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年轻人离开一线城市是不是丧失了奋斗精神?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扬说破 发表

距离高考只有两个月了,如果一个人高考只能考 600 分,那他应该选择一个还算可以的 985/211 高校呢?

还是坚持选择清北,然后在接下来的几十天里玩命学习,等待小宇宙爆发?并且坚信,许多奇迹,我们相信才会存在。

人生的许多选择都不是一场球赛,不到最后一秒钟,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奇迹如果每次都能发生,那就不叫奇迹了。

选择在哪个城市发展,关系到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如果不尽早在年轻的时候把该做的基础事情做了,那等人到中年再去做,就会很被动,很力不从心。

一个金字塔塔尖的位置就那么多,选择离开并不等于认输,人生是多维度的竞争,不要用单一维度的标准来评判自己,更不要去 judge 别人。

知乎用户 圆胖肿 发表

当然不是

除非你的理想就是一线的房子

问题是你的理想是房子吗?

我的不是

我的理想是搞一家自己的企业,做自己满意的产品,不用为五斗米折腰的同时追求更高层次的东西

而这个理想显然在二三四线城市更容易实现

你能实现理想,那有没有奋斗精神,似乎也没啥关系,你成功了你说有就有,你搞砸了,你说有又有什么用?

知乎用户 无夜 发表

说句不好听的:认为除了在一线城市就不是 “奋斗” 的人,现实中都废了。

你是觉得一线城市应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一个城市 2 亿人才合适?

还是那句话,不是所有人都能把北大清华当唯一志愿。不是所有人都能把克扣自己人生的挣扎当奋斗。

知乎用户 勿我幽 发表

奋斗精神和在不在一线城市没有必然的关系,难道只有在一线城市叫奋斗,在不是一线城市就叫做划水?奋斗是一种精神状态,只要保持积极向上都叫奋斗!

知乎用户 砼掌柜​ 发表

别说离开一线城市了,我特么都直接跳过二三四五线城市,离开中国去第三世界了。

我在海外工程项目工作,一年回家一次,没有家人的陪伴,没有媳妇儿的嘘寒问暖,坚持了七年,也只能在二线城市安了家,谁特么要敢说我丧失了奋斗精神,我跟谁决斗。

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任何城市居住的价值指数都太低。

学工程的都知道有一个价值指数,等于功能指数除以成本指数。我们拿城市的待遇作为功能指数,拿城市的房价和消费作为成本指数。

通俗的讲,就是,一线城市的功能指数虽然高一些,但是其成本指数更高;而二三四五线城市呢,功能指数虽然低,但是其成本指数相对一线城市来说,低了太多。

两项计算与评价,一线城市的价值指数远远低于二三四五线城市。

所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一线城市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我们再来看我所在的第三世界国家,功能指数,也就是我的待遇,从同行业看,基本是远高于一线城市的,而我消费基本没有,因为就连平日的刷牙洗脸洗衣服的钱都有单位给你出。挣多少,基本可以落多少。那么我的成本指数只需要考虑我安家的二线城市房价,计算下来,我此时的价值指数,是远超国内从一到五线城市。

而即便如此,我也不敢将自己的成本指数考虑到一线城市,那样会大大拉低我的价值指数。可能我二线城市全款的房子只能够一线的首付,生活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所以,别再有个风吹草动,没有劳动力就怪年轻人不努力不奋斗了。

愿意选择看真相的,你会看到,现在年轻人的奋斗几乎超越了以往所有的时代。

我是砼掌柜,

海外超级无敌工程师一枚。

工号:海外工程那些事儿。

祝你们幸福!

知乎用户 公园懒人​ 发表

离开一线城市,这个现象恰恰是年轻人正视奋斗的选择。

一线城市相比其他地方,各类优质资源更集中,当然各种机会也更多,想要融入这个城市,门槛也更高,竞争也更激烈。

现在的一线城市,早已不是单纯依靠个人努力,就可以闯出一片天地的了,各种赚大钱的机会基本上都被资本把持着,个人依靠奋斗想要出人头地,除非你真的非常非常优秀,又非常非常的幸运。

有句话说的好:不要把努力和结果混为一谈。

奋斗,是为了有更美好的明天,而不是一直给别人当韭菜。

现在来到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甚至连当韭菜的资格都没有,只是一枚干电池。

每天上班,加班,似乎就耗尽了全部力气,回去只想平躺,这样的生活一天天重复,直到公司想把你输出到社会。

买房,那让人绝望的房价,还有难以企及的购房资格,是那么的让人无语。

回头一看,还有更多的年轻人正在涌来。如此拼尽全力的打工,就是所谓的奋斗吗?

奋斗,指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干。奋斗是为一个目标去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挫折。

可是,如果这个目的是注定无法达到的呢?

那就换个可以达到目的的地方去奋斗,至少给自己,给家人一个有希望的未来。

一代代年轻的打工人来了,又陆续离去,能够留下来的,终究只是少数幸运儿。

知乎用户 星有好风 发表

年轻人,你得想清楚什么是奋斗,奋斗的目的是什么。

在几十年前,很多仁人志士 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到了现在,还有无数的人在奋斗,奋斗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果是这种奋斗,你应该去祖国最需要你的地方去奋斗,就是广大二三线城市甚至基层农村,为实现全国共同富裕而努力。一线城市人太多了,不需要你了。

可是现在资本绑架舆论,虚无化 geming 历史和理想主义。很多人说的奋斗,应该就是追求精致利己主义者的那种成功吧,最后就是买房买车,赚钱多多,人在美国,投行圈子这种吧。

什么是奋斗?人生目标是什么?河南兰考县原本是沃土,常凯申炸了花园口黄河大坝,变成了黄泛区,良田变成了盐碱地。后来好干部焦裕禄,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周工作七天,为了治理盐碱地,最后过劳死了。现在兰考县已经治理好了。 这叫为了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但你一个社畜,为了年薪百万买房买车,为马云爸爸每天多赚几个小目标而 996。你就理性的算笔账,怎么算我不管,反正算出来在一线还是二线,哪里赚钱多,性价比高你就去哪。

算账和赚钱的事而已啦,别搞得有多大理想一样。

知乎用户 人间孤隐 发表

留着做流浪汉还是做乞丐?

知乎用户 Seven 发表

我觉得不是,小城市生活不代表没有奋斗精神。不管在哪里,大家都是在努力的讨生活。只是选择的方式不一样。

知乎用户 佰伽建筑 定制家具​ 发表

我们已经很难再用 “逃离” 来形容离开一线城市的选择,它是年轻人为寻找新的可能性而主动迈出的一步。

飞机落地成都是周一。工作日的夜晚,杨夏走在成都的科华北路上,沿街的火锅店门口排着长队,属于这个城市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就在一个月之前,杨夏决定辞去北京的工作,迁到成都。

和杨夏一样选择离开一线城市的人越来越多——在今年春季,智联招聘发布的《2018 年春季白领跳槽指数调研报告》显示,新一线城市首次超过一线城市,成为公司人跳槽的首选地。而在猎聘针对 2016 年第四季度到 2018 年第一季度的数据统计中,杭州、长沙、成都成为全国人才净流入率排名最高的城市。

在苏州从事猎头工作的 CGL 苏州分公司负责人许石峰也在近 3 年内越来越多地收到来自上海、北京的简历。“很多人选择去新一线城市,是基于这些城市目前的招商、产业园区都做得不错。” 许石峰说。过去两三年里,新一线、二三线城市为民营企业提供了较好的发展土壤——武汉成了许多互联网公司的第二总部,成都成为技术创新公司的孵化地,而江苏的一些企业开始 “出海”。

这些企业的发展使新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比过去更丰富。“这些公司特别需要一线城市相关领域的年轻骨干,同时地方政府的引才政策也在激励企业、吸引人才。” 科锐国际副总裁曾诚说。不少非一线城市为了保持城市经济活力,连续出台人才政策、创业扶持政策,解决了个人生活要考虑的落户、租房或购房问题。对年轻人来说,作出离开一线的决定似乎不再那么难。

如今再用 “逃离” 来形容离开一线城市的选择似乎已不再准确,和一批年轻人聊了他们当初的想法和现在的生活,我们发现,很多离开,都是经过思考和权衡,为自己的事业或生活所作的一种主动选择。

离开,这个决定不难

“为什么一定要去北京呢?如果你能在二线城市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那我觉得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太大。”

从东北财经大学毕业后,黄文辉抱着学习和开拓眼界的心态从大连到了北京,进入媒体行业,之后又转行到投行。工作第三年,他发现自己 “前三年基本上是在为房东打工”——“第一是没挣到什么钱;第二是房价太高,算是看透了,绝大多数人不可能凭自己的工资在北京买房;还有就是空气污染,让我开始担心健康问题。” 在北京的第三年,他在北京西三环住着一个月租金 3800 元的主卧隔断间。

