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副总裁回应「网传数据打包给美国」:数据存放国内,坚决起诉维权。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知乎用户 新京报贝壳财经 发表 还是那句话,空穴来风不可以讹传讹。很多人对网络安全审查有误解,不妨从法律角度做个解释。 实际上对滴滴进行网络安全审查不必过度解读。从根本上来说,是行业、领域预判措施,而不是处罚,故而无须为此紧张。 基于多部 …
国家网信办不会在没有证据,没有调查,没有核实的前提下说出 “滴滴出行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
请感受一下这简短有力的措辞,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恐怕今晚所有中国互联网公司听到这句话,晚上都睡不着觉。
各位可以结合知乎之前那个滴滴网络审查的回答就可以明白,非常多的人对具备行业垄断性质且赴美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拥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我们该反思,为什么有不少人迄今为止还会对赴美上市的行业寡头充满美好的愿景,是滴滴这些公司分你钱了,还是你利益相关持股待涨?你真不会认为滴滴是因为地图测绘数据碰红线了吧?
一个滴滴倒下,根本不算什么,影响不了中国社会的正常运转。复制一个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滴滴跟玩似的,滴滴倒了反而会加速行业的改革、优化、规范。
滴滴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各位心里要有数。别真以为滴滴有什么芯片级的核心竞争力,连国家都要敬着它。
希望国家拿出扫黑除恶的气势来对待互联网企业违法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信息的行为,严查大数据杀熟,严查用户隐私数据倒卖,严查快递金融信息灰产,严查企业垄断。
你整治得好,老百姓就拍手叫好,老百姓才会更加拥护你。同时,也希望中国互联网企业认真想一想,究竟是用户离不开你,中国市场离不开你,还是你离不开用户,你离不开中国市场。
最后,千万不要觉得滴滴事件中的网络安全只有 “国家安全”,人民不安全,才是真正的不安全。在人民和国家的利益面前,不会管你姓马还是姓柳。
中国和平太久了,很多国人已经基本没有敌我意识了。近代时把国家的山川河流信息卖给敌国,是标准的叛国和间谍行为,人文地理从来都是国家机密的一部分。
如果滴滴真的如传闻所说那样,把我国的道路交通信息和用户信息卖给了美国,那么绝对也可以视为叛国行为。假如某一天我国和美国爆发了战争,有了滴滴的信息,美国的洲际导弹就可以更精确的命中我国大城市的政府、学校、科研所、大型工厂等重要机构和人口密集区。
这还不够可怕吗?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这个瓜太大了啊。
这充分说明了,滴滴这次肯定有了极其切实的证据被抓住了。而且这个数据也非常敏感。而且越简单,事情越大。
因为滴滴在事实上掌握了中国所有城市的个人信息、通勤、出行及城市所有的街景数据、甚至是财富数据。再加上它的录音收集功能,自己还有非常敏感的车内行驶里的车内录音录像数据。
如果这些数据如果管理不当,可以说,它能给想不当使用这个数据的人一个非常大的破坏价值。
所以,这次滴滴上市后,又已经圈到了美国股民的钱,这个动手的时机真是。。。明天 (是周二,周一美股休市,多谢评论区的各位大神指教) 美股开盘,至少一个跌幅 10% 到 20%,是少不了的。
如果因为上市什么的,给了国外的地图、出行数据出去,那滴滴可能就到头了。
而且这个操作,也在告诉国内所有的 App 厂商,尤其是头部的,数据安全与合理使用,必须认真来看待,否则,下场你知道的。
-—- 有高人指教了,明天美股因为独立日休市,滴滴还有一点儿运气在,真是。。。—
滴滴这周末看起来出售了一些什么东西给丑国,引起了国内舆论轩然大波。
真假不论, 我们先看一下滴滴是一家怎么样的公司。
先说结论:
1, 滴滴是一家全球性出行公司, 他只是在当前发展阶段,恰好有大量的业务发生在中国。
2, 滴滴中国业务发展停滞,海外业务发展迅速。
3, 滴滴董事局中出现了一个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的前美国军官。
4, 滴滴从事了 5 年的中国高精地图测绘业务。
滴滴的发展是一部血雨腥风的肉搏史。 经历过 15 年 16 年补贴大战的人应该都记忆深刻。 网上有很多人做过这段历史的梳理和扒皮, 我就不重复了。
总之肉搏战以后滴滴内部各种势力错综复杂。我都在下图中标注出了需要注意的亮点。
在董事会里面,除了 Lenovo 和腾讯,阿里的代表人物以外。最处于风口浪尖的是一个叫做 Adria Perica 的美国人, 这个人曾经是美国军官(was an officer in the US Army), 毕业于西点军校物理学。
至于 Adria Perica 会不会有美国政府背景, 不知道。但他曾经是美国军官, 且毕业于西点军校这一条,是我从滴滴提交给美国 SEC 的招股书上找到的。 因此并不是中文社交媒体的杜撰, 显然滴滴在高管入职前没做政治审查。
招股书原文: 滴滴 招股书原文
**中国业务:**截止 21Q1 末,在中国滴滴已经拥有 3.77 亿年活跃用户,月平均活跃用户数为 1.56 亿;在过去的 12 个月中,日活跃用户数共计 1300 万。2020 年,滴滴中国出行业务 GTV 总额 1890 亿元,其中网约车是 GTV 主要来源,共计贡献 1486 亿元,其他共享出行业务贡献 404 亿元。从收入上看,2020 年,滴滴中国出行业务的收入为 1336 亿元,调整后 EBITA 为 40 亿元
逐年看:
中国总交易额(GTV) 最近三年是萎缩的。 从 18 年巅峰到去年, 降低了 8%。
不但总价是降低的,次数也还是下降的。 从 18 年到去年,降低了 12%。 交易额降低速度不如总次数降低速度,说明每次出行的单价是在逐渐增长的。这也和近些年网上越来越多关于滴滴出行价格的抱怨匹配上了。
从市占率来说, 由于出行行业近些年自然成长,涌现出了更多元化的出行方式,比如共享单车,更好的公共交通。使得滴滴市占率继续下行。
**国际业务:**2018 年,滴滴出行开始开拓国际市场,根据艾瑞咨询和 CIC 数据,从 20 年交易量上看,滴滴已经成为拉丁美洲第二大网约车平台以及墨西哥第二大网约车与外卖平台。2020 年,滴滴国际业务 GTV 为 256 亿元,采用净值确认的方法确认收入为 23 亿元,调整后 EBITA 为 - 35 亿元。
按照 GTV 看来,中国业务占总业务的 88%, 还有 12% 的业务来自海外。
逐年看:
海外业务总收益在增长, 去年海外受到严重的疫情影响,但依然增长了 11.45%, 未受影响的 19 年增长了 190%。
同样,单量也有 40% 的增长。
再说一下我们这次传言的交换给丑国的这些东西,其中有一个就是 “街道数据”。 那么滴滴是否有测绘街道数据的技术储备呢?
答案是有的,早在 2017 年, 滴滴为了满足自己的出行需要,旗下的滴图科技就申请了全国高精地图测绘牌照,而且已经申请下来了。
以上就是我能找到的公开消息。
其实我们不怎么关注是否泄露了公民个人信息。 我们关注的是滴滴是否泄露了国家安全信息。 最关键的高精地图是否已经泄露?
今天滴滴正式被下架, 可能真正的真相即将浮出水面。
巧了,滴滴 app 在 6 月 29 日更新了一版隐私协议,7 月 7 日生效。看来至少在 29 日,滴滴就已经意识到了问题存在、想要亡羊补牢。
而这次下架,可能至少也在 7 月 7 日之后才可能重新上架了
里面值得关注的点有这些:
1、用户拒绝透露非必要信息时,核心功能仍然可以使用。这个是之前工信部对于 app 的重要要求之一,不允许用隐私来换取功能。
2、这个没悬念,你的所有行程信息都会被存储
3、你使用单车服务时,所有信息都会被共享给第三方
4、重点来了,明确更新了之后,表示所有信息都存储在国内。且有相应加密措施存储。看来至少在 29 日,滴滴应该就知晓了那个传闻,马上急于澄清没有外泄。
5、个人信息的共享,这个也是各大互联网常规操作了,所有的千人千面、精准推广、第三方业务变现(金融贷款等),都需要这些。
这个也是信息泄漏的最大可能性。
滴滴故意漠视监管的潜台词,一点不冤。
1.“潜台词” 的解释:
潜台词是指在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
——来自百度百科。
2. 国家开设科创板,港股允许同股不同权,目的就是让资本市场能够担当起直接融资功能。
这其中,让新兴互联网企业能够在国内上市是关键一步。
以前的百度、阿里,都必须做个姿态,港股二次上市;
滴滴、快手、头条,那必须给后面企业做榜样的。
这是个潜台词。
快手听懂了。港股上市。
头条也听懂了,但频频试探监管和民意:“2021 年 2 月 22 日,字节跳动回应抖音在美上市传闻:此消息不实。”
滴滴肯定也听懂了,但是故意漠视,选择 “低调地” 赴美上市。
3. 关于滴滴的结局
不用说了。
蔑视潜台词,后果很严重。
嘀嗒出行、美团打车的机会来了。
这回温和点。
至少可以实验一下,如果没了某些垄断性互联网大厂,到底是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还是大年三十打一兔子,有它没它都照样过年。
——————
算了,你们还是得往好处想。
只要不妨碍国家安全,垄断性互联网大厂怎么作都不会死。
即便妨碍到国家安全,垄断性互联网大厂还是不会马上死,也就是停止注册 + 下架整改。
即便要死,结果不过是死掉一个滴滴,再换上来一个嗒嗒,该怎么垄断还是照旧。
资本是没有国界的,但是资本家的祖国永远不是中国。
今天晚上文章刚写完,刚打开手机就看到一个重磅消息,就是 DD 被立即下架。
由于我是每天写一篇文章,晚上文章写完已经 9 点多了,来不及写 DD 下架这件事情的详细分析,就单独写个简评吧。
其实我昨天文章虽然说得很隐晦,但也应该跟大家分析得很清楚,这次 DD 的事情性质是很严重的,比很多人想象的更严重。
前天公告里,停止新用户注册本来已经很严厉的举措了。
而且前天那个公告是说 “防范风险扩大”,而不是 “防范风险产生”,这说明已经认定 “存在风险”。
今天的下架公告里,明确写了 “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问题”,证实了这个观点。
现在这样立即下架,说明问题比人们想象的还要严重,只不过当前 DD 已经下载的用户和司机还能正常使用,这应该也是给一个缓冲时间,毕竟影响比较大。
其实很多信息,虽然隐晦,但也已经有很多信息量,只是看我们会不会去进一步挖掘。
比如说这次 DD 的事情,是引用去年 6 月 1 日刚生效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
其中第二条就明确写了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进行网络安全审查。”
并且在第九条里有给出非常详细的网络安全审查的注意事项。
大家只要好好看一看《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就大概知道 DD 存在的问题可能范围。
这次 DD 的问题很严重,我会跟大家一起持续追踪关注这件事情,如果有新的公开新的披露,在有需要的时候及时跟大家做进一步分析。
我所有文章分析,都只会建立在公开的事实和信息基础上去通过对一些细节的抽丝剥茧,来帮大家挖掘和梳理出更多信息,不会没有依据的去随便凭空猜测。
这件事情,还需要静待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我也会持续追踪这件事情。
先把昨天从法律法规条文的角度分析 DD 可能存在的问题,这里也贴一下。
(2)公告解读:开头
前天那公告开头三段话就有很多信息量。
“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
这里是开门见山的点名,为何要对 DD 进行网络安全审查。
那么其实这段话性质,我个人认为是比较严重的。
“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也就意味着 DD 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已经涉及到涉及到国家数据安全的风险。
而后面第二段则性质更加严重。
“维护国家安全”,这意味着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是涉及到国家安全层面的。
在我有限的这 23 年上网经历里,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互联网企业是因为 “涉及到国家安全” 的问题,被进行安全审查。
这个性质重不重,大家应该会有一个判断,我就不做过多解读,毕竟公开信息也确实比较少,再往下去解读,就变成得捕风捉影了,私下去讨论倒是还好,但要像公开写文章,我还是比较习惯于能有更多信息再去做深入分析。
然后是 “保障公共利益”,这个相比前面两个,倒也算还好,但这三个加起来,我觉得可能 DD 这次遇到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
甚至会比之前阿里被立案调查那件事情更严重。
阿里被立案调查,后面是罚款 182.28 亿元。
当时阿里是以 “实施“二选一” 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这个性质是比较针对于反垄断领域的。
我之前一直觉得 DD 也可能会被调查,但我当时觉得 DD 应该也是因为涉嫌垄断行为被调查。
但没想到居然会是因为 “国家数据安全” 和“国家安全”被进行“网络安全审查”。
这个性质我认为是比涉嫌垄断行为更严重。
(3)网络安全审查
这里我注意到一个细节,这次不是对 DD 进行立案调查,而是进行 “网络安全审查”。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是 2020 年 6 月 1 日才正式实施的法律法规。
DD 应该是《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第一个使用的大型互联网企业。
在《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第一条就明确写了:“为了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安全,维护国家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制定本办法。”
这也是公告里的两个依据法律来源 “国家安全法” 和“网络安全法”。
而第二条则明确写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以下简称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进行网络安全审查。”
也就是说,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被 “网络安全审查”,就是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 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进行网络安全审查。
换而言之,DD 存在某些行为,被查到或者发现 “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
这里,DD 可不要说我是造谣,我是完全依照法律条文解释的内容,复述一遍而已。
当然,具体 DD 是存在哪些行为,被查到或者发现 “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这个目前就不得而知了,只能等待进一步官方通报结果出来才知道。
如果我们去进一步做捕风捉影的猜测,那么就有可能被 DD 当做造谣去举报投诉。
不过我觉得如果 DD 不是存在或者 “可能存在” 某些已经影响到国家安全的行为,是不会被网络安全审查的。
所以我个人认为,DD 这次摊上的事情性质是比较严重的。
同时,我也需要客观说明的,在网络安全审查办法里也明确说了是 “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
也就是 “网络安全审查” 只是一个“审查”,而不是已经做出调查结论,这需要一个过程。
最终 DD 到底有事没事,最后有没有这种影响到国家安全的行为,这是需要官方审查之后,才能给出来的结果。
有可能有这样的行为,但也可能没有这样的行为。
这是需要官方审查后才能知道的结果,大家也没必要这个时候就下定结论。
可能大家会觉得我有点啰嗦,这其实也是为了自我保护,不得已而为之,得把话说清楚,这样就不容易被人揪住小辫子,希望大家理解。
再说一些细节。
在公开信息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这样的细节去抽丝剥茧的推导。
在《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第二条里,实施主体是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
也就是说,一家企业能被使用网络安全审查,门槛是很高的,随便普普通通企业应该都没资格被网络安全审查,只有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 才会被纳入到网络安全审查目标。
毫无疑问 DD 是符合这个资格的。
而在实施行为里,有一个定义是 “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
这个其实就非常具体了。
举个例子,一家企业如果购买了某个海外网络设备,而这个海外网络设备存在一些安全风险,那么当这家企业把这个存在安全风险的设备,应用于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那么不管这家企业是“有意或者无意” 其行为都会直接客观构成对国家安全的危害和影响,那么就需要遭到网络安全审查。
当然,这只是举例哪些行为可能会被使用网络安全审查,不代表我认为 DD 就是因为这种事情被网络安全审查,有很多其他可能,这里我就不做进一步猜测,因为可能性很多。
比如,这里除了采购网络产品,还有采购网络服务。
这里网络服务的可能范围就比较多,但是在《网络安全审查办法》里是有对网络产品和服务做出了明确定义,“主要指核心网络设备、高性能计算机和服务器、大容量存储设备、大型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网络安全设备、云计算服务,以及其他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有重要影响的网络产品和服务。”
这个其实范围就可以一下子缩小很多。
但不管怎么样,可以确定的是,DD 是因为 “采购的网络产品和服务” 出现 “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 的风险,才会被安全审查。
有一个细节,可以稍微再缩小一下范围。
第九条:网络安全审查重点评估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产品和服务使用后带来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被非法控制、遭受干扰或破坏,以及重要数据被窃取、泄露、毁损的风险;
(二)产品和服务供应中断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业务连续性的危害;
(三)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开放性、透明性、来源的多样性,供应渠道的可靠性以及因为政治、外交、贸易等因素导致供应中断的风险;
(四)产品和服务提供者遵守中国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情况;
(五)其他可能危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因素。
我觉得这个第九条的内容,已经相当具体了。
这里不对 DD 做提前论定的情况下,至少说明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认为 DD 应该在以上几点内容的范围里,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才会对 DD 进行安全审查。
另外,《网络安全审查办法》里也规定了,要在 30 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步审查,情况复杂的可以延长 15 个工作日,也就是最长 45 个工作日。
也就是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应该能看到一个初步审查结果,到时候大家就知道具体是怎么一回事了。
但就目前信息来看,我认为 DD 这次存在的问题性质可能是比较严重的。
本文来源 “大白话时事” 公众号,作者:星话大白。
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欢迎关注!
一般来说,App 被下架其实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很多 App 都有此待遇,通常是一批几十甚至上百的 App 被通报或者下架。但像滴滴这样被单独拉出来说违规要求下架,还是比较罕见。
本次用的是《网络安全法》里面个人信息保护条款,其实非常概括,难以推测具体原因。但结合前几天网络安全审查的通报,如果二者是有关联的,那么或许可以有所推测。
在《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中,与用户信息有关的是:
第六条 对于申报网络安全审查的采购活动,运营者应通过采购文件、协议等要求产品和服务提供者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包括承诺不利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便利条件非法获取用户数据、非法控制和操纵用户设备,无正当理由不中断产品供应或必要的技术支持服务等。
不负责任地猜测,如果此次下架与前几天网络安全审查相关,那么不排除会是与滴滴出行 App 相关的的网络产品 / 服务(第三方 SDK?)存在非法获取用户数据的行为?
国安出面 + 个人信息收集违规,那滴滴有可能把一些关键性危害极大的数据传出去了。
比如一,根据用户经常的上车地点,筛选出很多在中央部委与其他敏感机构 (如科研,统计等) 的中低层人员来,以及其休闲习惯(爱好,时间,消费能力),家庭成员数量等。加上联系方式。这样的一份信息对某国情报机构的价值可以随便填数。
比如二,一些关键人 (如央企采购部门,高端技术研发团队等) 的实时行动,什么单独在外时间,是否出差与出差目的地?然后分析出采购需求技术进展等信息,又能给出安全的私下沟通时间地点。别说情报机构,外企也会大价钱购买。
比如三,各个部委和关键机构何时出现大规模加班情况 (有积极重要的工作,结合其他信息情况就更多了)。
比如四,摸清关键人上下班时间后,由专职情报人员扮演司机在把握时间地点接单,沿路套话拉关系,一般的人可经不起这个。
马克思诚不负我。
当利润达到 10% 时,便有人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 50% 的时候,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 100% 时,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而当利润达到 300% 时,甚至连上绞刑架都毫不畏惧。
注意这次下架的理由是【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并没有明着说危害国家安全。但是,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这个问题, 很多 app 都有,并且都被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通告过,有趣的是,之前这些 app 并没有马上被下架,而是要求在十五日内整改。你整改好了,就不会被下架。
可是滴滴这次,直接是没有缓冲,直接下架。这里面的严重程度,可想而知,不是什么小事。
其实可以根据经验得出,滴滴的问题,不是这几天就能查清楚的,现在的下架,只是为了防止问题继续扩大,先给你下架了,然后好好查查你们的问题。至于什么问题,等着吧。
报:刚才看了一眼小程序的,也已经无法注册新用户了。
两个信号。
第一,这次是紧急下的命令,因为滴滴 3 号才辟谣,到今天也就一天。
第二,这次是按照《网络安全法》的规定来的。
上次也就是 “安全审查”,这次是直接按照法条来了。
昨天我思索了一下,直接卖数据很麻烦,首先巨量数据传输就是一个大问题,其次硬盘带的话,这估计得一个集装箱硬盘才能全部带走。
所以,卖数据应该不可能。
结果今天……
很难不让人流汗黄豆,滴滴这种操作真的是让人彻底看不懂,我唯一能想到的可能性,就是紧急上市然后紧急套现离场,最后财富转移——这是我能想到比较合理的可能性。
但是为了紧急套现和财富转移,自然要付出额外的代价……
滴滴大股东是 Uber 和软银,加上创始人,已经足够左右很多事情了……
网信办官方微信发文称,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 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滴滴违法的地方在哪?是收集,还是使用。
说实话,如果是收集,那么姑且滴滴还有救。
但是如果是使用,额……
滴滴自求多福吧。
不过好歹这次相关部门也没把话说死……
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愚地…… 啊不,余地还是有的,所以说,现在就看接下来发展的,最轻的话,滴滴罚款,整顿,没事,最重的话…… 滴滴完犊子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总而言之,既然能有第一例,就会有第二例,第三例,现在的问题是,这些调查,是只针对现行犯呢?还是以往的问题也要追究?
话说,如果这波滴滴是违法收集用户信息的话,那么其他可能存在违法收集的 app 是否也可以在今后的调查中处理了呢?
我很期待的!
我关心的角度比较独特:这是否说明,滴滴上市招股书上存在不实陈述?是否涉嫌证券欺诈?
在招股说明书中,滴滴强调了自己对数据隐私的重视,特别提到了几点(中文部分不是原文逐字翻译,只是方便理解):
从网信办的通报来看,调查表明,滴滴的确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的问题。通报并没有说明具体违规事由,但如果滴滴的确收集了隐私政策范围之外的信息、对于完成了收集目的的信息没有及时进行处理,那么就意味着招股说明书中存在不实陈述。
这也不是我危言耸听,早在美国时间 7 月 2 日,当刚有消息表明滴滴受到监管部门调查时,美国就有一家律所发布消息,宣称自己正在就滴滴可能存在的证券欺诈问题进行调查,并鼓励投资者联系自己咨询起诉事宜。随着网信办调查结果出炉,可能还会有更多律所闻风而动,想要发起集体诉讼分一杯羹。
在美国法律中,证券欺诈有三个要素:
1、存在关于足以影响股价的重要事实的不实陈述或者隐瞒;
2、上述不实陈述或隐瞒存在恶意;
3、被欺诈者对欺诈者存在信赖,基于欺诈者提供或隐瞒的信息进行了证券交易。
对于互联网出行平台来说,信息安全和监管要求,自然是能够影响公司股价的重要事实,足以影响投资者的决策。随着滴滴下架、股价大跌,投资者也因此受到了损失。对此,闻风而动的律师们可能会主张,正是因为滴滴隐瞒了侵犯隐私的行为、让投资者无法正确评估风险因素,因此需要就投资者的损失作出赔偿。
就是很熟练的啊 ==
还是要把资本关进笼子里。
资本没有祖国,资本也不属于人民,资本在空间上是自由的,虽然它的财富来自于国家和人民,但因为它是私有的,所以它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想卖就卖想送就送。
中国本来也不是资本家的祖国,所以无论对他们多好、多包容、多爱护,资本家们也很少有人会爱国,因为资本家只是资本的代言人,资本不爱国,他们自然也不会爱国,爱人民更无从谈起…… 卖数据算什么?如果可以,资本可以把我们每个人卖去做猪仔赚美刀。
所以,我不管它到底干了什么,有没有犯什么罪,是不是把道路数据送给了 X 国,有没有滥用用户数据?如果有,那是它该死,不只是下架整改,有些人得吊路灯。
如果没有,那么一个垄断了行业的平台,一个掌握着数亿人衣食住行大数据的平台,一个能够知道全中国的道路地点哪里能走哪里不能走的平台,也必须被关进笼子里。
今天不卖,不代表明天不会卖。当年苏联解体的时候,俄罗斯寡头们把国家能卖不能卖的全卖了,乌克兰买办们甚至连女人和女人的子宫都卖……
前 20 年,报纸上有句话叫做 “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这话很时髦,中学老师剃头师傅修车大爷都会说。
但是从来没有人说过 “把资本关进笼子里”,相反还会呼吁 “放松监管、减少调控、让看不见的手去解决问题”。
似乎在很多人看来,权力很可怕,资本却一点都不可怕,但是这些人却从来不考虑,对于人民群众来说,大部分时候说的 “权力” 是很远的东西,资本却是时时刻刻都在身边管着你衣食住行的东西,你要说权力,资本的权力一点都不小,大的很。一个市场经济下的人吃喝拉撒和世俗政权没有关系,和资本却密切相关,资本决定你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使用什么交通方式。对于平民来说,资本才是隐藏的看不见的“利维坦”。
在我们国家,权力来自于和人民的契约,来源于每一次革命战争时与人民结成的血盟,所以它必须承担责任,它必须修路造桥发电供水,必须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生存水平,必须努力保障每个人的安全…… 如果做得不好,人民有意见,后果很严重。
但是资本和人民没有任何契约,更没有血盟,它的存在是为了赚钱、牟利、增殖,它不关心人民的死活,也不关心长远的利弊…… 就算它不负责任,它把人民卖了,人民也不能直接制裁它,“看不见的手” 管不了它,因为它控制着 “看不见的手”。
所以,你说这么可怕的怪兽,不关进笼子,能行吗?
如果信息泄露为真,滴滴原来一切貌似正常的操作,都看起来非常恐怖。
2017 年 10 月,滴滴旗下滴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就向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交了甲级测绘资质申请,12 月获得资质。自此,滴滴和百度、高德一样成为可以合法绘制高精地图的企业。
2018 年 9 月,滴滴获得北京自动驾驶技术路测的牌照,开始在加拿大设立实验室研发自动驾驶技术。
近现代的战前非法测绘有多危险,大家应该知道。战场上可以决定胜负,胜利后可以用于控制占领区。
但那通常不过是派几个特工去画画图。而如今互联网巨头企业合法测绘全国地图,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不仅陡然上升,还能实时更新。
这就相当于敌方情报单位办卡了吗?
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可以利用雷达测距,视觉图形识别,可以收集多维度的地理信息。
比如人像识别,只要不加节制的任期发展,要不了多久就可以从 “是不是人” 到“是什么人”再到“是谁”,最后地理信息的深度就可以轻易超过政府掌握的一切数据。
如果单纯为了企业发展,网约车公司拥有自己的地图,自己的规划的路线,自己的自动驾驶,自己的雇佣的司机,自己招揽的乘客,在自己的安排下进行国民级别的交通活动。那么被说烂的 “闭环” 也莫过于此,有雄心且合理的商业逻辑。
但如果数据泄露为真,那这个环为谁而闭?
而且,滴滴有你的电话、姓氏、消费记录、常去地址、使用车次、报销抬头等等。
如果境外也拥有这些数据,如同海外另立公安,还需要什么人肉搜索?
5 月 13 日,工信部发布通报,要求应用商店下架 90 款侵害用户权益 APP,脉脉赫然在列。据通报,脉脉先前版本 5.3.30 中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当前版本 6.0.34 再次出现侵害用户权益问题,包括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
滴滴则不一样,其他 APP 都是集体被下架,滴滴是单独被拧出来敲打。
7 月 1 日,滴滴上市。
7 月 2 日,网信办就发出公告。
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 “滴滴出行” 实施网络安全审查。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 “滴滴出行” 停止新用户注册。[1]
7 月 3 日,网络曝出滴滴赴美上市将国内道路信息打包送出。滴滴副总裁李敏回应称,看到网上有人恶意造谣,我们坚决起诉维权。
7 月 4 日,网信办又发布了下架滴滴出行的通报。
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 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 “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2]
针对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对 “滴滴出行” 启动网络安全审查,滴滴回应称将积极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将在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全面梳理和排查网络安全风险,持续完善网络安全体系和技术能力。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小米这两天倒是赶上了,发布的 MIUI 系统增加了隐身功能。
我看滴滴这次是厕所里电灯,找屎了
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这就是厕所里撑杆跳,过粪。
如果真的被查出打包数据送出的问题,那就是厕所里开摩托,屎路一条了。
“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不只是收集,还使用,“严重违法违规使用”,如果真是打包卖给美国,这是 “卖国贼” 啊!让美国轻而易举的就得到中国的地理信息,这是危害国家安全啊!资本逐利真的是没有止境啊!
资本只要有 10% 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只要有 20% 的利润,它就会活跃起来,只要有 50% 的利润,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如果有了 100% 的利润,就会使人不惜甘冒法律的风险,有了 300% 的利润,就使人甘愿犯罪,甚至绞首的风险。
由滴滴事件就该反思一下众多的大厂,动不动就要用户信息,到底干了什么谁都不知道,我们的信息很廉价,就算滴滴不给,也要很多其他公司有这个机会,建议以后国家对用户信息进行监管,对于收集用户信息的企业进行严查严控,要不然:
就算滴滴 “以死谢罪” 也挽不回国家安全的损失啊!
[
如何看待网信办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 app?
好难说故事
的视频
· 1.1 万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95123898262908928)
滴滴可真是没屁股里的急先锋,无耻丛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前两天我就听人说滴滴违法收集用户数据和中国道路交通数据。
本来违法搜集数据只是道德问题,但是据说这个没屁股的公司,竟然是把这些数据打包提交给美国。
用这种方式去拍老美的马屁。
老实说,我本来还将信将疑,总觉得这事儿太严重。
没想到今天就看到滴滴被下架的新闻了。
看来这事儿就算不是实锤,估计也不会是空穴来风。
滴滴 APP 下架就短短的这么一段话,没有其他更多的信息。
照我看,里面的事儿肯定很复杂,绝对是一波大瓜。
要是真的被查实滴滴给美国提供中国的数据,那滴滴可就要倒大霉了。
先让子弹飞一会儿,这事儿还不知道真假。
兴许是有人故意造谣,也兴许就是真的。
而且这次滴滴是要在美国上市,还真有可能脑子一热做出没屁股的事情。
我现在只想知道真相,希望有关部门查实之后,给予我们老百姓知情权。
要是滴滴真干了这种破事,老子第一个抵制,永远不用滴滴,让这没屁股的公司倒闭才好。
挣钱可以,做奸商也行,靠本事挣钱,我没啥可说的,只要消费者买账,那就是你的本事。
可是如果卖国求荣,我驱尼玛的!
