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资金足够,中国能实现美国那样的大规模农场产业吗?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刘宇航 发表

此篇回答,不想被任何形式转载!谢谢理解~
没想到知乎上关注农业的也有这么多,不过隔行如隔山,就算农业专业的学者也没法设身处地的从农民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让我一个苦逼农民,结合自家农场,从实际劳作上来回答这个问题,估计会很长很长,很多图,很多内容需要临时补充。

关注的知友井喷了,开玩笑和祝福我的,我在这了谢谢各位,恕不一一回复了。看完整篇答案并留言问问题的我都会回复,如果我没回复,那我就在地里干活呢 +_+

首先,表明观点,能!必须能!而且,我们家已经做到了。

我们家农场在内蒙古东部,由自家经营。从 2002 年开始,家父承包了这片荒地开始,最早是从杂草中间铲平一块,支了一个帐篷开始的,现在规模在 1.5 万亩左右。
农场主要种植紫花苜蓿,其他的玉米、玉米青储、小麦等等,反正什么都种。

平时看着是这样的

机械设备涵盖各大世界品牌,纽荷兰 New Holland,凯斯 CASE,约翰迪尔 John Deere,克拉斯 CLAAS,道依茨法尔 DEUTZ FAHR,库恩 KUHN,克鲁尼 KRONE,阿玛松 AMAZONE,格兰 Kverneland Group 等等,国内的使用过东方红,天津天拖,上海的 STAR,新疆牧神,还有很多小牌子。土地投资就不说了,机械设备投入大概有个几千万了,完完全全是产生一块钱利润就再投入一块钱的模式运营了十多年,到现在这种规模。
先来点图,各种大型设备:

纽荷兰 T9030 人民币 160 万元左右

此拖拉机是纽荷兰大马力拖拉机里面的小马力车,390 + 马力,八个轮胎,轮胎高度 2m,车身宽幅 4.8 米,油耗 13L/km

之所以把这台拖拉机摆在第一位,不仅是因为个头大。家父在刚成年的时候,职业就是开 30 马力的破拖拉机跑运输,那个时候看到机械杂志上,国外的大型拖拉机的轮胎都比人高,简直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简直就是 DreamCar。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自己终于有了能力能买 DreamCar,我还记得我父亲在买这台拖拉机的时候,从厂家装车往农场送的那天,我父亲兴奋的一夜未睡。

更新了一张挂设备的照片,今天拍的

东方红 LF2204 人民币 80 万元左右

东方红跟康明斯合作的产物,220 马力,后排双轮

图中后挂纽荷兰 BIGALER1270 大方捆机

道斯坦法尔 2104 人民币 80 万元左右

道斯坦法尔的中型马力的拖拉机,210 马力

图中 外挂纽荷兰 BIGALER1270 大方捆机

车头支架是配重的支架,配重额是一吨

凯斯 1404A 这个好像是 40-50 万元左右

凯斯的小马力拖拉机,性能优良

主要用于播种和翻地,后面挂的就是搂草机

今天找了一个好角度,拍了一张拖拉机内部的照片。

附一张车内控制台和外接自动驾驶系统,小马力车的操控台还是简单了很多。

挂在司机右手边玻璃上的就是自动驾驶系统的导航,可以设置作业土地,然后拖拉机自己作业,司机一直盯着监测台就行。

今天正好种地,教小司机用自动驾驶来着,顺便拍了一张照片,此时拖拉机已经开启自动驾驶,不用司机操控了。

各种约翰迪尔和天拖的小马力拖拉机

各种 804 750 654 还有原装的约翰迪尔的 2040,来一个合影就得了

纽荷兰自走式 SR200 压扁割草机 人民币 110 万左右

作业宽度 5m

今天割草,拍了一张自走式割草机的作业时候的照片,还有视频,正在考虑怎么发上来。

(2016.07.12 更新此段)

新疆牧神玉米收割机 人民币 70 万元左右

这个是家里少有的国产设备之一,不过国产设备通病,易坏,毛病多

纽荷兰大方捆机 人民币 110 万元左右

作业照片:

库恩 3D 包膜圆包机 人民币 80 万元左右

这个设备可以让草刚割下来,水分很高的时候直接密封打包,直接发酵。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下图就是打完包的苜蓿青储

这种包膜青储的好处就是每个草捆单独发酵,相对于传统的半地下敞式青储的优点就在于浪费率非常低,青储的浪费率也就在 1%~3% 左右。
苜蓿在割倒之后需要几天的晾晒,在第一茬收割的时候正是雨季,很容易赶上雨,淋雨的草也影响品质,这种裹包青储只需要晒一天,就可以打包,可以添加催化剂,或者什么都不添加,自己发酵。而且这种小包装很灵活,非常适合大一点的养牛场用。

有位知友问我看到很多草捆是圆形的,问农场为什么没有做成圆捆

找到了家里打捆的照片,说的就是这种草捆

其实上面这个库恩的圆包机就可以打成这样,不做外面的封闭膜就可以了。

近照

选择方捆机而没有选择圆捆有几个原因吧
1. 方捆是用打捆绳,圆捆使用打捆网,相比较而言,还是打捆绳的成本更低
2. 在打捆的速度上,差别不是很大,单还是方捆机略胜一筹
3. 在运输上,单位面积,方捆会装的更多,圆捆会浪费很多空间

凯斯 6088 多功能收割机 人民币 300 万左右

可以换多种割台

翻出来一张准备作业的图,可以换各种割台,收割各种作物,不过割台都要单买,都不便宜。

纽荷兰 FR9030 玉米青储收割机 人民币 230 万元

这两天新进了一台玉米青储收割机,内蒙古这边这在粮改饲呢,今年玉米价格也不好,很多都直接当做青储收割了,自家需要,也可以出去干活。

作业开始的照片

分场没有青储窖池,青储直接平面堆积储存了。

2016.09.26 添加)

库恩的双耙搂草机 GA6632 人民币大概 28 万元左右

KUHN 的摊晒机 GF8702 人民币大概不到 10 万元

今天家里设备又添新丁,这是调试机器时候拍的照片。

有这个摊晒机,能够减少牧草的晾晒时间。

美诺 3920 喷药机 不到 10 块钱

伸展完全了在 20m 的宽幅

知友

@小莫快跑

问的,施肥和施药浇水都是用拖拉机,拖拉机开过去不会压坏植物嘛

首先,浇水不用拖拉机;这个喷药喷肥机主要用于条播的农作物,比如玉米,而且是用于植株生长的初期,大概就是不高于半米的时候,因为如有有杂草害虫也不会长太高;再一个,农用拖拉机的轮胎间距都是跟植株之间间距相匹配的,轮胎肯定是压在植株与植株之间的空地上的。

再一个,植株在播种的时候,用的播种机就自带播种箱和肥料箱,是种子和肥料一起播种的,等到后期追肥就会用到下面所提到的指针式喷灌了。(2016.07.11 晚补充此段)

库恩 GA4121gm 搂草机

上面的那个大楼草机买了之后,这个也要淘汰了。

下面再说一下播种机

第一个是格兰的吸气式播种机

出厂价人民币 40 万左右

第二个是库恩的播种机 价格我不清楚

第三个是阿玛松播种机 这个我也不道

第一个带红外监测,漏播率是万分之一粒

还有一个国产的 新疆产的

这几个播种机加起来大概人民币 100 万元吧,格兰的和新疆的这个还是买的二手的

还有老古董设备,这个是散粪机,约翰迪尔德,保守估计有 40 年了。家父在全国各地考察的时候淘来的

这个岁数差不多,估计是 1960 前后的设备,约翰迪尔的,玉米秸秆捡拾机。

除了更换磨损的槌片,一切正常使用。

这个设备主要就是在玉米收割机收完玉米之后,地里都是玉米秸秆,拖拉机带着它可以通过下面的吸入口把秸秆收上来,切碎。喷散到仓兜里,然后压缩,最后成一个面包形状,吐在地上。可以作为牛的粗饲料。

这里还有一个元老级设备,也就是我们农场的吉祥物:东方红 60 推土机

这个貌似也是一九八几年的设备,现在还能开走,保养的很好滴,连整车漆都刷过的。

库房里还有很多小设备,都是农场发展摸索期用的设备,现在都准备淘汰掉,都是好设备,都满先进的,但是现在不适合我们家农场了。有纽荷兰的自动捡拾机,打捆机,库恩的割草机,还有加密机,便宜甩卖了啊!

基本上,必要的设备就需要这么多,很多不是刚性需求的设备都还在将就用,只能说现代化农业对前期投入要求非常非常的高。

补几张光鲜的大型设备后面的老设备,都是还在将就用的

日本五十铃农柴,70 年代的车,主要用途就是从地里把草拉回库里。所有车灯瞎了,倒车镜也没有,但是这么多年了,车主体没修过,而且冬天也一点火就起车,不得不服。

家里面一万多亩地,基本上农业相关作业就是五六个司机来完成,这也就是现代农业的特点了。
而且拖拉机都配有外接自动驾驶的接口,很多作业可以直接让自动驾驶托管,司机只要在车上看好拖拉机和外挂设备的监测器就行。
基本上苜蓿种植的一套设备,一个割草机,一个小马力拖拉机带一个翻草机和换搂草机交换作业,一个中型拖拉机带一个打捆机,一个叉车,若干台运输车。这一套设备就要 400 万人民币左右,这一套设备能适配 5000 亩~8000 亩,超过这么面积,就需要再来一套,而且考虑到对付应急情况,一套设备也是隐患很多。

填两张作业时候的照片,这是前两天收燕麦草拍的,这一片地是 700 亩左右,两个打捆机,不道半天就能全部打完捆。

这个打出来的捆,一个重量大概在 400kg~600kg,而且是压缩的,密度非常的高,捆绳如果断了,草捆就会弹开,变成好大一摊。人工是根本没法装的,完全靠小铲车改装的叉车来装。

这个换在几年前,还在用小打捆机的时候,一捆大概 20~40kg,连装车的人都雇佣不到,不是工资的问题,是现在干体力活的人越来越少,跟不干不动,记得人工装车的时候,有能干的人,一天能挣八九百。这也体现了为什么农业要走机械化

翻到几张老照片,原来还在用小型设备的作业照片

(2016.07.11 补以上两张照片)

对了,还有我的爱车木有发照片呢,兢兢业业工作了 14 年的皮卡卡!

