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提出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哪些领域有望得到突破?

by , at 10 September 2022, tags : 举国体制 技术 领域 我们 科研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斯帕不爱卷​ 发表

只有真正改善科研人员的待遇,

才可能真正跳跃出西方国家的科技碾压。

光靠情怀,很难,

因为举国体制肯定是有效果的,

但是人才他不来你咋办?

给你 5000 一个月 + 北京户口,你愿意去吗?

但是同时某企业给你 5w 月薪,虽然不负责户口,你还愿意去搞科研吗?

我觉得,

技术攻关是一种愿景,我相信强大的祖国一定能够实现。

但是,实现人才的真正的价值,才能尽快,尽好的完成技术攻关愿景。

这其中,既有薪酬的分配,也有未来的发展,更有社会支出的全面改革需要。

现在的环境其实很差了,资本增值的速度和幅度远高于知识增值。

利用举国体制 + 市场经济手段,才能真正让科技百花齐放。

就像 intel 之类的,他也不是靠美国给钱做起来的,美国要做的,就是 intel 研发出来东西了,他们就能赚到大钱。

换句话说,等什么时候发现 “炒房不如创业”“创业不如搞高科技技术一鸣惊人一夜暴富”,我国技术攻关哪怕还没成,也离成不远了。

现在,咱还停留在 “家境贫困,不畏艰难,奋勇拼搏,终见突破” 这种宣传上——咋,科学家就不配发财还是怎么的?

知乎用户 Pjer​​ 发表

政策原文链接:

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 – 理论 - 人民网

强调攻克关键技术,在国际竞争中占领先机。

说说我所在的空间物理领域,其实看到这个政策是非常开心的,空间物理作为一个由观测模拟理论计算组成的交叉学科确实是像文中描述的一样,“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靠市场自发力量又搞不起来”。

这是一个在短期完全不可能看到回报的学科,但是长远看来非常重要。往近了说,空间天气关乎供电通讯和卫星的运行安全,大型空间天气灾害可以造成通讯和供电系统损坏。

往远了说,星际环境对于航天计划就像天气预报对于日常生活,深入研究行星际的高能粒子和辐射是我们走进太空的必经之路。往更远了说,它可以推动等离子体物理等基础学科的发展。但是这些研究在短期内没有经济效益,所以不会有市场资本注入。这就是 “靠市场自发力量又搞不起来”

本学科的现状是和国际上还有非常明显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大的观测设备上,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就是大部分研究还在用其他多加的数据做研究搞分析,其实这对于科研者来说是无可厚非的,谁的数据好我就用谁的,眼前是科学问题,解决好科学问题就 OK,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SDO/AIA[1],生产了几千篇文章以及很多本科和研究生毕设,确实推动了对于太阳大气的理解。

观测研究一般出成果周期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好水文章好毕业)。做大观测仪器投入大,周期长,做了好几年整好了之后,仪器的 PI 发一篇初光的文章,举组欢庆,但背后全是延毕博士的辛酸泪。所以从个人角度来看做观测分析直接拿来数据就用比造仪器更容易出成果更不容易延毕。

我之前经历的一个 summer school,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只招科学向,不招仪器向的学生。就是欢迎用我们的仪器来做科学,但是我们的仪器本身是技术封锁的。这种现象其实非常普遍。这就是所谓的 “要不来”。

别人不给的仪器技术我们就是得自己攻关,别无选择。

好的方面是,这个现状正在改善,我们国家也陆续造起了很多大仪器 ,我了解的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和山东大学的空间物理系都在积极研发攻关观测仪器中的关键技术。

云南的抚仙湖太阳望远镜 [2]

国台的 MUSER,太阳射电观测阵列 [3]

以及正在规划建造中的很多仪器:

ASO-S: Advanced Space-based Solar Observatory 先进天基太阳观测站 [4],以及 ASO-G 先进地基观测站

以及山东大学正在研制的日冕仪和射电阵。

这些仪器有些已经建成并有了亮眼的科学产出,有的还正在建设,随着这些仪器在国内乃至国际的空间物理研究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权重,会给我国太阳研究的发展速度和学科权重带来巨大推动!

希望这个从疫情防控出发的科技政策,能惠及各大科研方向。

掌握了观测仪器的核心技术,就可以不受技术封锁限制地建设自己的新仪器。有了先进的观测仪器,就是有了第一手数据,就可以站在科学研究的上游!

=========

其他创作的分类整理:

精选 射电 编程 太阳物理 科研入门目录

参考

  1. ^SDO 官网 http://fso.ynao.ac.cn/cn/index.aspx
  2. ^ 抚仙湖望远镜 http://fso.ynao.ac.cn/cn/index.aspx
  3. ^MUSER http://www.xinhuanet.com/english/2019-07/29/c_138267601.htm
  4. ^ASO-S http://aso-s.pmo.ac.cn/

知乎用户 要淡定​ 发表

大背景是中美势不两立的新冷战,美国已经对中国的定位从 “利益攸关方” 到消灭中华人民共和国。我国形势犹如当年没搞出核武器时不断面对核讹诈的年代。美国则是打算效法当年扼杀苏联的路子,摧毁中国以华为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彻底扼杀中国产业升级。中国的对策则是重拾两弹一星为代表的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先说说美国怎么在科技上干死苏联。苏联当年之所以能在斯大林手里二十年里迅速从一个农业国家崛起为两超之一的工业列强,离不开西方的技术转移。苏联充分利用西方国家各怀鬼胎,间于齐楚,从而有了获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空间。随着冷战铁幕拉下,西方社会以美国为首同气连枝,通过瓦森纳协定等操作,几乎完全断绝了苏联获取先进产业技术的渠道。导致苏联产业,尤其是民用工业部门,长时间得不到升级换代,生产产品傻大黑粗没有市场竞争力。而苏联内部,又实行计划经济,缺乏可持续的产业创新能力。结果就是苏联几乎丢了轻工业,也错过了第三次工业革命

美国攻击日本,也是直接攻击日本的半导体产业。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在科技领域赶超美国态势明显,美国则应对乏术。 到 1990 年初, 日本的 40 种高科技产品中有 90% 已赶上和超过了美国, 如半导体和激光器件。日本海空军已经具备在海上交通线 1000 海里范围内保护 “支援日本的” 或“攻击苏联基地的美国军舰”。美国随即对日本限制技术转移,日本热钱无处投资半导体,于是只能流入房地产,吹大泡沫。以至于美国一举后通过广场协定一下子把日本打趴下。

所以,美国霸权有三大支柱:美元、美军和高科技。三者虽然相辅相成,但是只有高科技才是美国的核心竞争力。因为这完全是美国凭借自己的强大的创新能力带来绝对科技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的科技树越攀越高,加速拉大他与对抗国的实力差距。

美国现在开展对华技术封锁会当然严重阻滞我们的实力发展。如果中国当即不动手杀出一条血路,后果只能是和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且随着未来美国的长臂封锁越来越全面,这种困难会越来越大。现在反而是差距最小的时候。

现在中国集中全力举国体制攻克光刻机等技术难题,拿下完全国产化且处于世界一流水平的半导体产业链,对于政府来说要学陈毅元帅说的 “把裤子当掉也要搞出原子弹”。中国应该在目前 all in,因为目前反而是差距最小而且铁幕尚且不严实,成功率最高。倘若等几年,美国又一次统一战线,对中国全面封锁,那真是回天乏术。不要说不可能,我们的生死存亡不能寄托在和我们意识形态屡有冲突的西欧诸国的企业肯冒美国制裁帮我们这种虚幻上。

如果能两三年内就搞出半导体产业链需要的各种技术,我们就不但打赢了华为这场 “上甘岭” 战役,甚至美国的阳谋也会相当程度不攻自破。否则,只有打台湾拿到台积电先苟且几年是几年这条路了。

现在就应该开始战时体制全面动员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人力都该向芯片制造业倾斜。况且这怎么着也比打台湾便宜。可惜主流的声音还是绥靖主义,甚至还期望三个月后美国的靴子落不下来。要知道美国在霸权和自己半导体企业之间,是必然选择维护霸权的!真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

知乎用户 海伯利安​ 发表

我来帮

@子乾

打打他回答下评论区一些网友的脸。

子乾的回答提到大对撞机可以提高国内工业制造水平,他举了一个例子: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研制的时候,需要一个零件供应商制造一个高精度的零件,但是由于当时制造水平有限,精度一直无法达到要求。后来,对撞机团队直接把几个物理学家派到零件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直接把零件厂的加工机器升级了,不仅解决了高精度零件的制造问题,也提高了厂家的加工精度。

评论区的

@时州

提出质疑,认为物理学家根本没有能力对机器升级改造:

这个例子不是随口一说,是事实。

物理学家帮助改进机器和工艺也不是随口一说,是事实。

子乾提到的零件供应商是谁呢?是军迷们常常说的成飞,成都飞机制造厂。

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升级改造工程中,成飞负责北京谱仪主漂移室关键部件的制造,具体来说是主漂移室的大端面板。

当时成飞接到订单后,尝试制造主漂移室面板的样品,但是制造精度不够,达不到设计要求。高能物理研究所派了所里的探测器专家去到成飞,下车间,跟着成飞的专家和工人一起琢磨,进行了大量的工艺实验,采取了合理的加工方案和特殊的工艺措施,实施了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和加工过程控制,最终加工出了满足设计精度要求的大端板 [1]

漂移室室体主要由内筒,外筒,端面板等零件组成,本体零件有 23 项 38 件,附件 44 项 1600 件,标准件螺钉等近 10000 件,零件加工和组装工作量大。零件和组装技术要求高,零件加工和组装难度大,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大端面板以及内、外筒的加工。
1. 大端面板的加工
漂移室本体大部分零件均采用数控加工,成都飞机制造厂在加工这些零件时采取了许多控制手段来保证加工质量。其中两个大端面板是所有数控加工件中加工周期最长,精度及表面质量要求最高,加工难度最大的关键零件。为此专门编制了《大端板产品制造质量控制》管理程序。
大端面板材料采用 7050-T7451 进口预拉伸板,该材料加工变形小,加工性能好。大端板的结构特点给加工带来了许多难题,板上需要加工的 20934 个φ3.2H7 的孔, 218 个φ5.2H7 的孔,不仅孔小而深,尺寸精度要求高,加工工艺性较差;大端板属于高精度多孔加工, 2 万多个孔加工约需 25 天 75 班,机床主轴制孔的重复高速运转会产生热疲劳变形,从而严重影响孔的加工精度; 2 万多个孔加工过程中要求班与班、工序与工序之间都要进行在线检测和回机床原点,这种操作次数高达 100 多次以上,难以确保回原点的重复精度; 2 万多个孔位置度要求在φ0.05 mm 范围内,局部允许φ0.08 mm。机床的理论精度为:定位精度 0.008 mm,重复定位精度 0.004 mm,但实际加工中会受到环境温度、气流、振动和清洁度以及主轴热疲劳变形等因素的影响,因而机床自身很难确保零件的精度要求;由于零件尺寸大,直径达φ1588 mm, 23 个台阶 (厚 18~25 毫米) 的厚度 84 mm,从而使定位、加工、检测的状态稳定性难以保证,影响零件加工精度。这样的高精尖产品中的关键技术对于成飞乃至国内制造业来说都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在双方合作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大端板的加工除了采取正确的工序划分,刀具选择,切削参数的选定等工艺方法,同时采取了如主轴热变形的控制以及原点位移补偿等特殊工艺手段,并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最终加工出了满足要求的大端板零件。

还有,

漂移室台阶形端面板的加工是在成都飞机制造厂完成的。漂移室本体采用铝合金材料,其中两个直径 1.6 m 的大端板上有 2×20934 个 φ3.2H7 的孔,其相对于对称轴线的位置精度要求为 φ0.05 mm,局部允许 φ0.08 mm,孔的深度为 6 至 9 倍孔的直径。这在成都飞机工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乃至在全国均属首例高精度多孔数控加工件,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难度极大。对这项高精度、高难度、长周期的加工,进行了大量的工艺实验,采取了合理的加工方案和特殊的工艺措施,实施了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和加工过程控制,最终加工出了满足设计精度要求的大端板。表明成飞的数控加工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制造水平

以上资料来自《BESIII 的设计与研制》,你要是不愿意相信,

还可以看中纪委的报道呀 [2]

不得不提的是,BEPC 的建设对各种加速器、同步辐射装置起到了奠基作用,推动了我国工业发展。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承担 BEPCII 工程中北京谱仪 III 漂移室室体的研制,通过合作,成飞集团精密机械加工技术水平提高了 10 倍,促进了其自身产品的技术进步。

好了,实锤,物理学家帮助成飞提高工艺,不信的请联系中纪委。

这是 2009 年的事情,这些技术的提高是否间接用在了 J20 身上,那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搞工程这种事情不是物理学家自己能完成的,需要跟工程专家和车间工人共同合作完成。不过还是希望

@时州

下次不要说这样的话了

仅仅凭几个物理学家是根本无法胜任的,还不如现场工作的技校毕业生。

这位网友在评论区下其实还有别的 “高见”,

1。激光尾流场加速技术确实在未来有可能实现加速器的小型化,但现在还无法预期什么时候能实现。不能说未来有可能出现更先进的技术,所以我们现在的研发就没必要。芯片制造,别人有 5nm 技术了,我们还是需要搞落后的 14nm 啥的嘛。美国几十年前已经有土星五号,我们现在还是得搞长征九号嘛。

2。中国自己的大型电子离子对撞机计划(EicC),选址地点在广东惠州。虽然都是大对撞机,已经开始建造的 EicC 知名度低于尚未获得国家立项的 CEPC,一方面是因为 EicC 造价更便宜,另一方面可能是缺乏杨振宁老先生的反对加持。我以前写过一个答案提到 [3]

3。杨老的意见对不对,没法由你我评判,应该让历史评判。比如杨老以前也高瞻远瞩地反对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后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还不是建起来了,并且做出了一系列物理成果,比如 2013 年的世界物理学十大进展之首 “发现四夸克态 Zc3900”。另外,CEPC 本身是 400 亿预算,网友常说的 1400 亿是把未来还不确定的 SPPC 也算上了。

我这个回答只是想澄清子乾回答评论区下一些网友的误解,建议大家还是看他的回答。

参考

  1. ^ 北京谱仪 (BESIII) 的设计与研制 http://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f3826a62e4ea8a0b5332f6200d060909&site=xueshu_se
  2. ^ 科技视界 | 建成 31 年,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到底撞出了什么? http://www.ccdi.gov.cn/toutiao/201903/t20190314_190514.html
  3. ^ 如何看待美国能源部批准建造大型电子离子对撞机?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5625982/answer/969487972

知乎用户 高天流云 发表

必须要搞清楚,举国体制并非灵丹妙药 。

大家都知道,全世界举国体制做的最好的是哪个国家。

事实上,所谓的 “举国体制” 仅仅适用于一些没有任何市场竞争或竞争极少,基本不盈利的大型项目。

在举国体制之下研发出来的产品,往往没有市场竞争力。因为成本太高。

一、以现代工业最基础、最核心的机床为例。

2008 年,世界机床企业前 10 强中,日本有 5 家,德国有 2 家,中国有 2 家,美国有 1 家。

中国的两家企业分别为沈阳机床和大连机床。

2018 年,中国的两家企业纷纷跌出前 20 名,龙头企业沈阳机床 2019 年净利润约为 - 29.88 亿元,亏损严重。

沈阳机床曾投入 10 多亿元的研发费用,打造世界首台互联化的智能数控系统 i5,并在 i5 的基础上研发了 i5 数控机床。

沈阳机床将 i5 定位为机床行业的 “苹果”,以图颠覆传统机床行业的商业模式。

虽然 i5 数控机床在 2016 年获得了 1 万台订单,但巨量的订单并没有带来利润,反而带来了 14 亿元的亏损。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的机床根本没有任何竞争力。

如果说,作为科技攻坚战,那么我国的科研人员完全有能力打造一台世界级的机床。

例如 625 所、北一机等大院、大所就开发过很多优质的设备。

但是,做一台机床和做一个机床产业完全是两码事。

机床与高铁、核电设备之类的装备制造有本质的不同——机床行业是完全市场化运营的,国家意志最多能够维持几家重点企业的经营,但发挥不了决定性作用。

如果倾尽全力不惜代价,那么国产机床厂家有能力打造出一款超级精良的机床。

但不惜代价打造出来的试点项目只能保障军工,真正投入市场没有任何竞争力。

在可靠性方面,我国自主生产的数控机床与进口产品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德国德玛吉(DMG)公司对其生产的机床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公司允许的返修率在数年前已经低至 1.8 次 /(千台 · 年),比目前国内的返修率低至少一个量级。

这个的根本原因,其实是我国缺乏对于基础机理的研究,对机床特性的工程数据库积累不足。

在航发、芯片等领域也是一样。

二、举国体制之下,以官僚机构为核心的运营机制其实效率不高。

很多时候,你一旦实行 “举国体制”,那就意味着需要多部门、多单位、多地域的协作与配合。

这里面势必涉及到各种官僚体系与决策、审批、审核、执行、督导等各个环节。

涉及到非常庞大的群体和利益。

这样一来,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就非常容易在里面钻空子。

这个就不多说了。

很简单的例子,每年各大高校的科研经费,究竟有多少落在了实际的科研上面?

这个还需要多做解释吗?

还有,“举国体制” 肯定要由人来执行。

但是,这些执行者却往往不用为了结果负责任。

正所谓,功劳我有份,错误有人背。

在这种情况下,核心技术人才很可能会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资源只会汇集到 “权力” 那里。

所以,为什么中国在单项的体育赛事中可以拿金牌,男足、男篮、男排水平却一直上不去呢?

这是一个道理。

“举国体制” 只能解决有限的问题。

而且极有可能造成大量的资金、人才浪费。

动不动就觉得举国体制很牛,这本来就是一种错觉。

美国、日本、德国,人家那个科研都是以私企为核心。

比如洛克希德马丁、雷神、波音、通用等。政府只是采购订单而已。

政府无法真正插手内部的科研人才与管理问题。

最终形成了良性竞争。

我们这里可能吗?

知乎用户 北冥岛 发表

举国体制不是中国发明的,很多国家都在搞。这是后进国家的唯一道路。

比如日本,多年以来一直想搞国产大飞机,屡败屡战。中国在搞 ARJ-21 的时候,日本就开始搞 MRJ 支线客机,到今天,中国连 C919 都飞了,日本改名叫三菱 SpaceJet 还在搞这架飞机。按某些人的自由市场观点,这个项目早就亏成马了,早该破产,但日本人就是不放弃。三菱作为私企,靠日本政府的大量输血,账面上也没有亏钱。

举国体制从来不是一个选择,作为后进国家,想要产业升级,这就是唯一道路。不管是日本,韩国还是欧洲,想在某些产业上赶上美国,就必须这么干。

大飞机,半导体会获得国家的大力支持自不必说。

我认为医药相关行业也有可能受惠。目前为止,中国在原研药方面还十分落后,中国的医药公司做的不是代工就是仿制药,或者生产原料药。这带来 2 个问题,

第一,医保覆盖的药物很多只能依赖外国专利,对国家财政不利。

第二,由于没有先进的医药研发企业,配套产业的发展水平也很低。这对研发体系也产生负面作用,比如说,国产试剂的纯度和可靠性都很差,科研人员需要购买进口的高纯度试剂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

还有一点,没有市场支撑,实验用的仪器设备也必须依靠外国供应商。国产仪器设备只能在低端市场求生,稍微高端一点的检测仪器设备都是进口的。这在平时不算大问题,但是一旦用于军事研究,会导致大学被列入实体清单。比如北航,西工大,川大,电子科大,国防科大都早就被列入实体清单。没有国产仪器设备,不但高科技企业无法生存,连科研院校的科研实力都会被削弱。

知乎用户 多巴胺 发表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脱离政策扶持单纯依赖市场经济是做不到的。原因有二: 一是所有涉及关键核心技术的产业,天然的具有极高技术门槛,这本身给后入局者带来了技术普遍落后的现实,技术落后意味着市场很难买账,无人问津的产品也就无法通过客户反馈来修正解决产品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二是包含核心技术的设备产品,市场上对其价格并不太敏感,而对其稳定性,连续工作能力以及后续服务升级非常关注。而这些与技术积累相关的内容是后入者的软肋。一旦一开始无法打开市场,那么小公司很快就会被国际巨头排挤出市场。

就拿最近比较热门的半导体芯片为例,我谈一点个人看法:

个人希望政策上不要过度追求大而全技术攻关,不要总想着处处攻关吃下整个产业链,而是有针对性的攻克某些环节,真正参与到半导体芯片产业链中去,造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产业格局,离开了我,你也玩不转。

最近几年,大统领之所以敢于隔三差五地拿芯片来威胁制裁我们,最简单最根本的一个原因: 我们国家没有真正参与到半导体芯片生产流程中。半导体芯片生产几个基本要素: IC 设计用 EDA 工具 / 芯片相关专利 / 半导体设备机台 / 各类电子材料 / 晶圆厂技术积累 (可能不全,大家可以补充)。这几大块中,以半导体设备机台以及电子材料最为致命。在其中我们的地位和参与度都很低,多数都处于可有可无的的状态。目前看,对于芯片制造,美系集团可以跟我们脱钩,而我们却被严重依赖美系集团的技术设备以及材料。大统领最近又提出所谓“无限追溯” 的幺蛾子,也正是利用了美国在专利技术以及设备材料上的统治级优势。

我们得承认国家也不是魔术师,不可能提供无限的精力和资源去全产业链攻关。如果我们能攻克少数几种设备以及电子材料,然后借助于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工业体系来压低成本,那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于工业产能压垮美系集团的相关产业,到那时我们就真正的参与到了半导体生产链中,并成为了某些环节的实际话事人。而当我们能占领这样几个半导体生产环节后,别人如果再要制裁我们时就要掂量一下了。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优势产业环节来反制。其他国家即使技术上能够恢复生产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并且还没有了成本优势。举个大家最熟悉的例子,稀土产业,我们并不是稀土储量的超级大国,但借助于技术以及低工业成本,我们成功压垮了其他国家的稀土产业,现在如果我们制裁它们,即使它们有能力生产,但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恢复供应。这个时间差使得我们有了足够的话语权

半导体产业中,日本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日本半导体企业巅峰时期,世界前十的半导体企业占据了一半多。但后来由于管理等问题江河日下,最后一个东芝也已经卖了身。但现在日本在半导体生产中仍然具有极高的话语权。原因是日本在半导体设备以及电子材料领域有着非常大的参与度。尤其是一些电子材料,日本几乎实现了垄断。去年日本制裁韩国,仅仅是停止供应高纯氟化氢等少数几种材料,就能逼得三丧等韩国公司跳脚。我们看一下日本企业在两种半导体材料中的市场优势 (光刻胶和硅片):

世界前五的光刻胶公司中,除了第三名罗门哈斯是美国企业外,其余四家都是日本公司。

而硅片产业同样如此,前两名都是日本公司,占比超过了 50%,国内晶圆厂普遍都是从日本进口硅片。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吃下整个产业链 (设备和材料) 固然最好,但那样难度太高,并且还需要漫长的时间积累。我们得承认国家的精力资金也有限,其实即使最巅峰的美国,同样也没有做到吃下半导体所有的环节。

比如说光刻机和光刻胶,这两者离开了哪一种都无法完成光刻。光刻机我们要保持投入持续研发。但短时间里我们可以集中力量搞定光刻胶,然后借助工业体系压低成本占领市场。如果我们具有几个像日本一样的优势环节,那大统领出牌就要仔细斟酌下分量了。

最后,半导体材料产业还有助于消化大量的劝退专业毕业生,能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工程师红利。

知乎用户 子乾​​ 发表

不懂政策,也不会解读政策,更没有能力去分析一个国家该怎么制定政策,对于 “哪些领域有望得到突破?” 我也给不出什么靠谱的回答。但是看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有一股想说点啥的冲动。

我想,在目前疫情肆虐和美国对华为进一步打压的情况下,大家的关注点更多的是在 “技术上”,政策里也说地很明显: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使国家科研资源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单位

这几年,大家也逐渐的意识到,虽然我国的科技力量发展迅速,但是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还是领先我国非常多,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制于人。诚然,这需要我们在这些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和研发力度,但是,我还发现了这样一句话:

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在重要领域适度超前布局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建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多元投入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创新攻关

看到这句话我很欣慰,这也是我想说的 “基础科学” 的研究。对于基础科学的研究和投入,并不会帮助我们迅速击败眼前的疫情,也不会帮助我们迅速突破美国对我们的封锁。但是我认为对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视是国家发展攻关核心技术的重中之重。这次的疫情和最近美国对华为的封锁,确实反应了我们在技术上的不足与短板。但是,如果仅仅针对这些短板进行大量投入,就只是在打补丁而已。要想真正的实现自由,突破封锁,则需要从基础科学一点一点的打地基,一步也不能跳过。

我们总是说,因为知道某种科学研究对未来技术的影响而觉得其重要,但是我反而觉得,很多情况下,恰恰就是因为不知道现在的科学研究对未来有什么影响,才会让人想想更可怕啊,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这项科学研究就会导致某一个技术大爆炸。而我们现在享受的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有几个完全是当下科学技术的成果?我想很多都是几十年前甚至一百多年前就开始了基础理论上的研究,经过几十上百年的科学研究与技术沉淀,才让我们有了目前的生活。

我相信,现代电子技术对现代生活的重要性不需过多说明,那么促进现代电子技术出现和发展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呢?是 1958 年 9 月,第一个集成电路研制成功?还是 1947 年晶体管的发明呢?这些确实是电子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但是我想,如果没有 20 世纪初量子力学的提出与发展,基于量子力学发展起来的固体物理学就很难发展起来,而固体物理学发展的产物 – 晶体管 – 就更无从谈起了。而相对论的发展对卫星定位的重要性、计算机科学对现代计算机的影响等等就更不用说了,科学理论本身的发展往往远早于技术的发展。科学带动技术,技术反哺科学。

而说到 “在重要领域适度超前布局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我就想说一下对撞机。这个主要是因为我本人是学高能物理的,所以对于对撞机这样的大型基础科学项目相对了解。当然,对撞机该不该建需要非常进一步的讨论,但是,如果仅仅因为看不到对撞机在科学本身的回报而否定话,则是非常短视的看法。

下面以对撞机为典型,说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带来的主要好处:

1、人才培养

如果对撞机建成,则会提供超过 3000 个高能物理岗位,在运行的几十年里,更会为整个社会培养输送大量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或许有人会说,这些高能物理的硕士博士对社会有什么用呢?我举一个小例子,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研制的时候,需要一个零件供应商制造一个高精度的零件,但是由于当时制造水平有限,精度一直无法达到要求。后来,对撞机团队直接把几个物理学家派到零件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直接把零件厂的加工机器升级了,不仅决了高精度零件的制造问题,也提高了厂家的加工精度。 这家企业就是成飞,知友

@海伯利安

在他的回答中详细说名了这件事:

国家提出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哪些领域有望得到突破?