很多来到一线城市的青年人都和黄文辉有着一样的起点与心态——希望在一线城市获得更高的职业起点,但却在面对落户难、房价高与污染等现实因素时,失去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另一方面,一线城市的年轻人也处于前所未有的竞争环境中。许石峰举了个例子,“比如黑石资本这样的美国一线品牌,以前如果你有一个不错的美国 MBA 学位就能加入,但现在,它的 HR 每天收到的来自哈佛、耶鲁的简历可能就有十份以上。好的企业本身也面临很多人才选择,求职门槛变高了。” 在这一背景下,一些高学历人才开始流入新一线城市。

“我现在是‘下一站’到成都了,而不是‘回’成都,我希望未来还是可以自由选择,而不是绑定在某个城市。”

“我一直没有觉得我属于这座城市。” 李铭瑜在香港读完本科后,也追着工作机会到了北京,进入玛氏集团。尽管有着不错的薪水和发展前景,平日里看脱口秀、健身,每年旅游两趟,坐 1.5 小时的地铁横跨大半个城区见朋友,李铭瑜从未想过自己能在这个城市扎根立足。

离开是多重因素综合的结果,每个人的离开都有不同的理由,但也都有一个触发点。不少人是在重新思考自己职业道路的时候,萌生了去其他城市的想法。

在玛氏集团待满 3 年后,李铭瑜发现自己已经无法从同一份工作中获得更多新鲜感,她开始考虑离开传统快消公司,进入节奏更快的互联网行业。而在思考换工作的同时,经常健身的李铭瑜经历了一场严重过敏,又在当年体检时发现自己的某些指标偏高——这是长期在外饮食造成的,家人开始劝她 “回成都”。

而最终支撑她换城市的,是新一线城市愈发多元的工作机会。过去那种城市之间的落差感缩小了——现在在新一线城市,你同样有机会寻求发展。“二线城市快速的经济发展,给了很多创新、创业公司新的机会,比如成都的天府软件园、杭州的未来科技城。”猎聘网品牌营销中心总经理把冉说。李铭瑜抱着 “如果没合适的工作就不回去” 的心态,拿到了 Uber 成都的 offer。

“在杭州,人心没那么浮躁,跳槽率没那么高,大家会讲生活,更愿意平衡自己的状态,只是想要做点事而已,没有那么宏大。”

曾在北京从事媒体工作的潘越飞,自 2016 年开始,感到身边的同行 “消失了”。“原来大家觉得互联网圈、媒体圈,除了在北京没有其他可以发挥的地方。但是那一年,有人去往杭州、深圳、成都,发现去那些地方也可以。” 潘越飞说。恰好那年遇上严重雾霾,他咽喉炎发作,睡觉只能侧卧。一念之下,他决定迁回杭州,创业。

在传统认知中,离开一线城市,就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但在今天,事实未必如此——你可以在杭州这样的城市轻松找到反例。曾在上海做游戏研发的王超,因猎头的一次推荐,跳槽到了网易游戏。为了这个更好的事业机会,他举家迁到杭州。

“其实外部的氛围并没有太大区别,重要的是你内心是什么样子的。知足常乐,在哪都不会觉得有太大的落差。”

“以前在杭州读书,住的地方外面是一大片工地,一年时间,从荒地到大楼。我觉得一直以来,这个城市就是以这个速度在创造新的东西。” 从北京迁回杭州创业的潘越飞说,“我的公司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去年来时路上没人,没有店铺,心里最担心的,是大家愿不愿意跑这么远上班。而现在什么都有了。这样的发展速度,让我觉得整个城市充满旺盛的生长力。”

近两年内,杭州的人才净流入率一直保持在全国第一。互联网巨头的存在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杭州早在过去 10 年里建立起了自己的人才结构,而且由于阿里巴巴对周边产业的带动,招聘需求量在过去 5 年里都非常大。”许石峰说。相较而言,去其他非一线城市,可能会被大多数人视为事业上 “退一步” 的选择。

的确,作为资深猎头顾问的许石峰最初接触这些计划离开一线城市的候选人时,总会听他们提起各式各样的担忧——担心商业氛围、创新氛围不足,职业选择减少,个人职业竞争力下降,“大家普遍担心自己会落后于同行里的优秀者。”

这也是很难改变的客观事实:非一线城市的工作机会增加了,但在现阶段,一线城市仍是资源最为集中的地方。大部分人的确在城市迁移中有所牺牲,他们所面临的第一个现实就是降薪。

曾经在北京工作了 4 年、从百度到了创业公司的杨夏回成都后,薪水收入比原来降低了 1/3。作为互联网产品经理,这次降薪多少也在他的预期之内。在猎聘网给出的流动薪资涨幅统计中,离开北上广深的公司人除了在杭州、南京能获得 20% 及以上的平均薪资涨幅,到成都、重庆、武汉、西安这些新一线城市,薪水涨幅都仅在 10% 左右,甚至呈现负增长。

“工作 5 至 7 年的,回归二三线,可能还会给到 10%至 15% 的涨幅;如果是工作 10 年以上的非稀缺性人才,收入很可能持平或下降。不过大多数人愿意接受,因为生活成本也在降低。” 许石峰说道。

对于这些职场上的天花板,几乎每个离开一线城市的人都有过心理预期。而是否离开,本质上是一个了解自己、选择人生的过程:留在资源集中的一线城市全力拼搏事业,还是到新一线城市获得生活与工作的平衡?毕竟在北上广深,大部分漂泊的外省人都像辛勤劳作的蜜蜂,把大部分时间献给了工作。而几首没有个人生活。有些人开始思考,自己未来憧憬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

在北京工作 4 年之后,杨夏开始意识到自己对所谓 “成功” 的欲望并不那么强烈。作为四川人的杨夏,曾在刚毕业时离开成都到北京,幻想自己有一天“能做出非常成功的产品改变世界”。4 年后,在思考换工作的某一天,他刷着朋友圈,看到成都朋友丰富的业余生活,相比之下,自己的工作生活显得单调无比。他开始意识到,那才是自己更喜欢的生活的样子。

“当时还想了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我要留在北京,房价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我的收入增长速度,大概算了一下,感觉留下来还是不容易;加上亲人、朋友都在四川,就想干脆换一个环境吧。” 几个因素加在一起,杨夏决定离开。

你很难将这种选择,简单地定义为追求安逸——有些人因此获得了自己的另一些可能性,拓宽了职业道路,在新一线城市将自己的生活过成了另一番样子。

“在一线城市你可能要去做一个赢家,但成都是一个进退自如的城市。到了一定阶段,你对生活的定义会更丰富,会发现除了工作上的打拼,你的人生还有很多面。”

杜璟杰在上海打拼 8 年后,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平稳期。在外人看来并不差的状态下,身为南京人的他选择离开上海去往成都。当时的他刚刚 30 岁,受到英国管理学家查尔斯 · 汉迪 “组合式人生” 理论的启发,“到了一定阶段,你对生活的定义会更丰富,会发现除了工作上的打拼,你的人生还有很多面。”

到成都之后,杜璟杰利用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逐步拓宽自己的职业范畴——IT 背景出身的他对人文学科产生了兴趣,逐渐从一个身份单一的 IT 职员,转变为身兼 IT 咨询顾问、TEDx 策展人、设计思维教练的 “斜杠青年”。“单一工作无法满足人的所有需求,你得通过建立不同的工作组合来满足——这个组合里包括工资工作、志愿工作、学习工作和家庭工作。” 他在成都找到了满足自己不同价值追求的“工作组合”,在工作上收获的成就与满足也远远高于过去。

所以现在,你已经无法用一两个简单的标签,来定义离开一线的年轻人。毕竟很多人在离开时,并未抱着 “放弃事业” 的想法——这取决于你怎么定义事业成功,是做到行业顶尖,挣大钱,还是实现自由组合式的工作?以及事业成功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为你的生活带来幸福感?只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离开与否不过是个人选择。

留下,没有想象中轻松

“在一线城市你可能要去打拼、去做一个赢家,但成都是一个可进可退的城市。” 这是杜璟杰从上海到成都后,感受到的两座城市最大的不同。

到成都之后,杨夏与朋友相聚的时间增多了——即使在工作日中午,他也能轻松约到一帮朋友吃饭。以往在北京,由于城市大、每个人各自加班,无论是晚上还是周末,朋友都很难聚齐。“回到这个地方,和朋友相聚多了,有人关心你,大家互相帮助,你想做任何事情都会有人响应,这是让我觉得最有归属感的时候;当你在生活方面有了更丰富的提升,有了与更多人的交流之后,你的焦虑感会大大降低。” 杨夏说。他发现买房不再是遥遥无期的事,同时也感到自己从北京高压的竞争机制中解脱出来,开始有心思去发展自己的各类兴趣,不再 “长期处于疲劳之中”。这一切让他感到自己的生活质量提升了。

