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9 月的当下,中国外贸行业的出口为什么不涨价呢?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一直住顶楼 发表

我觉得很多人可能误以为外贸市场和股票市场一样透明,或者是非诚勿扰,有人买有人卖的吆喝。

我自己也不是太懂外贸,但是在知乎看了很多大棋论,感觉还能伸伸脚。以前说过我也认识几个江浙一带开厂的家纺老板,所以他们来纽约有时候会住我家,我有时候工作闲着陪他们出去谈生意见见世面,疫情前每年都会有几次。说说我观察的情况,以下只限家纺行业。

ps:我虽然不是外贸从业者,但是是那个坐在谈判桌现场看他们讨价还价的观察者,物理意义上坐在谈判室里看着他们把最后的价格订下来。

涨价这个东西是这样的,因为贸易战原材料以及汇率因素,外贸报价经常会有 15% 以内的波动,很常见。但是如果你想着在没有别的因素的情况下额外涨价,是很困难的。

美国的进口贸易商一般是 2 种:零售商的直接采购和品牌贸易商。

零售商比如沃尔玛 target 这些其实工厂真的就挣个退税钱,但是胜在定金先付量大稳定账期短。但是这些零售商的供应链进去不容易,加价很难。除非以后你不想做这家了,而且哪怕你加价人家不一定会买你的账。风险在于加价不成功可能直接被踢出去。这就类似于你在一个公司里拿辞职要挟老板加薪一样。更不用说很多是翻单的,有协议价。

贸易商是另外一种,他们一般在美国做好设计,到中国找供应商加工,然后把这个设计带上品牌卖给零售渠道。因为历史原因,这种家纺贸易商全集中在纽约(第五大道的 28-32 街,特别是家纺大厦)。

这种情况贸易商承担了所有风险,所以价格看的很紧,你可以加价,但是他可能根本不会进了,因为他可能卖不掉。不做生意不会死,但是货卖不掉会死。比如现在我知道很多工厂老板发愁,因为美国贸易商不提货,货压在中国仓库里,因为运费太贵。如果转嫁成本真那么容易,贸易商直接把海运成本转给下游零售商不就得了?

贸易商本身来说最重要的工作不是采购和设计,而是在全世界转悠寻找工厂,他们天天就干这个,这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这么说吧,一个浙江工厂老板肯定没有一个纽约贸易商了解他在浙江究竟有多少同行。工厂和贸易商在博弈的时候是不公平的,同一个产品贸易商可以同时向全球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工厂询价,工厂一般来说也就是 10-15 个客户差不多了。而且工厂要养工人不能停工,贸易商的运营成本可比工厂低多了。贸易商一般没有那么强的时间压力,只要还没有和零售商签约,早一点晚一点关系不大。所以不管是时间成本,资金成本还是信息优势都在贸易商这边。工厂连自己这个省里总共有多少同行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土耳其了,拿什么加价?网上来个网友告诉你印尼停工了可以加价,你就敢信了?

有些人总以为外贸的内卷是你报价 13 美金,边上窜出来一个哥们说 12 美金:)。抱歉外贸询价不是知乎的评论区。其实是信息黑幕下,外贸商问你 12 美金做不做?你虽然可以做但是说不做,他就转身走了。也许他 10 天后回来,也许不回来。然后呢?你觉得这种博弈优势和主动权在哪边?你怎么知道抢你单子的是中国人还是印度人(所以我经常帮这些朋友去楼下店里看货,拍水洗标给他们)。

大的贸易商经常会深度介入供应链,比如直接在中国入股工厂或者扶持中国工厂去东南亚和南亚开厂(纽约现在一些新的贸易商就是中国人和印度人)。像香港利丰这样的大机构更是深度整合了供应链,工厂在这个链条里面可以舒舒服服的挣 1 块钱,跳出来是拿生死去搏 2 块钱。你都知道去考公务员拿个稳定饭碗,工厂老板比你傻啊?

提价这个问题差不多类似于富士康为什么不和苹果多要点加工费?富士康对苹果的议价能力可是大大高于工厂对沃尔玛吧,起码苹果有那么大的利润空间。所以郭台铭一定是狗罕见了。

那么有没有雄才大略的工厂老板能跨越这些不利因素和美国人斗呢?有肯定是有的,但是很少,因为前提要做大做强。但是这么说吧,那些能力特别强的外贸工厂老板,早就有别的更挣钱的路子发财了,还开什么厂啊。比如我认识一个号称江浙某县首富的(号称而已),家纺起家的,那个厂差不多 3000 多人,但是他其实根本不在乎挣不挣钱,早就扔给女儿练手了。那个厂的作用就是维持这么多人的就业可以让地方政府给他的家纺城和港口优惠政策罢了。反正这么说吧,我认识的这些外贸老板,从房地产上挣的钱比工厂都多几倍。对他们来说工厂只是历史惯性下一个稳定挣钱的工具,他们愿意费心考虑这个不如考虑怎么扩大别的投资。某个程度上,中国房地产的腾飞大大消解了这些工厂老板们的雄心。而且代工厂就算做到上市又怎么样?你见过哪个敢和苹果叫板的供应链老板,能站稳了说话就不错了。

最后,加价这个事情,最终还是要落到美国的消费者头上。你们为什么觉得美国人就非要买这些东西呢?美国人实际上是世界上最浪费的,所以其实他们缩减消费的空间也是非常大的。很多东西本来就是可买可不买,零售商并没有把握把加价后的东西卖给消费者,毕竟美国人少换次窗帘又会怎么样呢?

ps:很多时候即使有垄断,不同进口的东西的议价能力是不同的,为什么挪威的三文鱼泰国的榴莲疫情期间可以不进口?因为终端消费者对于吃这个不是刚需。为什么澳大利亚辱华了矿石还是不能不买?因为你的钢铁厂不能熄火停工。

某个程度上,美国的零售业并不比中国竞争更低。事实上从沃尔玛到 target 到梅西到高端的 Saks,任何一家零售商都能网购,消费者在家就能在这些大零售商以及 ebay 和亚马逊之间比价(更不用说还有谷歌和 bing 这些比价工具了)。美国人也许不聪明,但是也不贱非要买贵的。所以每一家零售商到贸易商都是在拼命削减价格,这个和工厂是一样的。认为某一个环节上可以主观联合提高到一个不合理的价格的想法很幼稚。

退一万步,即使你加价到某个惊人的程度,带来的只会是销量的大幅下跌。拿猪肉来做例子,前两年有一段时间中国猪肉很贵对吧?猪肉比起床单窗帘是刚需吧?那段时间你家买猪肉的量不变吗?所以那种情况如果发生,比如提价卖了 5000 条窗帘挣了原来 10000 条窗帘的钱,老板大概是能发财了,但是因为总共只生产了 5000 条而不是 10000 条窗帘,工人肯定失业更多了。所以我不是很理解那些自己不开厂的网友倒是挺替资本家啥时候能买下一个豪宅操心啊。而且这个提价不见得符合工厂老板的最大利益,就像我上面说的那位 3000 工人的老板,如果他提价 30% 接 70% 产能可以一年挣 3 年的钱,代价是 1000 工人失业,那他的家纺城就要被地方政府找麻烦了。而且明年估计就没订单了,厂还开不开了?你以为买手们都没有脾气的?

最后,以上我说的都是家纺。家纺是一个劳动密集而且利润率不高的行业,某个程度上是出口中国的劳动力这个大宗商品。也许有些行业的竞争力强可以随意加价我就不懂了。

还有就是中国的成本优势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大。记得有一次我陪个老板去谈生意,因为那时特朗普加了关税(那时还是 15%?)。然后那个贸易商直接说:“你这个狗窝的产品就不要报价了,你竞争不过别人的”。贸易商对于成本的理解是非常深的(因为他们可以横向比较,而工厂经常闭门造车),所以有时候哪怕偶尔有些地方成本略高也会下单,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个地方未来的成本会下降。就像工厂会赔本接单,贸易商有时也会开出第一个高价单,因为这个行业买卖都不是一锤子,大家都靠后面的翻单,只有能证明一个产品卖给消费者,有了稳定的预期,才能挣钱。一个单子有屁用。

我这里不是说不可能提价,是你不可能通过单边行为去加价。比如贸易战的 25% 关税,最后是双方一起吸收了成本。如果有从上游传导下来的不可抗力成本,那么最后肯定会传导到终端,但是靠一厢情愿的加价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贸易商手上的信息量和牌是多于工厂的。非要说限电会不会涨价?如果规模够大形成预期是会的,只是这种情况下最后大家都很难挣到钱。因为最后销量会下降,1000 件货一个挣 1 块和卖 300 个货一个挣 3 块,哪种挣得多?而后者的话,就业会下降。

就像那波猪肉天降行情,除了第一波手上有猪肉的存量快钱,后面大家怎么样了?

ps:分享一个好玩的。很多人看了上面觉得贸易商的日子比工厂强?事实上很多工厂老板也是这么觉得,不少人就和我说在纽约开个办公室,也做贸易商。但其实我也认识一些美国贸易商(认识,但不是朋友),其实他们的生意比工厂更难做。因为他们在零售商面前也是孙子。

知乎用户 郑天玑​ 发表

打开经济学书本,了解一下商品的需求弹性这一章,稍微有点这方面知识就可以戳穿某些老师 “限电能限产就能促涨价去库存赢美帝” 的恒赢理论。

知乎用户 王子君​ 发表

原回答:


谢邀。

这年头你能听到很多神论,例如 “限电能促进出口涨价”。

你把脚砍了,也能变瘦,十几斤的肉呢。

外贸是这两年的拉动经济主力,尤其是制造业和中小微就业上。

民间投资和内需停滞,但全球订单继续向中国集中,于是外贸板块挑大梁。像今年后半年,6 月的贸易顺差是 515 亿美刀,7 月是 565 亿美刀,8 月是 583 亿美刀。

要知道 19 年全年的货物贸易顺差也就 4628 亿美刀,现在三个月就干出了 1600 亿美刀,外贸杀疯了。

上下都指望外贸再撑一段时间,给国内的去杠杆争取时间。结果这个节骨眼上有人蹦出来说:

“外贸在薅国家低电价的羊毛,欠图”。

我:???

这种观点是这样的:

美帝在大放水;

大宗商品在疯狂涨价;

外贸居然不涨价,只赚微利;

所有成本我们摊了,外贸是国贼。

我很佩服这种观点,是因为他们老是能把我国 “产能过剩、劳动力过剩、资本过剩” 的三大前提给忘了:

美帝常年产业空心化,又遭疫情沉重打击,又是疯狂印钞放水;

美帝工业产能利用率在 75% 左右;

我国全球工厂,趁着防疫红利收割印度土耳其等新兴工业国的订单,外贸连续高企;

我国今年二季度的工业产能利用率是 78.4%。

这表示每五台缝纫机里,有一台没开工。

这就叫过剩。总供给过剩的前提下你讲涨价,你能涨几下?

限电是导致部分订单涨价了,但不改变我国产能总体过剩的事实。

要是这么轻松就能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那何苦去折腾东南亚非洲等海外市场?一纸文件集体涨价不就完事了?

假设你是个金华小厂佬,原材料在涨价,但海外订单也在增多,你会涨价么?

不会的,前有狼后有虎。

前面的狼,是你的同行。不仅是在你本地的同行,还有你在越南、印度、孟加拉、墨西哥的同行。

你心里很清楚能争取的空间:聊聊天可能能改变三五个点,急单可能能加到十个点;再往上走,有些单子怕是要去广东了,再加点,就得去越南。

一个产业集群内部的竞争、大港口周边的多个产业集群的互相竞争、大港口彼此的竞争、与国外同行的竞争。

你不做,有的是人做。

后有虎。这虎是你的固定成本。

工业是个资本增密的过程,这意味着厂佬们的钱,总有相当一部分是要持续投入在订单垫款、地租、工资里。

对于有意扩张或升级产能的厂佬,他们还会有相当一部分钱拿去采购了新设备,这些设备回收成本往往要个三五年。

所以很多厂佬号称资产几千万,现金抠个一百万都要手抽筋。因为他们的资金大部分都沉淀在工业生产循环里。

不涨价好歹能维持这个资金循环,一涨价万一后续订单断了,整个厂子的资金链就砸在地上。

你不得不做,所有工厂都不得不做。

有些人嚷嚷 “制造业短视导致大量美帝增发成本被中国承担”。

兄啊,这不是制造业短视,这就是制造国被金融国资源国联手收割,这就是当代国际分工体系的残酷之处。

换你做个小厂佬,看完账单后,我怕你跪得比别人都积极。

现阶段就要实现外贸的高利润,理论上只有一个可能:

形成超级制造业托拉斯,分行业,把全中国做鞋子的做玩具做电机的,各自集中到几家手里。

这就是反垄断法里的经营者集中。

你只垄断产能是不够的,你还需要垄断经营者,这样才能避免分散的经营者相互竞价。

但你要想好了:垄断经营者,同时也意味着垄断这个市场里的所有波动风险。每一家小厂子的经营不善,都要由你这个垄断者承担。

在外贸这个需求高度多样高度灵活的市场里,搞这种集中度,我看你是老鼠摸猫浦西,找死找刺激。

你等于要用集中计划性指令去应对分散高频波动市场,你当你是中东王爷卖原油啊?

现在限电导致的部分订单涨价,并不是拉升了整体产能的溢价,而是实质上人为变相去产能。

做三休四乃至做一休六,工厂可生产时间被压缩过半,不得不一边拉高紧急用工工资和交付单价。

看单个时间段,工资和订单都涨了;看整个时间段,就业和总订单都砍了。

砍你 50% 的开工时间,你在剩下的 50% 时间里尽力找补,还是要损失至少 30%。

难道是要用这种手段来倒逼外贸溢价吗?

那总产能人为限制导致的被动失业和亏损,最后谁承担?

有个观点我觉得真得说上一百遍:

美帝过剩的是钱,我们过剩的是产能。

美帝要消灭钱的过剩,方法总是有的,毕竟把钱赶到虚拟板块,那就是数字。

我们要消灭产能,那就是在物理空间里消灭工厂和就业,那些可不是数字。

现在政策对产能的限制,并不能有助于我们缓解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反而在消解承受通胀的能力。

你没有掌握澳洲和西芒杜的铁矿,大宗商品的价格就是会涨,因为他们不在你手里,还和美帝这个金融国印的钱紧密挂钩。

如果你的工业循环连这个微利都不赚,你要怎么自循环?全国人民一年能买 220 亿件衣服吗?买不下,那全国 8000 万依附于服装行业的就业谁承担?

你没有自己独立的制造 - 金融 - 资源循环体系,这个印钞成本你就只能吃下去。

因此要打破这种被收割的局面,也只能寄望于建立自己的国际循环。

这是海外抢市场、推广人民币、建立政治联盟的事,不要指望踹外贸几脚就能实现。

更不要为了强行解释,硬找个背锅的。

知乎用户 一颗煤球 发表

外贸企业员工,从业十年 +,从未见过这么大规模的涨价。

从 8 月底开始有风声,到了九月份突然双限执行,大部分化工原产地都进入了停产状态。我们行业的一个比较主要的品种今年涨幅已经翻倍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有的产品已经翻了三倍。十分吓人。而且全国面积的双限造成了即使是用电宽松的省份也会受到其他省份限电造成的原材料短缺影响。目测这个影响会持续下去。

原先的长约全部(几乎 100%)执行调价,没有任何企业抗的住这么大幅的上涨。

国外客户说,,你们的是不是疯了?然后说,我不买!

