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腾讯旗下 App 不得新上架或版本更新,腾讯回应正配合监管部门进行合规检测,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罗超 发表

1、这个事情,不是针对腾讯的。而是《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相关规定出台后对 App 的新审核要求。

2、但是为什么腾讯会触发这个 “先审再更新”?据说因其今年被通报四次有关系。年初工信部的行风纠风指导意见提过要求,同一个企业不得被公开通报三次。这就跟驾照分一样吧,一年有几次违规机会,分扣没了就要上新流程了。

3、这里面的措辞可以感受一下,特别是 “高压震慑”。

4、个人信息保护、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 再加上各种规章制度,以后互联网公司只会越来越乖,合规部门越来越重要,互联网公司可能要设立首席合规官。因为越来越多法律政策在监管着互联网公司,不能只是表面声明说整改啥的就可以了,要落到实处才行,产品可以进行技术审核,同时也有巡查、用户、媒体等更加广泛的监督。总之,互联网公司要在 “合规” 上进行大量的投入才能平安睡觉,才能好好做生意。

知乎用户 霍华德​​ 发表

我看很多人都提到了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

我觉得这里面对腾讯影响最大的就是腾讯广告了

某些用户特征恐怕再也拿不到了

受影响最大的模块是用户画像

ctr 有可能下降,进而影响腾讯广告的收入

算法工程师肩上对压力更大了

简单有效的特征拿不到了,只能去挖掘中长尾特征

内容理解可能是一个突破口,之前内容理解因为 roi 不高,技术难度大,收益有限,一直优先级不高

现在好了,roi 再低也得去做了,我觉得挺好的,国家强迫把腾讯从局部最优里赶出来了

现在被迫去探索全局最优,那就必须加大技术的投入,去做有难度的事情。

知乎用户 36 氪​ 发表

11 月 24 日,有消息称工信部将发布审查新规,新规要求 11 月 24 至 12 月 31 日所有 APP 上架前 (包括版本变更) 需通过工信部审查,预计审查一次需 7 天。

另有网络截图显示,“接到工信部信管局电话通知,从即时起,腾讯计算机主体旗下所有 App 不得新上架或更新新版本,各应用商店和分发平台均须立即执行。”

受市场传言影响,腾讯 24 日尾盘小幅跳水跌近 3%,报 467.4 港元,此前已连续 5 日下跌。

腾讯就此向 36 氪回应称,我们正持续升级 APP 对用户权益保护的各项措施,并配合监管部门进行正常的合规检测。在此期间,用户可正常下载使用 APP 现有版本。

自 11 月 1 日《个人信息保护法》生效以来,监管部门加大了对各家企业的用户数据合规监管。11 月 5 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的通知》决定,自 2021 年 11 月至 2022 年 3 月,开展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简称 “524” 行动),聚焦 APP 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优化企业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和优化开屏弹窗信息展示方式等。

**近期,腾讯多次遭到反垄断监管。**11 月 20 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四十八条、四十九条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涉案企业分别处以 50 万元罚款。其中涉及腾讯系的为 13 起,涉及阿里系 12 起,涉及百度系 4 起等。

互通互联方面,9 月 17 日,腾讯发布关于《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的声明中表示,近期,工信部对外链管理提出了专项指导意见,微信将落实 “以安全为底线” 的互联互通。随后,微信逐步放开外链跳转。

知乎用户 平凡​​ 发表

腾讯的回应:正持续升级 APP 对用户权益保护的各项措施,并配合监管部门进行正常的合规检测。在此期间,用户可正常下载使用 APP 现有版本。

因为犯错次数太多,好比达到了熔断的阈值一样,一次两次三次就算了,四次直接关停整顿。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的 APP 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中,腾讯公司旗下 9 款产品存在违规行为共计 4 批次被公开通报,违反了 2021 年信息通信业行风纠风相关要求

措施也写的明明白白,**过渡性的行政指导措施,**也就是过了这阵就好了,至于会到什么时候?

工信部对腾讯公司采取过渡性的行政指导措施,主要要求是,对于即将发布的 APP 新产品,以及既有 APP 产品的更新版本,上架前需经工信部组织技术检测,检测合格后正常上架。

我觉得答案在最后一句

4 月 13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 2021 年信息通信行业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烈宏出席会议并讲话。
刘烈宏充分肯定了 2020 年信息通信行业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取得的成绩,全行业在支撑疫情防控、提升服务能力、优化市场环境和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成效显著
刘烈宏指出,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事关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事关民生服务、事关行业形象,全行业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提速提质,强基赋能,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整治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感;要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刘烈宏对抓好 2021 年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提出四点要求: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 二是落实主体责任; 三是加大监管力度;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各单位要按照工作部署,科学筹划、真抓实干,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这明显就是多年准备,马上迎接大考了,就怕你考试之前乱玩游戏影响成绩,直接把你手机电脑没收了,等考试结束完再发给你。

没啥毛病。

知乎用户 游戏新知 发表

今天相关的截图在游戏从业者的群里传,很多人都觉得事情一看就是假的,但是往往是一件事一看起来就是假的,但是传播得很广还看不到辟谣的时候,往往就是真的。

五点多《科创板日报》从腾讯那里证实了这件事:

1. 即将发布的新 App、现有 App 的更新受影响;

2. 现有 App 的下载不受影响,用户更新已有的 App 新版本(已上架的 App 新版本,但用户没有同步更新的情况)不受影响。

发在微博上的信息更加详细:

这件事情对腾讯的影响从今天的股价波动里也能感受到。原本传闻 11 月将重启的游戏版号到目前还没有发放,而已有 App 的更新和新 App 的上架又受到影响,寒冬无疑了。

知乎用户 BT 财经 发表

文丨 BT 财经 Han

11 月 24 日,消息面上腾讯旗下 App 被要求暂停更新的资讯,短暂扰动了腾讯控股(http://00700.HK)股价。发生什么了?

腾讯旗下 App 被要求暂停更新始末

11 月 24 日央视新闻报道,工信部将对腾讯公司采取 “过渡性的行政指导措施”。具体来说,就是要求腾讯即将发布的新 App、和现有 App 产品新版本,在上架前要经过技术检测,检测合格后正常上架。

不止是对腾讯、而是对所有需要审查的 App 而言,这个 “技术检测” 需要多久?从目前已有信息来看,单次审查的时间约 7 天;简单点说,新上架一款新 App、或对既有 App 的版本更新,较会比以往而言会多耗时 7 天。

这个 7 天的推测从何而来呢?据《深圳晚报》等媒体报道,11 月 23 日有消息称工信部发布审查新规,要求在 11 月 24 日到 12 月 31 日的这近 40 天时间里,期间所有 APP 上架前和更新需通过审查,预计审查一次 7 天。

**腾讯也第一时间回应称,“正持续升级 App 对用户权益保护的各项措施、配合进行正常的合规检测”。**App 现有版本的正常使用在此期间没有受到影响。

BT 财经认为,这一 “过渡性的行政指导措施” 今天会实施在腾讯上,明天还会用于监管更多企业。更加严格地保护个人信息已经成为一种风向,这并非是针对某一家企业的政策,而是全世界都在关注和发展的趋势所在。

为什么这次第一颗棋子落在了腾讯头上?央视新闻的报道显示,今年开展的 App 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里,腾讯旗下 9 款 App 存违规行为、前后共 4 次被通报,达到了 “违反 4 次即触发相应监管” 要求。

《财经》援引政策界研究员和法律界人士观点展望道,目前从国家到省市各级层面都在展开相关执法,未来类似检测将针对整个互联网行业的 App;通过一次检测并不代表 App 就完全没问题了,未来还应当建立系统科学的治理模式,并应完善消费者投诉机制”。

可以预见的是,进一步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将会是整个科技互联网行业都要面对的共同课题。

机构和投资者怎么看?

