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超 4 成 00 后偏好体制内工作,比例远高于互联网大厂以及世界五百强,这透露了哪些信息?

by , at 18 September 2022, tags : 体制内 大厂 公务员 工作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观察者网​ 发表

问题想问的本质是,为什么当下年轻人比前些年更倾向于体制内工作。

解释到本质就显得有点绕,我尽量描述简单清晰,可以耐心阅读。

本质原因是体制内待遇相对于体制外待遇变化的滞后性。

经济形势蓬勃发展的时候,体制外待遇会快速提升,因为老板赚了钱立马可以给员工开更高的工资。而体制内待遇的提升则是这样的逻辑:

1、相对于体制外待遇没有优势;

2、导致体制内人员稳定性降低;

3、中央、省级层面制定新的待遇相关文件;

4、同时经济形势使地方财政宽裕,各地根据政策文件和实际情况提高体制内待遇。

这样一套走下来,造成的结果就是体制外待遇快速提升起来了,而体制内待遇还在稳步缓慢提升,需要数年来逐步追平甚至超过体制外待遇,全国各地体制内待遇提升的节奏还不尽相同,这些大致发生在 2015-2020 年。

经济形势江河日下的时候,体制外待遇会快速降低,因为老板赚钱越来越越难不裁员就不错了。而体制内待遇的降低则是这样的逻辑:

1、相对于体制外待遇已有优势且不断扩大;

2、地方财政情况差异巨大导致不同地区体制内待遇也相差悬殊;

3、体制内外差距和体制内不同地区差距造成人心不稳;

4、同时经济形势使中央和欠发达地区财政紧张,尤其是财政转移支付压力巨大,中央制定新的待遇相关文件,降低发达地区体制内高薪,平衡体制内外和体制内不同地区收入差距。

这样一套走下来,造成的结果就是体制外因为经济形势不好立马怨声载道,而体制内高薪地区的降薪则逐步落实,在一段时间内体制内待遇相对体制外的优势达到顶峰并逐渐缩小差距,这些发生于 2020 年并正在继续。

总结一下,体制内外的待遇都会受经济形势影响,但体制外相对波动更大,体制内相对反应迟缓,近两年是体制内外待遇差距的一个高峰。

知乎用户 远志​ 发表

打不赢就加入咯,识时务者为俊杰!

也难怪大部分人优选体制内工作的,一方面最近几年经济大环境不佳,体制稳定的避风港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毕业生激增、竞争加剧,而体制就业更广泛,而且薪资比绝大部分非体制工作高。

互联网大厂(腾讯二季度裁员 5000+)、金融机构、跨国企业固然也可以,但是能够吸纳的就业人数有限,而且对学历有较高要求,显然不适合最广大的大学生。

体制就不一样了,学历门槛较低,而且是考试等较公平方式增选,各级政府都有招公务员指标,因此不同的学历都可以找到适合的目标岗位。

烟草、电网、教师、医生等体制内工作也很有竞争力,甚至不亚于互联网,如果是央企 / 国企总部等岗位,也是食物链顶端。

本调查报告是某社交平台 Soul App 站内发起的问卷调研,最终有超过 4000 位高校学生进行有效填写,其中 10% 参与调研者为 2022 年本科应届毕业生。也就是说大部分都是没有毕业的学生。

虽然大部分被调查人员是在校生,但是结果还是很有代表性,而且可能与大家原本的印象不一致。

例如,社交媒体所广泛报道的”00 后整顿职场” 现象或许只是一种刻板印象;在消费场景,大多数 00 后面对国货品牌也并不盲从…..

这种报告也说明了内卷的情况,存量市场主动内卷。

内卷化的原因归根到底不是个人所引起的,而是整个社会出现了某些不可抗拒的因素所造成的,当下的内卷愈发严重,主要是我们改开 1.0 的红利到头了,我们急需升级版的改开,也就是改开 2.0 方能解决。

现在的大背景是很多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也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一方面是人多(每年大几百万、上千万毕业生),但是我觉得另一个原因更重要,那就是我们现在的经济无法提供足够多的相匹配的就业岗位。

这一次,需要两方面下手才能得以化解内卷,一方面开启改开 2.0,同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只有这样,丰富的高质量就业岗位才会多起来,高学历人群才能有合适的萝卜坑。另一方面要快速推荐共同富裕步伐,分好蛋糕。

巴菲特在中石油股票赚了 7 倍收益约 35 亿美元,然后给国税局缴税 12 亿美元,我国的 “股神们” 呢?

房地产和金融市场都很奇怪,一个没有房地产税、另一个没有资本利得税,这两个的缺失是我国房地产和金融市场非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制度层面对富人还是太友好了,以至于富人尾巴翘上天了,缺乏社会责任感、为富不仁。

不过事情正在好转,我们共同富裕战略已经在路上,对蛋糕分配越来越强调和执行, 前几天【学习强国】阅读了一篇文章《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必由之路》。

这篇写共同富裕的文章真的非常值得一看,文字不算很多,但是很深刻,和我很多观点产生了共鸣。

更多深度思考文章详见公众号【悟空新之助】,谨防假冒!

知乎用户 pure 日月​ 发表

我太期待这群孩子们考公了!

他们可太有意思了!

知乎上认识了一个小丫头,99 年,东南大学毕业,去年考进苏州某单位。她工位隔壁坐着一个 30 岁的阿姨。

阿姨是关系户,混个闲职,每天在办公室里闲得无聊,总喜欢 “指点指点” 小丫头,用她半桶水的水准评价这个不对那个不好,可嘴上却说着把小丫头当妹妹看,要多锻炼她。

小丫头很委屈。工作上的事情不好反驳什么,毕竟人家是前辈。

有天阿姨下班后非要拉着小丫头去逛街买衣服,走到一家少女风的店面,阿姨对着镜子比划了半天,在那叹气:“我这个年纪,穿这么粉色的有点不合适吧?”

凡事听话听音,阿姨这么说,无外乎是让小丫头奉承一下自己还年轻,一点都不输十八九岁的女孩子。

小丫头很懂事,点点头:“哪有不合适啊,全场只有一个人能驾驭这件衣服呢!”

说着,从阿姨手里接过衣服,自己进了试衣间,出来后笑嘻嘻拿着手机自拍:“我穿起来刚刚好呢!”

店员们都是有素养的,一个个很辛苦憋着笑。

小姑娘后来跟我描述,那张脸就是张无忌修炼乾坤大挪移到了第五层,脸上一会青,一会白,左边额头冒汗,右边耳朵冰冷。

我问她:“阿姨后来有没有找你茬?”

“找了啊。她一批评我哪里哪里不好,我就说是的是的,您是前辈,您说的对!”

“我每次都把这个字重读。后来她就干脆不理我了。

知乎用户 Alfred 大老虎​ 发表

00 后虽然年轻,但人家又不傻。

2012 年以前,金融、管理类专业就业率高,人才需求量大,高考毕业生抢着填报;12 年以后,迎来互联网风口,当初的 “低分社恐” 程序员,纷纷在就业市场实现逆袭,现在 211 已经成为了入职互联网大厂的基本门槛;2022 年,整体就业率急转直下,大多数人,已经把糊口锁定为第一目标,而不是赚钱。

当下环境,“稳定” 是奢侈品。体制内当然是首屈一指的最强壁垒。虽然它曾经被年轻人诟病为 “一眼就能望到头” 的工作。不过,现在真实情况是绝大部分年轻人所从事的工作都看不见希望。

如何看待「超四成 00 后偏好体制内工作」现象?两句话就可以解决。

  • “趋利避害” 从来都是人的本性。
  • 什么时代就做什么时代的事。

03 年,家里有位亲戚从事了房地产,没读过什么书,但是性格属于社牛。近 20 年,他向我诠释了如何靠提成发家。现在房地产低谷,他顺势辞了职,过上了收租生活,并让自己孩子做起了 “房娃”。虽然嘴里常常喊着投资,但是钱比谁攥的都紧。曾经宣扬读书无用的他,如今天天逼着自己儿子考重点大学。并对儿子语重心长的说:我把你儿子我孙子的房子都预备出来了,你以后就找个稳定工作,娶个有稳定工作的媳妇儿就行,至于赚钱多少那都无所谓。

我父母,过去都是国企职工,我妈常说,你小时候可没吃过苦受过罪。之后国企开始逐渐没落,发不出工资,逼得他们带着我,一家三口在市场练摊儿。后来企业改革,这口气才缓过来。而毕业就入职央企的我,曾经在 19 年差点转行运营,但疫情却让我改变主意,选择继续挣扎。不过,以现在的经济形势和互联网的裁员情况来看,这一步还是走对了。

16 年,抖音刚开始流行的时候,那个时候盛行运镜、手势舞等一些技术流。有时候甚至拍一条简单的日常就火了,起号并没有那么复杂。但今天,如果拍视频是以变现为目的,那前期不仅要有一个吸引眼球的脚本,后期还要有过硬的剪辑技术,并且有一个懂得运营的团队(甚至资本)来支持。不是单单靠一个人夜以继日的努力就能抗衡的。最重要的是,当下热门赛道饱和,很难挤进去了。所以是 00 后不想当网红博主恰流量饭么?不是,是竞争不过。

所以我常说: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正确的选择。努力是很重要,但在成功的因素里,努力并不是绝对占比。选对赛道最重要。因为,好的赛道是会增值的,即便你在这条赛道中 “躺平”,也会随着赛道被动增值。

现在,不都形容体制内是 “宇宙的尽头” 么?不过,如果几年之后,经济复苏,新兴产业盛行,说不定会有更多的 00 后选择跳出体制,毕竟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选择。

知乎用户 北海皆非​ 发表

哎哟哟【00 后的明智之举!】

1、对于大厂的认知前后差异太大,以前疯了往里扎,认为人脉、经历很重要,去了才发现越是大厂你越是螺母,干的基本上也是千篇一律的骡子活儿,新项目有成有败,败的居多!项目黄了两眼泪汪汪!这个螺母当的结果就很坏,你会失去 “余闲” 你连余闲都没有了 ,人就停止思考了,一旦停止思考就会落入思维陷阱,未来任何决定做的都是错的。

2、体制内钱不多有余闲,能摸鱼!甚至有稳定的现金流,这里不用凸显自己都在躺!当然也分人,一波混吃等 X 是真的躺,而一波不断扩大自己的能力圈假躺。

【00 后的现状以及消费体系】

  • 爹妈影响

00 后比千禧一代,独生子女最多,独享父母关怀就是价值观不断输出的结果!虽然这一辈大多数人可以听取孩子意见,但决策难以反驳! 外加后来大厂的清洗,父母的反思会带来观念上的转变,形成避险情绪!从而影响孩子

  • 自我意识

聚焦关注与他人评价,其中朋辈关注影响较大,特别是朋辈之间的口碑传播,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比上辈更有过而不及!但又尊尚自我体验!这个好的地方是大家开始往科技人文社会的意识迁移!,但。。还保留了攀比之意!这个可能是未来比较大的隐患!

  • 消费习惯与储蓄,

超过一半 00 后认为国外品牌不是加分项,48% 的 00 后会优先选国产。内容取向:形成了五大文化圈层:电竞圈、二次元圈、国风圈、模玩手办圈、硬核科技圈。如果依然看好未来消费潜力,请继续深耕此地!

储蓄?是不可能储蓄的!消费习惯严重鄙视仓鼠行为,但古老的智慧都在告诉你储蓄才是崛起的基础! 否则你未来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 生活的下限就越来越!! 反着这个不储蓄、不学投资的观念真的有问题! 不特指! 保命:我爱 00 后!

【00 的行为数据统计】

这里不评价 大家自己看,或者打评论咱们聊聊!

知乎用户 波多野猫叔​​ 发表

我觉得这次给的数据稍微有点不严谨。

很简单,金融机构和咨询公司,对应届生的要求是比较窄的。

不是说要求高,而是对口的专业少。

互联网大厂其实也有类似的问题,毕竟 2010 年左右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类似于一波调查以后说高中文科生不喜欢大学计算机专业一样,咱们还是要讲点基本对口。

而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兼容性很高,换句话说很多高校毕业生都对的上。

想要把严谨度提高一点,其实可以看,专业对口下的选择倾向比例,可能更稳。

那更进一步,我觉得这类的调查,其实可以反着来一波。

比如采访一下已经有十年以上工作经历的 80 后,假设让他们重新选择,会更偏好什么样的工作。

就如同让刚参加完高考的人就要选专业一样,往往只能通过身边能接收到的信息来作出决策。

于是,有被带偏的可能性,茧房化了。

比如 2006 年左右的生物科技热潮,都说 21 世纪是生物的世纪,很多人信了,掉坑里了。

同样的道理,你问高校毕业生,选什么样的工作好,他们也只能通过日常媒体上的信息来决策。

而他们看到的信息是什么呢?

体制内,爽,8 套房,有朋友圈可以发。

体制外,裁员,缩紧,996,生不如死。

不是说这些信息是错误的,而是大家都是用大趋势来推个体的未来。

体制内的工作很稳定,但是体制内要过得好,也是有门槛的。

大伯?

互联网大厂和世界五百强的工作很激烈,但是企业里面也有过的如鱼得水的。

靠什么就不知道了。

已经被社会捶打过的人,再来问他们的就业选择,也许对 00 后就业偏好会更有「个体」意义上的指导性。

当然,如果这次调查是为了凸显社会认知变化,来给最近日子过的有点紧的体制内普通基层一点心理找补,那就当我没说。

知乎用户 曹小灵​​ 发表

作为九零后,差不多在十年前选择专业、考虑就业的时候,身边的大部分人就倾向于选择公务员。那时候其实也有部分人觉得公务员不好,一眼望到头,但是只有稍微客观点分析问题,公务员的优势还是挺明显的。

就事论事的说,公务员这份工作有一些不足:

1、工资确实很 “稳定”,确实在收入上面也不用指望,大富是不用想了 (当然哪天变成股神什么的就另当别论了)

2、因为没什么关系和背景,大贵确实也不用想了。要是还不会抽烟喝酒,更不用想了。

不过,实话实说,优点也是有的:

1、工作压力真的不算大。你要说工作不辛苦那不至于,但是和银行,财务,以及企业里面的人比,起码不用整天压力很大的工作。基本上完成分内的事情还算是不难的,除此之外本来也没什么别的事情要做。

2、不用担心失业。这个在我看来是公务员最大最大的优势,没有之一。早知道,无论什么地方,经济形势都不可能是一直好,经济也不可能一直发展。哪天被优化、裁员,打工人其实完全就是被老板一句话的事情。就算劳动法是靠谱的,也不过是在辞退的时候多拿一些,该走人还是走人。到时候 35 + 了没收入,对于一般人来说无疑就天塌了。

3、有一定社会地位。虽然我看知乎很多人说什么公务员相亲不吃香了,但是实际上的生活中,有稳定工作真的是巨大优势——除非你相的亲是什么 “名媛”。

互联网大厂五百强 和公务员的区别,说白了,最大的区别还是会不会失业的问题。

就这一点,很多工作,确实没法比。

知乎用户 叶公子高 发表

有的人,实话不爱听。

人人都憎恨公务员队伍里渎职的,但人人又想考上公务员,然后当那个摸鱼的。

啧。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其实大家恨的不是权贵和特权,而是恨自己不是权贵和特权?

我想,每一代年轻人中,有很大一批,其实是脚踏实地、追求梦想的,只不过他们不在网络抱怨、输出负能量,因为没用。

大家的选择其实有很多,而媒体出于某种目的,只宣传其中一种,给人的感觉是,你不随大流,就是另类,这是不对的。

希望你在做出选择之前,真的认真思考过,忠于自己内心。


原回答:

私以为,这种宣传势头非常不好。

实际上,体制外的各行各业,才是就业的主流、社会的根基

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根本没有仔细想过自己到底适合干什么,自己的专业能干什么,体制内和体制外到底有什么区别。

他们不管就业还是考研、考公,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周围人的影响、看家里人的意思、听媒体的宣传鼓动

时不时就有 00 后不去公司选择摆摊、00 后平均工资一万、00 后不惧强权整顿职场之类的新闻,仿佛 00 后成了千人一面、人云亦云的整个群体,而不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

希望媒体能有点职业道德,在 00 后前面加一个 “有一个 00 后”“有一些 00 后”,不要干扰视线、误导选择,可以吗?

不管有多么偏好体制内,要认清一个事实:

超九成的人此生与体制内工作无缘;所有的考生中,超九成的结局必定是失败。

考公考编热前十年就存在,没人宣传,照样满编;现在的考公考编天天宣传,也没见增加编制,人人有编。

如果多给几个选项,我想超九成的 00 后,也别说 00 后了,是个人就会选择当包租婆、当网红、总裁小娇妻、富婆大宝贝,钱多事少,人生赢家。

但因为明确知道这是绝无可能的,所以也就不做梦了。

甚至说,“去大厂” 都是显而易见的不可能,学历不够、学校不行。

正是因为考编要求没那么严格、相对比较宽松,大家觉得努努力做做题,自己就能考进体制,所以才把体制内当成自己的理想选择。

本科生花 40 块报名费,就有一个机会。

给自己一个目标,努力拼搏一回,是正确的态度和道路。

但是如果钻进了牛角尖,非体制内不去,非公务员不干,耗费几年光景,只待在家里脱产备考,我觉得是把路走窄了。

体制内的诸多不好,可以移步知乎各种匿名的抱怨帖。就收入来说,它也只是当地的中等水平,偏上偏下一点点,大差不大的。

**注意,是 “当地”。**你所在的地区发达,工资就多一点;你所在的地区落后,工资铁定低。

比如,当地官方公布的平均工资是 7000,那么正常来说,当地的体制内工资差不多就 7000,扣除五险一金,也就 5000 多块。

如果自己有能力,专业、技术够硬,可以找到比这个数高很多的工作,大可不必来凑这个热闹,浪费时间和精力。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家里也不缺钱,又不抵触体制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自己还年轻,可以一试。

知乎用户 诗不成​ 发表

观网的这个标题有点让我震惊,竟然有还有六成 00 后不偏好于体制内

仔细阅读了问题的内容,发现实际的数据是有 46.37% 的 2022 年本科应届生将公务员、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工作视为好的工作机会,比例远高于互联网大厂(19.78%)、世界五百强企业(9.89%)、金融机构 & 咨询公司(7.69%)。

好家伙,更准确的描述不应该是近半 00 后嘛?

看来这个问题选择了流量最大的问法。

不过为什么还有 50% 多的 00 后不偏好于体制,我的理解是缺乏社会经验 (铁拳)。

按照身边情况来看,能稳当的在体制外工作的大多数属于专业工作能力在同龄人前 5% 的,即使是 985 重点院校也要至少同窗 Top 30%。

这批人至少要在 33-38 这个年龄区间内,成为某个中大片区销售组长 (负责人)、某个中大型软件项目的架构师、某个策略组年均至少产出 2-3 个实质性收益策略的算法负责人、某个药物合成部的中层领导角色…….. 否则………

这个年龄段的未能更进一步的体制外群体会自嘲自己是 " 大头兵 “。

汉语中的大头兵是什么意思

指刚入伍的,对条例不甚了解,对部队规则茫然无知,对作战技术没有掌握一知半解的士兵。

那么为什么听上去 33-37 岁这个年龄段职场 “老鸟” 会自嘲为大头兵呢?明明是老兵呀?

这个年龄段未能更进一步的体制外职场 “老鸟” 和刚入伍对规则作战技术不理解的士兵有个共同点,容易在职场 (战场) 被干掉(失业很难再就业的那种)。

知乎用户 九乡河龙牙​​ 发表

从小我们就听田忌赛马的故事,但是长大之后很少有人懂得错位竞争,降维打击的妙处!

当你的实力一定的前提下,付出同样的努力,你去体制内,相比于去大厂或世界五百强,只是换一个环境换一个岗位,你的上升空间就要更加宽阔一些!究其原因就是由于这几年大厂的薪资太诱人了,吸引了大部分的优秀人才,导致进体制内压根没有跟你能力匹配的竞争者跟你内卷!

对于大厂来说,很多的精力说白了都浪费在了内卷上!内卷不创造价值,完全是白白的自我消耗!都是自我消耗,人家消耗是往上爬,你消耗是原地打转!用不了几年,就拉开差距了!

就比如说我特别开心那么多人转 CS,就让他们卷去呗,优秀的人才都去 CS 了,那其他领域的人才就越少,这样就能形成 “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的真空局面,我们这些非优秀人才就没有那么卷,何乐而不为!CS 卷的受不了了,中年失业了,想回我们这些行业,咱们又可以以专业不对口,没有工作经验把他们拒之门外!所以只要找我咨询是否转 CS 的,我都一个劲儿的鼓励他们转!**人到中年的时候最怕强有力的后辈在后面追,但是如果后辈不够优秀的话,我们就能过的轻松点儿!**让互联网卷起来吧,越卷越好!

我个人觉得体制内挺好,挣得少点儿,但是对身体的消耗没那么大,也比较稳定,不用担心哪天突然被裁掉,总的来说是个身体和心理都比较舒服的选择!

多活几年,多拿几年养老金,少住几天 ICU,我觉得如果最后算总账的话,不一定体制内最后的家当就比互联网大厂的少!按照现在的测算,只要你退休之后活不到 10 年,那你连自己交的养老金你都拿不回来,**但只要你活的超过 10 年,也就是大概 70 岁以上,那你拿的养老金就是那些没活过 70 岁的人交的!**所以还是要多活几年,那别人的钱花岂不美哉!

人的一生很长,职场生涯也很长!各位一定要算总账啊!给资本家卖命,不如给国家卖命啊!


我是正男

@工藤正男

,一个多读了几年书的博士,你的点赞、收藏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每周五晚 8:00 知乎直播,敬请关注!

知乎用户 工藤正男​​ 发表

应届生中,

能进互联网大厂的人有多少?

能进世界五百强的人有多少?

应届生又有多少?

1000 多万的应届生

国内的互联网大厂,能消化 10 万吗?

国内的世界五百强,又能消化几万?

这些人还不到 1076 万应届生的零头。

然后剩下的 1000 万,他们要去哪儿工作,他们会想着去互联网大厂吗?

2021 年国内考公的报名人数,为 537 万 [1]

然后这五百万参与公考的,应该都是偏好体制内工作的。

所以真实的情况是,想要去互联网大厂的,比例应该很低。

而想要到体制内工作的人,应该是要比这调研结果还高的。

参考

  1. ^https://www.sohu.com/a/456074395_130557

知乎用户 王之葵托利​​ 发表

这类无意义问题在知乎越来越多,说明人们对 “内卷” 已经越来越丧失理智了…

大厂和五百强大多以 211 为门槛,全国 3000 所高校中也就 3% 是 211,但看似哪怕 100% 都想进体制内,请问这 97% 的学生有的选吗?

天天内卷内卷,我发这个回答的时间是凌晨 4:23,是在赶去机场出差的路上发的,被人看到后,知乎上是不是该出个问题——某知乎大 V 凌晨四点就出门搬砖 “卷” 成这样,这透露了哪些信息?

知乎用户 陈思炜​ 发表

提醒一下读者,数据来源并非教育部,而是媒体 封面新闻

具体的报导链接如下:

封面有数|超 3 成 2022 年应届生认为 “内卷” 一词被滥用,00 后整顿职场或许只是标题党

引述的是元宇宙(贬义)社交平台

@Soul App

的调研数据。

如教育部所说,应届毕业生预计超过 1076 万人。

但 Soul 的这份调查报告中,应届本科生的样本数仅有 400 多人;与之相对的是,中国有超过 1000 所本科高校。因此我认为该报告的权威性和代表性都欠缺。

全中国一共多少所本科大学(不分公办和民办)?9 关注 · 5 回答问题

此外,这篇新闻很像是公关推广文,例如在社交网络中,将 soul 这个并不主流的平台放在最前。

所以看看就好,完全不值得把其中数字,当作一个严肃结论去看待和讨论。

相关回答:

如何看待 soul app 上的盗图现象?泛滥程度如何?

知乎用户 DHan​​ 发表

因为大家都想成为周公子,不想成为二舅

知乎用户 温华 发表

都知道公务员热门,但这些数字毫无意义,垃圾自媒体洽流量的烂手段。

互联网大厂门槛比体制内高多了。互联网大厂基本上面向 985211 硕士,公务员三本都能报考。1000 万毕业生,只有 50 万敢想互联网大厂,但这 1000 万人都敢想公务员。因为 50 万人考虑大厂,1000 万人考虑公务员,所以公务员热门?根本驴头不对马嘴,所以这种数字比较有啥 gp 意义。咨询机构门槛比互联网大厂还高。

知乎用户 老杨叔聊志愿填报​ 发表

人得天性得趋利避害

为啥现在年轻人都愿意靠公务员了?

不就是内心都觉得长期以来灌输的公家单位 “铁饭碗,不裁员,好摸鱼” 么

私企 996 社畜 还被裁员

傻子都知道怎么选

但是这件事有两个可悲点

1 公务员的薪资已经在降了,有兴趣去问问,待遇下调,没准还让你买房

2 公家单位在大家眼里只是一个避风港,躺平局,安全门,太多人想进去不是为了做事,而是为了安全,很可悲

所以知道为啥我们去办事时那么拖沓 恶心人了吧

因为人家根本不想干这个事

只想坐在里面吹空调

谁让你没事过来打扰的?

知乎用户 望京一只妖 发表

年少不知铁饭碗香

错把加班换健康

35 岁被迫下岗泪汪汪

知乎用户 一只猪欠钱 发表

不是共军有多强大,而是国军实在太拉胯。

知乎用户 臧大为​ 发表

这个数据其实来自《00 后工作、消费和价值观洞察:标签之外的新一代》报告。

完整报告数据放下面,结论就是:现在求稳或成为时代共识。

这让我想起陈奕迅的一首歌叫做《稳稳的幸福》” 在不安的深夜,能有个归宿。我要稳稳的幸福,能用双手去碰触”

根据这份报告的数据显示,有 46.37% 的 2022 年本科应届生将公务员、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工作视为好的工作机会。

这个比例远高于互联大厂(19.78%)、世界五百强企业(9.89%)、金融机构 & 咨询公司(7.69%)。

值得注意的是,对一向被视为 “放荡不羁爱自由” 的年轻一代而言,自由度更高、更加光鲜亮丽的自主创业(6.37%)、成为网红博主(2.86%)的吸引力最低。

[

电子书

数据分析思维:分析方法和业务知识

作者 Lu Zheng 等

会员专享 ¥69.30

去查看​

](https://api.zhihu.com/poisson-marketing/recommendation/url/4942ab822321b9952edac78ab8b81123)

知乎用户 猴子​​ 发表

“如果天太黑,把自己变成光”

当时也被喷成狗,哈哈。

2020 年刚刚疫情开市的时候,也同样被喷成狗!!!

谢谢你们,最起码证明我这号关注量非常真实。

90 年代清华北大疯狂选外企,当时宝洁都非常非常香!