这个部分必须解释一下,出口当然可以涨价,任何东西都是可以涨价的,但是!你坐地起价,对方不一定会买。涨不涨价不是外贸企业能控制的。对于有些客户来说,他没有能力买。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现金流周期,比如我们的客户大多数是进口商,他们采购了之后会一层层销售,最后一步才是到最终消费者手上。除去融资手段,一个现金流的周期内,客户是没有那么高的支付能力的。也就是说想买,但是没有钱。第二,国外客户进口产品的价格和终端市场的消费能力是息息相关的,如果价格倒挂客户就会考虑进口过去的东西他在市场上卖不动。那这种情况下,客户只要没有空窗就会观望。第三,就是定价权,大部分初级工业品生产商或者渠道商是没有定价权的。权杖始终不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想涨价从来都不是个容易的事儿。

这时候还有很多贸易商,资本下场去囤货,大概两周的时间工厂仓库里面已经被搬空了。

估计还有一段缓冲期,目前国外客户一部分参与抢货,一部分开始观望。这个是个持久的博弈,就看谁抗得过谁吧。

开个脑洞,这个局面目前看是突发的,但是实际上应该是至少半年前就已经开始初见端倪了。很多跨国公司提前半年就已经在国内开始疯狂地买买买,目测海外仓的库存是能够撑住一年的(仅限我所在的行业)。就是不知道国内生产企业能否撑过一年。而且在原材料如此高位的情况下,市场在疯狂推高产品价格,作为生产商你是 all in 还是全部出清,或者手握库存待价而沽?见仁见智咯。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贪保命。

知乎用户 Chou.DuDu 发表

更新,央媒出来打脸了:央视批 “拉闸限电下大棋论”,这是用反智论调刺激社会情绪。

确实,大棋党的言论听上去很完美,但是却毕不了环,逻辑上不太通顺。因为这次对外贸出口的打击,是拉闸限电产生的结果,而不是目的

发电厂遇到煤涨价,电价又是国网定的,他自己也没定价权,又买不起煤,正在左右为难时,干外贸的被拉出来一顿臭骂,估计发电厂都苦中作乐了都。

退一步讲,拉闸限产,导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只涨他美国人的,不涨咱中国的?

要是大棋经济学大师真有这本事,别说亚当斯密了,就连鲁迅都得给他托梦说你真 New Bee。因为这简直是贸易战里的核导弹,我国表示不首先使用下大棋经济学大师。

想必很多人都听过一句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外卖小哥被要求注册个体工商户,恨得牙痒痒。你问外卖小哥为什么不团结起来提高平台的用工价格呢?我不清楚,我不是,我没有,你别乱讲。外贸出口也是如此。

真需要提高物价,办法有的是。就拿大师们避而不谈的增值税来说,商品出口给老美,竟然给退税,也就是说不征他美国人的。到了咱这里,消费者交的增值税可一分不少。

这一正一反,原本价值 10 块钱的内裤,咱们大概要花 11.3 元,而老美进货价就是 10 块。

气不气?

还有严格执行劳动法,在不考虑失业率的情况下,用这办法来涨物价简直完美。

一是清理低端产能,那些靠克扣员工来生存的公司肯定活不了。二是有利于广大劳动者,待遇好了,加班少了,咱也薅一把爸爸们的羊毛,它不香吗。三就是拉高物价,达到下大棋的目的。

外贸不涨价的问题,从根源上就是美元霸权的问题。而想要破局,人民币国际化绝对是个好办法。但人民币国际化的背后,还需要再来十条航母。

以下原文分割线 ————————————-

作为一个资深外贸狗,现在又是一个濒临破产的厂佬。我可太特么有发言权了。

当然,在回答问题之前,我先给大家伙倒倒苦水:我 14 年留学毕业,当时国内经济还不错,就想着回国发展,毕竟自己很喜欢外贸这个工作,而且自己内心感觉,也能为国家出点力不是。

然后就是五年的外贸狗生涯,前三年就是学习,后来刚刚有点起色,一下就遇到贸易战,我还是专做北美市场的,直接赔了一裤裆。

我心想没事,毕竟还年轻,转行吧!又做了 2 年的厂佬,一个疫情,又赔了一裤裆。今年初去医院,因为有应激性肠紊乱,就是一焦虑就容易拉稀,一检查:轻度抑郁症,我内心真万马奔腾。

好了,诉苦完毕,现在切入正题。

我先问一句,靠限制电力就能对美国输出通胀,这是哪位商界大神教的?你宏经,微经老师都被气吐血了,赶紧买个果篮去医院看看他们。

没做过外贸的人想法很简单,我们生产成本(停电,原料涨价等等原因)提上去了,那价格肯定大涨。我们国家是有很齐全的工业体系,这很强,很牛逼。但问题是,我们对很多普通民用产品根本没有议价权。

你以为外贸是菜市场,化肥涨了,菜总得涨涨吧。可问题是卖菜的菜贩子有的是,来买菜的却寥寥无几。你说没事,大家都团结起来,一起涨价。也不行,因为菜种子,拖拉机(基础原材料)咱都很少,很多都需要从澳大利亚这种地方买。人家从根上就能控制你的菜价。

表面上咱卖的是青菜,实际上咱就是卖了个利用廉价劳动力的中间加工过程,还超级内卷,典型的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做过外贸的都知道,现在的内卷不是说洋人来问:哥们,你西瓜怎么卖的,你说 20 美金少了不卖,你看看现在哪有瓜,都是大棚的瓜,你嫌贵我还嫌贵呢。然后突然又冒出来个小兄弟说,大哥,我 19 美金就卖。

而是,一个洋人拿着 18 美金的心理价位来询盘,你刚想报价呢,洋人直接消失了,你连被人家拿刀捅的机会都没有。与此同时,马爸爸又走过来对你说,小伙子,你菜市场的摊位到期了,赶紧交房租。因为只有他这一家菜市场(Alibaba)最大,别的菜市场连个人毛都没。

怎么样,卷不卷?

但即便如此,出口厂都比内销的厂要好的多,因为内销的厂更卷,更压款,买方更没信用,琐碎事情更多,更没有精力去搞创新。

退一万步讲,咱大多数厂佬做的产品,不是什么高精尖芯片,也不是什么飞机大炮火箭。只是些袜子裤头,小孩玩具,老年手机。人家美国人,行啊,你内裤涨价,大不了先不给媳妇买情趣内衣,先不给娃买奥特曼,老婆孩子顶多埋怨你几句。可你们厂狗呢?不得破产失业?

这怪不得咱自己人,谁叫咱人多,厂多。人家对面美国,也确确实实消费能力强,再加上现在大放水,人家肯定多薅你羊毛。对一些疫情搞得濒临倒闭的厂,能被薅上羊毛,都是无上的荣幸,祖坟何止冒青烟,直接爆燃了属于是。

还有一点很重要,不要以为产品涨价只会涨太平洋对面的价,这些厂大多数不是只做外贸,也对内生产销售的,万一真的涨了,物价上涨的部分,就由那些 “下大棋的经济学大师” 自掏腰包,补贴给老百姓好不好。更何况人家还有出口退税,你就恩造硬抗增值税。

当然 了,想要提高这种普通民用产品的物价,办法很简单。强力执行劳动法,设立最低工资标准,发不起工资的厂,去死就是了。然后劳动人民收入还涨一点,也不用什么 996,007。输的无非是些低端产能和无良资本家而已。

又或者,对不是高科技的产品停止出口退税,不仅仅是钢铁行业,包括纺织,塑料,炼化,机械,食药等所有行业一视同仁。你不是嫌我产能大不环保吗,你不是 301 调查我倾销,补贴吗?行啊,我不 “补贴” 了,那些靠出口退税活着的厂试试就逝世。

所以说这种低端产品,在市场经济情况下,想大涨价,办法还是有的。甚至都写在《反垄断法》里面了,跟滴滴一样,搞了垄断不就能涨价发财了吗,头铁的资本家可以试试,看看你的天灵盖硬,还是我们的社会主义铁拳硬。

知乎用户 张围困 发表

最近看了不少所谓大局观的文章视频,其中有一点都指责外贸的卖家把货卖便宜了。

拜托啊喂。这涨价能随便的涨?去年不少工厂倒闭了,需求不变,供应减少,导致阿里国际站订单量暴涨。没见银行给点信贷给小微企业放贷。就不说别的,去年我待的那家在厦门算中部的跨境企业,去年营业额十亿人民币,差点都快倒闭了。最绝望的时候,老板都发起员工集资。因为什么,订单一直有,可是货出不去,出不去就导致客户投诉,客户宁可不要 30% 的预付款去找下一家工厂。可是你的排期排上去了,连他的原材料都买好了,要是客户跑了,这些工厂损失谁来承担。

每天工厂睁眼闭眼就是设备折损,员工人力成本,场地租金。没订单没客户,靠那些徒有其表的高报价。然后美滋滋看完一篇赢麻了的爽文,工厂就能运行?

普及一下普货概念,普货就是你平时见到的日用品,拖鞋袜子脸盆这些都算普货。普货养活全国几千万的外贸人员。别一天天的把华为腾讯这类特例放嘴边。这类日用品压根没多少技术含量,无非就是有原料有厂房就能大批量制作。别再拿高精尖比较了。

一个有点体量的国外采购商,他面对的来自中国各个地域的供应商,有东北的,有浙江的,有重庆的,有广东的,有福建的。你能统一这些厂家的报价?每个地方有不同特点的产业结构和供应链,不同成本不同质量。

供应商都是磨合出来的,哪里是一句两句的邮件往来就能搞定。长期合作的客户大家都知根知底,也好配合。涨一点无所谓,突然来个高价,换谁能接受?

拿个显卡来说,奸商说现在哪有显卡啊?都是大棚的显卡。你嫌贵我还嫌贵呢。作为消费者你怎么想,除非是真的刚需。大家都临时找个过渡显卡。反正奸商不卖货终有一天货烂在奸商的手里。奸商也苦呀,他为了拿这张显卡还需要搭配 n 张周边配件才能有货。奸商总不成为了官方指导价而让自己亏损失去代理资格。这样僵持下去形成双输局面。消费者买不到合适显卡,而奸商也口碑受损还卖不出多少货。

同理置换一下外贸的供需双方。外贸卖家说现在就这个价爱要不要,国外采购商一听跟吃了 shit 一样难受。以前铺垫的感情说没就没。国外采购商转头去找低价的供应商过渡,低价肯定有代价,品质下去了货卖出去影响品牌形象,这国外采购商能接受?这不又双输了嘛。

除非是重大变故,国外采购商还是喜欢稳定的供货渠道。你的生产成本增加了,需要涨价,全国报价都一样的增加,不然国外采购商总有理由可以压价。终其原因,主要现在是买方市场。供应商太多了,你想不要订单,有的是可以压低价格。反手拿别人的报价压价,你说现在原材料涨价了,我说怎么别人没涨啊?强势如苹果,你问问他底下的供应商敢不敢随便涨价?还不是乖乖自己消化成本,除非是真活不下去。

现在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强行抑制供应能力,是可以给长期发展打个预防针。出台一些政策,降低阵痛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步子要一步步迈。但不能因为说我们的供应能力太强,反而指责企业主们说他们太贱,故意送福利给老外。

针对评论不少哔哔赖赖的降智评论。现在物流费高企,最后成本还不是转嫁到国外消费者。你们平时买菜贵个两三块都叫个不停。别跟我说现在不是买方市场,你随便想到的产品去阿里国际中国制造搜,是不是一大堆供应商。活在评论区的键盘侠就变得好像我们这些做普货 low 比外贸人拉低了祖国崛起的速度?

知乎用户 外贸阿姨猫姐​ 发表

鞋子合不合适,只有穿鞋的人自己知道

客户不是傻子,供应商不是只有你这一家,也不只在中国有供应商。

是否要涨价,每家企业都有自己心里的一本账,得先想好结果与后果。

如果有工厂觉得自己底气足,那就涨吧!

知乎用户 无志青年刘敬梓​ 发表

工酱也配谈待遇?

劳动密集型产业可是微笑曲线的最下端啊

你不干,有的是其他国家愿意干

共和国要是有那么强输出通胀的能力,还喊叫什么输入型通胀啊

知乎用户 遇某​ 发表

“内地制造商就是贱,只会卷,卷死了便宜外国也不涨价” 这一神论是最近以李建秋为代表的国师群体提出来的。他们把最近的种种现象归咎于国内商人(东亚商人)的内卷天性。一开始只是骂他们贱,最近则出现了指责他们是汉奸国贼的新潮流。

我对李建秋本人没意见。他对欧美政局的分析是有价值的。但他有个毛病,总是一边嘲笑欧美文官菜,一边又嘲笑东亚人(商人和宫酱)卷,言下之意是只有东亚文官 YYDS?欧美文官之所以菜,东亚文官之所以牛,前提不就是东亚人的服从性、纪律性、克己性远超欧美人么?正是这些特性让东亚文官得以牛逼,也正是这些特性造就了东亚人的卷。你让东亚文官离开高度服从克己的东亚人民,去欧美面对动辄上街的黄马甲,再看看会怎样?

实际上,当东亚商人真有机会取得超额利润的时候,什么时候手软过?真正的问题在于,在制造业领域,大部分中国制造就是拿不到超额利润。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产能的绝对过剩,以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不可取代性。

绝对过剩的意思是,即使真如国师所说,全世界只有中国供货,其产能仍然是过剩的,仍然是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宫酱制造的核心优势就在那几分几毛钱上,别说芯片航发,连煤、铁矿石的稀缺性都大于卷的稀缺性,说难听点,卷是很苦,可谁不会卷呢,再苦一苦宫酱这种技术又没有壁垒。反而煤是不能凭空苦出来的,你不买澳煤,印煤就涨到天上。

没有真正的核心技术或不可复制性的中低端制造业就是这么个现状。想要超额利润,那只能卷到绝对产能小于绝对需求,也就是卷到友商倒闭。结果友商也很顽强,好吧,一起卷到天荒地老,卷到宫酱们都润了,再没有工程师红利可卷。

知乎用户 Vince 发表

确实已经涨价了,按照美金计价,美国 CPI 今年大概 10% 了, 要知道美国往年很多年 CPI 低于 2%..

还有就是漏水了,我做国际电商物流 FBA 货还不知道么? 20 万美金的货,到了美国我只申报 5 万美金,当然我行内狠人更多,货值直接打一折申报的都大把.. 特朗普傻的,以为加税 25% 可以打击中国,真的太年轻了。钻空子,刷好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技俩我们中国人玩死美国政客。

顺便说下限电原因,金融圈的毒牛奶已经大肆说是什么金融贸易战,大宗商品定价权之类的。

简直是放 P,金融圈果然比娱乐圈还要离谱 100 倍。限电就是开工企业多,国家电网负荷不起,大家错开高峰期用电,就跟交通管制一样。

什么限电就能限产提高出口价格?我可以很明确告诉大家限电确实会拖慢产能,拖慢了延迟了交期,你只能按照合同赔偿折扣,只能更便宜卖给人家。

知乎用户 走地鸡​ 发表

反对王子君观点。

@王子君

王子君认为只有形成垄断才能涨价,但是实际上从顶层设计上来说,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本来就是一个超级垄断体,垄断的范围是一国,垄断的形式是劳动法,垄断的抓手是劳动力,我国的制造业劳动力供应量在世界上都有垄断地位,只要严格执行劳动法就能实现限制劳动力供应量,保障劳动力价格,进而让制造业产品普遍卖个好价钱。

但是我国顶层设计出了问题,不去严格实行这个垄断,而是老是在为一些不存在的问题担心,例如,严格实行劳动法了,工厂都去越南了,我国工人失业了怎么办?

但是实际上,

第一,越南工人基本拒绝加班,还经常罢工,罢工还能得到工会支持,完全没有我国这么卷。

越南工人现状:加班是意外,罢工是常态
据越南劳动与荣军社会部发布的报告显示,仅 2019 年上半年,越南国内发生的罢工事件就高达 67 起,其中外企工厂罢工占比高达 82.1%,大多发生在在劳工密集型企业。
由于来越南投资建厂的越来越多, 越南的劳动力成本也在加速上升。数据显示, 在过去 15 年里, 越南的最低工资增长了 17 倍, 而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在 20 年里 (1995-2015) 也只是涨了 15 倍。

我想,越南知乎也一定在讨论,如果严格实行劳动法,工厂都去中国了怎么办?

