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日记该在海外出版吗?|面面观No.27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对方方日记的争议已持续多日,成为疫情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朋友圈撕裂事件。过去一段时间,争议达到白热化,在4月22日甚至成了微博热搜第一位。

/ 图源网络 /

1月25日,武汉封城后两天,被禁足城内的武汉作家方方开始记录封城后的生活,并在网上发表。方方日记因其平实的语言、真切的情感而受到不少读者喜爱,在社交媒体上广为传播。

一个多月后,中国疫情逐渐平复,国内舆论重心转向复工复产和国外疫情消息。此时,对方方日记不满的声音开始出现。随着国外疫情的发展,不满、指责的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讨伐”于4月初进入小高峰。支持和反对的争议焦点则从日记转换到方方是否享有特权、名下的别墅来源是否合法。当时人们未料到,更大的波澜还在后面。

4月8日武汉解封,当天微博上传出方方日记在国外出版的消息。许多网友谴责方方这一行为会损害国家利益。一些原来喜欢并支持方方的人当即“粉转黑”,甚至包括一些武汉人,他们称之前”错看了方方”。而另一些网友仍然支持她,认为海外出版无可指摘。

大半个月过去,参与论战的人越来越多,朋友圈空前撕裂。

当面红耳赤的争吵翻过篇去,愤而退群的怒气渐渐平息,我们一起回头看看,双方的分歧究竟在哪里。即便互相不认同,能否仍去尝试理解对方?为此,我们希望通过本文厘清事实经过,呈现双方观点,创建理性对话的基础

日记内容真实、客观吗?

反对方

不够真实、客观,多是道听途说

关于日记内容真实性的质疑,起源于一张手机图片

2月13日(正月二十)的方方日记中写道:

……更让我心碎的,是我的医生朋友传来一张图片。这让前些天的悲怆感,再度狠狠袭来。照片上,是殡葬馆扔得满地的无主手机,而他们的主人全已化为灰烬。

有不少网友看到配图,指出其中手机多是年代久远的翻盖手机,因而质疑图片的真实性,随之质疑方方文字的真实性。

另一件引起广泛质疑的内容是关于一位广西护士。在3月23号的日记中,方方记录:

医生朋友告诉我,她还是去世了,生命中断在抗疫的最前线。她叫梁小霞,今年28岁,让我们永远记住她。

但后经证明,这篇日记发布时,梁小霞护士在昏迷中,并没有离世。

反对者认为方方文中存在的事实错误,源于日记中的信息非“眼见为实”。日记不少内容建立在道听途说的基础上,而非亲身经历或感悟,不是合格的叙事类日记

支持方

包含主观情绪和难以求证的消息,可以理解

对于手机图片,方方称自己的日记一直是纯文字记录,图片为转发者所加。有媒体查到,那张图首次出现是在方方2月13日日记发布后的2月14日,微信公众号“半城郑州”转发的版本上。

方方还通过媒体表示,除了她还有其他湖北的专家们知道这些手机的故事,有专家写了内参,建议保存好这些手机,等疫情结束之后尽量找到手机的主人,找不到主人的手机可以作为历史证物收藏在纪念馆中。

广西援鄂护士一事被质疑后,方方当天就去核实在后续的日记当中自行更正,并在日记中写下“向所有读者表示真诚歉意,更要向梁护士家人表示真诚歉意”。(见《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终篇)》

针对“道听途说”的指控,支持者强调日记这种体裁的特性,其中包含主观情绪和难以求证的消息可以理解。她写的就是自己身在疫区每天听到的信息,并没有标榜是亲眼所见、实地调查。其中不少信息来源于她的医生朋友,这也可以理解为他们作为匿名专家提供信息。即使一些正规媒体报道,也会引用匿名专家提供的消息。

不少支持者认为,日记内容的不完善并不影响出版,增加一些注释说明即可。对此,方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出版时肯定会有细微的修订,也需要加一些注释。

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出版?

反对方

以偏概全,没展现“正能量”,不适合出版

日记中,展现封城下疫情惨烈的内容比比皆是,如某患者排队排到可以住院时却已去世等。除此之外,人们在封锁下的生活之艰难也被一一记录其中,如被困在武汉里的外地人无家可归。

许多反对者都认为,方方日记记载了太多负面内容,忽视了抗疫时那些令人感动的场景,比如人们互相帮助的“正能量”,并不能展示疫情全貌,因此不适合出版。

支持方

对抗疫起到正向推动作用,不承担面面俱到的记录任务

支持者指出,方方身处疫情中心,在最艰难的时刻,顶住巨大压力,将问题暴露出来,有利于引起重视、作出正确决策。方方日记及其引发的舆论,对政府了解武汉人的真实生活,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起到了正向推动作用

