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上半年我国 GDP 56.2642 万亿元,同比增长 2.5 % ,如何解读?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还是看看明细数据和预期数据。

第二季度 GDP 增长,大家可能觉得 0.4% 已经超出预期了,但实际就这个月各大投行的预期数据里,这个数据是 1%。

也就是说,投行本身认为我们二季度还能再涨一点。

那实际和预期差在哪里呢?

以 6 月的同比数据为例,低于预期的方面:

社会零售总额,6 月预期 5.5%,实际仅有 3.1%;

工业产值,6 月预期 4.1%,实际仅为 3.9%;

固定资产投资,6 月预期 7%,实际 6.1%;

进口总量,6 月预期 4%,实际仅为 1%。

也就是老生常谈的内需低迷

而高于预期的方面:

出口总额,6 月预期 12%,实际 17.9%;

失业率,6 月预期 5.9%,实际 5.5%。

显而易见,最后还是外贸出口救命了。

上半年,虽然上海长时间的 lockdown 影响了一部分外贸出口,但实际在短时间里这一部分是快速重启的了,保证了上半年的基本盘。

全世界主要工业国里,只有我国一直维持着大量顺差,是非常不容易的成绩。

而苦的,自然就是消费和零售了,疫情影响之下,这一块在可预见的未来里,不太会爬起来。

现在看,下半年的挑战仍然很大。

美联储连续大幅度加息之下,全世界陷入衰退的概率已经无限接近 100%,这种情况下外贸需求能否还保持如此大的上升幅度仍未可知;

而内部某些金融风险带来的挑战大家这几天都在热搜看到了,如果解决不好,很容易把我们自己也坑进去。

现在看到的预期数字里,全年增长率在 4% 左右,5.5% 的目标是很困难了。

不过还是那句话:看看隔壁、大洋彼岸和大陆另一端,在这个比烂的世界里,能苟住可能才是最重要的。

知乎用户 任幻想​ 发表

好消息是 6 月社消回暖了,同比增 3.1% 超预期。

坏消息是第二季度 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不如预期。失业率触目惊心。

更严重的是房地产市场进一步衰退,新房进一步下降,房地产投资也在降,这可能是下半年或者明年年初的一颗炸弹。

下半年承受不起第二次大规模封城了,上半年已经大水漫灌了,很多企业拿着短期贷款吊着命,再来一次上海级别的封城恐怕是要雪崩了。

其实最近发生的很多问题都是经济衰退带来的联动效应,就像赢球的时候更衣室一片祥和,输球的时候一堆幺蛾子就出来了。

年初 5.5 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了,还是要务实一点,今年保 4 才比较合理。

知乎用户 李明的话 发表

投资 消费 出口 三架马车

光看上半年总体没啥意义,还是看 6 月经济复苏如何


先从消费端来看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8742 亿元 同比增长 3.1%。

这个数据说明消费已经摆脱了 345 月疫情的影响,进入一个正增长的态势。这是一件好事。

2021 年 4 月份来到一个年内低值 29483 亿,同比 - 11.10%
5 月份开始环比走强 33547 亿,同比 - 6.7%。

社消费总量一般来说,是从过年后逐月走强的过程。

从同比的角度来说,疫情前 19 年增速维持在 8% 的一个均值附近。

那么,4 月由于疫情进入最低点后,5 月的走强,符合消费规律,也符合上海疫情进入后期的特征。6 月份是一个确认。

那么,我们现在更多关注的是同比的角度。

从 2021 年 10 月份开始,社消品的同比增长就进入拐点下行区间。从 2021 的 4.9% 下滑到 12 月份的 1.7%。

直到 2022 年 3、4 月份同比滑入了负增长区间。5 月同比依旧负增长,6 月转向正增长。但关键我们要等待一个数字 8%

为什么说 8% 很重要,我们把视角放长来看

在 08 年金融危机以前,社消的同比增速是趋势向上的(两位数时代,巅峰 2008 年 6 月 23%);

2012 年开始逐步走的是下行的趋势,从 15% 一直进入到 10%

再到 2018 年 4 月开始进入个位数时代(8%-10%)

金融危机前后代表的是两个经济发展情况,如果说疫情没有从实质上改变消费这家马车的运行模式,只是冲击暂时性需求为主的话,增速回归 8% 就是一个关键观察点。


投资端和就业结合在一起交叉印证

【企业中长期贷款】-6 月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 1.45 万亿元

6 月份的数据比四月份五月份都强,而且步入了同比正增长

这里边有基建类融资和 45 月信贷需求集中释放的因素,但这说明企业在 6 月份并没有因为前期的疫情而彻底改变对后边的预期。同时政策确实是在发力经济。

从 21 年 10 月份开始,失业率出现拐点向上,一直到 4 月份的 6.1%。其中青年失业率高达百分之十多的现象还引起了广泛讨论。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企业收缩,主要是靠熟手,没有多大意愿招新手。

现在 5 月份 5.9%,6 月份 5.5% 连续回落。这和企业预期改善可以对得上。


对于房地产,7 月份断供事件愈演愈烈,大家对期房已经抱起了强烈的观望甚至是回避的态度。各家银行给的说法是风险总体可控。这在房地产 7 月第一周的数据已经有了反馈,但是到底这个事件会如何演绎,会不会进一步造成对购房的负反馈甚至进入不良循环,需要更多的数据来支撑。

从上半年给出的数据来看,投资端依旧在走弱,这说明了一切问题。

房企已经摆烂了,还能给钱投资开发?

1—6 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68314 亿元,同比下降 5.4%;其中,住宅投资 51804 亿元,下降 4.5%。


投资回暖但需要政策进一步支持引导,消费,出口有压力。对于市场来说,消费股和基建股。CPI 外围加息,流动性友善程度下降,会加大对成长股的业绩要求。

基建方面:重卡数据率先环比回暖,还有挖掘机同比下滑收窄。但是房地产期房事件对后续的基建空间会产生压制,目前预期比之前有所下降。至于消费的汽车和家电下乡,在收入和便宜之间,理性上更倾向于有收入的提高后,消费才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知乎用户 资本不眠 我不眠​ 发表

二季度的数据出来了,同比增长 0.4%,果然非常难看,目测这个话题下又要争论疫情是清零好还是共存好,不过我觉得这就和争论在下坠的电梯里面做仰卧起坐好还是做俯卧撑好一样毫无意义,因为中国经济根本的问题不在于疫情,而在于债务,疫情只是引爆债务问题的导火索而已。现在几个热点问题,村镇银行和房贷断供都是债务问题的具体体现。

学过中学政治和历史课本的都知道,相对产能过剩是资本主义不可消灭的根本矛盾,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而 80 年代,在新自由主义的推动下,美国想出了一个缓解办法,就是扩大信贷和债务规模,用明天的消费能力去购买今天的产品,这样就可以缓解当前的生产过剩,但是,信贷和债务规模的扩张终究是有限的,当扩无可扩的时候,次贷危机就来临了。

而对于出口导向,经济高度融入国际市场的中国来说,这一问题更复杂。90 年代,在价格闯关失败后,政府和国企欠下一大堆三角债,中国经济陷入第一次债务危机,大量基层政府财政极度紧张,连工资都发不出去,只能想办法把债务转移给工农,结果就是国企效益低下,农民三提五统负担沉重,最后在 97 年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冲击下,银行出现大量坏账,债务雪上加霜,酿成一年后国企改制,国民经济摇摇欲坠。

不过,仅仅几年后就时来运转,2001 年,中国加入 WTO,庞大的廉价劳动力吸引了大量外资,欧美建立在信贷基础上的消费繁荣又提供了庞大的消费市场,因此,中国每年都有 20% 左右的名义 GDP 增速,使得债务被迅速稀释,当 08 年次贷危机到来之际,中国可以说是主要经济体中经济最健康的,也因此在短期内受次贷危机冲击最小。

但是,在欧美经济受到次贷危机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绝不可能独善其身,随着欧美消费能力逐渐萎靡,中国也不得不再次面对生产相对过剩的问题,而解决的办法也只能是扩大债务,特别是以房地产为基础的公共和居民债务,08 年的 4 万亿和 15 年去库存都是具体的体现。这一举措当然效果良好,成功的让中国变成 08 年之后表现最好的主要经济体,GDP 占全球的比重从 08 年的 7% 增长到 20 年的 17%,这 12 年间,中国一国的经济增量占了全球经济增量一半以上,大大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但是利有多大,弊就有多大,中国相对 GDP 的债务水平也增加了差不多 1 倍,考虑到 GDP 增速,债务绝对值增量只会更加恐怖。

而到了 18,19 年,债务泡泡实质上已经吹不下去了,才有了房地产三道红线,希望能债务问题软着陆。但是疫情急剧的冲击了中国和世界经济,软着陆变成了硬着陆,然后就有了现在的一系列问题。至于怎么解决?我只能说,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是不可能解决的,那么债务这个经济增长引擎废掉了,经济肯定是前途渺茫的,谁也没法子救。

最后强调一下,我的本意不是单方面唱衰本国,毕竟一来本国欠的主要是内债,不要担心突然抽贷,经济只会低迷不会坍塌;二来,中国经济已经是矮子里拔高个了,欧盟日本这些年债务增速一样不低,但是经济几乎零增长,现在全靠低利率在苟延残喘;三来,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问题绝不可能只是自身的问题,至少也是区域问题,甚至是全球问题。

知乎用户 李君三号机 发表

数说中国经济半年报:GDP 同比增长 2.5%

财联社 7 月 15 日讯,2022 年上半年中国各项经济数据已经公布,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 562642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2.5%。以下为财联社总结上半年中国经济重要数据指标:

附其他部分主要数据月度走势图:

二季度经济实现正增长 6 月经济数据加速修复 下半年经济有望恢复性回升

国家统计局周五公布数据显示,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292,464 亿元,同比增长 0.4%。市场人士指出,随着经济增长呈现恢复势头,全年经济增长的低点已过,三季度经济复苏趋势确定,四季度经济增速有望进一步加快。
从二季度拉动经济的因素判断,疫情冲击导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拖累效应明显,稳增长政策发力下,投资成为稳住经济大盘的支柱,尽管二季度出口表现屡超预期,但外需贡献温和。

三季度各类稳增长政策仍需保持连续性
统计局表示,一系列扎实稳住经济政策成效明显,我国经济克服超预期因素不利影响,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尤其是二季度实现了经济正增长,稳住了经济大盘,成绩来之不易。世界经济滞胀风险上升,主要经济体政策趋向收紧,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内疫情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需求收缩与供给冲击交织,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问题叠加,市场主体经营仍比较困难,经济持续恢复基础不稳固。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财联社表示,以当前的经济修复势头判断,三季度 GDP 同比将升至 5.0% 左右,消费将恢复正向拉动,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三季度消费修复可能较为温和,房地产对宏观经济还会有一定拖累,因此预期 GDP 增速仍将略低于潜在增长水平(5.5% 左右),三季度各类稳增长政策将保持连续性,财政金融对实体经济仍会保持较大支持力度。

房地产市场有望于三季度企稳
数据显示,1—6 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68314 亿元,同比下降 5.4%;其中,住宅投资 51804 亿元,下降 4.5%。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从单月数据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已经出现了连续两个月的拉升。下半年稳投资的工作会持续,客观上有助于此类指标的企稳。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耿欣欣表示,6 月商品房销售在分化中持续复苏,上半年全国延续边际改善趋势,部分高能级城市与头部房企率先于 6 月实现企稳。年初以来,房地产 “需求端” 利好政策持续加码,后续政策对房企 “融资端” 的支持有望加强,随着房企经营端、融资端的逐步修复,房地产市场有望于三季度企稳。

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后续改善幅度需关注
数据显示,6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8,742 亿元,同比增长 3.1%。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 34,192 亿元,增长 1.8%。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10,432 亿元,同比下降 0.7%。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 189,251 亿元,下降 0.1%。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6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明显向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由于消费场景继续修复,二是稳消费政策效应发挥,三是此前疫情期间积压的消费需求集中释放。不过由于经济主体消费意愿仍不算高,叠加就业压力仍不容忽视,在需求集中释放之后,对下一阶段消费表现仍持谨慎态度。

基建投资成为稳经济基本盘的重要抓手
数据显示,1—6 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71,430 亿元,同比增长 6.1%。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 153,074 亿元,同比增长 3.5%。从环比看,6 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 0.95%。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奂劼认为,上半年专项债发行保持较快节奏和基建项目维持较高开工率共同推动基建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在纾困政策不断落实下,民企经营状况开始好转,投资积极性重新有所提升,推动制造业投资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指出,当前基建投资增速加快,将能成为稳经济基本盘的重要抓手,预计全年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增速在 7-9.5% 左右。下半年制造业投资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势头,预计全年增速在 10-13% 左右,是三大类投资中增长最快的一类。

7 月工业生产有望接近常态增长水平
数据显示,6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 3.9%(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6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 0.84%。1—6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4%。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预计,短期之内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大概率稳步抬升,但是全年抬升的幅度预计不会太大。
王青指出,伴随复工复产全面到位,7 月工业生产有望加速到 4.5% 左右,接近常态增长水平。考虑到房地投资仍会有较大降幅,能否被基建投资提速完全对冲尚有不确定性,其对工业生产的拖累效应短期内还需要重点关注。

知乎用户 财联社连线​ 发表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 562642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2.5%。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292464 亿元,同比增长 0.4%。

二季度能把 0 保住已经难度相当高了,上半年整体 2.5%,其实相较于这个局面,着实不错了,至少比我想的要好。

不过今年的 5.5% 目标显然太难了吧?我觉得下半年能 5.5%,全年 4% 左右,已经绝对算得上一份不错的成绩了。

下面还是打开看看几个主要领域的数据,仔细看看下半年需要面对几大问题吧。

消费

先来看看居民消费情况

和我的感觉一致,城镇居民消费下滑格外明显,这也不奇怪,疫情影响最大的就是人口密集的城市,自然影响极大。

按品类来看,涨最多的是住!这里应该是房租吧。还真的是房东永不亏本啊。

其他增长的就是食品、交通和医疗,基本都属于刚需,其中交通很可能还是因为油价上涨了。

而服装和教育文化娱乐就变成了那个 “软柿子”,都在砍这部分消费。

为了更详细的看一下品类,再来看看社消数据。

餐饮已经惨到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它了,就拿上海来说,封闭那么久,恢复之后又大规模限制堂食,这要能好了才怪了。

就在这种状态下,我有天在回家的路上,拍了一下小区外面两条路上的关店情况,真的只有两条路,沿着小区走一个直角的距离,结果我都惊呆了。

每天从这条路走来走去,很多时候都不咋抬头看路边,现在真的看了看,感觉情况非常不乐观了。

不过有一家国旅我是非常佩服的。

他们之前 20 年那轮疫情是转型买床上用品,现在见势不妙又立刻掉头专营冷饮,可能只有这样的店才能活得下来吧。

而细看品类也是一样,粮油食品类的商品属于此消彼长,自己在家做饭就要买材料,自然会有一部分增加,剩下的还是只有药品、石油制品取得了增长。这一方面是刚需,另一方面就是国际价格暴涨,没办法,下游必须吃进。

而其他的非刚需消费,基本上能砍都在砍,汽车、家居,服装、化妆品等等。大家现在的状态基本上就是,“凑合用吧,能省点是点,没办法再买”

显然消费困局会是下半年要面对的最核心问题,因为只有消费,无论是餐饮、小商品、手机数码甚至汽车这些大商品的产业链正常运转起来,大家的收入和就业岗位才能得到保障,从而与消费形成正循环。

房地产

无需多言,顶流中的顶流。

之前预想中的市场崩溃会以房价大跳水的形式到来,没想到是以烂尾的形式出现在大家的面前了。

最近二百多个楼盘的业主搞得【停贷】事件,已经引起了银保监会在内的多方回应。

房地产这个样子,确实存在系统性风险的可能。

系统性风险开始蔓延的时候,你可以嘴硬不当回事,处理不好那就等着爆吧。

如果河南村镇银行那个事受众还可以说比较固定,对其他地区群众来说只是信心打击。

但烂尾这个问题完全不一样,各地都有烂尾楼盘的,真要蔓延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后续事态发展,很可能会让大家对新房的信心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如果新房信用崩塌了,对土地财政才是致命打击。

下半年房地产走向可能更加复杂,应对难度高很多。

工业生产

这可能是下半年唯一一个可以确定增长的方面了吧。

毕竟上半年上海的整体封城,以及同期东部沿海被波及范围过大,影响到的产业链范围太广。

下半年也很难再出现波及范围更大的疫情反复了,而且欧美通胀严重,还是缺商品的。

所以,下半年应该还是会乐观一些,可以算是下半年经济的基本盘吧。

总结

上半年真的是 20 年之后最为凶险的半年,同时由于最近两年持续的疫情影响,很多业态都到了一个临界,从而开始表现出疲软的态势。

尤其是最近房地产、信贷接连出现比较有标志性的事件,确实信号不太好。

而且这里还要再说一个就是城投债,这块跟土地财政和银行绑定很深。现在土拍不好,城投又大量接盘,这种情况下,城投债这块,隐隐觉得快到时候了。

下半年经济,要均衡的东西,显然又多了。


如果对金融、宏观经济、房地产感兴趣,可以关注公众号:白菜研究所

如果你想详细了解 CPA 的备考过程,可以看看我整理的 CPA 备考攻略,方方面面全都有,我的 CPA 通过经验都凝炼在这里了。

CPA 如何规划备考?

如果你想从事经济分析类的工作,可以看看我的这篇关于分析方法的文章,文中整理总结了我在行业分析方面关于思考视角、分析工具、分析方法和分析案例的详细经验,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Jarvis:金融分析师 | 如何像金融咨询公司分析师一样去进行行业分析

如果在由于要不要进入金融行业,可以我的看看这个回答,薪酬待遇水平和如何入行,一应俱全。

金融硕士目前的就业工作情况到底是怎样的,薪资待遇是怎样的?

知乎用户 Jarvis​​ 发表

其实近十几年拉动经济的不是三驾马车,而是四架,写过一个了,粘贴过来看吧:

刺激经济增长的四架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以及政府购买。

1)消费

哪有什么报复性消费,消费是和收入相关的,而且和财富结构有关,比如上海之前报道报复性消费的证据竟然是人均几千块的餐厅爆满,这是要拿显微镜才能放大的。

长期问题:资本收益压过劳动收益,投机收益压过投资收益,税收征取大于公共福利返还,长期这么下去,居民储蓄是座金山也会挖空,但是财富不会凭空消失,负债也不会凭空消失,只是转移了,超发货币时,财富自下而上的流动,负债自上而下的传递,导致的结果是财富结构失衡,消费主体有消费意愿但没有消费能力,上层有消费能力体量太少,无法形成有效的货币和商品流转。

短期问题:疫情对居民收入影响很大,尤其是第三产业,而且社会商品劳务以及货币流转是一个整体,一个人少少花 10 块钱,就会导致另一个人的收入少 10 块钱,进而也会削减开支引起更多人收入下降,让本就内需不足的问题更加严峻,靠着消费拉动 GDP 增速很难。

2)投资

经济预期下行和投资收缩是相互影响的,经济增速放缓,投资意愿下行,投资意愿下行,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要说投资萎靡最快的莫过于房地产,居民的中长期信贷直接腰部以下斩断。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灰犀牛来源于过去十几年对居民储蓄和负债能力的挖掘,宽松货币政策不是没有代价,而是都放到了未来,08 年至今也十几年了,该还债了风险也一并袭来。

投资费有关的是投资收益,投资总是要转化成销售和利润,然而居民开始降低支出,那么投资收益必然下降,导致投资无法形成利润和再投资,本人此前的文章称为投资循环阻塞,房地产的投资现在只有风险,没看到能跑赢资金成本的收益,除去城投之类不看重收益的平台,民间投资也靠不住。

3)出口

只有出口依旧坚挺,国内疫情虽然也冲击了产出端,但出口不止要看国内,还要看国外,国外状况更糟糕,根本没有能打的产能稳定供应,所以这 2.5% 的增速还是建立在进出口总额 9.8% 的增速贡献上,由此可见内部的投资消费有多疲软。

4)政府购买

一般认为是三驾马车,实则我国第四架马车更是主导地位,也就是前十几年只要和政府购买沾上边的都赚得盆满钵满,也来源于集中资源到政府部门再分配的机制有关。不说其他税收,仅土地财税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都能到达 8.7 万亿,再加上财政赤字、转移支付和自己的税收,对 GDP 贡献可谓是巨大,第四架马车是绝对不可忽视的。这也能理解为什么今年房企普遍出问题,根本没有能力拍地,取而代之的是国企和地方的城投高价拿地,因为地方要完成 5.5% 的增长指标,房企靠不住,只能靠特色的赤字货币化来筹集资金,最近的集中土拍这种现象更加疯狂了,几乎都是左手借钱右手花。

小结起来,四架马车趴窝两架半,投资消费两架以及政府购买半架,这半架主要来源于赤字货币化而不是从居民口加杠杆得到,隐形的政府债务和未来城投风险作为代价是未来不可忽视的一个大问题,靠着出口增长贡献勉强维持在 2.5%,这个是经济增长的现状,那关键问题是今年的 5.5% 增长怎么办?个人的观点仅供参考:

1)中美继续扩大谈话,美国降低关税,我国出清产能,在出口上再加一把劲,假设进出口额增速和上半年一样维持在 9.6%,去年的进出口总额是 39 万亿,那么今年的进出口额应该要达到 42.7 万亿,前半年的数据是 19.8 万亿,后半年大概还有 22.9 万亿的任务。

2)民间投资和消费按照房地产的风险来看,下半年基本是靠不住的,能把现阶段的烂尾风险,银行风险不说处理,能够稳定住就是最好的结果了,但很难对 GDP 增长再做太大贡献,内循环涉及到分配改革,投资循环阻塞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

3)政府购买,大概率继续学习日本模式,通过政府部门加杠杆来降低企业和居民的加杠杆压力,但也要保证钱花在经济民生上,否则很容易酿成更大的风险。与其让地方靠着城投赤字货币化,不如中央的背书来负债,发行特殊国债,但还不到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阶段,现阶段很多人不投资的原因不是因为没钱,而是没有稳定的投资品,特殊中央国债信用必然是最好的一批。地方政府信用本身不如中央强,再借个城投的壳子,任由地方瞎搞以后的金融体系雷更大。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经济增长是 gdp 这个数字重要呢,还是长期良性内循环、居民生活质量更重要,大量的产能内部 14 亿人消耗不掉,要靠不断地出口政策扶持和对外妥协来出清,也不是长久之计。经济下行虽然风险频发,但不能用更大的金融风险来换短期的经济增速。有时候目标定低一点,更遵循经济规律一点,参与者也不会都这么累。

知乎用户 王克丹​​ 发表

省流版本:下半年的增速最少为 8.1%

2021 年上半年 GDP 为 532167 亿元,以 2021 年为不变价格,上半年增长了 2.5%,那 2022 年前两季度 GDP 约为 545471 亿元;

2021 年总 GDP 为 1135670 亿元,下半年 GDP 为 611503 亿元;

如果实现 5.5% 的增长目标,2022 年全年 GDP 应该为 1206572 亿元(2021 不变价格),这意味着,下半年的增速为 8.1%。

至于上一次年 GDP 增速 8.1% 以上嘛 (此处是全年而非半年,不考虑 2021 年相比 2020 的特殊情况),那还是十年前了。

知乎用户 尹二蛋​ 发表

经历了吉林和上海两地因疫情导致的大规模封控以及其他地方的零星封控,再加上房地产等行业的萧条以及复杂国际形势带来的各种因素。

我觉得应该不是太意外,意外也只是觉得确实二季度 0.4% 太过差劲了。

存量博弈这个词这几年都已经烂大街了,大家听的耳朵都起茧了,可是没什么办法,现实就是这么个现实,没有技术革新,产业转型没完成,就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光嚷嚷着调整政策能有什么用?

政策要是这么万能,斯里兰卡至于政府都破产吗?

当然,我也有不太理解的地方,那就是为什么经济形势如此糟糕的情况下,会有一些人抱着看戏甚至幸灾乐祸的态度。

你说他要是美国人、日本人、英国人哪怕是毛里求斯人都没问题。

可令人诧异的是,竟然是一群中国人,很神奇啊朋友们。

算了不说了,没啥意思,也不是第一天上网冲浪,又不是不知道这群人到底是什么人对吧。

现在的问题应该是下半年怎么搞的好一点,5.5% 这个增长率应该是不用想了,毕竟当初提出目标的时候,也料想不到多出了这么多事端来。

国际形势就是这么个形势,全世界都想抢蛋糕,都想拼命的往自己手里划拉钱,这个我们是改变不了的,也是无权阻止的。

既然如此,那我们不如先做好国内的稳定,因为大国的内政一定是最重要的。

如何保证民生,如何解决当前几个热点问题中人民群众遇到的困难,是对我们国家政府的一个考验,更是保证内部稳定的定海神针。

你叫人民政府,那为人民服务一定是第一位的,为人民服务既然是党和政府的初心和宗旨,那保障群众切身利益、严惩迫害人民群众的贪官污吏就是份内的事。

说白了,近期发生的这些事,里面的官商勾结问题一定极为严重,坑害人民群众的资本该死,与他们沆瀣一气坏事做绝的官僚利益集团难道该活吗?

乱世用重典,什么经济犯罪慎杀,什么学习西方废除死刑,这时候都该滚的远远的。

解决了群众的问题和要求,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是永远战无不胜的不二法宝。

再来,面对复杂纷扰的国际形势,我们必须继续增强军事力量,保证国防安全的同时也要保证我们的市场地位。

近半年来,我们的外贸出口做的很好,包括我认识的做外贸的朋友在内,确实反应这两年赚到了钱。

但是就像上面说的,不只我们想赚钱,别人也想赚钱,甚至有人都想抢钱,那样的话,我们手里枪杆子不硬不行。

最简单的例子,现在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搞得非常好,但是你的技术、产品想要走出去,想要壮大,想要瓜分市场,想要制定行业标准,想要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些是能够凭借技术先进和一堆协议废纸就能换来吗?想换来这些,讲句难听的直白点的,最终靠的还得是海军吧?

我们是不会学美英那样用军舰打开市场,但是起码军舰可以保证我们有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好了,要吃饭了,最后说一句吧。

经济不好就是不好,要认,我们不也用和什么别的国家对比,他们烂他们的,我们做好我们的。

还有一些人建议你少带节奏,尤其是我国东南小岛上的领工资的群体。

2.5% 差是差了点,但那也是跟自己的预期比显得差了,这根本算不上什么让你们兴奋的点。

其实我劝 1450 们一句,大陆发展的越好你们才越该兴奋,大陆发展的越差你们才真正该如丧考批才对。

毕竟大陆好了,给你们的让利都能让你们赚的盆满钵满,哪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了世界第一超级大国,你们本身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更是大大的有。

到时候兜里揣着满满的人民币,美国爸爸变成了美国妹妹,日本大哥哥变成了日本大孙子,你们也不用整天人家问起来连自己的国家是哪里都不知道,死了也不当一个没家的鬼。

但是,你们期盼大陆差甚至死,我觉得真不是一个正常人该有的脑回路。

逻辑很简单,一旦大陆遇到了无法解决的经济困难。

汹涌民意之下,你们觉得大陆会怎么做呢,我亲爱的台湾同胞?

