「借呗」的感觉?

花呗和借呗的产品定位其实有很大不同:花呗的功能类似信用卡,额度不高,每月都得还,通常没利息,都不怎么像贷款(我一直在用花呗,但我并不缺钱,只是觉得方便),如果模型评估出一个人还款能力比较差,一个月可能只有五百或一千的额度,也就能起到临时周转的功能,大部分时候根本就谈不上什么风险;与之相比,借呗才是真正的小额贷款,少则大几千多则上百万,它才是真正有风险,需要用户清楚风险的产品。

但你看看这个问题下的大部分回答,大家纷纷把花呗理解成了借呗,把一个明明风险极小的产品类比成各种不靠谱的贷款。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花呗没有强调自己「短期周转」的属性。

如果文案稍微改一下,突出自己过几天就发工资了,暂时差个几百块钱,用花呗周转一下,解了下燃眉之急,让女儿不在生日留下遗憾。然后最好再讲讲自己的权益,我相信大家看了后对产品的认知就会加强很多,也不会那么愤怒了。

知乎用户 沈万三​ 发表

大家看这个广告不会感到担忧或害怕吗?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那种新闻或者电视剧:

父母负债累累,或者因为什么别的压力崩溃,总之发生了各种不好的事情。

然后在某一天突然回光返照一样借钱也要对子女展示一下伟大的父爱母爱。

这个时候大家都会意识即将要发生什么吧、

知乎用户 现实主义理想者 发表

我以前用信用卡,现在也用花呗。

但不论是信用卡还是花呗,我始终严格控制负债,按月还款,从不分期或逾期。

可以说,我是把信用卡或花呗当作额外的资金周转,白嫖保留现金的时间。

大多数信用卡、花呗以及蚂蚁借呗的实际利率普遍在 15% 左右,熟悉投资的人都清楚,这是个相当可怕的数字。

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群体生活压力已经不小,花呗这个广告还在引导借贷消费,影响确实不好。

考虑到中老年群体较少超前消费,且多数已有社会经验,年轻人受借贷和消费主义的影响可能更大。

我个人有三点建议:

1、量入为出,拒绝消费主义洗脑

在目前这个资本主义时代,消费主义的诱惑不处不在。

具体的消费观念,我们下部分再谈,这里我先说一个最最基本的观念:

不要频繁借贷!

不要频繁借贷!

不要频繁借贷!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现在,通货膨胀与货币的时间价值,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

在这种情况下,各式各样的信用卡、花呗、白条、小额贷款层出不穷。

他们或是送各种礼品引诱你办卡、消费;

或是用 “免息分期” 甚至 “首笔贷款免息” 诱惑你超前消费。

也许你会感觉,又没有利息,不贷白不贷。

但要明白,资本不会做无利可图的生意。

比如,信用卡一旦逾期,就会从消费当天开始计算利息,而不是从逾期那天开始算。

比如,很多贷款通常只写日息、月息,让你忽略实际的年化利息。

比如,有的贷款名义上不受利息,但要提前收取全额贷款手续费,实际年息高的惊人。

又比如上文提到的花呗和借呗,名义上的手续费率并不是真实利率。

更何况,人心不足,欲壑难填,一旦走上超前消费、超额消费的道路,又缺乏自控,很可能再也难以回头。

频繁借贷还有一个隐藏的负面影响:

抗风险能力极差,稍有不慎就会债务失控!

有些年轻人借遍了各种信用卡、花呗、白条,精打细算勉强维持着走钢丝的收支平衡。

但是稍有不慎,或是碰上生病、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就将陷入债务泥潭,再也难以自拔。

我身边已经有不止一个超前消费,拆东墙补西墙,陷入恶性循环,债务越滚越大的案例。

甚至还有女孩因为缺乏相关知识,被渣男欺骗,从几乎所有银行贷款,刚刚工作就背上了几十万的债务,这辈子可能毁了!

当然,不是说完全不能贷款。

如果平台靠谱,利息较低,风险可控,适当的分期付款可以改善现金流。

但是前提一定是,控制自己的欲望,量入为出,远离频繁借贷!

2、衡量轻重,消费用于改善生活质量

消费主义的洗脑,还表现在对于奢侈品等高端消费的盲目追求。

国人对于奢侈品的喜爱众所周知,甚至有人将其上升到国民性,认为中国人追求面子,好大喜功。

其实奢侈品消费较为旺盛,是经济增速较快,活力较高时期国家的普遍表现,日本泡沫经济时代、韩国经济高速增长时代都是差不多的情况。

但是这里,我还是要提醒年轻人一句:

高净值人群之所以成为高端人士,是因为他们掌控公司、资本、权力,而不是因为他们的消费。

反过来也是同理,消费再高,不代表你就能掌控上述资源,更不意味着凭借高消费就能跻身高端人群。

而且,对于任何消费品行业,边际递减效应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也就是所谓的 “一分钱一分货,三分钱两分货,一块钱三分货”。

越是高端消费品,身份象征的作用就越重,实际使用体验不一定有很大提升。

所以,我给年轻人的消费建议是:

衡量消费品的使用频率;

将钱花在能使用频率高、关系到健康、有效提升生活质量的项目上。

以我个人的体验为例:

智能手机使用频率超高,可以选择不买低端千元机,买售价适中的线上款或者旗舰低配,换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定期洗牙、体检很便宜,而且对牙齿保健、身体健康很有帮助。

日常选择公交、地铁、共享单车,推迟买车,可以大幅度减少开支。

同时可以适当提高打车频率,打车的实际费用跟买车差不多。

尤其是急着办事、手里拎着东西等情况,打车可以避免自己手忙脚乱导致丢失手机、钱包等重要物品。

相反,对于女士而言,口红、奢侈品包买的再多再贵,实际使用体验有多大提升呢?

对于男士而言,合资品牌十万左右的买菜车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使用场景,很多国产 SUV 销量很不错,经受了时间考验,也值得选择。

二十万左右,B 级车、MPV 也有很多选择,足以满足舒适度、空间等多方面体验。

再往上买豪车,提升肯定是有,但是差别有多大呢?

以上只是个人感受与建议,不同人肯定有不同的感知,不同的选择倾向。

但是大原则一定是衡量轻重,有所取舍。

3、积累资本,学习基础理财知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所以,我不建议年轻人成为月光族,而是建议一边适当储蓄,一边学习基本的理财知识。

保留一定的现金在余额宝这种货币基金,剩余做点稳健的银行理财即可,初期不要盲目投资,尤其不要投资高风险产品,更不要上杠杆。

这样即可以留有现金应对突发事件,又可以慢慢积累资本,再逐步学习理财知识,进行资本复利增殖,才有可能在未来实现财务自由。

知乎用户 朵朵爸 发表

看完这个广告,心里百味杂陈!

就用过一次花呗,为了省了几块钱,紧张地随后立刻就还了,莫名就怕可能的 “利息”!可怕的征信!

现在,我把花呗关闭了,以后任凭弹窗告诉我省多少……

知乎用户 楚门 发表

强迫工人 “储蓄” 

在旧社会,不少工厂都设有所谓 “储蓄部”,专门办理职工的 “储蓄”。嘿,“储蓄”?多好听的字眼儿,其实呀,这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又一个花招。
在旧社会,资本家跟资本家,是个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的关系。大资本家跟中小资本家,这个资本家跟那个资本家,都彼此暗算,勾心斗角。你想吃了我,我想吞了你。中小资本家为了爬上大资产阶级的地位,就拚命想鬼点子剥削工人,扩大资本。大资本家呢,一心想要吞并别人,就千方百计地加重对工人的剥削,增殖财富,利用雄厚的资本来把别人挤垮。总之,所有这些大大小小的资本家,为了保全自己,吞掉别人,都挖空心思,想出种种恶毒的花样,从工人身上打主意,加紧榨取工人的血汗。
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一些资本家编了一套骗人的鬼话,让工人参加他们的 “储蓄”,把工人用来维持最低生活的钱,硬扣下一部分作为 “储蓄金”。**这样,既增加了一笔可以运用的资金,又节省了向银行借钱所要支付的利钱。资本家就这样用工人自己的血汗钱来剥削工人。

以上这段内容来自于 60 年前,本质上差别不大,放在今天依然适用。

知乎用户 前行者 发表

他掏出了钱包。

“我看这事真怪,” 他说,“你们这些人连自己和自己的孩子都照顾不了。老是有一两个人挡在路上。我还不知道你们把我的马伤成什么样子了呢!看着!把这个给他。”

他扔出了一个金币,命令他的侍从拾起来。所有的脑袋都像白鹤似地往前伸,所有的眼睛都想看见那金币落下。高个子男人又以一种绝对不是人间的声音大叫道,“死了!”

另一个男人匆匆赶来拉住了他,别的人纷纷让开。那可怜的人一见来人便扑到他的肩上抽泣着、号啕着,指着泉水。那儿有几个妇女躬身站在一动不动的包裹前,缓缓地做着什么,却也跟男人们一样,无声无息。

“我全知道,我全知道,” 刚来的人说。“要勇敢,加斯帕德。可怜的小把戏像这样死了倒还好些。转眼工夫就过去了,没受什么痛苦。他活着能像这样快活一个小时么?”

“你倒是个哲学家,你,” 侯爵微笑说。“人家怎么叫你?”

“叫我德伐日。”

“你是干什么的?”

“卖酒的,侯爵大人。”

“这钱你拾起来,卖酒的哲学家,” 侯爵扔给他另外一个金币。“随便去花。马怎么样,没问题吧?”

侯爵大人对人群不屑多看一眼。他把身子往后一靠,正要以偶然打碎了一个平常的东西,已经赔了钱,而且赔得起钱的大老爷的神态离开时,一个金币却飞进车里,当啷一声落在了车板上,他的轻松感突然敲打破了。

“停车!” 侯爵大人说,“带住马!是谁扔的?”

他望了望卖酒的德伐日刚才站着的地方。可是那凄惨的父亲正匍匐在那儿的路面上,他身边的身影已变成个黝黑健壮的女人在织毛线。

“你们这些狗东西,” 侯爵说,可是口气平静,除了鼻翼上的两点之外,面不改色,“我非常乐意从你们任何一个人身上碾过去,从人世上把你们消灭掉。我若是知道是哪一个混蛋对马车扔东西,若是那强盗离我的马车不远,我就要让我的轮子把他碾成肉泥!”

人群受惯了欺压恐吓,也有过长期的痛苦经验。他们知道这样一个人能用合法的和非法的手段给他们带来多么大的痛苦,因此没作 - 声回答。没有一只手动一动,甚至也没有抬一抬眼睛 - 一男人中一个也没有,只是那织着毛线的妇女仍然抬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侯爵的面孔。注意到这一点是有伤候爵的尊严的,他那轻蔑的眼睛从她头顶一扫而过,也从别的耗子头上一扫而过,然后他又向椅背上一靠,发出命令,“走!”

马车载着他走了。别的车一辆接着一辆飞驰过来:总管、谋士、赋税承包商、医生、律师、教士、大歌剧演员、喜剧演员,还有整个化装舞会的参加者,一道琳琅满目的人流飞卷而去。耗子们从洞里爬出来偷看,一看几个小时。士兵和警察常在他们和那织纷的行列之间巡视,形成一道屏障,他们只能在后面逡巡、窥视。那父亲早带着他的包裹躲得不见了。刚才曾照顾过躺在泉边的包裹的妇女们在泉边坐了下来,望着泉水汩汩流过,也望着化装舞会隆隆滚过。刚才惹眼地站在那儿织毛线的妇女还在织着,像个命运女神一样屹立不动。

———《双城记》

知乎用户 王东来 发表

如果一个广告,不能让用户对产品产生认同,那么这个广告就是失败的。

如果一个广告,不仅不能让用户对产品产生认同,甚至让潜在用户产生反感,那么设计这个广告的该拉出去 XX 了。

这个广告的设计者,跟 B 站那个《后浪》,都是失败广告的典范。希望广告界的人士引以为戒。

话说我最近准备做一个新节目,叫做《进击的广告君》,大家有兴趣关注一下嘛?

知乎用户 黄祖兴 发表

天啊,这广告?

连 37 岁的施工队队长,都要借钱给女儿过生日?

这可是队长啊,那普通施工工人呢?

估计得卖血了吧?

果然我大阿里体察民间疾苦啊!

精准的大数据,知道了谁需要借钱,而谁不需要借钱需要卖血。

壮哉我大阿里,无时无刻都在为我们谋福祉。

先是怕我们没钱养家,努力提倡 996007,说要用钱买下我们的时间。

现在怕我们没钱给小孩过生日,还大发慈悲宁愿借钱给我们,就只为给我们一个温馨的节日。

这是怎样一种无私精神啊!