硕士博士,不仅仅是一个学历证明,证明学到了某种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这样的能力:在面对一个没有任何人解决过的难题时,通过分析问题、搜索资料、思考讨论、尝试探索,最后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哪怕每次只解决一个小小的问题,时间久了,进步也是不可估量的。实际上,高能物理每年都会有不少毕业生进入到其它领域而非科研院所,具有这种能力的一批人,不管在哪个行业与领域,都会带动其发展。最终,都会带动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与发展。

2、科技储备

人类制造出来的最精密复杂的仪器是什么?航天飞机?CPU? 都不是,是位于欧洲核子中心 CERN 的大型强子对撞机 LHC。而建设大型对撞机所需要的精密制造都属于顶级的,对与零件的加工制造精度要求是非常非常高的。

那么有现成的零件供应商嘛?实际上,对撞机的零件几乎都是定制化的。很多情况下,零件制造商无法达到这样的制造水平,这是因为普通的机器不需要这样的制造精度,研发高精度机床费用非常高,所以一般厂商没有动力进行这样的研发。而建造大型对撞机,资金和动力就都到位了。实际上,这样的企业与科研院所往往会有紧密的合作关系,政策中也给出了正面的导向:

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形成机制和组织实施机制,更多支持企业承担科研任务,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绩效

最终就是大型对撞机的建设带动了国内高精尖制造业制造水平的提升,这是一个有利于整个制造业的项目,自然就有希望突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

3、技术反哺

实际上,基础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技术,这个在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比如,web 网页技术就基于 CERN 的高能物理学家对更高效的数据分享与交流的需要而设计的,WiFi 技术是天文学家在探测迷你黑洞信号的过程中受启发发明的,而治疗癌症用的放疗技术其设备就是粒子加速器。

如果有人关注对撞机、加速器等核科学技术以及高能物理的发展的话,就会发现,这些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对医学的发展也做出了有力的技术反哺,比如说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 (PET)、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仪( SPECT) 是核成像硏究和应用中最具代表的设备 [1]

另外,有人知道我国的第一条国际互联网是从哪连出去的吗?答案或许令人惊讶,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目的是连接 CERN,方便高能物理实验数据的交换。也正是在这条线路上,我国第一次向世界发送了电子邮件

这三条是我个人认为对撞机的建设在科学意义本身之外的社会意义,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吸引国内外人次、拉动当地经济建设、提升国家形象等意义就不详细说明了。但是至少有一点,大型基础科技设施的建设对整个国家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好处,尤其是从长远来看。我们投资的是未来。当然,此处我仅仅是以对撞机举例,其它类似基础科学装置也有类似的作用与意义,建不建对撞机不在此处讨论。

当然,这样的大投入与看不到的科学上的回报与直接的收益往往会让人觉得 “性价比太低”。此处我想说高铁,高铁发展这么多年了,对整个社会的带动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虽然,还有很多人在说高铁每年亏本,但是由于高铁的发展带动起来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又该如何计算呢?基础科学发展比高铁的带动作用还要强万倍,虽然,这样的带动作用我们依然没法定量的计算出来,但是历史已经给了足够的启示了。

也有人质疑我们的能力,是否能做到呢?航天技术、空间站、卫星定位、盾构机等等,面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我们硬是靠着艰苦奋斗,打破了一个又一个壁垒。在科学上,王贻芳领导的中微子团队屡获世界大奖,潘建伟团队的量子通信技术,我们也是有领先世界的成就。虽然有些方面还是有差距,但是这足以说明我们能行,我们不用跟从西方国家,我们有能力引导世界!

现在的科技,奠基于过去;未来的中国,开始于现在!

正所谓,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最近,胖五发射成功,举国欢呼。

如果有人问,我们探索太空有什么用,那么我的回答就是:

没用!

一个真正强大的民族不会只看眼前的利益与得失,

因为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总有人张口就来,在不了解具体情况下就凭着臆想编造数据传播谣言;

总有人以为,现在我们在某些领域被钳制,只要立马在这些个领域加大资金和人员的投入就能解决;

总有人觉得,我们当下的被动是最近行为的结果;

总有人认为,看不到短期且明确的物质和利益回报的投资都应该被否决;

总有人坚信,这个世界是阴谋论的,一切现象的背后总存在某种利益输送;

总有人把自己狭隘阴暗的思想套在纯粹的科研与科研人员身上,

他们不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一批纯粹的人。

也是,狭隘之人该如何想象一个纯粹的内心呢?

我讲的明明是以对撞机为典型的大科学基础设施对社会带来的好处与长远利益,

但总有人认为我是对撞机利益集团的一份子,在这积极推销对撞机。

我欣赏理性分析的人,即使与我意见相左,但依然让我觉得心动。

君子和而不同。

然,我们都是 “非浪”,本应积极团结,共同努力,却总有人以为自己是 “后浪”,或想积极成为 “后浪”。

反对权威,却想成为权威;

反对剥削,只因自己被剥削。

矛盾,存在大部分人的心中,却不自知,

专业问题,

专业人员回答,则是利益相关,屁股坐歪;

非专人人士,则是外行强大,胡扯八道。

我们天天宣传要理性思考,冷静分析,不要盲目地跟随某些 “权威人物”,但是“杨老都否定了”、“杨老是权威” 之论不绝于耳。

这就是矛盾。

我们总是崇拜英雄,为英雄在艰苦时代做出的壮举而欢呼,

但是,如果让我们真的为这些英雄贡献自己的利益时,有谁能做的到?

与其说崇拜的是英雄,

倒不如说崇拜的是 “为英雄欢呼的自己” 这一形象。

我们总是看的清远处的英雄,

而不知道自己就处在一个英雄与激荡的年代。

英雄就在眼前,我们却看不见。

或许,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自己的观点有没有表达出来,

重要的是自己的内心有没有得到满足,

重要的是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存在有没有得到证明。

什么英雄与时代,

什么理性与客观,

这些太遥远了,

隔着的是一个屏幕,

隔开的是一个宇宙。

生活太无聊,人生太乏味,

总得找点东西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可悲的存在。

参考

  1. ^http://www.ihep.cas.cn/ydhz/hyxcxsb/201805/t20180508_5008222.html

知乎用户 秦文​ 发表

主席早就和我们说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就充分说明了

1. 核心技术我们自己不搞,没有别人送给我们。

2. 核心技术一定要搞,不搞帝国主义就不让我们好过,甚至恨不得我们死。

3. 不搞核心技术,总有一天我们会连其它领域都被帝国主义挤压,甚至连基本的和平都没有。

4. 什么时候搞出来有时候不是特别重要,但是要自己搞的态度一定要坚决,你一点都没有,帝国主义就敢骑在我们头上,你有了哪怕一点点,帝国主义才愿意和你谈谈。

评论区有些人,大家也别理他了,他都愿意跪着了,我们扶是扶不起的,谁也不是拐杖成精,就算是拐杖,也要靠自己的力量才能站起来啊,这个症状我看只能坐轮椅了,毕竟双脚一离地,智商才能占领高地。

知乎用户 王雷辉 发表

目前而言,举国体制该去攻坚的地方就是被美国独家垄断的领域,这些都是正在卡我们脖子或者即将要卡我们脖子的地方。

在当年,拼了命的要先搞蘑菇弹,这是解决生死存亡的问题。

有了基础的安全保障之后,什么最迫切?当然是赚钱解决贫困问题,贫困离死亡相隔只有一步。

有了安全,有了温饱才能谈发展,但发展也不能是靠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多人强调基础科研,我不否基础科研的重要性,但是基础科研在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度,其中有很多东西甚至是公开的可以任全世界取用,也有一些属于最前沿还没有公开的,早些年中国对那些公开的基础研究成果都没有吃透,根本没有资格去做世界最前沿的基础研究,就好比一个小学生就老老实实去学习教材(公开的基础科研成果)就好了,搞科研那不是小学生该干的事情,小学生的底子去搞基础科研那叫好高骛远。所以近几十年中国重点不在做基础研究,而在于利用公开的基础研究成果去开发应用技术,利用应用技术来赚钱,一边开发应用技术赚钱,一边消化公开的基础研究成果,这是国情下的唯一正确的选择。

现如今,中国算是应用技术大国了,也赚了点小钱,但真不是大钱,可以财大气粗气的随便烧钱搞科研的程度,依然要有的放矢。现如今这个 “的” 是什么,当然是那些卡脖子领域。

而别人卡脖子是凭什么卡的?凭的是独家垄断,凡事这个世界上被一家垄断的东西都是潜在被卡脖子的地方,这个一家可以是一家公司,可以是一个国家,但凡有两个国家的两个不同公司拥有的东西都不容易被卡脖子,三个国家以上的那都不叫事。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细分领域在不同国家存在着独家垄断,但是人家也是要用来卖钱生活的,也不会完全去卡你,人家谋的是财而不是想要害命,真想害命的在近十年大概只有一个美国想害中国的命,宁愿不赚钱也要卡你,所以举国体制该去攻坚的地方就是被美国独家垄断的领域。

越多国家有拥有的东西,越没办法组织起来搞垄断,就可以买可以租,相对不紧迫,甚至干脆是免费的,开源的。这些东西谁爱搞就让市场让民间自己去搞好了,但没必要去搞举国体制。

比如,现在美国在搞芯片制造上卡中国,在用无限追搠的时候用了那些,会用哪些,这都是值得中国去用举国体制攻坚的地方。以及将来,美国可能会用来卡中国的,甚至包括美国会利用他的铁杆盟友的独家垄断的东西来卡中国的地方,都需要现在用举国体制去攻坚。

对于基础研究,在经费有限的前提下,刚必须优先投入那些攻坚卡脖子的领域。

知乎用户 啥都想学的温德尔 发表

仿真类软件吧,国家到现在没有成功的案例,看看 ansys,matlab,hypermesh,不头疼吗?

06.12 更新 最担心的事情正在发生

https://mp.weixin.qq.com/s/07OHohSWccY3ORK2bl_O3A

知乎用户 蟑螂恶霸 发表

现在中国唯一有希望翻盘的就是以全国之力,推动开源替代品,建立从操作系统到 EDA,再到芯片架构的全体系开源生态,这样还能拉拢欧美的工程师一起搞,先不要想着吃下欧美的市场,先防止欧美把中国吃掉。

知乎用户 菠萝莎 发表

希望国家在航天航空发展上能多一点魄力吧,不要再总是带着那么多的顾虑,不可能等到所有人都生活好了,满意了,才回去搞航天航空,现在航空航天体制相当不完善,说白了就是地上的事比天上的事难办,这是叶院士的原话,酬薪低,发展难,留不住人才,引不进人才。

门外汉回答,请勿较真。

知乎用户 A-SET 发表

诸位 R.D 从业者的发言完全不像花了世界第二的研发经费的样子,而且看诸位回答我还以为极紫外光刻机,EDA 全流程,高性能 CAD,物理场分析软件是个发达国家全会造呢?

至于研发投入这儿,就这一句话。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层面每年支持研发投入所花费的资金为 10000 亿人民币级别,基本与企业自发投入一个级别。也就是全中国两万亿研发投入一半是政府出钱请企业或者院所研发的。有关于不重视科研这个锅我想 CCP 不背。所以我认为,目前必须想办法提高社会资本投资研发的回报率,或者让资本投资其他的回报率低于投资高科技。不让光靠政府出钱去研发,怎么追的上西方的政府与企业全民上阵?

其次,关键项目走长线的中国也有不少,光刻机磁悬浮超精密双工件台从立项到量产花了 15 年,其他用的时间也基本不少于十年,那么请问一下,这些重大技术装备是不是基本都是国家投资的,请问诸位民企都去哪儿了呢?

知乎用户 李开炮 发表

恐怕没有。待攻关的几个关键技术,例如集成电路,工业软件,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都不是举国体制能搞好的。

NVIDIA,INTEL,Microsft, Autodesk 那个是美国用举国体制搞出来的?

都不是,都是消费娱乐,再生产循环出来的。

美国搞举国体制,这么多年来就搞了一个项目:阿波罗计划。甚至连基建都没有用举国体制搞。美国再上一次举国体制要追溯到二战前 Interstate Highway 也就是州际公路项目上了。

举国体制只能做那种低利率,大成本,大人力消耗,技术迭代可以几乎没有,长盈利周期但又不可或缺的项目。比方说阿波罗搞了 6 次成功登月,6 次全是土星 V。这么快半个世纪,所谓的运载火箭唯一一次革命性的进步就是化学能火箭的重复利用。而阿波罗计划的实践就是:能造出几台 680 吨海平面推力的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把 2/3 级送出大气层就行了,总共就几发土星 5。我们也是,两弹一星可以上举国体制,那是因为作为地图炮武器,导弹你用上个世纪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机械陀螺仪,和上个世纪的原子弹整合到一起也能变成今天无解的大杀器。你就算完全不迭代,你虽然自己虚,但别人也不敢说我绝对不怕你的核导弹。如果美国人阿波罗计划再搞下去,每几个月就弄一发土星 5,很快全国都要要宣布破产倒闭,为什么,F-1 发动机效率实在太低,比冲只有可怜的 263s…. 而我国现在使用的固体火箭燃料基本上比冲也有 260-265 左右了,液体发动机做成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效率,你说要不要很快破产。难不成液氧是就阿波罗需要用吗?

但是微电子和 IT 行业不是,微电子和 IT 迭代周期短,技术升级快,而举国体制是不讲最佳效率只讲最后结果的,这就完全可能产生东西最后是造出来了,但是成本严重超支,等你东西出来了以后人家新技术已经迭代了好几轮。到时候市场上还是买的到人家的消费级产品,你的产品又卖不出去,最后也只能解散团队。摩尔定律原来的周期是 18 个月,只要你的迭代速度达不到,那你还是会落后。

21 世纪 IT 工业的迭代方式的另一个方面是社区开发,是以分散求集中,以参与者权力平等求技术力量最大化。一个新手开发,在一个开源项目里可以和一个资深开发同等的享受上传代码分支,功能测试的权利。而消费者社区则进行大范围的使用测试,其本质上起到了一个超级测试员,和改进功能提出者的协同开发的作用。而很不幸,我们的举国体制,伴随着一贯贬低社区娱乐贬低社区消费,几乎禁止新增一切 BBS 等社区(更不用说国外的产品交流社区在他们眼里是非法地带)形式。我就举个具体的例子,就显卡芯片来说,那些同时支持的 RTX 和 CUDA 的显卡,没有 4,5000 一张的价格和几千万乃至上亿游戏玩家的支持,你拿什么去支撑那么庞大的一个产业链人员薪资和用工成本? 我有一个在 NVIDIA 的朋友 ,第一年,光给他发工资就要近 20 万刀(当然因为重税政策他拿不到这么多),这得卖多少张显卡才能给他发一年的工资? 光卖计算卡,够吗? 就问全国大学和研究所,哪个敢说我就是那么牛 x,我的模型就那么大,需要上万张 GPGPU 来跑? 恐怕大部分说自己是搞 AI 的老师,连 10 张 3090 的负荷都跑不满吧? 有的二本三本也在搞 “人工智能” 的童鞋估计是一张 2080 都跑不满,CPU 都不会满负荷。

同时举国体制一定会因为不讲效率,挤占其他社会资源,而这部分被挤占的社会经济和科技资源,极有可能是未来某一项现在还没有成形的技术所需要的,到时候一定又会导致在其他方面技品牌术的落后,和缺乏人力。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IT 社区的产品是高度定制化的,千人千面,同样是买电脑,有的人是要线程撕裂者,有的人 i5 就够,有的人不需要 CISC,有的人需要集成显卡,有的人不需要集成声卡,有的人需要 DSP 功能,有的人不需要 MCU 功能,你怎么用举国体制去满足这些千差万别的用户需求? 举国体制追求的是整齐,划一,但很不幸,高科技消费品和消费者就喜欢个人主义。

举国体制的第三个问题是不适合尖端科学。有的人可能又要说两弹一星,但是两弹一星很明显是更倾向于高技术,尤其是加工制造,他和高能物理原理对当时的科学家而言并不神秘。尖端科学不是靠什么大干一百天就能搞出来的,他靠的是普普通通平平凡凡在大学研究所实验室里干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靠的是少数受过专业学科训练的天才教授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考劳动合同。在科学领域,举国体制反而要人多手杂,学术问题政治化。基础知识的堆积,仍然必须配合人类创造性的劳动,这又是个人主义比较擅长而追求整齐划一的集体主义做不到的。例子也很多,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相对论物理学,再到后来的基因遗传理论,再到后来的信息论,以及信息论的实践:消费互联网所用的网络协议,没有一个是举国体制搞出来的东西。

总而言之,今天以举国体制谋求 IT 先进化,本质上是以过去管钢铁管煤矿的垂直树状体制,以过去大会战式的运动式治理去搞泛 IT 的创新活动,去对待天生扁平网状的 Internet 社区,注定是缘木求鱼,低效工作。甚至可以说,中国只要不改变树状垂直领导体制,那么在一切需要快速迭代技术和内容体系的领域都会被美国远远甩开,包括但不限于:IT,集成电路,文创,影视,游戏,元宇宙…

这里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些预言:美国迟早会因为反话政治不良风气盯上先进消费电子产品,最后祭出禁运。但是这种冲击会立刻使硅谷社区面临严重经营危机,解决办法不外呼两个:搞出一套豁免方案,象征性惩罚我国国防科研部门,或者严格执行直到有人被拉去坐敞篷车

知乎用户 独孤剑二 发表

看到又有高能所的同学来推销他们的对撞机,觉得有必要过来回答一下。

2019 年的当前环境下,中国应该加大哪些领域的科研投入?如何评价文章《杨振宁的最后一战》对超大对撞机计划与超弦理论的批判?

关于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的关系,过去已经回答的很多。我特地要强调的是,片面地将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对立起来,使其范畴局限于理论物理等少数学科的行为是错误的,对关键应用技术的基础理论共性原理的研究也应该是基础研究的范畴。

对手千方百计要阻止我们去搞的,正是当前最最紧迫的任务。

就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领域来看,我希望看到更多这样的研究课题

海思自主研发的时候,芯片和半导体的研究机构做了哪些工作、付出了什么?上海微电子十年研发经费只有 6 亿,人少钱少,光刻机进展缓慢,华为海思和中芯为什么不入股与其合研光刻机?

当前国内科研体制面临的最大命题,在于如何破除唯论文和影响因子的科研评价模式,打通基础研究向应用技术的转化路径,将广大科研单位和个人的目光吸引到关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产业链安全的项目上去。

生化环材” 之所以在国内沦为天坑学科,正是因为面向论文科研模式下自身规模的无限扩张,学术界不顾国家社会的实际需要盲目追逐热点生产无效成果来迎合考核机制;孱弱的产业界无法通过有用的科研成果作支撑创造利润来反哺学术、吸纳就业,这是一种典型的恶性循环。

推崇举国体制是当前我们无奈的选择。作为后来者,我们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这决定了我们不能依靠单纯的市场竞争突围;作为一个与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有巨大差异的国家,现实环境也没有给我们平等与其自由竞争的条件。然而,举国体制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最终的成果还是要交给市场机制来检验。如果举国体制被别有用心的人带偏,后果也是很严重的。

知乎用户 蒙哥 发表

材料,

等待迎接朝阳。

不过关键是,

你有没有本事迎接。

另外说一点具体的,精密测试设备,科研仪器,医疗设备,核心功能软件,这些都跑不了,必然迎来攻坚大战。

知乎用户 觉醒者​ 发表

工业软件!

已经从仿真软件退出的渣渣跪求国家看我们工业软件领域一眼,不要觉得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硬件之殇不能再次再软件领域上演!不要让等待成为遗憾!不要让等待成为遗憾!不要让等待成为遗憾!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北国行者 发表

原来还有人觉得只要低头模仿追赶就能完事了

半导体领域、航天领域(化学燃料)你可以这么玩,基本上没有什么底层科学问题了,只要沿着现有技术路线提高工艺即可,模仿阿斯麦做 EUV 国内也有 02 专项在追赶,但是这个生意是个存量市场,上微拿了订单荷兰人就没生意了,华为拿了订单芬兰人就没生意了,国际竞争很激烈,这些行业的利润率也会快速下降。在时间窗口方面,马斯克搞星船,用的什么技术我们心里也有数,谷歌开发 Bert 预训练模型,大家觉得没有什么特别新奇的创意,主要还是暴力了一点…… 这些领域对手啥节奏、自己啥节奏可以掐指算出来,低头模仿追赶没问题,但是这些领域我们真的不差对手太多了,不用抄作业自己低头搞也能憋出来,快的 3、5 年(光刻机慢一点,但我觉得 02 专项到今年顺延之后再来 10 年也能拿下 28nm),也就差半个身位了,到那个时候大家会竞争什么?

会进入基础科学的竞争

材料科学、量子计算等领域你能低头模仿么?基础研究层面没搞懂微观粒子的特性怎么开发新技术?费曼想出量子计算机的设计灵感靠的是他自己对量子力学的理解,这种灵感你怎么追?量子计算、材料科学的竞争都火烧屁股了,不是远在天边的事,现在如果还继续忽略基础科学及其人才培养,我们就会越追差的越远,因为人家知其所以然,可以找到最高效的发展路径直冲终点,我们如果不理解底层的知识和逻辑,就只能从人家做的外型出发企图反向工程一下(因为这些科技高峰的所有知识产权、设备材料都对中国封锁了),像没头苍蝇一样乱试乱撞,耗费掉大量时间、人力、物力,更何况他们在完成 0 到 1 的突破之后,会快速建立工业化的一系列动作——行业标准、生态系统,从 1 到 N 的过程我们也是落后的,最后只能在他们的地基上再被牵着鼻子走,继续重复今天的故事

————————————————————

似乎大部分人都有一种侥幸心理,觉得困难都是暂时的,仍希望欧美能良心发现,重新把中国纳入到以美国为主的全球化进程中来,仍然对中国独立发展基础科学的科研系统抱有怀疑和不自信

我只说事实:除非外星人进攻地球,美国人不会再和我们和平共处了,不会再对我们分享科学进步成果了。

大明就是想让建州永远在赫图阿拉蹲鹰、挖参,所以放弃幻想吧,逃跑主义无用,我们只能自力更生,建立自己的科学土壤

没有山高,也会有类似入关学的思潮出现,因为这是美国步步紧逼我们的必然结果,今天我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是当美国把所有科学技术都对华封锁之后,我们只能自力更生了,科技领域的入关思潮也会有更多人支持的

————————————————————

矛盾的心态

既认同赛先生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意义,又不想用赛先生的严谨思想武装自己的大脑,掩盖自身传统思想战五渣的事实,而一旦得到了西方的认同(如发了核心期刊的文章、获得了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又喜不自矜的跟什么似的

现在跟我说要用举国体制突破关键技术?(打个补丁:工程、工艺、工业非常重要,但我这里讨论的是基础研究的思想土壤问题)

今天半导体、光刻机被卡脖子,我们就举国体制突破这些技术,明天量子计算产业链被卡脖子,我们再去搞量子计算,殊不知这些成果是西方基础科学发展结出的硕果,因为有了果树,才有果实,我们过去没办法,为了生存先去发展果实,但是现在有了余力,还去摘果子不去种果树,最后的结果仍然是人家研究出什么,我们跟着研究什么,最多是在西方科学家画好的科技树上比他们多走两步,发展一些人家不太想做的重复工作,或者在细枝末节处打打补丁

没用

那么如何种果树?如何知其所以然?

