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目前在河南,我想问凭什么河南高考那么难,仅仅是因为人多?
知乎用户 热闹 发表 河南的基本盘太差。 等你大学毕业了你会发现,在河南不仅考学难,挣钱还难,活着难。 我是洛阳人,在郑州读了个一本。 记得刚毕业在郑州第一份工作 3k 的工资,工作勤恳工作一年,负债 2w。 然后回家考公, …
(因为题主问的是河南,我就说河南,只是在回答他的问题而已,又没有向天地报怨,我也没说河南最难,我也没说别的地方不难,能不能别比惨了,孩子都苦,比来比去有意思么,想办法多咬几口北上津杭这些狗大户才是实在。)
咱就这么说吧,河南的本科录取率好像已经连续快 20 年没跌出前 3 了,倒数的。
郑州大学一所大学里面招了 211 大学三倍的平均人数,我们拿了一所 211 的教育资源,养了三所 211 的学生,别人家什么科研设备几十亿几百亿的上,我们化学试剂只要有可能回收的都得回收再用,要不是河大郑大往死里扩招,河南的本科录取率能难看的天天就跟个耻辱柱一样打上面冠冕堂皇的脸。
不是强哥,咱河南能被上面当成一省庄稼汉子用。
山西挖煤河北承污河南种地,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就骂他爹。
“要不怎么说,就是条狗,也得托生到北京城呢?”
~~~~~~~~~~老舍《茶馆》
王爱群自称这半年老了 10 岁。这个 53 岁却已两鬓染霜的河南省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解释说,这是被新建的东校愁的。
事实上,直到开学前三天,计划容纳一万余学生的学校才通上电,头一天晚上食堂才开伙,而至今学校没有澡堂,没有银行,甚至连围墙也还没有全部合拢。
2 月施工,10 月建成入住,王爱群以令人惊讶的速度,“顶风作案”,终于完成了一所新的大学的建筑工程。
之所以称为 “顶风作案”,是因为 7 月,王爱群就已接到当地政府的停工通知——此时,龙子湖高校园区正被监察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调查组调查。同样是此时,王爱群的一座楼刚刚封顶。而 “顶风作案” 亦是对龙子湖非法占地案的定性之一。
王没理会上面的调查,而是让施工队昼夜施工。他必须赶在开学前将学校盖好,就这样,赶在 10 月 4 日开学前,5000 多名学生好歹住了进来。在此之前,王爱群心急如焚,生怕学生 “闹事”。
在近年来扩招的政策导向下,学院的在校生由 2001 年的 3000 人骤增至目前的 13500 人。原来的校区已严重 “超载”。而严格地讲,它现在已经不属于职业技术学院,因为它在郑州市内,也要被拆迁。
9 月 27 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严肃处理龙子湖高校非法占地案。这是国土资源部成立 8 年来,就土地违法问题,处理官员级别最高的一起案件,王爱群的河南省职业技术学院,即为其中的 13 所高校之一。
在这起土地大案中,包括王爱群在内的高校负责人并未受到处分。
龙子湖,一个建在农田和鱼塘之上的高校聚集区,共占用土地 1.4 万余亩,令人惊讶的是,竟未到国土资源部报批。所有高校的占地,均是经过河南和郑州两级地方政府批准的——尽管它们并没有这个权力。
据河南省国土系统一官员透露,没有报批的原因是:他们很清楚,即使是报上去,也肯定批不下来,若不是农民不断上访和国土资源部先进的卫星遥感系统,这个高校园区很可能会顺利建成。
如果顺利建成,就可以依靠惯有的做法,慢慢地补齐手续,生米煮成熟饭。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片土地中,尚有 6400 余亩属于基本农田。按国家有关法规,凡因建设动用基本农田——哪怕是一亩一分——也要报请国务院批准。
事实上,2005 年 2 月,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局长张新宝即带队到郑州调查此案。当时已有 6 所院校进驻龙子湖。由于是既成事实,在河南省政府上报核查报告后,国务院同意在占地规模不扩大的条件下,依法办理这 6 所院校的用地手续。
据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副局长常嘉兴介绍,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当时上述院校的主体建筑大都已经建成。5 所学校已经开始招生,恢复耕种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如果强令拆除,势必造成新的损失,引发新的问题。因此只能是完善手续。
然而在此之后,却是更大规模的圈地。包括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另外 7 所院校,很快在各自圈占的土地上填土打桩。
据王爱群介绍,河南省职业技术学院本来是最早确定入驻龙子湖的,资金也最为宽裕,只是因为农民青苗费补偿问题而耽误了施工,最后只能 “顶风作案”。
在国务院同意完善用地手续之后,先期入驻的六所院校的校长们长出一口气。“这 (国务院的查处) 对我们而言是好事,以前不明确的现在明确了,不合法的合法了。”作为前 6 所院校中的一员,某大学校长对本报记者如是说。
停工很简单,后果很严重
后 7 所院校中,职业技术学院是其中惟一建起来的一所。其他几所学校的日子更不好过。河南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简称公安高专) 连买地带建设花了 1.2 亿元。
这些钱除了银行贷款,还有 5000 多万元是向职工集资而来。为了这次 “搬家”,学校还卖了另一个校区的一块地。几年来,学校相继取消了职工们的加班费、监考费等,福利待遇事实上一直下降。
转自南方新闻网 - 南方周末
有什么不合理的?山西河北河南,一个挖煤一个供血另一个种地,各司其职,为中华崛起发光发热,大家都是穷哥们儿,多么公平
河南有句老话: 不好好学习你以后就只能种地!
领导: 我寻思着这地总不能没人种啊。
量河南之物力 结中华之欢心。
首先,好多负面的回答都是匿名的,敢不匿名的我敬你是条汉子,敢做敢刚,比那些匿名回答的怂货们强的多!呸,我就是看不上那些匿名的怂货们。
然后,说说高校的事情。高校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建国之后,省政府对于教育的不重视,以及只想着某些地区一家独大,反而影响了高校的建立和发展。包括现在,河南省某些地区还是不重视高等教育!因为教育是很难短期看到成效的,不利于那啥。所以,国情如此,历史环境如此,一步落后,步步落后。郑大的发展和河大的故事,其他的答案也都写了,不多说。中科大和矿大,也是河南教育的痛。历史中的错误,导致后代一直背锅,很无奈。而且,就现在这个时代,经济发达地区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精尖人才的吸引,是欠发达地区无法抵抗的。比如兰大,现在也很不乐观。谁会跟钱过不去呢?典型的马太效应。至于说合不合理,我们都知道答案,又有几个出去的愿意回来建设自己的家乡?光有情怀不行啊。像我这种恋家的水货只能回来干点力气活了。
最后说说耕地,河南耕地近 8 万平方千米,粮食产量全国第二,仅落后于黑龙江,且落后有限。毕竟黑龙江 12 万平方千米的耕地也大的很。下面两个表格,2018 年的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可以看到一个对比。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两个表格,可以看的很清楚了。经常被黑的都是农业大省。
另外,提及什么机械化的,或者美国农场模式的,拜托去了解一下美国农场到底是什么模式,是不是适合本国的国情,有几家企业愿意这么投资。美国粮食亩产多少,顺便也去了解一下。中国耕地的性质和美国耕地的性质,也是不一样的。
还有个问题说一下,某乎真是要完。一堆匿名回答的,没劲。
最后说一下,某些人黑完河南黑东北,黑完东北黑山东,再黑是不是就该黑安徽了?这是典型的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我滴你滴的烂滴,死不死啊你。吃着农业大省产出的粮食,火腿肠,大米,牛奶。啥,你说你没吃,你去看看产品出产地,去超市看看,面粉出产地,看看是哪。河南面粉占全国 30%,加上山东安徽河北就接近 66% 了,看下边的表。
你吃不吃蛋糕面包方便面火腿肠饼干饺子?你说你吃进口的?一个贸易战就够喝一壶了,万一哪天打仗了,你以为还能进口粮食?今年的水果已经吓死人了,新时代的农民数量会持续减少,如果,粮食产量大幅度降低,又没有足够的进口粮食,那个时候,某些人才能真正体会到粮食的重要性吧。工业化的剪刀差,对农民的损害不是一点半点,十年工资涨了多少,粮食价钱涨了么?夸张点讲,如果粮食大规模减产,农民收的粮食只够自己吃的…… 那么
![](data:image/svg+xml;utf8,)
在河南某大读研,化学。
我们有多缺经费呢,过柱子的溶剂我们都要回收好几回。
我河南是真穷啊,心疼啊。
就像江浙多商人一样 河南省的定位是农民 这个年代有人愿意做农民吗? 答案很显然了 前一段河南高中重点班开空调的问题 这种问题会在沿海城市发生? 本人河南人我也爱我的家乡 但教育资源不平衡是国家的事 江苏前两年敢因为放开西北生源 民众游街 你河南试一个看看? 没什么说的
有心可以去查查郑州龙子湖湖校区历史 只能说我们河南的父母官员真的不容易
学校资源都是教育部发的 别的地区什么标准 河南什么标准 自己去参观参观就知道了 什么国美啊 上财啊 对比下郑大 河大 差别显而易见
至于觉得河南高校少合理的 送你俩字 呵呵
领导: 我给你们个定位,你们就是农业大省,负责好好种地当好国家的粮仓就行了。
什么?你们还想干其他的,那地谁种啊,给你们地让你们种就行了咋的还想咋出人头地啊?
不服从管理那就只能给你们一所 211 我看你们还怎么出来,你们也不能说中央不给你们机会啊是你们自己抓不住啊
其余省某些人: 这不都有一所 211 嘛你没考上怪谁啊
我看了看分数线和人数: 哦。
原回答一字不动。被踩无所谓,之所以想来修改一下,只是简单做个说明,谢谢各位理解!
本人河南农村出来的穷小子,目前在西安混生活,希望以后有叶落归根的一天!
…………………………………………………………………………………………
我之所以写这个答案,起初只是觉得提问这个问题的人有点无聊,或者说有煽风点火的意思,因此略带点气愤和调侃的语气回答的,但这几天感觉有些知友未免有点过分,为了喷而喷,就为了体验当键盘侠的淋漓快感?
首先,我并没有觉得我们河南考生多委屈,多心酸,相比较山区到现在还没有书念的那群孩子,我们已然幸福了很多!不是么?(我没资格可怜那些孩子们,也不是有意拿他们做比较,对不起,我希望他们都能生活得很好!!)
其次,教育资源不平衡、教育体制不够健全是我们国家不可否认的事实,或许别的国家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抨击政府、抱怨国家!事实上,政府每年不断增加的教育投入、两免一补政策的不断实施和完善以及扶植私人办学的政策宣传已经使我们的教育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这是我们都能看到的,也值得我们称赞,何况教育是个过于庞大而且艰深的命题,我们普通人无力去改变,甚至中国两千多年来也一直只是在探索和尝试,所以,我们每个人既是先行者也是改革者,我们可以发声,可以有所行动,但不要那么偏激,也不要有那么大的戾气,好吗?
最后,你是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的也好,你从小有外教、一路有名师也罢,我们羡慕,但我们不怨天尤人,也不以自己身为安徽、山东、四川、河北、甘肃、河南等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的学生而感到耻辱、愤世嫉俗!我们出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本身已经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所以,客观理性一点看待这个问题,不好吗?
最后的最后,地域黑的人,我愿你的世界多点善良和美好,愿你长命百岁!
…………………………………………………………………………………………………
您自己觉得合理么??
2018 年,河南报考人数 98.3 万
2017 年,河南报考人数 86.3 万
2016 年,河南报考人数 82 万
2015 年,河南报考人数 77.2 万
2014 年,河南报考人数 72.4 万
………………
河南报考人数逐年上升,而大学还是那些大学:
211:郑州大学
重点: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一般:河南理工大学、河南中医大学、洛阳理工学院、河南科技大学…… 等
再差的就不说了好吧,试问上面就这几个,除了郑大、河大略有耳闻,其他大学呢??不要说别的省份,就是我河南毕业的,都不知道几个,而且,上述无一私立大学,全是公办!
我想表达什么??
您懂的吧??
不要说 211,弄个 985 不过分吧?
不说一个 985,再倾斜点教育资源,多办两个大学可以吧?
您知道,我也知道,难道那些上面的人不知道??
嘻嘻,与其在这里问这种无聊且无任何意义的问题,您不如好好挣钱,有心的给俺河南赞助点,不想赞助的就过好您的生活,好么??
北京 6 万考生,26 所 211,北京说什么了么?
很多人看问题并不能看到问题的本质。
例如高考的难易,其实仅且仅和录取率有关,和试题难易、该省大学数、考生数都无关。假设 A 省 40 万考生,考题很难,普遍 500 分,而且还在教育落后地区,没有好大学,但是录取 4 万人;B 省 20 万考生,考题较简单,普遍 600 分,在教育先进地区,好大学一堆,但是录取 1 万人,哪个省高考难哪个省简单?
我知道你们某个省没有 211 了,分数也高好了吧,但是你能算算录取率吗?
声明一下,我是河南人,我高考的时候,我们就说,别的省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们河南是千军万马走钢丝。外省的同胞认为自己省难得,可以算算录取率,河南几乎各个层次都是垫底。
看了今年分数线之后,说实话再说高考难,总有点不那么理直气壮,看这几年的分数线总有一种一届不如一届的感觉,遥想当年一本 590,现在都堕落到当年三本的地步了。不用说什么题难,题难清北还是那么高的分数,还有 1.8 万人 600 分以上,题容易了不得 18 万人?别抱怨,加油吧
挂一下,这就某些人得素质。某大佬说的真对,互联网普及的太快了,无论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上网了,已举报。
河北因言论过激被踢出群聊
河北只有一所 211
河北工业大学
在天津
Tool 有首歌 vicarious
里面有句歌词 much better you than I
06 年我上学的时候还听不懂这隐晦的歌词
耕地红线谁守谁知道
你们都上大学了 都有见识了 谁种地?
咱河南人得为国家想 我不种地谁种地?
我家大门常打开 开放怀抱等你
歌词里的大门早就紧锁了 而且你还不知道门在哪
在中国,可能没有一个地方比河南更委屈。
河南是高考人数排第一省份,2020 年的高考人数达 115.8 万。但同时,它只有一所 211 大学,数量排倒数第一。
缺钱、缺人才、缺政策倾斜,河南唯一不缺的好像就只剩下百万量级的考生。
提起河南的大学,除了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你可能想不出来任何其他的名字。
2020 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公布,河南省共 151 所 [1],在全国各省市排名前列。可高职(专科)院校的比例近 2/3,本科院校只有 57 所 [1]。本科在高校中的占比,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 5%[1]。
在这些本科院校中,一本院校只占 10 所 [2]。入选 211 工程的只有郑州大学一所,985 甚至一所都没有。
在重点高校的数量上,河南像是被绿洲包围的沙漠:南边湖北,2 所 985,7 所 211;西边陕西,3 所 985,8 所 211;哪怕是表现不够突出的安徽,都还有 1 所 985 大学。
2017 年,教育部公布 “双一流” 名单,取代了 985、211 的说法。北京、江苏、上海分别以 31 所、15 所、13 所的数量高居前三,偌大的河南却只占 2 个席位。其中郑州大学入选一流大学,还是 B 类;河南大学只入选了一流学科。
一个广东人读大学,成绩好可以去中山大学、华南理工这两所 985,也可以去暨南大学、华南师范这两所 211,此外还有 “部委省共建” 的南方医科大、上升速度飞快的深圳大学等。
而在河南,每一个有志于考上 985 的考生,都注定了高中一毕业就离开故乡。
放学后跑进熟悉的路边小店,吃上一碗正宗的河南烩面,听老板娘用亲切的乡音与你唠嗑…… 这样的日子,随着一纸 985 录取通知书的到来而远去了。
当然,全国范围内只有一所 211 的,还有如海南、贵州、西藏等 13 个省。只是同样进入 211 大学,河南籍考生离开家乡的比例,仍要高得多。
2015 年,5.4 万河南考生进入 985、211 大学 [3]。同年,郑州大学在本省的招生名额为 9142 人 [4]。也就是说,除了那些考进郑大的,剩下 4.5 万名左右的河南学生都要奔赴他乡。同样只有一所 211,整个海南省的高考人数也才 6.2 万 [5]。
一个典型的河南毕业生,会在高考后深切地感受 “天各一方”:前桌可能去了湖北省,同桌可能去了北京市,暗恋多年的女孩则南下远赴广州。
河南近代历史上,并非没有过好大学。
1912 年,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开封成立,是当时国家派遣留学生、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当时中国这种类型的学校,除此以外,只有北京的清华学校和上海的南洋公学两所 [6]。
到 1947 年,更名后的河南大学已形成了 6 个学院、16 个系的格局,而全国拥有 6 个学院以上的综合性大学总共才 10 所 [7]。
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它本可以成为老牌名校,但 50 年代的高校院系调整改变了这一切。
不同于现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划分,当时中国行政区域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六个大区。
以大区为单位,中国的高校结构布局十分不均衡,像华东有 74 所高校,西北却只有 8 所 [8]。因此趁着这次院系调整,中央决定重新规划,力求做到各个行政区的高校资源尽可能均衡。
经过调整,高校最多的华东骤减 24 所,最少的西北则增至 12 所 [8],虽然差异仍在,但已缩小了不少。
可与此同时,大区内部各个省、市之间的均衡却被忽略了。
比如河南所在的中南大区,还包括另外五省及两个直辖市。武汉是中南大区的中心城市,因而成了高校院系调整中最大的受益城市 [9]。
河南大学的水利系、财经系、植物病虫害系纷纷迁往武汉,并入武汉大学水利系、武汉中原大学财经学院、华中农学院。
仍留在河南的院系,其中部分独立出去,如医学院、农学院、行政学院,分别独立建设为河南医学院、河南农学院、河南省立行政干部学校。河南省师范专科学校与河南大学剩下的直属各系合并,河南大学也由综合性大学变为师范院校 [6]。
院系调整中,武汉绝对是中南区之骄子。其他省、市在它的衬托下,则显得黯然失色。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一提起武汉,我们能一口气说出好多个名校:武大、华科、华师…… 可提到河南,恐怕很多人连河南大学是不是一本都不清楚。
唯一让人叫得出名的郑州大学,还不是靠河南自己的力量成立的。
1954 年,郑州荣升河南省会城市。此时的河南经过院系调整后,一所综合性院校都没有。于是教育部要求,由山东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提供师资,1956 年在多方援助下成立了郑州大学。
即使已经是河南高校天花板,郑州大学在 2020 年的 U.S.News 榜单中只位列国内第 62 名 [10]。而今年的艾瑞深校友会中国学术排名,郑州大学自然科学第 66、社会科学第 53 的表现,也并不突出 [11]。
1953 年底,院系调整就基本结束了,为什么河南至今没有一所震得住场面的好大学呢?
事实上,院系调整只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它的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紧接着就是 “全国重点大学”、“211 工程”、“985 工程” 等政策。
1954 年,中央首次指定 6 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此后经过多次增设,到 1963 年已扩展至 64 所 [12]。河南省入选全国重点大学的数量每一次都是零。
这一方面与院系调整后的实力受损有关。另一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使得全国重点大学以工科院校为主,而截至 1957 年底,河南仅有的 7 所高校中,工科院校数量为零 [13]。再加上河南不是政治、经济中心,因此被排除出了全国重点大学的名单。
**全国重点大学意味着国家的重点培养和资源倾斜。**比如第一批入选的哈工大,就在师资调配的支持下聘请外国专家,并建立起了中国最早的专业电力实验室 [14]。
此外,全国重点大学也直接影响了 211、985 工程的评选。没有重点大学的河南可只能凭借 “一省一所” 的原则勉强得到一个 211 名额。
211、985 工程带来的直接影响,则是经费支持。
2015 年,清华大学获得教育部投入科技经费 43 亿元,而作为 “双非” 的河南大学只得到了 2.8 亿元[15]。
当然,就算缺乏中央补贴,如果地方发展得好,也能给大学提供支持。
比如错过了重点大学评选、起步也更晚的深圳,这些年却凭借着超强的经济实力和教育投资,建起了多所优质大学。除了实力强过 211 的深圳大学,还有特立独行的南方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都在深圳设立了研究生院。
相比之下,河南就落后太多了。2019 年全国人均 GDP 超过 7 万元 [16],河南仅为 5.6 万元 [17],约等于北京的三分之一 [18]。
河南政府虽然公共财政支出中也有五分之一都投入到了教育领域,但人口多、底子薄,换算到生均教育经费,瞬间跌至末位 [19]。
不仅如此,河南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也不是很大。2017 年,河南高新技术企业共 2270 家 [20],广东省是它的五倍多 [21]。
缺乏大展拳脚之地,人才纷纷另谋高就。2018 年,河南人口净流出达到 1301 万人,是目前唯一个人口净流出超过千万大关的省份 [22]。
缺钱又缺人才,河南高校就像一列燃料不足的绿皮火车——历史悠久、载的人多、一路 “哐当哐当”,也在努力地跑,却只能眼巴巴地被甩在后方。
本文发于微信公众号**浪潮工作室**(ID:WelleStudio163),原文标题:《中国考生最多的省,连 985 都没有》作者 沈一只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2] 高三网. 河南高校名单.
[3] 河南省招生办公室.(2015). 2015 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集中录取工作结束.
[4] 郑州大学招生网.(2015). 2015 年河南录取情况统计表.
[5] 海南省考试局.(2015). 2015 年海南高考分数线正式公布.
[6] 河南大学校史修订组. (2012). 河南大学校史 1912-1984. [M]. 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
[7] 国民政府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主编. (1948). 第二次教育年鉴 (第五编).[M]. 商务印书馆.
[8] 大塚丰著、黄福涛译.(1998). 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形成.[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9] 韩梦洁、宋伟.(2014).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区域结构的制度安排与反思 [J]. 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0] U.S. News.(2020).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in China.
[11] 艾瑞深校友会网.(2020). 校友会 2020 中国大学学术排名 500 强发布.
[12] 胡炳先. (2006). 中国重点大学政策:历史演变与未来走向——基于新制度主义的政策分析.
[13] 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编.(2009). 河南六十年 (1949~2009).[M]. 中国统计出版社.
[14] 杨均.(2016). 新中国建国十七年重点大学政策演变与启示研究.
[15]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编.(2016). 2015 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6] 国家统计局.(2020). 201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7]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0). 2019 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8] 北京市统计局.(2020). 北京市 201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20). 河南:公共财政支出五分之一投入教育领域.
[20] 河南日报.(2018). 2017 河南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606 家,增速创历史新高.
[21] 广东市人民政府.(2018). 关于公布广东省 2017 年高新技术企业的通知.
[22] 一财网.(2020). 每 6 个人有 1 个流动人口:河南贵州四川人口流失居前三.
老老实实种地吧,啥也别想别干。敢为人先为考生争福利的官员有几个没被收拾的。
不合理。利益相关,先匿,省的招人喷。
14 年河南某贫困县的高考生。
我们几个玩的很好的朋友报志愿,都下定决心一定要出省,毕业以后留在外面,把户口迁走。
有点心酸的,谁想离开生活十几年的家乡呢,从小到大都是老老实实的生活,经济落后也就不说了,结果到了外面还要被地域歧视。
上了大学,南京的朋友打电话跟我说,某某大学在河南省招生都是超一本分数线几十分,在江苏招生二本。(我也很心疼江苏考生,每一次全国高考想改革,江苏都是小白鼠)
大一刚报道那会和舍友聊天,一比较各省的考生数,我就抱不平。舍友说了句,谁叫你们河南那么贫困,家家户户还生那么多人,每家生一个孩子重点培养,你们河南高考也不至于这么激烈。说这句话我无力反驳。慢慢看淡了,到了后来,越来越觉得自己报在外省是明智的选择。
暑假回到家乡,看到姥爷姥姥天天在田地里劳作,就很难过。
目前我们几个朋友分布的城市有:南京、苏州、天津、武汉、深圳、福州
大家目前都在读研中,反正就留在各自的城市,这些城市再不济也比老家强。
隐隐约约记得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被欺负久了,无论会有什么结果,我也会拼了命的反抗、争夺。别人碗里一直吃的好的,我势必要分得一杯羹。
那你要说大家都走了,田地怎么办,粮食怎么办。一句话,谁爱种谁种,我不干了!
多说一句,对于即将报高考志愿的学弟学妹,能有机会报考到一线城市就报,这两年出来的新一线城市也可以考虑。如果出不去,尽量报在郑州的大学,将来考研考出去。
为什么不合理,很合理啊,地还是要种的,万一河南年轻人考上大学了,就没人种地,就没人给城市提供粮食了啊,不不不,不能冒险,一所 211 就已经很多了啊,都怪当年郑州的一些领导使劲的争取,要不是他们,河南现在就没有 211 了,这些领导真让人生气。我们河南,蛮夷之地,偷井盖,没出息,说话土,就不配拥有大学,麻烦一些人想想办法吧,把河南所有的大学都撤掉,嘿嘿,这样才好啊,这样北上广这些城市的教育资源才会好一点,你看现在,北上广的一本线都太高了,最起码还能再降它个 100 分不是问题
强烈建议,河南考生不要看这里面的回答!!
会哭的,会委屈的
别不合理了,既然对这个现状很不满就努力去改变它。
河南百万考生听着让人害怕,但也是好事,至少说明受教育人数越来越多,知识改变命运,相信努力读书的河南孩子也知道,资源太少,唯有拼命才有一席之地。
也别羡慕别的省了,他们的教育资源有天时地利人和,河南现在没有凸出优势,那就让我们自己去创造,机会都是自己争取的。
教育是百年之业,我们已经发现了问题,那就努力去解决,加油,河南。
郑大的,自己也是从小到大河南长大的,说实话,感觉不太合理,但是再来几所好的高校,河南养不起,也培育不起来!
最关键的是(思想认识):1,整个河南给我的印象是小农经济思想很严重,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行了,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就 OK(相反,沿海地带父母会尊重自己孩子的想法,让他们自己去实践)中原地区 bureaucracy 太过于严重,注意是太过于。
2,眼界放不开,思想不开放,做事情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想法,我专业好多同学来自河南农村,明显感觉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他们不敢反对,而且基本都是墨守成规,别人干啥自己也干啥,没有自己的想法)而且绝大多数人做事情都是四六式,大差不差,做事不细致(自己以前也这样,后来意识到了,就赶紧改正,但是一个深入自己骨子里十几年的东西,需要时间来慢慢改正的,也是一个和自己较劲并且矛盾的过程)不能也不愿意深究原因,于是每次失败之后,总是能经常听到:要不是怎么怎么;要不是这里弄好了,就成了;要不是我就成功了,自己的父亲可以说是很典型的例子。另外一点就是说得多,做得少,喜欢吹 NB,脚踏实地少,抱怨多。
3,综合以上因素,就好比现在的精准扶贫,国家也意识到扶贫先扶志,思想认识不到位(这是第一步)怎么做出改变,怎么发展河南和河南的高等教育。之后思想认识到位之后,就是脚踏实地的做,这点却是最难的(相信大家都能明白),在做的过程中,需要经济(说白了就是 money)的大力投入。
4,近期来看(20 到 30 年),几百亿实在太少了,要想发展起来,平均每年应该至少保证 30 亿以上的资金(科研经费包含在内,所以仍然还很少)然而现在经费一年才 12 亿多,但是这样的话资金对河南财政也是个严峻的考验,倒不如说不可能;另外名校需要文化底蕴,需要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国内的学术诚信和科研实力说实话还有很远的道路要走),说实话我不看好郑大下一轮的双一流评选,就看国家给不给面子还是郑大人和省政府争口气了,而且郑大和国外的学术交流实在不忍直视,可以说是垃圾(主要因为本人要去国外 phd,所以这方面关注也比较多),出国氛围差劲到无力吐槽,所以郑大要发展起来还很早,最少要 20 到 30 年。
5 以我我身边的郑大同学举例,很多来自于河南的乡下或者农村。见识确实让人着急,眼界低,基本上都活在自己的 comfort zone 里面。在他们的理解里面,只要跟自己父母说的或者和自己的思想不一致的,首先给予异样的目光,然后说别人傻,感觉他们挺可怜的。另外家里也不能给予很好的学业指导,所以想有一个好的发展,着实很难。希望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下一代不再吃太大的亏吧。
最后就是别再成天说什么当时河南大学被拆的不成样子了,拆除去的大学现在都是很好的学校,河南就一所郑大,对河南学子不公平等等之类的话。而且 “河南学子” 这个指的是一个整体,并不是个人,先把自己的成绩搞好再说,自己考个 985,211。说实话这些事情咱们个人无力改变,有这抱怨的功夫,倒不如想想怎么提高自己。说一句不好听的:自己不努力,没人会同情你,这个社会不会因为你的眼泪,给你钱,反而会被人骂 SB,反而会被人嘲笑,面子永远都是自己挣的,别人不需要给你面子,因为你在别人眼里一文不值。
最后,现在能做的只有立足于当下,解决自身的问题,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天天 YY 过去,永远都只会是个 loser。
我给大家讲一个笑话:
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家里就说:“不好好学习,回家种地”
领导:“???不种地,那吃啥?滚回去种地。” 我可 QNMLGB
![](data:image/svg+xml;utf8,)
发自内心的希望郑大能越来越好,One step ahead of the past!
本来不想说,但被某个回答膈应的不行
百万考生只有一个 211
这话大家都听腻了,麻木了,见怪不怪了
反正这届考完还有下一届
下届考完还有下下届
每年都是百万,不稀奇
耽误的多了,就不差这一二三四五百万了
只是一个数字而已,谁会去想这数字背后的人呢
河南人还是老实种地不要说话了
你带着血泪的嘶吼
别人听多了也只会觉得是祥林嫂的絮叨而已
刀子又没有落在自己身上,谁能体会到这种痛?