知乎用户 李哪托​ 发表

解读半年报 | 二季度经济增速 0.4% 背后的 “痛点” 与“亮点

本文核心观点:

1、二季度中国经济实现 0.4% 增速,在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之下,守住了不失速的底线;

2、从全球来看,2022 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中美经济周期将再次反转,东升西落;

3、下半年经济内生性增长的核心 “痛点”:企业发展信心仍需恢复,稳就业挑战最大;

**4、**近期与企业家交流时常听到一句话,“心气大不如前”,主观感受是难以测量却更加真实的;

5、建议各部门、各地方在下半年需尽快打响中小企业 “信心恢复战”,使经济实现内生性复苏;

6、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 的关键阶段,需要向技术创新驱动跨越;

7、只有有效创新(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与有为资本(具备价值创造能力的资本)深度结合,创新的效率才能大幅提升,中国才能成功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

8、2022 年二季度,代表科技创新的高技术产业投资,是疫情以来的持续性 “亮点”;

9、当下投资机构手里并不缺 “子弹”,下半年股权市场投资额将实现大幅回升;

10、有效创新与有为资本的结合不仅是下半年最大的确定性,也是长期经济发展的重要 “亮点”。


7 月 15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初步核算,2022 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 562642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2.5%。其中,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292464 亿元,同比增长 0.4%。

2022 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在内部新一轮疫情冲击,外部俄乌冲突、地缘经济分裂和全球高通胀的复杂严峻发展环境之下,通过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等方式,努力使经济运行回归正常轨道,守住了不失速的底线(即出现负增长)

**从全球来看,2022 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增速将进一步放缓。**在 IMF_(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中,将 2022 年全球经济增速下调至 3.6%(前值 4.4%),其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下调至 3.8%(前值 4.8%),发达经济体下调至 3.3%(前值 3.9%)。_

而往前看,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所处的经济周期将再次反转,东升西落。

中国经济在 “新常态化防控” 下,从 4、5 月份的经济 “谷底” 将逐步走向新一轮复苏期。

而美国、欧洲等西方发达经济体为应对四十年未有之大通胀_(美国 6 月 CPI 同比 9.1%,欧元区 6 月 CPI 同比 8.6%)_,央行开始 “暴力” 加息缩表,这将错杀其市场中的有效需求,使其经济加速步入衰退期。

2022 年,中国经济依然有望继续领涨全球主要经济体。

一、下半年经济稳增长的核心 “痛点”:企业发展信心仍需恢复,稳就业挑战最大

二季度经济虽实现了 0.4% 增速,守住了不失速的底线,6 月份主要经济指标边际改善,但恢复的基础还不稳固,下半年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稳经济仍需付出艰苦努力,绝不可掉以轻心。

1、经济实现内生性增长的 “钥匙”:恢复中小企业的发展信心

**从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伴随着美国等西方发达经济体为应对四十年未有之大通胀开始 “暴力” 加息缩表,全球总需求在下半年将开始大幅下降,海外供需缺口收窄,这也将对我国下半年出口形成一定的压制,稳增长的重心则落在了内需,也就是投资和消费。

而二季度末经济实现环比修复的原因在于政府部门对经济活动进行了补缺,财政支出配合基建投资发力_(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 7.1%)_,稳住了经济大盘。但经济从环比修复到实现真正的复苏则需要私人部门接力政府部门开始发力,即企业投资与居民消费发力,经济实现内生性的增长。

私人部门中居民消费是随着收入预期改变的,政策对于有效需求的刺激往往 “治标不治本”,只有居民收入预期向好,居民才会增加消费。收入预期向好则需要企业实现投资发展,而企业实现投资发展的前提是具备发展的信心。所以,私人部门发力的大前提是企业具备发展的信心,信心越大,发力则越大,反之亦然。

**此外,市场比较关注的房地产投资也是同样的逻辑。**2022 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68314 亿元,同比下降 5.4%,房地产是上半年经济稳增长的主要拖累项,即便今年以来房地产政策开始突出因城施策实现 “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的目标,但在 “房住不炒” 的定位下,居民收入预期不改变,居民的真实购房需求将被遏制,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将会十分困难,房地产企业普遍面临的债务问题也难以解决。

但自 2020 年疫情发生以来,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长期承受着上游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所带来的供给冲击;下游消费持续低迷所带来的需求收缩;叠加疫情反复且防疫措施不断升级,生产经营活动频繁受阻,从而造成发展的预期及信心持续转弱的三重压力。

**当下,经济虽实现了环比修复,但中小企业发展信心并未完全恢复,这将是下半年经济实现内生性增长的核心 “痛点”。**因为,中小企业贡献了 50% 以上的税收、60% 以上的 GDP、70% 以上的技术创新、80% 以上的城镇就业、90% 以上的市场主体数量。所以,中小企业的问题并不仅是微观个体的问题,还是最大的宏观问题。

从具体数据来看,6 月 PMI 为 50.2%,时隔四个月后重返扩张区间(2 月 50.2%、3 月 49.5%、4 月 47.4%、5 月 49.6%、6 月 50.2%),PMI 作为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反映出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向好,经济整体实现环比修复。

但从大、中、小型企业 PMI 来看,6 月大型企业处于扩张区间,中型企业重返扩张区间,而小型企业在今年以来持续处于收缩区间。大型企业 PMI 为 50.2%,比上月下降 0.8 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中型企业 PMI 为 51.3%,比上月上升 1.9 个百分点,重回临界点以上;小型企业 PMI 为 48.6%,虽比上月上升 1.9 个百分点,景气水平虽有所改善,但仍低于临界点。

此外,6 月 BCI(长江商学院中国企业经营状况指数录得 42.9,虽比 5 月份的 37.3 有一定幅度的反弹,但仍大幅低于分水岭(50 为指数的分水岭,以上为乐观,以下为悲观)。**企业融资环境指数也仅从 5 月的 40.9 小幅反弹至 6 月的 44.3,同样低于分水岭。**因 BCI 相比 PMI 更偏向民营中小型企业,是由企业销售前瞻指数、企业利润前瞻指数、企业融资环境指数和企业库存前瞻指数以算术平均的方式构成,这充分反映出当前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信心仍未完全恢复。

**近期,我们在与一些中小企业家交流时常常听到一句话,“心气大不如前”。**企业虽伴随着经济从 “谷底” 修复,逐步开始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但心气,也就是信心并没有完全恢复。有时经济数据是客观 “冰冷” 的,但主观感受是难以测量却更加真实的,而这一只 “看不见的手” 之力量却无比强大。

今年以来,宏观政策已持续发力恢复中小企业信心。**建议各部门、各地方尽快打响中小企业 “信心恢复战”。首先,**要坚决防止疫情防控简单化、一刀切,根据各地方实际情况建立疫情防控长效机制,更加科学精准化;**其次,**要继续深化 “放管服” 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最后,**要站在微观市场主体需求的角度,落实好已出台的助企纾困存量政策,**同时,以企业信心为政策着力点,研究出台超常规的增量政策,**给予企业多方位的政策扶持,助力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恢复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经济实现内生性增长的 “钥匙” 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信心,只要中小企业的信心实现恢复,中国经济当前环比修复的动能就会转化为更为强大的复苏势能。

2、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挑战:稳就业

**4 月 29 日季度政治局会议曾对后续经济社会发展作出 “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 的清晰判断。在新三大挑战中,下半年最大的挑战便是稳就业。**虽然,6 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至 5.5%(前值 5.9%),但 16-24 岁年轻人的失业率上升至 19.3%(前值 18.4%)。此外,7 月份破千万的高校毕业生将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稳就业的压力将会大幅增加。

**此外,市场微观行为往往滞后于宏观经济周期,失业同样如此。**在疫情冲击最严重的时候,很多企业停工停产,但那时并不会出现大规模裁员的情况。当经济逐步进入复苏,企业实现复工后,发现新增订单锐减,伴随着财务状况的持续恶化,便会下定决心裁员,这时失业率会大幅提升。

7 月 7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福建主持召开东南沿海省份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时讲到,“1.6 亿多户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的韧性所在,保住市场主体就能支撑稳就业、稳经济大盘”。

7 月 13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就业是头等民生大事、稳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有就业才能创造财富、增加收入,进而带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继续通过保市场主体稳就业。持续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打通落实堵点,实行社保费缓缴、稳岗返还、就业补助等打包办理”

**下半年,相比于全年其他经济目标,最需要保住的目标是失业率在 5.5% 以内。**在复杂严峻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如果能够保住失业率目标,经济活动能正常运转,哪怕最终经济增速没有达到 5.5% 左右的全年目标,也是十分成功的。而中小企业贡献了市场中 80% 的就业,稳就业则必须要稳住中小企业,只要让中小企业具备充足的发展信心,就业岗位就会实现内生性的扩张。

二、长期经济发展的重要 “亮点”:有效创新(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与有为资本(具备价值创造能力的资本_)_的深度结合

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 的关键阶段。2021 年中国人均 GDP 为 1.25 万美元,已接近世界银行最新设定的高收入国家标准人均 GNI1.2695 万美元。而能否成功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主要看驱动经济增长的动能能否实现由要素投入驱动(依靠资源或者廉价劳动力),向技术创新驱动(激发市场微观主体创新发展活力)的跨越。

此外,到 2035 年中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_(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 GDP 约 2.2 万美元),实现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这则需要在保持在一定经济增速的前提下(2035 年之前保持平均经济增速 4.8% 以上)_,继续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1、有效创新在政策支持下加速发展

在近三年的中国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摆在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在 2021 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七大政策部署中,提出 “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

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2022 年 4 月 29 日季度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强大而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要坚持重点布局、梯次推进,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2022 年 8 月 1 日起,工信部印发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也将正式实施,办法中提出,“‘十四五’期间,努力在全国推动培育一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从 2022 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来看,代表科技创新的高技术产业投资,尤其是其中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是 2020 年疫情以来经济发展中持续性的 “亮点”。**2022 年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 20.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 23.8%、12.6%。**高技术制造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 28.8%、28.0%;**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 13.6%、12.4%。

此外,在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4% 下,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6%,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 6.2 个百分点。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 111.2%、31.8%、19.8%。

从 PMI 数据也可以看出,虽然 6 月制造业 PMI 为 50.2%,仅略高于临界点,但是高技术制造业 PMI 为 52.8%,表明高技术制造业具有更强的发展韧性,在创新驱动的经济环境下,创新型企业对未来市场发展预期较强。

2、传统金融体系难以支持有效创新高效发展

从世界各国实现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只有有效创新与有为资本实现深度的结合,创新的效率才能大幅提升,经济才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虽然,伴随着宏观政策面的调整与经济结构的转型,科技创新对经济的贡献度在逐步提升,但是,贡献 70% 左右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依旧长期面临着 “融资难、融资贵” 的难题,尤其在疫情反复的当下。

**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债权融资长期占主导地位。**而债权融资中,即便宏观货币政策层面多次强调支持科技创新,如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等,**但创新型中小企业往往缺乏大量的固定资产作为抵押,难以实现融资,**这便挤压了企业的生存与创新发展空间。

**在直接融资体系中,全面注册制改革及北交所设立前,资本市场没有创新型中小企业实现上市融资的通路,**VC、PE 等股权型资本因投资退出渠道不畅通,更是难以普适性地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

3、全面注册制改革使有效创新与有为资本深度结合

2021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 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2022 年 4 月 29 日季度政治局会议提出,“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在资本市场近三年的注册制改革,以及 2021 年打造 “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的北交所设立下,资本市场正在快速补足其帮助创新型企业实现融资发展的功能。注册制下科创板已有 40 余家未实现盈利的创新型企业实现上市融资发展,北交所更是彻底打开了创新型中小企业实现上市融资发展的大门。

2022 年上半年,在新一轮疫情对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的情况下,**A 股市场共有 178 家企业实现 IPO,募集资金近 400 亿美元,融资额创下 2011 年以来上半年 IPO 发行的同期历史新高。**与全球市场相比,A 股市场融资额占全球 IPO 融资额的近 40%,成为全球第一大 IPO 市场,超过同期美国 IPO 市场 133%(上半年美国 IPO 融资额为 170 亿美元)

**而打造 “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的北交所也将加速发展。**同样上半年受疫情影响,1 月—5 月北交所分别受理企业家数仅为 1 家、0 家、6 家、4 家和 13 家,但 6 月份有 92 家创新型中小企业申请在北交所上市获受理。可预计下半年北交所将持续加快上市审核速度,预计全年北交所上市企业将突破 200 家。

在资本市场全面注册制改革下,资本将更好的发挥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强化资本市场在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循环方面的重要功能;使更多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实现直接融资发展,从而持续深化中国经济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从 2022 年一季度一级股权投资市场来看,募投两端均因疫情影响出现了一定的下滑,一季度市场募资额为 4092.7 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 3.2%;一季度市场投资金额为 1968.22 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下降 47.1%。虽然投资额大幅下降,但募资额远高于投资额也意味着当下投资机构手里并不缺 “子弹”(2021 年募资总规模达 2.2 万亿元人民币,创十年来的新高)

可预计,伴随着下半年经济逐步进入新一轮复苏期,股权市场投资额将实现大幅回升。此外,一季度投资案例数及投资金额排名靠前的便是 IT、半导体及电子设备、生物技术 / 医疗健康等科技创新型行业。

**2022 年下半年,资本将加速流入创新型企业,实现有效创新与有为资本的深度结合,这不仅是下半年中国经济最大的确定性,也是长期经济发展的重要 “亮点”。**对于大量具备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而言,应在尽力重拾发展信心,实现稳定发展的同时,抓住当前的危中之机_(企业资本化机遇期)_,走在经济周期曲线之前,提早制定企业资本战略规划,实现长期价值化发展。

本文作者系增量研究院院长张奥平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写在前面的话:

2022 年 7 月 15 日。作者告读者:

本文已多次在知乎发表,但我已经心灰意冷,本来不想再发。近日有些读者私信我想让我重新梳理继续写下去,借二季度 GDP 发布之际重新发出。由于之前写作周期较长,难免有前后行文风格不统一的问题。经过一年的体会,对之前一些观点现在认为也有些缺失,近期将对本文略作修改,如有可能会补充完毕。

**前文:**本人工作至今已十余年,目前在一家国营贸易型企业,同时为该企业的三级单位负责人。我本人是工科出身,经济学(尤其是宏观经济学)并非是我的专长。但由于从事铁矿石、钢铁行业多年,是中国经济中广大基层工作者的其中一员,不可避免的和各位一样都对中国经济的真实情况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在同事、朋友及领导的帮助下,辅助以网上大量的资料和数据,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推理产生了一些谬论,供各位读者指正。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和你认知中的中国经济情况并不相符的观点,还请各位能够冷静看待。**如果你认为我错了,请你指出我的具体错误并帮助我改正;如果你认为我正确,但你并不爱听,也请你手下留情,慢点举报。**毕竟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我和你一样都希望中国经济能够蓬勃发展,老百姓和打工人都能够生活的蒸蒸日上。但想实现这个目标,讳疾忌医、鸵鸟政策是不行的。首先我们得知道问题在哪,才谈得上改正。

另外一些读者提到,本文对于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的作用(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谈及甚少。一方面我国经济主要还是靠货币、投资驱动的内生动能经济,对外贸易和海外投资占经济的比重非常小,本文还是以介绍过去 14 年的主要逻辑为主;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尤其是中国的宏观经济)是一个扰动非常多的模型,我本人非经济学专业,能够梳理出国内的大逻辑已经让我精疲力尽,再叠加外部因素就实非我能力范围内了,还请各位读者原谅

那么以下是正文:


1、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中国策略

由于我本人参加工作在 2008 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 年恰好成为了中国经济的一个关键分水岭。因此我将首先通过 2009 年发生在中国经济系统中的大事——四万亿刺激政策,来梳理一下中国经济自 2009 年以来的发展动能,并由此理出过去十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从而帮助各位读者准确掌握当下中国经济发生的诸多重要事件的深层原因。

由于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中国经济在 08 年四季度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进出口总值出现负增长、第二产业的增长率下降到了 6.1% 的低位、同时第三产业也出现明显回落,增长率来到了 7.4%(注意,此时投资还尚未占中国经济中的绝对优势地位)。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此次危机明确指出:**这场危机来势之猛、扩散之快、影响之深,百年罕见。**中国经济的 GDP 增速在 08 年四季度下降了 4 个百分点,形势不容乐观。为了避免中国经济 “硬着陆”,中国推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实施这十大措施,到 2010 年底约需投资 4 万亿元,这就是所谓的“四万亿刺激政策” 的发生背景。

这里我要先陈述三个基本问题:

第一个问题,即四万亿从来不止是四万亿。所谓的四万亿刺激计划是一个象征,他代表了中国的货币政策更加的激进,发行量从这一年开始也显著增加。我们来看一张表格:

年份当年末 M2 指标值(亿元)当年发行货币量(亿元)
2007 年40.34 万亿5.79 万亿
2008 年47.52 万亿7.18 万亿
2009 年61.02 万亿13.50 万亿

换句话说,自 2009 年四万亿刺激政策推出以后,整个中国的金融体系在国家的鼓励和支持下,辅以央行的多种政策工具,全年发行的货币量不仅超过了四万亿刺激计划中的数据,更远远超过了 07、08 年的货币发行量之和,因此 09 年可谓是中国 “货币超发元年”。自此以后,中国的货币政策告别了过去的稳健温和,通过接连不断的货币激进扩张,大量落后城市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高铁的接连贯通也改善了原本并不太方便的省际交通,因国际金融环境恶化而面对危机的中国制造业也得到了流动性的注入,扛过了最困难的时候,整个中国经济重新进入了正反馈循环,走上了蓬勃发展的快车道。

第二个问题,现代金融体系下货币是如何扩张的?

一个现代国家货币总量的扩张并不是真正有一台印钞机在印钞,现代货币扩张是通过央行 =》商业银行 =》市场进行逐级传导的。央行向商业银行扩张货币很好理解,央行通过 MLF、逆回购、央票等工具调整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从而达到扩大商业银行流动性来支持商业银行向市场投放货币的效果。那么商业银行是怎么向市场扩张货币呢?我通过一个例子来详加说明:

假设有 A、B、C 三家企业同时向银行申请贷款,毫无疑问银行要审核三家企业的资质情况。根据最终审查结果,A 企业得到了 85 分,B 企业稍差但也有 70 分,C 企业被银行认为经营情况不佳,仅得到了 60 分。在 2009 年以前,假设该银行规定 70 分以下的企业不得对其批复贷款,那么上述例子里 A、B 两家企业可以得到贷款,并且贷款总量 A>B,C 企业很不幸没有获得贷款。

对商业银行来说,放出去的贷款是他的资产,央行和储户存在商业银行的存款是负债。在 2009 年后,由于央行向商业银行传导的货币增加了,即负债增加了,如果没有足够多的资产去匹配,那意味着银行的资产负债率就会提升。因此当央行的货币供应总量变多后,银行天然就有动力将负债转换为资产。但是符合前文 “70 分标准” 的企业总量不多(甚至因 08 年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经营普遍恶劣,按原标准看变得更少了),所以银行不得不降低门槛,要么将评分标准放宽(让大家都得 70 分),要么将允许贷款的分数线降低(放宽录取分数线),从而将更多的负债转换为资产。在这个过程中,货币就实现了央行 =》商业银行 =》市场的三级传导。

在评分标准 / 贷款标准降低的过程中,银行承担了以前更大的风险,这意味着银行的风险偏好提高了,同时也意味着社会的整体信用在银行眼里变得更好了(信用扩张了),因此现代货币的扩张的本质,就是信用的扩张;反之亦然,货币的收缩意味着信用的收缩。

第三个问题,2009 年起不断超发和扩张的货币,最终都流向了哪里

我们再来做一个假设。假设读者你是某家银行的行长,你的下属向你汇报有 A、B、C 三家企业来向你申请贷款,你会给谁更多的贷款呢? 根据银行的审贷原则,申请贷款的企业要么银行认为该企业完全没有风险,对其进行无抵押贷款;要么提供抵押物(或者其他企业的担保,等价于抵押物)来进行抵押贷款。根据这个原则我们来看这三家企业:

A 企业是央企的二级公司,背后有国家信用做背书,毫无疑问在【信用】的金字塔上处于塔尖的为止;

B 企业是著名房地产开发商,他虽然是一家民企,但是他拿他的土地和开发的房产做抵押。听起来这两样抵押物都是很棒的,不仅贬值的可能性极低,而且流动性很强,想要出手随时可以出手;

C 企业则很遗憾,他是一家工业企业。他提供的抵押物是他的厂房、设备。作为一家银行的负责人,你并不太了解产业,在你看来这些设备虽然是德国进口的,但和废铁无异。

这么一梳理结果似乎就很明确了,如果每一个金融从业者都是对自己负责的,那他毫无疑问首选央国企,其次是能够提供有价值抵押物的房地产企业,最后才轮到制造业和其他无法提供有价值抵押物的企业。在信用体系里,房地产行业是最特殊的,因为只有**房地产行业天然生产信用**。他的产品就是最好、最强的抵押物。也正因此,超发的货币向着国央企和房地产企业汹涌流去,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了。

同样的一组数据可以证明这个观点:

年份当年土地成交总金额(万亿元)
2008 年0.96
2009 年1.59
2010 年2.71

通过以上数据毫无疑问可以看到,正是因为有着天量货币的加持,房地产企业才可以从 2009 年起疯狂的跑马圈地,土地成交金额也因此水涨船高。而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上至建筑设计、钢材水泥需求、建筑施工、物流运输;下到家电装修、物业服务、餐饮商业等领域都因此获得了更多的订单。而政府财政收入随着土地出让金猛涨而产生了显著的增加,加之政府通过城投公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方法利用国家信用同样获得了大量的资金(后文会讲到),各地政府变得更有余力去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这同样给与上述各行业更广阔的业务机会。可以说 2009 年起,由于政府(国企)和房地产企业在信用中成为两个强磁极,超发的货币迅速被这两个主体吸引。也因此,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以及房地产投资成为了中国经济回到正轨并快速增长的双驱动引擎,围绕这两个引擎,整个中国的经济活动变得更加频繁,2008 年的金融危机也得到了克服,重新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2、 帝国的正午:09-13 年中国经济黄金时代

09-13 年可谓是中国经济的黄金岁月。在这段日子里,社会刚刚浸染汹涌而来的资本,还保持着我小时候 20 世纪 90 年代的纯真和赤诚。在货币的加持下,我们的生活模式也在不断改变:不仅城市的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高铁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互联网创新的微博微信和知乎都方兴未艾,一大批优秀的影视作品也应运而生。真可谓是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昌隆。但在正午的阳光下,我想讲讲货币超发带来的 一抹乌云

第一点就是中国整体债务率的上升

融资行为的本质,是融资人将自己的部分资产(或者未来的部分收入)抵押给了金融机构,换来了一笔当期可用的资金。那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某房地产开发商对某楼盘提前进行预售(即 “卖楼花”),购房者向开发商缴纳了预付款,并通过首付款向银行进行按揭完成了楼花的购买,获得了未来开发商楼盘的使用权。开发商则通过转移监管账户中按揭款,实现了空手套白狼。

在这个过程中,购房者通过银行按揭贷款的形式,以自己未来 20 年至 30 年的收入向银行进行抵押,换来了一笔立即可用的购房款交给了房地产开发商。使得房地产开发商将向银行的借款化整为零,通过一个个商品房按揭合同将负债转嫁给了购房者;对于未卖出的楼花部分的款项,则由开发商暂时承担,等待着下一个渴望安居乐业的朴实中国人来承接他们的负债。换句话说,09 年以来的货币扩张恰恰是我们每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作为前文所述的流向房地产行业的贷款的最终载体。而房地产开发商在过程中仅仅起了一个 “过桥” 的作用,过程中一些临时性的资金负担(比如购地、比如部分工程款、比如部分未被挪用的监管资金)由房地产开发商暂时承担,但最终银行扩张的货币全部转化为对新中国每一个家庭的按揭资产。

这里我要用家庭收入占 GDP 比重来说明居民负债对货币超发究竟有多大。如下图所示,家庭债务在过去的 12 年里占 GDP 的比重越来越高。我数据仅仅节选到了 2018 年,而同样的数据到 2021 年已经超过了 60% 以上。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政府主导的投资上。政府以未来的财政收入作为担保,在愿意支付一定利息的前提下,提前支出了未来的收入用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可能各位读者无法想象在 2009 年至 2013 年这几年里,地方政府举债有多么的容易和无序,彼时彼刻中央尚未对地方政府成立平台公司进行融资进行限制,各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自身成立的政府背景的公司肆无忌惮的以企业融资为名获得资金(在后文地方债一节我将详细介绍)。由于金融机构有将负债转化为资产的迫切需求,加之地方政府一般会对旗下公司以财政收入进行若有似无的担保,出于对政府信用的绝对无条件信任,大量的货币涌入这些平台公司,转化为了今天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客观的说,上述情况确实起到了促进各地经济发展的作用。

在这里我必须要指出,我虽然通过家庭负债率和政府负债率两个角度,描述了 2009 年以后中国债务率整体上升的情况,但我始终不认为债务率上升是一个问题。有投资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的读者一定能够明白,适度的举债对于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的。有问题的是过度举债,而这很不幸恰恰发生在了当时的中国。

家庭和个人的过度举债相信不用我赘述,各位读者在质疑这点的时候请摸一摸自己被房贷和按揭掏空的,干瘪的六个钱包,想想自己年轻时种种小布尔乔亚的理想和爱好以及自己目前骨感的现实就能理解过度举债的副作用。比过度举债更可怕的是他带来了一种恶性循环:随着房价的起飞,商品房不仅满足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 “安家置业” 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成为了全社会最好的投资品。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举债购房,这不仅锁死了中国家庭未来的部分可支配收入,同时也带动了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而房价快速上升,使得商品房作为抵押物的价值越来越高,银行也越来越倾向于将资金通过各种途径配置给房地产发商;开发商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整个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和经营就会更活跃;最后也就更吸引新的投资者来透支未来,替开发商偿还银行的债务。经典的反馈循环就此形成

同样的问题出现在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上,而且这个问题更加严重。建设这些值得我们为自己家乡骄傲的基础设施项目同样需要支付建设资金,但按各地政府原有的财政收入能力,不是谁都有能力同时开启这么大规模的建设的。换句话说,提升各地政府财政收入,就可以对银行进行更好的抵押,换取更多的建设资金。于是中国地方财政开启了依赖土地财政的滥觞,通过卖地提升了政府一般预算收入,银行看到政府财政收入提升,提升了对地方政府未来还债能力的信心,于是扩大了对地方政府平台公司的融资。

相信此时聪明的各位读者已经能够理解我想表达的意思了:超发货币带来的第一个副作用——过度举债。在这个循环中,家庭、政府、社会和经济被房地产行业深度绑定,整个中国经济对政府投资和房地产的依存度越来越高

最后我还是想说,让子弹飞真不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点就是由于国内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导致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中间成本不断攀升,经济损耗持续增加

我们首先站在银行的角度来思考贷款的流向问题,对于银行来说,申请贷款企业的行业细分实在是太细碎了,作为银行从业者来说想要完全了解产业、评价贷款企业的优劣和经营情况不仅非常困难,而且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沉淀和积累甚至是试错。但紧迫的宏观经济形势,没有给银行留下足够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如前文所述,强抵押物(房产)和强信用(国家信用)就像一个吸铁石的强磁极一样,把银行的天量货币和开发商为代表的强抵押,以及国央企、政府为代表的强信用结合到了一起,并让他们成为了货币扩张的主要受益者之一。实事求是的说,马云曾经对我国银行系统 “做的是当铺买卖” 的评价,应该是切中了我国金融系统的痛点之一。

在这里我们抛开开发商为代表的强抵押企业不谈,仅谈谈国央企。相信所有有国央企工作经验的读者都有和下文类似的体验,国央企其实在 09 年之后一下子获得这么多资金,自己也是蒙圈的,而与大量资金同步到来的是水涨船高的任务。子弹多了,却不知道靶子在哪,而 1231 的考核节点一天天逼近。与此同时,社会上需要使用资金却苦于无信用,无抵押(或低抵押)的企业有很多。在以上情况下两者迅速结合到了一起:国企在获得资金后将资金二次放贷给了需要的企业,自己通过赚取息差的方式获得收益;而需要使用资金的企业,则通过缴纳保证金的形式,从国企获得了资金杠杆的加持,以跟上整个社会流动性大幅扩张的外部形式。

