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留学生回国后都不快乐?

by , at 28 April 2022, tags : 国外 回国 工作 留学 生活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坐标国内一线,生活水平上感觉和美国大城市没有太大区别甚至便利和安全程度上更甚于美国。在我这里感觉不开心的最大主因就是工作 996。毕业后在美国某中厂也工作了两年,疫情开始后 wfh 感觉人要废了,刚好拿到国内大厂 offer,评估下觉得技术上能得到更多锻炼生活上也不用隔离依然决定回国。回国后的现实是加班加到生理上人要废了,技术上的提升也并不能兑现成待遇上的提升,因为大家都是卷王。

我寻思我同专业留在美国大厂的朋友同学工作内容和难度都差不多,就技术栈而言国内外大厂技术水平都是差不多的,为什么国内就得 996,压榨员工时间和福利来创造价值,而美国同行就可以白天挂着 steam 工作,六点下班,工资还能高出两三倍。

结合两地工作直接对比,国内更多的工作内容和更长的工作时间的确能直接反应到更多的产出,但实话说这么多项目产出绝大部分都是冗杂重复的,最后作废的居多,关键项目周期还短。感觉 pm 也卷的厉害,为了绩效挖空脑子提出各种鬼才点子,跟淘金一样。在美国的时候虽然项目少周期长,但是每个项目从规划设计到开发计划都考虑的很全面,最后给出的 timeline 大多是合理充裕的,最后往往能落实到最终产品上。总结下感觉美国 PM 水平远高于国内,团队间协作也更成熟规范,交流更专业,最后结果的 workflow 更 smooth。

最后建议,美国学 CS 方向的朋友,拿着 opt 能苟多久苟多久,不建议回国。能中 h1b 是大喜,就算 3 年 opt 用完了如果在稍微有点国际业务的厂也能申请调去其他国家分部,如果是加拿大就更爽,然后继续抽签。祝大家都能获得 work life balance。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在欧美某国(为了不让我老板猜到我,不说国名了)本硕毕业,目前在北京。

在国外时,我憧憬着国内的生活,是没事就撸串,是父母亲朋围绕身边,是今天烤羊腿明天四川火锅。

我憎恨着国外的各种不便利,憎恨叫个外卖也要多花几十块人民币,憎恨那些我吃腻了的乳酪、汉堡,也憎恨市区那些若有若无的小偷。

这种对国内生活的美颜化想象,让我毕业后迫不及待回了国。

我回国后就到了一家小型国企。我想象着未来美好的生活,工资加绩效一年能拿二三十 w,不用 996,虽然赚不了什么大钱但稳定舒适也就够了。

但现实把我打惨了,先说工资,面试时给我说 “我们这干得好绩效奖金也能拿二三十万”,但进去后我发现除了领导层外,其他人一年也就到手几万块。而且不许议论工资。

在办户口时,我的领导多次向我暗示给他 “表示表示”(可能是觉得留学生家有钱吧)。国外待久了我性子特别直,肯定不愿意做这种事。然后他就把户口名额就给了刚来没多久的新人了。这就算结下了梁子了吧。

后来我出差,差旅费就不给报销了,说要研究一下。研究了半年了也没消息,就是不给报销,就说要研究一下看符不符合规定。问我为啥坐飞机不坐火车,我说飞机价格是火车的三分之一,而且提前给你们看过截图,打过招呼了啊。但就是不行,不认。

我为公司拉了几十万的项目(这也是他逼着我,让我发动家里亲戚朋友,让我利用所有人脉才拉到的),结果说好的提成也不给了,说 “年轻人要懂得奉献”。当我再三讨要后,他半开玩笑地说 “咱们小 z 看得上这点钱?”,在我的一而再,再而三地追讨下,竟然在会上说 “咱们这有些年轻人国外回来的,沾染了国外不好的社会风气,不懂得无私奉献,崇尚利己主义。别把这种歪风邪气带到公司!” 结果呢,为这个项目我找了一圈人,欠别人那么多人情,到头来一毛钱提成都没拿到,连一句表扬都没有,甚至不许我在公司声张此事?

上次和另一个留学的朋友见面(他父亲是国企领导退休),他直截了当地说:“他不给你提成,很可能是你拉项目的那个业绩,他悄悄算在某个关系户头上了,所以也不敢让你声张。” 他这番话,我当时以为是天方夜谭,直到后来我也开始怀疑,是不是真这么操作的?你们往下看,后面我提到过本公司一件类似的事。

我每天加班到晚 8 点也嫌不够努力,那些关系户每天五点就走,我问你,你说早走可能是去为公司办事。为公司办事要提着菜回去?

领导在群里发个节日快乐的图片,底下全公司的人表示感恩,齐刷刷的(应该都是复制前一个人的)。我没接龙 “感恩”,部门主任居然私下里约谈我,她语重心长教育我,说我不在群里给领导点赞,领导会觉得我和他对着干,会多想,让我以后要积极回复消息,而且不能随意回复,要保持队形一致。

以上这些如果咬咬牙还能适应的话,我的亲朋好友的态度我就真没法适应。我这些遭遇没得到亲友的安慰,他们反而众口一词觉得我错了,认为我 “一开始就应该给表示表示”“社会就这样,哪都一样”“你还是太年轻”。

什么羊腿、火锅,我每天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家,根本无心享受。不过这点工资也吃不起几次火锅。父母确实离得近了,但就这点假期,说实话一年能回老家城市见亲戚朋友的机会也就一两次,比国外也没强太多。

其实以上这些事,我留学前都是能接受的。真的,我留学前就觉得这种事没啥大不了,是社会常态。但留学回来后,我是怎么都看不顺眼,怎么都觉得不自在,以至于开会给公司未来发展提意见时,我看到那么多人的建议是让领导 “注意休息”“保重身体” 时,我竟然当场忍不住笑出了声(当然,后果是我被调去了一个工资更少的部门)。按我妈的话说,“留学留学,把你给留坏了,留得你不老实了”。

说实话我现在很迷茫,去私企,我不想 996,去国企或考公务员,我怕还是这样。

——————————

再补充这个公司两个奇葩的事。

一是加班费。每天让我们加班,但却除了领导指定的人外,其他人都没有加班费。美其名曰要以公司为家!你为家做贡献还要钱吗!? 但有一次项目很赶,奇葩领导看我们劲头不足,赶紧说 “这几天大家熬熬夜,加班加点做,这次项目对公司极其重要。我们研究决定,要给加班费,还要加倍的给,多倍的给!” 我们听完后感动的眼泪都出来了,真是熬夜不要命地做了几天。结果事情做完了,迟迟不给加班费。有人在会上提了这事,领导说:“你们缺那点钱吗?年轻人不知道做贡献,整天提报酬。上次说的那个加班费,我们研究决定就不给了,干得好的同志将会在全公司进行口头表扬”。

我一看别的同事,会后骂骂咧咧几句,然后各干各的事了,就当没发生一样。我了个天啊!这要在我留学那个国家,这老板得被告破产吧。

另一个事就是某个实力很强的人,做了很多业绩,策划的产品一下火了。但领导呢,让我费解的是,把这人逼走了。对,就是逼走了,各种为难,各种拖欠人家提成和奖金。那个人一走,立刻把他做过的业绩算在另一个关系户头上!各种奖金!各种奖励!各种评选!多么可怕,人家设计的产品还在全国发行,公司里策划者的名字变成别人了!

————————————

目前的状态,辞职是肯定会辞,只是还没想好去路。评论区有人劝我再出国,我目前也在想这个事。

如果问我啥感觉?那就是屈辱感。一种劳动者没有被尊重的感觉,一种别人比你有权就能戏耍你的耻辱,一种仅仅因为他能决定你的工资、提拔,就对你不屑一顾,觉得你就得求着他的恶心感,还有一种明明是你应得的却仿佛你欠了别人似的卑微感。

评论区有人说我性格太刚了,实际上我只是直,并不刚。我对领导非常客气,见面主动打招呼,说话也轻声细语。唯一结梁子的也就是没有 “表示”。

为啥不告呢?以前有人试过,但没成功。过去我以为现在的形势一告一个准,我只能说不是这样的,很多事错综复杂。怎么摆平的我不知道,但自从那次后,他说话特别小心,很多事让自己的司机来给我们说,而且说话很含糊,估计是防止录音。这该怎么办,欢迎留言区提意见。

为啥大部分人不敢惹领导?其实辞职的挺多。我们这大部分人都是年轻人,很多在等着办户口。几十个人的公司,有能力的老员工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不惹他,一是工资、绩效被他捏在手里,二是怕惹怒了他户口名额就没了。还有最后一点,他开会经常威胁我们,谁敢惹他,离职他不给开离职证明。去了其他体制内单位,政审会联系原公司询问表现情况,到时候他会让我们 “走着瞧”。

其实关系户也不好当。领导的办公室门开着,每天那些关系户轮流进去给他茶壶倒水,帮他披衣服,给他拿水杯,每天洗好水果放他桌子上。这些关系户工作少,加班费多,是管理岗位。他们忠心耿耿地拥护着领导,在开会时如果真有刺头提反对意见,他们会轮番轰炸你,领导靠在椅子吹着茶叶,根本不用说话。

我这位领导,不但对我们员工这样,对合作伙伴都是过河拆桥的。有次情况紧急,产品需要 “完善”(怕被猜出行业,就不具体说是怎么完善了),就找了一家公司帮忙。人家看你是国企,也就没签合同,口头谈妥就开始做了。等事成之后,我们领导突然不认账了,说过去谈的那个价钱,他觉得给高了,最多只能给一半,不要拉倒。那个老板来了两次都无果,最后忍气吞声了。

————————————————

2021 年 12 月 27 日更新,

提前给大家拜年。我按照留言区某个网友的方法(当然变通了一下),吓唬了下领导。领导估计看我血气方刚,怕我一冲动真会把他咋样,找我谈话了。一进办公室就安抚我坐下来(在他办公室,还是第一次去让我坐,过去都是我站着,他连正眼都不看我。这次是史无前例),笑眯眯的,然后把我夸一通,最后话锋一转,说我可能不适合这里,他一个朋友在四川也是国企领导,说我愿意的话可以去那工作,还说我如果想留北京,户口可以给我,但他发自内心觉得我还是应该去更大平台。

唉,看他那样子,年纪比我爸还大,我回答说不用了,我准备重新出国工作几年,现在疫情这样,我暂时就在你这待着,户口我也不要了。说完我就走了。

评论很多人还是不信这些事,其实很多我已经遮住没说了。比如怂恿员工给上级部门告二把手,比如在单位养 little 3,再比如节假日(包括十一)给你布置任务让你过节,变相逼你居家加班,再比如上次因为疫情,北京国企 “就地过年”,他要求我们过年期间工作,但事后不给加班费(看好,不是不给 " 三倍工资”,而是一毛钱都不给)。这些我没说,还有很多没说,一是怕被人认出来,二嘛,说出来我自己都觉得假,要不是亲身经历,我自己都不信天下有这种奇葩。

也有人好奇,现在这种大环境下,怎么暗示人 “表示表示”?其实很简单,就是暗示你买东西。我打个比方,比如说你家里是做生意开公司的,他可能指定一个电脑生产商,说那的产品不错,你爸公司应该需要电脑吧?让你爸买几十台电脑。这个电脑生产商私下和他有什么关系?大家都知道。当然,这是我随便打的一个比方,但大概是这么个手段。例子是瞎举的,可能举的不好,大家明白就行。

不过这鬼地方也不是一无是处,最大的优势是加班时间短。我们早上 9 点打卡上班,下午按规定 5 点下班,但潜规则是 “领导不走你不能走”,所以基本上下午 6 点多大部分人就走了,我自己现在 5 点 40 就走。我们这忙的时候也要待到晚上九点左右,周六也加班,但这种时候一年也就一两个月。而且我现在这种状态,基本摸鱼躺平了,我觉得出国前就先在这混着吧,去了别的地方也不见得能这么清闲,来个 996 还影响我准备出国。

国外职场不见得风清气正,可能也勾心斗角,但我是真受不了现在这种虚假的、大会小会开个不停还全是废话的、乌烟瘴气的环境。另外,我在父母逼迫下裸考了 2022 的国考,还在等结果,但百分之 99.999 是考不上的。出国还是有障碍,我爸妈现在听我说出国就闹,怎么都不同意,说国外疫情太严重,我出国就是去送命,我怎么说都没用。当然这个问题也在克服中,我每次打电话都给他们说国外没那么可怕,身强体壮的年轻人基本上不会有事。

本文可以随意转载,不用和我打招呼。再申明一下,以上仅指我现在工作的这家公司,绝对不能代表国内所有公司都这样。我也仅谈自己为什么不快乐,没有说所有的留学生都不快乐。我只说我的公司不好,没有说我们国家不好,请不要再给我发什么 “黑自己国家” 的话了,难不成我说我自己工作环境也成了 50 万了?祝大家好运。

知乎用户 一直住顶楼​ 发表

和留学生不快乐关系不大,其实是整体上中国人快乐的就相对少。

反正我观察着中国各个阶层的人都比国外(不管是人均 6 万美金还是 3 千美金 GDP 的国家)的对应阶层普遍更不快乐。

国内要是没钱快乐就是不求上进,有钱快乐就是为富不仁。反正很多人看你过的高兴比他自己过的不好还难受。社会气氛就是这样,卖惨变成是一种政治正确。

而社会里不快乐是会传染的

知乎用户 邪恶哈士奇 发表

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

自己想要什么和需要什么是两回事,但要能分清需要对自己的性格,生活,职业发展以及大环境有着极深的了解,并且也因此学会对生活妥协。

为什么是两回事?

举个例子,有个青年说自己要做投行。这是他想要的。但是他撑不了加班 996,所以他需要的是一份加班不厉害的职业。也因此,投行显然不行。可是他硬上了,挤进投行。半年后因为实在受不了加班,身体吃不消,选择离职。

半年的投行履历,无法承受加班,青年发现他再也无法在投行圈,甚至金融圈混,于是改行。

其实这种弯路在一开始就能避免,只要他真的脚踏实地地审视自己的心理和生理条件和投行的环境。

放到留学生回国这个问题。很多留学生以为自己想要的是:

1,在母国工作,离本源文化进,离父母近,自己能适应。

2,不做凤尾做鸡头。靠自己海外背景能在国内听上去响当。

而实际留学生需要的是:

A,钱,至少和留在海外的同学比不会差太多。

B,和国内没留过学的社雄比不落下风。

C,一个适合自己职业观和社会观的环境。

很多留学生看不到 ABC,只觉得自己有 12 就够了,于是回国后发现一些问题:

AA,初始工资大多远比不上海外同级别职位,并且做的事情可能也没海外同级听上去高大上。心里有落差,不住地问自己为什么当时在国外没留下来。

BB,国内 “土著” 高手如云,自己所谓的海外背景根本不占优势。技能,视野,效率等全面有些落后,甚至引以为傲的语言也不能做到拉开明显差距。开始怀疑自己闪闪发光的文凭到底能给自己什么底气。

CC,在自己塑造职业观和社会观的初期选择出国,而国外的职业环境和社会环境无形中影响了自己,比如人与人之间的清晰界限感,回国后自己反而不适应了。

解决办法 - 妥协,并在国内重塑自己的职业观和社会观,最后做到融入。但这个妥协是很困难的,因为人留学结束,心理上其实也把学习这件事划上句号,如今回国还要继续卷,继续学和适应,肯定心理上不愿意。

但不愿意也得愿意,世界不围着人的主观意愿而转,所以知道自己适合什么,需要什么,远比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重要也实际得多。

知乎用户 携隐 发表

看了好多现实层面的丰富回答,我来分享点「阳春白雪」类感受吧。

就是即使没有 996,没有内卷,没有从学生身份进入职场的转变等等因素,甚至也不考虑福利、安全性等,单单从精神层面看的不快乐。

毕竟,快乐其实跟精神世界最有关。

我觉得缺了两个东西:多元化和包容性。

或者根源也可能只有一个,就是欠缺包容性,这样一来自然就没有了多元化。

我在国外所感受到的快乐,基本都跟这两个因素相关。

多元化 = 不用很费力就能接触到形形色色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视角不同的领域,不算门槛很高能有很多新鲜好玩的体验,就比如前面有些回答里提到的娱乐项目、艺术演出。选择多了,自然很容易找到自己最感兴趣,最能让自己快乐的。

包容性 = 无论我做什么选择,都不会有人来 judge 我。

比如说,在国外工作的时候,快乐之一就是经常能在朋友聚会上遇到新朋友,而且新朋友背景各异都挺有趣。聊起来,嘿你写歌的,哦你是体育记者,聊聊各自的工作八卦啦,好奇问问行业大环境啦就挺好玩的。就算都是类似工作背景吧,话题也是五花八门,最近去哪旅游了就有很多故事可听了,最近看啥书也是大家看的很不一样很有意思。哪怕就是讲讲各自生活近况,甚至是人生烦恼呢,也是各有各的想法和故事,并不总是千篇一律。

还有,国外大家总是对跟「现实生活」不那么直接相关的话题保持浓厚的兴趣。你对这事儿怎么看,哗哗哗大家各抒己见,且能求同存异;你最近在想啥呢?可能是哲学,可能是文学,可能是一个小众爱好,可能是一些毫无现实意义的奇思怪想。反正就,有趣。

国内的交流就很容易千篇一律,非常审美疲劳。最近去哪玩了?哦就是这么几个地方(当然疫情期间大家都出不去了更没什么可说的),最近在忙啥?害还不就是工作上那点破事呗完全没有讨论的兴致;最近生活里发生了什么?不就被催婚,然后催育,然后鸡娃的各种烦恼,婚姻的一地鸡毛,感情的各种钻牛角尖,ta 到底爱不爱我啦 ta 怎么可以这样啦。光听听就很疲惫。

是人不一样吗?也不完全是。主要是这个环境逼人只做最安全话题的交流。一方面,讲点不同的很容易被攻击,哪怕只是大众话题上发表点个人看法都很容易被 judge,自然慢慢就没有了表达欲。另一方面,欠缺包容性就让多元化没法 flow 起来,各种多元的人都被逼回了自己的小圈子才能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圈层不交错,割裂。

我在国外工作的时候是做金融的,很无聊和大众的行业。但无论是我自己还是身边的同事或金融圈的朋友,他们的朋友圈总归都是五花八门的。那平时聚会自然也就会认识五花八门的人。可是在国内,一个普通金融民工,身边会不会经常遇到写歌的、做喜剧的、写小说的?再大众一点,跨行的呢?身边的朋友是囊括了工程师、医生、老师、创业家、舞蹈演员… 等等(只是随手写几个行业例子,意思就是各行各业)?甚至去掉不同行业吧,身边的朋友里,是各自有自己很独立的人生,挺不一样的吗?哪怕只是个人兴趣呢?

我说的不是成功人士的聚会,有资源的人身边会聚集一群各行业的人才,有地位的人就能打破圈层跟其他行业的成功人士混在一起。我说的就是普通人的生活里。那些跟我的人生很不一样的人,网上看看有很多,但是身边呢?有多少呢?他们是存在的,国内人口这么多,其实多元化的很,但是这个多元化 flow 不起来啊,它不能轻易进入到普罗大众的生活里。

我也不是说国外的人普遍有趣。我说的是就是一种流动性,既然是流动的,找到志同道合的,或自己觉得有趣的人就相对容易。我说的也不是每个在国外的人都一定能组建这么多元的身边的环境,很多在国外的中国人也只混中国人的圈子,或少数同行的圈子,我的意思是,只要你想,你能进入一个多元朋友圈的难度相对是很低的。

再来说说包容性。

在国外曾经有一度我很迷红酒。你看,说出这句话我现在就下意识想要写个 500 字防杠解释先:啊不是凡尔赛,不是很贵的就十几美金那种几美金都有,完全不是专家就是那种三分钟热度……

在国外就不需要嘛。我也不用跟人交待「为啥」我对这个产生了兴趣,不用担心老有人跳出来凑你眼前说你矫情、装 X,不同反复强调啊啊啊我真的不是富家女只是工薪阶层。

我就拣个天气好的周末,慢悠悠晃到普普通通一家红酒店,进去瞎逛逛,买点我买得起的酒,再去贵价区欣赏一番。然后跟老板闲聊,他必然是红酒迷,能给你讲各种酒和酒庄的故事,给你推荐适合价位的好喝的酒,跟老板聊天比买酒本身更有趣。

那老板为啥能这么有趣呢?因为一个包容性强的环境里,一个人引起为傲、深深着迷的「事业」就是开一个小小的卖红酒的店,然后守店里乐呵呵跟客人聊酒,他就很幸福开心了嘛。

重点是,这家店,不需要我费很多心思去寻找。就是路边一家店。纽约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小店。

过了一阵我不想再研究红酒了。我改研究咖啡。又过了一阵我觉得咖啡也不好玩了,又去研究户外运动(写到这里我又下意识想要自我保护了:只是正好这三个兴趣,不是装高端!真没花多少钱!没有看不起其他更「接地气」的兴趣!我也 K 歌撸串路边摊喜欢窝家看爆米花片!… ‍♀️

都一样,迅速能找到充满热情的老板,同兴趣的人,有趣的小店。

我常被杠:这个国内也有啊,那个国内也有啊。

是的,都有,甚至可能比国外做的还好。

但是获取成本高啊。这个成本说的可不是仅仅是钱。

是信息过载、鱼龙混杂、试错周期长频率高,所需探索范围和精力都太大。一个字:累。

是需要在一个包容性很高的环境里,每个人才会自由朝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生长,专注在那个领域,自己得到很多乐趣的同时,也织就一张多元化的大网,让网里的每个人都被动拥有更多元化的选择,更容易遇见当下那个兴趣、那个人生阶段的同好。

快乐就是轻轻松松就能遇见小惊喜,很容易就能找到同类,想干嘛就干嘛不被人围观评论,想做点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成本比较低,犯错、有思想视野局限、或意见相左时是一个受启发而不是被攻击的体验。

--

除了多元化和包容性,我还想讲讲第三个因素:mentor 和 role model

在国外真的比较容易找到这两类人。

容易找到 mentor 是因为国外有 mentorship 以及校友网络的氛围。容易找到 role model 还是因为前面说的多元化和包容性,第一,可以更轻易接触到那些对自己做的事情非常坚定热情投入的人,第二,可以看到更多特立独行的人。

而不是只有顶尖的人才被看到 – 这些人离我们通常都很遥远。

其中,有 role model 其实对快乐来说,很重要的,尤其在我们当下的社会。

当我们内心的价值观,被残酷现实无情挑战了的时候,当一个复杂的问题,确实没有人能给自己答案的时候,当一个选择看起来很小众,身边的人并不支持的时候,有 role model 的存在,就是一束光,一个强大的希望。

我在国外刚入职的时候,有好几个新员工活动,是跟职场女性相关的。公司会举办 Business Women 相关活动,那么在公司的最顶层的女性们都是要来参加的;公司曾让一位女 MD,挨个部门来找我们这些入职的新女性员工聊天,给我们讲在一个男性主导的行业要爬到 MD 有什么挑战。

我也曾在知乎写过一位女 Director 的小故事,她为了顺利升到 D 计划在什么时候怀孕,她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她在一窝子黑压压全是男 MD 的会议上如何发言,这些都是我可以观察学习的。

更重要的是,如果我走上前去,跟她说:我想跟你聊聊职场女性的挑战,想跟你讨教,她一定会匀出时间。

是的,这是因为政治正确的大环境下,她们必须要参加这些活动,必须对我们友好。但是既然环境已经是这样了,既然必须要做这些事情没有借口逃掉的,她们也会在做的过程中生出几分真心,就好像我们不得不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也会有既然都要做了就稍微把它做好一点吧的心一样。

我知道,国内也有这样的人的。对对对。

但是试错成本不一样啊。要遇到多少个老板,才能遇到真正愿意成为你 mentor,并且身体力行的人,又要见过多少「成功人士」和高层,才能发掘一个从价值观到真正实力到为人处世都能做 role model 的人啊。

真正的区别不是「有没有」,而是「获取难度」和「试错成本」。

--

我前两天刚写了个类似内容的微博,知乎就给我推了这个话题 ‍♀️,也挺有意思。顺便把微博内容也搬一下吧:

昨天跟一位今年毕业,回国工作不久的留学生小朋友聊天。
她说很想念美国的生活,我表示懂她说的想念是什么意思。
在很多留学生,包括我自己身上,我都发现有一种看起来有点奇怪的「反常」现象:我们在去留学的时候,似乎并没有经历什么 culture shock(以前我微博也写过,读书的时候经常被本地同学问,你有什么 culture shock,我都答不出),但是回国之后,反而会经历一个反 culture shock – 自己从小到大成长、无比熟悉的这个地方,反而更需要我适应。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想可能是因为,美国总体来说是一个平原模式:一览无余。而我们在去读书前,从孩童到少年到青年,也是父母和单纯的校园环境呵护下的平原模式:视线范围内,规则都很简单。相近的人很快能发现对方,聚在一起,但如果想去另一堆人那里,也很容易。
而回国之后,进入了真正的社会历练,在国内,就不再是平原模式了。它是重庆的高低错落,是上海的里弄,北京的胡同,是各种看似无规则的错乱组成的巨大迷宫。刚回来的人被割裂在一个个小空间里,触目皆为困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摸索,才能重新熟悉新的游戏规则。
我对小朋友说,这就好比,你去西藏,风景很美,文化历史很丰富,但是含氧量低。你在最初高反的时期内,根本没有办法享受到任何美景,就是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身体从富氧慢慢适应了新的含氧量,此时,才能重新发现丰富中的美。
有些人就是喜欢平原模式,有些人就是喜欢错综复杂的迷宫挑战丰富模式,但无论你喜欢哪种,从简单到复杂都是需要经历一个适应期的。在这个适应期内,不会那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不会有轻松的信息渠道和精神滋养。
这是我们的反 culture shock。

知乎用户 读博不秃头少女 发表

其他留学生我不知道,我自己的个人感受是:在国内,大概真的很难做到像在欧美国家这样【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规划人生】,【人生不用按部就班】。

国内真的习惯把每个人的人生都框在一个模式里,就是:该上学的时候上学,该结婚就要结婚,该生孩子就要生孩子,别人有的你也得有,别人没做过的你也别去出风头。最好不要打破这个规则,否则身边人的质疑就会一个一个砸下来,即使并没有发生什么真正的问题。

这样不是不好。只是按的部就的班,不是你自己想要的,也没人关心。这就很容易造成不快乐了。

英国留学两年多,光是看看学院里同学的生活模式,我有时候都觉得在【胡搞瞎搞】:

有读完高中出去打几年工再去申请大学的,有大学读一半退学跑出去创业的,有 40 岁家里俩孩子的不想上班了跑去读硕士的,有恋爱半年后俩人单独跑去把婚结了回来继续分开住的,也有结婚 10 年也没计划生小孩的……

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自己承受一切责任和后果,只要不损伤别人的利益,没有人会去质疑。外人哪怕多问几句,挨了怼也是活该的。

留学生如果在这种环境下待一年,回国可能没啥不适应。但是待久了,真的容易收不回放飞自我的心。

知乎用户 Yuhang Liu​ 发表

国内攀比心和焦虑感远比国外严重。即使是北美的华人社区,也是焦虑感比其他种族更重。华人的小孩一定要上当地最好的学校,一定要拿很多 A,很多奖,以后一定要成为 title 最响亮的打工仔。

感觉 成为人上人 真的是潜移默化植入我们民族骨髓的东西。我真心觉得华人是从心底里拒绝接受 人人平等 这种观念的,大家心里认为人的价值只有通过和他人对比才能体现出来。

知乎用户 Dr.M​ 发表

我在加拿大读完临床心理学博士,年轻的时候我的计划是在毕业后,可以去香港或新加坡找份相关的工作(大学或者医院),这样既可以专业接轨,也可以离国内比较近,加上我本来在香港读的本科,对那里也比较熟悉。

后来遇到了一个加拿大女孩,结了婚,又以云雷不及掩耳之势连生了两个宝宝,所以目前就只好先留在加拿大,等孩子大些再说吧。

针对这个问题,我来说一说今天的工作情况:

我在加拿大军队某基地的医院上班,我是一名临床心理学家,所以主要做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说来也奇怪,我一个中国公民,他们不在意。

我还是一个外包合同工,好处是工资比较高、工作上没人管,坏处是福利比较少、没有退休金。

我平常的工作时间是早上 7 点半到下午 4 点,中午 12-1 点是我的午餐时间,我会用这段时间远程来看我自己的病人(工作单位不管,因为这是我个人的时间)。

如果我午餐时间不做私人执业,那么可以把午餐时间改成半小时,这样可以下午 3 点半准时回家。


今天是周二,我本来的工作安排是这样的:

早晨 7:30-8:00: 登入系统,回复邮件,做好工作准备。

早晨 8:00-10:00: 开每周一次的临床会议,我们团队要审阅新的病人转介,然后分配病人。

早晨 10:00-12:00: 我有一个病人,需要做一个 consult,大概就是比较快速、不复杂的精神疾病诊断,给出干预方案。

中午 12:00-1:00: 今天中午的私人执业病人取消了,我准备回家见老婆,吃个午餐。

下午 1:00-2:00: 军队医疗系统的指挥官来视察,医院全部关闭,我们要去开个会。会议是进行到 2:30,但是我会提前退出,去见病人。

下午 2:00-3:30: 做一个 PTSD 病人的治疗,用的是延迟暴露疗法 Prolonged Exposure,每节治疗时间较长。

下午 3:30-4:00: 做好临床记录。

下午 4:00-5:00: 工作结束,但我有一个自己的私人执业病人,可以挣外快。


但是现实生活是这样的,以下是我的周二:

早晨 7:30-8:00: 登入系统,回复邮件,做好工作准备。

早晨 8:00-8:45: 因为马上就要圣诞节了,所以新病人特别少,今天居然在 45 分钟大家就把会议给结束了,所有需要分配的病人已经讨论完毕。大家决定:提前终止会议,毕竟工作已经做好了,继续开会没有意义。

造成 8:45-10:00: 摸鱼中,给老婆打个电话,刷个知乎,回几封邮件。

早晨 10:00-11:00: 因为今天下大雪,这个病人开车到一半觉得不安全,就原路返回了,这样我和病人通过电话做了 consult。然后发现这个病人并不需要做诊断,他只是需要我提供一份 medical note 就可以了。简单呀,我问了一些问题,一个小时内完成。

早晨 11:00-11:15: 我把 medical note 写好,并发了出去。

11:15-12:00: 摸鱼。

中午 12:00-1:00: 回家吃午饭。

下午 1:00: 我们科室前台的秘书告诉我,因为下午要开会,她发现我有约了个病人,于是她打电话给病人,把预约取消了。。。

下午 1:00-2:45: 去开会,军队医疗系统的指挥官给我们介绍了一些情况,然后鼓励并夸奖了我们过去一年的工作,然后同事们闲聊了一会工作的情况。

下午 2:45-4:00: 本来要看病人的我突然没事可做,所以又来摸鱼,同时准备了明天的诊断,回了几封邮件。

下午 4:00-5:00: 完成自己私人执业的病人,写好笔录,去托儿所接宝宝。


如果没有开会的话,我一般每天见四个病人,大概 4-4.5 小时的临床时间。如果我做诊断,一般是约 3 个小时,早晨完成,然后下午再见一个病人。

严格遵守合同规定,每天 4-4.5 个临床小时。

军事基地没有无线网络可以用,所以我用自己的手机数据,目前套餐是每个月 50GB 的 4G 流量,大多数月份都可以用完(其中很多用在了私人执业上,当然还有摸鱼)。

知乎用户 某科学的自动 WA 机 发表

这个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中上产阶级代际间的阶级滑落。


以美国本科留学生群体为例,他们的父辈是中国社会的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与无产阶级中的高级打工人。家庭净资产 1000 万人民币,家庭年收入 60 万人民币,是这个圈子的起步价。且只谈人数占比最多的中层 + 小资阶级。

为每一个留学生子女四年共计支出 150 万 - 250 万学费的 “中产阶级 “父母们,分成两拨人。一波人经过数十年的寒窗苦读,成了 80 年代最早一批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另一波人则是站在父辈建立的基础上,趁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继续做大家业。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接受过良好教育、拥有广阔眼界和艰苦奋斗的品质。是绝对的精英。

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子女能够继承父辈同等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是小概率事件。大部分中产阶级的后代的优秀程度是超不过自己的父母的。(自然选择作用下生殖的基因重组)

人生幸福的标准不应仅以金钱衡量,但且做个片面分析。一个美本留学生如果恰好是 “优秀程度远远不能企及父母 “群体的一员,不留在美国继续读博深造,非 IT 金融数学相关的专业,不继承家族企业,那回国大概率要接受自己月薪不超过万元的现实。四年花光的两百万学费要干个二三十年才能赚回来。

**一线城市动辄千万的房价、中国职场 996 与 PUA 的工作压力,突破阶级桎梏的阻力,在接触了真实的社会后,这位同学突然认识到了这个社会对于普通人的残酷。**在父母的庇佑下无忧无虑生长了 25 年,曾经的生活和独自打拼要面临的困难对比如此鲜明,便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终于明白所谓的理想、诗歌与远方,拥有的良好的物质环境,未来的人生,倘若脱离了父母的支持和物质基础,连个 * 都不是

但是,即便不快乐,即便最终在自己的这一代,家族的阶级无法继续上升,他依然和社会的最广大的一穷二白的普通人群体有着泾渭分明的阶级界限,能在前人的积累上,拥有着比普通人更厚实的家底,更多生活的底气,和更多选择自由的权利。

知乎用户 葭草 发表

本质上是因为梦想戛然而终了

愿意出国留学的人都是不安于眼前的人,会对远方有所向往,会期待不确定的未来。去一个陌生的国度,见到不一样的画面,学习新鲜的内容,体验未知的生活,邂逅无法预知的人。留学,是逐梦的过程,是抛却眼前安稳现状跳入命运的大转盘,下一站不知道又转到什么样的风景。年轻人要的,就是这种未来无限大的感觉。

更细节一点,学习金融的会梦想闯荡华尔街或者到上海金融区和大鳄们畅聊股市讯息;学习计算机的会想去国内外创业公司当下一个热点的弄潮儿;学习艺术的会期待进入世界顶级时尚圈,与大明星们谈笑风生;有志做科研的会兴奋于进入世界顶级学府以后成为知名教授。。。又或者只是想要体验不同的文化,见到新的朋友,寻找将来一生的伴侣。无论是什么,这种不确定带来的梦想或者幻想本身就是一种魅力,因为还有机会一切还未发生,我们都在等待最好的

无论因为什么,留学结束了,回国回到从前的环境,开始找工作上班过循规蹈矩的生活,竟然发现似乎留学并没有增加太多的筹码,曾经的梦想实现了多少又丢掉了多少。不管多好多差,你已经经历过了知道不过如此,梦想和未知变成了已知和确定,无限大的未来坍缩成了一个点一条线,照进现实的是更真实甚至残酷的现实,接受起来总会有很久的一段不快乐。这不仅对于留学生而言,对大部分的充满梦想学生年轻人进入社会变成普通人变成中年人都是同样的情感经历同样的道理。

知乎用户 RoseofVersailles​ 发表

谢邀。

题主描述的实际上不太符合我的整体印象。

我的观察,基本上年龄越小,阅历越少,家境越富有的人,从海外回国越容易快乐。当然家境富有基本上等同于年龄小,毕竟高中或者本科就出国的,家里都要有点积蓄才可以。

而年过三旬的,回国快乐的比例明显比小留学生要低得多。

毕竟有好几个三旬老汉面临的,但是小留学生还没经历过的问题,会深刻的影响回国之后的体验:

1. 没生孩子的时候,老婆找工作对单身女性的歧视问题

2. 老婆生孩子的时候,产假侍产假问题

3. 孩子生下来之后,安全的婴儿奶粉来源问题

4. 父母双职工,一两岁大的孩子托管问题

5. 一线城市落户问题

6. 买房的六个钱包,以及学区房问题

7. 工作单位的领导画饼对三旬老汉不再有效的问题

8. 年龄增大疾病风险增大,需要商业保险但是国内大病商业保险市场混乱问题

9. 小孩兴趣班补习班互相攀比,鸡娃严重的问题

10. 车代表身份和面子,互相攀比车辆,购买豪车的开销问题

11. 父母双职工,小孩上下学接送问题。

12. 怕养老院欺负老人,自己耗费精力日常照顾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养老问题

13. 年龄增大,身体下降,雾霾和食品卫生更加重要的问题

14. 人口老龄化,自己退休之后能否拿到老保问题

15. 996 问题

知乎用户 Wino Forever​​ 发表

**利益相关:法国留学七年,2013–2020,2020 年 11 月决定回国长期发展。**本篇回答会混合着自己和身边朋友、同学的经历来解答这个问题。

目前个人还算心态平稳,基本摆脱浮躁冒进心态。我很理解为何很多留学生回国后不快乐,并且还找不到高薪工作。

不快乐是因为:

  • **逆向文化冲突。**对于本科甚至更早出国留学,在国外旅居 5 年以上的人,行为习惯、思维方式、言谈举止多少都有所在国文化的影子。我去年刚回国时,说话还不自觉的夹杂法语词汇,和同事、领导沟通没语病却不符中国人日常语言习惯。留学生毕业后如果决定不留在国外,或者不能续居国外,回国后又适应不了,自然会很难受。
  • 太过理想化。_中介为了赚钱只会告诉你各种成功案例、画饼美好前景。_我 2013 年高考,考过了一本但是没达到第一志愿专业的分数线,不服从调剂,遂出国,决定去法国。当初的留学中介主做法国、意大利、英国、美国、加拿大五国,出国前我还一直以为大家都会努努力就熬个五六年硕士毕业。现实是,出国后,法语语言预科班就有 1/4-1/5 的人毕不了业,欧盟本硕博是 “3+2+3” 结构,本科又有一半的人花 4-5 年拿不到一个正规本科文凭,硕士又刷掉一半。在法国一学年挂科只有复读一次的机会,同一中介送去意大利的学生们,30 多个人最后只有两个人在 2018 年(留学五年)拿到本科文凭。
  • **无明确职业规划。**很多专业毕业后并不能找到高起薪或前景优厚的工作,尤其是文科类专业比如哲学、历史学、文学、社会学。无论中国还是欧盟国家,毕业后,税前年薪 50 万 RMB 的工作无论中法都属于最顶层的那 10%。很多人在这些专业从 18 岁开始,一条路走到黑地刷到硕士毕业。毕业后,要么继续拿着清贫的薪水读博士做研究,要么做和工作内容好不相关的工作,商业领域还竞争不过商学院的毕业生…… 本科毕业的阶段,就该仔细思考是在专业内继续读硕博还是换个万金油、易就业的专业。等到硕士毕业,发现 “调转船头” 很困难,当然高兴不起来。
  • **对薪资的期望和自己能力不匹配。**随着 1999 年国内大学扩招,和自费留学生比例增高,现在的留学生不再是当年那些公派留学生精英。大多也是学习比较好或家境比较好的 “普通人”。一个普通人,给自己定个“毕业后年薪至少 50 万 RMB” 的目标,自然得到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的结果。
  • **社交恐惧症或佛系社交。**不管在哪,人脉越广越有发展前途。某些留学生留学时,语言水平不好又不努力拓展社交圈子。平时还是自己人扎堆、整夜打游戏、不去锻炼宅在公寓里。如果你家家境普通,国内也不是政商学界呼风唤雨的背景,自然是浪费 3-5 年还得不到好工作。然后就继续难过下去……
  • 以法国留学为例,留学生圈子内精神、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比较严重。_有多少留学生能意识到:当持续一个月以上同时出现嗜睡或失眠、记忆力 + 逻辑能力 + 语言能力退化、体重暴增或暴跌、心态消极、自杀冲动等症状,需要主动、积极地找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医生进行治疗。_在法国留学的七年,每两个月都能听到 XXX 地 XX 学校有中国留学生或疯掉退学 / 休学,或各种方式自杀。独居国外,面对压力求学失败,精神异常还得不到治疗,这些人回国后当然也是继续哭丧着脸。

这就引申出更深层的问题:留学生毕业回国后状态一直很沮丧该怎么办?

  1. 尽快调整 “逆向文化冲突”,适应国内的文化环境。可以多去看看国家 / 省博物馆、积极参加一些画展、车展、艺术节等展会活动。很多留学生 18 岁出国时,其实对国内的社会环境还并不熟悉,毕竟刚从封闭的、应试的高中环境出来。这些人再长期浸淫在欧美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媒体话语体系下,自然对国内从经济、文化、政治上产生全面排斥心理。当初出国时,抱着了解、学习、适应所在国的心态,毕业回国后也要抱着 “从新从零开始” 的心态。
  2. 职业道路规划从毕业回国后就要开始。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如果各位家里非地产类资产没突破 1000 万 RMB 的话,强烈建议不要毕业回国就立刻创业,风险太高;强烈建议不要做社工、外卖员、网约车司机、运营客服这类低薪水或无职业技能壁垒的工作。因为没有这么多资产兜底,一旦陷入创业失败或求职无门的危机,你们没多少银子兜底!尽可能规划好一条路线、列举所需职业技能,然后尽快 “爬技能树”!
  3. **注册领英,这个相当于展现 “多语言版本” 的个人职业技能、行业经验、三观的 “个人博客” 和“电子简历”。**领英虽然没有猎聘、智联、BOSS 直聘、多面等应用更适应中国本土的环境,但是大到宝洁、联合利华、特斯拉、中粮、BASF、拜耳、腾讯、阿里等巨头都在这个平台上高薪招聘。领英最近可能关闭,脉脉和其他应用也要注册,半年更新一次自己的简历。
  4. 除了法国,其他国家相应政策我不了解。**毕业后,回国感到不快乐,还可以回到留学所在国。**在法国硕士毕业离开法国后,从离开之日 4 周年内都可以去法国大使馆申请 “APS 居留证”(autorisation provisoire de séjour),有效期 12 个月,12 个月内找到 CDI 类长期合同或注册公司创业或成为自由职业者,都可以转成工签或人才签证长期留下来。说实话,家里在太原、兰州、长沙、南昌这类弱二线或更偏僻三四线地区的留学生,如果父母没有超千万 RMB 非地产类资产,回到法国不失为活得更轻松、短期薪水更高的选择!毕竟,北上广年收入中位数不到 12 万 RMB,房价却和巴黎有的一拼。权衡好自己的家境、学历、职业技能、行业前景,然后决定在哪里长期发展。

如果你在生化环材天坑专业,想留学换专业、转行进互联网大厂可 “值乎” 咨询

@打铁烧砖

法国留学、毕业后入籍或工作或回国发展可以 “值乎” 请教

@周天游

@黄铁猫

@Enzo Jiang

等人。

在法国七年,回国南下闯荡快一年,我清楚中国和法国都不是乌托邦,搞清楚自己的核心诉求再做取舍!认清、接纳自己是普通人的事实;认清自己的短板,或规避或补足。否则,沮丧和迷茫会一直持续下去。

知乎用户 babyquant​ 发表

有的留学生回国接班的,有的留学生回国打工的,各有不同。

我自己 2009-2011 出国留学,理工专业,名字叫 “计算与数学工程”,对应的 STEM 编号专业是 “计算与应用数学”,国内一般叫 “信息与计算科学”。这个专业本质上不是面向就业,给人读博用的,以前计算机专业有 “数值计算” 的方向,现在一般取消。计算机的方向是人工智能、系统、算法(理论)、计算机图形、计算生物、数据库、计算语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安全、人机交互等,这些一般好就业。

毕业的时候移动互联网还没有很火,所以码农待遇不大高,竞争不是恨激烈,我的同学很多都找到码农的工作,留在美国。2011 是美国就业异常艰难的一年,工作签证一直用不满,2011 年 11 月才满,我是 9 月递交的申请,不用抽签。2012 年是 6 月份满,2013 年起是第一周满,三倍人数抽签。

我没有当码农,选择了量化交易,俗称矿工。那个时候 2011 年深度学习还没火,所以能用的统计模型无外乎线性模型、支持向量机、决策树、概率图等,其实大公司也未必有什么其它花样,没必要把他们神秘化或神圣化。一些人脑构造的因子也不需要这些东西。

2013 年回国,继续做期货方面的量化交易,一直到现在其实也是,转眼间工作已经 10 年了。2013-2016 期货高频容易赚钱,但那时候我自己还不大会写完整的交易程序,需要跟别人合作,所以哪怕策略赚到钱也没分到多少。后来自己可以完全独立写完整程序了,很多机会也没有了。

其实中国人在北美做量化很多是期货、期权的,股票不多。但在中美股票都是大头。很多时候,那些国际物理金牌数学金牌的很多做期货,他们哪怕回国也还是做期货。期货高频可以很稳定,但容量不大;中低频本质上容量比不上股票中低频,稳定性也更差。因此这些人回国要么自营,要么做私募也是期货产品为主,规模不大,也不会太出名。

现在回国做股票量化的多了,很多也是百亿私募,甚至之前有千亿私募。股票容量确实比期货大太多。而且目前限制了散户接互联网程序化交易,给了私募量化更多优势。期货的话,散户大量做程序化,也摊薄了机构的利润。毕竟期货赚大钱需要大趋势,散户一般趋势追踪,大趋势来也是赚的,他们赚钱了私募机构自然赚少了。那么谁亏钱?产业客户亏钱。因为产业客户套保是监管要求,亏也要做;其他人亏钱可以选择不做;长远来看,市场要一直存在,亏钱的一直不走,只能是产业客户在亏。

我自己工作 10 年换了 10 几家公司。有人说人在社会待越久越会磨得圆滑,但我其实是越来越刺头。其实很简单的道理,之前不会写 C++ 多线程自动交易程序,自然要看码农脸色;后来会写了,就不看了;之前没有副业收入,失业了就没钱,所以也不敢对老板太放肆,现在有副业好一些,失业也有钱;之前没买房要存钱买房,今年买了两套,反正放着也会涨,等于有被动收入,所以更不怕了;之前的工作要出去上班,要面对不同的人,比如不同部门的,一些规模大的公司还有公司领导、部门领导等,我其实有一定的社交恐惧,不大适应,另外那些公司都要求正装,其实挺烦的,现在的公司在家上班,省去了这些麻烦,当然每天也要在部门群说几句话,显得自己还在。

以前的我,或许还会想着做出一个超牛逼的策略,然后短期可以赚多少钱,现在反而心态平和了许多,更多是追求稳定。比如现在做副业的培训,虽然数额不大,但自己搞了 3 年多每年都能进步一些,也是一种欣慰,这也是自己不怕老板的底气之一。而且我计划只生一个小孩,这样未来财富不会稀释。有时候指数化的力量非常强大,比如一个小孩,那么两家的财富集中在一个后代身上,如果她找的对象也是类似的,那么他们的小孩本质上又翻一倍,这是财富,跟上通胀的;反过来,哪怕一个人七点再高,钱再多,如果子女众多,平分下去也没多少;哪怕集中给一个传承,其余的肯定存在没分多少的,那么对那些人来说,自然就一代不如一代了。

我觉得以我现在的工作强度,或许短期内不会暴富,但应该可以很长命。这世上没有啥好事都占着的。乔布斯辉煌一世,可惜 59 岁就死了,后面的移动互联网、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回首火箭、阿尔法狗等等他统统都看不到了。其实一个人能赚的钱有限,能做的事情更有限,很多时候谁活到最后才能笑到最后。特别对很多退休干部来说,能活一年白赚一年,要把之前工作付出的都赚回来。他们说的 “坐以待币” 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我也没啥太多的兴趣爱好,平时知乎灌水比较多,最近删贴严重,动不动就说违反法律或者引起争议,要是没争议的也没人看写来干什么?所以转战 quora 算了,从来没有被删过。我还是比较在乎言论自由的。当然,我更多是就事论事,也不会人身攻击之类的。比如有人黑我卖课,说能赚钱为什么不自己赚要开培训?其实逻辑一样的,我反过来套在私募上——能赚钱为什么不自己赚要给别人赚?只是很多人过于双重标准,他们就认为私募是好的,培训是不好的,然后就黑。

但国内的人似乎没见过我这种客观严谨的表达方式,可能他们更习惯于一种等级秩序,比如领导说啥就是啥,喜欢一团和气,只允许上面质疑下面,不允许下面质疑上面。比如老说你又没搞过百亿千亿私募凭什么说别人?这其实是很莫名其妙的一种逻辑。好比你说 “你又没当过美国总统凭什么批评人家?” 甚至我可以说 “你又没当过总统凭什么可以投票选总统?” 国内的人习惯于领导任命领导提拔,但实质上按西方的逻辑,任何公民都可以选总统啊,当然可以批评总统啊,这还用问?同理,连总统都能评头论足,更何况区区私募?quora 上一堆喷文艺复兴的,也不见有人说 “你业绩没他好凭什么喷?” 好比投票选诺贝尔奖的并不需要自己拿过,评价国足踢不赢越南的也不需要自己上场去踢。但纯国内背景的人似乎转不过这个弯。

而且国内有一群人的逻辑非常奇怪,其实我一直抨击的是私募的老板,没有抨击私募打工的人,但很多私募打工的自觉地帮老板反驳,这是很奇怪的,其实我是站在他们那边的。他们的逻辑是自己也想将来开私募,也想将来剥削压迫别人,所以现在先在私募学学如何剥削压迫,好自己以后开私募;如果我惹怒了私募老板,老板不开私募了,他们就学不到了。其实他们类似南北战争电影里头的黑人管家心态,深怕废除了奴隶制,自己这个管家地位不保了。

其实创业不一定需要打工经历,哪怕很多国内的量化私募,他们创业之前也没有打工的经历;我认识的师弟创业开私募。而且说实话你在国内任何一家量化私募打工也并不是什么值得说的事情,这些公司的老板可能当初大学毕业的时候还不如你,为何你自己就不能开一家呢?所以当我看了清华姚班毕业生晒 offer 拿到量化私募百万包裹沾沾自喜的时候我觉得有一种莫名的悲哀,如果中国所谓最牛逼的学生是一群这样的人,那基本可以断定 20 年内没法超过美国了。如果 20 年内超不过,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20 年后更不可能超过。如果清华姚班如此宝贵的教育机会落入这种鼠目寸光的人手中,那跟叛国也并无区别。因为他占了这个坑,说明无数立志为祖国健康工作 50 年的人失去了这个机会。而他占这个坑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科技强国,而是为了从股民身上割韭菜。哪怕就这么一个例子,也说明清华的所谓爱国教育、德育教育是完全彻底失败的。

美国虽然也有斯坦福、麻省理工学生毕业进对冲基金,但一般都是这些学生里头的非顶级人物,那些真正博士期间就展露头角的科研新星压根不会理睬这些金融公司,或者如果他想自己交易赚钱,完全可以自己开一家公司,没必要去这些公司打工。我的一个师弟就是这样,因为那些公司的创始人当年都不是不如他牛逼的人,他自己付出类似的时间精力肯定可以更牛逼。其实道理说出来大家都明白,但国内很多时候似乎并不是个讲理的地方。

对于国内的很多穷人来说,其实嘴上不说,背地里无声的反抗更为厉害。生育率下降就是一种无声的反抗。“我这一辈被你们剥削,我没有办法,但我保证我不提供下一代给你们下一代剥削”。这就是普通中国人最朴素的逻辑。国家也没有办法阻挠。对打工壬可以说你不喜欢这公司你就滚,反正还有人;但对普通人如果说 “你不喜欢生你就不生”,现在底气没那么足了,因为已经没有那么多人生了。

我这一辈还需要打工,但我觉得我的女儿未必需要了,我的财产、我父母的财产,最后基本都会是她的,只要不是那种很离谱的花钱方式,正常生活还是不成问题的。美国范德堡家族之所以败落,是因为连续几代都是很离谱的炫耀式消费,而且吸毒、酗酒、赌博的太多,最后从占美国 GDP 10% 的超级巨富沦落成路人。其实我觉得我女儿以及她的小孩能按照我说的,比如每代只生一个,找个条件差不多的结婚,那么哪怕躺平,基本上每代也能翻倍;如果自己不躺平,那么可以赚更多。正所谓知足常乐,就是这个理。

知乎用户 刘宇​​ 发表

嗯,2002-2014 年在德国留学了 12 年,学音乐,钢琴和指挥,我也是国内不多的本科到博士都是在德国学的指挥,目前在大学教书。

其实并没有觉得回国不快乐。国内有国内的烦恼,国外也一样。我本来也期望在德国找到自己的位置做自己的事业。但是我在学校上学的时候就发现了,最好的机会都是给德国人或者欧洲人的,反正轮不到我头上,我教授对我虽然很好,但是他还是把比如比赛的名额给我一个德国师兄,最好这货根本没准备比赛,弃权了。我准备得巨好的考试,考完所有乐团的人和同学都祝贺我时候我得到的结果是没通过,而另外一个准备得一团糟的德国同学通过了。几次比赛也是莫名其妙的,因为我没钱参加那些大师班,我也不认识一些人,所以也就没啥比赛的缘分了,而去歌剧院熬着,我也觉得很没劲,起步价我连老婆孩子都养不活,我一个师兄都是第一指挥了,还得到处教学生养家,我也觉得比较郁闷。从这些方面看,我就知道在德国这片地方很难靠自己的努力去拼出自己的事业,说难听点,我就算要当狗,巴结别人,我也巴结咱们自己人,我也不会去巴结洋人。因为洋人再怎么样也不会拿我们当自己人的。

回国当然有代价,起码特别好的音乐会看起来就费劲了,做大学老师的时候学生的水平简直可以把人气个半死,总是得跟教务处斗智斗勇跟官僚主义一刀切死磕。由于没在国内读过音乐学院我基本上在行业圈子里也基本上是透明人,但是好在有几个朋友还帮我介绍些乐团,每年做点事情,也没什么不好的。回国最舒服的还是胃,我经常戏称我就去为了口吃的回国的。人一辈子怎么活都是活,能用自己的手艺让家人活的还不错,能培养点学生,让想学专业的学生找到一个学习的路径学点东西,我觉得我就很满足了。

在国内做职业确实也比较尴尬,因为外行领导内行的事情太多,而且人情确实也是个问题。但是呢,关键时刻还是可以靠本事立足的。我去年就在某个下午 4 点半接到本地乐团的电话让我去接手晚上 7 点的演出而且大部分作品我没演过,这种活不夸张的说,也不是谁都能接的,我接了而且扛下了了,虽然这种活不能说有啥质量,因为我知道保证所有基本盘速度不出问题就好,我也没法改变我认为不太理想的地方,但是就这也不是谁都行的。所以,我觉得慢慢的总会有人认同我的手艺,也会有足够的机会。人活得开心就好。很多海归回来不开心就是觉得他和环境格格不入,然后要求高又想做事,就会把自己变成环境里最让人不舒服的那个人。可能因为我是指挥,我本身什么声都发不出来,我只能靠乐团来发音,所以我更倾向让大家心甘情愿的跟我做事,大家心里不痛快,就做不成事。无论环境还是一些职业素养和精神都不是短期能改变的,这点也确实是国内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起码对这个环境要有足够的理解,从我个人角度来讲,乐团的同事们一个月赚的那些钱远远比不上他们当年投入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所以他们懒散也属于正常,谁都没法要求一个活得很不满意的人能乐观积极的演奏音乐,更何况很多人并没有热爱音乐热爱到可以不吃饭的程度,所以多一分理解,也就多一分幸福。

知乎用户 左舷​ 发表

这个和回不回国根本就没关系。

我是留学生,在加拿大。

依我看,很多不开心其实就是自找的,先别急着喷我,请耐心看完。

事实情况是: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好的一面,也都有不好的一面。问题的关键就是很多人只盯着不好的地方看(无论对国内还是对国外)。

所谓取舍取舍,有取就一定有舍。

比如国内的好处是公共政策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比较好,社会公共安全压力也比较小;而国外是朝令夕改、三天两头变,谁让国外的环境就是 “谁都能上台插一嘴” 呢?

国内的劣势就是集体主义比较强势,求同不存异;人和人之间喜欢指手画脚、评头论足,个人太张扬或者不懂得 “入乡随俗” 的话就肯定会过得很难。国外的好处就是个人主义比较强势,小民尊严被优先保障,因为人和人之间谁也无法骑在对方头上,博弈下来的结果就是互相尊重,互不干涉。

可是事物就是有两面性的,这个事实谁也改变不了。既然大家都是成年人,无论做什么选择,都是利弊权衡后的结果,不要做了选择之后又百般埋怨。

我曾经也是个愤青,在国内大学毕业工作了三年,然后出国留学;留学到现在也超过三年了,我经历了从最开始到国外处处受尊重的惊喜,慢慢到后面发现人性无论在国内外都是一样的,再到后面厌倦老外当你的面 “be nice” 但是内心里面却看不起你的伪善,我慢慢能在积攒阅历之后客观看待和评价。

对我自己而言,如果要选择回国,我不会抱着在国内能遇到包容个性张扬和个人主义的环境的期待,因为国情不同、文化不同,既然要回国,我会做好 “返” 乡随俗、和光同尘的心理准备,这是做人最基本的素质;

如果我的竞争力不足以让我回国谋生,从而选择留在国外,那我也会做好心理准备,和老外一起在朝令夕改的社会环境里相互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我不知道其他留学生是因为什么原因选择了回国,但是既然选择了回国,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就不要只盯着不好的地方看。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你权衡利弊选择了的东西,最后却说它这也不好那也不好,这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又比如我我不喜欢老外的伪善和北美英文的油腔滑调,但我如果选择了留下,却一天到晚因为这些事情置气,那我留在国外也不快乐。

所以,关键问题不在于回不回国,而是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不能又想要一个事物好的一面,又想剥离它不好的一面,这个世界上没有两头好处都让你占了的,做人要现实一点。

只有想明白了这个问题,才能得到内心的平和;如果想不明白,只想取,不想舍,那就真的是在自讨苦吃,一点好处都没有。

共勉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人太多

竞争太激烈

需要想的更复杂

人的素质高低参差不齐,沟通成本很高

各种证,各种排队

请假困难。

其实说白了还是人多导致的竞争大,卷到人们生活的很困难。平时刷抖音总看到有人嘲讽老外单纯的傻,没心眼之类的话。嘲笑他们不会耍机灵,不会婀娜奉承。其实你们真的喜欢这种 “聪明” 吗,这种聪明又不是智慧,这些人际交往的潜规则说实话让我很反胃且头痛。我很不屑于做这些事情,但到了国内你又不得不去做这些事情。还是淳朴的好啊,不用想那么多,只需要工作就好了。国内某些公司动不动就给你搞亲情,什么公司是你家,为家人付出之类的一套组合拳。要么就是给你画大饼但又不实现。很累。。

逢年过节如果你想升迁领导那你不得意思意思?领导亲戚的白事红事你不都得参加?参加了不得随礼?各种睿智团建活动,你不参加就被骂不团结搞特例然后孤立你这个 “怪人”。像某些小企业领导搞什么早起操喊口号看着都让人作呕。放眼望去全世界除了 zg 有几个国家的公司搞这些?起码西方公司的同事领导们公私分明,你就算想参加领导亲戚的白事红事人家都不会邀请你。

我国虽然经济实现了高速的跨越,但全民的素质教育真的任重道远,在西方这几个发达国家,不管他们是不是虚伪,但是不论在乡下还是城市,人们的素质差的并不多。肯定会有个别不好但整体还是比较的统一。但在国内这个素质的差距真的是太大了,有遇见过道德素养非常高的人,也遇见过蛮横不讲理十分低素质的。如果抛开他们都讲中文,说实话会感觉不是同一个国家出来的人。我留学的同学回国,因为排队问题,有个老大妈插队和她吵起来了,反手就是一个嘴巴子然后各种叫嚷。这种事情还不是个例。。

我并不是什么慕洋犬,也希望别来什么退籍怪。我就是实事求是的说出我的想法而已。中国和发达国家差的不光是技术经济什么的,最重要的我认为真的是素质教育。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法盲怪游走大街,大爷为跳舞开拖拉机将篮筐铲除,大妈聚众霸占篮球场之类的事件屡见不鲜。

各位保护中国社会从我做起。

前段时间短视频平台又因为宿舍学生会热闹了一阵子,其实这种有点小权力就耍官威的中外皆有,但咱们不是讨论有没有的事而是多不多的事,我在外留学六年,说实话很少见到学校小组长或者学生会干部耍这种官威,反倒是学生会更像舔狗一样,毕竟每年都会选举,权利都是来自于学生手里的票,你高高在上指点江山谁给你投票。倒是中国华人学生会各种主席摆架子装 x 的见怪不怪了。

老实说因为我文化背景的缘故,还是和中国人沟通无障碍不困难,但有些劣根性真的很难克服。“人群集中的地方,愚蠢的人就多”。

回到海外留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回国,其实能出国的学生们家境基本都不差,这也侧面意味着出国的学子们基本上是属于国内素质比较高的家庭出来的,不论学识,修养什么的。当然,还是那句话渣子哪个群体都有,但我们讨论的是比例。留学生群体还是比较能够理性看待问题,看待祖国的优点缺点,看待外国的优点缺点。所以社交圈其实也比较轻松。

≠====================================≠

小更一下,发一些最近的感想。

最近看到一些国内的社会现象我又有了一些感想。有个工具成了各个圈之间的武器就是‘‘举报”。凡是看着不爽的事情,人们就疯狂举报,要求下架等等。并且有专门的贴吧,群有组织性的进行攻击某公司,某平台,某作品,或者某个人。我认为人民举报成风,不仅无法做到维护秩序反而大大破坏了 zf 的公信力,并且破坏了个个圈子之间的相容性。这样的社会别说进步了,全在内耗里了。很快就会步入欧美圈的后尘。我个人在北美,印象很深的就是很多综艺,电视节目不敢随随便便碰触有关人种,性取向等话题,因为一旦说不好就容易被这些组织进行举报和示威。这种小心翼翼的行为方式其实大量的消耗了社会资源。

先说这么多吧。。

知乎用户 0x00 发表

我可以抛砖引玉说一个故事

事情背景

我记得我下飞机之后被拉去了上海佘山的一家隔离酒店,因为我打算回国时间久一点所以带了挺多东西。到地方之后被告知我被分到的酒店没有电梯,要自己拎东西上 3 楼,于是我来回跑了六趟,刚下飞机排队核酸什么的现在又要我搬东西弄得我非常不爽,更别说刚刚收了一笔对我来说非常不合理的隔离费(七八千块 15 天但酒店最多也就是 200 一天的水平)。再加上看上去很奇怪的饭菜,我想到了之前在网上做的功课:如果你觉得隔离条件不符合标准你就拨打 12345。但其实我经历了这件事之后,根本就没打。我当时都想好了,主要有三点我觉得不合理的地方要反映:一个是隔离点没有电梯,大部分人做国际航班都是带行李的。二是屋子房间卫生条件和配套设施实在不符合这个价格。三是刚刚发的午饭看上去不怎么卫生,猪蹄子上的毛都没剃干净。

我是一个比较懒惰的人,所以下飞机本来就很累还要上楼搬行李这件事把我整的挺累,但其实还好,休息一会就没事儿了,但是真的让我不爽的不是这个。

事情经过

总有那些体力不强但也带了很多行李的人吧?那么好,他们的东西自己拿不动,就统统要大白来一次次搬。他们穿着防护服,在没有空调的酒店大堂和楼道里,连续上上下下帮人搬东西,我记得我亲口听到其中一位说:对不起,我想休息一会,我的腰实在太痛了。

经历过这件事儿之后我就对隔离点工作人员的敬业态度产生了非常大的好感和钦佩,于是我暗自想,人家工作人员太辛苦了,我这点娇生惯养导致的这点问题算啥?克服克服几天就过去了,又不是忍不了。就从这一点上来看,我当时以为,隔离酒店的这些工作人员薪水肯定不低,那我隔离费用多一点也没啥大不了的了,毕竟他们工作这么辛苦。

毕竟在加拿大,这一身别扭的防护服要是穿上了,一天没有三百加币的工资肯定是没有人愿意干的。总之思来想去我就打消了打电话给 12345 反映情况的想法。

转折

等隔离之后,跟国内的同事提到我隔离的经过,自然而然就说了一堆以上遇到的工作人员的事儿,还有对他们的敬业态度如何佩服云云。结果同事给我透露了一件让我非常震惊的事情,就是我们隔离酒店里的大白,很多都是志愿者,他们来这里没有高工资高待遇,最多就是包三餐什么的,很多都是基层人员,他们来隔离酒店工作一趟,回到本职单位就有更高的升职机会或者再评比职称的时候多拿几分,而且这还不是保证的。

很多时候他们没得选,比如给你做核酸的医护人员,早上 5 点接到命令就要出发,不管天多热情况有多差,让你上你就得上,上完了没人补偿你也没人记得你。工作的时候全副武装,别人知道你是谁全靠后背上马克笔写的名字,防护服上一次厕所就要换一套。

而我在加拿大实习的时候,有一次空调坏了,工人愣是早了几个小时下班,而他们的行为受法律保护,还说法律要求高于 26 度每天工作不能超过 3 个小时不然就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结语

题主问的问题是为什么不快乐,有的时候不快乐的事情不是来自于个人的经历,而是你的见闻,正好比假如你看到了其他人的 pain and suffering 会产生共情一样,当你回国之后看到一些事情的时候真的是就算和自身无关也会导致不快乐。

比如说我不吃老坛酸菜,但是我看到爆料就会不快乐。**为什么我们国家能发射火箭,造空间站,能做出世界级的基建,但是国人却没法安安心心的点一次吃一次方便面,外卖?**你能说红烧牛肉味和鲜虾鱼板味就符合标准吗?这俩口味我吃得多。

比如说我不用 996,但是看到有和我一样大的员工在工作的时候猝死就会不快乐。比如说我不送外卖,但听说有人投诉差评他们就罚 50 块钱的时候会不快乐。我们中国人,过的日子实在是太苦了。

知乎用户 LAWRENCE​ 发表

因为人太多了,空虚感。

在美帝混的时候,我们算是大城市了,一百五十万人。然后写个策划,搞点方案,去一些地方划划水。就会有人和你打招呼,说老哥好像在 XXX 会上我们见过,上次的方案很妖娆啊。有空去哪哪恰饭,哪里有个厨子,国内挖过来的,贼拉厉害

国内,你是卅子东西?本地三千万人,比你骚的,妖娆的,跳的,不如你的都多了去了。。。然后好吃的到处都能吃到,山珍海味,玉盘珍馐。能吃出尿酸警告,三高滑稽,绝对没有在国外的时候的人生有味是清欢,蓼茸篙笋试春盘的清真感,都是来呀,快活呀。

另外还有一点则是心境,在外读书的时候还是十几岁的娃儿,如同开车时候坐在后座,出啥事情都有父母担着,你只用管 GPA 高低和是不是生活愉快。回来后,年轻点的 23 到 27 岁,老点的 30-35,这个时候你会看到父辈的落寞,他们基本上接近退休了,很多事情关系人都要你去谈,这个时候你就不是那个坐后座的人,而要承担运筹帷幄,带着大家往前走,开车的担子。这样一对比,快乐,不存在的。这个和流血与否没啥关系,和人的成长相关。读书的时候确实无忧无虑,再难有这种机会了。

最后则是来自于关系上的陌生,高中时候的同学关系早已作古,更早出国的更是如此,就算能找来也没啥话题可以聊(相当情况下以前的老哥些娃儿可以打酱油了,酒都不敢喝你多喝两瓶,以免回去跪搓衣板)这种疏离感的一大体现点就是你去银行开征信报告,会发现你的记录停在很久以前,所有的记录甚至不足以让你去开一张信用卡(不通过你的渠道,就正常开个卡),我在年初有过这样的体验,在美国即使确实混得渣渣,三张贵宾卡还是有的,几十万人民币额度,回来在自家有大量业务都能算大客户的建行和招行我 TM 不走渠道三百元信用额度的卡都被拒。这个时候你能快乐?快乐个火钳哦。这分明就是这个地方,你从前所言的故乡,并不欢迎你的归来。

化解之法?

所以,咋个办?心之安处,即是故乡。不一定要呆在你的出生地 / 出生国,不适应了,滚走才是真的。流血党最后变成飘荡的游魂,屡见不鲜,这并不好玩,从开始的时候就应该想到要风雨兼程。人在 15-25 岁所居住的地方的习惯会跟随这个人一生。所以回到更熟悉的地方去吧,让故国 / 故乡成为一种怀念,找到真实的快乐。

知乎用户 推推超级会养猫 发表

写在前面,咋有人觉得我会打工打一辈子?我就是刚毕业,又刚解封,找的新工作,打算先赚点钱。之前因为留学身份每周最多工作 20 个小时,不得已才去打了黑工。

而且我现在兼职每个月都能赚 3 万多人民币呢,不比国内挣得少。咋总有人觉得我过得乞丐不如呢?

后面会越来越好,我会找到心仪的正式工作,当然也会赚的更多。工资翻倍也未可知啊。

还有我父母不用你们担心,我每年有三个月时间回国陪他们,或者他们过来,我们租船去大海钓,去看企鹅,去看极光,去泡温泉,去潜水,去跳伞,去做他们年轻时候想做的一切。他俩才不可怜,别人家孩子逢年过节才回家一次。我父母,天南海北到处玩。

以下正文。


我在澳洲打三份工,第一个就是卖东西,在 Furla 做销售。

第二个,在各个商场的展览柜,宣传澳洲政府的一个节能减排的项目。说白了就像是超市推销商品的推销员。

第三个是,我做一些手工小商品之类的。每周租一个摊位,然后去卖。

三份工作加起来,可以养活我自己,也可以养活我的两只猫,甚至还有挺多结余。

但是家里人,经常会说我,一个研究生,现在就在商场卖卖做推销员,摆个地摊,像什么样子。

这一度也给了我父母很大的压力,因为他们觉得留学的研究生应该做一份体面的,稳定的工作。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拿不上台面。

我妹妹也告诉我,国内有很多亲人,暗地里偷偷告诉自己孩子,不要像那个姐姐学习。努力这么多年,就为了出国摆地摊。

实际上,我工作很快乐。Furla 的经理人非常好,总是鼓励我,多去和顾客沟通。他还会把丝巾戴在头上,再戴个夸张的女士墨镜,在没人的时候,走秀给我们看。团队氛围特别好。

在商场的推销工作,我每天只需要完成固定的量。然后我本人也不追求可以推销很多可以拿到奖励。也没有人盯着我。完成之后,我就可以轻松坐在摊位前,玩玩手机,或者跟附近的人聊聊天。很多老人很无聊,就愿意来找我聊聊天。我的英语口语就这么被提升的。

摆地摊时,有很多人愿意为我的创意,为我的努力买单。他们夸我做的很好看,并且买回去的时候,还一脸赚到的表情。我真的很乐意去和他们交谈,告诉他们,我为什么这么做。

原先有个老太太卖自己做的折纸耳环。一个就 60 刀(300 人民币),我实在想不通,就这么点东西,而且是纸做的,要那么贵!

现在我逐渐懂了,因为有人可以欣赏她的设计,欣赏她的努力。

我在澳洲的几年里,得到的夸奖比我在国内要多太多,真的。

我在国内,也不是说没有人夸我。大部分都是亲人啊,朋友之类的。

在澳洲,我得到太多陌生人的夸奖了。我真的觉得,夸奖会让一个人感到幸福。

我有次带了一个毛绒帽子,在快要下电梯的时候。后面一个小姐姐突然上来告诉我说,姐妹,你的帽子真的太太太太可爱了!我无法抑制自己,我一定要告诉你,它真的太可爱了。

我自己非常喜欢黄色。但是有些黄色真的太挑皮肤了。即使这样,我还是买了一件毛绒绒的鹅黄色外套。果不其然,穿上皮肤就变成黑炭色。

但是在电车上,有个老爷爷说,我看起来像一只刚刚破壳的小鸡崽,非常可爱。

我摆摊的时候,有个老奶奶说,你太美丽了,你就像一缕阳光坐在这里。

我买了一个毛绒的猫咪发卡,逛街的时候,经常被夸太可爱了。

⬆️⬆️⬆️⬆️就是这个被夸爆的可爱发卡,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多姐妹喜欢,私信问我链接。我就贴出来了,不喜欢的可以划走。
希望大家带上也可以被夸可爱啊!!!

[

被夸爆可爱的猫咪发卡

淘宝

¥29.00

去购买​

](https://uland.taobao.com/ccoupon/edetail?e=tRShpgU2b4ClhHvvyUNXZQst4RUgB%2BQM1dI5raycii4uynEbLfMGNlQvM5IYhIoty5FOJP2gSFVP%2FWZO3A8fFD8HDpJjEeny8%2Bc4SyYJsTJrC8Oh6piEfcNDjuZv9iZUYV9PJLm0hWsN%2BoQUE6FNzDXjO3xo9YUjZs24r76ftPzfv2zTi4Nk4JReMfNR90y1qx%2Bk6U4rplyfPnSF3%2BzAFErUK1%2FwXgcFLTlT3yDZRnqC6ES0vwEmeXIPauJouaA3u0Bpcsv0%2Fui9K7K8OOlwefylhG7zs0r9OvFUE4y9N6gVSoJqvN8Ii%2BHfac7b8FGZtxl6Um37OPI5PuJrotMgWebAQ5SkNQoBeP316Xed87Fh11qiZAiKKP47SzsQhGnV2yyKL%2FuyTAI%3D&traceId=213fc3a716503276402903372e6c44&union_lens=lensId:TAPI@1650327641@0be087f7_08b4_1803f315be3_cbaa@01)

就连我家土了吧唧的土大橘——狗橘,每次带出去,都会被夸奖。太美丽了,太可爱了,Fantastic,gorgeous,adorable。你看他的爪爪,非常大,非常有力气。体型优美。脸也太可爱了。

经常会被询问可不可以拍照。

就怎么说呢,如果不是自己养的猫咪,我都怀疑他有没有皇家血统。

我没有觉得中国不好,相反我觉得中国发展很快,很现代。对比来说,快递两周能到,都对快递小哥感恩戴德的澳洲来说,中国真的非常先进。

我时常叫澳洲是养老生活。因为节奏太慢,而且本地人真的都挺傻白甜的。我在这里待久了,真的有时候连我自己都变得不聪明,没有动力。

成日里就想着下周要不然一三五请假,就二四去上班吧,周六日也不去摆摊了。在家多睡几天。反正打两天工,就够我一周的生活(房租 + 水电费 + 网费 + 保险费 + 伙食费 + 猫粮费)。

讲真的,我这个人,这辈子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睡觉。睡懒觉。

每天睡够 10 个小时跟每天只睡 7 个小时的我判若两人。我现在打工,可以维持我每周至少有三天可以睡够 10 个小时。

我不知道我如果回国,是不是我的工作可以在我每周可以有两三天可以睡 10 个小时,还可以养活自己,还有富裕,还富裕挺多。

有没有工作可以让我可以随意规划时间,一周只去上两天班。

我知道有很多非常非常优秀的留学生,非常有动力,有冲劲。回国对他们来说是新的机遇,是新的体验。

但是我真的是一个挺不那么优秀,不那么有动力,懒了吧唧的留学生。

我这辈子没有那么多追求,无非就是可以多睡觉,可以多陪猫,可以有人陪我唠嗑,经常被人夸奖。所以你看,我基本上就是在过养老的生活了。

我很喜欢这种生活,我希望还可以在多过几年。

你见过最好看的橘猫长什么样?

没吸够狗橘的可以去这条回答!

知乎用户 勃不勃 发表

要是找不到工作回来还说的过去,找到了还不错的工作还傻乎乎的回来接受国内爹味领导的 pua,知乎各网友好说歹说、劝都劝不住,就是要回,然后受不了低工资、高工作时长、高房价、诡异的职场礼仪又准备出国结果还出不去的。

这种不是活该是什么?

就像劝退学在知乎劝退这么久了,还是有很多人被没见识的长辈、被大国重器洗脑,看了劝退文也还要奔向生化环材的路上去,最后毕业被社会毒打还要反过来在知乎上抱怨。这你怪谁去?

没有办法的,佛只度有缘人。

回国又后悔的难道在知乎就不能搜搜你要做的岗位在国内是什么情况,周密考虑下再决定要不要回国吗?