我们需要的是为全人类创新各学科的基础理论、甚至创新认知范式与科学哲学,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全民义务教育中彻底贯彻科学的精神,逐步建立起国民对科学的信仰与推崇,然后静待新发现新发明新理论的涌现。

这又涉及到我们该如何看待发轫于西方的科学了。我的观点是我们需要更加理性的对待西方自文艺复兴以降几百年来的科学思想及其哲学层面上的成就 (可以排除其中的政治思想),清醒地认识到这是全人类共同的思想财富,它不独属于中也不独属于西,只不过是西方人最早摘到了科学理性这颗智慧之果,我们没有必要觉得拥抱西方的科学理性思想就是背叛祖国(这种思想包袱隐秘的存在于很多人心中),科学精神当然可以通过国民教育作为我们脑袋里的基础认识而存在,成为我们思想的土壤,帮助我们带领全人类建构新的认知范式和理论大厦

别等什么江南大儒了,关当然还是要入的,但就算入了关,江南大儒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夸一个思想上的乞丐——自己不做主流,就只能一直去做人家的支流,何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知乎用户 喵星扫地生 发表

现在已经没有五、六十年代那种为了主义举国攻关的基础了。

想搞举国体制, 就要拿出利益,真金白银的搞。 不要把范围限定在科研院所、国有单位。

民营企业的力量也应该用上。

增发的银子从新基建拿出一些, 放到举国体制上。

要设计真正避免科研腐败的架构,这一点最难,是否先改革学术评价体系, 追赶别人的过程很难发论文。

关键核心技术, 很多领域都是追赶的过程, 在过程中可能十年二十年都没有经济效益, 这个过程的持续动力是什么? 这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知乎用户 King​​ 发表

有些科技领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私人资本或者风险投资参与意愿低,确实需要国家战略性投入。举例来说,我所从事的高速数据转换器芯片设计,就是这样的例子。

这是瓦森纳协议重点出口管制的技术方向,但又是在某些特殊领域用量非常大,应用非常广泛的电子元器件,国内相关人才非常缺乏,而资本投入需要动辄大几千万甚至几亿人民币,而且很可能需要持续投入长达四五年乃至七八年。就国内来说,除非是像华为那样具有战略眼光,且体量、意愿和财力都足以支撑长期高强度亏损性投入的大型跨国企业。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可能等不到真正芯片量产,企业就已经倒闭了。所以在这一个方向上,国内要不就是一些高校或者小企业做出一些没法量产,仅供展示的样片;要不就是很多研究所做的那种,通过反向设计,实现稳定量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最近看《青春有你》、《创造营》思考一个问题:这些小姐姐们的梦想是什么?是艺术?是娱乐?还是名利?当然,这些都不矛盾,为艺术也可以出名赚钱,何乐而不为呢?

那么,假设一个选秀结束后,C 位出道的人只能像普罗大众一样,挣每个月不太多的薪水,不允许接私活,面临 35 岁被裁员的风险,那么还会不会有这么多小姐姐热衷于参与这种活动?

人都有逐利的本性,所以,无论什么体制,切实的提高科技研发人员的待遇、低位才可能在科技上有所突破,不然喊什么口号都没用。

知乎用户 辜磊 发表

芯片相关软硬件?

大型建模和仿真软件

知乎用户 Sabrevale 发表

泻药,突然想到苏的若干事情,我记得有一条反思就是被错误引导走向了和美军事领域错误技术争锋。以为这些领域赢了就是证明路线是对的,就赢了。 (看到评论我有必要补充下结局,军事领域苏联确实一度压的美国喘不过气,让美国不得不找中国联合,接着信息化革命诞生在美国,出现了一块超级大的蛋糕,美国是切蛋糕的人,西方阵营国家生活和财富迅速提高产生压倒性优势,苏联结局就注定了)

科研创新,举国体制不是万能药,因为很容易被引导向一个错误的误区,这个逻辑是这样的。当你不了解一个领域的创新走向,那就只能各种尝试创新,这种尝试是非常需要宽松自由的氛围,绝对不能在高压下逼着走,越偏向基础民用的越是如此。没有基础就是没有基础,就是只能对外学习。我国科技发展正是改开后的事情。

民生关键核心技术不是造个原子弹,有即可。

P.S 有些逻辑很多人还是不明白。国家被技术卡脖子的根源是我们要建设工业 4.0,从全球价值链里打工仔的身份,成为标准制定者,赚智商钱,然后美国说不行,对不对? 这里有两个重要前提,

1. 全球价值链继续存在,也就是我们的市场客户继续存在。

2. 我们是为了市场赚钱进行建设,不是靠这玩意儿维持军事意义吧?

那答案已经很明显了,你市场创新机制下弄不出的东西,你用举国机制弄出来的东西具有市场竞争性吗?,不具有的话你迭代动力在哪?ok,假设你继续举国机制弄,越弄不是越亏钱?谁买?总不会当卖武器吧?(政治利益选择) 。过度倾向甚至可能影响其他民生科技领域发展,这不就是很苏联?

现在的世界绝对不存在封闭且发达的国家,最近历史上最发达的也就是当年为了不和列强产生冲突一门心思憋发展,奉行门罗主义和孤立主义的美国本国。 国与国的竞争不是单一维度的。如果非要在当前别人强势逻辑领域直接硬碰硬绝对是下策,就好比当年如果美国在 gdp 达到大英 70%(大概 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时,跳出来说我美国不能被 “殖民地” 这种强大国家标配指标卡脖子,我要和你大英争一下殖民地数量,那绝对没有现在的美国,你信不信?

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我想说,这种具有极大影响里的科技领域均诞生于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基础科学研究,还有个好处就是造福全人类的角度,没有任何国家会对这种合作进行封锁。中国要想全民富裕,只有一条路,大力发展基础科学,以怀着对全世界人民做贡献的角度,才可能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才能拥有构建全球价值链的话语权。

知乎用户 米醋醋​ 发表

其他行业不熟悉,只是谈在芯片行业搬砖的感想。

早在八十年代国家就提出要搞电子信息产业,确确实实提出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构想,只是后来在从外面买还是自己造的道路上产生了偏差,加上其他行业淘金的风口一个接着一个,以至现在国内半导体产业看似蓬勃发展,却处处被人卡脖子,各种被动。

真心希望现在国家下定决心举国体制搞芯片、好好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链,同时好好筛选乘机炒作捞钱的投机商,提高芯片行业人员薪资福利吸引更多的人从事这项工作,举国家之力扶持起整个产业链,以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相信再过几年几十年,还是会有所作为的。

我是很相信我们国家的动员能力加集体力量的,就看是不是真下定了决心去搞。

知乎用户 李劼 发表

咱还是先突破经济学吧。

我们追求的东西,从 “发展,进步” 到“效益”再到“挣钱”,越来越短视。

从 “经济学” 到“庸俗经济学”再到“账房经济学”,越来越肤浅。

没有《国富论》,就算白送蒸汽机,照样没卵用。

扶贫先扶智。

不先突破经济学,境界就高不了,啥事都做不成,路也走不长。

知乎用户 lynxliu 发表

为举国体制正名,我觉得是一个进步,就像是当初搞市场经济给市场正名一样。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都要有,都要用,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用不同的手段,一切以效果为准。

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同样名字的内涵也在变化,过去计划不行,未必未来就不行,全面计划不行未必某些领域计划不行。市场也是同样的。这个世界只认结果,那些理论界总结的理论往往是马后炮。所谓胜战不复就是这个道理。

只不过很多人心思里面装不了那么多信息,想不了那么细节,喜欢宏大叙事,什么海洋文明,大陆文明,什么市场经济,个人自由。一边叫唤要创新,一边对新的探索冷嘲热讽的人大有人在。未来的发展方向肯定是多样而混合的,而且越是发展水平高,多样性就越高。各种原教旨主义,无论是宗教,还是学术的还是意识形态的都是口号而已。灵活多变的政策才是不断前进的关键。

具体到这个问题,我觉得国家倾向负担的是需要长期规划,持续投研的重大领域,成功之后会借助资本市场变现。这里面的关键不是举国体制而是后面这个投资变现机制。北交所,科创板等机制能够流畅衔接运行起来,vc 能顺利介入和退出,这才是适应未来需要的举国体制。就像是体育,举国培养大明星,奖金要上交部分的,谁投资谁收益,国家也只是一个资本投入方而已。

其实叫国家资本主义可能更能获得某些人认同。

知乎用户 洪权​ 发表

关键不是体制问题。而是通道有没有?

比如,国家核心技术的立项,进行,公关过程中,这个项目的人员是特定?还是选拔?还是亲友团介绍?

这个渠道的设立,比什么制度都重要。往往解决问题的人,连这个项目的门槛都进不去。而项目进行的人,不一定对项目多热衷,多深入研究。因为,任何一个科研项目,需要长期的攻坚与深入。

所以,一般一个课题的研究到了顶级程度,懂的人非常少。全国范围内也就几人。还不是都在院校里的。所以,科研攻坚,并不是立项了,找一堆博士,挖几个海外顶尖科学家就可以的。这是按部就班,一点点开地图的工作。而且,需要找的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开图人。而院校只是一部分。那么,这个渠道有没有?目前,是没有的。

所以,这比给院校里设置什么制度更重要。先把人找来了。给不给职称,能不能安顿前,先要找到行业里的真人。

做个引子,二战时那个破解密码的小组,向社会招募,就是开渠道的典范。我们国家需要这样的渠道建设。

知乎用户 劉亞閤​ 发表

同意

@神枪手 Nobita 君

的观点。

短时间内就消耗资源非常大的东西,有一定操作风险、需要高强度防护的东西,基础的东西,集中人员、资源搞的情况下有意义的东西,比如可控核聚变、材料辐照、对撞机这些,也就是

@tom zhang

@小侯飞氘

@子乾

在搞的东西。

别的,比如芯片制造技术和设计思路什么的,不是搞个集中公关、征调一些人、喊个口号、堆个钱,就能弄出什么 “突破”、“领先” 的,最多就是成功仿造现在一些国内不能生产的一线在使用的技术,这个过程中还会被很多蛀虫骗经费,把调集的资源又浪费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全面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和组织体系。

全面与完善的制度和体系永远是套话和空话。为了落实空话,必定各显神通创造新制度、增加新组织,劳心者躺着数钱;为了说好套话,必须广泛宣传、统一口径,繁荣空套产业链。

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编制新一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年年加强、年年投入、年年创新名词概念,高端创新收效甚微且集中在极少量热点领域,低端猎奇导致各种科技骗局日新月异,毫无长期发展线索和协同效应产出。除了院士国奖评选年年圆满完成指标,没几个人记得上一轮中长期科技发展计划目标是什么东西,当然也肯定都交差了。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使国家科研资源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单位。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关键核心技术是否相关?真正的核心技术到底是基础扎实还是尖端领先,是理论创新还是技术优势,是健全产业链还是做强关键环节?所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除了国防和太空,其他方面如何强化,恐怕从来没有明确的思路,回头看引进什么大牛讲什么故事再议不迟。

举国体制显然一直是我国基础研究和科技研发主流,跟着指南走,没肉也有汤。又要玩什么新型举国?又与时俱进了?挺举还是抓举还是卧推?这个新型举国又能运转几年几个领域几个项目?新新体制也在酝酿之中了吧?年轻人正在琢磨新新新体制呢。

倒是科研资源早已经空前集中在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单位,甚至重点个人很多年了。结果无非是重点单位和重点个人更加重点而已,而真正称得上核心科技突破的项目,甚至和这些单位与人没有多大关系。

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在重要领域适度超前布局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建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多元投入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创新攻关。

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也强调二十多年了,从大学教育到各级帽子定制无不严重倾斜,民间资本介入也搞得有声有色,小诺奖都好几个。但除了部分青年投身西方世界归期无望外,真正落地的超前布局与建设无不是舶来品的降维模仿,除了个别实在不能抄袭的领域,本土原创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和运营举步维艰,没有官方主导的理论探索一律按民科处置。

建立健全应对重大公共事件科研储备和支持体系。

这个貌似 SARS、汶川地震、新冠之类事件的马后炮,已经建立多次了,健全也都随后完成验收。只不过新人遇新事,再建立一套再健全一遍就是。等下次事件来了,变个花样又是一套创新体系,启动时、收官时的这些套话都不需要改动几个字。

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形成机制和组织实施机制,更多支持企业承担科研任务,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绩效。

又要完善机制了。现在连四线城市乡镇企业都学会买几个牛头马嘴专利,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屡屡得逞,各种拨款各种项目承担也都拿得酸爽,各种研发投入账目做得更加漂亮感人,不知下一步还要如何健全、完善哪里。

改革、完善、机制真是一些美妙的词汇,和健全、体系、制度,和创新、有关部门一样,妙不可言,魅力无限。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类似大标语、巨型广告牌早已挂满各地高新园区大学城多年,连户外广告设计大奖都诞生过不少,标语产业链领先全球好几圈了。这次要深度融合,是不是连水很深可以盛装出镜的意思?

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技术成果转化公开交易与监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据说某国内高校排行榜新榜有一项服务社会指标 100 分,好像与什么科研成果转化有关,其中某 TOP10 四十多分,而另一 TOP10 只有零点二分。不知道投钱的人或者机构是相信高校的动人故事,还是满意企业的诱人传说,抑或看中各种榜单嘉奖的美丽证书?不知投资回报到底应该向谁负责?何人何方应该最终受益?

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

更多的帽子更多的资助都难以填满科技知识分子热切的欲望。上有演艺收入羡慕,下有子孙需要借光,外有花花世界牵绊,内有七情六欲释放。一切落袋为安,多多益善,团队作战,前富后继,未雨绸缪,抓住转瞬即逝良机。

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

连续吆喝几十年的口号,还没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难道不会是科研规律就是没有规律吧?难道不是物理学研究规律与生物学研究规律从来就不搭界吗?难道管理卫生系统和管理机械制造行业就不该是一样的体制和政策吗?官员可以平调,院士可以通吃,但不同学科的发展没有多少共性,这些都是常识。

改进科技评价体系,试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

科技评价体系几乎年年在改进,论文学历游历专利效益奖励转化率代表作花样翻新,这是科技知识分子最为擅长的创新领域,并不断创造内卷新境界。至于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够拿到职称帽子位子就好,无需带走一片云彩,留给国家和单位多好!有机会卖给地方企业还能催生一批高新技术公司、企业院士和博后工作站。


同样的官样文章,看看下面这段,对比感觉怪怪的……..

第 73 届世卫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
①中国两年内将提供 20 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抗疫斗争及经济社会恢复发展。
②中国将同联合国合作,在华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努力确保抗疫物资供应链,并建立运输和清关绿色通道。
③中国将建立 30 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加快建设非洲疾控中心总部。
④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
⑤中国将同二十国集团成员一道落实 “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并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加大对疫情特别重、压力特别大的国家的支持力度,帮助其克服当前困难。

可能是宣讲对象不一样吧,汉语也不全是假大空套太极术,也可以表达比较务实精准的承诺、决心、规划和制度。


最后是本题答案:

举国体制决定发展的那些领域,一定能够取得突破!不是有望。如果突破不够大或者不够快,可以通过完善体系、健全制度、改革机制、尊重规律等措施予以保障。

据统计,每年生产的两院院士数量,只是略为超过每年诞生的各类明星网红总和,这显然不太符合科技发展规律。应该继续增加帽子等级和数量,使重点领域科研人员能够一年换顶新帽子,突破就不难了。

例如,按照国内科研规律,芯片领域再增设一百个院士、一千个杰青、一万个厅级以上位子(芯片研发产销规管专职政企群),赶超美 di,指日可待。

知乎用户 体制老司机​ 发表

要取得技术领域的突破,除了资源的投入,还需要自由的制度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一直都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其实在六七十年前,我们还是计划经济时代,集中能力办大事的能力更强。再看现在我们东北边的邻居,也是能够集全国之力来办大事的。

但为什么我们在五六十年前,或者说今天东北的邻居,不能实现科学技术的根本性突破呢?

根源还是在于缺乏相对自由的制度,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从正面来看,西方世界为什么能够在几次工业革命中始终走在前列呢?

其一是在资本主义早期时期,西方国家通过殖民,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是科学技术取得突破的资源基础。

其二是在几个世纪里,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革命等等思想革命,从根本上释放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三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以自由为基础的,很重要的是自由市场。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转化为产品,就能在市场上获得财富回报,这能大大激发人们的积极性。

所以,以上三者,是我们取得技术领域突破不可或缺的东西。

大量的资源投入,思想上的解放,自由的制度。

科学研究其实是很贵的东西,就说研制一款新药,前期的研发费用投入,有的高达几亿美元。

就说这次华为事件引发的芯片危机,芯片的整个制造流程,每一个环节的研发投入,都需要巨大的资源投入。

所以,从历史上看,任何一次工业革命,技术革命,几乎都是出现在经济发达国家。

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第二、三次工业革命的美国。

再比如说,现在我们大力支持创投项目,尤其是科技创新的创投项目,目的也是希望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科学创新领域中来。

如果我们没有前面四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积累起来的大量财富,我们也没有实力投入这么多资源来搞科研。

从思想上看,禁锢人们的思想,无论如何,是无法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

很多人疑惑为什么我们古代有了很多科学技术发明,但工业革命,技术革命的曙光为什么不能出现在大明朝或者清朝?

在明清时期,其实我们的国家财富实力,是远远超过西方国家的。

但是,我们那时候的思想,是极其僵化、保守和禁锢的。人们的思想,被高度统一到儒家思想体系中,人们的发展之路,确立了高低贵贱的职业区分。

曾经看过一些晚晴和民国时期的照片,发现那时候的人们,眼光呆滞,毫无自由的灵气。

一个思想被严重禁锢的民族,是难以产生技术革命的。

曾经也看过 20 世纪最伟大科学家的简介,发现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往往是在他们非常年轻的时候,取得极其巨大,突破性的成果的。

比如爱因斯坦相对论论文发表的时候,也才三十岁左右。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几乎再也没有什么突破性的科学成果了。甚至到了晚年,他还成了革命性的量子力学的反对者,对于量子力学很多突破性的理论,他斥之为荒谬。

自由的制度,其实是让人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释放,有更大的空间,最重要的是,有更大的激励效应。

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个人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首先要感谢国家。

这些成果,各级领导要占大头,他们有领导有方的共计,升迁提拔不在话下。与自己共同在科研事业上奋斗的同事们,自然也要分一杯羹,毕竟一个人做不了一切事情。

但是,锅炉工、清洁工、司机,都要在这个成果中分一杯羹。甚至这种成果的分享,是大锅饭的,不管你贡献大还是小,除了领导,大家都一样。

这种不自由的制度,也是导致我们在此前几十年里,在科学研究里毫无建树很重要的原因。

即便是在现在,很多科研人员,也不愿意待在体制内的科研机构,天眼十万年薪招不到人,探月工程因为一个研究员的辞职而受阻,都是大家用脚投票的结果。

相反,自由的,相对公平的市场机制,就能激发大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比如说美国的几乎所有科学研究,都是在市场力量的驱动下完成的。再比如说我们的民族之光,华为,曾经中兴与其分庭抗礼,但现在,华为用自己更为自由的科研机制,在很多领域里,不但甩出中兴几条街,甚至是在世界都是领先水平。

任何一个人的努力和奋斗,如果得不到相应的回馈,这种努力和奋斗,就会退化为无所作为。

所以,举国体制确实能够解决科学创新资源缺乏的问题,尤其是我们目前已经积累了大量财富的时候,推动更多的资源流向科学创新领域,社会主义集中办大事的优势,还是能够得到体现。

但科学研究,和基础设施建设,和精准扶贫等等这些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事业不同,科学研究是真正需要人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

这些能力,是人类最伟大,最美好,最了不起的特质,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需要给与科研人员更加自由的宽阔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地去发挥的。

或许一些市场上赚不到钱,市场不愿意做,但又关系到国家发展的科学研究,需要我们国家体制来投入,来搞研究。

比如基础科学领域,比如国防领域。

但其他与市场息息相关的科学研究,应该交给市场,国家要做的,就是给钱,控股,然后给市场上的科学研究,更多自由的空间。

考公务员,了解体制,关注老司机公众号:公务员说公考

体制老司机微信:xinhuolsj

知乎用户 西西河主 发表

举国体制是很好的体制,但是明显局限性,效率低下。只适合低竞争的小众行业。就像举国体制适合跳水不适合足球一样。

举国体制可用在中国薄弱行业,但高竞争行业必须民企才行。比如圆珠笔芯靠民营企业就白搭,还要靠国家意志。还比如大飞机。

举国体制一定要灵活,靠民营企业和地方政府组合才能办大事。国企就算了

知乎用户 负教化所有都人祸 发表

青蒿素这种举国体制是有可能的,其它领域再现有难度,如何组织了合适的人马,如何整合这些,而且一年两年,十年搞不出来,这些都是很大的问题,积累的过程很难走

更严峻的是如何找到人才,后续培养自己的人才。

这种难度之大,和举国去模仿表面简单相比,实质近乎登天。

最佳的办法,是改革科技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现状,让专业人士去搞,专业的私营企业去搞,专业和市场说了算,当然国家投入必不可少,但不是主导

要处于辅从地位,公务机构一主导,就算完。现行条件下,根本不行。

人才培养,基础科学研究全部都得改革,难度更大了

专业的事让专业人士来干,要充分专业化和民主,不要给予过大的权力(专业要特殊行政权力干什么呢?),没专业没决策

知乎用户 杳辰公 发表

中国足球

知乎用户 WaffenSS​ 发表

举国体制当然是能集中力量干大事,效率高速度快。但是,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我国的科研体制最大的问题是 “上指南”。所谓的指南,指的哪个南?指的就是“我们到底要研究什么?” 这个南,国家层面来说,就是到底要突破哪个领域?最关键的,钱应该投资到哪里?

这些指南,由大大小小各个层级的专家委员会来决定。那么问题来了,专家也是人,专家也想做出很好的工作,每个专家也总发自内心认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是人类的明灯,自己的方向突破了咱都可以跑步进去社会主义了,等等。

其结果就是,老大拿着几百个亿问下面,咱哪些方面被美帝卡脖子?一群院士纷纷谏言自己的领域是最重要的,然后资源又一次的进去那些地方。

像我国目前取得成就的地方,华为技术,小米,oppo,阿里等都是在充分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举国体制干武器级的东西还可以,两弹一星,J20 等。但在市场竞争领域,确实不行。

知乎用户 大王叫你去巡山 发表

说的别的吧。

虽然我是四大天坑的生化环材之首的生化专业。

但是

尼玛

材料科学!!!

这群人到底在干什么!!!!!!!!!!!!!!!!!!!!!!!!!!!!!!!!!!!!!!!!!!!!!!!!!!!!!!!!!!!!!!!!!!!!!!!!!!!!!!!!!!!!!!!!!!!!!!!!!!!!!!!!!!!!!!!!!!!!!!!!!!!!!!!!!!!!!!!!!!!!!!!!!!!!!!!!!!!!!!!!!!!!!!!!!!!!!!!!!!!!!!!!!!!!!!!!!!!!!!!!!!!!!!!!!!!!!!!!!!!!

医学院现在每年这么多搞材料的文章,是准备搞一只钢铁侠或者绿巨人吗!!!!!!!!!!!!!!!!!!!!!!!!!!!!!!!!!!!!!!!!!!!!!!!!!!!!!!!!!!!!!!!!!!!!!!!!!!!!!!!!!!!!!!!!!!!!!!!!!!!!!!!!!!!!!!!!!!!!!!!!!!!!!!!!!!!!!!!!!!!!!!!!!!!!!!!!!!!!!!!!!!!!!!!!!!!!!!!!!!!!!!!!!!!!!!!!!!!!!!!!!!!!!!!!!!!!!!!!!!!

永远都在完善,永远都在 “创新”!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6aYSGW 发表

不同意盲目的乐观,也不同意盲目的悲观。举国体制有他好的地方也有他不好的地方。关键是看你如何扬长避短。举国体制能够搞定非商业化的东西,但是商业化的东西一定要经过市场竞争来检验。通过举国体制来公关是好事,但是通过举国体制来强推某些商品就只能是劣币驱逐良币了。

另外题主转发的文件里面很显然有些内容不适合举国体制来搞。比如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技术成果转化公开交易与监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及” 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改进科技评价体系,试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

知乎用户 李发 发表

有钱,有人,有市场,现在又有了需求端的保障,作为前科研工作者,我觉得各位可以足够乐观的心态地看待这一问题,多谢各类无良媒体、文科科研评论员的长期洗脑, 很多国人总是神话国外的科技,高估科研突破的难度,所以普通国人对科研的乐观估计往往会跟实际情况近似。

至于哪类科研容易突破,我国的科研是以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两个主要需求为导向的,这两类自然容易突破,特别是中美贸易战以来,逆全球化已成趋势,我国对产业链建设可谓极度重视,凡是跟这个相关的技术攻关,都是重点。

至于前边有人提到的高能物理、空间探测和部分基础科学这类投入巨大,对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短期无收益、长期收益也不确定的领域,应该不是重点突破领域。

知乎用户 ANIVXMind 发表

所谓的新型举国体制,估计还是得在一定程度学习借鉴老美的专业化思路。

此前今年的官方文章: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 – 理论 - 人民网

文章提到说: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靠市场自发力量又搞不起来

这就得看美国相关官方机构在那些市场自发力量搞不起来的领域出现的关键作用。

例如美国的 NASA 航空航天局和美国的 DARPA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 就是这种衔接学术机构和产业一线公司的中间官方机构。扶持做的项目都是那些 市场自发力量搞不起来的领域。起的作用是助推产业发展方向和学术成果转化的。

老美在航天领域,像马斯克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之所以能够突然杀入美国既有火箭产业圈子,就是得感谢 NASA 航空航天局这种技术官方单位的提携和技术支持。

同样的,芯片产业领域的发展以及未来技术发展路线里,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 这个官方技术机构一直在发挥关键性作用。其主要业务是开展基础性、先导性、颠覆性国防科研项目的管理,其项目类别分为基础研究、预先研究和应用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是成熟度不高,风险大、利润低,一般商业企业等技术创新主体不愿投入的预先研究领域。

目前,该机构工作人员不足 200 人,多由文职人员组成,其中多为各学科一流专家、学者。采用精干的管理方式,管理层精练,分为局长、业务处长和项目主任三层。截至 2017 年 6 月,DARPA 的 6 个技术办公室为国防科学办公室(DSO)、战略技术办公室(STO)、战术技术办公室(TTO)、微系统技术办公室(MTO)、信息创新办公室(I2O)以及生物技术办公室(BTO)。其中,国防科学办公室被称为 DARPA 的 DARPA,重点任务是跟踪识别科技与工程领域的新思想,并及时将新思想转化为新军事能力。其余 5 个技术办公室主要针对各自领域,开展战略前沿系统、颠覆性技术的研发,多领域融合以及探索新兴领域中的革命性技术。总体来看,DARPA 始终能够洞见战略科技最前沿,聚焦主题设置相应技术办公室,牢牢把握国防科技创新主动权。正是由于 DARPA 的存在,才引领美国的国防技术水平始终走在了世界先进技术的前列。

张竞扬 摩尔精英:美国芯片行业的 “贵人” 本文介绍了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历史上对于美国芯片产业的底层支持的历史。很明显 DARPA 就像是不算短期利益的官方天使投资人。投资的项目都不是短期 3-5 年就能看到成果的领域。而且其技术投资都是在未来有明显的军民融合特征。也是美国占领技术全球制高点的技术官僚部门。

像 2017 年新闻: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将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工作团队提供资助, 寻求创造 “跨越式” 技术, 以确保美国在电子领域保持主导地位。2017 年 9 月,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启动了一项为期 5 年的 15 亿美元电子复兴计划(ERI), 瞄准开发先进的材料、电路设计工具和新的系统架构。美国 DARPA 寻求下一代系统级芯片设计技术 -【维普官方网站】-www.cqvip.com - 维普网

2018 年新闻:

DARPA 将投资 15 亿美元重振美国芯片行业

据 TechCrunch 报道,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 DARPA 宣布了一项总额 7500 万美元的 “电子复兴计”,该计划旨在通过提升包括**碳纳米管**在内的新材料和新设计的基础研究,重振芯片产业。在接下来的 5 年内,DARPA 的这一项目每年都将增长到 3 亿美元,总计 15 亿美元,为学术界和产业界人士提供相关资助。———- 这说明美国人很早就预见到未来 10 年(现在看可能也就 7-8 年时间)里硅芯片的纳米工艺走到 2 纳米或 1 纳米后就到达物理极限了,想要保持摩尔定律和产业发展就必须在新材料和新设计上的基础研究和产业提前量上做功课了。

知乎用户 UCC 发表

想要突破技术光靠本国的力量还是太弱了,美国每年都会吸引全世界大部分的顶级人才过去包括中国自己的,这大概是全世界的人才力量吧,你能与之比较?

