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11 月 18 日曹雪涛团队再发《自然》子刊论文,立即被指出涉嫌数据造假?

by , at 03 September 2022, tags : 造假 论文 院士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zzI479 发表

无事发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很多人都在用钱学森和大环境给曹雪涛洗地。我们要注意一点,研究气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研究的过程要实事求是,不能伪造数据来论证气功真实有效。这个就是大问题了。钱学森研究气功,就跟之前猜上帝粒子是不是存在,超对称是不是正确是一样的,大家往这个方面研究和论证,但是如果 cern 或者 slac,fermilab 之类的去伪造数据,那就完蛋了。而曹雪涛在这件事情上的黑点是 他 伪造 了实验数据。 这个是最严重的学术不端。 一定要注意,黑点是伪造了 气功的数据。(之前的中微子超光速的乌龙,虽然是无心之过,但是被喷了半年,负责人引咎辞职)

科学网 - 南方周末:中微子超光速乌龙记

我写的也就这几句话,怎么还有人评论里面没搞清楚我喷的是什么。 我喷的不是他发气功的文章,而是文章里面通过伪造数据来说明气功有用。扯什么燃素说,燃素说是对正确数据的一种解释。你用气功去解释实验数据,没问题,最多大家觉得你方向错了,这都是可以讨论的。但是你不能自己去造这个实验数据。我说得还不够清楚吗?比如牛顿的光微粒说,大家只是说牛顿错了,即使牛顿做个思想实验,说明光微粒说是正确的,也是可以的。

说钱学森的论文 “亩产万斤” 的,第一,你用词是不当的,不是“用科学证明”,而是“用数据去估算亩产万斤的可能性”。第二,钱学森并没有说,自己做了这个实验,“亩产万斤”。这个区分,很明显啊。

再偏个题,说个 Sir Arthur Stanley Eddington,人称 addingone。先预测精细结构常数是 136,实验结果是 137,他又用理论解释到了 137. 这个并不是学术不端。

知乎用户 邓铂鋆 发表

知乎用户 Wanger 发表

国内现在的科研环境下,数据造假这种情况很容易发生,特别是生物,医药这类作假容易,调查困难的重灾区。大到 Nature ,小到 Plos One,都有发生。生化环材等领域,审稿人没有时间精力把论文中的实验再重复确认一遍,是否造假只能依靠研究者的学术道德约束,这应该算是一个无法避免的漏洞吧。

而且,国内研究人员即使造假被发现,很多时候单位也不会严格处理,这样一定程度上也纵容了造假。从造假举报的方面讲,管理者不积极调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效果不理想。

比如,韩春雨的学术造假风波,买卖论文风波闹到现在,他依然没有被开除处理。

再比如,韩春雨的硕士导师,中国农科院博导 邱丽娟因论文剽窃被国际期刊 PLOS ONE 撤稿的事情。这可是证据比韩春雨的论文更确凿的学术不端情况,可直到现在,这篇撤稿论文的第一作者,中国农科院硕士生导师郭勇和通信作者邱丽娟依然安稳地做着导师,拿着科研经费,从事 “科研工作”,没有受到任何处理。

相比之下,在美国要废除一个教授的 “终身教职” 可能比登天还难,但有两件事可以立刻砸碎终身教授手中的“铁饭碗”: 学术不端和与学生发生男女关系。

另一个让人很寒心的现象,最早曝光这一情况的小木虫学术科研论坛上,很多的评论都是对举报者的冷嘲热讽,觉得 “咸吃萝卜淡操心”,从中也可看出一些科研工作者对学术不端的态度。很多人就是一方面抱怨社会如何如何不公,一方面又坚定地做自扫门前雪,不仅如此还冷嘲热讽伸张公平的人。

撤稿声明:

小木虫相关举报链接:

无意间发现两篇论文中许多句子十分相似,会是巧合吗 - 论文投稿 - 交流 - 小木虫论坛 - 学术科研互动平台

撤稿声明链接:

Genome-Wide Analysis of the Dof Transcription Factor Gene Family Reveals Soybean-Specific Duplicable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更新:新置顶了一条评论

-————————— 分割线 ———————

HE 染色这个是同一块组织的临近切片,流式图这个同一个实验结果。细节解释见其他专业人士的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6589170/answer/901565637

虽然说都是阴性组可能不影响结论,可是反映出来的科学态度偏差大了。如果有洗这个结果的,就当是非生物学背景,对生物学实验不了解吧。

-————————— 分割线 ———————

Fig S 2c 两只不同的老鼠,切出来几乎一样的片子,似乎不大可能:

Fig S 2a 来自不同小鼠的流式图,无法忽视的相似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是因为投稿这篇的时候时间最晚也是两三个月以前,当时曹还没被盯上,还在用以前的套路发论文。碰巧现在被大规模曝光了,这篇文章也就成了众矢之的。

知乎用户 疯狂绅士​ 发表

对生化环材但凡有点了解都知道,这玩意是个重灾区。

目前发表的这篇的片子叫**_流式细胞术实验方法_**得到的 。简称流式

其实生成类似的图片并不难,而且是无法通过简单的目测判断出来的,比如用 GAN 来模拟生成一张。

但是目前这个基本就是非常简单的 PS 操作得出的。

结论就是造假。

不知道南开的校长怎么想?

知乎用户 张子立​ 发表

首先,图片实锤作假,不存在疑问。第二张图还可以说用错了,第三张图包含了 180 度翻转和剪切,绝对不可能是疏忽间放错了。

其次,不论曹院士多忙,职务多多,只要文章挂着通讯作者,他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毕竟在中国,一篇文章只认第一作者(共同第一好多单位都不认)和通讯作者。既然占了这个好,就需要负责人。

第三,我依然是之前的推测,不是洗地。这些文章曹院士真心看过几篇,我心里是存疑的。我也见过一些位院士,我的直系长辈也有就是院士的。他们真的很忙,如果组很大的时候,真的没时间看每一篇文章。我只想说,造假实锤。但是是不是曹院士故意造假,不一定完全实锤。

不论是不是故意造假,曹院士确实需要管管团队了,或者至少增加下团队 PS 的水平培训。。。

知乎用户 戒么么 发表

生活大爆炸里有这这么一个片段,谢尔顿因为一个量级的单位看错而推断出一种新的物质,并发表,然后中国竟然能够按照错误推想发现这种新物质!最后发现中国在实验中数据造假,演绎了一场乌龙…… 当时看着部分的时候,感觉是在有意的抹黑中国!现在看来并非空穴来风

知乎用户 编乎小学生 发表

还真给我折叠了,牛逼牛逼,我服我服。删掉敏感部分行了吧。

——————

嘻嘻,国内科研(生化领域,其他不了解)造假这事,大家都心照不宣。

正如不管你乎有多少好干部、好警察、好医生、好青椒…… 回到现实就是这样,生活中你真需要面对他们了,遇到一个知乎好人的概率真不高。口碑摆在那儿,群众的眼睛做不到百分百雪亮,但一定是有依据的。

科研(生化领域,其他不了解)这个圈子基本就那样了。要说人人造假也不至于,但也绝非某些答案说的那样只有一小部分人参与。

挑数据算是入门,以至于大多数人默认这种行为的正当性,不认为其属于造假。100 个数据我舍去 90 个不好的,选 10 个精密度高重现性好的往上写,谁知道?

捏造检出限、虚报产率算是进阶,是基于挑数据的操作。做了 100 次,只要有 1 次 1ppb 出信号了,那行,我这个方法的检出限就是 1ppb,至于其他 99 次只能做到 10ppb 那我不管。合成材料做了 100 次,99 次电镜下都是一坨屎,1 次还能看,那我就报合成新貌完美。反正我确实有 “实打实” 的数据,你打我啊?

羊头狗肉,是再进一步的造假形式。合成个新材料,做个细胞靶向效果不好,那我直接上已经成熟的 tag,成像也好治疗也好,张冠李戴,做完直接报成前者的效果不就行了嘛。什么,其他实验者重现不出来?别问,问就是你合成有瑕疵,就是你条件有问题,就是你细胞不听话。

以上都有我博士期间亲眼或者亲耳见闻到的案例,发表在二级学科顶刊(Anal.Chem)甚至一级学科顶刊 (JACS) 上的大作,作者现在基本都是前程远大的青椒了。

至于 PS,还真没听说过。

其实他们的这些玩意见光就死。毕业后我转行行政,业务上也有和科研圈子打交道,视角豁然开朗。高校搞得这些东西就是皇帝的新装。企事业单位的大佬们门儿清。试剂 / 试纸 / 设备该买进口的继续进口,而十三五十四五重大专项之类的继续加强合作,大家推杯换盏,但是你高校的主要任务是给我产出文章专利,给项目组添光加彩助力顺利结题。至于落地实战化的产品、方法,对不起我们不敢应用。国家的钱糟蹋一遍就行了,别入戏太深。

当然这都是台面下大佬们聊的,台面上当然还是 * 教授牛逼呀 * 老师靠您啦。

这里特别提出,在落地转化方面,科学院系统比高校还是强不少的,科研评价体系有差别。

酒多了。说了这么多,也还没答问题。如何看待?没有任何意外。冰山一角罢了。经得起放大镜仔细看的,尤其是容易掺水的实验学科从业者,不多。

知乎用户 打破顽空须悟空​ 发表

在读临床狗一枚,发有数篇小 SCI,但非圈内人,读着曹院士编写的蓝色生死恋版《医学免疫学》长大 ( ̄_, ̄),故随便发表一下见解。

1. 先明确 authorship

出事的文章,包括现在这篇发在 NC 上面的论文,曹都是 corresponding author(通讯作者),什么是 corresponding author?我找了好几个定义,总体来讲分两个方面,见下图:

a. 从实验过程来讲,corresponding author 具有设计和批准实验计划的责任。也就是说,曹在实验的过程中参与了实验的设计,甚至可能是 idea 的提出者,同时也应该是课题基金的 supporter,因此他对论文也负有绝对的责任。有 “洗地” 的同学说,由于曹身负多职,这些文章只是纯粹挂名,那么这后果更严重,因为这实际上已经侵犯了其他作者的署名权

b. 从论文发表来看,上图是对 corresponding author 另一方面责任的阐述,即负责论文的提交及在发表过程当中对论文的校正、与出版社编辑的联系,在论文发表后对论文中错误的改正等工作。也就是说,一篇论文出了事,势必就要找 corresponding author,而非 first author,因此曹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综上,曹因为是文章的 corresponding author,所以文章出了问题,不论怎么洗都洗不白,因为结果只有两个:a. 自己造的假,因为起到 corresponding author 的责任仔细审核团队文章,但这可能就属于像韩春雨的 “没有主观造假”,也就是已经“客观造假” 了;b. 别人造的假跟他无关,那他就是啥事没干、徒有虚名,侵犯了署名权,同样也是一种学术不端。

2. 关于气功学的论文

看了一下 “洗地” 的观点无非是说时代背景的局限性。时代局限性我们先不谈,来看看这篇论文说明了什么问题:

首先这是一个实验研究,学过统计学的都知道,实验研究是具有前瞻性的,是可以做因果推断的,所以从统计去找关联推断的锅也不背,也就是说,从这篇文章你可以得到 “气功外企具有抗肿瘤作用” 这样的结论。这样的结论显然与我们现在的认知不符。

所以这篇文章的实验数据哪里来的?以曹能在现在取得这么高的学术地位来讲,凭空捏造数据应该还是不太可能,毕竟连我这样的渣渣都不耻,但年轻时 “聪明” 的曹院士肯定有能从两组数据中找到一个阳性结果的办法,比如有目的地选取一些小鼠等等,毕竟年轻时谁都有耍耍小聪明的时候,但是历(ba)史(gua)告诉我们,年轻时欠下的风流债总是要偿还的(* ̄(エ) ̄)不过,对于这件事情,曹最明智的选择就是不回复,毕竟没人会在 peerhub 上去锤他这篇文章哈哈哈哈。

PS:再讲一点点题外话。按照国内的体系,大老板钱花不完,小老板没钱花。这种局面下,各位大牛最好选择在中午投文章,因为早晚会出事。~~(﹁ ﹁) ~~~ 各种实操都在违反 authorship 的声明:大佬为图方便,投稿时常常是第一作者冒名使用通讯作者的邮箱去投;出现多个并列通讯作者,实验室主任、研究所所长、科室主任,常常啥活都没干就被挂上共同通讯,有时候连个嘴炮都没打…… 对文章内容可能毫不了解,就别谈审核的问题了。

另外,大期刊诸如 NC 之类的,出现造假的概率也不小,因为 peer review 的审稿人大多都是大牛,同样也是时间不够,除非那种一眼过去就能看出的问题,不然谁会仔仔细细对着你数据、图去看有没有小错误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个问题我有发言权

我就是从这种环境里出来的

当然我是主动跳出来的

我之前硕士的那个课题组

在论文造假这一块可谓是可劲造

导师年纪很大了

但疯狂揽项目(横向)

把自己青年时候做的成果反复改反复用(很传统的工科)

最可怕的是啥知道不?

实验报告和论文数据都是抄的编的

我们连实验室都没有

试想一下好比一个做生物的做课题发论文

然而连培养皿都没有

依靠国内强大的关系网和面子

项目做的再烂也结题了

钱也捞到了

通过在职硕博士和自己的老关系拉项目

在校学生给在职硕博士写毕业论文

在职的毕业论文就是把以前毕业的人论文拿过来降重而已

图都是一模一样

学生心里气的要死谁会给你改?

降重通过就行

管你以后怎么样

不好也是罪有应得,报应

虽然老师从来没有明说造假

难道他不知道?

一点都不清楚?

在校学生毕业论文老师不看

自己去弄吧

因为他也知道你写的那玩意都 TM 啥

假的

没用的

为什么还要花时间给你看

小论文也是自己去想办法弄吧

他也不管

在职博士毕业之前是 EI 和 CSCD 就行

在校学生写论文(编 + 抄)

然后降重

他打电话托关系发表

国内的我们专业的顶刊不照样发了

在职博士也毕业了

可是哪个在职博士知道自己论文怎么来的

呵呵

有段时间我经常睡不着

心里特别慌

想读博但这种情况下连毕业都难

论文全是假的

并且导师只关心项目推进如何

从不关心学生论文

做实验?呵呵,实验室都没有

就好比学生发了关于生命课题 nature 级别文章

然而学生连试管都没摸过

有时候我都怀疑人生

怀疑所有的东西

总觉得别人都是假的

甚至怀疑世界都是假的

真的那种 20 年来受到得教育的信念都要崩掉的感觉

我不敢造假

有时候在造假和不造假之间徘徊

有时候老师的任务必须完成只能造假的时候我尽量不做或者尽量不写我名字

在职的需要在职的拿去

每一次这样的时候我心里都在骂娘

这样的环境出来的学生

价值观能好的了?

毕业或者评职称需要论文怎么弄

抄呗

编呗

很难受

我没读完研二就退学了

因为实在受不了

学术造假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你们身边难道没有吗?

大家都不说

或者说不敢说而已

希望所有的硕博士都命好点

别去那种坑人的导师那儿


很新一下

评论区有人说我造谣

行吧

随你说

因为我不会实名举报的

因为我不敢

以上所说,经历过的人感同身受

没有经历过的人诧异万分

当然

我希望你们都不相信

因为这样说明你们的论文不掺假

无所谓啦

我都出来了

也不用给他干活了

就这样吧

写出来只是让大家知道

真的有人在疯狂造假!

最后

我想对硕博士们说一句

造假毁一生!

现在不处理

不代表未来你的时代也不会处理你!

知乎用户 伍亦勤 发表

怎么有人觉得 “咸吃萝卜淡操心”?

你看看 “Acknowledgements”:

This work is supported by grants from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81788101),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Innovation Fund for Medical Sciences (grant no. 2016-12M-1-003)
and the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8YFA0507403).

该工作由三个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直接牵涉金额少说上百万。在这种项目上造假这是对全中国人民的犯罪吧。

如果向人类知识库注脏水,误导的其他研究员,浪费别人的资源投入,就是向全人类犯罪。

数学家张益唐的博士研究就是基于其导师的结论上做的,由于其导师的学术失误,导致张益唐的博士生涯的浪费,这个导师还把错误归咎于学生,处处打压学生,抹黑学生,不给学生写推荐信。这个导师叫莫宗坚

学术不严谨危害很大,学术抄袭就是犯罪,学术造假其罪难容。

pubpeer 更新:

我提一个 proposal, 用人工智能,判断学术数据造假,绝对有前途。

知乎用户 Wang Elk​​ 发表

我发现一个商业机会:开发一个结构化的、专门做图片模式判断的 App 用于判断图片相似性。不只是比较一个图片和另外一个图片,也包括一个图片内部各个局部,不依赖图片格式和修改记录。

另外,再开发相应的随机图片生成器。在随机里加入结构化参数可调功能。让图形既不同、又能表达想要表达的规律有效程度及可信程度可控,还能通过机器学习模拟下一级构造特征,使得拼接而成的大图看起来自然真实!这种方式出图格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为专用数据接口特征,任何工具软件都看不出编辑修改痕迹,顶多说太清晰真实连镜头畸变和光场不均匀都没有,这得多好的设备和手艺。

也不知道那个生意会更好?

不过可以科普一下,图形造假如真其实很难的!你想象一下老外说中文的语音语调和节奏就知道了。随机和准确,造不出自然。

书法和绘画的仿作,有时候高度相似还是一眼假!或者复杂的画面中细节不对很容易被发现,就是不协调!模式特征值冲突。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评论走向,大调儿应该已定,多说无益,赶紧去图书馆借 photoshop 的书去吧,听说最近都借不到了,大家都在抢。

另,传媒学院的老师们请做好师资储备,最近贵院图像处理课应该会爆满。

知乎用户 白毛小狼狗 发表

我现在好佩服他们组能在这种大环境下守住底线不做假的博士和博后。出淤泥而不染可真的不容易!