(不过既然假设是有无限的资金,那我还是奢望一下吧,有钱的话我一定会换一个大皮卡,猛禽或者坦途!嘘~不要让⬆️它听到,会吃醋的)

——————————————我要换内容了———————————————

这里两张库房的照片吧

库房外面

库房里面一撇

反正堆的都是草,现在设备多了,有一部分单独拿出来当仓库用了。
在这里是绝对的 严禁烟火!!!

————————————换内容专用分割线————————————

再说一下灌溉

家里的灌溉全部是大型自走式指针喷灌

下图这种的,地里全部覆盖,总数大概在 40 + 套

一万多亩地全部灌溉只需要一个人控制,这个都是用的国产的,有国际大牌子林赛,伊尔什么的。可以达到用手机 app 操控全部,可是实在成本太高,钱还是花到实处吧。

说一下指针式喷灌的优点,一方面是节省人工,提高效率,还有一个很有用的地方,他可以外接高压注水泵设备来达到施肥和喷药的作用,电脑里的没有找到照片,回头再补吧。
先说一下原理,类似于这种注水泵,这种注水泵放在指针式喷灌的中心点位置,接入主管路,先将肥或者药溶解在桶里(如果需要),再通过高压注入喷灌,协调好喷灌移动的速度和喷药量,就达到了通过指针式喷灌施肥或喷药的目的。(2016.07.11 更新此段)

这个指针式喷灌也有一个弊端,就是只能灌溉一个圆,圆圈边界的地方就是死角,很多地方考虑到人工成本各方面因素,就直接放弃了。

指针式喷灌还有一个弊端,就是每节喷灌都有行走轮,这个轮子翻来覆去的转圈,会留下深沟,农用设备作业的时候走过轮胎沟的时候会被颠簸的很厉害,不过今年购置了平沟器,改天补照片。

(2016.07.11 补充此段)

在我家,为了让每一亩地都不浪费,在大型喷灌的盲区都打了小井,通过小型指针喷灌,或者微喷带来进行一下补充。

看下图,离得有点远,放大了看的话,还是能很明显的看到指针式喷灌的爬坡能力。

其实灌溉还有一个很特殊的设备,小型的可拖走的移动喷灌,用处不大,手头木有照片,回头补上。终于找到图了

(2016.07.11 补此图)
这个是卷盘式可移动喷灌,这是欧洲的,牌子都不知道了,但是知道这个设备是 60 年代的设备,已经有将近 60 年了,而且还可以正常工作。
工作原理是这样的,这个卷盘大概是 200 多米,这边接到井的出水口上,另外一头有一个 2m 宽幅的喷头,下面带着轮子,设备带离合器,挂上空挡,拖拉机挂着喷头把喷头拉到最远的地方,然后打开电井,通过水力,不断的反转,慢慢的往回拉管路,经过一定时间,拉出去的喷头就拉回来了,途径的地方就被浇灌了。
这个设备最 nb 的地方就在于,这都是快 60 岁的设备了,管路即走水又承力的水管还一点老化迹象都没有,国内有仿造的,可是管路的直径也就只有这个的 3/5 吧。

————————————————我又要换内容了—————————————————

灌溉说完了,说土地整改。其实投入最大的,最无形的就是这个土地整改了,一亩地扔里面一千块钱,就跟啥都没动过一样,一片地,是黑土,还是碱地,需要垫沙层还是垫黑土,都是经验,而且整地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下图就是碱性非常大的土地:

都需要一车车的黄土,黑土,沙子,根据需要,垫起来土层,再规划地表走水,和地下走水,来降低碱性,再经过一年又一年的耕种,才能把一片荒地碱地一点点改造成好地。

下图摄于 2014 年 03 月,在我们内蒙古东部,还是天寒地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忙起来

由于盐碱地的特性,等到春暖地化的时候,就已经无法进去车了,必须在这个时候,用挖掘机挖开地表冻层,按需要进行整地。
基本上每年也就过年前后 半个月能算上休息几天,比如今年,大年初七就开始了整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春天的时候可以有能播种种子的土地。

-————————————–(可能会补充内容的分割线)———————————

我的父亲,一位伟大的农民,从 2002 年春天,到现在,整整 14 年了,一天都么有停歇过。从杂草丛生中的帐篷,到现在规模化的场区建设,从一个破小四轮,到现在全部世界最先进的设备,多少苦,多少累,是无以言语的,家父是一个就想着实干的人,这么多年也没记录一下,遗憾的是没有留下什么照片。其实我特别想把我父亲的故事写出来,从 14 岁自己养活自己开始奋斗,到后来养活一家,到现在经营农场真的是一刻都没松懈过。

没有从事过农业基层劳作的人,搞农业很难,不能吃苦起早贪黑的很难,每天起早贪黑,夏天的时候,像现在,每天四点就要起来了,播种啊,收割啊,打包什么的,都要忙到后半夜甚至通宵。没有恒心毅力的根本就搞不了,这些都有,没有钱的话,你还只能当个个体农民。

大体上来讲,美式农业模式就是中国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农民大量进城,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通过大型农业设备进行大规模集中作业,灌溉,收割,最大程度的压低单位成本,来达到农作物产品的利润最大化。农业是一个前提投入特别大的行业,而且回报还特别的慢。
现代农业跟传统农业完完全全是两个套路,说一下现代农业的几个点
首先,从个人来讲,需要懂农业,又懂技术的人,可以下地干活,也知道农业前景方向。
再次,从经济来讲,农业属于一个没有天灾人祸,经营者不傻不二,会有稳定效益的一个行业,但是前提投入非常之大,大到外行完全不理解的程度。
还有,从国家来讲,近几年国家大力扶植农牧业,减免农业税不说,还有各种各样的补助,但是对于现代农业来说都是杯水车薪。
再有,从地方来讲,农业还不是一个地方政府出政绩的地方,也很少有地方政府会看到现代农业的潜力,而给予重视和帮助。
而且说句实在话,国家一直说补贴农业什么的。都是说的对老百姓,对于发展快于政策的,很难享受补贴,基本上进口设备都没有补贴,很多其他方面的补贴对于大型农场来说,九牛一毛一样,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靠自己硬抗,想尽各种办法弄资金,维持发展。
做一个比喻,在农业这方面,都是踩着石头过河,国家的政策性帮助就好像另一个人拿着石头想帮你垫脚,连过河的人都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踩哪,所以想帮忙的也不知道怎么帮。
在国内来说,现在现代化农业是朝阳行业,前景无限好,但是真的很累。很多地方都没有经验,只能靠多投入精力来保证不出错。农业的容错率也非常的低,比如播种的时节,就前后那么两天,播种的时候,如果有种深了地方,导致没出苗,需要好几天时间才能发现,即使发现了,想补种也过了农时。
-—————————————————————————-
-—————————————————————————-

关于一些加不进回答里的问题:
~ 很多知友向我推荐模拟农场,可是我真没时间玩啊!!(−_−;),而且现在玩不动游戏了,就没事的时候在手机上玩两局皇室战争,还经常忘记开箱子!

~ 南方地区,丘陵地带怎么进行大面积耕种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不敢妄自尊大,毕竟我没深入的在丘陵地区生活过,但是以我这几年的务农经验来说,物尽其用嘛,东三省,内蒙古,新疆有土地,就尽可能的发挥其作用啊,让每一块土地都尽最大可能的提高产量,不能一个思路硬套所有地方啊。美国农业再发达,不也没说把丘陵推平了都种地啊。

~ 有个叫 alex 的知友问农机租赁,农机服务社在国内的可行性。
国内有,不少,而且有国企在搞,而且很多大农机代理商也在做。小规模的满地都是,大规模的,黑龙江那边的粮食相关的,内蒙古牧草相关的,新疆那边棉花相关的,根据各地主要农作物,都形成了相应的农机服务产业。从我家农场的经验,我说一点自己的理解,农机服务社会有前途,也是现代农业的一个发展方向。
比如说单位面积作业的成本核算,由于缺少经验造成的损耗比例,相应设备在农作物时候的动力输出溢出,劳动力成本,燃油成本,车辆保养成本,配件成本,经验的多少导致设备损坏的几率高低等等等等,这些经验的积累都是农机服务社、租赁公司的长处。当这些经验远远高于农场主本身的时候,农机服务社和租赁公司就变得非常的必要了。
但是现在来讲,农机服务社的人员未必有农场主本身更有经验,都在摸索期,做工人肯定比帮工的更明白,说白了就是农机服务社持有的设备很好,但是设备 + 经验的综合值还不能远高于农场主的设备 + 经验的综合值,无法让农场主完全将这么重要的一块交给外人,毕竟有损失风险在那。现代农业需要积累经验,现代农机服务社也需要积累经验。但是每个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定明确细化分工,最后形成稳定的结构。不过现在也有很多拥有很多设备和经验的农场主在结束自己家农活之余兼职搞农机服务社的。(2016.07.13 补充)

~ 好多知友把美国的现代农业神话过头了,有位知友竟然评论说美国现代农业主要在屋里看看电脑就行,看完我真是鼻子一把泪一把的,要是真那样,那中国农业跟美国农业得是多少年的差距啊?!去美国考察的时候,看到美国大农场的白人晒得比我还黑呢。也没看谁在屋里里看电脑啊。回头找一找去美国农场考察时候拍的照片。

找了几张去美国农场考察的照片,去的是一个十几万亩的大农场,这是他们的一个基地

他们的设备很多,但是保养的都很好,都是用很多年,而这只是一个角度,还不如停放设备的全景

神话老美农业的,其实老美也是为了节约成本想尽各种方法,美国农场有大量的老墨

作为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这是聚餐时候的照片,也能看到,他们老旧的库房

所以说,国内农业跟美国农业差距是很大,但是还没到凡人跟神仙的差距。(2016.07.13 补充)

整理档案,翻到了几张规划图

这是其中一块不到 5000 亩的地块,碱性很严重的一片荒地。

上图是 2011 年准备整地,下图是 2013 年的样子,Google 地图还没更新,还没有最新的图

两年的改造,可见地貌变化
(2016.08.14 补充)

Google Map 又更新了,填一张图(2018.02.270

这个回答我一直在完善好,能写的东西太多太多(持续更新中)

知乎用户 我是郭杰瑞​ 发表

美国农民的生活是怎样的?为啥美国农业领先世界?