忍忍吧,一辈子很快就过去了
本来么,兄弟姐妹一大家子商量着,要共发展,共同同富裕,后来发现一起发展太难了,毕竟一个手掌,五根手指还不一样长呢,就又商量着,先发展有优势的,先富裕一部分,然后呢,先富带动后富,共同富裕,可是呢,先富的呢,富起来后,他跑了,不和你玩了
以上,纯属娱乐,如有雷同,不负任何责任最后,在放上一个好玩的图
![](data:image/svg+xml;utf8,)
说合理的,不是蠢,就是坏。要么,就是又蠢又坏。
看一下,龙子湖高校的建设难度。大部分地域是平原,适合种庄稼,有耕地红线在那拦着,那就定位是农民喽。河南教育的父母官,不好当啊。要求不高,别拦着就好。。。
郑州龙子湖高校园区违法占地案调查
9 月 28 日,郑州龙子湖高校园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综合楼建设工地,数十名民工正在有条不紊的施工。施工负责人介绍说,“工程由于赶上秋收停了一阵,否则现在基本已经可以完工了。”
是时,距此十五公里之外,郑州市委正在郑州市政府召开专门针对中央文件的专题会议,市里领导悉数出席。
此前一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严肃处理郑州市违法批准征收占用土地建设龙子湖高校园区问题。会议决定对河南省人民政府予以通报批评,给予河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新民 (原任河南省副省长) 和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 (原任郑州市市长) 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开工建设已三年之久的郑州龙子湖高校园区,因非法占地 14877 亩,身陷新一轮土地监管的风暴中心。
风暴中心
“非法占地的事情,很早之前就已经被中央某媒体曝光过一次了。”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综合楼施工负责人说,“这里该怎么建还是怎么建。”
龙子湖高校园区因占地约 2.26 平方公里圆环状的龙子湖而得名,规划面积 11.21 平方公里,约 1 平方公里的湖心岛位于中央。按照郑州市郑东新区管委会的整体规划,入住高校沿龙子湖外环路呈扇形布置,园区科研、学术交流中心、大型
图书馆、体育馆和公益性设施等将布置在湖心岛上。
从正式开工建设,转眼三年已去。而今举目四望,崭新的高楼隐隐掩藏在荒草和黄土之间,裸露着红色砖瓦外衣的 “半截子” 建筑不时可见。某高校校园内建筑工地上,拖拉机推运土方的声音兀自轰鸣不止。
当地一名李姓村民说,当年,郑州市政府从附近村民手中,以每平方米高于 200 元的价格征用了几乎全部耕地和宅地。现在,郑州市政府承诺为拆迁居民们所建的集体住房小区,刚刚为建起的整体结构刷了层白灰。马路中央摊晾着村民们刚刚收获的玉米,“一下子圈了这么多地,都没用又没人来,看着这些地荒废掉实在觉得可惜,就自己种了点庄稼。”
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校内大一至大三的学生去年搬入,校园内除了几栋崭新的教学楼、宿舍楼、超市和篮球场之外,都是空荡土地。一位修路工人介绍说,“新校园刚刚建成的区域仅占全部校园的六分之一,因为没钱所以建的很慢。” 整个学校的办公楼暂时还安排在一幢学生公寓里。
截止到 2005 年底,已入住龙子湖高校园区的院校共有 13 所,包括河南中医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等。2005 年 9 月起,陆续入住学生近两万人,整个园区累计开工单体建筑 85 栋,开工面积 74 万平方米,完成投资 22 亿元。
龙子湖区设立建设指挥部,归郑东新区管委会统一管理。指挥长由郑州市市长助理牛西岭担任。
龙子湖高校园区只是郑东新区归划中所建的六个功能园区之一,但规划占地 150 平方公里的整个郑东新区里,“只有龙子湖园区有问题,其他都没有问题。” 郑东新区管委会一位副主任对记者称。
这位副主任说:“国家控制土地的政策是英明的,但国家政策应该根据各省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从实际上多扶持中部地区,这样整个中部地区心理上也可以有所平衡。”
他说,在郑州市,工业土地价格是几十万一亩。而龙子湖高校园的土地,政府给学校的价钱是十万一亩,“这个价钱只是土地征用成本的几分之一,高校征用的土地价钱连本都保不住,完全是想搞好河南的教育事业”。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给予了东南沿海省份 10 年的免税的优厚政策待遇,此后又追加 5 年。“现在对中西部呢?国家在制定政策方面存在不公平。”
“出事” 始末
郑东新区规划从 2002 年就已经开始了,最初名字为港澳新城。当时的河南省政府领导了解了新城规划之后,指出 “港澳新城不行,要在搞大一点,要构建以郑州市为龙头的中原城市区经济隆起带。” 按照这位领导的这一指导思想,政府开始了郑东新区的规划和筹备。同年 1 月,成立中共郑东新区管理委员会;3 月,郑东新区建设领导小组成立,第一任组长为原郑州市委书记李克和原市长陈义初。
近些年,郑州市以每年几平方公里的速度迅速扩张。“我们不想重走‘摊饼式’扩张的模式。” 上述郑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说,“这种模式带来的很多问题,比如城乡工农分割问题、城市基础设施配套问题等等,不如总体规划时一起做,按照城市功能和性质不同,分区实施一次性规划到位”。此外,河南省是人口大省,本身高等教育落后,当时省里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大学城,省里的口号是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主要基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河南省做出决定开发郑东新区和龙子湖高校园区,省委省政府提出 “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 的基本要求。2003 年龙子湖高校园区正式开工建设。此时,一个郑州市同时出现了四座大学城。
但随后的建设之路并不顺利。因为国家从 2004 年开始土地紧缩;2005 年、2006 年又陆续出了相关政策文件;另外跟经济实力也有关系:“东南某省的大学城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建成了,而且看的是龙子湖的规划,因为人家有钱,一批就是四五十个亿。而我们的钱跟不上。”
但恰恰就是 “钱跟不上” 的这三年,郑州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成功地征集土地 14877 亩,用于龙子湖高校园区建设。据高校园区附近村民反映,因征用农田农宅,当地农民与政府部门发生不少冲突。
2005 年,有关部委对郑州市违法批准征收占用土地问题进行调查,并要求郑州市纠正土地违法行为。
龙子湖高校园区非法占地案是今年年中监察部、国土资源部联合调查组查处的土地违法案件之一。其他四个包括:广东省清远市违法征收农民集体土地进行
房地产开发;山西省太原鸿富晋科技有限公司非法占地;河南省安阳市四季花香生态园非法租赁农民集体耕地;山西省山西万水物贸城和太原富丽装饰有限公司非法租赁农民集体耕地。
国务院国土资源部执法局一位官员对记者说,“郑州这次的土地都是违反规划的。大学城这 14000 多亩都不是
城市建设用地,都是农用地和很少量的集体建设用地。农用地就是不能搞建设的,少部分的建设用地有一部分就是原来的村庄”。
郑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介绍说 “龙子湖高校园区主要是违规用地。国土部调查之后,批示要求对龙子湖高校园区的土地占用做出整改,及时将土地指标调配好,但我们没有调配到位。”
结果就是,国务院对相关部门和领导进行的严厉处罚。其中,批评河南省政府对国家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和严把土地供应 “闸门” 的决策执行不力,有关负责人明示或默许违法批准征收占用土地。“按照国家的规定,建大学是属于重大项目,实行单报制,单报后只须经过省政府批准就可以了。但当时国土部批的指标没有这么多。”上述管委会主任说。同时,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被批评为“不依法履行监管职责”。
28 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用地审批管理处一位官员对记者称 “11.21 平方公里只是规划用地,具体非法征用土地的事情,我们也不知道确切的情况。如果我们都知道了,那就不叫非法征地了”。
但郑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说,南方某市大学城,规划比龙子湖晚了一年。在参观了龙子湖高校园规划之后,“回去基本参照我们的方案很快就搞好了”。在这位负责人看来,郑州之所以 “出事”,是因为 “别人建的快,咱这儿建的慢,时间没赶巧。”
在北京,新一轮更为严厉的土地整治措施正在酝酿。国土资源部执法局上述官员透露,今后针对类似违规用地的情况,不管当地一把手有没有直接责任,都要负责;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将采取措施,三类土地违法问题要追究刑事责任:一是非法转让土地,二是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三是徇私舞弊,非法批地。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不合理
但是这个问题下就不要挑斗争了
有的说曾经有机会科大的,安徽现在其实贼惨,半点儿光没蹭上,还吃了一嘴的 X
接下来就是,山东,河北这些省份
大家都很惨,就不要互相伤害了
山东四张卷子两张是自己出,难度也是相当丧病
河北虽然说人少很多,但是就一所 211 还不在自己的地儿,更何况还有一个破坏 “市场” 的中学
说实话,难兄难弟就不要相互折磨了
河南的情况主要在哪里:人多,教育资源少,高校给的名额少
真说难,河南的题不是最难的。
但是,百万考生把名额和资源平分一下自然就原地爆炸了。
但是怎么解决呢?
不可能解决的,反正最近几年看不到解决的可能。
农业大省,本来就穷,交通也不怎么滴,也没什么能够发展经济的东西。
教育就是在烧钱。
更何况现在的那啥政策,等到十几年后,新生一波长出来,只会更加困难。
接受他并跳出来,比改变它轻松多了。
曾经的母校,河南某二本,学校宿舍楼的正式名字不叫宿舍楼,而是叫创业楼。为什么?因为土地政策的限制,没土地给学校建宿舍楼使用,只能违规着偷偷地以建 “创业园” 的名义,给学生建楼住宿… 这样的条件下,能建设出好的大学才怪了… 中国的大学,说到底,没有政策支持、扶持,什么都不是,也根本不可能发展好…
宋朝科举有个大问题:南方人太能考了,北方人考上进士的太少了,导致北方人心里很不平衡,为此吵闹不休。
江西人欧阳修和山西人司马光,这一江一山,为科举录取方法是否公平大吵了一架。司马光说,北方有的路(相当于省)几十年来连一个进士都考不上,全国一张卷统一录取,看似公平,实则太不公平,应该按照人口比例,给各地分配固定名额录取。
欧阳修大骂司马光脑子进水了,他说,科举都是匿名考试,中榜后才知道籍贯,这么公平的制度去哪里找?国家考试选进士,一定要在全国范围内把最好的人才选出来,而不要搞成吃大锅饭,按你那样,九十五分的南方人可能中不了进士,没有及格的北方人反而中了进士,到时录取后奏折都写不清楚。
江西人王安石主持变法期间,科举沿袭了全国统一录取的做法;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司马光上位,他真开始试行 “分省录取”。
既然大家喜欢看阴谋论,那我就再阴谋论下,想想高中毕业的学生,那可是血气方刚的年龄,一点火就着,如果让他们整天晃荡在北京大街上,社会里,即便是打工那得面对多大的诱惑,那是多大的不安定因素。
==============
阴谋论下,国家给每个省份有不同的定位,有的定位政治,有的定位经济,有的定位旅游,有的定位农业,有的定位航运,自然而然会给一些政策方面的优惠。而河南在中国之中,很不幸的被定位为农业和劳务输出大省,因为去国内各个省份距离相对不大。如果不层层限制上好大学的概率,那么很多人就能上大学和一般的大学,这样就会减少劳动力的输出。
合理不合理你又能怎么样?
从二十年前开始,只要跟我讨论高考就业以及以后发展的,我都会告诉他 / 她,考出省或者把房子买在其他省,打工的就去珠三角长三角不那么出名的地级市买房迁户口,或者福建两湖也可以,热点我就不说了,买房弄不到户口,新疆西藏要不要去心理要有数,真是几家人抱团去也是机遇,绝对不要回家买房。
河南已经成了实质上教育洼区,并且投资越来越大,收获越来越小,除非国策有根本性改变,否则未来三五十年甚至更长远的时间里都是没什么大的发展的,这不随个人意愿改变,实质上整个河南在目前的国家体系里处于严重亏本的地位,并且很难翻身,人口多教育投入大,好不容易勒紧裤腰带办教育,出了人才几乎都是给别人培养的,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体系,河南是规模最大的,窟窿最多的,也是最亏本的,人都走了,这就产生了悖论,不投钱肯定办不好教育,投钱了人走了,两难。再说说农业这块,实际上亏得一塌糊涂,唉,都没法说,可是一旦到了全国性缺粮的时候,河南却又是饿死排行榜第一名(别跟我刚,历史是有记载的,别把责任都套在河南领导上,我不信上面不知道,问问你们家老人,你们那建国后有没有人拿着枪入户征粮的,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不造谣,河南有!)。
河南的 gdp 看起来最近十年快速增长,人均呢?有人说应该在河南实施大规模现代化农业,释放掉困在农业上的人口,你真敢说,一是就业机会。二是补偿谁出?三是粮食产量必然下降的后果谁承担,缺口粮食从哪来?你不会真觉得现代化农业的产量比现在河南的精耕细作产量高吧,所以这是死结。逃离吧。
当然不合理,但是解决的办法确实不多。
现在不是以前计划经济时代了,行政命令有用但是有限。
例如网友念念不忘的龙子湖事件,其实就算放开了,建了大型校区,那有怎么样?一流大学是比谁的校区大么?是比谁的楼见得多么?
建国初期可以通过行政命令分拆学校,那是那个时候的特色,现在能行么?不要说把清北之类的大学分拆到河南,就算把郑大或者河大的院系再分拆到河南地级市去,你觉得会不会在地级市里形成新的 211 级别学院?教授难道就不能辞职走么?
所以,在这个人才和资金可以自由流动的时代里,寄希望于政策和行政命令是不现实的。
对河南人民来说当然不合理。但那又有什么用呢
河南曾经也有名校的。民国时期的河大,也是荣登前三甲,是当时我国三大留学基地之一。
但是看看河大现在被拆成什么样子了。
连建个龙子湖校区都需要以一群官员搭上仕途为代价。
河大就是河南教育的缩影。被打压,被排挤,只能夹缝中求生。
因为那毕竟是河南呀。中原粮仓,大家好好面朝黄土种田就可以啦,天天肖想什么办教育出人头地呢(狗头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南人,我居然要在遥远异乡的大学课堂中,才听说到河南大学曾经的辉煌。
这片中原土地是文化的发源之一。这里人才辈出,曾经作为都城见证过数个王朝的兴盛更迭。
但是现在却没落如斯。
如果河大光辉还在,我想我必然不用背井离乡,到离家千里的地方孤身求学。河南的万千学子也一定会拥有更舒适的升学和教育环境,可以像别人一样接受全面的博雅教育,而不需要把大把青春蹉跎在油墨和题海中。
如果中原光辉还在,我想我必然不需要在候机室里与地域歧视的大妈费尽口舌,我的同乡也不再需要因为穷苦而被人戳着脊梁唾骂。
但是没有如果。过往已逝,我辈当自强自勉,才能有机会报答故土,助她走出窘境。
——————————更新
很高兴这篇回答可以有人看有人评论。
我想说一下为什么上来就提 “曾经”。
因为我们在教育界曾有过无上的荣光。这种地位在几十年内被迅速抹杀,我感到十分惋惜。
作为主修理科的学生,我没有特别了解过家乡的近代历史。但感谢大学的通识课,我知晓了我知晓了她百年来经历的苦难,以及在逆境中顽强求生的教育事业。
上世纪三十年代,黄河水倾泻而下,我们失去家园流离失所。四十年代,日寇的铁蹄踏平中原,我们经历百年难遇的蝗灾和大饥荒。五十年代,高校重组,我们最好的大学被撕裂瓜分。
天灾和战乱都打不倒的河大,在被日寇进犯后依旧保持全国第三的河大,就这样轻飘飘地没了。
教育乃发展之基。大学没落了,河南也没落了。到现在,河南百万考生,放眼全省却只有一所可怜的 211。
了解到这些后,我很羞愧,因为我对自己家乡的百年历史几乎一无所知。
而我想,既然我不知道,那么一定也有别人不知道。所以我要把这些写下来。因为只有知晓历史,才有建设未来的信心与决心。
两年前,通识课,老师讲中国近代史。
“20 世纪初期的中国,就像一个苟延残喘的老妇人。在外国,他们只看到她满脸斑点与皱纹,浑身散发着腐朽落后的气息。他们只想着怎么掠夺她身上最后一点价值,没人有心思去了解她曾经有过多么美妙的容颜和惊人的成就。”
但是有着强大历史底蕴的中国挺了过来,并且越来越好。
我相信河南也当如是。
山西人,在河南读一所一本大学 (理工类院校,管理学专业)(小小吐槽: 作为院某协会的一员,年末的时候协会组织活动打印海报的几块钱学院都批不了,他怕是在逗我。但是真心喜欢这个协会,喜欢怼我的会长,部长,然后到自己的时候被我的干事们怼) 不造为啥(手动滑稽)
然后看了几个关于这个河南高校的问题。
争论以前的东西到底屌不屌,牛逼不牛逼,我又不知道,我也没亲眼见过在哪里读过。反正我知道的是,河南考生多,好学校少,有很多在其他省可以上一个有点知名度的大学的同学只能在省内上一个相对而言很多人没听过的大学。相反,有些省市的考生并不需要很高的分数就能上一个所谓 “名校”,很不公平好吧,凭啥我比你努力,打败了那么多考生,却只能在自己省内上个默默无闻的大学,你就能各种名校自己挑呢,真心不公平,并且为河南同学鸣不公。所以,很多人说河南人闹,闹的真不是让谁谁谁直接给几个亿的教育经费或者直接下文件搬两所优质大学过来,闹的是这些心理落差好吗。很扎心的老铁。
说句自以为是的公道话,教育跟经济很明显是分不开的,经济好,就有钱去砸教育,经济差,人都快饿死了,还要啥自行车。
很多人说河南人无理取闹,说山西问啥不闹,说其他那里那里为啥不闹,我觉得,河南近些年的发展水平真心还不错,最起码人民是这样认为的吧,既然经济好起来了,教育凭啥就落后那么多,凭啥郑大选个 211 还有人说是啥福利性质的,现在能吃饱喝足了,为自己的教育争取一下不行吗?(另说一句,为山西的经济感到担忧,真真的,基础设施一言难尽)
还有那些地域黑的,动不动拿啥河南人素质说事,一说就河南人偷井盖,河南那么多人,出两个败类咋了,你们吹的日本人韩国人素质那么高就没罪犯吗???你说河南人偷井盖素质低,你们省内就没有小偷抢劫吗,那是不是可以说某省人就是小偷省,就偷盗成性。我是山西人,是北方人,是中国人,喜爱中国的每个地方,喜欢风景人文,喜欢河南省某市这里的大叔大妈遇到我称呼我 “乖,”,真受不了这些躲在后面黑来黑去的小沙滩们。wdnmd 我带你们打
因为穷!
以前我也总抱怨河南没有好大学,河南考生太多,不公平怎样的。但是现在看的东西多了,觉得事实上并不是如此。
河南实际上大学不少,大学总数名列前茅,问题是没有什么好大学,也就郑大、河大还可以。但是这个就要归结到近代以来的河南省的经济、政治地位。中国的大学大多都是 20 世纪初开始建校,再久远一点的也就是 19 世纪末了。而河南近代以来经济发展不好,政治地位也下降,彼时也没有建设几所大学,自然难有历史悠久的大学。这里很多人要说到河南大学,以及建国后被拆分的命运,更有甚者吹捧河大当年全国第五…… 河大从未达到过如此高度,而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又屡受摧残。战争中颠沛流离,更有潭头惨案这种灾难,实际上发展并不好。
而建国后河大虽被拆分出去很多院系,但是同时也给了河南一所郑州大学,乃至于各地建设的高校。综合来说,建国后河南高等教育是得到发展的,国家给了支持的。但因为政治地位不足,所以支持也仅此而已,没有像武汉、西安这些城市,在本身好大学的基础上,还迁入了好大学。但是相比其他省份,也只能说是正常待遇,没有优待,也不好说什么。
但是因为河南长久以来经济的落后,经费不足,所以各高校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地处内陆,经济落后,自然也吸引不到人才落地。
总结,历史上穷,所以大学少;建国后穷,新建大学也没有得到好的发展。
很合理,毕竟国家需要你们河南民众牺牲自己的一生在土地上。你们都追求前途考学走了,谁来当我的佃户呢?
至于你们的未来,唉,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要多想想你还能为国家做什么(义正言辞)
不管合理不合理,我认为河南的所需要的可不是一个 985 大学。而是更多的有着优良学风的公立二本以上的大学。
河南人高考难,难在哪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多数学子只能在河南本省上学,所以对于河南来说一所所谓的 985 还不如对河南增加十所二本大学来的实在。
就比如 211 的郑大,能上郑大的也就几百人,就算成了 985 也还是那前面的几百人。对于河南广大学子来说并无影响。
江苏 211 倒是不少,可是录取率低。河南考生也可以考外省的 211,只要录取率还可以就行。
河南某大学,运放老师每次都只舍得买一两个,所有实验的东西只要不是最终成果要用的,买回来就不给报销,穷死了穷死了!老师学生相互勾结私通,呕!
没空调!!!宿舍没,教室没,自习室没,食堂只有几台,还限时开,图书馆那么大十几层只有两台立式空调可以让学生用,电风扇还掉了几个,去年中暑的学生 120 直接来拉走好几个,今年一血也已经出现了。
考研自习室,实验室蚊子巨多无比,给老师说,老师讲的是,不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嘛?我???
学生日常都是去学校里的面包店,茶吧,学术交流中心学习,但是就那几个位置,相互占座的心机婊也一堆一堆,每次路过老师办公室我总觉得他们的空调外机的扇叶比教室电扇的扇叶快了不止一两倍,前几天有老师冻感冒我是真服气,他们都不怕空调外箱转那么快,也转掉吗。某教学楼,老师因为太冷把门开开导致走廊超级凉快,教室里却热的直冒汗,以至于下课上个厕所走在走廊里都感觉是在天堂。
下图是图书馆夏天的常见状况,顺便说一下院自习室,学校第一大院的自习室长的跟上世纪末的一样,往外推的那种铁格窗户,我觉得市里边有这种窗户的楼已经被拆完了,说不好听的,桌子还没我头大。
刚刚在自习室门前看见有人打架的,五六个按着一个打,我觉得 emmmmm,天一热保安们也瘫坐电扇下边半死不活懒得营业吧。
好一点是今天学校食堂提供了西瓜,嘿嘿嘿,虽然只有一小盘哈哈哈哈哈但还是很开心啊哈哈哈哈,你看我们学生就是很容易满足哈哈哈哈哈。
被没有空调逼到车库复习的学生我呵呵了,并不是很懂学校把因为教室没有空调,被迫去花园去餐厅去车库起早贪黑的学习的现实状况,说成是学风好的操作是怎么个鬼意思。
补个新瓜:好像是物理院的,本校第一大院,什么硬件据说都是最好的,今天有人暑假复习考研的人在他们自习室晕倒了!!!不知道是热的还是饿的?不知道是条件艰苦还是饭不好吃但是唉,啧啧啧
河南以前有一个有 985 的机会,不过国家没有实现
当然不合理,所以 211 倒了(笑)
是不是合理要站在全局的角度来看,用事实说话。
河南省居然只有 1 个 211,广大西北、西南地区怎么想,山西、江西怎么想,浙江又怎么想?
说 211,首先要说高校的数量
教育部近期公布的 2019 年各省高校数量分布上,河南省以 141 所稳稳排在第四位,前面要么是经济大省,要么是人口大省,总体上来说河南省并不吃亏。
那么有人要说了,数量不算什么,质量才重要,河南高校多,但是专科多呀!
我们再看本科数量,数据源也是教育部,河南省以 57 所排在第 9 位,与传统教育大省陕西齐平,前面都是有钱有势的主,排这个位次,不算亏了。
再看一本高校,数据源是某商业网站,由于一二本是动态的,姑且拿过来分析,河南省以 11 所排在第 18 名,与湖南省齐平,这么看就看出差距了:堂堂人口大省,混得跟福建、湖南一个层次了,那确实不合适,肯定是上面有人故意打压了(哼)。
所以我们总结以下:河南省高校分布的规律是总量多,层次低,高水平学校少。
我们再看看上面的 211 分布图,名校分布还是有一些规律的:
**1. 经济(曾经)发达地区多。**长三角不提了,打民国起就是高校集中区,东北是共和国长子、老工业基地,湖广也是打清末以来的维新区。
**2. 政治核心区多。**说的就是北京,举全国之力建设高校。
**3. 三线建设区多。**这里借用 “三线” 这个概念专指西北、西南核心区,这里是建国以后重点关注的地方,著名的例子有西安交大、西南交大。
一言以蔽之:要么有钱,要么有势。教育是一个需要大量投入的行当,没有真金白银往里面砸,好的学校可不会从天而降。
谈到河南人的苦就得把这个话题拿出来说一遍,但是他们不会说中原经济区是国家重点开发区。基本农田隔壁江苏不比河南少,而江苏省最穷的宿迁都排在 100 以内了。
如图,两省大部分地区都是拿过来种庄稼的,重点开发的地区也就集中在省内发达地区。说得直接一点,拼工业发展主要就是拼这些不多的重点开发区。
我们再拿同一(地理)地区的几个区县来比较,丰县和沛县是规划作种庄稼的县,永城和睢阳是规划作重点开发区的市(区),其中的区别,恐怕不能用商丘城里种满了庄稼来解释吧。
当然,讨论到经济发展,又是另一个大话题了,不再赘述。
百万考生一所 211 实在是很过分了。。
的确应该多几所好的学校啊
话说回来,上面让你去种地你也没办法啊。。
但是回头算下账,语数英每科考 100 分,理综考 150 分,这样就能拿 450 分
如果每门再稍微多考那么一点,就一点,不需要太高。
那是不是可以理解 500 分及以下的同学高中没有学呢?起码没有认真学吧。
看一看一分一段表,500 分以下的有多少人呢?越看数据越恐怖。500 分也不是很夸张吧?
我觉得吧,闲得无聊喷一下 zc 就好了,有那个时间抱怨天地命运,不如踏踏实实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今年河南高考,小学同学有清华的,有交大的,有浙大的,有香港澳门的,没见他们抱怨河南高考咋难咋难了啊?
你想考好大学,每个大省的排位都是差不多的。别幻想如果自己拿个北京上海户口清北复交就稳了,小心某些科目分分钟被各种神仙吊起来锤。
我们小时候一起玩的小伙伴里,明年最后两个人高考,如果这两个人考上了 985 那么我们全院的小伙伴的最低学历就是 985 了。都是河南本地考生,清北的有,交大复旦有,但我们都是教师子女,这说明什么问题?自己好好想一想吧。别把什么锅都甩个河南人多导致高考难上。
只能说会越来越好的
这不双一流郑大升格
河大上车
有什么稀奇,我们浙江出院士这么多,也不过一个浙江大学,其他没了。
老有人那计划生育说事,那我就列个部分省市人口增长率的数据(前一个是 1982 年人口,后一个是 2010 年人口,最后是人口增长率):
河北省 5300.5876 万人河北省:7185.42 万人增长率约 35.589%
山西省 2529.1389 万人山西省:3571.21 万人增长率约 41.203%
辽宁省 3572.1693 万人辽宁省:4374.63 万人增长率约 22.464%
江苏省 6052.1114 万人江苏省:7865.99 万人增长率约 29.971%
浙江省 3888.4603 万人浙江省:5442.69 万人增长率 39.97%
安徽省 4966.5724 万人安徽省:5950.05 万人增长率约 19.802%
江西省 3318.4827 万人江西省:4456.75 万人增长率约 34.3%
山东省 7441.9054 万人山东省:9579.31 万人增长率约 28.712%
河南省 7442.2739 万人河南省:9402.36 万人增长率约 26.337%
湖北省 4780.4150 万人湖北省:5723.77 万人增长率约 19.734%
湖南省 5400.8851 万人湖南省:6568.37 万人增长率约 21.616%
陕西省 2890.4423 万人陕西省:3732.74 万人增长率约 29.141%
从人口增长率来看,河南虽然不是计划生育最好的,但也不是最差的。河南人口多,考生多,说白了还是人口基数大
从这个数据上看,河南山东的人口数差不多,那为什么考生差的多呢?因为你们只考虑过应届考生,没有考虑有多少人复读。至于为什么那么多人复读,这又回到了教育资源以己中等级别师资院校上了。
以下为原答案
—————————————————
你们呐,抱屈都抱不到合适的名头。河南缺的是 211、985 吗?
不是,河南缺的是一大批中等级别的师资院校,就像走富裕之路一样,人人像马云,那现实吗,我们与其他省份的差距在于中等水平的院校不够多,不够强。
说起高考,想必无数的河南学子都会感叹一句上大学好难,竞争好大,压力好大。
河南在全国范围内来说,都可以说上是一个巨无霸般的存在,尤其是 2018 年高考,河南考生 98.4 万人,将近百万,而河南的一本录取率又是全国最低,高考可以说真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高考大省,却只有郑州大学这一所 211 大学。
要知道,重点大学的数量与质量可以说是代表了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河南这么多考生却只有一所 211 大学,高等教育水平其实是很落后的,但是在古代,河南地处中原地带,更是许多朝代的都城所在,文化发展应当是非常繁荣昌盛的,但是为什么到了现在,却如此落后呢?
河南考生人数众多,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一般而言,一个省份的大学数量越多,大学给予该省的招生名额也就越多,尤其是重点大学。
比如河南唯一的 211 大学,郑州大学给河南的招生名额都是每年四五千人,但是却远远满足不了河南将近百万考生对上重点大学的需求。
河南这块土地上,有洛阳十三朝古都,开封,也是个八朝古都,可以说古时候,经济文化非常繁荣,但是现在教育文化产业方面,高等教育却只有一所郑州大学,在全国稍微有点名气,落后如此,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候,河南大学还是非常有名气的,但是从 1952 年到 1962 年,河南大学院系多次进行调整,财经系调入了中南财经学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水利系并入武汉大学,植保系调入武汉华中农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华中农业大学,可是现在那些被拆分的学院院系现在都已经成了 211 重点大学,河南大学整体实力下降,现在连 211 都不是。
再加上,由于一些原因,河南错过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这三所重点大学的落户,所以,现在河南就只有郑州大学这一所 211 了,这也就是河南现在教育文化现在落后的原因。
对于河南考生而言,想上好大学,就只能拼命努力学习,考入其他地方的名校,虽然河南现在大力发展教育,但是随着高考,很多优秀人才都外流其他省份,而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培养的人才,也有很多优秀拔尖的学生去往他省,相对而言,河南的发展水平和国内一线城市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的,合适的产业,合适的职位也不多,这也是很多大学生不愿回河南的原因,诸多因素综合,河南的教育事业并没有多大实质上的改变,这也是河南现在教育文化相对落后的原因。
对于河南考生,还是满满的心疼啊,高考真的是太难了!
………………………….. 万能分割线……………………….
如果有任何问题的话,欢迎大家到我的公众号【时下月白】,进行留言,我会很乐意解答哒~
身为一名身处百万人之中的考生,每当看到外省考生在抱怨高考难的时候,我就会憋不住在心里偷笑。
聊这么多啥用也没有,搞好教育就是一件事儿,要有钱。
你打开任何一个高校排行榜,经济弱省也就是我大砍省的哈工大和陕西的西交大,安徽的中科大。剩下的大部分来源于北上广江浙两湖。
天天 bb 人家北京高考容易的,假设北京就两所清北剩下的全部排名 500 靠后,北京人也得全部上街骂街。
没有强大的经济做后盾,就不会有一流的高校,即使有那么一两所,也解决不了河南河北这么多人口的教育问题。你要是有人家江苏南京,河海,东南,南航,南理,南师大,南邮,南审,南京外国语,中国矿业,中国药科,苏大,扬州大学的家底,还用天天上网发帖?
好大学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没有钱你扯啥淡呢。人家南大当年拆的七零八落,现在南京大学还稳稳的全国全十吧。还给江苏下蛋一样下了一堆 211。上海人送走了亲儿子交通大学,人家在旧校园上搞起了比亲儿子还牛逼的上海交通大学。上外那学校,解放之后才从一个俄文版起步,校长都是从黑大来的一个副校长,人现在上外牛逼不,上财牛逼不,就上海大学牛逼不?
别整什么学校要靠国家拨款,清北的财政拨款只占预算的 10%,你真觉没有财政拨款清北就活不下去了?就因为拿了教育部的钱,所以高校就属于全国人民?天真。
再说你郑州大学以前也是部属高校啊,是你死乞白赖的从教育部要过去的啊。谜一样的操作。
我说的有钱,指的不但是高校预算,还有区位经济因素。我的母校兰州大学 90 年代口子一开划拉走了半个学校,一个 985 的教授名头,都赶不上东部的普通一本的教授头衔吸引力大。
都是成年人,谁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啊,没有亲人父母子女?说不想周末逛逛西湖,溜达溜达上海外滩,咋的要留在你兰大吃牛肉面啊。
所以,只有把本省高校普遍做强了,才能解决教育的问题。你都指着外省,人说我自己养的白菜,凭啥让你拱啊。
在当前情况下,我觉得完全合理。
经济相对落后,高等教育发展晚,这是事实,也是没办法的事,如果你说河南经济高度发达,高等教育已经搞了百年,那显然不合理。但是现状并不是这样。
你要是觉得委屈,
中国有千万程序员,没一个自己研究出来的流行的计算机语言,你觉得合不合理?
中国有 14 亿人,能进全球前十的高校一个没有,你觉得合不合理?
