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国家没有民营企业会有什么后果?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何许人 发表

下面请欣赏小品《买葱》表演者:孙越,张小斐

孙越:“这葱怎么卖”
看葱的,拿过表格:“先登下记”
登记完了。
看葱的,看一眼表格,看一眼孙越。“孙越是吧,你买什么”
孙越:“买葱。”

看葱的:“买几根啊”
孙越:“三根”。
看葱的:“带走?”
孙越:“带走啊”
“稍等,叫孙越是吧,买葱是吧,买三根葱是吧,要带走是吧,稍等,我让我同事过来对接一下。”
又换了个人。
“孙越?买葱?三根?带走?现在就要?”
“是的。”
两个工作人员交头接耳,“我也不知道怎么办,要不,叫领导吧。”
又过了一会,领导张小斐来了。
张小斐:“你别着急啊,我先问一下,你这买葱是干什么啊?”
孙越:“我家里吃饺子,猪肉大葱的,没葱。” 张小斐:“嗯嗯嗯,了解了解,那你去过肉铺没有?”
孙越:“没去过。”
张小斐:“那你这没去过肉铺,你买葱干什么啊?”

孙越:“哎,你这什么话啊,我家的冰箱里有肉啊?”
张小斐:“按照流程规定啊,你得先把你和肉的自拍,或者买肉的收据给我们看一眼,我们才能卖葱给你。”
孙越:“你这说的是人话吗?你买肉还跟肉自拍啊。”
张小斐:“抱歉,我们这有规定,顺序就是,你得先买肉,买了肉,有了证明,我们才能卖给你葱。”
孙越:“那肉铺也是这么说的,叫我必须先买葱然后才能买肉。”
张小斐:“那我们可管不了了。”

这就是你们幻想的,没有民营企业的生活

爆笑买菜系列:孙越买葱流程太复杂了,张小斐真是把领导演活了!_哔哩哔哩_bilibili

500 斤的孙越到市场买菜,结果买根葱比登天还难,爆笑讽刺喜剧片 - 网易公开课

知乎用户 呢喃花 发表

我不敢说什么高见,就讲讲前朝旧事吧。

国家收走所有企业 j 进行直接管辖,并不是为了发展民生经济,而是服务于政治目的,通过管制经济间接管制平民,一般战时很常见,这并不是中国特有的,古罗马时代就有,但是如果平常时期也这样,那我称之为 “政治扩大化”。表面上看政府的手抓住了每一个原子人,指导他们怎么生产、怎么交易、怎么消费,强逼所有人来办超级大合唱,以为这样就统一思想了,然而问题更大,现实是原本的政治斗争只是少数人在宫里斗,现在变成街头大乱斗。因为每个人的出路和政治死死绑定,那么每个人都得学会 “文斗” 才能过得更好,实际上变得失控。

我妈妈那代普通人只有两条职业选择,一当农民,二是先当兵然后分配去当国企工人。没人想当农民,所以每个人削尖脑袋钻国营企业的门,过去叫 “走后门”、“找路子”,我妈妈的工作是我外公给厂领导送了手表后才转正的,我爸爸的好工作是靠大伯在军队里当过官的关系抢到的。我爸妈的企业在地方上比较好,妈妈在国营食品厂,爸爸在铁路,当时大部分人都要过这一关,否则就会分配到乡镇小企业,比如我爸爸即将签字去农机厂做木工的,靠我大伯一个电话打过去,当场提档案转去铁路。(我大伯是积极参与政治“站队” 才当上个小军官)

以今天实际效率来对比,当时的人们为博取 “工人” 这个岗位的投入成本过多的,人的心态就像如今中国高考一样,高考前拼命学,上大学后拼命玩,心理总是要找回补偿。那些 “被筛选” 的人进入国企并不会好好上班,再加上大多来自懂潜规则的家庭,心眼比较多,基层领导们管不住。我妈妈食品厂要给小山笋食材分好坏等级,有不少人为偷懒,趁领导不在就随便乱扔,事后车间主任拿着样品质问她“一等品和次等品这么大的差别,你看不出来吗?”,偷懒的人强辩“我感觉都一样。”,把车间主任气得要死。我爸爸上班时一定把铁轨道岔擦得干干净净,但是他徒弟接班时就不擦,道岔看着全是生锈的,不仅上班偷懒,还打牌喝酒,我爸爸就直言批评。后来他徒弟因为会来事爬升比他还快,升职后碰面时对曾经的师傅理都不理,私底下说我爸“以为他自己有多停当(牛皮)一样”,所幸火车站站长是他战友,一个敢上班时在办公室里嫖的人,看在同学加战友的面子保护他,劝他要多和大家“搞好关系”。一个有趣的对比是这个时代好多浙江人来江西讨生活,都是做像烧砖、挖矿一类很辛苦的活,我上一辈亲戚们都评价他们非常吃苦耐劳,诚实可靠。

我们家族在民国时期就已经在城市讨生活,我爷爷开诊所,外公当军队低级文官,听老人们讲以前旧事能感觉到以前的人压根就不单纯,他们只是信息不通,不敢,而不是不想。以前网上讽刺的 “工贵” 一词并没错的,我父母那批人就是歧视农民的,有没有进国企的差别把普通人分成了两个阶级。当然这里面还会有内部细分,省会城市和地级城市的等级再次细分,有城市小集体户口的农民后代和纯农民再次细分,这种等级和家庭背景绑定,比如我爸爸是地级市火车站上的铁路工长,他在小镇里被人羡慕,但是去了南昌市就要被人歧视,南昌市的亲戚喊我们做“乡下人”。社会实质上的阶级金字塔还是没变,我爸爸托关系只能给我在镇上找一个继承铁路工人的工作,司机、列检或者信道工,所以我妈后来让我去读大学。

等后面下岗潮来临,失业就不单纯是失业了,而是阶级滑落,像我妈工厂的领导和大家毕竟是多年邻居,不敢指定谁下岗(否则可能会被报复),只能对上对下两头摆烂,故意让厂子加速烂下去,意图等工厂完全自然停摆,发不出工资,职工们就会自己跑掉,这样可以曲线解决上边摊派的下岗指标。

实际上后来自寻出路的人个个都过得很好,我妈厂里有一对夫妻是双职工,以前过得很滋润,现在遇到失业了两人吓得要死,以为生活完蛋了,然后被生活逼着去做些小生意,没想到在农村找到了财路,以前农民总会大老远跑到市里来买酱油,而他们只需要把市里酱油拉到农村去卖就赚了第一桶金,他们在村口让人随便试酱油,还发誓如果是假货就咒我死全家,农民们从未见过这种 “服务上门” 又“惊爆眼球”的销售模式。赚到第一桶金后他们就办了个小作坊自己当老板,当然他们学会了做“便宜的酱油”,你懂我的意思的。

像我妈就去摆地摊卖书报杂志,起初不懂,亏惨了。另一个合伙人都退出了,她不服输,回到我爸爸的火车站摆摊,当时人们还歧视摆摊做生意的,有些乘客路过时故意用脚踢我妈的书,我妈经常为此和人吵架。偶然有一次,碰到一个陌生的买书男人嘲讽我妈说 “你这书也太贵了!你这种书只值得论斤卖!”,然后我妈又跟人家吵架,没想到他第二次坐火车又遇到了,他主动来道歉,然后笑着说 “我不骗你,我真的知道哪里可以进到便宜货”,我妈马上就客气起来,和他聊天问到了进货地址,那时候没有微信,我们一家人按着这张纸条子去南昌找这个地方,还真给找到了,真的是按斤卖,当然这全是盗版书,我妈就掺和着正版卖,有了这个货源后我们卖地摊书赚钱不少,能满足全家日常吃用开销。

他们下岗再就业然后发财的过程反映了一件事,“俗” 就是经济活力的本质,和治世理想都是反的。对于普通人来说,人生短暂,如果花钱得不到快乐那还不如把钱存起来以备风险,那就没有经济流通了。政治想直接管制企业,企图把生产、交易附会上伟大的事业,或者搞备战、风俗改造、文化升级等等现实都造成了经济停滞。

小时候,火车上常常有农民带着牛肉干、花生、瓜子等等包装零食上车去卖,如果乘警抓到了,一把夺走零食,当面扔车窗外去,连提篮也甩出去,以示惩戒。有一次刚好被我爸爸看到了,他沿铁路去追火车捡,东一包西一包地捡了一篮子带回家给我吃,我和爸爸吃得很开心,实际上这些牛肉干都是很好的,也没有谣传的那样可怕,说什么摆摊的都是卖假货吃不得。以当时对农民那个歧视程度,一个毫无靠山的农民敢卖假货给 “工贵”,可能当场要被打。

从普通市民角度来说,民营企业、民间交易虽然赤裸裸只为赚钱,但是因为他们缺乏背景、缺乏靠山所以有更好的服务态度和虚心改进精神,我认为他们在 “俗” 与“治理”之间是个很好的桥梁。政府不宜直接插手专业性很强的企业底层,其实做个投资方比较合适,或者保留核心国企与民营企业互相牵制,比如有某个民营企业不听话,可以扶持它的竞争对手,驱虎吞狼,没能力就被自然淘汰,这样就不会引发社会批评,还保存了社会自然的创造力。如果政府完全决定生产和交易的一切,那么历史可能会轮回,下面这张图一定是大家很熟悉的典型结果。

知乎用户 里见医疗中心 发表

民营企业以不到三年的平均寿命,给中国贡献了 50% 以上的税收。 自己想想没了这个东西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吧。

知乎用户 星空雨雾 发表

1953 年 - 1956 年,全国开展大面积的税务倒查检查,很多民营企业老板因为没钱补税或缴纳罚款或被抓,或自尽!史称 “三反五反”!