走进农村:美国也有农家乐!(拍摄这个视频我们花了 6 个小时,去农村来回 4 个小时,烈日下晒了 2 个小时)

我不知道在中国是什么情况,所以只能给大家看看美国农场的情况,不好意思哈!

知乎用户 张佳 发表

我只知道养猪。我们的大规模猪场比美国大了去,比世界各国都大。

注意,是已经

知乎用户 刘猫猫 发表

知乎上都没有农垦局的人吗 黑龙江省农垦地区规模化,工业化,机械化农业生产都干了三十年了。垦区的大国营农场高票答案那种大型机械都是数以百计,整个垦区中大型农用飞机大几十架。每年生产的商品粮(某些产粮大省都不够自己省吃的,别出来丢人了)可以供给全国人民吃一个月。
最近农垦局闲的无聊开始搞信息化农业,摄像头装到田间地头,所有农机运行坐标在指挥中心时时显示(比天网那套还先进,求警察叔叔心理阴影面积),农机实时调度,土地各项指标地头的传感器实时上传,每块地的浇水肥料都是定制化的…… 最近地主们不满意大型农用飞机还要排队使用,开始自己买无人机撒药 简直无聊到丧心病狂。
不过粮食生产成本比美国,西班牙都要高将近一倍,只能说美国和欧盟的农业补贴简直没有人性!!

知乎用户 赵永强 发表

看地域了,有些地方是可行的,当然前提也有,得做好政府关系,帮你把不愿意流转土地的人调整种植地块,我现在就在这么做

知乎用户 jack king 发表

  1. 个人认为在最近几十年内,不可能。
    原因:
    1. 土地政策原因。 众所周知,我国土地分为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 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在村集体。 若大规模农业,很大可能会跨村,这为以后土地租赁留下隐患集体土地_百度百科
    2. 柴油价格原因。
    美国,在 11 Jan. 2016, 柴油价格: 1.996 per gallon(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按照 17 Jan. 2016 汇率, 1 美元 = 6.5840 人民币元, 以及 1 US Gallon=3.7854 升, 可得 3.4716 人民币元 / 升。
    在北京, 15 Jan. 2016 数据, 为 5.17 元 / 升。
    通过 Chen(2518),

可知 油价和食品价格是正相关的

3. 地形地貌
美国 U.S. Geological Survey(USGS Geology in the Parks

中国地形图:

美国平原面积比中国大,更适合开展大规模农机作业。

农机价格,农机具购置补贴 , 可知,农机具价格并不是主要问题。

-—————————————————————————————————————————-
偏题:
在内蒙古,新疆, 黑龙江, 苏北等地区, 有些地区已经和美国一样的种植 - 收获模式。 特别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 XXX 农场等国企。
翻地: 拖拉机带联合整地机。
喷药: 喷药机 / 飞机。
灌溉: 喷灌。
收获: 联合收割机。

所有的这些农机,都有可能是进口的(国内组装, 算国产农机, 有农机补贴,或有一部分国产件)。
一台拖拉机, 100 万人民币,很正常, 而且偏少。 几百万的算是正常价格。
收割机, 100 万人民币,算是中型收割机,大型,也要数百万(包括割台)。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 尽管资金足够, 也不可能在全中国地区,实现和美国一样的大规模农业。
但是在一些区域, 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XXX 农场, 已经和美国一样,甚至比美国更先进。

Work Cited
Chen Sheng-Tung. “Mode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il price and global food prices”. Applied Energy. August 2010. Web. 17 Jan. 2016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图片来源:#聚力十三五 • 绿色龙江行 #【中华大粮仓 :全… 来自科罗廖夫

【中华大粮仓 :全世界最厉害的农业机械化】黑龙江农垦建三江垦区,是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端之地。目前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 98%,超过美国平均水平,是世界农业机械化的典范。现在甚至有农户购买了私人飞机,当然,北大荒的私人飞机是用来农业生产的,不是国内富豪用来显摆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据说北京公交车没有实现全部无人售票的原因是需要解决本地人的工作问题。

知乎用户 忘言守 发表

答案是不能,至少在你我有生之年没有可能。

资金投入的规模并不是瓶颈,瓶颈在于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农业由于其生产过程的非标准化特性,当经营规模超出所有者的个人管理半径,则势必出现严重的代理人问题。

当前中国农村的经理人市场极为不健全,而此建设过程遥遥无期。

所以不可能。随着人口的更迭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土地兼并的历史进程已经不可逆转。而商业文明下,土地面积不再是农业经营的关键要素。

知乎用户 老王 发表

可以!
美国式的大规模农场生产,在北方平原多的地方完全有可能。 适当的资金和土地规模即可实现。
1 资金,许多大企业现在投入农业,资金还算雄厚,暂且不考虑此因素
2 技术,师夷长技,不仅仅是美国,以色列与埃及等在沙漠中都能做农场,现代农业技术不是障碍
3 人员,大规模农场生产,必然产生富余人员。这些富余人员如何处理,没有明确的说法。不过随着很多乡村空心化,这个问题已经不太明显了,因为农村本身人口就不多了,多数到城市里面了。哪怕维持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变,农二代或者农三代,多数也不会回去乡村。
4 土地,土地上最大的制约因素! 唯有通过农村承包土地有偿退出,把土地流转到适度规模,才谈得上大农业。许多农民守着宅基地与农地,既不能变现也无力劳作,土地不是财富而是枷锁! 唯有土地变现宅基地变现,部分农民获得货币(租金)等,才可能真正融入所在县城或者乡镇,至少买房的首付能凑一大半。此中道理,当要细细品味。

知乎用户 快乐的小黑皮 发表

不能
这是中国国情所致,因为适合耕种的地方人太多。相比美国,我国的农民是美国人口的两倍,是美国农民的 200-300 倍,耕地面积约为美国耕地面积的二分之一,大家感受一下,同样的一块土地上中国有 500 个农民,而美国只有一个。所以农庄化不现实,东北平原平原的人地比略好。所以那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地方。
知乎首答,手机打字,排版什么的见谅。。。

知乎用户 北野文 发表

暂时不能。
按国家统计,耕地最多 20 亿亩,农村人口将近 7 亿,国家的地是均分的,也就是人均 1—3 亩(地方上不一样),一亩地一年两熟,亩产 900 斤,稻谷收购价 1.4 元 / 斤左右,你自己算算年收入有多少,还别说化肥和灌溉的成本,一家人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条件。
我觉得还是农业人口太多,等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我相信农业人口会越来越少。
等减少到五亿人,四亿人,相信情况会慢慢变好。
这里想探讨下农村人口与农业人口的区别,农村人口指户口在农村,农业人口指以种地为生的农村人口。
现在很多拥有农村户口的居民实际上都在城市打工,自己分得的地要么荒着,要么给别人种,所以实际上农业人口已经减少了。
国家只能顺应这股土地私自流转的历史潮流,有能力有技术有想法的农村人口放开管制可以去城市务工,解决了城市资本积累的用工问题,一方面空缺出来的土地可以流转,给别人,原来一家人种 5 亩地,现在可以种 10 亩,甚至 20 亩,提高收入。这是两全其美。
但是,那一部分去城里工作的农村人很难在城里定居,一方面房价太高,一方面城市也有限制,你不是什么高技术人才,如果没有什么积蓄,养老怎么办?最后他们干不动了只能回农村,那几亩地是社会的缓冲带,至少不会产生大量无业流民。
个人认为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造成的所谓产权不清晰,其实当时出台这个就是为了防止土地兼并。分开的意思就是只要是农村户口,你就有一块地,至少你不会饿死。在这点上,我暂时反对土地私有化。至于以后农业人口减少到一定程度,私不私有都无关紧要。
农村本来各种公共服务资源就稀缺,治安,养老,医疗,教育,好资源都在城市,那些年老力衰的,没有技术的,或者学历太低的,万一为了一时的冲动(赌博,嫖娼,结婚生子)或者患了疾病,把土地卖了,会造成社会动荡。国家应该做的是建立医保和养老保险体制,而不是搞私有化。现时搞私有化是自掘坟墓。
至于大规模生产,现在很多地方在搞合作社啊,其实挺好的,有钱的出钱成立公司,村民土地入股,年底分红,公司雇他们干活,还能领一份工资。
但是这里也有问题,比如说:
1、土地集体均分,又集体入股,按照现有技术条件,最多可能节约化肥和灌溉成本,但是入股的人太多,年终分红也分不到太多钱,所以关键还是人多;
2、很多地方的地的地势高低不平,不像河南啊湖北那样是大平原地带,大规模其实很有难度的,大规模肯定用机械,机械都进不去你怎么大规模;
3、大规模后遇到天灾颗粒无收怎么办,国家要补贴吗,还是有农业灾害保险。
4、要说服那么多人入股就是一件难事,而且农村人契约精神不是很好,这事处理不好会闹矛盾的。
总之,家庭承包责任制已经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要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新的体系还没有建立,这又和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户籍制度和教育等等息息相关。城市化和户籍改革打破了城乡二元对立,有能力的自然可以到城市定居,第一代不行第二代第三代可以,这里教育是关键,这是一个可以不论出身的通道,我 92 年的,这一代的农村大学生比例还是很少,但比 80 后还是多出很多,情况在慢慢变好。
只要把这件事做成了,中国人摆脱历史周期律就已经完成了一半。

知乎用户 小石头 发表

农经的来水水~学得不精,随便聊聊~
首先,北方(特别东北)美国式大农场很多(有的比美国农场面积还大….);不过南方明显土地细碎化严重,流转得多普遍也就 60,70 亩…
其次,个人大农场赚钱取决于各种因素…(成功案例可百度土豆姐姐)然而做农业投资很需要考虑,如果想单靠规模大,就想着以规模化经营降成本来取胜,劝君早归还;
最后,很多人谈偏了,谈到了中国能不能走美国式的大农场路线… 然而说的很对,现在的体制和现实下,都不能~不过走集中,以经营组织(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为主体到道路却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知乎用户 保地主 发表

我们公司恺易物联网是专门做现代农业服务的,对于这个问题想发表一些看法。

现在很多农资人都在翘首期盼中国的大农场农业模式,但是现实是总是跌跌撞撞。大规模农产适合中国国情吗?就闷头想照着人家的模式来发展?这不光光是资金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我国国情。

作为农业发展的标杆,美国给人留下的印象是高科技、高收益、高效率农业的典范,如 “美国农民一人种地 3000 亩”、“一个美国农民产粮 150 吨可以养活 200 个美国人”。这样的模式依靠的是什么?是否能在中国发展?