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情况,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和越南差不多,拒绝内卷的;另一类是真的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但那一类国家往往是政治动荡,疫情蔓延,基建落后,制造业成本反而是高的。

第二,我国和越南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关系良好,有事好商量。我国是世界大国,有足够的影响力推动全球劳工权益改善。

这个不言而喻,只要劳动力主要供应国形成协议,一起涨价,看他能跑到哪儿去?他本国人普遍吸麻,根本连充当劳动力的能力都没有了;他周边国家都被祸害了一圈,也没有这个安定的环境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更不要说在抗疫的情况下我国几乎是唯一可以维持正常生产的大国。所以,舍我其谁?

第三,我国很多血汗工厂制造业并不解决就业问题。

这个可能乍一看很荒谬,实则有道理,因为**宁可躺平也不进厂,高端写代码,低端送外卖,青年已经大批从制造业逃离走向服务业,逃不走的宁可日结也不当长工,这已经成为我国青年的主流选择。**也就是说,青年人根本不想去这种地方就业。事实上,血汗厂早就用工荒了。那他们解决了什么就业问题?答:**他们和职业学校负责人勾结,用扣押毕业证的方式强迫青年去他们那里就业。**试想,一个真正能解决就业问题的工厂,必然能直接靠工资招到人,又怎么可能需要用这种非法强迫的手段呢?他们的口号是,没有就业问题,那就创造就业问题也要解决。

很可惜,我国顶层设计还在搞一比一分流这种无谓的挣扎。实际上一比一分流又有什么用,过不了几年,青年哪怕不要毕业证也不会去血汗厂了。

总结:劳动力价格一定会回升到它本来的价值,这是无法改变的经济规律。当然,具体的实现方式有所不同,副作用也有所不同,除了严格劳动法规并形成国际合作并在过渡时期足额发放失业救助金这条黄金之路外,涨汇率,停出口退税,拉闸限电查环保,虽然目的并不是提高劳动力价格,但最终的结果肯定是提升劳动力价格,也就是说,我们无产阶级其实已经到了无论怎么走都赢麻了的状态。当然相对于黄金之路来说,后面这些路线就必然对自己有更大的副作用,那为什么不选择黄金之路呢?

知乎用户 Charnychi​ 发表

涨,涨疯了。

我刚做这个行业的时候,最贵的货不过 35000 奈拉一件,现在最便宜的货 43000 奈拉一箱。

出厂价已经明确提出来要涨 10%,海运费已经翻番,这边奈拉汇率又崩了差不多一半。

黑人玩具玩不起不是大事,饭吃不起才是天大的事情。

2014 年我刚来这里一份鸡腿饭 350 奈拉,现在 1900 奈拉。


我已经在研究从印度和俄罗斯进货的可能性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疯了吧,一分钟不到就删了?

有个屁的和谐字,什么鬼监控。

简单说一下,就业数量和行业利润是完全冲突的。

如果你想要 1 亿个就业岗位,那你就绝对不可能获得正常的利润空间。

如果你让 1 亿个人每天 996 去干活,那么这一亿人做什么行业,什么行业利润清 0。

不管是高精尖的芯片,光刻机,还是低水平的袜子衣服。

原材料价格会翻十倍,但产品价格和利润永远是 0。

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是一回事。

为了卖出十倍的数量,必然导致利润归零。

发达国家试图让一半人干活,一半人休假,每天工作 5 小时,才能保证一个行业不被摧毁,维持正常利润。

原材料是刚需,是因为购买原材料可以让人生产干活,生产不是为了利润,而是为了让人干活。

原材料可以涨价,是因为原材料是为了利润生产,没利润就不生产,让人去休假。

谁最想干活,谁就去承担全部成本。

卖自然资源的要利润,卖人力资源的要数量。

一拍即合,皆大欢喜,自然资源卖出高价,获得利润。

人力资源卖出数量,没有懒人,获得舒坦。

知乎用户 南瓜包子来俩 发表

限电的结果是去产能,而不是限电是为了去产能
大家都看了很多,电价上涨是因为煤价上涨,煤价上涨是因为紧缺,那为啥紧缺?
除了碳中和之外,一点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中国几乎为整个世界提供产能,用电量激增,双控已经搞了好多年了,不是今年才有的,今年各地前半年外贸订单拿到手软,疯狂扩充产能,这就导致了全年的指标用完,很正常的一件事,最高赞的那个答案写的是什么狗屁不通的东西,还计划下供应链管理失败。。。国家电网每年的每个时段的用电负荷历史统计是摆设吗?就是很简单的出口暴增导致的产能扩张,继而引发的电力缺口罢了。
所以我说限电的结果是去产能,而不是限电是为了去产能,实际上我认为去产能是对的,一方面是涨价(这点别犟,有很多外贸上就是那种用着低廉的成本贴补鬼佬),另一方面是对生产商的保护,疯狂扩产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一地鸡毛,还得痛苦的去产能。

这是我在另一个回答下的答案,关于为什么限电。

刚才在王哥

@王子君

评论区留言还没回我,再仔细看一遍,我跟你说说我的点,老哥你喊上天的就业问题,中财办和刘中堂手里的数据怕是比你详实的多,但是中央环保督导组就是往死里查高耗能高污染的是为了啥?方星海上次说电解铝涨价太厉害,压了一天,三天之后继续新高。中央环岛督导组在湖北黄磷膏问题上,叼了发 G 委和 G 务院,严格执行限产,又是为了啥。云南双控双红灯,但云南的磷肥是要求开足马力生产,为了啥。这些情况你都可以了解下。

那我想在这里再问一下王哥

@王子君

,你一整篇文章说完,那些问题,除了限电限产之外,你有啥解决方向吗?

知乎用户 没救了自动出院吧 发表

你不该先想想为啥原料暴涨内贸不涨价嘛?

一台标准版无线充电宝,国外可能采购 20 美元一台,去除一系列费用,国内按照国外的标准生产能卖 20 美元,赚 3 美元上下的利润很低吗?总体来看 3 个月顺差 1600 亿美元,进出口上相当于利润约 1 万亿人民币。你再看看国内的社消,内销企业羡慕死了好不好?

最后是资源,一个月出口约两万亿啊,两万亿什么概念,就算大宗涨价了,直接进口优质成本油拿来烧柴油发电机都绰绰有余。澳大利亚的煤炭,沙特的石油,巴西的铁矿石,日本的单片硅坐船飘到江苏才几个钱?做成电子产品卖出去赚多少钱?要不是摊派任务,哪家民营钢铁厂不知道巴西的铁矿石物美价廉?澳大利亚的煤都比山西的实惠。

建议你去看看淘宝拼多多卷成啥样了?更别提主播带货的高额出台费。甚至不少工厂为了消化库存直接赔本卖了。

它们只是被外贸的部分门槛卡住了,能去亚马逊谁去淘宝拼多多呢?

说人话,首先,利润还在,电子产品制造业还是活着的状态,其次外贸门槛本来就高现在疫情导致进出口商业交流更难了,大部分商家做的都是长期生意,也没法狮子大开口。

最后,限电这一波打击的反而都是国内内销企业为主,年底就能看到结果了。

ps:越南貌似下个月复工,东南亚也快了。下个月大宗还要暴涨。

知乎用户 王雄 发表

因为囚徒困境和内卷

为什么内卷一直被人批判。就是因为内卷是把精力毫无理由毫无用处的消耗掉。

而出口订单也是如此。一方面外贸订单增多,一方面小企业很多撑不下去。说明外贸好了,但是因为内需不足,总体的消费货物需求是变少了

这个时候你不做,依然会有人做,甚至会为了保证企业运作而亏一小部分钱去做。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工厂养了 1 万人。同时每个月产品折旧大概一个亿。工资发 5 千万多点。

现在有个订单,做了,一个月做完,利润 1.4 亿。不做,你就没有订单。

那你怎么办?干脆不做了?一个月下来工人能全跑了信不信?

所以涨价跟供需关系其实并不大。真正可以决定价格的。是垄断

为什么原材料可以涨价,海运费可以涨价,我们生产的产品不行?

最大的原因就是,原材料和海运公司,其实是近**乎垄断的。当头部两三家公司决定涨价以后,你无法找到可替代的对象,只能忍着吃下。从而带动整个行业大涨。**毕竟谁也不嫌自己钱多不是?

这个就类似中国的视频会员。看起来市场自由竞争,但是实际上就那么三家。甚至有的电视不买会员你就根本看不到。所以在视频网站上面,我们也不得不吃一堆的屎。体验有多差众所周知

对于这个情况,怎么破局呢?

最上策,技术垄断。这个技术只有我有,此时定价权就在你手里,你想多少利润,就多少利润。

中策,行业垄断,成立一个有强执行力的行业协会,通过行业指导,调动价格。这也是目前最符合国情的。对于中国而言,最大的资本就是国企,让一堆小企业直接对抗国际大资本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

最下策,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样只会加重内卷

知乎用户 Li Zhou 发表

知乎老规矩,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首先,问题的前提就不对,我们所在的行业已经涨了几轮价格,有些 CIF 的价格已经涨到客户难以接受的地步了。汇率,原材料上涨,运费飙升,都会导致外贸公司提价。

我有点困惑,知乎这么多很明显不了解外贸行业的人,口口声声说外贸行业不涨价。请问:哪里的信息?采访了几个外贸人?

知乎用户 Zhou guqu 发表

低电价在补贴美国通胀不是伪命题。

我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国家补贴国内企业是怎么变成补贴外国客户的。

我以前所在的钢管厂,也做外贸。钢管 9 个点退税,工厂给客户的价格可以完全不加利润。

不加利润就算了,连 9 个点的退税都要让一部分出去,我们只留 4-5 个点,其他的退税都让利给客户。如果碰到是中东客户,量很大的那种,2-3 个点的利润都做,你敢信?

也就是国家把本应留在国内的税收上去了,然后反哺制造企业,结果制造企业把这些钱又送给了外国。。。

我们之所以这么做,当然是因为全国钢管出口企业都是这么做。我们不把退税让给客户,客户就会找其他愿意让利的工厂买。

全国的钢管企业都这么做,当然是因为有其他国家的钢管企业可以做到这么低的价格,我们不让利,客户就会去印度买,去土耳其买。

这就很清楚了。我们把本应留在国内的利润送给外国,是因为全球竞争太惨烈。现在因为疫情的原因,全球竞争几乎消失,我们还要继续这样内卷?

国家当然想制造企业把退税留在国内,甚至提高利润率才好。为什么要基建狂魔,为什么要送变电傲冠全球?还不就是为了降低制造业成本吗。降低成本还不就是为了提高利润空间抢占市场吗?现在市场都让出来了,甚至都快变成一国垄断市场了,一群苦惯了杀惯了的企业还在继续杀自己人,给外国让利,热点问题就是给美国抗通胀,这国家能看的下去?

你不体面,国家就帮你体面。

据我最近观察,钢材自不必说,三年前 3000 多一吨的钢管,现在已经逼近 6000。最近在帮一个客户采购 tcca(清洁泳池用的化学品),还没下单,供应商一周之内已经给我涨了两次价了,幅度超 5%,就这还是我们找到屈指可数能按期交货的。大部分的厂家都是排产到了 11 月底才能交货,甚至有排产到明年春节之后的。

这就是涨价的底气。既然你一家厂家怕自己涨价就被友商抢了客户,那国家就制造障碍,让你们全部都提高成本,全部都不得不涨价。几年前卖钢管为什么要把退税都让出去,因为全国都这么做。现在为什么 tcca 厂家一周敢给我涨两次价,也是因为全国都这么做。

有人就说了,等疫情消失了,不还得降价吗?我就想问一句,你家楼下红烧肉盖码饭,去年跟着猪肉涨价,今年降价了吗?这就是夺取定价权的战争,我们现在把价格拉高了,你猜疫情之后外国厂家会以去年前年的价格销售吗?当然是以我们主导的市价销售啊。再不济退一万步讲,就算这场争夺定价权的战争我们输了,过几年老老实实回到 19 年的低价格,那不至少还赚了几年高利润么?

对这个政策持反对意见的,我估计不是做外贸的老板就是外贸业务。被原材料涨价和运费涨价压得喘不过气,现在还限电限产,觉得活不下去了。歧视这就是惯性思维,还以为市场像过去一样必须打骨折降价杀得你死我活才能生存下去。但是世道变了,现在可以涨价了。

我们没有国产盾构机的时候他们卖天价,我们没有光刻机他们也卖天价。现在我们什么都有,他们什么都要买我们的,我们怎么不敢卖天价?没盾构机我们能活,没卫生纸他们能活?

知乎用户 拉格纳罗克​ 发表

发现有些人真的格局太小。

商业博弈,有两个层级:

第一层级,同业竞争者之间的博弈;

第二层级,生产者 / 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

有些格局过小的人,只关注第一层级的博弈,如何搞死同行抢市场,但是他们不知道,真正决定这个行业天花板的,是第二个层级的博弈。

第二层级的博弈,也就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真正决定博弈优势的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谁更有掀桌子的能力,谁更有底气说:“这生意我不做了”。

很多人在强调,中国的产业优势多么大,供应链多么全,工人多么吃苦耐劳,这些都没错,但是这些也只能影响第一层级的博弈,创造中国相对其他国家竞争者的优势。

然而,这些都没法影响第二层级的博弈。你就是卷死全世界的同行,控制全球产业链,也无法逼迫哪个消费者去高价购买一个 “可有可无” 的商品。这是娘胎里带来的劣势,与中外无关。

以下为原答案——————————-

因為确实涨不了呀。

出口的主力,还是以非必需品为主,这玩意天生就是买方市场,你怎么涨价?

欧美人是浪费,但是欧美人又不傻。本来袜子 1 美元 1 双,穿一个月就扔;现在涨到 5 美元一双了,大不了人家节省点,多洗几次,半年一扔也没啥大影响吧?

圣诞节小灯泡,你涨价翻翻,大不了人家就只挂一半的灯泡呗,又不是过不了年了。

更何况那些 made in China 的小工具小玩意之类的,不仅是非必需品,还特么是耐用品,你涨价太狠人家直接奔二手市场淘去了,螺丝刀谁在乎是几手的?

反过来,同样是 made in China,看看口罩之类的防护用品,比疫情前可真是涨疯了(虽然也是涨到极限了),这才叫 “议价能力”,一堆造小玩意儿的就别跟着掺合了。

你以为的涨价,欧美人被迫为高涨的物价买单,中国人赚的满盆满罐,大赢;

实际上的涨价,欧美人发现好多东西变贵了之后减少了购买,造成了部分不便,中国供应商拿不到订单,企业破产工人失业。

这就是产业升级的必要性。必需品无非就是两类,基础资源和高科技产品。中国不是资源国,想要抢夺 “必需品” 的市场,不升级科技是不行的。

知乎用户 古德理安 发表

我非常非常佩服那些觉得这玩意儿定价权在自己手上的人脑回路。生产服贸这些毫无任何技术含量并且欧美也在常年同期大量采购东南亚印度供应商货源的前提下,定价权根本就不在你手上,你只有维持比东南亚印度更低的成本人家才可以买你的东西。

举个例子吧,这十年来欧洲最火爆的廉价快销品牌是 primark,均价 2-3 欧,货源供应商 550 家来自中国,173 家来自印度,78 家来自土耳其。你以为没了廉价中国货源,primark 会倒闭还是价格会翻三倍。还是会涨 5 毛钱边转移到东南亚。不打价格战人家就真的拜拜了。欧洲人买你一欧元的袜子涨到 1.8?扭头可以去买 1.2 欧元一双的印尼袜子或者 1.5 欧一双的东欧袜子,而且这些全部是最底端货,但凡有点消费追求的去奥特莱斯买东欧生产的打折名牌才多钱啊,比国内 a 货都便宜。所以你那些廉价产品就算强行统一涨价的空间在哪?天花板就是东南亚了。出口不退税怕不是都活不下去。

学过一丁点经济学常识的人就知道生产这些毫无技术含量的东西基本就是个完全竞争市场,根本就不仅仅是中国,整个东南亚印度全都是,你一旦成本比东南亚印度还高了,短期还可以,长期人家产品线就彻底转移了,巴不得呢跟你脱钩呢。

印度生产线可以生产小米 iphone12、泰国的生产线可以生产尼康机身镜头全套,更别说服装,现代化流水线对于工人个人素质早就要求的低到不能再低,能听懂人话就能上岗。你说生产这些机器也是中国出口的?但这些机器本身还是相对廉价的内卷产物啊。

所以号成发达国家的粉碎机 20 年来哪个发达国家被你粉碎了?一个都没有,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的竞争力就是俩字:廉价。包括小米华为的手机 5g,你以为是因为什么才在海外有人买?

