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结束,一二线城市的房价会跌多少?
知乎用户 邓铂鋆 发表 取决于多少名为 “中产” 用各种奇怪的观念把自己精致包装的无产者因为收入骤降断供失去住处。我国是个大国,千万人口级别的阶层滑落每代人都应该有一次。 知乎用户 黄彦臻 发表 这回答里面 80%的人压根就不懂。 国家要 …
谢邀。
一,试水;
二,等出头鸟;
三,进二退一。
我觉得这个问题都不需要去翻资料数据。
试水很简单:消息放出去,然后看舆情数据,等电话。
如果舆情数据过线了,或者电话来了,收回。
不要觉得这事很诡异,“我们研究了一下,觉得这个决定还不成熟”、“下面部门对文件精神理解不到位”、“小调整被媒体解读成大转弯了”。
有很多话可以把这事给会圆回去。
要明白:给你打电话的是你的上级,而你的上级其实也拿不准,他们在揣摩他们的上级,乃至上级的上级的上级。
上面转一度,下面可以选择转一度或者一百八十度。每个层级之间的彼此解读拿捏,是日常政治的重要工作。
等出头鸟是最直观的。
多数地方土地财政都崩了三分之一以上,大家都想再吸两口。
但 “不炒” 的大旗尚在,谁也不敢做第一个。于是退而求其次,大家都做“伪 · 第一”。
我全面取消限购了,我没有;我又取消了,我没有。此起彼伏。
直到一个小的喊 “我全面取消限购了”,然后大家等啊等啊,等到全场静得听得见一根针落地,也没听到“我没有” 这句话。
其他大的就可以默默跟上了。
这事小地方破局最好,因为小地方财政压力大且难以化解。跳过线后不跳回来,上头不好强摁。
进二退一是常规。
“我家全面取消限购”,假的假的,但实际上客厅确实取消限购了。
明天再来一次,是主卧;后天继续,是次卧。连着好几轮下来,我家依然没有全面取消限购,毕竟阳台那还是限购的。
从现在脚踩的地方,到线那,中间还有一大块空白。先用进而退一把空白都占了,在 “不全面取消” 的大旗下把能取消的都取消掉。
最后脚踩在线上:你喊取消我才全面取消,你看我多听话。
招很多的,各地也玩了小半年了,不稀奇。
只是这些招能玩回多少交易量?
5 月还是底部,憋瞎想了。
我其实有些好奇,离开了土地财税,就没有一丁点做好经济指标的办法了么,路径依赖还是黔驴技穷。
房子再贵也是税和财富再分配,不是真的把蛋糕做大,经济长期稳定发展,还是要想办法把去出清阻碍蛋糕进一步做大的障碍。
又一个放开限购城市,都是因为钱闹的。
又一个借口支持二胎三胎放开限购的城市
支持养老的有:郑州、兰州、无锡
支持二胎三胎的有:无锡、南京、东莞、杭州、武汉
支持租赁用房的有:长沙
不找借口的有:福州
目前来看支持二胎三胎的借口最受欢迎。
虽然已经删了,但是官方渠道直接宣布解除限购政策还是值得表扬,不像其他的地方文件都不敢发,直接通知开发商项目,搞的像偷人一样。
全国 2022 年第一轮集中供地和 2021 年第一轮集中供地对比
武汉第一轮集中供地只卖了 89.32 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第一轮下滑了 88.52%,下滑幅度仅次于天津全国排名第二,可见其惨烈程度。
而 2022 年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收入是 1084.71 亿元,其中土地财政收入至少 1000 亿元。
就等着大家一起要饭吧。
一个个喊着爱国,真到了让你们真金白银买房爱国的时候都怂了,真到了让你们生小孩为国家未来做贡献的时候又怂了。我不明白你们到底爱了什么国?爱美国吗?(笑)
你了不起!你清高!你现在可以骂我了!?你把房价炒这么高,你有没想过降低房价啊?!降房价?我告诉你,我特么现在不想房价降了(我买房了)!你知不知道我在这边受了什么样的苦?你知道资本家们是怎么欺负我的?
就因为我听你的,买房了啊!
就因为我听你的,结婚了啊!
就因为我听你的,我生孩子了啊,还 tm 二胎啊!
你特么的真了不起啊!大家都爱你啊!可是我呢?我特么招谁惹谁了?你有没有想过我被你害成了什么样子?我特么是个失业者,我什么都没了!这什么破地方,破地方,破地方啊!我现在就是要一个一个,一个一个看烟花——生育率,房价,疫情,失业率… 看最绚烂的烟花!
改编下高要的话,和我没关系啊…
判断一个商品值不值得买,经常可以看卖家的态度:
大幅让利,着急卖的,一般你要三思。
摁着不卖,一限再限的,绝不让利的,一般是好货。
当然也有例外,恒大融创之类商用房产不能降价甩卖,有 zf 限价的因素,也有抵押品估值不容改变的因素,不可混为一谈。
很多的时候热点要放在一起看
现代版 “宁汉合流” 内味儿是不是立马就有了。
谢邀。
再更新,好乱哦,都有两套房了,还去买第三套,这种家庭太少了,买第三套来交房地产税?
更新,官方删除了,武汉依旧强硬。
旧文:
此举标志着武汉快要从【中国大陆最硬城市】候选名单除名。因为这是武汉局部位置(武汉经开区房价并不贵),还没上升到全市,所以还是比同类城市迫不及待全市取消购房限制要硬的。
何为最硬的城市?历史我是如此回答的:
对房地产亲近距离是观察城市含金量的重要指标,现在我已经不想说谁最软城市了,还是用排除法吧,谁将是我国大陆最硬的城市?
目前看就剩下北京、深圳、武汉等极少数几个城市了(上海实现社会面清零应该就会稍微刺激购房,静默这么久损失太大了),其他城市或多或少都有一点点刺激,或者说流言蜚语满世界乱窜了。上海发布「超量」供地计划,住房用地增加 44.7% ,将产生哪些影响?
这里所谓的 “硬”,不是说房价不会跌,而是表示所在城市的产业布局较好、经济结构韧性较强,所以当其他城市迫不及待啃房地产烂馒头的时候,他们这些“硬城” 还可以坐得住。
坐得住不是因为他们反应迟钝,而是本身经济足够强,“硬” 源自对自身实力的自信!城市越强硬,未来发展底气自然更足,更值得去立业成家。
虽然各大城市出台了新政策,但是,这些政策的尺度控制还是可以的,基本上符合 “住房不炒” 大基调,即便是前几天央行下调首套房最低房贷利率下限 20 基点以及 5Y-LPR 给房地产市场定向降息,也是基于 “住房不炒” 大基调。
国家 “住房不炒” 大基调之所以硬,根本原因是我国从上至下、国内国际的大环境已经改变,大家千万不能刻舟求剑,现在不同于 15 年,更不是 08 年,我国人口、城镇化、居民负债、国际大环境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PS:下图是朋友分享的,如果属实,大家更可以对我国充满希望,说明上面非常清醒,我国走在正确的路上)
![](data:image/svg+xml;utf8,)
5 月 20 日,南京二手房取消限购等政策没活过 24h 可以充分看出国家对房地产的态度和意志。也是我此前分析的:
国家是铁了心去房地产泡沫的(最终结果),但是过程要尽可能平滑温和(过程)。有些人是没有这种分层思维的,自然不理解国家政策的含义。
【强调】别把这个政策理解为我国要走老路,这只不过是在布置超级安全垫,缓和下落曲线用的,尽可能减轻下坠的冲击力伤害,凡是说什么走老路、夜壶的,都特么是小白,不清楚我国当前大环境。【这种人活该人生颠沛流离】
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城镇化率、居民负债率、全球加息大周期、中美关系激烈、居民就业情况等都不支持房地产,尤其是前两个是核心,走不了土地财政老路了,三线以下的土地几乎没有市场了,地没多少价值,卖地财政到头了。房地产税只待经济大环境好转就必须落地了。
别把我国当前的房地产政策理解为我国要走老路,这只不过是在布置安全垫,尽可能减轻下坠的冲击力伤害,凡是说什么走老路、夜壶的,都特么是小白,不清楚我国当前大环境。
国家之所以允许各地有房地产新政,不是要救房地产,而是希望尽可能平滑下坠曲线。希望大家不要被某些人断章取义甚至颠倒黑白的言论给带节奏了。
除了炒房客,我国所有人都应该支持国家赶快去房地产泡沫,对于已经购房的家庭,只有房地产泡沫去掉了,LPR 才能下降,房贷利息才能减少。去房地产泡沫,除了炒房客,利好其他所有人。
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当你的眼界不在局限于个人利益相关,而是基于当下内外的环境,以最有利于国家发展(甚至世界发展)的角度思考,很多答案不言自明!