知乎用户 淼淼想要只猫 发表

  1. 新型举国体制缘何而来

5 月 14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策层发声: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

缘何首提,抑或是缘何此刻首提,道理说明白点也很简单,因为近几年在科技方面、技术方面饱受他国压迫之苦,而且屡次三番遭受美帝的外部威胁,这件事虽然没有上世纪核威胁紧迫危险,但是同样遏制住了国家发展脖颈,其背后的险恶用心无非两处,一是利用技术垄断遏制住我国科技发展的步伐,二是通过技术威胁以获得谈判桌上的筹码。技术垄断和技术威胁是相辅相成的,只要我方打破其技术垄断地位,技术威胁就自然不存在。无论是出于某种目的,要想不受制于人,就得像上世纪研制原子弹一样,发挥举国体制,攻克难关。

以下近几年美国技术封锁案例:

2018 年美国制裁中兴事件:2018 年 4 月 16 日晚,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美国政府在未来 7 年内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产品。

2019 年 5 月 15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 5 月 15 日签署行政命令,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允许美国禁止被 “外国对手” 拥有或掌控的公司提供电信设备和服务。同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把华为及其子公司列入出口管制的“实体名单”。

据上,这几年被美国列入 “实体名单” 的中国公司还有:海康威视、大华科技、科大讯飞、旷视科技、商汤科技、美亚柏科、颐信科技和依图科技等,近期的还有 360、东方网力、华孚时尚、烽火通信等。封锁的领域基本是涉及高科技和军事,目前美国聚焦的主要是 5G,AI,和网络安全行业。可以这样说,不在实体清单名列的科技公司要反思一下自己到底是不是高科技公司了,哈哈哈。

2. 该举措下有望得到突破的领域

2.1 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包含目前两会新提的新基建相关领域,首先,核心的高端芯片,其次云计算关键领域,最后,新一代的宽带移动通信领域。

2.2 新能源汽车领域:动力电池材料和相关电池关键技术,电动汽车电驱动技术。

2.3 生物产业:重大创新药研制,高端医疗器械,

2.4 高端设备制造:航空与轨道交通装备等关键领域技术,智能制造仪器设备。

2.5 新材料:先进结构和复合材料,高性能合金,高性能高分子等

知乎用户 eastflowing 发表

政府机构的本质决定了,

这种体制有利于山寨,比如最近很热火的光刻机。

但很难重大创新,也难以带动一个新产业。

知乎用户 FedAI 联邦学习​ 发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提出了更高要求。[1][2]

在这个 GDP 增长放缓的背景下,AI 等高新技术有望成为新的经济驱动力。但技术有国界,近年来频频出现的政治干预经济市场事件,如中兴被美罚百亿、华为断供芯片等。以莫须有的理由,利用技术先发优势,对 “后浪” 进行卡脖子。

所以举国体制,在特定 “后进” 领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两弹一星、C919 大飞机。但也存在一定弊端,如汉芯事件,2003 年 2 月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教授发明的 “汉芯一号” 造假,并借助“汉芯一号”,陈进又申请了数十个科研项目,骗取了高达上亿元的科研基金。

在重金科研补贴之下,必有 “勇夫”。所以这次的指导意见有了更多地完善体制方面内容,如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分享成果将正向激励科研方向考虑实用性,市场化能力。

例如为了应对数据困境,以欧盟的 GDPR 为代表的法规限制、各企业组织小数据不可互通的数据孤岛,杨强教授提出了联邦迁移学习思路,这种思路希望建立起机器学习的企业生态,各个企业自有数据不出本地,模型效果不变,在不违规的情况下建立一个虚拟模型。杨强教授表示,利用联邦迁移学习加密技术,协同建模,学习模型过程不交换用户数,不侵犯隐私。

联邦学习的工程思路最早在美国提出,但我国后发劣势,凭借首发全球第一个联邦学习工业框架、制定 IEEE 国际标准等,联邦学习技术领域中国已然突破成为领路者。

在高新科技领域我们不必妄自菲薄,在今年欧盟公布的数字化战略、数据战略以及人工智能白皮书 [3] 中指出,“欧盟目前的科技实力无法单独与中国或其他新兴大国抗衡。”

某些关键技术领域如 5G 技术,更被称为所谓的 “科技殖民主义”。所以,不要慌,只要专心点科技树,一带一路终会为全球各地带来温暖。

参考

  1. ^ 国资委:一图读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 http://www.sasac.gov.cn/n2588025/n13790238/n13950011/c14629444/content.html
  2. ^ 国务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 http://www.gov.cn/zhengce/2020-05/18/content_5512696.htm
  3. ^ 驻欧盟使团:欧盟发布《人工智能白皮书》 http://www.chinamission.be/chn/kjhz/t1748967.htm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实话不太看好,举国体制就像央行放水,边际效应递减。

我国的领导们不重视人才,视人才为人材,耗材,也没有几个真正的尊重科学技术。买最新的技术,设备舍得花钱,可以说花钱不眨眼,可是最先进的技术,设备是人才研发制造运行维护的,偏偏对人却舍不得花钱,尤其是本土人才,多少重点项目工程,工程师待遇低的没法说,财务报销制度繁琐复杂如防贼,房价一日千里,领导捞的盆满钵盈,只靠情怀又能走多远?

科研领域首先需要的是正本清源,其次是真真正正的尊重人才和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再次就是抑制社会经济投机,让人不再浮躁,能踏踏实实的投身真心热爱的事业。

单单靠一个举国体制就有用的话,那么蚂蚁,蜜蜂这些生物应该早就比人类发达了吧?

知乎用户 菜可夫斯基 发表

重大工业催化剂实现自主研发与投产。

如:炼油催化剂、尾气净化催化剂、高附加值化学品催化剂等。

一日不掌握关键催化反应的催化剂自主产权,一日中国化工行业仍然活在欧美的掌控之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能不能好好提高一下普通本科的教育问题,念个工科浪费了四年时间,啥都不会啥都不精,期间没挂过课,也就参加了几个小比赛,我 tm 就拿了个优秀毕业生…

学校真是没人了,我自己拿的都羞愧

知乎用户 索多玛之刃 发表

对一线人员付出给予应有的回报,给知识分子应有的权利,这样才能让人才可以留得住。目前依靠高等教育批量制造廉价科研奴工,依靠压低成本制造科研劳动力买方市场的策略一时可能取得所谓成就,但是只能让真正有能力者跑路。

知乎用户 强哥 发表

刚推出的强基计划就是科研战士的后备军,基础学科到科研应用一体化培养

知乎用户 冰笛​ 发表

不应该把关注点寄托在突破上,而是应该放在科技的生态环境建设上。突破是种结果,是计划不来的。土壤要是肥了,种啥都能出成果。

当然如果说政策倾斜,人工智能领域应当是最值得倾斜的,因为只有这个领域才最可能让国家产生脱胎换骨的效果。强人工智能本身代表的就是对人类自身智能的充分认知,其应用对于提高国民的智能水平具有非凡的意义,任何学科、任何专业、任何行业都将受益。如果国民都具备了高智能,那么这在国际竞争中意味着什么,就不言而喻了。

知乎用户 liucx 发表

既有的投入和评价机制需要大力改革,不能再继续以 sci 论英雄了,产学研要进一步结合,要大力提高对基础工业,装备制造业,高科技产业以及医疗健康产业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不能完全由市场来主导,传统基础工业产业不能任由市场调节继续枯萎下去,大量高科技人才流向互联网及金融的局面必须扭转。

知乎用户 彭雷 发表

这种举国体制,更多是应用层面的攻关。对于基础研究的突破,无法做到全球领先,只能是缩短差距。

真正突破性的技术,由自由科研氛围下的竞争产生,而不是按照预先规划获得。

知乎用户 刘水清 发表

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有自己的优势,能够集中国家力量办大事。其实,我国的科技力量在新中国成立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有些已经走到世界前沿。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更是突飞猛进。我想说的是,对科学思维还缺少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中国人的优势是"学",因此,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确实走了一些被一些外国人眼红的"捷径"。中国人特别有第二次创新的能力。这让世界震惊。中国人也有特别的领悟理论的能力。但是,中国人的原创、尤其是理论原创力不够,或者换句话讲,我们的理论原创力还存在许多阻碍。中国人的思想必须改造,必须提高,必须看到我们的不足,必须学习世界先进文化,也必须自己创造出新的思想。文化自信不等于墨守陈规,文化自信不等于不看到自己的缺点,文化自信不等于不学习世界先进文化,文化自信,也得要放眼世界创造出新的思想。历史地看,美国也不是从来就是世界第一,一八一五年,全世界有王十三种科学杂志,德国占了一半,美国只有一种。直到十九世纪,美国数学家才走上世界一流之列。回顾科学发展历史,科学思想和科学技术为什么在那么几个国家特别兴盛,过了一个历史时期又转到了另外别的国家?科学思维诞生于古希腊,却没有在那里得到长足的发展。这不得不引人深思!

知乎用户 马行空不空哥 发表

行空时评,空哥带你看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 27 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摆明了要在科技领域强化举国体制,而且是新型的,说明跟过去的举国体制有所不同,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在这个事。

美国对华科技封锁,历来是最上心的,可谓煞费苦心,无人能出其右,能够得到对手如此的重点关照,也可以说明我们的科技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对此不必妄自菲薄。

就在最近几年,其封锁的力度陡然加强,手段阴狠毒辣,无所不用其极,不讲诚信,不讲规则,使大国关系一夜退回到了丛林法则时代,没有妥协,没有互利双赢,只有你输我赢、你死我活的争斗。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过于顾及仁义道德,必然会将自己置身于十分不利的境地,正如我们经常说的,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变了,思路也要跟着变,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温文尔雅,坐而论道。

过去我们坚持经济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这是我们的主动选择,是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中国国情的,这个大方向是不能改的,也是改不了的,相反,市场化改革还要继续深入地进行下去。

美国通过扩大出口管制以及实体清单范围,对中国实施科技封锁,也就是别人能买你不能买,别人能卖你不能卖,打击范围越来越大,这就破坏了市场化规则,使我国经济市场化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倒退。

强化科技领域的举国体制,就是要加快科技追赶的速度,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通稿原文),为的就是早日打破封锁,你不让我买就自己造,你不让我卖就自己找市场,卖给别人,重新回到市场化的轨道上来。

因此,新型举国体制是以经济市场化为原则的,“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激发创新主体活力”(通稿原文),跟过去计划经济年代的举国体制有所不同。

很多小伙伴将过去的 “两弹一星” 跟现在的芯片行业相比,其实就难度来说,应该是不分伯仲的,其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市场化能不能取得成功。

搞芯片研发,突破封锁,关键不在于实验室数据,或者芯片的性能,而是生产的芯片要得到市场的认可,说白了就是你得卖得出去,还必须要能赚到钱,而且赚钱的能力不能太差,否则就要被市场所淘汰。

这对于举国体制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既要有坚强的领导,又不能喧宾夺主,既要强调资源配置的高效性,又要防止权力寻租,形成新的腐败,这些都是科技领域新型举国体制成败的关键。

关于市场化的成败,空哥个人对此还是有信心的,无他,不看广告看疗效,在无数的成功案例面前,没有理由怀疑,那么,问题来了,举国体制真的能突破科技封锁吗,能造得出最先进的 EUV 光刻机吗?

在空哥看来,科技封锁就像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前提是你得靠得足够近,近到一伸手就能够得着的地步,并且还要有意愿伸手去捅,如果离得远了,够不着,或者不想伸手去捅,怕得罪人,那就永远是一层窗户纸,永远挡在你的面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唯利是图,趋利避害,生存第一,几乎是每个经营者必备的守则,惟其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否则一定会败下阵来,成为商学院教学中的反面案例,为人所不齿。

因此,对于科技领先者来说,只要城墙足够高,壕沟足够深,就能让攻城的人无功而返,甚至丢了性命,从而吓退觊觎者,使自己长久保持领先的地位。

占据高城的人,最怕的就是攻城者不惜代价,也不爱惜生命,前仆后继,一波接一波地向上攻击,一次比一次更接近城墙的顶端,总有一天会攻破城池,打破科技封锁,并且能够抵挡住由此而来的反攻。

于是占据高城的人就定下规矩,说你攻城可以,但是不能不惜代价,不能不爱惜生命,这就是反补贴、反倾销规则的本质,却没有反出口管制、反进口禁令为内容的规则,岂不是咄咄怪事!

况且制定规则的人,自己就不尊重规则,把规则当成一张草纸,合则用不合则弃,这个规则就是用来欺压别人的,这种所谓的规则不要也罢。

只有举国体制才有突破高墙的能力,才有打破烂规则的能力,这是突破科技封锁的不二法门,在毫不退缩的追赶者面前,光刻机也是一层窗户纸,早晚一捅就破。

有小伙伴说华为没有依靠举国体制,不也实现了 5G 技术的突破了吗?

华为的突围成功,是各种机缘巧合之下的偶然事件,这么多年来只有这一个案例,全世界也找不出第二个,不具有普遍性。

三星、台积电都是举国体制的产物,现在如日中天的光刻机巨头荷兰阿斯麦,是美国打压日本举国体制的产物,是在美国的扶持和默许下发展起来的,是从城门进入的盟军,本质上来说,它们是一伙的,包括三星和台积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友军。

由于华为本身只是一个公司,资源有限,不具有对抗规则的能力,更别提对手是一个蛮不讲理的老流氓,华为现在遇到想买不让买、想卖不让卖的困境,孟晚舟被扣事件等等,就是一个生动的写照,华为要是在日本、韩国或是别的什么国家,早就被收编或者被打趴下了,法国的明星企业阿尔斯通就是这个结局。

只有像中国这样,有强大组织能力,有完全独立自主能力的国家,举国体制才能真正起作用,才能真正摆脱科技封锁,真正实现产业自主可控。

只有像中国这样,有广阔的国内市场,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有坚持更加开放决心的国家,才能真正将举国体制的成果,落实到市场化的进程中去,才有可能获得市场化真正的成功。

知乎用户 demobilize 发表

谢邀。

题主引用的文件没有具体说明要具体攻关哪些领域,所以不好说。依个人认识,支持无人机和各类机器人吧。

知乎用户 QUEEN​ 发表

有一只闲不下来的小群体 AI 手臂,有望,不,一定会获得重大突破!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待遇给到位,上升通道公正透明,何愁大事不成?

就怕又拿情怀说事。

后浪虽然无权无势,但不傻。


某敏感专业博士匿名答个题。

十一年前, 我满腔豪情,觉得大好男儿应当为国效力,选了这个专业。

如今博士毕业了,在北京某院搬砖,月薪 7000,上面一堆关系户压着,升职加薪遥遥无期。一个刚毕业管财务的本科生,仗着有关系,能把我们几个博士骂得狗血淋头。

买房?呵呵。绝望了已经。

目前准备去学而思赚点钱,985 本 + 清华博,待遇直接乘以四。

顺便考教师资格证,想去中学做老师。

别骂我为什么不为国做贡献。

带着老婆挤公交车做孕检的那天,我就知道,什么情怀,什么梦想,都是狗 P。


虚构创作,信不信随意。

知乎用户 陈震​​ 发表

不请自来

作为一个即将毕业博士来看我认为最重要的核心不仅仅是技术,而是人。

小歘歘尝试从三点进行讨论:

1. 推动技术革新的核心力量是人,新的技术产生又能够推动人能力的提升,进而行程震荡式前进,波动式上升的状态。

2. 推动核心技术提升的关键在于做好基础学科的构建,特别是形式科学、哲学和社会学等不容易形成商业利益的学科。

3. 提高核心技术科研成果产出的关键在于满足科技人才的需求,但是现今各层次人才需求的满足程度,人才需求与政策支持的匹配性,以及政策落实的程度值得商榷。

具体论述如下:

1. 推动技术革新的核心力量是人,新的技术产生又能够推动人能力的提升,进而行程震荡式前进,波动式上升的状态。从科学技术哲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知道人与社会的关系一直是众多学者讨论的要点。其中包括技术决定论、社会决定论和技术社会互动论。笔者比较同意《自然辩证法》中认为强技术决定论或强社会决定论均属于 “还原主义”,过于片面的观点,比较支持“社会与技术是一个整体” 的观点,认为技术与社会往往伴随相生。那么依照 “社会是人与人行程的关系总和” 这一观点,社会的关键在于人。因此,可以认为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人推动了技术的发展,但是先进的技术也同时在推动人类的“进化”,正如同中世纪印刷术的传播、意大利新闻墙的出现,以及网络的诞生减少了知识传播的成本,进而导致了如今 “只要想就可以获得知识” 的现状。所以技术发展与人的关系必然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

2. 推动核心技术提升的关键在于做好基础学科的构建,特别是形式科学、哲学和社会学等不容易形成商业利益的学科。从 19 世纪学科分化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无论军事、政治、文化、工业等领域的巨大革新均来自于数学、物理学、化学、哲学等基础学科的突破。如数学 - 拓扑学 - 经济学 - 金融、物理学 - 核物理 - 原子弹、化学 - 有机化学 - 石油化工、哲学 - 技术哲学 - STS 等等。因此,只有专注基础学科的发展甚至是以大量资金支持基础学科,才能真正构建国家技术革命大厦的地基。

3. 提高核心技术科研成果产出的关键在于满足科技人才的需求,但是现今各层次人才需求的满足程度,人才需求与政策支持的匹配性,以及政策落实的程度值得商榷。首先,学过高中政治的我们都知道 “劳动力价值” 的概念,在如今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背景下,以要求 “奉献”、“牺牲”、“简朴” 来要求科研人员已经不太现实。毕竟科研人员也是人,也有老人要赡养、伴侣要陪伴、孩子要照顾,如果把博士视为科研人员的最低门槛,依照总人口不超过千分之一的比例来算,这些人依靠所拥有高智商完全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那么再过分要求 “艰苦朴素” 未免容易产生 “子贡救奴” 的结果。(说句题外话,笔者曾经做过匹兹堡大学和东北大学教职人员收入的对比,匹兹堡大学哲学院教师的工资收入是各学院最高的,约 30w 美金 / 年,匹兹堡最好的区域一个公寓 2b2b100 平米左右的房子均价为 20w 美元,而东北大学一名讲师的月收入大概在 8000-15000 之间,而沈阳房子均价 8000 一平米,请问人才能不流失么?)。其次,如今国内人才政策依照政策工具分析的角度来看,基本上属于环境型政策,资助基本上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个方面,但是这些政策大多是缺少实际需求调研产生的,因此政策供给和人才实际需求是否匹配的确值得讨论。最后,政策落实,大多数政策落实是各地财政向学校拨款最后学校进行落实,但是许多高校并没有很好把政策落到每一个人才的头上,尤其是博士后资助方面。因此,政策落实需要进一步加强。

本文纯属,夜深叨逼叨,欢迎讨论。

另,笔者明确声明,禁止转载,盗转必纠。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lax608 发表

1. 国外技术强但国内技术弱、长期依赖进口、且国内市场大且利润高的领域,如半导体制造、EDA 工具、制药工程、试剂设备等。

2. 技术先进、有望夺取下一步科技制高点的领域,如人工智能、可控核聚变、量子技术、航天技术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想就高能所的几位回答多说几句,想要经费可以理解,哪个环节科研不要钱呢?

搞物理有个毛病,总是觉得从 A 跨到 B,吊打别人,觉得叉叉叉问题在我们这里都不是个事儿,你们去了分分钟吊打,我在工科理科都待过,只能说请大家谨言慎行。。。。这种话听得太多了,起茧子了。

其他的我也不想分析,更不想得罪人(不然为啥匿名),我就问一句,成飞每年从高能所招几个学生???

over

知乎用户 bbb aaa​ 发表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首先应该研究借鉴一下韩国三星等企业的机制。当然股份被美资影响这条不能学。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eu9s25 发表

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改进科技评价体系,试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

知乎用户 范二真人​ 发表

希望在芯片、高精密度机械等方面得到突破。希望我们的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全面提升。

说白了,我们早就该在这方面下力气了。

现代社会是高科技的时代,数量越来越无关紧要,越来越让位于质量。近代到二战那段时期的拼数量模式,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情况而已。

然而之前我们的网络社区上,都还有一大帮人在 YY 什么 “工业生产力”,什么“动员力,” 什么“综合国力”,吹嘘我们的所谓钢铁产量完爆全世界其他国家总和多么威武霸气——

现在么,事实证明,年产钢铁十亿吨的产能,不如几纳米的芯片工艺有用。就像你能造再多歼 8 在 F22 面前都是靶子一样。

钢铁产量超美国已经很多年了,美国眼皮子都不带夹一下唐山的钢厂。华为的技术一领先,立马让美国如临大敌大力打压。

我们的钢铁产量早就爆了别人几条街了,然而在歼 20 出来之前我们都要天天担心美国日本的先进武器装备。

在不考虑核武的情况下,谁能挡住倾国力一战的美国?​www.zhihu.com

这个回答讲的虽然是军事作战,但是经济领域里的斗争也是一样的。

全力攀科技,优化科研体制,提升科研人才的地位和待遇,这才是崛起的根基。

我宁愿在媒体上看到取得成就以后思想堕落吃喝嫖赌的科学家,也不想看到什么生活清贫的模范科学家。至少前者可以提高人们对科研的向往。

结合近来的刺激经济的搞法,我有两个想法:

1. 给科研人员配生活家政服务——之前不是说什么科研人员收入低科研单位留不住人嘛?那就借着拉动内需的东风,想点其他的法子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啊!

每个研究院、研究所设一个后勤服务中心,为里面的科研精英们配备各式各样的生活服务,从厨师到司机到保洁到保镖。让他们不用买车学车,要出门直接去电后勤中心,随叫随到;不用买菜做饭,后勤中心包办得妥妥贴贴;不用自己带孩子,后勤中心联系托儿人员上门……

如此一来,怎么算一个研究所都能制造一大堆的就业岗位吧?

全国科研院所名录 - 百度文库​wk.baidu.com​wk.baidu.com​wk.baidu.com

全国五百多科研院所,光武汉病毒研究所就有两百多研究人员,为这些研究人员配后勤,平均一个研究院所解决几百就业不难吧?

一下子就是几万个就业岗位了,这些人有了工作,再出去消费,间接又拉动一票就业。

科学家不用管财米油盐专心科研,多点科技突破出来,说不定生产力大发展。这可比修什么体育场馆之类的固投强得多。

或者在远离大都市主城区的地方,用类似以前大型国企的方式,为科研机构提供包括衣食住行的全套的生活服务——那几千块钱的工资在大城市生活,日子过得苦哈哈的,还不如搬到小城市去呢!小城市的公务员都开始不愿去大城市了,科研机构又不是大城市的社会公共服务单位,有必要呆大城市里吗?

2. 对教育和高考进行有利于偏科生的改革——日本依靠专业的翻译来翻译学术作品,让英语学渣也可以成为大科学家得诺贝尔奖。而我们呢?

我们读书的时代,经常有个 “木桶理论” 被大人用来对我们这些偏科学生谆谆教诲:“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板”

结果十多年过去了,有个段子传播很广:“高中时代是我们最博学的时代”,为啥?因为长大以后高中时学那些东西基本上都用不着,大部分都忘了!

这意味着高中时代大部分学生学了大量对后来的他屁用没有的东西!

这真是对当年的所谓 “木桶理论”“全面发展的人才” 理念指导下的教育模式的巨大讽刺!

人类社会是一个分工协作的社会,需要的是社会成员各展所能,而不是一个人包打天下全能。古代如此,现代更加如此。社会才是木桶。

那种所谓的培养 “全面发展的人才” 的教育理念,本质上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随着科学发展,现代科技进步遇到了瓶颈,以前一个人几年就可以学完前人的知识,然后开始创新,而到了如今呢?一个人学到三十岁还没学到学术前沿,等他毕业了,精力最充沛最有创新能力的年龄段已经过去了。

所以现在不断的搞学科细分,以前的化学,如今不断细分出什么应用化学材料化学等等诸多细分学科。

“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你开什么玩笑?