这事跟人多人少没关系,
是一个历史和发展的问题,
这是个时间问题。
为什么河南高校少,或者说,也不是河南高校少,其实中国比较好的大学就集中在了几个地方,别的都少。河北、山西、广西、江西又有几个 211,不是河南独惨。只论 211 等比较强的高校的话,今天的分布格局是有很多历史原因的,要改变也是很复杂的,不是今天几道行政命令的事。
今天中国高校格局的形成可以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清末到民国,高校的创立阶段。今天中国比较好的学校,少有建国之后才创立的,源头都在晚清民国时期。
当时的大学,有官办的也有民办的,民办中还可以分中国人办的和外国人办的。
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民办学校当时多如牛毛,大多规模不大,在社会动荡中很多生存不下去。少数比较有影响力,后来转为国立延续至今,比如复旦、南开和厦门大学。私立学校一般由富人士绅投资,主要集中在富裕地区,我印象里上海尤其多,除了复旦,还有大夏、光华、沪江等大学。这些富人自己倒是未必在上海,复旦最初资助人里无锡士绅不少,投资的大学不放在家乡无锡而选在了上海,因为当时上海的条件确实优秀。洋人办的教会学校,实力在当时更雄厚一些,比如北京的燕京大学、辅仁大学,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南京的金陵大学等,在战前都是中国一流学校。教会学校自然也集中在发达城市,洋人不多的地方不会投资一个大学。
河南没有出名的私立大学,原因很简单,换了把钱给你,让你去投资一所大学,肯定也会选在经济良好、文化繁荣的城市,学生也更愿意在大城市学习,这是市场规律。民国时期的河南非常困难,硬要在河南砸钱事倍功半,更何况当时河南不富,又不是外国人集中的地方,也没人来投这笔钱。如果中国变成以私立大学为主的情况,那么高校会比今天更集中于发达地区。
公立大学,分布则比较均衡,很多省都有国立大学(民国晚期的国立大学都是很优质的,比今天 985 地位更高一些)。河南有在开封的国立河南大学,即今天的河南大学的前身。在抗战结束后,国立河南大学实力不俗,比不上北京大学、中央大学和武汉大学这些,但是基本可以持平国立山东大学和国立四川大学,在国立大学里属于中上,如果能和山大川大一样保持下来,今天肯定是一个 985 了。不过比较惨的是国立河南大学在解放战争中就分散严重,元气大伤了,没有办法恢复起来。
第二阶段是建国到改开之前,主要的变动集中在 52 年开始的院系调整。当时大多数大学都被拆分、重组、搬迁。除了直接分割重组学校,还抽调人员建立了一些新的高校。光从地域分布来说,院系调整平衡了一些地域差距。比如西安就获益很多,最好的西安交通大学就是当时从上海搬过去的。河南在院系调整中也有收获,即新组建的郑州大学。郑大可以说诞生以来命运不错,到今天也算挺好。河南大学恢复之后,在院系调整中被拆分比较严重,很多科系被调去了武汉,成了今天武汉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等学校的一部分。加上开封也不是省会了,河大境遇比较差,一度只是河南师范。另外曾有中科大计划迁入河南的说法,不过中科大属于中科院直辖,和地方联系不大。
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后,尤其是 90 年代,高校的扩张和合并,以及之后因为诸多原因高校实力的起伏。90-00 年代的高校合并基本上没有跨城市的,都是本地学校合并。郑大和河大在河南都找不到可以强强联手的合并对象,虽然也进行一些合并,规模有所扩大,但学校实力和声誉没有显著上升。
总之,在晚清民国中国高等教育的起步阶段,河南条件太差,没有积累太多教育资源。院系调整中,河南说不上损失,但是也不是获益方,此后河南一直没有太多高校。今天的河南经济还是不太好,高等教育是需要持续投入的,河南的高校还有很长路要走。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huī)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dí),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这个国家的每一个地方,都觉得祖国愧对了自己。
山东认为自己是高考第一大省,考生多,考分高。每年两会,山东代表都要骂一通教育部。
安徽认为自己录取率全国垫底,相对竞争太激烈。985 招生名额太少,与报考人数相比,远远不成比例。
上海认为自己每年造血输送中央,支援中西部,舍小我,为大家。计划经济年代,只有上海才有半张粮票,什么鬼?上海人民为了全中国,节俭成这样!
东北认为自己是共和国长子,为国家的工业化打下了汗马功劳。三线建设时,东北为各地的工业建设输人又输血。南方富了,东北却 “断崖式下跌”,成了改革开放成本的承担者。
河北认为自己是京畿首善之地,输血大首都,保卫大首都,自己却一穷二白,环北京一代诸县都是国家贫困县。为了首都的蓝天,河北还得壮士断臂,自我了断 GDP。
天津认为自己是天子渡口,曾经的北方金融、商业、交通枢纽地位都转移给了首都。有北京压着,天津哪来的存在感?五大道向着海风,昔日繁华如今一篇断井颓垣。
福建认为自己是对台前线,当年为了国防建设,工业全部转移到了大后方。一穷二白九分山,东部沿海诸省中 GDP 垫底。国家愧对福建!国家愧对福建!
浙江认为自己不容易,人财物都被大上海榨干。三线建设把工矿也都搬空。七山二水一分田,浙江人民苦。温州人、义乌人,不靠国家一分钱,靠自己是双手拼出一条生路。
山西认为自己要资源有资源、要矿产有矿产,满地优质煤跟不要钱似的支援全国建设,火车一皮皮拉到全中国。中东各国卖石油富了,山西人民卖煤炭穷了。
四川认为自己是祖国的大后方,没有川军浴血奋战,哪能抗日成功?没有几百万川籍农民工,谁来建设长三角、珠三角?
湖北认为自己是九省通衢,鱼米之乡。为了建三峡大坝,百万大移民。耕地被淹了、古城被淹了、城镇被淹了、三峡奇景也没了。百万湖北人民为了下游的安全,舍小我,为大我。
江西认为自己是革命老区,没有江西老表,哪来新中国?如今,长三角融不进去、珠三角也不带我玩。全国富了,江西穷了。毫无存在感的阿卡林,高铁高速避开江西修,“环江西高铁” 带呼之欲出。
台湾认为自己也可怜啊!一副 “亚细亚的孤儿” 心态,当年是清朝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有谁问过我们台湾人的意见了?
香港认为自己也可怜啊!60 年时,百万人民大逃港,香港救活了多少人内地人?如今的香港呢,高房价、高物价、贫富差距世界第一。
就连北京也觉得自己苦。好好的北京城,东方巴黎,为了给国家当首都,城强拆了、古迹毁了。几百万外地人霸占北京的各种优质资源,北京人自己买不起房、摇不到号、上不了学区、挤不进医院,甚至被挤到河北养老。
人啊人,总觉的自己亏、自己苦。
如何看待河北 50 万考生却仅有一所 211,还在隔壁天津,这是否合理?
你们这样有意思吗?
啥公平不公平的
人家上海也就才十所 211
人家五万考生呢
人家容易嘛!
(狗头保命溜了溜了)
首先分析一下百万考生的问题
河南 19 年高考 106w 考生,查询 19 年河南一分一段表后发现高考 100 分以上人数,理科 40.8w 人,文科 28.5w 人,总计 69.3w 人。
对照组广东 19 年高考 76w 考生,查询 19 年广东一分一段表表后发现高考 100 分以上人数,理科 34.2w 人,文科 31.2w 人,总计 65.4w 人。
看出什么来了吗?总不能说河南有 40w 人连 100 分都考不上吧(高考总分 100 分大概就是闭着眼睛填选择题再加上语文作文随便写写的水平)。那这接近 40w 人到底到哪儿去了呢?我不知道,有河南学子能够解释一下吗?
#附# 河南 211 录取率 4.15%,广东 2.74%,在高考人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下(100 分以上人数仅差 4w 人),录取率竟然如此悬殊……
当然不合理!但是重点大学分布有诸多历史原因,其建设又非一日之功。想迁移大学更是困难,老师不愿意去你怎么办?
那么河南省领导,河南省教育部门,河南省各级政府,都为此做了哪些努力?
不提中科大,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在河南建设更多更好的大学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但是短期内怎么解决呢?
现在解决问题最实际快速的办法就是晋冀鲁豫到北京去谈啊!就是各 “抱养” 一所 985,一所 211,这就是 8 所啊,那个双一流配套拨款晋冀鲁豫来出,相应的给 30% 名额。这样各省的 985/211 率就一举达到甚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合理是不可能合理的。
不吐槽不卖惨,我是 15 级河南某县城的孩子。今年都大四了,从我高中时候就看到说教育资源吧啦吧啦的不公平,河南高校少,一直说到现在,还是这样。
我觉得它不仅仅是 211 学校少考生多的问题,它还是一种从小学到高中教育资源就一直匮乏的问题。
我们县就两所高中,不知道现在怎么样,至少我那一届里,我觉得是录取率是真的不怎么样。真的在高中看到太多认真学习却一无所获的人了,当然可以理解学习方法不对,又或者说是自身条件不怎么样,但在河南,这种努力了好多年却没学可上又或者学校配不上自己努力的人真的太多太多了。
当然每个学校都不乏有天赋异禀惊才艳艳的学生,但大多都是那种中等来回努力想要冲出去看看的人。班主任那时候说的最多的话就是: 不管你们考到哪儿,我只希望你们能走出去。走出去就代表着更多的希望更宽阔的路。
班里女生不刻苦不努力是假的,当时前排的一个女生真的让我震惊了很多年。系鞋带的时候嘴里背单词,跑操的时候手里揣着背诵小本子,上厕所出来的时候她面对着墙仍然在背书。 学习成绩也很优秀,但是高考只考了个本三。我不知道具体原因也不敢多做评论,但是还是很替他可惜。
那么大一个学校 我们文科组除了最优秀的尖子班出了几个重点,其他班都是近乎没有。我是那种好一点的班,自己不争气只是个本二,班里排名却是前十。
说这么多也只是想说一点: 我们是真的努力想走出去,也真的努力认真念书了。意难平不是因为自己,是知道当年奔跑的那段路的那种心酸,我们已经回不去了,但还是由衷的想着我们的学弟学妹们朝着光奔跑的时候,那束光能够亮点,再亮点。
浙江人也只有一所 211 暴风哭泣。
我们河北一所 211 也没有
有时候觉得出身就算了,出生地也怪让人难受的
大家都在说河北,那就说全了啊!
行政上的 211 在天津,地理上的 211 不归河北省!
还有一个 985 分校……
给你 20 个 211 指标,够不够?不行就全部封为 211,行不行?这样还有什么意义?除了 C9 有几所够格 985?除了首批 211 还有几所扩编的有 211 的学科实力?一个头衔能说明什么?
合理不合理又能怎么办呢
年年粮食增产挺合理的
先想想百万考生是怎么来的,再想想一所 211 是否合理。
当时的中科大河南养不起,为什么一个平原省粮食都不够呢?
河南是不缺粮的,前提是只满足自己,这个是毋庸置疑的!至于为什么缺少粮食无法养活更多大学,发展慢,原因就是直到 2005 年 12 月 29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19 次会议才取消的交公粮制度。
对于交公粮制度往事暂时查不到具体数据,无法让人信服,只能用最近数据来做一些推论。一个正常人一天需要消耗大约 7 两净粮食,以及 4 两粮食转化的肉蛋奶,河南 2018 年人口 9559.13 万人,河南人一天需要消耗掉 10515.043 万斤粮食,一年需要消耗 383.799.07 亿斤粮食,然而河南 2018 年粮食产量达到 1330 亿斤,扣除自用之后养活了 2.37 亿人。也许你会说可以进口粮食,但是现在的贸易战已经完美的证明粮食进口就像脖子上栓着铁链,以后不做狗也要做狗了。
单位面积土体尤以种植粮食作物收益比最低,平原地势在很多方面比丘陵山地成本低很多,为什么不做些其他产业呢?立国基本国策有一项是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保护耕地这项基本国策是全中国人民的责任,但是却独让黑龙江,河南,山东等承担了责任,我们不怕责任,更愿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负重前行,守好一个大国的立国之本。但是近些年网络上的无脑地域黑,某些人的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筷子骂娘,令人齿冷,更令数亿的农民心寒!
没想到有这么多评论,再加点内容。
看到评论区好多比惨的我也挺乐呵的,好啦,知道你更惨了。
还有说智商问题的我也是醉了,高考难的这几个省升学确实是修罗场,这和智商有关系?
我们讨论的是升学难度,不需要让你来秀智商。
如果非要讨论同样水平的学生的智商。以我个人从本科到硕士期间,在我们学校这种中游 211 接触到的天南海北的各个省份的同学,说到智商这一块,我个人只佩服江苏的同学。
————————————(分割线)
我就是河南考生,说个实际点的吧。
我读高三的时候每天早上 5 点半起床上早自习,晚上学到接近 10 点休息,晚上睡 6 个小时都是奢求。
可惜,就这样高强度的备考,一个班能上考郑大的同学,都是寥寥无几。
我只能说,河南人,还是得自己给自己争气,感同身受只是一个笑话,别人是不会同情你的。
河北(境内)还一所没有呢,情何以堪
我记得我们高中,教学楼不够用,盖了一栋新的教学楼一千万,先先付三百万工程款。然后然后重点来了,楼盖好了学生入住了,学校没钱给外包商了,外包商天天找校长,校长天天躲猫猫。外包商又不敢闹,因为对面就是警察局,公和私警察局都包庇学校,警察局的经常来学校打篮球。我在新教学楼上了一年课,顺利毕业,期间经常见几个外包商站在校长门口, 肯定堵不住校长了,校长早就和门卫同过气了!
河北应该拥有姓名,高分数线加唯一一所 211 还在天津
我大河北壮哉
我曾经看过一个理论,现在找不到原图了,大致画一下: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对于高考,
公平是根据每个省考生人数分配高校,
公正是每个省分配高校数量相同。
对于河南,没有公平,没有公正,至于造成这样的原因,不会公开。
养活一个普通大学不难,但是养一个好大学却是很烧钱的。
一个好大学,要有好的老师来教学生。要吸引好的老师,提供个人物质条件是一方面,还要有足够的科研经费供他们做研究出成果。老师教授的名声再反哺学校,好学校再吸引优秀的学生和老师来。要想把这个良性循环转起来,就一个字,钱。做科研多烧钱,有些项目真的是几百上千万都只是塞牙缝罢了。一个好学校没个几十上百个项目在研究,你好意思说自己牛逼吗?如果这个钱全部都靠中央财政给,那别的省一样可以这样要求中央。全国都这样搞,国家都扛不住。所以中央财政相当于低保,想要牛逼主要还是要靠当地政府砸钱氪金。没有足够的钱,就算国家强行把北大清华搬过去,最后一样沦为个三流学校。当然了,砸钱不一定能砸出成果来,但是没钱一定出不了成果。
你当地政府舍得砸钱,拿人手短,学校录取时当然也会向本地学生倾斜。所以外地学生抱怨北京上海本地学生录取分数线低的时候,拜托先去找自己的省政府。
所以,这事情与合理不合理无关。虽然可能还有一些政策之类其他方面的因素,但最关键还是钱。有钱 diao 就大。
确实不太公平,但是短期内没办法改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学也是很烧钱的,参考深圳大学,有钱就是任性。双一流评选也告一段落了,南京和成都让人眼前一亮,这都是经济实力在支撑着学校的进步。
我是一名湖北考生,现在在武汉某不知名一本上大学,河南的考生是我这个学校的第一大外省生源,不得不佩服,河南考生质量相当高,各种专业前几名,不少是河南考生,当然山东河北江苏的考生也很 nb。
我的学校经常被拿来和河南大学比较,除了地域优势其它方面都处于下风,国家现在给了郑州大学双一流大学 B、河南大学生物学双一流学科,情况相对有所改善,河南的其它学校诸如河南科技、河南师范也要加快步伐跟上来。
换个角度想,河南河北也算难兄难弟了,都是高考大省、高考强省,省内的大学却极度匮乏,再换个角度想,河南现在和浙江持平,都各有一所双一流大学和双一流学科,这岂不是和发达地区浙江省追平了
改变不了客观环境就只能尽量改变自己,浙江省只有一所 985.211,其它的一本学校却也不太在乎 211 这个名头,照样就业发展得很好,我相信凭借着河南考生的智慧,在这个社会终有立足之地。
我是二十多年前重点高中尖子班的,确实我们班一上大学,好像只有两个郑大的,剩余都出省了,现在回河南的不到十分之一,可怜的大河南。
首先要明白,**211 工程,是为了重点建设若干所高等学校,使其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上,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国际上确立较高的声誉和地位。**换句话说,是为了未来追上世界一流做准备。
但是总不能一起建设,那想要有成果得何年何月?肯定要选择最有希望、最优秀的大学专业进行扶持。当然,也不是随便就能成的,也要审批申请考察一系列流程,为了考察还分批。
哪个大学谁不想成为 211 工程里的一员?
回到问题来,**为什么河南只有一所 211 郑州大学?**考虑到有照顾一些省份的原因,很明显,当时,和其他大学相比,郑州大学不够强。或者说,河南的大学建设不如一些大省有优势。
郑州大学当年合并了 6、7 所,才有今天的规模和成果。南京大学分出去 4 所大学,哪个不是赫赫有名实打实的上流 211?
这和河南到底是十万百万两百万三百万考生无关,实实在在的大学建设问题。
合理吗?合理。服气吗?不服气。从一些回答里能看出忿忿不平来。可是,你们只考虑到百万考生全国第一,没考虑到大学建设水平的落后啊!河南自身原因限制了 211 数量,难道不合理吗?
这不是单单是只有一所 211 的问题,因为很多地方都只有一所 211。问题是在于为什河南发展教育,就被打压? 难道河南人活该种地,不允许出来那么多有学问的人活该当劳动力输出省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
河南河北没有合理
河南只有一所 211,嗯,河北也是,还是在天津
河南经济不发达,嗯,河北更穷,郑州还是区域中心城市、新一线城市,石家庄是什么
生到河南河北,自认倒霉
注意:此图包含高等专科。
利益相关:河南人。定居邻省。
我觉得前面很多人说的为了 “安心种地” 不建大学的说法不对。(即便很多人只是在调侃)
你们有没有发现,现在的河南农村,年轻人中年人劳动力资源已经不多了,大部分都外出打工了。河南以外的全国每一个城市你要统计外来人口,保不齐都是河南人排第一的。这说明河南的农业早就已经不需要这么多人了。
回到问题上,百万考生仅有一所 211,个人觉得在早期这唯一的一所 211 也很可能是政策倾斜强行设立的,现在的郑大还是挺强的,毕竟倾全省之力办学。
这个现状肯定是不合理的,但是不管是河南的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都很匮乏。换句话说,在河南这样的省份考出去的考生,应该明显比其他学生水平要高的,但现实是好像也并没有多突出,还是沿海城市的学生平均素质(主要指知识面、为人处世、学习能力等)稍高。河南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应试教育,没有太注重全面培养,这也是一个顽疾,在这样一个竞争力如此大的省份,你要牺牲学生做题的时间去参观博物馆,学生得有一半人不答应,家长恐怕没有几个能答应。
河南是个农业大省,但肯定也是要转型到其他产业的,至少也是要提高其他产业的占比的,那高等人才这一关就绕不过去。你想想,如果有一个高校在,首先学生毕业可能就会有一批留下来,毕竟这个城市熟悉。通过教师招聘又能拉过来一堆高层次人才,这批高层次人才大多是要产学研结合的,于是又孵化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河南这么好的交通,如果再有多所高水平大学,那 BATH 甚至国际大公司多多少少也会被吸引过来一些吧。地处中原,城市的发展几乎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这未来,简直是不敢想!
所以,解决教育问题,可能才是打破河南未来发展瓶颈的重中之重。
按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本省 211 少,不代表 211 招生率一定低:
2019 全国各省人口数量排名
1、广东 11169 万
2、山东 10005.83 万
3、河南 9559.13 万
河南高考报名 108 万,广东报名 76 万,河南 985 率 1.14%,广东 1.32%,虽然按照高考考试报名人数来算河南 985 率低于广东,但按照总人口算就会高于广东。
事实上河南高考报名人数是有点异常的,因为它并没有那么大体量的人口,在评论区我也给出了中小学入学人数对比,按照几年前初中毕业或高中入学人数来看河南高考报名人数也异常的高,这可能一方面是中考筛选比较松的结果,也有可能是高三复读率太高的结果。
事实上本省有多少 985211 和 985211 率并没有绝对关系,河北没有自己省的好学校,但是东北很多好学校在河北招生很多,国家不傻,会全面考虑。
最后扣题一下,211 已经是过去式,河南大学已经拿到双一流学科建设,河南就有两个双一流学科高校了,双一流学科就相当于过去 211,希望河南抓住机会好好建设这两所高校。
如果觉得合理的话,就想想自己愿不愿意来河南高考啊。
如果愿意来河南高考的话,那你觉得只有一所 211 合理,那我无话可说,佩服你;
但是如果觉得合理,自己又不想来河南高考,那你说 *@#$ 的合理啊。
不求感同身受但也别自己上岸然后踩别人一脚
大学的作用无外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但这方面大学搞得好远不如城市发展好,所以往往是先有后者后有前者,在以郑州为首的城市经济 “崛起” 之前,河南不会将更多资源倾斜在教育上。
不用强调百万考生
理科 219 分以上不到四十万人,理科总人数大概七十万上下,剩下三十万都是陪跑的。
如果中考时候就把这三十万卡掉,理科就只有四十万人了。同理,文理科总人数控制在六十万,招收十二万,一本率 20%。
或者换个说法,河南一本招收十二万人,人口一亿,占人口 0.0012。北京一本招收 2.2 万人(总报考 6.3 万),人口 2142 万,一除约等于 0.001,比河南还小。
陕西在内陆算是比较好考大学了吧,七所 211。一本招生 4.75 万,总人口 3864 万,也约等于 0.00124
再看看上海,上海一本招生 2.45 万人,上海人口 2424 万。江苏,一本招生 8.34 万,人口 8051 万。
另外说一点,八千万人江苏,高考报名人数 30 万出头。人口不过亿的河南,参考破百万。
就目前查询的几个省来说,一本基本都是和人口比值在千分之一左右。高点的就西藏新疆和青海,在千分之一点五往上。其他都差不多
为什么别的省录取率高?人家凭本事计划生的育,凭本事中考刷一半,凭本事减少复读生,最后还要说录取率太高分给别人(实名点名江苏湖北,江苏三万八,湖北四万,全给西部了),江苏要是不少这三万八,那就是全员高考生有学上
怕被喷 ,匿了
江苏那么多 985,211 还不是和河南一样难兄难弟吗?
你的意思 985、221 是靠人口堆出来的?
你自己问问河南在大学建设上投入多少不就知道了?种地也应该知道不锄草不施肥不杀虫庄稼长不好,怎么就觉得自己不下本钱只要人多就能凭空长出 985、211 呢?
总有杠精 BB 国家不让河南建大学,国家限制河南搞教育,我去统计局上一查,还真是我错了,感情不是投入的问题,而是产出的问题啊
到这个份上也不用我说什么了吧,国家在这几个省投入多少经费自己看呗。同样是中部省份,教育经费哪里最多?然后我问问陕西多少 985、211,湖北多少 985、211,河南呢?现在不应该是你问国家为什么不给你钱,而是应该国家问你钱花到哪里去了吧?
看了这么多回答,我只想说:如果你生在河南或者如河南一样高考压力巨大的省份,你就会觉得不合理,前面某些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的回答看的想笑。
湖北、江苏省那么多 211,迁一些去河南
不合理。河南税基人口过亿,出点钱建几所 985/211,如九牛一毛~
没办法的事,再说了就算多给你几所有用吗,这些人就会留在河南建设河南?不存在的,他们中大部分人不是去京津地区就是去长三朱三舔砖加瓦了。西安和哈尔滨就是明显的列子,好学校不少,但是在没落,c9 联盟里,西交和哈工与华东五校的差距在不断拉大,现在大家都达成了共识,清北之下华五最强,但这要放在九十年代,你敢这么说,估计会被哈工大和西交的师生喷到死。50 年代的院系调整整体来说还是合理的,把东部优势教育拆分之后整合到中西部地区,不拆才是不合理。就算河南大学能完整保留下来,其实也改变不了太多局面,最后还是会和那几所学校拉开较大差距。
不合理,但是这是河南省之前领导班子自己的苦果,只能由河南现任领导咽下去。
为什么说是自己的苦果呢,先问一下,河南省是今天缺的好学校吗?答,不是,自从 52 年院系调整,河南大学一蹶不振之后,河南就没什么好大学了。那郑州大学怎么来的?答,郑州大学是 54 年山东大学援建的(当然山大是主力,还包括北大,东北大学,吉大等一系列大学援建)。那这些大学为什么要援建郑州大学啊?那是因为国家看到河南地区教育形势不好,本来想把山大迁过来,后来作罢,便让山大带头援建一所大学,同志们,这还不够照顾河南吗?
看开局,52 年院系调整后的一段时间,山东有一个调整过的山东大学,河南有调整过的河南大学和新建的郑州大学。开局不算差吧。有人说原来河南大学多么多么牛,但是一调整就不行了,是政治原因,是国家不信任河南。屁,院系调整是因为我国缺少理工类人才,所以把一些综合性大学的学院拆出来,组成新的大学(学院),我所在的石油大学就是清华石油工程系分出来建立的。再有,被拆的学校可不止河南大学。不说别的,南京大学被拆成十几部分,清华的文理学院给了北大失去了精华,一些工科专业拆成了学校元气大伤。震旦大学,燕京大学都给拆没了。但是除了没有了的大学后来大部分大学都重新发展起来了,甚至比之前更强。又有人说河南是农业大省,发展不起来教育。那厦门还是台海前线呢,对面就是金门,厦大当时也被拆了很惨,怎么人家就能成 985 呢?
之后就是 69 年开始的北京高校外迁。这是个很好的机遇,很多高校都外迁并扎根在外迁的省份,包括并不限于中国科技大学,还有目前都属于两地办学的地矿油三校。而我们看看当时的河南领导班子在干什么,河南当时是建设三线的重点地区,当然,河南还是接受了几所学校但不是经济类学校就是五七干校这种干部学校,平心而论,这种学校能留在河南那才是出了鬼了,那河南为什么要留这几所学校,还不是为以后的干部们留下个好印象。外迁的高校真的惨,中科大就不说了,北京林业学院迁到云南去,已经拆散了,要没有中央管就没了。北京农业大学都迁到延安去和延安大学合并了,北京农机大学迁了两回。河南不是农业大省吗,农林学校就在眼前,只要你招呼一生,人家学校肯定屁颠屁颠来,你没要啊。到了 78 年的时候矿业大学还是想来郑州,河南说我没粮食。。。你河南当时 7000 万人口就缺那么一万人的粮食?更何况矿业大学的前身就是河南的焦作矿业学院,这等于自己不要自己孩子啊,最后让徐州捡了漏。十三所外迁京校河南拿到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但是这是 90 年的事情,这是华北水利水电第三次搬迁了,原来起码 211 水平的学校变成了一本,就这也是河南唯三的省部共建大学(另两个是郑大和河南大学)。综合看下来,只要是河南想要一所好学校,那真是要啥有啥,奈何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
至此机会没有了,河南就一个 211 了,你说这事怨谁啊?
当然了河南在高等学校发展上还有路可以走。以山东为例,一个是建分校,比如世一大,当然,郑州大学也够大了。那我自己不办分校让别人来行不行,山东就有哈工大威海分校,北交威海分校等。那如果再不行,让别人来办研究生院啊,光我所在的青岛就有西交,复旦,天大,哈工大等研究生院。不仅是青岛,深圳、苏州等不都这么干吗,现在各个城市为了留住人才真的是不惜代价了。但是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上面有回答说河南扛着上面的压力建学校不容易,为此搭上政治前途的确是为人民做贡献,但反过来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面对着这么多学生现在建学校是不是晚了点?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学校也是。只希望现在的领导能为以后考虑的多点,别让民众为之前的错误买单。
一个地方高校应不应该多绝不是看他这个地方的人口,而是看经济。只有经济上去了,自然高校就会多了。
在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这两个因素没有发生质变的前提下,奢望所谓地方政府重视教育 加大资源投入,都是奢谈,都是纸上谈兵,都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对于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建议是:努力拼经济是正道,经济好了,文化层面自然会慢慢提高,政治地位也随之会慢慢提高。
这种试图挑拨和谐局面的话题,看来只有我这个河南人亲自下场来说几句公道话了
河南的大学配置是合理的
1、顾全大局
河南人多却没有出海口也没有内河大港,搞劳动密集型产业没有问题,但出口外贸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物流成本很敏感,所以河南人最好去沿海就业,武汉这种能通江达海的城市也行
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简单,河南人还是得上学,上到初中能进富士康就可以了,如果能上个技校就更好了
大学千万别上,上了大学对工资的要求就高了,不利于沿海经济发展,比如张五常就强烈反对制定最低工资,他的意思是如果这么干了就把外资吓跑了,回过头来失业率高启受伤害的还是底层劳工
我觉得挺有道理的,与其连工都没得打,不如有一份能糊口的工作
一个国家,总要有人负责里子,有人负责面子,咱们是打碎的牙活血吞下去,但是你看北上广的高楼大厦都建起来了,不管咋说,日子确实也比以前好过了不是吗
别人挣 1000,你挣 100,总比别人挣 100 你只挣 10 块好,对不对?
2、安全性高
中国 34 个省,民风各有差异,河南这个地方地处中原,不会出现那种山区分割形成的村与村之间组团械斗,也不会有那种地广人稀联系困难不服王化,人均管理成本很低,稍微给点儿甜头就满足了,而且人情关系层层嵌套,想改,难,想乱,更难。所以不会出大的幺蛾子,就算偶尔有点儿波动,离某些不可细说的危险都太远了
河南就是中原,中原就是中国,34 个省,从古至今,外来势力随便挑拨,就算把那 33 个都蒙骗走,我们河南人也绝不上当,哪怕首都不在洛阳不在开封,我们也绝对是最坚信自己是中国人的
如果兄弟几个,必须有一个顾全大局的做出牺牲,那肯定是好说话的那个,是不是这个理?
所以,为了安全性,也不应该把大学搞太好,搞太多,书读多了,脑子活泛的人就多,就容易出事儿
不信你们看这个话题下面,非河南籍的比河南籍的还激动
3、我编不下去了,,,,逃
每一个社会大抵都是金字塔吧
高考也是如此
要维持稳定
所以她需要底座
需要地基
需要牺牲
说人话就是
我们高考必然需要一帮子韭菜
我只想讲一讲自己的情况。豫西南一个小县城,人口 140 万,15 年我高考过一本线 17 分,县一中(其他学校没有一本,只有实验中学有二十个二本)加上去市里读书的,共有两百人左右。不算复读生,姑且按县里一届两万人,大部分人都没坚持到高中,能够上一本的已经是百里挑一了。然而等到我到省外上学才发现其实是一个二本学校(社会普遍认为),我的省内排名好像是 43000 左右。以严格的标准看,真正的一本学生应该理科只有 30000。当年的高考人数是七十多万,而省内同龄人可能有两百多万。
还是有人看的,多写一点吧。今年考研已经被郑大录取了,复试的时候导师还在讲省内的学生到了省外都是专业前十吧 。我没那末厉害,不过也发现我同校同市的老乡考研的很多,也有不少好学校,今年就有一个保送中南。班里四个考到校外的同学,有两个是河南的,其实班里只有三个河南的同学。同一个县城的同学有五个,有三个考上了研究生,有一个不知道情况。三个中两个 211,还有一个最厉害的本来考中南,复试没过调剂了。总体上看,省内的同学能出来读书的相比较同校其他省份的同学还是挺厉害的。
山西河南河北… 老哥三都差不多… 一个挖煤一个种地一个干活… 该干啥干啥,谁让你们读书了?那是你们想的事么?河北就一所河工大还在天津,山西只有一所太理工… 晋冀根据地… 唉╯﹏╰不说了挖煤去了
牢骚发完了,最后所有的小伙伴共同努力吧,努力考出去。
看到问题,河北江西等地区的考生一起哭了。
评论里有人说现没有计划生育。在这强调一下,计划生育一直是基本国策。开放二孩不等于放弃计划生育。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大国,这项国策很有必要。
请各位友善讨论。
难以想象数十年素质教育的成果!
以下原答案。
我是江苏人。高考也是地狱模式,与河南算是难兄难弟吧。
但我认为,河南有百万考生的原因之一(还是重要原因)是当年计划生育政策没有真正落实。
对比我们江苏,计划生育落实到位的省份。河南人口一亿多,考生上百万。江苏人口也八千多万,但考生只有三十多万。(中考录取率江苏河南谁也不好看,难兄难弟)
注意。计划生育是写进法律的国家政策。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员,有必要依法执行。何况今年河南考生大都在 00 年 ,01 年出生,计划生育还很严。
百万考生的成因之一(还算重要成因)是自己违反政策,破坏法律法规。
有的省认真落实国家政策,执行计划生育。
有的省(或许因为经济,文化…… 毕竟世界很复杂)终究没有尽到法律的义务,没有落实中央的政策。
以上不知能否算作事实?