不要懊恼过去,因为纯属浪费时间;与其惆怅过去,不如放眼未来。
也不用担心时代不给机会,想一想,你有没有足够的智慧发现机会在哪里,没有就提升自己直到有,以及机会出现的时候是否做足了准备。
让你们看看什么要预测?什么叫先见之明?什么叫认知碾压?记住:预测不同于猜测,需要有理有据、逻辑完备,很多人把信口开河当作预测。
那些通篇正确废话的回答还是算了吧,没什么参考意义,数据都没有还能胡扯半天,最终还是一个模棱两可的结论,根本不敢明明白白下判断。
站在 2019 年看——中国房地产最后的五年2019~2020 这个时间段适合买房吗?3.1 万赞同 · 3997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3998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04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05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05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08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09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09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17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17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17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17 评论回答 3.1 万赞同 · 4017 评论回答房价真的已经到顶了吗?2.9 万赞同 · 4141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41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41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41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41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41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 2.9 万赞同 · 4138 评论回答中国的房价何时是个头?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1.1 万赞同 · 2171 评论回答
2020 年初的这篇文章有很多金句,经受住了时间考验,现在更加熠熠生辉!
**重要提醒:**中国房地产的万字分析长文详见个人公众号:悟空新之助(五个字、谨防假冒!)
全方面考虑中国人口、经济、政策和世界格局分析中国房地产,可能是最全面的房地产分析文章,知乎还是太谨慎啦,最近又掀起了新一轮删文清查活动,给大家带来的不便,还请见谅!
目前我正在公众号更新系列文**【中国城市房价漫谈】**,目前写了深圳、武汉、天津、西安、厦门、青岛、长沙、成都、南京、广州、杭州、天津、沈阳、郑州、重庆、济南、昆明、南宁、海南……(二线以上城市基本上全覆盖),接下来将会定点分析中国典型城市的房地产走势,欢迎来阅读
肯定要现在发啊,不然等什么时候?
再晚点,人都没了
十月怀胎,今年的出生人口
领导们肯定知道了
等年底统计局发布**:人口步入下跌时代**
那时候在刺激楼市
还有用吗?
这样说吧,直到现在,地方政府依然觉得依靠房地产的去化,就是他们的救命稻草。是他们完成的政绩,解放的地方债的最有效途径。
那也是地方和中央一直不一致的观念。这里面也反应了很多人的很多不同态度。
就好像有人支持清零,有人支持躺平,有人态度暧昧一样。
结果就是大家没有朝一处发力,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希望验证一下自己对的!
其实很多东西都不能看表象的。
先拿外贸来说,得保外贸啊,要不经济都不好了,更加低迷怎么办啊?
外贸有压力了,于是申请国家支持出口退税。
包括张捷老师都很不支持这个出口退税的,觉得这个是继续给全球降税负,而且这个税出去之后,会不会有外国与这个中间代理买手分掉了。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你不支持他们这个团队退税,他们搞不了钱,会不会搞些什么分歧出来呢?
那好吧,给你退税,不过蛋糕就那么大,税退了,国家财政压力就大,那就牺牲一下,降低那些公务员的工资和奖金吧。大家共度一下嘛。
不可以吗?
不可以也不行啊,毕竟外贸既得利益的时候,你们可没有跳出来反对啊!
为什么?
那就大家没有统一一致对外嘛,想搞钱的,只想自己。不想有作为的就随波逐流,光有智慧看到的团体的力量,可不好扭转啊。
说回房地产吧
今天中国的房地产当然是非常有价值的
别关看那些国外对我们国家房地产的评级怎么说,光看他们怎么做就行!
如果中国房地产真的如此不堪,这几年干嘛那些金融资产公司大量买进呢?黑石在中国已经买了那么多房地产了,干嘛还想收购 SOHO 呢?
但是这个有价值和居民投资是两回事,长期持有投资是可以的,如果玩短炒,别说这些国际资本,光国内的游资就可以无限收割韭菜。
首先游资就是靠炒楼赚钱的
如果你想着别人游资也像你们那样,找名额买一套两套,再找银行贷款的。那你真是太少看游资了,想得也太低级了
别人都是在房地产公司开发的时候就进去了!以前有听过那些一开盘就全部售罄的新闻吧?
开始营销,别说光是录入资料都需要不少时间,怎么可能会卖得了那么快呢?
如果作为前期房地产开发资金就进去了的话,当然就没问题了。
如果房地产升了,肯定就是老百姓来接盘,他们就可以获利出局,直接退房就行,房地产的老板自然配合他们,毕竟有约定的嘛,又是大金主。
如果房地产跌了,他们也不怕,已经在房地产开发老板那,降融资利息赚到手了。亏的是房地产公司的,他们直接可以低价将房子收了,同样不亏。
本来这样还是塘水滚塘鱼,资金还是烂在中国市场的锅里,问题还较好处理。
不过,和全球热钱关键上了,那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知道那些国外的热钱是怎么进来的吗?
当然不是正轨申报进来的,那些正轨渠道申报的,都是平常所说的合格投资者,其中代表就是北上资金。
国内的游资同样也有他们自己的资金成本,如果能用上境外那些几乎 “零成本” 的钱,那就不一样了
怎么可以用上这些 “零成本” 的热钱呢?
我们假设一下
如果境外热钱需要中国的房地产资产。而游资需要资金。
那将手上持有的国内房地产质押给境外热钱,境外热钱就在境外给他们外币。
然后在通过外贸的形式,将钱正轨化。
还可以通过正规的房地产外币债劵的模式,将资金正规流入国内的民营房地产公司
这样行不行呢?
我就不知道了。
不过这些年,都说外贸做得很大,不过都是国外赚钱,我们只是得个数据。所谓,国外赚三块美金,我们只赚一毛钱美金。
你慢慢品!
于是,就可以明白在 2015 年后,房价为什么可以炒得那么高。
就是是境外热线在股市转战楼市的结果。
就是没给热钱在股市收割,为避免出现金融市场和经济的问题,就将这笔热钱引流到楼市去了!
还记得出台的那 5 年不给交易的政策吗?2016 年到现在,基本都过 5 年了。就是限售条件达到了!
还记得不给公司购买房子吗?
就是不给有公司股权退出的机会
还记得要打击地下钱庄吗?
就是不给黑钱与热钱,有畅顺的灰色通道
那房子价格为什么不能跌呢?