说到节日,大阿里一直是最关心我们过节的大爱组织,有节就换个方法过,没节就造个新节来过。

著名的三八妇女节直接改为三八女神节,就来自我大阿里的手笔。妇女撑起半边天,听着都像是要更加努力工作更加勤俭持家的样子,女神则不一样了,听着就很费钱。

我大阿里大手一挥,改改改,管你是国内的节日还是国际的节日,要换成让人有消费的欲望才行,就它了女神节,这词一出自会有舔狗跟上的。

而最最最著名的,当属双 11 了。遥想当年我上学的时候,11 月 11 日还是流行于大学的光棍节,然而没几年,我大阿里如同强盗般把这个节日占为己有。从此,大学里的单身狗都没有了归属,有的只是买买买。

造节,变着花样造节,一直是阿里的强项。

现如今,已经没有多少节可造了,他们的魔爪却开始伸到了生日。

今天它们会让你用花呗给女儿过生日,明天它们就会让你去卖血给谁谁谁庆祝什么日子。

它们恨不得,你最好每天都给我过节,没钱了再跟它们借。

知乎用户 东林侍读​ 发表

我想要解释的问题是:为什么这种明眼人一看就破绽百出的作品,能堂而皇之地成为阿里这种大企业的广告?

是阿里没钱么?当然不是;是阿里没有人才?肯定不对。恕我直言,单是这个广告的编导、文案、拍摄团队中估计就有不少人能看出这样的 “创意” 有多糟糕。你要是私下跟他们聊天,就会发现他们的见识、创意和吐槽水平不在诸位知友之下,否则他们就吃不了那碗饭。

很显然,问题出在决策者身上——是那些有权给作品拍板的决策者选中了这个垃圾广告,并强行将之推到受众面前;受众倍感恶心、懂行的员工背地里骂娘,决策者们却在朋友圈里发出 “又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策划” 之类感叹,然后“施施从外来,骄其下属”。

但决策者并不是天生的。特别是像阿里这样成功的企业,有资格拍板的人能力不会差,大概率曾在过去的日子的创造过辉煌,否则他们也不可能有今天的位置。

——可惜问题就出在这昔日的辉煌上。

这些年我在工作中遇到过不少类似的决策者。他们都曾是青年才俊,有能力有魄力,做出过令人瞩目的成绩,也获得了一定的身份地位。他们选择性地遗忘了时代背景、行业红利、贵人提携、个人运气等因素的加持,把已经获取的一切都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并由此在下级、晚辈面前表现出过度甚至盲目的自信,有时候即使在上级面前也会忘了收敛。

此类人士的表现包括但不限于:自封 “专家”、只认同自己的逻辑,听不进任何不同意见(即使是行业专家甚至上级的意见);喜欢吹嘘过去吃过多少苦熬过多少夜;即使对自己从未涉足、毫不了解的行业也要指指点点高谈阔论,以为自己无所不能。

在开会的时候,他们偶尔也会说 “听听大家的意见”“请大家畅所欲言”,但其实只是在等某个人说出跟他相同、相似的想法。久而久之,他所管理的团队成员都会 “揣摩上意”,不可能提出任何与之相悖的意见;有时候哪怕明知他的想法烂透了甚至有大错误,也不愿提醒一声。

然后我们就见到了这种烂透了且有 BUG 的广告创意,而那些决策者继续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即使看倒了知乎上的吐槽、听到了团队背后问候祖宗十八代,他们也不会稍有愧疚,反而还会更加洋洋自得——就算你是对的又怎么样,还不是老子说了算。

《老残游记》里那位刚愎自用的刚弼大人,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知乎用户 唐宝儿 发表

作为一个在工程单位待过很多年,给工人做过工资表,非常了解工地工人收入的人来说,我只能说这个广告的文案是很失败的。

文案的本意大概是想表达施工工人作为低阶层,收入不高,手里资金不足,只能用花呗周转来给孩子过一个体面的生日。

我不得不说这个广告的文案肯定没去过工地,也不了解现场工人的收入。

我曾经在施工单位待过好多年,恕我直言,很多施工工人的工资比在一起工作的大学生要高很多。

先说月工资。

项目刚毕业的大学生普遍工资在 3500 元左右。工作五年的大学生在 4-5000 元左右。

而一个普通的女性塔吊信号工的工资在 5000 左右。并且这个岗位初中毕业就可以。。

信号工这个工作非常的轻松,而且不用风吹日晒,是很多人都抢的香饽饽。但因为劳动强度不大,所以一般都是女性在做。

一个塔吊司机的月工资大概在万元左右。

再说日工资。

一般基层工人是分小工和大工的。

小工就是做一些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体力活,比如绑扎钢筋等。

大工是相对来说技术含量高一些,比如瓦工木工这一类。

一个男小工的工资大概一天是 220 元到 300 元,一个大工的工资从 400 元到 800 元不等。

也就是说,工地上的普通工人每个月的工资都在五六千元左右,稍微有点技术的都在万元以上了。

至于施工队长的收入就更高了,抛开日工资不说,他们甚至还有每个劳务工的人头抽成。毕竟现在工人不太好找。算下来一个施工队长的月收入算下来至少也在万元以上了。

所以广告上说一个施工队长给他的女儿用花呗来过生日是完全不现实的,除非这次生日的花费是好几万元,刚巧这个施工队长又没有积蓄。

但我看图片上好像是在麦当劳或肯德基一类的地方给孩子过生日。想让一家三口在这种地方一顿饭花了几万块钱,也是很有难度的。即使是去希尔顿吃饭,也花不了这么多钱。

所以做这个广告的文案要么是很笨,要么就是绝顶聪明笨。

笨,就是不了解现实情况,要命的是,他的领导竟然还批准了这个方案。可见领导也不接地气。

绝顶聪明,就是明知故犯,用这个广告引起社会的关注,达到做广告的目的——我管你是夸还是骂,反正你们都知道花呗这种东西了,我的目的也达到了。

综上。

知乎用户 圣范锦意 发表

今天我在公司上了一个版权课程,讲的是如何化解冲突。

上午有一个问题,让我们自由讨论。

这个问题是这样的。

假如你是一个爸爸,你有一个 24 岁的女儿。你的女儿喜欢上了一个 53 岁的男人,这个男人没有工作,脾气也不好。请问,你该如何化解你和你女儿之间的冲突。

给了好几个选择。

有冷处理,说服,支配等不同的工具。

我举手,我要回答。

我说,虽然我没有女儿,但是我也是一个爸爸。我要反思,反思这些年来,我的教育到底失败到什么程度,才让我的女儿,需要在家庭以外的地方,再去找一个爹。

我没有选择说服我女儿,也没有选择冷处理,更没有选择去搞所谓的支配与限制。而是罪己,我真的觉得如果我女儿是这样,我什么都不怨,我只怨我自己做的不好,我的教育彻彻底底是失败的。

用花呗加钱给女儿过生日,这样的教育,生日过的再好又怎么样?女儿吃的再开心又怎么样?和广告照片里面那样的精致又怎么样?

借钱过一个生日,这样的教育模式,烂透了。

过生日是为了让大家开心,丰俭由人,看实际情况。

现在打肿脸充胖子,这样的教育,再好的生日蛋糕吃下去也是糟粕。

我们总是在形式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却忘了,所谓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

爸爸借钱过一个生日,女儿长大了借钱买个包,再精打细算的日子,奖励一下自己,总没关系吧。

这样的广告,我呸!

欢迎关注圣范锦意,一个对生活有独特洞察力的人。

同名公众号:圣范锦意,每日更新更多精彩问题

知乎用户 少许白糖 somesweets 发表

先拍身份:做广告的,做消费金融产品广告的。

作为同行里的同行,来发几句牢骚。

看了一下大家的反应,发现大部分人都看不惯花呗这组海报。

看不惯就对了,我也看不惯。

不仅如此,大部分消费金融产品的广告我都看不惯。

举几个例子。

这两支视频是投放在短视频平台的,

很接地气,很恶俗,

也很有效。

再看一组出街的海报。

这组海报非常优秀,也是花呗出品。

尤其是那句 “我的念头正在发烫,不想等它变凉”,绝了。

可它经不起推敲:

你的花呗额度,究竟承受得起多少次三分钟热度。

事实上,所有消费金融产品的广告,都存在着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说得像我不用还了一样。”

广告里的生活有多光鲜亮丽,

还钱的时候就有多灰头土脸。

这个问题,广告解决不了,也轮不到广告来解决。

广告只负责吸引大家注意,鼓励大家点击下载,尝试借贷。

至于还钱的问题,是催收部门的问题。

(插句嘴,最近有家催收公司已经在筹备上市了。)

说到底,借贷需求是普遍存在的,

广告只不过是让更多人了解到这项服务。

指责 “广告诱导攀比”,“广告毁了大众消费观”,

和说 “电子游戏诱导暴力”,“短视频毁了年轻人” 一样:

这种观点当然算不上错,只不过总有甩锅之嫌。

这些网贷公司只不过是提供了大家所需要的消费金融服务,而已,

花呗还是其中最正规最良心的一个。

就拿花呗这张海报来看,

它只不过是展现了一种消费场景,而已。

你当然可以说 “诱导过度消费” 云云,

按照这个标准来看,所有商业广告都在诱导过度消费

——这就是广告的目的所在,对此吹毛求疵大可不必。

大家反应这么强烈,无非是因为这组海报和消费金融相关,和借贷相关。

至于现在父亲究竟多窘迫,未来父亲如何还款,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不必管得这么宽吧。

知乎用户 豆沙包 发表

总有人想把资本主义那套复活,杰克马再这么整下去早晚药丸

知乎用户 北辰远 发表

相对于微博借钱的广告,这广告其实挺良心的了

-

-

-

-

既然大家回复这么多,那我就多说两句。

首先,花呗这个广告做的不好。他的应用场景就假设错了,花呗正确使用方法应该是日常消费用花呗,将钱存余额宝,这样可以节省一个月现金流获得利息。而不是穷的没钱用花呗透支,记住任何信用产品都不是让你来透支开支,而是节省资金用到回报更高的地方。真的没钱就该减少开支,而不是找地方透支。

然后提到微博借钱,是因为,经常刷微博刷到微博借钱广告,结果他们广告效果做的太好,让我印象太深,以至于看到透支广告就想到了微博借钱。所以提了一句。

我自己跟花呗利益不相关,五万额度的花呗,我每个月使用额度只有几百,基本上都是楼下小店没有开通信用卡支付的,才会用花呗。我是信用卡忠实用户,大家有信用卡的也多用信用卡,多增加几条优质信用记录在银行,积少成多以后买房贷款可能有用。

然后,花呗其实就是高度类似信用卡的产品,按时还款没有利息。我本人持中性态度,但不建议给学生或者没有稳定收入的人额度,或者太高额度。不应该超过他们一个月的收入(生活费)。给一点点,几百块,一千块,偶尔解一下燃眉之急,也体验一下透支后的还债的痛苦,一个月的收入作为透支上限,也能硬性控制他们不理性消费。

这里类比的微博借钱可就恶心了,我没用过,但广告里使用微博就有十万二十万额度。日利率万三,万四就知道这逼是个坑货。首先,十万二十万额度,就超过了大部分人的额度上限了,借十万买买买,不要利息十二期每月也要快 8000 的资金偿还。更何况,还有万三(10.95%)万四(14.6%)的利息。月供还一万,搞得跟房贷一样。我后来,搜了下知乎,发现,这不是更坑的,网友提供的说法是,微博借钱不允许提前还款。而且他说的万三万四每期利息是按照你总本金的利率算,而不是剩余本金,这就很有意思了,即使最后一期你本金只剩下 10%,但利息还是按照 100% 本金算。那真实 irr 就应该是他宣传的利率的 1.8 倍即万三(19%),万四(26%)万五(33%)。这就是高利贷,黑网贷,借了不脱层皮,是出不来了的。

而且,微博借钱广告很恶心。就是告诉你,穷逼没钱就去找微博借钱潇洒,然后,泡妞,娶妻,装修,小孩报名,开房,买单都不用愁。而且反复强调利率低,低你妹。

所以,我的看法是,花呗广告做的垃圾。微博则是从里到外都是有毒。

如果你非要说我拿微博来衬托蚂蚁。我再说一次,微博的广告让我恶心到,看到类似话题,就想到微博那个坑逼,他们广告就是这么强大。

知乎用户 天然呆的秋水君 发表

借钱给女儿过生日:贺敬之《白毛女》

为了所谓体面的仪式感去借:莫泊桑《项链》

语文老师上课必讲,东方和西方上个世纪就批烂了的所谓 “资本主义的腐朽生活”,制作团队怕不是中学没毕业的小作坊,啊,支付宝、花呗,我错了……

什么 “秋后的第一顿毒打”,呸,“秋后的第一杯奶茶”,反正商家变着法给你洗脑。把花钱和爱情绑架一起,不过现在男同胞越来越清醒,花钱可能得不到爱情,花钱可能变成舔狗,现在又甚至来绑架亲情,不花钱就等于没有父爱,脑海中马上浮现的就是杨白劳,一个放贷的给你讲情怀,就问你怕不怕秋后算账要拿你女儿还债……

对于这种苗头要坚决掐死……

对了,马世仁同学,作为 “人民富豪” 如果你告诉用户 “借花呗不用还” 其实更有情怀……

知乎用户 花小妹 发表

今年我和我老公过生日时候我妈脑梗在住院,我俩黑白轮班伺候我妈。我俩生日就差十来天。往年标配是要出去吃一顿好的,还要给我买礼物的。疫情期间我失业在家,我老公收入可以维持家庭以前的生活水平。但是我妈住院他也休息了,还需要一大笔钱,就动了一些以前的存款。

最后也没给我挑礼物,也没蛋糕,也没花。就这么过的生日,我俩去了个小吃街一顿乱吃。我老公对我一脸抱歉,有点嫌弃自己挣不来大钱,生日就吃个小吃街。我但是觉得没什么,我还挺高兴去小吃街可以敞开了吃一顿。我老公要是借花呗给我买蛋糕买礼物我就直接给他扔出去,没有蛋糕吃炸臭豆腐一样香,但是没有钱还去负债,脑子有坑?分不清哪边轻哪边重?

