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当同胞遭受非典威胁,上百同胞死于这个疫病时,我心急如焚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新华社消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1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后,于21日晚间在曼谷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同中外记者见面,并就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非典疫情、中国载人航天飞行、人民币汇率等问题回答记者的提问。

在回答“如何处理中国面临的贫富差距”的问题时,胡锦涛说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城乡面貌有了明显变化,人民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20多年前,中 国农村贫困人口有2.5亿,而到去年底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只有3000万人左右了。应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不可能每一项改革开放措施让13亿中国人都同时受益,可能一部分群众受益多一些,一部分群众受益少一些。但从总体上讲,多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是不断改善的。

胡锦涛强调,中国政府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始终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确立为奋斗目标。我们在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还要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来帮助困难群众,使他们的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为此,我们在农村加大了扶贫开发的力度,增加了国家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贫困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我们在城镇建立了全面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我们还加大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力度,使下岗失业人员能尽快找到岗位。总之,我们将把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落实。

在回答记者关于他担任中国国家主席以后感到最伤脑筋的事情是什么的问题时,胡锦涛坦率地说,那就是防治非典。他说:“当几千名同胞遭受非典威胁的时候,当上百名同胞死于这个疫病的时候,作为一名国家领导人,我心急如焚。如果不能有效遏制疫情,让其泛滥开来,甚至扩散到国际社会,那么我们作为中国的领导人,就对不起13亿中国人民,也对不起各国人民。”

胡锦涛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团结一致,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组织动员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依靠科学、抗击非典,终于有效遏制了疫情。我们取得了防治非典工作的阶段性重大胜利,我感到非常高兴。我们总结经验教训,强调要做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特别是要加强公共卫生建设,还要完善一些应急机制。吃一堑,长一智。我们希望从这个事情中能变得更聪明一些,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胡锦涛说,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我们将毫不动摇地、积极稳妥地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003年4月14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考察,并同医务工作者座谈,深入了解防治非典型肺炎的情况

中国道路:新的发展观

2003年4月,非典疫情最严峻的时刻,胡锦涛来到广东考察。一面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实惠,一面是非典疫情难以控制给人民群众生命带来的严重威胁。新的情况、鲜明的反差,使胡锦涛陷入了思考。在听取广东省委、省政府汇报后,胡锦涛感慨地说:“新世纪新阶段,包括广东在内的东部地区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新任务。我们要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全面的发展观。”

这是“发展观”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党的核心领导人的讲话中。纵观党的历史,一个新的词汇,可能成为一个核心的概念,一个核心概念则可能引导一场理论创新。“发展观”三个字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但它像一束思想的火花,即将点燃中国现代化探索道路上又一盏指路明灯。

《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新的发展观的雏形

2003年7月28日,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胡锦涛对发展观的问题第一次进行了正面阐述:“发展绝不只是指经济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我们要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更加自觉地坚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一个新的发展观的雏形,就这样呈现在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

这次会议的规模和规格引人注目:9位中央政治局常委、16位中央政治局委员集体出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要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国务院所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军委各总部、武警部队的主要负责同志都参加了会议。召开如此规模的会议来总结一种疾病的防治,在共和国历史上尚属首次。

为什么中央会对这样一次会议如此重视?为什么胡锦涛要在这样一次会议上正面阐述发展观的问题?是什么引发了他的思考?非典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呢?

2003年初,一场非典型性肺炎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肆虐成灾。这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病,传染性强,没有特别有效的预防治疗办法,加上我国人口多、流动性大,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准备不足,疫情很快蔓延到我国大部分省区市,广东、北京等地的疫情尤为严重。感染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加,人民的生命随时有可能受到威胁。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不但会影响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甚至几十年的发展成果都有可能毁于一旦。

前所未遇的挑战,对新一代领导人造成的冲击可想而知。

这年10月,胡锦涛在泰国曼谷举行的APEC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关于他担任中国国家主席7个月以来“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是什么”的问题时坦言:“我担任国家主席以后感到最伤脑筋的事情是什么,我可以坦率地告诉你,那就是防治非典。当几千名同胞遭受非典威胁的时候,当上百名同胞死于这个疫病的时候,作为一名国家领导人,我心急如焚。如果不能有效遏制疫情,让其泛滥开来,甚至扩散到国际社会,那么我们作为中国的领导人,就对不起13亿中国人民,也对不起各国人民。”

非典暴露出来的直接问题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还不够协调;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滞后,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缺陷;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处理和管理危机能力不强;一些地方和部门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和能力,在紧急情况下工作不力、举措失当。也就是说,我们的发展是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这是非典给我们的直接启发。所以,胡锦涛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对新的发展观的表述就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于发展究竟是为了什么,也就是以人为本,这是非典给我们更深层次的启示。