知乎用户 财新网​ 发表

从 11 月 13 日开始,前斯坦福大学副研究员伊丽莎白 · 比克在其个人社交平台和同行评审网站 PubPeer 上集中发文,陆续质疑了南开大学校长、免疫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及其实验室 60 篇论文的实验图片存在问题。

两天前,财新网对于曹雪涛院士论文涉嫌数据造假已经做过一次相关回答。鉴于事件热度不减,我们想再来说说医学论文问题频发背后的问题。

网传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院士约 47 篇论文涉嫌数据造假,你如何看待?

值得一提的是,11 月 18 日,曹雪涛团队在《自然》子刊《自然免疫学》上发表论文,曹雪涛为通讯作者,很快又在 PubPeer 网站上引起了质疑,问题仍然指向流式细胞图部分区域相似、条带相似和组织切片局部相似。

11 月 19 日,财新记者与比克进行了视频连线采访。以下来自部分问题摘录:

**财新:**曹雪涛实验室有一篇于 2005 年发表在《临床癌症研究》上的文章,因为发现图片有问题而于 2014 年进行了勘误。在勘误中他提到,“这些变化不会影响这项工作的解释或结论”。他这样的说法有说服力吗?
**伊丽莎白 · 比克:没有。我不记得你说的这篇论文和我写过博客的论文是不是同一篇了。但是我记得我写过曹雪涛更正了一篇发表于 5 年前的论文。那篇文章出现了 4-5 张人为修改过的图片,最终只有一个简单的更正声明。我认为这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因为曹雪涛和他的团队已经承认了这些图片存在错误,并且更换了新的图片。但如果你仔细看这些错误的图片,它们有很多复制的痕迹,如何说明这不影响论文最后的结论呢?有时候我感到很郁闷,因为这样的问题本可以撤稿,但并没有什么真正严肃的后果。
当然如果只是一个小错误,我可以百分之百告诉你,我的论文里也会有小错误。
“诚实的错误” 时有发生,这没什么问题。但如果一整张图都是伪造的,那么我完全有理由不信任其他图片的真实度。**毕竟我已经能找出这些错误了,很有可能其他图片也有类似的错误,而我可能光用眼睛看是看不出来的。我个人认为,出现伪造的数据或者人为操纵修改过的图片,足以让整篇论文都失去说服力。
财新:但他们的更正中说,“不会影响论文的结论”。
**伊丽莎白 · 比克:**没错,这也是我和其他一些做学术诚信调查的人感到很郁闷的地方。我觉得作为期刊的编辑,应该站出来说,不,这确实会影响论文的结论,我们需要撤回论文再审。
**财新:**实验的可重复性不仅仅是为了延伸科学成果,也是一种震慑——你知道有一天有其他人会重复你的实验,就像检查作业一样。如果这种意识不存在,是不是容易滋生造假?
**伊丽莎白 · 比克:**是这样的。**我经常说 “科学是建立在科学之上的”。**所有科学家在开始新的实验或新的项目时,都要阅读很多文献并且搞清楚现在进展到哪一步了。我们在别人的基础上设计并进行我们自己的实验,所以每一代科学家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科学就是这样的,如果因为 “学术不端” 而打破了这个链条,未来的科学家们的很多工作就白费了,因此关注学术不端是非常重要的。(参见于:专访 | 曹雪涛论文造假爆料人:学术不端会白费他人的工作

在整个专访过程中,比克不止一次的强调,她并非针对中国,也并非针对某个团体,而是对于学术精神的追求。

国际学术界对公开发表的中国医学论文提出质疑并非首次。

2015 年 3 月,英国 BMC(BioMed Central)出版社撤回 43 篇医学论文,其中 41 篇来自中国,发现有第三方有组织地提供虚假的同行评审服务,甚至直接伪造全文。41 篇被撤的中国文章均含有高技术含量标题,涉及 38 家中国知名医院。

同年 8 月,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集团宣布撤回 64 篇论文,称同行评审过程涉嫌造假。涉事论文中有 61 篇来自中国。

“造假的论文破坏了文献的自然规律,特别是当它们进入大型医学数据库,会在检索过程中将错误放大。” 曾有专业人士表示,存在造假情况的论文,甚至会影响本来没有问题的论文,并将严重影响中国科研在国际学术界的声誉,会造成学界对中国科研人员的不信任。(参见于:医学 SCI 论文造假生态链

在国际学术竞赛中,中国一直不甘落后。

早在 2015 年,中国生命科学类网站丁香园对职称晋升的论文要求以及医护人员对论文的态度做了一项调查,收回 1928 份有效问卷。调查对象主要来自三甲医院,以内科和外科为主,其中中级职称占比最大。

调查发现,6.59% 的医生表示为了发论文会找枪手买论文,9.7% 的医生会找文章挂名,18.05% 的医生表示会修改数据,38.54% 的医生表示暂无以上行为,但迫于压力,以后可能会有。“让一个每天在医院上班,没有基础、没有时间、没有实验室的人去发 SCI,别说是影响因子 3 分,连 1 分都不可能。” 一位复旦大学的医学研究生告诉财新记者。(参见于:造假背后的制度之恶

尽管 2016 年 7 月,人社部发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对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论文、科研等不作硬性要求。但依然挡不住,医学领域的论文造假事件的再次出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告诉财新记者,这背后反映出的还是医生评级系统的弊病。“做手术已经很累了,医生哪里有时间去做科研去写文章?” 但是,“想要多挣点钱就得升级,想升级就得写文章,给一些违规行为留下不少可乘之机。”(参见于:医生论文扎堆涉造假 谁之过引争议

美国马里兰大学经济学博士 Lincoln 毕业后回到中国一所知名高校任教。他告诉财新记者,对医生和大学教师的评价权,应该交还给医院和学校,而且评价领域要细分并考虑市场需求。“不应由教育部或者卫生部制定评价标准。”

而在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看来,学术诚信是学者最基本,也是最低的要求,之所以铤而走险道理极其简单,可以获利,甚至是巨大的利益,而且成本很低。

他认为,表面看是诚信问题,但再进一步,就会发现,实际上是我们过于功利化的文化特性的体现而已。

同时他认为,解决诚信问题当然是根本,逐步改变我们的功利文化传统也是根本,但这些都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过程,目前最有效的,还是需要严惩,斩立决,让舞弊成本大到不敢尝试,不敢犯险,让舞弊者因此丢掉一切,职称,职位,待遇等等,甚至是法律的惩处。(参见于:为什么论文造假层出不穷_观点频道_财新网

以上。

知乎用户 haha 发表

随手截了下微博上的评论,大家品品。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各位可以去看看,热评前几全是洗地评论。真不知道是读书读傻了,还是自己啥都不知道就跑来乱秀。

当然还有这种强行站在曹院士一边来显示自己是学历不低,看得懂曹院士论文,能够内行看门道的睿智。

![](data:image/svg+xml;utf8,)

联想到我之前说导师评价网删除各别老师差评,结果被人说是别有用心。

Dock Souls:导师评价网,求求你清醒一点

@Wanger

说得对。很多人自己喜欢抱怨社会不公,当真的有其他人伸张正义的时候,又坚定地自扫门前雪,不仅如此还冷嘲热讽伸张公平的人。

送你们一张图。

知乎用户 精神分子 发表

跟同学说起这个事他还跟我刚,cxt 没时间管实验室,监管不严,是手下学生出的问题,还说我是不是看见 cxt 就想踩一脚,这样的话没什么可跟我聊的。

本来想把实验论文甩他一脸,教育教育他通讯作者的职能,后来一想算了。

给牛弹琴,牛要说不好听,下一步不是应该从头给牛讲乐理知识,而是抱着琴扭头就走。

不管 cxt 是什么样的科学家,只要确定造了一次假,他所有的研究结果就都不可信,因为不是所有造假都能看得出来的。被人纠出来低级造假 50 来篇,有没有高级造假呢?十几年风气就是这样,文章到底什么质量可想而知。中国近十年来生物科研明显有大跃进的趋势,发展的确迅速,但浮躁风气也越来越不可收拾。祸根之一,就是 cxt 这样的一票人,沽名钓誉,让真正想做科研的人没钱没空间做科研。

幸亏不在这个圈子久待。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建议所有读研读博的国内学生,如果觉得曹没问题而且国内科研很值得信赖,环境很好的,都勇敢的贴出自己老板的大名,让大家撸一撸,看看是不是那么的干净。

知乎用户 阿黄 sweetgirl​ 发表

再次证明,最好的审稿人从来不是来自学术界,学术界利益相关的太多了

知乎用户 Field T​​ 发表

这个 WB 我觉得还真没法说他有问题。同一个蛋白杂一个磷酸化 JAK 的一抗再杂一个总的 JAK,只要不是总 JAK 的表达很强足以盖过激活状态的 pJAK,一般都需要洗膜重新染。实名反对匿名高赞回答说什么趋势不一样。趋势当然不一样了,这图想反映的就是 JAK 的磷酸化激活,杂总 JAK 是做参照,意思是在总 JAK 表达没太大变化的情况下,磷酸化激活有一些增加的趋势。这种不太明显的趋势呢有时候也可以 quantify 一下,如果只是同一个条带曝光两次,那 quantify 出来肯定啥趋势都没有。所以我觉得单从 wb 图上看不出什么问题的。

至于那个 HE,我的天这不应该是两个基因型的么怎么看着是一张片子拍出来的。真是神了奇了,感觉这个不好洗,应该造假实锤了。

流式吧我做的少,不仔细看真看不大出来。不过曹 p 流式图有大量前科,所以倾向于觉得肯定动过手脚。唉这就是学术声誉被毁啊。

我就想到自己现在,做一个 data 要重复好多次,各种 trouble shooting 就为了能拿到一个漂亮的可信的结果。然而有的人改一改图就造出了 data,而且还是这种享有盛誉的大佬,真是痛心。

知乎用户 刘思渊 发表

我有五年的流式经验并且工作主要以流式为主。其它的数据我不好说,但是流式的两个图片肯定是重复的。同一个样本连续测两次,都得不到一样的图片。而有疑问的论文中,流式散点图一模一样

第一作者也太不走心了,哪怕修改下圈门,调节一下电压,或者再走一次样本,都不一定会被发现 (我这样明目张胆给造假的人提建议好么。。。。。)

我估计,是曹校长的学生做不出来理想的结果,迫于课题或者毕业的压力,只能想了其它办法,走了这条死路

知乎用户 科研芝士 发表

11 月注定是学术圈的多事之秋。17 号,小编在第一时间报道了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有 40 多篇论文涉嫌图片造假。18 号小编又紧接着跟进此事,曹雪涛院士明确对提出质疑的 Elisabeth M Bik 表态说:“已将其作为我们的最高优先级,并立即采取措施调查您向团队和合作者提出的问题”:曹雪涛及团队第一作者快速回应论文造假质疑,全网最详细

同时,曹院士还和团队第一作者用原始图片和数据对其中 5 篇文章迅速做出了回应。当时我们这篇推文也很快在 2 天内阅读量突破 10 万 +,可见大家对此次事件的重视程度。

就在前天,也就是 18 号呢,曹雪涛团队在免疫学领域顶级期刊 Nature Immunology 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Inducible degradation of lncRNA Sros1 promotes IFN-γ-mediated activation of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by stabilizing Stat1 mRNA 的研究论文,其中曹雪涛院士为通讯作者。

这篇文章揭示了复杂的 RNA-RNA 调控网络,参与了宿主 - 病原体相互作用中细胞因子引发的先天反应,可以说是免疫学研究上又一重大突破。

但非常遗憾的是,目前曹雪涛院士名下疑似图片错误的文章已经达到 64 篇,其中就有这篇刚刚上线的 Nature Immunology, Adenopappus Persicifolius 对其中的 8 张图片提出质疑,主要还是集中在图片的过于相似上。

截至发稿,曹雪涛院士团队尚未对 Nature Immunology 文章的质疑作出回应。

同时,除了这篇刚出炉的 Nature Immunology 受到质疑外,曹雪涛团队还有一篇 2018 年发表的 Cell 文章 Phosphorylation-Mediated IFN-γR2 Membrane Translocation Is Required to Activate Macrophage Innate Response. 同样刚刚受到 Elisabeth M Bik 等的质疑。

但针对 Elisabeth M Bik 的质疑,虽然曹雪涛团队尚未回应,也有热心科研人表示:Callicore Excelsior“睁大眼睛!在我看来,顶上这两个图明明不一样!”

另外,在 7 天前,Elisabeth M Bik 还对曹院士作为通讯作者的一篇 2017 年的 Nature Communications 提出质疑,题名为 Blockade of IDO-kynurenine-AhR metabolic circuitry abrogates IFN-γ-induced immunologic dormancy of tumor-repopulating cells

算上再之前被质疑的文章,目前曹雪涛院士团队同时有 1 篇 Science(曹院士已经亲自下场回应并提供原始图片,目前更可能是图片误用而非造假),1 篇 Cell, 以及 3 篇 Nature 子刊(Nature Immunology 2019 和 2015 各 1 篇,2015 年的作者已经解释;Nature Communications1 篇)受到质疑!

目前曹雪涛院士受质疑的 64 篇文章和回应情况如下:其中 12 篇文章已经作者回应,其中 7 篇为质疑者误解,根据目前作者所放原始数据和解释说明,应该并无问题;另外 5 篇为无意放错,作者提供原图并表示会立即改正。另外有 7 篇虽然曹雪涛院士团队没有回应,但有热心群众帮忙解释,根据目前情况大概率也没有什么问题。另外还有 4 篇在期刊勘误,1 篇撤稿,剩下 40 篇还有待于进一步反馈。

因为绝大多数的质疑意见是在一周内提出的,所以我们觉得,作者尚未能对全部质疑作出反馈也是情理之中。曹雪涛院士团队直面问题的态度还是非常积极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一直关注我们,百味科研芝士会第一时间为大家带来最新进展!我们已为大家整理好存在争议的 64 篇文章及目前的回应状况,见下表。

知乎用户 董小白 发表

新闻出来之前和国内的同行们聊过科研诚信的问题,学了一个词叫做 “结论正确”:就是如果我文章的观点和结论是正确的,数据是可以“编” 的。包括但不限于:PS、成倍增加样本量等。

自己做实验的实验室已经是不错的了,好多包给公司做,想要啥数据就有啥数据。有些时候你只需要质疑说:咦,这个图应该是这样这样的,第二天就能给你想要的结果。(或者直接说我想要个啥啥结果,马上就能有)

研究生舍友是流行病与统计专业的,找他改数据的人不要太多:基本就是,你看我这个数据怎么改一下能有意义。(最有良心的作假了,至少改的是原始数据)

某师兄教育我说:没有结不了的题。他结题的时候我没在,据说是网上下载的图 P 了一下。实验是没做的,钱套出来之后给评审专家送礼了。

国内有些单位对于科研就是追求四个字:多、快、好、省

这里面并不包括: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一般来说正经点的实验室都会把重要数据交叉验证

也就是说,起码有两个人在做类似但是不相交的课题。

他实验室的核心数据,50% 以上重复不出来你信不信。

这几张图放在 S 里面,一般是作者懒得搞了随便 ps 一个。一般都没人看的。

正图其实也造得很用心的。。

这种实验室老板非常 push,对数据从不核实,学生做不出想要的数据就逼着学生重做, 实际上就是造假。

都是坑。

合格的老板是给实验室踩刹车的, 不然要你何用?

不过 wb 那个问题我觉得很无聊,

marker 都是随手画的, 不准很正常。

知乎用户 仍是烟雨 发表

事发突然,没来得及撤,大家见笑!

