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白岩松?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李世雷 发表

之前央视有一个青年才俊,叫芮成钢。

芮成钢具有国际视野,跟各个国际政要谈笑风生,曾经代表亚洲跟奥巴马对话。风头一时无两。

白岩松整体上水平还是很高的,但是大环境下容易不自知。这个也不能求全责备。

能稳稳的干到退休不出事,还是要超过 99% 的人的。

要是把持不住,那就不好说了。

知乎用户 铁男 发表

感觉这个人活得很累,有一张典型的体制内的脸和一颗躁动的心。

知乎用户 二喵​ 发表

高中是白岩松的母校(海拉尔市第二中学),所以有幸在高二时赶上一次白岩松回母校的演讲

给我的感触是白岩松口才极好,思维活跃,语言精辟

当时演讲完有提问环节,所有的问题都是现提出来的,之前肯定没有准备过,因为我的同学还问了一个,那问题傻逼到一听就知道是他自己拍脑门想出来的

其他问题都记不清了,唯有一个记得很深

那个同学问 “白岩松学长,我很羡慕您,我要怎样才能走到你的位置”

白岩松只是微微笑了一下就回答道 “你不必羡慕我,其实我应该羡慕你,你走到我的位置不过几步,我要想再回到你的位置已经不可能了”

几乎全部的问题都是被他用很快的速度和和非常巧妙的方式回答

再想想后来大学校领导教授们的发布会……

这足够见一个人的功底

知乎用户 BLUE 发表

白岩松,中国红十字会副主席

当一个媒体人有个立场,就不再客观了

屁股决定脑袋的时候

就不用再看他嘴上说了什么了

知乎用户 鱼师爷​ 发表

摘一篇关于评价白岩松的话:

一天早晨,我随手打开电视看新闻,换了几个台,大约是湖南卫视,看到白岩松在接受访问,谈他的新书《痛并快乐着》和他自己。

第一感觉是这个人很得意,虽然眼镜遮住了他的眼神,使他的表情看上去有些暖昧,仍能直观到他的情绪的饱满,若是小说中人物,便可形容为顾盼自雄。

他的眼镜始终是冲画面右上方闪烁的,尽管画外有一个提问者,应该彼时彼刻跟他同在,他的视线却给人旁若无人的印象,甚至也不看镜头 – 观众,假若那不是在电视上,我们完全可以把这当作是一个人 在自言自语。

他称自己是理想主义者,业余足球健将,幸福的父亲,“坐在第一排的人”,简言之一,一个对自己很满意的人。

这满意流露在他的用词上,频繁使用 “一定”、“总是”、“应该” 这些不容置疑的句式前辍,我已经不能复述他的原话了,但对他种种突如其来的断语和始终如一的自信过目难忘,他像是一个早已洞悉了生活真相并具有超常理解力的能者,几乎对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并能迅速给出当然的解释,这在他谈到自己的职业时尤甚,那个时候他甚至像一个政府发言人。

《痛并快乐着》这本书我是在书店买的,这之前有一个朋友曾向我做了热情的推荐,说白岩松 “有真东西”,而且确 实是自己写的。

我们都知道他们台的某些主持人写的行销一时的自传是别人代笔,这是公开的秘密,有经历而无书写能力找人 代笔,并不违反出版业的游戏规则,只要传主本人不要冒充作家就好。

这书我看了百十页就搁下了,搁下的原因不在文字水平,大多数书看不下去是见作者有话说不出来,说不利索,替他着急。

白岩松的文字能力在中等偏上,老实一点就好看很多。他写自己,个人境遇,无论是 “痛” 还是 “快乐” 都算情真意切 ,遣词造句也还工整,一进单位,语涉同事和军国大事,话就见大,特别懂事、特别见得人、说到哪儿都理直气壮的广播词儿就出来了。在这儿,你能感到作者笔风陡转,仿佛摁了切换键,从正常人变成转播机器。

我注意到在电视台混的人都爱提大事件和大人物,好像他们知道得更多,离中枢更近。白岩松也未能免俗,书中照片和行文处处透出得亲天颜的兴奋和沾沾自喜,什么 “我第一个鼓掌”,对不起,我要说这是诌媚,似这等宫闱秘闻,在你固然可喜可贺,我不关心!

离什么近,就像什么,质量越重,引力越大,沾边不沾边的都以为自己是其中一部分。在白岩松自夸的那些方面,我最不明白是 “坐在第一排” 这句话。

我们都进过剧场。第一排和站在后边的有什么差别,不都是观众吗?只不过你看得更大, 听到的锣鼓更震耳,北京话叫 “吃味儿”。什么演出需要第一排观众站起来向后排观众解释剧情?你能看到什么内幕的后台的 东西?怎么委婉怎么客气,也没别的词 — 自作多情。

写这篇小文当中,我又看了一次白岩松主持的《东方之子》,采访余华,这是他的正科,我想这里大概有更多他的本来面目,于是仔细观察此人。

过去我还认为他的严肃和一本正经是对文艺节目主持人的嬉皮笑脸和哗众取宠的有意反拨,以正 视听,现在我认为这仅仅是做作,因错觉导致的拿不准 “范儿”,如果他自认为这是真诚,那就是骨子里的做作。

他的眼睛始终不看交谈者,对方认真回答他的问题时,他的脸上偶尔浮起一些挂在嘴角的微笑作为回应,表示他在听 。他在哪儿学的这一套?他不是一个学生出身的热血青年一个热爱运动和音乐的普通人吗?我相信那些问题不是他想问的,何其愚蠢,逼得余华也只得加倍愚蠢地回答。

一个聪明人强迫另一个联盟人在大庭广众之下与他一起露怯,做肤浅、不着四六的 交流,怎么还会有那么强烈的优越感?

你真有你显得那么重要么?我不相信电视主持人是一个独立观点的表达者,更接受广播学院学生自己的说法:肉喇叭 。

白岩松在电视上皱着眉头议论了好几年中国的事儿,除了 “为民请命”、“关心民间疾苦” 这些社会共识,我不记得他还有过什么个人观点。在这样的位置上,做成这样已经是最好,但要当真,既让别人当真自己也当真,就是存心欺世了。

——王朔《知道分子

知乎用户 jessica 发表

上次见白岩松时,是 6 年前,在他的《幸福了吗》新书签名会上,那是和他的第一次见面,这次远远的看见他时,感觉他瘦了,在我后来面对面看着他时,我发现脸真的是瘦了,这是岁月给熬得吧,我想,他一直埋头写字,当我俯身低头和他说话时,我生怕他听不见,于是提高了音量,“白老师,我上次见您是六年前。。。。。真的很感谢您一直为新闻事业所做的坚持 “,他抬抬头,轻轻瞟了我一眼,他说了特地道的一句北京话:Hai(发第四声),潜台词是这都不是事,感觉上这都不值一提。后来我补充了句,我也是学新闻的。他低着头一直笔耕不辍地在书上签字,听到这句话时停顿了下,面对面的很认真的看了看我,我很开心,抱着书,轻快的跳下了台阶,转过身迎着明媚的阳光,很开心的离开了。
从出口出来后,栅栏外围着一些人,远远的看着台子的一侧有秩序的排着队,拿着书等待着走几步台阶到小白跟前找他签名。我就站在那个栏杆那,站在正中间,看着坐在讲台正中间的他签字售书时的样子,就只是远远的站在那看着已经感觉很美好了,外面依旧喧哗,可我明白他依然能泰然处之。慢慢的观察我发现,只要有小孩子上去找他签名时,他都会用指头碰一下小朋友的脸颊,露出微微的笑容。我想起在之前的演讲中,他不断提到自己已经快 50 了,是不是年纪越大越会喜欢小孩子呢,羡慕他们那么单纯,可爱。就那样静静的远远的看着他时,我听到旁边一个刺耳的声音,一个年龄稍大的男人对旁边的家人说,去看看他吧,是白岩松,这段时间过得挺不如意的,我已经忘了那个具体的词,但是意思就是过得挺坎坷的,这个人说这话的语气感觉这人是跟他有过接触似的,他一直在我旁边,对着小白那边咔咔咔照相,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问下,小白哪里不如意了,一直犹豫我也还是没好意思问,其实我心里也明白,小白这段时间确实在那过得不好,” 当你的战友纷纷离开你时,你难道不会悲伤么 “,新闻里一直在说这个央视的人走了,那个央视的人跳槽了,想想那段时间他说的一个著名的话:如果要我为不是我做错的事道歉,那就是我该辞职的时候。我不禁感叹,这是要把他往哪逼啊,真的很为他的境遇担心。那个人离开后,我的思绪又回到了眼前。一个人站在那发着呆,看着眼前的小白,虽然隔着很远,但是面前就是他和背对着我等着签名的读者,我依然很享受这个时刻,想想我依然能在北京,能在此刻和他这么近距离的见面,真的是很很很很开心的。心里想着,如果下次有机会再见,我希望能和他握手,下次会是什么时候,又一个 6 年么?
过了一会,朋友过来找我,要我替她再排次队,我看了看那么老长的队,一开始是拒绝的,在她的坚持要求下,我忍了,说再排吧,我一直在犹豫,在和朋友商量,我到底要不要跟他说我希望和他握手,可是这样会不会太冒昧,会不会被他婉言拒绝,那样不是很尴尬么,在朋友的怂恿下,我去排了队,可能是接近尾声了,队已然没有那么长了,很快就到我了,我拿了书,可能已经有了刚刚的经历,我已经没有那么忐忑了,我觉得这次我什么都不讲也可以离开的,就只是默默的再近距离看看他。没想到,他有空抬头,看了一下排在别人后面的我,等我站在他面前时,他先说话了,你怎么又转回来了,我站在他面前有数秒没有说出话,时间空间像凝固了一样,我迟疑地,纠结地在想,我要不要回应一下,我上来是真的很想和你握下手的,终于我鼓起勇气说了,我礼貌的伸出了右手,小白的左手因为一直要签书,没有放下手中的笔,他并没有拒绝,马上用准备接下一本书的左手握住了我的右手,他说了什么,我已然忘了,只是记得那有温度而且有力度的手握在手心里的感觉,很温暖。 从阶梯上下来时,我和上次一样开心,一样轻快的从台阶上走下来,感觉不止是明媚的阳光照的人暖和,内心也是暖暖的。出来后,拿着带有白岩松签名的书,我坐到了外面在石阶上等我的朋友,不知为何,那一刹那,我好想哭一阵,我是激动的,我真的很感慨,我想起了高中那年我读过的他的书,书上有他的签名,那时我就想,有朝一日,我一定要去北京,要当面见见他,当面和他说话,从高中时,我就开始看他的节目,CCTV 里只要有他的节目,我期期都追着看,新闻会客厅,新闻周刊,新闻 1+1,我都看,报考大学志愿时,我义无反顾的选了新闻专业,我想我喜欢的节目,我喜欢的人,我喜欢的事,我就应该去看,我就应该去见,我就应该去做。全然不去考虑自己适不适合这个专业,今后会不会从事这个职业,会不会后悔当初的选择。直到现在,我依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虽然我没有从事媒体这行,我感谢当初的选择,并感谢我一直以来的坚持,我记得 6 年前我来北京的第一天,我就兴匆匆的跑到 CCTV 老电视台想见见央视的主持人,我记得,在这 6 年里,每当我路过 CCTV 大楼时,看到那栋大楼里,以及联想到那栋楼里那些富有媒体责任感的媒体人在认真的工作时,内心里满满的富足。我感谢我自己为了和小白在同一个城市生活所付出的努力与坚持,我感谢在这个城市里遇到的人,努力奋斗的人,他们大多数都是异乡人,有老师,有学者,有校长,有 CEO,有医生,有为了自己当初的愿望,梦想,理想,情怀,一直在北京这个起初陌生的城市默默坚守在各行各业默默付出坚守的人。

知乎用户 秃毛狼 发表

初始看老白的书是我高三的时候了,我对老白其人并没有什么很深的了解 。但是都说书品即人品,那么我就来说说书中的老白给我的感觉吧。首先,先声明一下,很多所谓的 “白岩松语录” 都是假的,是为了蹭热度的媒体人打上了老白的名号发表的。 老白,《行走在爱与恨之间》给了我对日本这个国家新的看法,这本书的优点就在于,它把日本的优缺点都写了出来,但是却几乎不带有主观情感,只是让你自己思考。这才是优秀的书所应有的条件_教会人们独立思考,而不是去诱导你的思路朝向。 《白说》如果按照豆瓣的分类,应该属于随笔,演讲之类的吧。但在我看来,自传应该更贴切一点吧。根据那些豆瓣大咖所说,这不过是伪君子又出书了,小学生作文而已。但是又有多少人了解,他所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央视,所谓的 “无病呻吟” 也只是他所能发出的一点无能为力之声罢了,作为普通人,我虽然不了解他所处的位置带来了什么,但是我却想要尽可能谅解他。所以,把这本书看成是一个中年人发牢骚,也许就宽容多了吧。 白岩松,不可否认,随着他的央视背景,肯定会有虚伪的一面,但是我却可以从书中看出他还保有着普通人所应有的真诚,客观,以及正确的三观。从这方面来说,这应该已经不普通了吧?