本王就是装逼界第一天王,逼乎柯镇恶,喷人大帝,知乎喷神,纸糊叶圣陶,文坛先知,网文拖拉机,不是在喷人,就是在喷人的路上,自号江苏第一狠人,姑苏扛把子,知乎警察局,阅读纪检委,吐槽小王子,怼人天王,立志把自己活成一个段子的奇男子。
跟大家说个滴滴的骚操作,我也是道听途说,大家权当一听。
滴滴运营之初,是规定所有私家车都可以加入,早年甚至有打滴滴打到五菱宏光的情况,就是这个原因。
当然我不是说五菱宏光不好啊,这个说清楚。
后来滴滴开始对加入滴滴进行运营的私家车进行合规性限制,比如车型,长宽高,使用年限,里程等做出了要求,开始把很多车型排挤出了滴滴平台,其中就包括五菱宏光。
然后骚操作来了。
滴滴平台和某车企合作做了个广告,推荐某款车型,在广告中对这款车拿来做网约车的好处多有暗示。
滴滴平台有一个给司机打分的标准,据说这个分数越高,则接单越容易。
很多网约车司机看了这个广告,以为买了这款车,就能提升自己在滴滴平台的分数,更容易接单。
于是很多司机就花了大钱(据说落地要 20 多万)去买了这款车,然后跑去滴滴申请平台给自己加分
结果滴滴表示不加,说那广告只是商业合作打个广告而已,认为司机看了广告以为能够提升加分是司机自己想多了,和平台无关。
然后根据有关规定,用于营运的车辆在行驶里程达到 60 万公里或者营运 8 年后必须报废,且营运车辆的保险费用比一般私家车要高一倍,卖二手时,办理过营运证件的车的保价能力也比较差。
这就导致很多司机跑了几年的车,各种开销刨掉,最后算下来,自己一分钱没赚到不说还经常倒贴,而滴滴的平台抽成是一日高似一日。
这种杀猪盘式的误导性广告不知道坑了多少司机,只有滴滴自己又是拿车企的广告费又是拿平台抽成,吃完原告吃被告,一套又一套。
这让我想起了有些游戏,官方推荐配置根本无法运行游戏,非得 3080 可用,3090 畅玩。
哦对了,顺便一提,针对上面那个给滴滴司机打分的系统,一些司机互相联系之后,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了测试,就是几个分数不同的司机一起跑去机场,同时打开系统接单,车型也尽量保持一致(其中就有不少滴滴打广告合作的那款车),相当于是去掉了可能影响接单优先顺序的其它因素,只剩下司机分数,然后经过测试后发现,平台派单完全随机,那个分数根本没有用,很多司机分数高于其他人,照样很靠后才接到单。
拿一个实际上没什么卵用的分数,加一个杀猪盘广告,就套牢了那么多司机,从车企拿那么多广告费,这让我想起了某些国家零成本发一个大学排名,国内院校就争先恐后倒贴钱引入洋垃圾的事情。
什么叫一流企业做标准啊(战术后仰)。
为知友们补充更多信息:
短短 4 天,滴滴经历了很多。7 月 4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以下简称 “国家网信办” 发布通知称,“滴滴出行”App 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网信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 “滴滴出行”App。对此,滴滴相关人士回应:“滴滴坚决落实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要求,已于 7 月 3 日暂停新用户注册,滴滴出行 App 将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下架整改。” 这距离滴滴上市仅仅 4 天。近几年,对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是国家网信办等部门的关注重点,国家相关部门不间断地点名涉及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网络平台,滴滴是其中之一。
滴滴下架整改
“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 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网信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这是 7 月 4 日晚,国家网信办发布的 “关于下架‘滴滴出行’App 的通报”。
对此,滴滴相关人士回应:“滴滴坚决落实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要求,已于 7 月 3 日暂停新用户注册,滴滴出行 App 将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下架整改。已下载滴滴 App 的用户可正常使用,乘客的出行和司机师傅的接单不受影响。真诚感谢主管部门指导滴滴排查风险,我们将认真整改,不断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技术能力,持续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防范网络安全风险,持续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
其实 7 月 2 日国家网信办就曾针对滴滴发布过公告。国家网信办称,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 “滴滴出行” 停止新用户注册。
当天,滴滴相关人士就此回应:“滴滴将积极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我们将在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全面梳理和排查网络安全风险,持续完善网络安全体系和技术能力。”
相关部门保护个人信息成常态
这一系列网络安全审查和下架整改通知都发生在滴滴上市后。7 月 1 日,滴滴在纽交所上市,开盘价较发行价上涨 28.6%。截至目前,滴滴股价 15.5 美元,总市值 744 亿美元。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存 “网约车” 相关企业共 7448 家。2019 年是企业注册量的高峰期,全年注册 2913 家企业,同比增长 33.9%;今年上半年共注册 465 家企业,同比下跌 36.6%。从省份分布来看,云南省以 1181 家企业位列第一,其次是山东、辽宁。
7000 余家 “网约车” 相关企业中,“滴滴出行”App 无疑在江湖中是 “大佬” 地位。号称 “在滴滴平台,超过 3100 万车主及司机获得灵活赚取收入的机会” 的“滴滴出行”App 是一站式移动出行平台;企查查显示,滴滴出行为 5.5 亿用户提供出租车、快车、专车、豪华车、公交、小巴、代驾、企业级、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共享汽车、外卖等全面的出行和运输服务,日订单已达 3000 万。
站在监管层面,滴滴不是国家相关部门唯一点名的企业。仅 2021 年 6 月,工信部就通报过 291 款侵害用户权益 App。
根据通报,工信部重点督促用户反映问题较多的实用工具、学习教育、生活出行、求职招聘、运动健身等五类企业进行整改,并进一步加大对 App 弹窗信息关不掉或者未显著提供关闭功能标识,开屏信息等方式欺骗误导用户跳转至其他页面等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充分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截至工信部 6 月通报时,有 83 款 App 未完成整改,包括前程无忧、豆瓣等。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四川省通信管理局检查发现仍有 208 款 App 未完成整改,包括洋码头、万国觉醒等。
比达分析师李锦清表示,目前我国针对个人信息保护,已经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在这一体系下,相关部门对 App 个人信息收集的范围和用途有了更明确的指导。从相关部门对 App 收集个人信息乱象的通报和整改可以看出,保护个人信息将是一种常态化的监管,对具体 App 和企业而言,这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
来源:海报新闻、北京商报
就目前来看,这次下架引起的原因是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
与昨天被国家安全法和网络安全法调查的原因并不是一回事。
这次下架应该属于:拔出萝卜带出泥。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昨天被调查的措辞:
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 “滴滴出行” 实施网络安全审查。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 “滴滴出行” 停止新用户注册。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明显是针对这次滴滴上市行为的调查,调查这次上市是否存在危害国家安全和数据安全的行为。
但是,在调查此次事件的时候,发现了今天通报的事情,那就是:
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看措辞是:严重违法违规,昨天调查只是停止新用户注册,这次直接就是下架了。
而且,之所以非常严重,其实,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违法违规使用个人信息,那滴滴到底拿用户的个人数据干什么去了?肯定是干别的事了,所以问题很严重。
可见,滴滴这次绝对撞到枪口上了,问题挺严重的。
另外,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就在上个月,6 月份,国家刚刚颁布了《数据安全法》,滴滴这次是否会涉及到《数据安全法》,甚至被《数据安全法》触发呢?我们也只能静等调查结果了。
对于数据的重要性,尤其是国际上关于数据竞争的重要性,数据在现在及未来其实就是一种战略资源,相当于以前的石油,大家可以详细看看这篇文章的介绍,让大家可以深刻了解一下为什么各个国家如此重视数据。
[如何看待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9590210/answer/1976088703)
网信办官方微信发文称,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 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 “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滴滴违法收集个人信息,违法必遭法律严惩。这其中有点让人脑补很多内容,美国上市 + 非法收集个人信息。
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值得关注:业绩差!
2018 年顺风车业务接连出现两起安全事故后,近三年,其利润分别为 - 2.74 亿元、38.44 亿元和 39.6 亿元,分别对应 - 0.2%、2.5% 和 3.1% 的利润率。
尽管 2021 年第一季度实现了微盈利约 1.96 亿人民币(约 3000 万美金)的利润,但滴滴 2020 年亏损 106 亿人民币,2018 年亏损 109 亿美金。总体仍然是亏损。
滴滴经过九年多生存,逐步吞并两大竞争对手:快的和 Uber,我记得那时候三家搞竞争,打车是真划算。
2021 年美国时间 6 月 30 日,滴滴出行以 16.65 美金/股的价格在美国纳斯达克开市交易,又迅速在 7 月 4 日被国家网信办下架 app?看起来滴滴麻烦有点大啊。
上周五资金可能已经嗅到了危险的气息,股价大跌 5 个点,估计接下来的股票走势令人担忧。
弱弱的问一句:有人买滴滴的股票了吗?
滴滴方面给的信息,没有把数据给美国的事情,有人借着上市举报造谣。
但是,网信办下架,给的理由是违法违规收集用户隐私。
按照这个理由,国产 APP 下架 100%,有冤枉的,下架 99%,有漏网的。
因为这个理由下架滴滴说不过去。
数据到底什么情况,是已经泄露还是预防性警告?等结果。
隐私侵犯这个事情不是一天两天了。
手机号实名制,绑定身份证。
然后 APP 绑定手机,不给权限不让用,电话,通讯录,短信、位置、录音、录像,手里里面的照片被扫描……,然后你还是联网的,这些数据只要想要都能发服务器,你不同意,就不让你用 APP 了。
数据被记录,然后从运营商,到各个厂商,都在网上卖用户数据。没人管。
没有这些数据,小贷公司早就破产了。小贷行业就是靠窃取的用户数据做风控。
不是只有滴滴记录你的位置,而是一个音乐播放 APP 也有你的位置信息。
这些东西要分析情报,能分析出很多东西。
你说话的的录音一直有,有 AI 转换文本抓关键字用于营销,把关键字换成军事信息,什么都泄露了。
你打字被输入法记录,你不说话也没用。
前几天,国家才想起来调查机关人员手机 APP 涉密问题。实际毫无用处。
因为用户不能不能手机的服务,而只要用了,你又不管 APP 厂商,你还绑定实名制。
这样搞下来,情报机构只要办家小贷公司,根本不用那么麻烦还得要互联网公司的数据,市场上到处是卖个人隐私的公司,什么分析不出来?
这种情况有好几年了,有法无人执,到了和美国关系紧张了,才发现纵容 APP,把自己的情报漏的比筛子还筛子。
现在要获取中国核武器的数据,通过位置锁定机构工作人员。
通过通讯录锁定其家人朋友。通过任意一个 APP 录音录像,抓取输入法信息,扫描相册。查找手机缓存的微信,钉钉等文件。抓一下学习强国的单位机关组织架构。
谁是领导?就抓他的数据,一查手机数据,连领导的小三问题都查清楚了。
这是单向透明啊。
国家要掌握干部情况,还让你填表。
国外情报机关利用大数据,掌握的信息比填表丰富的多了。
最新消息是好几个在美上市中概股都被安全审查了。
这个消息就印证了我上一篇关于此次网络安全审查的观点,此次安全审查是全面深入的,一些比较偏颇阴谋论还是先暂停下了。
对「运满满」「货车帮」「BOSS 直聘」实施网络安全审查。这些公司都是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都掌握了海量的地理信息数据,和求职个人信息数据。
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运满满」「货车帮」「BOSS 直聘」停止新用户注册。
看这个用语,也是防范风险扩大!也是停止新用户注册!(下架 app 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停止新用户注册)
当然事情还没结束,在美上市中概股只是打了个头阵,一些没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也在安全审查之列,并且有很多都接到了通知,大家拭目以待吧。
以前: 失业后只能开滴滴了。
现在: 滴滴比我先失业了。。
根据我半年多前的测试结果,如果这半年来滴滴自身没什么大变化,要求下架整改确实不冤。
但是仅从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这一点的话,虽然滴滴不太行,但是比滴滴更烂的一抓一大把。
所以说显而易见,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只是一个合理的理由罢了,背后真正的原因可能大家比我更懂。
讲真,如果滴滴真的是因为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而被下架,那我可真是太高兴了,因为只要滴滴反手把这些举报一圈,毒瘤大厂得下架一大片。
所以我现在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1972 年 7 月 3 日 , 春桥跟主席谈到资产阶级法权问题 , 非常担心资本主义复辟。
春桥问主席 : 中国的修正主义分子如果复辟了资本主义 , 无产阶级就会吃二遍苦受二遍罪了?
主席说 : “你太高看他们了 , 他们懂得什么是资本主义吗 ? 最多是倒退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去了。资本主义是靠侵略和掠夺别的国家的财富而积累资本资产的 , 而搞修正主义的走资派们敢于侵略谁呀 , 不被侵略就阿弥陀佛了。”
“他们只能是联合帝国主义国家 , 剥削和压迫本民族广大的人民百姓 , 或者贱卖自己国家的资源以满足自己那贪得无厌的私利。”
这次的网信办通知,就值得逐行分析了。
首先说下我个人判断:滴滴可能确实没有网络上流传的 “直接出卖国家道路信息” 那么夸张,但应该是存在着将大量中国个人用户数据滥用、甚至卖给国外的可能性。
因为开头是这么描述:
“滴滴出行”App 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
从这个形容词可知,滴滴的违规行为肯定是 “很严重”,严重到必须立刻处理的地步。
但之所以说并非简单意义上的 “卖 X”,还在于官方并没有说彻底封杀滴滴、追究经营者违法责任,甚至于直接将当事人控制。
而是: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这种表态给人的印象,更像是 “只要滴滴配合国家要求整改,还是可以继续合法运营”。
我觉得,如果真的是之前以出卖国家利益为调查动机,那么就不可能再给滴滴机会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滴滴的行为就值得大家松口气,相反我刚才洗澡时突然想到个例子:
所谓 “女子过生日当天被要求加班”。
这事儿在当时的互联网空间如同一枚炸弹,尽管我的最初判断应该是网约车平台(很可能就是滴滴)在进行炒作。
但现在回想,这事儿其实很有意思:
假如此事并非炒作,而是货真价实发生过,那么——
视频是谁放出来的?
放出这段视频,是经过 “女子” 许可的吗?是司机自作主张进行了精心剪辑之后上传的吗?
我觉得都不是,来源很诡异。
那么,更有可能是网约车平台在收集了车内数据之后,利用什么算法或者 AI 之类(参考手机 APP 知道我们想要什么)读出了其中的爆点,然后平台经过一些渠道放出,形成了社会影响。
我当然不知道滴滴的技术到了何种程度,但既然一直以来打着 “安全” 旗号毫无保留地收集车内信息,那么连手机 APP 都知道去收集用户喜好,滴滴又有什么理由保持 “良心” 呢?
而这或许就能解释,滴滴是怎么知道那么多人带着狗出门的。
这些海量的个人数据,都被存储在滴滴那里,并且几乎可以实锤 “被违规使用”。
试想,这些数据是不是本身就极具价值?
对很多重视中国市场的国外企业甚至于政府机构而言,是不是就可以从中了解中国普通人的个性爱好消费习惯?
资本不讲良心,很难想象放着这么庞大的 “金山”,当某些势力扔出橄榄枝时,滴滴会无动于衷。
那么这样一种违规使用信息、甚至可能 “对外出售” 中国用户信息行为,固然短期来看不至于造成国家安全威胁。
但长期而言,如果被国外资本切切实实了解中国人,同样是重大隐患。
继续关注后续。
**疑点 1、**6.11 提交申请,7.1 就能成功敲钟上市,不管在全球哪个(主要)的证券市场,20 天完成整个上市审批流程,都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偏偏滴滴就做到了?
**疑点 2、**成功上市,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个阶段的里程碑,都会有一些通稿发给媒体,更何况是滴滴这种影响力和体量的公司,更应该有一些声音;
——偏偏滴滴就悄么声息的?甚至惧怕别人传播?
疑问 1、完成这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及事出反常的做法,滴滴究竟出卖了什么样的代价?
鉴于这个事情很可能太敏感,以至于不会公布太详细的信息,所以事件严重性大约要侧面估计了;
**严重性的方向,**程维、柳青如果被限制出境甚至逮捕,滴滴大概率是出卖了人的信息;
如果(持股 6.8% 的)腾讯,最近被反垄断调查或者更严厉的调查,那滴滴大概率是连人带地的信息都出卖了。
**围观热闹的方向,后续各种雷霆手段下去,滴滴会不会面临涉嫌证券欺诈,**被美国的各种投资人集体诉讼,以至于产生天价赔偿。
看了招股书,只能说写的真是很会提前规避责任了,滴滴天团大战美国讼棍也蛮期待的。
We are an exempted company incorporated in the Cayman Islands and our PRC subsidiaries are considered foreign-invested enterprises or their subsidiaries. To comply with the Foreign Investment Law and other applicable PRC laws and regulations, we conduct those businesses that are restricted or prohibited for foreign investments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2020 Negative List through our VIEs. These businesses include our online ride hailing services, bike and e-bike sharing services, and community group buying services, all of which are considered to involve the provision of value-added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 and are restricted for foreign investment according to the 2020 Negative List.
我们是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的豁免公司,我们的中国子公司被视为外商投资企业或其子公司。为遵守《外商投资法》和其他适用的中国法律法规,我们通过我们的 VIE 开展 2020 年负面清单规定的外商投资限制或禁止业务。这些业务包括我们的网约车服务、自行车和电动车共享服务、社区团购服务等,都被认为涉及提供增值电信服务,根据 2020 年负面清单,对外商投资进行限制。
1、需要开发票报销的人,尽快登陆客户端提交开票申请,免得后续影响自己的费用报销承担无妄之灾;
2、按滴滴目前的现金储备规模,支付司机的劳务报酬应该是没问题的,也相信 zf 的雷霆手段不会允许转移资金;
3、消费者不要因为这个事件和一线员工置气,包括客服和司机,静静吃瓜即可。
以上。
update,请
好自为之。24 万阅读的话题,相比 971 万阅读的话题,怎么会在热榜排名更靠前的?????????
还真是互联网铁律
辟谣 = 坐实
根据我党一贯作风
好戏在后头
=====
好家伙,十分钟多了四百多回答
滴滴真是民怨极大啊
堪称 * 鼓万人锤啊
期待轮到其他大厂时的盛况
=====
目前信息太少,不好随便猜
不过根据火速下架,并且是整改
我个人觉得之前传言直接把数据交给美国可能性不大
我倒是倾向于软件本身存在问题
就是有可能留有让美方直接监控分析实时数据的后门或者漏洞
这个应该不是明面上的,但是背后是有交换的,比如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上市
而这个偷偷摸摸的行为导致了目前的严重后果
而公告里的一句 “举报” 也能说明问题
只是猜测,如果美方可以实时监控中国路况,比如发现哪里有交通管制……
只是猜测啊,不敢继续猜了,太可怕了
现在回头看滴滴突击上市这事必然有猫腻。
之前滴滴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在被调查。比较合理的解释是:滴滴的管理层和投资人有对赌协议,所以必须在这个时间上市。如果完不成上市,管理层的股票就极大缩水。所以干脆带病上市,反正自己的那份先落袋为安。
而且选择上市的时节也很微妙,特地选择在监管部门绝对不想节外生枝的 6 月 30 号。可想而知,如果 6 月 30 号喊停 IPO,又是一场风波。
这事在美国必然会掀起大量的集体诉讼,而且爆出来离 IPO 时间只有 3 天,IPO 的基石投资者可能会告帮助滴滴 IPO 的投行都有可能。
总算割了一波华尔街。不过律师们又要收保护费了。
ps:还好我想了半天,加仓的是 Uber,没有直接上滴滴。主要我觉得 uber 持有 17% 的滴滴,而滴滴的市值和 uber 差不多,让我有点不放心,uber 上市已经这么久了,股价怎么也稳一点。中概新股果然有毒。
明天为什么不开盘呢……
网信办官方微信发文称,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 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 “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这波来的挺快,3 号停止注册,4 号就下架了。
昨天我大言不惭的说谨慎复盘,滴滴出卖数据的可能性不大。
说滴滴可能是绕过监管,直接上市,被查是正常走程序。其次要么是今年监管严格了,凡是涉及到数据的企业都会被检查,滴滴只是其中一个。
可能是中美对抗关系下,国家对数据安全防护的一个正常机制。
可惜我想多了,当时评论区说的很对,我确实很理智,**但是滴滴是真的拉胯,**大家说的没错!
纵使没有出卖数据,就这个公告而言
滴滴 APP 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问题
就已经实锤了
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
更要命的是,使用,如何使用?违法使用
那么,这是否就是国家说的涉及国家安全的部分?
结合上一个公告,为了防止风险扩大,暂停用户注册。
是不是国家有什么证据已经可以证明滴滴在某方面确实违法使用了某些数据,给本身或者某些人或者某些其它国家提供利益。
这个是不得而知的,也是让人担忧的。
看来国家的这波介入是十分及时的
关于结局
这次滴滴最次的是罚款 + 整改,最高的恐怕会出现更深的更要命的处罚。
至于最后,如果真的审查出滴滴有大问题,个人支持国家应该速度控制滴滴以及负责人首脑,不能放过他们!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个人信息被违法收集屡见不鲜。
导航 app 要求获取话筒语音访问权,外语学习 app 要求访问手机通讯录,还有各种不断跳出来的人脸识别验证。
让人不禁仰天长叹,天下苦秦久矣!
尤其是那些垄断性质的 app,如果你禁止它的某项功能的访问权限,可能就会被禁止使用。
比如即将下架的这款「滴滴出行」,几乎垄断了打车市场。
当滴滴出行要求访问你的个人定位的时候,你能够拒绝吗?
滴滴出行,一款比另一半还要了解你的行踪的 app。
只要用过一次「滴滴出行」,之后所有的活动路径可能都会被后台记录下来,细思极恐。
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 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
看来已经实锤了,坐等后续,理性吃瓜。
[
滴滴出行 App 收集个人信息?
心理学小姐姐
的视频
· 1451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95130181040832512)
好家伙
见证历史了
我还是亲眼见证的
从低调上市,知乎连个水花都没有
接着审查,当天的热度是到了中午突然起来了一下又被压下去了,其实我是前一天晚上得知,一直到上午都没热度
立即辟谣
现在是直接下架
凡是开大会大家天天讨论的,事情肯定不重要
比如放开二胎讨论了好几天还要渐进
凡是没有讨论预热直接下决定的,事情肯定紧急
比如放开三胎几乎没有舆论预热直接就决定了
滴滴在上市之前没有任何消息铺垫,对比知乎美国上市招呼时间挺长,大家都怀疑知乎美国上市是个新编的故事
所以滴滴上市是个大事
同样处理滴滴,整个过程连如何评价滴滴的问题都没出现几个
一场 NBA 常规赛大家都要换着花样问出几个问题,而这么大的事情,问题还没问出来,结果就出来了
说明事情有点大,有点急,来不及讨论了,先上车吧
我在被删除的答案里无数次提过,中国最大的敌人不是美国,也不是日本欧洲,中国最大的敌人来自于内部
内部那些也很爱国,但是他们觉得中国走全民富裕的路线的行不通的,只能通过精英往下一层一层的递进
也就是其实大家都爱国,但是路线上产生了巨大分歧
表面看上去因为大家都爱国,所以路线分歧无所谓
恰恰相反,宗教对待无神论和异教徒,哪个更残忍?
所以路线之争远胜于爱不爱国的议题
多年来中国因为对于路线已经成定局,所以路线问题不存在
但是 2020 的新冠相当于宣告了坚持了三四十年的路线是死路一条
这就尴尬了
2010 年的公知说不定也很爱国,只是他们爱的国是那个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 996 其他人的中国
所以 2010 的公知推崇欧美日,甚至编造谣言也要吹捧欧美日,他们的目的并不是让大家移民,而是争取把中国变成欧美日一样的国家
但是 2020 让中国老百姓看到了这条路是死路
那离开这条走了三四十年的路,新的路是什么?
其实中国在 2020 年的表现如此辉煌灿烂,就说明了只有全民富裕才是适合中国的唯一出路
也就是以前路线问题不算严重,而现在如此严重,怎么办
路线之争已经开始了,而不是迫在眉睫
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承认还是不承认,这是一场将会涉及到每个人的生活的政治浪潮
我坚信共产主义,并且坚信共产主义必将席卷全球
但是三四十年养成的习惯思维并不是那么容易破除的
毕竟三四十年意味着一个二十岁小伙子接近六十岁快退休了,几乎就是一个人的一辈子过去了
人的思想在青春期可以轻易改变,在二十来岁还能发生改变,但是三十岁四十岁,思维模式的定型已经让很多人活着跟死了没啥区别
比如柳家的满门忠烈
如果滴滴这事放在二十年前,十年前,我们都得夸滴滴牛逼,为中国人争了气
就像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那是中国人的骄傲
当年在欧美规则下谁获得白皮的称赞那就是光宗耀祖
但是 2020 意味着整个世界的规则变了,老经验已经没有任何用处,毫不客气的说,任何吹嘘老经验的人实际上已经思维定势然后成为落伍的可怜人了,活着跟死了没啥区别
比如柳家的满门忠烈
大概脑子还停留在与国际接轨的二十年前
这次出事的是柳家,那中国只有柳家吗?
柳传志的泰山会,马云的湖畔大学,太多的人已经习惯于躺着数钱而不许年轻人躺平
在过去三四十年的老路线上,他们是对的
但是现在需要走新路,那些老经验如同废纸,毫不客气的说,他们本人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怎么办?
他们会坐以待毙还是拼死一搏?
滴滴用行动告诉我们,他们会玩命
三体中,叶文洁因为对地球人失望,寄希望于引入三体人来帮助地球恢复善良和爱
人性是个客观的词语,只是描述客观事实,不能对人性寄予任何希望
为了实现地球的善良和爱,叶文洁充满人性光辉的引入三体人,最后毁灭太阳系
那有些人因为爱国,引入另一个强大的力量来帮助中国,在他们眼里这是一件充满人性光辉和使命的圣洁之事
即使会对无辜的中国人造成伤害,他们也依旧会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充满人性和信仰的事情
这是一场路线之争,也是一场信仰之战
我坚信共产主义必将席卷全球
中国人民必胜
是好事。
都查一下。
一查一个准。
反垄断法,不行。
国安法又可以了。
建议推广,真心的。
讲个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是治河名臣,某次大修黄河,户部核算预算为 500 万贯。
范公要求增加预算,户部改为 600 万贯。
范公仍不许,要求改为 1000 万贯,户部中人皆惊骇莫名。
有人问范公,为什么要增加一倍预算?
范公说,你拨款 500 万,干活的人会往自己口袋装一部分,工程必然烂掉;拨款 1000 万贯,就算有人中饱私囊,可工程是好的。
等工程好了,再查账抓人抄家就是了。
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很多时候,不是不想治你,不能治你,而是时候还未到。
作为如今还学数据法方向的人,有话要说
首先,先看 2 号的通知,有一句话 “防范风险扩大”,这个意思就是已经有了风险,而非防止风险的发生。
其次,除了网络安全法,大家还可以关注下跟你我个人更加息息相关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如果内部消息没有太多差错,有可能八月份三稿,就直接定了。滴滴极大可能会成为国内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一案。
最后,滴滴到底数据怎么处理了?有没有脱密,有没有去掉个人标识,到底这些出行数据有没有泄露,这是个最重要的问题。
对数据法感兴趣的,可以读欧盟的 GDPR,国内可以看看我导和几个大佬编写的《数据法学》教材
科技公司要有法律意识,不要以为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就是『可以』做的事情。
获取用户数据,技术上并没有什么特别困难之处,更何况公司业务本身就需要掌握部分用户个人信息,但是,技术上你『能够』做得到,不代表你就可以随意去做,更不代表你获得的这些的数据就可以随意使用了。
举个极端的例子(我只是举个例子,并不表示滴滴这么做了),出行平台收集的用户信息,可以推导出某些用户是军警人员,然后这个平台记录了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从而知道用户到底行动轨迹,而且,平台可以把用户身份和用户行动轨迹关联起来——这些技术上都可以做到,毫无难度——也就意味着,平台可以知道军警人员的行动轨迹。
如果这些军警人员的行动轨迹被暴露给国外敌对势力的话,那结果会怎样?
可见,不可以给技术平台无限的自由,不能说他们技术上做到的事情,他们就可以天经地义去做,必须把他们能做得事情画一个界,施加约束。
国外在对科技公司的约束上做得还不错,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审核制度,比如欧盟的 GDPR(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1],比如美帝的 SOX(Sarbanes-Oxley Act)[2],就是从制度上明确要求科技公司不能做一些事情,而且要定期审查,科技公司要从架构设计、内部制度和数据管理上证明自己乖乖遵守了规则,如果做不到就要重罚甚至关门。
我国也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3],这次滴滴出事摊上的就是违反了这个法律,在网信办的官网上,关于滴滴的信息只有这两条 [4][5]:
7 月 2 日的声明是说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7 月 4 日的声明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相比较于国外的法规,我国的法规并无漏洞,但是没有明确审核制度,也就是说,规矩都写在条文里,要科技企业自己读懂,自己给自己把关,不要乱来。
很显然,有一些企业法律意识淡薄,根本没有认真去学习法律条文,更没有觉悟根据法律条文规范自身的技术研发和运营了。
犯了法,怪不得别人。
不要以为自己有钱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晚上又整理了一下思绪,又有了一些想法,继续写几句。
还记得兰州某小区不让特斯拉入内吗?后来被网友锤爆了,因为那不是什么小区,而是是军区大院。特斯拉有互联网连接、前后好几个摄像头,还有激光雷达和 GPS。只要特斯拉想做,某个特定地点的特定某辆车就可以成为完美的间谍工具。
那我们再想想滴滴的汽车。滴滴网约车由于滴滴的大力推行和发偏单的行为,已经基本快把自行注册、使用自己购买的私家车辆的司机全部挤出体系了。现在滴滴能打到的车大多都是贷款购买的滴滴专供车。这些车都按照滴滴的要求安装了同时可以拍摄车内和车外的行车记录仪,而且随时通过网络上传给滴滴。而且众所周知,滴滴这样的 APP 用户使用时是要实名的,也要留下电话号码。那么我们想想,如果有一个重要人物张三,有势力想要了解他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轨迹,那么如果这个势力可以接触到滴滴的数据库,从里面调出张三的名字,再根据行车记录仪的记录确认哪个到底是他们找到的张三,就可以得到张三的电话了。然后还可以通过研究张三打车的习惯研究出他的住所、工作单位、常去目的地。甚至可以推断出张三的经济状况、家庭状况以及嗜好等。或者他们知道张三的身份证号码或者电话,也可以通过滴滴储存的数据得到张三的具体长相。再通过一些网上的社工库,张三的信息可以说就一览无余了。这样,张三在某些别有用心的势力面前就是一只待宰的小羔羊,这个势力可以根据他们得到的信息来针对张三制定计划,实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通过大数据分析多辆滴滴的车外录像 + GPS 数据,就可以对地图进行精确标定,可以提高地图的精确度。而且很多地图上不存在的地方,也可以通过分析多辆路过的滴滴的录像来猜测和标定目标。一旦确定了目标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还可以通过附近滴滴的乘坐者信息,从人群中精确找到这些目标的工作人员。
所以滴滴储存的信息绝对可以说是绝密级的,是绝对不可以被别有用心的势力接触到的。而根据滴滴的上市文件来看,滴滴并没有提到在上市前提交了申请让网信办或者网安办来对数据安全进行审查。对于美国的证券市场来说,滴滴没有隐瞒的必要,所以很有可能滴滴根本就没有提交相关审查申请。如果没有经过审查而悄悄上市了,无论怎么看,这里面蕴含的风险简直太大了。
而从悄悄上市,国内没有任何水花这件事情上来看,滴滴甚至有对抗审查、企图制造既定事实的嫌疑。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我只能说,这样的没有任何责任感的垄断企业,还是拆掉或者直接黄了比较好。
现在看见的是 “下架整改”,也就是说,没有把滴滴打死。可能说明这只是第一步的惩罚。
滴滴上市这件事情绝对是不同寻常的。首先,滴滴从递交上市文件到正式挂牌上市只用了 19 天,没有充分路演。按理说应该在上市前多多造势买各种热搜来引起大家的关注,好确定一个更好的上市价格,但滴滴没有这样做。其次,滴滴上市没有敲钟,也没有搞任何宣传,甚至像是买了反向热搜,压制了自己的热度。既然上市了应该趁上市大肆宣传一波,推高股价,给原始股东们一个更好的退出价格。滴滴的做法不符合资本市场操作的基本逻辑,感觉就是为了上市而上市一样。
滴滴占着市场垄断地位,甚至还收购、投资、联营了花小猪、呼我出行等平台来进一步用低价与小平台争夺市场。滴滴司机的抽成也是水涨船高,简直只能用丧心病狂来形容。我打一次滴滴,我支付了 13 元,而司机那里却只能收到 8 元,也就是说滴滴抽掉了司机将近 4 成的收入。滴滴还搞汽车金融,利用自己可以控制派单的优势,逼网约车司机去贷款买滴滴专供车。我曾经与多名滴滴司机交谈,大家得出的结论都是只有贷款买滴滴专供车,才能接到最多的单子,全款购买是不行的。就不用再提滴滴还在自己的平台上搞借贷款、保险等互联网金融业务,还运营着青桔单车。这么多业务竟然保证不了滴滴的盈利,甚至每年还要让滴滴亏百亿级别的达不溜(还是美元!),简直匪夷所思。只要滴滴肯管管内耗,再管管管理层的搞钱行为,我认为滴滴肯定是可以盈利的。
但是滴滴没有选择梳理内部管理,而是选择偷偷去美国上市,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滴滴上市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管理层和投资人手里的股票。上市之后,只要卖掉手里的股票,滴滴的投资人以及持有股票的高管、员工们就很快都会成为亿万富翁。他们的迫切需求就是钱。
那么看回滴滴被调查。首先,调查依据的法律可不止是网络安全法这一部法律,而是在网络安全法之前还有一部国安法。国安法针对的是什么人?如果只是滴滴在国内滥用数据会扯上国安法吗?其次,针对滴滴的调查只用了三天,就得出了下架的初步结论。对如此巨大的公司进行的调查,只用三天够吗?所以滴滴这件事情可以说已经浮在了水面上,甚至一眼就能看见,马上就可以进行处理。
偷偷上市、被微博爆料泄露国家机密卖国、被国安法调查、极速得出初步结论,滴滴这件事情已经不能用小事来形容了。如果有确定事实证明滴滴高管的确为了金钱出卖了国家的利益,那么对于其他处于垄断地位,事关国计民生,涉及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企业是否也该查一查呢?
前有美企某想投高通让中国企业给高通交了多少 4G 专利费,后面又出了滴滴偷偷上市卖国求财。老柳家果然都是人才呀!
这热度降得这么快,公关给力。
咱只能加一把火了。
柳家人的公司,不都是美国公司吗?