**从股价表现来看,市场迅速消化了上述消息。**11 月 24 日消息公布当天,腾讯控股尾盘一度下探后迅速回调,收跌 1.87%;次日公司股价恢复上涨,截至发稿涨幅超过 1.8%。

在 2021 年随中概股下跌后,目前腾讯处于估值低位,尽管近期股价有所反弹,但市盈率仍在 20 倍左右,距离此前 8 月 “史上最便宜腾讯” 的 17 倍市盈率并没有反弹太多。

**从最近的消息面来看,不乏机构减持对公司业绩的看好。**花旗、兴业、东方证券等中外机构对其维持 “买入” 评级,东兴证券 11 月 18 日对其维持 “强烈推荐” 的评级。

此前腾讯发布了 2021 年三季报,数据显示公司营收同比增长 13.5% 至 1423.7 亿元,归母净利润(IFRS)录得 395 亿元同比增长 2.5%。三大业务板块中,增值服务同比增 7.7% 至 752 亿元,网络广告业务同比增 5.4% 至 225 亿元,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同比增长 30.3% 至 433 亿元。

**兴业证券研报认为公司广告业务短期承压,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业务得益于支付业务日活和使用频率提高而增长。**微信(含 WeChat)月活同比增长 4.1% 至 12.6 亿,显示社交生态稳步增长。但是游戏业务上线慢于预期,系因为三季度来国内游戏审批暂停;而好的一方面是腾讯游戏海外表现文件,收入同比增长两成至 113 亿元,已经占到整个当季度游戏收入的四分之一。花旗在维持腾讯买入评级的同时也指出,腾讯认为 VR 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对于丰富游戏体验至关重要,公司正在推动日本等海外市场的 ACG 游戏扩张。

公司 to B 端的业务增长也较为强劲,东兴证券指出公司金融科技和企业服务收入增速高于整体,**支付业务有望继续扩张,云及其他企业服务业务上,SaaS 和 PaaS 等业务均进展顺利。**在风险提示中,多家机构仍提示相关政策调整带来的业绩影响,以及游戏收入不达预期、投资标的收益波动等风险。

目前对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的监管和整治已进入深水区,在前景向好、但转型阵痛期,各领域龙头公司将如何应对?BT 财经也将与你一起继续观察。

知乎用户 findyi​​ 发表

之前在微信和好友聊个天,发个喜欢东西的截图,甚至微信语音说了句话。

不出意外,几小时后对应的商品就开始在:朋友圈广告、公众号流量推荐、看一看广告等各种地方出现了。

潜移默化之下,你心欢喜,于是下单买了更多东西,还感叹一句:微信懂我!

这其实就是你的碎片化特征数据全部被平台掌控后很自然发生的事情,用你的喜好完成收割。

这其实还好,毕竟腾讯还比较收敛,某些不收敛的巨头(不敢点名)经常弄出什么大数据杀熟,同样的路线、同样的商品,因为算法推测出你很着急,立马高价卖给你,还是打着全网最低价完成连根拔起。

说白了,这个监管就不是针对腾讯的,是针对所有巨头,用户的特征数据不允许被巨头全面获取,不允许被巨头利用来谋取暴利。

其实这也是吻合共同富裕的大政策,毕竟韭菜天天被巨头割,怎么共同富裕?最终结果只能是巨头越来越氪金,韭菜们越来越月光。

国家现在用的方法是矫枉必先过正,看看这高压震慑:

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反垄断立法、反不正当竞争立法…… 再加上各种限制和正常,以后互联网公司一定会越来越乖,互联网巨头的合规部门会越来越重要。

对老百姓来说,这绝对是好事!

知乎用户 马铃薯猪 发表

知乎用户 非著名程序员​ 发表

目前腾讯已经回应了:正配合监管升级保护措施。

就目前来看,问题不大,只是配合工信部进行安全升级,为了保护用户隐私。当然了,通过这件事,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自 2021 年来,工信部确实加大了对各类 App 隐私安全的查处力度,像腾讯这样的大企业也不能幸免。

而且,我们国家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法》也都早已审议通过了,正式实施日子是 2021 年 11 月 1 日,所以,我们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各相关部门会对互联网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查处力度上升到一个新台阶,这两年会非常频繁,毕竟,新出台的法律也要少几把火,树立相关的案例标准,才能起到警示作用,才能为后来者提供案例参考。

否则,各大互联网平台和公司怎么会重视起来呢?要想让各大互联网公司和平台遵守《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法》必须得抓几个典型啊,所以,其他互联网公司赶紧整改吧,别被当成反面典型,这把火最起码得烧两年吧。

知乎用户 门徒 发表

很简单,去 B 站搜搜 wegame,甚至不用看视频内容,看看标题就知道为什么要整腾讯

另外,别觉得个人信息被卖有什么大不了的

你以为只是根据你的个人偏好,画个群像,给你发个骚扰电话 / 短信,推荐商品那么简单?

人家是想吃人!

吃人血馒头!

事情往往要串起来看

30 分钟, UP 主被电话诈骗了 16 万!!!_哔哩哔哩_bilibili

为什么对方会知道你的运单号?

以后还会知道你的家族住址、工作单位、手机型号、你刚发的帖子,你的消费记录,你的一切的一切

都会被打包,辗转到达骗子的今日任务上

别忘了,这还是个无论智商还是情商都处在人生巅峰的年轻人,都被骗了 16 万

那如果是你的父母呢?

再加上现在逐渐成型的 ai 技术,甚至可以根据你短短几秒的语音,模拟你的声音说其他的话

到那时候,骗子可以是 “快递客服”,可以是你的 “上司”,可以是你的 “闺蜜”,更可以是主动来了解情况的 “警官”

另外,大家别觉得自己很聪明,觉得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身上,或者即使发生了也能识别出来

那只是针对你的剧本还没写出来

知乎用户 HTPC​ 发表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有人四次无视警告才落到这个后果啊

还以为是 tx 迎合新政,准备劝人 allin 腾讯港股呢

知乎用户 甄昊元​ 发表

现在看起来,监管部门点名了腾讯 9 款 APP 违规,然后腾讯自己把所有 APP 暂停更新。

你以为这是腾讯洗心革面,自查自纠吗?

这 TM 是用所有 APP 来掩盖没点名的那 9 款啊!

“我停掉了所有 APP,这下你猜不出我哪款违规了吧?”

高,真 TM 高。

知乎用户 紫水晶​ 发表

我个人认为是腾讯某几款软件出现了重大问题,为了掩盖真相,所有软件都不更新了。

多说一句,昨天我给媳妇往微信分享一个淘宝链接,居然还是分享产品标题,合着工信部的法规在腾讯那里就是一张白纸。。。。题外话,腾讯这么大个公司,居然没有方便查找,显著的人工服务电话渠道,不知道说什么好

知乎用户 永远的 zzEND 发表

作为一个在国企工作的 Android 开发工程师,我来说说我这段时间的经历。

集团下达最高指示,要求所有 app 进行合规检查,对 app 涉及的敏感权限做筛查。有一些权限是完全禁止的(比如 READ_CONTACTS, GET_TASKS 等)。有一些敏感权限可以网开一面(比如 READ_EXTERNAL_STORAGE,ACCESS_FINE_LOCATION),如果你一定要使用某个权限,需要写申请,等集团信息安全部门的同意。

后来,要求越来越严格,说什么” 每次用户使用涉及到敏感权限的功能,都需要弹框确认 “。也就是说,用户在我们的 app 里面,每点一次拍照,都会有个框弹出来需要你确认。在跳转页面的时候,如果这个页面需要定位,也会弹个框出来要你确认。

可能是我水平有限吧。很多权限被禁止以后,一些功能我真的实现不了。于是我们就删业务模块,删第三方 SDK。

有几次,我忍无可忍,就怼上面的人,我说你看看微信支付宝,他们有这么离谱的限制吗?我们这 app 本来就没啥人用,更不可能去偷用户信息,tm 为什么要搞的这么严格。他们只说是工信部要求的。

害,现在可能真的轮到这些大厂了。

不过,我觉得,这应该只是我司的领导比较死板。腾讯之类的互联网公司,即使做隐私合规,也不会这么严格。不然你想想,你玩王者荣耀,每点一次语音,都要弹个框让你授权麦克风。你在美团上,每点一个商家,都弹框要你授权定位。你的使用体验会有多差。

知乎用户 雷科技 发表

尊重用户个人信息并做好应用产品合规,会是今后互联网公司开展业务之前,必须要重点投入的长期工作。

据央视新闻报道,腾讯旗下应用在今年被共计 4 批次公开通报,违反了 2021 年信息通信业行风纠风相关要求。按照有关部署,工信部对腾讯公司采取过渡性的行政指导措施,要求对于即将发布的新应用以及既有应用的更新版本,需经工信部组织技术检测合格后方可正常上架。

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相关规定出台,对于各类应用加强用户信息保护的监管指导正变得更为明确,同时也有了直接且实际的处置手段。从此往后,普通用户使用互联网服务将变得更加安全可靠,那些可能影响到用户体验的种种行业乱象也将得到有力遏制。

个人信息保护来到新阶段

腾讯公司对媒体回应称:公司正持续升级 App 对用户权益保护的各项措施,并配合监管部门进行正常的合规检测。在此期间,用户可正常下载使用 App 现有版本。经雷科技测试,截止至 11 月 24 日 21 时,腾讯旗下应用能在各应用商店正常下载安装,并未出现下架或其他影响使用的变动。

如测试结果,包括 QQ、微信在内的一系列腾讯旗下应用仍可正常使用,围绕这些应用建立起来的社交通信、购物支付、游戏娱乐、工作学习等生活方式也都不会受到影响。普通用户能感觉到的最明显的变化,顶多是腾讯应用更新节奏放缓,要多等一段时间才能见到更新提醒。