因为当时外企工资很快就可以在北京、上海买房,还是新建商品房,

当时部委想招清华北大很难。

2006 年到 2010 年左右,

当时各级省、市去 985,211 招人,

一些省去 985 还招不到人

2010 年到 2015 年我毕业时候,我毕业在 2015 年。

看个人,当时考研、考公不热,

一般工作,出国,考研考公。

女孩子选的很多,

我记得我几个辅导员天天给我们推荐移动公司这种,说进去你们就珍惜吧。

天天说我们去一些私企前途有限。

其实我同学毕业 8 年,

有发展不错的,依靠自己积累千万肯定有人(我一般 211 毕业),

但是大多数人一般,现在许多也有体制内的,

许多也很难。

后面考公热,考体制内热,考研究生热,

昨天一看 400 多万人考研,我自己被吓一跳。

我个人经历,

最幸运的事情之一是考上研,没去读(我不想读书了,家里一致要求读研,每个人看法不一样读研有读研好,不读研有不读研好

后面索性工作采取 007,

我真心有时候每周工作 100 多小时,主动各种加班,

运气非常好,有口饭吃

其实人生有非常重要节点,

比如 2014 年你去工作,你去读研,

可如果你工作发现 2014,2015 年房地产是一个机会,且是很大的机会,你就可以赚钱了。

比如我第一套武汉的房子是 2015 年买的,2018 年卖的(买的时候别人笑我是傻子,我只能说相信自己)。

我建议各位还是多一下世界:

比如东莞南城,东城 2016 年房价应该在 1 万左右,

2021 年房价在 4,5 甚至 6 万。

进入体制内,也多一下世界,

这个世界机会太多太多了,你要相信即可。

天天黑能量,

你想一想天涯社区当年喷中国即可。

有人看多了,真相信了,把上海房子给卖了,哈哈哈哈哈。

希望各位财源滚滚。

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希望你们有个温馨的家,

有事咨询可以加 xiaojiangzhongguo,

公众号:啊啊啊啊啊讲房子。

麻烦点个赞 + 收藏 + 转

知乎用户 啊啊啊啊啊​ 发表

社会在倒退

知乎用户 殷小毅 发表

根据我对身边的观察,近两年有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学放弃了互联网腾讯、阿里、字节等大厂 offer,选择了国企,或者考公。在知乎上也有很多名校计算机同学向我咨询类似问题。

至少在在 985 名校计算机硕士这一群体,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再把大厂当作第一位。而是偏向于稳定。客观上的原因是,随着疫情的到来,以及中美之间关系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放缓,互联网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这两年裁员不断,缩招,很多同学今年没拿到暑期 offer,进入互联网的门槛又高了,还暴露出来互联网的不稳定性;主观上则是新一代的同学思想发生了变化,工作生活平衡的意识逐渐开始成为主流,大家开始对 996 进行抗争,抵触,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大家开始把稳定,身体健康,工作生活平衡看的比薪水重要,这就会有很多同学选择国企或者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

如果过两年我国经济恢复迅猛发展,我相信偏向于互联网的人会多起来。因为体制外的不稳定的弊端大部分程度会被掩盖。但是我认为我国现在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疫情影响遥遥无期,美国对中国的打压逐渐增强,我国的经济恢复迅猛发展需要一段时间,可能 5 年、可能 10 年。未来几年,偏向于体制或国企的同学会越来越多。

知乎用户 旧梦离人​ 发表

你确定只有 4 成?不止吧!

能进互联网大厂的应届毕业生,起码是清华北大一流的这种人才。你要是去统计一下清华北大的应届毕业生的考编制意愿,估计都不止 4 成。

假如我们就专门拿清华北大的学生说这事,因为普通人也没什么机会进互联网大厂。知道为什么清华北大的学生都更加喜欢体制内的工作么?他们那么聪明为啥不选互联网大厂呢?

从 21 年到现在,各大互联网公司,强如阿里,腾讯,美团,百度,京东,动辄裁员 20%-30% 以上。互联网的模式是通过融资急速扩张,建立不同事业群去参加各个赛道,这些赛道有一个跑赢了可能就是一个上市独角兽。**当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互联网的钱都花不完,不断的有新的资金补充进来,所以很多公司连年亏损就是越做越大。**有些互联网公司原本是做外卖,后来还搞起了充电宝,搞起了共享单车,搞起了团购卖菜。什么赛道都搞,拿钱去烧,养了一大帮互联网人。

**突然有一天,行情不好,预期减弱,资金撤离。原本烧钱但是不盈利的事业部,开始被大刀阔斧的裁掉,是整个部门裁掉。**据说某一个员工遇到公司事业部裁员,HR 过来跟部门里面每个人都聊了天,跟他说你的能力比较全面,会留下来。他还没有来得及高兴,过几天发现整个部门裁员裁到只剩下他一个人,连他的顶头上司都裁了。互联网裁员潮刚出来的时候,网上大把这样的段子。

这些清华北大毕业,名校硕士的人才,况且在互联网行业中打这种遭遇战,最后纷纷投入考编制的行列。你要说是大部分 00 后的普通人,哪里还有比编制更香的地方?

体制内稳定,压力小,能做到退休,福利待遇齐全是最基本的。

至于不同岗位不同职务,自然没有很好的可比性。但是相对于同一学历条件,相同地区生活的人才来说,体制内当然是真香。

希望给我点赞的朋友都能上岸,再见 996,再见 35 岁退休,再见职场的强制毕业。

知乎用户 hardy​ 发表

“大厂” 还是 “令人心动的 offer” 吗?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孙冰 | 北京报道

几乎在学院规定的最后截止日期,王宁才签完了 “三方协议”(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这几天都没怎么睡,很纠结。” 王宁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其实,在 2022 年全国 1076 万名毕业生中,王宁算是幸运的。他拿到了两个不错的 offer,一是 “大厂” 的,年薪 Package(包括薪水、一次性签约费、房补等)在 35 万左右;但父母强烈建议他选择另一个,一家位于北京郊区的国有银行分行做 IT 系统维护,第一年月薪 8000 元左右,定岗后会高一些。

“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几年之后,大学带给你的光环就没有了,而第一份工作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的发展方向。” 这是学校组织的就业讲座上,王宁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他清楚地意识到:大厂还是银行,不仅仅是一次工作选择,还很有可能决定着他未来的人生轨迹会通往完全不同的方向。

(编者注:知名的科技互联网公司都有一个厂名,有的来自内部自嘲,有的则是外部打趣,因此,头部的科技互联网公司就被称为 “大厂”。如华为被称为菊厂、阿里是福报厂、腾讯是鹅厂……)

大厂,普通人的 “逆袭” 通道?

王宁的 “幸运” 是拼来的。

高考发挥失常的王宁本科就读于一所 “双非”(非 985 和 211)普通高校,几乎从大一一入学,憋着一口气的他就下定决心要考研。因此,他自嘲自己是上了七年高中,因为他的大学四年其实跟高中三年没有太大分别,忽略一切非必要的课外活动、娱乐交友,全身心地学习、刷题、备考……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宁终于在考研中考上了自己高考时的梦想学校,进入一家 211 重点大学攻读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

实习期间,王宁和很多同学一样,选择了一家大厂。“我们学校的毕业生进大厂的很多,据说在大厂员工的毕业院校中能排进前三。” 他说。

虽然由于疫情学校要封校,王宁的实习时间不长,但他很喜欢那里的工作氛围。“都是年轻人,即使是实习生,也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想法;领导也没有架子,任务紧的时候,会和大家一起写代码,而且很厉害。感觉如果在这里工作,可以学到很多。” 王宁说。

对于求职的毕业生来说,“大厂工牌” 的光环除了诱人高薪,还有更丰富的未来可能。“我们刚入校的时候,互联网公司发展势头很猛,很多学哥学姐不仅能拿到百万年薪,更有一些因为握有原始股,公司上市后直接财富自由了。” 王宁说。

王宁认为,自己算是一个比较要强的人,也不怕吃苦,但肯定也希望付出是能有回报的。“大厂是我能看到的、为数不多的普通人的逆袭通道。这里可以不看出身、不看关系,算是一个相对公平的舞台。” 他说。

BOSS 直聘研究院院长常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极强的薪酬竞争力,大平台带来的眼界、资源和人脉,行业高速发展的红利,参与国民级产品的职业成就感…… 这些都是大厂吸引毕业生的重要原因。

“大厂吸引公众注意力的高薪岗位主要还是技术岗和产品岗,头部大厂规模化招聘技术 / 产品岗应届生的年薪大概在 25 万~35 万,可能还有年终奖、绩效、股票等其他激励性收入。” 常濛介绍说。

领英职场产品端负责人陈怡静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高科技新兴行业、头部企业确实是中国 “Z 世代” 职场新人意愿较为强烈的就业选择。

“根据领英最近对中国 Z 世代职场新人和大学生的求职调研,他们最希望进入腰部公司(50%)和头部公司(42%),几乎不考虑初创、小型公司(8%)。而在行业的选择上,职场新人最向往的新兴行业是高科技(大数据、云计算、AI、VR/AR、机器人等)、新兴信息产业(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新能源行业(锂电池、新能源汽车、超级电容等)。” 陈怡静说。

大厂工牌 “褪色”?越来越多年轻人倾向求稳?

但到了毕业的时候,王宁发现自己过去的想法太过简单,大厂并不是就业链的顶端,有户口、有编制的体制内单位才是。尤其是最近一两年来,互联网公司的股价一落千丈,发展放缓,甚至连头部大厂也屡屡传出裁员、收缩的新闻,过去被羡慕的大厂工牌似乎正在渐渐 “褪色”。

“我身边最优秀的毕业生们更多会选择去部委、事业单位和大央企国企,其次才会考虑大厂或外企。因为我第一学历(本科)读的不是本校,所以想要挤进第一梯队很难,常常简历初筛都过不了。好在专业还不错,我的成绩也不错,所以才拿到了一个银行的 offer,不过,还是去不了总行。” 王宁说。

王宁还告诉记者,他也看到了热搜上 “北大女博士去当城管” 的新闻,他表示一点都不奇怪。“她本硕都不是北大的,在找工作这件事上,会与本校本硕的有非常大的差别。”他说。

虽然王宁心里的天平更倾向于大厂,但他也很理解父母的苦心:银行工作稳定,虽然收入一般,但只要不出大错,基本可以干一辈子。“但我问了进银行的师哥师姐,技术岗不是银行的核心部门,工作上相对于创新更要求安全平稳,发展空间不大,一眼望得到头。” 王宁说。但父母却认为:“互联网公司虽然收入高,但等你年纪大了呢?你还年轻,以后你就会知道,‘一眼望得到头’不是坏事,将来你就求之不得了。”

纠结的这段时间,王宁咨询了不少人,大厂的人劝他 “珍爱生命”,银行的人说“千万别来”。其实,王宁的迷茫也是很多年轻人的困惑:不“折腾”,不甘心;但真的去“折腾” 了,最终的回报究竟值不值得?

“我知道,大厂的发展黄金期已经过去了,现在趋于平稳,可能也越来越‘内卷’。但我也不敢躺平,只求一份安稳。像我这样的普通家庭,父母供我读到研究生已经很不容易了,可如果我工作一年,赚下的钱都不够在北京买一平方米房子的,那人生真的太绝望了。” 王宁说。

三年的研究生,王宁几乎都是在反反复复的封校中进行的,恨不得一半的课程都是网课。同学之间的交流也不多,一些家在北京的同学,干脆就没有住进宿舍。因此,王宁更多的朋友还是本科时候的同学。“但我也很难跟他们讲我的烦恼,他们会觉得我在炫耀,就像在问他们,是吃鲍鱼还是吃龙虾?” 他说。

常濛表示,这一年来,不少大厂在裁员和收缩招聘,加上疫情等外部环境的变化,确实对应届生的求职心态和就业选择产生不小的影响。“但尽管这一年经历了调整,互联网行业仍然是 2022 年提供应届生岗位最多的行业,招聘规模同比有 10%~ 15% 的增长,只是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她说。

陈怡静也表示,根据领英对求职者的观察,经济环境越复杂,求职者的心态就越趋向于 “求稳”。“虽然大厂缩招对毕业生的求职肯定会有一定影响,但这个时候更需要应届生有意识地去扩充自己的‘信息视野’,不断充实自己对于职场的了解,才能寻找与自身匹配度较高的求职目标。” 她说。

最终,王宁还是听从了父母的建议:“银行可能只有应届生这个机会才能进,你干个两三年,实在不喜欢的话,互联网公司还是可以去的。到时候,你除了学历和专业背景,还有了工作经验,说不定能有更好的职位和薪水。”

奋斗在大厂的年轻人

任何行业、企业的辉煌,其实都是无数年轻人的奋斗。

程思源,1992 年出生,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博士。三年前,他进入华为,成为众多奋斗在大厂的年轻人中的一员。目前他就职于华为 “诺亚方舟实验室”,归属于被外界称为华为最神秘部门的 “2012 年实验室”。

“‘2012 年实验室’是华为进行面向未来的基础研究的主要载体,而‘诺亚方舟实验室’是专门从事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研究的。” 程思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坦率地说,当时毕业的时候,到底是留在大学里,还是去企业,我是犹豫过一段时间的。” 程思源说,自己从小就对机器人特别感兴趣,但当时并没有人工智能这个专业,所以高考的时候就选择了自动化专业,后来从本科一路直博。

“在高校里做科研和在企业里做研发其实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在高校里做研究更多是单纯地考虑创新性,思考比较未来、比较深刻的问题,需要非常扎实的数学功底;但在企业里做研究,往往是有针对性的,要准确把握产品线的实际需求,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研究成果也需要拿到实际的工业场景里去验证的,对方法的可实现性、可维护性、泛化性都要进行系统考虑。” 程思源说。

程思源觉得,无论在哪里,遵从自己的热爱、兴趣和特长很重要。“我对动手很感兴趣,所以在博士期间就很关注自动驾驶领域。因为自动驾驶是一个人工智能多个领域交叉融合的系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我觉得这个领域大有可为。但自动驾驶不是纯软件的,需要很强的系统集成能力,这是企业尤其是华为的长项。” 他说。

程思源临近毕业的那年,正是华为大力布局自动驾驶的时间节点。“我毕业之前曾经在华为实习过,那时就感觉华为是一个真正做事情的公司,企业文化就是希望在每个领域都做到最好,这一点我很认同。加上有学长的推荐,我就选择了华为。” 程思源说。

在今年华为公司举办的 “十大发明”(Top Inventions)评选活动中,程思源作为创新发明人的“基于多目标博弈的智能驾驶决策方案” 成功入选。这个活动已经举办了 4 届,竞争还是很激烈的。“我不算特别年轻的,其实今年很多获奖人都是 90 后。”程思源很谦虚。

据介绍,程思源的方案能够更好地解决窄道、多车场景中安全智能的自动驾驶能力问题,可以解决交互场景接管难题 70% 以上,缩短通行时间 40% 以上。而且该技术已落地在极狐阿尔法 S 等量产汽车上。

程思源认为,今天,中国公司在很多技术领域都已经进了深水区,这意味着挑战性的工作会越来越多,难度也会越来越大。而对于华为,也包括其他被称为大厂的头部科技互联网公司来说,其实都担负着前沿科技探索和助力各个产业转型升级的责任,当然这也是机会。

近一两年来,不少年轻人会追求更加安稳的工作,而大厂的 996、内卷、压力大、不确定性等也 “吓到” 了不少毕业生。程思源则认为,大厂压力大肯定是有的,但每个人效率不一样,能否应对压力和挑战,平衡好工作和生活,打理好自己的健康和家庭…… 这些主要还是要看个人,并不是大厂还是体制内所决定的。

“这几年,年轻人越来越求稳,可能是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暂时影响,可能过几年就会又变化了。我相信绝大多数年轻人是愿意接受挑战、愿意为理想而奋斗的。” 他说。

作为 “前辈”,程思源也建议其他有志于学习和进入大厂或者人工智能领域的年轻人,一定要重视基础能力,比如数学功底和英语水平,另外要多积累实践经验,既会动脑也能动手。“年轻人一定要多关注国家的战略布局,紧跟国家的脚步,也结合自己的兴趣,来设定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他说。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王宁为化名)

知乎用户 中国经济周刊​ 发表

透露了体脂内的收入远高于互联网大厂的事情,连没咋个接触社会的 00 后都晓得了

知乎用户 朱栗敏 发表

我一个大学同学的回答:

毕业之后,努力考公务员,努力爬上去,当官。

进企业有个卵用,到头来不就是牛马?你还能做着做着公司变成你的不成?

创业也没用,风险大不说,中国这片地,再有钱,说掐死也就掐死了。天灾人祸,随便一样,你的家产没得不明不白的。一个消防检查不过关就可以压死多少老板。

当官就不同了,有了权之后,就有钱。你有钱了别人还不敢说你。有点什么负面消息,一句话的事,举报人自己进去蹲了。

你说中国还有比当官更好的职业吗?

不得不说,多年之后回头看,相对于他,我们其他同学的梦想是如此脆弱。

知乎用户 甲鱼不是龟 发表

超 4 成 00 后偏好体制内工作,求稳成为时代共识

倒退 20 年前,对于那个时候的本科毕业生而言,什么样的工作岗位是最好的,很多人说当然是去外企了,20 年前我国刚刚加入世贸组织,各种各样的外国资本纷纷来华投资,人家给出的薪水和成长空间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对于很多名校毕业生而言,毕业之后能进入到外企肯定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10 年之前,当外企光环慢慢退却之后,很多民企应运而起,尤其是在过去 10 年,互联网经济大行其道,所以一代又一代大学毕业生们都把能进入到互联网大厂看作人生胜利的标志。

而如今呢,虽然很多互联网大厂还是名校毕业生的首选,然而已经有很多人在逆向选择了,很多人宁愿去选择一份看似月薪工资只有几千块钱的毫不起眼的体制内工作。一些原本只要求专科本科学历的岗位,最后录取的可能是清华北大的博士。

之前一位北大毕业的博士考取北京城管的新闻,就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有网友感慨:考公都卷成这样了吗?似乎已经没有专科本科毕业生的机会了。

据清华大学发布的《清华大学 2021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清华大学 2021 届签三方就业毕业生总数为 3669 人,其中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人合计占比为 69.9%。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无非是:

1,大多数 00 后家庭生活条件比较好,家里并不需要他供养,就算短期内不就业,家里也养得起。

2,因为疫情,和近几年的互联网热潮退去,很多公司经营状况出现问题,缩减 HC,稳定大于一切。就更不想去企业了。

3,不知道干什么,那就先考公务员,或者考研吧,万一能考上呢。

知乎用户 爱啃骨头的猫咪 发表

党和世界五百强有可比性吗?

哪家公司拥有九千万核心员工和 13 亿外包?

哪家公司拥有 100 万亿的营收?

哪家公司能够自己发行货币?

哪家公司拥有 200 万军队?

哪家公司可以制定法律,执行法律?

如果党是一家公司,那绝对是天下第一的公司,比世界五百强加起来还要强得多,更何况世界五百强里面有 100 家以上已经属于党了。

不加入这家公司,你难道有更好的选择吗?

知乎用户 橘猫乱讲话 发表

我个人了解到的,

农村老人 60 岁以后,每个月能领 120 块钱。

体制人员 60 岁以后,每个月能领 8000 左右,

有多少老百姓生病去医院,最好是被穷死的,

至于医院的高干病房,给哪些人准备的就不多说了。

知乎用户 开心 发表

谢邀。

可能没遭受过体制内的毒打吧,毕竟 00 后今年满打满算也就 22 岁,18 岁上大学,现在正是求职阶段。被机构贩卖贩卖焦虑,觉得宇宙的尽头是考公。

体制内有些部门确实好,但是好部门岗位是有限的明白吗?学历、专业、户籍一卡,先瞧瞧自己能报的岗位有多少。

哪怕你学历、专业、户籍全部合适,省市级的部门一年岗位就那么多,大多数人都考不上。

张小龙经典语录:

粉笔张小龙

哪怕你考得上,大概率是去基层。

基层好哇,大爷们就盼着年轻人来干活儿呢。

996,噗,现在私企 996 还得哄着你来,茶水间给你多放点零食,加班后打车报销,甭管资本家饼画的多圆,只要你实力够,能带来效益,在老板眼里你还真就是大爷。

体制内你还想当大爷?活儿派下来容得着你挑三拣四。还哄着你,007 你都得忍着。你去给甲方做东西,甲方觉得哪不合适,会给你具体的修改意见,你给领导做东西,领导一句格局不够,立场不对,思想境界有待提升,你改都不知道朝哪个方向改。

再说收入,有的人想的真好,体制内福利好,花销少,赚的就是攒的。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物价它是一定的啊,年轻人谁没有个零零散散的消费。

新款 iPhone 出来,人家一个月工资就够,你就得两月工资,又不是说你收入低物价也就低了。

人家一个月赚一万,花五千还能剩五千,你一个月赚五千,怎么省就只有五千,这收入它又骗不了人。

有些东西,你得自己心里有数,别被人忽悠瘸了。

机构是为了你买教材买课,为了你去报班,可你是去部委还是去乡镇他可不管你。都叫上岸,一个是鱼跃龙门,一个是泥牛入海,最后日子怎么样,只有你自己知道。

你要是能进好单位,那你去,谁又不傻;

你要是家里关系硬扎,那你去,祝少爷步步高升;

你要是家里不缺钱就图个稳定,父母给别人说来好听,那你去,反正挣三瓜还是挣两枣,对你来说区别不大;

你要是有抱负,有信仰,就想为人民服务,那你最应该去,愿我们的国家少一些尸位素餐,多一些朝气蓬勃。

可你要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人云亦云,今儿在抖音上看厅里厅气的打扮好看,明儿又听说哪里发了米面,就想考一考,那还是省省。

希望年轻人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反正对一个国家来说,四成年轻人都瞄着稳定、上岸、躺平,这不是什么好事儿。

知乎用户 郭荒虎​ 发表

【修正主义是最坏的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名存实亡了,体制就应该被废除。

一个个不爱社会主义的人凭什么接社会主义的班?

我宁愿周颉接,至少他是真的爱。

知乎用户 深具世界眼光 发表

曾经我居然觉得大学毕业考公务员是没有前途的表现,我当时真的是太年轻了!

知乎用户 奔跑的小智 发表

我觉得还是要 “先问是不是”,再问 “为什么”…… 如果把国企央企这种 “广义体制” 算上,应该是约八成 00 后偏好体制内工作

我没有找到这个所谓的封面新闻的数据来源,但是这个意向去年是有调研的,从调研方案、样本量,覆盖面我想要比 “封面新闻强”: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中国教育追踪调查》项目组自 2021 年 1 月起对 2021 届高校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至 5 月底共调查了全国 660 所高校的 16207 名应届毕业生。(去年 8 月的数据,今年的数据估计也不远了)

毕业生毕业后意向:

——就 业:70.4%

——考 公:24.7%

——国内升学:48.9%

——留 学: 5.2%

——自主创业、自由职业:27.5%

估计这个问题是个多选,也确实毕业生很多都有多重准备,考得上研就考,考不上就找工作…… 但找工作还是占了绝大多数。如果这样来说,考公务员的意向仅占 25%——但仔细看就业部分并不是这样……

“对于约占毕业生总数七成的有找工作意向的高校毕业生来说,毕业后最想去的单位是中央国有企业,有 18.4% 的毕业生以此作为第一选择;第二位是民营企业,有 17.4% 的毕业生最想去;第三位是各种类型的大中小学校,16.4% 的毕业生以之作为毕业后的理想。再往下依次为央企之外的国有企业,占比 12.35%,党政机关占比 10.9%,除科研机构以外的事业单位占比 10.5%,三资企业占比 5.3%,科研机构占比 3.1%。”

除了国企央企、体制内、有编制的以外,**民企 + 三资企业仅占不到 23%…… 根本不是六成,是两成好不好。**即使算上其他,都不到三成。

往下值得认真看看的还有三段:

在具体的职业上,高校毕业生心中最理想的职业是工程师、医生、律师这一类的专业技术人员,有 25.1% 以之作为理想;第二位为教师,18.2% 的毕业生将它作为最理想职业;第三位是公务员,14.6% 的毕业生以之为最理想职业;第四位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11.1% 的毕业生选择其作为职业理想;第五位是研究、开发人员,8.1% 的毕业生以之为最理想职业。

在工作的具体地点上,高校毕业生中有 49.2% 的最想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外的大城市或省会城市工作,有 24.1% 最想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个一线城市工作,20.5% 最想在地级市级别的中等城市工作,而想在其他地点工作的毕业生只有 6.3%。

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在求职中,将职业发展的前景放在第一考虑的位置,有 89.1% 的毕业生认为这一点很重要;第二位为工作的稳定性,79.9% 的毕业生认为这一点很重要;第三位为工作的收入,78.2% 的毕业生认为这一点很重要。再往下依次为能否学以致用,占比 69.6%;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占比 67.1%;工作的地点,占比 65.1%;能否解决户口,占比 19.9%。

如果要我说,透露了哪些信息…… 我说:透露出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和社会的认知还处于懵懂阶段。毕业生想什么不重要,因为就业形势不以他们想什么为转移……

2019 年麦可思研究显示 “民营企业 / 个体” 是 2019 届大学毕业生最主要的雇主类型,本科和高职毕业生中在此类用人单位就业比例分别为 53% 和 68%,且近三届基本保持稳定。虽然不了解这个调研的具体样本、分布、覆盖,但是 2022 年 8 月教育部表示 “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就业容纳器作用”…… 民营企业的作用可见一斑。

找到既在大城市、又稳定,收入还好,还有良好前景的工作是低概率事件…… 越早认清现实,越早想清楚要什么,才有利于规划职业发展。

另外地方财政压力很大,稳定是可能的,收入可真难说啊……

知乎用户 亨瑞瑞​ 发表

前几天正好跟我公司财务总聊起这个事。这也不是第一回了。08 年那会儿,北电死了,摩托罗拉要死不活,想进体制的人也很多。

其实很正常。经济总是波动的,行业总是摇摆的,从行业到就业再到高考的反馈周期太长,所以今天的热门专业一定是未来的天坑专业,每过几年就业热门方向一定会转个 180 度。说白了,今天说互联网卷,你以为体制内就不能卷么?今天说互联网裁员,你以为体制内就不能裁员么?亲眼看过 90 年代大下岗的人表示你们太年轻了。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几年一个周期,不断来回摆动而已。但是年轻人还没见过周期,看见一次摇摆就觉得看见了世界真相了。也能理解,毕竟谁特么还没年轻过,年轻人没老过呀。

要说个人怎么应对,其实就是不用应对,自己该干嘛干嘛,把自己的路走稳走扎实,二十年过去你总能赶上两三轮高峰(当然也肯定能摊上两三轮低谷)。最忌讳就是看见一轮摇摆就改变自己的路,人力资源转向永远是滞后于资本转向的,你今天在低谷,你一转向,转过去大概率正好又赶上另一边的低谷。人一辈子就这么四十年时间干工作,其中上升期顶多也就二十年,折腾两三回就全错过了。

=== 更新的分割线 ===

看吧,刚说到这儿,时代的浪头就拍过来了。

地方财政,正在疯狂自救!

猜猜看从公交公司到基层公务员还隔着几层安全网?

人力资源转向永远滞后于资本转向。当所有人都炒股的时候就是股市要暴跌的时候,找工作也一样道理。

知乎用户 熊节 发表

说明 00 后的爹妈已经得到 50 后爹妈的真传:铁饭碗就是香。不信你看 80、90 后的惨状。

知乎用户 岳品越有财​​ 发表

同样的调查结果换个说法,一半以上 00 后偏向体制外工作,文风立马不一样了。

知乎用户 山顶大树​​ 发表

首先因目前受疫情,中美贸易战,经济转型等多重影响,体制稳定性优势明显。体制内的岗位稳定性好,受经济环境和经济周期影响相对较小,公务员岗位尤其有吸引力。

其次体制内事业单位多数经历过转型升级整合等适应市场竞争的改革,发展壮大了,不仅同私企互联网大厂,或外资相比,这几年管理效益和竞争力都显著提升。对求职者吸引力自然就增强了。

再者制度建设上,给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等,各市场主体竞争的公平性有提升。另一方面体制内企业奖励激励机制更完善,人才发展有制度性保障。

知乎用户 清韵书苑​ 发表

说明山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线上

知乎用户 欢子​ 发表

太可耻了,00 后,本该是朝气蓬勃的一代,

却总想着去一个一眼看到头的岗位混日子,

本该是努力用新知识和新面貌改变中国的一代,

却逃避责任,去往体制内追求安稳,

小时候你们的梦想呢?