现在是裹挟太多资本帮着他过关。
收集个人信息的 app 很多。市面上大家使用的 app 有一个算一个。只是程度的轻重而已。
我想滴滴出行应该不只是收集个人信息的问题。因为从昨天的调查通报到今天的下架通报。滴滴出行都 “享受” 到了单独点名的待遇。
这非常的罕见。
以往下架整改通报都是很多 app 一起被通报。通报上会列出一张表写上各家 app。其实类似大通报反而因为目标分散,影响不太大。app 整改重新上架后照样被用户下载使用。
但滴滴出行这次不同了。类似通报看上去是为其量身打造。而且媒体也是第一时间全网报道。以前很多政府通报不去特别找还真找不到。所以应该是真的拿这些数据去做别的事情了吧?
那么这个性质就非常严重了。期待后续。
再比较一下。滴滴上市各社交平台没啥消息。滴滴被调查也没有什么消息。根本上不了头条。包括微博知乎头条系等。
但是滴滴被下架这个消息一出,微博知乎都是热爆掉的头条待遇。
个中缘由值得玩味。
北京时间 2021-7-4 晚上 21 点 03 分。滴滴在 appstroe 上还没有下架。
哇,震惊!但是应用商店下架只是不能下载滴滴 APP,没说滴滴停止运营,滴滴老用户还是可以正常使用滴滴的。
每个滴滴用户都可知道滴滴收集了自己什么信息,拉到滴滴主页最后点击《法律条款与平台规则》,点开《个人隐私包括与隐私政策》即可看到信息收集目录,协议是 6 月 29 日修订,7 月 7 日上架的。为了节省大家时间,我言简意赅地分类下信息收集及说明信息管理包括:
1. 个人基础信息,手机号是必选的,视业务不同收集信息不一样,比如网约车司机人脸识别,使用顺风车要提供身份证等信息。
2. 业务相关信息。包括位置,行程信息,出发地,到达地,行程轨迹,订单状态;安全相关的录音及录像信息;支付相关信息,包括调用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的第三方 SDK,其他银行卡等信息;基本功能相关的设备信息及设备调用规则。其他不做列举。
3. 数据管理规则:法律规定,所有 APP 平台都是不能向外界披露用户以上信息,除非是公安机关及其他主管部门需要。基于功能与第三方平台的交互都是需要脱敏的且对用户做充分提示的。关于这个人用户隐私大家不用太担心。
4. 声明数据储存在国内。
另外新闻并没有补充说滴滴具体的违规情况,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网信办会查什么呢?
1. 收集信息前是否充分告知用户,APP 是否有提醒并通知用户,且不能默认勾选,要用户主动确认。
2. 信息保护制度,一是信息安全是否分级管理,有完善的审批制度,不能哪个员工都能拿用户信息。是否有信息安全应急制度和方案,万一有 bug,宕机怎么处理。不得违规向第三方披露信息。
3. 后台日志逻辑,后台关于信息下载,审批,修改的记录都应完善记录,日志不可修改,且日志可视化,不要一堆代码让领导看不懂。
新闻信息还是太少了,滴滴的数据量是惊人且重要的,交通运输数据,特别是位置及路径信息是地图基本信息,设计国家信息安全,有进一步信息时我来补充。
Goofy 拼命降热搜也没用。
因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在国内,但是海外也会有很大的麻烦。
除非能在北京时间 6 号之前,得到一个基本定性的结论。否则真的股价崩了,集体诉讼,就够喝一壶了,包括独董都会吃官司。虽然这类官司,最坏的结果也就是赔钱和解。但是吃这种官司对个人公信力及关联公司都会有影响,
人加班加点在调查发公文,现在看来明显是不想给机会,短时间内根本就解决不了。而且还有种可怕事就是,人在调查期里不发表意见。然后小道消息漫天飞。具体参考去年 11 月那件事,连人被软禁都传出来了。
最后。个人觉得这类事以上的影响还是显性的,最大的影响其实是隐性的。对个人及家族影响力的影响,会是深远的。就算这个公司还在,人也没了半截。
你身边之所以有一堆朋友、生意伙伴,是别人觉得你是个能人,能搞定不少事。但是当你被拉出公开打脸,大家都会觉得你也就那么回事。
处罚理由是滴滴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文 | 沈方伟
编辑 | 龚方毅
7 月 4 日晚,国家网信办宣布因滴滴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已通知应用商店下架其应用。
相比于两天前网信办对滴滴发起安全审查的公告,4 日的处理决定没有再提 “维护国家安全” 字样。但是,不同于过去的限期下架,这次网信办没有说滴滴什么时候可以重新上架。今年 5 月底,工信部下架包括脉脉、途牛旅游在内的一批应用时,也没提重新上架时间。
对于应用被下架,滴滴表示将 “坚决落实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要求,已于 7 月 3 日暂停新用户注册,滴滴出行应用将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下架整改。已下载用户可正常使用,乘客的出行和司机师傅的接单不受影响。”
根据网信办此前处理的企业 “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的案例来看,企业不当行为主要包括四大类: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收集与提供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未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未按法律规定提供删除或更正个人信息功能。
遭安全审查当天,滴滴股价当晚滴滴股价盘前一度跌幅超过 10 %,盘后跌幅收窄至 5.34%。目前美股休市,最新下架对股价的影响还未体现。
行业分析师认为,滴滴作为《网络安全审查办法》 2020 年出台以来第一家实施审查的企业,意味着滴滴被认定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对滴滴和所有在海外上市,拥有行业基础信息的中国公司及供应链企业而言都敲响了警钟。
而舆论则持续发酵。
滴滴在招股书中披露过相关风险,“公司被要求检查并改正,可能存在违反反垄断、反不公平竞争、税收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若监管机构认定,公司可能会受到处罚。”
但全球已有多家律所宣布征集投资者,代表他们对滴滴可能违反美国联邦证券法律的行为开展调查。
7 月 3 日国内传言称滴滴是因为 “在海外上市,把数据打包交给美国” 而遭到处理。当日滴滴副总裁李敏作出回应,“滴滴国内用户数据和道路数据都存放在国内服务器,绝无可能把数据交给美国。滴滴将对造谣者起诉维权。”
除了数据安全争议,滴滴还面临着一系列运营许可问题和反垄断调查带来的风险。
根据交通运输部等六部门 2016 年颁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网约车公司需要在经营属地获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驾驶员需持有双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上岗。
据上海市青浦区交通委员会 2021 年 6 月通报,滴滴出行不具有上海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以及多地监管部门曾通告,滴滴存在驾驶员未持有双证上岗,遭到地方监管罚款的问题。
至于反垄断方面,今年 3 月,市场监管总局曾开出罚单,根据《反垄断法》对包括滴滴、腾讯、百度、美团等 12 家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作出顶格处罚 50 万元。
自那之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再与阿里、腾讯、滴滴等超过 30 家互联网企业面谈,要求各家公司完成自查,提交合规承诺。
6 月 17 日滴滴上市前夕,路透社曾引用匿名消息源报道,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经开始对滴滴出行展开反垄断调查,具体包括叫车业务的定价机制是否足够透明,以及是否使用了任何不公平地排挤小型竞争对手的竞争行为。
消息人士称,调查目前处于初始阶段,监管机构尚未给该公司下达具体指示。
对于该报道,滴滴表示 “不评论匿名消息人士没有根据的臆测。” 市场监管总局未回应置评请求。
这年头,没隐私。
所有使用互联网的人,一切数据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
但滴滴背后的势力,可不是卖国贼这么简单:
1. 柳传志三代,可谓 “满门忠烈” 啊。
柳谷书,柳传志的父亲,当初帮助香港商标维他奶申请到内陆商标注册专用权。
柳传志,5G 方案投票事件被国民口诛笔伐。
柳青,投资滴滴出行,该 app 疑似提供中国人数据给美国。
2. 柳传志和马云关系密切,联想当初被群攻的时候力挺柳传志。
3. 滴滴创始人程维在阿里巴巴干了 8 年出来创业。
而且,照这个情况来看,卖数据?把它们想的太美好了,滴滴可不差钱。
万一直接白送、直接提供给美爹,大家谁能接受的了呢。
刚看到这个↑。
中国从来不缺汉奸。
也从来不怕汉奸。
几千年了,汉奸只有遭人唾弃、遗臭万年,无一例外。
讲个故事吧:
亲生母亲受尽苦难,给小柳提供一个家,给它粮食,教它读书,它健康长大…
后来,它认识了几个后妈,后妈们说,你把你的亲生妈妈杀了,我就给你钱!给你好多钱!
小柳毫不犹豫地说:好的!
回头就开始想办法怎么把亲生母亲害死。
亲生母亲知道小柳变坏了,一忍再忍,不愿置它于死地。
直到有一天,它竟然把刀子递给后妈,说:我们一起杀了我的亲妈!
亲妈忍无可忍,不得不断它后路。
它害怕了,哭兮兮去找后妈,却不曾想到后妈竟然根本没把它当人,对它头顶拉了一泡屎,撒了一泡尿,还给了它一口吐沫,说:死远点臭蛆!什么后妈!你就是条蛆!我家的蛆成千上万!你杀不死你亲妈,就给我去死!
小柳才知道,原来自己前前后后三代,只在亲妈眼中算个人,在尊贵的后妈眼中,原来是条可有可无的蛆。
从此以后,亲妈越来越好,有了更多孝顺的子女,亲妈彻底不要它了。而后妈,连一泡屎都不愿意赐给它了。
油气行业从业者,来说句题外话。
最近几年国际油价很低,去年还一度有过负油价的时候。
所以,有很多人就说:我们不要开采国内的石油了,直接买不就好了?开采自己的,成本还高,还浪费资源。买别人的多省事?
是的,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趋利避害,是可以的!
可是从国家的角度出发,安全,是第一位的!
因此,在国际油价如此低的情况下,为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我们还要实现稳产两亿吨。
因为,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
危害国家安全的,绝不容忍!
博士、高工、心理学爱好者、社会心理指导师、五年抑郁陪伴者。
擅长:抑郁陪伴、亲密关系、亲子教育、个人成长。
滴滴一家因为 “危害国家安全” 被下架,在我看来并不是最可怕的事情,最可怕的问题在于,中国还有多少企业为了在美国上市,放弃了本应该属于自己利益,甚至是整个社会乃至国家的利益?
虽然国内也有上市制度,港股也可以上市,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企业想要去美国上市?难道是因为想要赚外汇?
答案恐怕不是,是因为整个资本市场的源头,在最要建立完整资本制度的西方社会。
除了赚的更多,谁知道某些企业,会不会已经被资本同化了呢?身体上的同化需要几代人完成,但是精神上的同化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在我们看来,每一次的企业 IPO 或者公司上市,是哪些高管们的狂欢,但实际上企业为了上市做的准备,寻求投资这种摆在明面上的事情只是冰山一角。
很多中国企业为了在美股上市,要打通的是整个西方社会的福利制度,这种获益不仅仅只是金钱那么简单,更多的是还要符合西方所认可的价值观、意识形态。
最近传闻滴滴为了赴美上市,用它们掌握的中国数据作为交换,为它们的上市之路扫除障碍,而滴滴只回应了没有泄漏用户数据,对于大家最担心的道路数据避而不谈。
现在被下架,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再说最近同样在海外传出即将进行 IPO 的 Bytedance,这个名字如果有些陌生的话,换一个说法:字节跳动。
从去年的在海外被制裁打压,到今年可以在海外进行 IPO 筹备,这其中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
但是可以看一下这段时间它们都做了些什么:
现在就算是在香港,也没有办法登陆 Tiktok,平台上传播的信息,究竟是不想给我们看呢,还是不敢给我们看呢?
把数据中心转移到美国、英国和欧洲,很多企业就算是数据中心经过美国,都会被大肆批判,把数据中心直接转移到国外,这里面的信息不言而喻。
张一鸣退休,不过不知道你知不知道,原本的 Bytedance 的董事会成员中,除了张一鸣其他四位都是国际投资者。
所以吧,在国外上市这件事情,说简单确实不简单,但要说难也确实谈不上,因为只需要让企业符合美国价值观,其资本市场就会一视同仁,否则只会将这家企业看作一个异类。
但是通过做一个忘本家来获取资本家的狂欢,这种行为能不能称得上体面呢?
一些企业可能上市成功之后,就不需要再进行幕后交易了,但如果是作为社交媒体平台在国外上市,这片信息的沃土将会给西方带来多少的便利?
美国对伊拉克发动的那场战争,震惊了全世界,除了新式武器带来的震惊,新时代的数字化信息战和对伊拉克军队高官的策反,更让全世界震惊。
攘外必先安内。
滴滴被下架,证明监管部门发现了比较严重的数据风险。
美国军方前雇员身居滴滴高位,牵涉其中 5 年之久,兹事体大。
赴美上市,太反常,太低调,太不合常理,十足的做贼心虚既视感。
外国资本占掌控地位,创始人已被边缘化。
通告中,“违法违规收集使用用户数据 “这句话,本身是个烟雾弹,滴滴收集数据不是大事,关键是“使用” 二字。
怎么使用?
给谁使用?
互联网中介平台是毫无争议的基础设施,
外卖平台,打车平台,购物平台,支付平台。
在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_必须且一定要~_进行国有化改造,这是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必然要求。
爱国企业家掌控的生产资料会被 “赎买”,或者被某种方式进行“公益化” 改造。
卖国资本家的最后归宿永远是一一路灯。
看来滴滴是真有问题的,央视出实锤报道了:
[
央视实锤了,滴滴严重违规违纪,应该是真的出卖国家核心数据了
op3721
的视频
· 1279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95321991726067712)
滴滴大股东是软银和美国乌步,控股超过 34.3%。
当我看到贾跃亭的乐视的大股东里有很多大国企公司时,我的脑海里就产生了一连串的反应,逻辑思维开始连线。其中就有联想,海尔,而且金额很大几十亿美元——感觉可能是借贾跃亭集体洗钱。
联想到克林顿洗钱,让自己女儿成立公司,低价收购一个无名的科技企业,转手几亿美元出售,钱就到了希拉里女儿手里。
柳青是联想的 boss 的公主,滴滴的老板,美国留学,2008 年就成了高盛亚洲区执行董事,背景和潘石屹老婆张欣背景一样,潘石屹夫妇已经证明是汉奸了,公开卷款卖国逃跑了。
[
汉奸潘石屹谈目的和状态的—千万别笑哦
op3721
的视频
· 2018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88967725339856897)
个人猜测贾跃亭就是国内大企业老板洗钱出逃美国的代理人。
滴滴运作这么久,难道又是新的背后的人想通过上市洗钱出逃方式吗?
滴滴低估值上市,还悄悄的上。
很可能是滴滴的投资人已经等不起了才选择打折上市,悄咪咪的应该是背后做了见不得人的交易,不敢大肆宣传。
可惜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我只想知道以后还能不能薅企业滴滴的羊毛了。
1985 年,一群日本专家,参观我国沈阳某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当时我国科学家把已经成型的整套自动化项目拿出来,教日本人搞审定。结果,号称当时工业强国的日本居然没有相关的项目?
这群无脑的科学家就这样把我国的机密给日本人看了;
也是上世纪 80 年代,我国完成了长城 1 号巨型计算机,当时我国刚刚打开国门,对自己的技术没有信心,又是请日本的专家来进行把关审定。
日本人见了,有些傻眼,因为当时的日本超算水平真的不如中国!见中国人如此,就顺水推舟来了一句,我觉得你们这个技术已经落后了,你们把技术具体参数给我们看一看,我给你们指点一下,到底哪里落后于美国。
再然后你懂的。
同样也是改革初期,我国的宣纸技术,景泰蓝技术,也都是日本人利用中国人的无知,一一窃取!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但问题的关键不是在于贼是多么厉害,而是说你粗心大意,你防范不周,特别让别人起了歹心!
滴滴出行这件事情,我看了很多回答都是指向于我国出行数据被泄露给外国。
如果真的如此,两种可能:有意或者是无意。
假如滴滴出行真的有意的将我们的出行数据泄露给外国,你这等同于叛国!
跟贾队长没啥区别。
如果是某个二五仔,无意之中泄露出去,或者说它的做法,并没有觉得这是危害国家安全,那也要承担相关的责任!
毕竟论迹不论心!
这些事情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主要是群众对于他柳家也就是柳传志,柳青父女,是心存芥蒂的。
5G 投票事件、同样的商品,美国一个价格,中国一个价格、被问及联想是中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联想的管理层含糊其辞……
再加上滴滴出行这次泄密,群众的情绪一下子上来。
一方面,国家安全部门,应该对滴滴出行这样的企业进行加强监控和培训;
另一方面,一定要培养起全民的防范意识,要告诉群众,哪些东西是涉及国家安全,一定要坚守秘密。
亡羊补牢总比不补的强,不过还是希望有关部门早一点引起重视,不要老是每次都出事了以后再来补救。一些核心重要大数据信息这么多年都属于是 “不出事不管” 的状况,在搜集之初很长一段时间都没人去管,这是有很大问题的。类似于滴滴这种重大泄密事件,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居然还没有什么过硬的法条能够管得到,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
很多人不理解滴滴的大数据到底有多重要,这么说吧:这是**战略级核心机密,**直接通天的那种。这玩意儿居然能给泄露出去,实在是让人有点想不到,滴滴的大数据信息重要性堪比中国核武器核心机密,就是这个级别。
大数据系统,包括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各种 “智能”,所谓的智慧赋能一切,交通、服务、政务、经济,在安全方面的考虑是在是太少太少了,几乎处于失管失控状态,希望能够赶紧改变。
站在军事的角度讲,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就目前业已泄露的机密而言,已经一定会造成军事上的被动和重大损失,没有危言耸听。
很多人不明白区区一个滴滴怎么会有这么严重的问题,我们随便选一个城市来说明,用的是网上的公开地图,一切说明都是基于 “假设”,不用来叨叨什么“泄密” 了,真的在泄密的东西你意识不到,举例来说明泄密危害的东西你嚷嚷保密,我怀疑你是别有用心。
五十万就在你身边。
基于大数据的战略情报分析,基础原理极其简单,但是搜集过程极其困难,得到的结论又极其重要,很难引起重视。但是现在这些各种 APP 利用大数据系统和个人设备完成了这个极其困难的过程,一旦数据流失到国外,造成后果不堪设想。
比如说:一个城市的疏散通道问题。
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城市的疏散通道,那么用核武器摧毁这个城市的时候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假如说一个城市只有三个疏散通道,分别在三个疏散通道的关键节点上空爆炸一枚核武器,造成的损伤远远大于乱打。这个道理很简单,一个城市的人被困在主要通道被摧毁的城市里,核辐射、核灰烬沉降以及后续救援力量无法到达,可以造成很大的伤亡。接到核打击警报之后正在实施疏散,瞄准疏散通道打也更高效。
搞到这个数据,在以前其实是个很复杂的问题,疏散通道不等于交通要道,城市规划设计者不是傻子,他们不会给一个城市只规划几个出入口,而是会有主出入口、次要出入口、零散出入口各个层级,每个出入口的效能还与城外道路的水平有关系。
但是现在不同了,现在我们有大数据系统。
这是印度新德里的城市道路地图,图源百度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可能的疏散通道只有 9 条。
在缺乏大数据之前,我们只能往西南方向出城较为困难,通道数量太少,只有一条;但是往东、往北、往东南方向通道数较多。我们只能根据这几个通道的公路水平给出一个大致的疏散模型,准确度是很低的。
你现在是一位巴基斯坦核武器指挥官,你怎么制订核打击新德里的计划呢?你只能一个通道给他一发,市中心给几发。9 个通道 9 枚,市中心按照 5 枚算,每一枚核武器按照 50 万吨当量计算,做个模型跑一下。我知道网上有 “核打击模拟器”,那玩意儿的准确性我很怀疑,这里就不做模拟了,我们就假设这 14 枚核武器能够有效杀伤 30% 的人口吧。
现在我有一个类似于滴滴,或者百度地图导航,或者高德地图这样的 APP,我搜集好几年的数据,我可以干什么呢?
1、计入使用数量,计入平均速度,分别计入周末和工作日,从而得知每条通道的实际通行能力;
2、排除数量干扰,不算有多少人用,只计算出发地与目的地中进出城的那一部分,从而得出每个通道的实际使用比例;
3、
很显然对于西南通道,最有效的打击节点在黑色阴影区,这里炸一发,整个西南方向就瘫痪了。但是什么时候炸呢?要知道,疏散一个城市也是需要先集中再疏散的,要把分散的人流集中到主干道,再通过主干道出城,什么时候扔下来,杀伤留在主干道上的毫无防护的人最有效?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办到这一点,一号区域的往其中心干道集中,二号区域的往其中心干道集中,三号区域是跨城市集中。这时候我们通过大数据系统分别计算抵达阴影区的时间,就能够预测核打击警报发出以后,阴影区里面什么时候人流最集中。
实际上能够玩儿的骚操作还有很多很多,最终我们能够达成两种结果:
1、加大杀伤比例,比如说同样是 14 枚弹头,杀伤 50% 人口;
2、减少核弹头使用量,用 10 枚弹头就杀伤 30% 人口。
一枚核弹头多少钱?现在你知道大数据的价值了吧?
刚才讲了战略信息的价值,此外还有直接军事窥探的可能性。
比如我们知道一个人是在军事部门工作,举个例子,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哥们儿的手机数据泄露了,他工作日 8 点出发去一个地方,周末就不去,那这个地方你觉得是干啥的?或者昨天新闻报道某个型号飞机试飞,刚好这哥们儿就去了一个咱们以前没注意到的地方,那这个地方你觉得又是干啥的?
总之,大数据泄露,极其恐怖。
建议进一步收紧类似 APP 的大数据信息管理。
像滴滴、美团、百度地图、高德地图这种 APP,其大数据系统搜集的信息价值不可估量,一旦泄露造成的危害是很可怕的,这不是股市里几个钱的问题,这是人命、一大片人命的问题。
你把 UBer 的大数据给我,我保证能给你玩出花来。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我们也不愿意自己的隐私信息遭到泄露,当然这比起要我命来说都不算什么了。
希望网信办抓紧时间收紧这些 APP,加强隐私信息管理,早早防患于未然。
我不想吃核弹。
我觉得大众对于滴滴的情感,已经超越了对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喜恶了,只要滴滴出现坏消息,就有许多人叫好,这个现象真的值得滴滴好好反思一下。
同样的,大众对于滴滴的厌恶,反过来也会加速官方的动作,因为有了民意基础后,很多法律法规的施行就更加顺畅。
滴滴的问题主要是 2 个方面:垄断,数据安全。
最遭人恨的当然是垄断,这让无数用户的切身利益受损,本来 15 块的车费,因为滴滴的出现硬生生涨到了 20,还时不时来个雨天加价、大数据杀熟,怎么让大众喜欢你。
所以滴滴下架的影响,不仅仅是让整改下数据安全那么简单,也会对其他竞品 - 比如美团高德曹操专车等 - 带来很大的激励作用,变相让替代品加速抢夺打车市场,彻底改变国内打车市场。
这对于大众是有利的,我相信当滴滴的市场份额降到 70% 以下的时候,打车费一定会下降不少。
其实今年 3 月份交通部就约谈过滴滴,去年年底的时候,交通部高层更是公开表示 “强化交通领域的反垄断是 2021 的重要工作之一”。
而且更骚的是,滴滴的高抽成已经让很多个人车主开不起了,今天开滴滴的大部分是合伙买车的专职司机。
甚至还有二道贩子,他们把自己的车租给专职的司机,然后再抽一笔。这么多中间商抽成,价格不高才怪了。
至于数据安全问题,这一点大众的感受不那么强烈,却是滴滴的命门所在。
虽然滴滴官方辟谣了 “滴滴把数据交给美国” 的传言,但是怀璧其罪啊,
你掌握了那么多交通道路桥梁数据,又是在美国上市,背后又有官方和大众都不喜欢的柳姓股东:
当年推动滴滴和 UBER 合并,导致滴滴在中国获得垄断地位有两个关键人物,
一个叫柳青(滴滴 CEO,柳传志女儿),
另一个叫柳甄(UBER 中国战略负责人,柳传志侄女)。
你看这怎么叫人放心嘛,万一哪天中美矛盾加剧,滴滴就是个软柿子和突破口,
还是先管起来的好。
既然网信办已经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 APP,那就说明滴滴已经被实锤 “严重违反法律法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这个事儿我是坚定不移站国家的。
不过最有趣的事情还不是这个,看图。
6 月 11 日,滴滴出行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首次公开募股(IPO)申请;
6 月 30 日,滴滴在纽交所上市;
7 月 1 日凌晨,滴滴开盘价 18 美元,较 14 美元的发行价上涨 28.6%。收盘报 14.14 美元,首日涨幅仅有 1%。
不到一个月,滴滴完成了递交招股书到上市的全过程。
不过滴滴却没有为此举行对外媒体发布会,也没有敲钟仪式。
简单来说,很快,很低调,时间也很巧妙。
7 月 2 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关于对 “滴滴出行” 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7 月 3 日,滴滴方面紧急辟谣,称绝不可能把数据交给美国。
7 月 4 日,网信办官方微信发文称,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 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 “滴滴出行”App。
很快,很惊人。
原本大家以为,这是要耗时两个月左右:
结果时隔短短几天,各种动作连续。
滴滴的股价也是大跌:
本来以为,事情或许有点阴谋论,
但现在看来,事情可能大条了。
滴滴的股价之后估计还会出现比较大的波动,
7 月 5 日美股还休市,要等到 7 月 6 日了。静观后续吧。
更多有意思的内容请关注尊嘉金融,港美 A 股 0 佣金,欢迎港美股投资者私信交流~
风险警示:文中内容都有其特定立场,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尊嘉竭力但不能保证以上内容完全准确与可靠,亦不对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操作而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这段代码来自于滴滴谷歌 play 版 6.1.19
类名 Lcom/didi/sdk/address/a/f;
获取 IMEI 也就算了,获取 mac 地址干啥?
甚至还获取手机型号和 cpu 型号
我找不出合理的理由来解释,大概只能用万能的 “大数据” 解释了吧
马已经服,柳暗滴停!
百度配的这张图就很有意思,联想大 logo 你想暗示啥?老李你忘了自己也是泰山成员,难道你是卧底?“中国人更愿意用隐私换效率” 这话是你说的吧?你有没有把中国人的隐私卖给美国人?柳老教父当年可是和高盛一把屎一把尿给你喂大的!
二万亿的泰山系…… 说多了小管家又要给我发通知。
这个人到底是不是微博上说的美国特务,咱先不说,你先记住这个时间点,2016 年 6 月 30 日。
PS. 柳二小姐是 2015 年加入的 Uber 中国,2016 年在滴滴收购了 Uber 中国之后,宣布离职。同年 10 月,柳二小姐去了自己跳动,去年五月,个人原因宣布离职。侄女儿还是没有闺女儿亲啊!
2016 年 5 月,库克访华,给柳大小姐站台,打了一个滴滴,新闻记得吧。
转眼就是六月,裤衩一下给了十亿,美金,白给,不参与投票,没有任何业务合作,这那是苹果公司的作风,我记得当时美媒的报道是 “投资原因成谜”……
这个微博上传的美国特务,来源就是上上的这张图。
Adrian Perica 这哥们长这样
照片来自苹果官网,负责苹果全球并购和投资,beast 好像是他买的,当年好像还去买过特斯拉,现在是高级副总裁,苹果 20 人名单成员,2016 年 6 月进入滴滴董事会名单,十亿挂名,疯了去滴滴当特务!西点毕业的,美国陆军服役,上流白人标准套路啊,人服役完事儿就去高盛了,对,那那那都有老柳家的高盛!
你们还是关注关注老泰山吧!!!
去年年底,毛队长在重庆吃了烧鸡,今年五月底就发了通报,措辞可有意思了——“新冠疫情严重期间仍频繁接受监管对象宴请”,“既想当大官又想发大财”,“甘于被 “围猎”,腐败贯穿职业生涯”。毛队长去重庆之前,就跟你们几个天天混,老史,是不是说你?老郭,是不是说你?
还有老马,你不是马已经服了么?套现 350 亿美金是几个意思?
柳泰山去年退休,联想今年回 a,我指定是得买点,买券还是买票不一定。
明天,民生银行,复星医药,舍得,咱看看热闹。
最后
软银持有滴滴 20% 股份……
孙正义真股海神灯!
老陈财经
今日回顾
1、滴滴真是牛掰啊,受到点名都由这么高级别的出手,新闻刚出来没多久我还去华为商店看了眼还在,然后等会再看果真搜不到了,现在滴滴自己也宣布暂停注册配合整改,可喜可贺。
我去搜集了下滴滴为啥突然被封,这一搜发现果然是个大瓜并且黑料不少。首先这次滴滴下架不是依据《反垄断法》而是《网络安全法》跟《国家安全法》,并且公告里面还特别强调了防范风险扩大,什么风险能危害到这两部法律这事不小啊。
滴滴作为出行市场的垄断者,事实上掌握了中国所有城市的个人信息、通勤、出行,并且在 2017 年获得了全国高清地图测绘牌照,再加上他还有录音搜集功能,甚至还有车内录像数据。这些个数据跟小鬼子当年废了那么大力气来测量国内数据有一拼了。
2、滴滴第一宗罪,独立董事 Perica 曾经在美军担任情报官员职务,也就是以前的美军间谍现在在滴滴任职高管;第二宗属于 AOE,另外一个董事柳青,他爹柳传志他爷爷柳谷书。但是大家知道这几天另外一个维他奶的新闻,维他奶的幕后 boss 是柳传志的侄女柳甄,也就是他们柳家控制的。维他奶干了啥呢,企业代表慰问港独,悼念恐怖分子,7 月 1 号香港的袭警事件的袭警者是维他奶的采购部主任。然后维他奶直接发公告悼念袭警人,对他的不幸逝世沉痛悼念,并且致以深切的慰问,还要提供协助,这立场问题就大了国内直接封杀维他奶。
第三宗罪,国家这些年大力发展科创板,港股也允许同股不同权了,目的就是在这个困难时期让资本市场承担起应有的作用。然后百度、阿里、京东纷纷表态要回 A 股港股,快手选择了港股上市,头条一直出在美上市的传闻试探监管。滴滴不懂么,揣着明白装糊涂,并且低调的选择了在 7 月 1 号大庆的前一天赴美上市。这就是明显的叫板加打脸。
第四宗罪,我特地问过滴滴的司机,滴滴目前每单收取 30% 的平台抽成,并且这笔钱不只是从用户这边薅一笔还要在司机端薅一笔,滴滴的出现到底是让我们的生活更幸福了还是无形中提高了生活成本。并且现在滴滴是一家国际化公司,他在国内的业务从 18 年开始逐年减少,国际业务确实疯狂增长,也就是国内增长不动了打算跟之前字节一样投身海外了。哦对了,滴滴这次美股上市居然不开放个人申购,也就是上市之后的最后一点汤也没给散户喝。
3、吃完滴滴的瓜回到市场,周五市场再次大跌,没啥好说的了很早就提醒大家了节后必有一跌,之前听进去的人美滋滋没听进去的也没关系。因为周末也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利空,甚至在存在一点点的利好,比如贸易战又缓和了,美元指数企稳了。所以 7 月份开局这个大坑反而让行情明朗了一些,修复周五的大坑。
4、周末芯片的利好最多,中微公司公告,大基金二期、高毅资本等产业资本大额认购定增,大基金是投资方向直接引导国内资本的走向,中微公司是做芯片上游的设备制造的。设备制造相关公司也不少,可以关注下万业企业的低吸;第二利好是 6 部门发布的加快培育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意见,强调了集成电路领域核心技术、产品、装备的公关;第三利好是,闻泰科技收购应该最大汽车芯片厂 NWF。明天芯片概念又是一个艳阳天。
光伏房顶概念周五启迪设计又涨停了,成长为了第一轮的龙头,汉嘉设计、秀强股份、嘉寓股份等等跟了一波。这个概念后续随着更多的利好落地,以及实际申报县市的落地,应该还会继续炒作,只不过不适合追高了。
下周有一系列跟华为相关的大会,7 月 7 号华为举办智能制造数据基础设施高峰论坛(概念股矩子科技、天准科技);7、8 号有跟教育行业的活动;7-9 号国际电动汽车充换电产业大会,华为会进行高压充电技术的演讲(爱仕达、通合科技、展鹏科技);8-10 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华为负责承办人工智能高峰论坛(科大讯飞、神思电子、富满电子)
5、今天就这了,市场目前最主流的板块还是锂电池、芯片、光伏等等,虽然已经严重透支了这几个模块的涨幅但是机构资金也是没办法,要么继续抱团追要么就被别人甩下。接下来主板跟创业板震荡的可能性大一些,可以考虑概念内中证 500 也就是二三线公司的机会。
历史文章
《热烈庆祝建党百年》
关注:老陈财经(侵删)所写内容非荐股,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滴滴出行为何选择赴美上市? 与国内市场审核制不同,美国资本市场采取注册制,对于拟上市公司不设盈利门槛。只要你的公司业务高速增长,占据很大市场份额,即便亏损也能上市(重要的是你能讲明白故事,使投资者相信以后能有钱赚)。一句话:国外宽进严出,国内严进宽出。
补充一句哈,原答案单纯只是算算数据量和硬盘数之间的关系,想说的就是即便把一个一线互联网公司的数据全都搬走也并不是什么难事,至于需不需要搬走需要搬走多少则另当别论。
看见很多人在讨论数据传输的问题,我来给大家算点算术题。
按一块硬盘 10T 算,100P 数据也就一万块硬盘,也就是 20x20x25 这么一堆,凑合能占集装箱的一个角吧,用零售包装的话一辆金杯差不多也能放下。
滴滴开业这些年能不能攒下 100P 数据呢?对此我持怀疑态度,因为 100P 已经是国内顶尖纯互联网公司的量级了,不信你让周源黄继新出来说说知乎有多少数据。
利好滴答
如祺出行
高德地图(有打车功能)
等等被滴滴压的喘不过气的同行。
今夜这些 ceo 都要笑醒。
只要下架时间够久
这些软件必然会把滴滴让出的市场空间分掉
滴滴的垄断自然得到改善。
女朋友这种生物是闲不住的,刚一放暑假就非要去北京玩,说红色之旅…… 还要拖着我……
不去就是你不爱我了,你不心疼我了,你难道放心让我一个人出去旅游吗?
