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40分钟不见了,国剧别那么刺激好吗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本周无语事件。

好不容易等到这剧——

李现、春夏、魏大勋、周游领衔主演,朱亚文特别出演的年代史诗剧,江奇涛编剧(代表作《亮剑》《人间正道是沧桑》),王伟(《白夜追凶》)执导。

《人生若如初见》。

美滋滋点开,刚想说质感喜人。

啪,没了?

芒果台撤档,换上的是《山海情》。

爱奇艺接着也下线。

随后官微解释:

技术原因,延后播出,时间待定。

△ 图源:《人生若如初见》官方微博

就当Sir一脸懵的时候。

再一看,有的网友已经高呼“大快人心”了——

**封得好,**就该永远封下去!

一看原因。

好吧……

现在的网友都这么超前了吗?

超乎常人的预判速度。

Sir只来得及看了两集,刚理清人物关系,他们已经把帐算得明明白白。

超乎一般的审核标准。

本来剧已经过了审,可是他们偏偏嫌审得还不够严,自愿充当网络纠察队。

这回Sir是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毕竟后面大段的剧情都没播,也不确定到底是不是真像部分网友说的那样。

只有一点请求——

有什么问题,能不能等剧播完再说,啊?

01

因为已知的剧情太少,网友的指控又太模糊。

让整场争议都像是雾里看花。

越是这样,也越让人好奇:《人生若如初见》到底怎么了?

简单概括——

设定。

背景在清末,男主良乡和女主秋红,一个是八旗子弟,一个是进步女性,相遇在了那段乱世中。

于是有人说,这两个人的原型肯定是保皇党良弼和近代革命义士秋瑾。

“洗白保皇派,抹黑革命党。”

这里就分成两个问题。

一,良弼和秋瑾是不是历史原型?

目前来看,还不能肯定。

有相似的地方,比如男主,都是旗人,都是单亲妈妈养大,名字都有良字。

但也有不同的地方,男主比历史上的良弼小6岁。

最大的不同,当然是两个人的轨迹。

1912年,辛亥革命风起云涌,大清没有挽回之势,良弼认为政府不作为,就组建起了宗社党,提倡君主立宪制,并对革命党进行武力镇压。

而男主,预告片里有一幕——

剪掉辫子,代表从“祖宗之法”,走向共和。

另一边,女主比秋瑾小了约9岁。

秋瑾1907年逝世,而剧中的时间一直发展到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

同时。

很多的相似,其实也是历史难以避免的共性。

比如男主和良弼一样留学日本。

1894年甲午战争战败,这对清朝是个极大的震动——同样是效法西方,清朝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为何日本国力能够反超?

正是为了一探究竟,留学日本成为当时许多人迫切的愿望。

又比如,女主和秋瑾都是大家闺秀出身。

秋瑾是浙江官宦家庭长女。

秋红姓谢,安徽商人家二小姐。

但家世好这一点,基本是那个时代所有进步女青年的前提——

如果没有家里支持,受到过新式教育,怎么会有那个机会去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多对不上的地方。

到底是不是原型?

现在看来这是个无法证伪的问题,如果更多剧情展现出来,或许能更细致地比较。

二,一个假设,就算这部剧原型不是历史人物,如果后续****让保皇党加入革命,这样的剧情可以吗?

很多人提出,满清贵族不能当主角,成为革命者。

否则就是“歪曲历史”、“满清遗毒”、“鼓吹封建”……

这就更不可理喻了。

剧中主角是满清贵族,但不代表在鼓吹清朝有多好,恰恰是通过他的视角看到清朝的腐朽和不可挽救。

如果说他是旗人,就不能参加革命,参加了就是给自己洗白。

那么这是不是在鼓吹出身论:一个人的立场是由他上一代决定的,他出身的原罪是无法救赎的。

真的吗?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如何解释。

《潜伏》里的余则成,弃暗投明,从军统加入了共产党?

《苍穹之昴》里,清朝最后一个状元梁文秀。

原是忠心耿耿的大清官员,却在最后意识到,要中国不要大清。

Sir并不否认,《人生若如初见》也许存在需要修改的问题。

但我们是否要用这么简单粗暴的“男主是保皇派就是不行”,匆忙地彻底否定一部剧。

批评和讨论的前提,难道不是播完、看完吗?

02

《人生若如初见》到底是一部怎样的剧呢?