欧美买你的东西不是只有你能生产,欧美人现在买衣服喜欢用 shein 用 alipress 不是因为你 app 网购平台做的好:是因为你货源便宜啊。

看我嘴形:你 便 宜 啊

以服装业为例,你想占据行业上游、真正独一无二的东西是什么?什么才能让你的衣服卖出高价?想不明白就别想了。

知乎用户 木水吉​ 发表

客户工厂早已不是最初的两个对立关系了

现在越来越扁平的经济环境,信息不对称越来越少了,导致所有的外贸环节基本都是半透明的了,

但凡合作超过 3 年以上的客户

那必定是深度合作的老客户了

利润都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空间, 基于原料涨价 (我自己生产成本),海运费太高 (基本上 FOB , 客户成本增加了),最终来讲客户成本大大增加了,他们市场接受需要至少 2 个月以上 (一个月前的货可能刚抵达客户仓库)

你直接咔咔涨价,那不是闹呢啊!!多少人在后面虎视眈眈等着撬你蛋糕呢! 各种渠道都有人无时不刻想多抢口蛋糕吃!

所以只能把所有症结跟客户解释,告知预期的成本,两方协商接下来的订单安排

通情达理的客户还是会继续合作的!

竞争力也不仅仅是价格,跟客户共情本身也是一种竞争力,前提是,你一直真诚的去为客户考虑了,客户也一直感受得到!

以上愚见

知乎用户 观星老道​ 发表

海运替你涨价,货源归边,垄断是涨价的前提。

知乎用户 陈风暴烈酒​ 发表

直接回答的题主的问题,原因就是因为涨价收益太少。

外贸出口涉及的行业太多了,涉及的商品太多了。不是所有商品都能随便涨价,买方都要接受的。中国制造真的是不可替代的吗?

其次,很多行业到底是猛涨价格获益多,还是在基础价格抬升的同时扩大产能抢占市场利润多?买方对于价格涨幅的接受程度并不是线性的,用大白话说你卖土豆丝能卖多少元的单价?5000 元一盘的土豆丝,谁买谁 XX。

量产型产品,你抬价了,竞争对手不跟反而降价跟你打价格战,这有问题吗?这没问题,这就是市场经济。

但有些经济学没学过的蝈虱不这么认为。

在他们眼里,国内企业无论公私都得保持一个价格,猛涨出厂价才叫爱国。那好了,外国要是出口企业要是这么干,这帮人能答应吗?不得说 “外国打毛衣蘸不讓我们吃上牛排!”?

国内同行竞争不能一味地称为 “卷”。涨价,有流失订单的风险;压缩人力成本,压迫宫酱,没有成本。

你说你涨价吗?所以问题是 “这帮老板竟然不知道涨价” 吗?所以问题是 “国内企业自相残杀” 吗?

结论很清楚了:

涨不涨价不能一概而论,市场博弈导致价格稳定不能认定为卷。

在人力成本本来超级低下,塔给听话的资本站台等前提下,劳方议价权约等于零。那么企业需要提高利润,第一个想起来的就是 “再苦一苦员工”。

建议蝈虱不要自找没趣了,要是真在客观上论证吃了中国制造并非不可替代,那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涨啊,涨了好几波了。

钢材涨幅多少我们就涨多少。我所接触的朋友都是不同行业,原材料涨就跟着涨。

别信大棋党,拿着退税去补贴外国人?老板有那钱给自己买茅台喝不香么?

别信非外贸行业的话。

内卷有没有?当然有!同行压价有没有?当然有!

举个例子外贸同行和你所在地区的服装城没区别,大家都是卖衣服的,同质化、内卷(行业龙头除外)程度都差不多,都活的好好的。那种以低价压死同行然后垄断市场的话术看看就得了。而且有些产业是分区域的,比如你干纺织肯定知道柯桥,夸张点说就是家家户户都干,又怎么样呢?照大棋党的理论早就寸草不生了。

同样的产品不同地区报价是不同的,发达地区高一点,发展中地区低一点,印巴孟地区减配更低一点。资本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交朋友更不是慈善。

退税,为了拿下大客户或者大订单会让出一部分退税作为谈判点,但也仅限于你长期给世界五百强这种体量的客户供货(货量大,频次高),还有一种情况是二道贩子、纯贸易公司两头吃。中小企业很少这么干。而且成熟的业务员会知道自己的竞争对手和产品定位以及对手的价格体系,从来都是定位中端的去抢定位高端的,定位低端的去抢定位中端的,定位高端尽量争取定位中端的,定位高、中端的对低端客户基本不感兴趣,可以类比你分别穿着优衣库和 LV 去粪叉 4S 店的不同待遇。极端的情况下可以让出退税,但是业务员没有业绩,没有提成,所以没人爱这么干,真用爱发电啊?

还有拿海运费说事的,要是所有快递都涨了三倍你看淘宝卖家跟你要运费不。本来嘛,外贸海运 FOB 和 CFR(CIF),FOB 客户付运费,CFR 是卖家付运费,但是 CFR 条款下做报价的时候已经含了运费的了,和海运费涨不涨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本质就是客户承担运费——羊毛从来都是出在羊身上。

市场是一个动态平衡,刚疫情的时候熔喷布,口罩机,呼吸机等都发财了,现在你再看看?你让他们形成联盟统一价格,皇帝真不用金锄头,有 2 台机器的也是工厂,有 1000 台机器的也是工厂,到时候谁吃谁?再有利润大,同行涌入的速度你想象不到的快,价格会被迅速拉低,供需平衡了。

也别拿老外当傻逼,你买东西还知道货比三家呢。

总之,找个干外贸的问问,就都知道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赔钱的生意没人干。

知乎用户 呐呐呐 发表

我们涨价了涨价了涨价了

自行车行业 去年开始订单量暴增 今年因为海运费问题有单但是发不出

最近铁和铝都涨价 尤其是铝 综合下来一辆自行车比去年涨价 20% 至少。

现在客户都崩溃了 不愿意下单 但是又没得卖

我们也崩溃了 客户的订单都悬而不决

知乎用户 远古善良自由党 发表

据我所知,提出这种观点的人。根本没拿出过任何证据。除了一些所谓的什么私信一类的。几乎可以说是信口开河了。

其实根本没有严肃对待的价值。

这种说法,假设那些赚的明显比普通人多的老板毫无经济常识。这可能吗?

人比你这些所谓的懂哥懂爷精明多了。

实际上我随手一查,外贸出口的产值在今年是大大增加了的。

进出口连续十五个月增长

知乎用户 执行机器人 发表

涨不了啊,除非 “拉闸限电”。

中国人的内卷化是出了名的狠。根本不可能涨价。

讲个故事,南车和北车还没合并的时候,同时竞标一个非洲的项目,南车表示 “只要让他中标,就白送对方一节车厢。” 北车一看,当即表示 “白送对方两节车厢。” 最后层层加吗,白送的东西越来越多。把日本,德国,法国都吓跑了。只剩下两家中国公司还在互相杀价。“赚钱事小,面子事大。”

一个工程 10 个亿,中国 A 公司去了,直接开价五个亿。中国 B 公司去了,开价三个亿,然后中国 CDEF 公司全去了。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赚不着钱。

南北车这事把上面气坏了,把两个头头叫来,“你们还是合并吧,省的互相拆台。去国外投标,只能去一家。” 以总公司的名义去投标,中标之后再内部分拆活干。

中国的外贸行业为什么涨不了价?

外贸工厂这么多,你敢涨价,订单马上就被别的工厂拿去了。中国人内卷化是出了名的狠。任何一个行业到了最后都是中国人和中国人竞争。在国外竞标一个工程,杀价最狠的最后剩下两家中国公司在死磕。

你敢 996,他就敢 007,

你敢 007,他就敢 24 小时不睡觉。

怎么才能涨价呢?

只有一个办法,就是 “拉闸限电”,一拉闸就一下子把所有人的制造成本拉到一个水平线上。“干五休二” 就会逼迫外贸工厂挑三拣四,就开始涨价了。

中国人的这种内卷化太可怕了,只能用 “拉闸限电” 这种非常手段来解决。

以后拉闸限电这种操作会常态化,狠狠收拾收拾这些要钱不要命的主。

外贸出口不是越多越好?

过度消耗国内的资源,低价把生产的产品卖出去,换来的美元,再去买美国的国债,这不是冤大头吗。

卖出去 10 亿美元的产品,再买进来 10 亿美元的产品,这叫贸易平衡。

卖出去 10 亿美元的产品,再买进来 15 亿美元的产品,这叫贸易逆差。

卖出去 10 亿美元的产品,再买进来 5 亿美元的产品,这叫贸易顺差,又叫冤大头。

现在中国就是一个冤大头,长期的贸易顺差让中国手里握着巨量的美元纸币,超五万亿美元,以前最大的进口产品是石油。现在要减少 “化石能源”,意味着要逐步减少石油进口。这些巨量的外汇美元就成了负担。

减少外汇储备就要先减少外贸出口,减少外贸出口就要先涨价(利润高的还是可以出口的,)。外贸要涨价还得拉闸限电(不然就又进入互相拆台内卷化)。

实现碳达峰,先实现替代石油和煤炭。

长期的贸易顺差就意味着 “消耗自己,成全别人”,把产品卖给别人,把污染留给自己。美国就是一个贸易逆差国,它只负责印美元。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是,中国必须是一个贸易逆差国,别国手里才会持有人民币。

怎么才能让中国成为一个贸易逆差国?

卖出去 10 亿美元的产品,就要想办法买进来 15 亿美元的产品。这就需要产业升级,再和以前那样出口鞋子,衣服之类的低档货是不行了。

出口一条高铁,得顶多少件衣服多少双鞋子。这和美国卖给中国一架波音飞机是一个道理。

减少低档产品尤其是那种费时费力的污染性大的产品,是必然要做。拉闸限电首先干掉的就是低利润企业。逼迫产业升级。

未来趋势就是这个样子,谁也挡不了。中国也不能一直当冤大头,是不。

知乎用户 banke 发表

本文思路源于

@王子君

的回答(2021 年 9 月的当下,中国外贸行业的出口为什么不涨价呢? - 王子君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8588000/answer/2142973307),但是不认同其用总体思路解决结构性问题的看法。


我国确实是 “产能过剩、劳动力过剩、资本过剩” 的总体局面,但是深层次问题是 “高新产能短缺落后产能过剩、高新劳动力短缺简单劳动力过剩、长期资本短缺金融套利资本过剩” 的结构性问题。

也就是说总体过剩的背后是高新短缺 + 落后过剩的结构性问题。

在这种结构性的问题的面前,单纯的通过找市场扩需求是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的。因为结构性问题必须通过结构性方法解决,指望通过总体性解法解决,短期是指标不治本,长期是加速问题恶化。

顺便说一句,美国试图通过放水来解决就业问题就是试图通过总体性方法解决结构性问题。

用总体性解法解决结构性问题短期是治标不治本很好理解,为什么说长期是加速问题恶化呢?

因为总体性解法释放的资源一定是结构性问题中落后一方所大比例吸收,这样只会导致结构性问题中落后一方在整体结构中比例进一步加大,导致结构性问题进一步恶化。

比如我们回到现实来看三大过剩问题,外贸需求增加后三大过剩会怎么进一步演变。

外贸需求增加后,新建产能是高新产能还是落后产能呢?

肯定是落后产能。因为高新产能新建难度大(资本投入风险更大)、新建周期长(资本回笼周期更长)、资本投入大(资本进入门槛更高)。所以虽然长期来看高新产能的整体投入回报比更好,但是缩短投资回报周期后肯定是落后产能更有优势,因为落后产能投资回报更短平快。(两者年化收益率变化如下图)

劳动力、资本也是同理,也是因为短期收益率更高,所以更容易扩张。

所以当看到总体过剩总想着扩张总需求来解决问题只会让结构性问题进一步恶化。

结构性问题只能通过结构性方法来解决。供给侧改革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通过抬高行业门槛淘汰落后产能,倒逼行业结构向上优化。

国家 “能耗双控” 政策思路也是通过淘汰高耗能落后产能来提高整体市场门槛,从而倒逼市场结构向上优化。

最近的 “限电” 就是之前各地政府对 “能耗双控” 政策不重视甚至反向操作导致各地能耗总量和强度超标。既然现在超标了,那么各地政府就只能通过 “拉闸限电” 来降低能耗总量和强度了。

当政府开始 “拉闸限电” 时,能耗双控政策的妙处才显现出来。

比如当你是当地政府,现在能源缺口需要限电时,你怎么取舍 “限谁保谁” 呢?

财政收入。

谁能给自己带来更高的财政收入(以税收为主)就保谁。

比如两个同样耗电一千万度的企业,一个纳税 1 亿,一个纳税 1 千万,你作为政府保谁限谁?

因为从长期来看,高新产能、高新劳动力、长期资本比落后产能、落后劳动力、套利资本能产生更好的长期年化收益率(见上图),所以能给地方政府带来更高的长期财政收入。那么在 “能耗双控” 的政策体系下就实现了淘汰落后产能,倒逼各地产业结构向上优化。

至于东北限电?

如果当地政府能公开 “限电保电” 排序名单,我们才能真正分析解决这个问题。


个人在公众号内重新彻底论述了这一问题的答案,全文如下

“限电” 与市场经济根本缺陷


“限电” 与市场经济根本缺陷

本文同步发送于雪球同名专栏 “修外求内”,欢迎前往讨论。
前言
因 “能耗双控” 政策体系导致的 “限电问题” 近期频频刷屏。很多人关注在 “限电” 上,其实 “限电” 背后的 “能耗双控” 政策体系是中国尝试解决 “市场经济机制” 根本缺陷的进一步尝试。
“市场经济机制”是目前世界经济体系的基石和核心规则,如果中国解决了 “市场经济机制” 根本缺陷,也就意味着世界经济体系必然迎来颠覆性改变。
“市场经济机制” 的根本性缺陷
市场经济制度的本质是以货币为衡量物、以价格为杠杆对(当前时点)所有市场参与者进行效率淘汰的社会竞争机制。
因为市场经济制度是对(当前时点)所有市场参与者进行竞争淘汰,所以倒逼所有人选择(当前时点)最优的竞争策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短视”,没有长期眼光。关注市场经济制度下的资本“短视” 行为,恩格斯曾经生动的形容过:“资本家会把绞索卖给即将绞死他们的人 ”。
资本家为什么会必然把绞索卖给即将绞死他们的人?
因为愿意卖绞索的资本家比不肯卖的资本家能赚更多的钱,会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把后者淘汰。
因为市场经济制度是竞争当下时点的效率最优,而不是长期竞争效率最优,这就导致长期效率更高但短期效率较低的竞争策略会被长期效率更低但短期效率更高的竞争策略轻松击败。