你们不是想当科学家,想当太空人吗?

忘了自己读书的目的和梦想,

甘愿为了房车和金钱失去自己的初心,

对于这种考进体制的人,我只想说,

真羡慕你们啊……

知乎用户 一株冬青​​ 发表

有且只有一个答案:劳动的投入产出比在降低

但也要给自己以及所有在前线奋斗的人鼓劲:

坚定自己的方向,勇敢的走下去

即使拿着一副烂牌,也要有勇气打出王炸

所有的奇迹也好,其他也罢。

一方面在于有没有强烈的欲望和勇气

另一方面在于能不能执行落地持续的耕耘

20 岁到 50 岁有 30 年,5 年小轮回,10 年大轮回,如果这么多年的坚守和拼搏,仍然没有轮到自己的时代,那也认了。

知乎用户 君罗 发表

大概是因为互联网大厂已经被收拾一遍了?

说明 00 后比 90 后更爱国爱人民,更愿意做人民公仆。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越来越火热,我从中感受到了一种朝气蓬勃、青春向上的气息。
35 岁以下的年轻人迫不及待要去做人民的公仆,一心只想着为人民服务。
这说明无私奉献是社会主义青年的普遍共识。
想必被服务着的人民都很幸福吧。报告称 00 后比 90 后更倾向体制内工作,反映出哪些问题?

知乎用户 鲁小夫​ 发表

其实没必要过多解读。

本来群众就是短视的。

从报专业到选行业到选工作。

还不是哪里热就往哪里挤。

现在往体制内挤,还不是因为体制外缩招、裁员组合拳了。他们倒是想进去,人家也得要。

知乎用户 RunTime Error 发表

不想卷

想躺平

知乎用户 一碗醍醐​ 发表

“国进民退” 已经成为大家的深刻共识。

知乎用户 刘山伯 发表

切蛋糕的比做蛋糕的能拿到更多的钱,大概率不是好事。这是在玩田忌赛马的游戏,我们那些做蛋糕的要把蛋糕做好了到国际上去竞争,做蛋糕的是二流人才(因为一流的人才去切蛋糕了),可是其他国家做蛋糕的是一流人才,怎么办?会是什么结果?透露了哪些信息,自己脑补。

知乎用户 弓长月生木彡 发表

年轻人不去做蛋糕,都想去决定如何分蛋糕,这是个预警经济进入恶性循环的危险信号。

负责分配的人一定会制订有利于自己的分配规则,这从城乡之间、体制内外的退休金就能看出来。

所以经济下行蛋糕变小时,缺乏安全感的人们都会挤去分蛋糕。这下更没人搞生产了,蛋糕进一步变小,大家更挤破头进入分蛋糕的部门。

这就造成理性选择下的恶性循环。

当没有国家时,理性选择是抢蛋糕。这就是霍布斯说的 “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

立宪主义国家,财产受到确定无疑的保护,所以第一要务是**做蛋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分蛋糕的规则是由做蛋糕的人一起决定的。只有让社会精英的理性选择是去创造财富而不是分配财富,才能保证科技创新和经济长期增长的根本驱动力。

而在威权政体,掌握分蛋糕权力的人才是特权阶层。铁拳一砸砸一个行业,社会精英的理性选择不是进入创造财富的部门,而是进入分配财富的部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拥有和控制财富。政治权力部门但凡有空缺,就有无数人即使挤破头也要去竞争。

连顶流明星都有朝不保夕的危机感去考编,事实已经很明白了。

知乎用户 刘静​​ 发表

我对我爹最大的意见,就是当年居然不让我回老家,说啥回去没出息。

好歹当年咱也是一本的,考回老家县城当个公务员,概率还是很高的。

要是当年这样选择了,我现在大概率在县城里比较潇洒地过着小日子。

现在的大学生,听一句劝,好好准备考公,真没考上倒也罢了。

知乎用户 悠然 发表

这十年可以说是内卷最严重的十年。

经济不好,就业困难。

其直接结果就是导致体制内工作的热捧程度无以复加。

十多年前,考公务员的人都是大学里不学霸的那一批人,都偷偷准备考公务员,如果考上的只是老家乡镇或者县里的公务员,只会被同学们瞧不上,说真没出息,只能回家当基层公务员。

十年后,哇塞,你考上了公务员,真香!因为上班的一堆人都是 211 的硕士。考公太卷了!

连翘哥在知乎上总是鼓动大家考医师公。

但是每次我苦口婆心的劝,而都是有前提的,我一直都说,对于普通人而言,最好的工作之一就是在中国的二三线城市里,当一个小小的医师公。因为这个种稳定的中产阶级职业,特别对普通人友好。

这么些年,也为很多年轻人做了咨询。

结果却发现有意思的现象:

前几年,最开始清华北大的学生,隔三差五的就跑过来问我:连翘哥,央选怎么样?

985 高校的硕士问我,省直机关怎么样?我这里有个大厂的 offer,我觉得公务员不咋好?

211 的学生问我,连翘哥,省选调咋样呀?感觉好坑啊,普通本科的学生问我,连翘哥,你看我考公务员有戏吗?

最近两年,尤其是疫情后,不论是清北的硕士,985 的硕士,211 的硕士,还是普通本科的学生,甚至很多国际 top50、top30,最夸张还有好几个藤校的硕士跑过来问我,连翘哥,我想上岸。一个哥伦比亚的硕士直接说,国家部委要没戏,回老家三线城市当个公务员也可以啊!

这十年是怎么了?

2022 年,甚至北京大学核物理的博士去考了街道的公务员。

中央选调的范围扩大到 20 多个顶级 985,很多名校的本科生保研之余也来凑个热闹考公务员。

而如今,考选调成了优秀毕业生的首选。北京大学一年考选调的毕业生超过了 800 人,北大一年才多少毕业生啊?

更有一堆 985 的硕士追着我问,连翘哥,xx 省选调你怎么看?我可以报吗?人才引进怎么样?可以去吗?

一堆 211 的硕士追着我问,连翘哥,这个乡镇公务员咋样呀?我想去试试。还有那个街道公务员咋样?普通本科生,我的天啊,怎么国考省考都这么多考霸啊!!!还要不要人活了!乡镇公务员面试的时候,来的全是名校的硕士,这是怎么了?

大家可以看一张旧图

人大的、耶鲁的,都去乡镇了。

这个在 2013 年绝对属于石破天惊的消息

可是很遗憾,因为内卷

仅仅十年后,211 硕士来乡镇都成是见怪不怪的事了,这就叫内卷。甚至还有一堆硕士去考辅警。当然那个女博士是假的,可是那些女硕士都是假的吗?

因为内卷,一些县级单位来了一堆名校硕博。

你说卷不卷?

所以,你说为什么这么多人报名公务员?

还不是因为机关单位准入门槛太低了,公平性太好了。

只要你符合条件,你都可以报名。报考公务员,一般来说,可没人在乎你是三本毕业还是名校毕业,只要你专业对口,条件符合,一视同仁,择优录取,没人知道你爸是李逵还是李鬼。

而如果你去企业,hr 首先看你是哪毕业的,可能普通学校毕业的,压根简历筛选就过不了。再就看你有没有内推,有没有人给你写推荐信。你如果就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谁会给你写推荐信,谁会给你内推呢?

在自己老家当地,谁不知道交通、烟草、电网、石化等等企业好!

谁不知道啊?

可是一般人谁进的去呢?

那都谁进了!?

一个江西炫富网红周吉力,告诉你了答案。

他关系户,交通二代,三本毕业就能进入无数 985 硕士都不容易进的好单位。

你有什么办法?

放眼里,放眼去。只有公务员了,就靠考试。就 TMD 公平!

只要你考的高,富二代官二代都不能黑掉你。

更何况,体制内的工作,尤其公务员和事业编都在当地是中等收入以上。

公务员和事业编录取方式公平公开透明公正,给了广大普通人公平竞争的可能。尤其是公务员,毕竟事业单位还能时不时听到什么黑幕。

可是公务员考试,那是真的和高考一样公平。

你说大家为啥不抢着报?

正如江西周公子所言,再看看那些北上广打拼的同学,如果家里没矿,没有早点买房,基本上都待不住。在大城市呆着,可不就是没有着落的呗!

体制内工作真的不差!

我香樟连翘,在知乎就喜欢说实话,我一直认为,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好的工作就在在二三线城市的市里当一个小公务员。不能保你大富大贵,但是衣食无忧也是没有问题的。

为什么那么多人去考,去卷!

因为它公平啊!

因为它是一辈子不失业的饭碗啊!

更因为反正都是打工人,给国家打工不比给资本家打工强吗?

公务员最适合的就是和我一样的平凡普通人,如果你天赋异禀,才华横溢,我也不劝你去考公。但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渺小,那你就应该早一点明白,当公务员,尤其是回老家当公务员,绝对是你这一生最正确的抉择。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早就睿智的看到了这一点。

从现在孩子的高考选择就能看出来了!

10 年前,那时候 90 后的我,还在大学的象牙塔里读书,考公务员只不过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尝试,那个时候考公机构,就是中公华图粉笔,没有现在这么多乱七八糟的小机构。考公务员也挺热门的,但是远没有现在这么夸张。

如果现在让我去参加公考,真不一定考的现在的孩子们。

我清晰的记得高考报志愿这么几个小事:

A、警校并不那么受大家热捧,只要能考个二本线,基本就能去读各地的省警校,警校就业也惨淡,没有什么警校联考,警校生也不能保证大学毕业就入警。

B、师范类院校提前批,只有家庭条件不太好的人愿意去报名,普通二本师范类专业,真的只有普通二本愿意报名。

C、选调生政策刚刚出台,很多人就算是裸考,也能考上,并没有什么难度。经常新闻里看到一个北大清华的硕博,在基层干了两三年,就提拔为副县长了。换句话说,选调生是求着清北的人来,来了真的落实待遇。但是很多人并不会选择去当选调生。

D、我考上那个代管县级市的公务员时,同事们都说,你一个海事大学的高材生,怎么跑我们这里来了?

E、十年前,大家羡慕的是那些签了什么大厂的工作,什么世界五百强管培生。考公务员甚至被人看不起,尤其是那些想考回老家当公务员的人,都会被同学说成认为一流的毕业生去私企,二流的毕业生去国企,三流的毕业生才考公务员。

10 年后,我在知乎上冲浪,我惊喜的发现,之前的那些事儿都颠倒了:

A、警校高考的分数水涨船高,现在基本上全部比一本线还要高出不少分了。家长都巴不得孩子去读警校,毕业出来回家考个警察,稳定的公务员多好。毕竟警校联考制度出台,警校学生,最起码能回家当个小片警,一个当地公务员收入 plus 的职业哇!从警甚至成为热门职业。

B、师范院校提前批,不比一本线高个几十分,是别想去读了。普通二本师范类专业,都要一本以上的分数才能考上,不为别的,因为师范类专业可以更方便得考教师编,教师也是非常稳定,非常好的选择。

C、今天,选调生卷到天上去了,央选神仙打架我们就忍了,毕竟部委公务员,高大上,前途无量。可是一堆清北硕士疯狂卷各种地方上的选调生甚至事业编,那是不是就有点太那个啥了?2021 年北大毕业生 800 人考公务员,创了北大最大就业群体。一些卷不了公务员的清北冷门专业的硕士,疯狂的去考什么事业编、还有临时工,这些新闻想必你也看到了。。。

D、离开那个县级市的我,偶尔在和那边的哥们聊天时,他们告诉我,现在来县级市里当公务员的,都有 985 大学的研究生,我陷入了沉思。。。那么一个小地方,为什么需要 985 的硕士去呢?是不是有点高射炮打蚊子了?

E、十年后,备考公务员是一件堂堂正正的事情,好像不考公务员的人,反而有些傻。无数名校学生疯狂的去卷什么街道。我在某街道看到本硕都是 985 的人,我知道了什么是卷到天上去。江浙那边一个随便地级市都有脸说我们招录公务员,要研究生以上,我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现在学历是有多么不值钱?也庆幸自己早早就上岸了。

这 10 年间,人们对于体制内工作的追捧,可见一斑。这十年间,就业不易,也可见一斑。

也是这 10 年间,让很多人知道,自己的奋斗是奋斗不出个所以然来。不如考进体制内,背靠大树好乘凉。拿一份普通的工作,朝九晚五,也没什么不好的。

如今的孩子,突破了信息茧蛹。

知道了生化环材是坑货,更知道土木机械不能呆。

留给某些大学、某些专业的时间不多了。

知乎用户 香樟连翘​​ 发表

十个没有”

“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毛选二卷 677 页)

“十个如果”

1 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的人生活富裕问题。(邓选三卷第 64 页)

2 如果按照现在开放的办法,到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几千美元的时候,我们也不会产生新资产阶级,基本的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归集体所有,就是说归公有。(邓选三卷第 91 页)

3 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邓选》三卷 111 页)

4 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邓选》三卷 111 页)

5 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 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邓选》三卷第 154 页

6 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的富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邓选三卷第 208 页)

7. 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人均四千美元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均四千美元,特别是中国人口多,如果那时十五亿人口,人均达到四千美元,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六万亿美元就表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邓选三卷 225 页)

8 如果搞资本主义,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历史上有人想在中国搞资本主义总是行不通。我们搞社会主义虽然犯过错误,但总的来说改变了中国的面貌。(邓选三卷第 229 页)

9. 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邓选三卷第 364 页)

10. 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使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发展。(邓选三卷第 374 页)

知乎其他回答里看到的

知乎用户 要顺风顺水 发表

按某些人的说法,考公广告推上去的热搜而已。

知乎用户 HTPC​ 发表

不要制造焦虑了好吗

让俺偷偷摸摸的考不行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里的实质是年轻人开始普遍的隐隐约约的认识到社会的统治阶级是什么,并为了改善生活质量向这个目标前进。

只要是一个国家,它必定是存在统治阶级的,也必定存在被统治阶级统治的阶级。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在阶级矛盾客观上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条件下,便产生国家。反过来说,国家的存在证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国家与革命》列宁

如果是在高级社会主义国家。劳动者便会偏向于成为工人(包括农业工人);

如果是在传统资本主义国家,劳动者便会偏向于成为资本家;

如果是在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劳动者便会偏向于挤进国企;

如果是在官僚资本主义国家,劳动者便会偏向于成为官;

如果是在封建主义国家,劳动者便会偏向于入宫或当县官。

这就像很多父母,虽然一没有文凭二没有见识,但还是会让子女尽量进编制内,“有编制才算好工作”。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见识过 8,90 年代,他们参与过劳动生产,知道什么人才能过上最滋润的生活。反而是未曾参与过劳动生产的刚毕业的后生仔不懂,对此嗤之以鼻。这个社会上的很多东西,有丰富生活经验的劳动人民再清楚不过了。

现在,只是随着社会的进程,这层被教科书和媒体等一切官方灌输意识形态的工具覆盖上的隐隐约约的薄纱被普遍地掀开来,于是哪怕是不事生产或刚从事生产的年轻人也看到了它本来的面目。

知乎用户 千鸟家的艾莉卡 发表

00 后: 我爱国家,我爱党和人民。

石厅长: 现在的年轻人,它们很爱国。

知乎用户 心世界​ 发表

如果大家都想考公,有几个可能性:

国家行政效率很差,养了很多的懒人,但仍旧分走了很多的社会蛋糕。

经济下行,出路变少。

因为是个人就喜欢钱多好混的地方,如果不能都要,那就至少想一个。

毕竟有钱有闲才能谈个人理想

知乎用户 罗夏 发表

又一个标题党。请问 4 成人能进互联网大厂吗?1000 万毕业,大多数想找一份差不多工作只能考公。

知乎用户 金色之弓 发表

我妈太要强,疯了,我不想活得像我妈那样。我大学毕业 3 年了,去年结了婚,今年参加了招教考试,最终成为了一所初中的化学老师。

(本文故事发生在一闺蜜家,闺蜜女儿的观点)

我带了四个班,备课、上课、改作业,然后下班回家,每天固定的事,固定的路线,我感觉挺好的,按时上下班,回家陪家人,不轻松也不累。

有一天,校长找我,让我参加班主任培训班,说我们这些年轻老师以后要担重任,当班主任,提前培训做好准备。

我当场拒绝了,我不想当班主任,班主任太累了,没有自己的时间。

我们一般的任课老师教完课一走了事,最多学生有疑问的时候答疑解惑。

而班主任就不一样了,除了教完自己的课,要操心班级的各种评比,比如卫生、学习、竞赛…… 要应付各种检查,要承受一般任课老师对某某不安分学生的指责,要安抚学生的各种情绪,要应对家长的各种询问…… 你既要懂心理学,又要知道说话技巧,既要严厉让学生有点怕你,又要柔和的不让学生心理有压力,简直是斗智斗勇,俨然大将军打仗。

而且班主任从早到晚一直呆在学校,陪着学生,只要学生不离校,你就不能走。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驴多,关键很多时候还不落好。

我是小女人,只想过安安稳稳的幸福小日子,自认为也没有很大能力做好班主任的情况下,还能把家庭搞好,我不想因为工作关系影响跟亲人们的关系。

可能有人会觉得我不求上进,没有责任心。

我保证我会把我的四个班化学教好,但我的能力只能做到这些,我当班主任如果做不好,不是误人子弟吗?我可不想良心不安,压力过大,到最后像我妈那样因为无法排解心中情绪而发疯。

——————————

五岁的时候,我妈就跟我爸离婚了。我妈带着我到了省城工作,我再没见过我爸。

后来从我妈零零碎碎的述说中知道了他们离婚的大概原因。

我爸我妈本来就是介绍认识结婚的。我妈结婚前在大学有个恋人,比她小四岁,又比她低一级,她毕业后在他们大学所在城市找了个工作,但工作时被领导骚扰,一气之下辞职了。

我妈还老自卑,总觉得自己年龄大,长得也不算漂亮,她的恋人却高大帅气又阳光,自己配不上,再加上工作不如意,就给她的恋人留了封信,悄悄回老家了。

我妈心里有了恋人,对于再跟谁结婚似乎没很多要求,只要对她有利就行。

这时候她高中老师介绍了我爸,我爸的最大好处是有关系,可以帮我妈安排到市里的土地局上班。

我妈就答应了。她如愿得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心思也全放到工作上,年年得优秀,还被省里领导赏识,经常被借调到省里帮忙。

我妈根本没时间跟我爸培养感情,本来俩人就不是因为感情结婚,可想而知,俩人婚后的生活有多冷漠。

我爸也不争气,迷上了赌博,整天喝得醉醺醺,每月工资也输得所剩无几,家里啥都不管,我出生后,几乎没负担过我的花费。

我妈和我爸在我两三岁的时候,已经过得不像一家人,相互不怎么说话,没有感情,只有冷漠。

——————————

我四岁的时候,我妈的恋人突然找来了。原来我妈不辞而别后,他一直疯狂地找我妈,可惜那时候没什么联系方式,我妈回老家后跟同学们都不来往了。

他只能通过我妈曾说的只言片语判断我妈的哥哥我大舅在郑州做工程,大概是从市政局辞职出来的。

然后就根据这飘渺的线索,从青岛到郑州来来回回了很多次,五年后才终于找到我大舅,也才终于知道了我妈的情况。

找过来,是想看看我妈到底过得怎样。一见面,看到憔悴的我妈,他就知道我妈过得不好,很心痛,止不住说自己的思念和仍然不变的爱。

而我妈在婚姻里已经被磨得满心鲜血,忽然知道曾经的恋人仍然不改初衷,心头有了幸福的感觉。

两人见面次数越来越多,爱情重新点燃,我妈终于决定离婚。

而我爸也抓住了我妈的命脉:我耗得起,孩子抚养权得归我,否则不离。

我妈为了离婚,为了要我的抚养权,那是想尽了办法。最后我妈抓住了我爸的把柄:赌博。

我妈举报了,把我爸送进了牢房。

然后我爸不得不签字了。具体如何操作我也不太清楚。反正我妈净身出户,房子留给了我爸,带着我调到了省城。

我妈的恋人,后来我的继父也从青岛辞职来到了省城跟我妈结了婚,我大舅给了一套房,我们三口生活在了一起。

————————————

再好的恋人生活在一起也免不了磕磕绊绊,毕竟家庭不同,各种习惯不同,需要两个人不断磨合,所以吵架是难免的。

其实吵架在一定程度上是好事,可以让两个人更了解对方的需求和脾气。

但我家不同,继父生气了会吵吵,我妈却从不跟继父吵架。

我妈这个人又自卑又要强。她老觉得自己对不起继父,再婚有孩子配不上他,所以事事让着继父,有苦也不说,憋在心里。

而继父心理年龄比较小,家里杂事不会操心,只会跟我妈风花雪月,同时专心自己的工作。

一切家务活都是我妈的。我妈在单位也要强,总想工作做好往上再升一升,所以干得多,干得累,回家还要照顾我和继父两个孩子,心里难免烦闷。

但我妈从来不吵架也不跟朋友倾诉。

妈妈有两个闺蜜,她们一起的时候,两个闺蜜总是诉苦一番她们的老公孩子,但我妈在她们面前只说老公孩子的好,从不说我们一点不是。

这多不正常呀,哪有完美的人!其实我妈是死要面子。她老怕别人笑话她,毕竟她的经历跟人不同。

另外后来我妈的闺蜜分析,我妈其实内心里对我爸还有亏欠,毕竟也算曾经利用了我爸。但我妈嘴上从不承认,一说起来都是我爸的原因导致的离婚。

这表里不一,口是心非,让我妈心理压力特别大,又无处排解,我弟弟出生后,我妈竟然跟着保姆信了教,可能是想找个心理安慰吧。

谁知我妈太投入,真的把内心一切压力悲苦都交给了她的主,在弟弟半岁的时候,她去教堂忏悔,回家的当天晚上突然疯了。

我们所有人她都不认识了,破口大骂,拳打脚踢,似乎所有人都是她的敌人,都要置她于死地。

在她来说应该是长期压抑的一种宣泄吧。

继父赶紧把我妈送进了精神病院。

我妈也真是强大,住院一周就恢复了正常。后来每年到了秋季她还是要吃药,但基本都能控制了。

我妈病好后,似乎也看淡了一切,在单位也不求上进了,整天读经唱歌,每个周天都去教堂。

我们吃饭前都要跟着她感恩,她也时时告诉我们家人最重要,自己的心态最重要。

在我妈的影响下我也成了教徒,我的老公还是我妈的教友的儿子。

————————————

我在我妈的熏陶下,现在也是把家庭放在第一位,我不想像我妈原来那样要强,非要在工作上挣个第一。

我希望自己只是个小女人,爱着家人,也被家人爱着。但爱需要陪伴,我不想当班主任,是因为我想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

我妈和继父年龄渐渐大了,弟弟还小,公婆只有老公一个孩子,他们都需要我陪伴。

我现在每到节假日都要陪着他们出去玩玩,短途的长途的,有我给他们拎包搞笑,他们明显更开心。

而且节日我会给四个老人发 520 红包,让他们时刻开心,感觉被重视。

我跟老公就甭提了,有空就腻歪着,我不会像我妈那样把事都憋在心里,我会跟老公争吵,然后和好,日子这样才热热闹闹,有激情。

不过现在我妈也学会放开思想了,也知道偶尔发发牢骚了。

她的病也许是件好事呢。终于让她知道了如何做好自己,如何不再顾忌别人的眼光,好好过自己的日子。

我也因此受益。我这样一个普通的女孩,不好高骛远,按自己的心愿,做好自己就行。

不是我不上进,而是我能力有限,不能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认清自己,过得明白,才能让自己和家人幸福。人这一生,最终追求的不就是幸福吗?

