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荒唐的规定,为什么总会被执行下去?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讲起“黑色幽默”就绕不过的作品,讲到怪圈和悖论,讲到存在主义的孤独和荒谬,它也都常被提及。

到底什么是“第二十二条军规”?这里参考豆瓣读书简介解释一下,在书中原本指的是一条战场上都在执行的荒谬规定,“只有疯子才能免除飞行任务,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而能提出此申请的人必然没疯,所以他还是得飞”。

后来,“第二十二条军规”,就被用来指代那些看起来有道理,但实际上细思起来,极其疯狂和荒谬、又自相矛盾的规定,也引申为制度化疯狂的代名词。

就像这本书的简介里所说,今天重读《第二十二条军规》,它仍然在拷问一个问题,即“在一个疯狂的世界中,到底谁是疯子?”

讲述 | 许志强

来源** | 《20世纪欧美经典小说》**

01.

**真实的对空作战,**看不见敌人的面孔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战争小说。作为战争小说它有一个特点,就是写打仗但没有出现过敌人的面孔。一部没有敌人面孔的战争小说,有点奇怪,是吧?而且,打仗写得也不多,主要是在写空军基地,飞行大队的官兵,写士兵、军官吵吵闹闹,还有嫖妓。

作者约瑟夫·海勒(1923-1999),纽约人,父母是俄国犹太移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海勒参加美国空军,担任轰炸手,中尉军衔,《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素材便是源于他的经历。他退役后在大学就读,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大学里任教。

海勒写小说、剧本等,创作的作品不算多,代表作是1961年出版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这部小说使他成为美国黑色幽默流派的旗手。此书拥有广泛的影响,是美国大学生的必读书,在世界各地都有读者群体。在美国文学史和欧美文学史上它都是一部地位很高的作品。

如果你是冲着打仗去看这部小说,那会失望的。如果你对没完没了的拌嘴、吵架、斥责、讥讽觉得心烦,那这部小说也看不下去的。

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个退伍军人写的读后感,说此书写得太真实了。为什么一部没有敌人面孔的小说,一部斗嘴吵闹、插科打诨的小说,会让人觉得很真实? 

小说的主干情节很简单,二战末期,地中海的厄尔巴岛以南八英里的皮亚诺萨小岛上,有一座美国空军基地,它轮番派出飞机轰炸意大利本土的德军军事目标,一会儿要去炸桥,一会儿要去炸村镇堡垒。

但是以约塞连(也译作“尢索林”)为代表的部分空军轰炸手,害怕送命,怕被德军高射炮打下来,因此想方设法逃避飞行,一会儿装病,躲进战地医院逍遥度日,一会儿擅自修改作战目标,和上级领导斗智斗法。

但是上级领导不断提高规定的飞行次数,约塞连的战友还是一个个死去了,绝望的约塞连无计可施,索性开小差逃到瑞典去了。小说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没有出现敌人面孔,是因为小说里每一次写战斗,都是写飞机在高空投掷炸弹,而敌人就是地上的高射炮火力网,所以敌人的面孔当然是看不见的。《西线无战事》《骑兵军》写地面战斗,《第二十二条军规》写空对地或地对空作战。

我们来看几段描写。

“那该死的高射炮火喷出一团团发恶臭的黑色浓烟,在他的四周上下急速地翻腾,恰似变化无常、硕大无朋的邪魔,时而徐徐上升,噼啪作响,时而摇荡不定、砰然爆裂,震得飞机格格直响、上下颠簸、左右晃悠,又一个劲地往机内直穿进去,威胁着要在瞬息间将他们全都湮灭在一片火海之中。”

高射炮火力网的威胁,该篇写战争的可怕主要是写这点。

我们在这篇小说中看见的都是飞机机舱里的操作,是B25型轰炸机,有驾驶员、副驾驶员、领航员、轰炸手等,各就各位。对这篇小说的印象,首先,是真实,其次,是真实,再次,是真实。也就是说,写得很真实。