从前几集来看,Sir的感受是,叙事流畅,演技在线,制作上乘。

李诚儒、朱亚文、吴越加盟,稳住基本盘。

主角的表现可圈可点。

春夏目前剧情基本上是娇蛮,这部分的演绎是生动的。

李现的眼神拉近,也撑得起故事感。

预告中,导演提到一个细节,Sir观剧过程中也印象深刻。

剧集的早期是晚清时期,根据历史记载,当时用的是烛光,所以打光就要自下而上,整体色调偏暗。

晚期用的是电灯,是自上而下,逐渐走向明亮。

也隐喻了从晚清的一片困顿,到辛亥革命时终于看到光明的故事走向。

但更可贵的在于——

《人生》拒绝枯燥无味的宏大叙事。

用导演王伟的话说:

这是五个看不见光,也要为了光而努力的青春故事。

用《人民日报》的报道说——

不同于以往的历史剧和革命剧,镜头对准有着不同成长经历的热血青年,透过他们的视角,带领观众真切体会在时代浪潮下中华民族所面临的选择与困顿,用以小见大的方式,让观众领略历史先行者们在血与火之歌下的碰撞与撕裂、理想与现实、感性与理性等种种抉择。

怎么做呢?

时间的选取就很巧妙——

不是辛亥革命的高潮,而是暗无天日的历史拐点。

1901年,八国联军入侵,发生了臭名昭著的“两宫西狩”,慈禧和光绪乔装逃出北京城,一路车马不停地跑到了西安。

开幕第一场戏就是题眼。

黑云压城,气氛阴郁,革命党人被抓获,官员正讨论怎么处决。

-不要都杀 也不要都不杀

-那怎么决定杀谁 不杀谁呢

-抽签决定 让他们赌自家运气

借清朝官员之口,说出清末政权摇摇欲坠,更埋下隐喻——

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人,不是昏庸无能的清朝,不是服从统治的奴才,而是掌握在率先觉醒的人手中。

哪怕他们还懵懵懂懂,势单力薄,但注定掀起巨浪。

这部剧的真正主角,是五位出身截然不同,道路南辕北辙的青年。

魏大勋演的杨凯之。

17岁就起身革命,年纪轻轻,但主意比谁都大。

决定自己命运时,瑟瑟发抖,甚至结果都不敢看。

但死里逃生后,豁出去了——

威胁上海商会副会长资助自己留学,铁了心要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然后再回来做点什么。