此外,通读方方日记,可以看到它多方面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抗疫历程——既记录了相关部门前期的惊慌失措,又记录了后期的强力应对;既记录了武汉医疗资源崩溃时人民的苦难,又记录了举全国之力支援武汉的行动。随着时间线推移,有死亡人数的下降,有对医务人员的赞美,有对援汉医疗队伍的感恩,还有细致入微的社区和单位、捐物捐款的企业家、忙前忙后的义工团队……其中还多次表达对政府的信任,对社区工作的肯定,并不是只看到负面信息。

另一方面,日记本身就是一种个人叙述,并不承担面面俱到的记录义务。从日记中可以看到她随疫情变化而变化的心理历程:从前期的慌乱、恐惧、愤怒、质疑、批评,到后来的平静、坚守、鼓励、感谢,这也代表了武汉疫情期间的一部分个人情绪变化历史。

支持者认为,这本书的出版,是方方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有利于信息公开。她在海外出版日记,不需要承载“代表中国去宣传防疫经验”(摘自高赞评论)的任务。

海外出版这么快,有问题吗?

反对方

出版周期快得反常

4月8日,方方日记海外出版的消息传来后,一些反对者指出:通常图书出版需要1-2年时间,而3月25日才结束的方方日记竟然在武汉4月8日刚解封就出版,而且先在海外出版,“这背后一定有问题”。

反对者认为,欧美目前有动机快速推动方方日记的出版,以将民众的目光从本国政府抗疫不利转移到声讨中国,发泄情绪。

支持方

无反常,意大利作家的隔离随笔集已在全球出版

事实上,方方日记外文版目前都还只是在预售,英文版的正式发售期为5月,德文版和日文版是6月。

图书的出版周期不能一概而论。较快的周期,从完稿到出版只需要3-4周时间。2-3个月内出版并非特例。而且方方每天的日记已经在网络直接发过表,译者无需等待作者完成全书,可立即着手翻译已经发表出来的部分。因此,这个出版周期并无反常。

方方称,曾有国内出版计划,但看到近期的网络舆论反对后,国内出版社都放弃了。

这个时间出版有特殊价值:武汉封城期间的记录能够为正在被病毒践踏的国家提供一些经验,让他们看到何种措施会产生何种效果,可以吸取经验,有利于国际合作。如果等到疫情过后再出版,就失去了这部分价值。

与方方日记形成参照的是,意大利作家保罗•乔尔达诺(《质数的孤独》的作者)在因疫情隔离期间写了随笔集,讲述封城之下的每日生活和反思。这本书在26个国家出版发行,其中英文版于4月16日开始在英国亚马逊网站发售,日文版纸质书4月24日在日本书店上架。这本书在本国之外的出版速度,比方方日记更快。

/ 图:意大利作家记录疫情隔离生活的书,4月16日开始已在英国亚马逊网站发售 /

/ 图:有美国读者在评论中写道:这本书记录的意大利人在疫情封锁中的日常生活,跟自己经历的很相似。“不要让这些痛苦白费”,这是全世界所有人共同努力的机会。 /

在海外出版,会对中国不利吗?

反对方

对中国不利

一些反对者认为,近期,西方舆论有“让中国为全球疫情负责”的说法。还有人提起了诉讼,理由是中方未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导致疫情扩大,进而使美方蒙受损失。方方日记此时在海外出版,其中那些展示中国抗击疫情不利的内容,是在为敌方“递刀子”。

支持方

会引起外国民众的共鸣,不会给中国减分

支持者认为,说方方日记的出版会加剧中西方之间的矛盾,这样的说法不合适。

这些日记一直是在网络公开的。除了这些日记,疫情事件本身还有其他大量公开的中英文记录、报道,并不是秘密。而且,即使真有少数外国政客鼓动的对中国的诉讼成立(由于主权豁免原则,诉讼成立的可能性极低),一本作家的日记也不可能成为被采纳的证据。

全球合作的基础之一就是人们之间的坦诚与共情方方日记以个人叙事的形式表现了疫情期间武汉人的一部分生活,成为了全球人民疫情对抗史的一部分。如今,在同样进入封锁时期的欧美民众看来,其中记叙的感受与情况,与他们在封锁期间的经历有着相似之处。这样真实而诚恳的记录,一定程度上来说,会引起他们的共鸣和理解。而这种人类共通的情感正是我们实现全球化,实现国际合作的重要的一步。

而且,对于地方政府、对于个别政府官员的批评,并不代表是在抹黑全体中国人,不应该将两个概念混同。

因此,方方日记在海外出版,不会给中国减分。

海外出版机构会不会故意歪曲日记?