这里所谓的“真实”是指空军作战人员都是很普通的人,各有各的性格,头脑单纯的阿费悠然自得地抽着烟斗说闲话、看风景,而顾虑重重的约塞连气急败坏地发布指令,尖声叫骂,胆战心惊。从这个细节来看,阿费胆大,约塞连胆小,不管是胆大还是胆小,都和血与火考验下的英雄主义毫无关系。

拿约塞连来说,约塞连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约塞连最擅长飞行规避动作,是整个飞行大队最出色的规避能手。常言道,艺高胆大。可约塞连却是艺高胆小,正因为怕得要死,他才练就了一副过硬的本领,懂得如何让飞机从敌人火力网中逃生。

战争小说的主角竟然是一个特别胆小的人,胆小也正常,谁不怕死呢?但是将这样一个人设置为小说主角,可见该篇基调有多灰暗了。

小说中写道:

“每次执行任务,只要一扔完炸弹,他便疯狂逃命,一边对麦克沃特死命吼叫:‘使劲!使劲!使劲!使劲!你这狗娘养的,快使劲!’而且对麦克沃特他一向是恨之入骨,好像他们在空中执行任务,遭陌生人轰炸,全都是麦克沃特的过错。飞机上,除他俩之外,其他任何人都禁用对讲机,只有那次去阿维尼翁执行任务是个例外。当时,一片混乱,着实让人痛心,多布斯在半空中发了疯,一个劲地喊救命。

‘救救他,救救他,’多布斯哭着说,‘救救他,救救他。’

‘救救谁?救救谁?’约塞连把耳机插头重新插入内部通话系统后,高声问道。这之前,多布斯抢过赫普尔手里的操纵杆,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响声,飞机突然俯冲下去,大伙儿全都给吓傻了,一个个呆若木鸡,约塞连的耳机插头由于剧震脱离了内部通话系统,他自己的头像是被什么东西死死粘贴在机舱的顶端,无法动弹,赫普尔又及时救了他们,他拼命夺回了多布斯手里的操纵杆,飞机几乎又是突然进入了平飞,重新飞回到他们刚刚逃脱的那一片猛烈的震耳欲聋的高射炮火之中。啊,上帝!啊,上帝!啊,上帝!约塞连默默地祈祷,他依旧头贴在机头的顶端,像是悬在空中,无法动弹。”

这个段落出现在小说开篇第五章,写一个名叫斯诺登的战友被弹片击中,躺在飞机尾舱里快要死了。以上通过几个片段让大家领略了该篇的战斗场面的描写。战斗有没有写得比《西线无战事》里的更激烈呢?应该没有,但读起来同样让人感到心惊肉跳。

我认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描写是划时代的。你看“我军”(就是作者所属的国家军队)的表现,写得不好也不坏;说是军人,根本没有英雄气概,受到攻击后,机舱里一片骂骂咧咧鬼哭狼嚎;说是正义之师,正气在哪里?

他们没听说过“轻伤不下火线”么?有人负伤就哭鼻子了?泣不成声,又是尖叫,又是祈祷,像什么样子?这是正义之师、王牌飞行大队的表现吗?

可他们的表现也没有坏到哪里去啊,通力合作,应对紧急情况,每一次都完成作战任务。他们参军作战,是因为政府有征兵条例,并不是出于道义上的追求。他们爱惜自己和同伴的生命,对流血牺牲十分害怕,这有什么不对的呢?他们是文明人,是正常的年轻人,不是“有纪律的畜生”。试问,在几千英尺高空,飞机被高射炮弹片击中,在封闭的机舱里,谁能不感到惊慌恐怖的?