在三反五反之后,全国所有民营企业要么把资产抵给政府以当 “罚款”,剩下的也以 “公私合营” 的方式把经营权主动交给政府,1956 年,政府出台规定对公私合营中属于民营企业创始人的私股的赎买改行 “定息制度”,统一规定年息五厘(0.5%)。生产资料由政府统一调配使用,民营企业创始人除定息外,不再行使其他职权,并在劳动中逐步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966 年 9 月,定息年限期满,公私合营企业最后转变为公有制企业(国企)。

严格来说,56 年之后就已经算计划经济了,计划经济时期,我们大队二千多人,周围只有一个商店,商店里的所有商品都没有任何的统一标准(计划经济之前是有的!)

比如火柴,火柴头有大有小,有的几根沾在一起,有的火柴棍上没有火药,擦火的皮是贴上去的,用力大一点就破了,火柴没用完,擦火皮就没有了。

铅笔一边软,一边硬,用小刀削出来不均匀,有的还会开胶,抽芯。塑料凉鞋断底,让农民穿的话,基本一个月就报废了。

散装醋夏天起白沙,当着顾客的面,用纱网捞一下,照样卖。豆豉里面有死蛆虫。散装酱油、醋、酒桶里每年不淹死几个老鼠,就有点对不起人。

卫生纸是红色的糙纸,既不柔软也不结实,稍微用力就破了,就这还不是所有人能用得起,只有个别条件好的姑娘小媳妇才用,每家茅房里基本都有一堆碎砖烂瓦。

酒瓶是压铁盖子,没压紧的还会跑气,特难喝。食盐都是散装的,夏天的时候里面都是湿漉漉的,有时候还能在里面能找到小贝壳和石子。

糖块夏天不能买,发软,糖纸揭着特费劲,有时候干脆连纸一起吃。深褐色的泥巴糖吃着发酸,有时候还会碜牙,喝完糖水,碗底永远都有一层杂质。

那时候女孩子来例假普遍都用又黑又烂的破棉花,只有个别条件好的姑娘才能用上月经带,我们大便用瓦片刮,有时候用南瓜叶,奢侈的人用报纸,让人很羡慕。

66-76 年那会儿白炽灯泡很缺,荧光灯很贵买不起。所以有工厂打起再生灯泡的主意。把烧断灯丝的灯泡回收利用,在灯泡上钻个窟窿,重新上上钨丝,封上窟窿后,把抽气管封头打开,抽完真空后再熔封住,装上灯头,二次利用。

76 年之后,政府派了一个团队去欧洲国家考察,发现人家家里有车,有彩电冰箱,各种家具,吃得也不错,于是跟接待方说,我们要去看普通工人家,接待方说,这就是我们普通的工程师。当时还发现别人的厕纸都是压花的,拿回来给国内很多人猜,打死都不敢猜是擦屁股的纸。在意识到欧洲的普通工人都已经过得比我们的市长过得还好之后,很多人有了别的想法!

78 年,很多上山下乡的知青回到了城市,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国有企业无法一次性解决这么多人的就业问题。在巨大的内部压力下政府被迫开放个体经济!同时在这一年外资开始进入中国(他们带来了钱,设备,技术和就业岗位,由于当时的中国不具备消费能力(普通工人月薪 40 人民币左右,农村则还要低很多),所以外资进来后生产的产品主要是用于出口,但外资进来后带来的消费由于中国很多商品还在实行凭票供应制度,使得这部分消费能力无法得到释放,这就面临了一个问题,非民营经济基本上是按需供应商品,如果要满足 “外面的人” 的各种对商品的多样化和质量的要求,就需要改变目前的模式,于是在 84 年,中国的第一家民营企业诞生了!

知乎用户 林先生​​ 发表

不应该啊,疫情那个供给食品的乱象不是活生生演给你们看了吗?

有些人拥有权力,可以有无限多的供给,甚至菜烂在地上。但是大部分人都要用手机抢菜。你们不会觉得,这种情况是由于疫情导致的特殊情况吧?事实上这就是计划经济的常态,只不过如果现在中国搞计划经济,比苏联好那么一点就在于,不需要大雪天排队抢东西了。

当然也不一定,毕竟网络也可以计划一下,说不定连网络速度都可以分等级。

知乎用户 Tom 发表

有些人就是贱,市场经济下没本事做不了人上人,就大肆鼓吹计划经济多好多好,但是又不肯去光之国享受计划经济,说白了不就是想复辟旧制当人上人么?

知乎用户 小叶 发表

整个社会将成为一个管理处,成为一个劳动平等、报酬平等的工厂。

——列宁(1917)

在一个 gov 是唯一雇主的国 - 家里,反抗就等于慢慢地饿死。“不劳动者不得食”这个旧原则,已由 “不服从者不得食” 这个新原则所代替。

——托洛茨基(1937)

知乎用户 无业 发表

想起那个供销社里的标语了:“不得随意殴打顾客”

知乎用户 一个闲人 发表

这个问题中国人是不难回答的

咱们刚刚才做过大规模的社会实验

后果嘛

按照官方的原话:

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这句话

可不是闹着玩的

知乎用户 历史垃圾回收站 发表

看看东北就知道了。

民营经济发达的国家,经济都发达。还没有哪个国家靠官僚经济能发达的。

资本家发达的国家,老百姓也跟着有肉吃。没有了资本家,大概率只能吃草。

知乎用户 老大哥​ 发表

原作: 海边的西塞罗 | 侵删

“东德的研究者们正在庆祝——他们刚刚研发了世界上最大的一款微型计算机。”

这是上世纪 80 年代末,登载在西德报纸上的一则正经新闻报道的标题,虽然它看起来充满了黑色幽默。

![](data:image/svg+xml;utf8,)

这样一个国家,别说持续进行冷战对抗了,其经济也将远远被其对手甩开。

而事实上,到了苏联末期,这种征兆已经开始出现了。

1985 年,莫斯科科学计算机中心的工程师阿列克谢 · 帕基特诺夫在上班摸鱼期间发明了著名的电子游戏——俄罗斯方块。

该游戏经过匈牙利传到西方后一炮而红。

![](data:image/svg+xml;utf8,)

几年后,日本游戏公司任天堂和另一家英国游戏商展开了对该游戏版权的争夺,任天堂紧急派代表去莫斯科与帕基特诺夫谈判,想购买该游戏的版权。

可是当任天堂的谈判代表到达莫斯科后,他们吃惊的发现,与进行他们的并非帕基特诺夫本人,而是苏联安全局和商贸部的高级代表。这让本来就想来谈个游戏版权的日本人大吃一惊。

而严肃的苏联官员们在谈判中提了个郑重要求:这个游戏的版权、价格的问题好说,但能不能把你们游戏机制造技术转让,或者跟我们合作办个游戏机厂,让苏联人民也能玩上他们自己发明的俄罗斯方块?

这个提议看似非常合情合理,但任天堂最终还是拒绝了。

原因是,当时日本刚刚在一起非常严重的对苏技术泄露事件中挨了美国的敲打。日本东芝公司将四台民用数控机床以 35 亿美元的高价卖给了苏联。东芝当时觉得这没什么——这些技术在日本都是民用的么,你苏联人拿去用好了。

可是,这四台机床车出来的螺旋桨帮助苏联潜艇大大降低了航行中的噪音,以至于第二年,美国设在波罗的海的监听系统,就听不到苏联核潜艇从港口出航的声音了。

于是美国开始了紧急调查,最终以日本和东芝公司违反了西方对苏联进行技术管制的《巴黎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协定》为由,狠狠的罚了东芝一笔,并严重警告了日本政府,威胁将给予制裁。

此事之后,日本通产省紧急警告了所有日本企业,在与苏联的所有产业合作项目中都必须 “万分谨慎”。

眼见着东芝刚刚吃瘪,任天堂当然如履薄冰,于是干净利落的拒绝了苏联人联合办游戏机厂的提议:要加钱你们加钱好了。生产技术,我们不敢卖——哪怕就是做个游戏机。

是的,到了冷战末期,苏联与西方之间的技术实力差距就达到了这种可怕的地步——哪怕西方已经普及的民用数控机床,到了苏联依然有极为重要的军工价值。哪怕是任天堂生产的家用游戏机,西方依然怕苏联把里面的芯片等元件抠下来,反向研发一下,弄个改版安到导弹上去对自己进行威胁。

西方技术海洋中溅出的一滴水,对已经几乎被技术围堵困死的苏联来说,也如久旱逢甘霖般珍贵。

但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技术、尤其是涉及芯片制造的电子工业技术,它是一个人类二战以后才兴起的新行当,苏联既然有能力和美国进行冷战,甚至先于美国发射卫星、把加加林送上太空,为什么最终会在这项技术上被对方甩开如此大的差距呢?

须知,技术封锁这种事,在之前的人类历史上从来是搞不长久的,英国人当年还想阻止美国人赶上工业化浪潮呢,最后不是也没成么?

盗取英国先进纺织技术的 “美国工业之父” 理查德 · 阿克莱特

美国对苏联过于成功的技术围堵,在人类科技史上,算得上是蝎子拉屎——独一份了。

那么,美国人是怎么成功的?苏联人又是怎么失败的呢?