知乎用户 邹超邹超 发表

作为对手与他(央视队)踢过一次足球,感觉在生活中不是长袖善舞,而是内向严肃型的,在球场上踢得很投入认真,有点脾气的真性情。

作为公众一员,觉得:

他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新闻主持人及评论员之一,也是平民大众眼中最好的之一;

是体制框架内比较智慧、敢说真话的新闻人。新闻行业可以说是一个 “高危” 行业,太左太右都不行。他同一时代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主持人(不是播音员),但最有名的好像只有他坚持留在这个平台上,还得到主流认可,这背后的付出的努力、平衡走钢丝的智慧,非常非常了不起。

要知道,和光同尘、与泥共污(泛指政治,没有特别意思),还要有所为,比做单纯高洁的铮臣,可要难得多啊。最佩服这一点。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D09Nl7 发表

白岩松,中国红十字会副主席。

王朔——

一天早晨,我随手打开电视看新闻,换了几个台,大约是湖南卫视,看到白岩松在接受访问,谈他的新书《痛并快乐着》和他自己。第一感觉是这个人很得意,虽然眼镜遮住了他的眼神,使他的表情看上去有些暖昧,仍能直观到他的情绪的饱满,若是小说中人物,便可形容为顾盼自雄。他的眼镜始终是冲画面右上方闪烁的,尽管画外有一个提问者,应该彼时彼刻跟他同在,他的视线却给人旁若无人的印象,甚至也不看镜头 – 观众,假若那不是在电视上,我们完全可以把这当作是一个人在自言自语。

他称自己是理想主义者,业余足球健将,幸福的父亲,“坐在第一排的人”,简言之一,一个对自己很满意的人。这满意流露在他的用词上,频繁使用 “一定”、“总是”、“应该” 这些不容置疑的句式前辍,我已经不能复述他的原话了,但对他种种突如其来的断语和始终如一的自信过目难忘,他像是一个早已洞悉了生活真相并具有超常理解力的能者,几乎对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并能迅速给出当然的解释,这在他谈到自己的职业时尤甚,那个时候他甚至像一个政府发言人。

《痛并快乐着》这本书我是在书店买的,这之前有一个朋友曾向我做了热情的推荐,说白岩松 “有真东西”,而且确实是自己写的。我们都知道他们台的某些主持人写的行销一时的自传是别人代笔,这是公开的秘密,有经历而无书写能力找人代笔,并不违反出版业的游戏规则,只要传主本人不要冒充作家就好。

这书我看了百十页就搁下了,搁下的原因不在文字水平,大多数书看不下去是见作者有话说不出来,说不利索,替他着急。白岩松的文字能力在中等偏上,老实一点就好看很多。他写自己,个人境遇,无论是 “痛” 还是 “快乐” 都算情真意切,遣词造句也还工整,一进单位,语涉同事和军国大事,话就见大,特别懂事、特别见得人、说到哪儿都理直气壮的广播词儿就出来了。在这儿,你能感到作者笔风陡转,仿佛摁了切换键,从正常人变成转播机器。

我注意到在电视台混的人都爱提大事件和大人物,好像他们知道得更多,离中枢更近。白岩松也未能免俗,书中照片和行文处处透出得亲天颜的兴奋和沾沾自喜,什么 “我第一个鼓掌”,对不起,我要说这是诌媚,似这等宫闱秘闻,在你固然可喜可贺,我不关心!

离什么近,就像什么,质量越重,引力越大,沾边不沾边的都以为自己是其中一部分。在白岩松自夸的那些方面,我最不明白是 “坐在第一排” 这句话。我们都进过剧场。第一排和站在后边的有什么差别,不都是观众吗?只不过你看得更大,听到的锣鼓更震耳,北京话叫“吃味儿”。什么演出需要第一排观众站起来向后排观众解释剧情?你能看到什么内幕的后台的东西?怎么委婉怎么客气,也没别的词——自作多情。

写这篇小文当中,我又看了一次白岩松主持的《东方之子》,采访余华,这是他的正科,我想这里大概有更多他的本来面目,于是仔细观察此人。过去我还认为他的严肃和一本正经是对文艺节目主持人的嬉皮笑脸和哗众取宠的有意反拨,以正视听,现在我认为这仅仅是做作,因错觉导致的拿不准 “范儿”,如果他自认为这是真诚,那就是骨子里的做作。

他的眼睛始终不看交谈者,对方认真回答他的问题时,他的脸上偶尔浮起一些挂在嘴角的微笑作为回应,表示他在听。他在哪儿学的这一套?他不是一个学生出身的热血青年一个热爱运动和音乐的普通人吗?我相信那些问题不是他想问的,何其愚蠢,逼得余华也只得加倍愚蠢地回答。一个聪明人强迫另一个聪明人在大庭广众之下与他一起露怯,做肤浅、不着四六的交流,怎么还会有那么强烈的优越感?

你真有你显得那么重要么?我不相信电视主持人是一个独立观点的表达者,更接受广播学院学生自己的说法:肉喇叭。白岩松在电视上皱着眉头议论了好几年中国的事儿,除了 “为民请命”、“关心民间疾苦” 这些社会共识,我不记得他还有过什么个人观点。在这样的位置上,做成这样已经是最好,但要当真,既让别人当真自己也当真,就是存心欺世了。

知乎用户 达啦蹦吧 发表

最近他露脸很多,全是鸡汤

感觉现在疯狂给人灌鸡汤,想做中国人的人生导师。

这种人怎么评价?

您装您的,我喝不下

知乎用户 阵角风​ 发表

今天有人这样跟我抬杠:

我怎么知道?因为我是这个事件的亲历者,而白岩松不是。我了解这个事情的事实真相,白岩松只了解微博传闻。

白岩松私德如何,人品如何,这都不是问题,甚至学问高不高,书写的好不好,我觉得也不是大问题,但是他作为新闻工作者,如果新闻工作基本素质不达标,那我觉得就是严重的渎职和不合格。

尤其是在中国大量存在像这位评论者这样的 “最起码也是央视主持人好吧”,对央视主持人存在盲目信任的观众,白岩松不负责任,不遵守新闻报道基本要求的新闻评论方式,才显得尤其的危害巨大。他这样报道新闻,让受众怎么能了解事实真相做出正确判断?怎么对得起新闻工作者这样的身份?

-———————————- 以下是原回答 —————————————-

我一向对白岩松是有好感的。因为他确实颇有一些新闻主持人应该有的气质,这种气质,早 20 年前,中国几乎没有什么新闻主持人具备。

但是因为高以翔的事件,我现在对白岩松的看法是,缺乏新闻工作者应有的基本素质。

高以翔的意外身故,是一个悲剧。但是作为新闻工作者,无论面对怎样的悲剧,首先都要调查新闻事实。

这是最最基本的新闻工作要求了。

你应该在调查过新闻事实之后,根据事实情况发表个人观点。

但是白岩松并没有。

他没有调查任何事实,就凭借微博上几个与事实不符的传言,就开始给事件定性,将不实情况当做事实传播,并加上自己的评论,导致整个事件的真实情况完全被歪曲。

此事被广电总局内部批评。

他忘记了一个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

他忘记了他代表的是中国的权威媒体,是能够一口烁金的。

我深深怀疑他的记者证怎么考出来的。

仅凭这一件事,我就不得不怀疑白岩松之前的所有的评论。因为他的评论和观点,并不是从经过调查的事实基础上得到的,这就非常可疑了。

知乎用户 李大小 发表

从他为 2012 奥运会羽毛球打假球的李永波辩护就能看出,这是一个彻头彻尾没有底线,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是个屁股决定脑袋的人。他哪有什么理想啊?像他这样的知识分子社会精英个个自喻为文天祥,史可法一类,但他们真的是吗?值得怀疑!他即离不开体制给他的光环,又不想赤裸裸表现他只是体制的喉舌。估计他只是想做个名利双收的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见过他,当时要提前对他采访。

提了一到两个问题,不配合且用抬杠的方式回答,把自己提高到一个被仰望的高度俯瞰众生的感觉。自以为很深刻。生活中应该是个有脾气的人。

总想用悲天悯人的情怀来表达。但本人很不接地气。那个地方呆久了真以为自己就是大众的代表。后来芮成钢也这样代表,我一点都不奇怪。

结束后整个编辑部都对他印象有保留。

知乎用户 huang liu 发表

CCTV 里面,男主持里,不出大事的主持人是真少。

赵忠祥,薛飞,芮成钢,朱军,李咏,罗京,崔永元,毕福剑,刘建宏,黄健翔,张斌,罗京,没一个不出问题的。

白岩松老爸是内人党,要说问题也是一大堆的,但是他有小事无大事,在 CCTV 里一直混的不错,四平八稳没出事,已经算是不错了,你要说内心没啥问题,我想是不可能的。

知乎用户 Dr Dorje 发表

打小反感优等生心态过于强烈的人,因为他们往往自带膨胀与俯观属性。

学会尊重,先从直视别人的眼睛开始。

知乎用户 南镇抚司一缇骑​ 发表

听过是什么原因让五十多岁的老汉举起了枪这种言论后,觉得世界上最冷血的人也不过如此了。

知乎用户 大山 发表

听他说话感觉他语言和思想言之无物,空无一物,说话时语言很密集,却没有实质性的表达。

用最简明的语言陈述事实和表达思想才是正道

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想深度我真心不觉的好

为什么很多人都说他水平高?

此人说话时矫揉造作(矫揉造作的一种形式),很多用词和语言乍听起来颇显水平,实则是包装后的废话,不加思考的人会觉得高端吧

知乎用户 傻仨儿 发表

没有接触过老白,无法评价….. 但很想说说自己的故事。

高三有一次高烧 40 度,为了不错过《新闻周刊》首播,毅然把闹铃调到 22 点 05 分,这样,加上穿衣服和开电视的时间,刚好赶上。可以说自己曾经一度疯狂的迷恋老白,甚至觉得所有的娱乐明星都是浮云,只有老白才够格做偶像….. 实在有点脑残粉的意思。

但其实真正喜欢上老白并不算太长,很具体的已经说不上了,只记得高中那时候功课很重,每周能看电视的时间少之又少,但有一次接触他的某档节目后就喜欢上了,之后便每周等候《新闻周刊》打开一周的故事。后来节目组开了微博,就条条跟进,第一次自己的评论微博被节目组转发了更是欣喜若狂。还记得《幸福了吗》在高考前捧着不放,直至被老师‘暂时没收’,虽然到现在老师那里…..

高考结束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像当初说的那样‘睡他个三天三夜’,而是在网上搜出所有关于老白的资料,从文字到视频。大概用了一周的时间,发现除了节目外,老白真的很少发表文字,网络中流传的绝大多数都是写手东平西凑起的,乍看觉得挺牛挺有道理的,实则砍头去尾把原味变了。但也是这次的大搜罗,发现其实老白并不是那个所谓的神一般的存在,他只是在自己的位置上,做了一些分内的事情,然后愿意更前一步一点的去思考。并且他的表达中,总带有一种的态度——继续走,就有希望。

因有好几次《新闻周刊》无故停播,没有走字说明,发了好几封的私信、微信询问也都没有任何回应,自己忽然间就有种气愤难当的感觉。呵呵,其实现在想想那种孩子气还蛮好玩的。(PS,感情中很多的一厢情愿便是如此,世界是圆的,但不等于是围着自己转的)之后对节目的关注和老白的关注也就少了,到现在虽然定了微信,但很少打开看,只是放在那里。

前段时间听说老白出了新书,第一反应是——骗子,他不是说十年一本吗?特意跑到图书馆搜素能借出的所有有关他的书,翻了一遍(主要是《痛》和《幸》),才发现,人也没说一定。呵呵,原来,曾经的偶像,即便现在不关注,仍旧喜欢。又或许,我喜欢的是那个时代以及所有那个时代人努力的样子,还有自己坚信的未来。

知乎用户 王大壮壮 发表

几十年的生活经验告诉我,小崔老师可以做朋友,这种人不可以。

知乎用户 独耳 发表

挤眉弄眼,故作深沉与吭吭哧哧嗯嗯啊啊的

张泉灵可谓哼哈二将,可劲儿折磨了我很多

年!

好在不用看电视了!

知乎用户 fever 发表

他好像说他渴望苍老。他好像对社会诸多不满。 他好像很正义。 只是好像。 我觉得他好像都是为了吸引眼球说些爆炸的事情。 一点都不低调 ·· 不喜欢

知乎用户 息相吹 发表

小时候看他的东方时空,这么多年对他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印象:在现有的尺度内,他讲话特别稳。虽然有时候,未必符合你的逻辑。但是他总是能够找到非常恰当的切入。

如老人摔倒,该不该扶,他讲到了社保。

故宫女开豪车,他说应该抓起来。说了很解气的话。

喷白岩松没有意义。他是我国目前新闻评论尺度的一个标杆。无论你喜欢,还是讨厌,绕不开他,研究他的评论,很有意义。

(未完待续)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在镜头前扮演自己的人。

知乎用户 老枪 发表

白岩松在一次采访柳传志时问他:“这个当初二十万元,你购买联想百分之三十五的股份时,花了多少钱?” 柳答道:“大概是两亿多吧!” 白岩松马上热情洋溢地赞美道:“谁说国家净做赔本买卖啊,在这赚得多大啊!”

哈哈哈,我感觉白岩松太会捧哏了,可以改行讲相声了!看看 “柳传志购买联想的股票,国家哪里吃亏了,国家占了大便宜了!” 呵呵,国家还占了柳传志的 “大便宜”?!!谄媚之态溢于言表,可谓风骨全无,节操不存,让人三观碎了一地!这样的话,也亏这颗“乔松” 说得出来,真的是白长在岩上了!

知乎用户 白小白 发表

写写删删

自行百度肃宁枪击案中牺牲民警薛永清妻子自杀原因吧

如果愿意费劲,就再看看白到现在有没有道歉吧

知乎用户 乌尔奇奥拉 发表

白岩松是内蒙人,在这片豪迈自由刚烈的土地上培育的人却进了央视,进了体制,这本身就充斥着矛盾。

以前每周六晚上,我和父亲就守在电视机前,准时观看他主持的《新闻周刊》。他能够言简意赅地批判揭露出的社会问题,也能弘扬社会正能量。尤其是频频一本正经地反问,让人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我接触他的节目很少,但我看过他最惬意放松的状态是在董卿主持的《朗读者》里,虽然还是那万古不变的腔调,但明显有更多情感的流露。不过他依然面无表情,无论是开心还是失落,他都点到为止,迅速恢复冷漠脸。

他耿直,渴望自由,可他又不得不有所收敛,言不由衷。他希望批判不公,却也只能点到为止。可能几十年的从业,对他而言是缓慢而又煎熬的打磨棱角。

他其实是一棵很具有象征性的树。“树越高,它的根就越向深处”。

他逐渐带上更厚的面具,成了 “工具人”。也许他背地里说的尽是反叛的话呢,谁知道呢。只是不知道这面具是否能摘下来,他又愿意摘吗?亦或是戴着面具生活也挺好的。我不知道。也许这其中的无奈太过沉重。

最后衷心地祝愿白岩松,就这样四平八稳地走下去,别当英雄,也别当小人;别成了 “代言人”,也别成了 “挡箭牌”。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反正看了这篇文章就对他无好感白岩松:是什么让中国人一脸愁容?