如果大跌了,就会给境外资金机会,“正规地” 收购兼并这些民营房地产公司,从而达到规避我们国家对外汇热钱监管的目的。
如果给他们掌握了我们的房地产公司,就等于房地产市场面临失守,那将来房地产市场就是这些外资不断收割我们的舞台。
现在,如果只是刚需和置换,那房地产市场一定不会火热,但会不断走回正轨。
但是一旦放开限售,他们就会通过制造一些楼市大涨的假象,诱导老百姓进场接盘,达到他们可以获利退场的目的
你看杭州 5 月 17 号出新政后,风传很多业主都重新调整价格了。还有就敢叫价,涨 80 万的!这是什么意思,又是什么情况?
因为需要更高级别发布,你一个区发什么?
好了,现在四个区一起取消限购,加大了力度,比一个区更厉害。
我几天前就说了,抗疫成本叠加经济萧条,武汉不可能没有刺激,现在,来了。
预期之内,没什么惊喜,后面看主城区吧。
有意思啊,这个我肯定有资格来好好说说
我是 16 年买的,当时买的是后官湖边上的一个二手房,当时中介介绍的,一个三面看到后官湖,还可以看到跨后官湖四环的房子,楼层也较高,我很喜欢,订金都交了,结果过了几天中心城区限购,我买不了经开的房子了,然后卖家是个湖南人,腮帮子嚼槟榔嚼的巨大,不肯还我订金,然后他一个表姐也来了,一进来就铺天盖地不给,说自己是什么公司股东,一顿撒泼就走了,然后对方不肯接受,于是我只好写我姐的名字拿下这套房,后来有意思的来了,我准备好了一切东西去买房,结果湖南人不卖了,因为他自己还不上银行贷款了,即使把我首付给他他都还不了,天道轮回,他叫我取消不买了,我说我就买这个,你赶紧的,搞来搞去合同无效,我还是厚道给了他三千,说你来了几次湖北的油钱房钱我给你补了,自己以后厚道点。
狗血完后,中介估计是不想我飞了,介绍了一个压箱底的房子,东风大道和四环交界处,属于蔡甸区的房子,二手,装修好了,户型一般般,我就直接买了,这房子估计中介已经自己买了,直接全权办理的,然后到手后我自己买了点家具电器直接租出去了。
这个房子到现在我没去过五次。
那么谈到现在经开的政策,当然是没办法了,经开这几年在大力发展军山那边,一些工厂都搬那边去了,这边人也少了点,加上疫情,支柱的汽车产业萎靡不少,可以理解成让人多进来,不然前有四新,后有军山,开发区很尴尬。
不过到现在我也不是武汉户口,我也没兴趣,倒是一直在想着一套汉阳锦绣长江的高层江景房,一年社保就可以,所以对我来说简单了很多。
虽然我自己自己经开,但是不会在那买房了,海天那套我留着不卖,毕竟房贷还有四年就完了,没什么压力,关键是还是我自己一个人的名字。
虽说最近全国在松绑忽悠人上车,但我还是想再入手的,广州要是能尽快放宽就太好了,毕竟自己还是在广州发展,也爱上了广州。
自己角度来看的,大家不用参考。
再答一次:
哪有什么需要关注的,纯粹就是为了制造一种放开了就很多人会买的假象,试图给投资者一点信心,给冰封的楼市暖一下表皮。纯纯的自嗨。
整个事件就是在试图向外界传递楼市回暖的信号。但为什么又紧急叫停呢?因为差不多得了,如果真的实施下去,“排队” 的人就要露馅了。
过去买房的人在售楼部排队,现在买房的人在房管局排队。
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
南京放开限购第一枪「熄火」,房产中介称才发布两个小时就叫停了,叫停是出于什么考虑?
抢跑的好处是先下手为强。购买力稀缺的年代,早下手方便多捞点。
抢跑的坏处是 “不正当竞争”。都抢走了,你让别的区县喝西北风吗?
南京这种省会城市都得顾及别人的感受,你说你一区区开发区凭啥先伸这个手?
还是服从指挥要稳妥一些,着急的又不是你一个。
有时候看见别人说大棋观我就想吐槽,有个毛的大棋观,想一出是一出。
各地都在暗戳戳的取消限购政策,但迫于中央 “房住不炒” 的压力,还要冠冕堂皇的写上各种理由,显得自己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是取消了限购。
武汉这次连掩饰一下都不需要了,看来是真的急了。
时间在购房者这边,不妨再等等,说不定还有更大的惊喜。
好家伙,我本来打算等东西湖、经开、江夏、黄陂全部正式通告再写东西的,这样一看,再不写,流量就没我的份了。
开头声明,我永远只站买方市场。
如果你的置业倾向,打从一开始,就是东西湖、经开、江夏、黄陂,那么请你一定要稳住,这可不是利好,不限购从来都是利空,稳住,稳住,稳住。
不谈利好,是不是上车时机呢?我的答案是,同样不是。这只是第一手,也是我之前写过的,降首付、砍门槛,如果继续接一手增加公积金功能性、部分人群契税减免,那才是真正的打开车门向你招手。
但凡是今天说这玩意儿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利好的自媒体,有一个算一个,都他妈脑子有病。
不过有一部分买方可以注意一个小细节,东西湖、经开是有插花进三环内的板块的,说实在的,我觉得两成首付进武汉中环还是不错的。
修改一下,写嗨了,东西湖有地段很好的地方,笔误,反正不耽误你理解就行了。
警告,我有点担心恒大御景又要扯皮了..
就聊这么多,因为我对宏大叙事不感兴趣。
以上。
欲盖弥彰。
长此以往,政府信用,到哪里找?下水道?
这样先造谣,再辟谣,广告作用也达到了,人也丢尽了,引发群众与政府的对立,这口政治锅谁来背?
官员再这样假公济私,诈骗人民的钱包,割群众的韭菜脑袋,小心人民搞毛了,让你们公布房产乃至财产,一撸到底!
都在江湖上混,悠着点,好汉尚且难敌四手,况乎只是衣冠楚楚、养尊处优。
威尔士诗人赫伯特说:“失掉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已经死了。”
要珍惜羽毛。
好活,坐等 0 首付拎包入住,把风险全给银行,反正之前也不是没有过
战略性试探,其实应该是真的会有动作。今早六点我找原文就删除了,然后财联社八点出的,再后来凤凰房产,目前也就湖北发布还有个信息,正儿八经房产官方的信息是没有的。
经开放开限购能完美对接,周边县城想给小孩武汉买套房,又听说农村户口将来值钱的人。经开的小军山便宜、有地铁、有产业,因为位置偏一直是武汉的看不上,县城那些没学历的中年父母想买没资格。小军山卷得很,真放开是加快去化,引进周边县城的进大武汉置业。如今有房的往往有多套,也看不上经开。8k 多的地铁口有产业,享中心城区待遇的经开小军山盲猜要卖疯
国家开放二胎,你要有头胎才行。
国家开放三胎,你要有二胎才行。
可是有些东西是从根子上就烂了,三年多前一些大城市初婚年龄已经 30 岁往上了,现在还有哪个城市不是呢,一些三线小城市都有 35 岁的初婚年龄了。前段时间还有新闻看日本生育率的笑话,人家早就超过中国的生育率了。
全面取消住房限购政策,和全面取消生育限制有区别的么?该买不起房的仍然买不起,该不生孩子的一个都不生。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听一听一千年前安史之乱下颠沛流离的诗圣说的话。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地主,作为房地产市值超过美日欧房地产总和的第二大经济体,是否是像两千年前的奴隶制下的墨子一样,驱驰自己的属民,却要求他们和圣人一样,“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
房子就是商品,你们要知道这个道理。“商家” 是要赚钱的,不能做亏本的买卖。你们懂吧。有钱去买黄金吧,这才是硬通货。有钱租房住就行了,普通老百姓别整的几代人都难受。
经典辟谣套路:
“经开区取消限购” 是谣言!