如果有三个市场参与者甲乙丙,他们的年化收益率分别如市场所示,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哪个参与者会获胜呢?
是 甲,因为甲在当前时点竞争效率最优。
市场经济机制只注重当前时点的 “短视” 根本缺陷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有很鲜活的例子的。我们一般把交易频率更高的市场称为 “高频” 市场,交易频率更低的市场称为 “低频” 市场。
我们生活中往往感受到高频市场往往更合理,低频市场往往更多的 “坑蒙拐骗” 行为。
高频市场例子就是主要做附近熟客的便利店、菜市场、餐馆等,这些市场往往更为合理。而低频市场的例子就是旅游、汽车、房地产行业,这些市场往往我们很长时间才会交易一次,甚至一辈子只交易一次,这些行业里不合理现象往往非常猖獗。比如旅游行业频发的 “宰客黑幕”,汽车行业的各种不合理收费、加价等,房地产行业的“楼倒倒”“烂尾楼” 及各种不合理收费等。
为什么高频市场更合理而低频市场更多 “坑蒙拐骗” 行为呢?
因为在一定规则约束下,高频市场往往可以转化为一定的长期市场,而低频市场即使有各种严厉规则约束也难以改变 “一次性交易市场” 的本质,而 “一次性交易市场” 在市场经济制度倒逼下必然成为各种 “坑蒙拐骗” 行为的竞劣比赛场,更突破底线的市场参与者才会获胜。
大家记住高频市场长期化的前提是一定规则约束,否则即使是高频市场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也会成为各种 “坑蒙拐骗” 行为的竞劣比赛场。菜市场的 “短斤少两”、餐馆的“食品安全问题”、商店的“假冒伪劣” 新闻在 90 年代可是层出不穷的。
所以市场经济制度本身有着 “短视化” 的当下时点竞争最优的根本缺陷 (帕累托最优也面临类似问题,可以参考博弈论内“囚徒困境” 的双输博弈等)。
“限电” 与市场经济制度的根本缺陷
那么 “限电” 和市场经济制度的根本缺陷有何关系呢?
“限电”源于 “能耗双控”,而“能耗双控” 为了解决我国经济体系内因市场经济制度根本缺陷导致的结构性问题。这一结构性问题的表面是“三大过剩”,即“产能过剩、劳动力过剩、资本过剩”,而本质是“高新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高新劳动力不足低端劳动力过剩、长期资本不足短期套利资本过剩。”。
也就是说表面上看总体过剩应该通过扩需求来解决,实际上是高新不足 + 低端过剩,应该通过扩建高新产能 + 消减低端产能来解决。
如果通过扩需求来解决目前的 “三大过剩” 问题会发生什么?
因为市场经济制度的本质缺陷导致扩需求的相关资源被低端产能吸走扩张,而高新产能受到低端产能挤压(市场经济制度根本缺陷的竞劣效应)反而收缩,低端产能反而急剧扩张,高新不足 + 低端过剩的结构性问题反而更加严重。
我们来通过现实解释一下,新增需求增加后,新建产能是高新产能还是低端产能?
肯定是低端产能。
因为高新产能新建难度大(资本投入风险更大)、新建周期长(资本回笼周期更长)、资本投入大(资本进入门槛更高)。所以虽然长期来看高新产能的整体投入回报比更好,但是因为低端产能短期年化收益率更高,所以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低端产能会吸收更多的资源并对高新产能构成直接打压。(两者年化收益率变化如下图)

“能耗双控” 能不能解决市场经济制度导致的我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又会对此造成何种改变呢?
首先,“能耗双控” 下的限电问题会导致各地政府在能源有限的前提下对当地企业耗能进行取舍,单位能耗可以给当地带来更多财政收入的企业会被保障用电,单位能耗给当地带来更少财政收入的企业会限制用电甚至断电。而企业能给当地政府提供的财政收入又和其自身收益率相关,只有收益率更高的企业才能给当地政府带来更高的财政收入
而任何一个企业的新建和淘汰都会导致当地政府花费很大的成本,所以会倒逼当地政府将这些成本纳入企业选择考量中,不光考虑企业当期带来财政收入的高低,更会因成本考虑企业长期带来财政收入的高低。而这时高新产能因为长期年化收益率更高,能给当地政府带来更高的长期财政收入,会被当地政府青睐扶持,而长期年化收益率更低的企业会被当地政府主动淘汰。
这时原本市场经济制度 “短视化” 根本缺陷下,原本低端产能企业淘汰高新产能企业的问题,因为当地政府的介入得到逆转。
出现这一逆转的根本原因在于,“能耗双控”政策体系将原本市场经济中企业新建淘汰成本由社会整体承担(不特定人群),转为由当地政府(特定人群)承担,通过明确利益归属倒逼当地政府决策长期化,从而一定程度上解决单纯市场经济制度下的 “短视化” 问题。
环保 “公地悲剧” 的利益绑定问题,政府决策 “短期化、随意化” 问题,市场经济的逆向淘汰问题,在 “能耗双控” 正常中都有一定反应。
十九大报告中已经讲到了,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由供需的总体问题转换为了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问题,而经济生活本身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反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所以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也从总体性问题转为了结构性问题,虽然表面上还是呈现 “总体过剩” 现象。
而总体性问题需要总体性解法,结构性问题需要结构性解法。试图用总体性方法解决结构性问题的努力都会反而加剧结构性问题的发展,一如通过扩需求解决我国经济结构错位导致经济增长缓慢的问题,一如美国用放水试图解决社会和经济的结构性问题。
对症下药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结语
任何事物的发展是动态变化的,它面临的(主要矛盾)问题也是动态变化的。如果想推动一个事物向前发展必须动态性的对症下药来解决问题。

知乎用户 陈宇 发表

因为自己内卷太严重,为了抢订单自己人竞相压价,上半年很多出口产品价格不仅没有升,有些还降价销售呢。

以钢铁为例。根据世界钢铁协会的数据,我国是世界钢铁出口第一大国。

同样也是铁矿石进口第一大国,中国铁矿石进口占据全球主要铁矿石贸易量的比重在 65% 以上。

上图是铁矿石的价格走势图,以 5 月底重新着重强调能耗双控为界,能耗双控之前,铁矿石价格一路往上走,5 月份,澳洲铁矿石达到 230.8 美元 / 吨的历史纪录。

能耗双控之后,铁矿石价格一路往下走,在 9 月 20 日当天,新加坡国内铁矿石期货价格一度下跌了 12%,每吨铁矿石价格跌到了 90 美元一吨,这创下了最近 15 个月以内的历史新低,距 5 月高位跌去约六成。

然后我们可以再看我国近一年的钢材出口量数据:

![](data:image/svg+xml;utf8,)

基本上也是以 5 月能耗双控为界限,能耗双控之前,钢材出口量持续往上增,能耗双控之后,钢材出口量大幅下跌。

能耗双控的通知是在 5 月底发出的。

粗略我们可以认为是实施了 4 个月左右的时间。

那么我们以同样的时间段来计算国际钢铁价格的变化情况。

能耗双控实施之前(2021 年 1 月 18 日 - 2021 年 5 月 6 日)

能耗双控实施之后(2021 年 5 月 6 日 - 2021 年 9 月 27 日)

(因为存在可查询数据缺失的情况,取能查询到的数据为界)

能耗双控实施之前(2021 年 1 月 18 日 - 2021 年 5 月 6 日),中国不锈钢产品在韩国市场售价涨幅为:

冷轧 304:2260-2280=-20 美元 / 吨,涨幅 - 0.8%;

也就是说,能耗双控之前,中国出口到韩国的不锈钢产品价格不仅没有涨,反而还下跌了 20 美元 / 吨。

同时也看看美国这段时间的不锈钢材的价格情况:

热轧 304:3030-2650=380 美元 / 吨,涨幅 14.3%;

冷轧 304:3150-2820=330 美元 / 吨,涨幅 11.7%;

我们再看能耗双控实施之后(2021 年 5 月 6 日 - 2021 年 9 月 27 日),中国不锈钢产品在韩国市场售价涨幅为:

冷轧 304:2929-2260=669 美元 / 吨,涨幅 29.6%

同时也看看美国这段时间的不锈钢材的价格情况:

热轧 304:3751-3030=721 美元 / 吨,涨幅 23.8%;

冷轧 304:3841-3150=691 美元 / 吨,涨幅 21.9%;

我能查到的数据里面,有明确标注的是中国出口到韩国的钢铁价格数据,在差不多的时间段内,价格变动从 - 20 美元 / 吨到 + 669 美元 / 吨,涨幅从 - 0.8% 到 + 29.6%!可以说非常明显。

美国的钢铁并不一定都是从中国进口,但是同样的也影响到了美国钢铁的涨幅明显增加。

所以钢铁这种就是非常典型的高能耗,污染严重,内卷严重,且出口赚不到钱的产业。也是能耗双控重点关注的企业。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要能耗双控了吗?

知乎用户 STU 发表

我跟几个开厂(陶瓷,注塑)的朋友讨论了:他们说,没电买发电机也要做,可以卷,可以不赚钱,可以亏,多亏不如少亏,所以一定得做。

这样看来就还是这样的局面:你不做,有人做。那这就是产能过剩。

而去产能,尤其是低端产能,必然造成大量的失业。老板都不想自己的企业死掉,所以无论如何都会死撑至最后一口气,因为这是生死之战。

这必然要经过一番漫长的鏖战,所以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越到穷途末路,老板赌徒心态就越重,期间破产违约事件必然激增。

越多企业死掉,存活的企业就越少,流动的员工增加,员工的议价权就降低。

越多企业死掉,产能就越少,企业对需求侧议价权就提高。

低端产业的破产老板,还有能力东山再起吗?

受去产能影响所溢出的劳工又该去哪呢?

知乎用户 科学外贸老王 发表

觉得能随意涨价的直接找公司领导工资加倍不就完了 道理是一样的

不涨价是因为只能拿到这个价

台积电前段时间就直接通知客户提价 20 点

知乎用户 jack lou 发表

首先,据我了解的,工业钢铁制品出口外贸企业都涨价了,涨价后也确实卖出去了、同比去年订单量在增加。

涨价的原因: 一是,原材料上涨,第二是国外供应商受疫情影响供应短缺。第三,海运费涨了。

所以我觉得你的问题为什么不涨价不成立。

涨价的过程顺利吗?不顺利,一是终端消费者经济环境不好,有的宁愿把项目停一停,也不愿意现在高位采购。另一方面,我们亲爱的中国同行,挺不住降价了,就是其他答主说的内卷。

再说涨价能持续多久,这个主要还是看以上涨价的三个方面是否会持续。

知乎用户 宝贝请转身 发表

本以为是个卖方市场,结果发现,卖方市场只留下中国也太大了。

毕竟,中国自己出口的公司就有无数个,结果,还是个买方市场。

反之,进口,再大的货源都变成了卖方市场。

如果不让搞行业协会、卡特尔,那就搞集中市场交易。

规格标准化的产品国内期货市场挂牌,到港交易。

这样,起码比较私下里在外国人面前内斗要好的。


为什么没钱买煤了?

已知去年外储增长两千亿左右,今年每吨原煤涨价 700 左右,每年需进口 6 亿吨原煤。

问,中国商品涨价多少才能实现贸易收支平衡。


然后再讲一个鬼故事:

放肆爆产能加设备,想过没?今年的增量都是东南亚让出来的,也许下个月疫情结束了呢?

还记得口罩从 1 个 10 块,跌成啥样了。给你们把梯子是想上天啊。


分析到现在,明白了吧?社会主义没有经济危机,但资本主义有啊。

社会主义成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里的一部分,当然也会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

资本主义经济停滞、通胀了,体系中的每一部分势必受到影响。对于企业来讲,生产源材料涨价了,但商品价格提不上去,这是制造业的生产停滞。

中国就是 “制造业” 那一部分,怎么办?

去产能、保就业,提振消费,

去产能和保就业及提振消费根本上冲突,又怎么办?

一带一路找新市场,保一部分就业。

铁公基继续搞,以工代赈。

低保 + 职业培训,维护未来的就业张力。

提升在职员工收入,提振消费。

经济内循环得搞起来,但内循环的目的是啥,提升生活水平、全民素质和生产力水平。

知乎用户 yougen Sao 发表

因为利润要留给海外!我们的功能就是廉价劳动!

我认识的某人,家里厂子在江苏、安徽。他现在在加州跟老婆带娃,两个美国娃的爹!美国现在物价上涨,他家出货价格不涨反降,赔钱干,各种抵押、杠杆,把贷款、欠债全部拉满。父母欠下巨额资金,他在美国赚翻天。反正他父母要退休了,将来让富豪儿子养老,美滋滋!

知乎用户 苏格兰边境梗猫哥​ 发表

一群文盲就不要乱说了。

这么简单的一个逻辑都不明白吗?

原材料涨价,售价中原材料的成本上升,这意味着,我们的成本也在逼近把工厂搬到国外的成本了!

同时国际运费也在涨,空运要等 N 天才有空位,海运根本就是一仓难求。

意味着,如果我们涨价,运到国外,最终成本有可能超过在国外生产的成本。

那老外凭啥选我们啊?为什么要大老远来买?

而且这件事事关中国制造的信誉。我们自己没有什么太多的核心竞争力或者核心技术,平常的时候求着人家买,现在凭着疫情要挟全世界。

从长远看,真的以为人家离不开我们吗?

等疫情过去之后谁不会留个心眼,谁还敢把采购都压在我国上?

我们是能做 3 纳米芯片?还是光刻机?还是波音 747 级别的飞机?还是有石油?有铁矿?我们如果能有,那就真的可以坐地起价了。

有吗?

团结涨价,然后有人偷偷降价?换全世界谁都会这样做,换你们上去你也这样做!

为什么!没有核心竞争力呀。

知乎用户 锦日外贸名录集 发表

大部分是原材料涨价了,但是最终消费品的价格并没有涨很多。

知乎用户 画师 发表

成本涨了 20%,运费涨了 5 倍,都加上去了,就是客户的需求没我上去

知乎用户 海淘帝​ 发表

有一个论点,不知道对不对。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正常来讲,如果一个东西,从正常的供需状态,变得供不应求了,那就会涨价。

如果其他因素都没变,比如原料人工物流等,涨价=利润增加。

而老板们想的是,我以前是 200 的价格,现在 300 也卖得出去,但如果我还卖 200,我的利润率没变,但我可以拿到更多的订单,把同行的份额抢过来,我的总利润还是增加的。

然后呢,同行被逼无奈也还是 200。大家都没涨价。

现实的情况肯定更复杂,比如原材料涨了,物流涨了,关税补贴少了,但是出口商的价格没怎么涨,或者涨了很少的一部分。

广大的工人阶级,有没有觉得今年厂子里活变得更多了?然而工资却变少了?

有人说,外国人其实并不怎么剥削我们,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工资以及福利一般都是还不错的。真正剥削我们的,是哪些人呢?

知乎用户 Peter 发表

运费已经是天价并且还在上涨!国外很多进口商已经关门大吉了!如果产品再涨价,对于幸存下来的进口商来说是雪上加霜!此外,所有产品并不是中国独有,目前很多进口商在寻找各种渠道寻找中国产品的替代品。

知乎用户 外贸老司机 发表

第一,大部分商品属于日常用品,技术含量不高。

第二,国内市场自我恶性竞价。自己搞死自己。

第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利润还是很高的。

第四,机械化,大规模生产,成本下降

第五,美国大量印钞票,通货膨胀,大量需要。

第六,中低端制造业太多工厂。劳动力多。

第七,全球航运价格上涨,导致卖方不敢轻易涨价。帮助客户消化运输成本。

第八,高技术行业,芯片等全部把持在发达国家手上。决定权不在你手上。所以涨价权不在你手上。

第九,你赚的只是加工费而已。

第十,人民币升值,可以用更少的人民币换取美元买到国外的材料。

希望帮助你

知乎用户 我不做镰刀很多年 发表

涨啊,但是看环节,没法跟上上游涨价的都是集中度太低的中游制造业

知乎用户 大馒馒 发表

你怎么知道外贸企业没涨价?

我采购的台球桌, 去年 2000, 今年 4000, 这还是十年老客户价.
蹦床, 涨 20%, 但是交货要 4 个月, 疫情以前 20 天.
家用健身器材, 涨 20%, 交货期半年以上, 疫情以前一个月.(有个厦门工厂, 4 个 HQ 的订单, 年初下的, 说好国庆后交货, 结果疫情来了, 交期不确定了.)
服装类, 涨 10~20%, 算少的.
小商品类, 有些涨了, 有小部分没涨.
哑铃类, 涨 10%, (我仍然觉得这个我们国家卖得太便宜了, 6 块多一公斤, 废铁现在什么价?)
我见过淡季工厂亏本接单的, 但没见过旺季工厂亏本接单的. 从去年中期开始到现在, 我联系的工厂, 都算旺季.
哦, 也有例外, 不过不是我联系的工厂, 一个朋友, 也是外贸人, 她联系的一个不锈钢日用品工厂倒闭了, 好像是三角债搞的, 没问得很具体.
海运费, 这个涨疯了. 疫情前 USD2000, 现在 USD14000.