知乎用户 大理想家​​ 发表

1. 刚刚发表就被实锤造假;

2. 至今校方都没有动用公关 / 政治力量降低在网上的热度;

3. 从读研到现在所有涉嫌造假的论文都清楚地指出了造假的地方,数据和证据都清晰而精确。

耐人寻味。

知乎用户 温文尔雅 发表

我想起了生活大爆炸里谢尔顿计算错误发现所谓的新元素然后被中国团队证实的剧情,刚开始挺气愤的,后来也就释然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把这件事想透了足以写部 21 实际科研题材文学巨著了。

名字不限于:《百年科研》《中国工程院》《造假世界》《双图记》《老人与 paper》《三个打假手》《学林外史》《SCI 志异》《基督山院士》

—————————————————

欢迎文学家们继续补充

知乎用户 Z.ZOU​ 发表

小保方晴子的导师做梦也想投胎到中国。

另外那些爱国洗地群众脑子是不是有问题,你自己闭环玩就算了,说家丑不可外扬。你这投的国际期刊,影响的是中国的学术信誉。这不追究,先不说以后国外学术界看法,光是国内的风向,大家知道造假收益和风险的期望为正,那人人都能心安理得地造假了。

知乎用户 月牙湖 发表

在我看来,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本就应该保持着一个严谨的态度去做科研,而不是带着这种不诚信、不严谨的态度去做科研,尤其是作为一个院士来说,带头数据造假,这会对无数年轻科研工作者造成一个误导,所以论文数据造假是严重违反了科研工作者的基本准则,我们要坚决抵制这样的行为。

本回答来源学术堂论文网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去查查二军大免疫所呗,直捣黄龙嗷嗷!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通常文章被接收之后还要有一个等待上线正式发表的时间,因此这篇文章被接收的时候还没有东窗事发,所以自然也是按照一贯的方法准备的数据。

第一个 wb 的图是冤枉了,不是重复用图,只是条带跑的确实像。

第二和第三个是明显的重复用图,一个实验代表两个不同样品。

按说这是学术不端的实锤,但是其他同样的错误下面他们居然回复说是不小心用错图了。

都出现这么多了次,还有人信不是故意的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任何学术不端都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导致的,PI 绝对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 PI 的职责之一就是给学生学术造假打好预防针,教育好学生学术态度端正的重要性。PhD 不应该是老板和打工仔的关系,而是一个科学家培养下一代科学家的关系。如果为了出成果而不惜以造假为目的,那么真的是本末倒置了。而且像 PS 实验结果的这么低级的造假,在一个运行健康的科研小组绝对不会除了学生之外无人知晓。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这次事件让我想到了化学圈比较有名的 Sames 和 Sezen 事件。Sames 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化学系 AP,在 2000 年初绝对是超新星,在 C-H 活化领域属于带头羊一样的人物。Sezen 则是他当年的得意门生,在 2000-2005 年这 5 年 phd 生涯里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数篇高影响力论文 (JACS, ACIE 等),可以说 Sezen 帮助 Sames 打下了半壁江山,Sezen 本人在 2005 年以杰出毕业生身份顺利拿到哥大博士学位。然而从 2002 年开始有已经开始有组内学生发现 Sezen 的结果无法重复,其发表的论文谱图存在问题(有人为修改的痕迹),然而在这种声音存在下,导师 Sames 仍然坚持其结论的正确,并且涉嫌开除了 2 个号称无法重复 Sezen 实验的硕士生 3 个博后,又以劝退相逼压下来一个学生(这 5 人均是无辜的)。

东窗事发是在 2006 年,哥大内部以及其他几所研究机构的同行都开始反映 Sezen 署名的几篇论文无法重复,哥大迫于压力,联合当时给钱的基金委一起成立了委员会进行调查,结果令人震惊,已经部分解密的报告现在还可以在网上看到 http://blog.chembark.com/wp-content/uploads/2011/07/20110622-Sezen-FOIA-Documents-Redacted-Copy.pdf

报告指出,很多 Sezen 报告的实验根本就没有做过。Sezen 不仅通过修改谱图伪造结果,更是在他人重复其实验的时候涉嫌加入产物来伪造实验可以重复的假象,其很多原始数据都是通过其他方法制造出的化合物充当发表反应的产物来获得的。

经过 1 年的调查,Sames 撤回或者修正了 7 篇和 Sezen 署名的高影响力论文,Sezen 本身被撤销哥大博士学位,5 年内不得申请美国政府机构项目基金. 而导师 Sames 自此之后一蹶不振, 本来能一跃成为大牛, 但是截止到今天为止还是一个副教授, 十几年过去了也没有升职过, 现在也不在 C-H 活化领域活跃了.

有一种声音认为 Sames 没有责任, 因为他没有造假, 但是实际上 Sames 作为导师并没有起到监督和督促其科研小组学术态度端正的责任, 其次事件屡次有先兆的时候不是首先开启调查原始数据, 而是开除, 威胁说实话的人. 如果不是这份报告公之于众, 这些细节可能永远无法被外人得知. 所以我在想, 是不是曹院士组里也发生过甚至仍然发生着这种事情呢? 在美国 Sames 事件已经成了各个大学和研究机构学术道德课程的必讲案例, 这个事件也是美国学术界学术诚信的一个警钟. 事已至此,我只希望曹组的 paper 核心的科学结论是不变的,如果结果造假导致论文得到的结论动摇,那么希望学术圈能就此处理当事人,该撤销学位撤销学位,该处罚 PI 处罚 PI, 以儆效尤.

学术诚信非小事!


刚刚得知,曹组的涉嫌人为修改数据的论文数目已经的达到 63 篇,10 篇已经确认存在问题,4 篇勘误,一篇已经撤稿。撤稿就意味着造假的数据已经影响到了论文得出的结论的正确性了,希望国内相关机构能够启动追责

曹雪涛被指造假论文增至 63 篇,已有 10 篇确认存在问题,多篇涉事论文出自其任主编的学术期刊 - 新闻头条


刚刚在境外网站上发现国内疑似曹组的学生谩骂 PubPeer,字里行间充斥着对揭露造假者的不懈,如此看来曹雪涛作为 PI 是比我想象得更加不合格的:教育出来的学生对学术诚信就没有正确的态度。

看来这个学术不端真的是冰山一角,搞不好曹雪涛培养的学生也跟他一样没有学术诚信,培养出来的是千千万万的曹雪涛

知乎用户 jojo 发表

曹有问题,这是确定的。但是吧,国内科研圈子里大部分人只是觉得他被搞了,造假不走心,注意,是大部分人,尤其是学生,特别义愤填膺的估计都上知乎了吧。这才是这个圈子最大的问题,有些事,从根上就坏了

知乎用户 李永菜 发表

先说在前面,切片,流式图我也做过

石锤 = 石 + 锤

很多人只锤,石给忘记了

更别说瞎起哄的

让子弹多飞一会吧

尽管流式图结果像是买彩票

但别的不说,你要是觉得给的两个切片是 “同一张图"p 出来的

麻烦去北京同仁眼科挂专家号

知乎用户 德米安 发表

此事最佳处理方法:

(1)找一群人无脑反串黑,黑的漏洞百出、没有逻辑、让人厌恶、反感。

(2)组织阴谋论联想到中美贸易战中美国打压中国人才的阴谋,还有国内的各种斗争等。

(3)另外扒出怀疑曹院士论文涉嫌造假的几个主力选手的黑历史,黑话,谁没有点黑历史不是?没有也要造出来,这样就可以通过否定怀疑者的人品来否定他的全部!

(4)联系卓伟,再爆个大料?

这样公关可否?

知乎用户 Dubrovnik 发表

论文发表也要经过一定的流程周期,应该是之前就写好的,所以不能说是顶风作案。不过倒是能说明曹的团队是惯犯了,毕竟数据造假容易上瘾,p 个图就能 p 出别人几年研究都拿不到的成果,paper 刷刷发,毕业职称统统搞定,不要太 easy。

还有一点我觉得很可怕的是,这还是医学领域的论文,人命关天的研究,这不就是在拿别人的命换自己的 GPA 和职称么?

知乎用户 enpratique 发表

今天饶毅实名举报的话题下面,多次看到回答与评论中提及,某国某国某某国也有不少学术不端现象,仿佛这样罪过小很多的样子。像极了考试作弊现行后,满世界嚷嚷委屈:「那么多作弊的,为什么就抓我一个!」,思维习惯真是终生不渝啊。

以下原回答

一点也不奇怪。

科研成果与各种待遇的定量限时考评,必然导致各种造假行为应对。

就像任何一个公众号只要承诺每天推文若干,就决无可能全部原创。

**因为科学研究和任何原创性工作一样,其正常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从来都不可能与消耗的时间、金钱、人力成正比。**很少有人否认科研成果必须具备原创特征,即便模仿跟踪也要有所创新,包括国内首创或者打破国外垄断等等精神依据。尽管如此,还是很少有人敢于不在规定期限产出规定数量和级别的成果(论文和奖项)。

因为,人多帽少,岁月不待。冷板凳没人坐得了。

进而,庙大僧众,上下都要勤照应,不然没法带队伍。

于是,**按时完成作业或超额完成任务,永远是抢占制高点的两个最合理法门,**各行各业各代从业者屡试不爽,且多多益善,快快好爽。


我们从幼儿园就开始这样的造假启蒙了:朋友圈里经常看到孩子们心安理得地笑纳家长亲友代劳的手工作业和微信拉票点赞获得的各种荣誉和赞美。造假如此理直气壮洋洋自得,且富有亲子互动愿景和家庭资源共享的人情味。

然后是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到大学的系统化、高强度、持续性正规训练。拿到名次便犒劳,获得本本就是水平。名次当然越高越好,本本自然越大越强。于是自然过渡到硕博论文、到教授评比、到四青遴选、到院士提名、到需要奋力争抢的一切功利位置。大家每时每刻都在琢磨并重复着,那些和儿时大同小异的游戏——

按时完成作业(标准答案、项目指南、申报模版、鉴定程序、评审规则……)
超额完成任务(特长加分、学科竞赛、影响因子、绩效排名、帽子档次……)

没有人在意完成作业与任务的任何细节、过程和手段,只需评价系统权威、操作程序规范、指标体系先进即可。如有后续不好协调的问题,不妨修改程序或者指标,通俗说是水涨船高,时尚讲即与时俱进。比如增加或者减少帽子品种和数量,提高或者降低信息透明度,扩大或是收缩资源支配权限,临时或者永久调换裁判员与教练员,等等。随后有学理法理伦理哲理论证,有层层传达督促辅导培训落实,更有本子专家、评审专家、帽子管理专家等等四处化缘施法。

已经融入血液、化为心智、铸成文化了。

显然不止学术圈与文教卫系统规范造假。一切以数量多少、级别高低论英雄,并终究变现为人财物控制权的竞争环境,也都必然劣币逐良币,多快即好爽。

要么跟进,要么离开。

有人不甘,无人幸免。

区别仅仅是造假的年龄、数量、频度、方法、程度、级别和影响不同而已。


或许,工程界、实业界还有希望吧。

知乎用户 闭口禅 发表

这事又上热搜了,说明大多数人对这科研论文造假的事还是很关注的,这是好事,但我觉得很多人还是轻视了科研数据造假的严重性!

尤其是所谓的 “大牛” 造假,情况更严重!

现在理科类各个学科已经全部都处于摸索钻研的阶段了,因为前面已经是一片黑暗,没有前人领路了!

现在各个领域的大牛就是领路人。他们后面跟着一群博士后博后研究生,他带错了路,后面这条路上的人就全部走错了路。

如果是实验细节方面等等有遗漏,数据统计等等原因造成的数据不准,无可厚非,科研到了现在这个阶段,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这种为了自己功名利禄故意造假的,其心可诛,完全没有一个科研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参考去年哈佛大学心肌干细胞造假事情,整个研究心肌干细胞的行业全部推倒重来,对于一些研究心肌干细胞的科研工作者来说,几千个日日夜夜,几百上千次实验,自己苦苦研究的东西,竟然根本不存在!

何其荒谬和残忍!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来跑个题~

有篇匿名关闭评论的回答里写了这样一段话

“生医圈里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学术不端。PS 只是其中最快、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做实验的时候,处理样品时有没有带有倾向性?统计数据时有没有选择性放弃部分实验结果或者预实验结果?这种如果没有,那么发表的文章的作者列表里有没有挂上跟本文完全不相干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师叔师大爷或者师爷?文章里致谢课题号真的和本文有关系吗?这种如果没有,那么导师申请的面上项目里标注的参与者,真的全部严格按标注的月份参与课题了吗?”

我乍一看,一脑门汗~因为前一秒我还在刷那些义愤填膺批判式回答的时候心里不爽,因为从这些答主的批判来看,好像全中国的实验室都是各种黑暗腐朽一样,我心说不对吧,我导天天对我耳提面命的,保留原始实验数据,不得造假不得篡改,实验室某位大佬不管是公开 group meeting 还是私下 coffee break 都是态度很鲜明地不允许学生伪造数据,她甚至说,你们别想糊弄过去,或者想着蒙我,拿造假的数据我都不用上纲上线的分析,凭直觉我都能八九不离十的判断你这是否是真实的实验结果!这导致我在处理数据缺失值的时候都要先拿着原始数据去跟我导报备一下,这两行测试结果是检测时出错的,不是我故意剔除不好看的,您过一眼,没问题我就去做统计了呢。我还寻思着,我们实验室还真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学术严谨细致。

结果一看这个答案,我???

我在学术不端?

我没有啊,我很认真啊,我处理数据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啊,生怕不小心弄错了数据变成客观造假,而且导师审查也真的很严格啊~

但是???

如上文的标准所说,我有倾向性选择,我会放弃部分实验结果,我也会挂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的名字,国自然我绝对绝对没有按月份参与。所以我学术不端???

经过怀疑人生式的思考,我否认这个结论。

关于实验结果这个事,倾向性选择这个字眼看起来很有判断力,其实不对,科学研究和实验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它是开创性的,探索性的。我曾经遇到过做 WB 的时候,出现不同的趋势,重复很多次,总会有几次出现一些跟预计的趋势不同的情况(为了避免有人杠,我说清楚具体的情况,n=6, 每个 n=4,一起跑的条带,偶尔会出现其中一个 n 的趋势跟另外的 5 个相反),排查了每一个实验步骤,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是每一个步骤,花了我好多时间,但是不能完全避免这样的情况(我没有以实验误差直接排出这个不一样的少数派),后来我去找导师,导师对我说了这样一段话,我觉得改变了我对科学研究的认知。从前我也是个爱较真爱认死理的人啊~

原话肯定重复不出来,整理一下,我导的意思是,首先,你要去查文献,重新整理一遍你整个实验的设计思路和你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其次,系统的研究这个指标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最后,看高分高引用文献中别人的分析讨论。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首先你要明确,在和你相同的实验模型中,多数出现的是什么样的趋势,少数不同的趋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再对比自己的全实验,支持最合理的一种结果。实验结果没有必然,出现即合理,排除掉实验手法的误差,出现异常情况就是客观事实,你要做的是分析它,讨论它,并不是说这样就没有意义,科学研究往往是矛盾的,一个科学问题可能需要很多人很长时间的沉淀,最后才会去伪存真,得到一个相对接近真相的科学结论。而过程,应该保持真实,你现在解答不出来的,随着技术的发展,研究的进步,谁也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解读方式,做研究并不用追求完美,更重要的是探索。

一开始我是不认同这段话的,实验结果就是结果,出现不一样的趋势,你居然叫我查文献去找证据拉帮结派找靠山然后支持某一种结果,这太不靠谱了,但是在按照导师的要求去做这个事情的过程中,我觉得他是有道理的。

举个栗子,GRP78 蛋白在某种状态下过表达,用药物干预,出现两种结果,都是高分文献,有人做出来的就是药物降低了这个蛋白的表达,减轻了损伤,但有的就是做出来药物反而促进它的表达,通过它激活了一些自我保护机制,还是会减轻损伤,两种都很有道理,你不能说哪种是错的,我做这个蛋白的时候就出现过不稳定状态,大部分时候都是调高的,偶尔出现几次低了,根据我实验的全过程,我倾向于选择上调表达的结论,你能说我学术不端?我绝对不服。如果我把表达调低那几次的实验结果做一个统计得出下调蛋白表达的结论才是真正的不负责任,实验是人做的,不可能百分百精准,当然我们要提高自己的实验技术,但是有理有据的甄别自己的实验结果也是必须且必要的吧!

不仅如此,在我们进行循证医学证据研究时,也讨论过这个问题,进行系统评价或者 meta 分析时,我们有个重要的偏移风险评估选项叫做选择性报告,几乎全世界的研究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选择性报告,这属于学术不端吗?我不这么认为,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需要进行方法学研究的问题,或许将来的有一天会出现一种方法学纳入所有的实验数据,以统计学方式去分析全部的实验结果。而在发展到这一天之前,科学地严谨地有理有据地选择性报告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是无奈而负责的做法,你不能用理想化的方式去对待实验结果,那样的话我这个 GRP78 蛋白的变化分析不出任何意义,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脑子一热说了这么多,第一次进行专业问题的回答,如有错误欢迎批评指正,不要喷。

最后关于挂名字,我觉得,这个太难界定了,我师妹没有帮我做我这篇文章中的实验,但我们平时订试剂啊报销啊讨论啊也经常在一起,我觉得不加她名字反而像忽略了她的贡献,可能大家反对的是毫无关系的人挂名字,但是怎么说呢,有时候别人的贡献并不是就在指导文章和做实验上,管理课题算不算贡献,在导师艰难的时候帮他处理工作算不算贡献,你要说这些不是对论文的贡献我是不同意的,做学术往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如果我导师被难事缠身焦头烂额,指导不了我的课题论文,我觉得比边缘人挂个名字严重多了。前几天导师家里有事,直接请了一周的假,我收到编辑部返修论文的邮件,给导师发信息,他说他请假了,让我自己看着改,我心里一点都不慌,改论文这种事我早就烂熟于心,什么作图规范统计规范格式规范包括跟编辑沟通措辞规范这种事都已经驾轻就熟了,得益于导师前两年对我的严格训练,对我任何一篇论文都是按照高分 SCI 要求来,哪怕思路、价值达不到高要求,但是行文、作图、格式一定做到最好,前两天有篇小论文投了一个中文核心期刊,审稿人简直太友好了,一通夸奖,夸的就是我作图规范、统计合理、材料来源和方法学都很清楚,分析讨论很全面。所以现在导师可以对我放心,但如果两年前他就没空指导我呢?那我可能就完了~总得来说,我支持无关人员不挂名字,但实际上挂上名字的或多或少都跟这个课题顺利完成有一定关系的吧,这算不上学术不端吧,挂上了名字是要负责的,像我朋友,他帮一位非导师的老师补充文章材料,他就拒绝加名字,因为他觉得这篇文章 level 太低,挂名伤害他的荣誉 emmmm… 所以呢,只要不是侵占别人合法权益,贡献边缘一点,小一点,挂个名字,我不觉得是学术不端。但是侵占别人一作,抢夺劳动成果这种事,那绝对是恶心吧啦,强烈谴责。

最后,按月份参与国自然这个,我只能说,这届网友好严格,国自然标书上写的每个月干嘛那叫预期计划啊啊啊啊,这要是都按照时间表来,你这也太为难人了,我师兄做的这个国自然的一部分动物实验,到我了,我导师说还有一部分动物实验和没开动的细胞实验,让我做细胞实验,可能是看我骨骼清奇吧,去摸索这个没人做过的造模,我呢,不想去养耗子,就痛快答应了,于是剩下那部分动物实验就留到了我师妹来了才做,这显然是跟国自然写的不一样,这可不能叫学术不端啊,这么严格的界定真的吓死宝宝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真的不理解,院士团队造假这么不走心的吗?