如何应对非典,是对执政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发展方式的考问。当生命的存在都受到威胁时,发展的意义又在哪里?什么是发展,发展为了什么?怎样实现我们的发展?这些问题不可回避地摆到了我们党的面前。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展当然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实现人民的利益,实现人的全面的发展。概括地说也就是要以人为本。不能以物为本,为发展而发展。以人为本这个提法,过去是有争论的,但面对非典这样的现实,所有的争执都显得如此苍白。所以很快就突破了。

在我们遭遇灾难的同时,也获得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在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时刻,非典给了我们深刻的警示。我们对发展观的思考由此破题。

那么,这样的思考要把我们引向何处?我们能由此出发探索出一条更加健康的发展道路吗?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问题上的重大飞跃和创新

2003年10月14日,胡锦涛在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他说:“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2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胡锦涛的这一讲话后来收入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为了使主题更加突出,编者经过考虑,在征得胡锦涛同意后,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题目,把这一部分单独做了节选,公开发表。这篇不足800字的文稿,是《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最短的一篇,然而它高屋建瓴地深刻阐述了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内容丰富,意义重大,标志着我们党对长期以来苦苦思索的发展问题在认识上的重大飞跃。

人们还注意到,十六届三中全会把“以人为本”写进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是“以人为本”这一概念第一次被写入党的正式文件。此前8月份,胡锦涛在江西考察时,也曾经提到“科学发展观”这个概念,但现在理论界一般以这个决定为“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标志,一方面因为这是胡锦涛第一次在正式场合把新的发展观定名为科学发展观,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次会议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概念被确立下来。新的发展观从此有了正式的名称,我们对发展问题的探索由此进一步走向深入。

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了《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其中一条就是建议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对于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一个重要体现。由此也可以看出“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地位。

“以人为本”的提出,使科学发展观得到极大充实和提升。它使新的发展思路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执政理念和要求内在地联系在一起,赋予这种新的发展理念更加鲜明的人民性、科学性和时代性。西方先哲曾云:“人是万物的尺度。”马克思也认为,历史进步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过程:“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获得了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才可以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想方法,为科学发展观奠定了坚定的理论基石。

十六届三中全会本是一次研究经济体制改革的会议,为什么会有如此重大的理论突破?是什么加深了我们对发展问题的思考呢?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开始了市场趋向的改革,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以市场来配置资源,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但市场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也带来了对人的忽视,带来了对金钱、商品的崇拜,市场的竞争带来了贫富悬殊和对资源的过度消耗,造成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不解决这些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很难说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将只能是镜中月、水中花。为此,党的十六大决定要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总结经验,主题就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有新的思想方法,新的理论,科学发展观也就应运而生。20多年来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启示我们,社会经济发展不是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体制改革不仅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还要有利于社会和谐和全面进步。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等五个统筹,都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也都是针对现实问题的。如果说非典这一偶然事件给了我们很大启发,十六届三中全会对20多年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则充分证明,提出科学发展观不是偶然的,而是建立在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的。

通过对以往经验的总结,坚定了我们走科学发展道路的信心,也加快了我们进一步探索的步伐。2004年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研讨班举办期间,根据中央的要求,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在现场举办展览,介绍了我国这几年的土地、资源、环境现状。大量的数据、图表、照片表明,经济社会发展确实到了一个关口。过去“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要改了。大家看了之后很受震动,思考了很多:危机就在眼前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太重要了。

一个月以后,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作了系统阐发。他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这篇讲话中,胡锦涛还阐述了科学发展观与党的指导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对这一理论的核心概念,如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分别作出了科学界定和阐发,从而使科学发展观具有了更加完备的理论形态。

此后,党中央进一步加快了理论创新的步伐,并把科学发展付诸实践,先后提出和实施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这些战略思想体现在一系列重要文件中:《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等。

实践在快速发展,理论在不断丰富。对科学发展观这一新的理论创新成果该如何定位?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概念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怎样才能让全党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这一理论呢?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

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召开,胡锦涛在会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明确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用四句话,40个字,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进行了集中概括,贯通了科学发展观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这四句话,40个字,贯穿了整个十七大报告。报告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部署,就是从不同角度对这四句话的发挥和展开。

四句话,40个字,简洁明了,但却得来不易。它历经近一年的讨论,集中了全党的智慧。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后来回忆:党中央对十七大报告起草工作高度重视,胡锦涛担任起草组组长,刘云山和曾培炎担任副组长。中央组织了36个部门和单位进行研究,对20个重大课题、62个具体课题进行专题调研,形成了62份调研报告。各课题组一共召开1523次座谈会,参加座谈会人员达20072人次。中央还委托统战部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在近10个月的时间里,起草组共召开10次全体会议、40多次工作班子会议,连同小组会议在内,各类会议总计100多次,对报告稿反复讨论、认真推敲、精心修改,先后正式改稿50多道。