美国农业发展现状

美国国土面积 937 万平方公里,美国的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 20%,为 18817 万公顷,人均接近 0.6 公顷。截止 2014 年美国的务农人口约占总人口的 2%。有权威数据记录到 2014 年,美国的农场约有 220 万个,农场占地面积为 9.2 亿英亩,平均每个农场的面积为 418 英亩。每个农场主平均经营 400 英亩的土地,大约等于 2400 亩,并且非租赁农场主对自己的土地有绝对的私有权,并受法律保护。每个农场的劳动力平均为 1.6 个。

同时,美国农业生产具有高度机械化的特点。目前,美国农业机械技术已经开始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大量精准农业技术开始在播种、施药、施肥等领域产业化应用。

美国农民文化素质和技术能力非常高。美国农民普遍受 12 年义务教育,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 50% 以上,大部分都至少有本科学位,还要学习大量的市场、管理甚至物流、金融、法律和环境的有关知识。(因为他们大部分是给自己打工的,自己当老板,要操心的事情并不少。也许体力劳动没那么多,但平常要考虑的事情还是不少)而且无论是农场主还是一般农民,都会操作使用各种复杂的农业机械。

从美国农业发展的情况,我们不难看出,大农场农业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必要条件:

1. 地广人稀,农场主对土地拥有绝对的私有权。

2. 机械化程度高,大量高新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3. 农民要有较高的技术知识和能力。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农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中国总人口达到 13.68 亿,其中农业户口 7.5 亿,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为 6 亿 5 千万人左右;全国耕地面积为 18.2574 亿亩(2014 年);人均耕地面积不足 1.35 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 40%。

据统计,全国 66% 的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只有 34% 的耕地分布在平原盆地;一级耕地仅占耕地总面的 41.33%,且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水田少、旱地多,土壤养分严重不足;再者由于自然灾害、耕作方式、工业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了耕地资源质量安全的危害。

从中国农业目前的现状来说,中国发展大农业存在着以下问题:

1. 地少人多,土地权益保护不足,监管困难。中国农业耕地总面积虽然占世界前四,但是人均耕地面积小,离世界平均水平相差很多。土地面积无法支撑大规模的大农场的发展。同时对于土地所有权的保护已经利用的法律建设还不健全。

2. 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大农场由于面积广阔,需要大量的机械进行劳作,耕地、浇水、施肥、采收等,然而我们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法实现全机械化的程度,一般的农场主也无力购买如此多的农业机械。

3. 中国农村人口知识水平偏低。目前中国从事农业的生产者教育水平偏低,农业机械操作能力还有待提高。

4. 中国传统的小农思想的局限。在中国的人的传统思维里,地的重要性远胜于一切,有地才心安,许多人不愿意放弃手中的土地。

5. 大量的农村人口无法安置。大农场农业所需要的农业从业者数量少,但是中国目前尚有 7 亿农业人口,发展大农场农业,有一大部分的农村人品需要从农村释放出来,对城市发展的压力过大。而这些,也决定了为何大农场农业在目前的中国不可能成功。

中国更适合发展家庭农场

既然大农场的经营模式走不通,那么什么方式的农业模式适合中国呢?答案是:家庭农场。

世界上的农业有 3 种基本模式:

第一种,是美国的家庭所有大农场,工业化生产,发生在殖民地国家,地广人稀。

第二种,是欧洲家庭所有中小型农场,科技化、半工业化生产,辅以旅游、度假等等功能,发生在殖民别人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化程度高,劳动力价格高,科技发展水平高;我们现在国内提出的 “家庭农场” 概念,本质上就是这个模式。

第三种,是家庭所有的小型地块农场,以东亚为代表,中日朝韩全是这种,其特点是当地宗族化的原住民来精耕细作、单产极高,原因很简单——人多地少。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对中国农业发展现状而言,家庭农场更适合目前的国情:

1、在中国,家庭农场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进程。有效的缩小城乡贫富差距。

2、家庭农场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使农业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转变,克服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弊端,商品化程度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农产品。

3、家庭农场比一般的农户更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易于政府监管。

所以说,对于农业发展模式而言,何种模式最适合我国,何种模式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是我们一直都在探索的问题。每一种模式都有其优势与弊端,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恺易物联网专注农业现代化服务,在智慧农业、智能大棚、水肥一体化、智慧农旅、农业 ERP 等农业各产业的现代化服务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技术文章。

知乎用户 大虾 发表

——如果资金足够,能实现美国那样的大规模农场产业吗?
——答:不能。**“如果资金足够”,**这是唯一条件的假设性问句,如楼上很多先生所答,确实不能。

——既然农产业稳定收益依赖于规模以及高投入,那么个人有可能复制美国农业发展方式吗?要怎样做?可行吗?
——答:可以 “不完全复制”。我个人是从消费节点反推的,农作物流通领域的受控以及国际农作物贸易壁垒,导致农作物流通的不能最大程度的市场化,这里面一定有国家安全诸多政治因素影响,且不谈。如果可以规模化地解决农作物的收购、加工及贸易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形成“大规模农业” 经营模式,这个规模已经足以达到题主所指的 “美国农场” 规模。
说大白话就是,你卖的动,我就供得起、种的出,你卖的规模足够大,我就可以从掮客转型为农场主,只要资金足够(要非常够哟,几个亿的 RMB,远称不上 “足够”),去替你打通产业链条,形成链条盈利模式。
至于怎么做,在土地流转的大趋势下、农机补贴逐年递增的大环境下,只能说:摸着做可做,当下也渐有成功案例。

知乎用户 张宁 发表

理论上可行,但是有个问题是这样的,美国的土地是私有化的,而中国也是集体或国家若有,这实际上限制了土地的流转,限制了农场的发展,现在三权分离都是说的响但是没看到太实际的东西。

知乎用户 残阳伴烟火 发表

看到一个回答说十年内不可能,很多回答也说中国不会在农村实施这些措施,我想说,图样图森破,中共中央早已经偷偷在试点地区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的超级无敌大工作了。
那么巧,这个试点地区就是我们广东清远,我刚好是这个地方的公务员,就发几张昨晚下乡工作让村民签名的照片让你们看看。

这个农村综合改革说白了就是学习美国的农业发展,将以前那些细碎化的土地整合在一起,然后可以最大效率的实现土地资源的利用
简单来说就是以前耕田是一个 “畾”,以后就争取发展成一个 “口”。
当然就有很多农民不肯签名啊,他们会以为我们政府把发下去的土地又收回去了,所以这就苦了我们工作人员了,每天没日没夜的工作下乡,和群众开展思想工作让他们自愿签名,有好几户钉子户不肯签名我们也实在是没办法。
还有很多图片因为保密原因不发了,各位切勿转载。
最后贴一则南方日报的新闻,各位随便百度也可查到:

中共中央、国务院 2015 年 2 月 1 日以中央一号文印发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自 2004 年始中央以一号文形式对农村工作下达指导意见的第 12 个年份,既显示中央对农村问题的高度重视,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新“四化”中,农业现代化依然是短板,必须努力与其他 “三化” 同步发展。

《意见》强调,农业现代化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达到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同步发展。

“农业要强,农民要富,农村要美,要从追求产量转变成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以改革提供动力,以法治作为保障” 是《意见》的主调,也是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村深化改革政策的纲要性的阐述,必将对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清远农村综合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清远近几年来的农村综合改革力度较大,许多方面的实践与《意见》中的措施和方向相吻合,一些做法也有明显的成效。2014 年,清远先后被中央农办和十三部委确定为深化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列入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

清远农村综合改革在经济领域主要有几方面的亮点:

一是加快了土地确权的步伐,探索农村土地 “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 的三权分离,为土地加快流转、向集约化经营发展打下基础;二是探索和稳妥推进碎片化承包地的资源整合,让农户在自愿的基础上,把原已承包、肥瘦搭配的零星地块重新置换成连片的地块,进行集约生产;三是推进有条件的村民小组经济权的分离,让其“法人化”,有效地整合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四是对农田保护区内土地进行标准化的建设,改善农业规模生产的水利和机耕基础设施;五是大力拓展农副产品的流通渠道,引入阿里巴巴等电商巨头,为农村的产品出售及日常用品、生产资料的购入提供平台。

在社会领域方面的亮点则主要体现在:一是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向广袤的农村延伸、加快扶贫开发力度双管齐下的做法;二是政府服务下沉,村委会增加公共服务站功能,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办理证件等政府服务;三是推动村民理事会的发展,自己的事自己商量,充分发挥村中的外出官员,退休公职人员,退役军官,经济能人和办事公道、威信较高的村民等 “新乡贤” 的作用,成为村民自治的“润滑剂”;四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中坚作用,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有条件的村民小组建立支部;五是有效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探索产村结合的有效模式,以点带面,逐步推开。

几年来的农村综合改革,农村面貌出现了新气象,也让广大的农村找到发展的正确方向。

清远应逐步实现农业现代集约式生产模式

清远是一个农业大市,按国家统计局口径,全市的城镇化率仅为 50% 左右,也就是说依然有约 200 万人留守在农村,距离 70% 城镇化率的目标仍有较大的距离。即使达到了 70%,仍将有 100 余万人口留守在农村,这部分人口如何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中致富,拉近与城镇人口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之间的差距,对清远而言,依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农村与农业滞后于城市和工业的发展原因很多,人力资源的流失、农村资产不能形成资本和投资取向是重要原因。

纵观全市农业生产,总体还是停留在家庭经营的小农生产模式上,作为生产资料中重要的耕地本来就严重不足,农村对农产品的产售缺乏话语权与定价权,无法参与市场化竞争,大量的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农业发展缺乏金融资本的有效支持,不能形成产业等问题是今后在深化改革中必须要突破的瓶颈。中央一号文中已给出了相关的措施和方法。

清远农村综合改革如何落实一号文中提出的农业生产向数量、质量和效益转变是今后仍需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