据消息透露,部委采取措施也并非是针对腾讯,而是因为年初的行风纠风指导意见提过要求同一个企业不得被公开通报三次,腾讯旗下应用在今年已经被公开通报超过三次,所以才进入了特殊状态。若后续提交检查的版本通过检测,腾讯应用则有望回归原来的更新节奏

公开消息显示,工信部自 2020 年 1 月起共对 62 余万款应用完成了检测工作,截止至今年年初,已责令 2234 款违规应用进行整改,公开通报 683 款、下架 169 款。微信电话本就因为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被多次通告,最终于 10 月 22 日从各应用商店下架停止服务。

在今年 11 月 1 日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中,针对互联网及相关行业获取和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为做出了明确规范,因此相关企业有义务在法规要求范围内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建设。更多企业将受到相应审查,长期化的处置方式也随之出现,今天发生的一切还只是开始

合规工作容不得借口

作为中国最顶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腾讯因被公开通报次数超出而暂停应用更新的事仍让人感到不解,早在一年多以前检测工作开始时,腾讯旗下应用就被公开通报过数次,有相当长的时间进行自查和修改,而且其开发能力在业内算得上一流水平,不至于无法完善。

用户规模最为庞大的微信、QQ 等应用,其实已经在《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前就完成了更新。相信有不少用户注意到了,近期登录微信时会弹出新的用户协议界面请求确认,并提示《微信隐私保护指引》发生更新,调用系统权限的文案也变得更加清晰直白。

今年被通报的 9 款腾讯应用有《御龙在天》、QQ 同步助手、腾讯动漫、腾讯手机管家、腾讯视频、企业微信、腾讯地图、微信、QQ 阅读,如果算上搜狗(现已被腾讯收购)推出的 QQ 输入法则是 10 款,这些应用面向的领域不尽相同,由不同事业群的不同团队开发。

从收到通知到开始修改再到完成整个程序,大公司处理效率可能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高。频繁多次的内部更迭也让一些应用难以改动,此前下架的微信电话本实际上已经自 2018 年起就不再更新,存在着较高的合规成本

诚然,我们多半不能把现在看到的结果视作 “大公司病”,在外部分析事件往往都是盲人摸象,无法直达真正的原由。但经过这样一次影响范围不小的事件之后,腾讯还有其他被通报或没能做好信息保护合规的大公司们,是该想想怎么打好信息安全基本功了。

个人信息安全走上正轨

随着智能手机全民普及,属于所有人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行业却一度出现过种种个人信息乱象。企业出于商业利益等考量肆意获取各类个人信息数据,甚至会有用户不允许上传信息就不能用的应用,个人信息却很少获得妥善处置,泄露、盗用的情况给比比皆是

后果不容乐观:普通用户利益严重受损,难以有效地保护本不应被随意获取、传递的个人信息。互联网公司也越发地不受信任,人们没办法放心使用服务,本应带来快速进步的创新不得不放慢了脚步。不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将导致用户、企业多输

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得以实施的今天,不管是行业主动自肃还是监管部门介入,互联网公司都应该加大对做好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设计,以及完成相关法律法规合规工作的投入。这样才能换来一个正常运作,可以持续生长出创新力量的行业生态。

一位资深的互联网行业观察者表示,互联网公司合规部门越来越重要,可能还要设立首席合规官。越来越多法律政策在监管着,互联网公司不能只是表面声明说整改啥的就可以了,要落到实处才行,产品可以进行技术审核,同时也有巡查、用户、媒体等更加广泛的监督。

商业公司追逐利益和效率合情合理,但在书写为外界津津乐道的故事之前,必须要尊重用户,做好不仅仅是个人信息保护合规的基础工作。互联网行业种种创举固然令人心潮澎湃,然而看似不起眼的用户的肯定与支持,才是让这一切得以实现的根本。

我们一直相信,从无序竞争和野蛮生长走向受监管有规范不会扼杀创新能力,反而会促使行业更快更稳健地找到健康生存之道。最终为之受益的,将是每一个平凡又不普通的个人用户以及全社会。

微信、QQ 不能更新了?怎么回事?

知乎用户 走兔 发表

???

知乎用户 爱国就要生三胎 发表

如果企鹅挨打,我会比过年还快乐。

知乎用户 尊尼小叔​ 发表

看股价走势问题应该不大。

交易者们应该是在三点左右收到利空消息,开始下跌,但跌的幅度其实不大,所以消息经过政策影响分析后 力度肯定不大,主力基金肯定不会动,跑了一批听新闻的游资。

后面有些游资一分析,消息面影响不大,又补回来了。

所以看这个消息究竟有多大,看股价就好了,毕竟别人是用真金白银去投票。

有很多基金都有专门的宏观政策分析组,天天就是猜领导们想啥的。

为什么腾讯的股票一直横盘了一年,主要的问题就是利空一直没有出尽。

如果哪天一次性给鹅厂罚个几十亿,那就是 700 启动之日。

知乎用户 空白 发表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腾讯有难,八方支援。

知乎用户 转角一只喵​​ 发表

今天刚刚流传这个截图的时候,各个开发群和股票群的人都在说是不是谣言呢,造谣言希望腾讯跌一跌好抄底吧!?

结果刚刚腾讯出来解释了,情况是属实,配合监管部门进行合规检测,腾讯作为中国互联网的大哥级公司,且旗下的 App 数不胜数。

知乎用户 灼风吹吹​​ 发表

腾讯这次是因为个人信息保护被勒令整改,个人隐私保护这块从去年开始就被工信部盯上了,特别是社交类跟电商类需要填写很多用户信息的 APP,越来越有被列为工信部重点关照对象的趋势。

在之前工信部的多次整改说明出来后,跟身边的很多产品经理交流,现在很多的 APP 内部都面临着法务的压力,在完成自查整改,并且随着工信部不断披露新的需要整改的问题,很多 APP 内部也进行了多轮个人信息保护整改,法务的地位直逼产品经理,只要说一句,产品经理就去执行了。

这里再插一句,好的法务真的会帮着业务去冒最小的风险换业务最大的操作空间,而不好的法务怕背锅,真的就是会按照最严的口径来驱使 APP 整改,有个朋友的公司就被法务严格要求不获取用户设备号,最后导致业务的日活数据都统计不明白的。

未来个人信息的保护只会越来越严格,未来 APP 要获取用户信息,使用用途会在用户协议里面写的越来越清晰,APP 对拿用户信息的授权步骤会越来越多,广告要获取用户特征将会越来越困难。

伴随而来的,一些依赖获取用户信息进行售卖的中间撮合交易的平台或者灰产,可能要面临转型或者消亡了,对用户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知乎用户 明非​​ 发表

这是腾讯董事会,其实跟联想没啥区别:

小马哥有效采取了避税手段,没一分钱都不会在国内纳税:

每年都要送一些股票给老外使其成为股东:

这些高管股东动不动就每年拿几亿十几亿的钱:

TX 的主要业务其实就是利用了垄断和客户个人隐私,而且有理由怀疑有操纵客户和青少年的嫌疑:

以上数据引自腾讯 2020 年报。

所以说,从共同致富的角度来说,也该管理一下头部典型人物了;从保护本国公民的角度来说,也需要给 TX 做做规矩了;从青少年以及祖国未来的政治站位看,个人也觉得需要对 TX 加强监管;加上 TX 利用自身大数据垄断优势金融投资渗透各行各业,在舆论导向、信息宣传上的决定性影响力,细思极恐。

堡垒是从内部攻破的,要在下行的国内外经济大坏境下保持我国的发展活力,需要坚壁清野、安内以攘外。

外行一点思考,欢迎批评指正。不对的地方我会删改。以上。

知乎用户 迷雾 发表

管的好!邪恶资本早该管管了!