为了使这一理论更容易被人们理解、掌握并应用于实践,十七大报告除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概念作出科学的界定,进一步明确它的理论内涵、理论框架之外,还对这一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作了科学的分析。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部分前面,有一个五百来字的段落,对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分八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等等我们面临的任务和问题。这就使人们对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时代背景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也使这一理论更具有现实针对性。

十七大报告中还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借鉴国外发展经验这句话很重要,说明了这一理论更广阔的时代背景。上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人们也开始反思发展的问题。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提出: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地球消化吸纳污染的能力也是有限的。80年代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随后,一些学者和国际组织提出,发展的目的在于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福祉。因此,实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人类进步文化的潮流。结合金融危机之后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再来看科学发展观,它不仅顺应了时代潮流,甚至可以说领先了时代潮流。

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作了理论定位,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与此同时,十七大报告把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进行整合,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一脉相承的关系,同时加深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的理解。

十七大以后,国内外开始了关于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热议。

环顾全球,曾经成功启动现代化进程的国家不少,但真正能够推动现代化进程持续不断进行下去,并最终获得成功的国家并不多。中国,这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国、古国,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的飞速跨越中,走上了科学发展这一平稳快速的轨道。

(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道路》课题组)

为胡主席的心声喝彩

10月21日晚,胡锦涛主席在曼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1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后,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当法新社记者问到,“您担任中国国家主席7个月了,您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是什么”时,胡主席言辞恳切地回答道:“我可以坦率地告诉你,那就是防治非典。当几千名同胞遭受非典威胁的时候,当上百名同胞死于这个疫病的时候,作为一名国家领导人,我心急如焚。如果不能有效遏制疫情,让其泛滥开来,甚至扩散到国际社会,那么我们作为中国的领导人,就对不起13亿中国人民,也对不起各国人民。” 非典的高峰期早已过去,但此时听到国家领导人这样的心声,还是让人生出种种感动的情绪。这段简短的话,至少透露了三个方面的信息。 其一,表明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种种“情为民所系”的领导作风。胡主席的这段话与温家宝总理前些日子所讲的“三件小事”互为映衬,深刻地展示了党中央领导集体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和从细处着眼的务实品格。 其二,显示了中央领导人的社会责任感与国际责任感。这段话表达了一个领导人作为一个国家决策者对于社会与国家的责任感。这种发自肺腑的言语表明了中央领导者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也显示出了坚强的信念。 其三,展示了中央领导人作为一个平常人的作风。“当上百名同胞死于这个疫病的时候,作为一名国家领导人,我心急如焚”,这种真情流露,使人体会到了作为一个领导者身上担子的重大。平易真切的话语,拉近了领导人与民众的距离,长期以来加诸领导者身上的“神秘面纱”被解除,人们看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人”的内心。 我们已习惯了各种“官话”式的演说,也听惯了各种凌空蹈虚式讲话。所以,当听到胡锦涛同志这番充满真情的话时,作为一个普通民众,笔者内心里满是感动。我们应为这样亲切的作风感到欣慰,也应为这样的心声喝彩!(来源:南方日报)

壹说|domynews

这里天马行空,不拘一格,不以他人喜好为标准

经济、商业;时政、军事;家事,国事

说爱说的话,写爱写的字,荐爱读的文

我就壹说,您姑且壹听。欢迎您推荐好文

合作请加微信:mobdomjojo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所谓“国医”

读到傅斯年当年的两篇文章,第一篇是评论国医的,第二篇是与批评他的人正面对线的,很有意思,颇有收获,也分享给你。 以下内容分别载于 1934 年 8 月 5 日的《大公报》,以及 1934 年 8 月 26 日、9 月 16 日的《独立评 …

中国经济抗疫

投资者目前仍在观望,疫情防控进程、信息披露透明度、中国政府将出台哪些相关政策,都将决定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的未来走向 2020 年 1 月 29 日,港股新春开市第一天,恰逢农历正月初五,民间素有「迎财神」的习俗。 …

武汉封城日记|第十天

双黄连的一夜爆红,几乎就是在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这种公然愚弄大众的伎俩,总是可以肆无忌惮的招摇过市。 常识匮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利用匮乏夹带私货,在最需要以科学为本的时候,把巫术重新供上烛台。 推广双黄连的措辞也很机巧,可以抑制而非治愈新冠 …

缺席的领袖身体:关于「亲自」的笑话与灾难中的政治奇观

他似乎是永远在场又是时常缺席的,高度可见同时高度隐形的,但人们现在发出了这样的疑问:看似掌握着最高权力的领导人,到底能不能做出有效的治理决策? 自从去年 12 月 1 日,研究报告中记载的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患者发病以来,今年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