张三擅数理化,李四擅外语,你让他俩全面发展,学到博士后才算学到了前沿,等毕业出来都多少岁了?已经过了创新的黄金年龄了!大概率也就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小打小闹修修补补,顶多有点查漏补缺罢了。

更可怕的一种情况是这俩人因为偏科,只能进垃圾大学,根本没机会接触所擅长专业的前沿,出来进不了研究机构只能去改行打工!

要改变那种求全的教育选拔机制让这俩人专精自己所长,张三不用困于外语,专心研究数理化,二十岁就学到了理工科的学术前沿,李四专精外语成为专业翻译,译制大量作品供国内研究人员参阅,这样才是更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模式。

知乎用户 夜凉秋如水​ 发表

不是我说风凉话,国内靠自己根本就不具备产业升级的能力。

举国体制搞过很多东西,凡是尖端的,苛求成本和工艺的,成功的少之又少。

这里看到中科大的博士都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我就知道真的希望不大了。

就拿半导体技术来说,我们都知道日本退出 IC 业的老大很多年了,日本为何退出?国内带节奏的微信体烂文都说是美国打压。其实日本退出的原因就是两个字:成本。日本的 IC 在韩国台湾起来后,不再具有成本优势,正如 Sony 从柯达购买 CCD 专利,生产 CCD 之后,柯达在这个领域逐步下滑,最终退出民用 CCD 生产,也是成本和品控的问题。这个领域竞争极为残酷,是成本工艺苛求型产业。可是日本却在半导体生产的上游产业发力,在半导体生产、测试等专业的设备和材料领域,占据了近乎垄断的优势,包括光刻胶。可以说,全世界的 IC 生产,大部分离不开日本的生产设备。日本在这个领域深耕了四五十年,这种技术的积累,know how 的积累,靠人多是不行的,这是熬时间的。

再看国内,某爱国企业 35 岁就退休,这表明什么?中国的产业根本没有升级,以拷贝和山寨为能事。十年才能出领域专家,35 岁,也就是硕士毕业十年吧。这说明包括这个企业在内是不需要真正的领域专家云集麾下来不断在技术上进取的。它所想的就是 “弯道超车”,靠砸钱引进少量“高端专家” 来在某几项技术“突破”。这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四十年了,根本没有改变。

相反,凡是国内取得进展的领域,大部分都是充分加入世界产业链分工,深度参与全球化所取得的。世界顶尖的企业,到中国来投资来生产,转移技术和管理,使得中国在某些领域获得了明显进展。然而,就整个国家而言,这种进展尚不足以使中国改变目前在世界产业链分工的地位。整个国家充满了浮躁和急功近利,产业是需要深耕细耘的,技术是需要时间积累的,人是需要常年累月磨炼提高的。当中国有所进展时,一部分人就开始情绪亢奋了,觉得国家很厉害了,可以挑战世界老大了。殊不知,世界老大不仅仅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围绕超级大国的发达国家群,它们具有相同的价值观,上百年的科技积累,星汉灿烂般层出不穷的科技大师,把控着这个星球最高端的科技和产业。

我们中华文明是没有这种内生科技动力的,必须加入到这个集团中参与它们的游戏。耐心改造民族弱点,逐步积累以达到点亮自己科技树的目的。然而,这一切随着一群 “战狼” 的出现而陷入了被迫中断的危险。在科技树尚未点亮的时候,任何冒进(和世界主要科技强国撕破脸皮)都是不可取的。

我知道,会有人强词夺理的说,是某国打压中国,不让中国崛起的。问题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还沾沾自喜,谁不打压你?这种心态,这种行为,必然被打压。没有完善的产权保护机制,除了垄断行业,任何行业很快就会被做烂,搞的大家都无钱可挣,年轻人辛辛苦苦 996 也看不到任何希望。不要以为佃户种了地主两百亩地,地主自己只种两亩地养点花花草草,佃户就比地主厉害了,地主就离不开这个佃户了。在没人能约束地主的情况下,地主可以随时踢掉这个佃户换人。

我们丧失了利用加入 WTO 来改造我国社会的历史机遇,从而也就丧失了近二十年产业升级的重大机遇。看着高高在上的房价,年轻人绝望的眼神,国际环境不断恶化,我真不知道某些人哪来的那么乐观。


有人开始掰斥” 举国体制 “。我就说说这个。

首先,一个国家的国防、公共事务属于公域,这些是需要政府投入的,政府收税必须向公民提供安全和社会公共服务保证,这些领域往往是不赚钱的。注意,国防是国家整体军事开销,和武器生产商不能划等号。武器生产商是商业实体,以逐利为目标。如果把国防这些算举国体制,那所有国家就都是举国体制了。显然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拿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来比较一下:竞技体育。众所周知,中国的竞技体育是举国体制,所有参加国际比赛的项目,运动员的培养经费都是财政出钱。而美国的竞技体育则不是举国体制,而是采用商业运行的方式来进行。美国体育竞赛几乎全部是商业化的,参加国际比赛的运动员,平时几乎都不是国家养着。当然中国目前一些关注度高的运动项目也引入了一些商业化的内容来刺激运动员提高竞赛成绩,但从培养到比赛,还是政府部门把控。比如 CBA,号称有商业赞助,但官方性质的篮协才是决定性的。而 NBA 是非政府组织,它的联盟管理部,后台是各俱乐部的老板,而不是美国政府。仔细体会一下两者的差别,就会理解举国体制和非举国体制的区别。

具体到科技研发,基础性的项目,由国家来出钱,这是世界通例。这个领域,基本不存在直接的商业竞争——注意不要混同于国家间的竞争。美国著名的曼哈顿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前者是服务于战争的,后者是服务于冷战——和苏联的国家竞争,它们都不是商业项目。美国的 GPS 也是服务于军事目的,只不过后来开拓民用市场。所以,这些项目:核武器、载人航天、卫星定位,搞举国体制没问题,因为它们本身并非商业项目。

矛盾出现在商业领域。日本、韩国都出现过国家在背后支持企业突破某种技术,参与国际竞争,当竞争力不强的时候,美国这些先发国家一般睁一眼闭一眼,赚钱优先。但是当竞争力强到一定程度或因这种支持得到的商业利益过大(贸易顺差),美国会强行打破这些国家的国家支持,因为从商业角度看,美国再强大,它的商业公司也无法同一个体量不是非常小的国家竞争——掌握的资源都不一样。美国政府必须维护公司在商业上的公平竞争环境,这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必然。美英等国为何自己不搞日本韩国那样的 “举国体制”?那是因为,这些先发国家本身就是领先者,它们科技领先就来自自由竞争的市场推动。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更高,创新能力更强。很多重大产业的诞生,都不是政府推动的。即便其技术可能来自政府,但政府也不参与到市场运行中,例如互联网。就是说,美国政府基本保持了市场裁判员的角色。如果美国政府想对一个企业进行扶持,比如特斯拉曾陷入资金危机,美国政府也必须通过商业手段——银行借贷方式来进行,而不是直接的财政拨款。因为只要直接拨款的口子一开,后面权力寻租必然不可避免。美国银行几乎全部是私有的,所以这种商业扶持,基本不会损害市场的运行。只有社会出现及特殊的情况例外,比如战争、瘟疫,因为那时,正常的商业活动难以开展。

后发者,在起飞阶段搞一定的举国体制,确实有助于快速追赶。但这也仅限于追赶。而且,这种举国体制仍会有相当大的风险。政府投资的效率是最低的,因为政府不是赢利部门,而且权力控制资本,权力寻租就无法避免。一旦技术路线错误,损失会远超市场配置下的科技研发项目。这是因为行政体系的刚性太强,远不如市场机制灵活。日本通产省在第五代计算机上算计失误,使得日本错过了互联网大潮。

举国体制进行科技追赶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必须参与到发达国家的经贸圈子中。和发达国家进行开放的技术和市场交流。对于科技处于绝对领先优势的大国,一定要和其保持良好的关系,遵守其制定的市场规则。一旦和其撕破脸皮,遭到其技术封锁,举国体制也是不灵的,尤其是对科技树都没点亮的后发国家。日本、我国都有过深刻教训。

举国体制对于追赶先进有一定的作用,但它的风险是权力寻租、路线可能出错、发达国家为保护自由市场的制裁。对创新来说,举国体制则没有什么优势了。人类那些伟大的发明形成的产业,极少有举国体制形成的。简言之,举国体制对追赶有效,对创新基本无效。而我国最缺乏的就是创新能力。我的观点是,权力本位的社会是创新的体系性阻碍,是垄断的天然同盟,是腐败的最大培养皿。限制权力,保护产权,才能培养出创新的环境,才能点亮科技树。但是,现在我只能表示遗憾。

最后,为了堵某些杠精的嘴,声明一下:

举国体制不是完全不能产生任何创新,会有一点;完全隔断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市场交流,也不是完全没有任何创新和技术进步,也会有一点。但这无碍对其做整体性的判断。

创新默认是指有效创新,就是能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积极影响的那些内容。创新不仅包括技术,也包括由技术创新产生的新产业。

市场经济国家并非完全没有权力寻租,但发生的概率不高,不会形成体系性的腐败。

知乎用户 张罗庚 发表

支持。半导体设备,芯片,生物制药,抗癌药,发动机,什么 35 个短板等。举国体制要搞,个体机构也可以搞。双轮驱动。以前我们迷信全球采购,信造船不如买船,随着科技档级升高,被打压被限了。

知乎用户 徐生 发表

核聚变发电,量子计算机,以及通讯、芯片、软件、生物等等。这些关系到国家安全,民族前途。

近代以来,西方科技主要源于列强争霸,殖民统治,国家扶持,某些传统,机遇侥幸等等。**其中,所谓自由创新等等,作用不是很大,**因为搞科研搞学术几乎总是遭遇挫折失败,也往往缺乏名利;另外,像牛顿,据说是躲瘟疫期间胡思乱想搞出来成果,像爱因斯坦,据说当时的教师还有体罚权,相当于军官。总之,从古代到近代,他们的陈规陋俗很多,就是起步早而已,是先行者而已。

科研人员是不是普遍没自信?怎么造成的?美国科研优势还能维持多久?怎么看待高考取消英语这一呼声?如何看待人大常委会委员关于「取消研究生、本科生发表论文的规定」的建议?

知乎用户 陈磊 发表

我只是大佬的搬运工,并为大家安利一下

@袁岚峰

大佬本尊

【科技袁人】能有杨振宁们争论大型对撞机,本身就是中国人的幸事_哔哩哔哩 (゜ - ゜) つロ 干杯~-bilibili【科技袁人】大型对撞机的好处都有啥,谁说对了就……_哔哩哔哩 (゜ - ゜) つロ 干杯~-bilibili【科技袁人】如果大型对撞机不该建,那么建什么对中国科技更好?_哔哩哔哩 (゜ - ゜) つロ 干杯~-bilibili

emmm,希望中年男人们不再因为薪资问题,离开奉献了青春的航天事业 / 基础研究事业

知乎用户 小怪兽 zzz 发表

把本来就有的东西改个新名词,有什么实际作用吗? 原来搞不出的东西不还是搞不出,真是可悲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中国进行市场化科研很难,举国体制最好还是做国家科研好一些。只有大中型企业有能力和人脉进入国家科研项目,小微企业怎么进入?

小微企业和个人先要解决吃饱肚子的问题,才能守得住科研的寂寞。而体制内企业和人员没有这个后顾之忧。

大型私企出于各种考虑有排他性,小企业即使做了承包商也心里没底。时间长了可能形成大企业制约上下游的局面。

我不认为混合科研的方式能够涉及所有民企。也不认为它跟现在的方式相比短期内能有多大改变。

知乎用户 心海岛主 发表

举国体制也不是不可以,关键看怎么搞,如果把资源都投给国企,那就全部都打水漂了,如果资源投给私企把私企生态建设起来倒是有希望成功,比如台湾韩国美国的芯片产业都是举国投私企生态的结果,而我国却把 80% 的资源投给市场产出 20% 的国企,所以导致市场生态长期缺乏营养,而目前国内能做出成绩的比如华为阿里中芯国际都属于私企,但是由于生态没有建起来打通私企生态,所以这些做出成绩的私企犹如无水之鱼,长期处于与破产做斗争的前线。

知乎用户 mobius 发表

啥都行,别整火星对撞机就行。

知乎用户 ligong 发表

生化环材的经费可不能再灌了。

产学研脱节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资金全变成鸟屎石墨烯和大科学装置那就完蛋了。

尤其是大型对撞机不能建,这些人为了自己的私人诉求不顾国家战略阶段需要。

集成电路是一个槛,工业软件是另一个槛。

比较好的例子工程是航空航天,这种工程赋能面大,技术产出多而有用。

这些都是能赋能整个国家的产业。

大科学装置投入产出就显得不经济了(但还是要跟随性投入)。大型对撞机是新时代神的玩具。

知乎用户 SP-two 发表

很显然房地产全产业链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和关键技术将有可能得到突破

知乎用户 九霄云外 发表

核高基

CPU 工艺

两机工程

重大装备 (车用发动机,电动机,大船等)

基础材料 (电池等)

重大疾病治疗和医药 (非生物)

差不多就这些吧

几个要点:整个世界产业规模大,利润高,国内技术差

知乎用户 哈哈哈哈 发表

一边禁止游戏, 一边要求全力研发芯片…

就和一边禁止喝水, 一边要求全力挖井取水一样.

这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 毕竟是要挑战逻辑学, 数学, 哲学, 物理, 化学, 经济学, 材料学, 计算机科学……

成功之日, 便是成神之时

知乎用户 CA 居民​ 发表

我只说一句 举国体制 没有前途 可能一时突破 长期无法转化和发展。

知乎用户 曹力 ShiningRay 发表

新举国体制离不开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系统内的信息扭曲。

贪腐腐败必然要伴随着信息扭曲

近期的疫情也可以看到,群众的人心也非常容易受到谣言的影响,很多 “新闻” 往往都是自媒体断章取义包装传播的,那么如何有权威的信息发布不受扭曲

这些都是区块链技术可以去改进的东西

知乎用户 众妙之门不再玄​ 发表

新型举国体制,在项目组织上首先要形成立体驱动机制,要破除论学历,论资历的模式,技术突破的主要贡献者,即使不是团队负责人,也应视为共同领军人,形成立体领军的组织形式,破除单线程领军组织的内卷机制。

建立立体驱动立体领军机制,破除内卷机制,可形成强大合力,在各方面都有可能取得突破。

知乎用户 江湖一只雁 发表

能把科研人员的待遇提高一下吗?我觉得这个比搞什么突破更值得关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匿名反对大搞核聚变量子计算机这种短期内看不到商用化可能的东西。

搞出 euv 光刻机,挺直腰杆子。

搞出大型航发,挺直腰杆子。

搞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通用计算模块…

我们要的是什么:

我们要的是产业升级,我们要的是在全球市场上吃肉,我们要的是在 “血汗工厂” 拧螺丝也能月薪上万,就像美帝现在做的那样,我们要薅美帝羊毛。

核聚变量子计算什么的 50 年内没有商用化可能,全投入这种东西和当年美国诱使苏联搞太空大战冷战没有区别。实际点,筒子们。

知乎用户 没有人 发表

先别着急,最关键的两点:谁出钱?钱给谁?先把这两点落实再谈其它的。

知乎用户 忘了还是忘了​ 发表

问题中的 “关键技术” 需要好好考虑下, 什么关键技术值得举国体制?

半导体是否值得?

工业软件是否值得?

大型科学技术装置是否值得?

举国体制能够短时间在某一领域突破, 但是, 之后呢? 会不会是一地鸡毛? 有答主提到空间物理和火星探索, 认为值得举国体制. 但是, 作为远离市场化的科研, 举国体制的投入之后, 带来的是良性循环还是恶行循环?

举例来说, 国家在 3g 时代强推 TD-SCDMA, 使中国标准成为全球唯三的 3g 标准之一, 加速了包括很多企业在通信领域的投入和研究, 后来, 随着国内通信领域专利的积累, 基于 TD-SCDMA 的 TD-LTE 和 FDD-LTE 成为唯二的 4g 标准之一. 此后, 5g 时代, 中国拥有 5g 标准 (必要) 专利的 1/3, 而美国仅 13%. 很显然, 政府对通信技术的大规模投入带来了良心循环.

还有另一个例子, 国家在十年前也曾大力推动生物技术, 喊出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 然而, 因为国内生物行业全产业链的落后, 导致生物专业学生不得不远走美国, 中国为美国培养了大量人才, 但是国内生物行业却一言难尽, 以至于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成为一句笑话.

那么, 在这次的 “关键技术举国体制” 中, 哪些是能够值得举国投入的产生良心循环的? 哪些是应当慎重投入, 以防恶性循环, 甚至为他人做嫁衣裳?

PS: 部分答主认为, 中国可以通过 “嵌入全球产业链” 的方式实现发展, 比如日本, 几乎垄断全球的半导体材料供应, 一份出口管制声明让整个韩国震动. 这确实是值得考虑的一种方式, 但是仅适合于行业产业链附加值不均衡的情况下, 比如新能源汽车, 电池和车控软件等我们抓住, 内饰等放给越南等, , 我们抓住高附加值的部分, 确实更加有利. 但是诸如半导体这样的行业, 全行业附加值都很高, 完全没必要让出部分行业给其它国家.

知乎用户 水陌轻寒 发表

以前看过一个笑话,一个理论物理硕士研究生去面试读博。

老师:你家兄弟几个?
考生:就我一个。
老师:你学理论物理,你父母怎么办?

众所周知,理论物理是基础学科,但读这个专业,往往陷入无工作可找、无钱可挣的境地。

为了让中国最聪明的科学家能够静心研究基础科学,砸钱,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可以一辈子专研在基础科学中,不必为工作房子这种无聊的事奔波。这点钱相对于影视明星差远了,但收获的将是我们民族的未来。

知乎用户 花园静马 发表

多发钱就行。啥都能解决。

知乎用户 踏歌而行 发表

举国体制是后发国家的不二选择。

曾经相当长一段时间,举国体制在网络语境中是一个贬义词。

还好,我们终于清楚地发现,任何国家,包括美国的国家实力都是靠举国体制建设起来的。

如今,即使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他也会动用举国体制来打压我们的华为公司。

谈到我们自己,举国体制代表的是国家意志,我们需要这样的共识,但我们更需要科学的方法。

我希望,国家应该组织更多的相关领域专家来牵头组织实施各相关战略,千万不能外行领导内行。

国家,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至少在相当长时间内是这样。

知乎用户 一枝花 发表

高能所的人又借着这个机会来组团忽悠了啊,可惜国家现在钱少,还是优先发展应用学科吧。高能所不如去跪舔一下美帝,看看有没有机会忽悠到经费。

知乎用户 大江观天下​ 发表

美国作为强国,不仅有大量的航母,还有许多空中力量,一旦发生战争,这些舰载机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前往各个国家,给对方形成威慑。

由于建造起来非常复杂,因此许多人认为,中国想要拥有核航母,至少也要再等十年,面对外界的言论,我国直接表示,我国即将开始核动力航母的研制。

随着消息的传出,外界对我国又有了新看法。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还突破了电磁弹射技术,要知道美国在该技术上研制多年,但至今都没有突破,一旦这项技术成功上舰,势必会引起全球的震撼。

知乎用户 更上一层楼 发表

不称职的翻译家来了:

前提:外部环境恶化,技术封锁加大,不想被挨打

1. 认识到以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来说想 “核心技术” 弯道超车基本没可能了,终于下决心老老实实去搞科研

2. 发现大环境下靠国企吸引人才是不现实的,于是鼓励推动私企发掘吸引人才,提高科技水平

3. 应该更加尊重科技人员的劳动,设法保障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知乎用户 李李 发表

西西河论坛很多年前就讨论过这个问题了,认为举国体制也不是不出成果,就是效费比很低。我觉得还不如认真研究下怎样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带来的收益高。另外我要说的是,从目前已知的情况来看,在举国体制的两弹一星工程中,举国体制对科研进度其实并无多大用处,其主要用处体现在宣传上,两弹一星工程最后取得那样的结果主要是靠其它因素。很让人惊讶是不是,其实这世界上很多重大事情只要让你们知道了实情都会非常惊讶的。比如朝鲜举国体制研制出来的核弹是怎么来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 ■■■■■■■ )

不保护产权,创新发明不如搞山寨赚得多。

不严罚赏明,正经买卖赚不过违规的。

炒房和 996 大环境下创新还是挺艰难的,搞过设计的都知道,很多好点子都是无聊放空时想出来的。

让创新和科研有钱赚,才是培养的沃土。

知乎用户 王越明. old 发表

举国体质 说白了就是国家去投资商人不想不会的部分 比如美国的阿波罗计划。所以那些造不如买的行业都有可能得到支持和突破 可能性嘛 看美国想要哪个咯

说实在 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明明人类有这些技术 另一部分人却不能用 这人类这么喜欢内卷的吗。。 我想外星人大概现在在这么想

知乎用户 邱幸珑 发表

公共事件,支持民企,这么直白了,还瞎猜什么

贸易战美国断供,新冠美国搞群体免疫。这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两个最大挑战。

解决这两个问题,在高层看来,是要用两弹一星的方法,对抗美苏核讹诈了。

第一个并不难,就是决心和钱的问题。

第二个风险极大,多少病毒至今研发不出疫苗,我们不能祈祷很容易就能研发出来,更不能指望美国,美国一实现群体免疫,很可能研发出来也要销毁。

中国在医疗领域,和美帝差距之大,落后之恐怖,可用触目惊心来形容。

当前,国内药物研发,处于专利过期抄专利都不会的状态,生化环材被称为四大天坑……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作用有限。

科研界就那样了,怎么也得等这代人下去,下代人再拿出上上代人的干劲,或许有戏。

最务实的,不如先把国企整整,在把民企整整,最大化的激活市场这个要素。

知乎用户 木木君 发表

后天开会就知道了

知乎用户 书呆子仗剑创天涯 发表

应用大类,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小类

知乎用户 胖胖安​ 发表

千万不要以为美国在高科技领域没有搞举国体制。

在 0 到 1 。美国是以 DARPA 等机构为基础。发钱进行。因为这阶段的失败风险太高。不会有什么资本进入。

去看看 DARPA 多少年前就开始规划「自动驾驶」。
从 1 到 60 。美国是以各种「基金会」进行投资。这时的困难是对付「骗补」。别以为美国没有。请参阅 坏血
所以使用基金会的方式,有利快速采取法律行动。
接下来的 60-100 就是股市创业板的事了。

唯一要注意的是在股权结构上,要注意「人力资本」的对价要远高于「金钱资本」。

金钱资本在信用货币时代,能给「保值」对价就已经是开恩。金钱资本不应该获得任何利率。

拿点风险贴水就顶天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挺悲观的,安居乐业先解决再说吧,国家发展?技术进步?算了吧

知乎用户 moonlight​ 发表

当年的举国体制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不仅仅尽可能地保证科研人员的生活和赋予其捍卫民族生存权利解放人类等荣誉,还国家负责了衣食住行等一系列生活问题可以让科研人员无后顾之忧。既然现在不包分配不再分房了那么折现一部分也行吧?工资该定多少?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N9poO7 发表

研发人员的薪资福利待遇会上升吗?