“当时我在北京,有自由;现在跟妻子一起,也自由,周末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挣的工资足够支撑家庭花销,也觉得挺幸福。”

的确,离开一线城市之后,家庭、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更容易实现。从北京回到黑龙江的杨挺,也从过去那种 “两点一线、回家倒头就睡、朋友见不着、周六周日醒来依旧加班” 的单一循环中脱离出来,“这种生活太空虚了,”杨挺说,“在北京有在北京的自由;回黑龙江后,父母在身边,挣的工资足够支撑自己的家庭,周末想去哪就去哪,我也觉得挺幸福。”

随之改变的还有职场环境。“在杭州,人心没那么浮躁,跳槽率没那么高,大家会讲生活。在北京,好像不是 996 就对不起这个时代。太多人要改变世界,满屋子都是烟味和荷尔蒙。” 这是潘越飞回到杭州后的感受,“在杭州,大家更愿意平衡一下自己的工作生活状态,只是想要做点事而已,没有那么宏大。”

但未必所有离开一线城市的人都能在一开始就全然适应这样的变化。新一线城市的工作氛围、公司管理模式与一线城市非常不同。

在成都投入新工作后,杨夏发现大部分同事都准点下班,很少有同事跟他聊公司的业务发展,或主动关心行业发展。有时,他还会碰到 “不上心” 的合作伙伴拖累团队,但他却无法改变对方对工作的散漫心态。“遇到这样的情况就会觉得很苦闷。然后你会发现,身边连一个能沟通和探讨行业话题、聊工作的人都不太好找。”杨夏说。入职一个月之后,因为这些新增的苦恼,杨夏到网上搜寻这一问题的答案,发现许多离开一线城市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他自发组建了一个微信群,将从北上广深来到成都的人聚拢到一个群里,希望能与有相同背景的人探讨工作,保持在一线城市的思考和工作习惯。

在工作之外,不少离开一线城市的人,也面临着另一种孤独感: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黄文辉从北京到了苏州后,发现很难找到有共同语言的朋友——在小城市,本地社交圈相对固定,社交文化不如充斥着外来人口的北京开放。

“北京非常吸引我的是那个陌生人社会——可以比较方便地认识一些朋友,毕竟城市流动性很高,没有太多的本地人意识,大家比较愿意互相沟通,互相接受,也都需要朋友。在苏州或者更小的三线城市,每个人都有比较固定的生活圈子,想认识一个和自己相似的人挺费时费力的。” 黄文辉说道。

即使是很多回到新一线城市、自觉获得了 “幸福生活” 的人,也经常在工作不顺利、想跳槽却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某一刻,产生过后悔的情绪。张恬静回到重庆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曾试图跳槽,这才发现重庆能给予她的职业选择其实很少,“那个时候是特别难受的,会很焦虑。”

面对这些问题,少数人选择重回一线城市,而大部分人开始调整心态,接受非一线城市在工作环境上切实存在的差距。

“你不能既拿着一线的发展前景,又享受着二线的低成本生活。” 杨夏说。在工作中,他也作出了妥协,“以前在北京,每个人都是尽自己最大努力,一起去推动项目;但在成都,你可能会遇到一些人,他们没有一线城市的工作背景,节奏没那么快、专业性没那么高,你要适当地配合他们的节奏。”

在这种自我调整、适当妥协中,有些人对职业成功的观点、定义也逐渐发生改变。李铭瑜从北京的玛氏集团离职后,到了成都的 Uber,接着又跳槽到百词斩,每换一份职业,薪水就会下降一些,但她仍然非常喜欢现在的工作。“朋友开玩笑说我的职业路径是一路‘flop’(下滑)。” 李铭瑜说,“原来我认为,职业成功就是在公司里做到比较高的位置,拿更高的薪水,所在的公司更有名气;现在我会更看重做这件事情有没有成就感?它有没有意义?在这过程中能否学到新东西?这些要素让我在一份工作中感觉到安定,而不再是公司的光环和年薪。”

你很难说这是否是一个被动改变,但最终所有的改变,都是为了找到让自己最为幸福的状态。你也可以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即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来理解二三线城市对很多人的吸引力:这个城市带给他们安全感、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并为他们提供了满足自我实现需求的环境。

当杜璟杰站在 TEDxChengdu 首次年度大会的台上,与讲者、策展团队和社区伙伴欢呼庆祝的那一刻,他感到来到成都是一个再正确不过的决定。当他组织了设计思维的志愿者,联合成都高校和公益组织,教大学生和年轻人用设计思维来解决社会问题时,他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个体,也能给成都带来一些影响。某种程度上,这个城市也让他感到自己不再渺小,归属感由此而来。

今天年轻人离开一线城市,固然有被动因素,但更多时候,离开是他们认识自己、思考理想生活之后所作出的选择。把冉看到,如今年轻人在城市选择上变得更主动和多元化。

“90 后正在逐步成为职场中的核心人群,这代人有着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去判断工作和生活对于自己的意义。选择一个城市时,他们除了看到工作机会,也会在意整个城市能为他们提供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体验和工作氛围;选择公司时,他们也会去看这份工作如何影响自己的生活状态,”

佰伽认为这种趋势是正向且值得鼓励的,“他们在思考自己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这会形成非常良性的人才流动。” 关于如何买房买对房,买可以升值的房子,佰伽建筑有常年浸泡在地产规划设计项目,对行业风向敏感度高的规划师、建筑师为购房小白提供专业建议,简洁明了,一学就会,需要的朋友可以**关注 “好好住广州” 公众号,**每周更新房产小知识。

在回成都之前,李铭瑜就跟父母约定,这次回迁只是她人生的一站,“我不是‘回’成都,而是‘下一站’到成都了,我希望未来还是有选择的,而不是绑定在某个城市。” 李铭瑜对城市迁移表现出的 “不设限” 的心态也代表了当下很多离开一线城市的年轻人的想法。“离开只是一个开始。” 杜璟杰说,每个人想实现的生活各不相同,“之后的发展,都是事在人为。”

知乎用户 芭乐 bluele​ 发表

我觉得无关奋斗精神。

首先从机会获得来讲,一线城市远多于其他城市。从生活成本来讲,一线城市也远多于其他城市,这首先是高房价造成的无可回避的问题。

而这种首选 234 线城市的趋势,我认为了保护自己,甚至是保护下一代的合理选择。由于不存在对一线城市的无限抬高,和对其他城市的有意疏离,未来因为人才分布的平衡趋向,相信城市发展也将更加良性。

如果说,现在一线城市和其他城市之间是中心和边缘的关系,是中心在吸引边缘人靠近中心,驻扎中心的局面,那么我更想看到边缘也能自己繁荣起来,而这种繁荣肯定少不了年轻一代对所处城市的认同和坚守。而且,我希望媒体可以更多的导向说边缘人也需要基础资源,而不是让他们以为自己所处之地如何贫瘠,不待在一线大都市便是身心分离,灵魂难饱。

简言之,这是硬气和逐渐具有清晰的自我定位和认知的年轻一代。

知乎用户 四宝 发表

不是不想留,不给机会啊

知乎用户 哪托 发表

您工资只要跟着房价涨,我觉得不会有人离开的。

支出暴涨,收入不变。还不想办法的那是智商有问题或者是内卷达人。

某为奋斗者协议平均收入可是几乎平均值的数倍了…… 您如果有信心从那里挖人,我觉得再谈奋斗者在哪里的问题……

知乎用户 无忧求职锦囊君 发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年轻人放弃一线城市转而奔向二三四线城市。产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有诸多因素的催化,并不是一句简单的 “少了奋斗精神” 就能解释的。锦囊君就这个问题采访了几位网友,来看看下面几位决定离开一线城市的网友们的观点。

90 后网友 “梦想是暴富”:北京工作 5 年,奋斗了个寂寞

“一毕业我就去了北京找工作,去之前满腔热血和激情,为自己的未来画了一幅美好的蓝图。然而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一线城市工作机会多,但竞争也异常激烈。学校不是 985、211,在校时没有学生会和参加比赛获奖的经历,考试成绩也一般,这样的我在求职时并没有优势,但我总觉得在一线城市待着,时间久了总会变好的。5 年过去了,我没有升职的机会,工资涨幅也不高,房租却不断在涨。我即将奔三,连北京一套房子的首付都没能攒到,仿佛奋斗了个寂寞。经济的压力和父母的劝说让我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决定还是回我的十八线小县城考个公务员或者当个老师,找个合适的人嫁了过安稳的生活。如果就因为我选择离开而说我没有奋斗精神,我是绝对不同意的,我尝试过了,努力过了,于是我选择了更为适合我的环境而已。”