我俩结婚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有钱没钱日子都能过,我俩没有贷款没有信用卡,他国企工人没有应酬,只要他一个月能拿给我三千块钱,我们一样可以每顿都吃点肉(鸡胸也是肉),没有孩子日子我都能过好好的。但是只要赌或者借(房贷除外)这日子就过不好了。

就这个破广告不知道哪个傻子想出来的,买个八寸蛋糕三口人吃足够二三百块钱都没有,你还特么想吃蛋糕,有这个功夫你去便利店兼职几天或者做水猫给人搬两天东西这个钱就挣回来,懒就说懒得,用手才能创造财富,你那个手用来干嘛的?啊?点手机借贷吗?二三百都没有的人,你想的事应该是吃蛋糕吗,你琢磨的事应该是今晚上煮挂面汤要不要放鸡蛋。

从来不会看不起穷人,但是我看不起花呗过生日的,连什么叫生活必须都不懂,也配有孩子有家?说套花呗给亲人看病或者买房差两万首付这都不丢人,我到现在养着花呗没关就是想我有一天真的缺两三万过桥可以白嫖三十天无息贷款。前不久又一个朋友信用卡还不上了,给我老公打电话借三千。三十的人了有正经工作,因为过度消费三千块钱都需要和别人借丢不丢人?要说好朋友家里人看病之类急用钱的事别说三千,后面加个零我都借给你,虚荣的过度消费有多远滚多远,这种朋友我都怕你把我带坏了。

这些年我越来越不理解有些朋友

分期买 iphone 新款的,拿 1000 买个华为或者小米不能打电话发微信吗,以为自己拿个 iphone 就不一样了

分期买 switch 的,你都分期了还不出去挣钱还有空玩游戏?挣不来钱不知道省着点过?

分期买外星人的,联想不能敲代码了?刚毕业一年在天津一个月敲代码往死里敲去掉租房和吃喝半年你能敲出来这个外星人嘛?后面不买房就租一辈子房了呗

借呗白条养猫狗的,张柏芝都知道你先养好你自己吧

你借钱买东西时候有多风光,还钱时候就有多狼狈。最后,有个短期无息的借款方式生活多了一层保险,鼓励超前消费攀比消费的真臭不要脸。tui

知乎用户 张东阿武 发表

别学土木,一个 37 岁的施工队长,给女儿过生日也就几百吧,这都拿不出来,需要借花呗,看来国内土木行情真不是一般的严峻啊。看女儿的样子也就 5,6 岁吧,一个学土木的男的 31 左右才能结婚生孩子,太可悲了,施工队长皮肤不黑,不是乙方管理经理就是工地甲方,肯定不会亲自上阵,连你们的甲方爸爸,三总五项都这样,可见一个惨字啊。

要我说啊,花呗广告想真实点,就不应该给男演员安插这个身份,哪个施工人员能有时间陪女儿过生日啊,笑,不都在深山老林人迹罕至的地方吗?

还有,年轻人别用花呗。

知乎用户 坂田银时 发表

这有啥?阿里在消费主义洗脑上一直都不遗余力,你们今天才发现?

你用花呗给女儿过生日,我用借呗去旅行,他买了支付宝首页的蚂蚁上市打新基金;我们没有但马云有光明的未来。

知乎用户 韬哥说保​ 发表

其实,花呗的这个广告是一个系列,因为在我每天必经的地铁换乘站投放了,印象比较深刻,但是没有拍下来,所以这里借用了微博网友拍摄的图片。

连给自己买一束花,甚至是交成人本科学费,都需要用花呗来超前消费。不能不说为了收割广大韭菜,资本家这次的吃相有点过于难看。

这系列的广告,很典型是月薪一万的文案小编,坐在办公室里臆想基层劳动者的生活的产物。

其实,现实当中的他们,比你想象中更节省,没有你这么需要花呗。

曾经也很喜欢用花呗分期,超前消费,但目前在践行” 收入 - 储蓄=支出 “的理念,打算把已有的花呗分期还完就关掉,保留一张信用卡日常备用就可以了。

形势不好,还是要多存钱。只有余粮才是面对生活的底气,而提前掏空你的花呗不是。

知乎用户 二十世纪的玉猪龙 发表

相同价值观广告做一万遍就会深入人心了,仿佛你一开始就需要这个,离开就不正常。最终无论是因为真的需要这个产品,还是因为麻木了,还是无可奈何还是别的,反正总是接受了这个价值观。

至于始终都不喜欢他的人,也不是他们的广告对象。

知乎用户 里姆​ 发表

我得感谢我家从来不搞借贷,以至于我很难有借贷的习惯。

我海外也是没有信用卡的,我对信用卡有抵触情绪,本身我这边也可以靠一张借记卡过活。

每月现金在华人群换第纳尔,捏到纸币,心里踏实。

本科有一度学校晚自习有人来推广京东白条,也是这种性质,第一次借贷一块可以买一个十几块的东西,给你占点便宜。

那会儿也算是为了拉赞助,每个人给点面子只能象征性借一块,其实事后我心里不踏实,老感觉这一块我没还回去咋办,留黑记录咋办。

咋说呢,我对借贷的恐惧在于它会慢慢把人套牢,然后你就失去了主动权,失去主动权这点太要我的命了,简直毫无安全感。

花呗同理。

不管是京东白条还是花呗或者游戏充值,往往我会在首次借一下,充一下,因为第一次最划算,随后赶紧还上。

此外,不搞。

因为这类东西的共性可不就是让你叠猫猫收淘金币做活动刷任务天天蹲点,就为了便宜几块,要不就是为了包邮为了满减多花钱,要不就是越借越多越借越划算,横竖都是让你深入投入进去。

至于给女儿过生日,下回也可以换成给父亲买按摩椅,给对象买第一杯奶茶,换汤不换药,就是个名头,能打动你就算成功。

无论如何,很多东西都试图让你感觉它是必要的,比如说 996,花呗等等,这类也会无所不用其极的合理化存在的必要性,这是需要警惕的地方。

这可能就是为啥我喜欢蹲在落后的发展中地区了,因为只有我在我这边破地方,才能换个视角审视这些东西的合理性,坚定了这些其实都可以去掉,都不太必要。

反正我的心目中,不管这些东西变幻出啥形式说服我它存在的价值,我都不太来感,且会继续保持我比较简化比较传统的模式。

作为比较顽固的反洗脑份子,花呗这点段位真的还行,反正动摇不了我太多。

骗我吃喝好说,骗我借贷想都别想。

知乎用户 Ezawa Tami 发表

有 tm 杨白劳借钱给喜儿买红头绳内味儿了,真的恶心。

信用卡产品做广告就老老实实告诉大家你有什么福利,我手里的卡,不论中美,招行、工行、花旗、摩根大通、运通都是这个路数,买机票有 xx 福利、吃饭有 xx 福利,做广告就在街上立个牌子说用我的卡在 xx 有折扣。

借钱充门面这事情能拿到台面上公开说真的恶臭。

知乎用户 伐树得伏萨 发表

花呗的作恶广告可不止这一个

来看看还有更奇葩的

0. 居无定所的年轻情侣用花呗在四个城市之间漂泊!

【这是我认为最可恶的!比用花呗给女儿过生日还突破道德底线!第一我国法律规定货车载货区不能载人,第二人家都活在货车上了,来回漂泊四个城市了,花呗你 tm 还不肯放过人家?给人家取个外号叫 “新的游牧民族”!一定要让年轻人居无定所靠你活着你才满意?我呸!】

1. 在家里做饭太累,年轻人用花呗请老婆父母吃饭吧!

2. 年轻人用花呗请哥们儿吃饭吧,多有面子!

3. 创业青年用花呗购买办公桌。

4. 学历不够的外卖小哥用花呗报考成人本科。

5. 还是外卖小哥,用花呗买了一把萨克斯。

6. 大学毕业生用花呗环球旅行,看看世界。【也是底线尽失!人家大学生刚毕业就被用花呗环球旅行?!你给了一百万的额度?】

7. 刚入职的年轻人,买双人床,做更大的梦。(呵呵,尽剩下做梦了)

8. 牧民用花呗给上大学的妹妹买笔记本电脑。

9. 题目的施工队长给女儿过生日。

这十个广告连在一起环环相扣,从上学到工作,到创业到养家,到在各个城市之间漂泊。

花呗在每一个不那么成功的人生中间。丑陋,险恶且虚伪。

让你 37 岁给女儿过生日都过不起,还要靠向花呗借钱。

知乎用户 小陈 发表

这不是给家长成年人看的广告,这个广告真正险恶狠毒的地方是面向儿童(未成年人)射来一枚消费主义的毒箭。

小孩子看到会怎么想?爸爸妈妈没有给我好好过生日,是因为他们没有花呗,有了花呗我就能开开心心过生日了。

那么我以后想要电动玩具、各种零食、王者荣耀皮肤,爸爸妈妈不给钱怎么办?花呗。

这就是在宣扬:花呗(超前消费)要从娃娃抓起。把这种颇有争议的消费观念用这种类似道德绑架的方式向儿童头脑里灌输。

资本家们,真有你们的。

知乎用户 不吃芹菜的鸭梨君 发表

这就是典型的每天一个单身小技巧,让年轻一代选择不结婚又多了一个合理的理由

孩子不傻,哪怕父母不说,家里的日子过得不好孩子也能感受到

用花呗买来的蛋糕,孩子吃起来不会开心,反而会有沉重的愧疚感

37 岁,也算人到中年,应该懂得良好、合理的财务规划了

哪怕家里有老人就医、买房买车这样需要大笔支出的地方,应该也会平衡好最基本的家庭收支

开源不行,总能节流,最起码一日三餐的温饱要有一个基本的保障,现在连给女儿买个蛋糕都还要靠花呗,那说明这个家庭的财务状况应该不算太好,大人至少是不是要更努力

实在不行就和孩子说明实话,今年的生日过不成了,孩子绝对能理解父母的不易,明年家里条件好了,那就为孩子好好操办一次

另外在孩子的生日这件事上,不在于蛋糕和礼物,哪怕只是一碗简单的长寿面,只要有父母的陪伴和祝福,这个生日就过得像模像样

知乎用户 诸神黄昏 发表

连过生日吃顿饭都要靠花呗借钱了,生活都穷苦到什么地步了啊!

放贷酒肉臭,逾期冻死骨呀!

如果宣传的是一种省钱方式,用借呗可以打折,最终消费更低,这是种节俭的好习惯,如果宣传的是一种超前消费,就大大揭露的是资本吸血的面目,超前消费的后果只能被资本家吸干成为彻底的资本奴隶。

知乎用户 路成 发表

说一个很残酷的真相,资本从来只会赚穷人的钱,哪怕是穷人暴富后,也逃不出资本的收割。

我以前念大学时候,有一份实习工作,某天一个资本大佬约我领导游玩,领导算是长辈哪种,出去的时候也顺带把我带出去见所谓的 “世面”。哪天一起的除了资本大佬和我领导外,还有资本大佬的女儿、以及一个娱乐圈的女性和他们的司机还有我,总共 6 人。到了吃午饭的的时候,资本大佬提出用餐的需求,同时做主选了一家精致的小饭馆,点菜的人是资本大佬的女儿,是一个又好看又温柔的姐姐。在有 3 个成年男性,3 个成年女性,总共 6 个成年人在场的情况下,资本大佬的女儿点了 2 菜一汤。两个菜,分别是一碟花生米,一盘火腿,火腿目测不超过 10 片,一中钵鸡汤。菜上齐后不到五分钟,资本大佬和我领导每人喝一碗鸡汤后就没动筷了,剩下我和司机大哥还有娱乐圈的姐姐以及资本大佬的女儿四个人还在用餐,但是真的没想到的是,资本大佬的女儿突然很体恤的说,菜点太多了,好浪费啊然后让店家拿打包盒,打包饭菜,说是带回家给她们家狗狗吃。我们听到请客的主人如此说后,也基本不敢动筷了。这个资本大佬的女儿上了好几次世界最顶级的周刊的,她们家的东西在她们行业排第二到第三,一提到她们家的姓和她们家卖的产品,估计是个中国人都能猜到是哪家。我觉得资本大佬女儿那么着急打包应该是故意的,因为这个姐姐不是一个很统一的人,在后面回程的路途中,我发现一个好玩的点,就是这位姐姐在异性面前说话像志玲姐姐,没有异性在场时,她的声音就瞬间变得很有力量和 max。比如,回程时,我和她坐一辆车,司机大哥中途因为一些原因下车了,司机大哥刚走,姐姐和我说话的声音就变了,变得异常洪亮 max,然后司机大哥一回来,姐姐的声音又瞬间变成志玲姐姐了,哈哈哈哈!所以,你看资本家连一顿便餐都不轻易与人,何谈钱呢!!!