职场文化不同,爹味领导多,高房价,低工资,996,这些都是很早很早就被说烂的东西,随便一搜全是吐槽,知道了这些结果还要回,回了还要抱怨,人都麻了。

知乎用户 STT X 发表

因为留学真的太快乐了啊。 这段时间真的是能享受到所有好处而且几乎没有任何责任。拿着父母的钱却不用照顾家庭,学业上很多人也没很有压力(毕竟国内基础教育卷过的),而且很多家庭都鼓励孩子多体验,所以很多实际上还蛮费钱的活动都能被支持。尤其是出国年龄早的话,感觉美高的人真的是天天 yolo。

我在国外的时候经历过第一次喝醉,第一次赛车,第一次浮潜,第一次深潜,第一次单板滑雪,第一次连夜开车去赌场吃早餐,第一次演唱会,第一次在陌生人家 party,第一次和反堕胎主义者在公共场合辩论,第一次拦路人的顺风车,也有第一次过夜,第一次被保安拒绝入场,第一次在餐厅找经理,第一次在咖啡店听不懂咖啡师说话,第一次在客服电话上被人挂掉,等等。这些经历很多我在国内也不是没有机会,但是在 coming of age 的时候在几乎全部陌生的异国经历还是有不一样的感觉吧。而且正是因为在外国,很多时候脸皮真的厚了很多。本来在家里不敢或者不需要做到的事在这边都做了。

这种真正无忧无虑的感觉,如果不是在年轻时候拿着父母的钱出国留学,应该很难体会到吧。

(题外话,这也是为啥我觉得中产家庭孩子长期待在海外其实挺自私的。)

当然留学也不是一直快乐的。比如本人此时上个学期的作业因为一点小错只拿到了 7%,现在还在等教授回复;打工的上司和同事一直很忙很多 blocker 都没法动,但是为了身份没办法换工作或者很理直气壮的怼;语言上一直没办法很自然的交流,被人当面说过口音很重;旅游也不自由,一些时期不能出国境;很想家人,但是特别时期两边都没办法来去;家里老人身体不好,但是我一点办法也没有。

然而即使有这么多难处,也还是得承认年轻时留学是一个优越 / 奢侈到不可思议的经历,对没有机会体验的人来说。

——9/20 更新——

很多人说不快乐,其实每种选择,每段经历都有快乐和不快乐的点。留学生其实是一个相当多样化的群体,有的人还要打钱回国,有的人生活费一个月顶我一年。我写的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个人体验,而且省略了大部分低谷。

比如,中秋节了,我又是一个人过:)

知乎用户 Damon DanceForMe 发表

留学生乃至工作过一段时间的海归最痛苦的莫过于是回国做了人下人。

这里面有两种。一种是习惯了外国没有严密等级的宽松环境,在公司里遇见 CEO 都直接叫 first name 的那种,回国工作发现哪怕只是面对自己的经理自己也只能当狗,于是陷入了被压迫的痛苦。另一种就是做题家思维以为自己留学或者有洋公司经验镀了金回国就能做人上人(多数是听了一些回国人上人的故事)享受到外国享受不到的优越感,结果发现优越感是人家的,自己只能做人下人提供优越感,落差极大,双倍痛苦。

很多国内土鳖特别喜欢重点碾压留学生和海归,因为摧毁对方已经建立的优越感和价值观会有加倍的快感。说穿了就是刚毕业的土鳖狗本来就是狗,你把他当狗,也没什么特别的。把一个满嘴职场平等诚实劳动的海归打碎膝盖变成狗,要爽得多。至于那些揣了个洋文凭、脑子装满了回国人上人神话、毅然回国充满了雄心壮志和抱负要干一番事业想吃香喝辣的留学生,狠狠打耳光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人下人,则更是加倍的快乐。

签证过期了跑又跑不了,以前享受到的被认为理所当然的好处如今荡然无存。世间最痛苦的事情并不是 “不曾获得过”,而是得到过,被人忽悠而失去,并且永不再得。哇哈哈哈哈

知乎用户 虎博士​ 发表

巧了,我还没回国,我也不快乐。


题主看到的:

留学生 → 回国 → 不快乐

真正的情况:

留学生 → 工作 → 不快乐

更加具体点:

留学生 → 工作 → 没钱 → 不快乐

再残酷一点:

留学生 → 没钱 → 还累 → 不快乐

再普适一点:

学生 → 没钱 → 还累 → 不快乐

再啰嗦一点:

无忧无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自视甚高的学生

→ 被社会毒打工作糟心收入低于期望的社畜

→ 不快乐


看到没?跟 “留学生”、“回国” 没啥关系。

知乎用户 谢流远​ 发表

快乐和痛苦都不是真实的,都是脑内建构的状态。所以你不快乐唯一的原因是你自己觉得不快乐。

我觉得把快乐作为人生目标是有问题的。

追求快乐的初级阶段是向印度人和非洲人学习,他们真的很快乐,比美国人北欧人还快乐。首先你要消除对死亡的恐惧,最简单的方法是信个教,然后你要消除对未来的期望和失望,最简单的方法是置身于一个世世代代没有变化的环境,然后和一群跟你一样的人唱歌跳舞打炮。

追求快乐的高级阶段就是出家,一切不快乐都来自欲望和欲望的不满足,如果你什么都不想要,什么都不去做,一心一意在脑内建构快乐的状态,那你就是最快乐的,属于是跳过内外交互直接卡 bug。

知乎用户 小舜利 发表

国外有些东西,短期来看国内不可替代,尤其是作为一个非富非贵的普通人很难在两边都同时享受到,导致生活质量的断崖式下滑

留学生在国外的时候想念,国内的外卖、扫码支付、快递、地铁、高铁、治安,这些东西在国外虽然没有,但好歹也有 local 的替代品,没有美团用 door dash(再不济下馆子),没有支付宝刷信用卡,没有顺风用 amazon prime,没有地铁直接开车,没有高铁坐飞机,没有电子摄像头住富人区……

说到底,这些国内所谓的生活优势并没有真正的不可替代性,或者说仅仅是生活质量的一小部分,而不是 the big picture。因为这些衣食住行方面的便利,国外都有同档次甚至质量更高的替代品。但,相比之下,对一个普通的中国留学生来说,有很多方面国外目前是独树一帜,国内根本没法比的。

1. 房价

高房价毁一代人,这句话不是开玩笑

按阶层来说,留学生家庭在国内已经是非常不错,综合来看能排到前 10%。但即便如此,很多留学生回国落户一线城市,要想定居买房能给孩子不眨眼掏几百万付首付的家庭,还是极少数。

更多的留学生家庭,乃至普通的中国家庭,小孩买房都需要掏空六个钱包,省吃俭用才能买得起。父母掏空积蓄,自己背上沉重的房贷,这就是很多留学生回国后不得不面对的最大现实难题之一

但是在国外,这种 dilemma 是不存在的。就说美国,绝大多数地区,房价最多是当地平均收入的 3-5 倍,而且美国租售同权,买房不用跟户口、医疗、教育资源深度绑定,很多美国人一辈子都不买房,不是因为他们买不起,而是确实没这个必要。

所以,对于一个有上进心的智商情商还过得去的留学生来说,如果在国内没有资源,没有背景,但又短期内就想过上舒适的大 House,大敞篷,大牛排生活,毫无疑问在国外更舒服,回国是受罪,因为在国内,尤其是一二线想实现这样的目标起码得年薪百万(自己去了解下年薪百万有多难),这远远比留学在国外找一份工作要难得多得多。

2. 工资

脱离物价谈工资是耍流氓。工资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本身的数字大小,而是主要取决于在当地的购买力到底如何。

陈平老师曾经说过,2000 人民币的收入比 3000 美元的收入生活质量更高。简单说一下,在美国除了那几个特大城市之外的绝大多数地区,3000 美元对应的生活标准是:

租一室一厅 60 平起步的公寓,顿顿吃 ribeye 肋眼牛排,非奢侈品的衣服随便买,养一辆二手车很轻松,每月除去衣食住行的必要开支大约有 500-700 美元不等的零花钱……

而与之相对的,2000 人民币在国内对应什么 level 的生活质量?国内最便宜的青旅招待所,一晚上都要 30-50 块;最便宜的兰州拉面沙县小吃,一顿多吃点 20-40 块;最便宜的三人间四人间,一个月怎么着 300-700 块;最便宜的二手车,加最便宜的汽油加满都要 200 以上……

对了,如果实在没什么概念,就说一个最直接的对比:全新的 Iphone 手机,美国一个卖 800 美金,3000 美金可以买 3 个多新 iphone;全新的 Iphone 手机,国内一个卖 7000 多,2000 人民币只能买 1/3 个新 iphone。

很多留学生回国,除非是去计算机、金融这样的高薪岗位,要不然一个月回国能拿 1 万起薪,就相当不错了。

很多人连 1 万都拿不到,四五千一个月人民币的比比皆是。说真的,这种情况下,还不如铆足了劲儿留国外,国外也差不多能有 2000-4000 美金 / 月,但工资购买力确实强太多了。

3. 娱乐

还那句话,不是国内的娱乐项目不好玩,而是国外的娱乐项目更多,上限更高。

国内能玩的一切,吃饭、逛街、看电影、撸串、KTV、酒吧、夜店、展览、游乐园、博物馆国外应有尽有;

**但国外有的,打枪、打猎、户外攀岩、开飞机、高尔夫、骑马、潜水、赛车,要么国内不合法,要么国内价格太高,一般人根本玩不起。**典型的如高尔夫,放国内是贵族运动,练个球一小时 500 人民币起步,下个场加球童小费 1000 人民币起步;

高尔夫放国外就是中产运动。我记得当年在加州的棕榈泉,一个顶级漂亮的高尔夫球场,出发台对面是山,旁边是沙漠,环境、设施、服务都是一流,价格竟然只要 50 美金 / 人,说是白菜价都不为过。

还是那句话,对于有自己小众爱好的,国外的选择普遍更多,质量更高,价格更便宜。但究竟怎么玩,玩什么,全看个人口味了。

4. 交通

交通我觉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以我个人来说,在美国呆了几年,最喜欢的出行方式必然是开车,其次是飞机,高铁,地铁。

论堵车,全世界的大城市都是如出一辙的尿性:纽约,洛杉矶,北京,上海…… 去哪里都堵车,尤其是高峰期。但,国内外的大城市有一个很大的不同:

城市功能的区域划分,以及城市通勤效率非常不同。

具体什么意思,比如在北京,一个下午基本只能做 1-2 件事情,购物就购物,看展就看展,因为城市的功能划分很明确,商场基本在一片区域,展览馆在另一片,通勤路程以及在北京开车的道路流通效率决定了,一个下午在两边折返并不现实;

但是同样在洛杉矶,就并不是这样。区域之间的功能性比较模糊,哪怕是动辄横跨十几二十公里,通勤时间也很短,大量的跨城高速极大的降低了折腾的难度,比如你可以中午在 san gabriel 美美吃一顿中餐,下午半小时就去到 Beverly Hills、Westhood 购物,虽然有 40 多公里远,但通勤效率却非常高。

习惯了在国外生活的留学生,回国的一个共同体验是:明**明想去的地方只有几公里远,但为啥地铁那么多站?为啥开车这么慢?**尤其越是一二线城市,这种感受就越是明显。

5. 福利

首先,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很靠谱:上学免费,看病免费,养娃给牛奶金,失业有救济金(数额不低),食品相当安全,年假多,加班少,养老安逸……

其次,在法律跟社会层面,国外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更到位:

法律对儿童的人身安全非常重视,儿童拐卖绝迹,观看儿童色情影片犯法,性侵儿童更是重罪;

法律对妇女的权益保护到位,产假充足,职场地位高,单亲妈妈给补贴,无论是结婚还是丁克,都认为是个人选择社会环境不会给予太大压力;

法律对少数群体的保护也很好,同性恋跨性别者不会在职场、择偶上有社会性制度性地被歧视,残疾人出行有大量的轮椅道,出行遍地都是位置最好的专属停车位……

虽然是发达国家都是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但普通民众的生活质量不低,被剥削程度低,法律完善,社会福利多,总体来说还是挺舒服的日子。

以上这些,是我认为对一个人生活质量影响巨大,且短期内国内外差距较大很难弥补的方面。

在国内,想享受到上述的一切,不是不可能,而是难度太大,必须奋斗成成功人士,人上人。

但,在国外,其实不必那么辛苦,就能比较轻松地拥有以上所有的一切。

现在知道,留学生回国为什么不开心了吗?

美国转学精华:

美本的同学们,如果能重来,哪些大学你当初不会申请?109 赞同 · 43 评论回答21 秋季美本转学,你被什么学校录取 / 拒绝了,你的标化和活动如何?8 赞同 · 0 评论回答怎样才最有可能被哈佛大学本科录取?376 赞同 · 62 评论回答UCLA 和清北选哪个?112 赞同 · 112 评论回答

美国留学精华回答:

美国人心目中的美国大学排名是怎样的?2255 赞同 · 168 评论回答为什么美国中小学生学的数学比我们简单,美国人却还能做出超级牛的东西?1.2 万赞同 · 1031 评论回答有什么建议给即将出国留学的学生?1123 赞同 · 179 评论回答为什么我出国留学后越来越讨厌外国人?8683 赞同 · 655 评论回答为什么美国名校的中国本科生普遍不愿意加入中国学生会(CSSA)?2713 赞同 · 276 评论回答在美国千万别做什么?846 赞同 · 65 评论回答有什么事是你去了美国才知道的?513 赞同 · 80 评论回答

教育类精华回答:

有哪些典型的学生思维?1.5 万赞同 · 384 评论回答为什么美国中小学生学的数学比我们简单,美国人却还能做出超级牛的东西?1.2 万赞同 · 1031 评论回答如何摆脱中国内卷的局面?8061 赞同 · 659 评论回答你认为最大的智商税是什么?5539 赞同 · 1524 评论回答

知乎用户 小智大障​ 发表

因为太卷了!

享受过发达国家的 “福利”,再回国一时间就很难适应。

那我自己来说吧,我去年回国时也超级不快乐,具体有以下几个点。

1. 女孩子

在西班牙时女孩子很好约和追,从纯情小姑娘到单亲妈妈,再到 30 岁出头的成熟女人我都约过,而且都挺快乐,挺轻松舒服的。一回国,好家伙…… 直接成了屌丝猥琐男,单身半年,连女孩子的手都没碰过,可能是我不符合中国女人的品味吧。

2. 物价

我回国后工作的城市是深圳,物价很多时候比西班牙的还高!我在拉科鲁尼亚一个月 500 欧元可以活的很滋润,合租一个环境很好的单间,还吃得好,偶尔还能来个短途旅游。但 500 欧元(4000 元人名币)在深圳活得累的一批。

深圳的鲜奶,鸡蛋,肉类价格都是高于西班牙的!导致我个鲜奶爱好者,在深圳那几个月都喝不起鲜奶。租房就更别说了,太差而且太贵了!

3. 医疗

西班牙全民医疗免费,看病不要钱,做各类检查也不要钱,医生开了处方自己出去买药就好了,住院的话是不收费的,就是得癌症了也是免费治疗。留学生的话,看你买的什么医疗保险,但一般一年都是 300-500 欧元,看病基本是一分钱不用花的。

我当时在西班牙生过一次病,拿着我的保险卡去医院看了急诊,拍了下 X 光,一分钱没花。医生给我开了个处方,让我自己出去买药,然后一共花了 20 欧治好了。还有个朋友拉肚子,急性肠胃炎,去医院住了几天,一分钱都没有花,还管了几顿饭。

然后等我到了深圳,好家伙…… 那医保制度我现在都没搞明白,分深户和非深户,报销还分医院,异地医保啥的……

4. 工作

明明都下班了,为啥大家都还坐在办公室啊?在西班牙时,我们都是到点就下班,以加班为耻!在深圳职场 PUA 数不胜数,我这个在西班牙待了两年的直性子职场小白,完全玩不转国内那套啊!

5. 大环境

卷!太卷了!套路太深了!


然后又继续去追我的拉美梦了,我去了古巴。

小智大障:外派南美洲 / 非洲工作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结果到了古巴,生活更苦!呜呜呜,太难了!


第二次更新

看了评论区,决定再更新一次来解释一些问题。

1. 我为什么在古巴工作

我上高中时期,就有了想要探索拉美大陆的想法,一直想要探访这片魔幻而又现实的土地,所以学习了西班牙语,并且前往西班牙继续深造了一年半。

最想拜访的就是古巴。刚到这时,的确被这里的魔幻而又现实的场景所震撼到了。医生数量和素质极高,却极度缺乏医疗设备和药品;

官方想尽一切办法维持货币稳定,货币贬值速度却依旧很快;明明有自己的主权货币,却遭受着美元的冲击;美金商店里商品相对丰富(其实连国内的小卖部都赶不上),普通商店里啥也没有;官方默许黑市的存在;疫情加美国制裁的情况下,这座小岛却依旧不妥协的精神……

太多魔幻而又现实的见闻了,也算是不枉此行。

如果可以,我会继续拜访其他拉美国家,墨西哥,智利,厄瓜多尔,哥伦比亚,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玻利维亚,秘鲁,巴拉圭,乌拉圭,阿根廷。我想在每一个国家都工作和生活上一段时间,去真正感受它的文化和历史。

2. 关于在西班牙时女朋友的问题

我当时在西班牙的确交了几个女朋友。期间也有几个只谈身体,不谈感情的疫情朋友。这些事情在我的 B 站账号,我都有视屏,就不过多详述了。

大家都说我是海王,但其实我只是比较多情而已,再说每个人的感情观不一样,并没有谁对谁错。

3. 关于西班牙医疗问题

西班牙的医疗保险的确很好用,这点我必须指出来。甚至我室友去看心理医生也是保险报销的,不用给钱。我当时买的是 Asisa 最便宜的那种保险,300 多欧一年。也有更贵的,保的范围更全。

有一次我的第三任西班牙女朋友过敏了,直接去了一家医院,从会诊到打针治疗,花了不超过半个小时。也是一分钱都没有花。

也有得了肿瘤的同学,治疗了一年多,除了刚开始买医疗保险的钱,一分钱没有花,最后还治好了。

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没有任何瞎编。

4. 我为什么不待在西班牙

我说过了,我想走遍拉美,像三毛笔下『万水千山走遍』那样,去游览体验魔幻而又现实的拉美大陆。西班牙只是我的一站,毕竟拉美大陆深受这个前殖民者的影响,但又有那么一点不同。

5. 回国问题

我是中国人,我有中国护照。在防疫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且我自身也符合规定的情况下,我可以选择回国或者不回国,这是我的自由。

我有西班牙签证,只要符合规定,我想去就去,那也是我的自由。

我有古巴长期居留,只要符合规定,我想待就待,我想走就走。

我自己和我的家庭负担得起我的旅费,且这一切不违反任何法律和道德,为什么评论区有人要指责我?我明明什么都没有做错。

![](data:image/svg+xml;utf8,)


第三次更新

有人说我一个月在西班牙 500 欧一个月完全不够生活,但是 500 欧我真的够用了!合租租房 200 欧一个月,吃饭 150 欧以内,剩下的 100 多欧还能用来玩!

【【智障西游记】西班牙二线城市生活成本高吗?- 哔哩哔哩】https://b23.tv/E4RavT

三欧元买了两天的食物!

【[智障 Vlog] 留学一定要省!我拿着 3 块钱去买 2 天的食物!- 哔哩哔哩】https://b23.tv/L4vvbR

我花一块钱人名币就做了一顿饭!

【[智障 vlog] 留学生一块钱人名币不到的晚餐!- 哔哩哔哩】https://b23.tv/7l8Cuz

这是我当时在西班牙拍的视频,记录了物价和我一周的食物消耗,里面也有购物账单!


只能说拉科鲁尼亚的物价是真的很低!拉科鲁尼亚的繁华程度虽然比不上马德里和巴塞罗那,但绝对不是评论中所说的农村!至少这里还有 Zara 的总部!西班牙的许多城市都很小,但并不意味着落后!

为什么评论里还有说我丑的?虽然我知道那是大实话,但非要说出来让我难受一下吗?好吧,你成功了!


第四次更新

因为实在受不了电厂那样的环境和神经病领导的各种骚操作,再加上拆迁款已经到账,我选择了提桶跑路。

我已经从电厂提桶跑路快一个月,现在暂居哈瓦那,生活水平直线上升,还遇见我可爱的古巴女友。不得不说,在拉美国家找对象真的很容易,这点我真的很喜欢!就像很多人评论的那样,我这猥琐的长相在国内,基本就是找不到女朋友的那种类型。

在哈瓦那虽然物资紧缺,但比起电厂的生活条件,还是好了不少,生活也变得多彩了起来。至少不用再吃过期食物和发臭的猪肉了,房子也不漏水,没有老鼠蜘蛛蟑螂这种小动物了。

哈瓦那真的是我这种人的天堂!生活节奏极其缓慢,每个人都是不紧不慢,这点完美的继承了前殖民主西班牙的优良传统。而且古巴人民对各种文化都极其包容,完全感受不到种族歧视。黑的,白的,黄的,混血的,彼此之间感受不到任何歧视,这点就很魔幻。每次走在大街上,总有人像我挥手,也有古巴人找我扯些有的没的,甚至还有古巴小姐姐撩我。

与古巴人之间,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情世故,大部分人都是直来直往,与他们相处真的很简单。哪怕就是他们想套路你,骗你钱的时候,都是那么直接,一眼就能看出来。

点上一根雪茄,来上一杯酒,站在阳台,慢慢品味这加勒比海的古巴风情。


玻利维亚篇

我又从古巴飞到玻利维亚工作啦!不得不感慨这片拉美大陆的魔力!让人不想离开,流连忘返。同时也感慨自己越来越回不去了。

思想开始慢慢转变,不喜欢国内各种繁复的人际关系交往,因为在这里一切都很简单。

在这里工作也很轻松,一点也不累,不用加班也不用打卡。我只需要对我的直属上司负责就好了,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而且工资也不错,我才毕业一年,薪资已经远超了大部分同龄人很多了。

玻利维亚人比起古巴人,多了几分稳重和平和,这可能是高原地区人们对高海拔的尊重吧。

玻利维亚菜很好吃,就是简化了的中餐,而且特别便宜,一份汤 + 主菜 + 甜点,才人名币 11 块钱。

但因为处于海拔 3800 米的高原地区,我每天都会流鼻血或者鼻腔里有血丝,心脏偶尔会难受一下,也不能做剧烈运动。但来了玻利维亚快一个月了,已经缓解了不少。

我在饮食,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上都开始拉美化,这也许就是这片大陆的魔力吧。虽然这里发展不是很好,也没有国内的繁华,但我总被这里的文化和氛围所吸引。

我余生应该都会在这片大陆度过吧……

知乎用户 看星空的仓鼠​​ 发表

跟收入有很大关系,但同时跟生活环境也有很大关系 (。・ω・。)

还有一种是跟你所处的环境有关系。

仓鼠回国以后从事公关广告行业,距离帝都几套鼠窝之一很近,省不少时间和钱;挣得还可以,也是学有所长,每天三句话离不开外语,办什么事儿都得跟着洋人走(公关广告的通病),硕士学历能撑得住场面也能带着资深销售小队去拜访中文字儿仅限你好再见的跨国公司胖子白人老板(说服销售小队人手下载一个多邻国软件直译台词儿)再趁机卖弄一下才学,博得几句称赞,跟奖金直接挂钩 (=´ω`=)

这份儿工作说好也不算好,毕竟在父母长辈眼里不甚稳定;说坏也不算坏,净收入高,且单位跟二流报纸之间关系说不清道不明,写点儿鹅肚的蒸汁儿银鱼不会被拦着,还能发出去骗点儿关注和知名度。

但就是这样仓鼠也没法子真的快乐起来。

因为单位跟二流报纸之类有点儿关系,加之又是 965 模式,很快就如国企一般死气沉沉,加班还是有的,但大家拒绝内卷当奋斗逼,效率不高,老板自然看在眼里急在嘴上,时常开个口水会把一边儿脑子沉睡的员工骂一顿,周而复始。久而久之,搞得同事都成了都市里的寂寞人——996 模式下是忙得没时间社交,仓鼠这边儿是闲得不想社交╮(╯▽╰)╭

虽然在美帝时期也经常摸鱼,尤其在留学办,一天坐班儿 6 小时,实际得有 3 小时摸鱼——尤其是办公室大秘书没上班儿(不写错文书)和没访问学者或留学生要去接送的时候,摸鱼情况更甚,仓鼠还曾经把课堂小组叫来,在会议室里讨论完成了几次很重要的 presentation;或者买通留学办门口值守的英里哥等人(耗费一大口袋廉价炸鸡),溜号去大学附近的银湖钓鱼或陪寂寞之人看三流恐怖电影。一句话,灵活性强╮(╯▽╰)╭

但是国内的摸鱼是很微妙的,不仅仅是不能被抓住;虽然老员工和同一办公室的同事会心照不宣,但新来的尤其实习生们,稍不注意一个窥屏就能让你立即警惕起来╮(╯▽╰)╭

没法子,这是在美帝养成的习惯,一时半会儿真不好改。

还有一个心烦的,就是没法子在老板能听到的范围内聊太多的留学生活。

老板家千金本来在美帝 QS 排名前 100 的某优质学府攻读硕士,谁知研二还没开学新冠疫情就席卷了整个北美,在大学宿舍里扛了俩月,终于受不了外头老黑趁机狂欢、舍友认为世界末日来临狂抽大麻,老板求东找西连那时还没破产的海航老友都拉上了,总算搞到一张票给接了回来,回国上了一段儿时间网课,最后彻底受不了了,又回不去,就…… 同事们谁也没敢往下问。

最后只好由老板牵头在国内找了四五家大厂,换来换去最后似乎是去了鸟窝咖啡,这才告一段落 ( ̄. ̄)

但也导致留学之事成了老板的心病,招人招留学的没关系,但一听留学生聊生活就火冒万丈。

如此下来,还得回家发现鼠爸鼠妈不太认可这份儿工作啊,总觉得在国外漂流这么多年好歹也能找个更好点儿的吧…… 虽然朝九晚六,虽然离家不远,虽然收入可观,虽然自由较多……

但没法子,你在国外建立的视野和价值观,就是没法子和国内联系到一处去。

就先这样儿吧╮(╯▽╰)╭

知乎用户 马力在知群​​ 发表

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留学生,其实家庭背景都是中产上下,对于良好的生活有一些期待,但是并没有足够的资源躺平,只能一起内卷。

资源最丰富的那些富二代,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都不会太差。

而没那么多资源的中产二代,必须得面对竞争,必须得靠自己。不仅仅是留学生,一直在国内的人也是这样的。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如此。

国内就是这么赤裸裸的把内卷、竞争暴露在你面前。

国外呢?如果你在职场的初级阶段,或者时间长了一直在低层,感受不到激烈的竞争。一般在中层以上才能感觉到竞争的压力。

国外的精英阶层竞争特别激烈,以前我们在美国的同事,一样经常加班。大家都不容易。

国内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乱,卷,反正你一入职场,该面对的都得面对。

国外对于新手比较友好,但是天花板低,从初级往中层走就是个天花板。国内就是乱拳打死老师傅,上就完了,但是对新人来说很可能体验不好。

在国内和国外,各有各的好,我经常给很多国外的朋友建议,他们就待在国外也挺好的,不一定要回国。而一旦回国,只能调整心态,适应国内的打法。

——

我写了两篇文章,加起来将近七万字了,可以参考:

如何从零开始成为 UI 设计师 / 交互设计师?(4 万字长文)

如何从零开始成为 UI 设计师 / 交互设计师?(4 万字长文)

如何从零开始成为产品经理?(2.8 万字长文)

如何从零开始成为产品经理?(2.8 万字长文)

知乎用户 安好心 发表

哪敢说快乐?

留学这个圈子的氛围可不都是祝福,不少人会说那些回国后还得意的是留不下的废物。

为了保持关系,我在自己的留学圈装得 tm 可丧了。恨不得装作回国后被虐待了似的。

大家你来我往互相一堆抱怨,也就不较真了。问题是谁敢较真?留学花过多少钱都是明白的。回国各种活不下去听听就好,你真信?你是数学老师不健在了就可以胡来?还是说你偷着逆练了陈平不等式?有些话,我就这么一说,你就那么一听。都是一个坑出来的,别较真,没意思。

这年头,只有 “不快乐” 或“让别人快乐”才是社交货币。

其中 “不快乐” 面值更大,因为他包含了后者。

而个人快乐这种东西,更像利器。

拔出来可以当武器。说给前任领导听,说给前任女友听,说给前任一切,哪怕是关系不好的前任同学听。

利器也会伤到自己,今后若有半点不愉快,那么当年愉快的截图就会被挂起来,说你被打脸了。于是就是林盛儿第二。

所以我安好心不快乐,不敢快乐,也不许你说我快乐。去哪都如此。这样永远是友善的,不惹人极度的,不会被打脸的。

安全,我所欲也。

快乐?不足为外人道也。


突然想到这里。

想和朋友聊几句,就当漂流瓶了。

以前你偶尔还看我的回答,以后不知道会不会,要是哪天你翻到这个回答,请相信我:

去年三月份,我和你聊洛杉矶子弹价格的事,你很生气,你觉得一切都是别人见不得你们过得好而编造的谣言。我说不是谣言,我有查证,因为我真的担心你那边的状况。

你不是那些萍水相逢的网友,我认得你,所以我明白,你当时是真生气,气网上氛围否认你苦苦争取来的环境。

但更重要的事,你的生气来自于不安。因为身边的蛛丝马迹告诉你,社会变得不安定这件事很可能是真的。

整体的社会氛围触动了你的敏感神经。这让我更难过了。你又不是坏人,不该遭受这些。

而在事情变得更严重,当一切谣言成真,甚至烈度远胜于谣言的时候。我反而没再问你的情况。注意,这样做不是对你有任何成见。千万不要误解。

恰恰相反,我是怕你误会我来打你的脸,所以我才不出现。我恰恰知道那时变得更危险了,我才克制自己,不要多事。我相信以你的人脉和能力可以安然读过那段紧张的日子。同学一场,那时我是真的担心,现在也是。

我相信你过得比国内好。有点家底的人在美国受不了多大委屈,这点我还是信的。

那时你需要的是情绪支持,而不是打击。任何可能被你误解为幸灾乐祸的行为,我都不会有,也不想有。那时我担心你会因为我们曾经的争吵和现实的剧变,而变得极为敏感。老同学的关心可能看起来像是对你选错路的嘲讽。毕竟我确实嘲讽过不少人,可那些都是外人。你是你!

我不是说你一定就是这样敏感的人,若低估你了,我道歉。我只是不想冒这个险。你知道我不可能小看你的。

现在能说出来,因为有疫苗了,美国应该恢复一部分了,这局面以你的家底来说,生活没啥问题。所以我才敢说出来。若有一天你翻到我这题,希望你能明白我当时的真情实感,真真切切,绝无虚言。

至于我在国内过得好不好…… 取决你希望我如何,那就是如何,就是你想的那样。

知乎用户 404 诺尔特福德 发表

回国后家里能维持国外一样生活费的,过的非常爽。

回国后家里断粮的,过的生不如死。

我身边有大量的在澳洲一个月一万刀回国一个月三五万零花钱的,他们过的不要太爽。

同样

我身边有大量的在澳洲一个月一万刀回国后家里一次给个万八千生活费给套房子其他都靠自己上班挣钱的。他们抱怨特别多。

知乎用户 毛宁​ 发表

经过多年的研究思考,我现在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比较痛苦理论(我自己发明的)

我这代人没挨过饿,也没受过冻,基本生活从来都是很宽裕的,但和同龄人聊天,大家都会焦虑、压抑。很多人觉得,这种焦虑和压抑会因为收入的增长而消失,其实不会,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记住这话。以我身边为例,越穷的人,越相信奋斗就会幸福,因为他们没富过,奋斗幸福是他们的想象。而我身边的富人,基本都要在宗教中寻求支撑,因为在现实中,已经没有出路了。简单说,人的财富、能力和担忧范围,是同步增长的。穷或没能力时,担忧自己,会感觉无力。成企业家,担忧员工。成政治家,担忧社会。无论你怎么成长,都会困扰,都会无力。

既然苦很难消失,那有没有减缓的办法呢?其实有,就是换环境。国内和国外有一个最大区别,就是国外是外国人多,这听上去很像废话,但它包含一个真理,就是我们很少会拿自己和外国人比较。比较少了,伤害就少了。我为什么会总结这个理论,因为我在泰国生活工作过很多年,所有中国学生回国后,都特别怀念泰国岁月,但你让他讲泰国好在哪?他 / 她往往讲不出来,反而记得都是泰国不好的地方,例如一下雨就积水。但无论他 / 她说泰国多少问题,他 / 她依然觉得在泰国的时光是最开心的。后来我就发现,他 / 她的开心不是因为具体的事情,而是一种心理,简单说,你在泰国大街上看见一辆豪车,你的内心是无波澜的,但是你在中国大街看到一辆豪车,你会反思,你的人生出了什么问题,会不快乐,会痛苦。这个理论我现在刚有想法,未来我会慢慢完善。争取帮更多人减轻痛苦。

第二:榜样指导理论(我自己发明的)

这个理论在泰国不适用。在英国比较适用。

现在我解释什么叫榜样指导理论。我发现人的水平和层次看似抽象,但实际都是由具体东西合成起来的,例如受教育水平(20%-30%),眼界和去过的地方(30%-40),社会整体生活和哲学水平(20%-30),还有一些是学习能力和家庭工作环境(20%-30%)。一方面,我认为人的水平层次是可以通过具体方法提高的。另一方面,我认为人如果离开具体实践,水平和层次是无法提高的。如果大家能理解或一定程度上认可我之前所言。我就可以讲我的具体感受和思考了。其实也简单,我通过思考后发现,我成长中很多痛苦,都是因为没人指导我造成的。当然,没人指导有两种可能,一是有合适人但没遇到,二是确实没有合适人。我不排除有第一种可能,但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第二种是更大概率的。因为能指导是需要水平的,而水平不是凭空冒出来的,是需要学校教育,个人全世界行走,整体社会热衷思考,以及稳定安逸有空闲时间的家庭生活,共同促进提升的。而我所遇到的人,几乎都在一半以上的方面都有欠缺。所以你就很难找指导你的人。而发达国家见多识广,born rich 的人有相当比重,所以即便没有言语指导,也能在行为上作出示范。当目标清晰时,非必要思考与纠结自然就减少了。

应个景,这几日浙江美术馆在举办何绍基大展,有一副行书联书,“行路有何难,我曾从天柱、九疑、三涂、太室、紫阁、终南,直到上京王者地;得师真不易,所愿与高堂、二戴、安国、子长、相如、正则,同依东鲁圣人家。”

第三:下层压迫理论 (我自己发明的)

**这个理论比较有意思,我慢慢解释。**我们现在经常说一个词,叫用户隔离(我不确定是不是这么叫,大概吧)。大体意思是,一个产品要做好,必须让用户区分开。如果此处我解释的不清楚,我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我是不玩游戏的人,如果知乎总推荐什么 LOL 和英雄联盟的消息给我,我就很烦,次数多了,我就不想用知乎了。总之,人是有差异的。

但问题是,人的差异并不只在兴趣,在经济层面上,人也有很大差异,而经济上的差异,就会造成行为的不同。举个例子,之前盐乎精选邀请我写文章,我发去一篇,编辑说不够狗血,说完编辑发了一个模版给我。故事讲一个学生历经挫折,最终学钢琴成为世界第一。故事逻辑很清晰,但要符合盐乎精选的需求,用词就要有特色。例如学生第一次去拜访老师,老师不想要他,如果让我写,我会说,“当他弹完,老师站起了身,往门外走去”。但盐乎这样是不行的,你必须要写,“什么?你也配当我的学生?麻烦你撒泡尿照照自己好嘛……” 如果我很缺钱,我肯定就同意了,但我不是很缺钱,所以我就给编辑回复了一句,“我最近忙,我闲了写”。

介绍完背景,我现在解释理论。在十几年前,我就发现一点,中国社会是没有用户隔离的。我发现这件事的过程很搞笑,当时流行一部电视剧,叫《蜗居》,我就和我三姨讨论剧情,聊着聊着我三姨夫来了,他听到我们讨论《蜗居》,就有些严肃说了一句,“这电视剧有啥可看的,这离我们的生活也太远了吧。” 我当时没明白这个道理,后来我发现了。世界上很多国家,他们是有明显用户隔离的,例如美国,你进沃尔玛,黑人七白人三,你进山姆,白人七黑人三。再比如英国,我在英国时和几个老外合租过六七个月,他们当时找我,说要拉有线电视,我是无所谓的,但拉完我就发现,英国有线电视和公共电视不仅节目不同,连表达立场也不太一样。这种情况中国不能说没有,但不明显。这是一个好现象,但也带来一些问题,就是当没有用户隔离时,我们很容易被距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所干扰,甚至影响情绪。而这些事情在实际生活中,又基本不会发生。我想了很长时间,这个理论应该叫往下看理论,还是下层压迫理论。我觉得还是下层压迫比较好。因为无论你在哪个社会层面,实际都有比你更往下的人,但因为没有隔离,我们总是在承受自己层面,和往下层面的双重压力。这个理论我有想法很多年了,但是还没有完全把它想透,还要更好完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首先,所有家境不错的大学生,不管是留学生还是国内大学生,都可能面临的问题:

毕业工作就没人给钱了,就要自己挣钱了。

如果说你放假回国不快乐,那就不回了呗,就在国外打打工旅游玩两个月。所以我的理解还是毕业后,回国不快乐。这时候你想去国外也麻烦了。不像上学的时候,学生签都是多次往返签嘛。如果假期回国不快乐,买张机票提前去国外继续假期就是了。

工作不舒服和上学舒服,这是每个大学生都面临的问题。留学生也是大学生嘛,只是留学生毕业了,有回国这个行为而已。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一个大学生父母给他足够的生活费,他的大学时光能不快乐?

毕业要么回国工作,要么留在国外工作。都是要工作,工作没有上学快乐,这是肯定的。

—————————

留学的时候,一辆柴油车开着,3.0T V6 的车,就七个油,油钱折合人民币 6 块多一点。

现在我妈给我一辆车,1.8 排量硬开出 11 个油,92 的油都七块多了,能快乐吗?车好车坏倒是不重要,就这油耗,这油价,想哭

这个问题几个原因来看,第一,柴油车确实省油,第二,柴油价格稳定不像汽油价格浮动大,一般比最低档的汽油便宜一点点,国外柴油也不用太担心油品的问题。第三,国外柴油车选择确实很多。

别说留学生了,就说一般人,我开一个 3.0T 的车子,跑了 1000 公里,油钱才四五百。你开个车子 1.8 自吸,同样跑 1000 公里,你加油花了七八百。咱俩放一块一比较,我动力比你强,油耗比你低,油钱还比你便宜。你能开心了?

我现在换了一个 2.0T 的车,市区 12 个油,加 95。几乎一块钱一公里。想想以前的柴油车,5 毛一公里。

我怎么快乐

————————

留学的时候,想吃啥去超市买了回来自己做,一天一两斤肉,优质蛋白质。碳水?主食?听都没听说过

现在回国了,公司食堂早中两顿碳水大餐。能快乐吗?不工作的时候,早上在家,家里人:来大郎干了这碗白粥,营养健康。

喝了白粥,可乐都不敢喝了,生怕两个糖分炸弹加一块给我带走。

快乐水没了,能快乐吗?

————————

留学的时候想看什么国产剧,油管上大多都有

回来了,爱奇艺上这个要 VIP 那个要 VIP,能快乐吗?

噢,对了,有些电视剧,华为应用商店下载的爱奇艺要 VIP ,Google play 下载的 IQIYI 免费看。

我回国之后,除非用梯子,不然我就是被互联网公司割韭菜呗。对外唯唯诺诺啥都免费,对内重拳出击啥都要 VIP。真有意思

你被割韭菜你能快乐?而且还是知道自己在被割。

——————————

这是我,一个回老家,进国企,有车子有房子还不用考虑户口问题的回国留学生。

去上海北京工作的留学生,就更别提了吧

就算是家里比较有钱的那种,想买车,车牌警告。想买房户口 + 社保时间警告。不买房又要一半工资养房东。

各种限制,能快乐吗?

至于为什么回国?就是赌未来国内的生活可以更好呗。

如果我们把时间跨度拉长,上世纪末国内外的生活水平和现在国内外生活水平比,已经有接近了。

知乎用户 Corbicula​ 发表

看了上面的答案,大部分其实就是说在整体生活水平和社会发达程度不一样的环境下,大部分人平时脑子里琢磨的问题和思维逻辑也是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还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言语渗透出来。

如果让一个人口大省三线城市的小年轻去上海,给一份攒五年到十年就能在当地买个小房的工作,让其交上医保以后看病不要钱,然后在其身边全部安排上同样收入、福利水平的人,你看其回去以后快不快乐。你不能指望每个留学生及其社交圈在出国前都已经整体达到了发达国家同等水平吧?

别说留学生了,今天知乎上多少城里的年轻人连回老家过个年都受不了,和老家亲戚从三观开始就合不起来。留学生毕竟出国时间短,已经远比这个好了。

当然,这还不算邮件收不了,搜索引擎不能用,社交网络废掉一半等等技术上的不方便。

知乎用户 小狐狸精綠寶石盒 发表

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长期生活,除了白求恩这样的国际主义战士,确实没几个人会快乐的。

知乎用户 Tony Dynn​ 发表

短暂的回国过一次,大概很多年前了。感觉基本已经是和国内的生活格格不入了。

不得不说,首先国内的地域歧视真的远高于加州地区的种族歧视。比如不会说上海话的会被上海司机歧视。南方的歧视北方的。大城市的歧视小城市的。这种看不起的现象实在是太严重。导致我一个只会说普通话的竟然觉得很受伤。我在加州从没遇到过什么,圣何塞的歧视旧金山的。我也没有在 Arizona 红脖子选取说我是旧金山而受到什么实际的歧视。我也从没见保守州德州人在左翼波特兰受到过什么歧视,你要说蓝州人在深红州我觉得会受到歧视,但这种歧视一旦发生马上被闹大,媒体谴责。所以我有的时候反而在美国认同一定程度上的政治正确。也一定程度上支持在公平和自由中我愿意选择先公平后自由,也就是微微偏左。

还有就是国内对于留学生的态度这两年也不是以前那么友好了。可能是因为留学生里面有一些这样那样的事情出现,让人容易有偏见。我向来比较反对所谓的 stereo type 这种事情,也就是群体固有印象。其实这种固有印象要说是歧视,我认为确实是歧视。

当然还有更多的我觉得是所谓人情世故吧,我宁愿说生活中没有人催我结婚,没有人对我浮夸的生活指指点点,对我玩跑车指指点点,对我玩乐队指指点点,对我的工作指指点点。我觉得这些都很没意思。所以当年选择了出国。当然工作上的人情更可怕难对付一些。

当然真正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走的事情,我觉得是源于感受到那种人们的冷漠。我在另一个知乎回答也提到过。20 岁那年大四出了一场车祸,被人行道上的摩托送餐车撞倒,脸颊受伤严重。司机直接跑路,在场也没有人报警没有人拦下司机。另一个摩托车司机把我送到了我出发上班的地方,然后怕我是碰瓷,就直接将我扔在路边不管。而那时候,其实我只是想赶快去医院,说实话我那个时候真的也不缺那点医药费。但是一度也很想将肇事逃逸车辆绳之以法。只是这个社会就是这样我也没有什么办法。

同样作为设计师,3d artist,在中国并不是那么一个特别受尊重的职业,如果想要做一个放飞自我的那种 American artist 还是会受到职场很多不公平待遇的。所以,能在别的国家多体验体验不一样的人生,对我来讲是不能更好的事情。

我并不是很在意钱的问题,其实要说钱,我大学的时候做设计方面的生意,工作本身,乐队收入在大四的时候已经保证了自己有五位数的收入还有很多存款,加上我那时候我家里还是如日中天的时候,我从来可能也没有真的缺过钱。我不得不说我现在的收入还有生活人脉比起那个时候,要差一点点。但是反思过来,我觉得目前的生活要简单一点快乐一点。

我想要的所谓自由大概就是我可以在周五的早晨不想工作的时候就不工作,带着船去找个地方下水。我想要在周五晚上接演出,绝对不会考虑有没有加班的问题。我想要早点睡觉我就可以早点睡。我在下班之后不会遇到和工作相关的事情。我想搞点事情,也不会有人善意的告诫,朋友能支持的都会支持。没有人催我买房结婚什么的。我想买跑车我就买了,没有人指指点点说我不会过日子。我在家里修车没人把我当神经病。

就是想这么简单的活着。人生还那么长,还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去体验。去港口看日出,去上飞行课,去组更多风格的乐队,去攀岩,玩机车,冒险,想体验的还有太多。

有一天,想必我也会回到中国。但我要在那之前有足够的勇气,去 100% 的控制自己的人生。如果不能,那就待几年再去一个新的国家这样。人生就是流浪。

知乎用户 你可太逗了 发表

国外读书工作有 8 年,也拿到博士 offer. 回国后前几天还挺开心的,毕竟很久没见到爸妈还有家里的亲戚朋友。

然而在后续的日子里,一切都变了,变得很不开心。我指的是找工作和对人生的目标规划。

先说工作,自己没有觉得会收入很高,对自己还是认识比较清楚。但月收入 4000—5000 的收入确实让自己无法接受。其次,特别搞笑的是,你会发现那些面试时管理你的人会拿学历来嘲讽你,一副看傻子的表情和话术。我实事求是认认真真找工作,不是让你来挖苦我的。没我学历高就开始找存在感,从你大学排名,英语好不好(搞笑的是,拿一张不知道什么东西的表来让你看看单词),什么态度啊,自身定位啊来搪塞你。我是被你打电话叫来的,工作什么的不谈先一顿话术 BB,什么玩意。10 家单位 9 家半这么搞。校外培训的让你搞论文代写,还武大毕业的,你有脸讲你是武大的,还大言不惭论文是门生意。草泥马,论文代写出问题是你来承担我来承担。还我们不培养名师,一个月 5000 你培养玛德名师。认认真真对待那些想要考研的学生不行吗,人家花钱在这给你玩呢?还有那些做外贸的,要么自己英文不好,搁那装什么呢,觉得你一专科毕业来领导研究生很牛吗,我不这么想可你就是这么表现的,叫我来听你瞎扯淡吗。更有人,倒是挺客气,话里有话,就白嫖市场信息呗,还美其名曰找合作伙伴,被我讲你就是找个业务员是吧,还搁那东一句西一句讲不是啊,一半业务员一半合作伙伴。什么东西。

还有一些让我大开眼界的东西。内容很杂很多。比如,某个同学做社区基层工作,抱怨说接到电话让他们去家里给通马桶,什么玩意。合着人家不是人,就该给你通马桶?还有某些商家,自己倒废水脏水到大街还不要脸给社区打电话让人家来打扫。什么人性。某上市公司就会画大饼搞 yyxt 宣传,强迫手底下人按军训方式培训,美其名曰增强团队凝聚力。你产品是个人销售,跟团队有着什么关系?再就是个人选拔,你搁这凝聚啥呢?

继续说工作的事,突然发现好多银行的基础岗位都是外包。恕我直言,银行外包人家也有,但都是文件性的一般工作。合着你卖理财产品,让人家借钱消费也在这外包?外包什么工作待遇,上海 4000,喝西北风?还啥待遇没有。真是让我明白了某行一大客户经理的一句话:我去那工作后才发现,没有哪个银行敢这么做生意。

接下来是生活,什么叫做加班到 9 点是正常?人家都加班到 9 点,12 点是正常?这事什么玩意。行,加班是吧,加班费呢?这种事大家讨论很久了,不再次表述了。再就是什么是人生 KPI。为啥一定要 20 多岁这样,30 多岁就得那样?谁规定的?你和他们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就是什么牛鬼蛇神说法都出来了。你看看人家谁谁怎么样,关我啥事。自己活得好活得自在不就行了。动不动就你爱人你信得过吗,人家肯定想来这里生活才跟你结婚。我可去你的吧!什么玩意。拿你那肮脏龌龊的想法来看别人,那你家孩子结婚你也是看见利益才去的,我这么说行吗?显然不行。可这事你咋说的出口呢?我还要脸。前些日子韦神火了,一年纪轻轻就有如此高的造诣,我佩服他。可总有那么一批你身边的人,对人家长相打扮品头论足,还觉得自己比他牛,比他生活的好。你这辈子能接触到人家那个层次的人算你厉害。什么思想这是。跟这样的人接触就一个字,累。

我是经济金融背景。是个人就跟你出来聊经济,你聊啥呢。大字不试一箩筐,在这炫耀什么,马哲没见你读,就会个供需和 bx 劳动就在这牛上天了?倒是身边大批大批人被 bx,你怎么不去关心关心?合着大家就活该这样?你想这么活你自己去,跟我扯什么。蝇营狗苟,下三滥。

——————@

谢谢各位的回复,说什么是你们的自由。正如我所说的,按照你的想法来。

家乡为东部工业省份,地区偏东部。欢迎拿到博士的人来此定居。不再浪费大家时间。一切顺利。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2022/1/5 更新在这里。

很多人觉得我说的都是小事,觉得我小题大做。然后上升到更高的高度。实在受不了和那些人掰扯就直接关了评论。匿名也还是这样的,不会取消。看到还是有人不停点赞,我想这已经能说明一切。我很高兴这个问题还存在,至少让一些人看群体的想法吧。

还是这样,看完我的回答不爽的,滑走,没资格 bb 什么。看完觉得认可,点赞数说明了一切。

本人现在还在美国。虽然什么都很贵,虽然疫情总是很可怕,但再回去已经不可能了。想见家人想吃吃喝喝是肯定的,但生活总要有最主要的工作和鸡零狗碎方面,而国内的这方面是我最不能接受的。暑假实习在前几的证券交易所,北京。亲眼目睹了什么是官僚主义(虽然从小在学校就有所体验,但现在有了自己的认识和国外生活经历更加明显),早九晚五,休息时间没有,还有很明显的上下级关系(我在这边从初中开始,高中,大学,和老师说话一直都是很平等的,课下偶遇都是很轻松的打招呼。在国内要是这样早就被看作不尊重师长了。因此还有些 “老师” 拿着这个摆架子)。

生活本就难,为何还要给自己加阻碍。我对留学生(至少是我)为什么回国后不快乐的看法就是,井底之蛙被拉到井外,又回到了井内。要是从未看过还可以,现在已经知道了外面的样子,又如何开开心心呆在井底。

最后,不管你承不承认,我们的祖国已经进步了很多,还是井底。


想 tm 在知乎说点实话,还得提防着杠精,真难啊。

留学四年了,之前每年假期都回来,体验很明显的一年一年有差异。

出国前,几个叔叔阿姨一起吃饭 “送行”,其中一个问我以后打算怎么办,我说我肯定要回国给祖国做贡献的,毕竟咱是成长在红旗下的接班人,然后,我永远忘不了,她静静地摇了摇头,说,出去了就不想回来了。

就像只是在简单陈述一个事实。

我不服啊,心里说你等着瞧。

时间跳回现在,我完全同意这个阿姨说的了。除非有什么例外情况,比如国内待遇真的比国外好很多(大部分情况下不会),国外都是首选。

首先是适应。在美国,中西方差异真的很大,还不像中国和日本这种可能有点相似。我小学在美国呆过一年,大概了解人家是什么逻辑和生活习惯,这次再去也算有了准备。总之是没费什么力,也有年轻的加成,适应比较快,一年之后就完全感不到什么不适了。当然,我也见过在美国呆了六年读博的人还是不适应不喜欢,坚定地要回国的,按理说六年够长了。但是高中大学真是很重要的阶段,这些时候在国内可能以后也会更适应国内吧。

饮食。这真不是什么大事,但鉴于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个大事我就先谈谈。中餐肯定是想的,不能不想。自己住的时候会从网上找各种视频学着做,厨艺大涨,教会我最多的一位博主还是一个加拿大的西安人(小高姐~),看她的视频材料都很相似能找到,她讲得也很详细,而且做得很地道很成功。回到国内,我是再没有兴趣自己做饭了,宁可点美团然后吃得不那么如意。后来住学校宿舍吃食堂,一开始简直要疯了,没有厨房给自己做碗西红柿鸡蛋面,每天想中餐的味道。但是半年后就忘了(也可以说麻木了),西餐也可以很好吃嘛。之后再想吃会下馆子或者自己做,大部分时候吃三明治没什么问题。这一点可以说我对饮食的要求降低了,也可以说被同化了。但是回想起来在国内的大部分时候吃食堂,也大多不怎么好吃。

然后就是很多很多的生活琐碎小事。比如回国排队,大家人挤人,我特别忍不了,不管我多往前后面的人都要紧挨着我,还是个男的,真的很难受。已经有好几次我回头跟他说不要挨我那么近,还要尽量注意语气。挨得近可能是怕插队,所以我就被插过好几次队,巨心塞。大多是在地铁里,第一次说了被怼回去了(没错插队的人怼我!),一天的心情都跟吃了垃圾一样。后面直接面无表情请他们去后面排队,再也没遇见过给我顶的。有一对母子在被我说了以后从我前面移到了我后面,敢情是不插我了插别人,后面的人也什么都没说。那好吧,就是这样才助长了插队之风,这些人才这么嚣张。。。

买票结账的时候一样,我排到我认为的队尾,人家直接从四面八方挤过来,我还是保持着自己的排队距离。这个时候的我在我爸妈看起来就跟傻子一样,等着让别人插,他们告诉我得挤进去,可我真的不想挤啊。又是 tm 很心塞。还被爸妈训一顿 “不适应国情”。

人和人之间的态度。我见过太多扑克脸了。很多次我微笑着问店员(本该服务顾客的),他们眼睛都不抬,蹦出几个字,好像我才是求着他们买什么东西一样。当然高级店就不一样,但我也不是成天去哪都是去高级店。他们的态度在国外都是有什么仇一样才会这样对别人,我刚回国一阵都很气愤,觉得这种服务真是垃圾,早晚要倒闭。但是在国内这才是正常,人家才倒闭不了。

国外的时候要是大街上两个人眼神对上了,那必要说一声 hello 之类的大招呼,不然很不礼貌。在国内我遇到过很多次盯着我直勾勾地看的人,油腻大叔大爷还是小妹,什么人都有,真 tm 的奇怪。我就穿着普通的衣服,是个普通的人。就算我很不满,也直直的盯回去,他们也不避开视线!还是要看一会看够了才行!真的内心暴躁的自我想上去给他们一巴掌!!

还有很多很多的小细节。我知道在知乎上肯定说不得外国好,肯定有人说我以为什么大不了结果就这些 p 事。我先回答下,只要一个人不是插队的这种低素质人,那必然会对这种人有反感,要是在一个地方能 99% 避开,你必然会感到舒服。当然,如果已经对这种事视而不见,而且还没有体验过国外的生活,那理解不了也很正常。

你也可以不服说我有什么了不起不想回来就不回来,这种人我就当你无能狂怒了哈。现在这里回复,我没啥了不起,国内也没什么离了我不转的,所以没什么可在意我的哈

我不是富二代,在国内国外买东西都需要看价格。在哪里我也都避免不了和社会最普通最 average 的人打交道,所以我很注重这些体验。要是富二代出门从不坐地铁飞机从来头等舱,那在哪里都一样,无谓快不快乐。

国外也有糟心事,也受过歧视,心情也跟吃了屎一样。但是比例很低啊。就像在一个地方遇到不开心的概率是 1%,遇到一次创伤 50%;在另一个地方遇到不开心的概率 50%,创伤 30%。那肯定会选 1% 的啊。

也不是不会适应。在国内久了,我也习惯了扑克脸,也习惯了冷冷的对人。但一遇到朋友或是热情对我的人,我还是一样会回复。是我接受不了自己会被同化成冷漠的人。

知乎用户 博士留学圈​ 发表

快不快乐和是否留学没有太大的关系,就算你没有出国留学,也会有不快乐。

国内现在内卷这么严重,大部分的年轻人也都不是很快乐。况且留学生回国初期肯定是不太适应的,毕竟在国外潇潇洒洒没人管,只要管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就行,有钱有空的还可以国外四处旅游。但是回到国内就不一样了,国内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跟国外是有差别的,在这一点上你要重新适应,就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确实会滋生你的一些不快乐。

比如你回国了,你得出门找工作吧,(当然如果家里有矿不需要你工作,又或者能跟着老爹混的另说)如果只是花了几十万没学到什么东西的话,那找工作碰壁的场面你就很难接受得了,心想自己可是留学回来的海归人士呢?这落差肯定是快乐不起来的。

如果你是认真学习并且各方面优秀的话,回国后能找到相对好的高薪资的工作,但是国内的 996、买房的压力也一样会让人很难快乐起来。

再一个就是你出国留学的时候二十几岁,父母也还年轻,家里有资本可以霍霍。但是你留学个几年差不多也快三十岁了,父母年岁渐长,到了你给她们遮风挡雨的时候了。再对比一下之前国外留学的潇洒,心里的压力徒增的可不止一点点。

还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回国发现身边没有出国留学的同学基本上都已经结婚生子,聊的话题也不在一个层次,这个时候你得重新寻找一些跟自己聊得来的新朋友,社交、婚恋、方方面面的事情叠加在一起,就很 emo 了。

其实快乐是一种选择,与其纠结这些大多数人都有的烦恼,不如想开一些,收集身边的美好时光,你会发现快乐并没有你想得那么难得。

知乎用户 留学途途姐 发表

“出国留学的人,能留在国外的才是人生赢家”。这句话是鬼扯吗?猛一看是,但也不完全是。在我思考超过 1 分钟无解后,我决定向大洋彼岸的 TA 们发起一波真实求证。111996 让美国工作族费解
扯淡吧,这不可能有工作效率!

  • **化名:**老农民 666
  • **职业:**data analyst (数据分析师)
  • **目前工作的国家和城市:**旧金山硅谷
  • **月收入:**50000 + 人民币(税前)

我从来没纠结过回国的问题,我现在虽在美国工作,但今后一定会回国,所谓的 “身在曹营心在汉” 吧。
一方面,我爸妈那辈人有典型的 “美国梦”,再说我又花了那么多钱,所以也应该帮他们圆一下梦。另外,我想多学些本领,成为更有价值的人。但我深知自己并非技术大牛,所以就算现在因为在美国工作的缘故,所以做的偏 technical。长远来看我还是想多和人打交道,毕竟人类才是最复杂的机器(笑)。
另外,如果我以后回国能当个小领导,我既有国内外上大学的经验,又有在纽约、硅谷的工作经验,或许和国内各个背景的人能有话聊?我希望成为一个让领导满意、让下属也服气的人吧。

我的研究生生涯是在美国一个村里度过。当时一心想过上电影里那种高档写字楼里 “高大上” 的生活。5 月份毕业后,我从依萨卡搬到纽约,在哥大旁边租了一个别人暑假回国、短期招租 3 个月的房间。后来我才知道这是 coso 房源(美国某公寓品牌),运气好的话能看到逃窜的老鼠。
那时的我一头扎进找工作的苦海,基本每天上午哥大图书馆自习,下午各种投简历,linked-in 发消息,晚上去河边的 riverside park 伴着夕阳跑步,一天也就算过完了。我归纳下感受吧:难熬且励志,规律且简单。
我还记得就是在那个公园的长椅上,我收到了人生中第一个全职 offer 的电话。以至于我后来每次听到手机邮件 app 的响声都特别激动,总像能传来拿到面试资格的喜讯。
就这样,我留在了纽约,做 consulting(咨询),就是穿着笔挺的西装、手里拿着咖啡杯快步走在 midtown(市中心)那种。但一年后渐渐发觉,这些浮夸的外在都是给别人看的,人活着还是自己开心、舒服最重要。
纽约的冬天实在太冷,这迫使我渴望拥抱温暖的地方。抱着体验另一种——加州更年轻化的工作氛围,我有了自己第一次的职场跳槽,通过朋友内推进了谷歌,办公室里堆满零食和水果的互联网企业。
因为是谷歌,所以觉得 nothing to lose。这几年,互联网公司的数据安全 / 隐私越来越受到重视,比如 Facebook 的各种丑闻,我所面试的部门就与此相关,因此在快速扩张。正所谓个人命运和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我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被招了进去。

成功跳槽后,我爸妈理所当然的觉得我会就此安心,从此改变想法在美国定居下来。可是并没有,我觉得这种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我从小就有,也不需要非要在美国安家来过这种安稳的生活。
最重要的,我从一个视金钱如粪土的五好青年变成了一个对金钱无比渴望的标准俗人。工作后我发现,钱真是个好东西,越多越好。我这是被资本主义腐蚀了吗?
在国外最真实的生活状态是,忙碌而简单。
在纽约做咨询时,如果需要出差,就订周一最早的航班飞过去,在规定时间前到达客户处,接着与同行的同事一起在客户安排的会议室里各种开会、干活,晚上回酒店再点 room service(房间服务)。如果这个项目不幸遇到比较拼的 manager,回去时常常天都黑了,再好的酒店也没精力去享受,我只想睡觉。这么拼过一周后,周五下午返回纽约。
跳去谷歌后,工作日需要早 9:30 到公司,如果一楼食堂早餐供应的水果 smoothie(水果奶昔)还没被抢完的话,就开心地拿一杯。下午 5:30 下班后,吃完晚饭会去健身房。有时晚上 9 点左右会和项目的印度组进行远程会议,频率的话一周两次吧。
周末的话,就和女朋友出去浪呀。
对美国同事的印象,总体感觉大家没有国内那么拼。工作到 7pm 就算是非常晚的了,中年人要回家带娃,年轻人要去健身房、享受夜生活。在谷歌,如果你每天都加班到很晚,老板会主动找你谈话——一定是你的工作方法和效率出现了问题。
前段时间国内很火的 “996” 概念,我的同事们也有讨论。他们觉得如此长时间的工作,一来无法保证效率;二来身体受不住,一点都不 sustainable(可持续性);三来我们做的工作是需要创造力的脑力劳动,不再是工业时代只要延长劳动时间就会增加产出。我完全同意。
关于 “在国外不管做什么工作,只要能在读书后留下就牛逼” 的观点,我自身是没什么优越感。大家在社会上混口饭吃都不容易,没必要各种秀优越感互相伤害吧。都说国外工资高,但你看看咱们爸妈和美国同龄的中年人,明显是咱爸妈更有钱啊,能支付我们出国留学的费用,美国父母都清一色让孩子贷款打工。所以啊,长久来看哪边工资高还说不定呢。

我觉得在美国找工作,与其说是看个人能力,不如说是看你学什么专业。美国这个 opt 政策的设计,就注定了大部分找到工作的是 STEM 专业的人。
于我而言,国外职场中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当地文化、与人交际吧,越往上走感觉越强烈。我觉得这对于留在美国一辈子的人来说,都会是一个持久的、很难克服的瓶颈。
过几年我准备去迪拜看看。因为我觉得,青年人还是要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的需要紧紧结合起来。现在国家大力发展一带一路,我也很认同不能把鸡蛋全都压在美国的战略。并且,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历的人才又很少,所以我想去那里历练一下自己。
没想好回国后的职场规划。事物都在不断变化,静止是相对的。并且过两三年政策大环境又不一样了,到时候再说吧。
121 四大不过是职场跳板
它不再是一块金字招牌

  • **化名:**饭团
  • **职业:**四大
  • **工作地:**美国华盛顿特区
  • **月薪:**35000-50000 人民币(税前)

我其实真没考虑过要在国外工作。在国外读本科时,为了申请研究生而找了份实习,这份实习许诺未来直接给我正式的工作 offer,所以研究生毕业后,我就阴差阳错地开始在这边上班了。
最初觉得 “四大” 只是四大审计事务所,进公司才发现内部有太多的 service line(不同部门和分工)。实习的时候被面试官忽悠,说内部调动灵活,其实内部转岗还是挺难的。当时争取这份实习时就面试了好几轮,学校的面试我错过了,于是就给了我一个电话面试,第二个是去到公司处。那会儿我才真正感觉不光是中国人,有那么多美国人也想进四大工作。
我很喜欢公司文化和环境,入职后发现实习生才是最舒服的状态。单纯的工作环境让人心无旁骛,而且我还能一直学习新的工作内容。但当比较全面地熟悉这个行业的工作内容后,我会觉得比较枯燥和无聊——这不是能干一辈子的事情。所以我对目前的工作内容不是很满意,我很想转行,但又不清楚之后具体要干什么,所以目前很迷茫。

国内外四大都一样,都不过是职场的初阶跳板,似乎并不是一块金字招牌。入职之后做到 Senior 跳槽,是最常见的情况,做到 Manager 转行也很平常。我认识一个姐姐在英国的 PwC(普华永道),做了三年果断跳槽。这份职业比较常见的出路是在企业做 accounting(会计类),如果想往咨询方向发展,还是必须有相关积累。如果你是留学生,身份受限更大,还得找到下家同样提供 H-1B 的公司。
我的工作状态非常简单,平时工作日 9 点上班,非忙季就 6 点左右下班,忙季时可能会 11、12 点下班,一周七天都扑在工作上。晚上回家一般会看综艺,周末也基本宅在家追剧。后来意识到这些或许太肥宅,目前正在慢慢改进,周末打算去近郊登山,平时迫使自己养成健身习惯。
关于留在国外比国内牛这点,说心里话,之前确实会有一些,比如 “难道 XXX 不是在国外找不到工作才回国吗?” 回国的话,通常家人会帮忙介绍关系,找工作不是个事儿吧。但从客观情况来说,这完全取决于你是否享受和喜爱目前你所从事的工作。如果回国后,从事一份你投入热情、又能做得很好的工作,就完全不存国内国外在哪儿更牛逼的比较。

国内有很多新兴发展的行业且市场正蓬勃发展,如自媒体、电竞等,这会比美国相对成熟的市场更具挑战和刺激性!都说时势造英雄,我更佩服那些在变化的时代里抓住发展机遇的人,那些是真牛逼、真有远见。这种情况在美国是不太可能,这里都是成熟的市场且按照既定轨道发展的人。当然如果发展得好,你能突破种族、阶级的天花板,那你也是真的牛。
我对这里的职场没什么吐槽点。只是我们同事间平时的 small talk(闲话)比较多,文化背景的差异会显现出来,有些话题实在融入不进去,因为我没有类似经历。有时候我就想啊,如果在国内,我绝对属于话痨类型,不会让场子冷掉。
记得第一年在美国工作的忙季,那会儿忙得昏天黑地,又刚好赶上国内春节。我在深夜加班时尤其不能听那种想家、恋家的歌(《像小时候一样》)),不然真的会一秒哭鼻子。那一刻是真的后悔留在国外了。如果在国内我可以和家人一起热热闹闹地备年货、吃年夜饭,而不是加班到凌晨,在雪夜里独自且清冷地开车回家。
我不是很了解国内的四大如何,但国内和英国都有加班费这件事。美国是合法没有加班费的,也许国内加班的小时数量多一些?但我们假期其实差不多,刚入行都是 15 天假。

你敢信我是个月光族吗?因为平时花销也是美金,且薪资相较其他行业并不高,所以基本维持生计,所以是真的月光一族(笑)。美国的税超高,按照工资来扣的话,虽说年底会有部分返还,但每月到手的数额不算太多。尤其是入职第一年时,我买了很多职业装、鞋子等,确实是为工作购置的行头,也是想彻底挥别学生时代。终于不用再花爸妈的钱了!
我跟朋友交流过,工资两周一付的话,前两周工资到手,马上还清信用卡,后两周款到账,马上交房租。剩余还要用于吃饭交通,而且饭菜都比国内贵,也不可口。尤其最近懒得做饭,经常在外面吃,钱根本留不住。但我今年开始在存钱了,关键时刻留存紧急预备金真的很重要。
我计划今年 10 月升到 Senior 后着手跳槽或转行的事,因为用 Senior 的职称转筹码更大。如果还留在本行业,我立志要把 Senior 级的 35 天年假全部用光。因为 Senior 责任更重、时间更多,很难用完假期。所以用完假期将会是我的目标。(我陷入长时间的沉默…… 这样的目标请给我来一打……)
131 个人能力与在工作地点无关
强的人走哪都强,弱的人到哪都弱

  • **化名:**Alchemist (炼金术士,我们这行的人专注用人工智能炼金)

  • **职业:**Machine Learning Engineer(机器学习工程师,国内一般叫算法工程师)

  • **目前工作的国家和城市:**美国华盛顿特区

  • **月收入:**55000-70000 人民币(税前)

我从没纠结过是否回国工作的问题。目前留在国外的根本原因,是与这里的世界观更契合,以及——在这里实现自身理想所需要付出的精力与成本更低(以下省略 10 万字)。做一个阐述世界观与理想之间关系的逆推总结:
乌托邦 <- 人类从存量互竞争转变到增量共发展 <- 基础科学研究 / 应用科技发展大时代 <- 用开源人工智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并以此协助监督权力机构以保障社会公平。
有生之年,我希望能为人类在此逆推链的最后两个节点中做出些许贡献。我目前的工作与研究看上去似乎能打个擦边球——人工智能在金融普惠与教育中的应用。

就我有限的样本观测而言,我认为目前美国的人际关系比国内简单,且在对个人尊重方面远胜国内。这使我可以更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与事业,并与同事进行字面上更为直接的沟通,节省了大量处理人际关系的时间。出于历史的原因,我偏向于相信大多数外国人 “与人斗” 的能力要远远逊于东方人(样本来自于美国人与阿根廷人)。
那么,这算不算国外的优点呢?
对于追求简单直接生活的人算,对我这种有特定目标并能从中受益的人也算。而对善用权术与乐于经营人际关系,或有政治抱负的人来说,长期身处这样的环境显然不是优点——你回国之后会真的 too naive。有位朋友曾跟我抱怨说国外的生活无聊,办公室没有争斗、生活缺少波澜,发挥不出自己 “与人斗” 的能力。我拿不准这话的真实程度,但我十分怀疑如果他是我的同行——作为一名码农,能否在 996 的福报中分散出足够的精力去发挥这种“特长”。
996 工作制当然是中美职场对个人尊重程度差异的经典例子。我目前在一家初创公司,尽管公司的生存与我的工作成功与否直接相关,但我从未遇到过强制或变相加班的情况,除非极为特殊的情况。比如项目近期要上线或是需要给客服做产品小样,我们才会自发加班。就连我的 CEO 在公司每周 Happy Hour 时,都会主动推掉客户的联络和业务事宜,他会说:现在是他与团队放松、交流感情的时间。

我其实很难想象,如果这样的 CEO 遇到不负责任又效率奇低的员工,公司会有怎样的灾难性后果。但我不得不承认,公司招人的眼光很准。他们招的第一个技术员工是对公司使命、业务都极为感兴趣的美国小哥。
这位美国小哥真正向我诠释了什么叫 “Work hard, play hard”。他平时工作日即使是空闲时间也在研究与公司业务发展相关的技术与市场资料,并乐在其中。而到周末,他就会去各种酒吧、音乐会放松,放松完了他又会继续研究公司的发展蓝图。冬天时,他还会专门请年假去很远的地方跟朋友滑雪。
不得不说,他工作和玩的效率都非常高。最让我吃惊的是,在我们向董事会成员做数据科学技术报告的前一晚,我们与董事会成员一起庆祝签下新客户在酒吧喝酒聊天,我凌晨 12 点就离开了,他一直跳舞喝酒喝到宿醉直到凌晨 4 点才离开。但第二天,他仍然从早上 9 点开始做了一整天逻辑清晰的高质量技术报告。
在这里,人生确实不只有 996。在这里工作之后很难认同马云关于 “996 是修来的福报” 这样的观点,但我必须认可,一个人拥有对工作的兴趣和热情太重要了,这样才更能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享受生活。
目前的工作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份正式工作,这份工作是在领英上直接海投、接到面试并最终拿到 offer 的。这份工作的使命、内容、以及对世界可产生的潜在影响是我比较满意的。我工作的核心内容是研究并建立一套可解释性强的机器学习 / 深度学习模型,利用非传统数据为发展中国家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带来相对公平、无偏且合法的金融普惠——他们中大多数人没有银行账户,无法获得金融服务以提供他们做生意或是从事农贸活动的贷款。

作为一个硕士毕业生,只有在像这样的早期初创公司,我才比较有可能通过自身对问题的拆解,进行研究、建模,并快速实现模型部署对现实世界产生 direct impact(直接影响)。这样的锻炼机会在大公司中是比较少的——你可能要先做很多年的螺丝钉,即使你有博士学位。
与之对应的风险自然是巨大的。首先,一个早期初创小公司的失败率大概在 90% 以上,再者我在公司技术上就是 lead,因为公司小,总共也没几个人。没有人比我更懂我们的模型原理以及支撑运作这些模型所需的各种底层技术。
此外,我没有任何具有丰富经验的 mentor 指导,对自己使用的各种 state-of-the-art 的野路子的稳定性抱有强烈的怀疑。由于小公司缺人,我不得不一个人分饰数据工程师、数据科学家、机器学习工程师,甚至面试出题官等多种角色。至少对于职场新人,我相信这种压力绝对比在硅谷一般大公司的 “养老式奋斗” 大不少。
小公司的最大好处是能做我最为感兴趣的事情,并直接对公司业务产生影响,进而改变世界。公司同事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内耗几乎为 0(公司需要团结才能生存下去),没有大公司的办公室政治。
不满意的地方当然是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满意的——薪酬方面。虽然自身感兴趣的方向正好处在了猪都能飞的时代风口,从而获得了高于其他行业平均工资的薪酬,但若在行业内进行横向比较,拿的还是太少了。如今我仍然很懊恼自己没用 competing offer 去充分 negotiate 一个更高的起薪。
生活不是只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而公司也因为行业性质并不太可能上市,所以我获得的那些少于个位数百分位的股票并不足以在公司将来被收购后让我实现财务自由。只有实现财务自由的人,才更有机会抵达诗和远方。

至于槽点,在大公司可能会有更多吧,小公司是感受不到什么奇葩事件的。我之前的 CTO 在某大厂就职时,遇到过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有抑郁症的大姐,仗着这点做事效率极其低下,然后公司和团队因为法律原因都不敢动她,甚至不敢在她的 performance review 上给出不好的评价。
我感觉自己是条善于空想,并患有重度拖延症然而不得不为生活奋斗的咸鱼。近期的计划尤其充实:想做各式各样有趣的人工智障发到 github,想做人工智能各方面有趣应用的教学视频,想健身变回当年刚来美国的体重,想写科幻小说,想在 B 站当游戏区 / 音乐区 / 鬼畜区 / 美食区的 up 主,想吃遍 DC 好吃的餐馆…… 然而因为重度拖延,估计只有吃能实现。
当感觉时机成熟,机会合适,我会有归国发展的打算。但我的思想形态其实更偏向于一个 “世界主义者”。只要满足基本的生存条件,我本身不是非常在乎未来具体在哪一个国度发展,但显然国内的美食是一个非常大的诱惑项。
141 一人吃饱全家不愁
留不了就回国呗!Nothing to Lose

  • 化名:尼古拉斯 - 你猜
  • **职业:**Data Analyst(数据分析师)
  • **工作地:**美国华盛顿特区
  • **月收入:**35000-40000 人民币(税前)

我是一个很佛的人,到底能有多佛?一人吃饱,全家不愁,随遇而安的心态更多吧。
我当然纠结过是否回国的问题,但一直较为坚定的想法还是先努力留下来找工作,攒攒工作经验,这样其实多了一种选择,即无论留下来还是回国都可以。
选择留在国外的原因还是不少的:第一,国外比国内更能锻炼自己。回国的话,想家了随时可以回去,遇到了困难会有人帮着一起解决,但在国外什么都要靠自己,挑战性大大增加;第二,我享受自己掌握主动权的人生,这是我认为的自由。回国就会面临被各种安排,你懂得(笑)。另外就是可以增强各方面技能,比如持续稳固英文能力,环境是天然的。
在国外,肉眼可见的优点很多啊。比如很好的 work-life balance(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性),我接受不了国内的 996,真吓人。再比如放心的食品安全和令人心情愉悦的空气质量,这边的人心性单纯,生活简单,但,无聊也是真的。其实你很难衡量生活在国外、国内,哪种生活成本更高昂。国外虽然有汇率,但我们拿美金过日子。我常听国内的朋友说北上广一线城市的租房成本太高,至少令我望而生畏。

我的第一份工作找的很顺利。当时海投简历,这家 HR 回复了我,说看到了我的简历,问我是否愿意尝试这个岗位。我想的是,反正可以多一次面试经验,那就试试呗。正好这个岗位的前一任跳槽了,就空出来这个位置,我就接了 offer。
我对 DC 太熟悉了,我不愿离开这里。这份工作是在给美国政府的统计局打工,DC 的政府部门大楼都长得差不多,建筑风格古朴、宏伟、敦实。每天穿梭于这些恢弘的历史建筑,两点一线的工作节奏帮助我很好地完成了学生身份的转变。
总体来说,第一份工作还算可以。平时工作不是很忙,你不要 YY 说统计学的表格、公式、数据这些很难,但只要经过短期培训,你也可以上手,毫不胆怯,因为这类工作具有比较高的重复性。
也许这份具有社会调研性的工作更适合你这样的文科生?比如调研男女性职场平等问题,我们经常请女性员工来这边聊天、做样本调查;比如种族问题,黑人、亚裔就会成为重点询问对象,社科性很强。之后再跑数据、分析,最后出现在某个国家级报告里。
所以技能上的提升我认为比较欠缺,并且薪资不太高,我不满意。但这里的同事真的是太好了,大家都很照顾我,而且老板不会天天盯着,有空闲时间完全可以做自己的事情。
工作日时,我每天早上九点上班,下午四点半下班,五点出头到家。晚上会随便吃点儿,想做饭就自己做,不想的话就去 food court 或超市买点吃的。然后处理下杂事(如果有的话),看会儿东西之类的。周末的话,在家瘫、去超市、跟朋友出来约饭,或者飞去找异地读博的男票,说到这个真是伤不起。我工作、他读书,未来的一切都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留国外工作比回国工作的人厉害?我完全没这种感觉,身边好多朋友回国进大公司,感觉他们真的超厉害,挺佩服。我不知道回国找工作是否会容易,没实践过,确实不好评价。但或许容易些吧?至少身份不是问题。
我在国外最难、最烦躁的时候,大概就是想跳槽结果一直没有成功,还有身份问题的老梗,横梗在所有的决策面前。但从未后悔留下来,留不了就回国呗,nothing to lose,还能咋地。
近期希望 h1-b 早点被 approve,跳槽一切顺利,去自己想去的公司和城市继续佛。未来有归国打算,但近期不会。
151 亚裔晋升是国外职场避不开的坎儿
有时还真不如印度人

  • **化名:**神秘的 H
  • **职业:**咨询
  • **目前工作的国家和城市:**DC 纽约双城
  • **月收入:**65000-85000 元(税前)

关于是否回国工作,我考虑得比较清晰,那就是毕业后决定在国外工作先一段时间,等到有合适的机会再回国。
原因之一是,我做的行业整体在美国相对超前,从金融机构监管角度,美国比国内严格很多,用到的很多监管思路也是国内监管机构正在学习的方向。所以我想在美国多了解,再看哪些可以真正与国内接轨。
其次,我已经适应了美国,当然包括这里的空气(笑)。多年的留学经历让我在异乡拥有了很多好友,回国可能还会断档。所以就算不回国也没有落差感。
从工作环境来说,美国对 Private Life(私人生活)极为尊重。虽然我的生活重心也在工作上,但我非常需要个人生活的时间。国内的休假也容易变成 “假休假”,即人不在工位上,但远程依旧在工作。在国外,只要休假跟领导示意并征得同意,你的休假时间完全属于自己,这点特别拎得清。于咨询行业而言,国内外工作强度都很大,所以工作时长这方面并没有考虑太多。

我的这份工作是校友推荐的,很幸运。我从研究生的第二年开始找工作,当时一方面对金融监管方面很感兴趣,另一方面有校友在目前的这家公司工作。我同时在学校法学院修了课,与行业有更专业的接轨,领英上也有推荐,自然接触到了公司高层,算是比较容易地拿到了 offer。
我对工作整体比较满意。因为咨询最常做不同的项目,每个项目学到的东西不一样,一直能有获得上的新鲜感。但出差很频繁,在 DC(华盛顿特区)和纽约之间来回飞,生活状态很累,但也算有意思吧。
你问我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啊,我给你描述下今年 5 月份的行程吧。我住在 DC,但每周的工作日都在纽约出差,等于说周一到周五都在纽约,周六周日一般去不同的地方。第一个周末在波士顿参加同学聚会,第二个周末飞到伦敦见家属,第三个周末去芝加哥找朋友玩,第四个周末回到 DC。
纽约现在是芭蕾舞巡演季,因为小时候学过芭蕾,一般每周末都会去看表演。另外每周再抽 1-2 个晚上坚持运动。晚上工作时间有随机性,有时加班到凌晨一两点,有时倒也还好。如果周末回 DC,会跟朋友见面吃饭,天气好的时候爬爬山。极速穿梭的感觉就是时间过得太快了,因为工作日都不在 DC,周末见一见,周一又飞走。
我完全不认为留在国外工作比回国工作有优越感。回国的同学应该也分几种情况,第一种是本身出来学习就为了回国发展;第二种是没找到合适的工作;第三种是美国有合适的机会,但由于地理位置、薪酬等因素的不匹配,最终还是选择回国。所以,我认为选择在国内或国外工作的人,在抉择上没有区别。我留在美国是因为想做的东西在美国更好更有利,更能提升我自己。况且还有校友推荐,我很幸运。

常跟国内的同学探讨,感觉国内工作其实比国外挑战性更大,很多东西需要重新探索,找到匹配中国的发展路径。而这些大部分在美国已成型成熟,某种程度上不需要做太多探索。所以在国内工作,同一领域内或许人的成长性更大。如果纯论成果,国内成果更大。但从规范化角度,美国要比中国规范很多,在国外积累的基本功也会更扎实。
在国外工作最需克服的困难,是对亚裔的偏见。亚裔女性稍好,而对亚裔男性的偏见是肉眼可见的——只会闷头干活儿,领导能力差,这点跟印度人比都会差很多,所以晋升过程中阻力很大。通常来说,亚裔男性在基础性行业或科学领域会做的不错,可能一辈子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向上晋升的可能性比国内小很多。
美国是提倡男女平等,但美国真实提供给女性的工作机会,并不会比国内多。若对比国内外男女高管比例,中国女高管比国外女高管比例高很多。我还看过一个调查,提出男女薪酬差异正在变小。看似是变小,但如果看男性女性薪酬的中位数,女性比男性少 40%。意思就是,在同岗位,男女薪资差异减小很多,但当晋升男性或女性,在这些上的考量会偏向男性,女性处于不利地位。
这在美国相当普遍。当女性被升职,要被考虑的因素会有很多,要怎么跟老板协商拿到更多的薪酬,这些东西并不是透明的。不过国内也一样,薪资不透明是两边共通的问题。
美国是多元化国家。在公司工作,有很多不同种族的同事,会看到很多抱团现象。印度人、中国人、墨西哥人都抱团,所以自己去适应和了解跟不同种族的人共事的习惯,人际交往很多元。我们公司美国白人男性偏多,很多大公司都是靠不同种族人群之间的合作才能取得共赢。
未来计划还在考虑中,近期会看下有无其他合适的工作。我必须吐槽一下美国工作签证、绿卡这些政策,导致没有办法灵活换工作。这层天然屏障在国内不存在。如果我在美国想跳槽,但签证不支持,这些问题也非常限制个人发展。
回到熟悉的费县,和依旧驻守在他乡的好友吃饭,大家的眼底早没有十几岁留学时的懵圈和生怯。嘴上说着好久不见,正如我好奇他们的工作经历一般,他们也在好奇我的工作感受,估计内心还寻思着:目前中国的人才市场需要怎样的应聘者?到我回去的时间了吗?