我认为这篇小说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一,它写战争,没有突出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分,也就是说作战主体的道德优先立场完全看不到(其实二战的历史是有正义和非正义的判别的,美军代表自由和解放,纳粹德军代表邪恶和侵略)。

第二,战士不是英雄,他们更像是贪生怕死的反英雄,与此相应,军队不是“铁血之师”、“正义之师”,军队是一个科层化的、高度体制化的实体,和社会的其他组织并无太大区别。

这些就是小说所要表现的内容,毫无幻想,毫不粉饰,非常现实

相比之下,《骑兵军》还是有一种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的,《西线无战事》还是有一代人的理想主义和家园情怀的。

《第二十二条军规》让读者看到,现实不管在哪个层面上都是黑暗的,现实是圈套,是无理性的荒诞,而人处在这荒诞的现实中,他们逃无可逃,被剥夺了希望和光明,只能和这种黑暗的现实打成一片,变成可怜可笑的丑角,变成白痴、疯子和精神病人的模样。

02.

在疯与不疯之间:荒谬的悖论式军规

约瑟夫·海勒是第一个这样写战争和军人的作家,在他笔下,军队里从上到下每个人都是丑角,都有点奇出怪样、莫名其妙、疯疯癫癫。

这本书写战斗的场面本来就不多,写得多的是兵营里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这方面的描写才是主体部分,这方面我还没有做具体介绍。我举个例子,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

“近日,佩克姆将军下达了一道军令,要求地中海战区内的所有帐篷都必须平行搭建,每顶帐篷的门都必须极威风地面向美国国内的华盛顿纪念碑。但,德里德尔将军却为此大感恼怒。在他——一支军队的指挥官看来,这命令实在是一派胡言。此外,他联队里的帐篷该如何搭建,压根就轮不上佩克姆将军操什么心。

于是,这两位指挥官便为了各自的权限,发生了激烈的争执。结果,因了前一等兵温特格林的缘故,德里德尔将军占了上风。温特格林是第二十七空军司令部的邮件收发兵。他在处理信件时,把佩克姆将军的书信全都扔进了废纸篓,因为他觉得太冗长,这样,便定了争执的孰胜孰负。

德里德尔将军的书信文体很少矫饰,意见的陈述也比较质朴,颇合温特格林的口味,因此,他便竭诚遵照规章制度,快速把信件传送了上去。于是,因上峰不曾收到佩克姆将军的函件,德里德尔将军便在这场纠纷中取胜了。”

这个插曲的讽刺色彩我们都能感受到。这段描写算是开了眼界了,要求每顶帐篷的门必须朝向华盛顿纪念碑,真是绝妙的主意。还有,邮件收发兵居然是凭主观好恶处理工作,把他看不惯的信件扔掉。真爽!他看得顺眼的信函都是迅速传送上去的,能说他不恪尽职守吗?

佩克姆将军输了,德里德尔将军赢了,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输为什么赢,让人觉得有点滑稽,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两个大人物都很清楚,自己的权限必须捍卫,决不容许他人侵犯。

小说不仅写争权夺利,还写做生意。书中有一个叫米洛的人,原先不过是一名中尉飞行员,他比佩克姆将军更有想法。

他当了飞行大队的食堂管理员,给全体官兵改善伙食,弄了几架飞机在世界各地往返穿梭,做采购,倒卖食品,生意还做到了德国人那里,成立了“M&M果蔬产品联合公司”,后来公司发展为国际化的辛迪加联合体,据说是每个人都有股份。

这个米洛很有底气,有一次他领着四架装满货物的德国飞机回来,部队要扣押这些飞机,米洛破口大骂:

“没收?……美国政府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没收私人财产了?你们真不要脸!你们竟会生出这么可怕的念头,一个个都不要脸极了。”

米洛的思路多么清晰,法律意识多么坚定!他可是实打实的,不像佩克姆将军做一点花样文章。总之,他玩大了。

有一次他把埃及的棉花全都买进了,结果卖不出去,投机生意要蚀本了,约塞连劝他行贿,让政府买下来。米洛义正辞严地呵斥道:

“行贿!你真可耻!行贿犯法,这你是知道的。可做生意赚钱是不犯法的,对吧?所以,对我来说,为赚点正当利润而去贿赂某人,这不能算犯法,不是吗?不算,当然不算犯法!”