三连!
然而我是不敢跟主管说我女朋友要去北京玩所以我要陪她去所以老大你给我赏个休假吧……
今年这么不景气,我是想自觉申请被裁名额吗?就只好周五晚上去,周日晚上回……
昨天到家快两点了…… 啊不,今天!
然后今天是周一,爬起来上班时才发现自己周末两天走了十几万步的代价是…… 我瘸了……
上海今天热死了,35 度大太阳下,一个悲催的中年油腻男拖着被往返高铁和北京两日游摧残的残躯挣扎着瘸向单位。
路上一同事问我:咋了哥们儿……
我不好意思说我跑了趟北京累着了,只好说地铁上给老头让座时不小心摔了一跤。
终于瘸到了工位,我准备积攒一下体力先,等下还要开会,去开会的路上不能让别人看出来我瘸了。
我女朋友?她放寒假了,上周四比我早去了一天,然后这会儿人还在北京呐……
刚刚还跟我吐槽住的某假日酒店中央空调不灵光,而且服务也很差劲不支持送餐到房间,好在早餐还行……
………… 大姐,我昨天晚餐吃的高铁盒饭,早饭…… 累忘了,饿着呐!
她继续碎碎念两张早餐券可惜浪费了一张,酒店也不学学海底捞在她对面摆套餐具放个小熊巴拉巴拉……
我…… 我还瘸着呐……
我就好奇了她怎么不瘸呐毕竟她和我一样两天走了十几万步啊!
我们双双霸榜了两天微信运动步数榜呐!
嘴欠问她,她答:
“这家酒店别的不行,就 SPA 还行,昨晚做完 SPA 后又泡了一小时澡,就 OK 啦~”
泪目~
女朋友这种生物,旅游的时候体力是近乎无限的!
明明平日里一公里的路都要叫滴滴的!!!
哦,为什么周末时没叫滴滴?
还不是因为前几天我俩一起新换了手机嘛…………
新手机里没滴滴!
好! 让他不识抬举,去美国上市!
中概股得跌 99%
如果真是因为数据泄露,那问题大了。
数据隐私是这几年崛起的新方向,因为人们发现影响力实在太大了,数据已然是当代的新型先进武器了。
有人说道路和地形图重要,这些一点也不值钱,美国卫星看得明明白白的,你想不让对方拿到高精度的地形图,是纯痴心妄想低估卫星测绘的能力了,你的技术思维还处于冷战早期,赶紧升级吧。
关键是用户的信息啊!
比如你几点从 XX 小区打车到 XX 大厦或是 XX 部门,光凭条信息,就能分析出无数有用的商业甚至政治信息。
只要看用户过去 30 天出行的频率,大概就能确定用户的家和上班地点,差不多也能知道这是码农,还是政府人员,大概也能分析出收入区间和群体。
这个信息非常容易获得,获取全中国所有人的过去 30 天的 Top 5 起止地点和上下班时间,写个 SQL 几十分钟的事罢了;然后每天都分析这个信息,加点额外的辅助,想知道这五个地点中哪些是家,哪些是工作地点,也十分容易。
长期来讲,用 4、5 个程序员就可以维护这个组,每天更新和分析,再加上外部的数据,使得测算的精度更加准确。
这个数据极其宝贵,简单说说商业上的应用:
滴滴卖这些数据赚的钱,可能比打车业务本身要更赚——因为数据本身维护成本极低,就我上面说的 “全中国所有人 Top 5 起止地点” 的表 10 亿行,一年下来维护成本撑死也不会超过 100 万人民币;开发组 5 个人,可能需要 500 万人民币年薪,也无妨。
但滴滴可以卖给苹果,卖给 Prada,卖给 LV 等很多企业。
这就是数据的威力:只要数据有质量,它可以无限制地复制,服务给很多人,成本近乎固定,收入却可以无数。
滴滴的数据是最有质量的。所有数据中,Location(位置、地点)是最敏感的,因为 Location 基本上可以确定真人和虚拟身份之间的连接。
比如我能知道你 25 岁,商业价值有,但这信息意义不大;第一我可能猜错,第二也许你给的是假信息;其他信息都有同样的问题:如果有些人故意在虚拟身份上作假,会严重干扰信息质量。
但如果知道你十二点整在什么公司出现了,这个信息有时间、有地点、非常可信,就意义连城了,而且很难做假。
所以归根结底一句话:数据太敏感。
今年的 5 月 3 日晚,爱人带女儿去剪发,老南自己一人在家。中途,还收到爱人发来的,女儿剪好发的照片,笑的很开心。
大约 20 分钟后,老南接到爱人的电话,但却是女儿的声音:
“爸爸,不好,妈妈被车撞了!”
当时,大脑嗡的一声,心揪的疼。
一边冲下楼,一边安慰女儿,让女儿请路人帮忙,打 120 叫救护车,并告知事故位置。毕竟才三年级的小朋友,只知道妈妈在喊疼,但也说不太清楚。
10 分钟左右,老南赶到现场时,120、交警、电视台记者(南京零距离),都到了现场。
照片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爱人被抬上 120,体征都还正常,但身上多处非常疼痛。
关键,肇事的网约车,跑了!
你没看错,朗朗乾坤,这可是南京,而且离市中心新街口,仅 2 公里,居然肇事车敢逃逸。
**好在来自北京的乘客在现场,向交警和我,提供了网约车的订单信息。你没猜错,正是滴滴的网约车。**下图由北京乘客提供(红色标识显示已经报警):
后来,和家人乘 120,一路忐忑不安的到了医院,做了全面检查,在紧张中,等了 2 个小时。
不幸中的万幸,仅是软组织挫伤,在家休息几天即可。
期间,处理事故的交警也来到医院,了解情况。
问及肇事车逃逸时,交警说:这是一辆 “黑车”,非法运营的,所以当时会跑。
老南顿时傻了,滴滴平台上还会有无照,非法运营的网约车?
当晚 11 点,迫于压力,司机主动投案,并打来电话道歉。
考虑到乘客是外地游客,第二天一大早,老南就去交警大队完成定责,并在上个月完成了全部赔偿,检查费 + 医药费 + 误工费,5000 元。
当然,这事从头到尾,滴滴和不存在一样,全程装死。
考虑到家人伤情并不重,也就没去和滴滴死磕了,毕竟精力有限。
但对于滴滴作为运营方,只管收钱,不管 “黑车”,不管伤者的态度,强烈不满。
正因为亲历了整个事故,事后,顺手查了下滴滴 “黑车” 的事,这一查,还真吓到了:
这么高频的、大范围的,滴滴平台存在非法运营网约车的报道,那说明,这不是一个偶然,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
为什么国家要规范网约车?不就是问题太多,引发了社会矛盾,维护市场秩序的手段嘛。
知法犯法,让这么多非法营运网约车在路上,对乘客,对道路安全,都是极度不负责的行为。
为什么上文肇事的司机会逃逸?不就是因为非法运营嘛。如果正常运营,该报警报警,反正有保险。
所以,这些 “黑车” 的规模到底有多少?运营占比是个什么样的规模,能让滴滴如此舍不得?
本次滴滴上市,老南作为前证券从业人员,还特地去翻了下 IPO 招股书,看看披露材料中,对非法运营一事,到底有无披露。
结果,在风险部分,的确披露了,部分翻译了下,感受下:
**“但在我们运营的每个城市,并非所有平台上的司机都经过了获得必要执照的程序。**根据我们所掌握的信息,我们相信,已经获得必要驾照的司机在我们的平台上提供叫车服务,占总叫车交易额的大部分。然而,在中国的某些主要城市,由于当地规则的某些限制,包括当地的居住要求,没有获得许可证的司机人数很多。”
**“**在中国,用于在线叫车服务的车辆必须满足某些条件,以获得必要的运输许可,包括安装卫星导航系统和紧急报警装置,并符合某些操作安全标准。部分原因是不同城市在发放运输许可证方面的新做法和演变,我们意识到我们平台上的大量车辆可能不具备以下条件。我们知道,我们平台上的大量车辆可能没有必要的运输许可。像我们这样的平台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包括纠正令和罚款。”
**“**如果我们或我们平台上的司机或车辆未能及时获得或保持任何所需的执照、许可证或批准,或未能及时或根本没有提交任何必要的文件,我们可能会受到各种处罚,包括罚款或可能被迫暂停、终止或大幅减少我们在该城市或管辖区的业务。”
是不是触目惊心?
在美国上市的招股书里,公开承认有司机和车辆,没有网约车资质(driver’s license、transportation permit)。
而且这个数量,是 “a large number of”。
现在,知道滴滴为何,没在国内上市的原因了不?
因为国内外不同的监管环境下,会有监管套利的空间。“a large number of” 网约车连牌照都没有,中国证监会,会让你带病上市?
尤其最近几个月,发审委异常严格,不少现场检查,直接吓退了部分拟上市的公司。
而且,为何这次滴滴上市,搞得神秘兮兮、偷偷摸摸?
全网,居然没有一张滴滴 IPO 的照片,相关新闻通稿也非常少。
前几天上市的叮咚买菜、每日优鲜,都还搭个台子:
反常之处必有妖,滴滴如此低调,这是在怕什么?
当看到国家网信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对滴滴依法检查,并认为 “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作出暂停注册、暂停下架的通告时。
很明显,滴滴的问题,不仅仅是 “黑车”。
有兴趣的,可以搜下,2015 年,《高温天部委加班大比拼 国土资源部 “最狠”》一文,无法想象交通数据能如此应用,而且用在国家机关身上。
在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存在大量合规风险之时,加速上市,只能说,背后的资本,太急了。
当然,并不否定滴滴当年的初心,方便了大家的出行,也带动了一批就业,这本身是好的。
这也是为何事后,没再追究那司机更多责任的原因,给别人留口饭吃吧。
但是,现实是,当长期游走在合法和非法边缘,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时,资本的选择,永远不会是我们普通老百姓。
我们需要资本参与的市场化,带来便捷和就业;但也要让资本,懂得克制。
以前哪家公司去米国上市的时候,不是大张旗鼓,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大肆庆祝。
只有滴滴偷偷摸摸跑米国上市,生怕大家知道。
时间点选的好啊,6 月 30 日。
最后讲一个明末晋商发家的故事。
明末晋商因为不断给后金提供粮食等大量物质成为大清的功臣,被封为皇商。
商人嘛。
想赚钱发家致富,不寒碜。
但是,别看现在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
划重点:
一、经检测核实(这回不是造谣,实锤了);
二、严重违法违规(情况较为恶劣);
三、通知应用商店下架(铁拳已到);
四、要求认真整改(看你认错态度了)。
滴滴,你要是体面,我们就让你体面。你要是不体面,我们就帮你体面!
其他打车软件的高层领导此刻在家疯狂滑跪庆祝。
滴滴真是接二连三的出事,之前是出现安全问题,但是滴滴的市场太大了整改了还能继续。但是这一次滴滴涉及到的是 GJ 安全,下架是必然的。
我是滴滴的老客户了,我的体验就是,滴滴司机的门槛也太低了,很多司机都凶的不行,有几次我被暴躁司机摔行李骂哭,客服也做的不好,投诉无门。后续的处理方式也让我非常无语。
类比同类打车软件,滴滴的价格也偏贵。还杀熟,同样的上车地方和终点,我白金会员竟然比黄金价格贵。
很多人说,没了滴滴我们用什么打车软件,非常不方便。在家国大义面前这些都是小事。在没有滴滴的年代我们照样可以打出租车,而且现在这种打车软件不在少数,这里我就不举例了。滴滴倒了就会有一堆同品类的 APP 涌向市场,来瓜分这块大蛋糕
今天滴滴下架,也算给大众一个交代,杀鸡儆猴。
做了违法违纪的事情就应该直接下架,不能容忍!
不要妄想做着侵害人民权益的事情,还想赚人民的钱。
以省直机关工作过的经验来说,对外发布这样的一个通报是有极其严谨的程序的。别说对外的稿子,就是内部国家部委要开一个内部业务座谈会,需要一个经验交流材料,那也是要经过责任处室调研、征求意见、起草,然后三易其稿,形成送审稿后送省厅起码分管副职把关,再次修改后形成送审稿(N)报给办会的国家部委提前把关,得到反馈后最终修改形成定稿,再套红,校对,走正式发文流程。一个省级内部的稿件就已经如此,这个通报要走的流程要求和标准只会更高。
说上面这些内容想表达的意思是,自从当年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之后,国家对外宣口的工作要求已经提到一个非常高的标准了,这种国家级发文,那里面的每一个字都肯定是确有其事的。一般起稿的要求就是,稿件里每一个字都要有事实和材料支撑,引用的领导讲话和制度必须是最权威最新的。比如某件事只做到 90%,是绝对不会用 “已经完成” 这种字眼的。
这份通报里最刺眼的 “严重违法违规” 就说明这个事情肯定是已经拿到最可靠证据并且事态已经到严重了级别了。
最后想说,数据安全在新时代重于泰山,资本没有国界,但是企业和企业家有国界,在百年诞辰搞这样的事,看来某些企业真是把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和人民民主专政的铁拳忘得一干二净了!
以我的信息渠道和分析,导致滴滴被网信办调查及 App 被应用商店下架的根本原因可能并不是外界所盛传的「滴滴泄露中国的道路数据给美国」,而是「选择赴美上市」。如果真的是「泄露数据给国外」,根本不会等到滴滴在美国上市再调查下架,也更不可能先下架再说。
在中美新冷战格局下,美国政府随时可能以国家安全等名义冻结有中方背景的资本,故美国资本市场已经逐渐失去中国部分有背景的资本信任。而网约车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服务,因此滴滴算比较优势的资产,这次公开上市必然吸引各方投资者关注。「滴滴」选择赴美上市,等于把中国的优质资产分享给美国资本,必然引起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满。
最近几年因中美关系变化,许多原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都在回归香港上市。从我国政府的角度,也乐见中资互联网企业可以回归中国资本市场,让中国资本可以安全地在家门口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中国推出沪港通,打造科创板,改革创业板就是为中国资本在家里或家门口直接投资,安全获利创造便利。
滴滴作为一份依靠抽成模式,在中国市场有相对垄断优势,可以给资本带来中国市场 “收租权” 的优质资产,应当看到大环境背后的逻辑,至少选择香港作为 IPO 地点,首先满足中国资本的投资需求。把中国市场的收租权让与美国,这等于给美国要挟的把柄,很难不让人怀疑在关键时候会将中国道路交通等数据信息透露给美方。
以本次滴滴 IPO 的规模看,选择美国可能就是年内美国规模最大 IPO 项目,选香港或沪深也将是最大,这会非常影响今年中美两国证券市场融资的总额。在这几年美国多次在资本市场为难中国企业,而沪深港为中国企业抛出各种橄榄枝的大背景下,滴滴选择美国上市,颇有泼中国建设国际资本中心的壮志雄心冷水,而壮别家声势的感觉。
**此前滴滴也曾准备登陆港交所,但据传还是因为估值低而放弃。回国上市可能是滴滴解决问题的钥匙,**有些投资者倒是可以去赌一把滴滴会找到走出迷宫的钥匙。总之,中美冲突已经延伸到金融领域,未来中资互联网企业上市最好还是以「港交所 + 科创板 / 创业板」模式。我国政府非常希望打造出可以与美国抗衡的资本市场,可如果连本国知名企业都搞不定岂不是很难看。在中美二选一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的崛起是必然,中国内地及特别是香港的金融法律人才需求会持续增长。
从个例上看
这是滴滴因为涉及敏感数据流失泄密而被制裁
从大走势来看
这很可能是中美经贸关系逆转的转折点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
自从 2016 特朗普上台以来
美国对中国的态度逐渐从合作变为打击
美国在各方面对中国展开不择手段的打压
有些甚至是赤裸裸的欺凌与挑衅
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与偏执狂一般的表现
中国已经全方位开始为中美脱钩做准备
在中美脱钩与对抗的大背景下
数据库涉及国家安全的滴滴赴美上市问题
就成了逆国家战略取向的微妙事件
从两国关系的走向来看
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已经失去了本来的积极作用
甚至还会使得企业自身成为牺牲品
最近一二十年内
企业发展应该立足于国内市场
立足于符合国家战略利益的方向
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
应该认真思考如何适应与拥抱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而不是一味 “拥抱美国”
我给大家说个作死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人类历史上最牛逼的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故事。
这个公司创立了迄今为止诸多现行的商业游戏规则,甚至于股份制公司本身。
而它的覆灭更有意思,它死于自己的骚操作。
当年,荷兰和英国为了争取国际海洋霸权大打出手,打了四次。
打战自然费钱,而当时的日不落帝国不是英国,它的对手荷兰反而更有钱。
那么,英国是怎么打这四次战的呢?
你往最不可能的方向上去想。
对喽,英国之所以有财力打这四次战争,靠的就是借阿姆斯特丹银行的钱和在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发行战争债券。这些债权人往往都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持股人。
你说这公司傻逼吗?为什么资敌打自己。
你问荷兰 zf 傻逼吗?为什么允许敌国借自己的钱打自己?
英国人开了一个难以拒绝的利息,而资本家的逻辑列宁早就说得明明白白:
给犹太资本家 300% 的利润, 它们会卖给我们绞死它们自己的绳索。
所以,别相信资本家的良心和理性,他们是真敢卖绞死自己的绳索。
荷兰一战败,依靠它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就此衰落。
英国打赢后并没有履行好自己对于 “商业自由” 的承诺,荷兰股东是陪了夫人又折兵,顺便还把世界金融中心送给了伦敦。
-————
对这个故事感兴趣,可以去看
的视频:
资本是怎么玩死自己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兴亡史【曹小灵】_哔哩哔哩_bilibili
你可以不爱国,但是你不能卖国。
这个底线很难吗?
反正耐克阿迪、农夫山泉、维他柠檬茶、滴滴、联想、技嘉已经在我得黑名单里,我不会再买再用了。
柳家真的是满门汉奸。
最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抵制很重要,抵制很重要,抵制非常重要。
没有任何一个国际大厂可以一个月彻底断绝中国的生意。
如果抵制没有效果,耐克会 618 大降价?
如果 618 所有人管住自己的手,那么耐克会不会双 11 1 折?
如果双 11 大家还不买耐克,耐克会不会彻底跪下来?
肯定会。
资本家是软弱的,屁股再歪也是想挣钱。
只要我们想让他们死,他们就会懂该怎么做,声讨没用,他们想一边赚钱一边让我们国家死,那么我们就让他们先死。
这时候可能有人就要问了,1 折的耐克不香?
不香,我跪不下来。
因为我知道,如果我们都跪了,那中国就完了,它们会变本加厉的一边卖国一边羞辱我们,中国会变成乌克兰那样,由一个喜剧演员当总统,卖掉所有能卖的国,卑微的跪舔美国求它们的施舍。
而我们都知道,美国向来对跪舔它的人弃之如敝屣。
滴滴挨罚的领域,大概率不是大家关注的网络安全,而是隐藏在暗处的反垄断。
(个人认为是滴滴垄断的地方在于**司机端,**绝大多的全职 / 兼职司机都在用滴滴,这也导致了其他网约车平台做不起来的原因之一)
靠着前期形成的体量和用户习惯,滴滴仍然独占鳌头,拿去年 10 月份的网约车订单数据来说,当月网约车订单量只有 6.3 亿单,而滴滴就拿到了 5.62 亿!
可怜的我,周五买入美股滴滴,看好他破千亿,这次亏惨了…
无论是滴滴的数据审查,还是之前针对蚂蚁金服的密集监管,还是抵制 “二选一”、“大数据杀熟” 互联网反垄断,实际上反的是法外之地的数据垄断、权利垄断。
人们常说,数据是二十一世纪的能源、是黄金,但是互联网公司作为最大的能源开采商和金矿主,却不需要任何国家的开采许可。
互联网公司通过每次登陆 app 时让用户无意识地勾选的所谓《用户隐私授权协议同意》,肆无忌惮地将个人数据据为己有,于是:
互联网公司不需要十年一次人口普查,就对国民数据了如指掌,却将其据为己有;
互联网公司不需要民意调查,就能通过社交媒体掌握甚至引导舆论走向;
互联网公司可以了解你的冲动、欲望、恐惧等各种情绪,然后不知不觉让你更多的花钱、借钱、消磨时间;
互联网公司甚至可以建立一套独立于国家货币之外的、跨国的数字货币体系,正如以 facebook 为代表的国际互联网巨头在数字货币上开展军备竞赛,却丝毫不关心这样的跨国的数字货币 一旦在全球发行、被广泛接受, 对于很多弱小国家的货币体系将是致命的冲击,带来经济上的灾难,最终为巨头们的野心背锅的还是最贫穷的底层大众。
于是你可以理解,国家绝对不能允许关键的主权受到威胁,其中重中之重的就是金融主权。这也就是为什么,之前国家要从蚂蚁金服所在的金融领域入手,步步紧逼,将互联网公司的一项项业务纳入监管。
首先是支付,2017 年国家成立网联,所有第三方支付数据必须经过网联系统、接受审查监管(就像各大银行需要对接银联一样);
然后是货币,2020 年 4 月国家正式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本质上是一个防御性的动作,其实就是占据数字货币的主导权,不允许国内各个互联网公司像 facebook 一样独占山头,也是为了防御 facebook 的 libra 数字货币一旦全球发行对我国货币体系的冲击;
其次是信贷,通过限制互联网信贷杠杆率,让蚂蚁金服像银行一样的杠杆约束,符合巴塞尔协议要求;未来,大概率也会像银行定期的监管报送一样,要求蚂蚁等互联网机构报送关键业务财务数据,审查潜在的金融风险。
这次审查滴滴,逻辑也是一脉相承 —— 本质上就是因为,以 “逐利” 为第一要义的公司手里掌握了大量关乎国计民生的数据,国家一步步加强监管也是顺理成章。当然,这里倒不是说滴滴一定有问题,但是监管一定要及时跟上。
而最近的针对阿里等企业的反垄断,则从金融领域延展开,向关乎国计民生、居民就业的零售等领域发展。社区团购的烧钱大战正要一触即发,被紧急叫停,保住了大量小摊小贩的饭碗,避免像曾经的共享单车大战一样剩下一地鸡毛。
当然,尽管如此,也决不能否认过去十几年互联网公司对于技术和业务模式创新、倒逼国企进步上的巨大价值,比如蚂蚁金服探索出的纯线上大数据风控模式,被国有大行纷纷效仿、成为推动普惠金融的最有效的手段。
只不过,在互联网红利逐渐消失、经济增长迈入深水区、疫情阴云持续笼罩、前沿技术仍缺乏突破性进展的今天,互联网公司没办法再像以前那样 “体面” 地引领创新、高歌迈进、聚焦诗和远方,为了存活、寻找新的增长点、尽快盈利,也不得不 “吃相难看” 地抢线下摊贩的饭碗,冲着利润微薄的生鲜团购拼个你死我活,陷入囚徒困境、恶性循环。
但是,在角落里深耕科技、很少蹭热点的华为,也为科技巨头们指明了另外一条虽然更难、但是更有壁垒的破局之路:如今的华为就是因为基础科技运用被卡脖子,华为在科研上砸入重金,华为已经在 10 年内投入科研的费用超过了 4000 亿元人民币,今年华为的研发费用达到了 1,316 亿左右,可以说是国内投入研发的公司首位。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华为的定力,更是华为的战略。
随着这一波反垄断的铺开,兴许我们可以逐渐看到各家互联网公司会在两条道路之间如何取舍,而可能只有那些真正建立起技术壁垒、同时帮助国家解决问题的企业,能够最终存活下来。
正像人民日报说的:
“掌握着海量数据、先进算法的互联网巨头,理应在科技创新上有更多担当、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为。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
-—
对商业话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并关注我的公众号 “米饭思考”,欢迎与我交流。
国家网信办 7 月 4 日晚间通报,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 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网信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 “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许多人用 “滴滴出行” 打过 “滴滴”,但许多人可能不知道,“滴滴出行” 违法和违规收集使用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通报中,针对 “滴滴出行” 的违法违规行为还用了 “严重” 二字,确实要引起高度警惕。
《滴滴》方便快捷,许多人喜欢打 “滴滴”。然而,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没有保障,谁还敢打“滴滴” 呢?
使用者只需点击 “滴滴”,相关个人信息就已被“滴滴出行” 自动抓取并记录下来,必须面对一个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的无奈现实。
拥有大量用户个人信息的 “滴滴出行”,身上理应流动道德与法律的血液,千方百计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但是,“滴滴出行” 不但没有做到这一点,反而 “严重违法违规” 收集个人信息,怎不让用户焦躁不安、心惊肉跳、出离愤怒?
千百条路,安全第一。如果不能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那么滴滴出行谁还敢、谁还愿意使用 “滴滴出行”?假如广大用户都不使用“滴滴出行”,那么“滴滴出行” 能否生存?皮而不肉?
根据《环球时报》的报道,“滴滴出行”在美国上市,其第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均为外资企业。因此,“滴滴出行”违法和违规使用个人信息,不仅侵犯了用户的个人利益,而且损害了国家的安全利益。全国网信办对《滴滴出行》进行了严厉打击,要求 “滴滴出行” 下架整改,既是维护个人信息安全,也是维护国家安全,因此也是深得人心。
下架的好,我以后也不用滴滴了。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
大家注意,王高飞,也就是微博的夹总,在 6 月 29 日当上了滴滴的独立董事,而 6 月 30 日滴滴就在美国上市。
然后马上就有信息泄露到了美国。
这说明什么?
我说王高飞是境外势力间谍有人反驳吗?
难怪微博到处都是女拳。
更新
这件事情和维他奶也有间接的联系。
大家还不知道吧
维他奶的内地商标所有权是柳谷书申请的
柳谷书是柳传志的爹,而滴滴的柳青是柳谷书的孙女,柳传志的女儿。
柳传志 5G 投票的时候投给了高通。
最后,我想和大家说,大家不要对香港和台湾抱有期望,不要再鸵鸟,说 gd td 只是一小撮人。虽然官方可以这么宣传,但这只是为了体面。实际上 gd td 已经很多了,香港前年有七分之一的人闹事,就已经说明问题了,那么有 gd 思想但没付出行动的人应该至少占一半了。
虽然 gd td 也和境外势力息息相关,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他们没有这个分裂的基础是鼓动不了他们的。黄秋生那样的才是主流。
所以我早就对这两个地方一棍子打死了。
1,速度太快了。刚刚被通报,立马就下架,滴滴的问题有点大。
2,滴滴算是首个案例了,隐私安全、信息安全,不光只是重视,这是要动真招了。
3,敲山震虎,微妙的时间点,重拳的力度,滴滴确实得好好整改了。
前几天,看见网红正能量校长郑哥批评某著名高校的 “科技无国界” 观点。郑哥说的好,“你们这所大学,每年国家投资 119 亿元,在校本科生一万多人,人均 100 多万,四年人均接近 500 万元。毕业后,你们 80% 的高材生去煤锅读硕士读博士,其中又有 80% 不回来了。有一天,打到你们家乡的捣蛋,就是你们留学生研制的。少特么跟我说科技无国界。”
这段话说的多好。煤锅为何打压花威,为什么不打压啊狸?因为啊狸是在他们的底层架构上玩的应用,他分分钟可以让你下架停摆,他们通过后门可以掌握很多他们想要知道的信息,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出许多有价值的信息。而花威搞的是底层架构,是取代他们的架构,让他们产生无法掌控的危机感。
再说前几天一个热帖火了。2009 年有人发帖,国际空间站,好多国家的人都上去了,为什么不让中国人上去?第一个跟帖是,我们将来去自己的空间站。时隔十一年,当中国人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后,大家翻出这个跟帖,真的有种扬眉吐气的自豪感。我们有骨气,憋气十一年,自己造出来了的。
还有很多领域,我们憋着气呢,所以,国家加大技术扶持力度,立志要解决一系列卡脖子工程。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有一个错误的观点,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租不如借,借不如雇,雇不如请他们来投资。我们很多领域,看似很风光的公司背后,控股的恰恰是西方人。
比如,前不久暂停上市的麻衣金负,对股权进行穿刺,不是外国大佬,就是港澳大哥,少有国家队。
比如,这次低低出行,在煤锅上市,幸好被有良知的国人反映,国家出手一查,低低出行有严重的收集信息的违法违规行为。
如果被煤锅一键调取数据,不知道能解析出来什么秘密,有理由怀疑低低出行有意无意给敌人奉送了精准打击的网络地图。
为了自己公司的利益,可以出卖 10 亿人的信息,可以出卖所有城市的交通、建筑、设施的信息?这次国家出手及时、果断、严厉,我们老百姓举双手赞成。
当然也有人抱怨,检查低低出行,让我们出行不方便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我们国人全体的核心利益高于一切。再说了,你们出行有什么不方便的?这种出行模式,分分钟就能被取代。我们呼唤讲规矩讲安全的企业介入这些国计民生的领域,方便大家的同时,保护大家的信息,保护国家的安全。
昨天,国家突然对 “低低出行” 实施网络安全审查,要求其停止新用户注册。低低今天回应了,态度总体良好,但也有点不爽,声称已经下载 app 的不影响使用。
明眼人都知道,低低开始走下坡路了,没有增量,整顿存量,生存空间将不断挤压,迟早唱一首凉凉。其他竞品如果持续发力,低低将逐步退出江湖。低低是否能生存发展,完全取决于它对信息安全的保护程度。
作为国人,坚决拥护网信办的决定,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但也带来信息的安全隐患。当你的所有信息甚至是隐私都被别人 “一键” 提取的话,你走上大街上就是裸奔。你的财富随时可能被别人一键转走。
想一想就不寒而栗。
有人抱怨,这次检查低低出行是不是 “把鱼养大了再吃”。我认为高层没有这么小心眼,从市场价值上来看,平台越大,获取的信息量越多,越要规范守法,让国人放心。百姓把信任交给你们,你们要讲究契约精神,保护百姓的信息,珍惜百姓的信任,而不是把信任当作牟利的工具,做出伤害国人的事情。
现在的问题比老百姓的信息安全更加严重的是,国家信息的安全。你要去煤锅上市,全国多少人的信息、多少城市的交通、多少建筑的位置,不知道是不是主动给别人奉上精准解析、精准打击的活靶子。人家煤锅怎么封锁你这个技术,惩罚你那个技术,制裁你关键芯片呢?所以,于公于私,我们坚决支持安全检查,希望滴滴耗子尾汁。
[哪个租车平台价格便宜?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0501136/answer/1974607094)[参加 22 考研是啃老行为吗?需要花多少钱?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9453406/answer/1977598664)
柳传志:现在一人一票会把中国拉入万劫不复情景china.huanqiu.com
既然很多答主提到了柳传志,那我就转个旧闻。
我们如果现在就一人一票,大家肯定赞成高福利、分财产。还保护什么私人财产,先分完再保护,完全有这种可能。它会一下把中国拉入万劫不复的场景。
谁说一人一票 mz 代表资本家利益的?