从这位网友的经历可以发现,离开一线城市是因为现实所迫。选择 “北漂” 的年轻人大多没有人脉,一切都要靠自己,高昂的房价和消费是一大难题。如果她选择继续,没有其它人经济上的帮助,很显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生活不是电视剧,我们只是普通人,没有金手指。锦囊君并不反对 “年轻人要有奋斗精神” 的观点,但这是有前提的,如果不考虑现实条件,只靠一腔热血去努力,很有可能是浪费时间。

95 后网友 “朴素打工人”:家乡发展迅速,性价比更高

“我生活在一座二线城市,多年来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变化,现在的二线城市虽然有些方面比不上一线城市,但差距并不大。大学毕业后我决定留在家乡,我并不觉得留在这里找工作就是没出息、缺乏奋斗精神。一线城市的确工作机会更多,但是竞争激烈、房价高、消费高、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这样的生活对于我这种没出去见过世面的人来说不一定能适应。况且,去了一线城市又怎么样呢?就一定能成功?不一定吧,如果是这样,人人都去一线城市了。我就算留在二线城市工作,我也一样努力工作,并不是混日子。在我看来,找工作和找对象是一回事,不能一味追求最优秀的,适合自己的才最重要。我明明就是个普通人,没钱没颜值,却非要追求白富美,人家能看得上我吗?没错,我努力奋斗了,倾尽财力心力,最后也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如一开始就找个各方面条件和我相当的,成功率肯定要比白富美高,找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

每个人情况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有人选择去一线城市工作,也有人选择留在家乡。同样是工作,选择的地点不同而已,在哪奋斗不是奋斗呢?

00 后网友 “groovy”:一线城市没有归属感,我要回家

“我是从小城市出来的,考上了一线城市的大学,在这里学习、生活了四年。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我觉得我会在这座城市扎根,但待了几年后,我发现我在这里没有归属感。寝室只有我是外地的,室友都是本地人,一到周末和一些短的假期她们就回家了,而我只能在空荡荡的寝室和家人通过文字或者视频联系。特别是生病的时候,虽然同学人都很好,会照顾我,但我的内心还是免不了有些难过和失落。一想到以后工作,除了这些,我还得面对工作上的压力,我就退缩了。也许我的确没有奋斗精神,因为对我来说,家人是让我感到安心的存在,没有家人作为后盾独自一个人在外打拼,太难了。

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踏入社会后会面临许多难题,求职的艰难、工作的压力、同事间的人际纠纷等等。对于心理没有那么强大的人来说,缺少了家人在身边的陪伴,也许的确无法独自承受。

锦囊君认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追求的生活方式也不同,不必太执着于要不要去一线城市。无论有没有奋斗精神,大家都是勇敢的打工人。

看到这里,如果你觉得还不错,记得点赞 + 收藏哦~

知乎用户 杏鲍菇炒肉 发表

80 后为了家庭而奋斗,90 后为了生计而奋斗,95 后,00 后好多了,很多人是为了自己,为了理想而奋斗。

95 后,00 后的年轻人,父辈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物质生活环境。他们不会因为要让父母过好日子而奋斗,更不会为了结婚而结婚,在她们的世界中,他们考虑更多的是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想要从事什么等等。

这样的人,无论身在何处,很少会有丧失斗志的情况,更多的人,会因为目标明确,而努力拼搏。

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一线城市呢?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脱离企业,为自己工作

疫情期间,很多回家过年的人被困在家里,被迫和家人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随后又经历了公司裁员,房子到期交房租等一系列打击后,干脆直接待在老家,不回去了。

疫情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疫情过后,自媒体一下子就火了起来,做影视剪辑的,录短视频的,写文章的,再加上很多平台的鼓励创作,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这一行业。

自媒体行业最大的特点是,时间自由,领域自由,地理位置自由。事实上,绝大多数网红很少有在一线城市发展的,三四线城市的占多数,毕竟守着家人,物价便宜,生活轻松,视频素材也不少,何乐而不为。

你能说人家没有奋斗精神吗?大多数人干的都有滋有味的,而且热情不减。

当然从事自媒体的,各个年龄层的人都有,不过 95 后占绝大多数,每每看到那些比自己小的年轻人月入过万,或者十万的,再看看自己朝九晚五,真心羡慕人家啊。

一线城市朝九晚五的不一定是在奋斗,很有可能是被逼无奈

说实在的,要是老家能够找到跟专业对口的工作,有几个人会整天忍受堵车,拥挤,在几十平米的小房间里熬夜追剧。

大自然的清新空气不好吗?老家的院子不舒服吗?守着爹娘不温馨吗?

我们被现实逼的走投无路时,会给自己的妥协找一个完美的接口,那就是奋斗。

但凡有第二个选择,很有可能会立马背上行囊,逃离这个为之付出一切,却依旧对自己冷眼相待的城市。

而真正抛下一切,转身离开的人,才是敢于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人。要知道在一个小城市从头开始,生活压力虽小,舆论压力却能击垮心智啊,不是被父母嫌弃,就是被亲戚吐槽,哪怕不奋斗,也要装的很努力。

一线城市创业成本太高,竞争力太强。如果创业失败是个必然结果,那么为什么不选择成本最小的方式呢

创业的难就难在,不仅要拼技术,还要靠运气。如果说人脉,项目,资本全都有了,可就是少了那么点运气,那么注定不能成功。

面对这种情况,去小城市经历失败是个最好的选择。

这么说来,好像确实没必要在大城市待了,要不赶明我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是 90 后,15 年毕业在一线城市工作至今已经 5 年多,我累了。

拿着不高不低的工资,整天咋呼呼地干着各种各样的项目事情,对接着各种各样的人。挺操心的。

两鬓华发初上,五官皱纹渐显。

激情是没有多少了,鸡汤喝太多,大饼吃太饱。

别跟我谈奋斗精神,打工人而已。

在一线城市,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

在家里没钱资助的情况下,好在我硬着头皮在这已经买了一套房,慢慢还房贷,也不用交房租,不用看房东脸色,不用交着昂贵的水电费了。

2020 年以来,睡眠时间逐渐变短,每天晚上躺床上会思考未来的路,早上很早就醒过来继续思考人生。

像我这种有个房子的打工人尚且如此,何况很多年轻人是没我那么能存钱的,因为,我的生活过得跟老年人一样,没有太多花钱的欲望,这几年感觉活成了一天,每天都差不多。

一线城市的房价其实也没那么让人绝望,两三万一平的房子也有很多。

觉得绝望的人,往往是住着城中村,拿着不高的工资,却想着买一百多平豪宅的人。

先写这么多,要下地铁了~~~~

知乎用户 有钱就养狗 发表

这不就是自由市场的自我调节嘛,一线房价远超预期,工作压力大到饱和,全国最优秀的年轻人或者说全国收入最高的打工人,顶着全国最大的工作压力,工作到退休也还不起房贷的时候,市场就会让他们到二线,二线完了再三线

知乎用户 发型被吹乱的猪 发表

关键是不好留在大城市,回也回不去啊~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如果为了在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我每天坚持跑圈锻炼身体,这没问题。因为这对于一个正常健康的人来说,这是可以通过努力奋斗达到的目标。

但如果是为了跑赢刘翔,要我坚持锻炼,我只能,也只会选择躺平。

知乎用户 Longyu 发表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奋斗精神放在这里就不爽,给谁奋斗,给老板给父母奋斗嘛。按自己想要的方式活着难道不是年轻人的奋斗方式么?

知乎用户 上帝织手套 发表

是社会的压力太大了,年轻人的压力太大了,目标如果努力努力可以实现哪人还有奋斗的动力,如果万般辛苦,千般努力也无法达到,人就会陷入绝望,就没有了奋斗的激情和动力,这才是真正的绝望。这种情况就导致了很多思想的出现,比如说,活在当下,享受生活,今朝有酒今朝醉,所以,主要是由于压力太大,以至于彻底击碎了人奋斗的动力,所以才出现了破罐子破摔的行为。二线三线以及以下的城市生活压力没有那么大,相对来说奋斗的压力也没有那么大,不至于绝望,还有奋斗的动力。这就是年轻人逃离大城市的原因。

知乎用户 Faisdodo 发表

你的问题的假设前提就是错的。

北上人口不增加是地方主动限制人口的结果,不是年轻人主动离开的结果。

深圳广州人口依然上涨,杭州等新一线人口涨的飞快。

从现实看,越来越多的人从小城市涌向大城市,且不可逆。

那题主为什么问呢?我认为有两个浅层含义

1 他在钓鱼,或者为知乎刷流量。

2 他受不了大城市的压力待不下去或者就快待不下去,来网上寻求安慰。

否则你怎么会先预设错误假设,再寻求证明这个错误假设的奇怪问题呢?

