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李公明:广州“解封”,感谢街头传递真相、传送温暖的年轻人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收录于合集 #对话 10个

** 对话**

对话背景

11月30日,广州市召开了今年以来的第139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提到,符合解封条件的要及时解封,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应解尽解;不得随意扩大密切接触者甄别范围,不以时空伴随作为判定密切接触者的标准;做好密切接触者的隔离管理;密切接触者原则上落实集中隔离观察,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实施居家隔离。

图源:澎湃新闻(资料图)

随后,广州市多个区也陆续发布通告,优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

对话嘉宾:李公明

防疫大调整,“短短12个小时发生什么”

**越秀山边:**人们用“解封”来定义昨天广州的防疫政策调整,欢呼声显示的,是人心思变、民心所向。但我们想提醒两点需要注意:

第一,11月30日凌晨2:46,广州天河发布推送《天河区关于划定风险区域的通告》,划定多处为“高风险区”及“临时管控区”。至11月30日午后,仅仅12个小时,广州就来了个180°大转弯。

图源:广州天河发布(资料图)

这短短12个小时发生什么?不得而知。

公众依然是局外人,依然等待来自上面的阳光雨露。

第二,纵观广州防疫政策的调整,不过是落实之前“优化防控20条”的规定。

图源:南方PLUS(资料图)

那么我们首先自然要问,为什么在“20条”出台之后,广一开始并没有马上执行落实,原因是什么?

突然加以落实执行,又是因为什么?

但无论如何,既然只是践行“20条”,那么将其定义为广州敢为人先、改革,恐怕就多少显得很荒谬了。

**李公明:**11月30日下午突然而来的广州“解封”消息迅即引起舆论狂欢,这当然说明人心思变,说明那些“层层加码”防控措施是如何的违背民意。

但是,在欢呼过后,首先应该认真思考和讨论促成这次防疫政策突然的较大幅度调整的原因是什么?

图源:南方PLUS(资料图)

理由很简单:如此重大的公共决策,无论是封还是解的原因,公众均有知情权。这个知情权用来做什么?用来搞清楚部门上午说封、下午说解封的依据究竟什么,只有搞清楚了,才能让民众与政府建立相互信任的共识;才能使民众对部门提出防疫政策的理性、科学性感到放心。否则的话,今天解封明天又可以反解封。

具体来讲,在11月30日凌晨到午后的12小时这段时间,难道是病毒突然变脸、对广州人释放善意而且马上被专家和官员接收到了?

显然不会这么有喜感。

如果说是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优化防疫20条,也不至于那么突然就“落实”起来吧?

或者说是某权威专家突然在梦中醒悟、找到优化防疫良策?

好像也不可能。

的确如你所问,“这短短12个小时发生什么?”

图源:金羊网(资料图)

或许有人会觉得不要追问了,“解封”了就好,但是说这话不正是流露出某种担心吗?实际上,人民群众开心之日,也是防疫部门的担子和压力更重之时,这时更需要有广大民众理解和支持才能在逐步调整防控政策的过程中走得更稳。

而三年来的疫情与防控早已告诉我们,不公开、不透明、不知情的状况最不利于实施正确的防控措施。尽管在决策重大改变的进程中先做了再说无疑是对的策略考虑,但是不应该做了之后就再也不说。

因此,我认为在目前应该在可能范围内把政策突然调整的原因、契机、实施条件和可操作性向公众通报,既是向公众宣示实践公开性、透明性原则的决心以取得信任与共识,更重要的是能听取有针对性的反馈意见,有利于继续做好下一步的防控工作。

这次广州防疫政策的重大调整当然是要高度肯定,这无需多谈。值得思考的是新政策实施中的合理配套措施。

图源:中国广州发布(资料图)

比如人们最关心的核酸问题:今天有人告诉我为了上班,昨晚10点多还到处找地方做核酸,因为进单位的核酸要求还没改变。现在看来是出现多种不平衡状况,例如核酸采样与核酸结果要求的不平衡,这也是各地“解封”中出现的老问题;又例如局部地方的执行新政策的力度、进度不平衡,造成信息混乱,人们行动失措。