知乎用户 树小早​ 发表

说明了对当前形式经济下滑的前提下,采取保守主义作风呗。

主要的问题是信心不足,没有信心了,对社会对自己的信心完全丧失了。

这不是一个好事情。

知乎用户 何必东风效西风 发表

体制外 996 太可怕,干起来不要命,没有尊严

知乎用户 理想 - 现实 发表

**最近几年 “考公热” 与“体制热”已经成为不争的趋势。**00 后这一代的毕业生扎堆内卷体制,“名校优选”、“名校选调” 等等政策逐渐走近大家的视野。

随之而来的便是 “1:3000+” 的报录比以及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放弃年薪 50 万的大厂 offer,选择家乡公务员的罕见行为。不知不觉,选择主动进入体制内,顺利 “上岸” 成了这一代许多年轻人追逐的梦想

参考各大高校 2020 年公布的就业质量报告,我们可以一起关注究竟有多少毕业生选择直接进入体制内。我们这里提到的 “体制内” 主要是统计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高等院校、中初教育、科研单位、医疗卫生等)的毕业生,因国企工作形式复杂不一,故不算入在内。

2021 年国考于 2020 年 11 月 29 日正式开考,本次国考计划招录 2.57 万人,报名阶段共有 157.6 万人通过用人单位资格审查,为三年中最高,平均竞争达到 61:1,其中竞争最激烈的岗位招录比高达 3334:1。而 **2021 年国考共有 212.3 万人通过了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 68:1。**可以看出,短短一年的时间,国考参加人数仍是大幅增长,竞争更加激烈。

除此之外,从目前已公布 2020 年就业质量报告的 “双一流” 高校来看,签约就业毕业生中进入体制(不含国企)的情况,近四成毕业生进体制的高校不在少数,最高的华中师范大学竟高达七成。

通过这些令人震惊的数据,我们难免感叹,或许那个积极入海,创新创业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曾经对体制内没那么感兴趣的毕业生们,更多地愿意一毕业便扎进体制寻求一份稳定。或许对于他们而言,现在一眼看不到头的焦虑比一眼望到头的无奈更可怕。

01

体制内工作的特点

首先,我们一同探讨一下体制内工作的特点,从而方便大家理解现在年轻人求职偏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体制内的工作更有归属感。**在私企,你是老板眼中的 “生产资料”。在体制内,大家编制在某个单位,就代表属于体制内的 “自己人”,退休后也会受到相应的保障。

**第二,体制内的工作会更加稳定。**目前技术日新月异,大厂转变飞快,大多数私企寿命并不长久。甚至在不少互联网企业,如果能干上两年就可以自称是老员工。频繁跳槽换新的工作或许是大多数体制外员工的宿命,要求我们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

而体制内的编制会跟随我们直到退休,这份稳定踏实的感觉可遇不可求。

**第三,肉眼可见的晋升机制。**一般认为,只有私企才能提供更广阔平台,才能最快升职实现自我价值。这其实是种谬误。且不谈二八原则下大多数人永远底层。单看少数升职者,换家公司换个平台,以前的成绩能否得到认可尚未可知。

35 岁后,再和刚出院校的新人竞争,上升曲线有变为抛物线的可能。反而是体制内,即使你的职位无法提升,但随着资历越来越高,体制内人脉关系越来越广,好处会越来越多。

下面是体制内工作的朋友亲身经历:

网友一:

2020 年毕业,入职半年加班次数不超过 5 次(没有加班工资,这点不好)。二线省会城市,五险一金最高标准扣,工资待遇一年到手 14 万左右,如果外地的还提供宿舍。

领导和善,同事有趣,工作轻松,整个办公室每天都欢声笑语。午餐自助餐五荤五素两汤,每个菜每天都要取样送检严控食品安全,偶尔会在办公室大家一起煮火锅或者谁家有好吃的都会带来一起分享。

工会对职工的关心也很多,入职半年,我已经发了 6 袋大米,4 桶油了,过生日 330 块的蛋糕卡,咖啡、茶叶、干货等等也发。

因为办公地离城中心 30 公里,所以 4 点下班,每天有班车接送,基本五点到家。单位鼓励多考证以及学历提升,考上了就有补贴。

还有一点就是合作的客户素质高,客户都对我们态度非常好,最重要领导护短,有一次碰到一个客户说话有点咄咄逼人,我们领导同样的态度怼回去:“说话注意点,这两个新招的小姑娘是我们部门的宝贝,” 领导偶尔带我们出去应酬还要关注我们几个女同志的状况哈哈哈爱了爱了,说实话我还挺喜欢和领导出去吃饭的(吃的都挺好)。

网友二:

给大家说说平时的工作状态,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大家都想考公务员的原因吧。

**第一点,朝九晚五,这个真的不是吹的,**楼主所在的部门作息时间是 8.30-12.00,14.30-18.00,全年都是这个时间,到点你就下班,除非特殊的情况,我工作四年加班时间加起来不超过 30 天。

**第二点,工作压力,压力确实非常小,**虽然国家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公务员目前还没有清退机制,除非你犯错或者违法。很多时候,工作做不好,领导一般也就说你两句,再不济骂一顿,不影响你的工资和待遇。

**第三点,福利待遇,国家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这里应该就是做的最好的的,带薪年假,假日值班双倍三倍工资,国家法定假日,职工体检,工会福利,住房保障,该你享受的一分不会少,只要政策有规定的,你基本都有。

网友三:

每天的工作说不上有多忙,但也没有很轻松。

因为我们这个中心是带有保障性的,所以还是以事务为主,计算机相关的业务也就不到 30% 吧。

而这 30% 中,我们主要负责来在上面的网络安全相关的检查、大数据建设问题、国产化项目、单位网络(内外网)建设、机房建设、软件正版化、视频会议、钉钉相关、OA 及电脑、打印机维修、门户网站以及公众号等一系列工作,当然总是还有些事务性的工作不翼而来。

还有些工作是作为审阅进行的,比如单位内部想要采购某一套系统,更换一批无线设备等,那么我们需要对竞标公司的方案进行审核,参与讨论,作为中间人提供技术支持,当然这个技术支持仅是提一些简单的问题,作为把关。

知乎用户 华工智云 发表

除了改革开放刚开始时期,有人会下海经商,无论何时,在能追求体制和其他工作时,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体制,可能有些绝对,但绝大多数应该是。

门槛就不同,一个普通大学刚毕业的普通大学生,你去投大厂和五百强,基本就是石沉大海了,没戏了,除了机遇。而体制绝大部分只能靠考试,国考也好,省考也罢,也有诟病,但至少在我看来,它公平性可能是仅次于高考了。它至少能给你个机会去争取,在非热门岗位,它的竞争压力也比大厂要小。

外在影响,推崇的不就是进体制嘛。有多少推崇进大厂的。

大厂 35 岁要考虑退休,体制能安安稳稳到 65。

很多,明白的自然明白,大厂唯一的优势就是能挣到远多余体制的钱,在积累到一定时候能实现对自由的追求,没有束缚。

知乎用户 大宝爱犇犇儿 发表

就业难和结构性失业并存,国内经济不景气和国内外经济萧条期并存,考虑到国内外的经济萧条期要持续 15 年,这些 00 后只能选择公务员,或者互联网大厂。

在稳定性方面,公务员福利稳定,所以 00 后们就选择了考公务员,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转型已经刻不容缓。

知乎用户 敬往事一杯酒 发表

看开头还以为是教育局统计的呢,结果数据是个叫 soul 网站做的。

调查了多少人数没说、调查了哪些学校也没说。

那这玩意不就是个野榜吗……

知乎用户 乐炳易 发表

可能是因为 00 后没有 90 年代国企大下岗的记忆吧。

知乎用户 Sunset Shimmer 发表

现在大家不觉得山东老铁们傻逼了,都想着体制内了,晚了!

知乎用户 赵惜墨 发表

如何评价超 4 成高中生偏好报考普通本科院校,比例远高于清北复交以及双一流大学?

你就是个专科毕业都有机会去竞争小县城的乡镇岗,你一个双非本科大学生有机会进互联网大厂或者世界五百强的面试吗?哦也不是没有,去中建打灰还是可以的。

知乎用户 林野 发表

这个现象可以说是必然的。

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体制内 “铁饭碗” 都是许多人就业的第一优选,除了稳定,薪酬福利也是年年上涨,收入较为可观。

近几年由于疫情冲击,整体经济都有所下行,互联网大厂、在线教育、房地产等行业除了疫情冲击更是受到政策影响,频繁曝出裁员、缩减招聘规模等。

较差的就业环境和企业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让许多应届同学选择了更为保险和迂回的就业形式,倾向于考公考编和银行工作。

另外,互联网大厂今年普遍对薪资进行了一定幅度的下调,包括腾讯宣布员工晋升不再有即时调整,取消外包人员免费食堂等福利。

还有一个原因在于 00 后的经济压力相较于 80、90 后的群体已经有所缓解,整体对于 " 卷 “文化的认可度稍低,除了工作,更加在意个人生活品质。

知乎用户 蓝桥​ 发表

体制内的优越感和心灵满足感是无法比拟的。

体制内择偶优先权是无法比拟的。

体制内的稳定性是无法比拟的。

知乎用户 哈哈 发表

耗材到哪都是耗材

知乎用户 大可 Duck 发表

这几年,明显能够感觉到考公的人越来越多,从带过的二期 985 的学生,到现在甚至是博士生,考公内卷远比想象的大。

00 后目前对手,包括 80 后和 90 后。只要 35 周岁一下,你就可以报考公务员考试

国考省考岗位选择纯干货

知乎用户 公考小学霸 发表

还有 6 成是不想吗?是想都不敢想吧!

知乎用户 月夜无痕 发表

我不信,不是不想去,而是去不了,有多少人能进去大厂、500 强、金融 & 咨询公司?真正进去的人,起薪就已经超过 90% 的人了。所以大多数人偏好体制很正常,毕竟一般的体制也没这么高门槛。如果能去,谁不想去,如果只是归因为喜欢体制,那肯定有问题。

知乎用户 吃瓜瓜 发表

5000 年的传统,当官有权就有一切。

知乎用户 kingdom 发表

这是令人堪忧的信息,也说明营商环境不乐观!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人借助这股东风外加自己的胆量和聪明才智赚得盆满钵盈。当时就有一个口号:“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要开张”!
在这种大环境下,很多人纷纷投身于这场历史机遇,包括那些在体制内端着铁饭碗的人也经不住诱惑纷纷下海经商。商业因此得到空前蓬勃的发展,为国家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基础,也为很多人创造了工作岗位,更重要的是第一批敢于吃螃蟹的人,都从一个名不经传的无名小卒演变为叱咤风云的商界精英。
在电商经济的强势崛起,传统的消费习惯和理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很多人想买东西时就会很自然的参考一下网上的报价,这也就直接影响到了线下商家的切实利益。
然而疫情的爆发又使整个国家按下了暂停键,不知道拖垮了多少搞实业的人,多少人的投资因此沉入水底。就拿房地产行业来说,作为政府的头号税收大户,现在的楼市一降再降,连带着一系列相关行业的低迷。
除了超市等保证人民基本生活的单位勉强维持营业外,其他一概关停。这样就促使很多人丧失了经济收入,但开支却没有因此而停止,因此加大了人民内心的恐慌。
你说现在这种市场环境下谁还敢乱” 下海经商 “。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互联网行业都是呈现疯狂扩张的发展模式,为了抢占各领域的市场地位,大家比着烧钱招兵买马,就算业务亏钱也要做。
但是现在环境变了,大厂们的用户量已经差不多到顶点了,现有的互联网的红利也差不多摸到天花板了,互联网大厂们处在一个 “增收不增利” 的状态,他们急需拓展能够盈利的项目。把精力放在主力业务上,把可能亏钱的部门撤掉。这也意味着不少人会失去工作。
再看看那些互联网大厂裁员的消息几乎都会没停过,今天听说阿里巴巴裁员了,明天又说腾讯裁员了,后天又说京东裁员了…… 互联网大厂裁员的消息满天飞。何况小规模的企业更是举步艰难!
那么,在人人自危的职场上,反而公务员和事业编成了最稳定的工作。不用担心 007 的时间 “压榨”,没有 35 岁的中年危机,只要不犯错不用担心工资的问题也不用担心饭碗不保的问题。
一般公务员的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是定量的,基本上是当地中等偏上收入。也就是你在齐齐哈尔或者内蒙古,又或者是广州深圳,只要你是公务员,你都处于以县和区为辖区的当地中等偏上。
再者说,公务员的和事业单位人员的职业周期长,就能得到持续的成长,提职加薪就是一条上升通道。即使你的职位遇到天花板,但是薪酬福利也会持续上升。私企的成长曲线与体系内单位完全不同,看这张图就能看懂了。

体制内的工作虽然稳妥,但并非首选。尤其是 00 后,作为互联网的原生居民需要出去走走,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而不要年纪轻轻选择安逸。
从长远来看,社会应该尽量缩小编制和非编制岗位待遇上的差距,让学生的选择面能够更广,当前则应该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就给学生更多的引导,让他们能够更加客观地、理性地认识现实的就业环境。

知乎用户 爱思考的梅长苏 发表

这则消息配合最近常上热搜的公务员降薪,县长带头买房等等新闻来看

得到以下结论

经济不好,地产卖不出,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开始衰落等等因素开始导致公务员这一群体的待遇下降

但尽管如此,仍然有超 4 成 00 后偏好体制内工作

反应的问题是,尽管体制内待遇不如以前,但是现在的社会风向,开始在年轻人中传导安全为重的观念,这个问题中对比的互联网大厂以及世界五百强无疑发展上限和待遇远高于普通体制内工作。

但年轻人不选,理由有这么几个

1. 能力不够,卷不进去

2. 能力够,但是不想费那个力卷

3. 进去了还有 35 或者行业周期不好被裁被优化的风险

4. 体制内相对这些工作岗位能朝九晚五,节假日正常,待遇稳定,饭碗铁(由此产生的婚恋优势)


是什么造成了年轻人奋斗和争取的欲望消失?

就以排行 18 的丽水的房屋均价 21142 计算

单人住个一居室的小户型 50 平米不过分吧?

需要 105 万

而丽水的社会平均工资是多少?

查不到….. 回答时间紧

就用可查询到的浙江省社会平均工资来看

年平均非私营单位是 12 万,私营单位是接近 7 万

也就是说,你即使不在私营单位,取得较高收入,不算贷款利息,你需要不吃不喝不花费接近 9 年,才能买下 50 平米的房子

而在工作岗位不稳定的私营企业就职呢?

15 年

一算贷款利息,就又是好多年得搭进来

怎么选?

现实要面对的这一切,就是打消现在年轻人去奋斗去争取的最本质原因

因为他们知道,即使自己去争取了,去奋斗了,成了固然好,但万一失败了呢?

互联网大厂,世界 500 强的工作机会有多少不在一线城市?

去一线城市奋斗的隐形成本是更高昂的居住,医疗,消费支出

算上这一笔,15 年不得翻几个倍?


如果风险和收益的比重不是一个离谱的差距

那么是人,都肯去搏一搏

但若是风险远大于收益

还要搏么?


我国的房价高,源于以前各地都无钱发展,于是开始土地财政

房地产行业现在我能查询到的拿地成本约 40%

也就是说,这些年我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成果,无论是基建,还是科技,还是工业门类,产业链

很大的功劳,源于房地产业给各地政府提供的资金

固然这些资金在部分错误的使用中造成了浪费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几十年,我们生活的每一项进步,都源于它的帮助


可结果

也是现在两头为难的高房价


房价不大跌,年轻人买不起房,或者高负债买了房之后,因为还贷,严重降低生活质量。

原本匹配收入水平的消费要降级再降级

由此,不断降低年轻人愿意打拼,奋斗的愿望(结婚生育欲望同样降低,由此造成未来人口负增长,劳动力不足,养老金收支缺口越发加大,社会稳定成本不断拔高)

躺平,就成为了现在的流行词


据网络查询

全国房地产开发公司约 372 万人

物业管理公司约 637 万人

房地产中介服务约 158 万人

房产租赁约 86 万人

建筑施工 3591 万人

土木工程 1195 万人

建筑安装 383 万人

房地产及建筑其它约 750 万人

房地产就业人员总计达 7072 万

如果算上给这些从业人员相关的服务业人员(比如餐饮,娱乐等等)

说过亿不过分吧

房价若是大跌,首先这些行业遭殃,其次这些行业从业人员遭殃

然后银行坏账增加,金融系统传递到整体经济层面的影响会是巨大的

经济下行,就业恶化,消费降级

日本当年的局面就可以拿来参考


以我个人的观察,国家现在是想先稳住房价不大跌,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同时尽快完成产业升级,做大蛋糕

然后再以大蛋糕的增量去回头消化现在的问题


这样做的时间越长

年轻人偏好体制内工作的意愿就越高

躺平不愿意奋斗的人就越多

人口负增长就……

两难的局面

真心希望,能够出现什么事情改变这一切

知乎用户 白白胖胖 0 发表

也可能大家就是想要点个人时间,能够不经常加班就满足了,有个双休就满足了。

数据这事我一般都不信,因为每个人不同,但是体制内很多工作都是可以做到双休的,这个假期就够了。

钱反而是次要的。

稳定才是首要的,疫情这个大波折让不少 90 后,00 后,都震惊了,想要安全就是一个正常现象。

知乎用户 風月无边測評師 发表

人都想要稳定。

00 后刚出生的时候,外企就是稳定的代名词,福利好,加班少,职业发展清晰可见。

20 年过去了,东方巨龙越飞越高,所以年轻人的求职去向,也发生了变化。

知乎用户 华尔街老兵​​ 发表

觉醒了

想明白了

知乎用户 一念神魔 发表

小时候,父母总说体制的好,没什么感觉

有点学历参加工作了,父母这样说,各种不认可,总认为父母辈读书少眼光太浅

现在重新看,原来父母辈眼光真是卓越,提前看到了 10 年后的样子

是我浅薄了,总认为自己在第三层别人在第一层,现在看起来,别人简直十层开外了,怕了怕了

知乎用户 原来是人心啊 发表

透露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透露着 00 后没有被资本腐蚀,愿意选择清贫的工作为人民服务。

知乎用户 开心超人不流泪 发表

2022 届高校毕业生 1076 万人。(其中本科毕业生 471 万人、高职(专科)毕业生 516 万人、毕业研究生 89 万人)。

2000 年出生人口总数量是 1771 万人。也就是 22 年前出生的 60% 人,今年高校毕业。(近似计算。)

2021 年公务员考试报名 537 万人,录用 15.2 万人。

据统计,2022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不限制基层工作年限的岗位有 14100 个,占比 84.2%。其中明确招录应届毕业生 2.1 万人,有 1 万多个职位可以选择,占招录总人数的 66.9%。

2022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 202 万,招录 3.1 万人,其中招录应届毕业生 2.1 万人。

今年中央机关和各地公务员计划招录 11.6 万名应届生 ,在前两年连续扩大招录高校毕业生规模的基础上,2022 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与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招录进一步吸纳高校毕业生,共计划招录 11.6 万名应届生,比去年增加 0.9 万名。

也就是说,2022 届的 1076 万人中,只有 11.6 万能被录用上岸(还有部分是往届的保留应届生身份的),大概占比 1%

4 成的人可以偏好体制内,但是最终只有 1% 的人能被录用为公务员。当然,公务员之外,还有事业单位。

我们来看看大厂的情况。

阿里巴巴今年招收超过 5800 名 2022 届高校毕业生,来自全球 555 所高校。也就是说,这 5800 并不都包括在 1076 万里面的。

腾讯今年将录取应届生超过 7000 人(比去年录取名额超过 40%)。

百度 2022 届校园招聘秋招将发 8000+OFFER.

字节跳动 2022 届校园招聘秋招开放超 8000 个岗位。

这四家大厂,加起来校园招聘人数超过 2.8 万,已经超过国家公务员招录的应届生数量(2.1 万)。

当然,大厂招人,后面可能还会退货,公务员录用基本就没啥问题了。

大部分的人,是既进不去大厂,也挤不进公务员,16-24 岁的青年人口调查失业率将近 2 成,这才是更需要关注的。

8 月 15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统计数据显示,7 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4%。其中 16-24 岁、25-59 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 19.9%、4.3%。

能大量吸纳就业的小微企业、服务业,今年特别艰难。

教培行业、房地产行业相关行业,都受到很大的政策影响,整体行业不景气。

在不确定性如此大的情况下,追求一个稳定的预期,人之常情。

知乎用户 俨哥谈管理 发表

透漏出现在谁进体制谁就是韭菜。

知乎用户 当位以节守正出奇​ 发表

现在 80 后和 90 后卷的严重,00 后直接撂挑子了,我不跟你们卷,我要进体制内,果然宇宙的尽头是考公!

整体而言,毕业生就业方向上这几年确实呈现对体制内工作的偏好。但这并不代表求稳已经成为年轻一代人的主流心态。

人才在产业间的大幅度转移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美国过去 20 年就发生了 “最聪明大脑” 大规模迁移的案例。20 年前,藤校毕业生的首选是华尔街,华尔街的量化转型甚至吸引了大量的“火箭工程师”,很多人诟病大学培养的高精尖人才不务正业。可是在过去 20 年,硅谷超越华尔街成为最主要的人才聚集地,甚至选择金融赛道的人,硅谷的投资公司都比华尔街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钱景”。

对大多数年轻人而言,追求更有潜力的发展机会,追求更优渥的薪酬,是毕业找工作的要义。但除了显性的薪酬和发展机会之外,其他隐形的因素,如职业风险、为了在大城市待下来承受过高的压力、除了稳定之外,加入体制内或许可以更好地解决住房问题、获得更优厚的医疗保障、甚至未来的社保和养老金也更有竞争力等,也成为年轻人选择职业更为重要的砝码。

知乎用户 量化牛犊​ 发表

证明大家都不傻了。

知乎用户 蓝风铃 发表

恕我直言,当代人不仅仅是当代的年轻人,并未接受过良好的人文教育,也就必然会迷失方向,也就只剩下了一条路,那就是一切向钱看。而当下挣钱并不容易,即使内卷也赚不到多少钱,疲了累了也就只好躺平,而最好的躺平之处就是体制内了。

另外,没有受过良好启蒙教育之人,会在虚无的价值观中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比如平时憎恨有权有势有钱之人,同时又渴望着成为有权有势有钱之人,也就成为了纠结之人,唯一能做的就是但凡遇到一点事,就去抢占道德高地骂人。只要去看一下网络留言,这样的人不要太多太多了好吧。

知乎用户 烟斗老夏 发表

今年毕业的应届生应该是 18 年入学的学生,在大二的下学期到大四完整经历了疫情…… 其实 2020 年疫情初期,大家都还是很乐观的,觉得很快就会过去,现在已经 3 年了,还是时不时有零散的病例,由最初的乐观到麻木到现在接受” 长期共存 “,其实消磨的是人的意志摧毁的是人的信心……

在这种情况下,实习岗位减少,他们甚至目睹了大批公司倒闭甚至亲人经历了降薪裁员等,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就会选择相对安全稳妥的岗位,那么无疑公务员和事业编是最好的选择,所以近一半的毕业生有选择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的一位在工会任职的领导跟我说,将来一定要让孩子去体制里,去个大厂管什么,说裁员就裁员,有今天没明天的

深以为然

知乎用户 farfield 发表

大家都去为人民服务,那我就当人民吧。

知乎用户 风舞铃歌 发表

周公子有什么可恨的?人家不过是说了实话,比一些说一套做一套的分子不知道善良到了哪里去,到头来他们只罚周公子,而不罚其他得利者,不过是因为周公子的诚实出卖了他们而已,而他们惩戒他们中的叛徒,偏偏我们之中还有不少得意洋洋的嘴脸,可笑!可笑!

知乎用户 空明御渊​ 发表

找工作的尽头是体制

知乎用户 雾里看花 de 码农​ 发表

透露出他们父母累计的财富足够养得起他们,所以他们找工作的时候不需要考虑收入,最大的追求是所谓养一辈子不裁员的承诺

知乎用户 破晓​ 发表

说实话 现在没得选。经济整体下行 大厂体面地工作都缩编 根本就找不到合理的工作 那自然都偏好体制内

知乎用户 东风夜放花千树 发表

因为这是互联网寒冬期做出的调查报告

知乎用户 剑圣 发表

证明现在的 00 后看明白了

知乎用户 菠萝蜜 发表

士商工农

知乎用户 SUMMR 发表

00 后勇于担当,敢于奉献,都想做人民的公仆,大好事啊

知乎用户 阿彪 发表

[cp]【# 上海市经信委回应发函向四川要电 #:不和民生抢电力 优先保障居民用电】# 上海官方发函向四川要电 #8 月 16 日,四川成都,一份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协调函件在网络热传。内容显示上海市经信委协调四川省经信厅优先给汽车产业链企业上汽集团和特斯拉公司的供应商供电,引发成都群众质疑。8 月 18 日,上海市经信委工作人员回应称,这个函件不是和民生抢电力,会优先保障民生用电的,等工业用电恢复的时候,希望这些企业被优先考虑恢复。http://t.cn/A6SqYSZ1[/cp]

知乎用户 知乎故事会 发表

暴露了分游的有效和经济形势稳中向好在就业面的提现。

总结,大赢!

知乎用户 Onlyweast 发表

知乎用户 去动荡的远方 发表

宇宙的尽头是考公务

知乎用户 青春在不知不觉中 发表

五百强这个词别说了,中建中铁年年招聘说自己五百强,还不是进去打灰?

至于大厂,腾讯头条阿里加起来能招几个人啊,绝大部分人根本进不去啊

知乎用户 滏麇 发表

知乎用户 全校第一我就改名 发表

emmm

透露了,嗯,都知道体制内的福利有多好有多舒服,互联网发达了瞒不住了。

不愧是宇宙的尽头!

被人民服务!


00 后的爹妈普遍是上一代吃到人口红利(房产增值),看到外面这么魔幻,去体制内一躺,社会地位又高,多好,又不是很缺钱花。

知乎用户 这是可以说的吗 发表

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大家的冒险精神就会下降。

比如 00 后,吃喝不愁,家里有房有车,奋斗个屁啊。体制内太符合诉求了,不求升职的话,体制内优势太明显。

要想让人冒险创业,必须有更大的利润,否则谁愿意干这活啊。

可是,这两年的创业环境,不需要多说啥,大家心里明镜似的,与其赔死,不如求稳。

更何况,教育产业说没就没了。先不说对错,这种一个政策消灭一个产业的事,对整个创业环境的打击,太大了。

谁也不知道自己所从事的产业是不是下一个,政策的边界在哪?大家都有一个疑问。

相信每个人身边都有几个从事教育行业的人,失业再就业,从前的积累一切归零。心酸,只有他们自己懂。

00 后,只是做了对的选择。

但是,长期来看,这样的国家却是没有希望的。

更不要说,不说了,要不该被删了。

知乎用户 瑞冠口腔李 发表

要么选择 短期内卖命赚钱买房的工作,之后再躺平。要么 选择一开始就躺平,而且能躺到老的工作。

总不可能 选择 卖十几年命换的钱还买不到房的工作。

知乎用户 想猫的猪 发表

其一,体制内不一定不会饿死,但在同环境同级别中,他基本可以保证不会比体制外先饿死。

其二,体制内可卷可躺,体制外不卷就死。

只有 4 成 00 后偏好体制内吗?果然年轻,岁数越大,这个数可能越接近 9 成。

对普通家庭来说,曾经看不起一眼望到退休的工作的,想去闯荡职场的人,年龄越大,越发现,能拥有一个一眼望到退休的工作,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知乎用户 追风月影​​ 发表

体制内的说一句,不是好事。

我当年进编的时候,经改余波还在,长辈对于九十年代的辞职下海潮印象深刻,所以对于我的选择,风评普遍不好。

大部分的人的评价都是,家里好不容易有个重本的大学生,居然去端铁碗,实属没出息,白读了多年的书。

因为我是这一辈的老大,他们纷纷教育弟弟妹妹别学我,以后要读书经商赚大钱。

虽然我个人很郁闷,但我必须说,那几年是中国发展得最好最快的时代。

当然,后来亲戚间的风言风语渐渐变成羡慕。

而大环境如何,大家心知肚明。

知乎用户 杨逸 发表

他们口头上支持市场经济,赞成西方经济学那一套,但是行动上却选择国企,选择考编,进体制。

有人怪我们国家不落实劳动法,各种福利保障。

我看也不能全怪他们,因为你压根没有欧美那样的高科技产业集群,没有优势的金融地位,也就没有那么高的利润率

也就是说你在全球的分工地位,决定了你的利润率。中国人根本没有欧美国家高福利实施的条件。

当然我们对自己的同胞压榨的又非常狠,连个越南那样的公会都没有。

不管怎么样,全球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玩不起欧美那一套。而他们的高福利恰恰是寄生在无数的发展中国家身上的。

这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发展血淋淋的现实。

很多人理解不了,总觉得我们的人比较坏,不执行欧美那套制度,总觉得那套资本主义比较完美,其实并不是这样。

很多人都不理解,当初国企为什么要搞一个铁饭碗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要让工人能够真正当家作主。

有了铁饭碗,工人就可以发挥积极性,对生产方面,对于各种不合理的东西提各种意见,工人的工资奖金啊等级啊,领导说了都不算。根本不怕领导的打击报复。

这样在生产一线的员工,能够很快的反映生产中的问题,大家一块出主意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主人公的积极性,一块把厂子里的效益搞上去。

这样也不用领导的各种监督了,不用各种惩罚机制了,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外部的监督成本,减少了 “交易成本”。而我们现在全是靠这种外部的监督,发明各种奖惩机制,来督促员工干活的,说白了就是不把人当人看,不从心底里尊重人,都成了牛马,牛马就要反抗。

当然了,现在的国企就不行了,因为跟之前的没啥关系了,只是留了一个形式在那里,奖金啊等级啊还是领导说了算,只是保留了一个铁饭碗,所以现在一提到国企,那都是各种形式主义低效率浪费之类的。

知乎用户 梧桐木桥​ 发表

透露了那剩下了 6 成可能是脑子有坑。。。

知乎用户 喵先生 发表

超过 8 成的中国人偏好 10w 到 30w 的汽车,比例远高于偏好劳斯莱斯和法拉第的人,这透露了哪些信息。

知乎用户 又携书山剑​ 发表

按照现代货币理论,在软通货时代拥有货币主权的中央政府永远不会出现财政破产的问题,没有钱可以印,直到通胀率上涨为止。

问题在于怎么印,印出来给谁。目前来看,印出来给公职人员发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知乎用户 Gaarmat​ 发表

看看这个垃圾的调查,我就是在本科时候做出了这种水平的问卷都会被导师骂的狗血淋头

数据显示,有 46.37% 的 2022 年本科应届生将公务员、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工作视为好的工作机会,比例远高于互联网大厂(19.78%)、世界五百强企业(9.89%)、金融机构 & 咨询公司(7.69%)

大多数人就业去了哪里?