因为真实情况是 “四大远城区包括江夏区、东西湖区、经开区、黄陂区取消限购”
好,有没有发现这段时间的地产救市有个共性?
就是纷纷拥抱地产夜壶的都是那些封城爱好者心中的抗疫圣地…
比如东三省,武汉,江苏,河南,长沙河北,天津等…
反而是封城爱好者最痛恨的买办洋奴大本营,瞎矫情的只会搞花花肠子的咖啡市爱丁堡,对地产夜壶一如既往的一脸摒弃…
封城爱好者最喜欢说什么?
“封城不会影响经济”
对对对,那这些封城爱好者心中的圣地为啥纷纷开始拥抱地产夜壶了呢?
嗯,一定是出于为人民服务的想法,让人民能住上更好更大的房子…
嗯,一定是这样的…
跟计划生育一样,政府认为生育率下降是因为计划生育,政府限制你生孩,以为我只要放开了多的是人等着生孩子,结果啪啪打脸了,没想到现在还是一样的思维,以为房市不好是因为限购。昨天回家打了一个滴滴,司机原来是一个在城里开饭店的,开车的时候接了个房产销售的电话,向他通报贷款利率下调的好消息,一个劲的劝他买房,最后甚至提出十几万的首付都可以分期,真是惊掉了下巴,打完之后就跟司机聊了起来,就听他吐槽最近经常被房产中介骚扰。他本来打算在城里买房,手里有十几万,但现在他不干了,因为啥,不知道那天就封城了,一封一俩月,他是开饭店了,首当其冲,只要有病例就别想开门,加上最近刚添了孩子,手里就这十几万都付了首付喝西北风去,要是没有疫情我估计这哥早就买房了,可惜源源不断的封城造成他对以后的经济预期很悲观,最后总结一个字就是熬。所以房市不好的原因在限购吗?非也
狗日的小日本害我。摸着日本过河还是被淹了。
比吃蓝色小药丸更可怕的是啥?吃了蓝色小药丸不管用。房价冲着断子绝孙去的时候就应该有这觉悟。要是进宫后还能长出来,穷鬼们不都进宫了?
南京也是这样,搞出 “放开限售” 新闻之后,随即删除。
这是一种试探性的出招。但是这一招能不能出,各方利益还没有完全达成一致的观点;以及,zy 和地方也不一定观点完全一致。
但是有个基本逻辑没错:越忍不住想要在房地产上出点招的城市,代表该城市的后续财政对房地产的依赖更高(注意是后续),同时也代表着该城市的本地产业活力不足。
灾荒年,余粮多的一直有饭吃,余粮少的就会先开始磨树皮粉。
武汉今天也吹风发消息之后,全国强二线以上的城市,还没有动静的,貌似只有京沪深了吧。
东南沿海杭州南京福州、中部武汉长沙郑州、北方长春、沈阳、石家庄、西南成都…… 全部都或早或晚地跟进了。
武汉今天才开始部分区域放新闻吹风,相对还算是硬挺的。不愧是新增人口 100W 的城市。
鹅城的税都收到 70 年之后了。
在任的时候只要能出政绩,手段层出不穷,只要我有政绩,能往上走,哪管我走后洪水滔天。
都解除吧。
都解除了,就现在的情况,除了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真没几个地方还能撑得住了。
经开区沌阳街是有一部分房子在武汉三环线内,用开发商说法就是二环边,不限购,武汉要抢人了。
早上的问题还是怎么看经开区全面取消住房限购政策,后面就变成删除了。
有人说是 4 大远城区都取消了,那么经开区删除的原因就是经开区有部分楼盘是在武汉三环线内的,比如官士敦的圣观,雍禧,三环内是被武汉定义为主城区的,说是经开区取消那就是主城区部分取消,这个冲击力就太大了,领导受不了,所以删除了也正常。
我就再吸一口,就一口
可能是商量好的。
南京时候的图。没想到紧接着下面(真)就是武汉。
放开是必然的,就是吃了药能硬多久就不知道了。要想生活和谐,还得靠运动塑造强健的体魄才行。可惜运动多累,还是磕药轻松些
楼上一堆分析家,专门去武汉经开区微博看了,人家不是好好的微博在那里发着的吗?
太难了
我有点搞不明白,这么多年你们赚的钱去哪里了,为啥不存点,赚多少花多少,断了信用卡立马就摆烂。
还有大家长,一开始小孩小的时候不管教,只顾那几个大儿子,后面的都是放养,然后养废了变成纨绔子弟了,又嫌弃他们不争气,而且还见死不救,躲在后面看戏,真出了空中飞人就有意思了。
现在孩子都长大了,习惯都养成了,也染上了毒瘾,戒毒所也不愿意送进去,继续给钱供他们吸也拉不下来脸,干耗着也不是个事啊。
在试探上面以及百姓的口风已经态度呢。
这是和南京商量好了吗
现在这样各行其是,政出多门,朝令夕改,
成语都不够用了。
把责权利委于各地,
看起来是省事省心了。
对于实现提倡的 “统一大市场”,
未必有利。
会将信用,渐次消耗。
更进一步,
对于 “两个维护”,“四个意识”,之类,
也未必有利。
须知,
冰冻三尺,千里蚁穴。
治病是治表,治腠理,还是治膏肓?
最后,
钱,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否则,很容易就成了 “要钱,还是要命”?
(>_<)
政策已经发布,删除也仅仅只是减小影响而已,但应该已经取消限购。
逐渐解封是大趋势,已经到了年中,2022 年国家 GDP5.5 的增长目标很难实现,压力到了各级政府今年也会很难,公务员事业单位包括老师今年不仅绩效奖金没了,工资也会欠发。
没有可靠的经济增长点,今年从国家到地方都会很难,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身上,今年应该慎重、保守,活下去是大部分人今年的目标!
但愿你我都能撑住吧!
连根拔起了 真狠
政府缺钱,中央财政紧张,只能自行解决。政府无奈卖房,但是老百姓无钢需必须谨慎购买。随着老龄化的日趋严重,未来空房会逐渐增多,房价必然大跌。
下面是之前回答的东莞开放买房的问题,感觉所有开放都大同小异,不过是各自开放理由不同。
放开后。。。。。。
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如果政府管理不善,可能最后获益的是少数 “投资人”,而不是真正对住房有 “钢性” 需求的老百姓。
就算东莞政府放宽了买房政策,但是房价不降,大部分普通老百姓还是买不起房。
最关键是随着老龄化和少子化的日趋严重,我认为三胎家庭现在没必要买房。
以我为例:
我自己有一套房子,父母一套住房,岳父母一套住房,假设自己今年 30 岁要了三胎,三胎全是儿子。
说到这想问知友们一个问题——如果前两胎都是儿子,你还有底气、有勇气要三胎吗?我是没有。
假设三儿子 25 岁结婚也就是 2047 年,此时正是老龄化顶峰期,2018 年—2022 年是首个老龄高峰期,65 岁及以上由 50 年代的首个 “婴儿潮” 出生人口组成,2022 年老龄人口占比达 15%,为 2.1 亿;2027 年—2038 年是第二个老龄增长高峰期,由 60 年代的 “婴儿潮” 出生人口和 70 年代初期出生人口组成,2038 年老龄人口占比达 27%。2050 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顶峰,主要为 70 中后期、80 后,老龄人口占比达 34%。
这个时期的老人大部分会入住养老机构,而另一部分则抵达了自己的[幸福终点站]。也就意味着社会上的空房会越来越多,将会出现居民住房供大于求的局面。因为独生子女及工作和生活的缘故,大部分多胎家庭的父母和岳父母会入住养老机构。
大儿子和二儿子可以入住自己父母和岳父母的房子,三儿子的婚房因为空房增多的原因到时不仅可以随便挑,价格也会很便宜,那我们为什么要现在花高价去买房呢?更何况三胎家庭买房,90% 的家庭需要贷款购买,目前经济下行,把钱用来买房真的明智吗?