知乎用户 新京报贝壳财经​ 发表

工信部对腾讯采取过渡性的行政指导措施

据央视新闻消息,总台央视记者从工信部了解到,今年以来,在工信部开展的 App 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中,腾讯公司旗下 9 款产品存在违规行为,共计 4 批次被公开通报,违反了 2021 年信息通信业行风纠风相关要求。按照有关部署,工信部对腾讯公司采取过渡性的行政指导措施,要求对于即将发布的 App 新产品,以及既有 App 产品的更新版本,上架前需经工信部组织技术检测,检测合格后正常上架。

腾讯公司 11 月 24 日下午表示,公司正持续升级 App 对用户权益保护的各项措施,并配合监管部门进行正常的合规检测。在此期间,用户可正常下载使用 App 现有版本。经测试,目前腾讯系 App 在官方及各应用商店下载一切正常,也未出现下架情况,用户使用并不受到影响。

知乎用户 琳 Talk​ 发表

现在看热榜这个提问只在四十多名开外,这是主动降了热度吗..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记者从工信部了解到,今年以来,在工信部开展的 App 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中,腾讯公司旗下 9 款产品存在违规行为,共计 4 批次被公开通报,违反了 2021 年信息通信业行风纠风相关要求。

按照有关部署,工信部对腾讯公司采取过渡性的行政指导措施,要求对于即将发布的 App 新产品,以及既有 App 产品的更新版本,上架前需经工信部组织技术检测,检测合格后正常上架。

腾讯公司 11 月 24 日下午表示,公司正持续升级 App 对用户权益保护的各项措施,并配合监管部门进行正常的合规检测。在此期间,用户可正常下载使用 App 现有版本。经测试,目前腾讯系 App 在官方及各应用商店下载一切正常,也未出现下架情况,用户使用并不受到影响。

来源:央视新闻

知乎用户 赚灭是静 发表

现在很多软件的问题不仅仅是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更关键的是垄断。比如为什么软件喜欢往里面内置个浏览器(当然有一个原因是系统浏览器内核不咋行,但你不能连个让我选择不内置浏览器的权力都没有)?为什么 QQ 要搞一堆小程序?就是为了防止你离开这个软件,保证用户困在这个流量池里面,要不然 QQ 好友分享一个 b 站视频,你跳到 b 站去看可能就不回 QQ 了。为什么很多软件搞的花里胡哨?因为它们大扩张,啥软件都能社交、付钱、外卖、短视频等等,一个 APP 就是一个 OS,能不耗电吗?能不占内存吗?能不占存储吗?一群人说 Google play 上面的国产内存小、存储小,但是人家功能也少啊!要是把现在的软件没用的功能全砍掉,我老早买的小米四都能流畅运行、占用少量存储,还不用担心一堆花里胡哨的权限(少点扫码就能少一片相机权限,少点同城就能少一片地理位置权限,少点快速添加好友的社交功能就少一片通讯录权限,等等)。当然还有国产手机堆料足又便宜(不少同样的手机国行版比欧版、印版、巴西版等等海外版便宜,比如小米),一群软件开发商内存、存储不要钱似的用,整个架构就有问题,有这功夫顺便修修吧,国产手机硬件已经挤牙膏了,提升体验就靠优化软件了。

知乎用户 郭律 Esq​​ 发表

首先,凡是以 “网传” 开头的言论都不可全信!因为几乎都没有任何确切证据!

我认为此次举动并非针对腾讯一家公司,而是对整个互联网 App 的整治。

其次,我觉得可以关注一下腾讯方面的回应。

再次,主要是由于《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生效,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关于开展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的通知》**,决定从 2021 年 11 月至 2022 年 3 月,开展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通知》提出推动实现服务举措 “五优化”,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双清单”,实现服务能力“四提升” 要求。

截至 11 月 23 日,工信部专项工作组已组织检测 21 批次共 244 万款 APP,累计通报 2049 款违规 APP,下架 540 款拒不整改的 APP,对违规行为持续保持高压震慑。”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日前透露,工信部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 APP 违规处理用户个人信息、设置障碍、骚扰用户、欺骗误导用户等问题,纵深推进 APP 侵害用户权益整治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知乎用户 搜狐新闻​ 发表

为知友们补充更多信息:

工信部对腾讯采取过渡性的行政指导措施

总台央视记者从工信部了解到,今年以来,在工信部开展的 App 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中,腾讯公司旗下 9 款产品存在违规行为,共计 4 批次被公开通报,违反了 2021 年信息通信业行风纠风相关要求。按照有关部署,工信部对腾讯公司采取过渡性的行政指导措施,要求对于即将发布的 App 新产品,以及既有 App 产品的更新版本,上架前需经工信部组织技术检测,检测合格后正常上架。

腾讯公司 11 月 24 日下午表示,公司正持续升级 App 对用户权益保护的各项措施,并配合监管部门进行正常的合规检测。在此期间,用户可正常下载使用 App 现有版本。经测试,目前腾讯系 App 在官方及各应用商店下载一切正常,也未出现下架情况,用户使用并不受到影响。

来源:央视新闻

知乎用户 Van 静石​ 发表

腾讯一直以来对上面都挺怂的,每次都积极响应,说让改就改。

而且它相对来说,基本算本土发展起来的,而且也没有太过复杂的背景。

虽然也是一堆骚操作,也是丧良心的资本家,但总的来说比起百度和阿里巴巴,吃相上还算好那么一点。

属于知错还能改的的,尤其是面对铁拳的时候。

它的商业版图很大,也很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只要能活着,就能挣大钱。

其实很多事,从政府往下,隔一个公司,反而是更有利的。

能留有一些缓冲余地,留有一些弹性。让政府和人民都能因为距离产生美。

当然,腾讯的垄断也挺严重的,有些方面它的资本促进了经济,但也有很多方面它的资本压制了经济的发展。

合理管控,让社会更健康,对于国家,对于公司,对于人民长远来看会是更好的事情。

知乎用户 九笨应援会 发表

说白了 就是《个人信息法》的颁布 使得这些以前在没发布法律之前,这些侵权的 app,是可以肆无忌惮的 侵权用户隐私 ,甚至各种记录

现在由于《个人信息法》的出台 不仅仅是腾讯 阿里 咪咕 等等等 app 都需要重新整改和审核 才能上线发布

从工信办的 角度 维护用户安全 个人隐私 提到了更高的位置 不管是谁都不可以

而从用户的角度 以后会更安全

知乎用户 伊芸 发表

我买 put,能不能反指一波。

知乎用户 现实主义理想者 发表

利益相关:持有市值六位数的腾讯股票

目前信息还比较少,甚至全网都没有提到具体是哪 9 款 App 暂停更新。

但不得不说,工信部加强监管、打击 App 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真是大快人心……

后台常驻、滥用权限、侵害用户隐私……

国内移动互联网生态的一些乱像,真该整整了。

目前的消息来看,腾讯是用光了三次免罚机会,所以才被采取过渡性的指导措施。

考虑到目前已经接近年底,此事对腾讯实质影响应该不太大。

但 “过渡性的指导措施” 已经是暂停更新,监管层的态度相当坚决。

不可否认,移动互联网生态大大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微信及小程序生态更是已经成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

所以我一直认为,监管的目的主要是限制资本的无序扩张侵害用户乃至整个生态,并不是让大公司彻底失去活力甚至一棍子打死。

反过来,各大互联网平台巨头也应认清现状,不应利用自身的垄断地位肆意妄为。

希望腾讯以及其他互联网巨头吸取教训,认真整改到位。

另外,安卓 / 鸿蒙生态中,各大 App 后台常驻各自整一套推送,对用户体验的负面影响也比较重。

我一直希望鸿蒙未来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毕竟移动互联网生态已经比较成熟的当下,统一推送并减少后台常驻,对用户体验而言是为数不多立竿见影的提升。

但统一推送牵扯的利益纠纷比较多,又缺乏重量级的厂商主导生态,短期内困难还比较大。

希望一两年后,局势能逐渐有好的变化。

知乎用户 尼罗河世袭大祭司​ 发表

腾讯若被拆分

我就开瓶 4000£的皇家礼炮庆祝它狗日的中奖

知乎用户 Kevin Zhang​ 发表

看到一个网传的内部通告:

5、是否仅针对我司?
不是针对我司的,年初工信部的行风纠风指导意见提过要求,同一个企业不得被公开通报三次,移动互联网 APP 个保暂行规定也提了风险提示与连坐制度,这里是公司一年内四次被公开通报触发了监管规则。

这次的要求,所有产品上架前必须经工信部系统检测合规后才能上架。

具体检测什么呢?

除了个保法、网安法、数安法的相关要求,一周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中,第四条:

(四)以集中展示等便利用户访问的方式说明产品服务中嵌入的所有收集个人信息的第三方代码、插件的名称,以及每个第三方代码、插件收集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种类、频次或者时机及其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这个直指第三方植入的 SDK。

SDK 现在 app 里面用的很多,有广告投放的,运营优化的,还有贷款审核的,都会采集各种数据。

所以,不光要看 App 采集了什么数据,还要看这些第三方 SDK。

随着数据安全法规的完善,移动互联网产业过去的很多模式,都要跟着变了。

知乎用户 Vinter​​ 发表

这属于鹅厂自己不想要体面,然后监管帮它体面。

需要关注的点大概有以下几个吧:

1、这次不得新上 or 版本更新的期限有多久
2、后续会不会有其他互联网企业跟鹅厂一样,接受工信部的过渡性指导
3、APP 被停止上新 / 版本更新是否只是前菜,后续还会否有其他针对鹅厂的动作
4、经过此次整改以后,鹅厂的 APP 在各类权限的获取上会不会有所减少

鹅厂吃瘪还是很少见的,毕竟它一直对政策风向的改变拿捏的比较到位。

对吃瓜群众而言,接下来最关心的怕不是反垄断的大刀,会不会落到鹅厂头上了。

知乎用户 在河之东 发表

不止 APP,看看这个 wegame,允许第三方共享个人信息。

敲黑板!《个人信息保护费》规定:

用户有权撤回之前的授权,而且互联网平台不能再以用户不同意为由拒绝提供服务!