就像我上面说的,资本从来只会赚穷人的钱,哪怕是穷人暴富后,也逃不出资本的收割。所以这不得不说她们家的产品,她们家的产品分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商场,针对我们这种普通人的,产品真的也是货真价实,不掺半点水分,她们也知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一道理,哈哈哈。第二个层次,就是开在比较不起眼的地方的店铺,里面都是顶级的好东西,招待的都是资本家同行或者资深大佬。第三个层面,那就厉害了,是会所制,里面的销售人员小姐姐小哥哥们,个个都能赛明星般的好看,最最最重要的是,会所是邀请制,真的必须要邀请函才能进,里面的东西都是 7 位数以上的价格。说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我想搞内卷?不是的!真相是里面的东西都是 “外猛料”,用大家都听的懂的话说,叫 A 货,即高仿,确切的来说叫顶级 “超 A”,这些东西都是卖给哪些变富了的穷人的。至于鉴定!!!完全可以放心,她们行业的资格证书什么的都是她家搞出来的,哈哈哈哈哈!

对了,我还发现资本家对钱的哪种珍爱重视远超过我们这种一般人,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至少学习他们的财商。比如前面案例中所提到的资本大佬女儿和资本大佬,他们用的手机都是移动和联通话费套餐赠送的智能机,开的车是日本的丰田还是本田来着,很旧,并不是豪车。又比如一个全国连锁餐饮的千金,她们家公司行政给她买咖啡和下午茶,她永远都会把零头抹掉,给整数,不是四舍不入,是直接抹零,她永远不会多付出一分钱。再比如一个姐姐在准备备孕时期,就盘下一家月子中心,等生产完坐完月子后,不仅没花钱,还赚了一大笔,最后把店盘出去的时候,因为店的流水太好,还得了一个大人情换了一个项目,等到第二胎时,直接带着团队,空手套白狼的入股另一家月子中心,一整套流程操作下来,不仅没花钱,又赚了一笔。资本家对于财富积累的欲望,导致他们可以做到雁过拔毛,但是休想从他们身上赚到利润。

最后,警惕消费主义的洗脑,比如某些二代三代们在夜店开派对,一晚豪执百万千万什么的,这些派对里的参与者,以为能参与这种局是长脸了,其实是被当做免费引流的工具兼 jiu 菜了。因为哪些花销数字都只是账面上的数字而已,二代三代们不过是做局者,一切花费最后都是娱乐场所营销费里的支出,二代三代们压根不掏钱,二代三代们往往也是这种娱乐场所的股东。经过二代三代们这么一弄和带气氛,场所就会被无形定义成高娱场所,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就会跟风,跟着别人有一套学一套的,然后就被收割了,二代三代们就赚发了。同理,女版拼单名媛群和男版拼单名媛群就是这些人洗脑出来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普通人陷入内卷,成为他们追求人生意义的同时还不落下资本的积累和增加的 jiu 菜。这些资本家的后代,他们爱好是什么?我所接触到的,都是一群领着生活费一天满世界探险和玩极限运动这种烧钱游戏的,甚至沉迷于荒野求生这类游戏,在自然界中追求挑战大自然的快感,从而寻求人生意义。