知乎用户 Viwthres 发表

核心技术不是有了就能赚钱的问题,而是没有就得要命的问题。

知乎用户 朱成斌 发表

去把原子理论分开核距离越远强力越大,和分开核距离越远引力越小拿到地球来探索: 二力合一,无意把牛顿 F=Ma 与动量 P=mu 溶合成牛爱动物理公式:

(M-m)a=2MmⅤ

注。

M 与 m 既是波长又表示粒长,波粒单位转换: 1 米长 = 1000Kg,0.002 米长 * 1000=2Kg

V 表示频率。由牛爱动物理公式 (M-m)a=2MmV 公式求频率 Ⅴ=(M-m)a/2Mm。

u 表示粒子速度

频率 Ⅴ*M 大波长 = U1(高速运动粒子)

频率 Ⅴ*m 小波长 = U2(低运动粒子速度。

知乎用户 紫雪光风水 发表

半导体。不过需要时间。

近期,美国在针对华为。我们国家此举有可能是为了应对美方的对于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打击。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8boS5P 发表

半导体和航天工业。

半导体决定我们现在能不能站稳脚步,而航天工业决定了我们未来能够走多远。

知乎用户 徐涛 (名字瞎编的) 发表

老几样,看多少五规划都有。燃机芯片之类

知乎用户 斩将零关 发表

有本事把宇宙大爆炸假说灭掉,就知道啥是真假,什么应当用力去搞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D7end1 发表

如果待遇如下我觉得很多人愿意。

1 万左右的工资;

北上广的户口;

可以长期租住的廉租房 (简单说,只要你在这里工作,能住到死,和以前包分配的房子差不多);

配套学校解决就读问题;

产品成功,盈利,有分红,算原始股。

知乎用户 无锡张磊​ 发表

我感觉没什么用,如果好用的话以前早就搞了。

知乎用户 朱栗敏 发表

还是要看领导安排

知乎用户 小可宋江 发表

看了很多看衰的回答。

我觉得都过于迷信市场和历史积累的观点。

所谓举国体制无非就是政府提供资本招标的意思。

民营企业没能力提供资本,政府来提供资金招揽勇夫。本身和什么文化,积累没有什么关系。

举国体制在中国的重要性恰恰是由于中国不是纯资产阶级国家,没有大的民营资本搞基础研发。必须由政府和国企出手。因为中国最大的资本就是政府和国企。

政府如果不出手,那么靠民间就资本完全没希望

想靠民间积累慢慢走向研发是不可能的。

知乎用户 社会演化论 发表

1. 变革或者说改革一般是指针对社会结构和体制的,是在维护社会制度的前提下对社会结构的调整。国家框架内的变革是具有普遍性的,从国家诞生起直至现当代,变革一直是在国家范围内发生。国家变革是对国家的整体或部分进行革新,所以它涉及的层面是很广泛的,必然的承受着既得利益群体的压力和要求得到利益改善的群体的压力。从时间的跨度上说,变革是对国家原有结构、体制的革新,是原有结构、体制不适应时代发展,成为社会痼疾才产生的革新力量,所以它具有时代性,是对原有时代包袱的切割,是新时代的现实要求。它是社会实践过渡到时代周期的必然方式,是结构周期和体制周期变化的适应方式

2. 变革通过对结构、体制的调整来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实际上变革是调整实践关系来适应新时代的实践力。它不仅仅特指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来适应生产力,由于社会是有 6 种实践方式,所以实际上它是通过调整 6 种实践关系来适应 6 种实践力的。军事、政治的改革是对规范方式的调整,税务改革是对交往方式的调整,价值观、思维方式的创新是对精神领域二种实践方式的调整,经济改革是对生产方式的调整,生活形态的改变是对生活方式的调整。

3. 在历史上,公元前八世纪亚述国王提格拉特帕拉尔三世以铁器的出现和生产力为基础,对军事建制、组织、体制、武器装备等方面进行改革;公元前六世纪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为适应帝国扩张和加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需要,对统治机制、军事组织和税收等制度进行改革;公元前五世纪雅典的伯里克利以当时的经济发展为背景,对雅典的民主政治体制、移民以及平民就业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变革。在中国古代史上,商鞅变法、文景之治、一条鞭法等等都是例子。

4. 我们以往所提的变革,要么仅指生产关系的变革,不了解社会的其他五种实践关系,要么仅指物质、经济和社会上层建筑的变革,不认为存在思想文化上的变革,认为它们或是改革的先声,或是经济、政治变革所带来的观念、价值的变化,这些都不正确。人类社会是由物质、精神和社会关系三大块组成,任何一块都存在着变革的可能。中国现在所进行的改革开放虽然从解放思想开始,但仍然没有明确意识到思想领域需要独立的改革,仍然认为思想领域是经济、政治改革的带来的必然变化,实际上是拖了社会整体改革的后腿。

5. 社会变革的内容可以有经济、政治、军事、价值观等等,按社会实践方式来划分,可以有 6 大类。我们在这里着重提醒二大类的变革。一是税收变革,税收变革核心是分配问题。分配问题归属于交往方式,是维系物质、精神、社会关系三大块的纽带,所以它会带来挑动全社会的结构和体制的影响力。特定领域的税收、调节社会特定的结构和体制。二是继承权的变革。它源自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它从自发到政府引导,已经产生了许多方式,如反垄断、基金、捐赠,远远超出了原有社会的血缘家族继承关系。继承权的变革是生活方式的变革,它实质上是反映所有权的变革。由于生产方式是生活方式的再运动,继承权的变革是彻底反映现代工业社会以股份制为核心的所有制发生深刻的变化

知乎用户 快乐工科狗 发表

举国还举的起来不…….. 各怀鬼胎的发财梦。

知乎用户 抓音课堂​ 发表

现在,就谈突破还太早?

钱不是万能的,否则,改开后这几十年,科技早该发达了?

一天,老想干这个今后有无市场?就是账房先生的思维。当初搞两弹一星,是拿出了全国人民天天喝汤,当衣当裤子的决心来干的。

搞两弹一星那会儿,才多少人才?大学生一毕业,直接就上了基地,没人才啊。

现在,国内多少大学和研究生?

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于与国内权威较真顶牛,敢于纠错国外权威的错误,如果没有这个信心和胆量,总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追,开拓一条中国特色的科研创新之路,恐怕钱就打了水漂。

两弹一星,水稻,牛胰岛素,青蒿素等一大批科技成果都是在一边搞科研,一边整顿科研人员思想的群体思维碰撞过程中爆发出来的。

科学界不打破僵化保守的思维定势,很难有大跃进?

国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知乎用户 无敌皮皮虾 Zz 发表

如果是门外汉,只是在网上敲敲键盘,那可能每个领域都有突破。如果是从事相关行业,应该很清楚,技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十年二十年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除此之外,我觉得实打实的增加科研人员薪酬待遇最为重要。

知乎用户 风暴之灵 发表

不知道能不能打破可控核聚变 50 年定律。

知乎用户 坪镛 发表

关键是人,每年那么多优秀的人去了国外,还有一些间谍,很少的钱就能收买一个人,为什么?

知乎用户 牙不好 发表

我们为什么不能发挥制度优势把这几个核心技术禁止了,这样不是就不会被卡脖子了吗

知乎用户 发出了察觉的声音 发表

所以什么时候组织编写 “航天法” 并实施?

中国可是所有航天大国中唯一没有 “航天法” 的国家?

知乎用户 人生唯一选举人​ 发表

说再多,也只有一个问题,有什么用?

当然,你可以说出很多很有道理的用法,所以,很有用,所以不可或缺的,所以,起重大作用

作为吃瓜群众只能说这么多了。再多,也只能复读了。

愿各位尊重现实的基础上,再改变现实。

知乎用户 体制是社会之纲 发表

如果完善了依靠群众实行行为规范的竞争规则的社会环境,无论什么领域难题都有望突破。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05iJ9E 发表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是改变不了什么的。

重要的是构建相对公平的环境。科研人员待遇差,别的行业也差。科研人员不是他一个人承担家庭社会责任,他(她)的家属也承担。只有各行各业劳动所得都能得到相对应承担社会生活成本的报酬,才能让各行各业人员发挥他(她)的作用。

单单科研人员待遇高了,期望值大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那么会进一步推动科研人员压力,那么造假,虚报,表面功夫会更甚。

简单的,降低社会总体生活成本,居住,教育,医疗有条不紊的前提下,科研人员会自主按兴趣发挥作用。

另外,就是知识产权保护,可能比提高待遇更能促进科学发展。

知乎用户 火凤凰 发表

这个问题好!

举国体制不是谁说举就能举的,没有一个好的土壤与环境,没有行之有效的机制,举国体制只是一句口号。

泽连司机也想举国殊死搏斗,办的到吗?如果你现在有能力有方案能解决某个被掐脖子的技术,你以为你就有机会去干吗?关羽温酒斩华雄,若不是因为曹操发言,即使十八路诸侯的部将全部战死了都轮不到他上场!

我看我们现在的机制,还不如我们老祖宗的,我们老祖宗如果想举全国之力办一件事,肯定是贴出皇榜: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不论背景不论辈分,凡不服者、有信心者,请往前一步!

一个国家的创新力强不强,主要是看这个国家的政策。政府的政策创新能力有多强,人民的创新力就有多强。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没有行之有效的政策,你再鼓励也是没有用的,投再多的钱也是没有用的。即使有一些成效,也只不过是事倍功半罢了!

知乎用户 君莫笑​ 发表

激励机制要做到位,或者更简单的说法,钱给到位吧。不然市场经济下人才总会流动的

知乎用户 村边小河​ 发表

关键还是谁领导,怎么领导的问题。泽连斯基只干他能干的:去国际上要钱、要物,仗怎么打,他不管。美国阿波罗计划,政府问科学家能不能做,科学家如果说能,政府就投钱,科学家如果说做不到,政府就不去搞阿波罗计划。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认清现实,认清自己,实事求是十二字。

知乎用户 子榆 发表

当下人的思想与过去(2d1x 时代)不同,尽管当时有 JJ 对立矛盾,但过去爱国为民情怀一致,团结性与凝聚力更高;今日之情况肯定有所不同,氛围环境不可同日而语。这也从当代就没有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以及体育等方面产生大师,也没有世界级的企业等等情况都可以得以说明。我相信举国 tz 有一定好处,但是难以在顶级上取得更高成就,所以依靠国家体制肯定可行,但是效率很慢,最根本的在于调动广泛社会资源,无论国 q、民 q 还是学校,以市场为主体,以国家为后盾来激励与驱动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知乎用户 勤学妙用 发表

用能量守恒,可以证明能量激活成立。人类能源无限多。

知乎用户 欧阳昆仑 发表

各大高校,科研单位,院士,专家,教授们,新一轮科研项目经费申请开始了,冲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其他的不懂,只知道目前来看,不在这几年搞好半导体或芯片制造,咱们国家的复兴计划就得延后几十年甚至实现不了了。参考日本。

知乎用户 平凡​​ 发表

关键核心技术如果要依靠别的国家,那么就是华为的例子就是以后的常态。我们的各项最顶尖技术可能都会被美国等国家掐住喉咙。

靠山山倒,靠河河干

知乎用户 天体运行解厚平 发表

能量守恒定律,一个被全世界公认为是正确的理论,从博士到目不识丁都认为它是正确的。然而它确骗了全世界的人。

力是可以凭空产生的。

力是可以凭空产生的。

力是可以凭空产生的。

重要的事说三遍,关键的问题是我已经得到了强大的凭空产生的力,而且这个力是永恒发出的。我们用这个力推动制造出真正的永动机,只是时间问题。汽车动力用永动机是可以被制造出来的。只要国家敢帮忙,我就敢立军令状。算了,算了,今天捡了几个空瓶,明天买了卖油点灯,罢了,罢了,民科说话没人听。穷人想法无人问。

知乎用户 爬山专业户 发表

估计有权有势有关系的人又要开始骗钱了。

知乎用户 123 发表

充分说明四个字:认知障碍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国家紧缺,且世界上已经存在追赶目标的,最有希望突破。纯科学探索类,举国体制并不适合。

其实大家可以看看中科院的改革就知道了,其实国家对科研的改革,中科院的改革不仅有体现,而且更早几年就在实施。

中科院机构改革,包括四类机构,其中卓越中心,是偏学术的,很明显各个研究组规模并不是很大,而创新研究院会体现举国体制,主要解决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领域,会有纯学术的部分,但是绝不仅仅是学术,团队培养布局、研究方向布局,都更具有系统性,而且很多运行机制,就是按照建国家实验室方式来制订。

国防类研究机构是举国体重的重要力量,但是有个麻烦处,其本身也体现了举国体制,换句话说,现在以举国体制来攻克核心问题,国防类研究机构并不是新增力量。

企业力量现在是举国体制的一个重要的力量源泉,尤其是技术实力强的企业,但是和中科院这样的机构相比,麻烦的是对于短期盈利的需求和企业间相互协调的麻烦。但不论如何,企业是举国体制的一只重要力量。

举国体制不适合高校做,为何?考核方式、追求目标、团队搭建等,高校在这方面没有优势。举个很简单的团队搭建的例子,高校中,非科研人员配比太低,工程师地位很低,这样的团队刷论文可以,做出能直接用的东西很难。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深圳的房价均价可能三年内突破十万大关,这才是真正的核心技术突破,别人看着眼馋却束手无策 hhh

知乎用户 雷奕安​ 发表

除了目标非常明确的单一任务,这种为了突破而突破的研究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技术的需求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自然产生的。就算我们知道现在具体有哪些目标应该实现,但是这些目标能不能实现?要花多少代价?什么时候能实现?实现后效果怎么样?实现后是不是会出现更高效的替代方案?不确定。

技术是由市场需求驱动的。市场越大,参与的竞争方、合作方越多,技术越容易取得进展,并越容易找到最低成本的发展路线。关起门来发展技术,我们古代的说法叫做闭门造车,路会越走越窄,是极其糟糕的发展战略。

前苏联曾经走过举国攻关的路线。当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整体效果怎么样?大家都看到了。

知乎用户 独孤 liu 发表

做一点简单的政策解读,以供参考。

要明确,任何的中央发布的文件都是指导性、全局性的,具体的措施要看涉及到哪些部门,然后由部门和地方去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你想从中央文件中找到具体措施那基本不可能。

小编提的这个问题依据的是 5 月 18 日新华社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简称《意见》)第五点 “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 中的第四点“全面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和组织体系”。具体链接如下: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

但 “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并不是这次会议首先提出的,“意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战略部署而提出的。其中,**“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首次出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中,具体链接如下: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其中第六部分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的第四点“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首次提出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2020 年 3 月 20 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解读文章,具体解释这项措施。文章链接如下:

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 – 理论 - 人民网

从首次提出到具体阐释中间将近 5 个月,再到 5 月 18 日发表的《意见》又增添了一些内容,既反映了我国政策制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也反映出新冠肺炎对世界秩序的冲击,外部环境的不稳定影响我们国内政策的制定。

解读以《光明日报》文章为主

3 月 20 日《光明日报》的文章中提出

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对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不断开辟 " 中国之治 “新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就是说现在某些核心关键领域的技术不掌握在我们手中,国家安全面临威胁。在新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西方主导世界到东西方力量平衡,新形势——新冠肺炎严重影响世界局势,可能令世界局势重塑这个背景之下,把核心技术掌握在手中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使我们保证国家安全、走独立自主道路而不受制于人。

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国内外环境复杂交织,需要对科技创新事业进行战略性、全局性谋划。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 加快将发展动力转变为以创新驱动为主。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当前时期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前夜,在前三次工业革命中我们只抓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尾巴,虽然依靠技术扩散和后发优势追赶了上来,但要不错过新的技术革命,进行必要的顶层设计,对可能出现技术革命的领域进行全局战略谋划是必要的,这也是后发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法宝。

我们的后发优势已经不太明显(相对于越南、斯里兰卡、印度等来说),连续十几年平均每年超过 9% 的高增长模式在新技术革命到来之前基本一去不返,某些领域中帕累托改进还会继续,但速度大大减缓,绝大多数领域面临着洗牌,技术能力弱、附加值低的产业基本会被淘汰,增量改革正在进入存量改革(所以改革才举步维艰,零和博弈,你多吃一点,我就会挨饿)。

靠以前的粗放发展模式做大蛋糕难以为继,必须得找到一条新的路,所以要组织举国体制的核心技术攻关,不仅仅是为以后的技术革命做积累,也是转变现在发展动力的内在要求

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交量的最有力武器。

这次肆虐世界的新冠肺炎给我们提了醒,全球化条件下,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同时只有强有力的科技才能保证在危机来临时快速应对,所以在对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防范方面,今后我国的科研经费应该会多不少,对人才的选拔培养也会比以前要多。

现代科技创新普遍涉及不同学科和领域,单靠某个部门、某个地区、某个企业难以完成
经过长期发展,我国科技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总体上我国目前的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要进行顶层设计,设立协调小组或部门(小组或部门中可能由来自政府、企业或者相关高校或科研院所的人组成,同时设立党组)单一化思维要不得,要优质协同,进行系统化设计。为了维护国家发展的良好环境,一切都是为了发展,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安全,对于某个关键项目你缺什么审核通过后就补什么,一路绿灯,资源要高效并有效配置

我们的科研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是有长足进步的,有些是世界先进水平的,如天眼工程和港珠澳大桥,商用化的如高铁技术等

但因为我们的工业化进程比西方晚了两百多年,所以在一些领域特别是原创领域还是不如西方,我们强的是学习能力和生产能力,现在的发展某种层次上说是三次技术革命几十年扩散带来的经济增长福利。但新技术革命前夜,我们没有了参考,只能靠自己去摸索、探索,**原创能力这个短板我们必须要补齐。**现在我们跟西方站在了一样的起跑线上,必须要把握住这个机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目标。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靠市场自发力量又搞不起来。
部分国家对我国高科技企业进行堵截打压的战略意图仍然较为明显。此次疫情也暴露出我国在高端医疗装备方面的短板,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医疗健康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亟待加强。

党内有些人还抱着造不如买的心态,这次贸易战结结实实给我们上了一课,关键技术不是你想买就能买的,必须转变思想,抛弃幻想,准备斗争。

市场是有缺陷的,它不是万能的,市场是追求利润的,没有利润的事企业是不会干的,获利时间过长的事多数企业也是不干的,必须用政府的力量来弥补市场的缺陷,尤其是我们正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前夜,必须用好我们的举国体制,发挥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两强的格局已经凸显,未来是竞争多于合作。这个时候不查缺补漏,修炼好内功,那就是把把柄递给别人,想什么时候弄你就什么时候弄你。

这个不是简单的造更多的口罩就能解决的,必须得有扎实的学科研究,而这方面正是我们目前的弱项。在这种形势下,靠市场是无法解决的,只能靠国家,我们有举国优势,为什么不利用呢?对很多产业,我们的国家机器发动起来只可能会浪费而没有白费功夫的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做好顶层设计 ··· 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

现在社会上不是钱多各种投资都缺少机会吗?现在给你机会了,可以把钱投入到科研中,别再去炒房炒地皮

举国体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由政府来干,政府只是进行顶层设计,做引导,最重要的科技创新主体还是企业,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

在一个开放的体系中进行创新 ··· 有选择、有重点地参与和主导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推动建立广泛的创新共同体

举国体制不是闭门造车,是开放的,**是利用和配置全球创新资源的,这种资源不管是人才、设备、还是国际组织,**只要能对中国科研有推动作用,都是开放的(eg:外国人永居条例)。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吸引人才、技术和国际组织流向中国,增强中国的科技硬实力和软实力。对某些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要寻求主导,**不仅要在项目资金上主导,也要在人才分配上进行主导,**如果人才不是中国的那就想法挖过来。

在现在的世界,靠单打独斗进行技术革命已经比较困难,必须得寻求合作,建立科研共同体,在国际上逐渐寻求科研同盟,借助全球的力量来积极培育我们的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

统筹考虑经济性和应用性,兼顾各方利益

举国体制不是不计经济成本不考虑时间成本的。对一些改进型的技术也是支持欢迎的,能够使我们的经济效率更高,环境更加优美。同时,举国体制在中央层面会制定一些项目,指定某些企业和科研院所给予研发支持,在地方层面也允许有自己的科研项目,发挥当地产业和技术优势,力争能够做到人才培养和技术产出经济效益的统一。

构建统筹协调的创新治理机制,加强科技、经济、社会等方面政策的统筹协调和有效衔接 ··· 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一批创新领军企业。加快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力量协同攻关

建立某些协调小组,可能有科研、部门和企业等人士的参与

政府不是创新的主体,要做好服务工作,对重大科研项目要积极调动资源,不管是项目贷款、人才引进还是原材料进口或者产品出口,做好协调工作。

对大企业给予大支持,比如贷款优惠,土地政策优惠等,只要能够攻克核心技术,那资源不是问题

企业是创新主体,但高校和科研院所也是重要的创新主体,况且高校和科研院所还承担着人才选拔和培养工作,是举国体制科研攻关的基石,但现在情况教、学与前沿发展有脱钩,所以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合作研究,开放社会资本进入高校和科研院所渠道,放开某些领域的限制。

培育新兴产业

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引导消费,生产引导资本流向。对某些产品人不是不需要,是你没发明出来他怎么知道自己需要。培育新市场,引导资本流向,引导新的消费方向。

建立了行政和技术两条指挥线 ··· 实现了大科学工程的有效组织 ··· 将国家实验室打造成国家重要战略创新力量

协调部门未来的建设方向——行政和技术都要有。

国家实验室的投入会更大,对高校来说,有更多的国家实验室意味着更多的资金、更强的竞争力和更大的责任,也就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形成一个正向闭环反馈,未来高校强者愈强,弱者恒弱的局面会加剧。对企业来讲也是如此。

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等多方面发力

要从人才的选拔培养到技术的实际投入建立完整的通畅的一体化通道,2020 年教育部推出 “强基计划”,加上以前的 “珠峰计划”,在人才培养上实行多条腿走路,毕竟有广的量才能有优的质,优秀的人跟优秀的人在一起才能发挥出 1+1>2 的效果。另外,某些学校的经费可能会减少,有时候不加即减,大学学费可能会上涨。

以上是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主要内容,另外

在 18 号发布的《意见》中提出了四点新内容

1、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创新攻关

首次明确提出民营企业参与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创新攻关,**未来可能在股权分配上和技术利用有所明确。**利用社会资本,引导资本流向,另外小企业的体量小,资金量小,关键还是引导大企业,在金融等领域大企业可能会得到更多的优惠

2、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形成机制和组织实施机制
3、完善技术成果转化公开交易与监管体系

寻求市场力量,加快技术落地,实现经济价值

4、试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

可能会在直辖市如上海和计划单列市如深圳等具有立法权的地方先进行试点,几年后再向全国推广。但这个有一点,如果这样,那先试点的城市未来是可以靠这项政策吸引人才的,然后房价估计难以下降 [摊手]

最后,国家的政策是相互关联的,希望大家不要单一的去看。

这是我的另一个回答,欢迎点赞支持~

如何看待 2020 年最新发布的强基计划简章?

知乎用户 百无一用 发表

政策制定者老是觉得自己一张 A4 纸能解决所有问题,其实是自大无知的表现。没有自由的制度,自由的人,做不出重大科学发现和核心技术。

知乎用户 走在桥水的猫 发表

深改会重提 “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从通稿来看,这条信息可以说是近期最重要的一条,尤其是大会在即,一个 “举国体制”,起码要举个几年。

其实 “举国体制” 并非新词,也不是中国发明的,很多国家都在搞,换句话说,这甚至不是一个选择,这是作为后进国家想要搞产业升级,突破卡脖子环节的唯一道路。

二级狗直接线性的把这和芯片半导体挂钩,打板了大港,翘起了华创,理解有些片面,但确实有一些历史原因,因为上一次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就是在这个领域,设立集成电路大基金,重点发展。

但实际上,以设立特殊机构来完成对于国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任务,是一个虽不多见但反复出现的现象,这并不是只有芯片半导体,往前了说有两弹一星、京东方,往后了说还有大飞机、航空发动机等等。

这次 “构建新型举国体制” 的提法,既没有全盘否定过去的举国模式,又针对当下环境变化提出新的看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以前芯片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比较大的根本性矛盾。

举个栗子,研究成果验收通过,却难以转化、运用到市场端,最终造成 “造不如买的论调”,费力不讨好的事久而久之就没声音了。前段时间一些大佬未知原因蹲进去,也反应出某些层面的问题。

但是在这些涉及关键核心技术的领域,天然的具有极高技术门槛,这本身给后入局者带来了技术普遍落后的现实,没有国家层面的战略性投入,光靠民间资本,根本无力和巨头竞争。

你们想想,尤其是在高精尖领域,一步领先就是步步领先,拿着小木棍去和端重机枪单挑,能有什么胜算…

目前业内讨论的比较多的,就是有可能国家层面要打破旧举国体制的种种弊端,国家主导与市场民间之间形成一种新的关系,即由国家集中人力物力投资,但同时让市场端的公司充分参与,保证成果转化。

这必然会给某些产业带来长期的影响,当然具体是哪些得等有更多的细则颁布,盲猜**景气度叠加卡脖子的领域**会是错不远的选择,这里头就包含了大飞机。

……

汇率这两天连创新高,离破 7 仅剩一步之遥,持续贬值的压力,导致近期北上资金的持续流出,港股的表现也非常疲软。在这样的环境下,A 股市场还能保持整体稳定,很不容易。

但是理性来看,市场接下来大概率还有回踩的压力,这次回踩的深度,会决定市场是否真正企稳。

知乎用户 刘原 发表

。。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n4yeej 发表

看到又有人在兜售对撞机,我想说两句。

不是不该建,而是我国产业升级任务越发紧迫,而资源是有限的。这时候更需要投资真正卡脖子的技术。

疫情导致国际形势越来越扑朔迷离,盲目投入诸如石墨烯和对撞机这种仅仅小圈子自 high 的领域性价比是极低的。

这并不是否认这些领域有所谓 “涓滴效应”,能顺道带动其他领域发展,而是性价比低,投资几百亿搞什么对撞机,然后理由是可以促进钢板加工工艺的发展?那我为什么不直接投入材料加工工艺领域,砸出几个行业标杆?舍近求远吗?

更何况工业更重要的能**标准化、规模化和商品化,所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结合。**在某个答案下面自豪宣称自己学过钳工技术的某些物理答主们掂量下自己的技术能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实验室手工作坊产出的钢板能让我们造出 J20,但一个成熟的材料加工产业链能让我们量产 J20。**这并不是简简单单投入大科学装置能带来的。在这里大谈科研价值的而不谈行业发展地位的人请自重。

如果我们有那么殷实家底够我们挥霍,造 100 个对撞机都行,没准真能像某些人所说能搞出新领域新发现。但我们没有,这样就必须从产业政策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仅仅从科研需求的角度。讲涓滴经济学也得讲投入产出比吧。

本人金属材料方向,老板每每提及我国金属材料性能指标和国外厂家几乎相差无几但实际使用就是差那么点火候结果业界还在水石墨烯千金买马骨就痛心疾首。而这时候国外同领域竞争对手都拿了不少轮投资了。

如今生化环材沦为劝退方向,和这种要面子不要里子的搞法有很大关系。这样搞下去国产货永远比别人低一个档次,那么国内企业就起不来,那么国内优秀人才就会流失或转行,反过来又继续推动行业的脱实就虚。陷入循环。

比较正面的例子是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国产锂电池行业,这是少见的几个能垄断行业的新兴制造企业。而这些企业科研的画风的确和科院研院所有很大的不同。电化学方向也是生化环材专业里少数几个相对而言能留住国内优秀人才的领域。这就形成了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这些不起眼的东西才是我们最需要投入的,也是最难追上发达国家水平的部分。

我们需要更多的华为和宁德时代。我想这才是出台这个政策的初衷。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Up2Yhk 发表

先涨涨待遇行吗? 科研人员买得起房吗?