光明网 2016 年 07 月 07 日 06:26

只看图片

文 / 白岩松

现在中国人好像总是不快乐,学生抱怨作业多,白领抱怨工作累,妇女抱怨家务忙,官员抱怨应酬多,老人抱怨子女不回家……

究竟是什么,让中国人一脸愁容?

01. 缺失信仰。

为什么我们周围的黑人、墨西哥人靠领救济,甚至街头要钱度日却整天乐乐呵呵?为什么这么多华人有些人事事顺意,却仍然郁郁寡欢?说到底是华人的思想意识出了问题。现在中国人,抛弃了信仰,又没有建立起新的人生哲学,人生失去了方向,也就失去了驾驭快乐手段,导致很多人在幸福中选择了不快乐。我们每个人的快乐、烦恼和痛苦都不是因为事情的本身,而是我们看问题的观念和态度。就像弥尔顿说的:“意识本身可以把地狱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腾成地狱。”

没有信仰就容易把价值观建立在一些外在事物上,甚至是相互比较上,仰望别人的成功,感觉自己的卑微;仰望别人的幸福,慨叹自己的不幸;比较别人的得志,愤然自己的失意;比较别人的快乐,放大自己的苦痛。

只看图片

02. 爱攀比。

中国人的一生似乎都用来攀比。孩子从小就被拿来和 “别人家孩子” 比较,比较成绩、能力、拿的奖状多还是少,以及考上的是不是名校。等毕业出来工作,又被比较工作够不够好、薪水优不优厚、福利多不多…… 长期置于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和比较之下,久而久之,自己也就习惯性地养成攀比的习惯:我比不比别人优秀?我的吃穿用度比不比别人好……

攀比成习惯,自然不快乐。别人有了自己没有,于是要努力去拥有,拥有了如果能快乐固然好,最怕是拥有了之后发现别人又上了新的层次,从而又增烦恼。更别说有些东西是人穷尽一生都没办法拥有的。当人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更幸福时,快乐就要远离我们了。

只看图片

03. 对美好的事物不感动。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我们可能没有创造美的能力,但对于大自然创造的美,对于他人创造的美,我们是否去欣赏了呢?我们似乎总是脚步匆匆,对自然美、艺术美、心灵美、生活美、创造美,我们常常视而不见,浑然不觉。

如果我们能为了欣赏路边的美丽花朵而停一下匆忙的脚步,因为叶子随风摇曳飘落的美态而心头柔软,看到小孩纯真无邪的笑脸而心生喜悦…… 那么,我们能感受到快乐的时刻将会多很多。

只看图片

04. 不懂得施舍。

宋代张商英说 “乐莫乐于好善”,一个懂得付出而不是单单索要的人才会快乐。施舍不是富人的专利。向灾区捐赠几个亿是施舍,给陌生人一个微笑也是施舍。

“大嘴美女” 姚晨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中国区代言人的第三个年头,过去三年,她先后到过菲律宾、泰国和埃塞俄比亚的难民营。她说:每当我背起背包,到世界各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也感到正能量回到了我身上,做上这份工作,有梦想成真的感觉。”

姚明则说:“我做公益、做慈善的最终目的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净化自己,使自己升华,到最后,得到帮助的是我自己,让我感觉到我对这个社会有用。”

只看图片

05. 单调与规律。

中国人缺少生活的热情与娱乐,生活通常是按部就班。学生的生活是三点一线,为了小升初、初升高和高考而活,人生单调得似乎只有学习和书本。职场人的生活也是上班、吃饭和睡觉,宝贵的周末时光仅用来休息也不够,而难得出去郊游或娱乐。也许到了老年,才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游玩,却是身体不争气,经不起四处出游、大吃大喝了。

为什么富士康在短短的时间内会发生多起 “跳楼” 事件?因为人不是灰色的蚂蚁,人生过分的单调和规律会使人失去快乐。

只看图片

06. 焦虑无处不在。

中国人也无时无刻不出在焦虑之中。焦虑社会不公、焦虑没钱没权、焦虑物价依然飙升、焦虑食品不安全、焦虑子女教育、焦虑环境污染…… 似乎总有焦虑不完的事。但是,只有无忧无虑的人才会快乐。总在忧虑,哪有时间快乐?

只看图片

07. 压力太大。

中国文化一向强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责任总会或多或少地赋予到中国人的身上,形成他们的压力。中国人面对的压力非常多,工作的压力、成家的压力、抚养子女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等等,而在这些重压之下,他们忙得几乎没有时间去缓解这些压力,日积月累,这些压力带给中国人的不仅仅是不快乐,甚至伤及他们的健康。

只看图片

08. 不敢坚持做自己。

妈妈的期望、爸爸的期望、姐姐的期望……

中国人被很多人期望着,从而不能坚持做自己。一个人要成为父母的好儿子、妻子的好丈夫、儿子的好爸爸、朋友的好伙伴、同事的好搭档,唯独不能成为想要的自己,自己总和自己打架,自然也很难真正的快乐。

只看图片

09. 心灵的封闭。

早在 1979 年,美国有个学者就写过一本书,(《美国人心灵的封闭》),书中说美国人的心灵都关闭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年美国青年人没有了远大的理想,只是热衷于眼前繁华的物质世界,疲于奔命于琐碎的日常生活。

今天的每一个中国人是不是也将自己的心灵关闭了呢?要知道,即使在最穷困、最危险的境地,只要你能打开心灵,也总是可以发现使自己快乐的东西。

点此查看原文

知乎用户 斑驳 发表

小说里大坏蛋总会装成大侠和君子

知乎用户 M5 患者 发表

白岩松,一个深受广大底层平民喜爱的主持人。最受喜欢的点在于敢说真话。可是那些被冠以白岩松说且老百姓交口称赞认为说了大实话的网文没有一篇是他说的。所以事实上这些人喜爱的是虚拟的正义使者白岩松,而不是真实存在的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只是很多以为两者是同一人吧。这大抵就是传说中的真实形象和文学形象。大约十年前,另一个享受此种待遇的是韩寒。

那么真实的白岩松是什么样呢?

1. 我终于吃得起虾了。

虽然他的本意赞扬中央禁止公款吃喝。可是我很奇怪,我身为成都公立高中教师(大家应该知道收入好低了吧),我也没有吃不起虾啊?谄媚如斯。

2. 成都死飞

骗只在场地内玩的死飞爱好者说拍死飞纪录片,然后包装成死飞在大街上骑行造成大量交通事故的警示片。我身为本地人,不是他这档子纠纷,我就根本没在大街见过死飞。见到这纠纷,我还百度啥叫死飞来着。

3. 是什么原因让这个五十多岁的老汉端起了枪。

是什么原因让央视记者乱开腔?

4. 阿根廷和北京国安挺像。

18 年阿根廷对冰岛,我看的那个转播是白岩松解说的。全场他就两句话,阿根廷和北京国安挺像,我和巴蒂踢球怎么怎么。没有一句话关于球赛本身的解说。还需要补充一点,他提到他的儿子叫巴蒂(就是因为他喜欢巴蒂斯图塔),所以我全程不知道他和他儿子踢球还是和阿根廷的战神巴蒂斯图塔踢球,他的描述竟然可以做到让你听不出来,真是天才。

5. 红会副会长

多次 “辟谣” 红会 “不实” 传言。屁股、脑袋。

以上均可网络搜索到,一些没法证实真假的我不会说。一句话,白岩松是一个精明的艹人设的投机者。

他比绝大部分人精明也比绝大部分人聪明,他总是在事件中找到最能调动大众情绪的 “公允” 反面论点。大部分成功的媒体人都是使用这一招,大家怎么说我偏不,我反着说,但是我说得好,你们还不得不夸我。代表人物:韩寒、李承鹏。不过李承鹏只会反面论点,不会找到最能调动大众情绪的点,且不 “公允”。所以早早地出局了。白岩松不是 “五十岁老汉端枪”,这一招恐怕大部分人都还没看破(上述 3)。

同时,他能有现在的地位,他对上位者的巧妙谄媚功夫可不低(上述 1、5)。

有能力,比你我等大部分人有能力,但是没有 “正义化身白岩松” 这个符号化白岩松那么有能力,他其实不能说出什么东西,但是他的高超话术让他以为他学富五车。代表人物:矮大紧、蒋方舟。初见时惊为天人,多听几句,小僧要是要伸伸脚了。(上述 4)

甚至职业操守也颇为令人不齿。(上述 2、3)

知乎用户 先生 发表

白岩松我一直就觉得这人说句俗话 就会起哄 哪里有热点往哪里凑 煽动大众情绪 就是一个喷子制造机

知乎用户 牛哇 发表

浙东的有一处的戏班中,有一种脚色叫作 “二花脸”,译得雅一点,那么,“二丑” 就是。他和小丑的不同,是不扮横行无忌的花花公子,也不扮一味仗势的宰相家丁,他所扮演的是保护公子的拳师,或是趋奉公子的清客。总之:身份比小丑高,而性格却比小丑坏。

义仆是老生扮的,先以谏诤,终以殉主; 恶仆是小丑扮的,只会作恶,到底灭亡。而二丑的本领却不同,他有点上等人模样,也懂些琴棋书画,也来得行令猜谜,但倚靠的是权门,凌蔑的是百姓,有谁被压迫了,他就来冷笑几声,畅快一下,有谁被陷害了,他又去吓唬一下,吆喝几声。不过他的态度又并不常常如此的,大抵一面又回过脸来,向台下的看客指出他公子的缺点,摇着头装起鬼脸道:你看这家伙,这回可要倒楣哩!

这最末的一手,是二丑的特色。因为他没有义仆的愚笨,也没有恶仆的简单,他是智识阶级。他明知道自己所靠的是冰山,一定不能长久,他将来还要到别家帮闲,所以当受着豢养,分着余炎的时候,也得装着和这贵公子并非一伙。

二丑们编出来的戏本上,当然没有这一种脚色的,他那里肯; 小丑,即花花公子们编出来的戏本,也不会有,因为他们只看见一面,想不到的。这二花脸,乃是小百姓看透了这一种人,提出精华来,制定了的脚色。

世间只要有权门,一定有恶势力,有恶势力,就一定有二花脸,而且有二花脸艺术。我们只要取一种刊物,看他一个星期,就会发见他忽而怨恨春天,忽而颂扬战争,忽而译萧伯纳演说,忽而讲婚姻问题; 但其间一定有时要慷慨激昂的表示对于国事的不满: 这就是用出末一手来了。

这最末的一手,一面也在遮掩他并不是帮闲,然而小百姓是明白的,早已使他的类型在戏台上出现了。

-—– 鲁 迅

知乎用户 Happy 肥仔 发表

“莫名,我就仇视你”

为了婊人,把王硕几十年书里一段话拿出来当呈堂证供,恁就这点本事?这也太弟弟嘞… 婊人无数的王朔说不定都忘了这段了,考古学家还给记着,啧,用心良苦。

不知道怎么回答,可以闭嘴。把面相都拿来说事,真就硬答呗。面相的确能拿来说事,不过在痛打落水狗时马后炮用得最多。二话不说直接拿来做分析的,巴黎圣母院看过吗?或者,您自个儿看看自己面相如何?您 pay 吗?

不好意思跑题了。如何评价?人又不认识我,我也没见过几次真人。不过,人在全国最大新闻媒体干了几十年,既没 “自愿” 离职,也没“东窗事发”(不少人估计盼了很久…)。每年露这么多回脸,在大家心中最广为接受的黑点居然还只是“装”,说真的,这哪叫黑,这明明就是在夸…

以我极其有限的了解,人家还真不装。以前看他那本《幸福了吗 》,10 年的书,书里送了张光盘,是去美国采访时受邀在大学脱稿演讲的视频,那家伙,何止是坦诚,跟观众互动时聊的东西可是 敏感词敏感词,劲爆得很。当然,有人自个儿在老板面前就跟孙子似的,却要求一央视主持人做个审查最严的新闻类节目也要跟他自个儿在酒桌上指点江山的架势一样才不叫 “装”,行吧…… 这种心态可以理解。

知乎用户 Teach 卡拉 发表

小时候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他就有一种不喜欢的感觉 说不出原因 就是第一印象 所以之后每每别人讨论他不管是夸是贬 (感觉 95% 的周围人都是夸他的)我都不接话 不过他竟然是红十字会的副会长 这就有点尴尬了

知乎用户 卢如是 发表

我一般按以下顺序评价周围的人:

1、有趣而深刻

2、有趣

3、深刻

4、自以为有趣

5、自以为深刻

6、自以为有趣而深刻

知乎用户 麦大人 发表

央视一哥白岩松,你怎么什么都敢说?

文 | 苏紫酱儿 编辑 | 小麦

01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观众注意到了一直活跃在报道一线的白岩松。

3 月 5 日,央视新闻发布微博称,# 白岩松要去军队专家解读疫情 #,《新闻 1+1》继续给我们带来最新解读。

前段时间,在直播对话武汉市委书记时,白岩松毫不避讳抛出一连串问号:

“储备物资都去哪了?您作为市委书记,能不能给个保证。回应群众关切,接受人民监督,同时倒逼自己能力?在疫情开始时,我们到底有没有警觉?您作为决策者,有没有想过最坏的结果,有没有政策储备?”