虽说各位都是国外生存的老司机了,但每个人的变化却很难察觉,此处我特指 “步入职场后被工作摧残的年轻群体所被迫做出的改变 / 妥协 / 沧桑”,国内职场突然风靡起 “丧文化”,社畜遍地,自嘲起来乐此不疲,毫不手软。
反之,我明显感受到留在国外工作的朋友们对未来图景更加充满想象力,跟毕业前没差别吧。他们当下生活的常态是安稳、规律、易自足,展望未来时姿态也是轻盈的。所以当我们共同谈到 “迷茫” 这个词,基准线是不同的。
对留学生来说,到底选择在哪里发展更好?
两年前的我笃定回国好,捧着一颗炙热的心踏上故土,立志大展宏图。但我愈发模糊界限,我回答不了。当自己的摸爬滚打接上了更多的地气,我突然觉得,国外的生活把 “国家” 的概念放大了,而回国后这个概念随之变小了。自己当初应该选择更舒服的方式活着啊,小资的、清闲的,毕竟努力了也不一定能成功吧。现实生活里的种种像在不断撕开真相,消耗着某种燃烧的理想。
但纯粹的文科生在国外发展是真的很难寻到前途啊。我总能归顺到认怂且认命这一步。胡言乱语到最后,我诚挚感谢这几位大学时代的好友,你们的经历给我疲惫生活带来莫大的平静与鼓励。

知乎用户 helloPhoebe2000 发表

2021.8.19 更新一条被站务删除的信息(说明:此信息,是本人回复该问题下的评论区的某位评论者的关于 一纸文件 - 某行业整顿 - 方法有问题 的回答)

对于个人:关于已经发生的和今后可能发生的国内新闻事件,会尽可能做到不再发表任何看法,因为 —— 假装与我无关,避免不必要麻烦和浪费时间;做个麻木的不动脑子的看客 / 旁观者,少动脑少说话漠不关心,闭嘴比较好,哈哈哈哈哈。
申明:
1. 首先,个人坚持(在法律法规有明确契约的情况下 + 不做损人利己之事的前提下)交流自由,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围绕一个相关点或兴趣点的话题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管是相同 / 相似看法,还是完全不同看法,这却决于很多因素),各取所长或补充个人不完整的见解、甚至偏见 —— 正常讨论和信息交互。个人不支持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强行把一些观点强加到别人身上,因为人、生而不同、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互相尊重和不随意冒犯。有一定限定的 “自由”,是东西方国家都普遍认同的普世核心价值观之一(平等 - 自由 - 民主 - 博爱),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不过我个人是很认同的,那么行为上也会这么去做。
2. 同时,**论坛讨论毕竟非正式,不是正式的写论文,因此不会花太多时间做 查资料 - 查数据 - 做比对 - 引入各种例证进行论证 - 整理引用资料 / 数目 - 校对 - 审核 - 再校对审核 - 提交 等完整程序,必会出现某些观点表达不够完整、例证不够充分等问题。**更何况题主的这个话题本身就带有因个人不同经历等而产生的各种主客观看法,必然会有很多不同反馈( 无关绝对的对 / 错),开放型问题不是封闭型问题,不能简单说 “是” 或“不是”,**因此请各位就随意看看或者愿意的话发表您自己的任何看法即可,有共鸣欢迎讨论交流,无共鸣一笑了之忽略。**本人大概翻看了此话题的其他答主的回答,有些回答本人也蛮认同,因此(本人认为)有兴趣多了解、不必拘泥于某个回答的绝对值。
3. 最后,欢迎交流和讨论,本人不会删除任何人的相似 / 相反看法(因为同样花了你们思考和打字的时间);但骂人者或语言粗俗者,本人直接屏蔽并会公开告知,请自重。谢谢大家!


2021.7.?(月底,具体几日,没注意忘记了)回答题主问题:
不想回答这类问题,因为可能会被删,本人实在做不到整天说吹捧的话呀。对一个问题的回答,可能有不少人有共鸣,也都只是表达个人看法而已,但某些人 / 平台偏要操控他人想法和喜好,如下:

回答正文:
题主问了一个很好的古老问题:快乐和收入,是否成正比?
个人先回答结论:因人而异,有人只看重金钱,也没错;但对我个人而言,快乐 / 幸福感 和 收入,有关系,但不绝对是正比关系。世界之大,各种理念和生活方式都有,金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全部,我 / 我们有脑子会自己思考,什么时候变成了只允许有一种想法和理念存在,什么时候变成了我 / 我们 —— 作为一个个独立个体 —— 却必须绝对服从 / 顺从其他人的意志?个人的快乐,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我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我有自己的判断和生活方式的自由(当然,我遵守法律,我尊重他人的不同且从不损害他人利益)。我不是个只看重金钱的机器或工具。
具体:只说我自己和认识的亲友同学们的例子:大部分都已经或准备再次离开,理由不一,但基本一个共识:不喜欢这个大环境内的思想压抑 + 不正风气 + 做事方式 + 繁琐的人际关系 + 公私不分 + 重视集体轻视个人(这个 “集体”,不是单纯意义的国民全部利益的集体,而是极少数权势人群和所谓管理层的集体、与个人无关),没有平等和自由,更没有所谓的民主和博爱,没有,有的只是更多的各种套路和营销,事实就是事实。缺少这些空气,我们确实活得不开心,这种不开心来自于外部环境而非自己内心,解决前者只能离开(当然不可否认,有的专业能力很强,薪水和待遇肯定比国内高,但也不是唯利是图只看重金钱,否则的话之前就不会回国,回来再准备离开也是在消费个人更多精力和时间成本,大家只不过是因更明白更看透而做出的选择),真的还不如小时候物质相对贫乏的那个年代(那个时候国人们大部分都还是友善的,风气也没像现在这么不正这么官僚这么内耗这么极端)… 我 / 我们总是遇到夸大 / 要面子的官僚处事风格,见鬼了,解决问题更重要还是面子更重要?我 / 我们真的是搞不懂,消耗更多精力是为了什么,消耗一代又一代,有意义吗?再次离开的,目的很简单 —— 为了正常生活、平和的心态处事和对待他人、没有套路。
毛主席曾经说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注解: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讲 D 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决不能把自我批评变成自我表扬、把相互批评变成相互吹捧。)
**《国语 · 周语上》记载:“**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现在只有民粹和批评,没有自我批评和自由发言(当然,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 —— 遵守底线法律和道德、不损害他人利益的自由),有的话也基本被删除,一些教授的合理评判也被禁言,笑死我了,自信客观和自大心虚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别随便一个什么人就想来凌驾于我们个人选择之上或者乱扣帽子,继续无止境内斗和内耗…
**该肯定的:**疫情控制的好,大部国人面对这个灾难还是比较理智和自律;有些事情的监管有在改善,立法方面也在细化…
最后,我 / 我们真的没有更多精力整天疲于应付以上种种,时间耗不起了,因此我 / 我们在不欠这个社会什么人情的情况下,能离开就是图个简单清净,好好工作,好好学习,简单生活就好…
只看重金钱的,在国内大环境比较适合,他们貌似还蛮快乐,与是否是留学生没什么关系…

知乎用户 Piggy 发表

因为钱

留学阶段,花着爸妈的钱,每天过的跟度假一样

以我个人来说

住的一直都是自带厨房的 studio,一个月房租七千多,从国内带的我爸的副卡,一个月七千五的额度刷,算生活费.

除此以外,出去购物,比如去比斯特,或者出去旅游,费用另算,报销.

算下来,一个月一万五打底,无上限.

回国之后,除了个别条件好的,家里有企业有关系,能有个好工作,其他都是要靠自己找工作,一个月几千块根本不够挥霍.

其实大部分留学生,尤其是一年制英硕,留学这段时间,就像是偷来的,很多学生回去,会有非常严重的落差.

我爸妈也考虑到这一点,很支持我在外面读博的.

我妈原话:能给你钱再开心四年,我跟爸爸是很乐意的.

在国外偶尔折扣买奢侈品相比国内价格挺便宜的,很多留学生省吃俭用都可以安排上. 回国之后工资有限,价格不美丽,刚回国想安排上靠自己基本没可能.

强烈对比下,没出过国的学生觉得你光鲜亮丽,背地里的心酸只有这些学生自己知道.

所以家境一般的留学生,回国大概率是不会开心的

知乎用户 Basic Apple 发表

我也觉得挺费解的,因为我周围的同学(留学中认识的中国留学生)回国以后都快乐似神仙,包括我自己。

我觉得可能还是和那个国家整体的一个社会环境以及民风有关系吧。我和我的同学都喜欢平平淡淡的生活,有一份充实且满足自己基本生活需求的工作,有温馨健康的人际关系,有安稳快乐的家庭生活,就满足了。

所以我和我的同学们,没有大富大贵的,都是比较一般的工作,一般的收入,把时间花在和家人相处,过自己平淡的小日子上。

我们分享着自己周围好吃的餐馆,感叹国内安全的环境和便捷的生活设施,互发有趣的图片,互相庆祝新婚和孩子的诞生

我们一起从以前那几个因为学业压力熬夜骂娘哭哭啼啼的小姑娘变成了互相夸对方孩子彩虹屁的妈妈们。其实我们最主要的是,一直把自己放低,在哪里生活其实我们都是我们自己,环境是不会为了我们而改变的,所以我们要去适应环境,在哪里都快快乐乐的,不快乐就自己去找快乐。国内显然快乐的点太多了!

知乎用户 David Dong 发表

我觉得本质上其实还是一种心态,怀念过去,回忆中的一切都会加上滤镜的。更何况留学的时候本来就是一生中少有的无需为钱和生活烦恼,可以支配不少钱,又远离了过去的社会关系,可以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干什么,还年轻。人生能有什么时候比这时候更快乐?

像我第一次回国工作之后就陷入了持续的抑郁情绪,虽然工作其实算还不错,但毕竟比不过留学时候的生活。不过来回几次之后就慢慢看开了,过去的时光就已经过去了,那个青春,自由,快乐,鲜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知乎用户 满分激光枪​​ 发表

心理学家德布拉喀什曾经说

“一个人越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就可能会撒谎”

翻译一下就是

“越爱面子的人,就越容易撒谎”

作为装逼外壳的朋友圈

自然也就是是全世界最大的谎言集散中心

每一条朋友圈,都有着它背面的故事

今天让 tututu 带大家看一看,一位叫做 JASON 的 “留学生”2020 年朋友圈背后的故事——

3 月 10 号,JASON 坐上回国飞机的同时,他正在朋友圈里抱怨着取消机票花的五十多万:

然而在朋友圈的背面:

当然,JASON 才不会告诉他老爸自己只花了两万:

3 月 12 号,JASON 终于回到了国内,在上海开始接受 14 天的隔离。

在朋友圈的 JASON 是百无聊赖的:

而朋友圈背后的 Jason 每天微信都聊不过来:

3 月 27 号,JASON 终于结束了隔离

结束隔离的第一件事便是跑去蹦迪:

然而在朋友圈的背面,JASON 正在跟夜店销售紧急磋商着:

4 月份 29 日 JASON 开始随着大流在全国各地蹦迪

从北京到成都,从上海到广州

朋友圈里 Jason 是那个一掷千金的富二代:

在朋友圈的背面

他作为一个 15 人 A 卡组织的小领导也是呼风唤雨:

5 月 1 日

在成都连着三天没有满分的 Jason 开始在朋友圈怒喷国内蹦迪圈乱象

然而在朋友圈的背面

藏着 Jason 崩溃的故事:

6 月 12 日 无聊至极的 Jason 开始玩起了小红书

通过小红书的 #无社交 TAG,他认识了一个又一个女孩:

然而在朋友圈的背面,两个人都是心怀鬼胎…

这是 Jason 的聊天界面

Nini 的聊天界面

两个人都把对方当成了傻白甜,以为能够轻而易举的把对方划入鱼塘。

小红书无社交 TAG 之下,就是中国年轻一代最强海王海后的战争。

7 月 15 日在家里无聊的 Jason 又和朋友们一起去了趟三亚

在 Jason 的朋友圈里他是一个人包了一辆游艇的的富二代:

但只要你和 Jason 的共同好友稍微多一点点,这将会是你刷到朋友圈的样子:

10 月份终于开学了,Jason 开始上起了网课,朋友圈里的他是认真学习的模样

但在朋友圈的背后,他和老爸要起钱来更加勤奋:

11 月 15 日,Jason 又在朋友圈 PO 了他的新 IPHONE12

然而在朋友圈的背面:

12 月 19 日 Jason 为自己做了今年的年终总结:

然而在这份年终总结的背后:

本文纯属虚构,改编自部分留学生的真实行为

如有雷同,讽刺的必然就是你

大家好,我是 tututu,更多有趣夜店内容,请关注我的的公众号,满分激光枪。

知乎用户 贺间 发表

因为大部分留学生的生活是不匹配其能力的. 他们过的好于绝大多数当地同龄人, 更好于 99% 的北上广深漂. 这就是他们回国后落差的直接来源。

有的人听到这, 可能就叫嚷了 “哎呀老子 / 老娘千把块租着学校旁边一个破单间, 每天吃的是 express, 娱乐仅限于在家打 switch 周五去 fancy bar 喝一杯偶尔去打个高尔夫半天还在积累 ins 素材, 我怎么就不匹配我的能力了?”

可是要知道, 一个刚入行的华尔街 analyst 可能也就是住着破单间吃着 express 娱乐仅限于打 switch 或者和朋友喝一杯, 有家有室的可能喝一杯的钱都能省了.

至于那些没读过书进城赚小费的服务业从业的同龄人, 通勤可能动辄每天一小时半, 吃的就是冷三明治, 住在哪个地下室.

然后等留学生们回国了, 顶配生活没有了, 父母里要钱也不能太明目张胆了, 搬去了北上广打工, 一下就从花钱的变燃料了.

怎么快乐得起来?

其次物价问题. 即使在成本最贵的几个留学城市: LA, 纽约, 伦敦, 相等汇率的生活费的前提下, 大概率能比北上广深吃得好, 住得好, 玩得更舒服.

知乎用户 周鸿炜​​ 发表

海归内心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是留学归国后不快乐的根源。

快乐大多源于内心需求的满足。饥饿的人因为食物而快乐,个人对于物质的需求被满足产生了快乐;努力的人因为表扬鼓励而快乐,个人对于价值认可的需求被满足产生了快乐。留学生回国后不快乐,大多数是因为自己内心的需求没有得到真正的满足,而不快乐。

回国的动机不明确,内心需求不确定

祖国日益强大,国内发展机会更多,多年海外漂泊,国内一草一木的思念,中华美食的留恋都让每个留学生时时刻刻接受着祖国的召唤。然而在冠冕堂皇的归国原因辞令下,每个留学生回国的原因却又大不相同,大体可以分为三类:想留不能留,最落寞;想回不能留,最坚决;想走也能留,最纠结

想留不能留的落寞

满怀憧憬的出国求学,学成之后谁不想留在海外,证明一下自己在异国他乡的实力?谁不想初尝海外的职场,为自己归国开启职业新篇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因为爱情,因为亲情,因为疫情,亦或是他国严苛的移民制度,严峻的就业形势,想留在海外发展,哪怕开启一段实习工作为自己海归职业道路加磅,百般努力与尝试终究无果,怀着失意的落寞踏上故乡的归途。

落寞的不快乐早已变成归国的无奈。留学生回国后即便遇到种种不适应,也有不快,但不会维持太久。毕竟当初自己已经尽力,落寞的不快乐,和归国后的不快乐,都是不快乐,没有选择的时候,内心都得不到满足,只能调整自己的需求,佛系,躺平 —— 追寻需求与能力的自洽

比起一直在国内发展的职场人,有的更多的是归国的落寞与不快。而国内职场发展中的种种不快乐,与大多数人无异,但国内又有多少职场人真的快乐呢?只可惜 “想留不能留” 的海归二者加成,不快乐加倍

想回不能留的坚决

有一心想海外打拼,同样也有毅然决然回国的坚决。有的人是随波逐流,周围的人大多都回去了,自己也就回去。也有的人国外国内同时找工作,国内拿了 offer,也就不必为了国外缥缈的机会 “死等硬撑”。踏上祖国的班机时,是快乐的:手握证明自己的机会,对学生到工作的人生转变的期待与渴望。

美好的憧憬终究会随着对国内职场了解的加深而落地到冰冷的现实。和周围职场人一样,晋升加薪有先后有快慢,每每不得志,便有了不快。而多年海外读书的背景,又让国内同僚多了一层更高的期待,也让自己背上了 “海外学费不值” 的标签。当初归国的坚决,这一刻被能力被忽视,业绩不认可击破。这份职场的不快乐,又加上 “留学钱白花了” 的嚼舌根,而变得更“杀人诛心”。只能与留学海归的伙伴一起再诉衷肠,回味留学的无忧无虑,冲淡这双份不快乐的酸楚。

想走也能留的纠结

海外国内都有 offer,亦或是海外有 offer 国内有家业的留学生有着 “想走也能留” 的纠结。没有对自己职业未来规划的深度思考,只是听信了家长亦或是国内 HR 鼓动的只言片语而归国就职。职场发展的磕磕绊绊再所难免,而痛苦之余,总有一个声音在耳畔萦绕“假如当初留在海外,今天的局面会不会有所改观?”

职业发展阻的委屈,加上曾经选择的遗憾,让 “想走也能留” 的海归更不快乐。

回国动机明确,内心诉求不满足

如果说海归目标迷茫回国的不快乐,更多来源于办公室政治与个人发展的焦虑,那么目标明确的回国的不快乐更多来源于国内与国外认知的落差,让海归离目标渐行渐远。毕竟海归目标明确的,更多是在海外有一定工作经验,看过了海外的层林尽染,归国要么是想成就一番事业,要么是想追求一种生活。

当国内的外部环境让自己远离理想的状态,内心的诉求无处安放,不快乐随之而来。

人文环境的不适

无论是风起云涌的互联网行业,危机四伏但充实多金的金融行业,亦或是朝气蓬勃的新能源行业,每个行业都经历着自己的生命周期与发展历程。行业再多的变化,始终没有改变国内的人文环境。虽然法治社会不断完善,但 “人治” 与“人情世故”依然是国内热腾腾职场烟火气的主角。

向上管理要处好和领导的关系,不单单是工作关系,也有生活中的关系,更有资源互换的利益关系。向下管理要树立榜样,培养良性竞争的关系。同级之间要明确合作的关系,分工明确,协同共赢。无论大事小事,执行与落地总离不开 “关系”,这千丝万缕的关系可能早已蒙蔽了事物本质的样子,但很多人早已习惯,做事的目的是取悦人,而不是成事

当海归搞不定人的关系,也就很难成事,无所谓成就一番事业。国内职场人一路走来,早已成为 “人精”,游走在“人治” 与“法治”的边缘,游刃有余。内心的不快乐,来源于对人性的把握与理解的差距,来源于对模棱两可的目标的把握偏差,来源于无法成事的郁郁寡欢

职业专业度的不适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能行”

**“人治” 最大的问题是容易被情绪与其他非专业能力的因素左右。**没人愿意去坐下来,耐心去挖掘谁行谁不行,工作的安排,任务的分配,更多的是靠脑子里谁先闪现出来。“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是国内职场必备的技能,否则不光拿不到好的工作,更抢不到功劳,更提升不了老板面前的曝光度 visibility。

不是每个老板都能关注到每一位下属的能力与进步,时间长了,个人的贡献被化作别人晋升的助推器,疏远了离老板的关系,老板有事也就不从想起,也就被边缘化,晋升加薪也就无从谈起。

同事的职业专业度更和国外的职业专业度有区别。做事更针对某个人的需求,不求真理与真相,但求满足领导的需求,这是很多国内职场的生存哲学。这与国外相差很大,如何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并且让老板听进去且采纳,是很多海归需要潜心修行的职场能力

与国外职场的包容、耐心与探索不同的是,国内的职场更讲求高效、执行落地。大家不愿意去共同探索一个未知的领域,而更愿意快速拿到别人的经验与 Best Practice,去模仿尝试,试验业务效果。看似拿到了短期的结果,但多数浮于表面,而非商业的本质。对于个人成长,堆砌的是简历上一个个包装后的辉煌,背后的本质逻辑却鲜有人问津更多人努力是升职加薪短期利益结果导向,而并非自我驱动,带着工匠精神,把事情做深、做好。

职业发展的不适

国外的职场发展相对纯粹简单,工作与生活的切割更是让职业发展的盘外招少了很多。国外职场的 leader 早已习惯了平等的工作关系,老板 Manager 与员工 Individual Contributor(IC) 的关系不是上行下效,也不是管理与服从,而是互相成就。老板成就员工的技能成长,员工帮老板成就事业。

国内的职场大多数还不足以达到平等互利,互相成就,反而更多是 “一言堂”,老板决策,员工执行。老板也不会过多关心员工的职业发展目标与成长,分发任务,定期收结果向上汇报成了常态。员工也习惯了被动的发展模式,不思考自己职业发展的目标,更无从谈起与老板沟通自身的发展路径。“跳槽” 只成了晋升职级与涨薪的短期利益攫取方式,但没有长期职业规划的战略布局

倘若老板不关心自己的职业发展,自己同样置若罔闻,也就没有了当初归国的雄心壮志,更记不起自己的初心,不断的下调预期让自己自洽,长此以往,海归泯然众人矣

写在最后

职业规划是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战略布局。无论是想清楚,亦或是没有想清楚回国的动机,都因为看过了更大的世界,而有一些愤懑、遗憾、不解。个人对于大环境来说始终是渺小的,要么用自己的脚去选择环境,要么用自己的心去适应环境。海归归海是前者的选择,成为国内职场 “变色龙” 进入社会大染缸是后者的牺牲

知乎用户 澳洲护士 nika 发表

具体人具体分析吧。

有的留学生,家里有好爹的,在外面留学几年,吃吃喝喝开开法拉利,玩够了差不多回来,家里几十套房子吃房租,老爹安排一个闲差随便做做,回国不快乐?人家快乐的不得了。顺便上上网,看到我这种穷人在开帖子说怎么润澳洲的,还要骂几句,“把澳洲夸的天花乱坠,澳洲有啥好的,根本不如国内”。然后再开个帖子,说国内好,国内发展好云云,根本不会提老爹几十套房的事。

但是这种家里几十套房的有几个?

大部分有留学生,还是不可能这么有钱的,他们大部分都来自中产家庭,家里有点小钱,送出去读书的时候,说实话,根本没有好的规划,换句话说,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我有个朋友,真事,家里老爹是河北小老板,真的是小老板,比上不足,比下勉强有余那种,她为了实现自己的留学梦想,问爹要钱,爹心疼宝贝女儿啊,也愿意掏,卖了一套小房子,她找中介办了个留学签证,去美国留学,其实就是两三年时间读了个野鸡课程,每天吃吃喝喝玩玩,稀里糊涂花了小 100w,后来回国一段时间后,给我发微信,问我澳洲怎么移民,老同学嘛,都熟人,我就大概和她说了一下,大概就是最容易就是读护理,雅思 7777,学费 30-40w 的样子,考 pte 替代雅思简单很多这样子,结果她来了一句,(⊙o⊙) 哇,这么贵,英语要求这么高。

我说你不是前段时间不是留学花了 100w 嘛,家里应该还行啊,怎么现在嫌贵了,她说,家里其实条件一般,上次留学把家底掏空了,海外学的野鸡商务培训班,国内根本不认可,也没啥一技之长,现在在一家小公司做文职,屁事多,工资低,还要加班,羡慕我在国外工作生活。她现在 30 岁,没男朋友,没好工作,没什么好技能,也不想相亲市场上找歪瓜裂枣将就,家里也没钱再供她出去读书移民。

一个很残酷的事实就是,现在不是 100 年前,那时候海外留学回来一个个人五人六的,现在留学生去海外花个几十万一两百万的,根本学不到什么硬本领,或者说什么不可或缺的本领,比如我在澳洲学个护士,在国内有什么用?国内正规医院还不认你澳洲的护士证,我在澳洲学个 IT,有什么用?国内没有码农么?绝大部分在国外花重金学到的所谓 “学历” 是不值钱的。在国内是找不到高薪工作的。如果你家里几十套房子当然没问题,那你去国外学艺术,学插花都行,但是如果你家里没有好爹,你在国外造个几十上百万,回国内还不是要 996? 这就是绝大部分留学生回国后不开心的原因,因为有落差啊,在海外毕竟是学生,爹妈赞助,相对还是轻松的,但是回来就是打工人了,996 能开心么?更何况自己烧了几十上百万,结果一个月也就这点钱,心态能不崩?

我另一个微信群友,我之前的回答里也提及过的,就是某杭州小领导老张,他当时送儿子去留学的时候,就看准了加拿大什么专业好赚钱,什么专业好移民,他虽然有钱,但是也不会糟蹋钱,他花大价钱送孩子出去留学,孩子毕业后,移民成功,在本地找到一份体面安逸的工作,老爹再赞助一点钱买了房子,找了老婆,生了孩子,非常潇洒。

所以说,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你到底是要通过花这个几十上百万得到什么,是单纯想看看世界?还是说想通过花这个钱,留在发达国家?有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那你花钱的时候有没看好,这个专业到底能不能移民?

你家里的财力能不能支撑你在海外折腾,如果能,请随便折腾,如果不能,请三思。

像我,我家里根本一分钱都不给我,我自己留学的钱都要提前打黑工打出来,那我更要一步一步规划好,看好海外什么专业好移民,需要多少钱,钱怎么来,哦,爹妈没钱,那钱要自己打黑工来,去哪里打黑工,怎么去,去了以后住哪里,怎么买车,怎么找活,打多久工,赚多少钱,什么时候考出托福,什么时候买机票回国,去澳洲时候要注意什么,你都要考虑好,你不能说 100% 规划到,但是你肯定要规划个七七八八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Update on 12/10:

没想到这个帖三天之内收到这么多回复。

这些回复让我见识到了众生百态,大部分回复都是很真诚的评论,谢谢你们。小部分充满了戾气和偏见,上来就开喷的,也让我长了见识 lol

不想关闭评论,因为我相信有不少小伙伴有类似的纠结,我想让你们看看别人的想法。但也不想接收新评论了,尤其是开喷的,这里不欢迎你。

———————

看了好多回答, 感谢劝退。

目前人在美国,大厂女程序员,工作 4 年,包裹不大就 $300k 左右,老公也是大厂程序员,包裹差不多。我俩在美国很好的城市有房有车,相依为命,过的挺好。

然而我俩 1. 不希望自己的宝宝是 ABC 2. 想回国陪爸妈,所以一直琢磨着这几年多挣钱多过过两人世界,然后回国生娃。

地里的帖子一直在看,回国和不回国是永远的话题。但一直还是犹豫不决。这里的回答真真劝退。以我自由散漫(不喜欢被领导管,不喜欢上班打卡,不喜欢强制加班,不喜欢下班后被打扰,不喜欢对领导唯命是从,不开心就喜欢请假),讲规则认死理(加班钱绩效说好了要发然后不发对我来说是天方夜谭),懒(996 绝对不行)的性子,估计要回国也是过十几年攒够钱 (财务自由) 之后了吧, 回国就躺平。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刚回国时去停车场,爆满,我就趴在一边等,等了半个小时终于有个车走,但是我挡了它的路,所以我就让到一边,等那个车走了,突然冲出来一辆车抢了那个车位,我懵逼,这种事遇到太多了,超市排队被暴力加塞,开车被抢道,走路被撞没有道歉,租住的小区各种欺负租户… 当时忍不住就哭了,又觉得自己因为这点事哭也太可笑,越想越难过,在对生活不满和对自己的无能感到愤怒之间来回拉扯,我坚持了一年就归海了,不知道为啥,一到国外我就能稳稳当当地独立生活,我还是那个废物,但是没有那么多东西时时刻刻的锤着我了

知乎用户 Hea 嘉​ 发表

1. 最重要的还是我的行业回国加班时间更长钱却连一半都不到。

2. 国内大家太没有边界感了,每个人都对别人的生活评头论足,指手画脚,各种 “你应该…” 很多时候大家拼命卷,是扛不住这种压力,把别人的期待内化了,觉得做不到那么完美都是我的错。我觉得我回去可能也会扛不住。

3. 接上条,美国适合躺平,大家尊重你工作之外的生活。在美国我休个假,全组上下帮我分担工作,尽量都不给我发邮件,即使我是全组层级最低的新人。对比我之前在国内,周六早上六点公司给我打电话问一个跟我完全没关系的问题,很多同事为自己加班到凌晨 4 点骄傲,做的全是无效产出。即使在美国华人圈,对于不工作只滑雪的朋友,大家都只有羡慕,回国肯定会被一堆人骂不务正业。

4. 美国有广大的野外可以玩,滑雪徒步冲浪等等等等;中国的还没太开发起来并且价格太贵。我现在,挣钱就是为了滑雪的,所以还是美国性价比高点。

5. 在美国靠自己可以买房子,不买房租房也非常稳定,租房同样享受学区和政府福利,不经法院许可房东不能撵走房客;国内租房完全没有保障,随时会被房东撵走,租房也不能在学区上学,买房的话以我的家庭条件,掏空上数两代的钱包恐怕也买不到一线城市通勤距离 1h 以内的房子。

6. 父母现在身体还健康,不怎么需要我。如果回国,唯一的原因就是为了照顾父母了。

(Disclaimer:我知道很多人会说 但是美国也有 blabla 的缺点,我先提前说一句,这只是我暂时留在美国的理由,这些理由都很个人化。我只是就事论事地回答问题,你不需要同意这些理由,也不用辩论,你说的都对。)

知乎用户 金融布哥​ 发表

在国外的生活就像看抖音——身边的人、气氛、文化都在让你放大自己的欲望,做任何你认为开心快乐的事情。

回国的生活就像看春晚——以为来了个语言类的节目让你开心,其内核打着 “为你好”“让你开心的” 的旗号教育你。

1、说说奶头乐

大家都知道抖音的算法很厉害,可以通过你的偏好、关注的领域、停留的时间、在其他平台的搜索记录、甚至获取你交谈的数据,了解你的喜好,拼命地推你喜欢的东西,让你逐渐成瘾,脱不开身,是一种奶头乐式的精神腐蚀。

国外的生活有过之而无不及(首先声明,我并不是说国外的生活好),我所在的英国布里斯托,有一年一度的国际热气球节和 luo 骑节,luo 骑节大家可以全身 luo 露开展自行车竞速,走在街上呢,你能看见热情的人冲着你喊 hello,然后夸你鞋子好看,英国的人口头语也是 have a good day 祝你一天开心。

在国外的时候,你想学开飞机、想跳伞蹦极、想找人彻夜 high、想来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想找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基本都可以实现,一是你总能找到同类的朋友,二是包容的文化,让老外可以对一切都表示理解。

当然这也是为什么国外慢慢的停止进步和创新,因为文化都在推崇个人主义,个人至上,自己开心就好,在一个可以无限放大欲望的社会,在一个没有管制的社会,确实会让你分泌更多的多巴胺。

2、春晚语言类节目之谜——你永远不知道这个节目是给谁看的

在国外,如果你说你是素食主义者,其他人会尊重你的习俗,在家你想当个素食主义者,估计你爸妈会炖一锅红烧肉塞也塞进你嘴里,还让你注意身体健康。

在国外,你可以跟人开飞机,跳伞蹦极,在国内,七姑八姨估计都要找你谈话,让你不要去冒险。

在国外,有各种各样奇怪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专业,甚至英国还出现过贝克汉姆研究学院,在国内,你要是研究这个,七姑八姨怕不是为你的前途担忧的日夜睡不着觉了。

这就跟春晚语言类节目一样,你以为它是为了让你开心才表演,实际上是为了教育你,你做的每件事情,都不能只考虑自己,要考虑整个集体、家族、文化。

3、说说欲望这件事儿

要说放大欲望,留学生在国外遇到冲击最大的就是男女生关系问题和感情问题,长期在国外,人生地不熟,最容易产生感情的就是华人留学生,很多人对留学生的私生活嗤之以鼻,我也跟同学交流过,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我觉得一方面确实是孤独寂寞,另一方面,在一个没有人认识你的国家,在另外一种文化下,会让人暂时摆脱自己身上的文化枷锁,展现出人性更深层次的一面。

而一旦回国,各种枷锁戴在身上,确实会让人更加克制。

4、我自己的感受

回国这几年,我曾经无数次的梦到在英国读书的场景,无忧无虑,想去哪去哪,想干嘛干嘛,在一个不需要养家、肩上没有扛起责任、没有世俗道德的束缚、干了坏事大家也不知道的地方,我想,可能也不是国外让人快乐,而是摆脱枷锁让人快乐,可能怀念的还是那段无忧无虑、不需要内卷、不需要攀比的日子。


我是布哥,可能是全网最懂求职的留学老师

帮你出国读好学校回国找好工作

知乎留学 / 职场优质答主,多个全站热门回答

多年金融行业从业经历,上海大学、东北财经校外导师

私信布哥,可领取 1 次免费耐心的出国留学规划


布哥其余高赞回答:

史上最全金融行业工作大盘点,收入、门槛、要求、行业情况全覆盖:

券商、公募基金、银行、信托、保险、金融租赁公司、资信评级机构,五花八门的金融机构到底哪个性价比最高?投行、固收、自营、机构销售到底哪个部门或岗位才最适合你?

金融学专业毕业后一般都从事什么工作?

知乎用户 嘉若​​ 发表

想了想要不要匿名,算了还是不匿了。

我一开始回国的时候很痛苦,现在反而很快乐。

先自我反省一下:

我在国外过着乌托邦一样的生活,学习的时候那肯定贼努力,不学习的时候呢?东京米其林探店,买奢侈品,口红动不动 all in,假期去不同国家潇洒,平时周末和好朋友们看看展,逛逛街。喜欢传 ins,为了拍照基本去 sunshine city 买超多便宜衣服,一件衣服最多穿三次就不会再穿了。

厉家菜,吃到经理都认识我了,还经常

宝格丽的法餐又贵又难吃

银座的好餐厅可太多了。

几个好朋友都是其他国家的政 N 代或富二代,导致我的同学会误以为我也是。。。

整个留学的生涯除了念书就是玩,当时还一心想要留校任职,没有考虑过学术界以外的工作实习,也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而我家就是普通的中产,能过得这么潇洒完全是父母给的钱➕各种申请的奖学金。

一起玩的好朋友们渐渐都回了自己的国家,继承家业的继承家业,创业的创业。

等到我回国的时候,看着一地包包和化妆品,突然间,我悲哀地意识到我的仲夏夜之梦结束了。我的生活品质是远远超出我本身的阶级的。

我知道未来突然就要面对很多让我措手不及的事情:

1. 国内金融经济学内卷严重。好的的金融岗位基本需要本科北清复交或者研究生常春藤剑桥牛津。。我这个学历不上不下,论文不够无法去国内好大学任教。另外,去一般的公司,hr 会直言他们庙小了容不下我。

日本的学历在国内就业市场上太没竞争力了。

2. 最后带着海归名校学历去了别人挤破头都想去的公司,结果工资不及留学生活费的五分之一。工作内容重复单调。我不是一个眼里只有钱的人,但是做的工作无法给我带来自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3. 在国企带了大半辈子的父母,对我的状况十分不理解,他们的认知还停留在 “留学生会被企业供起来当宝贝” 的那一段认知中。每天会被父母抱怨,送我出国留学的花费我自己都挣不回来。

4.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带来的消费习惯一时半会改起来太痛苦。

5. 亲戚朋友间的比较,年纪大了催婚等等。

原来从来不需要考虑的问题,突然一下都活生生摆在明面上,一口气要面对各方各面的压力。

我知道就算留在日本我依然要面对这些成长阶段的必然问题,我在日本也会痛苦。

突然意识到,留学生是最容易被自身光环迷惑的一群人了。

见到了更大的世界,见到了更好的世界,接纳了外国对自己更有利的文化和思想,心安理得享受着中国式父母的供养,却开始找不到自己了。

我的这种状态持续了很久。

花了很长很长时间,在慢慢找到什么是自己喜欢的,什么是自己能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事之后,我学会了接纳自己,拥抱当下。

开始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我真的十分十分十分推荐稻盛和夫的这两本书,很后悔看到这两本书的时候太晚了,再早一点看到这几本书可能不会多痛苦这两年。

用 “心” 开始改变自己的态度,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怀抱利他之心,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只要还在呼吸,就应该心怀感激。

[

【团购优惠】正版包邮 干法 稻盛和夫新授权版本经典经

天猫

¥19.00

去购买​

](https://s.click.taobao.com/t?e=m%3D2%26s%3DYVgkUXplyPlw4vFB6t2Z2ueEDrYVVa64yK8Cckff7TVRAdhuF14FMURhY2oxkjwwlovu%2FCElQOukm0%2B3NbeHQ8oYUhBA8DXgljEuYwJCTmtMSQD5nSVT%2B2cHMoMFtuVpqGXK58Jc1%2BhtJfOipEYQaXxiBtbpE1xxipVNB7PB6vFNzuMLUNyvdEUwof8VHNmWKUGQZm3w2JwZSP4JyeBBw%2FjAql1e0Abhesi5EAowCmYmgEZZNSxp1P8oeJOhZDG%2B%2BrywCW9%2FtGtpXUp9YHbrRmPSfpRcCAXe%2Fb61N8SVhvxEUNGDOFSD5KMmcB%2FnTtS%2FG%2BtfjzlEE%2FfGJe8N%2FwNpGw%3D%3D&union_lens=lensId:TAPI@1651104457@213feed0_0b1d_1806d7ea1c3_c589@01)

[

正版包邮 活法 稻盛和夫著作全集 阿米巴经营京瓷哲学

天猫

¥19.00

去购买​

](https://s.click.taobao.com/t?e=m%3D2%26s%3DE7cuUUp8N1Rw4vFB6t2Z2ueEDrYVVa64yK8Cckff7TVRAdhuF14FMURhY2oxkjwwlovu%2FCElQOukm0%2B3NbeHQ8oYUhBA8DXgljEuYwJCTmtMSQD5nSVT%2B2cHMoMFtuVpqGXK58Jc1%2BhtJfOipEYQabsOivyv6rjBkcE6arlOk5TLkqciUZoSe8%2FGBXuflqeaX8zZkNxAEvPc5mUhqvabW84KvMBWkJKdbh%2Foaob8qe38FfMqpZqO%2F6YiPa89eaMJ14JbtKzVYRYpQZBmbfDYnBlI%2FgnJ4EHD%2BMCqXV7QBuF6yLkQCjAKZpwGdCPWv7e5&union_lens=lensId:TAPI@1651104457@213feed0_0b1d_1806d7ea1c3_c588@01)

知乎用户 海盐焦糖冰淇淋​ 发表

本来以为知乎是一个很友好的地方,没想到只是发了一些个人经历和感想就被人不太友好地质疑了。而且我也没有说国内很不好,我只是说自己不适应而已。卑微小海盐希望大家的评论可以善良一点。不过可爱的人还是好多的呀。一起怀念美好的东西真的超级不错呢。


作为一个留学生来说,留学回国后的快乐与否和赚钱多少真的没有太大的关系(至少对于我来说是这样的)。

看到有些答主说要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我觉得这个确实很对。

我认为自己一直以来都很清楚我每个阶段所需要的所追求的,也许是平时话不多,闲下来的时候如果不放松就会想一些稍微有点儿意义的东西。

我在回国之后有过很长一段不快乐的时光,其中原因挺多的,我就捡几个愿意说的(原因)和大家分享吧。

  1. 空气 环境 天气

这个是我回国之后最不能适应的一点。

可能是因为疫情的关系,在澳洲一直待了一年多没有回国,而且在澳洲的大部分时间也都是居家隔离状态。土澳的环境和空气真的非常好,在澳洲两年多只感冒发烧过一次,而且经期也不会肚子很疼。平时没有很注意饮食,不忌冷饮也吃辣

然而去年十一月回国之后,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有生病,不是感冒发烧就是吃坏了拉肚子。有一次因为痛经把我折磨得在床上眼泪直流,一边抹眼泪一边哭号着要回澳洲

江浙一带的黄梅天气也是让我非常不能忍受的。三年没经历过黄梅天的我陷入了自闭中,动不动就会**偏头痛**,闷热的天气实在是太难熬了。

我也问过医生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医生也很无奈地说也许是空气和环境的因素。

这使我不得不走上了养生的道路,在经过大半年的内调外调(经络疏通,中药泡脚,适当地运动,spa,各种去湿气增加血气的方法)之后,我终于又慢慢适应了国内的天气了。。。

最后我总结下来,可能是江南一带太潮湿,我这种寒性体质不适应。

总之,这使得我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这也许是我不快乐的最大原因之一,也是最难去改变的。

2. 人文环境

我是一个受外界影响比较大的老孩子。如果身边的人每天都傻乐傻乐的,那我也会觉得很快乐;如果有人一直在我身边唉声叹气或者比较悲观,我的心情也会不好。

所以我在澳洲留学的这一段时光,是我觉得最轻松快乐的。虽然我也承认大家所说的 “学生时期的日子总是没有太大的压力”,但是这绝对是不同的(对比于我在国内上大学,国外的研究生课程一定是更难给我的压力更大)。

这种不同来自于各方面:

走在墨尔本的街上,不管是认识的不认识的,只要我们有眼神交流,对方一定会给我一个灿烂或不灿烂的微笑

每次坐公交车,总是会和司机互相问好(普通打招呼,比如早上好之类的)。去上学的路上经常遇到同一个司机,他认识我之后还会很友善地夸我哈哈哈。给陌生人的友善可以被回应也蛮开心:)。

穿衣自由,不会因为胖或者穿得少被人投来异样的眼光,可以非常真实地做自己。

可以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别人看来,并不觉得你在凡尔赛。我的优点并不会成为你们自卑的原因。在国内有时候会让人觉得你是不是太高调了。在国外生活让我不用那么小心翼翼,不需要一直考虑着别人的感受。

回国之后好像很少体会到这些,虽然在一些人看来上面所描述的情况在生活中有或无都不重要,但是我还是很喜欢这样的氛围

3. 恋爱观婚姻观

在澳洲,普通家庭的小孩不会为了结婚而去结婚。在澳洲没有相亲这回事,我的一个澳洲当地的朋友比我大一岁,从不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也从没想过因为结婚去和别人谈恋爱。

如果最后真的结婚也一定是因为很爱对方才会结婚(当然不排除为了金钱地位而结婚的人,或者骗婚的,但真的很少),不像国内迫于家庭的压力。结婚之后,男人的家庭责任感很重。我国内的很多同龄或是哥哥叔叔辈的男性朋友都做不到这一点。

在澳洲两个人正式确立恋爱关系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所以在这之前你可以同时和好多人约会。这也是我很喜欢的一点,不多试几个怎么能知道合不合适。

总之,这些我比较看着的方面,国内的表现都没有土澳那么优秀。也许只是我自己不适合国内的环境吧。。。

其他还有好多,一下子也写不全,之后慢慢更。

知乎用户 Tzar Xe 发表

说个有趣的,当年学界激辩是否有中国国际关系理论这个东西的时候,有学者就提出中国的国际关系的理论前提(即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和西方是不同的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理论前提是国际关系是具有明确等级制特征,所有国家一定按照一定标准分个国上国和国下国,不存在主权国家在理论上平等这种 “显而易见不存在的屁话”

然后我看着东亚绵延了几千年的大华夷(中国)小华夷(朝鲜日本越南)甚至在 20 世纪在东亚仍然极其顽固的华夷观(泛亚主义和大东亚共荣了解一下?)不知道该怎么给那些非汉学日本学出身的俄国学者解释

所以呢,会不会是国上国的追求转化成人上人的追求,才让不少人不快乐呢

知乎用户 Wayne 韦恩​​ 发表

按年龄算我肯定是老留,回国的头几年也是不快乐多于快乐

表面看原因很多,到手的工资比国外降了一半都不止,工作时长却长了很多,周末半夜加个班都是常态;习惯了国外有秩序的环境,回来后看不惯公共场合的各种乱象,一开始连开车上路都胆战心惊;环境变化导致原来的很多生活习惯都需要改变,虽然有一些更便利的地方,但也有不少不那么便利的

有一阵子更深入反思了几次,感觉不快乐也许是人生常态

首先人生阶段不一样了。留学那段时间无牵无挂,可以称得上 “一人吃饱,全家不愁”。也没什么生活的羁绊,养老、子女教育、买房等等,都是不太需要考虑的事情。学业之外,时间基本都花在找朋友聚会,出门旅游,下场打球之类的事情上,哪里能不快乐呢?

可是回国之后,进入到人生下一阶段。随着组建家庭,承担更多的生活责任,这些娱乐的东西也在逐渐减少,又开始有了更多的牵挂、念想,求而不得的情景越来越多,不快乐自然也变得更多

再就是和周围人比较得多了。留学那段时间自己毕竟是少数,周围的美国学生多于国际学生,即便是国际学生,印度人人数也不少,大家之间的可比性其实并不高。即便是中国留学生的圈子里,专业不同、入学年份不同,加上可比较的东西无非就是学业,所以这种同辈压力并不大

回国之后就不一样了,那些和你同龄但选择在国内发展的人,也许早就领先了你几个身位。那些和你一样出去又回来的人,也许有完全不一样的家世背景。相比之下,留学经历是不是让自己付出了机会成本,却又没有收获什么呢?

回来久了之后,现在的心态好了许多

人总是要长大的,每一份过去的经历集合到一起,才造就了今天的自己。与其一直怨念自己没有的东西,不如珍惜过好当下。和别人的比较其实没有太多意义,毕竟人生道路各不相同,还是跟自己比较,让自己 “术有专攻,日益精进” 吧

知乎用户 Terminus​ 发表

因为他们不懂得感恩

知乎用户 Timothy 发表

添加于 8/19/2021 - 来灌点鸡汤

“For every minute you are angry you lose sixty seconds of happiness.” ― Ralph Waldo Emerson
“Folks are usually about as happy as they make their minds up to be.” ― Abraham Lincoln
“Happiness is when what you think, what you say, and what you do are in harmony.” ― Mahatma Gandhi
“If more of us valued food and cheer and song above hoarded gold, it would be a merrier world.” ― J.R.R. Tolkien
“They say a person needs just three things to be truly happy in this world: someone to love, something to do, and something to hope for.” ― Tom Bodett
“Take responsibility of your own happiness, never put it in other people’s hands.” ― Roy T. Bennett, The Light in the Heart


这是 UC Berkeley 对 “happiness” 的定义。

Happiness Definition | What Is Happiness

其中提到的:

the experience of joy, contentment, or positive well-being, combined with a sense that one’s life is good, meaningful, and worthwhile.
It captures the fleeting positive emotions that come with happiness, along with a deeper sense of meaning and purpose in life—and suggests how these emotions and sense of meaning reinforce one another.

有多少人能有 a sense of meaning and purpose?

用中文来讲,有多少人是在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知乎用户 易涵 发表

还没回国,但这条微博给我看懵了,原 po 还一脸自己和老板没错的样子。看完我真的更不敢回国了,宁愿一口羊肉串都吃不到都想离这种傻笔性骚扰老板还有这种助纣为虐的 hr 远远的。

昨天面试一个西交大的求职者,要求 20000 月薪。技术总监对他很满意。老板过来提问:“假如你的女朋友外出旅游,为了省钱跟别人合住,你会分手吗?” 求职者的反应让我们目瞪口呆。

求职者反问,假如是你妻子的话,你怎么办?老板当时就怒了,质问求职者:“你什么意思,是我问你,还是你问我?”

求职者平静地说:“大家都是平等的,你能问我这样不靠谱的问题,我也能问你。”

老板生气地说:“你赶紧走,我们公司不需要你这样的人!”

技术主管不停地给老板使眼色,我出面把求职者稳住,技术主管叫老板回办公室。

求职者有些愤愤不平,他说:“你们老板怎么这样?你听听他问的这个问题,什么叫我女朋友为了省钱就跟你合住了?”

我说:“别着急,其实老板并没有恶意,他只是想看看你的临场反应。” 我们老板把这个叫做压力测试。作为 HR,我其实并不赞同老板这样的测试,但是老板却乐此不彼。我记得他上次还问一个求职者的女生说,告诉我,女生身上最小的洞是什么?

当时我都惊呆了,但是那个女生的临场反应很好。她很平静地告诉老板,是耳洞。老板提高了声音的分贝说:“你确定吗?”

女生又想了片刻说:“是毛孔!”

老板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说这位求职者的临场反应很好,而且答案也不错。所以当场决定录用这位女生做公司的前台。可惜,一个月后,因为个人问题,女生离职了。

当然,面对这样的问题,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回答得好。比如同样的问题,前几天一个女生就怒斥老板:“不正经。”

还有求职者质问老板:“我来面试出纳的岗位,你问我这样的问题有什么用?” 说完,人家直接就走了。

老板却说,现代职场压力测试是必须的,我需要的人才不仅是专业知识过硬,而且还要心理素质过硬。

我能感觉到技术主管应该是看上这个小伙子了,他是西交大毕业的,学校很好,这是双一流的院校。从简历来看,他在广州还从事过技术研发工作,所在的公司在行业内名气很大。

基于这样的情况,技术主管是真心希望这位求职者可以留下。毕竟公司要发展,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老板横插一缸子,有点坏事的感觉。

求职者对老板的问题一直耿耿于怀,我跟他解释,真的没必要为了这个问题去生气。其实就是个压力测试,而且这种问题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准确答案,老板也没恶意,只是想从你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考察出你逻辑思维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知识的涉猎程度

当然,我也没胡说。我这番话也是实事求是,有些压力测试,和职场情商考题,作为求职者应该思考问题的深层含义,而不是只针对问题进行思考

求职者跟我说:“哥,我理解你的难处,你也是打工人跟我一样,我也不为难你。你这样,你们老板若是同意把工资加到 2.5 万,我就同意,否则我就走人。我西交大毕业的,做了这么多年技术,我其实不愁没工作。”

我让他稍等一下,过去跟老板汇报一下。

老板根本不管求职者的能力,一个劲地说他是个刺头,不能留下公司。技术主管说,这位求职者要是留下,肯定可以给公司创造很大的价值,赚很多的钱。

这么一说,老板又同意了。

我趁机跟他们汇报了一下求职者涨薪的要求,老板直接怒了,不顾我们的阻拦,直接冲到求职者面前,说:“你给我滚,你以为自己是个什么东西,还狮子大开口,离开公司你啥也不是。”

求职者没想到是这么个结果,跟老板吵了几句就走人了。事后,我和技术主管都觉得可惜,但是老板却说,这样的人即便留下来也不服从管理。对公司而言,并非就是好事。
大家说,这件事情是老板单方面错了,还是说求职者本身也有问题?

原博链接:

https://m.weibo.cn/2039250863/4700571795981985

知乎用户 Murphy 发表

都别扯什么人际关系,社会观念甚至性别对立之类的了,都是虚的,说的冠冕堂皇。

总结一下,对于普通家庭出身的人,就是因为钱。

对于富二代,反正不差钱,在哪儿都一样,国外呆久了想回国,国内呆久了想出国呗。

还有部分人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跟国内的风气也有关系,以前留学生含金量多高啊,大家都觉得喝过洋墨水的人厉害,随着留学门槛降低,留学生含金量越来越低,但是大家观念没变,有部分留学生回国后就自视甚高,看不惯一切,但其实呢?反正我觉得等我毕业回国还是个菜鸡,也不会不快乐。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uzZLeC​ 发表

不然人家美国佬傻吗 08 年以后大幅放开留学限制…

至今为止美国依然保留极其强大的软实力,这点不用怀疑。

不快乐就对了。

知乎用户 要学的太多​ 发表

因为国内以生产为基本导向,

同时以消费能力衡量个人价值,

指标相对单一。

所以在单一要求下,

个人的自主性就小(我说的很委婉了),

再加上人为物御,压力就大。

也就是所谓的 “不自由”。

比如甲的爸妈特别爱甲,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就一个要求,甲必须学习好。

比如乙的爸妈特别爱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希望乙可以学好习,同时搞好兴趣爱好。

比如丙的爸妈特别爱丙,交由丙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搞好兴趣爱好,学习成绩差不多就行。

你猜甲乙丙仨人,谁过得舒心?

然鹅没办法,现在就是复兴的历史阶段,

就是这么个社会形态,个人难以改变。

这边只能建议亲,增强革命性,

在火热的生产中,体会革命斗争的浪漫吧。

知乎用户 SeeyoKing​ 发表

钱的问题呗。

读书本来就是一件最快乐的事。

无论你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一个道理。

等到你上了社会,压力袭来,就变得不会这么快乐了。

本质上,国内外读书的时候,基本是不用担心经济来源的。留学生更甚。

因为大都家里条件都比较好,才会出去留学。然后又脱离了管了你十多年的父母。只给钱,又管不到你,这日子,你就算在国内,也一样舒服。

只是因为国内你实现不了。原因一是距离近,原因二是没时差。

很多留学生认为在国外的日子舒服,其实是个错觉。首先不否认发达国家人少,空气好,安静。的确有人喜欢这样的日子。但是大多数人,这个舒服的感觉,就是来自于没有什么生活的压力,又能看看 “西洋镜”,还能到处旅游。

回国后,要开始工作了。要开始成家立业了,爸妈又开始管着了。生活开始有压力了。这就开始怀念起留学的那段日子了。

知乎用户 邢二狗 发表

我最好的哥们,本科读的 2+2,后来在墨尔本大学读研,回国后先是待业了两年,现在在某外资企业做财务,月收入 5000 上下,且加班加到昏天黑地。

我其次好的哥们,同墨尔本大学研究生毕业,回国后待业四年了。至今仍在。

我初中认为最优秀的兄弟,中考成绩全市前 1% 水准,硕士毕业留在了美国。最近准备回来了,但在国内找不到很好的 offer。具体为啥回来懂得都懂。

我大学很欣赏的一位女生,毕业去了英国读研,现在回来报社记者。当年为了供她读书,父母把房子押给银行了。

其他例子不举了,举多了也没实际意义。在我认识的,所有留学生回国圈子里,我大概是薪水最高的一个。26 岁,二线城市,扣税扣五险一金到手 50 万左右。

当然,你也可以嘲讽我 LJ,这事儿我也认。

我想用我的经历来说明一个简单问题,为什么很多留学生回国后不快乐,有一个最直接原因就是:投入和收获不成比例。

再直接点:落差太大。

都是农民,都是种地的,我每年用 300 块施肥,你每年用 3 万块施肥,最后种出的麦子长得都一样。

你会快乐么?你一定不快乐。

算算我和留学生朋友之间的教育投入成本。

我就读的 985,每年学费 5000,住宿费 1200,生活费每月 1500。四年下来,也不过几万块钱。

而对于他们来说呢,几万块钱,还不够他们往返的机票。

粗粗算下来,一位留学生的教育成本,要是我本人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当然,你可以说很多留学生家庭是二代,并不在乎钱。但我相信,那些不在乎钱的二代,回国后一定和在国外一样快乐。不会跑来发牢骚般问这个问题。

现在不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不是《中国合伙人》描绘的时代,不是那个只要从国外回来,就一定被国人捧为香饽饽的时代。你出国读四年,和在国内读四年,虽然咱们两个教育投入天差地别,但我们仍然都是一个起跑线,不会因为你是什么世界 top 几的大学,就多给开两万。不存在的。

就像之前我在知乎看到一个大 V 曾评价过他们企业的招聘,除了极个别几所大学外,其他的什么排名都是花架子,根本不算什么加分项。这也和我最早回答的观点不谋而合。

一个学历值多少钱,不是看你的学校,而是看你的能力。

所以,扪心自问一下,如果一个留学生回到国内,比同期的 985 拥有更高的领悟力、执行力、沟通能力,我想给他开多高的价格都不为过。可这样的留学生能有多少呢?有多少留学生是在国外增长了才干,又或只是假模假样的镀了层金呢?能力的增长是肉眼不可见的,但金钱的花费却是实实在在的。这种前期巨大的投入差别所带来接近的相同的结果,我想,无论是谁,除了那些真的不在乎钱财的二代外,应该都少都会有落差带来的难受。

当然,这些言论也是我个人的揣测。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又或许这个命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所有留学生都在国内生存的很好。再或者,是我个人心胸狭隘,以己度人报复我自己家庭没钱供我出国的嫉妒和自卑。但是,我实实在在在中国这片土地,用自己的能力极大改善了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如今,更给自己定了更高更远的目标。

我之所以加这一段,是担心有的不爽的留学生骂我。如果你有相反的意见,可以直接在题下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再艾特我,没必要骂我,我挺玻璃心的。

知乎用户 黑猫 Q 形态​​ 发表

我知道你们想听什么:

“我是国外混不下去的卢瑟,所以才回的国”

“我在收入国外完全不了圣荷西的程序员和入行的交易员,我回国换想打破竹制天花板,突破所谓上限”

“我拿不到绿卡,卢瑟企业不给我办,当然能进 “错误公司” 的一般也是“错误的人””

“我回国后好惨,经常加班,还要忍受 “人际关系”,不能安心做“纯技术” 了,哦,对了,我不配说自己说做纯技术”

“国内 zz 好 “干扰 “生活啊,七一还得看早会(半个小时)”

“我咸因,都赢了赢麻了”

你们无非就是想听这些罢了,赶紧润,玩儿命润,落实到实操,落实到我当时的程度以上的我都佩服五体投地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越出国越爱国,一回国没那么爱国了当然会不快乐

知乎用户 小泽马大哈​ 发表

最主要的原因不是留学,而是你只要上班就会系统性地没那么快乐。不坐班的,或者偏向于 “值守” 而没那么大产出压力的工作,会稍好一点。国内大学生工作之后也会有类似的心理落差。

而留学生可能比国内大学生感受更强烈,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留学生在国外可以见识到他们的上班族的工作状态,比国内的稍微好点,平均而言工时少 1-2 小时。国内没到人均 996 的程度,但国外多出来的一个多小时空闲时间可以极大提升幸福感:这是一段可以在白天进行户外活动的时间。人类对于阳光和大自然的喜爱是 DNA 里的东西。北欧也挺清闲,但因为冬天阳光实在太少,抑郁的人也不少。

其次,留学生一般家境尚可,周围的同学朋友无论来自什么国家基本都是中产子弟,没有那种锱铢必较的 “穷怕了” 的人,而国内的职场中你不可避免的会和这样的人共事,这些人会极大恶化你的职场体验(比如很多人在国内互联网大厂感受到的“卷”,基本就是这些人带来的)。

知乎用户 马来西亚留学曾曾 发表

从马来西亚留学回国后的一段日子里我都是不适应的。为什么?因为我自由自在的美好学生时代就要结束了,接下来我得接受社会的 “拷打”,心里真的是抗拒呀!

马来西亚的生活节奏慢,气候又非常舒适,一年四季都是夏天,对于怕冷的我来说可真是爱死了。

马来西亚的假期超级多,一年有 58 个假期,基本上每个星期就有假放,简直不要太爽。回国后发现不止 996,最长的一个国庆休完就得等到过年才有长假去了。对比马来西亚着实 emo……

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谁不是为了生活在拼尽全力的努力着,对于家里没矿的孩子来说,更是不得不面对现实。

所以与其一直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回国,一直沉浸在国外的美好回忆里,不如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快适应社会的节奏,接受全新的生活。好好的思考一下自己的未来,看看自己要朝哪个方向奔跑,才是年轻人最该有的生活状态。

我是马来西亚留学达人曾曾,关于马来西亚留学的问题都可以咨询我哟

知乎用户 夏目晴人 发表

默认主流发达国家的留学生们回国后有小康~中产以上的生活的话

很多研究表明,最能削弱人幸福感,让人不幸福的,甚至让一个无比幸福的人下一秒马上不幸福的方式之一就是:

跟他人比较

幸福来自于跟自己比较,自我价值,对社会贡献感的实现。不幸很多来源于与他人比较。

而比起留学生们曾经长期生活学习甚至工作过的主流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和主流价值观,留学生回国后的环境中,攀比心理,在与他人比较中获得自我肯定的生活方式究竟变强了多少?相信海外国内都长期生活过的很多人心知肚明。

只能说一个表面 + 潜意识里深信幸福是比出来的,是把别人比下去才能得到的环境是多么的可憎,可悲,可笑。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句实话,

从小国际学校,老美读了 top20 本就回国了。

没啥人生追求,在自己家公司做闲职,月收也就 1 万多点,

但是不够花啊,25 岁了,还是父母在养,买包买衣服还是花父母的钱,

个人不考虑结婚,现在感觉每天就是混混日子。

其实都是花父母钱,学生时代感觉理所当然,工作了花的不安心。

学生时代不想工作,想要毕业直接退休,父母意思也是我不工作也没啥家里也不是养不起。

但是真让我在家里闲几个月我就无聊到爆炸,才一直在自家公司做闲职。

我也喜欢玩游戏,旅游,但学生时代熬夜打游戏,假期打游戏才舒服,

我毕业后让我整天都在打游戏我自己都受不了了。

旅游也是,天天逛街也没啥意思,就是闲也觉得好闲,好想做点什么了,不然总觉得自己很废。

我感觉我这样的,纯粹不是因为回不回国快乐,纯粹就是觉得生活无趣了。

知乎用户 华家池之猫 发表

因为你要是表现的太快了,就会有人让你不快乐。

你要是觉得快乐的话,等到评职称评待遇,或者加工资升岗位的时候,就等着被人捅刀子吧。

到时候你连捅你刀子的人都不知道是谁,可能压根就和他没有利益瓜葛,甚至可能连认都不认识。但是仍然会有人捅你一刀,捕风捉影的把你的不利消息往外传往上捅。

别说留学生,到了评院士这个 level,谁不是行业资深大佬,著名教授,谁不是成果一大堆,谁不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但是照样举报一大堆,有经费管理不善的,有带学生不好好带的,有实验数据有问题的,有个人生活作风问题的… 少部分是真的,大部分都是捕风捉影。

是的,正式举报要证据,可是人家就不给正式举报,就是靠八卦来传播,你也没辙。虽然最后也不一定影响你当选,但是肯定要给你使绊子,掺沙子。

这些都是我近距离的亲身体会。

所以你敢快乐?老老实实低调夹着尾巴做人才最安全。太快乐了,就有人让你不快乐。

知乎用户 欧阳朝云​ 发表

并不能代表所有留学生,只代表我个人想法。

首先,对于有钱人在哪里都一样,有钱可以消除世间很多的不快乐,消除不掉那部分大概也跟在哪个国家没有太大关系。

对于没那么有钱的人,我猜可能有几个可能吧。

1,“我本可以”、“如果当初” 这种事情总是会萦绕人们心头,当国内生活的某个部分变成了蚊子血,就开始惦记可能的白月光。同样类似的还有 “如果当初我考了公务员”、“如果当初我继续读研”。

2,出国留学可能是不少人人生中比较春风得意的一段时间,人生在 “上升期”,这感觉很不错。可是回国能继续让人生保持上升期,这个可能并不是谁都能做到。如果回国求职工作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可能有失落感。在国外也不一定铁定上升,但是至少在感觉上不算下降。回国如果混得还不如留在国外,就好像牺牲了很大。。。

3,一般留学生回国都是要去参加工作的,也就是刚刚从学生转换成工作的状态。学校生活简单而且美好,职场那就不一定多美好了。这是一般规律,可是这要是再加上 “文化逆冲击”、“求职不如预期”、“996” 等元素,可能就更糟心了。

4,花了好几十甚至百万出去留学,回来干月薪 6000 的工作,这并不是我瞎编的,而是真实正在发生的事情。从投资的角度来说,留学。。。很不合算,一股愧对父母花了父母很多钱的愧疚感油然而生。

5,父母卖了房子供自己出国读书,然后房子在出国几年时间暴涨这种事情。。。放谁身上想起来可能都不开心。

6,一些国外国家工作生活的平衡相对比较好,而国内目前的形势来看还有差距,然后和留在那边的小伙伴一对比。。。

7,买不起房子,赤裸裸的现实。

总之吧,都是成年人了,做了决定就继续走下去,开心与不开心都该承受。而且在哪生活并没有绝对的好与绝对的坏,都是选择。

但是吧,如果很想留下可是却没办法留下不得不回来,那国外的生活可太白月光了。。。朱砂痣得很红才能忘记吧。

知乎用户 李乐贤​​ 发表

因为感觉消耗的资源少了

看了那么多回答都是一些主观原因,有没有客观现实问题是无解的? 有没有回国更快乐的?

有的说同等收入阶层对比国内外,国内更不快乐;

有的说大家都是卷王,中国人就是喜欢比;

有的说时间投入,996 干得不是自己想要的;

在我看来,快乐就是半张 9 寸披萨自己吃,而不是一张 9 寸披萨两个人吃。因为不管怎么分,就算正好从中间切开,依然会觉得自己那份少了片芝士。

我因为要和别人分,我不自由了,我焦虑了,我提心吊胆的,我还开始怀疑猜忌,而且还要卷起来。

这能快乐吗?

为什么国外这种现象少一点呢?

人佛呀…

即便资源少,那低密度的人口也能让你找个清净地方,爱谁谁的干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用在乎其他人的看法,何况还是个他乡异客,有些阻力甚至自己都不一定能完全 get 到,如果完全参与到了竞争中可能也不会那么快乐吧。

主流留学目的地,比如美国人只有地球 5%的人口,但是消耗着 25%的资源,英欧人稍微逊色。中国人就算消耗 125%的资源都未必能赢 (假设资源不仅来自地球,只是一个单位)。

所以,解决方法:自己凉快着,别去大都市,别轻易去和没有身份认同感或者圈层不同的人打交道。

再补充一个反面,在欧美留学工作,受当地大环境的影响。很多人担心的是还不上下个月的信用卡… 因为假期真的太多了,冬季叫 holiday season,啥意思?一年四分之一连着各种假期让人去休息去消费,还有春季夏季回去用的年假,开销是真的大。花钱么,总归是快乐的。而回国之后,基本都是在工作赚钱,一方面有很多积蓄了会快乐。但是带来的快乐肯定没有假期和消费带来的多。

我回国之后感觉到国内的消费是在被时间大量压缩之后异化的,因为加班多,甚至还有大小周 996。累得没法去真正的做体验式消费,看电影看话剧看音乐会转变成短视频快餐,购物逛街,变成了盯着直播带货淘宝抢购。

人是需要体验世界的,现在被资本和快消短视频直播支配着大量的短促体验,如同缸中之脑,也是一个原因吧。包括疫情期间的欧美也有同样的问题…

知乎用户 薛礼学姐 发表

不快乐的根本原因在于落差感,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精神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2022 可以说各行各业都在卷,金融、互联网等以多金见长的行业中,更是荣获卷王的桂冠。

留学生们更是内卷外患,当初为了逃离内卷出国留学,现在还不是活成了一个卷王?连学校都在卷啊。

这种竞争意识可能已经刻烟入肺,很难丢掉身上这股东亚之魂。

嘴上说着出国就要好好享受生活,开阔眼界,但是很难完全不把出国和自己的利益跟未来挂钩,英国留学生每年都有大几十万,能留英或者想留英,拿到 T2 签证的屈指可数,怎么不卷?

国内每年几百万毕业生,一批清北复交的大神和你争岗位,怎么不卷?

留学生圈子有钱有资源的一大把,很多人父母都已经铺好了路,你没资本,怎么不卷?

面对回国就业焦虑这事,留学生苟住是多么难的一件事?

有大量留学生回国发现找工作太难了。

没有工作经验,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及项目背景,没有创新,实习经历跟面试岗位不符合…… 方方面面都是问题!

没有较硬的实习经历,大多数实习生都是一张白纸,往往大企业进不去,小企业不想进。

BOSS 直聘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今年找工作的留学生比去年翻了一倍——毕竟疫情来了快一年,只有中国还有这么多老板在招人。

海外留学生总是喜欢尝试在看起来奇奇怪怪的工作中寻找自己,BOSS 直聘在对留学生找工作的统计中,显示有不少留学生开始积极在国内找工作,而且美丽的简历还总是投到五花八门的行业中去。

想要及时从落差感中振作精神,就是要认清现实放弃幻想。把目标和理想拆解,拒绝过多的心理预设,及时调整状态。

知乎用户 高山县​ 发表

事实恰恰相反

回国更开心的人占绝大多数

大家早就忙着挣钱 享受 买房 生娃 升职去了

没什么需要没完没了抱怨的

也没空

所以你只会看到 diss 国内不爽的人

而不大看得到说爽的

而实际上 前者只是极少数

有些人是不管到哪儿 都只看问题 都说不爽

知乎用户 皇城根奶爸 发表

刷到过不少次这个问题,没回答过,老留学生了,2003 年出国,2009 年回国。

六年留学生活无疑是我人生中的最幸福的日子,虽然我也苦逼的打工赚钱,但是那种自由和没有约束这辈子不会再有了,这个和留学有关,但也无关,很多人最幸福的日子就是大学生活。

留学的时候对未来有着憧憬,我学的是比较没用的商务管理,那时候憧憬着有朝一日成为职业经理人,最喜欢的讲座是有一个台湾人讲的,好像叫余世维,做到日本航空的总经理。最喜欢的节目是 “飞黄腾达”,特朗普主持的,从全美国找精英参加他的真优秀,我目标是有机会成功并参加。

留学生的含金量一直在走低,这个是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自费留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以至于用人单位更愿意给国内的大学生机会,经济实惠。

进入职场发现现实和我们的想象是不一样的,这个应该是很多人的直观感受,能力和职位不一定匹配,工作努力和升值加薪关联性很弱。

我在英国也工作过两年,虽然是餐厅连锁店,但是也算是小管理者了,事情很直接,没那么多弯弯绕绕,上班是同事,下班去喝酒,后来多了一个和我较劲的英国小伙,我利用腹黑学轻松就拍平了他,他走人了。

可是回国,真是什么人和什么事儿都有,我那点腹黑不够用,耍流氓的副总,麻醉脏话下三路玩笑的副总,最可怕的还有一堆人跟着附和,有的饭局吃的让人恶心,这些都和我 “理想” 的职场不一样。

我努力,我跳槽,我去了纯正的外企,还是分帮结派,还是内斗连连。

我不服气,去了我心目中最好的外企,这里表面一团和气,人们举止都很礼貌,邮件开会都是英文,我以为我可以有所作为了。发现也不对,有时候连客户的基本需求都做不到,动不动就系统设计问题,我们根本改不了,也懒的改。客户不满意,退钱呗。领导问过我对公司有什么感受,我说好像有人身份证掉地上了,就在我脚边,但是我不能捡,我得先问,哪个部门负责捡身份证?如果没有?开会讨论一下,没结果就先放着,可以不做,不能越权。

这些事情不一定是海龟,很多人都会遇到过,海龟因为家里投入了很多,希望自然高一些。

先唠这些,有空再更新.

知乎用户 痛风三世 发表

1. 国内甜食不够甜。

2. 牛肉太贵吃不起。

其他也没啥╮(╯▽╰)╭

知乎用户 不明人士 发表

这一代的自费留学生是空前绝后的一代。

自费留学生的主流是本科和硕士留学生,无奖学金,带 RA/TA 拿工资的博士 (在 2005 年以前这帮人是主流) 占自费留学生的比例极小,CSC, 公派不在谈论之中。

首先,英语国家的留学成本极高,除了美国私校以外,所有英语国家的大学都分为留学生学费和本地人学费两类,前者普遍是后者的三倍。在美英加澳纽,即便是本地中产阶级的孩子不担学生贷款,负本地学费,都是极为令人羡慕的幸运儿。所以大批来自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不担贷款,付着高昂的外国人学费读书本就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这一代留学生兴起于金融危机以后。家庭背景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企业主家庭,底气在于入世之后第一个十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进步。现在这里的越南留学生渐渐多了起来,颇有点像十几年前的中国留学生,原因是一样的。

第二类是大城市体制内中产,这些中产之所以毫无压力负担孩子的留学费用。原因在于抓到了社会主义福利的尾巴,分房和房改房,2000 年之后房价暴涨,相当于这些人凭空得到从天而降的巨额财富,而且因为住房问题体制解决后,自身的相对高收入和稳定的工作,只要稍微不那么笨的人都在 2000-2010 这房价还不算太高的十年在所在城市购买了几套房产,现在身家也都暴涨。体制内待遇 2000 年后增长飞快,大城市中年双职工处级体制内家庭普遍的财务状况是铁饭碗+早些年买的几套房产+60 万左右的合法收入。负担自己的子女留学轻轻松松。

再有一些很重要的原因,比方说独生子女,早些年严重的城乡差距造成的剪刀差,以至于很多人拿着发达国家中产的收入但因为大量农村人口的存在造成的低人工造成的低生活成本所以可以存下很多钱等等。

因此,综上来看,这一代自费留学生的家庭背景本身就是充满时代特色的,简单点说基本上就是时代红利。

那为什么说这一代自费留学的 “绝后” 呢?除了以后时代红利不复存在以外,还有几点重要原因。

  1. 留学成本增速很快,英语国家的大学学费最近十年基本翻倍,年增速 10% 左右。
  2. 国内外收入差距的减小,大多数专业相同岗位的收入从留学潮兴起时的 8-10 倍缩小到如今的 2-3 倍。
  3. 各国移民政策普遍收紧,留在所在国概率越来越小。
  4. 互联网发达后信息越来越发达,对国外有更直接的认识。
  5. 国外大学教学质量下降,这点很明显,最近十年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涌入后,现在不少海外名校已经充斥着代写,代考并形成了产业链,这对大多数学校的留学价值是釜底抽薪式的打击。

那我猜测这一代留学生的孩子再去留学会存在什么样的特点呢?