知乎用户 日出东方永远不败 发表

早就应该这样做了。

光指着人家去研发去创新,然后自己再复制。是不行的。

技术应该是自己研究出来的,而不是依赖外国输入的

知乎用户 昨夜星辰昨夜风 发表

感觉比较困难,毕竟接下来几十年是后浪们的天下。作为普通人当然是要奔着金融,资本这样去发展努力成为后浪。

没事儿饭圈撕逼一下,看看咪蒙这些励志文学,听听马老师的人生哲理。

谁没事去学什么基础科学还是理论方面的,年少秃顶不说,学校被导师压榨,好不容易东拼西凑搞一篇论文毕业了,出来还不是给人打工 996。

知乎用户 山山而川​ 发表

举国体制只是第一步。

关键在于,能否投入大量的资金,能否切实解决好科研人员的薪资待遇,能否完成科研领域的反腐倡廉

我国曾经花了百分之十的 GDP 去研制两弹一星。

知乎用户 树欲静等风停 发表

几点浅见

1. 适当提高科研人员工资可以,但不能过高,过高会导致整个国家的工资体系调整,另外过高的工资,真的会让人走不动路,没了上进心。较高的收入只可以往基础性研究领域倾斜,不适合应用领域的研究人员。

2. 应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知识要素的市场化改革,简单说就是贡献与股权或者收入成正比,让有知识的人才做出成绩后,有可观的经济收入。

3. 建立知识领域监察制度,查处企业和科研人员分配不公平,高校强占科研人员知识产权,领导决定产权占比等问题。

总之,以上思路就是如何提高科研人员收入,但又不一刀切地提高,肃清科研领域污风浊气。

通过改革,自然吸引人才争相加入,鼓足干劲。攻克科研难关有望!

知乎用户 笨猪先起床 发表

回答这个问题,要先搞清楚一点: 在科研和关键技术方面,我们是不是举国体制?与很多人的认知不一样,美国反而比我们更接近举国体制。

在这一点上,你不得不佩服美国的宣传工作,生生把举国体制之实,包装成了市场调节之名;中国有点失败,未行举国体制之实,却得了举国体制之名。美国在举国体制上做的很到位。举几个例子: NASA 为什么牛,看看人家每年获得的经费就知道了,几乎是其他国家航天投入的总和;美军为什么牛,美军的军费也差不多是其他国家军费总和。中国现在能吗?

除了经费的保障,美国政府置脸面和国际信誉于不顾,敢动用行政力量和一个公司翻脸,从而限制你的技术进步,这也是举国体制的一个表现。中国现在敢吗?

行政力量和经费的双重保障,这是实实在在的举国体制,我们总说是要在搞举国体制,但其实最基础的经费保障都没做好,更别谈行政力量保护了,谈什么举国体制,我们的举国体制其实与美国还差的很远。

当年的 “两弹一星”的成功,难道真的是全靠科研人员的艰苦奋斗出来的?没有国家在财力和政策上全力支持,怕是也不那么容易吧!当时给 “两弹一星” 的财力虽然也不多,但相对当时的国力,已经不少了,再加上政策的保障和爱国情怀的加持,搞成功自然也就不奇怪了。这几年航天和军事的进步为什么快,钱逐步到位(其实还是少)和政策倾斜,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现在总说我们在科研上是举国体制,每年科研经费占 GDP 比例不到 2%,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也就一中游水平,还好意思提举国体制?等经费水平和政策保障,达到美国的水平,再谈是不是举国体制的问题吧!

反对一些回答

@夜凉秋如水

的观点,你也说了,西方拥有雄厚的技术积累和技科技大师,这两样其实是要靠钱去喂的,中国恰恰是在这方面做的不到位。砸钱引进高端科技人才,是一种很好的提升科研水平和技术手段的方式,而且高端科技人才带来的不止是实实在在的水平短时间内提高,还有先进的科研管理理念,并能帮助带出很多我们自己的高端人才,这怎么就是急功近利了?全世界现在都在抢夺高端人才,美国抢的是最凶,效果也最好,我们只不过刚起步,怎么就我们成急功近利了?

在你的回答里,没有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房价高企,这恰恰是我国没有注意运用举国体制来保障科研人员的体现。美国的科研人才引进方面很成功,重要的原因,不就是那里对科研人员的保障到位吗?这种保障就包含了你所说的科研环境、知识产权保护和生活保障。这些我们这些年才开逐渐重视,离老美还有差距,中国如果做到了这一点,人才少不了!

另外,假如你出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发起之际的英国,是不是也会说,我们西方文明是缺乏内生科技动力的,你看看人中华文明的技艺多么精湛,人家是很多年的积累才达到这个水平的,我们不要急功近利,慢慢积累?不要动不动就搞文明歧视,中国人不比谁强多少,也不比谁差多少。别动不动就跪!

知乎用户 XMzzzzz 发表

1、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

现在读博士真的难,同学都娶妻生子买房子了,我们还在学校苦兮兮的读书,未来还看不见希望,国内就业压力真的大。我师兄仅仅去了 MD 半年,我感觉他就有想去那边的意动了。而且工资真的太低了… 举国体制你肯定主要诉诸于高校、研究院吧。可是他们给多少钱,国内私企给多少钱,中外合资给多少钱,外资企业又给多少钱。我们都爱国,可是都有老婆孩子养。

2、不要哪里不会点哪里

现在国内很多科技研发就是别人要封锁技术 A 了,我感觉点出来,别人要封锁技术 B 了,我在点,这样是不行的,这样永远都是在别人屁股后面吃灰。

如果我们真的想要成为科技大国,必须养出一篇肥沃的土壤,这片土壤可以长出很多科技树,这些树不仅仅属于公家,也属于私人企业,前期工作结束后之后就可以收获科技果啦。个人愚见,完成这个战略会需要很久很久,中间有大量的问题,如:**重视无用的基础科学,**人才评价体系改革,科技创新保护等等。任何一次技术爆炸,都会极大的缓解国内矛盾,做大经济蛋糕,所以我们必须从零到一再到无穷大一点点夯实国内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技术,并且保持他永不凋零。

3、为什么现代再也出现不了爱因斯坦和牛顿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知识和技术变的越来越深入具体细致,导致个人的知识储备变的越来越极端、狭窄,很多人脱离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遇到别的领域,完全一脸懵。而国际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做法就是拓宽产业链,产业全球化,但是这加剧了这一情况,导致很少有人能够对本专业有全面、深刻的了解,所以出现不了可以统揽全局后在进行总结升华,从而创造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的人。

目前包括美国在内没有人能够解决这一个问题,而我们除了深度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之外,可以考虑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摊手)。

以小平同志的一句话结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貌似跑题了,重回正题,哈哈哈。

我是生物学专业的,我感觉国家对这一块不是特别重视。但是要注意到 MD 掌握了生学学方方面面,实验药剂、检测药剂、提取药剂、分析药剂,还有大型实验仪器等,一旦他们断了这些供给,国内还是蛮麻烦的,虽然还有西方等欧洲国家,但是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命运放在别人手里。所以要注意这方面的创新,对他们掌握的专利要有一定的了解,平时注意收集一些小九九,嘿嘿嘿。

知乎用户 一凡 发表

在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之前,不会有本质突破。

知乎用户 灰灰狐 发表

未来期望成为一名的科研从业者,目前遗传学学 Phd 在读的人来发表一下看法

首先,举国体制好!希望大力扶植基础学科!

举国体制好就不用多说了,建国初期的各种武器研制,都是举国体制的功劳。就连发达国家,很多领域也是通过国家输血,才能做到现在的规模与成就。另外就是基础学科,任何高科技产品最终走向成功走向市场,都离不开最最基础的科学研究。很多目前看起来没有用的东西,在未来或许就会成为一块重要的基石。举个不恰当的例子,5G 有什么用?目前能说出来的无非就是 VR、AR、无人驾驶、看视频更快以及玩游戏延迟低。是我们现有的眼光,局限了这一技术的可能。

但是,这些基础学科,真的很难直接转化为成果走向市场,尤其是数学和物理方面。很多东西可能辛辛苦苦研究出来,少则 3-5 年,多则 5 年以上,没法变成钱,重新反哺研究。所以只能寄希望于国家的支持。但是要不要做,肯定要做,不做就会落后!

其次,希望提高科研人员的薪资及福利待遇。

由于市场化的冲击,现在高学历的科研型人才,很多都面临着去哪里的问题。一些比较优秀的人才,大学给的年薪 30-50,企业就能给到 100-200。辛辛苦苦读了 20 多年的书,谁不希望自己未来的生活能舒服一些。看着硕士毕业去公司拿着起薪 1、2W 月薪的师弟师妹,苦逼的老博士又想了想,自己将来就算是一切顺利,成功进入高校,一个月 2W 的月薪,很长时间内都难以想象。我的老板也就是这个水平,而他已经是一堆名头加身,在我们这个领域的小有名气的 PI。

除非是真的是热爱科学研究,为了科学的发展而奉献自己的一切的高尚人士。否则作为一个普通人,很难抵御这种金钱的攻势。毕竟还要考虑到买房子,养孩子,赡养父母,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没有钱,在现今的社会真的很难办。

就说这两点吧,常年潜水,第一次长文回答,有偏颇遗漏之处,还请见谅。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8J2b44 发表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现在,人家不卖了。

最近,或者以后很久很久,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的高新技术领域封锁会越来越多。别人不给,那就只能自己搞了。

涉及关键技术的话,可能会有芯片吧,毕竟,目前新闻上很多都是美国关于这方面的封锁。

知乎用户 Xong 发表

房地产技术先突破下吧,讲情怀终究是耍流氓

知乎用户 山里人 发表

建议先回答这个问题:

如何评价李凯的《促进中国高科技科研创新的想法》?

在工业软件领域,建议看看《人月神话》。工业软件不是加很多人参与,就可以短时间搞出来的。盲目增加人手,还有可能会有负作用。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BA%E6%9C%88%E7%A5%9E%E8%AF%9D

知乎用户 123 发表

这个四大天坑很难,希望比较渺茫。毕竟投资时间长,有没有产出不确定,现在又不像以前造核弹,确定前面是能走得通,国家也不会白花钱吧。

所以,房地产才是核心技术,房价才是我们最关键的核心技术。

知乎用户 waterboy 发表

看到了很多字,组合起来很难看懂。

我就想问问和之前 10 年,20 年的科技攻关举国体制相比,有了些什么变化。

比如 “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 “——现有的情况是什么样的?计划变成什么样?如何做到让付出最大努力的真正科研人员得到补偿,而不是不相关的一串机关干部?

知乎用户 DePri 发表

从项目申请书角度来看,任意方向都会是关键核心技术,都对保障某一方面的安全极其重要。

但很多时候,技术的发展方向或急迫解决的技术难点,就不是申请书写的那样。

越早意识到这一点,越能增加投入产出比!

知乎用户 烽火 aaa 发表

我们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搞了多少次举国体质了 比如说大炼钢铁 大跃进 公社 别提原子弹那是苏联遗产 请问我们举国体质成功了的有哪些? 诸位谁能说出来 就在前不久的大练芯片 得到了什么? 为何前几天抓了那么多人?

知乎用户 钟耕​ 发表

举国体制的集成电路大基金(芯片大基金)巳经非常说明问题了,再来,不过又一场狂欢上下其手的分 Z 盛宴而已。

现有科研体制,没有人愿意去做长时间的基础研究,都愿去做短平快的应用研究。举个例子,90 年我们专业(我毕业于一所军工大学)5 个同学去了同一所军工大所,一个同学前十年做的都是一两年出成果的应用研究,三十四岁到正处,正高,然后申请到一些国家级大项目(没有领导职务基本不可能作为主研人申请到),三十九岁提副厅,四十六岁正厅,五十岁二级子集团董事长兼书记,所长。其他 4 位同学进所做基础器件研发,等他们第一个成果出来已经十多年了,想提级已经过了年龄限制,没有行政级别,无法自主去申报大项目,只能在做领导同学的项目组参与干活,其中两位看前途无望,离职下海,把所里成果带着投奔新主,剩下两位在所里混日子,五十多了,再混几年该退休了。人是活在现实社会中的,社会地位、家庭收入会引导人去朝不同方向奔,一批人吃了亏,他们的晚辈一定会学乖。现行体制的导向决定了我们的研究成果只能在快速见效的应用层面,绝非基础核心层。

更不要说民营科技公司,基本都是在快速套利的应用层做研发。

知乎用户 小王 发表

我觉得最有希望取得突破的领域是 男足 和 芯片。也许还有全民医保。

知乎用户 一鸣 发表

由政府出面来作为组织者,投入花纳税人的钱的时候,需要考虑两个问题。

首先,政府有没有能力来判断什么是可以突破的关键技术?

想要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不是一回事,如果把资源投入一些根本无法完成的事情,那么就可能造成巨大的浪费。而这些钱本来可以提供给老百姓的公共服务,比如说医疗,教育养老等等。

技术的突破并不在于投入多少资金,而是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没有一流的高校,高素质的人才,怎么突破?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听起来很好听。但是中国近年来的发展都是依靠西方的技术引进,对外开放获得的。

其次是谁来决策?谁来监督?怎么问责?西方国家有议会、反对党和媒体,完全透明的。如果几个人或者是所谓的专家组就可以决定做什么项目、给谁做、投多少钱,芯片大基金的实践证明,腐败和权力寻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创新的动力来自于自由和竞争,来自于对利润的追求,一流的科研机构和高校是创新的土壤。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间,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电动汽车,网络变了我们的生活,实现这些的人是比尔盖茨,乔布斯,伊隆马斯克等人。没有人可以事前知道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来支持高科技的发展,培养创新的土壤,支持基础教育,在涉及关键的民生或者基础建设的项目上面投入,吸引技术,资金和人才。提供服务才是政府的基本职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企分开。对于盈利性的产业一定要放开,自由竞争。国家的资金只投入一些涉及民生的关键项目和基础项目,大部分的资金必须要用于普通的老百姓的福利。

知乎用户 子辰 发表

我就问:

举国体制造出来的东西,不好能不能说?不好用能不能不买?比不上国外同期产品能不能退换货?

体验不超前能不能干掉?

突破这些,哪些领域都能突破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重视资产、重视稳定、重视流程、重视责任、重视先进,但是就不重视科学、重视技术、重视人才,所以有望突破什么呢?a4 雕花?还是抢饭不粘锅艺术?

知乎用户 突破守望 发表

国家发展高科技,首先耍政策到位。提高戏子待遇… 误国?不调整科技人员是不行的。只爱钱的时代,国家砸了这么多科研经费,那去了,有效果吗?也难有颠覆式创新!

因为现在的大学也难培养出… 未来能将事办成的人。为什么…?真的不想说,都不愿做科院的临时工。

知乎用户 ppp 发表

人才培养和要求的体系的革新,科研体系即将迈入工业化大试错时代,同时能更好的吸纳本科生和专科生(想当年在报纸上还看到了专科生对科研的大帮助的软文),也许我们能够将科研体系工业化标准化体系化,让更多的人加入科研的要求降低,使科研人员能够职业化,提高科研特别是基层一线科研人员待遇(内部的平等也很重要),充分发挥人多力量大的优势而不是在恶性竞争中内耗,让科研体系迈入工业化时代实现学术的大生产(暂时只能想到这么多了)

知乎用户 Aov 发表

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就应该有雄心壮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别听那些为了师门传承的对撞机忽悠人的物理学家。有时候我也不知道他们是真的觉得大型对撞机对现阶段国家发展有益,还是故意欺骗自己与圈外人。

有钱投到新能源,航天,人工智能,芯片难道不香吗?

为了饭碗影响中央绝顶,分其他和国运紧密相连项目的钱,你们不羞愧吗?

别说什么你们不影响其他领域的发展,你们摸摸良心,你们自己信吗?

蛋糕就那么大,即便国家每年的蛋糕都更大一圈,那也是不够吃。真要烧钱烧起来,芯片和航天两家能把每年国家所有 R&D 预算烧完。差不多就得了,有时候要认清现状。

搞科研的谁不觉得自己的领域是重要的?

知乎用户 yang wind 发表

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按常识说,有这么多基础性的工作作为基础,要做出突破性成果的可能性变大了。但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我的感觉是想用小资源敲出大成果的概率越来越低。青椒成长为大牛的难度也越来越高。

把科研比作是烧砖这么一个行业,一开始大家百花争鸣,纷纷贷款花钱建窑设立小作坊,小作坊们竞相产砖抢占市场,那时候提什么都新,什么都没做过,随便烧出来点什么的可能性非常高,一时间市面上有实心砖、空心砖、釉面砖、防水砖、隔热砖、防腐砖、纳米砖、量子砖、超导砖等等概念五花八门。过了十几年二十年,现在,想要以小作坊形式(一个 PI 带几个博士硕士生)烧砖,钻研几年弄出一个突破性的砖产品几乎是不可能的。以这种小作坊的成本和能力能烧出来的砖基本都被别人烧过了。所以,为了生存下去,很多新开的小作坊只好把以往的产品组合加工,来一个温敏性实心空心转换砖,组一个纳米量子光控砖、导热隔热转换砖等等。但不能否定的是,一些老老实实钻研烧砖技术十几年的老作坊可能会找到烧砖的颠覆性方式,譬如一秒成砖法、烧出航天强度砖。

这个故事说明,咱们现在的小作坊已经野蛮生长的够多了。很多的小作坊由于只能生产单一老砖、需求凋零、能力不足、砖厂老板不称职、缺乏烧砖工人、付不起工资等原因濒临倒闭或苦苦支撑。如果不进行集体攻坚,把烧一块完美砖这个任务作为十分的任务,每个能烧砖的小作坊从建窑、请烧砖工、点火、冷却、成形、报废、调整烧砖工艺、继续等等走下来苦苦坚持 5-10 年也只能烧出大概 0-5 分左右的砖。再加上卖砖市场错误的只认数量、不认质量,所以大部分小作坊也止步与烧出 5 分左右的市面上最好卖的纳米光子砖,能卖个好价钱就可以。毕竟生存下去不倒闭是第一要素。

所以,国家提出的核心技术举国体制是很有道理的,是一个破局之解。作为一个做光学技术应用交叉领域的普通科研人,手边靠谱能用上的光源、镜头、光学元件甚至是隔热垫都是国外品牌,我认为精密加工和高性能材料领域是最需要长期投入的。

知乎用户 乘风破浪 发表

国家每年科研投入那么多钱,研究出来个毛线,什么都没搞出来,因为没有竞争,研究的东西也脱离实际,无法转化为经济效应,还是应该走市场竞争,真正做起来了国家才给予投入

知乎用户 止损韭菜 发表

大头娃娃就是集中力量长脑袋,大头有大智慧!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knqWo9 发表

以前搞科研的分房子的。现在给个宿舍借住么?先解决这个吧。

知乎用户 韩翠柳 发表

材料劝退上周才上了知乎热搜吧?需不需要给国家重视,需不需要国家扶持还需要说吗?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6tY7Pq 发表

我们材料要崛起了吗?????

我只想说,如果国家大力发展半导体材料,那我们材料学子是不是有希望了,如果是这样,那么绝对支持呀!!

知乎用户 Chauncy 发表

现在的形势难道不是不突破也得突破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没有钱谁愿意去干活啊,希望能提高相应的薪水,这样才能吸引人才前往啊

知乎用户 宋老虎 发表

不管何种 tz,重要的是人才,jgtz 也是要找到并重用这样的像样的人才

事情要是只要大喊一声就能解决,世界岂不是很美好

知乎用户 隐为者 发表

关键就是多发点钱,和老美一对比,我也想去老美

知乎用户 微光 发表

半导体、航空航天、生物制药、新能源、人工智能、材料科学

知乎用户 A-SET 二号机 发表

我认为诸位在对体制问题口吐芬芳前请注意一下中国还是个人均 GDP 才过一万的发展中国家这个事实

中国现在维持的研发投入其实是超出现有发展水平的。以中国发展水平维持 1% 左右研究与发展经费就是算高了(指俄联邦一类典型发展中国家)。那么中国现在 2% 以上研发投入占比这么来的呢?请看一下政府支出报告,诸位会发现有一条是对研究与发展的支持经费 那个经费数据在 2018 年是 9800 亿人民币的样子。在现有情况下中国搞那些高科技自然是倒贴钱,而为了那些倒贴钱项目中国政府层面都已经是一年快一万亿支出了。所以相对于骂 CCP 不重视科技,我认为过的高估中国发展水平才是诸位落后党的最大问题。要求一个人均才过一万的发展中国家机床,航发,半导体光刻机都是世界先进本来就不现实的。而政府支持的那些完全亏钱的研发项目 19 年也才过一万亿呢。所以我建议诸位还是不要那么急躁的好

知乎用户 安良友贝​​ 发表

超快激光加工机理的研究。

ns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机制。

20200518 后续会跟进。

知乎用户 ShakerACG 发表

我们现在要急着解决的科研难题,恰恰没有一个是靠着举国体制弄出来的。

靠举国体制可以突破的领域有吗?有!

这些领域是我们急需的吗?未必!

知乎用户 海王利维亚桑 发表

喊喊口号罢了,别当真

知乎用户 Substrate 分布社​ 发表

举国体制你倒是做个好电影好游戏出来啊?就这娱乐沙漠做他妹的高科技…… 没有让人娱乐的高科技…… 是要做出来智能核算机器人吗?是要做工业赛博朋克反乌托邦机器文明?

知乎用户 文青​ 发表

你值得拥有……

知乎用户 奥西​ 发表

当全国的专家都是废物的时候,举国也突破不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回顾历史的时间到了。现在是 xxx 阶段,xxxxx 还在后面呢。

知乎用户 醉看风雨听落梅 发表

都是什么鸟人抖机灵,相信国家完事。

知乎用户 吾爱国 发表

举国体制连足球都搞不好,还能搞出来芯片?

知乎用户 大烟山 发表

难道不是核酸检测技术吗?

看了很多回答,都没有提到,莫非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吗?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

连美国都开始搞产业政策了,不搞不行啊

知乎用户 知乎大善人​ 发表

半导体技术已经到极限了,现在正是举国体制的大好时机!

但是不能在上海搞,懂的都懂!

知乎用户 山石 发表

创新这种事举国体制大概率没有太好的效果,但我们现在严格来说并不是创新,而是攻克卡脖子,比如说偷一份光刻机设计图纸,是国家间谍更厉害,还是私人侦探更厉害?所以举国体制是为了追赶别人,谈创新其实还有点早。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按照以往经验,科学诞生和成长的环境是人本主义、人文主义,在 21 世纪我们能否结合中华文明的社会经验、创造出一种新全新的模式,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知乎用户 很开心鸭​ 发表

举国体制有用的话,中国男足因该都冲出东亚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很多人在说提高科学家待遇

与其这么说不如创造一个土壤

在国外做过大学教职后来去工业界工作,为啥因为钱不够多买富人区 HOUSE 啥的肯定有点困难尤其是现在。未来经济下行后对于即使在发达国家一线城市工作的年轻科学家也是不利的,所以很多聪明人都去搞金融了。这个现象不单单在国内有。

什么样才是最好的土壤

科学家在待遇一般偏高一点的情况下,要能在中产区买房子,吃喝不愁。待遇如果太好太容易引进居心不良搞钱的主,待遇普通如果衣食住行解决不了那么也没法安心搞科研。

大家仔细想想,社会平均收入可以在工作地买房,吃喝不愁的状态在现代国内国外的一线城市是不是非常非常难以达到?那么国家要想的是在其他地方建造真正的科研机构以及配套生活设施。

所以说白了,这种科学家的土壤非常非常稀有,我认识的不少老教授,收入都一般,但是发达国家黄金时期能用普通的工资买了不错的房子养一家人,我舅舅是某个常春藤大学的教授我记忆中 20 年前差不多收入是 10 万美金,到现在教授工资也没提高多少。我们曾经有这个机会,但是房产建国就彻底把这种可能性给灭了。

知乎用户 虎皮卷 发表

完了,市场经济寿终正寝,计划经济借壳上市

知乎用户 一亿光年前的星光 发表

上世纪赶英超美、大炼钢铁也是举国体制。至于哪些领域有望得到突破嘛,大概是人性。

知乎用户 蔡华 发表

你相信举国体制能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吗? 我不敢相信,如果能,前苏联应是全世界技术最发达的科技强国,但事实不是。

知乎用户 一小时 22 分 发表

这边建议重点攻关一下 gc 主义昵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但凡举国体制管用,足球也不至于这个鸟样。

两弹一星当然伟大,但举国体制只是原因之一,两弹一星不用拿出去全世界卖也是原因。

这几年,新名词描述的大战略听的太多了,有点累了

知乎用户 不知就是不知 发表

能否攻克房地产平稳化第一步之烂尾楼完工技术?