现在 问题产生了,不管过去计划生育搞成什么样。百万河南考生是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这点不容置疑)
有受教育的权利,有平等发展的权利。
他们也应和十三亿人民在五星红旗下一起享受阳光照耀。
历史问题需要当下解决。教育离不开经济,在先富已经富起来(咱苏南也勉强算中国的先富)的情况下要带动后富,共同发展。起码要有建大学的基础。
至于政策,江苏人也没法说什么,这方面我们还真是难兄难弟。
不过我现在还相信国家,相信政府。一个愿意去考虑一亿多人民的政府才能走到今天,一个真切考虑一亿多人民的政府才能走的更远。
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教育是有希望的,我一直在衷心地期盼。
作为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的河南,它的未来是有希望的。
这个传承了五千年,自古重视教育的文明是有希望的。
诸君共勉。
中华民族万岁。
——一名单纯的江苏高二学子
写于中国的土地上
不合理
河南这是内卷化的极致 改变是不可能改变的了
只有跳出这个系统 才有出路 否则还是一次次的轮回
别抱怨 只能靠自己 两百块块钱办个护照出国吧 亚非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那也不能强行把不够格的学校变成 985 211 吧
说合理当然不太可能,但要说不合理好像又没有什么解决办法。
真要有解决办法,无非就是等现在这代学生当官了,多建几所 211 甚至 985。
说全国统一卷统一录取就别想了,教材都还没统一,师资良莠不齐,千万考生一起排名,3000 分的卷子都排不出区分度。
真的牛逼,就去考研。你 600 多考双一流,别人 500 多考双一流,本科录取这一刀切的不公平,就靠自己再公平的切回来。
有人连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对河南收益最多都不愿意,还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怎么看南水北调中线河南受水最多,河南农业灌溉水价才 0.18 元?
一年 gdp 冲着 5w 亿去
却只有一所拿得出手的学校
应该骂谁心里没数吗
教育重中之重?
反正我没看出来河南的政府是这么想的
倒是甩锅能力一流
本人河南考生,看了一些回答本来也想说点东西,可是刚才随手一百度看到了匿名校友在百度的回答,啥也不想说了,身处河南还想发现航空,真是可笑,想想前段日子加了学校一个飞行器创新实验室做项目,做模型要钱,飞控要钱,可是实验室也穷,指导老师同情也没法,团队成员凑钱,器材买二手,勉勉强强做出来个玩意,想想之前出去比赛,从来都是火车硬座,还不能全报销,有一个策划比赛因为路程远花费高搞了一届就再没了……
学校也是龙子湖这块儿的,看看别的回答也知道学校建起来是真不容易…… 可是我还是觉得难受,舍友顶着比我们低四十几分的成绩就来了,班长低了将近七十分…… 说了都是泪,将来努力考研吧
下面是匿名校友的评论,看了是真的难受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简称 ZUA(之前的简称是 zzia)。河南省郑州市的普通全日制本科学校,非双一流。因名字中带有 “航空” 二字,加之合并分校的前身的前身与已经拆分合并的航空工业部有渊源,一直抱着这个名头不放,用来宣传招生。因为学校名字不响亮,又想往航空(航空,航天有区别)方面靠近,争取改名为郑州航空大学。学校在 2011 年才临时弄了一个航空工程系,开设了飞动,飞设的新学科,2015 年才有了第一届毕业生。因为本身属于管理类院校,很早之前只有会计类学科是木桶中长度合格的几块板之一,所以一直强调会计学是其优势学科。可是想改的名字强调”航空 “,自身有点优势的学科又不是” 航空 “,所以每年都在喊口号,每年排名却大幅下滑,现在已经是 400+,本科院校倒数。即使靠着” 航空 “的名头招生分数不低,但依然改变不了其名次和实力日渐下降的事实。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作为其” 国家级特色“专业的会计学,直到 2013 年才开始硕士招生,2013 年学校才有了第一批硕士研究生新生。大学本科前两年都是基础学科的学习,工科和工科差不多,管理学和管理学差不多,理科和理科差不多,大四下学期做毕设,实际学习专业性相关的专业就是大三和大四上学期,而且开设的课程也是全国大同小异。老师实力强也是教书上的知识,况且现在每学期课程安排时间越来越短,很多课其实只来得及教一部分就只能结课了,老师也很无奈。
作为用人单位来说,全国的本科院校现在只有两种,双一流和非双一流。很多学校吹的再好也是非一流院校,非一流学科,号称国家级特色并不能带来什么实质的作用,注册会计证还是要自学自己努力考。一流院校的会计学即使是非国家级特色专业依然吊打非一流院校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好的越来越好,吸引更好的师资力量完善加强。差的越来越差,半死不活为了保持本科授予单位挣扎。
所以,如果成绩能达到双一流院校的标准,努力去好学校。如果成绩达不到,挑硬件条件,环境,住宿,地理位置,名气好的学校,更多时候学校于你是毕业后就业简历上的开场白,有先声夺人的作用。学校名字像专科,快速说完一次可能 HR 还需要你多清楚的复述几遍名字挺泄气的。相比较之下,每个省基本都有的理工,工业,科技,农业大学即使辨识度不高也会有听说过的感觉。
学校的宿舍楼是限时限电的,晚上 11 点之后锁楼门,断饮用水,断电。夏天极热,没有空调。27 栋宿舍楼只有男女加起来四五栋是四人间,四年能碰上一年新生有希望分四人间。大部分是六人间,两个上下铺的下铺改成了桌子。人多的好处是冬天能多个热源,坏处是夏天也多个热源。
很少有学校的毕业生毕业之后力劝新人勿进的。现在学校管理混乱,机构冗杂,各种办事机构不作为,乱作为。忙的忙死,闲的闲死,忙的人又忙又急,态度极差,只有面子工程好看一点。前段时间学校的超市还上了知乎热搜,数千回复几乎全是指责的。整个校园关闭了所有的小超市只剩一家丹尼斯商店,店里一半区域卖生鲜,宿舍限时限电又不能煮饭做菜,价格又贵。现在在校的学生知道,会不满。可等新学年开始,新生来了之后,不知道之前怎么样,只会以为就应该是这样,这里的物价正常就这样,慢慢就习惯了。
很多高考生高考出了成绩之后才到处查资料查学校查专业,入学之前都不知道自己专业到底是干嘛的,学啥的。其实双非本科院校的同名专业差不多,老师教的也差不多,真正拉开差距的还是自己自学程度,跟学校招生时吹得牛逼没太大关系。想看这个学校师资力量,看硕士点数量,博士点数量。想看某个专业在该校的实力,看该校有没有对应的硕士学科,博士学科。这样也有利于你深造。有名校情结的话,考研究生时这样的院校认可度也相对而言要高。
学生学校之间并没有什么恩惠,施舍的关系,只是学生分数达到了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报名的人中学生的排名在学校要录取的人数之内,学校按顺序录取而已。
河南考生,应该比江西还幸福一点
江西的 211 还不如河南的
好好努力就高考而言,内卷太厉害
有钱还是出国
或者多买房子买店铺
投资教育,要有限度
其实百万考生有几所 211 并没有什么参考性。要看的应该是每个省 211 高校的录取比例。
拿江苏和河南对比。两省总人口 2019 年大概是 8 千万 vs 1 亿,高考人数大概是 100 万 + vs 33 万,211 录取比例大概是 5.19% vs 4.15%,折合到总人口 211 录取比例大概是 0.021% vs 0.042%。总人口 211 高校录取比例河南省是江苏的两倍!为什么江苏的高考人数这么低?中考刷掉了呗,一半以上的江苏孩子是没有机会读高中的。
可能会有认质疑两个省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结构的差异。我们以 2008 年两省的人口和出生率来对比参考一下。
江苏 2008 年总人口 7677 万,出生率千分之 9.34,新生儿约 72 万
河南 2008 年总人口 9429 万,出生率千分之 11.42,新生儿约 108 万
也就是说 2008 年两省新生儿人数相差并没有那么大啊
所以问题中河南有多少 211 高校没有任何意义。南京有那么多 211 高校,省内录取政策也没什么倾斜,导致南京的一些 211 高校比省外某些 985 的录取分数都高!相比较而言江苏考生其实更特么惨,中考刷掉一半以上的学生,高考省内的高校对省内考生没有像京沪那种倾斜政策,总的来说想要考个 211/985 难度非常大
这么看是不是觉得河南的考生就没有那么苦逼了呢?
建大学要花很多钱,还要很多年的。
补充:十分合理。
河南现有的 1 个 211 的毕业生都留不住,为什么还要更多呢?
合不合理,看一下高中生班级有多少个座位就知道了。
翻了些回答省内一般觉得不合理,省外河北的兄弟姐妹大多觉得同命相怜 个别觉得合理是听说郑大对本省有教育倾斜 论高考难度我只服河北河南 另外政策照顾其实是谣言啊 我郑州本地人也很想享受这种对本省考生的照顾啊 结果嘞并没有
我只能读省内一所普通高校 还记得我挤破头进了个一本专业然而我的外省同学都是二本甚至不够二本进的 毕业证也并没有区别 这么多年过去了想到这件事我的心还是哇凉哇凉的哇⊙∀⊙!不说了我去搬砖了
我有时候会想如果那个时候整个的教育会更公平一些 (虽然不可否认高考是目前最公平的方法),很多人的命运都是可以发生很大的改变,真的,那个时候我就不会再像现在这样没日没夜的搬砖了,说不定会换个更舒服的环境 然后搬砖~
是什么让我这么可爱的女孩子变成现在这样的糙汉子啊!我哼╯^╰
我是河南考生 目前在省内某双非一本上学来回答一波
我认为河南高考没有一群 emmmmmm 的人说的那么难 前面有江苏河北山东,你那个难度比得上?回答里面戾气重的,多半是给你批 100 所 211 也是上个专科的人,求求你们别丢河南的人了。
再者说,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是引战 ? 哪个省考试都不容易,不是只有河南难。自己努力考的高,去外面 985、211 啊。同类人比不过在这里泻火,真的丢了河南的人。
我再次声明,劳资就是河南考生。河南人都很朴实,河南考生,我肯定比你们大多省份都更努力,这是事实。但是这里很多口吐芬芳的 garbage,他们不配做河南人!
这个我觉得你的思路错了,不是看哪儿的考生多,而是国家想往那引导人。国家想往沿海地区以及北上广迁移人口。就会通过各种办法,当然建学校也是其中一个办法。国家对河南的定位是一个农业大省,首先要保证的是农业种植,不应该有这么多人,人口太多了,所以需要的是把人迁移出去而不是留下来,所以他不会因为你人多而建学校。
不请自来。
今天刷出这么一个话题,第一感觉是有点标题党,把这个句式关键词换成好多个省份,或者其他某个比例很低的事件,比如 AED 设备的配比,似乎都是成立的。
先不论这类问题关乎心理平衡与否。
我觉得对于一个已经能平和看待社会发展中产生的问题的成年人来说,就像前面几位知友所言,嘴炮是无用的。
简单看一下国内哪里大学多,哪里的经济就相对发达。教育,是很需要经济支撑的。
河南 18 地市,我只去过三分之一多一点。你会发现很明显市容市貌差别很大,尤其环城公路和市内公路,会很奇怪为什么有的地方路都修不好,环城公路可能因为过一些大车损耗的更严重一点,可是市区内都是坑坑洼洼、颠得脑袋要磕到车顶上去。
有的市区没有专业的市政公司等专业队伍,都要抽调基层公务员去街头巷尾维持秩序或者环境保洁,难道仅是为了省钱吗?不,我觉得是政府缺钱。
有点扯远了。
再说高校,正儿八经的高中尚且需要校舍支撑,更别说综合性大学。像 985、211 这种在广大老百姓心目中 “有实力” 的大学,不得有好多个学院,学院里再分好几幢教学楼、实验室什么的,这还没算学生们的宿舍、食堂。
盖两幢楼的小区尚且害怕开发商跑路,高校那么大的规模,光建设就得好几年吧。
没有经济支撑能行吗?
河南早就是百万考生过独木桥。外省的高校,根本不缺河南考生的身影。闯过高考这座独木桥的孩子们,像蒲公英一样分散到全国各地,之后在各个领域发挥光热。
国家尚且在不断发展中,河南的教育发展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要靠我们共同的努力。
有句老话叫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合理。但是不公平。我想,题主问这个问题,是想说,这样对河南考生不公平。
合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河南仅有一所 211,是正常的事情。
自从河南不再盛产首都以后,这个地区就从首善之区变成一个普通省份。从古代一直到目前,经济并不发达。而且又不像北京一样,成为统御全国的中心。经济发达,人们才会谈文化教育。所以,经济不发达的河南文教落后很正常。
不公平,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其他高校多招一些河南考生。逐步提高河南高教水平。办教育不是搞嫁接,把北京上海那些高校搬到河南,只会抑制那些学校的发展。同时,对北京上海的学生也不公平。
非常心疼河南高考生,省里让大多数人有高中上,对应的就是百万大军过独木桥!这很不合理,因为我长这么大都知道,最难最有压力的是中考!首先,河南的百万考生是河南中考录取率高和总人口多相结合的后果,至于一所 211,我觉得这就有点碰瓷了。郑大什么级别的体量,一年录取多少河南考生查一下不就知道了,郑大一年录取的河南考生,不会比大多数 211 一届录取的总人数少。我在陕西,陕西省属的 211 一年也就录取一千多的陕西考生!更不要说其他省部共建的了!我所在的河南高校一年录取的河南考生高达 4000+,只会比这个数多!然后是最重要的一点!全国那个地方的学校你不能报了是咋!瞧不上别的地方是咋?非得把学校搬自己家?
我一直认同的是河北和江苏是同一档!
然后是河南浙江四川这种的。河南高考是难!难就难在人数多!人数多…… 也没见比例变低啊……… 题也没多难啊。只要控一控中考录取比例,河南高考的百万大军自然而然就化解了,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不过我都能想到这个方法,河南的大人们会想不到?不过为什么不这么做,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录取比例就耐人寻味了。
我们省有很多 211,但是三个 211 招的考生可能都比不过一个郑大。怎么比?
希望以后别发这种引战问题,自己查查不难看出谁高考难。
希望答主们理性看待 100w 考生和郑大!不要无脑就说自己难!这种数据不是什么难搞到的,百度出来的也是可信的!
回到问题,都不合理,8000 多万人口 100 多万考生本身就很离谱,江苏跟你们人口差几百万,考生差了 50 多万,你觉得这个不合理在什么地方?至于一所 211…… 哥,你这一所更比三所强啊。还有,其他省的也能报啊。省里一所 211 跟你高考考生有什么关系?全国统招,不让你上学了是咋?只有郑大是河南省高等教育之殇,不是河南考生之殇!
在这里向江苏省及江苏省高考考生致敬,我是 2016 年考生,2016 年江苏省分出 35000 名额给西部考生,我很感谢,有老大哥的风范,活该你们省的人那么富,活该你们省的人那么聪明,你们省的人就活该一生富足平安,活该一生安居乐业。
我之所以说中考是最难的,是因为我所在的地区初中不收中考落榜生,而我们所在的地区中考录取率一度低于 50%,公办高中更是低于这个比例,如果没在这 50%,就需要选择高昂的学费,而且教育资源还远不如公办!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初中一旦失败,这辈子不可能翻身!初中文凭跟你一辈子!我也承认中考付出的努力大于高考,因为高中三年我 CFLOL 两开花,高三直到最后半个学期我才开始停止每天的网吧生涯…
还有,我很羡慕河南考生拥有的教育资源,他们的语文和英语大多比我好!(有一部分原因是我自己的不努力,但我相信 50 的分数很大概率受老师的影响。)
你看看河北省内还一所 211 都没有呢
河北考生说什么了么。
而且这个仅有的全村儿的希望今年评上双一流才有钱在宿舍安空调,辛辛苦苦培养的教师被别的学校 5 千万挖走了
不合理就是本质,世界不是为了合理才运转的。
凭什么沿海就要搞外贸,我内陆也要搞,让他们把船开进黄河。
凭什么河南就要种小麦,我就爱吃大米,让农民种水稻。
你东北有重工,东南有外贸,就算是河南还有一块平地呢,我西南要交通没交通,要土地没土地,不公平不合理
国家给河南的定位就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产粮基地。这个定位对国家是也许是合理的,对河南肯定是不合理的。
现在中原城市群着力发展郑州,你觉得是否合理?对河南和整个中部是合理的,对南阳,信阳这些距离中心比较远的人口大市是不合理的。
种地的需要高等教育吗?需要吗?不需要吗?
郑大列入双一流 B 可喜可贺,有政策支持就有发展的希望,郑州是郑州人的郑州,还好郑大是河南人的郑大。
看到这个问题的河北人流下了泪水。。。
都有 211 了,已经不错了
我觉得不合理之处是有的,河南百万考生,只有郑大一所 211,而且无论是考上还是考外边的 211.985 都是很难的,别的不说,拿河大来说,当年的实力可以用一句话表明 “一个院系拉出去就是一所高校”,我感觉 211 是够格的吧。河南考生的竞争力实在大,不是学生不努力,是学校实在少,分数线实在高。百万考生,能考上 985.211 的真的算是少数了。
河北省境内连一所 211 都没有,唯一的 211 在天津!我们觉得也非常不合理。
教育改变命运,这句话不假。
我只关注结果,河南只有一所 211 的结果就是,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河南将每年最优秀的人才,最好的生源全输送给了外省,
A. 郑大撑不下那么多人
B. 且郑大是唯一一所 211,也不是 985
C. 甚至连一本省内也没几所
D. 河南那么多人,但是高校很少,学校也不够好。
人才全输送到外省的结果是,好学校所在的地区大多繁华发达,上完学回家乡心里落差太大,所以宁愿留那里建设当地。
真的很少人愿意回来,后来回来的大多是因为放不下父母,思乡。
而郑大所在的郑州虽然是省会但是说实话实质处于经济发展中游,这样的城市也很难留住郑大外省学生,留在一个不发达外省省会城市,为什么不回家呢?或者回自己的省会?或者既然选择家乡以外的城市了,又为什么不彻底点去北上广打拼一下呢?
而且郑州很多高端人才的岗位是找不到的,也就是人在找不到工作… 这也很尴尬…
然后就导致河南发展不起来,输送出去的人才改变了很多他省的命运,也为中国的发展助力许多。
但教育终究对他们的家乡的发展发达之路贡献惨淡…
河南并不缺好脑子,但是那些好脑子最后都走了…
河南确实是只有一所 211,郑州大学,但是以后也不会再有第二所了。
因为这两年出来了一个新的政策叫 “双一流”,河南的郑州大学入选了双一流的 B 类,与此同时还有云南大学,新疆大学。
河南大学则是入选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说实话,这样已经不错了。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河南省的本科院校只有河南理工大学有一个 A- 安全科学与工程(A 类学科,说明该学科在全国进入前 10%)
郑大和河大的王牌学科也只是 B+。
不过郑大有 7 个 B + 学科,数量相对较多,说不定在下一轮学科评估中能够挤进 A 类。
河南虽然只有一所 211,但浙江作为经济发达的省份也只有一所浙大是 211,而且浙大的分数线太高,绝大多数学生都与他无缘,而郑大的分数相对适中,招生又多。
还有河北,唯一的一所 211 河北工业大学还在天津市内,河北人岂不哭晕?
江西、山西、贵州、广西、云南、甘肃等省份都是一个 211,他们想读好大学还不是要出省。
合理与否,你还是先好好看书吧,多考几分以后回来建设家乡~
那我江西还就一个南昌大学呢,说话了吗!
先说观点,不合理,但是不能光在这哭,搞教育烧钱又耗时,不是一两年能解决的,但是不能因为投入而不去做。我不是河南人,所以肯定有人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是我还是想发表下自己的观点。
211 大学少一是历史原因,之前好多次筹建过大学,在新中国构建教育布局的时候也是有不少大学放到河南省的,但是当时的大学,上年纪的人应该知道,当时大学读书是没有学费还有补贴的,都是当地政府承担,河南教育局不愿意出这个钱,导致这些大学被迫移到西安等地。当然中科大那些事就不在说了,历史的原因是永远的痛,这个没法补救了。
二是河南政府对教育的态度。河南普通家庭的确重视教育,河南的生源在全国肯定称得上头几名,所以河南的基础教育水平在全国都是排得上的,但是高等教育水平不是靠这些决定的,高等教育主要是靠地方政府资金投入扶持。但是河南各地政府长期轻视教育。普通人只能哭自己人口多,高考人数多,管外地高校要名额。我承认哭的确有些用,现在各地给河南的名额有所提高,但是如果自己不想着搞教育,一直吃别人的,那就只能一直被动下去。必须得办法自己搞教育,吃其他省份的,终究不是自己的,只有自己的教育搞上去,子孙后代才不会缺少教育资源。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给自家教育局使劲加压力,教育是长久的事业,不是靠一时的教育资源倾斜就能解决的,不能一个个就想着考出来,然后就跑了不管了,你们自己的高等教育主要还得靠你们自己来发展。河南和西藏新疆不是一种情况,他们搞不起来高校,要名额别人也能理解。但是河南不一样。
河南穷,是人均资源匮乏不是政府穷,河南 GDP 稳居全国第五,中原第一,政府是有钱的,不要混淆这个概念。面对这种高等教育发展和人口规模的不协调的情况,政府一直在那支农支农,搞城镇化,教育拨了多少钱?横向比较下中原其他省份教育投入了多少钱?不投入肯定没有收获。
我承认河南发展的确很受农业这方面的限制,可以理解政府给农业这方面的投入力度,但是钱应该放在推动农业进步上,让它别拖后腿,全给人分了有啥用。种地这个任务既然摆脱不了,那就发展它,改进他,美国那些模式不适合国情,那就找别的模式,都不行就去自己构建新模式,这些才是农业该用钱的地方,而不是天天就是扶贫,就是发钱,发钱有啥用,把钱发下去让个人发展农业?河南如果想让农业进行改革,必须得政府出来主导。
扯远了,回来说教育,不管咋分析,这都不是一时能解决的问题,没有立竿见影的法子。而且这方面的投入会很高,对当地政府肯定有压力,但是不能不去弄。河南人,你们也得给自己争气,别一个个出来了就溜了,家乡是需要你们自己回去建设的。别人同情你们的,也没毛用,我再怎么觉得不公平,也不可能背井离乡去你们那发展教育去,这些还得靠你们自己来。
想了想,不匿了,感觉说的话不是很招骂,就是理性分析分析,想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就说吧,我都接受。
浙江也才一所 985211,河北甚至唯一一所在天津。
除了历史原因以外,河南的城市发展规划主导了现在的高等教育发展策略。
本屌作为一个吉林人,一个 985(五合一超级大学),两个 211(还是一个师范因素,一个是民族因素),亲身经验告诉你,对于一个省份来说,合理。对于一个省份的考生来说,简直是地狱。
我国的东西部发达差距决定了本地高等教育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驱动并不高
对比深圳珠海这样借鸡生蛋瞒天过海的拿来主义,河南想借鉴都没有办法。首先地方财政不支持,更重要的是,本省的各大城市高端人才留人能力太差,真下了血本培养出来人才,还是要被北上广深人才吸血。
为啥河南城市留人能力差呢?从省会郑州到开封到洛阳到南阳到漯河到焦作到邯郸,一水的内陆城市和农业种植区。大哥比二哥强不了多少,一个河南想要多核发展,除了人口和土地,资源真匹配不上,所以 10 年之后,终于开启了河南的举全省之力换一座郑州进一线的战略。从政策到金融到管理,一路绿灯终于搞来了高铁枢纽,内地机场枢纽。接连城市改造,改到厅长几乎每一任都不得善终的程度,终于把郑州拉近了 “新一线”。
单核策略几乎是所有次发达地区省份唯一的人才留存城市发展策略。
一个能去一线城市闯天下的毕业生,你有没有定向分配的计划管理大棒,只有建设一个 “特区”,让这些人才有个本地选项。
在此策略下成功的省份,比如黑龙江,吉林,湖北湖南安徽贵州陕西。现在还在玩双核的中西部省份无论谁,都在忍受被发达地区的人才吸血。君不见,国家刚刚都国务院明文规定,不许东部省份到中西部省份挖墙脚了么。
你羡慕红二代的人脉,那是因为当你爷爷守着一亩三分地的时候,人家的爷爷抛头颅洒热血建设新中国;
你羡慕富二代的家境,那是因为当你父亲守着体制内铁饭碗的时候,人家的父亲敢于冲出 “安逸区”,果断下海经商;
你羡慕北京上海的高考录取率,那是因为当你父亲上完初中便回家种地时,人家的父亲日夜点灯苦读,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和子女的命运。
人脉、金钱、户口,这何尝不是一种父母给子女留下的遗产?有人拿官位继承说事,这有可比性吗?官位是社会契约的产物,其所有权并不属于官员,而属于民众,官员自然不能开历史的倒车搞家天下。但财富、资源是父母拥有的财产,为何不能让子女继承?那我建议所有人遗产充公,生下孩子父母不能领走抚养,统一抽签决定把孩子送到哪儿、送给谁。某些人满意了吧?
更何况,北京上海的高考并不容易。北京每年看似只有五六万考生,但很多都是在海淀补习班的炼狱中长大,小学毕业 sat 1500+、AMC 世界前 1% 的学生可是有的,好一点学校的高中生大部分都能过四级。河南百万考生,真正能打的怕是也只有十来万。若是按人口分配名额,这何尝不是一种不公平?难道要比哪个省垫背的分母多不成?
而且,分省招生制度是有合理性的。众所周知,我国当前存在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这一矛盾。倘若全国排名招生,北上广深用高出其他地方好几倍的工资招揽全国的优秀教师,清北复交全被超一线城市学生包揽,那到时候知乎上肯定会出现问题:“高考采取全国统一排名招生制度,这是否合理?”
浙江也只有一所 211,
可是出来阿里等一批世界级企业的地方,但很少听到浙江人这么抱怨。
作为一个河北人觉得你这叫事?
回答一下
我是去年河南考生,不合理你能咋办啊,能转出去考就转出去考呗。我上高三那会儿,大家都不敢聊地域差距问题,越聊越生气,最后都不想学习了,全是浪费时间。同等程度下如果你在河南能考上一个中等偏上的 211,在一些别的省份就是可以 985 的【顶级 211 咱不说了哈,比某些 985 还高】。论高考惨的程度我就佛山东河北考生,苦难三兄弟河南河北山东。目前在一所 211 就读,学院绩点排名靠前的基本上被河南山东河北三大省份包揽;我以前高中同学,高考在我们班中游,去了河北某一本,现在绩点前五;不以偏概全,大部分河南学生出了省,不说其他各项能力,至少在学习方面,能在同等程度下和一些其它省份形成对比的,这就能说明什么了吧
不过话说回来,大学并不仅仅要求学习能力,我觉得在创新创业方面 or 兴趣艺术方面,北京上海这些省份是要明显高于我们这些大省考生的… 上了大学才知道特么自己就是个菜鸡,别人啥都会,学习成绩还好 (´;︵;`)
不说了,考试周,复习去了 QAQ
上数据
中科大(校友会排名 15,参考,下同)
安徽 185,河南 101
合肥工业大学(62)
安徽 1384+537(后为宣城校区)河南 313+192
安徽大学(104)
安徽 3424,河南 125
郑州大学(46)
安徽 256,河南 5387+1930(后为中外合作,之后不记,数据是我在官网查到加起来的可能有错误,但不过太大)
河南大学(81)非 211,但是排名比安大前先记着
安徽 210,河南 6567
合计
985,安徽 185,河南 101
211,安徽 5601,河南 6017
排名前 62 高校,安徽 2362,河南 6118
排名前 104 高校,安徽 5867,河南 12685
以上数据未记中外合作
以上为 2018 招生计划,有一定出入,2018 高考人数,安徽 49.9 万,河南 98.38 万
只谈河南只有一所 211,郑大有多大心里没数吗?一所抵安徽两所,排名规模全面碾压,安徽是有 985,中科大可是出了名的小,一年小 1800 左右。在只看安徽和河南的情况下,河南已经超过安徽了。安徽可是有 1 所 985,2 所 211 的地区。已经算是全国平均值了,河南已经超过平均值了。不要光和上比,比下还是有余的。
哦对了,安徽没有 211 级别的医学院。
没啥不合理的
前三十年,大把机会可以引进中科大➕多所老 32 重点校的骨干专业分枝,均以各种借口拒绝了。
改开前 20 年,大把机会与一流 64 所重点校合作办学,还有老 16 校主动要在河南办分校(毕竟考生资源确实好),依旧还是坚决果断推走。好不容易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落户河南,居然不借机努力攻关 211……
同期,一些有极好发展基础的专科院校,比如郑航,部属的时候各种想拿过来耍,拿到手后根本不给资源,好端端一个行业特色极为鲜明专业优势不小的财经管理学校越过越差…… 成为一个主要靠学生数吓人的白象。
教育部直属大学并不能给本省带来过多优惠,省属的大学要看省内自己的努力。
众所周知
全国有三所大学,分别是清华,北大和其他
巧的是,河南也有三所大学,分别是郑大,河大和其他
这个和考生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不应该跟经济以及政府扶持力度有关吗
合理
大学跟有多少人口没什么关系,主要取决于钱。
重点大学的经费需求更是巨大,教育部是要求地方 1:1 配套中央的经费,对于经济不是很好的省份,这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上重点大学。而且重点大学本地招生比例一般都不会超过 30%,像北京上海更是只有 10% 左右,你花一半的钱,只能拥有不到 30% 的招生名额,剩下的还要分给别的省。单从这点看,并不是很赚的事情。建设重点大学更多的是需要大学的人才和科技成果反哺所在城市,但是河南并没有这样的城市,培养了人才也是流出外省。没有经济效益。
而如果单纯想提高录取率的话,建设普通大学或者大专要划算的多,花的钱少,而且可以只招本地生源,对于录取率提高也显著。学生毕业了也基本就留在本地就业了,可以为当地提供人才。就是拿来中科大,最多也就在河南招个 800 人,提高不到千分之一的录取率。但是有这钱都可以发展十个河南工业大学这样的学校了,每年可以提供三万多个名额。这也是河南一直在做的事情。
而建设重点大学,是深圳这样的城市做的事情,只是为了要人才,要科研成果。至于录取率基本不在考虑范围内。花钱培养其他省份的学生完全可以,深圳有这个财力,只要毕业留在深圳,最终也能把钱赚回来。这是建设重点大学的思路。同时也证明了只要有钱就可以有好学校,历史问题并不重要。
但是河南恐怕没有这个财力再去培养一所中上水平的 985。并不是说北上 3 万亿 gdp 可以有几所 985,河南就也能有几所 985 的。根本不可能把所有的钱都花在最顶尖的教育上,人口多就需要更多的普通的大学。北京一共 58 所高校,上海一共 33 所高校,而河南有 150 多所高校。河南如果少开 100 所普通的高校,换成三所 985 估计也可以做到,但是那也意味着本科率要变成现在的三分之一。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当然未来郑州还有很大的潜力,郑州大学成为一个拥有 985 实力的大学也是有可能的。这主要取决于郑州的实力。
百万考生还是需要多点开花,提高普通大学办学数量、质量,发展职业教育等多种方式解决。一两所 211、985 根本搞定不了百万考生。
江苏学子也认为江苏省的两所 985,11 所 211,与自己江苏人的身份没有多大关系
(政策倾斜外省,省内一再减招)
你看看同样情况的河北。河北的 211 还在天津。憋屈不
因为大家一说河南的问题,就有其他省份的人出来比惨。
我说河南只有一所 211,就有江苏的出来说江苏高考难,河北出来说河北也一样,江西出来说俺也一样。
河南一年高考多少人? 河北江西多少人?江苏我最不乐意说,江苏人太有钱了。你们考不上国内大学,有很多路可以走。国际高中,或者直接送出国上高中都可以。我出国八年见到的江苏人不计其数。河南没有你们那么多选项。大部分河南人除了高考没有别的出路。很多家庭全家加起来不一定有五十万。
河南人又不善为自己的利益争辩。
真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没事,反正河南人现在只要能出省,都不会留在河南,以后我看看河南谁还来。
因为河南在定位上,就必须是个农业大省
河南有多少能拿的出手的资源?有的先天条件就是地处中原好过路,人口众多好输出,地产丰富便宜卖,教育资源强压头
有个叫飒涵的答主只让他关注的人评论,那我就在这写写
浙江也是。浙江分为两所大学,一所浙大,一所除了浙大以外的大学。
这是各种原因造成的,还可以考省外的大学嘛,没什么想不开的。
不合理。
参考浙江,我浙江人。
浙江也只有一个浙大,兼 985/211。
但是省内招生名额很有限,光是杭州就占了大头。
我们县唯一一所重点高中,也算是省重点了,每年出十个能考上浙大的就很厉害了。
而杭州这边的一些学校,甚至有整个班都上 985/211 的。
教育资源倾斜严重。
我书读得少,不懂资源分配的合理性,但是我就是觉得,不!公!平!