梳理历史我们会发现,这关乎苏联机制中存在太多致命的 bug。

2

说起来,美国人想在科技上对苏联的卡脖子,这本来是个伪命题——至少论电子产业,在起步之初,苏联当初是一点不虚的——甚至一度比美国领先了那么一点点。

1946 年的 2 月 14 日情人节,这是一个人类计算机史上开天辟地的日子。这一天,世界第一台通用计算机(埃尼阿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被组装完成。这台最初的计算机重达 30 吨、占地面积 170 平米,一共用了 18000 个电子管,且每分钟只能执行 5000 次运算,运算能力远远低于你现在手上拿的这部手机。

但这台机器的耗电量相当惊人,据说它开机的时候,半个费城的居民都会知道——因为他们家里的电灯泡会同时发暗。

但埃尼阿克的军用效果放在当时是非常显著的,可以让美军计算一条炮弹弹道的时间,从 20 多分钟缩短到 30 秒,还能用来计算核武器的爆炸范围。于是美国政府才愿意拨款投钱,研发这个 “秘密武器”。

但我们知道,在冷战初期,美英的高层知识精英大多是左派、同情苏联的,核弹技术都被偷去了,计算机的秘密当然也保不住。

于是苏联高层很快就意识到了这台机器的革命性。在慈宗斯大林的亲自关怀下,苏联很快将计算机设为其重点研发的项目,全苏联两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苏联二战后在东欧的一堆卫星国,都开始憋足了劲儿向着这个方向攻坚。英美大学里同情苏联的教授们,则不停的将相关这些技术传递给他们的精神祖国苏维埃。

于是,到了 1950 年,苏联搞出了自己的第一台通用计算机 MESM,用 6000 个电子管,做到每分钟约 3000 次运算。算力稍弱,但效率比埃尼阿克高多了,而且还不容易出故障。

而紧接着,抉择的难题也同时摆在了美苏面前——想要提高计算机的效率,必须抛弃笨拙的电子管,采用新的晶体管,那这个事儿要不要做呢?

1947 年 12 月,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三名物理学家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利用一块锗晶体实现了对微弱电流的放大,宣告了晶体管的诞生。9 年后,这三人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就在同一年,苏联物理学家克拉斯洛夫和其研究生苏珊娜 · 玛多延,也在基辅一个秘密研究所里搞了相似的实验。并在第二年发表了研究成果,此事后来还引发了那一届诺贝尔奖是否公平的争议。

也就是说,在晶体管诞生之初,美苏同时摸到了晶体管计算机的门槛。由于苏联的研发人员更加集中、且得到了政府的重点拨款,甚至苏联一度领先了半个身位。

但问题很快来了,苏联人在进一步的试验中发现,晶体管和后来其组成的集成电路并不是他们想要的 “秘密武器”。

因为当时苏联的所有军工项目研发都围绕未来设想中的 “核大战” 展开,而晶体管在核爆产生的电子脉冲面前几乎毫无招架之力,被永久性烧毁的可能性很大。于是苏联据此认为,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并不适合核战争,想要在核战中用上电脑,可能还是要用电子管。

1958 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听取过了相关实验报告后就做了一个指示:" 真空电子管在核电磁脉冲下的生存性能比晶体管要强,苏联以后不要搞晶体管,集中力量搞电子管小型化。“

实事求是的讲,虽然赫鲁晓夫是乌克兰草原上放猪出身的,但在苏联领导人当中,他算是相当尊重知识分子群体的。

但跟在全苏联推广种玉米一样,放弃晶体管,研究电子管小型化,这个决定并非赫式一人的独断,而是听了专家们意见的,或者说,是当时苏联大部分从事这行的科研人员的普遍共识。

但问题就在于,苏联专家们达成这种普遍共识是有其私心的。

因为在整个 20 世纪 50 年代,苏联都在利用国家力量催熟电子管产业,数十个工厂、研究所开工,成百上千的研究人员、工程师、工人指着生产这种长得很像小灯泡的玩意儿养家糊口。这个时候,你若是一个苏联科学家,坚持告诉领导 “电子管已经过时了,要搞晶体管”。那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科研所的同事、给你发工资的领导,以及与科研所合作的工厂的上千工人、工程师、厂长…… 他们都可能因为这个重要项目下马而失业、调岗。

这个时候即便你知道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你敢说实话么?你肯定不敢。

不是有那么句话么?如果让 19 世纪末伦敦大街上拉车的马来投票,那汽车这种玩意儿,压根不会产生。

当时的苏联科学家 - 工程师共同体,就产生了这样一种困局——电子管小型化虽然是个死胡同,但这是一个大家都能保住铁饭碗的死胡同。

既然如此,那就朝着死胡同里奔呗——反正花钱的是国家。

3

有趣的是,“要电子管不要晶体管” 这个认识,当时美国的很多官方科研人员也想坚持,毕竟心态都是一样的——但幸运的是,无论他们还是他们所能影响的美国政府,都在这件事上说了不算。

谁能说了算?市场。

是的,在电子工业的发展上,美国与苏联的最大区别,是苏联的研发始终是以国家力量主动推动的,而美国则是以市场为导向自由生长的。

美国的消费者可不会想什么 “一旦爆发核战,晶体管用不上,大家要为了跟苏联人博弈支持电子管发展” 这种劳什子,他们看的就是眼前——晶体管和电子管,哪个轻便好用我用哪个呗!

1954 年,世界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 Regency TR-1(丽晶 TR-1)在美国上世了。

这台收音机据称是婴儿潮一代美国人的集体回忆。晶体管的小巧灵便,让这台收音机从过去的大家伙迅速缩小为了 “掌中宝”,富裕的美国人没有谁能抵挡拥有一台晶体管收音机的诱惑。于是虽然丽晶 TR-1 售价高达 50 美元,但上市第一年就卖了 10 万台——美国人当年对丽晶的热捧,跟现在全球对苹果手机的热捧很相似。

而市场销量的暴增,很快就对研发产生了 “正回馈”,尝到甜头的商家愿意出高价支持学者搞晶体管研发。那些不愿意在守旧的半官方研究所里混日子的有志研究者成批出走,投身更新锐的晶体管研究。

于是那个时代美国不断发生类似 " 仙童八叛逆 " 的事件,电子研究的旧模式在市场商业竞争的刺激下被不断地颠覆、加速革新。

为半导体革命而出走的 “仙童八叛逆”

在苏联科学家、工程师被体制锁死,天天打卡上班,耗费着这个国家最聪明的大脑,“奉旨研发” 着没有出路的小型化电子管的时候,他们的美国同行们在频繁的跳槽,不断提出新思路,革新产业。

美国的电子产业开始发力,逐渐加速甩开苏联的竞争者。

当然大多数苏联研究者可能也不在乎这个,研究人员在那个年代的苏联工资体系评级中都很高,搞好跟同事尤其是研究所领导的关系,能每月领到工资不就行了么?

与敏锐的美国市场相比,苏联规划委员会虽然是迟钝的,但也不是全瞎。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越战中的美军将他们之前安在收音机上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用在他们的 F-4 鬼怪战斗机和 AGM-12 小斗犬导弹上。

苏联军情报部门在得到这些战争机器的实测数据后——用今天营销号最常用的说法——直接 “吓尿了”。军方开始质问苏联国内研发机构:这些年你们都搞了些什么?为什么美国战斗机、导弹有这些我们看不懂的黑科技。

于是苏联的电子研发在差距已经很明显的情况下,终于完成了一次艰难的转向,承认了晶体管的先进性,放弃了已经进入死胡同的电子管小型化尝试。

此时," 穗宗 “赫鲁晓夫已经下台了,” 勋宗 " 勃列日涅夫上位,这位新领导急于看到苏联能在电子产业上赶超美国。于是下了死命令,要求苏联加速电子产业的研发,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但必须在十年内赶上美国。

但这个命令,随后在苏联电子行业内,引发了另一些更让人匪夷所思的问题——比如半公开的科研造假和徒劳无益的 “杂技式科研”。

4

由于之前的方向的错误,苏联的电子技术理论和生产工艺到 60 年代已经与西方脱节了,虽然上层有令,但这个鸿沟无法立刻被填补。于是各苏联研究院为了多快好省的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开始走捷径,仿造、剽窃甚至直接照抄美国同样的芯片设计。

在整个 70 年代,基本上因特尔、IMB、得州仪器等美国电子厂商出一个什么样的芯片、电子产品设计,你就能够在同时代的苏联找到一个类似的仿制品。

甚至有时候,不同研究院之间,甚至还会为谁先山寨了美国同行的产品、更有资格申报苏联相关科技创新奖项而打起来。

苏联当时的这些 “山寨芯片”,虽然还没有没脸没皮到拿砂纸直接把人家的商标擦掉,换上自己的,然后吹说是自主研发。但仍有一个致命的问题——美国当时的芯片研发,是在市场应用场景在场的情况下,反复修改,针对性的设计出的。设计图纸交给工厂以后就能保质保量的做出来,做出来就能安到相应的商品上卖出去。

可是苏联的仿制品,是无法享受这个 “正循环” 的。他们生产的芯片在实验室里能够达到与美国同行近似的质量,但一旦交付工厂批量生产,因为相关工艺达不到要求,质量和良品率都会大大下降。

更重要的是,生产出来的这些仿制品严重缺乏应用场景——美国的电子产业是一个接入其社会消费品生活的有机体,芯片造出来,安上相应的电脑、电视、微波炉、助听器是可以直接卖钱的。民众消费能力也能为其研发买单。