很显然,问题真的不是“解封”两个字那么简单,一项正确的政策调整如果得不到好的贯彻,新的问题必然出现。

广州的城市形象不该以某种优越感来涂饰

**越秀山边:**疫情三年,随着广州落实践行“20条”,人们似乎把它看作一个甚至是有历史意义的节点。于是今天被看作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据称三年前的今天,2019年12月1日,武汉通报第一例不明原因肺炎。

这或是论者因先入为主立场的牵强附会。但是,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所谓“广州打响第一枪”或许是事实,但是我们很难将它与所谓“敢为人先”、“改革”等联系起来。

图源:新浪微博(资料图)

其实,如果说之所以有今天的局面,我们必须承认,它是人们不断试图传递真相、温暖与勇气的结果,从李文亮医生到“老子到处说”,特别是新近那些表达哀思的年轻人,没有他们,我们很难想象,这样的局面会自动从天而降。

更何况,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但那位在方舱结束自己年轻生命的小雅,还有那些无辜的生命,在冬天来临之前,已经陨落。

我们怎么忍心欢呼?

**李公明:**这是最令人心痛的话题,也是必须要谈的问题。

“解封”令一出,欢呼声起,这是最自然的反应。很快接着而来的是广州“敢为天下先”的声音,如果说这种优越感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那没问题。但是疫情以来在广州还是出现过层层加码、一刀切等过度防疫的现象,还是有很多人为之付出了巨大代价,还是出现了很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民众苦难景观。

图源:南方PLUS(资料图)

尽管广州的确有比其他地区做得好的地方,我们在评论中也不断给予肯定,但是只要这个地方还有人无辜受苦受难,只要这个地方还有人的良心被无辜的灾难刺痛,这个城市的形象就真的不应该以某种优越感来涂饰自己,而应该以对同胞苦难的同情、对责任的追问来让市民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环境。

从李文亮到广州那些敢于传递真相、敢于在街头传送温暖的年青人,真的是非常令人敬佩;包括那些面对明显违反国务院防疫机构的规定而层层加码的封控,敢于冲出来的男女民众;还有那些在街头向民众宣传宪法、防疫法等法律知识的普通市民,他(她)们做了本来应该由宣传部门来做的工作;还有那些对死难同胞表达哀思的市民,在他(她)们的泪光中闪烁的是这座城市所有善良人们的痛苦心声。这些难道不正是符合人之为人的情感、良知的“正能量”吗?

无庸讳言,在这些过程中出现了摩擦甚至是局部冲突,但是部门管理总的来讲还是表现出理性与克制,这才是值得肯定和庆幸的。

图源:新华社(资料图)

相反,我们也听到一些以“广州人”的名义发出的声音,似乎上述景观破坏了他们心目中的广州优越感。在“解封”之际,那些曾经为今天这种局面付出代价或努力的人们也会有过欢呼,但往往会带着眼泪,会想起失去的亲人或者生活,会想着今后如何在这座城市工作、生活。

在欢呼声中,我们还看到一些重要同城专业媒体迅速上街拍摄了许多市民欢呼、出行的景观,迅速在优质渠道中传播。单纯看这些图文,有些还不错,但是我们马上会想起在这一天之前专业媒体人去哪里了?

应该只是我的寡闻,之前我所看到的所有那些在风雨中露宿街头的图像,那些颤颤巍巍排在核酸检测队伍中的老人、那些抱着父亲痛哭的幼童的图像,却无一来自这些生龙活虎的专业媒体人之手。

图源:网络(资料图)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去了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领着来自纳税人的工资不知去哪里了。

其实,他们的难处也都能理解,但是这种反差能不能别来得这么快呢?

总结本轮疫情,该交怎样一份广州答卷?

**越秀山边:**当然,谈到媒体,比如像财新一样,它们在本轮广州疫情中的表现,足以匹配它们的美誉。

我们还是回归疫情本身。应该说,现在人们更加关心的,正如您在前面说的,新政策实施中的合理配套措施问题。

图源:Livin广州(资料图)

放开不等于躺平。或许更应该强调,从来就没有“躺平”,有的是尊重科学规律正确面对病毒。那么,如果总结本轮广州疫情,该交一份怎样的广州答卷?