两者各取所需,各得起利,表面上看是一种双赢的行为,但实质上并不是如此。如果整个金融系统的信用体系中没有国家信用这个强磁极,本来有很多企业是可以通过银行进行直接融资,并支付较低的融资成本的。现实却与之恰恰相反,但这些企业的融资需求不会改变,被迫接受了国央企做 “资金的二道贩子”,支付远高于银行贷款利率的融资成本。除了国央企以外,大量的 “资金掮客” 也应运而生(国企本质上也充当了这一角色)。这些掮客对于银行主要起一个保险丝的作用,银行只直接对这些掮客,由掮客再向细分市场提供资金。一旦细分市场的贷款出现问题,则由这些掮客想办法为银行兜底。关于资金掮客的问题,在之后的资管新规和非标环节中我还会详细讲到。

以上这种行为,事实上将商业银行和真正资金的需求端硬生生的割裂了,形成了央行、商业银行外的影子银行,影子银行在充当保险丝的同时自己也挣取了大量的息差,最终不仅增加了经济活动的流转环节,并蚕食了真正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企业的利润。

第三点,也是最后一个副作用,就是最终会因为边际效益的递减作用而让货币经济无法执行

货币就像是成瘾品。在使用的最开始,他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让你马上进入迷幻状态。但随着你身体对成瘾品逐渐适应,慢慢的你就需要越来越多的剂量来达到第一次的刺激效果。而货币也是同样情况,你的企业投资了一百万获得了十万的收益,收益率 10%。但假设你扩大到一亿投资,你企业的人员规模和管理规模也被迫同步扩大,内部的损耗也因此增加;不仅如此,由于其他投资者也看到了获益机会,整个市场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即内卷也因此开始),最终结果就是你不一定能保持 10% 的收益率,获得一千万的收益,这就是边际效益的递减作用

除了边际效益的递减因素外,投资效率不高也在加速这个过程。在这里尽管我不是很想,但我还是不得不用政府的投资行为来举例子。请各位读者回想一下在过去的十年中你老家日新月异的变化,很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一笔政府投资都是有收益的。比如你老家新建的图书馆,文化广场等等,很多政府项目其实是有公益性质的,本身并不产生投资收益。但是如前文所述,这些投资所花的资金都是通过对未来财政收入的抵押而提前透支的,地方政府仍然需要每年为这些没有收益的项目还本付息;另一方面,即使是部分有投资收益的项目,也有可能因为对投资收益的判断错误而产生亏损。比如就是被广为称颂的高铁和地铁项目,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全国大部分地铁线路都是亏损的,而且金额还不小;而高铁除了几条主要线路(比如京沪、京广等)也鲜有收益。这些表面光鲜的建设的本金全部是靠未来收入抵押获得的,而项目本身不仅没有收益,反而还需要财政收入去填补项目本身的亏损,地方政府不得已只能抵押更多的收入来换取当期的资金以继续维持新的投资甚至是填以前的坑。

我们通过 M2 总量和 GDP 的比值来对第三个问题进行总结。

想象一下读者你和另一个同事分别负责两家公司,考核指标只有营业收入这一项。起始资金相同的情况下,谁的效率越高,谁年底的营业收入就越高,考核结果就越好。M2/GDP,顾名思义指每拉动单位 GDP 所需要的货币数量。结合前文,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数据反应了一个经济体的经济效率。截至 2020 年年末,中国的 M2/GDP 比值达到 2.15 的新高。而同期美国的 M2 余额为 19.18 万亿美元,GDP 总额为 20.9 万亿美元,M2/GDP 比值为 1.09。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中国每一块钱的货币供应,只撬动了不到五毛钱的 GDP;而美国每一美元可以撬动 1.09 美元的 GDP。即使不考虑和美国的 M2/GDP 差距(因为美元作为世界结算货币有天然优势),和自己 09 年的情况横向对比,数据结果也是不乐观的。

由于前述原因,我们整个经济体的经济效率在过去的十年中下降明显,变得更加依赖货币超发带来的刺激无法自拔。通过这个数据,相信各位读者应该也能够理解,单纯的比较中国各省之间的 GDP 总量,或是不同国家之间的 GDP 总量,其实意义并不是特别大

到这里,第二部分货币扩张政策的隐忧就结束了。总结一下,隐忧主要是三方面:一是过度扩张的货币让家庭、政府和企业过度负债,锁死了政策的调整空间,并对货币扩张变得更加依赖;二是由于信用体系的不健全或是畸形,大量资金掮客应运而生,增加了经济运作的损耗;三是由于投资效率不彰以及边际效益的递减作用,整个经济体的效率变得非常低下。接下来我会对中国经济在 09 年后的几个关键节点——2014 年、2018 年,以及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做出简单的介绍。


3、2014 至 2016 年中国经济的危机和新的货币扩张政策

在 2009 年至 2013 年期间,我们不仅成功克服了 2008 年国际金融海啸的不利影响,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相信各位读者对此比我更熟悉、更自豪,在此我就不做过多赘述了。

但是,在中国经济过去五年(2009 年至 2013 年)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大量效率低下的投资项目和呆坏账被表面繁荣掩盖,但用一句已经被说烂了的话来形容,只有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希望各位读者不要认为我是在危言耸听,因为决策层其实比大多数人都更早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根据决策层原有的意图,中国同样要逐渐退出激进的货币政策,把一些产能严重过剩,经济活动严重过热的行业里的泡沫刺破,把水分挤出,实现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这个过程,按监管层原有的设想是一个缓慢的软着陆过程,要用新的动能去替换原有的动能,确保中国经济能够连续增长。当然现实往往不会按照政策制定者的意图发展,虽然政策制定者有意逐渐收紧货币供应,但在经济热潮下货币的需求量是不会配合的,因此另一个潘多拉魔盒——非标业务在 2013 年被打开了。非标业务培养了一批资金掮客,整个中国的流动性因为非标业务把内部损耗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将在未来的 2018 年将深刻影响整个中国金融市场,这里先按下不表。

而外部国际环境的复杂变化,也打乱了政策制定者原有的部署: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新兴国家市场出现债务危机,全球经济活动频率降低,都严重冲击着国内市场的信心,使中国的股市、汇率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并进而影响了金融系统的情绪,让整个国内的传统行业、实体经济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至 2014 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情况已经非常严峻了:

**我们首先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强大的动能: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14 年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名义增长 10.9%,增速比二季度回落 0.3 个百分点,创下近 15 年以来的新低。

在政府投资之外,另一项投资数据在当期的表现也不甚理想:2014 年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 14116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32.1%,降幅进一步扩大。土地购置面积,是衡量中国房地产投资未来趋势的先行指标,该指标的下跌,意味着市场未来的房地产投资意愿在持续走弱。

其次,中国 GDP 增长的另一架马车:进出口,受国际货币形势的变化和汇率的变化影响也表现不佳:当期全国进出口 2.04 万亿元,同比下降 9.7%。其中,出口 1.2 万亿元,下降 6.1%;进口 0.84 万亿元,下降 14.3%。

在数据之外,全国各地方陆续开始爆发债务危机,随着 “击鼓传花” 游戏的鼓点逐渐减慢,整个市场都开始担忧名为坏账的花最后会落在自己的手上,从而加剧了市场的恐慌。其中 10 中钢债的违约就具有典型性,符合我前文所说的中国经济隐忧中的所有特点。而我们今天回顾 2014 年,往往称其为 “中国债务违约元年”

中钢债务危机背后:民企挤占百亿现金流_财经_腾讯网​finance.qq.com/a/20140925/003452.htm​finance.qq.com/a/20140925/003452.htm​finance.qq.com/a/20140925/003452.htm​finance.qq.com/a/20140925/003452.htm传中钢欠债百亿,还有一周到期的 10 中钢债能好吗?​www.laohucaijing.com/Www_detail/index/16242/​www.laohucaijing.com/Www_detail/index/16242/​www.laohucaijing.com/Www_detail/index/16242/​www.laohucaijing.com/Www_detail/index/16242/

在前文我们提到了,货币的扩张需要信用的扩张来配合,货币和信用就像是两个共生关系的生物,缺少任何一方都无法实现刺激经济的目的。但在前述 2014 年的经济环境中,出于对未来的担忧,信用率先退潮了。每一家金融机构都恐惧自己是下一个 “10 中钢债” 的债权人,都在争先恐后的从实体经济中退场确保自己的安全。我本人从 09 年负责的一家山西的钢铁企业,就在 2014 年春节后因为 I 马赛克 B 马赛克的抽贷而破产(当然,他老板比谁都清楚自己企业的情况,早就提前把财产转移了)。银行收紧了信用额度并不意味着银行停止对市场提供流动性,只是银行对于风险的偏好变得更低,对抵押物的质量或是数量提升了。

提到 2015 年,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融资融券对股市带来的冲击。我用网上找的一张图来说明两融业务在 2014 年至 2016 年的变化情况,而对于两融业务来说不是我的专长领域,我思前想后,就不在此班门弄斧了。

以上凡此种种都在让整个社会的信用处于收缩的周期。吴秀波和林永健的《黎明之前》里有一句话,失败的连锁反应往往是加速发生的,这句话用在经济发展上也是如此。面对如此现实,政策的制定者不得不放弃原有的 “挤泡沫,软着陆” 的想法,重新走上放水的老路。

从图中可以看到,中国的 M1 增速自 2013 年以后一直在下降,而 M2 增速在 2008 年后迎来了历史极值(接近 30% 的年增速),而在这之后呈现缓慢的下降态势。各位读者可以看到 M2 的增速自 2009 年以后其实一直处于缓慢的下降过程,中间偶有波动幅度也不慎太大。但在 2015 年 12 月前后 M1 的增速突然起飞,这也就是 2016 年的放水不同于以往的地方——他直接绕过了皮下组织,直接向静脉注射成瘾品了。

在当时,政策制定者的当务之急是必须恢复市场的信心,避免信用进一步收缩让中国经济走进衰退周期。而阻止更多的企业——尤其是已经绑架中国经济的房地产企业和地方债规模已经失控的地方政府爆发债务危机是避免信用坍塌的重要一步。因此,像 2009 年一样仅靠中央财政发力,推出规模宏大的基建项目的是不够的,这轮放水的核心目的还是帮助已处于债务危机边缘的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化解存量库存,让这些企业重新周转起来,而**棚户区改造的货币化安置**是一个重要手段。货币化安置,等于直接向已经一潭死水的三线以下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注入了强心针,你原有的房子被拆了,新房还没有建设完成,给了你一堆货币,你总不能住宾馆住到房子盖好吧?而恰巧 2016 年之后的几年是中国棚户区改造建设最为疯狂的几年。因此如果各位读者一直关注全国的房地产价格,应该可以回忆起来中国房价从 2016 年开始迎来了第二次起飞,真正让普通老百姓完全不可能购房的涨价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政策制定者的这一次放水决定是否正确,我认为我并没有能力进行评价,毕竟我和各位读者任何一个人掌握的信息都是非常有限的,不能准确了解当时中国经济面临的究竟是什么险恶局面,也就不能对这轮放水做过多苛责。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全国的房地产开发商和各级政府因为这轮放水消化了部分前期失败的投资,化解了存量库存,延迟了债务危机爆发的时间,并重新获得了开发新业务的子弹。就他们自己的感受来说,“击鼓传花的鼓点突然又变得更快,更清晰了”。而中国经济因为中央政府重新使用货币刺激经济,再次克服了本来应该到来的危机,守住了 GDP 增长率 7% 的底线。


4、中场休息:寻找中国经济新增长点的尝试

尽管我对于 2016 年这轮新的货币刺激不置可否,但我们还是应该梳理一下从 2013 年新一届政府组建后整体的政策思路。应该承认,自 2013 年新的政府班子组建以来,政策制定者始终对于投资、房地产拉动中国经济的 “传统模式” 有着清醒的认识,绝大部分政策的制定都是围绕着让投资和房地产行业软着陆,同时将中国经济的引擎切换到新的行业或是领域的时间换空间政策。这里我想重点谈一谈后者,也就是政策制定者关于中国经济新引擎的探索。

在过去的八年里的探索都包括哪些呢? 我斗胆帮助各位读者梳理、回忆一下过去八年里的一些重要经济决策:首先是 13 年 9 月,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至 2020 年全国已经有 21 个自贸区;2014 年 9 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隔年,在 2015 年 2 月国家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5 月,引发**《中国制造 2025方案;紧接着同年 9 月,《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颁布;包括 “新四大发明” 在内的 “科技创新引领新发展” 口号…… 以上种种,有些看似虚头八脑无从下手,有些被人广为诟病,有些一度成为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但本质都是政策制定者对于新发展动能的探索,以及试图将货币向房地产以外行业引导的尝试。

即使一些被人广为诟病的政策,我个人认为也是无可厚非的。其实在过去十年来总有一些中国百姓本着朴素的爱国热情,批驳一些国外经济学家对于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测。但就我浅薄的认知来看,过往的发展模式出问题就是早晚的事,毕竟王权没有永恒,古往今来全世界也没有一直保持增长的经济体。过去十年没有问题不代表未来十年就没有问题;过去十年没有问题不代表我们的政策制定者在过去十年没有多次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与将倾的果断决策。因此任何对新模式的探索,我认为都是有必要的。**既然是探索,那么犯错误也总是难免的。**可能有些读者希望我多谈谈 “错误”,出于对我辛勤耕耘的本回答和我本人还算幸福的正常生活的爱惜,我不想也不能谈太多。但是同样出自我浅薄的认知,至少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没有摆脱国家投资和房地产开发这两个压在我们肩膀上沉甸甸的枷锁,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但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内部杠杆扩张的速度都是政策制定者无法预期的,在巨大的压力下,维持社会和经济体系的稳定成为了更急迫的需求,因此才有 2016 年中国新的一轮货币扩张政策。在当年度的降低首付比例、棚改货币化安置、发放购房补贴、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政策的影响下,2016 年房地产去库存效果显著,截止当年 11 月全国房地产库存量已经连续 9 个月下降。本已处于违约边缘的房地产企业再次得到了输血,并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张——这次的扩张的是三线以下城市,最终让全国再也没有低房价的伊甸园。而政府债务率也在资金加持下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至少暂时到期的债务全部得到了清偿,新的投资项目也在上马,看似中国经济又一次走上了快速增涨的轨道上。

但是今天回头观看,本段开始时所陈述的政策制定者的根本目的——时间换空间,始终没有改变。给心肌梗死的病人打了一针吗啡并不意味着以后每次你犯病都有成瘾品在边上伺候着,2018 年一场新的风暴就要出现。


5、新的风暴:非标业务与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的推出

在这里首先要说一个在 2010 年至 2018 年期间几乎每个成年人都知道、参与的金融活动——银行理财。这期间可谓是银行理财的黄金年代,著名的口号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就诞生在这段时间,银行理财的总规模也从 2012 年的 5.58 万亿增加到 2016 年末的 33.64 万亿。在此期间,各种类型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特点就是收益固定、保本。很多读者可能并不清楚银行理财对于银行究竟有什么意义,也不清楚为什么 2018 年以后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为什么逐渐消失了,接下来我将逐一回答这两个看似和百姓日常息息相关,但本质上决定了中国经济命脉的问题。

在这里首先要解释一下非标的概念。债务分为标准化债务和非标准化债务,所谓标准化债务指满足等分化、可交易、信息披露充分、集中登记、公允定价和在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所进行交易的债务;相对应的非标准化债务就是不满足以上条件的其他债务,最典型的就是在 2010 年至 2018 年期间风靡中国的固定收益类公募资管产品,比如公募银行理财和资金信托计划。

在这篇长文的开始我们提到过银行大致的对外贷款流程,也就是标准化债务形成的过程。虽然在 09 年以后社会整体信用是扩张的,但仍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很轻易的从银行得到贷款(或者叫做标准化债务)。这里边有企业本身的信用问题,有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原因(比如 17 年以后的房地产行业),不一而足。但中国经济当时仍在高速增涨的轨道上,这些企业只要能够获得资金,收益仍然可以覆盖相对高企的融资成本,这就给了非标准化债务的出现和快速增涨提供了客观条件。

除此之外,非标准化债务对于银行来说还有规避巴塞尔协议和资本充足率的重要意义。考虑到过多的专业词汇对读者的阅读体验影响,这里就不深入展开介绍资本充足率和巴塞尔协议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百度查阅。简单来说,首先各位读在银行用来购买理财的资金是不进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因此银行可以自由利用这部分资金而不用考虑资本充足率的限制。其次,在 2018 年以前理财资金的去向并不是穿透式管理的(不追究最终用款人),因此只要简单的嵌套一两个资金掮客,这笔资金的去向就是完全合规的。最后,理财资金的受众都是无法通过标准化融资来获得资金的企业,这些企业为了保证自己的流动性往往愿意接受高额的资金成本。三者共同作用,就能解释为什么银行宁可付出比同期存款利息高的多的费用,也要千方百计的忽悠各位读者去购买他们的理财产品。看似读者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获得了 5%-7% 的高额固定回报,但在最疯狂的年代,银行和他们的通道轻易的挣取了高额的利息差,而通过非标准化债务融资的企业也由此稳定了现金流并通过投资获得了足够偿付以上成本的收益,是一个老百姓、银行、通过非标融资的企业皆大欢喜的结局。围绕银行理财的天量业务需求,白手套、资金掮客们蜂拥而至,充当着银行和实际融资企业之间的保险丝、安全垫。这些资金掮客的存在不仅推高了非标产品的融资成本,大量的权力寻租和腐败行为也在肆意增生。

这个看似美好的多赢童话,随着前文提及的货币扩张产生的问题逐一暴露,而变得愈发现实。实际融资企业由于中国经济的整体增速放缓,边际效益递减的作用,以及整个经济体内部损耗的增加,投资回报率慢慢无法覆盖非标债务高额的融资成本,呆账坏账因此形成,但由于银行这部分资金并不纳入资产负债表(属于表外业务),风险并没有被真实暴露。而本应被 “房住不炒” 严格调控限制的房地产企业仍然可以轻松的依靠非标融资获得输血,受严格控制的地方政府也可以轻松绕过严格控制的显性地方债规模,通过城投公司或是其他非标融资方式拿到资金继续着各地的 “锦标赛”。2016 年以后,随着新的一轮货币扩张导致中国政府,家庭和企业的债务率再次抬头,16 年所面临的呆坏账问题导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不但没有解除警报,反而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对非标监管就越发变得迫在眉睫,这也就是 2018 年针对非标融资的资管新规推出的背景。

经过 2017 年底的意见征求稿后,2017 年 11 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 “资管新规” 征求意见稿)**正式公布,他的核心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

1、打破刚性兑付:银行如果要推出理财产品,根据资管新规的要求被禁止承诺保本付息,也就是说银行不得再为客户的本金或收益兜底,通过告诉投资者任何投资都有风险来缩小理财规模;

2、防止期限错配:比如你买某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是 1 年,但银行理财将你的钱投资到另一个产品的期限是 2 年,这就是明显的期限错配。禁止期限错配的意义在于**打破固有的资金池,**换句话说,以后只允许一个萝卜(一个理财产品)一个坑(对应一个投资人),不允许把萝卜统一放在一个大锅里随用随盛。

3、打击资金掮客和通道业务:在原有模式下,假设 A 银行从央行拿到一笔钱,原本应该贷款给企业,但实际过程中它借给 B 银行 - C 信托 - D 券商 - 实体经济,资金在金融业内空转,过程中大大抬高了资金价格,加重了实体经济的负担,让边际效益天花板到来的更早。根据资管新规的要求,从银行到最终用款企业之间的业务结构被大大简化,不仅打击了挣取息差的掮客,同时也让穿透式监管变得更加容易,对于具体行业(说的就是你,房地产)的调控措施会变得更有效。

4、将银行的表外业务回归表内:以上三点都是为了此条服务的,资管新规的最核心目的是将以前银行的表外业务拉回到表内,拉回到银保监会的监管范围内,受坏账率、资本充足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指标的约束,从而避免金融风险爆发让中国经济硬着陆

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于 2017 年 11 月发布)的出现无异于在金融市场上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如果各位读者能够耐心看到这里,我相信一定能够明白一个道理,即某项政策可能出发点是好的,但很可能因为现实的困难而推行不下去。资管新规在推出伊始即面临这样的窘境:

首先,经历了多年发展的银行表外业务一夕之间让银行转回表内就有些不现实。姑且不论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是否满足扩张表内业务的要求(这两项还可以通过扩充资本、降低准备金率来实现),单就从实际用款企业来说,以前靠非标输血,愿意承担动辄月息 1 分(月利息 1%)以上融资成本的企业,他要是能走标准化融资谁愿意靠非标输血呢? 不恰恰就是因为通过标准化债务他拿不到钱,才被迫走的非标吗?

其次,打击资金掮客和通道业务出发点是好的,但客观上两者也给银行起了隔离风险、充当保险丝和安全垫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从业者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意愿快速退化。根据资管新规的要求,银行被要求对投资对象进行直接管理,无异于一个之前备受呵护从未踏入社会的苏联儿童,现在直接给他发了一把枪让他去斯大林格勒抵抗德意志国防军第六集团军。

最后,整个中国经济也将因为资管新规面临巨大的考验。各位读者可以假想一下自己是一位靠非标债务融资输血的企业主,没有资管新规的情况下每年非标债务到期后再重新续一笔同等金额的,对自身企业的影响不会太大,即使是有一定的时间差也可以靠过桥资金妥善衔接。但资管新规的推出,让你到期的非标债务必须转成标准化债务。如果转不了,你只有两条路可选:**违约或承受现金流的硬损失。**可以想见未来整个中国经济将面临大量债务违约的压力,经济韧性面临空前挑战。

融资渠道2018Q1201720162015
银行贷款40%17%9%20%
非标融资1%12%7%6%
境内证券7%5%14%14%
海外融资4%4%2%3%
按揭贷款48%62%68%58%

如上表所示,资管新规的出台导致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到期的非标债到期无法偿还,严重威胁到了整个中国金融系统的稳定。银行在此情况下,被迫加大了对房地产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以时间换空间,最后大量表外融资(委托贷款、信托)被迫转入了表内(银行贷款)。

这轮巨浪暂时过去了,但在目力所及的未来,呼啸而来的潮水源源不绝,在悲观的预期下中国经济迎来了关键性的 2018 年。


6、诸神的黄昏:2018 年后信用债违约的常态化

可能各位读者觉得我有些危言耸听,我们先用一组数据来回顾一下 2014 年至 2020 年信用债违约的情况:

年份违约信用债个数违约信用债总金额
2014 年1015.59 亿元
2015 年33114.94 亿元
2016 年80222.41 亿元
2017 年1648.02 亿元
2018 年117888.33 亿元
2019 年122715.37 亿元
2020 年77656.21 亿元

通过以上表格也可以证实我们前文的结论,2014 年开始整个经济活力开始下降,信用违约风险开始暴露,在 2016 年迎来了短期高点。但得益于当年大量的货币扩张政策,2017 年信用债违约从数量到金额都出现了明显下降,而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在 2017 年底的推出直接让 2018 年全年信用债违约金额超过了 2014 年至 2017 年总和的两倍,可以说 2018 年是中国的信用债违约元年

在严厉的资管新规下,整个中国经济再一次迎来了信用的拐点。由一个循环向另一个循环切换,在新的循环下,流动性受资管新规管制无法按原有路径流入信用较差的企业——> 这些企业被迫尝试从非标融资向标准化融资转型——> 在此过程中这些企业的流动性出现问题,信用债出现违约——> 违约后信用评级降低——> 这些企业的标准化融资失败,陷入危机——> 金融机构对市场更加担忧,加强对标准化融资的审核——> 更多的企业标准化融资失败…… 从而形成了一个**负面的连锁反应。**另一组数据明确反应了 2018 年至 2019 年整个中国经济信用快速收缩的现象:


时隔数月,重新开始更新,就先从没写完的 M1 和 M2 之间关系来进行说明。从 2018 年开始,中国经济的 M2 增速与 M1 增速出现了显著背离:M2 增速始终保持 10% 左右的平稳曲线,但 M1 增速却在不断走低,在 0% 左右徘徊。从 M2 和 M1 的构成去看,M1 的主要构成是企业的现金(即可以立即参与流通的货币)M2 则是 M1 + 短期内不参与流通的货币。当 M2 增速快于 M1 增速(即出现负向剪刀差)时,意味着市场对未来经济的预期转向悲观,实体企业不愿意融资或者融不到资,更多的货币流转入非流通领域,这也意味着金融投资市场会更加活跃

用最通俗的话来说,当资管新规出台后,非标融资的通道在逐渐缩小、衰亡,而原先依赖于非标融资的企业(包括信用金字塔下层的实体经济企业,以及一些靠标准化债务难以满足自身胃口的企业)一下失去了融资的能力,进而出现了大量的债务违约。这种债务违约从非标债务违约开始,逐步蔓延到标准化债务;从小型企业开始,逐步扩大到一些知名的上市公司。这种违约潮进一步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外的融资意愿,毕竟谁也不愿意将钱借给一个目前已经举步维艰的企业。最终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开始步入了收缩周期,各家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都开始降低。

但另一方面社会的货币总量(M2)还在不断扩张(年增速维持在 8%-10%),货币供给十分充足,这多出来的钱可就难坏了各家金融机构了——他们找不到符合他们风险偏好的标的物来匹配他们日益增涨的负债。于是在 2018 年,银行同业拆借变得异常活跃,毕竟借钱给其他银行的风险总小过借给市场上随时可能违约、破产的企业。从 SHIBOR(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的变化情况也可以看到这点,从 2018 年 3 月开始 SHIBOR 利率逐渐走低,1M 的拆借利率一度降到了不到 2% 的历史低位(我手头没有相关数据,闲下来可以补一张图)。只有银行间用于互相拆借的资金太多了,我从你这借不到还可以从他那借,彻底进入买方市场,才会让 SHIBOR 利率出现如此变化。

这时候我们来回顾一下 2018 年以来国务院的多次表态,个中深意颇值得玩味:

国务院常务会议(2018 年 8 月 16 日)_中国政府网​www.gov.cn/guowuyuan/cwhy/20180816c22/index.htm​www.gov.cn/guowuyuan/cwhy/20180816c22/index.htm​www.gov.cn/guowuyuan/cwhy/20180816c22/index.htm国务院常务会议(2018 年 8 月 22 日)_中国政府网​www.gov.cn/guowuyuan/cwhy/20180822c23/index.htm​www.gov.cn/guowuyuan/cwhy/20180822c23/index.htm​www.gov.cn/guowuyuan/cwhy/20180822c23/index.htm国务院常务会议(2018 年 8 月 30 日)_中国政府网​www.gov.cn/guowuyuan/cwhy/20180830c24/​www.gov.cn/guowuyuan/cwhy/20180830c24/​www.gov.cn/guowuyuan/cwhy/20180830c24/国务院常务会议(2018 年 10 月 22 日)_中国政府网​www.gov.cn/guowuyuan/cwhy/20181022c30/​www.gov.cn/guowuyuan/cwhy/20181022c30/​www.gov.cn/guowuyuan/cwhy/20181022c30/国务院常务会议(2018 年 11 月 9 日)_中国政府网​www.gov.cn/guowuyuan/cwhy/20181109c32/​www.gov.cn/guowuyuan/cwhy/20181109c32/​www.gov.cn/guowuyuan/cwhy/20181109c32/

坦率的说,我自己都没想到 2018 年国务院竟然这么多次就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召开过专题会议,我甚至没有把所有会议都列举出来,仅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务院如此频繁的就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进行表态,恰恰说明了当年 M2 和 M1 剪刀差问题的严重性。想必读者中的银行工作者在 2018 年一定经历过铺天盖地的中小微企业融资任务,如果您当年没有理解任务下达者的意图,希望本文能够对您有一定的启发。至于说银行的中小微企业融资任务是否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答案都在你我心里,无需我多言。

7、绕不开的困境:2019 年面临的抉择

2019 年 1 月,中国的 M1 增速来到了过去 20 年中从未有过的 0.1%,这个数字意味着过去一个月中实体经济几乎没有从超发的货币中获取到任何增量资金。但此时的政策决策者却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制造业)陷入了流动性危机,社会各界普遍对于资管新规掐断了非标融资的路径持保留看法,同时对 “放水”(包括降准甚至降息)的期盼一时间甚嚣尘上;从数据上来看,M1 和 M2 的负向剪刀差维持了足足一年,调整势在必行,而且刻不容缓。

但另一方面,政策制定者却觉得很委屈,首先在过去的一年(2018 年)中国放水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当年 M2 增速仍然保持在 8% 以上;其次如上文所说,除了正常的货币发放外,2018 年央行还前后 4 次调降了存款准备金率,并且大部分是针对中小微企业的 “精准滴灌”,不可谓没想办法。

之所以造成这种 “政策制定者认为已经很努力了,但经济却没有感受到” 的局面,最核心的原因还是我们前文多次提到的逻辑,在本文已经接近尾声的阶段请容我再协助诸位读者梳理一下:

A、由于信用体系不健全的原因,过往十年(从 2019 年开始倒推)中国超发的货币大多通过房地产行业和国企流入实体经济运行体系;

B、通过房地产流入实体经济运行体系的过程中,商品房价格充当了吸水海绵的作用,是超发货币的最终载体。

C、货币流入房地产行业,有标准化债务和非标准化债务两种途径。随着房价逐渐推高,政策制定者认为不能进一步鼓励房地产企业,故而收紧房地产企业的标准化债务。因此大量房企转向非标融资渠道。

D、2018 年资管新规的推出,非标融资途径开始受到监管。因此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受到很大影响,进而让整个实体经济获得资金的渠道收窄,产生了 M1-M2 的负向剪刀差。

很显然,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途径有两个:第一,重新放开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限制(无论是标准化债务,还是非标准化债务),这样房地产向实体经济传输资金的通道会再次打开。如前文所述,2015 年的那次危机实际就是用这种方式克服的。但这种方案的副作用也很明显,不仅之前所有关于房地产的调控政策等于白干,还会将正常人本已无法企及的房价再次推高(因为需要发挥房地产吸水海绵的作用),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在说第二种方案之前,请各位读者想象一个情景:你无意间找到了一款收益率很高的理财产品,你把你家庭的流动性的 60% 都用来购买这款理财产品了。但某一天你听说这款理财产品可能有些风险,未来可能会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出于对家庭财富负责的考虑,你提前把这款理财产品赎回了。这时候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你面前了:不投这款理财产品,我投什么呢?这个问题和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流动性不投向房地产,投哪里呢?因此第二种方案,则是寻找一个新的行业(比如全民创业、万众创新;比如中国制造 2025),或是新的群体(比如一带一路,让海外成为人民币债务国),替代房地产行业吸水海绵的作用,承接每年超发的天量货币,进而成为中国经济增涨新的引擎。

请各位读者设身处地的考虑一下这两个方案,你又会选择哪个呢?


