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史航性骚扰事件:三问、三不问,及三个行动
近日史航被曝性骚扰事件中,多位当事人通过社交媒体讲述了自己的经历。5月2日,史航微博否认性骚扰,辩称和当事人之间是“交往”。5月3日,当事人小墨(微博@黑尾鸥1988)发文驳斥史航的说辞,指出所谓“交往”是来自权力的胁迫和谎言。 **由女性 …
原创 艾小荀 艾大荀
最近,我持续在各个平台上看到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一位女生起诉另一位男生性骚扰,一审结果是败诉。许多网友为男生打抱不平,甚至开始人肉女生的所有信息。
但是,应如何解读“败诉”?
性骚扰相关的案件中,同样的“败诉”两个字背后,判决的考虑及结果认定可以是非常不同的。甚至,长久以来,大家在对于性骚扰相关的诉讼解读中,都存在着许多误区。
这篇文章会非常长,我也不知道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我将会以近些年公众知名度较高的性骚扰案件为例,梳理一些公众讨论中常见的问题并进行回应,并在文末给出行动建议。
提前感谢各位的耐心阅读!
文章主要内容:
01 败诉和败诉的区别
02 性骚扰与名誉侵权
03 性骚扰案件中的证据
04 武大的责任,仅仅是处分吗?
05 任何人在网络曝光前,都应该考虑:
06 更多资源索引
-—
01 | 败诉和败诉的区别
这几年有没有捏造性骚扰事实而被法院判败诉的?有的,但很少。而且法院会在判决中直接写明。
比如网红“小慧君”声称其被MCN机构老板性骚扰,法院判决中直接认定小慧君“虚构事实”。新闻媒体报道时突出的也是“虚构”。
判决书原文
但此次武大图书馆事件,法院的认定是什么?
不符合性骚扰的构成要件。法院没有认定原告虚构事实。
判决书针对原告提交的证据进行了一一辨析,仅仅是基于现有证据认为:
1. 视频不能够认定被告的行为与性有关
2. 被告在道歉信中没有具体承认自己做了什么事
3. 且原告和被告在开放的空间内,没有明确的指向对象。
判决书原文
大家可以看到,上述两件事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就此断言武大图书馆事件中的原告是“诬告”是非常不合适的。
02 | 性骚扰与侵犯名誉权
除了对性骚扰的直接起诉,公众视野中,另外一类常见的与性骚扰相关的案件是“名誉侵权”。比如,当受害者在公开平台上指控他人对自己性骚扰,被指控的人以“侵犯名誉权”对受害者提起诉讼。
与直接起诉对方性骚扰的案件不同的是,“侵犯名誉权”不一定与是否性骚扰的事实相关,还与受害者在公开平台上的用词强相关。公众视野中有太多性骚扰案件所谓的“反转”是名誉侵权胜诉,而非直接否认性骚扰事实的存在。
简单说,你在公开平台上说任何人是“王八蛋”并且热度很高,都有可能被起诉而且败诉。许多明星起诉素人的案件就是这样。而如果大家只看“败诉”的结果,你说的其他事情是否属实往往会被公众忽略。
以史航起诉黑尾鸥侵犯名誉权为例。史航案件中,站出来公开发声的当事人多达二十位。史航起诉其中一人侵犯其名誉权并获得胜诉;然而,其他当事人的叙述呢?对其中一人的名誉权起诉胜利能够证明其他当事人的叙述失实吗?
(萝贝贝这篇文章对一部分指控进行了梳理,不是完全版本,但大家可以参考对比一下)
不能。
03 | 性骚扰案件中的证据
说到这儿,大家可以看到,以上案例中的核心,就是关于性骚扰的证据。即使我们已经知道性骚扰的当事人往往面临取证艰难的问题;但是,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框架下,证据、证人证言依旧是判决的重要依据。
其实,有很多东西都可以作为相关的证据,包括但不限于:
微信或各种平台的聊天记录
**(**与加害人的,或你与其他人聊起这件事的记录)
事发地的监控录像或者其他形式的影像/音频记录
(如监控、照片、录音等)
毛发/体液样本
(如当天所穿的衣物等)
第三人的佐证
(可以是当天的目击者,也可以是你倾诉这件事的对象)
……
任何包含当事人、事件、地点、时间的凭证,都可以。
在武大图书馆事件中,原告收集的证据已经很多,包含:视频录像,录音,道歉信等等等。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在这些证据中,被告没有承认自己具体做过什么事情。以及,单纯从视频,无法直接认定对方的行为与性相关。
那么,如果我们之后遇到类似的事情时,也都要格外注意:要让对方承认自己做过什么事,以及寻找能够直接认定对方的行为与性有关的证据。
不过我也有一个疑问:
假设,我是说假设,一个男生的确有皮疹,但也的确在公开场合对着陌生女同学自慰。那么,除了视频/录音/含糊不清的道歉信,女同学还可以用什么证据证明对方的行为与性相关?
04 | 武大的责任,仅仅是处分吗?
