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内抗洪救灾时没有大批量的工程机械装备替代人力抗沙包?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于 4/23/2016

新闻民工一枚,以跌跌爬爬到决口的亲身经历说说,个人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决口地段在最危险的时候,条件根本就不允许重型工程机械进去。

举个典型的,以2015年夏天南京大暴雨为例吧,这个决口就在南京城区边上的云台山河,这个决口离主干道有多近呢?可以搜下将军大道,离决口处大概就是一公里多,而这条路是江宁区主干道,双向六还是八车道,上面是并行轻轨。

按这么看,似乎决口很好堵,交通这么方便,周边南京军区驻宁的部队不少,离得近调动也容易。但就这个口子,堵了96小时才堵上,这还是在南京军区防化团生力军增援了一次的情况下。

为什么?不要提到堤坝就想象是那种坝顶可以开卡车的大型江岸堤坝,至少云台山河这个不是。

从将军大道到决口处,其实没有路,我去的时候已经是解放军舟桥部队的重型机械开出一条能让挖掘机通过的“路”了。就这样,每个人进去过的人看我们挽裤脚,都摇头,说你们这样走不到那里,走到那里鞋子也保不住。

实际上,最初我和你们一样,觉得城边上决个口算啥,肯定很快就堵上了,就没想到会这么难。前期强降雨不停,后期雨停了还是堵了半天,就因为机械进不去,人进去,也是边开路边冲,你堵口还得大量物资呢?只能人海填。

(注意被淹没的房子,决口两边都这样,估计也就水陆两栖坦克大概能第一时间上来)

这个“路”,我从小城里长大,没怎么走过烂路。有时走在挖掘机履带压实的痕迹里还好,有时给来回运动的机械让路,给来人让路,就是跌跌爬爬,一脚一陷,肯定是此生艰难程度排名前三的路。我进去时雨已经停了,可以想象在几十小时前的黑夜里,在江南著名的能粘掉鞋子的胶泥里(渡江战役后解放军大追歼时亦深受其苦),在狂风暴雨中,那些战士在树林灌木和漫堤的洪水中开路是多么艰难,这时机械无论如何不可能进去。

(这我刚进去大概一百米的状态,后来我鞋出来是整个扒下来的,就变成泥壳了,我庆幸居然没丢鞋,不过最后我确实是赤脚开车回去的)

最要命的是到决口处,中间还有条河的支流,在暴雨中变得贼宽,机械根本进不去。先开始都靠人,中间大宗物资靠冲锋舟。嗯,那时将军大道也被淹了半边,冲锋舟从将军大道出发的。

(决口未堵最后状态,注意战士脚下滚滚水流,当时啥扔进去都是一个冲走)

所以这个口子一直是第一集团军的战士们奋战扔沙袋,转折点是省军区舟桥旅在前述支流上架起了钢架桥,加上重型机械硬是在茂盛的树林中开出一条路来,然后重型机械到达决口处,加上决口处扎起钢架,扔进运进来的钢铁丝网笼,才最终堵口成功。

(最终封堵的决口,此前这个地方一片林子灌木严密封锁,啥路都没,硬开进来的)

(另一头看决口,战士们准备撤离,决口处是我这一公里多第一次走上踏实地,因为被无数战士踩踏实了)

但你不能说此前几千战士做的是无用功,他们用人力成功遏制住了洪流不扩大,并反复尝试堵口。他们也不是抢险不专业,毕竟著名的军区舟桥旅离这里就没多远,反复研究方案……

我没去过其他洪灾决口处,但我估计很多都应该是这种机械无法到达的情况。

知乎用户 云舞空城​ 发表于 4/22/2016

第一,大堤经过长时间的洪水浸泡,重型机械是不能上的。
第二,大型机械上堤,要么从坝顶走,可是抗洪期间这是码沙包的地方,没地方走。
要么从堤身斜坡往上爬,这种情况见上一条。
大型机械往往使用履带,被暴雨洪水摧残的堤坝还能不能经受履带的考验是个问题。
可以通过驳船在别处装填沙包然后从水面驳运,但是效率低下。直接在坝底较远处取土是最快捷的。
第三,大堤在长时间被浸泡后会发生管涌,这只有靠人眼一寸一寸的在堤坝脚下和堤身上去搜索。
-————–
昨天脑洞了一下,仔细想了想。
抗洪过程中,最消耗人力的地方有两处。一是堆沙包,二是运沙包。
堆沙包:

额 画风有误

下面是运沙包:

首先呢,目前国内外堆沙包都只能依靠人力。这不是用翻斗车一斗子倒下来就能完事儿的。大英帝国的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不也在堆沙包么……

运输环节能不能用机械?当然可以。
比如把沙包在远处装好运抵堤坝附近,如果有路甚至可以运到坝底。但最远也只能到这里。前面说过,被洪水长期浸泡过的堆土堤坝是不能上大机械的,重卡都够呛。如果路况不允许,比如上图的情况,人肉传送带是最便捷的方法。有人提到直升机,这似乎是个好主意,但同样需要解决堤坝附近的沙包堆放环境,而且还是需要人力把沙包从坝底运到坝顶。 更何况,很多时候抗洪沙包的取土都是就地在坝底边上几百米外就地挖土,用不着直升机转运……从效率的角度,几百人就地挖土装沙包,要比直升机从不知道什么地方运沙包过来,似乎要高效一些吧。更何况,国内的直升机普及率还不高,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发展。

所以,个人认为值得研究的点,就是能不能使用机械装置解决将沙包从坝底运到坝顶的问题。扛上几十斤的沙包来回跑两趟,正常人直接就趴了,可爱的战士们也会累的够呛。

需要解决的点包括:
1.设备能够快速安装、拆卸和转场,以适应堤坝不同部位突发险情。
2.设备不会对坝体产生较大影响,同时不影响拉网巡查管涌。
3.设备具有在多种复杂环境下稳定工作的能力,暴雨、泥浆、水浸环境轻松应对。
4.设备可以高效运送沙包,可以旋转一定角度投放沙包。

欢迎机械设计大牛一起来开脑洞~

外行的初步设想:
1.特种车辆,在坝底运动、停放和工作。履带式底盘,以适应多种复杂环境。具有两栖运动能力,以应对坝底水淹环境。
2.旋转式工作平台(炮塔改装),上面安装可折叠式传送带。用斜拉桥的钢索技术保持传送带固定。
3.传送带工作仰角大于50-60度。

迷之画风……忽略比例不协调的问题。

知乎用户 笑道人​ 发表于 7/11/2016

抗洪救灾的地形,在工程上归类都是复杂地形。
至于用什么特种设备进去都不是主要难点,难点是怎么进去。
通用型的底盘肯定是无法顺利通行的。

特种路况的移动底盘技术,现在就四种大类:
1、轮式越野底盘:
国际救灾中常见的大奔家的乌尼莫克,算是把传统的全轮驱动轮式底盘做到极点了(Unimog这个名字就是德语的“Universal Motor Geraumlt”——“泛用自走机具”)。包括武汉的枭龙、东风的猛士,这些基本都是轮式越野的底盘,涉水深度低于一米五(通常需要加专用的涉水装置),坡度小于45°是常见的功能水准线。

但是轮式底盘在抗洪抢险的时候,接地比压太大,不是刚性或者柔性路面,对于泥泞、沙地之类的路面,打滑、沉陷的根本问题没有解决,而且通过路面的复杂性还是较低(例如坡度间隙小于轮距一半的时候基本就废了),所以运载到可靠路面时还可以,但是在极度复杂地形下,基本全废。
所以,现在轮式底盘的研究方向虽然拓展到了中心转向、倒驶或者水路两用,

但是对抗泥泞陆面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救不了别人,自己先陷进去了。

2、履带底盘
履带式底盘对于沙地、泥泞地面的对抗性明显加强,但是对于地面的破坏性过大。
而且国际各家的全地形运输车,基本都是针对同一地形环境来应对,多类型地形的应对,还是得加套。
而且最大的问题是——太慢了。
在极端复杂陆面环境下,履带式底盘的通过速度慢、造成的破坏性太大,甚至会引发二次破坏和伤害。这也就是为什么抗洪抢险的时候,履带式底盘出现的特别少的原因。
当然,你非说履带式底盘也有小个儿的,我也不否认,但是咱们讨论的前提是抗洪救灾好吗:

3、轮履复合式底盘:
轮履复合型的底盘其实出现的一点也不晚:

二战时期的M2,半履带型。
不过现在轮履组合式的,大多不再使用轮胎,不然那转弯半径就已经够愁人的人,还兼具两者的缺点,没法干。
现在一个大趋势是将履带做成轮式或可变形式履带。

另外一个趋势就是把履带和轮式底盘做成可替换的。
这种底盘的最大问题,就是负载性能不及同重量的其他底盘,而复杂应对的能力又都提升的比较有限。
第二个问题就是耗能特别严重……
现阶段是一个不错的方向,但是离实际应用还比较远。