  1. 对成本敏感,自己已经不是独生子女,父母经济压力普遍很大。
  2. 不执着于名校,而是根据国内的专业需求去学习门槛高的专业。比如说在国内考不上医学院,宁愿去菲律宾学医也不去多伦多大学学生物就是很可能出现的现象。
  3. 去免学费的欧洲国家留学会比现在更流行。

所以为什么现在的留学生回国后不开心呢? 应该是他们潜意识地意识到自己经历的就是一锤子买卖,而且自己还没有把握好吧。

知乎用户 Blurry Times​ 发表

如果说反差是从有一群家境优渥的朋友,天天跟朋友跟教授讨论天文地理人文政治艺术经济,时不时分享全球旅游的趣闻,到去劳动法法规管制不严,天天做着自己觉得毫无意义的工作,要加班没有生活没有太多社交,日常跟只谈房价和幼儿园的同事相处,不但知识层面思想层面没有任何共鸣还不敢分享自己的经历(怕被说炫富),过着没有趣味的生活还拿着比自己零花钱都低的工资,能开心吗?很多读完本科回来的学生面临的都是这个问题。不要说能力问题,一个二十二三岁的年轻人肯定要经历一开始这个积累过程的,不可能一毕业就有很有趣的工作做,而且其实很多本科出去留学的人根本不想移民留在国外生活,留学只不过是必经阶段而已。都是独生子女,很多人父母的事业让父母不能离开中国,其实能狠下心抛下父母自己在外面闯荡的是少数。在这些问题之上,还有觉得身边日常接触的同龄人经历、思维、见识不一样,很多问题上根本无法交流,会感到孤独。这是我看到的。

有些人会因为有绝对的需要去赚一份工资而可以完全聚焦在一份工作上,无论自己能不能看到意义,但这群留学生其实不太需要这点钱,所以连完全不去想其他的可能性都没有。其实年纪大一点的留学回来的人会难过的概率会小很多,因为在国内会慢慢找到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业,会投入到自己的发展上,也会慢慢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和朋友。很多人是 30 岁以前去找份工作,积累经验,30 岁之后有比较明确的想发了就利用家里的基础和人脉基础创业。我觉得大家看到的 “留学生回国难过” 其实就是很正常的 “刚毕业的年轻人感到迷茫,无法实现自我价值” 的问题,加上生活一下子转变没能很快适应的问题罢了。

知乎用户 复杂点好 发表

留学生天然对自己所处的层次有错觉.

比如他在外国其实是底层, 回国其实他也是底层. 他在外国干到了中层, 回国其实也只能是中层而已. 九成九的留学生到这就算完了, 在国外干不上去, 在国内也错过了机会.

然后对比一下两边的收入, 觉得哎我在国外虽然混得狗屁不通, 但是我很快乐, 收入好像应该对标国内中层, 可惜他对国内这个层次的生活状态也没有概念, 觉得这些人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就为个破房子, 为了挣口饭钱, 哪像我逍遥自在. 或者在国外混得还可以, 觉得自己回国应该当高管 (可惜没人请他), 并且对国内高管那个层次的生活状态也没个概念.

他们其实并不特殊, 跟国外发达国家被产业空心化掏空了的那些人一样. 本身并不具备高端人才的素质, 又放不下身段做他这个层次的人该做的事. 而国内非但你要放得下, 还讲究主动压低重心, 重心低才能跑得快, 至于跑得快做什么, 什么是真正的人人平等, 这又是他们领略不到的. 在他们看来, 国内中层奋斗一辈子即使实现了阶层跨越, 最终结果在物质上也不过跟国外不咸不淡的中层差不多, 呵呵那能一样吗.

这就是错位造成的困局, 而很多人还分不清楚谁在笼子里谁在笼子外.

知乎用户 孤狐狸固 发表

我撇开这些物质不同,就谈谈精神吧。

在国内,精神世界的乐趣与滋润少了很多。

我觉得大多数中国人都没有英美人过得浪漫艺术和快乐,灵性层面的活动太匮乏。

当然,这和国家发展程度和国民务实作风也必然挂钩。有好有坏。在英国待了至少两三年,疫情回国网课后这种感觉对比太强烈。

另一方面,17-20 岁留学期间本就衣食无忧,异国他乡,全新的体验。自然更快乐。

回国之后,很多现实层面的压力都会扑面而来,甚至感觉整个人从浪漫理想主义变成现实实用主义,换了一张面孔,活力源泉枯竭。

真正年轻时在国外长期留学生活过的朋友,相信这种感观会更为强烈。


第一次到英国,

晚上飞机降落在伦敦希思罗机场,和朋友叫 uber 搬上小行李,到酒店休息一晚。第二天凌晨,预订酒店的特派车回到希斯罗机场,转机到纽卡斯尔机场,随后 Durham 校方派工作人员接机。

那一天,印象最深的,是英国的云。

在视野辽阔的天空中,白云显得那样低,那样清爽,仿佛站在四五层楼房,再伸出手就能勾到。校方的车上放着悠扬的英文歌,全部校友都笑着一起欢唱或哼着曲调。

随后,诺大的校园建筑渐渐映入眼帘。多年过去,我仍然忘不了那一刻的心情。

惊鸿一瞥,就是一生的印记。


英国纽卡斯尔市中心街道,有穿绿色荧光外套的警察牵着英俊的黑马白马,路人甚至可以笑着上去与他们合影。China Town 里的奶茶店和火锅店,每次都一堆留学生成群结队前往饱餐,香港和广东人聚集。纽卡足球赛事结束后,一大堆英国糙老爷们欢笑着从比赛场地离开,密密麻麻,人数超多。

一股生命活力气息扑面而来。

鸽子,天鹅,松鼠,在英国太常见。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伦敦的小公园有好多鸽子,买上一小袋米或一袋烤面包,坐在长凳上,一群鸽子聚拢,层层叠叠,壮观场面堪称 “伦敦鸽王” 君临天下。圣诞节的 winter wonderland 过山车和鬼屋,各种刺激大摆锤,简直让人玩到心脏蹦出来,开心到炸裂。粉色棉花糖和各种味道稀奇古怪的零食,买到手软。

跨年的烟火太美,一刹那天空都被点亮。

伦敦西区的歌剧院,大悲、歌剧魅影、汉密尔顿堪称一绝。预订上昂贵却位置绝佳的票,和朋友一起欢呼,在黑暗中看向舞台那些灯光,法国大革命那段恢宏悲怆的表演,令人潸然泪下。演出结束演员们的深深鞠躬,全场掌声雷动。

约克的哥特式教堂在辉煌晨光下太气派,拉手风琴的姑娘时常带着微笑奏乐。悠闲来往的路人,约克街头小巷的小礼品店,对角巷的拍摄地,在光线投射下,仿佛神迹显现。

米堡的华人中餐厅和小 ktv 总是聚集了大量中国留学生,大家节假日总喜欢聚拢在一起狼人杀剧本杀,火锅麻辣烫走起。

杜伦的千年大教堂和唱诗班,古老的灵魂在这里吟唱交谈。灯光节 Lumiere 把整个小镇点缀得仿佛神殿,人群鼎沸,影像投射下的蓝鲸发出幽灵般的叹息。

Facebook,ins 和 twitter 上加了大量校友,来自五湖四海,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新加坡加拿大,迪拜印度,每个人的经历都独一无二,甚至融合多元文化背景。

有棕发碧眼的英国朋友,母亲和外公是俄罗斯人,父亲和爷爷是英国人,外婆是中国人,奶奶是法国人。

这文化背景乱得,笑得当时自己停不下来。他甚至还会说几句中文,会用酿酿跄跄磕磕绊绊的话语喊我的中文名字。

虽然发音不标准,但是却如鸟雀般在自己耳边啼鸣,带着稚嫩和笑意。

大学组织旅行游玩活动时,一起去滑冰,厚重的冰鞋,uk3.5 码数,冰面上冒着凉气。自己一个个牵着手亲自教会身边的同学,还认识不少新的英国朋友。

甚至去超市时相遇了一群英国穿着漂亮得体西装校服的初中学生,英俊男孩子们笑着用发音蹩脚的中文 “你好” 和我们打招呼。

我笑着用英文问他们,“你们还会哪些中文?”,他们磕磕绊绊还挤出几句 “再见”“喜欢你”“长城” 等字眼,逗得我哈哈笑起来,买了几袋软糖随手送给他们。

去油画展、博物馆、美术馆时,和英国爱丁堡当地生活的老爷爷笑着唠嗑,他甚至对拉斐尔、梵高、莫奈、萨金特等人的画作侃侃而谈,油画中透明覆色法,一撇一捺一勾勒一涂抹,指着油画细节,都细细为我讲来。

灰白的头发,冬日朴素的外套,毫不起眼的英国老先生,却头脑中装着那么多艺术知识,让我当时大为震惊和欢喜。

后来一问,才知道他是爱丁堡某中学的退休老师,圣诞假期闲来无事,才一个人到美术馆,恰巧碰上我一个人静静站在他喜欢的某油画面前欣赏好久,所以才上前结识。

甚至,在英国小镇的街头漫步,与英国太太或老爷爷对视,哪怕未曾相识,他们也会温柔亲切笑着喊 “Hey, darling”。

在自己租的学生公寓 studio 社区大门因故障关上时,reception 的英国太太为自己特地等待在门口。我网购了六七袋食物,她特地帮我拿来 trolley 小推车,亲自送上了电梯。

有时候待在公寓的台球室或健身房,好奇地随性问身边外国小哥,这个器材用英文怎么说,那个用英文怎么说。都是同一高校的住户,他笑着很耐心一个个告诉我,甚至还交上朋友,bank holiday 一起出门玩。

在英国,原来 “sorry” 这一词用得那么频繁,进门喊 sorry,离开喊 sorry,在超市说 sorry,在电影院还是说 sorry。简直是当 “谢谢” 在使用。“cheers”并不只是 “干杯”,还有“谢谢” 的意思。

我的学院直属分配的 mentor 是位金发碧眼的英国法律系博士帅哥,到学院聚餐时,自己第一个认识的就是他,同一餐桌闲聊十几分钟,两个人居然还租了同一栋公寓。后来 Facebook 上偶然发现,他竟然是 gay。

甚至有一次在街头,我看到他穿着男款的粗高跟,打扮极为精致,穿着黑袍路过一家甜品店,两个人相视咧嘴一笑打招呼,我经过时闻到他身上的男士香水。逗得我开心到不行,觉得好可爱啊好可爱!

学院 formal 时,餐桌上六七个英国人,只有自己一个中国人,刚开始都很拘谨,但后来每个人都热情沙雕到不行。

聊天话题从基本信息到学院活动,再到最近旅行计划,课业打算,英国各个小镇历史,各种运动 society 报名参加了多少。再往后简直天马行空,英国美国人的不同,天文学奇观,上帝是否存在,有哪些奇奇怪怪的画画方法,哪家学院的男孩女孩更帅更漂亮,接下来有哪些 club 活动,这届学生董事会成员有哪些八卦趣事。

聊得简直酣畅淋漓,脑洞大开。

教授在一旁笑着陪伴,学院归属感特别强。

在伦敦预订的漂亮民宿,老板是一对年轻 gay 情侣,甚至一个是黄种人,一个是白种人,两个男人在一起的合照,显得那样美好。英国的同性恋婚姻是合法的。

在剑桥特地找的英国家庭民宿同住,老太太老爷爷的儿子在外读书,家里养了一只可爱黏人的猫咪,楼梯拐角处放置着书柜,房间里各种可爱和充满生活气息和文化艺术的装饰,配备了一些糖果点心,客厅是波西米亚风格和各种小藏品。

辩论比赛期间在爱丁堡居民区租的大 house,三四个房间,客厅宽敞,浴缸泡个热水澡,晚上入睡。清晨醒来,抱着热咖啡,望向冬日窗外的树枝和晨光,突然觉得生活最美时分,就是此刻。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细节。

国内的大学校园,往往封闭式管理,每日上课学习读书考试,实习论文考研读博,教授会教你学术背景如何提升,职业如何规划,一步错就要耽搁很多,现实层面的功利角度思考问题。

英国的 lecture,seminar,tutorial,教授更想听听看,你是如何思考,你更喜欢和感兴趣什么,你最近有哪些启发和想法?主导权都交给你们学生。且都是大学镇、大学城,你想周六周日去旅游,去图书馆学习,都可以。

回到国内,也许同样一线城市有博物馆美术馆,但是我真的极少见到那些街头艺人。

像英国街头和各个城市小镇时常见到的拉手风琴的少女,弹吉他的流浪汉,拉小提琴的先生,吹萨克斯的年轻小伙,街头作画的姑娘,渗透进入一个城市的文化和风情。

在中国,我真的见不到。

同样,中国也有那些狼人杀剧本杀密室逃脱等游玩项目,但是真的很少看到那些歌剧、戏曲、古典文化能存留的地方。

到处都可以是繁华商业街,车水马龙,但唯独少了那一丝灵魂栖息的缝隙。


我看到的,是如何赚钱赚钱,如何得到这些钱权名利,如何让他人羡慕我嫉妒我。

逢年过节,你儿子考上哪个大学,我女儿找到年薪多少的工作。他们结婚了吗?哎呀嫁给金龟婿啦,厉害厉害。哟,找到这么个漂亮体制内的媳妇,真了不起。

BBA 买了吗?孙子孙女生了吗?工作职位还能继续提高吗?臭男人,啥时候给我买那个蒂芙尼和爱马仕呀?微博真好玩,明星又出轨离婚啦。哎呀这个社会风气,让我键盘侠再来怼一通。会所嫩模再找几个爽一爽。

古筝?钢琴?这些有什么用?

能赚来几个钱?北京上海户口能搞到手吗?

你整日捣鼓这些琴棋书画有啥意思。

为什么不 996、007 再多加班凑个首付呢。

gap year?年纪轻轻就混日子,gap 什么 gap,就该上大学、工作、结婚、生子,然后变老、死亡。一个步骤都不能错。

旅游?有什么好旅游的,浪费钱。

歌剧?那几个调调和戏子有啥意思。

梦想?你能有什么梦想,赶紧去赚钱。

但在英国大学的英国文学 lecture 讲堂上,我真的见到五六十岁的太太,坐在第一排,求索知识。甚至她作为学生参加 seminar,人生第一次制作 poster,笑着给我们介绍教育学的 poster topic。


甚至,国内很少能见到残疾人出现在街头。而我到英国的第一天,在超市就见到英国老爷爷坐着轮椅,被家属照料出门。

在英国生活的这么多年,经常看到坐着轮椅的年轻或老年人,从来没有人用异样眼光对待他们。都非常宽容和尊重。

但是难道中国没有残疾人吗?他们这些社会 “隐形人”,究竟藏在哪里呢?

城市与国家的包容性,究竟体现在哪里呢?

人固然要懂得沾染人间烟火气,物质现实层面的事物必然要更多地考虑。

但是身体行动得那么快,财富积累得那么多,也稍微停下来,等一等你的灵魂吧。

很多国人的灵魂,真的太麻木,太疲惫了。

被这些车和房压得完全喘不过气来。

就谈个最直观例子,我回国这一年,接触到的国内大学男孩子们,哪怕一个个已经是国内 top10 的 985 了,精神层面的丰盈度和有趣度,基本都远远比不上国外高中本科留学过的男孩,差距简直是大到离谱和窒息。

哪怕是财富相当的家庭背景,你都能感觉到他们精神格局和世俗追求是截然不同的。

留学本身家境眼界筛选是一方面,但国内的世俗环境风气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


留学生回国,快乐吗?

诚然,我很高兴能和家人在一起。

我很爱我的祖国,骄傲于它的繁荣昌盛。

但是。

抛开世俗的一些东西,精神层面上,我确实没有在英国那么快乐、单纯和丰盈。

在国内,精神更多的是一种贫瘠和荒芜,我找不到太多人和我随意地谈论艺术文学,更别提什么公交车上遇到个英国老太太,大谈特谈莎士比亚、drama 和十四行诗了。

也没有太多的文化多样性和包容度。

国内的狼人杀剧本杀,密室逃脱,网红打卡地,五星级酒店,米其林餐厅,都很好。

但那一片精神家园生生不息的沃土,对我而言,已经丧失了。

我没有那么快乐。

知乎用户 鸡排排排排排排​ 发表

不谈留学生活有多快乐,因为不挣钱只花钱肯定快乐。我上学那会也快乐似神仙。也不谈因为想留但是留不下而回国的人。在这里只谈能留但是没留,选择回国然后又感到不快乐的人。

因为其实好多留学生都不知道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不知道自己能接受什么不能接受什么。

要我说一个人能过的开心不开心完全不取决于这个地方有多少优点你有多喜欢这些优点,而是在于你能不能接受这个地方的缺点。说白了就是短板效应。因为优点是锦上添花,缺点是真的会对你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我自己是日本留学的。比如我有很多同学因为觉得日本人傻逼,觉得国内好吃的多好玩的多就回国了。但是回国不出意外被毒打了,因为买不起房,被催婚,找不到好的工作,加班多等等原因,然后又开始后悔。

对于我个人来说。

日本有没有缺点呢?有,还不少

1. 日本人伞兵,日本 zf 伞兵这种事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并不影响我赚钱,不影响我吃喝玩乐不影响我过得开心,工作中日本人有伞兵行为顶多他自己被骂,最多最多我帮忙加个班擦屁股,但是我觉得问题不大,加班还有加班费。不是工作中的伞兵行为那就更和我没关系了。

2. 外国人受歧视?目前只被喝醉的老头瞪过,我给瞪回去了,所以觉得还好。

3. 地震什么的其实经历过几次小的感觉也是问题不大,台风也还好。

4. 玩的少这个见仁见智,剧本杀密室什么的确实少,但是可以滑雪,冲浪,度假什么的。冬天去北海道夏天去冲绳

5. 防疫拉胯,确实拉胯,但是我目前在乡下人巨少而且打了疫苗又是年轻人所以我觉得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吧,真冠上了就自认倒霉。

6. 吃的少,吃的贵。这个也见仁见智。对于我这种能自己做饭的人觉得其实还好,也会馋中餐,但是大阪东京的中餐馆对于我来说是够用的,我觉得很好吃,不输国内餐馆。贵这种事,我觉得和工资比起来还好,又不是天天下馆子。

日本的优点是房价便宜加班少公司遵守劳动法,工资不低而且有保障。假期多,一年加上年假能休到 150 天左右。

对于我来说,日本的缺点我可以忍受,优点感觉还不错,所以就留下来好了。

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些缺点他完全忍不了,那必然还是回国会比较开心。

如果回国,优点就是离父母近,好吃的多,没有交流障碍,淘宝方便,不用太担心地震和疫情,职场没有天花板,机会多等优点,看起来也非常不错,我有好多朋友都是因为这个回去的,我也觉得国内这些确实是很爽。

但是同样的也有缺点,比如职场环境差,房价高。我想了一下这两点我是无论如何也克服不了的所以我回去肯定会不开心,就放弃了回去的念头。

但是有些人就为那些优点能忍受这个缺点,那回国必然也会开心。

不开心的就是没考虑好自己心理承受范围内的下限其实什么的人,什么都没考虑好就回国的大概率会不开心。

知乎用户 Eric Qi 发表

写点感想都能删除,尝试重新写!

这个题我会啊,老留学生了,03 年出国,10 年回国,在两个国家留学工作(英国、新西兰)回国十多年,15 年之后基本适应了,前 5 年过的确实不快乐。

几个方面吧,第一层是环境,在国外待久了,对人多、脏乱的环境很不适应。说起来有点矫情,但吃饭排队,春运买票,冬天雾霾确实让人受不了。最大的问题还是堵车,人在帝都,上下班的距离大概来回三十多公里,每天开车两个小时肯定是跑不掉,遇上封路出行都是堵的没边,以前在国外上班差不多的距离半个小时就搞定,感觉是在浪费生命。

第二层是人际关系,在国外待久了,人际关系比较单纯,回国以后不能说遇到坏人,但还是被上过几课,没有能说真心话的朋友,感觉在国内攀比心可能更重一些。常怀念在国外的日子,无论是同学还是同事,周末一起烧烤,出去郊游。都说人压力小的时候比较容易展示自我,看来国内的压力还是太大了吧。

第三层是工作,都说资本主义社会对工人的压榨会狠一些,回国以后感受刚好相反,在国外工作,基本上干好手里的活就可以了,在非工作时间和非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打扰比较少。回国以后第一份工作在私企,各种奋斗逼和内卷狂看的自己目瞪口呆。后来跳槽到外企感觉好了点,但整体还是和国外不一样,简单说:雇主总是希望从员工身上获取额外的价值,深深的怨念。

最后就是生活的自由度,不喜欢被管理和照顾的感觉。

说了不少,但现在基本适应了,短期也没有再出国的打算,尤其是疫情如何发展还不明朗,但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在国内大部分人需要更努力才可能获取国外相同的社会和经济资源,尤其对于中下层,但如果能突破阶层,在哪里都快乐。

知乎用户 小花学姐​ 发表

我个人觉得分几种情况:

1. 留学生变身打工人,当然不快乐了

别说留学了,就是在国内从学生变打工人也不快乐啊!

打工人太难了!

2. 不习惯环境改变,也不习惯亲戚突然的关心

回国以后我就和油管说拜拜了,太难受了啊喂

而且我可能是被日本的服务态度惯坏了,回国以后,我去吃饭去买东西落差感很大。反倒是后来大家吐槽的服务过于热情的海底捞,对我来说刚刚好啊。

在国外的时候,那真是自己想干什么干什么,不用在乎别人的眼光和别人的看法。

但是回国以后,好像就要面临很多人生大事。而且有很多人都在注视着你人生大事的答卷,写不好就笑你,写的慢要念你,甚至还有心急的人把你的笔抢过来帮你写

莫名的压力

3. 生活难易度

虽然日本也有年功序列,死板不变通,加班文化等等不好的地方,但相对来说,过个 “普普通通” 的日子是不算难的。买房甚至靠自己努力几年也是可望可及的

国内的话,就会比较辛苦吧。

但如果你有一定要回国的理由,也管不得快乐不快乐了,回来就是。

比快乐更重要的事很少,也很重要

知乎用户 陈瀛 Neptune 发表

估计是人际关系太复杂,我之前碰到过那种,比如她培训班招生的时候夸大其词,结果学生来了说和宣传不符要退费,招生的人反咬一口说是我们管理的问题。

之前的同事就遇到过这事,但是没有证据只能认栽,结果我的班里面有学生要退费,我都联系了家长,让他们发我一个书面的申请说领导要看,写明了退费的原因的情况。

其实我就是为了保护我自己,结果发现里面一点没有提管理的事,都是他们自己个人的原因,还有觉得和宣传时候说的不一样。结果招生的人先和领导说然后又找我问。

她们找我的时候我把书面截图都给她们看了,她们没说话下午领导也问我,我又把截图给领导看了,领导也没话说了,至少我是一点责任也没有的,但后来我还是辞职了。

因为这里类似这样勾心斗角的事情太多了,发现竟然还有刚来就想结婚生孩子骗产假的,反正我已经在她没领证时候把辞职报告给上交了,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感觉你就是不算计别人,别人也会算计你,最后你可能要承担很多还吃力不太好。我觉得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这样下去内耗太严重,已经影响正常工作就要换一个工作了。

最后我离职后听说是真的,当时以为她神神秘秘是要骑驴找马,感觉差点演变成辞职内卷。不管怎么说,我回国第一份工作经历的人际关系太可怕,实在没法好好工作了。

知乎用户 AlbertK​ 发表

虽然我很想赚钱,但明显赚钱不是很多留学生的第一奋斗目标。赚得到钱的有别的追求,赚不到钱或不想赚钱的有足够资本躺平啃老。撇开赚钱不谈,说说别的很难快乐起来的事情吧。

首先是日益严重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和反智人群。一开始理性爱国,抵制崇洋媚外我相当支持,但慢慢的就发展成声讨一切不同的声音,留学生被骂不孝,不是中国人,汉奸,走狗,甚至疫情期间被骂回国投毒。这种环境下很多有一腔热血的爱国留学生也会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信仰和选择是否正确,对国内的热情日益减少。

还有就是公共设施卫生和维护问题。尽管我国城市规模,高楼大厦吊打除了几个大城市外的美国绝大多数城市,但是公共设施真的一言难尽。美帝就算是贫民区里的福利机构,虽然比较陈旧,但是卫生方面绝对能得到保障。本人作为多年肠胃炎患者,在美帝上厕所绝对是幸福的事情,路边的可移动厕所都基本上被除臭剂喷的没啥异味,还有卷纸,还可以坐,门还锁得上,有这几条我觉得足够有说服力了。在国内实习找工作的时候,我跑了很多家中小型企业,办公环境绝对说不上好。在南京这个夏天,有些企业是没有空调的,有些墙上长霉的,员工很多也是拥挤在两米高的天花板下一个个的小格子里,还有各种房屋老旧磨损,办公设施得不到及时更新和维护的情况。在这个条件下,还拿不到多高的工资,确实快乐不起来。

知乎用户 引路留学​ 发表

不快乐的只是一小部分吧,反正我不仅不后悔而且很快乐。。

我去日本留学的,语言 + 本科 + 硕士读了 7.5 年,只花了家里大概 40 万,毕业后虽然工资没有很高,但也很快能赚回来,感觉没亏,哈哈

其实,不管在哪里,心态最重要啦

活着就是一件极其美好的事情

知乎用户 大将军紫焱 发表

闲来无事,我也来答一波吧,正好秋招马上也要结束了,顺便也算对自己 5 年多的国外学习做个总结。很理解此回答最高赞的答案,因为我就在北京,也是本硕都在国外,也要想留学生落户,国企是什么样子,我心里更是一清二楚

秋招面了不少企业,包括国企,上市公司,外企,也有幸差点成为部委直属事业单位的一员(非要先让实习,后来考试没来得及去就被补了,呵呵),总结下来留学生在目前时期是很困难的,甚至可以说是被抛弃的,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留学生都属于边缘群体,在海外疫情恶化和极度内卷之下,留学的含金量也逐渐不如以前,只能自救。

先说说自己的情况,本科加拿大 top3 + 硕士 qs 前 50,因为疫情国境的原因,被滞留在国内网课。实话实说,其实一开始还挺开心的,可以找机会实习工作,还能省不少钱,先后在 pwc,医药外企,甚至清华实习,也看到了许多之前在国外不清楚的内幕。换句话说,**就是在国外留学看到的国内情况,和现在身处国内的实际情况根本不同。**最后秋招的时候发现很多东西并不是努力就能达到的,一些企业也会对留学生有偏见,适用于海外留学生的政策也一定和国内的不同。

先说说找工作时候的境遇,有些国企会说留学有水分,时间短什么的,虽然有些最后拿到了 offer,但薪资待遇就和高赞说的一样,要么不是很高,要么画大饼,而且还催着让你去实习,根本不管你学业什么的。有一次群面,三人一组,是个央企二级公司,面试时候一个清华直博,一个北航硕士,面试官都懒得理我,干脆有道题没问我就…. 还有个央企,说什么能力强就赚的多,职位职级上来了工资自然就上来了,然后半年适用期连社保都不给交。其次,因为疫情,北京把留学指标减少了许多,很多企业都被砍了名额,有的需要向上级公司借,很多留学生在单位得排队,因为单位名额少的可怜,而留学生现在又回国的特别多,根本不知道情况,好多面试人都还在国外。我见到的单位有几种,一种就是告诉你要排队,大概率排不上,能不能接受(大部分),还有就是只从很多留学生中解决一两个,剩下的都不管(毕竟明年还有很多人),和疫情前的情况大不相同,一些国企还觉得留学生麻烦,干脆不录。国内硕士指标放宽,而留学生指标紧缩,同时还会因为各种原因被卡下来。

再来说说外企,因为疫情,很多外企情况严峻,业务萎缩,我面的一些,情况都不太好,有一些是世界 500 强企业,工资甚至比国企开的都低,而且涨幅很低。以前外企是留学生的好去处,现在甚至录不了几个人,我觉得外企是最难最卷的,薪资待遇现在也一般。在几次面试的时候,有一次面试看到一个香港大学的留学生,在几平米简陋的出租屋里面试,顿时想起自己以前留学的心酸,可这些也许只有留学生自己能感受到。最后我觉得我说了大部分,而且说的挺好的,然后好像仨人一个没过。还有一次群面,都是国内外顶级大学(nus,还有好多国内 985),大家竭尽全力去发挥,能感到压力巨大,就像在绝境求生一样,最后因为都想表现抢话变成了一锅粥,估计一个没进或者七八个人进了一个。

还有就是博士,本来想着读博自救,也提前半年做了准备,后来发现,我申请的地方不是一般的卷,大家都因为疫情,不景气,疯狂扎堆博士,甚至牛津剑桥的都开卷,全世界都来扎堆,也许是因为 hk 没疫情吧。

当年光想着回国报效祖国,现在世界格局又大变,真是世事无常。不过我也差不多适应了大环境,大概会去上市公司管培搞钱然后去上海了。虽然以前还是挺想在体制里有一番作为的,但疫情改变了很多,如果去了也许我会和高赞回答一样吧。应届生找工作就是理想与现实的碰撞,而留学生找工作就是认清现实情况,摆脱那层光环。都是世界排名很靠前的学校,英文也好,在学校一个个成绩也都不差,确实拥有不一样的眼界,学到了不一样的知识,也拥有着出众的能力和意志力,一路走来,都经历了不少磨难与挫折,但可惜大环境变了。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快乐和自救吧,而不是在苦难中开花。

1.9 更新

看到上海闵行区选调和储备人才的公告了,基本把大部分留学生排除在外了,未来体制内应该会更加排斥留学生。我已放弃在仕途挣扎,毕竟身份就是这样了,政治导向变了…

知乎用户 英小胖 硕预杀手​ 发表

没有金发女郎了,要去世纪佳缘相亲了,能快乐么?

知乎用户 焦大​ 发表

我其实没有什么资格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还没有回国。就说说到目前为止我的感觉。

我的背景是比较小来的英国,在英国读的高中,然后本硕,到现在医院工作很多年了。

之前好好考虑过回国的事情,因为我和夫人都是独生子女,之后父母养老的问题是没有办法绕开的。

我们看了一些国内招聘的信息,话说得不好听就是总体感觉就是不是很尊重人。

首先就是年龄限制,我们今年 37 岁,基本超大多数的工作限制(限制年龄这在英国是年龄歧视,是违法的)

然后工作的薪资待遇实在是不太友好,我们在英国年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加上投资回报至少可以到达中产的范围。回国感觉直接回到解放前,感觉一月能给 1 万人民币都是很慷慨的。

然后感觉工作强度还是很大的,我们现在在英国一年 29 天年假,9-5 一周五天,如果回国工作可能每年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还没有在英国多。

因为我是北京人,如果回国照顾家人还是希望回到北京,这个房价就不用提了,每天的通勤都不知道如何解决。

最后是孩子的教育,我的女儿由于我们有英国永居的缘故,不能拿到中国国籍,更别说北京户口了。回国上公立学校就不要想了,私立学校贵不说,教学质量还不能保证。

到现在实在是不能下定决心回国。可能最后实在不行就只能卖了国内的房子,然后不工作的照顾老人,最后再回英国养老。

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能在国内立足。

我也不是不知进取的人。我硕士毕业后又在职读个两个文凭,今年又拿到处方权,我打算明后年再去读在职的博士。在英国我的竞争力很足,奈何国内人才太多,实在竞争不过。

也希望网友能给我一些建议和意见,提前祝大家圣诞快乐

知乎用户 JekyllHyde​​ 发表

因为讲的是留学生回国问题,我就默认这些留学生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海外工作经历了。

接下来是正文。

我认为有多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原因就是所谓阶级滑落的落差感。

很多的留学生是不需要担心温饱问题的——甚至相当一部分要担心的只是今天去哪里打卡,明天去哪里嗨。由于一部分家长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的观点,加之又是在国外,导致家长在给到足够经费的时候没有办法有效掌握经费的实际流向。

那么,人生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寻欢作乐花的钱又不是自己赚的还没人管呗~ 那么当留学生回国之后,他们做找的工作没有办法支撑之前的生活状态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不快乐了。

第二是角色转变了。

在读书的时候,最大的压力无非是考试能不能过,论文要不要改。

但是进入职业生涯之后,要思考的问题变多了,压力也随着增大,自然也就 “不快乐了”。

第三是回归现实生活了

留学对于很多人来说就像是一个生活在泡泡里的梦——那时他们有梦, 关于文学, 关于爱情, 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他们深夜饮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梦破碎的声音。所以我很多时候也会看到我的很多同学和朋友怀念之前在英国的日子——无他,都是在怀念那时候的梦想和无忧无虑。

以上。

知乎用户 鱼师傅在纽约​ 发表

我觉得吧,其实留学生要抉择回国不回国的这个人生阶段,怎么都不会很快乐的。

毕业后寻求稳定工作或职业规划要打开局面的阶段,基本上也算社会化的后期阶段了。

理想与现实碰撞着,想法和能力冲突了,你却还没有妥协。毕竟古人都说四十才能不惑,五十才能知天命。现在是正立业艰难,心怀困惑,知其不可而为之。

但凡小学数学国内学的,都会算算大多数留学目的地国的兜底保障如何。是不是有个更好的躺平环境。但你总是一会儿觉得自己生来就要改变世界,偶尔想想躺着看看这世界就行了。看到波澜壮阔的叙述,“朋友” 的成功晋升抱得美人归。觉得我也可!!!再看看身边的 早 9:30 晚 6 们啃着三明治,特么躺不住了!仔细思考一番:大丈夫来此世间,当以学识建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躺乎!热血青年回报祖国,上头!走起!

后事种种,大家各有所见。不少发现换个地方躺着似乎没有以前的地方躺着舒服啊!睡眠质量差了呢!


我觉得我不像大多数知乎 er。大概因为我出国前就卷得很艰难吧…… 读书的时候一直都是中下游的混子,中考高考都是勉过。从没觉得自己就比别人强,考试能过应该也是运气好。托福都考了 3 回才够分。

在国外找个普通的工作没饿死那会儿就挺庆幸了。之后是做什么事,或者什么事不做,都会被家里喷得一无是处。嗯,辜负栽培了,你家本来都该打下个皇位了,结果没有。至于别人 XXX 在国内都混到总经理了,被质问你室友别人是不是都当老板了啥的。我就觉得我没那个能力,没那个气运。别人挺好的嘛,那是别人啊。换成我就糟了。

你看我这没回国的,不也是不能够快乐。你一快乐嘛,立马就来了!一把年纪老婆都不找,哪来的脸乐呵!

知乎用户 人生就是躺平 发表

昨天我洗澡的时候我还问我老婆

现在假设给你 3000W。让你回上海

你回不回?

她想也没想就说 3000W 肯定不回

我愣了一下

我说白给你 3000W 你都不回吗

她说人民币吗。我说对啊

她说那肯定不回。3000W 美金还考虑一下

我说你现在吹 nb 也是越吹越离谱

3000W 哎

换成 3 套房子我们每天蹬着自行车收租不快乐吗

她说国内太卷了 3000W 真不考虑

我说 3000W 人民币可就是 5 个 M 啊

你看你现在也工作 7 年了

不吃不喝 满打满算

你 7 年到手多少钱 ?

我们两个加起来有攒下 3 个 M 的资产吗?

她嗤笑到你在想什么 去了贷我们 2 个 M 就差不多了

我说对啊 辛苦这么多年也才 2 个米

现在白送 5 个米它不香吗

她说她不要

钱又不是生活的全部

回了上海你就算多 5 个米你就快乐了吗

你回去肯定还是不快乐

尤其是养孩子那块

到时候你肯定又要跟人家比来比去

现在上海养小孩你知道要花多少钱

我心说快乐肯定还是快乐的

我还可以每天白背心大裤衩子去买粢饭糕啊

我最喜欢粢饭糕了。。

—————————————-

然后话题就打住了

所以有些东西确实不是用钱衡量的

当然我觉得白给我 5 个米我肯定回去

虽然我在想屁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简直是无语,这种回答底下都能有人

为啥不快乐,可太快乐了

答主是法律专业,读了 西海岸某还不错学校的 llm,一年的费用差不多是 70w。有 10w 左右的奖学金,但是花在了买回国的机票和隔离上所以并没有省到 sigh

llm 是一年制的,国内学历认证是相当于法学硕士,所以相当于直接省了两年,我还顺便考了个 ny bar 也就是纽约州律师考试,又多了一个普通法系国家的律师资格。

答主本人其实是不想回来的,也签了工作,无奈家人担心疫情就直接被捞回来了,倒也不后悔,先把国内的律师证挂出来,再想出国走办法还有的是。

这一年我收获了不错的 gpa,良好的留学背景,一个国内认可的全日制硕士学位,托福 110 分,美西生活经历,对自己的明确的自我认知,清晰的职业规划,秒杀多数人的执行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最主要的是很值 的普通法系国家律师资格。代价只是 70w,完全可以在不影响父母家人生活质量也不需要动用任何存款的情况下完成,简直是划算到家,我都想再读一个 jd 之后直接留在美国了。

答主刚满 24,已经实习几个月,明年可以拿到律师证,那时就是国内国外双证都有,外加在国外的一年已经完全明确了自己想从事的方向,现在就差一个国内律师证,拿到了事业上可以上一个很大的台阶了。

而答主心里非常清楚,我所得到的这一切主要是源于父母用自己的 ,经验和资源给我铺了路。答主不很聪明,且十分不喜欢背东西。我的智商在 135 左右,相信在国内考研考到很好学校的很多人之下,如果我考研,我非常确定我不能在这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下胜出或者说很难以比较小的代价胜出。还要多读两年书,我不认为除了清北人中政华政以外的国内学校值我多花的这两年时间。但如果要考上这几所学校我理想专业的研究生,意味着我要在大二大三甚至大一牺牲掉多数娱乐时间。

而现在呢,答主的大学生活是什么都不耽误的,悠闲地慢慢刷托福刷到 100 出头,交换了一学期生活丰富。平常专业课认真听,剩下时间听听音乐会看看演出,每周至少去洗浴中心洗个长长的澡顺便按一下自己并不怎么疲劳的身体,周围景点转遍了,没事还能去附近村里泡泡温泉,一去一回就一天。想逛街就逛街想吃啥吃啥,一顿火锅吃两个小时,不用担心没时间。大四除了写论文也没啥事,申请的事情打包丢给中介,没事就看看闲书化个小妆和男朋友在一块儿腻腻,噢现在是前男友了。就这样子最后也保持了 top10% 的 gpa。我觉得这才是我想要的青春。而不是为了考研每天灰头土脸蓬头垢面饭都是在路上匆匆对付,最后可能是去了很好的学校,但那又怎么样呢我现在轻轻松松什么都没落下也申到了很好的学校。

嗯我决定最晚大学就把孩子扔国外去!

贴一个 ny 的 certificate of good standing,免得有人要滋醒我,doge.jpg

知乎用户 春树 发表

不留学的也不快乐,苦情文化,攀比文化,人上人文化,压抑个人快乐,活不出自己的人生,让他人满意,让自己扭曲,赚多少钱都不会快乐,因为你自己被杀死了,活着的只是为了让各方满意的工具人

尝试找到那个被抹杀的真实的自己,让空虚麻木的眼神变得清澈

知乎用户 石杰 发表

高考考研上 985211: 学霸精英

出国留学:逃避考试混日子

留学不回国:优秀精英

留学回国:学渣混日子

去金融互联网高科技行业工作:精英人士未来可期

在金融互联网高科技以外行业工作:没有前途迟早淘汰

岁数大被裁员:世界很公平是你太弱没一技之长

岁数大继续在企业升职:尸位素餐占着位子不走

回家乡发展:不思进取早晚被淘汰

在一线城市掏空六个钱包:有拼劲有前途

富二代继承家产:迟早败光破产

追女生被拒绝:一定是女生拜金,什么东西

………

总结舆论风向大家可以关心下,舆论在拍谁的马屁,谁就是我们社会的主流人物,这批人可能也是最能被人赚钱的吧

知乎用户 公子千瑶 发表

我挺快乐的。

我觉得不是回不回国的问题,是自我定位和周围小环境的问题。

先说定位,比如我在国外工作的时候,职位适合我,收入也不错,剩下就是吃吃喝喝找乐子。社交上嘛,都各论各的,没什么交往的压力。上司还老被我怼。

回国后,也是在喜欢的行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收入也差不多,后来自由职业,刚开始,收入难免降了,但生活没问题,也没什么负担,基本上处于半退休状态,emmm。也挺开心。也还喜欢怼上司,但是也找到了专业而且认真单纯的团队。

说到工作,还有办公环境,自身的发展,等等,综合考虑,有所取舍就好啦~

小环境来说,最主要就是家人了。

我的家人很给力,结婚生娃,除了我妈会想要抱可爱的小宝宝,其他人完全随我,老公把我当宝宝(当然我自己是非常成熟独立理性的嗷,对别人期待值很低,属于自给自足最安心的型)。我做什么工作,说什么话,干什么,不需要向任何人交代。

所以小环境压力非常小。而且我这个人性格比较简单,没矛盾的时候非常好相处,属于人心换人心的交往方式,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那种,万一有矛盾,都是当下就解决问题,顺带着有见证人,就不太会吃亏,不会首先给别人造成困扰,但是要是对方不知好歹给我造成了满脸的问号,我都会一件件还回去。这样就造就了我这人没什么心事。所以我在哪儿的舒适度都很高。

当然我本人不管什么时候回国,最终都会选择回国,毕竟亲近的家人都在国内。没疫情的话也能出国玩。毕竟旅游签证很方便。

其他小的,就食物之类的,我个人很喜欢吃炸鸡薯条,但是长期吃不到地道的中餐,我肯定受不了。emmm

再比如房子,我这个人想法比较开放一些,我觉得在一线工作,在二三线置业,我是比较接受的。在国外其实个人觉得真差不多,巴黎伦敦这些一线的房价也高,法国的房子还得交各种税还得定期修缮,伦敦可能差不多,不了解细节。当然,如果是租房子,那在国外可能好点,租金虽然贵,但是找个好学校附近的,上学问题不会那么麻烦。当然好的公立要排队,好的私立要花钱,租房相对国内一线同地段的贵,但是不大妨碍上学。

所以,还是要找好自己的定位,看自己在哪边综合分较高,选择高的那一边。分差不多就更没关系了,随便哪边~ 至于长远的,自己心里稍微有点想法就行,当下还是生活工作攒钱最重要,不要有太多杂念。

祝大家无论在哪儿都开心,都提前退休哈哈哈哈~

知乎用户 肥嘟嘟左卫门​​ 发表

因为后悔。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因为留学的日子太快乐了。

我的留学生活非常短暂,但真的太快乐了,以至于我总是想回到那个时候去。

住着舒服的单人单间的 studio,在漂亮的教室上课(不是说国内大学不好,而是国外的教室确实更美设备更先进),可以肆无忌惮出去玩。熬夜也是痛苦的,为了期末考试熬了半个月的大夜,最后长痘痘治疗花了我几千块钱。

生活也很方便,搭火车有学生价。

我爱喝鲜奶,爱喝咖啡,那里的价格都比国内的低。国内的鲜奶真的买不下手,我现在也是在公司饭堂才能实现鲜奶自由。

哈根达斯一桶只需要二十多块钱人民币。

超市的牛扒、猪肉和鸡肉都超级新鲜(猪肉有的同学说有点骚味,但我不敏感),而且超市买回来的都很方便处理,我最喜欢用去皮去骨的鸡腿肉做咖喱鸡。我那时煮面都习惯加点小虾仁和青口贝,反正都不贵,又好吃。超市的水果和蔬菜特别干净,随便冲一冲就行了,有一款玫瑰香无籽黑提超好吃。那里盛产我爱吃的土豆和蘑菇,国内也有,但是同等价格的品质完全不能比。

护肤品化妆品特别便宜,老是有特价。

一个月两千块钱人民币的零花钱,我在国内和留学时期的生活品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还有一点最重要的,留学的时候花爸妈的钱,留学回来工作了,花自己的钱,当然没那么快乐了。

2021.11.21 添加

2000 人民币很有疑问吗,这里一没有算上房租和账单,二没有算上出去旅游或者下馆子的费用,三也没有算上买外套皮鞋电子产品电器等的钱。

我在学校基本早晚都是自己做饭,中午时间短就学校里的咖啡厅解决(不算下馆子)。按照我的食量,上图的材料完全足够我吃两周了,中途可能会买买牛奶啥保质期很短的,买个奶才多少钱啊。我两周采购一次,2000 人民币一个月生活下来有什么出奇的。

知乎用户 我不做镰刀很多年 发表

第一,有吗?我认识的那些一个个忙得要死,努力得要死,压力大可能是真的,不快乐就没觉得了

第二,快乐和钱是绝对正比吗?至少哈佛的研究表明幸福感是比较得来的,富二代身边自然是富二代,哈佛学神身边的自然也是学神,比较起来未必有幸福感可能还是失落感(所以大家喜欢幻想龙傲天)

第三人生要快乐关键是要有目标。有负担,这样才会痛并快乐着,如果没有目标,没有压力,责任,就如同给你一个 gm 账号去打游戏,你会觉得拿着 gm 账号就爽到无比吗(不准随便砍玩家,如果那样其实就相当于现实里的炫富),所以你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炫富了吧,但是真正的快乐还是要有目标,没有目标和责任的人生注定是空洞乏味的

知乎用户 小可不是小珂 发表

我很快乐呀,不用吃炸土豆、土豆泥、豌豆泥、生胡萝卜丁了!!!

有了好吃的,赚多赚少也就是个心态了

知乎用户 葫芦岛岛主 发表

差钱,在国外挣个平均工资,回国一趟三山四水玩个遍,感觉自己像个大爷,回国以后挣的钱半年出去玩一趟还要精打细算。

嘴上说是因为工作压力,因为社交压力,真给他们发一样的刀勒,就都闭嘴了,那叫环境适应力。

我特别看不起心里盘算的是钱,但找一堆高大上借口的人,甚至把某一个傻逼雇主的行为直接上升到国家层面,不当国师真是屈才了。

冲着挣钱去的,除非自己是国家紧缺人才,不然就哪挣得多去哪,别给自己找太多借口,到最后把自己都绕进去了。

要回国的,放平心态,别觉得自己有多特殊,国内更优秀的人照样大把,如果不是重点人才,最后注定泯然众人矣,想得到在国外时的关注,就老老实实呆在国外,说白了,脱掉 “国外人士” 的光环,留学生跟本地学生没区别。

国内的便利,娱乐,安全,基础医疗,就当是牺牲的收入买来的,想明白这些再选择回不回,免得后悔了还要怪这怪那。

其实对于已经适应了留学生 pace 的人来说,回国更接近于出国,什么心理建设都不做就出国的人,不适应难道不是必然?作为留学生出国的时候,经济压力可以交给家人分担,跟别人没任何利益纠葛自然没有社交压力,工作压力甚至可以逃避,年富力强也没什么健康压力,更别说结婚育儿了身边还有一群同样没什么压力的人可以吐槽分享。当这些压力都回归到自己身上时,当身边那朋友都面临着相似的处境,大家都很迷茫时,谁可以轻松面对呢?

如果已经在国外工作过几年,换过几次雇主,想必也见识过好的坏的工作环境了,口蜜腹剑的同事,刚愎自用的上司,得寸进尺的甲方大概也都体验到了,前面很多答主抱怨的东西,在国外也都是换汤不换药,没见过只能说接触的少,这种情况回国最大的挑战就是经济压力,如果自己行业的收入不低,那其实没什么适应不了的。

前面还有抱怨国内总谈钱的,能有这种问题,说明国家还是不够富,什么时候人民币可以收割美元,中国人去欧美旅游跟去东南亚一样,就轮到别人问这种问题了。

共产主义一天不实现,穷病就永远是最大的病。

知乎用户 篱笆老师​ 发表

本篇回答由从硅谷回到国内的 Joe 导师撰写

自己就是留学生,北美研究生一年,在硅谷满打满算工作了两年(研究生实习项目是跟着一个 start-up 做的,整整 10 个月),去年回国,继续工作。也算是这个话题下比较典型的一类人,所以对这个话题,希望分享一些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真实想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理性探讨。

首先我觉得,大部分留学生回国后,一定不会是绝对的不快乐,也不会是绝对的快乐。

往大的方面想,中美之间在各个方面一定是互有差距的,老美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国内还需要继续赶超;国内的安全生命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老美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往小了说,我一直认为,没有一件事情一定是是和非两种结果,针对留学生回国这个问题,也一定不是只有快乐 vs 不快乐两种情况,所以我感觉大部分同学回国之后的心理感受,可能是介于开心和不开心之间。总有那么一些因素让你觉得很不爽,不如国外好;但也总有那么一些东西,让你庆幸,还好自己回来了,还是国内香。接下来我先拿自己的经历讲讲。

先说说不开心不快乐的部分吧(请大家看到轻喷,只是个人经历,没有任何褒贬)。

必须要承认,国内很多公司的工作环境,确实不如硅谷那边好。从最物质最细节的地方看,比如办公空间大小,办公室窗外景色等等。在美国的时候,我工作的地点在旧金山市的花旗银行(citi group)大楼 38 层,窗外就是加州著名的景点——金门大桥,还有无边无际的太平洋可供欣赏,别提工作的时候心情有多舒畅了(下图为证)

但是在国内,这样的景色可能会成为奢望。我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工区,大部分是在相对低的楼层,偶尔在比较高的楼层,能隔窗看到北大的博雅塔,算是很不错的享受了。并且国内的办公室一般人比较多,一眼望过去可能大家坐满了每一排。但是美国因为人数相对少一些,大家拥有的办公空间也就大一些。所以单就办公环境而言,美国会更让我喜欢。

再有是国内的生活环境,在某些方面,也确实不如美国舒适。比如环境方面,在美国生活学习期间,周六日我会和舍友一起开车出去看风景,走在 101 公路上,看着两边的青葱和蓝天,心情确实非常放松。但在北京,这样的环境没办法经常享受到。另外,国内外的居住条件也显著不同。在加州,当时用相对合适的价格租了非常不错的公寓,外面的景色如下:

在国内,这样的公寓先不说能不能找到,即使找到了,每月的租金估计也不会低到哪里去。

好了,说完了我觉得让我不快乐的地方,我要开始快乐起来了!!!

首先,老生常谈的问题,国内真的,太安全了!!!

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校区在旧金山市政府旁边,每天需要坐地铁到达,一下地铁,扑面而来的 DM 味道恶心的人脑壳疼。道路两边驻扎着一个一个小帐篷,里面流浪汉衣衫褴褛,有的在抽 DM,有的则拿着针棒在 xxxx(此处自己大家脑补)。

有的时候,你只是在正常走路,突然这些人直接跳起来横在你面前,嘴里问候着你的家人。我遇到过两次,第一次我承认我被吓到了,我站在原地三十秒没敢动,然后装作镇定,“高傲” 地离开了。实际内心慌得一批,那一刻我连下辈子都想好了。而且美国允许持枪,上学期间,在校区里发生了一起枪击案,一位非常年轻的女警官牺牲了,当时听着真的很难过,刚刚二十几岁,还有大好的人生,但是却牺牲在了凶手的枪下。。。

另外,在美国,尤其是市里面,9 点之后真的不敢上街,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即使在偏远的、安静的小城镇,9 点后也不敢上街,因为总有一些不安定的因素存在。

**但是在国内,这些绝对不可能发生!**每天晚上加班到 11 点,直接拉着哥几个出去一顿喝,有的时候喝到凌晨 2、3 点,晃晃荡荡、勾肩搭背地走在空旷的大街上,也不担心安全问题。即使下班直接回家,骑着单车走在路上,吹着晚风,看着路边的行人,也会觉得,哇怎么这么舒服,这么让人安心。

其次,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真的不要太棒!只要是在市内,不管你想去哪里,公交 + 地铁准保带你到,而且一趟下来也就 7、8 元的事儿。但是在美国,这个真的不敢想。以我所在的旧金山为例,地铁的主干线只能到达一些相对核心重要的节点,不能完全 cover 住大家想去的地方。很多时候,都需要下地铁后走路或者骑车好久才能到达目的地。公交线路也没有国内密集。因此在国外,只要条件允许,大家都会买一辆二手车,开车不论是去超市、去上班还是去办其他事情,都相对方便很多。当然开车去上班也要做好心理准备,毕竟高速上堵车,一点儿不比北京差。

最后,也是最让我感到开心的,也是当时让我下定决心回来的,是国内亲人的陪伴,这里的亲人既包括父母,也包括女友。

在国外的时候,当我能暂时忘记国内的亲人时,也许我真的很快乐。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看着窗外的景色,做着喜欢的工作,下班回去住在宽敞的公寓里,周末开着车在公路上兜风,必须承认,这些都让人很舒适很开心。可是总是会经常想起国内的父母和女友,如果我一直在国外,他们该怎么办,他们也需要我陪在他们身边。女友也许还有机会来美国和我一起生活,可是父母呢,他们在家乡生活了几十年,周围有他们的朋友、同事和亲人,让他们离开故土,来我身边,只是为了我能尽孝,我能陪他们,对父母来说挺残忍的,也很不公平。因此如果能回到国内,陪伴在亲人身边,对我而言,是一件更让我安心,也更让我开心的事情。

其实国内还有很多很多其他让我感到开心的东西,比如我们的抗疫成果,我们对每个人生命的尊重,这些我相信不用我多说,大家应该都深有感触。但是这些问题其实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些同学可能更向往自由,所以觉得老美的做法没什么不好,而有些同学,比如我,更在意生命的存续和安全的保障,所以更庆幸自己是个中国人。

因此你问我为啥很多留学生回国后不开心,可能大家是真的有点儿怀念国外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吧。但这完全看每个人心中的权衡,于我,回国是更让我快乐的事情,因为在基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能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可以陪伴家人和女友,尽自己的孝心,承担自己在家庭和未来家庭中的责任,同时还能享受国内安全便利的各种保障,会更让我感到快乐。


我们是:清北硅谷导师 / 谷歌字节职场达人 / 分享留学求职经验 / 教育创业者

目前活跃的创作者们:

  • Eva:谷歌数据分析师 / 上海西南某高校学姐 / 架子鼓和摄影爱好者
  • Hui:数据媛 / 谷歌量化研究 / 一只素食非佛系活成平均数的兔子
  • Joe:数据分析师 / 不安分的创业者 / 期望做出与众不同的产品
  • Kevin:一个清华非典型代表 / 谷歌技术经理 / 不断折腾的创业者
  • Karen:学卫星出身的 MBB 咨询人 / 新加坡 11 年 / 东京 3 年 / 一起振兴东北吗

想了解更多导师、学员分享的真实经验、干货,欢迎关注我们的知乎账号:篱笆老师

想获取高端职业内推信息,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篱笆成长

知乎用户 Jason chen 发表

感觉写出来可能会有点敏感,不过还是简单说一下现在留学生的现状和社会现象吧。


看了一下挺多回答在说 996 的问题,工作不开心还没钱,表面上确实如此,但是我觉得这些不能完全且准确的解释为什么是留学生回国不快乐。

而实际上我觉得本质在于回国后,一切的国外所保持的习惯会在一瞬间被各种现实打破!而关于习惯,除了生活上的习惯以外,我觉得最多的影响其实是文化之间的交替。

首先要解释一些误区:

  1. 英国没有 996,但是不代表你在英国工作不累,刚毕业做设计助理的时候,每天也累得像狗一样,要做的活很多。
  2. 都说英国动不动就能罢工,确实,上学的时候没少见老师罢工,地铁罢工,火车司机开路上都能给你停下来先罢工 3 小时再走,但是有没有想过这种罢工是集体的,你在一个小工坊,又或者是稍微有一点规模的公司,有人跟你一起罢工吗?
  3. 说英国每个人都很有维权意识,确实如此,在英国必须学会的事情就是要学会有维权意识,但是不代表说你在工作中也能动不动就维权。
  4. 说英国工作效率低,节奏慢,这点我赞同,毕竟我家门口修房子的工人,重新给墙翻新一下居然要翻一年…… 虽然我在英国工作期间也感觉节奏并不快,忙或不忙其实更多有时候取决于你的工作性质和内容。

进入正题

如果你在英国工作过,那么回国之后,铁定是完全不适应的,因为动不动你就需要赶根本做不完的工作,相比之下英国简直太舒服了。但是我认为这不是因为留学导致的,只是因为工作强度的变更而已,回国之后我做过 997 的工作,也做过每周双休早 10 晚 5 准时下班的工作,所以这不是留学带来的不快乐。

真正的不快乐在于你已经在英国保持着的习惯,会在国内以国内特有的文化冲击被否定。

就拿维权意识举个例子,既然不想 996,那干脆找个不 996 的工作就好了,但是老板老让你临时加班,还不给加班费,每次也就晚上多加一两个小时,说多也不多,说不爽那也确实不爽,最后你决定辞职,并且还跟老板说要劳动仲裁。你觉得老板会怎么说?能多给你点钱就已经不错了,真正能仲裁下来不太现实。这个时候就已经不快乐了。

再说一个比较真实的社会现状:内卷。要说考研内卷,其实能理解,这其实算是竞争,但最让我觉得没意义的内卷是工作上的内卷,无意义的内卷。

有时候工作上明明自己做的好好的东西,别人总能想一大堆花言巧语,然后提前去跟领导沟通,最后什么都不干就能美其名曰的加入你的项目,甚至是直接抢走。WTF?这一天天的不好好做工作,脑子里就想着这些玩意儿了?宫斗剧看多了还是咋的?

最后想说的和留学不留学没特别紧密的联系,主要是在某些城市,你的幸福感就不会太强,而偏偏去这些地方发展会成为父母口中送你去留学的意义和目的之一。

而正是这些地方,自然的聚集了太多优秀的人,内卷也自然会更严重,工资不高还得租房,想想在英国的时候,去朋友的奶茶店打工一天都能赚 70 磅,一周去 3 天,840 磅不说在英国很富裕吧,至少能养活自己,而且这还是兼职,不说了我还是去回忆一下奶盖是咋做的吧。

知乎用户 泰国留学北大学长 发表

我是在泰国留学 6 年的北大学长,在泰国留学的日子里,实话实说,真的是太快乐了!

虽然泰国的交通不是很便利,但是作为学生的我可以不用承担生活的压力,觉得累了还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

不想吃泰国菜了,就跟国内的同学朋友在租房做一大桌美味的中餐。(说实话,泰国吃的也挺多的,但是都不如咱们的家乡菜好吃。)

比较好的就是泰国的水果种类丰富又便宜,什么山竹、莲雾、芒果、椰子、红毛丹、菠萝、芭蕉好多好多。实现水果自由不是梦!就拿榴莲来说,100 来块就可以买到一个很好的 10 斤左右的榴莲了。

学校的同学都是来自世界各地,可以见识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也可以交到各国的朋友……

但是回国后就不一样了,还没有从学生的身份转变过来,突然就要步入社会了。身边也没有能聊得来的朋友,之前的同学也都工作或者结婚生子,又要重新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

也不能再依靠父母要自己找工作挣钱了,并且国内的快节奏生活,996 文化,水果也贵,房价也贵…… 压力接踵而来,一度让我非常的抗拒,不快乐的情绪油然而生。

在 “颓废” 了一段时间后,突然有一天终于想通了。

我为什么要一直执着于过去呢?人不应该往前看吗?父母也不可能照顾你一辈子。既然当初选择了回国,那就要面对现实,接受挑战,努力适应国内的生活。好好的规划一下,才是当下最该做的事。猛的一下,我就快乐起来了。

知乎用户 小鹿​ 发表

我认为题主说的没错,一定程度上快乐跟收入并不是正相关,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许多人的快乐是建立在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我相信很多出去留学的同学一般来说家庭都是相对较富裕的,可能在校园里父母承担了较大一部分的生活开支,但是结束了学业到自己在社会和职场上打拼的时候,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便会让人觉得并不是很快乐,至少没有在校园中那么快乐了。

我们先来看一下留学生们回国之后都有什么方向可以选择吧。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 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留学生毕业回国后的规划集中向 “求职就业” 倾斜,占比 87.5%。学习深造、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选项分别占比 5%、2.5%、0.8%,还有 4.2% 的留学生没想好具体规划,先回国再做打算。

面对求职就业、学习深造、进一步观望、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我们有理由相信留学生们的不开心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这五点的其中某一方面造成的。

我们就拿占比最大,高达 87.5% 的求职就业情况来说。

全平台的海归求职者中,期望薪资在 4000-6000 元 / 月内的占比最高,达 31%,其次是 6000-8000 元 / 月,占比 25%。而海归求职者的期望薪酬则整体向着高薪区间移动,主要分布在 8000-10000 元 / 月与 10000-15000 元 / 月,分别占 22.2%、23%,还有 18.1% 选择 6000-8000 元 / 月。

而有多少人获得了他们期望的薪资呢?

根据调研,57% 受访者的薪资不及预期,同比下降 6 个百分点;38% 表示基本符合预期,较去年同期的 34% 有所上升;而表示实际收入超过理想情况的占比 6%。

在花费时间方面,超 3 成用 4 个月以上找到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其中,“4-6 个月”选项集中了 21% 的受访者,选择 “7-12 个月” 与“1 年以上”的海归分别为 6%、4%,均高于 2019 年调研结果。

总结一下,由于海外留学、生活等方面投入费用较高,海归对 “第一桶金” 往往有着更高期望。但是事实并非那么美好,虽然留学的经历在求职方面有所加分,但是工作很显然不是一找就有的,也不是一找就能符合自己心理预期的薪资的。

我想,这就是留学生们回国之后很难开心起来的原因。

海归的大家还是需要多多了解国内的大环境,切忌眼低手高。而在近年来海归回国发展意愿持续增强、2020 年疫情黑天鹅事件及国际关系变化等因素加速海归回国潮流的大趋势下,海归们应该如何适应国内市场的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呢?我认为你应该弄清楚下面这几个问题。

一、回国后要去哪里?做什么?

首先,在城市方面,首选北上广深杭,还有成都、重庆、武汉等快发展的公司。在中国,一线和超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相比,截然不同。你可以认为中国存在两个经济体,一个是发达经济体,一个是发展 中经济体。在热门城市,你可能得到的机会就更多,既然已经决定回国找工作了,就尽量选机会多的城市。

其次在行业方面,首选互联网、金融等热门领域。主要看你个人的偏好和兴趣。互联网包容度比较高,不太挑专业。互联网本身也是各个专业转行过来的,并且互联网目前起码还有 3 年的红利期。互联网虽然已经是基础建设,过了产品快速扩张的年代,但是企业数字化、互联网技术进一步普及和发展的趋势仍然存在。

二、海外留学经历的优势在哪儿?

前几个月, @马力在知群 马力老师就在帮在海外工作十年的朋友介绍阿里、腾讯的一些工作机会,一方面是因为疫情,以及对长期发展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是签证等政策的影响,几十拿下了签证,也要面临未来如何照顾父母以及在国内的家人等问题。 但好在国内虽然竞争激烈,一开始工作会比较累,但是成长速度和发展机会的上限比国外更高,毕竟整个中国市场的机会摆在那里。

那海外经历的优势到底在哪儿?

以互联网为例,和我们知群合作的很多公司(例如滴滴、阿里等等)都有海外 业务,这些业务一直特别希望招聘到有海外背景的人,毕竟从语言到文化上都更了解一些。比如滴滴,除 了在国内之外,其实在海外也有很多业务,可以去了解一下。我们之前还组织过几次国际化专场讲座,请了滴滴、谷歌、微软等公司的朋友来分享。所以,你可以尽可能用好自身的优势,目标放在匹配自己优势 的岗位上。

三、没工作经验怎么办?

即使有国外经历,没有工作经验,仍然会很难。建议你还是准备一些项目作品。有同学在知群的直播间里咨询马力老师, 说了他的一些学习情况,他说他去大公司面试,到了第二面就挂了,认为自己应该现在特别缺面试技巧, 应该提升一下这方面,问面试有哪些技巧。马力老师说:“结合你说的自己整体的背景,你最大的问题不是在于面试技巧,而是基本功可能还不扎实。”

大多数时候同学都认为面试仅仅是面试的问题,其实不是,你能不能通过面试,在面试之前就已经决定了。面试只是在展现你真实的能力。所以你要做的并不是现在去找所谓的面试技巧,而在于把自己的基本功打扎实。

如果实在找不到工作,我觉得大家也可以先尝试一下实习,我也就这一点给大家几点建议。

1、相比可转正的 summer intern,大家可以集中找一些日常实习

虽然没有转正机会,但是后面在秋招或者春招也一定会加分。现在国内也有一些大厂的实习岗位接受远程实习,比方说腾讯、字节跳动等等,这个就需要大家多花时间注意实习信息,多找找。

ps : 同时,最近我们建了一个留学生校招群,如果你有以下困惑:
1、缺少实习经历,hr 小姐姐:实习>all
2、缺乏大厂实习渠道,信息严重不对称
3、算不清楚自己何时毕业:国外毕业时间不一致,一不小心丢掉了应届生身份
4、朋辈焦虑,深夜 emo,掉头发……
里面会分享春招预测表,大厂实习信息等等,私信 / 评论区回复**【留学生群】**拉你进群!

2、大厂实习不好找,也可以考虑中小厂

虽然大厂的实习后续加分更多,但是有实习总好过没实习,也可以先看看中小厂,竞争会小一点,对校招也有价值。

可能许多海归都会觉得自己有留学经历在身,含金量高,因此找实习也好找工作也好往往会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就拿找工作来举例子,有数据显示 45% 海归期望月薪在 8000-15000 元,高于整体求职者,但是多数求职者实际拿到的薪资都是不如自己的期望薪资的,同时求职用时拉长,3 成需 4 个月以上。

所以与其死磕大厂不如先脚踏实地,把眼光放长远,留意一下中小厂的机会。中小厂相比于大厂虽然在给简历加分方面相比略有逊色,但是参加实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提升自己,让自己更加适应职场的工作模式,而中小厂的实习经历能给予你的就是更快的成长速度,更全局的业务观,更宽的信息获取,以及更重要的给你成就感。

3、将原来的课题拿出来重做或者自己找项目,当作项目经验

项目经验也同样是有价值的,如果是专业比较对口的同学,可以考虑把课题拿出来当作项目经验。

现在很多大学的老师都会接课题,也会邀请学生一起参与,有的是对行业前沿科技进行分析研究尝试做进一步的优化,有的是深入企业内部分析产品、管理等流程,只要是你参与其中的同时又与岗位有一定相关的,你都可以把他当作一次项目经历。

而针对于互联网公司,像产品经理的很多岗位基本都是转行的,和专业对口的也比较少,这个大家可以考虑参考比较成熟的作品集模拟来做。

在面试之前,你的简历就能让 HR 看出你的能力,而面试过程中的谈吐则是向 HR 展示你的能力,但这还不够,会写会说更要会做。

组织行为学里有一个观点叫做 “行为者与观察者认知偏差”,里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 “旁观者常常强调并高估实施行为的人自身的、内在的因素”。通俗来讲就是旁观者因为没有亲身经历过,总觉得某件事 “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让你做的话你却不一定能做出来。

作品集就很好地帮你从观察者转变为了行为者,带一份出色的作品集参加面试一定会给你大大加分。

四、保持开放的心态

说白了,就是上个学而已。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主要还是看个人。名校毕业的也有发展不好的,三本毕业的也有做的很不错的。自己的心态调整好,不要在乎优势劣势,多想想如何让你自己在学校和专业之外 的优势更突出。 另外,现在的就业压力比较大。不仅仅是留学生,国内很多学生就业都比较难,需要时间。有几个同学都是半年左右才找到理想的工作,你如果希望找到自己认为理想的工作,就要保持内心,不要两三个月找不到就开始焦虑了。

如果你还在国外,不知道怎么把控时间节点,不知道怎么做好求职计划,还想快速通过一些途径获得项目 经验、实习经验,系统学习国内大厂要求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你再多花一些时间了解接下来的内容。

现在开始算时间,如果目标是春招,时间已经比较紧张了,倒推时间,我们需要准备好自己的学习和求职的计划。

去年春节后,我们知群针对没有时间、没有计划,但想快速上岸的同学,研发一个类似于 “私教服务” 的大厂 求职辅导计划。 特别是对于留学回国想进入互联网行业的同学,重点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一、直接投简历能不能行?我离互联网目标岗还差了什么?

即使背景是海外,仍然不知道自己进入大厂的可能性有多大?有没有必要再花一段时间深度准备?

知群职业规划研究院的老师们会针对你的个人情况,给你一个初步的评估和反馈,并且指出你要提升和改善的地方。给出完整的求职竞争力评估表。

同时,还会针对你的简历给到优化反馈。

帮你从关键点着手,提升学习和求职的效率。

二、已经有了一些能力,怎么在简历和作品上凸显自己的能力?

我在前面提到,除了简历,你还需要证明自己能力的作品。同样,你准备好的作品和项目经验,是否能打动面试官,知群老师对此也有专业的评估。

并且对你的专业进行评估,涵盖范围涉及产品经理、用户体验设计和互联网运营。如果你的能力不够,还会定向帮你补足相关的专业能力,给你提供学习的计划。

三、没有面试经验,但面试机会不多,怎么把握?

从简历、作品集的优化到内推机会,求职时间安排,知群的老师会单独给你建立一个协作内容库,根据你的情况,做好时间和 To do 的安排。

通过和你的模拟面试,然后快速反馈,从你的各个盲区解决你的面试致命问题。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你 不会浪费之后的每一次大厂面试机会。

求职竞争力评估➡求职方案定制➡系统能力学习➡项目经验积累➡中英文简历重塑 ➡作品集指导➡面试辅导➡内推面试机会

整个流程构成了「知群名企求职计划」的核心流程,也是为了帮助现在时间不充裕,但是希望有一个理想的求职结果的同学。

免费的 1 次简历诊断机会

近期,知群老师提供了一次免费的个人能力诊断机会,帮你做能力评估和建议。 这是近期一个同学收到的免费简历诊断反馈:

机会难得,点击链接,找到适合你的求职策略和方向。

免费简历诊断名额申请​​

知乎用户 早见沙织 发表

观念差异,尽管现在国内开房很多,但是老一辈的传统思想,各行各业的都有自己保守的东西。留学生接触到的多元国际文化一般更多,见多了就不怪了,也能从新的视角去看待那一些东西。大概就是认知范围和态度,理解与不解决,包容与不包容的问题吧。

知乎用户 melonsyk​ 发表

在哪都有快乐的因素和不快乐的因素,主要看是否符合你的预期。

我近些年也往返中美好几趟了,我对两边生活都没有抱很大的期待,每次换地方都稍微转换一些思维适应当地的生活节奏,谈不上什么快乐不快乐的。

对于造成不快乐的原因,我觉得美国主要是社会运行的 “战略性” 问题,而中国主要是一些 “战术性” 问题。

美国整个社会运行的核心逻辑和中国不一样,比如人口密度低,出门去哪都要开车,美食荒漠,注重各种奇奇怪怪的户外运动,喜欢没啥实质的社交聚会(party 真的很无聊),人工服务贵,要给小费,很多工作节奏慢压力小(除少部分亚洲人密度奇高的高科技公司),治安情况分区明显,政治正确气氛浓厚。这些问题如果合你胃口,你就过得很爽,但不合你胃口,你也拿它没办法,很少可以 “批评” 的地方。特别是这种逻辑下运行了百年以上,各方面磨合得很好,细处的处理常常可以让你感到一种丝滑,比较难出现不合逻辑非常操蛋的操作。所以即便你可能感觉不是很舒服,但总觉得不是社会的错,是自己不适应。然而遇上突发事件时,这种运行逻辑就会有系统性风险,比如动员效率低,基层毫无管理,穷人和政治正确团体造成社会治安隐患,长期松懈的产业格局造成底层蓝领的民粹主义倾向。

而中国的问题是发展得太快,社会上有很多地方没有形成明确的行事规范,乱象太多。这里很多回答提到行政管理上不合逻辑的问题,主要是真的缺乏有现代行政管理素质的工作人员,很多人做上行政心里想的还是封建时代的官老爷。这就好像建国初期全国合格的教师都不多,却开了很多学校,这教学质量能好到哪里去?这个问题再过一代半代人可能就磨合好了。我不像有些人认为这种问题是制度性的问题,不管哪个制度下都需要更合理高效的行政管理,就像不能因为二十世纪初中国人识字率低就认为这是个劣等民族,这么大一个国家软硬件升级是需要时间的。我反而觉得大部分在中国长大的人,会更适应中国社会运行的那些核心逻辑。只不过战术操作层面的乱象有时会搞得身心俱疲,也就不奢望能 “快乐” 起来了。

知乎用户 麋鹿裤 发表

个人而言,回来以后总体来说其实没有比在国外的时候不快乐,甚至加入所谓 “内卷大军” 以后也觉得比之前在国外工作更充实、成长更快。

硬要说不快乐的地方,就是发现咱们国家即使是最普通的人,骨子里还是有种喜欢排名的习惯。几乎什么都要排,徒增焦虑。

知乎用户 khazari 发表

我觉得回国太快乐了,我十二岁出的国,读了初中高中到现在大二,我每次回国我都觉得很快乐啊

知乎用户 BuddyLich 发表

二十多岁的人毕业后被现实世界毒打后就没几个能快乐的起来的,这跟留不留学没什么关系

实际上的问题是,不管目的是什么,留学的各种成本还有和成本不对等的收益一定概率上会让你变得更加不快乐

知乎用户 小金刚 发表

因为没钱!

因为没钱!

因为没钱!

大多留学生就和国内本科生一样,天天叫唤学业苦,但他们拿着父母的钱,不用为房子、车子、票子发愁,没有人情往来的烦恼,没有柴米油盐的琐碎,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娱乐、爱情,这种生活自然就快乐了!

可到了毕业的时候,各种烦恼接踵而至,自然就会有极大的落差感!学生最是壮志凌云,回了国或毕了业,参加工作后免不了和朋友攀比,也就会出现焦虑的情绪。这和你回不回国没啥关系。

再说了,我看一些疑似在国外生活的答主,典型的是身边没有小时候的亲朋好友,没有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过的好过的坏都没啥可攀比的(周围的人都和你一个圈子,大家都一样),自然可以说自己在国外更快乐。

说白了,就和刚出校园的人说社会不友善是一个意思,落差而已。

(以前看美剧,生活大爆炸、老友记、成长的烦恼,那里面的人都可以说是中产阶层,也是每天发愁,怎么到了一些答主的回答里,连在国外洗盘子都过的无忧无虑)

知乎用户 Anonymous 发表

Peer Pressure (同辈压力) 太大了.

嘴上说不行就躺平, 实际中, 技术上根本没有躺平的可行性.

当然, 在其他国家其实也没法轻易躺平, 但是多数情况下, 在留学目的国如果能留下工作的话, 躺平的可行性还是要比回国后高很多的.

但是大家现在纷纷毕业后回国, 追求的难道是躺平吗? 当然不是. 作为新一代的留学生后浪, 追求的是金钱和美 (帅) 女 (哥), 啊不, 是事业和爱情.

为了事业和爱情, 有点压力, 暂时不快乐几天, 重要吗?

知乎用户 留学归来 发表

快乐是主观的。

往上比永远是不足的。

往下比获得的快乐不是经久不衰的。

知足者常乐

知乎用户 JUNE​ 发表

废话,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快乐的永远是学生时代。

你应该问为什么学生毕业后都不快乐。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坐标美东,最近开始慎重考虑回国的问题。以下是几个有趣的想法。我觉得当我想通了,回国不回国的理由会变得更加客观和理性。

1。 看一个人是什么立场我一般我看他做什么,不会看他说什么。为什么身边认识大部分人都选择毕业先在美国工作几年?而不是直接回国?总不能说这群人人云亦云没有自己想法吧?他们可是大部分从国内辛辛苦苦通过高考卷出来的,这群人可是对 “精致利己”有很好的理解,这里没有是中性词的形容,我觉得首先 “理性” 自私的人,才是正常的。

2。“优越感” 这个的东西,几乎可以贯穿所有的人情世故。也能解释众多 “凡尔赛”级别的言论和想法。也能解释最近看到很多的 “阴阳怪气” 的评论。此外,这个东西是“魔法攻击”,平时聊天是看不出来的,而当你深入接触感觉立马不同。在网上理性讨论是可以的,但一旦程度发生了变化那就变味了,其实意义不大。我不在你的立场,身处不同的环境,你不在我的立场,我们看到的信息是不太对称的,自然辩论的时候就没太大意义。 只是大部分人没有做到很好的理性分析问题。

3。“奋斗文化”基本决定了大部分人没法做到很快乐,回国不回国都要做好心理准备。这里没有其他意思因为本身奋斗文化没有错,也是大家认同的好价值之一。不过话说回来,即使在国外都是一堆人跟你卷,在公司里面也是有人跟你卷。卷完学历卷大厂,卷完大厂的 offer 卷工资,卷完工资卷下一代的成就。仔细想想,我们大部分 985 出国的最后卷赢的人,哪个不是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卷的?这种从小接受的价值观念,生活的环境,就基本解释了大部分对于 “幸福生活” 的理解。在我们的理解里面,丛林法则在资源严重失衡的情况下会显得更加明显,这也就解释了大部分加班的问题。

快不快乐,回不回国,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幸福价值观是否足够稳定,有自信。

知乎用户 留学打假王​ 发表

以为自己很 diao,结果发现自己真的是个 diao…..