首先要明确的是,根据清远实际,在大力发展二产、三产,成为经济强市的同时,必须要形成农业强市。

在农产品数量方面,清远应逐步实现农业现代集约式生产模式,改变现有的小农生产模式中粗放经营、部分农户由于农业收入低而只耕作一造甚至丢荒的现象;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生态发展区域,以加大科技含量,精耕细作形成集约化生产提高数量;充分利用该区域生态环境优良,气候和地理条件多样化的特点,控制产业污染;全市农业、农资部门控制好化肥、农药的使用,生产优质的绿色有机农副产品;利用农技新技术,占踞种苗制作、生产技术和产品标准制定的高端,以质取胜。向省有关部门积极争取与我市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农副产品出口配额,形成全市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配送的产业链,并制定政策,鼓励农村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参与到产业链的经营中来。充分利用生态区域优越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独特人文景观的优势,发展家庭农场、农家乐,有规划地发展生态乡村旅游,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提高效益,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只有农村重现了活力,才可吸引农村知识青年创业和引入社会资金,从而使农村更具活力。没有这一点,仅靠农村留守的老弱妇孺显然无法完成农业的现代化。

清远农村综合改革要解决土地流转难题

清远农村综合改革中土地流转是一件大难事,往往会碰到农民宁愿弃耕或亏本经营也不愿流转的问题,在农民自愿和不得损害农民利益的原则面前,政府往往很无奈。农民不愿让出土地,一是怕失去千百年的根,二是在社会保障较低的情形下,怕失去最后的归宿。

要解决这个问题,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公有制下,政府层面一是应积极探索农村承包制的虚拟化,即农户的承包地只登记确权面积,而不是具体的某地块,在土地资源整合与流转中以面积给予回报或补偿。二是积极探索农村土地的有偿退出机制。由于农村土地的村社所有,退出补偿应由承接的村社承担,这就必须壮大发展集体经济来完成。三是三中全会和一号文中均提出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改革方面的创新改革,在形成农业产业链条和发展乡村旅游业中,充分节省耕地并对社会资金产生吸引力,让农民形成财产性收入。对上述几点,应采取积极稳妥的措施,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在法治的轨道上予以推进和保障。

目标虽然艰巨,任务必须达成,期望清远的农村综合改革再迈新步。

知乎用户 陳叔叔 发表

想太多了,機械化農耕已經發展到了瓶頸。就算中國國情允許,也不可能在中國發展起來!就像柴油車在歐洲很普遍、很流行,性能比汽油車都好,而且經濟省油馬力大。為什麼中國和美國就要用汽油呢?不是中國沒有能力做到很好,中國也有柴油車,但銷量不是很好。這是因為機械農耕在別人國外已經發展到極限了,已經開始研究新型農場了,就算中國現在也有大型機械農場,但不可能得到普及,當你把大量的資金投入到機械上,別人更先進的農場模式已經取代機械農耕了。這不是花錢不討好嗎?
再比如家庭農場,英國 16 世紀就開始了,中國是 20 世紀中期以後才開始,直至 2013 年才被正視,在中國還能發展起來嗎?
P’s: 補充。假如新型農場在世界範圍內得到普及,以傳統農業生產為基礎的利益鐮將會瓦解、重組,失業和工廠倒閉將在所難免。這將影響整個社會的安定,政府是必定會繼房地產和股票後參與干預。依現在各國農場發展情況分析,中國、日本、韓國、新加波、印度等人口較稠密的國家將是新型農場最有可能的爆發地,而且這些國家在農業轉型成本較農業發達國家低,地廣人稀也是農場轉型動力不足的原因。如果新型農場真的成型,未來的農業將會分工更細,農場價值更高,附加價值將是前所未有的,農業時代也將由傳統、古老的方式進入互聯網科技一樣的高速發展通道。是綠色工業革命的核心之一。

知乎用户 赵常清 发表

温铁军:大农业不是中国梦
温铁军:农业造成的污染远大于工业
观点总结:
1、现有的大农业国家均为原住民人口大规模较少的前殖民地
2、其他国家(粗略概括):
①欧洲:小农场,高额补贴;
②东亚:小农经济,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无关;
③南亚:土地私有,和平土改,农民大量破产,进入城市形成贫民窟;
④中美洲:与南亚相近
3、大农业排斥劳动力,造成农民破产。
-—————– 节选 ——————–
中国搞不成大农业
接着还得提醒各位做农商的、想在农业领域中打造自己的产业的朋友,世界农业本来就是三分天下,你们所追求的一般大规模产业只在殖民地条件下才有。刚才荷兰的这位校长来讲的道理,说荷兰的人均耕地面积跟中国差不多,所以荷兰是也搞不得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那种大农场农业的。你们看整个欧洲,欧洲其实基本上算是小农场农业,所以我们说第一类大农场的规模化农业,只有在殖民地条件下才可能。所以你们去看,北美洲是两个白人国家有大农业,一个是加拿大、一个是美国。原住民哪儿去了呢?加拿大和美国的原住民下降到不到 2%,因此有外来人把土地资源占领,你就有大农业。麻烦的是我们的官员和企业家们,跑到美国、加拿大一看,说他那里的大农场真棒、这漂亮。是不错,你有本事把中国的原住民送进太平洋你也搞得起。否则没有大农业。
南美洲也有两个,一个是巴西、一个是阿根廷,这两个也是原住民人口下降到了 5% 以下,当然澳大利亚另外一个大洲,也是原住民人口不到 5%,在这种条件下,你才有可能实现大农场农业;否则老老实实认可,你就是资源和人口之间的关系。那怎么说?我们说欧洲是小农场,因为没法跟大农场竞争,所以
欧洲欧盟财政的 40% 是补贴给农业的
。你想像欧盟这样干吗?拿高补贴吗?平均每个欧盟农场一年要得到 1.8 万到 2 万美元左右的补贴,这就是客观事实。并且还得有一系列的壁垒,除了一般的贸易壁垒之外,还得有各种各样的技术壁垒,甚至社会壁垒。比如说讲牛权、猪权、鸡权:如果你的国家不给牛以牛权、猪以猪权、鸡以鸡权,你不符合我的社会标准,你不能出口、就是我不进口你的东西。在欧盟国家,就是因为他农业规模小、没有国际竞争力,所以大量设置各种各样的类似壁垒来保护自己本国农业,这是普遍现象、这是常识,谁都知道。
我们接着看亚洲的小农,亚洲小农经济不管你叫什么主义——印度叫资本主义、日本叫资本主义,叫什么主义并不重要——但是亚洲小农长期就是小农,改得了吗?你让印度人、日本人改改?日本现在农业人口剩 5%,你们有人说把中国人 70% 变成市民,农业就变成规模农业了?这是中国梦还是美国梦?听不懂。因为中国说老实话,你再梦也顶多梦到日本,但是日本尽管只剩下 500 多万农业人口,那还不照样是户均 2 公顷左右的小农吗?他改了吗?韩国改了吗?
且不说他改不了,你们看看整个亚洲地区为什么改不了?就是因为亚洲是典型的原住民大陆,外来的殖民者没把亚洲这么大规模的人口给减少,反而在不断增加,那结果就是亚洲农业就是小农农业。那**小农农业唯一的一个办法就是把各种各样的和农村经济相关的产业,都包装进综合性农协,农民才能在其他的产业领域中获取收益达到社会平均收入,达到社会平均收入,他才帮你维持农业,否则当我们大家都说到粮食安全的时候,没有人会站出来。**我跟媒体的朋友开过一个玩笑,我说现在只有总理抗旱,农民不抗旱,农民巴不得你旱得再重点儿,然后我坐着没吃的你给我送,反正你得保我。地方政府也不抗旱、企业也不抗旱,真到抗旱的时候就是媒体的记者跟着总理报道一下中国大旱了,农民没有道理帮你抗旱。有机制吗?请问地方政府有没有激励机制抗旱,对农民有没有激励机制抗旱?
所以我说现在就是媒体抗旱、总理抗旱,为什么?你没有构建中国这种人地资源关系条件这个紧约束条件下,它相应的经营主体。我们现在开始搞家庭农场,民国年间就搞过,你以为你发明的?看看民国农业史写得清清楚楚,这个我也不多说了,这些又说可能农业部的朋友又坐不住了,好在我自己在农业部干过 10 年,大家过去是同事,知道我这个人说话比较直白,所以大家往往会原谅我,希望各位参考。
现在农民的收入靠农业是不可能的,无论你把农业怎么秀出花来,靠农业来让农民增收,这一条已经在 10 年以上的时间被事实反复证明过是不可能的,但我们的官员就是不接受。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非得跟事实对着干,所以现在实际上让农民靠农业增收,不要再想了,农民很大程度上靠的是非农领域增收,因此农业主要干什么?既然农民作为生产主体,不能再以农业作为自己收入增加的一个领域,那农业是什么?是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安全领域了,所以我们现在讲新三农的时候,我们第一条叫合作农业,农民不合作,搞不了经营主体。第二条是农村,农村是什么呢?叫做稳定农村,或者说可持续农村。第三条是农业,农业叫安全农业。
不再是过去的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然后农村发展,那是过去的发展主义的追求 GDP 的老三农概念,现在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理念之下,三农问题要有新的概念。
接着我们说其实只要我们注重东亚小农社会的理性,我这里列出两个,只要注重这个,我们的发展仍然还是有条件的。这点我不多说,大家可以查我的文章,因为讲起来比较累,这都是理论。
我们现在做的实践是什么呢?给各位看一下,其实我们在鼓励市民下乡、农业进城,而这个东西其实应该说在日韩,包括中国台湾,乃至在欧洲是一个很普遍的社会趋势。我们都应该知道中国是世界上中产阶级人群最多的国家,我们现在社科院公布的数字是 3.4 亿,亚行的数据比这个更高,折衷大约有 5 亿多的中产阶级,一旦中产阶级成为社会很重要的一个力量,就会导致逆城市化或者说叫去城市化。
所以说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希望在座的各位将来关注这个趋势,因为这个趋势带来大量的经济机会,比如说中小资本的中小企业,中小资本的中产阶级,他们希望流向农村,所以我们现在正在做政策建议,希望开放非转农。我们的政策主流是促进农转非,让城市放开户口,我们说有没有可能让农村放开户口,促进市民下乡,非转农,这样的话城乡之间的要素,特别是资本要素的流动,将会带来农村新的发展机会。
我们以北京为例,北京周边的所有的沟全都被有钱的人包光了;现在说我到北京找一条沟没有了。十年前还有,这十年期间,北京的富人大量增加,他们投向哪儿?房地产很多人都已经买了很多套了,投哪儿了呢?往山沟里投了,只要这个够系有水,这个沟口一卡,整个沟系生态化。就是在整个生态化的农村改造中,有着巨大的机会,我们以刚才所说的 1999 年林区的改造为例,不知几千亿资本流向林区,为什么呢?告诉大家,很多人问我说投资往哪儿投?我说告诉你,北方林区每年林木的增值率至少在 6%,南方的林区林木的增值率至少 8%,比你们搞一般制造业要强得多。南方投速生林,你那投资就保险了,别老觉得买股票不行、买房地产不行、买金子也不行,我告诉你农业领域中确实有很多很好的机会。
所以我们说去城市化这个趋势,适应中国中产阶级崛起,它本身对于山区林业、对于牧区、草原,乃至于一般有点儿资源环境条件的那些地方,都有很大的机会。
因此我们开始强调农业三产化和农业多功能化,这个我想在座的人有兴趣的话,可以上网去搜,我就不多讲了,否则占时间太多。
我就说到这儿,希望在座的各位多多批评,谢谢大家。当然,我们国家很大,各个地方的条件不同,差异很大,比如 @刘宇航 的回答。