凭什么一些人的户口就决定了未来的路平坦还是坎坷?
河南考生基数大,情况只会更加严重。
河北莫得 211,最好的一所在天津,不说了,河南还行吧,河北该骂街了
河南人老老实实种地就行了 上什么大学 都上大学了 谁还种地
合理
因为不合理的话,浙江,甘肃,河北,海南,江西,广西,山西,贵州,云南,宁夏,西藏,青海,内蒙古将分别提出问题。
其中河北问题最为突出,不仅只有一个,还 TM 不在省内???
自己水平不行怪人家。
211 是根据水平评的,不是根据人口评的。而学校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和对学校的投入关系很大。
河南的同学觉得自己这里 211 少的,建议学学苏州,苏州市为苏州大学大把花钱,到处挖人,现在苏州大学在各种排名中都在升,甚至在某些排名中苏州大学已经一头扎进 985 的那一堆里去了。江苏已经有两所 985 了,还那么多 211,国家不可能偏爱苏州大学,这些都是本地政府或本地人投的钱。
河南一个省,论财力不该比不过苏州一个城市吧。
某些人总装穷,做可怜状,但就是不敢正视为什么河南一个省在教育上的投入不敢和苏州一个市做对比,苏州单靠自己堆出了一所排名堪比中位 985 的大学,河南一个省却做不到。
类似的还有深圳的深大和南科大,上海的一些新兴大学,杭州的西湖、湖畔大学以及浙大和浙江省内的某些迅速发展的大学,都是本地人大把投资堆起来的。河南就算经济平均水平比不过深圳、苏州和上海,总量应该远超他们了。别总摆出一副苦样,就不能自己掏腰包在自己省内堆几个好大学吗?
-— —- 分割线 关于龙子湖 —- —-
评论中有人提到龙子湖大学城的事件,隐晦地暗示河南人民如何受到某种打压。于是我查了下那件事,这里是报道全文:
其中清楚地提到龙子湖问题的原因所在,我摘下我看见的要点:
(1)龙子湖,一个建在农田和鱼塘之上的高校聚集区,共占用土地 1.4 万余亩,令人惊讶的是,竟未到国土资源部报批。所有高校的占地,均是经过河南和郑州两级地方政府批准的——尽管它们并没有这个权力。
(2)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片土地中,尚有 6400 余亩属于基本农田。按国家有关法规,凡因建设动用基本农田——哪怕是一亩一分——也要报请国务院批准。
(3)常嘉兴称,国家对于教育用地向来是支持的,而且教育用地都应该是无偿划拨,而郑州也并不缺少建设用地,不知为何非在规划用地之外建高校园区——即使在规划用地之外建,也可以申请调整用地规划,报请国家批准。但所有这些郑州都没有做。而且更严重的是,在国务院 28 号令发布之后,郑州仍毫不收敛。究其原因,常嘉兴认为是 “(郑州) 太着急了”。
然而评论者为什么那么想当然地觉得龙子湖事件中河南人民受到打压了呢,我调查了一圈,终于明白了,原来本问题下有个高赞的回答转载了那篇龙子湖的文章,但只转了文章的前三分之一,在某处讲诉河南人民的苦痛的段落之后手工切断,作为转载的结尾,但文章后面还有三分之二,则被那位答主略去,他也没有对略去文章后面的大部分给予读者任何提示。而原文对龙子湖事件违规的原因分析和下结论的文字(见以上的(3))就在略去的那部分中。
@一一 说不过就关评论,连最基本的部属 211 主要经费来自教育部都不知道就在这里大放厥词,别的不说,陕西的 3 个 985 8 个 211 是自己养的么?西安交大为什么被上海交大甩开?是因为陕西省给钱太多了么?
至于河南的高教为什么落后,早就有人 分析过了,见下文:
如何看待网传河南拒绝中科大以及该事件对河南高等教育的影响,如何振兴河南高等教育?
浙江也只有一所啊,平衡了没?
合理?
河北人笑而不语。
河北只有一所 211 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地址还在天津。
河北还有衡水中学和其他学校争夺名次。一个衡水带坏整个河北风气,提高整个河北分数线。
哪有什么合理?出生在北京的人就是比你高考占优势。
跟四大直辖市、疆藏青蒙等比肯定是不公平的。
跟全国大多数普通省份比其实大家都差不多。河南虽然本省没有 985 但是武大华科两所学校每年在河南招的人数差不多就有 1500 人,比很多本省有 985 的都容易,接近湖北本省名额了。陕西北京的部属高校给河南名额也偏多。
网上流传河南的 985 录取率最低的表格实际不能说明什么。河南中考筛选下去的人太少了,河南一亿人口参加高考每年 100 多万,湖北 5800 万人口参加高考人数 35 万~40 万,江苏 8000 万人口,参加高考人数 40 万,广东人口比河南还多一千多万,高考人数才 70 多万。河南参加高考的人数占总人口比例太高,如果录取率再和别人持平,那别人还怎么混?
说这话的一般连省内这所 211 也考不上…
你们河南起码分数线低好吧 出省读个大学也挺不错的。
合理 因为国家需要我们河南考生种地!
首先你要考虑的是,河南在国家决策中的定位。
河南 2017 年,外出 2867 万农民工,这还是在河南引进了富士康,消化了几十万农民工的情况下,再加上配套的产业消化的工人,否则我看河南三千万应该有吧!
意思还不明确?河南的定位就是劳务输出省!农业省!
明白了自己在国家眼中的定位,这个问题还需要答么?
要好大学干嘛?!国家缺你河南这点人才么?廉价劳动力哪里来?河南又多又好!
作为一个河南人,讲道理总看到这种类似 别人 xxx 分上 AAA 我 xxx 分只能上 DDD 的文章和宣言,我自己都觉得尬。
一个中心:存在自然有存在的合理性。
两个基本点:认清现实 + 自我努力
首先承认一点:
你在北京上 985 的概率是不是比河南上 985 概率大? —- 是。
是不是不公平? —- 不是。
1. 为什么河南不能多来点 985/211?
大哥,985/211 不是封的好吗…… 那你觉得国家大发慈悲把 河南 xxx 大学 / 学院……… 七八十来个学校都封一个 985/211,你上了这些学校,你的处境会得到根本改变? 企业不是傻子,社会也不是白痴啊………
2. 为什么北京 985 那么多?
其实,你以中关村为中心画个大圆,不用多大,你就可以包 8 所 985 进去,顺带再送你一个中科院。 其实并不是学校选地方,学校 和 地理位置, 很大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 地理位置优越,学校可以更好的得到资源,学校发展的好,高新科技企业更愿意入驻这个地方。 这么简单的道理,其实你也懂。 所以短期河南是不可能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高校进来的。
这种经济层面与教育层面的交互,不仅仅影响在高等教育。 你初一还在各种一元二次 x 元 y 次方程折磨的时候,北京的孩子已经在 NOI 上拿牌子了。 所以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人家就是比你更应该上好学校,就算当下他的优越是资源造成的。
承认自己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优秀,然后砥砺前行。
首先,你除了抱怨什么也做不了,你只能在既定环境下带着镣铐跳舞。我也是,大家都是,别的省也不见得高考就很轻松。但是记住,这可不是不公平。没有镣铐的舞台才是真的刀光剑影,你永远不知道下面有多少动作。参见曾经去掉一截枷锁的自主招生。
喊冤的人都是无法自证清白的人。我们最应该做的,不是天天在网上喊口号,就算不做什么大人物出人头地回家报销家长,你最该做的也应该是低头为自己努个力。
你要是还想找对象撒个气喊个冤…… 曾经同学间流传一说法:据说曾经中科大选址安阳,被市长以占地方为由拒绝了,后迁址合肥。。。。。。
存在即合理
结论:一没地,二没钱,在分税制中央拿走 70% 税收的大前提下不合理。
![](data:image/svg+xml;utf8,)
中学升学率 2016 年数据,河南倒数第十。
高校校区面积,最大的郑大 6500 亩。可是郑大有超过 7 万学生,相同校区面积下其他高校很少有超过 5 万学生的,大部分都在 3 万左右。以上数据为龙子湖高校园区投入使用后的数据。相比之下,其他省的高校至少在高校土地上要宽松的多。
还有各种教育经费投入,不客气的说,各个 985 高校所在省基本对其的经费投入几乎都没有超过中央的财政投入。以北京为例,单是北大清华两所高校北京市财政就养不起。两所高校每年要吃掉百亿级别的经费。但是为什么有的省会吹嘘给某个 985 高校投入比中央财政投入高,很简单,找一个中央投入少一点的,多给点就行,到时候吹这一个就行,你要是不问,我不说其他高校就是了。
实名 diss 那些没有数据就瞎说,没有依据就瞎传的无耻之徒。
河北没有 211,河北人都没出来问问题,你算老几?
(别拿河工大来杠,河工大在我们眼里就是天津的,对河北学生不存在保护主义……)
我大河北说啥了?
仅有的一所 211 还不在省内,你见过别的省的 211 不再自己省内的么?
这问题太无脑了,每个省平均分布大学,其实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大学聚在一起,他们碰撞出的火花不是一个大学内部聚在一起能想象的。再有,河南只有一所 211,难道河南考生只能报考河南的学校?北京的学校,所有北京考生都在北京上大学?用脚趾头想想都不可能,既然对学生们没影响,那大学在哪对河南有个毛的影响啊。
再有,兰州大学,大连理工,好歹都是 985,可是毕业生们很少留在兰州和大连,很多人还是去经济好的地方发展,你说这合理吗?
附一篇来着网上的各省高考数据,可以看出河南高考录取率并不低,但是河南 211/985 的录取率的确低。
光想开源,不想着节流?青海也是个普通省,人家也是全省就一个 211。人家也不是什么 “高贵” 的少数民族自治区。特区。直辖市。人家怎么就录取率全国前列?管不住自己肚子。本身就是人口大省。国家开放二胎后,新生儿数河南又是全国前列。青海省一年出生 8 万小孩。河南出生 140 万。你说你为什么考大学难?有人说河南人口基数大,生的多正常。呵呵,人口基数大不也是你们自己生大的吗?难道是我生的?
2017 年开放二胎第二年。新生儿最多的仨省就是山东,广东,河南。照这个敞开肚皮玩命生的生法。上海的所有 211 搬来河南。河南录取率照样也得倒数。
什么??开玩笑,浙江就一所 985 兼 211,高考试卷还难,我们说啥了??
当然不合理,那你去看看国家的耕地红线是否合理,合理啊,相当合理,所以,你说呢
这非常合理,回看历史,大嘤帝国是怎么对待爱尔兰人的,你就明白今日河南人的处境。
当年中科大想搬到河南,因为河南人民反对,最后搬到合肥了。
说说我们安徽桐城中考吧!目前 3 个高中,按照录取分数排名,桐城中学,安徽省天城高级中学,桐城市第八中学!据我所知,我们这这 3 所高中的中考录取名额是拿出 80% 名额分配给乡镇中学的,名额分配严格按照各初中毕业生人数按比例分配!还有 20% 的名额则是分配之外全市从高到底录取!公平合理!要是市教育局说市里面孩子会画画,父母是老师,官员,企业家所以降低 28 分录取高中,怕不是底下家长要去拆掉市政府!再说个事,本人安徽 2013 年理科 8400 名,好像是 50 万考生吧!这一年几乎是近 10 年最难的 (全省理科 600 分以上只有 1200 个出头,一般难度年份 600 以上都是 12000 左右),然后上大学之后,发现班上有几个某地学生分数跟我差不多?然后所谓高素质国际化大都市的高素质高中生考个英语四级都得考 4 5 次,其他省份的考生都是裸考 (大一不让考,后来松懈了基本不怎么学英语)一次就过了!!扯那么多干嘛呢,就是不公平,哪朝哪代不是一样的嘛!
教育发展真的离不开政府支持 为了保证耕地 压制了河南多少年的发展 可以看看龙子湖校区的新闻,今年河南考生已经将近突破 100w 了但是省内只有一家 211 我就呵呵了 这么多年了依然是一家。
果然是山西挖煤 河北承污 河南种地。。端起碗真香放下碗骂娘。黑完河南黑东北,完事还说我们河南人教育水平低 素质低???
说说实在情况吧,有闲心的伙伴可以看下河南的耕地比起别省有多便宜 还有有几个人愿意种地。。。。从春种到夏收 翻地费 种子费 浇水 施肥 杀虫草 再到收 所有的人工材料都在涨价 粮食涨价了吗? 水果蔬菜一涨价就开始喊 好贵好贵? 今年河南大旱 你吃的米涨价了还是面粉涨价了? 我真是呵呵
别说大学了,我河南农村的,我妹妹上小学都没有老师了,我家镇子上,以前我上学都还行,全校一个英语老师,一个音乐老师,一个体育老师,班主任教其他所有课,现在我妹妹上学,一二年级根本没有老师,老师全被市里私立学校以高工资挖走了,现在学校的小学老师都是一些没有教师资格证的本地人,全校更是没有一个英语老师,所以寒门为何不出贵子?我没有埋怨谁,放着私立学校给你开一个月六七千七八千,在村里小学一个月才给你两千,很难有人留下来的。教育资源的缺乏,让小孩难以走出农村。
大家都在说河南教育不公平 好学校很少
我以下的观点不是大家通常看到的关于好学校少的角度 很现实的问题 不喜勿喷
河南考生高达百万 是高考压力和竞争的主要因素
逆向思维倒推一下
这么多的孩子哪里来的呢
也许有人会说河南人口基数大
那为什么人口基数大呢 没有考虑过吗
当全国倡导计划生育的时候 河南很多人都在超生 这个是事实 你可以观察一下周边 独生子女的家庭比例在多少 从 1980 年第二批婴儿潮开始的时间观察 第二批婴儿潮也是国家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年代
河南家庭有多少是真真正正的独生子女
可以说当年严格计划生育的时候很多人并未执行 80 年出生的人今年也有 40 岁了 并且河南人大多结婚比较早 一代一代人的积累 造成如今高考基数大 竞争激烈的局面
对比其他分数很低的省份 你也可以去查 80 年代第二批婴儿潮开始的时候计划生育执行的情况 城市里基本都是独生子女 况且本身人口基数就小 又严格执行计划生育 考生势必减少 高考是按录取人数排名来定分数线 人少录取分数自然就会低很多(当然考好的大学 分数也很好)
以上我只是说了一个现实的问题 请不要上升到地域黑 不喜勿喷
不是河南人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不过河南考生在外地确实是挺厉害的
都是高考磨炼出来的,哪怕同样的实力
像…… 不说了,能去个 985
而河南的只能去个差点的 211
但上了大学
只要你不堕落下去
班里的前几名,基本上都是
河北河南山东江浙等
没听说得奖学金且保研的是…… 不说了
坐标某非河南的底层 211
也不是河南考生
北京人口 2171 万
211 一共 26 所
你觉得哪不合理?
我说完这句话,谁赞成,谁反对?
考生数和好院校有什么必然关系吗?
分高哪的好学校都能去,分低那的学校都一样
假如本省 985.211 成堆,对省内收的人也多,那考个 4.500 能轮的到你吗?又不是像北京那边人少,收多了有机会,咱们省本来人就多,再扩招收的还是前面的高分。考的低还是轮不到
反正我现在觉得无所谓了,以前还觉得不太公平,但是一想感觉好像真没多大关系
本身投入少,就算是河南大学这么多年发展也很慢。江苏虽然就一所南大 985,但是其它的大学发展挺快。浙江就浙大一所 985,但是发展神速。觉得河南在高等教育应该加大投入了,把河南大学建设好是第一个要做的。
那不是就应该没有,农村的孩子上个几把大学,不种地食屎呀?就该那种县级高中,有几百个本科生都能敲锣打鼓拉条幅,就该那种重点高中一堆三本还沾沾自喜。河南这地方,难!!!到现在我家那个村还是上高中的学生不到 50%
浙江欲言又止
河南的同学就别争了,你们的邻居河北省那么大,中间还有一个天津一个北京呢。结果呢?河北本土没有 211 也没有 985 呀。
有人反对,说河北工业大学不就是 211 么?
亲,河北工业大学在天津呀,是天津市和河北省共建的 211,属于河北的我觉得只能算是半个了。
河北人民是不是觉得很不舒服呀
本来我是过来查一下龙子湖事件的,结果意外发现了很多其他的评论。
作为一个河南人,真心觉得很心累。很多外省的人觉得只要河南的经费什么的抓上去了,学校就会越办越好,而且河南的学生上学也是可以受到保障的。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河南的学生没有理想中状态,你不上了学校会强制的让你上,很多人他们是压根不会完成 9 年义务教育的,在学生们不断往上走的过程中,小学会淘汰一批人,初中会淘汰一批人,高中会淘汰一批人,上大学还会再淘汰一批人。
所谓的你们看到的每年高考百万考生。其实这已经是在淘汰了许许多多学生之后的情况。但是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家在农村,现在上了大学,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大。等到河南本土的人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知道要孩子们往上爬的时候,教育资源已经被分割的几乎没有了。越长越大越知道孩子们的补习班的钱收费有多高。在面对这么高的收费情况下,有多少河南本土的人,家境不是说特别特别好的人愿意把钱全部砸给孩子。在河南本土的人,你们仔细看,一个高二升高三暑假的补习班学费要 2 万。但是还是有会有很多的家长愿意给孩子们掏这些钱,因为他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了社会的不公。他们希望孩子们努力往上爬,而不是像他们一样只能靠打零工,还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过日子。
在河南维持生活的成本很低,但我们确实是在最底层往上爬。河南的人真的很不容易,他们希望孩子们爬得再高一点,不用像他们一样吃苦受罪。有智吃智,无智吃力。
编辑是用语言输入的,所以有些句读不太规范,大家凑合看。
农业大省,多上上偷井盖偷瓜的热搜,更有理由歧视河南了。←_←
说的好像本地大学多,就好考似的!
说啥呢,河北不是一样
当然不合理,作为一个高考大省,没有先进的教学技术,良好的教学环境,好的大学也少的可怜,我们用比别人多得努力,却没有应有的回报。都说我们高分低能,我们的教学水平要是有别人一半也好啊,一个县级高级中学,建新校区建了那么多年,还没建好就变成老校区了。上百万的考生只有一所 211 怎么能合理?
那河北分数那么高境内还一所 211 都没有呢,不比河南惨。。。
看个杰邦,河北还没有 211 呢
就是不合理。
总有人为祖国的效率自豪,嘲笑西方国家为了协调各方面利益,屁大点事几十年搞不成。可是效率的基础是——让你牺牲你就必须牺牲,然后还不补偿…… 不服你游过太平洋去。
有些牺牲是有意义的,比如对国初农产品工业品的剪刀差。农民吃亏了,但中国工业基础打下了。
有些牺牲是有利有弊的,比如计划生育。
有些牺牲我真不知道与国与民意义何在。比如高考划片制度。
一所 211 等于其他省三个 211 的招生量
讲道理,我浙江也只有一所 211 啊,本省招生人数还没郑大在河南的多。
关键不在 211 学校的多少,关键在基础教育的崛起。只有基础教育强了,考生质量才高,外省高校招生才会多。一定程度上,河南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希望就在基础教育的提升。
仅次于清华的中科大要来是河南人自己拒绝的吧
有人毕业一月两万 有人工作半年白干
有人住别墅开豪车 有人小黑屋啃凉馍
有人当官衣锦还乡 有人生病光景凄凉
有人吃面肉蛋双飞 有人点餐直拍大腿
有人帅气姑娘倒追 有人磕碜被称魔鬼
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哪里有绝对的公平合理
河北更悲催,连一所在本土的 211 都没有!
在省内一所 211 都不拥有的河北省说啥了?
那个……
你们知道江西吗?
也是只有一所 211,但不如河南的厉害…… 好吧是相差甚远……
不过高考生只有你们的一半……
算了…… 一起抱头痛哭吧
如果不是要求一个省必须一个 211。你以为河南会有 211?
合理。身为河南人,我觉得与其考虑 211 或者双一流的问题。多建几所一本,二本,三本院校可还行。河南还有很多地级市连个二本都还没有。。。
利益不相关。
但在河南上学,所以对于这个问题多少也听身边的人说过一些。
最常见的就是河南考生多么多么不容易,每年百万考生,或者多少。
压力很大啥的。
开始的时候,我就说我们江苏的压力也很大,调笑一下就过去了。
但是,后来渐渐觉得,河南人其实也没有那么惨。
首先不得不说的是,的确河南的教育资源不够,这是不争的事实,至于好大学太少,这也没什么好辩驳的。
的确整个河南只有郑大一个 211,而且貌似也还好。
但是浙江似乎也只有一个 985 浙大。我倒是很少见浙江人天天喊自己多惨。
除此之外,我觉得好学校或多或少,跟你关系不大。你在河南考不上好的学校,你到别的城市估计也考不上。
不要认为有了个政策加持,考清华北大复旦就跟玩一样的。
没啥区别,取决于上好学校的,是你自己的学习能力,你的学习方法。
说实话,除了那种真的有钱人,或者天纵之才,大部分家庭的孩子也就天天读书。
同时,根据身边的同学的反映,河南虽然考生基数大的可怕,但是基础教育太差,无论是升初或者升高的筛选方法水分说到底都有点大。
这一方面当然躲不开教育资源的问题,另一方面还不是自己不行。
河南也不是没有考上清华北大的。
所以,说到底,河南人一方面该大力发展经济。
另一方面,小学,初中教育抓抓紧,最后你可能发现,似乎也没那么多竞争对手,牛逼的人是真牛逼,菜鸡也是真的菜,他们真的有能力考大学吗。
在庞大的数据背后,看清自己的定位,才是河南考生该做的。
看来知道这个事情的人不是太多 就来答一下
211 工程属于政策扶持性工程,因而在实行的时候,是有这样的原则的:
省属高校每个省份 1 所 211,中央部门直属高校不受限制
而河南省内,虽有中央部门直属高校(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主管部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但并没有一所中央部门主管的普通高校。因而,只有郑州大学这一所学校入选 211 工程建设高校。
这是历史遗留问题,难以得到较快解决。
现在 211 工程与 985 工程不再扩大,增设 211 不太可能
那么我们来讨论一下中央部门直属高校问题
中央部门主管高校,主要是两类。
一类,是学科水平较强的综合类高校。
一类,是部分学科实力较强,有明显行业指向性的高校。
这些高校,河南省内鲜有。
另外,如果要在省属和中央部门直属之间进行转变的话,需要面临很多其他的转变和抉择,省属变中央部门直属,政策和资金扶持肯定会增加,但一个现实且直观的问题就是,本省招生人数的减少(郑州大学曾经也是教育部直属,后来是怎么变成省属的,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
因而,河南省内中央部门直属高校的问题,变得无解:
现有的省属高校实力不够;而够了条件的(郑大、河大等),难以转为中央部门直属
这便造成了另一个两难:
非中央部门直属,则政策、资金支持必定有限,其实力也会有限
实力还行的高校,河南省一时间不会交给中央部门,而实力不行的高校,不可能转为中央部门直属
其实 211 工程、985 工程,也都会造成这样的两难,甚至是马太效应:弱的支持不了,强的越来越强
这些,对中央、对地方,都是两难
而 “双一流” 建设,既有政策支持性,也有动态评定,或许是河南高等教育突出重围的一个契机。
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吧,少一些抱怨和妖魔化解读吧……
别戾气那么重,还是有历史原因的。
新闻:河南拒绝中科大
山东考生百万雄师,985 只有山大以及中国海洋大学(末流),211 只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高等教育资源真的挺虐的,一般都出省惹,即使是考山大,性价比也不高。
就像人身体的构造一样,有头有脚,他们当头当脸,抛头露面。我们脚踏土地,默默付出。
那浙江不一样? 985 211 就只有浙大
最近在读一本书,《李 Lan–Qing 教育访谈录》,这本书的第36页提到一个细节。
“哪个地方的拖 | o | 欠教师工资,当地的地方高校不得进入'211'工程”,“拖 | o | 欠中小学教师工 | 资要同高校‘211工程’挂 | 钩”。
你既然有钱投入几千万、几个亿 | 搞‘211工程’,为什么还要拖 | 欠中 | 小学教 | 师工资?
基础 | 教育都办不了,怎么能办好高等 | 教育?
道理当然是这个道理,我们还要考虑到当时的历史条件。当时是20世纪90年代,河南的高等教育本来就很薄弱,又由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限制,河南确实存在拖 | o | 欠中小学教师工资的现象。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时候,尊重人才,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地方上对这一点重视不够,也有历史原因。
对比广东,当时提出赶超 “亚洲四小龙” 之一的韩国,增强广东省发展的动能,首先补齐教育发展,人才培养的短板。结果是广东很给力,发展潜力巨大,动能充沛。如今20多年过去了,广东也与近年超越了,”亚洲四小龙“中经济体量最大的韩国。
河南 “211工程” 高校少的另一个原因是,河南高等教育薄弱,河南在地高校中,直属和部 | 属高校数只有一所公 AN 部直属的铁道警 |cha 学院,这所高校当时并不具备建设 “211工程” 的条件。
直属高等学校,简称 “部属高校”,是指直属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直属管理一批高等院校。我国部 | 属高校共 116 所。其中,直属高校有 75 所,工信 | 部有 8 所,民 | 委有 6 所,公 A|N 部 5 所,民 | 航总局 4 所,其它部都是 1 所高校。
总之,河南211工程高校少,有两个直接原因:
其一是因为当时211工程建设要求严格,与基础教育发展相挂钩。
其二是因为河南原本直 | 属和部 | 属高校就很少。
当然,你也可以说河南高等教育基础本来就很薄弱,河南当时的经济比较落后也是原因,这两点只是间接原因。
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河南 211 工程高校这么少呢?
河北省岂不是更没有地方哭去。全省唯一一所 211,还在天津。
省内公认学校也有很多好吗?
那些一天到晚 985211 的又有几个愿意回去建设家乡?
一个平民百姓几十个子女,你让家长怎么办?看你力气大能干活早点出去打工去吧,供养你的兄弟姐妹上个好学校让他们安心学习,有些又没力气又没学习天赋的,给口饭吃别饿死或别找爹娘闹事就行了。你问爹娘最偏爱谁?嘴上说: 我都爱。心里想: 肯定最爱挨着我离得近的和最有出息的那几个啊。
那些有钱途的孩子感觉他那些没出息的兄弟姐妹拉低了整体档次。要不是看在父母的份上我都懒得搭理你们。
怎么了???
外省的 985,211 不让河南人考么??
你看看我们江西吭声了嘛?我们江西也几百万考生,一所 211,我们分数线还贼高
江西也如此,存在即合理
没钱真道理,当地同嫌弃
合理不合理,只能靠河南人自己解决了!发展自己
简略回答版本:
都上了好学校谁来做底层打工仔?河南来做!
不做打工仔,在家种地好不好?不好!快给我调粮食价格!
不做打工仔,不种地,上个好学校好不好?不好!快!下通知!一流大学不要向河南发展!
那我改户口好不好?不好!快!加紧迁户口政策!
认命吧,河南同胞们!
……………………………………………………………………………
原回答
这是国家的一种策略,河南必须要向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输入劳动力。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做才能让河南人口甘愿成为别人眼中所谓的 “外来人口”,目前有两个策略。
一、河南有全国最高的可耕种土地红线,就导致更多的企业无法在河南建厂,那就导致河南没有那么多的就业岗位,人不能饿死啊,总要要外出谋出路!
二、可耕种土地多了,反而粮食价格是日渐的下滑,跳楼式下滑,谷贱伤农,望天收,老老实实种地根本带来不多太多收益。
三、就是这个教育问题了。河南大学不少,基本都是一些三流大学以及大专,211 也只有一所!结果不言而喻了,你考不上学,或者上了个大专你能干什么?继续在河南谋出路?大多数人只能成为大城市的底层打工仔!
我就是河南人的。也懒得拿一些数据让大家看了,去百度一下都有的!悲哀
挺合理呀,有的省份还一所没有呢
你看河北没有 211985,是不是开心一些……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人家北京 211 还没有 100%,你就不能忍忍?
让一部分考生先 211
就全国卷一这批来讲,河南的省控线其实并不高,比咱湖北还低点。看那个江西 500 分喜提专科…… 所以感觉河南其实也还好吧。不知道有没有人解惑一下
不中不西,不是东西。
中部省份真的是一个比一个惨。
好歹河南还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即便没有被扶持,自己争气点继续发展还是有机会回到自己该有的位置的。
说得好像多几个名校,大家就都可以上一样
我河北省呢?唯一一所 211 还在天津。
我媳妇山西的,一直坚持不迁户口,就是怕小孩还要在河南参加高考,尽管小孩还没出生。
哎呀,来看看山西,河南考生应该心里会好受很多
河南还有一个 211,可以的。
河北 211 都没有,哭了吗?(天津的也算河北?)
你们可以去江苏啊,江苏那么多高校,招生都偏外地。知足吧
浙江也是被上面抛弃的。32 万人高考一所重本。什么改革开放政策都没有。杭州地铁不批自己出钱建。高考改革还拿我做小白鼠。浙江人也没逼逼叨。
美国 3 亿人口有 31 所世界前 100 大学。中国 14 亿人口只有 6 所,这是否合理?
广西也只有一个 211……
排名还是倒数的……
先富带后富,也不知道先富什么时候是个头⊙ω⊙
我觉得挺合理,毕竟国家还给了你一个高考的机会。[手动狗头]
如何看待河北七八十万考生省内却没有一所 211, 这是否合理
河北包着的北京 6 万考生,26 所 211,这是否合理
呵呵
肯定不公平,但是不公平的又何止一个河南。就是在河南的内部,郑州这样教育资源相对发达的城市也是一些贫困的小县城不能比的。这种问题短时间内解决不了,怎么都会得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解决,让你麻木了,觉得一些都是理所应当的,偶尔有人会抱怨几句,抱怨之后呢,接受现实。
高校在校学生最多的前五个省份分别是:
一:山东(199.6 万人)
二:广东(189.3 万人)
三:河南(187.5 万人)
四:江苏(174.6 万人)
五:四川(144.7 万人)
河南和山东高校在校生都接近 200 万。这么多高校,人口基数在这里摆着,211 少怎么样,国家层面不支持又如何?省里和各市努力发展经济,给高水平人才提高一点待遇增加吸引力度,师生也努力拼搏而不是牛逼后就往京沪和东南沿海跑,以后双一流也有机会上的嘛。兵荒马乱的时代都能出个亚洲一流的河南大学呢?