如果学过一点逻辑,就知道了米洛的这段堪称“漂亮”的逻辑三段论。一、行贿犯法;二、做生意不犯法;三、所以为做生意而行贿不犯法。

这类有意思的细节太多了,不胜枚举。再比如,有关这部小说的标题《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什么意思?

小说中有一段描写,是军医和约塞连的对话,军医说奥尔这个疯子可以来找他开证明,因为疯子可以停飞。约塞连问,难道让他来找你就可以停飞?军医说,对,让他来找我就行了。

约塞连问:这样就可以停飞了?军医说,不可以,这样我就不能让他停飞了。约塞连问,这又是怎么回事啊?军医答道:“这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凡是想逃脱作战任务的,绝不会是真正的疯子。”军医说的这条军规,还挺有逻辑的,是不是?

第二十二条军规具体是这样解释的——

“军规规定,凡在面对迫在眉睫、实实在在的危险时对自身安危表现出关切,便是证明大脑的理性活动。奥尔是疯了,可以获准停止飞行。他必须做的事便是提出要求,然而,一旦提出要求,他便不再是疯子了,必须继续执行飞行任务。

如果奥尔继续执行飞行任务,他便是疯子,但假如他就此停止飞行,那就说明他神志完全正常,然而,要是他神志完全正常,那么他就必须去执行飞行任务。假如他执行飞行任务,他便是疯子,所以就不必去飞行;但如果他不想去飞行,那么他就不是疯子,于是便不得不去。”

以上便是相关条款的解释。军规解释得非常清楚,而且很专业,很有逻辑:疯子想飞行,那真是疯子,就可以不飞了,他要开证明不飞,那就说明他没疯,所以就要继续去飞,而他继续去飞就说明他疯了,所以不必去飞,他不飞了,就说明他不疯,所以他要去飞……

这是第二十二条军规。人人都得遵照执行。约塞连和他的战友们就像这条军规所规范的那样,要做到疯而不疯,必须疯又不能疯,这就是他们的面貌,是他们不得不保持的状态。

总之,《第二十二条军规》这部小说,**正话反说,反话正说,戏仿,插科打诨,嬉皮笑脸发神经,讽刺十分犀利。它的讽刺不流于表面,而是以逻辑和悖论的形式展开。**此书将战争小说和荒诞派文学的调子混合在一起,开辟了战争文学的新篇章。

实际上它已经不限于战争小说,更是社会生活的寓言和写照。

03.

“黑色幽默”:令人胆寒的喜剧场景

最后再讲一下“黑色幽默”这个概念。

什么叫做“黑色幽默”?学界有定评,搜索一下就可以查到,这里我暂且不赘述了。今天我结合细节谈一下这个概念。

海勒这部作品,通篇都是诙谐、讽刺、插科打诨和不正经的桥段,说它幽默是不难理解的。为什么幽默前面加黑色二字?主要是因为有些喜剧性场景太恐怖,不是一般的诙谐滑稽了

例如,医院里一个浑身裹了白绷带的伤员,只露出嘴巴,一个黑窟窿,插着温度计,不知道是死是活,两条腿还被高高吊起来。这个造型是滑稽的,也是惊悚的,这种不动声色的冷静描写,就是典型的黑色幽默。

总的说来,《第二十二条军规》刻意表现的是现实的荒诞,它把战争题材和荒诞派文学的基调结合起来,笔法夸张而犀利。它不仅是战争文学也是二战后纯文学的划时代之作,才华横溢,充满创意。

前面讲到的那个疯子奥尔,原来他是装疯卖傻,妓院里打不还手也是蒙蔽众人的障眼法,谁能想到他早就在策划逃生呢?