知乎用户 黄平 发表

不能,这不是资金的问题,而是国情的问题。
美国农业机械化大农场,这种模式只有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少数几个国家才有的,为什么这些国家能够实现这种农业方式。因为他们是殖民国家,是外来殖民者屠杀和驱逐了原住民之后建立的国家。南北美洲的各个国家几乎都是欧洲人后裔和被贩卖来的黑人后裔,以及混血,原住民非常少。我们简单的理解就是:欧洲白人殖民者屠杀或赶走了当地人,圈占了大量土地,建立起大农场,初期是靠非洲的黑人来大规模种植农作物。现在就用机械耕种。
那么我们能够这样么?局部地区可以。大范围推广不可能,如果我国也这样干,就需要大量的土地,那就要把大量的农民赶走,而这样做社会稳定就会出问题。我们现在的小农经济虽然效率不高,可是他让中国社会抗风险能力很高。农民只要有农村户口,在农村就有他一份地可供耕种,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一部分农民可以进城打工,经济形势不好,农民工失业就回家种地,而不会产生社会动荡。而在很多国家可不行,每当经济形势不好,工人大量失业,就想当于这些人饭碗砸了,没出路了,必然会抗议游行示威闹事。这种事在中国相对少得多。就是因为这种小农经济,就算经济状况不好,农民工失业就回家种地,不会出乱子。
而且,东南亚国家,如中日韩等国家都是小农经济,不是大农场,欧洲国家也不是大农场,就是因为他们都不是殖民地国家。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不能。

中国人太鸡儿多了。

你让被机器代替的农民怎么办?

他们暂时只会种地。

他们能去的城市工作机会不足。

工作机会相对多一点的城市不欢迎他们。

你让他们怎么办?

投奔灭霸?

欧美国家通过工业革命,花了上百年的城镇化进度,中国只用了短短小几十年就办到了。

已经是友邦惊诧的成果了。

你不能不知足,想把剩下的进度也试图通过 “砸资金” 来一口气在一息之间解决掉。

知乎用户 你破宝 发表

东北相当多的地方其实已经做到了,,

知乎用户 白东翰 发表

有地方可以,有地方不可以。用我家那个地区举例,辽西地区,一个大队一共有十三个小队(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等级的行政划分,小队是村?好像不是),其中四个小队的耕地是属于 “水浇地”(额,非农专业,术语也不懂),其余九个小队都是不能进行人为灌溉的,是属于看天吃水,因为哪里的地都是在山上,没有水井,而且土地都是不规整的小块土地,大型农机根本不现实。

知乎用户 冷博峰 发表

做一道算术题:

①假设中国未来的耕地面积能维持在 18 亿亩以上;

②假设随着城镇化进程,未来中国的农业从业人口能降至 1 亿人以下;

③18 亿亩 / 1 亿人 = 18 亩 / 人。

知乎用户 冰雪莹 发表

中国的绝大多数耕地,对于美国来说是不合格的,他们根本就不会在这种地形上面种粮食。

知乎用户 思想探求者 发表

简单说句。因为像美国等发达国家,农民的年收入也有 4、5 万美元,所以用价格很贵的机械来替代人手,在经济上完全可行!
而像中国,农民种养的年收入就 3、5 万元,所以用价格很贵的机械来规代人手,在经济上可能性存疑!
要想我国像美国的国家实现大规模的机械化耕种,必须让耕种机械的价格大幅度下降,同时质量又不能大幅下降。
只有耕种机械的价格大幅度下降、质量也相对好,我国用机械替代人手在经济上就真正存在可能性了!这时我国就能实现大规模的机械化耕种了!

知乎用户 刘文俊 发表

能,也必须能啊,现在的家庭农田只不过是一个过度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占 GDP 的比值越来越少,那么农民也必须越来越少同时农业的蛋糕不减少,才能保证他们的收入跟上经济发展,意味着将来一定会成为美国那样的模式

知乎用户 包子 发表

林业专业,不请自来。
据我所知,北方的产粮区是有可能的,国有化大型农场不是没有搞过。但是南方不行,山多地少,机器进不去。早先我们林业勘察的时候,有的村人都没几个,地是有很多,但是山上的地都是碎片化的,这里一亩,隔一个山沟那边半亩,的确没人种了,粮食太低价没利润。另外,这种地形大型机械根本进不去的,最好用的就是锄头和拖拉机头。
如果中国能发展现代农业,工厂化农业生产应该是以后的主流,转基因,组培等批量化生产,对土地要求不高。这期间的一些问题,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知乎用户 toney lee 发表

只要农村还存在, 就不可能

知乎用户 白小年 发表

这个不是初中高中地理的小组讨论问题吗?

知乎用户 良田哥 发表

这不完全是资金问题,当中有土地流转的政策发展、地形、农业教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影响出来的结果。

知乎用户 神农后裔 发表

美国农业最大的优势不在大规模,而在高补贴

知乎用户 遗忘阳光 发表

不能,大农业方向是对的,也是利国利民好事。但不能做。我国社保是建立在户籍制度上的。一句话土地是农业户口的社保,而城市社保体系对非本地户口的人,更多是税,而非社保。

前面很多人说我国地形决定我国无法大农业,这就是胡扯,第一在市场经济下,科学技术的发展超出所有的不可能。第二地形的多样化,也意味着农作物的多样化。也意味中国与全球农业竞争和合作也是多样化的。

知乎用户 混沌天命 发表

不可能,我国是原住民国家,但是能搞大农场的,都是殖民地的国家,北美南美澳洲,都是殖民者把原住民杀得快死光后,重新圈地的结果,在欧洲也是中小农。所以要大农场,先要解决农民进城问题

知乎用户 Steven 发表

首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并不是优秀的模式一定就是好的模式,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农业的基本国情,在京津冀,长三角(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珠三角地区。这三大城市群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也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工业化发达。,因此,对于这部分的地区,只有很简单的要求,尽量满足粮食的自给自足,同事给予农民必要的生活保障。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三大城市群投入大量资源进入农业是不现实的。第一,投入的资本的回报率不如其他行业高。也就导致没有足够的,集中的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另一方面,规模化农业不能够吸纳大量的人口,无业的农民对于社会是巨大的隐患。
而在其他的,有大量土地和稀疏的人口的地区。首先,相对的经济水平就不是非常发达,无法支撑集约化经营的资本投入,其次,没有能够支撑现代化经营的人才。因此也是没有这个条件的。

知乎用户 碧空朗月 发表

如果能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我觉得人力物力政策资金都不是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当前制造业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集成化、标准化、智能化以后,效率增加,工人就业率却降低了,除非增加的这部分利润能回流到工人手里,不然就等着革命吧。当然,自觉进行利润二次分配这种事情很难从一个资本家身上出现,所以,保持对国家的公有制的期望是有道理的。
当然,如果用简单粗暴的高税收以及福利政策来保障这一结果,今天的欧洲就是明天的我们,马洛斯需求理论告诉我们,生存问题解决了,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就成了头等大事。

知乎用户 象意 发表

规模经营,不止是钱多钱少的问题

提问问的是如果资金足够,中国能实现美国那样的大规模农场产业吗?既然农产业稳定收益依赖于规模以及高投入,那么个人有可能复制美国农业发展方式吗?要怎样做?可行吗?我理解就是想说农业的持续效益来自于规模化发展和各种要素的投入,美国大农场农业似乎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如果个人资金充足,是否能够实现这种美国的农业发展方式。

题目这几个问题里有几个概念,我想必须先说清楚,才能分析或者谈谈有没有可行性和怎么做的问题,首先就是农业收益依赖于规模和高投入,先谈谈所谓的高投入,题目的意思似乎就是所谓钱的高投入或者一般我们叫做 “资本” 的高投入,在这里必须要说不论什么样的农业发展都需要投入,但是这个投入决不仅是资本的投入,我们所需要的要素是人力(包括智力和劳力)、自然资源、技术等等。题目里问了,个人复制美国的农业发展方式,题目里说的是个人,相对于中国农业而言,基本的经营单位我们叫做农业经营主体,一般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家庭农场或者生产大户,以土地或者机耕设备又或者同一产业、区域为基础的合作社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合作社联社,还有就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公司有时候高大上的也叫做“龙头企业”。所谓美国的农业发展方式,那基本上按照大家的理解也就是大农场农业,农业经营者规模经营带来规模效益。

题目里说农业的稳定收益依赖于规模经营和 (资本) 高投入,我想至少是不准确的,舒尔茨早在《改造传统农业》里就说过,对于改造传统农业来说,农业不能实现稳定的效益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的收益率低,而不是没有投资。