他是从头到尾,最知道“国”代表的不是某个族裔或政权,而是四万万被迫害的同胞。

春夏演的秋红,也是后来投身革命的斗士。

从小接受传统教育,但是个性张扬,思想活跃。

不满家里安排婚姻,处处流露出对性和爱情的好奇。

朱亚文饰演的俞天白。

偏执自负,理想主义。

整天研究炸弹,只为消灭汉奸和旗人,但私生活不检点,哄骗了年少的秋红。

对袁世凯忠心耿耿的武卫右军李人骏。

看清了慈禧的昏庸无能,更明白清朝统治的不可持续。

但另一方面,他同样看不清民族的出路,只把留洋日本当作美好前程的筹码。

最后,备受诟病的良乡。

网友认为,一个维护封建统治的人,却说出洋洋洒洒的“女权宣言”,这就是“捧满踩汉”——

可是从这人物出发,他的优越感不才是正常的么。

再结合他从小被单亲妈妈抚养长大,理所应当觉得女人就是可以独当一面的。

在Sir看来。

这几个年轻人不同出身。

同样的是,都“不纯粹”。

就像杨凯之留学是为了拯救同胞,李人骏是为了升职加薪,但只有良乡认为,学完回来,就能恢复统治,光宗耀祖。

他们都不完美,都不是先知。

如果把当时中国的崛起比喻成一道打开一道门,那么五位青年的选择,就好像五把奇形怪状的钥匙。

要知道哪一条是最符合的,不是靠金手指,也不是事后诸葛亮地帮他们扫除障碍,必须让他们自己头破血流,三观破碎才行。

这是历史的常态。

只有拍出了人在迷途中的挣扎,真实呈现面对抉择的脆弱,才是所谓的“正视历史”。

所以重点不在于哪个角色暂时做“对”了,做“错”了。

他们既是群体的一份子,但首先也是人,是自己。

就必然会有七情六欲,不可能活成教科书上一笔带过的宣传画。

03

《人生若如初见》下线后。

Sir看到很多等剧的网友抱怨,现在追个剧,就跟要饭似的。

这边饿着肚子,另一边,很多人还在自发给已经处境很难的影视作品挑错误。

Sir在总结2021年电影时曾经写过——

看电影,首要问题不是好不好看,而是有没有问题。

“观赏者”的眼光,被“审核员”的眼光代替了。

大家一方面抱怨审核带来的限制。

但又不介意自己拿起更大号的剪刀和放大镜,敲打每一部电影。

很遗憾,这个趋势好像还在加剧。

总有网友目光,能够严苛到你始料未及的地步。

往往一部作品已经过审了,可是到了某些网友的审查这里,却是——

屁股歪了!下架!

2020年《八佰》还没上映,有人就先去豆瓣打一星,要抵制。

罪名是扭曲历史、洗白国民党逃亡将领孙元良。

好嘛。

结果人家电影出来,就没有孙元良的戏份,只出现过两次他的名字。

第一次,开篇旁白客观表述,孙元良下令驻守四行仓库,没问题。

第二次,是黄晓明饰演的特派员劝谢晋元团长撤退,说:“孙元良都留下你们自己跑了。”

这拍的不就和主流史观一致吗?这不就是谴责他是逃兵吗?

去年的一部《雄狮少年》,作为土生土长广东人的Sir看了根本没感觉到“辱”,只看到国产动画的惊喜。

一部被央视认证,弘扬岭南民俗,展现草根逆袭的励志动画。

可是很多人就是不依不挠地说“夹带私货”“辱华”。

今年初,年代大剧《人世间》大火,央视播出。

一家人破房搬新房,贫苦到富裕。

妥妥的“歌颂新生活”。

一听到迪士尼买下版权,再一看人家剧里还原的当年破旧的房子。

就爱揭露中国“又破又旧”,迎合西方呗。

到了现在的《人生若如初见》。

Sir不是说没有任何细节瑕疵,但是剧情大方向上,男主从满清阵营,到看清清朝统治有问题,这就是大逆不道吗?

若三观真的如此不正。

那么当初是怎么备案和过审的呢?

《人民日报》为啥点名表扬?

一部作品审查上有没有问题,自然有专门机构判定。

但作为普通观众。

我们有什么必要用更严格的目光去审判一部剧?

Sir很反感在评价影视作品时,用所谓的“洗白”二字。

什么叫洗白?这是一种非常二元式看待角色和文艺作品的方式。

在洗白的语境里,人不是黑的,就是白的,你不把一个人写的一黑到底,就是在洗白。

白方的人也不能有一点黑,否则就是污蔑。

但真正的虚无是,不愿意承认历史的复杂,不承认需要不同的力量推动历史的发展。

一部好剧,要给观众带来的往往是从片面到复杂,从刻板到生动。

今天提到《人生若如初见》同样的时代背景,无法回避《走向共和》。

签署《马关条约》的李鸿章,就是千古罪人?

作为清朝“裱糊匠”的他,也有无奈。

作为“保皇派”代表的康有为。

甲午战败,他联合1300多名举人发动著名的“公车上书”,反对清廷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公车上书,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政治运动的开端。

保皇派就没有一点值得被理解的地方?

再说光绪帝。

他是皇帝,但也强烈支持维新变法,重用康有为。

朝堂之上,破例给他一个六品小官赐座,让他畅所欲言。

这也是洗白皇权吗?

必须要说明,哪怕《走向共和》是豆瓣9.5的神剧,它所拍的也不等于真实的历史本身。

而是创作者一种理解,一种演绎。

能够启发我们,用不一样的方式去思考那些好像有了固定答案的历史。

历史里,没有所谓绝对的“好人”“坏人”。

是所在的立场不同,想要找到自己认为对的路。

不要把人物当成片面的历史符号。

历史,更是由无数跌宕摇摆的细节构成。

清末的中国,处在一个非常混乱复杂的局面。

《人生》就目前来看,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揭竿而起的劳苦农民,满清贵族中的救亡人士,地主阶级里的觉醒乡绅……

他们都在乱世里,嗅到了民族的危亡。

各种思想,各种立场的人们,都在寻找民族救亡图存的道路。

同样,他们都存在自己的局限性。

但至于未来是否分道扬镳,选什么路,是什么下场,也还是未知数。

而历史的真实之处正在于,洪流之中的人们,也许并不知道自己会走向何方。

Sir发现,有人看年代影视剧,总喜欢拿“歪曲历史”当罪名。

那到底什么够得上是“歪曲历史”?