4、足式底盘
由于前面的一大堆底盘模式对比下来,还是人最可靠,所以,仿生技术在底盘技术里开始做了更多的研究。当然,双足仿生的底盘实用性特别差,四足和多足的比较多一些。

在对抗泥泞地形的过程中,多足底盘的效果最好。
但是多足对抗有一个比较难的问题:环境变化太多,所以很多多足底盘无法预先建模的情况下,有遥控环境的应对是最好的办法。
当然,现阶段的应对效率是比较低的,和履带的运载效率相似,供能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是代替人力的一个方向是有了的。

现阶段工业化的小型底盘机械,在对比人力的时候,效率效果还是明显低下的。
而所谓的直升机空投技术,不单受限于天气气象问题,无法做到全天候应对,更无法确保视野不充分的情况下投掷精准度问题。
人命不值钱的办事处理方式肯定不可取。
但是现阶段,也确实没有更好的代替人力救援的全天候全地形方法了。

知乎用户 马前卒 发表于 4/24/2016

机械工业哪国最先进?毫无疑问是德国。下面的照片是哪国水灾呢?

工程设备性价比最高的国家是谁?造小松挖掘机的日本应该入选吧。下面的照片是哪国自卫队?

就目前的技术水平,从通过能力、灵活程度乃至成本几个指标综合来看,一个懂得现代语言的人类是最好的救灾“设备”。因为大多数机械都是批量制造的标准产品,主要用来应付“正常”情况,否则工程机械厂就会亏本。一旦到了灾区和战场这种“不正常”的地方,步兵的肌肉还是最可靠、最可控的力量。什么时候机器人和战车能基本淘汰步兵,救灾才可能完全靠机械。在那之前,估计血汗工厂已经消失了,当然这对只有简单劳动力的那些国家来说绝非福音,要尽快提高人口素质啊。

相关回答:

为什么有很多名人让人们警惕人工智能? - 马前卒的回答

如何看待成昆铁路铁道兵高死亡率的现象? - 马前卒的回答

有哪些原理简单,但是设计精妙,让人感到惊艳的设计或机械结构? - 马前卒的回答

推土机vs坦克,哪个更厉害? - 马前卒的回答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于 4/25/2016

这个问题大约等同于为神马美帝现在还有步兵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于 6/29/2016

哈哈,很有发言权,有俩哥们在水动连。其实我国救灾尤其是水灾方面机械化程度很高的,像舟桥和水动部队经常前出救援的,但是那些地方一般比较危险,很少会带记者跟拍。上次雅安地震,我们一个无人机中队派人带机去支援救援工作了,深入堰塞湖,诺大个堰塞湖只有两艘硬底冲锋舟6个人,那种随时会崩塌集体报销的地方连军报记者都被挡在外面,更不要说普通新闻媒体了。
而且很多时候在未确认被施救者状态时,不能贸然动用重型机械,怕造成二次伤害事故。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人力救援更能体现人文关怀,更有新闻价值。所以即使看到搭桥、破障和空中侦察,记者们也不一定会报导,即使拍了素材编辑也不一定会用。

知乎用户 螳螂 发表于 7/8/2016

在基层工作
我觉得国内有很多人都需要下下基层走走了,别说救灾,就是基层普通的环境卫生清理,很多路段工程机械都进不去,进去也用不上力,就算进的去,用的上力,也完全不如人工速度快;何况环境更险恶、天气更复杂、时间更紧迫的灾区?
这么忧国忧民、痛心疾首,别在空调屋里喝着冷饮,冷笑着敲着键盘或手机骂那些干活的人了,不用到灾区,去你周边基层农村义务劳动上一星期,你就不用上知乎问,为什么不用工程机械了。

这是基层普通雨量的道路通行难度,只是普通的雨量,普通的雨量

知乎用户 王雪仪 发表于 7/7/2016

有人问为毛不用直升机……
我问你,暴雨天你用直升机?就【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准静止锋】这个条件下,你用直升机?没掉下来砸自己脑袋上就是可行方案?当研究灾害的书吃肚子里去了?
……
基本地理知识: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在夏季较为集中),年降水量在1000mm~1600mm左右(今年是厄尔尼诺次年,应偏1600mm走)
德国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是全年温和湿润(降水比较平均),年降水量在500mm~1000mm左右

长江径流量9600亿m^3
多瑙河径流量2030亿m^3

我国多山地丘陵,且位处地质活动频繁区域,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十分严重;
德国……以平原及丘陵为主,地势落差不大,且植被多森林、草甸,与我国山区比较常见的腐殖质表层土壤不同。