由上面两图可以明显看出我国每年的死亡率逐年大于出生率,未来空房会越来越多,可选择性会越来越多,人们对房子的钢性需求也会逐渐缩小。在老龄化的影响下,老百姓对自身健康及晚年养老生活品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虽然说是假设,但是我们实事求是讲,未来就算有三个孩子,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会越来越大。现在我们说的内卷,将来只会更卷,而未来孩子们所要面对的不只是来自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更多是来自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竞争,到时孩子们能养活自己不啃老就已经很不错了。
未来养老我们大概率还是要靠自己,所以在各种育儿成本、教育成本逐年升高,国家未出台能从根本上改变多胎家庭政策的时候,最后不要进行太多的大额经济支出,未雨绸缪为孩子买房甚至贷款买房不是明智之举。
我认为三胎家庭最好静观其变,谨慎购房。
保障健康第一,投资理财第二,祝网友们快乐,阖家幸福。
感谢阅读,请分享给更多朋友助力每一个人以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每一天。借题主所问,点赞、收藏、喜欢、关注晓松与您分享更多关于身心健康、养老理财、养老规划的话题。欢迎大家评论我们一起探讨。
国家需要你们贡献,银行需要你们买房回本再给他们打工三十年,赶紧买买买,别当这不是施舍,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超前拉动基建稳增长、保就业,是由总经理在 4 月份公司效益衰退时,召开经理级会议提出,后经董事长在经济小组会议上确认。
房住不炒是董事长过去的既定方针。
现在董事会可能要面临改组,坊间传言纷纷。
各董事会成员、部门经理各自都有盘算。
对工会而言,公司效益不好,就没有职工分红还得面临裁员。公司推动效益,职工就得再投钱买单位集资建房,可手里没钱。难办。
好像跳槽也不是不能考虑,但现在可能不太方便开离职证明。
不要想那么多吧,未来会是光明的,生活会好的,就这么告诉自己,挺好的。
经开区也在引入高校建设,近期华科军山分校落址,如果仅仅只是经开区放开限购,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人才吸引、人口导入?还是要看看武汉后续动作
我记得 18 年的时候,讨论房价的帖子,一群人说房价永远涨,不买房的都是傻子。
现在看看,真是笑死,永远升值的东西不存在,连黄金价格都有高峰低谷。
这三五年买房子的,是最高位接盘侠,也是房价永远涨叫嚣最凶的时候。
新消息:湖北发布官宣武汉 “四大远城区” 取消限购!
讲道理现在率先全面放开限购是广大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都想做的一件事,毕竟城市能级都差不多,目标客户也就那么多,是这些城市争夺的主要对象,你去买武汉可能就不会买南京了,先放开的城市势必会享受一波最后的 “红利”,而后面一起放开的城市只能卷生卷死,也很难吃到这最后一波 “红利”。
因此,大家现在都想 “抢跑”。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有消息称南京现在改成偷摸放开,不官宣了…… 直接 “暗度陈仓”,实现抢跑。
我不买私人飞机,难道是因为限购?
我不买劳斯莱斯,难道是因为限购?
我不买三套房子,难道是因为限购?
突然全面放开或者大面积降价,人民就知道房地产绝对是崩定了,就会让某些人利益受损。一点一点放开可以多割几茬韭菜。泡沫绝对是要破了,大家看这政策条条冲着底层百姓来的,这是要底层百姓用未来几十年的生命为他们接盘,所有泡沫破之前都是这样的情况,布局者早就保护好自己了,设好圈套让穷人钻!!!!
为什么信心蹦的这么夸张呢………
刚看了高赞回答 wh 第一轮供地成交直接—88%….. 这是暂时的还是一直会….
详细数数这两年有印象的政策小白的我真的不是很明白…
开发商三道红线 但是这个订的是 80% 啊….(个人觉得 80 已经很高了….)
恒大暴雷?
锁紧住房贷款几个月?(好像还是区域性的没有直接政策)现在更是放开了
可能我最近看的多,知乎还有微博,所有关注的房产大 v 都是一片哀嚎…… 也有做销售的同学直接离职…. 知道会下降,但是我觉得这样的基本政策. 不应该有这样剧烈的反应吧?
小白还是想问问市场信心崩的这么剧烈,到底是为什么呢?或者说都在观望而营造一种蹦的很剧烈的状态呢?
看到了混乱,南京如此,杭州,武汉也是如此,现在很多地方想放开限购,但上面不让,所以有了地方用三孩这种促进生育的借口试探性的放开限购,现在看来还是过线了,感觉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当初分税制就是地方的钱(税收)大部分收归中央,地方则放开房地产收钱自己发展。现在房地产熄火地方没钱了,那中央应该回到分税制以前把收归中央的钱再按原来比例还给地方。但是中央的钱早就有支出计划了分不回地方,那地方就没钱了。所以要么放开地方政府炒房地产,要么中央把钱重新分流回地方。实质上,这是中央地方的博弈,但是在国家都没钱的情况下,怎么看都难办。按普通家庭的情况,以前要积蓄啊,现在才能应付饥荒,但是国家以前大进大出,根本没啥积蓄,现在当然就应付不了饥荒。所以,再吸最后一口,放开房地产?难办。参考:
既然房地产和地方财政收入牢牢绑定,又与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工作收入息息相关,而公务员这类岗位又并没有给社会输送多大的价值,何不直接点,为了让体制内的各位收入有保障,直接制定政策:
1. 凡是考上公务员者,必须购买当地房产一套;
2. 工作满 5 年者,必须购买第二套;
我其实怕的不是这种再吸一口,而是地方政府对基本情况没数,就和当年计划生育一样,先捂着盖着,然后想再吸一口的时候发现没奶了。
烽火戏诸侯
我就好奇,这地方政府在搞什么啊?中央不是说了房住不炒么?
武汉市政府不敢出头,所以让经开区出个头投石问路么?
其实具体情况咱们也不知道。
大概率是地方财政顶不住了吧。
仔细想想也挺正常的,毕竟资产税没搞出来,中央没脸面对缺钱少粮的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一边哭爹喊娘没钱了,一边琢磨降低购房门槛。
省会城市没有政治担当,你放开限购下边的小弟要死了啊,北京上海放开限购其他城市还玩毛啊,同样省会城市放开限购手下三四线小弟的市场要崩溃的啊。所以像南京、武汉这种城市完全取消限购是不可能的。
房住不炒还是一块遮羞布,你这么直接揭下来怕是不想混了。
全国取消了都不中
年轻人都没钱了
这种重大信息 “发了又删” 的唯一目的就是试水,看看舆论反映。
舆论反映好,那就推行下去;
舆论反应不好,那就编个理由不搞了:“经多部门深入研究认为,政策实施条件尚不成熟”、“部分有关单位对政策精神产生了误解”,甚至再不济,临时工警告。
当然,从 2014 年到现在,明眼人都知道为啥要搞这么一出:
土地财政又崩了呗
2022 年 3 月 15 日,武汉市住房和房屋管理局印发《2022 年 1-2 月武汉市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
信息披露:
一、供应情况
1-2 月,新建商品房批准预售 10150 套,批准预售面积 127.71 万平方米,同比减少 49.61%;其中,新建商品住房批准预售 7792 套,批准预售面积 85.22 万平方米,同比减少 57.39%。住房租赁试点企业 401 家,租赁试点项目 31 个。
1-2 月,房地产开发用地供应 28 宗(含出让、租赁和还建用地划拨),总面积 119.79 公顷,同比减少 47.20%;其中,住宅用地供应 23 宗,总面积 95.46 公顷,同比减少 44.77%。
二、交易情况
1-2 月, 新建商品房网签销售 21690 套,网签销售面积 242.25 万平方米,同比减少 31.06%;其中,新建商品住房网签销售 16591 套,网签销售面积 186.83 万平方米,同比减少 38.73%。
1-2 月, 存量房成交 10711 套,成交面积 108.45 万平方米,同比减少 25.23%;其中,存量住房成交 9946 套,成交面积 99.48 万平方米,同比减少 27.05%。
房子卖不出去,房地产商就不敢拿地,土地财政就绷不住,财政收入就完蛋。
事实上,今年武汉第一轮土拍之中国企拿大头,民企畏畏缩缩不敢拿地的情况就很明显了。
当然,武汉不是个例。
成都第一轮土拍大规模流拍、杭州地价大幅下降……
击鼓传花的游戏总有一天要结束。
在居民部门杠杆率已经到顶的 2022 年,土地财政玩不下去是大概率的事情。
当然,政策效果还是有的
今天取消限购,明天降房贷利率,后天限制二手房交易
总能吸引一批人接盘。
关键是,趁着烟花还没放,抓紧把房产税、资本利得税、遗产税这些东西收起来,劳动法严格执行起来,疫情补贴发起来。
贫富差距减小 + 社会保障提高,起码消费能提振起来吧?