知乎用户 刘小冲 发表

先介绍一下情况,92 年,人在美国已经快 7 年,研究生两年,工作 5 年,第三年抽中的 H1B。国内拿到的 offer40 万底薪,加上股票分红,住房补贴等一大堆东西,前几年的工资可以达到 60 万到 80 万一年。说这个的目的是,对于我来说,留在美国或者回中国是一个五五开的情况。

我前五年没跳槽,都是在同一家公司,和我同样情况的中国小伙伴非常多,年龄就差一两岁,基本上大家都是差不多的专业,差不多的家庭背景,差不多的简历,啥啥啥都差不多。我说几个他们现在的情况。

朋友 1,和我拿到了同样一家公司的基本一样的 package,他回去了,我没回。这个哥们儿是个小 gay,技术宅,喜欢高达,喜欢二次元,喜欢嘤嘤嘤。

他回去就很开心,因为他喜欢吃好吃的,喜欢接触最新的技术,喜欢大城市,喜欢旅游,喜欢周围都是脑子聪明灵活的人,不想和太多菜逼在工作上打交道。他租了个房子,过着自己的小生活,加班对于他来说,没什么挑战。但是他说,加班还是很严重的,压力很大。但是以前在美国这个逼也是个加班狂,而且没有女朋友,所以他对他来说根本没啥影响。我觉得他回去了,挺开心,最起码比在美国的时候开心。问了他对以后的打算,他说,想买房子,压力也不大,但是成家可能性不大。估计就是二次元宅男到老了。对了,他所在的那个组,或者说那个公司,基本上男性 40-50 岁的都是离婚状态。因为公司待遇好,但是加班非常多,一般人不会放弃这个事业的机会,都选择了放弃家庭,

朋友 2:他是工作了第三年回去的,当时手握 H1B,和小 gay 一个组,他当时的 offer 是 Microsoft。他人比较憨,技术也是还不错,人情世故不是很在行。你说送礼啊,溜须拍马啊,甩锅啊,leadership 啊,这他都不行。但是谁能拒绝养老公司微软呢!而且工作所在地他家还有套房子。回去了半年,实习期没通过,被开。然后第二年他毅然决然又申请了美国另外一个学校的 Master,然后买了机票就回来接着读书找工作,目前感觉生活还挺幸福的,我和他不熟,但是我觉得他不太适合国内。

朋友 3: 上面两个都是技术型人才,这个就是一个情商加左右逢源,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美本美硕,出国 8 年后回国。本身也是小富二代,她在美国工作了 2 年,MBA,当年自己在美国开了个公司,还是可以盈利的公司,后来因为政治问题,开不下去了,就回国了。目前在上海陆家嘴投资公司工作,加上当年留学时候在美国买了一堆奢侈品,我估计走在陆家嘴也像是一个高级白领了。她不幸福,别看 CBD,工资却不是那么高。

上海太可以勾起来美国的回忆了,有 Costco,有 steak road house,有 five guys,有迪士尼… 我想回国留学生在上海看到这些的心情,就应该像是当初留学时候逛中超的心情一样。但是不同的是,当年中超买东西是扫荡一样的感觉,看到啥都想往框里塞,现在是看到那些东西只能回忆个故事,但是不太舍得买了。她和她老公,目前两个人都是金融行业,但是工作之外,每个月家里都给至少一万块钱零花钱。她说,不然真不够花。今年买了个车,BBA,她说太 low 了,入门级啊!我说你当年开的那个凯迪拉克也不咋地啊,还特么二手的。她说,不一样,在上海,都盯着你呢,不买牌子,真不行!人在这儿不幸福,总攀比,比着你去比。我说那你要给你自己这次回国打个分,一百分满,你给自己这个决定打几分?她说,40 分。

这个问题下面的回答很多,但是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海外所在的城市,海外的生活情况,是否有 H1B,有没有拿到绿卡,家里有没有矿,是不是能在国内找到很好的职位,这些都拿出来说说,等都真有了选择权了,说出来的话才可信。

我不是杠,有的小留学生,留学两年一个硕士,毕业找不到工作就回去了,然后在这儿说自己回国是为了建设祖国的,听听就行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稍微说一下我个人的经历哈。因为同事有可能也上知乎,就匿了。

首先先说明下本人虽然不是海归,但是本人所在的公司里有不少海归同事,所以与他们交流共事发现了这样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接触过的海归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行的和不行的。

一、行的里面最有代表性的两个一个是本硕美国纽大的,另一个本硕是英国圣安的(说实话圣安我认识他之前根本没听说过,但是后来的共事让我对这所从没听过名字的大学都产生了强烈的好感)

这两位有以下的共同特点:

  1. 专业非常扎实,能力强,效率很高,基本上没啥业务问题是搞不定的。
  2. 非常的低调,海归这个标签在他们身上几乎被完全的淡化了,他们不会去刻意强调自己的出身,除了某些牵扯个人经历的话题外你几乎都不知道他们是海归。
  3. 情商高,总是能够快速的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和人。

二、不行的里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某个本科双非一本,硕士去了某个在知乎被称为 offer 机的英国学校读了一年金融。她可以说是上面两位的反面典型:

1. 专业基础一塌糊涂,号称 CFA 只差一级就全过了但是依旧财报都看不太懂,问就是英国的金融课程教的和国内的不一样。

2. 几乎把海归和 cfa 挂在嘴上,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虽然我在 xx 读得书,但是我对伦敦的感情非常深,因为在那里住了很长时间”(大姐,你一共就出去了一年好不)pyq 里只要是条动态几乎就离不开“怀念”、“英国”、“伦敦” 等字眼;极度媚外,出去一年,就国内这不好,那不好,英国怎么怎么样… 与其聊天任何话题最终都会扯到她当年在国外怎么怎么样,去过多少国家,中国多么多么伞兵”

3. 玻璃心;工作稍微被质疑就会炸毛,进而 cfa、frm、精英教育体系、土鳖等字眼就会脱口而出;抗压能力极差,动不动以要看心理医生为由请假好几天… 我们都怀疑她是领导的亲戚…

出国一年就不适应中国的这种几乎都是第二种。个人经历,仅供参考。

知乎用户 月光下的凤​ 发表

因为很多人留学期间适应了国外的方便与不方便。

以美国为例

  • 因为美国外卖拉胯,所以变成了做饭小能手,所以回国后不觉得国内外卖方便是优点。
  • 因为美国公共交通拉胯,所以变成了开车小能手,所以回国后不觉得国内公共交通发达是优点。
  • 因为美国治安差, 所以戒掉了半夜市区遛弯的爱好,所以回国后不觉得国内治安好是优点。
  • 因为美国租的房子里大概率有洗碗机、烤箱,所以习惯了使用洗碗机、烤箱,所以国内洗碗机、烤箱不普及给他造成了巨大痛苦。

上面这些对有些人来说真不是装逼,而是真实感受。

20 多岁留学时正是人生观价值观成型期的末端,而回国工作后就不太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了。

知乎用户 Blake 锦妙 发表

我觉得很快乐啊~借我朋友的一句话:在美国是生存,在中国是生活。

mark 一下,之后有机会写一个如何回国快乐的分享~

知乎用户 风林火山 发表

其实很多没出过国的人,在国内也不快乐;很多留学生,不回国在国外也不快乐。快乐本来就是人生的奢侈品,是花多少钱也买不到的东西。

至于为什么有些留学生在国外快乐,回国就变不快乐呢?那肯定是因为国外的人都被不良媒体催眠了,整天躺平了混吃等死,不学无术,不求上进,饥寒交迫,打他都感觉不到痛苦;而国内,整体氛围形而上学,经济发达,人才井喷,大家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觉悟。

所以在国内,因为太聪明,看得太透,目标太高,自然是不会快乐的!

知乎用户 有点意思 发表

没有啊,我 pyq 里回国的都挺快乐的,该工作工作,该找高中或之前的朋友玩就找朋友玩

特别是一线的,他们大部分在各地读完书都会回老家,天天约蹦迪剧本杀密室逃脱,或者出去旅游

关键题主也没有解释自己为什么不快乐啊…. 或者也没有描述自己的生活

知乎用户 二蛋​ 发表

跟回国没关系,留在国外一样不快乐

快乐与承担的压力跟责成反比

这就是人为什么总怀念学生时代的原因。那时候每次期末都是一个 capstone,过了之后敞开了玩。留学生更甚,家中给的钱足够多,在国外可以尝试很多之前 18 年未曾体验过的东西。

而一到毕业,回归现实,父母不会再每年几十万养着,自己要挣钱,体会到钱难挣屎难吃的感觉。

我现在在国外待着,一样有各种压力

知乎用户 High Frosty​ 发表

读书和工作的体验本身就不一样,没有可比性呀。

我和我的同学们回国以后基本都开始工作了,工作读书的生活差距本身就很大。不能再像读书时候一样自由,个人时间越来越少,工作有压力,加上个人职业发展上的迷茫,家里逐渐开始催婚等等。能不想念留学的时光吗?

我相信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开始工作后也不会比读书时快乐。只是长大的必经之路罢了,光说钱太片面了点。

知乎用户 Osteroza 发表

每个月 1000 美元 / 加币 / 英镑 / 澳元 / 欧元 的开销,需要靠自己的收入去支撑时,换谁都很难快乐。

这只是零花钱,还不算已经从账户上直接转过去的学费以及每个月的房租。

不算花着爹妈的信用卡副卡,从来不看账单不知道拉掉多少钱

不算连着父母消费卡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中超和其他华人店里点几下,也不清楚消费额是多少。

哦,对了,每个月 1000 当地货币是几年前的消费水平了。现在通货膨胀这么厉害,估计早就跳到几千了。

要是现在有个老板给我每个月十来万人民币,唯一条件是去毛坦中学循环读几年高三,我肯定愿意去啊!而且学起来还特别快乐。

知乎用户 陈院长 发表

不不不,去年因为疫情,被迫在国内玩了快一年,真是太快乐了。2020 年 1 月 7 落地

我就是个游手好闲的,除了有的是时间我一无所有。只要是不花钱的我就可以花时间

我能各种上街凑热闹,看广场舞,也看小姐姐

我还会上街抓小精灵

每天电瓶车充电桩花 1,2 块钱人民币我能去各个景点和郊区玩,我喜欢逛博物馆,因为疫情期间遇到免费的以及象征性收费 1 人民币的。

还有很多活动,什么 10 几块钱含几个景点的。我的天呐,我真是太快乐了。比起喝酒撸串 ktv,我更喜欢这些。

天热就逛商场,大一些就去苏州中心,完了再金鸡湖溜达一圈,吃饭都是很简单的解决,小吃或一碗面搞定,10 块钱就能解决。

各个山头我也去爬了,

还有逛逛寺庙,逛逛古镇,基本上不是骑电瓶车就是坐公交车。2 块钱真的很香啊。一根自拍杆和云台我能走天下。

基本上这样周边古镇溜达一天,消费都不超过 20 块钱(吃个面买个冷饮冰棒啥的)

上海溜达一圈,苏州到上海高铁票价好像是 40 几 50,我选择绿皮才 10 几 20 吧。一方面是想回忆一下 20 几年前做绿皮的感觉,二来我就是图省钱毕竟疫情失业了。(2020 年是唯一一年可以把游手好闲赖给疫情的一年 )

上海玩一天,坐地铁加吃饭加火车票 100 人民币也没花了,一个人旅行谁会点四菜一汤。

逛逛无锡也是 50 块钱没花了,还买了俩水蜜桃。

本来没有计划要出远门,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去了一趟广州,坐的绿皮,一天一夜没把我折腾坏了,回来果断坐飞机,这次开销大头也就是车票和机票,吃和玩广州我买了共享单车的会员,反正很划算很实用很省钱。

米兰认识的佛山小姐姐接待了我

当年在米兰留学的小姐姐

去了趟义乌呆了一个多月,接了一份工作干了一个月(在那认识了同事,吃喝玩乐玩了一个月花的比赚的都多)

唱歌喝酒蛮贵的几百块钱哗啦啦就没啦

我能自己去看电影,票价比国外便宜,但是就收入比例来说还是国内贵。

最后… 一转眼就秋天了

9 月底做了核酸检测我就登机滚回国外了,严格来说意大利身份是不能离境超过 6 个月,所以不得不回去了,因为疫情的关系,回去又是填表格,又是核酸检测,又是自我隔离(西方没有强制隔离,原因自然是宪法里的人权自由神圣不可侵犯)我从疫情控制的国内回到了疫情严重的意大利,我觉得需要隔离的是他们。

总得来说,每天 50/100 人民币 我能玩得特别开心特别嗨了。

当时出国的真不少,但跟我不是一个航班的,忘了他们是去哪的

这么一个大飞机就我一个人,也就是疫情了。

结束了 2020 国内疫情之旅

还是很不舍的。

于是乎… 2021 我又在国外开启了游手好闲的生活

和朋友自驾去了趟塞尔维亚,果然是很亲华的一个国家,落地签,物价低(相比于欧盟几个经济体国家)

途径斯洛文尼亚,匈牙利物价都比米兰低好多 (¯ᒡ̱¯) 于是乎我和我朋友决定挥霍无度了

东欧物价低:中国小伙决定挥霍一

在东欧国家,100 人民币的确是可以像去年在国内那样玩了。

我们花了 10 欧元(相当于人民币 76,看汇率)买了两瓶啤酒 0.66L 朋友酒鬼一个(beck’s)一瓶水果饮料给我的(结果带酒精的)1L,一瓶 250ml 的星巴克,两根半斤的熏肉,一根一斤的香肠。

我们当时就立志:有钱了一定要来东欧挥霍。

一晚四星级酒店 40-60 欧相当于人民币 300-450,民宿有 15-20 欧的人民币 100-150,还是比较贵毕竟酒店服务的本来就是旅游人士。

欧洲的早餐都是很简单,就是土司,肉片,炒蛋以及各种甜面包和新鲜水果,配咖啡,果汁,牛奶等

塞尔维亚的美女

这里有个小插曲,由于我们是欧盟进入,原本一路畅通到这里我们失算了,欧盟的健康码无效(塞尔维亚不是欧盟嘛)被海关拦下,先是例行检查车辆,检查证件,由于我们没有核酸检测(我们打了辉瑞疫苗,有欧盟健康码)让我们掉头回去吧因为他们只认核酸检测。在我们苦苦诉求后,海关人员互相咬了咬耳朵看了看我们,然后其中一位官员面带微笑的带着我们的证件过来,非常有礼貌的说:欢迎你们来塞尔维亚,你们的证件都没有问题,你们的健康码也没有问题,但是你们没有核酸检测在境内遇到警察很麻烦的,我们会给你的手机号发一个申明供你们在塞尔维亚逗留期间使用,你们走吧,然后笑了笑给我们使了个眼色。

我们真是受宠若惊,包括离开时候我们遇到的海关也是微笑着问我们:旅途愉快,用你们的语言(中文)怎么说?

总而言之塞尔维亚体验特别好,非常推荐大家去玩。

塞尔维亚海关的中文疫情出行提示

回到了意大利,朋友每天睡大觉,我依旧是一个人去旅行

乡下田野骑行

徒步 11 小时登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脉某小镇

在国外电瓶车就不实用了,没有充电桩,续航短,因为欧盟标准,大多数电瓶车是被限制的且奇贵无比,硬生生把 “廉价” 新能源搞成 “时尚环保” 就为了多赚几块钱

出行还得靠车或摩托车,酷爱骑行

在欧洲,摩托车是可以上高速的,在意大利排量必须高于 149cc 才能上。

我的老古董还是很耐操的,600cc 的忍者天天在家吃灰

像度假月(8 月)

高速容易堵车,摩托车就没有烦恼了

如果是玩城市,欧洲最经济实惠的是坐飞机或城际大巴,欧盟内任意去。

票价也是很低,机票最低不到 100 人民币往返(含各种燃油费说不上的费)

就是吃饭,加油比较贵,意大利高速路费也贵。

一顿饭不想吃面包,想下馆子吃个面要 50/60 人民币

大吐司,意大利 45 人民币一个,6 欧左右,算是最低消费了,相当于国内路边摊买个煎饼果子。

油价 1.65 欧(汽油)一升

还是飞机或城际大巴或火车 + 超市解决吧,这样才能像国内那样游玩。

欧洲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电瓶车都是贵。

反正我这个玩法在国内很开心,性价比高,当然… … 还有东欧。

今天又出门骑行了(太累了,骑的电瓶车)

不知道为啥,我就是特别喜欢荒郊野外,荒无人烟的地方,感觉特别自在。

此处过于自在~~~

前方高能

知乎用户 仪态万千 发表

大部分觉得是感到回国和国外生活的落差吧。毕竟国外父母资助过资本主义生活,回来要是没有足够实力支撑,只能遭到现实的 “毒打”。大部分毒打就是工作上的不顺生活造成的。所以出国前就要明确留学目标,找有录网这种中介去把学校往上申,能去到好学校一定去好的学校,毕竟圈子不一样影响也不一样了。出国也去把实习整起来,反正大胆去参加各种活动,同时及时计划好回国发展合理范围类的方向,并提前做准备,这样回国落差感不会太大。

知乎用户 托你的福 发表

因为之前在国外太快乐了。

很多人会一个人住酒店的时候做一些放飞自我的事,而国外可以让你把这份快乐放大 100 倍。

在最青春的年华,知道钱和自由能够带来什么,又是零花钱最多的时候,大概率是你一生中最快乐的几年。

知乎用户 KonoDiona​ 发表

我个人就挺快乐的,当然这并不代表我在留学的时候就不快乐

我觉得快不快乐可能和在哪儿直接关系不大,和你的个人境遇和心态关系更大,当然可能和家庭情况关系最大

我留学期间的快乐:不用为钱操心,毕竟还在读书,课少,闲暇时间多,有的是时间睡觉

我回国后的快乐:收入尚可,住家里吃家里的不用额外花生活费,赚的都是零花钱,和父母关系好,家里催婚不厉害,生活压力小,不用考虑买房买车这些事,有游戏玩,可以随意氪金,反正我对生活要求不高

我如果选择不回国的 IF 线:收入相对比国内高,工作地点基本是一个加拿大的小镇,我去过那里,非常喜欢,不排除未来再次移居那里。加拿大生活压力小,节奏慢,适合养老,社会福利好,那个小镇房价很便宜,无论靠不靠父母都能轻松买得起房子车子。余下的钱应该也能随意氪金玩游戏,想不到我留在加拿大会过的不快乐的可能性

我如果留在加拿大比国内相对的好处是:

  1. 可以随意看黄片,毕竟 P 站就是加拿大的,虽然据说快关门了,但是 X video 和 X Hamster 也是不错的
  2. 可以完全无视自己所需面对的社会舆论问题,虽然我现在就没什么社会舆论好去面对的,但在国内的氛围下有些事情多多少少可能会被认为出格。比如我真心喜欢过一个比我大 20 岁的姐姐,这件事在国内的氛围和在加拿大的氛围会促使我做出截然不同的行动,当然这是插曲了

我留在国内相比加拿大的好处是:

  1. 不用操心父母的陪伴和尽孝问题,毕竟我和父母关系很好,长期相处完全不是问题,远距离的关心多多少少会显得效率不那么高,如果生活在一起的话就完全没有顾虑了
  2. 留学生的身份无论在就业还是相亲市场上都多多少少能装装逼,有时候会无形中抬高自己的身价,虽然这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但在那个当口,还是有点爽的
  3. 生活确实方便,在家乡也不存在适应问题

当然也有国内和加拿大相对来说都不怎么样的地方:

看二次元瑟图和画同人小本子,在国内会和谐,在加拿大有炼铜被查水表的风险,北美这块管的贼严

看日系小黄片(非欧美系的喜欢)时,国内访问资源网站信号不稳定,时不时会被墙;加拿大对你下载特定资源会有监控,有时会吃警告,还主要是版权问题

综上所述,我觉得自己挺快乐的,快乐的核心原因在于压力小,欲望低,不用为现在操心,也不用为未来考虑,这么个情况你放哪儿都不大容易开心不起来

知乎用户 废咸鱼​ 发表

把国外某些人不要脸的劲儿学一半,回国之后估计就要社交 nb 了。再把写 paper 的吹 nb 的功底用到写 PPT 上,你就是全公司最靓的仔。

知乎用户 Lucky 的留学日记 发表

可能是因为国内的各方面环境吧。我有个学姐刚去国外的时候,被中介骗了房租。一般人都觉得生气,不知道办的时候,她去找了警察,还找报社的人报道了,发帖找了她一样受害的学生组成团体,最后大家一起抓到了中介,钱被追回来七七八八,一通操作下来,她已经成了我们那片的 kol 了。

因为她的举动,教授们还表扬她很勇敢。那个学姐在国外读书的时候就养成了很直率的性格,但是回国以后她经常发现自己很无力。

工作上她一使劲,发现很难推动进展,而且会得罪同事。租房也是,遇到了不靠谱的二房东,她本打算和其他室友一起讨回公道,结果人家都说算了。她经常说不快乐,很怀念留学的生活。

知乎用户 汪萌 发表

这么多答案没一个提星空的,你们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明粉。。。

我在大明第一次从实验室出来看到银河的时候直接破防了,TMD,为什么我们没法去别的星球旅行,为什么连太空都上不了。。。

自此之后我一部科幻片都没看过,不敢看了。。。

知乎用户 Arthur 北京​ 发表

一位作家曾说过:“人都有爱炫耀的毛病,当你在炫耀的时候,也正是你弱点显露的时刻。”

不可否认,爱炫耀是人的本能。

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喜欢炫耀自己拥有的东西,来彰显一种别人没有的优越感。

但炫耀得多了,就会招人烦、惹人厌、引发嫉妒,甚至会带来灾祸。

正如那句话所言:“一个人越爱炫耀什么,就越容易失去什么。”

到了一定年纪就会明白,炫耀显摆并不会增加自己的光彩,反而会沦为笑柄,让他人看不起。

人过三十,千万不要在朋友圈 “显摆” 这 3 样东西。

网上看到一个故事:

有个大叔,年轻时靠种大棚蔬菜,挣了不少钱,成了村里有头有脸的人物。

后来有次跟人喝酒,一喝多就飘了,他开始炫富起来,说自己这一年赚了 100 万。

谁成想,他这一炫富,麻烦来了。

没多久,他的大棚就被人破坏,菜也被人喷药了。

本来可以趁着蔬菜丰收大赚一笔的他,因为自己的无意识炫耀招来灾祸,最后倒赔了一百多万。

这件事后,他元气大伤,村里再也待不下去了,便跑到大城市谋生。

经过几年的辛苦打拼,他在大城市扎稳了根,买了房,还组建了小家。

偶尔回家乡探望父母,村里人问起他的近况,他连连摇头:

“每个月工资就几千,买不起房,买不起车,唉,很辛苦……”

为什么明明过得很好,却把自己描述得很惨?还不是吸取了上次的教训。

老话说:“慧者多敛藏,愚者常炫耀。”

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闷声发大财,而不是炫耀自己多么多么有钱。

因为他们明白,炫耀自己的财富,不仅不会收获别人的称赞,反而会带来麻烦。

在朋友圈炫耀财富的人,看似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但更大的危险还在后面。

缺钱的人,会找你借钱;仇富的人,会拉黑、诋毁你。

何必呢?

要知道,钱财只不过是身外之物,它不是你炫耀的资本,不是你攀比的根基。

它只是一份保障,一份可以让我们坦然面对人生,迎接风雨的底气。

懂得了这些,你也就懂得了人性的真相,懂得了人生的智慧。

前公司有个同事小张,特别喜欢跟我们炫耀,自己认识哪个哪个行业大佬。

他说,自己以前念过 MBA,在里面认识了好多大佬,平时也会经常聚一聚,聊聊最近的行业趋势。

讲真的,他跟我们说的时候,我们都很羡慕。

因为,有好多大佬,是那种在行业内很有地位的人物。

当时大家都说,让他一定要跟这些大佬保持联系,有时间给我们引荐下。

他还信誓旦旦地保证没问题,都是好朋友,小事一桩。

后来,老板听说了这件事,就委托他邀请一些行业大咖,来接受我们的采访。

他试着去联系了,但那些大咖要不就是借故说没时间,要不就干脆连电话也不接,弄得他特别尴尬。

原来,他确实有那些大咖的联系方式不假,但也仅限于点头之交,并没有深入的交流。

更何况,好几年过去了,曾经有的那点交情早已消耗殆尽,有的人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想不起来。

经过这次打脸事件后,他自觉无地自容,没多久就灰溜溜地辞职了。

听过一句话:“真正的人脉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认可你。”

深以为然。

因为,人脉的前提是,你能为别人做什么,而不是你能从别人身上得到什么。

毕竟,人脉从来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双向的共赢。

你如果没有匹配的能力,认识再多优秀的人也无济于事。

所以说,与其在朋友圈炫耀自己有多少人脉,不如让自己成为别人的人脉。

而真正有本事的人,从来不需要通过人脉来抬高自己的价值,也不会利用他们的名望来炫耀自己的能力。因为,当你足够强大时,你自己就是人脉。

朋友圈有个炫夫狂魔甜姐,经常晒她老公送的礼物,不是钻戒,就是项链,要不就是购物卡。

她的口头禅就是:

“我老公又给我发红包了”;

“我老公又给我买礼物了”;

“我老公又带我旅游了”……

也许,人家过得可能真幸福,家里有钱,老公宠爱,所以忍不住想要分享出来。

看到她频繁秀恩爱,我们也只能这样想。

但戏剧性的一幕是:

有次朋友聚会,在真心话大冒险环节,她做游戏输了,要接受惩罚。

她选择的是大冒险,打电话跟老公说 “我爱你”。

可她拨的第一个电话,显示对方正在通话中。

拨的第二个电话通了,但却是一个不耐烦的男人声音:

“你有完没完?又没钱了?还是想要包了?信用卡不是在你手上,我正忙着呢。”

没等甜姐开口说话,电话就挂了。

再拨第三个电话时,就一直是嘟嘟嘟的忙音。

我们怕甜姐面子上过不去,就安慰她说:

“你老公喝高了,才会说这样的胡话,等明天他清醒了,肯定会跪在搓衣板上跟你道歉……”

虽然这样安慰,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甜姐的老公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好,而她也一直在假装自己过得很幸福。

但其实,生活是过给自己看的,而不是晒给别人看的。

你过得幸福与否,与别人无关,只与自己的内心感受有关。

而且,就算你晒老公,晒自己多么幸福,收获了别人的羡慕,满足了自己的虚荣,但那又怎样呢?

会让自己的幸福加倍吗?并不会。

反而会引起他人的嫉妒,招来没必要的麻烦。

是啊,幸福太过高调就容易跑掉。

真正幸福的人不需要炫耀,不需要张扬,他们都在偷偷幸福着呢。

收藏过一段话:

“内心真正富足的人,从不炫耀自己拥有的一切,他不告诉别人读过什么书,开过什么车,去过什么地方,认识过什么人,因为他没有自卑感。”

内心富足、活得清醒的人,从来都不会炫耀自己,而是活得低调而谦逊。

而拼命炫耀和显摆自己的人,或许只是为了掩盖自己内心的贫乏和自卑。

年纪越大就越会发现:

人活一世,炫耀其实是一件很肤浅的事,谦虚低调才是正确的处世之道。

毕竟,生活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别总想着炫耀给别人看。

知乎用户 饮水思源 发表

近期,智联招聘发布了《2021 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并分析了 2021 年海归群体的就业趋势,其中涵盖海归求职岗位分布、意向薪酬、留学生求职行为特点等方面。接下来,克瑞思就带你看看具体详情,希望这份报告能为有回国求职意向的留学生们提供帮助。

职位需求量向一线城市集中,小城市也更受青睐

根据该报告,海归优先职位的地域分布 44.5%集中在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占 34.4%,两者占近 8 成。

并且仅一线城市海归优先职位同比**增长 7.6%,**其余地区同比均有所下降,海归优先职位进一步向一线城市集中。

图源:《2021 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

但报告也显示,相比于一线城市的激烈竞争,2021 年海归群体前往三线及以下城市发展的意愿明显增强,投递人数同比增长了 24.5%,而新一线城市由于发展潜力大、基础设施完善,具备极大的吸引力,所以投递人数同比增长 2.6%。

国企投递人数上升,上市公司有所增长

从企业类型分布方面来看,**2021 年向国企投递简历的海归人数同比增长 3.7%,有 3 成留学生期望进入国企就业,**59% 留学生认为海归群体中存在 “考公热”,其中 38.3% 认为“考公热” 近两年明显升温。

而上市公司由于平台大、晋升机会多、工资水平比较高的优势,一直很受海归的青睐,投递人数同比增长了 5.0%。

图源:《2021 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

文体教育、IT 互联网等行业需求量依然很大

从行业分布来看,文体教育行业海归优先职位占比最高,为 34.9%。IT 互联网、商业服务、金融业对海归的需求量也较大,海归优先职位分别占 19.3%、13%、11.3%。

尽管受 “双减” 政策影响,2021 年教培业招聘需求骤降,文体教育行业的海归优先职位同比减少 13.1%,但是 IT 互联网、商业服务行业海归岗位均同比增长 15% 以上,相对而言对正在求职的海归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图源:《2021 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

海归职位结构趋于优化,招聘薪酬随之提高

薪资待遇方面,海归优先职位的平均招聘薪酬连续三年走高,2021 年达 13719 元/月,高出全平台职位平均月薪(9364 元)46.5%。增速来看,2020 年及 2021 年海归优先职位平均薪酬同比涨幅分别为 7.3%和 8.9%,均高于全平台职位(2.1%和 7.5%)。由于一线城市岗位增加、IT 互联网等高科技行业岗位增加,使得海归职位结构趋于优化,招聘薪酬随之提高。

随着留学市场回暖,2021 年留学辅导岗位的需求有了大幅提高。

留学生由于自身的海外经验和语言优势,在进行选校定位、文书撰写等环节相较于国内求职者来说有更大的优势,再加上疫情稳定,留学市场逐渐开始回暖,所以海归成为了留学辅导岗位的宠儿。

2021 年留学辅导岗位的海归需求占 6.5%,同比猛增 87.6%。

图源:《2021 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

海归求职者进一步年轻化、高知化

2021 年求职海归的年龄结构上,比 2020 年进一步年轻化。其中,**24 岁及以下的海归求职者占总体的 3 成,比 2020 年提高 2%;**25-34 岁求职者占 62.8%,比 2020 年下降 2%。

此外,学历结构也比 2020 年小幅提升,**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达 75.4%,比 2020 年提高 2%,**本科学历占比 24.6%。

留学难,就业也难

国内企业提供给留学生的平均薪资比较可观,就业环境对海归群体也比较友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留学生们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原因在以下几点:

僧多粥少

近几年,国内企业愿意提供海归优先的职位数持续减少,回国求职海归人数增多,一增一减使得海归在国内的求职压力加大,有过半的海归都认为回国人数太多是造成求职难的主要原因。

②学历卷

近几年,硕士一直是海外求职者的主力,国内大型企业更看中招聘研究生的知识储备多、专业性强等优势,同一岗位会择优录取,海归群体 “高学历” 的特征逐渐明显。

留学回国就业报到

1. 京籍在京就业

①建立劳动人事关系:留学人员和用人单位签订合同

②申请材料:《单位接收函》、档案保管证明、户口本首页及本人页或户籍证明、学历学位认证书(无需上传)、《个人留学经历声明》

③在线申请:留学人员在线申请

④审核及办结:7 个工作日 - 邮件通知审核结果 - 在线缴费 - 发票申请 - 打印《就业报到证》- 办理档案转移手续

2. 非京籍在京就业落户

①单位备案

②需求计划申报核定

③留学人员申请办理:申请条件 - 申请材料

④在线申请:留学人员在线提交个人申请 - 用人单位在线审查留学人员申请条件及上传材料

⑤审核及办结:博士 10 个工作日内硕士 50 个工作日内 - 在线查看办理进度 - 留学人员: 在线缴费 - 发票申请 - 打印《就业报到证》- 打印《落户介绍信》- 办理户口转移手续 - 办理档案转移手续

3. 京外就业落户

①建立劳动人事关系:留学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

②申请材料:《单位接收函》、档案保管证明、户口本首页及本人页或户籍证明、学历学位认证书(无需上传)、《个人留学经历声明》

③在线申请:留学人员在线申请

④审核及办结:7 个工作日 - 邮件通知审核结果 - 在线缴费 - 发票申请 - 打印《就业报到证》- 如需转移户口,凭《落户介绍信》赴公安部门办理户口转移手续

4. 中外合作办学就业报到

①建立劳动人事关系:留学人员和用人单位签订合同

②申请材料:《单位接收函》、档案保管证明、户口本首页及本人页或户籍证明、学历学位认证书

③在线申请:留学人员在线申请

④审核及办结:7 个工作日 - 邮件通知审核结果 - 在线缴费 - 发票申请 - 打印《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明信》

了解详情见官网:

http://zwfw.cscse.edu.cn/cscse/lxfwzxwsfwdt2020/jybd/index.html

虽然回国求职的留学生群体增加,求职压力也越来越大,从归国海归的求职情况看,高学历人才找到首份工作的用时缩短,低学历拉长,趋于分化,但是面向他们的岗位结构有所优化,薪酬水平也大幅提高,海归群体依然有更加优质的工作机会。对于海归人才来说,提升学历和技能,可以帮助敲开理想工作的大门,为自己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知乎用户 咖啡因 发表

其实国内外都各自有很多优点和缺点,这个话题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

但是我觉得,不仅仅是国找工作的留学生,如果是正在找工作或者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群体,被高房价和行业内的卷王教育一顿后,都很难会有快乐的体验。

知乎用户 京城顽主老 E 发表

有嘛?可能你接触的人都是高一甚至初中就出国了的,所以他们在国内的朋友比较少加上逆向的 culture shock 让他们短期不太适应吧。

但是我们这种大学才出国的每次回国都可开心了。我基本上每次刚一下飞机就急着约发小晚上 OT 开卡去,连时差都不用倒了。

ヽ (`Д´)ノ OT 永远滴神!不接受任何反驳!如果你反驳我,那你一定是收了 sirteen 或者 elements 的钱了。

知乎用户 Peter Tam​ 发表

我那个年代留学还算珍稀动物,现在早就不算什么了。不过就是一个不同学校的学历,认不认,怎么认要看 HR 的。

快乐不快乐是另一回事儿,跟收入没太大关系。

无非就是,看,我是留过学的。我的收入比你高,那是因为我留过学。

可能吗?

那只不过是因为你家里愿意为你花钱,让你出国留学,在国内或国外学习无法根本上改变一个人。你还是你,学渣还是学渣,学霸还是学霸。有本事在哪里都能出头。

在四百选一考大学的年代,在月薪五十元的年代出国读研,那还值点钱!

现在呢?家里有点钱就能让你出国留学,但是那点钱不够给你买一个高官、高福利待遇的工作职位。

知足常乐!

想快乐谁都能快乐。


我家除了我,另外几个留学回来后都很快乐。没见到不快乐的。

知乎用户 西日韩留学吕老师​​ 发表

因为有很多留学生出去的时候就没有做好规划,就很迷茫,不知道回来做什么,出去读完学历,能够毕业,有的学到东西还好,就是要是没有学到东西了,就只能说混个学历和混个文凭出来,那基本就是只能说没有积累留学知识,实践经验,就是一张纸而已,那一张纸,按照现在国内的就业的要求,没有能力,光一个纸张没有用,尤其是即使落户和公务员,也都看能力,院校背景,专业知识的积累。

然后就是当好不容易毕业,就是都是自己找的代写或者论文指导,真心是自己学下来的很少,能够积累好语言,积累好经验,实践和课程,是很少的,所以就是都是属于留学负担很重,回来就业压力也很大,毕业的后的就业率现在也确实有很多的学生很难保证,都是好高骛远,或者是都希望留学回来就能落户,就业,考公,没有那么简单,都是需要对比的,不要一回来就是要去什么很多好的就业,脚踏实地一些,确实物质的金钱可能带来快乐,但是你的积累和你的基础的工作的晋升和能力不断的提高,工作当中的积累,可能对你来说更重要。

所以,留学回来后不知道自己的高度,都不知道做什么,导致自己失去方向,就肯定很难快乐,找准自己的定位,出国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方向,才是最重要的。

西日韩留学吕老师:留学真理问题大讨论 — 高中还是本科去,本科还是硕士去?学不学小语种?别慌,你的留学你做主~!西日韩留学吕老师:西班牙留学 – 西班牙名校和中国双一流大学实力数据对比,中国大学毕业率 / 录取容易度 / 就业率劣势明显西日韩留学吕老师:西班牙留学 —2020 年留学最难毕业,就业,入学季会遇到哪些障碍?西班牙大学和政府出手挽救!西日韩留学吕老师:西班牙留学回国就业大讨论 — 到底能不能比中国的 985,211 更理想,应届出去到底是不是最合适的?西日韩留学吕老师:西班牙留学归国后的就业可以有什么优势方向呢?西班牙语就业方向有哪些呢?西日韩留学吕老师:留学理论分析 — 国内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人口压力突出,全国 2 亿本科,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出国提升势在必行(附韩国世界 500 强东国大学入学毕业要求极低的中文授课传媒硕士介绍和西班牙大龄博士签证展示)西日韩留学吕老师:留学早知道 —- 哪些留学归国的专业适合去考公务员的,到底海外留学回来的学生能不能报考公务员呢?(正常申请,非项目)西日韩留学吕老师:现在国内的高校就业率如何,就业看什么?疫情逆势而上去海外留学?(附西,英院校新政和雅思托福考试日历)西日韩留学吕老师:留学申请四大误区分析 —- 西班牙,中东,泰国适用(正式解密 Iunit 骗局,西班牙博士最新录取展示)西日韩留学吕老师:留学早知道 —-2020 年中国学生留学白皮书发布带来了什么讯息呢?(附英国,马来西亚留学最新政策)

知乎用户 buglulu 发表

仅说个人感受。国外读书 3 年工作 2 年。

在国外的时候,一边体验着国外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另一边,国内还有家人同学,觉得随时可以回来。这是心理上的后盾。相当于两边发展的可能性都拥有着。

回国以后国外联系基本断了,国外的经历,友情还有见闻,会逐步被稳定下来之后的各种琐事冲淡。对了,还有青春年华以及无限的可能性。这是会让我产生不快乐的原因。

话说回来,也许是心底有个底线,觉得华人晋升较难,因此在国外工作的时候思想简单,只想着普普通通工作和生活。回国之后,极短的时间内,就学会工作上,地位上要争要抢。我并非抨击国内环境不好,而且觉得,工作上实现个人价值和职级提升,国内还是比国外可能性大得多。

当然啦,在国外的时候,把这点争斗的心思都花在兴趣爱好,游山玩水上了(还听说好多华人还花在生娃带娃上了),快乐是真的快乐。这个大概也算一种生活追求。

知乎用户 一只小海龟 发表

其实回国并不是不快乐的源头。

工作之后,经历了社会的毒打,不再像学生时代那么无忧无虑,平时上课基本还算悠闲的,就是 ddl 和 final 的时候会头秃。

而成为了打工人之后,工作上会有各种麻烦,不再有标准答案,要自己寻求解决方法,领导也会施加压力,同事间也免不了会有一些小摩擦,工资也没有回国前预期的那么多,头发也越来越少了。

知乎用户 桥郡 发表

如果你去国外的普通院校读了个会计或者管理之类的专业,回国后去到一个普通企业做个普通工作,拿个在普通城市几千块,在北上广深万把块的工资。

然后那些三本毕业的,甚至大专毕业的,乃至北大青鸟出来的码农的拿的工资比你这海归硕士还高。

我想你也不会快乐。

对于收入这东西。留学是一方面,但所读院校是一方面,所学专业也是一方面。甚至回国后去的企业还是一方面。

只有去到了好歹像样的院校,读了正确的专业,知道要去怎样的公司,才能获得相对满意的收入。

你过得爽,只是你自己罢了。

知乎用户 Seki 菇菇 发表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不知道怎么回答,今天写下来是想留给未来的自己看。

在日本生活的第 11 年,在前 4 年学生阶段,每次回国都满心羡慕,羡慕曾经一起毕业一起工作的同学朋友们已经有了稳定的收入,甚至有的已经有了和睦的家庭。

每次回国我都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学生的样子,一个孩子一样,曾经同龄的朋友们对我各种照顾:帮我预约吃饭的地方、给我介绍国内当时发展飞速的在线支付、在我打不到车子的时候帮我手机叫车、甚至在每次跟朋友们吃饭的时候都被大家抢着付款…… 大家说,你还在上学,等你以后回来上班了再让你补回来,我说行!一定的。

然后每次跟大家匆匆告别后,我都有一点点失落。回到日本回到那个小小的屋子里,然后转天又要开始早起打工、跑研究室、盯着反应记录数据,晚上伴着星星回家……

工作以后,我也还是羡慕国内的朋友们。在日本已经习惯了不加班、到点走,工作内容也没有那么大的挑战性,看着国内各种创业热潮,朋友圈各种拿到投资的创世人,感觉是个项目都可以做起来。不到 30 岁的大家都奋斗着,而我却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

那时候每周茶道课后会露过一个做椅子的公司,这家公司在办公楼的一楼,是一家开放式公司,从大大的落地窗能看到里面大家工作的样子。在最靠近窗户的地方,经常有几个年轻人在一起商量东西。看着他们那种工作的感觉,我觉得我缺少了很多激情。

每年的春节都会在思考:要不要回国。这个问题。每次也都是没有明确的答案。为什么我自己没有回国,之前有写过一篇文章:

Seki 菇菇:我为什么建议在日本的留学生早点回国找工作

但是我想,如果我真的回国了,可能我也像题主说的那样,会不快乐吧。

我想原因是因为:我用了一个他人视角看问题了。

当我在留学的时候,我羡慕国内朋友有稳定收入、工作上有成就感,是因为我那时候还是学生。我只看到了他们有收入但是没有看到他们为了收入、家庭的奔波和辛苦。

但我工作以后看国内的情况,我只是用自己的情况去对比,看道的只是自己没有的想拥有的那些。而那些背后的 996 也好、艰辛也好,我都忽视掉了。

我身边也有很多毕业后选择回国或者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回国的朋友,他们的生活至少在朋友圈中我能看到的都是挺好的。所以,快不快乐这个标准其实挺难的,无论是自己看自己还是别人看你,标准都是不一样的。

好像说跑题了……

知乎用户 Null 发表

国外混不下去,国内卷不过,心高气傲还矫情。

知乎用户 August 发表

有人说留学生选择回国的,多是在国外不太如意,回国后眼高手低;也有人说回国的留学生,要拿这种不快乐当作自己出过国的优越感……

不过,我觉得这种不快乐更多的是源于 “圈子对我们自己的期待”。在国外,其实,圈子不会对留学生有什么期待。你赚多赚少,吃好吃坏,真的没人关心。

但是,回到国内就不一样了。父母有期待:希望你赶快找对象,结婚,生娃,他们帮你带娃,让娃读个好学校(如此循环)。对象有期待:有房没有,有车没有,存款多少(这些调子又老又臭,但就是这么时兴)。同年龄其他人的压力:发小结婚了有娃了,喊 ta 出来喝酒也不出来了;同学都买房了,父母天天念叨。看看自己,既没结婚,也没生娃,于是开始反思 “我是不是也该赶快结个婚生个娃?” 我的天,一旦这么想,还怎么快乐起来?情绪已经被这个圈子带偏了。

之前有个答主提到的一篇论文,能够很好地解释这个现象。大家可以去看一下。你所在的领域里,有哪些堪称开山之作的论文? - 沉默的马大爷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280144/answer/173464308

我在这里引用一下里面的图片,侵删。

留学生在国外,其实是这样的。当然,相当多的西方人其实也是这样:

你想怎么造就怎么造,父母朋友兄弟姐妹都不能干涉你。当然,你也不会去管别人,该吃吃,该玩玩。

而留学生回国以后,对自我的认知可能就又打回原形了,变成了这样:

你天天出去玩,父母 / 哥哥姐姐觉得你不务正业,“生活该定下来了”。什么是定下来?可怕。正在旅游呢,老板、同事突然一个微信电话(想想那个提示音,就很害怕,现在可以改了好像),让你马上交个东西。

当然,我个人还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像图一那样,不管是留学生还是谁。

前几天看了一个视频,一个外国老太太给年轻人的忠告,我觉得尤其适用于一些国人:不要试图让所有人满意(尤其是父母、朋友、其他亲人、老板同事),你办不到。也不要试图做一个所谓的完美的人。如果你真的办到了,很可能你不是真正的快乐。当然,如果你既能办到,也能快乐,那我只能说你真的牛逼。

知乎用户 卖信心的小姑娘​ 发表

因为在读书期间没有经济,家庭,工作压力

在美国留学的四年真的是非常非常快乐的四年,回来两年了,经常会思念那时候的日子。但是我也非常清楚,这种日子这辈子只有那么一次了。

后来我就在想,为什么会这么怀念在国外的日子?

其实就是那时候最主要的烦恼就是考试读书,大多数留学生应该都没有什么经济压力,不用想着赚钱,然后没有家庭、工作压力。国外的氛围又非常的 Chill,大家都是 YOLO(活在当下)类型。

那时候每天除了读书,就是在学生会,做助教打零工,旅游三件事。大家并不会内卷或者焦虑,每天都感觉自己没心没肺的。现在回忆起来,我感觉对于留学的记忆只有快乐自由,剩下的好像都不记得了。

每天下课我可以停下脚步,在学校树荫下,晒着从树叶缝隙钻过来的阳光,吹着微风。听着身边同学打打闹闹,滑板飞速滑过,各种语言从我耳边经过…… 在国内我好像已经很久没有慢下过脚步了。

回国之后发现身边的朋友都还是学生会玩的最好那帮朋友,因为我们一起经历了很多快乐,一起解决了很多困难,一起走过了很多地方。。大家好像已经不再想跳出这个舒适圈了,因为觉得会很累

也许是那段时间太快乐了,回来之后就形成了鲜明对比吧。

或许大学读书的时光,都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光吧。

知乎用户 羅家老二 发表

不晓得这位仁兄戾气为何如此之大。

@冬冬

我看了一点就看不下去了,回复了他一下。(我的回复被他删了)

我人在日本,朋友在欧美上学的多的是,从未有人自称他口中的 “高学历精英”

其次,出国就是花父母的血汗钱?出国的人都傻?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出去鬼混?但凡出国的人,家里多少是有点底子的。只要花父母的钱就是血汗钱?

你翻来覆去就这一句话,删我评论拉黑我什么意思?

也不知道你自己干嘛的,优越感这么强。

知乎用户 爱采花的菇凉 发表

就是钱和时间的不平衡。

留学生多的国家英美澳新基本都是算时薪的。不下班 或者假期加班就 1.5 倍 - 2 倍工资。

新西兰现在一小时最低薪 20 刀,一周就算 40 小时, 实际情况很多人是 35-37.5 小时。税后一周 500-600 多有,吃个饭➕租房大概 400 多,特别节约的 300 多,500-600 怎么样还能剩下点钱。这样的工作大概是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中间午餐 30 分钟, 早茶和下午茶 10-15 分钟。也就是说工作 2-3 天八小时, 可以养活自己。

回国了是月薪,如果企业都是 955 给个 8k 以上的话 亲测感受差距不是很大。但如果要 996 给个 8k 的话,那么每个小时被压榨的就很低,感觉特别难受了…

或者钱给到位了,啥问题都能克服,拿鼻子倒立给你写代码,996 或者干脆不睡了也要把公司当家,要多快乐有多快乐…

知乎用户 离漓俪水​ 发表

我十年前澳洲本硕毕业回国,现在也算小有所成。同校的中国同学有不少,有回国也有留下的。据我了解得出的结论:混的好的在哪都开心,混的不好的在哪都难受。

对我来说中国是多好的地方啊,好吃好玩,美女又多,早些年赚钱也容易。

澳洲也就是气候环境比国内好,但是吃的玩的都没国内丰富,赚小钱容易难发大财,人少适合社恐人群不适合爱热闹的。

这就是个围城,喜欢澳洲的去不了住不下,能拿卡的却又更喜欢呆在国内。当然我说的是生活,工作另说。工作这事其实更多的是看个人造化,跟环境关系不大。

知乎用户 王剑 发表

我觉得这其实是个哲学问题,而不是一个过得好不好的问题。一个人快乐不快乐其实跟大环境、成长经历和个人的方方面面都有关系。作为一个 70 后,我见识过中国非常物质匮乏的年代,但是我觉得我小时候的环境里面,很多人似乎都比现在更快乐。现在社会的物质太多了,但很多人反而非常迷惘,他们回国不快乐,不回国也不快乐。可能人生缺乏目标和成就感都是有关系的。西方相对富裕的环境里,人的自杀率却更高,这是个富裕社会的问题,人类这个物种似乎不是为了稳定而存在的。

知乎用户 Cat Benatar​ 发表

坐标上海, 比起在纽约不快乐。。。

夏天没有 catskill 和 longisland beach。。。秋天没有熊山断脖山爬。。

冬天雪场不爽。。

泰国菜西班牙菜墨西哥菜多多少少都有改良

周围的小孩家长鸡得要命,大人孩子都卷成习惯穷凶极恶。

如果喜欢会所嫩模还行, 只要工作体面收入 OK,在上海把妹比在纽约容易。

但对我这种社恐就很不爽利了。唯一好的就是孩子读书不会受啥歧视。成长过程也不会被白左好莱坞那一套洗脑

知乎用户 半夏 发表

屁话,工资肯定没国外多,不过这点留学生心知肚明也做好了准备。

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

一:没有丝毫特权的影子。

以为回国会有不一样的待遇,或是工作优先,或是社交有利,兜兜转转,一样没有,有的,不过是 “人上人” 的饼,不过很快被拉回现实,该加班加班,该听话听话。

二:国内外自由度的巨大落差。

在国外,没人管你私生活,至少对你没想法的领导不会管你的私生活,你的房东、室友、同事等等无心关注你的私生活。

至于收入情况,有专门的部门查你,所以你有钱该用用,不用向每个人解释这是我劳动赚来的。

在国内,所有的 “自由” 均先过领导这关,再过家长这关,再过社会这关。(有的家庭比较开明,不过能做到的基本属于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庭,而且也难过领导和社会这关。)

三:出国留学不是服务工作,而是聚会攀比的谈资。

四:以为体现自我价值,结果自身缺陷严重。

原本迅速发展的经济被强行拉回,留学生们回到这个可支配收入过万就超过全国 99% 人民的大杂烩,会发现生活异常艰苦和焦虑,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在任何时候还要处处留心,时间一长,原本不屑的讨好型心理又成求生工具,于是乎,加强自身思想教育变得必要,积极参加会议,做好领导交代的任务和工作,以完成发挥自身最大光芒的光荣使命。

至于工会、人事、社区等等等等,友好相处,过年过节以不浪费资源为目的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金钱奖励,只接受和谐共享的物资嘉奖,并且记住小学时就铭记于心的教诲——先感谢国家。

——————————编辑于 2022-4-11·14:43·

上面出现一个问题,我把 “特权”和 “优势” 混为一谈了,这个疏忽可能也是某些人痛恨出过国的人罢,我就不偷着修改了,接着写罢。

就第一条得改一下,部分留学生以为有 “优势”,结果自身“优势” 依旧得与其他拥有 “优势” 的人以及拥有 “特权” 的人竞争,而且不是公平竞争(这点就不要喷国内怎么怎么了,全球都一样。)

但也有部分的留学生以为回国将获得特权,比如岗位安排和优先选择,或者是拥有独立的实验室,或者是自由的工作方式,亦或者是特殊的保障性资金,不过 “特权” 之所以叫 “特权”,就在于它的“不合理性” 和“稀有性”。

知乎用户 小舍 发表

以前留学的人还不太多,中国还很穷,美国不认为是竞争对手的时候,留学的人一般都是高智商高学历人才,学的专业也大多不受限,可以学高科技类的,有很大前景的专业,美国也给提供助学贷款等优惠。这些留学生毕业后,一般都能留在美国工作,也大多愿意留在美国,获得中产阶层的工资水平。

现在留学的人很多,美国也限制很多高科技高前景的专业,那些想获得留学生身份的人去学商科类专业,毕业的人太多之后,市场供过于求,在美国也不好就业了,回中国也不吃香了。这是留学的人郁闷的点。

美国搞的人才引进政策,很鸡贼。因为美国人均收入很高,同时大学费用很高,这是配套的。穷国的高智商高学历人才去美国留学,美国给的助学贷款,看似很优惠,实际上是一种绑定。因为贷款是要还的,这些人才毕业后,他们要还巨额贷款,回母国工资高不了,没有配套就业前景不明朗,他们大多数人的决定就会是留在美国工作,追求高工资。

三十岁是一个很重要的关口,一般来讲,人一过三十岁,他就会适应一个地方的生活,就会在一个地方稳定下来。而三十岁之前,大多数人都是经济收入不太多,很在意工资水平,会对未来进行思考。美国只要抓住三十岁之前的人才就抓住了这个人才的一辈子。

中国现在经济水平上去了,要抓住人才,就要给人才匹配策略。比如改进大学的科研环境,改进高科技行业的就业环境,让人才有用武之地。尽量让真正的人才能够在本土完成学业,并找到就业的岗位。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在国外也不一定快乐,坐标西欧的一个岛。

读博士已经够辛苦的,毕业继续做 “研究” 之后,才知道什么是真的累。

但凡到了谈企业项目的阶段,在哪都是人脉,私下关系,说话策略为主,能不能谈下来一般和技术无关的东西。当然技术不好做不出来也就没有下一次了。老板带大家认识,基本上也是在酒吧,虽然没人逼你,在酒吧不能不喝酒吧,要想着方子聊吧。虽然没有人压迫,但是对于不喝酒的人来说仍然不是很友好。

若是政府项目,如果是领域内竞争还能靠靠狗屎运,如果是全领域资金竞争,那对手基本各个大学的 Professor ,搞不好能遇到一两个某某奖得主。一共 10 个不到的机会,基本上就是本着重在参与和自我修行的态度去的。最希望能有个好的 Reviewer 给个好的建议,然后给个合理的理由把项目拒了。

H2020 项目虽然没有独立写过,但是每次看着 6,70 岁老板,经常夜里 11,12 点群发邮件。最后统筹 3-4 个机构写出一个快 200 多页的申请书,就感觉,这绝对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建议研究没有在博士期间做出顶尖的贡献,毕业直接选择老师或者企业。在学校里面做博后一般都是慢性自杀。主要可能还是博后起步的工资还不如本地华为本科实习生的工资。

知乎用户 Yifan​ 发表

现在的留学生离几十年前那种特权阶级已经很远了,不是说留学生里没有特权阶级,而是大部分的基数都来自中产家庭了。90 后这一代赶上父母勤勉工作,没遭遇什么大变故,家庭可支配存款有个几十万的,初步就可以上船了,起码够个英国的一年硕,日本也可以考虑。

其实你看看自己的同龄人,能做这种选择的不少,包括自己考公务员,父母在二三线城市帮他把房子首付付了的,他们就是把这笔资金投到房产上了。讲到底父母辛苦工作一辈子,最后积攒的钱财都是为了你有个更好的发展(如果是正常的父母的话)

所以留学生里,有很轻松的,房也准备好,教育资源也拿了的。也有拿了家庭大部分储蓄,背水一战的。可能很多人觉得前者才有资格留学,但是我认为,头脑清晰,也有自己稳定的价值观的人,后者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因为现在房子的价值,跟它本物的价值已经差出十万八千里了。而且房子就是个死物。够莽的话,人这一生,体验才是最重要的。你都出生在这个地球上了,不把地球 online 多玩两个服,一辈子就苟这一种打法了,多无趣。

说完房子的价值,说说留学的价值。很多人留完学回来烦恼的点在于,价值的兑换无门。单论金钱的价值的话,早过了那个凭信息差就能赚大钱的时代了。首先你要面对一个认知就是——你一辈子可能都挣不回来父母留学给你投资的金钱。这点我还适应的可以,因为我妈一辈子就挣钱了,她的遗憾就是自己没有受过什么好的教育,吃了不少苦头。所以希望我能好好学习,挣多挣少不重要。但是估计我妈这样的也不多,所以回来以后在金钱的方面还抱持着兑付压力的话,那活得估计极度痛苦。

另一个价值就是,你做的事情能否兑换成就感的价值。就我学的专业,景观设计而言,这套东西在国外已经上下游完备,高度体系化了。你学好了这个你留在国外工作就是成为一块严丝合缝的拼图,当然工作能为你补全更多。

然后国内,我的情况是我也幸运地遇到很不错的老板,很不错的领导,而且也从一开始就很信任我。

但是我缺个师傅带,国内这整个行业我觉得非常的手工业,你每个项目面对的情况可能都与标准化相去甚远,你得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师傅以手工业化传授的方式把明的暗的零碎的东西补起来。上下游它都不配套,这种情况下你得成为个手艺高超的裱糊匠才做得好这一行。你不仅得把图画好了,你还得面对现场一天一个魔改的不按规矩来。你不仅得把植物配好了,还得面对苗圃资源稀缺,良莠不齐的现状。

只有真正开始做事了,你才会对整个行业有全局观。当然,受西方的这套毒害,最令我难受的是在设计里,受众表达的缺位。除非你是进什么工作室,冲着获奖目标去做的,所以会做这方面的研究。大部分的商业化设计里,是对上负责的,以及最终对审图的要员的负责。场地使用者,弱势群体,都往后稍稍。这不是哪个公司的问题,这是系统的,全行业的问题,所以你一己之力并不能解决它。

很多人可能自我认知是我是条现实狗,这种理想的东西对我不重要。但是你最后得面对,或多或少,人都是有理想的。

所以你学滴东西就成了屠龙技了,很难去赋予实践。几十上百万点了个屠龙技,搁你你也气。

所以千万别失去整体的视野,在你注重个人能力的同时,你应当对整个环境有更好的认识,你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最后,不加班,工资高,假期长,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懂得都懂。

知乎用户 宾果哟​ 发表

多回答各类问题,别老开匿名,多和网友交流各自看到的世界,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你会发现收获精神富足是一件挺有趣的事情。

知乎用户 冬冬 发表

因为很多留学生根本不是他们吹嘘的 “高学历精英”,实际上,他们中的很多人过得很惨。

比如国外的那种只上课不搞研究没有导师没有课题组没有办公室的根本不是研究生的课程硕士们,留学的时候拿不到奖学金,靠着自己父母的血汗钱供着,在国外上上水课不学无术,对国内亲戚朋友或者在网上还可以吹吹牛逼。可是,等到回国就业 (大部分人根本无法留在发达国家,没那个本事) 之后才发现自己已经原形毕露,要知识没知识(国外课程硕士课程量少,学制短,如英国的一些课程硕士一共从头到尾也就七门课),要技能没技能(国外根本没时间教具体技能),要研究能力没研究能力(课程硕士根本不是研究生)。

领导轻视他们,同事鄙视他们,父母厌恶他们,亲戚笑话他们,一个月 5000 块钱工资拿着,便宜的盒饭外卖吃着,二线三线城市呆着或者北上广月光族当着 (没房,只能租房住),天天 996,对象也找不到,又没有考研考博考公的能力和勇气,只能每天上上知乎,在小隔间里用破旧的键盘敲下“我家境……”“QS……”“世界百强……”“毕业直接继承巨额遗产……” 之类的妄语聊以慰藉。

能快乐吗?!

哈哈!!

哈哈!!!

笑死我了。

补充一个课程硕士的真实求职故事,笑死我了:

留学生求职心酸路:从互联网大厂找到月薪 2000 创业公司

在此,再补充一个我以前关于分析课程硕士性质的著名回答,也是我的镇山之宝,已经获得 15000 多个赞!推荐给大家!!

为什么国内 985 硕看不起国外的硕士?

-————————————————————-

评论里边好多课程硕士破防啦!!

PS: 评论区好多人吹美国,说我在瑞典工作是因为我科研水平不行。快歇菜吧,美国新冠累计感染都 4800 万人了,占人口的七分之一,现在这个情况我才不去呢。我早就看出美国医疗体系垃圾,治安又很差劲,所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毕业之后,就赶紧跑路了。

嫉妒吧。

嘿嘿。

知乎用户 汤米陈​ 发表

因为这些留学生回国后才发现,相比于国内硕士而言,自己的海外文凭并不能给自己加分。

拿帝都电力行业举例,国内本科和国外硕士都只能去郊区工作,只有国内硕士才有可能去城六区。然而同样是去郊区,相比于国外读研的而言,国内本科一毕业就工作的能积累几年工作经验还少花了出国留学的钱。

你说就这,回国工作的留学生能快乐的了?

但是以现在的疫情和国际形势,华人在国外留不住啊,那就只能回国了。

知乎用户 UniCareer 职优你​ 发表

回国后过的快不快乐,因人而异,有的留学生回国后觉得不快乐,是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国内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等。下面是一些影响因素,可以看看。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吸引了我去思考,那就是为什么大部分留学生回国后都不快乐?

关于这个问题,网友们回答各异,总结一下大概是这几项原因比较突出。

一、物价水平

国内和国外的物价水平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面,而且针对于留学的国家不一样,它的物价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有些国家物价水平超级低,而且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很高。主要是在那些国家,有些物质会比较的丰富,因此价格也就不是很高,这相当于国内而言就是一个天大的区别。

如果你将国外的一些物价与国内的一座一线城市做比较,你当然会觉得还是国外的物价水平比较好。就像网友评论说的,他在拉科鲁尼亚的时候,一个月 500 欧就可以活得相当的滋润,其实就相当于是 4000 元人民币,但是这个价钱在深圳却活得很累,毕竟深圳是国内发展的一线城市,那物价肯定也是相当的高。

所以这样一比较的话,大部分留学生会认为在国外生活的水平会较高一些,而且物价水平更好。

但是换个说法,如果用这个物价去跟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做对比,那么又将是另外一种感知了,三四线城市的物价肯定会低于一二线城市,不过相比之后还能来一个短途旅行,三四线城市的物价也不一定会有。但是这个物价的比较是相对而言的,所以并不能得到一个肯定的说法,主要还是看个人的追求。

二、医疗

就网友而言,西班牙全民医疗是免费的,看病不要钱,做各类的检查也不要钱,生病了只需要去医院医生检查以后开出药方,你自己去买药就可以了。但是在国内随随便便看个病也会很贵,更别说是住院了,住院就更贵了。

我认为这个也是相对性的,因为医疗设备这一块,国内外其实是没有办法做出一个真正的比较的,有些国家的医疗设备比较差,即便能够提供免费看病,但是医生并不负责,或者说效果并没有那么好,而这是相对于那些比较落后的国家而言。

在再还有就是国内看病虽然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现在也有社保、医疗保障。等的补助,如果你真的生了一场大病,那么你所交的社保之类的可以为你补助一部分。而且就目前而言,中国的医疗设备属于比较先进的系列,所以贵也有贵的道理。

同样如果你去拿一二线和三四线做对比,你会发现看病的钱也会不一样,所以很多比较都是相对而言的。而且在国外有些看病是需要预约的,拿到检查报告也要等很久,但是国内却不用等那么久,甚至是当天就可以解决问题。

三、工作

网友们都认为国内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基本上如果你选择了一项工作,你的一整天的时间都将扑在工作上面。尤其是那些大城市的工作规律,会非常的急促,而且大部分工作都需要加班加点,很少有出现那种不需要加班的工作。

最主要的你在国内上班还会发现一种现象,到了下班的时间,大家却还坐在办公室里,实在让人无法理解。而在国外的时候都是到点下班,并且以加班为耻,可是在国内的一些大城市,深圳或者其他地方,就感觉大家的工作积极性非常的高,连续加班也没有怨言,提前下班,甚至会觉得有一些怪异,基本上就是下了班以后没有人会直接走人,这种工作模式让国外回来的留学生完全不能理解。

四、经济水平

也有网友给出评判,认为留学生之所以不能适应国内,那是因为经济水平的不一样。大部分认为留学生的话,家境肯定还可以,周围的同学朋友也基本上都是中产子弟,没有那么多比较穷困的家庭。

而在国内的话,你会遇到的那些同事,可能家境并没有那么优越,于是对待事情也会斤斤计较,那你和这样的人共事的话,难免会产生很多矛盾,和同事相处也不怎么愉快。

经济水平的差异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相处和沟通的差异,思维上及三观都会有很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一旦形成,国外留学的学生就很难在国内待的舒服。

其实以上就是留学生所说的内卷,大部分留学生认为国内卷太严重,在国内呆着就好比度日如年,生活的一点都不舒适,也觉得一点都不自由,而且竞争压力非常的大。

但这种情况也是相对而言的,并不是所有的留学生在国内生活的都不愉快,归根结底,如果这个留学生他的各方面能力都很优秀、突出的话,其实无论他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能够生活的很好。

职业规划 / 实习 / 内推 / 简历 / 面试 / 秋招 / 春招 ……

任何个人规划 & 求职问题都可以来找 UniCareer 咨询!

【解决求职困惑,点此免费咨询】

【求职干货传送门】

热点分析 | 送你满屏大炸弹: 微信 8.0 的表情你觉得好玩吗? - 知乎

券商行业分析 | 我, 偷窥中金 2021 工资单, 看 100 次酸 100 次…

求职干货 | 我, 会数据分析, 薪资翻倍! - 知乎

求职干活 | 如何拿到宝洁全职 / 实习 offer?

UniCareer,专注技能提升的职场大学。 职前教育领域唯一获近 2 亿 C 轮融资的在线职场大学; 职前教育领域唯一被 UBS、嘉实、苹果、Amazon、欧莱雅、华为、网易游戏、益普索、融创等上百家顶尖名企官方企业人才培训&招聘合作的在线职场大学; 职前教育领域唯一被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南洋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等超 30 多所名校官方认证&课程采购的在线职场大学。

由 UniCareer 独家整理发布,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版权声明:UniCareer 发布原创求职干货文章及独家讲座福利等优质内容外,致力于分享优秀求职干货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原谅,并联系 UniCareer 进行处理。同时,UniCareer 也非常欢迎品牌的推广以及战略合作。

知乎用户 熊议会 发表

个人因素,是人类通性,远离原生社会关系后的释放感,和从新社会关系脱离后的失落感。

国家因素,尤其是美国和西方,尤其是近三十年的社科军工化热潮,会让一个处处没有浸淫过社科军工化环境的中国小白兔,回国后下意识启动条件反射信息。

这个回答下扯 “阳春白雪” 的那条回答,就是典型的国家因素。

知乎用户 幻次 发表

想说的不能说,有一点相左的意见都会被视作别有用心五十万。

在国外被歧视,可以说对方傻叉。在国内被歧视,你只能说自己是傻叉。

包括我其实挺想对某些人讲 “坐井观天” 这个词的,但只要我一说,基本我就要被各种喷了,当然,我还是说了。

你就想吧,连说句话都得各种注释各种预判,他能快乐的起来么?

还是高唱赞歌吧。(我的意思是,点赞,没别的意思)

知乎用户 冬瓜​ 发表

你不快乐,你以为留学生就不快乐了吗?

你错了,孩子,留学生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知乎用户 陶井然 发表

没人邀请,反驳一下问题,感觉回国比我留学开心十倍呀!

回国工作一段时间了,依然快乐得起飞 工作很舒服,东西很好吃,同事很满意

知乎用户 Quasi-Newton​ 发表

因为内心的期待和现实的落差太大。

知乎用户 克莱恩 发表

因为对于大多数的留学生,留学是在你青春最美好的年华里拿着家里无条件给的钱过无忧无虑的生活。并且在你身边的都是类似情况的同龄人。我无法想象有什么会比这个更快乐。 留在国外工作不会;回国工作不会;回国啃老更不会。因为无论如何无忧无虑的时光都不会再存在了

知乎用户 风轻轻吹 发表

如果一个人在国外留学,留下来工作过一段时间,再回到国内工作一段时间。那么回答这个问题就会更客观一些。

我不是想说国内的好话或者国内的坏话。因为这都是你个人的选择。

但是拿学生时代和社会打工人相比,本来就很容易失真的。

知乎用户 冰淇淋没加糖 发表

主要不开心的点

1. 喜欢自以为是指指点点你生活的人太多。

举例说明:看到我单身同事就说要找对象否则年纪大了找不到了比如 xxx,她就找不到了 40 了,估计也没希望了就知道拼命干活。

2. 人太多,哪儿都人多。

不用多说,一线城市大家自行体会。

3. 功利性太强,不生活,只会向钱跑。

停下来就是怎么赚钱,赚更多钱,有什么灰色收入方法,啥时候买房之类的问题。当然我也是被同化了,现在我的每一分钟都算钱,找我做 consult 按照分钟付费。

4. 人口素质参差不齐 + 人多就容易碰到 Nc。国外也有很多辣鸡但是因为人少碰不到。

这也很容易理解,人多了磕磕碰碰总有无理的人。国外也有的,其实是平均分布的吧,只是碰到几率高人就很头大。

5. 都不知道停歇享受生活,全都在飞奔。

6. 既定的统一的幸福模式,结婚生子车子房子。

虽然这是全球统一的,但是在国内没有达成就会有人烦你,比如:你的领导。

7. 没有休闲静心的去处,到处是商圈没有大公园。

我家附近综合体五六个,公园只有迷你一个。对我这种蓝天白云大草地钟情者不友好。

8. 部分自由的限制。

例如微博民粹横行,甚至现在有 wzy 的感觉。全部都被 monitor,几年前你说的话都被拉出来说你不害怕吗。

9. 工作 overtime。

一线不提了,996 的人很多,我已经是很好很舒服的工作了但是我也一直觉得非常忙碌停不下来事情太多。

10. 物价越来越高。

反正我在国外花的一个月比国内少。在国内没时间一个下午做一份喜欢的饭,但是会外卖。体验感我还是喜欢自己做。

11. 没地方旅游

主要是太大同小异去哪儿感觉都一个样……

虽然年入 50+,而且不需要 996,但觉得跟不快乐。攒够了钱看机会滚蛋。是我不配呆在高速发展的祖国。我太懒了。

知乎用户 阅思​ 发表

首先来说工作之后不如大学期间快乐是很正常的。

除了这个因素以外,中国人在美国和中国相对比,通常而言并不是在哪儿 “更快乐”,而是在美国生活相对平静,在国内更为激荡,大概就像单身狗和恋情中的区别。

而 “生养孩子,成龙成凤” 的乐趣与痛苦,也就是事业的发展,单身狗也不是不能有,很少。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上面说的排队的事情我十年了都受不了,跟特么抢屎一样,占点便宜还沾沾自喜

知乎用户 图书馆里的咖啡 发表

想想都知道啊,国外你什么消费水平?国内你什么消费水平?

国外你只要考试过关就能够庆祝了,国内你需要步入社会。

这些失落感,并不是来源于回国,而是来源于毕业。

知乎用户 巴塞罗那大学 CETT 旅游学院办公室​ 发表

举三个超级有共鸣的例子,留学前后的心态确实是有点差距的:

留学前:男孩找对象,想找个貌美如花的;
留学时:男孩找对象,想找个温柔体贴的;
回国后:男孩找对象:老婆?!能做饭就行!留学前:喝芬达可乐;
留学时:上中国城买绿茶;
回国后:“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叫做家”。留学前:觉得金发碧眼的都是洋人;
留学时:觉得黑发黑眼睛的都是亚洲人;
回国后:都是人,到处都是人。

哈哈,以上都是插科打诨。其实吧…

感觉周围认识的小伙伴,大家回来都会有一段时间不能适应,然后找工作,慢慢回归平静,心态变正常,然后就积极投入生活工作了。

不适应其实是正常的,生活环境太不一样了。大部分人,尤其是脑力工作者都喜欢安静的生活,国内确实相对喧杂。但是吧,自己的内心平静才是最重要的,主观上的平静才是让自己生活更顺心舒适的最大力量来源。

而且回来也有很多好的方面啊,每一次回家家人期待的笑脸,这个我觉得是在国外真的没办法感受的吧。既然选择回来,就好好生活,实在不行再出去呗。享受当下,选择最合适的状态,然后努力生活就好。

多想写好的方面吧。毕竟,留学,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可能都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际遇,可以为你的人生带来很大的改变。出国前,也许亲友会跟你说,留了学,你整个人以后就不一样了。

1. 更强的竞争后劲

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毕业后承受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甚至面临失业,或不得不从很低的起点加入就业大军。这让学生和家长都感到十分苦恼。

但是,对于有留学经历的学生,他们就拥有一个较高的职业起点,自身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也更强。因此,出国留学能够有效提高个人职场竞争力。

2. 增加就业机会

在企业看来,一个有留学经验的学生相对于国内的大学毕业生更具有自信、独立性强、勇于挑战等好品质。

学生通过在国外的学习,能够将中国文化与国外多元文化巧妙的融合, 并且熟练使用外语,使其能够在国内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学生在国外多年求学和生活的经历,使其看待事物的眼光更远,更独特,这对企业的发展无疑是一大好处,这也无形中增加了其就业机会。

3. 独立生活的能力强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孩子的自理能力是锻炼出来的。

在国外提倡独立自主的环境影响下,孩子保证正常学业的同时还会勤工俭学,以减轻部分经济压力,这样就能够锻炼其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对孩子将来适应社会有很大的帮助。

4. 节省时间成本

发达国家在教育方式、理念、教学设施上比较先进,能够节省时间成本。

知乎用户 kiunchiku 发表

反对那些说就是没钱的,资本家自然在哪里都比无产阶级容易快乐,留学回国当老板继承家产肯定比 996、007 快乐这说都不用说,我觉得问题出于你现在的生活状态和之前生活状态的对比。你从日韩这种不敢比老板早走、敬语不敢出错的企业文化转到中国的公司,虽然也大差不差但很多人都觉得更舒适了,你如果之前是在一个因为没有穿正装大白天走在街上就会被举报、警察盘问的地方,那回国后发现自己工作日就算穿睡衣去超市也没人鸟你,自然觉得快乐。可是如果你之前是在一个五六点准时下班、领导跑得比你快的地方,你可以穿各种奇怪的衣服或者玩偶服去超市,医保没有起步报销额找工作也没人问你性别年龄是否结婚有孩子的地方回国,你有很大可能会面对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可能面对三十五就接到辞退或者二十八九岁发现工作已经难找而自己能找到的最好的岗位工资是之前的 1/3,身边一堆人问你结婚生孩子买房买车买人寿保险没,这都是有很大可能的,而这些也自然会让人不快乐。这不是很正常吗?感到不快乐,无非就是和之前的生活有落差了,不论是在人际交往、工作、还是环境上,不快乐就是有落差感的表现,而且是很直观的,有人回国立刻如鱼得水就有人回国处处如履薄冰,反之,有人出国读书工作十分困难无法融入环境都能抑郁到有精神疾病、有人就能马上投入学习工作、高分毕业或者升职加薪,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都有适合自己的或者自己喜欢的环境,很多留学生回国不快乐的同时很多留学生回国后更快乐,与其用爱国精神去给这个问题施压倒不如干脆点承认每个人就是有不同的感受和选择,而这些人不论如何都只能对自己的选择和未来的人生负起责任,大可不必站在旁观者角度落井下石或者非要划清一些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无产阶级人民在社会中好好活着已经很难,没必要再通过贬低或者嘲讽其他人来让自己觉得幸福了。

知乎用户 小号再战 B 乎 发表

随手翻了几篇回答,以为有同感受到人,原来没有哦。你们在说啥呀?黑人❓

我到不是特别不快乐,有点烦的就是留学时候父母给的钱不少,不够再要。有假期就到处玩

回国后,发现假期少了,短了。

自己工资那点钱够干啥的(现在已然不好意思跟父母要钱了)上学那会一个月少着花也有 3000 多磅,人民币那会还是 1:10 汇率。也就是三万呀.. 多得买点东西啥的,一个月七八千镑也有过。还不算已经一次性支付了的住宿学费啥的。

另外国内的牛奶真 tm 难喝

知乎用户 Choybalsan 发表

这和留学生不留学生没关系,这和你是不是社会人有关系

哪怕国内读大学,一直靠着父母养白吃白喝,没钱了问父母伸手要,学校轻松一 b 没事儿谈个恋爱回家打个游戏,各大高校旁边天天开房,这就是国内几乎所有双非大学和 70%985 211 学生的日常

要是你是留学生,还能各国旅行欣赏美景人文 + 交外国朋友

然而一工作给领导当孙子地方办公室那些货还得没命 996 自己时间给你压榨干净头两年工资基本和扫大街没区别

你一个国内大学生都被人当狗,留学生没啥不一样,你看刚毕业两年有谁幸福的…… 不管你留没留学、不管你是大学生还是中专职高,工作头两年都是人一生中最憋屈的时候

熬过这两年立马人生海阔天空了

知乎用户 zero 发表

回国快乐的不会抱怨。

不少人,留學前一月花費都不超 3 千,出去一月平均一兩萬。

其次才是文化環境、人文關懷。

知乎用户 8000000 发表

别的那些深刻理由咱也不想说,就给你讲一下我某次时隔一年从海外回来,头两天在国内的真实遭遇:

落地一个第一次来的沿海城市,准备次日在这里转机。

出了机场大门,上大巴,被推搡,被插队…(不快乐指数 + 3)

下了大巴,打车去宾馆,可能因为要绕路,的士师傅停在目的地斜对面,一个大十字路口,不愿意送我过去,我说可以加钱,他说了些什么,一口方言我也不懂,反正把我赶下去了,所以我只能拿着 20kg 的行李箱背着 20kg 的包,气喘吁吁爬没有电梯的天桥,老命丢了一半…(不快乐指数 + 4)

到了宾馆,大厅有几个男的在抽烟… 前台的语气也有点不耐烦…(不快乐指数 + 3)

入住以后点外卖,开开心心点了好久没吃的酸辣粉,吃了几口发现汤上浮着一只蚊子…(不快乐指数 + 5)

第二天约见刚好在这座城市的老同学,相谈甚欢,逛了当地景点,在景点门口遇上要饭老太,拒绝给钱后过来抓我同学的手不放,把她吓得大叫…(不快乐指数 + 2)

坐地铁回去,人被挤成豆沙…(不快乐指数 + 3)

下地铁发现:手机被偷了…(不快乐指数 + 10)

知乎用户 阡陌美国法律咨询​ 发表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如果 A 等于成功,那么公式就是: A=X+Y+Z。”X 是工作。Y 是玩。Z 是闭上你的嘴。“

企业家稻盛和夫先生說:人生 · 工作結果=思維方式(-100~+100)× 努力(0~+100)× 能力(0~+100)

那如果快乐有公程式,对于留学生而言回国的快乐会是什么呢?