不多说,图片代表看法。
官方措词还是很严谨的,不过太多信息还没有披露,这里姑且只谈两点——
1. 虽然具体条文没有通告,但一系列整治和下架依据的是《网络安全法》以及《国家安全法》而非《反垄断法》,这就能说明很多问题了。而且更吊诡的是,x 司内部的独立董事居然曾担任过美国陆军情报官员……
2. 公告中提到的是,防范风险 “扩大”,而非防范风险 “发生”。
至于,其他就碍于柳家三代忠烈,个人就不便多言了。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皆来源于官方可查信息以及互联网公开信息,仅供参考,如果后期披露更多信息,个人会考虑专门写一篇文章分析,感兴趣欢迎关注。
——更新——
其实身为 p 民的我宁愿滴滴把我卖给了美国而不是中国的无良奸商。
为啥呢?
我看很多回答都忽略了一个问题,美国为啥会买我们的出行信息?买了怎么用?会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难道美国也会像传销组织或者诈骗团伙一样,给我打电话让我 p2p,或者堵到我家门口,保健按摩水管维修了解一下?
不会的,这是中国无良奸商的小打小闹,拜登老人家再怎么也不会做这么下作的事 (不过要是懂王的话还真不好说)
那美国买了干啥?
我认为可能有两种用途。
而这两种用途,无论哪一个后果都相当可怕。而且就凭我这猪脑都能想到的后果,滴滴唐唐一上市公司会想不到?
我不信 (鲁豫微笑)。
第一个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美国无人机刺杀伊朗高级将领苏莱曼尼事件。
在这个事件里面是出现了线人的。线人是干啥的,就是摸清楚苏莱曼尼行动路线的,准确掌握了领导人在什么时间出现在什么地点,就能进行精准打击。
海湾战争中美国发明了外科手术式打击的战术,引发了一次军事变革,而这次,我愿称之为激光手术式打击,
比外科手术式更精准,效果更快速直接——如果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解决产生问题的人。
同时,对制导精度的要求也更高。我本科专业就是导弹,对制导也略知一二,对动态目标的精准打击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预制导和末端制导。
而预制导就要求对目标的运动轨迹有初步的掌握。
伊朗的网络不发达,要掌握苏莱曼尼的行踪只能靠线人。中国就不一样了,线人虽好,但是数量和效率毕竟有限,但是我们的互联网、大数据不要太发达,
技术始终是把双刃剑。
在兔子手里是生产力,在敌人手里就是杀人凶器。
美元现在发大水,通胀程度已经可以和 08 年经济危机媲美,想降低关税又吃不下这口气,想提高利率又怕美股崩盘,可谓是进退两难,走到了危机的边缘。
和我们不一样,美国出了事不是求诸于己,而是求诸于人,美国觉得一切的问题就是你中国。
问题解决不了,那就解决 “制造” 问题的人。
那解决谁呢?
肯定不是我,虽然我经常当键盘侠喷美帝,但我的 j 命还没一枚导弹贵呢,这也是我说,我宁愿滴滴卖给美国也别卖给中国的原因 (并不是。
那总有人的命比导弹贵吧,那再金贵的人他也会打的吧,就算他不打的,他身边的人也要打的吧。
那至于哪些人值得美国动用精确制导武器打击,也不用我说了
就是那些关乎社稷民生的 “国士”,失去他们一定是国家重大的损失,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损失。
第二
刚刚讲的是 “国士”,下面讲 “蛀虫”
我们都知道 2012 年之后,gov、pla,大力整顿,禁酒,整顿作风 (多的不说了,这几年的变化,大家心里都清楚)
那现在还有没有顶风而上的人呢,肯定还是有的,
我们老百姓也不知道谁是,
但是滴滴知道。
谁谁谁,工作日去了 xx 饭店,完了还叫了代驾,搞不好还是两个乘客去了 xx 宾馆。
或者,哪个大老板在 xx 饭店门口帮谁谁谁叫了个专车去 xx 宾馆。
或者,某几个人总是一起去 xxktv。
。。。。。。
等等等等,我想象力有限,大家可以自由发挥。
这些信息,老百姓、gov 和 dang 都想掌握,这些蛀虫,大家都想绳之以法。
但是这些信息人家滴滴不给你,给美国。
给了美国,美国会怎么做啊?
对了,威胁啊。
举报是不可能举报的,只能威胁的样子。那里的人说话又好听,反正蛀虫是不想进去的。
不想进去咋办,只能替美国 daddy 卖命啊。
而能被这些把柄拿捏住的人不说是身居高位,也是一方诸侯了。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蛀虫” 变“hj”,有多可怕。
最后,很多后果不好多说,大家可以发挥想象发在评论里,
大家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滴滴这次卖国行为的可怕之处,真的是可能动摇国之根本的!
—————————————————————————
我是一川疯月,
一个专注军事、哲学、政治的
平平无奇的美女
期待大家关注,
期待私信讨论~
滴滴触碰到了国家安全的命门,这是首次以国家安全而不是用户隐私去审查一家公司,不管网信办最终审核结果如何,滴滴都要脱层皮,不仅如此滴滴集团的共享单车,橙心优选都会遭受巨大打击,而下一个会受到类似待遇的还可能有字节跳动和阿里云。
我们先看时间线:
6 月 30 日,滴滴悄然美国上市,从提交申请到上市只用了 20 天;
7 月 1 日,大庆之日;
7 月 2 日网信办发布信息,首次将国家安全而不是用户隐私用到了互联网企业上,并称: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对 “滴滴出行” 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 “滴滴出行” 停止新用户注册。
7 月 4 日,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消息: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 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通知应用商店下架 “滴滴出行”App。
7 月 5 日,网信办对刚在美国上市的运满满、货车帮、boss 直聘启动网络安全审查,在此之间停止新用户注册。(唉)
那到底有没有直接将数据交给美国?很明显,不可能!
监管并不是事后为之,而是总有提前沟通,滴滴和网信办 / 相关部门的沟通早就开始了,但为什么滴滴在大庆前一天悄然上市?
很明显,滴滴误判了形式,也误判了国家对于信息安全的监管严苛性。在 2018 年之后经历 “连呼吸都是错的 “的滴滴在不停的摇摆,不停的被鞭笞,成为 TMD 三大新贵中最艰难的哪一只,那滴滴为什么要去美国?在去年开始中概股回归香港二次上市的大背景下?
因为滴滴没办法,滴滴现在在更多城市仍然没有营业执照,严格来说是不合法的,而且滴滴还没办法盈利,所以无论是国内 a 股还是香港,滴滴都没发上市,从 2018 年高峰时刻之后,滴滴一直陷入舆论的怪圈,程维等不及了,如果再不上市,滴滴两年内都不可能再香港上市,媳妇儿熬成婆,可惜还没结婚,就是滴滴的写照!
所以程维柳青试图先上市(上车)再补票,但是很遗憾,交通数据太敏感了!
从来没有一家上市公司或者独角兽公司是因为违反国家安全而被调查的,大多都是用户隐私层面,所以你看,危害国家安全用词非常重,危害国家安全是敌我关系(要么是敌人,要么是友军),而用户隐私只是内部矛盾(教育下就可以)。
所以,对滴滴来说,接下来的两个月非常关键,如何证明自己并没有直接交出数据,也没有间接交出数据(比如怎么证明独立董事 Adrian Perica,尽管毕业西点军校,尽管是苹果公司 2016 年投资后派驻的 vp,但并没有泄露数据)
这是决定滴滴生死存亡的大事,而最坏的结果是董事会改组,程维柳青下课,甚至滴滴从纳斯达克退市。
这还不是最坏的,最坏的是在美国市场,但凡有一点风吹草动,美国的投资人就可以联合一批律师进行索赔,这个赔偿金额没有数亿美元都下不来。
下一个即将上市的独角兽是谁?字节跳动,考虑到信息安全,字节跳动如果在美国上市,会和弟弟一样,遭遇严格的审查,而他的归宿只有港交所,这还是可以解决的,怎么让 tiktok,以及国内抖音业务的数据都保留在中国本土,而不会交给美国,怎么和监管部门沟通,成为字节跳动接下来面临的重大挑战,更何况字节跳动算一个媒体,这个媒体必须服务监管。
所以字节跳动一年内也不可能上市了,想财务自由的员工需要再等等。
而滴滴、货满满,boss 直聘的网络安全审查或带来之后说有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美国上市都需要网络安全审查,美国上市变难了!
最近几年,我们经历了非常多吊轨的事儿,马云黄铮张一鸣唐岩等一批年富力强的创始人卸任 ceo 甚至董事长,然而我们并不知道背后有什么原因。
教育行业因为一纸文书而几乎死绝,电子烟行业集体折戟沉沙,社区团购成为人人喊打的只盯着人民人民菜篮子而不知道科技创新的资本家,没有人知道下一个消失的企业会是谁。
从蚂蚁集团到滴滴,再到整个教育行业,一纸文书会让整个行业面临巨变,中国的企业经营从市场到公关,再到现在的政府公关。从来没有一个时期政务变得这么重要。
2020 年以及现在是一个消耗互联网的时代,几乎没有独角兽的诞生,也没人知道互联网应该去哪儿,除了新能源汽车,除了营销费品的不断加码,中概股成了破发的魔咒。
接下来属于 gr 的时代了,gr 团队对企业的价值将决定企业的生死!
我们不妨给滴滴这样的公司更多的时间,等待网信办的调查结果,而不是去脑补揣测。
再讲一个关于滴滴的故事:
一个滴滴高管给我们讲述的段子是:2017 年 6 月,Uber 创始人 Travis Kalanick 被迫辞去了 CEO 一职,程维听到了这个消息后,也开始为自己担心,毕竟在多轮融资之后,他手中的滴滴股份也并不多;而且投行出身、英语流利的柳青在与软银、Uber 等股东进行沟通时更加得心应手,这是程维所不具备的能力。后来,二人的合作当然依旧紧密,但双方在心态上已经开始打破以往的平衡。
滴滴这次上市连广告都不打,券商这么多年都没见过这么低调的公司。姑且不说是不是心里有鬼,那肯定是背负着一些不太好的风险因素吧
6 月 11 日,滴滴出行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首次公开募股(IPO)申请;6 月 30 日,滴滴在纽交所上市;7 月 1 日凌晨,滴滴开盘价 18 美元,较 14 美元的发行价上涨 28.6%。收盘报 14.14 美元,首日涨幅仅有 1%。不到一个月,滴滴完成了递交招股书到上市的全过程。不过滴滴却没有为此举行对外媒体发布会,也没有敲钟仪式。简单来说,很快,很低调,时间也很巧妙。7 月 2 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关于对 “滴滴出行” 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7 月 3 日,滴滴方面紧急辟谣,称绝不可能把数据交给美国。7 月 4 日,网信办官方微信发文称,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 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 “滴滴出行”App。很快,很惊人。
之前在微信看到这样的说法:
好像就懂了,但我觉得应该只是一些流程合规约束吧,不可能有泄密这么蠢的操作
但 2021 年非常特殊,要考虑当下这个时刻,民族情绪达到顶峰的时刻,滴滴可能已经民心向背了。并且作为工具型产品,有很好的替代品。不说凉,至少持续走下坡路。
前一阵子,蚂蚁被叫停,以及字节也暂缓上市进程,足以看出,在国家政策与数据合规的要求下,互联网大厂再赚钱也是要先通过国家的相关部门监督
现在在美股上市的大厂也两手准备了,普遍在港股也有一个异地备份,比如阿里、b 站、小鹏汽车等也回归香港了,啥时候美股风险大,说不定就直接从美股退市
有朋友刚刚入职滴滴,也问我怎么看,我觉得嘛,人的职业生涯很短暂的,如果是真的就很难翻身了,刚进一家新公司没什么感情的时候最适合抽身离去,君子不立围墙之下
如果滴滴不幸真的倒了,对于普通民众的影响有多大呢?我觉得出行行业的格局将会大变,现在行业的老二老三估计已经摩拳擦掌了,严重利好美团、高德,不知道下一个开盘日,美团和阿里的股价会不会顺应而升呢?
前一阵子阿里由于垄断而被罚款,你们想想,垄断罪跟这个比起来,小巫见大巫,你看下阿里被垄断法查了之后整个公司都憋了,大气不敢喘一个。再看看滴滴,如果被查实了的话,被取缔了都是正常的操作,主要责任人有可能直接要进去吃铁饭碗呢
关键美股新规,美股上市必须要提供数据支撑啊,就看滴滴有没有碰红线吧,给了多少数据,给了哪些数据。不严重的话退市警告,严重的话,不敢说啊。我估计应该不是用户数据,主要应该是两块,用户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滴滴发的声明里说的是用户数据没有泄露
2018 年 12 月 25 日晚间,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在内部公开信里写道:“未来的世界是科技主导的世界,但科技创新、科技产业化的道路确实异常艰险。创新是找死,守成是等死,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联想是要做百年老店的。”
[1][2]
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 11%,规模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 52.2% 提高到 57.5%。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3]
政府工作报告
——2018 年 3 月 5 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启动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鼓励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国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强雾霾治理研究,推进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
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改革科技管理制度,科研项目绩效评价要加快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废止;有碍于释放创新活力的繁文缛节,要下决心砍掉。
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资源,这是创新发展的最大 “富矿”。要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推进“双创” 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开放创新资源,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打造 “双创” 升级版。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支持优质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将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税收优惠政策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推动人力资源自由有序流动,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拓宽外国人才来华绿色通道。集众智汇众力,一定能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4]
这是 15 年的一篇旧稿,名叫《滴滴研究院:通过大数据监测国家各部委出行规律,公安部最忙中纪委最低调》
其实这篇稿子基本上能展示滴滴能知道那些事。以及还可以知道以下这些事儿,比如:
从国安局出发的 top100 抵达地。
地图上没标记却很多人去的 top100 地址。
国办秘书处一般几点下班。
空间站上天前科学家多久回一次家(家属多久探一次亲)。
每日全国交通管制路段一览。
……
总之,我不知道滴滴有没有卖数据,但是只要它卖了,美国就开了天眼,放烟花比 GPS 准多了。
当然,漂亮国又强大又法治又尊重人权隐私,他们段然不会做这种下三滥的事情的。这种都是我国小粉红和键盘侠的阴谋论,对吧?!?!
===========
原文要是被和谐了,麻烦告诉我一声。我截图了。
滴滴大数据研究院闲着没事分析啥中纪委,公安部忙碌与否干啥?
那要是分析下涉密机构,涉密个人数据,内部出个资料,不敢多想,伊朗核科学家的悲惨可不能发生在我们国家。
资本不爱国可以,但不能害国。
围观两天,感觉作为滴滴用户最想骂的是经常收到让你开通网贷的短信。深恶痛绝。太垃圾了。
当利润达到 10% 的时候,他们将蠢蠢欲动;
当利润达到 50% 的时候,他们将铤而走险;
当利润达到 100% 的时候,他们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
当利润达到 300% 的时候,他们敢于冒绞刑的危险。
虽然不知道干了什么,但一定是干了什么。
收集用户信息这事,不只 dd 在干,但考虑到处罚的力度,很好奇收集了信息以后还做了什么。
大家都摸小尼姑的头,你阿 Q 摸一把罪不至死,但你要是还摸了别的地方,就别怪师太把你腿打折。
我想起刚毕业的时候的那个单位,地方很偏僻,每次周末放假允许外出的时候大小伙子们都是一窝蜂打车出去,我想收集 “地理位置偏僻”“用户用车时段集中”“用户年龄集中” 这几个关键信息,驻地在乡镇这一级的单位收集个大概是没有任何难度的。
这些信息 dd 拿着没用,但肯定有人需要。
在更新一波,昨天有同学说这次只针对滴滴,所以问题大,那么看看今天网信办的公告。运满满,货车帮,boss 直聘,这三家是不是用的都是国安法。
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 “运满满”“货车帮”“BOSS 直聘” 实施网络安全审查。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 “运满满”“货车帮”“BOSS 直聘” 停止新用户注册。
那么这几家的特点是啥?都是跑到美国上市的公司。
那么是不是有一种可能,所有在美国上市的,涉及到大数据业务的公司,要挨个过关?
看了评论区里大家的说法,我说的 “小事” 跟大家说的不一样。
滴滴目前面临的情况大概是自我整改 + 罚款,而且考虑到这次是新部门第一次出手,这个处罚还不会轻。
那我为什么还是说 “小事” 呢?相比前几天大家疯传的 “敌我矛盾” 来说,这个就算小的,如果是按着前边的说法,滴滴就直接被扬了,骨灰扬进渤海湾的那种,以后就木有滴滴了。
所以相比关张大吉,一些处罚 + 罚款,是不是就算 “小事” 了?
这次通告字数多了一点,也更清晰了。
整体来说,比上次的通告看起来,反而事情更小了。
对于下架这个处理来说,挺多的 app 都被下架过,就比如某乎。这个处理可能还不如上次的禁止新用户注册严重。
然后通告说让滴滴自我整改,这就不是国家要扬了滴滴的说法,说明国家让他们自己出解决方案,还能救一把,比前几天大家担心的国家安全问题清了很多,这就不是敌我矛盾了。
最后也说明了,保护个人用户信息安全,所以问题还应该是在个人用户隐私被非法使用上。国内不止一家公司有这个问题,被抓典型也别叫苦,犯错就得挨打。
以前我就发过滴滴违规获取用户隐私数据的问题,结果都引来了滴滴公关。
这次滴滴悄无声息的上市,大家觉得说明了什么呢?
顺便给大家看一下这种事情的处理流程,肯定不是临时起意的。这是要很长的周期的。
所以,数据安全法出台以后,不要不当回事… 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在疯狂补隐私问题,不然下一个还是坑。
第一份公告:
第二份公告:
第一份公告是说按照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实施审查
第二份公告是说按照网络安全法,检测核实存在问题。
说不定再过几天再来一份公告,说按照国家安全法,检测核实存在问题。
那才是真的凉透了。
hello 老铁们,大家晚上好!
昨天和今天,滴滴可能把中国接近十亿用户的数据和地图信息卖给美帝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我也稍微研究了一下,背后势力大得令人毛骨悚然!所以不得不发文,给大家一点启示!
文字非常少,内容非常有限,但是却能看出严重性。
1 第一句话就说明了, 审查的原因是 “国家数据安全风险”,引用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这个法律当初可是引发了港台的不安)。一来就上升到国家这个高度, 真的很让人意外。因为一提到国家, 那就是开始区分 “敌我”(敌国和我国) 了, 这就已经把问题拔高了。
2 一来就停止新用户注册。这个也很意外, 通常政府查就查吧,就像查阿里巴巴反垄断, 查的时候是不会影响业务的。但是这次一开始查,就停止了滴滴的新用户注册,这个力度也很大。我们再看一下措辞,“审查期间 “滴滴出行” 停止新用户注册”,这句话是一个命令式的说法,容不得半点商量。稍微软一点的说法是“审查期间要求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3 通常一个 APP 的数据问题, 最多就是 “用户隐私”, 但这次却没有提 “用户隐私”。仔细想想,一个滴滴出行, 就算拥有了很多打车数据,那又能怎么样呢? 大部分 app 公司都会滥用用户数据,但充其量的用词就是 “用户隐私” 之类的。比方说今年 5 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关于腾讯手机管家等 84 款 App 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的通报”。但这次却不提“隐私”, 只提“国家安全”。
4 这是 “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 的第一个案件,第一个案件肯定要树标杆。“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是去年 4 月份才成立的部门, 它的上级部门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不过它的设立是中国各部门的合作。好不容易有了第一个业务,那肯定不会轻松, 领导们也会很用心。
5 新闻公布的时间, 完全没考虑股票的开市。我记得阿里巴巴的反垄断调查官宣可是北京时间周六——那就说明政府部门肯定有人加班,为啥要加班,那肯定是为了避开美股交易时间。但是这次滴滴就没有这个待遇了。而且才上市就遇到政府大棒,那肯定美国会有无数律所出来搞官司,真的是给滴滴无数的麻烦。
一 为什么滴滴的数据这么重要?到底有多重要?
1 滴滴所能获取的信息,远不止是地理
我的一个朋友卷入涉及上海金融大佬的戴 ZK 的 ZD 的金融案件,被警方调查,限制活动,但没有限制人身自由。数日后发现自己在滴滴顺风车的车主账号被永久注销,原因是 “账号违反规定”(应该是因为被刑事调查,未逮捕未定罪)。
滴滴是可以以一定渠道接入公安信息系统,获得人员 “政审” 状态信息的,且更新实时。
滴滴账号绑定手机号,在我国目前手机号实名制,即手机号约等于身份证号的治安防控体系下,等于在掌控特定人行动信息,大数据什么的就更不说了。
2 滴滴的数据完全可以用于军事用途
滴滴月活跃用户 1.5 亿人,已经是中国人出行的基础设施之一。就算这些数据不涉及任何敏感,但庞大的体量,也足以帮助算法去降低大量无效数据。
有用户轨迹的地方,有路,有人在这里活跃;没有用户轨迹的地方,但如果又有设施,那这里是用来干嘛的?
拼拼图的捷径之一,就是先把明确的碎片拼在一起,那不确定的、需要投入资源确认的碎片,就会越来越少,目标也会越来越清晰。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都知道北京有很多非常隐蔽的大院住着非常重量级别的人物,但问题来了,如果你是美国的间谍,这么大的北京这么多院子怎么一个一个排查呢?
如果你拥有了滴滴的大数据,你就可以慢慢做排除法了,首先这些大院不太会有人经常做滴滴打车,人员活动受到限制,热力图可能是一个一个黑洞,你只需要搞清楚这些黑洞是干嘛的就能极大地缩小间谍的工作量。
但是对美国间谍有利的事情,对于我国的国家安全确是极大的威胁。类似钱学森这样的人物如果保护不力被美帝间谍特务暗杀了,你想想是多大的损失!
这就是新时代情报战的常态:007 等干湿活的角色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工程师,干着看似枯燥的数据分析,干活,却往往有奇效。
这也是监管部门最头疼的地方:数据都是合法的,但体量太大,自己开的战争迷雾确实也在一点点被揭开。
三 滴滴大数据和热力图对于美帝进行大轰炸和核打击至关重要:
1959 年美国核打击中国计划解密,870 枚核弹覆盖中国 117 座城市
当时中国共有 117 座城市被列为了美国的核打击目标,美国还为这 100 多座城市划分了相应的指定原爆点,每个原爆点将至少被分配一枚以上的核弹。
据统计,全国这样的原爆点有近 870 个左右,这意味着,如果美苏战争爆发,美国将可能在中国至少投放近 870 枚之多的核弹。
上海、广州、沈阳、天津、太原、南京、抚顺、北京这 8 座城市分别位列 117 座城市原爆点数量排名前 8 名,是美国重点打击目标。
在进行打击目标考察时,美军的参考标准与应对苏联的战略大体相同。
首先是以摧毁军事力量为主,包括重要的部队和武器等物资驻地,以及军事人才储备、军工科技和工业重镇等地。
▲清单中,长春的核打击目标示例
并通过破坏机场、铁路、港口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来影响军队的后勤保障及战略投送能力。
同时,对具备政治,经济等重要功能的城市进行打击,试图破坏国家政治和经济稳定,进而影响社会整体稳定。
最后是人口密集区。
尽管这份文件中没有对 “人口” 目标的任何解释,但事实上无论是所谓的 “近地面引爆核弹”,还是 “城市工业设施打击”,都意味着,美军试图摧毁的不仅是特定的设施,也包括设施里的相关人员和设施周边的平民。
50 万滴滴司机组成的上海滴滴热力图,可以清晰看到上海哪些区域具备军事轰炸价值!
二 滴滴到底有没有卖国求荣?
滴滴回应,不会把用户信息交给美国。不过关于道路信息数据还没说,这里滴滴的声明玩了个文字游戏,它说没有交出的是用户数据,但实际上对国家安全威胁最大的是流出地理道路数据。
此处穿插一段历史。19 世纪 80 年代后,日本就加速了对中国的盗绘,并赶在发动甲午战争之前基本绘制完成了 “清国二十万分之一图”,为侵华日军提供了重要的 “导航” 装备。
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进一步组织了规模庞大、组织严密、计划周详、人员专业化的第一次临时测图部,使盗绘地图的精度提高到了 “五万分之一”。其所盗绘的地图不仅成为侵华战争的前锋,客观上也成为其推行殖民统治,发动侵略战争的利器。
国家调查的原因也是道路数据,而不是用户数据,用户数据说白了,虽然涉及个人隐私信息,但作用并不是特别大。道路数据就不一样了,就目前看,这事绝不是空穴来风,国安法都出来了,在建党一百周年这个时间点,国家大动干戈的来一下,事情不简单。。。
甚至可以说,这大概是这 20 年以来,互联网领域最重大,没有之一的事件。
国家层面已经启动调查了,大家等待调查结果吧。最后,如果真的是向美国输送数据。只能说,柳家 “好家风”。
日本方面为了中国的交通、重点设施等数据,不惜派人以身试法到中国实地非法测绘。可见相关数据跟国家安全是紧密相关的。
日本人在中国境内非法测绘的报道:
如果美帝相对中国进行战略核导弹的轰炸,必须要一个精准的坐标
但是中国我们使用的地图都是脱敏的,都是经过一定漂移量的假数据,但如果美帝真的拥有了滴滴的大数据,完全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算法进行精确校正,这样我们的任何大目标将变成人家的活靶子!
关于地图漂移量我也不太懂,希望有老铁们分享自己的所得!
三 柳传志一家卖主求荣是习惯性操作!
联想在 16 年在 5G 投票上投给了华为最大的对手高通,为了高通能给自己芯片用就把华为给卖了!
不过搞笑的是,联想投票给高通,并没有换来高通的信任,高通的合作名单里面没有联想!
我们都知道,皇军是无耻的,但是比皇军更无耻的是二鬼子啊!!!
在柳传志心中,赚钱才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只有垄断才能赚大钱,只有卖主求荣才能赚大钱!反正只要一提到国产芯片国产系统,联想一定是第一时间投反对票,时刻牢记自己是美帝良心的第一宗旨!
滴滴的主要股东是外资。第一大股东是日本软银,持股比例 21.5%,第二大股东是美国 Uber 优步,持股比例为 12.8%,苹果,腾讯,阿里等也都是小股东。前两大股东都是外国的,很难通过 A 股 IPO 的资金穿透审查;而且,公司管理团队拥有超级投票权比例为 1:10,同股不同权,A 股已上市公司并没有这样的先例!
现如今,滴滴遭遇国家层面的网络安全审查,说明滴滴掌握的出行大数据,是有国界的。除了几亿国人的每日行踪,全国范围内毛细血管搬的道路数据,更是核心中的核心,关乎国家安全,绝不允许落入外人之手。
如此重要的涉密企业,理论上不应该被允许去美国上市,甚至都不该有外资股东的存在。至于董事会成员中有美国前军方人士,就更是犯了大忌!亡羊补牢的时候到了!
**柳传志的一生,就是卖主求荣的一生,就是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一生!**为了更快的攫取暴利,搞泰山会已经很多很多年了,这和马云的湖畔大学这样的东林党何其相似!
所以我判断柳传志就是下一个马云,不知道大家同不同意?就是不知道,是柳青先倒台还是柳传志先倒台!
**
**
刚刚得到的消息,滴滴下架了,而之前仅仅是不允许新注册用户,越来越严厉了!
目前国家的总体思路,我觉得应该是逐渐将涉及到国家安全大数据的企业国有化,包括美团多多滴滴阿里腾讯,只是其中关系特别复杂,需要几个大案子理一理头绪!
本文因为涉及到很多绝密信息,也得罪了很多大佬,应该很快就会被投诉了!希望大家尽快分享给需要的朋友观察,并且截图保存下来。
兄弟们!适当打赏几块钱,特别是天齐锂业赚大钱的兄弟们,这样我才有信心和勇气和恶霸们继续战斗!
一方面我们努力将特斯拉在中国产生的数据留在国内,确保个人及国家信息安全。
5 月 12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意见稿》明确指出,运营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计、生产、销售、运维、管理汽车过程中,收集、分析、存储、传输、查询、利用、删除以及向境外提供(以下统称处理)个人信息或重要数据,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的要求。
另一方面,一个涉及近 4 亿国人个人信息、消费习惯、出行数据等等能够精准定位每一位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数据的公司,涉嫌将这些关乎国家信息安全的数据打包送出去了。
敲个钟就能飘成这样?
个人觉得目前猜测种种,然而不少都是毫无依据。
我依旧认为无论网络安全审查还是下架,都是预判和整改措施,不适宜各种阴谋论。
估计很快滴滴就会正常运营,毕竟对于 app 审查和下架来说,不会直接导致滴滴凉了,亲测今天截止目前使用滴滴各功能都正常。假如滴滴真的没法用了,那才意味出大事情了。
至少,无论宣传滴滴 “卖数据” 还并不是实锤,然而于下架却能看到滴滴的确在数据采集方面问题很多(比如 App 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相比致命问题来说,很多 App 一旦有违法违规收集之嫌,则被下架不奇怪。几个小例子,之前讯飞输入法、搜狗输入法、QQ 输入法、章鱼输入法、手心输入法等在苹果、华为等多个应用商店遭遇下架。
说白了,至少目前下架丝毫不令人奇怪,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对于因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被下架,滴滴出行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情理之中。
之前在评价滴滴新推出的打车软件花小猪的时候我就说过,滴滴最大的问题就是:垄断。
[如何看待滴滴新推出的打车软件花小猪?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8398654/answer/1356997259)
从 2013 年成立开始,滴滴一路把有威胁的竞争对手全部收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巨无霸。
在直接影响民生的出行领域,市占率达到 80%,这放到任何一个国家都会让相关部门感到紧张。
更何况,滴滴背后的股东关系如此复杂:
这次赴美上市,两件事比较蹊跷。
第一是时间,6.30 号,刚好赶在 7.1 的前一天。第二,上市这么大的事,滴滴竟然如此 “低调”?
网上有各种传闻,我个人认为数据全盘交出是不大可能的,这可是掉脑袋的事,滴滴相关人员不会不清楚;比较可信的是,相关部门对赴美上市是持反对意见的,而滴滴并没听从,赶在七一之前 “先斩后奏”。
之前一直在研究出行领域,其实滴滴与政府之间的博弈不是一天两天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某些城市,滴滴的车辆不能办理营运证件,但是滴滴依旧会默许司机开着这些车接客,被抓到之后相关部门会进行罚款,滴滴会对罚款进行全额或部分比例的报销。是不是还挺魔幻?
但是这次事件,7 月 2 号开始调查,7 月 4 号发布调查结果,这样的调查速度可以充分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下图是刚刚我和一位司管运营老板的对话:
个人觉着啊,像出行这么重要的领域,滴滴主动 “让” 一些市场出来,把重心投入到其他领域好好发育,说不定是更聪明的选择?