别到时候消费、投资、出口一起崩,那可就真的玩大了。
限购其实完全没必要,二手房禁止贷款就行,让炒房的把货烂手里,还能逼刚需买新房,让开发商和国土局再吸一口。
这样玩,唯一需要担心的是烂尾,必须封顶验收下证才能销售,禁售期房,库存去了杠杆也去了,唯一的缺点就剩下发展慢一点,至少比雪崩强。
早上经开自己发了解除限购,过了一会删掉了。本来以为又是一个 “不信谣,不传谣”" 已处理相关临时工 “,结果过了一会直接市里说经开,东西湖,黄陂,江夏直接解除限购了,好家伙是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武汉解开的这几个区都是属于远城区,包括我住的江夏,以前江夏人去洪山区都是说去武汉而不是去城里,在以前交通不发达的时候可以说是天高皇帝远,这几个区的中心大概和各位家乡的小城市差不多,生活节奏也还可以,偏安一隅倒也落得清净。
房价平均下来也是万把块钱出头,靠近主城区的地方会贵一点,其实性价比还算可以。江夏区靠近南湖和光谷的地方很多都快 2 万了。但是更大的基本盘还是那个区域中心,比如江夏纸坊,光只靠近主城那边卖的动,区政府这边都快成养老院了。
其实要说这几个远城区贵不贵,还是挺贵的,像文化大道上面的鹏湖湾,金融街金茂府都是一万三一万五的,虽然开车去街道口也只要半个小时,但是不去主城上班又能拿多少工资呢,不知道这次解除限购能不能再嘎一波韭菜吧。
真是又当又立,既要吸毒,又要戒毒,边戒边吸是吧!
回答和评论里个个都是人才,窝 cao 喜欢这里 der!
(滑稽
套用显卡圈的话:
你不买,我不买,明天还能降 200
。。。
买个屁,我只想看空中飞人!
。。。
[惊喜] 问题是温和去杠杆你是想有就能有的吗?房贷泡沫也就是信贷,信贷减少印钱发债能不能拉动民生经济,消费券已经发了这么久有没有用?继续印钱超过跌的信贷部分就是通胀了,美国物价上涨 1/3,一个垃圾桶 119 美元,纽约房租成本增加一倍。加息回流,通胀能不能压下去,通胀没下去同时股市大跌怎么办?[思考] 房地产刺破,消费券 / 救济金带来的新增的生意环节流通能不能抵消建筑相关产业的减少?[捂嘴] 别最后一直发钱刺激民生,[惊喜] 跟美国人那样入不敷出。都发了等于都没发?
房地产现在太尴尬了~ 继续搞怕高位原地爆炸~ 不搞吧,没钱。。。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 · 为政》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王健林当年放弃房地产太牛批了。
执政的跟玩似的,想限便限,想松便松,搞人心态,好玩吗。
类似的消息最近实在是有点多啊,看的都麻木了,平时经济好的时候这些个强二线一个个吹到天上,现在全部现出原形,还是得靠卖地卖楼,但是全国有能力有意愿买的人就这么多,只能抢人了呗,顾不得体面了
闹着玩呢是吧?不经人民确立个政策,然后又随随便便撤销了。
我就蹭蹭…… 不进去。困了,毁灭吧,赶紧的。
市场经济逐渐回靠中央计划经济
新宁汉合流。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之前是南京,现在是武汉,再过段时间就全线开花了。
这下真的宁汉合流了
关注啥,朝令夕改关注了又有什么用。
连撤回都这么不约而同吗?或者说,难道这个发布又撤回的间隙,给某些知情人士放水了?
套路
值得关注的就两个字 “敏感”
敏感的房地产问题,敏感的政策制定者,敏感的舆论,无不说明这其中背后的多方博弈敏感的牵动着普罗大众的神经
中央会议→地方执行→面临问题→舆论热点→面临问题→地方执行→中央会议→地方执行→面临问题→舆论热点
等看大烟花
试探 脸都不要了
估计被更上一级政府叫停
作践自己信用
朋友圈里的中介都狂欢了
商品房,房子既然是商品,而且与孩子学区福利挂钩,请问这是不是垄断的资本主义,房子的定价完全掌握在资本家的手中。老百姓买房子,尤其是买一线城市的房子,除了商品房的居住属性,就是指着学区、医疗等附加价值。
而美国的医疗、学区、房子、保险就简单多了,直接用钱买就行。
所以,对于中美老百姓来说,其实应该差不多吧。
房价又要涨啦
地方快撑不住了,想试探中央的底线。
一但有地方抢跑,白银万两就来了,才不会管普通人的感受,资本家就会乐开花。
只有但是,所以我们是社会主义。
不限购的话,到时候又全部掌握在有钱人手上了,想买,就得出更多的钱。
试水,看看上面的反应,还有下行市场的反应。
结果下面市场直接告诉你,炒房客永远不会见好就收。
同时,上面也会直接强行给你终止。
豆泥丸
逗你玩
拍脑袋决定政策
写着花团锦簇的文章,最后还不是想着这一口
我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笑。
现在还买老坛酸菜牛肉面的人还有一点儿自尊吗?
2000 年初到现在,土地财政是来钱的不二法门,除了个别大城市(比如北上广深)工商业税源足够,其他城市或多或更多都要靠土地财政掏居民的储蓄口袋。
现下谁都知道需要再续一口,但是上面的口号不能阳奉阳违,于是需要聪明而又愿意冒险的小弟来领会上级精神,发扬革命风格,当一当排头兵。
没叫停,后备军全部跟进;叫停了,赶紧自罚三杯:下面小弟没有正确领会上级精神,加上财政压力又大,我已经好好批评教育了。
不断有排头兵来摸火力线,说明压力确实大,军粮可能都快跟不上了。再这么耗下去,不知道是中立势力的补给先被吃完,还是其他友军部队先把面前的中立补给点敲下来。
这个操作跟涨价去库存,有点有种异曲同工之妙啊,人为制造焦虑,很多人抢购的氛围,秒啊
不应该全面取消限购。应该规定已经法律死亡和或生理死亡的人除外。
割韭菜是否长久?公务员待遇超高,各种福利待遇更不用说,为什么,博士也去街道办,不反思啊!靠六个钱包拉起来的房地产经济,再放开就是饮鸩止渴!为官者不是为人民服务么!让,民众吃饱穿暖,幸福安康生活才是正道么?!当年四万亿出来后,我看到有人说一些四万亿的坏处,后来就没了!没另一面声音只能说让人绝望!四万亿,15 年的放水只肥了马云,马化腾,许家印之流!以及利益集团!