我的这篇回答是昨晚大晚上写的,全篇没有半点润色,今天编辑的原因是去掉一些隐私和不适内容,增加部分案列。但本篇回答只是单纯的想给大家提供一个尽可能全面的观察角度,帮助大家去观察这些群体,少上一些这个群体的当,同时明了自我真正的需求,以上。

~~~~~~~~~~~~~~~~~~~~~~~~~~~~~~~~~~~~~~~

下面是原始版本删改内容前的截图,之所以把该截图放上,是因为虽然一堆废话甚至无脑,但是属于第一手资料,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喜欢的跳过就 OK。

知乎用户 李林​ 发表

曾经,我也爱用花呗,觉得方便,后来,实在是招架不住买买买的欲望,直接关了花呗,虽然刚开始还有点不习惯,但时间长了不用花呗反而还能省下不少钱!

” 去年双十一买东西的钱到今年双十一还没还完 “这句话用在【花呗】上再合适不过了!

“买买买的时候有多爱花呗,还还还的时候就有多恨它。” 这是我们很多年轻一代的心声。而其中,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便签,那便是 “活跃用户”。

换句话说,花呗这样的平台,一开始就把目标锁定在我们(年轻一代)的身上。

在铺天盖地的花呗广告里,将其这些欲望归结于:活成我想要的样子。

在这个大环境下,人们的欲望在不断膨胀,人们更加追求自我。

而马爸爸恰是拿捏住年轻一代的根本需求,在花呗白条等加持下,使 “买买买” 变成一道捷径,让年轻人们以最快的速度,活成想要的样子,加速欲望的膨胀,激发内心的渴望。

人们在进行信用支付时,体会到的 “消费快乐” 最为强烈,而 “还款疼痛感” 最为微弱。

换句话说,就是 “先消费后还钱” 让人最爽。

而花呗恰是利用了这一套路,前期利用广告去激发用户的欲望,然后再而使用 “先消费后还钱” 的用户心理,使其上瘾。

其实,纵观花呗的套路,不过一波又一波被广告所支配的人性。如上述所说,需求不过是在环境的基础上,将人性不断放大。

而作为一名营销人,要想不被套路,唯有克制自己心里蓬勃生长的消费欲望。

怎么克制?

有钱买的时候,喜欢喜欢真喜欢。

没钱买的时候,呸,真丑!

知乎用户 二十八画书生​ 发表

今天在深圳地铁看见了这个广告,气不打一处来。

03 年央媒报道美国银行让穷人提前消费,透支破产,现在的媒体喊马云为人民富豪 [旺柴]

同志们,这是啥啊,虾仁猪心啊。

知乎用户 马尧 发表

当年能卖血的时候,多少父母出门凑学费,回家一脸苍白。

现在科技发达了,再不用出门卖血,在家就给你整得妥妥当当。

以前是没钱你怎么不去卖血,现在是没钱你怎么不去贷款,扎心不见血呐。

在此国庆之际,我衷心向广告相关人员及你们家人问好!

祝你们:花呗额渐大,现金流永枯!

知乎用户 李燃末 发表

当厂主对工人的剥削告一段落,工人领到了用现钱支付的工资的时候,马上就有资产阶级中的另一部分人——房东、小店主、当铺老板等等向他们扑了过来。——《共产党宣言》

工人的现钱已经被房子、淘宝、银行剥夺的一干二净,但资本家却总有办法从工人身上压榨出更多利润。如果工人月薪 5000,马云可以压榨出 6000。他绑架工人的女儿索要 1000 块钱赎金,然后还假惺惺得借钱给工人,说将来只需要还 1200 块钱,你就可以在女儿眼里成为一个好父亲。马云比传统意义上的绑匪,赚的更多。

当然,马云及其资本家同党做的都是合法的。能不合法吗?因为法律就是他们代表工人制定的。

知乎用户 奈何桥上调戏鬼 发表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 “幸福温馨” 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知乎用户 明镜磨心 发表

消费主义正挑战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养成的 “量入为出” 的生活方式。

知乎用户 神崎峯政 发表

广告策划和普通老百姓的距离大概是半人马座到地球的距离。

这个广告最荒谬的地方就是这种使用网贷性质的软件拉饥荒借债来满足某种庆祝或娱乐活动的行为根本不符合中国中下层收入老百姓的生活习惯。中国中下层收入老百姓因为不得不承受与东亚其他国家同阶层老百姓相比过于艰辛的生活品质和低下的抗风险能力——他们会竭尽全力节省不必要的开支,不认同几乎所有的需要花钱的娱乐活动,并且有极强甚至偏执的储蓄意识。

在这个心态和中国传统家庭观念驱使下,中国中低收入老百姓除了给老人过寿以及传统年节吃得好一些之外,绝无可能给自己以及家里排不上辈分的小崽子这么大费周章地庆生。父母们对自己的生日能忽略则忽略,孩子过生日的话至多会带他们吃个肯德基之类的洋快餐,或者去家附近的单营西点店给孩子买个蛋糕。这种家庭的孩子在参加工作经济独立之前能够享受到的来自于父母最高级别的奖励的机会大概只有高考考个好成绩这件事。

小资们总是讥嘲这个国家的劳苦大众不会享受生活,然而小资们或许从来都不知道 “生活” 和“活着”的差别。

符合知乎标准的后浪们在论坛和微博里晒耳机晒车晒各种娱乐物件,千万人民币的家产在他们眼中仿佛刚刚脱贫,上亿家产似乎也毫不稀奇。在他们眼中中国随随便便挑出一个大城市的人家就能在生活品质方面碾压发达国家,一切美好得如同乌托邦。

而真正的后浪们在自家 20 多年没换的赫鲁晓夫单元楼的某个居室里写作业,在肯德基里吃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只舍得点给他一份的小套餐,在市场和集市里利用休息时间帮父母卖货数钱,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下和身体越来越不硬朗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相依为命。

这就是中国。

知乎用户 海伯利安​ 发表

利益相关:我二大爷是包工头。

看到有回答喷花呗的广告,出发点是 “施工队包工头很有钱,不需要花呗,这个广告是公司白领的 YY”。

这个喷点有点问题。认为包工头很有钱,和认为包工头很穷是类似性质,也是 YY。这广告得看数据。

花呗既然做广告,你觉得他们有这么多用户数据,搞广告前不会看看吗,不会定好目标用户吗?数据可能是反直觉的,说不准中年蓝领就是花呗的一大用户群体呢。

我二大爷做包工头欠了一屁股债,几年前一个工程,干完后用工方拍屁股跑路不给钱,亲戚家里砸锅卖铁给民工兄弟结工资,自己去找用工方要钱,这都十年了,没要回来。家里直接垮了。也是我亲戚大意了,没有法律意识,当时承包工程时觉得是熟人没签合同。

包工头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有钱,而且风险还大。如果资金收不回来呢?如果工地上死人了呢?这些事一发生,分分钟让你垮掉。

再说,包工头如果这么有钱,干嘛经常是一帮初中毕业的兄弟去做包工头呢?为什么你 985 毕业的人精不去啊?都是建设社会主义,白领蓝领别在意,哪里钱多去哪里啊。

我觉得这个广告的喷点不该是包工头会不会用花呗。而是像王瑞恩说的,不该用广告明着宣传消费贷。

知乎用户 鹤运​ 发表

刷信用卡消费,有积分、有里程、还有 rebate,时不时还送礼物。

我们用花呗付款那么多次,花呗给我们啥了?

知乎用户 崔丁 发表

不但用道德绑架来毒害父母!

还要用消费主义来毒害孩子!

真的是恶心他妈给恶心开门,恶心到家了。

知乎用户 大猫 发表

先说结论,花呗也好,各种吹的天花乱坠的网贷 APP 也好,凡是不直接说需要还款并且有风险的,无一例外都是流氓!

我平时只玩一个游戏,就是开心消消乐,玩这个游戏要获得道具不需要花钱只需要看广告就可以了,最长的广告 30 秒,最近反复出现在这个游戏里的是一个叫做有钱花的借贷平台广告,我就以他为例子,来说说这些流氓的下三滥做法。

这个有钱花据说还是百度的平台,但是我本来对百度却没有任何好感好吗 。广告都是视频,还分好几个主题。

有霸道女总裁主题:一个长得还算不错但是脖子很短的女人,看上去也就 30 岁吧,从一辆劳斯莱斯银影走出来,视频主视方向传出一个声音 “* 总,我们的平台放款时间是 ** 天,我们的利息是多少多少……” 然后霸道女总裁一边快步走,一边斩钉截铁的 “不行!我们一定要当天放款!我们一定要把利息降到最低……” 仿佛一切都是为了他口中的用户,要不是我经历风雨我还真的就差点被感动的信了呢!

还有素人主题:找几个素人演员,对着镜头说 “我的手机号用了 5 年,我在有钱花上的额度是 10 万”“我的手机号用了 6 年,我在有钱花上的额度是 20 万!服装店进货和装修的钱都有了!” 诸如此类。然后其中一个素人会说,借 1 万块钱,每天的利息才两块钱,比银行利息低多了!更有一个演员拉着视频中另一个男子说 “那太好了姐夫!我看中的那台电脑马上就可以买了!”……

就 说的好像跟这些钱不用还了一样?!那个说用这笔钱来经营服装店的小姑娘还可以理解,毕竟是投资行为,那些其他的说要借了钱去买电脑出去玩儿的演员们,你们骗谁呀?譬如说 1 万块钱每天两块钱的利息**折合成年利率是多少你们算过吗?比银行的利息高多少你知道吗?**再说一遍,你现在没钱买那台电脑,你以为你借了这个钱买了电脑就不用还的吗?不,你不仅要还而且要还更多

所以这种鼓励甚至怂恿靠借贷消费的广告,我不知他们是出于什么心理,是蠢还是坏?我都希望他们是前一个,因为他们如果真的是坏,会害了很多没有分辨能力的人。

花呗这个广告也是如此。用借贷的钱来消费,是怎样无脑才能想得出来呀?!做这种广告,且不说设计广告的白领民工并不知道这个行业的收入水平,且不说羞辱一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就说它目的何在,一目了然。有那功夫,不如去找个更好的工作,解决一下自己为什么没钱买心怡的电脑,没钱给女儿过生日的问题。而不是本末倒置,先跟杨白劳一样借钱过年,最后被没有偿还能力的现实逼死。

知乎用户 秋元明 发表

放高利贷的请不要炖心灵鸡汤,这叫道德绑架。

知乎用户 清徽 发表

都要用花呗,才能给女儿过上像模像样的生日了,那接下去怎么办?

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裋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纣遂以亡。故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故曰:‘见小曰明

花呗有免息期这个还算好了。

美加这些国家,有种发薪日贷款更是厉害。

[走近美国发薪日贷款​wisburg.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isburg.com/articles/238817)快速现金和重复借款
发薪日贷款被宣传为一种为紧急情况或满足短期需求而获得 “快速现金” 的方式,但许多人反复使用它们来弥补现金短缺的问题。
在圣路易斯联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高级经济教育专家 Jeannette Bennett 解释说,发薪日贷款的最常见使用者包括那些低收入和高于平均贫困率的人群。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在所有发薪日贷款中,有四分之三是由已经在一年内获得 11 笔或更多贷款的借款人发放的。
Bennett 说,重复使用的一种解释是,这些贷款被用于支付基本开支。皮尤研究中心说,多达 58% 的借款人难以满足他们每月的基本开支,因此,实际上,发薪日贷款经常被用于支付房租和水电等必需品。
重复使用的另一个原因是,平均每笔贷款需要在下一个发薪日支付 430 美元,而大多数借款人无法支付这笔钱,不得不续借或重新贷款。所以,人们需要贷款,但却无力偿还。
这导致人们陷入债务循环:每笔新贷款都会产生更多的费用,这些费用可能与最初的贷款金额相当,也可能超过最初的贷款金额。
计算发薪日贷款费用及利息
发薪日贷款似乎是解决短期问题(需要快速的现金)的一个简单而快速的方法,但实际上它们比传统贷款要贵得多。Bennett 说,平均发薪日贷款的平均利率高达 391%。如果两周后付款的话。
比较:
根据 Bankrate 的数据,截至 2019 年 7 月初,信用卡的普遍利率约为 17.8%。
根据美联储的经济数据,截至 2019 年 5 月,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利率为 10.63%。
为什么发薪日贷款的利率如此之高?因为费用结构。正如 Bennett 所指出的,与其他类型的贷款相比,由于这些贷款的短期性质而产生的高额贷款费用使它们变得昂贵。
为了计算发薪日贷款的年利率,将贷款金额的利息和费用与一年期的成本进行比较。考虑一下这个例子。
发薪日贷款的例子
塞西莉亚申请了一笔为期两周的发薪日贷款,金额为 400 美元,帮助支付汽车修理费。借出方收取 60 美元的费用。年利率是多少?
第一步:将所有费用和利息加起来计算总费用。
总费用(给定)= $60
第二步:用贷款总费用除以贷款总额。
$60 ÷ $400 = 0.15
第三步:将答案乘以一年中的天数:365。
0.15 x 365 = 54.75
第四步:将答案除以贷款期限(以天为单位)。
54.75 ÷ 14 天 = 3.91
第五步:小数点右移两位,然后加上百分号。
答:这笔贷款的年利率为 391%。
发薪日贷款监管
由于有可能造成债务循环,使用发薪日贷款弊大于利。
对一些消费者来说,发薪日贷款似乎是一个方便的选择。他们提供快速现金和最少的文件。对于那些信用评分较低和无法获得传统贷款的人来说,它们可能是唯一可用的贷款来源。
各州都清楚发薪日贷款可能带来的潜在债务,每个州都有自己的规定。规则可能会非常不同,这取决于你所处的状态。在其他细节中,与重复借款有关的规定、贷款之间的等待期和贷款限额因州而异。
一些州已经明令禁止发薪日贷款。17 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要么直接禁止它,要么制定法律,通过让贷款机构破产来达到同样的效果。(这是在 2019 年初;国家法规在不断演变)。在密苏里州,发薪日贷款是合法的。
就联邦监管而言,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成立于 2011 年,旨在保护消费者。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关注发薪日贷款行为,并与消费者保持联系,利用这些信息制定新的联邦法规。
结论
爱它们还是恨它们?发薪日贷款可能会有帮助,但 Bennett 建议在处理这些贷款时要谨慎。
她写道:“和所有形式的信贷一样,借款人需要知道他们在发薪日贷款时会遇到什么情况,并避免承担他们无法承担的债务。” 她补充说,“没有知识的力量,借款是昂贵的。” [嘹亮的小号:发薪日贷款,别样的 “借贷陷阱”!​zhuanlan.zhihu.com

](https://zhuanlan.zhihu.com/p/44924589)沃特是个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司机,4 个孩子的父亲,行业不景气,沃特感觉入不敷出,为了维持家用,照顾孩子,沃特决定上网申请 “发薪日贷款”。
这是一种小额贷款,只要有银行卡和工资单,即可放贷。通常借款额在 100 美元 - 500 美元之间,期限在 2 周左右,属于一种超短期借贷。