知乎用户 枳实菌 发表

很简单

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但是有些人家里佣人都在罗马

其他人的希望渺茫到不如买彩票

想在资本面前脱离韭菜的情况

除非有一技之长或者独到的眼光发现机会

所以打工人的自我安慰自我嘲讽就已经是妥协了

退一步来讲

离开一线城市不代表没有机会

在一线城市拼搏过的人

去二三四线城市发展就属于狼入羊群了

多少年轻人背井离乡在外打拼

回到家乡建设也是响应号召

更是明白家人也是人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怎么能说年轻人没有奋斗精神了?

以上

知乎用户 挤出水的海绵 发表

先把加班工资和只讲考核不给奖励普及了再谈这个问题,投入和回报不匹配不止年轻人,要是中年人有退路谁给你谈奋斗。劳动者要的就是付出与汇报成正比,连一个正常的要求都达不到,怎么好意思来谈年轻人缺少奋斗精神

知乎用户 心若冰清 发表

农村年收入上百万的也不少

一线城市 3000,5000

二选一,你选哪个?

知乎用户 香酥辣 发表

有恒产者有恒心

知乎用户 水无趣 发表

如果明知道自己在一线城市买不了房,落不了户,还留在一线,就是有奋斗精神吗?

现在年轻人是更多认清了现实,选择可以让自己过得舒服的生活。

知乎用户 Victor​ 发表

离开和奋斗无关,都是个人选择,回去老家耕田一样是可以奋斗,一样是生活,不要二元论去看待现在的年轻人。选择和奋斗不是必然联系。

知乎用户 N.HD 发表

中国这么大的地方 扎堆一线就叫奋斗吗?

某种意义上,这事好事情

知乎用户 小 D 有点苕 发表

有去就有回,来来回回地往返于家乡与北上广深之间,有一种漂泊不定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强烈,离开一线城市,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城市或者职业,已成为一部分年轻人的追求。

一线城市机会多,工资或福利待遇相对较好,这也是一线城市吸引大批年轻人的主要原因。但一线城市竞争压力大,房价高,让身在其中的部分年轻人望而却步,并有一种很迷茫和 “飘” 的感觉,致使他们无所适从。继续在一线城市打拼,前路漫漫,看不到什么光明的前景,而且每天天不亮就要挤地铁上班,天黑才能回到自己居住的出租屋,几乎没有空闲的时间干自己想干的事,甚至连找男女朋友时间都没有。下班时间的寂寞和无聊,给人一种压抑感,长此以往下去,人的信心就会逐渐地丧失,人会更加迷茫,奋斗精神亦不像从前。在这种时候,其家人会规劝他们会老家,回到父母的身边,在家乡或在家乡附近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父母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太辛苦、太拼,只希望他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并尽早地结婚生子,将浮躁心稳定下来。

在多种因素叠加效应下,的确有一部分年轻人离开了一线城市,离开了他们梦开始的地方,并来到另一座城市打拼,开启新的生活。离开了一线城市不等于放弃了原来打拼,不等于放弃了奋斗精神,这两者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知乎用户 LDH​ 发表

应该是两种情况都有。一线城市机会多,竞争激烈,生活成本高。同时,95 后有比 95 前的年轻人有更多的选择方向,将奋斗精神与一线城市关联,本身就是伪命题。

知乎用户 买萌的波斯猫 发表

别扯,我离不开一线城市,班都不会上的,奋斗精神?那是什么,能吃么?

知乎用户 埃维肯迈斯 Zzz​ 发表

不是,这个答案我的内心曾经有疑惑,但是我现在确定无比。

我现在就在我的家乡城市努力的奋斗着。虽然收入在数字上不如大城市,但是在这里,同样的努力,我能更好的照顾父母,尽孝,关爱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至少我不用花一辈子精力买房子,而且能买更大的房子,更容易买车,以后孩子的教育成本更低,生活节奏稍微更舒适。

很多人返回家乡,都是为了继续的奋斗。只是不为一线继续输血了而已。

基础设施方面,有地铁有机场有保税区,足够了。对于一般人而言,安居乐业,生活多彩,就是很好很幸福的事情,为这种幸福做努力,就是奋斗。奋斗意味着要熬夜,加班,996,更不是所谓的快节奏。

正常努力幸福的生活,也是一种奋斗。不是说只有在一线城市工作和生活,才配叫奋斗,这一点绝对没有错。

我现在还没有子女,以后子女教育这块可能要有差距,但是互联网以及很多其他方式能够很好的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回来用积蓄让孩子留学也没问题。

就这样,就是不想继续购买焦虑,更加热爱生活,追求幸福而已。

知乎用户 叶枯橙​ 发表

不是,

是丧失了工作岗位,或者说被打着奋斗精神的工作抛弃了。

一线城市之所以成为一线,从来不是因为奋斗精神这种东西,而是因为地理位置和政策条件,奋斗精神是属于所有劳动人民的,不属于哪几个城市。

知乎用户 易炜翔​ 发表

我放弃了深圳 996 的 “高薪” 来到长沙

虽然长沙也勉强算一个准一线,但是工资和房价明显不是一线水平。我选择创业,奋斗个 8-10 年,然后去老家考公务员。

知乎用户 LK2006 发表

有没有奋斗精神和是不是在一线没有必然的关系。许多在一线城市伪奋斗,混日子的很多,相反不少在省会努力工作的不少。以前知道不少这样的人,由于优秀直接被指定调入北京总部工作,住房和小孩上学也解决了。

知乎用户 弦歌​ 发表

点踩举报了。

建议提这种问题前先了解了解社会,发展。

知乎用户 邓金发 发表

韭菜不够割了?没有新鲜的韭菜了?

知乎用户 八月柒秋雪满冬 发表

说这句话的前提是不是只有生活在一线城市才叫奋斗啊,我明明在二三线城市生活的很滋润,为什么非要为一线城市的房价,教育,物价的高昂来买单呢?

知乎用户 也圆新之猪 发表

找死的事情少干!

人活着是为了自己开心!既不需要为民族、也不需要为祖国……

自己开心就是王道!

至于奋斗?打工赚钱为银行叫奋斗?那不是脑残么……

知乎用户 张伟 发表

大城市压力大

知乎用户 白小白 发表

与奋斗无关,与虚幻缥缈的房价有关。

知乎用户 徭役 发表

扯淡,以我的行业来说,我是干互联网的,大多数人没有选择,只能去一线城市积攒经验,在去想对小的二线发展,离开一线本身就是计划中的一环。

一线城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还有让人绝望的房价,一个 80 平的小房子要 400 多万,凭什么离开一线,就叫丧失奋斗精神,屁话在别的地方就不叫奋斗了?

知乎用户 芊谦 发表

三线都破万了,除了自我阉割,做个无欲无求的老头子,提前进入老年模式不好嘛。。。

太上忘情,反正生出来的也是社畜,何必呢,让染色体和基因本能见鬼去吧,哪有三和大神吃香。

知乎用户 金中口鸟 发表

请听我赋诗一首:

一线城市确实好,什么都能见得着。

但是没有房子住,一线城市拜拜了。

吃苦耐劳打工人,奋斗不看谁吃苦。

看书考证都统一,奋斗要看谁用脑。

现在交通都发达,一线娱乐都能玩。

你说一线福利好,我说我们房子大。

选择看人不一样,无脑北漂才叫傻。

青岛啤酒随便喝,厦门海鲜随便吃。

成都火锅随便涮,南宁米粉随便买。

这个世界真奇妙,到处都有好地方。

你却只认一线地,自欺欺人在努力。

你等凯旋归故里,未觉亲人已变疏。

知乎用户 hmen 发表

我就从大城市被房价挤走了,但是奋斗不分战场阵地,在哪里都可以努力奋斗,现在我能买得起大城市的房子了,但是我也已经摸索出自己要走的路,不需要买了

知乎用户 赶路瞧世界 发表

是的,不想为公司奋斗了,想为自己奋斗,或者不奋斗。

知乎用户 找肉的喵 发表

我理解他们的离开,也佩服他们的勇气,更羡慕他们能遵循内心。

不是只有在一线城市才能奋斗,一线以下的城市也要发展,也要创新,也要人才。

很多人只是普普通通的普通人,只想普普通通的过好普通人的生活,也挺好,千人千面。

知乎用户 美的牛仔裤 发表

一线城市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小县城里生活也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自己感觉幸福快乐舒心才是最重要的。打肿脸冲胖子,硬着头皮待在一线,才是真傻,真丢人!找一个适合自己过一辈子的地方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知乎用户 华笼 发表

收支差距太大,本来去一线就是赚钱,最不济也是老家买房,现在这情况,房子没希望,谁还透支身体

知乎用户 姜风 发表

你们这种人真烦,人家做什么选择与你何干

离开一线城市你讲人家丧失奋斗精神,离开农村你讲人家忘本、逃离农村…… 要不然我去你家呆着得了

知乎用户 熊猫上树 发表

这话说的,奋斗又不分地方

知乎用户 随便看看 发表

奋斗 bi 才喜欢的问题

知乎用户 温洒 发表

奋斗精神不是 996 当狗精神,切记。

知乎用户 张小寅 发表

在哪里好好生活就是奋斗,这个和在不在一线划不上等号

知乎用户 薛定谔的猫 发表

对于行业精英,无所谓,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就那点工资,只够在一线勉强活着。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你这个问题让我突然想到余华的《活着》