估计是被上面叫停的,现在放开限购和限售只会出现踩踏式的卖出,不会真有人现在拿钱去买期房吧?
进一步强化了: 地方除了房地产,啥也不会,啥也不是,啥也不行 的刻板印象。
简单清楚明了,把香港期房的罪恶属性揭发出来了。当时为啥要决定学习香港期房模式呢?学习德国和日本模式,把权力者炒房杜绝在开始时刻,比后来的捉进去大批腐败官员要好得多呀。
,,。
实际的情况是,就基本面而言,房价不会大降:因为之前没让继续涨
当然,过热的小城市开始降了,一二线城市依然坚挺。为什么?
因为,政府十几条限购政策帮你压着房价让它不再涨,你不谢谢政府,不抓紧时间赶紧买,还四处抱怨房价高?
把这些限购政策随便去掉一两条,你看房子有没有人买?
别的不说,北京一户只能买两套,有的人为了多买房不惜假离婚,只要放开限购,就现在这价格,你看有没有人买个三套五套的?
还有人抱怨中国的户籍制度,说什么 “迁徙权”,你放开试试?你们乡首富分分钟去北上广深买房置业。中国有多少个乡?
政府不惜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十七八条限购政策帮你压着房价,还有人问:“房价为什么宁死不降?”
可笑。
以上,话糙理不糙,说些难听的真话,希望有人能明白。
中国一二线城市房价高,是市场经济规律的体现,其背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十四亿人里的高收入人群都往大城市钻,不贵才怪。根本的解决方式还是统筹各地平衡发展,当你有一天不想买大城市的房子的时候,不关心大城市房价,不抱怨房价高的时候,房价自然就降了。
现在抱怨房价高的,无非是希望降一降,降到自己能够得着的程度,好冲过去买,然而,总有比你有钱的,要不是限购,人家早就买了。
就房地产行业整体而言,如果出现系统性危机(现在还没有),会冲击整体国民经济,那么处理方式不会是 “鲸落”。那会是怎样?
中国还真有经验。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经济正处于计划到市场的历史转身,还未市场化的银行承担了一点历史责任。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土地承包到户,此前由集体承贷的农业贷款全部形成呆滞、呆账;外贸体制改革,外贸企业严重亏损;拨改贷、国有企业改革等等,都使银行背上了沉重的不良贷款包袱。
同时,银行也承担了市场化初期宏观经济波动的冲击。1984、1988 年国内经济过热,银行信贷出现了两次较大的失控,由此也形成难以计量的不良资产。
到 90 年代,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国内经济受到波及,银行资产进一步恶化。当时我国申请加入 WTO,商业银行可能要面对国际银行的竞争,银行负重难行,改革迫在眉睫。为了甩掉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包袱,参考国际经验,管理部门决定采取剥离银行不良资产的方式。
经过反复研究论证,1999 年 4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民银行、财政部、证监会关于组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意见》, 1999 年 4 月,我国第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在北京挂牌成立,接收了中国建设银行的 3730 亿的不良贷款。
同年 7 月 5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和对策建议〉的通知》中要求,“推进建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试点工作,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管理、处置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部分不良贷款。
随后,华融、长城、东方三家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成立,与其他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相对应,分别接收了 4077 亿,3458 亿,和 2674 亿的不良贷款,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合计接收不良贷款达 1.4 万亿。
四大 AMC 肩负的历史使命是在十年期限内专职处置政策性不良资产。自此正式拉开了利用资产管理公司专业化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序幕。
为了承接 1.4 万亿的不良资产,国家财政部拨付了 400 亿元注册资本金,并持有 100% 股权;央行再提供 5700 亿元的再贷款,四家银行向对应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发行 8200 亿元债券,再由资产管理公司按面值 1:1 的对价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这次剥离于 2000 年 6 月结束,被称为第一批不良资产,属于政策性不良资产。
剥离后,四大行不良率由 45% 降至 25%,工行、建行、中行、农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高达 25.4%、 15.2%、 23.4%、36.6%。
2004 年 3 月开始,四大 AMC 不仅仅向四大银行,也开始向更多的金融机构如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商业化收购不良资产。
2004 年和 2005 年,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以及中国工商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再次剥离不良贷款,但这次是按面值 5 折收购,算是实现市场化和商业化收购坏账,称为第二批不良资产。
经过第二次大规模剥离,四大银行的不良率有原先的 25% 普遍降到 5% 左右。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四大 AMC 扛起了巨额的坏账,换来了银行轻松上阵。彼时,不良资产处置盛行的理论是 “冰棍理论”,认为不采取恰当的保全措施,不良资产就像“冰棍” 一样,每时每刻都在融化,握在手中时间越长,损失越大。
对照房地产会怎么办?
当年银行是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房地产可以多一些。可以探讨是否下放至省级,每省成立一个房地产资产管理公司。
一般处理问题讲究 “对事不对人”,但处置这种问题要反过来,对人不对事:该处理的责任人和不当得利者必须处理,项目本身则应当继续运作。
以著名的海花岛为例,由于该项目违规,因此政府可以动用行政手段处理:
先试试水,最后全国都会取消限制。
明显的试水行为
一方面是民心,一方面是经济。难以取舍啊
有点小孩过家家似的
这是给 “房住不炒” 台阶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这已经是本周第二个大城市取消限购政策一日游了。。。
最新消息,除了经开区还有江夏区、东西湖区、黄陂区这四大远城区都要放开限购。政策真正的加码!
不过要说效果如何,我觉得还得搭配同时发布的另外的政策看。
1、外地户口,社保从两年改为一年即可。
2、本地户口,父母或子女来汉投靠,即可在限购区域买第三套。
3、本地户口,有二孩的,可以在限购区域买第三套住宅。
通过远城区取消限购,限购区有条件(很好操作)增加三套名额。武汉的楼市算是开了很大的方便之门。同时贷款利率来到了 5% 以内(首套 4.8%)。
可以说楼市复阳的首要条件有了。但是吧,有没有那么多人来接这个库存上天、烂尾有点多的武汉楼市。就要看咱们经济上的药是否猛烈管用。信心恢复起来,总归是比较难得。除非给的太多了。
松曰:“丞相驱兵到处,战必胜,攻必取,松亦素知。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无敌于天下也!”
哥俩好,一起走
昨日放购罢,今朝更齐涨。
生民何太苦,遭此两重天。
作者:第一财经 周芳
22 日凌晨,武汉经开区宣布全面取消住房限购政策。但一夜过后,该消息又从官方微博上消失,引发市场关注和猜想。第一财经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证实,取消限购的政策并没有叫停。
而一位房屋中介人士也告诉第一财经,尽管消息被删,但取消限购的政策并没有叫停,“开发商已经告知代理商可以收限购客户的购房资料了。”该人士说,在武汉房票资格查询系统的限购区域里也已经没有 “武汉经开区” 的选项。
不仅于此,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武汉东西湖区、黄陂区、江夏区也都从上述房查系统限购区域的选项中拿掉了。一家武汉国资背景的开发商甚至打出了 “盘龙城解除限购” 的宣传海报。
有专家预测,武汉可能会采取因区施策试点,一些去库存压力较大的区域会加大放松力度。未来一段时间,按照循序渐进原则,视市场发展实际需要,武汉不排除还会有相关储备政策出炉。
武汉经开区为何抢先起跑?