地下水系俺不很了解,但是直觉告诉我也是存在差异的

请问这么不同的地区,用同样的方案(且这个方案,看其他的答案,还不一定靠谱),可行吗?
美国扑山火用灰机每年死人,请问是美国的体制不好让飞行员送死吗?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于 4/24/2016

因为洪水肆虐区域都是乡村和三线四线,防水都不怎么样。

三重県津市

日本・郡山市富久山町で発生した台風6号による洪水。この付近は避難勧告が発令された。

路面承受不了路重型机械的压力和重量,这才是关键。

大都市机能毁坏这个基本在洪水灾难里没有,除非是海啸,参考仙台,还有一些是人为的,例如:

日本軍の南下を食い止めるために中国国民党軍がやはり河南省で堤防を爆破した(黄河決壊事件)。これにより多くの住民が濁流にのまれ、死者は500,000人から700,000人にのぼるといわれる20世紀有数の大水害となった。

知乎用户 林腾辉 发表于 4/27/2016

看有人回答防洪板的,我也回答下关于这个

这个图片最早出现2013年的奥地利北部一个叫Grein(格赖恩)的小镇,因为前两周的连续降雨,导致河水告急,在水位上涨前才临时搭建了河畔边的防洪板。

但是,我国也有防洪板,而且还顺带放了个嘲讽…

2002年10月30日《黑龙江日报》报道,国内首创的“活动钢闸板防洪墙”在哈尔滨市建成。文章称:“哈尔滨是全国十个重点防洪特大城市之一。1998年特大洪水过后,国家重新修订了城市防洪规划,要求哈市主城区江南堤防标准要提高到100年一遇。

为了兼顾沿江景观、不阻挡游人与江水的亲近,哈市采用了国内首创的‘桩基活动钢板防洪墙’建设方案。”

另外,文章介绍,“新型防洪墙”由桩基础、基础底梁、防洪墙及防洪钢闸板组成,其中露在地面上的防洪墙只有60厘米高,不会阻挡游人视线。

防洪钢闸板每块长5米,高2米,重1.3吨,平时近千块钢板存放在防洪通道旁的专用仓库里,大水袭来时,接到水泥防洪墙上面,专业人员安装一块钢板只需4分钟,缝隙之间用专用防水胶粘接,防止漏水。防洪墙顶高海拔121.20米,高出百年内最高水位0.33米,加上活动钢板,防洪墙可超过松花江历史最高水位2.33米,抗洪再也不用车拉肩扛砌沙袋子堤。

我们不止做了,还要兼顾游人的感受。。。

然而这还不够。。。

上海市又默默放了记群嘲

2012年,上海市南外滩进行防汛墙改造工程,将此前的“上海南外滩水泥防汛墙”改进为
玻璃防汛墙”。据2012年4月17日新华网报道,“玻璃防汛墙”由钢筋混凝土和通透式玻璃组合而成,玻璃厚度达到18毫米,既满足防汛挡水需要,同时方便游客坐在岸堤边欣赏老码头和江岸景色。

原来挡住了水站在上面看还不够啊…

还想坐在码头看洪水啊。。。还要水比人高那种??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今有哪些对洪水的调控手段能最大限度减小洪灾?

知乎用户 Penn Jason 发表于 7/7/2016 谢 @芝士喵 ,但是你的问题太大,先回答一点,陆续补上。以下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最近南方连续普降暴雨,引起了许多民众对于洪水这一自然灾害的关心和重视。但防洪减灾是一个复杂的系 …

南方洪灾屡治不绝,怎么破?

进入2020年汛期后,我国南方多个地区出现了连续暴雨天气,广西、贵州、重庆、四川等地都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一边是1998年洪水以来持续多年的治理投入,另一边却是年年必至的洪涝灾害。针对这其中存在的问题,本刊采访了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 …

南方洪灾屡治不绝,怎么破?

进入2020年汛期后,我国南方多个地区出现了连续暴雨天气,广西、贵州、重庆、四川等地都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一边是1998年洪水以来持续多年的治理投入,另一边却是年年必至的洪涝灾害。针对这其中存在的问题,本刊采访了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 …

港报社评:神州半壁泽国,治水勿轻小河–明报7月13日

疫情的创伤还未痊癒,中国又遭遇了一场席卷27省区市的洪水灾害。截至上周四(9日),洪灾造成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3000多万人次受灾,140多人死亡或失踪,27万间房屋倒塌或损坏,约2700公顷农田受浸,其中近300公顷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