知乎用户 喝杯咖啡 发表

应该追求是在哪里财富最大化,和丧不丧失没关系。

永远都应该去收入最大化,机会最多的地方,至于这个地方是哪里,不重要。

知乎用户 桥边红药 发表

有些人是,有些人不是。有些人,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回来。有些人,离开是开始想明白了。有些了,离开是为了想歇一歇。

知乎用户 陈策​ 发表

为什么只有一线叫奋斗,中国那么大你忘了其他城市吗?而且以后远程办公也会是工作的一部分,二三线城市的工作机会也会增加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奋斗你得有奔头才叫奋斗,3000 工资房价 5w,一顿火锅 200~300,房租 2000+,租个远点的,偏僻的便宜点,但是远,上班通勤四小时。这叫奋斗吗?我横算竖算这都叫压榨。未来的结果要么过劳死,还挺好。 要么 icu,还死不了,这才痛苦。

为啥游戏这么好玩呢?因为游戏你确确实实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获得想要的装备,物品。那都是实实在在摆在那里的。我玩怪物猎人一个通宵就能肝一套装备,啊,爽。 你说通宵累还是上班累? 那肯定通宵,为什么我愿意呢?因为回报是实实在在摆在那里的,我们来对比一下生活,我想买套房,一月算 5000,房价算 5w,我得拿完我爹妈一辈子的积蓄,自己还不知道能不能生存,未来的 30 年,我得月月打工,我玩 nm 呢?谁爱玩谁玩,反正韭菜那么多,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

你说我懒吗?不懒啊,我能通宵肝游戏,我曾经也是意气风发精神抖擞的愣头青啊,毕业第一家公司,被老板忽悠要奋斗,免费加班到凌晨,拿着 5000 的工资白加班,我真以为自己奋斗了,确实,他换车换房换小三了。

我还不够勤奋吗?我只是累了,上个班,得拍领导马屁,得跟同事勾心斗角,得防着小人,还得勤勤恳恳,还要负责,还要端茶送水,大学四年,专业白读,劳动时长全看老板心情,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没那么多精力陪他们玩,我退出还不行吗? 奋斗?奋斗现在在我这里已经变成贬义词了。

现在给我谈奋斗,我不仅要骂,我还要吐口痰再走,呸!奋 nmlgb!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一首国际歌,送给人民富豪们

第一段: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副歌: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第二段: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

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副歌: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第三段:

压迫的国家,空洞的法律,

苛捐杂税榨穷苦。

富豪们没有任何义务,

穷人的权利只是空话。

被沉沦的 “平等” 呻吟已久,

“平等” 需要新的法律: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副歌: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第四段:

矿井和铁路的帝王,

在神坛上奇丑无比。

除了掠夺别人的劳动,

他们还做过些什么?

在这帮人的保险柜里,

放的是劳动者的果实。

从剥削者的手里,

人民只是讨回血债。

副歌: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第五段:

国王用谎言来欺骗我们,

我们要联合向暴君开战!

让战士们在军队里罢工,

停止镇压离开暴力机器!

如果他们坚持护卫敌人,

让我们英勇牺牲,

他们将会知道我们的子弹,

会射向我们自己的将军。

副歌: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第六段: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一切归劳动者所有,

哪能容得寄生虫?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

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

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副歌: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知乎用户 卡布啦奇诺 发表

这样的分析有些以偏概全了,一线城市是好,但是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好,大城市的机遇可能相对多一点,但是面对生活的压力更大一点,北上广的眼泪,我相信很多在大城市漂泊的人应该都深有感受。

在我看来年轻人去选择二三四线城市,他们内心有他们自己的道理,以我的想法来说就是:

1. 对于现在的社会发展来说,各方面的压力对于 90 后来说也是越来越大,压得生活喘不过气,既然在一线难以生存下去,不如换个活法,或许在二三四线城市我们会发展的更好,活的更舒心自在。

2. 并不是只有一线城市的人有奋斗精神,二三四线的 90 后依然也有奋斗精神。重在看他们自己愿不愿意去奋斗,相比于一线城市的压力,二三四线城市会小一些,我们去做事情相对会更容易一点,成功、站住脚也相对容易一点、稳定一点。

3. 思想的转变,对于大城市没有那么多的新鲜感,对于一线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并不是那么喜欢了,二三四线的慢生活更适合 90 后发展的节奏,一边工作,一边享受生活。

知乎用户 鹤鹰 发表

题主你又有多奋斗呢,就在这指手画脚。

知乎用户 VINCENTGAO160829 发表

这个话题对我来说稍微有点超纲,不过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

1. 一直有个观点,在一线城市奋斗到中位水平,到了二三线城市,其实也就只能达到当地的中位水平。

每个城市拥有的 “固件” 部分是不同的,但是个人的竞争对手是在这个城市工作和生活的人,城市量级有差异,但是在其中的人智商和水平平均来说是没有多大差别的。

如果一毕业就到了一线城市,几年之后再回到二三线城市,甚至可能会有一些工作和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反而不适应。

2. 现在划分的所谓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经济实力、GDP、资源占有上会有差异,但是从信息获取上已经不会存在明显的差异了。

因此也看所从事的行业,如果高度依赖一线城市资源的行业,到了二三四线城市获取的资源不够的话,上升很难。但是对于很多行业,尤其在互联网工具下,一二三线城市资源、信息获取其实没有多大的差别。都已经可以远程办公了,在哪里办公不是办公呢?

3. 离开一线城市,在很多方面确实会让自己的压力小很多,压力小反而有助于自己开展很多其他的 “业务”。

直白一点讲,一线城市可能 5000 块,只能租到比较小一房一厅,但到二三线城市,租到同等的房子,花费的成本要低不少,多出来的钱享受生活或者充实自己不好吗?

以上,纯感性的一点想法。

知乎用户 rinnkeisann 发表

我觉得不是。

反而是趋利避害,适者生存。

首先,一线城市,无容置疑,工作机会比二三线城市多,从而选择性大,但是,同时,人才也多,许多 211,985 毕业的学生也多,如果按照田忌赛马的原则,中端学校毕业的学生的竞争力在没有上端学校毕业的竞争力大。(当然我不是说绝对的,同时也不是有贬低的意思)

其次是生活成本问题,衣食住行,首先是住,房租二线城市其实包住包吃比较多,但是一线城市这些成本比较高,如果用人单位要负担起来,用人成本也会提高,但是如果对于一个本来就是二线城市的学生来说,虽然自己家乡是二线城市,但是可以住在家里,生活成本有效的降低了,同时,找工作竞争就相对少些。而食的话,如果节省点二线城市比较多是包餐的,特别是工厂,一天吃饭可以省几十块,即使叫外卖也好,自己煮也好,同等物品在一线城市 ,物价肯定更高。

行方面,交通费无非就是上下班通勤,现在二线城市交通也渐渐发展起来,这方面的费用应该和一线城市相差不会太远。

而衣,这些也没什么差别了。

但是住和吃的话,这个是大头,占比太大了,可能相同工作在一线城市工资更高,但是高出的部分也是等于在支付着生活成本。所以其实也可以选择在二线城市奋斗,努力存款挣钱,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在哪里都是可以奋斗了,不代表着去一线就是想奋斗,也许基于我上面所写的那样,不是没有奋斗精神,而是想更加有利地去奋斗。

知乎用户 简单 发表

虽然一线城市的资源很多,但是大多数都是为有钱人服务的,一线城市不公平的事太多,房租太贵,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烦恼都是来自于租房和房租。太贵的租不起,价格好一点容易被坑,而且在北京维权太困难了,二房东中介很容易坑租户,基本上这种合同租房纠纷的警察都不会管,法院起诉时间至少一年,起诉成功后 就算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一句中介公司没钱就打发了,中介和二房东各种耍无赖 不退租金和剩余的房租。我已经因为租房的事身心力竭了,不知道自己还能在北京撑多久。

知乎用户 寻找出口的小鹿 发表

奋斗不是无偿奉献,离开是厌倦了,有安逸的生活谁愿意拿命做赌注,时间就那么多,奋斗越多生活越少。

离开是想享受生活,人不是机器,不是坏了换一个零件那么简单,什么都没有身体重要。

生活本来是充满烟火气的,不仅仅只有电脑只有工作?

知乎用户 南言 发表

因为我不是后浪,父母掏空积蓄给我在二线城市买一套房子然后装修好,自己再努力打拼个车的首付,我生活的基础物质就基本齐全了。

所以… 为什么去北上广深当一辈子房奴累成狗呢?