一连串的问号掷地有声,每个都扣响了疫情警钟。

这就是白岩松,从 1997 年香港回归到 2003 年非典一线,他总能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坚持新闻人的信仰,探索真相,追求真理。

在无数老百姓的心中,他就是真相的代言人,只要有白岩松出现的地方,就一定能听到最真切的答案,得到最真实的报道。

正如他曾在《白说》中写到的那样:传播有一个重要规律,没有细节就没有公信力。公信力是一切文化产品的立命之本。

别人不敢说的话他敢说,别人不愿做的事他来做,别人蜂拥而至的商业合作他却退避三舍、名利不收。

权威媒体曾评价他:白岩松的主持风格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在主持上,他自成一派。在生活中,他极富睿智,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除了专业上的无可挑剔,生活中的严谨自律,在感情上,白岩松也是新闻媒体圈的一股清流。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

02

作为央视名嘴一哥、人称 “当代鲁迅” 的白岩松,少年颇为坎坷。同为央视台柱子,他不似撒贝宁那样年少成名、一帆风顺,也不像董卿出身书香门第、幼年即有父母悉心培养。

相比之下,白岩松的童年和青年时光显得平淡、拮据,甚至有些悲惨。1968 年出生在内蒙古的一个边远小城,8 岁那年,父亲因病辞世。

从小和母亲、哥哥相依为命,贫寒的家庭环境让他明白,只有好好读书,才能出人头地。

幼年时期,他最开心的就是能用母亲的借书证,频繁出入当地的图书馆,在那个精神贫瘠的 80 年代,白岩松养成了一生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1985 年,白岩松以全区名列前茅的成绩考到了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专业。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了一名编辑。

一开始,他对这个工作并不乐意,认为不过是一个喝茶看报纸的清闲岗位。

但也正是在这里,白岩松遇到了自己命中注定、相伴一生的妻子——朱宏钧

说起白岩松与朱宏钧的相遇,像极了戴望舒笔下的那首《雨巷》。

1990 年夏天,22 岁的白岩松,打一把伞,走在雨中。朦胧之间,他看见一位身材婀娜的女生,朝着单位的方向走去。

那个背影在白岩松眼中,像极了《雨巷》里的丁香姑娘。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但当时两人并不相识,远远望着雨中渐渐离去的背影,白岩松虽心中暗升好感,却没敢冒昧上前询问联系方式。

自从第一次相遇后,他脑海中总是不断回想起那个背影,但却再也没遇见过。

后来意外得知,这个姑娘是自己单位新分配来的毕业生,而且与自己是同一所大学,说起来还是自己的师妹。

更厉害的是,这位外貌出众的师妹学习成绩更是了得,当年高考一举拿下了江苏镇江的文科状元!

在整个江苏省也是名列前茅,据白岩松说,她的成绩可以选择中国所有的高校,但却偏偏选择了北京广播学院,可见冥冥中自有天定。

两人第一次单独见面,是在闹市的一个烤地瓜摊上。当时,白岩松身上只有一块钱,羞涩地对朱宏钧说道:“我现在还很穷,只能请你吃烤红薯”。

朱宏钧却只是浅浅一笑,并未说什么。

一来二去的联系,白岩松对朱宏钧的感情更加深刻了,终于鼓起勇气向她表白。

可没想到突如其来的表白,刚说完就把这个姑娘吓跑了,白岩松顿感失落,心想:这下估计是没戏了。

虽然心里很没底,但他依然很关心朱宏钧,在行动上并未放弃。

![](data:image/svg+xml;utf8,)

回家后,朱宏钧将这件事情告诉了自己的父母,但没想到竟遭到了父母的反对。

原来,朱宏钧的父母作为南方人,对北方男子的第一印象都是蛮横无理、大男子主义,不知道怎么疼老婆。

听完父母的意见,朱宏钧心里也动摇了,开始刻意与白岩松保持距离,仅保持了普通朋友之间的联系。

两个月后,突然有一天,朱宏钧找到白岩松,告诉他自己宿舍的门锁坏了,只要有风就咯吱咯吱的响,她已经吓得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

白岩松听说后,很担心:“你有困难,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

第二天一大早,就去帮她换上了新的门锁。

经历此事,朱宏钧改变了对白岩松的看法,认为他并不像父母口中说的那种北方男子,反而比许多南方男子更加细心,便说服父母正式与白岩松交往。

1997 年,二人步入婚姻殿堂,开始了真正的生活。

刚结婚那几年,两个人都没有什么钱,生活也并不安稳,因工作需要,两人曾在一年内搬了六次家。

直到多年后,回忆起每次搬家时,为了省钱,白岩松踩着三轮车拉着笨重的行李,朱宏钧弯着腰在后面推着车子的场景仍让二人倍感怀念。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对于年少时期的夫妻而言,只要心在一起,日子再清贫也是甘之如饴。

03

1992 年底到 1993 年初,中央电视台正在筹办栏目《东方时空》,缺一个策划,借此契机,白岩松从报社编辑变成了采访记者。

第一天上镜时,导演要求白岩松穿西装,可那时的他怎么买得起呢?最后还是妻子朱宏钧出面,找朋友借了一套西装。

白岩松不是学播音主持的科班出身,作为内蒙古人,他的普通话带有浓重的地域口音。

对于主持人的普通话,央视要求一直很严厉,念错一个字,就要罚款 50 元。

有一个月,白岩松的工资,都被他不标准的普通话扣光了,甚至还倒欠央视几十块钱。

严格的工作要求,高压的工作环境,令白岩松的神经紧绷得厉害,却丝毫不敢放松。朱宏钧每每总宽慰他:“坚持,一定要坚持,我一定支持你。”

为了改变白岩松不标准的普通话,朱宏钧开始每天的监督,她会特意标上拼音,让白岩松反复练习,白岩松嘴里含着小石子练习绕口令,嘴巴都磨得打泡了,硬是把一口内蒙古方言普通话,练成了标准普通话。

因为妻子普通话的 “魔鬼” 训练,白岩松的普通话越来越标准,他终于凭借自己的能力,在央视站稳了脚跟。

白岩松才思敏捷,口齿伶俐,逻辑思维连贯,再加上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对待工作兢兢业业,1995 年,白岩松获得了金话筒奖,他一直说:“这个奖杯,有老婆一半的功劳。”

白岩松多次表示,自己每向前走一步,每获得一次奖杯和荣耀,都是妻子朱宏钧在背后默默的付出和成就。

越是光鲜亮丽的工作,背后的压力越让人难以承受。作为一贯对主持人要求严苛的央视,压力更是难以想象。

对于一时爆红的白岩松而言,得到的赞誉越多,越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正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欲握玫瑰,必承其痛。

![](data:image/svg+xml;utf8,)

长时间的精神压力,让白岩松多愁善感的性格,根本无处排解,睡不好觉是常态,连续很多天失眠更让他苦不堪言。

一度还患上了可怕的抑郁症,体重从 80 公斤降到了 55 公斤,后脑勺也出现了一块儿斑秃。

在后来的访谈中,白岩松说,自己曾 “有连续四五个月的时间,一分钟都睡不着,天天琢磨着自杀,不想活了,对任何事情提不起兴趣,有一种悲观绝望感,对人生的深深失望。”

看着丈夫深受病症的折磨,朱宏钧心痛不已。

她开始查阅有关抑郁症的一切,得知亲人的理解和关心,对缓解这一病症有决定性作用后,她将孩子送到了全托所,全心全意照顾白岩松。

为了让白岩松能够晚上睡得着,她每晚都给他读小说听,有一次生生从晚上十点读到了第二天早上的六点,可是仍然没有任何效果。

看着妻子这样,白岩松也很心疼,到后来每次朱宏钧再给他读书时他就闭上眼假装睡着。

几个月过去,夫妻二人全都消瘦了许多,不想说话的白岩松每天和妻子用写纸条的方式沟通。

她甚至买来中医和穴位讲解方面的书籍,对照书中的内容,给白岩松按摩穴位、缓解失眠。

也正是有朱宏钧善解人意的贴心陪伴和良好的家庭氛围,才给了他战胜病魔的勇气,彻底走出了抑郁症。

人们常说:患难夫妻相濡以沫,大业既成情有独钟。

对于白岩松而言,正是有娇妻朱宏钧对自己事业的默默扶持,才有了他今天央视一哥稳坐钓鱼台的地位。

也难怪白岩松常说:是妻子把我打造成央视 “名嘴” 的。

相识于微时,扶持走过半生。

如今,朱宏钧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编辑部主任,二人已携手走过 23 年光阴,一直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是大家公认的模范夫妻。

![](data:image/svg+xml;utf8,)

儿子白清扬眉清目秀,在自己中学的时候就已经写了一本足球小说,很有当年白岩松的风格,一家三口幸福美满。

他们用 23 年的相伴,深刻诠释了:好的爱情,应该是相互成就。

在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在一直光怪陆离的媒体圈,白岩松和朱宏钧却能出淤泥而不染,一起传递什么叫做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什么叫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亦舒说:一生只爱一个人,你嫁给我,我给你最好的爱情,你陪我走过一无所有,我陪你走到岁月尽头。

真诚祝福白岩松和朱宏钧永远幸福,相伴今生!

知乎用户 fireball 发表

欺世盗名之徒

表面上他仿佛悲天悯人,诤诤敢言,一副为民请命的专业新闻人的样子。

可惜这只是他的人设。

知乎用户 皮皮鲁 发表

摇头晃脑、指指点点、搔首弄姿、愁眉苦脸,做一副忧国忧民相。这种人也挺可悲的,一生都是个装在套里的人。

知乎用户 answerzhang 发表

白岩松我记得他的几个观点:

首先扶老奶奶过马路 都能上头条 这不是文明的社会 当大家把这个习以为常了 才是一种更大的进步

白岩松住在 21 楼 晚上工作时间 他会把电梯再按回到一楼 因为有很多人在这个点回家 减少大家的时间

知乎用户 稻田赵四儿 发表

希望他第二期可以征到好的学员 。

知乎用户 公子李 发表

白岩松似乎没有找到幸福

知乎用户 公子襄 101 发表

我觉得是伪君子罢了。白岩松标榜自己是体育爱好者,确实也是。13—14 赛季,皇马击败马竞获得欧冠,白老师作为阿根廷球迷,自然基本也是喜欢梅西的。于是,皇马夺冠这件事把白老师膈应得很难受,气急败坏又假装客观的写了一篇文章,什么他要为失败者写一篇奖杯,什么皇马金元足球,什么马竞是英雄等等,酸到极致…… 我那时震惊了,我想不到这种从小听着名字长大的名人,居然这种胸怀和水平,更何况,他从事的是最需要客观精神的新闻行业,从此,看不上这种人,他的所有发言里面,我听来都是精致的虚伪!


一更:想不到随手一答,很多知友赏脸点了赞,一开始回答很简单,回答的时候也没再读白老师 14 年写的那篇大作,只是根据记忆回答了一点。为了更好的说明一下,重新把白老师这篇文章读了一篇,我才发觉我的记忆都已经把这篇文章美化、客观化了好多了。原文,我只能用” 奇文共赏 “来形容。文章的背景是 13-14 赛季,皇马和马竞欧冠决赛,双方战的难解难分,常规时间 90 分钟结束,马竞 1:0 领先,伤停补时的第三分钟,皇马拉莫斯头球扳平比分,之后双方进入加时赛,皇马取胜。我记得文章是说皇马”金元足球 “的,重读才发现,文章奇葩的把皇马比作保守势力,用白老师的原文就是” 王公贵族 “、马竞是” 英雄 “,是被旧势力镇压的”nmqy“。白老师洋洋洒洒,十分不爽,接着怪到上帝,感觉马竞不赢,是老天爷不开眼的感觉,质问是不是上帝” 势利“。再接着,白老师气势非凡的引用《二十一世纪新资本论》,从财富的角度来说明,皇马赢了是多么邪恶的事,企图引起芸芸众生讨厌皇马。最后,白老师可能以一个成功的身份,质疑为什么皇马球迷要喜欢皇马,理由是因为大多数球迷在生活中都是普通人,凭什么喜欢足坛高富帅——皇马。我当年读了开头实在难于下咽,现在为了写的更详细一点,再读一遍,更是震惊,这是怎么脑回路的人才能写出让人如此捧肚的文字。有种希望白老师持续产出这类文字的奇怪愿望!贴一下原文的截图,大家细品。

知乎用户 豆豆 发表

有些人是在找圣人么… 于国于民,有益,已经很不错了。

知乎用户 法夫 发表

就我个人而言,不喜欢他这个人 感觉有点装。有点变形东施效颦的感觉,大家都知道华莱士以问题尖锐著称,白也想学 但是总感觉一箭射出去又有种尾巴被拽着的感觉。

知乎用户 佟以琦 发表

看过他写的《痛并快乐着》,感觉他是一个很真实的人。经常看他的《新闻周刊》,感觉他是个敏锐且犀利的人。

就是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就是因为工作性质很特殊所以广为人知,又因为这个特殊的工作得以接触到更多优秀的大师。

他年逾四十仍然有一颗外圆内方的心,能在央视这么一个敏感的地方尽可能的表达出自己的内心。这一点我非常钦佩他。不止是 “勇敢”,更多的是分寸和情商。

建议看一看他的三部书:《痛并快乐着》,《幸福了吗》,《白说》。ps. 不建议要签名。

你会看到一个朋友一样的白岩松。他对人生,对情感,对国家,对人性,对生活的思考。

交朋友要交心,看人,评价一个人,也需要走进他的内心不是么?

知乎用户 中达尼尔陈先生 发表

前两天的事吧

看央视的直播

白岩松插播了一条关于郭美美已经被释放的消息

最后的结语类似是:郭美美已经被放了,然而红会还被某些人关在心里面

当时感觉也是这个理

联想到说这话之后的现在,感觉一言难尽

知乎用户 yweiia 发表

记住一句话:媒体永远只给你看他想给你看的。

知乎用户 vesslan 发表

2007 年香港回归十周年,白岩松去公屋采访,在结束时多次想引导被采访者说出感谢党,感谢政府。从那时起,就极度厌恶这些老油子

知乎用户 迪亚布罗 发表

知乎用户 迷乎 发表

一本正经的说大道理

知乎用户 Grace 发表

个人一点儿感想

白岩松是一个有立场的人,他的立场应该是国家,政治正确。

作为一个新闻人,媒体人,一旦你有了某种立场,你就很难做到真正地说新闻,真的为大众发声。

看过他的一本书,《白说》,同时我也看过柴静的《看见》。

《白说》看了 20 页左右就没再看下去,因为我对于总是在说 “正确的话” 的人,强行让我喝某种鸡汤或者给我 “画饼” 的人,没什么特别大的好感。

在这一方面,我觉得柴静的《看见》更让我动容,生活是多面的,一件事情也是多面的,我们如果仅仅只从一个切入点去讨论,只站在一个立场去看待,新闻就会失真。

白岩松其实就是央视人说着央视话罢了。

知乎用户 好好说话 发表

看了几个高赞回答,就因为武汉湖北红十字会不干人事,所以和红十字会有关的人都是垃圾?这是一个怎样的逻辑链条?那请问浙江的红十字,四川的红十字会人家做的不够好么?