两种方案各有利弊,第一种方案能够让基础异常脆弱的中国经济再次重新回到正轨,挺过这次呼啸而来的巨浪。但毫无疑问,第一种方案将再次宣告中国经济已经被房地产牢牢绑定,没有任何调整空间。而任何泡沫都有破裂的一天,当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时,整个国家和人民都将承受巨大的代价。而第二种方案的最大问题,则在于直到 2022 年的今天,我们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引擎来替代房地产对于中国经济的驱动作用。如果彻底将房地产行业掐死,那么中国经济很快就将陷入债务违约、信用收缩的恶性循环中,可能审判日将比预想的来的还要早。但不破不立,也许主动捅破泡沫,承担的代价要比泡沫自己破裂要小的多。这两个方案,就是 **2019 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抉择——是布局未来,还是活在当下。**最终,我们的决策者的办法是——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时间换空间。即不让房地产企业继续发展,但也不让房地产企业立刻死去。在这个过程中,用时间去换空间,寄希望于能有一个异军突起的新产品、新行业,让中国经济实现增涨的无缝切换。

在同一年,政策制定者为了实现时间换空间的策略,做出了另一个影响深远的决定,即减税降费政策正式推出。具体的政策包括对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率等计费标准、税率的调整,在此就不过多赘述。这些政策的核心目的和上文所述仍然是相同的——想要让非房地产行业得到发展,在中国经济结构中占比更大,就需要有更多的资金去支持这些行业。但如前文所说,资金对非房地产行业的支持是有顾虑的。想要打消金融机构的顾虑,其中一个重要办法就是改善这些行业盈利能力。众所周知,利润 = 销售收入 - 成本,想要提升利润,要么增加销售收入,要么降低成本,降低增值税率就是对企业成本端的一种松绑。同样的,对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税率的调整也是为了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进而刺激消费的活跃,改善企业的销售收入端。

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一般占到政府预算内收入的 70% 以上,因此减费降税本质上就是政府拿自身的收入去补贴企业和个人。可能很多聪明的读者已经意识到了,减税降费这项决策的推出看似符合逻辑,但其背后有一个致命问题——如果政府财政收入下降了,前文提到的大量政府债务到期后能否偿还呢?政府是否会因此降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仅以棚改面积为例来说明。

如上图所示(我的宏观团队放假了,图片网上找的,侵删),2018 年我国棚改面积迎来了历史最高峰,达到了 626 万套。但在减费降税的大背景下,政府的收入可以预计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前些年到期的大量或显性,或隐性的地方债将在 2020 年后陆续到期,集中偿债的压力叠加收入下降的预期,导致棚改的步伐不得不放缓。

同样的道理也发生在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高铁修建上。上图是京津冀地区的高铁网络规划,图中规划的京石城际、廊涿城际等铁路项目从我 2017 年回京任职后就经常听说,但至今仍未启动。纵观全国,近年来高铁的修建也基本告一段落。其实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应该非常清楚,并不是我们的高铁建设已经告一段落,已规划未修建的路线还有很多,但在天量地方债压顶、财政收入没有明显改善的前提下实在是无力继续投资了。那么财政收入是否会因为政府减税降费政策的推出,引爆地方债这颗雷呢?在这里我卖个关子,暂且按下不表。

2019 年的中国经济就在要今天还是要未来,以及在政府偿债压力巨大的背景下将收入补贴企业和个人,这两个矛盾中磕磕绊绊的度过了。由于经济下行的担忧愈发强烈,很多对于房地产的进一步管控(如引起激烈争议的三道红线)在当年并未推出。前文提到的 M1-M2 负向剪刀差的问题,在一系列刺激措施的出台下有所缓解——M1 终于从低位开始回升,全年平均在 3% 左右——但仍然低于 M2 全年增速。在种种不确定下,新冠肺炎病毒在 2019 年底进入了全球人民的生活。

8、绿洲:2020 年精疲力尽后的喘息,兼论城投债十年趋势

2020 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全球每一个人正常生活的脚步。毫无疑问中国和世界其他主要国家一样,疫情都对其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本文之所以称 2020 年为 “绿洲” 年,是因为在如此重大的外部变化下,国家的政策制定者至少在 2020 年 Q1-Q3 不在迷茫——对房地产的严格调控短期内没有进一步加码,暂时告一段落;对是否继续沿袭老路,走靠超发货币、投资拉动中国经济的模式不再怀疑。在因疫情导致的经济停摆下,调整经济结构不再成当前最重要的经济任务,更重要的是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有调整的可能性。

在此背景下,M2 增速在 20 年 3 月重回 2 位数的增涨区间,4 月、5 月、6 月更是连续 3 月接近了 16 年 “静脉注射” 以来的 M2 增速峰值。读到此处的读者应该能够理解我想重点讲的一个问题——水龙头被拧大了,还需要有足够的池子来承接多放的水。制造业本就属于金融系统看不上又不敢投的领域,疫情对全球的肆虐又影响了制造业自己的融资需求;房地产行业虽然按时不再受到打压,但种种限制条件并没有撤销。这时候肆意流淌的水就瞄准了中国另一个强信用主体——各地政府的城投公司

**城投债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在本文开始阶段我提到了中国两大强信用磁极——房地产行业代表的抵押物信用,和央国企、地方政府代表的政府信用。在后文中我鲜少涉及政府信用这一敏感话题,但实际上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信用的代表——城投债也经历了诸多有趣的变化。

早在本文开始的 09 年,《2009 年地方政府债券预算管理办法》的推出标志着地方债这一融资形式正式走入中国经济的舞台。但彼时地方政府虽然是发债主体,但更多的是代中央政府进行发债,还本付息和发行费用完全由财政部负责。这就产生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地方政府眼睁睁看着通过自己的信用产生了大笔的资金,但自己却没有使用权。于是前文所述的政府控股的城投公司成立了,这些公司发行的名义上是企业债,但背后却有政府信用进行背书,这也就是所谓的隐性地方债。这部分债务不仅无法准确统计,而且风险隐藏在城投公司的财务账册中,非常不透明,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得而一颗定时炸弹。

时间到了 2015 年,隐性地方债的规模已经到了无法忽视的地步。随着中国经济第一次接触到了边际效益的天花板,系统性风险的隐忧蔓延到了地方政府平台领域。在此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2014 年修正)》推出了。该次修订,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允许地方政府增列财政赤字,并允许地方政府自己发行、自己使用、自己偿还地方债,但不得以任何其他方式进行举债和担保。同年另一项重要规定则更进一步指明,**“对甄别后纳入预算管理的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各地区可申请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以降低利息负担,优化期限结构,腾出更多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建设”。**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发行新的,表内的地方债来置换以前无序发行的隐性地方债,因此 2015 年可谓是中国城投债置换元年。

年份实际发行总额(亿元)发行只数
2012 年9440.30827
2013 年10,301.30905
2014 年18,865.081867
2015 年18,335.861884
2016 年25,614.852642
2017 年19,986.282362
2018 年24,790.572898
2019 年35,876.144351
2020 年46,669.236026
2021 年58,237.138094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城投债发行规模在 2016 年迎来了一个高峰,这和大量表外的隐性地方债向表内转移有很大的关系。地方政府融资就好比你找网贷借款投资(实际上可能一部分用来投资基金,另一部分被你消费了)。结果借钱一时爽,还钱的时候你一看投资的基金失败了,再加上被你用来享受的开销,可能到期的网贷还不上了。2015 年的这次政策转变,意味着中央对隐性地方债的事实被动的认可,之所以让其转到表内,是把所有 “瞒着大家长买基金的借款” 拿到台面上,方便大家长监管,避免傻儿子们在台下暗箱操作,到时候出现系统性风险处理起来更加被动。

聪明的读者会意识到另一个问题,这次集中的隐性地方债化解工作,很容易产生另一个错觉:即傻儿子们自己胡乱借的贷款,被大家长统一管理了,那到期是不是大家长会替傻儿子们还呢?对此,2016 年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分类处置指南》、2017 年的《财政部关于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情况的报告》明确指出:

“积极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做到 “谁家的孩子谁抱”坚决打消地方政府认为中央政府会 “买单” 的“幻觉”坚决打消金融机构认为政府会兜底的 “幻觉”。”

你想要你的傻儿子学会理财,首先第一步就是得让他记账,让他对他花的钱有概念。过去不记账的时候,今天买个变形金刚,明天买个新游戏机,后天一高兴又请全体同学吃麦当劳,这肯定学不会理财。在他学会记账后,第二步就是要告诉你的傻儿子,你花的钱都得是你自己挣来的。如果有其他小朋友愿意借你钱,你可以花,但是将来还钱你可别来找我。

**从 2018 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国资公司短期城投债事实违约后,可以说各类持牌金融机构的 “城投刚兑信仰 “已经事实崩塌了。**正所谓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在大家长的一系列组合拳教育下,不仅自己的傻儿子开始严肃审视自身的显性、隐性负债,连傻儿子的同班小朋友们也学乖了,开始有模有样的评估起评级、财政收入能力和借款用途,不再无脑借钱给大家长的傻儿子了。但接下来到了第三步,大家长可就犯了难。想要彻底解决 15 年之前的隐性地方债,最核心的是要提升地方政府的收入,通过增加的收入去为以前失败的投资、无序的举债买单。但本文至此已经 2.3 万字,相信大部分读者都能够明白,16 年之后的政府收入随着经济损耗的增加,活力的下降,很难做到财政收入的提升。而 16 年发行的置换债很多是 3 年期和 5 年期的,这部分债务到了 2019 年迎来了第一次偿还高峰,遗憾的是很多地方政府到此仍然没有能力彻底解决前期的债务。

这里我举两个例子:

2018 年 4 月,国家审计署通报了邵阳市融资平台公司邵阳市城市建设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利用政府道路管网等公益性资产开展融资租赁、发行中期票据等方式,从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等机构举债 72.33 亿元,主要用于偿还到期债务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引起市场对于城投债形成政府隐性债务的讨论。

此案例是 “大家长” 开始杀鸡儆猴,通过通报批评典型案例敲山震虎,警告仍在胡花乱花的傻儿子们。另一个具有典型例子的是江苏省镇江市,熟悉镇江城投债的朋友们都清楚,镇江的隐性债务规模之大让人震惊,已经到了 “大家长” 不出手就真还不上的程度了。

2019 年 2 月,镇江试点化解地方政府隐形债务,由国开行提供专向贷款,由镇江市财政局下属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承接主体,再以普通借款方式投放到辖区平台,主要用于置换纳入隐形债务中的高成本非标,以降低成本;

迫不得已,大家长出手帮了镇江一次,但在镇江背后,还有已经事实财政破产的天津,已经在城投债圈内就当不存在的东三省,已经让大家讳莫如深的湖南和贵州。前文提到了,2019 年是 2016 年城投债置换工作开始后,第一个偿债高峰,当年政信违约数量达到了惊人的 58 款产品,而 2018 年仅有 23 款,并且时间推进到了 20 年,震惊全国的永煤债违约更是揭示了未来可能的危机。

在此背景下,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2019 年经济发展的困境。首先,对于房地产的态度本文已经说过非常多次了,如果继续通过房地产投资拉动经济增涨,房价势必会被进一步推高,进一步提升中国普通老百姓的负债率,挤压老百姓的潜在消费能力,中国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将变得更加困难;而由于前面多次所述,之前对于政府借贷缺乏投资管理,地方债务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其他行业,不仅由于天然信用缺失不受银行青睐,自身也没有这么大的体量去承接天量的货币。但到了 2020 年情况完全不同了,这三个方面的考虑中的第二方面,是有一个大前提的——即不到万不得已,政府绝不会把自身推向违约的地步。但 2020 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发生加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市场对于城投债违约的担忧也与日俱增,政府违约的风险在逐步逼近,这将困境和现实结合到了一起。政策制定者不再犹豫,当年对于专项债的支持可谓是空前,大量货币通过城投债流向了地方政府,2020 年当年城投债发行规模达到了空前的 4.5 万亿,帮助地方政府完成了一轮新的借新还旧,也成功将 20 年城投债违约数量控制在了 21 款。

就这样,超发的货币在 20 年再次找到了出口——即政府信用为背景的城投债。这件事的重要意义是腾挪出了本就不太宽裕的政府财政收入(不用于还债),使得减费降税政策可以得到继续落实;同时得益于全球疫情肆虐,而中国控制的较好,中国的制造业迎来了一波小阳春。两者双管齐下,部分弥补了房地产行业下滑对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使得中国 2020 年 GDP 的增速下滑势头得到了遏制。在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者认为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转型的阻碍减少了,新的风暴也在逐渐酝酿中。

9、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三道红线” 的推出和房地产企业的死亡倒计时

在暂时安定了隐性地方债务,制造业又因海外疫情引起的货币超发而蓬勃发展之际,政策制定者们认为进一步化解房地产杠杆风险的时机成熟了。2020 年年中,监管部门对 12 家试点房企提出要求:即能否增长有息负债,将挂钩于房企对三道红线(剔除预收款后负债率≤70%;净负债率≤100%;现金短债比≥1)的满足程度。这其中就有今天大家耳熟能详的几个 “坏孩子”。

这三道红线是什么意思呢?

净负债率小于等于 100%,举个例子:假设你有 100 块钱,你找银行借了 200 块钱,你用 这总共 300 块钱获得了 50 块钱的收益。假设你当前账户上的现金是 0,那么你的净负债率 =(200-0)/(100+50)。这意味着你当前的净负债已经大于你的净资产。

现金短贷比大于等于 1,还拿刚才例子来说,假设你此时账户上现金有 10 块钱,而你找银行借的 200 块钱里有 50 块钱需要在短期内偿还,此时你的现金短贷比 = 10/50,这意味着你的帐面现金不足以偿付所有的短期借款。

我们选一个 “坏孩子” 华夏幸福来看看这几个指标:华夏幸福的净资产负债率达到了惊人的 181.52%,也就是说 1.81 个华夏幸福才勉强够偿还他的全部债务,事实上已经破产;现金短贷比更是惊人的 0.28,这意味着当华夏幸福的 100 元债务到期后,他手头只有 28 元可以用来偿还债务,剩下的 72 元只能靠继续去借。

那么触碰了三道红线有什么后果呢?住建部和央行规定,三道红线和房企带息负债规模增速挂钩。如果坏孩子触碰了大家长全部的红线,那么他的有息负债规模就不得增加。这意味着这个坏孩子房地产企业获得资金的渠道,就只剩下普通购房者购买其开发的商品房、整体出售自己的资产,以及从表外非标途径以高昂代价获得融资,甚至出让自己的控制权进行股权融资这几个途径。从上表各家房企的负债率角度来看,一旦违反了全部的三道红线,不仅意味着他不再具备新的项目开发能力,甚至剥夺了他通过借新还旧来展期原有负债的能力。即使是全部符合三道红线规定的 “好孩子”,住建部和央行也规定好孩子们的带息负债年增涨规模不得超过 15%

三道红线政策一经推出,如同在整个房地产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虽然住建部为三道红线政策的实际落地提供了一定的缓冲期(住建部审核三道红线的最终 deadline 被确定为 2023 年 6 月 30 日),但各家房地产企业全都心知肚明,想要把负债规模降到住建部和央行要求的范围内,仅仅两年零十个月的时间是非常紧张的,必须分秒必争。各家房企就像一个已经动脉粥状硬化,高血压高血糖的大胖子,大家都知道必须要立刻减肥,这个过程可能非常痛苦,甚至可能会因为肥胖并发症死去,但如果不减肥,医生已经通知他两年零十个月后一定会死;减肥还有可能苟且活下来。

直到此时,大家才明白 2018 年,房地产(尤其四五线城市房地产)方兴未艾之际,在秋季例会上喊出 “活下去” 口号的万科是多么的慧眼独具;才明白 2017 年底深处政治风波的王健林狼狈的出售万达的资产,其实是一步歪打正着的回春妙手。逃生通道由于一下涌入太多的房地产企业显得拥挤不堪,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离大家越来越近,光明的日子却只剩下三天

10、2021 年——第一块多米诺骨牌的倒下和末日审判的开始

本文至此已接近尾声,感谢广大读者的厚爱和支持。

知乎用户 赫岑多夫 发表

  1. 外贸对我国 GDP 的直接带动比例很小,以 2020 年为例,我国消费占 GDP 的 54.3%,投资占 43.1%,净出口占 2.6%。出口之所以是三驾马车,那是因为出口生产能够带来就业,就业才能消费。所以单纯出口额和顺差的增加,对 GDP 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2. 投资依然在增加,但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10432 亿元,同比下降 0.7%,这个对 GDP 影响太大了。这也不是大伙没钱,因为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同比增加了 4 万亿,居民可支配收入也比通胀更多一些。
  3. 目前的问题,表面看是预期和信心,实际看还是方向,即下一步市场增长点在哪?有了方向,各地政府和投资才敢动手。其实上半年已经公布过很多方向,但不知是怕再引发各路神仙一窝蜂上把蛋糕变成翔,还是双 11 大会前一切低调,很多地方政府的人都没当回事。

俺这里说下来说说为了保 5,下半年我国会采取哪些措施,产生哪些机会吧(下半年的 GDP 得到接近 8 才行,必须要飙车了),个人见识有限,只能说三个俺工作中接触较多的方向。

飙车还是要以内需为主,上半年已经出了一些方向性的文件。

第一份是进一步盘活国有资产,这并不是大家一听就牙根痒痒的私有化,而是支持民营企业 “轻资产经营” 的。即资产所有权依然是国有,但经营使用权可以用很低的条件交给民营企业,挣钱了两边分。亏了呢?这些国有资产本来就是闲置的。

这些国有资产主要集中在文旅和园区上,国有单位长期积攒了一大批这样的资产,但自己又不能市场化,现在交给民企去 “轻资产经营” 也不错的。

比如帝都的紫金宾馆,去年市场化探索,搞的 “泼瓦市集” 就很受妹子们的欢迎,各方收益都很好。

这个方向去年就开始做试点了,今年正式文件下达后,会带动起一波相关的投资和消费(原来没机会去玩的地方)。尤其是那些过去几年一直转型要 “轻资产” 的文旅企业,好日子来了。

第二份是以工代赈,《关于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工作方案》,

当然并不是继续投资盖那些水司楼一类的假地标,和没多少人的乡村公路,而是组织当地民众去建设 “生态产业化” 的项目,比如森林里的景区和旅游公路、农村和县域的绿色能源与水力设施等。

而且要优先招聘返乡人员与当地人,就业前有免费培训,对这些人的薪资,中央资金出钱的比例提高到 30% 以上,并尽可能增加。

也就是说,对发改委审核过的重点工程,国家直接出钱给工人发工资,大家呼吁的给穷人发钱以这种形式落地了。

第三份是职业培训

上面两项都需要大量的职业培训,从中央到地方也都给了很多职业培训的需求与拨款。但这次的职业培训都是很接地气的,不是那些什么电子商务师、直播师什么的。而是厨师、木工这类能直接干活的。

反正大伙键政时看爽片没问题,但离了键盘还是要以钱包和肚子为主。经济整体困难,但每次折腾都能带来很多机遇,虽然大头我等没戏,可就算沾点水汽也够改善下生活的了。

知乎用户 飞跃本屯 发表

本狐为知友们带来更多信息:

【突发因素超预期!国家统计局:上半年我国经济呈现五大特点】

7 月 15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国民经济成绩单。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对上半年经济走势进行了评价,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国内国际突发因素超出预期,让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一定的波动,1 至 2 月份的经济恢复整体上好于预期,3、4 月份受到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冲击的影响,主要经济指标下滑明显。但是 5 月份以来,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不断显现,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有效实施,经济运行逐步企稳回升。

付凌晖认为,上半年我国经济经济呈现五大特点:

**第一,经济克服困难保持增长。**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态势明显。国内疫情多发散发,对经济稳定运行造成了严重冲击。尤其是 4 月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对此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出台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稳住了经济大盘,推动二季度经济实现了正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2.5%,其中二季度增长 0.4%,这是在 4、5 月份主要生产需求指标下滑的背景下取得的,应该说非常不容易,体现出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第二,价格形势总体稳定。**受地缘政治冲突、世界主要经济体流动性扩大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粮食和能源价格持续高位,对国内输入性通胀影响加大。在这种条件下,我国加大市场保供稳价力度,抓好粮食和能源生产,保障了国内市场价格总体稳定。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1.7%,低于全年 3% 左右的预期目标。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 CPI 上涨 1%,保持基本稳定。我国价格涨幅明显低于欧美国家 8% 以上的涨幅水平,有利于经济平稳运行和民生改善。

**第三,就业民生得到保障。**受疫情冲击等影响,今年以来就业压力陡然上升,居民增收困难加大,民生保障难度增加。针对突出问题,各方面持续加大稳就业的力度,强化民生兜底保障,成效逐步显现。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654 万人,5 月份以来,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改变前期走高态势,连续两个月下降,6 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 5.5%。其中,25-59 岁就业主体人群的失业率为 4.5%,和 1 月份基本持平。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 3%,虽比一季度有所回落,但是快于经济增速,其中,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同比名义增长 5.6%,快于全部收入 0.9 个百分点。

**第四,外贸进出口韧性显现。**今年以来,世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全球制造业 PMI 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 4 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下,但是我国外贸进出口克服外部环境趋紧、疫情短期冲击等不利影响,保持较快增长,体现出我国外贸的强大韧性。上半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9.4%,其中出口增长 13.2%,6 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14.3%,比上月加快 4.7 个百分点。

**第五,转型升级态势持续。**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我国经济创新引领持续增强,升级发展的态势没有改变。新动能较快成长,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6%,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 20.2%,均保持较快增长。实物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 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 25.9%。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28.8%,比上年同期提高 0.7 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 2.55,比上年同期下降了 0.06。绿色转型持续推进。上半年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同比提高 1.3 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 111.2% 和 31.8%。

来源:北京日报

知乎用户 搜狐新闻​ 发表

第二季度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稳重向好!

知乎用户 泉禾丹 发表

为各位知友补充更多信息。

2022 年中国经济 “期中考” 成绩揭晓。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 562642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2.5%。其中,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292464 亿元,同比增长 0.4%。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乌克兰危机深化演变,国内疫情多发散发,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严重冲击,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出台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稳住了经济大盘,推动二季度经济实现了正增长。

1 月份、2 月份的经济恢复整体上好于预期,3 月份、4 月份受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冲击的影响,主要经济指标下滑明显,5 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收窄,6 月份经济企稳回升——回看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轨迹,在异常复杂困难局面的情况下,我们顶住压力克服困难保持增长,来之不易,体现出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展望后期,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政策效应显现,我国经济体量大、市场空间广、发展韧性足、改革红利多、治理能力强的优势将进一步发挥,经济有望保持恢复发展态势。也要看到,当前,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内疫情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市场主体经营仍比较困难,经济持续恢复基础还不稳固。要进一步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住经济恢复关键期,狠抓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不断巩固经济稳定恢复的基础,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知乎用户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发表

和经济学家预测的一样的数。

虽然瘟疫确实有一定影响,但实际上还是伴生着有一些东西爆了,或者在暴雷的过程中。

今年 5.5 估计是达不成的,尽早回头是岸,求个稳落地吧。

然后该改革的得加快步伐了,货币工具快不好使了。

知乎用户 竹取缘 发表

说明 GDP 增长主要还是靠内部消费,中国虽然是主要制造业大国里唯一一个顺差国,外贸虽然挣得爽,但对于大局还是相形见绌。

另外,还说明了,长三角的消费占据了内部消费的很大一部分份额。中央是时候考虑是不是该继续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了。

(PS:西部大开发喊了十几年,开发了些啥? 咋这西部越开发,东部的经济比重反而越高呢?是西部人民的经济没有发展?还是就业机会和资本全部被开发到沿海经济带来了,顺带着把西部的消费人口和社会精英一起卷到东部了?)

至于接下来,接下来第三季度是消费淡季,靠四季度能不能完成全年 5.5 的目标增速还不好说。


(下面几张图下方的表格是季度经济情况,最后一行是环比增长,即和前一个月比的增长。可以看到历年来第三季度相较当年第二季度的增长都不大,历年第一季度通常相比前一年第四季度会大幅下降)


更新:

关于我说的西部发展的那一段,很多人有误解。

其实,我真正的提问的并不是 “是西部人民的经济没有发展?”,而是 “还是就业机会和资本全部被开发到沿海经济带来了,顺带着把西部的消费人口和社会精英一起卷到东部了?”

西部的经济,毫无疑问是发展了的(可见下面图中西部几个城市的风貌)。但关键是西部的消费主力,西部的年轻人,西部的劳动力,他们很多并没有留下来。这不是他们的问题。哪怕是各省扶持起来的企业、新兴产业,也有很多在做出业绩之后,都润去了东部。当地人才的就业机会对比起东部沿海是肉眼可见的少,所以大批大批的人才被裹挟着一起卷到了沿海经济带。

西部大开发,留下的更多是一座座规划美好的城市,和对比起沿海甚至可以称得上廉价的别墅和公寓。但是最重要的,劳动人口、消费人口流失却相当严重。

至于为什么地方企业会大量出逃,为什么西部省份很难维持自身的竞争力,说穿了还是政策导向的问题。所以,这才有了我原文第二段所说的 “中央是时候考虑是不是该继续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了”。

西部到底有没有开发好?根据我这几年在各地的往返,我可以说,西部大部分城市的风貌完全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硬件上,西部开发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在创造就业岗位,和职业发展这些最能吸引人才的方向的进步,对比起硬件上的变化,却又并不是那么成功。

知乎用户 早安摸渔人 发表

正好世界银行前几天发布了一份全球经济展望,我们不妨拿来参考一下。

早在今年 1 月份,世界银行预计中国在 2022 年的 GDP 增长率大概是 5.1%。但是在 6 月份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里,已经把中国的预期增长率下调到了 4.3%。

0.8% 的下调幅度,不可谓不大。

看到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上半年的经济增长只有 2.5%,不由得心里一片哇凉……

恐怕连打折的 4.3% 也很难达到了。

未来几年,是一个全球比烂的时代,就看谁能熬得过谁。新冠疫情,俄乌战争,能源暴涨,通货膨胀,全都叠加到一起了。

世行表示,2022 年的全球经济增长比今年 1 月份的预期下调了 1.2%,只有 2.9% 左右,并称这是全球自 1970 年以来最严重的滞涨。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世行对于 2023、2024 年的全球经济前景也是比较悲观的。如果大环境不好,那么中国也很难独善其身。

抗疫情,还是保经济?