比如,号称能容纳24万个床位、耗巨资的方舱医院,还有必要“有备无患”吗?感染样本超过13万,广州能否拿出一份详细、专业的报告,以帮助人们更加清楚认识病毒、核酸、疫苗等的真相,为接下来的防疫提供宝贵经验和借鉴?

**李公明:**毫无疑问,实施新政策的广州没有“躺平”。下一步应该怎么办,我相信广州防疫部门会逐步实现与新防控政策的配套安排。

图源:大洋网(资料图)

香港、新加坡等地分级措施值得借鉴:轻症居家、重症收治,以减轻隔离压力与风险,以及防止医疗挤兑。在借鉴基础上,广州可以在抗原自测上报、轻症及无症状感染者做好居家隔离、对于高风险人群由指定社区诊所的专业医生评估其风险及安排分流等方面作出积极、主动的探索,这也是完全符合国务院“20条”的原则要求。

关键的一个问题是要由专业医生在进行具体、细致的医学检查基础上作出分量安排,而不是一般的工作人员根据核酸结果等数据来决定是否隔离。

另外,广州究竟是否应该加速建设更多方舱,还是应该把投入集中到加速增加重症病床和加强储备医疗物资,这个问题虽然已经有一些专业人士发出了声音、提出了建议,但是从部门的层面来看似乎还没有明确宣示其决策。如果在这个决策问题上拖延不决,那是很不明智的。

图源:南方PLUS(资料图)

作为非专业人员,我们无法提出具体建议。你说广州能否拿出一份详细、专业的报告,以帮助人们更加清楚认识病毒、核酸、疫苗等的真相,为接下来的防疫提供宝贵经验借鉴,这的确是一个非专业、但是很重要的建议,它的意义在于消除人们对于病毒的不必要恐惧,与政府防疫部门建立共识与信任关系。这也是人们一直在呼吁的,假如继续拖延下去也是很不明智的。

李公明

广东省政协原委员

他拥有许多耀眼的头衔,比如著名政论家、艺术史家、文化批评家等。但我们永远记得的是,一个地地道道广州人的文化情怀、一位知识分子的风骨、一个内心真正自由的公民。

他用真实的言说坚守良心的维度,并在行动中体现存在的意义,期待人们哪怕在充满懦弱和卑怯的社会中,能够有尊严地生活。

广州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广州解封:1+2逐渐等于2了? | 舆论手札

11月30日有三起新闻事件值得记录:广州解除所有临时封控区,释放出疫政实质性转向的信号;前国家主席江泽民以96岁高龄病逝,党政军民迎来25年间第二次国家级别的丧礼仪式;与7条人命案有涉的“夺命鸳鸯”之一劳荣枝未能翻盘,终审维持死刑判决。 劳 …

广州解封后,我有一点担心

文/熊猫的熊 广州多区解除封控,标志着三年防疫真正来到了一个拐点。此时距离2019年12月1日通报第一例病例,正好过去了三年。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说过一个结论,相较于率先吃螃蟹的石家庄,对全国而言,广州防疫政策的调整,其实更具有风向标意 …

兽爷丨摸着他们过河

2017年,一名英国记者发现,在全球最大图书馆数据库世界猫的陈列中,讲述一战和提及1918大流感的书籍比例是: 200:1。 两件几乎同时发生的悲惨事件,竟然在人类记忆中留下了深浅不同的凿痕。即便从杀伤力来看,1918年大流感的后果比一战严 …

仑头事件:是广州被伤害了吗? | 舆论手札

本不想说话的,但看了陈扬那篇公号《这次广州是被伤害了》后,被他的观点、论述及评论区留言惊到了。做为一名客居广州十来年的江苏人,我尽量理中客地说说这件事,按照海珠官方口径,亦即海珠仑头村“约束控制”两名外地姑娘的事。 开宗明义,我不觉得“广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