或许红十字会不是原罪吧,真正有罪的人是尸位素餐,只动嘴不做事的人!

至于说他书写的不好,文字功底太差之类的我没学过文学,也不敢冒然评价。不过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说,他的文字和很多观点我是赞同也是喜欢的,读他的三本书都能给我带来一些启示和力量!

还有他的新闻一加一栏目,最近疫情每天都有,我每天也都看,他问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大家最关心也是最直接的,比很多类似的节目信息量大很多,逻辑也很清晰。如果没看过,推荐大家看看他节目里采访武汉市长,钟南山院士这两期。节目里面很多图表信息也很专业直观。

他是一个新闻人,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行业里算是一个标杆。希望我们也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成为一个标杆。

最后借用他书里的一段话与各位共勉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以前挺看好他,从 2020.02.02 那件事开始,突然觉得这人也不怎么样。

对称日真的很难得一遇吗??

他影响力大,在电视里张张嘴,提议民政体系周末上班,让群众能在对称日登记结婚,于是有领导赞同,于是民政工作人员便没了自己的周末。

整个事件中,白岩松动了动嘴皮子,落了好,领导动动嘴皮子,得了夸奖和政绩,群众也得了这么一天 “好日子”。但是这个“好日子” 里干活的是谁?发话的领导领多出来转一圈,干活的还是全国那些基层民政工作者,那些莫名其妙就没了自己合法的周末的基层工作者。

要知道,公务员是没有加班费的,就是有加班费很多人还宁愿回家跟家人一起过周末休息休息,遑论什么都没?

忙了五个工作日,周末还不能休息,搁谁身上谁乐意?

知乎用户 深具世界眼光​ 发表

以前不喜欢他,但是这两天的节目看着还行?看那个新闻 1+1, 问的问题还都是比较关键的。

但是那个高福接受他采访的时候就一口一个 “岩松” 在那儿套近乎,真的每一句都有。

然后钟南山接受采访的时候是白岩松一口一个 “钟院士”,但钟南山一开始也没有接受打招呼,没有表示跟白岩松很熟。

所以不要过誉,也不要过贬吧

知乎用户 慢摇叛逆榴莲席子 发表

2016 年我第一次见到白岩松,他来我们学校做有关预防艾滋的演讲,与他最近的距离是我站在门口做志愿者,他从我旁边经过,时间不超过两秒,很想拍照,学校领导说要有点世面,不要拍照,把手机放下了。其实也好,这样我也只能用眼睛记录了。他的表情是严肃的,头发是泛着白色的,面容是憔悴的。我想朝着他微笑,可他的眼睛是朝向远方的。我最遗憾的一点应该是最后的提问环节,我一直不敢提问,这时候白岩松老师说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机会了,我知道再不提问就没机会了,我高高地举起了手,白岩松老师说:那最后这个机会就给坐在后面的那个男生吧。我把头转向了那个男生,和所有人一样。

知乎用户 朱常在 发表

“欺世盗名” 只想到这句话。

一张体制脸,一张体制嘴,任何兜圈圈的观点看似说了很多,其实什么也没有说。还要假装自己在为老百姓发声的样子,党媒姓党,这点悟性没有还能混到现在名利双收?

我不相信国内电视主持人是一个独立观点的表达者,更接受广播学院学生自己的说法:肉喇叭。

知乎用户 小废 发表

周末看了白岩松老师的个人主题演讲完整版《对白》,整理了一些观点。

下面自行体会


过时

“每一个人都会过时,写《繁花》的作者金宇澄,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说过,如果你了解历史就会知道,500 年的历史在教科书当中,有时候半页都不到,一个人更是如此,过时再正常不过了”

“人心是不过时的,千百年来人性的进化是很慢很慢的,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到今天依然在听贝多芬莫扎特,或者老柴、马勒的音乐”

本科不愿踏入社会,选择考研多上几年学

“经过了 40 多年了,恢复高考,大学本科的文凭越来越是一个标配,我们很多的行业的确需要研究生,但问题在于,我们现在的本科,很多文科的本科,太容易读了,研究生也有大量的空白时间,我们最好通过教育改革,能让我们的本科和研究生,更对得起本科和研究生,否则就是集体把痛苦推延了一段时间而已”

拿得起更要放得下

“《道德经》最后一句话是,天之道 利而不害 人之道 为而不争,为但是不争,因为争反而就会拧巴,这里面有更深的超越字面的概念,比如说他会去讲,人一辈子出生入死,一出生直奔死亡而去,不较劲全奔死亡而去完了呗,不可能,因为死亡放在那了才有趣,既然终点是明确的,那我能不能让我的人生好玩一些,好玩一些就不能按着别人眼光当中的东西去玩了,去较劲,去争,争不来的,所以为而不争是另一种为”

尝试和坚持

“相比 80 后的父母,90 后他们的父母积累了很多财富,因此他们才可以更自由的去放纵自己兴趣爱好的很多的发展”

“我个人觉得 30 岁之前要不断地做加法,就是去试错,年轻一个很大的资本就是敢错,有时间纠正错误,但是到了 30 岁的时候要做一次减法,把很多都试过的事情,要做减法然后打一口深井”

“过劳回” 现象

“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我觉得你去哪就一个,你的兴趣你的机会在哪,而跟别的没有关系,如果你是在愉快的心境下,过劳也还蛮舒服的,如果是你不想干的事情,干一会你就烦了,所以还是要问一下你的兴趣是什么和你的机会是什么”

当今社会,如何面对嘈杂的声音

“外在所有的声音如果能影响你,是因为你内心没有自己的主见,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就是要学会跟不同的声音共存”

饥饿与温饱

“一转眼,我们就从了精神的东西最贵,现在变成了免费,大家会有很多错觉,我在手机上可以获得无数的知识啊,进入互联网时代,知识已经是一个基本性的东西,它不一定能够提升你,但是当这些每天免费拿走了你大量的时间时,它变成了最贵的东西,因为你觉得自己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却在原地踏步,此时此刻你会有精神层面上的饥饿感吗,要想自己变得更好,恐怕要从真正的饥饿感开始,因为对于相当多的各位来说,每天在看东西的时候,不是要看什么,而是觉得看才安全,你满足于不饿和眼前有无数的美味,所以恢复饥饿感是极其重要的事情”

青春与机会

“在一片沙漠地带,你作为一个仙人掌,就被别人当作了绿色植物,可是现在已经到处是密密麻麻的绿树鲜花,你得开得多么不同,才能够被接受,被点赞呢”

" 我总是觉得人的一生当中,命运之神会敲你好多次门的,真正的挑战就在于,它一敲门你就准备好了,迅速开门,如果它敲门的时候,不以为然或者没准备好,等你想明白了去开门的时候,他跟你的邻居把合同签了”

“我觉得很多人的命运都是在你不在场的时候别人怎么谈论你决定的,但是你不在场的时候,如何让别人决定你拥有更好的路,取决于你每一天在做什么,这一点是非常重要”

“人的收入是跟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的”

“一个人的一生如果不能在少年和青春的时代,就开始让自己变得不一样了,将来机会就不多了”

缺陷与完美

“缺陷是完美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我觉得第一个要提出的问题是,完美存在吗,谁是完美的,哪一个完美的个体不是带着缺陷存在的”

“我们从小到大就没得到过成就感,我们都是在别人苛刻的追求完美的这种压力面前,向前走的,后遗症就慢慢出现了,这种后遗症就是我们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都不太珍惜”

“我想各位都在面临这样的年岁,正在被优点所吸引,很多人还没打算开始去接受缺点”

“任何将来长久的婚姻,都是包容的结果。我从来不会认为我会遇到一个完美的人,就像她也不会认为会遇到完美的我一样,当你做好这种准备,一切都好多了,当你接受缺陷之后,日子完美多了”

" 我们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都不珍惜,对不拥有的格外较劲,尤其是别人有,我们没有的,那就更让你难受了,我们必须全得到,可能吗”

“我是音响发烧友,30 多年了,这是无底洞,但是我给自己一个原则,就到 90% 的功能,我超级感谢我自己的 90% 的准则,这是因为打一开始我就明白了缺陷和完美之间的关系,你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因为花一旦全开就开始凋零,月一旦全圆就开始残月而去,人生同样如此”


知乎用户 华孙杨张合体无敌 发表

关心民间疾苦?敢说真话?质疑发声做诤言?

不好意思,水平有限。

我就看到了 “小骂大帮忙” 和“鸡汤洗地”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dz4P4j 发表

一个擅长道德绑架的人。自从他在节目里 “恳求” 别人放弃自己的权力,多一些理解的时候就开始不喜欢他了

知乎用户 车大使 发表

我不知道他是干啥的,我记得他好像就是个记着吧,或者是个主持人!

但是退休以后好像更乐于装 B 了

说政治、说经济、说文化

有脑子的人听他说那些观点就跟没上过学 然后看了两年心灵鸡汤的患者一样

你就是个主持人或者记着

你就说说你专业的事就得了

你说你专业的事尚且不一定对呢 你还去评论点别的

太丢人了

我都替他尴尬~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了一圈评论 感觉回答这个问题的人不少都是圣贤

知乎用户 赵非同 发表

央视名嘴白岩松,曾穷到骑三轮车搬家,靠烤红薯把媳妇追到了手

知乎用户 宋一鸣 发表

推荐大家去看看优酷的一个年度演讲《对白》。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k5OTEzNTExMg==.html?sharefrom=iphone&sharekey=91916c8ad875f95a80e0986f0eaedd129

最后那个为非名校大学生巡回演讲真的很酷。

知乎用户 EricCheung​ 发表

单单是 2020 年初武汉肺炎疫情,对话钟院士那一段,就可以看得出,白岩松是敏锐优秀且时刻为老百姓发声的新闻人,可以称得上是国内第一新闻媒体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通过这次疫情,我觉得他表面很正派,业务能力很强。却没了媒体人的棱角。油腻的内核外包了好几层糯米纸。

知乎用户 空山迟暮 发表

一个主持人兼记者,偏要去当思想家兼哲学家,立读书人设,一天到晚 bbll,指手画脚,苦大仇深,哪都有他,对什么都要发表点意见。屁股决定脑袋,你的职位决定了你就是一个传声筒,偏偏自己觉得自己是一个扬声器。

芮成钢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知乎用户 November 发表

真心被他的 “正义” 所恶心到了。

知乎用户 宇宙中的一粒尘埃 发表

首先对他不了解,但给我的感觉就是脱离群众久了的资产阶级

导致我对他有这种刻板偏见主要是下面这条新闻。

白岩松拜托民政局 2 月 2 日为新人开门 内江民政局回应网友:当天休息日,不受理业务

为了讨好一些希望在 2020 年 2 月 2 号结婚的那些新人,全然不顾 2 月 2 号是大年初九,国家法定节假日,希望一些民政局的工作人员放弃休息,在这天为那些新人登记。

看了之后是不是让人感动?

但我想说,真是让人感到恶心。

讨好那些想要登记结婚的新人没错,但错不应该呼吁让人家民政局的工作人员放弃休息日,去加班工作。

好不容易有个休息日,你一张嘴就想让人家加班工作,凭什么啊?

感情不是需要他自己放弃休息日去工作,动动嘴就能讨好一些新人,真是一点也不考虑别人。

换位思考下,谁乐意休息日加班?

大快人心的是,内江民政局根本不鸟他。

仅此一点,我对他印象十分不好。

添加补充:

上面这还只是十分客气的说法,要是深层次挖掘,还有更严重的影响。

这次白岩松要讨好那些想要在 2020 年 2 月 2 日结婚的新人们,呼吁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加班工作。

那下次他想要讨好老赖或者一些失信人员,是不是就可以对国家的相关部门指手画脚了?

再严重一点,一些国际事件,他是不是也可以口无遮拦了?

更严重一点……

更加深层次的东西不敢写,也不愿意上纲上线,只是白岩松在这件事上根本没有换位思考考虑那些民政局的工作人员感受,这就是脱离广大群众时间太久造成的。

知乎用户 杨天楠​ 发表

工作关系,算是直接交流过几次吧,同时也是我朋友的研究生导师,侧面有一些了解。

大家说到的白岩松,只是在他作为公众人物出现时所扮演的几个角色,和本人相去甚远。

作为主持专业研究生导师的白岩松,严厉而专业。

作为节目制作人的白岩松,专注而敏锐。

作为青年偶像的白岩松,浪漫而理想。

作为被公知的 “白岩松”,和白岩松根本没有关系好么。

在我看来,他只是一个从小丧父,拘谨、沉重而有点严苛的新闻人。他的工作和每天全中国数以万计的媒体人一样,上网找选题,班子开选题会,做完节目回家睡觉。

这只是一份工作,顶多是一份事业,他比绝大多数新闻人更专业、更敏锐、更有良知,但仅此而已。

说到底,他只是个普通人,活在柴米油盐里、家长里短里.

做公知、醒世人、救中国,那个 “白岩松” 活在朋友圈里、活在微博上、活在大家的 YY 里。

知乎用户 周晓农​​ 发表

眼睛盯住这样的一两个人,远不如弄清自己需要什么重要。如果乐意广泛涉猎,不定哪一天,你就站在一个高处,一下子,就把你感兴趣的人看清楚了。当你能评价许多人时,你也就能比较准确地评价一个人,当你只盯着一个或几个人时,往往是什么也看不清楚,哪怕是他人告诉了你评价意见也惘然。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年头骗子和理想主义者很难去区分,只谈方向不提供方法的就是骗子,既谈方向又能提供方法的才是理想主义者。”
——白岩松

1. 所有人现在只能看到他 “红会副会” 的头衔。

2. 带着偏见去评论,与其说是评论,不如说是讽刺。

3. 关于诸君回答,我资质尚浅还没有资格评论。

4. 贵乎 “超高水平” 友人太多,回答非专业领域的问题不会是件好事。

5. 告辞。

知乎用户 keristen 发表

害,

当一个人的地位和话语权喝实际的积淀不相符的时候,你就会慢慢发现,他想说的的话总是很高远,但是自己说出来的却无法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就是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另外,他自以为高高在上,洋洋得意的样子对人讲大道理的时候,真的很蠢╰(*´︶`*)╯

知乎用户 DOt’s 发表

我只能说在这个回答下面见识了很多酸腐的 “知识分子”。

连初中生都知道评价一个人的时候要多方面地考虑,但是很可惜,这个回答下面很多人都不懂。按照他们这个标准,就算是他们引用的评价的作者王朔,也可以说成是一个见异思迁抛妻弃子的人渣。但是毫无疑问,这种评价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一部分评价的人只是在肆无忌惮地输出自己的恶意罢了。

知乎用户 目笑神飞 发表

装逼太过深沉,以至于自己都信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人觉得那篇(王朔)先生评价白岩松先生的文是杜撰

您瞅瞅

知乎用户 深圳懒羊羊 发表

从国足方面来讲,白岩松是一个十分虚伪的国足球迷,一边说自己热爱足球热爱国足,但屡屡拿足球来蹭热点,嘲讽国足的急先锋,常常看到他黑国足的各种言论!