是中小企业

虽然我也痛恨无良的压榨,但是从统计学角度,中小企业最终吸纳了大多数人群

我一直在强调的一点是,公务员是一个无比宽泛的概念,在这个范围里,方差是巨大的

诚然,它们有一些共性,比如稳定,但不同地区和不同岗位之间的差距远比共同点更有讨论度

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公务员动不动二三十个,对,没错,但是你有没有看到老家县城公务员待遇情况呢?

基层公务员它们的工作强度如何,尤其是疫情以来基层公务员的加班情况

有的岗位清闲,有的岗位隔三岔五加班,这你又看到了吗?

它们待遇不同,报考的难度也不同

就像进大厂和进普通厂一样

再具体一点,以南京为例,绝大部分岗位,都要求研究生报考了,且报录比一百以上,这本身放到体制外也是可以进大厂的难度,你能做到吗?

(还不说我好多南大研究生的同学和我说去年开始年终金就被砍的事情)

今年以来尤为严峻的事实是中西部财政吃紧,急需转移支付,甚至一些公立设施都开始停运

所以一味劝进考公,彷佛考了公就是人上人,甚至很多知乎回答写体制内的看不起体制外的人,完全是一种无厘头

公务员和公务员是不一样的,不要以为有了这个身份就可以一劳永逸,但凡有发展性的眼光,就能看到 92 年的下海潮,这种群体性的趋势极易受到大环境的影响

当然,在同一座城市,公务员一般来说,是最体面的职位之一,甚至在小城市,可以把之一去掉

在当前的形势下,兴起进入体制的浪潮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一味的吹捧,包括很多机构和自媒体为了赚钱而大肆劝进,当绝大多数人开始行动,我想让各位理性想一想这到底还是不是一个值得花费你大量时间去准备的选择

做好规划,不要跟风

知乎用户 林听风 发表

体制内一直都是受很多人偏爱的,工作收入更稳定。

现在为什么更被 00 后追捧?只能说明他们对其它行业的失望,必然大量随意裁员的互联网行业。

经济快速衰落,各个行业都不景气,人员严重饱和,所以大家都希望回归体制内,安稳的凑合活着。

年轻人又不傻,不会被洗脑,不会吹牛逼的报道骗,什么社会情况看的一清二楚……

知乎用户 周琳​ 发表

受到两年社会毒打后,这个比例可能会升到 7 成。。。。

知乎用户 pat0914 发表

一是说明社会竞争的加大,再好的企业也不如铁饭碗;二是说明 00 后家庭压力小,或者说家庭责任小,不用把高薪作为求职的第一条件;三是知识底子不厚重,马云的电商骨干,任正非高薪聘用的那些海归、硕士博士让他们端铁饭碗他们也不会去。可以不夸张地说,凡出了大学校门就进机关门甘心于月薪三五千的青年,大多是平平之辈,多数不会有大的建树和贡献!

知乎用户 邯郸不学步​ 发表

腐败已经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

知乎用户 luna 是月亮的意思 发表

现在的好,不代表十年后好,比如十年前的地产银行金融等行业,所以,总想躺平还要舒坦的,在哪都不行,就算考进公了,以后也是加班加被裁员

知乎用户 画船听雨 发表

报告显示超 4 成 00 后偏好体制内工作,比例远高于互联网大厂以及世界五百强,回答区里有有人认为数据不够严谨,有些失真。但我却觉可信度非常之高!!!

2016 年我朋友报名招录 4 人的广州海关会计岗位,最终报名人数是 400 多人。而到了 2020 年他报名了招录 1 人的同单位会计岗位,最终报名人数超过 1000 人。同一个广州海关会计的岗位,2016 年录取比例是 1 比 100 多,到 2020 年竞争力直接上升到 1 比 1000 多,涨了 10 倍左右!!这竞争的激烈度,让我们直观的了解到,现在确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体制内工作了。

那导致这个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呢?我觉得首先要先解答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考公

**1. 稳定性。**2019 年疫情爆发之后,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政策扶持各类企业,但还是很多企业倒在了疫情的洪流当中。也有很多人昨天还拿着高工资,今天就被通知只发最低工资;很多人昨天还在工作,今天就失业了。工作的极度不稳定性让很多人内心无比慌张,都怕自己明天就还不起房贷,养不起孩子了!!而体制内旱涝保收,虽然面对疫情的冲击,财政的压力也很大,但国家一直都在保障者体制内人员薪资。而且,体制内非特殊原因,一般不会突然辞退员工,你也不用担心某一天就突然被辞退了。这样的稳定性能让人非常有安全感。

**2. 收入可观,医疗保障好。**这几年,体制内的工资在逐步提升,虽然比不上互联网大厂和世界 500 强,但也比普通的中小企业工资可观。而且,有些地方体制内的人是享有公费医疗的,在门诊可以报销 80%,住院可以报销 90%,并且子女也能享受同等的医疗条件到 18 周岁,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看病贵的问题,为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保障。

**3. 门槛不高且考试公平公正。**公务员考试的门槛不高,一般只要本科以上就能报考,并不会对你的学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专业符合相关的职位,基本就能报考。而互联网大厂和世界 500 强一般都要求至少是 211 或者双一流大学毕业,这并不是每个毕业生都能达到的。而且公务员考试有很强的公信力的,他是一场规范化、制度化的考试,能让更多的人可以拥有一份同等竞争的权益,也让不少人群可以从中脱颖而出。而在企业,你可能随时被一个关系户顶替。

可能有些知友会说:“不,公务员考试哪里有公平性可言,都是要拼爹拼妈拼人脉的”。其实,这真的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或许很多年前,公务员考试确实存在一定的不公平,但现在绝对没有的!!首先,你都是考试当天才能看到试卷,绝不会发生漏题的情况;其次,你面试前也完全不知道考官会是谁。公务员考试是有一个考官库的,基本上考官也是前一天晚上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面试,而且,当天面试前考官还会抽签,看是去哪个考室做面试官,可以说整个考试流程,从笔试到面试,都是公正公平的,拼的就是你的能力。

**4. 工作强度不会很高。**现在,很多体制内的工作其实也并不轻松,加班也时有发生,但总体来说强度并不会很高。但是互联网大厂和世界 500 强一般都是 996 工作模式,工作几年下来,人都熬病了。我有一个朋友曾经是在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普华永道上班,2 年后果断辞职考公了,只因为 2 年的事务所的工作将她身体透支的太厉害了!!!

**所以说,为啥 00 后偏好体制内工作,因为体制内是真香呀!!!**很多人兜兜转转被各大企业透支完身体最后才步入体制内,那干嘛不一毕业就入呢?那样你还能比别人多几年经验,早点升职呢!

知乎用户 大手牵小手​ 发表

你猜猜,00 后进入体制,是谁建议他们这样做的?

十有八九是他们父母,他们老师,他们长辈。

他们父母多是 80 后,一般来说接受良好教育,见过世面,很多混上企业中层,获知信息远不是我们父辈可以比拟的。

他们老师更是社会精英了。

这群人都建议 00 后去考公,进入体制内,说明了啥?

说明经济真的不行了呗。

未来几年,经济比你想象中更糟糕。

能进体制内的,先进去苟着吧。

少支出,多开源。

我不是危言耸听。

多留意一下身边的实体店,多少倒闭的?

年前还说 5.5% 的,现在都不提了。

前两天,总理在深圳召开经济大省会议,要求交纳更多的钱。

现在长三角、珠三角可能还好一些,去中部、西北、东北看看,都哀鸿一片了。

知乎用户 禾颖学长​ 发表

市场分配进一步让位给权力分配

知乎用户 Luke 发表

记得鲁迅说过,人大约的确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奴隶,一种是想成为奴隶而不得的人,我记得说的是封建社会

知乎用户 能锅善悟 发表

其实是风水轮流转,二十年前进外企高大上,大家抢着去,十年前互联网大厂待遇好,大家又是一窝蜂,现在经济形势不好,稳定成了第一选择,体制内又成了香馍馍,可是未来的事情谁又说的清楚,我们都也只能跟随时代的浪潮来做看似合理的选择。

知乎用户 wwss​ 发表

现在所有人都在说体制好……

但是我为什么嗅到了危机的味道…… 直觉告诉我不应该往体制挤了,我不知道为什么。

知乎用户 我最喜欢小律莉亚 发表

作为一个即将大学毕业的 00 后

我个人是非常热衷于体制内工作的

一是因为工作稳定,不内卷

对于大学热衷于摆烂,没有太多的上进心的 00 后,体制内的工作无疑是非常适合的工作。

虽然体制内的工作也需要努力工作,但是并没有强制要求你 996,007。

读大学这几年我已经受够了内卷了,大一那一年我早上七点起床上课,晚上十一点半回宿舍,除了吃饭和上课,剩下时间都在图书馆学习

就这样,我还不是最卷的!!!

二是因为权益保护相比于体制外更加公平

我承认大多数时候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但是在权益保护方面,体制内更公平

毕竟制度总是保护大多数人的权益的,我实在想不到我哪些方面是属于少数人

知乎用户 春江水暖我真不 发表

报告显示近 6 成 00 后偏好体制外工作

知乎用户 嘻嘻嘻 发表

体制内蛋糕分的太大了。

知乎用户 漫三儿 发表

因为体制内都是周劼。

知乎用户 麻烦你好好反思下 发表

近几年的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观念。如果说疫情之前年轻人还未感受到一个稳定的工作的重要性,当疫情人员流动、跳槽难度增加,企业减员、工厂停产成为常态,就突然发现了稳定的工作的重要性。再则体制内的福利好,收入也不低,关键是稳定和可预期的提升。这样一来,选择体制内的工作就很正常了。

知乎用户 欣悦 发表

学生又不了解公务员工作,体制内的人不敢在网上吐槽单位

知乎用户 艾伦 发表

这一届年轻人思想觉悟很高,人人争做人民公仆,发展势头很好。

知乎用户 微微​ 发表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 “废物” 多,而体制内又对 “废物” 格外友好。

比如我,二本财管专业,四年啥都没学明白,刚毕业去代账公司应聘三个月实习期 800,转头就蹲家里考公。上岸后工资 5000,在当地领工资的人中也还算可以,领导让干活嘴上说好好好就是不出活,现在在单位里头爽的不能再爽,就差手里天天端个茶杯看报纸。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透露了以下几点:

1、互联网资本的那一套压榨年轻人的方法论不管用了,玩脱了。

2、现在的 00 后不差钱。

3、体制内可以躺平的谣言深入人心,这误会大了。

知乎用户 公考小霸王 发表

前段时间宣扬 00 后整治职场,对,00 后很刚,但 00 后不是傻子。

说裁员就裁员,说下岗就下岗,什么五百强,哪有体制内的铁饭碗香。(单押)

知乎用户 加密研究猿 发表

前一阵热榜总有人问宋江,批评宋江为什么这么想归顺朝廷,害了梁山好汉

事实告诉大家,大部分人都是宋江,越是水深火热,越反而想去体制内,而不是改变体制

刘邦朱元璋这样的千古明君,真的是世间罕见,觉醒年代看了也是白看

知乎用户 henry 发表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反映了整个社会人才的流向和扭曲的价值观,也将严重消弱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知乎用户 萤火虫​​ 发表

不是体制内有多好,而是体制外太差了,一个大学生都难找工作,双休更是奢望,为什么体制外待遇那么差?不是老板心有多黑,而是没钱、实实在在的钱难挣,所有好来钱的行业都被垄断了,包括娱乐圈,剩下的人只能挣辛苦钱

知乎用户 安 123 发表

最近有个很火的话题,有个机构调研了 4000 多位 00 后在校学生,发现了体制内工作对 “00 后” 群体具有强烈吸引力。

有 46.37% 的 2022 年本科应届生将公务员、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工作视为好的工作机会,这个比例远高于互联大厂(19.78%)、世界五百强企业(9.89%)、金融机构 & 咨询公司(7.69%)。

![](data:image/svg+xml;utf8,)

图片出自 APP Soul

这真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TalentPi 问了周边一圈朋友,发现情况果真如此。TalentPi 的实习生表示要考公,TalentPi 的客户(海归应届生)被家人要求考公,连亲戚家还没到毕业的小孩也都开始准备考公了……

甚至有人说,学校里还有鄙视链,考公上岸和原来的同学们不再是一个圈层了。

这势头简直就跟五六年前应届生伙挤破头进互联网大厂,拿到了 BAT 的 offer 脸上就被贴上 “精英” 的标签一样。

这不禁让人深思。是什么让考公那么火,互联网大厂和外企真的不香了吗,除了考公就没别的出路?

行业发展有周期,你玩不过周期,就会被周期玩 si

正在纠结要不要考公的应届生,可以去翻翻过去几十年的行业发展历史,你会发现求职的风向标是随着行业发展不断变化的

2015 年最火的是进互联网大厂,2010 年最火的是进国企,2005 年最火的是进外企。

再往前到 90 年代,国企体制改革,大批原以为抱着 “铁饭碗” 的国企职工被买断工龄被迫下岗,这些风向标的背后都有强大的市场力量在推动。

而 2020 年,由于疫情的爆发,加之国际局势的恶化,国家权利越加放大,这种效应自然传导到了求职市场,于是出现了 2020 年考公热潮现象。

**人一旦以为一个事情是真的时候,就会不停地找各种理由去说服自己。**网上去搜搜 “考公”,出现各种“当公务员有多好” 的帖子(大多都是考公辅导机构的软文),再搜搜“互联网大厂”,则是“裁员”,“社畜”,“秃头”,“猝死” 的段子(有些是很个别的案例,却被炒作成了普遍现象……)

**但谁能保证,公务员一定就是铁饭碗?**当年国企改制裁了那么多人,难道再过十几二十年政府就不会裁人?英国政府上半年就出了一个公务员裁员计划,裁减 9.1 万个公务员岗位,以挪出数十亿英镑用于税收减免。这里不多加评论,未来如何,谁都说不定。

能够确定的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周期的,个人如此,企业如此,行业如此,国家也如此。**世界处于变化之中,可能十几年,几十年就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的应届生数量多,就业环境差,这是事实。但这并不能构成考公是唯一香馍馍的理由。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再过几年行业又要变天。

今年国家出台的十四五计划,明确把创新创造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重点。政策的上传下达是需要时间的,国家的资源调配也需要时间。

可能再过几个月,市场上就会出现很多新兴的岗位,例如最近很火的 ESG,新能源,芯片,软件 SAAS,都很需要人才。但如果现在忙着考公,而忽略这些行业的求职准备,到时候就算有机会,也轮不到你了。

前面提到的 TalentPi 的那位海归学员,上半年疫情求职困难也被家人逼着考公,但到了下半年形势缓解后,连着收到了好几个 offer,其中几个是来自新能源领域。

![](data:image/svg+xml;utf8,)

未来很不确定,唯一能确定的是提升自己

未来会怎么样,谁都说不准。在不确定的时代,唯一确定的就是努力提升自己。

打铁还需自身硬!

李嘉诚在 2018 年汕头大学的毕业典礼上的演说《建立自我,追求无我》中提到,“环境不是牢笼,在各行各业,你有实践力——把科技、现代化及工业化的优势,糅合成新。你有检视力,知道如何守常持变,理清障碍;面临抉择,掌握进退,处变不惊。”。

意思是,不管外界的环境有多糟糕,你身处的任何行业,都是有机会去实践和成长的。只有加强自身的成长,才能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把握住时机。

**这不得不让我回想起自己在 2009 年作为应届生的时候的求职场景。**那年 08 金融危机的余热还在,各行各业都很萧条,秋招的时候还赶上猪流感爆发被封控在学校不让出校。学校的通信工程专业历来是全国排名数一数二的,即便如此华为也只给本科生发了个位数的 offer。后来稀里糊涂地签了个 offer 来了上海,虽然做的并不是自己喜欢擅长的,但随着行业发展势头好转,也开始有了更多更好的机会,逐渐地进入了一个良性的职业发展轨道。

后来在职场中也遇到了很多那个时期的一些求职者,有些成为了企业的中高层,有些工作几年后出去顶尖商学院念 MBA 又回国发展。

**这些人在努力提升自我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找外部的更好的机会,他们都知道,困难是暂时的,只要自身有硬实力,就不怕没机会。**最近有一位互联网行业的人力资源高管朋友,竟然自掏腰包几千块买门票,还请了年假,去参加一个新能源大会,为自己的下一步职业发展做规划。

行业好的时候,猪也能飞起来。行业不好的时候,闷头好好努力,提升自己,待行业好转时再飞也不迟。

**应届生除了考公之外,还可以往未来几年快速发展的赛道去做职业规划。**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会给到机会,去学习实践,去提升能力。

假如今年这方面的机会少,也不能阻止自己去培养这个赛道需要的人才的能力,然后静静等待机会到来。

优秀的人才在任何一个时期都是稀缺的。

关注 TalentPi 产品,解锁更多求职技能,收获理想 OFFER!

关于 TalentPi

TalentPi 由几位平均工作年限超过 12 年的职场人士创办。他们来自于互联网、医疗、咨询等热门行业,在国内外知名企业从事人力资源、战略、研发管理、运营等核心工作。其中多位拥有专业的职业生涯咨询师认证和教练认证。

创始人 Lucy 小闲已为近千位职场专家与大学生提供招聘与职业发展相关的支持。她曾是一家猎头公司的百万顾问,为几十家国内外顶尖企业提供招聘解决方案;并曾就职于一家上市互联网企业,担任 HRBP 和 OD 职位。拥有职业生涯咨询师认证,同时是一名 ICF(国际教练协会)认证教练。曾担任华师大 MBA 与同济大学 MBA 的职业发展教练。