知乎用户 充满智慧的阿拉伯诗人 发表

我这么和你说吧,南通的轻纺城的巅峰时刻,是 10 年开始,那时候中小企业卷的样子你可能没见过,一个小个体户雇个十个人,上万米的单子轻轻松松给你加工。那时候大家卯足了劲卷,比今天更可怕。

那个时候大家靠的是流水贷款,贷款做生意欠债上百万都是常态,这几年去库存才开始慢慢款到发货。

这也就是今天为什么中国纺织品产能过剩的遗泽,日本优衣库拿着更低的价格,招来更多的外贸公司抢着做。因为总体来说,外贸减少了,但是当年产能过剩下来的人,厂子,公司,个体户可还在呢。。。

而且不要和我说什么东南亚,东南亚真不行,要赚钱江苏个体户小老板前几年早就卷死东南亚了。

知乎用户 心尖尖​ 发表

最近的限电理论建议了解下… 这年头不好做啊…

我是出口面料,虽然用 xt 收了二十几笔款,但利润就一点.. 太难了

知乎用户 小曲 发表

首先你绝对不了解工业,你真当产业升级那么简单,现在产业升级早就晚了,现在有所成功或已经成功的十年前早就在布局了,真以为买个设备就能产业升级了,不可能。中国的现状是十多年前早已布局产业升级并且已经成功的企业,依旧无法改善各行各业价格竞争的现状,依旧很难拥有议价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早在多年以前,我们行业还拥有行业工会,那个时候大家的现状就跟你们理想的一样,价格报多高都有人买,统一议价,价格死咬不放,那个时候产品质量一般,但是利润却是现在几十倍。可后来呢?工会慢慢没了,原因不好说。某些河安省份想进入行业分一杯羹,晚进入的可不就是要打价格战才有优势?再加上 08 年大放水,一些不坚定的人加入了房产大军,15 年去库存,之前没进入的一看同行炒房炒的比自几几十年赚的钱还多,也纷纷入场,就结局来看这些同行都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该移民的移民,该财富自由的财富自由了。这一切所造成的就果就是,我们一派行业不再团结,因为没多少人把心思放在小小工业上了,这玩意儿怎么跟房价比?[捂脸] 其他省份乘机利用价格优势抢占市场份额,真正收到损害的,恰恰是我们这些恪守本心,不参与炒房,把资本都用于产业升级的企业,[捂嘴] 质量早已接近日本,但是价格,却因为无止尽的价格战跟日本相差了 100 倍都不止!!!你们能想象么。十几年如一日,利润却还没当年刚创业成功的时候多,你如果说自己质量不行,我们认了,但是现状是什么?如果回到 08 年以前,我不清楚当时只是小学 2 年级的我是否还会坚定不移地跟我爸说不要炒房;如果回到 15 年前后,我不能保证当时只是初中生的我是否还能如此笃定地跟我爸说,别人都在炒房,资金链无法保证设备升级,我们应该加紧加快产业升级,确保质量优势。 希望今年之后发生的事情依旧如我预想,毕竟三而不是竭。 而是跑

以后互联网实名,你们也没机会再看到某些东西了。且行且珍惜。

知乎用户 Yu 倩 发表

虽然说金九银十 但这个还是要考虑行业和国际大环境的

知乎用户 口口 发表

这玩意看行业吧

知乎用户 后见之明郑荃​ 发表

因为他们可以不买。

知乎用户 哈哈哈哈 发表

没有掌握定价权,内卷,产业外流压力这些都是原因,但是究其根本还是劳动力成本没有跟上经济的发展。

由于长期处于劳动力丰富且成本低廉的环境,企业逐渐进入托卡马克陷阱,即利润主要来自剥削员工,而非效率管理研发的提升。而这种利润的倾斜会促使剥削技术的进步,比如打卡软件,hr 联盟,以及与之对抗的划水躺平。同时由于利润很少来自研发技术,科研人员自然也不会被重视,甚至出现科研人员流失海外或者转行等问题。

当一个国家的公司都长期处于托卡马克陷阱时,科研技术管理能力会和其他国家差距越来越大,只能通过产品的低价去竞争,也就会出现越生产越贫穷的现象

知乎用户 帕吉 发表

那是因为喜欢看这些大旗党的文章大部分是宫酱。对经济学常识一点都不懂。对这些属于文科的知识,当然是鄙视喽。

哥提到了弹性理论。

@郑天玑

我再多说一句,相关的弹性理论,在高中一年级的政治课本上就说了。当时还有一个配图。大米再贵也得买,黄金贵了我不买。又说了市场是充分竞争的买方市场或者是卖方市场区别。

宫酱特别傻,就知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政治历史,恨不得把书撕了,当擦屁股的纸。一点政治,历史,常识都没有。高中稍微看了两天书,就不会被忽悠。可是他连两天都不想看,但一到物理题能研究两个月。碰到女生只知道和女生讨论摩擦力系数,讨论减数分裂。女生气的一巴掌就呼下去了。相反文科酱们,政治历史笑话信手拈来,用嫪毐等例子间接把屌丝们女神逗得乐呵呵。傻子都知道晚上该选谁。

知乎用户 风间千月 发表

涨价也是要按基本法的。

我们来看几个经典的厂商人为涨价案例。

案例一: DDR3 时代,内存条曾经存在价格疯涨的现象,内存条价格翻倍且持续时间长。

这背后的理由是啥?是 DDR3 时代,全球消费级市场,内存颗粒由三星,镁光,sk 海力士,南亚四家垄断了。三星还是市场份额最高的那个。它们只要联手起来,内存条价格就是可以随便涨。

ps: 现在不行了,现在我国长鑫存储虽然市场份额不高,但是已经具备自研内存颗粒的能力,且不会和三星联手大涨价。

案例二: 消费级独显价格从 2019 年底,就开始涨价。整个 30 系显卡时代,独显价格持续高位,到今天仍然未降价。

这背后的理由又是啥?全球消费级独显的芯片组供应,基本由英伟达和 AMD 垄断。其中英伟达份额还明显高于 AMD。所以老黄和苏妈能决定这部分的价格。

说白了,只有当行业进入寡头竞争时期,几个寡头垄断市场。且寡头们达成一致时,才能控制价格,想怎么涨就怎么涨。

而纵观中国出口的行业,典型的钢铁啊,纺织品啊,各种初级制成品啊。出口的厂家都是茫茫多,基本没有寡头,根本不具备联手涨价的基础。

当然,这些行业很大,有很多细分领域,在部分领域,出现涨价也很正常。但是行业级统一涨价,一般只有寡头联手才可能。

知乎用户 李帆 发表

因为不团结,海外疯涨原材料,步调极为一致,结果我们的出口商疯狂内卷,直接导致薄利多销。一个个销量爆棚,结果便宜了国外,坑了自己,顺带着还扩了产品线,增加了产能。回头疫情一结束,西方世界想都不想就会继续启用印度和越南,中国扩张的产品线就是多余的。

知乎用户 cxw219 发表

外贸还是要做长期合作买家,涨价不是长久之计

知乎用户 大使哥哥 发表

先下结论:涨价是不可能涨价的,永远不可能涨价的!

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我国制造业还是属于低端制造业,门槛低

低到什么程度?

只要在一个行业里,例如服装箱包加工,只要在工厂干的时间够长,不管什么学历,不管什么背景,买几台机器租个民房就可以开工接单,义乌这种厂不要太多,我见过一共就三个人的加工点

不会英语?

不用,接大厂的单子,按时交货就行,保质保量加班加点完成任务,做完了搞个三轮车送就行

工价低了不做?没关系,一天之内找 10 个加工厂拿样品报价

原材料涨价?没关系,换!拉链之前 2 块一米,换成 8 毛的,布料准备 5 个供应商报价!每个月几十万米的布料,供应商排着队等着

所有的供应商轮番降一遍,

降不动了?

物流叫过来聊一聊,原先 9 块一件,现在 7 块

降工价,下料的工资太高,砍三分之一,

办公室人员太多,裁员!

工期赶不上,加班,每天加到晚上 11 点下班

工序出错,罚款,平摊。

就这么整,还不够,

听说河南的工资房租便宜,搬厂!

以上是一个近 500 人厂的老板常规操作,目前老板买了别墅,换了豪车,包了小三

知乎用户 腾小飞 发表

同一件商品,拼多多 9.9,外贸单就能 99 么?当老外都是 13 么

知乎用户 乌合 发表

因为两头在外。

大宗原材料主要以进口为主,市场主要以出口为主。通俗点说我们缺原材料,要抢市场,但我们不缺人。

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老的竞争对手生产都跟不上。但我们自己也要解决失业问题呀。

中国经济原来号称三驾马车拉动,出口、内需和房地产。房地产这条腿其实差不多瘸了。疫情之后消费一直起不来,内需这条腿也很悬。

这样两头在外,原材料涨了我们没法控制。市场出口是扩大了,但从其他行业(如餐饮旅游)转来靠出口吃饭的人也更多了。

疫情的影响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不是喊赢麻了就能赢,我们胜也是惨胜。我们当然要为之自豪,对于国家的抗疫成绩。其实国家的很多报告也说明了疫情让贫富差距拉大了。国家也在正视这个问题,在解决当中。在疫情之下能过上平稳的生活,我很满足。要正视问题,而不是质问为什么不涨价。然后把人拉出来批斗一翻。

知乎用户 多年以后 发表

说实话,这么多回答没几个是真做工厂的。出口再不赚钱也比做国内市场强。国内市场卷成什么样了,自己没数么?国内客户不说别的,你服务再好,他们也觉得是理所当然,你要是价格比同行高一点,他们立马不干换人合作,吃了亏之后又来找你擦屁股,这种就是内卷的结果,一味杀价格,比出口凶残多了。

反之国外客户虽然挑剔,但质量保证了,服务也好的话,价格高一点人家也会同意,老外一般不会轻易换供应商,除非你工厂管理实在不行出了问题老是解决不好,这样也不能怪别人换厂是吧。

看看国内市场,给恒大碧桂园融创供货的厂商,除非合作 5/10 年以上前面赚了大钱,最近几年合作的有几个有好下场,一年账期是常规操作,小老板垫资几千万最后破产的在珠三角不要太多。

国外再差,只要你坚持原则,产品质量在线服务好一点,我们工厂这么多年也基本很少有烂账,国内做了几个工程,现在还有上百万收不回来,所以同样产品,卖给国外的价格肯定比国内市场高,收钱比国内快,竞争也没国内激烈,最关键没有那么多暗黑操作,所以真正做工厂的都愿意做出口单,反而害怕国内这种无底线的卷法。

知乎用户 辰星 发表

最近全国区域,特别是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企业限电供应生产,搞得哀嚎一片。除去大的国家层面提到的贸易战需求和企业内卷的标准说辞之外。其实从企业和区域政府层面倒是引申出来一些新的东西,顺着说两句:

1. 生产一般分为两个部分,采购销售和仓储生产。

原材料采购这块派来企业采购 / 销售部门的内部管理之外,更受限于一个统一的对外采购口。也就是说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对外采购平台和产品销售平台,企业之间存在信息壁垒。不光买东西客户可以货比三家来压价,连买原材料,都可能出现恶意抬价来抢生产原料。

所以没有统一窗口,是完成企业恶意竞价的核心原因。加之规模化生产的企业集聚,大量同类型企业距离在一起,货比三家更加容易,恶意竞价就更为普遍。因此使得很多制造业企业营业额很高,但利润率很低,部分企业靠吃出口退税过日子的 “奇景”。

而限电生产实际上等同于从源头上控制住了原材料供应和销售产品数量,压住了恶意竞价的同时,也使得区域产能可控。

加之区域性的统一产业平台的构建,政府可以作为统一的一手原材料采购商和产品售卖当去进行原材料才买和商品售卖。政府作为企业和市场的中介,直接参与市场的管理,真正做到供给侧改革。

2. 产业升级基础是数据

产业升级和智能制造 4.0 都是建立在数据化生产的基础之上,制造业的企业竞争力差别就在于仓储的原料分配,生产计划,人员分配,质量管理,设备管控几个模块的相互逻辑链互补。

是依靠通过:

1、采购多少原材料来控制仓储成本

2、如何分配原材料节省错配花的时间

3、生产计划怎么配置更加合适工人产能

4、怎么把控生产流程可以提高产量

5、怎么做好质检可以控制良品率

6、怎么做好追溯可以优化流程

以最终达到用最少的原材料生产最多的产品,最大化的利用其生产资源创造了更多的产值的目的。

所以一套生产管理系统 + 一套数据监控系统,是拉开生产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但是由于效率可以依靠规模来补全,而且规模相对于效率可控。所以企业一直不愿意上系统,也没有动力上系统。

不上系统,也就谈不上数据管理,没有数据管理也就谈不上数据互联和产业互联。而这些互联打不通,自然也就无法做到供需对等,当然也就无法做到内循环的前一步:供给侧改革。

综上,马太相应将进一步凸显,龙头企业和区域政府影响力将进一步加强,数字生产也将从纸面落到实处。换言之,就是一进一退,两级反转。

知乎用户 踏海听潮 发表

金灿荣提供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越南及东南亚为什么不能完全取代中国,实现产业转移?因为他们的电不够。

把限电和停止国外煤电厂建设一起看,限电导致外贸涨价,可能会有丢失订单的风险,所以环保的名义停止煤电厂投资,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煤价,减少未来预期。国内外贸涨价一定程度上堆高美国 CPI,但这只是顺带,最主要的还是因为煤价过高,国内确实有很大缺口,所以要打压国际煤价,也是怕现在外贸使劲扩产能,未来订单消失,失业率上升的风险。

知乎用户 Rhing 小叔 发表

也有涨的,我就听说过几个。不过这只是极个别的案例。

外贸不能涨价的根本原因是,知乎众人人都知道的原因:美帝快完了,美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所以外贸没法涨价

什么意思呢,你们听我仔细说一下。外贸,顾名思义是东西卖给外国人的,外贸的东西要赚到钱,首先得有外国人肯花钱。而且外贸中的很多东西,中国人是不买的,所以转内销也很困难。以前美帝人民日子好过的时候,买东西是不眨眼的,中国的外贸企业日子自然就很好过。现在既然美帝都快完了,美国人民连茶叶蛋都已经吃不起了,国内外贸企业能拿到订单就谢天谢地了,还想涨价不成?

另一个问题是,在一个价值链上,到底谁能涨价?管理学上有很多模型去解释,但归根到底一句话:你在价值链上越不可替代,你就越能涨价。航运公司,显然是外贸当中不可替代的环节,所以可以涨价。原材料,不可替代,可以涨价。唯独这个生产制造环节,你是不可替代的吗? 不是,你不肯做的东西,你想要涨价卖的东西,国内有的是同行愿意做,甚至打骨折价的做。这就是产能过剩啊。所以很多外贸企业所在的制造环节,是最没有议价能力的环节——因为产能过剩了。像开头提到的几个我听说的涨价的案例,都是因为他们的产品不可替代,所以才可以跟老外议议价。但国内这样的企业少之又少。

其实航运公司之前也是经历过运能过剩的,后来倒闭了一批,整合了一批,现在运能紧缺了,议价权自然就有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

大多是何不食肉糜的答案跟评论

键盘达人动不动就赶走低端产业

我就想问达人嘴里面的高端产业有哪些

说来听听

如果 14 亿人口都去做高端行业,那你嘴里所谓的高端产业一样会变成低端产业

本人做生意也有 20 多年了,遇到的老板千八百人也有了,有身价过亿的,也有在破产边缘游走的,有做到行业顶尖的,也有刚入门的新手,抱歉,都是低端产业。

低端产业养活了中国至少 12 亿人,包括我们的国家,政府,公务员。

至于内卷,迫不得已而为之,竞争过于惨烈,以前互联网不发达的时候还能利用信息差,产量少但是可以保证高利润,现在互联网让所有的制造业裤衩都曝光了,只能以量取胜,这就是大家发现很多工业品价格越来越便宜。作为厂家,为了生存,最终还是应了那句话,劣币驱使良币。

国际方面,借助疫情让中国低端制造已经干掉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低端制造。看看亚马逊,销量排行靠前的基本清一色的中国卖家。

你们嘴里的低端行业也是创外汇的,你们这些何不食肉糜的人是理解不了的

知乎用户 佛泽 发表

我们国家的许多企业其实就是 “家庭作坊”,区别是规模大的家庭作坊和小家庭作坊而已。

没核心竞争力,无非就是简单的初级加工,差不多谁有点钱都能做,毫无议价能力。

昨天才在网上看到有个老板发牢骚,说投资了 200W 搞了个小厂专门接外贸单,接了个 200 多万的单,只收了 15% 的订金,其他材料人工全是自己垫资,客户因为海运涨价一直拖着不给钱,说是要等运费降下来再说。

利润有多高呢?为了压价接单,基本就是成本价卖的,就只赚出口退税的那部分钱。

知乎用户 安图恩征服者 发表

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明白吗?