不说别人能不能看出来,好歹得做的让自己看不出破绽吧。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sB25XL 发表

调查也不会有事的,因为曹只是一个型代表。现行科研体系下,院士就是资源,为了拼出一个院士,常规做法都是整个所的成果都挂在一个人名下,然后拿出去竞争评选院士。这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潜规则。如果曹被严肃处理,恐怕一众大佬人人自危,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曾经挂名众多文章全部都不出问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个答案本是回复一个匿名答主的。结果不知道回复该怎么匿名,所以就在这里匿名答一下吧。

答案里面的 NB 主人公离本人太近了,不匿名实在不敢答。如果有任何风吹草动,删帖不见~

知道一个造假、剽窃、抢别人成果,乱搞男女关系的今年评了院士,还是科学院院士,基本他们学院的都知道,他们学校的很多人都知道,还有人实名举报过。但感觉他也真是他们学校一霸呀,最后全部都压下来了,或者也许他一个人当院士,特别是科学院院士也许给学校带来的好处太大了。(学校是一个没落的 211)

举几个例子吧(后面叙述就把他成为院士)

  1. 那个年代的学生绝大多数都特别敬重导师的。他跟给他买死命干活的学生最后关系都极差,差到断学生路子,把学生往死里整,最后逼得学生不得不跟他撕那种。他有一个学生,各方面特别优秀,最后留校了,他依然啥事都让学生干,学生总是有自己的家庭要生活啊,光给他干啥也没有,就慢慢想办法拒绝。那个学生学术水平很高,能力也很强,大家就想让他当院长。院士直接一句话,跟领导说 * 学院谁都能当院长,那个谁谁谁当就不行。好了,只要院士不死,还在这个大学仕途是不可能了。
  2. 他的学生都是卖命给他干活,不挂名,没钱。跟学生画饼,学生的论文直接只挂院士的名字,学生没有,项目学生报,学生干,每月只有学校发的 700 块补助。指的都是与论文无关的项目。学生干到什么程度?每天到晚上 1 点以后,早晨 7 点起床继续开始。不是一个人这样,每个人都是这样。不然不给毕业你怎么办。

3. 后来招了一个研究生,女生,保研的,没多久出现心理问题,退学了

4. 后来招了一个博士生,女生,在办公室里坐在他腿上,等等,这里不描述了,听起来八卦很有趣,写起来感觉生理不适,想吐,抱歉了,大家。

5. 80% 以上相似的论文,抄袭别人的,实名举报的人都拿出来给大家看了,不知道为啥也没算学术不端给扒出来

不想写了,生理不适。

有很多大牛,一辈子评不上院士,就是因为他一心一意只搞学术(eg. 西北大学有一位老先生,学术大牛,但不愿担任任何行政职务,就是评不上院士,学校也很无奈)。但不知道为什么这种人能上院士,还是科学院院士。

在我的母校,我接触到的院士非常的和蔼、学术很厉害、对学生严格但是特别照顾学生尤其是自己的学生。学术研究与道德品质都特别高尚。所以我总是感叹,高山仰止,啥时能学到人家三成,这辈子都值了。

谁知道,这边这样一个科学院院士诞生了,真的是让我无法接受和理解这样的事实。

只是祈祷,这样的坏人赶紧倒啊,不然国内的学术界让人怎么看。

我会怎么样?好好做自己的科研狗呗,也许就这样好不好坏不坏一辈子吧,但这种人依然是令我不齿的。顺带真的对院士这个称号产生了怀疑。也许哪天院士也要不值钱了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完这些打假现场,背后凉飕飕的

倒不是我自己怕被打假,而是联想到了曹院士造假背后的事情,因为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虽然现在曹院士的确是被扒出来造假了(那其他人?小声 BB)

但为什么会被扒出来?因为实在太不走心了

图片调一调颜色,放大缩小,片子移动一下位置,就把文章给投出去了,而这些其实都很容易暴露问题的。

但是如果其他胆子小一点儿的科研人员换一种方式造假呢?还能被大众揪出来吗?


以促修复相关领域为例

拿这个举例子主要是因为病理切片比较多

在药效学实验中,通常需要分组——Control 实验组

但其实要做出差异来真的很简单的,实验组用阳性药呀,当然有差异啦

![](data:image/svg+xml;utf8,)

以上图为例,药效就三组图,就这么个趋势,第一组用一个成熟的促愈合药物(生长因子),肯定最后能出来这样的趋势呀,但文章就这么写(我不是在质疑该文章,只是用一下图)。

简直可怕!!!

切片都不用拿图片造假,直接正常做切片呀,那结果看肯定老好了。

流失正常做,结果肯定理想。

反正也没人去重复实验。


就算是不同阳性药吧,做药效的时候,拍照不在同一天拍,Control 早点儿拍,实验组晚点儿拍,那结果自然好呀,切片也不在同一天取,结果也杠杠的。

上面这张图就是不同时间不同组分皮肤的恢复情况,但如果真的想造假,控制拍照的时间就好啦,D17 的图片就放 D27 的图片,那这结果肯定是有趋势的呀。


所以

怕就怕造假者动心思;

怕他们在体内实验上动手脚;

在实验步骤上动手脚;

而这些东西都是论文中看不到的!

最后结果在文章中呈现出来肯定是完美的,因为都是制造出来的呀。


想要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

核实结果 SCI 的审核人员需要核实实验结果的可重现性,本来就应该有这么个过程,不过现在很少见。

是加强监督,甚至实验过程的全程影像记录,提供原始数据都没用,因为这个也可以挑结果。

责任分清楚,说实话,现在的老师,你问他造没造假,他自己不敢说没造,就算他可以保证自己做的实验全是真的,学生做的实验你怎么保证?你强调过了,学生就不改数据了?学生说没造假就真信?科研有那么好干?学生读完博士,去企业,跑屁股走人了,不干这一行了,你文章搁那儿挂着,你找谁说去?也不是洗白吧!就是需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来不能压榨学生,二来也不能被学生坑,需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这需要国家去调整。

但如果现在直接扫查一遍,可能要出现大车祸!不用想就是大型翻车现场呀!

哎,这样一看,有时候真的是,有些人文章发得高,也许只是因为他胆子大了点儿

可怜了那些认真做学术的人,劣币驱逐良币,浪费了那点儿学术理想。

知乎用户 明天很烦 发表

当年我做实验,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存在泄露得到很好的结果,如果用这个结果发论文,会让我寝食难安。但是我不明确说出来,根本没人知道数据泄露了。把数据给别人,他们也能复现。现在频频爆出这种事。果然我不是圈子中的人,原来改数据、PS 都成为老油条的惯用手段了。

知乎用户 liverdavidwang 发表

帮曹院士想个理由。有句俗语讲得好: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这个实验重复是因为观察效应导致的,我们的实验结论是没错的,但就是因为它的状态很不稳定,人为的观测导致了坍缩,形成了偏差,有问题的建议看一下波尔和薛定谔的论文,谢谢

知乎用户 午后闪亮 发表

我不是生物领域的,曹院士投的期刊种类很多吧,例如 Cell, Science, Nature 以及 Nature 大子刊等这些顶级期刊编辑和审稿人应该不止是中国人,甚至有的审稿人水平 (业界话语权) 或者说 H 因子不亚于曹雪涛,难道就没有人质疑吗,整个免疫学界的审稿人都选择默许吗,毕竟专业人士的意见举足轻重。

目前,也没有同领域国外大牛声援方舟子,还有那位职业打假的 Elisabeth Bik 女士。曹院士课题组发了这么多顶刊,还有不少高被引论文。应该是有很多组 follow 过吧,要是经常造假后果应该很韩春雨、小保方晴子一样啊。还是说曹院士的影响力能够让整个免疫学界沉默,或者说全世界的免疫学界风气都差不多。

要真的是实锤了,其严重性不亚于哈佛医学院的 Piero Anversa 教授造假(PS:干细胞领域数一数二的专家,也是心肌再生领域的顶级学者。他致力于研究 “心肌干细胞修复心脏”)!

真的需要思考一下大家公认的同行评议制度了,还需要想想如何健全在免疫学领域相应的监督机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后续思考:有网友提到应该关注相关期刊作出的回应,截止目前 Cell、Nature Immunology、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作出回应。针对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论文风波事件,11 月 21 日,被质疑论文所涉及的国际期刊《细胞》(Cell)表示,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对于曹雪涛博士不发表任何评论,但是对于本期刊的图像筛查政策以及如何处理论文发布后问题的一般性说明,可以参见 “作者须知”。国际期刊《自然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回复称,” 我们刚注意到这些关注,现阶段没有进一步的评论。需要指出的是,图像问题不一定是学术不端行为的结果,但应被仔细评估,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行动,纠正科学记录。” 另一国际期刊《生物化学杂志》(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则回应,“有关同行评审过程的所有事项都是机密的。” 至于是否针对此事启动了调查,该期刊没有明确回复。(转自募格学术)

教育部也做出回应了:11 月 22 日,在教育部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就 “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论文受质疑” 一事答问,称教育部已经关注到相关问题,正调查了解情况,暂不下结论。(转自澎湃新闻网)

知乎用户 黄兜树 发表

利益无关。个人觉得这些 wb 图没有多大问题,组画如果是连续切片也是会看上去像一张,最大的问题是流式图啊

认真看了 pubpeer 上关于曹院士 “造假” 的文章,里面大部分的文章应该是一作疏忽用错图造成的,比如完全一样的图,很可能就是放错了。但是里面有些文章确实有 PS 的痕迹,虽然我不懂 ps, 但以我理解的流式,正常情况下机器不太可能跑出来这样的图。也就是说可能存在一作刻意捏造数据的情况。

像曹院士这种级别的大牛实验室,上百号人很正常,曹院士署名的文章更是数不胜数,曹院士不可能对每篇文章的每个 figure, 每个 figure 里的每张小图进行连连看。甚至很多文章,是曹院士下面的小老板看了,直接署名曹院士当通讯作者。曹院士也说了,对于实验室管理上的责任他责无旁贷,对于整个实验室的氛围的培养他也有责任,但是我想说的是,似乎第一作者的责任也不可忽略。

取个例子,第一作者 Xiaojian Wang2004 年发表在 JBC 上的文章

以上是同一篇文章里的流式图,这种图难道让曹院士一个点一个点的检查吗?设想一下,一个导师会主动 ps 学生的图吗,有必要吗,有时间吗?

同样的 Xiaojian Wang 发表在 2005 年 CCR 上的一篇

试问这种图导师怎么会查到,除非提前知道这个学生有造假行为?

特意查了一下这个 Xiaojian Wang, 王晓健,浙江大学免疫学系教授

知乎用户 大叔默默路过​ 发表

泻药。。之前写的一篇关于曹雪涛的评论,直接被知乎屏蔽了。。

就简单说一下吧,前有韩春雨,后有耿美玉。。

希望曹的团队,不要步入他们的后尘。。

知乎用户 重剑无锋 发表

看到这个事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个没得洗。然后转身就想起另外一个事。有学生做出来一个不错的结果,他老板为了验证真实性,专门守着他重复做三个标本。虽然我不搞科研,但我觉得这才是通讯作者应该有的基本担当

知乎用户 tianpei-guo 发表

哪些和他做同样方向的博士,重新开课题表示日了狗了!

哪些引用他文章,死活重复不出来,被坑的姥姥都不认识的同行表示日了狗了!

哪些放弃读博,头发掉一大把 延毕好几年的博士表示日了狗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1x3RDL 发表

更:有人说我洗地也是服了。立场完全利益无关,只想有一说一。

另外本人实验经历有限,难免有错,欢迎探讨。

-—

wb 可能没啥问题,本身就受曝光之类的影响,条带像一点也很正常

切片,两张在细节上有明显的不一样,肯定不是同一张图 ps 的。不过也可能是同一个组织隔了一段距离的两张切片。有疑点不过感觉证据不足。(评论区有大佬指出两张图在细节上是连续的。我没切过这种组织也不知道,如果是这样那确实疑点很大)

流式的话很像拼图怪。肉眼看过去坐标 10²,10² 那一片的细节有点太像了(评论区指出同一个样调了门之后能做出这样的效果,甚至不用拼图)

P.s. 其实之前 Bik 那组质疑里面也就是流式能锤,其他质疑点很多站不住脚。这次感觉也是流式的问题比较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曹的事情爆出来以前我就听不止一个人说过:曹的文章都不用读,只看标题就知道他迟早会出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前些天参加一个饭局,某高校实权人物反复询问另外一个欧洲来的人,是否能联系到顶级期刊,表示我们有经费,可以数十万一篇发论文。另外一个人表示,回去看看,以前不知道这个运作。

知乎用户 NTTALON 发表

本人美本加拿大研究生,学制不同,到现在没发过任何文章。毕业论文也没有,都是做 project 代替。本来觉得会不会有点水,后来发现女票在国内的本科毕业论文,研究生发的文章,写文章的过程,以及指导老师对某些事情的支持态度,以及她的同学和老师如何发文章,以及她同学的老师自己的文章是如何更加过分的完成的。这些花边新闻让我这个在美国学会 plagiarism 的人觉得不写文章也很好。

知乎用户 蒋智 发表

Westernbot 那张我知道,他是跑了一张膜,先敷磷酸化抗体,曝光拍照,洗膜,再敷总抗体,曝光拍照。因为是一张膜同一群条带,所以条带样子是差不多。

做过磷酸化蛋白的都知道。

当然你可以跑 2 张膜,一张敷磷酸化抗体,一张敷总抗体,分别曝光拍照,那条带样子肯定就不一样了。但这样做是不是不严谨?因为磷酸化那张膜我调整上样量可以做出任何磷酸化趋势的结果。

但其他两张图片,我觉得没得洗,太不走心了,肯定是放错图了,哈哈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他们本来就敌视中国人,疯狂抹黑侮辱中国人。

发生这种事情,他们叫的更欢了。

如果不给出交代,中国科学圈怎么在国际上混?

他们会说,你们中国人就知道造假,你们中国人做出来的东西就是 shit,你们中国人不会科研。

我们是要在科技领域奋起直追,但不是用弄虚作假勾当去追。

希望学术圈的朋友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我们做科研,是要负责任的,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上海药物所的耿美玉只有过之而无不及。与不良药物公司绿谷勾结,骗了国家 30 亿,造假国际顶级期刊,做假药。近日竟然还拿奖。。。。

知乎用户 一二三三二一 发表

为师当学曹雪涛 !

科学网 - 为师当学曹雪涛 - 张海霞的博文

知乎用户 玩泥巴的小蛤蜊​ 发表

本科的时候,免疫学考试前回进行一项仪式,就是拜拜曹的照片

到了硕士,每次见曹组发文,都觉得真牛掰啊

现在看来

我无法接受这个事情,震惊之余还很难过。

这个瓜还是在曹做了学术道德全国直播的讲座之后

right after 啊

再看看自己手里的数据,突然觉得

它们也不是垃圾

它们货真价实

知乎用户 一步一缘法 发表

前校长过于高调,现任躺枪

知乎用户 赛先生 发表

事情发展的太快,没来得及撤回就见刊了

知乎用户 路子航 发表

知道什么叫任他风吹雨打,老曹我胜似闲庭信步么?