比如说上海有享道,粤港澳大湾区有如祺,滴滴适当在这些区域降低份额,让各平台都有饭吃,同时还能保证充分的竞争,这对平台和行业的发展都是好事。
可能老板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资本不允许,或是诱惑太大了吧。
我国国家安全法相关的各种罪名,包括 “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在刑法下,情节特别严重的,最高量刑均可致死刑。
本次滴滴被通知下架,是其赴美上市一周内第二次遭遇监管审查和处理。
国家网信办指出下架原因为 “滴滴出行”App 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
2020 年 4 月,12 部委联合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主要面向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中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产品和服务,进行网络安全审查。这意味着滴滴所在的出行领域被认定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因而面临更严格的监管。
根据《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要求,滴滴将面临 45 个工作日或更长时间的网络安全审查。在此期间,滴滴需按要求停止新用户注册。
过去两年,政府部门对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管持续加码。
网络安全审查的消息传出后,美国律所 Labaton Sucharow 宣布将代表股东发起集体诉讼,向滴滴索赔。
**值得注意的是,在招股书中,滴滴用 60 页的篇幅介绍其各项业务正面临的多项风险,尤其是法律和监管风险可能对滴滴的业务前景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主要包括司机属性风险、司机和车辆的证照风险、反垄断风险等。招股书还特别提到,根据中国法律,滴滴的 IPO 可能需要中国监管机构的批准。
除了刚刚落下的网络安全审查,市场密切关注反垄断监管加强可能给滴滴后续业务发展带来的影响。
针对互联网公司的监管正从包括数据和隐私保护、反垄断等各方面收紧。滴滴此时上市,政策风险加大。
4 月 13 日,三部委召集 34 家国内互联网平台,要求发挥 “阿里案” 警示作用,限期一个月自查自纠。
实际上,就在三部委召集 34 家国内互联网平台自查自纠后,滴滴在 4 月中旬在美国秘密交表准备上市。当时数名接近监管人士直言滴滴上市 “时机不对”。
一名了解情况的中介人士称,目前互联网平台监管收紧,滴滴的老业务网约车、新业务社区团购和货运都是当下强监管形势下的政策高风险领域:“之前监管就不支持滴滴去香港上市,转道美国也要看监管会不会卡它。”
此后,滴滴剥离社区团购业务,其外资第一大股东软银集团退出公司董事会,并继续推进上市。
招股书显示,为滴滴提供最核心运力的全职司机主要由 3000 家租赁公司管理,租赁公司管理车辆总共约 60 万辆。
但过去三年,滴滴共亏损 353 亿元。
2018 年 - 2020 年,滴滴收入分别为 1353 亿元、1548 亿元和 1417 亿元,同期净亏损分别为 150 亿元,97 亿元和 106 亿元。成立 9 年来,滴滴始终亏损,招股书还提示滴滴业务面临无法实现或维持盈利的风险。2021 年一季度,滴滴利润转正至 55 亿元,主要因为拆分橙心优选带来的一次性投资收益。扣除投资收益,当季经营亏损达 67 亿元。
在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陈欣看来,网约车最大的社会价值就来自于破除出租车的地方牌照垄断效应。为了形成网约车的出行生态,滴滴愿意在发展初期给予司机和乘客丰厚的补贴,并忍受经营亏损。经过多年的激烈博弈与整合,滴滴在中国网约车市场已形成主导地位,难以动摇。
然而,所有命运的馈赠,早就暗中标好了价码!司机和乘客养成使用习惯、应用生态形成后,一旦竞争减弱,补贴就会开始减少。
滴滴司机面临的困难远不止增加中的抽成比例,他们还需要承担未满足合规性被监管执法部门罚款、扣车的成本。
相对于作为个体的司机及乘客,网约车市场中平台公司较为强势。当滴滴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垄断市场地位后,就会挤压包括司机和乘客在内的交易对手,可能产生 “大数据杀熟” 等不当得利。
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陈欣认为,滴滴运营盈利的改善并非来自于公司基本面的快速增长,而是体现在平台垄断增强后挤压交易对手的成果上。
国家对滴滴加强了反垄断监管,正是为了平衡此中的利益。滴滴被迫成立了网约车司机生态发展委员会,但仍面临着加强保障司机劳动权益的监管风险。
以上。
参考内容:
八部委就 “抽成过高” 联合约谈滴滴、美团、满帮等 10 家出行平台
今日(7 月 4 日)国家网信办官网发布公告称,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 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
图片来源:网信办网站截图
据了解,6 月 30 日滴滴成功登陆美股,成为继阿里巴巴之后在美国上市的最大中概股,而且从公开递交招股书到正式上市仅用 20 天的时间,创造了今年以来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美募资的最快纪录。不过,围绕着滴滴在美成功上市的也不全是好消息,和破纪录一起到来的还有滴滴涉嫌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审查。
日前有消息称,成功在美股上市的滴滴涉嫌泄露国内道路信息,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消息传出,很可能源于 7 月 2 月晚间国家网信办官网发布的相关公告。公告中指出,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宣布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这也是 2020 年 4 月《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正式发布以来的首次审查行动。
图片来源:网信办网站截图
不久后,滴滴出行做出回应表示将积极配合网络安全审查。7 月 3 日,滴滴副总裁李敏回应了 “滴滴在海外上市,把数据打包交给美国” 的传言,称此为恶意造谣。李敏表示和众多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一样,滴滴国内用户的数据都存放在国内服务器,绝无可能把数据交给美国。另外,对相关造谣者(已经主动删帖),滴滴将坚决起诉维权。
最终国家网信办官网发布的官方公告中并未提及滴滴是否存在泄露国内信息的行为,但确认了滴滴出行违法违规搜集使用了个人信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表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 “滴滴出行”App,并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盖世汽车就以上问题采访了滴滴内部的公关人员,滴滴的官方表态是,将坚决落实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要求,已于 7 月 3 日暂停新用户注册,滴滴出行 App 将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下架整改。此外,滴滴官方发布的消息还表示,已下载滴滴 App 的用户可正常使用,乘客的出行和司机师傅的接单不受影响。
盖世汽车分别登录了苹果系统的 App Store 和安卓系统的软件商城,截止发稿前,App Store 上还没有下架滴滴出行 App,安卓软件商城上则已经显示滴滴出行 App 在内部优化,暂不提供下载。
图片来源:苹果商城截图
图片来源:安卓商城截图
唉,滴滴,你说你本来就在灰色的边缘,心里真没点数吗?还是你们企业真的没有一个明白人?
你这不就是典型《乔家大院》里的孙茂才吗?乔致庸的幕僚。孙茂才一落魄秀才,后来和乔致庸搭班子混的风生水起,出了点成绩不知道东南西北了,真以为自己是个角色了,后来被赶出乔家,孙茂才又想投奔对手崔鸣十,对手听说他的意图后,秒变脸,对孙茂才说:“不是你成就了乔家,而是乔家成就了你!”
一个道理,在中国高速发展的大时代下,房地产也好、互联网也罢,你赚的钱那是国家城乡一体化推进、互联网革命、改革开放、简政放权大趋势的功劳,不是你一家企业能人定胜天的。
举个例子,前期四大发明的共享单车,国家付出了高昂的行政成本和公共资源让步,君不见,遍地小黄车遍地垃圾,苦了国家;为了让你们发展,允许你们整押金这一套集资,最后苦了人民。
滴滴网约车推行的时候,为了方便市民出行,中央给予的多大的放权?这玩意说白了就是一场三方博弈,哪三方?滴滴公司与地方政府幕后控股的出租车公司之间的摊牌,然后中央做出了支持滴滴的裁定。甚至前期为了支持发展,简政放权,放松监管走了一些弯路,顺风车出现了一些惨案。滴滴的成功该不会让滴滴公司真以为自己牛吧?真正让滴滴发展的是国家这个甲方爸爸,而不是你这个乙方。没有了滴滴,打车软件分分钟就能有人做出来。
支付宝、微信支付的 “充值” 载体建立在银行这一步,而银行是谁控制的?
其实我们的一切 “新鲜事物” 都在国家控制的范围内。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切的资源和企业都是为全体人民服务的,有了这个底线一些灰色的行为国家可以给你日后整改的机会,但是你违背了这个底线,灭亡只是瞬间的一个通知。
。。。。。。
滴滴这些互联网公司,你冲着你这种收集用户习惯,“偷窥”、“杀熟” 用户隐私的操作,造成用户莫名其妙的感觉被 “监控”“针对”。国家何尝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了让你们发展!你在国外敢这么玩,收集美国人的隐私,分分钟罚的你倾家荡产。
你有了这么多老百姓的信息,你责任呢?你知道吗,我帮人相亲手里有几百份知友发的相亲资料,我都弦绷紧,生怕把选择自己信任自己的粉丝资料暴露,给他们造成影响。我甚至用了最笨的方法。
这个很多知友来我家玩的时候都问过,我书房一台没网线不联网的台式电脑是干嘛的?
那台不联网的台式电脑就是存自己粉丝相亲资料的,我个人认为最安全的保密隔绝是物理隔离,生怕资料泄露,那台电脑我甚至不插优盘,我把资料拿到手中集中一个字一个字敲键盘打到不联网的单机电脑里的,为了确保资料万无一失。
你居然掌握人民这么多信息你也敢去美国上市,你不怕他们进行大数据分析、研判?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多少人就会被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多少地点也会暴露,我例子不举了,想想都背后发凉。
诚然,企业的成长努力付出确实难能可贵,我也不否定滴滴也确实给人民出行带来了一些便利。可你毕竟是企业,你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既然为了盈利自然应该知道 “自由在规则中行驶”。没有国家提供的平台,没有国家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哪有你的今天?英国的地铁也就是这段时间有了稳定的 4g 信号,从此“退步” 到和中国人民一个水平,不在 “高贵” 的拿着书本报纸,而是低头做了手机族。
在中国做大企业要对国家和人民怀有感激之心,不要无视国家和人民给予的支持,甚至有 “在中国的土壤成长,然后把果子带到外面享用” 的想法。很傻很天真。
好了,赶紧负荆请罪自救去吧。
我来说几个日本角度。
首先这件事日媒跟进非常快,
因为和阿里有关,所以日本很关注。
其次日本网友留言很有深意。
有人说滴滴背后的金主是软银,
所以希望不要出事。
还有日本人说,滴滴这回太鸡贼了,
搞到美国去悄悄上市,中国管不了,
即便是发现问题想解决也很麻烦呢。
不管怎么说,滴滴这次口碑历史最恶了。
[
滴滴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被下架
新京报贝壳财经
的视频
· 1052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95115858075820033)
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 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 “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滴滴回应:将认真整改,持续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滴滴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被下架,对此滴滴回应:滴滴坚决落实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要求,已于 7 月 3 日暂停新用户注册,滴滴出行 App 将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下架整改。已下载滴滴 App 的用户可正常使用,乘客的出行和司机师傅的接单不受影响。真诚感谢主管部门指导滴滴排查风险,我们将认真整改,不断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技术能力,持续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防范网络安全风险,持续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
[
滴滴回应被下架:将认真整改,持续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新京报贝壳财经
的视频
· 1405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95126845155807232)
滴滴是典型的互联网创业模式下的产物,立项、融资、烧钱积累流量、通过流量支撑再融资、再烧钱的,挤死或者兼并其他有实力的竞争者形成一家独大之势,并最终实现上市的目的。这种模式的互联网企业多了去了,有上市几年还没赚过一分钱的企业,但企业利润与早期股东利益未必等价,企业不赚钱未必股东不能赚钱,即便是财务造假上市的事后来看也没啥大事情,拿着国内的钱去和别人和解也是常有的事,该赚钱的还是会赚钱。
互联网模式最重要的就是流量和数据,凭什么蚂蚁可以通过 2% 的自有资金拿走一半的小贷利息收入,做到几百的收益率?这就是信息和数据的价值,还有另外一些企业传销式的拉人头获得新注册用户,其实就是用钱买数据,在很多参与者看来不就是让帮忙助力一下而已,这些流量是作为获得新融资和市值的支撑之一,免费送的锅碗瓢盆卫生纸在金融游戏根本不值一提,还有农村几百块买一套银行卡和身份证信息不也屡禁不止么,有时候信息带来的收益和损害都不好估量。
问题是你用这些流量和数据赚钱也就罢了,因为大家都这么干,但涉外和关系国家信息安全就是另外一码事了,是底线问题,庞大如苹果想要做国内市场也需要把数据中心建在国内,特斯拉想要在国内长足发展,也要走这条路。滴滴倒好,为赚钱可能已经触及到信息安全的底线,资本是没有国界的,靠道德约束资本本就是违背人性的,如果真的被核实希望不是简简单单的罚款就结束,毕竟相比于财务造假,数据和信息安全的泄露带来的危害更大。
一个滴滴 APP 下架,多少 APP 在背后颤抖!
下架 APP,而不是永久关停 APP,说明监管还是给滴滴留了余地。
从动手的时机来看更是如此:
6 月 30 号纽交所上市,融资至少 44 亿美元。
7 月 1 号,你懂的。
7 月 2 号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启动对滴滴的调查。
说明什么?没人想置滴滴于死地。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先让你从美国募集到足够的资本,然后再督促你整改到符合中国的法律。毕竟远在大洋彼岸的资本家们是不会真正关心你是否影响到我国的国家安全,这事还得咱们自己考虑。
短期内,肯定会影响滴滴的股价,也会显著影响滴滴的营收,利好美团这种竞争对手。
长期看,谁!也!跑!不!掉!
**互联网行业的数据安全问题,长期以来监管一直处于松管理状态。**这与特定时期的特殊情况有关,毕竟互联网本身是泊来品,为了快速打造几个互联网巨头实现互联网行业的弯道超车,不得不对于某些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这次对滴滴实施的调查和处罚,意味着风向的转变——大人,时代变了!
互联网寡头已经出现,他们最应该做的事情,不是通过非法利用个人信息的方式,继续野蛮的收割现有用户,而是应该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对外的输出。
为了实现从「西学中用」到「对外输出」,这些科技企业必须正规起来,对于用户的数据尤其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毕竟西方对咱们双标惯了,你不违法收集数据都有可能被起诉(Tik Tok 前车之鉴),还是不要把脖子洗干净往别人的刀刃上凑吧!
最后问一句,时刻通过收集麦克风监听我对话的 TB,什么时候整治???
果然是一门忠烈的 柳氏家族!
爷爷当律师诉棍,帮 ZBJ 搞专利盘剥国内萌芽阶段的民族工业。
父亲把国有资产私有化,搞什么 “贸工技” 打压想要发展自己核心技术的骨干人员。结果把个联想搞成了 “买办集团,美帝良心想”。“贸” 了半天,结果被发现是高配低价给美国人,低配高价给中国人。贸来贸去,“工”没见长进多少,“技”更是直接自我阉割。走向了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伟大道路上。
到了女儿这辈更是不得了,一手遮天,凭借家族裙带关系爬上高位,还敢大放厥词。还卖数据给漂亮国,也是发扬了一下 “柳氏一门忠烈” 的优良传统了。
如此坚定不移,不屈不挠,想方设法的挖国家墙角,毁国家社稷的 “柳氏忠烈一族” 如果再不给与铁锤奖励,真的是对不起他们这么辛勤的努力啊!
滴滴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最重要的是滴滴不仅掌握着无数用户的个人信息,还有道路数据信息。
泄露用户信息已经足够严重,如果真如传言所说还泄露了道路数据,那后果不堪设想。因为不仅涉及普通道路,还有许多军事区域。
事实证明,滴滴泄露信息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而它也必定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目前滴滴是被下架不能再下载,原来下的用户还能继续用,但建议大家用别的软件,不然出了问题更难维权。
这不是个人数据泄露这么简单。
[
滴滴违法收集信息的问题到底有多大?
甄昊元
的视频
· 2993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95123831632171009)
网传的 “地理信息泄露” 可能已经发生了。
这也不是下架整改恢复上架那么简单。可能永远下架了。
也就是说,可能滴滴上市没两天,滴滴就不存在了。
但是滴滴可能导致的地理信息泄露这么大的事儿,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可就不只是滴滴破产所能弥补的。
有人研究滴滴股权结构,认为滴滴是典型殖民地经济模式。这种股权结构的公司,早就该处理的。有点晚了。
另外,滴滴自身的导航数据当然有加密。但是根据行驶记录(距离、方向等)还原加密地理信息是有可能的。这就使得费尽心机搞的一个加密地理系统沦为筛子。滴滴行驶的数据量极大,如果用于数据挖掘,指不定能挖出啥来。
一座城市的节奏、人群聚集情况、交通变化情况等等。
美帝当然不会和中国开战。但是如果掌握这些数据,蓄意制造一点点比如拥堵、混乱,然后发展成大混乱,不是不可能。在准确的时候哪怕让一辆旧车抛锚,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滴滴强行闯关赴美上市,置国家数据安全禁令于不顾,国家有权依法对其进行相应惩罚。相信嘀嘀也不敢把数据给美国,否则按照《国家安全法》是可以抓当事人入刑的。
嘀嘀这种基础设施平台,在美国上市就可能因为要符合美国监管要求,把审计底稿给美国监管部门看,涉及大量未脱敏数据。不给,美国就可以责令你退市。这样易受美帝胁迫,增大数据泄漏危及国家安全风险。
也没那么多阴谋论,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大股东软银(孙正义)前期在别的项目上投资亏惨了,急于套现嘀嘀,嘀嘀得花钱买啊,就只有谋求上市。香港和国内上市不符合条件(有嘀嗒出行前者的失败案例),遥遥无期,就只有赴美一条路。
另一个原因是经济上的,得赶在这一波货币超发美股资产泡沫破灭之前融资,否则美股回调就拿不到好溢价了。
如果泄露数据,肯定不是这样处理了。
滴滴这次是国内首次启动网络安全审查,既然以这个名义兴师问罪,如果真查出违法事实,肯定不会不问罪。
一旦这样仅作下架处理,也间接说明国家没有查出危及国家数据安全的事实,只是没有遵守监管要求推迟赴美上市以及收集用户信息。但在国家数据安全法没有正式施行之前,对滴滴只有也就从轻处理了。
相当于已承认嘀嘀赴美上市既成事实,体现了国家对本国成长起来的企业的宽大处理。既是依法行政的体现,也是一种包容!为什么说是包容?因为数据安全隐患并未完全消除,嘀嘀已经授美帝以柄,国家可不可以一棒子把它打死?嘀嘀也不是不可替代的,嘀嘀的市场很快可以被其它 APP 瓜分蚕食,但国家没有利用绝对权力下死手,以下第 4 点:
事情应该远比我们想象的严重,我在政府机关工作过,我深有体会,一般先会初查一段时间,再给出是否立案调查,从 7 月 2 日传出相关问题,仅仅 2 天就全面调查了,肯定调查机关已经掌握实质性证据了。
另外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所谓的副总裁辟谣贴中的一个细节,这位副总裁一直使用的是用户信息未提供,滴滴涉及的数据信息是非常庞大的,用户信息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而道路信息,和出行热力图信息都是数据信息的一部分,关于地图的敏感性我不用提,大家都明白,但热力图信息一般人不明白,用简单的话来说,热力图会暴露一些绝密级军事区域。
说柳家拿国家安全换取个人利益,太高抬了他们,他们就是现实中的汉奸。
我还是觉得从信息国安角度,应该不是有些回答说的 “卖东西给敌国” 这么明目张胆,当然我也没看见哈,我的理由只是如果有,按理应该是控制一大帮子人,逮起来一串先。
类似的事情和新闻都有对吧?
说白了还是一帮商人吃相难看,非在违法的边缘试探试探试探探……
所以,说到底,没有对主管人员的法律严惩,打击点还是不够精确。
挺好的。
中国很多所谓互联网巨头其实没有啥国民离不开的技术,即便当天倒闭,第二天一堆同质化竞争对手原地起飞,圈子生态还变好了。
滴滴出行越来越贵,这是我亲身体验,也是公司报表里数据的体现。滴滴给司机的分成和补贴在大时间尺度上越来越少,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滴滴的算法拼命想算计司机,算计乘客,大家慢慢都有感觉,但是貌似模模糊糊又说不清楚:人家算法对外保密你不知道。
当年斗倒服务恶劣的出租车的勇者啊,今天是否已经成为恶龙?
少了华为,我们在 5G、电信、芯片领域的国际竞争里就会少一张大牌,会很久缓不过劲来。
少了滴滴,我国毫无压力。
对了,还有那些算计老百姓卖菜钱的,只准在自家平台上营业的,拿了科技牌照想不受监管搞金融的,我不具体针对谁,反正先垄断再割韭菜的所谓巨头,技术算法在他们手里最终一定幻化为一把明晃晃的镰刀, 遮遮掩掩想掏出来。
放下你的刀子!
柳家三代忠良……(给我 + 5 个狗头)
”App 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
很久没见到如此强烈的措辞了!
作死有路,我说什么?
我都说要等组织的调查结果,
那个副总还辟谣(不要听人家说什么,要看人家做什么),
蚂蚁金服被锤、
美团被锤、
滴滴出行被锤,
都是垄断行业的龙头无视法规盲目发展后的必然结果。
数据权涉及到人们的方方面面,
数据安全更涉及到郭嘉安全。
想起之前一直阴阳怪气评价数据管理的那些人,
我就问你一个问题:
当国民的 DNA 数据被批量泄露给美丽国,
研制了一种只有特定群体才会感染的传染病,
你说那时会不会后悔当时没有认真管理数据?
最后有一张网传的图,未证实:
滴滴独立董事竟然还是美国陆军情报官。
入职苹果之前,佩里察曾在高盛集团工作过八年,之前就职于德勤。他还曾服役于美国陆军,具有西点军校物理学位和麻省理工学院的 MBA 学位。
知乎一直降热度是个什么操作???
此前滴滴安全事故频发的时候,参与约谈过滴滴地方分公司。
约谈会之前,地方公司经理带着小弟先拜访各个部门,逢人递上一本厚厚的印刷品。
好家伙,彩印的精制的《滴滴安全》。
约谈会上,面对提问,顾左右而言他,大谈特谈滴滴是如何如何安全,科技如何如何先进。
老大一拍桌子:别扯那没用的!就讲接下来怎么防范,列出具体举措!
那经理明显抖了一下,赶忙赔笑。
滴滴自上而下写着俩字:德行!
话说应用商店下架非常常见,暂时切断增量罢了。而且一次一般几十个上百个 APP 一起下架。
对于上轨道的公司,用户察觉不到。潜在用户毕竟少数,过段时间整改完又能下载了。
对于初创公司或者皮包 APP 影响就很大,基本前期投入和广告费用打水漂。
但是,这次单独、明确、公开点名滴滴,措辞严厉,证据确凿,事情不可谓不严重。
首先是悄悄上市。
在 A 股或者港股上市,滴滴的合规问题基本上通不过。
包不住的事悄悄做,资本逼急了啊。多轮融资后,投资人急于收割。
但是在美国上市,遭到了 zz 干预。说白了,就是要把底交给人家审。
中方不可能坐视不管,特别是对滴滴这样 4.9 亿年活用户的国民平台。
具体如何审查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很明显,滴滴打了监管层的脸,短时间赴美上市了。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他们新闻都不发。
这次通报,是就用户信息安全问题敲打敲打,还是掘地三尺,杀鸡儆猴,还是那句话,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后来,那本《滴滴安全》我拿回家放餐桌上吐骨头残渣用。
别说,质量还挺好。
tui~
2021 年 6 月 10 日,《数据安全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并正式发布,将于 2021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作为我国数据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数据安全法》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设专章对支持促进数据安全与发展的措施作了规定,保护个人、组织与数据有关的权益,提升数据安全治理和数据开发利用水平,促进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发展;**二是加强具体制度与整体治理框架的衔接。**从基础定义、数据安全管理、数据分类分级、重要数据出境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与《网络安全法》等法律的衔接,完善我国数据治理法律制度建设;**三是回应社会关切。**加大数据处理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建设重要数据管理、行业自律管理、数据交易管理等制度,回应实践问题及社会关切。
运满满、货车帮、BOSS 直聘今天也在列,方向进一步明晰了。
赴美上市中概股一个都别跑。
竞争对手偷笑,网络安全版块狂喜……
作大死啊这是
估计搞遥感测绘、地理信息、交通运输的都知道滴滴的威力,滴滴在网约车领域是绝对地垄断
而且对于中国国内地图、居民出行、建筑物等重要信息的掌握,估计少有机构能比滴滴搞得这么清楚,每天那么多台车都在实时绘制地图(基于其庞大的用户数量)
更牛掰的是滴滴全程录像录音,无论是对司机还是对乘客的掌控程度远超传统出租车,甚至能让司机都感到莫名其妙的程度
之前滴滴出事虽然对自身有一定不好的影响,但可能也因此被它们利用起来去实现自己别的目的,这里细思极恐,因为以往滴滴对于车内的状况了解远没有现在这么缜密
而且即便本次滴滴没有泄露出国内重要数据,瞒着大众偷偷在啊美瑞坎上市,也是一件影响极其恶劣的事情,事出反常必有妖啊
最后,殷切希望再崛起几个像滴滴一样处于监管之下的强大的规矩的网约车平台,虽然苦滴滴久矣,但不得不说,类似滴滴真地比传统出租车的优势多太多,我想没人会想和绕路司机扯皮吧
你看看最近的各大公报里的各种提法
都从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改成 “统筹安全与发展”
这一提法的改变,体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
现在所有文件提法都是 “胸怀两个大局”
都强调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要
加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
总体安全观里五对关系其中就有 “传统安全” 和“非传统安全”
而互联网数据属不属于非传统安全?
如果属于
赴美上市,用安全理由限制不就很正常。
未来随着 “东升西落”,中美博弈越发激烈
中概股会慢慢回归香港上市的了
某些人还想做两面人,吃两家饭那是不可能
资本没有国界
资本家有国家
连 Jimmy 仔都要爱国
你不爱国?儿子还想做医生律师?
不爱国?
三年半前, 我曾经写过一个回答:
[外卖 O2O 的疑惑?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838888/answer/64708631)
回答中我引用了这段话:
……
媒体:面对滴滴积累的海量用户数据,下一步如何实现盈利?
程维:可能有一万个人问我们滴滴怎么赚钱,很少有人去问滴滴还能给用户创造什么价值。滴滴这三年时间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我们说我们不赚钱,我们持续的在出行这个领域里面,用互联网的手段给用户提供方便好用的出行服务,这三年时间我们不会去盈利的。
但三年以后,我们相信滴滴打车,会是一个可能对整个中国出行做出改变的企业。
媒体:你能假设几种商业模式吗?
程维:有了海量的乘客和司机的数据之后,这些司机和乘客因为滴滴的服务好,黏在里面,那我们就可以给一部分需要更高服务的乘客提供增值服务,同时也给一些司机提供增值服务,这样可以有一些收入。人们打车的时候,我们可以推荐一些周边更精准的广告,这样又会有一些广告的收入,所以有很多事情可以干。
……
本来以为他们是用快速迭代,烧钱培育市场,老大老二联手掐死老三,羊毛出在猪身上…… 等等 “传统” 互联网手段来盈利。
外滩金融峰会后,一系列大戏下来,我感觉自己当年还是天真了。
资本家们在利润面前可是真敢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啊!
拿着十数亿客户的个人信息,出行习惯,几百万公里的地图数据…… 罔顾国内监管部门的明示暗示,专挑百年大庆的时候毅然决然在美国上市。
这套熟稔的拳法,你们难道不害怕吗?
反正国家对它开始警惕了,一系列举措是好事。
但愿纽交所上市会成为滴滴的滑铁卢。
一想到无产阶级的铁拳即将在它身上落下,我就忍不住激动起来了。
柳家满门忠烈(狗头)
中国的几大互联网巨头,都是拿着美、日风投的钱成长起来的,外国资本占了相当比例。你说这些外国资方没有话语权、不会影响重大事件决策,我是不信的。
被几条推特弄的滑跪,差点白送还倒搭钱的头条;跟监管跑赛,企图绑架 A 股大半壁江山,在最后一天被按下来的蚂蚁金服;宁可在国内顶着十几个国家部委压力,明知违法也要赴美上市的滴滴。
每一个案例都可以感觉到背后的资方在扩大向美国金融资本输血管道的尝试。就其根本,就是美国金融资本原来那些财源已经不够了,必须要开拓新的财源。而新的财源,就是早年在华投资的优质企业的更多股份、更多分红,甚至通过美国股市的监管手段,实现对中国优质企业的长臂管辖,获取更大利益。
而这,正是美国经济这个庞氏骗局已经玩不下去的信号。
滴滴的个人出行数据的国安价值太高了。
直接定位到那些出发地和到达地高频率是国家重要部委的人,手机号码,身份证都是齐全的,国外的间谍工作不要好做 100 倍。
想想就可怕。
这俩小时快千条答案,热榜还能掉?榜 1 连零头都没
迅速被公关?
接着压流量,接着改参数。一刷就是新增几百个答案,看看热榜 1 才几个答案
这才多久热度就下来了,某乎你收钱收的爽吗,这前三个问题冲热度冲的莫名其妙,好一出闹剧。
滴滴的疑点:
(1)上市时点赶在百年大庆前夜,定价与上市交易同步进行,着急得要去投胎似的。
(2)锁定期诡异,所有股东、高管甚至部分期权全部被锁定,只有上市发行部分的股份是流通状态;
而且跟其他平台反垄断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滴滴是在两条线上同时被查:
(1)网络安全——现在中概新股 IPO 应该都要交审计底稿;
(2)反垄断——各家都一样,估计滴滴的反垄断调查结果马上就要出来。
滴滴这个是要拿 1500 万司机的生计和城市的交通治理来跟监管掰手腕吗?
我在这边还看到了很多答案:https://longbridgeapp.com/hashtags/106194
欢迎来探讨
长桥证券:从阿里走出来的互联网一站式海外资产配置平台,覆盖美国、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和中国内地 5 大证券市场。来长桥,用投资看世界。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知乎,也欢迎大家访问长桥社区:https://longbridgeapp.com/explore/featured
中国的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有一个错觉,就是自己很牛 B 真的是因为自己很 “牛 B”。
殊不知真正牛 b 的是 TG 领导下的中国为他们提供的高质量的庞大统一市场,极为优秀的基础建设和庞大的高素质人口。否则我不说什么非洲拉美了,哪怕是欧洲,你去搞个同类型公司试试,看看能成功不。
而且 TG 善于接受新事物,勇于接受新事物,也期望用这些新事物能带领中国人民在一些领域进行弯道超车。你想想移动支付为什么在欧美推广不开,为什么能在中国迅速推广,国有银行可是 TG 的亲儿子。同样拿滴滴来说,tg 同样是在切自己出租专营权的肉给这些互联网企业尝试的机会,然而起码就滴滴来说,这方面如今看来是失败的,因为滴滴又回到了压榨司机提高佣金的老路,区别就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压榨的更精准了。
早期,这些互联网公司确实带来了社会的进步,无论支付宝还是滴滴,早期口碑都是极好的,然而这些企业一但壮大,在某一领域取的相对垄断地位以后,资本的镰刀就开始显露,这甚至不是以创始人意志为转移的,这是资本意志的体现,资本追逐的永远是更多的利润和尽可能少的社会责任。
传统的巨型企业是怎么样的,起码雇佣百万乃至千万员工吧,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然而新型互联网巨鳄成就万亿市值只需要几万人,吃尽国家所有的基建和人口红利,承担着少的可怜的社会责任,利润全归自己,所以网新贵层出不穷,创始人身价一个比一个夸张。而且互联网企业和传统托拉斯不同,因为互联网具有天然的赢者通吃垄断属性,并不能像传统企业那样一拆了之。
这个问题中美都同时存在,美国好处的是它能领着这些巨鳄吸食全世界,尽量转移矛盾,哪怕就这样,也导致严重的贫富差距极速扩大从而带来种种社会问题,解决不了导致懂王上台。中国的这些巨鳄吗,就不说了,大家都懂。
所以今后的中美之争除了什么主义之争,更具考验的是谁能驾驭住这些互联网新型资本巨鳄,这方面 TG 没有石头可摸,但 TG 具有美国不具备的优势,就是随时能挥出的社会主义铁拳,但什么时候挥如何挥,考验的是 TG 的大智慧。
几年前,联想在 5G 标准上投了华为的反对票。这次事关世界 5G 标准的会议,最关键的一票联想投给了美国高通。
网传滴滴把道路数据和用户数据泄露给美国。
且不说真实。如果真的数据泄露意味着什么?
道路数据其实在百度地图,谷歌地图都有。即便是美国的地图谷歌数据也有,道路数据并不是一个绝对隐私的数据。有些数据是民用数据,非敏感数据都是公开的。但是还有些数据是绝不能公开的。
真正可怕的地方在于,像滴滴这种公司收集的数据远远不止是道路规划那样的数据,如车辆是否顺畅通行,道路地面情况,平均车速,哪些地方的车牌通行时间多,哪个地方拥堵…… 等等这种数据是很详细的。
如果美国利用这些道路数据可以干什么事情呢?
他可以准确分析出某个地方经济情况,车辆情况,道路情况,完整的测绘出中国真实的道路情况。甚至连道路上面有什么都可以准确的知道。比如中国的军事基地,甚至都可以通过道路绕行这些测出来。
经济,军事这些数据都可以通过这些底层数据分析出来。
如果他把这些数据都拿到了,一旦打仗,他可以轻而易举的精准打击一个地区。
中国会完全透明化的在美国眼皮底下。毫无任何隐私可言。敌在暗,我在明,我国的战略威慑将不复存在。
最可怕的是,滴滴还具备全程录音和录像的能力。你打电话说了什么他都知道。
当你认为绝对保密的时候,美国人已经知道了。
个人数据更了不得的事情。对于普通人来说没什么特别的。但是如果是很多科研人员数据都被泄露那得多危险。
滴滴信息不止包含了姓名,年龄,性别,身份信息,头像,语音,去哪里。这些人数据一旦被掌握在美国人手里,几乎是极危险的。
你会认为中国只有几亿人使用滴滴,十四亿人数据不会被泄露吧。那你错了,一款 APP 是可以检索到你全部通信录的信息的。
这些信息几乎可以把全部国人的信息,包括社会关系都可以分析出来。所以绝不能泄露给外国的!
信息泄露国外的后果,有一天,你可能会接到美国人发来的信息,要你做什么事情。宣传什么反动言论的都有可能。西方国家一旦掌握了中国人的海量数据,直接对这个国家都是毁灭性的。
这意味着全部手机号都要重新做号段,全部身份信息都要改掉,连名字也得改。但是仍然有很多信息泄露再也不可能挽回,比如说生物识别数据,这个数据是不可更改的数据。
一旦被泄露意味着你将永远处在被识别的状态,因为你不可能整容吧。就算你整容,你关键的瞳孔间距是不可能整容改掉的。
美国可以随时利用这些信息联系到中国的科学家,各行业的精英,想象有多可怕,这些人一旦被美国策反提供的国家安全数据得有多少呢。
中国每年都抓很多间谍,其中科研人员也不少,有些间谍他们连新研发的武器数据都可以卖出去。
个人信息泄露极为可怕,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全!