不是每个年轻人都像抖音,b 站,知乎上的后浪上能在大城市扎根立足,还能降低内卷的痛苦。

有句话很有意思,“后浪们能在大城市打拼,不是因为他们去了大城市后变得富有,而是他们本身就很富有”——沃兹基塑德。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没有感觉到呀??

哪个权威机构给出了权威的数据??

大城市都在疏解整治促提升,很多外来务工者确实走了,但那是低学历低收入的务工群体(收入支撑不了在大城市的生活消费),主流的高学历群体走的不多,而且每年也在不断的有新毕业的年轻人涌入大城市。

所以,鼓吹大城市不宜居不宜生存不宜就业的言论很多都是中小城市(二至十八线城市)始作的,为了抢人才、增人口。

小城市留住了人就等于留住了他们的家,他们要安家就要买房,房地产一直以来都是栓住人挣足钱的买卖,况且安家了就会源源不断的为地方经济增长做贡献,会持久消费,而消费市场的扩大就会带来新的就业岗位,解决就业以及更多的税收,产生一系列的变化,这才是一些人劝年轻人离开一线城市勇于回归小城市的真正原因。

就算年轻人离开了大城市,大城市依然是资源最丰富的城市,而那些才有地铁没几年甚至刚开始建地铁的城市其匮乏的资源、落后的基建却不是十年二十年就能追上大城市的。别忘了,上海和北京可是建国以后用了 70 年时间持续建设的结果,这还不包括建国前旧政府对他们投入的建设。

所以,好好想想,到底是你抛弃了大城市还是被大城市淘汰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知乎用户 Sam 发表

谢邀。

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先分享一下一个我看过的视频。是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看到,说的是深圳这个地方,就是一台青春榨汁机,不断得去榨干满怀热忱一心想要闯出一番事业的大学生,年轻人。等到榨到榨不出东西来了就再换一批,至于那些曾经怀有梦想的人要么就苦苦生存,要么就回老家三四线城市发展。就跟割韭菜一样,割了之后新的又很快生出来。并不是说每一个年轻人都闯不出名堂,成功的人总归是有的,但那毕竟是很少。

回到正题,我并不觉得那些选择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是丧失了奋斗精神,而是看得透,想得更明白了。而且三四线城市也是会慢慢发展起来的,不是说一线城市就一定好,关键还得看对什么人。

最近我一个小表弟,刚大学毕业,在广州找了一年的工作,然后处处碰壁,后面就选择回老家三线城市考了个公务员,前几天见面的时候我问他,他就和我说了一句:我现在算是看破了,大城市真的没那么好。

另外还有一个在深圳的朋友,最近和我说等过年回来后就准备辞职回老家了,我问他为什么,他和我说他在老家有车有房,在深圳每个月工资一发下来就很大部分交房租,已经是看不到未来了,与其这样还不如回老家发展,不说收入高不高,最起码幸福指数是肯定高的。

所以我个人的想法是,现在已经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年代,只要你肯吃苦,勤劳上进努力奋斗,到现在都不会混得太差。但是我们这一代人已经没法像上一辈人一样了,努力奋斗的人很多,但是成功的真的是很少,与其这样,那又何必去当韭菜呢。

知乎用户 石头 发表

奋斗精神和这个有什么关系,难道只有在一线城市努力才算奋斗吗?

难道我们不都是为了理想而去奋斗的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你所想所念,只是你自己的不是大家的,世界上这么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所为之奋斗的目标,不是统一的,只要是你的梦想,就算在渺无人迹的荒漠,那也是你为之奋斗的目标,不是嘛?

知乎用户 Cache 发表

无论什么原因离开一线城市,其实就是丧失了奋斗精神。

知乎用户 666 发表

是认清城市需要电池,电池用完就扔

知乎用户 一点都不潇洒的人 发表

所以为什么偏要留在大城市?

知乎用户 锦江百里最菜 发表

其实在哪都是奋斗,只是在哪都没有资源的情况下,大家多数会选择一线,就跟打游戏一样,既然开局都是没资源,不如跟着人多的地方走,毕竟标新立异的人还是少

知乎用户 老虎喵 发表

是否丧失奋斗精神,和在一线城市没啥太大关系吧。一线城市因为整体工资水平略高,反倒是有些人不敢离开而变得没啥斗志,能勇敢出走的才是厉害角色吧

知乎用户 顾及我 22 发表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离开不代表没有奋斗精神。

其实人呐,活着本就是一场奋斗永不止步的运动。

一线也好,三四线也罢,愿每个人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生活方式。

知乎用户 wizard 发表

奋斗一辈子然后挣扎在棺材大的隔间里最后隔壁邻居给你打电话报警发现已经死了几个月吗

知乎用户 沿途丶 发表

奋斗,不仅仅是在一线城市的奋斗才叫奋斗。

知乎用户 安东尼的小兔子不二 发表

每个人的选择不同,也不一定非要在大城市打拼才算有志气

知乎用户 懒猫 发表

那倒是给个有希望摸到的奋斗目标啊,不然辛辛苦苦一整年,富了老板和房东,图个啥

知乎用户 苏敏慧 发表

这与每个人的际遇有关吧!我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小的目标就是进入大城市生活。父母辛苦了 40 多年,终于在成都买房定居,也有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按理说应该稳定了,但是最近父母一直在给我表达他想要会农村养老的想法,他们说在这里生活很空虚,过了几十年没有 “生活” 的生活。这里没有 “根”,我们顶多是这钢筋水泥城中的一只小蝼蚁,永远奔波在路上。所以我感觉对于父辈来讲,不是“逃离” 而是“回家”!

对于我而言,毫不避讳的说,我内心也想逃离成都这个城市,但是自我欲望的膨胀或者叫自卑自尊心迫使我不能逃离!快速飙升的房价和物价,永远不涨的薪水!我要想赶上城市发展的进度,我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消磨身体。经过四年的打拼,我也终于在成都绕城外不靠父母买了一套不足 80 平方的房子,买了一辆不足 10 万的车子,也在今年娶媳妇了。看似未来很好,其实是透支了我四年的青春,为了赚钱,我连续半年加班,最后生病住院一个月,导致现在身体老爱出毛病。想想以前在农村,除了打疫苗,我就没去过医院!我经历过这个阶段,我能清楚的感受到,一个外地人要想在成都安家落户,不依靠任何资源,这其中的痛苦。其实这份苦我们原本不必受,因为回老家县城,我可以轻松的买房,买车,生活的很安逸。我之所以不能回去,是因为 “自卑的自尊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帝都读的初高中,大学没在帝都。我上大学的时候人人还是火的不过用的不多,莫名有印象的一个转发来自几个手握帝都户口本,大学也留在帝都的高中同学,转发的文章说被迫离开帝都的北漂都是没能力的 loser,外带一段自己对 “在北京呆不下去的 loser” 的嘲讽作为私货,当时离家千里远的我就深不以为然。顺带一提我同学里的其中一位后来工作去的深圳,然而后来还是选择 “灰溜溜” 地回了帝都。

我爷爷辈本来也是山村里出来的,我也有不少同辈专门在七线小城市过着六位数买房上车节奏相对不快的小生活,也有退休的老人被儿女接到一线城市之后不喜欢都市的 “好” 生活情愿回到村里的。这种从来都不存在做题家心中的 “对” 和“错”。引用一句以前一老外哥们经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赢一些,同时也输一些”,看哪一些对你比较重要而已。

知乎用户 蔚蓝天空 发表

是老家水平差距不大没必要在这区那么去拼斗

知乎用户 风里追风 发表

从我自身的体验来说,大城市的节奏太快太压抑。我出生在一个中国中部的五六七八线想县城,从小也羡慕大城市的游乐园、动物园、电影院等一些东西,后来大学去了一个南方城市,一个海边小城,没有地铁没有飞机没有大型商场(大四那年我们那里的万达广场才开业),就这样度过了开心快乐的大学生活,每天上上课,跑跑步,钓钓鱼悠然自得。毕业后我当然想去更高的地方发展,每个人毕业的时候都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我要拯救众生,哈哈哈,去了以后就马不停蹄的找工作,工作环境挺好,同事氛围也不错,因为我从事的是销售行业,每天每周每个月面临的都是邀约客户和成交订单,不管你这个月做的多么出彩,到了下个月初一切全部清零,每天的日常就是公司和出租屋,两年的时间我没有换过工作,却搬了四次家。发展到后来,我开始焦虑发脾气,整天用酒精来麻醉自己,前女友也是在这段时间被我弄丢,后来我冷静下来,考虑考虑这是我要的生活么?现在我辞职已经一个多月,还没有找下一份工作,每天大概就是看看书,健身还有就是跟兄弟们一起聊天喝酒吹牛逼,真爽啊!