美国超过 2/3 的人大概每月发两次工资,这些人大部分是美国的蓝领工人。在日常消费中,他们有很强的资金需求。部分白领则需要现金来偿还信用卡账单,达到资金周转的目的。因此信贷业务在美国几十年来长盛不衰,且在互联网时代越发迅猛。
贷款公司通常要求他们发薪日当天即要偿还上一期贷款,因此被称之为 “发薪日贷款”。
卡车司机打算借款 500 美元,加上 150 美元的利息,总共须还 650 美元。虽然利息有点高,但也没问题,完全还得上。按照合同规定,每到发薪日,贷款公司定期从银行账户里划走 75 美元。一切皆在情理之中,这似乎是自动还款。卡车司机认为,用不了几期,这 650 美元就还完了。
然而,眼看着还差几十块钱就要还完了,有一天贷款公司直接从他银行账户里划走了 950 美元。后来打电话给客服才知道,原来之前每期划走的 75 美元,是未全款结清贷款所产生的 “贷款续期费”,并不是还款金,而是 “滞纳金”。想要还款,必须要本人亲自登陆网站手动还款。
靠着这种欺诈和隐瞒,发薪日贷款公司将贫穷家庭拖入债务的深渊,利滚利,永远无法还完自己的债务,生活质量一降再降。卡车司机正是 150 万个受害者中的一员。
这种贷款到底如何榨干穷人的呢?
影片中以借贷 300 美元为例。本金 300 美元,手续费 90 元(可认为是利息),总共需还款 390 美元。
每期扣款 90 元贷款延期手续费,连续 10 期结束,最后还款总额竟高达 975 美元。足足是本金的三倍之多。
那年化利率是怎么计算的呢?
美国社会通常每月发工资两次,每期 14 天,也就是说,10 期就是 140 天。
因此,这笔三百块钱的贷款年化利率为:
(975-300)÷300÷(140÷365)×100%=587%
全年算下来,利息竟然是本金的 5 倍之多!更有甚者,在没有监管的州,某些发薪日贷款放贷利息甚至高达 1000%![郭晓明:“薪日贷款”“帮” 穷人贷款,借了让你变更穷​www.guancha.cn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guancha.cn/GuoXiaoMing/2017_03_30_401282.shtml)加拿大白领工作讲年薪,如一个教授工作年薪多少,一个工程师工作年薪多少。蓝领工作讲时薪,如一个清洁工时薪多少,一个屠宰工时薪多少。白领朝九晚五上班,蓝领则不定时,老板安排多少时间就是多少时间,计时发薪。有些每周排工,有些干脆是有活就打电话被叫去上班,没活就在家等电话。还有一些搬运工,每天到一个地点等活,有点像中国以前生产队每天早上派工一样。
白领年薪每月发工资,他们基本不会光顾 “薪日贷款” 店。蓝领每两周发薪一次。也就是说,“薪日贷款”最长贷款 14 天。安大略省规定,“薪日贷款”收费不能超过 21%。 不超过 14 天就 21%,年利率可以高达 600%。
据安大略省统计,“薪日贷款”年利率在 400% 到 600% 不等。一年多前,阿尔伯特省的最高 “薪日贷款” 收费是 23%。 美国一些 “薪日贷款” 年利率可高达 780%。 信用卡的年利率为 20% 左右。这些光顾 “薪日贷款” 的顾客,都是信用不足申请不到信用卡的人。
安大略省每年有 11 亿到 15 亿的 “薪日贷款”,每年有 40 万的安大略居民到“薪日贷款” 借钱。平均贷款额是 460 元,两周的贷款期。穷人一不小心就会陷入 “薪日贷款” 的陷阱。安大略虽然看病和住院不用钱,但是,视力、牙科等一些专科不包含在公费医疗保险里边的,而且药费也不包。看完病去取药,无论药费贵贱,柜台先收 10 块钱处方费。如果你要病假条向老板请假,医生还要另收 20 元病假条费。
在加拿大看病要预约,预约不是你想要什么时间看就什么时间看,有时候约的时间就和上班时间冲突,去看病就损失了工作时间的时薪。“薪日贷款”的顾客,往往需要把收入的 60-70% 用于付房租。这些人一旦有点意外,或者亲戚的红白喜事,或者修车,急需用钱,就不得不到 “薪日贷款” 借钱,一旦借开,下一次出薪就不够付房租,可能就会入不敷出,每次出薪就是借钱的日子。
“薪日贷款”根据每个顾客下一张支票给出最高贷款额。这是根据收入,不是根据顾客的生活成本。因此,最高贷款额不是按照顾客还贷能力来制定,而是根据 “薪日贷款” 索回贷款的能力。工资一入账,“薪日贷款”就以电子方式马上取走还贷。
去年 5 月《环球新闻》有一篇报道,说的是一位女士,她认为 “薪日贷款” 太伟大了,为没有信用无法得到银行贷款的穷人贷款。因此她申请了 “薪日贷款” 工作。第一天接待顾客,看到顾客就问:你又来贷款了?要多少贷款?事后培训经理马上警告她,说不能这么说,必须对顾客说:我今天给你多少钱(最高额)。每次她没能贷出最高额,她都会受到惩罚。这就是 “薪日贷款” 的计件压力工资。入店工作完全颠覆了她对 “薪日贷款” 的看法。这不是帮助穷人,而是毁灭穷人。她很快就辞去了这份工作。
“薪日贷款”还有一项支票兑现服务,收取如支票额的 3.5% 的服务费。原因是银行往往要在 5 个工作日才能兑现支票。最近 “薪日贷款” 又推出一项新服务,半价收购礼品卡。如果你有一张 100 元的礼品卡,你可以到 “薪日贷款” 还出 50 元。总之 “薪日贷款” 就是一个乘人之危敲诈勒索的行当。
据 2014 年统计,约有 62% 的顾客并没有贷到最高额,顾客平均贷款额度为最高额度的 68%。2008 年以来,加拿大丢失了很多正常工作,代替的是许多临时短工,收入不稳定,一不小心就落入 “薪日贷款” 陷阱,进入借贷还贷的贫困循环,不能自拔。
加拿大 “薪日贷款” 是个老问题。业界游说国会,说这个服务帮助穷人;社会活动家们则经常要求政府取消或限制这一高利贷。各省也出台五花八门的规章制度规范高利贷,但是,最近网上 “薪日贷款” 又绕开了这些规章制度。高利贷毁灭人生,依然是一个老大难的社会问题。

知乎用户 Jack Reed 发表

《新白毛女》

知乎用户 王宇 发表

放印子,开窑子,摇骰子,抬烟子。

旧社会四大暴利行业。

现在黄赌毒犯法,就只剩放印子了。

过去放印子要靠天灾人祸,现在借着消费主义东风,我们可以制作天气了。

从杨白劳过年,到花呗坑爹过节,人间换了日月,资本家还是一样的嘴脸,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

知乎用户 吴名士 发表

坏透了。

知乎用户 七海千秋 发表

暗示拖欠工资?

知乎用户 赵灵均 发表

我也没什么小 V 包袱,不打算把自己包装成大小姐。

不瞒你们说,我爸做生意之前,也当过工头,再早甚至是打杂的小工、贴砖师傅。

零几年。我家里穷得连三十块钱学杂费都交不起,只能向爷爷借。小学六年,我从来没吃过生日蛋糕。小卖部里一毛钱一捧的散装方便面,都得盘算着买。

但那些年我超级快乐。因为我爸身体不好,隔三差五就得回家,回家就能陪我,给我讲些杂七杂八的知识,给我扎小辫,在额间点一颗当时正流行的红点 (不是我吹牛,我爸点的红点特别圆);因为农村小孩放学后可以跟哥哥们下河摸鱼、上树摘桃,然后带着一裤腿的泥巴回家挨揍;因为我成绩好,老师、长辈谁见了都夸我 (根正苗红的做题家实锤了)。

我现在能回忆起的童年时光,都是妈妈陪我在蓝天下躺着唱歌,爸爸又教了我新的谜语,夜幕下爷爷把牛郎织女、北斗七星指给我看,学校里唱歌比赛竟然拿了奖……

谁会惦记着吃过什么呀?

如果当年我爸不是借钱给我交学费,而是借钱给我过生日,我只会觉得他奇怪,甚至暗戳戳地瞧不起他。因为,他教过我,既然咱现在穷,就得吃得了苦,不能只顾眼前的吃吃喝喝。而他这样做,和他教我的不一样,是不对的。

都穷成这样了,钱应该花在什么地方,还没点数?小孩不懂,大人还不懂吗?

再说了,小孩子能有多物质?就算物质,也是大人教的。

穷人也有穷人的活法,如果物质匮乏,起码可以让她精神充实。而精神的充实,真不一定需要钱来买。多陪陪她,让她感受到父母的爱;多给她讲一讲这个大千世界,孩子天然有好奇心;及时夸奖她,让她体验成就感…… 爸妈给我的这些,几乎是我童年最宝贵的财富了,甚至对我接下来的二十年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知乎用户 李丁​ 发表

谢不邀。看到这个广告,关了花呗、借呗,虽然没用过几次。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好家伙,当代年轻的韭菜被割的差不多了,开始向老韭菜和小韭菜下手了。

以前是打着女权的名义来洗脑小姑娘,等小姑娘割的差不多了又打着爱情的名义进而收割小伙子,什么 214,38,520,618,七夕,秋天的奶茶,双十一,双十二,平安夜,圣诞节,元旦。跟大姨妈一样,差不多每月都有。

在资本的运作下,小伙子苦不堪言,以前月薪六千存四千,现在月薪八千负四千。后来发现不谈恋爱,b 事没有。

资本一看,这不行啊,韭菜不够割了,转眼就盯上了安稳度日的老韭菜,可是老韭菜孩子都打酱油了,割不动啊。转眼一看小韭菜还没长大,心想早割晚割都是割,然后就打着亲情的名义挥起了镰刀。

网络上的话终于成了现实,这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知乎用户 Tecsun 发表

建议给这个广告写文案的来工地打灰三天以了解一下真实情况。

知乎用户 本杰明 发表

1917 年,英国小说家诺曼. 道格拉斯在接受《南方》杂志采访时说了一句话,“透过广告,你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理想”。

阿里这样巨无霸的企业,互联网经营高端人才的聚集地,做出这样的广告,被人戳脊梁骨,没啥可反驳的。

知乎用户 圣道子 发表

人家的闺女有驴牌,你爹我钱少不能买;扯上了二尺信用贷,给我家韭儿花起来。

知乎用户 天天听讼 发表

资本越来越没底线了。

你要是以亲情,鼓励 “父亲给女儿过一个温馨的生日”,我赞成。

可你,是以 “父亲要给女儿过生日” 为名,鼓励父亲去借钱,我不用经过脑子思考就反对!

因为高利贷害死了很多人,国家就大力打压高利贷,现在连 2 分利都被打趴了。

即便如此,好多人还是被信用卡、网贷、各种呗搞得直不起腰。

当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欠债而失去脊梁时,你站在干岸上,无视这些现实,营造了 “父亲给女儿过生日” 的温馨画面,大力鼓吹借钱光荣,借钱幸福。

你这,还有底线吗?

知乎用户 eternal 发表

你爱你女儿吗?花钱吧。不花你就是不爱她。

你爱你父母吗?花钱吧。不花钱你就是逆子。

你爱你对象吗?花钱吧,钱都不你就不是爱她。

你是成功/优质/现代。。。的年轻人吗?花钱吧,他们都是这样花钱的,不这样花钱你就不是。

。。。。。。。。。

看明白了吗?

在资本运作下,一切的一切都是要你花钱,是操作舆论,绑架生活,逼你花钱。

他们在努力的把很多本来不是必需品的东西打造成必需品,诱使你逼迫你不吃不喝,甚至借钱裸贷去花钱,去追求仪式感。

比如这个广告,一个好父亲是要借钱去给女儿过生日的。来你告诉我这有什么意义吗?为了开心?

你家都没钱过日子了,借钱来过生日你很开心?关键是真的有很多人在温馨的画面,温暖是声音下认可了。

给你一个好的角色,绑定一个消费行为然后告诉你,不这样消费,你就不是一个这样的角色。

比如,你不在衣服,饰品,化妆品上花钱,你就是个土老帽,你会面临社会性压迫,尤其是年轻的女性,逼使你把为数不多的存款过多的花在这些东西上。

再比如穿汉服,一群韭菜,穿个衣服居然穿出来自豪感。主动做汉服警察帮商家打击对手,免费给店家做推广,攻击一切阻止店家卖货的人。在动物界你很难找到如此愚蠢的思路。

当初有人提问为什么要帮杨白劳打倒黄世仁,杨白劳借了黄世仁的钱还钱不是应该的吗?

我来告诉你为什么,因为如果不是黄世仁们搞土地兼并,放高利贷,杨白劳们根本不需要借钱。

对了,杨白劳也是没钱给女儿过生日,只有一根红绳,后来还不上钱喜儿要被黄世仁拉去抵债。。。。再后来啊。。。。革命了。

对于那些说神仙水怎么怎么好,我凭什么就不能用的人。

我只想说花吧都花吧,花光过去的积蓄,花光现在的薪水,花光未来的预期。

残暴的欢愉必将以残暴结局。

知乎用户 清风大叔 发表

“花呗,正在毁掉这一届很多的年轻人,花呗的魔爪如今要伸向这一届脆弱的中年人了吗?”

印象中的花呗,瞄准的是年轻人啊!“这个月买,下个月还,还不上再想办法。” 可能很多年轻人在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就已经掉入了这个恶性消费怪圈,无法自拔。

他们靠着花呗、借呗和信用卡甚至各种黑网贷,“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管它明天在哪儿睡” 的日子。

支付宝花呗曾经在 2017 年发布过一份《2017 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里面显示: 在中国近 1.7 亿 90 后中,开通花呗的人数超过了 4500 万,有近 4 成的 90 后把花呗设为支付宝首选支付方式。

我不否认,90 后中,有很多人保持着良好的消费习惯甚至有良好的理财意识,虽然有花呗,但是他们只是只是拿来偶尔应急,而不是透支自己的消费。

支付宝是他们的第一位理财启蒙老师,以前他们只会傻傻把钱放在银行卡或者买银行存款。而现在,他们学会了在支付宝上面买余额宝、基金、保险等,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

但是,从逻辑上推理就可以轻松得知,频繁反复使用花呗的人,绝大多数人确实是因为没有钱,而不是占花呗免费期的便宜,你本来有钱付,占了免费期的便宜也不是多此一举吗?你会因此少付一分钱吗?

如今,我没有看到支付宝发布所谓的消费报告了,而是改发攒钱报告了,这是要转移人们的注意力吗?

在 2019 年支付宝发布的《90 后攒钱报告》中显示,90 后平均每月余额宝攒钱是花呗账单的 4.5 倍。

这个数据,你自己感受一下,不妨找几个身边的 90 后,做一下调查,到底真实不真实。

另外数据还显示,90 后初次理财时间比父母早了 10 年。我想说,90 后初次负债的时间也比父母早了 10 年。

90 后这么会攒钱吗? 于是我去查询了一下 90 后的负债状况,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汇丰银行曾经做过一份市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 90 后的人均负债已经接近 13 万。

客观公正的说,使用花呗可能并不是导致 90 后高额负债的罪魁祸首,但极有可能是始作俑者,花呗扮演的角色,就像是债务黑暗森林里的潘多拉魔盒。

“你不杀伯仁,伯仁却因你而死。”

也许在很多 90 后负债故事的最开始,他们只是想在淘宝买一部最新的苹果手机,自己存款不够一次性支付,这时候花呗出现在你耳边窃窃私语,“你可以使用花呗分期啊,这样每期只用支付一点点,一点压力都没有,就能买到心爱的手机了。”

于是,你就满怀期待和忐忑的按下了花呗分期按钮。

后来,你发现你想买的东西越来越多,网络的钱真的是很好借,花起来是真爽,还钱什么的,不存在的,没钱了,又继续借呗。你的窟窿越来越大,你本来想找家人、朋友借钱帮你度过难关,但是碍于面子和尊严,你就是 “开不了口,让他知道。”

于是,走投无路的你,大脑不受控制地陆续开通借呗、信用卡、网贷,以至于债务逐渐超过可承受范围,掉进了仿佛没有明天的深渊。

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轻则耽搁几年青春,重则陷入裸贷陷阱、黑社会的威胁、甚至不堪重负,选择结束了自己鲜花一样的生命。

在网上看到一个令人心酸的裸贷女孩自白:

“我很怕,裸照在网上搜得到,贷款还不清,感觉天都塌了。身边生活一切照旧,可能暂时还没被熟人发现。或者更坏的情况:我的裸照已经在熟人圈子私下里传遍了。

走在路上我总低着头,不敢和别人对视。已经连续半个月没睡好觉,常常被噩梦惊醒。”

在网上还看到另外一个无力偿还网贷的朋友,他在网上发布了一个问题:“欠了很多网贷,准备自杀。离世后会连累家人吗?”

直接让人泪目,这是一种何等的绝望啊,而绝望中又透露出一丝温情的味道,他肯定是一位对家人特别好,特别阳光、特别孝顺的孩子吧!

支付宝也好,花呗也罢。

你打广告,让年轻人双十一剁手买买买,他们就当单身狗过节,陪你穷开心了;你打广告,让年轻人使用花呗花花花,就当年轻人不懂事,就算被负债拖垮了,他们年轻,至少还有重头再来的资本,他们还小,背后至少还有父亲做为坚实的依靠。

如今,你竟然打广告,让本就生活不易的父亲使用花呗,就为了给女儿过一个生日。

过生日虽然开心,但是父亲被拖垮了,这个家该怎么办?

知乎用户 Harry Zhu 发表

想要尊严吗?

来,花倍借给你!

我就想知道,我们的施工队长都需要花倍给女儿买蛋糕,

那我们这些底层民公下个月的工资还有指望吗?

我们也只能花倍了?

民工有额度吗?

“支负宝是一个男人最后的尊严”,这是前两周某平台流行的一个段子,各种跟拍,男女一起出门吃饭、和孩子一起出门吃饭、和老婆逛街,最后到了买单环节,老板都会先拿友商出来问一下,男猪脚最后都会说,还是 “支负宝” 吧,然后就会字幕 “支负宝是一个男人最后的尊严”,不知道与这个用“花倍” 给女儿过生日的广告是不是出自同一手笔。

” 女人就要对自己好一点 “!

” 一家三口的日子,再精打细算,女儿的生日,也要过得像模像样 “

一样的配方,

一样的调料,

不同的是,

他们成功劝说了一大批愿意对自己好的女性之后,目标是 25-35 的小年轻男朋友买单;

现在,年轻女性洗脑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他们把目标又瞄准了一大批希望像模像样过生日的小女孩们,目标是他们 37 岁以上的亲爹;

你们的市场细分,

大写的:

服!

[

抖音书籍玩转短视频 吸粉引流社群营销 互联网文案策划

京东

¥ 38.0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296376145265582080-0&p=AyIGZRtYEwMTAVEZWBIyFQRQHF8RAhsHVB1rUV1KWQorAlBHU0VeBUVOWk1RAk8ECllHGAdFBwtaV1MJBAJQXk8JF0EfGQURAlIfXxULEgZTDBsZdRB%2FPG8CZkFmfgN5LGZ5RXM8cz9idnoCI3IrfGJLTgpsOWlicV0HHjtsfWtwMU4aYl1hdzV4DlB1YH8NbBIVXWYFB38vZmVFYB18JHV2YkUCTTBecRNwFnsEfWtxXi5YOGx2QmQ2b1NiAGF0NW8zEmJrUTdvAhVHZl8qbS8Uahp%2FLEk4bGFxRSFEL0V1cGdBGS4lZktxA1kCdHB3fBFAU01rblEeTQ1cYh4LZRtSFQAaBlQbXBYyEgZUG18QAREBVCtrFQciRjsbWxMCGwBlGmsVBRMHXBxaFQYbA10SaxUKFjeDtc%2FAiq3e5b6Nv6zHiuXO0r7WrIFlK2sWMklSAVIeCQIRD1IZXRICFwNWHF8RCxEGXBpHFDISBlQbUxMAFwVTdVp7AhoEXBtcEQYTD2UbWCUBIlk7GgtGVhJQVx01T1VVQ1JNGEVsGgBVE1MSAyIFVBpZFw%3D%3D)

知乎用户 高町奈叶 发表

这是鼓励杨白劳向黄世仁借钱给喜儿买头绳啊

知乎用户 气功十级赵明毅 发表

zbzywcnm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啊,这文案不会以为施工队队长就是个普通农民工吧?

更多情况下施工队队长是包工头,随便干干一年五六十万比你这文案策划拿的都轻松,厉害的有开迈巴赫家里四套房子。如果这类人群都需要借花呗给女儿过生日,那国之存亡危在旦夕了。

知乎用户 浮舟泊古寺​ 发表

恶心。

这要是现实中许多 “王队长” 中了招,他们的女儿长大了,看到老爹这一幕,得被上多大的心理压力啊!

是不是这个广告再来个续集,父慈子孝,负债女偿?

杀人诛心啊!

有点发散哈,就是想表达,现在这当口,咱们普通人,还是要现金为王啊!

知乎用户 浮生未半 发表

认识他是谁吗?

他就是《Rick and Morty》第三季第七集里的 Simple Rick。为什么他面带笑容地坐在这么一个抽他脑浆的机器上?答案在他的头顶,那里无限循环地播放着他最爱的女儿收到他亲手做的生日礼物的场景。

![](data:image/svg+xml;utf8,)

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回忆。

而一家威化饼干厂捕获并脑控了 Simple Rick,不断在他大脑中播放他与女儿最快乐的记忆,为了什么?

是为了制作美味的威化饼干,赚取利润,有没有想到活熊取胆?这就是活人取脑浆。

![](data:image/svg+xml;utf8,)

同样的题材,同样是父亲给女儿过生日,买礼物,

@花呗

的广告一样直击人心,尤其是那些有亲亲女儿的父亲,太急了,太明显了。

至于一个包工头,如果甲方拖着他的结算钱,国家法律又查的严,没法转嫁风险给农民工,遇到个青黄不接,的确是需要花呗信用卡贷款这种借贷来应付支出的,这都是很正常的经济行为,但是我们惊叹的是什么?

@花呗

广告中,父亲给女儿过生日这种温情脉脉场景背后冷冰冰的算计贷款的利润,那种生冷的味道意味着资本伺机择人而噬,而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生长在红旗下,听着新社会的宣传,本能地对这种生冷味道有着警惕——这警惕却主要来自近几年的 P2P 校园贷之类的 金 融 创 新带来的切肤之痛。

所以如何看待花呗给女儿过生日的广告?

就这样看待。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岂止花呗,其实大多数借贷产品都做过类似广告

不过花呗用户基数大导致反响大罢了

即便饱受诟病他们还是乐此不疲

只能说明消费主义洗脑效果确实不错

你不喜欢大概率因为不是目标用户

刚大学毕业的我月薪 8000,深感生活艰难

贫穷让人卑微,赶紧找了 X 呗借钱(装逼)!

借钱(装逼)之后,我马上有了女朋友……

520 送了女友一套高档化妆品,哄得她喜笑颜开

我趁机求婚,女友欣然应允

家里给我们买了套婚房,装修遇到点问题

但很快解决了

刚解决完装修问题又是父亲节了,我买了一套高档茶具

父亲老怀大慰,一个劲给邻居炫耀,自己儿子有出息了

趁着父亲高兴,我找他借了 200 万,本来是父亲的养老钱

但听说我要创业咬牙拿了出来

毕竟哪个年轻人不想财务自由哪?

万万没想到做生意这么难,200 万很快花光了

但我不能半途而废!

我借了所有能借的钱,还是没有撑到公司盈利

婚房早以抵押被银行收回,未婚妻离我而去

父亲知道我破产也一病不起,债主天天找上门来我只好背井离乡

万般沮丧下在知乎知乎上刷到这个问题……

知乎用户 欧阳朝云​ 发表

钱可以再赚,可是女儿 5 岁的生日只有一次。

钱可以再赚,可是再也穿不下年轻时想穿的裙子了。

钱可以再赚,可是再也没有当你想要玩具的心境了。

钱可以再赚,可是失去的青春和时间再也没有了。

。。。

这是年轻的蛤蟆攥不出屎了,开始向中青,甚至中老年逐渐渗透的节奏了吗?

成家立业的中青年舍不得给自己买东西,就开始瞅准软肋孩子进攻了是吗?

如果说抽几个施工队长给女儿过生日,这钱不用还了,就当是花呗做好事打广告赚个吆喝。

可是这个钱还是要还的啊,这个月精打细算,下个月就突然天降彩票不用精打细算了吗?

花呗这种就是信用卡,只不过比信用卡门槛略低,信用卡的利息可是高的很的。

大环境下,看来资本家日子也不好过,开始要向更大的领域进军了。

加薪可能会晚来,但是花呗还款从来不会迟到。

知乎用户 zerozzz​ 发表

乍一眼看到这个广告,一直有种隐隐得不舒服的感觉。

但又无法具体有语言描述不舒服的点到底在哪里。

是因为对信用消费的负面看法吗?

不,我赞成信用消费。合理配置资源,能极大提高普通家庭的幸福感。让 在未来与现在之间流转,跟让其在生产者之间流转一样,都是金融的本质目的。

是觉得普通人不配过有品质的生活吗?

不,我觉得每个人生而自由平等。底层人无可争议地应该有选择由品质生活的权力。

是自我代入图中的中年蝈蝻,觉得给女儿花钱很累不值得吗?

不,相信大多数中国父亲都愿意给子女最好的。东亚内卷文化圈纵有千百种不好,但对子女的倾注仍是当今世界最值得感叹的。

那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是傲慢。

**他们傲慢,**所以觉得反对这个广告的人是在反对消费信贷类产品。

他们夸夸其谈一些诸如消费信贷类产品对于宏观经济的整体作用,却不敢深入讨论对一个家庭的影响。

**他们傲慢,**所以觉得反对这个广告的人是在说普通人不配过有品质的生活。

他们只敢展现花呗消费时的欢欣,不敢展现还款时的窘境。对于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具体的生活,更是闭口不谈。

**他们傲慢,**所以觉得蝈蝻们不过是怕担责任罢了。

一个父亲,一个丈夫,不敢为女儿、妻子恣意花钱,那必然不是一个好父亲、好丈夫。

“花呗!花呗!”,这不光是一个产品的名字,听着更像是对人到中年的你我的一声声催促——“快把钱掏出来!”

为什么催促穷人消费是一件不道德的事?

不装外宾,原因就是穷人抵御风险的能力低。

穷人和富人最大的区别是试错次数。人生总归有几次决定命运的选择,虽说——

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但有钱人家的孩子的未来总归还是更光明点,因为错几次没事。如你我般穷人的孩子呢?错一次,最多两次,可能这辈子就定型了。沉浸在花钱的快感中,自然没有阶层跃升,他们在公交车上看着追赶的人群自然也就安心些。

我们自小长大,多半是有过困窘的经历的。我们这一代人还留有记忆,不至于被忽悠,再下一代估计就守不住了。引用教员的一个比喻,

日后的思想交锋,好比打仗。你一刀杀来,我一刀杀去,两把刀子要打中,这叫交锋。

最怕的是我们这一代人没守住。

以后就没人再敢亮刀子了。

《毛泽东选集 第 5 卷 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

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守住一些该守的底线。

不向穷人洗脑消费主义,就是底线之一。

知乎用户 天晓贰 发表

很不爽

所有的贷款平台都用尽各种办法告诉你

贷款能够解决你目前的问题

但特么不会告诉你,还钱的问题怎么解决

知乎用户 回望风逝​ 发表

我们干施工的这么没排面???

知乎用户 Reyn 发表

资本家利用产品强行介入社会关系的例子还少吗?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旺仔牛奶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历史的看。

这么放贷几乎必然导致以下不良后果。

逼良为娼:负债累累,无法出卖劳动偿还,只能出卖自己。

破坏治安:年轻男性负债累累,无法出卖劳动偿还,很可能铤而走险。

造成系统性风险:全民加杠杆,则全民是杠精,一有个经济下行,社会不堪一击。

动摇基础:债务关系最终将使亲情变成笑话,全民的债务关系,将改变中国人 5000 年来的家庭关系模式。

这种放贷方式,不仅是竭泽而渔式的,几乎是亡国灭种式的,如果法律不能制止这种放贷行为,那么法律体系就必然有调整的必要。

五条人的仁科和茂涛都在少年时代经历过父母破产,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培养,这两个有天分的年轻人自我成长为艺术家,这个概率是极低的,这种情况下多数人最可能的结局是《道山靓仔》式的:在看守所似乎听到妈妈的呼唤而后悔不已。

我为广告里女童可能的未来感到不适。

知乎用户 Yui.Ric 发表

作为一个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地位一天不如一天,天天 996。

“打工人” 的梗开始火了起来,似乎打工人们终于想起来,自己才是光荣的工人阶级。

打工人语录里,我最喜欢的是这条:

“只要我够努力,老板一定会过上他想要的生活! 早安打工人!”

这条语录简明扼要的展露了资本家对打工人的剥削和对剩余价值的追求。国内作为资本人格化身,化身地最彻底的可能就是 JackMa 了,从 “996 福报” 到重新定义的“系统性风险”,他以最恶劣的吃相演绎着资本的丑恶形态。

JackMa 的恶是一条系统性的链条,“消费” 是送给打工人的毒药,“中产阶级 / 小布尔乔亚” 式的生活是毒药的催化剂。

这个链条由 “超前的消费”,“隐藏的利率” 和“无休止的剥削”组成。第一步腐化了打工人的心,后两步开始疯狂割韭菜。

第一步:超前的消费

十年前,各种社交媒体和电视台上说到美国人几乎都是美国人个个 “超前” 消费,家庭没存款最后导致了 08 年的金融危机。十年后,这种声音没有了,因为我们也活成了我们最讨厌的人。除了房贷,现在谁还没有点花呗借呗要还?尤其是大学生和职场新人。

但 JackMa 觉得不够,JackMa 还要为花呗借呗打广告。

小确幸、要攀比作为资本家操纵人心的必杀技,一刀一刀地剖开了打工人的心,然后把 “消费主义” 的思想巧立名目地塞了进去。

这个广告最恶劣的就是强行把 “快乐”、“幸福”、“消费” 这三个概念通过女儿的生日等价起来,总之花钱就对了,花钱就能让你幸福。

上一个要借钱给女儿过生日登上大荧幕的还是杨白劳。杨白劳因为生活所迫必须要向黄世仁借高利贷。杨白劳还不出债就必须要卖女,最后杨白劳为黄世仁所杀,喜儿(杨白劳之女)被黄世仁奸污。

这个广告和《白毛女》的情节如出一辙,只是换成了王少刚没钱给女儿过生日,要向花呗借钱。尽管现在并不会出现还不起卖女的事情,但你还不起要上征信、会被禁止坐高铁,在实质上又有多少区别呢?


与之相反的是,美帝国主义作为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谷歌、Facebook 前些年都全面开始下架 “发薪日贷款” 的广告,其理由就是避免用户选择对自己有害的产品。

老牌的资本主义尚知道,发薪日贷款的产品是一个不道德的产品,但这个产品的广告却出现在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地铁广告里。

第二步:隐藏的利率

为资本家辩护的小布尔乔亚(精神资本家)这时候可能就跳出来说:

你放 P,黄世仁是放高利贷的,JackMa 的利率才多少!你凭什么污人清白!

JackMa 的花呗(利率在 15%)可能达不到高利贷的界限,但借呗妥妥的高利贷啊。目前借呗的年利率大概在 15.7%,而根据最高法调整的利率保护上限,高利率的界限是 4 倍一年期 LPR,也就是 3.85% * 4 = 15.4%

一边是接近高利贷的花呗,一边是完全高利贷的借呗,你还说 JackMa 不是黄世仁?

第三步:无休止的剥削