22 日凌晨,武汉经开区官方微博发布消息,为支持刚性和改善性购房者合理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自 5 月 22 日起,武汉经开区的沌阳、沌口、军山新城区域从原限购区域调整为不限购区域。自此,武汉经开区全面取消住房限购政策。
武汉楼市打响解除限购第一枪的为何是武汉经开区?根据武汉市房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 4 月,武汉经济开发区新建商品住房成交仅有 219 套,供给过大、供需失衡,去化周期进一步延长,去库存压力较大。该区域内在建在售项目的房地产开发商,对于解除限购、刺激市场回暖的需求比较迫切。
从地方政府层面看,当前武汉经济开发区正拿出 “再造一个车谷” 的魄力,全面开启二次创业,奋力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创新大走廊。特别是正在建设中的军山新城,正以国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为基点,构建 “整车厂 + 上下游创新企业” 的自动驾驶产业生态。随着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加速落地,产业带动人口量级变化,地方政府也需要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来促进产城融合,进而推动区域发展。
不过,武汉经开区这则取消楼市限购的消息却上演了 “一夜游”,22 日凌晨公布,22 日上午 9 点不到就被删除。
第一财经从权威人士处获悉,尽管消息被删,但取消限购的政策并没有叫停。一位房屋中介人士则称,“开发商已经告知代理商可以收限购客户的购房资料了。”该人士说,而且在武汉房票资格查询系统的限购区域里也已经没有 “武汉经开区” 的选项。
或将加大因区施策力度
事实上,今年以来,武汉新建住宅商品房销量大幅降低,由于购房情绪尚未修复及预期偏悲观,楼市整体低迷。根据武汉市房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 1~4 月,武汉楼市新房交易腰斩,新建商品住房网签销售 36639 套,网签销售面积 404.48 万平方米,同比减少 47.26%;其中,4 月新房成交量环比减少 9.77%,同比减少 58.48%。但已批准预售尚未网签的商品住房达到 182495 套,面积 2119.84 万平方米。
中指研究院数据监测显示,截至 4 月底,武汉全市住房去化周期达到 12.9 个月,其中新城区平均达到 17.4 个月,不限购的汉南、新洲等区域也都压力重重。
5 月 21 日,武汉市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消息,出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多项措施,促进武汉市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在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方面,对父母来汉投靠子女或子女来汉投靠父母的武汉市户籍居民家庭,且在武汉市已有 2 套住房的,在限购区域可新购买 1 套住房 (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下同);对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生育二孩或三孩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且在武汉市已有 2 套住房的,在限购区域可新购买 1 套住房;对限购区域内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年限由 2 年调整为 1 年。
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方面,在汉银行机构将根据市场化原则适时下调新发放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武汉还将引导金融机构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稳定增加全市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加大个人住房贷款投放力度,缩短贷款审批发放周期,积极支持居民家庭合理的住房资金需求;加大对长租房市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时,维护房贷市场秩序,加强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管理,防范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稳定市场发展,需要有所动作,在武汉出手之前,全国已有近百个城市出台维稳政策。因此,武汉本次一系列组合措施,也在市场预料之中。” 中指研究院华中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李国政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武汉本次组合拳既有因城施策,也继续深化了因区施策的试点,“其中,武汉经开区基于发展需求,率先宣布取消全域楼市限购政策,力度相对较大”。
武汉其他区域在执行过程中,也会有一些差别化的措施。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武汉东西湖区、黄陂区、江夏区也都从上述房查系统限购区域的选项中拿掉了。一家武汉国资背景的开发商甚至打出了 “盘龙城解除限购” 的宣传海报。
李国政分析,总体看,在整体经济疲弱期,单凭房贷利率下降等手段,已经不足以稳定市场稳定预期。因此,武汉除了本次一揽子措施外,按照循序渐进原则,视市场发展实际,不排除后续还会有相关储备政策出炉。
房地产背后牵着的可是抢人大战
对大城市来说,目前地方债还可以承受,但是现在就剩下一点存量的人了,因为疫情,或者说疫情只是加速了,但总而言之,小城市地方债现在已经承受不住了,不得不再提房地产来饮鸩止渴。道理大家都懂,但确实也无奈。
可是,小城市一旦松绑房地产,三四线也跟进,那仅有的存量就会被瓜分,大城市后面的发展基本就会停滞。
大城市前期各种新城开发规划,招商引资的投入,加上自身老龄化人口结构问题,全部都不能容许存量被抢完。
现在一个个都出来,估计后面会更多被动解绑。就算财政还能撑,也不得不抢了。
参考南京
感觉和星期五南京取消限售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因为真的没人买了。
可以持续关注的几个方面
第一个是房价。
放开市场销售后,房价的走势是上升还是下降。对于上升,说明政策对于该地区有很大的促进,该地政府也有可能再次试探并重新发布全面放开的文件。
第二个是消费者态度。
全面放开房价的限购,消费者呈现的态度和市场的反馈结果是很有直接性的意义的。
第三个是政策。
房地产受宏观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也受政策的影响。看看该地区的政府是否有出台新的政策规定帮助解决该地区目前房地产发展困难的问题。
别的不知道,中介都特么跟过年一样,高兴坏了……
其实,我一直有个疑问。那些口口声声说为了二胎或三胎的家庭放开限购的人,他们难道没有考虑过二三十年后,现在的房子设施还够用吗?或者是房子还像现在这样居高不下吗(相对收入)?还是说能骗一个算一个?
像武汉,南京这类等级的城市,应先以市场手段刺激,如降利率,降税费等。随后再考虑政策手段。
如果这些城市过早的解开限售,虹吸效应会导致周围那一圈都完蛋。
非常符合武汉的作风,点赞
作为一个目前在南京的武汉人
这两天产生一种被争抢的幻觉(?)
删除了
凡事只要开了个口子。。。。。。
搞来搞去没啥用 整这些 没有实际意义 还是得贷款 当房奴
现在是刺激消费。但关键是要在社会层面让公司和个人能工作挣钱有收入,否则钱从哪里来?消费从哪里来?
等着吧,主城区解除限购指日可待。房价不可能再飙升了
有用吗?解决百姓的收入问题才是重点
知乎用户 邓铂鋆 发表 取决于多少名为 “中产” 用各种奇怪的观念把自己精致包装的无产者因为收入骤降断供失去住处。我国是个大国,千万人口级别的阶层滑落每代人都应该有一次。 知乎用户 黄彦臻 发表 这回答里面 80%的人压根就不懂。 国家要 …
知乎用户 霍华德 发表 中国房价已经不能一概而论。大分化时代已经到来。人口净流出的城市,大概率面临的是一个漫长的下行周期。而人口净流入的城市,就算坚持房住不炒,房价上涨的长期牛市依然可以预期。 例如深圳,根据普七结果显示, …
知乎用户 hardy 发表 降了!降了!降了! 中介在抖音,朋友圈又是一片欢腾。一个礼拜连续两次降息,力度够大,来势够猛。 确实是一直在救市,也一直救不起来。 现在最主流的就是 “滞涨” 说,啥意思呢? 就是说现在经济不行,按照央妈 4 …
知乎用户 荔枝新闻 发表 按道理应该是封锁二手房,把刚需逼到新房里面才能保证土地出让,事出反常,我们列举几种可能的解释,就当做选择题一样: A 发善心,发现以前限购牺牲了一些人的利益,允许流动起来,允许变现,土地财税让利给投资者,让他们变 …
知乎用户 hardy 发表 下午刷抖音的时候,刷到的中介全是讲这个的。 比如说:2022 年是最适合买房的时候了,你不买房后悔一辈子。 不用被带节奏,感到焦虑,屁股始终是决定脑袋的。中介要卖房子,中介不这样说怎么说?那么多库存房子,烂尾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