不涨价无非是供大于求,别扯什么商家打 “价格战”,你选择了市场经济就要尊重市场经济的玩法。

而且打价格战的前提是供大于求。

如果你硬要外贸利润上来有一万个办法,最简单的把出口退税砍掉就行了。

可是我国最大的问题是产能过剩和劳动密集行业吸收了太多就业。

你让劳动密集行业活不下去就业怎么办?

这是真正的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工厂今年都涨价了, 20-30% 肯定是有的. 但是涨的最多的是船公司, 远洋集装箱的运费涨价幅度近 10 倍. 啥概念, 就是我拉一吨货, 运费比我的货还要贵. 客户都去当地采购了. 当地涨个 50% 都比中国便宜.

说个题外话, 这些年外贸越来越难做了, 特别是贸易型的外贸公司.

因为贸易公司太多了, 老外都学坏了. 大学扩招这些年来, 别的我不知道, 外贸业务员倒是培养了不少. 反正都会点外语, 毕业没工作都去干外贸. 新人啥也不懂, 一问三不知, 也没有客户, 上岗凭啥拿业绩? 拼价格呗. 啥服务啊, 契约啊这些年早没了. 一个产品不压到最低价, 根本没有竞争力. 贸易公司涨价毁约也是家常便饭了, 连带着老外也开始毁约了. 最后都是价格战了, 啥服务啊专业啊都是浮云了. 国际贸易以前有多舒服, 全 TT 先不说, 30 预付那是基础, 现在好了, 各种后 TT, DP 赊销. 老外又不傻, 都是原材料, 肯定哪家价格低, 付款少选哪家啊. 你看现在怎么涨价? 海运费呼呼呼呼的涨, 工厂原材料呼呼的涨, 贸易商涨的动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因为劳动力价格没涨,也涨不了。

商品价格的构成要素,包括原材料、技术、劳动力。

1、先说说原材料

去年至今,石油从 20 美元涨到 80 美元。煤炭从 500 涨到 1400。

原材料的暴涨,实际上被内循环吸纳了!

煤炭被火电厂拿去发电,生产的电被居民、制造业自用;进口石油 70% 用于汽车燃油,被居民开车、物流运输自用。

2、再说说技术要素

本来华为可以的,现在缺芯,Mate40 成为绝版,眼瞅着苹果 13 卖断货。原创力不足、垄断技术不足,提价无从谈起。

3、最后说说劳动力

时至今日,外循环仍然是低成本劳动力撑起来的。2020 年对美贸易 3.1 万亿,前十大货品如下:

这个表,大部分是依靠产业工人挥洒血汗、日复一日制造出来的。

看看其中纺织品的出口价格指数。

一个字:稳。

所以说,原材料暴涨,伤了自己;劳动力不涨,笑了外人。

至于劳动力为什么提不了价??

一来是印度、东南亚、墨西哥眼巴巴等着订单,印度工人连 1500 元 / 月的工资都一大堆人去抢。

二来我们大部分制造业处于完全竞争市场,同类厂商太多太多,福建莆田一个镇就有 3000 多家鞋厂。完全竞争的特点,就是但凡想涨一毛钱,自家人就把订单抢走了。

我们有封闭独立的外汇市场,不用担心被美元收割。但实在挡不住着可怕的原材料暴涨,还有出口价格冰封。实物的收割虽然不带杠杆,威力也相当巨大。

还是那句老话,产能升级、新旧动能切换,刻不容缓。

知乎用户 王王王 发表

今年外贸的难题应该是从钢铁开始的,我们 5 月 1 日被通知取消退税,9 月又一直在传要加收关税。

A: 你涨价呀!

外贸公司:我涨了,别的公司没涨,我的客户就跟别人跑了。

A: 那你不涨不是亏吗?

外贸公司:我不涨现在是亏,但是这笔做完了,我可以跟客户说政策的问题,提海运的问题,适当的涨点。

A: 那也对,那你提啊!

外贸公司: 我提了,客户说价格太高,先不订了~~~

A: 你为啥不涨价呀,按这个价格卖,你不是没赚钱吗?

外贸公司:订的时候都是有利润的,但是现在什么都涨,就没赚了。定金又收了,海运费这么高,货客户也不提,我的仓库都压满了。

A:那你要跟他说呀,让他提货,让他涨价。

外贸公司:你是个白痴吗?客户能同意吗?我现在涨价幅度如果高过定金,客户直接不要货了。

A: 客户为什么不要,现在外面不是都疫情影响,需求很大吗?

外贸公司:国外工厂都停着,我的钢铁运过去他也没用。

外贸公司:国外疫情严重,消费力也低了,我的电子产品又不是必需品。

外贸公司:国外疫情严重,人都在家里,我的鞋服不是必需品。

知乎用户 维多利亚女王 发表

如果一个行为和你的认知所不符合,那你就要检查一下自己的知识到底准不准确

知乎用户 搜索星期三 发表

这事其实从钱上面看上去就很清楚了。

我们都知道现在全球疫情,导致国外停工停产。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达国家货币超发。

导致国际大宗商品大涨至少一倍到几倍以上?

而发展中国家以及落后的国家,因为疫情。导致没工作没收入。除了买必需品以外,很少买其他的。

根据目前已知的情况,换成你在国家层面,在全局上面看,这次外贸收益的是哪些人呢?

哪些人损失了?

一看亏钱了,你会怎么想?会怎么样行动?

知乎用户 JekyllHyde​ 发表

因为外贸企业并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少竞争者

而所有贸易的本质,都是通过信息不对称来赚取差价

外贸行业并不像二级市场一样,所有的价格波动都是可以看到的;

同时,外部需求虽然在,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外部需求的上涨空间和可承受涨价幅度。

因此,外贸本身就是个黑暗森林

  • 你不知道这个市场上到底有多少竞争者
  • 你不知道竞争者的底线在哪里

也因此,对于外贸行业,尤其是代加工向的外贸行业来说,本质上就是一种囚徒困境:

不涨价,不见得饿死;

涨价,订单给了涨得少甚至不涨的竞争对手,真也不见得能活。

最理想的情况肯定是设立行业协会,通过出台外贸指导价来夺回定价权;或者像二级市场一样把所有报价集中起来进行管理。

但是,在实操过程中是基本没有可能的:

因为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之间的竞争关系接近零和博弈

这也就是为什么外贸行业出口不敢涨价或者说中国制造业必须转型的核心原因:

如果你的产品只有价格优势的话,那你涨价了之后成本必然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作为消费者,我换个更便宜的不就完了么?

所以中国制造必须要变成中国智造,必须要赋予更多价格以外的附加值,来黏住消费者进行消费。

最后,奉劝一句:

多学习一些经济理论知识,少下点棋。

不是每件事情的背后都真的是赢麻了。

知乎用户 Chris 发表

做外贸的老老实实产业升级,不能升级就该撤就撤,别指望全中国人为你那点订单做出重大牺牲,你威胁不了洋人,威胁政府更不可能,至于你说产业都转移到东南亚印度这些国家。。。。嗯。。。。。你别 tm 逗了,就你这缝几件衣服就能代表中国的产业链了?天朝的水利路桥港口,还有电力化工钢铁这些让老拜登靠民主自由给他们整上?要是真能整上也不至于捏鼻子跟社会主义天朝合作了。

知乎用户 Xiang Li​ 发表

通俗的说,经济稳中(停)向好(滞),物价上涨,是滞涨;本来就靠低劳动附加值带来的低价出口商品吃饭,有人认为物价上涨能反向带动低劳动附加值提升,那就是智障。

发达国家进口你的产品不是因为的产品好,是因为你的(当前的人力成本与劳动素质不匹配导致的)产品便宜。你的产品要涨价,你用什么(对外)武德来让别人买你的东西,(对外)武德真那么充沛也不用赚个包工头的辛苦钱了,金融文化政治哪个不能舒舒服服的躺着赚钱。

至于为什么你只对别人只能赚辛苦钱,那是因为陈平不等式还在初级阶段,等再进化了你就会发现包工头卖体力的钱比金融文化体育的钱香多了,仅此于感恩发的钱。

知乎用户 胜者为隔壁老王 发表

因为出口的商品附加值太低,因为小工厂太多,特别是广东江苏,100w 的订单别人能挣 5w 我就能挣 1w 去抢,就是这种思想而已。不涨价,工厂就是在自杀,闭门打价格战,整个行业内卷,国家已经看不下去了。

1. 现在的大环境就是 US 拉着 AU 这种资源国一起通过控制上下游吸中国的血来苟活。现在 US 基本是一个纯空架子,没有多少实体,本来就不太行的造血能力被疫情打的基本完全崩溃,需要靠外部供血才能活,已经跟好坏没关系了,现在就是苟活。

2. US 通过举债印钞来买中国的产品,单看这一条线当然会死的很快,但问题是 CN 不是个只会拿钱下蛋不回吃饭的鸡,是需要上游饲料供给的。US 通过自己的金融体系基本是完完全全的控制着给这只鸡的饲料价格。接下来就是把饲料价格涨上天,通过金融把债务也就是钱输出给 CN,然后在极限压榨后,把产品拉回美国补充养分。这也就是那个美联储主席说通胀只是暂时的的底气,因为大多数都输出给 CN 了。所以说现在的情况跟我们当年大量买美债其实是一个道理,只是过去直接送红包,现在是拐着弯送东西

3. CN 的情况是原本疫情是一个可以让 CN 像 US 在 WW1 和 WW2 时崛起的完美的机会,但是偏偏中国商人只盯着手里的钢镚和厂妹的胸脯,拿着 US 给的垃圾纸片胸怀拯救厂妹拯救世界搞死隔壁老王的想法在跪舔外面的主子,主动上位甚至暧昧的叫着你不用动,我来。去年的口罩就是一个完美的例子,原本 GJ 也有些幼稚,想着大义面前皆兄弟,结果美帝欧皇们简直都笑尿了,左手拿着 CN 给的补给,右手拿着刀枪棍棒准备把 CN 敲骨吸髓来弥补自己的肾亏,因为原来给他们补身体的鬼子阿三棒子什么的现在已经病危了,去临幸他们自己怕是会病的更厉害。到现在 ZF 才出手拉闸限电或许只是为了等一个合适的借口?

4. 持续到什么时候,最重要的就看美联储是不是会继续掩耳盗铃不加息。US 和 CN 这次肯定都会死扛,US 扛着已经能填平五大湖的债务,一旦有个风吹草动,第一个崩的就是美股,还记得年初的美股吗?CN 扛着即将搞起的关停失业潮,CN 最大的压力可能是在舆论,而不一定有什么实际的损失。看谁先撑不住,这就开始赌国运了。至少现在,CN 的腰子要硬的多的多,真等他们从疫情里面走出来再下手,那才是真正的地狱

所以,根本不是为什么减产,而应该是为什么这么晚才减产?减产的传导需要多久?舆论战准备好了吗?后手是什么?后手的后手是什么?我相信大大们早就想好了,我是相信现在 GJ 的决策能力的,我需要做的就是扛住后面半年甚至一年,甚至两年的压力,支持国家稳定,维护好自己的家庭稳定!

加油吧,我的祖国!

卧槽,写的我热泪盈眶的

知乎用户 王不二 发表

不太赞同

@王子君

的观点(知乎理性讨论)

第一,外贸以及附属的制造业并不是没有涨价,否则,今年为什么会限电?最基础的原因就是产能扩张,为什么产能扩张,还不是因为有利润,无利的事,不说倒闭潮吧,也不至于产能扩张到超电力供应的预期,导致缺电的情况。至于老板们为什么一边说不赚钱,一边拼命扩产能,这里的门道太多了。

第二,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和经济体,劳动力成本应该是越来越高的,这也是我不赞同

@王子君

的原因,不能因为孟加拉劳动成本低,就希望中国人向孟加拉学习吧,降低劳动成本?这往重的说都可以说反人类了。另外,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拉丁美洲发展史无不证明,压制劳动力成本就是自取灭亡之路,压制劳动力成本,只会导致国内经济消费乏力(劳动力没钱),社会经济结构失衡甚至埋下动荡的种子。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国内还有那么多人忽视经济规律,忽视历史规律,我觉得挺遗憾的!尤其是某些既得利益者,“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说的即是官,也说的是民,既得利益者们。这次的限电,某种方面也是由于压制电力价格造成的,妥妥的市场经济,电力价格如此,劳动力难道就有特例吗?我也不太懂为什么那么多人言必称市场经济,真到市场做主时就不开森了。动不动拿失业来做威胁!(你若高薪养士还可以说说,低薪且无道义实在不理解)

第三,反规律的事物要不要淘汰的问题,很多人谈外贸就说有某某企业压价,那么这种压价的企业首先是不是要符合市场规律吧,赔本生产是赔谁的本?赔本能持续多久的问题?在西方经济史上,也有这种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赔本就是为了垄断。对于这种违背市场规律的企业,是不是违法?对于违法行为,为什么不举报?而不是在论坛里发泄情绪。三次分配强调过要打击违法收入,这类企业有没有违法行为?有没有违法收入?举报了,有关职能部门是不是存在渎职行为?可能这才是为什么没涨价的原因之一吧?借着这次疫情东风,如果大家都向发达国家努力奋斗,理清这方面问题,我想可能我们会有更美好的明天,但是有些人一心扑向越南,孟加拉。这就无法理解了。要知道,市场无常,你不能保证你永远都是孟加拉的资本家,万一你成为哪里的打工人,你愿意吗?

另外,有些人说国际市场谁谁劳动力低,请问劳动力低的是那些国家,高的又是那些国家?你是愿意去低的国家还是去高的国家。

从国际市场上看,劳动力低的国家也不可能永远低下去,时间一长,准动荡,到时候投入的生产资料就很难保的住,欧美国家基本全世界都试过了,东亚经济能起来,肯定不是欧美资本家良心,欧美资本家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其他地方能发展起来,他们早就投资或殖民了。各种原因下,他们无法做到长期稳定供应,发展到一定时间,必然动荡,而安定稳定就是我们国家最大的优势,而不是什么人力成本低。我不晓得知乎有多少资本家出国投资过,等挨过打,以后他们就知道了,而不是在这里大放厥词。

安定稳定,长期看资本更具韧性更有投资价值。而有些地方短期可能很赚,但时间风险太大了,我们现在国防压力没以前大,我们的制度也没问题,想实现安定稳定其实就是法制问题。

知乎用户 酒剑仙 137 发表

我有时候搞不太明白:其实老外没中国货的成本有两大块(不算税率)一个是货本身的价格,一个是货运的成本,现在的情况是货运的成本不停的涨啊涨,但货物的价格基本没涨。这是为啥子呢?老外都是一群二百五?他们为了那中国货都愿意支付额外的运费,都不愿意支付货物成本?那他们就是为了买货还是没海运?所以,中国贸易商就是因为一群散伙,自相残杀才会让老外笑纳了,国家就该逼着这些贸易商去死。

知乎用户 罗汉果 发表

我关心的是 ZF 的态度,拉谁的闸可不是电业局说了算的,拉谁的闸一定是地方政府做决定的。

那国家呢,为啥不强令煤炭增产?或者少炼焦炭,全力保火电?我很想知道 40 亿吨煤炭中间,有多少是用于发电,有多少用于取暖,有多少用于钢铁,水泥,建材,玻璃?国家为啥不能限制煤炭涨价?

