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熊熊一窝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原创 顾意 观人随笔

看脱口秀了吗?一段来自校长的开放麦。

广东普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普宁学校校长,近日召开家长会时,公开告诫家长并在PPT上写着:“谁敢说学校的坏话,就要群起而攻之,内部问题内部解决,绝不允许别人说三道四”……这些段子爆梗了,得细品。

前些年,观点市场很是流行一句话,叫“我的母校只能我来骂”。虽然这被一些网友评为“十大最反智流行口号”之一,但依然有不少人将其奉为圭臬。

这位校长其实讲出了不少人的心声。在他的公开发言,或者说公开承认下,一个完美的闭环已经公开化。

我们不妨这两种孪生的逻辑合并到一起,有意思的事情就发生了:

1. 谁敢说学校的坏话,就要群起而攻之;

2.一个集体内部的问题只能内部解决,不容他人置喙。

你会发现,这两个圆是没有交集的。从数学意义上说,就是“无解”。对应社会现实就是:根本不会存在问题,这就是所谓“天下大治”的真相。

这逻辑其实就和“我的孩子只能我来打”没什么两样。唯一的区别是,试图垄断打孩子权力的是家长,说“我的母校只能我来骂”的人从来只是孙子,他不可能凌驾于他所疯狂爱戴的事物之上。 

校长在演讲中还表示,爱校要从家庭做起,从家长做起。我们有太多爱这爱那的教育,却很少有教育告诉我们要好好爱自己,爱自己独立的思考,爱自由的灵魂,以及真实的感受。 

留心观察,你还会发现更多有意思但毫无逻辑的“教育”。比如,发生了这样的事儿,有人就会告诉你,“这只是一个学校。”但他避而不谈的是,“这还只是一个学校。”他更不会引导你去反思,“这可是学校啊。”

当这样的“教育”成为主流,也就给了校长足够的底气。他说群起而攻之,这个“群”又是哪些人呢?

按理说,学生和家长,显然比学校领导多,可是校长却有自信做到“群起而攻之”。校长的自信并不是虚妄,这些年,“为众人抱薪者,必先烧死他”,这样的事儿,我们见了不少吧。校长言下之意的“群”,既包括校领导班子,也包括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而所针对的,就是敢于“说学校坏话”的少数。

更无解的是,这个庞杂的“群”里,有一些人是被裹挟的,或是自甘懦弱的,但也有一些人是按捺不住蠢与坏,甚至不等校长发话,也会群起而攻之。

然而,历史已经证明并将反复证明,内部问题从来不能在内部解决。每当问题出现,凡是告诉你“我们只能关起门来自己解决的”,基本都不是真心要解决问题的。关起门来要解决的,只会是人,尤其是发现问题、说出问题、分析问题、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人。 

如果你是这所学校孩子的家长,又有能力用脚选择的话,赶紧给孩子转学吧。 

拥有这种认知的人居然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还是堂堂校长!所以我们也就能够明白,为什么网上会有那么多人说出“母校就是那个只能我来吐槽,外人批评一句都不行”的蠢萌语。 

将熊熊一窝。

提醒:请朋友们将“观人随笔”加“星标”,觉得写得好就点击右下角“拇指”和“收藏”哦,不然会慢慢收不到文章推送~

欢迎关注:

继续阅读:

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他死了,没有然后

让我感到羞愧的,不是中国足球

被一个坏消息惊到

这才是让举报者更害怕的地方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解决霸凌问题,在厕所装警报器?

原创 书荼门人 走读新生 走读新生 微信号 zhuomo-1 功能介绍 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你的夜路。 福州上了热搜,一学校在厕所安装反霸凌报警器,只要被打的学生大喊“救命”、“打人了”,报警器便会触发,把信息传到班主任的手 …

消失的“课间十分钟”背后:为什么孩子和老师都苦?

原创 维舟 三联生活周刊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号 lifeweek 功能介绍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发表于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虽然“课间10分钟不许出教室合理吗”最近才冲上微博热搜,但就像很多社会现象一样,在得到足够关注之 …

课间十分钟不让出教室的奇葩规定,教育部门装什么无辜?

课间十分钟不让孩子出教室这种毫无人性的规定是哪个学校最先实行的?这只怕很难查。 家长们当然想不通,孩子送到学校是去读书成长的,不是去坐牢改造的,凭什么不让出教室呢? 老师和学校也有说法,现在但凡孩子在学校有一点点擦着碰着,家长一个视频捅出去 …

他们只想着捂住大家的嘴

收录于合集 #世事评论 170个 这应该是我听过的校园恶性案件中,最恐怖的了。而这样的恶行,竟然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犯下的。 如果不是媒体的报道,我绝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而一些网上流传的贴子,提供了更多令人恐怖的细节。 这是一起非常严重的、耸 …

尘埃落定 | 教育部回应:“预制菜不宜推广进校园”

“预制菜进校园”的争论,告一段落。 9月21日晚9点,新华社深度栏目“新华视点”发布报道《“预制菜进校园”争议的背后》,记者采访了深圳、广州、济南、海口、赣州等地学校和家长,以及三甲医院医生、食品加工研究专家、教育专家、公共管理专家、预制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