上半年,我们选择的是前者。

下半年,可能更倾向于后者。

知乎用户 吴博士看未来​ 发表

俄乌冲突影响,欧洲天然气紧张,产业链不确定性增大,如果欧洲产业链减产且境内不出现大的问题,中国有希望实现全年 5.5% 的增长目标

一,中国产业链较为稳定,制造业在全球份额不断扩大

1. 海关 6 月官方数据显示,相比去年同期出口增长 17.9%,进口增长 1%

来源:(2)2022 年 6 月进出口商品贸易方式总值表(美元值) (customs.gov.cn)

2. 出口增速很快,上半年比去年增长 22.8%(美元计价)

其中汽车增长非常亮眼,增长了 52.4%。

出口数据占比

来源:(4)2022 年 6 月全国出口重点商品量值表(美元值) (customs.gov.cn)

以上数据说明,中国制造的市场份额还在上升。

二、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以德国为首的欧洲产业链很不稳定

德国去年消耗了 1000 亿立方米天然气,一部分充当燃料,一部分作为化工原料使用。

北溪 - 1 是俄罗斯天然气进入德国的最大单一路线,每年输送 550 亿立方米。

俄罗斯通过波兰的天然气运输今年已经停止,而通过乌克兰的天然气运输则因战争而受到限制。

一半的德国家庭依赖燃气供暖,特别是从 10 月到 3 月,如果不能重新开放北溪 - 1,将破坏在冬季之前填满地下储气库的计划。[1]

从理论上讲,这些洞穴储存库可以满足全国 2.5 个月的需求,但只有 64.6% 的储备量,而 10 月 1 日的目标是 80%。

6 月 23 日以来,Nord Stream 1 的容量降至 40%,德国一直处于天然气紧张的第二阶段。

天然气供应紧张,已经影响到钢铁、铝业、化工等行业。

巴斯夫劳资协议会主席 Sinischa Horvat 表示:

如果天然气输送停止,某些类型的化学前体将不再进入生产线,巴斯夫的产品包括药品,食品,汽车需要的化学品,所有这些化学品都将消失。

化工巨头 BASF 如果停产,将会波及到欧洲全产业链

如果 BASF 这样的产业链龙头出现问题,工业基础原料将断供,产业链其他企业将被迫寻找新的原材料供应商,或者被迫停产,全面停产会造成严重的失业问题。

农药和化肥生产停止,将威胁到粮食安全。

根据 Prognos 研究所刚刚发布的一项研究,如果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完全停止,德国 GDP 将下降 12.7%,550 万名产业链上的员工将发现自己陷入困境。[2]

三、关键因素分析

1. 美俄双方都有牌可打,短期内很难缓和

打仗打的是经济,俄罗斯不缺钱,战争可以坚持

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RT)13 日报道,国际能源署(IEA)周三发布的月度石油市场报告称,尽管海外出货量下降,但由于能源价格上涨,俄罗斯 6 月的石油出口收入飙升至 200 亿美元以上,比去年的平均水平高出 40%。

俄罗斯掌握了欧洲供应链的命门,手里有牌可打

如果切断天然气供应,欧洲产业链将陷入困境,取暖也同样困难。

俄罗斯在全球粮食供应中占据重要地位

据俄罗斯卫星社 7 月 15 日报道,美国财政部发布一项允许与俄罗斯进行与食品、化肥、种子材料、药品和医疗设备交易的通用许可证。

文件中称:“涉及下列事项的所有交易:(1)生产、制造、销售或运输农产品、农业设备、药品、医疗产品、医疗设备的备件和配件或软件更新;(2)新冠病毒预防、诊断或治疗(包括与新冠病毒有关的研究或临床研究);或(3)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和其他医学研究。”

美国财政部解释,该文件涉及人类和动物食品、矿物和有机肥料、用于播种的种子、畜牧业生殖材料、药品和医疗设备。

美国经济实力强于俄罗斯,有资源继续冲突,也没有放弃制裁俄罗斯

所以冲突会进行相当长一段时间

2. 德国没有独立国防,无法单独和俄罗斯缓和,恢复天然气供应

所以在美俄冲突中,德国没有实力走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很可能成为冲突的牺牲品。

3. 对国际产业链的影响

如果俄罗斯将全面停气作为施压手段并付诸实施,德国产业链将全面停摆。

这时,全球都会面临物资短缺,相关物资需求量大增,价格快速上涨。

而中国和德国产业链存在竞争关系,德国减产意味着境内企业市场份额的扩大。

4. 对中国 GDP 影响

2021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 1143670 亿元,上半年 548920 亿元,下半年 594751 亿元。

如果要增长 5.5%,2021 全年需要完成 1,206,571.85 亿元。

中国上半年 GDP 56.2642 万亿元,如果要实现 GDP 目标,则下半年需要实现 643,929.85 亿元,需要比去年增长 49179 亿元。

中国上半年出口 47144.3 亿美元(去年同期 38389.1 亿美元,增速 22.8%),增长幅度相当于 8754.9 亿美元(59231.276 亿元人民币)。

如果下半年境外产业链出现中断(份额流向我国),且境内不出现大的问题,我国靠外贸就可以实现 GDP 增长目标。

5. 对个人的影响

由于国际经济形式越来越不稳定,叠加境内房地产、第三产业不景气的问题,经济波动加大。

我国下半年经济存在重大利好(吃掉境外产业链的部分份额),利空也很多(房地产、第三产业)。

各个行业分化明显,投资既可能产生超额回报,也可能产生严重亏损,大家都要谨慎。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况全球状况,就是 “洗牌”。


参考

  1.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energy/what-happens-if-germanys-russian-gas-flows-stop-2022-07-11/
  2. ^https://www.tellerreport.com/news/2022-07-03-in-germany–chemical-giant-basf-is-threatened-by-the-russian-gas-crisis.BkJ0KjA9q.html

知乎用户 nesmto​ 发表

一、北京上半年经济总量超过上海

尽管北京也受到冲击,但是经济总量成功反超上海。

虽然北京只比上海领先三亿,但是也是领先。

北京上半年经济保持微弱的正增长,二季度 - 2.9% 经济下滑是超过预期的。

二、上半年吉林经济受到影响最大

虽然吉林在四月份就开始复工复产,理论上经济恢复比上海早。

但是上半年的经济只有吉林和上海是负增长,而且吉林增速最低,-6%。

这个是之前没有想到的,一直以为都是上海更加严重。

三、上海经济增速高于预期,全年有望为正增长

虽然被封了两个月,但是上海的航运、金融一直都在运转。

所以上海二季度和上半年的经济虽然都是负增长,但是还是高于预期。

今年上半年上海 - 5.7%,理论上只要全年发力,非常有希望是正增长

而且从北京和上海的差距来看,全年超过北京是大概率,有望重新夺回经济第一城。

四、全国上半年 2.5%,全年 5.5% 无望实现

一季度 4.8%。

上半年 2.5%。

估计全年 5.5% 是没有希望了。

但是也是非常了不起了。

从统计数据来看,6 月份进出口恢复较快,14.3% 应该是经济目前最大亮点。

乐观的话,估计全年增速能到 4-4.5% 左右。

五、地产持续负增长,全年拖累经济

地产无论哪个指标都是负增长。

其中商品房销售 - 30%。

土地购置 - 48%。

可以预计,地产的底部正在形成中。

从全国范围来看,地产的不良贷款还会进一步增长。

至于什么时候可以重回正轨,估计今年无望。

六、消费负增长,低于普遍预期

消费上半年 - 0.7%,这个是大大低于预期的。

作为拉动经济的第一大动能,消费低于预期,经济增速就下来了。

消费是受到疫情冲击最严重的,希望可以尽快走出低谷。

但是在不乐观的就业数据面前,估计消费很难快速反弹。

知乎用户 娓娓道来 886 发表

要搁以前,全世界对于 GDP 的增长情况可能还没那么关注,但是现在确实是处在一个比较敏感的时期,敏感在哪呢?就是有一部分人觉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可能已经事实上陷入了衰退,但是另一部分人又觉得目前还不能这么下决断。

光这么争论也争不出个所以然来,而这个事,确实又对全世界的经济形势的判断,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现在大家对于 GDP 的增长情况,尤其是对于中美两国的 GDP 增长数据特别感兴趣。大概就是想从这些变动里面,来寻找一些判断全球经济变化的线索和依据。

根据国家统计局周五公布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 0.4%,增幅较一季度回落 4.4 个百分点。上半年,GDP 同比增长 2.5%。

这可能是一个全球经济界都在密切关注的数据,因为我们现在可能是全世界仅存的一个经济发动机。但是说实话,这个数据并没有如外界所预期的那么亮眼。尤其是二季度的增长,之前普遍预期是在 0.8% 啊,实际增长只有 0.4%。

从前几天公布的 6 月数据来看,实际上 5 月和 6 月的经济增长情况还不错,这里面主要受影响的是 4 月份,由于疫情的影响,拉低了整体的增长率。然后 5 月和 6 月基本上是从疫情影响中走出来了。但是最近的情况大家也都知道,全国有不少地方又出现了散发疫情,目前正在控制之中。

而且今年以来,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并不是太好。房地产相关的销售和投资增长的数据,都出现了比较大幅度的下滑,这个情况到目前来看都没有明显的改善,预计下半年可能也不会太好。

疫情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退,房地产市场持续走软,这些算是我们国内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由于上半年的增长基数已经拉低,这可能会继续影响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对于全年能否完成 5.5% 的目标,我觉得现在可以不必那么在意,顺其自然就好。

这是因为上面只分析了国内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那实际上今年最大的挑战,是外部的不确定性因素会更大。我们的上半年增长看起来没有达到目标,但是如果我们横向比较,放到全世界去看,那可能表现还算是相当不错的,因为这在主要的大型经济体里面增速依然是最高的。

我们的数据公布之后,接下来该轮到美国交卷了,前段时间。亚特兰大联储依据自己的经济模型,给美国二季度的 GDP 增长估了一下分,结果是负增长 2.1%。这在某种意义上已经预示了,美国二季度的 GDP 增长情况可能会不尽如人意。

欧洲和日本的增长情况就更加乏善可陈,甚至新兴经济体里面,像越南和印度,在上半年都先后出现了逆差。这些迹象无不表明,外部的国际环境,正变得越来越严峻,可以这么说,在今年上半年能维持正增长的大型经济体,都算是成功的。

而毫无疑问的,我们的增长情况,为全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上半年我们没有跟随美联储的步伐进行加息,不然的话,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流动性将会进一步被抽干,面临着严重的,由国际资本流出带来的流动性危机。

我们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金融稳定已经做出了重大贡献,说我们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也不为过。没有我们的稳定增长,全球经济的这艘船,在美国的操纵下,可能早就已经翻船了。

知乎用户 六爷阿旦 发表

去年到今天一堆认自诩自己是底层,然后说中国经济好得一塌糊涂,丝毫没感觉经济不好

我只能说,一群何不食肉糜的家伙充什么底层…… 估计这群人以为自己是统战对象,结果这群人才是阶级敌人,应该被共同富裕的才对


当然,也可能他们跟商务部原副部长一样,觉得 5.5% 太容易实现了,今年下半年按这势头,6% 不是问题

知乎用户 我不做镰刀很多年 发表

要保全年 5%,下半年就要 8%,如果政策不调整,实现的可能性基本为 0。

知乎用户 暗夜之殇 发表

吉林上海封了 3 个月才下跌这么少,说明我国经济成熟稳重韧性极强呀!

真是大赢!

但是呢?实际呢?

随着新的 BA5 变种登陆,据说传播力进一步增强了,我们也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经济和防疫只能要一个。现阶段的人类发展水平完不成既要又要。


我就知道有人得说防疫和经济没关系,那你说为啥是这俩省份 GDP 下跌呢?我们以前 GDP 增长什么情况,现在又是什么情况呢?

动态清零的前提是流调追的上传播,如果传言的 r0 为 18,那这样是追不上的。大城市有人力财力调动精准还能硬扛一下,小地方还想控制住就是发现一个封一片,发现 10 个封一城。

知乎用户 米咖啡 发表

说明下半年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知乎用户 山城工地海带哥 发表

看看最近诈骗推销广告电话有多少就知道了

第二季度这些垃圾短信电话简直跟爆炸了似的,拉黑都拉不及

知乎用户 杨建东​​ 发表

这么说吧,某沿海地级市,为了数据能看,已经提前把下半年的一些票提前开到上半年了

无意辩驳,只是想说实际情况真的很严峻,要是真觉得欣欣向荣那就是呗,经济下行谁都不好过

知乎用户 勃艮第 发表

大?中?小?

知乎用户 望京一只妖 发表

关于第三产业负增长,我只能说,房地产害死新中国。

像我一个一年累死累活挣大几十万的,虽然远赶不上知乎平均薪资,但比李某强说的中国有 * 亿人月收入在 100 * 元以下还是高多了。是不是我应该担当中国消费的主力军?

不过,我这两天在纠结什么呢?

我在纠结我该买红米 k40 二手,还是该买红米 k40pro+ 二手。

k40pro+,1700 块钱,骁龙 888 cpu,k40 能便宜 500,但 cpu 够用,不过摄像头才 4000 万像素。不管怎样,都比我手里现在用的价值 800 的二手小米 cc9pro 的 730g 好太多了,内存翻倍,cpu 性能提升 80% 以上。想给媳妇买个红米 k50,可是 618 一过价钱就涨了 200,为了这 200 元,我宁愿等三个月降价。天天刷价格,不降 200 我打死不买。

以上就是为什么穷人最懂配置。

每次出门,全都去几块几十块钱门票的,不在外面住宿,顶多在外面吃点东西。衣服全都淘宝 70 元到 99 元,和实体店打折。不打折绝对不买。

你以为我不想买 6000 块钱的小米 12s,不想买华为大 watch,不想每周都去度假村住两天吗?

我平均下来,一个月可以买六七八台小米 12s。

我为啥不消费了?

原因大家都知道,就是在攒钱买房子。因为一个需求,会导致其他需求被严重压缩。房地产就成为一个蓄水池,甚至是堰塞湖。而且我买房子也不可能两三年内买,很有可能我就是一直在攒钱,持币观望,压缩开销,一分钱也不想花。

这对经济有利吗?虽然房地产是消费的大头,但资金需要由房地产依次传递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监管一旦不力,都会造成极大的灾难,比如最近的烂尾楼,这就是因为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风险极大。而且,持币不消费,所有人几年没有持续的消费,只形成了强大的房地产市场,却导致了其他行业的萎缩。对经济的负反馈因素,这些大老爷们有没有考虑?毕竟,一套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毁灭只需要一天,建立却需要几十年。

我消费,我吃喝玩乐,我自己过得舒服,我能带动其他人也多赚钱。但因为房地产的压力,导致我自己过得很简朴,周围商店纷纷关门。

最后,留给大家一个问题,

如果突然补丁成为潮流,裤子穿旧了打个补丁就是个性化时尚,大家全都 10 年不用买裤子了,经济会接下来会怎样发展?

知乎用户 的了哈 发表

大家看统计局的附件,和我之前判断的基本一致,就是江苏的情况比我想象中更糟糕,第二季度竟然是 - 1.1,半年只有 1.6;浙江的情况稍微好一点第二季度 0.1,半年 2.5;广东由于广州和深圳轮流破防第二季度 0.7 但是半年只有 2.0 比浙江还低。东南五省只有山东(2.1,3.6)和福建(2.6,4.6)跑赢全国水平。所以今年的疫情虽然没有 20 年那么厉害,但是全在经济中心开花,直接把经济增长炸没了。这也侧面反应出无论所谓的新一线吹的多好看,中国的经济核心改开以来就没有变过,还是两市五省。反倒是河南(1.7,3.1)数据看上去还行反而先于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苏浙崩盘了。
第二季度能维持正增长,很大程度要庆幸全国工业三驾马车之一的山东没和粤苏一起挂掉,为全国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的恢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也是为什么五月份山东吃掉了全国对外出口增长份额的 40% 原因所在。
同时,中西部地区的问题我们也必须意识到,目前无论哪个省份,哪个城市,不管是用了多少省内资源堆出来的首位度由于产业积累不够,产业链长度不够等等原因,依旧无法吃下东部产能,形成不了中东部双引擎备份。反而由于房地产泡沫的虚假繁荣掩盖了大量发展的问题。

我对全年 5.5 的目标是有信心的,但是必须建立在防疫没有破口各省坚持动态清零的前提下。爱丁堡要是在崩一次,我建议苏联立刻建边境墙给他封死,全当投资拉动内需了,不然神仙也救不回来。这里有人预测下半年增速要 8% 以上才能达成全年目标,我觉得是可行的,这里参考林毅夫老师的理论。部分新基建可以适当提速,政府也可以通过数字人民币等方式给居民投放消费券和购物津贴,适当的刺激消费帮助餐饮旅游行业复苏。最重要的是在新能源,芯片还有高端制造业的投资一定要加大。思路依旧是投资拉动内需创造就业,在通过就业的增加来支持消费,最终实现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腾飞。

但是千万千万不要给房地产注水,还不容易把房地产弄凉了千万别再吸起来。房地产所谓的经济长尾效应和房价没有一毛钱关系。房价低了就不装修不买家电了?开玩笑有钱了可能买更贵的。房地产和消费几乎是完全对立的。


我寻思着我也没在这个回答里提上海啊,为啥那么多精爱丁堡人士

毕竟对于爱丁堡怕是苏锡常才有真正的切肤之痛吧,我就不凑热闹了。

知乎用户 林夕邦邦 发表

你问怎么解读?

没法解读,解不了毒,我之前解的什么数据,你这什么数据?让我解?解的了吗?解不了,没这个能力知道吧?

年增长 7-8% 叫保就业,失业率是 5%。

增长 2.5%,就是老板大方,亏本也在坚持发工资,所以失业率依然是 5.5%,不知道现在的老板是怎么了,贴钱依然也在维持就业岗位,当然,肯定有人说你乱讲,老板要是有这种良心,哪就没有矛盾了,这些人大家不必理会,数据必然是不会骗人的。

统鸡局的数据怎么会错?是现实错了。有图为证。

知乎用户 农村卖油翁 发表

中国经济三架马车:

银行追索权

征信

限跌令

知乎用户 神奇虎皮老虎​ 发表

如果让后人回首,这 21 世纪的 20 年代就没发生过几件好事。

中国的 GDP 增速欧美化,

欧美俄的增速负数化,

其他小国更是基本蹭不上工业化的边了。

经济停滞、就业困难、国际局势紧张混乱。

文化产业日渐枯萎,社会环境日趋保守。

基础理论止步不前,技术实践处处瓶颈。

半个世纪前的科幻作品,都在畅想着人类实现星际旅行、物质生产极为丰富,如今来看,亚非拉能活下去、欧美不衰退都难。

知乎用户 不得我命 发表

如何解读?我还是来现身说法吧。

去年底离职,今年 1-2 月份没上班,3 月份才找到新工作,收入比原来减少了三分之一。

虽然工作稳定了,但这段日子,过得很艰难,今年以来,还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鞋子因为下雨天浸水,实在没法穿,只好去买了一双新鞋,239 元。

尽管根据统计数据,GDP 每年整体都是在增长的,无论是原来的 10% 以上,还是现在的 2.5% 左右,多少都是在一个上升的通道,我们伟大复兴的任务目标,也越来越近了。

但具体到个人,则一言难尽。不仅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很大,即使同一个人,也存在收入波动,公职人员、大型国企央企职员,感受估计没那么明显。

疫情持续两年多了,小微企业、个体户等实体,基本上难以为继,倒闭关门的众多;即使一些大厂,去年以来就开始不断压减人员,被裁撤人员短期内也难以实现再就业。

失业潮正在袭来,而且暂时没有褪去迹象。作为普通小老百姓,只能自求多福,祈祷自己不会被裁掉,祈祷公司不会破产。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盛世蝼蚁吧,何况,现在还是普遍困难时期。

知乎用户 AA 普罗大众​​ 发表

GDP 增速显著变慢,应该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低,最大的负面就是疫情,其次有打击房地产行业。其它的也有,比如针对课外培训的 “三减政策”、对互联网行业的政策收紧等等,国资大举扩张,民营和私有资本机会越来越少,现在中国经济正在急速 “国进民退”。

今年也有可能被历史铭记,是一个负面的历史记忆。

从短期来讲,CPI 过热达到 2.5%+GDP 增速大幅放缓,有与美国靠近的趋势:经济滞涨 + 物价通胀;这恐怕不是什么好兆头。

我搞电商的就知道,今年上半年各大城市动不动就封城,所有门面不让开,所有车辆不让通行,所有居民都封在小区,快递都不让进,明显就是防疫过度。大家都在比谁封得快、封得久、封得严实, 这样的管制强度,相当于军事戒严了,比 2020 年 2 月武汉爆发疫情时还离谱;当时武汉的经济下滑 10%,现在经济居然还能增长 2.5%,我是不信的!

上半年造成的恶劣影响,恐怕会延续到下半年,甚至是明年。

不过呢,对于股市有可能是利好,因为经济放缓,CPI 尚未超过警戒线,央行有可能会了刺激经济而出台降息降准的金融政策;国家层面,也会陆续出台刺激消费、提振内需的政策,都会对股市产生利好的影响。

去年到今年 4 月跌去一半,4 月到现在仅上涨了 30%,即使是恢得到去年的高点,还有 70% 的上涨空间,所以,下半年大概率还是牛市走势。

知乎用户 zhiser 发表

疫情影响很严重,但能控制住疫情,增长慢就慢吧,反正躺平的也没哪家更好过。你看相对而言我们外贸数据要好得多,连德国这种国家都逆差了,咱心里还有啥不平衡的。

最重要的是谁能苟到最后,各国矛盾加剧,以前是只要能赚钱,和谁合作都行。现在是看着别人丢了 100 元比我自己捡到 100 元还开心,这也导致有些行业的科技发展远慢于前几年的预期。

简单说,这个世界的矛盾就像憋在肚子里的凉气,总是要放掉,达到新的平衡的,否则好不了。

知乎用户 夏木​ 发表

房地产放挺对消费是有好处的,起码老百姓又有活钱啦。

下半年只要疫情能在局部控制住不蔓延到周边,还是大有可为的。

实在不行还可以加大基建力度,反正在沙漠里面修路和在八环之外盖房子都差不多。

知乎用户 二民​ 发表

第二季度增长是 0.4%,这其实是远低于预期了。

国家会继续加大稳增长的力度,有利于下半年的 A 股,但短期震荡已经发生。

为了稳增长,国家可能会大量印钞,来提高一定幅度的 CPI。

房地产明显是救不起来了,但又关联到太多的产业链,譬如: 基建、钢铁、家电等,还不能不管。

就这个国际形式,全球一盘棋,估摸着中美的谈判也会有点具体成果了。

但中国发展的大方向不会变,中美斗争的本质不会变。

知乎用户 皈依凡尘​​ 发表

让子弹飞一会儿!

知乎用户 莫凡​ 发表

发现一个好玩的事情。两年前很火的键政,在知乎上看不到了。

记得那时候天天辩资本家。

知乎用户 junjun 发表

1、不管美国阴谋把世界折磨成什么样,只要有中国稳定供应链和产业链正常运行,那么占世界六分之一的人就能保持国际贸易顺差,安心挣国际多元有价值的货币,拿着这些钱到友好国家深度人文地理旅游传播中国人的友好和礼仪文化。

7 月 13 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出口总值 3.079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10.3%。其中,出口 1.73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14.2%;进口 1.35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5.7%;贸易顺差 3854.4 亿美元。

![](data:image/svg+xml;utf8,)

2、不管美联储怎么加息,也不管美国怎么与能源政治俄罗斯不死不休,中国维持自己能源安全,搞好内循环能源供给,我们的 CPI 指数就能够在 2022 年控制在 3% 以内。

6 月份,我国疫情防控总体形势向稳趋好,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居民消费价格运行总体平稳。

食品价格下降 1.6%,降幅比上月扩大 0.3 个百分点,影响 CPI 下降约 0.30 个百分点。食品中,受供应增加、物流好转和囤货需求减少等因素影响,鲜菜、鸡蛋、鲜果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下降 9.2%、5.0%、4.5% 和 1.6%;受部分养殖户压栏惜售、疫情趋稳消费需求有所增加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继续上涨,涨幅为 2.9%,比上月回落 2.3 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 0.4%,涨幅比上月扩大 0.3 个百分点,影响 CPI 上涨约 0.32 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 6.7% 和 7.2%,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 6.1 和 6.6 个百分点;服务消费有所恢复,飞机票和旅游价格分别上涨 19.2% 和 1.2%,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 15.0 和 0.8 个百分点,宾馆住宿价格由上月下降 0.7% 转为上涨 0.3%。

我们严格清零的政策让反复的疫情逼出区域闭循环消费系统,上海这样千万级别人口城市在疫情中采取集中供给保障机制,集中采购和分配减少流通环节,这样自然可以降低生活用品的价格。

而” 两桶油 “随国际油价的波动是老大难问题,我们的石油供应产业链上游产业原油出产和加工及国际原油期货交易等控制在欧佩克组织与欧美资本巨头手里,我们手中美元外汇只是这几年开启对石油产业链投资处于起始阶段。俄乌冲突,美国人将俄罗斯能源和金融一并制裁,俄罗斯能源政治反制,世界能源格局和秩序重新洗牌,人民币国际化支付份额扩大逐步增强在能源领域话语权。

如果中国具备跟俄罗斯同样量级的石油和天然气国际话语权,那么我们油价和气价就不会被国际能源政治裹挟着身世浮沉了。

3、疫情稳定住反复,常态化风控措施渗透到社区,国家放宽疫情隔离政策从而推动人员流动,人员流动促进城市消费信心恢复,城市有了车水马龙局面就拉动就业信心回归,加上各级政府完成经济增长目标任务考核需求,城市更新计划轮番上马刺激制造业订单恢复。

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654 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 5.7%,其中二季度平均为 5.8%。31 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8%,比上月下降 1.1 个百分点。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 47.7 小时。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 18124 万人。就业形势好转,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

4、不充分不均衡的地域发展格局正在被国家统一大市场的规划改变,国家数字经济推动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物联物通的效率,三年疫情促成内循环消费升级,从旅游市场呈现本地化和度假化的形态看,中国旅游产业链和供应链正在跟国际发达国家接轨,以后地域旅游会成为新常态。

从中国经济上半年数据看,上半年 GDP 增长率为 2.5%,下半年经济增速动力强劲,假日经济和节日消费及各地消费补贴政策发力会凝聚成经济倍增现象,国家将 CPI 控制在 3% 以内有利于消费信心恢复,我们的制造业和采购经理指数伴随中国产业链和供应链在疫情中不可撼动地位而保持稳定增长趋势。老美拿着 9% 的 CPI 和低迷的国际贸易成绩单已经陷入癫狂状态,下半年不排除老美狗急跳墙,在热点地区如中东伊朗和东北亚朝鲜及台海地区搞一场代理人战争从而振兴美国国际贸易。

我们还是要在出口和贸易及投资三架马车上加固减震器与刹车系统,当老美丧心病狂对我们取得向好经济进行攻击的时候,我们需要进一步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向世界开放更大中国市场,让美国农场主和工厂主们拿着枪带着干粮到华尔街和白宫用选票逼拜登政府及国会山老实一些。后疫情时代,美国人的政治正确需要实打实的生意来支撑,中国是世界最大且品质较高的消费市场,这些拥有无限生意机会。

综合而言,数字背后是产业政策和行业生态及市场供需关系综合元素的价值体现,如何保持三驾马车平稳运行,如何避免各地政府系统性风险爆发,如何让土地财政孕育的巨婴房地产断奶独立,下半年政府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

郎咸平说:新经济颠覆了什么

京东

¥11.7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531310711887765504-0-1&p=JF8BARAJK1olVQIKVVxZAEsWM28JHFgWWwYBXFtdOA9IWzFXKwJQGEdAX0BDUA5DX3BTTkRHA1ocVF9aC0gRA2wAHlsKBENeCW4DDEhURg0MeThJGQ9LDw0ZSCoQQm9OF1clXQ8CVlZcCUsQAF8IGloVWQMBV1hcOHsXBl9JdV4TWwcFZF9tCEwTBWYOGFMWWAYBXW5dAE8n1cGcztOqhLangvTz3can1uajz-WTbTYyV24GXR9eRnMIH1kVXwYDUl5dAUIRBWgMH1oQQQceVG5dCUoUBGkPHFkcMwUEUF9aASUVAm4JHV0dWwEFZF5tC3tJbW5bG1tBWFMDOgNZVExXVGdSdV0QWgcEVVltCkoWAW04Kw)

知乎用户 唐果​​ 发表

♦■【!中国正在跨入中等收入陷阱!】■♦

必须加大力度支持国货才能跨出。

导致一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正是该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本身。

疫情、国际局势只是表面原因。

这图我能用 50 年。

知乎用户 深具世界眼光 发表

这说明上海作为中国 GDP 第一城,世界第一大港口,华东经济中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超乎所有人的想象,2020 年疫情刚发生的时候,武汉第一季度全封,GDP 暴跌 40%,整个湖北省 GDP 暴跌 39.2%,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一度不让湖北和武汉参与经济数据排名,而且不仅是湖北,北京上海广东的 GDP 上半年也全部是负增长,可即便是如此艰难的时刻,2020 年全国上半年的 GDP 也仅仅同比下降了 1.6%。

再来看今年,第二季度上海封城,GDP 增速仅仅跌了 13.7%,竟然直接让全国 GDP 增速下滑到了 2.5%,要知道今年的全年目标可是 5.5%,即便去年下半年由于严打房地产行业和教育培训行业,GDP 基数比较低,但要完成这个全年目标,压力依然大到难以想象。

这就是为什么上海一定要赶在 6 月份解封的原因了,再这样封下去,疫情能不能控制住不好说,经济是肯定不好掌控了,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的龙头城市,其地位可能真的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知乎用户 枫冷慕诗​​ 发表

GDP 同比增长 2.5%,上半年经济增速怎么看?下半年恢复态势怎么样?