以前读书时觉得他人不错哈,现在无感!

知乎用户 在小楼 发表

以前参加主持人的比赛,决赛的时候各路大佬来当评委。当时有个选手模拟主持,最后一句话 “让我们掌声有请白岩松老师”,然后全场像炸了锅似的鼓掌,等白岩松上台… 后来该选手因为口嗨惨遭淘汰。

白岩松这个人在业内是让所有人都肃然起敬的存在,凡事论迹不论心,春晚时候他说的那几句话真的是功力深厚,突出一个老辣。白岩松是记者出身,当年东方之子的经历给了他阅人无数的底蕴。现在的主持人大都没有基层一线的经历,像白岩松、水均益这样的老家伙更是很珍贵。

最近看水均益还是元旦时候的《新闻年鉴》,白岩松从过年到现在基本上没闲着,尤其是最近几个星期《新闻 1+1》基本上每期都是焦点。各种专家各级官员,大量的信息求证大量的问题求解,这背后的工作量是巨大的,举国关注的压力也是巨大的。但是白岩松老师每期都能拿捏得当、精准有力。他私下里如何我不清楚,我只知道他爱摇滚爱踢球,如何评价他?榜样吧。

知乎用户 Newbroken 发表

一个被公知人设架在火上烤的老实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只有在上学期听过他在隔壁学院讲的一节公开课,随即粉 / 路人转黑。

总体感觉这个人很膨胀,骨子里是反智的,并且无法逻辑自洽。

知乎用户 Kleeblatt 发表

白岩松的特点是:机智、反击快、脑子活,所以他特别适合做新闻 1+1 这种直播、连线形式的节目,他往往可以在节目里金句频出、机智回答,尺度大的时候自己多评论几句,尺度小的时候就让嘉宾多说几句,而新闻周刊和新闻 1+1 这两个节目竟然也能在新闻频道历次改版中活了下来,活到现在。

但是有优点也就有不足,白岩松的节目实效性强、但是深度不够,所以他在互联网上流传的最广的是那些不知道是谁说的语录,还有某期疑似醉酒上节目视频。

从 03 年新闻频道成立到 09 年改版是一个时间节点,那时候节目尺度大的现在看起来有些不正常。后来新闻频道改版,突出时效性、做资讯节目,但个人觉得这是走错了方向。在如今的自媒体时代,时效性做到极致也不过是和手机咨询打了个平手,过度突出时效性就和微博热搜没什么本质区别,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人们迅速遗忘难成经典。而电视作为视频媒体,尤其是央视这种平台,应该依托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在节目深度上做文章。自媒体无论如何发展,也不可能像新闻调查一样,去各地深度调查公共事件;不可能像高端访问一样访问各种国际高层人士;还不可能像社会记录一样,因为某件社会新闻而去全国各地拍摄走访。

潮流变了、口味变了,一部分节目停播,一部分节目保留了下来,但换了厨子味道也完全变了。于是许多人选择了离开,也有一部分人留了下来,留下来的人多数看起来也似乎没了当年的那股冲劲,白岩松在我看来似乎没受到太大影响。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参加过白老师的签售会,校庆日也见过他。他属于我的学长吧。在我看来,我无法多么深刻的评论他,但是我知道他有社会责任感,不仅仅是因为他有一个知名新闻人的头衔和光环,还因为他真的是这样的人,不然一个这样出名的人怎么会在几乎每场演讲中都提到海拉尔?当时我们毕业,广学校长去世,我们毕业生,毕业好几年的学姐学长还有依然在校的学弟学妹们都很难过,就说铸魂犁前面的菊花没少过,而白岩松老师也同样很诧异很惋惜甚至难过。校庆他回来,我们要签名他是不给签的,他觉得这没有意义,甚至会有人会拿这个去炫耀。后来我上大学,签售会上他谈吐风趣幽默且有影响力,很亲和。我也听说他拒绝过很多找他办事的人。虽然我觉得某些时候提到白岩松这个人我觉得有些不真实,但是他是新闻人,做好新闻人是对大众负责任了。其他是无法评价的。我只说我仅仅了解的这些。你接触过他的生活圈吗?你透彻了解他的思想吗?你有没有想过在他的角度上一些事情要怎么做?很多事情不是只有对错之分的,有绝对的决定是非常少数的。所以什么左派右派的都不要讲话,换做谁,换做自己未必做得好。对于公众人物,比如一个人是演员,那他敬业的有好的演技有好的作品就好了,他是新闻人,他做好新闻,不浮夸给社会带来好的东西就行了,他是主持人,他能从她的工作中体现价值就好了,如果非要纠结这个人怎么样,人家生活如何的,那就太闲了。怎么不纠结隔壁老李呢……

知乎用户 清微 发表

评价人物三大标准:深刻的思想,渊博的学识,独特的魅力。

知乎用户 她的眼睛像美丽的伤口 发表

一叶知秋吧

他所在的系统都应该清洗一下了

你觉得呢

知乎用户 2b 大魔王 发表

这个人看第一眼就不舒服 多看一眼明显就是溜须拍马之辈

知乎用户 人生若只如初见 发表

2020 央视春晚》舞台上,看到了我的男神白岩松,白岩松还是那样的潇洒帅气,那样的睿智知性,给人一种洞若观火的感觉,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央视的台柱子们,齐聚春晚舞台,为全国人民加油鼓劲,他们的演讲振奋人心,给人力量。作为一个男人,真的好想活成白岩松的模样,她就是男子汉应有的样子呀。一个人最幸福的,莫过于坚持你热爱的,热爱你坚持的了。白岩松毕生从事着他热爱的新闻工作,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惜着他的新闻生命,我喜欢这样的白岩松,也想成为这样的白岩松,为白岩松点赞。

知乎用户 推到重来​ 发表

朋友圈到到处的白岩松的鸡汤

朋友圈到处是白岩松采访某某某义正辞严

朋友圈到处是骂红会

你问我怎么看全国红十字会兼职副会长白岩松? 我当然只能百度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最近一直在关注《新闻 1+1》,每天关注白岩松和有关疫情相关专家、工作者连线。感觉白岩松的提问不简单、不明了,有时候还问题中还夹杂着个人的评论。这其实不符合记者采访的原则,白岩松是记者,不是评论员,是白岩松在采访,不是白岩松和专家进行思想交锋,语气应该平和,而不是用一种审问的口吻,而且他不应该把很多观点带入问题中。很多问题可以是很简单明了地提出,而他偏偏说的很麻烦,又有比喻、又有议论。总之他的提问风格很不喜欢。

知乎用户 80 后老后生 发表

原来没觉得,这次疫情武汉红十字都烂成那样了,白岩松还在给它洗,洗的白?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越来越不喜欢。

很多时候感觉他不像一个主持人反而像政府官员。

看他的节目想到一个不贴切的词,咄咄逼人。

知识分子社会精英仿佛成了他的标签 ,但总感觉高高在上。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解说用了不少流行词,网络用语,当时还上了微博热搜,大家都在点赞,可我总觉得特别尬,听着别扭。

画面对准的是节目,背景是他的声音,可我总感觉他在说那些词的时候,带着一股子怪味,不是针对节目,而是针对那些词。

可能是我自己觉得吧,个人喜欢水均益还有柴静,董卿那样的。

知乎用户 星期三的早晨 发表

这么久了还有一群小盲流来找茬,你们闲不闲,这么不满意你们去喷新闻联播啊,啥事情都想着反权威,义和拳自我感觉很好?

——————

评价都太极端,白走到这个位置,做的已经很好了,是一个为民发声中流砥柱的人物了,至少他在现在的大环境下,还有不同的批评,不是张口党建闭口厉害国。这是结论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在体制内他积累的话语权威已经是全年龄段真顶级流量。举个例子他的话在农村的老人眼里,已经和菩萨的话语权一个等级了,这次疫情谁说都不信,就信白岩松。

我觉得喷他的人,基本都平时也不看他做的节目,就觉得最近他一直喷鸡汤,在那装 x,我觉得他在国内且体制内已经把媒体监督的力量发挥到最大了,他已经尽力且持续输出了,现在的大环境,除了他扛着现在有力道的逆流发言真的不多了,你真的希望所有主持人都说党建都说全国形式一片大好吗?

王朔评价他的小文,现在这多人奉为圭臬,但是一个国级的声音,难道不应该是一个有良心的中正之音吗? 还是大家觉得一个能代表国家形象的媒体人是跟王朔一样的听的爽的人? 还是要跟脱口秀主持人一样? 瞎嚷嚷谁不会,要中正直言才是水平。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别人不知道怎么活,还想告诉别人怎么活。你以为你是谁?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0uXH0x 发表

国人有个很糟糕地方就是经常习惯性的通过一个人的某一件事、某一方面来评价、肯定、否定对方,从而以此类推,振振有词的道出此人一生会怎么样,并美其名曰管中窥豹。典型的故事有屠夫和医生相互叫对方起床,并以此类推到底是谁在拯救和杀戮生命,最终以叫人起床这件事来判断谁该上天堂谁该下地狱,实在愚蠢至极。

白岩松对于我们这些普通民众来说只展示了他作为新闻人的一面,我们无法也不能仅仅通过此一面来评价他个人,在新闻人的背后他还有很多身份,儿子、丈夫、父亲、同事、同学、朋友、老师、领导、下属等等,他的这些身份是否成功我们不得而知,也不可能知道,毕竟没有任何交集。做为新闻人他是成功,这种成功一方面在于他得到了他人的认可,另一方面在于他通过新闻人得到了他想要的。

对于我个人来说他作为新闻人我只能说不喜欢,这种不喜欢是从高中时开始,高中前对他充满了崇拜,说是偶像也不为过。这种不喜欢在读大学后越发强烈,特别是在国内外重大事件发生时,他大段大段言语针砭时局时更加强烈。但这种不喜欢总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直到后来为了在大学女友前装,特意从图书馆借来一本鲁迅先生的书,并读到下面这一段话的时候,我才幡然醒悟。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 “仁义道德” 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现在想来他做为新闻人的时候也是发言人而已,希望他作为其他的身份时有更成功的作为,比如某某基金会的领导。

知乎用户 求真即正义 发表

作为红十字会副主席,红十字会出事情,他是不是也有责任呢,挂个名是给红十字会当形象大使呢吗?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O8obvj​ 发表

当了几十年体制的名嘴,这个人就是体制的延伸;所以其是不断变化的,观察其言行,几乎就能总结出不同时期体制的特色。

比如新冠病毒疫情初期采访钟南山之好消息么?

白岩松:跟 SARS 比较,这次集中在武汉,而且像上海、广东等地都是输入性的病例,这对防控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吗?

钟南山:任何急性的传染病出现都不是好消息!在一定意义上从流行病学看,它不单是集中在武汉,而且集中在两个区,这两个区大概占了 45%,这两个区有一个特点,有一个比较大的所谓海鲜市场,实际上并不是海鲜,而是野味、野生动物。从各方面初步流行病学分析,它实际上通过野生动物传到人,这是比较大的可能。但是现在还是出现人传人的现象,这是我们提高警惕的时候。

***

所以比起他,我更喜欢郭德纲

相声《我这一辈子》郭德纲、于谦演出本(郭德纲简称郭 于谦简称于)

_
郭:她(郭女朋友)说 “一个_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听哪个?” (我)“坏消息是什么啊?”

于:先听坏的。

郭:(郭女朋友)咱们迷路了,这个地方我不认识,而且,我估计咱们以后得靠吃牛粪过日子了。

于:牛粪啊。

郭:好消息哪?

于:再听听好得。

郭:(郭女朋友)牛粪有得是!

知乎用户 Bad 羽然 发表

不要太过苛责老白,很多人闷声发大财,对时事不管不顾,只是见机行事

至少他敢于出来表达,既享受了名誉也承担质疑。如果完全以孔子的君子标准要求上流精英,那多少人可以直接判刑了。

先提高自己的基本生活素质,善待身边的人

知乎用户 炼金术士无语凝噎 发表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

春晚临时加的关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节目

是央视一众顶级主持人进行的诗朗诵

别的主持人或多或少象征性的把台本打开了(看没看我没注意)

只有白岩松是全程合着台本在朗诵

我当时就跟我爹说这诗会不会是白岩松写的?