知乎用户 LockeCole 发表

心寒。

最近这些年觉得中国科研经费上去了,水平起来了。

见微知著,搞不好现状是根基本上都腐烂了。

知乎用户 白发​ 发表

去到原文看了一下,仔细对比之后确实图出自同一块组织的可能性大

虽然只是 Sup 里的一张组织切片,不会影响原文主要结论

虽然只是两张 PBS 对照组(理论上都是阴性没有对比意义)

虽然我也读过不少 paper 的对照组一看就是复制粘贴,这种行为并不少见

但作为 Nature Immunology 这个量级的刊物犯这样的错实在不应该;正文结论再牛,一旦沾上这种 misbehave 的行为基本上等于是学术污点。只能说在现在这样的风口浪尖出现再摆这么一道,估计曹院想把一作浸猪笼了。

-—————————— 原回答 ——————–

这个 HE 染色切片还是有些细微不同的,毕竟脉管系统形态类似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既然指出来了编辑应该也会有审核流程。

之前曝出来的 paper 里有几张图的确非常假,但目前也不必太草木皆兵吧

知乎用户 自由俗人 发表

这个不能确定造假,跑出图非常相识很正常,一模一样那就是造假了

知乎用户 ergexh 发表

跟其他前同行看法差不多,对 wb 图的质疑可能不恰当,流式图造假实锤,组化图有大佬觉得不能实锤,在我看来应该锤挺实的就是同一张图翻转了一下 + ps 两下

主要想贴一下在另一个热门帖里被删的回答,看这次会咋样,之前就没怎么在知乎说过话,一说就被删。。。

造假就是医学科研圈的默认潜规则,先编故事和结论再把实验结果朝理想方向挑选甚至编造 ps,不造假老老实实实事求是做实验记结果的人只会被视为另类,浪费耗材经费的菜鸡。用脚想都能知道这种无脑重复试错型科研能高产 CNS 的 “大牛” 们都是怎么回事

上梁不正下梁歪,倾巢之下焉有完卵,理想主义良币早已被劣币驱逐殆尽或同化的大染缸圈子

李红良 韩春雨 樊代明马丁之流,装成顶尖生物 / 医学科学家糊弄民众,一个个的根本没有实际的社会贡献,却享有着自己根本不配的地位

放在《三体》里,这帮窃国的大概早被章北海同志五公里 execute 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gdFBtY 发表

逆淘汰环境下的九牛一毛而已,当然在 d 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一定会越来越好。

知乎用户 破了相的猪 发表

文科小白,不懂,就四条建议:

第一,立刻买下比克女士查重神器,过筛中国学者发表的所有生化环材论文。

第二,给一个秘密撤稿期,既往不咎。

第三,期限一过,勒令装死学校自查,要护犊子就扔证据来年扣钱扣招生行政处罚一起上,扣钱扣招生实行连坐,不想连坐就跳槽,自证清白或举报同事,当事人跳走了就停止连坐同事。

第四,被护的犊子跳不跳都负刑责,并赔还科研资金。

结果: 教育部和学科大佬装死,大家散了就好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愿意看到问题,怎么会愿意做出改变?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回答已删……

知乎用户 Rayin​ 发表

有刁民想害我

知乎用户 老九叶​ 发表

作为一个曾经非常想学生物的学生,现在虽然已经看不懂尖端的生物科研了,但是学会了 PS。容我 ps 一下给各位大佬参考下。

首先是这张图,将左右两图尽可能对齐之后,做相减,为了看起来更方便,再做反相,得结果如下(白色部分两张图完全一样,黑色部分两张图完全不同,颜色越深约不同):

可以看出两图还是有较多差异的,但是具体我也不懂,请专业大佬分析。

下面是这个图:

同上一张图做法,相减之后结果:

移动,变形各个图层重试了几次,得到的结果类似,就不重复上传了。大家自行判断吧

知乎用户 Gilbert Wang 发表

还没有学会生成随机数据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只想说一点… reviewer 不是来看你造不造假的… 是是看你的实验能不能充分支持你的结论(当然也有其他的,此处仅就实验结果来说)。review 的系统是基于人人都遵守基本规则来玩的。

知乎用户 会飞的企鹅 发表

一人之力,提高了整个中国学术圈的图像处理能力!无私奉献,让多少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硕博们有了一技傍身!他就是感动中国 2019 年度人物……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跟过大导师的知道,这种文章应该是曹校实验室的小导师的学生写的,曹院士挂通讯作者,负有失察之责。高校校长行政和学术两手抓,确实精力有限,而校长一般年龄较大了,大多数重要学术成果又是年青时候做出来的。领校长职务后,也不应该把重心放在亲自搞学术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终于解释了自己常年以来的疑惑。

本人多次去国内某领域排名第一的医院看病,问门诊和住院医生知网上某某文章的方法可行吗?他们都是 “呵呵”“概率太低,不建议你尝试” 敷衍过去。

后来继续询问才知,看病的医生、做医学的科研工作者,他们俩没啥交集,真正手术、用药,不敢用国产研究成果的。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k6EWXE 发表

看了原文的图,这三副图都没有问题,黑子不要自欺欺人了。

知乎用户 BruinPiggy 发表

感觉很难过。

我本人其实是南开的计算机本科,没有真正融入过国内的科研圈,然后就直博来美国了。但是我身边一直有过来访学的国内学者,也和国内的同行保持联系。

了解了曹校长的事情后,

一方面,作为南开毕业生和留学在外的中国学生,真的是痛心疾首,恨其不争: 在国内在国外,有很多兢兢业业而且诚实的学生和教授们在认真做科研 (我很骄傲地说我们实验室的中国学生和华人教授也在其中),这么多人的努力付出才换来的国际上的 reputation 被严重损害,真的心痛,甚至在想以后去参加学术会议是不是都会被指指点点。

另一方面又觉着很无力,很多事情不只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决定的。国内高校竞争压力大,顶会顶刊论文数量基本成为第一指标。当一部分人为了博士毕业,为了职称,为了科研资金,为了声誉,费尽心思比别人更快地发出更多的论文,学术造假就变成了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办法。一旦恶魔被释放,诚实的人难以存活。设想一下,当你的同事在作假,如果你不作假,他们拿到职称拿到 funding,你可能连博士都毕不了业,你是不是会被逼着做恶?

学术作假另一方面也和衡量学术水平的方法有关。现在是论文数量和发表的期刊 / 会议决定一切,所以大家急功近利,但是另一方面又没有一个很好的衡量学术水平的方法来代替。

另一件不太相关的事,最近组会的时候,老板 (老板是华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出国留学的,大牛) 还提到最近和学校其他教授聊天,发现本科生 plagiarism 主要都是中国留学生。唉,声誉越来越差,不知道以后接收中国学生会不会也受到影响

知乎用户 星星燎原​ 发表

一条热搜被摁下去另一条又起,虽然大概率被再摁下去(毕竟军方,医疗圈,学术圈都背景丰富的人,很多后面的人不可能看着他倒下去),但还是要有些期待的嘛。

知乎用户 快乐的火锅 发表

这么名声败坏下去, 别的中国人发国外期刊难度都会增加, 建议学霸圈不要一荣俱荣了。

知乎用户 半里明晶​ 发表

有一说一,这么明显的造假哪怕是实验课老师估计都会看出来然后给 0 分,曹团队能这样造假也是够了。

就是可怜我们这些兢兢业业不敢马虎做科研的生科狗了,业内大佬犯错我们这些无名小卒跟着挨打。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谢邀,有些树不管怎么样,不能倒,也倒不起………… 在这个圈子混久了大家都知道大概怎么玩的…… 所以,你懂得大概率会推个青千之类的小老板出来顶包,另外,现在朋友圈刷他怎么怎么造假的自媒体文章的人,包括知乎那几个高赞答案和当初狂转他怎么怎么牛皮 (bi) 的自媒体文章的人,是一波人,多是半吊子没怎么入科研门槛,一瓶不满半瓶子乱晃!

一堆吐槽人家连人家工作都不清楚,你看 paper 了吗,知道 highlights 和 key points 吗?写了一堆废话类的软文,还一堆人点赞,知乎用户水平现在真垃圾……(整个事件没啥关系,愿前院校长多招几个可爱小师妹,现在脱个单太难了)

知乎用户 Vmagic 发表

之前无意中听到曾仕强的一句话: 中国人啊,年轻时不怕犯点错,年轻时候错了还有机会改,改了就完了。年轻时候不犯错,就怕年龄大了之后,犯大错,中国人最怕的就是遗臭万年。

曹老师这次算丢脸丢尽了。

知乎用户 harry 路亚 发表

@吴思涵

用您重新圈过的图,把对照组的图片做了大概角度的旋转,降低透明度,然后与阳性组(随意处理的对比度和亮度)的图重叠。

特别明显的一点是蓝圈里有一小块白色区域,单张看还不明显,但与阳性组图片对应位置重叠之后,明显变亮了。其实仔细观察,两张图有很多地方细节相似度都极高。

虽然肯定不是同一张切片旋转来的,但来自于不同小鼠的概率是?

如果要 100% 锤,岂不是只能锤到用同一张切片的傻子了?

知乎用户 仿佛天下 发表

等最后再看,现在说什么都锤不动

知乎用户 南 macau​ 发表

中国有本事有能力的人很多,大家拼的就是谁 ️上场机会。坑就那么几个,在指定的年龄、指定的机会前没站住脚,以后就没机会了。

知乎用户 Ivy Jia 发表

不是洗白,流式图确实实锤。但那个 he 图我看着明显不是一个东西,旋转了也是不一样的。

知乎用户 陈 qk 发表

再纠结这些假不假已经没意义了,还在为论文发愁的苦逼博士们可以学学曹院士啊,以你们的水平根本不需要 ps 这种低端手段,写个小程序,你想要啥就有啥,还查不出来,写两篇博士学位到手,大胆一点,多发些,在高校拿个教职不成问题,再大胆点院士都上了,而且几乎就是零风险高收益,就算将来爆出来了又如何,日子照过官照做,为什么不去干呢?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啊

知乎用户 问所未闻答非所问 发表

所以说,生命科学领域这一行,就是得靠良心啊~~~要不然都对不住生命和科学这两个词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用 ps 也只会用旋转跳跃这些初级手法,每年 adobe 发布会各种牛逼的功能用起来也不会发表立马就被人揪出来啊,看来还是学艺不精啊(手动狗头)另外,想到一个 “有趣” 而且很有需求的 research prooblem,计算机视觉算法自动生成实验结果图片

知乎用户 宇宙之尘 发表

建议:学术故意造假的,让其付出巨大诚信甚至法律代价。

知乎用户 世界的尽头 发表

我就奇怪了,我们外行都能看出来问题,这同行评议是怎么过的?

知乎用户 zjucarnegie 的小号 发表

不要急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知乎用户 笑看人生 发表

这事本来就不新鲜啊,有什么看头。

第一调查 | 他骗了全世界 美国知名心脏专家 31 篇论文造假_皮耶罗 · 安韦萨

知乎用户 zhulei 发表

这风口浪尖上,还不撤稿?

知乎用户 保嘉维亚 发表

人家校长照当,院士照做,你敢动他?

知乎用户 张新泉 发表

山寨大国山寨精神。

洛阳亲友如相问

莫愁同路无知己。

张新泉:《周易》选解与解读思路方向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大家忘了 2014 年著名的 STAP 细胞事件吗?

小保方晴子的学术不端,她导师笹井芳树的自杀。日本理化研究所的耻辱。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国内很多公众号报到华人的文章非常即时。

今天特地想看看,连 BioArt 都没有,BioArt 一直是非常快的(此处不是广告)。只有 BioWorld 有帖子。https://mp.weixin.qq.com/s/DIGzlsjLkVOqdqTPejUTFQ

瑟瑟发抖不敢评论。


Western 没什么问题。

组织切片有点奇怪,主体部分都一样,但是有个明显的红色点于周围的间隙又有些区别,不晓得是如何操作的。手压过一次片子压变形了???

流式就不说了,传统技能。

知乎用户 huaxueren 发表

增加一篇。创造纪录啊。曹院士现在在聚光镜下,被全民打假。

知乎用户 赵百事喜欢喝可乐 发表

如何看待? 影响应该很大吧,希望有警示作用。

知乎用户 鲜虾脆鸡堡​ 发表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

那就是看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By 罗曼 · 罗兰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求您们打假之前学学专业知识吧,您以为科研就是在这连连看还是找不同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泻药,先匿了。我的看法是曹院士团队管理的确是出了大问题了。

目前,曹院士团队涉嫌学术不端事件在舆论上不端发酵,但鲜有相关单位和知名学者表态 (和武汉大学李红良事件截然不同),并且宣传部门又未禁止群众讨论此事,可见事态之诡异。

也许学术界一场大变更即将到来,这对我们这个民族应该是个大好事。

另外,希望曹院士真正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而不是仅仅专注发表高分文章。

知乎用户 刚刚好 发表

李红良估计挺烦曹雪涛的,本来事情差不多都过去了,现在又要被一起拉出来了

知乎用户 一颗不肯媚俗的心 发表

造假,这是传统来着的。

不然,你告诉我四大发明问题,从何而来?

我从来不说韩国什么都要是自己的国家的。

因为我们不比别人强多少。

一个勺子如何指南?充电呗,

一个坛子四条龙如何测震?

没出土的玩意都能拿来当作伟大的发明,可耻至极。

所以,成天说,我们某些方面多么牛逼,又取得了多少伟大的成果,这些东西,在我看来绝大数是不能信的,因为你不知道真假,或者背后有何因素?

我常对自己没有完成学业陷入矛盾之中,一方面渴望知识,一方面又怀疑这些 “知识” 的真伪。

这个世界充满了不负责任,尤其是教育,有时候我甚至怀疑起教育本身的目的。

在这里感谢我的初中语文老师,让我读了很多课外书。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原先对国内的生物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的科研基础和实验培训不太很了解,只是感觉都比较勤奋。

但是,从这个问题下面看到部分自我标注的比较不错的学习履历的答主的回复来看,我个人比较怀疑他们对实验的操作、理解是否充分;如果他们对实验的操作、理解充分的话,那么我个人比较怀疑,是否国内的生物医学方面的科研界真的如我一位同行挚友所言:即将完成劣币逐良币的闭环了。

知乎用户 maye 发表

我没啥想说的,我是个学伪化生的,不过我跑路了。

不过我看回答问题的,觉得曹有问题的都有理有据的,有匿名也有不匿名的。怎么觉得曹没问题的就拿不出什么证据,一个个都匿名了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首先表示恭喜曹院士,再次在免疫学顶刊发表重要论文。

其次,为评论区几乎全部的非免疫学青铜们表示悲哀,连锤都锤不出一点矿

更为评论区其他专业的研究生们表示可怜,想评论插不上话,只能继续答非所问

稍微解释一下

@午后闪亮

提出的问题,为什么顶刊的审稿人没注意到这些问题,更没提出质疑,原因是这些国外的审稿人,基本上都是免疫学最大的咖位,他她们目光是非常毒辣的,可以一眼看到文章本身的价值,所以即使有瑕疵也会准予发表,只要重要结论没大问题。当然,CNS 的主编本身也是一流水准。

不信,青铜们可以试试去投一下 10 分以上的一区,看看秒拒的速度,更不要说 CNS

最后,劝各位青铜一句,等等 CNS 及子刊编辑部的意见吧,那才是你们最想听到的声音,如果你们段位和水平足够,非常想锤倒曹院士,建议直接写信给审稿编辑,那比在知乎 BB 有用太多,什么??不知道哪位主编负责此文的??你水平这么低能锤倒大牛吗??!!!

说两个事情,

第一关于论文瑕疵和数据故意隐藏,曾经引用过一篇 Nature method 的论文,大家知道这是方法学的顶刊了,用论文方法死活重复不出来,后来写信给作者才发现,他故意的弄错了一些关键参数,隐藏了一些关键参数,用青铜们的眼光看,这是非常严重的造假了。但其实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个工作。我们已经送给国外太多的免费数据库了,损失巨大,再花巨资买回来。

第二,国外的论文造假一点不少于国内,国外发表论文具备先天优势,研究机构资质优秀,更方便造假。而相反,国内的研究者发表高水平文章反而需要经历大量挑战。

知乎用户 邱小孩 发表

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被盯上了。

被盯上,已是你最大的耻辱。

知乎用户 小 A 大大 发表

中国学术界不知道将来在世界上要被戳多久脊梁骨,

只因为能处理院士的人不是瞎了就是死了。

知乎用户 真闲 发表

这盛世,真的如你所愿吗?

知乎用户 李占成 发表

  1. 从 pubpeer 上已经回复的内容看,图片仅仅是相似是可能存在的,所以还是等待作者回复以及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走程序吧。不要把编辑和审稿人当傻子……
  2. pubpeer 的质疑没有任何一锤定音的参考价值,至少对于非专业领域的人来说。就好比有人给出一张驴的照片给一个没看过驴的人然后说这照片是 PS 的,因为有些细节和马一毛一样。你怎么判断? 事有对错而后论对错,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什么是对就敢说错……

也许国内能公关,但是想要掌握整个研究领域控制顶级期刊论文发表堵住全世界研究者的嘴,说出来有信得吗…… 所以,真的要让子弹飞一会儿……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如果这样真是不知死活,本该吃一堑长一智,慢慢的事情也就平息了,结果却在自证清白路上越抹越黑,既然如此,只能目送曹校长一程:您的科研组看来实在是造假蔚然成风。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看了一眼,其中众多答案提到了让子弹飞一会。

我只能不幸的告诉这些朋友,飞不起来。

知乎用户 岛 we 发表

视频说话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本科学计算机的 但是学的很菜 考研的时候认识一个学长是中科院生物所的 联系了一下老师 老师明确表示很愿意要学计算机的学生…

知乎用户 欧阳娜娜酱 发表

都吃五谷杂粮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还是本科生,目前大四,生物专业,由于高考填志愿比较随意,所以入了生物这个大坑,我是比较随缘的性格,就想着生物就生物吧,那就好好做科研,为人类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现实并非如此美好啊

大一忙着上课,没啥想法

大二迷茫冲动,上了一个课,有意思,老师不错,以后学这个方向吧,海洋环境

大三对未来信心满满,进实验室,老师刚好有个项目(国家级项目),环境方面,但不是海洋环境。最初的信心满满,但是渐渐地耗尽了,很枯燥,大量时间用来采样 样品处理,后续还有一大堆事,技术也不完善,闹心。

大四,又一次茫然,那就… 考研吧。 考研学校和专业我也是纠结很久 ,选择了某 985,考虑了太多别的因素(主要是家人),似乎忽略了自己是不是真正的喜欢。暑假没有复习,兜兜转转跑了一趟天南海北(我觉得很远)。 暑假死气沉沉,其实心底并没有多么喜欢自己的选择,我想了很久,我决定丢掉之前的选择。 我重新选了一个学校,专业我觉得也可以(不过还是没出大坑哈哈哈),莫名其妙,我有时候还挺喜欢生物的,但是我好喜欢这个学校,看见学校照片我就心动 (?),我太想去了,我的热情又回来了?!(十分担心研究生阶段我的热情又被实验耗尽)(哎 想的有点多,还不一定能有书读呢!)

我有时候就在想,为什么要把那么多钱往学术科研 (我只说的生物方面) 上扔,为了治病?活得久?因为 21 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这么多人学术不端… 哎,不知道怎么说了。

也许有更多的人钟情于此,默默探索,真的敬佩,希望这些新闻能给予警示作用,学术氛围改善改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作为毕业很多年的南开理科生,我觉得这件事没得洗,网上那么多洗地的人,不知道出于何心?懂得什么是科研吗?

你挂了名,不论是不是你的主意,都要负起责任,总不能有了成果都是您领导有方,出了事下面小兵背锅。

再说了,但凡认真写文章,就不会插错图,除非你故意。

以为来了个大牛,没想到是个赝品哪!

知乎用户 HG934004 发表

有点寒心,毕竟曹院士在免疫领域的名气还是很大的,之前一直觉得他是国内可以媲美欧美顶尖免疫学家的牛人(本人做的是临床肿瘤免疫,以前没怎么认真读曹院士的文章)。

回头看看我的好朋友,也是搞基础肿瘤免疫的,做了好几年实验,经常 12 点以后回宿舍。明年就要毕业了,到现在实验还没做完。

这些造假的真鸡儿恶心,TMD.