为资本家辩护的小布尔乔亚(精神资本家)这时候可能就跳出来说:

你这是阻碍自由市场!人家自己选的,你凭啥说卖家是不道德的!

乍看起来这是很有道理的说法,很多精神资本家也把自由市场挂在嘴上作为他们剥削别人最后的堡垒。可问题是,这个市场真的是自由的吗?

显然不是!

消费越来越多,超前消费养成了习惯之后,你但凡想踩刹车你都会变得很痛苦,借钱消费的雪球只会越滚越大。

但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借钱消费的雪球越滚越大,你就越来越不敢和资本家议价,你就越来越害怕失去工作,在劳动市场上资本家就能剥削你剥削地更多,因为他们知道,你不敢失去工作,你失去了工作你就还不起花呗、借呗。所以他们就可以明目张胆地说 “996 是福报!”,明目张胆地践踏《劳动法》。

这就和为什么立法禁止卖淫、吸毒、买卖器官一样,这是打工人 “没得选” 的东西。早年坊间为什么流传卖肾买 iPhone4?如果这是合法的,资本家看上了一个打工人的器官,说你小伙子心脏不错,100 万我买了。难不成我们还要为了这种剥削对资本家感恩戴德?对自由市场感恩戴德?

联合起来,打工人!

知乎用户 刘海光 发表

中国社会的稳定,很大程度上跟中国人的高储蓄率有关。

事实上,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高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了。下面是中国统计局的数据,众所周知,这个数据比一些第三方的数据低。

2012 年到 2015 年,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 0.474、0.473、0.469、0.462。2016 年是 0.465
数据来源 —http://www.gov.cn/xinwen/2017-01/20/content_5161566.htm

未完待续。

知乎用户 luvian 发表

我倒是觉得这个广告挺温暖的。鼓励国家出台规定,此类明确用途的小额,有餐费发票和账单,有子女身份证作为佐证的过生日借贷,可以合法不还,不上征信不上任何大数据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让每一个父亲能够给女儿过一个至少是 kfc(看上去像?欢迎纠正)的生日。

让花呗真正成为一个 “好人”(手动狗头)

知乎用户 千鸟要 发表

有人掌握印钞机

就有人沦为六一奴

不背债不行

背债也不行

这是个死局

从废除金本位那天就注定了今天的一切

温和通胀有利于经济?

关键在于如何定义通胀,温和和经济

把房子和资产排除通货范围,把 2% 定义为温和,把资产价格定义为经济

哈哈哈哈哈

知乎用户 玖熙 发表

我们家一直都是以勤俭节约的 是那种有多少钱做多少事的家庭 消费我们家从来不用信用卡 可是要用支付宝转账 我爸转账的时候没注意看支付宝账号竟然直接给我们默认用蚂蚁花呗 这 TM 什么⊙∀⊙?鬼操作 如果我当时没有及时发现 那可能就会莫名其妙的逾期了 自己还不知道 我觉得马云这是在坑钱 。 特别是那些老年人或者文化水平有限的人 很可能就是这样自己逾期了都不知道 明明支付宝里有钱还用了花呗 阿里是不是被捧太高了 我希望中行的电子人民币计划早日实现 现在微信和支付宝支付方式属于私人企业可能会有很多问题 企业要发展盈利 就回诱导顾客消费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这市场上必须要有竞争 不能让 两马垄断手机支付市场 现在是给女人过生日要花呗 那接下来又会是什么是为了一些所谓的奢侈品而裸贷吗?呵呵 收入决定消费 而不是蚂蚁花呗套现度决定消费

另附 百度 数字人民币计划

数字人民币 “在路上”

全国首张数字银行卡发行

数字人民币

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尚未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即 “数字货币电子支付”(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和硬币等价,并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的可控匿名的支付工具 。

2020 年 8 月 14 日,商务部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提及 “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发展历史

2014 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专门团队,开始对数字货币发行框架、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及相关国际经验等问题进行专项研究。

2017 年末,经批准,中国人民银行组织部分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和有关机构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的研发。DC/EP 在坚持双层运营、现金(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4]

2020 年 4 月 19 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正在稳妥推进,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不断优化和完善功能。[5]2020 年 5 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数字人民币目前的试点测试,还只是研发过程中的常规性工作,并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何时正式推出尚没有时间表。[4]

2020 年 8 月 14 日,商务部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在 “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任务、具体举措及责任分工” 部分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人民银行制定政策保障措施;先由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等地及未来冬奥场景相关部门协助推进,后续视情扩大到其他地区 [3]。《方案》公布后,数字人民币的进展再次引发市场关注,也有网络传闻数字人民币将在 28 地试点,记者了解到,“28 地试点” 的说法属误读,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仍是“4+1”,即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6]。

知乎用户 一直住顶楼 发表

你们都没有理解人民富豪的良苦用心,现在社会矛盾的爆点在哪花呗的 985 们会不知道吗在?

所以广告里主人公是 37 岁的包工头而不是 27 岁的农民工或者电子厂小妹,就是想告诉大家:资本家也难啊,为了能够给劳动人民创造工作,都要借钱给女儿过生日了。剥削阶级的艰难生活,和人民富豪悔创阿里的中心思想一脉相承前后呼应,是一个很高级的 call back。

同情这个广告的主创,曲高和寡,知音难觅。

知乎用户 bubblegum 发表

反正如果换做是我,这一桌子饭我是绝对吃不下去了

我不知道这种广告的受众到底在哪里,文案是感性的,这种文案能够写出来并且过审仿佛展示了资本和人民的思维隔阂?

by the way,在这个时代是这样的,我们都以为自己在独立思考,其实人是感性的,人群就更感性啦,所以我们基本上都是被环境影响下,社会驯化的产物。垄断的大企业或许希望能用大量投放的广告来引导舆论,但是舆论总是掌握在 dzy 手里的,要么穿一条裤子说一样的话,要不就乖乖跟好?

知乎用户 祁蝽辰 发表

儿子不配过生日?

知乎用户 何何何 发表

住在老破小的城里人,拿几件不穿的衣服和别人送来不值钱的礼品。 想骗乡下穷亲戚的女儿来城里做保姆,带孩子。

人家宅基地修得跟别墅一样,还不知进退,站在人家门口说做保姆的事,没有被泼一脑袋洗脚水,证明人家教养好。

这广告文案真实牛逼, 负责领导也厉害。 估计是 “物价回到解放前” 广告的原班人马打造的。

知乎用户 Someonedieyoung 发表

这只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另一种形式——消费主义洗脑无孔不入。

知乎用户 海水浴场的小号 发表

现在摆在中国资本和有产阶级面前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那就是 要不要重新与封建地主决裂

决裂吧 5060 年代被干到剩一口气的时候 是人家想办法保住了财产私有制这最后的阵地 而且资本翻身靠的也是炒房买买买(国企公转私不算翻身 充其量只能算葫芦山塌了妖精跑了)

不决裂吧 封建地主们的属性决定了他们对社会进步毫无用处——除了倒卖房子就是当房东收房租的人对社会进步有用吗?

而资本需要的不仅仅是增值还有增速——增速不够 人家投资方可是要跑路的——但是收房租 炒房子 最多也就是个固定增速 连贷款利率都不一定跑得过

所以怎么办?从还没被房子套牢的无产者手里抢呗 所以先卖高档次女性生活 再卖让男朋友为女性高档次生活埋单的生活 现在开始卖让父母为女性高档次生活付费的生活了

无所谓 继续快进吧 韭菜地都割完了你们还能干什么?喝了 40 年鹤顶红 块喘不上气了吧?继续吧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就决定了 它们活不长 正常人坐在岸边上看热闹就行了

ps 老子没孩子 看到这个广告一点也不焦虑甚至想笑

@支付宝

知乎用户 极光 AuR 发表

目前,我就职于一家全球性金融机构的总部,负责产品设计与法律合规工作,因此对这种信贷类广告背后的逻辑还是比较了解的。

以下,我便从金融机构和消费者的不同视角为大家进行解读:

一、下沉市场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雀巢咖啡,作为咖啡界的知名品牌,相信大家就算没喝过,也一定见过、听过。不过,雀巢咖啡刚刚出道时,却有着一段无人问津的尴尬过往。

雀巢咖啡诞生之初,便以速溶咖啡为卖点,主打方便快捷的产品理念。只可惜,当时多数人都认为喝咖啡需要细品,是一种高端产品,这种速溶咖啡属实没有档次。因此,该产品一经推出,便无人问津。

为了扭转人们心中的刻板印象,雀巢咖啡将目标市场下沉,拍摄了以普通中产家庭为主角的广告,并通过各类渠道投放,使得人们逐渐形成了速溶咖啡方便快捷,是普通中产家庭理想选择的观念。

回到花呗这个产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此前花呗广告的主角多以学生白领等年轻人群为主,同时,各类营销活动也主要围绕此类人群开展。

这其实很符合市场逻辑,学生白领等年轻人群算是小额信贷类产品的优质客户,具有一定消费能力,也很注重维护自身的信用记录。

不过现在,我们看到花呗广告的主角变成了 “施工队队长”,以此为代表的人群,其消费能力和信用意识相比于学生白领等小额信贷类产品所青睐的传统用户显然有一定差距。

由此可见,花呗开始将目标市场下沉,对客户资质的筛选有所下探。

进一步地,我们也可以从侧面发现,现在小额信贷类市场真可谓是一片红海,竞争激烈,以至于行业龙头都不得不开拓新的市场。

二、超前消费

在进入金融机构工作以前,我对超前消费其实是有一定抵触的,奉行着 “有一分钱花一分钱” 的理念,我度过了整整二十二年。

但进入金融机构工作以后,我的观念得以逐渐转变。

首先,希望大家明确一个观念,就是你所拥有的财富除了你现在手里面实际拥有的,还包括了你未来预期可能拥有的。

通过各种信贷工具,你在支付一定资金成本的情况下,就可以提前享受未来收入带来的消费力,多数时候这其实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就比如以你的收入,需要二十年才能买到自己心仪的房子。如果通过贷款,就可以提前入住,需要额外付出的只是一些资金成本。而如果慢慢攒钱,那么就要等二十年才能入住,这显然并不划算。

不过,任何信贷类产品的问题都在于,人们预支的是自己未来的收入,而如果未来因为一些原因,比如失业,使得收入没有达到预期,那么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所以,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花呗如此急不可耐地开始培育下行市场,是否有些操之过急?是否会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一些可能没有足够偿还能力的人,为什么要带给他们可能并不相称的道德压力?**我觉得,花呗必须要思考自己的产品设计是否足够成熟,对风险的控制能力是否到位。

【我是

@AugustusR

,期待你的关注~】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中国为什么免除非洲国家到期债务?

知乎用户 磁湖畔小 Q 发表 假想一下,你是一个坐拥海滩大院肥沃土地和五层自建房但是穷的叮当响的人。家里水电没通啥家具都没,甚至连温饱都难。这时来了一个人,用慈眉善目的眼光看着你。 “您好,打扰一下,我看您家里还没通水电吧?” 见你没说话他 …

华人挺川普,全家被卖了还在帮着数钱

北大飞 华人挺川,原因说白了就是种族主义。各种理由,比如认定奥巴马要让男人上女厕所,希拉里叛国吃人肉,黑鬼占用了我孩子上哈佛名额等等,都让人笑掉大牙。真正想要的是川大大上台能镇压黑鬼老墨,防止他们胆子大了能投票打了华人的土豪,分了华人的田 …

妇女节,聊聊中国大陆自由派群体的直男癌问题

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已经屡见不鲜:网络上一些比较著名的,中国语境中通常意义上的自由派人士(和美国语境中的”liberal"是不同概念,这些人大部分其实相信美式保守主义,为行文简便,以下”自由派“均指大陆版本的自由派),有的人甚至可能还 …

枪棍横行的美国,孩子们要被迫接受“肉身挡枪”的奇葩训练

点击上方蓝字“北大飞”订阅本公号 佛罗里达,又一场大规模枪案。死的又是儿童。愿死者安息。愿本公众号这一哀悼格式模板有停用的那一天。 在美国,变态杀手报复社会性质的大规模枪杀案反复出现,人人心里都有一根绷紧的弦。为防不测,为最坏情况多少做些准 …

不生不育,天经地义——一名铅笔社女权主义者的自白书

众所周知,中国职场性别平等状况极其糟糕——西方发达国家也没好到哪儿去,但中国的情况更要大大不如。比如根深蒂固的认定女性能力就是不如男性。 而哪怕是承认女性能力达到了,仍有种种借口在招工、晋升等方面进行歧视。常见的说法是:女性要怀孕,太影响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