可是同时代的苏联民众由于消费力不足,市场的缺失。芯片批量生产出来,根本无法到民用市场上去卖钱。

于是苏联的工业规划部门只能为这些山寨芯片强行安排一种应用场景——军工。

是的,七十年代苏联军备的急速膨胀,某种角度上说,就是这种本末倒置的结果——为了不在各产业技术研发领域被美国人甩开,苏联研究或仿制,山寨了大量的高技术产品,可是由于这些产品在苏联没有民用市场可以消化,为了让研发和生产它们的钱花得值,于是规划部门不得不更大规模的生产与其配套的军火。

“买个鼠标垫,想为它配个电脑” 这在今天是个笑话,但 “造了一颗芯片,需要为它配个导弹”,“造了一台发动机,需要为它配个坦克、飞机”,这在当时的苏联却是个实景。

这些军工产品虽然不能卖钱,但却可以由国家出钱买单,于是相关产业链的工人、研发部门的研究员们,也就都不至于丢饭碗了。

知乎用户 鑫哥说 发表

回到改开前,

用总设计师的话,

“都快被开除球籍了”。

知乎用户 一个人参果 发表

我是乐见这些仇视民营企业的左棍们体验一下国家没有民营企业是啥后果的

反正我是随时打算润,我就看看左棍们用粮票油票布票爽不爽,下乡跟农民抢饭吃被农民打爽不爽

估计他们老爽了

知乎用户 超级大蒜 发表

我小时候我妈从供销社买的铅笔质量不对,应该比 6b 还软,木头糟烂。

我妈说认了吧,不敢去供销社退换。

知乎用户 拉普达​​ 发表

计划经济是怎么样的?我就举个很小的例子吧:你连卖猪肉的,都要搞关系,攀亲戚、递烟、说好话。

凭一斤的肉票,他可以称一斤骨头给你,也可以称一斤肉给你,就看你和他关系怎么样。

你要是和他不对付了,你这辈子只能啃骨头了。就只有他可以卖,别无分号。

所以,怀念没有民企的日子,就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关系硬不硬,有没有个区长父亲。如果疫情期间你连单元楼都下不去,那计划经济时期你大概率也是个啃骨头的。

知乎用户 司马北 发表

我爸的好朋友是供销社南北货里卖猪肉的,

当年可是本街道红极一时的大人物,

比本地现在那些亿万富翁牛批多了。

知乎用户 溪山永存​​ 发表

把你在淘宝上对客服说过的话,对商家做过的事对国营饭店、厂内商店在做一遍。你很快就能从正反两面辩证理解 “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做主” 的含义了。

知乎用户 故园海棠 发表

中国的企业资产中,国有企业占有 60.4%,民营企业仅占有 39.6%,但是这些民营企业拿着国企一半的社会融资,顶着国企强大的垄断压力(一半左右的行业和几乎全部的高利润行业民企无法进入或极难进入,包括金融、烟草、能源、交通等),在全社会对民营企业的抵制和批评声中交了两倍于国企的税,提供了八倍于国企的就业岗位。如果没有这些民营企业,你觉得社会还能运转的下去吗?

(资料来源:火星数据研究所)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经济活动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国企在企业行列里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国企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有些人喜欢无脑鼓吹国企的,说只有国企有社会担当、愿意亏本经营让利于民的,国企之所以愿意在民生领域亏本经营,不是因为心善,而是因为关乎国计民生,政府有硬性规定。国家命令了每个村子必须通电,所以电网才不得不去修那些亏本的供电线、国家命令了西藏必须通铁路,所以国铁才不得不去修每年维护费远高于利润的青藏铁路。如果没有这些强制性的行政命令,很多国企会像广电一样用垄断地位大肆搜刮直到把自己玩死。

知乎用户 劳保非保 发表

我会失业。

不知道鼓吹国企的佐佐们现在在哪上班。

别告诉我可以去国企上班,东大的民企提供了 70% 的岗位,把民营都关了,国企能把这 70% 招进去?

知乎用户 老伙伴卢比 发表

朝鲜就是啊!

不喜欢民营企业的赶紧去!

知乎用户 鹰之宏图 发表

现成就有个案例,来!大家目光看向辽宁边上的那个半岛的北面,那里有全世界唯一没有一家民企存在的国家,你觉得那里怎么样?

知乎用户 愤怒的牛顿 发表

都已经在文明社会了,民营企业和官僚企业孰轻孰重,无需太多讨论。

改革开放为什么能成功?如果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就要把剩下所有的官僚企业全部改革了。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体制已经感受到自由经济对权利的冲击,如果继续改革开放,就会把自己给改革了,所以接下去我们不谈改革了,要谈思想建设

知乎用户 凉鱼先生 发表

这个问题其实等价于

“如果一家企业掌握了整个国家,并永久剥夺了其他企业经营的权利会是什么后果”

知乎用户 吃瓜群众 发表

基于公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基本生产和生活资料。

(银行、土地、水、电、油、通讯、路……)

私企运营必须支付这些使用费用给公企。

也就是说,公企是垄断寄生阶层。

可不是公企生产效率高创造价值多。

公企之所以福利好待遇高,人人想进,这是本质原因。

公企为了保持现有福利,只能养 0.4 亿人员工。(人多了福利待遇就下来了)

如果私企跨了,靠垄断才能生存的公企就没人养了,明白这个逻辑吧?

而且,私企容纳的大量工人,成为失业人群(大概六七亿)无处可去。

…… 什么后果你想去吧。

不然你以为当年招商引资改开是为了啥?

是因为嫌钱多扎手,上杆子请全世界的资本家来分钱的吗?

知乎用户 Clarence 发表

国企拿了整个经济蛋糕的大头,但是只提供了小部分就业,没有民企提供就业维持稳定的话,剩下那年轻气壮的大几亿人口吃不上饭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晚上就可以变天。

知乎用户 MementoMori 发表

有些人吧,看到身边别人桌上满桌的鱼肉,低头看看自己吃的肉末白米饭,连忙向老爷们感叹:“还是当年大家一起吃观音土好啊!”

如此孝心,老爷们真心欢喜啊。虽然不管奴才吃啥老爷们都是顿顿山珍海味,但谁会在乎每顿餐桌上再多来两条大龙虾呢?

知乎用户 1th22mEsay 发表

如果不是改革开放,我家仍然困守农村的八分田地一辈子吃不饱。改革开放以来,所有的人物质极大丰富,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

如今才刚刚过了四十年,就有温哥余孽出来反攻倒算了。

知乎用户 吾爱我党 发表

买袋白糖,都得找关系,还得送礼。

知乎用户 火凤凰​ 发表

改革开放前售货员是个很好的工作,如果民营企业消失了,这个工作立刻就金贵起来了,不是博士学历都应聘不上,这个岗位后面还有一个强大的支持,一行标语写着"不许打骂顾客"

知乎用户 柴可夫斯基 12138 发表

2022 年上海疫情期间,我负责给单位开皮卡。

就是每天去郊区的集贸市场买菜,要穿着隔离衣,拿着市里的通行证。

因为这个差事,单位里的很多大领导,见了我都满脸堆笑。

单位所有的人,都有求于我。。。。,从大姑娘到小媳妇。


上海封城,让我见识了计划经济的伟大!

知乎用户 梧桐山下的小草 发表

任何国家都有国企和民企。

当然朝鲜除外。朝鲜没有民企。

我们是公有制国家,以国营企业为主,国企不赚钱的让民企干。

资本主义国家是私有制,国不能与民争利,民企不愿意干的让国企干。

这就是区别。

知乎用户 yangentao 发表

问一下自己的爷爷奶奶, 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人们从什么时候开始能吃饱饭了.

49-92 年之间, 看看历史, 经历了哪些运动.

58-61 年之间, 风调雨顺的请款下, 饿死了多少人.

知乎用户 逗你玩 发表

朝鲜就是一个活例子,自己去体会…

知乎用户 冰果 0412 发表

粮有粮票,布有布票,就连天然化肥也有票。

知乎用户 八 O 级​​ 发表

如果你家里有 40 后,50 后以及 60 年代前期出生的长辈、兄弟姐妹等,你与他们促膝谈上两夜三夜,便了然一切了。

或者,你到孔夫子等旧书网上多购几本记述 “大跃进”、“十年” 等方面的著作,静下心来,深读两遍三遍,你便也了然了。

知乎用户 乡巴林 发表

看看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就知道了

知乎用户 周公子别墅这边走 发表

不用假如

看看邻国不就好了吗?

知乎用户 水火风华​ 发表

哪个汉奸卖国贼,1450,16 亿,来否认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论证?