【拜拜~ Wegame - 哔哩哔哩】

还有这个,wegame 读取用户电脑上的信息。

【实锤!WeGame 读取用户最近使用的文件记录!过程分析 - 哔哩哔哩】

最后,如何投诉。

【如何投诉腾讯强制第三方信息共享 - 哔哩哔哩】

微信读取个人相册内容我就不说了!

TM 大快人心啊!

知乎用户 crowley 发表

工信部这是在玩火!希望部方能够认清时势,莫要干涉腾讯内政,勿谓言之不预也!

知乎用户 zheeeeeer 发表

看了半天不知道到底是腾讯的哪九款产品存在什么样的违规行为?

知乎用户 何鲸洛 发表

何鲸洛:腾讯系 APP 暂停更新之后,互联网或将走出舒适区?

出品 © 一笔封禅

作者 @何鲸洛

11 月 17 日。

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刚刚因为 “黎明计划” 引发民愤,终止项目的同时,做了一番 “不痛不痒” 的道歉。

这才过去多久?

腾讯又又又又又出事了。

11 月 24 日。

网传接到工信部信管局电话通知,腾讯计算机主体旗下所有 APP 将暂停版本更新,各应用商店和分发平台立即执行。

随后。

腾讯回应称正持续升级 APP 对用户权益保护的各项措施,并配合监管部门进行正常的合规检测。

在此期间。

用户可正常下载使用 APP 现有版本。

腾讯 App 被要求暂停更新?

虽然腾讯的回应很有那个味儿,甚至看起来有点云淡风轻?

大多数网友也是一头雾水,好像发生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发生?

全网舆情更是出奇的一致,这么大的事儿,微博、头条和知乎居然没上过一条热搜?

但不管如何。

这指导措施一下来。

就相当于腾讯所有的 APP 产品戴上了紧箍咒。

毕竟。

这次工信部的过渡性指导措施可谓是 “一针见血”。

腾讯更是首次触发了这种 “先审再更新” 的模式。

要知道目前。

腾讯家大业大,在百度扶不起、阿里伤不起的当下,更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互联网生态。

光是独立应用 APP 就有 170 多家。

再加上各种层出不穷的游戏。

这得给工信部添多大的麻烦?

当然。

工信部也不是在针对腾讯。

毕竟。

腾讯旗下已经有 9 款产品存在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共计 4 批次被工信部公开通报,违反了 2021 年信息通信业行风纠风相关要求。

而在此前。

10 月 22 日。

微信电话本就因为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被多次通告,最终从各应用商店下架停止服务。

两相对比。

这次事件至少没有伤筋动骨。

APP 整风如火如荼?

这年头 APP 只谈权利不谈义务已经司空见惯?

一个天气 APP 也要访问通讯录也就罢了。

一个游戏 APP 还要访问用户的通话记录。

可真等用户无奈交出个人信息之后。

大数据杀熟大家已经见怪不怪。

动不动成千上万的用户隐私丢失一句道歉真就了事?

公开资料显示:

2020 年。

工信部共对 62 余万款应用完成了检测工作,已责令 2234 款违规应用进行整改,公开通报 683 款、下架 169 款。

2021 年开年以来。

相关通报更是不断。

4 月。

工信部部署了 2021 年信息通信行业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

但是 APP 市场依旧我行我素。

直到滴滴偷偷赴美上市把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推入了高潮。

7 月份。

工信部启动为期半年的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屏蔽网址链接” 是重点整治的问题之一。

9 月 9 日。

工信部有关业务部门召开了 “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

工信部提出有关即时通信软件的 3 点合规标准,要求各平台在 9 月 17 日前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否则将不再约谈,而直接采取下架等执法措施。

9 月 22 日。

花呗将全面接入央行征信系统。

10 月 8 日。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美团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 2020 年境内销售收入 3% 的罚款,计 34.42 亿元。

10 月 25 日。

工信部曾就双十一期间的营销短信扰民问题召开行政指导会。

11 月 1 日。

《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生效。

其中明确了个人在信息处理活动中的知情权、决定权、限制权、拒绝权、查阅、复制权、可携权、更正、补充权、删除权。

11 月 5 日。

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的通知》,自 2021 年 11 月至 2022 年 3 月,将聚焦 APP 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优化企业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和优化开屏弹窗信息展示方式等。

11 月 16 日。

截至目前。

工信部已下架 540 款拒不整改的 APP,应用商店已主动下架 40 余万款违规 APP。

11 月 20 日。

市场监管总局又公布了 43 起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件处罚决定,其中涉及腾讯系的有 13 例。

11 月 23 日。

有消息称工信部发布审查新规,要求在 11 月 24 日到 12 月 31 日的这近 40 天时间里,期间所有 APP 上架前和更新需通过审查,预计审查一次 7 天。

这一次。

腾讯违规 4 次触发相应监管,不过是 “求仁得仁” 罢了。

互联网或将走出舒适区?

7 月份。

工信部启动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以来。

淘宝开放平台就发布了《依法加强消费者订单中敏感信息保护的公告》,要求入驻淘宝平台的第三方开发者和商家将订单中涉及消费者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地址等敏感信息进行脱敏处理。

同月。

京东、抖音电商也公布了类似的调整方案。

但是这些 APP 长久以来的顽疾可不是一份公告就能摆平的,更别提有些 APP 连个公告都不舍得发。

10 月 8 日。

@Hackl0us 爆出 “微信 / QQ / 淘宝 等多款 App 在后台反复读取用户相册”。

10 月 10 日。

@轩宁轩 Sir 爆出 “美团 App 连续 24 小时定位,每 5 分钟一次”。

11 月 8 日。

据北京商报报道,京东、淘宝客服渠道已推出协助退订营销短信功能,不过需要用户主动向客服提出申请。

11 月 10 日。

@赵宏民 表示腾讯和阿里之间的互联互通依旧是个 “残次品”。

11 月 19 日。

@虾米吃鲨鱼 表示,阿里和字节在申请微信小程序是存在 “卡审” 的问题。

11 月 24 日。

#B 站会员提前 3 天自动续费 #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11 月 25 日。

上海市消保委发文称,扒了 12 款 App 自动续费扣款期限后发现,大部分 App 的时间节点设置在到期前 1 天,也有少量 App 较为模糊。

其中 B 站扣款最早,提前 3 天。

有关部门已经很努力再堵了。

却还是有漏网之鱼。

可见。

从反垄断、互联互通,到侵犯用户隐私、违规收集用户数据等现有 APP 生态下的顽疾还真有必要进行一场彻彻底底的合规化运动。

不然。

这些 APP 挟用户以令诸侯,还真有可能尾大不掉。

![](data:image/svg+xml;utf8,)

最后。

我们再聊几句。

这次整改之后。

想必腾讯会端正不少,至少广告和游戏这一块应该会更加谨慎。

当然。

其它互联网大厂想必也会安分许多。

没有了无孔不入的广告和大数据杀熟。

互联网才有可能走出舒适圈。

知乎用户 lokinko​​ 发表

数据合规成为互联网新底线,互联互通将造就互联网企业新模式。

大伙认识到数据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多是从滴滴出行在美上市开始,但细心一点就能发现今年 3·15 晚会的几大案例其实都实质上在提及用户隐私和安全问题。如果你之前就关注过我的话,能发现

如何看待深圳拟在全国首次提出个人享有数据权?网络时代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2020 年 8 月,在腾讯南山必胜客所在的深圳,首次提出个人享有数据权,其实已经是一个风向标,告诉大家数据安全是企业应尽的一项义务,我在这个问题下表明过这一观点:

将” 大数据的权力 “关进技术的笼子是我们的责任,在享受大数据这把双刃剑带给大家帮助的前提下,通过技术的提升保护大家,减少隐私暴露对个人的伤害。

随后,2020 年 10 月,我分享了这部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的观后感以及一些现实细节的对照。

如何评价 Netflix 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The Social Dilemma)?

监视资本主义通过滥用个人隐私数据,达到操控甚至改变用户价值观的恐怖效果,在智能陷阱面前,每个人都是待宰的小肥羊。我也这个回答里说过这样一段话:

人类还没有准备好面对传播学 + 心理学 + 人工智能的降维打击。
任何一项足够先进的技术初看都与魔法无异。—— “克拉克三定律”

人类在使用新技术时,先发现其促进生产力的作用,而往往很久以后才能发现它带来的伤害。

在 2021 年 1 月,我对腾讯 QQ 扫描浏览器历史记录也做了说明,

如何看待 QQ 扫描读取所有浏览器的历史记录?