可能是自身期盼 + 实际情况 + 未来期许吧。

花了大价钱出国苦苦修学的芊芊学子们选择归国就业以后,到底不快乐《或者说为什么很难满足于现状?

生活条件的差距是明显的:

在外留学的时候,家中宝贝都是吃穿从不短着,家长都尽自己最大程度给予自家孩子们最好的,而归国以后开销生活费会因为国内国情减少,吃穿用度在自身没有能力支付原生活标准下,会产生一定的落差感。

就业压力以及职场适应程度:

初入职场,本就是职场小白的应届毕业生在社会环境转换的人生过度阶段,压力是较大的,更何况是学成归来的有着些傲气的留学生群体,自视天子骄子,心中的傲气与年少的稚气不惜令人怜笑。

新的人际圈,交友,交往焦虑:

刚回国的留学生,在外四年大学生活的朋友圈是来自国内各地的朋友,回到只有自己一人,属于自己的城市,没有熟悉朋友的空寂感是需要慢慢建立新的朋友圈去消减的。留学生在回国以后的择偶标准也可能会因为原先所接触到的优质男女生的对比差异形成宁愿单着也不将就的孤傲心理。

与家庭关系的维护:

归国后,不论之前在国内与家长有多频繁的联系和交流,留学期间所产生的思维的差异以及老一辈的思想只能是越来越大,这样的相互不理解让家庭关系竟也成为了归国压力之一。

阡阡在此建议广大留学生,放平心态,虚心学习,慢慢适应国内的生活圈,永远热切期盼未来。

愿各位不论是在顺逆两境中何种位置,一往直前,马到成功!

知乎用户 霜天晓月​ 发表

其实国外留学不回来工作也可能比念书时不快乐,但是他们没法怪自己没回国。

知乎用户 泰国留学小达人 发表

刚刚回到国内,我发现最近流行 “躺平”,在重压之下的无力感表露无疑。

我们思想,思维都被禁锢再了,买房买车上面,我相信所有人儿时的梦想都不会是想要买一套房子,这么简单,或是说这么现实,可我们长大后为了顺应给社会,而不得不为此而去选择努力,而体质内的工作成为了我们大多数人的向往或是渴望,像《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安迪那样,为了获得自由而努力,但最终却被体制化了,成为了习惯的奴隶。

年轻人的梦想和激情被淹没在无休止的无用的且看似必要的加班里,被淹没在房子车子晋升二胎养老的泥沼里,怎么可能佛系?这只是一种 “可耻且无用的” 逃避罢了,只是一种逃避且被动的接受罢了。

我个人觉得,国外的生活才是真的躺平。因为他们是真的生活在绝对自由的环境里。不用担心物质的压榨,也不用担心精神的抨击。

一方面,不得不说,是国外非常完善的社会保险和福利体制,允许他们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另一方面,开放、多元、自由的文化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

很多留学生,适应了国外自由的环境,再回到牢笼里,就会极度渴望自由,并且极度痛苦。

如何在被限制的的环境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如何应对不同的落差,恐怕是必修课了。

无论如何,先让自己行动起来。

会有心理落差,归根结底,都是不自信。

回国以后,你会有很多忿忿不平的情绪,会焦虑,会迷茫,会觉得自己留学花了那么多钱,现在却只能拿着这点死工资:

我都是喝过洋墨水的高材生了,为什么还要和这些 “在背后对新来的女员工长相评头论足” 的人在一起浪费我的时间和精力?

我都是海外归来的人了,为什么还要受到种思想的约束和限制?

不,你可能真的错了。

你不是没有选择的。

在每件事上,你都是有选择,可改变的。

对工作有落差,就寻找一份更适合你的工作,做一份让你有成就感的事业。

如果一时找不到,那说明你并没有想好自己想要的生活是怎样;

如果你想明白,只是面试屡屡被拒,那说明是能力不匹配,只要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就好了。

因为真正行动起来的人,是不会焦虑的。

对生活不满,就学会提升生活质感。

这并不难,一盆喜光喜湿的薄荷就可以装点你的小窝,买个香薰机,宜家 99 元的落地台灯,都可以让你的生活质感,显著提升。

对人际交往感到迷茫,就多接触周围的人。

向有着同样经历的学长学姐请教。有着相同的经历,共鸣和思维的碰撞会让你思考。

有的改变是激烈的,有的改变是温和的,找到让你舒服的方式进行改变,是对自己心理最好的保护。

对于肖申克而言,逃离是最大的自由。但见惯天大地大后回到原点后,还能拥抱每一种生活方式的人,同样伟大。

知乎用户 挪威 yoyo 发表

坐标挪威,出国十几年了,生活过好几个国家,期间也外派回国工作过一段时间,再加上每年回国出差、探亲,一直和国内有业务联系。

如果说不习惯,可能是因为比较吧。在挪威,我会觉得缺少了国内的热闹、食物的多样性、便宜的物价、高效的医疗,等等… 而在国内,我又会怀念挪威的好山好水、干净的食物、民众的素质、生活和工作的平衡… 等等。

总是在一个环境中想着另一个环境的好。

其实就是心态问题,既来之、则安之,学着看当下的优点。

挪威峡湾近照

知乎用户 Rainer​ 发表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车子


房子

新湖上海青蓝明日开启认购!内环内魔都昼夜璀璨的 4km 黄金圈,只有 Ta 几尽占有!总价 1500 万精装大 3 房,还不抢?

[

真香!100 万美元在曼哈顿能买到什么样的公寓?

YouTube 精选的视频

 · 19 万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24124392582901761)


教育

加拿大公立高中免费我就不放了,质量也不差,我就是从基本上最差的公立高中考上多大商学院的


工资

当然我就不放九大行了,BCI 就是一个省的小券商,类似于” 河北城投 “这样的,另外中金 50 万我这种渣渣是进不去的


工作作息

你猜猜就算中金中信这样的大佬券商要了我这个渣渣,我的工作时间是多长?


溜了溜了,爱国就是要给伟大的国家减少内卷,把机会留给更加优秀的本土人才。你看我又不争高考名额又不争工作机会,还在海外弘扬中国文化,这不是一举多得么?

知乎用户 Xiuquan Yu 发表

因为没钱

知乎用户 Monkeydaren 发表

我本科在国内念的,工作了几年非常不快乐,甚至抑郁过。我身边的朋友同样大部分人都不快乐,跟留学没关系。

我也认识一些回国的留学生,毕业就回国或者工作了几年回国的,也不快乐,因为什么,落差太大,尤其是前者,从国外发达国家一下子回到 laodongf 不健全一个月就几千块工资的地方,还要适应从学生到职场人士身份的转变,怎么快乐呢。

举几个例子。我今年 8 月份从香港飞波士顿的时候遇到一个清华本科的建筑系男生,本来要去美国读研因为疫情 gap 了在北京工作了一段时间,告诉我月薪 8000,而他房租就要五六千。现在他去哈佛读研,学费一年都要四五十万吧,在国内他已经算非常优秀的学生,却也只能拿这么点薪资,他说都挺茫然后面怎么买房呢。

还有一个朋友也是哈佛硕士刚毕业,回国被创业公司坑了一个月才 5000 块,你说他能开心吗。

另外一个是我 BU 的学姐了,才回国工作就跟我说工资太低,职场性别歧视严重,又想回美国了

我现在跑出来留学,真的比工作的时候快乐太多了。为什么,最主要就是我不用上班挣钱啊,没有经济压力。但其实如果在国内不上班也不用担心经济问题一样会快乐的。

成年人的世界真的没有那么容易的,区别只是在哪儿稍微容易一点。

知乎用户 烈日 发表

因为很多留学生这一趟其实走的很狼狈。

知乎用户 Harbinger​ 发表

扯,搞得好像留学的时候就很快乐似的,我留学五年快乐的可能也就一年。

知乎用户 tiany7 发表

又被代表了 我觉得回国之后的这一年半反而是我大学生涯中最快乐的时候

生活方面,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人喜欢用筷子吃,有人喜欢用刀叉,有人喜欢热闹繁华,有人喜欢安静偏僻,很自然的事,我在中国虽然吃的很好,但还是偶尔会想念唐人街的饭。

工作学业方面,我认为一个人的总体走向大致取决于这个人的能力以及做了什么。如果你觉得自己更优秀,那么起码某一方面应该做的比别人更好。不管在哪里,都有一套选拔人才的机制和标准,是一种 certificate,就跟出国考的托福雅思一样,运行了这么久仍然生机勃勃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和意义。人家怎么要求,我们怎么来就行,不适应的人也注定会被这个系统淘汰。

出国留学当然比国内大部分学校有优势,比如转专业自由,资源丰富,机会多样,利用好了是一笔很巨大的财富。我一开始就是一个经济系学生,学了感觉不舒服,更适合 cs,可以直接换,不用担心出身问题和卷到死的转专业名额,受益良多。

但是肯定不是因为你是国外留学的,所以一些很基本的要求就可以放松,恕我直言,找实习和之后实习碰到的很多来问的朋友其实就是这么个心态,包括国内的一些搞算竞的朋友(也包括三月份的我)迈不过去,觉得我是留学生或者某一标签,算法基础可以没国内同学好,基础知识可以只看美国那边基础的课内的,无贬义,但并不清楚应聘大军中头脑聪明,基础扎实而又有文凭的人多的是。倘若真有实力,把一件不难的事儿办好不是更能证明自己实力?

还有就是寻求乌托邦的,觉得 xxx 唯一适合自己的地方,或者是带着主观的有色眼镜去有意地把自己和其他接触到的任何人和事情分割开来。把你们和我们这两个词分隔开对立起来,觉得格格不入。往往这种主观上的自豪感,妨碍了欣赏一些美丽的风景。实际上我接触这么多国内朋友,没有觉得大家有什么区别,真的说有也都是一些共性的事情。你觉得和他们交流不下去,那为什么不去试试学习别人的语言一起交流呢?在国外不是已经学习了外语和当地人交流么?

知乎用户 小胖胖​ 发表

其实和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国外的生活怎么说都比国内的更轻松。没有 996,没有内卷,没有福报,上班做好自己的事,下班就可以不管公司的事,不会占用个人时间,除非你自己愿意去加班。国外的人爱玩,极限运动,野营,露营等等叫上好友开派对,国内首先就没有多少双休,其次一周高强度工作下来没有力气去做这些事情了,氛围比较严肃。

知乎用户 澳洲打工一姐 发表

你好,我是澳洲打工一姐,很高兴为您解答。

恰好我也是在澳洲留学回国的一员,刚回国的那段时间就真的嗨,能吃老妈做的菜,能跟老爸一起看比赛,还有一群朋友天天逛街买花戴,比起自己一个人在澳洲留学工作的时候确实欢乐不少啊。不过开心过后就要烦恼工作问题了,正好让我遇到这个可恶的病毒,很多公司都选择降薪裁员,以为在澳洲读完书还工作了一段时间就能在国内找到不错的工作,我还是太天真了。

回了国发现同岗位的工作待遇比澳洲的低得离谱,没办法,谁叫澳洲法定最低时薪都有接近一张毛爷爷的价位,当年在澳洲读书的时候利用假期做 sales 都能赚 15000,看到辛辛苦苦从国外读完个好大学回来的学生在某些公司当实习生,干着 996 的活不说,公司不让买五险一金也都算了,工资还只有 4k 多,一线城市物价这么贵哪能生存下去呀,你说这么打工能快乐吗?

我知道有很多去澳洲留学的同学都冲着留学移民的途径申请出国读书,要不是因为那个可恶的病毒估计很多人还在澳洲的大学课室里听着教授上课,工作的朋友也过着没有 “内卷” 的快乐生活,现在统统回国等着澳洲国境什么时候重新开放,有什么办法可以申请入境豁免,更惨的是,澳洲最近又对入境豁免政策收紧了,还能快乐吗?

知乎用户 看人装逼顺便学习 发表

留学回国后最大的不快乐不是生活压力。

是精神生活的贫乏。

打开电视、打开网络、打开手机。

SB 一样的综艺,SB 一样的电影,SB 一样的主持人和嘉宾。

明显歪屁股的言论、尴尬到抠脚的表演、毫无营养的直播充斥着你的眼球。

重叠的信息多到你根本不想多看一眼。

更可怕的是,一些我出国前好像都没什么消息的群体,几年之内居然在国内叫嚣着影响民意。

我每天要被这些民间非正式组织的 “政治正确”QJ 大脑好几遍,严重影响我的生活。

国家没用限制言论自由,但是这些莫名其妙的网络势力却让正常人噤若寒蝉,让神经病群魔乱舞。

想要找本书安静地看一看。

好家伙,书店的出版物,放在前面的全是些 500 多页就讲两个道理的书。

再版、精装版、修订版层出不穷,但你很难找不到一本可以随时拿出来的袖珍版。

领不完的券,砍不完的刀,下单、老铁、666、奥买嘎、买它买它买它!

真想用回直板机。

聊天不带点国际形势、股票基金、提升自我、创业项目,人家都不会和你聊下去。

我一直期盼着回国结婚成家,一家三口开开心心。

表面上我实现了,可事实上我感觉我的很多习惯因为几年的留学,而被这个社会给边缘化了。


追加:好多人盯着 “国家没用限制言论自由” 这句不放。

这里还是统一说明一下,网络虽然是言论的集中地,不代表言论只存在于网络。麻烦各位去饭局里走走,去澡堂子看看,那里面的大爷大娘们说的东西不见得有多正面,这帮人被怎么样了吗?有人监听和逮捕吗?

要说国外不受限,JK 罗琳最近怎么说?CK 大码模特呢?黑人鱼公主呢?肥女与野兽呢?

大家都是留过学的,各位在国外感受到的自由,到底是 100% 民主光辉,还是你根基不深,实则游离在当地社会之外?

再说了,我说的是自己的感受。如果你不会好好交流,而是上来冷嘲热讽的话,敢问一句:我和你很熟吗?轮得着你跟我阴阳怪气?

知乎用户 pamgu 发表

方鸿渐”,他回国后快乐吗?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路人甲​ 发表

这个我可以回答一下,比较有发言权。美本土硕混国内,比较有代表性了吧。我其实没不快乐,就是需要一套国内的人际关系运作流程。说白了工作走流程演戏,下班回家奢侈一品一带直奔三里屯。

北美圈和国内圈都有好朋友,说话不偏不倚,就是纯客观。因为我也两头都站,没必要站边对不。

先说现实环境问题:

1. 国内鳖王和屌丝多。屌丝心理非常重。什么叫屌丝呢?天龙人垃圾白人过得比我好可以,中国人?那不行。抱团干他。

2. 等级森严。

3. 工作强度大

再说我观察到的留学生的问题。其实说留学生不快乐就是个伪命题。只是这个人群比较明显而已。众生皆苦,追求快乐本身就非常奢侈。只能说很多人社会适应能力有限。留学生的问题有:

1)野心很大,见过所谓资本主义先进文明很希望把自己认为先进的东西搬回国内。最不快乐是创业的这波人,觉得国内市场土到他们无法理解。自己牛上天的点子居然这群土鳖不识货?总想要走创业路线被爆锤,无论是文化隔阂上的还是一些其他层面的。

2)和留美(主要是美国其实)的同学比生活比工资。

3)不愿意接受国内的文化氛围。追求所谓的 freedom 和 equality。和有一个知友回答的问题一样:见到 ceo 直呼 first name,端茶倒水?你没有 personal assistant 吗,这个不是我的职责。

我说一句非常心里话的话,留学的同学很多还是家庭条件好,有资本不向环境低头,且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其实很多人没有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出发,所以苦闷抑郁。

我首先认为国内圈和国外圈没有说多少思维上的本质差异,本质差异都是个体差异。

就说排队给领导感恩这事儿。我倒是没觉得这事儿叫给领导感恩戴德。人家混了这多年好不容易管了个小部门,过节了,发工资了哄哄人家发个笑脸的事儿。国外的同学很多就非常厌恶这个东西,觉得很阶级化

刚入一些特定职业被排挤?我也有过,还总被酸。考个国内不错硕不就完了。之前同事都闭嘴了,因为比你有钱,还比你能卷,我都想不出他们还有什么可讲的。(越好学校出来的同学越没有这么无聊,就说次学校的喜欢这样)国内圈子也能交一波校友和兄弟,那以校友身份就说妥妥的 “自己人” 了吧。

国内太卷了?那留美啊。没留下来 bb 啥?都卷呢,苦的不止你一个。老板不也跟着卷呢,说不准一波洪流公司就黄。

留学生圈子我观察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认为自己的很多思维是对的。只是说明他们还不够成熟。一个文明能延续至今,那他一定有适合自己的运行体制。欧美人口 美国 3 亿 加拿大 1 亿,中国 13 亿。他可能一样吗?。。。

很多事情环境就这样,你就只能去适应它。做不到管别人就管自己。考研的时候很多同学买盗版资料,我就买正版的。用公理西方那一套我一定是对的,维护知识版权。但是你说人家家里条件很有限想考个好学校这么做就是打到罪该万死也不至于吧?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事情,少看别人不顺眼心情就好了。

就说被压迫,遇到傻逼领导。这事情,越有本事的圈子一定是事儿优先,七七八八的狗屁关系其后。那就想办法进入这种圈层。进不去,躺平了不丢人。有 winner 就有 looser,要能接受自己失败。

尤其是留学生,相对来说家底还是比较殷实的,所谓不快乐真没必要。生存压力非常大的人不开心是可以理解的,没有大到第二天断粮,家人拔管,愁眉苦脸的真没必要。

其实这事儿说回了前题。留学生不快乐是个伪命题。不快乐的人,他怎么滴都不快乐。

知乎用户 看穿一切的沼跃鱼 发表

不知你抓过野生的鸟没有。

当然现在不提倡,而且很多野生鸟类都是保护动物了。

但我小时候时时常听说有人抓各种鸟回来养或者吃的,在林子里的两棵树间挂一张大网,隔一两天去看总有收获。

野鸡之类多半就被吃了,体型小些、会叫的鸟大多会被抓回去养在笼子里。

但其实都养不长。

这类鸟大多两种下场。一种是不停的凄厉嘶鸣、疯狂的去撞鸟笼,直到重伤甚至气绝而亡。

一种是反复尝试冲破鸟笼而不得后,屈服于自身的生存欲望,也不怎么会鸣叫,不久郁郁而终。

只有极少数野生鸟儿能快速适应人类提供的饮食,还算活泼的活在狭小的鸟笼里。

当然也有那种一脸懵逼,完全搞不清楚状况的鸟。我家曾经接收过一只掉进水里的猫头鹰和一只被暴风雨拍晕了的野鸽子,都是领进门,擦干羽毛,给点吃喝,然后就飞到衣柜顶上躲着去了。等到天气好了,带出去放生。

鸟如是,人亦如是。

知乎用户 有录网​ 发表

你好鸭!小录来答~

回国后不快乐的原因受很多因素影响,也因人而异,总结以下四点主要原因:

1. 国内高强度的工作压力

2. 截然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

3. 步入社会后的金钱压力

4. 职业规划不清晰、落差较大

接下来详细来展开说说以上四点原因吧,可能会是大部分人都有的共鸣~

一、国内高强度的工作压力

这应该是在国外工作过几年后再回国的人来说最不适应的一点了。国外的工作环境更加自由奔放,盛行个人主义,没有浓重的等级制度。适应了这种 “自由散漫的” 风格,回国后,要适应国内的各种规矩:上下班打卡,强制加班,请假要看领导脸色,甚至 996 的作息 ··· 这么对比来看,如何快乐的起来!

二、截然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

由于国内的文化氛围缘故,大家更偏向集体主义,不会因某一个人去改变制度。而且国内的隐形规矩也比较多,面对领导同事的复杂人际关系和各种类型的团建聚会让留学生非常不适应,不仅需要应对工作上的压力,还需要适应来自人际关系方面的挑战,总之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更是让人身心俱疲!

三、步入社会后的金钱压力

这个问题不止是留学生会有落差,也是所有从校园毕业踏入社会的学生都会有的共鸣。学生时代因为有父母做后盾,烦恼的不过是 GPA 的高低和小组作业里的混子,其余时间可以去做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情,不需要为柴米油盐发愁。但是毕业找到工作后,不再好意思伸手向家里要钱。从单纯无忧的学生,变成要考虑柴米油盐的社畜,尤其是在大城市异地工作,房租、交通、吃喝、穿衣打扮、社交等花销更是让你囊中羞涩。

四、职业规划不清晰导致落差较大

很多留学生认为凭着学历的光环、家长们的肯定,回国后 offer 任你选,甚至拿到年薪 30 万 + 的 offer 也不在话下。可惜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现实就是网申筛掉一批,笔试又刷下一批,群面、单面又淘汰一部分,最后发现发给你 offer 不想去,想去的却 “高攀” 不上。

前三点由于国内大环境的因素,很难去改变。但是针对第四点,我们可以从自己着手,重新思考职业规划

首先需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优势有哪些;但是要明确一点,有人的喜欢和擅长是两件事,结合自己兴趣、擅长和行业前景这三点来筛选。

其次明确目标,要对自己从事的行业和岗位充分了解。可以从各种招聘渠道上了解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最好是在读书期间找适合的企业实习,这样才会知道这个岗位和工作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时刻提升自己的能力。现在 “内卷” 严重,即使曾经的起点很高,但是原地踏步,总会有被淘汰的那一天。

最后想说的是,有舍必有得。回国的留学生不快乐,总是怀念国外;在国外的留学生也不快乐,想回国想家人。

我们能做得就是时刻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与自己相处,与身边的环境相处,才能达到内心的平和

加油鸭~ 留学申请相关问题,欢迎随时滴滴小录,为你答疑解惑!

戳下方,8g 网上冲浪
获取 1 次「前名校招生官」1v1 留学指导服务【留学党福利】免费领 1v1 留学择校规划​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mp.weixin.qq.com/s/CBha5pjmM0OFLV2xnRyNzg

知乎用户 邪恶总督 发表

国外上学上班轻松啊 国内内卷不是盖的

知乎用户 Dream Offer 发表

谢邀。

看了问题,简单总结了下原因,大概有以下这些:

1. 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造成理想和现实的落差

2. 一时无法适应国内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和压力

3. 国外时薪高,假日多,货币购买力强,环境较好,生活质量高

4. 文化氛围和自由度不够高,生活回到循规蹈矩的状态

5. 留学时花着父母的钱学习,没有其余要负担的事情

……

按照目前的趋势来看,以欧美为主的发达国家逐步收紧留学,移民政策。国内发展迅速,机会众多,很多海归选择回国发展。但是事实上很多应届留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依旧处于无序状态,并且没有足够丰富的实习经验进行支持,导致在校招的时候和梦想 offer 失之交臂,造成严重的心理落差感。 其次,“996”,“内卷”以及 “单双周” 等热词让体验过发达国家福利的留学生感到心力憔悴,甚至发出类似 “为什么在国外我送个外卖都比国内互联网公司薪资高?” 的感叹。职业上面的困扰成为回国后变得不开心的主要原因。

话说回来,既然迈出回国的这一步,那就要坚持下去,提前为自己的人生做好规划。那么怎样科学地进行职业规划呢?建议可以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了解你的兴趣点,兴趣往往还是最好的老师

明白我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不感兴趣。我是否在自己的兴趣爱好方面有过相关的积极尝试?比如写过公众号文章,参与过一些项目等。我的兴趣能帮助我在职业选择上带来哪些积极意义。

B:行业 / 公司 / 岗位与性格

想想我对什么行业比较了解或者感兴趣,了解过哪些崇拜的公司或者偶像。可以花点时间看看每年咨询公司出具的行业分析展望趋势,哪些是热门行业?我是否直接或者间接参与过一些实习工作或者相关项目呢?我从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通过我的什么能力给这个项目带来价值呢?通过性格测试分析自己是属于什么类型的人格,再思考性格类型是否和岗位的工作内容相匹配。

C:专业匹配

我的教育背景和专业所学适合什么样的工作?类似岗位的发展晋升路径是什么样的?我还需要补充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软实力方面,别人是如何评价我的,我在哪些方面是优点,哪些方面是缺点等等。

好了说到这里,小 do 作为您身边的私人留学管家,致力于通过提供专业的一站式名校申请咨询服务,帮助全球海内外学子步入理想院校的大门。目前已经累计帮助 3000 + 同学斩获名校留学的录取 offer,并且陆续帮助 1000 + 学员收获世界 500 强名企实习或全职的工作。有任何关于美国|英国|澳洲|香港等名校留学的相关问题,可以随时来找小 do 进行问询~

知乎用户 我什么都不懂 发表

因为美国一个月 5k 刀排除住宿伙食费的纯零花钱,形容一下大概 5 万可以买个比较好的车了

然后回国一个月三千零花钱,这算个 der 啊

知乎用户 星洲​ 发表

这个问题作为一名留学党,我只想分享一下我的真实想法,不喜勿喷!

这场疫情就像一场大浪淘沙,对于留学生群体的变动如同一场大洗礼,走的走,留的留。
很多留学生也因为各种各样复杂的原因而不得不面临着回国的选择。

但是为什么留学生回国后,许多人会觉得不快乐呢?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其中的原因有哪些。

1. 留学生回国 0 社交
2. 跟不上国内高速的节奏
3. 难以接受 “加班文化”
4. 不了解国内市场现状,而感到迷茫
5. 适应了外国人的思维模式以及工作状态
6. 习惯了相对简单的人际关系

相信只有留学生才懂得,在我们回国后,好朋友都是散落在国内各大城市,很难像上学的时候一样,大家都在一个城市了,甚至同一个城市能有那么一两个推心置腹的朋友,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奢侈的。

其次,很多留学生长期在国外,与国内市场隔离,不了解国内的发展和现状,特别也有一部分留学生因为家里条件普遍比较优越,还没有走出象牙塔,国内大环境的压力让许多留学生表示及其不适,跟不上国内飞速的生活与工作节奏。

甚至,当我们在国外呆久了,
习惯了西方的思维模式,
习惯了有任何事情,就发 email 去处理,
习惯了工作时间之外就是自己私人的空间,而不再被工作支配等等。

我也曾经思虑了许久,甚至到现在都没有得出个确切的答案。
对于去、留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本来就是一个取舍。
不论你是选择在美国,又或者是回国,在你的心里一定是会留下遗憾。
在这个问题的选择上从来就没有完美的选择。

回国后,也会想,距离产生美,不要总去回想过去,要活在当下,享受当下的美好。
在我回国的这段时间里,你说我快乐嘛? 好像真的没有从前快乐了
说我一点也不想念在美国的生活,那是假的,但人总要向前看。
既然选择了回国这条路,那就努力朝前看、朝前走吧。

有时候,我也会想,我到底舍不得美国的什么呢?

后来,我仔细想想,
或许我怀念的是青春期里与朋友朝夕相处的时光,
那是一种特定的时间,遇到了特定的人才会有那种特定的感受;
或许我怀念的是那段自由自在的岁月,
那是电话一挂,就可以选择逃避现实的时光;
或许我怀念的一场不愿意长大,不愿意面对现实的青春,
所以才会觉得在国外的生活轻松、自由、自在。

而如今,回到了国内,绝大多数的我们都一样,不得不去开始面临现实的洗礼。或许在国内,当我们跟朋友出去滑雪、探店、密室逃脱、旅游,依然会感到很开心,但是当无聊、找不到朋友出去,因为工作、生活而忙的不可开交时,又常常会想起曾经留学的岁月。

这两年**,**身边也有不少朋友选择了再次出国,因为他们慢慢的发现国内的风气不太适合他们的性格。social media 上充斥着比较、judgement、以及各种 peer pressure,到处在贩卖着焦虑。
尤其是对女孩子并不是很友好,统一白、瘦、高、网红脸才是美的标准。虽然也有在减肥,但也真的怀念那段可以随便吃,街上也不会有人因为你的身材而去指指点点的日子。

最后想说,不管大家回国是否适应,我想说,经历了这场疫情,对我改变了许多,不适应的可以慢慢去适应,我们只要活着,有个健康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希望大家都能快速的适应国内的生活节奏,找到自己在国内最佳的生活方式,一切都会好的。

知乎用户 喵喵不哭 发表

不快乐…… 我回国后工作的城市是深圳,物价很多时候比西班牙的还高!我在拉科鲁尼亚一个月 500 欧元可以活的很滋润,合租一个环境很好的单间,还吃得好,偶尔还能来个短途旅游。但 500 欧元(4000 元人名币)在深圳活得累的一批。

知乎用户 sirius 发表

这么讲吧,主要是落差感,因为大部分人觉得自己出国了很牛,但是其实实话讲哈,百分之九十九的出去回来还是屁也不是,回到国内之后以为自己天下无敌,但是发现自己依旧不被重视,其实是因为自己不行 (▼皿▼#)。

第二个其实还是周围人的眼光,你出国肯定花了很多钱,但是你基本不太可能赚回来,你和其它平常在国内上学的人一模一样,甚至可能不如国内的学生,那多压抑。

但基本上肯定不是因为国内内卷厉害,或者生活水平啥的,因为讲实话除了房价,国内还是很和谐的,别想很多基本上因为你不行。

我把评论区关了,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没有出去过的人意淫国外是美好的呢?除了人身攻击就是胡搅蛮缠。我没有说国内是完美的,也没有说国外水深火热,这个世界没有完美的国家,我是搞医疗的,美国对于高层次人才的薪资和教育完美的一塌糊涂,但是竞争比国内激烈很多,几十个常春藤的博士争取两三个医院的实习名额是存在的,而且内外科医生工资差距很大,但是对于普通人十分的不友好,虽然可以躺平,但是是建立在我不考虑后代教育,不考虑以后的风险才存在的,多余的东西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穷人吃的药是什么样子的,和四期实验有多敷衍,他们的身体因为快餐变得有多差,我是个心理医生,美国是全世界精神科病历最多最复杂的,我知道那里的变态有多变态,我不相信这是一个存在于知乎口中美好国家会培养出来的人,如果你想要了解,可以私信我我不介意仔细回答,多说一句房价,纽约时代广场附近的房价应该是全世界排名前三的,你拿新墨西哥州的房价和北京比,那中国永远是最高的。

知乎用户 Marksman​ 发表

大家常说国内东西便宜,但国内有技术含量的专业服务资源真的很贵.

腰痛,颈椎病,小地方找靠谱的物理治疗师找不到,老中医吧大多又是忽悠. 超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倒是有资源,见一次 600+,在澳洲那边这种康复资源倒是真的很常见,一次也就 70 + 刀吧.

知乎用户 从前有个小白鸭 发表

是我了

背景: 我在法国交换了一个学期, 本科研究生基本上都是在国内上的. 身边有很多的朋友或长或短的在法国留学, 绝大多数回国后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不快乐, 我自己的体验是这样的.

1. 学习氛围, 或者叫学习习惯.

在法国的时候, 身边的人学习的时候很努力很认真, 但是课下大家该旅游旅游, 该蹦迪蹦迪, 从来没有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压力. 那段时间课上全神贯注学习, 课下撒了欢儿的玩, 假期一定不会窝着学习, 不想玩的时候就逛逛超市做做饭, 看看剧运动运动, 可以说是非常舒服了.

回国之后感觉到了极大的平辈压力, 有一种并不想卷但是还是得卷的感觉. 有时候看着同学晚上十一点十二点还在学习, 哪怕我想给自己放松, 总是会有或多或少的焦虑. 刚刚回国的那段日子真的很难受, 不习惯这种压力很大的环境.

其实 很多朋友从国外回来后不习惯国内的学习压力, 国外的导师和学生的关系更纯粹, 导师也很难一手遮天的决定学生的命运, 这就导致来自导师的压力并不大. 也有过很多同学和我说, 国外的学习更 “纯粹”, 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竞争, 可以更加全心全意的沉浸到学习这件事情上, 而不是关心好好学习所带来的 “作用”.

还有一点就是校园环境吧, 我当时在的学校很小, 学生也很少, 到处都是大片大片的草地树林, 绝大多数下校园很安静很安静, 这种环境让我放松, 躺在草地上随便看本书都觉得很入神. 国内的学校很大人很多, 到处都吵吵闹闹的, 不是说不可能心静, 就是很多时候会觉得有一些纷扰.

2. 生活环境

我在国外的时候住在学校的小公寓里, 很小的房间, 有厨房有浴室, 最重要的是有一很很大很大的落地窗. 我常常在黄昏的时候托着下巴盯着窗外的落日发呆, 不同的季节里, 外面的景色都不相同, 是真正的感受到人与自然的交流. 一个人住一个房间, 想做什么做什么, 看剧可以开外放, 铺个瑜伽垫做运动, 想做什么菜就可以做. 曾经有一次我心情不太好, 晚上八点开始揉面蒸馒头, 蒸完已经晚上十二点半了, 到那个时候真的所有的不快乐都没有了.

国内的住宿条件, 正常的大学里稍微好一些的就是四人间上床下桌, 免不了要处理室友关系, 很多事不能随心所欲的做. 再加上我很喜欢做饭, 食堂的菜吃多了吃腻了, 想自己煮个泡面加个溏心蛋, 很多时候都会怀念在国外的日子.

3. 当地文化等等其他的因素

不论是以 “外国人” 的身份在国外上学, 还是当地的文化使然. 我喜欢那个城市的安静, 街道上人很少, 店面都小小的, 路上没有行色匆匆的人, 地铁上去就有座位. 我碰到的每一个人面对我磕磕绊绊的法语, 都充满了耐心, 有时候还会友善的问我关于我在国内的生活. 这个城市的安静与热情, 都让我感受到一种格外的舒适和安逸.

回国之后, 一切好像都很快. 地铁里拥挤着, 路上走的人步履匆匆, 不管到哪里都有很多人, 那些景点哪怕是工作日也很多人. 当然有可能是因为我在国内的日子基本都在北京, 刚回来的时候我特别不适应这种拥挤和吵嚷.

记得在一门课上学过, 留学生刚刚出国, 会感受一种极大的不适应, 后来就会慢慢的适应; 当他们再返回故乡的时候, 会继续感受到不适应, 然后再变得适应. 这种效应叫啥我忘了, 我只是想表达, 我所有的陈述都无关这两个国家好或不好, 也无关我爱不爱国, 这就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我依旧很怀念很感激国外的经历带给我的眼界和见识, 我也依旧热爱我现在的生活.

知乎用户 欧 g 哥 发表

因为学生时代就是要比进入社会后要快乐啊

知乎用户 初音​ 发表

我觉得不是回国了不开心,而是上学的状态大多数时候比上班开心,怀念过去在异国他乡的美好,其实是怀念青春,怀念生活简单,没有压力的象牙塔。而且读书的时候有很多东西是可以选择的,你可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没有必要去附和你不想理睬的人或者委屈自己去应付那些你不喜欢的人和事。这大概是每个人走入社会都需要去经历了,只是留学可能放大了这个问题,因为大多数普通人会感受到自己真的只是芸芸众生中普通的一个……..

知乎用户 勃学家​ 发表

如果你去过北欧,你就再也不会去其他国家旅游,这是一个道理。

所以人啊,还是不要太 “快乐” 为好。

知乎用户 纯属虚构​ 发表

那是因为很多人把出国留学看得太重了,就是远一点的游学而已,和出省读书性质差不多。

海外留学的门槛早就很低了。


多了俩人管自己花钱,你说呢,bro?

(这话听着好像会抢良家的衙内,噗)

也不止是花钱,当初跑出来就是因为大家长掌控欲太强,回国后又要坠入魔爪,可不得抑郁么。

但我还是想回去。

原因也不难理解,因为狗比较恋家。

我不想扯那些收入工作劳什子的东西,就谈快乐本身。

首先我这人天生比较阴沉。因为小时候脑袋里一些毛茸茸的小问题,我对 “快乐” 这种感觉比较迟钝,可能多巴胺水平比较低,焦虑和不安反而是经常造访我的两种情绪。以前我经常有疑问:“这好笑吗?”、“为什么他们能每天这么开心?”、“为什么我不能这样?”

能让我开心的事 / 人本来就很少,能和我建立信任的这世上就不多:我的亲人、我的琴、书、现在再加上我的恋人和我学的东西。这么几样,就是支撑我平日的动力,是我感受快乐和感动的来源了。

我在本科的国家呆了三四年,研究生阶段又要在另一个国家呆上很久,说实话没有一个能在我心里留下太多痕迹。感情好的教授有几个,但对他们的感激也不至于成为我留在那个国家的原因。

留学对我来说只是远一点的游学而已。

让我选择回国的也肯定不会是 “人权”、“法律公正”、“自由民主” 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我在乎吗?我也在乎,平时我还和网友比比呢。但有我在乎自己的亲人那样在乎吗?

那你就是说笑了,公序良俗崩塌了狗都要死在自己领地里。

按照你们说的,国内没有 democracy,那就让我 trade off 自己的 liberty 和 safety 吧,毕竟 authoritarian gov 会让你们 suffer。(笑死我了,这些人不如直接用英语来说这些话。接受西方教育的话术表达西方的理念、攻击他们自己创造的假想敌,你却试图用中文表达,格局小了呀。都是留学的,谁看不懂几句英文?)

所以这不是很简单么。

人是社交动物,我在别的国家感觉不到自己留存下来的痕迹。

别说爱情会让我留下来了,我不信那玩意,现任找的也是中国人,以后他留下我都不会留下。

你要说我是被放出去的风筝,也行。风筝线永远拽在家人手里,不管跑多远都会顺着线飘回去。

其次,“快乐”对我来说是复杂又晦涩的体验,我认为的 “快乐” 和“幸福”里夹杂着很多灰色的负面信息。我甚至认为人的喜怒哀乐其实是一样的。

痛苦和无奈反衬出幸福,过于狂躁的快乐显得很悲哀。情绪的通感让我实在无法单纯追求快乐本身。更何况直接的快乐刺激对我来说并不能持久,害怕无聊喜新厌旧让后知后觉的幸福感才能成为我追求的对象。

就像我再和父母针锋相对、聪明的家长永远知道我们是可以互相信任的人。

我可以不对任何人和事抱有信任和期待,但我知道他们绝对会给予我回应。

我不能理解很多人对家人的概念,似乎都只是失败的供养者和逃避的被供养者的关系,而我和家人更像是战友。

你会舍弃自己的战友吗?

我无法想象一出生就出现在自己身边的人我都无法信任,却要选择去相信一个连文化都相隔几百几千年的异国他乡的世界。

不觉得很悲哀么,不觉得很可怜么?

活成这样的人,不觉得自己很无能么?

所以不是国外的制度不好人不友善,而是我能放在心上的东西实在太少,那些摆在台面上供人讨论的玩意除了给我增加平时网上比比的论据外,实在在我心里留不下什么痕迹。

至于自己的快乐?我活着就是痛苦,而能给予我快乐的东西和人这辈子已经定死了。

人活在世最致密的关系网,需要的结点也就那几个。

我快乐吗?我会在乎吗?

快乐这种情绪对我来说重要吗?

Well,没有快乐不能杀死我,无聊和空虚可以。

知乎用户 穿山越海的鹏 发表

谁 tm 说我不快乐了,给我站出来!!!

美帝有什么好的给我说说!!!!

逼我出来喷人了有木有!!!

辣条六刀一包都不舍得吃有木有!!!

想吃你还要去 China town 去买!!!

别以为那地方哪里都有跟中国的加油站似的!!!

我们州就没有 China town,豆腐皮,方便面,小龙虾同理!!!

还不理解的小伙伴可以理解成吃顿小龙虾必须从你家开车(注意开车,没有高铁)到隔壁省省城吃小龙虾!!!

春节无聊到在床上葛优瘫看春晚有木有!!!

春节遇到工作日还要上课,上班,写作业有木有!!!

Party 完各回各家一点节日气氛都没有!!!

身边教职岗位(有同学说)想要升职称比国内还卷有木有!!!

我老板都当上院长了还是个副教授?!?!

美国为了不让基层上升经营阶层直接温水煮青蛙有木有!!

国外真么没那么好,真的

知乎用户 西安任你学 发表

在国外的时候想念国内的外卖、快递、地铁、这些东西在国外虽然没有,但好歹也有替代品,这些国内所谓的生活优势并没有真正的不可替代性,或者说仅仅是生活质量的一小部分。因为这些衣食住行方面的便利,国外都有同档次甚至质量更高的替代品。

  1. 高房价毁一代人,这句话不是开玩笑的

按阶层来说,留学生家庭在国内已经是非常不错,综合来看能排到前 10%。但即便如此,很多留学生回国落户一线城市,要想定居买房能给孩子不眨眼掏几百万付首付的家庭,还是极少数。更多的留学生家庭,乃至普通的中国家庭,小孩买房都需要掏空六个钱包。父母掏空积蓄,自己背上沉重的房贷,这就是很多留学生回国后不得不面对的最大现实难题之一

2. 脱离物价谈工资是耍流氓

工资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本身的数字大小,而是主要取决于在当地的购买力到底如何。很多留学生回国,除非是投行、券商、金融等这样的高薪岗位,要不然一个月回国能拿 1 万起薪,就相当不错了。


如果同学在留学过程中,有任何学业上的困难,都是可以来找班长帮助的。

万能班长有针对留学生的学业困难推出一系列的辅导课程,包括任何 专业的同学的学业辅导、essay 写作辅导、毕业论文辅导、还有挂科之后的帮忙申诉、以及留学生实习求职,我们都是可以帮到您的。

这是我们的一些服务简介:

定制化辅导是万能班长旗下的专属一对一留学生辅导服务,旨在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学业问题。

通过与学生的充分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专业水平、理解能力、个人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包括跟踪辅导、重点突破、学习资料整理、考前突击等一系列课程。

为学生提供最稳定、高效的海外课程辅导服务。

对学业辅导有需求的留学生们, 赶紧来后台私信班长吧~~

知乎用户 黄鑫 Xin Huang​​ 发表

不太清楚,至少我还挺快乐的。对比了下自己的情况,我在想留学生回国后不快乐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1、心理落差。不管选择出国留学,是逃避,是曲线救国,还是镀金也好,最终目的多少都是希望回国后起点高一点吧?结果回国后发现自己在职场并没有明显优势,这几年留学的时间当初同一起跑线的小伙伴有些还混出头了。

2、现实的压力。自费留学的年轻人,一般情况,家庭条件不会太差,留学一方面是学习,同时也是消费,归根结底,还是个靠父母的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留学的时候靠父母养着,没有生存压力,全职消费,也感受不到留学当地的现实,除了学习就是好山好水,当然逍遥快活。回到国内,要找工作了,面临各种现实的挑战和压力,日子自然不如做一个全职消费者来得舒服。这一点虽然对国内外念书的年轻人都一样,但是留学的人面临的反差和冲击会更大。

3、价值观错乱。据我观察,部分留学的年轻人会产生一种皈依心里,全面拥抱留学当地的生活和价值观,好处当然是能尽快的融入,坏处就是,如果 ta 当时还处在价值观成型的阶段,当一个留学生,全职消费的美好体验和几年后回到国内成为生产者,面对现实的生活,会产生强烈的反差和冲击。回到国内会各种水土不服。

知乎用户 中年铭哥很烦恼 发表

抱歉 没想到随手写的玩意儿被人看到了 丢死个人了 有朋友问我他有没有出国经历 老实说 我没有 所以我只能根据我同学跟我分享的他们不愿意回国 或者说在国外生活的例子来反推为什么 有的留学生回国会不快乐

一个是所谓的小镇做题家 堪称学魔 只要学不起死就往死里学 拿奖学金保送出国留学后回国干了几年 又出去了 据说卷不动国内同行 还是国外福利好人也轻松 现在考虑在国外定居 一个家里真有钱 国内国外来回跑 潇洒的一批 家里也为他在美国买了房 我想这两种人还是挺有代表性的

所以我才说出国留学的 要么家里有钱 全世界都是他家 要么就是有才 学得文武艺 货与帝王家 谁出价高就给谁干活 也没必要说爱不爱国 他们也不是卖国求荣 当然肯定还是有一些家里了条件不是特别优越 本身也不是特别优秀的 出国只是为了镀金的 本以为 国外学历面子吃香 那晓得现在 国内越来越卷 老板都学精了 反正说老实话 我身边留学生并没有多吃香 一样在当社畜 我想这部分人才是 最不开心那一批吧

以上纯属个人臆断 原谅一条咸鱼的坐井观天

先说第一点 有一说一 对有钱人 国内国外态度明显不一样 国外那真是有钱就是大爷 谁管你钱哪儿来的 有钱就真牛逼 国内不一样 对有钱人还是多了一层审视 国外有钱人 花天酒地 人们只会羡慕巴结 国内有钱人花天酒地 人们第一反应就是 这人财路正不正 搁你你压力大不大 况且我们也讲究门当户对 不是一路人玩不到一起去 我要是有钱我也愿意去国外 打枪 飙车 夜店 泡妞 叶子 想咋来咋来 毕竟有钱的自由比别的自由更自由

第二种 真有本事的 更别提 同样的水平国外收入能达到国内一倍以上 说多了都是泪

知乎用户 实话直说 发表

钱的问题

就跟上班一样,最好就是

钱多,事少


留学的时候,钱多。

本身能出去的孩子条件都不会太差,留学费用上百万能拿出的家庭对孩子肯定是支持的。条件差的有出去打工的,这个年代很少有条件差留学的。

留学远在万里之外,穷家富路,零花钱方面肯定少不了。一个月零花钱少则上万,多则 10 万 8 万 rmb 也是正常范围,这年头上学有几个真那么努力的,就算努力吃喝玩乐肯定也少不了,说白吃香喝辣的,条件好点的各种旅游,各种夜生活,帅哥美女整天混一起各种 high,各种水上运动走起,游艇排队,空中跳伞,玩枪打猎,开飞机。从生活水平上一下子就达到了除了大富大贵的人以为,一般一个人一生的终极目标了,所谓物质享受生活也不过如此了。


留学的时候,事少。

没有父母的约束了,没人管你,想怎么着就怎么着,100% 自由的状态。单身想玩游戏通宵,连续通宵 2 月也是随你。有对象的,想去同居,高中留学生就可以去同居过唧唧歪歪的小日子。所有的亲戚长辈都远在天边,没人能对你平头论足,你在国外不管是混的好,年年奖学金,还是上 4 门课挂掉 3 门,没人知道。


回国就打回现实了。

回国意味着好日子结束了,如果家里真是条件很好,那样的还行,直接有安排,无非是事情多了,但钱照样花不完。

但如果家庭就是中产,需要你自己去找工作,自己去开启人生,那就很让人痛苦。等于你前几年留学的时候透支了,或者超越了你本来的阶级,甚至你这一辈子如果没本事挣钱,再也达不到那种水平了,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如果回国一般人找个工作,找个过万有时都费劲,那一下子就跌入谷底了,实际上可能你的阶级对应的生活本该如此,但你留学出了幻觉。


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况呢?

可以看看我写的,你就明白了。

https://www.zhihu.com/answer/1755349523

知乎用户 Mark 带你进外企​ 发表

本人经历的是不快乐(约半年)-> 快乐(约 2 年半) -> 庆幸当时回国了(至今)的历程。

以我自己及身边同学的经历,我对留学生回国的看法和建议如下:

1. 国外能稳定工作 3 年以上的尽量继续待着,父母和孩子问题想办法协调解决,不要冲动回来;

2. 从始至终没有打算留在当地的及早回来;回国后要么继承家业,要么去一线城市的大厂,谨慎考虑二三线的地方国企,除非你政治水平超高。

3. 处于以上两者之间想着试水国外求职市场的找工作不要超过 1 年,想在国外积累几年经验再回来的参考第一点。

我和身边同学的典型案例:

同学一:美本同届(男),硕士斯坦福,后回国继承家业,在二线城市但目前处于快乐状态。

同学二:美本同届(男),硕士 NYU,后转行 IT 工作 3 年后因疫情回国,目前在深圳互联网中厂,处于阵痛期中但我看他能适应过来。

同学三:美本同届(女),本科毕业就回国,家里安排了个国企职位,很不适应天天发牢骚。

同学四:博士同届(我 QUIT 他坚持下去了),毕业后没回国现在博后,日子还凑合。

我的留学时的美本是 UIUC,硕士不好意思太烂了排不上号。毕业后在当地工作过 1 年,因为公司宣布不给办工作签,怒而回国。

第一份工作在三线城市私企大概半年多,后来到一线城市跳槽了几次职业发展慢慢好了起来,加上认识了现在的太太,心态转变了很多。我庆幸选择了回国最大原因是,作为普通硕士学校 + 传统专业(机械)的留学生,我要是没有选择回国是去不了苹果 / 谷歌这类公司的,一般的中小公司又不给办工作签,但在国内反而很多大厂愿意给我机会。

据我观察,不快乐的原因有这几种情况:

  1. 由于没有校招,回国后家里就给安排了一份体制内的工作,非常不适应。

最近十年国外对留学生就业及提供的工作机会大幅缩少,很多留学生都是在毕业后的半年到一年里回国。由于有时间差回国后大多数人都会错过应届的校招(实际上也很少校招的资源),又不懂如何社招所以家长自然而然会给安排一份工作。

随后就会出现我同学三的情况——对体制内那种官僚 / 谨慎 / 需要揣摩和解读领导精神的工作模式非常不适应,再加上这类体制内的工作一般都是稳定但工资不高,同事要么关系户要么深谙体制内生存法则,跟你说不上话。各种因素下来自然想念国外的自由自在,觉得回国不快乐,稍微有点上进和事业心的同学还会怀疑当年选择出国到底是为了什么。

上述情况在二三线城市很常见(包括我),父母总是希望孩子在身边,我的第一份工作原本是按家里的安排去家乡本地一家国企,后来由于我家关系不够硬没给安排上就让我去了本地一家私企,开始了一条弯路。

最好的解决方法还是不要太恋家,要大胆跳出舒适区去社招,去一线城市发展。

2. 国外生活和工作的时间太长,回国后不了解国内求职的套路和应对技巧,不太适应国内的工作模式和生活节奏

简单讲几点国内求职的特点,首先是大部分挂在求职 app 上的职位都是过期或不招人的,且面试过程很多套路,比方说 HR 喜欢听 “比起薪资我更看重个人发展”;很多面试问题本身就是坑;期望薪资报 20-24k 大部分时候会给你 20k。

但其最大的特点也是优点,那就是效率高回复快。大多数国内民企投递简历后,初试 - 复试 - 终面一般 2-3 周完成,外企可能 5-6 周。但我在米国求职每一个环节都至少等 1-2 周,一个 offer 弄下来至少 2 个月,时间是国内求职的 2-3 倍。

至于工作内容和模式就得看公司,如果非常大型的外资那么工作内容类似于国外都是一个人只负责一小部分工作,几个人负责一个项目,职责相对明确节奏比较轻松。而民企私企就是一个人负责几个项目的一小部分,甚至一个人负责几个项目或身兼多职。我在第二家的民企就是既要做产品开发,又要管项目进度,连生产出了问题都要找我,缺乏社会和 “帅锅” 经验的就会变各种难题的替罪羊,妥妥地。

解决方法还是

第一,已经在国外稳定工作的人没有非回不可的理由不要轻易回国。家长养老问题有兄弟姐妹的多拜托下,心中有愧的抽空多回来或者多给一些实质性的经济帮助。除非你是超尖端人才国家需要你,像我这种普通人那照顾好家庭就行。

第二,已经回国的建议要去离家最近的一线城市工作(最好北上深),一定要去知名度高的大型外资,实在不行先去个大厂然后慢慢跳槽到外资也行。

第三,对于地方国企要谨慎除非自己斗争水平超高,或者甄嬛传 / 步步惊心 / 大明王朝看过两次以上的也可以试试。

3. 心里念想着国外的模式,内心深处不愿主动去适应国内的节奏和生活。

大概 10 个里有两三个,其中有些是国外读了 1 年~1 年半硕士回来的,有些是在墨西哥,南非,葡萄牙这类国家或是在米国毕业后小作坊工作了几个月就回来的。总的来说就是想留但因主观或客观因素没能留下的,回来后在长达两年以上的时间里还不主动去适应国内的节奏和生活,想去顶级外资但又不付出足够的努力,或者是成天梦想重返海外。

实话说我认为这部分人想改变只能靠自己,因为我觉得他们思维中自己给自己设了个坎——为什么在中国生活了十几二十年都好好地,国外待了一小段时间回来就适应不了。

国内的工作模式和生活习惯即便有许多不完美的地方也不是他们想象中那么恶劣,很多时候你只是恰好遇到了不好的企业和人,像我在国内的前两份工作一样,但也有很好的人和企业你可以去。

不好的情况在国外也有,戴着显微镜去放大每一个在国内不顺心的遭遇只是内部不愿意去适应国内的表现而已。

解决方法:无。

最后,在我看来出国留学只是求学的一种选择,最多也就是人生长路的一个章节。我认为我留美五年里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并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从我读的那个渣渣博士还没读完就知道了,过好自己的生活,照顾好家庭,工作该努力的时候努力,该摸鱼的时候摸鱼就好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最主要原因是太卷吧,在外面感觉自己还行,回国后我就发现自己是个弱逼,很努力很拼也还是差人一大截,然后什么都贵。国内精英太多了,又各个拼命,工作和生活都好难。

知乎用户 丘拜斯​ 发表

因为回国后就不会像留学时期一样只享受权利而不用尽义务了,特别是留学生家境普遍比较好的情况下更明显

而且不止留学生,就是国内的大学生也是如此,校园生活时是不需要考虑什么义务什么责任的,专心上学就行了

任何生物,甚至不止人类,只需要享受权利而不需要付出义务里都是会很快乐的,就像人类的小孩子和动物的幼年期都是非常欢乐的,比如国内的拳师想要的也是这种生活

而留学生回国后 / 大学生毕业后就要考虑职业发展 / 承担家庭义务了,这个时间就不能由着自己高兴了,烦恼自然就来了

知乎用户 李永菜 发表

论从和仌的区别

知乎用户 王博 发表

因为你们没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物质上你们肯定都已经获得了极大满足。奢侈品豪车买越多快乐的阀值越低。买一个手办很快乐,但是当你的手办能装下一台大平层的时候我不相信你还会一直快乐下去。这种快乐太容易获得,意义就不大。

唯有参与第三次财富分配才能让自己更快乐,才能让父辈们创造得财富更有价值。

知乎用户 阿卡林 发表

因为搞不清楚自己牛马的身份,还以为自己是 nation 的主人

知乎用户 立信国际财经 发表

其实不仅仅是留学生回国后不快乐,中国的大部分高校生,离开学校后一样不快乐。

在学习期间,觉得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考试挂科,小组成员不配合作业,老师上的内容听不明白,翘课被点名了,我爱的人不爱我爱我的人我不爱…… 没事登台各种强说愁,留学生经常会说的就是孤单寂寞冷,想念国内的外卖美食和层出不穷的玩乐项目。

但是回国开始上班后,生活便捷了,会发现赚钱真的不容易,拼死拼活一个月的薪资都不够买个包包,压力还特别大,莫说留学说,国内大学生刚入职场也是这种感受,只不过他们在国内学习,对国内的就业形势和工作环境有一个大概认识,所以落差会小一些。

知乎用户 Eccedentesiast X​ 发表

“It’s no measure of health to be well adjusted to a profoundly sick society.”
- Jiddu Krishnamurti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知乎用户 塞壬之瞳 发表

可能是因为改变的过程需要付出一些代价吧。

他们在国外很快乐吗?未必

如果说留完学就回国,那么是拿国外的象牙塔和国内的社会比较,所以不快乐,因为学生是消费者,社会人身份和学生不同,是生产者。社会人本身就比学生痛苦,要不为何大家要缅怀学生时代呢?

以个人经历来说,对比两边的学校和职场,我可以和负责人地说,即使工作时间长,国内目前接触到的职场比国外之前自己的那个环境友好太多了!(都是大公司,同类型企业)在国外收入高会被妒忌,被排挤,在国内感觉到浓浓的人情味,还有合作的愉快感。

个人意见还是不要对比两边,把国内外当两个人,各有优缺点,不要拿一个人的优缺点比另一个的优点。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是说回国后才不快乐,而是随着年龄增长,人经历的事情多了,会逐渐成熟,上学时的无忧无虑会逐渐被很多琐事束缚起来。

世界是巨大的枷锁,无论你在地球的哪个角落,美国纽约也好,中国成都也罢,都会面临很多生存的选择。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从你步入江湖的那一刻起,无论在哪个国度,快乐都是奢侈的。

知乎用户 Belgravia 发表

说说自己身边的。

普通家庭的低龄留学生,去美国英国读中学 / 预科 / 本科的,基本出国之后圈子就变了。原先在国内读公立学校的,条件可能是中等或者偏上,一到了国外发现自己成了最穷的了,然后身边的中国同学圈子变成家里八位数九位数为主流,心态一下崩了。

本科读个公立 CS 理工类的还好,家里偏穷的多(相对而言),落差没那么大,家庭条件好的一般都耐受力较差不学这些。

读文科商科的,尤其艺术类和那些对就业没用的专业(历史哲学),毕业之后回国发现身边同学基本不需要操心工作,就是玩。家里给准备好一线城市几千万的房子,AMEX 随便刷,败家的爱折腾的用着家里资源搞搞创业项目,学艺术的做自主品牌开店。

然后发现自己啥也没有,想买套京沪一千万的刚需房家里也只能掏个首付,好不容易卷进个外企私企券商之类的工作一个月万把块。绕了一大圈发现还得让父母养活,连个房租都挣不出来,心态能不崩吗?

至于那些家里有底,天天 YOLO 的,玩车玩表品酒冲浪,这帮人回国快乐着呢。国内一线城市吃喝玩乐服务业这么发达还便宜,还是祖国好。

知乎用户 北京新东方雅思​ 发表

在国内没有了那时的朋友,也没有了可以挥霍的金钱,再加上打工人之间的卷来卷去,自然快乐不再。苦闷的时候喝一碗浓鸡汤吧。

1、和朋友们非重大节日线上见。

在国外的时候,emo 只是夜深人静的片刻孤独,随时能约出朋友打发时间才是常态。但回国之后,这种快乐很少见了。

在国内,只是见面就已经花光了所有力气,聊天也聊不尽兴。常常刚聊到大瓜,一看时间马上就得夺门而出追最后一班地铁,至于 Fiona 到底选择了 Ellen 还是 Wong,只能 “且听下回分解”。

一番折腾下来,周末过得比工作日还累,大家也形成了奇怪的默契——非重大节日线上见吧。

当然,能约得出来的已经可以称得上是真爱了

2、打工人身不由己。

其实每个打工人都不想这样卷,内卷到最后累的还是自己。谁都想打响反内卷第一枪,但是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被淘汰谁脸上都不好看。

Ke 别人的周报洋洋洒洒 2000 字,自己言简意赅的 200 字看上去就像敷衍了事;

别人朋友圈的十点加班打卡照,让他的六点准时下班,变成了工作不努力;

别人周末还在码字,更让老板觉得睡到两点才起床的他,像极了咸鱼。

回了国渐渐变成了 “孤家寡人”,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苦苦耕耘。

3、出国花了几十上百万,什么时候挣回来给父母?

在英国上学时,姐妹群里分享的是 Gucci 那款老花包包到货了、西街上新开了一家意大利菜听说还不错、XX 花钱快报上 Burberry 限时折扣算下来才两百多镑,这么大的便宜能忍住不冲?

现在这个群都可以改名成「pdd 不帮砍不是兄弟」了。XX 买菜 39 减 15 的券有人用吗、楼下新店八折上车吗、直播间面膜买一送一有凑单的吗?

看着双十一为省两块五和购物规则斗智斗勇的姐妹,只能心里暗喜:还好回国前囤够了两年的量,不然这个月又得破产。

回国后的消费降级来得猝不及防。

没有了 “爸比,我想你了” 的财富密码,每月刚到手的工资还完花呗信用卡、交完房租就只够解决温饱。别说买化妆品了,大一时妈妈给买的 Longchamp 都觉得自己还能再战三年。

毕竟工作后再伸手向家里要钱,实在是张不开这个嘴。

… 真难。

但是!

” 一切都是暂时的,未来可期。“看起来这句话仿佛是句无用的鸡汤,但烤鸭君还是希望可以安慰到你。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本英国留学生实名反对国外的所谓快乐!表示国内快乐多了!

我只能说觉得国外好国外自由的人实在是都太肤浅!他们觉得国外的自由国外的快乐,其实都只是一种形而上的所谓快乐自由!这帮人是选择性的忽视国外黑暗的世界,给自己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心理上的自由乐土而已!(其实就是自己骗自己)

曾经的我是一个精美精日,但是在国外留学以后我反而成为了小粉红…..

为什么?因为我感受到了白人的虚伪!黑人的歧视!我在国外,感受到了种族竞争才是世界的主旋律!根本不存在什么地球村世界和平世界大同!你死我亡才是真理!所谓的言论自由根本就是放屁!在欧美垃圾媒体不断地断章取义式的报道下,西方的脑海里全都是中国独裁、霸权、落后这样的刻板印象!当你想跟他们解释中国的政治制度,现代发展的时候,他们会跟你说:oh!一定是你在骗我!要不就是你的政府在骗你!我不听我不听!

为什么?因为我发现天下乌鸦一般黑!西方的世界照样充斥权钱交易!奇葩政策!偷工减料!性骚扰!甚至盎撒人还光明正大的把这些行为合法化!选举只要会拉流量会造势,傻子都能上台执政!反正只要是精美精日们认为国内不好的东西,我在国外照样全部见到!

为什么?还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很多留学生觉得国外自由!国外没有别人的 judgement!天真!实际上老外的背后 judge 比中国人只多不少!有人觉得国外素质高!我只能说素质高个 p!流浪汉遍地!垃圾遍地!晚上不敢出门!吃饭喝酒聊到兴起声音比中国人大了去了!在宿舍放大喇叭蹦迪!喝醉了乱翻乱吃你的东西!运动鞋直接丢洗衣机洗!???老外只是表面文明,宣传上的文明!实际和我们东亚儒人是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的野蛮!

说国内卷,难道国外就不卷?美国孩子上藤校不卷?英国孩子上 xx 公学不卷??去英国的公立中小学看看,几乎全部都是黑人或者阿拉伯裔的小孩…. 中国娃想跟白人上一样的学,不还是得卷??

为什么?作为一个坚定的科学无神论者,我真的很讨厌西方的宗教文化反智主义!周末去市中心一定有几个宗教摊大喇叭!走在校园里经常有人大叫 “lovelove” 拉你去教堂做礼拜!我为啥要浪费半个周日去干这么无聊的事?最不爽的是在这种宗教文化的影响下,要不就是 xxxxx 有罪论,要不就是 xxxx 造物主论!在英国打车,一上车司机(英国司机很多黑人阿拉伯人巴基斯坦人)就开始 bb,哥们你相信有神吗,我们的生命我们的钱都是安拉给的!这些汽车也都是安拉造的………wtf?油管上随便逛一下世界伟大建设的视频或者现代科学技术的视频,下面一定有人说:oh 渺小的人类别妄想了!好好给自己赎罪吧!不然上帝会惩罚无知的人类!我回复一个 “我们中国人相信人定胜天,合理的利用改造自然可以使自然为人所用,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遭到了一大堆的嘲讽…

就拿新冠来说,外国的反智主义真不是一般人类的脑子可以理解的,什么口罩内含监控天线,新冠是天谴,喝消毒液杀菌之类还真有很多人信!关键这些很多还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还有什么大学生因为受不了新冠隔离见不到朋友自杀的….. 真的妖魔鬼怪各种脑残…

在英国呆了 5 年,我深深的发现,只有中国才是我最好的最亲爱的家乡!!!国内现阶段是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好,可是看看这帮盎撒伞兵,我们难道没有超越他们的自信??他们现在连征服世界探索宇宙的勇气都丧失了,还有什么可以崇拜的???中国未来一定是宇宙最强!!!

另外补充我最讨厌老外的一点!完全没有任何高雅生活情趣和聚会活动!所有的聚会其实都可以概括为(喝完酒发酒疯)……. 相比之下国内喝茶,打牌,搓麻,唱 k,密室,桌游剧本杀等等等等等,国内简直是天堂啊!!

知乎用户 Alison Bentley 发表

因为很多留学生出国就是混学历,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并没有本质上提高,留国外自然是留不下,回国自然也免不了处处遭排挤,能快乐就怪了!

周所周知,英联邦国家的授课型硕士就是漂白剂,一堆三本找不到工作也考不上研究生的跑出去刷个一年制的授课型硕士。授课型硕士就是专门骗国际生学费的,当地国家的本地人根本不读!

知乎用户 笨笨跑跑跑 发表

我回来差不多小一年了!

总之是喜忧搀半吧!

首先是人际交往!

我当年出国的时候这么多年其实也在跟我的朋友们保持联系!所以回国在跟朋友们聚会也没有感觉有任何不适!主要是新的人际交往会让我感觉很疲惫!我是大学一毕业就出国了,没有任何国内工作的经验,也不知道同事之间是如何相处的。在国外工作过一年!我们的相处模式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下班了就回家,就一两个聊的过来的同事那就下班了一起去喝一杯,逛逛街!

其实我一直不知道是不是我本人的心理作用!我总觉得回国以后跟国内的人有很大的代沟,相处中有很不舒服的时候!比如一些什么地域歧视啊!比如攀比啊!。。。

在国外的时候可能由于在别人的国家,至少我周围认识的人都是那种我们都是中国人,没有谁歧视谁!而且我身边的朋友都是自食其力型的,大家都是靠自己工作挣钱,出国的人基本上独立能力都是很强的,靠自己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一步步走起来的,可能就比较能懂大家这一路走来都很不容易吧!所以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像地域歧视,家庭攀比这种东西属实匪夷所思!

回国碰到这种情况就很不可思议!!!同是中国人为啥差距那么大呢?也会让我产生生理性不舒服!但是也只能调节自己啊!

然后就是工作吧!

我在国外的时候就觉得没上几天班就放假了!经常放假,绝对不可能有 996!周六周日是必修的!

在加上零零碎碎的假期,我们是可以调休的,我有时候能一休一个星期不用去上班!!!

圣诞节我能休俩星期!!!国内就很疲惫啊!!我的工作是单休的,只有周六休息!

我们公司还算可以,国家法定的假期都给休息!主要是我可能在国外呆久了,差异感就很明显!

让我觉得身心俱疲!!!开心不起来!每天上班都很丧!!!


其实大部分留学生认为国内卷太严重,在国内呆着就好比度日如年,生活的一点都不舒适,也觉得一点都不自由,而且竞争压力非常的大。

但这种情况也是相对而言的,并不是所有的留学生在国内生活的都不愉快,归根结底,如果这个留学生他的各方面能力都很优秀、突出的话,其实无论他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能够生活的很好。

知乎用户 洋芋条学姐在英国 发表

刚开始工作的第 1 年,暂且不论在国外受到的歧视,至少生活过得挺不错,还能攒到钱。可回国后,工资瞬间减了一大半,因为自身原因虽然说不是有多高的学历,但总是觉得。。。。有点凡尔赛了我哎。

还要动用我的积蓄,现在积蓄已经差不多见底了,日子真心过得累。然后再每天看着国内这房价,我已说不出话了……

虽然有留学生回国政策和创业奖金等这样的好的福利,但是人际关系很微妙 ,不知道是不是我留学时间太长了 就稍微有点西化了 喜欢简单直接的。

国内的工作环境也是不比国外,恕我这种直性子的人真心玩不来办公室政治。又一个心累……

还不想和父母说 觉得自己可以应付 真心怀念国外。

这个也是我现在回忆刚回国的自己的变化,我 18 年决定自己创业 没有回到国外。因为有 8 年留学经验就觉得留学中介还是比较符合 拉着我身边留学小伙伴和在国外就业的小伙伴一起做国内联动国外的业务 现在挺开心的

90 后我们还是自己闯一闯吧

万一成功了呢

知乎用户 Twinsen 发表

一个学生,出来打工,开始新鲜,长期看很难 “快乐”,至于国内国外,区别不大

一个人从没什么责任要担,变得有责任要担了,至少你就感觉就没那么自由自在了

当然国内外发展阶段不同,文化不同,西方工作环境可能宽松点,熟人少压力也小

但毕竟那个隐形的天花板还是在,没野心倒也没所谓,有野心你也郁闷

另外一方面,国外压力小,其实也是建立在你爹妈全额付你留学学费的前提下的

通常花的越多,期望越高,你压力越大,回国天天待一起压力比较直接

这本身就是东亚文化一部分。。但不代表西方学生就没压力。。。

你想想要是你要自己还学贷。。。那就呵呵了。。。

知乎用户 极妙国际教育​ 发表

其实未必是留学生自己不快乐,而是周围的人觉得他们不快乐,因为很多人太纠结于留学投资回报率的问题,但凡留学回国没有找到个高薪大厂赚回学费,留学经历就要被看做不值得的白花钱。

不管是留学生自己,还是身边的人,都应该看开一点,把留学当做一段普通的学习经历,不要因为出了国就忘记提升自己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不要因为有留学经历找工作时就眼高手低。说到底,留学身份只是背景的一部分,真正出了社会还是要靠个人能力。

知乎用户 LuggTravel 环游寄​ 发表

快乐跟收入并非正相关哦~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会与自己相处,与身边的环境相处,才能达到内心的平和。

知乎用户 lczy​ 发表

大概就是在国外赚 2-3k 欧 朝十晚五 1-3 点休息

回国 10krmb 大小周还要被人瞧不起 留学应届生 大概率水货

不过感觉回国第一份工作在深圳 8k 拿满 10k+ 第二份工作 10k 拿满 14k 不到对得起留学生头衔了吧

知乎用户 Sunnia​ 发表

国外四年半,毕业后回国两年半,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一开始不快乐,但是现在还挺快乐的。

当然,这个 “快乐” 是相对的,不是说我现在整天乐哈哈没有烦恼,而是对自己目前的状态整体比较满意,工作和生活上都有一定的规划,且对所规划的目标较有认同感。最后,当前工作和生活上没有遇到不可调和的困难。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一开始不快乐,主要是因为还没有融入国内社会。其实国内社会有自己的一套行为规则,国外社会有国外社会的一套行为规则。如果在国外强行套用国内准则,或者国内强行套用国外准则,心里总是会很别扭的。内心期望和现实环境不匹配,也就总是不快乐。

当我意识到自己总归是要在国内发展时,就及时调整心态,然后开始很积极地了解国内的大环境。

  • 生活方面,就是多跟服务行业的人聊天,比如理发小哥、楼下超市老板、家里保洁阿姨、装修公司老板员工、商场销售人员、专车司机等等,跟他们聊天的时候多提问,问问他们的生活状态、这几年来国内发展的状态等等。当然问题不能问得很大,而要很实际,而且都是跟他们工作生活相关的问题,或者说他们很有经验的问题。比如付款的时候,随口一句:“现在用微信支付的多,还是支付宝支付的多?” 得到回答后,再追问一句:“为什么呢?” 对方一般都会乐意回答。比如问出租车司机一天开车耗油多少,电车可以省多少钱等等。从与他们的聊天中,我一方面能够熟悉他们的说法方式和思维方式,另一方面能够对目前社会生活状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不要嘲笑我,我出国前微信都才刚兴起,回来发现微信居然都能付钱了。。。 而且大家都在用微信付钱。。。 )
  • 工作方面,就是多跟同事、同行聊天,向有相同经历的人咨询他们当初是怎么过来的,以及现在是什么心态。反正就是不懂就多问。如果问一些很宽泛的问题,一般人都不愿意回答,比如 “你对我未来有什么建议?”“我该选择什么成长路径?”“我现在不快乐,怎么办?” 等等。但是问题一旦比较细节、具体,并且带有一部分自己的信息背景介绍,大部分人还是愿意给出自己的建议的。虽然这些建议不一定适合你,但是你听一听后,可以了解单位里其他的人想法,以及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对于以后开展工作也是有利的。

虽然现在很多东西网上都能找到,但是网上的信息其实只是生活中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真正生活中的很多人未必然会把自己的想法放到网上的。

我需要大量借助外部力量,一方面是因为不在父母身边,而且觉得父母的有些观点我并不能完全信任(不是不相信他们为我好,只是不确信他们对我的期望与我的自我期望是否匹配),另一方面是因为出国前在国内基本上就是在校园度过的,国内生活工作经验匮乏。上面那套方法其实是我刚出国的时候,在国外感到不能很融入后,所采取的措施,最后实践效果很好。回国来其实也是一样的,而且由于是从小长大的环境,融入还会更快。

以上。

知乎用户 hmcccc 发表

首先,倾家荡产出国的基本都不可能回国,因为对于下层来说,国外的基本福利待遇和收入确实比同层次能力在中国的收入高,但是生活质量不见得更好,基本上你也是一辈子交给了账单和房贷了,平时能享受到的服务和休闲娱乐也很有限,也面临下一代教育的内卷。

我给你们描绘一下国外屌丝移民的生活,大概率你一个月还了各种 bill mortgage 之后连打个车都要考虑考虑,买衣服永远是垃圾商场的折上折,日常消费也是以 discount item 为主,各种 coupon 你最熟,5000 刀的烤肉神车你修起来最顺手,最后你还生不起病因为你的 health plan 是垃圾小病预约专科医生要半年大病根本不 cover。你住在犯罪率高的移民社区,你的孩子和拉美印度阿三的孩子去同一个垃圾公立学校,在学校里还会被底层 white trash 家庭的问题孩子 bully。每月各种途径省下来的钱也就够孩子学 9 流老师教的文化体育特长,到了考大学你孩子 sat 分数还可以但是 resume 上一片空白,藤校和你没关,社区 college 是你孩子的最终归宿。

那些说什么我在哪儿哪儿收入多高我每月自由支配多少玩什么买什么我怎么教育孩子之类的意淫屌趁早别回我,沾上你们我嫌晦气。

然后,但凡我们能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海外华人,尤其是在美国的,他们都不是零资产移民的,在国外过的生活大概率他不移民在国内也能享受到,除了住房,美国普通 townhouse 确实不像国内这么稀缺。但是,你看到的所谓别墅,在美国的区位和价值,跟我们国内乡下的农村自建别墅没区别,如果你觉得国内的自建别墅很豪华,很羡慕,那我劝你趁早学个手艺进厂打打螺丝免得变成乞丐影响国家全面小康。

知乎上这些拿美国收入消费对比国内的,有且只有两类人:

  1. 移民后皈依者狂热,他眼里只会拿美国的长处对比中国的短处。一个人如果进入到这种极端狭隘的二元价值观当中,那不可能指望他还有什么辩证和客观。而且本身他是美国人,如果不能证明他在美国过得好,那他不成傻逼了从高往低走。
  2. 带节奏的 50w。颠覆中国就完了,人指着这个挣钱呢!