知乎用户 青山布衣​​ 发表

一图胜千言


知乎用户 暗电刘 发表

马上崩,苏联可以吸血华约小国,朝鲜可以要饭,中国这两样都行不通

知乎用户 Lee 李 发表

00 后应该能赶上这波吧,重过祖辈青葱岁月。

知乎用户 赛普汀泰伯 发表

历史上又不是没搞过:

集中管理,统一核算,把原来分散灵活,方便群众的优点搞掉了。

据当时的一些典型调查,石家庄市将 88 个小组合并为 33 个大社,其中人数最多的一个社,社员达到 1400 余人。广东省有的综合社包括 14 个行业,有的跨地区社纵横达 60 华里。四川省眉山县五金社把 13 个乡的铁匠炉、制秤的、修自行车的、修钟表的多种行业的从业人员包容在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管理,发一次工资财务人员要骑着自行车跑七天。上海修理自行车的原有 1808 个服务点,改造高潮一开始,就撤并了 450 个。沈阳市北市区原有 103 户裁缝师傅,就近为居民服务,改造后合并成一个缝纫合作社,只设 10 个门市部。走乡串村修锅补盆焊洋铁壶的小炉匠、修理雨伞的、理发的、磨剪子磨刀的、修鞋的等等,全没有了。

最终搞出了三个结果:

第一、 国家背了个大包袱,大约有 510 万个给国家纳税的私营业者,变成了每月由国家发给工资的工人。国家给予他们铁饭碗,但这个铁饭碗小得很,并不能保证他们丰衣足食,所以他们并不感谢政府。

第二、 劳动生产率降低,社员收入减少。改造前找个体裁缝做件衣服一个星期取活,就近服务,居民称便。成立了缝纫合作社,做件衣服要跑好远的路,一两个月也做不出来。老太太家里水壶漏了,十里八里找不到焊的地方,群众多有烦言。由于并社撤点,活收得少了,社的收入下降,社员的收入也跟着下降。从 1956 年 8 月份起,北京、天津、上海陆续发生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社员要求退社的现象。10 月 20 日,手工业管理局给中共中央报告说:“合作化以后,约有 20% 左右社员的收入,比入社前有所减少,合作组织的劳保福利也比较差多数社员的疾病医疗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第三、 传统名牌产品逐渐退化。改造的结果,原来的师徒关系破坏了,徒弟成了共青团员领导改造师傅,师徒的一些行规也被当成 “陈规陋习” 给改掉了,师傅和徒弟拿一样的工资,这样谁还带徒弟?无锡的惠山泥人是世界著名的工艺品。有一个传统产品 “阿福”,是一个笑呵呵的胖娃娃。改造以后,惠山的“阿福” 不乐了。不笑的娃娃没人买。青年工人很用心,娃娃就是不乐,老出废品。公方代表给老师傅做工作,给老师傅落实政策,改善待遇,要求老师傅把绝活往下传,老师傅把徒弟捏的娃娃接过来,用手轻轻托一下下巴,娃娃就乐了。你政策不对头,他这一手就不传。

资产阶级并不是天生的罪人和坏蛋。他们是人群中最勤劳、最能干、最精明、最优秀的一部分。资产阶级争得自己的阶级统治地位还不到一百年,它所造成的生产力却比过去世世代代总共造成的生产力还要大,还要多。他们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方式,是机械化大生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它最积极地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资产阶级被消灭了,先进生产力也随着被消灭了。带给社会(包括工人阶级)的是永远的贫穷落后,永远的票证经济。

一种以排斥先进生产力为特征的制度,无论以什么堂皇的名义,都是没有前途的。

知乎用户 咸鱼 发表

那就只有国营企业了

当年,国营企业,亏损了,政府会换人,然后,指令金融机构给企业输血。

企业被各种关系户吸血,然后,接着亏损。

最后,窟窿太大,政府怎么也救不活,工人没有工资,然后开始到市政府讨说法。

———

还是说历史, 打土豪分田地, 土豪地主 都 被消灭了, 之后呢? 苦一苦 农民.

知乎用户 茶包​​ 发表

不要以为现在有国营百货,里面卖着 LV, 零食,饮料,还比外面便宜一点,就觉得这些都是国营百货里长出来的。

人家国营这么卖那是因为外头有私营百货。

如果没了私营企业。

你能不能想象夏天到了,

你走路上想买一瓶冰可乐,结果人家告诉你没货了。

然后出门有人问你 “要可乐吗?我这有,不贵,价格翻五倍。”

这就是没有民营企业的时代。

知乎用户 探险精灵​ 发表

问问经历过前三十年的人就知道了,你无意得罪国营商店的售货员,或者售货员看你不顺眼,啥都买不到。甚至有长期吃不饱的学霸不敢考大学,求爷爷告奶奶也要去国营商店当售货员的荒唐事。

知乎用户 leili6777​​ 发表

没有民营企业的日子,离的不远,也就是 40 年前吧。60 岁以上的人,要么是国营企业职工,要么是农民,要么是盲流。

那个年代,不像今天,是全产业链产能过剩。而是全产业链短缺,全面管制。

农民下地要听钟声,工人上班要听广播。出远门要有介绍信,没有的就是盲流,寸步难行。

做衣服要布票,吃饭要粮票 + 油票 + 肉票。自行车要车票,电视机要机票。

坐飞机要县级以上行政事业企业开出的单位介绍信,否则没资格坐。

全体国营的日子,作为普通一般人,应该是不错的。撑不死但也饿不着,上不去却也下不来。那个时代,主要的负能量就是 “歪风邪气”,凡事都必须 “走后门。”

工人,农民主打一个 “干多干少都一样”。干部 24 级工资,工人八级工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工人们思考的就是在尽可能轻松的情况下,拿到那些死工资。

知乎用户 矿工小熊 发表

1956 年全面完成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同年正式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的概念。

知乎用户 trisoil 发表

后果 物资短缺。

70 年代中期,过年的时候,国家配给年货,每家每户有 5 样,一斤红枣,一斤红豆,一斤粉丝,二两金针木耳,还有一样我忘了。

这些东西都只有过年才能买到,这是在上海,全国最发达的城市。

其中金针木耳最稀奇,也就是黄花菜加木耳,才二两,而且大部分是黄花菜,要排队排在最前面才能买得到,因为大部分都被营业员分掉了。

买这些东西的都是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我们家每次都是我去买,所以我还记得。

要订一瓶牛奶需要医生开证明。牛奶公司每天会送上门。你要自己做一个小木箱,钉在楼下墙上,每天清晨天不亮,牛奶公司的人,就会把牛奶放在你的小木箱里面。玻璃瓶装的,瓶口有一个硬纸盖,外面再包一张纸,用上过蜡的细线系上。早上在被窝里可以听到外面叮叮当当玻璃瓶碰撞的声音,那是在送牛奶。然而很难订到,吃一杯牛奶都困难。

那个时候,如果你去了外地回来,人们见面问候包括:” 无锡的供应怎么样?“,这样的话,哈哈。上海已经算好的了。我的朋友,温州的,告诉我从小吃的是红薯,好一点的是红薯拌饭,说到这些都要流泪。

哎,怎么说都是改革开放好。现在多好啊,什么都有,随时随地都买得到。超市里真正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记得以前的时候买个蔬菜,早上 3,4 点就起床,等着菜场开门,一开门,大家一窝蜂往里面冲。吃个菜而已,搞得这样。

所以要我说那个时代好,那个时候的领导多么伟大,我是说不出来的。

知乎用户 北山羊 发表

后果就是像七十年代一样,买块豆腐都要凭票。

知乎用户 眯眯熊 发表

国企重工业亏钱,轻工业亏钱,只能从农业和资源上榨取利润,中国资源少,不能像苏联那样靠卖石油输血,只能靠压榨 80% 的农民养 20% 的工人。搞机械化农业?别逗了,美国农业没补贴全的亏死。全是国企的话,得回到 20% 城市化率才行,真养不起国企老爷们。

知乎用户 宋高宗赵构 发表

鼓吹不要民营企业的左棍就应该生活在朝鲜和大洋国。左棍的存在只会阻碍国家的发展。左棍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毒瘤。祝所有网左们都能投胎到大洋国这种国家,因为他们心目中的天堂不就是 1984 吗,最好能让网左体验一下大洋国中的酷刑。

知乎用户 无法无天​ 发表

如果你家没有过硬的关系,你们家的生活就会无比的悲惨。

你们家妇女即使去出卖肉体,都不值钱。

很多人不懂,觉得国企比民企的贡献大,觉得民企没有良心。各位想过没有,国企真的创造财富吗?垄断经营,拿着全民的钱,只有少部分人享福,一点红利都没有给你们。

知乎用户 那个男人来啦 发表

别猜了,会回去的,这点敏感度都没有你还在中国混什么

知乎用户 王建江 发表

1955 年完成公私合营后,直到 1978 年,几乎没有民营企业。

知乎用户 诸葛北 发表

民营企业打工族到时候卖儿卖女给体制内的贵族呗,并不是没了民营企业你就能成为公务员,而是因为你成不了公务员进不了国企才能在民营企业赚点饿不死的钱。。

很多在民企打工的有个误解,就是他们总觉得是民企老板们阻碍了他们去当公务员,阻碍了他们去当官,阻碍了他们进烟草,电力公司,石油石化公司。

实际仅仅是因为他们进不去,所以只能进富士康打螺丝,去送外卖,去进小厂赚 3000。

不是因为你在民企上班,所以你不是富二代。而是你如果是富二代你就不会去民企上班。

有些人没有逻辑性,喜欢 YY,就是看问题总是本末倒置,把果当成了因,把因当成了果。

盼着民营企业消失的大多数都是在民营企业打工的牛马,他们不满民营企业是因为待遇相较国企公务员有较大差距,但是,问题在于民企老板没有人拦着他们进国企当公务员啊!正是因为他们进不了体制,因为没能力考,然后家庭没关系没路子,然后他们又无法独立创业生存,所以只能为了生活进民企混口饭吃。

所以结果会怎样?这些盼着消失的人最后一点尊严也即将消失呗,毕竟不吃饭,人真的会饿死的。你没了收入,还有什么尊严可以谈?你在这个世上生存的唯一出路都断了,除了出卖尊严可能有机会求活,还有什么出路?

热知识,真复辟了,你们也成不了工贵,实际你幻想着的工贵现在依然是工贵,你会成为盲流,如果家里还有两亩地,就成为地道老农。

我记得,十几年前,这里的人口比例还是 1 亿还是 2 亿城镇人口,剩下 12 亿还是 11 亿农村人口。。。那些老农们为啥不做城市人进国营厂是没你们聪明不知道工贵香吗?你为啥不进烟草?不考公务员当大官,不知道烟草香吗?干嘛傻傻的进小私企拧螺丝?是因为不喜欢烟草的气味吗?还是因为生性爱自由不喜欢体制嗯约束?