写这个回答的时候去搜了下,果然是他写的

从这个细节我觉得可以看出

白岩松对自己的能力有高度的自信,

在春晚这个场合甚至有点自傲

其实上台的主持人没一个弱手,背几行诗和呼吸一样容易

但只有他没打开台本

但是话又说回来,春晚临时加节目

央视高手千千万,独独用了白岩松的文字

那水平应该也是没什么可说的

知乎用户 米辰 发表

做人比说话差一点儿。

知乎用户 海军大都督周瑜​ 发表

想要把自己打造成极具社会责任感的形象,实际上道貌岸然,很多演讲自负且自恋,从未真正站在平民的视角上看待问题。

知乎用户 后会有期 发表

自从上次在新闻直播上发问:是什么原因让这个五十多岁的老汉端起了枪?我就粉转黑了。当时我就想,就算是个畜牲也不会这么说吧。这个逼装的太大了,简直把自己当上帝了。

知乎用户 佟吉诃德 发表

他只是个演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2015 年 6 月 9 日,精神病人刘双瑞手持双管猎枪对所在地周边居民进行枪击,四死五伤,包括县公安局政委在内的两名公安干警牺牲。随后,牺牲干警薛永清的妻子因悲伤过度,跳楼身亡。

白岩松在做这一期节目的时候,连 “牺牲” 二字都不舍的给干警,连 “犯罪嫌疑人” 都回避了不想用,他沉痛的问道:是什么原因让这个五十多岁的老汉端起了枪。

从那天开始,我对白岩松的评价,就只有 “不友善内容进行修改” 二字了。他爱说啥说啥吧。他太冷血了。

知乎用户 昆汀 发表

从他公开评价 c 罗梅西,粉转路;从他在新闻节目里突然说了一句红十字会跟郭美美没有任何关系,路转黑。看了其他答案中王朔的评价,很遗憾没有早些看到。

有时候生活的悲观来自于一个又一个偶像的幻灭。

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最烦白岩松,总是皱个小眉头装深沉。其实论上没有什么头脑,论下不体察民情民意。记得以前陈光标因为诈捐陷入舆论漩涡,白岩松就在网上公开为他辩护~ 看着很清高,但和亚洲代表一样,遇到比他强的人就跪舔。自以为是某某代表,本质就是媚上欺下的舔狗而已。

知乎用户 梁笑王 发表

我不知道他怎么出名的,反正在新闻中偶尔看到他给我的感觉并不好,主持人就应该是主持人,客观公正是才首位的。

还有人记得芮成钢吗?

知乎用户 老蒋 发表

修养最好的那批都离开央视了。

“当最后一个大妈离世,央视你还播给谁看呢?——一个离职者写的。

知乎用户 笑雨​ 发表

看了评论,上知乎的认识世界的方式都是非白即黑非黑即白的吗?悲哀

知乎用户 奇 oicq​ 发表

央视的主持人没有一个不能打的,随便放一个出来都是狠角色。

知乎用户 林白轩 发表

刚开始不明就里,对他感觉很好,特意去买了本《白说》,看到一半看不下去了,感觉就俩词: 拧巴、心累。他会用他的思维逻辑把人带偏,同样一件事,从他嘴里说出来,就特拧巴。后来发现他人红会副会长,就对他失去信任了。反正他在我心中已亡。

知乎用户 勇猛的轮胎 发表

自从去了好声音,就不喜欢这个人了

知乎用户 尘埃 发表

最讨厌他和朱军,还好朱军现在很少看到了。从新闻工作者角度出发,他们职业品行比崔永元差多了

知乎用户 呆十三 发表

一个说话不明所以,自以为思想深刻,却拥有极大话语权的新闻主持人。

知乎用户 惟适之安 发表

国版的茨威格,敏锐、沉着、召唤…… 都在他身上能够直观地寻到,对老白而言,我作为后生只有敬重。

知乎用户 杨景云 发表

《王朔聊白岩松:骨子里的做作》

一天早晨,我随手打开电视看新闻,换了几个台,大约是湖南卫视,看到白岩松在接受访问,谈他的新书《痛并快乐着》和他自己。第一感觉是这个人很得意,虽然眼镜遮住了他的眼神,使他的表情看上去有些暖昧,仍能直观到他的情绪的饱满,若是小说中人物,便可形容为顾盼自雄。他的眼镜始终是冲画面右上方闪烁的,尽管画外有一个提问者,应该彼时彼刻跟他同在,他的视线却给人旁若无人的印象,甚至也不看镜头 – 观众,假若那不是在电视上,我们完全可以把这当作是一个人在自言自语。

他称自己是理想主义者,业余足球健将,幸福的父亲,“坐在第一排的人”,简言之一,一个对自己很满意的人。这满意流露在他的用词上,频繁使用 “一定”、“总是”、“应该” 这些不容置疑的句式前辍,我已经不能复述他的原话了,但对他种种突如其来的断语和始终如一的自信过目难忘,他像是一个早已洞悉了生活真相并具有超常理解力的能者,几乎对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并能迅速给出当然的解释,这在他谈到自己的职业时尤甚,那个时候他甚至像一个政府发言人。

《痛并快乐着》这本书我是在书店买的,这之前有一个朋友曾向我做了热情的推荐,说白岩松 “有真东西”,而且确实是自己写的。我们都知道他们台的某些主持人写的行销一时的自传是别人代笔,这是公开的秘密,有经历而无书写能力找人代笔,并不违反出版业的游戏规则,只要传主本人不要冒充作家就好。

这书我看了百十页就搁下了,搁下的原因不在文字水平,大多数书看不下去是见作者有话说不出来,说不利索,替他着急。白岩松的文字能力在中等偏上,老实一点就好看很多。他写自己,个人境遇,无论是 “痛” 还是 “快乐” 都算情真意切,遣词造句也还工整,一进单位,语涉同事和军国大事,话就见大,特别懂事、特别见得人、说到哪儿都理直气壮的广播词儿就出来了。在这儿,你能感到作者笔风陡转,仿佛摁了切换键,从正常人变成转播机器。

我注意到在电视台混的人都爱提大事件和大人物,好像他们知道得更多,离中枢更近。白岩松也未能免俗,书中照片和行文处处透出得亲天颜的兴奋和沾沾自喜,什么 “我第一个鼓掌”,对不起,我要说这是诌媚,似这等宫闱秘闻,在你固然可喜可贺,我不关心!

离什么近,就像什么,质量越重,引力越大,沾边不沾边的都以为自己是其中一部分。在白岩松自夸的那些方面,我最不明白是 “坐在第一排” 这句话。我们都进过剧场。第一排和站在后边的有什么差别,不都是观众吗?只不过你看得更大,听到的锣鼓更震耳,北京话叫“吃味儿”。什么演出需要第一排观众站起来向后排观众解释剧情?你能看到什么内幕的后台的东西?怎么委婉怎么客气,也没别的词——自作多情。

写这篇小文当中,我又看了一次白岩松主持的《东方之子》,采访余华,这是他的正科,我想这里大概有更多他的本来面目,于是仔细观察此人。过去我还认为他的严肃和一本正经是对文艺节目主持人的嬉皮笑脸和哗众取宠的有意反拨,以正视听,现在我认为这仅仅是做作,因错觉导致的拿不准 “范儿”,如果他自认为这是真诚,那就是骨子里的做作。

他的眼睛始终不看交谈者,对方认真回答他的问题时,他的脸上偶尔浮起一些挂在嘴角的微笑作为回应,表示他在听。他在哪儿学的这一套?他不是一个学生出身的热血青年一个热爱运动和音乐的普通人吗?我相信那些问题不是他想问的,何其愚蠢,逼得余华也只得加倍愚蠢地回答。一个聪明人强迫另一个聪明人在大庭广众之下与他一起露怯,做肤浅、不着四六的交流,怎么还会有那么强烈的优越感?

你真有你显得那么重要么?我不相信电视主持人是一个独立观点的表达者,更接受广播学院学生自己的说法:肉喇叭。白岩松在电视上皱着眉头议论了好几年中国的事儿,除了 “为民请命”、“关心民间疾苦” 这些社会共识,我不记得他还有过什么个人观点。在这样的位置上,做成这样已经是最好,但要当真,既让别人当真自己也当真,就是存心欺世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Fkwr22 发表

挺讨厌他的,他的话永远在语气、论调里占得先机,然而内容乏善可陈,一副正义凌然的样子,实则伪君子,真小人罢了,可谓《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以 “君子剑” 谋私利,罢了罢了,时代的产物!~

知乎用户 花儿美阳光明媚 发表

我觉得他道貌岸然。一副让人看起来不舒服的模样。装的并不成功。我都看出来了。

知乎用户 深镜​ 发表

白岩松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主持人,尽管有些观点我并不认可,但他认识问题的深度和角度总体来说在主持人里还是出类拔萃的。

最近关于白岩松支持留英学生回国的问题受到很多人的批评,在我看来是典型的逻辑错误,凭什么他的孩子在英国就代表他的观点错误,这两者有关系么?哪怕他有私心。

很多人逻辑能力有限,不排除部分人仇富心理,不管对方的经济来源是否正当,只要和我不是一个阶层就应该是天然的打击对象,文革从来没有远离中国。

知乎用户 DaneilWang 发表

小时候,每次吃完饭,我爸都要准时看看焦点访谈,!有时我也会看,他每次斥责报道的一些社会黑暗面和不公,我都会用很敬佩的眼光看着他,觉得他就是正义的化身!现在长大了,看他还是一脸刚正不阿的表情,觉得他还是那个敢说话的人!可是最近网上的事情,我越来越不明白到底哪些是真哪些是假!累,感觉太累了!我还是当我的小老百姓吧!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d81fVF 发表

抖音刷到了他支持离婚冷静期,哈哈 ,屁股决定脑袋,他已经是个利用体制稳住自己的好手,还对他评价个毛线的自行车啊!

知乎用户 杠精退散 发表

1,2015 年 6 月 9 日,犯罪嫌疑人刘双瑞手持双管猎枪对所在地周边居民进行枪击,四死五伤,包括县公安局政委在内的两名公安干警牺牲。随后,牺牲干警薛永清的妻子因悲伤过度,跳楼身亡。

白岩松在做这一期节目的时候,下面字幕写的是 “牺牲”,白岩松连“牺牲” 二字都不愿意给殉职民警,他改成 “死亡”,连“犯罪嫌疑人” 都回避了不想用,他沉痛的问道: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汉端起了手中的枪。

2, 今年他呼吁全国各地民政部门在 2 月 2 号(休息日)加班给新人办理婚姻登记手续。

我想说的是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就不是人了吗?凭什么让他们在休息时间加班?你给加班费还是怎样?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就没有家人要陪吗?“择良日不如选良人” 不才是正确的吗?站在高高的地方道德绑架别人,搞得自己好像挺高尚似的。如果你能义务去民政部门帮忙或者给民政部门捐钱发加班费那另说。

更新:3, 他指责红会工作,等自己做了副会长,视而不见疫情期间红会混乱。他要求接回英国留学的孩子,因为一个叫白清扬的也在那,白清扬是谁大家可以百度,表里不一的伪君子中国不缺。有私心不怕,就怕给这私心披一件道德的外衣。

知乎用户 肖申克的九叔 发表

此君以曾国藩为人生偶像,细品一下。

知乎用户 夏伊 发表

岳不群

知乎用户 空山灵雨 发表

他们只是有个职业养家而已。他们不能创造什么也改变不了什么,真就是个职业。

知乎用户 是你的帆 发表

我真觉得白岩松挺有底蕴有专业素质有责任的新闻人,倒让人上人们贬得一文不值了,谁的新闻评论都不可能绝对客观、面面俱到,狂妄、装、哗众取宠、得意嘚瑟,什么帽子都扣,捧着王朔的几句话当圣旨,不从业务能力节目为人分析,在那分析微表情,我真是服了…

知乎用户 猫猫缺 fu 发表

取决于了解他的途径

知乎用户 火锅忍者 发表

对公众人物最好不要随意评价,郭美美事件之前,我们也是相信红十字会的,芮成钢出事儿之前,那也是万千无知少女的偶像啊!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LB7o3B 发表

附一篇东林君的文章,可以说是非常传神了。

知乎用户 米饭粒丶 发表

有些人跟风跟的好厉害,连面相都是错了?真是可笑。新闻媒体人,只有客观及时,新闻的评述还有符合你的三观,你是谁啊?

知乎用户 撒摩奥登扣扣 发表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无辜的老汉举起了枪?

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姓白的亲自送 ?

知乎用户 世俗骑士 发表

了解不是很多,只记得他用侮辱性的词汇形容过其它国家的奥运选手。

就印象而言,夸夸其谈,言过其实。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白岩松不敢提问很尖锐的问题,作为一个体制内的媒体人,说话很圆滑,给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自大与精英感。

而小崔呢?接地气,不失赤子之心。我相信他的行为出发点是好的。像小崔这样的人,才是民族的脊梁,请允许我使用这个大词。

知乎用户 无趣俗人​ 发表

反正只要是 red+会的领导,我现在都不觉得是好东西。

知乎用户 嘿都好 发表

是什么让这位五十多岁的老汉端起了枪?

知乎用户 旅行 发表

伪君子,其实对社会的危害远大于真小人。

知乎用户 展龙图 发表

他是一个演员,在导演的指挥下在演戏

知乎用户 九流售楼员周细 发表

俄罗斯世界杯开幕,白老师说中国除了足球队没去其他的都去了。

我是国足粉,不得不赞叹白老师的鸡贼

他永远只说能说的,毕竟身在体制内,作为外人倒也无权苛责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yBsmz7 发表

如何评价白岩松?

知乎用户 张子文 发表

小骂大帮忙

知乎用户 新木 发表

我本来进来是想看看人们对其观点的评价。

后来发现原来我们已经可以对一个陌生人的性格进行各式揣测。

不得不说,我很喜欢白岩松。

他告诉我,喜欢鸡下的蛋,不一定要认识下蛋的鸡。

他在新闻周刊里的评论,也曾一次次被我写进应试作文,敢说是我对他的印象和佩服的点。

疫情爆发第一个与钟老连线的是他。

而他也在新闻 1+1 中说明红会和郭美美无关。

当然事后看到各位对其身份的挖掘,我也有所怀疑。

但写下这篇回答,是因为看到一个回答下有答主要求揣测者列出证据证明红会的关系。

揣测者却说无证据就不能 BB?