最后趁飞机失事,他用磨炼已久的救生技能,划着小艇逃之夭夭,逃到瑞典去了。这个插曲怪诞有趣,说明黑色幽默也会露出一丝轻松的笑容。

总之,约瑟夫·海勒的小说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将战争题材和荒诞派文学的观念结合起来,基调是讽刺、忧郁和怪诞,这是一种新的战争小说,没有英雄主义,主人公是胆小鬼,而所谓“正义之师”,从上到下都是浑浑噩噩,玩权术的玩权术,做生意的做生意,装病的装病,写得非常真实。

我们讲情色文学时经常说“尺度大”,实际上,海勒这部小说尺度就很大,因为这样来写军队的还真没有。只有欧美作家才敢这么写,大胆暴露现实,把正义之师的崇高形象彻底解构,还它以实际面目,这是真正的大尺度

刚刚讲到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绕口令式的解释估计把大家都给绕晕了。书中有不少地方写到这条军规,其实有更简单的解释。什么是第二十二条军规?第二十二条军规就是“不一定”,就是可以这么解释,也可以那样解释,只有上级领导拥有解释权,这才是关键。

例如,飞行大队的顶头上司卡思卡特上校,他为了向上面邀功,将指战员的飞行次数一次次往上提,本来规定飞行三十次就可以回国了,后来增加到三十五次,然后是四十次,然后四十五、五十、六十、六十五,等等,也就是说,长官意志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凡是捉摸不定但必须遵照执行的便是第二十二条军规。可以说,第二十二条军规就是罩在我们头上的高深莫测的权力意志,让人逃无可逃。

如今,“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 22)成了一个英语成语,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我们知道这部小说是写现实的,不只是写战争。小说的寓意深刻,笔锋犀利,恐怕也不止是在揭露美国现实吧。

把它说成是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反映,没有不对,但是把范围缩小了,难道其他时候就没有危机,就没有第二十二条军规了吗?

*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由许志强主讲看理想节目《20世纪欧美经典小说》第69、70讲,经过大量删减,完整节目内容欢迎移步“阅读原文”了解。

📖 ✍️ 😶

长按图片扫描二维码

探寻20世纪小说里幽微的人性

音频编辑:天真

微信内容编辑:苏小七

监制:猫爷

图:《第二十二条军规》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商业合作或投稿:xingyj@vistopia.com.cn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为了伊朗女性的自由

昨晚世界杯伊朗对阵英格兰这场比赛开战前,伊朗队22人集体拒绝唱国歌,以表达对国内女性争取权利的支持。看台上一位伊朗女性目睹这一幕,难以抑制地流下了眼泪。 像伊朗这样的国家,平日很少能有机会进入中国人的视野,更别提伊朗女性了。在很多国人的心目 …

从“男频爽文”到“女权爽剧”?小小《赘婿》背后的江湖

近日,由同名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赘婿》上映。其剧情设置中的“男德学院”让不少观众直呼有趣,但与原著大相径庭的改编也让不少“原著粉”怒打一星。尽管好恶参半,电视剧《赘婿》无疑还是收获了极高热度。 微博的#电视剧赘婿#话题阅读量已超过9亿。 …

豆瓣9.5,他们即使逃过了炮弹,也还是被毁灭了

最近,有一部高分电影上线,《西线无战事》。这个名字你可能并不陌生,不管是1930年的老版电影,还是同名原著小说,我们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通常就会想到《西线无战事》。 可以说它是描写一战的经典,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部作品太有名了,1929年 …

官场小说有多少可信度?

知乎用户 一步莲华​ 发表 《中县干部》和《西游记》才是最可信的,不解释。 【中县呢,研究的是 08 年,甚至更早前的事,那个年头,中县几乎可以代表各地的情况,但 2010 年之后,公考愈加规范,你们是看不到 zf 通讯录犹如四大家谱的夸张 …

航校生与他们看不到的蓝天

收录于合集 #殷盛琳 41个 文****丨殷盛琳 编辑****丨王一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8级飞行技术专业 徐浩 航校生培养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前两年在学校(指航空院校,具备学历教育能力,负责理论培训)学理论知识,大三寒假开始,下航校进行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