体制内旱涝保收,站着不腰疼说出这种风凉话还无可厚非,家里也就两亩薄田的甚至连田地都没有的,盼着这玩意真的是人类物种多样性的再次显现。

当年工贵只有人口二十分之一都不到,你如果现在是前十分之一,你压根不会提这种问题,如果你是末尾十分之五,就别做梦了!你的智商情商水平以及家庭背景的路子,不足以支持你成为工贵。

还有盼着复辟的,想一想你自己家庭有没有什么背景,背景能力如何,自己是不是长袖善舞,非常善于借鉴人脉?如果不是你凭啥提升为人上人?靠能力?

周公子有句不好听的实话:怕你会读书?是龙盘着,是虎趴着。

任何金字塔型的大组织,能力远远没有人脉关系血统重要。你什么身份?你有 X 长的父亲?还是能勾搭上 X 长或者 X 长的儿子?人家凭啥给你面子把机会给你?YY 前先回家好好查查自己家里有什么长或者记之类的。。再看下他们肯不肯帮你,如果他们肯帮你,何必需要 YY?现在也能翻身做人上人。

人类物种多样性让一个三无人员产生了 YY 就翻身递进前 10% 的错觉,然后整天盼着把自己的饭碗给断了。。。真特么的搞笑。。。那么盼着回家种田,干嘛不现在就回去呢?何必等呢?

知乎用户 春日 发表

参照朝鲜,都是人民的。但人民有别。

知乎用户 VBETH 发表

在我国,私营企业是权贵阶层官僚阶层通过市场把权力变现成金钱或者后代财富的重要途径,也是权贵与官僚摆脱行政体系直接对经济施加影响,从而攫取政治资历的重要手段。

只要权贵与官僚仍把持我国,那么私营企业就绝不会消失。这帮人是不会把权力再龟缩到行政体系中的。体系中的权力是在体系中的位置规定的。人走茶凉,屁都不是。

知乎用户 放牛的王二小 发表

可以参照下现在的朝鲜,街上的超市便宜店都是国营的,售货员都是国企在编员工,他们的工作按部就班,没有新奇的商品种类,没有打折的商品,没有促销活动,你爱买不买。

在这样的国企工作,真的很爽;但由于缺乏市场活力,整个社会就像一潭死水。

知乎用户 轩少 666​​ 发表

你们不能一遍却批判 996,一遍却鼓吹私有化

知乎用户 侯少强律师​​ 发表

我提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如果没有民营企业,汉服复兴运动就永远也不可能成功。

因为官办企业永远不会给你做汉服,不会给你改良,不会给你推广,如果没有商业的运作,汉服最多也只能是一个极其小众的爱好圈子,绝无可能发展成现在的文化产业。

汉服复兴运动是民族主义同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深度合作的典范,汉服的复兴是民族主义的成功的同时也是商业的成功。

在此,我也想请各位皇汉们想一想,如果没有自由主义,没有市场经济,姥爷们的供销社会给我们做汉服么?被某些人群完全垄断把持的话语权的文化领域,会放出一点点自由给我们发展自己的民族服饰吗?(想想辫子戏)

请想一想在左壬手里,民族文化到底是发展了还是灭失了?而在自由的市场经济里,民族文化到底是发展了还是灭失了?到底是资本家的抖音 tiktok 对民族文化的推广强?还是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第三国际对民族文化的推广强?

正如我反复强调的,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才是真正的盟友,双方之间没有真正的根本矛盾,所有的现有矛盾几乎都是被人为创造的。

而使汉民族这个过去 400 多年内受到各路牛鬼蛇神压迫的民族获得自由,应该是每一个自由主义者都必须毫不犹豫支持的。

知乎用户 大灰兔奶糖 发表

开个倒车试试不就知道了, 回到改革开放前,大家继续吃树皮呗。

另外有人说国企是承担责任的效率低,我可笑死了,低效率是整个社会在买单,你回到改革开放前继续低效率试试,毕竟是真的会扼死人的

知乎用户 莎鸥​​ 发表

有些民企实际上是国企,有些国企实际上是民企。

民营企业如果依法纳税,守法诚信,履行社会责任,遵守劳动法,善待员工,那么,他就是事实上的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如果靠着行政垄断,却年年亏损,年年要国家补贴。上下游一大堆小公司偷摸赚钱,背后都是领导亲戚小三。领导层官僚主义,底层员工往死里干。这就是事实上的私营企业。

没有民营企业只剩国有企业桂怎么样,关键是剩下的是什么样的国有企业。如果剩下的都是名为国企实为民企,那么历史上这样的国家后来怎么样了?

知乎用户 拿走属于我的​ 发表

当供应资源的人知道可以利用手中微小的权力的时候,你就感觉到了。

比如前几年的保安,比如前几年供应饭食的食堂工作人员。他们会管你!甚至斥责你!

知乎用户 螃蟹走猫步 发表

有权利的家伙享受着无尽的女人和金钱,没钱的牛马只能活活饿死

知乎用户 奇迹 发表

各路媒体夸老朱清正廉洁、褚时健经营有方、柳传志满门忠烈

敢说民营企业不好,不想在各大平台混了?

知乎用户 35 号庇护所​​​ 发表

灾难性的后果。

中国的民营企业一直以来以总企业资产占比不到 40%、社会融资获得量不到国企的 50% 的经营状态,提供了 8 倍于国企的岗位数量和 2 倍于国企的税收总额;以及 60% 以上的 GDP、70% 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

自 2015 年开始,国企和民企的税收贡献占比,开始 “分化”:民营企业持续走高、国企反而在 2015 年的 5 次降息、4 次降准的大背景下,税收贡献持续走低直到 2022 年突然反弹,2023 年再次下滑:

那是不是把民企的市场份额 / 赛道,通过公司股权结构改革引入大比例的国有资本,腾出来给国企那么国企性质下的 “混合所有制企业” 也能做好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国 / 民企管理机制不同、运营逻辑不同、考核体系更是天差地别。

现有的纯国有企业,或者国有资本占股比例较大的 - 至少超过 31%-“混合所有制” 企业,其经营思维,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逻辑完全一致:总量逻辑。就像总量视角和人均视角下,对宏观经济的解读能够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和看法。同样的,由于 “特色的管理模式”,其在运营成本、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洞察力和满足程度、企业管理精细度、甚至高管人员的财务廉洁程度和专业素养上,具有 “先天劣势”。

还有一个类似性质的所谓 “非盈利” 组织,其表现也如出一辙 – 高校。

所以,国有资本基本集中于能源 / 基础原材料 / 金融 / 医疗等民生必需的行业和领域,利用 “准入门槛” 的强制性,将民间资本和外资挡在外面。好处是经营稳定利润巨大,坏处是必然的没有担当起国际竞争、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的责任。这是事实。

同时,国内的民营企业的发展可持续性,一直以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 无法获取类似国字头系统因背靠国有金融系统而随时可以低成本、长周期的 “应急流动性支援”,以缓解眼下因市场需求萎缩带来的现金流减少甚至断裂,而导致的利润萎缩。

2. 和 1 对应的,必然日益上升的偿债压力。

3. 和 1 对应的,高企的原材料和成品库存,如何能尽快消化。社会面收入预期的下降,使得降价促销已成为常态,企业之间价格战烈度空前。企业迫切需要能够提升其需求侧的收入预期的宏观政策,以拉动消费个体的消费意愿,从而拉动内需。

4.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周期很长,并且难以产业化 / 商业化。为什么互联网商业生态在国内如此繁荣?就是因为可以快递迭代和转化,前期成本低廉。但国内互联网公司真正的科技创新成果有多少呢?偏向于原创还是基础应用?对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国家科技实力有多少具体意义?大家应该都明白。

知乎用户 晨风 发表

如果没有民营企业,那就全部是国企或者央企。真要是这样,没有关系、没有背景的普通人的处境将会更加悲惨。

因为他们既不能凭实力进民营企业找个泥饭碗,更不能靠关系进国企央企混个铁饭碗,最后要么老老实实地滚回农村种地,要么留在城市里成为没有固定工作的盲流。

盲流的时间久了,要么进了黑漆漆社团,成为某些人的白手套或者棍棒手,要么就步了法国人的后尘,在某日攻占巴士底狱,最终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知乎用户 5566​ 发表

全世界没有比中国资本家更无法无天的,都惯得天上去了

知乎用户 bigboss 发表

没有民营企业,都是公务员和国企,都是编制和身份的,那么:
1. 快递都是公务员,你得催 10 遍;
2. 饭店服务员都是国家干部,去饭店吃饭,得求着服务员。
3. 你没有工作,除非你考上了公务员。
4. 你找工作,得找各种关系,给领导送礼。
5. 你等了四五年,上级没有安排你工作。你想私下找个工作,属于违法犯罪。

你想找领导给你安排工作就是行贿受贿、你做生意就是投机倒把,你送外卖就是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知乎用户 冷夜 发表

光之国都顶不住了,一大半的人靠黑市生活。

知乎用户 世界​ 发表

又不是没有经历过,这才多少年就忘了?改革开放之前的几十年就没有民营企业,是什么后果问问 40、50、60 甚至 70 年代的人,他们都应该知道的。

知乎用户 甲鱼不是龟 发表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老板可以随时把你送进监狱,甚至随时处决你而不用承担任何后果,会怎么样?

知乎用户 火星宏观​​ 发表

内容提要:

其实民营企业面临的困境只是经济问题的表象,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匹配对经济造成的制约才是民营企业困境的根源。民营企业的困境与需求,一是公平竞争,二是依法行政,三是政策稳定!