法律上都无罪从无,你们凭什么疑罪从有的去疯狂批判一个现在认知度极高、最能去说一些话的一位新闻人。

知乎用户 Yoko 发表

和罗翔一个味儿 一张嘴就是老中国人了 当一个中国人觉得自己有了一定社会地位 有了一定数量的观众受众之后 他就会有一种使命感 他就觉得自己一定要说点什么 非常迫切地想要说点什么 至少要说给自己那群受众听 让他们能够遗世独立 然后他就张嘴了

知乎用户 QUEEN 发表

他的良知恰到好处的和天花板保持着人民觉得他在为自己说话的程度。

知乎用户 顾城的城 发表

原答案贴出来后没想到评论区那么多喷子 不好意思各位喷子们 那天我看错人了
其实做演讲的是汪峰
20170919 更新答案

——————————分割线—————

就觉得这人挺虚伪的

有一次来我校做个演讲,那一年刚有个大学生被撞死,撞人的爹叫李刚,对了,就是在央视新闻里痛哭流涕的那个李刚门。当时的提问环节,有个同学提了一个问题:他怎么看李刚门。他含糊带过,说的极其委婉,没有正面回答。可能是怕得罪人?或者有什么不方便说的?那么小心翼翼的表情,生怕说错话的样子,看着是那么虚弱,或者虚伪。

知乎用户 winston 发表

每次看他采访的时候,他的眼睛总是空洞的

知乎用户 carrot 发表

可以类比体制内的清官 作为新闻从业者 既不具有独立性 也无从谈起操守 当体制犯了错 他做到顶也就是一名死谏者 一个诤臣

知乎用户 敖汉李 发表

高情商:今天我们所做的一切足球,其实跟足球没有关系。就他可以不喜欢,你也可以不喜欢。但是所有所做的一切… 都是… 他们做的一切你没有任何不喜欢。你喜欢,你不喜欢,但是为什么今天走到这一步的时候,我们所有人是共同喜欢足球啊。能不能给我们个机会让我们所有人喜欢足球啊。呃… 这个足球我们也喜欢。是啊,我们也… 我们都喜欢,但是为什么不喜欢呢。假如你要是喜欢我要是喜欢我们都共同喜欢是可以的,但是为什么我们共同喜欢的事情,有一些人不喜欢?

低情商:我喝醉了。

围观群众:这就是高明的地方,既不指名带姓还暗暗的戳脊梁骨。细品绝对能听懂。

视频及围观群众评论地址:

白岩松 我们到底喜不喜欢足球啊_哔哩哔哩 (゜ - ゜) つロ 干杯~-bilibili

知乎用户 henry wang 发表

2020 一月,看到视频里他被访问,痛心疾首地说,已经证明了郭 M 美和红会没有关系,群众怎么就不能相信一次呢?

几天后武汉新冠肺炎爆发,湖北红会操作猛如虎,随后湖北和武汉红会人世变动。

后来,得知他是中国红会副会长?

知乎用户 全心全意搞事业 发表

喜欢。

看过白岩松的《白说》,里面有一段很震撼我。

就是他阐述什么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他认为应当是无为而治。就是校长可以不来学校,但是学校每个人都明白自己需要做的事情,然后高度自律。

所以,我觉得他是个非常有思想的人。

之后,他在许多场合进行演讲:一个是他曾经说过:

1. 人要懂得激流勇退。怎么说呢?就是要在大家恋恋不舍的时候转身离去,而不是在大家转身离去时恋恋不舍。

2. 只有两个行业单独强调职业道德,将职业和道德联系一起:一个是教师,师德;一个是医生,医德。

我觉得他是懂得进退的人。

最后,在白岩松采访国内女主持刘欣,也在适当的时候及时制止,保护了一名优秀的主持人。

我觉得他是懂得珍惜和保护身边的人。

所以,我还是偏向喜欢他吧。

希望不要闹出什么粉转黑的黑料,毕竟被我喜欢可能是某种玄学。

你觉得下一个人设崩塌的明星会是谁?

知乎用户 嘎巴贴 发表

有啥黑料倒是抖啊,在这声东击西的一点不大丈夫,看得我着急

知乎用户 ocean 发表

以前,白岩松敢说实话,有正义感,那时候他还年轻

现在,他说假话的时候,脸都有些扭曲,是内心在做斗争的表现吗

知乎用户 伴你苦乐 发表

央视的主持人当中,我最喜欢的就数他了,蒙古汉子的豪放开始逐渐展露在白岩松极具洞察力的评论分析中与他性情流露的现场报道中。

他能够到达的地方,用他的眼泪抄、激动、愤怒、深情为我们串起了一系列刻骨铭心的回忆

。他主持的节目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在主持上,他自成一派。在生活中,他极富睿智,有很强带有的社会责任感,表面上,他的语言更华丽,更有诗情画意,但藏在一副眼镜后的小而明亮的眼睛告诉我们:他思想更深邃,更沉稳。白岩松睿智,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他的语言华丽中富有诗情画意,活泼中不失深邃,朴实中充满真诚。年,他在悉尼奥运会的直播

,他的即兴直播,甚至丝毫不逊于体育频道主持人。朴实无华、一身正气,对祖国,对人民真诚的爱;决不哗众取宠,真实做人,在做事中踏踏实实做人。

自 1993 年以来,先后采访了近 1653500 个 “东方之子”,弘扬了改革精神,唱响了时代主旋律,成为中国直接采访时代人物最多的电视新闻工作者。

知乎用户 方建华 发表

正义的化身,想做圣人

中国红十字会副主席好样的向郭美美学习。

知乎用户 路过 发表

知识分子要有深度,不是态度,离开位子一无是处

知乎用户 我爱小白 发表

人活一世,总想得到些什么!

要么慕权,可控他人生死,决时代方向!

要么逐利,成一方霸主,一业领袖!

要么求名,名闻天下,书留万代!

得其一者号称为杰!

占其二者称之为王!

坐拥三者尊称为圣!

不染三者谓之为仙!

估么着,白先生的目标是想成为闻名海内的人杰,那要么应时代的风气,扶摇直上九重天!要么特立独行,狂人狂语直戳人心!大环境来说,前者生,后者死,白先生明白人,懂得能够留存下来的书上,电视,网络等能够产生回忆,记忆的面孔是什么,那他就说什么,做什么!!!

人想得到些什么,总要进行等价交换!

知乎用户 逗趣者说 发表

王朔曾经有文评价过白,完全赞同。还要强调一点,自从在河北枪杀 jc 案做节目时,白问出 “到底是什么让一位老汉拿起了枪(大意)” 这一偏离基本人性的问题后,他就无关紧要了。这人今后在关键时刻出不出问题?会不会被激活?不好说。

知乎用户 安图恩征服者 发表

友邦嘲讽我们的时候没看见他出来说话,我们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时候跳了出来,他知道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cctv 的主持人吗?以为自己是美利坚合众国 cnn 的主持人?装作理中客的样子怕友邦惊诧?说白了就是 xiajian

知乎用户 Cosmos Deng 发表

2003 年 3 月下旬的某天,失业的我一个人在北京通州朋友的空置房子里就着可乐吃方便面,面前是一台旧电视。

中央电视台直播的伊拉克战争开始了。直播主持人看上去很年轻,戴着眼镜。

战争是很残酷的,尤其直播下的战争。戴眼镜的年轻人看上去第一次主持如此重大的报道,努力地表现出专业性,刻意在特定时刻切换到 “为战争受害者感到悲伤” 模式。

但是,太过用力的表演式主持让我看到了,他在努力抑制着自己兴奋的心情。

从此,看到这个人在电视上出现,我就不由地开始量化他抑制自己兴奋心情的努力程度。

对有些人来说,世界就是他们的舞台或主播台,人类的苦难就是需要组织情绪斟酌字词的稿子。

知乎用户 朋晹旸 发表

有些人,一句话可道出举一反三的人生百态;

另一些人则,三句也说不清所以然。

白,明显属于后者。

知乎用户 风之玄武 发表

白岩松是个领导喜欢,采访对象开心,大众爱听,八面玲珑,妙语连珠的一流主持人。三流记者。

知乎用户 三番君 发表

应该是主持界煲鸡汤厨艺水平最高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官媒指定所谓真相传话器

知乎用户 王斯托洛夫斯基 发表

水哥可是专访过阿拉法特的。或许现在网友都不认识阿拉法特了吧

知乎用户 春海之鱼 发表

作为一个主持人,他是合格的,他是敬业的,他是让我尊敬的。

别的方面,既不是人家的家人,又不是人家的同事,也不是人家的朋友,评价什么啊!

知乎用户 野生花鲢​ 发表

他有一颗悲悯的心

但是他在象牙塔和某种语境下太久了

知乎用户 玖月 发表

这人只要一出名,就会莫名其妙的多出来很多黑子和孝子贤孙

知乎用户 维生素 发表

坐在第一排,台上放个屁也熏的最厉害,闻得更浓!

知乎用户 Zorro 发表

能直面黑暗,疏导内压,保持理智,内省而不回避,尽管疲惫但仍然传递信念的有脊梁、有技巧、有格局的新闻人!

知乎用户 Michael Jackson 发表

肉喇叭。

“一天早晨,我随手打开电视看新闻,换了几个台,大约是湖南卫视,看到白岩松在接受访问,谈他的新书《痛并快乐着》和他自己。第一感觉是这个人很得意,虽然眼镜遮住了他的眼神,使他的表情看上去有些暖昧,仍能直观到他的情绪的饱满,若是小说中人物,便可形容为顾盼自雄。他的眼镜始终是冲画面右上方闪烁的,尽管画外有一个提问者,应该彼时彼刻跟他同在,他的视线却给人旁若无人的印象,甚至也不看镜头 – 观众,假若那不是在电视上,我们完全可以把这当作是一个人在自言自语。

他称自己是理想主义者,业余足球健将,幸福的父亲,“坐在第一排的人”,简言之一,一个对自己很满意的人。这满意流露在他的用词上,频繁使用 “一定”、“总是”、“应该” 这些不容置疑的句式前辍,我已经不能复述他的原话了,但对他种种突如其来的断语和始终如一的自信过目难忘,他像是一个早已洞悉了生活真相并具有超常理解力的能者,几乎对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并能迅速给出当然的解释,这在他谈到自己的职业时尤甚,那个时候他甚至像一个政府发言人。

《痛并快乐着》这本书我是在书店买的,这之前有一个朋友曾向我做了热情的推荐,说白岩松 “有真东西”,而且确实是自己写的。我们都知道他们台的某些主持人写的行销一时的自传是别人代笔,这是公开的秘密,有经历而无书写能力找人代笔,并不违反出版业的游戏规则,只要传主本人不要冒充作家就好。

这书我看了百十页就搁下了,搁下的原因不在文字水平,大多数书看不下去是见作者有话说不出来,说不利索,替他着急。白岩松的文字能力在中等偏上,老实一点就好看很多。他写自己,个人境遇,无论是 “痛” 还是 “快乐” 都算情真意切,遣词造句也还工整,一进单位,语涉同事和军国大事,话就见大,特别懂事、特别见得人、说到哪儿都理直气壮的广播词儿就出来了。在这儿,你能感到作者笔风陡转,仿佛摁了切换键,从正常人变成转播机器。

我注意到在电视台混的人都爱提大事件和大人物,好像他们知道得更多,离中枢更近。白岩松也未能免俗,书中照片和行文处处透出得亲天颜的兴奋和沾沾自喜,什么 “我第一个鼓掌”,对不起,我要说这是诌媚,似这等宫闱秘闻,在你固然可喜可贺,我不关心!

离什么近,就像什么,质量越重,引力越大,沾边不沾边的都以为自己是其中一部分。在白岩松自夸的那些方面,我最不明白是 “坐在第一排” 这句话。我们都进过剧场。第一排和站在后边的有什么差别,不都是观众吗?只不过你看得更大,听到的锣鼓更震耳,北京话叫“吃味儿”。什么演出需要第一排观众站起来向后排观众解释剧情?你能看到什么内幕的后台的东西?怎么委婉怎么客气,也没别的词 — 自作多情。

写这篇小文当中,我又看了一次白岩松主持的《东方之子》,采访余华,这是他的正科,我想这里大概有更多他的本来面目,于是仔细观察此人。过去我还认为他的严肃和一本正经是对文艺节目主持人的嬉皮笑脸和哗众取宠的有意反拨,以正视听,现在我认为这仅仅是做作,因错觉导致的拿不准 “范儿”,如果他自认为这是真诚,那就是骨子里的做作。

他的眼睛始终不看交谈者,对方认真回答他的问题时,他的脸上偶尔浮起一些挂在嘴角的微笑作为回应,表示他在听。他在哪儿学的这一套?他不是一个学生出身的热血青年一个热爱运动和音乐的普通人吗?我相信那些问题不是他想问的,何其愚蠢,逼得余华也只得加倍愚蠢地回答。一个聪明人强迫另一个联盟人在大庭广众之下与他一起露怯,做肤浅、不着四六的交流,怎么还会有那么强烈的优越感?

你真有你显得那么重要么?我不相信电视主持人是一个独立观点的表达者,更接受广播学院学生自己的说法:肉喇叭。白岩松在电视上皱着眉头议论了好几年中国的事儿,除了 “为民请命”、“关心民间疾苦” 这些社会共识,我不记得他还有过什么个人观点。在这样的位置上,做成这样已经是最好,但要当真,既让别人当真自己也当真,就是存心欺世了。”

——王朔《知道分子

知乎用户 大力菜 发表

鉴于他经常提到《道德经》是他的生命之书,那我想说他是一个读《道德经》是为了装逼而非领悟其思想真谛的人。

《道德经》教人低调,而他却处处高调;

《道德经》教人辩证地看问题,他却时时表露出只有他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才是对的;

《道德经》教人顺其自然,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而他所站的位置其实是以套路为生的。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历史会怎样评价观察者网这样的媒体?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你们也就敢欺负欺负观察者网了 知乎用户 西 34 街的九灵​ 发表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某些以 “民族复兴”,“捍卫民族文化”,“民族保卫者” 自居的 “人”,他们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却对具体的同胞所受到的苦难置若罔 …

白岩松首次回应「爹味」言论争议,称「平等是最大的尊重」,你觉得什么是「爹味」?怎么做到与他人平等交流?

知乎用户 乔加西​ 发表 写段对话《爹味》 甲:小李啊,我看你最近有些懈怠啊,你这样下去不行啊! 你得努力啊,努力就能成功! 乙:可我不想成功啊,只想平平淡淡地过完一生。 甲:你这样不行,三观不正确! 要是人人都像你这么想,这个社会可怎么发 …

中国特色的传记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文化名人之一,苏东坡(苏轼)并不缺传记:林语堂、王水照这样的名家都为他写过传记,但李一冰的这部《苏东坡新传》无疑是最为详尽的,近一千页的篇幅几乎将传主生平经历囊括无遗,这给还想要有所超越的后人制造了难以逾越的困难。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