虽然官方回应读取浏览器历史记录问题,用于检测恶意和异常的访问逻辑,以此作为辅助手段去判断恶意客户端。但是这样不知情、不授权的 “善意” 不容易被用户分辨真正的好坏,而很明显,数据产生者的用户需要知情且自行决定。这篇回答里面也有这么一段话:

作为数据的产生者和拥有者,我们应当有个人隐私数据保护的权利。完全暴露和掠夺我们的隐私有益于企业的商业竞争力,提升商业服务质量,但是我们付出的成本远高于收益。

大数据杀熟已经被明令禁止,但隐私数据的侵犯还仍在进行。

2021 年 1 月,我在 QQ 邮件翻译出他人的快递通知中也提到这个问题,在未经用户授权情况下就明文进行训练,使得模型过拟合产生隐私泄露的问题,这就反映出了企业业务流程的不规范和操作的不合理。

如何看待 QQ 邮箱翻译出他人的快递通知?

在这个回答下很无奈的陈述了以下事实:

2021 年 3 月,有网友质疑微信窃听用户,随后在网络引发热烈讨论,我在这个问题下面给大家解答了腾讯的隐私政策以及相应的技术,我也对相关误解做出了澄清。

用户画像可不是一天建成的。

推荐系统对于每个用户的用户画像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难道关闭了此刻的监听就没有历史数据了吗?

那就只有一种情况会发生这个现象,

就是他没有你的历史数据,而是会根据你当前的数据在线更新和匹配。

网友质疑微信监听用户,腾讯回应称「微信是绝不会做的」,目前市面上的软件真的有监听行为吗?

我在这篇回答开头也说了:我很喜欢这位博主为宣传隐私保护做得贡献,但是不喜欢他哗众取宠胡乱下错误结论的行为方式。

因为我是做相关方向研究的学生,所以非常希望大家多多关注这方面的新闻,提高相应的安全意识。

2021 年 3 月,3·15 晚会上大量关于隐私泄露的案例 | 科勒卫浴、宝马、MaxMara 商店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智联招聘、猎聘平台简历给钱就可随意下载手机清理软件黑手伸向爸妈

其正式表明我国开始正式对数据安全、隐私保护采取必要措施进行保护。

如何看待智联招聘、猎聘平台大量简历流向黑市?简历信息究竟如何被售卖出?如何有效保护个人信息?

作为数据的产生者和拥有者,我们应当有个人隐私数据保护的权利。完全暴露和掠夺我们的隐私有益于企业的商业竞争力,提升商业服务质量,但是我们付出的成本远高于收益。

目前在数据保护方面根本做不到权责对等,个人隐私数据的泄露就是对诈骗以及违法犯罪最大的助力,可是公司却很少因数据保护不力而受到处罚,作为数据使用方的企业更是只享受权利不承担责任,目前所谓的商业化与隐私保护的双赢,实际上还是商业化赢了两次(摊手)。

2021 年 5 月,我也探讨过大数据和个人隐私的关系,切不可因噎废食,科学的处理能够让个人隐私得到妥善的保护。

大数据时代和个人隐私保护是否矛盾,那我们为何还要发展大数据?

随着政策完善,用户数据会被更安全地使用,数字市场会更广泛地进行数据交易。

但是受益者不会是用户,因为数据越多价值会成倍的增长,留在单个用户手上的数据几乎不具有价值。这些数据会成为使用 APP 的 “费用”,用来抵消之前讲到的那些成本,而不同意数据收集的用户不是资产而是负债,会被企业抛弃掉。

2021 年 5 月,我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通报腾讯手机管家等 APP 违法违规手机个人信息时也说过这个问题,为了给大家普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特意将法规细节给大家掰出来细细讲解了,这些 APP 是如何侵犯我们个人隐私的。

腾讯手机管家等 84 款 App 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被通报,互联网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不受侵害?

2021 年 6 月,以科普技术知识为出发点,我给大家讲了两种不暴露个人隐私来实现大数据需求的方式,

如何看待教育部规定「教师不得公开学生成绩和排名」?这一规定具有哪些意义?如何看待 7 月 22 日北京警方公布的吴亦凡都美竹事件调查结果?

一种是多方安全计算,一种是中间人攻击。如何将枯燥难懂的数据安全知识讲的有意思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大家感兴趣也可以看看。

2021 年 7 月,滴滴在被网络安全审查时,也给大家分享到了国家安全数据这些机密数据的重要性,隐私数据不止个人的隐私,也有国家层面的隐私,网络空间博弈趋于复杂。全球化的网络产品和服务采购活动不可避免地将面临更为开放且缺乏安全控制的外部环境,逐步层次化和复杂化的供应链势必导致不安全的网络产品和服务拥有更为便利的渗透机会。毫无疑问,这些不安全的网络产品和服务正在成为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实施网络间谍和网络破坏活动的主要媒介。国家必须更为审慎地对待通过供应链渗透引入的国家安全风险,建立并实施有效的网络安全审查制度意义重大。

如何看待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

2021 年 8 月,我也对滥用算法推荐、大数据杀熟等问题进行了解释,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技术,是对企业获益更多,还是对人民更有帮助的技术?

中宣部等五部门要求治理算法推荐,不给错误内容提供传播渠道,你认为目前算法推荐存在哪些问题?

如果不能意识到推荐系统的后果,那么许多人将成为推荐系统的 ‘表达’

推荐系统不仅在塑造着使用者,也在影响着内容提供者。Don’t Be Evil.

2021 年 11 月,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后,我也做出了一些分析。事实上,个人隐私保护的权利并非自古以来就有。在独裁和自由民主的划时代对抗中,隐私成了双方衡量进步与自身缺位的标准。隐私的权利,是独处的权利,是分割于传统公共管辖事务的一种定义。

对隐私的重视正是时代发展带来的进步。

个人信息保护法 11 月 1 日正式实施,将产生什么影响?有哪些方面的解读?

每个人能够获取的信息和自身暴露的信息都在成倍增加,而涉及的用户对其几乎无从感知。在我们享有大数据便易的强大功效时,我们也向它输出着我们的反馈。

大众在战略上重视隐私,对所有使用的技术都要求隐私保密,不断夸赞着苹果、小米等设备的隐私保护性能好,但又在战术上对隐私十分轻视。

木桶原理解释了体系最薄弱的地方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最下限,而现代用户很少建立起相关隐私保护的意识,导致无论反诈宣传再高明,骗子也会通过各种途径套取个人信息。隐私保护一环都不能掉链子。

我们的隐私比北极冰川消融得更快,技术的侵蚀速度超过了法律体系的保护能力。

我们认为隐私权包含两个主要方面:一是自身、住所、家庭与人际关系不受窥探的自由;二是信息的隐私,以及自由决定将那些自身信息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权利。

但事实上对于第一方面几乎早已沦陷,自身、住所、家庭信息在发达的外卖、快递、打车业务中早已无所遁形,服务的终点即为家庭信息,包括个人电话、消费记录、家庭地址被几乎每家商店所获取。

无论时欢迎还是抗拒,历史的演进正在侵蚀着隐私,在任何时代、任何阶层中,个体隐私都要与其他欲望相权衡,结果往往输多赢少。曾经粗放开发增长的数据时代已然过去,我们需要期盼更实用更有效的数据保护技术。

目前根据腾讯方面的回应来看,这次应该是为了保护用户隐私,推进工信部工作。

其实很明显今年大多数公司都在配合整改,用户协议和隐私保护条例在各大 APP 上都已经更新了,但是相应的技术适配还没同步,所以这次监管大概率是为了督促各大企业推进技术落地,毕竟腾讯社交体量大,需要合适的监管才能让用户放心使用。

最后提一句,我一直觉得腾讯、阿里、字节等公司的隐私计算技术特别强,看他们在相关方面的成果和落地专利非常多,我有时间也会给大家科普科普他们在用户数据隐私保护上下了多大的功夫~

知乎用户 阿斯蒂​ 发表

工信部今年下半年一直在推规范 APP 故意设置分享障碍,技术性排他的行为,并推动了专项行动,我个人理解目的是对互联网企业实现 “闭环” 的技术做法从监管角度进行打击,给反垄断打配合。

腾讯似乎打算硬刚,一直没改。

知乎用户 刘律师 发表

这件事情不是针对腾讯的,整个涉及到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的互联网行业企业都在做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审查,例如 boss 直聘就不让新用户注册了。

随着滴滴偷摸赴美上市,国家对数据安全的管控更加严格,《数据安全法》生效、《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增加数据处理和超过 100 万用户的企业境外上市安全审查,立法速度越来越快,审查越来越严格。随着立法的推进,针对单个重要企业(或许可以被认定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审查也在推进。