知乎用户 Maki​ 发表

今后会不会有摄影专业的跨考生物 (逃

知乎用户 叶绿素 发表

造假风险提高了

知乎用户 往日不再 发表

院士造假,正常,没有特殊手段当不了院士。曹院士研究生阶段就开始造假,他研究气功没有什么问题,但那篇文章中的数据就只能呵呵了。

不过这次的亊儿对他没什么影响,院土还是院士校长仍然是校长。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给 C 院士洗白的朋友们可以休息了,古语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可是你们在这里指鹿为马地用力洗白,人家造假可以完全不花脑子不改套路呢。2008 人家用同一视野给你调一调 Brightness Contrast 就完事儿了,2019 人家终于学会了 Rotate 了,多么简约多么坦荡,科学真正成了一门艺术!

说 C 院士不知道,下面小老板和学生造的假的,建议重修统计学。如果 C 真的不知情,那造假在同类高校应该随机出现,国内大牛又不止他一个,现在他 last author 的文章密集造假,而且一二十年来都是一个套路,你说他不知情? 好吧,建议回家练气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如果实锤真造假,或许,国家可以借这个事儿,对国内的学术圈儿,来一波改革。讲道理,确实很有必要

知乎用户 Znnn 发表

说明这世界上有一部分人在扮演监督求真的角色

知乎用户 三生 发表

我只是个大二的学生,但还是想说这都没人管的吗?天天关注查重,博士生毕业论文 3 以上等等,那些原则问题真的就这样了吗?我还要不要……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提议由亚洲几个主要国家主导建立新的 index

PSCI

所有学科混排 Q1-Q4

一定很刺激

知乎用户 先验证再行动 发表

1. 科学探索本来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地方,有人认可,有人质疑都很正常。

2.PubPeer 本来就是一个非学术官方的,参与者都可以表达质疑的地方。这里如果出现的都是对论文的点赞,反而是很奇怪。

3.Elisabeth Bik 对《中国新闻周刊》说,2016 年起,她就辞掉工作,专职调查各类论文图像异常问题以及可能存在的学术不端。——如果她的学术水平比 nature 的编委高,她为什么不专心搞科研,反去学方舟子呢?不对,也许是方舟子学她。

知乎用户 春耒 发表

流式不是特别熟,但 Western 的图冤枉人家了。

这明显是先拿 sample 跑磷酸化的,然后拿 stripping buffer 洗掉再孵育 total 的抗体。

这本来就是标准做法,当然也有人把 sample 跑两次,然后各孵各的抗体。

别的不敢说,就 WB 的图,有点为黑而黑的意思了。所以有些人说,外国人故意黑我们的科研,也是可以理解。

造假零容忍,但是我觉得还是得看看关键性的理论有没有造假。如果只是一些图不好看,而去 PS,还有的补救。多重复几遍就是了。要是整个文章的结论是无中生有那就扯淡了。

CNS 文章,几百个 figure,老板确实有失察之责。手下的小老板也真够坑啊。。。

知乎用户 Jjyy875 发表

曹有功也有过,在学术界可不讲究功过相抵。没必要把他打倒成个靠气功上位的混子,他水平够高功劳也多,但国家也没有亏待他,该给的荣誉也给了。现在就谈他监管不到位,造成的学术丑闻,看看该怎么负责。学术上该修正修正该撤稿撤稿,实验室整顿,关于行政职务调整就不是我们该关心的了。

知乎用户 yuchengGO 发表

要是曹这种造假程度还能洗白,国内的科研真是没有出路了,天下乌鸦一般黑,你不造假就被淘汰,劣币驱除良币

知乎用户 淘汰郎 发表

提出一个疑问。

为什么杂志的审核流程没有发现问题而拒绝刊登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看这一两天网站上更新报告的所谓造假图片,心里有点数的人其实已经发现整个事件已经开始变味了….. 背后动作有点露了

学术探讨还是一场闹剧?

说我洗的,这个国外博士质疑把小数点都圈出来了,你说这风不歪了? 搞笑呢

分割一下

直接统一回:

第一我完全不洗,有问就是有问题,有问题就担着啊,仅凭曹的口碑和能力,我相信会有个结果的。

其次,我说话的原因就是看得悲哀,悲哀什么地方,一件事还没结果满乎都在喷,一个院士破了多少国人在世界范围内的第一? 他对现代免疫学的贡献,学术界有目共睹,不是卖个苹果赚个钱,对这样一位举重若轻的人,任何一句话都要慎重,我们再回头看看,外网提出质疑的那个博士,句句都是可能有问题,又说 honest error,人都不敢打上句号的东西等着回复,国内诸 “看官” 已经实锤 47 篇造价了,我是觉得可悲,可悲到持客观意见还要匿名,连一句客观意见要和别人说都要随时迎来洗不洗,白不白的回复,人心凉薄,但凡诸位有严谨性和包容性,不妨等等? 让子弹出个头再下定论,黑的白不了,白的黑不了不是?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当年我写本科毕业论文,苦苦修改实验参数一个月,一度感觉要毕不了业了,最后都没有用 PS。虽然我也曾经有过 PS 的想法,但最后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还是放弃了。

知乎用户 不才 发表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

读书人的事,那能叫造假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电信诈骗好歹也知道要练习话术, 以后不学好 PS 不许搞科研, 尽丢脸!

知乎用户 Quentin 发表

请求曹院士引咎辞职!

知乎用户 风后奇门 发表

拿了那么多钱,搞出一堆假货,生化环材真是从最高端开始就烂透了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组化的那张片子没跑了,肯定是同一个组织,连续切片才会产生这样的很像但又不完全一样的图片。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中国学术需要新的法律法规来约束,需要处罚案例来敲响警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曹雪涛专家这是在挑衅吗?我要是出这种事儿怕是要主动撤稿并辞职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如何看待?习惯成自然呗。现在的高校真是各种藏污纳垢,文章造假的,压榨学生的,还有搞不正当关系的,多了去了。别说是南开,就是 c9 也一样,还是早点脱坑为好,咱们平头老百姓的也没什么能力去改变大环境。洁身自好吧。利益相关,还未毕业,匿了匿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事情其实不少见,而且不仅仅存在于实验室研究,搞统计数据的社会科学或者一些交叉学科同样也大量存在类似问题。很多老师不仅仅面临晋升压力,而且对于各种帽子又很有野心,于是对学生逼得特别紧,类似于给学生一个想法要求 xx 天之内一定做出来之类的事情并不罕见。

但科学研究的本质就是试错,一定要允许失败。说句不好听的,那些要求自己所有猜想都必须要实现的科研工作者都不配再从事这个行业。老师如此给学生压力必然导致那些不幸被分到检验错误推论的学生为了顺利毕业对数据进行各种改造,甚至直接用 ps、word 之类的制造结果。

最后,那些特别着急出发表的老师哪怕本身不想造假,对于学生做出来的东西往往也不会去仔细检查。所以这种事情哪怕老师对于造假本身不知情,也是要负主要责任的。

知乎用户 风生水起 1999 发表

突然觉得做科研好简单

知乎用户 指环王 发表

建议以后基础研究像临床研究学习,严格监管,成立相关数据核查部门,所有数据都经过核查后才能发表文章。

知乎用户 Means 走天涯 发表

不是自己研究领域真的看不太懂 匿名回答看得人心惶惶 前几天看到分析说是大佬底下小老师的锅但本人肯定也有责任 而且也在积极排查回应 发酵至今感觉是科研界一记重锤 对我的科研认知也有很大冲击 会继续关注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希望热度不要这么快消失,但是应该马上就消失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老曹这几年天天喜欢搞行政,实验室都乌烟瘴气的,终于吃到苦头了,这仕途估计也到头了(他很想走仕途,出了这事后,只能继续停留在学术界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们可以说环境差,可以说人人都是如此,但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无论如何伪装,如何辩解,他们的本质不会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在中国搞产业升级就是这些人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各位大佬锤来锤去,但 CNS 没开锤,就始终感觉这瓜吃得夹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为我开感到可怜。虽然论文与南开大学没有关系,反而与很多其他的高校和机构有关系,但是南开大学的确与校长是一荣俱荣,一耻俱耻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如果有人技高一筹,造假不被发现,以此谋生,那么便可以迅速产业化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这边有个交流学者,博士发了七八篇高质量的一作 SCI,但是你能想象,他连英文文献都看不懂的吗?那么问题来了,他的文章是怎么发表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曹的文章到底有没有造假,我不是生物方面的,不了解也不多言,反正就我学习科研生涯的经历谈一下中国科研论文的现状吧。

我是热能动力方面专业,14 年协助研究生学长做超声波聚合方面的实验。我第一次接触这种微小颗粒方面的测量研究,当时整个实验室只有一台微颗粒测量仪器,而且测量的范围也有限。

记得之前做实验,同一工况,不同时间做结果完全不一样 -_-||,整个实验,无法复现,可以说整个实验的设计是失败的。分析感觉好多颗粒都被中间的仪器,设备吸附,阻挡了。

时间紧迫,当时我跟那个师兄连续加班 7 天,基本就晚上轮班眯几小时,疯狂重复实验,基本每个工况做了 10 遍,最后从这 10 组数据中,抽一个符合预期和常理的做论文数据,然后师兄毕业了。

后面再更吧。

就目前中国科研环境吧,不管是什么专业,什么级别的人,都有人在学术造假,你越身处这个里面,你越能了解整个行情的潜规则,问题。甚至会觉得司空见惯。所以我听到曹的这个事情,我心里就有一种听到中国抓到一个贪官一样…… 你真倒霉,居然被发现了。

知乎用户 吴早天 发表

ps 学起来,建议将 ps 教学设为必修课,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发不出论文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讲道理这种 p 图的,同一个样本切好几片的造假水平真是太差了。就算要造假也能不能再多用点心啊。一般水平造假都是做 100 次只挑最好的来发文章,良心点的是做 100 次把一些最差的踢掉发文章。。这么搞即使公布原始数据都看不出问题(除非让你当面重做一遍实验,但有几个人有闲工夫来盯着你)。只能说这群人连实验都懒得做了,数据编编随便搞搞,靠老板名头就开始水文章,你水我也水。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审稿人有认真审稿吗? 这种程度的造假,太低级了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如果是第一作者作了假,那就是相当于通讯作者自己动的手。对于外人,区分这个没什么意义,也没法区分。毕竟,评奖发钱的时候,通讯作者拿的是几乎全部,承担点责任怎么了?

知乎用户 搏洋 发表

现在什么都不知道呢,别老猜测了,等结果吧。

这都是以前中国论文造假那些事给整的,现在一出这事,大部分人都倾向于院士造假。

这事还是等一个调查结果出来再评论,这既是对他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伪化生这种伪科学早就该被我们正统计算机科学取缔了

知乎用户 吃饱了才有力气长胖 发表

大哥,那个 western 图本来就是磷酸化和非磷酸化条带本来就是在同一个位置,曝光完磷酸化,再用同一张膜暴非磷酸化,形状就是一样,只是趋势不一样,没有问题,别他妈瞎匡,乱造谣行不行,小编??

知乎用户 浩远天涯 发表

不应该想一下这篇文章是怎么通过 peer review 和编辑审核的吗

知乎用户 能不能不要注册 发表

原来我和 Nature 之间只差了 PS 技能。。。

实在不敢想象这个 team 里的风气,对得起纳税人的钱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实锤无疑。曹院士还敢出来走两步吗?曹某造假造到院士头衔,也算创纪录了。政府再不给一个明确的态度,恐怕会让老实做事情的人寒心。也会极大鼓舞其他蠢蠢欲动图谋造假的人。每年万亿的科研经费就会打水漂。

知乎用户 All theory 发表

对于院士问题,在最终结果之前保持克制,是对科学的尊重,对院士的尊重。

知乎用户 zerta 发表

不谈技术层面的问题,团队作风不正难道不是带头人道德问题的体现和放大?仅仅领个挂名时审核不严的罪名未免大题小作有甩锅的嫌疑。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谢邀。

“立即被指出” 是因为最近的事有太多人看着了,一个被怀疑论文数据造假的人突然又发了一篇顶级论文,肯定会被关注是否有相同的问题。(不过投稿应该是在出事之前,所以 emmmm… 只能说发文时间太凑巧)

至于这篇是不是真的造假,我自己也看不懂,坐等后续发展吧

如果这篇也真的出问题……

知乎用户 gct 发表

你们这些人不懂了吧 曹才是真正学到了雷锋精神的精髓 雷锋同学的摆拍是图片误用的先驱 让雷锋精神万古长存

知乎用户 繁凡 发表

我也想问一下,提问中说的小木虫帖子上,对比了两篇用词很像的文献,怀疑是抄袭。

我最近也在写 SCI,但因为我只有研一,总结的是刚毕业师姐的数据,英语能力也一般。所以我就是按照几篇和我写的文章实验相似的文章的语言模板写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语言看上去专业点,有一个除了数据以外步骤几乎完全一样的实验我就只改了条件参数,剩下的直接套用别人的话来描述。

请问有人知道这些写会不会也有问题,真的让我自己用英文写,我又没这个水平… 怎么解决比较合适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懂生物。就是好奇为什么要用一样的图呢?完全可以同一个样品再扫一遍,如果结果还不是想要的,再 ps 不好么?

是这个实验成本太高了吗?

知乎用户 大白菜 发表

有没有哪位大牛查一下曹的 12 篇优博有没有抄袭和造假,如果没有的话,怎么处理都是可以接受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在已经被盯上的情况下继续作假?

是觉得那些证据还不够想再加一个?

如果是一路造假是不可能成为院士的

只能说手下人太坑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造假就造假吧,造假能不能认真点,能不能好好学学 ps?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假设肯定造假了,这假造的似乎有点太不认真了

可能根本没造假,真的就是长得像

知乎用户 宇航员小男孩 发表

钱学森早在回国之前就对特异功能和黑魔法异常痴迷,但是他不会把这些东西整进论文里。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作为 25 号要去南开考博面试的人,很惆怅啊,面试要是被问这方面的问题该怎么回答啊?