7 月 15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 2022 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 562642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2.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29137 亿元,同比增长 5.0%;第二产业增加值 228636 亿元,增长 3.2%;第三产业增加值 304868 亿元,增长 1.8%。其中,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292464 亿元,同比增长 0.4%。分产业看,二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 18183 亿元,同比增长 4.4%;第二产业增加值 122450 亿元,增长 0.9%;第三产业增加值 151831 亿元,下降 0.4%。

**付凌晖:**二季度受国际环境复杂演变,国内疫情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疫情反弹得到有效控制,经济运行总体上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二季度我国经济顶住了压力实现正增长。**在 4 月份受疫情冲击,主要指标同比下滑的条件下,各方面加大稳增长的力度,积极推进物流保通保畅,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推动经济企稳回升,保证了二季度实现正增长。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0.4%。工业和投资持续增长。二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0.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4.2%。

**第二,从月度来看,5 月份以来经济逐步回升。**4 月份受超预期因素影响,主要指标下滑明显。随着疫情防控总体向好,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显效,5 月份经济止住 4 月份下滑势头,6 月份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从生产看,6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9%,比上月加快 3.2 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也由上月下降 5.1% 转为增长 1.3%;从需求看,6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上月下降 6.7% 转为增长 3.1%;出口增长 22%,比上月加快了 6.7 个百分点。从地区看,6 月份,31 个省区市中,21 个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比上月回升,占 67.7%;30 个地区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比上月回升,占 96.8%。

**第三,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两个月回落。**二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 5.8%。从月度看,4 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6.1%,5、6 月份连续下降。5 月份下降到 5.9%,6 月份降至 5.5%。从 6 月份来看,25-59 岁就业主体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4.5%,比上月下降 0.6 个百分点;外来农业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 5.3%,下降 0.9 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二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2.3%,从月度看,4、5 月份 CPI 同比均上涨 2.1%,6 月份上涨 2.5%,涨幅比上月略有扩大。我国价格涨幅明显低于欧美国家 8% 以上的水平。6 月份美国、欧元区 CPI 同比分别上涨 9.1% 和 8.6%。

**第四,外贸较好外储稳定。**进出口较快增长,二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8.1%,保持较快增长。从月度看,4、5 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 0.1% 和 9.6%;6 月增速加快至 14.3%。外储总体平稳,二季度,外汇储备余额持续稳定在 3 万亿美元以上。

**第五,产业升级态势持续。新产业较快增长。**二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7%,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 5 个百分点。制造业占比继续提升。二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 28.8%。同比提高 0.3 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二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 7.6% 和 5.9%,明显快于全部服务业。

总的来看,二季度我国经济克服多重压力挑战,主要指标止住下滑态势,实现企稳回升。下阶段,尽管受到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运行面临较多困难挑战,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明显,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国民经济有望逐步恢复,保持平稳增长。

**付凌晖:**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乌克兰危机深化演变,国内疫情出现多发散发的情况,突发因素超出预期。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一定的波动,1-2 月份的经济恢复整体上好于预期,3、4 月份受到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冲击的影响,主要经济指标下滑明显。但是 5 月份以来,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不断显现,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有效实施,国内疫情防控总体向好,经济运行逐步企稳回升,积极变化明显增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经济克服困难保持增长。**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态势明显。国内疫情多发散发,对经济稳定运行造成了严重冲击。尤其是 4 月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对此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出台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稳住了经济大盘,推动二季度经济实现了正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2.5%,其中二季度增长 0.4%,这是在 4、5 月份主要生产需求指标下滑的背景下取得的,应该说非常不容易,体现出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二是价格形势总体稳定。**受地缘政治冲突、世界主要经济体流动性扩大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粮食和能源价格持续高位,对国内输入性通胀影响加大。在这种条件下,我国加大市场保供稳价力度,抓好粮食和能源生产,保障了国内市场价格总体稳定。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1.7%,低于全年 3% 左右的预期目标。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 CPI 上涨 1%,保持基本稳定。我国价格涨幅明显低于欧美国家 8% 以上的涨幅水平,有利于经济平稳运行和民生改善。

**三是就业民生得到保障。**受疫情冲击等影响,今年以来就业压力陡然上升,居民增收困难加大,民生保障难度增加。针对突出问题,各方面持续加大稳就业的力度,强化民生兜底保障,成效逐步显现。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654 万人,5 月份以来,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改变前期走高态势,连续两个月下降,6 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 5.5%。其中,25-59 岁就业主体人群的失业率为 4.5%,和 1 月份基本持平。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 3%,虽比一季度有所回落,但是快于经济增速,其中,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同比名义增长 5.6%,快于全部收入 0.9 个百分点。

**四是外贸进出口韧性显现。**今年以来,世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全球制造业 PMI 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 4 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下,但是我国外贸进出口克服外部环境趋紧、疫情短期冲击等不利影响,保持较快增长,体现出我国外贸的强大韧性。上半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9.4%,其中出口增长 13.2%,6 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14.3%,比上月加快 4.7 个百分点。

**五是转型升级态势持续。**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我国经济创新引领持续增强,升级发展的态势没有改变。新动能较快成长,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6%,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 20.2%,均保持较快增长。实物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 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 25.9%。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28.8%,比上年同期提高 0.7 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 2.55,比上年同期下降了 0.06。绿色转型持续推进。上半年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同比提高 1.3 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 111.2% 和 31.8%。

总的看,上半年我国经济克服困难保持增长,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但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还面临不少挑战,下阶段,要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付凌晖:**上半年,受到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以及国内疫情冲击的影响,经济增长受到一定影响。从全年来看,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二季度经济保持正增长是非常不容易的。从下阶段来看,目前全球经济滞胀风险在上升,国内经济恢复还存在很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但是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特点没有变。随着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经济运行有望逐步改善。

**第一,大国经济有韧性。**疫情对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但是我国经济规模依然可观,长期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和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明显。上半年经济总量达到 56 万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接近 20 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突破 30 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 27 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尽管有所下降,但仍然超过了 21 万亿元。这些都增加了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和信心。

**第二,需求恢复有潜力。**从投资来看,稳投资力度持续加大,专项债发行和使用加快,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投资提速,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有望增强。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 7.1%,比 1-5 月份加快 0.4 个百分点。从先行指标看,上半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 22.9%,保持较快增长。从消费看,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线下消费场景渐次复苏,加上促消费政策发力,消费有望继续恢复。从外贸看,我国外贸进出口具有较强韧性,当前港口物流保通保畅继续推进,长三角等地区进出口较快恢复,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外贸保稳提质具有较好基础。5 月份,我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9.5%,比 4 月份加快 9.4 个百分点;6 月份,进出口同比增长 14.3%,比 5 月份进一步加快了 4.8 个百分点。

**第三,生产回升有支撑。**从工业看,5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先实现由负转正,同比增长 0.7%,6 月份增速加快至 3.9%。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加快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逐步打通,汽车、电子等重点行业带动作用有望进一步增强。尤其是二季度疫情较重地区生产加快恢复,有助于支撑工业稳定增长。6 月份,制造业 PMI 重回临界点以上,其中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升至 55.2%,表明制造业企业信心不断增强。从服务业看,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趋稳,6 月份服务业生产由降转升,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了 1.3%,特别是接触型、聚集型行业恢复势头比较明显。随着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服务业市场需求逐步回暖,企业信心恢复,服务业有望进一步改善。6 月份,服务业 PMI 已经升至 54.3%,重返扩张区间,其中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达到 61%,连续两个月回升。从交通物流看,物流运输逐步畅通,有助于支撑生产进一步恢复。6 月份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 5.7%,比上月加快 2.3 个百分点;物流业景气指数为 52.1%,比上月上升 2.8 个百分点。

**第四,创新发展增动力。**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有效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在疫情条件下,传统产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新产业新动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恢复。二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 5 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7.6%,高于 GDP 增速 7.2 个百分点。

**第五,宏观政策有保障。**二季度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六方面 33 条稳增长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有效落实,6 月份国务院进一步强化部署,要求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从经济运行近期情况来看,基础设施投资明显加快,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显著回升,物流人流更加畅通,企业预期信心逐步改善,稳增长政策正在显效发力。下阶段,大规模留抵退税、专项债发行使用、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等政策效应会继续显现,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发展。

总的看,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政策效应显现,我国经济体量大、市场空间广、发展韧性足、改革红利多、治理能力强的优势将进一步发挥,经济有望保持恢复发展态势。当然也要看到,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国内三重压力尤存,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推动经济持续复苏还要付出不懈努力。

**付凌晖:**今年上半年以来疫情对部分地区经济运行造成了较大影响,但是应该看到,疫情的冲击影响都是短期的、外在的,不会改变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大的趋势。从上半年特别是从二季度情况来看,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显效,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我国经济逐步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加快恢复。部分受疫情冲击较大地区经济出现了积极变化。

**第一,从二季度来看,多数地区的经济基本稳定,从增长来看,二季度,全国 31 个省(区、市)中,有 26 个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增长,占 83.9%。**从就业来看,二季度 19 个省(区、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西部地区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0.3 个百分点。从价格来看,大部分地区物价涨势温和,二季度 30 个省(区、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低于 3%。

**第二,中西部地区经济增势较好。**二季度,中部、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 2.3% 和 2%,增速均快于全国。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中西部地区增长是快于东部,上半年中部、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均增长 7.3%,快于东部地区 5.1 个百分点。中部、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 10.7% 和 8%,分别快于东部地区 6.2 和 3.5 个百分点。

**第三,部分地区受疫情冲击较大。**疫情冲击下,生产生活正常秩序受到了一定影响,部分地区经济出现下滑,失业率水平短期升高。二季度,上海、吉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 13.7% 和 4.5%,上海、吉林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12.5% 和 7.6%,明显高于全国水平。

**第四,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的地区经济加快恢复。**尽管二季度部分地区经济受疫情冲击较大,但是从月度来看,随着疫情防控总体向好,企业复工复产加快,6 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6 月份,上海、吉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3.9% 和 6.3%,上个月分别为下降 30.9% 和 4.9%。从消费看,吉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 6 月份增长 5.5%,上个月为下降 1.5%。从就业来看,上海、吉林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比上月下降 9.7 和 0.8 个百分点,说明这些受疫情冲击较大地区经济恢复在稳步加快。

总的来看,我国多数地区经济总体稳定,中西部增长快于东部,区域协调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遇到暂时困难,但在各项稳定经济政策措施作用下,经济运行加快恢复。当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地区之间发展差距较大,下阶段要继续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缩小地区差距,促进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付凌晖:**关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很多机构和学者都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总的来看,多数结论认为,现阶段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大概在 5%-6% 之间。未来随着中国经济体量增大,劳动力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潜在增长率水平也会逐步降低。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5%-6% 的潜在增长率仍然处于中高水平,特别是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量条件下,能保持中高水平增长是非常不容易的,也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还是比较大的。

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我国人均 GDP 已经突破了 1 万美元,但是和发达国家 4 万美元以上的人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也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巨大空间和潜力。需要指出的是,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叠加世纪疫情,全球化发展遭遇逆流,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处于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增长达到潜在水平的难度在加大。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仍要付出艰苦努力。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顶住了超预期因素冲击保持增长,非常不容易。当前,世界经济滞胀风险上升,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犹存,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有挑战。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韧性强的特点明显,宏观政策调节工具丰富,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具备较多有利条件。从下半年情况看,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推进稳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效应不断显现,我国经济有望继续回升保持在合理区间。

下阶段,要抓住经济企稳回升的有利时机,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好一揽子稳定经济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夯实经济恢复基础,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付凌晖: 今年以来,国际通胀压力整体上升,国内对于价格稳定的担忧也在上升。今年以来,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逐步恢复以及国际输入性因素的影响,CPI 同比涨幅持续扩大,但总体保持温和上涨。上半年 CPI 同比上涨 1.7%,其中食品价格下降 0.4%,非食品价格上涨 2.2%。从二季度来看,CPI 涨幅总体平稳,同比上涨 2.3%。从月度看,4、5 月份均同比上涨 2.1%,6 月份上涨 2.5%,从二季度来看,CPI 变化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食品价格由降转涨。**二季度食品价格上涨 2.3%,一季度为下降 3.1%。主要是受鲜果、鲜菜、鸡蛋、粮食价格涨幅扩大和猪肉价格降幅收窄影响。其中,二季度猪肉价格下降 21.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 20.5 个百分点。

**二是工业消费品价格涨幅有所扩大。**二季度,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 4.1%,涨幅比一季度扩大 1.1 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国际输入性因素的影响,部分能源价格上涨较多,二季度汽油和柴油价格同比分别上涨 30% 和 32.8%。

**三是服务价格涨幅回落。**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服务需求偏弱,拉低了服务价格的涨幅。二季度,服务价格同比上涨 0.8%,涨幅比一季度回落 0.5 个百分点。其中,飞机票、旅游等价格涨幅均有所回落。从 6 月份来看,CPI 同比上涨 2.5%,涨幅扩大主要是由于上年基数走低影响。6 月份 2.5% 的同比涨幅当中,翘尾因素影响约 1.2 个百分点,比上月扩大 0.4 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 1.3 个百分点,和上月持平。从结构来看,食品同比上涨 2.9%,涨幅比上月扩大 0.6 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猪肉价格降幅收窄的影响。能源价格上涨 17.4%,扩大 2.7 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汽柴油价格上涨影响。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 CPI 上涨 1%,涨幅比上月扩大 0.1 个百分点,表明市场供求总体稳定。

从国际范围看,我国 CPI 涨幅明显低于欧美国家水平,主要是由于我国没有采取 “大水漫灌” 的强刺激政策。面对国际输入性通胀,加大了国内市场保供稳价的力度;此外,加强粮食生产,今年的夏粮实现了丰收,夏粮生产比上年增长了 1%,保障了 CPI 总体稳定。物价形势的稳定,不仅有利于经济的平稳运行,也有利于民生改善。

关于大家关心的猪肉价格上行会不会影响 CPI 整体涨幅,总的来看影响有限。目前,生猪产能总体恢复到了正常水平,价格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前期压栏大猪会陆续出栏,有利于增加猪肉供给。加之相关部门加强市场调控,稳定供求关系,将促进价格平稳运行。

下阶段,进入汛期后,部分地区鲜活商品的供应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国际输入性因素影响可能会持续,但是我国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总体是充裕的,市场保供稳价的力度在加大,价格有望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付凌晖: 今年以来,多方面因素导致消费增长受到一定影响。上半年,受疫情多发散发冲击影响,市场销售出现下滑,特别是服务消费回落比较明显。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 0.7%。但 5 月份以来,随着疫情形势得到有效控制,促消费政策显效,市场销售稳步回升。5 月份社零总额同比下降 6.7%,降幅收窄 4.4 个百分点;6 月份增速转正,同比增长 3.1%。

从上半年情况来看,市场销售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基本生活消费较快增长。上半年粮油食品类、饮料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 9.9% 和 8.2%,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得到保障。

二是网上零售稳定增长。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 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 25.9%。

三是服务消费下降。受疫情冲击影响,服务消费下降明显。上半年餐饮收入同比下降 7.7%,居民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也有所减少。

从 6 月份情况看,国内市场销售出现了积极变化。

一是多数商品零售增速回升。6 月份 18 类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近九成商品零售额类值增速比上月回升,其中穿类和用类商品类值增速回升明显,化妆品类和通讯器材类分别增长了 8.1% 和 6.6%。

二是大宗商品消费带动明显。乘用车购置税减半等促进重点领域消费政策出台落地,促进了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改善。6 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 13.9% 和 3.2%,比上月明显回升,拉动当月社零增速超过 1.5 个百分点。

三是餐饮等服务消费明显改善。随着居民外出消费逐步增多,带动服务消费好转,6 月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 4%,降幅比上月收窄 17.1 个百分点。端午假期国内旅游人次和收入恢复程度明显好于 “五一” 假期。

四是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消费出现较快回升。6 月份,上海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 2.1%,但降幅比上月收窄 42 个百分点;吉林增长 5.5%,上月为下降 1.5%。

总的看,5 月份以来国内消费经受住疫情冲击,呈现回升势头,积极变化明显增多。尽管消费恢复还面临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消费场景受限等制约因素,但我国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消费模式创新的趋势不会改变,加之社会保障不断完善,稳就业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我国消费有望保持持续恢复。

知乎用户 中国经济周刊​ 发表

上半年唯二的两个省市是负增长,是吉林和上海都封了 3 个月左右

压力全在下半年了。

知乎用户 开到荼靡花事了 发表

随着疫情形势好转和稳增长一揽子政策举措落地见效,6 月经济继续修复,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回升,二季度中国 GDP 实现正增长。

国家统计局 7 月 15 日发布的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 562642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2.5%。其中,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292464 亿元,同比增长 0.4%。

分项指标来看,6 月经济数据全面回升。6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3.9%,比上月加快 3.2 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由降转升,增长 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降转升,同比增长 3.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进一步回升至 5.6%。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 15 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民经济企稳回升,生产需求边际改善,市场价格基本平稳,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一系列扎实稳住经济政策成效明显,我国经济克服超预期因素不利影响,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尤其是二季度实现了经济正增长,稳住了经济大盘,成绩来之不易。

二季度 GDP 实现正增长

二季度我国经济发展极不寻常,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严重冲击,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加大,4 月主要指标深度下跌。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5 月主要经济指标跌幅收窄,6 月经济企稳回升。

付凌晖表示,面对不断加大的新的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及时果断施策,坚持不搞 “大水漫灌”,靠前实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政策举措,按照已明确的总体思路、政策取向,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稳住经济大盘工作,政策效应较快显现。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发布的报告显示,存量政策的全面前置、增量政策的不断出台、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层层落实、中央政府的强力督导、短期资金和财政的保障以及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使得 6 月份中国经济参数出现快速反弹,并有望在三季度出现全面上扬。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对第一财经表示,从国际看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持续扰动经济修复节奏,国内三重压力对经济造成持续影响。在政策底的强劲支持下,2022 年的经济底可能已经在二季度出现,并继续在三季度出现一个明显回升。但我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鉴于 4 月和 5 月供需两端出现急剧的停滞,6 月份的反弹可能只是勉强使二季度经济运行摆脱负增长局面。

6 月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回升

工业方面,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4%。二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0.7%。其中,4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 2.9%;5 月份增速由负转正,增长 0.7%;6 月份增长 3.9%,比上月加快 3.2 个百分点,环比增长 0.84%。

从先行指标来看,2022 年 6 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 50.2%,比上月上升 0.6 个百分点,结束连续 3 个月 50% 以下低位运行,重回 50% 以上的景气区间。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6 月官方制造业 PMI 较上月回升 0.6 个百分点至 50.2%,反映制造业已经转为扩张。疫情受控、物流恢复推动复工复产进程加快,基建投资反弹、出口仍有韧性、消费和房地产市场降幅收窄,均有利于工业生产加快修复。

消费方面,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10432 亿元,同比下降 0.7%。其中,4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 11.1%;5 月份降幅收窄至 6.7%;6 月份由降转升,同比增长 3.1%,环比增长 0.53%。

今年以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出台促消费相关举措,全方位多领域发力激发消费潜力。华创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分析,6 月消费数据回暖主要来自于汽车与餐饮。

得益于央地系列汽车政策的加码,6 月汽车消费大超预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11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 月份,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249.9 万辆和 250.2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28.2% 和 23.8%。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创历史新高,分别完成 59 万辆和 59.6 万辆,同比均增长 1.3 倍。

今年以来,投资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71430 亿元,同比增长 6.1%。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7.1%,制造业投资增长 10.4%,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 5.4%。

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 4.2%。其中,4 月份增长 1.8%,5 月份增速加快至 4.6%,6 月份增速进一步回升至 5.6%。6 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 0.95%。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基建是今年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由于政策靠前发力,8 月后基建增速将大概率阶段性回落,但仍可能通过提前下达明年新增专项债额度以保持一定支撑力度。基于现有资金来源,预计全年广义基建累计增速将达到 6%~8% 高位增长。若 8 月后提前下达明年新增专项债额度,那么基建增速或突破 10%。

下半年经济怎么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5.5% 左右的全年预期增长目标。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上半年经济增长 2.5%,这意味着,要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还需付出艰苦努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司长袁达 14 日表示,从经济走势看,稳经济各项政策进一步落地见效,下半年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回升势头。面对内外部阶段性、突发性因素冲击,我国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企稳回升,展现出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这充分说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CMF 报告指出,展望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必将迎来企稳回升态势,但复苏的进程将比 2020 年更加脆弱,中国宏观经济将呈现非对称的 “W 形复苏” 的运行特征。考虑到二季度经济增速显著回落的影响,建议坚持全年 5%~5.5% 的增长目标并追加相匹配的政策力度,以此确立下半年的宏观政策定位和发挥预期引导作用。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表示,要实现全年经济增速 5.5% 的既定目标,下半年必须防住疫情不再对经济活动造成明显的制约,同时政府需要出台有力度的刺激政策,给市场带来信心和预期。当前,经济已有了明显的复苏,但不确定性仍然伴随着经济生活。如果下半年疫情再次出现对经济的明显冲击,那么政策重点则应该更多侧重保住企业与家庭的正常生活,可考虑发放一定的补贴。

二季度 GDP 实现正增长!专家解读来了

知乎用户 第一财经​ 发表

看来大家都把统计局原副局长的话听进去并落实到位了:

低收入群体可以私家车拉活,或者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

好家伙儿,原来都在灵活就业了。

知乎用户 巡山大王 发表

二季度 GDP 增长 0.4%,上半年增长 2.5%,名义增长也只有 5.73%,现在美国加息,汇率小幅下跌,全年以美元计的 GDP 很难达到 18.5 万亿美元。

上半年中国贸易顺差 3800 + 亿美元,其中 6 月份的贸易顺差达 980 亿美元,简直恐怖!出口大幅增长 13.2%,进口小幅增长 4.8%,国内消费依旧萎靡。

上海二季度萎了,北京历史性地超越上海,全年估计依旧会低于上海,但两三年后,全国城市 GDP 头把交椅应该要换人了。

这次统计局很罕见的直接公布各省的数据,不知道以后会不会也这样公布。

其他国家的情况:

美国通胀严重,6 月份的贸易逆差超 1000 亿美元。多家机构预测美国 GDP 将陷入衰退,今年美国的名义 GDP 会很高,估计能达到 25 万亿美元。

西欧南欧通胀接近美国,东欧通胀比美国还高,现在欧元跌破 6.7,全年 GDP 是除日本外,主要经济体中最难看的。

日本,去年兑美元汇率 109,现在已经跌到 138 了,去年日本 GDP4.93 万亿美元、人均 GDP3.91 万美元,今年日本 GDP 很可能跌到 4 万亿美元,人均 GDP 很可能跌到 3.2 万美元以下。

韩国汇率也在跌,贸易也出现了逆差,但经济情况要好于日本。

印度 6 月贸易逆差 256 亿美元,但印度的外汇储备在逐年增长。

俄罗斯汇率不具备参考性,暂不评论。

所以,中国这经济数据,算是差强人意吧。要是上海不掉链子,上半年增速应该在 4.5% 以上,至少比现在的数据好看些。

知乎用户 头号云玩家 发表

服务业才下降 0.4%?原来我这一路看到的各种鬼城才这么点影响啊

知乎用户 万四狗 发表

GDP 增长每 1% 就会创造 120-150 万个就业岗位。

原本今年增长目标是 5.5%,如今半年了 2.5%,意味着达不到原先的目标。相信 2022-2023 年又是新的一年最难毕业季!

至于最新发布的各省增长数据,魔都的数据由于疫情的原因,受影响毕竟严重。

知乎用户 套路​ 发表

怎么看?

无论哪个角度看都是中国牛逼

在不进行超级放水的前提下,保证经济在这稀烂的市场里仍然能够正增长

而且不是名义正增长、通货膨胀式增长,只能说一句 “中国牛逼”

知乎用户 无名医师 发表

我不知道有什么好解读的.

之前甚嚣尘上的房价逻辑是什么样的?

加强限购: 好东西要靠抢, 利好房价
解除限购: 买的人多了, 供需失衡, 利好房价

类似逻辑太多了, 我都懒得举例.

为了避免太过神神, 我就没举知名的四组二律背反.

但事实上这也是一样的.

经济很好: 政策很对, 卓有成效, 不该改革

经济不好: 稳定重要, 不该改革

所以我不知道为啥要解读.

知乎用户 六道绝形踪 发表

辛苦统计部门了。

统计法和劳动法估计是在中国最没有什么地位的法律了。

知乎用户 蓝色拖拉机 发表

当初一直有蠢红问什么时候崩给个准信,现在基本都闭嘴了。

昨天晚上,网传已经有 200 个楼盘停贷了,今天不知道会有多少。

经过荷兰白衣人事件和江西业主停贷事件。

所有的银行,都会遭遇一次考验。

然后,是人民币经受考验。

知乎用户 neo anderson 发表

增长的速度肯定会放缓。

整个三四五月份,各地都在疲于奔命似的抗疫,比如深圳上海北京,深圳持续的时间很短,封城也只有一周左右,北京呢,大概两个月,上海呢?三个多月?