如果哪个互联网公司真的查出泄露用用户数据给美国,无异于卖国。和过去割让土地没什么区别。
滴滴事件还没结果,不敢妄下论断。
如果真证明某个互联网公司泄露数据给美国,当全国人民共诛!!
互联网公司必须整改了!
让热度上去!
恭喜恭喜,终于内卷卷到资本家头上了。
不过资本家可卷的不是玖玖漏……
我们终于可以看到世家门阀的新陈代谢了。
芜湖~
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 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
请注意!是经核实,滴滴存在严重违法行为!
这个事件的本质上数据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强烈支持网信办!
目前在大数据层面的监管和立法是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和行业现状的。虽然这个情况正在逐渐好转,各级大数据局的设立,就是针对数据这一未来关键的资产,政府层面进行监管的抓手。但是还远远不够。
就像之前的大数据杀熟和大数据放贷一样,企业到底能用收集到的用户数据做什么?这个数据到底是属于谁的?目前是没有一个明确的边界的,但是从企业层面他们当然认为自己搜集的数据是属于自己的。
但是我相信这个情况不会太久了,因为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数据一定是属于人民的。
资本主义还在做着窃国者诸侯的美梦,忽略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为资本无限增殖创造空间。
江山父老能容我
不使人间造孽钱
滴滴及其他互联网平台企业,他们当然是傲慢的,他们以为自己出生即代表正义,他们会理所当然的认为阻碍其增殖的力量无比邪恶。当监管压力不施加到自己的头上的时候,当然是坚决不妥协。
好言难劝该死的鬼
滴滴在中国不断的积累财富,在飞速的发展中忽略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忽略了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我们的政府是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的。
监管,是资本的枷锁,但也是民众的护身符。庆幸出生在中国,有强力的政府可以控制这一切。我们不能指望资本自己大发慈悲,他们只会一心的考虑自身的增殖。
再告诉滴滴一句:你特么犯法了知道吗?
眼看他起高楼,
眼看他宴宾客
眼看他楼塌了!
谢邀。
首先,我支持国家规范个人信息的保护;其次,我不认为滴滴就彻底完蛋了,相反可能是机遇!
对滴滴的本次小惩大诫,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的一次预演,警示作用明显。
2021 年 6 月 10 日,我国第一部关于数据安全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公布,并将于 2021 年 9 月 1 日正式施行。
其中:
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根据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程度,以及一旦遭到篡改、破坏、泄露或者非法获取、非法利用,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数据实行分类分级保护。
第三十六条规定,“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机关批准,境内的组织、个人不得向外国司法或者执法机构提供存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数据。”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涉及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的出境,均需要注意履行相关义务。
第三十二条和第五十一条要求,“任何组织、个人收集数据,应当采取合法、正当的方式,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数据。”“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数据,开展数据处理活动排除、限制竞争,或者损害个人、组织合法权益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
根据网信办今日的通报来看,滴滴是违反了第三十二条和第五十一条要求,这其实很容易理解,目前我国很多互联网企业都不注重用户数据的保护,大数据杀熟就是如此。2018 年李彦宏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甚至表示中国用户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那么敏感,在很多情况下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和效率。
滴滴之前,讯飞输入法也因为违规收集用户数据被各大应用商城下架,直到现在,苹果商店都没有讯飞输入法。
讯飞输入法 App 因未完全满足 5 月 1 日国家网信办关于个人信息收集违规问题通报的整改要求被应用商店下架。
不过这次事件对讯飞的股价影响不是很大,后续还涨了不少,创新高了。可能是因为输入法对讯飞的业务影响有限吧。
滴滴的业务主要靠滴滴 APP,影响应该大一些,下周二美股开市,滴滴可能会继续下跌,甚至跌破发行价。
虽然如此,我也不认为滴滴就彻底完蛋了。我认为这是滴滴暂时的困难,并不影响滴滴长期的趋势。
按照目前的信息,滴滴不是 “数据卖国”,我也不认为滴滴会笨到干这种傻事儿。大家不必动不动就扯滴滴把数据泄露给美国,你们也不想想,现在车船卫星导航系统难道不是 GPS?在没有北斗之前,谁不是用 GPS?电脑和手机等系统也是美国产的吧,要是做手脚,这防得住?论搞数据,根本用不着大费周章。
本拉登曾经为了不被抓,几乎不用电子产品,传递信息要最原始的人工带信。不就是怕美国通过信息收集和分析摸到他的位置么?
我认为本次对滴滴的处罚依旧是 “示范为主”,滴滴也是明显的垄断互联网企业,垄断的好像还没下文。目前明确因为涉嫌垄断被罚的是不是就阿里巴巴落地了?美团和腾讯好像还没有明确罚款多少?
滴滴股价肯定受影响,跌破发行价甚至跟糟糕。但是,我相信后面一定会创新高,本次马失前蹄,未尝不是一次下注的机遇!
虽然垄断不好,骂归骂,如果投资,最好还是选这种具有垄断优势的企业**。**
我个人认为滴滴是可以长持的标的,凡是垄断一个行业的互联网企业,长期看都有垄断优势(垄断 14 亿中国市场,这是 Uber 所不具备的)。
滴滴的对手会是谁呢?目前来看,可能是百度,百度目前有个项目是 Robotaxi,最终发展模式是无人驾驶出租车。
目前 Robotaxi 的单个汽车费用还比较高,随着技术迭代,费用会逐步降低,如果 Robotaxi 的费用降到比滴滴还要实惠,那么,滴滴也将被冲击!
不过,现在的 Robotaxi 还不能实质性威胁到滴滴生态。 Robotaxi 的两年目标是,到 2023 年,在 30 个城市,有 3000 辆车,覆盖 300 万用户。规模还比较有限,威胁不到滴滴,而且,滴滴本身也可以发展无人驾驶出租车。
归纳总结一下为什么我看好滴滴:
因为如果不保护,互联网巨头会结合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知识,挖掘一个人潜在喜欢的东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会在你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做无数次小测试,比如用心理测试,如此下去,就可以把一个人分析得明明白白,你的人格也就被数据化了。
他们甚至可以深度定制一个人的人格。比如把一个消费保守的人彻底变为一个超前消费主义者,改变一个人非一朝之功可以实现,但是,他们有足够的耐心在无声无息中潜移默化地彻底改变一个人。
最终结果就是:你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你的真实意愿,而是早已被深度定制过的 “命令执行”,人非人,乃是 “工具人”。
前两天刚针对滴滴上市发过不看好的评论,今天看就被下架了。希望有关部门公布滴滴非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具体细节,让老百姓知道自己被侵犯了什么,下一步怎么防范,国家怎么处罚它。
更重要的:
还有谁?!
其实网约车刚出来的时候,我是非常兴奋的,包括滴滴刚出来的时候,像追剧一样追了几年。那两年打车越来越难,司机挑活,而且高峰或天气不好,司机就停运了。网约车的出现,确实在一段时间内缓解了打车难问题。
但是随后发生了多次服务问题,其中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一起要出去,我叫了车,等了足够的时间,因为并不着急吗,后来看着滴滴司机还有一分钟到了,我安心了,可是又等了好久,我看滴滴司机已经离我越来越远了,我还以为他不认识路,就打电话给滴滴司机,不接,我就这么看着他的车在我手机上一会儿到这,一会到那儿,半天才意识到这是看着他在运营。后来朋友提醒我说取消吧,我又打了司机电话还不接,而且手机上显示可以取消,于是我只能取消了,但平台秒扣了我的钱,说我违约了。我打电话到滴滴,滴滴客服的态度是:我们的客户是司机。我们得打电话向司机求证,如果司机说你说得不对,就是你的问题。如果说无法查证,改不了了,下次注意,我能接受,但告诉我我不是你客户,这有点神逻辑了。随后也在滴滴对外的宣传上印证了这一点,这是真的。想了想似乎有道理,因为滴滴的收入来源是网约车司机,从他们身上抽点(xie)。但随后就反感了,可司机的收入是来源于消费者的,包括我。
如果滴滴坚持自己的客户是司机也没问题,我只能说你有个性,只要有个性,不管怎么说也有值得尊重的地方。
在后来的多次用车过程中,我都跟滴滴司机聊滴滴相关的事情,得到的反馈很多,下面列举两条:
这就是这家公司对所谓自己客户的态度。
我很清楚怎么能通过软件程序实现这一切,懂这个的人太多了,光北京估计就有 200 万不止,但这家公司敢用,让我惊掉了下巴,这是骑在守法 / 违法的隔离带上了,是不是还想争夺一下隔离带的安放权?!
后来,是补贴大战,补贴大战期间,我周围的很多朋友问我,这是怎么回事儿,他们难道不怕亏本吗?我当时傻乎乎很懂的样子跟朋友解释,说钱不是来自车费的,后期可能会匹配购物、旅游、娱乐等等,他们可赚钱的地方多了。我的朋友听了,似乎恍然大悟,今天想想,我是真傻,其实就是为了垄断而补贴,逼着对手到牛奶的那种。
一次深夜从外地回来,一位快滴的小伙子接上我,一路上几乎是泣血倾诉,他说快滴的人给他们这些司机开过会,很悲壮的,坦言这么补贴,他们肯定跟不上,早完要败的。小伙子说他不想转投,但他知道,现在拉快滴只是快滴商用客户的账户余额,等着余额花完了,就没有快滴了。那一刻,我不知说什么好,但好像明白了一些。
后来就出现了顺风车的事情,当我看到顺风车那个大胖娘么儿飙着很黄很暴力的垃圾价值观的时候,我几乎愤怒了。拿生命开玩笑是吗?!尽管是无知,但本质是恶意!
去年十一的时候,我在小区门口看到了青橘单车的一辆变速自行车,很酷炫,当时着急,没去开锁体验。但内心好像一下子就和解了,是的,残酷的竞争环境下,儿女情长是无意义的,谁都别怪对方下手狠,只怪自己不识相。我当时很理想地认为,滴滴在黄沙百战之后,也许真的能将精力回归到技术和研发。
一个开始就追这个剧的人,尽管多次因为剧情恶心骂大街,但还是希望结尾能挽回一切,给自己一个自圆其说的机会。
但是,我至今再也没看到那辆变速自行车,我甚至懊悔过百千次,当时为什么没有拍照留念。不仅而且青橘自行车越来越破了,我不想一路嘎吱,迫不得已我改了原来摩拜是他妈的那家共享单车。
今年,当这家以网约车起家的公司在社区菜篮子的警示录里出现的时候,当官方喊出:“老百姓菜篮子你敢动!” 的时候,我彻底明白了。我不再为它想,说它只是迟到了,我明白了,从最开始对自己的客户是谁含糊,到后来和黄很暴力的价值观,再到一系列,只说明一点:它爹是资本。
资本从来不思考自己的客户是谁,为谁服务,更没有价值观,也不可能顾及被碾压和误伤的任何,只要有获利空间它就上。
而我们,只是资本要碾压成粉末,添加进炉子的燃料。
好了,往事如斯,回归问题:现在滴滴答滴上市了,拿到不少钱,同时也被下架了。我在说出上述这些后,秒间又有了和解的心思,谁让真心追过好几年,终归是不死心,不过这回变成了希望,希望滴滴答滴:
滴滴危矣!
网传滴滴是因为出卖道路数据给美国,对于这个信息我不置可否,估计就算是真的,最后也不会有任何通告。
只是从我的角度来看,这次滴滴上市相当离谱,而且官方的处罚时间点,更是让人不得不乱想。
首先,这次滴滴上市相当低调,上市后没发通稿,没有敲钟,甚至连媒体发布会都没有。这就很奇怪,哪有大企业上市不开媒体招待会的?
种种迹象都表面,滴滴这次上市,不想让别人关注,只想偷偷上市,偷偷融资,股东偷偷离场。
但凡炒股的股民都知道,上市是一个企业最高光的时刻,多少企业家的梦想就是上市敲钟,那是人生的顶点,是企业的辉煌,不仅要在纳斯达克门口的广告牌打广告,浦东国金大厦都要买个广告牌打广告,通稿更是满天飞。
滴滴这种状况,重来没有出现过,不得不让人觉得,它要偷跑!那滴滴的股东中,谁最有可能想跑呢?
查看滴滴的股权结构,在上市之前,创始人兼 CEO 程维持股 7%,滴滴总裁柳青持股 1.7%。软银持股比例为 21.5%,为滴滴最大股东,优步持股比例为 12.8%,腾讯持股比例为 6.8%。
软银和优步是滴滴最大的股东,累计持有股权达到 33.3%,几乎可以左右滴滴的所有决策了,而大家都知道,软银是日本企业,优步是美国企业,那滴滴三分一的控股权,其实已经被握在外资企业手中。
而且,在招股说明书上,最大股东软银委派的董事会成员 Kentaro Matsui 明确表示,将在滴滴上市时辞任董事,这意味着软银将退出滴滴董事会,软银甚至有可能在上市之后卖出股权,彻底离场,所以,整个上市,最开心的可能就是软银。
说了谁最可能跑路,再说一下这次的上市时间,也是非常诡异。
从 6 月 11 日递交到 7 月 1 日开盘上市,一共才过了 20 天,很多朋友对美股上市不了解,我简单介绍一下
前期准备工作就不说了,直接从向 SEC 递交申请开始,还要经过这些阶段
1、SEC 需要 30 天的时间对注册声明作出初始评论;
2、公司和承销商开始准备路演演示文稿, 如果路演是适用的。律师审查和评论;(一般 15 天左右)
3、SEC、FINRA 和交易所收到及交换意见,工作组根据意见准备修改后的组测声明,并对意见提交回复(7—10 天);
4、与 SEC、FINRA 和交易所的进一步评论和回应通信一级修改后的注册声明(20—40 天);
5、当监管意见降至合适的水平时, 就会打印初步的招股说明书。
6、如果适用, 路演开始 (承销商准备的时间表; 时机通常取决于尽职调查的完成、与 SEC 实质性问题的解决以及市场状况)。路演过程需要 2-3 周。
7、最终监管意见得到批准。
整个过程相当繁琐,要多级审批,特别是国内赴美上市,还要面临国内监管机构的审核,对于滴滴这种大型企业,一般至少得 4 个月左右才能上市成功,但是滴滴差不多 20 天就完成了,简直是一路绿灯,特别是 SEC 的绿灯,非常离谱。
最后,就算对滴滴审查和审查速度感到非常诧异,滴滴是 6 月 30 日上市的,因为纳斯达克是在我们晚上交易,结果第二天审查公告就发出来了,第三天就暂停新用户注册,今天就下架了 APP,整个反映速度和处罚力度都相当惊人。
你说但凡是个正常的大企业,官方怎么会在你上市的第二天就对你动刀,很明显是因为你这次上市有问题啊,触碰了什么不该碰的东西,所以
滴滴危矣!
最后,欢迎关注公众号:原来是凌乐
这是另一位答主的回答,
一门三买办,父女皆卖国。
横批 全家汉奸
我得知此事的第一反应就是滴滴这次麻烦大了。
[hackernasdaq:如何看待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answer/1975004668)
当时所谓的 “大佬” 们有两种“主流观点”:
1. 这只不过是一次类似于 “没履行完某些手续” 的补充审查行为。
这怎么可能呢?如果这种上市行为只是 “稍欠手续”,何至于劳师动众至此呢?刚上市就审查,必然是大事。
2. 滴滴这事牵涉甚广,必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这也不对,不管事情的最后是不是平安落地,以当时的情况看,必然是不可能轻松降调子的。因为当下的大环境是所谓 “中美新冷战” 的“战时”——这里用 “战时” 不是为了耸人听闻——而是表明,世殊时异,岂可同日而语?非常之时必然用非常手段。不能想着高速发展时期某些行为不会有事,那么现时也不会有事。要知道,过去那段高速发展,(内外部)环境友好的时期无论在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中,都属于极少数时间。决不可抱有侥幸心理。处多事之时, 用寡事之器, 非智者之备也。
我觉得当时在我回答评论区信誓旦旦说此事不大的自以为是 “内行” 的人和某些恶意调整我答案排序的特权人士都欠我一个道歉。
最后,在没有官方消息之前,我不想过多的揣测具体是否涉及某些敏感数据的安全问题。但这也不是问题的全部。我强调一下,敏感数据问题是 “数据安全” 的问题,但 “先斩后奏” 是“安全”问题。仅就 “先斩后奏” 而言,在古代可不是 “斩首” 能了事的,是要 “灭九族” 的。
事情不会简单结束的。
[hackernasdaq:滴滴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被下架,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answer/1979033931)[hackernasdaq:如何看待国家网信办对「BOSS 直聘」「运满满」「货车帮」实施网络安全审查?透露出什么信号?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answer/1979365966)
这个情况很难说。
滴滴反常的在 7 月 1 日悄悄上市,没有像其他独角兽公司一样开庆祝会其实已经能说明问题了。
估计对现在的部分惩罚滴滴之前就已经猜到了。
要不说滴滴现在头铁,而且对数据效果的评判现在在不断升级中。
说实话,国家也在一步一步的完善,可能之前认为没有用的数据现在发现了新的价值。
其次,滴滴懂事中有美国情报军官,那些信息有用,那些信息没有用。
滴滴更加清楚。
至于滴滴是否会泄露信息,现在真不好说。
因为有些事情看代价,不过可能以前估计的是上称的代价,现在可能要付出上称的代价。
说是下架整改,但没有说 “暂时”。
这个里面可以说的地方有点多,有可能是为了避免滴滴突然下架对社会造成太大影响。
慢慢让其他类似企业代替,也有可能是真的只是整改。
现在中美竞争激烈,除了军事对抗之外,就是信息战。
滴滴所处的位置本身就敏感,现在突然在美国上市,把自己置身在旋涡中。
所要面对的风险自然也就大了。
滴滴做的事放在中国近代与大明
我所属研究小组的方向就是「智慧城市大数据分析」。
该问题下很多答主从法律、企业垄断等角度进行了点评。我就从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的角度给大家介绍一下,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管,互联网公司掌握的数据究竟可以被用来做什么。
简化起见,假设「滴滴」「腾讯手机管家」等 APP 所掌握的用户基本数据
<用户id,年龄,性别,常住地,手机号>
同一位用户的动态更新数据包括
<上线时间,下线时间,起始位置,结束位置,途径轨迹,动态发布,用户互动信息>
作为普通用户,你可能介意的是泄露了你的姓名手机号、家庭位置,但这些都仅仅是浅层的最基础的信息。用户长期的行为数据中所潜藏的信息远远超乎你的想象,由它所训练出来的人工智能 AI 模型,可能比你自己更懂你,不仅是位置等信息,甚至包括评估你的心理状态、你的购买欲望、付款的敏感性、你的性格、职业、未来想做什么、预测你的各项行为、评估你的人际交往情况。
从国家安全层面,大量、甚至以亿计的用户数据面前,人群是呈现出高度规律性的,我们甚至可以刻画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实体企业情况,勾画军工行业位置、军事基地位置。
可以说,数据安全就是国家与公民的新时代的安全战略要地。近期国内外监管逐步加强数据保护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如欧盟最近引入 的新法案《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我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但从我的专业角度来看,简单禁止数据流通早已经不足以充分保护用户、国家信息安全了。从数据中提炼出来的人工智能参数、甚至梯度,都能包含重要知识,有价值的信息完全可以以原始数据以外的形式逃逸。简单约束互联网公司的原始数据不泄露,无法阻止其向境外势力泄露其利用大数据学习的人工智能模型、其中训练过程、所提炼出来的规律,而这些「间接数据」包含的信息比单纯的原始数据更深刻、更广泛。
因此去年 8 月 28 日,商务部、科技部调整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新增 23 项限制出口的技术条目,包括**基于数据分析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技术。**近期亦开始严格约束「滴滴出行」「腾讯手机管家」等 App 对用户信息采集,要求苹果等公司把中国用户的数据必须存储在中国境内。我认为是非常好的开端。
接下来给大家从正面和反面介绍几个典型城市用户大数据分析范例,抛开复杂的深度学习技术细节,用最简单好理解的方式,以给大家一个宏观概念「你的数据究竟能用来做什么」,国家为什么要严格保护你的数据安全。
提到大数据杀熟,大家还以为只是判断你有没有购买 plus 会员、使用时间长不长、历史付费多不多么?时代变了,大人。
拥有数以亿计用户数据的互联网公司,可以从我上述的原始数据中,结合**有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自监督学习方法**,精确标注你的购买能力、教育程度、职业、收入、你家有没有小孩、有没有用户、有没有车房、你的社交关联用户的购买行为。AI 可以精准针对你一个人,自适应、个性化设置为你量身定做的服务。
比如从美国某网购网站的用户行为数据中,我们就可以提炼出一些非常明显且普适的规则,看看你有没有中枪:
参考文献:Lo C, Frankowski D, Leskovec J. Understanding behaviors that lead to purchasing: A case study of pinterest[C]//Proceedings of the 22nd ACM SIGKD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2016: 531-540.
同样是刻画用户的状态,可能举杀熟的例子不太好接受,那我们换一个。大家有没有想过,朋友圈、微博动态上的什么词汇,最可能表明你的朋友的心理状态?如果一个人经常把**「穷」「没钱」挂在嘴边,那他更可能是心理状态好还是差?如果经常说要「吃」**的干饭人呢?经常去娱乐场所的人,是更可能心理状态好还是差?
当前中国大众舆论普遍反感心理医生、抵制看心理医生的背景下,要求医生面诊抑郁症患者,往往增加患者本人的反感程度,甚至增加其焦虑。而且根据心理健康门诊经验,绝大部分抑郁患者,都非常倾向于在周围人面前隐藏自己的内心状态,直到最后抑郁 / 焦躁爆发,崩溃甚至自残、自杀,造成无法返回的后果。根据新浪微博及警方通告,已经有多起抑郁症患者在微博上直播自杀,但现在只能通过网友发现帮助报警的方式去救援,有时信息传递太慢,警察和心理健康志愿者也无力回天。
是否有可能不仅通过当面判别,而是深度探寻患者可能隐藏的心里状态恶化倾向,在严重后果爆发之前去尽可能在心理健康学科指导下科学合理地去安抚、帮助患者?答案是互联网大数据、机器学习方法可以辅助做到。先给出结论,在虚拟互联网上:
「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莱昂纳德 · 科恩」
这些基于互联网行为数据且心理学界尚未触及的发现,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学界进一步的研究,并进而帮助心理健康相关医生、志愿者、社区为抑郁患者提供更润物细无声、不易反感的帮助。
参考文献:Gao X , Zhang C , Ma L , et al. Correlating MSM’s Mental Health with Usage Behaviors on MSM-Specific Social Applications[C]// 2019 IEEE SmartWorld, Ubiquitous Intelligence & Computing, Advanced & Trusted Computing, Scalable Computing & Communications, Cloud & Big Data Computing, Internet of People and Smart City Innovation (SmartWorld/SCALCOM/UIC/ATC/CBDCom/IOP/SCI). IEEE, 2020.
你的社交账户的发言、图片、甚至头像、自我介绍的信息、位置,可以很大程度上刻画出你的政治倾向,**你更可能投票给特朗普还是拜登,你是一个坚定的红脖子还是一个值得争取的摇摆派?**综合分析你的教育程度、家庭住址、你的朋友圈,那么你对移民的态度可能是怎样的?
往深了说,你的出行等 App 还可以反映出最近是不是失业了?搬家了?你的收入是不是下降了?你是不是对社会现状极其不满?你是不是经常抱怨?你有没有可能和潜在的军工研发人员、领导层有联系?你是不是对金钱有很大诉求?
你有没有可能,是一个值得争取的「和平演变」者?
最后再给一个与大家息息相关的正面范例。公共交通的小偷防不胜防,在失主发现被偷窃时,小偷可能早已下车逃窜出站。而实际上,小偷坐车的行为模式与正常乘客差异极大。作为典型的社畜,从时间和地点、站点进行分析,你的上班、下班、购物、出行呈现出高度规律,尤其是在结合工作日、节假日等时间规则观察后更为明显。而小偷则可能无明显乘车模式,他的轨迹取决于什么时候发现目标、什么时候得手。因此从行为数据中筛查异常乘客,可以以极高的查准率发现小偷,在他出站时就会立刻被系统锁定。
参考文献:Du B , Liu C , Zhou W , et al. Catch Me If You Can: Detecting Pickpocket Suspects from Large-Scale Transit Records[C]// Acm Sigkd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 Data Mining. ACM, 2016.
「App 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不要轻信资本向你灌输的「中国用户愿意付出隐私代价来换取便利」而将全部权限拱手让人。要相信,国家监管部门在逐步推动政策制定,慢慢保护你的信息不被侵犯。但考虑到我上面所说的,「信息逃逸的渠道远不止原始数据这一种」,因此监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后作为结束语:
老 B 登:柳家满门忠犬!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举个例子。上世纪日本人只因一张普通照片,就破解大庆油田的秘密,狠赚了中国一笔
上世纪 60 年代,国内局势十分严峻,西方的资本主义大国,都不承认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一度对中国采取经济封锁。在这种环境下,无论是从战备建设还是战后重建,能源成为了当务之急,燃煤已经无法满足国内能源需求,当时的石油资源严重依靠进口,但即使如此国内石油依然有 60% 的缺口,勘测开采我们自己的油田就变得尤为重要。
幸好中国有李四光、谢家荣等老一辈科学家跋山涉水的不懈努力,中国终于勘探出了属于自己的油田。1959 年 9 月 26 日一封喜报从东北松辽传来,我国勘测人员在此有重大发现,在松辽的 14 个盆地中,发现了面积 6000 平方公里的油气田,总储量为 56.7 亿吨,这便是震惊世界的大庆油田,也是世界十大油田之一。
考虑到当时的国内形势,大庆油田的总储量、产量、位置等信息都是重要机密,外界一概不知,王进喜等全国优秀石油技术员也被秘密调往大庆参加开采任务。1960 年,大庆油田正式全面开始开发,在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战之后,中国的原油产量一下子达到了 500 万吨,基本上实现了需求。这样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当时的环境下肯定是高度保密的。因此,大庆油田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神秘的存在。
直到 1964 年,中国终于将大庆油田的照片公开,“大庆精神大庆人”与《中国画报》登出的 “铁人王进喜” 的照片一下子传遍全世界,更让中国人振奋不已。当时大庆油田是我国的保密工程,属于国家机密,所以各类杂志报刊上刊登的所有文章都避开了大庆油田的位置及主要信息。但是没想到,“铁人王进喜”的工作照片落入日本人手中时,他们却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在这张照片中,大庆油田的 “铁人” 王进喜头戴大狗皮帽,身穿厚棉袄,顶着鹅毛大雪,握着钻机手柄眺望远方,在他身后散布着高大井架。日本情报专家据此解开了大庆油田的秘密:他们根据照片上王进喜身着的狗皮帽大棉袄判断,只有在北纬 46 度至 48 度的区域内,冬季才有可能穿这样的衣服,因此推断大庆油田位于齐齐哈尔与哈尔滨之间。
他们又根据照片中王进喜与井架距离,推断出油井的直径约 5 米,从而推算出的大庆炼油厂的加工能力为每日 900 吨,如果以残留油为原油的 30% 计算,原油加工能力为每日 3000 吨,年产量约为 100 万吨。当然仅仅凭借一张照片,日本人得到的信息也是有限的,他们之所以能够推断出油田的具体位置,还凭借了一些具体的描述。
后来《人民中国》刊登了关于王进喜的事迹,事迹中说:王进喜发扬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的精神,抢时间,争速度,不等马拉车拖,硬是用人拉肩扛将几百吨采油设备运到了工地。日本情报机构对这篇文章进行了仔细解读,一句 “人拉肩扛设备”,让日本人判断出,井场一定在火车站不远处。报道中还有这样一句话:王进喜一到马家窑,看到大片荒野时说:“好大的油海,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丢到太平洋去。”
日本人翻看了伪满洲国的地图,得知马家窑是位于黑龙江海伦县东南的一个小村,在北安铁路上一个小车站东边十多公里处。由此推断出马家窑是大庆油田的北端,大庆油田可能是北起海伦的庆安,西南穿过哈尔滨市与齐齐哈尔市铁路的安达附近,南北达 400 公里的范围。这一分析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后来又通过对《中国画报》上刊登的炼油厂反应塔,和 “已有 820 口井出油” 的报道,日本人推断大庆油田年产原油 360 万吨,但炼油厂的年加工能力只有 100 万吨。到 1971 年之后,大庆油田年产量估计会超过 1200 万吨。结合多年来搜集来的情报,日本人确定了大庆油田的准确位置和石油储量、开采规模,而进一步推算出了,基于当下中国石油开采技术和开采能力,是远远满足不了大庆油田的开采需求的,而这样,中国政府在未来就一定会从国际上购买石油开采设备和炼油设备。
这个时候日本三菱集团就开始针对大庆油田着手研发新设备,以备中国未来购买的需要。果不其然,没过多久,石油工业部就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购买炼油设备,日本的炼油设备以其有现货、价格低、符合中国实际生产能力而一举中标。日本人稳稳地打败了其他公司,从中国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当年在大庆,原油被当地人直接拿来当煤烧,中国人对于原油 “废料” 也并不重视,沥青更是被当做没有用的东西,但是日本人知道沥青等东西的经济价值,从而通过低价或者承诺修路等方式,获得了大量沥青等废料,这些废料,在日本人手里升值数倍。日本人在大庆油田这件事情上,展示出了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商业远见!
严格来说,大庆油田 “泄密” 一说有其合理性,这次事件并不算窃密,因为所有的信息都来自中国的公开资料,这和窃密是两回事。要阻止别人从公开资料中获取有价值信息,是一个 “无法完成的任务”,必须承认,在所谓大庆油田 “泄密” 事件中,日本人进行了一次极为成功的竞争性情报搜集活动。庆幸的是,日本人这次情报行动,只是单纯的出于经济目的。但也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要时刻保持警惕之心,哪怕你一句无心的话语,都有可能成为敌人最需要的情报。
[“铁人” 王进喜泄密,让日本一举中标?谣言!-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www.piyao.org.cn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piyao.org.cn/2020-11/15/c_1210887307.htm)
王进喜照片泄密案已经是屡被提起的旧闻,无论滴滴是否有卖数据行为。 对外保密国家信息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柳家三代人,真就 “一门忠烈” 呗?
part1:
柳谷书,作为中国的 002 号律师,不遗余力帮助国外品牌打商标专利官司。我知道商标、专利这种知识产权属于政治正确,但是,中国境内那么多商标在国外抢注,咋看不到柳某人的身影?
中国那么多民族品牌被外资 “合法” 收购、雪藏,再也不见踪影,这时候也看不到柳家的影子?
可能有些人觉得中国不配拥有好商标,只能干贴牌组装的手艺吧。
这还只是公开场合敢亮出来的事情。不管怎么说,得到外国人如此高级别的夸赞,我能想到只有一句话
如若被敌人反对,那就好了,那就证明我们同敌人划清界线了。如若敌人起劲地反对我们,把我们说得一塌糊涂,一无是处,那就更好了,那就证明我们不但同敌人划清了界线,而且证明我们的工作是很有成绩的了。
patr2:
柳传志
“美帝良心想” 的那些破事大家都说烂了,我也骂累了。
就挑几个关键字吧:倪柳之争,5g 投票,“918” 感恩日本,CEO‘联想是一家全球性公司,我们不是一家中国公司。’CFO“美国再加税,可以把联想的生产线搬出中国。”
还有 94 年成立,今年年初解散的 “泰山会”(这个可不只是商界,水很深,建议自己搜索),和马云合作建立的湖畔大学。
资本家们联合起来,意图何为?
part3:
柳青
滴滴破事也很多,疯狂补贴抢市场,垄断以后收割,狠狠教育了一波吹自由市场的脑残,用教员的话说,这算是我们的老师,让我们看到资本丑陋的嘴脸。
可是,最这违规收集个人信息以及疑似泄露信息给国外,这个性质可就变了。
本来算是人民内部矛盾,充其量是个阶级矛盾,如果某些人管不好自己,就上升到国家层面了。
不知道某些家族是不是和国外交道打的比较多,虽然还是黄皮,可是内心呢?
最后,套用 b 站两面针下面的一个评论吧**:回回扫黄都有你,怎么回事???**
咱也评个四大家族吧
柳家第一,火星人第二,马家第三,第四虚位以待
滴滴 APP 被勒令下架!中国个人信息安全有多重要?美股上市资本狂欢结束。
滴滴 平台海外融资上市,应考虑国家安全和用户数据安全!