个人信息安全审查的重点可能会包括:隐私政策是否合法,手机收集的个人信息是否遵循最小必要限度原则,是否及时删除个人信息,是否公示了相关的隐私政策,是否有个人行使个人信息的渠道,达到一定规模的处理者是否设置了个人信息保护负责人等等。针对重要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亦有相关的审查。

有些违法行为可能会面临顶格 5000 万的行政处罚,相关企业应当重视并提前做好规范。 前段时间,机缘巧合做了一个数据安全的讲座,如果需要,欢迎知友们索要。以下是一些节选,供参考。

知乎用户 秦一鸣 发表

喜大普奔

腾讯有难,八方点赞

早在阿里反垄断被罚 182 亿那次我就遗憾没有罚腾讯了,这部工信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不过腾讯这次被重手整治也是自己作的,工信部大力推进个人隐私,各平台信息打通,禁止屏蔽其他平台链接。腾讯因为涉及巨大垄断利益就是找各种理由拖着不办,连带着腾讯系企业看老大在前面顶着也开始有样学样阳奉阴违,最后惹恼工信部下重手属实活该。

这些垄断企业享受过以前政府处处开绿灯,肆意打法律擦边球的舒服日子,一个个都开始飘了,飘到看不清形势也看不清自己,这次敢对抗中央政策,下一步要干什么根本不敢想,非得被狠狠收拾一顿才知道厉害。

不过这次工信部还是留了余地的,只是不准更新和新上架,要是直接勒令下架那腾讯市值可不知得蒸发几层。

希望腾讯这次识趣点吧,开放社交生态并不会伤及腾讯根本,微信 QQ 在社交领域的地位几乎是不可撼动的,倒是对那些依靠社交护城河苟延残喘的腾讯系 app 打击很大(微视说的就是你),终于要离开保护伞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了,中国互联网界可谓人人都开心……

除了腾讯

知乎用户 李明殊​ 发表

下午网络上才有零星的消息,然后不久腾讯就正式回应,按照腾讯以往的速度,可以说是突发事件了。一个参考事件是,当年特朗普 2020 年 8 月 6 号签署微信禁令,然后第二天 7 号,腾讯公司才发布了一个 “正在评估影响” 的回应。

一个说法是,没有配合工信部进行整改,这里有一些疑点,通常上工信部查软件都是一个个软件的检查,比如,查到那款没有遵守个人隐私,哪款软件违规手机手机等等

像本次这样,不是针对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特定的软件,执行对象是 “腾讯旗下所有 APP”,那么有理由怀疑,有可能是账号系统的问题。依据就是前不久刚通过的《个人信息保护法》

那如果一款软件是腾讯出的,但是不需要登陆,也就是没有使用账号系统,比如 qq 影音,其实也在打击之列,不过这个软件也很久没更新了。

之所以强调 “所有”,更多的是出于“震慑” 的考虑,
“保护隐私说了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你们都不行动,都当我是说说玩的吗?”

考虑到最近的一套组合拳,不难发现,互联网行业想要像以前那样捞钱,估计是不容易了。

另外,腾讯的操作其实已经 “良心” 多了,我们猜猜,下一个是谁。

知乎用户 崔磊​​ 发表

我觉得各位高兴得太早了。

这个处罚,恕我直言,也就是警告性的,实质上影响不算大。

你去应用商店搜搜滴滴出行,今年 7 月被下架,到现在快 5 个月了,还没上架。

而腾讯的 APP 依然能搜索得到并且可以下载,这次处罚,只不过已经发布的 APP 更新版本和全新的 APP 要先审,不能随便上架更新了。

支持腾讯正面刚,发动用户刚工信部,工信部还能下架你的现有 APP 不成?

知乎用户 互联网那些事​ 发表

有网传消息称,已经有不少国企、事业单位及 GWY 部门开始清理微信群。从时间来看,某些部门的反应速度要早于工信部要求

不少人纷纷猜测是腾讯云泄密,不过此种说法已经被腾讯官方否认。而清理微信群,也只是国企们的内部要求罢了,跟数据方面完全扯不上干系。

说到真正的原因,一是《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其对个人信息方面的保护措施非常严格,以前各大 APP 还能钻点空子,此项规定出来后,除了鹅厂的 APP,其他家也别偷着乐,都得陆续跟上自查和整改。

另外一方面,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以及数字城市建设是未来的主流。数字信息安全对于保障各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只会越来越高,科技的发展一定会反推未来数字信息安全的壁垒厚度

而鹅厂的这次配合监管,只是这股大潮流下的一个小浪花而已。

知乎用户 夜景湛虚明​ 发表

我多么希望某个强推视频 app 的不得更新。。。

知乎用户 粽子 发表

其实我现在很怀疑智能手机用户还有什么隐私可言。

每次说起什么东西,或者打字跟别人聊,淘宝这边马上推,而且不止一次,太特么恐怖了。

知乎用户 流浪的蛤蟆​​ 发表

也包括起点 app?

那至少对网文是好事儿,终于可以不用因为频繁改版,让我这种老作者都不知道咋玩了……

知乎用户 神秘的哲学家七 发表

需要注意的是腾讯是一家垄断的投资公司

垄断社交平台,用垄断的钱四处掠夺

你要么加入腾讯,要么等着腾讯投你的对手

独角兽公司腾讯投资的占了世界十分之一(指估值 10e 美金及以上的公司)

最耳熟能详的 京东 拼多多 蔚来汽车 滴滴 b 站 美团

还需要注意的是 , 腾讯极致的剥削,完全不把人当人,只是工具罢了。

阅文集团让写手没有版权,而版权改编其它内容的损失还要作者承担,黎明计划强制掠夺视频作者。

一个靠着抄袭和国家起来的公司,在成为最大的巨头后,更加肆无忌惮的四处出击,一个最大的毒瘤

知乎用户 倾听者圣君 发表

我仅转发了一个视频主的内容,做了点特效标记,未删减其的观点,视频声源仅代表这位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圣君说也不代表任何平台。

#腾讯 更新了 #隐私保护 政策。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蛋,无风不起浪,企鹅这次肯定在隐私保护上多次忽视低估了工信部的整改要求和监管警告,以这视频 up 主发现的内容为例子,腾讯把服务器在国内国外的敏感内容给进行了删减。

但是就好像大家分享的那样,作为用户体量如此巨大的头部互联网巨头,国家层面都是下严厉措施进行纠正,那其他互联网公司自然也必须规范自己的互联网运营环境,把一些已经被说过的东西进行整改。

知乎用户 丝路直播​ 发表

今年以来腾讯公司旗下 9 款产品存在违规行为,腾讯旗下所有 APP 暂停上架或更新。

腾讯表示,正持续升级 APP 对用户权益保护的各项措施,并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合规检测。在此期间用户可正常下载使用 APP 现有版本。

知乎用户 橘子不是唯一水果 发表

在工信部开展的 App 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中,腾讯公司旗下 9 款产品存在违规行为,共计 4 批次被公开通报,违反了 2021 年信息通信业行风纠风相关要求。

目前腾讯旗下的所有 App 都被暂停更新,而且以后它想要更新和发布 App 都必须经过工信部的技术检测。对于这种「过渡性的行政指导」,腾讯官方给出回应称「我们正在配合监管部门进行的正常合规检测,我们正在持续升级 APP 里,保护用户权益的各项措施」。

知乎用户 小优爱美 发表

网传腾讯旗下 App 不得新上架或版本更新,腾讯回应正配合监管部门进行合规检测,在这个期间用户是可以正常下载使用 app。

知乎用户 qwe 发表

腾讯旗下 App 不得新上架或版本更新,各应用商店和分发平台立即执行,对此腾讯表示,正持续升级 APP 对用户保护的各项措施。

知乎用户 吃饼专家 发表

拆分腾讯势在必行!

知乎用户 三年二班旺仔 发表

腾讯有难,八方点赞

论在互联网人人喊打的角色,腾讯说第一,阿里都不敢去争

11 月 14 日,网络传言即日起腾讯旗下所有 App 不得新上架或更新版本,各平台立即执行。

14 日下午,腾讯回应称,正持续升级 APP 对用户权益保护的各项措施,并配合监管部门进行正常的合规检测。在此期间,用户可正常下载使用 APP 现有版本。

识微商情系统显示,全网对腾讯旗下所有 APP 将暂停更新一事以正面态度为主,占比 85%;中立态度、负面态度占比分别为 9%、6%。

代表性观点(摘取自网络公开信息,不代表本方观点或立场):

  • 看热闹
    —— 腾讯有难,八方点赞。
  • 猜测目的
    ——多半用户隐私的事。
  • 评价公关
    ——这次回应挺及时,主要是谣言满天飞,而且越传越离谱。
  • 确定真实性
    ——这居然是真的…
  • 是否影响用户
    ——现在的版本也没啥问题吧,正好懒得更新。

原文传送门:

腾讯系 App 全线暂停更新事件舆情传播简报_舆情分析_识微科技

知乎用户 wuli wang 发表

腾讯的法务呢?赶紧向南山法院起诉工信部,胜率很大,年底冲绩效的机会来了。

知乎用户 冯畅 发表

不单单是【腾讯】

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可能面对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检查。

知乎用户 海东喵 发表

腾讯倒闭有望了!!!