别忘了我们是一个令行禁止的强力政府,具有很强的调控能力,为什么将调控的着力点放在限电上,而不放在煤炭上?太多的疑问。

看吧,总会明白的。

知乎用户 123632 发表

没有组织,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你涨价,别人不涨价,订单就是别人的了,相当于疫情后期的口罩,在产能不足的情况下,自然就会涨价,和疫情初期的口罩和手套一样。

其实为啥不用扫黄打非的力度去打击哪些加班严重,工资极低,工作环境恶劣的低端工厂呢. 然后还有像钢铁一样对低端产能取消出口退税呢。

知乎用户 柳鲲鹏 发表

因为迷信市场经济,结果呢?

买什么什么贵。你说你买那么多东西,一点定价权都没有。这没道理啊。

卖什么什么贱。现在轮到咱卖东西了,价格可以高点吧?怪了,定价权还是在别人手里。我就想不通。。。

解决办法?复辟垄断计划经济,强制定价,利润分摊。

知乎用户 多瑞 发表

中国人在对外贸易中,是没有任何议价权的。不论是出口还是进口。

出口,中国人卖什么,什么就降价

进口,中国人买什么,什么就涨价

中国市场占智利车厘子超过 90% 的出口量,按理说,我有量你得给我优惠价。但是定价权在老外那里,你得求着我买,我说什么价你就得付多少钱,还要和你共享利润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那些说涨不了价的厂家,活该限电,最好是倒闭吧,淘汰落后产能,首先就要淘汰你们这些人,那些国家的补贴,发展了这么久,骨头还是软的。

知乎用户 四明佳气 发表

先要问一问有没有这种情况。这是一个不正确的问题。我们今年对所有客户(内贸和外贸客户)的报价都是上涨的,几乎所有客户都接受了我们的涨价。因为客户也都知道供应端的真实状况。有些不同意涨价的客户,我们就不接受他们的订单了。也许有我不了解的情况,有些工厂可以不涨价。在成本上升的今天,企业不对客户涨价,怎么能存活下来呢?

知乎用户 红军 发表

外贸小五金从业人员,抢答一波。

首先厘清一下出口退税的问题,并不是取消出口退税就能解决问题,国外客户是知道中国有退税政策的,当然他们也不需要考虑退税,比价的时候是看谁的价格低。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一个询盘发出全国同行都能收到。

简单的说 A 外贸公司从 B 工厂买货,工厂报价 6.45 含税人民币一个杯子,假设退税率是 13%,退税额是 0.74RMB,外贸公司的总成本是 6.45 -0.74(0.88USD, 如果以此价格卖出会轻微亏损,因为有运输,报关相关费用)。 如果出口价 1USD,那么外贸公司的毛利是 0.74RMB, 问题是在市场中竞争对手太多, 大概率是卖不到 1USD,除非是带 7 纳米芯片的杯子。

其他行业不清楚,我接触到的圈子的毛利率在 15-20%,净利率在 3-6%。 试想如果退税取消, 那么大批工厂可能会直接倒闭。我国目前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体,世界工厂,出口退税政策也是为了扩大出口,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力。 而且大部分小微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 门槛低。 我认识的很多老板都是小学文化,知乎人均 985 可能比较难以理解, 小学文化也能搞制造业做老板吗?但是这些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循环的一部分, 是毛细血管。

目前是特殊时期,只有中国能稳定输出,订单蜂拥而至,现在是不愁订单, 愁的是如何快速交货。

海运费天天在涨,出口利润被不断的压低。国家这个时候限电, 我个人猜测是预防经济过热,盲目扩大投资,一旦全球疫情结束,制造业流出,我国的过度产能将被抛弃,到时候引发连锁经济衰退。限电确实是一个妙招。

至于为什么不涨价,已经有好多同学做了精妙的回答。 不再熬述。

讲一个故事,最近收到一个老客户询盘,好几年前做过几单, 后来因为价格问题断了联系。

那天晚上凌晨 1 点多报价的时候太累,报错,大概亏 3% 左右,成功接单。 不是不想涨价, 是竞争对手太多。 中国太大, 聪明人太多, 不管那个行业都有大把竞争对手。

知乎用户 Yiya Qiu​ 发表

嘴上整天干美帝国主义,心里却想着先把同行干死。

知乎用户 伊谢尔伦的风 发表

只要大家都不买房就能逼房价腰斩一半

只要大家都不 996 就没有 996

你们怎么就是不干呢

知乎用户 周什么伦 发表

简单写一些我自己视野范围内的东西吧。

身在一起加欧企,疫情以来算是最早一批复工复产的,中国区的总裁以及高管绝大部分都是中国人。这是背景。

随着国际形式的变化,国外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而国内形式一片大好,近两年已经有近 5 条生产线转到中国工厂,而 2021 年以来,销售业绩更是一路乘风而起,几乎就要成为全球第一市场。第二季度开始原材料价格开始涨价,但是公司成品价格缺咬着牙没有涨,拖了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的销量更是暴涨。业绩好吗?好。产量高吗?高。赚钱吗?不怎么赚。利润都被原材料供应商,暴涨的物流成本蚕食掉了。为什么要拖一段时间不涨价,大概是抢占市场吧。

这是一家外企的情况,国内企业呢?其它外企呢?大家都不是三体人,成本控制,销售策略,物流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订单都是商业秘密,为了完成 KPI,为了击败竞争对手,价格是最直接的手段。这个订单你要涨价?好,我原价接了,甚至我给你降价。各自为战啊朋友们,你能想象到行业的生态吗?厂家有订单,不亏损就能排产了,因为还有出口退税。说句不好听的,有些商品即使平价做,赚退税的钱就可以了。这样的形势下,谁涨价呢?大家的关注点都在我拿更多的订单过来,持续赚钱,为什么要涨价?有钱不赚给隔壁张三?

知乎用户 才没有 发表

我不明白顶楼怎么那么多赞,希望有人能告诉我为什么给他点赞。

现在事情就是这样子的,电煤涨的太高了,那么只有三种办法:

1 涨电价 2 限电 3 补贴

问题是这电煤涨价是因为供求关系引起的,那么补贴是无底洞,可能越补越多。

那么涨电价,是不是很多人会哇哇叫呢?

航运涨价,限电,原材料涨价,那么外贸工厂可以做的有:

1 改进方法 2 想办法节约电,节约能源 3 亏本也做 4 涨价

当然各行各业有各自的情况。希望选择 3 的少,那么最后 4 就能成。当然有的行业能行,有的行业不行。

有的企业可以试试太阳能电板,多少缓解一下急需。

这就是囚徒困境。你不得不做。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可能没法彻底解决问题,我的话也不好听。

家里备一些电池和蜡烛,买个充电宝,至少能支持一天的电量。

知乎用户 泥煤的 发表

现在供给太内卷了,供给太多了,等疫情缓和后需求减少中国这边供给端就爆了。所以涨价得先减少供给!!!限产限电取消退税等等。。不过说到限电,东北那地把限电搞出限制了民用电就离谱,我甚至怀疑那里限民用电,然后节约的指标给工业用!和上面政策对着来。

知乎用户 赛宝宝 发表

涨是肯定涨的,多少而已。

你问工厂主做外贸的,他们永远 “欲哭无泪”,永远 “马上关门”。

天性。

通胀期生意其实要好做些,因为钱多于货嘛。

原材料涨价快些,因为大宗货物控制在少数公司手里。

消费品涨价慢,因为国内产业太零散,互相不协调。

为什么零散?因为之前挣钱容易,小老板太多。

国家去产能,就是去掉那些动辄 “招不来人”“贷不来款”“生产越多越赔钱” 的小企业。在我国各级地方政府保护下,这类早该关门的企业太多了——中国曾有几千家车企同时存在,没有一家企业产能达到 30 万,你敢信?

99% 的车企消失了。中国汽车产业崩了么?产业工人都失业了么?

国家这波通胀期的反向操作,就是要抓住主动,总比衰退期被动去产能要强。

限电,从地方政府,到企业主,到老百姓,甚至美帝都大为反对。

限电从市场规律看,就是煤价太高。

我国控制不了国际铁矿,还控制不了国内煤价?别的不说,蒙古国想卖中国煤都急死了。所谓煤涨电不涨,还不是发改委背后指导的。所以这主要是个政策问题。

为啥还要限?因为我国政策从来都不仅仅着眼一时,着眼一地。

知乎用户 宋佳 发表

因为低端永远没有定价权,既没有定价权也没有溢价空间,这都是经济常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国内很多就是打工的。

原料在别人手里,市场在别人手里,技术在别人手里,甚至有些厂子需要贷款和稀释股权融资。

而且国内厂子大部分发家就是靠低价抢市场,现在涨价完全可以不用你,人家自己做了。

知乎用户 boris ken 发表

我从来都没觉得制造工厂有资格涨价,就像城市里农产品再涨价,也轮不到农民涨价。

何况,那些老板们眼中,美元才是自己未来的硬通货,老板们眼里的美元汇率比实际可高多了。

知乎用户 taotangni 发表

因为我们中国人最团结,大家团结一起不涨价,大家最遵守规矩。

知乎用户 朱鸽蚊草 发表

说到 反驳大旗党,会拿劳动法增值税出口退税等等来举例,然而最有效最便捷的方法明明是汇率。中国改汇率只需要一个操作员往电脑里输入一个数字而已,效果远好于上面几种 同时不引发国内通膨 还可以降低国外资源采购成本。看了上百篇文章了 愣是没有人说到这一点。看来我的水平已经超过大多数了

知乎用户 向南楼孙儿 发表

市场的简单规律,供过于求怎么可能涨价。归根结底低端产业可替代性太强了,全靠性价比,没有技术没有品牌,根本没有议价能力。你涨价对手不涨你就得关门,没有类似行业协会的协调强制措施,单靠市场规律去运行,就是囚徒困境,根本不用客户施压,几个囚徒就把自己人卖了。

最近在做个项目,一台国外仪器,人家就敢涨价,航空费用先涨一万,10 月底整体提价百分之二十,大几十万的东西,只要有技术优势或者特点,客户认可,涨这么多一样买单。涨价是要有底气的,纯靠价格去打,结果是死路一条,现在中国的外贸企业肯定要倒掉一批,市场经济就是这么残酷,不可能当个老板拼命压榨员工就能让你躺着赚钱。

知乎用户 墨者 发表

前期低端产业挣钱时候,利润一部分拿出来置房,一部分享受,一部分留存,最后一小部分给员工,然后中期资金量起来,房多贷款好贷,就扩产,稍微跟进下技术,把职高大专拉来当廉价劳动力。

现在不就是只能拼低价,拼低价还得靠吃人口红利,人血馒头,技术提升带来的风险让他们永远宁肯靠扩产拉低成本也不愿意试,但是如果都不愿意试技术端需求就上不去,国内大量机床就得造便宜成熟产品活着沈阳机械就是例子,其实造高端有啥用人家老板宁肯多跟职高校长喝喝酒多忽悠点柴火,也不愿意去改进炉子,然后大专中专继续当劈柴烧,大学生继续卷。

现在好了前头钱好搞的时候不去求变,现在钱难搞,就等着剃头呗,自强求富的故事重演。

知乎用户 云淡风轻 发表

不是写的字数多就有道理,这个可以简单回答:

1、国家给外贸工厂提供了低价材料、低价劳工、安全稳定生产环境,然后外贸行业拿着这些去海外赚薄利。这些工厂没有创造溢价,是将国家提供的这些扶持,补贴给了洋大人。

2、低端产能过剩,工厂之间竞争激烈,加剧了互相伤害与内耗。

知乎用户 sam yu 发表

中国的外贸行业本质上是替欧美打杂,类似地主家的佣人。世界上想给地主当佣人的国家太多了,没法涨价。

知乎用户 大力鼓手 发表

全球,只有垄断产品,你才能拥有定价权,这个定价权不是靠什么取巧的办法就会掌握的到。

如果欧美需要的大宗商品,只有中国能生产,那么中国可以随意涨价,也没必要通过什么限电啊这种手段来搞。

你不涨价,买家还要跟你压价,因为竞品比你便宜,你现在要涨价,我也不知道说啥好了。

知乎用户 程序媛的男鼓励师 发表

因为涨价人家就不买了

当年毛衣毡的本质就是中国商品价格太低,把欧美的低端制造业都卷死了,造成了巨大的毛衣顺差

惩罚性关税的目的也就是为了提高中国商品的成本

中国商品贵了,欧美低端制造业就有性价比了,铁锈带的日子也会越来越有盼头了

知乎用户 lili 发表

确实涨价了。总体上外贸企业是涨价了。

很多企业愿意出口,纯粹是因为国内的钱更难赚。一般出口价格比内销价格高,小的成本波动自己吃下来没问题。

但今年不少成本上涨企业吃不下来。

很多外贸企业这两年赚的很好,可不是有些人认为的只赚个退税。

国内企业是卷,但主要卷在国内,内销真卖不出价。外贸总体上一直是好生意。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因为我国大部分外贸公司基本上处于买方市场,厂商没有定价权。打个比方,比如国内各大饮品品牌,因为原材料暴涨,它赚的没有原来多了,按照逻辑,按照大家的想法,它肯定要涨价,可是实际情况是它涨价 5 毛都要想很久,至于操不操作还是另外一回事。你今天涨价了,消费者明天就换一家,又不是非你不可,如果大家都涨价,消费者就对这类产品减少消费,又不是什么绝对刚需,少了你生活完全不受任何影响。可是厂商减少消费者那就是找死找刺激。

知乎用户 三疯 发表

部分企业没有格局,为什么海运可以涨价,钢铁出口可以涨价。海运联盟苦逼了 10 几年韩进破产倒闭,2020 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集体停航部分运力维持价格,钢铁宝武集团限产限出口打压,铁矿石价格腰斩。

部分中小企业等死吧,死掉那些没格局的剩下的就有吃尸体涨价的权利了。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为什么要采取限电,带来什么影响?

知乎用户 刹那公子 发表 这是步妙到毫巅的妙棋,神来之笔,妙就妙在以地球以全体人类的名义,政治无比正确,将他子将他军。 一打大宗价格。 二逼美丽国 cpI。 上面下决心了。 我们是有空间的,民生和就业,以及耐度。 所以趁他病,要他命,紧一紧 …

为啥江苏、广东最近大部分地方限电了?

知乎用户 许特瘦 发表 拉闸限电了。 从本月初开始,江苏省就开始进行严格的 “能耗双控”,随后广东省开始限电,然后迅速扩散到云南、广西、浙江等地。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 16 个省份出台了力度不等的限电措施。 力度较大的宁夏,直接就 …

此次限电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知乎用户 Jamkay 发表 直接原因,确实是电煤价格高企,电厂存煤不足。详细请见 https://www.zhihu.com/answer/2138304397 知乎用户 飞驴斑竹 发表 停电限产如果单纯解释说煤价太贵、中国缺电,你就错 …

为何江苏多地近日开始限电停工,甚至路灯都不开?

知乎用户 小客大成​ 发表 好事,被限电的工厂可都是没什么利润的,都是加班重灾区,哪个不是把劳动法按在地上踩? 国内不少外贸企业简直是有病,外国因为新冠疫情产能拉胯,我们成了卖方市场。这么好的机会,本来应该行业一起涨价割韭菜,结果他们开始搞 …

外贸人自述:海外疫情冲击订单,减员降薪转型谈何容易

海外疫情告急,让刚从延迟复工中稍稍缓过来的外贸企业,遭遇二次冲击。做,有可能死;不做,肯定饿死 **文 |《财经》记者 王颖 ** 编辑 | 陆玲 海外疫情告急,让刚从延迟复工中稍稍缓过来的外贸企业,遭遇来自外部的二次冲击。 截至北京时间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