一个典故诠释下架智根本
基本是石锤了。这无疑是能载入历史的一个重磅新闻,也是给国内那些吃了国内的饭,养着国外的爹的资本走狗一个警告。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网信办的通报
画重点:
2. 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如果你只是收集,存在服务器和硬盘里,也就罢了。你使用了个人信息,如果你只是**用来优化算法,优化司机派单策略,国家犯得着这么搞你么?**从滴滴开始上市,到国家开始调查,再到立刻通知下架。这么雷厉风行的速度,一定是将数据使用到了严重危害国家和人民安全的地步。
3. 通知下架,让你整改,有人说滴滴完蛋了,这公司没了。但我觉得不太可能到这种地步。通知内说的很清楚:先下架,整改。具体细节,有的是国家安全机关去调查。到时候该坐牢坐牢,该判刑判刑。滴滴这么大一个经济体,不可能让他一日之间立刻蒸发垮台。大概率后续是逐步萎缩,市场份额减少。在中央的监管下,某天成为 “国字头” 企业也不一定(狗头)
总而言之,信息安全不可忽视,国内国外硝烟四起。滴滴这个事,国安部门也是敏锐且迅速,点赞。同时,资本市场对国家关键信息的掌控也是需要国家加强监管的地方。
瞅瞅董事会的成员。X 讯,X 里,这里面有个人值得注意:Aderian Perica。看看这个人的简历(图源苹果官网)
抱团抱的,还和美国西点军校的人抱上了,这里面猫腻难以说明。比如每天出行都用的某科技巨头公司下的 X 德,现在人家姓马 ,掌握的信息也不少。之前说的军事单位不得让特斯拉的汽车进入,你以为是开玩笑吗?人家全车 8 个摄像头天天在那拍,不知道又要搞多少数据。
6 月 11 日,滴滴出行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首次公开募股(IPO)申请;
6 月 30 日,滴滴在纽交所上市;
7 月 1 日凌晨,滴滴开盘价 18 美元,较 14 美元的发行价上涨 28.6%。收盘报 14.14 美元,首日涨幅仅有 1%。
不到一个月,滴滴完成了递交招股书到上市的全过程。
不过滴滴却没有为此举行对外媒体发布会,也没有敲钟仪式。
简单来说,很快,很低调,时间也很巧妙。
7 月 2 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关于对 “滴滴出行” 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7 月 3 日,滴滴方面紧急辟谣,称绝不可能把数据交给美国。
7 月 4 日,网信办官方微信发文称,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 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 “滴滴出行”App。
很快,很惊人。
原本大家以为,这是要耗时两个月左右;
结果时隔短短几天,各种动作连续。
滴滴的股价也是大跌:
本来以为,事情或许有点阴谋论,
但现在看来,事情可能大条了。
滴滴的股价之后估计还会出现比较大的波动,
7 月 5 日美股还休市,要等到 7 月 6 日了。静观后续吧。
上次是 2018 下架滴滴顺风车,
这次下架滴滴出行,
一步一个脚印,滴滴走得很扎实。
严重违法违规,违法前面加上【严重】二字,可不是闹着玩的,对个人信息,除了收集,后面还有个【使用】。
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这甚至可关系到国家安全了。
这演的是什么?走向深渊?
滴滴赴美上市以前,政府做过很多工作,希望他在在国内上市,上不了 A 股,就努力上科创板。
不过滴滴出于商业利益考虑,还是低调地跑去美国上市了。
即使有这样的前奏曲,作为一个理性人,我们依然应该坚持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在官方政府调查的官方公告出来以前,不要被各种似是而非的消息鼓动、牵着鼻子走。
滴滴作为一家拥有海量用户数据、以及海量地理信息的企业,如果只是保管不善导致泄露,导致信息在世面被贩卖,用户老是收到商业骚扰电话,这只是整改和罚款就能解决的问题。
但如果真的有胆量为了商业利益拱手输送到美国,性质就完全变了,这不是简单的商业问题,而是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是犯罪,企业面临的不是罚款那么简单,高管们是要坐牢的。
而且滴滴目前的市场,基本全在中国国内,中国出行业务在 2020 年滴滴总收入中占比 94.3%,根本不可能放弃中国市场,所以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冒天下大不韪搞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按照正常人的智商来理解,我觉得滴滴高管的智商不至于低到这种程度,所以这种事情的概率其实很小。
对于目前的事态,与其理解为对滴滴已经发生的事情的追责,不如理解为中国官方对于掌握了涉及国家安全而又赴美上市企业的事前例行审查,防范他们真的危害国家安全。
一个符合人类基本智商的推断是这样的:滴滴赴美上市前,没有向中国的国家安全部门和网络安全部分申报安全审查,但因为滴滴确实掌握着海量地理这样的国家机密,所以才会在滴滴上市后,有关部门才跳出来要求对滴滴审查,以防滴滴真的危害国家安全,至于公告里提到的 “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指的只是有关部门之前约谈滴滴的各种常规问题,而非国家安全问题。
滴滴被安全审查,只不是《网络安全法》初显身手,以后还会有更多企业被审查,应该把这个当做常态,而不是当做事件来看待,瞎猜测。
滴滴的事情也是个提醒,让以后想要上市的网络企业自觉点,主动申报,合规了再去上市,而不是等着被动审查影响股价。
还是那句话,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那些不符合人类基本智商的事情,没必要信。
【回复】1、“资本这一年多的表演像正常人么?”
——注意 “坐牢” 这条分界线,资本比如说马云的很多表现之所以不像正常人,是在努力把握着不坐牢这个前提的,人家表现得不正常是为了赚更多钱,赚钱的目的可不是为了坐牢。
罚款上市企业根本不怕,因为只要没把企业罚到倒闭,你罚多少,我都可以转嫁给消费者,但坐牢不一样,看看这个新闻你就明白啥意思了:
2、“你完全不了解公文行文的方式,这个是已经有违法事实了,而且依据的法律有国安法,这些指向性已经很明显了!”
——机关公文的用词再怎么讲究,也经不住瞎揣测瞎联想,之前还有人分析房地产税立法 “稳妥推进” 和“稳步推进”之间的区别的,看见想笑死。
公告目前说的 “存在的问题”,谁告诉你是危害国家安全的问题了?
至于说依据《国家安全法》,这很正常的操作,因为滴滴所掌握的地理数据,确实涉及国家安全,我要审查你,搬出法律依据不是应该的吗?
3、以上仅为个人判断,你觉得有道理就听听,觉得目前市面上的各种猜测可信你就继续信呗,反正你信我你没收益,信他们你也没损失,你自己高兴就好。
真无奈,把我都气笑了。这问题下面的小调查难道不应该是 1. 支持网信办下架滴滴 app
2. 不支持网信办下架滴滴 app,这两个选项吗?你现在调查大家用没用过滴滴,这是啥意思呀?
这热度,乎乎肯定吃饱了,应该相当饱
滴滴跑美国上市,这真的是值得反思的事情,难道仅仅滴滴一家跑去美国上市吗?都 2021 年了,我们还有那么多企业居然要争取去美国、香港这些国家 / 地区的证券市场上市,而不是 A 股。
凡是国际投资,你们怕资本外逃;
凡是国外上市,你们又怕泄密、勾结外面;
凡是国内投资,你们又怕割你们的韭菜。
那我们自身应该反思一下,应该怎样更好地服务企业,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环境,能不能争取把这些企业留在本地上市?
而不是一刀切地禁止这、禁止那,我认为这种 “一刀切” 是懒政。
你们大可自行去搜索,为什么企业要辛辛苦苦、万里奔赴到那么远上市,真的成本低太多了。
而我们自己这边的金融市场给民企的融资渠道,或成本又居高不下,或政策老旧、卡得太死。
我至今还记得之前的【简政放权】,还有从注册制改为【认缴制】,这些都大大激活了企业活力,那么,2021 年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继续推进服务企业,特别是想要上市融资的企业?
谢邀。
就用这段话作为我的评价吧。
干的漂亮!
经常看我回答的小伙伴,基本上知道本人怼大厂主要就是三个理由。
1、劳资问题
2、数据安全问题
3、垄断问题
很不幸,滴滴在这三条上的各种行径都是极为恶劣的,在我这里的声望属于仇恨拉满的那种。
咱们一条一条说
首先是这次的安全问题,
其一、
滴滴作为实际拥有着中国几乎全部城市地区交通数据的企业,其在事实上仅仅通过提交各分子区域的财务信息就可以对政治安全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为什么?因为客流数据很大程度上是区域经济真实活力的一个高度相关的代表,如果再叠加上基于 LBS 的客流画像数据,则可以对至少粒度精细到区县的经济状态,特别是其相对于相邻区域的经济的相对发展状况给到一个非常准确的刻画。
这个能来干什么,我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大家都知道现在提拔官员已经不是唯 GDP 论了,但是总要有一些替代的客观指标吧?
是什么呢?
不知道,但反正肯定不是光统计公报里面写的那些,对吧?
而对于某些境外势力而言,只要经过公开数据、债务数据和某些大型平台的实际数据验证,就可以从整体上掌握地方负责经济发展的主责官员这个群体的发展实效,就可以在大概率上把握到 正科 - 副处 - 正处这几个关键的中层官员群体提拔人选。这里不需要非常精确,只需要把备选人群的范围缩小到一定程度,就能产生针对性操作的可行性。
其二、
滴滴作为一个事实上承载了基础性公共交通调度功能的平台,如果其运行数据被深度分析挖掘后,完全可能被针对性的滥用。
还记得当年滴滴和优步万亿补贴大战的时候的阴兵打车,阴车跑单吗?
利用简单的安卓模拟器、加定位修改就可以制造出大量的虚假订单骗取补贴
在重大自然灾害等应急情况下,如果别有用心的人对当地的交通数据和平台运行状态数据深入研究,完全可以利用大量的虚假账号人为的在关键交通节点通过发送大量虚假订单的方式制造拥堵,阻碍抢险救援车辆及物资通行。
**其三、**不论其自己怎么说,滴滴事实上掌握着时效性最强的高精度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各位都知道我国的电子地图导航服务事实上是加过密的,但高频度定位数据完全可以把几乎全部城市区域的电子地图加密反解,从而形成真实的坐标。这玩意能拿来干嘛呢?惯性制导听说过吧。
至于在业务安全层面,这样一个高频、到人、几乎城市区域全覆盖的平台还能被玩出什么花来,就由各位自行想象吧。
但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用不着卖用户数据,不受监管的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影响,其危害国家安全的潜在能力是不用丝毫怀疑的。
而滴滴的罪就在于抗拒监管
(有点激动,键盘撒了水,未完待更)
我还是想起了 2018 年 3 月初,知乎被下架七天……
第一反应,昨天打车忘付的订单是不是不用给了哈哈
客户端 APP 确实搜不到了。
来一起梳理时间线:
6 月 30 号,滴滴美股上市;
7 月 1 号 ,众所周知;
7 月 2 号,启动安全审查,停止新用户注册;
7 月 4 号,下架 “滴滴出行”APP。
冲了一圈浪,基于现有信息,总结几点:
1、《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去年 6 月就生效了,各大机构早都开始核查了,滴滴因为之前几起乘客安全事故被网信办锤过好几次,并且今年 5 月才与首汽、曹操、美团、高德等十家交通运输新业平台被联合约谈过。传闻的 " 将道路信息和用户信息卖给美国” 这种枪毙行为,个人不太相信滴滴没有这点敏感度。如果真有这种危机国家信息安全的危险动作,我不相信网信办没有防患于未然的手段。
2、6 月 30 这个时间点加之上市非常低调,并没有互联网巨头一贯的高调庆祝,难免不让人怀疑滴滴有借着 7 月 1 号庆典 “暗度陈仓” 的可能性。作为牵动全国上千万司机 7 月 2 号启动审查,大概率上市前网信办就有所察觉,只是“三天年不打熊孩子”。
3、网信办选择在上市后审查,且仅是 “责令整改”,现存用户可继续正常使用 APP,另外一个可能性是滴滴出行目前为止还没有实现盈利的公司,作为出行市场独角兽,牵动上千万司机和上亿用户,整改背后存在巨大的维稳压力,罚得狠了搞不好就给整挂了。上市后不一样了,本次 IPO 前后融资超 70 亿美金,抗挫能力显著提升。因此盲猜监管部门大概是默许用资本市场的融资来交反垄断的罚款。
最后,
在这个人人被扒光的互联网时代,共享用户隐私数据、麦克风监听、未经允许采集用户头像,恶意盗用户行为数据定点推送…… 所有这些
相比于泄漏国家安全信息,只要改正,都还有机会。
但是,有些错是没得商量的。
希望滴滴没有做出传闻中的傻事。
希望个人猜测是对的。
滴滴真是 “杨柳病” 复发!
boss 直聘、运满满、货车帮等喜提不让注册套餐
感觉这事还是先别想太深吧。
违规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例子,也不难想:大数据杀熟。
之前不是有人说手机越贵打车费越贵——这个事如果属实,就是典型的违规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了。
对于现在软件的违规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真的希望能彻查。
不然我们全部就生活在 app 安排的信息和生活里了,而且会导致各大互联网公司权力越来越大。
卖数据这事,真有证据,不可能只下架了,直接封杀都有可能。
我只能说热度从将近两千万瞬间变成两百多万,这中间没鬼我打死都不信
胡万:“快上车,跟我来,去鹅城”
汤师爷:“跟你来?不是,鹅城在哪呀,就上你的车”
麻子:“多么似曾相识燕归来”
汤师爷:“哎!似曾相识燕归来,还多么,寒颤!”
黄四郎:“那么彼时彼刻”
麻子:“恰如此时此刻”
黄四郎:“历史像现在一样崭新?”
麻子:“是现在像过去一样陈旧!!!”
汤师爷:“真的有那么像么,竟能如此相像?”
黄四郎和麻子:“像,很特嘛像,非常特嘛的像”
异口同声:“哈哈哈哈哈……”
资本的狗腿子都有罪,带路党滴滴只是个开始!
准备尝试用两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个事:
有一句话:枪打出头鸟。
滴滴去美国那么低调,大部分人都是看到滴滴递交了招股书才知道,原来滴滴已经马上要上市了。国内的大型互联网公司,抖音已经暂停上市,快手等上市都首选香港,即便是已经在美国上市的巨头,比如京东、阿里也选择回港二次上市,看趋势能看到风向。
最近单独奔赴美国上市的互联网公司:滴滴、运满满、货车帮、boss 直聘、每日优鲜、叮咚买菜、还有我们这里的本尊某乎,基本上也都是因为股东方的要求。
这里谁影响范围最广,涉及资金最多,业务最 “核心”?毫无疑问是滴滴。赴美上市就要符合美国的监管要求,但这些要求可能和我们国内监管要求是冲突的,甚至是违背的,这就需要“打补丁” 了。
现在对滴滴进行整治,是打补丁,比如看滴滴给美国监管方递交的资料内,哪些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果有漏洞都需要及时补上。
还有一句话:fa 不责众。
周五启动了对滴滴的安全审查,今天又启动了对运满满,货车帮,boss 直聘的安全审查。说明这是一次针对赴美上市公司的集体安全审核,凡是涉及到基础信息,核心数据的,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检查,以免出现批量的问题。但是比较明显的是,这个审查不单只是针对滴滴,也不是因为滴滴触犯了原则性的问题,而引发了监管层的针对性制裁。
我发现 微博热搜,知乎热搜,百度热搜,甚至 QQ 热搜,都在第四位。
涉及国安,该怎么办怎么办。
但是我要问一句,只查办滴滴就完了吗?
要让地里不长草,最好的方法就是种上庄稼。
滴滴固然该办,可滴滴的出现与存在,是因为人民群众打车难,打车贵,被拒载,甚至被宰啊。
我认为,滴滴有他的可恨之处,但滴滴所起到的社会作用也不可忽视。衣食住行,行,也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此番滴滴如果被查封,谁来填补后滴滴时代人民群众出行的权利真空?可以预见,被滴滴养起来的打车市场,一旦滴滴倒下,必然带来狼少羊多的局面,我甚至能想象比滴滴出现之前更严重的正经出租车管理乱象。
所以,我觉得,滴滴这件事,处理滴滴是一方面,在处理滴滴的同时保障好整个打车市场的秩序同样重要。滴滴管理层是买办,可滴滴司机不是。工厂在国民党手里是反动的,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砸烂它,连工人一起扣上反动派的帽子,相反,我们接收后,还应该着手安抚工人,以尽快复工复产,维持社会秩序为重。
所以,对滴滴,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国家赶紧进驻监管,控制核心数据,尽量减少对群众出行的影响。滴滴不体面,我们就帮它体面。
贪官奸,清官就要比贪官还奸。
从联想投票事件以来,乐天集团,联邦快递,新疆棉花,还有网传的特斯拉收集数据,我们抵制这个,抵制那个,国家安全不能只靠人民群众事后抵制啊。敌人是狡猾,是无孔不入,但作为清官,也应该想一想,为什么一再被人渗透,被算计?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敌人之所以趁虚而入,还是因为这些地方我们自己没有做好,没有想到敌人前面。
马云被打压了,柳传志柳青被打压了,可是我们的银行服务能上来吗?我们出租车行业的利益链条能被打碎吗?抵制买办是人民群众的责任,可也请给人民群众一点抵制的底气,打击敌人的主力,还应该是正规军而不是民兵不是吗?为什么这些事关民生的行业,往往都是被敌人先入为主?我们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先种上庄稼呢?哪怕看到长草了再种庄稼也不迟啊。我觉得这是我们现阶段非常需要考虑的问题,不能每次都等着别人背后捅刀教我们做人。我们自己要想到敌人前面去才行。怎么想到前面?就是一点——关注民生,关注老百姓的需求。打车软件国外早已有之,打车难打车乱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怎么就非得让柳青之流去做这件事呢?
由此,我们能不能举一反三,其他行业有没有类似风险?洗化行业?粮油餐饮业?教育行业?媒体行业?影视文化业?别每次都等着爆雷了再去补牢。联邦快递时我就说耐克阿迪有一天可能会反,决策层至少应该比我高明得多吧。有些人,连老百姓都能看出来是买办,为什么还让他们堂而皇之地赚大钱?我们也该自查一下了,别等着买办们一个个跳出来,抓紧清查一下各行各业里的买办是正经。叫我说,我们的媒体(比如央视),教育(比如高校),娱乐(比如演艺圈)里的买办就不少,不能让某些人再吃着我们反我们了。
就着这件事我还是要提一句宁波工程学院。外国人超国民待遇问题已经是民愤了,该管管了。民生啊,民生!每一个人民群众有诉求的领域都可能成为敌人利用的破绽。反过来,只要我们把自己做好了,比敌人更关注民生,我们就可以无欲则刚,就不会有破绽被利用。做好自己永远比吃别人的亏来得合算。
时间越短 事情越大│用户画像、道路数据、位置信息、大数据分析……
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
资本: 是的
兔子: 你又觉得自己行了是吧?
别的公司上市,都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知道。
DD 上市,像是鬼子进村,静悄悄的,生怕村里人知道。
而且选的时间很巧,特意选择百年大庆前一天,因为第二天注定没有媒体关注报道。
如果对国家没有危害,没有出卖国家利益,那应该是光明磊落、大大方方的上市。
而且,自从瑞幸咖啡事件发生后,美国对中国企业上市审核非常严格。恨不得让脱光了衣服检查,DD 如此快的通过审查,也让人难以理解。
特斯拉能测绘地图数据,DD 可比特斯拉厉害多了。每天数以千万计的 DD 汽车在中国大地上跑,历时数十年测绘。而且,很多机关单位也用 DD 打车,大量重要的机关单位、科研院所都被精确定位。
还有数以亿计的中国人的个人信息,日常轨迹全部被收集。这些数据足以让以色列轰炸巴勒斯坦大楼前 5 分钟,通知大楼人离开的事件发生在中国大地。
6 月 30 日美国上市(这个时间点选的仿佛再说你打我呀!)
7 月 3 日被安全审查
7 月 4 日被下架
滴滴也算是头一个了,个人推测一下:
1、滴滴必从美国退市
2、滴滴高层主推这件事情的人要坐牢,就是那个强硬要求 6 月 30 日之前必须在美上市的某位高管。
他是为了自己能够股权变现所以 maiguo 了,上市之后他身价起码十几亿美元,为了在美股获得通行证他在公司强行那啥了,当然其他股东和高管也动心了,反正都不是啥好东西,资本家和卖国贼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
滴滴昨天辟谣说没干那事,昨天辟谣今天被下架,等于被官方打脸,说明它的确干了!
某互联网从业者,真以为自己进了互联网之后高人一等了?996 加班加昏了头?
都丧失了基本的是非观了,居然还心疼滴滴?
不好意思,我更心疼被滴滴违规收集个人隐私数据的中国用户!
是信息延迟吗?为啥安卓和苹果的应用市场都还能搜到滴滴,还能下载安装,小程序也能用,运维人员周末放假吗?
卧槽,乐子大了,下周一还特么美国国庆节美股休市
两天时间酝酿恐慌情绪,悲观点周二估计 5 元见了,这就很草了
比较期待周二美股开盘滴滴跌多少。
更新:
看来我是 too naieve 了,有大瓜。。
原回答:
互联网公司
又有哪个公司不收集并 “滥用” 个人信息呢?
大数据可以智能推荐方便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大数据也可以 “杀熟”,精准地割韭菜
21 世纪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
数据就是金矿,数据就是最大的财富
中国能在互联网人工智能领域领先全球
靠得正是数据 “红利”
3.15 的时候曝光了某互联网招聘平台直接售卖用户信息
那么设想
作为中国最大的共享出行平台
拥有着全国最大、最全的用户的出行数据
以及中国城市地理(道路)数据
一家公司掌握着中国的核心数据
如果滴滴将这些数据 “售卖” 给其他公司、机构甚至境外组织?
细思极恐。。
更有甚者,大数据还能精确地利用人性导致 “杀人”
不妨看看我的这期关于外卖骑手科普视频
你就能理解
互联网软件如何收集它想要的信息
然后利用数学模型和人工智能算法剥削无产阶级劳动者
而算法设计正是依据人性
[
从算法数据角度剖析,德国数学博士如何帮助外卖骑手破局?
留德华叫兽
的视频
· 6.8 万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288883511835783168)
关于数据这块
如果真的想管
不妨参考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GDPR)
它真的是史无前例的严格
举个例子
因为最近在开发
小程序
才知道用户在欧盟境内使用微信小程序
如果他删除了账户
那么作为小程序开发方你会立马收到邮件
要求你删除该用户的信息
防止你滥用用户数据
就看国家愿不愿意管了
而今天下架滴滴 App
是关于数据隐私安全的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按各位大佬的说法
接下来美团和阿里要被重点监管啊
滴滴只能到小区门口
外卖可是能到楼里面呐
厘米级的精度
两次官方公告
措辞都非常严厉
这还是仅仅进驻三天就发出的初步公告
反正,这波绝对会搞波大的
我期待社会主义铁拳落下来的那一天
用数据说话滴滴有多可怕:
这是 15 年的一篇滴滴大数据研究中心发的新闻(所有大数据统计的各部门的图表就略去了):
而我们的
有关专家在 16 年就发了篇文章 «滴滴优步合并或垄断大数据威胁国家安全»
滴滴出行和优步中国合并后,优步中国将取得新公司 20% 的股权,而优步 (全球) 将成为滴滴最大的股东。专家分析认为,两巨头合并后不仅占有绝对优势市场份额,而且有通过垄断大数据取得巨大利益的可能性。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给予网约车合法地位的国家,更是全球最大的网约车市场。目前,超过 1500 万司机和 3 亿注册用户已经加入滴滴社群。权威报告显示,2015 年滴滴出行订单总量达到 14.3 亿,相当于美国 2015 年所有出租车订单量的近两倍。
这个巨大的数据蛋糕中,个人信息、出行习惯、消费偏好、地理位置等数据资源一应俱全,利用先进算法进行挖掘,融入社交、电商等交易模式,其衍生价值难以估量。除此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数据涉及国家信息安全。从可能性看,合并既会造成从业司机和消费者议价能力降低、行业创新力下降,而且数据垄断背后的巨大暴利空间和信息安全漏洞也令人担忧。事关公众权益的大数据一旦被垄断,将很难阻止垄断者利用这些大数据谋取暴利,事后监管执法也只能亡羊补牢。
滴滴出行和优步合并带来的数据垄断隐忧不可不察。必须依法加强对大数据的管理,对涉及国家信息安全的数据,务必确保其安全。中国反垄断法规定,对外资并购境内企业或者以其他方式参与经营者集中,涉及国家安全的,除进行经营者集中审查外,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国家安全审查。
我们欢迎境外资本参与国内市场竞争,也没必要把哪一家企业无故拒之门外。但是,按照世界通行贸易规则,垄断是任何一个经济体都不允许的,更不用说实现数据垄断。
对于互联网巨头的合并,有关反垄断执法机构应该从数据垄断、信息安全的角度加以审视,进行有效审查和监管,防患于未然。
(来源:新华网)
合并快滴、U 步中国后,滴滴掌握了这么多的用户,这么多的司机,可以说在出行行业是绝对的垄断,但我们看到的新闻报道只有:司机对滴滴过多抽成的抱怨,滴滴一年又亏了 100 多亿,滴滴对乘客的大数据杀熟,滴滴又进行了多少轮的融资,滴滴的安全事故之类的,没有多少正面的。
都 “北化力量” 了,这…… 传闻中下车不会是因为这个吧?
7 月 2 日和 7 月 4 日的的公告解读,侧重在两个不同层面:
2 日提到了《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提到的措施是审查期间 “滴滴出行” 停止新用户注册。
援引国安法,措辞算是蛮严重的了,大家很自然就往数据的跨境传输的风险上联想。
加上苹果投了滴滴,派了位这个背景的独立董事:
4 日提到的是非法收集用户信息,措施是下架应用商店。
目前已下载滴滴客户端的手机,使用叫车服务时并没有受到影响,但听说开发票似乎受到了影响。
事实上,关于互联网公司可以收集用户的哪些信息,哪些信息需要用户同意才能收集,如果存储、保护这些信息,怎样使用这些信息,哪些信息可以出售及共享,一直是监管难点。
我们大多数人平时都为了便利,在开始使用新 APP 和小程序的时候,闭着眼睛点 “确认”,导致我们的隐私,散落在互联网的角角落落中。
我们的生活、消费、行为轨迹被互联网化,这些是重要的大数据,也是互联网公司未被洞查到的权力。
互联网平台 “杀熟” 不算滥用消费行为数据?各平台的信用评分共享算不算滥用信用信息?收集我每日固定行程,并提供精准营销算不算滥用隐私信息?要求苹果公司解锁犯罪嫌疑人手机行为算什么?
今年 2 月份,博泰车联网和上汽通用五菱与腾讯公司之间发生法律纠纷,究竟哪一方侵权未有定论,但腾讯声明足够引起警惕,即前两者在未获得腾讯及用户的明确授权情况下,可以收集、存储和上传微信联系人信息、聊天信息等敏感数据。
账号、身份、位置信息等个人信息之外,智能汽车行车路线、运行参数等数据的归属权如何界定都成为一个争议点。
互联网公司的监管,不仅仅是信息安全这一个方面,因为互联网带来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
回溯今年快手上市前,中国音像著作集体管理协会发布公告称,快手因未经许可使用录音制品,要求其下架 1 万部涉嫌侵权视频。
蚂蚁上市前,尽管已经冻结了申购资金,又被喊停。如今,蚂蚁已经在重庆重新注册公司、申请牌照一,并在集团内部做业务的拆分整合。
世界清算银行在年报中也提到了这一监管动作,并认为基于实体的监管,是对现有基于活动的监管的有益补充。
未来,互联网公司上市将会面临更多监管和审查的考验。
不是监管在之前不做为,而是对于垄断形态、互联网公司、大数据的监管,对世界各国而言都是新课题、是新难点。
你说谷歌垄断搜索领域,他说他是广告公司,收入只占广场市场很小份额。
早期的宽松环境是为了鼓励创新,包容发展,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监管是大势所趋。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挂路灯上。
先说几个数据。
1. 滴滴在中国拥有 3.77 亿年活跃用户和 1300 万年活跃司机;
2, 滴滴全球平均日交易量为 4100 万单,全平台总交易额为 3410 亿元人民币
3.CEO 程维和总裁柳青合计拥有超过 48% 的投票权。
4. 滴滴最大的股东有三个:软银的愿景基金、优步科技公司、腾讯控股有限公司,合计持股约 41%
如果真是传言中的原因,用国安法伺候它真是一点不冤。
数千万的司机,遍布大街小巷、无孔不入,滴滴对中国交通的了解恐怕早就到了无人能及的地步,即使是国家主管机构也不一定有它们数据量大、有它们数据精准。
记得滴滴曾经发布过很多《全国重点城市交通运行报告》,从宏观区域到微观道路,这份报告客观细致精准反应城市交通运行状况,分析日常出行的演化趋势。
整份报告都是基于滴滴的海量轨迹数据,而且纳入了接送乘客的起终点分析,精准、真实地反映道路的运行情况。
如果滴滴真的出卖了道路数据,后果不堪设想。
前几天还说要造车,建议别造了,先给自己造几口棺材板吧。
[滴滴大数据揭秘:高温天部委加班大比拼finance.sina.com.cn
今天新浪又发的新闻。这个新闻是 2015 年,新华社发的。
[高温天部委加班大比拼 国土资源部 “最狠”finance.qq.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finance.qq.com/a/20150719/005167.htm)
非常有意思。
滔天大错已然酿成,可能人在家中坐,导弹天上来
让我们见识了,间谍和汉奸还可以以这样一种形式出现
恭喜柳家喜提 “间谍之王”,这一举动足以遗臭万年
好家伙,一切尽在不言中
头条
知乎
微博
百度
不晓得该咋说…. 柳家真的是满门(美利坚)忠烈
这放在古代大概是要诛九族吧?
不由得让人联想,滴滴背后的泰山会,真的是想把三座大山搬回来?
有些人搞不明白为什么国家网信办为什么突然拿滴滴下手,初步分析有以下原因。第一滴滴之前要上市,国家出于安全问题曾多次约谈企业负责人并建议如果不在国内上市可选择在香港上市,但滴滴偷着摸着在美国上市,而且临上市前才给员工发了一封电邮,告知员工在美国已经上市了。第二滴滴对地图数据的搜集高于民用略低于军用,而且滴滴搜集了所有用户的出行轨迹,如果数据流传给美国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甚至会造成很多国家绝密级信息的泄露。第三根据 2020 美国修改的在美上市相关规定,在美上市的任何企业必须无条件配合美国政府的调查,这就意味着只有美国要,滴滴必须提供相关数据。第四滴滴所谓的副总裁辟谣完全是漏洞百出,混淆概念,首先用国内数据替代全部数据,用储存代替提供,反而坐实了滴滴已向美国政府提供了相关国内信息,而国家网信公告中明确是避免进一步受损,已经侧面证实了滴滴拿国家安全换个人利益的事实。这种没有任何节操的企业,就让它灭亡在人民的汪洋之中吧。
知乎用户 新京报贝壳财经 发表 还是那句话,空穴来风不可以讹传讹。很多人对网络安全审查有误解,不妨从法律角度做个解释。 实际上对滴滴进行网络安全审查不必过度解读。从根本上来说,是行业、领域预判措施,而不是处罚,故而无须为此紧张。 基于多部 …
品葱用户 weerqop 提问于 7/4/2021 基本上下架是铁板钉钉了,这款软件用户很多,也出过很多事,一直以来有关它的新闻就不少,但是基本上都是负面报道,平台吃黑现象严重,发家史也并不光彩,从小做大,逐个吞并直至霸占全台,司机的待遇也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没人邀请,自答 利益相关:滴滴司机 坐标:江苏南京 我的感觉就是在胡扯,滴滴抽成过高已经是司机圈的共鸣了。 举几个栗子: 1:在正常时间段,起步价公里数,司机实得 6.7 元,乘客支付 9.5 元。 …
今天端午节。网上流传一个消息:匿名博客博主编程随想已经被抓捕。 编程随想,在互联网中文圈,知道有防火墙的人,大概都知道他。 根据很多网友的研究,编程随想的博客有一段时间没有活动了,超过了他所设定的静默期小于两个星期的习惯。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 …
品葱用户 lyyzandy 提问于 6/15/2021 防范严密如“编程随想”都被警察盯上并被抓捕了,我们更多凡人怎么保证自己是安全的呢?有什么手段验证自己是安全的? 品葱用户 华国锋 评论于 给派出所打电话,询问自己是否被监控哈哈 品葱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