旁边的河北还没有 211 呢,至于啥时候能有,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在天津的那所我不承认谢谢
河北还一个都没有呢,唯一一个在天津,找谁说理去
怎么说,高校资源的分配与当地基础教育水平有关,而当地基础教育水平与经济等很多因素有关,举个例子,不得不说,从绝对数值而言,江苏投入基础教育的人均经费多于河南,所以江苏获取的高校教育资源更多。一般情况下,不可能让基础教育投入少的地区获得更好的高校教育资源,一方面关乎国家人才培养的体系,另一方面,如果两省获得相同的高校资源,岂不是对投入大的省份是另一种不公平?所以大力发展经济才是王道。东三省当年经济坚挺之时,哈工吉大影响不可谓不大,如今不停退步。河南想要在高校资源中分得一杯羹,首先发展地方经济,出现几个区域中心的大城市,然后改革基础教育,提高本省学生的竞争力,才有可能。
这个不是我们考虑的问题,凭一己之力只会唉声叹气 做好自己
我能说三百六十行行出状元吗 手动狗头
你搞错了,合不合理不取决于河南有多少所 211 或者 958,而是取决于全国的 211 和 985 在河南一共有多少招生名额。
横向对比一下: 河南和甘肃高校。
甘肃一共拥有 8 所叫 “大学” 的大学,我看来看下与河南的叫 “大学” 的大学的学科评估对比结果。
这是两省各三所院校的对比
而财经政法类: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商管理 B- 应用经济学 C+ 法学 C/ 甘肃政法大学: 法学 B- 兰州财经大学: 统计学 C+ 应用经济学 C 理论经济学 C- 工商管理 C-
以及甘肃农业大学和河南农业大学
中医类大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 / 甘肃中医药大学
两校上榜学科都为中医学 / 中药学
河南: 2 个 C+,甘肃: 2 个 C
其他院校
资源不公平 哪都有 河北河南山西江西 没得说 能咋办
河北境内没有属于自己的 211 是否合理
南昌一家 211,分数线全国最高,没人注意吗
如何看待浙江百万考生,高考难度之高,却仅有一所 211,这是否合理?
来自灵魂的拷问,嗝。人多的地方高考都不容易,而且河南也不发达。
作为河南考生,习惯就好。就拿我来说,19 年,433,省排名 209669(考那么少感觉配不上我的排名),二本线 385,在省内上了一个三本。
河南考生非得考省内吗?
如何看待河北百万考生却没有任何一所 211,这是否合理?
大学按省划分录取名额,建在哪里和考生有关系吗,人口大省的考试压力取决于本省考生太多了,而不是本地有几所 211,
高考移民不就是人多的地往人少的地去考嘛,在一百个人里面冒头比在一万个人里面容易多了
这个不能怪谁了,只能怪当年把中科大拒之门外的领导们!
这包邮大浙江默默流泪,省里钱再多也没得用
我爱河南可是我不想回河南安家
我害怕我的孩子像我一样和一百多万同龄人抢稀少的名校名额
听起来就心酸
如果我最后没有结婚,我应该还是会回去的
我河南人。
我并不觉得河南高考真的很惨。
其实河北山东河南江苏都差不多。
我也真觉得河南教育不咋地
希望能重视一下吧
河北也只有一所,还不在省内呢,知足吧 至少 600 大几分还能捞个一本上
如何看待江苏有 12 所 211。但 211 录取率在全国排名倒数?
哈哈,江西也只有一所 211
要我说的话,国家肯定是有目的的而为之。
这颗星球上有 70 亿人,有人生来富贵,有人生来痛苦。形形色色,但有一点——人生皆有不尽如人意之事。呵呵,宇宙中有黑洞,我想那是宇宙的一块缺痕。人也都会有伤疤。世间又安得全法?
我也是河南人
首先我讨厌别人对河南地域黑,也不去地域黑。作为一名河南人,我当然希望河南能够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也希望在当前河南教育资源现状下考生能够走出去再走回来,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的家乡而努力。
![](data:image/svg+xml;utf8,)
其实存在即合理,百万考生和仅有一所 211 并不过分矛盾,这是河南长久发展中各方面原因不断累积导致的。河南是高考大省,当前高考报名人数 100 万左右,较低的重点录取率使河南总是处在 “高考公平” 的舆论风口。如果了解过相关历史大概你就会知道,这样的高教贫弱现状不是由来已久,曾经我们也有过多次发展的机会。
1909 年焦作路矿学堂在焦作市由英国人创办,其实也就是目前落户于江苏省徐州市的中国矿业大学,矿业相关专业的 211 高等学府。学校曾在焦作天津办学,后因各种原因开始搬迁,期间曾想迁回河南,结果很显然……
1912 年成立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先后更名,是民国时期著名高校。但该校 1948 年分为两派,一派成为新河南大学,一派成为中原大学。51 年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组建成如今的华中师范大学。52 年全国院系调整,以中原大学为基础,组建了后合并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中南财经学院、并入如今武大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部分院系并入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留在河南省的河南大学先后拆分为后并入郑大的河南医科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并成立了如今的河南师范大学。就这样,河南高教力量已经相当贫弱。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政府认为河南高教贫弱,计划将山东大学迁往河南,后因为复杂原因失败。1956 年多所学校支援下的郑州大学正式成立,也是目前河南省实力最强的一所高校。此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机会迁往河南南阳,但当地政府认为南阳没有接收一所大学的能力。中国地质大学也曾有计划迁往河南,缺因为种种原因流产,落户湖北。
其实,河南并不是没有接收高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曾落户河南信阳地区,不过最终迁回北京,留在河南的只有一所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可能会有人说有高校主动来你不要能怪谁,难道不应该想想河南为什么会拒绝吗?河南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大家或多或少也应该听说过建国后河南经历过的饥荒年代,自己都养不活吃不饱,哪里来的能力想其他的、想教育…
山西挖煤河北承污河南种地,大家这样说我也不觉得有什么。但是,往往一部分人并没有记住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养活了多少人,只记住了偷井盖,对河南充斥着偏见。就如白岩松所说的,中国什么样河南就是什么样,都应该明白这块土地为这个民族做过什么。
河南要什么大学,种地又不是养活不了你自己。你看,年年不还都有财政补贴?
现在不是比惨,是比志气,比当担。
河南省自己财政加转移支付足够多了,完全可以自己办学,伸手去要去讨能讨到什么,最终只能给他人作嫁。
马云、马化腾都可以搞西湖大学,你们也可以让许皮带返乡办学,而不是做足球拍马屁。
你们自己要有志气,多花钱办学,大学毕业返乡建设自己科技创业,你们的河南省最终是要让你们河南人去建设。自己要有骨气,不要做让人不齿看不起的事情。
河南本地人,高考快十年了,如果没记错,当年近 100W 的考生,一本录取应该不超过 2W 人,其中大部分还是郑大,当年自己志愿问题排名 1W 多最后落到了省内二本工科,校名不提了,往年该校的王牌专业比郑大分数都要高,结果这几年也是一塌糊涂,越来越水。
说下自己的感受,因为高中同学有些也在省内高校。
与其在这里讨论国家政策是否合适,这些和我们距离遥远的东西,为什么不做好自己能做的呢?
河南大学百年学府,当年确实很强,高校拆分既定事实,伤了筋骨,但是我当年看到的是,更多的河大的学生只是沉浸在对往日辉煌的缅怀中,然后自己平时也是在宿舍打着游戏,天天浑浑噩噩,荒废了自己的时光,最后靠着作弊勉强没有挂科。我相信这些人可能不是你,但是在你身边应该不少。如果现在的河大还是当年那般,如今的你是否还对得起河大的招牌?如果河大的学生有 50% 入学之后发奋图强,每日沉浸在图书馆和科研中,做一个大学生该做的事情,提升学校科研能力和排名,最后哪怕不是 211、985,我不信这样的河大说出去会不如 211?
我本科在另一所省部共建高校,我自己也说了,早年王牌工科录取分数线比郑大高的多,对口的系统里面超过一半的部长都是校友,这样一所高校的学生如今又是什么面貌呢?诚然,网上学生自己对学校官僚等管理作风吐槽的已经很多了,但是学生自己呢?我身边的人,真真正正学习的,1/3 都没有,并且对于各种作弊混日子,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你可以说一本 211 也差不多,但是既然你自己都自甘堕落,何必要求学校还会好呢。最后说出去无非是自己当年高考分数可能够得上某些一本 211,但是看看你的能力,我觉得大部分甚至不如一些双非中努力的学生。多说一句,这几年学校走下坡路厉害的多,往年的王牌专业如今能摸着二流的边都不错了。
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大家也都明白,一个学校往往生源质量比教师可能还要重要。
既定政策已经如此,当你去抱怨这些不能改变的东西的时候,为什么不能从自身做起,放下手中的游戏,和颓废的态度,如果每个人拿出 211 学生的态度来要求自己,凭借这块土地上的学子的智慧,或许要不了十年,我们的高校在社会上的认可不会比 211 差。
都适应了啊,合理合理,照样吃喝玩乐。没有 211 我们也能活得好好的啊。往前冲那么远干啥呢,脱离了群众。
反对 @无所艳羡。
这个人在回答的最后说北京端碗吃肉,放碗骂爹 (具体见他给别人评论的回复)。这个就是明摆着的胡扯。下面给出我的理由:
关于北京搬迁的重污染企业中主要是首钢集团的问题。
1. 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家不要忘了,在 08 年以前,全球钢铁市场是景气的。那时候是一个扩大产能的好时机。并且从下决定搬迁到 08 年经济危机的这一段时期,大家普遍不重视环保问题。导致当时的环保方面成本比现在低得多。而这段时间因为奥运会的问题首钢不得不减产,停产。这之间的差额是北京在承担。
而在下决定的那一刻,首钢集团带来的经济收益是大于所需成本的。我记得大概 08 年以前首钢交的税大概是北京财政收入的 1/5(此处数字未详查,但肯定占的非常多)。因为搬迁导致的损失,产能跟不上导致该挣的钱没挣到的损失,为什么不提?
当时看来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北京污染轻了,达到奥运标准了; 河北得钱了。只是没想到 08 年底金融危机重创全球钢铁行业。再加上人们对于环保的渴求变强烈,才导致河北亏得很大。
况且北京真的当时想把首钢给扔出去吗?至少这期间要牵扯太多工人的安置问题,弄不好分分钟让你大头辞职。
2. 关于工人的安置这一点上无所艳羡这个人秉承着私企的思想:你不想干就 gun,你自己辞职。但他完全不想着首钢是个国企,国企是要有一定的社会义务的,跟私企的运作方式不一样。
这也就是说,在搬迁问题上,工人们已经吃了亏了。无所艳羡在这一点上按下不提 (当然可能因为他不知道国企对社会的责任比私企大),就是有问题的。
3. 关于环境的问题,我会在下面贴上我找的 16-18 年全球钢铁企业生产排名。其中排第四的是 HBIS,我想河北的兄弟应该都认识这是那个地区本土企业。首钢集团排名第十。重工业产能高了必然污染大。我在中国冶金报上面看到河北自己查出的污染排放超标的典型企业一大堆。这些或直接或间接的可以证明河北的污染主要问题在于河北自己重工业发达而非北京搬迁污染企业。无所艳羡不看到主要问题而抓着次要矛盾说话这还是乱扣帽子。
我算是看出来了。你们不是吐槽河南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你们是吐槽河南穷,吐槽地理环境差,吐槽政策不倾斜
广东说他们 211 录取率倒数第一,你就说人家政策倾斜,有钱
浙江说他们也只有一所浙大,你说人家靠海,做生意开工厂剥削你们
到了河北,就难兄难弟
至于西藏,新疆,内蒙古根本看都不会看一眼
不要一昧的去指责教育部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也要从自身找找问题。
我认为其实根本问题还是出在河南省政府身上。
打铁还需自身硬。
河南省政府一昧的偏袒郑州,发展郑州,靠压榨其他地市资源来补贴郑州。
放着有雄厚资本跟百年底蕴的河南大学视而不见,愣是砸钱去捧郑州一个没什么底蕴的郑州大学。
河南类似有文化,有底蕴的高校并不少,如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只因不在郑州得不到重视和发展。自我难以发展国家层面就算想去帮扶也难以为继。
均衡发展那些有一定基础的院校,而不是集全省之力去发展一个新兴院校。这样内外齐心合力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如何看待河北省唯一一所正好八经的 211 高校本校还在天津,这是否合理?
我不理解的是那为什么不办?河南的 gdp 不低啊,政府有钱。是什么原因?
河北怎么算,河北人唯一一所 211 在天津,还有就是你们知道我们河北人上省内大学,到了学校一看,河北人的分数要求是最高的,对省内完全没有照顾,听说郑大对河南考生还是很不错的,河北人去哪说理啊
当年中科大想去郑州,被拒绝了,不然就有两所咯
其实我记得我们老班说过当初有不少高校想要迁到河南,但是河南不同意…… 于是…… 说的偏激点就是河南自己作的(如果一些河南同胞反感这种说法我道歉但不会修改)
然而,我们河北做什么了(捂脸哭)当所有人惊叹于衡中成绩时,我们这些河北的其他考生只有悲愤与绝望……
华北电力是 211 吗…… 好像只有这一个了吧……
高考是全国录取,你看江苏有那么多所 211,也没有多录取几个江苏人啊,以小学入学人数为统计基数,江苏的真实本科录取率比河南还低。
这问题感觉有种等靠要的思想。河南不缺大学,缺的是精品大学。四川山东人也多,大学总数感觉也不多,但是人家有成电,川大,山大。深圳历史不长,自己花钱搞深大,引入清华,港中文,哈工大分校。
河南缺的是高端科研圈子,外地的高端科研学者不愿意来,来了出不了成果,本土的科研工作者高端成果出不来,净出水氢发动机那种,说出来都觉得给河南人丢脸。
说耕地红线的,那么多地都开发成住宅楼,为什么不改成大学
看到很多人说当年龙子湖大学城的河南主导官员是为民办事,被 zy 处理。我不能揣测这些本地官员的真实想法,但是有几个问题有疑惑:
1. 郑东新区是郑州城区未来发展方向,地价高,档次高。龙子湖在东区东沿线上,为什么要把大学城建在这里?以后学校扩建,成本是不是很高?
2. 郑州每年那么多老城改造,新区开发,建住宅,为什么要动耕地,不用住宅用地建大学城?
3. 郑州需要的是精品大学,还是数量众多的普通大学毕业生?
4. 为什么不把大学城建在开封,新乡,许昌等地。现在高铁方便,那里地价便宜。非要建在东区沿线上
个人意见
201907,我在知乎上看到了教育部给大学的投资,郑大虽然不多,但不是最少。别再说什么国家只想河南人种地了。你本省政府都不投钱,学校怎么提高水平。郑大比兰大,河北工业拿钱都多
下面是 2018 各省财政收入排名,河南排第八,比陕西,湖北,天津,重庆都高,可别说河南没财政收入可拨给教育了。你要是抬杠说河南人口多,人均少,那我就不说什么了。当年中国人口也多,一穷二白,原子弹,卫星也搞出来了。领导有没有决心,很重要
说耕地红线的来看一下啊,河南耕地占比不少,但是比例和山东,江苏差不多,能说明国家就欺负咱河南人了吗
“河南百万考生却仅仅有一所 211 大学”
乍一看,很不合理,一百万人抢一个 211 大学的名额,而且这么一个人口大省居然连个 985 都没有。但我想说的是,你有多少 985/211 大学,和你有多少考生没有关系。我们看看上海北京,2000 多万人口,有多少 985/211?那他们两个城市,为什么能有这么多好学校呢?那是因为他们一个有钱,一个有权。
权**,**这里我就不说了,马上国庆了我有点害怕。那我们就来对比一下上海和河南在钱上的差距。首先,2018 年,上海 GDP 大约 3 万亿人民币缴纳税收约 7000 亿,河南 GDP 大约 4 万亿人民币缴纳税收约 2400 亿。这对比瞬间就出来了,河南虽然 GDP 更高,但挣的钱还没有上海的一半多,并且还有更严重的就是河南人口是上海的 5 倍,但考生数量却是上海的十倍! 也就是说在相同标准下,河南几乎是要花费十倍的钱(当然各地人力物价不同应该是低于十倍的,所以这里用了 “几乎”)。河南肯定是承担不起这一大笔开销的,只能是支撑一所 211 大学。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很合理,不能说想要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这里有人估计要喊不公平了,要说河南种粮食保障全国粮食供应到头来还没一点回报了。这里我想说,其实是有回报的,国家其实是一直在补贴河南财政的,上面我讲的是财政收入,2018 年国家对河南的财政返还是 **4252.79 亿位居全国第二,**而上海只有 662 亿全国倒数第二。现实就是,国家在不断亏钱补贴河南以保障河南人民的正常生活。
PS: 最后我加一句,河南人口中国第三,考生人数中国第一。按照上海 2019 年 2500 万人口,5 万考生来算,河南如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话应该只有 20 多万考生。咱计划生育还是得严格执行好吧,不然苦果还得自己吞下。
能怪谁呢,中科大的公案不说了。92 年的一堆二本学院大专院校都成 211 了,建设的好的可能还是 985。非河南的例子当年的江苏老三河海大学现在都没落不堪,前五都未必站得住脚,不要总和北上比政策,人家天生命好离爹近,实际操作花钱请几个外省 985 来开分校总行吧,再不行自己出点钱升点省内一本一步步来总行吧,江南大学苏州大学这样的 211 就是这么一点点几十年攒出来的。天天埋怨省内一本差,可河南筹建大专院校的名单里有几十个从 2009 年到 2019 年依然在筹建,这十年河南教育界和政府究竟在干嘛?
ps 关于办学说两个大学一家是南通大学的前身南通纺织学院南通工学院,不是很有名,但是创建者是张謇,一度的中国首富,还有一个是厦门大学,创建者是陈嘉庚,30 年代赫赫有名的中国首富,同样遇到经济危机生意不顺,他们两个的选择一个是放弃办学最低成本维持学校保实业,一个是放弃实业保学校,条件是低价转让所有的产业只要求下家每年把 10% 的利润捐赠给厦门集美两家大学,不同的选择注定了两所大学之后不同的命运,没有倾家荡产的决心还是别办学了,另两位首富创办的西湖大学和汕头大学怕是将来也很难超越厦门大学。
建议很多人去了解一下
1. 河南大学的真实历史 (就该被拆分?)
2. 为什么河南没有接收中科大 (河南人就目光短浅?)
3. 龙子湖建高校被点名批评 (就该不发展教育?)
等一系列问题再来回答这个问题和评论
挂一个河南傻子
繁华千年的浙江在赵家开国后由于是国民党重要人员的老巢收到打压。都说浙江富裕,其实在 1970 年浙江是最穷省份之一,人均全国排 20 开外。这个时候的浙江人甚至需要去隔壁的江西打工赚钱。但是勤劳聪明的浙江人靠着一双脚一副扁担走南闯北把浙江又建设成了中国大地上的经济巨人。我希望河南同胞以及其他省的同胞少抱怨点国家,多干点实事,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好。要是抱怨有用的话当年我大浙江还用得着去江西打工?
你来看看河北,你就心理平衡了
作为河南考生真的委屈。多少考生早起晚睡甚至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甚至更少),吃饭都在跑回教室的路上,就这样熬了三年,结果呢,终究抵不过别人的外地户口。。。别说什么你就是种地的,凭什么生下来就被决定一生了?
我身边多少朋友为了高考,家人忙前忙后转户口,多可悲啊。高考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很重要很重要,正如上面一则回答所说,别人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们是千军万马过钢丝。最可悲的是一些人还说什么谁让你们省那么多人? 我们的错咯?
别说什么你自己考的分数高点不就行了,当付出与收获完全不符时,人心会凉的。
反正我觉得吧,物极必反。当有一天河南快空了。。。
终有一天会后悔的
匿了,总有人喜欢站着说话
借着今年高考分数线说一下,19 高考分数线本科一批分数线为 502 分
比一本线高 34 分,也就是 536 分,才排名位次六万多,我记得 16 年那年本科一批线 523,540 位次应该也六万多。不过三年的时间,分数缩水明显,分不如以前值钱。00 后人口基数变大,成为分子的人百里挑一。近几年本科二三批合并,(郑大 16 年护理与软件划为一本招生,录取分数线很低) 部分院校二本甚至三本专业按照一本招生,都大大拉低了本科一批线。
河南省拿的出手的院校除了郑大河大 (开封穷是真的,你非要说有历史感也行) 双一流,(解放军信息工程为军校比较低调),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都在郑州,相对地理位置稍微优越点 (也只是稍微),但都是省重点特色院校,特色专业分数高出一本线四十分毫不夸张,但是其他专业优势不明显。如果读财大或者中医药的计算机相关专业,去北上广就业,难免面试官会疑问,一个中医院校还有计算机专业?这里不是黑,是事实。
河师大与新乡医学院位置不佳,河师大和新医口碑还是不错的,想上新医的临床估计要高本科一批 60 分才稳。
河南理工小 211,分出去的学校,中国矿业大学都是 211。第四轮学科评估安全工程全国前三,采矿,测绘都为 B 或者 B+,但煤炭行业形势不好,因为在河南,因为在焦作,发展也不好。学校的新建第二图书馆,实验楼因为资金不到位,干巴巴没法装修。老师以前提过一嘴:学校领导省里边认识有人还好,能拉来资金,没人就只能等。这就是现实。
河科大在牡丹之乡,古都洛阳,虽然综合实力理工大比河科大要好一点,但分数线一直不如河南科技,洛阳目前都已经再修地铁,可见地域对高校发展影响。
我知道一提到河南高校肯定就有人会说河南错失的中国科技大,那么对于当局者来说,是目前搞教育重要还是吃饱饭不饿死人重要?
所以上学,工作还是定居都是,外省二线>郑州>其他 (焦作,洛阳,新乡等)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尽量少的延续到下一代。
纯手打,再更。
怎么会合理呢?
我河南学生,在河科大,今年大一,去年我 550 多分来的,我们班来自宁夏、陕西等有些省份的同学 460、470 考过来
这些学生还嫌弃我们河南的学校,说自己被坑了来这个学校,感觉这些学生真的过分。
他们以相对河南考生超低的分数来的,还侮辱河南学生辛苦以比他们高几十分的成绩考上的同一所大学,真的是好难过。他们真的好恶心……
既然国家不给河南更多的教育资源,拿我们河南学生在未来一定更要争气,为河南发展做贡献,让那些不知羞耻的所谓的外省人看看河南人民的能耐!
我是河南科技大学的学生,土生河南人。。我举个我们学校的例子吧。。。我们两个校区,老校区住宿条件很差,急需改善,但是学校有钱在新校区建地下步行街都不会改善住宿,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步行街能赚钱,学校也缺钱发展呀!!俩校区都卖了,知道多穷了吧。。。无奈之举,我们学生也可以理解。。。。上面不给资金,怎么发展。学校缺钱,给的待遇不好,连个博士都难招进来。。。归根结低,还是河南穷,一穷了还要什么理想,谈什么发展,能活更重要吧。。。
10 日更新
我不是对河南省有意见,说人多也不是黑谁,而且是指河南考生多了。很多人说他们录取率也不高,问题是河南 15 年高考人数 77 万,16 年 82 万,17 年 86.3 万,18 年 98.3 万,19 年成功破百!人数的不断增加是事实,而且我发现有人是不是对职高或者 3+2 的职高以及自学专科有意见?一个成熟的产业工人收入是很稳定而且高工资的,虽然可能会劳累一点。中国不需要那么多的大学生,大量的工人才是根本,现在很多工厂招人困难,南方沿省给的待遇也是不错的。我这个回答的主要意思是不要发这些你根本改变不了的问题,你能决定高考这些事吗?面对现实,好好生存下去,问这些怨天尤人的问题能解决什么?江苏当年那么多人去教育局教育厅示威,高考指标就不外调了?
不是,首先为什么会有百万考生?而且是一年比一年多?我觉得河南还是先解决一下这个问题比较好。虽然江苏的解决办法比较极端但是确实是可取的,初中升高中最多 50% 就可以了。职高不能上吗?我觉得还是好好想一想怎么教育改革才是重点。我们也羡慕北京和上海的教育资源但是有什么用呢?上面领导的决策我们干预不了,17 年全国支援西部高校名额,江苏和湖北外调最多江苏两万八湖北一万八本科名额,然而大北京就给了 5000 个。而且北京的这 5000 还是闹的结果,因为 16 年北京一个名额都没有外调,当年江苏就爆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活动省教育厅,各地的教育局门口都被堵的走不动道。
所以不要再问这种不该问的问题,我当年也骂过,也幻想过我要是去北京考试是不是妥妥的 985 或者 211,都是 yy 而已,在江苏好好搏杀才是现实。
河北还是先把人口控制一下,升学率降一降,真的不可能会有那么多的人适合上高中,即使是发达国家也是严格控制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的。早点去职高或者别的大专学一学手艺也是很不错的,这个国家需要大量的成熟的工人,高级的技工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
什么叫合不合理?211 大学是通过学校实力得来的,不合理就可以把一个野鸡大学定为 211?当地政府要觉得不合理就重点培养一所大学,加大投资,招生引资,雇聘好教授,完善设施设备,这样迟早会多一所 211 出来。
这个问题无数次出现在我的昦面。我刚刷了一下。看了太多明里暗里说不合理,国家对不起河南人的答案了。
我就想问问
东北 90 年代国企改制下岗潮,几百万三四十岁上有老下有小的青壮年下岗,没有工资拿或者一个月只拿几百块。这合理吗?
我上大学的时候毕业是分配工作的,我毕业之前国家不分了。学校告诉我的学长学姐们自己去找工作吧。这合理吗?
我儿子读小学的时候学费 5500 一学期。后年我女儿读小学就涨到 6850 一学期了。这合理吗?
我估计我的回答又会被广大河南人民踩!但真的有什么合理不合理一说吗?这些都是现实,都不是可以用合理或者不合理就能简单概括的问题。
要么努力改变现状,要么接受!还能怎么样?
而且知乎精英们恐怕不知道,河南的职业教育数量和质量都是全国领先的。就是高职高专!难道假以时日,这不就是一大批本科院校的基础吗?我相信再过 20 年回头看这个问题,大家会有不一样的答案的!
河南穷 人多 多少 多少考生挤破了头,才勉强进一个二本,教育从来没有什么公平,既然生活在河南,就必须靠自己的努力,的确羡慕那些生活在北京,上海的人,那种,随随便便就能上个好的一本,不过我还是想呼吁一下,河南省就这么不受到重视吗?今年是 100 多万,一本才十万,这个概率是有多小?而那十万中的剩下的八九万,大多数都是在河南省上的省内一本,而这些省内的一本在省外只能算是一个二本
要用唯物辩证主义看问题,戒骄戒躁,一定要相信,高考是 “最公平” 的,即使当年张雪峰四百多分考进了郑大,那不也是和我六百多分的豫州学子同校。所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 “公平的”,我们“绝对不能” 有怨言。一定要突出我们中原大地的奉献精神,用在顺天府能上 211.985 的分数,在豫州上普通二本又能咋滴。在哪不是奉献,在哪不是为国家之崛起而奋斗,所以千万不要有任何怨言!感觉人生苦难的时候,就看看在你身后仍在奋斗的同志们,像:成都府的,再看看浙江的,他们也是不断的在奋斗,不断的在拼搏!咳咳,提上海的那个,就是你,滚出去!好了,接着我们再来聊聊奉献精神,不就是拆了你个河大吗?都还你个郑大了,你还想咋滴!你看看山东的大汉们吭声了吗?不还是该吃大葱吃大葱,该蘸酱蘸酱,你说说你们,唉!奉献,一定要记得奉献!
额,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
1. 河南省高考难度大吗?
肯定是大的,千军万马走钢丝,能不大吗?
2. 河南的待遇差吗?
肯定比不上那些发达省份 (北上)
3. 河南学子可以哭惨吗?
当然可以,你自己哭没关系。
4. 河南需要为自己的现状背锅吗?
很多答案,都是用农业大省之类的来搪塞的。这里,楼主个人的观点是,河南要,而且必须要为自己的现状背一部分锅。
以下是我个人认为河南需要背的锅
1 高中学生数量过多,与经济条件跟不上。
如同某位答主说的,河南的高考人数,百万大军全国最高,但是河南的人口并不是。我个人觉得,河南参加高考的人数真的太多了,与河南的经济水平根本不符。
我是浙江的,就不举浙江的例子了。还是隔壁江苏
2018 年,河南 9840W
2018 年高考人数
河南 98.3W
经济水平大家都有数
这种情况下,其实大多数考生都充当了水分,放大了河南高考难的问题
河南高考难,别的省也难,甚至高贵的直辖市也如此。河南至多比别的省难了一点
另一个角度讲,
河南怎么难了?
答案是,大学少
985/211 大学因为国家政策,基本上对人口大省不怎么照顾,只凭考生质量招生 (人家有这个底气)
但是 985/211 以下,一本以上的学校在河南招生太少了。
2. 往河南加学校有用吗?
有用,但是好不好另说。
加个中等水平的学校。一般 211 肯定可以。
但是你要个顶级院校,985 / 顶级 211?
一句话,养的起吗?
最大的问题不是政策,是穷。
怎么穷?
我就不知道了,问你们吧。
作为河南人如实说:合理。与其为了多那一所 985,211;还不如想办法提高河南教育的整体水平。等教学水平和经济全上去了,自然水到渠成。就算给你河大 985 的名头然而分数线和武大相同,人家考生又不傻。
当然没有打压我不信,不然为什么财政金融学院 15 年才合并成立?
推荐问题
河南考生还是不要对本科就上好大学报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了,随便找个本科上一上得了,大三时候准备一下考研,基本上考研是全国公平竞争的,所以那个努力才会有成比例的回报,现在在知乎上说再多我相信上面的人也不会改变什么,而且真正重要的是学到了什么,即使上了个三本只要肯学,靠自学也能学到不少东西,将来考个研补个学历,完美
~~~~ 增加一句话~~~~
现在的小年轻真的不要太把学历当回事,重点是你的专业能力水平,总有些人说大学是个敲门砖,然后毕业了不一定干本专业工作,我不会说这种说法不好,但是你上大学的意义何在呢?
江西照样只有一所 211,河北甚至一所都没有。
就河南屁事多,搞得好像你们一本率 211 率比别的省份低一样。
不服就去让北京 上海那边把名额多分点给你们,敢吗?
有种就搞全国统一考试统一招生,但你觉得国家为什么不敢搞呢?
别问,问就是素质教育
请问,是河南百万考生只能填报这一所 211 吗?
请问,同样分数是去上海一本还是石河子?
请问,金融专业的是就业去珠长还是回农村?
1,
河南 100 万考生,1 亿人口,一本录取 8%,985 录取率 1%,211 录取率 4%。
江苏 30 万考生,8000 万人口,一本 12%,985 录取率 1.4%,211 录取率 5%。是,我们 11 所 211,无论是录取总人数还是与总人口占比,我们占到什么便宜了?天天说我们 211 多,难道一个地区的 211 只招收本地生源?
2,
当初不收中科大,你们说饥荒不够吃。显然一个高校是要占用地方政府资源的。省财政是要补贴的,一边说自己穷,一边说没学校来,学校真来了你们目前养得起吗,全部都靠国家的拨款?还有 20 来岁年轻气盛的年纪,是更愿意去发达地区开拓视野还是更愿意去安贫乐道,这个让大家用脚投票。
3,
就业,与其酸什么没有 211 高校,不如把经济搞上去,有岗位了,开的出高工资了还怕没人回去?浙江就一所 985,每年南京多少人去杭州找工作,深圳知名学校也不多,江苏大学生也不是成拨的过去?这么算来,为别的地区培养人才江苏好像亏的狠?
4,国家对河南的定位可能是偏向农业,但是农业难道就注定发展不起来了吗,中国农业,华中农业,南京农业,西北农林,不一样是 211,反观上财这次连个双一流都没拿到。而且你们有郑州这个国家中心城市啊,江浙一个都么得,羡慕的不得了。结果呢,你们自己人天天骂人家小县城各种看不上。
唉,被怼的好凶。
说白了,在哪上学和在哪工作两码事。地域分工不一样,在教育资源不够的情况下,与其花大力气给每个地区都匹配相同档次的学校,不如促进高考招生公平,不同城市的高校可以更加公平的培养各地的人才,难道不好吗?只要家乡能提供合适的岗位,去哪上学还是得回来反哺家乡。
如何看待河南本来有 4 所 211,现在只有一所。
中科大要来,我拒绝!
所以安徽有了一所 985!
地大要来,我拒绝!
所以湖北多了一所 211!
郑大为了自己多招生本地,自请省属!
所以河南少了一所 985,少了一所 211 名额!
河大自己跑湾湾去了!
不要说拆分,分裂之后河大师生才 1200 人,后来合并进去的人可比后来拆分出来的多太多。
又少了一所 211!
至于百万考生?
115 万所谓高考,实际上统考人数 85 万。
另外,河南人口 9500 万,高考人数 85 万,江苏 8000 万人口,高考人数 35 万。
也可以比比其他省份,谁的问题?