在对事件的回顾中,我发现武汉大学曾经对被告的同学进行处分;但学校方面是如何调查的,依据什么进行的处分,是非常模糊的。
而原告之所以在网络上将此事曝光,也是因为此事发生的三个月之后学校迟迟没有相关处理;直到网络曝光,学校才出具了处分通报。
我希望大家再次重视,建立校园反性骚扰制度的重要性。这样的制度可以保障学校在对学生的处罚中有制度可以依据,而不是依靠一两位老师的主观进行判断。
我们以香港大学处理性骚扰投诉的程序为例,其中包含:
1. 雇员、学生可以向谁求助
2. 投诉时需要提交的材料及相关资料的处理
3. 处理相关事件的委员会构成。
这个部分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委员会构成中需要最少有一名女性和一名男性;不仅需要有教职人员,还需要有在校生。
4. 事件的调查程序
5. 对性骚扰行为的处理
及保密原则、对虚假指控的处理。
如果武汉大学能够在当事人向学校提出举报时,有可以依据的程序对事件进行公正的调查,相信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都不需要通过网络解决问题。事件也可以在舆论发酵、司法程序之前有更妥善的处理。
希望这次舆论之后,大家的关注点不光是原告或者被告两个个体,而能够更加关注到,学校在这类事件中的责任。真的,可以参考的优秀制度太多了,武大快来抄作业吧!!!
05 | 任何人网络曝光前,都应该考虑:
接触过许多性骚扰相关的案件并帮忙发声,我发现:网络曝光带来的关注度虽然能够帮助事情的解决,但蜂拥而至的关注和压力是任何事件中的普通人都难以承受的。无论是事件中的哪一方。
当然我理解网络曝光是许多人尝试其他方法都走不通的最后选项,也有很多事件通过网络曝光有了比较好的结果;
但,以下我所说的是你在曝光之前一定要考虑的事情。对任何想要在公开平台上维护权益的普通人都适用:
1. 你拥有的证据能够支撑你把事情讲述到怎样的程度?
比如我作为一个经常进行公众监督的博主,我写下的每一个字一定有来自公开渠道的材料可以印证,否则我有很大可能会被我监督的对象起诉。
那么在你要曝光的事情中,除了你的个人自述,你还有哪些证据可以佐证你说的话?这些是需要你非常慎重考虑的。
2. 你个人隐私会被曝光到什么程度?
有关注就会有质疑。你要把自己在社交媒体上展露到什么程度,提供什么细节能够增加你自己的话语的可信度却不会被质疑?这些是需要反复被考量的事情。而且,曝光之后,公众关注对你隐私边界的入侵在何种范围,是普通人难以控制的。
而大部分应激状态中的普通人大多数时候对这些是毫无准备的。
3. 公众的注意力是非常短暂的,但印象的形成是非常长久的。
事件的任何一环给别人留下了错误的印象,或者产生了任何谣言,之后再扭转过来非常非常难。普通人如何做到让每次曝光清晰地传达出所有的信息点,既能获得关注又不被歪曲?
4. 朋友的协助会有帮助吗?
有人说,如果我有朋友给我组成了支援小组,帮我处理事情,这样不就可以了吗?不是的。人一多,关系更乱;分工、对外口径、信息同步有时候是远比处理伤害本身更难做到的事。
5. 明确自己的诉求
很多人的心理,只是简单的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他干过这件事;但是,之后呢?是想要对方被撤职、被开除,还是希望通过司法程序为自己获得正义?不同的目的,方式和手段也非常不同。明确发声是为了什么,别人也才能够更好地帮你。
06 | 最后
至此,我依旧希望各位在面对此类事件中能够勇于保护自己的权益。在行动过程中,有许多建议可以参考,也有许多机构可以为你提供支持。
同时,也希望各大高校、企业能够勇敢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建立相应的制度保护同学、雇员的权益。你们需要做的,真的还有很多。
--END–
我是艾大荀,一名资深公益人,公益科普博主。
多年公益从业经历,曾就职于社工机构、基金会、互联网企业等。曾在英国/香港接受社工/人类学的专业学习。
在这个公众号,我会分享许多我对公益行业/社会问题的观察和见解。
感谢关注,感谢信任。希望我们一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近日史航被曝性骚扰事件中,多位当事人通过社交媒体讲述了自己的经历。5月2日,史航微博否认性骚扰,辩称和当事人之间是“交往”。5月3日,当事人小墨(微博@黑尾鸥1988)发文驳斥史航的说辞,指出所谓“交往”是来自权力的胁迫和谎言。 **由女性 …
【事情的本质,是看清背后的逻辑,表面上的情绪宣泄,你就是吼到死,他们也不在乎你肚子里到底有几碗凉粉。】 1 史航,1971年3月12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中国内地男编剧、策划人。 199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993年开始从事剧 …
2019年6月,小羊等47名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联名举报了教授姚某,举报其对女学生实施性骚扰、收受学生礼品等问题。随后,姚某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对小羊进行了反诉。时隔两年多,这件事终于有了一个结果。 2022年9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宣布了一审判 …
****************▲ ****************(梁淑怡 / 图) 全文共5813字,阅读大约需要14分钟 在刑事和民事案件中,证据的认定标准有什么不同?性骚扰行为为什么具有特殊性,以及由此带来哪些收集证据的困难?吕孝权 …
一个多月前,复旦校内论坛爆出对某学院教师性骚扰的控诉,我注意到受害者以极大的勇气详细揭露了涉事教师卑劣下流的行径,并提供了很多相关证据,同时也声明已经通过合法途径向校方举报。我完全支持受害者有理有据的维权行动,也希望校方能够及早给出调查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