知乎用户 深具世界眼光 发表

方便面领域吧

碳酸饮料领域

很多领域都需要啊

你不只是没有芯片

知乎用户 scutwyz​ 发表

要借助市场,其实也很简单。

1 主要部件,均为国产的半导体器件生产。按照售价其生产成本,或者售价,直接进行补贴。

补贴方式:

为芯片本身,以及其下游客户,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免征额度不超过芯片售价本身。

2 搭载芯片的终端产品,数量超过某个阈值,全额补贴流片费用。

补贴方式见第一条。

以上方案,基本无法作假,也无法伪造。

当然,这也就是撕破脸了,西方必然对我们低端产品,进行全面的打压。

知乎用户 洛阳张工 111 发表

科技革命。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elephant in the room

知乎用户 云何如是 发表

全力发挥佛教清化人心的作用。

知乎用户 雲界 发表

一直在收费,一直在收费,变着花样收费

知乎用户 安和 发表

可以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最好还是要引入竞争机制避免美国曾经造 F15 没有波音发动机的情况

知乎用户 未知数 y 发表

生物制药、高精机械制造、未知合金研究与运用、航天科技的拓展与运用。

知乎用户 风尘与土 发表

7,,

知乎用户 柳叶酸 发表

提高工业质量,牵一发而动全身

知乎用户 辣稽一枚 发表

不知道游戏图形技术能不能得到突破,反正我看虚幻 5 酸了(滑稽)

知乎用户 尧辉 发表

北斗民用化,5G 普及化,无人驾使大众化,只要动力节能化,机械人普及化,再配备网购直接视频网店,物流智能分流,无人智能快递员,如果把这些搞上去,中国产业连制造业就能达到世界顶尖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认为啊,这些钱应该流向民营企业,至少对华为等企业的投资要加大了,先让他们走起来,然后搞个对立来挤压国企,威胁国企不干活没钱。

要不然屁用没有,国企还是骗钱,民企啥都没有,最后结局只能是又又又开始卖地了。如果这样不要说打美国了,不自杀就不错了

知乎用户 ido.WANG​ 发表

医药、航空航天、信息工程、材料科学、建筑、国防等等

知乎用户 妞妞的大脚丫 发表

真心希望国家大力发展高科技,感觉对高科技的投入还是不够,比如航空航天的投入就不是很多。我认为这才是祖国发展的必须途径。

知乎用户 毛一鸣 发表

还想弯道超车?车都翻了很多次了。

知乎用户 傅钦 发表

医疗器械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靠市场自发力量又搞不起来”,但可以蚂蚁搬家顺过来啊 [惊喜]!!!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弯道超车很难,还不如研究点新东西

知乎用户 ybzhong 发表

看了很多的回答,有说材料,有说电子对撞机的。各行各业的很多都是从自己专业利益角度出发。但是,很多核心技术是息息相关,互相促进发展的。

中国目前最缺的技术主要包含新型材料,工业控制软件,基础应用软件和半导体制造,航空发动机,医药器械等一系列蕴含于高密度技术产品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要发展,不仅需要政策的扶持,也需要不同行业的通力合作。

政策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破解唯论文唯影响因子论。近些年,基础科研环境,特别是材料,生物方面,中国发的论文已经足够多了,可以翻翻这些年的顶级期刊,会议,参会的中国面孔很多。但是,都多数是为了发论文发论文,没有一个应用目标指导方向。此外,需要调整教育政策,不要让中国学生沦为这些出版社的送钱流水线工人。核心技术的攻关克难不是短时间一两年可以完成的,有的甚至是几十年几百年,需要设计一套规则制度,针对某一技术,让博士硕士的工作具有延续性。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为了保护科研人员的实际成果,促进成果转化,保障科研人员的生活物质水平,这是不可或缺的。

产业方面,基础科研机构应该需要同应用产业界全方位合作。现阶段,国家对核心技术领域的经费投入是史无前例的巨大,但是基于国情的考虑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多方位缺乏,国家不可能无限制的投入。我们国家依然处于发展不均衡、分配不合理,社会矛盾重叠的初级发展阶段。核心技术的研发是不确定的,也是风险巨大的;同产业界合作,以实际的需求作为研究指导方向,通过一点一滴解决小问题,实现壁垒公关。核心技术的突破促进产业的发展,产业界的经济收入反过来投入研发。相互促进。说到这,当时中兴被制裁,很多人指责联想放弃研发,专注生产制造。更好的结果是两手同抓,将每年盈利的一部分投入研发设计,单纯的只是不计后果的染发投入,即使有金山银山也是不够的。

最后,总体设计发展方案,分工合作,不仅是单一核心技术的科研界产业界的合作,更是不同行业的合作,须知一个高新技术产品很少依靠单一的技术,如 ASML 光刻机,这可是集成了多少个国家科研人员几十年的研究成果。

核心技术攻关,急不得,需要持续的财政投入,延续性的人员投入,工业产业界的合作,可持续性的政策引导与保护。

知乎用户 花木春道 发表

科研制度改革需要钱与人才,这就涉及到财政和教育,财政和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一个交集就是人才流失,或是流失到其他专业或是流失到其他地区,归根结底就是在我国搞科研性价比低吸引不到人。结合那个提出要取消 labor 法对新建立企业约束的提案,可见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角力还是比较激烈的。

政府是一个有机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回可有的忙了,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核心技术太多了干不过来 今天的科技发展是全人类的贡献而不是某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全产业覆盖的

而且… 就我们国家这个情况 科研的薪水…… 还是行行转 it 比较靠谱…

华为在通信行业有今天能有各种先进技术不是靠喊口号的 是一群人 996➕足够的工资换来的 缺一不可

知乎用户 风轻随风 发表

希望有高效,公平,充满竞争,才能优胜劣汰,不要把军工和航天那一套搬过来,这种全球高度竞争的产业,真正好才会有人用,军工航天那一套行不通!

知乎用户 郑维中 发表

举国体制适用于技术的追赶,并不适用科学或技术的创新。创新是极其个人性的,从所有科学定律、定理,比如日心学说、化学周期表,还有全新的技术,比如瓦特蒸汽机、飞机、半导体等等,是国家举国体制完成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基层干活的科研人员加钱吗?不加钱,放啥狗 P,让后浪去做吧

知乎用户 三无上人 发表

个人浅见,什么时候见到个有成果的教授比见到马云百姓荣耀,什么时候理科学生挣 1000 块,比富二代,官二代还有面子。那时就起头了

知乎用户 轻度逻辑​ 发表

投入和产出之间并不是正比,只是正相关。更主要是建立合理制度,否则投再多的钱也只是多几篇垃圾文章而已。

知乎用户 维天又汉 发表

太好了,强烈要求加强对清华大学第四代房屋建造技术的投入,尽快在多个城市开始进行试点,如果这件事搞好了,大家可以尽情展开想象,全世界的房地产市场都将是我们的蓝海,都将会翘首以盼我们去帮他们修房子!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粗略翻了翻各个答案,中国还要拼搏的领域太多了,有点让人绝望 (—`´—)

知乎用户 小兔子乖乖 发表

可控核聚变,5G 基建,区域链数字货币,新能源,新基建这些吧

知乎用户 cheng 发表

等到我们这种老化生环材能够有不错的工作不错的收入时,国家就有希望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ZY0681 发表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1512898

知乎用户 左震 发表

产业优先,而非论文优先

知乎用户 贝尔巴托夫 发表

光刻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能解决能源和强人工智能问题的话,近两百年就安逸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又可以骗经费了,快冲鸭

知乎用户 向北航行 发表

很多时候,技术壁垒要超越,但技术垄断也要打破。

知乎用户 张汶 发表

一个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不应该只是一件两件吧,要适度均衡,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全面不遗漏

知乎用户 不在乎 发表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知乎用户 番茄你个西红柿 发表

没接开

知乎用户 libaibai 发表

我一想到一个娱乐明星动辄上亿上千万片酬,再看看我们的科研人员特么的连在北京的房子都买不起,真的是哔了狗了哦。

知乎用户 吃火锅能不烫毛肚 发表

小透明来从不一样角度回答一下,通篇都是企业创新,成果转化,市场导向,是不是意味着高校很多空中楼阁式的科研模式要慢慢退出舞台了?只在理论上画饼拉经费的日子要结束了?

知乎用户 痞子 发表

航空发动机

航天发动机

动力领域的投入还要持续加大

知乎用户 DemonsK 发表

航空航天的待遇得好点吧

不能天天指望着航空报国,情怀至上啊

知乎用户 潇鹿 发表

高科技马上就能实现第一了。衣食住行等先等等的

知乎用户 nono 发表

知乎用户 leerichcardo 发表

不给基层钱。大佬和决策者的房产会有新的突破。我呸。

知乎用户 紫陌红尘 发表

凡是知乎劝退的方向

都是我们国家应该攻坚的方向

知乎用户 尾生​ 发表

美国向中国发射了一个智子,想要彻底锁死中国的科技。

中国若没有任何行动,结局必然失败,此一战关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国这次提出的的举国体制不是随便说说,而是背水一战,破釜沉舟。后续必然有一整套组合拳打出来,来一次彻底的革命!

我们也应当充满革命者的乐观精神,我们是一个可以独立造出两弹一星的民族,在这次科技反围剿计划中,我们也必定能突破敌人的封锁,占领科学的高地,将敌人的阴谋彻底消灭!

同志们,战争已经开始,消除幻想,准备战斗!

——写于 2020 年,中国面壁计划元年。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举国只能做工程应用,做不了尖端,不信可以试试

知乎用户 hhz 发表

最关键的技术是政府的管理和决策技术,而最最关键的技术是领导的选拔淘汰技术。

知乎用户 温水里的蛤蟆 发表

核心技术突破 ×

骗补技术突破√

知乎用户 664451 发表

什么时候提出的?我很感兴趣

知乎用户 钱和人的最大用处 发表

为未来战场《时刻准备着》

1、大力研发 “非智能机器人”,生活、工作、交通等各个领域,

2、制作一款 VR 虚拟游戏,以操控机器人、操控战斗机、操控太空作战武器为主,操控机器人工作、生活服务等为辅(就业问题影响不大的情况下开发工作机器人)。鼓励网吧将电脑更换为 VR 设备,打造这个集娱乐、学习等功能的军事化培训基地。(自费)

可以通过考试,正式进入军队,实操远控。

可以通过考试,取得上岗证书等

主要方向,太空作战,未来可以用火箭运载机器人到外星球,远程操控机器人开采资源………

以上存属个人想象,嘻嘻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7H0ta4 发表

光刻机

知乎用户 迷思 发表

洗洗睡吧,梦里啥都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药物筛选,举国体制搞出第二个青蒿素也不太难

知乎用户 JonSmith​ 发表

光刻机,工具软件,自己的操作系统生态

知乎用户 Sailing 发表

最近华为被美国封锁的事件又一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我也不知道国家在哪个领域会取得突破,将来当我们取得令我们扬眉吐气的成果的时候,我想到贾岛的一首唐诗可以表达我们的心情。

剑客 • 贾岛(唐)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知乎用户 星途大海 发表

还是那个观点,举国体制攻关科技,除了在决策方面某些时候更显优势外 (领导一拍板就上马,专家论证只是参考),在效率,利润,精度,广度,都有着天生性的劣势。

国家再牛逼,它的财力和官僚运行体制都有着天然劣势。科技时代不在于几个十几个高尖技术上甘岭,而是全面开花,珠穆朗玛峰遍布全球的态势。你想要靠国家财力去攻关,你能造出来,但是要想在珠峰高度上和国际最先进水平直接竞争,你做梦。

你能造出神州,嫦娥,长 5,这是有无问题。不要说你跟 space x 这样的私人公司怪物比较,你跟波音,洛马也是没法比啊。虽然说波音洛马的航天工业也是半个举国体制的产物。你每年投入 300 亿美金,你觉得你能赶上 space x 星舰的进度吗?赶不上,只会越来越远。这根本不只是钱的问题,是驱动力,是效益追求的动力,是疯狂竞争,是星际航海时代的梦想家们创造新家园的野心。

你能造出山东舰,J20,这也是有无问题,依靠的是强大的金钱能力集中攻关。可是你觉得你有机会追上美国航母,F22&F35 吗?你追不上,你这个军事工业建立的基础还是老一套的国企重工业,这个基础就不在世界最顶尖市场和技术平台上发展,你造出来的航母飞机,怎么可能跟人家比? 又说老马,他真正从一穷二白开始造火箭,可是在美国市场上采购,全是世界最顶尖的技术产品,怎么比?

唯有市场化,资本化,用法律和市场去推动发展,中国这么大一个体量的国家,才有可能在每一个领域和欧美竞争。否则,你今天投入几千亿,攻克了光刻机,明天 space x 星舰和星链投入运行,你又得投入一万亿从头开始追。不追的话,整个太空就是人家的了。而美国做了什么?它只是 80 年代开放了低轨道,然后给了几个合同给空 X,任其发展,就培育出了这么个怪物。

中国做了什么?让几个白手套从体制走出去造火箭,骗取补贴和项目。而国字辈的造出了快舟,到处吹牛逼说,我这个成本有多低,发射效率有多高。在低轨道把民企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机会一口吃掉,丢不丢脸啊?依我看,民企应该发起反垄断起诉,把这些国字辈的赶出低轨道,让民企真正有机会进入高科技领域。当然,我也只是做梦,天生对国字辈有着厌恶感。

没有私有化,没有市场经济和自由竞争,别想在科技各个领域和美国竞争。没机会,别做梦了。强行去竞争,那就是按下葫芦起了瓢,最终国力不支,所有新创科技总是在追赶别人,走上和苏联一样的老路。

知乎用户 小灯笼 发表

如果台湾能和平统一,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美国通过打台湾牌,对台军售,不仅仅在硬件上 增加了台湾军力,

同时造成大陆频频军事演习,经济制裁,煽动两岸仇恨, 相当于变相增加了台军的士气和抵抗意志,

参考 2014 年克里米亚危机,乌克兰军备松弛,到 2022,长期战斗,磨炼出一支能征善战之师,

不但 大幅度增加了巷战的可能性,而且增加了战争的烈度和残酷性,给将来战后埋雷,大幅度增加后期重建成本和治理成本,

更重要的是,随着两岸敌意的增加,台湾极有可能恢复征兵制,大肆扩军备战,大幅度增加统一之战的难度和代价。到时候甚至必须在准备很不充分的情况下,提前开启统一之战。

能够和平解放自然是最优策略,

次要目标 也要困岛,以武促和。

目前 岛内的政治生态,蓝绿各占比一半, 统派占比只有 1% 看似和平统一 毫无可能, 实际上,只要策略得当,台湾有极大可能和平回归,哪怕最后被迫使用武力,以武促和的目标也可以轻松达成。

1 攻心台湾民众,

让亲中的 前台湾高官在大陆担任要职,给与高规格的待遇和礼遇。

将会带来极大的示范效应,和从众心理,可以轻而易举的改变岛内舆论,

极大地瓦解民众的台独心理

给岛内民众的心理震撼不亚于大规模军演, 军事威慑,

而且 没有 副作用,不会像军演,经济制裁那样激化两岸矛盾,加剧岛内仇中情绪。

还能使得岛内民众心向统一,

2 攻心台湾政界,

挖角现役台湾公职人员,让其到香港, 澳门任职,收入直接翻番,

并且动用舆论机器 大肆宣传,

台湾人之所以 主流亲美,极少亲中, 一个很现实的原因就是 美国是发达国家,异常富裕,

每年有大量人口移民美国,拦都拦不住,

而大陆人均 GDP 只有台湾的 1/3,总是担心回归后,岛内的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这就跟香港回归前,出现大规模移民潮出走海外一样。

但是大陆同时还握有香港,澳门两地,

2021 年台湾省的人均 GDP 高达 3.29 万美元,

香港人均 4.9 万美元

2018 年,澳门的人均 GDP 更是达到了 8.34 万美元,比美国还要富裕,

这几年受疫情影响,大幅度下滑,

这两地的收入水平 远高于台湾,将给岛内带来极强的虹吸效应和彩票效应,

岛内将会充分感受到统一的好处。和平统一的进程将会极大的加快。

同时放开对台公务员招聘, 让台湾人可以报考大陆公务员,并且享有一定的优先权,

2021 年底全台公务人员为约 36.3 万人, 如果大幅度增加台湾籍的公务员岗位,不但台湾人想要考公更加容易,对于岛内现役公职人员来说,升迁更加容易,发展空间更大,

必然会全力支持统一,

相当于策反了整个台湾的行政体系,让其心向统一。

3 攻心台湾军队,

和平统一后,台军可以驻扎福建,且军官编制全部保留,薪水还会有所提升,

台湾总兵力 17 万,

其中台军军官人数 3.6 万人,士官 8.9 万人,士兵仅有 4.4 万人

(官多兵少,战争爆发,利于快速扩军)

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和平统一后,台湾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同时在不对大陆产生威胁的情况下可以保留军队,拥有自己的自卫力量。 但是军队规模必然非常小,大量军事人员被裁撤,失业,这严重伤害了军方的利益,

因此,台湾军方坚定地反对统一, 是支持台独的核心力量,

而承诺保留台军,移驻福建,增加工资,军方也会支持统一,

以当前的军力对比,在军事上,解放军完全有能力收复台湾,只不过代价非常大。

对于岛内的职业军人来说,抗拒统一,不仅仅家园被毁,成为一片废墟,自己也是非死即残,哪怕侥幸活下来,没有受伤残疾,还要面临战后清算。

而如果 支持统一,不但能够官复原职,薪水还有所增加,同时还避免了战争爆发带来的巨大风险和伤痛。如何选择 一目了然。

只要 成功拉拢到 台湾的这十万军方人员,台独势力,必然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前车之鉴,

美军占领伊拉克后,深陷治安战。就是因为原地解散了萨达姆军队,职业军人失去工作,没有生活来源,很容易加入反政府组织。

同时还间接造成了 is 恐怖主义的兴起。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传统,为了避免出现军阀,地方势力抬头, 往往是异地为官,异地当兵,也符合政治传统,

让台军移驻福建,

一来,攻心台军,和平统一有望,

二来,避免大量裁撤岛内职业军人,造成后期治理中严重的治安问题,

三来,哪怕最后被迫武力统一,也能最大程度地打击守军的抵抗意志和士气,解放台湾的难度和代价 将会降低好几倍。

可以说一举三得,

美国的媒体霸权

自由 民主,这些空洞的口号,对于从事政治研究的人来说, 一眼就可以轻松识破, 但是对于广大年轻人来说,却有着极强的蛊惑性,而他们 才是街头政治运动的主力,深远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

大陆的政治制度, 对于台湾 年轻人来说,毫无吸引力,甚至非常反感,

哪怕从抗疫角度,中国在全球一枝独秀,美国却极度拉跨,却依然无法改变年轻人的主观印象。

过去 几百年, 不仅仅是中国, 全世界 都在学习西方,学习的不仅是西方的先进技术,还潜移默化受到其文化,政治制度的影响,认为西方的发达来源于其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世界各国的精英层长期是受到西方文化熏陶,而美国是西方最强大的国家,因此, 任何国家的高知群体,都是 亲西方,亲美的,

哪怕跟西方处于敌对关系的国家,如中俄伊朗 也是如此,

这就给美国兵不血刃策划颜色革命,颠覆别国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只需要 动动嘴皮子,就轻而易举地挑起了阿拉伯之春,叙利亚长达十年的战争,

俄乌战争,让乌克兰 从前苏联加盟国,变成北约的马前卒。

在中国周边策动台独,港独,藏独势力,

这些都给 美国的和平演变, 颜色革命创造了条件,这是客观现实,不管我们是否情愿,都必须得承认。认清现实,才能有效应对。

国际舆论的话语权,看似人畜无害,只是宣传的调门高一些,实则杀人于无形。

这是中国根本无法比拟的巨大战略优势,

话语权是中国的短板, 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立起来的,

美国的话语权, 是在过去几百年,西方的强势地位之上建立起来的,

三次工业革命都是发生在西方,

也花费了上百年时间,

在加上苏联解体,共产主义叙事,东方话语权, 面对西方的媒体舆论霸权, 处于绝对劣势。

经济制裁,打击民进党票仓,

扶植 ngo, 反对党,这些都是美国玩颜色革命的常规套路,但是中国压根不具备美国的优势话语权等条件,这些措施对台湾 收效甚微。

军事威慑,一方面迫使岛内不敢迈向实质独立,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岛内的对立情绪,

站在美国的角度,只要能煽动两岸仇恨,就能大幅度增加解放军收复台湾的成本,和战后重建,治理成本。

美国只需要 动动嘴皮子,就能轻松给大陆放血,极大的消耗中国的资源,一本万利,

就如同 挑起俄乌战争一样,纵然俄罗斯拥有庞大的核武库,有着跟美国同归于尽的能力,

可是在斯拉夫民族的内战中, 欧美的长期经济制裁下,国力日渐凋敝,逐渐沦为二流国家,

美国操作舆论武器,轻松打掉了斯拉夫民族的未来。

因此,我们应该吸取教训,

扬长避短,避开意识形态上的短板, 从政治,经济利益上,对台湾 展开攻心。

虽然美国在话语权上,占据绝对优势,

但是大陆跟台湾,一衣带水,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经贸联系极为密切,其国情,历史背景,跟美国在中东,前苏联国家策动颜色革命完全不同。

其实中国手中的握有的牌, 比美国多得多, 只不过往往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有牌不出,导致局势现在异常被动。

当年朝鲜战争, 是在世界出现核武器后,核威慑理论尚为成型,在美苏博弈的大背景下,首次出现的代理人战争,开启了冷战的序幕,

期间中国频频遭遇美国的核威胁和全面战争胁迫,教员沉着应对,步步为营,为新中国争取到巨大利益,

在朝鲜战场上立威,跟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掰手腕,打成平手

此役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再也不敢觊觎中国,

抗日战争的悲剧,也绝不会在中华大地上重演。

同时 还给中国争取到 156 项目工程,打下来新中国的工业基础。

中印战争,开创了只攻不守,战胜不取的新策略,在国际上极为孤立的局面下(同时跟美苏交恶),

地形极为不利的条件下(我方要跨越整个青藏高原去补给军队),一仗打出 30 年和平。

后面的 79 年,对越反击战,也是这一思想的延续。

之后 两山轮战,一国两制,

也是总设计师的伟大理论创新。

当前 中国的战略界,极需要新理论,新思想,更新外交政策工具箱,不能因循守旧,简单照搬古典案例。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符合国情,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这在以弱敌强的博弈中至关重要。

知乎用户 LeeRichcardo 发表

学区房,ganbu 房,家属院的分配问题。

知乎用户 白云之外 发表

问题在于,老是想用 50/60 年代的情怀忽悠 21 世纪背着房贷车贷的同学,不好使了。这么聪明的 leader, 也不知道咋想的,基本的人性都抓不住,可见脱离老百姓久矣。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们在各个方面不一直都是举国体制吗?何来新型?

知乎用户 李晨 发表

什么都自己搞是不现实的。因为现在国外很多核心技术都是全球化的,各个国家或者公司分担各部分。共同承担风险,合作共赢。只有融入了全球化的科学技术市场,实现人才要素的自由流动,尊重知识产权,才能效率最大化。闭门造车,最后不过自嗨罢了。

知乎用户 爱笑的人 发表

足球

知乎用户 青椒乔 发表

光刻机,集成电路 EDA 软件,高精度加工车床等

知乎用户 管中先 发表

西门庆霸占了潘金莲。

武大郎说我要努力赚钱,找个更好的。

小粉红告诉大家,别人搞你,那是因为你自己没搞好,不能反击的呦,东风 J20 很贵的啊,用没了明年走方块就不好看了。

大家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爱国哦。

知乎用户 卢镱元 发表

光刻机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贫穷的极限

知乎用户 towerrusher 发表

“靠市場力量搞不出來”

依我看不是市場力量搞不出來,而是就不存在市場

知乎用户 rabbitxp 发表

举国体质最适合的是 7501 之类的工程。

知乎用户 药药 发表

我国的科研投入产出比算是比较差的,重复浪费非常厉害,这一下不知道又要浪费多少,继续好好当螺丝钉吧。

知乎用户 越轨者 发表

新?旧!

知乎用户 褚信然 发表

举国炒房,举国基建,举国抗疫,举国光伏的效果都很不错,举国内燃机,举国机床,举国芯片的成果比较一般,大家拭目以待吧。

知乎用户 阿拉克. 乔巴 发表

这个世界很复杂,国家要支持核心技术发展。

但是具体怎么操作很有讲究,过去一窝蜂的芯片热钱花了不少,成果了了。

还是要相信市场的力量。

知乎用户 ZKonline 发表

有些回答指出这个关键技术特指半导体,我觉得不是很准确。

像美国最近又列出了 33 家实体清单,其中包括中国的大学和一些高科技企业。但你如果要对等制裁的话,除了农产品以外要怎么下手?

制裁波音?空客一家独大吗?自己的大飞机要不要造?制裁 GE?医疗器械国产化了?

这些都等着举国体制能够帮助国家抵御风险,这样才有更多的牌可以打。

知乎用户 大熊 发表

又有一拨人的腰包要鼓起来了,这真真是大好事啊

知乎用户 何必东风效西风 发表

有些人啊。

张口钱钱钱,闭口钱钱钱。

实际已经证明了不能发展生产力钱没有什么卵用。

钱只是发展生产力中的一个工具,一个要素而已。

你有先进生产力,有产能,有技术。无限量 qe 也只是刮世界羊毛。

可能在某些人眼里,金融资本家就是神。钱一丢出去就能造世界。国家有大把的钱给这帮子人造作,为什么不给技术人员,给实体企业。这几年发展所谓金融 p2p,造成的危害还不够明显吗?

知乎用户 喵先生 发表

社会主义的优势之一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

那就用起来呗。

知乎用户 颜伍 发表

哪些能突破不知道,但看这些年物理学和材料微电子这方面研究生招生情况就知道不靠举国体制真的不大行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警惕“颠覆性技术”之坑

警惕“颠覆性技术”之坑 作者:孙滔 来源:为何鸭 8月19日,科技部发布通知,向全社会公开征集“颠覆性技术研发方向建议”,重点聚焦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未来网络与通信、生物技术、新材料、绿色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以及交叉学科,可谓大手笔。 在发 …

【立此存照】河北省政府授予韩春雨“最美教师”荣誉称号

【立此存照】河北省政府授予韩春雨“最美教师”荣誉称号 [美丽河北·最美教师]韩春雨:科研是一种生活方式 长城网8月19日讯(记者 张欣 张建国 李茹 高琳哲)韩春雨热爱教育事业,始终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韩春雨在做好教学 …

为何时至今日形式主义仍然如此严重?

知乎用户 曹先生爱看切尔西 发表 抖音看的,我就转发一下 真假环卫工人 知乎用户 洗衣工 发表 因为 “权力只对权力的来源负责。” 孟德斯鸠的这句话直指形式主义的源头活水。 知乎用户 美丽的驴 发表 我不知道。但是面对形式主义,我们应该拿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