再来说说为什么留学生回国不快乐。

我是北美八年,起初回国我也不太快乐。

  1. 即便是藤校,文凭含金量在如今的中国也不能说是呼风唤雨,因为现在国内信息咨询太发达,早就不会在学历上崇洋媚外了。想通过出国表明自己高人一等的想法早已胎死腹中,逐渐认识到当初的幼稚。
  2. 后浪。我回国后谈过几个小女朋友,我读书的时候藤校还是神话一般的存在,能读个 qs world top30 就已经很强力了,但是我这几个比我小的女朋友和他们的朋友,起步就是 stanford u,uc Berkley,甚至 harvard 的本科,将来还计划读更好的研。我学金融的,读书的时候能找到一个 bmo 之类的实习就算很强力了,我这些女朋友和他们的朋友的 intern,好家伙瑞信,瑞银,德意志,大小摩,黑石,什么都有,最离谱的有在联合国和亚行实习的,我直接???想必她们我觉得自己简直是个废物。这落差感特别强烈。
  3. 贫富差距。出国的时候觉得自己也算个小富中产,回了国看看抖音,兰博如奥拓,柯尼赛格勉强拍拍照。这一条对这一代所有人都适用,移动互联网放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将贫富差距赤裸裸的展现在你眼前,最近证券行业禁止晒收入也是这个原因。

说白了,是因为大多数留学生还是普通人,但是这个留学生的圈子能让你接触到很多很多真正的精英,社会的 top0.000001%,于是自信被降维打击。

但是我现在已经很自如了,人首先要能自立,最好你卡上余额足足的,能抗风险能有一定消费能力,其次要有自己拿得出手的长处,在某个领域你几乎能做到超过你生活圈子能接触到的所有人,第三要有担当,建立家庭,承担父母子女的责任,这个过程中,会逐渐感受到自身的强大,最后,不要被网络放大负能量,收入最高的上海,收入中位数才 6500,意味着上海拿工资的人里有一半达不到月收入 6500,那你为什么要天天盯着那些买超跑的人去对标他们呢?不要盲目攀比嫉妒,过好自己的生活,踏实一点,自然而然也就不会失落了。

知乎用户 VOLdeNUIT​​ 发表

说点和工作挣钱没关系的吧。

在国外精神世界可以很丰富,就算一个人或者宅着也比在国内快乐。因为总有很多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一个人去也可以很快乐。但是在国内除了北上广,其他地方有啥好转的,周末只能去商圈转悠花钱,旅游景点人挤人,游乐园也没啥意思,中国人专坑中国人。

国外景点什么的,虽说逛遍了也就那回事吧,但是不得不说,纪念品的设计比国内好了一大截,made in china 我也愿意消费。国内感受不到什么诚意。之前去了一个地方不点名了,摆了好多其他博物馆的淘宝进货,自己设计的就几个钥匙扣冰箱贴,我纠结了一会啥也没买,真是下不去那个手,一点点地方,好几处卖纪念品,到处写满两个大字 “圈钱”

最主要的,国外有很多让我有动力去赚钱消费的东西,比如美食,服饰(不管是季末打折 / 折扣店,还是设计款 / 潮牌等),娱乐(实体书电子书、周边、tarot、剧场音乐会等等)

亚马逊网购也还行的。但我不经常网购,一般周末到处溜达消费一下

主要是有好多东西当时没舍得买,或者不知道在那边很容易能买到,回国之后突然想买,发现根本没有卖的,找代购好麻烦,又贵还要等,数次体验满足不了即时心愿的失落,上班除了一点点的职业理想,完全没有奔头

还有在其他回答评论过的,没人对你评头论足、刺探隐私。国内到处弥漫的焦虑让人窒息,为了所谓的白瘦的好看,为了钱(有的人真是钻到了钱眼里,斤斤计较用尽手段),还有催婚相亲的,避之不及。

总之回国之后挺失落的,但是个人实力不足润不了,没啥选择余地,躺了

知乎用户 狗吉狗吉​​ 发表

可能只是从学校走出来后不快乐了…

知乎用户 晚自习玩手机 发表

你这结论哪里来的数据支撑?

我在日本留学准备回国,其实我知道如果我留下来工作可以得到:955 的轻松工作时间,更丰厚一些的报酬。但我依然准备回国。

原因很简单,女朋友和父母都在国内,我并不想一个人孤独的呆在国外过个小康生活。我一想到去超市耳边都是日语,打招呼都是鞠躬,电影院没有字幕我就不能接受,我喜欢乡音,能让我感受到生活的温度。

也许我在国内会被 996,但我知道,如果我不回国我更不会快乐。说白了,快乐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足,精神上的陪伴也很重要。对我来说,和家人朋友呆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快乐。

知乎用户 黄晃晃 发表

给我感觉 题主和部分答主太过矫情……

再说了 留学生和留学生是很不一样的

很多时候不能一概而论

博士 硕士 本科 能一样吗?

有的高中就出国了 和你硕博才出国的 能一样吗?

哈佛耶鲁的 和你乌克兰菲律宾毕业的能一样吗?

不要是个留学生 就给自己贴金。

……………………

我就问一句 谁的人生轻轻松松很快乐了?

你不去北京?留在国外工作 你就一定能快乐吗?

请不要把 “留学生” 这个标签 带到知乎的每一个问题来

不要凡事把自己留学生这个身份放在第一位 大家都是出来打工的 有各种标签 留学生这标签真没那么重要

不过就是在国外读书过几年 又不是真的 abc 上几天班 你就不适应了?你真的了解国外社会吗?在学校和在真实的社会是两件事情。

其实 你潜藏着心里是 不过是自己留过学 就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作祟。英国硕士在英国呆九个月 就用一生怀念那九个月 仿佛一直停留在 “和陈奕迅一样坐飞机去英国喂鸽子”

留学并不能让你荣华富贵 清醒一点 你是普通人 生活就是糟心的。你是雄鹰 但总要落地的。

另外 中国不是发达国家 就是有不干净的厕所 就是有些脑子不够开放的人 这就是发展中国家。你又想要发达国家的安逸舒适 又想要发展中国家的机会遍地 你咋不上天呢?

人要作 人要给自己硬找不痛快 是谁都拦不住的

知乎用户 口袋汇 - PocketRemit​ 发表

落差大,所以不快乐。

具体落差有这些体现:

第一种、回国找工作的落差

一些人回国镀金后满心欢喜回国发展,以为可以大战拳脚,但是回到国内的公司却都不向你抛向橄榄枝,你所求无果,发现混社会跟自己想的不一样。

用着百万的学费出国留学,回来却做着月薪可能刚过万的薪资,觉得是不是白白浪费了人才?并且找到的工作还不是自己理想的,跟自己理想的差距过大,一下子落差出来了,整个人会被打击到。

第二种,没有会白干活和 “无偿加班”

一些留学生在留学后,知道没有人会 “白干活”,但是国内 996,加班严重,有些时候还是无偿加班,这对留学生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所以工作的时候也会不快乐。当然没有人加班是快乐的。

无偿加班其实还好,就你加班个一钟就差不多收拾回家,也就能接受吧,但有些公司的人就偏偏喜欢在下班的时候布置任务,让你看起来在加班,有些部门偏偏喜欢在加班的时候 pk,看谁的部门先跑。

这些都无疑形成了大家都卷起来的现象,并且还是不卷不行。

第三种,普通职员 pk 关系户

有些公司靠关系,这个国内的人大家好像都接受了一样,只要听到 “他是谁谁谁的关系户…” 就默认了他有一些 “特权”,可以早点下班,可以多拿点奖金,可以少干活什么的。并且有时候还会将属于这类人的工作给分散下来,加重了自己的工作。

其实这种现象无论是不是留学生都不会有人喜欢。

补:不是说国外没有,只是留学生在外遇到这种事情较少或者是没有遇见自然是工作不舒服。

第四种,文化差异

在国外生活了几年,自然会收到国外的思想的熏陶,有着国外的思考逻辑和看待事情的想法,回国后,就是文化之间的碰撞了,有些事情你觉得不应该这么做,但国内就是这样做,思想的不同也加重了留学生的不开心。

最后,工作收入和快乐是有一定挂钩

工作环境好,收入高,自然快乐,

成为社畜、熬夜加班、薪资低,换谁都不快乐。

所以其实不是留学生回国不快乐,只是还是要看工作的具体环境、收入。

知乎用户 虫子的救兵是锁匠 发表

这是个假命题。因为这个命题没有通过数据的调查。

要使该命题成立,你需要:归国留学生总数(按年划分);不开心的人数(按年划分)。然后计算不开心的比例。逐年对比。

知乎用户 farfield 发表

不知道你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回国不快乐,难道出去的时候或国外这几年就快乐吗?

另外快不快乐是很主观的东西,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这跟留学生群体没有关系

跟回国与否更没有关系

知乎用户 幸而遇见你 发表

澄清一下,美国水硕可以读,但必须读 cs,性价比相当高,签字费赚回学费,23 岁毕业以后全都是纯赚,刷题进 flag 一年最低也 12w 美金。我有很多同项目水硕同学都是 quit 了全奖 phd 来读的,现在在 google amazon 过得不要再好。这回答里有个 phd 不想让我把这些实话说出来,只能放在这里了,有问题可以在这里问哈

知乎用户 锦鲤酱 发表

瑞典读研

早上十点多到工作室,和同学一起讨论方案或者画图做模型

中午十二点半,吃午饭,因为比较穷所以从家里带饭。每层楼都有 “厨房” 可以加热自己带的饭。之前有一次带了自己蒸的包子还被大家围观,被迫找了视频并给他们讲解怎么包包子。

饭后喝个咖啡聊聊天下午一点半开始继续画图做方案,每个人有二十分钟的时间跟老师交流,但是有的时候老师会给自己放个半小时的 coffee break

下午四五点的时候大家就开始收拾东西回家了,每天五点钟之后是找不到老师的,因为 “我也有自己的生活”。

五点钟到家开始准备做晚餐,因为时间还早,就可以慢慢来,甚至炒个糖色。量要做的大一点,因为明天还要带饭。

六点半吃饭,顺便追个剧。因为租的带厨房的单身公寓,而且隔音超好,所以大点声也没关系。吃完饭有的时候懒得洗碗也可以留到第二天一起刷。

晚上七点钟整个一天的事情就结束了,可以真的有时间干自己的事情。健身也好,追剧也罢,想干嘛就可以干嘛。

一周只有三天课,两天专业课,一天研讨课。没课的两天做做方案,写写作业,和同学聊两句就过去了。

周末加班?不可能的。就算周一评图,他们周日晚上都可以继续 party。我比较老年生活,就遛个弯儿,逛个超市,顺便做点麻烦的平时来不及做的吃的。

我觉得我在瑞典读研读的,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国内的内卷了。国内建筑师怎么可能不熬夜?怎么可能会有加周五下午和周一上午的三天豪华大周末?怎么可能十点上班四点半下班?

房租一个月四五千,爸爸妈妈给我副卡的额度是一万二,但是我每个月都控制在三千左右(没错,虽然他们经常催我多花点钱但是我觉得爸爸妈妈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阿巴阿巴)。

就是说… 希望我未来能有读博的机会吧… 真的不想回国卷来卷去… 看新闻都觉得孩怕

知乎用户 兰伯特. Z 发表

不快樂? 我不知道你这个理论建立在哪儿出来的

父母亲人在你身边你不快乐?

回国好吃的就不说了 快递、外卖方便便宜 你不快乐?

人工便宜,东西坏了找个人修,东西没有有了手机点一下东西就到了 你不快乐?

你能出国家庭条件都不错,你回来以后获得成功比非本地人要更容易吧(至少有车有房无贷款)你不快乐?

所以

你在国外 你觉得你快乐?

你快乐每个月几 k 刀 不加班 你快乐是吗?但是你绝对没有上升的空间 一辈子 一眼望到头 你快乐?

在国外你被歧视 说是病毒 你快乐?

你国内搞个机场影响你啥了?你觉得国外快乐?

国外是空气甜还是水干净还是啥你觉得快乐?

知乎用户 小汽车滴滴滴 发表

因为留学黄金期过了啊,连一些发达国家绿卡都严重贬值了, 但是很多人还在显摆自己留学,和海外经历,说实话已经很无聊了,国内一线城市公司和本地人都未必买账啊。不过要说都不快乐,应该说一部分不快乐,大部分还是挺快乐的,之前在一个移民公司,加拿大移民,因为业务关系招收加拿大留学生为主,结果您猜怎么扎?直接能招到拿加拿大绿卡的。哎呦喂可显摆自己发达国家永居权身份了,处处在公司定标杆儿,自视甚高,在一块儿天天就研究怎么跟客户吹加拿大,说实话吹的我自己都尴尬,加拿大移民门槛有多低大家知道吗?加拿大是鸟不拉屎地方占大多数的国家,全国才 2000 多万人,除了温哥华,多伦多,渥太华,就没什么大城市了。北部全是冰原,草原三省中部是我们主要做的移民项目,大部分招收的都是国内混不下去,去那边学历倒读(本科申请专科)然后计划在那边拿身份的。您猜怎么扎?学费 + 生活费一年半课程二十万就够了,移民中介费收十万,也就是说 30w 办加拿大留学移民,擦,还不够我家小区买个车位的钱,去那边当二等公民,当不下去又回来装 b 能快乐吗?除了处处显摆自己几年在加拿大生活经历,真的是半点真才实学都没有。现在除了美国英国这些老牌资本主义非移民国家,英联邦这些国家绿卡含金量还不如北上深杭等一线城市户口值钱,而且差的还很多。他们回国能有自己的快乐星球吗?肯定没有!但是大部分名校毕业的还是有点真材实料的当然人家也很快乐,学识不错见识也还行也就算不低调,格局能力也撑得住。但是为了拿绿卡,学历倒读,乱七八糟的算了吧,镀金都算不上。投资移民钱也不如北上一套学区老破小的价值,还快乐,回发达国家圆梦去吧!

逗死我了,看评论感觉没见识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连加拿大都能觉得是向往圣地,别说北上了,拿枫叶卡门槛估计连深圳都快不如了。什么年代了加拿大哈哈哈

知乎用户 嘿嘿 99 发表

我毕业后就算是去韩国工厂我也不打算回国就业。。 国内真的有好多权利都没有保障的。我妈是国企的加班也没有加班费。。韩国只要是合法签证,工作各种事情肯定比国内要顺心,水也没有那么深。

而且我厌倦了这种无论我说什么都要被审核的环境。。

知乎用户 苹果核儿 发表

工作时间比较长吧在国内。但我觉得大部分人在毕业之后都有失落感,不仅仅是留学生

知乎用户 佳佳说留学​ 发表

往大了说,缺少两样东西:多元化和包容性。

多元化 = 不用很费力就能接触到形形色色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视角不同的领域,不算门槛很高能有很多新鲜好玩的体验,就比如前面有些回答里提到的娱乐项目、艺术演出。选择多了,自然很容易找到自己最感兴趣,最能让自己快乐的。

包容性 = 无论我做什么选择,都不会有人来 judge 我。

在国外工作的时候,**快乐之一就是经常能在朋友聚会上遇到新朋友,而且新朋友背景各异都挺有趣。**聊起来,嘿你写歌的,哦你是体育记者,聊聊各自的工作八卦啦,好奇问问行业大环境啦就挺好玩的。就算都是类似工作背景吧,话题也是五花八门,最近去哪旅游了就有很多故事可听了,最近看啥书也是大家看的很不一样很有意思。哪怕就是讲讲各自生活近况,甚至是人生烦恼呢,也是各有各的想法和故事,并不总是千篇一律。

**国内的交流就很容易千篇一律,非常审美疲劳。**最近去哪玩了?哦就是这么几个地方(当然疫情期间大家都出不去了更没什么可说的),最近在忙啥?害还不就是工作上那点破事呗完全没有讨论的兴致;最近生活里发生了什么?不就被催婚,然后催育,然后鸡娃的各种烦恼,婚姻的一地鸡毛,感情的各种钻牛角尖,ta 到底爱不爱我啦 ta 怎么可以这样啦。光听听就很疲惫。

我也不是说国外的人普遍有趣。**我说的是就是一种流动性,既然是流动的,找到志同道合的,或自己觉得有趣的人就相对容易。**我说的也不是每个在国外的人都一定能组建这么多元的身边的环境,很多在国外的中国人也只混中国人的圈子,或少数同行的圈子,我的意思是,只要你想,你能进入一个多元朋友圈的难度相对是很低的。

我就拣个天气好的周末,慢悠悠晃到普普通通一家红酒店,进去瞎逛逛,买点我买得起的酒,再去贵价区欣赏一番。然后跟老板闲聊,他必然是红酒迷,能给你讲各种酒和酒庄的故事,给你推荐适合价位的好喝的酒,跟老板聊天比买酒本身更有趣。

那老板为啥能这么有趣呢?因为一个包容性强的环境里,一个人引起为傲、深深着迷的「事业」就是开一个小小的卖红酒的店,然后守店里乐呵呵跟客人聊酒,他就很幸福开心了嘛。

重点是,这家店,不需要我费很多心思去寻找。就是路边一家店。纽约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小店。

信息过载、鱼龙混杂、试错周期长频率高,所需探索范围和精力都太大。一个字:累。

当我们内心的价值观,被残酷现实无情挑战了的时候,当一个复杂的问题,确实没有人能给自己答案的时候,当一个选择看起来很小众,身边的人并不支持的时候,role model 的存在,就是一束光,一个强大的希望。

有些人就是喜欢平原模式,有些人就是喜欢错综复杂的迷宫挑战丰富模式,但无论你喜欢哪种,从简单到复杂都是需要经历一个适应期的。在这个适应期内,不会那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不会有轻松的信息渠道和精神滋养。

知乎用户 烛阿九 发表

以前知乎有个习惯,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身边即世界” 要不得。

作为一个留学生,我从没有感觉国外更快乐。我的朋友圈里 “回国外” 叫苦连天的更是大有人在。甚至不少同学,(还在本科)就表示读完研 / 博打算麻溜回国…

那我是否可以开个帖子说,是不是留学生都觉得国内更快乐呢?

肯定不可以。

随着每年留学人数的攀升,群体的扩大,留学生的多样性越来越大,个体差异也越来越多。概括性的总结早已不适用。

最高赞说没有顺丰可以用 Amazon Prime,视频能够看油管,door dash 代替美团… 反过来,不是同样的道理吗?

我喜欢国内,因为我喜欢过春节时到处走亲戚;喜欢偶尔买个路边摊的臭豆腐,坐在街头咖啡馆看人流川息;喜欢春日阳光好,跑到北海划船;喜欢委屈时坐在地铁站里,时不时有个老奶奶问我 “姑娘,怎么不回家”…

然而我相信,一定有人更喜欢远离七大姑八大姨的 “问候”,喜欢远离“内卷” 的惬意生活,喜欢在风景如画、干净美丽的自然风光中旅行,喜欢不被国内主流价值观裹挟着随心所欲…

快乐,永远都是相对的,永远都是个人的,也永远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发生改变。

一种情况是,一些人确实更单纯地热爱国外的生活。

另一种情况是,一些人在国外的时候恰好处于他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

对于第一种,我不了解,也没有发言权。对于第二种我很负责任地说,回国后的不快乐不是空间问题,而是时间问题,甚至是心态问题。

在国外,天天为 GPA 头秃,一有时间就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官方活动,和教授套磁,修改简历 + 网申实习… 我也焦虑!有人问:“咱们附近 XXX 饭店特有名,你觉得咋样?” 我都是一脸懵,算下路程去一趟半天时间没了,就连忙摆手告知压根没空吃;旅游一趟不知不觉至少大几百美金出去,想想都是父母挣得人民币换算过来,立马没了心情;学费不便宜,国际生(本科)的奖学金又少,每学期都拼命选课,更是心疼钱包,恨自己不能让父母少点压力…

疫情期间,身边发生了些事儿。回国后,渐渐想通很多。在酒店隔离,看见刚刚解封的城市车水马龙,忽然发现很多事情都是自寻烦恼。

从那时起,做每一件事只在乎是否拼尽全力,成绩比以前还好;一次不行,那就两次,自嘲自己没有天赋,反而没了负担;发现家里其实条件不错,也没有多余的欲望,和好朋友干坐着聊天就很开心;不会因为肤色和人种而遭受不公,那就一切都有希望;和弟弟打打闹闹,日子红红火火;敢于享受,金钱为我的心情买单;为自己的梦想和爱好去忙碌,干到深夜也有种充实的满足…

心态变化了,快乐也就多起来!然鹅,很多留学生的心态往往和我是反着来的。

回国就业后才发现钱不好挣,留在一线城市难,很多没出国的人也会技压一筹…

不过,说句不中听的,凭什么出趟国挣钱就得好挣,就一定比别人厉害?

留一线城市难,移民国外留在国外的一线城市就简单?国内竞争激烈,国外就没有职业天花板?国内人情社会不轻松,国外就能轻而易举融入主流圈子,不被边缘化?我要承认,包括我自己在内,留学生有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接地气,暗戳戳攀比又不愿意承认自己就是没那么好。什么梦想的差距,不如讲是认清现实的落差?

其实,留学是一面放大镜,你会看到更突出的尖锐细节,也更容易忽略全貌。

很多人本来就不适合留学,亦或留学没有让他们真正提升自我。但有谁愿承认自己选了条 “不那么划算” 的道路呢?那只好把原因归于“回国”。题主用工资,住别墅来说明“与钱无关”,实际上说对一半。回国是否快乐和钱没有绝对关系,但不会没有关系。很多家庭送孩子出去实则是个一锤子买卖,自身资源和财富根本没有达到可以不考虑回报的程度。就好比,有女生省吃俭用几个月买个香奶奶当奢侈品,有人只把它当个包(日常品)。一旦步入社会,开始考虑家庭责任,粉饰太平就再不受用。如果在国外,这种感知会随着与原生环境的距离拉大而变弱。在国内却无法避免。偏偏我国父母喜欢在你上学时劝告“什么都不用管,好好学习就行。” 等出了社会,任凭现实狠狠敲打子女。年轻人回国后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发生难以接受的重塑,也就不可避免。

总得说来,不开心的理由有千万条,快乐的理由一条就够!

人总盯着千万条不快乐的理由,就不会想起只要稍稍转换思路,就能开心起来。

所以啊,与其想回国导致不快乐,不如想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弄明白原因在哪,怎么去解决。

依旧那句话,身边不是世界。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装作一条分割线)

对了,这个问题下各执一词的回答已经充分说明回国快不快乐是见仁见智的事情。

写这个回答不是想说那里生活更好,而是想说明这种问题不要一棒子打死,重要的是看清自己的内心、认清自己。同时,我认为的自由,并非你的自由;我认为的快乐,并非你的快乐;我认为你的前途,并非你的前途。真没必要硬把自己的想法往别人身上套。

我在原回答中说得第二种情况,是我见过的很多的一种。写下来,也为警醒自己,切勿把自己看得太高。

知乎用户 Victor Yeh​ 发表

发声者偏差 [别再来源请求了,这词就我生造的]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只有不快乐的人会抱怨。快乐的人一般不会说话。

比如如果你手臂骨折了,那你可能会发一条朋友圈:手臂骨折了,好痛!

但是应该没有人天天在朋友圈发布:今天手臂没有骨折,好幸福!

知乎用户 海外留学情报站 发表

小勇觉得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氛围的变化,尤其是工作氛围的变化。不管是不是留学生,作为社畜在工作中很多时候都是没有自我的,尤其是随着微信在全社会阶层的普及,使得属于自己的空闲时间被不断压榨。余华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的时候说自己从不使用微信,他觉得自己不下载微信,下班后的时间都属于自己,如果下载了微信,就变成全天 24h 都工作的人,所以从不下载使用,如果有急事就给他打电话。这一段采访好笑中透露着心酸,也是当代社畜的真实工作写照。996 工作制就不用提了,休息日领导一个电话打来或微信发来让加班也都是很稀松平常的事,而这些情况都和国外的人本思想都有一定的差距。

还有一类同学就是出国的时候还比较懵懂,并没有给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充分的规划,一直是被推着往前走。等到回国后可以自己做决定的时候就会迷茫。其实相比这样的情况,小勇比较建议同学们在出国前就做好规划,让自己目标更明确一些。同时还要想好自己出国留学究竟是为了什么。是单纯的热爱这个研究方向,想要有更加深入的造诣,还是想要回国后未来工作和收入能够更高一些,亦或者二者皆有呢?

如果是单纯的想要有更深的造诣,咱们不可能一辈子都呆在象牙塔里,总要走出来面对现实,小勇建议可以在留学的同时多和国内已经参加工作的朋友联系联系,和他们聊聊平时的工作,这样就不会和国内的职场发展相脱节,回国后也能尽快适应职场节奏。

如果是为了未来工作和收入能更好,甚至可以考虑工作后再读研,这样可以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并且选择读研的学校也可以 “别有用心” 一些,例如可以选择能够在职不脱产学习的院校,一边工作一边读书,这样既可以确保自己可以不与职场脱节,还可以提升自己的学历,成为自己职场生涯发展的 “助推器”

能够在职不脱产学习的院校里,小勇比较推荐马来西亚地区。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马来西亚地区的一些院校现在针对疫情推出国内线上网课,既能有效进行疫情防控还能在职不脱产学习,而且是英联邦教学体系,在国际上认可度很高,教学质量和学历含金量都很有保障。研究生一般一年或一年半即可毕业,留学费用也相比英美澳加等国更为亲民低廉,公立院校只需几万,私立院校也只需十几万,是十分不错的选择。

人生有很多种选择,无论是哪一种,对自己最有利的就是最好最合适的选择。如果你在留学方面不知道怎么选择,可以关注或者私信我,具体的信息可以和小勇详细聊聊,小勇会根据实际情况为你分析适合的学校和专业。

我是留学顾问小勇,有留学相关的问题欢迎随时私信我哦!

知乎用户 陈必红​ 发表

一,没有国内人有钱。二,没有得到想像中的尊敬。

知乎用户 高安路老实人 发表

意识形态洗脑第一线

还有就是酒瘾烟瘾

常年 party 日夜颠倒等

最要命的是药物和毒品

知乎用户 爱睡觉的 DJ KT​ 发表

這不僅僅是中國的問題。

通常留學生的母國,社會發展程度都落後於留學國,所以他們才會想去這些國家留學。

看清楚,是社會發展程度,不是經濟增速。

這代表留學生回國後面臨的是更不重視專業的社會競爭 (相對的),更沒有秩序的經商環境 (相對的),更不精緻更不文明的文化 (相對的),更不尊重勞權的工作環境,更不尊重少數族群,次文化族群甚至 LBGT 的社會文化,更強調群體潛規則和更弱肉強食,更多沒水準的人當道的社會秩序。

這一切都是 “跟留學國相比”,不是絕對的。

而且他們還面臨著所謂的 reversed culture shock: 離國數年,對母國的社會秩序和權力遊戲還有潛規則變得生疏,而且甚至很多人都是學生時期就不太喜歡碰這些才出國的。

除非是他們的家世可以讓他們在母國得到上層社會待遇,或者他們是政府或集團重金禮聘回來的 (然後撐過了政治鬥爭),否則上述這一切會是每天都感覺到的。怎麼快樂得起來。所以留美的日韓年輕人,一向是男生回國比率遠高於女生,因為日韓非常男尊女卑,男生享有的社會優勢多。

知乎用户 Solojoy​​ 发表

因为大家为啥喜欢大学,因为大学自由没人管,那在国外上大学可能就是自由的极致了,想被管都没人能管你,回国后,正好又是面对找工作压力的时间段,一下子适应不过来,肯定会觉得不快乐。

知乎用户 老刘忙留学​ 发表

快乐与否与是否身在国外关系不大。

自我满足就会很快乐,不满足就不快乐!!见仁见智,而且也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

老刘现身说法(写跑题啦,写的时候哭了好几次,最后决定发出来,别笑话我)。

小时候,家里很穷,记得那时候能吃上一顿西红柿鸡蛋汤就很幸福了,2 个西红柿 + 1-2 个鸡蛋,打一大锅汤,一家四口围着一张长宽 60cm 左右的小方桌,吃的不亦乐乎。那时候大棚菜和嫁接技术都还没有,一整个冬天就是大白菜 + 豆腐,真心不想吃。我们家冬天的一道热门菜是:生姜搬香菜。生姜和香菜切碎,加点醋和盐一拌,特别下饭,一顿能吃 2 个大馒头。

那时候家里很穷,也没觉得苦,爸妈,我还有妹妹,很知足,很快乐~~

7 岁那年,家里开始做生意,家庭条件满满转好了,但爸妈有的时候一脸的愁苦,当时小,问了也不说,现在想想,应该是那时候生意的起伏让他们身心劳累。家庭条件越来越好,满满的还清了贷款,家里买了一台大彩电,全村第二个买摩托的,第一个买电瓶车,又过了几年,在省道边上盖了一栋七八百平的大房子,买了汽车 ………

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但爸妈却越来越累,他们快乐的时候少了,但是我和妹妹在父母的成荫下依然快乐。

我大学生活过的也很快乐,每个月的生活费不多也不少,直至谈恋爱,我又向家里申请了恋爱资金。大二期间,学校有几个赴美交换的名额,2 个学期,大概 8 个月左右。好奇,新鲜,向往,在种种情绪的作用下,报名了。爸妈一听费用,挺愁的,不过还是支持。记得很清楚,到美国的第二天,是我上大学的第一次哭,而且是嗷嚎大哭,就是给家里通了个电话,现在已经不知道是受到了哪句话的触动,突然间就大哭起来,给爸妈说,我想家了,在这除了几个同学,谁也不认识,也没人说话,爸妈也是一直安慰,年少无知的我突然就挂断了电话,然后爸妈来电就没再接,一天一夜,直到第二天才再联系他们。这件事现在我爸妈还偶尔调侃~~只是早已在留学行业打拼多年的我,已经见多了各种情况的我已经知道,在那一天一夜,爸妈是多难熬。

说实话,这 8 个月的前两个月,我都有点抑郁了,语言也不同,主要是口语,不好意思也不想交流。后来慢慢的就好了,感谢我的好哥们 E,第一个找我说话的老外,也把我带到他的圈子里。让我很快就走出阴霾,虽然现在分出地球两头,我们的感情亦然坚硬如铁。

在国外留学,主要就是得自我调节,爸妈,国内的朋友啊,没办法给太多的帮助,反而平添担心。多融入当地圈子就好,现在赴美中国留学生也很多,先融入华人圈再融老外圈呗(虽然现在还是很少有人能融入老外圈)。 学习上吐槽两句,国外课程确实比较简单,没有拿出太多精力,就可以轻松拿 a. 可能和我去的不是 top 有关系?

虽然有这段插曲,经历了些波折,但整体而言,大学生活还是愉快的。此时,爸妈仍然劳心劳力的在经营我们家的小工厂,妹妹已经去河北医大报道了,成为了一名白衣天使(护理专业)预备役。

情绪变动最大的应该就是工作的这几年了。从月薪几千,在北京生活都得靠父母补贴,到第一次到月薪过万,再到做到公司管理,最后经过 3 年创业,。中间经历的坎坷和心酸,从毕业时的 156 斤,由于压力型肥胖,体重一度暴增到 210,肠炎,胃炎,颈椎,腰椎,不知道熬了多少夜,加了多少班,终于确定自己这家小公司能够长久稳定的经营下去(如果我不搞大跃进扩张的话)。公司不大,但我很骄傲。

现在我快乐么?不快乐,反而充满了焦虑,对学生方案的焦虑,对申请递交的焦虑,等待录取的焦虑等等等等。

虽然这么多的焦虑,但我却甘之如饴。妹妹也是如此,也已经在一线岗位上奋斗了好几年,疫情期间也做过 2 次支援,由于科里人手少,几乎是全年无休,同样很累。但是,从去年开始,爸妈眉宇皱起的频率越来越少,笑容越来越多,不是他们的生意有多好,而是子女都能独当一面,他们老有所依了,最近 2 次回家,我还听他们嘀咕要把厂子关了呢。

这么一想,我一直是快乐的,年少时在父母的庇佑下无忧无虑的成长,长大后接过父母的重担,承担事业和家庭的压力。让妻女快乐,让父母安康,让我所有学生都能去到心仪的学校。没有比这更让我快乐啦!!

祝,留学顺利,前程似锦!!!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评论区一些人说我酸,不至于了。我国内的高校世界排名比那学校高,而且现在还在读,所以我只是描述一个现象而已。确实我看不惯欧洲贵族论,但这不是重点。

其次,欧洲预科班 + 本科 + 课程硕士,比国内 211 简单得多,我身边同学出国的人不在少数,本科和博士出国较多。本科大部分是高考问题,博士就是追求了。


我的一个女同学,在班里属于半透明状态,一个不怎么活跃的普通女生。高考成绩实在拿不出手,又不想上专科,家里人就给凑钱送出国了,意大利某个文科学校读了本硕。

多年后同学聚会,在国内的同学大都工作了,一部分硕士刚毕业、或者正在读博,这个女生也即将毕业回国找工作。

一晃多年,刚踏入社会大部分同学还是以前的样子,聚会上聊聊工作、回忆一下往事,多年未见的老同学还挺亲切的。

这个女同学变化挺大,头一次听到她讲这么多话,显得比以前自信了许多。话里话外都是意大利的尊贵和高人一等的感觉,连坐在马路边上的老头老太太也是优雅的。唯独没有夸自己,可能是在座的这些人大家都知根知底的吧。搁在高中时候,肯定会有人站出来说点不中听的话,成年人的饭桌上都是赞美。

几个还没毕业的同学聊起了以后找工作的事情,她也顺着插进来说起了回国精英选择难的话题,还拉了一位刚出国读博的同学聊海龟。那同学妥妥的学霸,自己申请 top50 工科前沿。结果人家只是说了一句:还没学成谈不上精英。

很多以出国镀金为目的的留学生对自己的实际能力其实是有一定认知的,但是既然已经镀金了,就理所应当提升自己的定位。所以在自我的认知里边就出现了矛盾,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认为自己是学术精英,却不受学术阶层待见;认为自己是上层人士,却只受下层认同;认为自己应当受超人一等待遇,却总被现实打脸;认为自己应该是去落地高管,结果和国内同学拿着同样的工资干着同样的活。

现实并不影响快乐,只是内心的定位和现实的落差会让一些人不快乐。

据说女同学后来找工作并不顺利,想去高校学历不够,倒是有几个回信的,都是专科学院,她不愿意去。在家呆了半年,后来去了当地一家外企,放弃了专业,做了个闲人。

知乎用户 留学酱​ 发表

这个问题总体来说我觉得这是个人心态造成的**,乐观的人依旧快乐,不乐观的人还是不乐观**。

不过人总有悲欢的,人的悲欢并不相通,偶尔的不快乐也是正常。

以下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哈~

1. 回国找工作的迷茫

回国后找工作感觉很迷茫,发现自己学的专业跟国内的岗位没有完美匹配的,有些公司甚至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这就尴尬了。

2. 环境突然改变,不适应

本来国外都是一个人住,留学几年早已习惯安静,回国以后跟爸妈住在一块,家里细碎的声音很多,有时候会影响自己的下班后的学习与工作。

早晚也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父母经常在耳边唠叨,如果你是卑微单身狗的话可就更惨了,日常被爸妈催婚,聊天就是旁敲侧击,还有些爸妈直接就逮着孩子去相亲了。

3. 社交苦恼

在国外待太久,国内的社交圈大大缩小了,跟国内的朋友说话经常说不到一块去,不是那么的感同身受,无奈。

4. 工资

国内的大多数工作,朝九晚五一天的工资可能还没有国外兼职 2 小时的工资高,国外的时候有父母的援助,金钱消费观已经养成。毕业回国也不好意思再问父母要钱,花钱也开始精打细算了,奢侈品更是不敢买了。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快乐跟收入是正相关。有高收入就是自己生活的底气,能自己选择的底气。(当然那些家财万贯的同学就另说了。)

5. 打工人

留学生变打工人的无奈,国内现在内卷很严重,担心一不小心就被社会淘汰。

最后还是希望大家都忙里偷闲,努力调整心态,在细小普通又平淡的生活寻找幸福感~

知乎用户 韭菜大漂流 发表

讨厌所谓的群体 讨厌所谓的人群

明明自己就是自己,但是总要因为自己的某项属性 而被强行给予义务和责任

出生地,性别,职业,兴趣 等等,每一样都能被拿出来 划分一下三六九等。每一样都能被 玩出花样。大家嘴上全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

没有人会真正愿意去完整了解你,生活是快节奏的,工作是快节奏的,了解一个人就用不靠谱的偏见或者外表就足够了……

我只想做自己,不想被群体所裹挟。所以回国真的很难过,职场生活中没有任何时间能让自己完全属于自己。

我希望自己身边的朋友 是互相了解且能交心的,我希望自己的爱人是能和我互相理解包容的,我希望自己身边的熟人是友好且互相尊重的。这些在国内的大环境下 实在太难了。

知乎用户 摩耶精舍 发表

很多人说到了,如果留学国外之后移民,会面临阶层下降的问题。

我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提问,“某海龟,文科,外地人,毕业后去了上海,没有户口,没有房子 ,租房生活 ,月薪 8000 , 他是什么阶层?” 你猜大家认为他是什么阶层? 最底层好不好?

知乎上的另外一个帖子 ,说现在上海的中产标准 是资产过亿 、 如此比较的话,大部分人 在一线城市都是底层啊 , 既然都已经是底层了,留在国外如何阶层下降? 下降到负数层?

一面在国内肆意的骂别人是 “穷逼,穷鬼,底层”

一面说 “去了国外 你阶层会下降,现在国内挺好的”

精神分裂

知乎用户 意大利涵哥 发表

跟回国关系不大,是从学生向社会适应的过程必然的现象

知乎用户 环俄留学 发表

私以为这不绝对,觉得是你的调查样本太少了,不具有普遍性,以偏概全了。

不过呢,也确实存在一部分留学生是这种状态,其他答主也说了不少,无外乎就这几点:

1、生活情境不适应,在国外只要能适应下来,慢慢的就会习惯那里的节奏和生活方式,甫一回国,先会在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上出现委靡,这很正常,适应一段时间就好~

但:

2、落差感:人际认同、工作能力、情感维系等都多多少少出现了问题,学历高没错但不能匹配现有工作,遭到质疑;人情环境和国外截然不同,在待人接物方面没有调整到一个理想状态,精神状态差,导致很多事情推进有瑕疵,被诟病。这些都是要经历的阶段,挺过来了,就适应了,挺不过来,那就再回去?!

3、大环境:空气、运作体系等(此处删除了好几条不能说,唉),你所能接触到的所有人、事、物都貌似在 “围剿” 你,再加上现在卷的要命,你的含金量学历和亮眼的履历瞬间没了推动力,那就显然不快乐了呀,再加上很多事情是,边界不明,混淆立场、思维不在一个频道上,更别提价值观了,整个都是拧巴的状态,现加上一个,没有契约精神,你会快乐才怪~

那些适应的特别好的海归也不少,你可以从他们身上取取经,但话又说回来了,有些东西不能感同身受,有些经验也用不上,上下文不同,又岂能照搬,有些东西是不能复制的。

你所处的周遭得靠你自己来消化,想如鱼得水,得调动全身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人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也许某一个小开关就能让你豁然开朗也说不定呢~

知乎用户 净江烟 发表

在这里的很多人自己就不快乐了,还用问留学生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需要想清楚回国能带来什么,需要付出什么。

国内本科 17 年硕士回国,很清楚国内和加州的工作时间差别。魔都男生,本科某 top 理工见长学校男女比 3:1,硕士在加州也是男多女少,一直没妹子。171,80kg,颜值很普通的胖子,我意识到自己是没法在困难模式下作为 Asian male 体验正常的爱情了。回国的话,965 的码农工作不好找 995 还是比较容易的(腾讯阿里京东百度美团),清北复交本科加美硕加土著自带户口房车,找对象一下子容易很多。

25-30 万刀(稳定期的玻璃天花板)work life balance 但在孤独中成为北美猥琐男(当时我们流行的词),还是回国 100 万 RMB 天天加班但是有正常爱情。我选后者。

所以加班没有怨言,自己选的路。一切和我设想的一样,回国三年徘徊了几多橱窗,我遇到了现在的妹子,已经订婚住一起了,用完她单身房票就领证。我很爱她,但以上是不能和她说的小秘密。

知乎用户 池龙 发表

快乐和欲望被满足的程度正相关。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他们的经历和见闻没有变成他们的经验和动力,反而提高了他们的欲望进而变成了他们的负担。

比如,一般我们认为,欧美发达国家的高福利来自于高税收(欧洲)和建立在科技垄断基础上的贸易剪刀差(欧美都有),而中国通过更严格的户籍管理、身份信息登记、监控等实现了恶性案件较少、相对更安全的社会环境。

然后有一些人,他们在国内生活过,觉得半夜能出去随便撸串很好,他们又在国外生活过,觉得(相对于国内)更宽松的工作环境和福利让他轻松舒适,结果这两种经历综合出来的结果是:他什么都想要,那他能不痛苦么?

同样的问题其实在国内也一样存在,天天喷大城市卷生活压力大,你真要他去小城市生活,他又觉得收入不够没法买买买,这就让人很为难了,摊手。

知乎用户 我好害怕 发表

不快乐的基本上都是个人主义者,利己主义者,自由主义者。这部分人的价值观已经完全西方化了,回国不快乐是非常正常的。

知乎用户 USWOO​ 发表

其实很多留学生还是希望有一个自己打拼的过程。但坚持不下去的最大一个原因可能是家人和家都不在这边。一个人的奋斗,成功几率偏小不说,很多留学生在国外的孤独感是无人能体会的。时间久了憧憬和原动力都慢慢消失了。

如果大家想在国外生活, 首先要在这边有一个家。拿纽约举例,大部分选择留在这边的人,除了拥有超强的能力和运气,击败大部分竞争者之外。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在这里成家置业了。

下面就跟着美窝来看看,在纽约置业的公寓长什么样吧!

知乎用户 北美求职君 发表

毕业后留在美国还是回到国内,

是每位留学生走出国门那一刻就开始不停衡量的问题。

最终选择回国的同学们经过几年的摸索,

有的已经取得长足的职业发展,

而另一部分同学则表示 “过得不太好”“并不快乐”,

那么造成这般差距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data:image/svg+xml;utf8,)

主动回国 or 不得不回?

事实上,大多数毕业的留学生都清楚,在美工作往往意味着所学知识与工作内容更好地衔接,work & life balance 能得到更好地实现,而无论本科或是研究生毕业的起薪也会更高,也许生活上也可以更加安逸舒适。但事实上,以合理合法的身份在美就业并没有那么容易

据统计,能够顺利留美工作的留学生仅约 20%,80% 的同学最终选择回国,而留在美国的同学之中还有约一半是 OPT 身份,能够拿到 H1B 并从事满意工作的同学就更少了。

作为一名中国留学生,如果不具备美国职场所需的 “硬技术” 和 “软技能”很难战胜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更不用说与美国本土毕业生竞争。

身份难以解决、岗位信息不清楚、学校就业中心帮不上忙、英语沟通能力不足、主流社交能力不够、专业知识不足、缺乏求职经历等等原因,导致不少选择回国的同学可以说是 “不得已而为之”,从而加入了竞争更为严峻的国内就业大军。

内卷疯狂,难以适应

今年 3 月,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 1076 万人,比上一年又增加了 167 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考研人数也因此水涨船高,2022 年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约为 457 万人,较 2021 年增长 80 万人,增长幅度为 21%。除少数专业外,2022 年国家分数线**普遍大幅度上涨,**部分专业涨幅超过 10 分。

与此同时,备受留学生青睐的互联网行业的 “惨烈” 裁员仍在继续:京东总部大量被裁员工等待办理离职手续,其中一位同事在下午取号办理离职时已经排至 1000 多号

“毕业快乐”“毕业日指引” 这样的荒唐用语成为笑谈背后,则让依旧行走在裁员的阴霾当中的互联网行业从业者倍感心酸。不仅可能面对赔偿金无法保障,一些员工仍然在就期权兑现、社保缴纳、加班调休与年假折算等问题与公司协商……

水土不服,“裸归” 成根本原因

所谓 “裸归”,指留学后仅在美国拿到毕业文凭,**但没有获得在美国实习和就业的机会。**回到中国后,他们中的很多人 “水土不服”,甚至开始后悔回国的选择。

因此,学成之后顺利就业,尤其在海外实现就业,从而积累工作经验,就成为 “留学成功” 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中国海外留学生而言,在国外就业并非目的,而借国外就业积累工作经验,**适时回国融入祖国的创新创业大潮才是归宿。**毕竟,海外学子的根在这里,而且世界经济中心正在向亚洲特别是中国倾斜。

那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积累更多经验?如何应对来自国内国外的双重竞争考验?归根结底来说,这四个字便是唯一解决办法——尽早规划!

拒绝 “裸归”,规划从现在开始!

蔓藤 · 最新实习

知乎用户 世界的尽头 发表

非它,觉悟不够不懂感恩耳。

适应的方法也很简单,学会做人没什么太大意义,要学会做中国人。

知乎用户 选个名字 发表

杠精退散!本人超级爱国的!就事论事!

我想说一点楼里没太多人提到的

“针对高精尖得学术研究领域的缺失”

我是在国内读的本科,在意大利正在读研,周围太多的朋友在国内外学术圈游荡。其实大家都有共同的难受点就是国内的学术界太不争气了。

我目前在准备回国读博,于是就大规模打听了一下目前学术界现状。说实话,满心酸。我已经能想象到回国读博会不会快乐。

根本问题在于我们国家一直在针对普及教育,而缺乏本科以上的学术研究教育。大部分学生通过了高考就觉得万事大吉了,每天在宿舍打游戏或者做一些无用的兼职,有些上进的就准备考研考公,但这些其实都不是本科教育的意义呀。

我们从幼儿园到高考的教育体制非常完备,在全世界都算领先的,但是本科之后的教育却确实得可怜。

本科应该是学习研究的基础理论,具备基本研究技能,能够独立完成自己学科的小课题,并且为研究生的研究做准备。但是大部分的本科学校都是不教这些的。

本科生像后备力量,像金字塔的基层,这个基层没做好那么研究生和博士的研究深度广度会十分受影响。

很多研究生主要研究如何给论文注水,以及如何帮导师做枪手,我的美院读研的朋友们甚至每天帮导师画画,属老师的名。

这些老师根本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带领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很多人甚至只是学校需要有研究生人数来评级,所以硬推了个人出来当导师,开设的课程老师也完全不知道。而这样的老师一般脾气还大,毛病还多,专业上教不了你们,那就教你们 “为人处事”,于是就开始了严谨的师门排辈,师门酒局,师门体系。

而所谓的学术能力呢?除去浑水摸鱼的人不谈,我们也有很多努力的导师的,但是他们也很难,其实我们中国在根本上是被排除在欧美为首的学术圈之外的,一个实验欧美人做一次就能发表,日本人要做 5 次,而中国人则要做十次。论文发表都是要看关系,看脸色的。

所以很多读书到研究生之上的人会选择出国了,1、国外大牛老师多,机会多。2、国外研究体系更严谨更成熟,老师们自己是真的都有实力,好好学总能学到

但是读完书后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回国,熟悉了国外的研究体系后再进入国内的体系,肯定会不适应的,会有很多人接受不了。(比如我就不太理解为啥每个月要师门聚会拼酒?那些导师啥也不干就能混学生论文?)

上述都是一些既定事实,但也是有原因哒,我国建国也没太多年,慢慢发展中,底层很多人民还需要依靠大众教育离开农村,谋求发展呢,此阶段我们必然需要大众教育,更深入的精英教育以后慢慢再说吧,其实已经比 5 年前好很多了,中国在慢慢变好。

知乎用户 钛合金包菜​ 发表

???????

有么?

很多都挺快乐的啊

要说为啥不快乐,是因为你妈不给你零花钱了,你需要自己工作赚钱养家养娃了,出事没人在后面做你坚强的后盾了吧

孩子,该长大了

知乎用户 曹封号 发表

中国人不快乐外国人快乐:人国外注重欢乐,人活着为的就是开心,人家国外人人脸上都有着没有压迫的欢笑,看看人家的精神世界是你国人永远无法追得上的!!

中国人快乐外国人不快乐:你看看你们一个个沉浸于享乐主义,看看国外,人家每个人都有着认真严谨的眼神,每一分每一秒都透露着危机感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勤劳,你说说你们和国外差了多少没点数?!

中国人快乐外国人也快乐:我都不愿意去抨击你们,人家外国人的欢乐已经超脱物质了,而你们呢,为了美食,美好生活而欢乐,肤浅!人家满大街流浪汉也很欢乐,不得不说,你们十四亿人都不如人家一个乞丐活的滋润,差距不言而喻!!!

中国人和外国人都不快乐:差距呀,差距呀!!!这就是人种的差距!!人家国外为了国家大事,为了自己和社会前程而忧虑,居安思危!而你们呢?!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就沮丧着脸!!!国人啊,啥时候能有国外的人的格局啊!!!悲哀啊!!!!!

知乎用户 慢时光​ 发表

因为疫情回国已经三个月了,想的比较多话也比较多就啰嗦在这里了。从一开始的极度不适应到现在逐渐心平气和接受,跟自己做斗争这三个月里也有过想要回芝加哥的念头闪现, 也曾在某个深夜在小红书和知乎上搜索寻找共情, 但冷静下来想当初既然做了决定就不轻易后悔 我也相信自己只要对未来有明确的规划就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最舒服的生活方式。

关于回来的阶段性焦虑主要来源于 2 个点

1. 感受到国内找工作真的不容易,在内卷这么严重的今天,一起竞争岗位的多数都是在国内有经验的职场老人,并且熟悉国内的风土人情, 压力大不说工资又总觉得和出去这些年的花销不成正比,但作为留学生心态也要放平,毕竟留学生每年一抓一把早已不存在吃香或是优越这一说了。

2. 在外生活这六年里相对自由的生活,回来在同龄人都结婚生子的大环境下,我作为一个单身狗面对亲友见面就劝早点成家的压力很大,虽然我爸妈很少说,但我也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着急和看到他们周围人当上爷爷奶奶的羡慕。

我出生在一个典型的传统家庭,父母虽然都是从无到有从社会上闯荡出来的,但是观念保守又传统,比如我剪个短发,穿露脐装都会被我爸臭骂一顿,但我自己是个特别跳脱的人,用我爸的话是从很从小不听话主意又很正,所以即使回来有再多的不可抗因素,我都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我的未来,证明给父母看只要思想独立,金钱独立,我也可以过得很幸福,而且我很爱我的爸爸妈妈,我赚到钱给他们花给他们买礼物,我就觉得我的生活充满动力特别美好。

毕竟我也不小了,现阶段我在说服爸妈降低对我结婚生子的期待,首先我从小到大不像很多女孩子幻想穿着白色婚纱,我对结婚没有任何的想法,更不想要小孩,我知道养孩子后续带给自己精神世界的充实快乐是无法拿金钱衡量,但是我更愿意攒钱去过我自己想过的生活,定期的旅行或者带父母去看看更远的世界,可能我比较自私,在当今我国养个孩子我的时间和物质生活可能都会直线下降,我也只是个普通人,人只活一辈子所以我想为自己活,我只想活成我自己想要的样子。

生活的容错能力是极强的 生活方式无限多样。

愿我们都能按理想过完自己的一生。

知乎用户 飞雪连天 发表

因为生而为人,大多都不快乐。

佛祖说,众生本苦。

人生不得意十之八九。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首先,个人经历总结起来,感觉就是是否快乐和收入真的不是正相关。

本人海外本硕回国,现居北京。感觉不快乐的因素主要来自于精神方面。以下所有,仅代表个人观点。

首先,当初回国,一方面是签证的续签受疫情影响,一方面是长期的 lock down 焦虑情绪过度,最初以为回国开启正常回归社会的生活会有缓解,后来发现并没有。而且基于自己的为了避免 996,个人回国并没有选择大厂,本来以为可以避免很多其他答友们已经经历过的事情,能提升快乐指数,但事实是也没有提升快乐指数。总结一下我自己回国不开心的点:精神上的不自由,个人价值与自我评价的混乱感,以及观念冲突。简单来说,都是精神层面的不开心。

精神上的紧绷和不自由,体现在很多方面,举一个小例子,回国后对于自己的言行举止和穿衣打扮等外在方面,要多加注意。在试图穿衣自由或者妆容自由时候,比起在国外时候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情,不需要考虑他人的评价(主要是别人一般也不会随便 judge 这些)。回国以后就需要考虑很多,比如大环境的限制,和周围过度注视的眼光(指非善意的眼光)。也就是说,在国内想要自由,是需要采取婉转的方式实现。同时,总觉得身边的人无形之中都很在意他人的评价与看法。也不是说不好,就是会因此不自知的被限制,被束缚。但是又很难脱离整个大环境的束缚,所以会觉得精神上不自由,不放松。

接下来说说个人价值和自我评价。我之前一直很认可的一个观念就是你是你周围人的总和。刚刚回国工作时候,因为会涉及一些跨部门的工作,总是会被部分同事的能力缺失和甚至不懂得维系基础社交礼仪等问题所困扰。然后就陷入了自我纠结中。不明白是真的人和人之间差距会很大,还是我过去的自我评价很有很问题。这种极大的自我认知的波动,让我一度非常痛苦。直到后面工作接触到了更多的人,并且通过答辩等环节发现,自我认知并没有这么巨大的偏差,整个人自我否定和纠结的痛苦情绪才有所好转。也对于我过去坚定认可的观念,重新产生了思考。接下来,说说看个人价值。在国外时候,我这个人的个人价值是基于我这个独立个体的,并且在真实接触和交流前,大家不会有太多的预设(可能对于种族或者信仰等大的划分会有,但是不会有很多 “刻板印象”)。然而回国后的价值,往往会体现在一些固定化的标签上,比如海归、比如硕士、比如单身等。甚至大家对于我会因为一些标签,而有很多的预判,和形式化、固定化的预期评价。虽然有些是很正面的,但是也还是让我觉得被框住了,不是很舒服。隐形的限制感,让我总是会觉得隐隐的难受。

最后就是观念冲突。我相信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观念不同,思想不同,行为方式不同等。我尊重别人的不同,也不会试图让别人接受我的观念和价值体系。并且我认为观念冲突是永恒的,在可以求同的地方,多沟通。在不能求同,只能存异的地方,彼此尊重就好。但是回国以后就发现,很多人是不懂这个道理的。总是爱以过来人的身份,或者长者姿态,对于一些事情指点江山,试图教导别人。然后如果你不认可,或者不能接受,就会变相的阴阳怪气或者贬低否定。明明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独立个体,为何不能有不同呢? 即使存在普世的大众的观念和价值体系,难道每个人都要顺从吗?那人,作为独立个体,这么多年开智读书、学习发展又是为了什么呢?很多思考、纠结、焦虑其实是无解的。但是我希望自己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思考、保持焦虑吧。

结尾,个人的一点儿小心得就是针对于卷这个事情,只要你自己足够坚定,能忍住,不在意别人暗戳戳的议论和猜测,并能坚定不以交朋友的心态和同事们相处,那应该可以很大程度的扛住内卷。虽然会遭遇很多不必要的误解,融入集体的成本也会增加,但长期收益还是不错。

最后的最后,希望更多回国的小伙伴可以调整好心态,避免过高的心里预期,都能调整好自己,适者生存是无可避免的。但是!!请千万不要为了适者生存而随波逐流啊!!我们或许现在还无法改变世界,但是在某处坚持自己,积少成多,也会给改变世界积累能量。

知乎用户 羽林 发表

首先是收入低。身边好多留学生 回国一顿加班猛如虎 一看工资七千五 有的甚至去干房产销售 卖保险了 。还有好多人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想当然的就觉得留学归来就要走向人生巅峰 赢取白富美了 回去什么也不是 当然有落差 。

有一部分人 当年出国是卖了一套房子出去的 (不是每个留学生都是土豪)回来收入没提高多少 房价翻了几翻 换谁谁心态不炸

至于还有一部分人嘛 在国外生活太久了 回来可能适应不了 人情世故 迎来送往那一套

还有就是原先在国外用了很多年的 app 回国以后不能用了 例如 you 管

另外如果出国六七年以上 当年圈子也就基本没了 回来可能孤身一人 要重新交朋友 ,建圈子了 出去年代久了 价值观可能和当下主流小粉红的 Nmsl 土必 no1 这些东西格格不入 ,一般这种人最难受 。身边没啥朋友 还不能和身边的小红们撕破脸

至于有钱人出去留学的 人家快不快乐咱不知道 我觉得土豪在哪生活都挺快乐的

其他的嘛 就不能在这里详细讨论了

知乎用户 简单的心 发表

我盆友就很快乐啊,从国外回来,靠着区长爸爸搞房地产好几条街的门市都是他的,你们这些普通人可是理解不到的。。拿了 n 多地当上了亿万富翁多年。。

知乎用户 鹦鹉博士么么哒​ 发表

这假设就不对

能回国的,都过得不错

知乎用户 李狗蛋 发表

很多人的快乐:

  • 今天努力考了个 A,爸妈很高兴,我很快乐
  • 今天王者荣耀五杀超神,爸妈很高兴,我很快乐
  • 今天打工赚了 100 块钱,爸妈很高兴,我很快乐

很多回国的留学生:

  • 在 UCLA 读书,今天努力考了个 A
    但爸爸是清华特奖,妈妈是北大元培实验班一枝花
  • 王者荣耀排位上了钻石,五杀超神
    但你舅舅是大老板,整天没事干就玩王者,至尊星耀
  • 回国找了分好工作,大厂,996
    月收入接近 2 万
    然后你爸给你买了一辆保时捷,价值 118 万

快乐是跟家庭环境息息相关的

知乎用户 超哥留学晚七直播 发表

留学生回国并没有想象的快乐?

重要原因之一是找工作遇冷,外国学历或成「废纸」

这条视频帮你分析~

知乎用户 syx9999 发表

这什么鸟问题?读书和工作是一回事?我在国内读书时候也很快乐啊,工作了还不是一样各种糟心事一头包?

要么读书和读书比,要么工作和工作比,读书时和工作时比要闹哪样?

知乎用户 老汉​​ 发表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

用伯林的自由论就可以解释。本身人的需求里有对自由的追求。

国内本身作为一个父爱社会,那么在这一点上肯定感受到的 “自然与社会的荆棘更多一些”

但是父爱社会的优势在于对福利的照顾,即将个体定义为有限理性人之后,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的福利设计来补充获得感。

所以当前的矛盾有 2 个。

一个是部分人群的理性获益阈值更高,特别是从国外回来之后,相比较本土居民更加容易感受到相对失落感。

还有一个是当前的共同富裕、法治化都还在进程之中,还没能让人可以很好的达成 “消极的积极自由”

这是根本的原因。

至于文化、历史等等,也有一些影响,但根本还是在我上文说的这两个矛盾。

[

自由论

京东

¥87.0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482371253672058883-0-1&p=JF8BARUJK1olXQ8AUFpVC0kXAV8IGloWWQYEU1heAU4QBl9MRANLAjZbERscSkAJHTdNTwcKBlMdBgABFksWAmwMG10SWwULUVlYFxJSXzI4XBBgJ2JKVVY4V1FOQwt3RC93IwBiNFJROEseA20AGloVWgUyVF9cCE8SAGwOGmslXQMyFTBdCUofBGgMHGsUbQYFUVleCU4eBmYJGVwlXQ4GZIjznJ6fvLa4vo2_89OP5IvUo5-phV84K1glBlNWHRtBCE4eAG0OG1gRXwEEV19ZAUIeAXMJB1slXQcDV1xeD0oeBAEJdVgUXgQFV1dUAUInA18LKwV7XFUEVl5YD0p5Xm4AHRwWWERsUV1VAUwTA2w4GVoUXwQy)

知乎用户 Awehome 集好家全球租​ 发表

很多留学生回国后感到不快乐的原因无非就是落差带来的

其实不能说是留学生回国后不快乐

更准确的来说应该是在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之前的差距带来的失落感

不光是留学生群体,几乎很多人回想起来校园生活都是充满快乐回忆的

但是毕业之后,步入社会,开始工作,要面对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等等

而且在校园里会有很多人相对来说比较包容我们,比如你的老师,同学等等

但是步入社会开始工作后,要一个人应对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不快乐也是正常的

但是可以短期内不快乐,发现自身状态不对后还要学会改变!

希望新的一年,我们的留学生活,都能够更加美好!下面给大家一些小建议

希望大家都能从留学生活中最大程度地有所收获,减少日后的落差带来的不快乐!

01 学会短期专注

许多同学,面临在外留学的情况时

不管是独立的恐慌或是环境的陌生

都会影响自己的状态,如果不加以改善

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后续的学习和生活

因此,学会短期专注很重要

尤其是你已经有容易分神的趋势时

相比较长期坚持,从短期专注开始往往会更有效果

把握静下心来的时间,去认真做一些重要的事

久而久之,你的专注状态就会持续更久

面对孤独留学的压力,也会一定程度地减轻

02 尝试不同的思维方式

新的一年,不要再纠结于一些片面的思考

而要学会从多方面获取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角度分析

转换思维模式,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尤其是当你身处一个陌生的文化之中

接触着陌生的知识点,不及时转换思维,多面化思考

会很容易陷入死胡同拔都拔不出来

这一点,会在你的各科成绩中迅速体现

有时候,在你的平时生活里

也会因为思维模式的僵化出现各种矛盾

可千万别纠结

03 培养元认知能力

所谓的元认知能力

就是会挖掘最深层次的知识与真理

从而可以轻松完成自己的知识架构搭建

而不是因为处处的不熟悉乱了自己阵脚

最后得不偿失,一针见血,指向明确

才能了解到真正优质的而非浅层的知识

04 学会理解,接纳,融合自我

如果是学习是留学的重点

那么借留学认知自我,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

当然,因为各种原因,大部分留学生,都会忽视了这个点

其实,留学的这段独立时光

是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我和思考生活的

没有太多影响,反而可以从容思考

在这个基础上,剖析出自我的状态,并学会理解、接纳甚至融合自我

会让自己未来的路,走得更优雅

自信与自然,会在极高的自我认同感中出现

只有留学生,才知道留学生活远比想象中要不易

也只有留学生,知道留学需要面对更多曾经根本不用在意的东西

借着这份经历,学会塑造更好的自己

才是留学真正的意义所在,新的一年

希望大家都可以,让时间过得更有意义!

关注 Awehome 集好家海外租房平台 了解咨询更多留学租房详情

留学租房_留学生公寓_海外公寓 - Awehome 集好家海外租房预定平台官网​www.awehome.com/​www.awehome.com/​www.awehome.com/​www.awehome.com/​www.awehome.com/​www.awehome.com/​www.awehome.com/​www.awehome.com/​www.awehome.com/​www.awehome.com/​www.awehome.com/​www.awehome.com/​www.awehome.com/​www.awehome.com/​www.awehome.com/​www.awehome.com/​www.awehome.com/​www.awehome.com/​www.awehome.com/​www.awehome.com/​www.awehome.com/​www.awehome.com/​www.awehome.com/

微博:Awehome 集好家海外租房平台

公众号:Awehome 集好家海外租房平台

小程序:Awehome 集好家海外租房平台

APP: 各大应用商店已上线

咨询:awehome211

如需海外租房 可登录 awehome 集好家小程序

知乎用户 哄哄 发表

这里的快乐大概是来自于综合的投资回报比?

现实就是留学的平均投资回报比并不比在国内上学高,然而对留学生的吹捧拉高了期望,自然失望的概率也高些。

尤其是相比与留学期间的毫无责任,回家以后面对的压力要大的多。

作为观察者你看到的也有可能是这些和老婆房子孩子的干涉主极大。

知乎用户 猫猫 发表

不晓得我为什么刷到了这个问题。

既然如此,我来答一下吧。

如果说大部分留学生回国后都不快乐,那我就是那小部分留学生。

因为我从来对自己的目的都很明确,我不会给自己过高的要求以及不给自己画大饼。一部分出去留学的人想摆脱国内生活,把希望寄托在了国外,但在国外高不成,国内低不就;只有一小部分是本身自己就很优秀,能够对抗论文、SCI 写到头秃的压力;另外一小部分就是我这种,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不怎么样,顺利毕业就好。

就像杨绛先生所说:大部分年轻人的烦恼,来源于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

而我恰恰相反,当时因为英语不好,也没有时间准备雅思成绩,所以申请的菲律宾博士。在菲律宾的三年我过得快乐且充实,哪怕步子很小,哪怕行走的很缓慢,那也是进步。

每个人的追求和目的不同的,试着放低对自己的期望值,把想要的事情一点一点落实,就很好了。

知乎用户 博士堂高端留学申请​​ 发表

相信很大一部分留学生回国后都会怀念在国外上学的时光,甚至会觉得回国后整个人的快乐值迅速下降,以前在国外快乐上学和生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这是一种非留学生无法感同身受的一件事情,可能也不被理解,其实留学生回国后都不快乐的原因并不复杂。

首先,留学生在国外上学相比国内学生没有那么内卷的环境,所以刚回到国内通常都需要更多时间适应国内激烈的就业和生活环境。在国外由于学业繁多,大部分留学生一心专注在学业上并且由于签证限制,很少有留学生能够找到一份专业相关的日常实习,因此在工作经验上相比国内的同学会少一些,这导致最后回国参加秋招和春招的时候感受到国内的内卷会有些不适应,最终影响到自己的快乐。并且,国外的学习,生活和就业环境都没有那么着急忙碌,就算是在伦敦和纽约,在这里生活的本地人也依然有一份怡然自得,不紧不慢的生活方式和环境,这样的生活态度也会让留学生的生活节奏慢下来,能够感受更多的生活中的美好,这和国内快速忙碌的生活方式有区别,所以留学生回国后可能会比较难适应,导致对国外的日子非常怀念。

其次,在国外上学的时候,大部分留学生都只需要考虑学习就好,不需要过多考虑学习生活以外的事情。并且在国外没人认识你,大家都比较 open-mind,你几乎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认识你想认识的人。比如,不论你是高矮胖瘦,在国外你可以自信的穿着任何你想穿的衣服,不用担心任何人对你评头论足。我曾经有一个朋友因为身材问题在国内穿短裙曾被陌生人嘲笑过,因此她非常喜欢在国外的日子可以穿衣自由。另外,在国外你可以参加多种多样的活动,认识世界各地的人,感受到世界各地的文化,也更方便去其他国家旅游,这些都很大程度增加了生活的快乐。

最后,其实很多时候不快乐是因为怀念上学除了学习什么都不需要考虑的日子,这是以后工作之后再也没办法感受到的快乐。尽管留学的时候也曾为学习熬很多夜吃过很多苦,但是每次结束后都可以随时随地自由自在的好好睡一觉,和朋友去世界各地旅游,哪怕只是在图书馆门口的草地上躺一躺,这些都是工作后无法再拥有的,快乐的程度自然而然地就被削减了。另外,在国外和朋友一起为学习熬的夜秃的头,一起逛街看电影旅游吃饭玩游戏,这些都拼凑了留学生涯的快乐版图,你知道这是你再难以经历的日子,很多朋友也散落四方,工作后很难再相聚,这种分离感和孤独感也是回国后不快乐的原因之一。

总之,留学生活确实很美好,很多留学生回国后花了很长时间改变自己,适应国内快节奏的生活,也还时常感叹在国外多快乐,常常怀念当时的生活。但是,生活总要继续,我们要知道国内才是我们的根,过往的学习经历只是人生当中的一个美好经历。放眼全球,未来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点还是在国内。国内也提供了无数多的机会,这种机会也是国外目前没有的。跨越阶层的机会更多的还是在国内!

希望留学生回国后要积极适应国内的生活,工作,争取早日调整好心态,遇到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也可以给自己的朋友,家人倾诉。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精彩,人生也处处是精彩!不留恋过去,不迷惘未来,留学生,加油!

知乎用户 经年 发表

女性留学生来讲,回到国内严峻的催婚和相亲市场。国外,没有催婚压力,不会因为大龄饱受眼光,更能够得到异性尊重,同时国外生存多元化的包容性更自由和精神舒展。

国外的生活品质,包含空气,社交,以及接触的圈子质量,整体要优于回到国内职场圈所面临的境况。

学校本身就是一个高质量生存圈。专注学业,心无旁贷。可能略有孤独,考试压力,然而这种责任来自内部,非外部强加任务指标或者干扰。

国内职场和工资落差。开始计算留学投入回报比,现实的一线生存压力开始凸显。职场,婚育等任务接踵而来。

经过了国外的价值理念和文化适应。再次回到浓厚的竞争圈和人情世故氛围,难免有点水土不服。

大多数留学生所抱怨的国外境况不好,也仅限于孤独,或者讨厌外国人,种族歧视等。但对于学业,交际,见闻,旅游,以及人文素养的熏陶还是正面的。回头来看,这将会是人生珍贵的经历。

而对国内的褒奖也仅限于有自己的发小圈子,一起吃火锅,饮食,便利的电商,交通,外卖等等。说到底,带给的满足是生活上的。而留学这段经历,给予的是精神上的富足和收获。

不是留学回来不快乐,而是不能够适应环境转变。而这种生活恰恰是国内生存的常态。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环境美好,没有经济负担,没有落差,父母理解,周围有爱,个人意志自由,没有催婚,职场,竞争等等,哪里来的不快乐?

知乎用户 下雨的山 发表

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人就会变得麻木,以前就算遇到不公平或者其他一些乱象,也觉得无所谓或者理所当然。

而在另一个国家生活过后,就会发现不同的游戏规则,在这样的反差下,你会突然觉得被打了一巴掌。

每次回国,我都会发现国内和我思念中的形态不一样。

第一次回去,我在机场坐出租车回家,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我一路冒冷汗,我竟然第一次发现,路上的车全都在乱开!随便加塞,看见行人还加速,左转不让直行车,还有突然都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行人、自行车、电瓶车,等等等等。我就纳闷了,我以前怎么从来没觉得这是个大问题?我也是那个乱穿马路的人,怎么就没有意识到这样太危险?

每次回国,我都会和人吵架。

有一次在地铁上,几个年轻人坐在老弱病残专座上,一个抱孩子的女性和我站在一起,她抱着孩子一直站着,几个人全都装作没看见,没有人让座,当时把我气死了,我向坐在椅子上的三个人提议让座给抱孩子的人,根本没人理我,头抬都不抬一下,有个人还把耳机带上了,现在想想还是很气。

还有一次,我去医院看病,我等了四个小时,轮到我的时候,有四五个人想插队,还有化验完的人不断进来问医生结果,医生根本没时间理我,真正问我的时间不超过三分钟,和我有眼神交流的时间不超过一分钟,药倒是开了一大堆。

我偶尔也会想起出国前上班的情形。下班时间到了,根本没有人会走,就算手头上的事都做完了,也不敢第一个回家,因为这样会显得你懒,不勤奋,况且公司领导还没走呢。而加班更是常事,就算没道理,也绝不能说个不字。

还有复杂的人情世故,攀比心,竞争关系,就算是短短一个月的探亲,都会让我喘不过气。

国外生活相对简单,因为人口问题,人均资源也相对丰富,贫富差距也不那么大,过习惯了简单的生活,再回到国内是要一段时间适应的。这种不快乐感,就是再重新接受游戏规则的过程。

知乎用户 齐天大圣 发表

这回答下面的高赞也太离谱了啊,我以为这种说法只能骗骗没入职的小白,没想到那么多人信。

第一,连出差费都不给报销,这么离谱了为啥你还不离职,国内那么多工作岗位,你说的这种情况太离谱了,别说国企了,私企都不敢这样搞。

第二,国外工作环境那么好,国外那些茫茫多的失业人口是从哪里来的?难道是他们都竞争不过你们?

第三,张嘴闭嘴国外不需要走人际关系,那为啥印度裔压着你们打,我在别的回答里可是看到你们说最讨厌和印度人一个小组,啥也不会就会吹。为啥这些印度人能在职场上完虐你们?国外头部企业高管印度人压着华人打,不仅仅是传统企业,互联网计算机类的企业也是印度人完爆华裔。而国内互联网计算机类的企业不仅完爆印度,和美国打的有来有回。

第四,为什么你们这么厉害,留在国外的华人别说创业成功了,就是在大企业内也是完全被印度老压着打,而国内企业无论国企私企现在都是大步前进压着国外打。

最后我还是劝那些即将毕业的学生别看这些小作文式的控诉,这些小作文当年公知也经常写,看起来有道理,实际上坑死人。

从宏观上讲国外企业待遇好,不搞人际关系,是有前提的,

第一 他们把所有利润低的产业都转移出去了,造成的结果就是大面积的失业和吃福利的人口,要不然你以为川普的选票是从哪里来的?这些福利也是纳税人的钱,谁纳税?当然是中产阶级了,富人是不会纳税的。更可悲的是,这种情况不仅没有变好的迹象,反而越来越恶化了,记得 10 年前华尔街游行的时候喊得口号还是 1%,现在美国连那头部的 1% 内部都有巨大的分化。美国中产阶级的衰落已经是现实了,不是未来的事。在这个宏观环境下梦想着去人家那里当无忧无虑的中产阶级,这太离谱了。

第二 想要不搞人际关系,那很简单,从事底层工作,无论什么机构组织底层都是人际关系最简单的地方,因为人家雇你来干活的,最好像机器人一样守规则。但是你只要稍微往上走一步就会发现老美不仅讲人际关系,人家还有家族利益、种族利益、国家利益。这也是为啥华裔在国外被印度老压着打的原因,因为人家印度佬压根就不相信白人嘴上说的这一套台面话啊,从战略上就胜了华裔一大截。华裔在自己岗位上把磨拉的再好也没用的。

第三 这个世界上没有用爱发电的企业,就业择业要考虑自己的特长、兴趣也要考虑大环境。现在的留学生回到国内不是降维打击,而是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留在国外面临的就是职业天花板,以及西方整个纳粹化反华宣传。

最后还是要告诫大家,千万不要偷懒,择业抉择很重要,怎么选择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万不可看别人写的小作文就草率决定。最起码把国内各企业招聘情况发展情况研究研究,再看看自己在国外的行情和发展情况。小作文虽然写的很爽,但实际上漏洞百出。

我其实建议没有社会经验的人看看十几年前的公知文,因为那些文章的逻辑情绪烘托的都很到位,没有人生经历很容易就上当,但好就好在它是十几年前的文章,你对比一下现实就知道为啥这些看起来义正言辞、看起来正确无比的小作文和现实的发展完全相反。

十几年前的公知文可不是现在的三无小号,当年可是大学的教授博导一类的人慷慨激扬发表各种充满专业名词的论文。这里面最核心的问题是这些教授专家们可能没学过概率学,统计学和逻辑学。如果你没有人生经验也没有数理知识,用这些教授提供的分析工具从这些教授选择的样本中分析问题,那你会觉得这些教授正确无比。可一旦你了解了一些现实,即使你不是专家,你只要统计统计宏观层面的数据,就知道这些所谓的专家错的离谱。

就比如此问题下很多高赞一边控诉国内工作环境差,一边幻想着在国外拿着丰厚的收入过着不用处理人际关系的、无忧无虑的中产阶级生活。这件事本身就离谱,整个西方中产阶级大面积猥琐,整个西方都焦虑的不行,总统带头搞反华宣传,你一个华人居然幻想在这种大背景下去国外过无忧无虑的中产阶级生活,这太离谱了好吧。

无论是留在国外还是回国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自己的优势是什么,而不是根据别人写的小作文来做决定,活在不用搞人际关系、无忧无虑的中产阶级生活的美梦里。醒醒吧兄弟,别做中产阶级美梦了!特朗普都被人家选上台了,疫情死了几十万人拜登也只是险胜,拜登上台一年了,彻彻底底的拉了。

了解宏观情况不需要太深入的专业知识,打开欧美排名前列的网站,统计统计对中国的报道正面负面的占比,再统计统计评论中对中国正面和负面的占比。这玩意很容易统计的,媒体代表统治阶级的声音,评论代表群众的声音。你再去看看你自己的行业内是人口过剩还是人口稀缺,如果你们行业就业人口过剩那你就应该考虑考虑自己的竞争优势了,别人是否离不开你。然后再对比对比国内的发展情况、发展前景以及自身在国内的优劣势,最后再做决定。这才是相对合理的决策方式,不调查、不思考、不判断,靠看小作文给自己人生做决定太离谱了啊,兄 dei 们。

知乎用户 你好哇李银河​ 发表

为啥?他们不爱火锅串串麻辣烫,烧烤夜市路边摊吗?回国不是上天堂吗?

知乎用户 博仁留学小助手 发表

不快乐也可能是因为,花 100 万出国,回来后月薪 5000?

太多人抱着提升薪酬的想法去留学,失望很正常!留学是消费不是投资 !!

很多时候我们的烦恼都是源于心理落差。关键的是要找好落脚点,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而留学经历,使得我们的世界版图变大,思维更加活跃,这些优势可能不会在短期内体现,但一定有助于我们实现在工作道路上的提升。

题主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一定程度上,快乐跟收入并不是正相关?

我个人认为,这个 “一定程度” 在于你个人对 “收入” 的重要性。

当你缺钱的时候,我认为可以;可是当你有钱的时候,的确就不是那样了,其实有钱人也有有钱热的烦恼的。

此篇回答主要是个人观点,当然也不否认其他观点。别杠,杠就是你对。

“一定程度” 这个词很好,它是个极具不确定的因素的词,每个人的标准和界限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对一定程度的理解也不一样。

知乎用户 我是人间四月天​ 发表

在国外工作休假就是休假,手机都可以丢酒店里面,想潜水想登山完全不用考虑有人会找你,就算急事基本上回酒店看邮件就好了。

在国内度假只要超过 24 小时,我不背电脑就很恐慌,公司可以用各种 APP 找到你,无论大小事,电话随时会来,我们还算是比较有节操的外企,一般还会先问一下,方便接电话吗,不好意思打扰了,然而你可以说不方便吗?

还有就是工作节奏,国外如果是散漫,国内绝对是光速,卷的透不过气来,就这样还被 DISS 说外企都是懒人… 完全是同胞自己恶化职场环境还感慨卷的离谱,都是卷的动能谁还怨谁来着…

当然,卷的效果也存在于… 服务业真的性价比很高,仅次于东南亚…

知乎用户 小刘 发表

这问题没办法说实话,说出来就是得罪人

为什么有些留学生回国后不快乐?那是因为有些人不得不面对真实的不自由的世界了

首先声明,有一说一读书期间,生活上的困难,留学生面对的肯定比国内的学生多,要自己找房子,要自己签各种合同,要自己上保险,自己安排一学期考几门,半只脚已经踏入社会了,这个能力强于国内学生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绝大部分留学生都有一个习惯,就是混小圈子,不管是混学生圈还是当地华人圈,都没多大,我以德国举例,我跑到法兰吃顿火锅都能听见邻桌的中国同胞在那聊我在斯图的学长你敢信?圈子小就容易混熟,就容易有归属感,哪怕是潜意识里的,你呀,不要看某些人说什么在国外自由,人和人有边界感,你问问他们搬家啊考试啊借钱啊找人帮忙的时候有没有边界感,小圈子里这种事是很容易做到的,除非你人缘差到你爹妈都不待见你,所以不是在国外自由,是在国外,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找小圈子,想自己自在的时候把门关起来的那种 “自由”,留学生圈子就是这样的,就是因为这样你才有机会见识到某些精分个体在得不到帮助时吐槽 “中国人不团结”,在自己懒得管别人的事的时候可以说 “在国外人和人得有距离感”,小圈子因为本身凝聚力就强,对这种个体包容性还是挺高的

其次就是这种自由也某种程度上来自于远离当地主流社会,你要是个当地土著,七姑姑八大姨都跟你住一个州,开车俩小时就能找到你,你也没法自由,圣诞节一群人 call 你去家里过节,备不住还让你带着对象,留学生没这个段子呀,天天是出去嗨还是宅在家刷剧根本没人管啊,爹妈在国内天高皇帝远,周末视频一两次了不得了,还不你说什么是什么,经济来源到还好说,关键是没有人亲朋好友管着,时差在那拦着呢,我那时候见过的出来读预科的小留,那奔放程度让我们这上点年纪的看着都脸红,这是彻彻底底的真正的自由,甚至不受当地文化的束缚,因为主流文化也不搭理你啊,你爱干啥干啥啊,您寄吧谁啊,不信你问问慕尼黑土著有几个知道 37 壮士?