如果说珠三角的经济发展还算平稳,长三角受到的影响肯定非常大,除了上海,江苏和浙江也闹得鸡犬不宁。

由于地缘政治原因,导致能源价格猛涨,大宗商品的价格也飞涨。还有外贸也不行,内需也因为疫情防控不很景气。

这一切,都是导致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的原因。

能够有百分之二点五的增长,知足吧。

知乎用户 老疙瘩汤 发表

那么问题来了,下半年 GDP 要做到 8.5% 的增长,才能实现年初制定的 5.5% 目标。

二季度 GDP 同比增长 0.4%,主要是新冠疫情期间上海封城拖了后腿,上海二季度 GDP 同比下降 13.7%,上海 GDP 约占全国总量的 4%,又是长三角地区龙头,临近区域数据都不太好看,江苏 -1.1%,浙江 0.1%,安徽 1%。其它疫情反复的地区也比较惨,北京,-2.9%,吉林 - 4.5%。

经济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幸亏最终疫情总体平稳了下来,企业复工复产才得以有序推进。

没想到基本躺平和共存的国外表现更烂,受疫情影响供应链难以完全恢复,反而我国是唯一保持顺差的工业国,二季度外贸货物出口数据是比较靓丽的。从月度看,4、5 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 0.1% 和 9.6%;6 月增速加快至 14.3%。

从行业看,产业升级正当时,新能源汽车销量火爆,龙头比亚迪扣非净利润暴增 6 到 8 倍。

从宏观来看,央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持续增长。拉动基建稳住了经济大盘。

内循环的效果差强人意,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11756 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 2.5%,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 0.8%,消费增长的幅度远远小于 GDP。

展望一下下半年:

国外继续摆烂,美联储继续加息锁表,全球大部分国家经济衰退,一些国家极有可能步斯里兰卡后尘走向崩溃,需求端大概率萎缩,我们出口还能不能保持目前的增长态势要打个问号。美元加息对我国外资流出和人民币贬值会进一步产生压力,我国央行极有可能被迫退出宽松。

房地产断贷潮蔓延,烂尾楼的问题不好好解决的话,恐怕会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

新能源汽车行业会继续前进,保守估计景气周期还能保持数年。

总体来说,如果房地产的雷不爆掉的话,下半年经济尚能保持稳定增长,不过全年 4% 都很勉强,5.5% 就不要想了。

知乎用户 天枢​ 发表

看起来下半年一定要大幅放宽出入境的政策了. 如果今年疫情控制政策如果不对现有的动态清零进行修正. 我们今年就一定完不成 5.5% 的 GDP 增长目标,就业环境恶化也在所难免,今年毕业的 1067 万大学生也会面临毕业既失业的尴尬局面.

假如人民对于未来外部经济环境和国内管控的预期经常性趋于负面的话,消费水平是无论如何都拉不起来的. 不要说今年完不成目标,未来甚至有可能陷入几十年不曾遇到的经济危机.

疫情大规模泛滥和大规模持续性封控一样会导致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知乎用户 一年忘年​ 发表

稳中向好

符合预期

长势喜人

情绪稳定

知乎用户 涵椽 发表

中国经济上半年 “成绩单”:GDP 同比增长 2.5%,CPI 同比上涨 1.7%,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就业形势好转

每经编辑 张锦河

据央视新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今天(7 月 15 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 2022 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国家统计局 7 月 15 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2022 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562642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2.5%。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不利影响明显加大,经济发展极不寻常,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严重冲击。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国民经济企稳回升,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2.5%;二季度同比增长 0.4%

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 562642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2.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29137 亿元,同比增长 5.0%;第二产业增加值 228636 亿元,增长 3.2%;第三产业增加值 304868 亿元,增长 1.8%。

其中,**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292464 亿元,同比增长 0.4%。**分产业看,二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 18183 亿元,同比增长 4.4%;第二产业增加值 122450 亿元,增长 0.9%;第三产业增加值 151831 亿元,下降 0.4%。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4%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4%。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5%,制造业增长 2.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3.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6%,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 6.2 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7%;股份制企业增长 4.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 2.1%;私营企业增长 4.0%。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 111.2%、31.8%、19.8%。

二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0.7%。其中,4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 2.9%;5 月份增速由负转正,增长 0.7%;6 月份增长 3.9%,比上月加快 3.2 个百分点,环比增长 0.84%。6 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 50.2%,比上月上升 0.6 个百分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 55.2%,上升 1.3 个百分点。1—5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34410 亿元,同比增长 1.0%。

2022 年 1—6 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 6.1%

1—6 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71430 亿元,同比增长 6.1%。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 153074 亿元,同比增长 3.5%。从环比看,6 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 0.9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 6827 亿元,同比增长 4.0%;第二产业投资 84694 亿元,增长 10.9%;第三产业投资 179909 亿元,增长 4.0%。

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 11.0%。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 9.8%,制造业投资增长 10.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 15.1%。

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 7.1%。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 12.7%,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 10.9%,道路运输业投资下降 0.2%,铁路运输业投资下降 4.4%。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 4.5%,中部地区投资增长 10.7%,西部地区投资增长 8.0%,东北地区投资下降 0.9%。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6.2%,港澳台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6.3%,外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 2.9%。

2022 年 1—6 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 5.4%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

1—6 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68314 亿元,同比下降 5.4%;其中,住宅投资 51804 亿元,下降 4.5%。

1—6 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 848812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2.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 599429 万平方米,下降 2.9%。房屋新开工面积 66423 万平方米,下降 34.4%。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 48800 万平方米,下降 35.4%。房屋竣工面积 28636 万平方米,下降 21.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 20858 万平方米,下降 20.6%。

二、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情况

1—6 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 68923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22.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 26.6%。商品房销售额 66072 亿元,下降 28.9%;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 31.8%。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情况

1—6 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 76847 亿元,同比下降 25.3%。其中,国内贷款 9806 亿元,下降 27.2%;利用外资 55 亿元,增长 30.7%;自筹资金 27224 亿元,下降 9.7%;定金及预收款 24601 亿元,下降 37.9%;个人按揭贷款 12158 亿元,下降 25.7%。

四、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

6 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 “国房景气指数”)为 95.40。

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 1.7%

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 1.7%。**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 0.4%,衣着价格上涨 0.5%,居住价格上涨 1.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 1.0%,交通通信价格上涨 6.3%,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 2.3%,医疗保健价格上涨 0.7%,其他用及服务价格上涨 1.2%。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价格下降 33.2%,粮食价格上涨 2.4%,鲜果价格上涨 12.0%,鲜菜价格上涨 8.0%。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 CPI 上涨 1.0%。二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2.3%。其中,4、5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均上涨 2.1%;6 月份同比上涨 2.5%,环比持平。

上半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 7.7%,二季度同比上涨 6.8%。其中,4、5 月份同比分别上涨 8.0%、6.4%;6 月份同比上涨 6.1%,环比持平。上半年,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 10.4%,二季度同比上涨 9.5%。其中,4、5 月份同比分别上涨 10.8%、9.1%;6 月份同比上涨 8.5%,环比上涨 0.2%。

就业形势好转,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

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654 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 5.7%,其中二季度平均为 5.8%。**4 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6.1%;5、6 月份连续回落,分别为 5.9%、5.5%。6 月份,本地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 5.3%;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 5.8%,其中外来农业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 5.3%。16-24 岁、25-59 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 19.3%、4.5%。31 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8%,比上月下降 1.1 个百分点。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 47.7 小时。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 18124 万人。

上半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一、居民收入情况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8463 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 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3.0%。**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5003 元,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3.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787 元,增长 5.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4.2%。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 15560 元,增长 4.5%,中位数是平均数的 84.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 22324 元,增长 3.8%,中位数是平均数的 89.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 8410 元,增长 5.7%,中位数是平均数的 85.9%。

按收入来源分,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 10576 元,增长 4.7%,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 57.3%;人均经营净收入 2841 元,增长 3.2%,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 15.4%;人均财产净收入 1665 元,增长 5.2%,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 9.0%;人均转移净收入 3382 元,增长 5.6%,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 18.3%。

二、居民消费支出情况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11756 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 2.5%,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 0.8%。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14677 元,增长 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 0.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7881 元,增长 5.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4.0%。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 3685 元,增长 4.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 31.3%;人均衣着消费支出 725 元,下降 2.3%,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 6.2%;人均居住消费支出 2807 元,增长 6.0%,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 23.9%;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 670 元,增长 0.1%,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 5.7%;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 1493 元,增长 2.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 12.7%;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 1037 元,下降 7.4%,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 8.8%;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 1041 元,增长 2.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 8.9%;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 298 元,增长 4.5%,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 2.5%。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新闻、国家统计局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说明中国在逆行。

众所周知,和病毒共存后,经济才能起飞。

美国 CPI 达到 9% 正增长率,赢。欧元日元贬值有利于出口,赢。主要工业国贸易逆差,说明出口少进口多,人民干得更少获得的更多,赢。

CNN 报道中国 2022 年上半年经济数据达到 2020 年以来最低水平,所以最大输家肯定是逆行的中国了。

论证完毕。

知乎用户 马里奥的弟弟 发表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我国经济呈现五大特点

7 月 15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国民经济成绩单。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对上半年经济走势进行了评价,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国内国际突发因素超出预期,让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一定的波动,1 至 2 月份的经济恢复整体上好于预期,3、4 月份受到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冲击的影响,主要经济指标下滑明显。但是 5 月份以来,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不断显现,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有效实施,经济运行逐步企稳回升。

付凌晖认为,上半年我国经济经济呈现五大特点:

**第一,经济克服困难保持增长。**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态势明显。国内疫情多发散发,对经济稳定运行造成了严重冲击。尤其是 4 月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对此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出台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稳住了经济大盘,推动二季度经济实现了正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2.5%,其中二季度增长 0.4%,这是在 4、5 月份主要生产需求指标下滑的背景下取得的,应该说非常不容易,体现出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第二,价格形势总体稳定。**受地缘政治冲突、世界主要经济体流动性扩大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粮食和能源价格持续高位,对国内输入性通胀影响加大。在这种条件下,我国加大市场保供稳价力度,抓好粮食和能源生产,保障了国内市场价格总体稳定。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1.7%,低于全年 3% 左右的预期目标。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 CPI 上涨 1%,保持基本稳定。我国价格涨幅明显低于欧美国家 8% 以上的涨幅水平,有利于经济平稳运行和民生改善。

**第三,就业民生得到保障。**受疫情冲击等影响,今年以来就业压力陡然上升,居民增收困难加大,民生保障难度增加。针对突出问题,各方面持续加大稳就业的力度,强化民生兜底保障,成效逐步显现。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654 万人,5 月份以来,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改变前期走高态势,连续两个月下降,6 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 5.5%。其中,25-59 岁就业主体人群的失业率为 4.5%,和 1 月份基本持平。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 3%,虽比一季度有所回落,但是快于经济增速,其中,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同比名义增长 5.6%,快于全部收入 0.9 个百分点。

**第四,外贸进出口韧性显现。**今年以来,世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全球制造业 PMI 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 4 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下,但是我国外贸进出口克服外部环境趋紧、疫情短期冲击等不利影响,保持较快增长,体现出我国外贸的强大韧性。上半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9.4%,其中出口增长 13.2%,6 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14.3%,比上月加快 4.7 个百分点。

**第五,转型升级态势持续。**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我国经济创新引领持续增强,升级发展的态势没有改变。新动能较快成长,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6%,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 20.2%,均保持较快增长。实物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 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 25.9%。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28.8%,比上年同期提高 0.7 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 2.55,比上年同期下降了 0.06。绿色转型持续推进。上半年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同比提高 1.3 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 111.2% 和 31.8%。

知乎用户 中国网​ 发表

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速最高,达到 5%,增加值为 29137 亿元。**我国夏粮实现了大丰收,2022 年总产量 14739 万吨(2948 亿斤),比去年增加 143.4 万吨(28.7 亿斤),这无疑确保了我国的粮食安全。今年上半年,国际粮食出现紧张,价格大涨,一些国家禁止了一些粮食出口,我国粮食实现丰收,既可保证粮食充足供应,还能稳定物价。

**第二产业增加值 228636 亿元,增长 3.2%。**4 月份,受疫情影响,工业增加值出现了负增长,从 5 月开始,上海、北京等重点城市全面推动复工复产,到 6 月,增长 3.9%,明显快速复苏。

表现最亮眼的门类还是高技术制造业,上半年增加值同比增长 9.6%。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 111.2%,而新能源汽车销量翻了 1.3 倍。比亚迪大放异彩,自从宣布停产燃油车后,从 4 月开始每月销量都突破了 10 万辆,最终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 64.14 万辆,同比增长 315%,超越了特斯拉,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公司。

第三产业增加值 304868 亿元,增长 1.8%,表现最差。疫情当下,服务业无疑是受影响最大的产业,线下的餐饮、休闲娱乐等场所,生意难做。旅游业依旧低迷,恢复需要时间。

**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上半年固定投资同比增长 6.1%,**主要是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的增长,而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 5.4%。由此来看,房地产已经不是拉动 GDP 增长的主要动力。消费比较低迷,同比下降 0.7%。出口方面还是最佳,上半年外贸总额同比增长 9.4%,出口增长 13.2%,贸易顺差达到 2.48 万亿。

2022 年上半年各项经济表现有好有坏,但大盘趋稳,所以推动上半年 GDP 达到 562642 亿元,上半年我国人民币与美元的平均汇率为 6.4835,换算为美元就是 8.678 万亿。

上半年增速 2.5%,要完成全年 5.5% 的增长目标,下半年的压力不小。出口方面要保持稳定增长,但由于各国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企,国际市场的需求也可能走向疲软,对我国出口或将有一定的影响。

下半年投资将承担重任,上半年除了房地产,其他投资其实表现还不错。**今年前 5 个月新开工项目数同比增长 26.1%,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 23.3%,其中新开工水利项目达到 1.4 万个,投资金额高达 6095 亿元。**目前,各地都在推动重大项目的投资,而在高技术制造业,我国依旧会继续加大投资。

消费也值得看好,随着疫情好转,6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降转升,同比增长 3.1%。下半年节日多、各种消费活动多,必定能刺激消费。再加上就业形势好转,消费也会跟着上涨。

我国上半年 GDP 达到 8.68 万亿美元,那美国呢?美国一季度 GDP 虽然环比年化率下降了 1.4%,但受高通胀影响,名义 GDP 还是达到了 5.98 万亿美元,接近 6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4.2%。2021 年,美国有一个季度 GDP 超过了 6 万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应该是第二高的数据。

二季度,美国通胀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4 月为 8.3%,5 月达到 8.6%,6 月更是飙升至 9.1%,为 1981 年 11 月以来最大增幅。

众所周知,对美国经济贡献最大的就是消费,占比超过了 80%。持续的高通胀必然抑制消费,从而影响到经济增长。此前,亚特兰大联储就已经预测,今年二季度,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增长将下降到 0.8%,GDP 增速为负 1.9%。

不过,因为通胀,美国二季度完成的名义 GDP 还是会比较高,超过 5 万亿美元没什么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再次下调了 2022 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从 2.9% 下调至 2.3%。

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美国经济正面临衰退风险,而我国总体稳定,下半年利好的因素增多,全年的信心还是充足的。

观点供参考

知乎用户 经传股事汇 发表

事业单位都在裁员!开除在编职工,各种找理由开除,没关系,没钱的人!

知乎用户 清墨​ 发表

恭喜我国将在下半年实现超高速增长,完成 5.5% 增速的伟大成就!

知乎用户 第三行星的奇迹 发表

上半年 GDP 增速 2.5%,第二季度增速为 0.4%,在疫情冲击下,保住了二季度经济正增长,下半年的起点至少好于 2020 年。全年看,经济增长保 3% 没难度,但是如果 GDP 想达到 4% 以上,下半年经济增速至少要达到 5.3%。

下半年稳增长的难点在政府支出的持续性。上半年经济增速保 2%,核酸检测等政府服务消费贡献巨大,服务业 GDP 增速在上半年要明显高于市场化服务活动的增速,如果撇开政府消费,第二季度 GDP 难以转正、上半年经济增速保 2% 也存在难度。随着疫情缓解,政府消费支出必然放缓,带来的增长缺口需要投资和居民消费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 6 月份宏观数据看,6 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从 5 月的 0.7% 上行至 3.9%,低于 Wind 一致预期 4.5%。6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速从 5 月的 - 6.7% 升至 3.1%,显著高于 Wind 一致预期 - 0.5%。其中汽车消费拉动显著,汽车销售同比增速从 - 16.0% 拉升至 13.9%。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跌幅扩大。6 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从上月的 - 7.7% 加速下滑至 - 9.7%。基建投资显著回升,同比增速从上月的 7.9% 上升至 12.0%。

16-24 岁失业率继续上升至 19.3%, 高于去年 7-8 月季节性高点 16.2% 和 2020 年的 16.8%,就业问题依然严峻。

知乎用户 喵喵投研 发表

经济数据不好看,但也不难看。

上半年增长 2.5%,虽然不怎么亮眼,但放眼全球,这个数字也可是够璀璨的了。主要有 2 个原因,一个是春节放假,一个就是在疫情 lockdown 的情况下,很多实体经济都在停摆。两者跌价,造成实体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但好歹也是平稳走过来了。

至于其他数据,能够点赞就是 CPI 控制的很好,上半年控制在 1.7%。当然了,各位莫喷,魔都那几天百元的萝卜不能算在这里面,这是个别特殊情况。大部分时间,CPI 控制的不错,当然了油价是下半年涨起来的,将对下半年的 CPI 指数产生较大影响。

2022 年已经过半,各个行业都在发力,尤其是纺织品和服装,这些传统消费品将会率先发力。我们邻居是做女装直播的,近期销量猛增,一天差不多 1 千多单,基本上恢复到疫情之前的出货量。

加油干吧,别气馁,别放松。

知乎用户 刘不是​ 发表

我邀请了王子君来继续回答这个问题

知乎用户 南瓜包子来俩 发表

天天说珠三北京的。实际上真正的巨无霸是长三角。长三角经济体量太大了,中国经济绝对的中心。这不是吹出来的。这次上海封城,包括江苏也跟着停。有这个数据不奇怪。上海一家封了没问题,上海总量是多少的,四万多。关键是港口,还有江苏的经济重镇也受影响。那就很可怕了,影响范围保守说是五万亿以上。十多万亿的地区经济受影响,你说数据怎么会好看呢?这是江浙沪,消费主义的核心,人模狗样的地方。买车买衣服着急装 X 的风俗兴盛。你把这帮人关家里,还不通快递,那肯定会出大事。全国就指望长三珠三能赚点钱呢。珠三才多大点地方,长三一蹦,全国完蛋。这下你们有概念为什么江浙沪包邮区的实力了没。出了省界皆是贫穷。全国就靠这一块地方薅钱呢。平时风凉话会说,现在数据不行了,又装死了,真靠那些地方债补贴的产业,最终能不能赚到钱是个问题,到头来还是珠三长三来给你擦屁股还债。

知乎用户 小学生 发表

假设在 China,总投资占总 GDP 的比例从 0.15 永久地上升到 0.18(比如我们继续加大基建投资)。假设资本的份额是 1/3。

相对于没有投资增加的情况,人均 GDP 最终会增加多少?

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也就是在问,人均产出 (GDP) 相对于储蓄率的弹性是多少?

假设

是在最优位置

下人均有效 GDP 的生产函数, n 是人口增长率,

是资产消耗率, g 是科技进步率, s 是总储蓄率:

接着我们知道人均 GDP ,

,对总储蓄率

的弹性是:

因此,储蓄率每增加

,每单位有效劳动的产出将增加

。 由于总知识 A 和总人口 L 不受影响,总产出也将有 10% 的增长.

Chapter 1 Problems (Solow Growth Model)

以下是我花了几个月整理的高级宏观经济学所需的自学笔记 (英文版), 分章分节呈现给大家。开头我会附带一段中文版的小节,后面提供给想看详细数学推导用英语学习经济学的朋友们。

作为一个跨界自学的推动人,每一章结尾,我会附上一节习题课,并在最后给出答案,方便大家复习。

大卫 · 罗默是美国经济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赫尔曼 · 罗耶政治经济学教授, H-index 37, 著有高级宏观经济学教材,主攻新凯恩斯主义。他夫人是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克里斯蒂娜 · 罗默。

更多高级宏观经济学习题戳专栏:

高级宏观经济学 · 习题与应用

本自学笔记将会和高级宏观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学等专栏,同步一周 7 更。

跨界自学 · 教材: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

跨界自学 · 教材: 应用计量经济学​​​

跨界自学 · 教材: 高级宏观经济学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 · 习题与应用

跨界自学 · 科研: 经济指标使用手册

Note: a dot over a variable denotes a derivative with respect to time,

1.8 Suppose that investment as a fraction of output in the United States rises permanently from 0.15 to 0.18. Assume that capital’s share is 1/3.

(a) By about how much does output eventually rise relative to what it would have been without the rise in investment?

s rises from 0.15 to 0.18.

The elasticity of output with respect to the saving rate is:

Therefore, an increase of 20% in saving rate (0.18-0.15/0.15) will have a 10% increase in output per unit of effective labor. Since A and L are not affected, the total output will also have an increase of 10%.]

Romer, David. (2012). Advanced Macroeconomics.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知乎用户 北美老虎哥 Tiger 发表

因为疫情,这样的表现也可以理解。

实事求是挺好的。

总比某些国家食物涨了 17% 说自己通胀只有 9.1% 的好。

知乎用户 赴美留学生 发表

要不咱还是尽早放弃今年那个 5.5% 的经济增长目标吧.

2021 年上半年国内 gdp:532167 亿

2021 年全年国内 gdp:1143670 亿

2021 下半年 gdp:1143670-532167=611503 亿

2022 年目标 gdp:1143670x1.055x1.03(全年预期通胀率)=1242769 亿

2022 上半年实际 gdp:562642 亿

2022 下半年需求 gdp:1242769-562642=680127 亿

2022 下半年需求增长幅度:(680127/611503)-1=11.3%

只能说纵使出一切凯恩斯救市之措也几乎等于不可能了……

知乎用户 bowa233 发表

如果一切数据属实,人均收入涨的比 GDP 快,城乡收入差距收窄,当然是好事,但是分配改善的速度还是太慢,居民收入应该更快的提升来拉动内需,而不是靠重复的无效基建给地方和城投输血。

疫情对于中国这种稳定的产能输出国来说是非常好的调节分配的机会,抓不住就很难再有好的机会了。

知乎用户 BeardyBear 发表

我们应该感谢这个比烂的世界,在我们把经济折腾的半死的情况下数据居然还不算太烂。

1,美国 6 月份通胀年率继续刷新 40 年纪录,达到 9.1%,二季度和上半年经济数据还没出来,但是无论多好看的增长数据排除掉这个通胀率都会失去光彩。

美国,咩。

2,欧元兑美元汇率在过去一年里一路从 1.2 下跌至 1,时隔 20 年再次回到 1:1 附近,6 月通胀年率 8.6%,比美国也不遑多让。与美国不同的是,因为俄乌战争的现实危险,欧盟面对严重通胀却不能加息缩表,否则连买枪的钱都没了。欧盟今年 GDP 肯定难看,如果用美元计算则更难看。

欧盟,咩。

3,日本,直接咩。

一季度疫情反弹导致 GDP 下行:日本经济一季度下滑 - 新华网 (news.cn)

二季度汇率暴跌 + 能源价格飙升直接干废制造业:日本二季度大型制造业企业信心指数继续下滑 – 日本频道 – 人民网 (people.com.cn)

4,印度(不知不觉中,印度已经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印度一季度经济表现可圈可点,取得了 4.1% 的实际增速。

India GDP Annual Growth Rate

但是二季度就跟欧盟、日本一样,开始受到美元加息和俄乌战争的影响,通胀来到 7% 的高位,从而导致央行不得不加息应对,而加息意味着收紧流动性,往往也意味着经济热度会被压制,所以二季度数据尚待观察。

【财经分析】印度通胀见顶回落但仍处高位 央行加息或将继续

知乎用户 夏风楚月琴声凉 发表

而 2022 年上半年 GDP 增速之所以比较慢,我觉得主要跟疫情反复有很大的关系,在疫情反复之下,很多地方都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生产生活都受到了一定影响,甚至那些没有疫情的地区也因为产业链的影响而导致部分产业增速下滑。

二季度经济的低增长,主要在于 4 月份上海的疫情导致全国主要经济指标深度下跌,可见上海经济对全国的影响力之大,不愧为我国的经济中心。面对不断加大的新的下行压力,我国底气十足,坚持不搞 “大水漫灌”,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5 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收窄,6 月份经济企稳回升,最终二季度经济实现正增长

这种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虽然减少了疫情扩散,但对经济却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有些地方最后疫情没有新增,然而很企业却活不下去了,这种做法可以说有得有失,但是否科学值得商榷,很多地方都把疫情防控放在头等大事,但是除了疫情防控,其实还有经济发展,还有就业,还有老百姓的生活同样值得大家去关心。

我们经济困难,其他国家经济更困难,欧洲各国和日本就不说了,美国一二季度连续负增长,今年中国 GDP 占美国的比重会进一步提升,占比有望达到 80% 左右。还好,大家现在是没有最差,只有更差,这样比起来还能稍微有一点点安慰!

知乎用户 阳光空气水​ 发表

赢麻了呗

抗疫有助于经济增长,早就定性了的。国外抗疫躺平的经济也都躺平了

知乎用户 Michael 发表

中国经济增长,难掩其颓势和不济!

美国经济衰退,凸显其潜力和底蕴!

知乎用户 无聊大师 发表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否完全准确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何而来?是从各个省市的统计部门而来。

各个省市统计部分的数据从何而来?是从各个省市的相关部门上报而来。

各个省市的相关部门上报的数据从何而来?是从实际发生的数据统计而来。

各个统计环节的数据是否准确

相关部门按照实际发生的数据进行统计,为了达标,存不存在修改数据和夸大数据的可能?

各省市统计部门对上报的数据进行汇总,为了达标,存不存在将数据进行和谐处理的可能?

国家统计局对于上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由于各环节的统计误差,最终发布的数据也存在误差。

误差的数据能否说明我国的经济形式

能。

就算数据有偏差,也能定性给出我国的经济走势;

就算数据有偏差,同比和环比数值还是有效的,因为不管是现在的数据还是之前的数据都是在同一个标准下发生的偏差,分子分母相除将误差互相抵消,所以有效;

虽然数据有偏差,一般情况下这个偏差是向好的偏差,我们只要适当的进行技术性的纠偏,就会得出比较客观的数据。

实际的数据是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比值数据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有实际数据,而我们更关系的是比值数据,比如同比,环比,相关的指数等等,所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同样有效,而且客观真实。

基于以上,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实现全年的增长 5.5% 的目标比较困难,但是从 5、6 月份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向好,恢复比较快,下半年会表现更强劲,全年超过 2.5% 那是没有问题的,至于超过多少,那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知乎用户 传奇的侠客​ 发表

2.5 不少了!

上半年疫情多严重又不是不知道,封了那么久,不下降就不错了。下半年是不是该出新政策了?

情况越来越复杂 外部通胀、俄乌战争、统一大业、中美竞争…… 明天出现什么新闻都不早觉得稀奇,老百姓要储备一定的物资的。

还有就是希望国家能顾好最需要帮助的人,照顾好没有收入的老人!

知乎用户 抖抖抖抖飞 发表

哇… 中国加油哦 厉害了我的国

知乎用户 鱼彦祖 Devilray​ 发表

怎么说呢?作为底层百姓,收入没有增加,物价却持续上涨。

再有,现在老百姓天天被疫情层层加码防控,出门找个工作都是 72 难。

知乎用户 走马观自在​ 发表

奶牛已死!