知乎用户 Balaeniceps rex 发表

这个实验室基本上算是完了。

搜了一下 PubPeer,64 篇都被扒出多多少少的问题。可惜了曹教授那么多学生的前途了。

Search publications for: xuetao cao

64 results

34 minutes ago
A novel human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binding protein resists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induced apoptosis by inhibiting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athway activation and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externalization
Xiaojian Wang, Nan Li, Bin Liu, Hongying Sun, Taoyong Chen, Hongzhe Li, Jianming Qiu, Lihuang Zhang, Tao Wan, Xuetao Cao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04)**Institute of Immu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 10 comments
1 hour ago
Inducible degradation of lncRNA Sros1 promotes IFN-γ-mediated activation of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by stabilizing Stat1 mRNA
Henan Xu, Yan Jiang, Xiaoqing Xu, Xiaoping Su, Yang Liu, Yuanwu Ma, Yong Zhao, Zhongyang Shen, Bo Huang, Xuetao Cao
Nature Immunology (2019) 15 comments
1 hour ago
Purified anti-CD3 × anti-HER2 bispecific antibody potentiates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of poor spontaneous cytotoxicity against breast cancer cells
Qingzhong He, Haisong Zhang, Youzhao Wang, Hong Hoi Ting, Wenhua Yu, Xuetao Cao, Wei Ge
Author response
**Cell & Bioscience (2014)**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Molecular Biolo… 7 comments
2 hours ago
Cyclin L2, a novel RNA polymerase II-associated cyclin, is involved in pre-mRNA splicing and induces apoptosis of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Lianjun Yang, Nan Li, Chunmei Wang, Yizhi Yu, Liang Yuan, Minghui Zhang, Xuetao Cao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04)**Institute of Immunology,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 10 comments
23 hours ago
The methyltransferase PRMT6 attenuates antiviral innate immunity by blocking TBK1–IRF3 signaling
Hua Zhang, Chaofeng Han, Tianliang Li, Nan Li, Xuetao Cao
Author respons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2019)**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 Center for Immunotherap… 9 comments
1 day ago
Rapamycin reverses TLR4 signaling-triggered tumor apoptosis resistance by disrupting Akt-mediated Bcl-xL upregulation
Qiaoling Sun, Yuanyuan Zheng, Qiuyan Liu, Xuetao Cao
**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 (2008)**Institute of Immunology and National Key Laborator… 5 comments
1 day ago
IPP5, a novel protein inhibitor of protein phosphatase 1, promotes G1/S progression in a Thr-40-dependent manner
Xiaojian Wang, Bin Liu, Nan Li, Hongzhe Li, Jianming Qiu, Yuanyuan Zhang, Xuetao Cao
RETRACTED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08)**Institute of Immunology and National Key Laborator… 4 comments
1 day ago
The lysosome-associated apoptosis-inducing protein containing the pleckstrin homology (PH) and FYVE domains (LAPF), representative of a novel family of PH and FYVE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s, induces caspase-independent apoptosis via the lysosomal-mitochondrial pathway
Wei Chen, Nan Li, Taoyong Chen, Yanmei Han, Changfei Li, Yuzhen Wang, Weigang He, Lihuang Zhang, Tao Wan, Xuetao Cao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05)**Institute of Immu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353 … 8 comments
1 day ago
Phosphorylation-Mediated IFN-γR2 Membrane Translocation Is Required to Activate Macrophage Innate Response
Xiaoqing Xu, Jia Xu, Jiacheng Wu, Ye Hu, Yanmei Han, Yan Gu, Kai Zhao, Qian Zhang, Xingguang Liu, Juan Liu, Bing Liu, Xuetao Cao
**Cell (2018)**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and Center for Immunother… 6 comments
2 days ago
Bromodomain protein Brd3 promotes Ifnb1 transcription via enhancing IRF3/p300 complex formation and recruitment to Ifnb1 promoter in macrophages
Wenhui Ren, Chunmei Wang, Qinlan Wang, Dezhi Zhao, Kai Zhao, Donghao Sun, Xingguang Liu, Chaofeng Han, Jin Hou, Xia Li, Qian Zhang, Xuetao Cao, Nan Li
**Scientific Reports (2017)**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Immunology and … 6 comments
2 days ago
Chemokine-containing exosomes are released from heat-stressed tumor cells via lipid raft-dependent pathway and act as efficient tumor vaccine
Taoyong Chen, Jun Guo, Mingjin Yang, Xuhui Zhu, Xuetao Cao
**Journal of immunology (Baltimore, Md. : 1950) (2011)**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Immunology and … 4 comments
2 days ago
Adult Connective Tissue-Resident Mast Cells Originate from Late Erythro-Myeloid Progenitors
Zhiqing Li, Shuxun Liu, Junfang Xu, Xiang Zhang, Dan Han, Juan Liu, Meng Xia, Lin Yi, Qicong Shen, Sheng Xu, Linrong Lu, Xuetao Cao
**Immunity (2018)**Institute of Immu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 5 comments
2 days ago
Leptin induces CD40 expression through the activation of Akt in murine dendritic cells
Queenie Lai Kwan Lam, Bo-Jian Zheng, Dong-Yan Jin, Xuetao Cao, Liwei Lu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07)**Department of Pathology,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 3 comments
2 days ago
HSP70L1-mediated intracellular priming of dendritic cell vaccination induces more potent CTL response against cancer
Shuxun Liu, Lin Yi, Ma Ling, Jinxia Jiang, Lijun Song, Juan Liu, Xuetao Cao
Author respons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2018)**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Immunology, Ins… 12 comments
2 days ago
E3 ubiquitin ligase CHIP facilitates 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by recruiting and polyubiquitinating Src and atypical PKC{zeta}
Mingjin Yang, Chen Wang, Xuhui Zhu, Songqing Tang, Liyun Shi, Xuetao Cao, Taoyong Chen
Author response
**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2011)**Institute of Immu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 15 comments
3 days ago
CaMKII promotes TLR-triggere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and type I interferon production by directly binding and activating TAK1 and IRF3 in macrophages
Xingguang Liu, Ming Yao, Nan Li, Chunmei Wang, Yuanyuan Zheng, Xuetao Cao
**Blood (2008)**Institute of Immunology and National Key Laborator… 7 comments
3 days ago
Integrin CD11b attenuates colitis by strengthening Src-Akt pathway to polarize anti-inflammatory IL-10 expression
Xiang Hu, Chaofeng Han, Jing Jin, Kewei Qin, Hua Zhang, Tianliang Li, Nan Li, Xuetao Cao
Author response
**Scientific Reports (2016)**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Molecular Biolo… 3 comments
3 days ago
Low-dose decitabine enhances the effect of PD-1 blockade in colorectal cancer with microsatellite stability by re-modulating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Ganjun Yu, Yanfeng Wu, Wenying Wang, Jia Xu, Xiaoping Lv, Xuetao Cao, Tao Wan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2019)**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Immunology & In… 2 comments
3 days ago
More efficient induction of HLA-A*0201-restricted and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specific CTL response by immunization with exosomes prepared from heat-stressed CEA-positive tumor cells
Shengming Dai, Tao Wan, Baomei Wang, Xiangyang Zhou, Fangming Xiu, Taoyong Chen, Yanfeng Wu, Xuetao Cao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 an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2005)**Institute of Immu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 3 comments
4 days ago
Anti-apoptotic hPEBP4 silencing promotes TRAIL-induced apoptosis of human ovarian cancer cells by activating ERK and JNK pathways
Peng Li, Xiaojian Wang, Nan Li, Huabei Kong, Zhenhong Guo, Shuxun Liu, Xuetao C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 (2006)**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Qilu Hosp… 1 comment
4 days ago
TLR agonists promote ERK-mediated preferential IL-10 production of regulatory dendritic cells (diffDCs), leading to NK-cell activation
Cheng Qian, Xiaodong Jiang, Huazhang An, Yizhi Yu, Zhenhong Guo, Shuxun Liu, Hongmei Xu, Xuetao Cao
**Blood (2006)**From the Institute of Immunology and National Key … 1 comment
4 days ago
Induction of allospecific tolerance by immature dendritic cells genetically modified to express soluble TNF receptor
Quanxing Wang, Yushan Liu, Jianli Wang, Guoshan Ding, Weiping Zhang, Guoyou Chen, Minghui Zhang, Shusen Zheng, Xuetao Cao
**Journal of immunology (Baltimore, Md. : 1950) (2006)**Institute of Immunology,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 2 comments
4 days ago
Platelets promote allergic asthma through the expression of CD154
Jun Tian, Tianyi Zhu, Juan Liu, Zhenhong Guo, Xuetao Cao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2015)**Institute of Immu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 5 comments
4 days ago
Endogenous human CaMKII inhibitory protein suppresses tumor growth by inducing cell cycle arrest and apoptosis through down-regulation of the phosphatidylinositide 3-kinase/Akt/HDM2 pathway
Shenglin Ma, Yunshan Yang, Chunmei Wang, Ning Hui, Linhui Gu, Haijun Zhong, Zhijian Cai, Qingqing Wang, Qinghua Zhang, Nan Li, Xuetao Cao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09)**Zhejiang Cancer Hospital, Hangzhou 310022, Zhejian… 2 comments
4 days ago
DC-CLM, a cadherin-like molecule cloned from human dendritic cells, inhibits growth of breast cancer cells
Yingming Jiang, Tao Wan, Guoyou Chen, Fangming Xiu, Dajing Xia, Weiping Zhang, Xiangyang Zhou, Xuetao Cao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al Oncology (2003)**Institute of Immunology,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 2 comments
4 days ago
Small GTPase RBJ mediates nuclear entrapment of MEK1/MEK2 in tumor progression
Taoyong Chen, Mingjin Yang, Zhou Yu, Songqing Tang, Chen Wang, Xuhui Zhu, Jun Guo, Nan Li, Weiping Zhang, Jin Hou, Haibo Liu, Chaofeng Han, Qiuyan Liu, Yan Gu, Cheng Qian, Tao Wan, Long Cui, Minghua Zhu, Weiqiang Zheng, Xuetao Cao
Author response
**Cancer Cell (2014)**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Immunology and … 2 comments
4 days ago
MicroRNA in vivo precipitation identifies miR-151-3p as a computational unpredictable miRNA to target Stat3 and inhibits innate IL-6 production
Xiang Liu, Xiaoping Su, Sheng Xu, Huamin Wang, Dan Han, Jiangxue Li, Mingyan Huang, Xuetao Cao
Author respons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2018)**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Immunology & In… 3 comments
4 days ago
K33-linked polyubiquitination of Zap70 by Nrdp1 controls CD8(+) T cell activation
Mingjin Yang, Taoyong Chen, Xuelian Li, Zhou Yu, Songqing Tang, Chen Wang, Yan Gu, Yanfang Liu, Sheng Xu, Weihua Li, Xuemin Zhang, Jianli Wang, Xuetao Cao
**Nature Immunology (2015)**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Molecular Biolo… 4 comments
4 days ago
Silencing of human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binding protein 4 sensitizes breast cancer cells to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induced apoptosis and cell growth arrest
Xiaojian Wang, Nan Li, Hongzhe Li, Bin Liu, Jianming Qiu, Taoyong Chen, Xuetao Cao
ERRATUM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 an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2005)**Institute of Immu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 9 comments
4 days ago
FGF receptor-mediated gene delivery using ligands coupled to polyethylenimine
Da Li, Hai Yu, Hongliang Huang, Fenping Shen, Xiaoyuan Wu, Jingzhong Li, Jianli Wang, Xuetao Cao, Qingqing Wang, Guping Tang
**Journal of Biomaterials Applications (2007)**Institute of Chemical Bi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C… 2 comments
5 days ago
DIgR2, dendritic cell-derived immunoglobulin receptor 2, is one representative of a family of IgSF inhibitory receptors and mediates negative regulation of dendritic cell-initiated antigen-specific T-cell responses
Liyun Shi, Kun Luo, Dajing Xia, Taoyong Chen, Guoyou Chen, Yingming Jiang, Nan Li, Xuetao Cao
**Blood (2006)**From the Institute of Immunology, Zhejiang Univers… 1 comment
5 days ago
TLR4 signaling promotes immune escape of human lung cancer cells by inducing immunosuppressive cytokines and apoptosis resistance
Weigang He, Qiuyan Liu, Li Wang, Wei Chen, Nan Li, Xuetao Cao
**Molecular Immunology (2007)**Institute of Immunology and National Key Laborator… 3 comments
5 days ago
Triptolide (PG-490) induces apoptosis of dendritic cells through sequential p38 MAP kinase phosphorylation and caspase 3 activation
Qiuyan Liu, Taoyong Chen, Huabiao Chen, Minghui Zhang, Nan Li, Zhanjun Lu, Pengcheng Ma, Xuetao Cao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04)**Institute of Immunology,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 2 comments
5 days ago
The STAT3-binding long noncoding RNA lnc-DC controls human dendritic cell differentiation
Pin Wang, Yiquan Xue, Yanmei Han, L. Lin, Cong Wu, Sheng Xu, Zhengping Jiang, Junfang Xu, Qiuyan Liu, Xuetao Cao
Author response
**Science (New York, N.Y.) (2014)**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Immunology and … 2 comments
5 days ago
Type I IFN inhibits innate IL-10 production in macrophages through histone deacetylase 11 by downregulating microRNA-145
Li Lin, Jin Hou, Feng Ma, Pin Wang, Xingguang Liu, Nan Li, Jianli Wang, Qingqing Wang, Xuetao Cao
Author response
**Journal of immunology (Baltimore, Md. : 1950) (2013)**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Molecular Biolo… 3 comments
5 days ago
Human SCAMP5, a novel secretory carrier membrane protein, facilitates calcium-triggered cytokine secretion by interaction with SNARE machinery
Chaofeng Han, Taoyong Chen, Mingjin Yang, Nan Li, Haibo Liu, Xuetao Cao
**Journal of immunology (Baltimore, Md. : 1950) (2009)**Institute of Immunology, Tsinghua University Schoo… 2 comments
5 days ago
Circular RNA circMTO1 acts as the sponge of microRNA-9 to suppres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ogression
Dan Han, Jiangxue Li, Huamin Wang, Xiaoping Su, Jin Hou, Yan Gu, Cheng Qian, Yun Lin, Xiang Liu, Mingyan Huang, Nan Li, Weiping Zhou, Yizhi Yu, Xuetao Cao
Author response
**Hepatology (Baltimore, Md.) (2017)**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 Center for Immunotherap… 2 comments
5 days ago
Rapamycin suppresses TLR4-triggered IL-6 and PGE(2) production of colon cancer cells by inhibiting TLR4 expression and NF-kappaB activation
Qiaoling Sun, Qiuyang Liu, Yuanyuan Zheng, Xuetao Cao
**Molecular Immunology (2008)**Institute of Immu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 3 comments
5 days ago
Pulmonary stromal cells induce the generation of regulatory DC attenuating T-cell-mediated lung inflammation
Qian Li, Zhenhong Guo, Xiongfei Xu, Sheng Xia, Xuetao Cao
**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08)**Institute of Immunology and National Key Laborator… 3 comments
6 days ago
TGF-beta1 gene-modified, immature dendritic cells delay the develop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by inducing CD4(+)Foxp3(+) regulatory T cells
Zhijian Cai, Wei Zhang, Min Li, Yinpu Yue, Fei Yang, Lei Yu, Xuetao Cao, Jianli Wang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2010)**Institute of Immu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 1 comment
6 days ago
Promotion of cellular migration and apoptosis resistance by a mouse eye-specific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binding protein
Yuanyuan Zhang, Xiaojian Wang, Zhenghua Xiang, Hongzhe Li, Jianming Qiu, Qiaoling Sun, Tao Wan, Nan Li, Xuetao Cao, Jianli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 (2007)**Institute of Immu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 3 comments
6 days ago
PECAM-1 ligation negatively regulates TLR4 signaling in macrophages
Yuxiang Rui, Xingguang Liu, Nan Li, Yingming Jiang, Guoyou Chen, Xuetao Cao, Jianli Wang
**Journal of immunology (Baltimore, Md. : 1950) (2007)**Institute of Immu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 1 comment
6 days ago
Adenovirus-mediated LIGHT gene modification in murine B-cell lymphoma elicits a potent antitumor effect
Guili Hu, Yang Liu, Hong Li, Dekuang Zhao, Liuqing Yang, Jiangen Shen, Xuejun Hong, Xuetao Cao, Qingqing Wang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2010)**Institute of Immu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 1 comment
6 days ago
EAPF/Phafin-2, a novel endoplasmic reticulum-associated protein, facilitates TNF-alpha-triggered cellular apoptosis th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mitochondrial apoptotic pathway
Changfei Li, Qiuyan Liu, Nan Li, Wei Chen, Li Wang, Yuzhen Wang, Yizhi Yu, Xuetao Cao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 (2008)**Institute of Immu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 1 comment
6 days ago
Phosphatase holoenzyme PP1/GADD34 negatively regulates TLR response by inhibiting TAK1 serine 412 phosphorylation
Meidi Gu, Chuan Ouyang, Wenlong Lin, Ting Zhang, Xuetao Cao, Zongping Xia, Xiaojian Wang
ERRATUM
**Journal of immunology (Baltimore, Md. : 1950) (2014)**Institute of Immunology,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 3 comments
6 days ago
Surface anchorage of superantigen SEA promotes induction of specific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 by tumor-derived exosomes
Fangming Xiu, Zhijian Cai, Yunshan Yang, Xiaojian Wang, Jianli Wang, Xuetao Cao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 (2007)**Institute of Immu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353 … 1 comment
6 days ago
Blockade of Fas signaling in breast cancer cells suppresses tumor growth and metastasis via disruption of Fas signaling-initiated cancer-related inflammation
Qiuyan Liu, Qinchun Tan, Yuanyuan Zheng, Kun Chen, Cheng Qian, Nan Li, Qingqing Wang, Xuetao Cao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14)**From the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Immuno… 2 comments
6 days ago
Cloning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septin 10, a novel member of septin family cloned from dendritic cells
Lili Sui, Weiping Zhang, Qiuyan Liu, Taoyong Chen, Nan Li, Tao Wan, Min Yu, Xuetao Cao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03) 1 comment
6 days ago
Zinc finger protein 64 promotes Toll-like receptor-triggered proinflammatory and type I interferon production in macrophages by enhancing p65 subunit activation
Chunmei Wang, Xingguang Liu, Yin Liu, Qian Zhang, Zhenyu Yao, Bo Huang, Peng Zhang, Nan Li, Xuetao Cao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13)**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Molecular Biolo… 2 comments
6 days ago
IL-17A-producing gammadeltaT cells promote CTL responses against Listeria monocytogenes infection by enhancing dendritic cell cross-presentation
Sheng Xu, Yanmei Han, Xiongfei Xu, Yan Bao, Minggang Zhang, Xuetao Cao
**Journal of immunology (Baltimore, Md. : 1950) (2010)**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Immunology, Sec… 2 comments
6 days ago
IgSF13, a novel human inhibitory receptor of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is pre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dendritic cells and monocytes
Lili Sui, Nan Li, Qiuyan Liu, Weiping Zhang, Tao Wan, Baomei Wang, Kun Luo, Hongying Sun, Xuetao Cao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04)**Institute of Immunology,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 1 comment
1 week ago
Fas signal promotes the immunosuppressive function of regulatory dendritic cells via the ERK/β-catenin pathway
Cheng Qian, Li Qian, Yizhi Yu, Huazhang An, Zhenhong Guo, Yanmei Han, Yongjian Chen, Yi Bai, Qingqing Wang, Xuetao Cao
ERRATUM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13)**From the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Immuno… 2 comments
1 week ago
Intracellular NAMPT–NAD+–SIRT1 cascade improves post-ischaemic vascular repair by modulating Notch signalling in endothelial progenitors
Pei Wang, Hui Du, Can-Can Zhou, Jie Song, Xingguang Liu, Xuetao Cao, Jawahar L. Mehta, Yi Shi, Ding-Feng Su, Chao-Yu Miao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2014)**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Second Military Medica… 4 comments
1 week ago
Death domain-associated protein 6 (Daxx) selectively represses IL-6 transcription through histone deacetylase 1 (HDAC1)-mediated histone deacetylation in macrophages
Zhenyu Yao, Qian Zhang, Xia Li, Dezhi Zhao, Yiqi Liu, Kai Zhao, Yin Liu, Chunmei Wang, Minghong Jiang, Nan Li, Xuetao Cao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14)**From the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Molecu… 1 comment
1 week ago
Reciprocal control of miR-197 and IL-6/STAT3 pathway reveals miR-197 as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uamin Wang, Xiaoping Su, Mingjin Yang, Taoyong Chen, Jin Hou, Nan Li, Xuetao Cao
**OncoImmunology (2015)**Institute of Immu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 1 comment
1 week ago
Delivery of oncolytic adenovirus into the nucleus of tumorigenic cells by tumor microparticles for virotherapy
Li Ran, Xiaohua Tan, Yanchun Li, Huafeng Zhang, Ruihua Ma, Tiantian Ji, Wenqian Dong, Tong Tong, Yuying Liu, Degao Chen, Xiaonan Yin, Xiaoyu Liang, Ke Tang, Jingwei Ma, Yi Zhang, Xuetao Cao, Zhuowei Hu, Xiaofeng Qin, Bo Huang
**Biomaterials (2016)**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Molecular Biolo… 1 comment
1 week ago
Blockade of IDO-kynurenine-AhR metabolic circuitry abrogates IFN-γ-induced immunologic dormancy of tumor-repopulating cells
Yuying Liu, Xiaoyu Liang, Xiaonan Yin, Jiadi Lv, Ke Tang, Jingwei Ma, Tiantian Ji, Huafeng Zhang, Wenqian Dong, Xun Jin, Degao Chen, Yanchun Li, Songyan Zhang, Heidi Q. Xie, Bin Zhao, Tong Zhao, Jinzhi Lu, Zhuo-Wei Hu, Xuetao Cao, F. Xiao-Feng Qin, Bo Huang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Molecular Biolo… 1 comment
1 week ago
Rb selectively inhibits innate IFN-β production by enhancing deacetylation of IFN-β promoter through HDAC1 and HDAC8
Jun Meng, Xingguang Liu, Peng Zhang, Dong Li, Sheng Xu, Qingqing Zhou, Meng Guo, Wanwan Huai, Xiang Chen, Quanxing Wang, Nan Li, Xuetao Cao
**Journal of Autoimmunity (2016)**Institute of Immu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 1 comment
1 week ago
Cancer-expanded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induce anergy of NK cells through membrane-bound TGF-beta 1
Hequan Li, Yanmei Han, Qiuli Guo, Minggang Zhang, Xuetao Cao
**Journal of immunology (Baltimore, Md. : 1950) (2009)**Institute of Immu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 9 comments
1 week ago
CD69+ CD4+ CD25- T cells, a new subset of regulatory T cells, suppress T cell proliferation through membrane-bound TGF-beta 1
Yanmei Han, Qiuli Guo, Minggang Zhang, Zhubo Chen, Xuetao Cao
**Journal of immunology (Baltimore, Md. : 1950) (2009)**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Immunology, Ins… 2 comments
1 week ago
Notch1 signaling inhibits growth of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rough induction of cell cycle arrest and apoptosis
Runzi Qi, Huazhang An, Yizhi Yu, Minghui Zhang, Shuxun Liu, Hongmei Xu, Zhenghong Guo, Tao Cheng, Xuetao Cao
**Cancer research (2003)**Institute of Immunology,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 1 comment
1 week ago
Splenic stroma drives mature dendritic cells to differentiate into regulatory dendritic cells
Minghui Zhang, Hua Tang, Zhenhong Guo, Huazhang An, Xuejun Zhu, Wengang Song, Jun Guo, Xin Huang, Taoyong Chen, Jianli Wang, Xuetao Cao
ERRATUM
**Nature Immunology (2004)**The Institute of Immunology, Second Military Medic… 1 comment
1 week ago
hPEBP4 resists TRAIL-induced apoptosis of human prostate cancer cells by activating Akt and deactivating ERK1/2 pathways
Hongzhe Li, Xiaojian Wang, Nan Li, Jianming Qiu, Yuanyuan Zhang, Xuetao Cao
Author response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07)**Institute of Immu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 2 comments
8 months ago
Telocinobufagin inhibits the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of breast cancer cells through the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nail signaling pathway
Yuxue Gao, Lihong Shi, Zhen Cao, Xuetao Zhu, Feng Li, Ruyan Wang, Jinyuan Xu, Jinyi Zhong, Baogang Zhang, Shijun Lu
**Oncology Letters (2018)**Department of Pathology, Key Clinical Specialty fo…