**作者简介 | 小闲 Lucy,**留学生 / 海归 / 社招 求职辅导(职业方向定位,简历面试辅导等)

知乎用户 小闲 Lucy​ 发表

“能干就干,不能干就滚!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42 岁的女老总在公司员工会议上,对全体员工侃侃而谈,“有句话叫不教而诛,这是不对的。大家的能力没有提升上来,是管理者没有做好,所以,我来了!以后,我会带着大家一起进步!”
话说到这份上,会议也面临结束,老总离开会议室,留下面面相觑一脸茫然的全体员工。
1.
女老总姓陈,属于总公司直接空降。
至于为什么,很简单,因为业绩。
刚刚过去的两年,公司业绩连年下滑,内勤员工只有基本工资,全无半点绩效,人心思动,工作更是无人上心,效率低下。
陈总据说是业务出身,为人干练,敢打敢拼,是省分老总手里一把相当好用的刀。来我们公司之前,担任过三家全省倒数分公司的老总,离任的时候,这些分公司均杀进全省前列,是我们公司在总公司范围内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我们公司在北海,从定位上说,无论哪个行业,在北海设置的分公司,全省范围内,至少应该是前四的水平,而我们公司,前年排名全省第五,去年滑落到第八,今年才过去了三个月,目前全省排名第十。总公司和省分属于忍无可忍,这才对履新两年的刘总痛下杀手。
刘总今年 46 岁,也是年富力强的选手,陈总据说是刘总亲自带出来的徒弟。
刘总临走前,公司员工无人相送,除了陈总。
“陈总……” 刘总对陈总刚开口,便被陈总打断。
“您是我老师,千万别这么客气。” 陈总柔声道,“以前怎么称呼,现在就怎么称呼就是。当年是您教的我,所以我知道,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在我心中,您永远是我的老师。”
“唉。” 刘总一脸疲惫,但是还能看出一丝欣慰,“小陈,你的能力我很清楚,但是,我的能力你也清楚。多余的话,我就不说了,北海这个地方,水太深,你多听多看,一切小心!别送了,再会吧!”
扔下这句话,刘总转身上车,留下陈总一脸沉思。
我们这家公司,就此进入陈总时代。
2.
“这是我来以后第一次召开营销会议,所以我说一下对大家的印象。” 陈总召开我们营销部门的会议,会议开始之前,让我们每个人罗列自己的工作,她说这句话之前,我们每个部门员工都已经汇报完毕。
大家纷纷低下头,毕竟老总要点评我们的工作或者对我们的印象,这时候,大概率没人会抬着头直视老总,低下头,我们可以隐瞒眼神中的想法、脸上的微表情,这是下意识的自我保护。
“很遗憾,我没有看到大家对工作的责任心,除了小王。”
陈总突然点了我的名字,我很诧异,不由抬起头,看到的是一脸欣慰的陈总,和其他同样诧异的同事。
我在这家公司,属于后辈,不算新员工,但是和老员工也差着资历。
三年前的六月份,我来到这家公司的营销部门,跟着我的主管一起负责全市的售后。当时公司有三个服务点,城区的已经没啥人,也没啥业绩,当时的主力是凤城和益都两个服务点。所以主管负责凤城,我则去了益都常驻。三个月后,主管辞职,当时的王总直接给我打电话,紧急调我回北海,直接提拔我做了售后方面的主管。我梳理好益都的情况后,又去凤城待了两个月。
我是凤城人,所以融入凤城团队的速度极快,那一年十月份开始,售后的指标开始冲刺,我努力了三个月,将售后指标提升,保住了全北海分公司员工的钱袋子(我们那售后指标不好,员工年终奖一票否决。)
达标的那一天,王总在公司等我回去,和二把手昂总一起,正式给我接风,好好喝了一顿,我也觉得能快速体现价值,有利于在公司打开局面。
谁也没想到,转过年来,王总就地下课,刘总空降而来,昂总被降一级,带我们部门。刘总又带来了新的二把手,季总。这两年,昂总从一个温文儒雅的美男子变得沉默寡言,应该是受打击还没有恢复过来。
当然,两年后的现在,刘总也走了,据说现在最尴尬的是季总,现在,季总、昂总和我们部门员工被陈总召集起来开会。
刚刚汇报的,除了我们普通员工,还有季总和昂总。
所以我被点名表扬,很是诧异,虽然心里有点小嘚瑟,脸上却不敢表现出来,甚至心中警钟大鸣。
我毕竟不是刚毕业的新兵蛋子,枪打出头鸟的道理还是清楚的,何况,陈总这么做,我以后怎么和同事相处?
刚刚抬头的那一刻,众人的神情我均收入眼底。
大家都是很诧异,但是同事们的眼中还有着一丝警惕。
昂总虽然面无表情,但是眼中还是闪过一丝惊异。
季总就有意思了,脸上难看的神情,怎么盖也盖不住,当然,作为二把手,他可能压根就不想掩盖。
昂总和季总不同,昂总温文儒雅,但是谁也别想走进他的内心,他外面展现出来的,永远都不是真正的自己,所以别看昂总来的时间更久,在公司却没什么朋友,也没有什么员工支持。
季总是业务出身,本身没有那么多弯弯绕,为人仗义,所以这两年季总在公司那是风生水起,谁提起来也是翘大拇哥。
“为什么专门表扬小王呢?” 陈总侃侃而谈,“小王是唯一一个汇报工作的时候,详细汇报数据指标的员工。这种对数据敏感度很高的人,一定是细心且负责的!我虽然是刚来,但是我对我们公司的售后指标非常放心!”
陈总微微停顿,话头一转,声音中带着一丝严厉,“但是对其他人我很失望,人浮于事,对工作不上心,目前全省排名第十位,各位这样的态度,我很担心,当然,主要原因也不在你们。”
众人听到这心里不由一松,只听陈总语气严厉道,“季总、昂总,你们要专注员工能力的提升!同时,自己也不能原地不动,北海名次的提升,靠我们每个人!”
“是,领导。” 昂总急忙道。
“嗯!” 季总含糊道。
陈总不满的看了看季总,却没说什么,稍微停顿了一下,“今天的会议先到这,其他人先走吧,小王你留一下。”
顿时,我心里又是一惊, 这时候大家纷纷收拾东西走了出去。
王姐出去之前,还对我眨了个眼,个中意味不言自明。
“小王啊!” 陈总声音柔和下来,她叹了口气,“我没想到大家对工作这么不上心。别说当年了,哪怕是现在,我也是拼命工作。小王,目前我最放心最信任的就是你了,你可要好好帮我啊!”
“领导,我一定全力以赴。” 我还能说啥,只能先表决心了。况且,现在我的心思也不在这,我还在琢磨王姐的眼神是什么意思,还在担心一会回办公室怎么面对这帮老员工。
心累。
3.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是《孙子兵法》上的话,说这话的不是别人,而是凤城公司老大,孙总。
孙总在公司,资历最深,有北海公司的时候,他就来了,可以说,凤城机构是他一力打造,这家机构从内勤员工到销售队伍,全是孙总引进,整个机构上下一心,战斗力极强,外人根本打不进去。
孙总为人性烈如火,粗看满脸横肉,目露凶光,头发薄的几乎剃到了根部,所留不过区区几毫米,看起来不过一个莽撞人,实际上却极为精明,刚认识的人很容易被外表骗过去。他手段强硬,在队伍中号召力却极强,堪称凤城机构灵魂的灵魂。
他是第一任王总引进的, 刘总来了以后觉得凤城是第一机构,得派自己人去,所以想将孙总拿下,却毫无办法,只能另辟蹊径,除了凤城、益都外,他两年时间打造了圣城、龙城、都昌、骈邑、营丘五家机构,投入大量资源,总业绩却不升反降,这也成了刘总被拿下的第一原因。
孙总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在自己的办公室,办公室里还有季总、昂总、益都的查总,圣城的王总,龙城的宋总,都昌的聂总,营丘的梁总,此外,北海教化部的朱总也在。
“简直是笑话!” 孙总拍案而起,“老子做了一辈子营销,还用她来教?堂堂大丈夫,何须要一个娘们指指点点?还教我们孙子兵法?老子学孙子兵法的时候,她陈 XX 还不知道在哪窝着呢!”
孙总说这话,是有来源的。
陈总自从履新后,很快在公司树立起一股新风,她每天早晨七点到公司,晚上十二点前从来没有下过班。她安排的工作量极大,所以我所在的营销部门、渠道部门、教化部、运营部全都跟着加班,这么一来,人事部和财务部也不好意思早走,纷纷跟着加班。
陈总带来的第一个人是赵总,直接安排在北海城区的销售部门,赵总人年轻、敢打敢拼,关键是极为听话,他的人生信条就是 “听话、照做、执行”,当然,听谁的话、照谁的做、执行谁的命令,不言而喻。
这一次在孙总办公室的人里面,压根就没有叫他。
而我自从上次开会被单独留下,在办公室里已经是人厌狗嫌的存在,以前中午大家都一块吃饭,现在也不叫我了。上班偶尔摸鱼打游戏,人家也背着我了。所以这一次,也没喊我。
当然,都是老大,我也没资格去。我可以这么安慰自己,但是却很难说服自己。
因为我的工作离不开机构老大的支持,所以平时打交道也多,而且,虽然算不上部门经理,却是介于 C 和 D 之间的主管层级(我们公司,职级 E 是实习,D 是员工,C 是管理干部,基本薪资和绩效奖金天差地别)。以前他们和我都是合作融洽,无论什么事情都会喊上我,这次不喊我,已经足以传达一丝消息。
陈总除了自己加班带动员工外,还做了一件事,就是给大家上课,无论北海员工会议,还是加上县区机构的全员内勤会议,或者加上外勤销售队伍的全员大会,她都要讲国学课。
一开始是《论语》,后来是《大学》,然后是《孙子兵法》,当然,也会有所侧重,比如针对普通员工,是以《大学》为主,“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是鼓励我们安心工作,认真总结,努力提升。对待管理层级,比如主管和机构老大、外勤团队长,则是主讲《孙子兵法》,“道、天、地、将、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意思很明确,一方面对主管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求主管要和她一条心,同时主管要将队伍和自己也一条心。
总之,虽然不爱听,但是人家是老大,下面的人自然跟随。
光学习还不行,还要总结。每次会议结束前的保留节目,就是随机点几个人谈感受。
我享受的待遇要更好,时不时的被陈总喊到办公室,单独给我讲。
说实话,我对这些务虚的东西,并不感冒,时间长了,陈总也能看出来,她语重心长道,“小王,这些道理,其实大家都懂,都是成年人,哪怕只是初中学历,但凡能认字,光看字面意思,也能理解的差不多。那我为什么还要去讲?”
对啊,为什么?我腹诽道。
“管理啊,是门大学问。” 陈总继续道,“建国前,我们的队伍来源极广,根本就不愁兵源的问题,你有考虑过为什么吗?”
还能为什么?因为我们代表广大老百姓的利益啊。我心里这么想,嘴上却没说,我知道陈总会继续往下说,不需要我搭话茬。
“我们每到一个地方,一定要开两个会,一个是公审大会,一个是诉苦大会。公审大会是给老百姓看,我们可以给他们做主。诉苦大会,是为了让老百姓说出心里的苦,其实说不说不重要,大家的苦,都知道。但是说出来了,就容易建立共情,建立了共情,就有了统一的敌人。我目前做的就是这样,通过学习最后的分享,让每个人都能说说心里话,你别管是不是真的心里话,只要说出来,只要持续的开下去,他大概率会和我站在一样的立场上。道者,令民于上同意,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这就是道哇!” 陈总苦口婆心道。
我恍然大悟。
陈总相当于开了一个变相的诉苦大会,甭管一个人真实的内心想法是什么,可能不屑,可能应付,但是当你知道老大会提问,那就会多少认真听一点内容来应付,等你分享了你的想法, 别人就会认为,这个人被陈总洗脑了,和陈总一个立场了,就会孤立他。
当人被孤立,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彷徨不安,要么另外抱团。
毫无疑问,被孤立的人会抱团,并且会围绕在陈总周围,比如我。
这就是打击分化。
“那公审大会呢?” 我好奇问了一句。
陈总笑而不语。
回到孙总办公室这边,孙总还在侃侃而谈,“老季,你虽然来得晚,但是你为人仗义,兄弟们是真心把你当领导!这么说吧, 要是北海一把手是你,俺老孙二话不说,甘为驱使,这条命就卖给你了!但是她陈 X,她算什么?她不配!”
季总坐在沙发上,默然不语。
孙总满脸愤怒,继续道,“总之一句话,老季,你说怎么干,咱们就怎么干,俺老孙绝对听话,你们其他人表个态?”
“我没问题!” 教化部朱总年轻沉不住气,直接开口。
这一下仿佛定了个调子,众人纷纷开口答应。
“行!” 季总一脸欣慰,“既然兄弟们看得起我,我要是再往后退,以后也没法混了!我有一个主意,你们讨论一下。”
季总接着说了他的计划,众人听了以后纷纷觉得很不错,孙总对朱总说,“老朱,给你个表现的机会,你回去后,将整个北海所有教导员全都叫一起开个会,今天我们各机构老大同意这么做了,但是人数还是不多,你将教导员发动起来,我们一块做,要做就做大!”
“行!” 朱总点点头,“我这就发通知。”
“对了!” 昂总这时候开口了,“王主管那里……”
“他就算了!” 老孙一摆手,斩钉截铁道,“他就是个狗腿子,第一天就叛变了!这次不找他!但是他手底下的人,可用!”
“小生是我的人,我去找!” 朱总点点头。
4.
这一天,小生来找我,办公室里当时只有我和王姐。
小生是我的第一个手下。
他是外地人,琅琊人,在北海上学,毕业后不想回去,便留在了北海。当时在北海本部做销售,业绩极差,有一段时间想离职。
而我那时候正好接了主管的位置,打拼三个月完成了任务,我就考虑不能老是自己一个人干,于是找了当时是北海本部负责人的朱总,朱总跟我推荐了小生,我聊了聊,觉得这个人很老实,基本功也扎实,于是就将其引到我这边,成为我第一个手下。来了以后,工资突飞猛进,每个月收入,甚至比我都多。毕竟售后服务打开了,销售渠道也就打开了。
“你小子找我,准没好事。” 我开着玩笑,好歹认识了两年多,知根知底,这小子每次找我,肯定是客户那边出了点状况,我都习惯了。
“王哥,有个事情,我纠结了三天,还是决定跟你说。” 小生脸色凝重。
“啥事儿?” 我也不是不会看脸色的人,急忙站起来,“走,出去说。”
我俩来到楼道,直奔安全出口,我点了根烟,“说说吧,啥事这么紧张?”
“前几天,朱哥找我了。” 小生开口道。
“老朱?他现在负责教化部,找你干嘛?” 我很纳闷,“他以前负责本部,找你正常,现在教化部和售后完全没有关系,找你没有理由啊!”
“他找我不是因为工作。” 小生沉默了一会,抬头道,“王哥,我跟你说的话,其实是出卖朱哥的,但是我不想你在这中间受到连累,所以才告诉你,你想好自保的法子后,还要尽量保密。”
“你先说!” 我看小生不像开玩笑,于是正色道,“但是我不排除你说了以后,我会不会保密,你先说,别磨叽!”
“朱哥找我,让我在一张协议上签字,并串联各机构的售后人员,但是不能告诉你。” 小生语出惊人。
“什么?!” 我惊了,“什么协议?”
“我看着是一份请愿书,上面有各家机构老大的签字,还有教导员的签字,大概意思是跟总公司请愿,要么调走陈总,要么大家集体辞职!”
晴天霹雳啊!
这要是都走了,北海就算完了,所以大概率会是陈总被调走。
我很生气。
生气的是,这种事情不找我,充分说明已经不信任我了。
但是,这种事情找小生,找我下面的人,这说明啥?
说明不仅不信任我,还觉得我是草包,连我自己的人都看不住?
那一刻,多年感情、兄弟情义,全都抛之脑后,剩下的,只有屈辱!
“欺人太甚!” 我冷哼一声,“泥人还有三分火气,如此无视于我,我岂能受此大辱?”
我看着小生,“你按照他们说的,找兄弟们串联去。”
“行。” 小生点点头,“那王哥,你呢?”
“我?你不用管。” 我笑了笑,“先把你我摘出来再说,这事儿,咱们少不得要当一会保皇党了!”
“王哥,你别吓唬我。” 小生明显慌了。
“你听我的,没事儿!” 我草草安慰了一下小生,然后回到公司,直接去本部负责人赵总办公室。
“老赵!” 我没敲门,直接进去,老赵一个人坐在办公室,抬头看到我,很热情,“王总,你怎么过来了?售后出什么问题了么?”
“比售后的问题大多了!” 我毫不客气的坐下,将事情经过一说,当然,我没有提小生,“老赵,你看这事儿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 老赵一下子从座位上站起来,“生死存亡之际啊老王!走,跟我一起,跟陈总说!”
“我就不去了,毕竟她亲自把你带过来,你说的话,就够了!” 我婉拒。
“开什么玩笑!” 老赵一把拉住我,“这事儿少了你算怎么回事,这是大功一件,我岂能独享?”
M 的,老狐狸。我心道,好在,我本身也没想置身事外,便和赵总一起去了陈总办公室,将来龙去脉一说。
“我知道了。” 陈总反应出乎我意料,她笑眯眯道,“你们能过来告诉我,我很欣慰,放心,这事儿有我,你们出去吧,各自做好工作。”
赵总很干脆转身离去,我顿了顿,“领导,这事儿你得重视啊!”
“小王!” 陈总站起来走到我身边,伸手在我肩膀上拍了拍,“大风大浪都过来了,这次也会没事儿的。我再教你一句话,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这是什么意思?我没反应过来。
陈总笑着道,“回去搜一下,这句话历来有两种解释,我们不能死读书,灵活运用,存乎一心罢了!去吧!”
5.
三天后,省分来人,公司召开北海员工会议,各县区机构无需参会。
省分来了三个人,一个省分人事部负责人,一个财务部负责人,一个省分二把手。
会议上,省分二把手对陈总的工作高度认可,并带来了省分总经理室的高度评价,要求我们紧紧团结在陈总周围,认真工作,提升业绩。
整个过程中,季总的脸色很难看,他强忍着一言未发。
接着,省分人事部经理宣布了北海的人员调动安排,季总被当场拿下,调回省分另行安排。
“凭什么?!” 季总拍案而起,“我哪也不去,我就在北海!”
“老季!” 省分二把手一拍桌子,“当着这么多员工,你在干什么?你还有没有一个干部该有的政治觉悟?你以为宣布人事任免,为什么要省分财务领导陪同?你非要逼我将事情做绝?”
季总愣住了,他明白省分二把手的威胁之意。
这年头,位置做到中高层的人,没有多少干干净净的,毕竟,能接触的面太大。
何况,对于季总来说,他为人仗义,大大咧咧,从不在财务上卡员工,很多事情哪怕不合流程,他出面沟通一下,事情也就过去了。
所以,他经不起查,他毕竟做了两年多的二把手,在原一把手调走以后,那段期间的财务数据,只要查出来一丁点问题,负责的,只能是他。
那一瞬间,季总就好像一下子老了十几岁一样,他无力的坐在座位上,低下头颅,一言不发。
会议结束后,陈总当即做了一系列人事安排,教化部朱总,调到渠道部门做负责人,昂总,重新成为二把手,同时兼任我们营销部门。都昌的聂总调来教化部做负责人,龙城的宋总被直接免职,都昌和龙城由各自的教导员接任负责人。益都的查总和营丘的梁总对调。
凤城的孙总、本部的赵总和我,没有提及。
我懂了陈总最后跟我说的话,简单的理解,听我的,我就用。不听我的,我就干掉你。
当初的串联工作中,全北海的售后,在小生沟通完后,全都告诉了我。后来我又知道,全北海的教导员,虽然都签了字,但是都通过各种渠道告知了陈总。机构老大们,都没有告诉陈总,其中龙城的宋总表现最为活跃,甚至比孙总都活跃,所以只有他被当场拿下。孙总一时半会不敢动他,因为凤城仍然是业绩第一的机构。其他机构老大包括朱总,虽然在串联,但是仍然在坚持工作,所以只是被调离了舒适区,不让他们和自己人直接联系。
6.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这天,陈总喊我过去,“小王,我来了几个月了,你的表现我看在眼里,有个事情我想跟你沟通。”
“领导,您说。”
“渠道业务部的售后指标太差,已经开始影响全北海了,我知道那边的售后一直都不是你负责,但是现在这种时候,我只能依靠你。正好,总公司开始筹备渠道售后部,这个部门和你们营销售后不一样。你们营销售后只是负责收,客户开发上并没有强硬指标。而渠道售后部既有售后的指标,也有销售指标,这是一个 C 类干部的编制,我希望你能帮我扛起来!”
我很惊喜,我从来没想到来北海后,经过了这么坎坷的三年,居然还有机会上 C 类,但是我也有顾虑,“领导,我以前没接触过销售……”
“慢慢来,我对你只有售后指标要求,没有销售指标要求,你完全可以慢慢适应。” 陈总很有耐心,“但是机不可失,你要是错过了,就很难提干了!”
“好!” 我下定决心,“领导,我去接!”
“我就说没有看错你!” 陈总很开心,“你放心,我会抽调渠道部门优秀的销售人员,帮你搭建渠道售后部,这样,售后指标有你,销售指标也有他们,你放心了吧?”
“谢领导。” 我大喜,这是送上门的稳当岗位啊,岂有不答应的道理。
“那就行。” 陈总漫不经心道,“你走以后,营销售后主管,有没有合适的人推荐?”
“小张没问题!” 我很干脆,“这个人是我招进来的内勤,我俩合作两年,他在我家里都住了一年多,为人忠厚老实,踏实肯干,值得培养。”
“那就小张了!” 陈总很给面子。
7.
接下来,公司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当然,期间陈总也和各机构老大们进行了逐一沟通,谁也不知道陈总怎么聊的,但是从那以后,哪怕是孙总,也都开始乖乖干活,收敛了他的暴脾气。
我多少知道一点,机构老大们是心凉了。
要知道,各机构,可都是机构老大们倾力打造的,包括教导员、运营员、外勤主管、队伍,可是在造反的关键时刻,他们内部被渗透的跟筛子一样。经过这个事情,谁也不知道是谁泄密的,彼此之间已经没有信任基础了,孙总也是看出了这一点,所以也只能徒呼奈何。
陈总来的第一年,严格的说,只有九个月,北海年终排名,全省第四,超额完成省分下发的销售任务,公司全体员工年终奖拿到了 13 薪,所有人喜笑颜开,九个多月的加班,有付出有辛苦,但是收获满满,过了个肥年。
第二年,是陈总履新的完整一年,北海年终排名惊掉所有人的大牙!
全省第一!
当然,这一年比去年更累,但是收获更多,在北海这样一个四线城市,普通员工年收入达到 20W 的,几乎没有听说过。
第三年,北海业绩全面下滑。
陈总也迎来了她的宿命,就地下课。
之所以是宿命,因为她接了包括北海在内,四个机构,排名高、业绩好,但是任何一个地方的任职都没有超过三年。
陈总走的时候,没人送她,只有我。
“说实话,小王,我挺欣慰的。” 陈总在当年刘总上车的地方站定,回头对我勉强笑着说,“过去的三家机构,我走的时候,他们恨不得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送我的,一个都没有,我在北海,好歹还有你来送我。刘总说的对,北海的水太深……”
“领导。” 我忍不住打断她,“领导,不是北海的水深,而是你的那一套工作方法……”
“我的方法怎么了?没有效果么?” 陈总冷笑一声,“你们是没赚到钱,还是公司业绩没有提升?”
“领导,我们赚到钱了,公司排名也上升了,这是有目共睹的,谁也做不了假。” 我很坦诚,“说实话,跟着您干,是我毕业后赚的最多的两年,是我收获最大的两年,我相信,对于其他人来说,这也是事实。”
“那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陈总很疑惑。
“因为我们是人,不是机器。” 我认真道,“领导,只要是人,大部分人都有惰性。我承认,您不是这样的人,这两年多来,您都是七点到,十二点才走,我们都看在眼里,我很佩服你。但是恕我直言,这两年,我们赚到了钱,却没有时间陪家人,要不是拿回去的钱很多,我早就家宅不宁了!”
看着陈总鬓角的白发,我本不想继续说,但是想了想,还是继续道,“对于我们这些没有人脉没有资源的普通人,我们有三种工作生活方式,第一种,拼命干,赚大钱,这种方式不持久。第二种,拼命干也赚不到钱,跟着刘总那两年就是这个状态,所以人心思动,心思都不在工作上,只是敷衍罢了。第三种,不拼命干,赚不到钱。跟着王总那几年,就是这个状态,大家彼此都很和谐,工作上没什么成绩,但是没啥压力,也不加班,收入也很平均。”
“领导,跟着你干,我们赚了很多钱,我们紧绷了两年,最后我们成了全省第一,大家会想,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就像弹簧一样,可以放松一下了,可是第三年,您仍然和以前一样,这时候大家心里的弹簧,断了,没有人愿意跟着你继续打拼了。就算是我,偶尔也会想,可以时不时放松一下么?领导,您刚来的时候,大部分人都缺钱,都看不到希望和方向,您带着我们打拼,给了我们希望,所以您成功了!现在情况变了,大部分人想休息了,想着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您从带着我们干的领导,变成了站在大部分人对立面的那个人!所以,您失败了!”
“这……” 陈总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领导,别说我们,就说您,这两年多来,您回过几次益都老家?看过几次老公?陪过几次孩子?孩子想你了,是你老公请假带着孩子来北海,也就是在您办公室待了十分钟,就被您赶走了。您没看到孩子眼中的失望和难受么?我看到了。每个人都喜欢赚钱,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和您一样,可以放弃生活,放弃家庭。毕竟,钱,赚不完啊!”
我几乎是一股脑的说完这些,才静静的看着陈总。
陈总脸上的神情很复杂,有醒悟,有后悔,有不甘,有迷茫,但是最终她还是笑了,“小王,感谢你对我说这些,你说得对,工作做不完,钱赚不完,陪伴孩子陪伴家庭却是有限的,谢谢你,我想,我得回家看看我的孩子去了!”
“领导,山高水长,他日相逢,没准还能继续共事呢!” 我真心道。
“哈哈哈哈!” 陈总大声笑了起来,“你小子跟着我,还没受够累?”
看我想说话,陈总摆手制止,“行了,你快回去吧,估计你以后不好受。难受的时候,想不开的时候,多看看书,没坏处。”
看到我点头答应,陈总这才转身上车,摆了摆手,车缓缓出发。
8.
三个月后,消息传来,陈总回到省分,接手了法人渠道,用了两个月,法人渠道销售业绩排名,从全国 23,杀到全国前三,又一次震惊了总公司,然后,陈总干脆的直接提交了离职,并在两个月后入职另外一家公司。
知道消息后,我走进了新老总办公室,很平静的提交了离职申请,新老总没有挽留。
最后回到家,我跟妻子说了这样一段话。
有些道理,都是成年人,都清楚。但是清楚归清楚,是非对错,心里自然有杆秤。可能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年年享受这样紧绷的工作节奏,但是,不能因为人性本该如此,就让一个努力工作的人承受本不该她承受的结果。
再说,跟着这样的人干,简单,轻松。
心里轻松。

知乎用户 天下无逍遥​ 发表

民营经济形势不好,考公考编可以使用熟练了 16 年的应试教育思维,除了落榜的心理打击,是所有选择里风险最低的选择,加上体制内稳定的收入,13 薪,双休长假期没有 996,综合以上这些,大多数普通的做题家为了有口饭吃,就做了这个选择。

透露的信息是民营经济不行了。公平的市场体制不被完善,公平的竞争规则不被维护,任人唯亲,裙带关系大行其是,导致离开关系和权力做生意非常难。整体上的经济环境是劣币驱逐良币。靠税收养活的群体越来越庞大,而民营企业由于竞争平面化,内部内卷严重,裁员发不出工资和 996 是常态,体制内可以暂时靠税收养尊处优,只不过民营经济跟体制内的关系是被 “寄生” 与“”寄生”的关系,民营经济若是不行了,体制内以后挨饿是必然的。这几年民营经济已经挨饿了,体制内对经济变化有先天的滞后性,还没感受。不过会的,而且不会很久。

祝你有钱。

知乎用户 吴钦佩 发表

这绝对不是啥好事

知乎用户 碳中送雪 发表

我现在其实也在经历人生的低谷,所以特别能理解那些争着考编的人的举动

真的就是考编以后,人就有了方向,没有那么迷惘

社会地位,稳定收入,幸福家庭,接触圈层,未来的风险和保障,人脉和资源,这些种种东西,关系到自己的一生一世,终生大事。

如果成了街边的小商贩。想卖早点,要早起晚睡到处被驱逐。在城管的监视下像狗一样的讨好生活,朝不保夕,别说什么想开一家小铺子或者马路边卖冰粉做个逍遥自在的愉快人,地头蛇的勒索就能稍有不慎就教你如何做人,更别提什么保障和快乐了。

开公司的,担心被审查,也是怕当官的,万一哪一天资本主义压制,走错了路,看错了形势。那损失可就不是一家一命的事情了,就和韩国一样,一个高新产业的老总白手起家,马上就要做大做强,结果被盯上他的老财阀玩了个团灭,自己尸骨无存,儿女远遁他乡,继续过着朝不保夕,提心吊胆的生活,就是因为财阀要收他的产业。

人活在世,其实活明白了,非常简单,莫过于自己那条小命,这一辈子无慌无乱,无风无雨的过一辈子,就已经很好了,超越众人之上,除非你有当明太祖的能力,大多数人怎么样,小门小户出身,能保住父母亲眷一方平安就很不错了,幸好国家让我们远离战乱,再有个知心可意的人,活着一辈子就算了,这就是幸福,闲来儿女绕膝,一家人追追剧踏踏青,已经是极品美事,最后父母平安终老,子女长大成人,在延续自己这条路,身边略有薄产,再给孩子走一条路,最后形成祖坟葬在父母身边,还能求什么其他?又不是英雄。

可是在这个世道,不论是做生意,还是玩股票,甚至混社会,除了少部分人是注定吃这碗饭的,顺顺当当走下去,大多数都当成社会的渣子。随波放逐了。哪有之后我说的那些服气?最后年老体衰。连刷盘子都不愿要你,悔之晚矣。何苦来哉,反而是一开始考公务员的人,一路顺风顺水,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领工资,做副业,有薄产,活的风声水起,快活自在,孩子在学校一说父母是公务员。

不论是动漫产业,文化产业,教育产业,计算机,甚至金融,哪一个从业者得到了善终?多数人的命运,不过一张纸而已。只有公务员在这个时候,躲过了大潮。

接下来外企还不知道何去何从呢。所有都会改变,但是公务员不会改变。

知乎用户 无字碑​ 发表

永久的稳定比一时的高薪更重要。

知乎用户 Ur Home 发表

体制的寒冬要来了~

知乎用户 周庄猪肘子​ 发表

梅德韦杰夫曾说过:一个国家的__ __程度与公务员的报考热度成正比。

知乎用户 小胖鹅鹅鹅 发表

深感 00 后这一代,观念与 80、90 后相比,有很大不同。

选择体制内工作的原因是复杂的,但从社会属性分析,00 后这代人,家庭经济条件与 80、90 后相比,又有了很大改善,不为物质发愁,造成他们思想更加活跃多元,更注重个性发展,同时,他们也更加理性务实。受百年疫情影响,交织叠加经济形势变化,很多 00 后毕业生完整感知了疫情这一特殊环境,对人生的感悟已然不同。

比如,笔者一些 00 后表弟(妹),对追求成功的渴望并不特别强烈,更加注重内在的感受,希望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更好的平衡。相较互联网大厂,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裁员时有发生,这种形势与 00 后的心理预期相差较大。

体制内工作虽然这几年也受影响,降低了部分薪资,但相比实体行业,情况要好太多。疫情隔离在家,没工资的日子,相信感受过的人都知道有多焦虑。求稳求安,会成为更多 00 后的选择。

知乎用户 成长精进 发表

因为私企老把劳动法当空气

知乎用户 不同意请回复 1 发表

他们的父母都活明白了,还是体制内活断的像人

知乎用户 壬辰之露 发表

首先,这个调查本身有点问题。体制内跟互联网大厂,世界五百强比,说实话,对比不是特别妥当。

为什么?

专业需求不一样。

互联网大厂基本上就码农,人力资源,运营等专业。像我们这种地质狗,如果不是学地理信息系统的,你问我毕业后想去互联网大厂还是体制内?我敢去大厂你敢招么?对于很多专业来说,互联网大厂,世界五百强本来就不在就业方向里。你去问人家工作偏好,问了个寂寞……

其次,调查结果其实…… 有点一言难尽。跟大家分享下我们地质单位改革的小趣闻吧。

地质单位改革喊了好几年了,年年喊,年年没啥动静。

2019 年,说要 1/3 退休,1/3 留事业编,1/3 去企业。然后到各单位不记名统计去向。

形势一片大好,大家都要去企业。

2020 年,疫情来了,过完年没多久,又来了一次调查,记名的。

完蛋,大家都要留事业。

到今年 2022 年了,还没开始人员分流。不过又开始确认去向了…… 又有些人打算去企业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调查就跟我们一轮一轮的去向调查一样。不到最后签字画押…… 其实准确率都是要打一个问号的。

就我自己来说,如果在 4-5 年前你给我这个调查问卷,我选企业。那时候企业收入比事业高太多。同事去企业的,收入一个人抵我们 2-3 个。

现在你给我这个调查问卷,我选事业,人老了,跑不动了。


[

我又说错话了?

知乎自营

¥29.00

去购买​

](https://www.zhihu.com/xen/market/mall/detail/1469689688416575488?mcn_card_id=1543671388984225792&source=goodsRecommend-pc&zh_nav_left=back&zh_nav_right=empty)

知乎用户 黑芒 发表

互联网大厂、世界五百强企业门槛都很高,专业要求多,金融行业更不用多说,背景,学历,能力缺一不可。

按照数据 1000 万大学生里面,有 1 万能摸到上述公司门槛已经不错了,其他的想去也去不上吧?

试想,即使互联网大厂 35 岁失业,最近腾讯的财报显示平均薪水 8 万 / 月,当然说的是用工成本,不是真的拿到手,我们打个 6 折算 5 万 / 月。本科 23 毕业,工作 10 年,不涨薪也有 600 万。

收入最高的江浙地区,公务员平均薪水 15 万 / 年,没有背景相当官,你怕是真疯?工作 10 年,150 万。

正常人都会算数吧?别说你三十多出头手里有 600 万,失业了啥也不够,能在大厂工作的都是人中龙凤,随便学学投资金融,一年投资收益也不止 50 万吧…….

金融行业,你们知道复旦大学经济、金融系学生平均收入吗?不知道的可以看看新闻,中金集团刚入职的人每个月那多少钱。

厉害一点,能自己做基金项目的基金经理,怕是年入千万都是少的吧。

这份报告,就是在宣传错误的导向。中国普通大学生有多水,上过大学的心理没数?

那些人,考上个公务员都烧高香了,还奢望搞私募、搞期货、搞交易?怕是连个做空的概念都要理解半个月………..

那 1 千万大学生里面,有几个在大学里面博览群书,哲学、经济、金融、编程、物理、文学,每样能大学 4 年里面看上 2 本书的(小黄书不算啊),能超过 1 万人吗?

一群大多数天天除了打游戏,怨天尤人,混混度日的分子,(当然体制问题,培养机制不行,不怪学生们),好意思说自己不愿意去互联网大厂,不愿意去头部券商,他们真是知道啥是世界 500 强不?

教育的失败是系统性的,是教育部门的问题,不是孩子们的问题,进入体制也就那样吧~

到了社会上就是耗材而已。

大学早不死精英教育了,但是顶级 985 大学每年就招那几千人,那些人还是精英教育。

大学生之间的认知水平差距可能比人跟宠物狗之间还大(还是那句话,体制决定的,不怪学生),你混在一起调查?

怕是调查的这群人,里面的领导还是大专吧?哦,对了,他们去党校混了个研究生学历…..

知乎用户 刘野 发表

这题我会。

编剧,题目设好,躺平一代 00 后偏好体制内

灯光,给我聚光灯狠狠打上。

主持人把麦克风塞他嘴里。

OK,各就各位——今天的节目让我们来走近 “躺平的一代”00 后的世界。

“我是主持人 xxx,这位 00 后谈谈你的人生理想!”

…… 沉默……

“聊聊你的大学生活吧!”

…… 沉默……

“啊啊,可能过去的事情不想提了。那我们聊聊当下毕业季的就业找工作吧”

…… 沉默……

这人怎么不按常理出牌啊!!!

你不说话我怎么喷!

我是 00 后,我也懒得搭理你。

从进入信息时代以来,话语权就一直被掌握在他们手里。80 后、90 后,哪一代不是被揶揄讽刺过来的呢?

80 后说是垮掉的一代,好歹抓住时代的尾巴,算是上了车,你别说接盘害得靠贩卖焦虑哈,真挺好用的。

90 后一开始也被喷是垮掉的一代,可能寄希望于能像 80 后一样支棱起来吧,可惜时代过去了,现在获评最惨的一代,算是安慰奖吗?