说明核酸经济,以核代振的经济模式走不通啊,

经济要发展,还得靠人去工厂里打工,人去商场里消费。

知乎用户 吴念真​ 发表

中国国家统计局 7 月 15 日上午 10 点发布的国民经济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4 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深度下跌,5 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收窄,6 月份经济企稳回升,二季度经济实现正增长。
初步核算,2022 年上半年,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中国大陆名义 GDP 实现 562642 亿元,同比增长 6.3%,三年平均增长 7.0%;按 2020 年不变市场价格计算,实际 GDP 完成 525189.1 亿元,同比增长 2.5%,三年平均增长 4.4%;GDP 平减指数为 107.13(2020 年 = 100),同比上涨 3.7%。
2022 年二季度,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中国大陆名义 GDP 完成 292464 亿元,同比增长 3.9%,三年平均增长 6.6%;按 2020 年不变市场价格计算,实际 GDP 完成 268771.5 亿元,同比增长 0.4%,三年平均增长 3.8%;GDP 平减指数为 108.82(2020 年 = 100),同比上涨 3.5%。
2022 年二季度,经季节调整后,中国大陆名义 GDP 季调值为 297806.3 亿元,环比下降 1.0%;实际 GDP 季调值为 277343.7 亿元,环比下降 2.6%。
2022 年上半年,按平均汇率计算,中国大陆以美元计价的名义 GDP 折合 86780.33 亿美元,净增 4961.97 亿美元,同比增长 6.1%,三年平均增长 8.7%。分季度来看,一季度折合 42545.10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2%,增量 4301.98 亿美元,三年平均增长 9.7%;二季度折合 44216.2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增量 633.45 亿美元,三年平均增长 7.7%。
分产业看,2022 年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 29137 亿元,同比实际增长 5.0%;第二产业增加值 228636 亿元,实际增长 3.2%;第三产业增加值 304868 亿元,实际增长 1.8%。其中,2022 年二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 18183 亿元,同比实际增长 4.4%;第二产业增加值 122450 亿元,实际增长 0.9%;第三产业增加值 151831 亿元,实际下降 0.4%。

知乎用户 搞笑视频 KTV​ 发表

以小见大吧,前几年供给侧改革的时候,有一些钢铁厂破产重组了,部分债权人被迫接受转股。五六年的时间过去了,最近很多这些本来就血亏的原债权人接到了这些钢铁厂追加投资的电话。本来就是债转股的股东,一分钱分红没见到,大股东和银行那儿都要不到钱,现在竟然要小股东追加投资,据说气得一些投资者直接开骂让这些钢铁厂再破产。钢铁厂算是产业链很上游的产业了,从钢铁厂的困境可以算是经济大环境的一个缩影。

站在现在这个时点再说什么稳中向好完全是自欺欺人了,必须承认全世界范围内的衰退已经发生了,大环境下存活已经要竭尽全力,必须抛弃过去的增长逻辑了。就像我批评之前上海的防疫政策,最大的问题就是自以为是和路径依赖,现在经济问题也一样。本次衰退的深度和广度恐怕是当今活着的人都没见过的,必须充分做好思想准备,绝对不能寄希望于用 08 年的放水或是简单的以工代赈解决。

美联储宣布加息 75 个基点,为 1994 年来最大加息幅度,将产生哪些影响?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我在之前的答案中提到过奈特不确定性这个概念,指的是风险之外的不确定性,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目前准备都明显不足。从能源、粮食这些储备来看,中国已经是准备最充足的国家之一了,但是制造业金融业的准备还远远不足。比如昨天各大银行对于 “停贷”风险的排查公告,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农行的公告说存在 “停贷” 风险的贷款只有 6.6 亿,占全部一手按揭 3.97 万亿的 0.012%,看起来数字微不足道。公告这么写没有问题,稳定社会情绪,避免更大面积的停贷或是挤兑,但是如果内部风控也是这么想,那问题就非常大。首先,3.97 万亿一手按揭里面绝大部分是已经交房了的楼盘,2005 年的 20 年贷款今天也还没还完呢,起码要再算一算这 3.97 万亿里面的还没完工的贷款有多少吧。其次,这些有 “停贷” 风险的贷款在 ABS 这些金融产品里占比有多少,分布是怎么样的?最后,不能再使用过去的违约率分布模型和相关系数了,必须考虑更大不确定性的风险,吸取 08 年的次贷危机的经验。《大空头》里当 Mark Baum 发现连迈阿密的脱衣舞娘都有 5 套房产和 1 个公寓的时候,他就知道美国房地产完蛋了,相同的基本面发生在中国的时间不晚于 2018 年。

知乎用户 天吃星座 发表

从全世界的角度看,这是一个比谁犯错更少的时代,或者说是比谁不烂的时代。

下半年,全球粮食和能源会更紧张,尤其是入冬的时候。

所以现在新闻里面对夏粮播种、收割和增产大幅报道,相信高层早就看到了今年和未来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已经更上一层了。

其次,能源安全太重要了,很多西方国家叫嚣要从中国迁走供应链,但是西方新能源发展远落后于我们,其下半年能源价格和发电成本会水涨船高,请问你怎么保证生产成本?

至于西方寄予厚望的发展中国家,能源供应就更成问题,而且其产业链完整程度也不行,最终不还是要靠中国的组件进行拼装?

而且中国的政策武器在下半年只会更强。

前提是,控制住国内疫情,再也不能像春季那样了。

只要控制住疫情,我们就大有希望,因为中国以外真的是很烂了。

知乎用户 HistoryObserver 发表

已知今年上半年 GDP 总值 56.3 万亿,2021 年上半年 GDP 总值 53.2 万亿

所以通胀系数是 56.3 / (53.2*1.025) - 1 = 3.2%

2021 年 GDP 总值 114.4 万亿

如果要实现 5.5% 的目标,2022 年的 GDP 总值 114.4*1.055*1.032 = 124.6 万亿

下半年需要 124.6 - 56.3 = 68.3 万亿

2021 年下半年 GDP 总值 114.4 - 53.2 = 61.2 万亿

2021 年二季度和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结果_数据快递_中国政府网

所以,

今年下半年的 GDP 所需增长率 =(68.3/1.032) / 61.2 -1 = 8.08%

这 5.5% 的目标,还要得起吗?

知乎用户 泽叔​ 发表

大是大非面前禁止恶意解读

知乎用户 草莓布丁味喵小酱​ 发表

主要是受房地产拖累,我只能说好死

知乎用户 羊羊羊 发表

坐标上海某建筑国企。

现在连网上人人唾弃土木行业都开始降薪裁员了,

你说经济差到哪一地步吧。

目前公司措施是领导和技术骨干降薪,平均每月少一两千。应届生毁约,留一些上海本地的和学校好一点的应届生。

知乎用户 雨送黄昏花易落 发表

只有动态清零政策才能救中国,救人类!看看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西方人间地狱吧,看看他们的 GDP 吧!我国 GDP 稳中向好,这就是对于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动态清零制度的最好回报!

知乎用户 大大怪将军 发表

二季度 GDP 正增长,是每一块农地更大地顶住了压力|立方快评

□ 丘眉

7 月 15 日,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消息,二季度 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0.4%。

这一增长实属来之不易。因为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不利影响明显加大,经济发展极不寻常,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严重冲击。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最终,二季度 GDP 同比实现了正增长,6 月份经济企稳回升,终止了 4 月份以来主要经济指标深度下跌的势头。

是什么顶住了压力?是科学决策,是及时果断施策,是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还是那每一块没有被耽误的农地。

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2.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0%;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2%;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8%。其中,二季度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同比增长 4.4%;第二产业增长 0.9%;第三产业下降 0.4%。

其中,上半年,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4.5%,为正增长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换句话说,是每一块农地更大地顶住了压力。

这有赖于夏粮再获丰收,畜牧业稳定增长,有赖于我们对于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古老智慧的敬畏,有赖于有关部门 “种足种满种在适播期、不得撂荒” 的强调与严格执行,有赖于非常之年麦客 “逐浪” 一路通,最终使得小麦生产好于预期,并最终使得我国夏粮丰收稳稳到手。资料显示,全国小麦生产第一大省河南在今年的夏收期间,河南省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 12328 未接到一起因农机转运不畅通行受阻的投诉。

二季度以及上半年数据,佐证了 “夏粮丰收全年经济托底” 的说法,表明了今年粮食等农产品生产供应稳稳地发挥了对于稳定物价、保障民生的压舱石作用。可以说,给我们吃下了一颗经济发展大势可稳的“定心丸”。此外,中国外贸进出口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 9.4%,表现出来良好的韧性。

不过,二季度 GDP 虽然呈现了同比正增长,但是环比为 - 2.6%。我国经济有压舱石,有韧性,也有 “慢变量” 及分化现象,还有继续增长的压力。如同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所言,仍需关注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问题,对于就业、消费和房地产风险等给予更多关注。

换句话说,每一座工厂,每一个大街小巷的小店,每一家市场主体,都是一块块 “农地”,都需要“种足种满种在适播期、不得撂荒” 的强调与严格执行,方能一一顶住压力,共推经济正增长。

责编: 史健 | 审核: 李震 | 总监: 万军伟

知乎用户 大河财立方​ 发表

阴阳怪气 怀疑一切,这是回答底下的大多数。他们什么也代表不了。

知乎用户 单仕栋 发表

一季度 GDP 增长 4.8%,二季度增长 GDP 增长 0.4%,上半年 GDP 增长 2.5%。这三个增长率还是挺耐人寻味的,一季度是 “正常” 的起点 + 3 月份的疫情扰动,因为封控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显现,所以 4.8% 的增速距离 5.5% 的全面目标还是正常且可持续的。

二季度北京、上海、无锡等主要城市疫情扩散严重,封控逐步升级,疫情对生产秩序、消费者信心、就业等重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逐步显现,于是 GDP 增长几乎停滞,勉强维持增长。0.4% 的增速是很罕见的,但依然是出人意料的 “正增长”。

上半年 GDP 增长 2.5%,这是一个很有艺术的数字,基本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考虑到疫情的冲击,留个缺口,让人觉得全年目标依然可以实现。

其实,疫情目前的发展特点、态势和我国的防控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最大的挑战不是各种数字,而是数字无法衡量的诸多风险。“只有退朝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过去四十年的高速增长,掩盖了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诸多问题。房地产、银行坏账、地方政府债务、国企的高杠杆、土地财政…… 这些是悬在我国经济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更多原创,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极简经济学。

知乎用户 极简经济学 发表

知乎用户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发表

爱丁堡牛逼

知乎用户 左千户 发表

这是一个选择题,选项如下:

大家觉得该选什么?

凡事,多找亮点,少找缺点。

找亮点,越找,境界越高。

找缺点,越找,心胸越窄。

知乎用户 天星舰水手 发表

姚洋:下半年经济复苏,重点在房地产和长效防疫机制
今年上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增长 4.8%,一季度经济总量占全年比重大约是 20%,折合到年增长只有 0.96%。二季度数据还没出来,但普遍估计增长 1%-2% 左右。(编者注:7 月 15 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 GDP 同比增长 2.5%,其中二季度 GDP 同比增长 0.4%。)二季度占到全年的 25%,对全年的贡献应该是 0.25-0.5 个百分点,上半年加起来大概是 1.2 个百分点。

年初制定的全年增长目标是 5.5%,照此计算,下半年经济增长要贡献 4.3 个百分点才能达标。4.3 个百分点折回到半年的增长,下半年贡献 55%,也就是下半年至少需要增长 7.8%,才能保证全年 5.5% 的增长速度。但要实现 7.8% 的增长速度,难度还是相当大的。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个速度大大超出了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一般认为中国的潜在增长速度大概是 6%,我自己的估算是在 5.5% 到 6.5% 之间,平均下来可能就是 6%。

除非今年下半年经济出现 2020 年下半年那样的强势反弹,否则要达到这个速度难度非常大。如果下半年经济达到潜在增长速度,也就是 6%,那么下半年只能贡献 3.3 个百分点,全年的增长速度大概在 4.5% 左右。

当然,增速并不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果下半年能够平稳恢复到潜在增长速度,也会达到稳增长的目标,但问题在于达到 6%,也仍有很大的难度。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直到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为什么快速放缓,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奥密克戎的影响,二是房地产行业的冲击。

今年的疫情和 2020 年的疫情情况不太一样,2020 年的病毒致病性强、传播力弱,所以我们采用清零方法非常有效,并且在全世界各地都受到疫情拖累的时候,中国率先实现了经济强劲复苏。2020 年 5 月份,中国经济就开始恢复,直到去年上半年,经济发展都非常好。

但今年的奥密克戎毒株不同,传染性极强,想要完全防御,难度极大。由于清零变得异常困难,防疫措施使得居民消费受到了很大限制。

二是房地产,我们对房地产不景气的影响估计不足。有人计算认为,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占到 17%,100 万亿的 GDP 里面有 17 万亿左右是房地产直接或间接贡献的。

房地产是个长链条产业,上游包括房屋建造和装修材料,下游还包括家具、电器等一系列产业,能够带动整个产业链的消费和发展。

今年上半年房地产销售下降了 51%,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当然,我们不能说销售额下降 51%,就意味着房地产增加值下降 51%。无论如何,由于房地产占 GDP 的比重实在太大,在房地产下行的压力下,其他行业需要超额增长才能弥补房地产的差额,这个难度太大。6 月份,房地产数据有所好转,但还需持续观望后续情况。

房地产为什么出现巨幅下降,且短期内的下降幅度如此之大?有人说是因为房地产负债太高,房企都在调整资金结构。在房企高负债的情况下,信贷和资金流动性下降,才造成了断崖式下降。

上半年房地产信贷下降了 53%,房地产企业断流,流动性降低,老百姓是理性的,当企业流动性出现问题的时候,期房就有可能成为烂尾楼。所以现在的情况是现房销售不受影响,但期房没人买了。老百姓看到了供给侧的风险,购房意愿大大下降,长期信贷也不断下降。

![](data:image/svg+xml;utf8,)

银行回应 “强制停贷” 事件。图源:视觉中国

我们要正确认识房地产信贷,宏观经济学里有个 “金融加速器” 理论。房地产自然有金融加速的作用。房地产制造资产,有了资产就可以拿去抵押、借钱;反之,如果房地产信贷在收缩,整个社会信贷也会跟着收缩。如果作为金融加速器的行业遭受冲击,就会导致经济收缩。

我们老百姓的房子还不够住,跟发达国家比我们还是少了很多。房地产行业的特点决定其必须得高负债,如果出现供贷问题,最终房企也会倒塌。那些大房企为什么会出现失败和暴雷,究其原因是企业拿着房屋建设的资金做了其他投资,比如造车、VC(风险投资)等其他行业,正儿八经做房地产其实并不会出现很大问题。所以我们不能看到有些房企出现问题了,就说整个房地产市场都有问题。

其次,下半年经济要复苏,我们必须找到一个长效的防疫机制,否则经济无法稳定复苏,只有人员流动起来,经济才可能活起来。

我们应该考虑如何把所有的码、各地的防疫政策统一起来,尽快解除国内旅行出行的限制,以核酸为准。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我们还是应该坚持核酸检测

最后,还要开放国际旅行,中国不能跟世界隔离,实际上在过去两年内中国也没跟世界隔离。我反对世界跟中国脱钩的说法,中国和世界在挂钩,而不是在脱钩。

至于疫情什么时候结束,没有任何人能够准确预期,有可能会越来越弱,跟人类长期共存,既然没有确切的时点,我们要有一个平稳的过渡。对于境外旅客,目前仍要做到预防和检测,但在此基础上现有的措施可以进一步放松,方便大家往来。

如果下半年能在房地产和防疫两方面有所行动,全年经济增速达到 5.5% 的目标仍是可期的。但反之,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和持续复苏可能会遇到较大困难。

【本文整理自姚洋教授于 7 月 12 日在北大国发院【朗润 · 格致】第 159 期论坛活动上的发言,姚洋教授已授权观察者网发布;文章经本人审定。】

知乎用户 观察者网​​ 发表

这还是在上海防疫拉胯的情况下取得的,预计下半年会比上半年好。要知道我国的贸易顺差全球第一,工业国里就我国一个。消费降低,这也是没办法的,但是保住了第二产业,总比两个产业都降低了好。

所以我支持防疫,就整体而言,我们比那些拉胯的共存国家好很多。如果未来新冠长期真的只要感冒水平了,我支持那时候在放开。

有的人说你没封控过你说啥,老子告诉你,3 年里,我被封控过两次,一次 3 个月,一次 21 天。我现实生活里没见过一封控就像网上一些人一样哭爹喊娘的,在家里就活不了了。在家里看看书不行吗,实在不行追追剧,打打游戏,看看 B 站。

两次封控,我两次都发了工资了。一次在服务行业,工资延迟发放,但还是发了。一次是在厂里干活,工资也发了,还是按时发放的。

你们如果觉得没工资,去厂里,厂里大把的岗位。实在不行,我给你推荐几个。怎么,同样是年轻人,厂里四川,河南,安徽,湖北,还有藏族同胞是人,能发得了工资活下去,你就哭天喊地的。

现在经济是难,但是有一些人说现在饭不吃了,要吃共存这碗屎 。我想说,饭再难吃也是饭,屎 我没吃过,我也不想吃。

我还想说一句,人生要知道进退,不要给你阳光你就灿烂,给你点水你就泛滥。人生的起起伏伏很多,经济的起起伏伏也很多,要把这个作为常态。

我们把时间线拉长一点,二次世界大战过去也就 70 多年,一战也不过 100 来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近现代几乎年年打仗,年年饿死人,还有黑死病之类的东西,所谓的盛世也是一样。现在的和平发展状态是历史上极为罕见的,你要说正常,现在反而是最不正常的。我们只能说习惯了和平发展的生活,但不能说这种生活是常态。

还可以横向比较其他国家,就我们现在的水平比一大堆国家都好,还有很多国家在战乱之中,当然,我说过,战乱反而是历史上的常态 。像在印度,一亿贵族,13 亿牲畜。但哪怕是 1 亿贵族都没我们普通人好。

所以我们还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总想着一帆风顺,去接受起起伏伏。这才是常态。

知乎用户 有为 发表

这个 2.5 有发达国家内味了。

目测下波文案主题《你清零有什么用还不是才 0.4》

知乎用户 枕水​ 发表

破防了。

二季度越南 GDP 增长 7.72%,印度是 7.50%。

那句什么跌倒,什么吃饱来着。

知乎用户 远方的刘哥 发表

赢麻了,爱咋咋地。

知乎用户 中州浮屠 发表

低于一般预期,不过好于最差预期

现在所有经济数据无论是同比也好,环比也好,不需要过于纠结,因为经济比较值的意义是建立在平稳增长时期的。这三年来经济扰动因素太多了,而且影响都不小,导致大部分经济主体经济增长起伏太大了。

就像美国 22 年一季度环比为负,同比增长却达到了 4.3%,而这却是建立在 21 年一季度同比增长 0.5% 的基础上的,而美国 21 年一季度同比看着不咋地,环比却达到了 6.4%

在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下,只有预期值以及实际和预期之间的差值才有实际意义。

在全球通胀环境下的通缩衰退预期背景下,中国经济下行原因最主要的无非两个,内生性的房地产,外生性的疫情。

房地产就是过去透支了太多未来,居民杠杠拉这么高,老百姓的钱主要拿来还房贷,消费自然就降下去了。同样受影响的还有投资以及土地财政(这个下半年到明年感受更强烈)

至于疫情方面,总之一定程度上是保住了制造业和外贸出口,但是第三产业受影响不小。争议的点无非是应该越早封越好还是应该放开。这个问题得等台湾省经济数据出炉之后再说。

就像公务员降薪这件事,有些人会觉得是土地财政收入下降导致,有些人会觉得是防疫支出太多导致,或者说哪个原因是主要的。对于那些不是专门研究经济数据的人,很容易各执一词然后就吵起来。

跟之前的答案观点一致,目前就是比烂的时代,坚持最久的国家最后能分最大的蛋糕。

知乎用户 破晓 发表

经济什么样了大家都能感受到,不吹牛能死吗

知乎用户 去海边吧 zf 发表

一季度三个月,六月份上海复苏,完全解封,基本上不受影响,就算正常增速 6%,拉一个季度也大概 2%

我不知道部分人觉得这经济数据 “好” 是什么标准……

知乎用户 红旗漫 发表

统计局得同僚辛苦了!

知乎用户 毗湿奴的影 发表

其实没有那么悲观,中国经济一定是主要经济体中相对而言最好过的那一个

理由很简单: 在现在各国缺钱的情况下,世界进入了 “得物资者得天下” 的时代,而现在掌握世界核心工业生产能力的世界工厂是中国。

在这种状态下,资金一定会向世界工厂国转移,因此今年哪怕美国用尽浑身解数尝试美元回流,美元仍加速流向中国:除了凭借能源维持净出口的俄罗斯外,主要工业国中只有中国维持净出口,而且净出口呈现加速态势。

此理论的核心依据是:当全世界资金不足时,资金必将首先用于满足基本需求,而中国作为世界工厂,能够提供绝大多数的基础产品,因此资金必然源源不断的流入中国。

在美国作为世界工厂的二战时期,美国就凭借 “得物资者得天下” 的优势,获得了大量的黄金储备,并一举奠定了美元为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现在世界又进入了萧条时期,不过世界工厂已经变成了中国。

以上

知乎用户 雪语 发表

不太相信。 我以为是负数。

也不觉得大范围数字造假, 因为我国只要加入一些本来应该统计却没统计的,得出这数字也很容易,这可是妥妥的真。

知乎用户 tnt​ 发表

疫情影响深远。上海北京疫情直接把最赚钱的京沪高铁弄的亏了 18 亿还多。Q1 还有 2.2 亿盈利,5,6. 月疫情直接扑街了。京沪高铁的巨亏从侧面证明了疫情对经济的巨大影响。好在我们经济基础雄厚,东方不亮西方亮,其它行业表现不错,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爆发性增长。所以刚刚公布的上半年 GDP 数据同比增长 2.5%,这个数据比很多人预计的要好,增加了人们的信心~

知乎用户 天黑以后 发表

全年 5.5% 的目标不知道这么才能达到……

但我相信一定可以达到!!

知乎用户 白衣古剑 发表

稳中向好,总体可控,给下半年高速增长夯实了基础。

知乎用户 揽雀尾 发表

国务院: 要力保全年 GDP5.5% 的目标 %

然后统计局看了看发改委,发改委看了看住建部,住建部看了看财政部,财政部看了看商务部,商务部看了看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看了看公安部,公安部看了看银保监会,银保监会看了看工信部,工信部看了看科技部,科技部看了看角落里的国台办,国台办看了看国防部,国防部看了看应急管理部,然后与会者一致点头通过。

2023 年公布上年度 GDP 数据时,加上台湾地区各项数据终于圆满完成目标。

知乎用户 一叶知秋 发表

我认为还是要坚定的抗疫,现在 omicronBA5 毒株出现了,如果不加强封城的话,会造成很多老人,小孩身亡。也会造成新冠肝炎,猴痘,等各种疾病的爆发。特别是咱们的

@拍照稀烂帮帮主

@三个老爸实验室

@nesmto

等大 V 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一定要强化隔离措施。进行普遍的核酸筛查。每 3 天做一次核酸。严防境外输入病例。熔断从国外回来的航班。做到严防死守,滴水不漏。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人民群众的焦虑,称为一个对生命,对社会负责任的大国。

知乎用户 蜀黍我们不曰 发表

二季度数据明显是统计局编的呀,编的数据有什么好看的。

我觉得但凡有一点政治经验的人都知道,但凡别人要骗你、要害你,都要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比如说要贪腐,一定会说我这个工程是利国利民的;比如说外国要攻击你的制度,肯定要说什么新疆人权,说要为人权作斗争。

卫健委为了贪腐、汉奸为了破坏你的政权,肯定要找个防疫的名义破坏你的社会稳定,让你经济崩溃。这些东西我拿脚趾头都想得出来。

看来部分官员的无能是 “全面” 的,不但不懂科技、不懂经济,连自己的老本行政治都不懂。

知乎用户 库巴大叔 发表

看下各地区的数据,长三角、珠三角的情况

知乎用户 沙鸥​ 发表

不管怎么着,反正国外一片水深火热,

国内赢麻了~

不是我不爱,是经过这么多年,一个五毛变的失望,变的嘲弄,变的莫谈国事,我知道有我自己的问题,但,就没有大环境的问题和那些人的问题?

我知道都难,都在坚持,这个时候不能有反调,我们远了不说,就说今年,爱丁堡,教材,唐山,河南村镇银行,房地产断供潮,四字明星…… 这一桩桩一件件~~

在如此困难的时候,我想理解,想坚持,想一起把难关过去,可我看了一圈,只有我这样的人在谈爱谈理想谈自豪感谈相濡以沫共克时艰,那些何不食肉糜们,在朝我脸上吐口水,在朝我头上踹脚,在朝我身边在乎的人捅刀子……

我发发牢骚抱怨几句,可以么?

没办法,这大热的天,抱怨牢骚没有用,我还得去搬砖……

我不知道是我真的是个 loser,还是这个系统出了问题~

知乎用户 偷得浮生半日闲 发表

作为老百姓,宏观的经济咱不懂。

我只知道:

1 - 收入减少,工作不稳定,但物价还是那么高。我想 GDP 肯定是按物价或房价算的,如果再涨一点我们的 GDP 增长更多。

2 - 在大厂工作的我整天都战战兢兢,害怕被裁员,身边的同事头天还在聊天,第二天就被裁了。

3 - 做服装生意的姐姐说今年特别艰难。

4 - 做餐饮服务业的阿姨说以前上一整天班,现在上半天。

5 - 从事建筑行业的叔叔今年一共只上过 10 多天班,好多工地都停工了。经济不好,房子没人买,建多少就亏多少。开发商自然就减慢了开发进度。

6 - 现在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农民就更难了。种了东西没有收成,卖不出去就完了。

昨天我收到一个朋友送来的一箱桃子,个头大,吃起来蜜甜蜜甜的,我一口气就吃了 3 个。一问才知道朋友家是广东河源连平的,他送我的桃子叫鹰嘴桃,是当地特色水果,他父母种的。现在正是桃子丰收期,还一周时间再不卖完就是烂了,送我一箱是想我让帮他父母推销一下。

连平果园直采直发,岭南佳果鹰嘴桃,不熟悉的可以小红书或者百度了解一下,口感爽脆,味甜如密;

桃子很招蜜蜂,别人家很多都是用农药,我们家使用手工套袋防蜂,从看桃花到结果,都经常有人过去玩的,知道生产种植流程,所以都是回头客;

广东省内 128 包邮,外省补邮费差价,10 年价格不变了,9.5 斤左右,个儿大味儿甜,每箱过称,不求华丽包装,只求口惠;

他父母是普通农民,不会网上销售。有需要的直接联系他 18042186420(电话微信同号),一般当天采摘,当天发货。广东地区顺丰包邮,到手非常新鲜。

就说博士推荐的,有没有优惠直接问他。

本人保证良心推荐,货真价实。确实新鲜好吃。纯粹帮忙,未收取任何费用。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看待「专家称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估计在 0%

知乎用户 幻想乡的洛克马戏​ 发表 经济增长其实需要的就是一件事: 持续增长的消费力。 也就是说,也就是普通消费者在单位时间内能产生的最大商品消费量(记住,不是花最多的钱,而是消费更多的商品)。 经济萧条的本质是消费力的下降,不论这个下降是 …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知乎用户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发表 跟其他答案不太一样,我不担心第三产业的损失。 餐饮、旅游、文娱,这些吃喝玩乐的产业,即便是现有企业亏损倒闭,也动摇不了根本。因为一旦疫情过去,相关的需求势必会重新释放,大家该吃的饭,该旅的游,该看的电影 …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

知乎用户 朱慢慢​ 发表 不容乐观。 中国当前经济运行轨迹当中,有一个最严重的问题:没有任何行之有效的主动法定措施,去保障和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中国现在缺产品吗?缺技术吗?却生产设备吗?缺原材料吗?缺技术人才吗? 通通不缺。 但缺稳定增长的 …

2022 年的疫情反弹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知乎用户 Terminus 发表 房价再放一轮水!再让统计局的同志们加加班! 知乎用户 杳辰公 发表 绝对不会有影响,2022 GDP 必定是 5.4-5.6%。 知乎用户 特立独行侠 发表 影响要到 7.8.9 月之后才能看出来,看谁先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