反对方

它们会按原有对中国的偏见来歪曲日记

方方日记的外文版书名定为《武汉日记》,引起许多反对者不满。他们认为,《武汉日记》应是一座城池所有人的共同记忆,而不是一个人的日记。

更让许多反对者诟病的是,4月初公布的日记英文版副标题是“Dispatches from the original epicenter”(来自疫情震中的报道),德文版副标题是“被禁止的日记,来自新冠危机开始的城市”。

反对者认为,标题和这两个副标题都有污名化武汉、污蔑中国的嫌疑。目前科学家并没有确定病毒来源地是哪里,美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已于3月17日发布在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医学》上,证实病毒的起源不是武汉海鲜市场。虽然疫情最先在武汉大爆发,但零号病人还没有最终找到,病毒的最初起源地,仍然不明确。

此外,亚马逊平台上,对介绍英文预售版本的介绍中提到“社会不公、腐败、滥用职权、系统性政治问题阻碍了对传染病的反应。”反对者认为,这也是在污名化中国的抗疫措施。

支持方

歪曲可以通过沟通被纠正

支持者指出,其实在海外出版消息传来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日记就以“武汉日记”闻名了。在3月初,《新华每日电讯》报道方方时仍使用此名称。作为在封城期间武汉人写下的影响力最大的日记,这样命名无可厚非。

方方的支持者表示,original epicenter 翻译成“病毒起源地”是错误的译法,epicenter是个中性词,此次新冠肺炎大流行中,这个词不仅用在武汉,也用在意大利、纽约等地,仅仅表示是爆发中心地。所有的爆发中心地都可以使用这个词,并没有污蔑之意。

方方在接受學人Scholar公众号访谈时也对此进行了解释:(见《方方对海外出版日记的回应(最新修订稿)》

英文封面征求过我的意见,但我因为并不懂英文,所以没有想到过标题会改动。而白睿文先生(注:翻译)也忽略了小字(也有人说那是一个中性的词)。后来发现问题,白睿文先生也向我表示了歉意,然后立即要求所有的出版社必须尊重我的原标题。德文的封面,我当然没有看到过。德文翻译是阿克曼先生,他和白睿文先生一样,都是对中国非常友好的人。现在的销售商在促销,或许会有言论走偏的问题。我没有外文阅读能力。但这些都可以及时纠正。目前已经协商好,要求这些文字必须先给翻译看,然后交我确认。而两个封面已经都改了过来。

目前亚马逊预售页面上已更改了副标题和封面设计。英文版的副标题“Dispatches from the original epicenter”(来自疫情震中的报道)改为“Dispatches from a Quarantined City”(来自一个隔离检疫城市的报道),预售介绍也进行了调整,改为“社会不公、滥用职权和其他问题阻碍了对传染病的反应,也让她陷入了网上的争议”。德文版预售页面则删去了封面和副标题。

/ 图:修改后的英文版预售页面 /

/ 图:德文版预售页面删去了受争议的副标题和封面 /

对于方方日记,不同的声音仍然会继续争论下去。这背后,其实存在着不同价值观念的冲突

在一方看来,国家与政府是一体的,批评政府、批评官员的做法,无异于不爱国,会损害全体国人的利益;在国际关系上,不少西方国家对中国虎视眈眈,这种批评的声音流传到国际社会上时,尤其容易伤害国家利益。比如,有一些意见领袖认为,不能用“政府vs社会”的二元区分来认识中国,而要用传统东亚社会——政府和国家一体的观点来理解,并且要意识到中国需要在西方的敌视中崛起。

而在另一方看来,国家与政府不是一体的,不应该将政府受到的负面评价等同于国民的被污名化。一个更加透明、受到更广泛监督(哪怕是国际舆论监督)的政府更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缺乏监督和制约的权力滥用所留下的历史教训,应该被记忆我们应该更加开放性地融入国际社会,而不是持有敌对、抗拒的态度。如果一些舆论,包括国际舆论存在有失公允的情况时,可以通过更多的沟通和展示,去及时纠正、改变印象,而不是杜绝信息的发布,展现出一种更为封闭、隔阂的姿态。

观点的多元,是世间的本来常态。观点不同,双方可以论证,可以讨论,不代表彼此必须水火不容、不共戴天。

但是,这个讨论有一个前提,就是基于事实,并且不进行人身攻击

在这场大争论中,让人遗憾的现象是,有的人没有通读过方方日记就说它抹杀了中国抗疫的一切努力;明明还在预售期,有的网友就言之凿凿这本日记已经有外国友人买到并且开始歧视中国人。

让火药味继续升级的,是观点双方的互扣帽子,有的甚至是互相举报。有的要求封杀方方,斥之为汉奸走狗;而有的方方支持者,将反对者一律贴上“极左”“五毛”的标签。

其间还有不少相互的脏话谩骂,不忍卒读。而这些,不仅不利于我们把道理越辩越明,还让本已不多的公共讨论空间继续坍塌

在全球化趋势倒退、民族主义兴起的今天,在这个越来越撕裂的社会,是继续让仇恨、争吵分裂我们,还是用包容、谦逊、理性的心态,去倾听不同的声音、接纳不同、增长新知、增进理解?这,也是方方日记继续留给我们的课题。