昨天《近三月全国新成立国企超 1.1 万家,将对民营企业产生哪些影响?》一文中,反响较为热烈,全平台的读者留言超过千条,可见读者们其实对国企的扩张和民企的式微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更有读者发了某平台的话题关注度给我,希望我能谈谈当今的民营企业的困境与需求。

我仔细阅读了该话题下的所有作品,发现内容非常凌乱,基本不得要点。我认为,要聊明白这个事情,大家不妨先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某县只有十几万人,在深圳一家大型家具厂做了十几年木工的老何,留在老家的妻子生了龙凤胎,一儿一女。老何喜形于色,决定回家创业,一为照顾孩子,二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于是,老何 1997 年在这个县城的开发区租下一栋 3000 平方米的厂房,用 1% 的月息,从亲戚朋友和村里人手里借了两百多万,连同自己打工多年存在的六十多万,购买了生产设备,招聘请了工人,这个县里第一家民营家具厂,就算投产开工了!

何老板木工出身,自然身先士卒;打工十几年,自然和工人们处成了兄弟,劳资关系和睦;2000 年后各地大力推进城镇化,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民营企业也雨后春笋,对居家家具和办公家具需求旺盛。老何的家具厂生意兴隆,第五年就还清了所有借款,第二个五年,老何还在发展到一百多公里外的地级市,贷款四百多万在那里的开发区租了一栋厂房,开了家五千多平方米的家具厂。

2010 年左右,为了经营城市,各地都先后成立了各种名目的城投公司,当地土地管理部门注入土地,城投公司拿地抵押贷款,拿了钱拿一部分修桥铺路,拿一部分直接开发房地产。当地国有的、民营的房地产公司,起初做精装修商品房时,用老何的家具。后来市里的常务副市长在市府办公会上提出,单靠开发建房盈利无法按时偿还城投借款,城投公司、财政局、国资委要开拓经营,做大做强国有资本,可以利用土地、房产产业链,延伸做大国有企业。

于是,当地成立了国有家具厂,国有装修装饰公司,国有建材公司,国有绿化公司,国有物业管理公司。

老何租赁的厂房,市里、县里,每年厂房租金要支付两百多万;老何投资市里家具厂从银行贷款三百多万,年息 9.5%,借款利息要 30 万;每年的消防检查、安全检查、环保检查,还有各种名目的检查,吃喝招待费、礼品费、个别人的红包,一年也要一百多万;老何找各楼盘跑业务,要订单,中间不能言说的交际费,一年也要百来万。也就是说,家具的直接成本之外,老何每年还要支出四百到五百万。

市里新成立的国有家具厂,市府让开发区拿了一栋厂房入股 10%;财政给了一千万前期投资,买了全套设备还剩 300 多万;房管局和建设局召集全市房地产公司老板开了个会,告诉他们今后精装修家具都要交给国有家具厂。虽然不是法律,但你不给试试看;国有家具厂安排了市里几个二代做公司领导层,也没有哪家执法机构敢去检查;财政局还出面找当地的城商行和农商行,给国有家具厂各提供了 500 万的年息 5% 的低息贷款,财政局是他们最大的股东,哪敢不从?

国有家具厂开业了,订单自然不愁,他们合计账面上还有 1300 多万的现金,就算家具付款垫付三个月六个月,也只要三五百万,几个二代也聪明,打听到哪家民营建筑公司、地产公司差钱,就按月息 2% 借给他们周转赚利差。好家伙,第一年国有家具厂就盈利三百多万,常务副市长一看,财政局投一千万的这家国企,一年就挣了 30%。赶紧向市长书记表功,市长书记一看,还是国有企业有竞争力,发展经济还得靠国有企业,于是在来年的市委扩大会和人大会上,书记要求每个县都要学习如何通过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来推动经济超常规发展。

五年后,老何的两个家具厂彻底熄火了,银行起诉,法院判决后执行,老何两家家具厂合计六百多万的设备,最后被一家废品公司五十多万买走了,老何在市里县里的市值五百多万的五套房,拍卖了三百多万,优先支付了工人的工资社保,老何还欠银行一百多万。债务没有清偿完,失去了一切的老何,最后被法院加入了老赖黑名单,不仅银行卡被封,连微信支付宝都被冻结了,高铁飞机坐不了,老何什么都干不了了,彻底熄火了。

看完这个例子,大家看到了民营企业的问题所在吗?其实民营企业面临的困境只是经济问题的表象,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匹配对经济造成的制约才是民营企业困境的根源。

第一、需要公平竞争。

什么是公平竞争?只要与你同一个赛道里面有国企存在,就不会有公平竞争。因为国企从创办开始,就拥有了竞争优势。大伙谈到公平竞争,往往只想到一些招投标中对民企存在的不合理条款。但实际上,面对国企时,不公平体现在方方面面。国企的资金成本、土地成本、制度成本,方方面面,都拥有民企无法企及的优势。

要做的公平竞争,就需要回到朱总理当年国企改革时确定的,将关系到重大国计民生的行业,比如石油、电力、铁路、烟草等,交给国有企业,其他所有竞争性行业,国企都应该彻底退出,交给民营企业。

第二、需要依法行政。

例子里我谈的,执法机构遇到民营横着走,遇到国企绕着走。为什么?一是国企与他们一样也有行政级别,说不定哪天成为你领导;二是你检查国企,遇到问题,国企的分管领导和你的分管领导打个招呼就没事了;三是国企里的高层大多都有背景,你查他吃不了兜着走。而监管部门、执法部门作为市场经济的守护神,如果对待市场主体不能一碗水端平,哪有法治可言?哪有公平竞争可言?

第三、需要政策稳定!

我们谈到政策稳定,不要反复,不要烙烧饼,往往想到的是这几年教培行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不幸遭遇。其实,不仅仅如此。

政策稳定,不仅是对市场的监管政策需要稳定,宏观的经济政策,包括如何定位国企、民企的纲领性政策,都需要稳定。1980 年那一波改革,明确告诉全国人民和海外企业家,国企会退出竞争性行业。有了这样的明确预期,才有了外企、民企雨后春笋般的发展。

比如例子中的老何,如果知道今后他将面临与国企的直接竞争,他还会回乡投资创业吗?

【作者:徐三郎

知乎用户 画天涯 发表

50-70 年代不是经历过了吗?看看现在隔壁的金家就知道后果了。

知乎用户 星空 Love 碎颜 发表

你觉得他们搁这怀念的是计划经济吗?

是在怀念用竹片,碎瓦片擦辟谷吗?

过年才能吃得上的肉?

还是供销社售货员的拳头和辱骂?

企图开历史倒车的目的不是很明显吗?

属于是脑子烧坏了才会怀念这种生活

知乎用户 陈先生 发表

六七十年代时最受尊敬的职业有四个,俗称 “四轮驾驶员,肉铺销售,医学专家,军人英勇” 分别是开车的、卖肉的、看病的和当兵的。

长辈出了一位食品站生猪收购员,在当时属于公职人员,地位堪比公社机关干部。

主要负责对收购生猪进行主观评价:一等,二等,特等。以此给猪肉定价。

那时节人人都如饿鬼,瘦得像猴子。只有他们全家吃个脑满肠肥。

知乎用户 FarmKuo 发表

意味着就业率 100%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F8oLWn 发表

国家没有民营企业会有以下后果

一:会失去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会失去改善民生和解决就业的重要抓手.

三:会失去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

知乎用户 漫游者 发表

后果不好说,但 “不许打骂顾客” 应该是真的。

知乎用户 苍天已死 发表

不用假设,很快你就会看到了

知乎用户 william xiao 发表

评论里一叶障目,还停留在想象中,以为民企多厉害似的,百分之 99999 都是垃圾,重要的是人。起来的所谓民企也是国家扶持。

还好目前国家核心都控制在国企,不然完蛋。

扯国外,中国 14 亿人,5000 年历史,国外才几个年头。

知乎用户 XXXXXX​ 发表

哈哈哈。。才过去了多少年啊?

改革开放以前不都是这样子吗?

哈哈哈。。。运营号费点儿脑子吧。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ubhz 发表

看看隔壁的光之国,就明白了。

知乎用户 西村疯婆子 发表

后果就是品客们会陷入迷茫,明明已经彻底消灭了资本家咋日子更苦了?

知乎用户 张三丰 123​ 发表

改革开放前是什么样子,你不清楚?何必要问?

知乎用户 ding yi 发表

又不是没经历过!