知乎用户 橙子君​ 发表

一个典型的钓鱼问题,想要更多更新鲜的韭菜别问这些蠢问题来吸引人。有本事就靠实际的 。现在已经不是十几年前那一波依靠梦想画饼就能白给几十年的人了。 资本家的洗脑话术能不能随之升级下?

还有,问问题的人你是谁?你有什么立场居高临下的给人定义?你是 90/95 后社会观察员吗?谁给你的立场和底气?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是因为一线城市容不下那么多年轻人,拿上海来说,上海 2500 万人口红线摆在那,那么肯定会用一些手段把人弄走。

知乎用户 周周周泽楷 发表

奋斗精神和一线城市好像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吧。想奋斗,在哪里都能奋斗;不想奋斗,就算在一线城市也可以咸鱼的过完一生。

知乎用户 美妆产业 发表

不是,

是一线城市要的是精英!

知乎用户 单曲循环 发表

离开的都是明白人!离开的都是明白人!离开的都是明白人!死皮赖的,还往里冲的,早晚也会变成明白人!执迷不悟的,少部分撞了狗屎运,大部分是想回也回不去了。两字,没脸!

知乎用户 蓝鲸 发表

是更懂了如何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哪里,现在不像以前了,创业门槛低,就业方式灵活多变,融资的渠道也更多了,不是只能在一线做法工人啦,当然是有混不下去的,那也不是丧失了奋斗精神吧,是一种没有办法的选择,梦想与现实,终究是以生活为基础的。

知乎用户 激荡的灵魂 发表

离开时为了更好的奋斗,在一线机会越来越少,压力越来越大

知乎用户 青丝雨 发表

一线磨灭的不就是奋斗精神么

知乎用户 是上进啊​ 发表

终究要想明白,我们为什么要留在一线城市。人生有一个必须达到的标准吗?我们总在感慨节奏越来越快,可能是我们自己把节奏推向了高潮。想要快乐的生活?想要家人团聚?想要孩子有更好的就学环境?想要享受更好的物质环境?不是都要在一线城市才能实现的。每个地方,都有为生活努力的人。

知乎用户 冰淇淋狗 发表

这问题怎么看着这么沙雕。。。对吧。赞我

知乎用户 杨笨妞 发表

不是。我 80 后,我觉得很多 90、00 后们很有活力很有想法啊,自主思考能力很强的啊!反而她们越来越明白自己需要什么。需要赚钱就赚钱、需要放松就放下一切放松。其实人活着本来就可以纯粹点,看开点。赚钱、升职为了啥?最终你奋斗的一切都是希望得到快乐满足,但是你在一线城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你为何要留下来??

知乎用户 杜浥尘 发表

是因为看清了事实,与其留在一线城市去相互竞争内卷,拼了半条命才能过上底层的生活,不如回老家去借助父母一辈的房产人脉来获得相对更好的生活条件。很多人一辈子打拼也达不到当地土著的水平,看清了也就离开了,没必要死皮赖脸的留下去被割韭菜

知乎用户 小歪很正 发表

选择放弃去一线城市的机会,而回到了家乡的三线小城,是本身并不算果断的大四时候的我没有多想就做出的决定。

那一年是 14 年,股市还没有站上过 5000 点,比特币还仅仅能买几个披萨,全国的楼市,特别是环京的楼市还没有出现之后那几年的疯狂,八项规定刚出台不到两年。那一年还没有抖音,没有 pdd,没有那么多无良的自媒体。

那时候的我就想明白一个道理。

自己作为普通人,为什么要把青春奉献给北京,年老之后再被一脚踢开。

那一年我在中关村挨着腾讯大楼的一个写字楼里上公务员的培训课,楼下的大街上很多发饿了么传单的地推。上课是枯燥的,在忍受了一个多星期之后我决定去亦庄我表哥租住的房子里找他。脑袋一热背个书包就去了地铁站,4 号线倒 10 号线倒了一路公交,到离出租房最近的公交站还要走 1 公里路,我用了 2 个多小时才走到那里,住了一宿后为了不耽误第二条上课,5 点多就又起来倒车。那一天是让我思考人生的一天,挤在北京的早高峰和晚高峰里,走在换站的路上都会被人流推着向前不由自主地走。

我在想如果在北京生活,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每个人都自命不凡,都觉得自己要去闯,不要在年轻的时候选择安逸,要去大城市,去北上广深兑现自己的价值,走上人生巅峰。

都想去主席台,但总要有听众吧?

听众有 200 个位子,主席台有 5 个位子。我们都看不到身边,只能看到前面。

就像知乎上那些做知识付费 / 淘宝 c 店 / 短视频 / 淘宝客群等等而引流的套路。每个人都是月入几万,每个套路都是不传的致富宝藏。

没有人关心那些没有成功的,每个人又都认为自己会成功。

当一个人对一个领域一无所知的时候,总会显露出一种由无知带来的盲目自信:就这?我干我也能年入百万。

那时候我就看透了这些,我知道即使自己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北京,很可能以我的天分和努力程度还是不可能成为那些成功学里的分子的,沉没理论告诉我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是回到家里,有房有车有稳定的工作,不必 996,不必被资本家剥削还要被说成福报,不必担心 35 岁危机。选择退出那个激烈的,你死我活的战场,接受自己普通人的身份,是和自己最大的和解。

也是绝大多数人年轻人最终的宿命。

时至今日,可能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自己妥协了吧。

我才知道那不是我要的生活

知乎用户 涂炭 发表

为啥要邀请我,没有去过一线啊,我心实属向往啊,等我毕业了我就去,而且我觉得年轻人想去一线的还是更多吧,想去的理由可能只有一个,不想去的理由千千万万。

知乎用户 梨人 发表

上升通道太窄(我的能力不够直接就没有上升通道了)

通过上升通道极难(就算有能力,成事的因素是综合的,幸存者偏差又不一定是我)

房价高得一般人心生绝望只打退堂鼓,换其他城市去奋斗,相对更加温和并且有希望一些。

知乎用户 不是文人 发表

眼力劲儿挺足。

最近我越来越多的朋友不再打英雄联盟了,平时凑个五黑也凑不齐。昨晚上来了几把灵活组排,打得我们心力交瘁,只赢了一把。

曾经无比热爱,现在他们不玩了,你说是不是丧失了奋斗精神。

知乎用户 报樱花日语的傻哭​ 发表

一线的机会与成本的关系不一样了。

知乎用户 秋千架 发表

更多的应该是即便奋斗了也看不到未来,努力拼死拼干一辈子,也没办法靠自己安家,结婚生子,压力极大,生活品质一般

知乎用户 亚马逊圣斗士 发表

优胜劣汰不知道算不算解释

知乎用户 zzq​ 发表

别卷了,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活吧

为什么我们要把留在北上广深和奋斗联系在一起,这种物化和衡量标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奋斗精神是什么?为一种伟大的事业,不断追求,至死不渝。所以,你可以说为了建设家乡奋斗,为了人民币奋斗,为了爱情奋斗,为了父母健康奋斗等等。

谁规定留在北上广深,不断内卷就是奋斗了。回家过好自己的日子就不是奋斗了。

按照这个逻辑我是不是可以歪曲点理解,钱学森因为没有待在美国 ,所以没有奋斗精神。他回一穷二白的中国,是一种自我妥协。

生活是多样性的,劳动是一种价值。奋斗是高尚的,对象也是不同的。谁规定奋斗必须为了票子,为了出人头地。把自己物化,然后内卷,有意思吗?

知乎用户 Tilly 发表

生活跟生存二选一,你选哪个?

知乎用户 押韵的七块竹板儿 发表

[

「快板技能」不想上班怎么办???

押韵的七块竹板儿的视频

 · 1699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03023154629861376)

[

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现在的年轻人活得很累?

押韵的七块竹板儿的视频

 · 4541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00067772304150528)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想奋斗了,生存真的这么难吗?

知乎用户 庄子 发表 前段时间看完《骆驼祥子》,感觉特别沉重。 现在的社会和 100 多年前的社会到底有什么区别? 没什么区别,依旧是个人吃人的社会, 只是没有之前的那么赤裸裸了, 只是慢慢的让你觉察不到而已,科技的发展已经让温饱不再是问题 …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看不到希望?

知乎用户 闹东大师 发表 不是现在的年轻人看不到希望,是普通家庭的年轻人看不到希望,那些后浪二代们的希望可是一点没有少。 你看有些富二代,玩嫩模,戏主播,夜夜做新郎,北极滑雪,南极追企鹅,一次唱 K 的花销够我等小老百姓不吃不喝攒上几十年。 …

国家需要做什么以防止年轻人躺平?

知乎用户 cai 丶 发表 2005 年坐标广州某区,我跟家人去看房子,一个高档小区,一平方 5000 块钱,90 方的房子也就不到 50 万。当时我是 15 岁在上高中。 那时候我表哥大学毕业,一个月工资 3800. 首付 30% 剩下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