一回国,这些条件全没有了,能开心?

知乎用户 诈骗岛上诈骗犯 发表

和回不回国没什么关系!哪怕是在国内上学,校园和进入社会能一样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如果问原因的话,很多回答已经回答过了,原因大同小异。

普遍来说,没关系的留学生肯定不会有有关系的快乐,而 20 年前的话,如今这些所谓没关系的留学生是基本出不了国的,即便有,也是少数人。

其实,没人关心留学生回国了快不快乐,因为不快乐的人太多了,无论是哪个群体都有各自的不快乐,更何况留学生这个少数人。

所以没人在乎你快不快乐,真的,包括留学生的七大姑八大姨。

甚至留学生的父母关心的是 “我能不能更常见到自己孩子,老了孩子如何给我养老”。

甚至包括留学生自己,快乐是奢侈品,在很多现实因素的作用下,快乐的排位不会很靠前的,你把留学生换成任何一个群体,都是一样的。

问这个问题的人呢,就是好奇一下,他们对你的经历本来就不了解,也不准备好好了解,(当然,这很正常,你对一个和你没什么瓜葛的群体也会是一样的态度。)不会因为你的解释,对你有什么太大转变,一切以对方接触到的那个留学生为准。

你也不要说一些尽管在你看来无伤大雅,存在批评郭嘉意味的话,尽管你说的仅仅是某个客观的点,大家都认可的负面现象。

现实中不要和对方说,因为没意义,他会觉得你屁股歪,但是呢,有的时候他自己会说,你就嗯嗯啊啊带过去就行了,你要此时接话了,就变成你屁股歪了。

没有人在乎你的快不快乐,也不要指望和没有相似经历的人悲喜想通。

这是事实,但我并不是在责怪他们,他们也没必要和你悲喜想通,去理解你的感受和你的快乐悲伤,你也做不到,也理解不了对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在他们的立场在,你可能是一个可爱可悲或者可利用或者无所谓乃至阶级敌人的存在。

知乎用户 三和老哥​ 发表

  1. 文化的反向不适应。

在国外待久了,真的会人变得简单。国内是个人情社会。当有时候不得不去应付一些人情关系等,会感觉累。

2. 购买力不同。可能国外时候拿着奖学金虽不多,但是相对于便宜的肉价,可以排骨自由,肥宅水自由。这对于无肉不欢的肥宅来说,两个字 “舒服”。回国后,一斤排骨至少 30 吧。

3. 网络不适应。这个大家都知道。

4. 薪资待遇不理想。

5. 国内人多,相对开车比较费点劲。油价也是贵。不能开车到处 lang 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金融科技行业:

毕业就回大陆的:IB/PE / 咨询居多,中金当年我记得是 ib 给 46 万,这个和留在纽约年薪 15 万生活质量差不多。有几个已经不幸被开了,就去大陆外资行随便干干了。还有几个朋友一毕业就进了蚂蚁 p6,但都四五年了,反正升职没有一开始想的容易。还有几个创业的。他们的压力都挺大的,但是没几个后悔,是真正的后浪。一般一毕业就回去都是家里有矿或者有点关系的。他们里面没人担心买房这种低端问题,家里都有实力全款支持。他们一般都有比较明确的职业规划,但是没有实力也没有信心在美国做 ib,所以就赶着校招回去了。他们显然完全不了解美国职场,对美国文化也没有工薪阶级就业之后的体验,就是纯来美国做了学生就回去了。这类人 top985 + 美硕 + 能力有限的美本居多。(能力不错的美本不可能在美国做不了 ib,语言壁垒和身份问题只卡能力低的)

毕业就回香港 / 新加坡的:基本都是 bb 的 ib。gs/jp/citi 这三个主要是。我觉得他们和我们美国的生活状态更像,但显著的富裕。收入和纽约一样,税少支出低,1w 块钱可以合租到很不错的卧室,平时吃饭又没有下限的低,真的是太爽了。这类朋友家境会比第一波差点,会有房贷,但也不会很紧巴。升职相对比国内简单点,我觉得好像勾心斗角的压力也少一点,因为和 hk 本土人卷还是简单一点的。这类人 top985 + 美硕居多,全靠自己努力奋斗,一般没啥关系。

工作两年回大陆的:由于我们专业不可能找不到工作,所以你想留都能留下来的。就是可能要做技术,不能做 ib。一般这类人留美纯粹因为没玩够 + 对职业规划很混乱,在美国做了两三年技术,玩儿够了,想明白了,就回去找关系去做 ib 了。这类人一般家里比第一类还好一些,毕竟完全不在乎校招嘛,也幼稚一点。他们在美国基本都没升职就回去了,对美国职场的了解极为有限。这类人美本 / 美硕居多,水平很参差。

工作三年到五年左右回大陆:一般在美国已经做到中层,比较了解美国职场,回去一般不是裸辞,而是有很不错的 match offer。这种人一般一开始就知道要回去,但是想错过国内的 junior 阶段,使用在美经验回去找很好的工作。他们和前面几类的佼佼者一样都是 top tier 的人。家里不管有没有关系都和他们无关,或者说他们回去的时候已经有能力靠自己良好的 bridge 家里的资源,而不是像上一类一样裸辞啃老一段时间。

一直没回去的:家里一般矿不怎么厚,或者家里有矿但家庭关系复杂。靠自己的双手能实现就业五年工资起码 $250k,中位数在 300-400k。想转 ib 的这时候已经靠努力转了,再怎么不得志的 risk 也都已经转 ds 了,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房子一般是靠自己的双手买的。都不怎么富裕,但也都不咋贫穷。普普通通的社畜而已。

我和我同学们的背景都是国内专业 top tier / 美本 top30 + 国外藤硕的 fe/mfin 类,当时我们课程已经有 ml 了,所以不存在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可能。区别主要是工作的好与坏。回国的一般都是学的 fe 实则挚爱 fin 的,而且一般没怎么想完全靠自己(完全靠自己也能在美国做 ib/pe,也没那么难,平台还更高)。由于回国的一般都是这样子的,所以没人后悔。

大家都不笨啊,做这个决定的时候都 23 岁了,学了那么多年金融,早就是社会人了。都是做出的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对第一类而第二类来说,不快乐更多是学生到社畜的转变。对第三类来说,不快乐更多源于真的体验了社畜的生活。对第四类而言,工作环境肯定更加恶劣了,压力也更大了,当然机会也更多。

但还是那句话,没人后悔,都是最好的安排。

cs 的故事和我们肯定是完全不同的,哈哈。

知乎用户 DOOM SLAYER 发表

资本不会剥削人,权力才会。

不快乐是因为被剥削了,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以及精神上,都在被剥削。

知乎用户 近代中国研究​ 发表

祖国的杂种

--作者:聂作平

故事得从一场棒球赛开始。这场棒场赛已经过去了两个甲子,当年的参赛者和观看者都已化作了泥土和腐殖质。

人们之所以还记得它,乃是参赛队之一来自一个古老而陌生的国度。当这支参赛队队员的同胞们脑袋后面还拖着一根猪尾巴似的长辫子,还穿着长袍马褂,随时伸手打拱时,这些年龄在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已经在被他们的同胞看作蛮夷之地的美利坚生活了将近十年。

十年里,这群来自中国的少年,三三两两地入住于新英格兰地区的美国家庭,并与同龄的美国孩子同窗共读。溜冰、跳舞、打棒球,这些新鲜的东西潜滋暗长地烙进了他们记忆的沟回。

少年的经历影响巨大,十年过去,他们不仅已经习惯了美式饮食起居,也接受了美式价值观。几十年以后,当他们垂垂老矣,却仍然喜欢用一个当年的词语来称呼自已:BOY。

是的,他们就是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的第一批由政府派出的留美幼童,是古老中国向现代世界主动迈出的重要步伐。按照留美幼童的始作俑者和灵魂人物容闳的设计,这些从十三四岁的孩子中挑选出的幼童,他们将在美国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学业。

其目的,不仅是让他们成为熟练掌握一门西门现代技艺的新型人才,更在于容闳内心深处有一个美好的愿景:

让这四批共计一百二十名留美幼童,通过在美国长达十五年的学习和生活,培养出从生活习俗到个人素质,从人生理想到价值观念都完全西化的一代新人,并通过这些新人去影响亿万同胞,以此挽救正在走向末路的万马齐喑的祖国。

然而,在一个识洋文、用洋货,与洋人打交道都会被士大夫和普通民众切齿为汉奸的国家,容闳的思想无疑走得太过遥远,几乎一开始就注定是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

尽管留美幼童先后有曾国藩和李鸿章两位晚清巨擘的力挺,但随着曾的去世和李在政治斗争中的屡受攻击,终于,在首批留美幼童踏上美利坚大地九周年之际,一道旨令从北京通过越洋电报送达位于美国的留美事务局:所有幼童一律撤回国内。其理由是:“该学生以童稚之年,远适异国,路歧丝染,未免见异思迁。”

对这种语焉不详的说法,当时《纽约时报》一篇社论一针见血地指出:“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清)政府认为这些学生花的是政府的钱,就应该只学习工程、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对周围的政治和社会影响要他们无动于衷。这种想法是非常荒唐可笑的”。

社论指出:“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带有‘病毒’性质的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于是乎,现有的在美九十余名幼童,分批撤离了他们已经熟悉并热爱的美利坚,启程回返已经因为分别久远而变得模糊的、如同概念一般的祖国。这些幼童,仅有两人大学毕业,其它一部分上大学,更多的还在上中学。

这两个大学毕业的幼童,一个是詹天佑,一个是欧阳庚。后来,他们一个成为至到如今仍家喻户晓的工程巨匠,一个则毕生献力于中国的外交事业。

在途经旧金山时,幼童组建的棒球队应邀和美国屋克兰棒球队比赛,比赛结果:幼童队获胜。棒球乃美国国球,而中国人居然获胜,这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同时也说明,幼童们在美国的生活已经深入到这个国家和这种文明的骨髓。

比赛的获胜对离别的忧愁和学而未竟的悲愤作了一次有效的减压。此后,随着中国的临近,在幼童们心中升腾起的,是对故国的热望和想象中的同胞们对他们的盛大欢迎。

毕竟,他们抛家别亲,不远万里奔赴异国,正是为了改造这个积贫积弱的老大帝国。现在,他们终于拥有一技之长――虽然还远远说不上圆满,但祖国不正在渴望他们的归来和拯救吗?

在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尽管有所谓地球村的说法,但远隔重洋的美国,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仍是一个极其陌生,并因这种陌生而产生诸种隔阂与猜忌的国家。设若时光重回幼童留美时的晚清,在那种要耗上几个月时间才能渡过太平洋,才能抵达美利坚的漫漫旅程,和中国境内四处纷飞着洋人挖人心剜人眼制造大炮的谣言的背景下,把自己的孩子送往美国,简直比把一个美丽却白痴的女儿送进食人部落还可怕。

幼童们留下了为数不多的照片。凝视这些照片,让人心中生出许多感慨。其中一张照片的背景是晚清著名的轮船招商总局,大门前,一群孩子头戴小帽,身着崭新的长袍马褂,他们几乎全都表情呆板,眼神里流露出胆怯和疑虑,仿佛是对即将来临的命运感到恐惧。

同样是这些孩子,他们几年后的照片上,绸衣小帽变成了西装革履,长辫子变成了小分头,胆怯和疑虑变成了自信与达观。你很难想象,倘若这些孩子没有远涉大洋,没有去接受另一种迥然不同的文明的春风化雨,而是继续留在古老的中国,他们中的每一个个体,会发生如此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容闳在他的回忆录里说,这些留美的幼童们 “终日饱吸自由空气,他们平时性灵上受到的沉重压力,一旦排空飞去,言论思想便都和旧教育的规范不合。”

当这些孩子的同龄人还在中国式的阴暗私塾里,随着冬烘先生的戒尺,摇头晃脑地大声朗读之乎者也子曰诗云时,留美幼童们接受的是另一种无异于霄壤之别的新教育。

据容闳的侄儿、留美幼童之一的容尚谦晚年回忆,他们在美国的功课,除了一般的文化课外,还包括了音乐、油画、拳击和军事。此外,他还参加了校外的一个舞蹈学习班,在这个班里,他的舞伴包括著名作家马克 · 吐温的两个女儿。

留美幼童之一的梁敦彦,后来官至清朝外务大臣。他留下了一幅拍摄于留美期间的照片:西装,皮鞋,鸭舌帽,手里拧着一根欧美绅士最爱的文明棍,叉腰站在开满鲜花的原野上。那种精气神洋溢的范儿,你很难相信它的背景竟然是 130 多年前的清朝。

同样是这位梁敦彦,他在哈特福德高中每年举行的毕业班学生演讲比赛中,以对俄国侵略野心的透彻分析而轰动一时,当地报纸专门为此作 过报道。梁敦彦演讲的时间是 1876 年,斯时,绝大多数中国官员对梁敦彦演讲中提到的土耳其和俄国之间的战争,以及大变局下的世界格局,可以说完全茫然无知。

就在梁敦彦慷慨发表演说的同一年,李圭参加了在美国费城举行的世博会。会上,李圭巧遇了在老师的带领下,前来参观的留美幼童。对此,李圭在他的《环游地球新录》中有详细记载,字里行间,透露出这位最早与西方打交道的知识分子对留美幼童的赞赏之情:“幼童一百十三人…… 幼童聪敏好学,互相亲爱,见人礼数言谈彬彬然;有进馆方年余者,西语亦精熟…… 见诸童多在会院游览,于千万人中言动自如,无畏怯态。装束若西人,而外罩短褂,仍近华式,见圭等甚亲近,吐属有外洋风派”。

1881 年 8 月 21 日,美国各界为即将离别的幼童们在避难山教堂举办了一台晚会。幼童吴仰曾寄住的家庭主人玛丽 · 巴特利特在晚会上给吴的母亲写了封信,在这封信中,这个美国妇女认为:不论在学业,在品行方面,您的孩子一直努力上进。我们坚信他必将成长为一个有用的公民,去为他的祖国服务,同时让他的父母以他为荣耀。

也许正是十年美国生活深植于心,当幼童们奉命回国之际,容闳的另一个侄子容揆选择了以逃跑的方式永远留在美国。在他以后的漫长人生中,他除了回国旅行过半年外,其它时间都居住在美国。他甚至非常意外地用一种毅然绝然的方式与他的祖国划清界限:他有七个孩子,他没有教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说任何一句汉语。

容揆不合情理的举动,窃以为或许和他的同学们回到祖国后所遭受的冷遇与屈辱有关。幼童们在美的十年生活,变化何其深刻广大。当这些已然西化的学子回到祖国时,却意想不到地成了传统的异端和同胞眼中的另类。

清政府之所以中断他们的学业,把他们全体急召回国,就在于卫道士们一再表示过的担忧:幼童们没把洋人的技术学好,反倒受了洋人思想的蛊惑。即便学成了技术,也将是满脑子叛逆思想的危险品。与其这样,不如连技术也不必学了。

因此,当幼童们一旦被强行中止学业,立即动身回国,就注定了他们不再是一个被政府信任和重用的群体,甚至,他们已然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祖国的杂种。或者,祖国和他们的关系,套用奈保尔的话来说,“祖国,于我是一个难于表述的国家。”

对此,有着先见之明的《纽约时报》早就断言过幼童们回国后将面临的尴尬:这些孩子已经学会了电报技术,而眼下中国政府还不准许在天朝圣国的土地上建设哪怕是一英里的电线。他们已经学会了铁路建设知识,而大清国刚刚拆除了国内惟一一条铁路线。他们深知公民的自由意味着什么,而他们要把这些危险的学问和念头,带回一个不负责任的独裁政府那里。

果然,当幼童们甫一抵达上海,立刻领教了祖国的冷漠与警惕――其情其景,就像你热切地投入经年不见的母亲的怀抱,母亲却闪身一旁,命令仆人搜查你身上是否暗藏利器,企图行刺。

十年弹指一挥。当年离家时的小小少年,如今已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扑面而来的祖国,却并非他们曾经想象过的热忱与盛大。当幼童们在上海登上祖国大陆时,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灰色而肮脏的城市,尤其令他们意外和伤心的是:“曾经幻想有热烈的欢迎等着我们,也有熟悉的人潮,和祖国伸出的温暖的手臂来拥抱我们。可是天呀,全成泡影。”

码头拥挤的人潮中,既没有前来迎接的政府官员,甚至也没有他们的亲友,他们的亲友压根儿就没被告知,幼童们业已远行归来。惟一一个上船来接他们的人,是一个蠢笨如牛的仆役,此人没有雇用马车,而是雇用了一些独轮车作为幼童们进城的工具。

这样,当独轮车艰难地行进在从码头到城里的漫长道路上时,幼童们中国人的黄皮肤黑眼睛,和身上的被认为洋人才穿的西服,以及分头,都成为沿途市民围观取笑的绝佳素材。

独轮车通过法租界时,有些车辆没有通行证,幼童们不得不下车自扛行李,徒步经过。幼童之一的黄开甲在写给他的美国家长巴特产夫人的信中抱怨说,“在中国士大夫眼里,这都是丢人现眼的事。”

更令幼童们悲愤的事还在后头――他们难以相信的是,他们的祖国竟然把他们当作了囚犯。他们被一一点名之后,被一队手持武器的清军,押往上海道台衙门后面一个废弃了的书院关押起来。

这所书院已废弃十年之久,墙壁剥落,门窗腐烂,经年不息的霉味四处弥漫,每个人的床就是两条板凳上摆一块木板。黄开甲认为,即便是土耳其人的监狱,也要比这所书院整洁舒适。

次日,正值中秋佳节,一些已获知幼童们回国的家长,为久别的孩子备下了酒宴,但他们却被继续关押在求知书院,不准越雷池一步。在关押了四天之后,他们才又三人一组,由清军押着,前往道台衙门向道台大人磕头请安。去衙门的路上,两旁仍然是看热闹和奚落的人群――那就是他们发誓要拯救的亲爱的同胞。

上海的屈辱遭遇只是一种暗示,即暗示着这些被祖国派往异国的孩子,他们已经不再被祖国所接纳。幼童们返国之初,曾天真地幻想,政府也许会幡然悔悟,再送他们出国完成未竟学业,他们的导师容闳也为此周旋于政坛大佬之间。

但这只是一厢情愿的事。而且,更要命的是,不仅上海道台对他们充满傲慢与偏见,整个国家的肉食者们几乎都与上海道台同一个鼻孔出气。幸好,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还能清醒地认识到幼童们的价值,为此,这位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的封疆大吏将大多数幼童安排到了他辖下的机器学校、天津水师和鱼雷学校。

但是,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在幼童们回国直至大清灭亡的三十年间,绝大多数幼童都没得到过政府的重视和重用;少数一些幸运儿,也只能算是用而不重,任而不信。与其说这是清政府对幼童的鄙薄,不如说是一种业已因僵化而走向死亡的文明对另一种迥然不同的文明所培养出的人才的不信任。如同一位被抱养在外,长大后返家的孩子,孩子想改变家庭的贫弱,但父母却因看不惯孩子的生活方式与处事方式而怀疑他是回来争遗产的。

因此,在幼童们的青壮年时代,尽管他们满腔报国之心,祖国却不可能信任他们。好比一个目睹母亲被人强奸的儿子,当他正要奋勇上前搭救时,却遭到了父亲不顾一切的阻挠。壮志未酬的悲怆与郁闷,乃是情理中的事。

然而,就像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已的父母一样,一个人也无法选择自己的祖国――你可以改变国籍,你可以乔居海外,但你的祖国却是无法更改的,犹如祖国的英文名称所暗示的那样,那是命中注定的事情,如同血型,将伴随你的一生。

因而,尽管不被信任,尽管被视为喝狼奶长大的异端,但当这个腐朽的国家需要他们时,幼童们仍然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回应了这个日薄西山的国家。其情其景,让人忍不住有种向他们大声断喝的冲动:你如此热爱这个国家,可这个国家爱你吗?

1884 年 7 月,正当中法两国因中国的藩属国越南受法国侵略而爆发战争之际,驻守在福州马尾的扬武舰军官黄季良给他的父亲写了封情词殷殷的家书。自从 1873 年作为幼童赴美,被朝廷召回又到严复任教的福建船政学堂读书,黄季良与他在江南制局当差的父亲很少有见面的机会。

当是时,这位年仅二十四岁的军官敏锐地意识到,随着法国军舰以保商为名进入闽江,中法之间的一场大海战迫在眉睫,自己作为一线军官,随时可能血染沙场。

他在这封家书中,对未能侍奉父亲,感到 “负罪实深”;对于父亲的教诲,黄季良表示时刻铭记在心:“犹记父亲与男之信,嘱以移孝作忠,能为忠臣即为孝子等语。” 当此国家板荡之际,“男既受朝廷豢养之恩,自当勉尽致身之义。”

黄季良担心,战争一起,自身生死难测,虽然为国尽忠,死而无憾,但未能与生父欢聚,却是人生之大憾。为此,他在这封信中,附上了一帧自画像。黄季良留下的这帧自画像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稚气未脱的青年,身着大清官服,双目炯炯,笔直地注视着虚无的前方。

就在这封家书和这帧自画像寄出一个多月后,黄季良预言过的中法马尾海战爆发。仅仅半个时辰,福建水师就全军覆没――黄季良服役的扬威舰在开战后不到半分钟,就被击中右舷沉没。

许多年后,我曾寻访过当年的海战遗址――即闽江即将汇入大海的马尾罗星塔下水面。虽然曲折奔流到此的闽江已经远比上游更为开阔,但当年敌我双方近二十只军舰在如此狭窄的海面拉开决战,几乎就等同于面对面的白刃肉搏。受制于人的福建水师在仓促之际迎战,再加上实力悬殊,败绩可谓必然。

这场海战中,有六名留美幼童参战。其中,除了与黄季良同舰的容尚谦和吴其藻落水逃生外,包括黄季良在内的另外四名幼童,全都在激战中阵亡。在今天的马尾镇上,还有当年清廷下旨建立的昭忠祠,祠内的石碑,虽历经一百多年风雨,但七百七十二名烈士的名字依然清晰可辩。

留美幼童的表现,也引起了他们视为第二故乡的美国的关注。美国驻华公使专门为此给美国国务卿写信:“在此次中法福州事件中,一批由美返国的学生,现在中国政府服务者的英勇表现是最引人瞩目…… 这些‘洋化’学生都充分表现了高度勇敢及爱国心。他们在美国所受的教育,使他们对其祖国做出重大的贡献。”

是的,他们的洋化被同胞们视为叛逆并加以嘲弄,但关键时刻,他们仍然为这个时刻痛心着的国家冲锋陷阵。虽然祖国把他们视为杂种,他们却为这个国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既是生逢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宿命,更是东西方人伦皆通的赤子情怀。

留美幼童肇始于同治年间,在这位因天花而夭折的年轻皇帝统治期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带来的是中国与西方列强短暂的和谐,加之已成心腹大患的太平天国被扑灭和洋务运动的勃兴,这一时期呈现出貌似蒸蒸日上的繁荣,史家称为同治中兴。

几乎与同治中兴同步的另一桩必将载入人类历史的大事,则是中国的东邻――多年以来的学生和粉丝――日本实施了明治维新。

如同中国一样,原本闭关锁国的日本,在十九世纪后半叶,也遭到了西方国家入侵,也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为此,明治天皇统治期间,进行了旨在脱亚入欧,追赶近代世界的改革。

当明治维新使得这个从政治到文化,从饮食到服装,无不以中国为楷模的国家神奇地变得异常强大,并在短短二十年后,竟然以区区岛国的力量击败一个疆域以千万计的大国时,大清的国运却早已随着百日维新的失败和随后的庚子拳变而坠入风雨飘摇之际。曾经被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等精英寄托了无限期望的所谓同治中兴,事实上只不过是这个即将谢幕的王朝的回光返照。

大清的失败与日本的成功,原因和理由是多重的,但从这两个同为东方古国的政府在对待各自的留学生的立场上,就能清晰地判断得出,到底哪一个国家将在历史的竞赛中获胜。

日本向海外派出留学生,始于明治维新前夜。就在容闳紧锣密鼓地为幼童留美活动时,日本派出了一个庞大的代表团,耗时近一年之久,遍访欧美各国――代表团随行有五十多位青少年,他们在欧美各发达国家留了下来。

在出发之前,明治天皇甚至亲自接见了留学生代表。而在中国,留美幼童们启程前,他们所能接触到的最高官员也不过四五品。明治维修后,日本派往欧美各国的留学生数量激增,当中国才向美国派出两批幼童时,日本派出的留学生已多达一千人以上。

更令人郁结的是,1894 年的中日甲午海战,参与这场战事的双方军官中,都不乏留学欧美者。但那场决定了近代史上中日各自国际地位的海战的结果我们早已牢记在心:中国如同马尾海战那样,又一次遭遇惨败。

这场海战中,中方共有十一名留美幼童参战,阵亡三人,负伤一人。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吴应科,海战时,他是定远舰作战参谋,入民国后担任过海军右司令。一个叫泰勒的英国人时任定远舰中校顾问,他后来回忆说,海战时,“(吴应科)在硝烟弹雨中,他本可以藏身在炮塔之中,但他挺身屹立在甲板上,正当其时,他身旁的一位水兵被炮弹轰毙,血肉横飞惨不忍睹”。

但是,尽管吴应科们如此英勇,却依旧无法改变失败的定局。就像再强大的愿力,也无法挽住一个国家滑向深渊的车轮。战后,吴应科因作战勇敢,被授予巴图鲁称号。但他愤怒地把政府颁发的勋章扔进了浊浪滔天的大海。

甲午战败,老臣李鸿章满怀屈辱地担任全权代表赴日议和。多年以来,李鸿章常被加以汉奸和卖国贼之类的骂名,其实,作为彼时帝国最清醒与最开明的官员,他焉能不知这个肉食者们只知痛饮漏舟之中,高歌危屋之下的帝国已经完全不可救药吗?但除了割地赔款,难道这个罪孽深重的国家还有其它前途可言吗?

与李鸿章随行的,有一位叫林联辉的留美幼童,在日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年迈的李鸿章如何在谈判中受尽折辱,甚至被激进的日本浪人行刺,差点就命丧异国。同样是到海外吸取过另一种文明养份的留学生,当日本留学生们高歌猛进,叱咤风云时,林联辉却只能在悲怆中为命悬一线的李鸿章包扎疗伤。

比较中日留学生在各自国家的命运,或许会给我们提供以史为鉴的机会。留美幼童长时间被看作是夷人化育的异端和杂种,不重不用,或控制使用;而日本则当作国宝,当作改良民族素质的急先锋,尽力给他们以表现的舞台和实施才华的空间,他们为日本的脱亚入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此泾渭分明的做派,说到底,不过是中国希望留学生仅仅限于学习西方技艺,而日本则希望全盘西化。

与清政府日夜担忧留美幼童会因身处异乡,在异族的文化背景下数典忘宗,甚至沾染上美国人的思想观念不同,日本从明治天皇以下,全体脱下和服,改穿西装,至于他们派出的留学生,更是无人对他们在异乡的思想是否合于传统是否离经叛道而忧心衷衷。

清政府派出幼童留学也好,实施洋务运动也罢,其实质,都只是希望学习洋人的技术,至于洋人的思想,洋人的生活方式,必须视为可怕的超级细菌,全体臣民都得拒腐蚀,永不沾。

大清的梦想一言以蔽之,就是张之洞所谓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然而,就像严复强力反驳过的那样:“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也就是说,把一种文明分为体与用两部分,只吸取它的用而抛弃它的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事实证明,严复的预言何其具有先见之明:只要西方技术而不要西方体制的清朝走向了穷途末路,既要西方技术更要西方体制的日本则迅速跳出困境,一跃而为列强之一。

李鸿章算得上留美幼童的知音。甚至,当他临终之时,守候在他病榻前的,也有一位幼童,那就是前面说过的吴应科。但即便是李鸿章,也无法真正发挥幼童的作用,无法委之以重任。一则,李鸿章已年事渐高,二则,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多年宦海沉浮,不想授政敌以口实。

真正重用幼童的是袁世凯。正是在袁世凯当政时期,幼童们异军突起:他们要么占据政界要津,要么驻节海外,要么成为新兴的电报、铁路、矿山和大学的开创者与集大成者。

吊诡的是,被指斥为窃国大盗的袁世凯,他无疑是一个开明的改革派,他看到了向西方学习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但这个热衷学习西方的改革派,最终却企图把中国重新拉回帝制的泥沼。这说明,传统中国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尽管有欧风美雨的横空出世,传统的胎记依然难以真正洗刷得干净。

幼童们的黄金时期来得有点晚,但毕竟来了。就像房龙说过的那样:“凡是上帝触摸过的人,不管他遭到什么样的障碍和多么无礼的对待,他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显然,幼童们就是被上帝触摸过的人。

当幼童们大展宏图之时,他们曾经效忠过、但对他们的效忠视若无睹的大清已经划上了句号。时代翻开了新的一页,进入了天地一新的民国。或许可以说,是大清自已拒绝了这些满怀赤诚的拯救者,拒绝的结果是,作为拯救者的幼童们报国无门,而作为拒绝者的大清则轰然倒塌――

这个日暮途穷的祖国最反动之处就在于:它宁愿选择死亡,也要断然拒绝来自另一种文明的急救。

转自《聂作平》

知乎用户 月白 eva​ 发表

都不敢讲实话,我来讲点实话吧!

很多留学生在这个问题下面回复,想念国外的单纯快乐,想念国外的生活便捷,更想念国外的有趣的生活,还有各种包容的东西。

可能我说这话有点过分,不过,追根究底还是,他们在国外混不下去,在国内不甘心,造成的。

他们的那些回答,包括文笔,还有思想,还有写东西的内容,我感觉特别像早几年国内的公知。

我不否认国外的先进,他们带着他们的思想回到了国内,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各种方面,都体现出了不适应。

他们都十分怀念国外的生活,但是他们却没有回去,因为他们所谓的包容的国外,他们混不下去,所以只能回国。

他们带着早几年的思想去外国,所以回来了以后,本以为会被众星捧月,会被各大公司争抢,会被邻里邻居羡慕崇拜,但是等待着他们的,却是大家如同看普通人一般的眼神和态度,这让他们无法接受。

他们着重的描述了国外学历的无用,感叹自己怀才不遇,也着重的描述了国内他认识的人跟他之间的所谓冷漠对话。他有多少才华我不知道,但他们所谓的冷漠对话写出来,他朋友问他最近怎么样?他觉得这很冷漠,他为什么觉得冷漠?因为他觉得他没出国的朋友应该是非常崇拜的,羡慕的问他:你在那边怎么样啊?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快给我讲讲!

这就是他所谓的不热情。

公司看的是真材实料,再也不去盲目的相信国外学历。邻里邻居对国外的了解进一步加深,不再随便看到一个留学生都羡慕崇拜,这让本以为高人一等的他们有深深的挫败感。

对于他们口中的阳春白雪,包容理想,还有国内的不好,通通都是遮羞布,遮的是他们那颗自认为高人一等,却只能面对普通人的生活,而感到愤愤不平的心。

真正有才华的人,优秀的人,不管到哪个国家,都是大家争抢的对象,你真正的是从外国的剑桥大学或者是哈佛大学毕业的,有才华的人,不管是在英国,法国还是国内,绝不缺你一口饭吃。

说白了,真正有才华的人,想要回自己的国家,当地都是想尽办法的截留,开出各种优质的条件,而你们顺顺利利的回国了,不就是人家不稀罕的小鱼?

自己有几斤几两没数,搁这装什么大尾巴狼呢?

知乎用户 Jessica 发表

对中国人来讲快乐是比出来的。现在的留学生回国后发现无论学历、收入、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甚至英语水平都及不上国内的人,所以才快乐不起来。而这一切的根源还是收入水平低。

不要把留学当成什么了不得的事,留学才能花几个钱,便宜的三五万人民币就能走,贵的也就两三百万人民币。三五十年前留学还有点门槛,但现在任何人甚至幼儿园的小孩都可以留学。但有几个留学生家庭真正能达到资产六十亿人民币以上的富豪水准?没几个。真正的富豪家庭的王思聪过得不快乐吗?我看很快乐嘛。所以不快乐的根源就是穷。

知乎用户 Jamie 发表

Seriously?? 我回国后太快乐了,只觉得在美国的四年磨练了我,才体会到了如今的幸福。

知乎用户 Spuro 发表

首先说,我觉得还好,只是稍微有点压抑,总体心情还不错。

从今天翻开一本书开始说起。我买了一本书,名叫《世界上第二强壮的人》,买它是因为文学课上看过其中一篇短篇小说的英文版,想再看看其它短篇。

今天很激动地翻开来,想找到那篇文字,结果一看,翻译大变样。

开头印象深刻的:“我是一个瘾君子。”

改为了 “我一直过得很爽”。

我不知该恨翻译者,恨审核者,还是恨这样的文化情况。

而回国的两年多,由一开始的不习惯这边的文化,不习惯这种功利、阶级感、压迫、压榨、自私、冷漠,到慢慢习惯了压抑。

总感觉和之前自由主义,尊重,多样化,包容的价值观,背道而驰。

说实话,我不知道这样的焦虑而功利的社会,幸福在哪里。

我不知道我何时才能放松地做自己,和喜欢的人过喜欢的生活。

作为女孩,或许一辈子被 pua,是很多情况下的归宿吧,先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pua,然后被社会,婚后家庭 pua,成为好女儿,好学生,好员工,贤妻良母。一辈子没有自我,不争取自己想做的事,想爱的人。成为社会模式下,一个 “优秀” 的产物,成为一个工具,一个机器,一个能给他人带来 “面子” 的物品,一件 “被满意” 的雕塑,一个长辈不错的“作品”。

但是我是人,我有思想,我有人权。

我有表达自己,做喜欢想做的事的权利。

这就是某种畸形的社会文化下的约定俗成的模式吧。

放上死亡诗社的一段话:

约翰 • 基廷

诗歌五百年

死亡诗社会前颂词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

我希望活得深刻 吸取生命中所有精华

把非生命的一切崩溃

以免当我生命终结

发现自己从没活过”

知乎用户 大鑫鑫移民 发表

大家好!我是鑫姐,欢迎来到大鑫鑫移民分享专栏!鑫姐留学移民北美十多年,在这里输出内容与大家畅聊分享海外!正如很多网友私信鑫姐名称为什么叫 “大鑫鑫移民”?因为我的名字带鑫,也很喜欢大猩猩,所以鑫姐本着 “猩猩” 的坦诚、外向和蔼与机智 ,就取了此名,希望我分享的内容同样能够吸引帮助磁场相同的人群,来一起交流生活了解海外。

回国后的留学生为什么不快乐,鑫姐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生活圈子的不适应,留学生早早出去读书,几年的时间,在国外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圈子,圈子的相处模式和方法也早已习惯,但是回国以后发现,自己在国外的相处方式在自己家乡完全不适用啊,身边找不到一个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内心变得焦虑与不安,慢慢就会变的不快乐!

其实现在不光留学生,很多人都不快乐,鑫姐认为大家不快乐的原因是生活里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承担,需要我们去承受,生活的压力太大。工作、住房、教育、医疗、养老是成年人的五座大山,是每个人成年人无法逃避的问题。

鑫姐在工作中遇到过很多在加拿大或者美国的留学生,毕业之后在国内已经工作生活了很多年,反过来又来咨询移民,还是想出去,有些留学生是适应不了国内的工作压力,有些留学生是适应不了国内的人情往来,也有留学生本身性格是那种不争不抢性格温和的人,觉得自己一眼就能看到几十年后的生活,想在平静的生活里泛起一点涟漪,觉得在国外生活会有更多的可能性,所以会再次去到国外生活。

所以呢,鑫姐就大概回顾了一下这些留学生之所以不快乐的几大原因,大家参考看一下,有需要补充的可在评论区留言

一、物价水平

国内和国外的物价水平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面,而且针对于留学的国家不一样,它的物价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有些国家物价水平超级低,而且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很高。主要是在那些国家,有些物质会比较的丰富,因此价格也就不是很高,这相当于国内而言就是一个天大的区别。

如果你将国外的一些物价与国内的一座一线城市做比较,你当然会觉得还是国外的物价水平比较好。就像网友评论说的,他在拉科鲁尼亚的时候,一个月 500 欧就可以活得相当的滋润,其实就相当于是 4000 元人民币,但是这个价钱在深圳却活得很累,毕竟深圳是国内发展的一线城市,那物价肯定也是相当的高。

所以这样一比较的话,大部分留学生会认为在国外生活的水平会较高一些,而且物价水平更好。

但是换个说法,如果用这个物价去跟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做对比,那么又将是另外一种感知了,三四线城市的物价肯定会低于一二线城市,不过相比之后还能来一个短途旅行,三四线城市的物价也不一定会有。但是这个物价的比较是相对而言的,所以并不能得到一个肯定的说法,主要还是看个人的追求。

二、医疗

就网友而言,加拿大的医疗福利一直被称为 “别人家的医保”,即使是从全球范围内看,其全民医疗保健体系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好福利。加拿大居民日常看病的费用,甚至是各项检查费用、住院费用,都由政府来承担。在联合国发展指标评比排名中多次获得世界榜首。

我认为这个也是相对性的,因为医疗设备这一块,国内外其实是没有办法做出一个真正的比较的,有些国家的医疗设备比较差,即便能够提供免费看病,但是医生并不负责,或者说效果并没有那么好,而这是相对于那些比较落后的国家而言。

在再还有就是国内看病虽然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现在也有社保、医疗保障。等的补助,如果你真的生了一场大病,那么你所交的社保之类的可以为你补助一部分。而且就目前而言,中国的医疗设备属于比较先进的系列,所以贵也有贵的道理。

同样如果你去拿一二线和三四线做对比,你会发现看病的钱也会不一样,所以很多比较都是相对而言的。而且在国外有些看病是需要预约的,拿到检查报告也要等很久,但是国内却不用等那么久,甚至是当天就可以解决问题。

三、工作

网友们都认为国内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基本上如果你选择了一项工作,你的一整天的时间都将扑在工作上面。尤其是那些大城市的工作规律,会非常的急促,而且大部分工作都需要加班加点,很少有出现那种不需要加班的工作。

**最主要的你在国内上班还会发现一种现象,到了下班的时间,大家却还坐在办公室里,实在让人无法理解。**而在国外的时候都是到点下班,并且以加班为耻,可是在国内的一些大城市,深圳或者其他地方,就感觉大家的工作积极性非常的高,连续加班也没有怨言,提前下班,甚至会觉得有一些怪异,基本上就是下了班以后没有人会直接走人,这种工作模式让国外回来的留学生完全不能理解。

四、经济水平

也有网友给出评判,认为留学生之所以不能适应国内,那是因为经济水平的不一样。大部分认为留学生的话,家境肯定还可以,周围的同学朋友也基本上都是中产子弟,没有那么多比较穷困的家庭。

而在国内的话,你会遇到的那些同事,可能家境并没有那么优越,于是对待事情也会斤斤计较,那你和这样的人共事的话,难免会产生很多矛盾,和同事相处也不怎么愉快。

经济水平的差异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相处和沟通的差异,思维上及三观都会有很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一旦形成,国外留学的学生就很难在国内待的舒服。

其实以上就是留学生所说的内卷,大部分留学生认为国内卷太严重,在国内呆着就好比度日如年,生活的一点都不舒适,也觉得一点都不自由,而且竞争压力非常的大。

但这种情况也是相对而言的,并不是所有的留学生在国内生活的都不愉快,归根结底,如果这个留学生他的各方面能力都很优秀、突出的话,其实无论他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能够生活的很好。

移民不是一切的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现在的移民不用改头换面,用尽力气去融入新的圈层;每天打开手机依然可以看到国内的新闻和朋友圈朋友的动态;现在的移民同样吃着羊肉串小龙虾讨论着微博上的热点,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你甚至可以把移民仅仅当做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而这背后更重要的意义是,是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移民能够多一个选择的机会,选择的自由,这或许才是移民最重要的价值

如果你对移民感兴趣,欢迎关注 “大鑫鑫移民”,足够信任鑫姐的话,欢迎私信电话咨询我,我将为你提供一对一免费咨询,用从业多年的经验为你制作方案,一起了解海外!

知乎用户 宇宙童女梅比斯 发表

工作后, 还能快乐的人本来就少.
想要月薪一万, 那就要超过百分之 70 的人.
即使到达月薪一万, 想在好一点的学校附近买三房的房子也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不天天加班到晚上 9 点, 恐怕都很难保住现在的工作.
早上至少都需要花一小时, 甚至两小时来通勤.

知乎用户 不懂就问 发表

本人目前在英国读本科,九月份开学是大三。因为疫情整个大二在国内上网课,这一年有无数次想快点回英国!

**我非常热爱我的国家,**但我只想谈谈自己的亲身感受,给自己做个记录,顺便回答这个问题,不同意见的朋友请友好讨论哦。

首先,不知道为什么国内中老年猥琐男怎么这么多,穿的紧身些的衣服裤子就会被他们一直盯着看,更别提吊带和露背裙了。我的做法就是瞪他们一眼,可他们眼神我能感觉到一丝兴奋(好变态),感到惭愧的寥寥无几。对比在英国,女孩子是拥有真正穿衣自由的,只穿个 bra 都不会被过度围观,更没有身材焦虑、容貌焦虑。

第二,大部分英国人的素质比我们国人高,我坐地铁去机场,会有猛男帮我主动抬行李(甚至我爸搬重物,英国人也会帮忙)。在机场我爸欢乐斗地主的手机铃响起,英国人主动友好打招呼说:“what a happy sound!’ 在大街和英国陌生人面面相觑,他们主动微笑,服务人员礼貌友好、不会趾高气昂。

这一年下来我越来越不自信,眼神里缺少了光芒,渐渐不爱微笑了,戾气重了些… 幸好九月份我们就要回去面对面上课了。

但客观来说,在国内的一些好处在英国也是体会不到的。比如美味的中餐,方便的语言(说自己母语),也有很多热情善良的群众,还是那句话,我不是在踩一捧一,就是客观谈谈在两个国家生活的对比。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美国工签 10 取 1,凭实力的同时还要看运气,很多人压根就没资格留在国外继续工作,被迫回国后由于近十年信息差渐渐缩小,留学光环褪去,导致没有人上人待遇,心理有较大落差

知乎用户 高大盘儿 发表

别说很多留学生回国后都不快乐了。

很多大学生毕了业离开校园还不快乐了呢。

原因是一样的,就是从学校出来了,以前简单的学术环境不存在了,要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了,能高兴得起来嘛。

要是离开校园都特高兴,就没有那么多考研考博想一辈子待在校园里的人了。

知乎用户 Hibanana 发表

想一下为什么回国,是上了一半不上了么。当然是毕业了,留学生时代花家里的钱衣食无忧,没准儿还能搞辆车搞个对象同居。而西方学校基本花钱的是大爷,管理也比较轻松人性化。

等毕业了无论回不回国都要面临一个问题,找工作,上班。从花家里的钱就能爽到每天至少 7.5 小时在上班,有大老板小老板,各种 tradeoff。那肯定不快乐。

除非在日本上班饱受日式工作方式折麽的 IT 社畜回国以后发现工作轻松了赚的还 tm 比日本多只能说真香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去问问哪个大学生毕业了工作快乐,工作就不能使人快乐。留学生心理预期更高更容易不快乐。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感觉很奇妙

我在加拿大呆了六年 在外国人和中国人的公司都打过工 工资双周一结 最多晚一星期发 掐点上下班不用打卡

疫情回国在某一线城市找到工作 比这个问题下大部分回答要轻松点 没有 996 但有时候晚上七八点会突然被领导 cue 一下改文案 我晚上没事就随便改改 但很奇怪我发回去之后领导也不会再理我 文案也不是第二天急着要 好像大家对下班后的 private time 不是很有概念

第一家公司 给我设了六个月的试用期 到期扯了一堆理由要求再延长一个月 我直接溜了 工资拖一个月发也够离谱的

看了看房价 感觉还是回加拿大比较好 掏空我一个人的钱包起码比掏空六个人的钱包强

知乎用户 李培轩 发表

看了几个答案,个人也没有留学经历。

但我觉得事实就是国家还不够发达,只能从事强调劳动密集程度、劳动效率型工作,这就是事实啊。

卷赢成为极少数,然后永远脱离这个苦海吧。估计这就是精致利己的最好解释了。

知乎用户 废柴 发表

因为,见过,什么叫尊重。在加拿大,复印书是违法的。没有人,可以在你下班后,给你打工作电话。房价不会,一会儿十块,一会儿 100 块,一会儿 5 块。理财不会爆雷,银行不会跑路,收益很稳定,不多。你不用担心明天会被公司赶出去,或者 35 岁的时候没人要。

知乎用户 Taivis Ureia​ 发表

我就不一样了 铁定要回国 还会不快乐吗

知乎用户 小 Ting 在英国 发表

国内外生活习惯不一样,回来一时适应不了。接触的人也都不一样啦,整天跟老外接触久了回国肯定不习惯。

知乎用户 宁京 发表

许多答案都从中国外国的硬性差别来分析,但实际上哪有这么复杂。

不只是留学生,一切出国人员,只要他们在出国期间可以定期回国休假和探亲,不是在国外长期回不来,那么当他们结束了国外的生活回到国内稳定生活,他们都会有失落感。

因为活动空间变小了。

人总是愿意走南闯北见世面发现新东西的。留学生们在国外见识了不同的风景,开阔了视野。但同时,他们可以定期回国休假探亲,平时也可以方便的,和在国内一样的方法和国内交流。以前没有网络,越洋电话很贵,留学生很难和国内交流,时间一长难免思乡,回国会觉得很舒服,结束了在外漂泊的生活。但是现在,和父母随时视频联系,国内网站 APP 随时跟,完全没有滞后和隔离。等于就是说,留学生们既开阔了国际的视野,也避免了离家的疏离。相当于享受了双倍的活动空间

那么当他们结束留学生活回国稳定下来之后,这种双倍活动空间就消失了。好比原来的房子是 100 平米,后来又买了邻居家的,打通了墙变成了 200 平米。虽然 100 平米一般家庭已经可以了,但是 200 平米更大,而大就是爽。多出来的空间哪怕空在那里什么都不放,看着也爽。结果这多买的房子又卖了,墙重新封上,面积回到 100 平米。100 平米当然不错,以前就是这么住过来的,没啥问题。但是就是不爽。感觉憋屈了。

这也算是人之常情。

知乎用户 tommaxmim 发表

我们旁边的韩国比我们先行了 20 年。

其教育界的从业人员很早就从之前的韩国三大校背景,变成了北美 TOP20 博士背景。

不快乐的原因其实是需求满足的不匹配:

需求方:既然占了坑,就要有对应级别的产出;

供应方:好不容易占了坑,就得有相应的收益;

上面是利益方面,在心理方面也有很重要的原因:

在国外,留学生是无法融入本地文化圈的,因此自己可以构筑自己的结界,自己在结界内自娱自乐。回国后,你就是普通的中国人,在大酱缸中随波逐流,相比前面的娱乐结界,自是感受差了不少的。

知乎用户 镇南西瓜王​​ 发表

我一直觉得人生是越往上走越宽阔越多元化的。

直到回国后这几年,无论是社会本身的环境,还是当年分数差不多的 985 同学。

我感觉大家活得都好单一无趣。

动不动就说 “那你价值观不对”。

要么自己保持谦虚忍让,一个个三十岁不到就开始做人生导师;要么自己自信辩驳,那就是 “价值观不对”。

我觉得很多事儿真的都很扭曲。

知乎用户 wzqzlwl 发表

最可以怕的还是学戈环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国内打工 + 国外留学 = 特别不快乐

国内打工 + 国内上学 = 相当不快乐

国外打工 + 国外留学 = 普通快乐

国外打工 + 国内上学 = 超级快乐

说白了,国内就不适合打工,国内打工是典型的又累钱又不多,在国内打工还能快乐的,那确实不是一般人。

总结:能不在国内上班就不要在国内上班,国内哪都好,但只要你开始上班,那些好处都和你无关,你就不可能快乐。

知乎用户 Tinchak7 发表

因为上 p 站等网站要翻墙了

知乎用户 Alan​ 发表

我没有不快乐啊 我在国外的时候 才是真的不快乐!

英国的食物,真的是超级不适应!自己动手,超市里面蔬菜种类也比较少,一般都只是做晚餐一顿,第二天起来昨天的剩菜,弄个盖浇饭

可能懒吧,做的就是一般般。吃久了,真的觉得好郁闷,中餐厅选择也很少,倒是印度菜,巴基斯担那种烤肉偶尔吃吃还觉得可以。

而且在异国他乡,总是有一种无法融入的感觉,不比在国内,我们就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哈哈哈哈

回国后,真心快乐多了,想啥吃啥,各种好吃的,太多了哈哈哈哈哈

知乎用户 笑笑而已 发表

留学生不回国快乐不?成年人了,还说自己快乐的,不多了吧?

知乎用户 友好之道​ 发表

你问我为什么回到国内不快乐了

不是因为挣钱少了 不是因为压力大了

只是因为在国外的日子 是无数的青春和各类的回忆编制的悠闲生活

因为是留学生 可以自由自在 享受学习 享受生活

但回国 就意味着要正式的步入下一个阶段

要混职场 要处关系 要为生活奔波

美好时光 只在昨日

知乎用户 SkylineCNC 发表

有一说一,远离管束,生活费管够,在哪都快乐

知乎用户 李好奇 发表

因为文化决定了,人作为人本身是得不到尊重的。东亚几个卷国,不都是这样吗?不拿人当人

知乎用户 波士顿在逃理工女 发表

回国吃喝玩乐真的快乐,但是在某些方面非常焦虑。内卷的工作现状,从小就被灌输要比别人更优秀的想法,尽管有些东西不适合自己也会硬着头皮去做,说白了是碍于面子。但是在国外不会考虑那些外在人的眼光,做自己想做的事也都会被尊重。另一方面是开放程度,留学的日子不会考虑穿的多么奇装异服,因为大家不会投来异样的眼光。外国人总是不吝啬他们的赞赏,喜欢也会大胆表达。说实话,出国留学的日子让我变得更自信和自我。

知乎用户 影子传说 发表

在现在这个社会,普通人有快乐吗,留学生一也有很多普通人。人要学会放下,有些东西看开了就无所谓了。

知乎用户 墨镜春秋​ 发表

可以说个相反的体验吗?

我留学回国后觉得国内很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终于不用担心身份的问题了。

不讲美国人怎么看中国人,只讲几个中国人怎么看中国人的例子。我研究生的同学毕业后暂时没找到工作,学生身份快要到期了,很焦虑,她的男朋友就答应会帮她内推,但条件是必须和他住在一起并支付房租的一半。我同学人比较保守,不想婚前就住在一起,但迫于身份到期的压力不得不同意了。

另一个认识的人到中餐馆打工被拖欠工资,不敢声张只能认倒霉,几个月白干,原因是她以学生的身份不能打工,打工属于黑工,黑吃黑你没法告,告了你的身份也暴露了,所以黑老板就为所欲为。

还有一对夫妻,都是中国人,但男的有绿卡女的没有,女的总跟我抱怨男的如何如何不好,我说那不行就离呗,她说那不能,我没身份,离了他我活不了。

三个都是亲眼所见的真人真事,美国人可能不用考虑这个问题所以活的随心所欲,但中国人毕竟不是,尽管他们很想融入美国,美剧段子讲的贼六,也许能找到工作,蓝天白云 po 美照,但身份的问题会在各个关键节点上卡住你,这在我看来是一种不自由,甚至是一种侮辱。

可能这一点,留学中介,移民中介,留美华人不会拿来讲,她因为身份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罪,也可能她们觉得美国的好能压过这种限制带来的不好吧。

但我觉得不能。

我不能为了焦虑身份到期就委屈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我遇到老板拖工资我一定要告,我婚姻不幸福我一定要离,这种人的基本权利不能妥协,在国内都可以做到,在美国不能。

第二,获得一种安全感。

我在美国没遇到枪击案,校园里相对安全。所以这里的安全不是指治安问题。那是指什么呢?是人和人的相对安全,通俗地讲就是靠谱两个字。

我觉得我和一个人相处,我心里得有个底,她是个什么样的人,会干出来什么事。

如果我和她合作完成一个项目,她擅长什么,我擅长什么,我们多久能做完,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谁来解决,解决不了怎么办。

如果我参加一个活动,真诚地和别人交流分享,他在多大程度上能领会我的意思,我是否能理解他的话,他有没有可能欺骗我,如果我被欢迎是因为什么被欢迎,如果我不被欢迎是因为什么不被欢迎…

这在我看来都很重要,我渴望准确地,平等地,可预期的相处和交流。这些在国内根本不是问题,但是在美国,即使英语说的再好也无法满足,永远是意外加不确定(当然偶尔也有好的意外)。

这种不适让我感到很不安全,不知道自己怎么被看待,什么时候被骗,被耍。(所以梅根接受采访控诉英国王室的时候,我能理解她的情绪,我认为她说的就是一种真实感受。而且这进一步说明这种不安全感不是语言的问题,是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文化种族宗教,经济发展水平等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可能有的人会享受那种美国人居高临下的 “赞美”,还觉得自己挺“融入” 的,但是当他真的遇到事情,真的陷入麻烦或者真的认真审视自己和美国人(尤其是一群美国人)的关系时,他可能就会发现点什么。

有人觉得不在乎,还喜欢替美国人辩解,人家就那样嘛,是你太玻璃心了。你过你的就行了,管人家怎么看你。

我觉得我不会。

我就是会很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一个人有权利去了解自己怎样被对待而不是永远回避。

其实很多问题,什么脸书工程师跳楼之类的,都是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接受了不平等和不尊重,不是到最后那一刻才出现的。

可能他跳楼前还热情地赞美美国多么自由,人均大别墅,开车想去哪就去哪… 那也是他发自内心的赞美,可能也的确是一种发达国家碾压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

怎么说呢,有一种尊重只有自己的祖国能给(此处不特指中国),但有的人在乎这种尊重,有的人不在乎,觉得只要赚的多可以无视(此处特指中国人),直到付出代价才晓得(可能有的也不晓得)。

先说这两点,有时间再补充。

知乎用户 吉吉公主 发表

原来不是我一个人这么觉得。

国内社交的边界感较差,一听没结婚,七大姑八大姨马上张罗着要介绍对象,亲朋好友聊天也是第一句问有没有对象。

女孩子工作和自我生活能力再得体,没结婚,也被认为是可怜的,过得很惨的。

国内的三观普遍是人必须要结婚生子,不结婚就是大逆不道。

但在国外没人 care 你有没有结婚。

知乎用户 老 K 解毒​ 发表

直接毕业回来的肯定不快乐。

知乎用户 神父 发表

不快乐!移民失败!图纸的情绪涨了起来!

知乎用户 TSNB 发表

挣得少点

加班多点

年假少点

房价贵点

知乎用户 南方吃瓜人 发表

这题我熟

毕业后,我搞人才入口 4-5 年,现在不干了,还和同事保持很好关系。

首先,其实非常多留学生回国后很快乐的

1. 公派留学的,大多回来都会得到原单位重用

2. 国外本身有建树的,回来后都当祖宗供着

3. 找项目的,只要符合政策风口的,比国外环境宽松,其他的就因人而异,但普遍有政策扶持

4. 真学霸,回国起点可能已经是很多人的终点

5. 越来不满,但取得成绩后立场改变…

这些都是比较快乐的群体。现在说说不快乐的群体

1. 最不快乐是自费留学的而不能移民的,这个群体也最多

回国后发展其实大多比不上留在国内的,而且经济投入也不少,算落差比较大

2. 国外名处得不好,国内也混得不好。

这种比较特殊,国外想国内,国内夸国外…

3. 完全适应了国外生活,对国外体制十分赞同。

暂时想到这么多,有新的想法再补充。总的说,发达国家的下限的确比较高,但往上走差距越小,甚至可以反杀。

知乎用户 带带小向晚 发表

先谈是不是再谈为什么

国内学生毕业后不快乐的比例和留学生回国后不快乐的比例哪个高?

知乎用户 yang 发表

在德国就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开车大伙都很守规矩,该打转向灯的时候就打,换道基本上不会抢道,你从一个路口出来要转向,也会遇到主动停下,让你过去的车。人行道斑马线有人要准备经过,基本上车都会停下来。就算出车祸,还有人会下车来先握个手的。

还有排队插队这种现象就更不可能有。去超市拿的东西比较少,就会有推着购物车买好多东西的人问你要不要到他前面结账,免得等太久。如果不确定是否别人在排队,也不会有人强行插队,而是友好的问你是不是在排队,如果不是能不能借过一下。

在拥挤且不能前行的情况下,很多人都会选择等前面的人让开才继续走,或者主动问能不能让一下。特别是在徒步登山的时候,有时候因为道路窄,后面有陌生人走的比较快的,前面的人都会主动让开然后让你过去,或者你如果走的比较慢,后面的人也不会打扰你,有时候还真会默默的跟着你,等你示意让他通过,他还会友好地和你说谢谢。

我觉得,想让大部分人养成这种习惯,至少需要几代人的时间。如果在国外习惯了这种节奏比较慢的生活,回国真的没法适应。不说回国,去到别的欧洲国家可能我都不适应,比如在法国巴黎和意大利一些大城市,开车比较鲁莽的比例比德国要多很多,这有时候都让自己不能忍受。

知乎用户 Der Mann 发表

回答后被屏蔽了,想听真话这里不是发问的地方。

知乎用户 芋圆啵啵 发表

不止留学生回国了不快乐,是现在人都很难快乐。

当今社会,谈快乐似乎比较奢侈,越来越多的人感觉不快乐,快乐不再是吃饱穿暖那么简单。那么人为什么会觉得不快乐呢?

一、压力大。生活质量提高,自然而然离不开金钱,所以我们赚钱如果和我们花钱不成正比,或者我们赚的钱不够花,甚至入不敷出,经济压力自然就来了。现在许多压力,都是来自金钱的压力。

二、喜欢攀比。比车子,比房子,比孩子,比服装…… 但凡能比的都比。软硬实力都上,这样才觉得有面子。如果比过了还好,比不过就比较容易产生自卑或者易怒,这样的生活怎么可能让自己快乐呢?

三、原地踏步不学习。不学习的人就是在选择落后。如果周围的人或者你身边熟悉的朋友,爱人,亲人,都在不断进步,就你一个人日复一日地过着单调重复的生活,你也会感到枯燥乏味,觉得不快乐。

四、生活琐事多。这个尤其是现代女性,有家庭和孩子以后,生活琐事就多得不行。本来女人就比较麻烦,家里再有个孩子就更加不得了。做完自己的事要帮着弄孩子的事,做完孩子的事还有家务事,这样操劳,谁会觉得多幸福呢?

五、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还有一点也比较主要,就是很多人都觉得自己不被所爱,或者觉得爱人不如以前那么爱自己。这也是为什么离婚率,婚外情越来越多。

六、不被理解。如果你的付出不被理解,你也会觉得很不快乐!一个人的时候,你的付出得到的回报你可以自己享受,现在有家庭有孩子,你的付出如果不被理解,你肯定会觉得还不如一个人过得快乐吧?

知乎用户 很认真的 KK 发表

因为巨大的文化差异,从禁锢到自由简单,从自由再到禁锢很难。是多元文化和单一文化的区别。

知乎用户 zhaobudaowo 发表

说实话,我真不想 care 任何地区任何国家,他们是谁,他们来自哪,他们的立场是什么。我也不想去管那些穿衣打扮的讲究分寸,我无所谓穿不穿 bra 或者就想穿和 bra 一样的衣服,不希望被某些流氓骚扰,不喜欢被迥异的目光看着。不想什么狼性竞争,996,就想当个每天考虑下班后做什么,是不是要买束花装饰一下家里,是不是可以约个朋友一起吃饭,可不可能和隔壁桌的某个人约会。

不想考虑房价等。我其实无时无刻不在羡慕每晚的他们,白天准时上班打卡,咸鱼生活,早早下班(当然也会有加班的人),回家吃饭打扮自己,晚上穿上漂亮的衣服喝酒社交,尤其是周五周六的晚上。我害怕生活变成以前的朋友那样,每天加班到晚上,回家只想倒头就睡,周末只想一个人窝着休息。

说实话,我害怕,我也羡慕。因为我知道生活是什么,生存是什么,所以更害怕。

知乎用户 赋格舞曲​ 发表

知乎用户 一个很普通的名字 发表

我回国后很快乐啊。

国外(专指少数西方发达国家)适合有钱人,国内适合我这样的普通穷人。

首先,讲为什么我必然要回国。

有钱人圈子高级,七大姑八大姨家里也有不少定居国外的,父母也基本有见识,出个国跟出门逛街似的。

普通穷人如我,整个家族都在国内乡下,一个人出国意味着真正的背井离乡,父母没文化,出国来跟你一起生活?那跟要他们命没区别。

所以我必然要回国。

然后,再来谈个人喜好。

其实抛开第一点,真的就是个人喜好,我喜欢国内热闹的生活,不喜欢国外冷清的环境。但我师姐就特别讨厌国内人山人海,喜欢国外清幽的意境。

所以这就是个人喜好不同罢了。

最后,谈爱不爱国。

爱不爱国有时候很难界定的,定居国外给别国纳税,这方面不能说爱中国。但是如果是给国家挣外汇,这就又属于爱国范围。

所以端看你内心真实想法。

你上油管跟人对线的时候是被人骂轮子还是被人骂粉红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我虽然被人骂轮子,但是我才是真正的爱国,他们粉红只是爱党。”

漂亮,老典中典了。

知乎用户 布鲁斯实验室 发表

在加拿大从未遇到过种族歧视的我,竟然在国内备受到从官方到民间的歧视

知乎用户 jyc​ 发表

大部分留学生在国外脱产浪爹妈的钱,在国内爹妈不给钱浪了,得自己赚,能快乐的起来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20 年前我出国留学了, 然后第一时间就跑回了家,我父母当初还希望我能在英国工作个几年再回去,毕竟 20 年前出国留学马上回国的不多。 但是我不管, 奋勇回国了, 连工作也没有找, 虽然我当初毕业的专业在英国也算是前 10 了。

然而我并没有不快乐, 我只能说我赶上了留学生回国的好时间, 回国顺利进入外企, 正赶上外企上升阶段。 虽然也是 996, 那个时候也不叫 996 就是纯加班,没有加班费,好像也没有想过, 毕竟你老板给你一个项目你总想要在规定时间内做完吧。那个时候好像身边没有一个外企不加班的,加通宵也是常有的, 不过工资也确实在涨。 然后又赶在房价大涨之前买了房,算是又赶上了一波。 在过去的 20 年中, 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回来了,可是外企确走了下坡路, 这样使得留学生一大优势丧失了,就是语言优势。 再加上国内的内卷, 很多没出过国的大学生英文说的就跟母语一样,造成了留学生的优势逐步下滑。 1,2 线城市的房价也使得大多数年轻人失去了拼搏的目标,所以貌似最近都在唱衰留学生。

其实大可不必,我还是准备送我孩子出国留学的,因为留学不只是为了镀个金回来赚大钱。 出过国的都知道,国外的生活给我们的是另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的感受, 这也是很珍贵的。 哪怕现在我全世界的出差, 但是留学的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 跟其他国家同学讨论甚至辩论的机会不会再有了, 跟着一群志同道合但是不同国籍的朋友们畅想未来的时间也不会再有了。

结婚的时候香港,法国的朋友特地飞过来做我的伴娘, 当她们结婚的时候, 我又带着一家老小去参加她们的婚礼。 这些都不会再有了, 因为工作中的朋友会很少, 交心的更少。

当我儿子出生的时候, 我分享给了我当初一群室友, 有德国的, 法国的, 香港的, 台湾的,等等, 大家都给出了自己的祝福, 都好喜欢这个纯正的中国宝宝。虽然我儿子也只是个普通的中国宝宝而已。

当初留学的时候, 人民币对英镑还是 1:13 呢, 我老妈都说亏大了。 当初留学的钱那个时候在大上海买一套房子, 现在大概都上千万了。 可是相信大多数的父母都跟我的父母是一样的, 希望孩子们能够好好的享受生活,留学的快乐不仅仅是跟工作跟钱挂钩的, 更多的是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知乎用户 偶遇而已 发表

高赞回答说的人上人我真是有同感

前两年在一家美股上市金融机构搬砖,部门直接归 CFO 管理。我们 CFO 是 70 多岁的老爷爷 工作 50 多年了,年报上写着年薪差不多 700 万美金

一次晨会有事情找我 manager,直接进的会议室还主动和我握手,平时当然也是直呼其名。确实一点等级观念都没有

然而当年毕业时候还面试过国内券商研究所什么的,真他妈呵呵了,40 岁左右的首席分析师小有名气了,管一个组,那叫一个神气。真的是所有人都要严格听话的那种。面试的时候就能感觉到他那种一定要高高在上的那种感觉呵呵,去你妈的垃圾公司也给不了多少钱我真是醉了 ‍

知乎用户 O 多伦多自干五 发表

内卷太厉害了 ‍♀️

我还深刻的记得,我回国那班飞机的上前后左右几个小哥哥小姐姐都是留学生,一问行业,羞耻的我想从飞机上跳下去。

前面一排清一色的:哈佛本科,普林斯顿博士。

后面的:MIT + 耶鲁

邻座的:斯坦福 + 伯克利

我:加拿大某二本

知乎用户 李满满 发表

因为绝大部分回国的留学生不快乐是因为他们真的是留不下来才被迫回国,并不是选择回国。

我看周围入了外籍或者拿了绿卡 pr 再回国的没一个是不快乐的

知乎用户 蜡笔小宇 发表

回国有回国的好,在国外有在国外的优势。但有一点差别是,在同等条件下在国外工作绝对没有国内辛苦,在国外要达到小康也绝对不需要那么努力,因为国内比你努力的人太多了,而资源有限,压缩了你努力的空间。

我所指的国外是西方发达国家,因为有百年的工业基础和社会人文发展,而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社会福利教育医疗都是在上升期,超英赶美并不是一个口号,靠的是一代人的呕心沥血,不幸的是,在伟大领袖号召下,现在的青年就是这一代人。也许可以理解内卷是国家走上发达的必经之路,但过程肯定是不愉快的。

知乎用户 不会取名的小鳄鱼​ 发表

任何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不知道如何寻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任何不是出自本心而是顺着大流工作、结婚、生子的人……

任何拒绝承认自己长大,有了不如意就下意识找暴风雨中的乌托邦,试图把自己留在舒适的圈层中以寻求自我保护,但是内心深处却还是渴望更高层次的追求和激烈的挑战的人……

都会不开心的。

不管你是不是留学生。也不管你回没回国。该来的问题迟早会来。没有人的生活一直是乌托邦。

我在海外第三年的时候就发现我爹妈老的好快,那年外公去的猝不及防,那个时候就决定一定要回国。

疫情之前我爸曾经想过在西澳买块地归园田居,但是爷爷 80 多了,一年进了三趟医院,走路要靠轮椅和拄拐。

要说不遗憾,不向往更 easy 的日子,是假的,但是所有人都会长大的。

当然会有不快乐。

我们要学会找到自己的快乐,不快乐的事情不要挂心,人生向光亮的地方去望,也没那么多不快乐的地方。

知乎用户 niamabie​ 发表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

知乎用户 我不是代购 发表

你太高看留学生这个群体了,有出国法拉利,回国接家产的二代,也有每天坐公交的普通人。

二代在哪里都觉得快乐。穷鬼去哪儿都不香。

况且留学几年,回国发现物价和离开的时候变化也太大了一些。到手薪资的消费力甚至不如过去。

我是 2004 年回国的,在知乎上算老前辈?那时在上海的到手工资,可以买 1 平米的准新房(静安),人事主动要帮我办上海户口。如果你今天回国的到手工资有 1 平米静安的房,再加上海户口,估计就没什么好抱怨的了。钱给的够是不。。。

但就是那样,没几年我也跑了,又回去加拿大。08 年之后外企走下坡路,幸好我拿着 pr 回国的,不行就跑。

知乎用户 ourenhyou 发表

不是想回去,是不得不回去。。。

知乎用户 西索商学院 发表

留学生们都有同感,在国外的时候想念国内的外卖、快递、地铁、这些东西在国外虽然没有,但好歹也有替代品,这些国内所谓的生活优势并没有真正的不可替代性,或者说仅仅是生活质量的一小部分。因为这些衣食住行方面的便利,国外都有同档次甚至质量更高的替代品。但,相比之下,对一个普通的中国留学生来说,有很多方面国外目前是独树一帜,国内根本没法比的。

1. 高房价毁一代人,这句话不是开玩笑的

按阶层来说,留学生家庭在国内已经是非常不错,综合来看能排到前 10%。但即便如此,很多留学生回国落户一线城市,要想定居买房能给孩子不眨眼掏几百万付首付的家庭,还是极少数。更多的留学生家庭,乃至普通的中国家庭,小孩买房都需要掏空六个钱包。父母掏空积蓄,自己背上沉重的房贷,这就是很多留学生回国后不得不面对的最大现实难题之一

所以,对于一个有上进心的智商情商还过得去的留学生来说,如果在国内没有资源,没有背景,但又短期内就想过上舒适的生活,毫无疑问在国外更舒服,回国是受罪,因为在国内,尤其是一二线想实现这样的目标起码得年薪百万,而这远远比留学在国外找一份工作要难得多得多。

2. 脱离物价谈工资是耍流氓。工资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本身的数字大小,而是主要取决于在当地的购买力到底如何。很多留学生回国,除非是投行、券商、金融等这样的高薪岗位,要不然一个月回国能拿 1 万起薪,就相当不错了。

很多人连 1 万都拿不到,6-7 千一个月人民币的比比皆是。说真的,这种情况下,还不如铆足了劲儿留国外,国外也差不多能有 2000-4000 美金 / 月,但工资购买力确实强太多了。

3. **娱乐。**不是国内的娱乐项目不好玩,而是国外的娱乐项目更多,上限更高。

国内能玩的一切,吃饭、逛街、看电影、撸串、KTV、酒吧、夜店、展览、游乐园、博物馆国外应有尽有;

但国外有的,打枪、打猎、户外攀岩、开飞机、高尔夫、骑马、潜水、赛车,要么国内不合法,要么国内价格太高,一般人根本玩不起。对于有自己小众爱好的,国外的选择普遍更多,质量更高,价格更便宜。

4. **福利。**首先,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很靠谱:上学免费,看病免费,养娃给牛奶金,事业有救济金(数额不低),食品相当安全,年假多,加班少,养老安逸……(其实这三点才是我们看中的),国内大厂动辄 996、007, 不是留学生们不愿意为国效力,而是资本家(资本家不分国内外)的剥削太过分了。

虽然是发达国家都是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但普通民众的生活质量不低,被剥削程度低,法律完善,社会福利多,总体来说还是挺舒服的日子。

以上这些,是我认为对一个人生活质量影响巨大,且短期内国内外差距较大很难弥补的方面。

在国内,想享受到上述的一切,不是不可能,而是难度太大,必须奋斗成成功人士,但,在国外,其实不必那么辛苦,就能比较轻松地拥有以上所有的一切。

现在知道,留学生回国为什么不开心了吗?

知乎用户 高莹莹​ 发表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

为什么留学生回国后都不快乐?

如果我们想论证一件事情,对比参照现象的话,应该首先确定事物的变量唯一、环境一致。而这个问题的变量就不唯一,甚至避重就轻忽略最重要的变量。那就是身份角色的转变。留学生回国后就不是学生了,他们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学生变成了为五斗米折腰的打工人,工作之前有别人代替自己负重前行,工作后自己要承担所有责任,甚至还要承担起负担其他人的责任。

所以题目强调 “回国” 和“不快乐”,这就很耐人寻味。如果真的要对比变量 “回国” 对留学生快乐的影响,题目应该是 “为什么留学生毕业后回国工作不如毕业后留在国外快乐?” 这才能体现出唯一变量。为什么不这么出题呢?因为题主也知道,这个题目本身就是伪命题,毕业后在国外工作的留学生,同样不如上学时快乐。同一个人究竟是在国外打工快乐还是在国内打工快乐,也真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因人而异。

最后,再认真回答一遍问题,不快乐的根本源于社会角色的转变,从学生到社畜的转变,而是否 “回国” 只是一个中性的变量。

知乎用户 由希 发表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未曾见过光明

知乎用户 喜乐语培 发表

表面上是留学生回国不快乐。

其实,国内学生毕业后,也不快乐。

所以,本质上是从学生到职场的转变,使人不快乐。

工作,绝对是生命的毒药。

知乎用户 可爱的大头菜 发表

写一下我的经验,不快乐肯定是跟留学的时候对比出来的,留学的时候大部分留学生都活在真空里,既不用像移民者融入当地环境,有一群中国学生一起上学,也不用焦虑国内的内卷和竞争。只需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偶尔晒个朋友圈自己赶作业就是勤劳的留学精英,逛商场买东西,去欧洲玩段时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百花齐放。

回来就是辛苦的打工人,当然不快乐。

知乎用户 可心​ 发表

从前我会各种成语,一顿分析加修辞。

后来我学乖了,只会说 “嗯对” 和“卧槽”。

知乎用户 走路带风 发表

你们不快乐么?

我觉得都挺快乐的,甚至回来更有归属感

在外浪确实很开心,新鲜的文化有趣的人,更原始的自然风光,更多运动选择滑翔伞帆船赛马热气球大枪,丰富的体验,要清楚的知道这是体验,而已。你在生活和 local 相处过程中,文化壁垒产生的不理解和不接纳,才是长久生活在另一个文化中让你永远清醒的知道你不是彻底的属于这里,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会随着生活的时长增加而累积的。更重要的是,你的所作所为,更多的在他们看来,是代表的另一种文化,而不是你个人,可能是共性,更多的可能是你的个人行为。

当然,题目设定是留学生,大部分一年半载,两年三年,需要时间和阅历才能理解的文化 gap,在太年轻和太肤浅的享受过程中还没有体现。同时,都是在象牙塔中,没有工作的烦恼和生活的压力,拿着家里的钱,体验丰富的生活和感官的刺激,谁不开心?

知乎用户 酮基 发表

留学生这个群体找到好工作并不难,我惊了,留学生中,去英澳读一年水硕的找好工作不难? 跟爹混? 能跟吗,有大腿抱吗。不要告诉我能拿出几十万留学的家庭就能有多少遗产继承了啊

知乎用户 我和 Econ 不熟 发表

没钱的肯定不快乐啊。家里安排好车房,再准备 800-2000 万现金,中小私募投行进去就是 VIP,还能跟卖方多谈条件。家里合作企业资源多的进三中一华,中小买方也不是问题啊,积累几年换赛道,继承家业,交友面和事业面都拓宽了,你试试当人上人的感觉快乐不。

坐标非成渝杭新一线城市,亲测 1500 万现金就能做中型卖方 VIP。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想问问各位回国的留学生,你们有后悔过回国工作的选择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后悔呢,为自己的年少无知买单… Top30 工科,回国进了业内最好的公司之一,被卷得亲妈都不认识。你以为名校毕业好歹算个人才?结果在公司眼里就是个人力而已,工具人本人。人权,尊重,隐私想都不要想,技术落后管理结构腐 …

怎么看待想润国外的人?

知乎用户 鉴湖 发表 想润的人很多,真能润出去的很少。其实很多到不是因为钱少的问题,只是下不了决心温水煮青蛙而已。像之前有知友拉了个润学交流群,群里根本没人说话。。。 大多数人喜欢看已经润出去的总结感想心得,但殊不知润这个事最看时机和运气。 …

是什么原因导致疫情期间很多国外留学生不回国?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还有一学期研究生就毕业了 不想搞幺蛾子 因为所在国家并没有受到疫情的太大影响 所以下学期有复课的可能 我真的很想在教室里上课 坐在考场考试啊 在家学没氛围 如果回国上网课的话 因为墙的问题 上课会卡顿 考试也很卡 …

现在不能办护照是什么情况?

知乎用户 再封就有了 发表 郭燕:朋友吃饭天天嘚瑟你那本中国护照,美国签证都没下来,有个屁用! 王起明:护照! 那可是我横出半条命来杠单位领导,才批下来的。 …

为什么最近很多人反感留学生回国?

知乎用户 魏俊年​​ 发表 其实,普通留学生根本就买不到机票,谈啥回国不回国的。。。 上面是玩笑话,别当真。绝大多数留学生回国时都规规矩矩,没给祖国母亲添乱。 限航后,一天入境 3000 人,这么多天下来,累计才有几个瞎跑不听指挥?总比例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