个人在中国可以实现大农场农业吗?怎么做?可行么?第一的答案也以自身的实践给出了可以的答案,我想这里必须有几个条件补充,以第一的回答的条件而言,可以说是在中国的平原地区,资金充足的条件下可能实现。刚刚去职的中农办主任陈锡文说在黑龙江五常,农民的合作社种水稻,土地入股,大部分人出去打工,采取现代化机械化的办法统一经营,大概一亩水稻一年的纯收益可以在 1100 块钱,这个收益相当高,让农户自己种种不出来。黑龙江非水稻的地区,到齐齐哈尔的克山县去看农民合作社,最大搞到 2400 多农户把土地入股,总的土地总量 54000 多亩,但是真正在那儿种地是合作社决策班子,再加上雇佣的农业机械手,在种 5 万多亩,5 万多亩地平均到年终,连续几年来,每亩地给农民的分红可以在 800 块钱将近 900 块钱,一年一季,在东北这样的地方,一亩弄到 800 块钱,一户人家在那个地方大概 17、18、20 来亩地,不用干把地入了社,一年可以得到 1 万 6 千、1 万 7 千,自己再出去打工,收益就非常好。你去看那个地方农业生产的工具、理念、操作方式,包括全世界也没有比他更先进,能达到这个水平,这是地多的地方。

在这里陈主任说得很清楚了,在东北平原这种地多的地方,能够达到全世界最先进的水平,我猜也就是题主想问的。

那么,中国这么大,想必大家也知道不是都是平原吧,那么,假如现在中国的每个经营主体都有充足的钱,又或者一个不在平原地区的经营主体能不能实现美国式的规模经营?或许就很困难了,为什么这么说?原因很复杂,牵扯到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城镇化和户籍改革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等问题,这里简单一点来提,首先让我们看看国情,中国农业规模化发展最大的限制来自于人地矛盾,根据第二次土地详查,我国耕地面积是 20.2 亿亩,现在全国的承包农户数量是多少?2.3 亿户。就按 20 亿亩耕地算,2.3 亿户承包,一户人家就是 9 亩地,我国人均耕地只有 1.5 亩, 平均每个农户仅拥有不足 9 亩的耕地就是最现实的国情。所以说,即便你是有钱,你也无法承包足够规模的地来实现规模经营,那或许有人说可以流转土地,我找到陈锡文主任提到的关于土地流转的数据,在 2014 年 6 月底,全国家庭承包的土地已流转了 3.8 亿亩,占农户承包土地总面积的 28.8%,流转了 28%,就是说现在在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的农户,总量大概是 1.8 亿户,有 5000 万户农民的承包土地给人家种,1.8 亿户的农民种 20 亿亩地,那也就是每户种 11 亩地,如果扩大一倍,每户人家能够种 20 多亩地,就要减少一半的农户。减少一半的农户上哪里?这是陈锡文主任提出的问题。实际上,我们现在将城镇化和农民进城买房,就是为了消化这些进城的农民,即便是这样,那还是只能实现 20~30 亩的规模经营,所以现在提倡家庭农场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不能实现大农场经营并不完全是没钱,而是有钱,也没有这么多地,有地,也不能强行推动流转。

再者,中国的地形复杂,在西南地区或者其他地区的山地和丘陵地带,根本就不适合大机械作业,同时中国南方地区地块零散,这种土地细碎化既体现在地形上也体现在产权上,一户人拥有 5、6 块地甚至几十块地都是常见的,林毅夫早就指出中国的小农是具备经济理性的,他指出 “落后地区没有作物保险, 金融市场即使存在, 小农所得到的待遇也远不如大农。对半自然经济中的小农来说, 减产可能带来的是死亡威胁, 牺牲预期产出高的现代品种, 种植预期产出低、但旱涝保收的传统品种, 正是小农在他的外部条件局限下的一种理性选择. 如果现代化的优良品种对自然条件的适应力如同传统品种一样强, 那么, 小农接受新品种的能力和速度与大农相比不会有任何两样. 这一点已有许多经验资料可以证明。”

这句话是说,就算是具备一些新的要素支持,比如更好的种子又或者题目里说的有钱,在一个地理环境不适合规模经营的地方农民在经济理性可以指导他们不能上大机械,在一个地块零散产权分散的地方,农民的经济理性可以让他们知道如果有钱,可以在其他要素比如设施或者品种经营上下功夫而不是去追求所谓的规模效益,因为事实上,规模经营也存在边际效益,在美国和中国显然不一样,我们需知道,美国的产业工人或者农场主和中国的农民、家庭农场所处的条件完全不同,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对于他们的生产服务背景。这也是舒尔茨所说的对于改造传统农业来说,农业不能实现稳定的效益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的收益率低,而不是没有投资。

如果强行要说有钱,可以强行的推动美国式的大农场经营,或许也可以,但那绝不是理性的,也不符合农业和经济规律,这也是我国提出以家庭经营为主的适度规模经营而不是大规模经营的原因所在,至少,目前,适度规模经营是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农业较为合适的路径。以上,一点个人意见。

知乎用户 崔永峰 发表

答案很明确,不可能。

首先,“资金足够”就是一个伪命题。资金是社会资本的符号化体现,脱离生产力水平谈 “资金足够” 是不现实的。

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问题,它的内涵其实是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历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农业领域的,足以看出,以农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虽然落后低效,不能促进经济腾飞,但事关国之根本,足应引起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首先反对那些说 “能” 的答案,某位知友提到民国时期 “农场化” 的例子,这显然是与常识与史实相悖的。清末民初战乱频仍、江山板荡,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再加上频发的天灾人祸(如水灾、旱灾、蝗灾、兵灾),整个华北、华中、华东与华南地区的亿万人民都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关于这一时期中国农业与民生的史实与分析,请参考李文海先生的《中国近代灾荒与社会稳定》一文。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封建色彩浓郁的农业国家(这里的封建指的是经济上的,而非政治上的),像美国那样高度市场化的农场经济在现代以前的中国是找不到先例的。

中国的小农经济之根深蒂固,是有其历史原因的。而这种历史原因,又不仅仅要从 “历史学” 的角度分析,而涵盖了地理、气象、水文等诸多方面。

从地理上分析,中国面积虽大,但适合农耕的土地着实不多;在今天看来适合农耕的大片土地(三大平原),历史上不是荒凉寒冷、人迹罕至;就是水旱丛生,灾害频仍。这在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古代,是不可能造就 “庄园式” 的农耕经济的。

从人口现状来分析,答案也是很明确的。美国的农业科技水平与机械化程度极高,农业人口无论是数量还是比重都远远低于中国,人均农业产值远高于中国。中国广大地区仍然是个体农业,人均耕地少,农业人口基数庞大。给如此广大的地区实现机械化,可以说是天方夜谭,那位说 “只要资金足够,一切皆有可能” 的知友显然不了解,完全实现农业机械化所需的成本是一个多么可观的天文数字。

退一步讲,假设实现了农业的大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和机械化,所造成的庞大农业失业人口预计可以超过两亿。英国圈地运动是农业失业人口转化为工业劳动力的成功典范,但圈地运动及工业革命是有特殊的时代背景的。现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内需趋于饱和,一下子产生这么多的农业失业人口,不可能创造足够的就业岗位来吸收这些剩余劳动力。

可以说,当今中国的 “农民工” 模式是成功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糟糕的农民工权益保障情况),这是一种渐进的农业产业升级方式。它缓慢地吸引农村的适龄劳动力,既解决了经济增长带来的劳动力缺口、促进了就业,又减少了农民的比重,逐步 “瓦解” 小农经济,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

知乎用户 uiyui lkh 发表

2017.07.17
之前说上图一直没有做,惭愧。
今天回家路过,听母亲讲,菜场老板因为蔬菜价格过低已经破产,现在菜场被我们当地老板收购。不过多评述,因为本人不是行业中人,上图。

。。。。。。。。。。。。。。。。
不请自来。
资金足够
绝对可以实现
绝对可以实现
绝对可以实现我的家乡就是例子,河南中部,曾经都是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但是自从据说香港来的商人种植蔬菜,现在周边大片土地都是菜地了。
大概是 01 年左右,据说是香港人来我家乡种蔬菜,大概承包了千亩吧。
主要是绿叶蔬菜,就是小白菜,甘蓝,生菜等,采摘下来当天或者次日直接空运出去。
运作了 3 年,后来种种不得而知的原因不做了,但是其运作模式附近人都看在眼里。于是我们当地人也开始做了,运作个几百亩,但是利润并不行:
1,没有合理的田间管理经验,没有合适的管理人员:港商雇人管理层都是自己人,工人全部是云贵山区的,菜地整理的很好,很平整,采摘及时,工人工作辛苦但是都愿意做 – 应该也是有相应的高工资的,因为这个工作真的非常辛苦。
2 成品大部分品相不好,影响售价,而且没有相应的渠道销售,港商的销售渠道据说都是空运到香港销售,我们当地人做不到这个。
所以,当地人做的只有吃政府补贴了。
不过,大概 09 年左右,又来一个港商,不知道是不是上批那波,又承包了很多,比上次的还多,大概有几千亩地,运作的还不错。
同时,我们当地村长村支书们也有盖大棚的(是成片成片的盖),种地的,这些占地大概几百亩,还有园林经济林木的,大概占地有万亩了。
不过,做园林经济林木的已经破产,现在正在清算,法人据说已经跑路,他的后台或者股东怎么样不清楚,但是这个公司还有资产(就是承包的土地和林木)据说不少人要接手。
具体运作,这个只有他们知道了。回头有空上图。

知乎用户 田美乐 发表

说不能的,建议去内蒙古逛逛,那边风景不错。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图,感受一下。

知乎用户 一头活猪 发表

不能,中美两国农业定义和地位都不一样。

首先,农业核心构成要素之一是土地。作为移民国家,老美西进运动搞死了无数印第安人,也得到了大量无主土地。

这是大规模经营前提条件。

中国作为传统农耕国家,不具备大规模权属不明的土地这个核心要素。等待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吸纳农村劳动力,那也要很久。隔壁日本到现在还有 8% 左右的人口——800 多万人从事农业。这还是日本政府人口老龄化和农村空心化严重的前提下的数据。

以中国的人口基数,8% 也还意味着 1.1 亿农民。全国耕地、可用草原面积是多少来着?你觉得可行吗?

其次,老美的农业是商业和产业问题。实世界上除了老美和隔壁毛子等少数几个农业自给强国外,其他国家农业问题,都是政治问题。 对了,我记得,变态的毛子还有 4 亿亩储备耕地没开垦。

日本被美国敲的那么厉害,都不松口主粮(大米)进口。韩国抗了这么久,才放开猪肉牛肉美国进口。对岸这么亲美,都不敢放美猪美牛进口。

为啥,很简单,老美太变态了。变态到规模化、机械化和现代化农业成本,比非洲都低。一放开能给你冲得七零八落,冲的社会动荡。

你说啥?便宜农产品不好吗?