也得看录取率吧
你看看江苏考生
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人数比例 1 比 1
很多人都没有高考的机会
那职业高中的牺牲者们为仍在高考这条路上拼搏的人带来了什么呢?
超级低的录取率
就算有 5 所 211 两所 985 怎么样,人家对江苏考生基本是不照顾的
真的对不起那些无奈选择职高的同学
不明白有些回答在下面鼓吹政策还好,不要抱怨,,,之类云云。。。
百万考生仅有一所 211,
是不能改变,但能不能客观公正一点,
这个录取率极低了好吧。
有人说他走出了农村,因为自己努力,这是合理的,
你知道不知道,
你之所以可以在这里发声,
是因为牺牲了沉默的大多数
牺牲了没有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人,
他们不比很多人差的,,,
他们没有来这里发声,
可能因为读了专科,可能因为高考失利辍学,
以致走上和你不同人生,
你就觉得是合理了?
我劝你善良。
合理。怎么能不合理呢!
从小老师就跟我们说:能怪谁呢?谁让你生在了河南呢!这就是你的命!
就连现在,上了大学(只比一本线高 60 + 的我也只能留在省内了,当然不是那所 211 了),老师鼓励我们考研也都是说:高考对咱们河南学子不是很 gongping,但是考研你们一定行!
行叭,我就当这是在安慰我了。
我河北的,我有木有资格表示同情……
河北一所也没有,到哪说理去?
说实在话的,北京教育部直属高校给各省的名额已经很多了(可以对比清北和复交)河南学校少可以考出来啊。而且为什么百万考生,就不能支持计划生育吗。
没必要说什么,就是说破天,也不过是发发牢骚。没受过难,是感受不到的。
这么多年,外出务工。北京人看不起咱,说咱是农村人,没见过世面,只能干苦力。上海人看不起咱,说咱是泥腿子,拉低上海的素质。广东人骂咱们廉价,拉低他们的工资。没关系,习惯喽。没办法啊,但凡在省里有些活路,谁愿意往外面跑,自己家不必别人家舒服吗?
国家的难处咱明白,刚发展几十年,全国都富裕起来不现实。咱们是人口大省,大部分泥腿子,又没地理优势,全是平原,你不搞农业,谁搞?没关系,不就是多吃几代人的苦。咱们想多要几个高校,是因为咱们被看不起没关系,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走一条好路,被人看的起。就这
有的回答不仅答非所问,而且胡说八道,就是在煽动情绪而不回答问题。
河南优质高校少,这是事实,但是难道河南的孩子没有好大学上了吗?
不比较怎么能说明现实情况。
下面用数据说话
从上面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河南 985 录取率全国倒数第二,仅优于安徽省;211 录取率为倒数行列;一本录取率全国倒数第一。这几组数据说明什么?说明河南省考生能够享受到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确实比较稀缺。但教育资源这个确实需要积累,又不是嘴皮子上说一说就能出来的。
高校的建设需要钱,很多很多的钱!所以一个省想要有良好的高等教育资源就需要有着足够强大的经济实力去支撑。
作为安徽人,我想把安徽跟河南比较一下。安徽省一年的考生大约是五十万,其中理科考生三十万。17 年安徽省理科达到一本批次的考生有五万七千人,而 18 年时这个数字变成了七万五千人。这意味着 18 年时安徽省比以往多出了近两万一本生。这些一本生去哪呢?去读二本吗?安徽省敢多招这两万人是有底气的。
从安徽省教育厅获悉,2018 年安徽省参与一本批次招生的院校及专业,在去年新增的基础上继续扩容。
具体为:淮北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除中外合作专业外,从 2018 年起整体进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 合肥学院所有文理科本科专业 (不含“中德合作 2+3 招生专业”、“中韩合资 2+2 招生专业” 及“四年一贯制”)从 2018 年起列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 蚌埠医学院、皖南医学院的医学门类相关专业从 2018 年起主体进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 阜阳师范学院部分师范类专业从 2018 年起进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
这些专业从二本批次升成一本批次不是动动嘴皮子就升上去的,这些升级是用钱砸出来的。用经济做后盾,只要用时间去积累,慢慢的什么都会有的。
现在全中国经济仍保持着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我相信以后河南省会拥有充足的优质教育资源的。时间会证明一切。
从来不敢想什么合理不合理
只敢给自己洗脑
是我自己不够努力
不够优秀
所以没办法考到外省去
没办法挤进好大学
我的大学美约其名是河南公立重点大学
省内前几
但是设施师资知名度完全在国内排不上名
所以在不让他当什么 211,985
一点也不亏
只是我上了两年大学了
感觉越来越迷茫
刚刚还在搜索休学,大学是我的噩梦等相关问题
怎么说呢
人多资源有限
我们学校基本没有什么校设奖学金(少)
或者请著名教授进行学术演讲的
都说大学是挖掘自己潜能的地方
反正我是觉得挺寒碜的
也挖掘不出来啥
连社团活动都是凑合着办的
只能凑合着过
过着过着就想明白了
不想过了
近百万的考生
大部分还是被本省自己容纳了
就只有这种质量
没办法呀,离了我们谁给你们种庄稼呀。
不要老想河南苦,想想河北心理就平衡了
河北一个没有岂不更惨。比惨河北不服任何省份。
我们河南人老老实实种地得了 要什么自行车?还大学?我们不种地十多亿国人挨饿怎么办?可笑 荒唐
这是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问题,如果将来有一天自己有能力,一定会尽力改变这种状况,至少,让河南的孩子有读书的机会,而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
今年的一本上线率排名:
图源水印
河南 12 年苦读出来的学生(小学初中高中)。。。表示:
我想迁户口(不愿子女为了出身河南而需要付出更多)
我想去大城市(不愿资源不均衡眼界受限)
合理肯定是不合理的,但我人微言轻,只能说跳出这个圈,改变自己。希望河南可以越来越好吧。
是思维固化,理所当然的认为河南只配拥有一所 211,但却忘记了一件事——这样的处理方式只会使得阶级固化
套用一北京高考状元的话 “农村的孩子越来越少可以上大学”
怎么看待? 只能努力考好呗,我只希望我孩子不会这么累。
江西也只有一所 211
本科分数线贼高。不了解一下?
毕竟江西人没存在感说了也没人看。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30875550
所以作为土生土长普通河南孩子在高考前夕看着同班有钱人家或是官员人家的孩子纷纷突然亮出北京 上海 内蒙古 新疆等户口且以自己四分之三的成绩考上 985 时
诚然,心里在那些个瞬间还是有曾为自己的河南户籍难过过的,但是相较于此,在那些日子里所获得的反而更多
虽然立足于全国的高等教育资源现状我省确实立足劣势,但在这片土地上学到的最珍贵的品质足够影响我的一生
不吹不黑,我爱河南。
浙江: 俺也一样
浙江数十万考生就一所 211,还是只低清北一二十分。浙江人有什么办法吗?
怎么看待? 那就是我绝对不会让我的孩子继续是河南户口
实在是怕了,高考太难了。见过在北京四中上学的 本来的目标是人大 结果高考失利,跟我超一本线的分数差不多,人家老师让他报郑大
我们河南本地的考生超七八十分才能上的大学人家北京学子超了四十分就敢报呢
世界上哪有感同身受呢,还有人觉得河南的教育已经不错了,知足吧的。没在河南上过学还在那嘲讽河南人的,希望你来生能做河南人经历一下高考(那几个难兄难弟省份的我们一起加油)
想对老乡们特别是以后要高考的孩子们说,一定要考出去或者让自己的孩子考出去呀,能不在河南考就不在河南考
(嘻嘻我就 zz 不正确了,谁考过谁呆过谁知道,我不管别人拿道理说得如何天花乱坠,我就是这个看法)
就这样了 改变不了什么 我们班倒数第二是咸阳人 跑到河南省重点读的高中 回咸阳高考 二本录取
就一所 211 gdp 一直稳居全国第五
就算人均 gdp 低
起码政府也有钱,也有好的生源
然后自己还建设成那个样子
看看 ARWU 今年排名全国 120 多吧
丢不丢人
不说这个排名准不准
再看看其他的排名啥时候进过前 50?
呸
再来几所都一样
啥教授什么的,那个不是天天花天酒地
拉关系拿项目 回来投机取巧结个题
氛围就是这,没办法
小农思想太严重,目光太短浅,裙带关系很浓
真心的,再来几所 211
人的思想不变都是没办法的
利益相关:郑大教职工 土生土长河南人
如果全国所有高考,共用一张卷子,然后大学对所有学生按成绩录取,没有民族优待,只有招生人数限制,没有什么在哪个省招多少人固定,而是完全按报志愿学生的成绩录取。那大概是一个盛世,发展,人才,进步一个都少不了。
但恐怕一千年也实现不了,咱们种花家人太多了,如果不分阶级,很多上等阶级就不满意了,阶级时刻存在着。比如,我堂堂一个省长,你让我 300 分的儿子上大专?或者,老子经商给当地 gdp 拉了多少?你让我儿子不上一本,投资免谈!再或者,老子堂堂少数民族,你不给我加分政策偏斜,你信不信我自立山头出去?五十六个民族五十五种天龙人。
公平思想一直不灭,公平社会永远不会实现。
人都是有私心的,这个没有办法的,谁也免不了俗,圣人尚且做不到。()
河北,一所都没有呢……
祖籍西安,现在北京户口。
超生的时候干嘛去了?不好好执行计划生育怨这怨那。79w 都能说成 125w。还整天在网上攻击陕西,各种喷。恨不得把整个关中变成自己的。
我只想说,河北百万考生,唯一一所 211 盖在了天津河北区——河北工业大学。这个河北区不是河北的区哦,只是人家天津的一个行政区。爹不疼娘不爱,唯一一所 211 都这样了,你让我们河北考生作何感慨?
河南人均多少耕地多少牛羊又有哪些高校我不知道,我只是小小的头脑里有大大的疑惑:为什么产量排第一的小黑以三倍的面积产粮却只有 1.1 倍的产量,而小河的农业现代化那么落后为什么产量还能排进第二位哈哈哈,so 看到有些网民说为什么不去上学真的有点何不食肉糜的既视感(手动微笑)
////////
对河南的了解是,河南人真的很多很多,但我接触的河南人却不是最多…. 所以这是一个人均资源极其不够且资源分布呈倒大头针的地方,加上越没好学校越无法培养更好的素质教育,没有更多人才念着家乡就更无法建设更多的方方面面,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
来到这个问题很突然,刚才看新闻说全球粮食涨价(想想美国之前极寒现在干旱居然一点也不意外呢),联想到怪不得之前国际对我国的压力,后来搜了粮食主要生产的地区,毕竟我国是粮食大国嘛。
////////
至于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说四件事,我也不知道这些事情和回答问题有没有关系。
好,以下才是我的回答,上面请当我说的梦话。
非常合理,如果将那里以滚动的环来看,那里也是最近些年才重回水阔天空的地方啊,那里也曾是闹过很恐怖大饥荒最后带着痛苦回忆活下来的地方啊,那里也是曾接收过外经贸后来没办法接收中科大的地方啊,那里也是人太多人太多的地方,又有多少人能真的离开破烂破碎破旧的家?
所以一个地区的悲哀,真的跟历史无关,跟人口质量发展无关吗?
这怎么了,河北省考生也不少吧?
唯一的 211,可是在天津呢。
作为河南考生,答案当然是不合理,我已经对这个省的教育结构丧失了信心。
一句话总结(不知道在哪听到的一句话):河南省就该是个农业大省!
河南人多是不争的事实,每年的考生数量也高居不下,什么概念呢,还是一句话:河南考生要用更多的努力才能考上其他考生一样的学校。这句话已经透露出不公平了,再反应到实际情况,河南考生是出了名的努力,这也许是一句夸赞性的话,但是其原因就在于河南教育资源的贫乏。
你觉得就一所 211 能留住河南 100 万考生和不计其数的人才吗,显然不能。人才基本上都去往那些大城市和教育资源强的城市。我还有身边的同学,好多人都说不想再待在河南了,为什么呢,因为河南不够好,谁都希望能去好一点的地方,所以导致人才留不住,河南的发展也就受阻碍,教育水平也就没法提高,就这样一直恶性循环,造就了现在的农业大省。
所以说,河南的发展受制于教育水平,不是我们河南考生不爱河南,而是对如此处于不公平差距之中弱势的一方产生的发自内心的不满。
这个问题过时了,现在河南已经有一所双一流了,无论你承认与否,它都在那。
以前写过,被无数河南人骂过
先科普一下,211 大学,是以部属大学为主,省属大学陪太子读书
比如上海,当年上海市自己的 211,是上大和二医大,二医并给上交后就上大一根独苗了。
浙江原来应该是杭大和浙农,结果四校合并,全被部属的浙大吃掉了,浙江省属 211 一个都没了
江苏好些,两个省属,南京师大和苏大都没被浪费!
看出来了吗,就是上海、江苏这种强省,实际上也就 2 个自己的 211,剩下的都是部属 211。
而部属 211 分布大头在哪里?北京、上海、南京、武汉、西安这种
这些城市,在官方定位上,要么是国家级政治中心、经济中心、要么就是区位中心城市。这些政治地位,最早可能要追朔到建国初那些啥华东局、中南局啥的
说白了,211 高校的大头分布,从来就不是管你人多人少的,按人头来,那全国就比赛生孩子好了,多生多占!
省内没有高政治地位的城市,注定就没有其他 211 的
其实河南老铁本来有机会的
中科大来了你们没要
郑大原来是部属的,被你们要求下放省里,然后就给你了,不然河大就是你们的省属 211 了
当年如果走对了路,现在最好的结果是部属 985 中科大,部属 211 郑大,省属 211 河大,差点就是郑河,省部 211 双子星!
咋说呢,都是命吧
现在高三,今年可能突破百万,呵,zf:好好种地,国家靠你们。
习惯了呗,初中毕业就去了天津,一直到大学毕业。
很难想象我初中还住过 “真集体宿舍” 一个宿舍小 20 个人,我睡眠又轻,住宿那一年我天天睡不好,爆了一脸痘,头发也把把掉。上课一个教室坐八十来个人,经常会有同学因为谁的座位宽松了谁的座位挤了冒出小矛盾,这还真不是矫情… 后背贴着后面的座位,胸口离自己的座位也就一拳多一点吧。
后来初中毕业去了天津上高中,大学也没回河南上,高中住上了我梦寐以求的四人上床下桌,40 多人的教室。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今年我回河南家里,准备一些考试,想着报一个集训辅导,咨询的时候什么都顺畅,唯独一说到住宿,基本都是八人间,十人间,我就犯难,招生人就纳闷,这人怎么这么事儿多,大家都这么住。 我才突然发现,我变了啊,我住不了大通铺了,我也想好一些的生活质量了,我觉得我也不矫情,可在河南,大家都不觉得住八人间有所谓,不觉得人挨人不能学,我就不得不成了事儿多的人。
河南生表示 有啥公不公平的,哭了这么多年也没见奶多了几滴啊,河大这么多年了不也还没成 211 吗。
既然已成定局,就放宽心算了,给自己找不高兴干啥。不过该争取还是要争取的,反正国家现在给的定位就是这,多年国家战略格局也不可能一下子变了。
想了想改一下,文明点说我们要坚持国家战略,着眼长远目标,无私奉献自我为国家战略发展贡献。
我个人认为河南的 985.211 还有本一比例还是可以,我难受的是河南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资源分配真的不行。我们小城市五六所高中,但是唯一能看上眼的就只有一所,第二所和第一所就是天壤之别,第一所每年十个人左右清北,第二所最多的一年 170 个人上了一本线,是一本线不是一本,其中一百多人是艺术生,差距可想而知。我就是第二所的,可以说从初中开始总体上就是学习衡水的模式,但是就是这样,不行。主要的教育资源集中在洛阳郑州焦作等等地方。上大学之后跟别人交流我才知道自己上的学校是个什么垃圾样,别人早上六七点起,晚上早的六点放学,有些还不晚自习,学校还有什么广播社,学生会以及校级活动参加,我们三年就是读书读书读书。心里落差真的挺大的,学校交给我们的就只有死读书读死书,人家的学习模式真的跟我们不一样,可能别人用 50% 的能力我们要用 80%,最后还走到一个学校。我们这儿还有不少是比较牛逼的学校出来的,总体质量都比我们学校好,说实话我很羡慕他们能有这么好的教育资源,高中的时候我就是经常瓶颈,老师也没有什么帮助,要是我能有他们这样的教育资源,我相信我的起步平台也会比现在高得多。唉,可惜谁让这是命呢。
刚才跟对象说了这个问题,把知乎还有我看到的事情跟他讲了,他说国家有自己的考虑,
最后跟我说没想到我们原则问题上竟然差这么多?
我问啥原则问题
他说爱不爱国
我想在座各位都热爱我们的国家,我们先是中国人才是河南人,我觉得这个问题还上升不到爱不爱国
偏了
不合理,虽然我初中高中都没好好学习,最后勉强过了二本线,在本省念书,但是听到我妈的同事把孩子户口挪到青海分还没我高,上了不错的二本,我真的
加上看到前面的回答说宿舍楼叫创业楼的!!突然想起来打暑假工跟老板去隔壁市,说在创业园区有一个学校的分院,但是我看到的牌子是啥人才培养基地,那时候还以为是为了方便毕业找工作?学校还挺好,然后刚才看到那个回答,灵光一现,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一所没有也正常
当然不合理。
这么说吧,我西安的,我老公郑州的。我当年文科 572 分上了西安的一个一本学校,整个专业只有一个河南女孩儿。我老公理科 667 分考上西安的某 985 高校,整个专业有两个河南老乡。
后来我本校读研,读研期间,无论考来的、调剂来的,最终本专业研究生共 40 人,其中 31 个河南孩子。
我老公保研某 211 高校,专业里同级的除了他,没别的河南孩子。
所以,河南孩子得多努力才能上一个好大学。
我们两口子都在西安工作,户口现在都在郑州。但是有了孩子后,必须迁过来呀,老公当年已经那么难了,以后不能再让孩子那么辛苦了!
确实对河南考生不公平,没办法,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只有相对公平,没有绝对公平,只是参考对象不一样罢了。
河南农村考生会说和河南城市考生不公平。
内地考生会说和沿海考生不公平。
中国籍考生会说和华侨籍考生不公平。
非洲考生会说和北美考生不公平。
猪会想:人类吃猪一条腿那么猪咬人一小块肉行吗?人类每天吃猪 100 万头不是大事,猪每天吃人类 10 人就是天大的事。
存在就是合理,合理不一定公平,想追求相对公平就多努力吧。
只能说
身在其中而不觉其苦
合理个鬼,我就是河南的,我们这个小县城上个本科都难,首先是教育相对落后生源不行,再者是录取分数。拿我们学校真实案例来说,像我们学校普通班一个班一般八十人左右,文理差不多共 14 个班,一本的几乎没有,反正我们哪一届没有一个,学校也根本不报什么希望,能上真正二本的也就那几个,其他的能考上的都是以往的三本,一个班撑死不到 15 人,有的少的一个班只有两三个过本科线的。再者就是稍微好一点的中等班,文理差不多共 8 个班,升学率较高些,但是能考一本的也就几个人,一个班也有七八十人,过本科线的也就三十人左右。还有就是尖子班,一个班五十人,文理各两个班,几乎都能过本科线,一本的一个班能出十到二十个左右。最后就是复读班,过线率还不错,今年有个较好的文科复读班共 101 人,只有 15 人没过线,有九个考一本的,其余都是二三本的。我们这个小县城学校,生源就这样了,成绩拔尖的都去市里了。我们老师经常跟我们感叹,每天看着我们学习真的很努力,该学的都不落下,但就是提高不了分数,都很无奈。时常跟老师在一起开玩笑也会说,谁让我们是粮食大省呢,我们都去上大学了谁来种地
不请自来
不合理,但是河南是粮食大省。记得高中听同学说过一个事,不知道真不真,权当个笑话听听。国家原来还准备在河南弄一个 985 还是 211 来着?然后我们那届省委书记说 “我们河南是粮食大省” 硬是把大学给推出去了。
我不管河南粮食对全国多重要,关我屁事。
我家的地已经包出去,一年一亩地一千块钱。这是净利润,还不用付出劳动。往年种麦子还往里面贴钱。
现在在攒着劲学,毕业后出省找工作。挨着骂,遭受着其他省的白眼,自己还拿不出特色。顶着一个 “大中原” 的名头,拿出去种好的粮食,别人还瞅着你像个土包子。
粮食?国家说是保留耕地,可没说都要什么粮食。包出去的地都是种树了,种过地的都知道种完树的地什么样子。东三省近些年的粮食产量已经超过河南了,而且东三省重工业区还多,我们河南也该解放解放了。
真诚的希望,河南的粮食能少产点,少产点。这样就不用再被强迫种地了。
不合理,就像河北也有一个 211 还在天津
来,不多说,上一张图。
看明白了没?
有河北尴尬???
河北悄悄抹泪。
211?河北 211?
那不行,人家在天津。
那种自己的亲生孩子在别人家养大的难受!谁比河北人懂!
而且,河北很多一本,在外省都是二本。能不能有点骨气!
虽然我们好大学少,但我们人多啊。
我感觉不合理,应该就得跟我们河北一样,一所也不能有。
合理?
不说 211
多给几所大学总好吧
2018 年,百万考生
本科提档最低名次不超过 15 万
剩下几十万人怎嘛办?
大专,打工,种地
呵呵
到头来又被各种黑,各种瞧不起
周而复始
呵呵
看了很多回复,很多评论,我只想说一点。作为一个小的时候在河南一个偏远落后的镇子里长大的孩子,本来我以为从农村,县城里考出来的孩子多多少少会感觉到考上一个大学的不易。没想到看到一个自己考上大学就把所有河南孩子都代表了的 nc,
我们学校重点班一本率还 90%+ 呢,那又如何? 想为河南发声的人,就直接被他扣上了一顶喷子的帽子? 看看他在评论里的样子,逮到人就一阵嘲讽。
喷完就开始跟人商业互吹顺便再损一损,无外乎就是什么河南 XX 多是因为河南人多什么的,还什么考上的都无所谓? 合着直接就给我们这些想为河南发声的人扣上一顶没考上大学的帽子。还有那个西湖有鱼,本来就是互相举证互相辩论的事情,到了最后跟你讨论的人转头就被你扣上了喷子的帽子? 那敢问您又算个什么猫南北?
好像当时中国科技大学要落户河南,被拒绝了!不然河南就有两所 211 供百万考生考取了!
不合理又如何呢?权利都是靠自己争取,是施舍不来的,何况教育本来就是稀缺资源,大家都想着多分点。一亿多人口中竟没有出现一位能够影响国家教育政策向河南适当倾斜的人物,只能怪自己不争气,怨不得别人。
河南工业大学的准大二学生,学校市区的老校区卖的差不多了,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还欠了银行几亿贷款还不上。不是不想搞,而是没能力搞。
如何看待河北一所 211 都没有,这是否合理?
嗯,说个题外话。(文不对题勿喷)
作为一个 19 级高中毕业生。
我们高中小县城。
本来是个贫困县,19 年硬脱贫。
脱贫的情况怎么样呢?
就说我们高中,外债几百万。都是这个银行贷款完去别的银行贷款还这个银行的债。
学校本来自己打井但是后来由于环保不让,要用自来水,一吨加污水处理大概四块多,我们学校花不起,没用,后来被发现好像罚了八十万,然后在我们井那里装了个水表。。。
因为自来水没热水,我们学校深井水是热的,冬天差不多能洗个头。
老师的工资补课费都是几个月几个月的欠。
老师说学费收上来就交给上面,然后申请批钱批不下来。
开个空调(高三有空调是真的)是高考前六七天左右,省电费。
这是高中。
大学我还没接触,目前发愁大学。
因为刚过一本线,所以只能上个中等的二本。
河南一本线低是真无法言喻,但你过一本线(我文科)省内两万多点(排名),好的二本都不要。
大概过一本线二三十才能上一本。
比较稳的那种。
好了,再见,我去翻招生之友了。
大家一起面朝黄土背朝天!
你们河南人只能考省内大学是吧!
我在河南出生,一直听说河南高考很难,各地高考不公平,也一直听说各种对于种地的不满,一直听大家说河南为全国粮食和农产品做了很大贡献,但贡献没有被认可没有转化为经济利益。
若干年后一次闲聊,我跟同事提到了河南农业是国家的支柱的时候,同事反问了我一句:河南粮食占比多少?人口占比多少?
河南粮食占比 9.66%,人口 7.76%。【2017 年数据】
同事说:确实粮食比人口多一点。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同事…… 我不知道高出来 2% 算多还是不算,也许看你怎么算吧。
其实我也想过,高考招生是不是也有类似问题?清北在河南的招生人数仅次于北京,高于其他省份【2016 年,2017 年】。我没仔细研究过。
所以是不是河南人口真的太多了?有一个回答里提到国家可能是希望迁徙出一部分人口,虽然我觉得这可能那个答主的戏语,但也许数据确实支持人口迁徙解决问题的思路。
毕竟是一个国家,迁出河南不应该是被鄙视指责。我觉得也许大家可以努力这么做。我看到抱怨说没学历迁不出去,其实这才是最可怕的后果:能迁走的都迁走了,之后会是什么样子?有两个可能:
作为省政府,应该努力避免后一种情况。但时代发展至此,人口迁徙是必然越来越多的。除了北上广,户籍早就不是障碍。我幼年的小镇同学,很多已经不在河南。
08 年的河南考生,复读生。
07 年高考 566 分,过二本 10 分左右,被商丘师范学院录取了。08 年还没有高铁,商丘也远不如现在有发展前景,商丘师院在省内应该排不上什么名次吧。遂复读。
08 年考试不够理想 549 分,一本线 556 分貌似,记不太清楚了,被河南师范大学录取了,一查在新乡,新乡???
河南南阳的考生,那几年感觉复读的同学真多,复读两年、三年的都有,有一个第一年第二年都考的非常好的同学,年级第一,第三年又复读了,只是为了考上北大。不知道现在他后悔不?明明一个国家,他却要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时间,才能和别人站在一样的校园,两年啊,19,20 岁的两年啊。
入学了小半年,有外省的同学,也是全国一卷的,问了下几分,有 380 多的,有 400 多的。
你这种心态让河北人更加不爽。
河北考生比不过河南,但是也全国前几名。唯一一所厉害的华北电力大学总校成北京了,分校在保定,连省会都算不上。还有一 211,河北工业大学跑天津去了。属于天津市。偌大一河北范围内就一华电分校。考生大部分留省内,分数高的往北京外省跑。但是能考出来的不过十之二三。
我以为能看到同病相怜的浙江人
河北说什么了吗?全省唯一一所 211 在天津。
河北连 211 都没有呢
不合理啊。
其实一肚子怨言,我不理解为什么河南录取分数线那么高,不理解为什么河南顶尖的学校少,不理解为什么同样的分数别人可以上一个好大学我只能去种地,不理解为什么跟我考上同一所大学的人没我分数高没我努力。
可是能有什么办法呢。
唯一能做的大概是努力发展自己以后回去建设河南吧。
讲个笑话,小时候心心念念嫁个外省人【排除江苏河北】这样我的孩子就不用遭受我遭受过的痛苦了。
现在对象是郑州人,所以我们决定丁克。
河北考生少吗,河北唯一 211 河北工业还在天津!
我还记得前一段有个首都的人跟我讲歪理说北京教育质量如何如何好,然后有这么高的录取率完全是因为人家教育质量好云云
我都快笑死了
第一次听说是首都人民们的儿女是学习好的原因,所以北京高校的本地录取率高
难道不应该是反过来吗
只要有学位,同样是 550 分,北京就能 211 一本,河南河北人民就得去二本三本待着了?
这完全跟学习没关系好吧,录取率高说你行你就行,没名额,你在行也不行
说来可能不怕你们笑话 我们这 480.490 的都有去专科的
当然不合理,但你能找谁说这个理去?
努力读书赚钱,转户口或者移民吧
这个真的很烦,身为一名考生,高考对我们真的不公平,没办法人多是我们的错咯,本地高校也不多,有些学校都不在这招生。可能,河南是重要的粮食产地,想让我们都回家种地吧,莫种意义还挺合理的
都让你们上大学,这地给谁种啊
白岩松说的好,河南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
说得真好!
不合理,但还有更不合理的河北呢,事实上河北没有一所 211985,名义上的一所在天津,这个不能算吧,难道在那毕业之后会来河北做贡献?而且紧靠两个直辖市,被压榨的很惨,教育资源还有人才就是,希望未来雄安新区之类的建好之后会改善
不合理吗? 河南人口这么多怎么来的自己不清楚?很骄傲? 安心平原走农业大省就好了,别想太多。再给你一所 211 人口素质就上去了?
千军万马走钢丝
这个问题明显是高中生提的。
利益相关,河南人。
我也想问一些问题:
为何有的人生来就比你家庭条件好,资产过千万,这是否合理?
为何有的人生来就比你聪明,这是否公平?
为何有的人生来就比你高又比你帅,这是否合理?
贵州的又说了,为什么你们交通都这么便利,为什么我这么偏僻,这是否合理?
广东的又说了,为什么你们总是跟你们沟通困难,这是否合理?
北京又说了,我的祖上拼死拼活从穷地方来到了北京,现在我享受点福利你们却不乐意,这是否合理?
南方的人都说,几百年前的祖上,被迫在南蛮之地开荒,今天我们有点福利,你们北方却不同意,这是否合理?
希望看到的高中生初中生,都不要再怨天尤人,询问这个社会是否公平,很多事情是否合理。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也没有绝对的合理。
有因必有果。不能只看到今日的果,而忽略了长久以来的因。
如果觉得不公,你觉得哪里好,就努力去哪里吧。
真是活久见,在河南只有一所 211 的问题下面,我苏居然是那个好捏的软柿子。本来觉得河南和我苏难兄难弟,可以一致对外,结果反手就被卖了,真是我勒个草。
说几个事实吧:
1、江苏的 6 所 211 是中央大学拆出来的。所以呢,我觉得可能把这些学校合并成国立中央大学,部分河南答主才会满意一些。
2、江苏 211 率在全国勉强算个中游,坐拥这么多 211 大学,结果自己在家里面吃窝窝头。我 TMD 都觉得窝囊,结果还是有人 211 率比你高,对你还不满意。下面我列出了江苏和河南的 211 率,大家自己 jduge。
** 2017 年江苏省高招整体情况**
全省高考报名人数:33.01 万人
985、211 高校录取 24860 人,985、211 高校录取率:2.486 / 33.01= 7.53%(江苏招生考试网)
2017 年江苏 211 高校招生计划总计 24860 人。
今年,全省共有 33.01 万人报名参加高考,较去年同期 36.04 万的报考人数,减少 3.03 万人。其中,共有 13310 名符合条件的来苏务工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相比去年的 10178 人,增加 3132 人。从考生类别来看,应届毕业生 30.63 万人,占报考总数的 92.79%;往届生和社会考生 2.38 万人,占报考总数的 7.21%。
以应届生来算江苏高考报名人数 30.63 万人。
昨天,历时 40 余天的河南高招集中录取工作全部结束。今年河南省本科录取率较去年略有提升,达到 44.4%。其中,“211”“985” 院校共在我省扩招 3622 人,实际录取 53733 人,录取率约 8.13%。9 月,我省还将安排一次专科补录,提醒相关考生。(2015 河南高考 “211”“985” 院校录取人数)
2015 年的河南 211 高校计划总计 53733 人。实在找不到你豫近几年的 211 录取人数,各位读者如果有相关数据请在评论里面补充。
会上透露,2015 年河南省考生数量 77.2 万,较 2014 年增加近 5 万。这也是河南省高考报名人数连续 6 年下降后的首次 “反弹”,且增幅不小。77.2 万考生中,普通类考生 67 万,比 2014 年增加约 2 万,专升本等其他类别考生也都有所增加。(2015 年河南高考报名人数 77.2 万人 - 中国教育在线)
你豫不提供应届生和往届生数据,那我只能自己找了。翻了一下教育部的普通高中生人数(普通高中学生数 (总计)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应届毕业生人数 633434,报名考试的人应该比这少一点,不过无关大局。
根据实际招生人数 / 应届考生人数来计算的话,江苏的 211 录取率是 8.1%,河南的 211 录取率是 8.5%。写到这里,我觉得真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我苏的学子麻烦多长点心吧。
在此解释一下为什么使用应届生数量作为录取率的分母。因为大量复读生完全可以不去填报志愿,但是却报了高校占据了名额却不去,这是什么道理。为了遏止这种行为,我觉得录取的继续复读的扣个二十分都不为过。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两个省份同样多的应届高考省,一个省没有学生复读,一个省每年一半的学生复读,那么后者是不是里所应当每年录取名额多 50%?当然,这边复读生不影响最后的结论。
3、我苏两所省属 211(苏大、南师大)占 11 所省内 211 省内招生人数的 40%,部属 211 的 80% 以上的招生名额都拿出去给其他省份去分,完全是牺牲自己成全别人。
4、就算把我苏的几所部属 211 搬到河南,你豫都不知道养的活养不活,别被折腾成垫底 211 了。另外更是真和我苏一样,每年掏十几亿就多招了几百个名额,估计年年都要在知乎上哭诉了。
最后说一句,真要觉得江苏高考这么好,欢迎来用脚投票来江苏参加异地高考。江苏的学子也不必紧张,就江苏教育厅这尿性,高考人数一年提不上来,就会有一年的江苏名额拿去补贴其他省份。与其这样,不妨欢迎异地高考的考生来充当分母,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连续十几年了,年年扯 “河南百万考生却仅有一所 211 是否合理” 是典型的混淆视听,想玩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这一招,都什么年代了还来这套?事实上又不只是郑州大学一个 211 在河南招生,清华北大在河南省招生 397 人,河南省 985 招生比例为 1.16%,211 录取率 4.14%,一本录取率为 7.8%,其中郑州大学 2016 年在河南录取 8780 人。河南省本身存在初升高录取学生比例过大的问题,高中入学率 55.7%,加上每年高考复读生几十万,因此考生规模庞大压缩了录取率,使河南省全国高考录取率排名整体下降。自己心知肚明的事情,全国就那么几个地方高考录取率高,都叫屈又能改变什么?