参考资料:

[1] 方方. 或许那时他们才会懂得百姓. 财新博客,2020-02-13,http://fangfang.blog.caixin.com/archives/221490

[2] 白璐.【辟谣】殡仪馆无主手机扔满地,主人已化为灰烬?作家方方:将起诉造谣者. 上观新闻,2020-02-15,https://www.shobserver.com/news/detail?id=211719

[3] 方方. 方方日记完结篇: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3月24日). ”二湘的十一维空间“公众号,2020-03-25,https://mp.weixin.qq.com/s/cnjyFlzf193M9oZkisZAxw

[4] 方方对海外出版日记的回应(最新修订稿). “學人Scholar”公众号,2020-04-11,https://mp.weixin.qq.com/s/zIW_N_06g7jUXd4xwk6mCg

[5] 喻珮. 作家方方:没想到这么多人读我的“武汉日记”,现在仍不习惯|草地·访谈. 新华每日电讯,2020-03-03,https://mp.weixin.qq.com/s/rfJn0dfLeG1ODm5iSSLmZA

[6] 姚意. 肺炎疫情:从法律角度分析美国密苏里州诉中国政府案. BBC中文网,2020-04-23,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52391457

关于面面观:面面观是C计划的特色栏目。针对当下公共生活中的复杂话题,呈现不同角度的多元观点。了解反对者们都在想些什么,我们才有可能更好地对话。

关于C计划写作小组:C计划写作小组是由一群热爱思辨的青年学人组成的志愿写作团队。小组成员协作写作,为你呈现复杂议题的多面观察。

作者

金华

韩沐君

徐蕊

王茜

吕顺

金华,教育工作者。

韩沐君,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英语文学硕士毕业生,女权主义者,自由主义者,日常追星狗,(伪)文学少女。

徐蕊,C计划志愿者。

王茜,香港大学城市规划系博士,喜欢关注人与人,人与城市的关系。

吕顺,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懒。

编辑:fangsc

C计划传播官员,

前媒体人,关注教育、心理。

▷ 排版:鱼香

最新课程

C计划一直致力于推广思辨教育,重塑公共理性。

批判性思维的训练,需要从小做起。

最近,我们推出了第一期《儿童批判性思维养成课》,适合7-13岁孩子。6节音频课,教会孩子区分事实和观点,认识多元价值,告别从众和盲信权威。扫一扫,开启孩子的独立思考之旅吧👇

更多信息,请扫右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小阅微信咨询。

推荐阅读

▷ “白左”“粉红”“公知”“五毛”……我们根本的分歧到底在哪里?

▷ 学会有效的网络对话|蓝方专栏

▷ 政见不合,该分手吗?|面面观No.24

▷ C计划主创蓝方:信息素养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复杂

点“在看”,传播理性的声音👇

C计划团队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真正的悲哀:反对方方日记的正确姿势

我不是文艺青年,也不太爱读文学作品,最多读读武侠、推理这类流行小说,疫情之前对方方一无所知,现象级的《方方日记》也没有全篇跟读,其中几个篇章在禁足期间零散看过,感觉尚可。 最近风向突变,《方方日记》的海外出版,引发轩然大波,甚至为了方方,亲 …

方方:我的书跟国家之间没有张力

_这个裂缝根本就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弥合这一裂缝,需要大家学习常识。只要有常识,这些裂缝根本没有存在的可能。 _ 我的书跟国家之间没有张力 文/方方 (学人君按:近日来关于作家方方的武汉日记将出版外文版的消息,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但与出版相关 …

作家方方:我不是一个专门挑刺的人,有时说几句反思的话–上观

**摘要:**方方坦言,她根本没想过“武汉日记”如此受到读者追捧。 作家方方每天一篇日记,记述抗击新冠肺炎背景下的武汉,其平实的语言、生动的叙事、真切的情感、敢言直言的风格,被网民争睹为快。方方2月22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坦言,自己并不 …

武汉封城第43天,我问了方方一些日记之外的“批评”问题

本 文 约 37****00 字 阅 读 需 要 8 min 武汉封城第43天,也就是今天凌晨,方方在日记里写道:“一个人的记录,微不足道,更不足概括全貌,但无数个人的记录,汇集一起,真相便会以全方位形态露出水面。” 这应该是她对“方方日 …

专访:作家方方和她的“武汉日记”

原标题:独家专访:作家方方和她的“武汉日记” 中新社记者 夏春平 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封城”中的武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世人关注,著名作家方方每天一篇的“武汉日记”也因此走红网络。其平实的语言、生动的叙事、真切的情感、敢言直言的风格感染着每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