00 后学聪明了,你别来给我打鸡血,别说什么新新人类,只要我够佛系够躺平够摆烂,你就伤害不了我。

好家伙,大学生活,被结结实实地从家里网课封到大学校区,你问我大学生活?

好家伙,毕业工作,青年失业率创新高了 19.9% 了,你还问我找工作?

一天天的给你惯的,没起来给你个大逼斗,躺着不理你已经够给面子了,别一天天闲着逮着人家评头论足了。

要我说,00 后偏爱体制内,说明他们是无语的一代,理智且冷静,无语且不说

知乎用户 倪好学长​ 发表

大厂有几个,撑死了提供几十万就业?然并卵

知乎用户 神秘者 发表

并不是什么明智之举,有的只是无奈,说明经济大环境普遍不是很好,大家都想进体内之避险。

几年前我和我同学就考不考公的事情还讨论过,

他们家在北方一个不怎么发达的小县城,

我家在南方沿海某小县城,我们都去对方的家乡玩过,

他曾今来我家乡看了之后感慨地和我说:

“你们县城居然还有上市企业还不止一家,工资待遇都很可以,如果我是你我也不想考公。

我们北方确实没有你们沿海发达,找工作根本不好找,公务员就是我们那里最好的选择了。”

但是进了体制内就真的能避险吗?

常德的新闻没看吗?领导带头买二、三房,

要求体制内的人都去高位站岗!土地财政真的难以为继,体制内也不好混了。

人口逐年减少,也不需要那么多人去维护这个体系了。

未来还有可能裁员风险,建议 00 后有热情的还是去创新型企业历练为好,

未来十年会有体制大裁员的风险,八三年的大裁军,九十年代的下岗潮,

不要以为体制内就是铁饭碗,如果你们地方真的没有像样的企业,

如果报考公务员太卷了,建议换换地方去发展。

知乎用户 KKenCain​ 发表

我在企业工作,每天早出晚归。队友体制内,朝九晚五。儿子开始懂事了,说我太辛苦了,哪天公司裁员说不定都没工作了,还是体制内的工作好,体面,稳定,以后他也要当公务员。连小学生都懂的事情,00 后能不懂吗?

不过儿子不懂的是,就体制内那点钱,是没办法负担他住的一线市中心的房子,私立学校和一对一辅导,一年几次全家旅行,和住家阿姨等等费用的。

如果想去体制内工作,特别是在一线城市,要么爸妈有钱,要么找个会赚钱的队友,否则生活质量会很糟糕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诗云

狗赠檐下燕

乌云密布风雨至,深墙高瓦好避时

檐下燕子如蝇聚,待者惶急安者适

未见屋主人踪迹,但忆昔年杆影急

欲劝慎思语又迟,忙刨狗洞熬度日

知乎用户 宾狗​ 发表

35 岁危机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工作后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周陆军 发表

体制内工作,双休,正常上下班,就已经打败了很多私企,私企除了压榨打工人的利益之外,还有什么发展空间吗?(当然,也不是说去私企就没有发展空间。)

偏好体制内工作并不是说喜欢体制内的工作,而是工作稳定,只要不干什么出格的事情,不用担心被炒鱿鱼、裁员、停工资,不用担心 35 岁后找不到工作;

还有双休,大小周、单周、5.5 天、迷你版大小周都不是放假,双休 + 法定节假日才是!

工作稳定、双休之外,最最重要的还有退休金!

还记得前几天的热搜吗?

工作 4 年收入被父母退休金倒挂了!

现在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养老保险都是按照最低额度缴纳的。

体制内的养老保险都是按照实际工资实缴的,缴费时间也比较久,大部分都是 30 年以上,所以养老金也高。

但是私企呢?

实际生活中,给员工交五险一金的公司屈指可数,更别说交高档次的保险了。

那到老了,谁的退休金更多?

再者,养老金都现在 18 连涨了,

每次涨都有体制内的份,每次上调,公务员的涨幅都比企业的大很多。

养老保险调整都是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倾斜调整相结合,因为企业拿到手的养老金就比较低,所以在调整的过程中,就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这也是和体制内人员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

会有什么伟大的梦想让你放弃体制内的工作呢?

如果人才都去了体制内工作,那么我国社会科研工作,实业创新工作就会停滞不前。

体制内的工作就像一块蛋糕,做蛋糕的人越来越少,而分蛋糕的人却越来越多。

4 成 00 后都想去体制内工作,从国家进步、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并不是什么好事吧,

不过,大家都是普通人,面对当前瞬息万变的世界,一头扎进考公浪潮只为一份安稳,完全可以理解!

知乎用户 专心保险研究社​​ 发表

超 4 成 00 后偏好体制内工作,

我还以为是超 9 成呢,另外那 6 层应该是没有遭受过社会的毒打的 。

疫情三年了发现稳定的体制内工作是最香

不用担心工资发不出来

不用担心裁员

不用担心公司破产…… ​

毕竟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

我特别能理解现在年轻人的这种选择。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考量就是安全感。在体制内,就好像有了可以遮风挡雨的堡垒,虽然没有外面世界的广阔,但是任由外面惊涛骇浪仍然能够屹立不倒,就是体制内的最大优势。

第二就是体制内的待遇性价比高。别看普遍认为体制内收入水平比外面少一大截,但不光福利上体制外不能跟体制内比,单去考虑单位时间的收入,体制外动辄 996 的工作状态又真的能比的了体制内朝九晚五的节奏么。

这么看来,也就难怪年轻人要有这样的选择了,毕竟在体制外,不仅要面临更大的竞争、更强的工作压力,还有来自生活的种种加压。

知乎用户 小学教师 发表

以后考编制将更难

竞争吧

别留级

新生代太卷了

你干不过比你小的人

知乎用户 haoyue711​ 发表

宇宙尽头是考公,公务员尽头是卖房

知乎用户 fu toto 发表

看来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通透了啊

知乎用户 腻菌 发表

换个没有考公的宇宙生活吧

知乎用户 我喜欢天生丽质的你 发表

人在朝廷好办事

地偏天高皇帝远

逆天邪神更新了,冰心决绝

有没有兄弟一起追的!


知乎用户 龙啸 发表

我觉得挺好,体制内待遇越好,工作机制越好,越对体制外的我更有利。

其实重点是体制外越来越吃相难看,而不是体制内有问题,别搞错了方向。

另外,当体制外老板领导越来越咄咄逼人时,我还可以耍手走人,去考体制内。

但是,当这个问题下那些没闹子的人,那些随波逐流,骂体制内就是政治正确的人,当他们想要的降低体制内待遇的愿望实现时,他们会发现,对他们根本毫无好处。难道体制内降低待遇,他们就会提高待遇?不,他们会发现,老板会降低他们待遇,加长他们工作时长,他们反对时,老板还会怼他们,体制内都降薪了,我给你们降薪怎么了?你们不该降吗?

而这时,他们才发现,他们没有反抗的底气。

对了,那些不够格考公的,也不要着急。工资就是个金字塔,上面的降薪,还不怕降不到你吗?

在劳动力充足的情况下,劳动力议价能力很差。所以体制外才会这么吃相难看。而体制内就是一个议价的工具。老板,您呐,要是不给我高于体制内工资,那我可去考公了哦。——可别啊,这里需要你!给给给!

什么?你不够资格考公?什么?你比体制内工资低?那你咋不想想自己的原因呢?另外,比你能力强的,要是因为没了体制内这个议价工具,工资降了,难道你不降?你能力没人强,还想跟人一样工资?老板不会跟你说,你看,某某,能力强,也才拿 xxx,你就拿 3000 吧。

网络,多点脑子,少点喷子!

知乎用户 殇怀 发表

很简单,体制内代表真正的社会主义,改开带来的恶果已经让 00 后意识到,体制外的企业是不可能老老实实遵守劳动法的,改革开放如果做不到先富带动后富,逼着年轻人进体制,那就是失败的,不接受任何反驳

知乎用户 奥能不足 发表

方方面面都在倒退。

知乎用户 OoYUoO​ 发表

这是因为被网络洗脑了,大部分体制内工作也就是糊口而已,而且不用遵守劳动法,等他们真进了体制你再重新统计下看看。

知乎用户 五力 发表

宇宙尽头不是移民吗?怎么变成考公了?

知乎用户 燃烧中的人柴 发表

从 8-90 年代下海创业那一代人起到 2018 年前后,尤其是加入世贸后,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发展机会层出不穷,只要你有勇气和吃苦耐劳,阶层的跨越随处可见,最不济也能获得第一桶金。

到了互联网大厂的成熟以及创业机会越来越少,00 后大学毕业后就会发现,这个社会目前已经没有阶层跨越机会给他们,国家之间产业链重塑导致世界五百强的职位也不再光鲜和稳定。

综上,我认为,阶层跨越机会少、安全感是他们选择体制内的重要因素之一。

知乎用户 彭志明 发表

卷不动了,年轻人更敏锐,还是想活着

知乎用户 星星 发表

恋家,体制内选的离家近。好大厂一般离家远,得漂。对国家信任度上,相信工作一直都在。消费欲望下,饿不挂就行。疫情影响,外国形象变动影响。

知乎用户 迷路的小灰灰 发表

报告显示「超四成 00 后偏好体制内工作」,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反映了哪些问题?

来看原问题。

这特么就是个 Soul(就是那个匿名交友)主持的,在 Soul App 内部搞的问卷调查

你那调查对象是人还是狗我都不晓得,也在这代表 00 后,笑死人。

屁大点圈子发了问卷,总结一下就代表全国了,真下头。

知乎用户 我是一只狗 发表

报告显示,截至 2018 年 6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 8.02 亿,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国网民规模首次过 8 亿大关,而互联网普及率也达到了 57.7%;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7.88 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 98.3%。

知乎用户 有棱有角 发表

体制内渴望人才,经济下行是体制内的希望

经济上行的年代,人才不愿意去体制内,这是人之常情。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政府管理能力的不足,但是再经济下行时,管理的不足就会凸显。统一大市场离不开一个高效智慧稳定一贯统一的政府,体制内一直都渴望人才,以前抢不过市场,当下的机会一定不能放过。

知乎用户 天马行空​ 发表

透露的信息,太多了。

知乎用户 守护者卡西莫多 发表

坚持党领导一切的思想方针,且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各个方面,此政策深入民心;学而优则仕,也是我国的优良传统,00 后的意识紧跟形势,从择业观上已经落到实处了。

知乎用户 一岩​​ 发表

废话,15 年之前工资低的要死,17 年开始待遇蹭蹭往上涨。以前觉得公务员熬年头,工资低,活儿时轻时重,单占一个稳定。现在呢?你一般单位打工甚至没基层公务员多,大部分情况下一定比公务员忙,还有可能被裁员,再加疫情。你觉得呢?我懂有大环境和疫情因素在里边,但这一般企业的是否有点儿太没竞争力了,你想要 985 211 给你当牛马,人也不傻啊,人那么聪明卷到编制里不香?你企业跟编制比,环境比不了。剩下的呢?有想法当个小主播,自媒体,是可能没大网红赚的多,但人家相对自由啊。现在的民企就是环境待遇比不了编,弹性方向比不了自媒直播。拿啥跟人比啊

知乎用户 谷雨​ 发表

我感觉这个数据有问题?像我学的环境工程,怎么也不会偏好互联网啊。

知乎用户 弟弟 发表

说明私企的收入与风险的性价比已经低与体制内了,人都是拿脚来投票的

知乎用户 一眉大叔 发表

打不过,就加入。

比这 6 个字多的分析和解释,都踏马是扯淡!

知乎用户 油炸花生 发表

透露什么?人不是傻子,动物天性就是找适宜生存的环境,虽然也不一定有多好,至少比外面好吧

知乎用户 小阿飞 发表

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体制内工作就是好啊就是好。平均工资是体制外的两倍。各种保险公积金福利还多。失业风险更低。加班时间更少。社会地位更高。

知乎用户 解放工奴 发表

1、从个体看宏观。疫情过后,经济整体下降,所有人不在追求暴富观念,而是追求安稳,这是疫情过后所有普通人的想法,所以考公又增加理所当然。

2、应届生身份宝贵,对于企业而言,是强有力的生力军,且无论是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都是强有力的新鲜血液。中国人骨子里对于国字头有好感,公务员身份社会地位高,所以选择也是无可厚非。

3、1076 万的人中,普通本科居多,多数人能去的行业中,金融与五百强再加上头部大厂,门槛过高,普通本科,就业以互联网为主,但互联网对于 35 岁以下人员大幅裁员的消息满天飞,就业困难加上大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都是缺乏市场实操与检验的。你要大学生去进厂,或者搬砖,这不现实,刚毕业心气都高。但是去好的地方太难,**躺平理论盛行改变了大多数人的心境!**公务员考试也是考书本、理论知识为主,所以最为合适。

知乎用户 人贩 发表

知乎用户 Null 发表

我堂妹,在人人羡慕的国企上班。32 岁,未婚。在我们这十八线城市,32 岁的女孩没有结婚,可不是一件好事情。我一直以为她有房有车,长得又肤白貌美,看不上人家。谁知道一聊天,才知道是工作压力太大,没时间谈恋爱。

我有好一阵子没有见过堂妹了,这次见面简直惊掉了我的下巴。以前那个娇小可爱的女孩不见了,映入眼帘的是个矮肥圆。

在她们单位,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并不是传说。加班是常事。堂妹有时候见个相亲对象,吃个饭,业务电话响个不停。为了完成任务,常常中途离席。有的人觉得她装逼故意离开,有的人觉得她忙得离谱顾不上家庭,反正相亲之后就没有了下文。

我不理解,觉得不必要啊,再忙,也得好好吃饭吧。我们这里还有 “吃饭大似天” 之说,一般人从来都不会在吃饭时间打扰别人。

“姐,你不知道,我们的工资和业务量挂钩。” 堂妹无奈地道,“完成不了业务,拿到手的工资少都没有关系。关键是,大家的业务量都是透明的。各种数据都暗戳戳地告诉你业务量少,意味着没本事……”

堂妹低下头,对我说:“姐,你看我的头发,大把大把地掉,头顶都快秃了。” 堂妹的发际线上升,中分线很清晰,年纪轻轻却似历经沧桑。

也是,体制内拿着财政工资,旱涝保收,哪有这种压力啊。就像去年因为退休感言而爆红的庄学平说的样 “感谢党的政策好,让我从此过上了‘不劳而获’的生活。无论我在天涯海角,银行都会将回家的路费打在我的卡上,拒收都不得行。”

永远跟党走才是正道!

知乎用户 向阳花木​ 发表

都不想被压榨,那只能打不过加入咯

知乎用户 爱问又不爱听 发表

起来,朝九晚九的奴隶,

起来,全社会受苦的人

满腔的抑郁已经沸腾

要为了公平而斗争

把资本打个落花流水

打工人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逆来顺受

我们要做生活的主人

知乎用户 马穆德 Mammud 发表

之前在评论区看到一个评论看得我真的有点破防:

我就是想找一个一天八小时正常双休能养活自己的工作,怎么就 tm 那么难?

知乎用户 超高校级的纸张 发表

透露了大家都不傻的信息

知乎用户 mccm 发表

其实只看题目,这个提问有很大问题。

一,这个比例是增长还是降低?

二,这个比例是否调查专业和学历?

首先,这个比例因为疫情确实可能增长。

其次,对于很多普本的人来说,本来就不存在去大厂和进外企的机会。

最后,专业和行业发展也密切相关,进体质也是一条路。

知乎用户 小确肥 发表

才 4 成?看来年轻人还有待引导

知乎用户 Zhang100235 发表

世界 500 强,HR 跟咱说,今年收外包一本起步,高级外包大把 985 硕在排队。

知乎用户 埋葬一切来犯之鱼 发表

双减后的教培从业者,需要做什么工作呢?比如考公考研培训,同学们给青春一个交代,满足了自己的需求,满足了从业者的市场,满足了国家的就业压力。损失了什么?没考上的占比较多,二战三战,又是几年青春,众多普通人的时间罢了。从业者的利润又多了,你家的钱包又少了。付不起首付的男生,你考上了是否就稳了,我觉得你体制的那点钱,存个首付的很多年吧。错误的判断自己的需求,被互联网打扰了自己的思考判断。盲目的去从众,你牺牲了几年赚钱的机会,反正你认为自己也赚不了多少钱,那也就无所谓了,那你的时间也不值钱,普通人都这么想的,就会越来越多人走这条路,形成生意的生态。赚钱跟你没关系,上岸也和你没关系。加油喝鸡汤哟,培训机构的鸡汤来喏~

知乎用户 Mr. 权 发表

三年疫情影响,倒闭了不计其数的企业,首当其冲就是私营和民营企业,甚至互联网大厂,某些部门也是全部裁掉,新入职一年的毕业生面临再 “毕业”,惨状每个人都看得见。在并不遥远的过去,也有热血青年奋不顾身下商海一博,最后大部分被海浪冲刷丢了半条命,再回头想上岸,门都没有。

回头可以看见的,可以参照的,是对比一下自己体制内的童鞋,任凭风云变幻沧海桑田,根本不需要担心失业的问题,不需要担心年龄渐大到了 35 岁,你的工作经验日积月累,逐渐丰富起来,你的工作经历也慢慢增加见多识广,你在工作的时候也更加从容和游刃有余,工作效率越来越高,到了中年以后,在年龄方面的优势变得非常明显。

看似风光无限的互联网大厂, 企业自身需要不断创新发展,需要更加有活力的年轻人进入企业。对中年人来说就相当痛苦,能熬到 35 岁,已是奢望。

曾经的摩托罗拉,现今的恒大,当年有多风光。血淋淋的教训摆在眼前,就是有一点勇气想拼搏的年轻人,在现实面前也不再不敢有梦想。

于是,现阶段考公务员进入体制内,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一股大热潮,特别是疫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让很多人都看到了体制内有编制的好处,不会因为任何不可抗力因素失去工作饭碗。

众所周知,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有多难,体制内工作福利待遇好,稳定有保障,自然大受 00 后的偏爱,考研、考公务员的人数越来越多。

经验超市考研专业课 1V1 辅导开放试听啦,直系学长学姐实时互动试讲,满意再报名

已失效

知乎用户 半杯咖啡 发表

内卷太严重了,我这十八线小城市月薪 3000 的事业编招几百个人都有四千多报名,最终考试应该有两千人吧,世道艰难。

其实除了考编,自己干小生意也轻轻松松过万,只是我们这一代大部分人,读书都已经读傻了,完全没有了敢于奋斗的理想和报负。

举个栗子,跟我同龄的村里有七八个人,只有我和清是考上高中甚至考上大学的,后来我进了教师事业单位,清进了一家农商银行。其他七八个小伙伴有两三个买房买车了,有一个自己做新媒体收获了几十万粉丝日子也越来越好。只有我和清在过年时候抱怨几句,读了几年大学花了家里那么多钱出来结果每个月拿着四五千死工资。

希望大家都有更长远的目标和更勇敢的做法,反正我已经是躺平了。

知乎用户 人间暂坐的一朵云 发表

经济形势不太乐观,不稳定性因素不断在增加,太多年轻人为了抵御风险,更多人选择了吃皇粮,即使岗位名额非常有限,但是依然阻挡不了上百万人的奔赴。侧面也说明了人们对未来经济的预期不太看好,导致更多的人在做决定时会非常谨慎,并且大多数人会更愿意将钱存入到银行,使得人们消费意愿不断下降,从而进一步使经济陷入恶性循环当中。

知乎用户 Power 发表

相当一部分当代年轻人更愿意选择体制内工作,而不愿去发展空间和薪金更高的外企和互联网大厂,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只是当代国人针对社会内卷的朴素情感反弹。

谈起互联网大厂员工,我们第一反应是什么?

在 2019 年之前,中国经济随偶有起伏,但总体的感觉还是预期一片光明。而互联网大厂,则乘着移动网络和基建的兴起,业绩狂飙突进。这段时间,提到大厂员工,第一反应就是高薪。

有内部人士透露,(腾讯员工年薪)最低级别为 30-50 万,平均数位 50-70 万,高级别为 70-120 万,极少数高管大约在 200-1000 万。” 这种薪资不比创业香?基本上工作 5 年以上的互联网社畜,薪资少有低于 50 万的,这让多少公务员、制造业职工还有传统金融行业工作十多年的员工情何以堪。很多 10 年左右互联网企业刚刚崛起时的老员工,算上股票分红,轻轻松松身家千万。

然而,互联网的狂欢盛宴在 2020 年以后逐渐反转。增速下降、营收萎缩,事业线裁撤……

国家政策层面也开始对互联网大厂赢着通吃和市场绝对资本垄断趋势的势头有所忌惮。这些大厂背后站着一个又一个的高盛、软银等美、日、新加坡投行,对中国的实体行业完成了巨大的负面冲击,更引发了对金融安全、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担忧。

行业的黄金顶峰已在眼前,那下一步该怎么走?只有下坡了呗!按照国内企业的尿性,当业绩趋于平稳甚至是下滑时,管理层的焦点和重心就必然会从营销转向管理。互联网大厂也概莫能外!

于是乎,各种奇葩的现象就诞生了!更何况这些互联网大厂在研发、创意方面向来强势,各种各样的骚操作能晃花人眼!

堪比做大牢的待遇!

大数据监测你乱窜的时间,可不可怕!

当然互联网大厂最让人望而生畏的,还是可怕的 996。这种生活内卷和压榨到极致的生活工作方式,堪称人类史上最有效的绝育武器。996 的出现,模糊了生活和工作的属性,也带坏了整个国内的职场生态!

到了最近这两年,互联网用工发生了可悲的反转,以往的互联网员工 = 高薪 = 精英的印象,逐步被裁员这个高频词所代替。

2022 年一季度以来,“裁员”成为本季度最热的关注之一。这段时间互联网大厂的 “裁员热” 可以说愈演愈烈:“腾讯裁员”“阿里裁员”裁员齐齐冲上微博热搜。近日,社交平台上一份致京东员工的 “毕业须知” 再次引起热议。更有网友爆料,有赞的裁员比例高达 70%。原来,所谓的精英也有一夜之间从云端跌落泥底的可能。

更令人心寒的是,互联网大大厂的管理层没有一个吃素的,他们都曾是在尸山血海中杀出的资本大鳄,他们曾经一夜暴富的经历,让他们深谙底层的逻辑,又具备资本家的冷血,成了新时代又当又立的新高度。

华为:放弃平庸员工;

腾讯:结构性优化;

百度:鼓励狼性,淘汰小资;

京东:淘汰掉因身体原因不能拼搏的员工。

阿里: 向社会输出在阿里工作 10 年以上的人才。

……

而很多外企更有魄力,大批的事业部、产品线甚至是中国区机构被团灭。

20 年代以来,一批一批的年轻人走上社会,经历了社会疯狂内卷的蹂躏,却又没有享受到前辈们黄金时代的红利,当大厂开始冰冷冰冷裁员的时候,就像一记暴击击碎了他们内心最后一块希望之地——安全感。

整个社会开始思考,年轻人需要的是什么?

是表面上体面和高薪咖啡下午茶,还是暗地里焦躁不安!

是每每深夜顶着满脸的倦色赶 PPT 报告,还是在 8 点之前的一顿热饭!

是每天周报日报小时报无休止出差加班可能猝死,还是能够在孩子睡觉前一起阅读 !

是整天 360 考核末尾淘汰和裁员阴影,还是回归正常的职场生态!

是每年战战兢兢偷偷摸摸地休几天假,还是愿意享受正常的年休假去放松身心!

……

归根结底,年轻人需要的,无外乎一个尊严。要的是身而为人的尊严,而不是社畜的待遇。

反观国外,企业职场生态明显人性化也正常许多。欧洲很多国家或者地方议会法律要求,如果没有特别意外,特别急迫、十万火急的事,企业在员工下班之后是不可以联系员工的,如果你联系了,对不起,就要对你进行罚款。

除此以外,年休假度假旅游更是天赋的人权。

当今的世界,是个扁平的世界,内外比较下,年轻人是心怀怨望的!回首望去,国内能够满足这些最基本需求的职业,好像也就是国企央企和体制内公务员了!

知乎用户 kms 发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从自我实现的需求,回归了安全需求?

知乎用户 苏苏​ 发表

生活所迫啊这世间变数太多,不是咱们进取心不足,实在这无数先辈被社会毒打后换来的经验是真的香。体制内最大的优势它不是社会地位旱涝保收饿不死,而是可以没有下限地包容你突然忍不住的躺平,随时。

知乎用户 流花猫​ 发表

抖个机灵,我有个办法可以降低年轻人进体制内的意愿,比如强制要求生三胎!

知乎用户 梦兰 发表

这透露着私人企业的种种问题,如果大家觉得体制内工作是最差的,那可想而知企业得是有多么的好,当一个国家或者社会都开始追逐体制内的工作了,那么无疑这是可悲的,这迟早会有动乱发生。毕竟一个萝卜一个坑,那么多无业人员必将产生问题。有时候蝴蝶微微扇动一下翅膀,那就会凝结成一场风暴。亡羊补牢,未必为时不晚。

知乎用户 殊归 发表

体制内轻松的很,那些天天喊多努力的公务员,我走近一看,原来我们私企的摸鱼在他们的圈子里已经是非常努力的了。还是私企的周扒皮比较狠

知乎用户 银羽鸥 发表

很多 00 后的父母已经给他们留好了足够的资产,那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去 996 当耗材呢?

知乎用户 又想骗我开会员 发表

“互联网大厂和世界五百强”和 “体制内” 对比?

是有多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才会把这两个类比。

高赞答主的一通分析怕也是脱离了实际就业市场。

体制内一年招多少人(包括公务员、事业编、教师、医生,甚至国企往往也被认为是),互联网大厂和世界五百强一年能招多少人?能有十万吗?单说体制内各类别里面人数占比最少的公务员的数量就远远超过了后者,更不提占人数大头的教师。

不论从数量、门槛、广度看,两者都不是同一层级的事物

体制内对比的应该是整个体制外,“互联网大厂和世界五百强” 对比的应该是部委或实权核心部门公务员、重点中高校教师、热门三甲医院医生以及垄断央企员工。

观网的这组数据恰恰说明了本届应届生能够从自身实际和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考虑自己的就业偏好。

比较好奇是观网引导这种舆论的目的是什么?

知乎用户 萤火与萤火虫 发表

说明大家纷纷热爱祖国想奉献青春为人民服务。

知乎用户 7355608 发表

透露出,只有体制内把才劳动者当人用,其它行业都是当机器人用,就这么简单。

知乎用户 阿卡菲尔 发表

差不多吧

学历脑子好的一茬一茬地卷金融大厂

一般的不就去考公务员咯

你说学历一般的人多还是学历 blingbling 的人多呢

知乎用户 我很正经 发表

就应当如此啊,互联网大厂需要什么学历?世界五百强又需要什么学历?

本身同龄人里面上高中的就 5-6 成,本科 3 成左右,这里面有资格去大公司面试怕是不到 1 成更不用说录取。

但是有资格参加体制内考试的起码就 4 成的,现在很多事业单位考试都还可以用自考学历,算起来可能 4 成都不止。

这说明 00 后比较清醒啊。

知乎用户 间歇性理性 发表

透露了现在经济一塌糊涂,老爷们根本不懂经济,小孩子也不懂,但是小孩子想当老爷,就这么简单。

知乎用户 问井一笑斋 发表

简单来说,当对未来不看好的时候,生物有求稳的本性,将近年前我大学毕业的时候,环境很好,大家对未来预期很好,基本没有同学愿意进体制内。

知乎用户 是一土老师 发表

大学毕业生的毕业后的就业偏好,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很多年前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时,年轻人更喜欢大厂及百强企业,体制内工作被关注廖廖。

而现今市场经济的下行和不稳定,导致刚步入社会的 00 后更偏好于体制内的工作,可以保障薪资和职业发展的稳定。

知乎用户 summer 想财务自由 发表

因为共同富裕。

都共同富裕了,五百强,互联网大厂,给这么高工资是想干什么?反对国家大政方针?