我觉得很合理。甚至我觉得郑大也不应该得到这么多经费。郑大老老实实做一个末流 211 就挺好。
河南人太能生育了。这些都是违背计生应有的后果而已。
言尽于此。
我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身边所有家长都想给孩子转户口(本人河南),都是一副转到哪都行只要不是河南,然后我们也都很羡慕那些转了户口了,老是调侃对于学生来说河南户口最不值钱了哈哈哈。
我知道相比于江苏等地的卷子,全国一并不难,让河南考生去考江苏等地的卷子可能也做得一塌糊涂。但是这些地方的教育水平也是难以比较的,我想让一个河南学生从初中就在江苏等地上学然后高考那结果可能比在河南好得多。我也知道是老一辈河南人太没眼光拒绝了中科大,所以也很无奈,但我想或许政府也应该加大缓解河南这种尴尬的力度,不然河南学生真的要转户口转疯了。(原谅我拿江苏举例,关键是在我印象里江苏卷太难了哈哈哈)
讨论合不合理又能怎样?现在逛知乎的这群人能改变这种现状吗?不能改变外部环境,那就改变自己吧。
讲我的经历吧,14 年高考,因为学校住宿条件实在太差,当时和同学在校外合租,四个人,我还有 a,b,c。
高考之后,我去了贵阳,a 去了南昌,b 去了太原,c 去了兰州。都不是什么发达地区,奈何高考分数有限,只能认了。
18 年本科毕业,我留在贵阳,过了司考,顺便考进了法院;
a 考上了中南财经政法,现在武汉读研;
b 去了广州,伊利干销售;
c 留在了兰州,考上了招商银行。
四年后,从河南某农业大市出来的四个穷小子,都算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回家?不不不,家里竞争太激烈,谁也不愿背井离乡,但是现实告诉我,还是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吧。
![](data:image/svg+xml;utf8,)
四年过去,虽然背井离乡,但我们四个人都在不断进步。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努力吧少年!
教育是最耗费人财物力的,对你大河南的定位就是守住耕地红线,你还想干嘛?好好种地去,上啥学。
想上学也行,多比别人拿出至少一倍的能力和努力吧!
还有别怪河南不要中科大,让给了安徽,要不起,过。
农业大省,耕地红线
合理
太合理了
我是真的很服有一些人的看待问题的态度,一遇到问题就是别哔哔,有人比你更惨,别叭叭,自己不行怪什么国家。解决一个问题不应该不断提高标准吗? 为什么非要说什么比你惨的更多,然后还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 哦,是因为把别人变傻可以凸现你在当傻子方面经验更多吗?
真的是莫名其妙!
每年高考都会提这个事情,谁都知道不公平不合理,可是公平是相对的,中国八大古都,河南独占四个,那个时候中原作为中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他地区的人能怎么办。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提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界的法则是优胜略汰,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一员又何尝不是,事实上目前我国的高考政策相比西方读大学的政策、相比古代察举制 (观察 - 推荐 - 考核 - 任命)https://rn.mbd.baidu.com/cmpz5y2?f=cp&u=3bbf11aaebc7f49b 科举制 https://nb.mbd.baidu.com/mrxng2b?f=cp&u=9e27b433f71d7f81,已经公平多了。
生于河南,从个体上看,作为河南考生,要么努力提升自己的分数,在百万大军中杀出去,要么申请国外高校 (这样不用走那条窄窄的独木桥,还给省内的兄弟姐妹留出了一张门票),要么天赋异禀或家底雄厚 (大学文凭于我有何益)。
从整体上看,当权者 (各部委厅局企业) 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吸引更多的优质高校在河南建分校、研究院之类的,这一点很难做,但确实是一个努力的方向,可以向青岛、深圳学习,在此不得不吐槽,都是 money 砸出来的大学啊,经济不强,有好大学也会衰弱,哈工大、兰大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 此外,提升基础教育、中等教育质量也是一个方向,提升河南考生的整体素质,让河南走出去的考生更多的受到各大高校的认可,这对高校之后在河南地区招生名额上的分配也有一定影响; 再者,相关人士可不遗余力地推进教育的公平化。
最后,中国的户籍制度、升学制度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其公平化、合理化与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不可分离。它在一点一点的进步,但还有很长的路要有。
浅谈拙见
唉,河南考生经常听中科大的故事
跟父母当笑话讲
但他们也只是叹气说一句
没办法,河南那时候是真的穷啊。
大家总觉得现在生活质量飞速提高,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但其实我父母七零后(农村),小时候还面临着吃饭问题,大家都是要卖着命去干活的才可以解决问题。
而现在,对于河南来说,国家最想处理的不是教育问题,而是人口与耕地问题,农村人口流失,种地的人越来越少,粮食收益越来越低。国家甚至要出资补助农民,这些都是我无法理解认为将要解决的事。
插一句
河南粮食大省
然后本地农业类学校其实并不出名
甚至录取分数比同等学校要低几十分。外省的直接就当二本来上。让我觉得河南的粮食大省如果不靠科技改革,是很难迅速提高自己的地位,如果还是要依靠人数基础来提高产量,那很难得到公平对待.
抖个机灵~ 河南考生首先不干了~ 好不容易有机会考出去~ 竟然还要我回来读书???
大学不是义务教育,没办法根据人口配套。
合理,都想着去坐办公室了整个国家还怎么运行,你要相信北京上海澳门等省的考生是有他们的难处的。你不能改变他你就要适应,弱者才抱怨,强者只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太合理了
因为这个情况和河南人自身的情况非常的相似,比方说河南有一亿多人口,这算是没有市场吗?但是一堆人还在那里叫嚣没钱……
河南人有非常广阔的平原,东南沿海的丘陵地带修个房子要 100 万,平原也就需要 50 万,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优势
有人说国家的定位,河南就是种地的,苦啊。我就奇怪了,河南人又不是住在月球,河南人口多,不管再怎么不公平,总会有很多精英的,有钱又有文化,世界发展的这么厉害了,大棚蔬菜,反季节蔬菜,滴灌,水培,立体农场,这么多又用不了多少地又赚钱的高科技农业,国外都做的风生水起,难道一亿多河南人都不知道?又有喷子说没钱啊,这些高收入的农业弄不了,合着全世界其他地方每天都在下黄金雨,就河南不下是吗?
河南大学少,河南人就不会集资自己建吗?河南人一个没钱,两个没钱,一亿多人都没钱?每天坐等国家来给河南多弄几所大学?河南什么情况我不知道,我福建的,我小学读的是公立小学,当时学校的操场是泥土的,98 年下雨的时候,整个操场积水到膝盖,当年全校师生一起捐,有钱的多捐,没钱的少捐,困难的不捐,最少的我见过捐 100 块的,然后崭新的塑胶跑道建起来了,可惜我仅用了一年就毕业了,但是我个人也没有后悔过。河南嫌弃大学少,顶级大学少,有本事也像福建的厦门大学一样,你们也自己集资捐出一所大学啊,想当蛀虫就别 BB。
——————————
我看到众多评论快笑死了,顺便再更新一下省的一个个给他们补基本常识。
1. 基本所有人不约而同的提到了耕地红线问题,也就是说耕地不能太少了,那么我也想问河南的卫道者们两点,耕地红线是全中国都有还是针对河南?别的省份就能肆无忌惮的占用耕地建设了?第二我看了河南地图,河南也有众多山,请问就不能用山地或者丘陵地带了?别整天想着河南多委屈,只是吃国家吃习惯了而已。
2. 也有人提到一个什么大学不让建设,还因为这件事没了几个高官,国家对不起河南云云。我就纳闷了,国家做事自然有自己的规划,任何一个地方政府不满意国家安排就擅自兴建自己的设施,打着自己的小 99,请问这算是要军阀化了吗,这是要听调不听宣吗?这是要独立了吗?那么是不是三峡发电站上游省份看着这么个水电站眼馋,然后沿途各个地方自己修水电站?不让修就爆一句国家对不起自己,想弄个水电站利国利民都不行云云?真是躺着吃习惯了说话就是轻巧
——————致一个只会排完气就跑的河南人
@nobody 我来模仿你说的可笑至极的理论。
你是真没吃过上班的苦!大夏天上班,到了公司,身上都是汗,做事慢一点,被上司骂的没有尊严,有时候还要出去跑业务,我和同事一起做过,我知道那是什么滋味,就是以后再也不上班的滋味。一年下来除了房租,伙食,衣服,剩下的钱少的很,一直都想辞职,只是老婆不同意,你要是认为上班容易,你可以和上班人员换换看。
怎么样,知道自己可笑在哪里了吗?哈哈哈
高层教育河南啥也不是,多少河南考生未来没了,还要在南方打工看别人脸色. 哈哈,
00 后考生的悲哀。。。不知道等我们下一代会不会变好
合理。我来说说我的一些看法,不一定合您的耳,也不一定那么严谨,就是一种个人见解。先说一下,我的立论根基。一个地方,公共服务的相对发达程度,取决于该地的综合影响力。这就是理。
大学,一流大学,我把这个归类于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某地的综合影响力主要包括,经济影响力,政治影响力,等等吧,简而言之,就是该地在全国的话语权,或者说相对其他省份的话语权。
那么我们来对比一下,论经济影响力,河南比得过谁?北京上海江苏一流高校多,多你几十倍。怎样?你有北京人有钱吗?你有江苏人有钱吗?你有上海人有钱吗?论政治影响力,河南比的过谁?北京?上海?江苏?洗洗睡吧。河南是粮食大省不错,民以食为天,粮食是重中之重。但是要知道,河南的粮食处分权不属于自己。这个粮食不能转换为话语权,而钱可以。然而河南没钱,河南很穷,河南人民很穷,所以河南每年才有那么多劳务输出,去给北上广深江苏这些地方打工。让这些地方用到廉价劳动力,让这些地方更富裕,更有经济影响力,更有话语权,进一步有更多一流高校。对河南来说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规划好的圈,永远走不出的圈。想要更多一流大学吗?只有一条路,提高自己的话语权。全国各地的一流高校分布多寡,绝对和各省各地的话语权是成正比例关系的。这就是理。话语权就是理。这就是社会。不是理想国。想要更多一流大学的话,那么就只能提高自身的话语权。等河南人有钱了,河南省有话语权了,那么一流大学才有可能出现在河南多一点。河南考生才有可能和其他地区平起平坐。
肯定不合理呀,堂堂中原大省,竟然只有一座 211,985 更是不敢想,让谁说都不觉得合理!
:笼子少兔子多,能住上笼子的太少了,太憋屈了,凭啥隔壁养殖场笼子多兔子少,隔壁兔子三只耳朵咋地?
:有意见是吧,好办啊,三年后进笼比例提高一倍,翻一番满意不?
:好啊好啊,满意满意
:养殖场内现有上百兔子一窝的高级院子,新升级兔子严格控制在 50 兔一窝,让 50% 的初级兔子进不了高级院子,淘汰兔子都弄到旁边草棚里,给草棚换换牌子,名字都挂上这个院那个大的,三年后全面实现进笼比例翻番计划
:握草,不加笼子提前淘汰兔子,这是踏马朝三暮四
:咋地还想朝九晚五?早料到你们不满意,我们正在研究翻两番的方案
:别别别,没有没有,老虎英明神武,方案光芒万丈
河北唯一一个 211 在天津。。。。。。
希望多点大学吧 就算不是 211 多给点一本吧 就算没有一本 多给点二本吧 大专就算了
合理啊
把中考录取率从百分之 70-80 拉到跟广东一样四十多不就行了
别整天叫河南高考难 30 多 w 人 300 都没有你没事看不到吗
身为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河南考生:
初三时,竭尽全力也没考上郑州的三甲,最后去了一所市重点的火箭班,那时候还在想着长大考哪一所 985 学校,根本不把郑大放在眼里
高一的时候努力拼搏,每次分班考试后都在火箭班,同学们都很努力。渐渐的,经过数次大考,看了一次又一次的一分一段表,最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能出几个郑大的就不错了。(另因:河南前面的几个学校,学生的水平也都过于强大,除了外部的不太公平,内部的竞争也很剧烈,有很多牛 * 的学神)
从刚入学的自信满满,向往未来,到后面的恍然醒悟。每个人都可能有这种感觉,可是我总是认为,身为河南省的学子,可能会更心酸吧。
河北:我都没有,我吱声了吗,我只是默默的委屈
你可以看一下浙江省,经济实力如此强劲的省份也只有一所 211。
(doge)手动狗头保命
河南大学师资绝大多数都在河南省内,由河师大、河医大、河农大、河财经等高校继承,就是水利植保病虫害的几个人来到武汉。后来郑州大学筹建的时候,武汉大学还支援了郑州大学创办机械电气土木建筑等四个科系。
如何看待河北省经济不断被抑制倒退,没有一个一线城市,六十万考生却没有一所省内的 985?
遥想 07 年时,在下高考成绩 500 出头,最终只走了个二本。我想了好几天最终决定二本走了就算了。我实在不愿意再复读一年!为什么?因为学校的资源简直可以用可怜两个字来形容。物理化学课,三年内学生自己实验课次数一把手都能数的过来,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台上拿个破破烂烂的设备做给我们看。当时一个班内 95 个同学,挤得满满当当,我坐在中间靠后一点的位置,看黑板上写的是啥都费劲,老师讲课听到都带回音的!在这种条件下,我觉得自己能考上二本也不容易了,估计再复读一年可能连二本都够呛!
前段时间回来家,开车从学校门口过。都十多年了,学校还是那个学校,一点变化都没有,除了操场跑道是新的塑胶跑道!!感叹啊!
学生多,师资力量弱,教育经费紧张,政策问题等等造成河南当今这个局面。希望未来会好起来吧!
河南政府的领导班子有几个河南人?
有什么不合理,各凭本事,谁让你们不好好建设高校,是否也侧面反映出当地教育不大行,只是考生多?
特色,你以为特色在哪,之前看北大医学部还招专科呢,唯一要求北京户口。
如何看待河北百万考生却仅有一所 211,还他妈在天津呢?
有啥不合理的,我们天生就是种地的命。骂也骂了说也说了,上面永远不作为,又能怎样呢?
好好读书,远走高飞,哪怕死外面,骨灰洒在大江南北,也绝不踏回河南一步,儿女家人,必须外省户口,谁爱种地谁种地,谁爱奉献谁奉献,国家发展大计是国家的事,留在河南穷死是自己的事
抱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成立一所大学的流程:政府宣布成立一所大学——在市区交通发达的地方花钱买地——买完地花钱盖学校——盖好学校花钱招优秀的老师——招来学生日常支出运营。说起来很容易,但是步步都要钱。河南省财政是真穷!
所以,没啥合理不合理的,纯粹就是因为穷而已
河南教育不会特别好。看看当年的龙子湖校区
外省人歧视河南农民多教育低。其实我想说的不是农民多,而是河南的耕地红线就在那里,国家给你分配了耕地,就算家里再多钱也得种地。
耕地红线不会变。因为要保证粮食产量,虽然有其他省份的农作物,但河南的耕地红线一旦突破,很难说整个国家的吃饭问题能得到保障。
有些杠精会说进口。那还不是向别人要饭吃,一旦政治出现一点问题,那么整个国家的吃饭问题都会有所影响吧。
所以啊建高校别想了。但是我倒建议把每个市的师范学校改革一下吧?
河南好学校不多,但每个市都有一所二本师范。举个例子郑州师范(之前三本现在不知道)、河南师范(二本)洛阳师范(二本)安阳师范(二本)南阳师范(二本)商丘师范(二本)信阳师范(二本)周口师范(二本)等等吧
你说这些学校二本就二本,某些院校有时候收的分超其他省份一本线就很可恶啦。这还不算可恶。最可恶的是新生在班里讨论入学成绩。同样的试卷,同样的专业,不同的省份。一群 500 + 分的人和一群 300 + 分的人在同一个班级,作为 500 + 的你会不会不平衡。。。。。。。。。
我就想问问河南啊你搞这么多二本师范干嘛。。。。。。。培养老师吗?河南把这些师范去掉,在去掉郑大河大农大等仅有的几个普通一本。剩下的应该都是大专中专和技术类院校的天下吧
一亿人口为什么会有百万考生,有没有人思考过这个问题。
请把复读的那些去掉好吗?!那些高四高五的都算上有意思吗?!
穷兄弟河北不请自来。
河北唯一一所 211,在天津。
服务京津,慷慨悲歌。
全国一卷之困 山东中考对半分流 河北一校产生垄断 安徽五百分上专科 河南百万考生过桥 大家都是难兄难弟 一方面政策不重视 另一方面各省经济不强 内外交困苦了每年两百多万的考生
本人河南的,其实我认为河南考生并不是很惨,拿 2019 高考来说,河南和江西都使用全国一卷,河南的理科本科线是 385,而江西是 447,河南本科率 60% 多,江西不到 50%,我们班 442 上了一个公办二本,在江西不行的,不是学校是不是重点,而是看招生人数,江西招的少,所以江西文科本科线 502,而河南是 447,在河南这分数都可以上公办二本了,在江西 500 分上专科,一样的考卷啊,这个就和重点大学的多少没关系了,和招生人数有关,。当然了河南考生的 985 录取率 2.5%,而江西就比河南高,北京则是 15% 这与 985,211 大学数量有关,有教育资源有关了。
哪里有压迫,哪里也不敢有反抗。平等?做你的白日梦去吧!
我都想哭了 然后还有河南的高考失信,被录取不去上,第二年大学只能报 2 个 而且大学还可以拒绝录取 河南考生招惹谁了?就因为人多 赤裸裸歧视
emmmm 河北也在叫苦不迭,江苏也在,俺们虽然 211 多,可是除了苏大就不给省内优惠了,fuck,咱们同病相怜。话说江苏一本率还是 211 率倒一倒二来着?
别人上物理化学实践课上的头疼,我河南考生对物理化学实践课基本没概念(记得初中就上过一次物理实践课,中招考试的化学实验加试都是从老师推荐买的光碟上学来的)
合理。你问我为啥合理?就凭这些被折叠的回答,人家说错了吗?为啥不敢承认?
不合理
没办法
要接受
好好学
别看手机了
合理
都 tm 考 985 谁来种地?你们河南人太自私了,只想着自己,不想想中国十三亿同胞的温饱问题。
我觉得可能一个方法是大幅度减少考生数量,可能要高中分流一大部分 (如江苏,8000+人口只有几十万考生),其次减少复读生比例 (听河南同学讲复读比例很高?)。
有的答主说教育资源,说实话除了几个发达省都一样,一个省就几所重点很好,生源好,剩下一堆普通的差距极大,一本个位数。
最后,减少人口,发展经济增加本地就业。农业主要集中地全国除了河南还有东北和内蒙东部,说明并不是人多才好发展农业 (承认东北可能土地等条件好些)。但因为人口少竞争还不是那么激烈
那河北呢?
河南现在居然还有生 10 个小孩的
河南一亿人口却有百万考生本就是不正常的现象,我看了一下,理科一百分以上的 40w 多点,文科 27w 多点,河南考生一百万➕,也就是说有差不多四十万的考生考不到一百分。。。。。
浙江也只有一所…
河北他娘的一所 211 都没有
没有合不合理,只有该不该
河北也只有一所 211 还在天津 河北考生还有衡中拉分 河北人上哪说理去
不是说当年河南不要中科大吗?
如何看待河北 60w + 考生,仅有的 211 却在天津,这是否合理?
先上结论:资源的确不平衡
但是呢,不平衡并不是不平衡在有多少 985211 上,不平衡并不是一次高考一次分数体现的
不平衡的体现在经济条件,从小学到高中开始的师资条件以及各类物力人力条件上
按照诸位答主的理论,河南应该囤积了许许多多不得志的人才,国家忽视了他们
但显然,可能存在部分,不可能全都是
从小的教育资源限定了格局,而不是一次高考
我不做统计学,拿不出论文来论辩
存在不平衡,但不应该把发泄点放在大学的名额分配上
不太记得请了,但河北好像更惨一点,连个 211 都没有
没啥看法,河北考生也不少。一所 211 也没有
不合理,然后呢?你能去北京、上海、武汉、广州这些国家中心城市抢大学吗 抢得过吗?所以说知名大学数量很大程度反映了一个省会在全国的地位,地位高不高,跟地理位置、政策都有关
我在想既然是农业大国,国家为什么不表示一下,建一个好一点的农业大学呢?
我 09 年高考,我记得 100 万人。有时候想,全国缺新生儿的今天,河南这么多考不上大学的年轻人将来怎么办…… 给天龙人送快递吗
因为现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不在河南。
未来河南发展起来的话,会增加的。目前是不可能了。
在未来几年,农业必然会改革,农民赚的钱根本样过不了自己一家子,付出的远远超过外出打工的,收入缺连外出打工的一半都没有,老一辈人年纪大不种地之后,新一代年轻人宁愿背井离乡打工也不愿意呆家做人人瞧不起的农民。
浙江 26 万考生
还是经济大省
只有一所 211
。。。
我就想说,地域黑的那些人你就庆幸现在世界和平吧,还好现在世界充满爱,等有天河南不种地了,让你们全都笑,去吃钞票吧
河北唯一一所 211 还在天津…
好惨…
只要提出这个问题一定会有回答说 “我们 xxx 省也很惨 balabala”,然后就成了比惨大会。。。
求求您别秀了。。
还没看其他的回答,但断定一定会有。欢迎打脸。
都觉得自己最难,可又有谁简单
如果看待浙江百万考生却仅有一所 211 如果看待河北百万考生只有一所在天津的 211 如何看待江西百万考生没有一所 211。
这种提问没什么意思,四个直辖市在教育方面有太多利己的政策,同时也不仅仅只是教育。国家直辖一只如此,宋朝的时候还一半进士河南,明还南北榜,清朝干脆满汉蒙考试都不一样,这事河南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惨的一个,有雄心就去改变这种不合理,没雄心和本事就接受这些 “恩典”。
而且我希望大多人是去改变不公平,而不是希望大多人是为了取代原先得利益的人成为新的恶龙。
很正常啊,就像印度,有的是婆罗门,有的是刹帝利,而河南好歹定位个农民,能当个吠舍,还图啥呢
100 万里 20 万复读,挤占中高分段才是问题。国家招生对河南的倾斜力度已经很大了。。
前面有答主提到过,广东山东河南三人口大省中只有河南人数异常。。。。人口比例一样为啥能多出来二三十万。。。。
麻辣鸡的
上海多年来上交了自己 gdp 的 83% 这是否合理
虽然高考不公平,但是考研,河南人的成功率还是蛮高的。
资源分配太不合理了,生在河南的学子,太委屈你们了,这能怪谁呢?都怪祖先没有给后代铺好路。
学习山东,专科高职满天下,山大还不正经,到时候大把技术员工,还怕经济不增长??
河北好像一所都没有,河北工业还在天津,另外华北电力和东北大学俩分校也不能算
这也是大城市里河南河北这些省份的人非常多,我们没有资源呀,只能拼命冲出去
高中生.
没什么好说的 那就讲讲我的高中生活吧。
河南一个 18 线小县城 上的全县最好的高中
每天不到 5 点起床 5 点 30 开始早读
晚上 9 点 45 下晚自习
两个星期过一次周末
暑假 7 月放 8 月开学
寒假只有 15 天
每天被各种各样的作业和课程包围
一天睡觉六个小时左右(真正睡觉时间)
午休只有 30 分钟 还是在教室里
一日三餐 都是在学校吃饭 每次吃饭时间只有 30 分钟 还包括打扫卫生的时间和一切自由活动时间
五点钟 我起床了 要去教室了 可是他们还在梦中
中午一点钟 我在教室里与作业奋战 他们也在梦中
晚上九点半 教室里数学老师还在不停的讲课 他们又进入了梦乡
尽管这样 河南省本科上线还没有北京一本上线率高.
如何看待浙江 32 万余考生却仅有一所 985,这是否合理?
学校差距巨大啊… 比浙大差一点又不甘心的只能出省了…
不合理,非常不合理
河北 山东高考也很难。
那么我问一下,河南有国字开头的大学吗?这样合理吗?
我认为发展教育这件事虽然很重要,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远来考虑。慢慢来总会有的,不过不幸的是在慢慢来之前,所有的学生也只能忍受,但是除了真心想要留在河南的,出不去的都是分数不够的
如何看待河北莫得饿 11︿( ̄︶ ̄)︿
陕西,30 万考生,三所 985,十来所 211,感受一下秦汉遗风
请问题主又是如何看待浙江莘莘学子一大片,却只有一所 985、211 的呢
我对于此的回答是,河南的国家重点少,所以国家要在河南培养一些高级的职业人才,而这些培养的学校,一定要与 985211 有一拼。
人口密度高时,只有一部分人最后成为农民,但他们被调动起来专门从事集约型粮食生产,从而生产出剩余粮食去养活非生产者。
很不幸,河南就是那个人口密度高,土地面积大的地方,这就意味着要有很大一批劳动力可能供某个统治者驱使。
不让我们读那么多书,是有目的的。
当然不合理啦!从人数来说就不合理,而且教育资源差。只有郑大一个宝贝,河南的人出去上学和别人的投档线差个三四十分吧。真的感觉不舒服啊,河南的真的有点悲催
安徽就好了????
本来生活就是不公平的,出身决定了百分之 70
河北就一所 211,还不在本省,岂不是更惨
肯定不合理,我也不理解。河南当家人是怎么想的。这么一个人口大省,高校应该遍地开花才是,哪怕当掉裤子也要发展教育,这是一个负责任的态度。
我想了 16 年,也没想明白,为啥现在还是那样。
不请自来,也就人多(也就一百万吧牺牲就牺牲了)学校少(一个郑大 211)原本有个河大被拆了郑大是被硬扶上去的。
一本线是低但是在其他省按二本招生的学校在河南按一本招生,一般要超线至少二十分才能上到对应的学校。改卷也严,同卷其他省最高七百二三十的时候河南最高也只有七百出头。
一本学校近几年是多了但是算算人均 emm 也就是中国人均 GDP 水平吧,而且不知道多少是被硬扶上去的。让我想起高中班主任的讲的一个笑话:这河南的分数线真高咋整啊
上头:没关系把河南财经学院也提成一本就行了。
随戏谑夸张但也反应真实。
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您这百万考生全在河南扎根了还是怎么了?有这时间讨论这些没头没脑的问题不如多去翻翻书考出去,这些没头没脑的问题还是留给国家政府去考虑吧
讲道理是不合理但又没办法。一是河南分数标准提得太高。二是高考人数多。标准太高其他省份没有竞争力,人数多注定录取率低。
物以稀为贵,告诉河南考生要学会珍惜。
浙江呢?
江西考生不服。
不想多说
高考完离开河南上大学后
我的奋斗目标就是
不要让我的孩子整个河南户口
我爱河南,但我也想让我以后孩子轻松一些
存在皆合理。
因为不符合国家战略。每个省都有自己的任务。河南供人供粮食,河北承污,东北重工业基地拱卫首都华北等等。
国家需要河南的低端廉价劳动力。
做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河南人
当然觉得不合理哎
国家的政策就是,你们河南人老老实实当农民就行了,你们都学习好了都上班去了谁来种地
你们本来可以拥有中科大这个 985,但是你们嫌弃废粮食。
1970 年左右中科大本来要在河南办,结果河南不要。
结果安徽 985 喜 + 1
复制个人答主的链接… 只是想说别说种粮了…. 苏北也在种… 甚至苏南的常州也在种…. 江苏产量并不低…… 苏北也没有每天喊教育不公平…. 想出来玩县中… 阻击苏南一部分尖子生…… 上次还看到有一个学生说他们五点学到十一点…. 这在苏北是常态…. 当面临不够的教育资源… 只能以题海战术… 来保证升学…. 没有人那么容易….
没有什么恶意… 只是想说… 与其在这吐槽…. 不如考个好一点的本科再考研呗…
由于种种原因河南的高等教育水平确实堪忧,但是只找原因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完整步骤。不论外部影响,我大河南若想提高高等教育还是要提高经济水平与人才比例。
我们大河南虽然高等教育水平差但也确实有大量的人才诞生。但是高考去外省的几乎不会再回来,高考留在本省的毕业后都希望去发达的省份工作。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是我大河南的锥心之痛。也是河南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人向高处走,水向低处流。在此并无埋怨大家的意思。PS: 本人由于行业原因也在省外就业)。
如果真心心疼咱老乡,需要的是更多的的老乡能够留在河南为河南贡献自己的力量。当大家能够为河南的经济贡献力量、能够为河南高等学府的学术提高贡献力量,我们大河南总会摆脱高等教育的难题。
向每一位能够为河南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各行业的前辈致敬!(眼光有限,浅薄看法。)
知乎用户 热闹 发表 河南的基本盘太差。 等你大学毕业了你会发现,在河南不仅考学难,挣钱还难,活着难。 我是洛阳人,在郑州读了个一本。 记得刚毕业在郑州第一份工作 3k 的工资,工作勤恳工作一年,负债 2w。 然后回家考公, …
为什么山东、河南的考生挤破头才能上好大学?为什么高考题难度经常「漂移」?为什么高考改革总是走回头路? 文|张蔓生 「高考是相对最公平的考试,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是穷孩子唯一的出路。」在坊间,这样的观点十分盛行。 的确,如果不考虑舞弊等少数 …
为什么山东、河南的考生挤破头才能上好大学?为什么高考题难度经常「漂移」?为什么高考改革总是走回头路? 文|张蔓生 「高考是相对最公平的考试,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是穷孩子唯一的出路。」在坊间,这样的观点十分盛行。 的确,如果不考虑舞弊等少数 …
为什么山东、河南的考生挤破头才能上好大学?为什么高考题难度经常「漂移」?为什么高考改革总是走回头路? 文|张蔓生 「高考是相对最公平的考试,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是穷孩子唯一的出路。」在坊间,这样的观点十分盛行。 的确,如果不考虑舞弊等少数 …
为什么山东、河南的考生挤破头才能上好大学?为什么高考题难度经常「漂移」?为什么高考改革总是走回头路? 文|张蔓生 「高考是相对最公平的考试,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是穷孩子唯一的出路。」在坊间,这样的观点十分盛行。 的确,如果不考虑舞弊等少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