睿智,稻谷如果进口价三毛一斤,你看农民闹不闹——咱这成本都不止这么点。

最后,资本大规模涌入农业才是反常好不?农业的利润空间、抗风险能力都不太行。大规模资本涌入,极大可能是土地非粮化或者非农化。

知乎用户 金云 发表

等共产主义吧,目前的生产力不够。中国的丘陵和山地地形比例太大了。

我们的农业相对美国没有优势,也没有获得优势的希望。所以主要的任务只是自我保障,确保不要被掐脖子就好。

等生产力够发达了,全无人化自动运行,每个工地只要一个人看场子。管你什么地形全给铺上太阳能板,以及无土栽培农场。

不再有人种地,因为不需要。你张嘴吃就是了,去做你喜欢的事情吧。

知乎用户 Jash 发表

理论上说——咱也只能从理论上说,如果有望成为一门赚钱的生意,资金来源应该不是问题,现在找不到投资目标的钱实在太多。

一般来说,阻碍一项明显有效率的安排实现的应该是制度因素,但是前几天跟老家亲戚聊天,现在似乎也在改善,我老家在华北平原,现在很多农地已经租给了安徽来的专业人士更重,据说每年还有从南往北一路过来的收割队伍,等等。

如果这种耕种权的租约能够以某种形式更加固定,包括租期和可靠性,那么大规模投资设备来就会更具可行性,我觉得这一天越来越近。

知乎用户 百草百味 发表

有多少资金,都不够土里埋,至少短期内不可能

知乎用户 潮牌复刻工作室 发表

有个地方我看不明白,实在想咨询一下,为何要多台拖拉机?整地机、翻地、摊晒、搂草、收获机等等,这些设备,一台拖拉机在前面牵引就可以,为何要储备多台拖拉机,那么不同型号、马力的拖拉机,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知乎用户 演出不合格 发表

规模化农业需要什么?资本、科技、人才和土地。在中国,后面两项可能有困难。但题主既然设定了 “资金足够” 如此牛逼的假设,那就都不是问题了。有钱可以招募人才,高出市场工资 10 倍,农业相关专业肯定火得一塌糊涂。土地嘛,流转吧,开工厂,把农民就业全部搞定,再给土地分红。
齐活了,规模化生产吧,赚不赚钱别问我,反正有钱任性!

知乎用户 老实人 发表

实现不了!不管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来说,学美国这种大农场的路都是错误的!

这么说吧,城市是高风险社会,农村是低风险社会。城市社会的财产集中只要几十年,农村的土地兼并要两三百年时间,农业社会比城市社会更长寿。多看美国,英国这种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你就能很容易看到他们的弊端。城市社会由于高度市场化,随着全球化的进行,基本上 10 年一次金融危机,而 90% 的城市居民在经济危机中是没有抵抗风险的能力的!也就是说,只要三四轮经济危机,绝大部分的城市居民都会破产,只能跟美国一样,租房度日,靠出卖劳动力赚钱,而名下没有丝毫的财产。

而农村土地集体制,就给农民就下了后路,他们也许一辈子没钱,但都属于有产群体,属于小资。而绝大多数城市居民,最后会变成无产群体。即使是现在有几套房的上海土著,也就只能比别人多撑几轮经济周期,到最后也会变无产!

所以说中国的稳定靠农村,未来也在农村!这样说完,你就能更好的理解大领导的振兴农村的战略了!

知乎用户 品帅 发表

不是资金的问题,是政策的问题。

知乎用户 李黯堂 发表

**不谈所有权,只谈题主问题中所涉及的两个问题: 规模化和机械化,我的答案是能。**而且部分地区已形成相应模式,虽然整体水平还是落后于美国很多。

在中国这种土地资源整合的工作通常是由 “合作社” 实现,定义可参照百度百科,简单来说就是 “农民抱团”。著名的 “加州脐橙” 背后的公司 Sunkist 的前身就是 Califonia Fruit Exchange 合作社 (不过是百年前了)。**合作社在农业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是土地资源的整合,还有人力资源,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这些多功能的合作社在我国也多多少少有所体现。
**在国内合作社运作模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现在农村人进城务农的现象很普遍,很多农村面临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仅靠老幼妇孺又很难支撑平日的耕作业务,所以合作社用 “土地托管” 和“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达成土地资源整合,再引入农业器械(例如拖拉机,收割机,烘干机,AMD 显卡),通过规模效应和科技投入降低耕作成本,提高利润,同时雇佣当地农民完成耕作作业(操作器械等),最后合作社社员分成。

  1. 还有一种合作社通常不需要取得土地使用权,但会广泛召集村民加入合作社,并集中种植某一品类的农作物。再统一提供肥料,农药及引入农用机械(通常是租赁性质)。因为规模效应这种合作社提供的农资和农用器械价钱相对农民个人买卖要实惠很多,对单个农民而言也是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是互惠的。

  2. **另一种合作社则专精商业链条中的某一环节,比如仓储,售卖,物流等等。常见于经济作物(国家对粮食作物有保障价格),按市场价批量收购农产,集中仓储 / 售卖 / 物流。烟台的莱阳和栖霞地区盛产苹果,很多合作社就专门建造仓库。性质和仓储服务提供方是不同的,他们的做法是提前收购苹果,集中仓储,并进行分拣包装等工序,在苹果价格更合适的市场和时机售卖。**因为合作社本身的机构性质,这种行为和普通水果贩子还是不同的。这类合作社产区固定,和农民合作方式也不同。

**以上合作社都是通过整合资源降低运作成本,提高运作收益。**由当地有威望的农民(这很重要)起头,由其亲戚朋友构成核心社员成立合作社。再组织当地农民整合土地资源,再通过规模效应在商业链条中取得更大优势。这些合作社部分有龙头企业参与,部分没有。

4.“小而精” 的合作社,相较上述三种合作社,这种合作社规模较小,技术投入大,资金投入大,已经济作物为主。因为大投入的缘故,这种合作社通常是由 “龙头企业” 牵头发起,流转 / 托管当地土地,专业化种植。比如有个房地产老板(多数龙头企业都是不动产)在农村弄了几百亩地种草莓,请了日本专家标准化生产,从养地开始(这是我最佩服的地方),俗称地力,也就是有机质含量,这也是我国因过度种植和其他国家差距极大的地方。施什么肥,几点施肥,施几次,都是严格按标准化执行(标准化是农业做大做强的核心要素)。这种合作社就有点现代化合作社雏形,但一口吃不成胖子,这种一步到位的方式缺点在于投入太大,这个老板当时已经投入两千多万,还没有实际收益产出。

5. 几个人合伙搞个合作社骗国家补助的,这种比上面四种加起来还多,不赘述。

总之,答案就是你如果有钱,用龙头企业的模式联合当地有威望的村民,做大规模农场产业是可行的(当然也分地区)。

更重要的是虽然目前国家农业发展依然有很多瓶颈(金融方面尤甚),但**可见的是农业的发展早已经不仅仅有关农业本身,还会涉及市场,管理,运营,金融等各个方面,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也是很大。**个人认为农业发展的空间和市场也是极大的,而且是典型 “多赢”(合作社,消费者,农民)的行业,望有兴趣的朋友多多了解,说不定会成为你事业的新选择。

另外我当时是做金融的,并非农业,相关说法和概念如果有误请指出。

ps. 很羡慕高票答案,家庭性质的农场是最好选择,也就蒙古可以了吧。。。

ps 又 ps. 我个人认为,搞农场需要钱,但更需要时间。

ps 又 ps 又 ps. 穷山恶水出刁民。

知乎用户 草原三省 发表

在加拿大搞农业贸易数年,我来介绍一下加拿大的农场情况 — 和美国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有些基础的东西是相通的。

加拿大西部的农场平均面积在 2500 到 3000 英亩左右,也就是 15000 到 18000 亩。有些巨无霸在 5 万英亩以上(30 万亩)。美国大部分地区以及加拿大东部,农场规模普遍较小,很多都在几百英亩。

加拿大西部的农场平均规模这么大,有可能和他相对较低的土地价格有关。很多地方一英亩在 1500 到 2500 加币左右。美国好多地方会在 4000 到 8000 美金以上。加拿大东部甚至在 20000 加币左右。

个人认为,农场规模有以下一些东西决定:
1)私有的土地产权。这个就不在论述了,有很多这方面的文章;
2)农民的自主经营权,
3)农业经营 / 流通领域的私有资本投资。

第三点可能是我们需要注重的地方。但是这个问题本身可能在中国不具备讨论的前提。很容易被人带帽子。

成功的农场,和周围的谷仓,农资站,铁路运输,深水码头,都是相得益彰的。只有私有领域对这些流通配套环节的投资跟上,也许才能会推动更多的大型专业化农场的出现。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评价《动物农场》(《动物庄园》)?

知乎用户 叶洲​ 发表 和想象中的终极恐怖的《一九八四》不同,乔治 · 奥威尔的成名作《动物农场》则要生动直接得多,是对当时现实,尤其是苏联的深刻反映和辛辣讽刺,可谓一部另类的苏联历史(革命到二战末期)。 动物各异的形象,非常有助于塑造不同 …

如何看待九江乡规民约要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防汛的告知函?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于 7/10/2016 2本人作为当事人来答一发。 作为县里局机关的一名普通办事员,五天前中午十二点接到通知要在一点半之前赶到渡口赶往江州渡口集合集合。每个局抽四个干部一个带队领导进行防汛,开会时我们的职业是监督村委 …

香港房价高到什么程度?

知乎用户 董不懂​ 发表于 10/11/2019 坐牢,香港年轻人的唯一出路。。。 账是这么算的,在外面租一间房也要三千块钱一个月,还不算水电煤气。 去茶餐厅,吃个饭最少也要五十块了,在这里住宿免费,一个月差不多能省下一万块呢。 就算头疼发 …

为什么美国的房价不能像中国的房价一直涨?

知乎用户 V6.47​ 发表于 7/9/2020 怎么没有一直涨? 我同届有个同学,2014年入学的时候花了50万美元全款买了一套学校旁边的两室一厅的高级公寓,2018年毕业80万美元卖掉了。不仅白住了四年,还把其中一间房出租出去赚了6万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