什么行业收入高,就必然要遭到铁拳的重锤。

00 后当然是没想法的躺平,有想法的加入铁拳了。

这透露了哪些信息?当然是:中华儿女多奇志,只有六成想躺平。

知乎用户 八月咸因 发表

宇宙尽头

知乎用户 语风 发表

等他们看着相差 N 倍的工资,可能不会去认为 “好的”。

知乎用户 豆腐脑 发表

因为体制的背后真的有强大的祖国

知乎用户 陈粒的身份证 发表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先说什么是体制内工作吧!所谓体制内工作,一般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实力雄厚的国企内的工作岗位。主要优势是工作和收入都比较稳定,且收入也可观。统称:金饭碗!

4 成 00 后倾向于这种选择。本人认为是由于这两年疫情爆发后,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时常出现企业破产、停产、降薪、裁员等情况发生,严重影响了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相对而言,在体制内工作的人经济收入没受到任何影响,突现了体制内工作的优势。现在正值 00 后大学毕业择业阶段,所以相当部分 00 后在择业上倾向于体制内工作是情有可源。

知乎用户 答到心里​ 发表

依据我有限的人生阅历,结合中华人民的古老智慧,一个东西越好越出挑,出问题的可能就越快。

股市、首富、房市是这样,编制体制应该也是这样。

体制既是保护也是束缚,抗灾防疫,扶贫买房都是也都体制内优先,对于想躺平的人是大大的不利。

知乎用户 灰尘 发表

说句题外话,比如一个 00 后一直想要就业,但是学校那边一直催就业数据,不得已和学校说准备考公 / 考研,然后学校就不催了。另外据我所知有些学校有渠道开就业证明的,不会影响应届生身份,实在烦不胜烦的同学签了算了。

知乎用户 踌躇的菜鸟 发表

报告显示不足五成 00 后偏好体制内工作,比例远低于偏爱体制外工作,这透露了哪些信息?

知乎用户 厄尔尼诺 发表

我不是像评论说的寻求稳定,想摸鱼养老,才考公的,我是想着真的为社会做点什么,想让世界因为我会变得更好哪怕一点点,才走这条路的,但我在体制边缘工作两年后现在心里的热血几乎被浇灭了,对世界失望对自己也失望了。

知乎用户 月下云生​ 发表

明朝盛世

知乎用户 卖火柴的小女孩 发表

哈哈哈哈哈哈哈,前几年喷东北人民偏好体制内,殊不知,东北人民作为老大哥,当年休克疗法吃过亏,先行一步,给你们打个样。

知乎用户 慎独 发表

公务员只要是个本科人人能考,本三和 985,211 都能参与。学霸学渣起起跑线再次清零,同台竞技。

互联网大厂和世界 500 强,我倒是想报想进啊,但你觉得我学校平平,学历平平,学业平平,专业平平,人家会看多我一眼吗?凭啥?凭我是做题家吗?

你说考研深造?有这三年时间,有这打算,我干嘛还在就业里选?

知乎用户 魔王的猴子 发表

剩下 6 成是学历不够进不去吧。谁不想

知乎用户 hello 发表

有志于去大厂的同学好好学学这种统计方式,写 KPI 的时候就能凑出你想要的目标了

知乎用户 王欣宇​ 发表

这个问题,看你是不是这个年龄段的人了。

我不知道提问的人到底没接触过这些年龄段的人还是咋回事。

现在的 00 后家庭条件都好了,不再有很强的翻身欲望,那么求稳求安的体制内不是最好的选择吗?

知乎用户 市长豆豆​ 发表

因为这里是中国

知乎用户 粥小公 发表

真正的原因是两套经济循环在运行。

一套 “人”,一套 “非人”,当选择进入体制内,恭喜你,你的未来可以有人的属性,你可以有双休,你可以有自己的时间,待遇也不会太差,看不见的便利更多。

如果选择 “非人” 副本,等于选择 35 岁死亡,这不都是共识吗?

这种问题还是别问了,真话没人会说,说也没人信,等到你 35 岁以后,看看你的同学再看这个问题,也不迟。

“吃人” 和 “被吃”,二者其实很容易选。

知乎用户 农村卖油翁​ 发表

互联网公司的时代红利已经快耗尽了

知乎用户 RickH 发表

希望个别媒体不要别有用心带节奏,更不要歪曲解读就业趋势博流量!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想当公务员怎么了?

就一定是好逸恶劳,逃避压力么?

就不能是勇挑重担,实现价值么?

知乎用户 王宇​ 发表

透露了进一步迈向共产主义事业,那时人人都是社会的参与者、建设者、管理者,只需要少部分人利用智能化、自动化做工业生产就可以了。公益、社会管理、环卫、数据采样等事业性质的工作成为主流。

知乎用户 糖糖糖 发表

金融只是因为去不了才这么低的。

互联网大厂凭的是人多。

至于体制内,那是宇宙的尽头。

知乎用户 玄鸟建木 发表

我认为是 00 后的父母是 80 后,相对于 6070 后吃到了改革红利的肉,所以无论在编制外还是编制内差别尚能接受。但 80 后吃到的是改革红利的骨头,无论买房还是创业都赶到潮尾,这时候就凸显编制内和编制外的差距大了。尤其是养老金和公积金这块,编制内和编制外(尤其是在私企混的)差距巨大,当然还有隐形福利。80 后也上 40 了,接近面临退休问题,这份焦虑,便会传递给他们的儿女,00 后。

知乎用户 王茜 发表

越南的未来就交给他们了

知乎用户 红团团儿 发表

维稳大于一切

知乎用户 高兴 发表

编制原来的本质,其实是用工作稳定这个点去诱惑人们去做性价比低的事情。比如你这个劳动本来价值 100,但它只给你付 50 的工资。目的是为了推动整个系统发展。需要的劳动价值和系统所能够付出的工资是不相等的。前者远远多于后者,所以需要体制内的人牺牲,这是他们之所以能获得编制的原因。

举例: 教师,医生,基层人员,科学家等。这些岗位如果按设置之初,正常认真工作的情况下其实是很辛苦的。用稳定的编制去交换额外的牺牲,为了推动系统发展,利用编制这个模式来达到一种平衡。

换言之,如果不稳定的话,没多少人愿意干。

不过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因为管理松散等各种各样的原因,现在体制内有一部分人可以轻易地避开价值 100 的劳动付出,而选择摸鱼只付出 5,但却同样拿到 50 的工资。付出比得到少得多得多,还能稳定,编制自然就变成香饽饽了。

但这样的话,编制设置的最初目的——有利于推动系统高质快速发展——就达不成了。而如果无法达成目标,那这个编制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当体制内出现大量这种情况的时候,为了平衡和初衷,要么就是大刀阔斧改革让体制内的人变成原来那样兢兢业业不能摸鱼为系统发展牺牲,要么就是直接取消编制。

前者难度很大,因为编制为什么会发展成现在这样,就是因为这个系统不是一个完全机械客观的系统,掺杂太多人情和不等。简单来说,就是设计得不错,实施得不行。这里面的问题不解决,改革一时,后面还会出同样的问题。

最简单的就是取消编制。当然这个难度可能更大,毕竟既得利益者恰好是决策者。而且取消编制就回到了最初的问题,怎么让人拿 50 的工资做价值 100 甚至更多的事情。

理论上是有的,那就给 100 的工资好了。其实几年前要求的教师工资等同公务员就是这种。但是现实里,其实劳动价值和工资的比值远不止 2,有的甚至是 10,100 甚至无法轻易用数字衡量。

而且现在还有个问题,以前发工资的那个,它确实是没钱但是又要推动系统发展,所以出此下策。现在的情况是,它其实有钱了但是这个钱去到了一些其他地方,导致它不想在这个地方给那么多钱,能少给就少给。结果就是,它的系统现在的运转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

它想修吧,肯定想的。它能修吗?虽然很复杂,其实也能修的。就是有点贵。

把这个系统比作一栋公寓楼的话,大概就是这个房子有点破了,租客已经受影响了,需要修缮一下。但修缮可能需要房东拿出很多钱。就算这些钱本来就是从租客手里赚来的,而且赚的远比修缮钱多,但是他还是不舍得拿出来。

为什么呢?因为他住在另一栋别墅里。公寓塌了,他会心疼但也不至于影响他的住所。何况公寓只是有点破,还可以再撑一撑的。撑到他的所有权到期,把这个公寓楼转给其他人。到时候塌不塌跟他又有什么关系呢。

所以透露了哪些信息呢?透露的是这个系统运转越来越慢的信息,透露的是这个公寓物业做得越来越差的信息,透露的是很多租户们不是选择努力让房东改善住宿环境而是选择加入物业团队的信息。

至于,房东怎么想的。修不修?推了重盖还是转手任塌,谁也不知道。

大不了大家一起流落街头,摆烂吧。

知乎用户 局外人 发表

主子不发威你当主子是你的服务员?

知乎用户 马蹄达达 发表

恶意进体制

知乎用户 石头 发表

历史周期律, xx 之兆。

知乎用户 不忘初心小红船 发表

越来越多年轻人想为人民服务

知乎用户 户部萝卜 发表

00 后年轻,但 00 后不傻。

还是要感谢媒体社会的高速发展,让最近几年的互联网寒冬,996, 猝死,社畜,PUA,还有疫情大环境下无限被裁员优化等,暴露的干干净净。

在面对以上的情况下,体制内不应该是毕业优先考虑的吗??

我身边有一些双非同学,今年在成都已经快一年找不到工作了,简历投烂了每天十分焦虑。

我不清楚沿海城市就业情况如何,但是成都今年甚至连 3000 块的薪水都很少了,甚至不招人。

越往后面考体制内,考研究生,考公的人数绝对越来越多。

应该是去年吧,我印象里是西藏的一个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一人,报名有 3000 多人。

**况且,00 后这一代,生活条件确实都比较好,**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短期三五年不工作,家里也养的起,那还不如在家考公试一试呢。

万一考上了呢?

而且**职场内卷,官僚主义,人口红利,人情世故真的太累,**这些规矩使有些人更不想去上班,并且逐渐开始把稳定,健康,生活看的比工作重要,这些都是选择考公或者进单位的原因。

这几年大环境下,不需要多说啥,大家心里明镜似的,真的求稳吧。

再加上生育率逐渐下滑,不婚族变多,

未来资本企业外包到国外,剩下的小企业看看还能吃多久的人口红利。

知乎用户 平行世界里的猫 发表

笑死。

同学:实在不行就考公务员吧?

我:你以为你想考就能考上吗?

我:考公 200 万人,录取 3.12 万。连职场都不要你,你觉得考公是退路?

“之前同事考了很久,每次都是笔试第一,面试被刷。”

一个面试就有一堆学问,之前学习面试技巧,学了几天感觉好麻烦。

这个虽然讲得不错,但是实在没兴趣学了。

公务员面试全攻略,机关小白面试技巧套路读解,如何审题,注意面试礼仪。 - 树荫资料库

知乎用户 小影 发表

相当一部分人分不清 “官”、“僚”、“吏”,仅此而已。

知乎用户 剡 main 发表

你见过疫情这几年体制内会降薪或者推迟发工资?

知乎用户 蛋蛋和蛋蛋 发表

就想知道有没有数据统计上海疫情之后有多少出国移民了的,不是不爱国,只是不愿意太卷了

知乎用户 Frankie 发表

这你也信?

知乎用户 嗯哼 发表

还不是因为大厂门槛高,学历卡的死,优秀人才多,不然谁会去考公,一辈子看到头

知乎用户 ghost 发表

经济下行期呗。

知乎用户 奥特曼不慢 发表

拿我自身举例,本硕 211,本科机械,研究生期间是嵌入式软件。

今年就业形势差,又没好好复习,40-50w 年薪的大厂不要我。

剩下的就是研究所,中兴和其他公司,年薪大概在 20-30w,在这一层次比较,研究所就很香啊。

我去的研究所伙食很好,超市食堂刷卡,进去后衣食住行都包了,男生工资几乎都不会动,研究所还提供宿舍。

外面企业可能工资高那么几万,但是不包住,更何况研究所也不怎么卷,年终奖也高,算下来到年底的钱可能研究所可能更多。还稳定,没有被辞退的风险。

换句话说,我要是能去大厂卷,那我不想吗

关键是我配吗

人家要我嘛……

那我不只能退而求其次嘛……

选互联网少,可能因为我们这代人比较有自知之明吧,我要是能去我就去了。

知乎用户 jesuiscamille​ 发表

透露现今舆论对编制内曲解,受这这风向影响,报告中的 00 因对工作缺少了解,无法判断真正的待遇差别。

体制内的优势这也不再展开始讲,其他话题都讨论到烂了。**关键这个问题的两个选项根本就不是对等的选项。**体制内差距也巨大,别说多少身份的区别,就公务员不同地区待遇差天那么远。

五百强和互联网大厂怎么也领头企业,还能沦落到和普通编制内来对比?一年收入比十年还多,这有什么可以比的?要比怎么也要加个前置,二线城市以上,市级以上,这类条件吧。

一句体制内,那不是各说各话,纯靠情绪输出?

这鸟问题竟然还不给匿名。

知乎用户 niaoren20001 发表

热知识,世界五百强有很多也是体制内

知乎用户 苏格 发表

有谁会抗拒旱涝保收,混吃等死的诱惑呢?

知乎用户 拓爷 发表

2010~2020 这个时期,被马云流忽悠去创业的人很多,那时候的风气是去体制就是混子,没能力的人才去体制,不奋斗的人才去体制,渐渐的人们发现被房子压喘不过气来,互联网也进去疲软时期,马云流成功学也不在风口了,以前觉得有道理的都不合理了,2020 这个时期也是 00 后开始进入社会,所以时代变了,流行是个圈,又回到当年公务员热的时代了,期待未来回到气功热时代

知乎用户 路子野 发表

再看看网红占比多少

知乎能教你考公教不了你进大厂

我们没有职业培训

没有实习培训体系

ps 如果看报告,一定要看问题,答案和问法往往高度相关

还不懂就看看 ypm,民调那一集

知乎用户 佘佘​ 发表

躺平 躺平 真的很想躺平!我只说三遍

知乎用户 Busy​ 发表

体制内是我们,体制外是他们

知乎用户 hua 发表

只能说更聪明了,既然解决不了问题,那就加入其中得了

知乎用户 吾日三省 发表

倒退了!

知乎用户 重返黑色​ 发表

很简单,人往高处走。

之前信息不透明,不知道高处在哪。以为钱多就是高处,实际权钱相生。

同时这种体制已经制约了生产力,生产力下滑经济见顶也有影响。

不过,不论怎样,当官和老百姓仍然是两个阶级。往高处走没毛病

知乎用户 王默默 发表

体制内稳定,私人商业,私企不稳定,波动大,上限高,下限极低。平均值低于体制内。;

2)GG;

10)G 胖;

知乎用户 理性日月精灵妃子 发表

第一句我不敢说。

知乎用户 我在做梦 发表

观察者网提这个问题,不会是想论证,体制有多好是吧?

可惜了,00 后压根就不是在众多选择中,和他们的父辈一样,为了生存压根就没得选。

和 996 007 相比,体制里的酒桌饭局,服从性测试居然都要显得和蔼可亲了。

知乎用户 林岸 发表

因为体制内可以小劳而大获!躺赢而没分险!长此以往,国将蛀虫满堂而终哀也。人才当木材用,社会创新不足。砍掉福利养老金,把人才逼岀来创造价值才是方法!

知乎用户 叶小白 发表

任何工作,00 后中躺平族都是最多的

这充分说明体制内工作不干活光拿钱的社会认知已经根深蒂固……

知乎用户 石头 Avant 发表

总结一下,还是因为国有企业更有发展前途,各方面待遇、升职、养老、福利、环境等,优于私人企业。

在私人企业,打工人基本就是会说话的机器命运,绝大部分私企都不把打工人当人看。工作的目的纯粹是为了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只要你不能给企业创造预期的利润,基本就是被扫地出门的结果。

一些公知所骂的国企任人唯亲、领导做主,在私人企业里更是严重,随意安排自己的亲戚,员工敢反对,轻者罚款、重则开除!

知乎用户 抓警长的白猫 发表

认清自己要什么吧,盲目的最后都是一场空,我就去了外企世界五百强,很满意现在

知乎用户 滋勃 发表

我 07 年毕业,怎么也瞧不上公务员之路,想闯荡打拼一下,就现在的环境,年轻人认识到靠自己打拼突破阶层很难,还不如做个公务员,保底稳当地过完此生。

知乎用户 Jeanliu668 发表

因为资本家太狠毒了,同样是做无产阶级,宁可被政府剥削,也不想被资本家剥削

知乎用户 Mig Silent​ 发表

这才是现实,别天天 yy00 后整顿职场 笑死我了

你进体制内整顿一个我看看?

知乎用户 Seto.Kan 发表

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

知乎用户 老江 发表

要是能赚大钱钱且工作八小时有双休有产假五险一金买得起房子,我天天搬砖都行 (是真的搬砖)

知乎用户 微信用户 发表

看了许多回答,我觉得,我这个个说法应该是很有道理的。00 后着帮崽崽们出身家庭都比较富裕了。房子车子父母都已经准备好了。不敢说都是吧。这个报告也没说是 10 成而是 4 成的 00 后,对吧。如果不需要有买房买车的压力。体制内的工作简直不要太好。前期日常工作的工资不高。但是福利好。没有车贷房贷日常工资是满足开销的。

难道没有车贷房贷还想着去 996?不会吧!

当然是体制内工作香呀。这个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以上属于个人看法。

知乎用户 3 个木头架起锅 发表

侧面说明,体制外真的太卷了,比公考还卷。

知乎用户 在梦里 发表

明年在回头看看,真是明智之举。。。

知乎用户 升斗小民自得其乐 发表

我们的教育方向不就是培养体制内人才吗

知乎用户 阿良良木历 发表

知乎传统不是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吗

在证明数据真实有效之前啥也透露不了

知乎用户 海阔天空 发表

只要还有考公上岸这一说法,这事就绝不了

知乎用户 凌凌漆 发表

不想多说,但是我认为其中几个关键点:一是 00 后的父母在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和近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下,不差钱,也更理解体制内单位工作的优越性:工资稳定、不怎么累、稳定的双周末、不加班、自由,福利好、存在感高、外水、资源好、有权有势等,谁不喜欢呢,我相信这些人里有一半的父母或亲友是体制内的人。二是这些少年们思想观的转变,自由比艰苦奋斗重要,时间比金钱重要。三是这些人很多小时候是未吃过苦的,总觉得自己受不了辛苦的工作,虽然收入高些也不在乎

知乎用户 竹林之中 发表

意味着六成左右的 00 后依然选择大厂和 500 强

知乎用户 point 发表

卷不动了,索性躺平

知乎用户 木子不是李 发表

作为 00 后,确实发现身边许多朋友有着如同高考填志愿般 “冲、稳、保” 的择业观。而如果没法得到 500 强大厂、外企中稳定工作的话,那个稳或是保的就是体制内了。这确实标志着大家对未来逐渐有悲观倾向,不像我们的上一辈人愿意去自己创业打拼,也不愿挤在大厂里被卷到身体亮红灯。大多数人都期望稳定了,并且是极可能没有太大前途的稳定。

许多答主有更专业的见解,而我只想问:

1、当大多数选择去争一条路时,这条路还能像我们想的那样清风朗月吗?

2、各个时代走在浪潮巅上的人,都是少数看清了水波的人。如果如今的浪潮仍有光明的前途呢?

我不知道,就如同我不明白这是不是一种反思。

知乎用户 LYL​ 发表

世界 500 强就不说了,就拿国内的互联网大厂来说,哪家企业是正常的工作?严格朝九晚五+双休的工作有没有?工资高有吊用,中年危机你怕不怕?孩子十来岁正是用钱的时候,每个月的学区房月供几万块等着你还,身体也熬不动了,咔嚓把你辞了,你慌不慌?

在国企,500 强企业中有所谓的中年危机吗?

当真以为体制内工资很低吗?一个小县城的农委事业编,月薪 2800,公积金 2000+,综合年收入 10W+,那工作可不是 996,应该是 9-12,2-5,节假日可以早走晚回,过年可以耍到元宵。

当真以为国企,央企 (外企没接触过不清楚) 工资很低吗?起步工资确实低,一个月 3500,但是包吃包住啊,有各种福利加持啊,不光你看病不花钱,你孩子看病也不花钱。干个几年,工资就上来了,很多收入都是很稳定的。一年 30W 很正常。

很多人包括我都以为年薪百万,千万的人就是月薪 10W/100W,其实错的太离谱,这些人基本工资可能也就真实工资的 1/5,剩下的都是分红,年终奖组成的。这 4/5 的收入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稳定的,相当于被动收入。

当然这些国企的工作,体制内的工作没这么好拿到手,你得有敲门砖,这也是 985,221 一部分意义和价值所在。

现在的大学生可比我们那时候贼多了,互联网企业那套不好使了。

知乎用户 小卡卡 发表

00 后格局大,他们喜欢为人民服务……

知乎用户 马骏 发表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知乎用户 刘宣 发表

不是 00 后喜欢,而是 00 后父母喜欢,也是整个社会就业形势逼着 00 后选择。

长期来看,00 后是真正坐享改革开放红利的第一代。

在很多 00 后先天性坐享改革开放后父母积累的财富之后,也面临社会近乎极度的内卷的问题。

这几年来,疫情加经济转型,社会经济发展趋于缓慢,各个企业一个萝卜一个坑,离人才的更新换代还有很长距离,00 后的就业形势已然内卷。

80 后是拼 ,90 后是闯。

00 后呢?

卷。

相信我,在就业方向上,现实因素永远大于主观因素。

如果你能进一个年薪百万的外企做高管,你会想去做公务员?

如果你能自己拥有一个中型企业,年收入上百万,你会去做公务员?

如果你能自己有好几个连锁店,每个店一个月给你赚两三万,你会去做公务员?

哪怕去一个发展不错的公司干个中层,理论大于实践的生存能力有竞争力吗?

这些高管、老板、经理哪个不是年富力强,初出茅庐职场小白有什么竞争力? 80 后、90 后还会因为社会职业分类还未细化,尚有几分机会,00 后面临着现在空前成熟的职业体系,机会根本寥寥无几。

00 后不笨啊,只是 00 后除了依靠父母,根本在社会上没有任何竞争优势。

最后的选择还不是拿出这些年读书那股劲,考考考,能干公务员就干公务员,能做老师就做老师,能上国企搞个小文员就搞个小文员。

相信我,但凡有更好的选择,谁愿意踏入底层机关单位不得自由。

知乎用户 屋凡 发表

最早的 00 后刚毕业,等他们再工作几年,估计会翻倍。

知乎用户 口木先生​ 发表

透露了哪些信息?透露了大多数人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进不去大厂只能去卷公务员

我不知道这个比法有什么意义,真的不知道,小编是想暗示现在行情不好,人才都去考公了?不至于吧

知乎用户 lalala 发表

体制说了算

知乎用户 大少爷的枪 发表

透露出体制内福利,薪酬很好,工作很轻松,而且稳定,有社会地位。不会被社会毒打。当然也透露出体制外内卷,工作强度大,不稳定,提心吊胆的状态。

知乎用户 甜酒​ 发表

大学时候度过罗伯特清崎写的《穷爸爸富爸爸》顺便玩了下他开发的现金流小游戏。

里面的主角是一直小老鼠,在一个转盘的中央。在游戏中每个玩家会有两个表,一个是资产负债表,一个是现金流量表。

玩家在这个游戏里面脱离转盘的方法就是想办法多购置资产,让自己的被动收入超过主动收入,这样就能进入快车道实现财务自由。

这个游戏里面我最害怕的就是失业。在重新就业之前,个人的现金流量表将会持续的赤字,这种赤字会持续的消耗资产负债表中的现金。

如果现金多家底充足还能多扛一段时间,现金不够赤字的,就要面临变卖资产或者贷款负债的阶段。这个时候是最可怕的,一直持续下去就会面临个人破产,游戏结束。

这两年疫情影响,失业率升高了很多。跟游戏一样,失业了但是支出不会也一起消失,这就会极大的消耗我们持有的现金。这很容易给我们造成不安全感。

![](data:image/svg+xml;utf8,)

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没有太好的赚取超额收益的门路,那么为了让个人不至于负债率过大,最好的办法肯定是要找到一个稳定货期现金流的工作。公务员就很好的满足了这个要求,可能收入不高,但是稳定的现金流,在这个经济形势下,真的很不错啊。

当然这个稳定只是相对的,当大家都觉得稳定的时候,其实风险也在悄悄增加。因为国家是不产生财富的,国家的职能是做财富的分配。在 GDP 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做分配就会很艰难。加入公务体系的人越多,财政的压力也会越大。我们看到很多地方的公务员系统开始出现停发绩效的情况,还有一些地方开始缩编。

回顾历史,在 1997 年伴随着刘欢的《从头再来》,席卷全国的国企改革开始了,国企不再是铁饭碗,大批工人纷纷下岗。再次之前,每一个工人都天然的认为企业和自己是一辈子不变的。

还是那句话,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变化快,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知乎用户 被狗咬的小绵羊 发表

这是最好的抵制资本家的选择,优秀的青年都去体制内,让资本家无法形成割韭菜内卷,迫使资本家改善就业态势。

00 后们,我为你们的选择鼓掌

知乎用户 鹿将归 发表

学而优则仕

知乎用户 CLOWN​ 发表

这直接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无比优越性!只有强大的集体才能护我周全!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年纪轻轻就进入体制内精英部门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知乎用户 Heby Jarl 发表 貌似某人 9 月 21 日被挂后修改答案,自称 “纯属虚构”,承认吹牛逼了。9 月 23 日又修改答案删掉被挂部分,羞答答抹掉 “纯属虚构”,表示 “如有雷同,巧合巧合”,装到这个份上,也算是尽心尽力了~ …

有没有年轻人进了体制后不想升职的?

知乎用户 技术官僚​ 发表 不想升职就对了。 某省直属厅局的公务员,干了 10 几年了,见的不少,自认为可以有点发言权。 一个老油子退休处长和我说过不少建议,尽管我一直觉得这个人居心叵测,因为他很可能对所有年轻同志都这么说了(广撒网表示关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去体制内工作?

知乎用户 灌江口合同制哮天 发表 在体制内外年轻人都会收到压榨,但不同的是,体制外榨完了,就会把你扔掉,任你无尊严的自生自灭。 体制内榨完了你还能让你有尊严的苟活。 我没有考进体制内,但我父母均是体制内的,体制内再恶毒,再不被重视,也可以接 …

为什么你觉得公务员不值得拿现在的工资?

知乎用户 莎鸥​ 发表 人力资源领域有这么个规律,贵的不一定好,好的一定贵。花很多钱不一定能请到最好的员工,但不舍得花钱肯定请不到好员工。给员工加薪,不一定能提高产出。给员工降薪,肯定带来产出下降,最后只剩下最差的一拨,找不到出路的赖在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