知乎用户 释易 发表

社科小白不太懂理工医学的期刊和杂志… 审稿是审什么?不会核查是否造假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原来是这么做研究的呀

知乎用户 丢丢丢丢丢丢 发表

怎么看……

趴窗边看……

如果造假那就使劲锤,如果能解释抓紧说

看到自己的学校被喷还是挺难受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除非他们组以后不再投稿,不然就会被公众慢慢细扣……

看了知乎上 n 多事例,最大的感触就是做实验就做实验,写论文就写论文,好好的不要去搞宣传,很容易崩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就很搞不明白,它 p 图不加点随机波动吗?

老子 p 图为了防止看出来是 p 的还要扭曲一下,造曲线应付实验课都还要加点正态随机波动……

Excel 正态随机数了解一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些人在 Do die 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贴吧 二军医大吧被和谐了,但四军医大,三军医大还在。

知乎用户 dengxi 发表

在想 Nature immunology 会不会响应一下群众,出面调查处理一下。相关部门还是太害羞了呀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X001A3 发表

回答有什么意义呢,这几十个文字连一片雪花都不如,雪花你不踩它,还能撑到明天的太阳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暂时的黑白不分不代表永恒。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尽管有时候会后退几步,但总体方向是进步的不是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知乎用户 无名氏 2017 发表

顶一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实在太难了

我的毕业论文怕不是要被审一百遍再加些什么重复率不超过 5% 的应激性一刀切标准。

知乎用户 四十二度半​ 发表

很久之前都在想论文的事情,全国每年这么多的学术论文,真是国家的幸福…… 全国每年都有这么多的人在写论文,总有一天课题被用完吧,到时候怎么写?

知乎用户 秋坟唱罢 发表

希望这个话题不要被淹没,我们需要持续关注,这次不能不了了之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是 SI 里的图)

胶这个有的图可能确实是条带相似,但有的图怀疑与曝光时间选择有关(此处未全部放出)。

流式细胞图和组织切片图高度怀疑。

知乎用户 答非所问 发表

不了解。工作上,跟别人聊天知道,一些生物公司做第三方科研服务的业务,他们基本上一个图片能卖给好几个高校客户。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虽然如此,曹在现在的学界已经属于比较干净的那一拨。

这个学界包括国外。

知乎用户 钱小西 发表

WB 有可能是 strip 后重新孵育抗体 作者能给出不同批次的检测结果应该可以解释

但 HE 染色很像同组织邻近切片的染色结果 emmm

流式没做过不敢评价

岗道理 曹院士对前面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是聪明的 所展示出来对原始数据的妥善保存也很拉好感 但是出现诸多低级错误就很丢面子了

知乎用户 庸人不必自扰 发表

WB 明显没问题的,总的蛋白和磷酸化蛋白本来就是在同一张膜上的同一个分子量发出来的,形状相似很正常,而且仔细看第二组的 30 那一个条带明显不一样。做出这种图很正常。

流式的话题主给的图真没觉得一样,相似的话随意做两个也可以相似。

至于组化,感觉没得洗。我不是这个专业的,有可能是特定组织的特定部位具有相同的血管来显示取材部位的一致性。不过如此相近的形状存在于不同的动物的可能性极低。

知乎用户 倾听天堂 发表

力挺曹校,你们看看曹校来南开大学做的事情就清楚啦!

知乎用户 爱思考的猫 发表

啊~~~ 这个风波貌似过了一阵子…… 还在敲响学术之门的路上,所以对于人家的学术实在没有 base 去评论,毕竟自己也才开始看学术文献……however,我必须得说曹校长在提升南开整体实力、引入资源这方面功不可没,在这次风波之前,学校刚结束百年校庆,我之前也做过校友方面的工作,但是我确实头一次看到一个搞笑可以让点亮世界这种活动做出来,微博也是热搜话题,每个校友会都在各自城市点灯,“百年南开 点亮全球”,glasgow, 新加坡,上海外滩,纳斯达克…… 身为南开人,我很自豪;曹校长来了以后,各种活动不断,百年校庆相关的还有纪念邮票(很多高校也有,但是宣传力度远远不及,连我同学都 Text me 说看到这种新闻),之后还有在北京博物馆展览,开展时请杨振宁来…… 经费据说翻了一番,我回学院时学院修葺一新,医学院当然更是焕然一新…… 以上是作为南开人真切的感受,毕业工作地并不在天津的我完全没有感受到母校 “断联”,很多朋友都会看到我开正面的新闻。学术方面我自己还是小白没有能力 judge,但是曹校长给了南开很多,虽然他不是南开毕业的(这也是重点好吗,论文又不是以南开人名义发的),但是他也给南开带来很多…… 最后,今年是我开百年,希望我开激流勇进,我永远骄傲,是南开人。

知乎用户 唯熟而已 发表

这类人身后,谁没有几个致命蜗牛。

(造假是正常的,再现在科研的做好 “人” 才是升官秘诀)

知乎用户 仍然染 发表

做研究之前要先学做人,我也是做生物的,虽然没做出什么,但是不会去造假。为一篇文章,暂时的名利放弃做一个坦荡的人实在不值。

希望国家好好处理这件事情,让学术造假的人获得应有的惩罚!号召大家诚信科研!

知乎用户 日斤兄​ 发表

不谈学术,不洗校长。我只觉得有些人只是为了黑而黑罢了。就放上几句一百多年前的话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曹院士这怕是惹上谁了,被人这么搞?

就这么说吧,生化环材领域内,好文章,尤其是 idea 新颖的,哪怕是完全真实的数据,其他人想要重复出来可能性也接近于 0,原因是现在圈子里番茄炒蛋太严重,写出关键步骤的结果就是 idea 被别人拿去番茄炒蛋。所以现在圈子里默认别人文章是重复不出来的,只要整篇文章自洽就行,哪怕数据好到离谱,一眼假,只要不能石锤造假就默认是真实的。

那为什么曹院士这种低级 PS 的会被别人拿出来锤呢?那只能说要么是有的人真的太闲了,和我们这种 997 的完全不一样,要么就是被人盯上了,现在大家凑热闹吧。

————————

补充一点,我要说明的是无法重复实验不代表文章造假,因此石锤证据是很难拿到的,而且用无法重复石锤需要大量实验,并且这些实验也需要排除偶然性,可以理解为造假成本太低而石锤成本非常高。

而一般来说讨论一个 idea 可行性的时候也不会去特别考虑是否造假,因为既然能发表就说明通过了同行评议,没必要去深究真假,觉得做不出来很有可能只是自己太菜了。

另外,子刊的投稿 - 审稿 - 接收流程非常长,这篇文章投稿到接收用了 7 个月,我比较怀疑第一作者是否连图都懒得改,鉴于本人不是这行的,就不探讨这种图的修改难度了。。。

至于是否举报这件事情,举个亲身经历的例子。本人偶然间发现 2017 年 xx energy 上某篇文章的数据很有可能造假,因为那个实验我一模一样做过结论跟他是完全相反的,并且我平行实验做了至少十几次,基本上可以确认他那个数据正常肯定是做不出来的,最后也懒得锤,浪费时间,有这空我再做点实验它不香吗,毕业就行了。

知乎用户 张 eason 发表

喷子太多,都看过文章,做过实验吗?最好有 @Becton Dickinson@Beckman 的数据工程师说明一下数据处理算法是否有可能出站这种情况

知乎用户 此昵称不存在​ 发表

这两天这种问题没完没了地邀请我干啥…… 我也看不懂谢谢。不过有一说一,那两张细胞切片图一样?说那两张图一样的人是不是该看看眼科了?

坐等回应吧,只是这次再有假,不是打了 nature 的脸了吗。

知乎用户 LING 发表

看了半天也没看见一个本专业的出来说一下到底是真是假,几百条外行人的回答已经讨论到唯物史观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恕我直言,这几张图我是看不出哪里一样,可能题主您眼睛比较好

不过那有如何呢,反正现在说他没造假就要被喷,那我就只能说,他造假了,这图一模一样

很有意思,评论区的那位先生这么快就给我扣帽子说我洗地,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告诉我群号我在哪里可以拿钱。不然这洗地不白洗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面对这漫天的舆论,我感到很无力。

曹雪涛在免疫学乃至基础医学的贡献是人尽皆知的,他在免疫学就是教科书似的存在。作为一个本土博士,他真的是有水平有实力的。

造假这事后面的因素很多,我能看到一部分但也看不到全部,大多数人比我看到的更少,就敢出来瞎说,这些人,就跟 gou 一样,被那些无良媒体牵着鼻子走。你们又不是专业人员,又不是能把这事看的很透,就不要瞎评论了。在我看来,真的,这群人又傻又坏。

知乎用户 愿我会揸火箭 发表

我觉得要一分为二的看,在免疫学方面,他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出事以前,他为国人在科研学术方面挣得了荣誉,也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所以,我觉得一出事,就有人喷,国内的学术环境如何乌烟瘴气如何糟糕,一棒子捶死所有人,确定是做学术该有的思路?不知道辩证?不知道理性客观?不知道实事求是?不止我身边,相信每个人身边,都有真正喜欢学术,宁愿不发大文章,也要踏踏实实做实验做真实结论的搬砖工。

其次,如果真的是学术造假,确实没得洗,糊涂,愚昧。

国内科研环境已经如此严峻,唯影响因子论,让多少博士抓秃了脑门,就不要再雪上加霜自己人瞧不起自己人了吧。我们能做的,是自信,是严于律己。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句不当听的,曹院士应该挺冤的。在作者列表里,他是最后一个,我不知道生物发论文是怎样的,但是我们这个专业,最后一个就是挂个名,估计连论文写的啥都没看过。。。。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不是生物专业,对这方面不是特别懂。

但是深知院士的 nb 之处。不管这次的事情结果怎样,只是想告诉大家能够评上院士,必有真才实学,全靠抄袭作假是不可能评上院士的,还请大家相信我们国家的学术评选机制。

同时也希望曹院士能够直面这次的事件,用事实作出回应和解释。从我个人而言,肯定是不希望院士也出现这种问题啊,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位院士都是咱们国家学术各界的顶梁柱啊。

————————

表述可能不当,引来了评论区一些网友的质疑。利益无关,非南开,之前也不认识曹院士,没有要帮他洗地的意思,否则也不会说 “让曹院士直面这次的事情作出解释”,这句话是针对曹院士后来的回复说的,觉得他的回应过于圆滑。

之所以说出这番话,完全是因为心中对学术界那些大佬们的敬仰,越是学习,越发对这些前辈心中更加敬佩。学术造假一事不可轻视,也应该重罚。我是想洗白,但是我想洗白的不是曹院士,而是这个为了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群体,不应该因为某一个人就在民众中失去威望,形象受到损坏。

所以麻烦评论区有些人收起你们那套阴谋论,曹院士这件事如果是真你们怎么喷都应该,但是麻烦别用自己的那套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阴谋论直接就否定了这一群体,我是真的很无语。

——————————

评论区有人还在质疑院士评选的真实性和水平,还要我拿出证据去证明院士都不是水上来的?我只想说这种事情你就算不是学术圈的人你自己想想都能想到,一个院士你知道底下多少人靠他的研究成果吃饭吗?和他合作的公司,他旗下的博导,硕导,还有众多的学生,学生的学生,自己没出一点成果光靠抄袭能稳住现在的地位?你真当学术圈的人全是傻子吗?┐(´-`)┌别的不说,我们院里几位长江就是跟好几家公司合作,带着实验室,手里拿着一大批项目,还有一群学生跟着他们吃饭,你觉得没啥真才实学就能混成这样?更不用说院士级别的大佬了好吗?

再强调一遍,此文章不针对曹院士,只论述院士这一大群体,还望各网友理性看待问题。

知乎用户 路北 发表

说千道百,曹校似乎至多只有管理不严的责任。但现在的舆论好像变成了曹校自己抄了五十篇论文出来… 事实上曹校可能压根没看过这些文章。锅可能是有的… 但是被中美的两个方舟子,以及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舆论扩大了何止十倍。

知乎用户 YuChuang 发表

之前特意回避了这个问题, 因为本身不是生物方向的, 对实验及实验的数据并不了解, 所以没办法评论是否数据造假, 并且也不想为这个问题图加热度

但是对于知乎的某些答案真的是看不下去了, 首先我觉得那些上来就批判体制, 学术的媒体先哪凉快哪呆着去, 你们资格对这件事情评论, 你们是看得懂条带还是跑过电泳, 就在这里跳脚批判别人的学术不端呢? 如果最后证实是对中国的科研人员的泼脏水, 你们又能做出什么补救, 只是吃人血馒头而已

其次仅从统计学来说, 从肉眼识别的相似度并没有什么标准, 足够大的样本下出现重复样本点也是必然事件, 只有拿出原始数据然后进行验证才能证明数据是否造假, 希望调查组最终给大家一个结果, 或是证明曹校的清白或是做出正确的处理

最后科研学术的客观性在每一位科研者心中都是第一位的, 如果真的是论文作者造假数据, 曹校作为管理者确实有责任, 如果曹校作为知情人那该严肃处理就严肃处理, 但是如果最终证实没有问题, 谁来为这泼出去的脏水负责人呢?

科学研究需要敬畏之心, 本来就是小圈子的事情, 请媒体离远一些吧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院士们造假能不能造得高级一点?

院士们造假能不能造得高级一点? ·方舟子· 海军军医大学(原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孙颖浩院士团队最近刚刚在《欧洲泌尿学》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前列腺癌的论文,就被发现图片造假:两个不同的实验,出现的是同一张肿瘤细胞图,只是照片的视野有所不同。这就说明 …

中国院士造假果然变高级了

中国院士造假果然变高级了 ·方舟子· 前几天我在《院士们造假能不能造得高级一点?》一文中,举了海军军医大学(原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孙颖浩院士团队为例,他们最近在《欧洲泌尿学》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前列腺癌的论文,就被发现图片造假:两个不同的实验的结 …

四川大学魏于全院士造假越来越大胆

四川大学魏于全院士造假越来越大胆 ·方舟子· 13年前,时任四川大学副校长的魏于全院士被揭露多篇论文存在造假,魏院士以“原始数据属于学术秘密”为由拒绝向质疑者出示原始数据,四川大学当然为其保驾护航。此后魏院士掌握的科研资金越来越多,开公司获 …