知乎用户 吃货啊 发表

还不够啊,啥时候有软件替代微信和企鹅,那就真的开始了。

知乎用户 猎头 Aimsen 发表

正好也是借着这个事情,给大家讲下信息安全的相关职位吧。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5G 等新兴技术的兴起,网络信息安全边界不断弱化,安全防护内容不断增加,对数据安全、信息安全提出了巨大挑战,也为网络信息安全市场打开了新的增量空间。

再加上经济全球化,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越来越被重视,信息安全更成为网络安全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年薪 300 万,这是一家游戏公司去年给首席安全官(CSO)岗位开出的 offer。

数字看似夸张,但这并非孤例。“如果技术真的过关,又有不错的管理经验,就算是年薪 500 万的首席安全官(CSO)也有人找。” 某猎头透露。

呼唤:数据安全成为焦点

**CSO(Chief of Security Officer),即首席安全官。**从狭义角度,这一职位的基础职责是满足企业所面临的合规性要求,同时也保证企业所有物理、信息资产的安全。

当前不少企业出于自建、更新团队的目的,纷纷急求 CSO、安全负责人、安全专家等职位,某猎头表示 “有需求的企业至少会放出两个专家类型岗位,如果涉及到安全业务的更迭需求,CSO 不可或缺。”

直白的薪水范围似乎更具冲击力。眼下,“年薪百万” 在安全管理层群体中已不具诱惑力。“如果技术真的过关,又有不错的管理经验,就算是年薪 500 万的 CSO 也有人找。” 她透露。

虽然,目前这类人才需求的情况多出现在大型跨国集团、互联网以及金融等长期具备安全敏感性的行业,但更多的从业者表示,他们认为其余不少行业也将逐步出现需求增长的现象。

这也是依托经验和趋势的预判,最明显地,继等级保护测评制度、《网络安全法》之后,《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在今年接连出台,扩大了安全的范畴。

在更细致的事件层面,有媒体报道,仅在 2021 年 8 月,就有 67 款 APP 被通知下架,原因多与违规收集个人信息有关。另外,今年夏天监管对准 IPO 公司的约束,更让数据安全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

当上层制度日益清晰,相应监管愈发完善,种种迹象表明,一个呼唤 CSO 的时点或许到来了。

稀缺:300 万难找 CSO

目前,继 CEO(首席执行官)、CIO(首席信息官)、CFO(首席财务官)之后,CSO 已经出现在一些大公司的高级管理层。

对于国内的许多公司来说,CSO 还不是一个很熟悉的名词。但是随着各大公司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CSO 这一新鲜名词将迅速为大家所熟知。

首席安全官(CSO)的作用:负责整个机构的安全运行状态,既包括物理安全又包括数字信息安全。

CSO 负责监控、协调公司内部的安全工作,包括信息技术、人力资源、通信、合规性、设备管理以及其他组织,CSO 还要负责制订安全措施和安全标准。

CSO 需要经常举办或参加相关领域的活动,如参与跟业务连续性、损失预防、诈骗预防和保护隐私等相关议题的活动。 

另外在技术大爆炸的背景下,新基建对安全提出了更多新挑战,首席安全官们作为奋战在网信工作最前沿的指挥官,是网信人才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同时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护航者,不仅承担着利用新兴技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还肩负着数字安全的精准监管,驻守着数字安全防线。

而上百万高薪背后是安全行业人才供需失衡——如今,国内网络安全专业人才累计缺口超 140 万人,CSO 更是整个安全行业中的极度稀缺人才。某猎头发现,“今年不管是从业者还是专家都很难招,一年能谈十几个就算不错了。至于 CSO,更是高端稀缺资源。” 在具体数量上,有从业者表示,“如果严格定义,当前在行业中叫得上名号的 CSO,或许两个手都数得出来”。

在国内,早前《网络安全法》、等级保护测评制度已经推行。而在 2021 年,《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接踵而至,不少公司在市面上高薪寻求 CSO 等资深安全人才也因此渐成趋势。

CSO,这个还不算破圈的职业,已经逐步成为这个时代最不可或缺的高管职位

孕育:复杂的成长之路

作为 CSO,他必须是个理智、擅长表达、有说服能力的领导者,能够就安全相关的概念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沟通,包括与技术和非技术各类人员,具备商业计划、账目检查及风险管理的工作经验,还包括合同及商务谈判,具备一定的法律背景,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和信息安全,包括防火墙、VPNs、入侵监测以及其他安全设备……

这带来了接下来的疑问——到底怎样的土壤,才能孕育出真正的 CSO?

成为优秀的 CSO 显然不易。如果是自下而上的路径,一个安全从业者成长为 CSO 需要经历四个时期:技术探索阶段(工程师)——思维转换阶段(主管)——综合提升阶段(负责人)——企业经营阶段(CSO)。

而只有在合适的行业、合适的公司、合适的时点,不断协调资源做出业绩,再将安全与公司的主营业务相结合,且经过多年的验证与经验沉淀,才有机会成长为真正的 CSO。这种复杂的成长之路,就注定了这一职位的稀缺性。

另外,CSO 还要具备四个思维:企业经营思维、安全价值思维、风险体系思维、组织战略思维。当然,这些思维的完善可能需要从业者历经多家企业,也可能需要他们辗转甲、乙双方。但不变的一点是,在成为 CSO 的路途中,选择和努力,一个都不能少。

知乎用户 天蓝紫 发表

工信部的文件自己看,腾讯就排在第一个还不配合,不整它整谁。

知乎用户 孔龙 发表

![](data:image/svg+xml;utf8,)

我明确说, 就是针对腾讯的.

腾讯整改不完成, 就不能新上架任何带 “腾讯” 字眼的公司名和产品.

腾讯整改不完成, 就不能做任何版本更新, 除非新版符合整改政策.

为什么我说是针对腾讯的, 因为上一个针对的叫做 “滴滴”.

为什么要针对腾讯, 是因为 tmd 到现在, 腾讯也没对 “头条系和阿里系” 开放.

都是嘴上是是是, 转头当狗屁.

而且这帮互联网公司的孙子们 (不止腾讯, 也包括阿里, 美团等等), 都做了云控调整, 演示的时候可以开放, 第三方支付也真真的截图到微博, 用户真用的时候, 屁都没有.

张小龙对外解释说, 系统架构需要调整, 需要时间. 一直拖拖拖.

这回好了, 你拖吧. 什么时候改完什么时候上. 看谁拖得起.

过了规定日子下一步就是全网下架.

知乎用户 江先生 发表

就说一点,腾讯说不偷用户隐私。

这朋友圈的股票广告哪来的?

微信肯定抓取了一些关键词,做广告匹配。

今年我还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家很多人喜欢复制粘贴,安卓基本所有的软件以前默认打开就访问你的剪切板,一些软件是为了读取口令,一些软件就是为了偷信息

知乎用户 Jay Yong 发表

不用猜了,就是按照《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要求保护用户隐私数据。

注意是腾讯的所有 APP。

腾讯的 QQ 用户和微信用户数是最多的。

而且近期工信部也发布了审查新规,要求在 11 月 24 日至 12 月 31 日期间所有 APP 上架前(包括版本更新)需通过工信部的审查,审查标的包括所有移动产品 APP。

11 月 5 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的通知》决定,自 2021 年 11 月至 2022 年 3 月,开展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简称 “524” 行动),聚焦 APP 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优化企业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和优化开屏弹窗信息展示方式等。

这是互联网行业的正常操作,只不过因为腾讯的体量太大、知名度太高,一下子上了新闻。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看待微信暂停个人账号新用户注册,透露了哪些信息?

知乎用户 sheen 发表 顺手写一个 就目来看,互联网的自查自纠是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监管手段落到了实处。 就目前的信息来看我倾向于 一是互联网未成年人用户乱像的集中整治。 我去看了楼上说的 21 号的微信公告,说是对未成年的乱像进行治理。 …

有没有觉得聊天很浪费时间?

知乎用户 一薰 发表 聊天只是正常人际关系沟通的其中一种方式,比如有效的聊天显然不会令人感觉浪费时间,但闲聊有时候会给人这种感受。 分享一些我自己处理这里所说的聊天方式【网上信息交流】 1、不回复的; (1)除了广告、清理僵尸粉这种基本上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