就像当时有人揪着《八佰》里一些细节不放。

“湖北保安团,实际是精锐部队,电影中变成了几个湖北散兵。”

“杨慧敏是走过去的,不是游过去的。”

“升旗的时候并没有那么惨烈,日军没有出动飞机。”

你没有办法一条条辩驳这些指控。

因为当你预设了立场,它们都成了肚子里的一碗凉粉。

但是不是一五一十地还原历史,是不是一丝一毫都符合史实,在有的人这却是一种双重标准。

文艺作品不可能100%还原历史,也不在于尽可能还原历史。

那是历史学家,纪录片的事。

影视剧需要的是忠于史观,并拥有合理的创作空间,和与现实对话的力量。

说白了。

真的是人人历史都学太好了,对清末的各个人物了如指掌吗?

历史,不过是他们挑错的武器,是挥舞着,往文艺作品头上砸的大棒。

如果,连观众都不愿再给影视剧空间,急着去挑错误,搞审查。

那么可以想想看,演员们,创作者们,都会退回最安全的区域。

Sir想起2003年,网友提问导演张黎,你觉得《走向共和》对今天有什么意义?

张黎回应:“我觉得共和制出现在全球来说已经有200多年了,这个制度在我们看来无疑是一个较为合理的制度,它可能不是最好的,但可能是最合理的。我们今天生活在这个制度下,作为中国来说,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是有意义的。”

△ 图源:新浪娱乐

2018年之后,记者再问张黎:

您为什么不再拍历史剧呢,比如《走向共和》这类的。

张黎略显无奈:那你觉得,《走向共和》探讨的东西还有人关心吗?

是啊,没有人关心了。

大家没有耐心再想从一段复杂的历史中获得更多东西。

而是急着想要一个简单明了的,敌我分明的答案而已。

说回这部新剧。

“人生若如初见”。

一部革命题材的剧,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名字?

一群当年怀抱着救亡图存理想的少年,最后却被历史的洪流冲向了不同方向。

或许,最后成了水火不容的敌人。

这是历史的残酷,也是前进的必然。

但是,在他们后来兵戎相见的时候,是否还记得,他们当初也曾怀着同样的一腔热血,也曾团结一致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奇爱博士多店老板娘、M就是凶手

还不过瘾?试试它们

年年顶流,今年开始慌了

他热度一直这么高才是可怕的

恭喜,今年内娱赶走的第三个影后

国产9.2了,是谁还不让她翻身

杀死40个女孩之后,他成了网红

封杀八年,他9.3回归怎么还被骂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走向共和》讲述的内容基本属实吗?

知乎用户 豆沙包 发表 比《三国演义》倒是真实一点,毕竟李中堂一没借东风二没续命灯,少了两个通神的技能。好歹把世界观从低魔变无魔了。 这部剧的精华在清廷高层的斗、用和信上。然而斗,将李鸿章的立场过于无私化了;用,将慈禧、 …

《走向共和》为什么评价那么高?这部电视剧值得看吗?

知乎用户 谢少宝 发表 这里面的台词也很有趣。 就说一段。 荣禄快死的时候,袁世凯去看他。 荣禄握着袁世凯的手说,慰亭啊,这世上德才兼备的人,越来越少了。而你,是有才的。 潜台词是啥? 哎,你这人缺德啊。 知乎用户 Duke Sean …

如何评价电视剧《走向共和》?

知乎用户 柏舟 发表 正好在看《走出帝制》,秦晖对《走向共和》的评价: 知乎用户 电影幕后故事 发表 本文首发于电影幕后故事微信公众号(微信号 “saymovie”),欢迎关注,看幕后君第一时间为你评新片,品经典。 国内大多数跟历史沾边的电 …

看到蔷蔷评《走向共和》,这剧真的很牛吗?

品葱用户 小熊维尼 提问于 11/5/2020 先说本人没看,60集大陆剧谁要看啊,我对陆剧的评价就一句支那的天花板是别人的地板。 通过他人的只字片语里感觉也就是二月河皇帝三部曲之类的“正剧”, 焦点和中国历史一样永远聚焦在大人物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