知乎用户 西门灌 发表

会比现在好不少。

知乎用户 文谦 发表

实际上私有企业消亡,外企撤出是一盘大棋。

一早不就说了私有企业完成了历史使命,之前资本主义渗透我国,各种乱象频发,甚至有人开始叫嚷西方的公民社会。明眼人都知道这样的情况马上就会被强行终止了。

最疯狂的时候,还有私企老板甚至大放厥词,想改变国家金融命脉( ,☁);做个小小的老板而已,还妄想改变社会上层建筑,异想天开。私企有了太多话语权,早应该撤出了。但是一刀切肯定不行,瞬间让所有私企破产,社会经济要乱的;要逐步慢慢的让他们退出来,有序的让国企接替私企外企的业务。

现在私有企业大批消亡,外资加速退出,正是一盘大棋。所谓先立后破,慢慢消亡私企,让外企撤出,国企马上重新占据社会经济主导地位,这样和缓但坚定的方式让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国家。

很快大家日子就要好起来了,一起加油 。

知乎用户 solar yy 发表

有一个经典的 5678 论

我们可以把他扩展一下,345678

民营企业平均不到 3 年的寿命,占全国企业利润总额的不到 40%,贡献了超过 50% 的税收,60% 的直接间接投资,70% 的高新企业数量,80% 的就业。

知乎用户 昌哥红茶​ 发表

这个智商就不要回答问题了。

因为短缺而计划,不是因为计划而短缺。

当然,很多人的智商会认为是计划造成了短缺,民营企业造成了繁荣。

这个世界上没有计划、没有国企的国家有 100 多个,你看看阿根廷都吃不上牛肉,巴西都 60% 的人保证不了一天三顿。

阿根廷说要卖了所有的国有企业,你们移民去呀。

还有拿说什么计划经济时代权力变现的。

那个时候,县长和工人们住一起的,。

毛主席说过:让工人学生住楼房,干部住平房,可以解决 80% 的社会问题。(《毛主席教我当省委书记》一书。)

我小时候,县长就是和青年工人们住平房区,县长老婆给上门打扑克的工人们做饭做菜吃。

那个时候干部老实本分,跟群众住一起,天天被人盯着。

那个时候宪法规定有,贴大字报听过吗?

工人打厂长、群众打县长,这个风气直到 80 年代还有。

知乎用户 以辛德之名​ 发表

这个答案,其实现在很多高喊将企业全面国有化的人,问问自己的父辈就知道了。

几个关键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世界上,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严格,也是最不可思议的 “计划生育”。为了小孩有工作,自己在壮年的时候提前退休,以便被“顶替” 上班的离奇现象。

我们当今社会的腐败最早就是从知青回城开始的。很多 80 后可以去问问自己的父母,那是什么样的岁月,他们是不是愿意回去?

这并不是遥远的过去,只是故意要被遗忘的历史。“伤痕文学”,为什么被很多人强烈诋毁,被很多人抹黑,就是因为这是在翻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伤疤。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忘记历史,就会自食其果。现在的经济困境,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飘了,好了伤疤忘了疼。

我以前读张贤亮的《绿化树》时,是带着眼泪的。很感动,但我并不想有这种类似的体验。我相信现在也不会有人想再去体验。

我们民族有沉甸甸的历史。但我们现在却连 “清史” 都修不出。什么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现在连应该怎样正视历史都不会了。即使这个历史才刚刚过去。

这并不是什么假设的问题,也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民企在我们社会里是有原罪的。按照我们正统理论解释,资本是血淋淋的 是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血淋淋的。

这样的怪兽,或是怪物,你能接受吗?不应该被打倒吗?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还会要树立这样的认知?反正 “新农村” 已经准备好了,喜欢的可以再来一次“上山下乡”。

知乎用户 继续解封 发表

三大票证为例,

粮票:1955 年 8 月份使用,

1993 年废除,使用 38 年。

布票:1953 年使用,1983 年废除,使用 30 年。

肉票:60 年代初使用,1992 年废除,使用 32 年。

粮本儿是一个 64 开、骑马订、印制十分粗糙的小册子,这薄薄的几十个页码,关系着每个人的吃饭问题,每个月供应多少粮食,供应什么品种,都由粮本儿严格控制着。有钱想多买几斤大米吃,对不起,下个月再说。凭本儿供应,限量销售,大米白面、粗粮细粮都按比例分配。城市居民凭副食本购买油、盐、肉、蛋、麻酱等许多副食品。副食本每户一本,上面标明人口数,一个月内可以购买的副食数量是固定的,同时在副食本上记录你已经买的数量。副食本每年换发新的,如不慎丢失,这类副食就一年与你无关了……

知乎用户 徐飞 发表

团结少部分人,奴役大部分人,这就是国企。

知乎用户 猕猴桃 发表

其它所有的人,都会打成奴隶

知乎用户 黑化肥发灰会挥发 发表

不得打骂顾客这种旧事就不说了, 题主经历过 支付宝没铺开前的生活么?就是同城跨行取款要收手续费,同一银行跨市取款收收手续费,零钱存到银行基本没有利息的时候? 没有微信电话前,长途 + 漫游的超级贵的通话费。

这只是支付宝和微信的基本功能,纯免费。

知乎用户 axss1231 发表

就朝鲜古巴没私企吧,你挑个最好的比较呗

知乎用户 未名湖畔铁拳虎 发表

首先要知道民营企业的作用。当年之所以要搞民营企业,是说国企效率低,一个人的活三个人干。变成民营企业后,效率提高了,三个人的活一个人干。

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现在经济的困境,尤其是大量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因为民营企业太多,所以导致本来需要 10 个人的活,现在 3 个人就干了。员工被压榨的累垮累病,同时就业岗位大量减少。

要解决这个困境,就要大力发展国企,减少民营企业。因为国企里面一个人的事三个人干,所以本来民企一个岗位的活,变成国企后就会变成三个就业岗位。没有民营企业以后,就业岗位会大幅增加,不仅大学生会供不应求,就连四十岁五十岁本来找不到工作的中老年人,也会得到很多的就业机会。

就业好,经济就好,老百姓收入高而且稳定,生活当然就好。

当然,原先的民营企业老板,利益输送的官员可能会不大好,因为他们没法再压榨老百姓赚取暴利了。

顺便说一句,中国现在的所谓民企,其实是私企。因为民营企业的受益人应该是人民群众,现在的这些私企受益人是私人老板和官员,显然不能叫民营企业。在美国也是这么分的,中国的这些私企到了美国叫 private enterprise, 私企。美国的民企和私企分的很清的。

知乎用户 DelightG 发表

那只剩下一小部分父传子的国企工人贵族,

和 10 多亿去哪都要批条的种在地里的人,

以及墙上挂着不准打人的供销社。

10 多亿人一辈子不能出村,不能上高中大学,不能经商办厂,吃不饱饭只能吃番薯观音土

知乎用户 洛木 发表

民营企业和国企的最大区别,就是稳定性的区别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了生存的忧虑,那么必然会腐败,所以才有了反垄断法

国企的最大问题就是,破坏了这个规则,所以才产生了各种乱象

知乎用户 Phil​​ 发表

前三十年里,至少后二十年是没有像样的民营企业的。

结果经济什么后果?

知乎用户 江海寄余生 发表

隔壁主体思想国,不都直播给你看了么?

知乎用户 涵涵周周 发表

知乎果然自由派大本营 真伟大哈耶克

知乎用户 老喷不喷 发表

有些事情:

比如疫情的时候,貌似所有的民营医院都关门了,今天也还有民营医院呀,莆田系杠杠的,就是不知道知乎的用户去不去看病。

我估计如果铁路都交给民营企业,回家应该会比现在更便宜吧?就是不知道西部人民有没有火车坐,春运咋整就更不清楚了,市场经济吗,人太多就别回家。

另外,好像疫情的时候是不断电的吧?电网公司当时欠费也不断电,不知道民营企业做不做得到。

最后嘛,至于民营银行,啧啧,我记得许家印就掏空了一家银行,盛京银行吧,正儿八经恒大系银行,还有一个倒闭的银行叫啥来着?我希望你们都去那边存钱,不要存工农中建。

有没有民营企业不知道,但是没有国企,我觉得中国老百姓日子应该不会很好过。

不过其实我看大部分民营企业家,并不是很想创新呢,我看还是想做银行,卖烟草,收地租,搞房地产,创业创新是一种文化,和民企国企没啥关系。

知乎用户 Veni Vidi 发表

参照北朝鲜。

知乎用户 恢恢唔系歪姬 发表

后果啊,后果就是八九成的人都是农业户口啊。

国企经济占 GDP 的一半多,只解决了五千多万就业。

就算考虑上现在国企占的都是垄断行业,劳动密集型这种不赚钱的行业国企看不上的因素,把国企的经济占比扩展到 100%,顶多解决两个亿就业。

剩下的人没工作咋办?上山下乡呗,以前城市解决不了城市人的就业问题不都是这么干的嘛?

什么建设农村还真有人信,城市和农村哪个更需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不明白吗?从解放一直都是说要实现工业化,为啥还把城市人往农村送,还不明白吗?

知乎用户 我转转 发表

但凡读过两年历史书就知道,走极端,那条路都不行的,全国企和全私企,最终结果都是垄断 + 钱权交易。其实一切一切,就是权利没有被关到笼子里。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司马南为什么对民营经济如此狠毒?

收录于话题 #对世界的态度 171个 ** 将「明白知识」设置星标****★** ** 第一时间接收最新文章 ** 国企和民企,谁才是国家纳税的主力军? 按照常识,答案毫无疑问,是民企。 然而,司马南在11月22日发布的视频《宋方敏将军:警 …

十部民营经济促进法,比不上一个公正的调查和裁决

原创 BJ王明远 阜成门六号院 阜成门六号院 微信号 xihuamentalk 功能介绍 理性、中立、深刻、用事实说话 改革开放后,我国制订了很多促进社会公平的法律,比如《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保护法》、《残疾人保障法》,乃至经济上也为 …

风声|民营企业如何把“定心丸”吃到位?

近一段时期,在中央“三令五申”式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大政方针、提升民营企业信心、改善市场预期的权威信息指导下,结合2023年有望出现经济发展新局面的重大契机,和各地开始争前恐后“全力以赴拼经济”的社会氛围,我国民营企业界人士的心态有所趋稳, …

风声|民企发债不足3%,谁为中小民企活下去续口气

** 凤凰网原创**国资企业杠杆率一直高于非国资企业的负债率,但他们的融资能力反而强于民企,原因何在? 作者|聂日明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民营企业对经济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五六七八九”,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